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教育管理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教育管理论文:党员教育管理调研报告
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分析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现状,探究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对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近年来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实际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党员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各领域分布不均衡,企业管理人员、一线工人中党员比例较低。区域分布不均衡,城镇等较发达地区党员较多,偏远落后地区党员数量相对偏少。党员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尤其是农村党员低文化、高龄化问题比较突出。
二是发展党员不够均衡。一些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党员工作中不能很好地坚持标准,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发展轻培养的现象。非公有制企业、社会团体等党的力量相对较薄弱,发展党员工作难度较大。
三是党员教育管理不够有力。党员教育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形式缺乏多样性,对不同类型的党员没有做到分类施教。党员管理方式方法相对单一、滞后,缺乏新思路、新举措。一些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管理还缺乏有效措施,党员底数不清,管理手段落后,普遍存在失管、漏管现象。
四是党员出口不够畅通。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还不健全,对不合格党员处置程序还不够规范,处置方式不够恰当,在组织处理上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影响了党员队伍整体形象。
五是组织保障不够有力。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抓得不紧、效果不好。部分基层党组织党员教育管理经费不足,尤其是社区、农村党员教育经费渠道单一,经费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培训工作。
针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以上突出问题,要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突出重点,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严格标准程序,认真落实发展党员推荐制、政审制、预审制、票决制、公示制和责任追究制,把好发展党员入口关。建立健全新发展党员、发展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培训、联系培养、考察考核、实践锻炼等制度,有计划地加以培养。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加大向农村、企业、“两新”党组织中发展党员的倾斜力度。村党组织以发展村务专职工作者、村委会成员、经商务工青年、致富能手、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入党为主;企业以发展生产经营骨干、生产一线工人、青年职工入党为主;科教文卫单位以积极培养各类拔尖人才、专业技术人员入党为主。
二是创新载体,做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建立流动党员台账,按照“一方隶属、双重管理”的原则,实行动态管理。指导基层党组织建立并坚持外出党员报告制度、流动党员申请登记制度、专人联系制度、鉴定制度等,坚持完善组织关系转接制度,形成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从业相对稳定的地方和经济、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指派专人负责,随时做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在市、县(区)党委组织部设立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在市、县(区)人才交流中心、劳动力市场设立流动党员服务站,做好流动党员服务工作。
三是强化措施,进一步提高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水平。制定党员教育培训长期规划,深入实施基层党组织书记、农村党员和流动党员、机关党员、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党员、新党员、大学生村官六大培训工程,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分类推进各领域、各行业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大力开展“红星家园”、“红星驿站”创建工程,开展“党员服务保障践诺”、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结对帮扶等活动,提高党员服务水平。深化党员“评星定格”、党员积分制管理、“双培双带”、“双创双争”等活动效果,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立足岗位创先进、争、作表率。坚持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严格评议程序,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疏通党员队伍“出口”,提高党员队伍整体质量。
四是整合资源,加大党员教育管理投入力度。建立基层
党建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将村级组织工作经费和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经费纳入市、县(区)财政预算,并逐年提高。继续加大城乡党组织结对帮扶力度,引导市、县(区)部门采取项目帮扶、资金扶持等方式,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支持,保障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加大活动场所维修经费投入,积极为村级活动室配备图书、桌椅、电脑等设备,改善党员开展活动的环境。加大党员教育培训经费投入力度,依托党校、农村党员电化教育站点和远程教育网络等平台,扎实开展教育培训。健全完善党内关爱帮扶机制,做好困难党员帮扶、慰问工作,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编辑:华华)
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 - 初探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
摘要:近年来,由于教师的工作压力过大、各界对教师的角色期望过多过高、教师的自我定位过于、教师评价制度不够完善以及一些其他因素,使得很多教师或多或少地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出现心理疾病的先期预兆。对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各界必须重视起来,以防止其成为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制约整个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隐患。
关键词:亚健康;角色期望;教师评价;自我定位;劳动价值
一直以来人们大多只关注教师关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蜡烛”之类的美丽光环,很少有人注意到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据《教师之友》调查发现:近年来,有近30%的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并且比例有逐年增大的趋势,导致教师亚健康的主要原因不是身体健康问题,而是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轻则影响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影响教师个人工作业绩,重则影响一代人,甚至影响整个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可见,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已不容忽视。为了下一代人,为了全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全社会应该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重视起来,大家都来关心教师的心理健康,创造有利的机制,不再让“园丁”们在美丽的光环下独自哀叹,甚至把不健康的因素转移到我们的下一代。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呢?下面结合自己的体会以及对周围同事的采访,谈谈自己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原因的几点看法,希望对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其他人士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有所帮助。
一、过大的工作压力使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据国外调查表明,教师的工作压力大于其他行业,香港也将教师职业的工作压力排在第二位,
仅次于警察。中国大陆社会治安良好,教师的工作压力有可能位居警察之上。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工作状态不仅存在于上班的8小时,还可能延续到一整天。长时间处在强大的压力之下,势必导致人的心理憔悴,精神状态不佳。久而久之会不同程度地患上心理疾病。心理学认为:适度的工作压力可以排除心中的空虚和郁闷,令人振奋,给人奋发向上的动力,有利于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相反,过度的工作压力会给人带来苦恼、烦闷,使人感到焦虑、心悸和沮丧,使人产生生理和心理的失调反应,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可见,教师过大的工作压力是是导致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过多过高的教师角色期望使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的工作对象决定了教师的工作牵连着千家万户乃至整个社会的心,成千上万双眼睛都在
盯着教师的一举一动。作为教师,上对国家、社会、学校和所有学生的家庭负责,下对几十上百名学生负责。总是要把各种不同的角色期望挂在心中。不同的主体对教师的角色有不同的期望,对教师的工作有不同的评价标准,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乃至相互冲突之处。国家和社会期望教师充当知识的传播者、集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等角色;家长和学生期望教师是知识博大精深,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学者型教授型人才;而学校总是期望他的教师是出色的纪律维护者,业绩突出的教育者,遵纪守法、指到哪里打到哪里的好员工。众多的角色期望综合在一起,无疑是要求教师是一个十全十美的理想超人。而教师毕竟是一个个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现实中人,扮演的角色不可能同时达到众多的期望值。稍有一些方面的角色扮演不如意就会换来众多的批评、指责。如果教师的责任心过重,就会整日忧心忡忡,生怕某一方面的角色扮演失误,换来责骂。过重的心理负担会导致教师的心理失衡,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三、过的自我期望难以如愿使教师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作为知识和道德的化身,常潜意识地把作为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工作中,教师总
是希望自己在各方面都作得尽善尽美,样样都不比别人差,并且渴望他人看到、肯定自己的成绩。而往往忽略了自身的条件限制。现实中,个人的个性、能力、特长和机遇各不相同,而这些自身条件又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工作成绩。特别是教师职业,业绩并不一定能从教师自身的学历、能力和花工夫的多少中直接反应出来,而要从学生方面间接地反映。所以,成绩和付出的劳动并不总是成正比。这就使得,教师如果觉得成绩不够理想而加倍的努力工作,但是努力的结果不一定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结果。所以,教师如果不能理性地分析失误,把原因都归结到自己身上来,就会内疚、自责,甚至感到悲观厌世。带来心理上的不良反应,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四、不够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
目前,我国教师评价主要采用终结式的评价方式,并且把评价结果与奖惩相结合。即:不注
重过程,而只看重最终结果。从而,只评价到了教师在学生学习成绩方面所做的工作,忽略了其它众多方面的工作,如教师改变学生的思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等多方面所作的努力。忽略了教师在学习成绩以外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这就使教师对评价方式的科学性产生怀疑。另一方面,这种评价方式的公平性也有待进一步改善。教师的业绩只从学生的考试中反映出来,忽视了班级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所导致的学习成绩差异。即使是原来基础相同的两个学生,也会由于他们的遗传因素、家庭环境以及家长的重视程度的不同,导致他们的成绩出现较大差异。无视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而单独把学生的一次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依据,显然对教师是不公平的。所以,教师如不能接受这种评价方式,评价的结果就会对教师的心理产生很大影响。
五、教师的劳动报酬很难反映教师劳动价值使教师出现不平衡心理
以前教师出于自身的职业特点,对于金钱的问题都羞于启齿,但现在市场经济观念已经深入
人心,包括教师也不回避报酬问题。不可否认,近年来教师的待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党和政府花了很大的力气在保障教师的工资兑现上,这些都极大地改善了教师的生活状况,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但是,教师的工作待遇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当前教师的报酬水平还是难以反映教师的劳动价值。教师的劳动价值 很难有一个明确的量化标准,无法计算出一个而合理的数目来,但是可以对比同行业者,如民办学校的教师工资,或者其他行业者的工资待遇。一些地方出台政策,教师的工资待遇参照国家公务员,但实际操作中两者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部分教师在心理上不平衡,自己的工作并不比公务员轻松,但工资待遇却相差较大,更何况一些公务员在工资以外还有较多的灰色收入。所以一些教师辞职下海或者转岗到其他行业。另一方面,当前一些较贫困地区由于地方财政不足,教师的工资仍难以准时足额到位,部分教师选择到东南方待遇较优厚的地方就业。这些因素都对教师工作心态的稳定,对教师的心理情绪有一定的影响,出现一些抱怨情绪。
此外,教师自身的家庭因素,如家庭是否和睦、婚姻是否美满,个别学生的过分不当行为,以及自己的升迁机会和工作前景等因素都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劳动。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人类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作为教师自己、学校以及社会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以减少教师心理健康疾病的出现呢?下面从三个方面简单谈谈如何减少、克服教师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一、从教师自己的角度克服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首先影响的是教师自己的身心健康,直接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所以,
教师自己是直接的受害者,有必要想办法避免出现心理健康疾病。调节治愈已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1、以平和乐观的心态对待人和事
良好的心态能使人心情愉悦,是出色完成工作,积极向上进取的关键。作为教师首先要认识
到任何人在为人处事、工作学习中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其次是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时,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先让自己静下心来好好想想,然后再做出合理的对策,尽量避免出现过激行为,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2、客观的自我定位
心绪不佳,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好高骛远,对自己的定位不够合理引起的。对自己的定位越高,
越难以实现,给自己带来的失望也越大到,从而导致心绪不佳。可见客观的自我定位对人的心态是很重要的。要看到庞大的教师队伍中,能成为教师、名教师的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都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一生,直到退休也还是一名不为人知的普通教师。作为教师努力工作是应该的,有多大能力干多大的事,即使达不到自己的理想值也属正常。自己也是成千上万名默默无闻的普通教师之中的一员。
3、工作之余多参加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能使人忘却烦恼,愉悦身心。教师的工作属于强度较大的脑力劳动,长时间的工作
使人身心疲惫,产生焦躁、烦闷的情绪。所以,教师必须劳逸结合,适量参加体育锻炼以缓解工作的压力,释放工作中的不快心情。另外,参加体育锻炼也能强身健体、保持充沛的精力,抵御身体上的疾病。
此外,与同事融洽相处、多参加社会交际活动以及把心中不快的事情多向朋友倾诉也能缓解压力,达到身心愉悦的效果。
二、从学校的角度克服
1、学校要多关心体贴教师
学校作为教师的直接领导者,要多关心下属,充分地信任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关心
教师的疾苦。学校领导的理解与信任,很大程度上能让教师感觉到温暖和被重视,去出心中的种种苦闷,调节自己的心态,并发奋工作以报答领导的知遇之恩。合理地处理好学校和教师之间的关系能克服教师出现心理疾病。
2、健全教师考核制度
学校作为教师考核的直接操作者,有责任完善教师的考核制度。学校要研究制定既对教师没
有太大压力,而又能达到考核教师的工作、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的教师考核制度。教师的考核制度的优劣,不仅仅是看能不能区别教师的工作成绩的好坏,还要看能不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是不是有利于学校教师团体的团结和健康和谐。所以制定教师评价制度时,要充分考虑肯定每一个教师的成绩和每一个教师在工作中所付出的努力,包括非学习方面的工作成绩。制定考核制度的宗旨要定位为“激励+考核”,即:既要能考查教师的工作成绩,又要能为每一个教师加油打气。
3、学校要为教师的健康加大投入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以设置教师健身房;开办心理健康咨询所,聘请专家对教师进
行心理咨询;举办教师联谊活动等,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以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减少或杜绝教师心理健康疾病的产生。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相信学校花在教师身上的投入,会换来加倍的回报的。
三、从社会的角度克服
教师的工作和社会密切相关,教师的工作直接制约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反过来社会又对教
师队伍的健康和谐发展起制约的作用。教师的工作职责和教师的发展方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和对教师的作用需求。社会对教师的角色期望值,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否则会增加教师的工作压力,导致教师心理压抑甚至出现心理疾病,结果适得其反。要考虑到教师首先是平凡人,和其他人一样,有人的所有本性和需求。只是由于分工的不同,才为人师。所以社会在对教师提出的角色需求的同时,还要切实关心教师的疾苦,理解身为教师的难处。我想:社会的理解和关心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剂良药,能保障教师队伍的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关系到教师自身的健康和工作业绩,直接作用于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人类的健康和谐发展离不开高素质、健康健全的教育工作者。所以,全社会都不能忽视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都必须尽力维护教师的健康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教育管理论文:乡镇“教办”撤消后的乡镇教育管理
改变观念,加强管理,转变职能,提高质量
----广东省丰顺县丰良中心小学行政管理的经验和做法为了解决乡镇管理教育的种种弊端,丰顺县依据梅州市政府《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于2001年9月开始撤并乡镇教办、建立以中心小学管理面上小学的管理机制,值此,丰良镇面上小学开始在中心小学的管理、指导下工作,翻开了丰良镇小学教育崭新的一页。一、建立机构、改变观念、转变职能。“丰良镇教办”被撤销后,原教办的工作人员合并、精简至中心小学改设中心小学校长负责工作;副校长二人,一人负责全镇的教学、成教、幼教,一人负责中心小学的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并成立了以中心小学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面上小学具有教学教研实力的领导或教师为组员的“丰良镇教育科研小组”,教育科研小组下设德育组、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文艺体育组、少先队、书画组,形成“宝塔”似的组织结构。随着这些机构的成立,各机构负责人就依据自己的职责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变过去的“以人治教”为“依法治教”、“以德治教”,加强了中心小学领导、各小学领导、全镇教师的法律学习、政治学习、职业道德学习,使全镇从教师到领导的思想上、道德水平上,紧跟形势,与时俱进;中心小学的各位领导,也各施其职变过去的“坐镇指挥”为现在的直接深入到教育教学及时线,参与、指导、督促学校的管理和教师的教育教学,从而提高了丰良镇小学领导、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意识。二、抓好中心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充分发挥“三中心”的作用。为了抓好中心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心小学除了按照分工各施其责外,还敢于放权,让具体负责中心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放开手脚进行教育教学的管理与督促工作,并在人力、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因此,在人事安排上,中心小学排除一切阻力,坚持“工作能力弱的不要、思想水平不高的不要、不会协调人际关系的不要”的用人原则,在师资方面不断充实中心小学的力量,使中心小学成为思想较硬、工作能力较强、心胸较宽广的具有战斗力的集体,使教师能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成为全镇教师的榜样。其次是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对师生的管理,并且在制度的规范下,中心小学的教师们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并且在中心小学领导的直接关注下,把教师的研究成果随时展示给面上小学的教师,以供面上小学教师学习、模仿、借鉴,从而使中心小学真正成为骨干示范中心、教学研究中心、教师培训中心,同时也使中心小学成为了教师业务辅导基地和教育教学改革基地。近两年,中心小学的水平测试成绩都名列全镇之冠,几乎每位教师都为全镇教师上过公开课或示范课。三、抓好教师的管理,提高教师的素质。(一)、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政治思想素质。只有加强师德建设,才能使教师具有爱国爱民、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才能使教师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在教育教学中作出成绩,使学生健康成长。为了加强师德建设,丰良中心小学不仅经常组织广大教师学习《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政策法规,组织教师学习时事政治,了解当前国际国内学校教育的形势和变化,从思想上紧跟时代,开拓创新,还聘请镇司法所的同志作为各面上小学的法律顾问,帮助处理一些与师生有关的法律问题,给师生进行法律知识讲座,从而提高了师生的法律意识。在此基础上,中心小学领导成员常下乡检查,从检查中发现问题,防微杜渐,对症下药地进行指导和教育,并且,制定了师德“一票否决制”,对有违师德的教师进行处罚,从而提高了教师的思想水平。两年来,全镇小学有50多位教师被评为镇以上先进个人,其中黎小红、曹世锦二位老师被评为广东省“南粤山区教师”,彭灵、吴继生、吴展文、张广发四位校长获县“校长”或“管理人员”称号,黎素文、吴志蓉两位老师被评为县教改积极分子,彭惠玲、黎德文、彭更新、吴巧玲四位老师被评为县教师。(二)、重视提高教师的 文化和业务素质。丰良镇小学有200多位非全日制师范学校毕业的教师,他们的教学基本功和知识能力相对较低。面对这种状况,丰良中心小学领导一方面重视学历教育的宣传,鼓励教师参加学历培训,这两年,全镇参加大专以上学历培训已有130多人毕业,举办了4次小学教师语文、数学基础知识水平测试,促使教师更新、补充知识,提高了教师的文化素质;组织教师参加县以上培训的有500多人次,特别是2003年暑假,丰良中心小学不仅组织了全镇300多位教师学习好县教育局巫拉芳副局长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会议上的重要讲话,还先后派出11批近180人次参加各类各科培训,广大教师的业务文化素质也得到了提高。(三)、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教育教学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从事教育教学的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并有致力体培养学生能力的观念。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丰良中心小学领导既重视指导,也重视督促,在全镇小学系统,创设了一种“提高师生素质,谋求更好发展”的良好氛围。⒈大力抓好教师基本功的评比。抓好教师的基本功的评比,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一种重要方法。为了锤炼“师功”,丰良中心小学专门成立了基本功竞赛领导小组,具体规划活动,如2002年11月举办的“阅读教学大比武”、2003年11月举办的数学教师说课比赛、2004年元月举办的教师卡拉ok比赛、以及一年一度的教师书画比赛等,不仅丰富了广大教师的课外文化生活,对提高广大教师的文化业务素质起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从而涌现了一批像曹世锦、邓雨玲、吴志蓉、张广玲等一批“教学能手”,他们的说课、上课、论文、教案设计等获得县以上奖励。⒉大力抓好教研、教改活动。“常规打基础,教改求出路”,只有加强教改教研,才能使教育出成绩、出成果。丰良中心小学“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对全镇小学的科研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落实。两年来,“教育科研领导小组”,不仅给每个学科制定了教研专题,抓好镇级公开课的质量,使其同时具备示范性与指导性,并且要求每个教师自定一个教改专题,做到有计划、有内容、有实验报告、有总结,各校每周固定时间进行教育教学交流,研究课堂教学教学结构模式,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使教育、教学互相渗透,相得益彰。在抓好课堂教学改革方面,要求课堂教学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量为中心”这一原则,提倡“减负增效”,创设乐学氛围;为使中心小学这一教改策略得到落实,每次举办公开课,镇教研组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有专人负责课前指导、课后总结分析,并要求听课教师人人都写听后记、人人发表意见、认真评课,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落实,从而达到既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又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⒊抓好学科水平测试和各种竞赛。教师的业务素质,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心理,学生的学习的质量,在很大的程度上也能反映出教师的业务素质。为此,在素质教育体制尚未建立或健全的情况下,“统考统改”依然是一种衡量教师业务素质高低和学生学习质量好坏的一种重要手段。为了能使“水平测试”尽较大的力量衡量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学生的学习质量,丰良中心小学采用学生单人单桌、分校到总校测试、异校交叉监考的组织形式,考试后统一装订、统一评分标准、三个人以上复核、登分,利用有线电视公布学生百名前名单、简报表彰前五名学校和老师,使整个测试过程尽量做到真实、公平、科学,从而推动了教师的工作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学科水平的测试成绩连年名列全县的前列。当然,丰良中心小学不仅在学科水平测试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近两年来,在参加全国奥林匹克数学比赛中有20多人获部级奖励、10多人在梅州市“育苗杯”及“数学通讯赛”中获奖;参加全国青少年“春蕾杯”征文赛、世界华人小学生作文赛、中国校园文化征文大赛等共40多人次获奖,在市以上刊物发表作文有10多篇;参加县少儿书画获奖的有20多人次;参加县文艺汇演获奖有20多人次;参加县田径运动会,团体成绩均名列前茅……所有这些,均从另一侧面反映了该镇师生的素质不断提高。⒋重视教师的教研教改总结提高。重视教师教研教改的总结提高,其实,也是对教师教研教改的肯定与鼓励。丰良中心小学为使教研有成效、教改有成果,对教师的总结提高,不仅做了硬性规定,比如每学期必须完成一份教研教改总结;而且还制定了奖励办法,比如凡发表或获奖的教研文章,按级别给予一定的奖金,激发教师教研教改总结提高的兴趣。由于重视了教研教改的总结提高,丰良中心小学近两年以来,共有40多篇教研文章获县以上奖励或发表。总之,自撤“教办”后,丰良中心小学的各项工作都在有序地开展,并且比以前更务实、更有效了,但是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心小学“三中心”、“两基地”的作用还需要更长时间的探索。
教育管理论文:如何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和培养发展
新形势下,农村各级党组织如何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农村广大党员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农村各项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已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主题。同时,加强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培养发展工作,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重点工作,也是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关键所在。
一、要加强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
各村级党组织要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要结合“创先争优”活动“一讲二评三公示”的活动要求,至少每月开一次支部委员会或党小组会,每三个月召开一次支部大会,每季度组织党员上一次党课,每年进行一次民主评议党员活动。要不断改进活动方式,切实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坚持分类指导,严格执行组织关系转接的有关规定,不断加强对农村各类群众体中党员的管理。乡(镇)党委要加强对农村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增强党性观念,自觉保持先进性;培养他们普遍掌握一两门实用技术,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在党员管理上要突出灵活性,做到分类指导,分层管理。农民党员队伍的年龄、文化和从业特点,决定了农村党员管理上的多样性,根据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积极探索农村党员的管理方式。进一步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按照“实际、实用、实效”原则,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走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同时,实行分类管理。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加大了党员队伍的流动性,外出党员增多,对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实行外出登记制度,使他们始终掌握在党组织的视线之内,而不游离之外;对老年党员可采取划分党小组的办法,指派一名支部委员专门负责其教育管理,使老党员老有所学,老有所管,老有所为;对从事种养加工业的中青年党员,继续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促其发挥作用。
二、在党员教育上突出实效性,做到有的放矢,按需施教
在充分利用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的同时,要把农村党员熟练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把近期科技成果运用于生产实践的能力,具有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作为农村党员教育的重点,解决好农村党员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党性观念等问题,以及根据农村党员队伍素质的千差万别,做到区分层次,分类指导,有的放矢。对那些思想守旧,无开拓创新精神的农民党员要作为主要工作目标,采用集中培训、实地参观、现场示范等形式,用身边的人和事,用新技术带来的可观效益促其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对那些科技素质低,缺乏致富本领的农民党员有计划地进行市场经济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使党员人人都有一技之长,增强致富能力;对那些头脑灵活,率先致富的青年党员,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参加农广校、农函大的培训,逐步、有意识地他们成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
三、在党员发展上突出严肃性,做到严把“入口”,畅通“出口”
改善党员队伍结构,体现党员的先进性是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主攻方向。发展党员要摆脱束缚,放宽视野,重点从靠自己的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率先富起来的致富能人,骨干力量,从复退军人和村干部中发展党员,从源头上保障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发展党员要严格执行“十六”字方针,实行“两推四公示”、责任追究制度,把好“培养关”、“考察关”、“发展关”和“审批关”,注重质量,不求数量,做到发现一个,培养一个,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同时,要以从严治党为根本,畅通党员“出口”,对于那些长期不参加党组织活动,不发挥党员作用,不执行党的政策,经过民主评议定为不合格的党员,经过党组织反复教育仍不悔改的,要严格《农村党员积分考评制》的办法进行组织处理,绝不姑息迁就,从而保障农村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四、要切实抓好农村的党员发展工作
要按照新时期发展党员工作方针,把有文化的青年农民、科技示范户、致富能人和非党村委会成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作为培养重点,列入发展计划。要着力在农业生产及时线和长期不发展党员、党的力量薄弱的村发展党员,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要加大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不断壮大农村入党积极分子队伍。
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 - 创新教育专题研究
前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二十一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我国下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便面对新的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另外,在从中国教育内部来看: 至从78年全国灰复各种升学考试后,全国各地又掀起学习热潮,各种学科都逐步同国际教育接轨,国际化的学科竞赛如春笋般的突起。为了急需人才,传统式的应试教育模式成了历史的产物。学生基本都在“苦读+科举”的恶性循环下读书。单从各学科国际竞赛的试卷测试成绩上看,中国学生都会捧回金杯为国争光。但认真分析喜讯的内容时,不免又带有遗憾,因为取得的奖杯都是在笔试中取得,根本没有人是从动手操作上拿过奖杯。从国际上享有盛名的“诺贝尔”奖,中国占有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却无一人是真正的中国人,(杨振宁)从而可以看出中国的教学在理论和实际操作中严重脱节。
1992年“国际教育进展评价(IAEP)组织”对全球学识较好的地区中抽了21个国家和地区的13岁儿童数学作了统一检测的成绩上看,中国的分数较高,名列及时位。可在庆贺之余,我们应该看到:
1、中国小学生用比外国同龄学生多一倍甚至几倍的时间演练数学,作业是全世界最多的,看电视是全世界最少的。加州大学的一名有威望的教授项武义曾问:“我们的效率高吗?用这么多的时间换取这点成绩是否值得。”
2、中国笔试成绩世界,可动手能力的测试中(如测量、估算、画图)等基本上全败。在IAEP测试中有动手的测试,中国弃权不敢参加。
3、数学能力和科学思维、形象思维脱节,中国学生想象力、观察力的测试的21个国家和地区中列16位,处于中下水平。
4、“知识经济”时代必须具备“创新能力”,从测试题目上看中国学生好象很有能力,可在实际生活中与美国学生相比,中国学生远不如美国学生的知识面宽,创造力强,就拿一道简单题目来说吧。“小明种树,每行种3棵,种4行要12棵,可现在只有9棵树,要小明按上面的条件种树,他能种出来吗?”这道实际生活中常见的情况若用课本上的常规知识就适应不了啦,也就没有做到学以自用。
因此,中央教科所根据当前的教育形势和需要,提出了“创新教育”课题和计划内容,一下得到了全国各地响应,认为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育部部长陈至立看了“创新教育计划”后十分重视,亲自三次接见过问课题组组长、中央教科所所长闫立钦同志。并作了重要指示:一定要把它搞好,不能虎头蛇尾,碰到什么问题,教育部会尽量帮助解决。同志也在教育会议的多种场合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而创新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水平提高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才有后劲。我们要跟上世界科技进步的步伐,必须千方百计地加快知识创新,不断地创新,社会各项事业才会不断发展。为了尽快使“创新教育”课题得以实施,在1999年10月16---19日在广东省召开首届“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学术研讨暨工作会。来自北京、广东、江苏、浙江、海南等20多个省市的代表参加此次会议。家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吕福源出席会议并作了两个半小时的讲话。中央教科所所长闫立钦就此项工作实验研究进行部署。代表们还将创新教育的目标、特征、实施途径进行研讨。教育的改革事在必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就要从现在开始。我省根据全国教育工作会义精神,特申请成立“海南省中小学创新教育课题组”这项工作由省教科所牵头,中小学各教研组专门负责进行各种学科创新实验。接着,我省马上于1999年10月24日 在海口“中法大厦”召开海南省“中小学创新教育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验”课题开题会,中央教科所所长闫立钦、海南省教育厅副厅长谢峰、海南省教科所所长林泽龙、副所长蒋墩杰、基础教育处处长石秀慧出席会议并各作了指示或讲话。各实验学校的代表就此项工作互相交流,发表各学校的实际情况意见。另外,会议中还转达了省副省长王厚宏、符厅长的意见。通过省教科所意见,决定海南省小学数学创新实验点选定具有教学实力的农垦一小、二小和儋州市那大四小三个 点作为实验学校参与这项实验研究工作。
一、什么是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指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的教育。创新能力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心理学家认为,创新能力可以看成是产生任何一种形式的、本质上是其本人事先不知道的思维结果的能力。因此,学生的创新能力虽有先天的成份,但主要是后天养成的,而且可以通过知识、创新方法、技巧、策略等的传授,以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得以培养和训练。
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并不排斥,也不矛盾。创新能力是个体素质中的核心素质,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较高形式。可以说是素质教育包括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延伸与提高,是素质教育的新境界。所以,当前素质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到创新教育上,积极探索创新教育的特点、规律、内容、要求、方法,以促进学生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
二、创新教育的要求
1.改变传统的教育观。传统的教育观的基本特点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由此形成了教师以教材和课堂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教学思路忽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拿几个实际例子来说吧:1 “5-3=?”这连4岁的小朋友都会做,可有些人讲了一大堆道理:因为5是由两部份组成(2和3),减去其中一部份(3),得到另一部份(2)。让一年级小朋友如此说理合适吗?更何况,你怎么一下就想到5是由2和3 组成的?2 “12只鸡蛋,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几只?”二年级同学几乎全部都能很快得到答案。(比外国的孩子强多了)但老师随及部了一个问题:“这道题的实质上是求什么?”学生们哑口无言,标准答案是:本题实质上求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多少?所以用除法。这段话你会吗?离开小学的任何一个人都难以想出这个答案,包括数学专业工作者。因此,改变传统的教育观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前提。
2.创新教育有利于学生创新的环境。首先是创建的利于创新的课堂环境。这包括(1)建立活跃、宽松、民主、高效的课堂气氛;(2)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课积极性,以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3)作出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的评价。其次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的学校环境。这要求学校的各种布置有利于学生感到自由和安全;有特定的学生活动室以利于学生创新;有必备的设备供学生创新;同时学校的陈设还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等等。
3.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创新精神。有研究表明,有创新力的儿童大多具备如下个性:富有责任感、感情丰富、有决心、勤奋、富有想象力、依赖性小、自行学习尝试困难、兴趣广泛、独立学习与生活、沉思而不盲从。
4.树立多元的学生创新观。学生的创新不仅表现在我们普遍关注的学术性和表演才能方面,而且广泛地表现在非学术性和非表演性方面,如管理、组织、人际交往等等。树立多元的创新观,不仅是创新教育的要求,更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5.具备有创新型的校长。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之一就是要有创新型的校长。因为校长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学校管理有利于促进教学,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带头研究和解决创新性课题,带动教师创新性地工作,善于听取教师的新观点和建议。
6.增养大批的创新型教师。所谓创新型教师就是善于吸取近期教育科研成果,将基运用于教学中,并且有独创的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的新教学方法的教师。创新型教师要具备如下条件:有创造能力;强烈的求知欲;敬业乐业;设法形成创新性的班级;创立民主、宽容、温暖的班级气氛;能与学生共同学习;评价以激发或促进学生创新为主。
三、为什么要搞创新教育
江总书记在第三次全教会上再一次明确指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国家、民族的进步要靠创新,创新的获得有赖于有创新能力的人,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靠创新教育来培养。因此,国家、民族的进步归根到底必须依靠创新教育。同时,创新教育又是时代的要求,唯创新教育才能真正实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的教育宗旨,培养大量高素质的人才,促进国家与整个社会的进步。面对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当前国际国内新的形势,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体制和结构、教育内容和方法,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的矛盾,已经和正在日益露出来。学校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教育作为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不仅要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储备,而且要直接参与各方面的建设事业,为推动各项建设事业作贡献。这就要求必须改革脱离社会实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通过经济体制、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的配套改革,尽快建立教育与经济、科技密切结合的新机制。这就必须坚决克服用“一个模子”来培养人才,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
四、怎样理解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从多方面的归纳,可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相对自己而言的创新。它是指学生在解决某一问题时,采用了自己以前从未采用过的途径与方法等,但是其他学生或社会上早已使用过的方法与途径。
二是相对于全体学生而言的创新。它是指学生在解决某一问题时,采用了同年龄组,甚至同一教育阶段的其他学生以前从未采用过的途径与方法等,但是社会上已经使用过的方法与途径。这两个层次的创新寻于整个社会而言并无现实价值。
三是相对整个社会而言的创新。它是指学生的解决某一问题时采用了整个社会尚未采用过的途径与方法。这种创新具有社会意义和实践价值。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各方面的知识、能力及其他条件的限制,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创新教育的目标,应以及时层次的创新为核心,以第二层次的创新为奋斗目标。
五、为了搞创新教育,我们该如何做
(一)教师对学生方面:
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求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和不断进取精神。不但应善于理解,而且也应善于“倾听”学生的倾诉,对每一个学生都有兴趣。老师对学生一视同仁,关心和喜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这是教师的天职。教师更应清楚,如果你不爱甚至讨厌你的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教师更应明确,教学过程首先不是一种认识过程,而是一种人际交往过程。学生学习的发动,主要取决于师生关系中双方的态度。这态度就是真实、认可和理解。
实施创新教育,老师还应帮助学生打破传统意识。迷信知识,崇拜伟人,相信教师,这些都是学生的传统意识。其后果是使学生失去了自由思考的空间和对过去的反思。例如:在教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例题教学:28+6=?若教师按教材上的“看大数,拆小数”的方法去教,学生只能做成(28+2)+4,却没有想到我也可以把28拆成20+(8+6)、24+(4+6)!如果学生只按老师讲的及时种方 法学生去学的话,还谈体什么学生自主性,谈什么学生素质培养?通过教育发展趋势来看,在下个世纪里,自由和独立精神将促使全球学生成为自由组合式的学习群体,而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将成为未来教师的重任,教师不但应能够指导学生的批判实践,而且还应能够示范性对一些知识或观点进行批判。
教师应该知道:虽不能说你给学生一块冰,学生就会给你整个严寒,但如果你给学生一束鲜花,学生定会给你全部的春天
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 - 关于意志品质培养的体会
在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现代教育也步入一个新的时代,他要求新时期的教师不权是只能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还应该是培养健全成熟人格,塑造心录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培养学生健全成熟的人格,关键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随着时代前进,社会开放,大众传播媒介的日益现代化。学生接受信息容量越来越大。其中的负面影响的量也大幅度增加,加之学生的涉世不深,学生心理体会产生诱惑,加上录像厅,电子游戏机室常常有意选址在学校附近,形成不理 想以微观环境。这样环境对于学生能力差,意志质薄弱的学生,自然产生厌学,放弃学习的主 要根源,据上海有关机构2002年抽样统计,上海市中学生中略有5%存在严重厌学,12%学生存在轻度厌学。这样环境,对于学习能力差,厌学现象严重的B层次班来说,影响可想而知,自然是这些负而影响重灾区。另一方面,由于B层次班的学生学习能力差知识断层严重,随着知识加深,学习障碍增大,无凝获得获少都会给他们心灵带来一些影响。那么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必须重视意志品质的培养。下面就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意志品质谈谈自己体会。
1、走进学习心灵,帮助学生摆脱失败阴影
我担任初三一个B层班的数学教学任务和班主任工作,在我们班有这样一位女同学,原来初一、初二学习一直都是名列前茅,升入初三后,由于家长对其期望过高,要求他考重点高中,使他的心理压力很大,造成应试恐惧。考试前出现心悸,胸闷头晕,记忆再现困难,因此各种考试成绩大幅度下降,数学成绩由原来的80多分下降到60多他有进甚至不及格。这样不仅父母焦虑,本人也很担扰、压抑,很快心理也出现一些毛病。具他父母说他经常每次作业后复检查十余次生怕遗漏,在家的反复洗手重复关门,生怕疏忽大意。弄得家长也 担心。自己思想上也苦闷,我了解这个情况后,我没有急于给她谈学习,而是与她谈心,帮助她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由于她过份紧张压抑造成大脑右半球功能联系障碍,导致考试时脑海出现一片空白,从而使得学习状态处于低谷,由于找准存在原因,消除心理上的阴影,加上学习方法得当很快学习就有明显的起色。
2、而心发现学习闪光点,矫正学习的不良习惯
中学生的个性倾向性特征,包含有积极和选择两个特征。由于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理念、信念的差异,使得学生对事物有不同的主观意识决定自己的行为有目的地对外部行为环境作出反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基本的需要、兴趣、爱好处于较低水平状态,容易受外部环境中消极因素的影响形成病态心理。如我们班就有这样一位同学,他是初一下从对而铁二中转来的。原因是由于在原校经常迟到、旷课、打架与老师对立。到我们班后原来的坏毛病依然存在。针对这个问题我没有采取歧视态度对待他,而是有意识与他交流,帮助他分析导致产生这一切的原因。开始由他能每天按时上课不讲话就给予表扬,能按时交作业本主给予表扬,能按时做好两操就给予表扬。一段时间后,他违反校规现象也逐渐少,学习也有进步。也愿意同班上好的同学一起玩一起讨论学习,一起为班级做好事。有一次,我与他交流,他告诉我说“罗老师,原来我很恨老师和医生,现在我不恨老师”,原因是小时生病,医生给他错打过敏针,在小学被老师用教鞭打过、骂过,可见老师在工作中的一点疏忽对学生的影响是一生的。
3、培养健康人格
培养健康人格,实质上就是培养学生追求真知,追求人格。因此我在教学和生活中注意培养学生诚实、友爱、进取的意志品质。在学习生活中我注意抓住学校、班级的每一次活动,每一次锻炼,每篇好文章对学生进行教育。平时我只要发现能激励学生的好文章我都推荐给他们看。《我是怎样走出大山的》,《我怎样独自设计原子弹》,《一个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自述》。通过这学习,让他们体会任何有成不的人的成功都必须经历限辛的劳动。同时,深入学生心灵,灵找替心在学生身上的不足之处,并给予疏导。尽量掩藏当今社会中存在不良现象。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面对人生。
教育管理论文:乡镇新时期党员教育管理初探
乡镇新时期党员教育管理初探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提高党员素质,保持党员先进性已成为新时期党建工作的一大课题。稽东镇党委对此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我镇党员教育的现状及原因
稽东镇地处绍兴县南部,辖2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全镇共有34个党组织,有党员1384名。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全镇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总体上看,已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是农村党员老化,整体素质不高。全镇1384名党员,其中56岁以上的318名,占到23;高中以上文化的166名,占12;小学以下文化的512名,占37。总的看,全镇的党员存在老化现象,文化程度也偏低。
二是一些党员宗旨观念和模范作用淡化,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明显,甚至混同于一般群众。特别是农村党员中,有的参与赌博,在群众中形象不佳;有的崇尚迷信,参与教派;有的工作落后,甚至落后于群众;有的整天无所事事,起不了先锋模范作用,甚至对组织牢骚腹;有的拉帮结派,带头上访;有的腐化堕落,践踏法律。
三是有些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不积极,开展集体活动难。个别党员不参加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不做党组织分配的工作,称之为“三不党员”。
四是流动党员不存在失管、漏管问题。非公有制经济建党组织问题有待研究。全镇有外出党员485名,其中约35外出3个月以下,70外出3个月以上,这部分党员管理困难,有的失管、漏管。
五是以往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强。有的党员无所谓教育不教育,纪律观念淡化;有的教育流于形式,对党员存在问题起不了很好作用。
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党员教育管理的工作模式、思想观念、工作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没有完善健全一整套党员教育管理的制度。二是我镇经济发展水平低,制约了党建工作,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
二、工作思路与对策
根据我镇党员教育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一)基本思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围绕“一条主线”(以“三个代表”为主线),抓好“二项工作”(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开展学理论、学《党章》)、突出“三个重点”(农村党员、离退休党员和流动党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使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出现新的面貌,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一个大的提高,切实发挥好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1、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必须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于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始终,常抓不懈。要加强党员的理论教育,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广大党员的头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从根本上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每个党员在思想和行动上解决能否代表、如何代表的问题。
2、抓好“二项工作”。一要把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教育作为党员教育管理的首要任务来抓,引导广大党员进一步加强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每个党员都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二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学理论”、“学《党章》”活动,解决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党员的党性观念,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对党员进行党的性质、宗旨以及党员标准的教育,用《党章》统一思想,用《党章》规范言行。
3、突出“三个重点”。一是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全镇有1178名党员在农村,对这部分党员的教育管理,要加强理论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的教育。要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定期组织党员学习,了解和掌握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加强党性党风教育,加强科普知识、法律知识的普及,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的文化知识结构,提高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增强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本领。二是加强对全镇退休党员和流动党员的教育。定期按规定转移退休党员的组织关系,将党组织关系转到所居住村党支部,接受所在村党组织的统一管理;对流动党员实行《流动党员活动》制度,保障流动党员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监督。对于短期外出(3~6个月)或长期外出但暂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由镇党委发给《流动党员活动证》。对于外出3个月以内的党员,要执行向所在党支部“外出前报告、回来后汇报”制度,确保外出党员按期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对不按期按标准缴纳党费的党员,及时给予批评教育或按照《党章》规定做出处理。三是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员的教育管理,这既是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的重点,又是教育管理的观点,要切实加强对他们的监督、指导和对党员
企业主的管理,向非公有制企业选派党建工作联络员,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工作。(二)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
结合开展“基层党建年”活动,以着力完善健全四项制度为抓手,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
1、不断完善党员教育学习制度
始终着眼于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坚持不懈地开展宫员教育学习工作,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和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一条基本经济和主要做法。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员教育学习工作,是确保这项工作扎实有效进行的重要保障。一是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这项活动,增强广大党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坚定性,引导他们自觉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二是拓展教育学习内容。新时期党员教育不能仅停留于一般的理论学习,而是要适应时代和党员工作岗位的需要,加强各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广大党员在各自行业和岗位上成为带头人。三是创新教育学习形式。克服空对空的灌输说教的教育模式,做到理论教育与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的有效统一,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创新教育手段,逐步普及远程教育、电化教育,扩大覆盖面、增强感染力;坚持开展生动活泼、党员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党员参加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热情。四是加强教育学习主阵地建设。从场所、课程、教材、人员、制度等方面入手,把基层党校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进一步完善党员管理制度
提高党员素质,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做好经常性的党员管理工作是一个大问题。我们要以改革的精神,对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手段加以改进,使党员管理工作更富有成效。一是转变指导思想。要坚持以服务促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思想,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为党员提供卓有成效的服务,提高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二是探索分类管理办法。根据党员所在地区、行业、年龄以及文化程度的差异,研究制定不同的管理办法,有针对性地做好党员管理工作。三是切实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本着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有效管理、有利于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原则,积极进行探索,实行流动党员活动制度,不断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四是创新管理手段。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按照党组织管理和党员管理有机结合的原则,尽快建设党员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党员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和效率。
3、建立健全党员监督制度
加强对党员的监督,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重要保障。一是要不断健全党组织生活。在党内形成团结民主的风气。充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高标准开好民主生活会,做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确保党内生活严肃认真、健康有效地开展。二是要发挥党组织对党员监督的主导作用。党组织对党员的监督,必须长期、实时进行。坚决杜绝平时疏于管理,出事才查处的做法。三是要自觉把党组织和党员置于全社会和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积极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借助社会和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把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好。
4、建立发展党员和处置不合格党员制度。文秘站版权所有
严格标准、保障质量是发展党员工作的一条基本的、重要的原则。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和推广发展党员工作的新的有效机制,对于落实好这一原则,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意义重大。一是落实集中培训制度。严格执行入党积极分子不经过集中培训不能发展为预备党员、预备党员不经过集中培训不能转正的制度,从源头上提高党员队伍的素质。二是实行公示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包括公示范围、时间、意见核实、组织实施等内容的发展党员公示制度。接收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之前,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进行公示,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发挥党员、群众的监督作用,、客观地对入党对象进行考察。三是探索实行票决制度。四是建立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坚持谁发展、谁负责,规定并落实发展对象的考察人、介绍人的责任和纪律要求,明确考察失误、手续不严格甚至弄虚作假、以“党票”送人情拉关系等造成消极后果的责任追究办法,规范发展党员工作。
教育管理论文:进一步加强卸职村干部党员的教育管理的调查分析
进一步加强卸职村干部党员的教育管理的调查分析
__县现有农民党员25948名,其中从村干部位置上退下来的(以下简称卸职村干部党员)就有6176名,占农民党员总数的23.8,这批党员人数较多,身份特殊,在农村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他们的作用发挥好了,对基层党建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反之,如果他们不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就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如何教育和管理好这批党员,充分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对__县40个乡镇837个村的卸职村干部党员的现状进行了认真调查。
一、卸职村干部党员的现状分析
1、卸职村干部党员的构成分析
(1)年龄构成。6176名卸职村干部党员中,65岁以上的有847名,占13.7%,55—65岁的有2403人,占38.9,45—55岁的有2070人,占33.6,35—45岁的有713人,占11.6,35岁以下的仅143人,占2.3,由此看来,卸职村干部党员一般年龄较大,特别是有15.2的已基本丧失劳动能力,主要靠儿女赡养。
(2)任职年限。卸职村干部党员大部分任职时间较长,且交替任职的多,卸职后又再次上任的多。卸职村干部党员中,累计任职30年以上的有609名,占9.9,任职20—30年的有1031人,占16.7,任职10—20年的1824人,占29.5。
(3)卸职类型。据调查,村干部的卸职主要有以下类型:一是换届选举落选。一部分村干部党员因为年龄过大、工作能力不强、在群众中威信不高等诸多因素而落选。二是主动辞职。取消农业税前,村级工作面临的矛盾多、困难大,部分村干部党员因工作压力大、待遇低而悲观失望,主动辞职。三是撤职离任。有的是因为工作能力弱,完成不了上级交给的任务而被撤职,有的是因为工作失误造成较大损失或恶劣影响,经组织查实而撤职,有的是因为违反了党纪党规而被撤职。
2、卸职村干部党员的特点及心态分析
据调查,卸职村干部党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对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比普通农民党员掌握得多一些、一些;二是在群众中有较强的号召力,比较善于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三是对村里的情况了解得比较,农村工作经验比较丰富。大部分卸职村干部党员离职后心态较好,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现任村级班子的工作,自己也能发挥带头作用。但也有一部分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心态:
(1)自卑心态:有的卸职村干部党员认为组织上看不起自己,群众不相信自己,把自己“甩”了,自己也就“破罐子破摔”,不按党员标准要求自己,有的甚至当起了“大社员”。
(2)埋怨心态:有的卸职村干部党员认为是组织上故意和自己过不去,把自己给贬了,自己“下”得冤、憋气;有的认为自己落选是别人操纵搞的鬼,组织上又没有给他们一个正确的说法,离职后,怨这怨那,讲消极话;有的由埋怨发展到报复,如太平铺乡某支部书记因经济问题被免职,他不从自身查找原因,而把怨气迁怒于乡党委主要负责人身上,编造假的群众联名告状信,结果一查就露了“马脚”。
(3)攀比心态:有的离职后不比贡献比待遇,心里很不平衡。由于现在卸职村干部待遇主要由乡村两级负责。因此,乡与乡之间、村与村之间很不平衡,条件好的乡村卸职村干部待遇好些。反之,则差一些。还有一批任职时间较长的卸职村干部党员认为,当年有很多民办教师和赤脚医生都是自己选上来的,结果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由于政策因素转成了国家正式工作人员,现在退休了,国家和单位给他们的待遇比自己高得多,自己心里很不平衡。
(4)无所谓心态:有的卸职村干部党员认为任职不任职无所谓,卸职后还好些,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事不关已,高高挂起,既不关心、也不支持村支两委的工作。
3、卸职村干部党员的作用发挥分析
(1)支持配合现任村支两委开展工作的情况分析
据调查,57.2的卸职村干部党员能够积极支持配合现任村支两委工作;但还有占5.8的卸职村干部党员不仅不支持现任村级班子的工作,还经常设障碍,出难题,如有的拉帮结派,直接或间接组织、策划、参与、操作集体上访、越级上访;有的不参加党组织的会议,不完成组织上分配的任务,有的带头搞封建迷信,有的甚至参与非法买卖地下“__”等,上述问题使现任村级班子开展工作非常困难,处理问题往往力不从心,从而降低了村级班子的战斗力和号召力。
(2)带头致富能力分析
据调查,72的卸职村干部党员能带头致富,家庭富裕程度超过全村平均水平;但还有的卸职村干部党员家庭比较贫穷,有的是文化水平低,缺乏致富技术,有的是遭受天灾人祸,有的则是本身懒惰等原因,这部分党员在村里抬不起头,在群众中说不起话,无形中就成为了群众的“尾巴”。
(3)履行义务情况分析
6176名卸职村干部党员中,有5641名能按时按标准交纳党费,占91.3;在取消农业税前,有5145名能按时完成税费任务,占83.3;有5325名能带头参加抗洪抢险,积极履行计划生育义务等,占86.2。但是,还有8.7%的党员不按时交纳党费,16.7的目前尚欠税费,其中有32名欠20__元以上。
二、加强卸职村干部党员教育管理的主要对策
从卸职村干部党员现状分析来看,他们具有较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有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发挥好他们的作用,对乡村两级工作极为有利。为此,应着力建立四大机制,落实相应措施,切实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管理。
1、建立学习培训教育机制
(1)实行定期学习培训。把卸职村干部党员作为学习培训的重点对象,定期组织,有针对性地设置学习内容。主要是学理论,学政策,学典型,学技术,让他们接受先进理论的熏陶,接受时事政治的教育,接受先进典型的启发,接受先进技术的培训,让他们在 思想政治上、致富技能上始终站在前面。
(2)落实经常谈话制度。乡(镇)联村干部及现任党员村干部分层次对卸职村干部党员走访慰问,特别是对刚离职的党员要进行走访,做好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他们摆正心态,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自己的离任,识大体,顾大局,讲理解,重配合,处理好本人与组织的关系。对任职时间长且年老体弱的卸职村干部党员,在逢年过节时要组织走访慰问,多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3)适度组织外出观摩。大多数村干部党员在职时外出相对比较多,眼界比较开阔,卸职后,一下子把自己封闭起来,容易产生自卑、怨恨、嫉妒等心理。因此,现任村级班子要适度组织他们外出参观学习,让他们开阔眼界,感受改革开放的成果,这样他们会把目标定得更高一些,也会自觉支持现任村级班子的工作。
2、建立充分发挥卸职村干部党员作用的工作机制
(1)定期向卸职村干部党员通报工作情况。通过召开会议、个别座谈等方式,向卸职村干部党员通报村级工作开展的情况,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获得他们的理解,获取他们的支持。
(2)列席有关会议,参加村民议事会、计生协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召开村支两委会议时,可以通知他们列席;让他们多参与一些村民自治组织的活动,以利监督现任村干部的工作、生活情况,以利党务工作和村务工作的民主化、制度化、规范化。
(3)组织有效的活动载体发挥作用。卸职村干部党员虽然离任了,但党员身份没有变,应积极组织他们参加党员“定岗定责、联户帮带”、“学技致富大联赛”等党建主题活动,积极鼓励他们发挥余热,为村支两委分忧解难,特别是村里遇到一些难题的时候,请他们出面帮助化解。
3、建立卸职村干部党员待遇保障机制。在他们退职后,应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取消农业税后,大部分村经济来源主要靠转移支付资金,但这笔资金解决五保户的生活费就差不多用上了三分之一,解决组长的工资又占了三分之一多,剩下的三分之一解决村干部工资都很困难,落实卸职村干部的经济待遇就所剩无几了。因此,建议上级组织统筹考虑卸职村干部待遇保障问题。
4、建立卸职村干部党员评议处置机制
从实践来看,民主评议党员应每年一次,一般应放在年底进行,一方面,可以结合全年工作进行评议,同时又是农闲时节。另一方面,外出打工的党员也陆续回家过年,这样比较集中,评议的效果就好一些。在评议时,对卸职村干部党员的问题要一条一条列明,限期整改。对这些问题的整改实行“销号”制度,使每名卸职村干部党员都有压力感和紧迫感,确保评议取得实效。并对评议出的不合格卸职村干部党员给予严肃处置。对屡教不改、不可救药的,对失去信仰、要求退党的,对违法乱纪、民愤较大的,给予劝其退党或党内除名。
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 - 我们的教育缺什么?
我们的教育缺什么?可能有人说我们的教育缺钱、缺人才,或缺少是更多的东西。但是做为教育工作一员,从教育工作的反思看,我们 的教育应该说缺少的是服务意识,缺少关怀意识。
一、我们的教育缺服务意识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将面临受教育者选择教育者的挑战,因而教育将成为一种服务。
千古不变的道理说,教育是培养不同层次人的工作。培养别人还用服务吗?是的。教育服务意识也是最近两年才提出的。过去,教育是国家规定什么课程,你学什么课程。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已逐渐的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已首先进入市场,转变成学什么课程,你正开什么课程。那么作为基础教育可能不存在课程的设置问题,但却出现了我们的教育,家长、学生满不满意的问题。最近几年出现的择校、择班现象,在说明一个道理:社会对教育有了选择。为什么有人愿花大钱,走后门去择校、择师、看出社会、家长、学生对教育的要求。要质量、实质要的教育服务质量,在市场贸易中的买方市场、卖方市场的概念看,我们的教育随着要求,需求市场标准的提高,也将进入买方市场。受教育者选择教育者,那对教育将是一个挑战。教育者能否被受教育者接纳、认同,取决于对教育服务的满意程度。服务意识是供求平衡,甚至是供大与求时才会产生。销烟四起的商场,营业员没有服务意识,商店就得到倒闭。那么教育不具备服务意识,也将面临困境,应该说家长、学生就是教育的上帝,教育应为他们服务。
目前我们的教育从上到下都缺少服务意识,服务观念我们的教育还是教师的天下,教师还没有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其次,多元化教育形式的出现,对公有制教育的挑战者,也提出了教育是一种服务。因而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教育理念中应该首先认识到教育的服务意识。这种服务意识要从每个教师到他的课堂,每个校长到教师都应强化。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办的让家长、学生满意,才能让我们 的教育真正地受欢迎。也只有了服务意识的教育观念和意识,才能真心实意地去看待每一个孩子,我们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才能真正凸现出来。
二、我们的教育缺少关怀意识
严格要求和真诚关怀是教育的两个侧面。我们的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在教学中修正他们的错误。同时,也应在他们需要时给予关怀和帮助。而我们目前的教育却要严格要求有余而关怀不足,缺少人文关怀。
我们的教育,在教师的心目中仍是学生成长中存在的问题,而少看到他们优点。对于我们认为的好学生也是标准不断提升,很少看他们的闪光点。甚至在我们教育中认为优点不必谈也跑不了,而缺点必须指出。这样教育中出现了批评多于表扬,对学生求全责备,而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少有帮助,更谈不到关怀。师生之间缺少相互理解,师生之间的不合谐影响了我们的教育效果。同时,由于我们的教育缺少关怀和理解,缺少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也挫伤了孩子的心灵,使他们看不到自己的优点,缺少自信。
有哲人说:“学校应成为老师和孩子们最想往的地方”。那么,我们的教育就要转变观念,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理解和关爱。在他们有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和关怀。而不是奚落它们,打击它们。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培养出不仅有科学意识,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而且培养出有健全人格的人,有同情心的人,懂得感恩的人,才是成功的教育,这样的教育也才能可持续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发展,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做为教育责任重大,在人才的培养上教育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我们的教育观念要面向世界开拓视野,反思的同时接纳别人的经验教训,我们才能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担负起为振兴民族培养人才的重任。
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 - 入世后学校教育新观念
加入WTO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而摆在学校教育面前的一个迫切的课题就是如何应对WTO提出的新要求,确立新的教育观念,开创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近来,我们学校的干部、教师在广泛学习和研讨基础上,根据本校发展的实际,一致认为,我们必须尽快树立如下新的教育观念,并用以指导教育教学。
一是全球性观念。
随着科技、经济全球化,学校教育呈现出全球性的特点和趋向。所谓全球性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标准要与国际标准相一致,具有可比性,以提高在国际教育市场中的竞争力。树立全球性观念,要求学校的发展面向世界,参与国际教育竞争,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二是市场观念。
教育是重要的知识产业,不能不面对市场问题。入世后,国际教育机构逐步进入国内教育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必须增强市场观念,提高应对能力。树立市场观念,就要做到:在培养目标上要使学生具有WTO对人才所提出的素质要求,使其具有国际国内的竞争力;在管理体制上要坚持依法行政,建立适应国际竞争的激励机制和运作机制;在课程与教学上要加大借鉴世界各国先进成果的力度,引进可行的教材,开展双语教学研究与实验,不断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
三是人本位观念。
WTO所强调的一个重要观念就是人本位。以人为本,进行国际的交流与合作。这一观念对于学校教育非常重要。以人为本,一方面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创造个性化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条件。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使学生学会做人,确立诚信、友善、智慧、责任、开放等优良社会品质。其中核心的东西是“德"字为先,重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国际化中包括民族化的含义,而只有民族化,才能实现高水平的国际化,而民族化的思想基础就是坚持爱国主义。所以,加入WTO,不仅不能削弱爱国主义教育,相反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四是信息化观念。
全球化是建立在现代信息化技术基础上的。加入WTO,要求学校加强信息化步伐,建立国际网络,进行网上教育教学改革,用信息技术来革新现行的教学方式方法,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此外,要求学校对各种社会变革的信息、特别是教育变革的信息特别敏感,善于捕捉和利用新的信息,促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作者单位:天津市109中学)
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 - 学生参与的评价手段推动其学习积极性
信息技术的重要性相信在目前的社会当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了!!它已经作为一个人立生于社会的基本素质,要么是作为一个研究信息技术的科研人员,要么是一个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工作任务的其他行业的工作人员!那么作为一名信息技术的传播者,我们能够为信息技术教育事业做些什么??首先我们大家先来了解一下当前的国内外背景: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信息技术得到快速发展,粉笔加黑板的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电视、网络的冲击,传统的学校教育、课堂教学面临严峻挑战。欧美国家抓住机遇,使本国家的中小学生率先走上信息高速公路,美国2000年基本完成了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95%的中小学和72%的教室连上了互联网,平均每5个学生就有一台计算机;1998年,英国以立法的形式,把中小学信息课列为必修课;欧盟国家、新加坡、日本等国在2003年前后,也将完成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韩国、芬兰、泰国等国也都有相应的政策出台,以追赶教育信息化、教育手段现代化的脚步。 为了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中作出了:“抓住机遇,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讲话。会议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
对于提高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水平,我认为除了提高学校的硬件配备基础、还应该注重复合式教学评价手段。这种复合式的评价手段就是讲老师评价与学生评价有机的结合、平时评价与期末评价有机的结合,分数评价和言语评价相结合。它更注重学生活动的参与,更注重过程!
好的教育方法可以更好的进行课程推广,好的评价手段能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起对学习的兴趣!适当的评价体系必然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合理的评价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开展。原先的学期评估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从评分制来看可能是百分制、等级制;从评价过程来看可能是建档制、期末作品评分制等。无论采用那种方法,在原来的体制下所有的决定权都掌握在教师个体的手中,在给予学生的科目成绩具有不自觉的主观性,因此对于学生来说他所得到的成绩并不是很客观的并且他们也不会服气。这样即使老师将课程安排的再巧妙,可是由于评价上的差异打击了个别学生,很可能使得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没有多少提高。无法使你的教学活动得到的体现!
还记得小孩子刚刚学习走路的场景嘛??在一步步的摔跤过程中探出自己前进的脚步,父母从一开始地小心搀扶到渐渐地勇敢放手;不断的鼓励孩子给他自信,让他学会如何走他未来的人生之路!期间父母的鼓励是非常重要的!这种鼓励就有点类似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孩子的称赞性的评价!依旧是举个例子来说:在讲到word软件的时候,我们简单的向学生介绍一下该软件的操作界面,讲到“插入”这个菜单项的时候,我们可以向学生解释一下“所以的插入,就从其他某个地方找到一个事物项(文件、符号等)插到你所编辑的文档的光标处”,然后举个例子是如何在文档中插入图片的!这样通过你一种指导操作可以让学生尝试出word更多的功能!要想考察一下学生对插入命令的掌握情况,可以采用请学生举手发言说说自己的“小发现”的方式,并且把把他的“小发现”共享给全班学生看,或者教师提出一个具体功能要求观察学生的完成情况。如果学生能较好的完成,要对学生充分的肯定,“你真棒!”就是好的语言!也是一种无形的评价!不必打分,而此时是“无分胜有分”!这种评价手段给予学生的是信心,从而更有信心去面对学习!
若是要给学生记录平时成绩,进行跟踪式评价。我们在上课前要对自己这堂课的任务完成情况划分几个不同的要求界限!比如说,在讲word的时候,我们可以定一个基本完成标准——可以做一份简单的小报,能够熟练的使用利用自选图形进行页面的排版技术、;页面的布局(页面设置、分隔符、边框和底纹、特殊页面排版包括首字下沉、分栏排版);插入艺术字、插入图片、图文混排,有简单的审美观念。这个作为评价一个学生学习情况的基本成绩。然后酌情加减对他(她)的评价,如果完成不好就减分,加分的话就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了!可以在原有要求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设计与操作:插入图片后进行了适合排版的调整;合理的编排组合自选图形等等!凡是学生有超纲的制作就给予他较高的评价,并且要请其他同学一起欣赏让他们通过欣赏去学习。此外在课堂教学中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用语言来打动学生,多一些称赞,多一些鼓励,用这种潜移默化的评价来表现你对他们的关心!有的时候并不是笔头上的评价才式评价,我们的语言更包含了作为教师一颗对学生的心!
教育管理论文:公共管理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改革的路径
所谓的从公共管理视角方面对高校学生进行教育管理改革就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定最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体制,保障“学生为本”的理念能够从管理上体现出来。也就是说,只有真正从根本上提升我国高校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环境水平,才说明教育管理改革是合格的。希望通过下文的论述,能够给相关教育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从而可以提升我国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改革质量。
一、学生教育管理的本质是以学生为中心
在进行教育改革之前,首先应该明确的就是高校学生管理教育改革的本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将我国的高校比做一个完整的“社区”,而高校中的学生就是住在社区的“公民”,建设社区是为了服务公民,而建设高校同样是为了服务学生。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我国高校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保障学生能够在校期间获得的教育,就应该重视学生教育管理的本质不能扭曲。改革的价值是为了实现学生的利益,因此高校管理职能也是具有准公共管理性质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也是越来越重要,因此,人们对于学校的服务性质和功能的关注度也是日渐提升的。只有保障高校学生能够获得最的知识教育,保障学生的在校地位,才能确保高校管理改革具有公共管理性质。也就是说,应该将教育民主化的理念渗透到我国的高校教育管理改革中。随着公共管理体系的不断普及,学校的教育形式愈发趋于广泛的民主形式。也就是说,提升学生的利益,保障学校能够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才是提升高校管理教育改革水平的重中之重。
二、学生教育管理的目的是服务学生
对我国高校的教育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的目的是真正实现服务学生。学校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学校孕育了学生,也就是说,学校存在的基础主要取决于学生。因此,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为了保障我国的高校教育质量,所以需要对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充分利用不同的方式对我国高校的学生进行成长服务,以保障学生能够获得好的教育方式,防止学生在校期间的学生权利被校方忽略。也就是说,最终达成的教育管理模式应该是保障学生的能动性和自主性的。目前,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目的就是保障大学生能够在高校的学习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也就是说,高校的教育管理模式设定就是为了塑造学生的人格而服务的。在教育管理中主要涉及到的内容有制度的制定以及贯彻落实等环节,为我国的大学生提供最品质的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服务。能够对学生有良好的引导作用的高校教育才是最正确的,所以说,为了防止学生在校期间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严格制定高校教育管理改革制度是非常必要的。由于高校教育和学生之间是存在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的,所以,需要利用公共管理的相关知识对我国高校教育管理改革作出一定的指示。
三、学生教育管理的制度是维护学生切身利益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制度的主要功能是为学生教育管理内容和管理模式提供合法性依据和制度支持,为学生教育管理组织体系的建设指明方向和提供制度保障,形成长效机制,为后续工作的推动夯实制度基础,从而使得“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和学生的正当权益得到制度保障。主要包括:完善和规范学生教育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建立服务本位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配套机制;完善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规章制度的制定程序、完善规章制度的执行程序;结合学生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在学生教育管理中适当借鉴公共管理的相关制度:诸如实行听证制度,畅通学生意见表达的渠道;实施新闻制度,有效保障学生知情权;实行领导接待日制度,提高管理服务效能;积极开展民主评议制度,畅通学生民主参与管理的现实渠道等。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学校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的服务职能也将深入人心,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也越来越多,学生的消费意识和维权意识进一步增强,学校为了能够向学生提供更加周到切实的服务,就必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生服务组织及其职能。结合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构建服务型的学生教育管理组织体系,以为学生提供品质的教育教学服务为根本目标。学生教育管理队伍应包括学校的各级领导、管理人员、广大教师、后勤服务人员在内的全体教职员工,他们要能够以学生为中心,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坚持“服务本位”的理念,注重人性化的管理,坚持学生利益为本,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良好结合,能够给自己定位并履行好自己的服务职责。主要包括:学校各级人员须坚持“顾客导向”的理念,能够把学生当作“上帝”来对待。学校各级领导者要重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并加强协调,将学生利益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一般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要维护学生切身利益和坚持人性化管理;广大教师要坚持教书、育人、服务三结合,充分体现育人为本;专职学生管
理人员,要坚持管理就是服务,管理在于服务;后勤管理服务人员则需努力提升服务能力和质量,让学生满意。 四、结束语
上文主要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改革的本质、目标以及制度方面阐述了我国目前对高校教育管理的改革现状,只有不断完善我国的教育改革现状,才能让学生真正受益。不论改革形式是怎样的,都需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保障学生的教学质量才是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总而言之,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手段对我国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进行更新,让更多的高校学生能够在日常的学习中得到更大的提升,最终成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人才。
教育管理论文:关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充分发挥党员在经济建设中的先进性作用,是各级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和重要任务。最近,我们围绕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进行了一次深调查,通过调查,我们感到党支部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在教育和管理上还存着一些问题,亟待改进和加强。一、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以提高党员素质为目的,创新教育管理机制。
我们坚持以提高党员素质为目标,着力建设一支好的党员队伍,来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始终把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作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治本之策,长久之计,在培训方式上,采取分类办班、因需施教,分级负责的办法;在培训内容上,突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想信念、宗旨观念、法律法规和党员教育管理知识等。在党员教育管理机制上,坚持“以岗定责、分类管理”的原则。一是对机关党员按照其担任的工作职责实行以岗定责,搞好本职工作;二是对干部党员按照其职责和分工,实行年度工作目标责任管理;三是充分发挥退休老党员的作用,为人口计生和卫生工作谏言献策。
(二)健全各项制度,规范教育管理行为。
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我们建立健全了党员管理工作规章制度,坚持用制度来规范党员的自身行为。修订完善了党员定期学习制度、制、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各项制度,党支部每月能够正常开展一次以上活动,一月集中学习一次以上,半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一年进行一次民主评议,丰富了组织生活,提高了党员的自身素质。
(三)完善党建责任体系,强化教育管理职责。
我们把加强领导作为党员管理工作的关键,认真贯彻“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的方针。一是落实党建及党员教育管理的责任人。随时掌握党员思想状况,及时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并坚持做到常抓不懈,避免时紧时松的现象;二是强化教育管理。在对党员教育管理中,在明确教育对象、教育时间、教育内容的同时,不断探索党组织生活、党员目标管理、民主评议党员、创先争优等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从制度上强化了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工作;三是注重队伍的培训。吸收了一批素质较高的人员加入了组织,锻炼了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党务工作者队伍。
二、存在问题与原因
我支部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经过全体党员的共同努力,总体上看,已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是整体素质不高。二是部分党员宗旨观念淡化,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明显,有的甚至混同于一般群众。三是有些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不积极。
三、工作思路与对策
根据我支部党员教育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一)基本思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围绕“一条主线”(以“三个代表”为主线),抓好“二项工作”(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开展学理论、学《党章》),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握党员先进性标准的时代性,用发展的观念,建立一套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使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出现新面貌,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一个大的提高,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1、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必须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于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始终,常抓不懈。要加强党员的理论教育,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广大党员的头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从根本上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每个党员在思想和行动上解决能否代表、如何代表的问题。
2、抓好“二项工作”。一要把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作为党员教育管理的首要任务来抓,引导广大党员进一步加强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坚持不懈地开展“学理论”、“学《党章》”提高活动,解决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强化党员的宗旨观念、党性修养,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对党员进行理想信念、宗旨观念、党性修养等方面教育,用《党章》统一思想,用《党章》规范言行。
(二)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
党员教育管理要着眼于提高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从严把入口、疏通出口、加强日常教育管理等三个方面着手,把建立健全制度、加强制度建设作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突破口来抓。一是严把入口。发展党员工作是党员队伍建设的基础环节,要按照“坚持标准,保障质量,慎重发展”的方针,在不断健全、完善、确定发展对象联系人、发展对象定期汇报思想、入党积极分子集中培训、青年入党积极分子重要岗位锻炼、拟发展对象预审、组织谈话等制度的基础上,重点建立和实施发展党员公示制,即按照 《党章》和《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有关规定,对于公示内容、程序、时间、形式进行统一规范。在公示的内容上讲求统一性,在公示的程序上讲求规范性,在公示的时间上讲求及时性,在问题的处理上讲求严肃性,进一步完善发展党员工作机制,确保党员队伍的纯洁性。二是疏通出口。不合格党员“出口”不畅,滞留在党内,将严重腐蚀党的肢体,影响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先进性,损害党的形象。要坚持把民主评议党员与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结合起来。对确定不合格限期改正的党员,实行帮教责任制,指定专人进行帮教,做到“无情”评议处置,有情帮教转化。对受劝退、除名处置的党员,不能“一出了之”,而要扎实做好思想工作,教育其作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三是加强日常教育管理。加强对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是党员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要坚持和完善“”、民主生活会、党员目标管理、“创先争优”、党员包帮责任、党员思想汇报等制度和作法。
教育管理论文: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教育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广泛深入,社会对人才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更严的要求,着眼于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现代人才,国家有关部门也启动了教育领域的改革工作。其中,创新教育就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教育的基础上发展创新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中无形中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他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及时动力。尤其是在谈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项伟大事业的时候,指出,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奋斗目标,勾勒了美好蓝图,也成为创新教育的一种强大动力。
推进创新教育发展,从本质上讲就是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切入点,通过一系列方式创新、理念创新,从而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作为施教者,教师的创新意识、创新观念与创新教育的质量与效果是息息相关、紧密相连的。对于高等教育来讲,积极开展理念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创新和内容创新等方面创新教育,不仅可以为学生顺利接受上一级教育打下较为扎实的知识基础,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能力、培树的创新品格,而为以后走向社会参加工作做好有关准备[1]。此外,笔者认为这种基于高等教育的创新教育,对于学生来讲至少可以帮助奠定两个方面的基础,即创新精神基础、创新能力基础。所谓创新教育,并不是独立于德、智、体、美之外的一种实体性存在。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创新教育会贯穿和影响高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创新理念这种新型的教育意识和教育方法是一种全局性的教育革新和价值追求,它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否定。创新教育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育内容的变更或者教育方法的改革。它是重新在教育功能上再一次全新的定义,在这个新的教育理念中强调的是培养人才对环境、社会等方面的主动适应性。
在教育管理改革的发展过程中,创新教育这一理念并不陌生。然而,随着高校教育管理改革的兴起,这一理念引起了教育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原因如下:首先,随着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管理面临全新挑战;其次,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高校培养高水平人才这一任务提出了更高质量的要求;,现代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发展和变化,要求中国的高等教育以为社会培养具有可持续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为首要任务。创新教育理念实施的重要前提条件即是教育管理的创新。创新教育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在创新型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教育管理必须创新。因此,创新教育与高校教育管理这二者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密切关系。创新教育看重的是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发展,在相应的教育管理中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学生创造能够自主学习、自由讨论、健康发展学生个性和潜力的成长环境。然而,如果传统的教育管理观念得不到改革与创新,创新教育这一理念的推行就会受到极大阻挠。因此,要想实施创新教育理念,必须抛开传统教育管理的束缚,营造全新的教育管理环境。同时,创新教育这一理念将推动教育管理的创新。当今社会的一大特点即是创新,创新教育既是社会发展对大学教育的外在要求,又是大学提高竞争力的内在需要。当今高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面对这一发展形势,如果各高校的教育管理继续沿用传统理念,则会滞后于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成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障碍。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创新教育促使教育管理不断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推动高校教育管理的创新。教育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创新教育实施的效果。创新教育与教育管理这二者的关系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共同发展的。推行创新教育理念是对高校教育管理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一方面,创新教育要求高校教育管理者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和多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另一方面,创新教育要求高校教育管理者在日常的管理实践中辩证地看待严格与宽松、原则与灵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做到这些本身就反映出教育管理的水平。一所高校的创新教育推行效果可以反映该高校的管理水平,教育管理水平高的学校,创新教育效果肯定会好一些;教育管理混乱,肯定会影响创新教育的顺利推行。
教育管理论文:切实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一是抓组织建立,强化领导责任。县委成立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县乡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县乡两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联系1-2家非公企业。目前,全县共建立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16个,乡镇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37个;二是抓分类指导,强化作用发挥。对国有和集体企业改制而成、党组织健全、党组织成员多数已进入决策和管理层的,如宛药集团、西泵公司等,引导党组织迅速定位,确立新的目标,开展“五好”支部创建活动;对由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迅速成长壮大起来的,如龙成集团、西保集团等,引导企业党组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坚持经常性地开展党的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思想政治优势和战斗堡垒作用;对其它规模较小、党员人数较少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认真开展“三爱四评”活动,组织党员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抓督导检查,强化措施落实。坚持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每半年对全县各类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每年检查考评一次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教育工作。二、抓好“两员”选派,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上水平
西峡把选派党员教育工作指导员和联络员作为企业党建工作的关键环节,制定《西峡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教育工作指导员和联络员实施办法》,从原来单纯的党务工作者扩大到乡镇党政领导、经济工作者、村(街道)党支部书记、企业中的党员骨干以及群团组织中的党员干部。目前,全县职工人数在30人以上的各类非公有制企业全部派驻了党员教育工作指导员和联络员,“两员”队伍也由原来的85人增加到219人。“两员”的扎实工作,赢得了业主对企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支持,为企业党员教育工作的扎实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去年以来,全县在非公有制企业中新建党总支1个,党支部7个,共向非公有制企业输送党员185人,发展新党员202人。
三、狠抓示范点建设,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员教育工作规范化
及时发现、培植和树立一批先进典型,以点上亮化推动面上突破。一是明确创建标准。制定下发《关于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教育工作示范点建设的活动的通知》,明确了示范点建设标准和要求;二是抓好工作试点。选择了5家非公有制企业作为县级党建工作示范点进行重点培植,确定了14个非公有制企业作为县委常委的党员教育工作联系点,以联系点的示范辐射,推动非公经济组织党员教育工作水平的提高;三是推广先进经验。多次组织召开全县非公有制党员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和现场观摩会,并在县电视台开辟《党员教育园地》专栏,集中宣传报道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教育工作示范点的典型经验,做好推广工作,以示范点的典型辐射。去年以来,已播发专栏节目249期。
教育管理论文: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非公企业的不断增多,如何加强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不够强。有的单位对党员教育不够重视,教育前没有认真备课,内容空泛、应付差使。调研中,发现一些单位的党课,找不到教案,看不到备课的痕迹。教育内容多数是上面的文件或是从报纸、杂志、网上下载的资料,结合实际比较少。教育中没有结合企业和党员的实际,有的占用大块的工作时间搞教育,有的单课时间拖得太长,还有的图形式、走过场,教学脱节、互动性差,满足于我说你听的单向灌输,形式单一,提不起党员学习的兴趣。教育后不少单位大多是一教了之,缺乏跟踪检查,教育效果难巩固。
2.管理的方式方法还比较简单。一是制度管理简单化。检查中,虽然非公企业都有交通系统12项党建工作制度,但一些单位没有结合民营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必要的补充和修改,制度管理没有跟上发展要求;有的订了制度,但管理不正常,想抓推一把,不想抓随它,导致党员管理时紧时松;还有的为应付上级检查不注重实际效果。如个别单位检查组织生活落实情况时,只看人数、次数和内容落实了没有,对存在的问题有没有解决则很少过问。
二是评价考核粗放化。由于缺少衡量党员的具体标准和日常定量考核,民主评议党员和评选先进时,难以保障评议、推荐的客观性和性,也容易引发好人主义,民主生活会上讲好的方面多,谈实质性问题的少,非谈不可时就打擦边球,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不起来。民主评议党员时你好、我好、大家好,评不出不合格党员,甚至在处理党员时,有的党员也不能坚持原则。
三是党员管理被动化。如有的单位对民营后党员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消极埋怨的多,积极应对的少,被动等待多,主动解决少,缺少在改革中求变、求活、求实效的创新精神和实际举措。
3.困难企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难度比较大。由于企业经营困难,党组织活动时间、经费、阵地等得不到保障,正常的活动难开展,上级布置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任务难落实。同时,因为职工收入低,单位、岗位吸引力弱,引发了人才的外流,有本事的党务干部都转岗、跳槽流失了,称职的党务干部难配备,年轻有为的入党积极分子难培养。
4.党务、政工干部人员配备偏少,一人兼多职,一人顶数岗,工作难开展。部分非公企业重经济、轻党建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党组织边缘化,党建工作受企业行政领导的影响较大,行政领导不重视,党建工作就难以奏效。一些非公企业在机构设置上,能简则简,能并则并,往往集组织、人事、宣传、纪检等职能于一身,党组织工作机构都是综合部门。在人员配备上,专职党务干部配备偏少,职能交叉偏多,承担的工作任务偏重。党务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老化,后备力量不足,工作被动应付。党政人员和同级别的行政人员相比,待遇明显偏低。调研中,一些党务干部对个人前途缺少信心,不少人想转岗。
二、当前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形势发展的要求与党员教育管理滞后的矛盾,消弱了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企业民营化后,党员教育管理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但有的单位缺乏超前的意识,仍用老办法去面对新问题。部分企业党员教育满足于上级安排的、制度规定的内容,没有捕捉到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新要求,没有紧扣党员队伍中存在的活思想,没有体现教育的目的性,习惯于满堂灌、一锅煮的集中式、会议式的宣传教育,缺乏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不同问题,缺少结合实际的个性化教育;习惯于工作时间搞教育,不注意针对非公企业的特点,因企制宜地开展党员教育管理。偏重于教育人员、时间、内容的落实,对教育的实际效果缺乏量化标准和跟踪管理,导致教育与日常养成脱节,容易引起回潮、反复。
2.教育管理单向被动运作与发挥党员能动性之间的矛盾,制约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党员教育管理,是双向互动的过程,而有的单位忽视了党员的主体作用,把党员教育管理演绎为向党员灌输思想、提出要求和布置任务的单向过程,使党员长期处于一种被动、应付状态,同时强调党员履行义务多,实际行使权利少,没有充分调动党员积极性。再加上一些党员教育管理者自身素质不高,理论水平有限,对当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说不清、道不明,甚至自己还在犯嘀咕,缺乏吸引力和说服力,消弱了党员教育管理的实际效果。
3.党员教育管理定量与定性、使用与关心的脱节,影响了党员发挥作用的积极性。在党员教育管理中,定性的多,定量的少,标准过于宽泛、笼统、简单,造成中间层次的多数党员没有拉开差距,评价结果缺乏客观性和说服力,对党员的触动不大。对基层党员、党务工作者的激励措施缺乏力度,没有跟个人的成长进步、工资待遇等有机结合起来,缺少吸引力。一些单位要求党员在交通工程、抢险救灾、春运保障、捐款捐物时冲在前面,但是在党员遇到工作、生活上的实际困难,甚至下岗,失去生活保障时,缺少及时地关心和帮助。平时,重使用、轻培养,使党员队伍、特别党务干部队伍的素质得不到及时有效改善。
三、加强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路和对策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怎么开展,作用怎么发挥,都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要加强和改进非公企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应重视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非公企业党员的教育引导。企业民营化后,由于新旧体制的碰撞和利益的调整,迫切需要转变观念,创新方法,紧扣实际,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引导。
首先,要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教育,要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领 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理解企业改制对调整国有经济战略布局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大意义,努力消除改革、改制过程中人们思想上的疙瘩,积极引导党员发挥四个作用,处理好三种关系。即:发挥好思想政治上的导向作用,生产经营上模范作用,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协调作用,支持和监督企业依法生产经营的促进作用;正确处理好发挥党组织作用与保障企业自主权的关系,开展党员教育管理与维护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关系,坚定理想信念与为企业经济发展作贡献的关系,从思想上、行动上支持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其次,要联系实际进行引导,针对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备好课,有的放失地进行思想教育;发挥党小组情况熟、业务相近、活动灵活等特点,经常组织开展活动,及时掌握党员的思想动态;落实党员思想汇报制度,定期开展自查分析和量化考核,促进党员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及时回答和解决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给保持党员先进性提出的新要求,为党员成长发展导好航、引好路;注意教育的连续性,举一反三,不断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
再次,要注意解决实际问题,在职级晋升、评比先进、福利待遇等方面,与经济、业务干部同等对待,使党务干部工作安心。选调政治素质好、知识面广、年轻有为的同志充实党务干部,加强学习培训,努力改变党务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知识结构单一的状况;采取党组织主要负责人交叉任职、并兼任工会主席,扩大党组织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有计划地实行党务干部和经济干部轮岗交流,有意识安排党务干部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使他们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通过留用党费,规定按年度职工工资总额的5‰比例在企业管理费中提取活动经费等办法,保障党组织活动经费的落实到位。
2.注重实效,不断改进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党员教育管理的新形式、新途径,力求做到五个改变:在教育内容上,改变局限于“三基”知识和形势任务教育,结合民营企业特点,本着实用、实在、实际的原则,重视抓好市场经济知识、实用技术知识、党性党纪和经常性思想等方面的学习和教育,使教育为单位所重视、党员所关心、上下都需要的内容。
在教育方法上,改变“一锅煮”的简单集中和我说你听的单向灌输,突出针对性,增强有效性。结合工作特点,划少教育单元,增强教育的灵活性;应用互联网开设网上党校,方便党员随时进行学习,体现教育的经常性;建立书记信箱、热线电话,加强互动和交流,紧扣党员的思想脉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采取重点讨论、经验交流、演讲比赛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调动党员积极性,增强教育的吸引力。
在活动时间上,改变单纯占用工作时间或占用大块时间搞活动的做法,做到工作时间与业余时间相结合,大块时间和零星时间相结合,尽量少占用工作时间,多利用雨天和休息时间,减少活动与工作的矛盾,强化服务保障作用。__船厂、氧气公司等单位把党内活动尽可能安排在工余时间进行,既落实了工作,又体现了党员的觉悟,很受群众的好评。
在日常管理上,改变过去定性分析多定量考核少的倾向,建立科学的党员考评标准和方法,从工作到生活、从单位到社区、从行为表现到结果进行多方位评估,量化、细化对党员的具体要求,用制度来规范党员的日常行为,用措施来激活党员的内在动力,用考评来区分合格和不合格党员,使党员管理自律和他律相结合、民主评议和组织鉴定相结合、定性考评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百分制考核与评优奖励相结合,把党员管理纳入科学化、制度化、民主化轨道,有效地管好、管活、管住党员。
在活动评价上,改变过去把过程当目标,重形式轻结果的倾向,做到动机与效果相结合,形式与内容相统一,避免管理围着上级转,评估围着形式转,活动围着会议转的现象,注重实际效果,使党员教育管理自然融入到企业建设中来,在企业发展中来定位,来加强,来改进,以发展的成效来检验教育管理的成效。
3.找准载体,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依托党校主阵地,发挥局域网、电教资料库和企业报刊、广播、宣传栏等载体的作用,强化宣传教育,树立榜样形象,特别是身边的先进典型,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引导党员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交通系统14家非公企业除困难企业外都建立了内部通迅、简报,省交通工程公司还创办了“开路人”报,每月一期,发放到班组和党员,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激励党员和职工“争先创优”,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广泛开展争创“学习型党组织”和争当“学习型党员”等活动,加强学习培训,着力提高党员的政治、业务和文化素质,努力使党员觉悟上高于群众、技能上经验丰富于群众和业绩上超过群众,使党员有能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全系统以“周末讲座”和中心组学习为阵地,强化非公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务干部的学习培训;组织开展争当“学习型党员”活动,并为每个党员发放学习笔记本;依托基层党校(联校),每年对全体党员进行轮训,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党员综合素质。去年以来,全系统非公企业市级以上获奖人员中,90以都是党员。
围绕中心工作,积极开展争创“五好基层党组织”、“党员先锋工程”、“党员示范岗”、“文明行业”和劳动竞赛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创造条件,让党员在具体活动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深入开展“党员绩效管理”、“党员百分百考核”、“党员自我形象设计”、“党员双重管理”、“党员结对帮扶”和“党员挂牌服务”等活动,加强对党员管理和监督,不断促进和加强自身建设,督促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省交通工程公司结合目标任务,对每个 党员实行绩效管理,量化目标要求,定期检查考核,督促党员更加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交通系统广泛开展党员自我形象设计,把党员形象亮出来,并进行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激励党员更加自觉维护自身形象,永葆先进性。
4.严把关口,努力保障党员队伍的质量。高度重视在企业管理层、技术骨干和生产经营一线培养入党积极分子,认真落实入党积极分子“三步考核法”,实行滚动管理,优胜劣汰,努力把企业中的分子及时吸收到党内来。
坚持党务公开,强化党内监督,把对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权、评议权交给群众,扩大群众的知情权,让群众协助组织搞好监督,增强监督的效果。
规范不合格党员的处置程序,对限期改正的党员,实行帮教责任制,指定专人帮教,做到“无情”考核处置,有情帮教转化。对经帮教仍不按期改正的不合格党员坚持原则,采取劝退或除名等方法,疏通出口,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5.理顺关系,使党员不因工作变动而影响正常的教育管理。按照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党员的作用的原则,对工作性质流动的党员,建立以动制动的管理机制,使他们始终处于党组织的管理监督之中。如近年来,我们针对交通工程建设和水运企业的特点,创新组织设置,延伸管辖,把党支部建在项目上、船队上,并规定今后设立工程项目同时要组建项目部临时党支部,对项目部相对集中的片区,整合各项目部的党建资源,组建临时党总支或临时党委,做到党员流动到那里,党的组织就建到哪里,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同时,对企业退休、内退、下岗职工党员,及时将他们的组织关系转移到社区,移交时要做到移交党员、党员基本情况和组织关系三到位,防止出现口袋党员,解决退休、内退和下岗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失管、漏管问题。
教育管理论文:当前农村党员教育管理面临的情况分析与对策
——年党员统计年报分析报告
一、农村党员结构变化的趋势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现代化管理制度的进一步确立和完善,社会的经济结构、组织形式、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退耕还林后我乡出现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待业人员,他们对村级组织的依赖逐步减少,而务工需要依赖度逐渐增加,由“农村人”向“社会人”转变,因此,农村承担的社会责任也随之加大、加重。随着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和农村居委会职能的转变,农村居委会地域比原来的居委会要大的多,农村所承担的社会职能越来越多,农村党组织管理的党员也已不再是村委会原来所管理的那些退休职工党员,农村党员大部分外出务工,外出务工就业的党员、流动党员也将更多地由农村委会党组织来管理。这样,农村党员正逐步呈现出三多现象:即老龄党员增多,流动党员增多,文化程度不高的党员增多。同时,这些现象的出现也对农村党组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据今年党员年报统计,20__年全乡共有党员249名,其中农村党员为184名,农村党员中60岁以上党员为69名,比1996年净增30名,高龄党员占农村党员的37.5,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农村老龄化现象的出现,这一发展趋势还会进一步加剧。
其次,流动党员增多。1996年以前,几乎没有流动的党员。20__年至20__年,全乡大面积实施退耕还林后,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加之沿海地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增多,为农民党员务工创造了条件,20__年,全乡处出务工党员达31人,20__年,外出务工党员16名,随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农村中的流动党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会有快速增长的趋势。
再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农村地域范围的扩大及流动党员的增加,农村党员的文化结构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1996年农村党员中,初中文化程度以下党员为105名;20__年农村党员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为175名,占全乡党员总数的70.8,比1996年上升6.7。由此可以看出,文化程度偏低,不能适应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新知识、新技术接受能力较低,不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村的要求。
从以上我乡农村党员的数字资料及分析可以看到,农村党员的结构正逐步趋向老龄化和文化程度较低,流动党员占一定比例这一方向发展。
二、党员结构变化对当前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带来的影响
农村党员的结构变化对当前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中党员数量的比例有了提高。随着大批企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党员和企业转制后失业、待岗职工党员转移到农村,使得农村中党员人数的比例有了明显的提高,现在,在我乡的7个村中,平均每百户中就有11—12名党员,比以往提高了4—5个百分点。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农村党组织的党员队伍壮大了,党员人数的增加有利于党组织发挥作用,有利于党员发挥模范作用,也有利于农村中其他分子要求入党,增加了农村党组织在农村建设中的影响力。
2、党员的结构变化给教育管理带来了难度。农村党员的增加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加了党员的数量,增加了党员的影响力。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农村党员队伍的质量并不可能同时俱增,从20__、20__两年的年报分析来看,党员的数量变化不大,但大多数农村党员80以上的是61岁以上党员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从20__年年报看,目前,全乡农村党员中70.8的党员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因此,在党员的教育管理中,这些党员思想中的老观念多、新思维少,对现代化的教育管理思想上有抵触,还是以老眼光来看问题,与农村党组织的沟通上还有一些距离。另外,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且相对滞后,这一矛盾的存在使得相当一部分老党员在思想上难以接受,认为党组织没有考虑到他们,年纪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怎样支持工作,搞新农村建设?因此,对这些党员的教育、管理相对要难些。如何在农村建设和农村党建中发挥他们的作用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有相当一部分党员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外出务工,他们务工地点不稳定,外出时间长,流动性较大,党组织难以联系,教育、管理上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我乡在农村党员教育、管理中的做法和今后打算
农村党员是农村党建和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力量,抓好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努力发挥好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一直是乡党委关注的问题,自我乡开展农村党建工作以来,我们在农村党员教育管理中主要有以下一些做法。
1、努力提高农村党务工作者的水平。从98年以来,乡党委为了加强农村工作者的力量,连续几年都由乡党委下派干部挂任村支部书记,乡干部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干部充实到农村工作者队伍中去,特别是充实到农村党组织负责人位置上,有目的地加以培养,努力提高农村党组织负责人的整体水平。近年来,乡党委利用乡党校、农村远程教育点对村干部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从几年的工作实践来看,这种方法比较好地解决了以往在农村干部中存在的年龄老、文化程度低、做事婆婆妈妈等现象,年轻的农村党务工作者工作积极性高,善于探索,对于加强农村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带来一定的好处。
2、着力提高农村党员的文化素养。全乡各党支部非常重视农村群体的文化素质培养,特别注重对农村党员进行文化知识更新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农村党员的文化素质有一定的提高。除此之外,乡党委实行了“村为主”工作机制,努力提高村干部报酬,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客观地、正确地看待社会的发展,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3、热情关爱农村党员的工作生活。农村党员大部分年龄大、生活压力重,要发挥他们的作用,增强他们的党性观念,首先要从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加以
关心。几年来,积极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实行“一岗双责”、“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同时让这一些党员充分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如年老的党员以教育好自己的家人为岗位,村组干部是党员的,充分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开展为民便民服务,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价值,重新在生活上树立勇气。从本质上来说,这些党员毕竟受党教育多年,只要他们基本生活能得到保障,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还是能体现的。4、今后的打算。以上三点是我们近年来在农村党员教育管理中的一些做法,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应该说效果是好的。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我国加入WTO,市场的竞争更加日趋激烈,农村中富余劳动力的数量在大幅度增加,部分党员有外出流动的趋势。因此,我们对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要在理论上进一步加以研究,在实践中进一步加以探索,以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求。从明年开始,除了要进一步做好以上3点外,乡党委准备在农村党员分类管理上做好文章,在农村中分别对不同类别的党员进行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在农村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村支两的作用,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各种培训,在教育、管理上努力适应形势的需要,主要开展以过一次组织生活会、作一次思想汇报、掌握一门技术、找一个合适岗位、为农村建设作一份贡献为内容的“五个一”活动;开展活动灵活多样,支部的工作要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这个主题,着重通过党员责任活动来培养一批入党积极分子,影响一批身边的人,党支部要通过开展“党员两带”,开展技能比赛等活动来增强凝聚力和号召力,使村级党组织真正成为农村党的工作的战斗堡垒。此外,我们还要充分发挥乡“三农”服务队的作用,以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组织网络,开展好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人员的“四定”便民利民活动,努力为农村党员服务,共同抓好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当然要搞好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任务还很重,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探索新时期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新办法,认真抓好党的作风建设,进一步完善我乡农村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工作。
教育管理论文:教育管理 - 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对策浅探
内容摘要: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对教师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和教育教学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抓好师德建设,建立教师培训、评估、研究体系,努力建设适应中小学素质教育需要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素质教育;教学质量
实施素质教育是21世纪我国各级教育的方向。中小学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着青年一代的成长进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拥有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是亟待我们研究的课题。
一、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现状
我国中小学教师担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下一代的茁壮成长。纵观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总体上素质较高,通过他们的辛勤耕耘,为我国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同时,也不应忽视,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受教育者所处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出现了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知识需求与教育者自身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
1、教育理念变化,部分教师仍停留在“授业”观念上。一些中小学教师仍抱着千百年的传统“传道、授业、解惑”观念不放,推崇“师道尊严”,将学生看成被动接受教育的“容器”,学生唯师命是从,唯唯诺诺,学生被驯化成无条件服从、被动接受的学舌鹦鹉。
2、教育目标变化,一些教师仍习惯于传统授课方式。基于传统教育理念基础上的授课必然是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把学生当“观众”和“听众”、通过一支粉笔、一张嘴讲课,由满堂灌、题海战术、加班加点、一言堂等单向传导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并采用考试、排名、训话、惩罚等手段,使学生主体性地位丧失,限制学生个性发展。
3、国内形势发展,少数教师缺乏相应道德情操。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学校忽视教师的“师德”培养,不少教师受到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经不住金钱的诱惑,耐不住清贫,不安心教学,心情浮躁,出现“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同时,少数学校还发生体罚、亵渎学生案件。这些严重影响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也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4、信息技术发展,不少教师不能熟练运用信息手段于课堂。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各个社会领域的广泛运用,对提高效率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领域也要与信息技术结合,走信息化教学的路。但是,目前,不少中小学院校教师,他们掌握网络、信息知识有限,导致网络意识和数字化观念不强,不能熟练整合信息化手段于课堂。
二、时代对教师队伍素质的要求
面对这些情况,中小学教师必须适应时展要求,更新教育理念,加强自身道德情操养成,提高自身理论水平、知识结构,改革教学手段,创新教育方式,整合信息技术促进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1、教育理念变化,要求教育者积极更新教育理念。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来来”的战略思想,为很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指明方向。实施素质教育以培育德智体美等发展、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作为教育最终目标。为适应这一思想,教育者必须认真反思自身在教学各个环节的教育理念,对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以个性自由发展的教育为依托,进行一场教育观念的重大变革,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使自己树立起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理念,在具体教育过程中树立学生主体性观念、互动式教学理念、形象化教学理念、案例教学理念、系统教学理念、愉悦教育理念相互交融的教育理念,在实际教育中,我们要防止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片面化、简单化,要明白现代教育是主体人的再生产,教育不仅要增强学生的知识含量,更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适应社会能力,实现人的个性发展的真正解放,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基础。
2、教育目标变化,要求老师采用先进授课思想。课堂教学并不是学校教育的全部,但它是教育活动最重要的一部分。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对学生的尊重,教师要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会正确选择,尊重学生的选择,引导学生主动追求和实现个人在教育中自我发展及对未来社会价值;教师要放下架子,走近学生,采用互动的方式与学生平等交流;采用案例教学,善于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新品质,达到让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运用点拨、诱导、激励手段开展赏识教育;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穿插德育知识,用学生爱听的语言,把人生哲理、伦理道德、民族优良传统寓于故事之中,启迪学生心扉,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通过在这些方面着眼,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到知识,调动自主学习积极性,更学到如何学习、思考、分析问题的方法,为以后适应更高级学校学习、社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国内形势发展,要求加强教师的道德情操教育。改革开放的发展,面对不少教师违背职业道德现象,必须要注意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和道德情操教育道德情操。教育者道德情操,是指职业道德和思想品德,德为师之本,师者需德高。进入21世纪,科技日益发展,人主体地位与作用一日剧增,社会活动不仅以丰富知识为基石,更以独立人格为前提,以创新精神为动力,既要以学问教人又要以道德育人,同时要弘扬中国教育文化传统,正如儒家经典著作《 大学》中所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善。这里明明德就是以道德教人。这是对教育者的道德情操提出的基本要求。一方面,学校管理者要积极教育和引导广大教师敬业奉献,为人师表,热爱学生,通过采取制定教师德操规定、改善薪酬制度等激励手段,促使教师安心课堂,教书育人。另一方面,要引导教师进行自我反省教育。良好的师德风范是塑造教师形象、提高教学实效的有效途径。苏霍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喜欢的是师德高尚、知识渊博、爱好学生的好老师。因此,作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灵魂工程师、学生灵魂的缔造者,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自觉做学生道德“榜样”和“楷模”,无私对学生付出关爱。在这样道德感召下,教师就能更好激励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4、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要求教师熟练掌握并善于运用信息手段于课堂。当今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在初中阶段除了少数同学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外,绝大多数学生(尤其是女生)的思维还停留在形象思维阶段。在这个基础上,迫切需要利用各种实物、图形、模仿各种实物的声音、形状,摸拟各种动作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感官刺激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再来说明抽象的概念和道理,达到理论知识的接受和同化,从而降低抽象思维过程中的难度和梯度。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学习,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教学,充分发挥信息、网络资源优势,以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开展形象化教学,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思维能力,使学习者从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中解脱出来,培养独立主动获取、加工利用信息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实践、应用能力和意识。可以以西方发达国家中小学信息化建设成果为参照,逐步建立包括网上讲课、网上作业、网上考评、网上答疑等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促使教师、学生通过网络解决实际问题。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对教师技术教学手段培训和定期开展讲课比赛以及提供网络平台鼓励教师利用网络进行讲义下载、作业布置、课后答疑等活动,促进教师运用信息手段能力的提高。
三、建立提高教师素质激励机制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启发教师自觉、通过精神激励的基础上必须从体制上采取有力机制,推动教师队伍整体提高。
1、建立教师质量评估系统。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进步,素质教育的实施,以教育对象的心理、知识和能力为出发点的学校教育必然是动态变化的,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对教师教学水平、道德情操进行经常性的评估。从教书育人、德操品行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对改进教学、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直接意义。通过了解教育活动中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分析,为教师改进教学、深化改革提供依据。中小学教师质量评估系统应参照高等学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估体系,以教学目标或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对教学课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等不同层面进行评估。通过细化各类教学目标,采取由教育对象——学生按规定的项目和程序给任课教师打分等途径对教师教育水平做出评价。通过评估,使管理者收集大量信息,诊断教学中的长处和不足,掌握教师队伍状况,根据教育发展和培养高质量人才的要求,对教学状况作出系统分析,判断教师教育水平优劣, 从而可以在科学的基础上,采取重大的教学改革及对教师奖惩等措施建立竞争机制,促进教师队伍动态的、可持续的发展平衡,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改进教学工作,从而达到学校育人效益的较大化。
2、完善教师院校培训体系。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教育领域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这一变革对教师的知识层次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教育活动是遵循青少年成长规律因才施教的科学活动,需要教师具有理解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还要具备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会学生学习能力,同时对教师的学历层次、文化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教师在这方面存在缺陷。教师早已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教师需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需要进行专门培养和训练,有学问不一定就可以为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和知识结构。而以往教师在职培训只有一些进修学校和教育学院负责,且只在教材教法上的指导,这就不能从根本上给予教师理论上的提升。学校应该依托各类高等师范院校,建立起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体系。由于高等师范院校是创造知识和新的思维的地方,院校科研氛围浓厚,思想观念先进,教师只有在这里接受学术熏陶,才能提高眼界,更新思维。同时可以把教师在职培训与学历提高结合起来,充分调动教师学习积极性,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知识、理论素养,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3、搭建学校教师科研平台。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诸如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考评方式改革等许多复杂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然要求学校管理者以构建一种学习型校园的理念找准教师成长的突破点,认清教学与学习、科研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充分发挥教育者的聪明才智,为教师搭建学习、科研平台,营造教师学习交流、科研氛围,推动教师自己动手解决素质教育中的难题,为教师发展提供适宜土壤。教师在一起学习交流研究授课技巧、教学课程、教育理论等心得体会,达到互通有无,共同提高的目的。这样,学校不仅可充分整合学校教育资源,使有限教学资源得到优化,把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教育质量,同时还可通过教育开放式交流机制,使教师有机会和同行展开交流,共同研究,极大地提高学校知名度,提高学校办学效益,有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
教育管理论文:党员队伍教育管理经验交流
为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力度,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__县积极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模式,采取党员以支部为家、支部真情服务党员、为党员搭建信息平台、健全制度服务党员等措施,使全县党员队伍教育管理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以支部为家抓常规管理。__全县共有146个党总支,997个党支部,覆盖__全县15个乡镇137个村(社区),__县根据实际,结合当前正在开展基层党组织晋位升级工作,各党支部认真抓好自身建设,促进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常态化,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各个党支部每一个季度组织党员过一次组织生活,每月召开一次专题生活会或民主生活会,为党员排忧解难,让党员充分感受到支部大家庭的温暖。
以真情服务抓情感联络。为做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让流出外地的党员感受到“家”的温暖,体会到党组织无微不至的关怀,做到党员离乡离土不离党。一是开通了“12371”党员咨询服务电话,使流动党员无论是思想问题还是生活困难,随时都可通过热线电话向组织反映。二是采取措施,鼓励流动党员亮身份。制定相应措施,使流动党员消除顾虑,大胆、主动的亮出身份,努力使流动党员都能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始终保持先进性。三是设立流动党员服务站。通过建立机制,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信息库管理,用真情服务流动党员,切实让流动党员感受到了党的温暖。
以信息为主抓经济服务。__县委组织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先锋模仿作用,为党员搭建经济服务平台。一是开通__党建网、__党建手机报等信息渠道,使广大党员及时掌握党建动态。二是在流动党员中积极开展“双向带动”活动,使每个流动党员都能够走出家门“蓄能量”,返回家乡“挑大梁”,既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建设,又推动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向纵深发展。三是积极在外出党员中开展“三个一”活动,即一条建议回馈家乡、一个点子带动发展、一封信件汇报思想,不断引领外出党员回报家乡。
以制度为框抓纪律教育。一是不断完善党员发展制度。严格履行党员发展程序,严把党员入口关,不断提升党员整体素质。二是认真落实“”。经常组织党员开展活动,让党员在活动中亮身份,促使党员时刻不忘自己的身份。三是坚持民主测评。不断加强党员的自我评价、民主评议和组织考核,通过自我评、众人议和组织考核不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