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启蒙教育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启蒙教育论文:关于幼儿体育启蒙教育的思考
一、幼儿体育启蒙教育的概念及意义:
1、概念:幼儿体育启蒙的教育,即是在人发展处于幼儿期时,运用体育的手段,进行启发、传授的早期教育,人处在幼儿期时,由于年龄特征、性格特点决定,幼儿对体育活动非常爱好。并在这些活动中,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注意力记忆相对较高,有利于进行启蒙教育,但在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科学的教育理论、教育方法。
2、意义:在幼儿期,对幼儿进行体育启蒙教育,可有效的促进孩子学语、走路、认字及活动能力的提高,为以后童年,少年期学习生活奠定基础,并符合终身教育、终身体育、素质教育的思想,对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孩子进行体育启蒙教育,还可完整教育体系,建立新的幼儿教育理念,促进教育科学飞速发展。
二、幼儿期生理、心理学特点:
1、幼儿的生理特点:幼儿期,人处于初步的发育阶段:骨骼细小,硬度差,容易变形,肌肉体积小,收缩力弱,心脏心腔小,心肌薄,心肌收缩力小,心跳快,肺组织的弹力纤维少,肺活量小,呼吸弱,神经系统易兴奋,注意不集中。因此,而决定幼儿不宜进行过大压力的负重练习,也不能进行大强度过长时间的大强度训练,即决定了幼儿期体育活动具有特殊性与选择性的特点,采用科学适当的体育方法进行教育。
2、心理特点:依据人心理发展规律及心理年龄特征,即决定幼儿期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特征,但思维能力较差,发育不成熟,感知、记忆、想象、思维、言语能力都相对较低,社会性较差,兴趣爱好、特长表现不明显,意志不坚定,对问题的判断能力差,应变能力弱,情绪、个性、性格都有待于后天的培养,但喜欢玩耍、游戏、好动。另外,适宜的环境对幼儿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体育启蒙教育便是适合幼儿心理特征,且能设置适宜的教育环境,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三、幼儿体育启蒙教育的可行性思考:
1、符合新时代终身教育的思想,为终身体育与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终身教育,始于20世纪20年代,是一种流行于国际的教育思想,是现代科学的教育思想。主张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中的各个阶段,而不是只在儿童和青少年时代。它强调教育贯穿人的一生,不但加强了人们对幼儿教育的认可和重视,而且也对幼儿教育工作者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而进行教育指明方向。在幼儿期采用科学的、合理的教育方式,倡导科学的教育思想,对幼儿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终身体育与素质教育的提出,大大提高了幼儿教育的地位。终身体育是人们一生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的体育的总和,也称终生体育,包括现在和未来各个年龄阶段和各种体育的形式,终身体育就要从小做起,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学会简单的体育知识、技能,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技能,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活动,丰富生活,锻炼意志品质,改善健康状况,增强体质,提高兴趣,形成习惯,持之以恒,永不间断。素质教育就是发展的教育,其实质是知识、能力、品德、身心等的有机结合,其目的是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思想品德好,身心健康的高层次人才的教育,是以提高人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教育方法应因材施教,以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因此,素质教育是教育的具体化,教育人才适应时展需求,而对幼儿进行体育启蒙教育,能较早的树立体育意识,营造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并且在其活动过程中使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其中在活动中还可学习语言,增加友谊,更有利于德育。随着现代科学发展,对幼儿智力的开发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以后的学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体育活动正是让这些教育目的的结合,适合幼儿心理发展需要。在此阶段,提出这种体育启蒙教育思想是势在必行,但其运作过程必须符合以上所谈的生理及心理特点,促进在教育过程中起到良好的效果。
2、幼儿体育启蒙教育的科学性:
幼儿体育启蒙教育之所以具有科学性,他符合学前教育思想,但却有与其不同的特点,学前教育期是对人的性格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时期,而幼儿体育启蒙教育能更早的促进性格形成,同时还可形成健康的心理,并且可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愿望,积极情感和态度。另外,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莫里逊教授在总结美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不同教育目标时指出“这些基本的目标涉及到儿童的社会交往、自我服务、自尊、学习、思考、学习准备、语言和营养等方面”。由这些目标可见,在学前教育阶段,特别是幼儿期,要培养幼儿的认知方法,协助幼儿形成自己的认知观,简单的认别能力和独立的思考能力,即在体育活动中是形成以上所强调目标的有效措施,并且在活动中复杂多变的形式,还可提高幼儿简单的应变能力、独立的实践能力,以及判断游戏中胜负的能力,在追其失败原因时,要对此问题进行思考、分析,从而发展了幼儿的思维,对智力进行了启蒙式的开发。与此同时,还能使幼儿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关心、合作、沟通、理解、帮助等,为儿童期、少年期的和谐交往及各种活动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3、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对学前教育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幼儿体育启蒙教育不再是传授式的传授教育,也不是控制式的课堂教育,而是一种较灵活的教育方式,它界定在体育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的启蒙教育,一方面幼儿期的孩子还不认识社会,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踏入社会进行简单的活动,如游戏、认字、算题等行动,只有在讲解中学习知识认知世界。另一方面,对自己生活及学习中的需要,只是依赖于父母,而自己活动能力较差,但在进行幼儿启蒙教育过程中,不但兼顾以上两个方面,而且对幼儿的生活能力得到锻炼,现代研究证明,快乐学习法比普通学习法成绩提高较快,而体育活动正是实施快乐学习法的有效途径。在进行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对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能有效地进行调动,使得幼儿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活动中来,教育者依据活动内容项目,对幼儿的不同需要进行满足和疏导,启发他们的学习潜能,让人得到尽早的发展!,丰富学前教育内容。另外,为学前教育带来了趣味性与娱乐性,并注重新教育思想,更有效的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为
学前教育带来生机和活力。4、幼儿体育启蒙教育扩展了教育思路:
在以前的认识中,把幼儿园教育称之为幼儿教育。现在所称幼儿教育不只是幼儿园,还包括处于幼儿期却未进幼儿园的其他场所的教育,只要对其进行教育,就可称之为“幼儿教育”,那么,作为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可看作是幼儿教育的一种方式,教育的一种思想,一种教育理念,就其这一思想的提出对幼儿教育的作用及影响来看,首先,幼儿体育启蒙教育促进幼儿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并对其个性与性格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其次,这一教育方式适合幼儿的心理需要起“对症治疗”的效果。再次,这一教育思想符合了现代“终身教育”、“终身体育”、“素质教育”的思想。,就这一教育思想下对幼儿进行教育,注重体育活动的内容,必然形成幼儿贪玩或忘身于活动之中的不良影响,这要求教育者认真的加以疏导教育,必要时进行限制,在其操作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方式与语言,以免伤害学生心理。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具备新教育的优点,同时弥补了教育思想的不足,适合现代终身教育理念,是现代教育中的切实可行的教育思想。
四、幼儿体育启蒙教育须注意问题的思考:
1、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必须符合幼儿生理、心理发展规律。
2、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必须符合启发、诱导、科学性的教育原则。
3、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必须采用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
①可控性体育训练法:即或在家或老师的指导、控制下进行幼儿活动能力的训练,如指导做幼儿体操、韵律操牵手上下楼梯等, 训练幼儿活动能力进行身体锻炼促进幼儿生长发育。
②游戏法:即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育,在幼儿期,游戏是孩子特别喜欢的体育活动,更何况游戏此有娱乐性、趣味性的特点,提高孩子参与积极性,选择适当的游戏则尤为重要,如:数字游戏、抓鱼儿、抱球抢摊等。
③体育比赛法:在体育比赛当中,让幼儿去实践运用合理的方法定成比赛,或教授其比赛的方法,使其在日常生活中选择练习、比赛,此种方法即可丰富体育知识又可开发智力,对幼儿发展具有不可估计作用。
④情境教育法:在教师或家长有意识的设置体育环境,如多媒体、挂图录像等,让孩子认识体育知识同时在到识字、学语说话的功能。
4、幼儿启蒙教育必须设制良好的体育活动环境。
启蒙教育论文:清末音乐启蒙教育探析
一、精神教育 精神教育主要是指思想、文化方面的教育,在清朝末年的背景下,以音乐为载体的精神教育不仅指通过音乐来影响人的思想精神,更主要的是爱国精神、道德精神和民族精神,以达到开启民智、培养新民的目的。 首先,精神教育是通过音乐来影响人的思想精神,或者是由欣赏音乐时达到一个极佳的精神体验。如李
宝嘉曾提到:“故欲握人情之中枢,使归教育之范围,舍音乐不为功……特于音乐学极力研究,并拔其曲谱之粹而无汉文歌词者,缀而补之,以谋整理中国国民之情,定精神教育之基础。”[1](p153—154)陈鸿年在其《东游日记》中有音乐与精神教育的详细而生动的描述:“至横滨大同学校观学校演艺……开演,风琴、洋琴、军乐、唱歌……均有可观。演《班定远平西域》新戏,尤足激发吾国尚武精神。演至未出,欢迎凯旋,以军歌军乐和之,其声悲壮,令人慷慨激昂,泣数行下,华人莫不拍掌,呼中国万岁,不愧精神教育。”[1](p90)
其次,精神教育就是通过音乐来启发国民的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以达到开启民智、培养新民的目的。梁启超在将音乐定性为精神教育时曾说过:“盖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件,此稍有识者所能知也。”[2](p58)日本的铃木米次郎在、《中学唱歌集》的叙言中也有关于音乐精神教育的一段话,能够使我们更好的理解精神教育的内涵:“夫音乐一科,与各种教育相辅而行者也。小学时代,学生之脑力幼稚,故各种科学精神之教育,必附丽于形质;至中学,则智识渐完,优美之思想,之人格,必于此时期养成之。音乐之道,何独不然。是编修辞、选曲,多以精神教育为主,其唤起伦理之观念,政治之思想,振武之精神诸作,皆能令歌者奋然兴起。”[1](p159)由上可以看出,精神教育有着丰富的内涵,精神教育就是以音乐为催化剂,发挥音乐教育的启蒙作用,以图能够实现开启民智、培养新民的目的。
二、美育教育
王国维及时次提出“美育”一词,他在其《论教育之宗旨》中不仅提出“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3]还强调美育有其自身的独立价值,更充分肯定了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在学校教育乃至社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继《论教育之宗旨》之后,王国维又发表了《孔子之美育主义》、《霍恩氏之美育说》、《论小学唱歌科之材料》三篇文章,同样指出了美育的重要性,同时强调了音乐教育在美育中的重要作用。1907年,王国维发表了《论小学唱歌科之材料》,这篇文章集中体现了他的音乐教育的思想。他指出,音乐教育要将自身的美育功能作为主旨,而不是作为德育的依附和工具,也体现了他主张美育独立性的思想。王国维在本文中,将小学开设唱歌科的目的分为这样几个方面:“一调和其感情,二陶冶其意志,三练习聪明官及发生器是也。一与三为唱歌科自己之事业,而二则为修身科与唱歌科公共之事业。故唱歌科之目的,自以前者为重。即就后者言之,则唱歌科之补助修身科,亦在形式而不在内容(歌词)。虽有声无词之音乐,自有陶冶品性,使之高尚和平之力……”[1](p229—230)值得注意的是,王国维把音乐教育的内容分为两个环节:其一是训练儿童的听力及发声,使他们能够唱出更动听的歌声;其二是通过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他们高尚、纯洁的意志品格。显而易见,只有做好了及时个环节,才能做到第二个环节。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王国维把美育价值作为音乐教育的独特价值。这种价值在于,唱歌科不仅是一门课目或一种知识,它更担负着培养具有高尚情感、独立自主精神的新一代国民的重任。
三、塑造新的国民性教育
国民性常指一个国家民众的整体精神风貌,及其深层次的民族性格,那么清末的国民性是什么情况呢?剑虹曾在1906年这样描述中国:“保守数千年之旧习,愈趋愈下,不思振作”,“国民心理之大缺点,莫感情若也。内之见同胞之痛苦不知恤,外之受强邻之欺侮不知耻。”[1](p220)梁启超给康有为的一封信中也提到:“中国数千年之腐败,其祸极于今日,推其大原,皆必自奴隶性来。不除此性,中国万不能立于世界万国之间。而自由云云,正使人自知其本性,而不受箝制于他人。今日非施此药,万不能愈此病。”[4]
由上述可以看出,清末的国民性在很大程度上有麻木不仁与惰性,“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大概是最常听到的描述。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些开明的仁人志士想要改造国民性的急切心理。那么清末是用什么来改造这种国民性呢?在音乐启蒙思潮的背景下,音乐于国民精神教育的重要性已被这一时期的仁人志士认可,同样,学堂乐歌作为这一思潮的产物,也被赋予了改善国民性的重任。清末时期,乐歌一直被认为是塑造新国民性的重要手段,正因为如此,有人提出对于死气沉沉的国民性,只有用乐歌才能改变。也有人指出音乐教育应放弃学堂,速设唱歌一科。可见音乐教育在塑造新的国民性时所具有的巨大作用。曾志忞是学堂乐歌方面一位非常有名的音乐理论家,他对音乐在塑造新的国民性方面也有很深刻的认识。他说:“然则音乐有利于国也何如?曰:音乐之于学校改良儿童性质尚小,音乐之于社会改良一般人民性质更大。”[1](p210)由此可以看出,在国弱民颓的社会背景下,音乐启蒙教育能够刺激国民的灵魂,使国民摆脱颓废、麻木的精神面貌,从而塑造新的国民性。
综上所述,清末音乐启蒙教育,是以音乐教育为方途径,音乐的精神刺激为手段,通过音乐这个载体以改良社会新思想和新内容、塑造新民、唤醒民众的爱国精神与民族精神,最终实现启发民智、救亡图存的目标。
启蒙教育论文:浅谈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中注意的问题
幼儿园的科学启蒙教育,不仅是知识的启蒙,还包括兴趣和态度的启蒙,要使幼儿园的科学启蒙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重视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行为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我们常会看到:能力强的聪明的孩子面对可以战胜的困难,却轻易地放弃了获取成功的机会;平时自信好强的幼儿在尝试失败后失声痛哭,甚至迁怒于一起活动的同伴,或是活动的材料等等,从中我们得到这样的启示:智商高的人不一定是成功者,相反,一个具有稳定而持久的情绪情感,活泼开朗的性格的普通人却能够成为成功者。所以科学启蒙教育中必须加强对幼儿健康心理的培养。
1、培养幼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幼儿参与科学探索活动的积极性一般取决于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及教师的鼓励帮助,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注意为幼儿安排多一些感兴趣的活动,特别是操作实验活动例如:认识物体的浮沉,在活动一开始,就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自由地在水中玩,看什么东西会浮上来,什么东西会沉下去,从而激发幼儿从事活动的兴趣;在有兴趣的基础上,再鼓励幼儿想办法使浮的东西沉下去,沉的东西浮上来,进一步调动起幼儿探索的欲望;必要时,教师再给予幼儿必要的指导,幼儿因获得成功而积极性更高,形成了良性循环。
2、培养幼儿的坚持性。现在幼儿遇到挫折的机会很少,许多孩子一遇到困难和失败便中途而废。于是我们在科技活动中要人为地为他们设置一些障碍,增强其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增强其坚持性。例如:在认识“各种各样的车子”活动中,可为幼儿提供方形的轮子,使他们制作的车子走不了;在探索电珠通电原理的活动中,为幼儿提供过期的电池,使他们的房子通不了电等,然后在他们要放弃实验的时候教育他们是要多动脑筋想办法才会把事情做好,如果半途而废,则使他学不会,再鼓励帮助幼儿想办法坚持把实验做完,培养幼儿的坚持性。
另外,通过长期系统的观察,让幼儿了解事物的生长过程,发现事物的变化和事物间的相互关系,也有利于培养幼儿观察事物的坚持性。例如,让幼儿种植葱、花生,饲养金鱼等,幼儿通过定期的观察,将观察结果用绘画的方式记在自己的观察记录本里,这样不但使幼儿了解了动植物的生长过程,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坚持性。
3、培养幼儿的合作性。在未来的社会中,只有能与人合作的人,才能获得生存的空间;只有善于合作的人,才能赢得发展,合作是幼儿健康心理的一种表现。在幼儿科技教育活动中,有许多活动需要幼儿与同伴相互配合共同操作、共同探索来完成,这就需要在活动中学习交流的方式,合作的方法。我们可以为幼儿提供需要合作的机会。例:科技活动“会移动的物体”中,可让幼儿合作移动较重的物体;“声音的传播”中让幼儿一个对着纸棍的一头轻轻说话,另一个在空心纸棍的另一头听声音,从而体验到合作的成功。幼儿在与他人合作过程中,逐步摆脱了自我中心,懂得如何去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以适应集体的要求。
4、让幼儿形成超越意识。我们知道科学启蒙教育活动本身是一种超越活动,孩子在完成活动的同时也达到了超越的目的。例如:“运沙”活动,教师在为幼儿提供一个用桶运的方法后,鼓励幼儿通过实践得到更多的方法:用袋装、用盒装、用杯子装入等,然后通过观察比较,否定了费时费力的方法,有的幼儿提出远距离运沙可用车运载等方法,这已远远超越了“运沙”这一活动简单的目标。所以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幼儿动脑筋想办法,允许幼儿决定操作的步骤方法;允许幼儿提出问题和要求,鼓励幼儿用不同于常规的方法去认识事物,支持他们的创造,从而激发他们再探索,再创造精神,让幼儿形成超越意识。
二、注意创设良好的科学启蒙教育环境
科学启蒙教育重视幼儿科学知识的发现性学习,充分体现幼儿学习的主体性,鼓励幼儿通过自身探索性活动去发现、解决问题,幼儿学科学是真正通过“做”来完成的。因此在科学启蒙教育中要注意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科学探索活动环境,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取科学知识,掌握学科学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1、创设科学实验室。科学实验室是幼儿进行科技探索活动,学科技的重要阵地。为幼儿创设科学实验室,提供让幼儿探索的材料,其意义往往远甚于向幼儿提供知识,因此,幼儿园要注意为幼儿创设科学实验室。实验室里可为幼儿创设多个实验区域。如:动植物标本区、电磁区、玩水区、力区等,使幼儿能自由进入区域参与操作实验活动,提高活动积极性,同时减低各实验活动的互相干扰。其次,要在各区域提供丰富的操作实验材料。由于实验室是为全园幼儿而设,所提供的材料要适合各年龄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需要,因此幼儿园除购置如指南针、温度计、体标本、动物标本等材料外,还需提供大量的难易程度不同的自制材料。如不倒翁、有趣的动物平衡器、磁吸玩具青蛙跳、会跳舞的小兔等来满足幼儿参加实验活动的需要。同时,也要多为幼儿提供半成品,以利于幼儿在实验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例如:为幼儿提供纸盒、瓶盖等,让幼儿制造自己喜欢的汽车,制作好以后与同伴推着玩,初步探索圆轮子滚动快,而方形的轮子难于滚动等原理。
2、创设良好的活动室环境。活动室是幼儿24小时生活的主要场所,在活动室中为幼儿创设具有科学氛围的环境,能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的情感及参与科学探索的兴趣,也为科学教学活动打下基础。教师可在活动室为幼儿创设自然角及科学角,然后根据季节变化和每周的正规性科学活动等,不断更新、充实自然角、科学角。例如:结合春季主题活动,在自然角种植葱、花生,用各种水果做“水果娃娃”等,结合“认识镜子”活动,在科学角放置各种镜子让幼儿做“镜子游戏”等,活动室的环境创设还须注重让幼儿共同参与布置,如“家用电器”,教师可和小朋友一起收集各类家用电器的图片及微型小家电等布置在科学角,供幼儿观看及动手操作。
此外,幼儿园还需注意多种植树林、栽培花卉、开辟菜园、设置饲养角、建水池、沙池、设“生态水区”等,创设大量的其它科技环境,让幼儿在玩耍中再发现、再认知、再创造,不断获取粗浅的科学知识。
三、要充分利用社会自然资源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社会自然资源是指幼儿园所在地区和邻近地区中可以被科学教育所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自然资源,可为幼儿提供学科学的机会,开阔幼儿的眼界,丰富幼儿的科学经验和生活,使幼儿学习在幼儿园中学不到的知识,感受到学习的欢乐。利用社会自然资源还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必须把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活动融于社会和大自然之中。例如:向幼儿进行现代科技教育时可以带幼儿参观高新技术开发单位;认识风等自然现象,带幼儿到户外或邻近的山上去感知;认识水可组织幼儿实地参观自来水厂,观看水是怎样从较远的地方引入自来水厂,又经消毒、过滤再送到千家万户的过程,使幼儿认识到自来水来之不易,许许多多的人为之付出汗水,具体感知了现代科技的作用、科技工作者的伟大、懂得了节约用水的道理。然后带幼儿参观被污染的河水的情况,让幼儿知道河水污染给人们生活及动植物带来的危害等。
幼儿园的科学启蒙教育如能走出课室、走出幼儿园,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则能更有效地完成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的任务。利用社会、自然资源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教育能弥补正规性、非正规性科学活动的不足,渗透了将 科学、技术与社会相结合的科学教育思想。
启蒙教育论文:论幼儿数学启蒙教育活动中兴趣的探究
幼儿数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或成人的指导下,通过他们自身的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关系(包括数、量、形、时、空等几方面)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并主动探索的过程,是幼儿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
在幼儿园中会常常听到家长们抱怨:“我的孩子能说会唱,就是数学不行。”家长的忧虑和烦恼也困扰着我:果真是孩子天生少了学数学的细胞?还是幼儿生来只喜欢唱唱跳跳难入数学之门呢? 幼儿数学启蒙教育不是单纯的教知识,而必须寓教于乐,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或活动中渗透粗浅的数学知识,让幼儿在感知知识时获得满足感。只有当幼儿对某一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后,他们才会全神贯注地参加进去,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接受知识。
幼儿数学启蒙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引起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如何提高幼儿的兴趣,使其能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呢?在平常与孩子的接触中,我发现幼儿都很喜欢听故事。抓住孩子的这一特点,在设计数学教学活动时,我尝试采用了以下一些教学方法。
一、用故事的形式引导幼儿兴趣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增长幼儿知识,发展智力。孩子都爱听故事,尤其是在听故事的同时,如果老师边讲边出示故事中的事物,那幼儿的兴趣就更浓了。因此,我常把教学内容编成简短的小故事,让幼儿以听故事的形式来学习。如教幼儿学习认识“1”和“2”时,我编了这样的故事:“今天小兔到小二班作客,他带来了很多礼物,准备送给小朋友。是什么礼物呢?边讲边出示实物:一张纸,一本书,一盒蜡笔,一盒彩泥。这些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通过这样的演示,幼儿很容易地认识了“1”。认识“2”时,也用了同样的方法。教师以小兔的口吻、小兔的角色进行教学,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但是,同样的角色和内容,不适宜于编成教学内容相仿的小故事。例如,在认识“3”和“4”时,如果再以小兔到小一班作客这样的故事出现,那幼儿一定不会再有兴趣了。此时,我把小兔这一角色改为布娃娃,以布娃娃过生日为题材,布娃娃买了许多东西来请客人们吃,买了哪些东西呢?教师出示水果,让幼儿数一数有多少水果,从而认识了“3”。接着,又出示糖果,再数一数,从而认识了“4”,,布娃娃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请小朋友按要求取相应的雪花片,做相应的动作等等,从而进一步认识了“3”和“4”。在这种宽松氛围下,幼儿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轻松。这种方法也符合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的记忆特点。
二、请幼儿担任故事中角色并提供操作机会
幼儿不仅爱听故事,而且更喜欢参与到故事中去。因此,在设计某些教学活动时,可以请幼儿担任故事中的角色,激励幼儿更加认真地听故事,参与故事。如教幼儿学习分类,我请幼儿为故事中的大象和老虎分饼干,激发了幼儿的责任心,促使他们认真听清楚分类的要求。因为只有听清了要求,才能当好饲养员。幼儿在担任饲养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分类。再如,在复习认识数字1~5,并学习用点子表示数量的活动中,我让幼儿担任故事中的主角,请他们去公园看花。看到了漂亮的花,学着用点子表示花朵的数量。再让幼儿看了点子猜猜有几朵花开了。通过这种方法,幼儿在参观公园的情境中,不仅听了故事,而且积极地参与了故事,学到了相应的数学知识。
心理学上说:当无意记忆的材料成为活动对象时,记忆的效果就会提高。因此在活动中应多为幼儿提供操作机会,让幼儿尽可能的多动手操作。在设计故事情节时,尽量为幼儿提供这样的机会。如前面的例子:给老虎、狮子分饼干;参观公园看花等也是如此。再如教幼儿学习对应比较多少时,我还是请幼儿担任饲养员,按照一定的要求给小动物喂水果。在喂水果的过程中,幼儿很轻松地学会了对应比较多少。
三、启发同情心、调动积极性
每次的数学活动,教师都会对幼儿提出一些要求,久而久之,幼儿对教师的要求会没有兴趣,懒得理会,如何使幼儿乐意地按要求去做呢?我在编故事时,常会把一些数学操作要求变成故事中的角色求助小朋友的事情。故事中的角色往往是幼儿喜欢的,他们会乐意地去帮助故事中的角色,这样一来,就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学习交替排序时,我就以布娃娃爱吃排好队的饼干为由,要求幼儿发放饼干,圆饼干交替排好队,幼儿为了让布娃娃乐意吃自己的饼干,就会很认真地按要求去做。这时,教师出示布娃娃,拿着布娃娃来到幼儿中间,排好队以布娃娃的口吻表扬幼儿,如此一来,小朋友特别的高兴,排饼干也更起劲了。
四、将游戏融入教学活动中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当幼儿与故事中的角色一起玩游戏时,那就更高兴了。如教幼儿学习按大小和颜色分类活动中,我设计了小鱼游的游戏,老师拌演故事中的鱼妈妈,小朋友自然就是各种各样的小鱼了。在游戏时,小鱼听好鱼妈妈的要求,根据各自的特征,按鱼妈妈的要求做相应的事情,在快乐的游戏中,幼儿轻松学会了按大小和颜色分类。再如认识白天、黑夜的活动,老师拌演兔妈妈,幼儿当小兔,兔妈妈和小兔一起玩游戏,在玩的过程中给认真动脑筋的小兔戴上小体头饰,于是,在游戏中,努力想戴上头饰的幼儿积极地跟着兔妈妈一起玩,不知不觉中,可爱的“小兔子们”也逐渐认识了白天和黑夜。将故事与数学活动的巧妙结合,把枯燥、乏味的数学活动变的生动、有趣,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无意注意,让孩子们喜欢数学并学好数学。
启蒙教育论文:结合数学教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启蒙教育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把“使学生爱到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目标列到了与知识、能力的培养同等重要的地位,并提出了“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的教学要求。
针对这一点,数学教学该如何依据自身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思想的教育呢?本学期,我结合教材的特点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看问题的思想方法“看问题”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科学的思想方法。使小学生从小受到这一观点和方法的熏陶,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创设看问题的数学教学情景。如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后,让学生判断: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商不变。这句话的正确与否。不少学生总是忽视这个相同的数也包括“0”,因而发现不了这句话的错误之处。于是,我就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对此进行思辩:问,这里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这个数不管是什么数都行吗?这样不少学生立即意识到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即除法里同乘以(或除以)0时,这个结论就不成立了。这样不仅使学生地掌握了这一性质的内涵和外延,从而又使学生体会到考虑问题必须仔细、周详。
再如:组织学生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及梯形面积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三角形面积一定是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而不是所有三角形的面积都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这一性质。
二、实践是真理试金石的哲学观点真理和谬误往往是掺杂在一起的,就某些数学结论而言,学生往往不能分辨其真伪,或者不知如何去辩别。
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时,我是这样做的。我先用猜谜语的形式,引导学生去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规律。当有个别的学生提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时,更多的同学则发出了疑问: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吗?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定是180°吗?此时,教师就适时的引导学生说:要验证结论是否正确,可通过实验操作。在教师的进一步组织下,学生通过折一折、拼一拼、算一 算等多种不同的实验操作,得出了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从而得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的结论。在求证结论的同时,学生不仅学到动手实验的学习方法,也从中体会到了“实验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观点。
在以后的教学中,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的计算,我都这样组织教学,不仅很好地达到了知识要求,提高了学生自我探索学习的能力,也强化了实践是真理试金石的哲学观点。
三、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数学知识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具有内在结构,即有内部联系。凭借这一特点,不仅能充分发挥知识结构,对数学概念、规律、方法起促进作用,也能使学生逐步自悟到“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例如教学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时,先复习整数加减法,使学生对“计数单位相同,相加减”形成深刻的认识和有意注意,从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的算法中去,即可得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此外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又可联系到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又可联系到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通过一系列的教学逐步使学生由数学知识间的普遍联系,从中意会到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
四、矛盾是不断发展的规律在数学教学中,新知识对旧知识进行冲击,提高、升华时,学生的旧知不能适应新知识的需要而发生矛盾时,可适时进行矛盾转化思想的教育。
例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先出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3.22÷14,学生很快地计算出结果,并说出了计算法则,然后教师再出示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3.22÷0.14,这时学生原有的知识已不能解决当前所面临的新问题了。此时,教师可启发学生,将旧知识转化为新知识,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当前问题,即把0.14转化为14来计算。此外,教师还可联系列学习小数乘法时,把小数乘法看作整数乘法来计算的方法,从而也进一步加深了对这一规律的理解。
启蒙教育论文:“启蒙教育”成了阅读教学的点睛之笔
(409123)重庆市石柱县河嘴小学 钟发全 纵观一些经典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实录,发现有一共同点:一堂课的精彩之处出现高频率的瞬间,多是在抓住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启蒙教育时。为此,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开展了启蒙教育实践活动,一时间“启蒙教育”竟然成了阅读教学的点睛之笔。在此,我将结合实践中的点滴之感,抛砖引玉。 一、启蒙教育在阅读教学中的特征 启蒙教育,以前在阅读教学中多是处在无意识之中。 有意识的在阅读教学中开展启蒙教育,在实践中发觉,它犹如给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方法和策略等注入新的血液。如:一是,可以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增设一个启蒙教育教学环节,丰富教学资源环境;二是,可以把启蒙教育作为了一个教学目标,对学生产生影响。 1 、启蒙教育在阅读教学中是课堂智慧的体现 我想先用一个例子来加以说明。“自古无场外的举人”,“这是范进的格言”,前一句是《范进中举》一文中主人公范进说的一句话,后一句语文老师对同学们说的。这是笔者在读初中时,我的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讲的一句话。为什么多年前的一句话多年后还有学生仍旧记忆犹新与受用?这个案例实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所搞的启蒙教育,从中可以看出, 启蒙教育在阅读教学中作为了一种新的精神生产,实是一种教育智慧,并以一些鲜活的“智慧”在影响学生的发展。 2 、启蒙教育在阅读教学中是灵感的闪现 我还想用一个例子加以说明。如:“曹操是好人还是坏人?”《赤壁之战》一文的教学已进入了尾声,突然班上一个同学站了起来,向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于是我便抓住这一问给学生讲解:此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有关章节来改写的,公元208年的冬天,孙权手下的周瑜、黄盖等针对曹军的弱点,在赤壁用计打败了曹操。这是一个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曹操是好人还是坏人”,关于曹操的好人坏人之论,中国历史书中写到曹操是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伟大的诗人,他一生为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历来是不以胜败论英雄的,刘邦打败了项羽,谁能说项羽不是英雄。此时我又因势引导,提示同学们在课余好阅读如《三国志》、《三国演义》等书籍,去了解曹操是好人还是坏人,以此最终完成了对学生这一问题的解答。从笔者的教学实例中也已感悟出, 阅读教学中的启蒙教育是“教与学”灵感的闪现,关键在于要善于抓住能进行启蒙教育的契机 ! 3 、启蒙教育只是一个过渡,能及早的给孩子未来的发展导向。 阅读教学中的启蒙教育,它能使学生产生出一种自觉,一种个人的内在性要求朝着某一方向发展的意识。如:我曾记得读初中时,我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唐伯虎三点秋香”的故事,于是才有我以后在读师范时,在工作后,只要是能见到有与唐伯虎相关的书籍、资料、影片等,无不是如渴的去见识。阅读教学中的启蒙教育能启迪学生的兴趣与理想,具有发展性。启蒙教育只是一个过渡,能及早的给孩子未来的发展导向。 二、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实践启蒙教育 俗话说“师傅引进门,修行在自身”,如果我们的老师对自己的学生们连门都没有引进去,我想“修行在自身”的话就不要谈了。为什么有的学生会对阅读教学感兴趣,我认为是他在这门学科上遇见启蒙老师了,他的启蒙老师可能在你之前,可能就是你,是启蒙引导着他跨进了这门学科的门槛。用哲学理论的说法,事物的发展由外因和内因两种因素决定,那么启蒙对学生的学业发展来说,不就是一个重要的外因了。阅读教学中的启蒙教育,一种特殊实践活动,让我的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启蒙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1 、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学生天生的好奇心是对对学生进行启蒙教育的基础。好奇心又是兴趣的先导,从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激发好奇心,从而使学生主动阅读,“迷”上阅读。为此,教师为学生选择的阅读教学内容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是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教师要善于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兴奋点,并善于把学生自发的观察纳入到教师有组织的阅读活动中去。 为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教师还要鼓励和接受学生的新奇想法和做法,并给予学生提供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如:教学中学生产生类似“曹操是好人还是坏人”的想法,学生有这一问,教师之我在教学中能够引起重视,并训练迁移,这样的阅读教学,学生不但在课堂上学到了书本上从没有的,更能给学生以后的学习导向,去找到自我需要的东西。 课内与课外都是发展学生阅读兴趣的很好场所,那里有丰富的阅读材料,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想象、创造。从小培养的阅读兴趣会成为学生以后喜爱阅读的强大动力。可以说,阅读教学课堂中通过启蒙教育所培养起来的兴趣,对学生一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2 、多渠道地在阅读教学中开展启蒙教育活动 在阅读教学中巧妙、灵活组织启蒙教育教育活动,如果教师能巧妙设计、有效组织教学活动,就能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主动性。例如,《琥珀》一文的教学,学生在教学中已明白琥珀化石形成的条件,作教师的我本给学生出了一个紧扣教材的提问:“给你松脂球,你能否将其变为化石?”班上同学们说不能时,作教师的我结合科技的发展提醒,就有同学回答到:“化石的形成要几千年,但这是常规。以前铁树要六十年才开花,如今的新科技不是让它几年就能开了吗,我今天还不能将松脂变成琥珀,明天也许我行,不是再需要万年,而是几年就能让松脂球变为化石。”我的阅读启蒙之花又还开到了课外,有不少的学生还真捡回了一些化石,着手研究了起来。就是这样的阅读教学课堂,学生正是在浓厚的学习兴趣的推动下,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之中。 3 、在启蒙教育中创设愉快宽松的阅读环境 在学生回答课堂问题时,教师创设愉快宽松的阅读环境,是寻求学生的真实认识及其来源的源泉。如:《理想的风筝》一文的教学,教师提问:作者为什么只要春天一到,就想到了刘老师?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有意启蒙,就有了这样的答案:也许是作者因春天来了,通过燕子飞回,由燕子而想到了刘老师的那两只双飞的燕子风笋,想到了刘老师的高大形象。老师,我长大了也要当一名向刘老师那样的爱护学生,爱护生活的教师。在启蒙教育中创设愉快宽松的阅读环境中可以看出,学生会根据自己对阅读材料的真实感受做出回答和解释。因此,在启蒙教育中创设愉快宽松的阅读环境,才能尊重和接纳每一个学生的观点和兴趣。
启蒙教育论文:小学审美启蒙教育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明确指出:“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小学 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贯彻德、智、体、美、劳发展的 教育方针,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作用。”《大 纲》在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中又指出:“小学美术课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 审美素养。”
审美教育,又称美育,它是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培养人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 道德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审美教育对儿童少年来说主要是进行美的启蒙教育,通过 艺术教育使他们从小就能在马克思主义审美观的教育下,使审美活动与审美创造得到健康发展。
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要加强美术审美教育就必须改革美术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正是《大纲》的突 出特点。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美术教师普遍地把美术课作为图画课,图画课的任务往往偏重于传授绘 画技法,造成学生学美术而不知道什么是美的后果。而《大纲》的基本任务就是为儿童的审美教育打下初步基 础,它必须渗透在整个美术教育活动之中。在贯彻《大纲》精神中,不能把审美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是加强美术 教育中的美术欣赏课,更不能把审美教育与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对立起来,而应在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 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文化修养。我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这些年来在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 的过程中,始终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对学生进行审美启蒙教育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上。
一、激发兴趣,益智启美
智育是美育的基础,然而美育对智育的积极作用更为明显。根据生理学家的实验证明,人的大脑左右两半 功能各不相同,左脑偏重于语言、逻辑,右脑偏重于形象、情感、空间感。有专家指出,如果不通过造型艺术 等手段对主管形象思维的右脑进行训练,那就等于放弃大脑思维的一半。由此可知,美育以其独特的教育方式 促进学生智力、思维能力的开发。
一堂成功的美术课,首要的一点应该使孩子们对所接受的新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极大的热情和好奇。因 为兴趣和好奇对儿童来说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实践证明,孩子们对所参与的事物,如果没有积极的感情参与认 识活动,不可能表现出兴趣的特点来。兴趣与好奇紧密联系着,好奇是兴趣的先导,没有好奇的心理活动就不 会产生兴趣。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积极参与。教师善于诱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是形成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 一环。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儿童兴趣、刺激儿 童的材料,然后让儿童自己去解决问题。”如《中国画写意蔬果》一课,由于学生是及时次接触和认识我们民 族的的传统绘画——中国画,这节课的成败就在于教师采用什么方法讲述和介绍能使这一传统艺术在孩子 们的心灵上烙下深深的印迹。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教师可以把新知识编成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讲给他们听 。如,我在向学生介绍中国画的特点之一落墨不可更改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相传以前,有位才学出众的宫廷 画家,有一次得到了皇帝亲手赏赐的一幅绫子,并命他在绫子上作画。画家由于高兴贪饮了几杯酒,不料他在 作画时手打颤把一滴墨抖落在绫子上。画家吓出了一身冷汗,因为沾污皇帝赏赐之物弄不好是会掉脑袋的。后 来,画家急中生智,巧把墨点儿改画成一只苍蝇,这幅画后来得到了皇帝的夸奖。老师讲得绘声绘色,孩子们 听得津津有味。由于小故事感染力强,使孩子们对中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急切 想动手试一试的心情溢于言表。落墨不可更改往往使学生谨小慎微不敢下笔,这是教学的难点,但学生听了老 师讲述的这个小故事后,古人的创造通气和智慧消除了他们的顾虑,孩子们便大胆放手作画。
二、培养想象力,育能启美
美育是用人类创造的一切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的美,反过来对人进行教育,使人得到的和谐的发展。 美产生于劳动,又服务于劳动。人们在生产中不仅要获得物质上的满足,而且还要从中获得美的享受。随着现 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艺术设计和创意的范围十分广泛,美蕴藏在人类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色彩斑斓 的大自然,优雅别致的环境装饰,五彩缤纷的生活现象,人类端庄高雅的行为举止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 艺术作品,等等,都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摇篮。如果一个人不懂得现实生活的美,也就无法正确认识与理解 艺术美。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美术课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中去 体验和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的美。如,我在教《染色图案》一课时,如果照搬教科书中的方法,教师只需教给 学生不同的折、染方法后,再提示一下这是美丽的手帕就可以了,但这样教学效果一般。我经过反复琢磨和设 计,特别是根据染纸图案这一民间工艺品本身所赋予的花纹自然色彩对比强烈等美感形式,分别染制了小花伞 (八角形图案)、小领结(条纹图案)、花裙子(小碎花图案),还有头饰、小手帕等备用。面对黑板上两幅 范作染色图案,先由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然后提出两个问题,使欣赏与生活联系起来以引发学生联想。提问一 :“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种图案吗?”回答是肯定的。提问二:“根据你对生活的观察和记忆能不能用它设计 一两件服饰?”因为图案是染在正方形纸上的,很容易使学生联想到围巾、手帕等。当学生说出“手帕”时, 教师取出事先染制好的漂亮手帕对折三次插在上衣口袋。这给孩子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由读懂到联想就是创 造性的想象活动。这一问一答的环节诱发了学生从观察生活到联想设计的欲望。可以说天有多宽,想象的天地 就有多宽。这节课在1995年12月由国家教委组织举办的“第二届全国
中小学美术品质课录像课竞赛”中获得二 等奖。
三、陶冶心灵,辅德启美
美育是以真善美去净化人们的心灵。心灵包括思想感情、性格品质、道德情操、文化修养等。美育可以使 学生提高正确判断人类社会中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使人的品格纯洁化、高尚化,进而身心得到美化。正如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是道德纯 洁的精神源泉。”教师的使命,是启迪人类智慧,传播人类文明;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培养 创造性的人才。教师的全部活动都应贯穿着明确的教育目的,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古人说“言之无文,行而不 远”。教师还应注意语言美,它应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内容美,一个是形式美。内容美要求教师的语言思想 深刻,富于哲理,充实而含蓄,常常具有令人豁然开朗的启迪性;形式美则要求教师在遣词造句和修辞上显示 出高超的艺术,不能只满足于一般的规范化语言,要锦上添花。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教师的素质时指出:“教 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语言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在 教学过程中化平淡为神奇,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教师的语言还可以使德育显示出极大的艺术性, 从而对学生产生强大而神奇的感召力。
教师要学生受感染,必须对所教内容中的感情来一番体验。一节成功的美术课,教师要充分酝酿情绪,利 用自己的语言、声调、速度、动作、姿势和脸部表情的变化,诱发学生与授课内容产生感情上的共鸣。美术教 师不仅担负着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传播的任务,而且肩负着对学生实施高尚的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和健康的审 美情趣的培育的重任。而审美教育的方式只能通过丰富的视觉艺术形象、美的情感等向学生展示一个来源于生 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世界,达到陶冶学生心灵的目的。所以,美术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一切美的因素。
实践证明,要贯彻《大纲》精神,发挥审美教育功能,就必须改革美术教学方法,吃透教材,吃透学 生;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审美心理结构的形成和艺术创造个性的发展。*
启蒙教育论文:幼儿数学启蒙教育活动中兴趣的探究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 更新:2013/6/30 栏目:数学论文 【热点导读】:打造和谐互动的数学课堂 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 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
精品源自英语科
幼儿数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或成人的指导下,通过他们自身的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关系(包括数、量、形、时、空等几方面)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并主动探索的过程,是幼儿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
在幼儿园中会常常听到家长们抱怨:“我的孩子能说会唱,就是数学不行。”家长的忧虑和烦恼也困扰着我:果真是孩子天生少了学数学的细胞?还是幼儿生来只喜欢唱唱跳跳难入数学之门呢? 幼儿数学启蒙教育不是单纯的教知识,而必须寓教于乐,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或活动中渗透粗浅的数学知识,让幼儿在感知知识时获得满足感。只有当幼儿对某一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后,他们才会全神贯注地参加进去,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接受知识。
幼儿数学启蒙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引起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如何提高幼儿的兴趣,使其能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呢?在平常与孩子的接触中,我发现幼儿都很喜欢听故事。抓住孩子的这一特点,在设计数学教学活动时,我尝试采用了以下一些教学方法。
一、用故事的形式引导幼儿兴趣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增长幼儿知识,发展智力。孩子都爱听故事,尤其是在听故事的同时,如果老师边讲边出示故事中的事物,那幼儿的兴趣就更浓了。因此,我常把教学内容编成简短的小故事,让幼儿以听故事的形式来学习。如教幼儿学习认识“1”和“2”时,我编了这样的故事:“今天小兔到小二班作客,他带来了很多礼物,准备送给小朋友。是什么礼物呢?边讲边出示实物:一张纸,一本书,一盒蜡笔,一盒彩泥。这些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通过这样的演示,幼儿很容易地认识了“1”。认识“2”时,也用了同样的方法。教师以小兔的口吻、小兔的角色进行教学,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但是,同样的角色和内容,不适宜于编成教学内容相仿的小故事。例如,在认识“3”和“4”时,如果再以小兔到小一班作客这样的故事出现,那幼儿一定不会再有兴趣了。此时,我把小兔这一角色改为布娃娃,以布娃娃过生日为题材,布娃娃买了许多东西来请客人们吃,买了哪些东西呢?教师出示水果,让幼儿数一数有多少水果,从而认识了“3”。接着,又出示糖果,再数一数,从而认识了“4”,,布娃娃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请小朋友按要求取相应的雪花片,做相应的动作等等,从而进一步认识了“3”和“4”。在这种宽松氛围下,幼儿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轻松。这种方法也符合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的记忆特点。
二、请幼儿担任故事中角色并提供操作机会
幼儿不仅爱听故事,而且更喜欢参与到故事中去。因此,在设计某些教学活动时,可以请幼儿担任故事中的角色,激励幼儿更加认真地听故事,参与故事。如教幼儿学习分类,我请幼儿为故事中的大象和老虎分饼干,激发了幼儿的责任心,促使他们认真听清楚分类的要求。因为只有听清了要求,才能当好饲养员。幼儿在担任饲养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分类。再如,在复习认识数字1~5,并学习用点子表示数量的活动中,我让幼儿担任故事中的主角,请他们去公园看花。看到了漂亮的花,学着用点子表示花朵的数量。再让幼儿看了点子猜猜有几朵花开了。通过这种方法,幼儿在参观公园的情境中,不仅听了故事,而且积极地参与了故事,学到了相应的数学知识。
心理学上说:当无意记忆的材料成为活动对象时,记忆的效果就会提高。因此在活动中应多为幼儿提供操作机会,让幼儿尽可能的多动手操作。在设计故事情节时,尽量为幼儿提供这样的机会。如前面的例子:给老虎、狮子分饼干;参观公园看花等也是如此。再如教幼儿学习对应比较多少时,我还是请幼儿担任饲养员,按照一定的要求给小动物喂水果。在喂水果的过程中,幼儿很轻松地学会了对应比较多少。
三、启发同情心、调动积极性
每次的数学活动,教师都会对幼儿提出一些要求,久而久之,幼儿对教师的要求会没有兴趣,懒得理会,如何使幼儿乐意地按要求去做呢?我在编故事时,常会把一些数学操作要求变成故事中的角色求助小朋友的事情。故事中的角色往往是幼儿喜欢的,他们会乐意地去帮助故事中的角色,这样一来,就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学习交替排序时,我就以布娃娃爱吃排好队的饼干为由,要求幼儿发放饼干,圆饼干交替排好队,幼儿为了让布娃娃乐意吃自己的饼干,就会很认真地按要求去做。这时,教师出示布娃娃,拿着布娃娃来到幼儿中间,排好队以布娃娃的口吻表扬幼儿,如此一来,小朋友特别的高兴,排饼干也更起劲了。
四、将游戏融入教学活动中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当幼儿与故事中的角色一起玩游戏时,那就更高兴了。如教幼儿学习按大小和颜色分类活动中,我设计了小鱼游的游戏,老师拌演故事中的鱼妈妈,小朋友自然就是各种各样的小鱼了。在游戏时,小鱼听好鱼妈妈的要求,根据各自的特征,按鱼妈妈的要求做相应的事情,在快乐的游戏中,幼儿轻松学会了按大小和颜色分类。再如认识白天、黑夜的活动,老师拌演兔妈妈,幼儿当小兔,兔妈妈和小兔一起玩游戏,在玩的过程中给认真动脑筋的小兔戴上小体头饰,于是,在游戏中,努力想戴上头饰的幼儿积极地跟着兔妈妈一起玩,不知不觉中,可爱的“小兔子们”也逐渐认识了白天和黑夜。将故事与数学活动的巧妙结合,把枯燥、乏味的数学活动变的生动、有趣,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无意注意,让孩子们喜欢数学并学好数学。
精品源自英语科
启蒙教育论文:小学审美启蒙教育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明确指出:“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小学 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贯彻德、智、体、美、劳发展的 教育方针,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作用。”《大 纲》在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中又指出:“小学美术课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 审美素养。”
审美教育,又称美育,它是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培养人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 道德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审美教育对儿童少年来说主要是进行美的启蒙教育,通过 艺术教育使他们从小就能在马克思主义审美观的教育下,使审美活动与审美创造得到健康发展。
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要加强美术审美教育就必须改革美术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正是《大纲》的突 出特点。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美术教师普遍地把美术课作为图画课,图画课的任务往往偏重于传授绘 画技法,造成学生学美术而不知道什么是美的后果。而《大纲》的基本任务就是为儿童的审美教育打下初步基 础,它必须渗透在整个美术教育活动之中。在贯彻《大纲》精神中,不能把审美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是加强美术 教育中的美术欣赏课,更不能把审美教育与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对立起来,而应在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 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文化修养。我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这些年来在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 的过程中,始终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对学生进行审美启蒙教育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上。
一、激发兴趣,益智启美
智育是美育的基础,然而美育对智育的积极作用更为明显。根据生理学家的实验证明,人的大脑左右两半 功能各不相同,左脑偏重于语言、逻辑,右脑偏重于形象、情感、空间感。有专家指出,如果不通过造型艺术 等手段对主管形象思维的右脑进行训练,那就等于放弃大脑思维的一半。由此可知,美育以其独特的教育方式 促进学生智力、思维能力的开发。
一堂成功的美术课,首要的一点应该使孩子们对所接受的新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极大的热情和好奇。因 为兴趣和好奇对儿童来说是学习的主要动力。实践证明,孩子们对所参与的事物,如果没有积极的感情参与认 识活动,不可能表现出兴趣的特点来。兴趣与好奇紧密联系着,好奇是兴趣的先导,没有好奇的心理活动就不 会产生兴趣。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积极参与。教师善于诱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是形成活跃课堂气氛的重要 一环。着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儿童兴趣、刺激儿 童的材料,然后让儿童自己去解决问题。”如《中国画写意蔬果》一课,由于学生是及时次接触和认识我们民 族的的传统绘画——中国画,这节课的成败就在于教师采用什么方法讲述和介绍能使这一传统艺术在孩子 们的心灵上烙下深深的印迹。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教师可以把新知识编成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讲给他们听 。如,我在向学生介绍中国画的特点之一落墨不可更改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相传以前,有位才学出众的宫廷 画家,有一次得到了皇帝亲手赏赐的一幅绫子,并命他在绫子上作画。画家由于高兴贪饮了几杯酒,不料他在 作画时手打颤把一滴墨抖落在绫子上。画家吓出了一身冷汗,因为沾污皇帝赏赐之物弄不好是会掉脑袋的。后 来,画家急中生智,巧把墨点儿改画成一只苍蝇,这幅画后来得到了皇帝的夸奖。老师讲得绘声绘色,孩子们 听得津津有味。由于小故事感染力强,使孩子们对中国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急切 想动手试一试的心情溢于言表。落墨不可更改往往使学生谨小慎微不敢下笔,这是教学的难点,但学生听了老 师讲述的这个小故事后,古人的创造通气和智慧消除了他们的顾虑,孩子们便大胆放手作画。
启蒙教育论文:加强化学启蒙教育重视能力培养
加强化学启蒙教育重视能力培养化学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生产各个部门具有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加强中学生的化学启蒙教育和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科技人才奠基工程的一顶重要内容,必须高度重视。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启蒙教育,除培养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和传授人门的化学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和掌握化学知识的各种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初中学生已念了七、八年书,阅读似乎不成问题,其实不然。初三学生只可以说能读书,还远远达不到会读书。因为化学学科一是有它独特的阅读重点和方法,二是还有阅读的速度和效果等问题。
这些都需要老师悉心指导。如初三化学及时课绪言,共有3500多字,若让学生自己泛泛地读,不会抓重点,花时间多且收效甚微。因为教材中一般包括有常识性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方面的内容,但多半是常识性的,约占75%或更多些,假若把这些知识比喻为“绿叶”,那么学生理解好这些“绿叶”后,无疑对于掌握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这朵“红花”是有利的。但“绿叶”毕竟是起衬托作用的,可以粗读、略读、领会意思就行。对于基础知识则要求细读、精读、反复推敲、思索而达到理解和掌握。化学的重点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等。如初三课本绪言中属基础知识的内容是两种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两种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共有110个字,约占3%,这堂课教师可以从演示实验开始,让学生观察实验,共同得出两种变化的不同,推广到两种性质,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重点的地方让学生画线标记下来理解和记忆。这样做,学生可集中精力观察实验和思考理解,这比教师按照课本摘要板书,然后要求学生记下来效果会更好些。
二、培养观察与实验能力。化学知识来源于实验,培养学生观察与实验能力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很重要的方面。实验是使知识生动活泼的再现,常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无穷的回忆,也最能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青少年们好奇心强,对观看实验很感兴趣 ,若教师预先不引导学生应注意什么,让学生凭个人爱好自由选择地观察某一现象,结果得出结论五花八门,有的抓不住要害,达不到目的。所以老师一定要先强调应如何观察,观察哪几点。如先观察镁条的形状、颜色等性质,点燃时要注意看发出耀眼的强光(不要正视,防止伤眼),放热等,把点燃后生成物的状态、颜色和反应前的镁带比较,让学生自己得出产生了新物质,(氧化镁)等等。这些细节都要交待清楚,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演示实验的效果。同时,也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观察方法及实验操作方法,如点燃、用坩埚钳夹住镁条在火焰的外焰加热等等。对不同的实验,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要有不同的要求。随着学习的深入,观察项目也逐渐增加,要求也逐步提高,只有不断地使用感官,才能促进青少年感官的发展和见微知著的思维能力。
除培养观察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要充分创造条件,尽量减少实验小组人数(能达到1-2人一套仪器好)让学生独立自己动手去做实验。这是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技能的好形式。只有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才能达到熟练的掌握。对基本操作要高度重视,严格训练,发现缺陷及时纠正,务必使操作规范化。一旦让学生掌握了,这是受益终身的技巧。
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对一个中学生来说要从培养形式逻辑开始,这是从学生的学习效果考虑的,因为只有学习静态知识,才能进一步把知识变成动态,加以辩证的理解。先讲“静”的知识,再学“动”的知识才能被学生接受。应该启发引导学生,使之认识到,若运用辩证的方法,抓住主要矛盾,抓知识的规律性,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对氧化--还原反应,首先要分清楚氧化剂是得电子的物质,一 般是非金属,高价化合物,还原剂则是失电子的物质,一般是金属,低价化合物。
反应类型可分为三种。学生掌握了规律,就容易理解和记忆,进一步对没有见过的反应也会处理,即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学生有了一定逻辑思维能力后,就可以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这把钥匙,比较方便地打开科学知识的大门,若进一步培养学生具有辩证思维能力,即使是初步的,也为今后的深造铺平了道路。
启蒙教育论文:谈中提琴的初级启蒙教育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当前的人才竞争更加激烈,为孩子展现自己的才华提供了很好的外部环境。而近年来,更多的孩子选择了音乐的道路,在音乐学习中陶冶情操、开发智力、挖掘潜能,成为有才华的音乐家。其中,中提琴教学的影响力巨大,在孩子的学习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与此同时,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文化娱乐更加丰富,孩
子的中提琴初级启蒙教育理念也必须及时更新,创建科学规范、严谨而快乐的教学思路。借此,不断激发孩子对音乐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孩子的艺术修养和整体素质。
一、学生
家长为孩子选择中提琴教育,是想开发孩子的智力、挖掘孩子的潜能、陶冶孩子的情操,让孩子有一技之长。孩子通过中提琴初级学习,培养了自己的记忆力、协调能力、集中能力,为以后的音乐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智力
有一种奇怪的现象,那些在学习中提琴之前文化课不太理想的学生,通过对中提琴理论和实践知识的系统学习,孩子的文化课成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践证明,中提琴乐器的学习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它对孩子器官协调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比如说手指和手臂的配合,眼睛看谱、耳朵听音、脚打拍子,都必须具有很强的协调能力。除此之外,还需要孩子有较强的记忆能力和识谱能力。由此可见,中提琴的演奏是一项脑力与体力配合的运动,能够培养孩子的音乐情操,促进孩子脑神经的发育和成长。
(2)音乐素质
音乐素质会随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变化而变化,而影响孩子中提琴乐器演奏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听觉能力——由于孩子成长的环境存在一定的差异,孩子的听觉能力有所差别,而听觉能力直接影响孩子对音准的把握,自然音程掌握不精准会影响到孩子的中提琴的演奏能力。
再次,记忆能力——音乐的记忆能力会影响孩子记谱的时间和对一段旋律节奏的模仿时间,从而影响到孩子中提琴的演奏能力。
然后,模仿能力和想象能力——孩子对音乐的旋律、节奏、音准、打拍的模仿能力和想象能力会制约孩子中提琴的演奏能力。
,反应能力——是对周围事物通过视觉、听觉、触觉作出迅速反应的能力。不同的孩子性格差异很大,内向的孩子通常反应较快,但是不愿意轻易表达;外向的孩子反应快,表达能力也比较强。而对音乐的反映能力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对中提琴乐器的技巧掌握情况。
(3)兴趣及环境
孩子对中提琴初级的启蒙离不开浓厚的兴趣和投入热情,因为兴趣能够产生主动性和自觉性,它可以在学习中创造奇迹,是中提琴学习的维生素、催化剂。兴趣的产生主要是由接受了外界的刺激、影响和引导,因此,兴趣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因素。
二、教师
在音乐教学环节,音乐教师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他们是发展国民音乐教育、提高国民音乐素质的重要推动力量。音乐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理念、道德修养、专业技能、教育知识、教学能力、创新素质,才能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请记住我站域名的教学环境,帮助孩子在音乐学习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作为中提琴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热爱自己的专业和学生
中提琴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德才素质。中提琴的德才素质是孩子发展的决定性条件,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专业,加强对本专业的研究和创新,才能更好地引导和启迪学生对中提琴专业知识的追求。中提琴教师要用真诚为饱满的情感去陶冶孩子的情操,帮助孩子体会和领悟音乐的美妙,起到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
(2)熟悉孩子的心理学和教育学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生理和心理特征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医学研究表明,孩子在6-7岁的时候,最适合学习中提琴。因此,音乐教师要根据孩子注意力集中情况合理安排中提琴教学的时间,在有效的时间里提高孩子的中提琴水平。由此可见,孩子的中提琴教学,要求音乐教师除了掌握娴熟的中提琴演奏技巧外,还要根据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
(3)加强与孩子的沟通
中提琴初级启蒙教育初期,孩子天性中的好奇会激发孩子的兴趣,体现一定的学习热情。但是教学活动的深入和推进、中提琴理论知识的加深、演奏要求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孩子学习兴趣。此时,教师应该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和鼓励孩子提升孩子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从而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和形式
孩子中提琴初级启蒙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以中提琴教学为切入点,让孩子在美的熏陶和感染下练好 基本功,更好地学习、理解和表现音乐,与此同时,培养自己专注、认真、有毅力、克服困难的能力,从而促进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变成社会的人才。 (1)重视孩子演奏姿势的培养 正确的演奏姿势是中提琴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要通过亲身示范,不断纠正孩子的演奏姿势,采用一些简单的比喻进行一定的启发。如:演奏前
保持手臂、手腕的放松,不能僵硬通过朗朗上口的口诀加深孩子的理解。
(2)激发孩子的兴趣
人们都知道“兴趣是好的老师”,在中提琴初级启蒙阶段,为了激发孩子对音节、练习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孩子的演奏水平,教师要选择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旋律优美的乐曲和合奏曲,通过这些耳熟能详、悦耳动听的乐曲形式,加深孩子对中提琴的理解,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3)教学内容和形式
教师要根据孩子心理和生理的变化规律,在孩子中提琴学习的不同阶段,选用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及时跟踪孩子在家的练琴情况,作出有针对性的纠正和指导,提高孩子分辨好坏、对错能力,解决孩子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在进行启蒙教学的时候,穿插听音、听节奏的训练;讲小提琴家个 人事迹;分析乐曲形式,调节孩子的大脑,活跃课堂的气氛,有效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结论:
中提琴初级的启蒙教学,有利于陶冶孩子的情操、开发孩子的智力、挖掘孩子的潜能,让孩子有一技之长,以便为发展国民音乐教育、提高国民音乐素质提供综合性人才。孩子在中提琴初级启蒙教育过程中,收获知识的同时获得了很多的快乐,促进了孩子的成长。
启蒙教育论文:物理启蒙教育的一部好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初二物理,是一部很好的物理启蒙教育教材。物理启蒙教育一般可由三个方面组成,即物理学知识启蒙教育,物理学方法启蒙教育,物理学思想启蒙教育。物理学启蒙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教育,以培养、保持和发展学生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掌握正确的物理学方法,树立基本的物理学思想。
人教社初二物理新教材从整体结构上可分为两大部分。及时部分为引言和前六章各种物理现象的简介和了解;第二部分为后八章经典力学的基础知识。这种新型的知识结构,在国内的众多初二物理版本中还是少见的,这已是它的成功点之所在。
及时部分通过各种有趣味的物理现象介绍,可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和普遍的实用性。从而使学生心理上不仅感到物理知识很有趣,而且也不难学。
通过这一部分教材的学习,可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兴趣,这正是本教材所注重要解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部分教材的学习,可为后面学习打下一个牢固的知识基矗这点不仅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过程,更适应了少年儿童的学习心理。
如本书中的光学部分,总是以具体形象的光学现象和光学实验为依据来说明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光的成像规律、光的色散规律等。书中采取的方法是列举大量光学事实、光学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判断,来认识和发现各种光学现象中的固有规律。而不是通过什么物理概念的繁衍,或数学、逻辑的推理得出规律。其实,前六章的知识结构都是这样的模式。即是就事论事地让学生了解各种基本现象,建立一些最基本的物理概念。如时间单位、长度单位、力的单位、平均速度、温度、熔化过程、凝固过程、液化过程、光线等等。
总之,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通过学生的感[!]性认识,直观、形象地认识和发现物理知识。这种学习的模式,不仅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后面的物理学习可起到重要的基础作用。
第二部分是经典力学的初步基础知识。众所周知,经典力学大厦的三大基石是质量、时间和空间三大概念。而初二学生此时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已基本具备了的时空观的初步概念。因而第七章开始只进行质量观的教学,接着进行密度概念的教学。再后面几章即分别对力的初步概念、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压强的概念及其在流体力学中的应用进行教学。进行简单机械和功的知识的教学,本书的这种知识结构,层次清晰、条理分明,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心理结构,可使学生在经典力学知识的殿堂里,攀登初步力学知识的阶梯而不感到负担沉重。第二部分的物理知识,为何能产生这样良好的效应呢?这与前面及时部分物理知识的学习分不开。从认识论角度来说,及时部分知识的学习主要为学生奠定了感性认识的基础;第二部分的教材多从理性上展开,为理性认识的阶段,众多的物理实验也是为理性认识服务的手段。从逻辑思维方式方面来说,及时部分先给学生一些形象的、具体的物理知识,而第二部分多为一些深化的、抽象的物理知识。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可见这两部分是前后呼应、相互衔接的统一体。
及时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基础,第二部分是及时部分的深化和发展,二者不可分割,这种新型的知识结构,是教材改革的一大成果。
启蒙教育论文:体育幼儿启蒙教育
一、幼儿体育启蒙教育的概念及意义:
1、概念:幼儿体育启蒙的教育,即是在人发展处于幼儿期时,运用体育的手段,进行启发、传授的早期教育,人处在幼儿期时,由于年龄特征、性格特点决定,幼儿对体育活动非常爱好。并在这些活动中,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注意力记忆相对较高,有利于进行启蒙教育,但在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科学的教育理论、教育方法。
2、意义:在幼儿期,对幼儿进行体育启蒙教育,可有效的促进孩子学语、走路、认字及活动能力的提高,为以后童年,少年期学习生活奠定基础,并符合终身教育、终身体育、素质教育的思想,对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孩子进行体育启蒙教育,还可完整教育体系,建立新的幼儿教育理念,促进教育科学飞速发展。
二、幼儿期生理、心理学特点:
1、幼儿的生理特点:幼儿期,人处于初步的发育阶段:骨骼细小,硬度差,容易变形,肌肉体积小,收缩力弱,心脏心腔小,心肌薄,心肌收缩力小,心跳快,肺组织的弹力纤维少,肺活量小,呼吸弱,神经系统易兴奋,注意不集中。因此,而决定幼儿不宜进行过大压力的负重练习,也不能进行大强度过长时间的大强度训练,即决定了幼儿期体育活动具有特殊性与选择性的特点,采用科学适当的体育方法进行教育。
2、心理特点:依据人心理发展规律及心理年龄特征,即决定幼儿期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特征,但思维能力较差,发育不成熟,感知、记忆、想象、思维、言语能力都相对较低,社会性较差,兴趣爱好、特长表现不明显,意志不坚定,对问题的判断能力差,应变能力弱,情绪、个性、性格都有待于后天的培养,但喜欢玩耍、游戏、好动。另外,适宜的环境对幼儿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体育启蒙教育便是适合幼儿心理特征,且能设置适宜的教育环境,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三、幼儿体育启蒙教育的可行性思考:
1、符合新时代终身教育的思想,为终身体育与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终身教育,始于20世纪20年代,是一种流行于国际的教育思想,是现代科学的教育思想。主张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中的各个阶段,而不是只在儿童和青少年时代。它强调教育贯穿人的一生,不但加强了人们对幼儿教育的认可和重视,而且也对幼儿教育工作者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而进行教育指明方向。在幼儿期采用科学的、合理的教育方式,倡导科学的教育思想,对幼儿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终身体育与素质教育的提出,大大提高了幼儿教育的地位。终身体育是人们一生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的体育的总和,也称终生体育,包括现在和未来各个年龄阶段和各种体育的形式,终身体育就要从小做起,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学会简单的体育知识、技能,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技能,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活动,丰富生活,锻炼意志品质,改善健康状况,增强体质,提高兴趣,形成习惯,持之以恒,永不间断。素质教育就是发展的教育,其实质是知识、能力、品德、身心等的有机结合,其目的是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思想品德好,身心健康的高层次人才的教育,是以提高人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教育方法应因材施教,以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因此,素质教育是教育的具体化,教育人才适应时展需求,而对幼儿进行体育启蒙教育,能较早的树立体育意识,营造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并且在其活动过程中使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其中在活动中还可学习语言,增加友谊,更有利于德育。随着现代科学发展,对幼儿智力的开发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以后的学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体育活动正是让这些教育目的的结合,适合幼儿心理发展需要。在此阶段,提出这种体育启蒙教育思想是势在必行,但其运作过程必须符合以上所谈的生理及心理特点,促进在教育过程中起到良好的效果。
2、幼儿体育启蒙教育的科学性:
幼儿体育启蒙教育之所以具有科学性,他符合学前教育思想,但却有与其不同的特点,学前教育期是对人的性格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时期,而幼儿体育启蒙教育能更早的促进性格形成,同时还可形成健康的心理,并且可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愿望,积极情感和态度。另外,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莫里逊教授在总结美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不同教育目标时指出“这些基本的目标涉及到儿童的社会交往、自我服务、自尊、学习、思考、学习准备、语言和营养等方面”。由这些目标可见,在学前教育阶段,特别是幼儿期,要培养幼儿的认知方法,协助幼儿形成自己的认知观,简单的认别能力和独立的思考能力,即在体育活动中是形成以上所强调目标的有效措施,并且在活动中复杂多变的形式,还可提高幼儿简单的应变能力、独立的实践能力,以及判断游戏中胜负的能力,在追其失败原因时,要对此问题进行思考、分析,从而发展了幼儿的思维,对智力进行了启蒙式的开发。与此同时,还能使幼儿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关心、合作、沟通、理解、帮助等,为儿童期、少年期的和谐交往及各种活动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3、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对学前教育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幼儿体育启蒙教育不再是传授式的传授教育,也不是控制式的课堂教育,而是一种较灵活的教育方式,它界定在体育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的启蒙教育,一方面幼儿期的孩子还不认识社会,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踏入社会进行简单的活动,如游戏、认字、算题等行动,只有在讲解中学习知识认知世界。另一方面,对自己生活及学习中的需要,只是依赖于父母,而自己活动能力较差,但在进行幼儿启蒙教育过程中,不但兼顾以上两个方面,而且对幼儿的生活能力得到锻炼,现代研究证明,快乐学习法比普通学习法成绩提高较快,而体育活动正是实施快乐学习法的有效途径。在进行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对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能有效地进行调动,使得幼儿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活动中来,教育者依据活动内容项目,对幼儿的不同需要进行满足和疏导,启发他们的学习潜能,让人得到尽早的发展,丰富学前教育内容。另外,为学前教育带来了趣味性与娱乐性,并注重新教育思想,更有效的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为学前教育带来生机和活力。
4、幼儿体育启蒙教育扩展了教育思路:
在以前的认识中,把幼儿园教育称之为幼儿教育。现在所称幼儿教育不只是幼儿园,还包括处于幼儿期却未进幼儿园的其他场所的教育,只要对其进行教育,就可称之为“幼儿教育”,那么,作为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可看作是幼儿教育的一种方式,教育的一种思想,一种教育理念,就其这一思想的提出对幼儿教育的作用及影响来看,首先,幼儿体育启蒙教育促进幼儿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并对其个性与性格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其次,这一教育方式适合幼儿的心理需要起“对症治疗”的效果。再次,这一教育思想符合了现代“终身教育”、“终身体育”、“素质教育”的思想。,就这一教育思想下对幼儿进行教育,注重体育活动的内容,必然形成幼儿贪玩或忘身于活动之中的不良影响,这要求教育者认真的加以疏导教育,必要时进行限制,在其操作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方式与语言,以免伤害学生心理。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具备新教育的优点,同时弥补了教育思想的不足,适合现代终身教育理念,是现代教育中的切实可行的教育思想。
四、幼儿体育启蒙教育须注意问题的思考:
1、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必须符合幼儿生理、心理发展规律。
2、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必须符合启发、诱导、科学性的教育原则。
3、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必须采用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
①可控性体育训练法:即或在家或老师的指导、控制下进行幼儿活动能力的训练,如指导做幼儿体操、韵律操牵手上下楼梯等,训练幼儿活动能力进行身体锻炼促进幼儿生长发育。
②游戏法:即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育,在幼儿期,游戏是孩子特别喜欢的体育活动,更何况游戏此有娱乐性、趣味性的特点,提高孩子参与积极性,选择适当的游戏则尤为重要,如:数字游戏、抓鱼儿、抱球抢摊等。
③体育比赛法:在体育比赛当中,让幼儿去实践运用合理的方法定成比赛,或教授其比赛的方法,使其在日常生活中选择练习、比赛,此种方法即可丰富体育知识又可开发智力,对幼儿发展具有不可估计作用。
④情境教育法:在教师或家长有意识的设置体育环境,如多媒体、挂图录像等,让孩子认识体育知识同时在到识字、学语说话的功能。
4、幼儿启蒙教育必须设制良好的体育活动环境。
启蒙教育论文:幼儿科学启蒙教育
幼儿的科学教育重在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它不仅是知识启蒙,还应包括兴趣和态度的启蒙。幼儿园科学教育作为幼儿园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主动地参与各种科学探索活动,以丰富幼儿的科学知识与经验,发展智力,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的教育过程。如何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我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幼儿天生的好奇心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基础。好奇心又是兴趣的先导,从小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就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从而使幼儿主动学习科学,“迷”上科学。为此,教师为幼儿选择的科学教育内容必须是幼儿感兴趣的,是符合幼儿认知发展水平的。教师要善于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兴奋点,并善于把幼儿自发的观察纳入到教师有组织的活动中去。为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教师还要鼓励和接受幼儿的新奇想法和做法,并给予幼儿提供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科学实验室是发展幼儿对科学兴趣的很好场所,那里有丰富的材料,幼儿可自由操作、探索、想象、创造。从小培养的兴趣会成为幼儿以后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强大动力。可以说,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培养起来的兴趣,对幼儿一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多渠道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1、巧妙、灵活组织科学教育活动如果教师能巧妙设计、有效组织教学活动,就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主动性。例如,有一次,在“踩鸡蛋”的活动中,当老师慢慢跨上用4只鸡蛋支撑的木板时,幼儿不约而同地惊叫起来:“不能踩!鸡蛋会碎的!”然而鸡蛋并没有像预料的那样破碎,此时幼儿的兴趣激发起来。接着,老师又拎起两桶水,当幼儿发现鸡蛋在如此大的压力之下仍没有破碎时,一起鼓起掌来,说:“哇!老师会气功。”这时,老师却神秘地说:“老师并不会气功,秘密在这里。”在这一活动中,幼儿正是在浓厚的学习兴趣的推动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观察和操作活动之中。
2、建立自然角,组织种植、饲养活动是幼儿获得饲养、种植知识的重要手段种植和饲养,是幼儿很感兴趣的活动,我园开辟了一块种植园地,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根据不同的季节,种植各种蔬菜、花、树。孩子们轮流到园地去浇水,除草,经常结伴去观察,不断报告所发现的新情况。种植活动的开展不但使幼儿增长了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
3、在“科学小实验和科学游戏”中,让幼儿掌握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科学小实验不仅能帮助幼儿获得广泛的科学知识,在感知经验的基础上建立概念,而且还能发展幼儿的观察、分类、测量和思考等智力技能,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如:在磁铁能吸什么的实验中,让幼儿用系有磁块的钓鱼杆钓铁片、塑料片、纸片等制作的鱼,结果发现,只有铁片做的鱼全被钓起,其它的鱼一条也没有钓起,这是什么道理呢?通过老师的启发、引导,使幼儿懂得了磁铁能吸铁的道理,从而培养了幼儿善于动脑,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和思维能力。
4、注重在一日生活中渗透科学教育的内容。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人们的生活之中。幼儿园的科学教育要结合幼儿的一日生活进行,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随机地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三、创设愉快宽松的心理环境,形成鼓励幼儿探究的心理氛围
在活动中,还要尊重和接纳每一个幼儿的观点和兴趣。接纳和支持幼儿的兴趣和观点会使幼儿产生安全感。幼儿原本也是最诚实、最尊重客观现实的。在心理安全的环境中,幼儿会根据自己对事物的真实感受作出回答和解释。因此,在幼儿的回答与教师预想的结果不同时,教师要尊重并努力寻求幼儿的真实认识及其来源,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究。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积极开展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培养21世纪人才的迫切需要和现实选择,幼儿园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这一历史重任,使我们的孩子不断探求、不断成功、不断进步,在科学的海洋中健康地成长。
启蒙教育论文:小学审美启蒙教育
[摘要]在小学美术教育课程中,结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启蒙学生审美能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审美启蒙美育培养
一、培养观察力,以形启美
美术课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和能力,让学生在观察生活中去体验和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的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是指导学生依靠形象、色彩、声音和触觉来观察思考的。因此,直观教学对学生是必须的教学,不应该建筑在抽象的概念和词汇上,而应建筑在学生能直接感受到的形象之上。在《造型表现——认识几何图形》一颗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学习用简单的几何形观察世界、认识世界、表现世界。先通过直观教学展示生活中的方方、圆圆和尖尖,增强学生感受;启发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与方、圆、尖相关的事物。帮助学生观察对比、揣摩分析、领悟各种图形的变化与联系形成清晰的视觉表象。又如我放一首儿童音乐,听完后运用几何图形来表现乐曲的优美旋律,根据自己的感受涂上颜色。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穿插游戏启蒙学生观察与感受能力,如:游戏1:找朋友——出现包含三种形状的图片(可以是照片,也可以是图画),请学生从上面找出各种形状,启蒙学生的观察力。游戏2:感觉——用三个袋子装着三种不同形状:三角形、方形、圆形,请学生摸一摸,分辨形状,并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启蒙学生的感受能力。
二、培养想象力,以智启美
培养学生想象力,育能启美。美育是用人类创造的一切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的美,反过来对人进行教育,使人得到的和谐的发展。美产生于劳动,又服务于劳动。人们在生产中不仅要获得物质上的满足,而且还要从中获得美的享受。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艺术设计和创意的范围十分广泛,美蕴藏在人类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色彩斑斓的大自然,优雅别致的环境装饰,五彩缤纷的生活现象,人类端庄高雅的行为举止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艺术作品,等等,都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摇篮。如果一个人不懂得现实生活的美,也就无法正确认识与理解艺术美。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
三、培养创造力,以动启美
美术课的教学活动就是从小对儿童进行感知美认识美、了解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教育,陶冶美的情操激发追求美的欲望,促进他们创造美的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儿童的美育素质,完成素质教育中的美育教育任务。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很好的对小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美术课的教学活动,必须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美育因素和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去发现美育因素,激发对美术课的强烈兴趣;运用多种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美的材料;贴近学生生活,采用多种技能训练方法。才能较好的在美术课的教学活动中实施美育教育。
采取各种形式,培养独立创造能力。美术课的教学任务首先是向课堂要质量,也是组织学生上好美术活动课的重要场所阵地。因为美术课是丰富学生的美育生活,拓宽审美境界,诱发审美情感,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有效途径;而美术课活动可以通过欣赏、构思、创作为主线,利用所学画剪、贴、撕、卷、拼等制作为主要方式,采用有特色的新颖有趣,实用性很强的内容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课中“活”起来“动”起来,主动活动,手脑并用,增进学生直接经验,有目的针对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愿意,喜欢参与。重视学生构思设计,创造和评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能力,使学生的想象,思维,动手得到发展。如圆形、三角形、半圆形、矩形等,启发学生可以用这些“零件”组装成各种画。教师虽然也向学生出示了许多幅“零件拼装图”,但是更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喜好去创造,这样的活动效果就与以前大不相同。每个学生都画出与别人很不一样的头饰,如房子、汽车、葡萄、螃蟹、太阳等等。我们体会到这一变化的较大特点是,学生把美术活动看成是自己的事,而不是教师要他做的事。在原有基础上进步的同时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才能激发创造力,让学生在动手创造同时,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使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充分结合利用起来,于是学生从小学会美化家庭和生活环境,让学生在自己的构思实践中体会成功的快乐,把课堂教育延伸到社会中生活中去,使学生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开拓事业,扩大知识面,吸取新信息,从而达到锻炼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
由于坚持不懈的在课堂教学和美术活动课中重视审美能力和创造教育的培养,并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新颖的导入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造了自我锻炼和自我完善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美术活动课的积极性,会运用美的独立创造力学习的风气,在美术课中较大限度地挖掘创造教育的因素,使每次美术活动课都能有力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启蒙教育论文:法国科学启蒙教育
其实对宝贝们来说,科学并不是神秘的东西,他们十分渴望了解周围的一切事物,包括动植物世界,人的身体,地球,自然宇宙和其他一切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他们需要知道这些现象背后的秘密,而通过观察和科学实验的途径能帮助他们接近具体和真实的世界,面对和了解世界的奥妙。
科学能开发想像力,让宝贝们有机会对一个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培养逻辑思维,体验发现的乐趣,在学校的实验也是和同伴们进行交流的好机会。有经验的老师往往会在孩子们感到较轻松的科学课程时间内引导他们练习和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甚至可以加上数学的知识,有一举多得之功效。
美国等国从70年代起在小学进行科学教育收到显著的效果,学生不仅提高动手和观察的能力,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随之大有改进。
90年代,法国终于决定步美国的后尘,并派出考察团到美国实地考察科学教育在小学的实施情况,终于决定将科学教育融入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大纲,敦促教师和家长共同加强对孩子们的科技启蒙教育,使得法国的科学启蒙教育获得了较大的成功。
那么,让我们一同来体会法国科学启蒙教育的精彩和丰富吧。
整个国家良好的科学氛围
法国整个国家在少儿科学启蒙教育方面投入了不少资金和人力,围绕学校的教育设立了许多相关的机构,现在法国一切与开发少儿科技能力有关的设施都是时髦的,而且这个现象方兴未艾。
首都巴黎是全法人口最密集的地区,科学和技术方面的设施可能也是最多的,包括市中心的艺术和职业博物馆,国家海洋博物馆,国家摄影博物馆,天文博物馆,等等,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这些博物馆里面有专门供孩子们使用的资料,为孩子们讲解的辅导员,还有与博物馆主题相应的特别工作作坊,可以让孩子们触摸,动手操作,还有专人指导,孩子眼手脑并用,一个博物馆参观下来,既轻松,又长见识。
科学启蒙从幼儿园开始
在法国,幼儿园的老师除了教孩子们画画,游戏外,也逐渐把科学的启蒙当成一个重要的课题,有机会就让孩子们接触、观察大自然的现象,到野外看季节变化,参观农场等都是可以进行的活动,然后老师有的放矢进行启发、解释,目的是要让孩子们养成观察、思考和想像的习惯。
小学中规范化的科学教育
法国小学的科学教育就更加规范化,包括对教师的招聘考核都考虑到这一因素,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教授科学的兴趣和素质,每年的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完成的课题,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进度本,每次与科学有关的实验或其他活动记录在内,包括实验过程和自己的思考与心得。
法国小学的科学教育主要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完成,大家一起动手,一起观察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很轻松的气氛里进行,正如一位老师的介绍,小学的孩子们不具备科技的概念和足够的数学知识进行定义和概括科学现象,但却可以在概念和模型的理解方面走的很远,条件是要通过他们能够理解的实验来进行。
小学的实验可以包罗万象,从对水的三态的认识,动植物饲养和解剖,到最基本的电路组合都有。当然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全班一起解决,这是一种很轻松愉快的体验。
家长的积极引导
在对儿童的科学教育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无可置疑十分重要,但是家长的作用也不可低估,儿童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孩子们在学校的学习成果只有在得到家长的鼓励和认同后才会让他们真正有自豪感,能激励他们有更多进步。
法国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但大多数人都更希望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并认为健康快乐的成长过程是最重要的。有心的家长会利用每年寒暑两假带孩子接触大自然,参观各种博物馆,利用各种时机给孩子讲解自然科学知识。法国所有城市都有图书馆,可以免费借阅,因此无论有无经济条件,只要有兴趣,每个孩子都能有足够的条件学习科学。
法国儿童科学游乐场
在法国教育界口碑很好的是巴黎科技与工业展览中心里为3到12岁孩子们设立的儿童科学游乐场。这个占地4000平方米的游乐场的一切都和科学有关,全以游戏的形式出现。科学城的儿童游乐馆的设施与教育部的教学大纲紧密配合,对学校的教学起补充的作用,宗旨是让孩子们在玩的同时发现大自然的秘密。虽然是游乐场,但布局十分紧凑,由四个大的区组成:生物世界的秘密,机器与机械,你与别人,交流的技术。
生物世界的秘密
动物是孩子们最容易接受和最喜欢的科学内容,这也是教学大纲强调的一个部分。对生物世界的了解有助于孩子们了解人类社会,热爱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界。游乐馆对动物的选择也是费了一番心计。
蚂蚁装在透明的塑料管子里,用蚂蚁感觉不到的红光照明,孩子们可以看到蚂蚁的所有地下活动,看到蚂蚁的社会也像人类一样有专门吃饭和喝水的地方,甚至有所谓的墓地。
水世界是一个微型的池塘,一面是玻璃,在这里可看到水下各种鱼虾和贝类的活动,周围的土里有水獭、老鼠、野鸭的洞穴模型,旁边有图解解释它们如何互为天敌又相互赖以生存。
热带蝴蝶馆里,蝴蝶就在身边飞,从旁边的树上和保温箱里可以看到从卵到茧的整个生命过程。
机械与机器
如果动物是能看不能摸的话,那到机械与机器的区域就是让孩子们动手的地方。他们可以亲自动手启动水泵,看水是如何通过压力被抽上来;动手绘制并制造一张卡片,从头到尾的过程全由自己操纵一台庞大的机器;还可以看到电能转换成启动机器的能量过程。也许一些孩子从此立下当工程师的志愿。
你与别人
你与别人区是了解自己的身体与世界的关系,孩子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包括肤色、指纹等建立自己的身体与基因卡;通过一台特殊的模拟透视机,对心、肺、肝、胃的活动也一目了然。
在此区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很大的地球仪,将听筒插到任何一个国家的位置上的小空里,就可以听到用此国语言问好的声音。法国本是一个外国移民较多的国家,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有祖籍是外国的学生,一般孩子们都不会对外国的人和事物感到陌生,通过这样的经验有助于他们互相尊重和理解。
交流的技术区
占地面积较大的是交流的技术区,这个区紧密配合现代高科技的发展,也是最令孩子们激动的地方,有配有摄像机和屏幕的模拟电影拍摄的滑车,电视制作棚;有人扮演新闻节目主持人和气象预报员;有人负责摄影和制作;电脑指导孩子们为报纸编写图文并茂的文章;几人组成电视节目编辑部,制作一台简单的节目等等。
儿童科学游乐场使这些与生活密切相关领域的神秘面纱一一被揭开。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想成为科学家,但是及时得当的科学知识的启蒙和教育有助于开发孩子的思维、想像、观察和综合能力,如果孩子拥有一个会思考的大脑,那么无论他以后选择什么样的职业都一定大有益处,这一点对法国的孩子适用,中国的孩子一定也不会例外的。
启蒙教育论文:学生开展党知识启蒙教育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着眼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抓好在校青年的培养教育,不断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在中学生中开展党的知识启蒙教育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在中学生中开展党的知识启蒙教育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县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中组部提出重视在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的要求,把一大批农村和企业一线涌现出的青年吸收进党组织,进一步优化了我县党员队伍结构。但从全县总体情况看,由于党员自然增龄等原因,农村党员队伍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先进性不强等问题日渐突出,同时,一些党员缺乏市场经济意识和知识,很难挑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重担,因此培养造就一批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青年后备力量,既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战斗力的需要,更是新时期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客观要求。中学阶段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充分利用学校加强对中学生党的知识启蒙教育,引导广大中学生尽早树立社会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为社会培养输送一批素质较高的入党积极分子,是从源头上解决当前存在的党员队伍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和农村、企业入党积极分子偏少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全县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在中学生中开展党的知识启蒙教育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增强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有力措施,真正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开展党的知识启蒙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及主要内容
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着眼长远,立足教育,重在培养,个别发展”的要求,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扩大教育面和增强教育效果上,让更多的青少年较早系统地接受党的启蒙教育,使他们逐步确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理想信念,激发他们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并将那些表现突出、确实具备党员条件的青年学生吸收到党内来。
目标任务:(1)要通过党的知识启蒙教育,使广大中学生初步懂得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坚信党的领导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2)培养一大批积极靠近党组织,申请入党的青年学生,力争使高中学生申请入党的达到适龄学生总数30%左右,入党积极分子达到适龄学生的3%左右。
基本原则:(1)坚持分类施教。根据初中、普通高中、职高等不同教育对象,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思想实际,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培养;(2)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3)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培养对象接受党的教育的自觉性。
主要内容:(1)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常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2)《党章》、党的十七大精神;(3)党的性质、奋斗目标、指导思想、宗旨、组织原则、优良传统和作风;(4)党员的条件、义务和权利以及如何争取加入党的组织等。
三、开展党的知识启蒙教育的基本形式和方法途径
1、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做好中学生党的知识启蒙教育普及工作。学校的思想政治课、历史课、语文课等学科教学,是对中学生普遍进行党的知识启蒙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广大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主阵地。学校要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德育工作的总目标,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从不同方面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对中学生进行党的知识启蒙教育。要按照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和历史等学科教学大纲,有针对性地对这些学科的教师提出明确要求;任课教师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思想实际积极主动地对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启蒙教育。初中、高中阶段的教育要有所侧重。初中阶段的教育主要侧重感性认识,重点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党史常识教育和党的现行路线政策教育。高中阶段要加大教育力度,可进行系统培训,主要介绍党的基本知识,结合实际进行科学发展观教育和形势任务教育。在坚持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要通过组建《党章》学习小组,组织参观、学习、社会调查、主题班会、升旗仪式、团日活动、电化教育等形式,普及党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思想得到升华。
2、建立中学生课余党校,加强对中学生的重点教育培养。建立课余党校主要是对品学兼优的中学生和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中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从中选拔入党积极分子。县教育文化体育局党委要支持和帮助学校从实际出发逐步建立中学生课余党校,课余党校校长由学校党组织书记担任,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师资情况,配强课余党校的师资力量。可从县委党校、公检法、各级党政机关中聘请一些政治素质好、党性强的干部,担任学校课余党校的专兼职辅导员。要努力完善教学设施,课余党校的环境布置应按照庄严、大方、朴实的要求,体现课余党校的特点,课余党校的教室中应悬挂党旗,张贴有关的规章制度。要建立健全学员推荐选拔、考勤登记、检查考核等规章制度。
3、积极做好中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培养工作。学校党组织要积极做好中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推荐选拔工作,对于自愿提出入党申请,年满十八岁,信仰共产主义,学习成绩较好,表现突出的青年团员学生,经支部大会讨论后,送县教育文化体育局党委备案,列为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重点培养。学生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后,学校党组织要指派党员教职员工作为培养联系人,可以吸收他们听党课、参加党组织的有关活动,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加大培养力度,进行定期考察,促使他们尽快成熟。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学生要填写《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登记表》,对学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组织培养、考察等情况进行认真登记,并将其入党申请书、团组织推荐表、学校党组织鉴定、党课培训证书等材料一并存入学生档案。学生离校后,应及时将档案移交毕业生所在单位,其培养教育的时间连续计算。对于符合党章规定的标准,表现特别的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可以依照有关程序发展入党。吸收中学生加入党的组织,必须经过共青团组织的推荐。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党章》规定,落实各项要求,县教育文化体育局党委可根据在校生特点制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严格程序,规范制度,确保在中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健康有序进行。
四、切实加强开展党的知识启蒙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在中学生中开展党的启蒙教育,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是扩大党在中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增强中学生对党的感情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有关单位要把党的知识启蒙教育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要科学制定和实施开展党的知识启蒙教育的工作计划,把普遍教育和重点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突出重点,创新方式,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形成有关部门和学校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县教育文化体育局党委要加强督促检查,定期听取学校党、团组织的工作汇报,帮助解决学校党团组织在启蒙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各学校党团组织要按照上级要求,把开展党的知识启蒙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规划,统筹安排,制定工作计划,确保教育培养工作落到实处。县教育文化体育局党委要把在中学生中开展党的启蒙教育,培养中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工作作为全县中学党建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作为考核有关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其考核结果也要作为单位党组织评先评优的一项重要依据。
要重视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积极做好在教师中特别是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的工作,不断壮大教师队伍中党的力量。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共青团的建设,充分发挥团组织助手和后备军作用,为更好地开展党的知识启蒙教育,培养中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工作创造条件。县委组织部每年要检查一次启蒙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