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护理安全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护理安全论文:防范护患纠纷护理安全管理论文
1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
1.1医院规章制度不规范
据统计,妇产科护理的大多安全隐患事故的发生,是因为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相关操作流程执行,导致了不合理操作的发生,进而引发了医疗事故。因此,严格规范执行医院的规章制度是减少甚至避免医疗事故发生的根本。
1.2环境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发展,生活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破坏,水污染,空气污染等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疾病开始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妇产科的医护人员会直接或间接接触到患者的体液和血液,以及X光线和各种化学消毒剂等,同时要长期与患者及其家属打交道,处于这种环境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护理安全隐患。例如,吸入高浓度的麻醉废气有可能会导致妊娠期妇女的自然流产,而且可能会引起氟化物中毒,增加了不孕率。另外,妇产科的患者比较多,陪护人员也多,人流量大,出入频繁,病床间隔距离小,病室内没有进行定时的通风消毒,这些因素都是导致感染发生的原因。病区的安全防护措施的不完善也是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之一。
1.3护士的原因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患者对护理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医患之间若缺少沟通会造成患者和护理人员关系矛盾重重,不利于患者的修养和康复,同时也给护理人员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现代医护管理要求护士应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在工作中,不仅具备医疗的基础知识,而要有一定的应急和社交知识,以便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消除其顾虑和紧张。有的护士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对患者冷淡,解释不到位,回答问题语气生硬也是导致纠纷之一;操作环节中忽视患者的监督,不注重将操作关键环节展示在患者面前,使患者认为无菌操作不严格,容易发生护理纠纷事件。个别护士缺乏安全意识,如对紧张晕针的患者,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无法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容易发生护理风险事件。
2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
2.1病人的因素
近年来医疗体制的改革,以及医疗费用的不断增长,导致病人经济意识的加强。再加上个别病人缺乏相关知识,出现了大量因为医疗收费问题诱发的护理纠纷。病人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医务人员的服务要求日益提高,对医疗工作的特殊性缺乏应有的认同,对医疗卫生职业具有的分险水平高、风险复杂、风险不确定和风险后果严重的特点不够了解。疾病转归的复杂性及医疗行为的高风险性决定了医疗不可能包治百病,病人及家属治病心切,对医疗的期望值过高,对实际医疗结果不满时,就会产生各种猜测即对医护人员不再信任,投诉与不满随之而产生。而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医方服务观念、服务行为没有因为当前社会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期望的提升而改变,也有少数病人及家属道德水平低下,不讲就医道德,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找各种理由造成纠纷。
2.2护理人员因素
护士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换位思考和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中缺乏责任心,疏忽大意。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及超负荷、高风险工作使得护士对病人提出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或详尽解答,这些都有可能在情绪上引起病人及家属的不满,成为护患纠纷的隐患。另一方面,护士法制观念淡薄,忽视病人权益。病人维权意识越来越强,他们把自己看成是医疗过程中一个特殊的消费者,要求享有公民应有的知情权和同意权,对自己的病情、检查、用药、治疗费用等都要十分了解的,一旦这些权益得不到保障或解答不满意时,就会引起纠纷。而与之相比,护士的法律意识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护理的要求,对一些可能容易引起的护患纠纷认识不足,特别是面对新形势下的举证倒置,又认识不清,对由违规行为引起的严重法律后果缺乏充分认识,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所以护患纠纷也日趋上升。
3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3.1建立完善护理工作制度同时加大执行力度
完善医院的相关规章制度,实施科学管理,确保规章制度的执行能够保障护理质量。同时应当大力加强相关的教育宣传工作,运用报刊、宣传栏等进行规章制度的知识普及,让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意识到遵守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护士要有高度责任心,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护理查对制度防止操作有误。如执行口头遗嘱时,护士必须复诵一遍,医生确定无误后方能执行。妥善正确的安置体位,防止摔伤、压伤病人,合适的体位保障病人安全舒适,对使用止血带的病人,要严格记录并控制使用时间。3.2环境卫生的管理对医院感染进行管理已经成为重要的内容,减少医院感染率、缩短病程、减少医源性伤害,已经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制定严格消毒隔离制度,污物、污水、医疗废弃物等管理制度,防范医院有害因素对环境的污染,妇产科病房要求环境清洁,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宽敞,陈设简单实用,地面光滑,不吸尘,排水系统良好,每周清洁消毒,彻底终末消毒或灭菌。对探视的人员进行管理,只许一个健康人探视,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树立个人的良好的卫生习惯,了解探视、陪伴与疾病的关系,防范医院感染的发生。
3.3推行人性化护理,有效沟通
护士用礼貌、亲切的语言与病人交流,正确引导病人认识病情,及时主动了解病人心愿,用微笑向病人传达关爱,同情,友情之心,“您好,请坐下”等礼貌用语就让患者暖到心窝,能减轻患者的紧张或恐惧感,给与鼓励或支持,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对语言不通听力障碍的病人采取手势等身体语言促使病人合作,活动受限的病人不能强拉搬以免增加疼痛;意识不清需专人守护以免坠床。产后要及时回访以了解护理效果,关心病人的康复情况,使病人及家属感觉到处处有亲人关心的温暖。
3.4注重素质的培养,造就合格的护理人才
妇产科是医院医疗工作的重点单位,关系到母婴的安危,护理人员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道德观,在平凡琐碎的护理工作中养成良好的服务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具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确实做到以病人为中心,要注重培养护士的“慎独”修养,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审慎负责,一丝不苟,严守规章制度,把好安全质量关。另外要求护士注重仪表及言行,护士整洁得体的着装,文雅大方的举止、和蔼可亲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都会缓解病人的心理紧张,使病人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增强信心。
作者:弓凤红 单位:山西省古交市妇幼保健院
护理安全论文:护理隐患安全管理医院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为二级甲等妇幼保健专科医院,固定床位150张,设有4个护理单元、3个特殊科室;全院护士95人,均为女性,年龄22~54岁,平均年龄30.16岁;本科53人,大专42人;副主任护师3人,主管护师24人,护师43人,护士25人。
1.2管理方法
1.2.1成立院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及科室护理安全小组
2012年1月医院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护理部主任任主任委员,各科护士长、总带教、护理安全员为成员。各科室成立护理安全小组,配1名经验丰富、善于总结分析的护士为护理安全员。
1.2.2创建人人参与风险管理的氛围
护理部从增强护士长风险管理意识入手,要求护士长必须熟练掌握相应法律、法规,护理风险管理理论和识别技巧等。然后分层次组织培训,提高全院护士的安全意识、风险意识和洞察风险的能力,及时发现护理安全隐患。普通事件发生72h内护士长书面上报护理部、典型事件及时电话上报护理部。对有效杜绝和控制不良事件的护士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并与评比年度积极分子、先进工作者挂钩,形成积极、主动呈报的良好氛围。
1.2.3护理隐患分享
1.2.3.1医院护理隐患分享会
每月上旬召开护理安全管理委员会会议,分析科室上报护理隐患及护理部平时抽查和定期检查、护士长夜查房、各部门反馈的问题。应用SHEL模式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SHEL模式是在20世纪末由日本医疗事故委员会提出的[3],即S(soft):软件部分,护士的业务素质和能力;H(hard):硬件部分,护士工作的场所;E(environ-ment):临床环境;L(litigant):当事人及他人,认为医疗事故的形成主要受上述几方面的影响,可以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找出医疗事故的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以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每季度召开全院护士会议对各科上报的护理事件进行分享,起到警示作用。
1.2.3.2科室护理隐患分享会
科室建立每周“安全日”,利用晨会分析科内近期存在或潜在的安全隐患以及与药剂、医技、后勤、设备等相关的事件,制定相应的措施,提高护士对容易造成护理风险的环节的警惕,增强全科护士的工作责任感,提高化解护理风险的能力。每月底召开科室护理隐患事件分享会,对护理不良事件和不安全因素进行重点分析,分析时对事不对人,目的是吸取教训,以免再犯。
1.2.4手机短信提醒
2013年起,护理部对各种途径获得的对安全管理有警示的信息,运用手机短信及时传递给护士长及护士。信息内容涉及媒体报道的安全事件,如新生儿被盗事件、新生儿烫伤事件、输错血事件、氧气瓶砸伤儿童事件、医院感染病例暴发事件、使用中儿童床轮子滑脱等;护理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如护理单元备用氧气筒有氧气泄漏、葡萄糖液有变质等情况;科室电话上报的典型事件,护理部进行现场调查处理的事件;护理操作规范,如药物及液体的质量检查,新生儿安全管理,规范结扎新生儿脐带,消毒隔离,规范的围产期护理注意点,关注特殊患者,护送患者交接流程提醒,急产入院、手术护送流程和交接核查提醒,器械纱布的检查清点,标本及病理的正确采集及保存运送等。2013年1月至12月分享信息共115条,其中制度流程变更16条、仪器设备管理10条、医嘱处理核对提醒18条、书写记录不全及缺乏动态提醒17条、服务意识人文关怀提醒12条、规范操作提醒42条。护理部及时向全院护士长群发,各护士长收到信息后给予回应,并把信息传递给科室护理人员,以点带面,举一反三,提高防范意识。
1.2.5护理部跟踪督查
护理部每月中下旬到每个科室进行质量追踪,督查护理隐患分享会和手机短信提醒落实情况。询问护士更改后的制度流程是否知晓及如何落实、对警讯事件及整改措施是否知情等;询问患者护士是如何进行床头交接班、手术室与病房交接、检查及治疗时腕带核对、特殊检查注意事项、相关知识宣教等情况。查看护士例会、护理安全会议记录本,检查各科室相关问题的整改措施是否落实到位。
1.3评价方法
护理部统计2012年(单独运用护理隐患分享会)与2013年(运用护理隐患分享会联合手机短息提醒)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数,调查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隐患认知状况,考核护士对安全信息的知晓情况、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1.3.1护士对护理安全隐患认知状况
自行设计护理安全隐患认知状况调查问卷,对全院95名护士进行调查。此问卷经过本院护理专家讨论后确定,内容包括护理隐患定义(1条目)、发现护理隐患(4条目)、主动及时上报护理隐患(4条目)、分析原因并及时排除隐患(3条目)4项共12条目。每条目分5级,对应5~1分。各维度均分=维度总分/维度条目数,维度均分>4.5分为,4~4.5分为良好,3~3.9分为一般,<3分为差。护理安全隐患认知状况(知晓率)=(例数+良好例数)/总例数×100%。
1.3.2护士安全信息知晓情况
对护理安全相关内容进行考核,每年2次,年考核分按平均分统计,满分100分,90分为知晓,90分以下为不知晓。
1.3.3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
护理部每月随机抽查30例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测评,由患者根据自身的感受填写。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环境及诊疗流程、处理问题及时性、健康教育、隐私保护、服务主动性及态度、护士操作技术6部分组成,共10个条目,分为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3个选项。满意度=(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一录入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的变化进行描述性分析。
2体会
2.1提高了护士风险管理意识
护理安全是保障护理质量的基础,是品质护理服务的关键,也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和纠纷的重要环节。在医疗过程中,护士与患者接触、交流机会最多,护理工作的繁琐及操作的重复性,导致发生护理差错的机会也较多。如何提高护士风险评估及防范意识,培养其安全管理能力,是防范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保障护理安全的关键。“冰山理论”认为事故就像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个严重事故暴露出来,必定有成千上万的不安全隐患存在,严重事故的发生和不安全隐患之间有着相对固定的比率,如果能够减少不安全隐患,那么严重事故的发生必然减少。护理隐患分享会及手机短信提醒帮助护士长能以其他科室或兄弟单位的事件为戒,结合科室的具体情况“举一反三”查找问题,明确护理安全管理的关键点,及时发现不安全因素,积极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引导本科室护士在工作中注重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各项护理操作,遇到问题主动汇报,形成了人人关心护理质量,人人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序、品质的护理服务的氛围。结果数据显示,护士对护理隐患定义的认知由89.47%提高到96.84%,发现护理隐患方面的认知由86.32%提高到96.84%,主动及时上报护理隐患方面的认知由82.11%提高到95.79%,分析原因并及时排除隐患方面的认知由89.47%提高到97.89%。
2.2提高了护士安全信息知晓率
有报道,护士因倒班或休假,有很多医院下达的文件、护理部及各护理单元相关规定不能及时了解,也不能很好掌握病房的动态变化,运用手机短信功能,护理部把对安全管理有警示的信息,快速传递给护士长,护士长结合本科室的特点,把信息及特别提醒事件也以短信的形式群发给科室的每位护士,缩短了信息传达时间,护士即使在产假、长期病假期间也能获得信息;短信的可保留性、直观性、可重复查看也进一步提高了信息的知晓率。本文资料显示,护士信息的知晓率由86.32%提高至97.89%。
2.3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随着社会进步与时展,人们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护理安全是衡量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更是医院生存和发展之根本。有研究显示:安全管理中护理人员对已经发生的事件重视程度较高,而对未发生的安全隐患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对已发生的案例讨论分析率可达91.81%,而对预警案例进行分析的仅60.82%。本院护理管理者对预警事件的高度重视,应用SHEL模式进行护理安全管理,通过护理隐患分享会及手机短信提醒,及时分享有关安全事件、安全护理操作规范、安全检查结果等相关信息,使全院护士能积极主动地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危险因素,不断完善制度及流程,对护士加强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训,提高护士业务素质和洞察及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护理安全;与此同时,在工作中加强主动服务、加强医患沟通、重视人文关怀,促进和谐的医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数据显示,2013年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明显减少;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由88.33%上升为96.39%。
作者:王文娟 齐晓彦 张萌 傅赛红 黄肖群 单位:金华市妇幼保健院
护理安全论文:乡镇医院病人安全护理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2013年收治的2300例住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84例,女1016例,年龄为8个月~81岁,平均年龄为(41.64±2.21)岁。
1.2方法
对某院住院病人应用病人安全管理以实施护理管理,其具体措施如下:(1)在整个医院中建立病人安全质量控制小组,质控小组组长必须是本院中高学历、工作经验相对比较丰富、有一定责任心的人员。成员是那些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并且取得护士或护师资格证人员,并且实行护理部、科室、质控小组三级管理责任制,护士长必须是高学历有丰富工作经验并且取得护师以上的护理人员。在各个病区都必须设置专门的病人安全责任护士,并且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质量控制小组和安全责任护士对住院病人进行安全检查,并对其检查效果进行评价,如发现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需要立即对其进行改进,以保障住院病人的安全。(2)在乡镇医院的护理管理过程中,加强对护士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也十分重要。现在乡镇护士的综合知识水平相对不高,临床一线工作的大多是低学历护士,一些还没考取资格证书,专科知识贫乏。在乡镇医院工作中,病人的病情往往都很复杂,涉及到很多的专业知识,经验不足的护理护士很难正确评估病人的病情,对于实施治疗护理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提高护士的素质,培养护理人员与病人的交流沟通技巧,可以提高住院病人的护理满意度,增进病人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3)必须定时对在岗保洁人员进行培训。现在乡镇医院招聘的保洁人员大多数文化水平低,对病毒、细菌、感染之类的概念一窍不通。所以,我们护理科室必须认真细心地给他们讲解其中的相关知识,使他们对医疗废品分类、地面消毒等能够正确处理,对防止及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4)如出现不良事件,医院需要立即组织人员,采取有效的措施救治病人,较大程度降低对患者造成的损害。另外,医院应该组织专门的护理人员,对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讨论和分析,总结相关的经验,积极吸取教训,防止再次发生类似事件。(5)医院护理管理部门可提出一定的建议,例如,根据国家编制要求增加护理工作人员,改善护理人员的超负荷工作情况,并且多争取一些培训经费及培训机会,保障培训学习不成为空头口号。还可以增加一些必要的安全设施,解决此类现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1.3观察指标
医院护理科室可制作病人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每月由护理部门或者安全责任护士向住院病人发放,对病人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2结果
应用病人安全管理后,医院中住院病人的护理满意度为96%,住院时间为(7.4±32.1)d,发生不安全事件为2次;而应用前,护理满意度为72%,住院时间为(15.6±44.7)d,发生不安全时间为21次。对应用病人安全管理前后的护理满意度、不安全事件发生次数和住院时间等进行对比,应用后均优于应用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乡镇医院的护理管理过程中,虽然组织中的一些流程、行为和制度等已经实现了常规化,没有异常,但会对住院病人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甚至引发不良事件。因此,乡镇医院护理管理中应始终贯穿安全管理理念和安全管理措施,以保障住院病人的安全。对乡镇医院护理管理效果进行评价,实施病人安全管理是一项重要的衡量指标,是一项重要标志。所以实现对医院护理管理水平和护理管理质量的有效评价,是保障住院病人安全享受医疗服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乡镇医院收治的病人较多,具有较大的年龄跨度,并且病种比较复杂,加上疾病具有突发性和多发性,这会给我们护理人员实施护理带来难度,会产生较多的安全隐患。较大的安全隐患为护士的稳定性较差,严重缺编,多数乡镇医院的床护比达不到1∶0.4,大部分不到1∶0.3,而且多为新护士,都是身兼多职,有些乡镇医院护士长还兼职划价和催费。这明显加重我们护士的工作量。乡镇医院护理人员相对缺乏一定的病人安全管理意念,护理效果相对较差,护理质量也相对较低。应用病人安全管理,医院可以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安全教育培训,对高护理人员的防范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以及住院病人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较好效果。在乡镇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病人安全管理可有效提高住院病人的护理满意率,对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英莲 单位:防城港市防城区扶隆卫生院
护理安全论文:安全管理手术室护理论文
1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隐患原因
1.1护理人员的配置
关毅调查发现,很多医院手术室护士与台数比的配置都达不到1︰3的要求,大量手术造成手术室护士经常超时、超负荷工作,使护理人员感到疲劳、精力不集中,给病人造成不安全隐患。
1.2技术方面
由于历史原因,导致医院手术室护理人员普遍存在学历较低、基础理论不扎实,知识缺乏或经验不足,容易出现:对手术过程不熟悉、器械物品准备不充分;病人体位安置不当;对新开展的手术、新的器械使用方法不掌握,术中出现忙乱、错误;未及时对手术物品、器械进行清点导致异物遗留等安全隐患。
1.3执行规章制度、无菌技术操作不严格
支洪敏分析发现,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不自觉履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护理操作规程,凭经验办事的现象时有发生。不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手术人员戴口罩、帽子不规范;手术医生术后到其他手术间参观,尤其是实施感染手术后的医生;感染手术间做感染手术未及时进行正/负压切换(未将正压调成负压)等因素使病人感染风险加大。
1.4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质量管理体系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管理体系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护理管理人员疏于管理或能力有限,不能及时发现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或未建立完善的护理安全监控体系。
1.5手术室潜在的安全隐患
药物摆放混乱或标识不清导致误用;行麻醉诱导时麻醉医生让护士帮忙给药;护士执行口头医嘱时有误;如术中变更手术体位,疏忽导致各种管道脱落或堵塞;未记录止血带使用时间或忘记通知手术医生,导致扎止血带时间过久而造成病人四肢缺血甚至坏死;使用电刀时病人的身体与手术床的金属部位接触,易造成烧伤或电灼伤。病人术前紧张及应用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话,易发生接错或放错手术间;麻醉医生进行硬外穿刺时,突然的疼痛感可使病人坠床;接送病人出入门边时病人的头部及手足有碰伤的危险。
1.6手术室常见的护理风险
①术前访视只流于形式,没有掌握病人安装心脏起搏器,口腔内固定有金属义齿。②有骨折病史体内安装金属固定器等病史,使用电刀时造成局部组织烫伤。③病人有关节脱臼病史,术中未加以防范,造成关节脱落。④手术护理记录单填写不,有漏填、误写、涂改等现象,产生医疗纠纷时不利于举证倒置。⑤同一病区连台手术,护士未按手术通知单的时间顺序接病人,延误手术时间。
1.7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①物品准备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手术器械未严格按照清洗流程规范操作;未检查敷料完整、器械性能及完好性;手术物品消毒方法不当,消毒不严。②环境及流程管理中存在的隐患:清洁卫生工作落实不到位,手术室环境未定期消毒检测;手术室流程管理不严,存在交叉感染隐患。③护理人员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手术室护士流动性过大,责任心不强易导致接错病人;术前未标识,未仔细核对病历、影像结果导致手术部位安置错误;用药、输血核对错误;术中体表降温,保护不当导致病人冻伤;病理标本错放、错送或遗失;未严格执行刷手流程,导致手术感染。
2加强手术室病人安全管理
2.1健全和完善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是病人安全目标管理的关键环节
①规范手术护理交接记录、术前访视制度;制定手术室突发事件预案、意外事件处理程序及上报制度,对摔伤、停电、停水等意外事件的预防、处理、上报等给予具体的规定。②针对不合理的工作流程,组织全科护士讨论改进,达成共识。③改进术前、术后访视流程,鼓励病人参与医疗安全。
2.1.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病人身份识别的性
①主管医生和病人共同确认手术部位,并用红色记号做标记,昏迷病人由医生和家属共同确认,无家属陪伴者,则由医生和护士共同确认。②使用“腕带”作为识别病人信息的载体。③在麻醉前、手术切皮前再次核对方可开展手术。④严格器械物品的查对清点,手术均要在术前、术中和关闭体腔或者深部组织后分别做好清点工作,确保无误。2.1.2其他手术室人员除填术安全核查表,表中除腕带信息外,还包括身高、体重、住院号、拟行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术前用药、手术同意书、手术间等。备注中可对所带药品、X线片、药物过敏、传染疾病、少数民族等做特别注明交代。
2.2落实病人安全目标的护理管理
组织手术室全体护理人员进行专题培训,掌握病人安全目标,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使保障病人安全成为护理人员自觉行为准则。
2.3术室环境
2.3.1手术室的布局合理,应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区要求
将医务人员、病人、洁净物品的洁净路线与手术后器械、敷料、污染物等污染路线严格分开。有研究证明,非净化手术室,连台手术使用紫外线加空气消毒剂消毒3min后室内空气达标率100%。净化手术室通过空气净化系统满足空气洁净要求,高级别的手术间应设在手术部的尽端或干扰最小的区域,并有效控制室内的温湿度和尘埃含量;设置消火栓给水系统及手提式气体灭火器,自动喷火灭火系统及感烟探测器等设备。实现理想的手术环境,降低手术感染率,提高手术质量并保障病人的安全。
2.3.2无干扰的工作环境
尽量使用低噪声设备,不播放背景音乐,对医护人员进行降低噪音重要性教育,保持手术间安静有序。进行物品清点,核对病人、手术部位、手术关键环节时工作人员应精力集中,禁止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避免在手术间接打电话,以免影响信息传递性。
2.4用药安全
①加强高危药品管理,如高浓度的电解质、血管活性药、肌松药等毒、剧、麻醉药,高危药品必须单独存放,禁止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且有醒目标志。加强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药品的识别技能,规范药品缩写标准。要求医护人员都知晓常用药品的作用、安全剂量、副反应及配伍禁忌。②加强对麻醉药品管理,麻醉科配备专门麻醉护士,依法进行毒、剧、麻醉类药品的管理和登记。制定药品管理制度和规范,对药品的存放管理规定做好定数量基数、定位放置、定人管理、定期检查和常组织、常整理、常规范、常清洁、常自律,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
2.5严防手术室的医院感染
①有研究证明,经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院内感染率达30%。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摘除手套后进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病人体液、排泄物、黏膜、破损的皮肤或伤口敷料后,从病人污染的身体部位转到干净的部位,直接接触病人的无生命物体(包括医疗器械)后必须洗手或进行手消毒。②手术器械应集中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处理。对腹腔镜、膀胱镜、胸腔镜等腔镜器械,严格按照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规范清洗,消毒流程,并强化落实。及时配置超声清洗机、气压水枪、高压气枪等清洗腔镜器械的设备、等离子低温灭菌器,提高了腔镜器械的清洗质量、消毒灭菌成功率。③对于医院手术室与供应室未一体化的,根据卫生部新颁布的《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设计手术器械处理流程,使用隶属于六西格玛管理的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FMEA),对器械处理流程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进行评估、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并加以评价和改善。使护士掌握器械清洗处理流程、器械的结构及机理、精密器械的处理方法等,有效提高手术器械灭菌效果,保障手术病人安全。④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起始与持续时间,给药方法要按照卫生部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关规定。⑤手术室物品处理。手术植入物安全:所有植入物使用必须符合《医疗器械和药品准入制度》及相关规定,植入物每次灭菌循环,应在生物监测结果出来,且为阴性时方可使用。外来器械(包括厂商提供骨科植入物专用手术器械)必须在手术开始的24h前送到手术室,经手术室重新清洗、包装、灭菌后方可使用。植入物使用记录应可追溯到产品名称、型号、数量、生产商、供应商。术后废弃物收集、存放、处理进行严格的管理:注重加强对护工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规范操作规程;用后的利器及时放入锐器盒,锐器盒由专人管理,及时更换;术后的医疗废弃物应及时放入医用垃圾袋内,与生活垃圾分开处理。
2.6有效沟通
有效沟通是指沟通及时、、完整,毫不含糊,易被对方明白,沟通无效是所有不良事件的首要原因。据报道,沟通失败是70%的警讯事件的原因。
2.6.1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
手术过程中执行口头医嘱、“危急值”报告、手术配合、查对清点等可运用:反馈读/反馈听“closed-loop”交流技巧,在2个或更多人之间传递信息能保障性,包括4个清晰步骤:信息发出者向信息接受者简洁陈述信息;接受者复述听到的信息内容;发出者确认复述内容正确;持续这个程序直至达成共识。在危重症病人紧急抢救和重要检查结果电话回报时,将重要结果登记在“危急值登记本”,复述并达成共识,从而有效防止了信息在传递中出现错误。
2.6.2医患、护患之间的沟通
医患、护患之间要多用开放式的沟通,如在核对病人时要问:“请问,你叫什么名字?”由病人回答,而不能用:“你是不是叫某某?”的问答方式。
2.7规范文件书写及标识,防止手术病人部位及术式错误
①手术通知单必须按要求规范填写保障、清晰、无误,交接病人时履行好签字手续;停手术或换床位及时通知手术室更改,避免接错病人。②术毕对病人身上留置的各种引流管做好标识,注明导管的名称、日期,利于病房护士接手术病人时,快速识别各种管道,避免差错。③将洗手操作流程、六步洗手法、标准预防等标识张贴于醒目位置,有助于医护人员尤其是年轻的医护人员和实习生、进修生正确执行操作及互相监督。
2.8温度控制
术中室温宜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为50%~60%;使用冲洗液时及各种液体输入时应加温至36℃~37℃方可使用;做好病人肢体保暖工作,必要时使用电暖设备;术毕转运病人时加强保暖,避免体温过低引发并发症。
2.9标本存放及设备管理
手术标本应专柜存放,留置标本及送病理检查必须双人核对并在送检登记本上签名,专人定时送检;建立电外科设备管理制度,专人保管、维修,建立操作规程,使用登记和维修登记。使用电外科设备后要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做好记录。
2.10质量控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①质量控制包括对手术病人安全管理;查对制度落实;护理文件书写;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手术室的各种医院感染监测是否达标;手术物品的灭菌质量及有效期(包括一次性物品);手术室标本处理是否规范;年轻护士培训是否按计划完成;病人、医生的满意度等。采用专人专项管理检查、护士长核心环节控制、项目质量控制等质量控制方法,每月质量控制分析及整改,同时采取“三不放过”原则,即未找出原因、不制定措施、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每年修订质量控制标准,以保障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将工作质量、工作数量和病人安全目标管理考核与医院绩效考核其中的医疗质量管理基金、医疗安全风险基金挂钩。制定以不惩罚为手段的不良事件登记报告制度,共享安全信息,利于手术质量管理。②应用系统论的策略将所有手术室工作流程、人员和环境因素以及涉及病人安全的因素纳入系统的范畴当中予以整体化的综合考虑。如手术病人的安全目标视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在构建安全管理的制度、流程和人员配置时要考虑到术前访视、术前核查、体位防护、用药、物品使用安全流程等子系统的影响和制约;将所有涉及病人安全的护理措施纳入体系内进行规划,明确安全控制的重点部位、重点环节;无任何不良事件、无不良后果、保障手术病人安全为总体目标,形成有层次的和系列化的制度、流程及标准文件。例如感染风险控制分为感染风险评估流程、术中无菌技术操作、手术室环境的感染控制等一系列的流程配套体系。将风险评估运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当中,根据循证的方法设计《预防手术压疮风险评估表》《SSI风险评估表》等为护理操作安全建立预防评估体系。定期对护理流程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原因、寻求可行性解决方法的循证管理模式使病人安全管理体系得到不断的修正和维护。③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管理。严格手术室护士的人员配置按照国家的规定,使其科学合理,较大限度地保障手术病人的安全;手术室护士长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分层次、岗位、专题对护士进行培训,定期以笔试和操作考试的形式考核他们对业务技术、技能、制度的知晓、落实情况。④有研究证明,从手术室记录的发生前错事故的资料中找出发生护理差错事故的隐患,提出防止措施,并用制定手术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形式把它固定下来,严格实施定期进行考核,可使差错事故发生率降到低。⑤将根本原因分析法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中,从系统因子中筛选出事件的根本原因,如制度不健全、工作流程不合理,人力资源不足,培训不足,知识不以及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等。针对发生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制定和执行改进措施,经实施后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⑥将品质护理服务贯穿于手术全过程。如:加强护理风险防范教育,增强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确实从思想上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严格执行护理技术规范,对病人实施品质护理服务,使护理风险因素降至最小,保障手术病人安全。手术室实施品质护理的重要环节是做好术前访视,及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等。
3小结
随着我国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和医疗诉讼举证倒置的实施,增强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手术室的每个细节都非常重要,手术室是保障手术病人安全最直接的部门,每一项工作均直接关系到手术病人的生命安全。要根据CHA病人安全目标管理要求,健全和完善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管理措施、落实病人安全目标的护理管理,并从手术室环境,药品管理、严防手术感染、物品的处理、护理人员等角度加强手术室安全管理;运用各种质量管理工具做好手术室质量控制;并将品质护理服务贯穿于手术全过程;应用系统论的策略将所有涉及病人安全的因素纳入系统的范畴当中予以整体化的综合考虑,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方位去落实具体相关措施,做好手术室安全管理,降低、消除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从而高效、及时、地保障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手术病人安全。
作者:古建燕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
护理安全论文:品质护理模式下护理安全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7月本院16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品质护理病房住院患者与普通病房住院患者分组的方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实验组患者男45例,女35例,年龄16~81岁,平均年龄(43.25±6.71)岁;对照组患者男41例,女39例,年龄17~79岁,平均年龄(43.89±6.01)岁。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采用功能制排班,患者住院期间护士严密监测患者的体征变化,落实各项常规护理工作,为患者宣传健康安全知识,做好健康安全教育,轮休时做好工作交接,值班人员落实各项治疗工作,患者如发生紧急情况,立即进行救治。
1.2.2实验组患者采取品质护理的护理模式为患者进行护理,医护工作人员做好日常护理工作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品质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包括:①实验组采用APN排班方法,减少交接班次数,同时根据护理工作量弹性排班,在工作高峰时段增加值班人员,确保护理工作及时落实;②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每名责任护士分管患者≤8例,整合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等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护士有固定的患者,患者有相对固定的责任护士,增加亲切感。③首先制定患者危险因素评估表,对住院患者意外事故发生情况、疾病的危险因素、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汇集成表后,在护理工作中进行针对性护理,加大护理力度,尽量防止危险因素的发生,以提高护理过程中的护理安全。④充分发挥护理工作的责任意识,保持积极向上职业精神,注重护理细节,用热情的态度对待护理工作,保持病房环境清洁,给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健康的住院环境,指导患者做好日常清洁和饮食用药,对重症患者协助喂药等。⑤加强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对患者的手术伤口进行正确的护理操作,规范护理操作流程以推动患者的治疗进度并带给患者舒适感及安全感。⑥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普及相关的临床疾病知识,让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度,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护理过程中为患者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
1.2.3由专业的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记录和整理,记录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的意外事故发生情况以及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以分析品质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意外事故发生率,并对患者的护理舒适度、安全度及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问卷评分以相关的护理参考指标为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意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安全度、自感舒适度等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品质护理管理模式是指在护理过程采取针对性、专业性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在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效率的同时,并能有效保障护理安全。相关临床数据表明,近年来各大医院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在逐年增多,给患者个体及医院总体都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因此加强护理工作的护理安全问题成为了改良护理工作的重要课题。传统的护理模式具有直接性、具体性、个案性的特点,在许多情况下,该护理模式无法很好地阻挡意外事故的发生,常常引起一系列的护理纠纷,故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护理效果。品质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安全,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自应用以来广受众患者及医生的好评,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品质护理的主要措施包括对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充分发挥护理工作的责任意识,加强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和心理护理,建立健全护理工作责任制度等,以上措施有效提高了护理安全和护理效率,取得了十分积极的应用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品质护理管理模式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具有显著应用效果和积极的临床意义,在本院得到了积极的临床实践效果。本院一共有9个临床科室,2011年开始开展2个品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2013年开展3个品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2014年推开品质护理服务。自品质护理服务病房开展以来,护理口碑明显增加,护理质量日渐提高,并且意外事故的发生情况大大减少,获得了广大患者的一致称赞。
4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取得更加显著的护理效果,加强护理过程中的护理安全,提升本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品质护理服务病房的开展势在必行。
作者:罗文娣 单位:英德市浛洸镇中心卫生院护理部
护理安全论文:预见性护理质量安全管理论文
1常见安全隐患及原因
1.1入院评估
入院评估是护士对新入院患者进行综合、评估的过程,是患者能否得到及时、有效护理的关键,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因科室收治的多为急诊患者,入院时存在着只重视输液、吸氧、监测生命体征等急救治疗,对入院评估不仔细,只是局限于填写“入院评估单”的情况。
1.2住院患者的观察
病情观察是连续的,因为病情变化是动态的、发展的,通过观察可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提供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因各种护理操作治疗多如:输液、加液、灌肠、安置胃肠减压、导尿、烤灯、雾化、定时观察危重和手术患者等,有的护士只是被动执行医嘱,缺乏主动观察意识。
1.3用药查对
临床医疗过程中,医院众多部门与安全用药有关,但在整个过程中护士始终处于及时线,护士是为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是保障患者安全用药的关口。因此,要保障患者安全用药,就必须落实好查对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执行医嘱未实行双人核查,用药过程中不带执行卡,甚至有提前挂液体在床旁的情况。
1.4患者交接
患者交接的形式包括床旁交接、手术室与病房的交接、监护室与病房的交接、科室与科室之间的交接等;交接内容重点是患者一般情况如生命体征、皮肤、各种管道、药品、病历资料等。交接中存在的问题有:交接随意、无交接重点、护士急于将患者交出等。
1.5护理文书记录
护理文件是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真实记录,在解决医疗纠纷中具有举证和法律效力的作用。存在的问题是: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不强,往往在工作中做得很多,但记录的内容很少,或没有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有重点地记录。
1.6护士重点人群
护士重点人群包括:新毕业护士、轮转入科护士和责任心不够强的护士,他们常常因工作经验不足、专业知识不够丰富、责任心不强导致安全隐患。
2预防措施
2.1入院评估
根据科室收治病种多为急诊患者的情况,采取“入院接诊负责制”,由接诊的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入院评估,包括:生命体征、皮肤情况、跌倒、导管风险等方面;对家属及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注意事项方面的告知,如:为高风险者挂警示标示,告知注意事项并签字,达到医护人员和家属风险共担,同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2住院患者的观察
观察要有针对性,根据不同患者、不同病情,确定重点观察的对象和内容,患者的观察要贯穿在整个护理活动过程当中,如在输液、加液、灌肠、安置胃肠减压、导尿、烤灯、雾化等操作的过程当中,可以顺便观察其他患者的情况,做到勤巡视、勤观察、勤询问、勤思考、勤记录,重点患者心中有数。让护士明确:安全管理不仅仅是管理者的责任,而是全员参与的过程,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前提。
2.3用药查对
严格用药查对是护士行为规范的“底线”,严格执行患者查对制度应贯穿于用药活动的始终,上班要进入工作“状态”。“2013年住院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中明确提出:提高用药安全、鼓励患方参与医疗安全等,要让人人牢记:只有患者安全,我们才会安全。
2.4患者交接
患者交接过程中,交接双方都应认真负责,特别是在接患者时,要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有重点地查看意识、伤口敷料、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在位、皮肤、药品、病历资料等,并认真填好患者交接记录单,做到“交不清不接,接不清不交”。
2.5护理文件记录
护理记录要有重点,不能重要的事情做了不记,或简单地粘贴复制,在抢救、患者死亡等记录时,医护记录要一致,要随时想着如果患者复印病历自己如何举证,办公护士和护士长要每天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点评,普遍问题组织学习。
2.6护士重点人群
对护士重点人群进行重点督查、重点跟班、重点帮助,直到改进。根据科室低年资护士多和急诊患者多的情况,改排双班制即“APN班”,排班注意力量搭配,这样使低年资护士减轻了单独上班的紧张感,既提高了护理质量,也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3体会
通过预见性护理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护理纠纷的发生。预见性护理就是要在患者未提出要求或未发生安全问题前,护理工作者运用敏锐的观察力,及时洞察患者的需求及变化,针对个体制订预见性护理方案,及时地实施护理,这样可以加深患者及家属对护士的信任,消除不利因素,使护理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护理质量的核心是护理安全,只有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转变护理观念,才能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医疗安全。
作者:黄春玉 单位: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
护理安全论文:安全隐患下普外科护理论文
1普外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1.1护理人员本身的技术不精从而影响到患者病情观察
急腹症患者大多在普外科,还有很多的肠胃手术患者,病情危急严重,变化快且急。品质护理开展以来,家属陪护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例如洗脸、擦身等均有护理人员参与。现在医院的护理人员趋于年轻化,每日工作量繁多,部分护士责任心不强、技术水平低下,缺乏对突发情况的处理经验,容易忽视患者病情观察,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1.2坠床、跌倒等威胁
患者可能为高龄,在特殊治疗时间家人无法陪伴,缺乏安全保护意识,会造成坠床、跌倒等意外情况发生。
1.3医嘱不规范
临床多为急腹症患者,病情急,变化快,不易控制,但是在医院的午夜间值班医生较少,仅有2~4名,由于手术多集中在白天,对于患者的问题,缺少时间写书面医嘱,多为口头嘱咐,造成了医嘱不规范,存在威胁。
1.4医院感染
普外科患者应用抗生素比较多,容易产生耐药性,若无菌操作不规范,隔离措施不严格,易导致伤口再次感染,甚至泌尿系统感染和肺部感染。
1.5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差,家属缺乏信任感,易激化医患矛盾
普外科急诊多,手术多且大,患者病情重,患者与家属易产生焦虑、紧张等情绪,在这段期间就需要护理人员更加耐心与仔细。但是不能排除有个别护士缺乏责任感与耐心,服务意识比较差,对患者病情观察不仔细,不能及时记录,没有对患者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易导致患者丧失治疗信心。
1.6护理记录填写不规范不及时
许多护理人员由于工作繁忙不能及时记录患者病情,甚至下班后进行回顾性记录,就会出现差错,很多关键性内容会被忽略;若使用非医学用语会造成医疗纠纷。
2防范措施
首先护理人员要加强与管理人员的联系。通过与管理人员的交流沟通可得知患者在出院前是否已交清医药费,避免盲目催缴费用引起纠纷。其次让护理人员了解到各种剂型的药物的作用、使用剂量、副作用、适用人群、价格等,避免患者用药错误出现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再次护理人员要注意与患者之间的情感交流,避免使患者产生一种距离感甚至于让患者感到恐惧。沟通时要让患者感到轻松,语言要幽默和有针对性,语气和善,用语适当。护理人员要有扎实的技术让患者满意,并且让患者对其产生信任感,尽可能与患者建立友好的人际关系。利用自身的优良服务及专业知识在患者和自己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有如家的氛围。护理人员也要注意与主管医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及时了解患者病情、护理重点、康复锻炼的主要内容以及主管医师的治疗意图。针对患者的病情在心中制定出护理方案,细心护理以帮助患者早日出院。遇到不良情况要及时与主管医师取得联系,为其治疗提供的情况。
2.1医护人员要加强法律规范培训,增强责任心和风险意识
在护理过程中要规范操作,严格遵循规章制度流程;护理人员要自觉遵循各项规章,尤其是三查七对、无菌操作等。
2.2对值班人员进行弹性调节,保障在节假日时、午夜间都能有足够的医师在诊
要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要求其能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各类疾病的观察重点。鼓励护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等,以提高自身素质。
2.3避免和防范意外拔管等的发生
面对意识清醒的患者要耐心讲解取得配合;面对烦躁、不能有效合作的患者进行约束和监管,必要时可使用镇静剂。在治疗和翻身后要检查管路是否通畅。
2.4防范坠床和跌倒的发生
加高床栏,加强监护,对患者进行约束和巡回。及时发现和排除危险。
2.5防止再次感染
要遵循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规范无菌操作,对于已经产生耐药性的患者进行标注,做好隔离,定期做痰培养。
2.6要求护理人员规范书写记录,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做到字迹清晰、字体规范、清晰能辨;要避免随意更改,确保记录。这样就可避免出现医疗纠纷。
3讨论
现今常见的安全隐患多为专业知识不、未依据护理工作流程操作流程、私自简化操作、缺乏与患者的有效沟通、护理书写不规范不到位等,护理人员监管制度的松懈与不严格是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需要对护理人员加强专业知识的监管考察,定期进行考核淘汰,定期进行卫生法规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定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及补充,提高素质及技能。在制度上需要加强制度法规的制定,提高护理人员应聘门坎,从根本上提高护理水平。通过本次研究,结合各项报告可知,通过对安全隐患的提前预知,可以防范出现护理安全事故,对护理人员加强责任感教育以及对安全制度进行详细规范,可减少事故发生和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邓海峰 单位:阳泉煤业集团第三医院
护理安全论文:集团化安全预警医院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是1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设有1个总院、7个分院(儿童、精神、传染、康复、口腔、肿瘤、急救7个专科医院)、71个护理单元,开放床位3000张;护士总数1655人,其中男89人、女1566人;年龄19~59岁,平均(31.78±9.67)岁;中专140人,大专958人,本科557人;护士829人,护师465人,主管护师280人,副主任护师77人,主任护师4人;身体基本健康。
1.2方法
1.2.1完善护理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按照新三级甲等标准,建立由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各职能科室正主任组成的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各临床科室设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于护理部,配备3名专职人员(副主任1名)负责全院护理安全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馈、整改、督查与追踪工作。实施护理部-总(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三级质量控制和护士自我控制的护理安全管理体系,遵循PD-CA循环程序开展集团医院的护理质量控制,促进质量持续改进。
1.2.2完善护理质量标准及工作流程
护理工作流程应以最短的时间、最小的范围、最有效的措施,减少护理安全隐患对医院、患者及护士造成的伤害。集团护理部对全院护理缺陷进行原因分析,将差错原因看作质量持续改进要点及护理风险预警项目。护理部针对因护理质量标准及护理流程等方面的缺陷而造成的护理差错事故,按照新三级甲等标准及重庆市规范,结合本院实际修订的集团医院统一的护理质量标准,进一步完善了重点环节标准化工作流程。
1.2.3排查安全隐患,制订预警控制方案
护理安全管理委员每月定期进行护理安全评估,按科室、岗位仔细评估护理工作各方面的安全漏洞和隐患,对评估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落实整改,将实施整改后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确定为对护理安全具有警戒或防范意义的预警信号,并针对每一个预警信号制订出预警控制方案下发相关科室。
1.2.4分级实施护理安全巡查与安全信息网络直报及反馈机制
由护理部制订电子版的护理安全信息周报表,该表包括护理核心制度的执行、技术操作规范、设施与设备管理、药品管理、病区环境、投诉与纠纷、医疗费用等项目。按照周报表项目分级实施护理安全巡查、安全信息网络直报及反馈机制。(1)临床一线护士:每班进行岗位隐患巡查,发现隐患立即列出相关护理安全预警内容,及时落实整改,并以书面形式交班,对各班护士进行预警;(2)临床护士长:每天对本科室进行安全巡查,及时处理安全隐患,将巡查结果每周上报护理部,对本科室不能解决的问题则列出预警内容以书面形式上报相关职能部门协调解决;(3)总(科)护士长:每周对分管区域进行安全巡查1次,指导并协助临床科室解除安全隐患,并追踪整改效果,每月将本片区巡查结果上报护理部;(4)护理部:每月对全院护理单元进行护理安全巡查1次,并将本月全院上报的安全信息进行归纳分析,按安全隐患的性质、级别启动安全预警机制,进行安全防范部署。
1.2.5实施患者风险预警评估,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按新三级甲等标准对患者实施风险预警评估,患者入院时立即给予入院评估(含生理、心理)、疼痛评估、跌倒/坠床及压疮、管道滑脱危险因子评估等。患者住院期间护士会根据其用药及病情变化对上述危险因子实施动态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制订并实施风险预警方案,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1.2.6完善设施设备,打造安全环境
在医院建筑设计中多方位体现安全理念,病区地面全部安装防滑地板,墙面安装有扶手,配备有多功能双侧床栏的病床,病区厕所、盥洗间铺设防滑垫并安装防护窗,电梯及楼道安排保安人员保护患者行走的安全,医院的各种服务设施均贴有醒目的标识及使用说明,为行动不便的患者配备了手推车、轮椅、徒手电梯等。医院在硬件配备上处处体现了保障患者安全的人文服务理念,力图营造以患者为中心的安全疗养环境。
1.2.7实施护理人力资源的弹性调配
人力资源管理缺陷也可构成护理安全隐患,属于安全预警范畴。合理排班,实行弹性排班制、层级管理制、新老护士搭配制,以减轻超负荷工作状态、减少职业倦怠、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安全系数增加。护理部以新三级甲等标准为依据制订了各病区护士配备原则和紧急状态下护理人力资源调配预案,并根据各病区实际床位使用率、患者护理等级比例、工作量进行人力资源弹性调配,做到合理、灵活、高效,以达到人力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和均衡性。
1.2.8落实安全警示教育,提升护士风险防范意识
实施科室、片区及护理部三级护理安全警示教育。科室护士长每周五组织召开安全教育会,对本周安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下一步安全预警内容,布置整改方案;总(科)护士长每月组织分院(片区)安全警示教育会,对分院(片区)存在的安全预警问题进行分析点评,提出管理对策,并部署安全预警控制方案;护理部每季度召开全院护理缺陷总结暨安全警示教育会议,对季度护理缺陷的性质、类别、发生率等进行系统讲评,对护理不良事件典型案例进行原因分析,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预警方案,下发临床科室落实整改。通过分级安全警示教育,以警醒全体护理人员吸取教训,做到警钟长鸣,提升护理风险防范意识。
1.2.9评价方法
将2011年(实施前)与2012年(实施后)护理缺陷发生率及上报率、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护理缺陷包括警告事件、意外事件、不良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隐患事件5项内容,每周上报统计1次;护理质量包括基础护理、特级和一级护理、品质护理、护理文书、病区管理、急救物品、消毒隔离7项内容,使用本院统一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每月检查1次;患者满意度包括对服务技能、服务礼仪、人文关怀、生活照护、心理支持、安全保障、健康指导的满意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8项内容,使用本院统一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每季度调查1次。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以分值表示,护理缺陷发生率及上报率以百分率表示。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的数据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缺陷
护理安全预警机制实施后较实施前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下降,上报率显著提升。
2.2护理质量
护理安全预警机制实施后较实施前护理质量评分提升。
2.3患者满意度
护理安全预警机制实施后患者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护理安全预警机制实施前后者满意度分别为(91.72±3.27)分、(97.64±2.36)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结论
识别护理风险是确保护理安全的前提,护理风险始终存在于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环节中,作为管理者应不断发现护理安全的薄弱环节,评估风险管理的重点,识别并确定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制订护理风险管理计划和护理风险防范等措施。现代护理安全管理强调实施前瞻性管理和全程动态管理,这对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节约卫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也体现了护理质量管理预防为主的原则。近年来,如何保障患者安全已受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的广泛关注,美国医疗机构评鉴联合会(JCAHO)在促进患者安全方面有更具体明确的做法。我国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已将护理安全管理列为独立评审标准。如何在集团化医院中同质化实施新三级甲等安全管理标准,较大程度地减轻损失,是医院护理安全管理的最终目标。
3.1健全的管理体制是保障集团化医院护理安全的关键
管理体制不健全、规章制度不完善、管理监督不得力等影响护理安全的组织管理因素,是对患者安全的较大威胁。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持续工作,需不断更新、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只有建立完善护理安全管理体系,才能有效地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患者和护理人员的服务满意度。本院按照新三级甲等标准,进一步完善了护理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强化了各级安全管理职能,实现了分级护理安全预警的管理体系,切实发挥了个人护理风险预控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了规避风险的目的,与传统方法比较,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显著下降(P<0.01)。
3.2无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机制在集团化医院标准化的实施,可提升护理安全的预警作用
无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呈报机制的标准化实施,有利于消除护理人员抵触情绪,体现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和谐一致,增强了护理人员参与安全管理的责任心与主动性;使护理人员在缺陷发生时均能以积极、轻松的心态应对,自觉分析护理程序中发生安全事件的原因,并对系统和流程提出改进意见,变被动管理为主动参与,能尽早发现隐患苗头并及时报告与处理。与传统方法比较,全院护理缺陷发生率显著降低、上报率显著上升(P<0.01),表明无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呈报机制的标准化实施,可实现集团化医院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的同质化提升,有效控制护理风险的发生,使安全关口前移,起到安全预警的作用。
3.3护理安全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及反馈机制的建立与实施,可实现护理风险的前馈性控制
集团化医院护理安全信息网络中心的建立使总院护理部及相关职能科室能及时收到全院各护理单元的安全信息,在及时时间给予归纳、分析与处理,并迅速提出预警项目与控制方案反馈给相关科室实施。同时,对预警控制方案的实施进行追踪评价,在风险可能发生前及时采取前瞻性预警干预,实现了护理风险的前馈性控制,与传统书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方法比较,上报率显著上升。
3.4护理风险预警评估及安全警示教育,可增强护士风险意识,提升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护理工作中风险无处不在,护理风险预警评估是对住院患者跌倒/坠床、走失、自杀、管道滑脱、压疮等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针对不同护理风险等级实施前瞻性风险控制。护士在对患者实施标准化风险评估中不断强化了自身的风险意识,能自觉参与安全预警控制,及时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通过分级安全警示教育,对典型案例进行深刻分析与警醒,使护理人员吸取经验教训,避免同类缺陷的再度发生,患者安全得到了保障,患者的满意度提升(P<0.01),护理质量评分显著提高(P<0.05),实现了集团化医院护理质量的同质化持续提升。综上所述,集团化医院通过对护理风险预警机制持续的标准化实施,可明确各级护理安全管理职能、规范护士行为、提升护理安全防范意识及风险评估能力、充分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这也对实现护理风险的前馈性控制,同质化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确保护理安全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永琴 田继书 魏大琼 杨兴春 毛丹 胡腾 单位: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护理部
护理安全论文:安全防护手术室护理论文
1护理安全防护
1.1防止接错患者
①实行腕带识别制度,手术室护士接到手术通知单后,先拿手术通知单到疗区与病志核对科室,床号、患者姓名、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及手术时间,再与疗区护士到病房和患者核对,然后呼唤患者姓名及核查患者的腕带,3次核对无误后将患者接到手术室。②患者到手术室后,送到指定手术间,由麻醉师与巡回护士再次核对以上内容。③麻醉、手术开始前,由麻醉医生、主刀医师与巡回护士再次核对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
1.2防止摔伤、碰伤患者
接送患者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安全,加床档、上下坡时患者应脚在前,头在后,以利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移动患者时车身应固定不摇晃,动作轻柔,防止意外发生。全身麻醉诱导期时护士应陪伴在患者身旁,预防意外伤害发生。
1.3防止体位不适造成损伤
护士协助患者摆放体位时,应确保患者安全、舒适,手术术野暴露良好,上下肢外展符合生理弯曲角度,骨隆突部位垫软枕,约束固定舒适松紧适宜,以免造成神经损伤,加强术中病情观察及末梢血运,受压肢体给予适当按摩。
1.4防止发生用药、输血错误
①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及执行人签名制度,实行责任到人。②熟练掌握各类药品的浓度、剂量、用途及给药方法。③术中用过的药瓶、液体瓶不得遗弃,以便术后与医师进行核对。④严格执行口头医嘱用药制度,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时,护士必须大声复诵1遍,与医师确认无误再执行,并详细记录。⑤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取血时应由在场两人认真核对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诊断、血型、交叉配血试验单及供血者姓名、血型、血袋号保存期,输血前由麻醉医师与巡回护士再次核对以上内容无误后方可输入,输血后保留血袋以便医师再次核对。
1.5防止烫伤、烧伤患者
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电刀时,首先要保持手术床单清洁、干燥,手术床上的金属部分不得暴露在外。其次直接接触患者皮肤的电极片应紧贴患者皮肤,固定与远离患者心脏的肌肉丰厚处。检查电源连接正确,防止电灼伤。
1.6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凡耐高温高压的手术物品一律采用高压蒸汽灭菌。不耐高温高压的物品尽量采用一次性物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手术必须符合医院感染的控制要求。将手术间划分无菌手术间、急诊手术间和感染手术间,先做无菌手术,在做感染手术,以降低无菌手术感染率。
1.7防止术中标本、病理错漏
巡回护士负责保管手术下来的标本,将标本贴上标签,写明科室、患者姓名、住院号、标本名称及采取部位,连同写好的病理标本检验单交专人立即送病理科。
1.8防止燃烧、爆炸意外
手术室护士应定期检查各手术间电路,医用气体管道装置的安全性和密闭性。每月对高频电刀、无影灯以及其他设备进行测试,维修或更换。熟悉手术室的安全通道及消防器材的使用,掌握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程序。
1.9防止因器械不足或不良造成意外
①器械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准备手术器械,并确保性能良好。②实施重大手术、特殊手术或新手术时,器械护士必要时参加病情讨论根据手术需要准备好所需的特殊器械,并检查物品是否齐备及适用。③由专人负责手术器械的养护及保管工作。
2原因分析
对于手术室经常出现的安全问题存在原因做了以下四方面概括:①护士安全意识薄弱,教育不深入,不落实,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得力或监控不严。②对手术室业务人员技术或素质要求不严,导致业务水平低,素质差。③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没有及时发现不安全苗头,未及时采取措施补救或措施不力。④手术室工作精神压力大,长期超负荷工作易造成护理人员精力不足、体力透支,是导致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3控制措施
3.1加强安全意识、提高警惕
科室定期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安全知识,进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培训,熟练掌握各种规章制度。
3.2建章立制、完善管理体制
科室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由科室护士长对差错事故发生的经过进行记录,查找原因,并组织全科人员进行讨论,订出处理意见及改进措施。
3.3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护士素质
根据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及专业性,加强护士专业技术培训,提高科室护士的整体素质。
3.4优化组合、合理运用人力资源
科室护士工作安排上做到新老搭配,强弱搭配,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力和创造力,以保障手术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3.5分析原因、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部定期组织召开安全分析会,各科室认真分析、制定措施、详细记录、查找工作中不安全隐患、薄弱环节、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意见及整改措施。
4小结
护理工作在医院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护理质量是评价护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安全是提升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让患者得到有效、及时、安全的医疗护理,在减少患者的痛苦,缩减医疗支出,为医院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又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信赖,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因此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每位医护人员的根本职责。
作者:张超群 单位:吉林省吉林市妇产医院
护理安全论文:安全防护措施下手术室护理论文
1护理安全防护
1.1防止接错患者
①实行腕带识别制度,手术室护士接到手术通知单后,先拿手术通知单到疗区与病志核对科室,床号、患者姓名、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及手术时间,再与疗区护士到病房和患者核对,然后呼唤患者姓名及核查患者的腕带,3次核对无误后将患者接到手术室。②患者到手术室后,送到指定手术间,由麻醉师与巡回护士再次核对以上内容。③麻醉、手术开始前,由麻醉医生、主刀医师与巡回护士再次核对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
1.2防止摔伤、碰伤患者
接送患者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安全,加床档、上下坡时患者应脚在前,头在后,以利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移动患者时车身应固定不摇晃,动作轻柔,防止意外发生。全身麻醉诱导期时护士应陪伴在患者身旁,预防意外伤害发生。
1.3防止体位不适造成损伤
护士协助患者摆放体位时,应确保患者安全、舒适,手术术野暴露良好,上下肢外展符合生理弯曲角度,骨隆突部位垫软枕,约束固定舒适松紧适宜,以免造成神经损伤,加强术中病情观察及末梢血运,受压肢体给予适当按摩。
1.4防止发生用药、输血错误
①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及执行人签名制度,实行责任到人。②熟练掌握各类药品的浓度、剂量、用途及给药方法。③术中用过的药瓶、液体瓶不得遗弃,以便术后与医师进行核对。④严格执行口头医嘱用药制度,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时,护士必须大声复诵1遍,与医师确认无误再执行,并详细记录。⑤严格执行输血查对制度,取血时应由在场两人认真核对患者姓名、科室、床号、住院号、诊断、血型、交叉配血试验单及供血者姓名、血型、血袋号保存期,输血前由麻醉医师与巡回护士再次核对以上内容无误后方可输入,输血后保留血袋以便医师再次核对。
1.5防止烫伤、烧伤患者
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电刀时,首先要保持手术床单清洁、干燥,手术床上的金属部分不得暴露在外。其次直接接触患者皮肤的电极片应紧贴患者皮肤,固定与远离患者心脏的肌肉丰厚处。检查电源连接正确,防止电灼伤。
1.6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凡耐高温高压的手术物品一律采用高压蒸汽灭菌。不耐高温高压的物品尽量采用一次性物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手术必须符合医院感染的控制要求。将手术间划分无菌手术间、急诊手术间和感染手术间,先做无菌手术,在做感染手术,以降低无菌手术感染率。
1.7防止术中标本、病理错漏
巡回护士负责保管手术下来的标本,将标本贴上标签,写明科室、患者姓名、住院号、标本名称及采取部位,连同写好的病理标本检验单交专人立即送病理科。
1.8防止燃烧、爆炸意外
手术室护士应定期检查各手术间电路,医用气体管道装置的安全性和密闭性。每月对高频电刀、无影灯以及其他设备进行测试,维修或更换。熟悉手术室的安全通道及消防器材的使用,掌握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程序。
1.9防止因器械不足或不良造成意外
①器械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准备手术器械,并确保性能良好。②实施重大手术、特殊手术或新手术时,器械护士必要时参加病情讨论根据手术需要准备好所需的特殊器械,并检查物品是否齐备及适用。③由专人负责手术器械的养护及保管工作。
2原因分析
对于手术室经常出现的安全问题存在原因做了以下四方面概括:①护士安全意识薄弱,教育不深入,不落实,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得力或监控不严。②对手术室业务人员技术或素质要求不严,导致业务水平低,素质差。③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没有及时发现不安全苗头,未及时采取措施补救或措施不力。④手术室工作精神压力大,长期超负荷工作易造成护理人员精力不足、体力透支,是导致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3控制措施
3.1加强安全意识、提高警惕
科室定期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安全知识,进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培训,熟练掌握各种规章制度。
3.2建章立制、完善管理体制
科室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由科室护士长对差错事故发生的经过进行记录,查找原因,并组织全科人员进行讨论,订出处理意见及改进措施。
3.3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护士素质
根据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及专业性,加强护士专业技术培训,提高科室护士的整体素质。
3.4优化组合、合理运用人力资源
科室护士工作安排上做到新老搭配,强弱搭配,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力和创造力,以保障手术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3.5分析原因、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部定期组织召开安全分析会,各科室认真分析、制定措施、详细记录、查找工作中不安全隐患、薄弱环节、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意见及整改措施。
4小结
护理工作在医院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护理质量是评价护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安全是提升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让患者得到有效、及时、安全的医疗护理,在减少患者的痛苦,缩减医疗支出,为医院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又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信赖,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因此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每位医护人员的根本职责。
作者:张超群 单位:吉林省吉林市妇产医院
护理安全论文:集团化医院护理安全预警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是1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设有1个总院、7个分院(儿童、精神、传染、康复、口腔、肿瘤、急救7个专科医院)、71个护理单元,开放床位3000张;护士总数1655人,其中男89人、女1566人;年龄19~59岁,平均(31.78±9.67)岁;中专140人,大专958人,本科557人;护士829人,护师465人,主管护师280人,副主任护师77人,主任护师4人;身体基本健康。
1.2方法
1.2.1完善护理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按照新三级甲等标准,建立由院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各职能科室正主任组成的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各临床科室设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安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设于护理部,配备3名专职人员(副主任1名)负责全院护理安全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馈、整改、督查与追踪工作。实施护理部-总(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三级质量控制和护士自我控制的护理安全管理体系,遵循PD-CA循环程序开展集团医院的护理质量控制,促进质量持续改进。
1.2.2完善护理质量标准及工作流程
护理工作流程应以最短的时间、最小的范围、最有效的措施,减少护理安全隐患对医院、患者及护士造成的伤害。集团护理部对全院护理缺陷进行原因分析,将差错原因看作质量持续改进要点及护理风险预警项目。护理部针对因护理质量标准及护理流程等方面的缺陷而造成的护理差错事故,按照新三级甲等标准及重庆市规范,结合本院实际修订的集团医院统一的护理质量标准,进一步完善了重点环节标准化工作流程。
1.2.3排查安全隐患,制订预警控制方案
护理安全管理委员每月定期进行护理安全评估,按科室、岗位仔细评估护理工作各方面的安全漏洞和隐患,对评估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落实整改,将实施整改后仍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确定为对护理安全具有警戒或防范意义的预警信号,并针对每一个预警信号制订出预警控制方案下发相关科室。
1.2.4分级实施护理安全巡查与安全信息网络直报及反馈机制
由护理部制订电子版的护理安全信息周报表,该表包括护理核心制度的执行、技术操作规范、设施与设备管理、药品管理、病区环境、投诉与纠纷、医疗费用等项目。按照周报表项目分级实施护理安全巡查、安全信息网络直报及反馈机制。(1)临床一线护士:每班进行岗位隐患巡查,发现隐患立即列出相关护理安全预警内容,及时落实整改,并以书面形式交班,对各班护士进行预警;(2)临床护士长:每天对本科室进行安全巡查,及时处理安全隐患,将巡查结果每周上报护理部,对本科室不能解决的问题则列出预警内容以书面形式上报相关职能部门协调解决;(3)总(科)护士长:每周对分管区域进行安全巡查1次,指导并协助临床科室解除安全隐患,并追踪整改效果,每月将本片区巡查结果上报护理部;(4)护理部:每月对全院护理单元进行护理安全巡查1次,并将本月全院上报的安全信息进行归纳分析,按安全隐患的性质、级别启动安全预警机制,进行安全防范部署。
1.2.5实施患者风险预警评估,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按新三级甲等标准对患者实施风险预警评估,患者入院时立即给予入院评估(含生理、心理)、疼痛评估、跌倒/坠床及压疮、管道滑脱危险因子评估等。患者住院期间护士会根据其用药及病情变化对上述危险因子实施动态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制订并实施风险预警方案,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1.2.6完善设施设备,打造安全环境
在医院建筑设计中多方位体现安全理念,病区地面全部安装防滑地板,墙面安装有扶手,配备有多功能双侧床栏的病床,病区厕所、盥洗间铺设防滑垫并安装防护窗,电梯及楼道安排保安人员保护患者行走的安全,医院的各种服务设施均贴有醒目的标识及使用说明,为行动不便的患者配备了手推车、轮椅、徒手电梯等。医院在硬件配备上处处体现了保障患者安全的人文服务理念,力图营造以患者为中心的安全疗养环境。
1.2.7实施护理人力资源的弹性调配
人力资源管理缺陷也可构成护理安全隐患,属于安全预警范畴。合理排班,实行弹性排班制、层级管理制、新老护士搭配制,以减轻超负荷工作状态、减少职业倦怠、提高护理质量,使患者安全系数增加。护理部以新三级甲等标准为依据制订了各病区护士配备原则和紧急状态下护理人力资源调配预案,并根据各病区实际床位使用率、患者护理等级比例、工作量进行人力资源弹性调配,做到合理、灵活、高效,以达到人力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和均衡性。
1.2.8落实安全警示教育,提升护士风险防范意识
实施科室、片区及护理部三级护理安全警示教育。科室护士长每周五组织召开安全教育会,对本周安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下一步安全预警内容,布置整改方案;总(科)护士长每月组织分院(片区)安全警示教育会,对分院(片区)存在的安全预警问题进行分析点评,提出管理对策,并部署安全预警控制方案;护理部每季度召开全院护理缺陷总结暨安全警示教育会议,对季度护理缺陷的性质、类别、发生率等进行系统讲评,对护理不良事件典型案例进行原因分析,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预警方案,下发临床科室落实整改。通过分级安全警示教育,以警醒全体护理人员吸取教训,做到警钟长鸣,提升护理风险防范意识。
1.2.9评价方法
将2011年(实施前)与2012年(实施后)护理缺陷发生率及上报率、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护理缺陷包括警告事件、意外事件、不良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隐患事件5项内容,每周上报统计1次;护理质量包括基础护理、特级和一级护理、品质护理、护理文书、病区管理、急救物品、消毒隔离7项内容,使用本院统一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每月检查1次;患者满意度包括对服务技能、服务礼仪、人文关怀、生活照护、心理支持、安全保障、健康指导的满意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等8项内容,使用本院统一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每季度调查1次。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以分值表示,护理缺陷发生率及上报率以百分率表示。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的数据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缺陷
护理安全预警机制实施后较实施前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下降,上报率显著提升。
2.2护理质量
护理安全预警机制实施后较实施前护理质量评分提升。
2.3患者满意度
护理安全预警机制实施后患者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护理安全预警机制实施前后者满意度分别为(91.72±3.27)分、(97.64±2.36)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结论
识别护理风险是确保护理安全的前提,护理风险始终存在于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环节中,作为管理者应不断发现护理安全的薄弱环节,评估风险管理的重点,识别并确定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制订护理风险管理计划和护理风险防范等措施。现代护理安全管理强调实施前瞻性管理和全程动态管理,这对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节约卫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也体现了护理质量管理预防为主的原则。近年来,如何保障患者安全已受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的广泛关注,美国医疗机构评鉴联合会(JCAHO)在促进患者安全方面有更具体明确的做法。我国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已将护理安全管理列为独立评审标准。如何在集团化医院中同质化实施新三级甲等安全管理标准,较大程度地减轻损失,是医院护理安全管理的最终目标。
3.1健全的管理体制是保障集团化医院护理安全的关键
管理体制不健全、规章制度不完善、管理监督不得力等影响护理安全的组织管理因素,是对患者安全的较大威胁。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持续工作,需不断更新、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只有建立完善护理安全管理体系,才能有效地防范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患者和护理人员的服务满意度。本院按照新三级甲等标准,进一步完善了护理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强化了各级安全管理职能,实现了分级护理安全预警的管理体系,切实发挥了个人护理风险预控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了规避风险的目的,与传统方法比较,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显著下降(P<0.01)。
3.2无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机制在集团化医院标准化的实施,可提升护理安全的预警作用
无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呈报机制的标准化实施,有利于消除护理人员抵触情绪,体现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和谐一致,增强了护理人员参与安全管理的责任心与主动性;使护理人员在缺陷发生时均能以积极、轻松的心态应对,自觉分析护理程序中发生安全事件的原因,并对系统和流程提出改进意见,变被动管理为主动参与,能尽早发现隐患苗头并及时报告与处理。与传统方法比较,全院护理缺陷发生率显著降低、上报率显著上升(P<0.01),表明无惩罚性护理不良事件呈报机制的标准化实施,可实现集团化医院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的同质化提升,有效控制护理风险的发生,使安全关口前移,起到安全预警的作用。
3.3护理安全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及反馈机制的建立与实施,可实现护理风险的前馈性控制
集团化医院护理安全信息网络中心的建立使总院护理部及相关职能科室能及时收到全院各护理单元的安全信息,在及时时间给予归纳、分析与处理,并迅速提出预警项目与控制方案反馈给相关科室实施。同时,对预警控制方案的实施进行追踪评价,在风险可能发生前及时采取前瞻性预警干预,实现了护理风险的前馈性控制,与传统书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方法比较,上报率显著上升。
3.4护理风险预警评估及安全警示教育,可增强护士风险意识,提升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护理工作中风险无处不在,护理风险预警评估是对住院患者跌倒/坠床、走失、自杀、管道滑脱、压疮等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针对不同护理风险等级实施前瞻性风险控制。护士在对患者实施标准化风险评估中不断强化了自身的风险意识,能自觉参与安全预警控制,及时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通过分级安全警示教育,对典型案例进行深刻分析与警醒,使护理人员吸取经验教训,避免同类缺陷的再度发生,患者安全得到了保障,患者的满意度提升(P<0.01),护理质量评分显著提高(P<0.05),实现了集团化医院护理质量的同质化持续提升。综上所述,集团化医院通过对护理风险预警机制持续的标准化实施,可明确各级护理安全管理职能、规范护士行为、提升护理安全防范意识及风险评估能力、充分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这也对实现护理风险的前馈性控制,同质化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确保护理安全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永琴 田继书 魏大琼 杨兴春 毛丹 胡腾 单位: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护理部
护理安全论文:患者安全管理视角下乡镇医院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6月收治的患者728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21例,女307例;年龄8个月~80岁,平均(43.2±3.2)岁。选取2013年7—12月收治的患者812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472例,女340例;年龄7个月~78岁,平均(44.9±4.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为制定安全管理方案做准备,常规护理管理,期间遵循患者同意基础上详细记录相关指标。
1.2.2观察组
准备工作:(1)选取医护人员10名,召开关于患者安全管理内容的小组讨论会议,据相关文献、以往经验,由院长牵头制定会议章程,鼓励各抒己见,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进行1、2、3轮会议,第1轮会议收集意见建议;第2轮对以上建议进行审定,对合理性、可行性进行分析评估;第3轮,确定应该采纳的意见,并就意见的重要性进行评估。(2)完善医院可以改善的硬件设施、技术,尽力弥补不足,对无法立即改进而需加强监控的危险源记录在案,并与其他建议整合成册,刊印,务必使医护人员通读。(3)成立患者安全管理小组,由责任护士领衔,落实患者安全管理,在患者入院时,掌握患者基本情况,主要内容为年龄、病情、陪护情况、住址等,分析、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如患者可能罹患重症,而医院治疗条件有限,应做好中转准备;在接受诊断、治疗期间,分析不可预知的风险因素,如在静脉滴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基层医院老年人静脉给药出现过敏反应与不良反应的风险较高,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部分患者可能需住院治疗,应加强夜间管理等;许多患者出院时需带药离院,或自行转诊,应详细交代医嘱,嘱咐按要求服药,或转诊时详细阐明在该院接受诊断、治疗情况。
1.3观察指标
制定相同的判定标准,采用无责上报制度,对观察指标进行判定:(1)可能或确诊的不良反应(静脉给药不良反应、口服给药不良反应、其他方式给药不良反应,院内给药不良反应、院外给药不良反应);(2)护理不良事件(意外事件如跌倒,护理差错如针刺伤、严重并发症、医患纠纷等);(3)中转率,中转患者中转时间,中转患者在本院明确诊断后转诊率;(4)患者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不良反应例次率比较
对照组口服给药不良反应、院内给药不良反应、院外给药不良反应及合计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中转情况与满意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转时间为(24.2±10.9)h,观察组中转时间为(13.3±8.9)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基层乡镇医院是我国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部分地区乡镇医院因投入不足、医护人员更新换代速度慢,医疗保健服务水平不见提高,社会卫生保障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仅承担给药、预后、保健、康复治疗等任务,部分医护人员存在得过且过心理,护理水平较低。乡镇医院存在以下几个特点:(1)收治患者病情多较轻,急诊率低,但不排除急腹症的可能,部分患者病情呈现自限性、进展性,中转率较高;(2)患者构成广泛,从小儿到高龄老人,覆盖年龄广,从上呼吸道感染至大病后康复治疗,覆盖病种广,可以说患儿特异性强,风险评估与质控非常关键;(3)用药比例较高,基层医院缺乏理疗、心理支持、放射等先进的治疗技术,治疗以用药治疗为主,包括静脉给药、肌肉注射、外敷、口服等,部分患者需长时间静脉点滴用药,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注重安全监督;此外,基层医院带药出院情况非常普遍,也是用药管理的重点;(4)医护人员意识、能力滞后,预防与科学管理意识不足,应注重培养医护人员质控意识;(5)因离家较近,患者少配合,老年、孕妇等高危群体自行就医比重较高,应加强对意外事件的防范。通过改进,医院2013年下半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上半年,患者满意率高于上半年,中转时间短于上半年,改进工作颇有成效,应发扬坚持。
作者:邱夕萍 单位:溧城镇清安卫生院
护理安全论文:风险意识教育护理人员安全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2年6月~2013年6月实施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前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3年6月~2014年6月实施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后在我院治疗的5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对比实施前后的护理效果。两组患者人数、性别、病情、护理人员配置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实施方法:
①选派护理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使护理人员在实际护理过程中能较为地识别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②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并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护理风险意识教育等;③定期召开会议进行护理质量反馈及护理风险意识教育,举办专题讲座,举办继续教育学习班供护理人员学习,组织院内培训等方式,使护理人员接受风险管理知识的系统学习,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树立护理风险意识,提高护理风险处理水平;④将护理风险教育的经验和体会制作成内部教材并且分发给医院护理人员。通过以上各种措施来加强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1.3评价指标:
记录实施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前后患者投诉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以评价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版本选择SPSS15.0,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实施前后相关指标比较:实施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后,患者投诉率、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护理工作具有风险高、复杂多变等特点。护理风险伴随于护理过程的始终,任何一个环节的差错,都有可能给患者造成不良的影响,同时也会对护理人员及所在医院带来一系列不必要的伤害等。研究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可以提高护理质量,较大程度地降低护理风险,最终达到提高患者满意度的目的,是护理管理者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本研究表明,实施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后,患者投诉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率明显提高。与实施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前比较,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由83.3%提升至94.4%。
4结语
综上所述,医院需要通过各种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相关护理风险意识教育,有针对性地根据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的薄弱点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使护理人员自身主动养成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在加深了护理风险的认识后,可以明显提高自身应急能力。本组资料结果表明,在进行了相关的护理风险意识教育后,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大大增强,将各种潜在的风险扼杀在了摇篮里。且在加强风险培训后再对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断自我提醒,更加细心地进行护理工作,使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有所提升。护理风险意识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作,需不断培训护理人员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让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始终都保持风险意识,真正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序的品质的护理。
作者:常晓春 单位:山东省惠民县皂户李镇卫生院
护理安全论文:安全因素中普外科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以本院普外科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择期行胃、肠或肝胆手术(腹外疝和阑尾炎)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其中对照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11~82岁,平均年龄(46.2±11.9)岁;观察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9~80岁,平均年龄(45.7±11.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普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分析影响普外科护理安全因素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安全管理,具体方法如下:①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其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建立并完善护理质量检查及考核制度,积极查找和分析普外科护理安全方面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及控制措施。规范护理流程,通过组织学习或培训等方式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其逐步掌握护理操作技能,积累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②合理配置和利用护理人力资源。护理管理人员应根据普外科护理工作量的变化情况,动态安排护理人力资源,避免护士超负荷工作,提高其护理质量,使其保持良好的精神及心理状态。③提供人性化服务。制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措施是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重要途径,护理人员应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做到尊重和理解患者,努力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在护理工作中要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消除误会,减少冲突,避免发生护理纠纷。④建立并完善交接班制度。重点做好治疗和护理等环节的交接,规范护理交接班,努力做到“三清”,明确下一班需重点观察和护理的内容。
1.3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患者经护理后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评分>14分表示存在焦虑,评分7~14分表示可能存在焦虑,评分<6分表示无焦虑。在患者出院时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对普外科护理安全管理、护理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进行调查,分为满意与不满意2项,问卷有效回收率。统计两组患者在护理服务中出现的护理安全事故。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事故发生率比较
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事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心理健康状况
观察组HAMA评分>14分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评分<6分的患者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医疗服务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和转变,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对于医院护理管理人员来说,除了要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之外,还要确保护理安全,努力降低护理风险,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当前,影响普外科护理安全的因素主要有护理人员的法律及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医院安全管理制度缺失和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等。受医院及护理工作性质等因素的影响,临床护理人员的法律知识教育普遍缺失,护士以医疗服务为重,却忽视了相关法律问题,若患者自身心理素质较差,同时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极易出现恐惧、焦虑等负性心理,进而出现人为的不安全因素。此外,医院的安全管理制度缺失或不够健全时,会导致制度执行和对护理安全监控不力,对潜在的安全隐患缺乏预见性,进而引发护理安全事故。而加强普外科护理安全管理,努力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合理配置护理资源、提供人性化服务和建立交接班制度可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时解决有可能引发护理事故和护患纠纷的潜在安全问题,为患者提供品质的护理服务,确保护理安全。本次研究发现,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普外科安全护理管理之后,该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事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心理健康状况也好于对照组,与有关研究相一致。提示在普外科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事故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可加以借鉴和推广。
作者:刘秀红 单位:广东省乐昌市坪石镇卫生院外科
护理安全论文:影响普外科安全因素的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以本院普外科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择期行胃、肠或肝胆手术(腹外疝和阑尾炎)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其中对照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11~82岁,平均年龄(46.2±11.9)岁;观察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9~80岁,平均年龄(45.7±11.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普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分析影响普外科护理安全因素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安全管理,具体方法如下:①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其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建立并完善护理质量检查及考核制度,积极查找和分析普外科护理安全方面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及控制措施。规范护理流程,通过组织学习或培训等方式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其逐步掌握护理操作技能,积累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②合理配置和利用护理人力资源。护理管理人员应根据普外科护理工作量的变化情况,动态安排护理人力资源,避免护士超负荷工作,提高其护理质量,使其保持良好的精神及心理状态。③提供人性化服务。制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措施是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重要途径,护理人员应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做到尊重和理解患者,努力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同时,在护理工作中要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消除误会,减少冲突,避免发生护理纠纷。④建立并完善交接班制度。重点做好治疗和护理等环节的交接,规范护理交接班,努力做到“三清”,明确下一班需重点观察和护理的内容。
1.3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患者经护理后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评分>14分表示存在焦虑,评分7~14分表示可能存在焦虑,评分<6分表示无焦虑。在患者出院时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对普外科护理安全管理、护理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进行调查,分为满意与不满意2项,问卷有效回收率。统计两组患者在护理服务中出现的护理安全事故。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事故发生率比较
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事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心理健康状况
观察组HAMA评分>14分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评分<6分的患者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医疗服务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和转变,护理服务的重要性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对于医院护理管理人员来说,除了要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之外,还要确保护理安全,努力降低护理风险,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当前,影响普外科护理安全的因素主要有护理人员的法律及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医院安全管理制度缺失和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等。受医院及护理工作性质等因素的影响,临床护理人员的法律知识教育普遍缺失,护士以医疗服务为重,却忽视了相关法律问题,若患者自身心理素质较差,同时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极易出现恐惧、焦虑等负性心理,进而出现人为的不安全因素。此外,医院的安全管理制度缺失或不够健全时,会导致制度执行和对护理安全监控不力,对潜在的安全隐患缺乏预见性,进而引发护理安全事故。而加强普外科护理安全管理,努力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合理配置护理资源、提供人性化服务和建立交接班制度可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及时解决有可能引发护理事故和护患纠纷的潜在安全问题,为患者提供品质的护理服务,确保护理安全。本次研究发现,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普外科安全护理管理之后,该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事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心理健康状况也好于对照组,与有关研究相一致。提示在普外科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事故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可加以借鉴和推广。
作者:刘秀红 单位:广东省乐昌市坪石镇卫生院外科
护理安全论文:尿毒症护理安全管理论文
采取护理业务学习和定期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护士业务能力和心理素质。认真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采取的整改措施,每季度总结再分析。认真学习并遵守工作规章制度,学习和落实护理核心制度,护理核心制度是保障患者护理安全行之有效的制度[4]。加强护士的法律意识,定期组织学习护理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学习提高护士的自我保护能力,规范了护理文书的书写,使其更加真实、详细。③加强药物安全管理:对科室的常规药品及抢救车备用药品定专人定期检查,做好近效期、高危、毒麻标识。针对患者口服药物出现漏服现象,做到了看服到口,并加强巡视,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此类患者常用药物有降压、利尿、排毒、口服铁剂等,服用降压药物后,嘱患者定时服用,并注意卧床、蹲厕等体位改变时轻起轻落,对于应用硝酸甘油的患者应用输液泵严格控制药物滴速,密切注意心电变化:服用排毒药物者,嘱应和降压药物相隔0.5h,避免降低降压效果。
④提供安全医疗环境:改善医院病房居住环境,改良不合理的布局,如无护栏病床、病房电源位置不合理、走廊光线差、环境安全标识模糊等。规范护理物品及仪器的位置,做好仪器和物品的性能,保养及维修等问题。提高护患比例,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实现APN弹性排班制。减少了交接班次,保障工作连续性,为患者提供安全医疗环境。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比较采用字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尿毒症病程长,治疗费用高,家庭经济负担重,容易使患者产生抑郁、焦虑、自杀等不良情绪。目前,在我国尿毒症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以下问题:①护理人员因素:在实际工作中,主要还是以执行医嘱完成治疗为目的,不能真正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没有切实落实护理核心制度。低年资护士较多,缺乏临床经验和法律保护意识,不能很好地规避职业风险。个别护士慎独精神差,缺乏责任心,病情变化报告及处理不及时,这给护理治疗带了一定的影响。②患者因素:尿毒症病程长,预后差,常年迁延不愈,患者及家属心理和经济负担重,家属身心疲惫,患者家庭支持系统不强大,造就了患者及家属焦躁、易怒等不良情绪,也就加大了护患沟通的难度。
一些体质差,活动受限患者,过高地评估自己的能力,造成了跌倒、坠床等风险。有些患者毒素过高,出现尿毒症脑病,继而精神异常,如陪护不到位或护理巡视不及时,均易造成拔管、自伤等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③社会和管理因素:目前卫生部对三级综合医院要求床护比0.4:1[5]。人力资源缺乏,护患比例失调,新老搭配不合理,护士工作繁重,降低了服务质量,同时增加了护理风险。病区物品放置配备和布局不当,业务培训、护理缺陷事件分析整改不及时,对各种医闹事件的大肆宣扬,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医护行业遭受空前信任危机,同时也增加了护理安全隐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事业的发展,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护理工作者要提高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意识,并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才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主题。护理安全措施的落实是一个持续更新和改进、不断追求完善的过程[6]。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尿毒症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护理安全问题明显降低。在安全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密切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严格落实护理核心制度,配合应用警示标识卡,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及时观察是否存在异常现象,合理沟通交流,能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应用安全管理,护理人员由被动护理模式转为了主动护理模式,增进了护患沟通,并积极参与到科室管理当中,使各种潜在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护士对工作认识水平提高。因此,护理安全管理应当引起广大护理人员的重视。
作者:刘方荣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
护理安全论文:儿科病房护理管理安全文化论文
1健康宣教
患儿年龄小、无安全意识、自制力和理解力差,此时必须要加强患儿家属健康宣教。用药时积极告知家属用法药量、不良反应、治疗目的、治疗方案及安全性,告知静脉输液需注意事项。在季节性疾病发病时期应指导家属预防措施,指导家属正确的护理操作措施,明确注意患儿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如呕吐、腹泻、发热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处理。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发放教育手册、播放视频等措施,提高家属安全意识。
2预防感染
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2],避免院内感染。维持病房温度22℃,湿度65%,定时通风换气,消毒剂、紫外线消毒空气,减少家属探视,保持病房环境的整洁。严格按照护理无菌操作,做好手卫生,医疗器械定期消毒保养,以免交叉感染,对传染患儿应做好隔离工作。
3加强病房护理安全管理
针对儿科病房特殊性,对可能发生风险事件制定相应应急预防,于窗户安置防护装置,地面置防滑垫,地面保持干燥。锁好大门和仓库,及时巡夜,打开监控器开关,保障监控正常运作,以免发生意外事件。统计学处理采取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P<0.05时表示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4.1两组患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0.5%(1/200),即1例患儿导管脱出;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5%(10/200),即3例患儿导管脱出,2例患儿烫伤,3例坠床,2例患儿感染,两组对比(P<0.05)。4.2两组患儿护患纠纷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未发生护患纠纷,对照组8例护患纠纷,占4%,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5讨论
安全文化是指将安全文化内容作为主要目的,加强所有人员和组织行为,使其能够具有相同的安全态度、价值观念。在病房护理工作中,其护理安全是极其重要的。护理安全观念是指从事护理活动中人们所掌握的相关护理安全观念,在儿科护理管理工作中采取安全文化,将其作为护理管理核心内容,可避免病房护理管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在儿科病房护理管理中,应提高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由于儿科病房特殊性,护理人员必须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做好“三查七对”[3],以免发生护理差错。同时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注重护理人员学习,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的专业知识,使其能够认识和掌握儿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特点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在巡视病房时,需注意警惕,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在此次研究中,实施后观察组儿科病房护理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患纠纷事件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P<0.05)。由结果可以看出在儿科病房护理中实施安全文化,可明显降低病房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安全性,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李云秋
护理安全论文: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论文
检查手术室应用物品、器械仪器是否规范,并做出总结,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应对措施,提高护士服务质量。定期开展工作质量分析研讨会,分析每月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措施。并集中反馈给医护人员,及时分析提出改进建议,以此提高手术室安全管理质量。④安全干预措施。为了避免感染,谨遵医嘱给抗生素;分析意外事件原因,提出必要的措施。记录工作中的意外事件,总结事件原因、事件处理过程及结果,并在签字确认后向上级报告,记录事件讨论内容,改善管理措施。
1评价指标
护理安全质量:制定护理干预质量评分表,包括:信息反馈、手术室管理、消毒隔离、护士素质等内容,总共100分,分数越高表面护理安全质量也就越好。护理满意度:制定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3个级别。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组患者护理安全质量对比对照组护理安全质量评分为(65.8±4.6)分,观察组护理安全质量评分为(92.3±3.7)分,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6547,P<0.05)。实施前后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满意153例,基本满意131例,不满意16例,护理满意率94.7%;对照组满意104例,基本满意129例,不满意67例,护理满意率77.7%,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P<0.05)。组医疗差错分析对照组医疗差错发生率为5%,观察组未发生医疗差错事故,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2,P<0.05)。
3讨论
手术室安全管理中采用护理干预机制,可减少医疗意外事故的发生。在实施护理干预机制时,应加强医护人员对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和掌握,如《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临床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指南》等[3],护士长需定期考核护理人员的操作情况,树立“安全及时”的护理理念,并实施教育培训活动,建立完善的护理干预机制。本文观察组护理安全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医疗差错事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采用护理干预机制,可使手术室护理质量明显提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安全隐患,效果显著。同时在实施护理干预机制时,应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尤其是护理操作基础差、服务态度不佳的护理人员,应实施安全观念教育,以此提高责任意识,使手术室安全得到充分的保障。
作者:王慧敏 单位:修水县及时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