在线客服
这些人,那些事图书
人气:26

这些人,那些事

吴念真印象 文/孙孟晋 这是一个精力无比充沛的人,把事业的排场铺得很开。其实,他更是一个随性的人,往往对美贪婪的人,才会像吴念真那样把人类的精华照单全收。他是一个说书先生,他其实不在乎别人是崇拜还是起...
  • 所属分类:图书 >文学>中国现当代随笔  
  • 作者:[吴念真]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44717731
  •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09
  • 印刷时间:2011-09-01
  • 版次:1
  • 开本:12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心底最挂念的家人,日夜惦记的家乡,一辈子搏真情的朋友,以及台湾各个角落里最真实的感动!它们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虽然情感朴素又恣意,喷薄出的却是强大的生命能量与心灵启发。

母亲在念真的婚礼上,穿着一辈子没穿过几次的旗袍和高跟鞋坚持跪拜一百下,以谢神明保佑“像我这样的妈妈,也可以养出一个大学毕业的孩子”;那个神算子一样的相命师缓缓道出一切皆属必然;跑片小弟领着一群孩子在海边,把影片拉得长长的,一边跑一边对着阳光看;暗生情愫的技工和中学女生在公车上面对面,各自沉默地吃着面包;更有给念真带来屈辱又为他做面子的弟弟,写遗书说“你要照顾家里,辛苦你了,不过,当你的弟弟妹妹,也很辛苦”。

书中的小弟和小妹,老兵或女孩,仿佛就在身边,和我们一起经历着生命中的惊喜与惶恐。作者是台湾人,深沉的文字底下透出浓厚的中国人乡土情怀,感动着同根所生的人们,让我们想念共同的祖先和血脉。

有读者说:“我最反对煽情。可每次看他的东西就是要哭。”

这些人,那些事》还特别收录吴念真近年小说创作《遗书》,写下对胞弟离开人间的真情告白与不舍,并特别邀请作家雷骧绘制插画,看两位大师以图文激荡出的精采火花。

推荐: 民国百位名家经典作品底价选购

编辑推荐

这些人,那些事》荣获:

第十二届(2011)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

中华读书报》2011年度十大好书

新周刊》2011年度十大好书

长江商报》2011年度锐书榜

第10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提名

“新浪中国”2011年度十大好书

“搜狐网”2011年度十大好书“温暖的书”

“凤凰网”2011年度十大好书

蓝狮子 新浪财经2011商业人士爱读的十大好书

“2012阅读 分享 沟通——晒书单话读书”活动“大众读者奖 我喜爱的图书奖”

并入围:

第10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终提名名单(2012年4月13日颁奖)

台湾会说故事的人、知名导演吴念真暌违12年感人之作。

台湾、大陆,持续热卖!感动万千两岸读者!荣获诸多好书大奖殊荣!

心底挂念的家人,日夜惦记的家乡,一辈子搏真情的朋友,以及台湾各个角落里真实的感动!

作者简介

吴念真,1952年出生于台北县瑞芳镇,本名吴文钦,因女朋友叫阿真而取笔名吴念真,意思是“不要再挂念阿真”。1976年考入辅仁大学夜间部,主修会计学,开始从事小说创作..大部分以中下层人们的生活为背景,连续三年获得联合报小说奖。

1977年,吴念真开始接触剧本创作。及时个剧本《香火》即引起“中央电影公司”总经理明骥注意,此后受邀进入“中影”担任编审,期 间与时任企划部副经理的作家小野结识成为好友,一起合作推动台湾新浪潮电影运动,参与了《海滩的24小时》《儿子的大玩偶》《恋恋风尘》《无言的山丘》《悲情城市》等多部重要电影作品。

吴念真近年来在舞台剧方面表现活跃,由他编剧执导的《人间条件》四个系列每次上演都反响热烈,而他自己担当主角的广告也颇受欢迎,其乡土草根和诚恳诉求的形象令人记忆深刻。

目前,这位“受欢迎的欧吉桑”担任着吴念真影像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及大象影片制作有限公司董事长,并为台北艺术大学电影创作研究所之兼任教师。忙碌的念真还参与了“纸风车319乡村儿童艺术工程”,和众多艺术人士一起,走遍全台湾319个乡镇,演戏给小孩子看。

目录

自序 你们还记得我吗?

前言 四个相命师

及时辑 心底最挂念的人

母难月

只想和你接近

心意

遗书

第二辑 日夜惦记的地方

可爱的冤仇人

老山高丽足五两

母亲们

头家返乡

年糕

琵琶鼠

秘密

小小起义

魔幻记忆

告别

第三辑 搏真情的朋友们

春天

未遂犯

茄子

他不重,他是我兄弟

人狗之间

兄弟

跑片

告别式

第四辑 一封情书的重量

邂逅

长梦

情书

重逢

美满

第五辑 这些人,那些事

思念

真实感

圆满

八点档

寂寞

仪式

遗照

陈设一个家

沦陷

笑容

在线预览

自序

你们还记得我吗?

在仔细读完经过编辑的这些文字的此刻,好像不得不向“到了一个年纪,某些人的生命似乎只剩下回忆”这句话低头,尽管之前始终对其中所隐含的轻视和同情嗤之以鼻,甚至充满抗拒和敌意。

是事实,因为交织成这些文字的几乎全是往事的点点滴滴。

当其中某些片段开始在网路中被转寄流传,有网友留言问说,你在写这些故事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样的心情时,我用少年时期读过的《麦克阿瑟回忆录》里头的一句话回答了他们:“回忆是奇美的,因为有微笑的抚慰,也有泪水的滋润。”

这也是事实。

多年来杂乱的行程、密集的工作已经是固定的生活形态,不过,好像也没什么可以抱怨的理由;人生选择什么就必须承受什么、得到什么就会失去什么,这道理到了这样的年纪几乎已没有什么疑惑的余地,只是在日复一日一如川剧“变脸”般随着工作或行程不停变换的角色扮演中,“自己”这个角色反而少有上戏的机会,除了午夜场;而在几乎无声也无观众的演出过程里,和“自己”对戏的另一个的角色就叫“回忆”。

戏有时候会演得很长很长,从午夜一直到天际露出微光;因为“自己”在“回忆”的导引下经常意外地与遗忘多时的某个阶段的另一个“自己”再度重逢,于是,就像久别的老友偶然相遇一般,有更多的回忆被唤醒,一如梦境与梦境的连结,没有逻辑,无边无际。

有时候会想,生命里某些当时充满怨怼的曲折,在后来好像都成了一种能量和养分,因为若非这些曲折,好像就不会在人生的岔路上遇见别人可能求之亦不得见的人与事;而这些人、那些事在经过时间的筛滤之后,几乎都只剩下笑与泪与感动和温暖,曾经的怨与恨与屈辱和不满仿佛都已云消雾散。

或许是工作的关系,长久以来似乎习惯拿这些人与事和人分享,不知道有多少次当某些心思细腻的朋友听完这些故事之后,都会跟我说:写下来吧,当你有24小时什么都记不得的时候,至少还有人会帮你记得这些人、那些事。

是曾想写过,只是始终在等候着自己所希冀的那个适当时刻——例如:不再杂事如麻、劳累奔波,身心皆已安顿,日子安稳无惊——的来临,没想到这一切后来却都在始料未及的状态下完成。

一年多前,新闻界的好友张瑞昌跑到舞台剧《人间条件》正在演出中的后台来,说他奉调到周刊当总编辑,希望我能在那里开个专栏。“就把你平常随口说出来的那些故事写下来就好,又不用耗费你多少时间!”他说。

许多人都知道我性格里较大的致命伤叫“不好意思拒绝”,尤其是面对朋友的要求;听说他们私下经常宣称:“要念真干嘛一点都不难,噜久了就会有!”

瑞昌不但持续不断地噜,甚至用了最狠的一招:先在周刊上打上预告,甚至连专栏的名称都已帮我设定好,叫“人间吴条件”。

之后不用说,开始被逼上路,每个星期二的夜晚经常成为我“焚膏继晷”的无眠之夜,一旦遇到出差旅行甚至还得预留存稿,或笔电随行。

记得有一次和一群朋友到国外旅游,夜晚时分我在桌前赶稿,他们则在我房间内打牌消遣,在断续吃、碰的牌声中,忽然听见有人故意以好整以暇的语气说:“唉,人家的命就是比我们好,你看,人家出国还在打字赚钱,而我们却在这里打牌输钱!”

讲话的是圆神出版社的负责人,我们惯称他社长的简志忠。

当时,我不但没有回话,在爆起的笑声中甚至还觉得对他亏欠至深,那是因为事实上多年之前他就曾想尽办法要我写下这些故事,一度他还要总经理简志兴和编辑部同仁带着企划书和录音机到办公室来,要我在“任何想讲的时候”把故事录下来,然后找人转换成文字;然而之后我不但不义地把那个企划遗忘在一旁,甚至还不忠地在他方地盘另起炉灶,所以,一年之后以一篇题目为“告别”的心情故事结束专栏,并决定在圆神结集出版的理由无它,就是……必然。

对许多许多人心存感激,除了上头提到的瑞昌(其实……我还在怀疑着,我是不是真的感谢他?因为专栏写不到三个月之际他竟然就高升它职,弃我于火线而不顾!)、简志忠、简志兴和圆神的同仁之外,我也要谢谢《时报周刊》的李秋绒小姐在这一年中对我这个散漫的作者的忍耐、激励和宽容。

当然还有雷骧先生,他竟然肯为这些故事动笔,画下那么多幅韵味十足的插图,让我受宠若惊。

至于故事里被我提及的所有人……我只能说:在人生的过程里何其有幸与你们相遇,或辗转知道你们的故事;记得年轻的时候听过一位作家的演讲,当有人问他说有没有做笔记的习惯时,他笑着说:很少,因为我不可能随身带着笔纸,而且我相信,该记得不会忘记,会忘记的应该就是不重要的东西!

的确如此。

记得你们、记得那些事,是因为在不知不觉中这一切都已成了生命的刻痕,甚至是生命的一部分。

只是……你们也还记得我吗?

媒体评论

四个相命师

阿端双眼失明,所以村子里的人习惯叫他“青瞑端”,当年他是矿村许多人的心理医生。

日子不顺的时候去找他,他会说七月家里犯白虎,九月秋凉之后北方壬水旺,赚钱如扒土……诸如此类的,闻者便认命地忍受这段理所当然的艰辛。

万一九月还是不顺呢?他会要求把全家人的出生年月日都拿去给他看,全家几口人总会有一口又冲犯到什么吧?你说是不是?

他说的话没人不信,于是再苦也可以往下撑,因为有信仰便有力量,三民主义不也这么说过?

有一年父亲不顺了近乎一整年,年末我们随妈妈去“问诊”;这回他倒像是十几二十年后才时兴起来的“前世今生”的大师,他说父亲前世是贪官,此生所赚的钱除了养家活口之外,别想有剩,即便一时有剩也转眼成空,因为要还前世所欠的债。

妈妈一听降服,因为这正是父亲的生命主轴。

由于时间尚未用完,妈妈说:那替我家老大顺便看看。”

那年我刚退伍,未来有如一团迷雾。他只掐指算了算,便说我前世是“菜店查某”,意思是风尘女子,故这辈子……咳咳,知你“花名”者众,知你本名者寡;恶欢饮交际、喜做家事。赚钱诸事大多在夜间完成,赏钱大爷三教九流,故我必须以不同身段、姿态迎合之……

话没讲完,妹妹们已狂笑到近乎失态,被我妈妈驱出门外。妹妹们之后说她们狂笑的理由是:无法想象会有这种瘦弱不堪且长相不雅的午夜牛郎,而且还会有三教九流的大爷肯赏钱。

几年后经过验证发现他真是神准,举例来说,多数人知道我吴念真这个“笔名”,但不一定知道我的本名;写文章、写剧本通常是晚上,而投资老板或邀约的导演果然是千百种不同个性的人……但,那时“青瞑端”早已经往生。

三十岁那年,一个朋友的朋友说一定要认识我,朋友说这人喜欢研究命理,说看我写过的一些小说和剧本,通过朋友知道我的八字之后觉得我有趣,一定要告诉我一些事。

一个濛濛细雨的午后,我们在明星咖啡见面。因为还有人在一旁等我讨论剧本,所以他言简意赅地表示,我三十岁这年是“蜻蜓出网”,许多人生大事会在这年发生,要我把握,千万不要浪费这机缘;顺便又严肃地跟我说:未来十年台湾必有大改变,理由是“电视、报纸上那些富贵之人大多数非富贵之相”。

那是一九八一年,我大学毕业、及时次得金马奖,金马奖及时次有奖金,而且多达二十万元,于是就用那些钱结婚,完成另一件人生大事。

至于台湾是否有变动?当然有,至少之后十年中,从没人敢骂“总统”变化到骂“总统”成了新生活运动。

这个业余相命师随着与朋友疏远之后从未再重逢。

父亲晚年疾病缠身,有24小时趁他在医院睡着,陪妈妈到基隆南荣路找另一个相命师做心理治疗。那人跟阿端一样双眼失明。

他算算父亲的八字之后只说:“活得辛苦、去得也艰难……这么辛苦的人……就顺他意,不计较了,计较的话你也辛苦,不是吗?”

妈妈听完掩面而泣,低声说:谢谢老师,我了解。”

相命师也许发现我的存在,问我要不要顺便算算?听完我的八字,没多久他竟然笑了出来,说:“你也活得辛苦,只差你爸爸劳力,你是劳心,不过,你一生衣食无缺、朋友围绕,劳心劳神,皆属必然,其他,我就没什么好说了,你说对不对?”

与其说他是在算命,倒不如说他像师父开示。

他也许还在,但,就像他说的,一切皆属必然之下,我还有什么好问的?人生碰过四个精彩无比的相命师,这是其中三个。另外一个?所说诸事皆未验证……称名道姓有所不宜,姑且不表。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小欧丫**的评论:

吴念真,一个非常认真的人。不管他是什么身份,导演、作家、编剧、演员……无论在哪方便见到他就如同见到一位亲切的智者,他可以引导你走上属于你自己的人生路。他代表着台湾最朴质的人群,真诚热情,而他的这本书也表达出了他的本质,受益匪浅。

2012-01-16 17:29:0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一个故事都没有跳过,从未感觉到厌烦勉强,没有那种要“完成任务”似的压力。吴念真总能从身边小事中发现人性的光辉,文字简朴,真实细致,让人感同身受。读这些故事时,经常泪流满面,为人性的温暖。读完这本书,非常想去台湾,看看这些人,那些事。向吴念真致敬!

2013-05-18 19:04:4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能写回忆录真不是一般人的本事,笔法要好,姿态要正,还要有故事。一篇篇看下来,触目惊心的多,让最近习惯了日本作家淡笔触的自己很不习惯。看得出来,吴真是个适合讲故事的人。经历真不是可以比较的,所以即使说每个人都是一本书,也不是每本书都写得好,值得读。

2014-11-25 13:12:44
来自guren莲**的评论:

书里的很多文章都在不同的地方看到过了,可还是想收一本完完全全的。这些人,那些事,吴念真的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真情总是能让人心里最深的地方动容。岁月催人向前,驻足回首时旧时回忆如歌。这个版还赠有一本别册,很值得入手。

2013-11-15 17:44:1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是我认认真真读完的,一口气读完的,真的是平平淡淡的文字背后,确实包含了多少人间喜怒悲欢离合,我喜欢吴念真的文字与思想,静静的,但是不是沉寂的死默,而是一种岁月沉淀之后的温情冷暖。以后还会关注作者。

2014-12-27 16:00:3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说实话,一拿到书我就在一篇一篇小的故事里度过了一个晚上,里头那些血腥肮脏的描述让我一度认为这不是回忆的故事而是吴念真杜撰的故事,让我不可想象,却在一种悲情中产生了些自己的经验。很喜欢。

2015-10-24 21:28:3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讲故事的高手,或许将吴念真和张嘉佳比较欠妥,但我是先看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然后才看的《这些人,那些事》,很明显的感受就是,前本书很大程度是为了消遣,在听当代的故事,而后一本书,可能由于作者人生阅历的影响,会觉得比前一本成熟很多。

2013-11-30 19:37:29
来自依米蕾**的评论:

吴念真的文字非常真实,正是因为如此真实,才容易真的触动到人的内心深处,书中不少部分读起来让人心酸,有落泪的冲动。印象最深的是写父亲那一篇,晚上假装睡着,让父亲把自己抱起调整位置那一段,写得很真实,小时候自己也有这样的做法。

2012-06-12 14:02:2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些人,那些事》里面的每个故事都通俗易懂,但用极简的笔触书写那每一份情谊,且处处流露真情,那感动直戳人心,我觉得是难能可贵的。而且他笔下的都是些底层的小人物,浓郁的乡村风情,没有任何浮躁奢华,有的只是一份又一份的真挚和单纯,那么的澄澈,那么的朴实。

2015-07-17 13:43:52
来自pangpan**的评论:

写弟弟的那篇《遗书》让我在办公桌前内牛满面。如果说杨显惠是把自己晾在一旁,残酷诉说的话,那么吴念真是把自己揉捏在里面,充满温情,他的文章不讲道理,却满是情意。《长梦》的结局让我会心一笑。他的故事大多辛酸而温情。《重逢》的结局很高超啊。

2012-03-01 11:20:26
来自郁城**的评论:

这些人和那些事,仿佛就是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吴念真有个本事,就是可以把平常事讲的不平常,在人们心中刻下印象,而他叙述的方式又是自然而然的,甚至真实如在眼前播放一般。他说的故事每每读起,都会不知不觉看进去,不知不觉地流出泪来。

2013-04-14 21:48:39
来自dongtin**的评论:

里面都是最平凡的小事,这事就和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所有小事一样,那么的不起眼,但小事到了吴念真的笔下,就有了感动人心的力量,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数次落泪,后来把其中一篇讲给朋友听的时候,不光是朋友,我自己也再一次感动到不行

2012-08-01 17:37:3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的包装不错,还有赠品,性价比很高,,总体感觉很好,很是喜欢。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细腻,读起来很有感觉,关于人、事的描述、刻画都非常到位,充满了感情,从中不难发现作者的写作功底与对生活的观察入微,非常不错的一本读物,值得拥有与品味!

2014-11-28 23:10:4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台湾念真情这本书,并不是我以为的心灵鸡汤,而是一个社会真实的写照。没有浮华的修辞,也没有夸张的描述。吴念真只是把身边人的身边事轻轻的描述出来,正是他看似平淡的描述,把我所感动了。当读完这本书后,我很感动,感动的不单单是书的内容,而且是我还是在人间。

2014-08-28 23:43:48
来自小KUU**的评论:

吴念真说,人生忙碌,日复一日地处身于角色扮演中,"自己"这个角色反而少有上戏的机会。而这一次的写作就是吴念真给"自己"的一个机会了,在记忆中的"这些人,那些事",已化为他"生命的刻痕","只是……你们还记得我吗?"吴念真自问,是对自我的追索,也是乡土文化的一种返照。

2015-04-26 13:20:5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同事推荐的书,快递很快,昨天下单今天就到了。包装很完整,迫不及待拆开看,刚好翻到遗书,看了之后很是感同身受,原本与弟弟那么亲近的关系怎么就越走越远了呢。文字平实,情感细腻,有着对过往生活的各种怀念。

2016-04-22 15:57:59
来自我意风**的评论:

里面有了几篇文章我都曾经在青年文摘之类的书里面看到过。只能说只有一定人生阅历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书,里面描写的关于台湾的人或事让我看到了大陆与台湾的不同和不同。里面没有过度的褒贬,真的就是在描写,在感慨,这是我最喜欢的一点。

2016-01-01 16:46:2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看了大半来评的,很喜欢吴念真的这种风格。书还不错,就是145页右边有几行字印坏了,看不清。还有一点怀疑就是,随书送的册子上说"吴念真"是不要挂念阿真,但之前看过的吴念真写的《我一辈子没牵过她的手》里的说法和这个有些出入

2014-07-23 17:16:3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一段故事,一个人生,简单几页,跟随那些人回忆一些往事。每一篇故事,简单,娓娓道来,有意外,也有意料之中,总觉得故事怎么就这样发展了,然而还能怎么发展,似乎,生活就是这样,伴随着喜乐悲伤,得到失去,看的明白,想得通透的人,活的比较自在。

2016-10-27 09:07:33
来自好看的**的评论:

吴念真的故事真的很打动人,台湾人的故事,小清新的故事,有的很引人深思,有的使人发笑。看过之后还一直沉醉在台湾小清新的感觉里,也看了吴念真主演的《一一》,最后导致我看《皮囊》这本书的时候还自动脑补把地点定格在了台湾。好书 好故事

2015-08-22 21:17:0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因为作者的一些政治原因,这本书看了几十页就搁浅了。在我心中,中国只有一个,台湾属于中国,是中国在东南角的一部分,喜欢台湾这个省份,喜欢台湾的一些作家。但是作家也得有自己的政治立场,身为公众人物你的一言一行对读者和大众来说很重要。

2016-10-19 11:31:5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中的小弟和小妹,老兵或女孩,仿佛就在身边,和我们一起经历着生命中的惊喜与惶恐。作者是台湾人,深沉的文字底下透出浓厚的中国人乡土情怀,感动着同根所生的人们,让我们想念共同的祖先和血脉。

2017-09-15 15:21:4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些人,那些事 次日收到,物流一如既往的给力。活动日半价买入,箱子有点走形,但是里面的书完好,很满意!每一本书都有塑封保护。排版不错,另附一本吴念真别册。附图可以帮助想买的书友们参考。宅急送快递小哥很nice,上午有事家里没人,特发短信给他让他下午再送。看过后追评。

2017-08-11 18:08:49
来自海月海**的评论:

看得泪流满面,非常精彩而且感动的故事。我想吴念真先生是那种真正达观的人,他经历过太多悲欢离合,却又对人生抱有永远的热情,而且马不停蹄地尝试新鲜事物不断进步。这本书里记录了他的生活,一个个故事看似离奇,但这就是最真实的人生吧

2016-02-23 12:59:38
来自antaria**的评论:

吴念真用很简单很简单的笔,写很曲折很曲折的故事。 《道德经》的一句话“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拿来形容他的文章是再合适不过——一个简单空疏的大白碗,盛着沉重的东西。 如果把他置换到古代,一定是白乐天,写的东西一点儿都不挑战脑子,老婆婆都听得懂。 要是吴念真混豆瓣,即便隐名埋姓,也一定能推荐过千、关注破万。 他写的故事,三个字可以概括其特点:有情义。 他珍重每个人每件事。有热泪,但不会马景涛似的飚出来。 就算写生死写苦难,你读了也不会觉得恐怖或者恶心,反倒像听一个睡前故事,听完了,就安然入眠——多沉重的事情都温柔地说出来。清淡…

2013-08-22 19:47:04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