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的作用之下,中国的城市文化显然也已被深深地打上了全球化的印记。这既表现在外部世界的消费性文化、时尚和大众文化在中国城市的流行上,同时也表现在外来意识形态、艺术风格等严肃文化对中国城市的影响上。在中国城市文化与世界各国城市文化呈现出一体化趋势的同时,差异性也日益凸显出来。这种差异性不仅表现于中外城市市民的心理、习俗、行为、服饰等方面,而且也表现于中外城市的意识形态和艺术风格以及城市的文化体制、文化产业、大众文化等内容之中,当然,也铭刻于中外城市的建筑、马路、公园、路灯、广场、公共汽车等有形的物质文化形态之上。本书审视了作为现代中外文化生产和消费中心的城市的文化及其结构,并有重点地选择中外市民心理、中外城市大众文化、中外城市文化产业、中外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外城市建筑文化等进行了分析、比较和探讨。
本书既为读者提供了丰富有益的城市文化资料与信息,又可供广大城市文化管理者、工作者、相关专业研究人员及高等学校师生参考借鉴。
陈立旭,1963年4月出生,浙江天台人,198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教授,文化学教研部副主任,1997年被列入浙江省跨世纪学科和学术带头人名单。其他主要兼职为:浙江省"十五"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文化学学科组成员、浙江省哲学主
1 城市文化与城市文化结构
一 关于城市文化中的文化
二 城市聚落与城市文化的特征
三 城市文化的结构
一) 城市的物质文化
二) 城市的制度文化
三) 城市的精神文化
2 中外城市市民心理比较
一 城市与市民心理
一) 西美尔的城市市民心理理论
二) 城市市民心理的普遍性特征
三) 城市市民心理的特殊性
二 中美城市市民心理比较
一) 中美城市市民的主体意识
二) 中美城市市民的职业声望评价
三) 中美城市市民的阶层意识
四) 中美城市市民对法律规章制度的态度
三 中日城市市民心理比较
一) 中国的家族制度和文化与城市居民的文化心理
二) 日本城市居民的族心理及中日城市居民族心理的比较
3 中外城市大众文化比较
一 都市与大众文化
一) 乡村社会中的民间文化
二) 城市化与民间文化向大众文化的转换
二 西方城市大众文化的发展
一) 城市化与西方都市"大众"的诞生
二) 西方大众传媒的兴起
三) 西方城市大众文化的品性
四) 西方城市大众文化大辩论
三 社会转型与中国城市大众文化的崛起
一) 在历史中出场
二) 中国当代城市大众文化的萌芽
三) 中国当代城市大众文化的发展
4 中外城市文化产业比较
一 城市文化产业的结构和功能
一) 经营性文化、公益性文化与城市文化产业
二) 城市文化产业结构
三) 城市文化产业的功能
二 西方城市文化产业的产生和发展趋势
一) 西方城市文化产业的产生
二) 西方城市文化产业的基本格
三) 西方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
三 中国城市文化产业的兴起
一) 中国城市文化产业兴起的背景
二) 当代中国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 中外城市文化产业的几点比较
5 中外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6 中外城市建筑文化比较
主要参考文献
书不错,运货快
很好,值得一读
书收到了,但是毫无收到的喜悦。因为书虽说是新书,但是封面很脏,完全没有以前收到的一些书那么干净,望当当发货时加强责任心,为购书者挑好书。
本站合法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仅销售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合法期刊,不是任何杂志、图书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本站仅提供有限咨询服务,需要用户自己向出版商投稿且没有绿色通道,是否录用一切以出版商通知为准。提及的第三方名称或商标,其知识产权均属于相应的出版商或期刊,本站与上述机构无从属关系,所有引用均出于解释服务内容的考量,符合商标法规范。本页信息均由法务团队进行把关,若期刊信息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认真核实处理。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相关出版商。
特别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09010985号-11 川公网安备:51092202000082 统一信用码:91510922MACX24HU4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射行审新出发2023字第016号 股权代码:102064© 版权所有:四川博文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太和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