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口腔医学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口腔医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口腔医学论文

口腔医学论文:对建构口腔医学教育模式建议

为了给患者提供及时便捷的口腔医疗服务和适应医院临床业务的发展,我国各口腔医院急诊科应运而生[1]。口腔急诊科是一个综合性诊疗科室,急诊科医生应具备和掌握一般急诊医学以及口腔综合临床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急诊医学和口腔临床各学科知识处理和治疗急性口腔疾病。因此,构建口腔急诊医学教育体系十分必要。口腔急诊医学的内容口腔急诊医学应该将多学科的急诊知识和急症处理知识融为一体,急诊科医师应具备有关系统知识和临床技能,要实现这一目标,有必要开展口腔急诊医学教育。各医学院校口腔系可以按照各自的具体情况开设口腔急诊医学课程,使口腔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具有一定的口腔急诊知识和临床技能。口腔急诊医学的实践中涉及到急诊急救医学以及口腔临床各学科中与急诊关系密切的内容。口腔急诊医学要偏重于技能,还要体现综合学科的特点。

1.口腔急诊科医师应具备的素质和技能

口腔急诊大多以口腔外科和牙体牙髓急症患者为主。因此急诊科医师要具有多学科的知识和临床技能,在专科医院中的急诊科往往由口内、口外医生组成。面对口腔各种急症,要求每位急诊科医师具有全科临床诊疗技能。合格的口腔急诊科医师,不仅要具有口腔医学各专业的临床技能,而且还需要急诊医学的知识和技能,比如,严重外伤可能涉及到休克的抢救、心电图及除颤仪等的使用。所以,口腔急诊科医师要具有多学科的临床技能,才能担当口腔急诊科的重任。口腔急诊医学要建立一个独立的学科,就要有自己的医学体系和范畴,它既要有全身医学和口腔临床医学的共性,也要有口腔急诊医学所具有的个性,因此它应来源于急诊医学和口腔临床各学科。口腔医学是临床医学的分支,口腔急诊医学也是口腔临床医学的分支和组成部分。

2.口腔急诊医学与其关联学科

急诊医学与口腔急诊医学:首都医科大学成立了急诊医学系,中山医科大学急诊医学系还建立起来本硕博教育体系。急诊医学的发展给了我们启示,口腔急诊医学也会顺应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应运而生。口腔急诊医学也应是全身急诊医学的一部分。颌面部外伤常常伴有创伤性休克和出血性休克,严重的颌面部感染常常伴有中毒性休克和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的改变。它们的急救与急诊医学具有共性。同时口腔急症还常常涉及到心脏疾病、肾病、糖尿病、高血压、出血性疾病等。口腔外科急症:口腔急诊与口腔外科关系密切,口腔急诊科每天都要处理创伤、感染、疼痛、出血等疾病的患者。因此,口腔外科是口腔急诊医学和急诊科的重要内容。口腔内科急症:牙体牙髓病急症是急诊科的主要内容。急性牙髓炎是口腔急诊科就诊最多的急症。另外,急性根尖周炎、牙体劈裂等也是急诊科的常见病。

口腔黏膜病急症:口腔急诊科也常接诊口腔黏膜病急症,如口腔黏膜溃疡、血泡、带状疱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口角炎、鹅口疮等。口腔修复急症:如冠折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固位钉(或纤维桩)光固化树脂暂时修复、冠桥脱落复位粘固等。牙外伤急诊就诊率很高,特别是前牙,损伤后严重影响美观,患者常常要求即刻治疗和修复,临时修复也能使他们感到满意。口腔急诊涉及面很宽,口腔急诊医学做为一个独立的学科独立出来,与其它口腔临床学科并列,有利于急诊医学的发展。将口腔医学各学科中具有“急性”特征的部分抽出来,与全身医学和急诊医学相结合,形成一个独立的口腔急诊医学体系[2]。

口腔急诊医学教育体制的建设口腔急诊医学不仅要面向口腔医学五年制学生,还应培养口腔急诊医学的高层次人才,如培养相应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口腔急诊医学的诞生是社会需求和医学及口腔医学临床综合学科相结合的必然产物,它不但有益于人类社会和造福于人类,同时也有利于临床口腔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口腔急诊医学教育应纳入口腔医学五年制常规教学内容,以五年教育为主实施口腔急诊医学教育,它有利于培养和提高五年制口腔医学人才素质。要编写和选择好口腔急诊医学教科书,各口腔院系应建立和完善口腔急诊科及教师队伍的培养,即口腔急诊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和教师的口腔急诊医学知识水平的提高。口腔急诊科可由口腔内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正畸科的医师组成,通过在急诊科的临床实践和培训,让这些医生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具有多学科临床技能的急诊科医师,并成为本科生口腔急诊医学教学的主力。同时应向国家教育部门申请批准口腔急诊医学专业,使口腔急诊医学专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口腔临床医学的二级学科。

建立口腔急诊医学教育体系,培养口腔临床综合素质人才是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也为口腔医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综合医院和基层社区医院工作创造条件。为了口腔急诊医学专业的发展,可以让口腔颌面外科和口腔内科热爱口腔急诊医学并能够研究和发展口腔急诊医学的专家教授做硕士、博士生导师,组成培养口腔急诊医学博士、硕士的梯队教师队伍。为口腔医学院校培养高素质的口腔急诊医学教学人员,同时也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口腔急诊医学医务人员。口腔医学院系有必要将口腔急诊医学教育纳入议事日程上来,为口腔急诊医学教育的建设和发展保驾护航。口腔急诊医学的研究和发展口腔急诊医学的诞生和发展有待于口腔医学同仁的认识、努力和支持。在未来的几年里渴望口腔急诊医学的兴起,口腔界的各级领导可以考虑为口腔急诊医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如下环境和条件。

1.口腔急诊医学专栏的开设国内有多家口腔医学杂志,有条件和有稿源的杂志可以考虑开设口腔急诊医学专栏。为口腔急诊医学的普及、交流和提高提供场所。为口腔急诊医学的理论的形成、发展和完善提供园地。

2.口腔急诊专业学组建立的必要性口腔急诊医学涉及到很多口腔外科和牙体牙髓科疾病。这两个学科的专业委员会应设立口腔急诊医学学组,条件成熟时,有必要建立综口腔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开展口腔急诊医学学术交流活动,发展口腔急诊医学事业 。

3.开展口腔急诊医学继续教育目前许多综合医院的口腔科即使设立夜间口腔急诊门诊,往往都是口腔内科医师或者是口腔外科医师,遇到非本专业的急症时,处理起来可能有困难。因此,承担急诊工作的医生应接受口腔急诊医学继续教育和培训,口腔急诊培训应纳入口腔急诊医学继续教育的议事日程上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急诊科2008年和2009年就曾举办全国口腔急诊医学继续教育学习班,今后还要继续开展口腔急诊医学的继续教育。口腔急诊科并不等于口腔急诊医学,口腔急诊医学涉及到各临床学科和基础学科。有条件的医院和医学院系要组织和安排具有多学科理论知识和多学科临床技能的口腔医学高层次人才从事口腔急诊工作和口腔急诊医学教育。使口腔急诊医学成为一个和急诊医学一样的专业学科体系[3,4]。

4.口腔急诊医学研究口腔急诊医学中的各种疾病涉及到许多临床学科﹑口腔各临床学科和基础学科,应积极开展以突出口腔领域的危急重疾病特点的临床和其基础方面的研究,提高口腔医务人员对危急重疾病的应急处理能力。因此,要鼓励和支持从事口腔急诊的医务人员开设口腔急诊方面的临床和基础的科研课题。

口腔医学论文:技能训练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践技能是口腔医学工作中重要的技术之一。技能训练是培养医技类学生实践工作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实践技能是否过硬可直接影响临床效果。我校于2004年9月开始招收口腔医学专业中专学生,2006年招收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大专学生,至今毕业约200余人。调查发现,除部分级学生外,前几届多数学生在工作中实际操作能力差,其原因是在校学习期间,没有注重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安排不合理,学生实训机会少。因此,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对本专业学生是至关重要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2007级学生开始,我们采取在校内实训室进行集中训练的教学方式,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动手能力差的现状[1],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为他们一学年的临床实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制三年,学生在校学年,期间到医院或义齿加工厂进行见习的困难较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通过校内实训地建设,让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进行训练,以提高临床技能。临床医学系现有口腔实训室一、实训室二、口腔治疗室和口腔铸造室,有40张技工桌、40个仿真头模、40个打磨机手机、一台综合治疗椅等,能保障每人一个工作台,为学生的训练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实训环境。校内实训室设备较齐全,为集中训练提供了硬件支持,基本能满足学生训练的需要。

2修订教学计划,加强集中训练

目前,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质量普遍提高,但“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等问题仍然存在,教学计划的安排偏重于理论,为此根据国家高职高专培养模式要求,我们重构了实践性教学体系,将技能考核纳入学生考核成绩中。我们从2007级开始对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在第4学期加入五周的集中技能训练,对2007级、2008级和2009级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三届学生进行了集中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训练中实行三级负责制

在学生开始训练前召开主任、主管教学副主任、辅导员、指导教师会议,分配各项任务,严格训练纪律。在训练过程中实行三级负责制,一级责任人为班主任,由班主任老师负责学生的出勤,尤其是业余时间训练时学生的出勤情况,要求每位学生均参与,并记录考勤,否则,按大专学生学绩管理规定进行处理;二级责任人为该班专业任课老师及实验员老师,主要是负责学生实训课和平时训练中的技术性问题以及各临床课技能的总体测评;三级责任人为该系主任及副主任,负责各科教师的调配、联络。

4训练内容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五周的技能训练共分为五个大项,二十个小项。

4.1口腔修复正畸部分包括全口义齿制作的五项:模型准备、牙托的制作、排列人工牙、蜡型的制作和全口义齿的完成;可摘局部义齿制作的六项:制取印模灌注模型、模型准备、弯制卡环(三臂卡环和间隙卡环)、制作蜡型、完成义齿制作、打磨抛光;弯制霍利保持器的两项:唇弓和卡环的弯制、塑料基托的制作。

4.2口腔解剖生理部分主要有雕刻石膏牙、雕刻蜡牙的练习。

4.3口腔外科部分包括口腔外科检查、模拟拔牙、阻滞麻醉的练习、手术操作的练习。

4.4口腔内科部分包括口腔内科检查、窝洞的制备、牙周检查、离体牙开髓充填练习、洁治术的练习、菌斑显示、一次性口腔器械盒的使用、病例分析。

4.5临床技能部分包括测量血压、氧气吸入、胸外按压。

5训练方法

口腔技能集中训练分为四个阶段,将五周时间合理应用,前二周是认识阶段和单项训练阶段,中间二周是系统训练阶段,一周进行强化训练和技能考核。

5.1认识阶段通过讲解、示范、多媒体教学等方式使学生对该实践操作技能的每一个环节有一个清晰的认识。5.1.1回顾相关的理论教学对技能训练涉及的重要理论知识,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和教师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操作步骤,从而使学生印象深刻。5.1.2教师示教我们先通过观看录像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再通过带教老师熟练、完整的示范教学让学生形成理性认识,最终完成理论向实践的过渡。

5.2练习阶段在训练中分阶段,分步骤进行。教师先对每一步骤进行规范化指导,然后学生对每一步骤均亲自进行反复练习,使技能操作的连贯性、协调性、正确性逐步提高,并能减少错误,对出现操作错误者及时纠正,从而提高学生操作的熟练程度。

5.2.1单项训练把连续的、难度较大的动作分解成若干个具体动作进行练习。如:将全口义齿的制作,分解为模型准备、牙合托的制作、排列人工牙、蜡型的制作和全口义齿的完成等。在单项训练阶段教师要耐心指导,及时纠正制作过程中的不足,为系统训练打基础。

5.2.2系统训练当单项训练的内容熟练掌握后,用2周时间对单项训练所有的操作步骤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操作体系,作为一个大项来重新训练,使同学们既能从阶段强化,又能从整体把握,同时也体现了我们的训练目标,培养具有熟练技能和独立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这一阶段的训练中要求学生独立、较好地完成整个操作过程。

5.3强化阶段在练习阶段基础上进行强化训练。于训练的第5周对于难度较大、学生易出错 、临床常用的项目进行强化训练,如全口义齿制作五项中的排列人工牙、蜡型的制作;可摘局部义齿制作六项中的弯制卡环;口腔外科部分的阻滞麻醉的练习;口腔内科中的窝洞的制备、洁治术的练习等。通过强化训练,使学生操作达到、敏捷、灵活、连贯,熟练掌握技能操作程序,并能高质量完成训练过程。

5.4考核阶段为了学生将来能很快适应工作,将实践能力纳入学生考评量化标准[2],我们依据口腔助理、口腔修复工考试标准安排五项考核内容,即临床无菌操作及急救、口腔检查、口腔基本操作技术、口腔修复技术和病历分析。具体方法是先将学生分为五组,分别进行五项内容的考核,每项的考试成绩满分为20分,每一组学生均进行五项的考试,每人每项均记一成绩,将五项成绩相加为该生技能考核的总成绩,并记入学生期末成绩。让学生考前三十分钟到场,按照学号采取抽签定题的方式,每一场安排两位老师监考,严格按照考核时间和考核标准进行规范考核,三届学生考核的内容、监考教师、评分标准一样。考核阶段在的一至二天进行。

6学生成绩的比较两届学生的考核成绩

上表显示三届学生中所有学生考核均及格,2009级学生中有一人成绩达到90分,2009级学生的平均成绩也较高,而2008级学生的平均成绩也高于2007级学生。

7结论

现在高校扩招,学生的理论素质逐年下降,通过三届学生成绩的比较,得出如下的结论:由于2007级学生是我们及时次搞技能训练的班级,许多地方不成熟,操作起来也不熟练,重点难点也不太突出,以致成绩不理想。有了一年的训练经验,到2008级时,我们在训练中就有了针对性,加强了上一级学生分数较差的几项内容的训练,如:口腔检查,口腔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同时在时间上也进行了调整,对于难点和重点内容用时较多。通过对上两届学生的训练情况进行总结和归纳,在2009级学生技能训练时,我们取长补短,在重点内容上加强训练,增加了学生动手的机会,从而取得了优异成绩。我们已经结束了2007级、2008级和2009级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集中技能训练,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2008级正在实习的学生进行了调查,他们进入实习后能很快适应环境,正确地进行基本操作,得到了广大临床带教老师的肯定,说明了集中技能训练从根本上是成功的。我们在集中训练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消耗性材料大大增加;需要增加仿真模型的真实性;还需要推出一本技能训练课程教材;设备数量不足(牙科综合治疗椅欠缺);有些设备质量欠佳易损坏等;教师的经验不足有待进一步提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计划采取的措施是:①自己解决减少投入我们在《口腔材料学》这门课中,准备增加灌注石膏牙的训练时间,让学生灌注更多的实验模型并保留下来,即可为集中训练储备足够的模型,又能节约学校的大量经费。另外,还准备鼓励学生到各类口腔门诊收集拔除的牙齿,为集中技能训练做准备。

7.1提高师资力量,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我系现有双师型教师7人,其中口腔专业课双师型教师2人,其他教师要求通过执业口腔医师的考试或其他方法加强自身技能的培养,提高技能操作水平,以便正确、合理地指导学生。

7.2聘请医院专家进行口腔技能指导为了做到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使所学的知识能很好为实践服务,尝试聘请口腔医院或综合医院口腔科的相关人员组成专家组,对教师和学生给予口腔技能的指导,编写一本技能训练指导教材。总之,以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为中心,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特色,使口腔技能训练课程成为本专业的重点发展课程,同时为学校培养高质量的口腔技师人才提供了重要手段。

口腔医学论文:口腔医学在临床医学的应用

20世纪90年代在临床医学实践中迅速发展并受到广泛关注的一门新兴学科,其核心是慎重、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客观研究证据,结合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充分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把三者地结合制定治疗措施。循证医学在世界医学领域的蓬勃发展给传统医学教育和实践模式带来了极大的震动。将循证医学应用于口腔医学,则产生了循证口腔医学。走循证医学之路,将循证医学理念引入口腔医学教育中,也就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

1循证医学对口腔医学教学的意义

1.1传统口腔医学教育的不足:传统的口腔医学教育模式以经验医学为主,在医疗实践中,医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听取专家的意见、结合教科书或参考书籍的观点处理病例。由此培养出来的医学生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较好,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不足。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医学教育暴露出很多缺陷:教学内容滞后,不利于新知识的传播;教学方法单一,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和以教材为中心等。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学生对口腔临床知识的学习主要表现为被动地接受现成知识和死板的记忆过程,对问题不会质疑,学习没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医学生历来受这种经验医学的教育与熏陶,并在毕业后以这种思维模式和方法进行临床实践。在医学快速发展的今天,若不注重自身的知识更新,其知识很快就会老化,从而影响医疗质量。

1.2循证医学的价值

1.2.1循证医学是一门遵循科学证据的学科:循证医学意即遵循科学依据的医学,是由加拿大McMaster大学20 世纪80 年代提出的一种临床学习策略,是提出疑问,检索和评价相关数据,并将此信息应用于临床实践的一种方法。循证医学就是寻找、评价与合理使用当前条件下所有最有效高质量的证据,针对每一位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决策,以达到治疗效果。具体的实施办法可归纳为五个步骤:①确定临床实践中的问题;②检索有关的医学文献;③严格的文献评价;④应用证据,指导临床决策;⑤通过实践,提高临床学术水平和医疗质量。循证医学提供的证据是指人体试验的证据,包括病因、诊断、预防、治疗、康复和预后等方面的证据,追求证据的高质量和不断补充完善。治疗性试验证据根据其质量和程度分为五级:一级:按照特定病种的特定疗法收集所有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后所作的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性较高;二级:单个的样本量足够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性次之;三级:设有对照组但未用随机方法分组的研究;四级:无对照的系列病例观察;五级:专家意见,性最差。

1.2.2口腔医学教育中引入循证医学的必要性:循证医学教育的模式首先要启发和鼓励学习者善于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归纳问题。其次是高效率地查阅文献,并对文献中的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提炼出针对具体问题的答案。掌握以问题为基础的循证医学教育的技巧和方法,就能成为一名终身的自我教育者。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许多疾病由于病因和发病机理不明,治疗手段多种多样,争议颇多。例如口腔白斑、扁平苔藓的治疗,龋病的防治等。随着基础医学与材料科学的发展,新的技术、方法、药物、材料不断涌现,如何针对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手段,成为口腔临床面临的新课题。在这种情况下,以逻辑推论和临床经验为基础的医疗技术可能显得苍白无力。口腔医学实践中循证医学的引入,为临床医生进行医疗决策提供证据。口腔医师应自觉运用循证医学的理论,使用当代证据,结合具体情况为患者制定出的治疗方案,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使患者受益。

2循证医学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2.1循证医学教学即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循证医学被誉为“21世纪的临床医学”,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医学教育模式。从医学教育的角度看,循证医学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它提出了一整套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现有的好证据,评价和综合分析所得证据及应用结果以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理论和方法,这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医学观,为规范其今后的临床实践行为打下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寻求证据、系统评价”的全过程。结合循证医学的口腔医学教育,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又鼓励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通过选择性、批判性地评价医学文献和综合临床研究获得证据。循证口腔医学教育模式重在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变“死学”为“巧学”,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设计者和主动者,由接受知识转变为探究知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2.2实施循证医学的条件

2.2.1循证医学实施所需的医学文献资源:循证医学是临床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现代信息学与临床医学的结晶。为保障循证医学的实施,学校要创造必要的条件,使研究证据的查寻方便、简捷。除了具备常用的医学文献数据库如Medline数据库、Embase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外,还应提供二次研究证据的数据库如Cochrane图书馆、循证医学评价(Evidence Base Medicine Reviews,EBMR),或相关的杂志如循证医学杂志(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循证牙科学杂志(Evidence-Based Dentistry,EBD)及书籍等。

3口腔循证医学实践面临的问题

循证口腔医学在我国尚处于扫盲阶段,人们对其认识和掌握还需要一个过程。在循证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循证医学证据尚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当前并非所有临床问题都能找到相应的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其次,循证医学作为新型医学模式的出现,在医学界引起广泛争议,一 直受到传统医学模式和专家意见的排斥;此外,临床医务人员信息资源获取的困难,对循证医学了解贫乏,及过多看重经济效益等也将影响循证医学的实施。

口腔医学论文:分析深化口腔医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摘 要】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与基础,抓好本科教育是提高高等教学质量的关键和重点。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人才,而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因此教学始终是学院的工作中心。本文介绍了同济大学12:1腔医学院深化口腔医学教学改革的措施与方法,指出了通过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教学内容创新,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口腔医学;教学;改革

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人才,而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因此教学始终是学院的工作中心。本科教育又是高等教育的主体与基础,抓好本科教育是提高高等教学质量的关键和重点。进入21世纪,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对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院通过了一系列的改革,实施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教学内容创新,从而提高了我院121腔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也促进了我院教师的教学水平明显的提高。

我院口腔医学专业是于198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建立的,经过近20多年的建设,已初步具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在国内已有一定知名度。2004年获得中国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学科建设贡献一等奖和三等奖,以及2005年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上海市第八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2006年获得同济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

一、确立了本科教育为我院工作的中心地位,制定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并做好学院的学科定位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我院的办学指导思想。建设成为一个高水平、高质量、具有同济特色的口腔医学院。

二、进一步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实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步过渡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新的医学教学模式,从单纯传授知识、分段式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渐进式一体化教学模式。从分段式教学模式改为交叉式、相互渗透、循序渐进式的教学模式,学生从一年级至五年级全程接触口腔专业知识。必修课总学时控制在3000学时左右,周学时控制在24学时以下。

2.教学内容以能力培养为主,加强实验实习课,充实临床前教学,重视教学大纲价值,健全教学大纲内容,根椐新的13腔医学专业(五年制)教学培养计划,重新制订各课程教学大纲、实验大纲、临床前教学大纲、毕业实[!]纲。

3.对医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必修课重点内容为外科总论、内科诊断学,而其他一些医学课程列为指定选修课的内容。

4.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优势,扩大学生的视野,调整选修课的内涵,使其涉及医、文、经、工、理、管等学科,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

5.增加了通识教育课程,加强人文知识、法律等素质教育方面的内容,包括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法律知识、道德修养、心理学等课程,通识教育与基础课学分占必修课总学分的比例提高至55%,来扩大学生知识面,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

6.删减了一些医学课程,减少医学课程学时数,并调整学科基础课程,增加口腔基础医学课程学时数,增开8 门口腔基础课程,使整个学科基础课程的学分数占必修课总学分的比例提高至21%。

7.拓展了专业面,增加口腔专业特色课学时数,使其学分占必修课总学分的比例为24%。

8.开设了专业大类平台课程5门,跨学科基础课程2门,开设全校性选修课以及为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研究生课程各2门,使选修课学分占整个学分的比例提高至25%左右。实行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学科交叉,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贯通,理论与实际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创新的能力。

9.延长实习时间,实习周数从50周延长至65周,在确保三大口腔主干学科的临床实习质量的前提下,增加口腔其他临床学科的实习周数(如增设口腔正畸学毕业实习)。

10.在第10学期安排5.5周时间,对本科生进行科研实践,要求完成一篇文献综述或小论文,并制定出评估标准,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重视教学实验室建设,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学院十分重视教学实验室建设,配备了目前国际上先进的教学评估系统、仿真头模系统、教学互动系统,大大提高我院本科实验教学质量。每个教学实验室均配备了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管理人员,并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方案。

四、科研大大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近年来我院投入了大量的科研经费来改善本科教学条件,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承担了大量的科研任务,教师在科研工作中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能在教学过程中介绍给本科学生,教师能将自己的科学研究成果融人本科教学内容中,使本科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教学内容后,对本学科的发展动态以及前沿有所了解和掌握,使我院培养的学生始终掌握着本专业学科领域的前沿知识。

总之,我院通过了一系列的改革,实施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教学内容,提高了我院口腔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了我院教师的教学水平明显的提高。我院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过程严格按照培养计划进行实施,培养计划中的每一门课程均根据培养目标制定了其相应的 教学大纲,同时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根据各学科发展的情况每年修订一次,及时补充近期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每门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教学内容。从历届我院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就业率为)、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来看,我院本科毕业生达到了培养计划中制定的培养目标要求,教师的教学水平总体上是高的。

口腔医学论文:口腔医学教育改革浅谈

摘要:为适应全球性的医学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和日趋国际化的医疗卫生服务标准的需要,缩小与国际口腔医学院校的差距,培养适合我国国情的口腔医学人才,对我国目前的口腔医学教育改革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医学教育;口腔临床医学

自1917年加拿大牙科医师林则博士创建华西口腔以来,中国现代口腔医学教育的发展已经历了逾百年的历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口腔医学教育体系并培养了大批的口腔临床医生和科研人才,为中国口腔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知识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及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拓展,全球性的医学教育改革趋势和日趋国际化的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对我国的口腔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为一名接受了中国正规口腔医学教育、从事口腔本科教学工作数年的基层医务工作者来说,我对近年来我国口腔医学教育改革的丰硕成果深有体会,澳大利亚牙科学院为期一年的访问学习使我对未来我国口腔医学教育的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

1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特点

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及治疗个体化极强的学科,是非常注重临床实践经验的学科,它要求未来的口腔专业人才在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娴熟的临床技能及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人际沟通、技术管理能力和创新水平。我国目前的口腔医学教育发展很快但口腔卫生人力资源仍然匮乏,现有的教育质量和培养模式很难适应越来越高的社会需求,亟需建立更加有效的培养机制以适应口腔卫生保健实际需求和国际竞争的双重需要。

2我国口腔医学事业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口腔医生与人口的比例大约为1∶40000,而国际公认的合理比例应为1∶2000,人才匮乏及比例失衡的现状很严重。而且我国职业牙医师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更加重了口腔医疗资源的“贫富两极分化”。此外,我国大部分口腔院校自建立以来一直沿袭前苏联20世纪50年代的教育模式,在学制、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方面与西方国家明显不同。虽然随着近年来国际交流合作的日益频繁,我国的口腔医学教育体制发生了很大改变,但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仍未得到充分锻炼和提高。同时,我国目前的学制设置参差不齐,有专科的三年制到本科的五、六、七年制,获得硕士学位,也有七、八、九年制,获得博士学位。学位类型有临床型,也有科研型,考核机制及考核标准不统一,缺乏严格的淘汰机制,有的机构以发表文章数量和科研水平作为评价医生能力的主要标准,导致了“学历高,技术低”,“重科研、轻临床”,“文章多所以职称高”以及“大规模考研考博”等怪现象的出现,忽视了其作为临床医生的专业基本技能培训。我国大部分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的课程设置均为及时、二及第三学年上半年,完成约50门公共基础课和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第三学年下半年到第四学年进行口腔专业课程的学习,直至第五学年才安排学生进入口腔临床实习,而每个专业(包括口腔内科学、口腔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只有各约3个月的学习时间,学生无法真正完成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系统诊断和治疗,加上许多医院没有配备单独的学生诊室和专业临床带教老师,更有患者拒绝学生治疗的现象出现,导致学生仅有的1年临床实习最终也流于形式,无疾而终。医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医疗服务所必需的医生,以保障社区人民大众的健康,守护生命,造福人类。其检验的最终标准不应单单是他们知道什么,而是他们真正能做些什么。如何结合我国现代口腔医学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选择和更新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机制,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明确融通式、渗透式和突出专业特色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形成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将成为我们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3对口腔医学教育改革的几点见解

3.1学制及课程设置改革

建立“5+3”,“3+2”,“七年制”三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学制培养模式。“5+3”指完成五年制口腔本科医学教育,取得本科学位后,开始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科研能力培训,进而取得临床住院医师资格及硕士学位,以达到培养少而精的国际化医学拔尖创新人才的目的。“3+2”为通过三年制口腔医学专科教育取得大专学历的同时加上两年全科医生培训从而取得助理口腔医生资格,以满足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培养出大批面向乡镇卫生院、服务农村医疗的口腔医生。“七年制”指通过4年基础理论学习加上3年口腔临床专科培训以取得符合基层医院诊疗需求的临床型医学硕士,它有别于“5+3”模式,是因为这种模式更加注重人文、心理、法律、伦理、美学等有关口腔临床医生技术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其能够成为的临床口腔医学专家。至于博士培养应列入高级人才梯队的再培养计划,旨为国家培养高、精、尖的专业科研人才,而不应纳入医院业务绩效考核、职称评审标准之列。至于课程设置,我们更倾向于增设社区医学、艺术与美学、循证医学、营养和保健品学、数字化口腔医学、社会心理学、人文社科和行为科学、医患沟通学等选修课的学习,同时加大实验课和临床实习课的比例,结合学制设置,由原来的1年延长到2年~3年,让学生尽早接触临床案例,自我发现问题并动用所有网络信息资源查找问题,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自觉思考、自觉学习及自觉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开展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在招生的数量和规模上也应根据学制设置的改革做相应调整,杜绝盲目扩招,将学位培养、临床技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三大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真正一体化、合理化、标准化,较大程度地节约国家资源,培养出更多的口腔专业人才。尝试借鉴悉尼大学从本科生中招收非医学专业毕业生,进行4年~5年口腔医学再教育的招生体制,必将会成为我国教改中的一个重大突破,当然以部分一类医学院校为试点做小范围尝试,是为稳妥之举。

3.2教学模式改革

“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千百年来我国传统教育传承至今、根深蒂固的教育理念,即当今所谓的LBL教学法(Lecture-basedLearning),仍为目前我国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模式。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学生不由自主变成了被动学习,在催生懒惰、倦怠心理的同时,确实有悖于当今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美好目标。于是,符合现代医学教育理念的PBL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CBL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TBL教学法(Team-basedLearning)等教学模式应运而生。PBL教学法[1],是指把学习设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的一种问题模式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但这种开放探索性的教学模式,需要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收集整理所需资料,缺乏对知识整体的纵向把握,适合具有一定临床实习经历的高年级学生或研究生教育。CBL教学法[2]是指学生在一个可控环境中模拟医生,自主进行分析或决策的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模式。该方法具有问题相对集中、纵向挖掘知识、节奏易于掌控等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可弥补PBL的欠缺,在学生开始临床见习时实施效果很好,是一种理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但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水平要求较高,同时易受老师主观导向性的影响,使学生在理解和领悟上出现明显差异。TBL教学法[3]是2002年Michaelsen提出的一种以团队协作为基础,将小组学习和大组讲座相融合,提倡以个人测试、小组测试、应用性训练为主的一种新型阶段式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弥补了PBL和LBL的不足,既保障了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技能和独立思考能力,是我国现阶段较为适合的一种教学模式。正像我们之前所说,教学改革不是可以全套照搬的标准化程序,必须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资源和可行性,因地制宜,有的放矢,方能取得好的效果。所以,对于我国目前的口腔医学教育,我们更愿意根据学生群体的特点和学位设置类型进行相应的教学模式改革,在基础阶段以LBL和TBL教学法为主,在临床阶段逐渐采用PBL和CBL教学法,循序渐进、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悉尼大学牙科学院招收的均为4年制非医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他们设置的是大课(30%)、PBL课程(30%)、临床教学(30%)、实验课(10%)的教学模式,而其他三部分都是围绕PBL展开的。我去旁听他们授课时发现,学生对老师所讲内容知晓很多,而且兴趣颇浓,经常在听课过程中打断老师的讲解并进行提问,而且所问问题确实很有深度,同时不停用电脑记录并查找问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我想这一定与他们所受的本科生基础素质教育和阶段性培养体制有密切联系。

3.3师资队伍建设

从以上各种新型的教育模式不难看出,我国在实行医学教育改革的同时,对教师的角色定位和素质要求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教学内容,还应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英语功底,以及良好的组织技能和经验积累,要从理念到方法上完成“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角色转换。作为学院,应该更新教育理念,制定适合本学科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制度,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培养模式,尽快提高教师的创新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打造一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使其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处于主导和决策地位,并始终保持敏锐的生命意识、科学意识、创新意识和终身发展意识,能随时洞察口腔医学发展的前沿、动态和命题,要有身先士卒,敢于做“及时个吃螃蟹的人”的激情和勇气。学院应加强教育资源配置、建设(留)学生教学网站、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定期举办各种学术讲座、为教师营造一个国际化的交流与合作平台。

3.4学生考核体制改革

以往,学校都以考试成绩、发表文章数量作为考核学生能力的主要标准,很大程度上违背了医学教育的目的和初衷,因为任何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不是靠简单的书本知识和因果关系能够解决的,更多的是需要医生扎实的基本功和解决临床突发、棘手、多变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考核过程中,应更注重考查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多地把学生的注意力放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和技能水平。

3.5临床实习改革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反复强调“三基”培训,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在口腔医学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性,但却忽视了“三早”,即“早期临床实践”,“早期科研训练”,“早期技能训练”在学生创新能力、心理素养、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方面的关键作用[4]。它不仅可以让学生尽早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还可以在早期接触社会、适应社会的过程中磨练意志,培养出强烈的归属感、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这才是医学教育改革的终极目标和升华。应加大临床实习的时间和比例,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平台,将实验室教学、临床技能培训和综合实习三大模块有机结合,为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操作能力提供有力保障。在实习期间,因地制宜采取适合的带教方案,尽较大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独立操作、独立与患者沟通,训练其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应定期组织学生走上街头、走进社区,进行义诊和口腔卫生宣教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的口腔临床工作者。

3.6加强学术交流

一直以来,我国的学术交流大多是在研究生、教师、教授的层面上进行,很少有本科生参与。应打破这种常规,设立学生专区,给有想法、有成就的年轻人展现和学习的舞台,让他们在与顶尖级的教授交流的同时开拓眼界,锻炼自己,提高自己,为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人生方向打下坚实基础。学院、医院、地区、不同专业、不同领域之间也应加强交流和合作,通过学术研讨会、互访、进修、公派等方式,提高本院学生的理论和业务水平,将先进的临床技术以最快好的方式普及开来并使其尽可能向标准化靠拢,这也为医疗纠纷中法律证据的保存提供了一定的佐证和参考。

4结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乃百年、千年之大计,没有教育,就没有人类文明;没有教育,就没有社会进步。口腔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它的改革和发展必将会推动我国的口腔卫生事业向着国际化的标准迈进。未来,我们必将会顺应全球性教育改革的潮流,推动我国的口腔医学事业向着更高、更快的方向发展,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口腔医学人才。

作者:郭威 刘树泰 柳忠豪 单位:滨州医学院 附属烟台市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 附属烟台市口腔医院 口腔医学院

口腔医学论文:口腔医学进修生管理问题与对策

【内容摘要】进修是人才培育重要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当今医疗事业飞速发展的时期,人们对医院给予了更高的期望,希望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对医疗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医师掀起了一场进修热潮。本文在对口腔医学进修生管理中存在问题作出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口腔医学进修生管理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口腔医学;进修生管理;医疗事业

所谓的进修生是指那些未参加或通过网院入学资格的学生,他们希望同进修的方式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在职业领域取得更高的成就。近年来,医疗技术更新速度加快,广大医师需要不断学习、进修,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医疗服务水平。新医疗改革环境下,口腔医学进修生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口腔医学进修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

某些口腔医院由于对进修生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不清楚进修生管理的目标和内容,导致建立的进修生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医院盲目增加进修名额,忽视了对自身教育承载能力的考查,而且对进修生的入院考核不够严格,良莠不齐的进修生增加了教学难度,加之教学资源匮乏,影响了进修生培育效果。而有的医院在进修生管理中缺少培训环节,一味地讲求技能培训,没有开展思想道德、管理制度、医疗法制方面的教育工作。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是高素质、高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即使进修生拥有了高超的医疗水平,但是没有良好的思想做引导,依然不能称为人才。除此之外,口腔医学进修生管理是一个不断完善和优化的过程,在这项工作中进修生不仅仅是一名被管理者,而更多地是一位参与者。然而,某些口腔进修医院并没有建立信息反馈机制,缺少对进修生的人文关怀,过于强调“硬”管理,极易引起进修生的反感,从而降低了管理效果。

(二)缺少环境支持。

口腔医学进修生管理需要在一定环境的支持下,才能持续、稳定地进行下去。部分医院虽然逐渐加强了医疗环境建设,但是在进修生管理建设方面的投入略显不足,基础设施配备与进修生数量不成正比,不能为进修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操作机会。有的医院则过于重视物质环境建设,轻视甚至忽视了精神文化建设,对进修生的关心指导不足,没有凸显出进修生管理的服务特性,院内氛围死板、固化,不能有效调动进修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部分医护人员的拜金思想、功利主义过盛,没有起到应有的为人师表作用,其一言一行都对进修生产生了不良影响。这些问题都是医院进修生管理中客观存在的,因此,医院要理性应对,强化自身的教育功能,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完善物质环境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对进修生进行正确而且的引导,培植出更多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二、优化口腔医学进修生管理工作的建议

(一)完善管理制度。

口腔医学进修生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保障基础。新医改条件下,口腔医学进修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院方应该重视人才建设,了解进修生管理工作涵括的内容,认真分析进修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完善相关管理体制,规范进修生行为,从而提高进修生管理实效。一套完整的进修生管理制度应该包括选拨制度、培训制度、考评制度、激励制度以及信息反馈制度等。医院应该根据各科室对进修人员的素质要求和能力要求,制定完善的人才选拨制度,明确进修学院资格,审查申请进修学员的政治思想、学历水平、临床经验等,择优而取。在此基础上,医院应该建立培训制度、考评制度和激励制度。医院可结合进修生入院考核结果,对进修生进行层次划分,并以此为依据开展岗前培训活动,让学员们了解本院医疗流程、进修管理制度、医德医风以及国家相关法规、政策,促使进修生产生正确行为。在此之后,医院需要针对这些培训项目进行考试,确保每一位进修生都充分理解和掌握了相关知识,与此同时,还需要把进修生出勤情况纳入到考核体系当中,引入竞争机制,给予表现良好者适当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使进修生树立竞争意识和自我规范意识。为了进一步保障进修效果,医院还应该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对进修结业的学员进行访查,并请他们提出意见或建议,让进修生参与到进修生管理工作当中,从而较大限度地优化进修管理制度。

(二)优化管理环境。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进修,以期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为了满足医疗事业的发展需求,各级口腔医院应该加强规模建设和文化建设,为广大进修生创造良好的进修环境。规模建设方面,医院需要认真分析自身现阶段的进修生承载能力,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适度增加进修生招收名额,为更多的口腔医学生提供进修机会,并结合本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实际,整合有效进修教学资源,统筹建设规划,适当增加进修环境建设投入力度,积极引进先进医疗设备,保障口腔教学的与时俱进性,为进修生提供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除了物质环境对进修生管理的支撑,医院更应该重视和加强医疗文化建设,因为文化作为一种软管理手段,将会对进修生产生终生的影响,决定了进修生的医德医风。在此过程中,医院要加强政治思想引导,尽量消除拜金主义、物质至上等错误思想对医护人员的影响,增强医护人员的法制意识、服务意识,监督、规范他们的行为,全力避免医疗纠纷,营造院内良好的医疗风气。同时,医院还应该加强人文建设,关心进修生的学习生活,对进修生一视同仁,了解他们遇到的艰难困苦,尽力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解除心理困扰,引导他们思想、行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促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三)提高服务质量。

某种意义上讲,口腔医学进修生管理也是一个提供服务的过程。医院及进修生指导医师要深刻理解进修生管理的意义和内涵,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更新管理思想意识,把进修教学纳入到医院工作体系当中。口腔医学培训不仅仅是专业教学的过程,更是各学科联合教育的过程,包括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口腔医院作为社会服务机构,肩负着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是输出医疗人才的重要基地。医疗改革新时期,医院需要重视进修生管理工作,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任务,优化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进修生教学服务质量。为此,医院应该加强辅导医师培训工作,培育教育责任感,树立人本意识、服务意识,更新他们的理论知识体系、综合素质和能力,期望他们对进修生进行正确而且的引导。而对于导师而言,进修生教育是其发挥自身价值的另一种方式。因此,口腔医学导师应该加强自我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价值观等,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努力承担起社会赋予的责任,充分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同时,口腔医学导师还应该加强与进修生的沟通交流,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变化,明确他们的职业发展需求,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完善的辅导计划,使进修生在导师的关爱、引导下发展。

三、结语

总之,加强和完善口腔医学进修生管理工作十分重要。由于各个口腔医院的进修生管理实际有所不同,有关方面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因此,希望口腔医院认真对待进修生管理工作,分析自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有效的优化措施,提高进修生管理质量。

作者:董英梅 单位: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口腔医学论文:口腔医学教材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分析

【摘要】现阶段,知识经济的时代已然来临,口腔医学人才的培养也必须创新教学模式,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培养更多的创新型、综合型、复合型人才。教材是口腔医学教学的重要素材,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也成为新时期口腔医学改革的重中之重。笔者针对口腔医学教材建设和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一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口腔医学;教材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型人才

作为一门新兴专业,口腔医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社会对此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很多医院和义齿加工厂对此专业人才的专业技能要求也有所提供。为此,必须加快口腔医学教材建设,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对创新型和实践型人才的培养,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口腔医学专业人才。

一、加强实践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实践型人才培养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只有在具备扎实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为此,必须不断加强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指导学生创新。这种创新型教师队伍不仅仅要具备深厚的知识功底与实践能力,还要有相当深厚的教育能力与教育背景,在临床实践中深入创新要素。学校应当为口腔医学队伍制定出更为完善的教师培养计划,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创新型教育培训,并在先进理念的基础上更好地指导实践教学。有条件的学校还应当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企业技能培训活动,并且要求每位教师都应当在义齿加工企业进行实习,了解先进的实践教学知识,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二、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

口腔医学是一门教育很强实践性与技术性的学科,强调学科知识的实践应用,必须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加强操作技能方面的训练。因此,口腔医学的培养方案应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在德智体方面都应当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需要,并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与职业素养,能够胜任在医疗异构和义齿加工企业内的工作需要,掌握扎实的口腔恢复技术技巧,制作精密修复体的高水平技能型人才,成为医疗前沿中作出自己的贡献。在此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还应当加强对课程体系的调整与改革,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将重点放在技能型和实践型人才的培养上,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专业性的口腔医学知识,并增加学生实践和动手的机会,提升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要尽量减少讲授和演示方面的教学环节,增加综合性实训课时,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提高操作能力与专业技能,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理实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快地适应岗位需求,更好地在工作岗位中作出贡献。

三、建立健全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加快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学校应当充分重视实践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优化教师培养体系,让他们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另外,还需要运用一系列的奖惩措施,让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以提高,增强教师队伍的动手实践能力,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到教育科研工作中,完成实践教学课题的研究。教师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与敬业精神,在实践教学中强调奉献,当然这也需要学校给予大力支持,给更多实践创新型教师以更多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让每位教师都积极地参与到实践型教师队伍建设中来。

四、改编口腔医学实验大纲与教程

在贯彻与落实口腔医学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应当充分依据实践教学的目标与要求,鼓励更多教师积极参与到学术研究和医学研究会议工作中,参与医学新思想和新技术的交流,并经常性地组织口腔内科学、口腔解剖学、口腔外科学等不同学科门类的教师共同研究,一起撰写教育教学内容,让教师拥有更宽的视野与空间,实验课程的学术研究成果也必定更加丰富。教师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综合实验中,激发学生探究和探索的欲望与兴趣,这样学生的实践效果也会显著提高。例如,很多高校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教学工作中,突出技术应用型特点,并花大心思搞好实验教程的撰写,并以此为前提形成专业特色,尽管这些学校的实践课程仅占50%左右,但仍然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并且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随之提高。

五、组织学生参与技能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实践课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手段,但实践课毕竟课时有限,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要让学生在业余时间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技能比赛活动,让他们在业余时间也刻苦努力地学习课程知识。基于此,很多口腔医学专业教师可以通过技能比赛的途径,让学生广泛地参与进来,并且加强对学生在比赛前后的辅导,多方位跟踪学生的比赛过程,找出学生在比赛中表现中的优缺点,并对踏实认真、实践能力强、专业水平高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让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得以提高。

结语

口腔医学教材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也是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必须作为高等院校口腔医学专业改革的重点内容。要依据市场需求和口腔医学发展的趋势,深入探讨教材建设与人才培养体系,从学生的需求和利益出发积极探讨,对教材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路径和方法进行详细探讨与安排,以培养更多高素质口腔医学人才。

作者:李硕 单位:沈阳市中医药学校

口腔医学论文: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未来发展探讨

贵州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开办口腔医学技术专业11年来,历届招生人数呈现由少到多、由多到少、由少到无的发展趋势。2001年至2009年由每年招生30人逐渐增加到近200人,2010年至2012年招生由172人急剧降到0人。我校在口腔医学技术生源降低期间,积极向教育厅申请开办口腔医学专业,于2011年获批,招生人数由及时届的40人急速增加到2014年的327人。在口腔技师紧缺、医技比例明显失调的就业形势下,是什么原因导致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停办而口腔医学专业招生情况可观?自2011年起,笔者积极对我校口腔系历届毕业生展开追踪调查。

一、两个专业的培养及就业发展方向

(一)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培养及就业发展方向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口腔相关专业,如口腔修复工艺学、口腔内科学、口腔医学美学、口腔材料学等课程。理论课占总学时的1/3,实训课占2/3,主要强调“做”。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主要就业方向为义齿加工厂、医院义齿加工制作室等,制作各种义齿、修复体,主要工作对象为“模型”。

(二)口腔医学专业培养及就业发展方向

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也学习口腔相关专业,但侧重点不同,如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解剖学、口腔病理学、口腔修复学、口腔内科学、口腔医学美学、口腔药物学、口腔预防医学等课程。理论课占总学时的2/3,实训课占1/3,主要强调“学”。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主要就业方向为基层医院、口腔诊所、口腔专科护士、口腔医师助手、口腔导诊、口腔材料销售等,主要工作对象为“病人”。

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矛盾

(一)专业认识

填报志愿时,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不甚了解,以为是学习口腔临床,将来在医院做口腔医生。进校后得知未来工作岗位是义齿加工企业,心理落差较大,专业思想不稳定。由于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不够,一些学生进校不久就申请转专业。为稳定学生情绪,学校在对学生专业认知教育失败的基础上同意了部分学生的转专业申请。我校口腔医学专业于2011年获批开办,但很快出现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集体要求转入口腔医学专业的现象。对专业认知不足也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矛盾的重要原因。

(二)就业思想

一般而言,社会对技术类岗位存在偏见。在古代“,技”被认为是下等人从事的行业,这一点从口腔技术专业受到冷落而口腔临床医学专业受到热捧的现象即可看出。到义齿加工企业被认为是到企业“打工”,是弱势群体。因此大多数本应走义齿加工方向的学生,却执意选择口腔临床方向。然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临床之路也不易,较大的障碍是他们不能参加卫生资格考试,无口腔执业(助理)资格证。从卫生法规来说,这属于“无证行医”,一切医疗行为需在口腔执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不能独立操作,也不能独立创业,必须与有口腔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医师合作,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独立性及经济收入。因而部分口腔医学技术学生选择重新参加高考,报考口腔医学专业回校重读3年,仅仅只为取得参加卫生资格考试的资格,为自己的行医之路走向正轨而不懈努力。往届口腔医学技术毕业生经过种种努力,仍未取得合法行医资格,虽然他们经过多年的口腔医疗临床经验,自身诊疗能力逐渐提高,但没有行业的合法认证,其中有60%仍在举步艰难地“无证行医”,25%改行,5%待业,当然也不乏10%的成功者。据资料显示,口腔医学技术毕业生约90%需要在大城市工作。但这些毕业生存在不愿远离家乡就业的思想。我校生源主要是贵州经济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素有“百节之乡”的美名,几乎每个月都有2到3个民俗节日,这些成为牵动学生思乡情绪的因素。而口腔义齿加工企业大多在沿海一带发达城市,生活压力大、工作环境差等因素也使学生不愿远离家乡,宁愿低薪甚至改行就近择业。

三、就业矛盾的结果

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无证行医”,集体要求转口腔医学专业的压力之下,我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于2012年停止招生,开办口腔医学专业。由于招生数量以及群众对两个专业认识的偏差,民众普遍认为口腔医生是光鲜的职业,社会地位高;口腔修复工是技术工人,社会地位低,导致大部分学生报考口腔医学专业,这样在未来势必会导致口腔医生过剩,而修复工短缺的局面出现。

四、解决方案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和口腔医学专业同属口腔行业,都是社会的重要行业。只有两个专业协调发展,才会使口腔行业发展壮大。为了我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未来更好的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一)国家政策支持

我国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调查显示,口腔修复医师与口腔技师比例应达到1:2才能保障修复体质量。而从我校情况来看比例不到9:1。义齿加工企业缺乏人才,为满足企业的运转,从社会中招聘低学历非专业人士通过简单培训或“师传身教”的方式上岗,这大大降低了口腔修复质量,形成行业的恶性循环。国家相关行政部门应规范义齿加工行业准入标准,减少非专业人士进入口腔技师行业。这样也可降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心理不平衡感:非专业人士“报到入行”,而自己大学3年才能入行;非专业人士入行早,年纪比自己小,经验比自己足,工资甚至也比自己高。同时,制定行业评价标准,同工同酬,增加行业价值感与荣誉感。

(二)社会行业岗位认知宣传与教育

我国民众对技术类岗位存在偏见,而在西方国家,技术类岗位是受到重视与尊重的,这从技术类人员的薪资就可以看出。社会要加强对技术类岗位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大众对“技术”的认同感,只有认同,才会有尊重。同时,企业也要改善技术类人员的就业环境,关心他们的生理、身心健康。

(三)学校专业建设与教育

学校应明确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办学方向,人才发展方向;合理设置适应当今义齿加工行业的课程,制定相应考核方案,转变教学思想,推进“学”与“做”并行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摒弃传统教师“教”、学生“学”的呆板模式,提升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要加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宣传与教育,增进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认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择业意向以及对未来工作的态度等,从长远角度来看,甚至影响该专业的远期发展。

(四)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学生应积极转变对就业观念的认识。“口腔医生”与“口腔技师”都是口腔医疗行业不可缺失的角色,没有“师”与“技”之分,没有“尊”与“卑”之分,二者协作才能使口腔的修复治疗流程化、专业化。同时,要改变传统思想,避免享乐主义,摒弃就近择业的观念,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服务与就业。

作者:刘盛红 单位: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口腔医学系

口腔医学论文: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劲头,办学思路日益明确,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形式日趋多样化。高职教育呈现健康、和谐、快速发展。本专业也得以蓬勃发展。我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近三年招生人数逐年上升,2012年53人、2013年64人、2014年76人。但调查显示,本专业认同度仍然较低。为此,本文通过对以菏泽家政职业学院、滨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等12所高职院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主要包括学生现状、师资队伍、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实训基地、就业形势六个方面。分析本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1人才培养现状

1.1学生现状

(1)生源状况。

目前高职院校主要招收五年制大专以及三年制大专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五年制大专学生多数初中毕业,年龄小,基础知识薄弱,自主学习能差。三年制大专学生高中毕业,经过高中阶段学习,基础知识较好,自主学习能力较强。但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动手能力较差,开始学习实践性较强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时有些吃力。

(2)专业认同。

专业认同影响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可程度。专业认可度高,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接受容易专业知识,有利于职业发展。专业认可度低,学生学习兴趣低,接受专业知识吃力,影响职业发展。本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度普遍较低。部分学生想学习口腔医学专业,毕业后考取口腔医师资格证,从事口腔临床工作,但在填报志愿时把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等同于口腔医学专业。部分学生是专业调剂后学习的本专业。学生整体专业认同度低。专业认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择业意向以及对未来工作的态度等,从长远角度来看,甚至影响着该专业的远期发展。

1.2师资状况

师资力量决定高校的教学质量。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起步较晚,任教老师专业多为口腔医学。导致高职院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师资状况存在问题,包括年龄不合理,“双师教师”少,兼职教师配备不合理。

(1)年龄结构。

大部分学校是学科带头人年纪偏长,大多数老师均为青年教师,缺乏中坚教学力量,年龄结构不合理。

(2)“双师教师”。

95%专职教师既具备教师资格证又具备口腔修复工证书,但具备口腔技师的老师较少。专职教师本科阶段学习的是口腔医学专业,对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中工作模块不熟悉,需要长时间再学习、练习后才能熟练。96%专职教师不在义齿加工厂兼职,所以大部分教师修复体制作能力不能达到义齿加工厂的要求,影响实践课程的教学水平。

(3)兼职教师。

兼职教师多数来自口腔临床,这部分教师授课时偏口腔临床知识较多,影响学生实践操作的学习。来自加工厂的口腔技师制作义齿精美,但部分老师学历较低,影响授课质量。

1.3课程设置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口腔技工有较高的美学素养以及与医生、患者良好的沟通能力,以满足患者对美的追求。然而在课程设置环节,多数学校只注重技能的训练,开设了职业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拓展技能模块、临床实践模块,忽略了美学知识的学习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不利于口腔技工职业生涯的发展。

1.4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是章节授课,讲授基础知识再到实训室练习。实际生产工序的内容涉及多本书,传统章节授课将实际生产工序割裂开来。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

1.5实训基地

多数实训基地的建设不能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只是作为学生的技能操作练习场所不能与企业生产保持同步性。以至于学生在上学阶段不能了解真实的义齿操作流程,不利于学生对本专业了解,不能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

1.6就业环境

义齿加工厂专业技术人才缺口很大,然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后一年内、两年内离职率分别高达20%、10%。一方面由于而国家对本行业的管理制度不完善,不规范的义齿加工企业进入市场,企业间不良竞争多。技术熟练的老员工多数是通过短期培训或通过“师传身授”的方式学习,文化程度低,技术上“传、帮、带”效果差。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制度不规范,初级员工待遇差,工作时间长,工作性质单一,发展空间小,再加上口腔技工人才流动性大,使得义齿加工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投入少,造成恶性循环。

2人才培养对策

2.1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提高专业认同度

首先高考招生宣传工作要做好,要从源头抓起,切实做好高考招生工作,让学生明明白白入学。其次,大学阶段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了解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国外及国内发展前景及工作性质,让学生从内心喜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度。学生在学校阶段能认认真真学习,在工作岗位兢兢业业。

2.2培训再学习,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鉴于本专业专职教师所学专业基本是口腔医学,对义齿制作流程不熟悉,动手操作能力差。不能完成指导学生实践的任务,讲课流于纸上谈兵的尴尬境地。这将对学生学习以及今后的职业生涯产生不利影响。教师入职后应接受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系统培训、再学习,到正规义齿加工厂学习义齿制作的各个流程,利用课余时间到加工厂挂职上班。每位老师既能在课堂出色完成授课任务又能在加工厂制作出精美义齿。学校应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制度,使得每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老师都能接受系统培训,迅速适应教学岗位要求,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从老师的工作中能看出本专业的性质及特点,提升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感。

2.3完善课程体系设置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除了开设职业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拓展技能模块、临床实践模块外,应加设人文模块,如美学基础课、基础雕塑课,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为以后制作出精美修复体打下基础。还应加设职业素养模块,如职业道德方面、言语交流技术方面。一方面本专业学生多为中专生、大专生,毕业年龄偏小,独生子女多,缺乏团队合作意识。而义齿制作是流水线工作,要求团队合作。另一方面,口腔技工与口腔医师交流沟通至关重要,否则影响义齿制作的质量,导致物力、人力浪费,还影响患者满意度。所以加强职业素养方面的培训对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非常重要。

2.4引进“工序化”教学模式

传统章节授课将实际生产工序割裂开来,不利于学生学习整个义齿制作流程。将实际生产工序引入到课程的教学中。在学习每个工序时,挑选与此工序相应的知识点学习,这样既节省时间、强化技能、增加学习兴趣,同时达到了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的一致。

2.5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

职业学校以校内师资技能为依托,以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为基础创办企业,按企业经营管理的方式、方法来经营管理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不仅发挥了专业教师的特长,更为专业教师提供了实践锻炼的场所。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重要的是提高了实践课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提高他们学习专业的兴趣,提高用人单位满意度,有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

2.6政府主导,改善就业环境

国家应完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相关方向的资格认证制度、规范相关行业的准入管理制度,加强对义齿加工企业的管理,义齿加工企业应逐步探索、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提高员工的待遇,为员工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改善企业留不住员工,员工频繁跳槽现状。工作性质稳定,员工安心工作,归属感强,利于职业发展。反过来员工工作稳定,企业生产稳定,提高口腔医院、口腔诊所对企业的信任度。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发展离不开高职院校的积极探索。行业、政府与学校合力更能改善人才培养的现状,促进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长远发展。

作者:黄春静 单位:菏泽家政职业学院

口腔医学论文:口腔医学教育实用性探讨

当前,我国的临床医学学生的学制分为五年,其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及时阶段是针对临床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第二阶段是对临床医学理论知识的学习,第三阶段是专业理论学习以及实习阶段。通常情况下,临床医学的学生需要到大四、大五才能参与到实践医学当中。口腔医学是临床医学的学生的必修科目之一,在学生的整体知识结构以及临床能力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内容较多,口腔医学的课时相对安排较少,再加上口腔医学的教学过程较为单调、枯燥,学生若不能集中精力听讲,将很难提高该门课程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在教授口腔医学这门课程时,必须注重实用性,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针对教学难点、重点进行细化,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口腔医学中教育实用性的突出点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应用的教材《口腔科学》高度概括和浓缩了口腔医学系学生几乎所有的专业课程,很多章节在口腔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是作为独立的专业课开设的。由于口腔医学的课时较短,教学内容较多,若所有章节进行、系统的讲解,很难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但假若是粗略讲解,又很难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教育实用性需要保障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用上,并且能够灵活运用,所以,面对不同的章节,需要确定好其教学突出点。口腔颌面部感染是口腔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在学习时,着重学习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颌面部间隙感染与淋巴结炎等,掌握局部与全身表现的关系,让学生能够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能够更好的应用。又如在学习口腔黏膜疾病时,重点学习口腔念珠菌病、创伤性溃疡、口腔黏膜病损等,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牙体牙髓病学,则着重讲解牙髓病与根尖周病,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让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能够诊断及知晓治疗原则。至于口腔颌面部损伤以及口腔颌面部肿瘤,重点讲解患者口腔颌面部损伤的应急处理、软组织损伤分类和处理等,同时让学生掌握颌面部肿瘤的分类,针对其他章节,可以不作为教学的重点,但同样需要引起重视,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课后联系时间进行自学。此外,教师可以结合学校的条件,在授课过程中,适当引入病例,让学生根据病例资料进行诊断,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以便学生在今后工作中能够更好地辨别。总的来说,实用性的原则便是让学生在获得课堂记忆的同时能够灵活运用。

2加强临床医学学生口腔医学教育实用性措施

2.1提高学生对口腔医学的认识

当前,临床医学的学习内容较为复杂,涉及面较广,口腔医学作为其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很多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并不会从事口腔科临床工作,所以,绝大部分学生便萌生出听不听无所谓的学习态度,往往只是在临考试前进行突击学习,对口腔医学课程的重视程度较差。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在教学时向学生讲解口腔医学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学习口腔医学之前,在绪论教学中应用典型病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在感性上体会“口腔医学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与每一位临床医生的工作存在紧密联系。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口腔医学方面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教师在向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学生可以利用书本、互联网等,通过不同的途径寻找问题的答案。此外,考虑到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利用之前所学的知识,分小组进行讨论,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其中,讨论完毕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总结本组的观点,若课堂时间较为充裕时,可让每一个同学均发言,由教师进行汇总、总结和点评,完善学生们的答案。在当前高等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相关疾病的图片、视频等,对于加深学生的印象。

2.2激发学生对口腔医学的学习兴趣

加强临床医学学生口腔医学教育实用性还需要努力提高学生对口腔医学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内容穿插安排讲述可以提高学生兴趣、与实践应用联系紧密的内容。比如:口腔卫生宣教与保健常识、牙齿美容修复方法、种植义齿、口腔颅颌面多发联合外伤的治疗等。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3结束语

当前,学校教育越来越强调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对于临床医学的学生而言,实践操作能力尤为重要,口腔医学作为临床医学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课程,需要教师悉心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突破传统的教学限制,加强医学教学的实用性,培养适应时展要求的可用之才。

作者:万英明 单位: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

口腔医学论文:开放实验室对口腔医学本科生实践能力的思考

口腔医学作为医学中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学科之一,要求学生在学好口腔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掌握好各种应用性很强的临床操作技能。只有经过不断地理论知识学习和操作实践锻炼相结合的过程,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口腔医生。实验教学是完成这一重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实验学学时不足和仪器设备短缺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导致学生往往不能熟练掌握各种基本操作技能。本学院2012年新成立口腔医学系,面对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笔者通过分析实验室的具体情况,探讨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开放口腔实验室在口腔医学本科生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希望以此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达到强化专业技能的目的。

1开放口腔学实验室的背景

学院新成立口腔医学系后,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实验中心建设飞速发展。经过努力,目前形成了以口腔基础实验室(口腔解剖生理实验室、口腔组织病理实验室)和口腔临床实验中心(仿真头模实验室、临床示教室、口腔技能实验室)为核心,以多个医学相关的教学教研室为基础,拥有一系列国内外先进实验操作仪器(KAVO仿真头模、Moog数字化虚拟仿真牙医培训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如何利用好现有的实验室有利条件,更好地为口腔医学本科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充分发挥实验中心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中的作用,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开放实验室作为实验教学改革内容之一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

2开放口腔学实验室的意义

口腔实验课教学是培养口腔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从目前已开设的口腔实验课程看,部分课程实验课安排时间尚不充分,加之实验项目一般不重复,学生只能在上实验课时接触到专业设备进行实验操作练习,而仅靠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是很难满足学生熟练掌握口腔基本操作技能的要求。如何利用现有的设备和资源,使学生更好地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掌握口腔医学操作技能,开放实验室将会是加强培养口腔操作技能的重要和有效途径之一。

3开放口腔学实验室的措施

3.1开放实验准备室

口腔医学实验课的准备工作是保障实验课顺利进行的前提。开放实验准备室,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使学生深刻了解实验准备工作的辛苦和严谨,强烈认识到实验前期准备对整个实验效果的重要性。比如窝洞充填实验,需要准备口腔检查常规器械、充填工具及所用的光固化仪器和填充材料,让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实验准备内容,可以加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也能培养学生对待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

3.2开放实验室

传统口腔实验教学,学生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必需的实验操作项目。口腔医学实验是一门实验性非常强的课程,必须要经过严格和反复的操作训练才能充分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为以后的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实验室开放,即学生可以在课余规定的时间内利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进行实验操作训练。一般在实验室开放前预先做好计划安排,开放时间一般安排在7、8节课后及周末,并做好提前预约工作。开放实验室不受实验项目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学习情况,自主选择实验项目进行操作训练,培优补差。一方面可以弥补实验课课时不足造成的实验操作技能训练的短缺,另一方面学生在拥有更多操作机会的同时才能把口腔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有机紧密地结合到一起,从而提高学生临床实践操作的能力。教师在此过程不再起主导作用,实验教师可以提出实验操作安排的意见和建议,对实验提供技术指导,在实验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操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鼓励学生开拓新的实验技术和方法。在开放实验室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较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动手动脑兴趣。实验室也可以定期通过举办技能操作竞赛,检验学生的操作训练的成果,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3实验室的管理

实行口腔实验室开放后,虽然解决了学生操作练习上时间和空间的问题,但确实也给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比如指导教师的工作时间、实验时间的协调和仪器设备的维护等。为了确保开放性实验室的顺利运行,需建立相应的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如开放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仪器管理和维护制度、实验室安全制度等。同时也鼓励学生参与到开放性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中来,指定几名高年级学生负责实验室的日常事务管理,包括考勤、卫生和实验室安全等工作,以此可以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主人翁精神。

4存在的问题

口腔实验室开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探讨。其一,参与开放实验室教学的教师无法确定明确的学时数和工作量,怎样合理计算教师的工作量是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的重要方面之一。其二,开放实验室的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和技术性极强的综合管理工作,不断完善相关实验室管理制度、增加仪器设备投资以及完善日常的保养和维护制度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三,开放实验室不仅仅在时间和空间上对规定内容的开放,下一步还需要进行创新实验内容开放,更大程度提高实验室的开放率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综上所述,开放口腔学实验室,是现代高校实验教学模式今后发展的趋势和发展。不仅能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更能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种由被动教育到主动教育的教学模式是深化口腔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口腔医学实验教学水平和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王春 姜丽娜 刘宏升 郑庆委单位:蚌埠医学院口腔医学实验中心

口腔医学论文:口腔医学专业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改革

一、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

(一)教材分析

专科教材目前主要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由万前程主编的全国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口腔颌面外科学》(第2版)。首先,相对口腔本科教材来说,专科教材更新较慢,编写力量稍显薄弱,教材中选用的名称、技术方法和临床实际出现脱节,实际上参考教育部信息中心数据,近十年来口腔医学专科学生数量始终高于本科。其次,针对专科就业情况分析来说,就教材而言,肿瘤、感染、创伤等内容过多,而使用率较高的牙及牙槽外科章节内容又过于简略,细节上描写不够,按篇幅仅占整本书的七分之一,同学们在学习以后感觉仍很迷惑,尤其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微创拔牙技术本就注重细节,专科教材则一笔带过,未能详尽描述,想深入学习却无法开展。,职业教育发展之初,国家教育部曾不建议职业院校开展口腔医学教育,提出专科层次只能开展口腔医学技术或者口腔工艺教育,所以教材在编制时就偏重技术而不是临床医学,适合性上就显得有些不足。

(二)实验实训效果不佳

卫生职业教育要求实训课要达到50%以上,实验实训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目前专科教育对实验重视程度均不足,开设实验课质量达标难,另外为了节约一部分成本,开展实验又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实际上实验开出率会低一些。首先,专科教育设备更新慢,很多均为本科院校淘汰以后的实验器械,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其次,人员配备也比较少,专业培训的实验员太少,大部分的实验员不参与教学,仅做做收发器械,开关门的简单工作,这也导致即使有好的设备到位,使用起来也较困难,维护保养不到位,新设备老化快。,仿真设备使用太少,目前外科教学的传统方法为:理论课学习——教师示教——临床实习。但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和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当前医患关系又尤其紧张,临床选择合适的病例进行示教非常困难,学生不具备行医资格,根本没有动手实际操作的机会,只能借助大量仿真设备来弥补,进行模拟操作,所以必须加大仿真操作的投入。

(三)就业率、资格证通过率不理想

目前来说卫生职业教育就业不容乐观,首先存在盲目招生情况,招生量超过社会需求量,当前口腔专业也存在这个问题,口腔专业的招生量过多甚至超过临床医学招生量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就导致了就业困难。其次当前县级以上医院招聘门槛普遍过高,从事临床工作均要本科学历以上,出现了基层医疗缺人却又招不到人尴尬场景,而私立和个体的医疗机构大多需要有一定经验的医师,同时,由于毕业初期没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存在医疗风险大的情况,这都导致了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差。另外,专科毕业的学生相对基础较差,自主学习能力差,均导致了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医师通过率过低,通过我们调研以及对往届毕业生回访得知,大家均反映颌面外科得分率低,在通过资格考试时成为拦路虎。

二、教学改革的探索

(一)首先解决教材问题

我国颌面外科教材问题实际涉及到口腔医学教育体制问题,欧美牙医学和口腔颌面外科分属两个不同专业,欧美的牙医学仅学习牙槽外科知识,从事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工作的并非牙医,欧美的牙医学相对研究更深,但范围狭窄。而我国的口腔医学专科教育毕业生工作性质和欧美牙医接近,根据就业进行统计主要有三个方向:公立县级及乡镇卫生院、私营口腔医院和诊所、自主创业开办诊所,这些医疗场所均无进行大中型手术的条件,因此专科层次口腔医学培养的目标应该定位为能处理所有门诊手术的医师,门诊手术实际就是牙及牙槽外科手术。因此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使之更加适应临床工作。首先增加牙槽外科学时,由原来的16学时增加至36学时,提升至整个学时的25%,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同时增加,同时将于之相关的章节,例如麻醉、基本操作等,也稍微增加学时。其次教研室自行编制了专门针对牙槽外科的补充教材,细化充实了内容,并且增加了一下近年来的新技术新知识,尤其增加了大篇幅的微创拔牙知识,弥补了教材本章节粗糙和内容更新慢的缺陷。,也不是一味的将其他章节内容大删特删,其他章节疾病主要就放在诊断和预防上,比如说肿瘤,专科毕业的学生需要做的是能判断良恶性肿瘤,给出患者适当的建议即可,当今社会肿瘤高发,因此专科的毕业生在口腔颌面部肿瘤三级预防上也需要尽力,所以如何预防也需详细讲解,为国家的卫生事业作出相应的贡献。

(二)其次针对实训问题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也是逐年加大,我院也是抓紧这个机遇,申请到国家的支持,将实验设备进行了更新,引进足够数量的实验员,同时对实验员进行规范化培训,要求对每一个实验都要会做,每一个新设备都要会用,另外组织力量编写了适合高职高专的的实验手册,尤其加大了牙及牙槽外科实训项目,并且与我市多家医院建立合作关系,有重点、典型的病例,及时与学校联系,组织学生分组、分批去观摩,由医院带教医生进行操作和讲解,加深理解,回到学校进行讨论式教学,由学生书写实验报告,巩固学习效果。与此同时,将我院的仿真头颅设备数量和种类都进行了增加,首先从数量上满了学生,使实验课的时候每个同学都能使用仿真头颅设备,还配备了数码互动设备,方便同学学习交流,并且针对性的增加了一部分适合专科实验的仿真头颅设备,比如针对颌面外科麻醉和拔牙操作,配备了阻滞麻醉仿真头颅模型和专用拔牙模型,使得牙及牙槽外科实训更接近临床,同学掌握的更好,实习医院带教医生普遍反映学生对该部分内容掌握的更熟练

(三)针对学生就业率和资格证通过率低问题

首先通过加强宣传与多地基层医疗机构和个体民营诊所建立合作关系,其次增强学生实践能力训练,培养应用型人才,从而增加学生就业率。针对专科毕业生国家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低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与毕业学生面对面谈话调研,发现普遍反映口腔颌面外科类考题难度较大,得分率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因实际工作环境难以接触到牙及牙槽外科范围之外的患者,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导致对其他章节知识点理解不够,遗忘太多,针对这种现象,我们从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出发,对牙及牙槽外科之外章节进行分析,除了讲解诊断和与方法外,对易考考点进行强化,同时建立了题库,采用了形成性考核的方式,提高了教学质量,通过对近几届学生的回访发现,采用了这些改革方法,本校毕业生资格证通过率比改革前显著提高。

三、结语

总之,口腔颌面外科教学改革要从教学设计的改革入手,以就业和实用性为导向,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增强动手能力等多方面手段,为社会培养出更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口腔医学专业人才。

作者:张雷 孙烨 单位: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汉中市口腔医院

口腔医学论文: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1分析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的现状及改革的目的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是一个需很强的操作技能的一个专业,要想做到拥有很强的操作技能,需要有较多的实践经验及临床经验。该专业的实践经验的积累应该以口腔医学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为指导,对本专业的技能操作反复的练习,及在平时加强技能的练习,这样可以使学生们在毕业后能更快的适应本专业的工作状态。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主要学习的内容包括基础医学、口腔医学及口腔医学技术方面的知识,需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技能操作。学生毕业后从事口腔类工作如口腔专科、口腔义齿加工行业等工作。本专业更加注重的能力为实践操作能力,而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为加强操作技能的训练。我国的医学教学质量在近些年中有一定的提高,但是我国的医学教学一直以理论学习为主,不注重实践技能的学习,使得我国的医学毕业生很多都处于眼高手低的状态,理论知识很丰富,但是只要涉及到技能操作就很差劲。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更加的要求技能操作能力,所以,在对待医学教育特别是口腔医学的教育上更应该注重学生的技能操作及临床能力的学习。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操作能力,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动手能力差的现状,才能改变现在学生毕业后工作上的问题。且研究表明,在校期间参与实验及技能操作少的学生,毕业后动手能力不足,许多技能操作不熟练,因此,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教学中应加大学生的实践技能的训练。

2改革建议

2.1详细分类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完善教学计划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包括两个方面:口腔治疗技术和口腔工艺技术,因此教学时应将专业详细分类。以口腔治疗技术为主的专业,其掌握的技术包括口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理论知识和口腔治疗技术的技能操作,其就业方向多以医院五官科为主,进行口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或以私人诊所为主进行口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另一方面以口腔工艺技术为主的专业,其掌握的技术包括口腔修复材料的理论知识和口腔修复工艺的技能操作,其就业方向多以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为主,从事口腔修复工艺设计和矫形制作、口腔义齿加工等方面的工作。因此需要找准专业的定位,根据不同的专业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且制定详细的管理方法来实施教学计划。

2.2对专业课程的改进

我国的教学模式在近些年来做出了一定的改革,但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更要求实践及技能的学习,而我国的教学更倾向于理论知识的教授,对待实践技能操作比较轻视。因此对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的课程应在理论知识的教授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实践课程的学习,实践课程应强于理论课程的教授。并且有些教学的课程并不能满足于工作上的需求,理论与实践相脱离,不能很好地服务于岗位的要求,因此,课程的设计也应根据工作岗位的需求来设定。

2.3通过实践来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

口腔医学技术是一门对技术性、实践性要求较强的学科。对于实践和技能的掌握需要在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指导下亲手操作和反复的训练,这样才能适应工作的需求,很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在教学计划中,应该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反复的联系专业的技能操作,多参加实验研究及进入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实习,在实践中检验学到的理论知识,并发现理论知识的不足。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实际技能操作能力,并且可以对专业知识进行检验,加强巩固专业知识。

2.4保障教学的质量

除了要学生们更多的进行实践外,还要让教师们也多参加实践活动,使教师们拥有更多的实践经验,保障教学与实际的结合更加密切。因此,应加强教师的时间,创造条件使教师们更多的接触及时线的知识,更多的参加实践,提高教师们的实践能力。

2.5积极建设实训基地

学生额实践操作离不开实训设施,而我国院校中虽有一些实训设施,但远远满足不了学生们的需求,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保障学生们可以更多的参加实践技能的操作。归根结底,改革的方法主要是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操作,在专业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多参加实践,反复训练技能操作,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作者:付娟 单位:河南护理职业学院

口腔医学论文: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实行导师制初探

1.我院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机遇

本科生导师制(UndergraduateTutorialSystem),是牛津大学教授温切斯特主教威廉威克姆在14世纪初首创。其主要含义是指学生在本科阶段,以师生双向选择为前提,导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生活及心理进行个别指导。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的发展顺应了高校教育的发展形势,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的通知,随后各高校的教学实践改革活动犹如雨后春笋,这为高校开展本科生导师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大环境。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于2006年创办了五年制口腔医学本科专业。八年来,在学校与学院的共同协作努力下,我们对本专业的教育、教学内容进行了不断改革和创新。由于本学科专业性较强、对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因此为了针对性、个性化地培养学生,学院大胆引进并采用本科生导师制的教育及管理制度。

2.我院口腔医学生导师制的实施

2.1导师的选拔聘任。

导师首先要求政治方向坚定,严于律己,恪尽职守,更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生活、成长和成才,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在教学方面,导师懂得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熟悉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在科研方面,导师具有一定的科研指导能力。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含在读)方可担任我院本科生导师。

2.2导师的职责。

“导向”职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明确在校学习的目的和努力的方向,端正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专业思想,着重培养口腔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其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的无缝对接。“导学”职责:引导学生充分了解我校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指导学生制订个人学习、生活和实践计划,确立清晰的阶段目标;指导对科学研究及实践创新有热情的学生进行课题申报和研究,同时指导学生进行考研、择业。“导心”职责: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注重学生的心理成长。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高校教育也是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导板。引导学生正确平缓顺利地完成心理的过渡与成长,实现身心健康,人格完善和自我实现。

2.3本科生导师管理与考评。

考核方式为每学期结束时以领导小组打分结合学生打分,如“学生满意率”在50%以下先进行领导小组评议,直至取消导师资格;学期考核结果纳入年度考核,考核分三个等级:“”、“合格”、“不合格”,考核为“”的导师,学院给予奖励,考核“不合格”的导师解除聘任,取消其导师资格。

3.口腔医学生导师制的意义

3.1稳定专业思想。

新生进校之时,对口腔医学专业的概念和前景知之甚少,学院在这个特殊时期举行大规模的全院性的导师和学生见面会,带领学生参观各口腔医院、附属医院口腔科,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工作,让新生对以后所从事的口腔医学专业有感性认识,使五年的大学生活有良好开端,明确学习目标。

3.2培养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导师制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独立的思想,还可以培养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师只需要对他进行导向。而学生对于导师的观点不一定全盘接纳或否定,“双方都有权拒方”。摩尔认为正因为如此,导师制成为牛津大学教学方法的瑰宝。郑礼平认为人们在大学里可以自由地如实地进行调查研究、理论论争,彼此的观点可以是对立的、辩证的,但绝非是教条的。口腔医学是一门实用学科,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还必须将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临床技能。每一个病人都是不同的,所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

3.3教学相长,导师学生素养均有提高。

本科生导师制这种教育模式,培养了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会为人处世之道,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导师负责制的实行,教师承担了多方位的导向作用,因此其更应该注重自身的素质,严于律己,作出表率,以期提高自己,实现教学相长。

4.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1导师责任和义务不明确、导师体系相对不完善。

我院本科生导师制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本阶段对本科生导师的工作职责进行的定位是导师制成功的关键,在此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职责规定比较模糊,容易流于形式。多数导师能在科研方面发挥积极有效的引导作用,但在思想和生活方面,对学生的指导相对欠缺。我院导师大部分为从教学临床科研一线的教师,教学、临床和科研任务压力大,若欠缺有效的管理和激励措施,便难以充分发挥导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最终效果。

4.2师生交流沟通方式单一。

导师制能发挥作用的基础是导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但可能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制约和影响,有的导师和学生又演变成小小导师谆谆教导,同学则洗耳恭听的教学模式。没有足够的互动,教师难以捕捉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近况,从而制约导师制的实施。因此,导师应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手段,例如电话沟通、Email、QQ、微信等,在各种形式的沟通交流中,导师不能以师者自居,应该主动和学生成为思想上的朋友。

作者:谢妮娜 宋文婷 魏路明 杜芳 孙晋虎 单位:徐州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徐州医学院附属徐州口腔医院

口腔医学论文:TBL教育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近年来,广大的医学教育工作者在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作为医学生的辅导员,可借助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辅导工作,以做好学生生活与学习的衔接工作。TBL教学法是2002年LarryK.Michaelsen提出的一种有助于促进学习者团队协作精神的新型教学模式,其形式多样,主要以团队协作为基础,是以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TBL教学法的优缺点

首先,TBL教学过程通过不同形式,实现了学生主动学习、讨论式学习和互学互教的拓展性学习,即注重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又注重了基础知识的学习,真正做到基础理论与临床技能培养并重;其次,TBL教学法以团队协作为基础,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等综合能力。但TBL教学也会存在一些耗时多、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较高以及师资和教学条件的要求等。

二、口腔医学专业特点与口腔医学专业专升本学生特点分析

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主要是学习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口腔及颌面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训练,具有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修复和预防保健的基本能力。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医学基本理论和临床医学知识,掌握口腔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操作技能,能在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修复和与预防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口腔医学专升本学生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专升本学生由于在专科阶段所接受的教育不同,对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也有所差异。因此,从入学起就显示出两极分化的学习成绩,一部分学生是在做知识的复习,还有一部分学生却要在短时间内学量的新知识。

2.熟悉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缺乏学习和参加各项活动的新鲜感。专升本学生因经历过一次大学生活,对很多知识以及活动项目都不是及时次听老师讲到,甚至对老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模式以及各项学校活动非常熟悉,缺乏对相关事物的热情。

3.学生心理年龄较为成熟,学习心智较高。专升本学生经历过实习和毕业,心理年龄比较成熟,非常了解集体生活,并对所学知识的重难点把握的比较清晰,但又很容易从感官上歪曲某些课程的价值,简单地认为学习某些课程没有用,或认为参加学校活动是耽误学习时间的行为。

三、TBL教学方法用在口腔医学专业专升本学生辅导工作中的可行性分析

1.专升本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集体生活的经验。因为专升本学生已经经历了3年大学生活,积累了一定集体生活经验,也懂得宿舍同学之间的相处之道。在此基础上,再教会他们互相帮助,团队合作相对较容易。

2.专升本学生心智较高,便于使用TBL教学。专升本学生都经历过实习和毕业,对传统的教育模式一般不感兴趣,他们最希望学到的是对实际应用有帮助的知识。TBL教学可以有效将专升本学生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通过问题讨论的形式贯穿起来,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同时也有助于TBL教育的组织。

四、TBL教育在口腔医学专业专升本学生中辅导应用的必要性分析

1.TBL教学可以调动专升本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专升本学生都经历过系统知识和大学各项入学教育的培训,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未必感兴趣,而且容易错误地感觉所有课余活动都没有实际意义。通过TBL教育教学,让大家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讨论,学生在用自己的知识经验解决别人的疑惑时容易获得成就感,同时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自助解决问题的能力。

2.TBL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TBL教育过程中,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不再是单纯讲授,而是根据学生碰到的实际问题提出疑问,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资料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TBL教育可以提高辅导效果和教师自身素质。TBL教育方法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及时发现和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提高教师辅导效果。同时,TBL教学就需要教师的知识广而深,就督促多方面领域的老师共同参与讨论,也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团队协作以及自身知识结构的改善。

五、TBL教学在口腔医学专业专升本应用时应注意的基本事项

1.问题的设计要恰当。TBL教育的问题设计要是学生之间的共性问题,只有共性问题才能引发同学们的兴趣,激烈探讨之后才能总结出一套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案。此外,问题设计不能涉及学生隐私,可以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进行问题设计。

2.讨论前准备要充分。TBL教育多部分需要教师的参与和的总结,一般要用大量的事例向同学解释和说明问题。因此,在讨论前教师一定要做充分准备,尽量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案。

六、结论

口腔医学专业要求学生不仅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学生能够有一定社会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工作过程当中,团队合作伴及终身。TBL教学在口腔医学专业专升本学生辅导中应用,既可行又有必要。但在应用的过程中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恰当、课前准备一定要充分。

作者:曾辉 赵许兵 单位:西安医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

口腔医学论文:口腔医学专业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

1明确指导思想,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

与其他专业学生一样,口腔专业学生通过学习医学遗传学这门课程,以及进行一定的教学实践,可了解一些最基本的医学遗传学知识和常见的遗传性疾病知识,但学生只有在进入口腔专业课的学习之后,才开始接触口腔领域相关的遗传性疾病知识,而且这些知识大多出现于口腔生物学、儿童口腔医学、口腔组织病理学等相关教材中,内容分布较为散乱,不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与口腔有关的遗传性疾病知识。基于当今医学遗传学课程在口腔医学中的学科现象和研究现状,以及目前我国口腔医学界广泛需求口腔遗传性疾病知识这一事实,有必要编写一套适用于多数医学院校口腔医学专业的《口腔遗传学》教材,并且针对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开设一定学时的《口腔遗传学》课程,使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具有丰富的知识背景,便于开展与口腔相关的遗传性疾病的治疗和研究。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医学遗传学知识逻辑性强,难以记忆,涉及一些公式的推导和应用,相对枯燥抽象,很多学生感到理解困难,不易掌握,并且各个医学院校开设的医学遗传学总课时较少,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有限的学时中既要完成理论教学,又要完成一定的实验教学。基于这种现状,有必要探讨改革医学遗传学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单纯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而着重强调《医学遗传学》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综合能力为主。在《医学遗传学》教学过程中,如果能从常见的遗传病入手,用典型病例分析介绍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病的传递方式及诊断治疗等知识,应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作者在《医学遗传学》实验教学中充分采用了PBL教学法,例如,针对“遗传病的系谱分析和遗传咨询”这一实验内容,作者大胆地进行了改革和探索,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选题目,分角色表演,以小组为单位模拟遗传咨询的过程,寓教于乐,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加深了学生对系谱分析和遗传咨询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的生动性

围绕2种口腔最基本的遗传性疾病———牙本质形成缺陷和牙釉质形成缺陷,针对口腔专业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以病案讲解的方式介绍牙本质和牙釉质形成的细胞和分子机制,以图片和视频形式重点介绍与口腔相关的遗传性疾病的遗传和临床特征,让学生对这些疾病产生形象化的认识。为增加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适当向学生介绍一些近年来发表的前沿科学研究文章,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将基础知识和临床疾病的表现紧密结合,学生可以了解目前国内和国际口腔遗传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改进考核制度,促进学生掌握知识

考试作为一种最主要的判断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手段,犹如风向标,具有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作用。近年来,医学遗传学知识得到了迅速发展,教学过程中会不断增加各种新知识、新内容。衡量学生的综合能力已经不能够依靠单一的试卷考核方式,必须寻找其他有效的、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一直以来,医学遗传学考试大都采用传统的试卷形式的终考制度,本教研室尝试在口腔医学专业中实行多样化的考核方法,既采用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又增加口头表达知识能力考核、获取新的科研知识能力考核、实验动手操作能力考核等多层次、多方面的素质考核方式。即在最终的考核过程中,对课本知识仍然采取试卷考核方式,占一定的分数比例;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考核占一定的分数比例;课堂小组讲课考核占一定的分数比例;积极参与课堂模拟活动的考核占一定的分数比例等。另外,鼓励学生积极撰写科研论文并给予适当加分,得出一个合理的综合考试分数。这种考核方式改变了传统的考试制度,让分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力地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加深了学生对医学遗传学知识的掌握,在实践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5结语

总之,《医学遗传学》是基础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探索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方法,适应口腔医学专业对医学遗传学课程的学习要求,作者大胆进行了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最适合口腔医学专业医学遗传学的教学途径,以便把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培养成为胜任临床工作的专门人才,并且为培养一批的医学教育和科研高层次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赵彦禹 张志敏 吴明松 王哲 李学英 单位:遵义医学院医学遗传学教研室

口腔医学论文:口腔医学临床技能质量影响因素与对策

1907年“中国现代牙医学之父”加拿大皇家牙外科学院林则博士,在四川成都开设的仁济牙科诊所,将西方的牙医学引入中国,开创了中国现代口腔医学。近年来,随着医学“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提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医学教育改革也逐步深入,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收、培养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核心是口腔临床技能的培养,口腔临床技能的培养决定着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质量。本文将从硕士研究生管理角度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1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的现状

1.1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基本要求

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以口腔临床工作能力的训练为主,以培养能够胜任口腔临床医疗工作,解决口腔临床实际问题的专业人才为目的。通过口腔临床科室的轮转学习及专科培训,毕业时应系统掌握所在学科方向的专业和基础知识;了解所在学科的科研方向、发展趋势、研究前沿和临床热点;掌握所在学科的各种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以及常用药物分类、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的知识。

1.2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

1.2.1口腔医学硕士业学位具有职业性

该学位反映的是高层次的口腔职业水准而非学术水平。

1.2.2口腔医学硕士业学位的侧重点是高层次口腔临床应用型人才

口腔医学硕士业学位研究生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技巧,具有良好的合作和协作能力。

1.2.3口腔医学硕士业学位在课程教学、学位论

文等方面的要求与科学学位有所不同:专业学位更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实践环节,突出的是实用性和综合性;在学位论文要求上,强调在理论或方法上的创新,专业学位论文以应用性研究为主,要求紧密联系口腔临床工作,强调的是能够将科研方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解决现实中的难题。按照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专业学位基本要求》,学位论文可以是病例分析报告、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和专利,选题要求为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以总结临床实践经验为主,从学位论文水平来看,只是要求掌握口腔临床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没有强调创新。

1.3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的现状

1.3.1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现状

我院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具有正高职称的导师占87.5%,博士学位导师占50%。目前,每位导师指导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4~6名,几乎全部导师同时承担着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任务,多数导师对专业学位和科学学位的研究生采用了显著不同的培养模式,有一定数量的导师对两种不同学位类别的研究生采用的培养模式区别不大,甚至有导师采用了相同的培养模式。随着招生规模的逐年增长,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的数量在一些专业方向上稍显不足,新遴选的导师数量不能满足培养需要。部分导师承担着繁重的医疗、科研任务,或兼任医院重要的领导职务,没有时间对研究生进行临床指导。

1.3.2培养模式现状

宁夏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中,6个月基础和专业理论课后进行临床实习及从事课题研究工作,时间和内容安排上依靠导师,除本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轮转时间很少;且研究课题设计简单、无创新性,论文质量低;多数研究生把主要精力用于论文的实验研究,只有很少的时间在临床工作。口腔医学的实践性很强,对于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的研究生而言,熟练的口腔临床操作是必备能力。专业学位研究生要具备一定的临床技能,必须要有大量的时间用于临床实践。目前,研究生毕业要求通过英语六级、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以及毕业考试,还要求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与答辩,找工作等,这样以来使得在口腔临床实践的实际时间减少,从而影响临床专业技能的培养与学习。

1.3.3口腔临床技能考核现状

我院现有的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中虽有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工作考核内容,但是没有具体、严格的细化和量化指标。容易出现考核不规范,达不到监督和促进作用。医院尚未建立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的研究生的考评和激励机制,临床轮转科室带教老师不足,积极性不高,造成部分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技能达不到培养要求。

2影响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因素

2.1研究生自身素质

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我院每年有超过80%的新入学研究生为应届本科生,入学前系统规范的口腔临床训练不足,口腔临床经验欠缺,能力较弱。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进入第三学年,花费大量时间撰写毕业论文、找工作等,使其无法确保口腔医学专业学位培养方案所规定的相关学科知识系统学习和口腔临床技能正规训练,给研究生培养和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影响。甚至有一定数量的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后不会看病,不能胜任口腔医师工作,这和实践训练的缺乏密切相关。

2.2培养方案和管理制度的落实

研究生进入临床培养阶段后实行导师负责制,我院虽然制订了详细的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和管理制度,但由于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工作起步较晚,一部分导师仍以惯用的科学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指导、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没有严格落实培养方案,致使学生科研实验的时间远多于口腔临床实践,没能很好地把握科研与临床的关系。

2.3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的矛盾

宁夏医科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必修课程学分占总学分(34学分)的85.29%,而选修课程仅占14.71%,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为完成必修课程,不得不放弃一些有价值的选修课程。而选修课作为高等医学教育课程结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业务素质、发展个性和能力方面起着其他课程难以替代的作用。而在美国,选修课的开设大胆、灵活,甚至有“课程选购”的说法,选修课程就如同在商场挑选琳琅满目的商品般自由。

3提高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技能培养质量的对策

3.1完善培养方案,强化管理

我院根据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医学专业学位基本要求》完善培养方案,建立合理的口腔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训量化体系,合理的口腔临床学位研究生培训考核量化指标。进一步规范并严格执行轮转考核制度和临床实践能力毕业考试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带教考评和激励机制,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做到平时检查与定期评估相结合,共同抓好研究生临床培养过程监管,确保培养方案落实到位,为培养高质量的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提供一定的制度保障。

3.2加强口腔临床基本操作技能训练,提高临床综合思维能力

3.2.1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

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应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和发展趋势,具备口腔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获取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和临床诊疗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临床技能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能获取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追踪相关研究领域国内外近期进展;同时应具有从临床实践中学习和总结本学科相关知识的能力。

3.2.2加强临床实践技能训练

将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训练时间延长为33个月。轮转相关口腔科室,侧重相关专业方向,以口腔颌面外科方向为例,口腔颌面外科轮转时间为27个月,其余口腔科室(口腔修复科、牙体牙髓病科、牙周科、口腔粘膜病科、口腔正畸科、口腔颌面影像科)均为1个月。临床实践技能是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具备的核心专业素质,要求能够系统熟练地掌握从事口腔临床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基本方法,把所学的知识和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操作技能,熟悉并掌握口腔临床常见诊断治疗操作常规;掌握本专业常见病诊断处理的临床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医患沟通技巧。

3.2.3临床科研能力

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须具备一定的临床科研能力。能够从临床实践中发现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进行科研设计与实施。能及时了解本学科领域的近期科研成果,能够快速学习和掌握和合理运用口腔医疗的新技术。

3.3严格考核

完成临床实习后由科室组织科内外专家组成考核小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多媒体形式对自己接诊的病例进行分析,列举成功病例,总结经验教训,以及自己的不足,由考核小组评分通过量化指标对其工作量、工作效率、临床诊断能力、基本操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医疗作风、思想工作表现等进行的考核评价。口腔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我们必须完善教育体系,建立有效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和完善,才能培养出高质量、满足社会需求的口腔医学专业型人才。

作者:牛文辉 黄永 单位:宁夏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口腔医学论文:口腔医学专业口腔修复学课程改革思路探究

口腔修复学是口腔专业的重要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临床操作能力。加强对口腔医学专业口腔修复学课程改革的探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一、口腔修复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目前,我国口腔医师行业缺口很大,口腔医师与人口的比例严重失调,尤其是对基层口腔医师需求很大。培养实用型、高素质、面向基层的口腔医生是高职口腔教学的重要使命,但由于受到传统本科教学体制的影响,高职高专医学专业侧重于理论教学,课程内容无法与时俱进,实践教学不能与行业发展相吻合,忽略对学生临床操作技能的培养,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实际上,口腔医生除需掌握较高的职业能力外,还需要掌握自我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交际等能力等。加强口腔修复学课程改革,培养复合型口腔医师,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二、口腔医学专业口腔修复学课程改革的具体思路

1.教学方法改革

口腔医学专业口腔修复学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掌握实际工作中所需的操作与技术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在具体教学中,要重视医学的综合性与整体性,提高学生整体观念。在理论教学环节,要使学生发散思维、开阔思路;在实践教学环节,要注重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提升。理论教学可配以图片、教学道具辅助讲解,使学生直观、生动地接触临床信息,从而达到早接触、多接触的目的。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应提高教学的适应性与针对性,可通过多媒体操作、真实录像、模拟操作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实践技能。可采用立体化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加立体、直观地感知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也可引入PBL教学模式,结合临床实际,选取牙体缺损、牙列缺失等病例,指导学生设计方案与解决方法,帮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组织讨论,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2.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改革要突出重点、去繁化简,强调基础知识与临床新技术的讲授。要积极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积极关注近期观念、技术的变化,结合学生实际能力,及时将新技术、新知识融入到教学体系中去。要结合岗位需求,科学设计教学内容、精心编写实验课程,使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需求相同步,还需重组教学内容,彻底打破传统“单一训练技能”模式,形成系统的综合实训课程系统,更好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要领。具体来说,可分课程内容分为六部分:口腔检查、设计义齿,缺损牙体的固定与修复,固定义齿的牙体预备技术,活动义齿设计、牙体预备技术,义齿印模制取,义齿试戴及问题处理。上述六大模块内容,是学生上岗之后的基本工作内容,强调技能精髓,应结合不同模块大小、难易度等因素制定技能标准与课时标准。将每一模块教学内容视为一项任务,在具体临床实践中,需要多模块、多任务相结合。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上述六模块的学习与实训,以提高岗位适应能力,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3.实训地点变化

要想增强学生思维临床操作能力,必须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探究,突破传统实验室的局限,将实训场地从教室搬到诊室,提高学生实战能力。可组织学生分批次、分组到口腔诊室观摩典型病例、重点病例的操作过程,主要包括义齿设计、牙体预备、制取印模、戴牙等环节。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易出错的部分进行针对性讨论总结,然后进入实验室进行模拟。鼓励学生将学习体会、出错点、解决方式写成总结报告,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4.考试方式改革

要实施技能考核方式改革,将技能考试成绩积极纳入学生总分体系中去。将六大块教学的内容细化成技能评分标准,提高教师、学生对技能教学的重视程度。积极引入过程性评价、多元化评价方式,将学生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态度等均纳入考核体系,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方式,提高考试评价的科学性。结合考试成绩,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而做到“因材施教”,科学调整教学节奏。

三、小结

综上所述,笔者分析了口腔修复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性,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训地点、考试方式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口腔医学专业口腔修复学课程改革的具体思路,旨在为一线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指导。

作者:杨宇 单位:山西省长治市长治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