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情感教育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情感教育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情感教育论文

情感教育论文:浅谈大学生情感教育的内涵

论文关键词:情感 情感教育 人格 内涵

论文摘要: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这种态度体验影响着人对社会、自然、他人和自身的认知和态度,是大学生人格形成和发育的基本内容。本文着重研究大学生情感教育的内涵及情感对大学生人格的影响。

在高等教育领域,由于机制和观念及社会等的原因,对大学生的情感教育长期忽视,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盲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因为脱离学生感情而成为空洞的说教。部分教育者将情感教育看作是对学生如何处理个人情感的教育,是狭隘的。这些观念不利于高等教育中情感教育的研究和实践。

在马斯诺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情感的需要是人较高层次的需要。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需求的反应,情感是人的态度在人的心灵中的映射。

情感体验影响人对待事物的态度,进而影响个体人格结构。情感教育是针对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提出的教育类型,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

探讨情感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对培养大学生人格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情感及情感的特性

《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 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

情感是人类的心理现象,是客观事物与主观需要之间关系的反应,它也是人对客观失去的态度的一种内心体验1。情感作为一种内心体验,能够对人的思维、行为和心理产生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体现为人对待社会、自然、他人、自身等一切可能满足自身的需要的事物的态度。情感是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情感影响人生活的状态,影响人的心态和心理乃至于性格、品质、价值观和世界观。

学界对情感的理解有以下观点:及时种观点认为人的情感在更深的层次体现为情感的品质。情感品质包括自我意识的调节能力和情感倾向性,强烈性,稳定性,深刻性等多重维度。2第二种观点认为人类情感现象包括三个层次,即生物性需要的纯情情感心理、与基本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真情情感心理和高级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大情情感心理3。第三种人为人的情感表现为对关系的反映、对客体及主客体关系的体验和人的行为。4

总结和分析上述观点,笔者认为,情感是人类具有的对主客体关系的态度体验和行为实现,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和自然性,主观性和客观性。情感的社会性体现在人的情感在社会关系中发生和实现,自然性则体现为实现情感的主体—人,具有自然的生理属性,任何个体的情感都受到个人生理因素的制约;人对客观事物的情感反映带有人的主观色彩,同时又受到客观社会和自然的限制。

基于情感的两类四种属性,情感必然会对人自身和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人的情感首先反映了主体与客体(需要者与被需要者)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情感其次反映了人对上述各种关系的体验,包括人的认知、判断、理解和感情。情感最终体现为人的行为,人的任何态度最终都转化为人对外部事物的判断,这种判断有外化为人的行为。这种价值判断和行为对个体而言,会影响个体的道德感、价值观、个人品格、心理等。对社会而言,会影响社会的价值体系和运作。

二、情感教育及其内涵

情感教育就是以重视人的情感培育为教育的切入口,关注情感在人的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和积极影响,并且运用情感机制和条件,寻找如何使情感品质支持人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素质的发展。情感教育既以情感为目标和内容,又以情感为手段和途径。情感教育是完整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6。

情感丰富的层次决定了情感教育的内涵是丰富和深刻的,不仅包括对学生处理感情问题的指导和教育,更要求通过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正确的价值取向、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观念、处理实际生活问题的理性方法、能与他人与社会产生共情的适度的情感体验、健康的心理。

关于情感教育的内涵,高等教育学界提出了众多的观点,有学者认为,情感教育体系应分为情感体验教育和情感提升教育,即培养在生活活动中直接得到的情绪经验和情感的感悟、理解和升华5。笔者认为,情感教育应以从情感的特性出发,从情感对个体的影响出发,确立大学生情感教育的内容。

从情感社会性、自然型和主观性和客观性四中属性,即情感内涵的“关系-体验-行为”层面讲,情感教育的体系应该让学生学会对关系的认知、理解和处理;对自身情感体验的教育和升华;对自身行为的规范和制约。这就将情感教育内涵分为三个层面:社会层面和自我层面,社会层面表现为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观念、处理实际生活问题的理性方法、能与他人与社会产生共情的适度的情感体验。自我层面则包含学生健康的人格、正确的价值取向、健康的心理的培养。

2 道德观念的教育和培养

2.1 道德教育

2.2 价值感教育

3 情感教育的意义和方法

3.1 情感教育的意义

3.1.1 情感教育有利于树立大学生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1.2 情感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格

3.1.3 情感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

3.2 大学生情感教育的方法

情感教育论文:对于情感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价值分析

信息的高度发展将使人们的头脑中独自冥想的空间越来越小,然而情感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价值分析,你会在和音乐的对话中学会独立,学会用自己的感受去激活生命。

在白岩松给即将出世的儿子的信中这样写到:“生命之路并不顺畅,坎坷和不快都会出现在你的眼前,但爱上音乐我便放心。在你成长的时代,信息的高度发展将使人们的头脑中独自冥想的空间越来越小,然而走进音乐的世界里,你会在和音乐的对话中学会独立,学会用自己的感受去激活生命。”

我们不难从白岩松的话中看出,音乐除了其审美功能之外,最基本的还是使人得到心灵的慰藉,使灵魂得到鼓舞和升华,从而使人们更好的审视自己,把握自己,使人生更加的充盈,圆满。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它直接与人的生活经历相撞击。如果说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旋律是音乐的“肌肉”,那么“情感”就是音乐的“灵魂”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所以教学中我们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个空间,以音乐作品的情感和学生自身的情感为纽带,用教学中的感染、激励、教化、启迪等效应,激发学生兴趣,使之爱上音乐,走进音乐,能够用心灵去感悟音乐,从而实现完善品格、高尚志趣的育人目的。

一、正确认识高中音乐学科的作用和意义,把握学生情感

高中音乐主要是以欣赏为主,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起到愉悦的感受,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音乐方面的修养和素质。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因此,我们不能因学生的嗓音不够甜美或五音不全的弱势给与否定;另外,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死板机械的将音乐理论知识强行填压灌输,以致使学生感到音乐课的高不可攀又枯燥乏味,音乐艺术中的审美感受是一种非强制性的自由状态,我们应让学生在轻松自如、无拘无束的状态下通过情感教学使技术技能训练变得乐趣横生。

二、利用音乐元素,推进情感教育

音乐元素是作者传递情感的载体。作品中关键乐句和音乐交渐处往往是作者感情喷发的火山口,正确分析,把握音乐元素,如音高、节奏、旋律、调式,在关键乐句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在感受中理解和碰撞,这是深化学生对作品情感体验的有效方法,它能使学生在内化和吸收中理解作品。教师也应该应用自己的身体元素(肢体语言):教态亲切、自然、大方,情绪明快活泼,语言幽默精炼、富有感染力等,这样一系列的元素会感染和激发学生,在他们感知理解音乐作品过程中就不自觉的:动情、哼唱、模仿、表演、讲述、创作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结合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从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入手,注意学生情感的训练和培养。

三、利用多媒体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在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对单一的听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老师的教学效果也难尽人意,而充满美感的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总和信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则能自然的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节奏,体会音乐的意境,在欣赏优美画面和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丰富的想象,好像身临其境一般,定会激发起了学生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

四、链接其它姊妹艺术及学科引发情感共鸣

在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中有一个单元安排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结合,其中书中提到诗歌、戏剧、舞蹈、影视、美术与建筑这些艺术门类所表达的形象,大都具有视觉的可感性或文字语义性,恰好与音乐情感表达的概括性和艺术表现的非具相性相互补充,这说明了音乐与其它姊妹艺术的不同之处,但音乐与舞蹈、美术、戏剧、影视等姊妹艺术之所以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和许多相似的特征,就是对情绪、情感的表现即各类艺术共同的特点,所以音乐与姊妹艺术相结合,在丰富了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满足了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求的同时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激发其情感共鸣。同时,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也息息相关:如体育,可以为韵律操动作配合不同节奏、节拍、情绪的音乐;如语文,可以选用适宜的背景音乐,为诗歌、散文配乐,烘托意境。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应该把音乐、美术、文学、戏剧、舞蹈等多种形式的相关知识、文化背景、风格流派融于一堂,然后触类旁通,以提高学生的整体艺术素质进一步激发学生情感。

五、音乐教育的情感评估在音乐教育逐步完善的今天,也存在着许多不太另人满意的地方。就有一些学生被老师和同学们嘲笑的说:“乌鸦嗓”“五音不全”或者“没有音乐细胞”等等。让他们从此不敢去唱歌,甚至不再去欣赏音乐,这让人觉得非常心痛,音乐如果带给孩子的是伤害,是使他们的缺陷更加引人注目,那么何谈育人?首先音乐就没有让音乐教师自己懂得什么是音乐教育,如果我们非要让那些身体不协调的学生表演跳舞,让那些五音不全的学生表演唱歌,音乐还有什么美可言。

即使学生对复杂的知识技能还没有掌握,包括所存在的各种音乐缺陷,但只要他们从音乐中受到了感动、引起了思索、开阔了视野,这其实就是成功的音乐教育了。只要教师自己能够真正走进音乐,用心灵诠释作品的情感,我们就不难发现,只要拥有一双健全的耳朵和一颗感知的心,任何人都可以走进音乐,并在这美妙芬芳森林中自由呼吸。

所以情感教育在音乐教育中的价值分析是实施音乐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善于利用自身的教学情感和音乐作品的真挚情感做诱导,唤起学生的情感经历和体验,使那些因为缺 乏音乐天赋而胆怯的学生增强自信心,让所有孩子都能因音乐而打开心灵的大门,用情感与情感的沟通做纽带,正确引导,合理施教,让所有学生都能听懂音乐,爱上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达到育人的教学效果。

情感教育论文:将情感教育渗透于英语教学中方法应用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层面。情感因素,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与智力因素同等重要的地位。着名学者朱小蔓教授认为:“情绪、情感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经验中最亲近的体验。”情感教育是现代学校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和核心内容,它在促进学生个性主动和谐地发展、开发每一个学生身心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以及提高教师教育素养方面具有十分重要和关键的作用。目前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把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运用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中。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应该重视情感领域的研究。

一、情感教育需要用平等的师生关系来沟通

良好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教学中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亲近感、亲切感。教师通过英语教学上的艺术性、形象性、趣味性揭示英语教材本身的魅力,达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效果。教师应重视师生交往中的情感因素,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促成师生感情交融,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活动是一种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师生双方在共同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会交流情感。教师和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等向学生传递自己的情感;师生彼此间情绪交融,相互调适,相互影响,相互交流,温馨的师生关系在师生间的情感互动中建立起来。在英语课中,为了活跃气氛,巩固所学知识,教师会设计一些让学生表演的游戏,此时的学生处于兴奋状态,不能控制自己而随意讲话,此时教师如果及时正面的引导,会使学生改正身上所存在的缺点。课余生活中所建立的良好师生关系往往有力地促进了教学中师生的情感交流。师生情感交流可以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巩固所学知识,拓展所学范围,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利用情感教育进行英语教学

英语学科的课程内容取材广泛,形式多样,具有较强的基础性、时代性和思想性,多数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并体验其中所蕴涵的情感因素的兴趣。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引导学生去感悟、体验教材中的情感。在英语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会有许多的小对话、小故事供学生表演,而这些对话中也含有一定的情感因素,教师把这些内容的情感通过自己的加工、提炼而展示出来,给学生以情感上的感染,使学生在认识接受信息的同时,接受相应的情感因素的影响,达到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活动中,以What do you like?I like...的句型学习动物名称,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然后通过对话表演,让学生体会到动物之间的情谊。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情绪应是快乐的,当教师带着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教室里,学生会倍感亲切、温暖,快乐之情油然而生,这能使他们敞开心扉,更好地接受新的信息。快乐的情绪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促进作用,对教师的教学活动也有相应的促进效果,快乐的教学气氛是师生共同创设、共同调节的。情景教学在英语情感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情景能使抽象的语言具体化、形象化,在生动、形象的情景中讲解操练英语知识,使英语教学趣味化、形象化,能促进学生理解、记忆所学英语和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在课堂上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是常用的方法,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巧设情景。利用实物、图片、录像、幻灯、模型等直观道具进行教学,如在教What do you want to eat?时,可让同学们带上自己喜欢的水果和食物,有了具体的东西,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利用情感教育进行合作学习、成功体验的教学

“情景教学”、“活动课教学”、“任务型教学”都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与合作。通过合作性学习,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合作精神是培养情感态度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应重视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给他们创造合作的空间,利用分组活动,角色扮演和任务型教学,在各种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教师和学生也要建立融洽,民主的互动关系,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教学过程和学习效果,做到教学相长。如在课前教师可设置一些自由表演的情景对话。在对话中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鼓励学生大胆使用英语表达思想,充分肯定他们所取得的点滴进步。成功体验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成功后所产生的自我满足、积极愉快的情绪感觉。成功与表现是相互联系的。有机会表现,才有机会获得成功,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教师应利用每个学生的优点,让他们在适当的机会发挥自己的特长,发掘自身的潜力。教师可利用教材中的Read and Act和 Ask and Answer部分,给每个学生提供尽量多的表现机会。让学生在课内外活动中得到表现的机会。尊重学生的情感和性格,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他们创造性的学习,以帮助他们处理好情感因素的影响,克服心理屏障、降低焦虑、增强自信心。教师上课时应充满激情,给予学生肯定、赞扬和鼓励,学生在得到鼓励后,会激起对教师更真诚的信赖和尊敬,产生上进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应该从每位学生身上找闪光点,要多给学生肯定、赞扬和鼓励。

总之,情感英语教学应努力把情感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与目标,把培养学生的兴趣、态度和自信心放在首位;把学生学习的策略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学会学习、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加强对学生的品格、语言能力等的教育。一切都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根本上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仅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而且要培养其获得知识的能力,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情感教育论文:浅谈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

撑情感长篙,向心灵更深处漫溯

——浅谈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

新课程改革以来,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传统的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常常被抽去了精神和情感的内容,剩下了干瘪的条条框框,让学生望而却步,失去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太注重对于知识的传授,把成绩看得太重,以致于教育效果往往不理想。初中这段时期正是处于情感的转型期,正是学生各类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期,因此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情感的教育。历史与社会教学更是在培养学生情感方面占有很大优势;再则,新课改新课标又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三维目标之一被提了出来,成为衡量教育的一个重要指标。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在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动力”,用情感来渲染历史与社会课堂才能推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促进其自身发展。

夏丏尊先生曾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过程就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所谓情感教育,就是教师通过充沛丰富的情感,生动的、具有感染性的语言,借助教具且直观的再现历史与社会情境,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正确掌握知识,培养高尚的情感。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通过历史情感的教育,使学生置身于历史发展中,并在获取历史成功经验和吸取历史上失败教训的同时完善自己的人格。那么如何来进行情感教育?

一、借景生情,身临其境

“景”指的是历史情境,即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在当时所处的背景、时间、地点等,它对于历史人物、事件有重大影响。历史的不可重复性,使得学生很难“眼见为实”,使得他们对知识理解起来比较难。虽然历史不能重演,但可通过情境创设,能模拟再现历史。作为教师必须吃透教材,对每个历史事件把握,站在历史的角度去恰如其分地设置情景。选择和确立的“景”,要从教学目的出发,从思想教育入手,使“景”具有知识性、代表性,让学生置身于历史氛围中,用心感受历史,升华情感。创设情境,可以运用实物演示情境,可以借助图画,可以扮演历史人物角色体会情境,等等。

如在教学《新的大一统》一课时,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汉武帝和大臣,通过武帝临朝和他的烦心事以及大臣的回答来让学生置身于历史中。武帝临朝:一日早朝,汉武帝与众大臣在朝堂议事,议事时,汉武帝发出了以下感慨:“想当初高祖起事,历经艰难才创立了我刘汉的天下,但当时高祖的日子也不好过啊!……我朝经我高祖、皇祖、父皇的励精图治,终于使国家有了起色。但父皇在位时,天下仍是危机重重……”设问:高祖的日子也不好过,表现在哪里?父皇在位时,危机重重指的是什么?大臣经过思量后侃侃而谈,更重要的是点出了危机重重的根本原因。至此不仅扮演武帝和大臣的学生情绪极其高昂,也把全班同学的兴趣调动了起来,迫切想知道接下来的历史与社会。武帝烦心事(一):“虽说父王平定了‘七国之乱’,但这些诸侯的势力并没有被真正削弱,尤其是那河间王刘德,人气很旺啊,天下英杰都争相投奔他,他甚至想学习古人商汤和周文王,欲以小国取天下,这明显未把朕放在眼里嘛!众位爱卿有什么良策帮朕除去这一大心病啊?”“主父偃”接口:“臣以为可以试行推恩令,陛下把土地分封给各诸侯,各诸侯也应推“私恩”,把自己的土地分封给嫡长子之外的其他子弟建立候国,候国不受王国统辖,而直属于郡管辖,听命于朝廷。”武帝烦心事(二):“最近朕比较烦,学派太多,思想太杂乱,唧唧歪歪的,吵得朕心神不宁啊!”“董仲舒”道:“把那些家伙都赶走就清净了”。武帝烦心事(三):“现如今,内忧刚解,外忧即来,想我大汉为了与匈奴修好,一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但他此蕃背信弃义,频繁骚扰我大汉边境的百姓。众位卿家,你们可要帮朕想个一劳永逸,永绝边疆后患的办法啊……”众大臣议策……

至此这节课上的感觉时间非常快,同学们踊跃参与,下课铃响了都意犹未尽。让学生置身于历史中,想古人所想,为古人所为,让学生身临其境,与历史事件、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自然而然情感就溢于言表了。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又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以言动情,触发情感

美国著名教育家克伯菜曾经说过:“每一个干练的教师就是一个艺术家。他所从事的教学活动,犹如琴师从事操琴一样。他和缓地触动人类思想上、感情上的心弦,刺激之,安慰之,鼓励之。”语言是师生沟通的桥梁,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如何,教学目标是否落实,教学效果是否良好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语言的沟通。语言对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历史是真实的,来不得半点马虎,同时要注意对学生情感交流上的用词,注意表达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其次,教师应在教学中把握好语速、语调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在语言上下功夫,音位的高低、速度的快慢、音调的起伏等都要和历史事实、内容配合地天衣无缝,要做到声情并茂,以情感人。教师要用热情歌颂美好事物,鞭策丑恶现象,以使学生受到正义感、爱国感的熏陶。,教师要做到激情教学。教师讲课充满激情,富有感染力,学生听起来才会更认真。要想在教学中收到更好的效果,教师还需要煽动学生情感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外加倾注自己全部的感情,最终这些都要为转化学生的情感而做准备。

如讲《屈辱的岁月》一课时,讲到圆明园被焚烧时,教师用控诉性的文字和悲愤的语调讲道:“侵略者焚烧圆明园的大火,延续了两天两夜。黑色的云团长达100多里,笼罩在整个北京上空,长久不散。中国人感到无比悲痛和气愤,而强盗们却在歇斯底里地狂喊‘此景奇伟’。这座被誉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就这样被英法侵略者焚烧了”。说到万园之园时,愤怒和悲愤的语气达到了高潮,这样描述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良好的效果。在讲《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难时刻》,讲到了西安事变时,教师讲述了张学良、杨虎城从“哭谏”到“兵谏”,用义正严词的话语,慷慨激昂的陈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的痛斥。事实证明,情感具有感染力的,教师越是生动描述,越是进入“角色”,就越能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其实,教师对历史与社会事件的感情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感情。当讲到英雄人物时,怀着深深的敬意,当讲到出卖国家的人物、事件时,充满愤怒和蔑视,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助于增强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历史与社会课本身是比较枯燥的,若教师一直用平平的语调,一成不变的表情,更容易造成课堂的沉闷,从而让学生对历史与社会课失去了信心,更谈不上对其情感的培养。相反,若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辅以手势,丰富的表情,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触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

三、以问激情,心感其情

初中生由于在知识储备、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等方面还有欠缺的地方,所以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可以用层层设问的方式,由粗浅到深入、由表面到内部、有理有据 地讲授,使情寄于理中,从而产生了解历史与社会和探寻历史与社会的愿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既而在晓之以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学习辛亥革命时,教师出示了孙中山的图片,然后设问:1、这是民主革命中的一位著名人物,他是谁?他的阶级属性是什么?2、他领导了中国的什么革命?结果如何?3、从中能得到什么教训?4、接下来中国的革命将走向何处呢?又如在讲西安事变的经过后,教师随即提出了这几个问题:1、面对民族危机,张学良杨虎城将军采取了什么行动?2、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后来又如何处理的?3、这对中国的时局有什么影响?这样提问,事情的前因后果表象本质就一层层理清,有助于对重点问题的掌握。通过这样逐步引导,循循善诱,使学生的情感上升到一个高度——对中国革命,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同时引导他们去积极思考,这样以例激情,以理导学,使学生的思维、情感跟着问题的深入而大起大落。

教师在提问时,可以逐渐增加问题的难度,而不是及时个问题的设置就很难,让学生无所适从,迷失了方向;同时要注意的使历史与社会人物、历史与社会事件的真实性,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问题的设置必须要真实,有依据、有层次,使学生逐步接受真实的历史与社会,与历史与社会来个近距离的接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带着理性去看待历史与社会,这样既能掌握知识又能触动情感。

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说出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在历史课的情感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的感知和情感体验,然后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进而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以此指导自已的行动。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发挥情感教学作用,首先要创设情境,要善于抓住,并恰当运用那些易于激发学生情感的情境,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其次运用生动的语言,真实的情感感化学生,通过这种师生感情互动交流,让学生既能够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又能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和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要用科学的、理性的方法,即通过层层设问,使学生逐步接受历史和诱发学生的情感。教师运用情感教育,既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又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一切非智力因素,激发学习热情,让社会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促成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编辑:圆圆)

情感教育论文:爱国主义教育中的情感激发

一、环境陶冶法。 1、净化美化校园。很显然,在一个整洁优雅、情趣横溢的环境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会显得和谐统一、相得益彰,而在一个纷乱嘈杂的氛围里大讲爱国主义,则显得苍白无力、格格不入。可见,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即是校园的美丽和宁静。

2、布置环境。应突出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占领各种宣传阵地(宣传栏、黑板报、走廊、教室墙壁等),张贴国旗、国徽图案、革命领袖和历史杰出人物的肖像、爱国名言等。应充分发挥艺术感染力的作用,用直观鲜明的艺术形象拨动学生的心弦,如油画、壁画、连环画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造爱国人士纪念亭和塑像等。

3、发挥环境作用。让学生留下对美好环境的“感性印象”固然重要,引导学生爱护环境,人人动脑,人人动手积极参与建设也不可忽视。因为这些活动中,包含着许多陶冶学生性情的契机。

二、情境感染法。勿庸置疑,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科教学,在各科教材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爱国主义素材,犹如粒粒闪光的珍珠,但要串成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美丽项链,决不是教师在课堂上面无表情地喊几声令学生坠云入雾的“伟大、崇高、”之类的言辞可以办到的。爱国主义情感的渗透是一种心与心的呼唤,心与心的感应,心与心的碰撞,硬性灌输是难以奏效的。这要求教师必须饱含真情,用富有磁性的语言和具有感染力的表情,创设一种情境,制造一 种氛围,如和风细雨地感染学生的情绪。无论是语文课中讲到人物形象的美丑、正义与邪恶的交锋、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还是历史学科中谈到辉煌灿烂的文明史,卑躬屈膝的屈辱史、忠臣英烈的悲壮和奸险小人的可耻;亦或政治学科中提及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现实中人心不古的缺憾,教师都应用一种如江流般深沉的情感带动学生的情感潮起潮落,使学生如临其境,深感其情。

教师要做到这点就应当深钻教材,精心设计,有的放矢。这样才能做到文道结合,水乳交融,情境自生。如语文课运用诗词进行爱国情感激发就是一例:时代散曲乃诗人赞颂祖国,高扬时代主旋律之心声;烈士心曲是革命烈士鲜血铸就的诗章;古国恋曲为民族英雄魂去来兮的感召等,这些均是教材中的“闪光点”。

三、活动激情法。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实在性和丰富性,决定了其教育形式的灵活性与多样化,其中更重要的,在于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因此,学校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和校外活动。

1、开展爱国文艺作品赏析活动。如“读百部爱国故事书”,“唱百首革命歌曲”,“观百部爱国影视片”,“赏百首爱国诗词”等,借五彩缤纷的镜头银屏和荡气回肠、慷慨激昂的文字旋律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结合清明节、“五四”、“七一”、国庆节重大节日开展主题鲜明的活动。如凭吊先烈、远足寻根、文艺演出、歌咏比赛、入团宣誓、书画展、征文等。

这些活动寓意深刻,寓情于景,寓教于乐,使学生耳濡目染,动心动情。

3、开展寒暑假社会实践和调查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观革命故居、历史遗迹、中外合资企业、访问老红军老将军;还可邀请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同志来校作乡情和形势报告;开展一些爱国实践活动,如“我为残疾人事业献爱心”,“我与灾区小朋友心连心”“为希望工程献爱心”等。这引起贴近现实的活动更富真情实感。

四、按需施教法。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叫“边际效应”,即一个东西的价值与它满足需要的程度成正比。用通俗的话来说即: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好。如运用于爱国主义教育中,也就是说,教育如能触及学生内心世界最敏感迷惑最需要答案的部位,所留下的痕迹是最深的,在情感上所产生的磁化效应也最强烈。

因此我们必须洞察学生内心,把握其思想脉搏,深析其身心特点,重视周边环境的影响,仔细寻找契入点,以此深入,逐步扩大深化,激发其情感。

如有的同学对市场经济要不要奉献精神很迷惑,这时就要有社会上种种事例加以醒示: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合作。如果不讲责任心和奉献,只知坑蒙拐骗、见死不救,我们将生活在冰冷无情的世界里,最终受害的还是自己,发展市场经济只是一句空话。还有前不久出现的“追星热”曾使教育一度陷入尴尬境地。此时我们不应该圆避,而应耐心说理、设法疏导,用更加明亮的“英雄明星”、“科技明星”、“教师明星”冲淡其脑中浑沌的“星云”。

触击兴奋点的教育方法,不仅能在学生情感上引起强烈共振,还使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更具鲜明的时代性。

情感教育论文: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一、将情境进行创设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情感的教育方面要通过一定情境而产生相应的情感,因此,教师要将情境进行相应的创设,使学生情感能够得到充分的激发。在进行语文的教学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对作品情境进行领悟。

运用独特新颖的方式进行教学[,!]的导入,或者设计相应的问题使学生的精神处于活跃状态,使学生进入情境之中,将情感充分激发。的作品具备的艺术境界相对较高,创设相应的情境,营造相应氛围能够使学生求知的欲望以及学习的兴趣被充分激发。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关环节,使学生学习的兴趣被充分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情感受到熏陶,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行自主的学习,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以及学习的效率将得到显着的提升。

二、以人格的魅力影响学生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进行情感的教育时,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为合作者以及引导者之后,学生会亲近以及敬重教师,教学的过程也会发生转变,转变成为教师与学生进行共同创造的过程。这样的情况对教师提出要求,也就是在教学中以人格的魅力影响学生,不但要具备渊博的学识,还要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使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榜样作用掌握做人的相关道理。教师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影响学生,在课堂上学生会喜爱学习、乐于学习,使情操得到陶冶,将审美的能力有效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表现出的关心以及信任能够使学生充分的尊重教师,同时会产生积极的热情进行学习,会增加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习的效率。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运用仁爱的心对学生进行陶冶,对学生充分的理解以及关心,运用感情将学生吸引,使学生能够感受美,情操得到陶冶,获得相关的知识以及道理,将教学的目标实现,使学生能够的发展。初中时期是学生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情感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重视情感的教育,将教育的观念进行转变,传统的教育不适合进行情感的教育,将情境进行创设,使学生情感能够在创设的情境中受到熏陶,同时教师还要以人格的魅力影响学生,使学生能够感受美,情操得到陶冶,将教学的目标实现,使学生能够的发展。本篇文章简单分析了情感的教育,希望可以为初中教师以及语文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情感教育论文:小学教育管理中注重情感教学的融入

小学教学管理的终极目标是培育学生的调和能力,加强学生合作和创新理念,使学生的个性得到释放,智力得到提高,促进学生的素质的提升。情感教学在小学教育管理中的运用,符合新教学改革的需求。在小学教学的课堂上,为达到教学效果,老师们可科学、合理的运用情感教学,确立良好的情感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素质的提升。

一、小学教学实施情感教学的实质

1、加强学生积极向上的社会、集体、个人情感的形成

首先,引导学生优良的社会情感。在课堂上选取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对祖国、对社会有一定的责任感,对民族的兴亡有一定的荣辱感,让学生自觉形成对祖国、对社会的服务意识。其次,加强学生对集体的热爱,使其树立良好的集体情感。通过对学生社会道德、文明礼仪的教育,使学生自觉形成对集体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从内心深处把集体当做自己的家。,培育学生的个人情感正向发展。在实际教学管理中,对学生传授亲情的重要性,使学生懂得感恩,提倡学生对正义行为、思想的传播,对于善恶美丑有一定的辨别能力。

2、培养学生能够正视自己的情感,更好的调控自己的情感

以小学生健康成长为基础,教育学生对自己情感的把握。一方面,注重学生意志力的把握,学生做很多事情都是靠意志力完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意志力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所以,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能够正视自己的情感,用一个积极的态度去体验自我的感觉,自我认可,形成一种积极的正向情感。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对消极情感的调节,,通过老师的教育,学生的深刻反省,从思想和认知上调节学生的消极情感。

二、在小学教育管理中渗入情感教学的有效方案

1、设置一个科学合理的情感教学情境

设置一个科学合理的情感教学情境,是开展情感教学的主要步骤,为情感教学的开展创造一个可行的环境。其主要做法是老师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性,符合课堂教学知识,富有人性化的课堂管理,给学生提供一个愉悦、融洽的课堂学习环境,这样使了小学课堂变得有意义,使学生能够轻松的学习。

我们所说的情境是保障任务有效完成的先决条件,对于情感教学来说,情境的设置充分提高了情感教学的高效性。这就需要老师在设置情感教学情境时,应该充分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完成教学内容为目标,达到学生在情感经历中,学习教材知识的目的。

2、加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有效的实施情感教学模式

在小学课堂上,老师应该以教学内容为教学的目的,以学生素质的提高为宗旨,把握好和学生之间情感互动,有效的在课堂上实施情感教学模式。这样不仅仅使老师和学生之间距离拉近了,而且对于课堂情感教学的开展更有利。老师合理运用情感教学模式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情感,老师开展情感教学的方式运用的好,就会使学生的思想和情感达成一致,同时也使老师和学生在交流中,彼此更好的熟悉,课堂环境得到很好的优化。例如,对于班级内的每一位学生的家庭和性格老师都应该有很好的了解,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采取不同方式的情感沟通。对于性格比较孤僻,不愿意表达的学生,老师要鼓励他勇敢的说,不要害怕犯错,如果做出的答案不正错,老师应该对他们更加的宽容,不要轻易的否定他们,要帮助他们竖起自信心,培养他们更好的与人沟通的能力。对于有些父母离异,家庭生活不和谐的学生来说,老师更应该注重与其思想情感的沟通,耐心、主动的和他们谈心,让他们把老师作为知心朋友,能够真正的走出生活的阴影,可以积极健康的成长和学习。学生能够在思想和情感上得到转变,老师情感教学的开展才会有意义。

3、注重老师、学生及父母之间情感沟通,使情感教学更有效果

人们总说,学生的及时任老师是他们的父母,父母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深深的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发展,在小学教学的管理中,老师不仅要运用情感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也注重与学生父母间的沟通,以及学生和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因为,通过老师和学生父母之间的交流,可以很好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有利于情感教学,而父母也可以从老师了解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这样使得情感教学得到持续性发展。例如,老师可给学生留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和父母共同完成,例如风筝的制作,这样在制作过程中父母和孩子能够更好的交流情感,也可以让学生帮父母干一些自己可以完成的家务,这样不仅培养孩子的劳动精神,,父母也体会到孩子的成长,同时也增进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另外,老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和父母观看一些,有关亲情的影视,例如跑出一片天,妈妈再爱我一次等影片,让学生通过这些影视资料的播放,深刻的感受到母爱,父爱的伟大,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冲击,心底深处的善良、温情被唤醒。同时,父母也能注重对学生的教育、关爱的方式方法。使得情感教学的空间空间得到扩展,更有利于学生正向思想情感的培养。

情感教育论文:浅谈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而开展政治课程的目的应该就是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适时纠正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以获得身心的健康成长。要想达到以上目的,在政治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下面就简要地谈一下。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情感教育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古人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说的就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从情感入手是现代教学的标志之一,现代教育离不开情感教育,并将情感的发展列入评价人发展的重要指标。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是获取知识的土壤和动力”,而布鲁姆则把情感看作是影响教育过程的三大动力之一。

汪国真说:“对没有感情的学习和工作都是苦不堪言的”对所从事的工作和学习充满感情能大大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激发人的潜能,从而能更出色的完成任务。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看,培养学生敏感的心灵、丰富的体验、细腻的感受,是完整人的教育所需要的。一位教授曾说:“如果把学校教育看作是化学反应,要提高化学反应的速度和质量,就要加‘催化剂,而情感教育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添加剂”,前南斯拉夫教育专家鲍良克说:“情绪调节着学生对教学的态度和积极性,情感环境决定学生在教学中的注意力”。可见,情感是协调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灵魂所在。

1、运用教材中的大量的事例来感化并培养学生的道德感。道德感是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行为时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表现形式有爱国主义情感、友谊感、同情心、责任心、良心、荣誉感、自尊心、感恩之心等。政治教科书上有很多情感教育素材,教学中我们应适时展现素材中的人物的情感来感染学生。如在学习责任一课时就应与学生分享名言警句: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岳飞的“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陆游的“位卑不敢忘忧国”;在学习如何孝敬父母时就让学生回顾《游子吟》;在学习自尊时,《晏子使楚》的视屏就应该播放给学生观看;在学习法律时,以蹬三轮车为生的白礼芳老人的故事就不得不谈。总之,这些素材既加深了学生对考点的印象又让学生体会到他们的爱国情感、责任心、荣誉感、自尊心、奉献精神等高贵品质,进而陶冶学生的品格与情操,启迪智慧,达到“注之以爱,启之以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目标,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2、教师应以充沛的感情感染学生。教师在政治教学中应以充沛的情感感染学生,则需要教师以充沛的感情来描述枯燥的案例和其他素材。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投入自己的“情”进入“角色”,才能够变呆板的文字说明为生动的政治知识,才能变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交流,才能使学生陶醉其中,达到师生思想上的共鸣、情感上的交流。如讲授《自尊是人人需要的》,应饱含激情地描述:晏子出使楚国时,楚国为了给晏子一个下马威并达到羞辱的目的,一是让晏子从小门进城,二是用晏子的矮小说事,三是用罪犯来羞辱。而晏子则巧妙地用“狗国”、“小国”、“贼国”来化解了楚王的招式。学生们通过教师的情感渲染,就会对晏子的机智倾心不已。教师再适时地对学生提出:“如果是你,会怎么做?”。这样就会激起学生的激情大谈感悟。学生们再也不会感到政治课的枯燥了,情感上的交流和互动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与课本的距离,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尊心。

3.身正为师,教师要做好榜样。作为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该首先做到。老师的不足,其实也是学生的不足:一个充满活力爱唱、爱跳的老师,他的学生一般也充满朝气;一个书写工工整整的老师,学生的作业和笔记也会很棒;一个随时穿着干净整洁的老师,他的学生也邋遢不到哪里去;一个成天满口脏话的老师,要求学生不讲脏话是不可能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古人倡导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4、教师应投入真诚的感情。教师只有带着积极的情感上课,学生才会受到感染,才会“亲其师,信其道”,才会“乐其道,学其道”。 如果教师缺乏关爱,对学生冷漠无情,甚至对他们感到厌烦,势必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因此教师应真挚关爱每一个学生,学生再怎么差,都需要关爱,都渴望掌声和喝彩,都想饱尝成功的喜悦和进步的欢笑;教师也应热切期待每一个学生。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深切的期待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哪怕再差的学生,其实也有他自己的闪光点,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你敢说学生现所学的一技之长在将来无用吗?你敢说现在所谓的差生将来在社会上混不好吗?作为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在适时鼓励学生、期待学生,这样学生就会有信心和勇气,朝着老师期待的目标努力。

总之,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知识,教师不仅要教授课本知识给学生,更要给予学生情感教育。政治教材中有着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作为政治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情感教育重要性,在政治教学中充分有效的进行情感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基。

情感教育论文:心与心的交流———试论美术课堂的情感教育

江苏省常熟市中学 朱惬

普通高中艺术课程标准(实验)前言中明确指出“艺术教育有不同于科学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特殊作用,它不是单纯的艺术知识传授与艺术技能培养,而是一种提高学生智力和智慧,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意识和个性,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简而言之,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艺术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方法要有别于其他学科。艺术更为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否则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但情感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教师如何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你的学生接受到这种情感教育呢?在我多年的美术教育实践中,比较注意以下几点做法,并小有收获,现简述如下。

一、心灵的沟通——创设师生愉快交流的学习氛围

高中学生的学习是非常紧张的,学生已经形成较独立的个性,有自己的主张。既然艺术课不是高考项目,学生对艺术课的学习态度大部分决定于教师。“亲其师,信其道”。所以作为教师,上课先要做到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接受你、才能接受你的课。要达到这一目的,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1、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

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教师可以把课堂自己坐到学生中间去,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参与讨论。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当然这需要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提前预习。

例:上《现代建筑》课时,我先布置学生课前预习,了解一些世界著名建筑,课上要求大家谈谈自己身边的建筑,大到城市规划,小到自家的装修,由于运用了谈话形式,再加上大家感觉话题很亲切,课堂发言非常积极。通过讨论,学生很快就从中感受到了那些著名建筑所表现的美,感觉到了建筑师的伟大。在整堂课中,教师不用费力的介绍为什么这建筑美与不美,学生就能体会到美之所在。

2、合理评价,获得学生信赖

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回答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分析与鉴赏的能力。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公正、公平的评价方法。

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的,可以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再结合教师的点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

比如在泥塑课中,大部分学生刚开始作出来的作品看起来实在不怎样,但我首先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加鼓励,然后对不同的作品分别给予分析与有选择性的建议,而避免具体教他们怎么做,因为艺术是无规则的,教师用意见或建议的方式更善于发掘学生的潜力,这样使学生总能保持着自信的学习态度。

3、倾听心声,教学相长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

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来畅所欲言。学生可以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自己打算做些什么准备工作。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二、心灵的沟通——架设学生和作品之间的桥梁

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

所以光有一个好的课堂环境还不够。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之间存在距离,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即心灵的沟通。

1、观赏电影,领悟情感。

电影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能够理解电影中所要表达的深层次含义。通过电影他们能够更快的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历程,从而加深对其作品的理解,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比如:学习《现代主义绘画》,这课中涉及到的现代绘画更多的表达的是一种个体的感受,画家一种情绪或想法,感情很强烈,但用言语表达时总感到比较苍白。我就给学生播放电影《毕加索的奇妙旅行》,这部片子用喜剧的手法向学生阐述了毕加索的一生。看过电影后,学生对毕加索这个人,他为什么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绘画风格都有了深刻体会,不但能理解,还有了自己的主观感受。

2、音乐欣赏,体验情感。

常言道音乐是最情感的艺术。音乐和美术是姐妹学科,在表情达意方面有着许多相同之处。有时用语言难以表达的情感,可以通过音乐来得到宣泄。因而,我经常把音乐引入课堂,通过边听音乐、边欣赏绘画来提高学生对作品情感内涵表达的感受。

比如,在欣赏凡高的《麦田上的乌鸦》这张作品时,我配上巴赫的大提琴组曲片段,大提琴的低吟衬托出了绘画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悲凉、绝望的情绪,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学生感受到了凡高作画时“黑色的”心情。

美术课堂上的情感教学的手法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即真诚,而真诚则源于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当你对教学有执着的追求,千变万化的情感教育手法就会应运而生,这里我只是总结了教学中的一些肤浅的体会,愿同行们一起探讨。

2004-05-30

文章来源:两栖行者工作室

情感教育论文:重视情感教育 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学习状态极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能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为此,教师要努力克服情感因素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素质和个人魅力,让学生身心愉快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提高学习效率。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该怎样进行情感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呢?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年复一年,届复一届地传授着同样的内容,很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许多知识也会逐渐遗忘。作为“授业”和“解惑”者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觉的终身学习者,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如果教师能把自己的学识与所教的内容融会贯通,课堂教学活动就会变得生动而有趣,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轻松自然地获取新的知识。 二、重视师生关系,激活课堂气氛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在所有的东西中间,人最需要的东西乃是人”。人需要关怀需要爱,人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师生之间也一样。中学生情感丰富,教师在教学中要懂得以情感人,特别是“差生”更需要教师的关怀、爱护。 教师在教学中,要借用表情、眼神、嗓音等非语言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信任和友爱。每个学生都有追求上进的愿望,但学生间总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要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爱好等,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如在提问、练习中,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分层设计,让不同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浓浓的师爱,充分的理解和信任,在这种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在情感上容易与教师产生共鸣,将大大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求知欲。 三、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学习信心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即使是一个小小的成功,也会增强人的自信心和热情,激励人们去追逐更高的目标。同样,学生对学是抱有一定的成功期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把给予学习者取得成功的欢乐看作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给他们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达到要求时给予肯定和赞扬,并不断鼓励他们,要让学生经常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更新教学观念,重视师生交流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过程,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活动。学生只有在一种充分交流的民主的氛围中,才能怀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带着好奇心去研究。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重视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了解学生,热爱学生,和学生沟通感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创造和谐的教学意境。 五、以身作则,重视品德教育 教师不仅仅是“授业”者,更是“传道”者。即向学生传授做人的道理。作为教师只有具备了健康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在教学过程中才能使学生时时受到积极向上的思想情绪的影响。在课堂上,教师本身应举止庄重、文雅。提问时,要面带微笑,语言亲切,多用礼貌用语。教师良好的素养、专业水平和教学方法,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等各方面的言传身教,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下一代的成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应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总之,学生学习的进步和教师的期望、爱密切相关。作为教师多给学生一份理解,一份宽容吧,让师爱滋润他们的心田,促进他们健康地成长。

(福建省莆田市城南中学 林美琼 《英语周报》教师版)

情感教育论文:分析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应用

前苏联着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列宁也曾说过:“如果没有人类的情感,那么过去、现在、将来都永远不能寻到人类的真理,人类的情感是寻求人类真理的强大动力。很难设想,一个感情冷漠者能为社会利益、为真理无私地奉献。”目前教育的缺陷、社会的需求,非常清晰地指明了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情感教育的势在必行。

作为课堂教育的核心课程——语文学科,对于学生的情感教育,承载着不可推卸的重任。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材注重选取我们民族在长期发展中积淀下来的、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意蕴的人文作品。可以说,一本好的语文教材集文学、思想、艺术等方面于一体,是学生进步的精神食粮。语文正是这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着人的品性,拨动着人的心弦。因此,在多种思想渗透、对比、鉴别,特别是在老师的正确评判引导中,语文课能够更好地培养人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价值观、创新精神以及实际处事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为其他科目学习而打下坚实的基础。从字、词、句到段、篇、章,从字母、拼音到汉字、文学,是语文教学把我们一步步引向知识的殿堂,使我们一步步掌握科学知识,了解大千世界,认识社会人生。在语文教学中,正是语文老师那充满深情的朗读,激起了我们朗诵演说的热情;正是语文老师那工整漂亮的板书,使我们对写作充满了神奇的向往;正是语文老师那广博的学识使我们对阅读充满了无限兴趣;正是语文老师的点拨启发,使我们对这个纷繁的世界有了一个美的认识。在语文老师的精心浇灌、温情呵护下,学生像吸饱了阳光雨露的花朵一样,看到了世界的一切美好、善良、坚强、勇敢,能够正确地认识我们的世界。

二、感悟爱,懂得珍惜,完善学生的品德

语文教材中精选了古今中外的文学名篇,浓厚的文化气息、传统的民族文化精华、当代的民族文化精粹、世界各民族的文化,皆有所容。在对这些的文学名篇进行赏析的过程中,我们也仿佛身临其境,从语言文字中接受心灵的洗礼。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在无数读者的心中荡起了父爱的涟漪,给我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特级教师高润华老师在讲授父亲翻越栅栏的情景时,特意用双手扳住黑板,做出非常吃力的样子,联想起臃肿、胖胖的父亲,看到这种情形,还有哪个学生不为之感动呢?“父爱如山”在这篇课文中不就得到了的诠释吗?武汉作协王恒绩老师的《疯娘》一文更是让我们因母爱而潸然泪下。一个疯子,神志不太清楚,不管是被赶出家门,还是被人毒打,甚至被自己亲生儿子嫌弃,在儿子由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出于本能,尽自己较大的努力如同母鸡护小鸡一样保护自己的孩子,,却在儿子即将懂事时,为了儿子一句“挺甜的”而攀上悬崖峭壁为儿子摘桃子,摔死在谷底,死时,手里还紧紧地攥着一个桃子。读到这里,每个同学都泪如雨下,都被疯娘那一份执着的母爱深深地感动。正是这样一篇篇的文学作品,正是在语文这个大课堂上,让我们学会了要做一个充满爱的品德高尚的人!

三、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在语文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作品的赏析,透过老师精辟独到的分析,在老师的谆谆教导下,使我们懂得了善良、宽容、理解;让我们感悟到学会宽容别人,就是学会善待自己。而那些丰富多彩、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例如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朗读演讲、课外实践等,让我们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语文课堂上那一句句震撼心灵的经典名言和故事永远指引着我们做人的方向——怨恨只能永远让我们的心灵生活在黑暗之中;而宽容,却能让我们的心灵获得自由,获得解放。当一只脚踏在紫罗兰的花瓣上时,他却将香味留在了那只脚上,这就是宽容。一个精神病人闯进了一位医生家里,射杀了他三个花样年华的女儿,他却仍为那精神病人治好了病,这也是宽容。宽容别人,就是解放自己。经过这种文化环境熏陶出来的学生,才能够懂得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交际氛围。

四、感悟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课文从文学角度讲,几乎都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作品,具有比较的美学特征。在语文教学中,若能与美育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其作用,定能使学生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教育。

语言美是教材中美学因素的主要方法,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去丰富这种形象,确实是栩栩如生。在教学中,要十分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从而欣赏文章的语言美。

艺术美是作者通过众多修辞所追求的目标,需要我们细细体会。“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的《咏柳》巧用比喻和拟人,表达出对春天的无比热爱之情。诗人连用这些新奇、贴切、隽永、有趣的比喻,令人叹为观止。

情感美永远是文学作品追求的主导。贾平凹的《丑石》一文,通过对丑石的描绘,抒写了作者对生活哲理的体验:“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是伟大的,认识事物不能光看表面,而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饱含激情的语言,富有感染力,能深深地诱导学生丰富的情感,把学生引进美好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五、获得力量,学会成长,有利于学生社会化的发展

现在的学生,物质条件优越,很少经受挫折和困难,没有目标,没有信仰,对社会缺乏、正确、真实的了解,这样的一代,一旦步入这个复杂的社会,很难在社会上获得良性的发展。语文教材中各类文化作品的学习,甚至“大语文”文化氛围的熏陶,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判断、推理等抽象思维能力,让他们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慢慢地摸索、领悟,获得成长。日本作家栗良平先生的《一碗清汤荞麦面》感人至深,让我们获得了面对困难的无穷的力量。作品中的一家三口,在突然遭受厄运之后,母子三人相互支持,六岁的弟弟,十岁的哥哥,在大年夜的晚上,母子三人的年饭就是一碗清汤荞麦面,他们非但不觉得委屈,反而感到满足与开心。第二年、第三年,每年一家三口的年饭都是面,为了节省开支,虽然兄弟长大 了,可还是合吃面条,只是由一碗慢慢变成两碗。十几年过去了,当母子三人再一次在大年夜来吃面时,哥哥成了的医生,弟弟进了银行,母子三人经过自己的坚持、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过上了美好的幸福生活。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耳旁始终回响着“一碗……两碗……三碗清汤荞麦面”,我们不得不被母子三人那种不被困难压倒、积极乐观、勇于进取的精神感动着,我们应意识到人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随时充满了变数,但重要的是,当我们遇到这些变数时,我们要能以正面、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融入社会中。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只有充分利用语文课堂的优势,使学生在身心愉悦的过程中学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认识自身,了解社会,才能真正培养社会需要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1.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有助于情感教育

有的老师教的数学课非常受学生们的欢迎,而有的则相反。学生们评价最多的就是“老师上课很有趣,很有意思,既学了又乐了!”或“这老师讲的课干巴巴的,一点意思都没有,我都没听懂。”这就说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趣味性非常重视,而在其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也非常明显。在数学教育中增加趣味性,如数字游戏(例:在数字1,10,100后面加上不同的单位,使这三个数相等,或在不同的位置加上小数点和单位,使三个数相等),动手实际操作(例:用尺子量出课桌的周长),情景教学,故事教学,等等,这些都有助于情感教育,所以说“兴趣是好的老师”。

2.用适度的语言评价去激发学生的情感

老师的言行举止会给学生带来很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先要以身作则,尊重爱护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一定要一碗水端平,不要优等生和差等生区别对待,教师的话语会影响小学生幼小的心灵,也许你的一句无心的语言会影响学生的一辈子;教师不能仅通过一次考试、一次答题或测验考评而对学生予以否定。考试考好的或回答正确的,要及时予以肯定,激发他们的更多进取心,多用赞扬的评价,如“考的真好”、“这道题回答的很棒”,等等。而对于考试考不好或回答错误的学生,就要有耐心,用平和的心态纠正其错误,并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让大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说出各自的理由,然后取长补短,让学生自己明白自身的不足。这样学生更易于接受自己的错误,从而愿意改正自身的缺点。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就是启发、渗透、激励和感染的过程。学生通过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来亲自体验、感受、和领悟其中的奥妙。在数学教学中用语言评价来渗透情感教育,对数学教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和效果,增强了数学教学的感染力。

3.教师用自己的热情和成功的经验去维持学生的情感

学生用真心去体验和感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才能沉淀到他的内心深处,获益终生。每个做学生的都有这种体会,如果完成学习任务,就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有成就感;而学习任务失败时,则会感到痛苦和懊恼。作为教师,要善于利用自身作为数学教师的优势,言传身教,摆事实讲道理,用自身对教育的热情去感染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自身对数学的情感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你把讲数学知识当成是一种享受,学生也会把你的课当成是一种视觉和听觉盛宴。如果你作为数学教师,没有严谨的教学态度,那么你的学生也不会在你的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热爱数学的乐趣和情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用你的教学热情和学习数学的成功经验去维持和鼓励学生的情感,你的数学教育和情感教育就是比较成功的。

二、结论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作用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学生处于少年阶段,在教学中把认知和情感融为一体讲给学生,让学生能体会和感知老师的情感在里面,这样学生的情感和内心世界才会向老师敞开心扉,这个过程和情感都是相互的。只有把学生真正当朋友,用自己的教学热情和真诚去激发学生的情感,才能使学生乐观进取,学到的知识才能终身获益。作为21世纪的数学教师,我们要尽快的成长起来,不断地充实自己,学习和积累经验教训,顺应教育改革创新的趋势,使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更大的作用,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情感教育论文:班主任的情感教育

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中,抓好班级的风气,形成向上的班级舆论,建立班级常规,开展班级活动的同时,向学生倾注情感,奉献爱心,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情感是一种潜在的动机,对人的行为具有激励、诱发和调节的重要功能。情感的激励作用有时是金钱和物质不能取代和比拟的,对学生尤为明显,而班主任--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在对班级--学校教育最基本的形式,进行管理时,一方面要协调好班级工作,当好学校教育工作的助手,做沟通学校、家庭、社会的使者;另一方面,要用爱心、诚心去温暖和感化学生,保护学生纯洁的心灵,使学生在教师 ,特别是班主任教师的爱心哺育下,健康成长,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行。 多表扬,维护学生自尊,是转化后进生的一条有效途径。 “人都愿意在表扬声中前进,听赞美的语言。这能唤起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班主任在工作中,应该始终坚持以鼓励表扬为主,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渴望从所接触的人的评价中来判定自己的价值,尤其是老师给予的评价。对学生的成绩和进步要及时肯定和充分鼓励,对暂时后进的学生,要特别留心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只要他们有一分优点,就要热情的给予三分的肯定和表扬。 我们班的学生吴晓东,数学成绩在全般是数一数二的,可语文成绩较差,偶而再一次听写中,他仅错了一个。我抓住这个机会,对他进行鼓励,并在全班表扬:吴晓东同学不光是我们班的数学尖子,语文学科同样能学好,这次听写他仅错了一个,相信他有能力学好任何一门课程。之后,他在学习上有了明显的进步,由原来的不及格已进步到了80多分。 可见,当班主任,好的管理方法固然重要,但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结合(文秘站:)其特长进行鼓励、表扬,对他们进行耐心长久的关心帮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心诚,方法得当,学习再差的学生也能学好。

情感教育论文:浅谈学生的情感教育

小学生朝气蓬勃,追求上进,渴望受到尊重,获得成功。所以教师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必须做到以情感人,注重情感激励。教师的情感激励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学生。”教师实施情感激励管理学生,既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强化人的动机,又能激发和鼓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断奋发进取,满怀信心地迎接学习生活的各种挑战。

一、抓开端,讲究语言激励

新学期开始或走进一个新的班集体,每位同学都有更进一步的心理,希望有一个新面貌新形象,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班主任要抓住这一契机,设计好及时次班会、及时次谈话、及时次家访等,对学生进行教育。如:新学期转来了新生,班主任与他们的及时次谈话非常重要,通过谈话,亲切询问家庭情况,了解过去,让他们消除陌生感,尽早融入新的集体中,不断进步。语言是传播情感的媒介,抓好开端,进行语言情感激励,能让学生更好的确立目标,增强信心。

二、抓平时,注重身教激励

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逐步形成阶段,自制力差,缺乏毅力,思想品质和行为表现不可能都向大家所期望的方向发展,随时都可能出现一些小毛病,犯一些小错误。平时教师要为学生作出表率,常言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多参加学生的各项活动,使自己成为其中的一员,从中把握教育契机,增强教育效果。教师的行动是无声的命令,如:要求学生义务劳动,自己要身先士卒;要求学生写规范字,板书、作业批语都要工笔正楷;要求学生值周要早到,自己比学生更早……总之,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教师要率先垂范给学生作出样子,只有这样,才能带出一个纪律性强、有责任心、有凝聚力的班集体。

三、抓时机,强化竞争激励

小学生心理还不成熟,可塑性较强,一旦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心理会随之波动。在获得荣誉、成绩时,会有满足现状、沾沾自喜的心理;在挫折失败时,会引起被动消沉、一蹶不振的心理。班主任要及时指导帮助学生强化竞争意识。如:经过努力,获全年级的流动红旗,首先要不失时机鼓励,但还应查找不足,避免骄傲自满情绪,再提出更高目标,继续拼搏进取,鼓劲说:“虽然本周我们获得了流动红旗,但我们还有缺点,如卫生死角没搞彻底、课堂纪律不是很好、同学还有说脏字现象等,希望大家改正缺点发扬优点,周周获得流动红旗,争取月评‘班级’,期末创‘先进班集体’!”这种因势利导,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强化学生竞争意识。再如运动会,该稳拿及时,却意外被外班夺走,此时给学生的是安慰而不应该是埋怨批评。“虽然我们没拿到及时,但大家都努力了,一次失败不是永远的失败,我们应吸取教训,查找不足,争取再今后的其它评比中取得好成绩。”这样让学生振作精神,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激起下次竞争及时的意识。

四、抓活动,注重参与激励

班级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出主意、想办法,在活动中得到改变和提高。如:为了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老师和家长的习惯,开展“我长大了”主题活动,让每位学生参与其中,引导他们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积极参与各项义务劳动、公益劳动,在各项有益的活动中得到锻炼。为了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开展“我与雷锋比童年” ,“合理使用零花钱”“今天我当家”等系列活动。为了提高学生自我发展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班级的管理中的学生自主管理,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但班主任要把握好自己参与的度,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包办一切,在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时,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想象的余地,使学生主动、独立地发展。给学生一个实践的舞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养成独立思考、乐于求新、求异的精神,逐步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如:班级的各项活动都是在教师的激励引导下,由全体学生献计献策来完成。每次的班会由一名班委和一名学生共同主持(学生自报,要求从班会设计及安排等各方面多方位考虑,拟出方案及实施的具体措施,经班主任审核后由主持人实施)。每天的值日班长由一名班委和一名学生共同负责,从学习情况、课堂常规、仪容仪表、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与班主任联系,反馈班级情况。增设管理岗位,使更多的学生能参与班级的管理工作,得到锻炼的机会。每项活动的圆满完成,教师都要及时总结评价,适宜的给予表扬激励,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信心。

情感激励体现“以人为本”、“以学为本”的教育理念,是以情感人,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但班主任除了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还是班级的者,所以要把握情感教育的“度”。在班级管理中有步骤、有 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的情感激励,以理育情、以情育情、以行育情、以境育情等等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情感教育论文: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

教学活动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的心理,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高尚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的进行学习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合理调控自身的情感

教师是情感教学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喜怒哀乐在教学过程中很自然地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教师举手投足之间都将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处于快乐、饱满、振奋的良好情绪状态。首先教师要把课堂成为与学生情感交流的平台。教师要从高高的讲台走下来,到学生中去,用真诚的微笑、良好的情趣、满腔的热情去面对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只有形成这样的师生关系,学生在课堂上才会大胆的想、大胆的说、大胆的做。其次教师要合理运用语言、手势等手段来激励感化学生。教师的语言必须具有感染力,我们知道中央电视台有个综艺节目叫“幸运52”,主持人运用自己那情绪化的语言,幽默的表情、手势使在场的观众为之沸腾。教师的在课堂上也应该适量的采用一些表情、手势,尤其是低年级的教学,教师的手势即能渲染课堂气氛,又能成为教具。如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中《除法的认识》一课当中,教师讲授时用手势画一个大圆表示八只鸭子,接着用手势象征性的拿出两个放一堆,再拿出两个放一堆……。学生看到教师这样夸张性的手势,自己也不由自主的跟老师一块做起来,课堂气氛及其活跃。再次,教师应以自己高尚的情操积极的影响学生,以陶冶学生相应的情感。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当中充分的利用课堂上的情感目标、情感体验,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思维、感情丰富、求知欲强烈;同时学生自我意识、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水平会越来越明显;从而才能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他们的潜能。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要趋向情感化、生活化

在生活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幼儿园的小朋友去商店卖虾条,该拿多少元、卖多少包虾条,是一清二楚。可是当学生计算数学题时,却一时想不出6里面有几个2。这时为什么呢?就是教学内容必须具有生活性、情感性。情感与认知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客观规律。一方面认知为情感的产生和发展提供理性基础,认知越深刻,情感也越深厚;认知越肤浅,感情也越肤浅。另一方面,情感对认知活动又具有推动、强化、调节等功能,也就是说积极健康的情感对人的认知活动起到积极的、发动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与抑制作用。例如在教学五年级数学《工程问题》时,教师出示课件,录象展示1997年长江发洪水,堤坝冲开了16米的长口,这时雷声、雨声交加,教师讲明长江两岸边火速组织人员进行抢险,甲队每小时修2.5米,乙队每小时修1.5米,同学们你能帮助他们干些什么?这时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起来,“要用什么东西添!”,“他们要花几小时完成呢?”学生的情感在这危急的时刻得到升华,同时他们的求知欲望提高了,在这样的情感激励下学生的创新思维会被不由自主的激活,思如泉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多了,这堂课的教学效果自然会很好。在新课程改革的教材中有许多的显性情感因素,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充分的展示教学内容中的显性情感因素,同时要挖掘其中的隐性情感因素,真正做到情知互动。

三、学生学习的方式以合作、互动为主

如今在社会上流行着一种说法“情商”,美国心理学家戈尔曼在1997年出版了《情感智力》一书,对情感智力理论加以诠释。书中主要强调情感智力重点是:认知和管理情绪;自我激励;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在现今社会越来越注重人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而情感教学正能体现这一要领。情感教学的学习方式以合作互动式为主。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是学生以合作为基础,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过程。教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不急于去解答学生的问题,而是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学会知识。这种方法有利的提高学生的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和形成坚强和受理性调节的意志。如在教学五年级数学《圆的周长》时教师只给学生一根线,几个圆片,及测量工具。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在小组中学生自己在交流时会找出记录员、操作员、及组长。课堂教学中的合作氛围,教会了学生尊重他人,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又让学生学会团结他人,学会合作与竞争,产生时间效率观念,培养了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注意一定要将激励机制引入课堂,让学生在互相竞争中得到进步。可以进行小组评比,奖励小红花、小五星等方式激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荣誉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的教学不能仅仅强调思维逻辑能力的培养,更应该注重受教育者的情感水平,以及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良好的沟通技巧等的培养。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当中我们应该将情感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方法实施到当中去,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把握学生的情感需要。积极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情感教育论文:情感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摘 要: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品质,培养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周围的一切事物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知、情的协调发展。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感教育;素养提高

情感教学,顾名思义是指教师在结合学生实际特点的基础之上,对教材中一切可用的情感教育因素进行挖掘,并通过这一方式较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力量,使其始终处于的情绪状态,进而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具体知识的学习中去。笔者从事初中数学教育多年,在开展情感教育方面也形成了一定的认识与看法,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对这一教学理念进行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一、实施情感教育有利于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

传统初中数学课堂学习模式,往往由教师牢牢占据着的中心地位,学生却自始至终都处于一个非常被动的学习状态。很多学生都形成了“老师讲什么,我就学什么”的学习观点,严重制约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情感教育会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的点滴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学习热情,促使其在积极、昂扬的精神状态下主动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他们以往被动的学习状态,实现了“要我学”向“我要学”状态的积极转变。

如在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部分知识时,我没有将教材上的相关结论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带领学生动手裁剪平行四边形,并根据裁剪出来的平行四边形大胆推测其可能存在的性质与规律,这样一来学生就能自主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实现了“我要学”的学习状态。

二、实施情感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纵观当今的数学教育现状,我们不难发现,有的学生即使掌握了系统而扎实的数学理论知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并不能很好地解决一些基本的数学问题,这就是典型的“高分低能”畸形人才。导致这一现象的出现,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之外,与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教学理念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牢牢抓住学生的情感运用需求,对他们实施充分的数学实际运用教育。

如在学习了“数据的描述”这部分知识之后,我就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节假日对周边社区居民的生活用水情况做一个调查。学生平时大都很少进行这类型的社会调查活动,因此听到我布置的这个任务之后,个个都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并以小组为单位将调查结果以不同类型图表的形式表现了出来。通过这一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不但认识到初中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更重要的是还在调查与图表绘制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于“数据与图表”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为逐渐提高其自身的知识实践运用能力以及日后更好地开展数学知识的学习等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实施情感教育有利于改变落后的教学模式

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深刻影响,追求学生考试成绩的较高化,教师更倾向于在课堂上向学生大量灌输既成的理论知识,并片面地认为自己灌输给学生的知识越多,学生的数学视野范围与最终的考试成绩也才能得到更高的保障。殊不知,这样导致很多学生只学会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到的一些浅显知识,除此之外的广阔知识体系他们却未能很好地涉及。情感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提倡教师要自我发现、自我分析以及的自我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模式。

如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讲解“正方体的截面”这节内容时,基于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好奇与迷恋,教师可利用《几何画板》软件进行三维图像的演示,并教会学生进行操作。在正方体上任意切割,切割的位置和切割的角度可以任意改变,同时对切割面设置突出的效果,得到不同的截面,使得分析正方体的截面更、更直观,从而弥补了苹果模型、萝卜模型只能切割一次,而橡皮泥太软,容易变形,存在分析不的缺点。

四、挖掘数学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有利于促使学生个人品质的培养与发展

很多教师认为数学中仅仅存在着数学定理以及公式,不像语文、政治等人文学科具备足够的情感因素可用来对学生施情感教育。其实,这是对数学这门学科的一种错误认识。不可否认,数学具有严谨、抽象等学科特点,但是这并不代表它就不具备积极的情感因素。如结合我国数学的发展史以及我国数学家在研究领域取得的众多伟大成就对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情感教育,这样一来就能很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有利于激发他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只要认识与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积极情感教育因素,并创造性地加以利用,就能很好地促使学生个人品质的培养与发展。

五、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情感需要进行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研究表明,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兴趣以及探究欲望,而要想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之上,给予他们更多的肯定与鼓励。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求知欲望以及上进心,又可促使他们将这一短暂的情感冲动无限转化成积极而持久的情感因素,进而对数学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及学习兴趣。传统教学理念下存在着“优等生”与“后进生”的区别。但是,情感教育理念却认为,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都有着各自的情感优势与不利的情感因素,提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其不同程度、不同内容的情感关注,力求实现“教育面向全体,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这一教学目的。

后进生因为学习成绩较差,在情感上更倾向于“缺乏自信”“害怕他人嘲笑”“沉默而消极”等表现形式,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除了要不断更正自身的教学理念,逐渐改变对他们的态度之外,同时还应当对他们进行充分的激励与肯定,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真诚关心与呵护,这样有利于他们逐渐由“厌学”“畏学”的情绪调整为“爱学”“乐学”的学习状态,为推动他们数学成绩的进一步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优等生因为学习成绩较好,可能一直都享受着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关爱与羡慕,这就很容易滋生骄傲、自满、自我炫耀等浮躁心理,所以作为一名的教师,需要对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上进行更高层次的要求,同时还应实施情感上的教育,教导他们学会虚怀若谷。

师生心与心之间的沟通会带动学生普遍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就为更好地开展情感教育、实施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着名学者罗增儒教授曾说:“知识插上了情感的翅膀而更加富有趣味性的幽默与魅力。”所以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教师,必须对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形成深刻的认识,并灵活运用到自身的教学实践当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数学教学注入无限的“艺术风光”,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