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对中西文化形态之差异的思考。作者依据梁漱溟和冯友兰对中西文化的划分,把中西文化形态之别,归结为心文化与"脑文化"(钱穆)、"逐物文化与心性文化"、"为实有而奋斗与去掉实有而奋斗"(牟宗三)之大别。同时,结合"商业社会与农业社会"之社会基础、性质的不同,重新确定中西文化形态的大别,是商品买卖与德性生命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作者分门别类进行逐次清理、鉴别,正本清源,还其中西双方本来面貌。
劳承万,男,1936年生,广东化州人,广东湛江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广西师大兼职教授,上海师大中国美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论著有《审美中介论》(1985/上海文艺)、《审美的文化选择》(1991/上海文艺)、《美学文艺学逻辑体系探索》(1996/天津古籍)、《诗性智慧》(1997/河南人民)、《朱光潜美学论纲》(1998/安徽教育)、《康德美学论》(合著)(2002/中国社科)、《中国诗学乐器论》(2010/安徽教育)。另主编美学文艺学教材和丛书各一套。数十篇。
蓝国桥,1974年生,广西河池人。湛江师范学院"康德一牟宗三"研究所副教授、博士。先后求学于中山大学(博士)、复旦大学(博士后)。学术主轴是中西文化交汇中的"康德一牟宗三"之学术走向。近年承担国家与教育部多项研究项目。论著有《康德美学论》(中国社科出版社,合著),论文多篇。在多年的艰难学术磨炼中,逐步养成一种实在不愿随大流的学术气质与人格。故有合著《中西文化形态论》的出版,而即将出版的其他二论著(博士论文与项目成果),也传承了此等气脉与精神。
前言
前言二 50年代"美学大讨论"之非学术性与文化方向之反省
及时篇 中西文化形态(智慧)之差异
中西文化形态之大别
——"类比律 纲目体系"与"因果律 逻辑体系"之比较研究
数理视野中的西方本体论与先验论
"忧一乐"境界说
中国古代美学(乐学)说
——"诗一礼一乐"与美学学科形态
心性文化难沾真善美
论中国古代学术的"大生命"形态
——兼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之学科形态
第二篇 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化问题
中国文化之现当代走向及现代化问题
——从"温故而知新"到"返本开新"之方法论意义
"思无邪"与中国文化精神
百年中国美学之寻踪与问题
文化使命与时代担当
——读《冯友兰学术百传》的断想与评析
第三篇 康德哲学美学之当代探索
20世纪中国之康德学术史要略
——康德美学在中土之流变轨迹
康德自评先验哲学之价值与问题
——《康德书信百封》综评
康德"自然天体史"视野中的先验哲学与美学
——由"原初物质"至"道德神学"之目的论
康德"美是道德的象征"在先验体系中的构架性意义
——兼论美学学科的道德形上形态
本站合法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仅销售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合法期刊,不是任何杂志、图书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本站仅提供有限咨询服务,需要用户自己向出版商投稿且没有绿色通道,是否录用一切以出版商通知为准。提及的第三方名称或商标,其知识产权均属于相应的出版商或期刊,本站与上述机构无从属关系,所有引用均出于解释服务内容的考量,符合商标法规范。本页信息均由法务团队进行把关,若期刊信息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认真核实处理。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相关出版商。
特别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09010985号-11 川公网安备:51092202000082 统一信用码:91510922MACX24HU4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射行审新出发2023字第016号 股权代码:102064© 版权所有:四川博文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太和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