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社区护理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社区护理论文:中国社区护理的现状和发展
【摘要】社区护理是21世纪护理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卫生医疗发展的一种必然的趋势。本文对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社区护理的工作、社区居民对社区护理的需求、社区护理的开展情况以及社区护士的现状等分析中国社区护理的现状和发展。
【关键词】社区护理;分析;现状;社区护士;展望
2006年2月,《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提出,到2010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和有条件的县级市要建立比较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比较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合理,服务功能健全,人员素质较高,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居民可以在社区享受到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服务。现就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和发展进行分析。
1社区护理的概念
社区护理(communitynursing)是综合应用了护理学和公共卫生学的理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论与技术,借助有组织的社会力量,以社区为基础,以人群为对象,以服务为中心,对个人、家庭及社区提供连续的、动态的和综合的服务,其目的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维持健康,提高社区人群的健康水平[1].
2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
2.1社区护理教育
我国的社区护理起步晚,所以社区护理教育现在也正处在发展阶段。我国的社区护理教育面临培训体系、师资培训、培训基地及培训质量控制等问题[2].在社会需求和国家政策的激励下,各护理院校纷纷开设社区护理教育[3],但是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社区护理课程,却缺乏实习的基地,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场所,不可能培养出实用型的社区护理人才。目前,中国护理人员的主力军仍然以中专学历为主,以基础护理和临床护理为主体知识结构,远远不能满足当代护理的需求[4],同时部分护士既缺乏临床护理能力,又缺乏社区护理服务经验,这势必影响社区护理的内容和质量。
2.2社区护理主要的工作
社区的大部分工作,如社区保健服务、健康教育、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社区康复等都是由护士来完成的,在对北京市的一项调查中发现,社区站内护理占日工作量的58.2%,其中各种给药、治疗所花时间占直接护理时间的40.1%,而健康宣教仅占5.7%[5],80%患者认为护士健康教育理论充分,但12.2%患者认为健康教育方法不灵活[6].另一项调查也表明社区护理的服务范围主要以治疗为主,社区护理服务内容仍停留在各种注射、输液以及病情观察等项目上,服务对象主要是个人,较少考虑疾病的预防家庭、群体和社区,更少考虑对群体行为干预而达到健康促进的最终目标,社区护理服务功能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没有充分得到体现[5,7].
2.3社区护理的开展情况
目前,全国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00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近18000个,从事社区卫生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达26万人[8].北京、江苏和四川的信息化管理开展较好,除宁夏未开展瘫痪患者护理外,其他各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均开展较为完善,各地社区卫生服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特色[9],但是对于重庆市的一项调查显示社区护理普及程度不高,社区护理服务经费不足,社区护理服务功能尚未充分体现出来[10].
2.4护理本科生从事社区护理的意愿
在对2个年级的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中发现有69.13%的学生不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其中高达52.16%的学生认为工资水平提高到与综合性医院相当时可以考虑从事社区护理工作[11],但是另一个调查显示有大部分本科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12],两者的调查结果不同。
2.5从事社区护理的人数
截至2007年底,我国约有护士154.3万名,其中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注册护士仅有近4.2万余名[6,13],这对于有13亿人的中国来说是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的,2006年8月国家印发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中规定原则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每万名居民配备2~3名全科医师,而全科医师与护士的比例按1:1的标准配备[14].
2.6社区护士面临的压力
社区护士的主要压力源分别来自:工资收入低、福利待遇差、工作负荷重、社会地位低等[15],社区护士的工作压力随社区护龄增加、职称上升、学历的增高而减小[16].
3社区居民对社区护理的需求
社区居民希望有良好的护理服务模式,能够将医院的医疗资源通过一定的教育形式辐射社区,建立以大型医院为技术支持的社区护理模式,符合社区居民的需求意愿[17].但是社会上对社区护理工作仍有偏见,对于求医治病,人们大多会选择医院就医,有些人对护士的价值并不真正理解,尤其是对社区护士独立自主地完成社区卫生保健服务持怀疑态度,社区居民从护性低[18].
4社区护理未来的发展
4.1加强社区护理人员的培养
社区护理服务是一项范围较广、所需知识面宽、独立性强的工作,其服务不同于临床,所以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较的护理知识、保健知识及社会人文知识[19].有研究表明,社区护理人才好的培养方式是从学校直接培养专业的社区护士[20].大多数的社区护士认为通过培训所获新知识在自己全部专业知识构成中所占比例达50%以上[21].所以我国应在改善社区护理实践环境,促进职业稳定性的同时,以培养社区护士的整体素质为目标,完善继续教育体系,制定与社区护士特点和实践需求相结合的继续教育项目[22].
4.2明确社区护理主要的工作内容
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 对以健康教育、预防保健为重心的初级卫生保健需求日益增长,社区护理工作者作为初级卫生保健的主力军责无旁贷[23].社区护士应该明确自己在社区卫生服务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承担的主要工作、职责,社区护士所要面对的是整个社区的居民、社区中的家庭等而不仅仅是个人,要做好社区居民的初级卫生保健,减少疾病的发生,促进健康、恢复健康、减轻痛苦。
4.3增强对社区护理的管理
社区护理的发展依赖于完善的规章制度与管理,有关的行政部门应该对社区护理的发展充分重视,出台有关社区护理的具体的实施政策和措施,各项法律法规,同时加大对于规范管理社区护理的研究。卫生部门可根据学科发展和社区的需要,重新界定社区护理的功能和社区护理的职责,提高各级领导工作的认识[24].
4.4加大对于社区护理的投入
在我国,目前社区医疗保健机构的预防保健费用大多是靠医院经济收入来补偿,由于政府支持不足,服务价格未理顺等原因,形成了基层医院预防保健服务做得越多,自身填补经费就越多,医院越亏损的恶性循环[25].我国可以学习其他国家,政府加强对社区护理的投入,完善保险制度,发动慈善募捐等等,通过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结合的原则,将盈利、福利和公益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保障社区护理工作持续发展[26].
4.5减轻社区护士的压力
社区护士的工作具有特殊性,社区护理人员的组织保障对离职意愿有显着的预测性,提示护理管理者应采取有效手段培养社区护理人员对医院的感情和忠诚程度,降低她们的离职倾向[27].护理管理者应该给社区护士提供一个好的工作环境、满意的工资福利待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等来减轻社区护士的压力;同时社区护士自己也要学会通过转移注意力、合理的发泄情绪、向别人倾诉等方法调节自己的心理压力。
5小结
社区护理是21世纪护理发展的方向,绝大多数社区护士认为社区护理工作前景看好,并十分愿意从事社区护理工作[21],我相信社区护理将以欣欣向荣的方式发展。
社区护理论文:社区护理医学论文
1.1 护理人员数量不足
人力配置中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社区护士人力配置严重不足,医护比例倒置,一方面反映出社区卫生机构人力配置不合理,不符合成本效益的基本原则,造成社区医生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社区护士人力不足,不能满足社区群众对护理服务的需要,影响社区护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广大农村,社区护理多由未经培训的卫生员来承担;在城市,一个社区服务站服务一条街道,一条街道有3000~5000人,护士只有1~3名甚至更少,这势必影响社区护理的内容和质量。
1.2 护理人员水平有限
由于社区机构建设不健全,所以社区护士也很少。社区护士一般是由医院护士转化的,但医院护士暂时很难适应社区护理工作的需要。社区护理人员大多都未接受过系统的护理教育,尤其是在疾病预防和家庭保健方面知识陈旧且局限,难以适应多元化的护理,特别是高级护理人才短缺影响社区护理开展,____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选择年龄在42岁以上,具有独立的工作能力,服务态度好,责任心强的护士负责社区护理[3]。施永兴[4]对____3家医院社区调查显示:高级、中级、初级职称人数为0:2:15,说明现有社区护理队伍中拥有高级职称护理人员人数仍然很少。
1.3 服务对象及服务模式单一
调查显示,慢性病老年患者是社区医疗护理的主要服务对象,而老年患者又是服务的重点。对于健康人及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孕妇和儿童的服务较为欠缺。在新的医学模式下,家庭护理的要求会日趋复杂,其内容除了大量的基础护理外,将涉及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5]。目前社区的家庭护理主要是对患者的基础护理治疗或对家庭现存问题的处理,缺乏对家庭的评估和对潜在问题的关注。
1.4 社区护理缺乏社会重视
护理从属医疗,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不仅社会上的人们有这种认识,就连医务人员也这样人为,这种观念远远落后于国外,阻碍了护理学的发展,同时也势必影响到社区护理的开创与发展。护士职责被认为是以协助医生完成医疗工作为主,未被提升到促进和维护人类身心健康的高度,不能充分认可护士的社会价值,尤其对于护士独立自主的护理服务持怀疑态度,影响了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
1.5 社区居民自我保护意识薄弱
边远山区,文化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很差,尤其是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缺乏疾病的预防知识,表现出对定期体检和保健措施不理解以及疾病初期不及时就医,采取等待或乱投医的态度。
1.6 社区相关政策及法律制度不健全
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匀,对基层卫生保健方面的人力、物力投入较少,投入到社区护理上的资金更少。另外,政府对社区护理宣传、提倡的力度不够;有关政策及财力方面的支持不够,社区护理所需要的交通、通讯、护理仪器和设备欠缺,这些因素势必会制约着社区护理的发展。社区护士经常会在患者家中工作,通常完成各项处理后离开,可能有许多预测不到的问题发生,安全系数与医院比起来要小得多,这就需要法律来维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
2.1 转变观念是做好社区工作的前提条件
护理人员往往认为社区护理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环节,她的作用微不足道。实际上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护理在21世纪发展的方向,它强调以人的健康为护理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居民整体健康的维护和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护理。社区护理人员的工作任务是从一个患者扩展到照顾整个人群[6],开展社区护理有助于促进护理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2.2 保障社区护理人员合理配置
社区护理作为新兴事业,社区护士不管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存在相对不足的情况,这势必影响社区护理的内容和质量。根据各地调查情况,参照《卫生部关于____5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目标的意见》中规定的每万人口2名全科医生的标准,建议____5~____0年,直接提供家庭护理服务的社区护士配置不少于每万人口3~4名,并根据实际工作的开展逐步增加,保障配置足够的护理人员。
2.3 加强对社区护理人员的教育
目前绝大多数社区护士没有接受过较系统、规范的有关社区护理方面的课程训练,在实践中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难以满足不同人群对健康的关注和需求。关注人才教育以迫在眉睫。应加大社区护理人员的培养力度,一是对正在从事或即将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进行不同层次的继续教育或培训,使其逐步掌握与社区护理相关的,比较的医学知识,从而更有效地开展社区护理。二是把社区护理作为培养护士的一项要求,尽快在学校教育中开设社区教育及其相关课程。同时,利用高校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具有专科、本科学历的社区护理人才,提高社区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为社区护理事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2.4 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社区内卫生健康的宣传和培训。一是在社区内积极开展妇女保健、
计划生育、优生优育、食品卫生、劳动卫生的宣传指导工作;二是积极开展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培训、健康知识宣传以及各项咨询活动,条件许可的可以建立健康咨询门诊、热线电话以及社区健康促进协会。通过多种媒介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及社区护理的重要性,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及对社区护理工作的认识,让人们认识到社区医疗护理是一种方便、经济的就医、治疗及康复的途径。成立社区护理服务中心和网络,由具有一定规模和条件的医院,成立专门的社区护理组织,负责培训基层和家庭护理人员,形成一支由医院护士、社区护理人员和家庭护理人员组成的综合护理队伍,共同做好社区护理工作。2.5 增加社区护理的资金投入
通过政府对社区护理工作的资金投入,将社区护理服务收费纳入社会医疗保险范围,采用非赢利的服务收费,接受社会团体单位或个人的捐助等方式来实现。这样,既方便和解决了老年病、慢性病及残障患者的就医难,护理不便等问题。也拓展了社区护理的服务范围,同时减轻了医院的工作负担,使医院能够集中精力做好疑难病症的诊断和科研工作。
社区护理论文:论高血压病社区护理干预策略
将高血压病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做一概括,如健康教育、心理干预、膳食指导、体重控制干预、遵医行为干预、运动锻炼干预、起居干预、家庭访视与家庭护理。进一步提高人们对高血压的认识,使高血压病得到更好的控制和治疗,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高血压;干预对策;社区护理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现在高血压患者已超过2亿,高血压已成为我国目前患病率较高、人群患病最为普遍的疾病之一,但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却处于较低水平,分别仅有3O.2%、24.7%、6.1%.高血压不但直接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还给国家和个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直接和间接的医疗费用都很高。研究显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近年来高血压患病上升的主要原因.所以高血压的防治应针对影响高血压的危险行为因素而采取措施,这其中最有效的方式是社区防治.在高血压的社区防治工作中,积极开展社区护理干预,可以大大提高高血压的防治水平。此前不少人在这方面已经做了许多有益探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就近年来有关高血压病的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做一概括。进一步提高人们对高血压的认识。
1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社区护理干预的基本形式,是显着提高人们对高血压的认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转变不良生活方式,培养健康行为的手段。众所周知,高血压患者不可能长期住院治疗,此时应认真做好社区健康教育评估,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不同内容的健康教育。对正常人群,应重点教育高血压的原因、特点及其危害,健康生活方式,并定期监测血压,明确高血压是可以预防的。对高危人群由于高血压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健康生活方式所致,主要包括膳食不平衡、吸烟和过量饮酒、缺乏体力活动和心理压力增加。指出这些危险因素的危害,有针对性地进行行为纠正和生活方式指导。对患病人群,应在高危人群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解高血压危险分层的的概念和意义,非药物治疗与长期随访的重要性和坚持终身治疗的必要性,正确认识治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明确高血压是可以控制和治疗的。对患者家属重点在于疾病知识、自我监测技能与家庭护理技能的教育。健康教育形式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常见的形式有专题讲座、授课、座谈会、健康咨询、个别谈话;另外还有小册子、报刊、宣传栏、标语、电影、电视、录像、展览、戏剧、广播等。
2心理干预
大量研究证实,长期的精神压力和心情抑郁是引起高咀压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影响高血压病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社区护士应根据患者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和个性特征进行心理干预,以缓解高血压患者的情绪和精神压力,使其保持乐观心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控制患者的血压水平,并町改善患者的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有人采用心理疏导、认知疗法、行为治疗等心理行为干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紧张、焦虑的不良心理,改善了治疗效果;许多高血压患者具有A型性格特征,如时间紧迫感、争强、好胜、易激动、匆忙、有敌意和攻击性。调查表明,A型行为模式中敌意性行为元素与高血压病等心身疾病有密切的联系.
矫正A型行为,运用放松训练、音乐治疗、兴趣培养、气功、催眠暗示等方法可以放松患者的紧张情绪,有效降低血压。
3膳食指导
国际公认的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是超重、高盐膳食及中度以上饮酒,因此膳食指导就成为社区护理干预中的主要措施之一。社区护士应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制定膳食原则,指导平衡膳食,根据个体情况编制食谱,做好记录,观察患者膳食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证实,膳食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高血压。
调整膳食结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减少钠盐,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g.(2)减少膳食脂肪,补充适量品质蛋白质。有资料显示,适当控制膳食脂肪,补充品质蛋白质,可以减缓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积极改善食物结构,减少含脂肪高的肉类,增加含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少的禽类及鱼类。(3)注意补充钾和钙。研究表明,钾与血压呈明显负相关,而我国膳食营养成分常常低钾、低钙,故而应增加含钾多、含钙高的食物,如绿叶蔬菜、鲜奶、豆类制品等。(4)多吃蔬菜和水果。试验证明,增加果蔬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压,其降压原理可能是水果、蔬菜、食物纤维和低脂肪的综合作用。人类饮食应以素食为主,适当肉食最理想。(5)限制饮酒。饮酒和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之间呈线性相关,另外,饮酒还可降低降压药物疗效。因此应提倡高血压患者戒酒。
4体重控制
干预超重和肥胖者患高血压病的概率是正常体重者的3倍一4倍。专家建议,我国成人正常体重指数(BMI)宜为l9~24kg/1112;≥24kg/m者为超重;I>28kg/m.为肥胖。另外,腹部脂肪聚集越多,腰围越大,患高血压、糖尿病的几率越高。我国成年男性以腰围<85CITI、女性<80cm为宜.减重的关键是“吃饭适量,活动适度”,一方面要减少总热量的摄入,强调少脂肪并限制过多糖类的摄入,另一方面则需适当增加体育锻炼,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5遵医行为
千预目前,降压药物已能使9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正常。而自然人群中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仍较低,主要原因是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差。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因素主要有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识与健康理念以及医护人员的水平与医疗条件等。
高血压病经确诊后一般需要终身治疗,服用降压药物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果患者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缺乏战胜疾病的信心、决心和耐心,必然造成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差,高血压控制率低。另外,如果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病史和用药情况缺乏了解,对药物主要作用和毒副反应交代不清等,也会造成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失去继续治疗的信心.所以,社区医护人员应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加强对患者用药依从性的教育,使患者充分认识到遵医服药对治疗高血压、防止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性,坚持长期服药,使血压下降并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内,较大限度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血管发病率和病死率。
6运动锻炼
干预生命在于运动,适当的体力活动不但可以控制超重、肥胖、增强体质,还可以放松心情,消除紧张情绪,降低血压,这已被许多试验所证实“.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身体状况,社区护士应协助制定适合不同个体的 运动种类、强度、频度和持续时间,达到科学锻炼的目的。研究证实,散步、慢跑、太极拳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有效的运动处方.一般来说,每周运动3~5次,每次持续20—60min,如运动后自我感觉良好,且保持理想体重,则表明运动量和运动方式合适.
7起居干预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治疗高血压病的重要保障。起居干预内容主要包括:(1)定时就寝,保障充足的睡眠;(2)注意保暖,冬季室温好维持在15℃左右;(3)穿着要宽松;(4)居住环境应安静,尽量避免噪声和干扰;(5)居住环境空气要新鲜;(6)注意季节变化,冬季与春季交替及秋季与冬季交替是高血压病的高发期,由于寒冷是高血压病的诱发因素,所以应特别注意在早上起床、如厕、等车、沐浴时尽量避免骤然接触寒冷空气;(7)预防便秘。
8家庭访视与家庭护理
家庭访视与家庭护理是社区护理的主要服务形式。社区护士通过家庭访视接触和了解社区高血压患者及其家庭,对健康状况、健康行为及其家庭功能进行评估,发现所存在的健康问题,根据病情需要及个体需求,提供家庭护理服务,并针对性地为患者在居家环境中提供治疗性护理服务。还可以发掘和利用家庭资源,更好地服务于患者,适时开展各项护理活动,同时鼓励患者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高血压病的社区护理干预形式多种多样,每种措施相互独立,但又紧密联系,互为补充,社区护士应根据社区人群需求,充分利用社区卫生资源,制定干预计划,多管齐下,进一步提高人们对高血压的认识,使高血压得到更好的控制和治疗。
社区护理论文:浅析社区护理的特殊性
社区护理是指在社区范围内开展的以健康为中心,向个人、家庭及人群提供的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社区卫生保健服务工作在各地已蓬勃发展,但由于我国社区护理保健工作的发展起步较晚,从理论到实践上与世界水平有较大差距。通过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的理论学习,结合自身从事十余年的护理工作和近几年的社区护理实践的对比,深刻体会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社区护士,应熟悉和掌握社区护理的基本概念和社区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这对提高社区护理工作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对促进社区护理实践的进步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1.社区护理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1.1社区护理的基本概念社区护理是在社区范围内开展以健康为中心,向个人、家庭以及人群提供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宣传指导为一体的系统化的整体护理服务。
1.2社区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预防、保护和促进三方面的内容。
①预防是指防止疾病和伤害的发生,具体体现在社区门诊及家庭病床等护理服务和参与周期性体检、消毒、防疫、预防接种等保健活动上;
②保护是指保护居民免受环境中有害物质的侵袭。具体体现在担负社区签订服务合同、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禁止公共场所吸烟、检查饮水和食品卫生、限制社区居室装潢环境污染等卫生管理工作;
③安排一些活动促进社区居民健康,具体体现在组织社区居民开展一些健身的有益活动以及宣传计划生育和一些卫生保健常识上。
1.3社区护理的服务对象即为社区范围内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团体和每一个公共卫生场所。
1.4社区护理:作的必要性一是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健康老龄化观念的提出,带来了许多相应的社区保健需求;二是疾病谱的变化,慢性病社区护理的需求量增加;三是实施计划生育国策,家庭结构扩大化,一对夫妇应照顾4位老人,这就需要“简、便、廉”的社区护理服务;四是目前医疗费用高居不下,居民难以承受,加之看病难、住院难的现象还客观存在,这对社区护理的需求也就显得越来越迫切。
2.社区护理工作的特殊性
2.1社区护理主体方面的特殊性
①以健康为中心,要求社区护理机构具有“多功能”社区护理的主要职责是视人群为整体,使用健康促进、健康维护、健康教育的方法,直接对社区内个体、家庭和群体提供协调、连续的护理,使居民达到健康。社区护理是以维持和促进人的健康为中心的。医院临床护理多以恢复人的健康为主,而社区护理不是单纯治疗护理患者,而是综合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服务,并受卫生行政部门的委托,承担所辖范围内的公共卫生管理职能。
②以群体为主,要求社区护理人员成为“全科护士”社区护理的基本职责是视人群为整体,而不单是个人和家庭。因此,社区护理工作就要收集和分析人群的健康状况,然后解决这一群体中主要的健康问题,即使社区护士照料个人与家庭,也是帮助整个人群解决健康中的一项工作。社区护士的工作任务是从一个患者扩展到照顾整个人群。因此,这就对社区护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业务素质要求。一个合格的社区护士应当能充当照顾、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教育、咨询、组织、管理、协调、合作、观察、研究等多种角色。在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条件下,社区护士充当角色能起到什么样的效果,则取决于她的知识、技巧和灵活运用情况。
③以“独立”为主,要求社区护理人员具有自主性医院护士经常是在医嘱下进行工作的,而社区护士则因社区护理工作的管理层次少,工作范围广,经常处于独当一面、单独执行任务的状况。许多工作从准备到操作,从实施到结束,都靠自己去把握。因此,社区护理人员应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④“以合作为主”,要求社区护理人员提高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医院护士接触的除患者外,主要是院内医务人员,但社区护士除医务人员之间要配合外,社区护士还要与当地行政、福利、教育、企事业以及社区居民等很多人员联系。只有尊重别人的意见,主动与有关部门和人员合作,才能做好礼区护理工作。
2.2社区护理客体方面的特殊性
①预防保健,扩大了社区护理服务的内涵由于社区护理是以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居民整体健康的维护和促进为方向,而进行长效式的护理活动。因此,神区护理不仅是医疗护理,而是将医疗护理、预防、康复、保健和健康教育有机结合,将个体保健和群体保健融为一体,从而为居民提供综合、连续、方便、快捷、经济、品质的卫生护理服务。
②区别一般,社区服务对象应突出重点由于世界性的人口存在老年化问题,加之老年人身体功能衰退,患病几率较大,一旦患病都是比较严重;儿童特别幼儿几乎没有自我保健意识,易受到伤害和疾病侵袭;残疾人由于行为不便,历来是受到整个社会的关爱;社区少数低保贫困人口,生活困难,其卫生健康问题理应受到政府和社会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对此,曾经提出社区护理工作必须遵循的三大原则,其中一条就是“社区内弱势群体(老弱残障)列为优先的服务对象”。由于妇女健康直接影响到孩子健康,慢性病患者、心理疾病患者等重点关护患者,他们除了接受医院的治疗外,还需要 社区护理的安慰和帮助服务。
③关系多样,社区服务对象又是相对稳定。由于社区居民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有着不同的社会分工和社会地位。同时,社区居民年龄结构和健康状况不同,其护理需求也不一样。因此,述情况决定社区护理工作的人际关系的多样性。而这种多样性又不同于医院护理医患关系的临时性、短期性和个别性,而是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反复性和全局性。
④深入社会,社区服务对象是社会基层社区护理是一种公益型服务,它不同于医院护理工作,医院护理的对象是患者,而社区护理对象是社区的每一户、每个人以及一些公共场所。
社区护理论文:社区护理需求调查与探索
目前我国社区护理现状是社区护士紧缺且学历普遍偏低。当务之急是必须加速培养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人才。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在岳阳楼区选取1个示范性社区服务中心(望岳路社区服务中心),随机选取年满20岁以上社区居民共2215名作为调查对象。望岳路社区服务中心全部护理人力资源32名。
1.2研究方法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入户。根据自行设计的调查内容逐项向社区居民及社区护理人力资源询问填写。并当场收回,本次调查共发放社区居民调查问卷2215份,收回有效问卷2108份,有效率为95.2%;发放社区护理人员调查问卷32份,收回有效问卷32份,有效率为.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社区居民对相关社区护理的需求情况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社区护理人力资源对社区护理相关知识的需求。
1.3统计学方法全部资料经审查无误后,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的录入和统计学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和检验对数据进行处理。
2结果
2.1居民对社区护理的需求居民的前5项需求为:社区紧急事故的救护(89.9%)、生病时,护士上门护理(84.8%)、老年慢性病护理(78.1%)、打预防针(75.3%)、老年慢性病预防宣传教育(74.2%)。
2.2社区护理人力资源对社区护理相关知识的蔷求岳阳市社区护理人力资源相关知识的需求情况。
3讨论
3.1从居民需求出发,设置社区护理服务项目调查中显示社区居民希望开展的各项服务中,前5项需求为:社区紧急事故的救护(89.9%)、生病时,护士上门护理(84.8%)、老年慢性病护理(78.1%)、打预防针(75.3%),老年慢性病预防宣传教育(74.2%)。岳阳市居民在疾病护理、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三方面需求较高。调查中发现社区老年居民非常需要社区卫生服务,93%的老年居民认为开展社区护理很有必要,另外有部分居民表示只要对健康有利的社区护理服务措施他们都欢迎,这说明社区居民健康观念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地发展逐渐加强。并开始重视其自身的健康问题。有89.9%的社区居民将社区护士开展属于社区疾病护理模块的社区紧急救护列为其及时位需求;因此应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增加这一方面的工作内容并加强社区护士紧急救护方面的培训。另外有52.6%及以上的居民对疾病护理、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三方面都表示需要。目前社区护理现状是社区护理工作只能满足居民的一小部分需求:社区护理的发展要以居民的需求作为其发展导向翻。社区护士应积极开展与之对应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从而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使居民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在21世纪主要发展方向的社区护理。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护士的社会功能和作用的主要职责。社区卫生工作者也提出了社区居民的工作的注册要求,并以此为指导,提高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的建议。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的日益发展,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社会的发展,一般医院的数量将日益减少,而更多的患者将被转移的社区,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有研究报道,超过了城镇居民的医疗问题,应在社区解决了百分之80.因此笔者建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领导和护士应及时了解其社区居民的需求,并以之为导向不断拓展服务内容的项目内涵和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不断完善社区护理工作,从而达到促进社区健康的目的。
3.2强化社区护理人员专业水平培训表2显示了社区护理人员相关知识的需求情况。在调查中绝大多数人员认为对社区的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很有必要。其中,对常用的康复护理技术与方法有93.8%表示需要、社区常见疾病的防治87.5%表示需要、社区紧急事故的救护有71.9%表示需要。90.2%的人员认为参加相关知识的培训是为了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和工作的需要。93.9%的人员愿意参加社区护理知识培训。并希望通过培训方式获取更多的社区护理知识近期的医疗信息。76.3%的人员希望培训方式是专题讲座。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的重点在于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的培养。随着社区护理需求的日益增加,社区护理人员认为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水平从而满足社区护理工作的需要。通过调查,护理人员对岗位培训的次数有更多的需求,希望能参加社区护理岗位培训,并希望培训形式能多样化,如进行专题讲座后,组织参观学习、提供实践的机会等;希望培训内容增加心理护理的相关理论和技巧、常用的康复护理技术与方法、护理的科研方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相关理论、方法等技能。因此,应制订出系统有效的培训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岗位培训,以满足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需求,从而达到提高社区护理人员护理水平的目的。
4结论
居民对社区护理服务提出了较高的需求。社区护理从其服务内容、规模到质量与日益增长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社区卫生服务应该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导向,加强对社区护士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保障和提高社区护理服务的质量,使社区居民在熟悉的环境中有效地改善生存质量和健康状况,将我国的社区护理逐步推向前进。
社区护理论文:社区护理中应用中医护理的效果
【关键词】 中医护理; 社区; 居家护理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居家养老模式的逐步建立、疾病谱的改变以及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已初具规模。社区护理的健康观、预防观与中医护理的整体观、预防观不谋而合。中医护理以其速效、显效和在预防、保健、医疗、养生、康复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能很好地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尤其是中医护理技术因简、便、验、廉等特点深受广大社区群众的青睐,符合低收入、高效率、低成本、广覆盖的要求,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应用前景广泛。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委的有关文件中明确指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积极采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与民族医药的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特色和优势”。
1 应用的可行性
首先,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护理的健康观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把人看作是一个具有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需要的整体[1],强调家庭、社会以及心理对人的健康的影响,这与中医护理的“天人合一”和“形神合一”的生命整体观一脉相承。中医护理历来重视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将人与生存环境的和谐、人体心身的和谐视为健康的基本标准,并贯穿于疾病防治和抗衰老理论与实践之中。社区护理的主要内涵是向个人、家庭、社区人群提供以健康促进为目标的护理服务,以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为要务,这与中医护理的“治未病”的预防观不谋而合,中医护理的预防观印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强调以增强体质为核心的健身防病思想,制定了外以适应自然变化、内以促进机体抗病能力、机体协调能力的养生原则。可见,中医护理的整体观与预防观在社区现代护理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中医护理来源于民间,其特有的饮食文化、养生保健及简、便、易、廉的护理技术更容易为广大社区居民所接受[1].社区人群对中医护理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为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中医护理模式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国际社区护理蓬勃发展的背景以及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为中医护理快速进入社区护理提供了可能。
2 应用现状
2.1 中医护理在社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医疗资源的分配仍存在着不均衡性,经济发展实际和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形成,居家护理将成为适应大众需求的一种主要的社区护理工作方法。居家护理是在有医嘱的前提下,社区护士直接到病人家中,应用护理程序向社区中有疾病的个人即出院后的病人或长期家庭疗养性的慢性病病人、残障人、精神障碍者,提供连续的、系统的基本医疗护理服务[2].社区护士将成为居家护理的主力军。中医护理以其品质、显效、简便的特点,不断丰富着居家护理的内涵。
2.1.1 在居家护理评估中的应用中医护理评估与社区居家病人评估的主要内容相似,包括病史、临床表现、体检及治疗情况等。中医护理评估技术是在整体观和辨证观的指导下,在现病史、个人生活史、家庭环境评估、症状与体征评估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中医护理评估内容的引入加强了居家护理评估的深度与广度。目前,进行居家病人护理需要评价时,常用居家病人护理需要评估量表。为了充分利用中医护理的优势,可以对此量表进行修订,增加中医护理评估内容。
2.1.2 在慢性病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社区的慢性病人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肺心病、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先天性畸形、慢性肾功能衰竭、骨和关节病变需要牵引和卧床者等。中医护理以其品质、显效、简便的特点,在社区慢性病人居家护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大部分护士能够使用中医养生相关知识对患者进行辨证下的中医护理干预。干预项目的应用率依次为:用药指导、生活起居调养、情志调护、健康膳食、康复指导,而用药指导、生活起居调养和情志调护的中医护理干预,在家庭病床列前三项[3].可见,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尤其是情志护理、药膳护理更贴近生活,因其护理方法简便易学、直观安全、效果显着,更适合在社区普及推广。中医护理技术如针灸、拔罐、按摩、刮痧、中药贴敷、中药熏洗、中药静脉注射和穴位注射、耳穴埋籽、脐疗、中药离子透入等在社区慢病居家护理中应用广泛,尤其是按摩法,因其简便易行,备受社区居民的喜爱。但在实际工作中,针灸、拔罐、按摩、刮痧等技术主要由中医医生操作,中医护士很少应用。中药贴敷、中药熏洗、中药静脉注射和穴位注射等由护士按照医嘱实施。中医养生方法及护理技术因其低廉性,对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尤为重要,有助于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覆盖率,有利于提高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力度,尽快缩小城乡差距。
2.1.3 在居家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在社区,需要康复护理的病人包括出院后病情已稳定但需继续治疗或康复的病人、残疾人等。常见的有术后病人、脑血管意外病人、高位截瘫病人、先天畸形或后天伤病造成的功能障碍、残疾者。中医药膳护理、情志护理以及针灸、按摩等护理技术在防止压疮、增进病人的心理健康、促进病人的营养、畸形和残障病人的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家庭环境适应性改变的指导等方面应用广泛,使向病人提供品质的康复护理成为了可能。
2.1.4 在老年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目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决定了居家养老成为我国养老服务的主体。同时,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分居养老将成为今后家庭养老的主要方式。虽然,在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中,为老年人,尤其是为分居养老的老年人提供饮食养生、起居养生、睡眠养生、运动养生、精神养生、药膳养生等方面的知识指导以及传授灸法、按摩、中药敷贴、中药熏洗等简便易行的中医护理技术对于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社区中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尚未完善,社区中医护理人力严重不足,中医护理在老年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较少。
2.2 中医护理在社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在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中,中医护理与社区护理有机结合,在充分利用现代护理健康教育理论、模式、程序以及实施方法的基础上,在社区健康教育内容中渗透着中医护理知识与技术。中医环境养生、起居养生、膳食指导、心理调适、性养生保健、用药指导、运动养生等在社区妇女、儿童、中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慢性病病人的康复护理等方面不断拓宽着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中医护理与社区健康教育内容正在逐渐融合。
3 小结
社区护理是护理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虽然,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由于我国尚未制定中医护士的执业制度、社区中医护理人力严重不足、护士中医护理知识与技术水平低下以及中医护理健康教育体系尚不健全等诸多原因,中医护理融入社区护理的步伐缓慢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因此,我国的社区护理应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与法规;多途径培养社区中医护理专业人才;提高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中医护理服务;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利用中医在预防、养生保健、康复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中医护理现代化,开创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模式,促进我国护理事业与国际同步发展。
社区护理论文:社区护理绩效考核系统的运用
医院的绩效考核伴随着医院改革的进程而被重视,已成为医院绩效管理的源头和核心。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KPI)是对组织运作过程中关键成功要素的提炼和归纳,能反映人员的工作态度、能力水平和业绩目标完成状况,是绩效考核体系的基本单位[1]。2002年,北京市28所高校医院打破单纯为学校师生服务的旧模式,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外开放,实现由高校医院到高校社区医院的转制。由于高校社区医院仍隶属高校,服务对象98%以上是高校师生员工,在医疗机构中属非盈利性机构,大多尚未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不利于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发挥,阻碍了护理专科水平的提升[2-4]。因此,建立以KPI体系为基础的高校社区医院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体系,有利于把个人目标与提高高校社区医院护理水平联系起来。
1高校社区护理岗位绩效考核KPI体系的建立
1.1KPI的设计
根据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岗位绩效考核指导方案》及《社区卫生服务岗位绩效考核手册》中,对社区医院绩校考核岗位指标的设计及相应分值的设定,结合《高校职工考核办法》,对高校社区医院绩校考核指标进行不同岗位指标设计及相应分值的确定。构建以高校社区护理岗为一级指标,服务数量、服务质量、综合满意度为二级指标,包含肌内注射、皮下注射、氧气吸入等19项三级指标的KPI体系(表1)。
1.2KPI权重及二级指标值计算
参照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岗位绩效考核指导方案》中对服务数量(A)、服务质量(B)及综合满意度(C)所占比例分别为50%、30%及20%的比例,确定高校社区护理岗中各二级指标,即服务数量(A)、服务质量(B)及综合满意度(C)所占比例。其中,个人服务数量(A)等于个人服务数量所属各三级指标的数值乘以其对应的分值之和;个人服务质量(B)等于个人服务质量所属各三级指标的分值减去其对应的扣分项分值之和;个人综合满意度(C)等于个人综合满意度所属各三级指标的数值减去其对应的扣分项分值之和。
1.3个人绩效值(X)计算方法
个人总绩效计算公式:X=AZ×50+B100×30+C100×201.4个人绩效工资(M)计算通过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及综合满意度考核结果,计算出个人总绩效值,个人总绩效值累加可得部门总绩效值。其中,1个绩效值额度=部门绩效工资总额÷部门总绩效值,个人绩效工资总额=1个绩效值额度×个人总绩效值(X)。2绩效考核体系的应用采用某高校医院护理部6月份的绩效考核数据进行验证,护理部6月份15名工作人员绩效工资总额为20000元,服务数量较大者的服务数量值为1076,护理部15名工作人员总绩效值为1244.1,计算可得1个绩效值额度为16.08元。抽取其中5名人员6月份的绩效考核手册记录值为例,计算6月份护理部5名人员个人总绩效值、个人绩效工资(表2)。
3启示和建议
某高校医院护理部6月份15名工作人员绩效工资总额为20000元,平均绩效工资为1333.3元。以KPI绩效考核体系对个人绩效工资的考核为例,护理部6月份15名人员绩效工资较高者为1562.6元,低者为1001.5元。考核结果客观、公正、透明。因此,要想建立以KPI体系为基础的高校社区医院护理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实行以服务数量为核心,以服务质量、综合满意度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制度,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最终实现促进高校社区医院的发展和满足广大师生对品质医疗服务的需求,需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3.1建立与KPI相应的考核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是医院绩效评价内容的载体,也是绩效评价内容的外在表现,是医院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在指标的筛选上不能脱离实际而盲目地自行制订,应以“影响大、看得见、摸得着、努力能实现”,即以SMART原则[5]为基础来选取。评价指标的选取不仅要能够衡量科室的总体绩效差异、个人的绩效差异,同时还可以考核单项指标绩效[6]。
3.2建立科学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
鼓励职工了解、参与绩效考核、管理工作,通过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及综合满意度考核结果,职工可以计算出个人绩效值、部门总绩效值及个人绩效工资,个人绩效工资客观、公正、透明。打破原有的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提高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实现了医院整体业绩的提升。
3.3建立与KPI相应的激励与约束体系
实行月绩效考核结果与月绩效工资的分配挂钩,年终绩效考核结果作为人员聘用、解聘或调整岗位的依据。对年终岗位考核不合格的人员,可以调整其岗位,对聘用合同做出相应变更。对不服从岗位调整,或者虽然服从工作岗位,但到新岗位后考核仍不合格、无法胜任工作的人员,根据《劳动合同法》中有关规定,可以与之解除聘用关系。
社区护理论文:论社区老年护理的模式
1 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1.1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衰老是生命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解剖上的退行性变化,导致老年人在生理上功能上出现许多障碍和病变。主要表现为活动能力的降低,听力、视力的减弱,记忆力和意志的减退;机体免疫功能衰退,抵抗力下降;营养吸收力降低;内环境平衡能力减弱,适应能力差,因而容易患病,患病后又容易合并感染,一旦患病,病程长,恢复慢,疗效差,易反复等。
1.2 呼吸系统的变化:老年人呼吸肌萎缩论社区老年护理的模式,胸廓变形,变硬,顺应性降低;呼吸频率及深度受限;呼吸道粘膜和肌纤维萎缩;呼吸道管腔扩大,无效腔增加;肺组织萎缩,毛细血管减少,肺泡变薄,弹性减退,肺泡扩张,易形成老年性肺气肿。
1.3 循环系统的变化:人到老年,即使在健康状况下,心脏组织也产生明显的退行性变化。如心肌纤维减少,脂肪组织增加。这些都使得心肌J顷应性和收缩效率降低,功能明显减退,容易发生心力衰竭。心血管系统的普遍改变是血管弹性纤维减少,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变硬和管腔变窄,导致器官血流量减少。故易引起老年人血压增高,心肌缺血。
1.4 神经系统的改变:脑细胞逐渐萎缩,大脑体缩小,脑重减轻,脑回变窄,脑沟宽,脑室和蛛网膜下腔扩大,脑脊液增多,脑血管发生程度不同的硬化,血流量减少,脑组织内营养物质的合量和代谢水平降低,氧供应不足,出现记忆力减退,视力和听力减弱,反应迟钝及运动不等功能衰退的表现。
1.5 空腔脏器的老化:胃肠平滑肌萎缩,弹力减退,韧带松驰,容易发生胃下垂,食道憩室等。胃肠粘膜萎缩,消化腺分泌减少,蠕动减弱,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由于平滑肌纤维萎缩,器官或管腔变小,如膀胱变小,老年人夜尿量增加。
1.6 实质脏器的老化:肝、肾、胰、牌等均因萎缩,结缔组织增生,导致机能减退。由于肾循环血管硬化狭窄,老年人肾血流量减少,使肾清除率下降。同时肾小管退变,使分泌和重吸收功能减退,对电解质的排泄减少,调节水盐平衡功能降低。肝脏缩小,血流量减少,发生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
胰脂肪酶分泌减少,常引起脂肪吸收延迟。
1.7 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变化:内分泌系统的变化在性腺表现十分明显,到了老年男性睾丸功能减退,生殖能力随之减弱并最终丧失。女性性激素分泌减少,不仅影响生殖功能,还易引起骨组织代谢私 血管等方面的改变。如骨质疏松,易骨折,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增加,引发冠心病等。在老年,各种类型的淋巴细胞数量比例失调和活动改变,使机体防御感染的能力减弱,自身稳定功能紊乱和免疫监视功能减退。因此老年人易受到细菌、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率也较高。
2 老年人的心理状态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衰退,导致机体调节功能不足,抗病能力减退,适应力下降,心理状态也随着老年人特有的变化而出现异常。
2.1 惶恐遗弃感:每一位老年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经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工作岗位上担负一定的职务,一旦离开工作岗位,会因年老失去地位而感到空虚和被遗弃。
子孙不孝,家庭不和睦,生病后住院担心花钱多,怕疼痛,怕失去生活能力,尤其是一些诊断不明确,治疗效果不显着的疾病,更易使他们产生I皇恐感。
2.2 孤独寂寞感:孤独寂寞是老年期最常见的心理特征 .有些老年人由于神经抑制高于兴奋,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中生活。但是当他们离开工作岗位时,则往往着有所失,子女成家立业,各奔东西,加之亲朋亡故,更加孤独寂寞,忧心忡忡。特别是生病离开家的住进医院周围都是陌生人,这样病人自然产生孤独寂寞。如有的病人住大病室时和别人交流一多,情绪开始稳定,一般状态较好。
2.3 焦虑抑郁感:老年人爱操心,他们既关心儿孙的进步成长,对有些年青人的生活习惯又看不惯,管不了,只觉得自已年龄大了,力不从心,不中用了,因而焦虑不安。当有病时,这种心理更为明显,常担心自己的健康。往往因一些小事发脾气,性格孤僻、固执,不易与人合作,不能自制。特别是生病后少言寡语,对外界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有的饮泣不语,还有的白暴自弃,放弃治疗,甚至出现轻生念头。
2.4 多疑、哕嗦,自卑感:由于存在自卑心理,别人说话时,总怀疑是议论自己。子女们因工作忙,不能及时看望,问寒问暖,使老人就以为儿女冷落他们,常因一些小事生气,流泪。甚至悲愤而轻生。另外由于老年人的记忆力下降,遇事好唠叨,使年青人讨厌他们,更加重了老年人的悲观情绪。
3 社区老年护理的模式
社区老年护理是以老年人为主体,从老年人身心、社会、文化的需要出发,去考虑他的健康问题及护理措施,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让老年人及其照顾者共同参与护理活动,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适时给老年人及其照顾者以护理知识技能的教育及监督指导,而不是让老年人被动接受护理,从而避免心理上产生“无用”
的压力,由于老年人及其照顾者的参与,使老年人出院回归社会后仍能获得连续的自我护理及家人的护理。社区老年护理重在强化个体自我照顾能力,在尽可能保持个人独立及自尊的情况下提供协助,适时给予全补偿、部分补偿的护理服务。社区护理的目标是:延缓衰老及恶化,增强自我照顾能力,支持濒死病人并保持其舒适及尊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4 社区老年护理的优点
4.1 有针对性提供护理服务确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一切从老年患者的机要出发,护理人员有足够的时间贴近患者,使护理观察变被动为主动。老年人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如何多方位地护理老年人,提高其生活质量,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状况对护理是一个挑战。进入老年期后,由于生理、心理的变化,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下降,同时面临退休、丧偶、慢性病折磨、身体功能下降、经济状况改变等人生大事,容易产生焦虑、抑郁、孤独等心理问题,使得老年人的心理状况更为复杂。保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对护理也是一个挑战。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老年疾病有其自身的特点:发病率高、慢性病多。因此,长寿之后如何促进其保持良好的健康功能是今后面临的重大挑战。临终关怀是护理老年人安详、尊严、无憾地走完生命的一站。我国的经济状况、传统的文化思想及医务人员长期形成的道德价值观与发展临终关怀有着强烈的冲击。护理人员不可避免面临伦理的挑战:尊重生命;关注护理而非治疗;注重生命质量;尊重死亡是一个自然过程,不加速也不延迟死亡;协助病人安静地、有尊严地死去,去者能善终,留者能 . 4.2 老年人对方便,廉价,品质社区护理的需求老年人身体功能衰退,患病几率较大,一旦患病都是比较严重;社区少数低保贫困人口,生活困难,其卫生健康问题理应受到政府和社会关注。慢性病患者、心理疾病,先天性疾病患者等重点关护患者,他们除了接受医院的治疗外,还需要社区护理的安慰和帮助服务。因此老年人应成为社区护理服务的重点对象。社区 护士在给予这类患者必须的治疗和护理,让患者配合治疗,减少疾病恢复时间和经费外,可以安排一些活动促进社区老年人健康,具体体现在组织社区老人开展一些健身的有益活动以及一些卫生保健常识上。
4.3 社区老年人的心理护理4.3.1 离退休综合征指职工在离退休以后出现的适应障碍l。主要表现为坐卧不安、行为重复、犹豫不决、不知所措,偶尔出现强迫性定向行走,由于注意力不集中而容易做错事;由于情绪的改变而易急躁和发脾气,对任何事情都不满或不快;易回忆或叙述以往的经历;有的老人因不能客观地评价事物甚至发生偏见;有的老人情绪忧郁,以至引起失眠、多梦、心悸、阵发性全身过热等。这种现象对于平时工作繁忙、事业心强、争强好胜的老人尤其明显,无心理准备退休的老人表现较重。据报告,因离退休引起情绪失落感的占75 .针对离退休综合征老年人的特点,社会要给予离退休老年人更多的关注。家庭要关心和尊重离退休老年人的生活权益,鼓励老年人适当参加老年协会或老年活动中心的活动,参与社会义务工作,做些老年人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儿孙分忧解愁,使家庭和睦。定期进行检查,及早发现急、慢性疾病的发生。
4.3.2 空巢综合征空巢是指无子女或子女成人后相继离开家庭,形成老年人独守空巢的特点,特别是老人单身家庭。
由于社会文化的变迁,家庭结构向小型化转变,人们的家庭观念淡薄及工作调动、住房紧张等原因,使年轻人不能或不愿与父母住在一起。老人晚年盼望的理想落空,孤独、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常偷偷哭泣,顾影自怜。针对社会单身老人越来越多,他们最易患空巢综合征的特点,无论社会,还是家庭都应该多关心单身老人。作为子女,应尽量与老人一起生活或经常回家探视。鼓励老人参加老年协会或老年活动中心的活动,在那里结识多些朋友。
4.3.3 脑衰弱综合征脑衰弱综合征的表现有:疲乏,整日精疲力竭、脑力和体力活动均极易疲劳,头晕、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不易入睡、睡眠不安稳等。有些老年人及其亲属认为脑衰弱是人类衰老的自然规律,不予重视;而另一些病人则过度紧张,产生焦虑、疑病症。脑衰弱综合征老人的社区护理,应认真观察老年人的精神状态,关心老年人,鼓励老年人适当参加老年协会或老年活动中心的活动,参加一些温和的室外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向病人讲解要重视脑衰弱综合征,但不可要过度,以免产生焦虑疑病症,四处求医,补药不离身。
4.3.4 焦虑症、抑郁症焦虑是个体由于达不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导致自尊心或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性的情绪状态。容易焦虑的老人衰老过程可加快,助长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甚至引起脑卒中,心肌梗死,青光眼眼压骤升而头痛、失明;或发生跌伤等意外事故。老年抑郁症是老年期最常见的功能性精神障碍,以持久的抑郁心情为主要表现。老年人自杀通常与抑郁障碍有 .抑郁障碍的发生是渐进而隐伏的,早期可表现为神经衰弱的症状,头痛、头晕、食欲不振等。后期表现为情感障碍、思维活动障碍、精神活动障碍、意志行为障碍、躯体症状。由于老年人离退休衰老孤独及其他原因使老年人产生焦虑和抑郁症。对这部分老人要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经常上门与老人谈心,使他们感觉受到尊重与关心。帮助老人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自我疏导、自我放松。鼓励老人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阅读书报、看电视、散步与朋友闲聊,适当的体育锻炼,使老人保持愉悦的心理状态及广泛的人际关系,从而减少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发生,减少患病的机会,降低老人自杀事件的发生。
4.3.5 老年期痴呆是以后天获得的持续时间较长的精神神经功能多方面障碍为特点的I临床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处于痴呆危险的人群数量增加。老年痴呆起病缓慢,病程一般在5~10年。本病尚无理想治疗药物,以预防为主。对此类老年人应加强管理,设立家庭病床,请专人在家看护,负责日常生活护理,安全保障,定时服药,适当活动及肢体锻炼。
4.4 社区护理更有利于开展老年护理教育及宣教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零距离接触老年患者护理工作人员能更好的了解并掌握老年患者特殊的心理状态,民间“老小孩”一词用的十分贴切,有可能出现治疗,护理上的不合作,更易取得护患间心理上的沟通,加上熟练的专业技术,为病人解除病痛,使其心中产生信任感,安全感,依赖感,而达到心理护理上的良好效果
社区护理论文:社区护理特征及对护生的需求
社区护理是面对社区内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团体的健康服务工作,如家庭护理、患者及健康人的营养指导、妇幼和老年人保健及心理咨询等[1]。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已成为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趋势,是社会进步与文明的标志。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疾病谱与死亡谱的改变、家庭小型化以及医疗费用上涨等现象的出现,探索社区护理新途径,是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的需求,也是适应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社区护理已成为21世纪护理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新热[2]。
1社区护理的特点
1.1以促进健康为中心
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及关注的程度的转变,护理工作的重点也逐步由疾病护理转移到健康保护和健康促进上来。导致对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思维模式、工作方式和管理方式等一系列变化。从而提出了以健康为中心的社区护理的工作特点。
1.2以人群为主体
社区是以某种形式之社会组织或团体结合在一起的一群人,这意味着社区护理将面对的是一个群体,而不是单纯只照顾一个人或一个家庭。对于所面对的这个群体,要求社区护理工作者经常做一些宣传和调查之类的工作。
1.3综合服务
由于人群健康受多种因素影响,社区护理工作除了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维护健康等工作为主外,还应从整体、的观点出发,从卫生管理,社会支持、家庭和个人保护、咨询等方面对社区人群、家庭、个人进行综合服务。
2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现状
2.1社区护理人才匮乏
目前,我国社区医师和护士比为1.0∶0.5,WHO提出社区医师和社区护士比为1∶2或1∶4。从这一点来说,社区护理人员短缺是非常严重的。当前从事社区护理的工作人员大多是临床护理岗位重新调整或其他专业改行者,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及专业技术水平较低、业务水平不高、应变能力较差、协调能力欠缺等现象。这势必影响社区护理的内容和质量。另外,由于护理专业教育模式转变的缓慢,社区护理教育缺失严重,我国至今尚没有一所正规院校培养专门的社区护理人才。
2.2缺乏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模式
目前我国的社区护理服务模式单一,在理论上的研究可谓是一片空白,社区护理模式几乎都是按照国外的方式进行,没有自己的创新之处,因此很难适应我国国情。也正因为这样,使得当前的社区护理质量偏差,社会对于社区护理的认识存在误区。
3社区护理对护生职业素质的要求
3.1丰富专业知识
由于社区护理是以促进健康为中心,因此护生要想从事这一职业就必须掌握足够的健康方面的知识,这些健康方面的知识不仅仅是疾病方面的,还应当包括饮食、饮水、环境和社会因素对于健康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其次,由于社区护理具有综合性,这就要求护生同时掌握内、外、妇、儿等几个专科的护理,必须、熟练地掌握各科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另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社区医疗机构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因此还要求护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3.2良好的心理素质
护士保持良好的情绪,就能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情。要做好心理护理,应努力改善患者的心境,以良好的情绪去影响患者。护士保持良好心境是圆满完成护理工作的前提和保障。这就要求护生在工作中情感表达适度,不过分外露,既面带微笑又沉着冷静,同时还要善于忍让、宽恕、谅解、控制情绪冲动,自觉调节自己的言行。
3.3高尚的职业道德
社区工作者要服务于患者,取信于患者,就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就要在言行举止上保持严谨性,工作有条不紊、专心致志,不粗心大意;就要在语言的运用上考虑患者的心理需要,既坦诚又谨慎。这是护理工作者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另外,由于社区护理面对的是一个群体,这就要求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做到平等和公正,对待患者要实事求是,每个患者都不论其年龄大小,职位高低,护理人员都要一视同仁,这样才能取得患者的信赖和主动配合。因此,护生要加强自己的道德的培养,养成对待任何事情都平等公正的习惯。
从上述情况和分析看,社区护理服务是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而向社会提供的技术劳务性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已在全国蓬勃发展的今天,社区护理工作有着比较好的发展前景,护生从事这一行业既能弥补这一行业人员短缺的现状,又能提高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当然,由于社区护理工作具有以促进健康为中心、以人群为主体、综合服务和高度自主性等特点,这就决定从事社区护理的人员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敏锐的观察力,才能适应工作的要求。
社区护理论文:糖尿病高血压的社区护理干预
【关键词】 糖尿病
高血压和高血糖、脂代谢紊乱、吸烟等均是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危险因素。在糖尿病人群中,高血压的存在加重了心血管病变的危险性,被称为双重危险因素(double risks)。研究表明,与正常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变危险性是前者的2倍,而在同时存在高血压的病人中则增加至4倍,心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1]。糖尿病高血压研究(HDS)接近5年的随访发现: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中中风的危险性增加2倍,急性心梗的危险性增加1倍[2]。高血压也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合并有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较无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发生的危险性更高[3]。现就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生及社区护理干预措施阐述如下。
1 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生和危害
糖尿病高血压研究(HDS)发现,在45岁左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40%伴有高血压,而在75岁左右的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更上升至60%,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发现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38%合并高血压[3]。
糖尿病和高血压并存的现象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成年人以患2型糖尿病多见,2型糖尿病病人普遍存在着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高血糖则会刺激胰岛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从而造成高胰岛素血症,过高的胰岛素不但可以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引起钠的潴留,而且还可刺激交感神经的兴奋,进而使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血压自然升高,以上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最终就会导致高血压的发生,糖尿病高血压对心、脑、肾损害程度远大于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或糖尿病病人[4]。
2 糖尿病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
有近半数糖尿病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不足[5],早期筛查知识缺乏,患了糖尿病后,当有心脑血管疾病和症状或先兆时,不能及时到医院诊治,不能定期化验血液流变学指数、测量血压及做心电图检查,未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相应的药物。
糖尿病和高血压并存的现象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因此,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学会关于高血压的处理指南中明确规定:凡是有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都定为高危或极高危人群。一经发现,必须立即服用降压或降糖药物。
3 社区护理干预措施
3.1 糖尿病高血压病人应该积极进行非药物治疗 糖尿病和高血压虽然都与遗传有一定关系,但他们的发病主要与不良的生活习惯及周围的环境压力有关,都是“生活方式相关性疾病” [6]。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脂、高糖、高蛋白饮食)及运动量减少,是高血压和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的主要因素。
3.1.1 减肥 肥胖病人的周围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有时分泌胰岛素过多来补偿其功能的不足,最终发生刺激血管收缩,刺激肾脏的肾小管增加对钠和水的吸收,引起血压增高[7]。减肥有助于提高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体重减少5kg就会有降压作用,体重下降1kg,血压平均下降 0.27kPa(2mmHg)。
3.1.2 正确处理应激状态 随着社会发展节奏加快,应激状态不但会引起高血压,还会引起糖尿病高发。对一个糖尿病病人来说,当出现愤怒、敌对的应激方式时,胰岛素的作用会减弱,血糖会不易控制的。因此无论是高血压病或糖尿病病人,都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处理好人际、婚姻、家庭关系,减少对应激的不良反应,可以经常运用音乐放松疗法。
3.1.3 运动 运动能降低体重,通过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骨骼肌利用葡萄糖而降低血糖,减轻体重;同时使血压降低[8]。坚持每天至少快步走30min,或经常参加旅游、骑车等体育活动。要提倡循序渐进,逐步按自己的运动心率及疲劳感等调节运动强度,要坚持较长时间的恒定有氧运动,但不要做举重、打网球等无氧运动。运动后血压和血糖都会下降,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也会增加,尤其对于应激状态的病人是有利的。
3.1.4 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的宗旨是控制血糖,减轻体重,改善脂类代谢,通过合适的营养达到健康状态,改变饮食结构,通过饮食控制,以降低体重、减轻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生物效应[9],既有利于控制血糖,又有利于降低血压或增加降压药物疗效。同时要限制钠盐,每天5~6g。不吃或少吃加工食品或咸肉、火腿及咸菜、腐乳等。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建议常吃绿叶菜、萝卜、洋葱、西红柿、大白菜、山药、南瓜等,常食富含品质蛋白质的鱼类(如青鱼、鳊鱼、黑鱼等河鱼)、鸡蛋白及脱(低)脂牛奶等。
3.1.5 戒烟限酒 因为吸烟可减低胰岛素的敏感性,升高血糖;吸烟者患糖尿病的危险性比不吸烟者高1.5~2.5倍。吸烟又加重高血压及糖尿病病人大小血管的损伤,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大量饮酒,不但加重高血压、糖尿病,还会增加脑卒中的危险。
3.2 糖尿病高血压的健康教育 由于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不同步,在目前养老制度尚不健全的情况下,要提高老年人口的生命健康质量,单纯对疾病实行被动性的治疗是个人和社会都难以承担的[10]。研究表明:糖尿病传统卫生宣教或出院指导,患者在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和自我监测等方面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和健康行为并未取得理想结果;而系列讲座后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和健康行为等各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由于缺乏个性,忽视了患者的年龄、文化水平、身体条件等的个体差异,如仅停留在讲座水平,将有相当部分患者最终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11]。在讲座基础上加以社区护理干预,包括一般人群的教育、糖尿病专业队伍的教育、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及家属的教育。对于糖尿病学专科医生来说他们教育的对象是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对于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教育,内容非常广泛,贯彻糖尿病治疗的整个过程。内容包括 :(1)糖尿病高血压基础知识教育。通过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有关糖尿病高血压的基础知识,使其对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因、影响病情的因素、病情控制方法及预后等有关知识了解,取得病人的自觉配合,保障治疗方案的严格执行。(2)糖尿病高血压心理教育。病人在明确自己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时,心理表现多种多样。症状轻的病人可能怀疑诊断的正确性或者忽略其严重后果,因而不限制饮食,生活上不节制,待出现严重并发症时后悔不及。与此相反,有的病人十分畏惧,对治疗丧失信心,不积极配合治疗。还有些病人错误的认为,多进食可通过增加药物剂量来控制而不会加重病情。使病人了解心理情绪因素对血糖及血压的影响,有助于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积极配合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让病人避免心理紧张及精神刺激,这样有利于病情控制。(3)饮食治疗教育。通过对糖尿病高血压病人进行饮食治疗教育,使病人了解饮食治疗是糖尿高血压病人的基本疗法之一,对于老年、肥胖、病情较轻者可作为主要的治疗 方法,适当控制饮食可减轻胰岛β细胞负担,有利于控制病情[12];饮食治疗不仅是限制进食,还应包括肥胖病人减轻体重,消瘦病人增加体重至接近标准水平;要控制总热卡,不仅限制主食,要明白何时限制蛋白质及脂肪的摄入;学会食物交换方法,了解膳食纤维的益处,知道宜食和不宜食的蔬菜和水果;进餐定时定量,必要时加餐。(4)运动治疗教育。运动疗法也是糖尿病基本疗法之一[13]。通过向病人介绍运动疗法的目的、意义及作用,增加病人运动的积极性,并把握适度的原则,要根据年龄、体质、病情等具体情况确定运动的方式和时间,防止运动过度;了解运动时所服药物的影响,及时调整剂量;不在空腹时参加剧烈活动,运动时携带饼干、糖块等,以便发生低血糖反应时自救;严重的并发症如活动性眼底病变、较重的糖尿病肾病及神经病变者不能参加剧烈的活动,以防意外。(5)药物治疗教育强化降压治疗的重要性。降压治疗同降糖治疗一样重要,其降低大血管并发症危险性的疗效甚至超过了严格的血糖控制[14]。综合多项研究报告,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人群的降压治疗应考虑:早期治疗;合适的糖尿病药物选择;治疗应达到目标血压水平(UKPDS采用的目标为150/85mmHg,治疗后严格血压控制组的平均血压为 144/82mmHg。目前临床上一般采用的目标是140/85mmHg[3]);改善胰岛素抵抗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如戒烟、饮食控制,减少盐的摄入,增加体力活动,纠正糖脂代谢紊乱,减轻肥胖。(6)糖尿病高血压自我监测及自我保护教育。糖尿病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持续性疾病,目前缺乏行之有效的根治方法,因此病人对病情的自我监测及自我保健可以及时掌握病情变化并及早采取措施,有利于保护病人的生活工作能力,维护正常生长发育,又可防治急性并发症的发生,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展,进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
4 小结
糖尿病高血压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近年来引起了WHO、国际糖尿病联盟和国内外糖尿病专家高度重视。1989年第42届WHO大会要求各成员国要重视糖尿病的防治,要制订和实施糖尿病预防计划,逐步实现3级预防教育。而糖尿病高血压教育是贯彻3级预防的关键。1985年世界糖尿病日宣传的主题即为“ 糖尿病教育”,口号是“无知的代价”,对糖尿病无知将付出高昂的代价,糖尿病高血压教育是防治糖尿病的核心。糖尿病高血压教育的意义在于:(1)组织和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高血压的自我保健和管理能力;(2)患者和医务人员合作,长期严格控制代谢紊乱,达到理想目标;(3)防治或延缓糖尿病高血压慢性并发症;(4)组织患者和家属,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患者相互教育,可起到医务人员起不到的作用;(5)医务人员应不断更新对糖尿病高血压的防治水平和技能,这样才能明显降低个人和国家用于糖尿病的开支。
社区护理论文:社区老年心理护理体会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保健的进步,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迅速增加,在我们社区中,老年人约占总人口的60%以上。老年期面临重大的生活改变,如退休、丧偶、由子女照料等,这些变化使老年人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社区护理工作中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社区老年人心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
1.1智力改变老年人反应速度慢,容易健忘。
1.2情绪变化老年人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情绪不稳定,常表现为兴奋、激惹、多变。情绪激动程度与所遇到的不顺心事严重程度不相符,一旦强烈情绪发生后需较长时间才能平静。
1.3人格变化较多老年人表现为比较顽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习惯按A己观点看问题、守旧、不易接受新鲜事物和他人意见,猜疑心较强,有的则过多的感慨、伤感,喜欢回忆往事,沉溺于对过去成功事例追溯之中。
1.4生活方式改变老年人多已退休在家,子女大都独立生活,这种生活环境和角色变化构成了老年人孤独的主要原因。
孤独寂寞、社会活动减少使老年人选择更多的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酿酒、缺乏运动等。
2针对上述心理问题我们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2.1社区护士为老年人进行处置或做健康咨询时,解释耐心细致,遇到听不清或不懂时,我们会不厌其烦地为老人重新说明,直到满意为止。健忘时指导老年人有规律安放日常生活用品。老年人应加强健脑锻炼,如背诗词、经常下棋等。
2.2帮助老年人调整情绪护理人员对老年人应给予特殊照顾,热情的关怀,减少其精神刺激.除了语言交流外,还使用了非语言交流。例如,扶老年人走路,需服药的老人为其准备温开水,在社区护理工作中为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使他们感到愉快。
2.3尊重老年人老年人突出的心理要求是受到重视和尊敬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对他们称呼要用职衔称或尊称,老年人经历、特长、爱好要强调出来,如“您是革命战争中过来的老首长,真了不起”。
对他们配合医护人员工作的每一点进步要予以表扬。与老年人交谈中常以聆听为主,顺势提出自己的建议,辅以适度的表情,如微笑的点头,同情注视加上轻揉的动作,使老年人充分信任社区护理人员。
2.4社区护士应与老年人家庭保持多方面联系,动员家属、子女多关心、体贴老人,经常与老人团聚,减少寂寞感。鼓励老人适当参加社会活动,保持与人交往,从社会生活中寻找乐趣。
3社区老年人提高了生活质量
社区老年人通过社区护理人员的心理护理,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他们对待疾病采取正确的态度,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认真学习疾病相关知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增强了保健意识,提高了老年期生活质量。
社区护理论文:对糖尿病高血压的社区护理干预分析
高血压和高血糖、脂代谢紊乱、吸烟等均是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危险因素。在糖尿病人群中,高血压的存在加重了心血管病变的危险性,被称为双重危险因素(double risks)。研究表明,与正常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变危险性是前者的2倍,而在同时存在高血压的病人中则增加至4倍,心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1]。糖尿病高血压研究(HDS)接近5年的随访发现: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中中风的危险性增加2倍,急性心梗的危险性增加1倍[2]。高血压也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合并有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较无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发生的危险性更高[3]。现就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生及社区护理干预措施阐述如下。
1 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生和危害
糖尿病高血压研究(HDS)发现,在45岁左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40%伴有高血压,而在75岁左右的患者中高血压患病率更上升至60%,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发现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38%合并高血压[3]。
糖尿病和高血压并存的现象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成年人以患2型糖尿病多见,2型糖尿病病人普遍存在着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高血糖则会刺激胰岛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从而造成高胰岛素血症,过高的胰岛素不但可以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引起钠的潴留,而且还可刺激交感神经的兴奋,进而使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血压自然升高,以上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最终就会导致高血压的发生,糖尿病高血压对心、脑、肾损害程度远大于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或糖尿病病人[4]。
2 糖尿病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
有近半数糖尿病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不足[5],早期筛查知识缺乏,患了糖尿病后,当有心脑血管疾病和症状或先兆时,不能及时到医院诊治,不能定期化验血液流变学指数、测量血压及做心电图检查,未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相应的药物。
糖尿病和高血压并存的现象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因此,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学会关于高血压的处理指南中明确规定:凡是有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都定为高危或极高危人群。一经发现,必须立即服用降压或降糖药物。
3 社区护理干预措施
3.1 糖尿病高血压病人应该积极进行非药物治疗 糖尿病和高血压虽然都与遗传有一定关系,但他们的发病主要与不良的生活习惯及周围的环境压力有关,都是“生活方式相关性疾病” [6]。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脂、高糖、高蛋白饮食)及运动量减少,是高血压和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的主要因素。
3.1.1 减肥 肥胖病人的周围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有时分泌胰岛素过多来补偿其功能的不足,最终发生刺激血管收缩,刺激肾脏的肾小管增加对钠和水的吸收,引起血压增高[7]。减肥有助于提高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体重减少5kg就会有降压作用,体重下降1kg,血压平均下降 0.27kPa(2mmHg)。
3.1.2 正确处理应激状态 随着社会发展节奏加快,应激状态不但会引起高血压,还会引起糖尿病高发。对一个糖尿病病人来说,当出现愤怒、敌对的应激方式时,胰岛素的作用会减弱,血糖会不易控制的。因此无论是高血压病或糖尿病病人,都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处理好人际、婚姻、家庭关系,减少对应激的不良反应,可以经常运用音乐放松疗法。
3.1.3 运动 运动能降低体重,通过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骨骼肌利用葡萄糖而降低血糖,减轻体重;同时使血压降低[8]。坚持每天至少快步走30min,或经常参加旅游、骑车等体育活动。要提倡循序渐进,逐步按自己的运动心率及疲劳感等调节运动强度,要坚持较长时间的恒定有氧运动,但不要做举重、打网球等无氧运动。运动后血压和血糖都会下降,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也会增加,尤其对于应激状态的病人是有利的。
3.1.4 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的宗旨是控制血糖,减轻体重,改善脂类代谢,通过合适的营养达到健康状态,改变饮食结构,通过饮食控制,以降低体重、减轻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生物效应[9],既有利于控制血糖,又有利于降低血压或增加降压药物疗效。同时要限制钠盐,每天5~6g。不吃或少吃加工食品或咸肉、火腿及咸菜、腐乳等。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建议常吃绿叶菜、萝卜、洋葱、西红柿、大白菜、山药、南瓜等,常食富含品质蛋白质的鱼类(如青鱼、鳊鱼、黑鱼等河鱼)、鸡蛋白及脱(低)脂牛奶等。
3.1.5 戒烟限酒 因为吸烟可减低胰岛素的敏感性,升高血糖;吸烟者患糖尿病的危险性比不吸烟者高1.5~2.5倍。吸烟又加重高血压及糖尿病病人大小血管的损伤,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大量饮酒,不但加重高血压、糖尿病,还会增加脑卒中的危险。
3.2 糖尿病高血压的健康教育 由于经济发展与人口老龄化不同步,在目前养老制度尚不健全的情况下,要提高老年人口的生命健康质量,单纯对疾病实行被动性的治疗是个人和社会都难以承担的[10]。研究表明:糖尿病传统卫生宣教或出院指导,患者在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和自我监测等方面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和健康行为并未取得理想结果;而系列讲座后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和健康行为等各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由于缺乏个性,忽视了患者的年龄、文化水平、身体条件等的个体差异,如仅停留在讲座水平,将有相当部分患者最终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11]。在讲座基础上加以社区护理干预,包括一般人群的教育、糖尿病专业队伍的教育、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及家属的教育。对于糖尿病学专科医生来说他们教育的对象是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对于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教育,内容非常广泛,贯彻糖尿病治疗的整个过程。内容包括:(1)糖尿病高血压基础知识教育。通 过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有关糖尿病高血压的基础知识,使其对糖尿病及高血压病因、影响病情的因素、病情控制方法及预后等有关知识了解,取得病人的自觉配合,保障治疗方案的严格执行。(2)糖尿病高血压心理教育。病人在明确自己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时,心理表现多种多样。症状轻的病人可能怀疑诊断的正确性或者忽略其严重后果,因而不限制饮食,生活上不节制,待出现严重并发症时后悔不及。与此相反,有的病人十分畏惧,对治疗丧失信心,不积极配合治疗。还有些病人错误的认为,多进食可通过增加药物剂量来控制而不会加重病情。使病人了解心理情绪因素对血糖及血压的影响,有助于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积极配合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让病人避免心理紧张及精神刺激,这样有利于病情控制。(3)饮食治疗教育。通过对糖尿病高血压病人进行饮食治疗教育,使病人了解饮食治疗是糖尿高血压病人的基本疗法之一,对于老年、肥胖、病情较轻者可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适当控制饮食可减轻胰岛β细胞负担,有利于控制病情[12];饮食治疗不仅是限制进食,还应包括肥胖病人减轻体重,消瘦病人增加体重至接近标准水平;要控制总热卡,不仅限制主食,要明白何时限制蛋白质及脂肪的摄入;学会食物交换方法,了解膳食纤维的益处,知道宜食和不宜食的蔬菜和水果;进餐定时定量,必要时加餐。(4)运动治疗教育。运动疗法也是糖尿病基本疗法之一[13]。通过向病人介绍运动疗法的目的、意义及作用,增加病人运动的积极性,并把握适度的原则,要根据年龄、体质、病情等具体情况确定运动的方式和时间,防止运动过度;了解运动时所服药物的影响,及时调整剂量;不在空腹时参加剧烈活动,运动时携带饼干、糖块等,以便发生低血糖反应时自救;严重的并发症如活动性眼底病变、较重的糖尿病肾病及神经病变者不能参加剧烈的活动,以防意外。(5)药物治疗教育强化降压治疗的重要性。降压治疗同降糖治疗一样重要,其降低大血管并发症危险性的疗效甚至超过了严格的血糖控制[14]。综合多项研究报告,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人群的降压治疗应考虑:早期治疗;合适的糖尿病药物选择;治疗应达到目标血压水平(UKPDS采用的目标为150/85mmHg,治疗后严格血压控制组的平均血压为 144/82mmHg。目前临床上一般采用的目标是140/85mmHg[3]);改善胰岛素抵抗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如戒烟、饮食控制,减少盐的摄入,增加体力活动,纠正糖脂代谢紊乱,减轻肥胖。(6)糖尿病高血压自我监测及自我保护教育。糖尿病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持续性疾病,目前缺乏行之有效的根治方法,因此病人对病情的自我监测及自我保健可以及时掌握病情变化并及早采取措施,有利于保护病人的生活工作能力,维护正常生长发育,又可防治急性并发症的发生,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展,进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
4 小结
糖尿病高血压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近年来引起了WHO、国际糖尿病联盟和国内外糖尿病专家高度重视。1989年第42届WHO大会要求各成员国要重视糖尿病的防治,要制订和实施糖尿病预防计划,逐步实现3级预防教育。而糖尿病高血压教育是贯彻3级预防的关键。1985年世界糖尿病日宣传的主题即为“ 糖尿病教育”,口号是“无知的代价”,对糖尿病无知将付出高昂的代价,糖尿病高血压教育是防治糖尿病的核心。糖尿病高血压教育的意义在于:(1)组织和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高血压的自我保健和管理能力;(2)患者和医务人员合作,长期严格控制代谢紊乱,达到理想目标;(3)防治或延缓糖尿病高血压慢性并发症;(4)组织患者和家属,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患者相互教育,可起到医务人员起不到的作用;(5)医务人员应不断更新对糖尿病高血压的防治水平和技能,这样才能明显降低个人和国家用于糖尿病的开支。
社区护理论文:高血压病病人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
高血压病病人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
【关键词】 高血压;社区护理干预;知晓率;膳食;收缩压
【摘要】 [目的]观察对高血压病病人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2009年我院托管的前进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管辖区的280例高血压病病人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病人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比干预前明显升高;适量运动、合理膳食者所占比例比干预前增高;收缩压、舒张压比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提高社区人群的卫生知识水平,改变其不良生活方式,对防治高血压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高血压;社区护理干预;知晓率;膳食;收缩压;舒张压
高血压是社区居民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世界上流行最为广泛的心血管疾病。我国高血压防治尚处在较低水平,存在“三高”“三低”“三不”现象,即高患病率、高增长趋势、高危害性,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普遍存在着不长期规律服药、不坚持测量血压、不重视非药物治疗[1]。为了探讨社区护理措施控制高血压的有效途径,2009年对前进街社区280例高血压病病人进行了为期1年的社区护理及干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我院托管的前进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所管辖区的280例高血压病病人进行社区护理及干预。建立慢性病管理档案,并根据病情定期随访。其中男153例,女127例;年龄35岁~82岁(46.7岁±5.7岁)。
1.2 方法
1.2.1 诊断标准
高血压诊断标准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标准[2],未服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 140 mmhg(1 mmhg=0.133 kpa) 和(或)舒张压≥90 mmhg(经过至少3次不同日血压测量,如有2次或2次以上血压值达到该标准)。
1.2.2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病的重要手段。定期组织高血压病病人参加知识讲座、观看相关录像、发放相应的宣传资料。社区护士和家庭医生每月到居委会或家庭访视病人1次。除测量血压外,还进行面对面的指导,让病人了解肥胖、高盐饮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对血压的影响[37]。建议病人饮食上应遵循低盐、低脂、低热量的原则:每日摄盐6 g以下,食用低脂、低糖类食物,减少总热量的摄入;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搭配,饮食不宜过快、过饱。建议病人戒烟、戒酒。根据病人年龄、体重指数、血压值、运动习惯及运动耐受性为病人制订运动量,并嘱病人在运动过程中如有不适应立即停下休息[8]。并及时、填写随访调查表。
1.2.2 服药干预
社区护士和医生应让病人了解高血压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让病人认识到坚持服药的重要性,能自觉按医嘱坚持服药,不可擅自停药和随意更换药物,当出现副反应时及时报告医生;嘱病人定期监测血压,并根据病人的血压情况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指导病人避免长时间站立,坐起时动作宜缓慢,防止体位性低血压造成的晕倒或跌倒等意外。
1.2.3 心理护理
大多数高血压病病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情绪激动、焦虑或郁闷,有些病人虽然无并发症,但生活质量明显下降[9]。对于高血压病病人的病情控制,在医患双方共同努力的基础上,还需社区、病人家属、亲朋好友等共同参与,督促病人的遵医行为,逐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社区医生和护士应根据病人的年龄、文化程度和个体特征,做好心理护理,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告诉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心情舒畅和稳定的情绪,培养宽容的态度,保持良好心态,切忌暴怒、焦虑、忧郁、悲观、恐惧,提高应激能力,保持心理平衡,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1015]。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护理干预前后病人对高血压知识知晓情况比较表2 社区护理干预前后病人相关行为调查情况表3 社区护理干预前后
病人血压控制效果比较
3 讨论
高血压非药物干预是高血压治疗的基础,应终生进行。社区护理干预是控制高血压病情恶化、预防高血压并发症发生、保障高血压病人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在社区护理干预中,定期的、规范化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促使病人逐渐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提高自我保健意识,达到知晓、信任、行动的统一,最终控制高血压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16]。高血压的发病大多与超重、肥胖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因此良好的生活方式对有效控制高血压具有重要的作用[17]。高血压社区护理及干预受到病人的欢迎,病人能够接受社区医生和护士的随访,社区医生和护士通过一对一地交流,提出如何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等,病人基本上是接受的。
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卫生措施,不仅可以加强高血压病知识的普及,防止高血压病发病率的上升,还可以提高社区人群的卫生知识水平,改变其不良生活方式,增强居民的自我保健的意识。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慢性病防治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因此要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条件,进一步做好高血压的防治工作,采用社区护理干预模式是减轻家庭、社会经济负担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也为社区慢性疾病防治探索出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
社区护理论文:浅谈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效用
摘要:我国社区服务要广泛深入的发展,更好的为社区居民服务,真正的满足社区居民的健康务求,就要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医护理方法,利用中医护理其简单、便捷、高效和其在预防、保健、医疗、养生、康复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很好地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关键词:中医护理社区护理
社区护理起源与西方国家,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义为社区居民“可接近的、可接受的、可负担得起的”卫生服务组织[1]。社区护理既强调疾病的预防,又强调疾病的护理,最终达到促进健康、维护健康的目的。构建顺应我国国情、满足社区健康需求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模式是推动社区护理发展的关键环节。相对于起源地西方医学而言,博大精深的中医理论和疗法在社区护理中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发扬。
1中医护理的发展前景:
中医护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辩证施护、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的护理方法,是祖国传统中医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中医护理体系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中医基础理论、中医饮食调护、中医护理技术、中医养生保健、中医情志护理五方面构成,中医护理在社区开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针对不同的社区服务对象,调动整个中医护理体系,完成相应的预防保健、康复护理、疾病护理等社区服务功能。尤其是中医护理技术因简、便、验、廉等特点深受广大社区群众的青睐,符合低收入、高效率、低成本、广覆盖的要求,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应用前景广泛。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委的有关文件中明确指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积极采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与民族医药的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特色和优势”[2]。
2中医护理的发展目标:
中医护理在社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在我国具有独特的运用价值。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医疗资源的分配仍存在着不均衡性,经济发展实际和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形成,中医护理以其品质、显效、简便的特点,不断丰富着居家护理的内涵。除此之外,中医理论当中“治标和治本”的概念,实质可以通过中西医疗法相结合,相得益彰,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社区护理的主要为社区人群提供以健康促进为目标的健康服务,以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稳定病情为要务,这与中医护理的理论不谋而合,中医护理的预防观印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强调以增强体质为核心的健身防病思想,制定了外以适应自然变化、内以促进机体抗病能力、机体协调能力的养生原则。中医护理与社区护理有机结合,在充分利用现代护理健康教育理论、模式、程序以及实施方法的基础上,在社区健康教育内容中不断渗透着中医护理知识与技术。中医环境养生、起居养生、膳食指导、心理调适、性养生保健、用药指导、运动养生等在社区妇女、儿童、中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慢性病病人的康复护理等方面不断拓宽着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如运用得当,精巧结合,中医护理将与社区健康教育内容不断的融合。
可见,中医护理的整体观与预防观在社区现代护理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3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工作中的优势和功能: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饮食调护、中医护理技术、中医养生保健、中医情志护理共同构成中医护理体系。中医护理在理论、只是及技能等方面自成一体,在养生保健、疾病护理、康复护理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这些都与社区的健康需求相一致,且中医护理以我国传统文化为背景发展至今,一些中医理念已被人民所耳熟能详,一些保健运动也正在任命大众中普遍发展,这些都说明中医护理在我国具有良好的民众基础,贴近大众生活,便于社区居民的认可和接受,这为中医护理在社区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中医护理技术还具有廉、简、便、验、效等特点,在我国经济基础薄弱的区域,中医护理在社区开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3]。
对于不同的人群,中医护理发挥作用的侧重点不同,对于健康人群,中医护理的服务功能以预防保健为主;对于伤残、疾病后遗症、术后人群、中医护理的服务功能以康复护理为主;对于急慢性病人,中医护理的服务功能以残病护理为主。无论中医护理针对何种人群,发挥何种护理功能,都同时应用到多种中医护理理论、知识与技能、即调动整个中医护理体系。例如常见的对脑血栓导致的瘫痪病人,需要在中医辩证的基础上进行饮食调节,推拿按摩、中药贴敷等中医护理技术以及保健运动指导、情志护理等。
4关于现阶段的中医护理开展情况大力开展的意义:
我国的社区服务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处于萌芽阶段,全国只有在大城市有较完善的社区护理服务组织,主要还是以给药及治疗为主,基本是医院护理治疗的延续,而社区的健康教育、健康咨询、行为干预等方面开展较少。针对居民特点及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还很欠缺,中医护理开展的还不够广泛。
社区护理是护理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虽然,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得到了一定的运用,但由于我国尚未制定中医护士的执业制度、社区中医护理人力严重不足、护士中医护理知识与技术水平低下以及中医护理健康教育体系尚不健全等诸多原因,中医护理融入社区护理的步伐缓慢。因此,我国的社区护理应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与法规;多途径培养社区中医护理专业人才;提高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中医护理服务;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利用中医在预防、养生保健、康复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中医护理现代化,开创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模式,促进我国护理事业与国际同步发展。
此外,在社区中开展中医护理,不但有利于促进人民的健康,还有利于在人群中普及中医药文化,促进民众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在倡导回归传统、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同样也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
社区护理论文:社区门诊输液患者的护理探讨
【摘要】 社区门诊输液是护患纠纷的多发地,为确保输液的安全,避免差错事故发生,降低护患纠纷,我们应优化护患关系,需主动与病患及其家属进行沟通,进行健康教育,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最终避免护理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社区门诊输液 护理
社区门诊输液病人多,由于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法律建设的逐步完善,全民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重视自己的权利,各种各样的护患纠纷不断涌现。因此,为了确保输液病人在一定时间内安全有效地进行输液治疗,我们加强了输液前后各环节的管理,做到人性化护理,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优化了护患关系,使护理投诉、护理纠纷降低为零,从而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本文就我们的实践进行总结探讨如下:
1 输液前关切的问候、有效的沟通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开始
1.1 当输液病人及其家属进入输液大厅时,护士要主动迎上前去关切地询问病人“哪里不舒服”?“现在感觉如何”?向初次来输液的病人及家属介绍输液环境、输液所需的手续,茶水桶的位置、卫生间的方位,然后将病人的治疗单和药物递给核对护士。由核对护士与病人及家属面对面地核对输液及药物的数量、质量,并查对多种药物配伍中有无禁忌,以及需要做过敏试验的药物批号及皮试结果,与上次使用的间隔时间有无超过规定的期限,特别是青霉素类药物。对需要做皮试的病人要耐心地讲解药物的药理作用,如果不做可能会引起什么后果,让病人愉快地接受治疗。
1.2 输液病人进入输液室后,输液护士要对病人进行评估,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根据病人的病因和病情安排到相应的输液区域,并向他们讲解有关的药理知识和输液知识,让他们了解此次输液大致所需的时间以及在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愉快配合。
1.3 在配药时,配药护士要严格掌握药物配置后的有效时间,要求所有的药物都要做到输完一瓶再配置另一瓶,绝不允许将多瓶待输药物同时配置好,避免配置好的药物因长时间放置而导致药效下降,甚至引起不良反应。对有多瓶输液病人的待输溶液放在治疗室时要向病人及其家属解释清楚,以免发生误会而导致护患冲突。护士在配药时要尽量把安瓿内的药液抽空,要根据医嘱元误地加入所需的剂量,如有剩余的药液时要及时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清楚,以免病人及家属产生误会,而引发护患纠纷。
1.4 在这过程中,护士要态度和蔼,表情亲切自然,中等语速,耐心地解答病人及家属的疑问,使他们放心地把药物交给护士配制,然后到输液室等候输液,使护患关系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2 输液中精堪的操作技术和良好的健康教育是优化护患关系的根本保障
2.1 由于输液病人的输液时间短则半小时,长则达十几小时,因此,输液室要清洁、安全,布景简洁、温馨,防蝇防蚊没施良好,有电视和宣传栏,定期播放和出版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预防保健知识,使病人在输液过程中,既增加健康知识,又使输液不至于过分单调。另加,可根据病人的需要,提供座位和床位,同时在输液区加强采光,光线充足有利于查找静脉,提高穿刺成功率。 儿童输液室贴有卡通画,并备有一些儿童画册和玩具,使患儿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接受治疗,以缓解患儿紧张、恐惧的心理。
2.2 根据病人的年龄、病情和输液时间的长短选择合适的静脉,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穿刺部位与成功的关系,通过娴熟的操作技能做到一针见血来取得病人的信任。为婴幼儿行头皮静脉注射时,要向患儿家长解释固定好头部的重要性,如能听懂大人讲话的患儿在行头皮静脉输液时,在穿刺前与患儿交流,让其了解乱动所造成的后果,以取得患儿的合作,防止因患儿的哭闹而使穿刺失败,如果一旦穿刺失败要诚恳地向病人及家属道歉,而不是一味责怪病人不合作或血管太细。
2.3 病人在输液过程中,护士要经常巡视,不但要注重输液速度的调节,还要注重穿刺处有无肿胀、渗漏等,主动询问穿刺处痛不痛,肢体位置是否放置舒适等,并向病人及家属宣传输液常识,消除病人因担心液体走空,空气会进人体内而引起的恐惧心理,及时更换输液,处理病人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认真解答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确保病人的输液安全。
2.4 由于长时间输液以及护士健康教育不到位,大部分病人有疲劳、烦躁的感觉。因此,护士在巡视时要让病人了解完成输液的大致时间,并正确指导病人如何变换体位和活动肢体可避免液体渗漏,进餐时输液肢体如何摆放舒适、安全,其活动度有多大,什么样的体位不影响输液速度,这样可有效地预防病人的疲劳感,消除病人的紧张、烦躁心理。
2.5 有些输液病人或家属由于有事或嫌输液时间过长,经常随意调节滴速,护士要加强巡视,了解原因,向病人及家属讲解药物知识,输液滴速对病情和疗效的影响,有的药物能快,而有的药物则只能缓慢输入,如氨茶碱滴人过快可引起心动过速、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甚至可引起抽搐乃至死亡。通过讲解使病人能主动配合治疗,再也不自行调快速度。
2.6 护士应不断补充新知识,加强对新药知识的了解,在教育形式上应多样化,内容上应系统化、专业化,根据病人的文化层次,因人施教,力求通俗易懂,使病人理解,同时还可以运用非语言沟通来形容、强化语言沟通的作用,使健康教育的内容易于被病人接受,从而优化了护患关系,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3 输液后温馨的提示、真挚的祝福是良好护患关系的延伸
3.1 输液结束后拨针时,护士动作要轻柔,并耐心地向病人及家属示范指导纵行按压针眼的目的、原理、方法、时间,温馨的提醒病人:“拔针后顺血管方向按压5分钟,勿揉动”,从而使局部因按压欠妥所致的出血、肿胀明显减少。
3.2 病人输液结束离开输液室时要交代注意事项、随诊指征,真诚地祝愿他们早日恢复健康。
社区门诊输液是社区门诊病人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输液室是病人进行输液治疗的重要场所,也是护患纠纷的多发地。因此,重视输液环节的管理、加强护患沟通、优化护患关系是避免护理纠纷,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的合理选择。
社区护理论文:浅谈高血压病病人的社区护理
【摘要】通过健康教育、加强自我管理、膳食指导、减轻身心压力等护理方法,对高血压病病人进行社区护理。
【关键词】高血压 社区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人们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还处于较低水平[1]。高血压病不但直接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而且还给国家和个人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研究显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近年来高血压患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所以高血压防治应针对影响高血压的危险行为因素而采取措施,这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在高血压的社区防治工作中,积极开展社区护理干预,尤其是在文化程度低的人群中可以大大提高高血压的防治水平。不少人在此方面已经做了许多有益探索,现结合工作实践,就近年来有关高血压病的社区护理干预措施作一简单探讨。
1 健康教育
高血压病作为生活方式疾病,是一个累积的过程,从高血压一级预防角度来看,若早期发现,及时防治,去除可能伴随的一些不良因素,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健康教育是社区护理干预的基本形式,被认为是可以显著提高人们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转变不良生活方式,培养健康行为的手段。且文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健康意识,文化程度越高健康意识越强,建议将文化程度低的人群列为健康教育的重点。护理人员可通过个别咨询、书面指导、团体指导等方式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提高病人对不良行为、危险因素、并发症、预后和规则用药治疗的重要意义等相关知识的认知,自觉培养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同时,还要较大限度简化治疗方案,因为复杂的治疗方案,病人常常难以坚持,应提倡选择副反应低、廉价、长效的控释片剂,有利于提高病人的依从性。
2 加强自我管理指导
根据病人个体差异调整饮食结构,超重、肥胖、高盐膳食及中度以上饮酒,是国际公认的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而且一些有利于高血压控制的因素没有形成主流,因此膳食指导就成为社区护理干预中的主要措施之一,社区护士应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制定膳食原则,指导平衡膳食,根据个体情况编制食谱,做好记录。观察病人膳食结构的变化,结果证实,膳食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高血压。
3 膳食指导
(1)减少钠盐,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要超过6克。
(2)减少膳食脂肪,补充适量品质蛋白质,可以减缓心血管病的发生,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积极改善食物结构,减少含脂肪的肉类,增加蛋白质较高而脂肪较少的禽类和鱼类。
(3)注重补充钾和钙,如绿叶菜、鲜奶、豆类制品等。
(4)多吃蔬菜和水果,饮食应以素食为主。
(5)限制饮酒。大量饮酒可诱发心血管事件发生,饮酒还可降低药物疗效,提倡高血压病人戒酒,饮酒量越大危害越大。
4 运动锻炼
运动训练一向被人们认为是防治高血压非常重要的有效手段。一定量的适宜运动后,运动者的血压会低于安静值。如果长时间坚持规范的训练,训练者安静时的血压也可以下降。有文献报道,在合理科学的运动疗法后,训练者的收缩压可以平均下降10-15毫米汞柱,舒张压平均下降5-10毫米汞柱[2]。对于高血压患者,运动疗法可以作为重要的辅助疗法。运动类型包括步行、慢跑、骑车、太极拳等,在护理中要特别注意,一是高血压病人运动后常常会出汗,汗出多了血液会浓缩,所以要注意补充相应的水分和盐分;二是运动强度掌握得当才能保障运动的效果,高血压运动疗法倾向于中低强度。研究表明,低强度运动的降压作用比高强度的运动更好,尤其是对中度以上的高血压患者,不提倡高强度运动,运动的一个更重要的指标,就是病人自己当时的感觉,如运动时以可说话、哼歌为适宜,运动后以不发生头晕、不心慌气短、不是非常疲劳为度。
5 减轻身心压力
长期的精神压力和心情抑郁是引起高血压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影响高血压病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社区护士应根据病人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和个性特征,进行护理干预,避免负性情绪,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处理好家庭和同事之间的关系,寻找适合自己的心理调节方法,通过心理咨询增强承受身心压力的能力,健康的心理及良好的社会环境,对控制高血压病亦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人们对高血压危险因素防范意识淡薄,通过多种多样的社区护理干预,就能提高处在高血压病危险状态人群的自我管理水平,从重视高血压治疗转向护理心血管病的健康,提高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社区护理论文:浅谈社区护理工作的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门诊作为医院的窗口科室,社区护士怎样做才能使患者满意,使医院受益。方法:社区护士应具有很强的交际能力和专业技能 并使之能良好发挥。结果:患者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整个治疗过程,恢复健康的心理、生理状态。结论:社区护理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使社区工作得到良好发展。
【关键词】社区;护理;体会
我院是一个省级三级甲等医院,下设几个社区门诊部,社区门诊部是医院的窗口科室,它是医院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区门诊服务质量的优劣,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整体评价,现将笔者在社区工作体会总结如下:
1交际能力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每一位护理工作者只有掌握了良好的沟通交流方法,才能缩短与患者的距离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尊重,进而帮助患者建立起健康的生理、心理状态、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诊疗过程中。护士要学习如何清晰,通俗易懂的言语和委婉,温和的语调与患者进行交谈,避免用粗俗语言和过于专业的术语,根据患者年龄,职业性别,文化程度和病情等具体情况和患者进行语言交流。
2专业素质
社区护理的核心理念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它是一个融临床护理、康复及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体系。由于护理对象是覆盖不同年龄阶段的特殊群体,如7岁以下儿童、产妇、60岁以上老人等重点。关护病人,所以对其有多功能综合服务能力的“全科护士”要求较高[1]。
针对慢性病无需住院患者、骨折恢复期功能锻炼者、化疗患者、常规治疗患者等需要社区护理服务,既能对重点病人进行身心护理,又能在伤者现场进行初步急救;既能指导病人进行恢复期功能锻炼,又能开展健康教育和科普知识宣传;既能开展卫生防疫工作;又能熟悉药品器材的购买和使用。不具备全科护士的素质,难以胜任上述工作。高效简洁,规范具体,虽因地制宜,但每项护理工作都有着严格的操作规程。面对复杂多变的社区护理现状,每一位护理人员,对于自己进行的每项操作,都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仅要紧扣原则,遵守规范,而且要活学活用,灵活操作。例如在社区护理实践中,消毒灭菌技术是不可以变通的,但所用器具是可以变通的;输液的质量是不可以变通的,但输液的条件是可以创造的。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根据社区患者流量较大,用药种类较多的特点,针对使用青霉素、头孢类药物等特殊用药患者,建立完善的登记制度,对病人情况和用药情况详细记录,进行严格的交接班。社区治疗工作相对独立,输液多为单人操作,注射应认真核对病人姓名、床号、年龄、药物名称、浓度、剂量。输液过程中根据药物性质、浓度选择给药速度。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和各项护理制度,认真执行“三查七对”,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差错事故发生。
4小结
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社区护理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沿海城市社区卫生护理服务是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化,社区卫生护理服务也越来越广泛,如何提高社区护理服务无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2]。作为一名基层护理工作者,依旧任重道远,社区护理工作已从治疗扩大到预防,从生理扩大到心理,从技术护理扩大到社会护理[3]。广大社区工作者只有时刻以南丁格尔精神为指引,不断学习实践专业知识技能,才能为病人提供温馨品质的服务,进而真正做到面向社区,服务社区,为社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和谐发展而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