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护理管理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护理管理论文:消化内镜护理管理论文
1加强护士的培训教育,提高消化内镜中心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1.1牢固树立护理人员素质教育观念
面对医疗市场激烈竞争的严峻形势,如果缺乏忧患意识和竞争观念,单凭陈旧的理论知识或单一的临床经验,势必跟不上消化内镜中心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素质教育观念是护理队伍素质的重要保障,护士长是基层护理人员的教育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必须牢固树立护理人员素质教育观念,加强日常的教育培训、指导和监督,把提高护士的素质教育当做一项重要策略。
1.2加大投入,保障培训机制的常态化和有效运作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医疗领域是科技含量最密集、服务对象护理保健要求较高的一个专业,岗位技能标准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人员要相应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才能胜任消化内镜中心的护理工作。只有加大投入,建立终身学习制度,随时掌握近期的技术规范,创造一切条件完善继续教育机制,保障培训教育的常态化与有效运作,才能培养一支符合长期发展要求的学习型、业务型、服务型专业护理队伍。
1.3进行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加大消化内镜理论和操作技术的培训
护士的职业素质包括的范围很广,是一种内在的规范和要求,体现的是涵盖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职业作风、职业意识等的综合品质,热爱护理事业,对患者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有高尚的慎独精神、良好的医德医风,勇于钻研业务技术,与时俱进,比如新版的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规范即将出台,始终保持行业较高的理论、技术水平,用高超护理技能减轻病患和维护健康,同时做好护理人员的自身防护工作,心理健康、文明礼貌、工作作风严谨,团结同事,通过共同协作才能完成护理任务。
2切实保障消化内镜检查、诊治质量与安全
2.1建立消化内镜中心QCC品管圈
2.1.1QCC品管圈的涵义:品管圈活动是日本品管大师石川馨发起的,是同一个工作现场或工作相互关联区域的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活动主题可以是减少患者诊疗等候时间,也可以是提高清洗消毒技能杜绝交叉感染等活动。
2.1.2成立消化内镜中心品管圈活动,选定提高诊疗质量的活动主题,5—10人组成一个圈,被授予一定的权力,运用头脑风暴法和各种统计方法,对活动前影响诊疗护理质量的因素进行剖析,通过研究制定一系列的整改措施和流程,以持续改进为宗旨不断巩固有效措施,包括主题选定、拟定活动计划、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十大步骤。并将研究成果以作业标准书或者规范等形式落实到日常护理工作中,形成消化内镜中心的长效管理机制。
2.1.3由护士长接受品管圈的训练之后,身体力行地实施(QCCirclePracticalActivityTrainingMethod,Q-PAT)实际演练法训练课程,一个圈找出一个主题,通过研讨解决后进行下一个主题,然后就可以不断地分享成果,共同提高。这样不仅可以推行护理工作,减轻护士长的管理负担,还能提高士气、促进关系,在品管圈中让人才脱颖而出,增强全员的业务能力,甚至提升诊疗质量和病患的满意度。
2.2注重预防和控制交叉感染
事先预防产生交叉感染的现象,使消化内镜中心的清洗消毒工作走上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消化内镜是一种侵入人体的仪器,因其结构形状复杂精细,管腔死角较多,反复使用周期密集,造成消毒灭菌难度较大,非常容易引起医源性感染,造成医患纠纷,所以说加强内镜中心的清洗消毒工作,预防和控制交叉感染尤为重要,是消化内镜中心质量管理的核心工作。
(1)加大投入配备与我们医院规模与接诊患者数量相适应的内镜设备数量,减少周转次数,科学安排清洗消毒时间。添置超声清洗设备,使用一次性口圈和活检钳,以及专业流动水清洗槽、高压水枪、负压吸引器、通风换气设备等,严格单独清洗消毒室和内镜诊疗室的划分,提高专业化程度。(2)严格执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隔离制度》等,抓好关键控制点,根据现有医疗条件合理安排患者进行诊疗,避免设备超负荷使用,以及人员的连续、疲劳作战,做好消化内镜使用、清洗消毒、灭菌、生物检测等方面的记录,进行内镜中心清洗消毒质量监督管理。(3)选择正确的消毒剂,达到杀菌广谱、性能稳定、对人体无害、对内镜仪器无损伤、易溶于水的要求,做到高效、安全、快速、方便。根据临床上消毒目的的不同,选择使用灭菌内镜或者消毒内镜,从而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消化内镜诊疗安全。(4)加强消化内镜室的环境管理,操作人员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尤其是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粪便以及被污染的内镜器械时,必须穿隔离服、戴橡胶手套、戴眼罩,清洗消毒内镜时穿防水服,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注射乙肝疫苗,严防发生患者和护理人员的交叉感染,这是预防和控制交叉感染的根本手段。
2.3加强消化内镜器械的安全使用,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害
针对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害原因,熟悉其结构性能,熟练掌握正确操作内镜,做到轻拿轻放,避免端部与硬物的碰撞,避免锐器划伤或患者咬伤内镜橡皮,内镜在清洗前必须盖好防水帽,采用漏水测定和人员复查双保险的工作机制,定期做好内镜及附件的维修保养工作,杜绝人为因素造成的器械损害及医疗事故。
3强化管理意识,运用现代企业科学管理方法,提高消化内镜中心护理管理水平
3.1建立健全内镜中心各项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
下设预约登记班、清洗消毒班以及内镜操作班等,以人为本,合理安排护士各项工作任务,根据消化内镜中心护理工作的特点,明确各岗位职责和护理操作规程,对自己的工作职责、操作流程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使护士管理工作走向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增强了护理工作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做到科学管理,秩序井然,效率高效。
3.2严格激励、约束机制,强化护士的质量意识
把质量管理落实到平时的工作中,护士长重点做好检查、监督和指导工作,根据护士量化考核指标来考评工作成绩,奖罚分明,督促各项护理工作落到实处,持之以恒地保障医疗安全。积极打造消化内镜中心的企业文化,开展有意义的活动,营造一种和谐向上的拼搏精神和工作氛围,选举技术先进人物,评比样板班组,激励全体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用的正能量护理服务,团结协作,相互交流,有效沟通,用严谨的工作态度,严格的工作作风做好护理工作。
3.3努力创造护士学习、交流的机会
采用走出去、请进来以及多媒体信息系统的方式,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同步接受消化内镜中心技术操作的画面,把珍贵的资料用于教学、科研,开展研讨会和交流会,在培养专业骨干的同时,使护理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得到提高。
3.4建立消化内镜中心各项应急预案
提高护士保护医院财产和医疗安全的忧患意识,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和抗风险能力,通过模拟演练,如消化内镜诊疗过程中的“心脏骤停、急性腹痛、防误吸、跌倒”应急预案,对在操作过程中突然停电、停水、泛水甚至火灾的应急预案等,护士长要总结实践经验、加强防范措施,时刻预防交叉感染、医疗事故的发生,增强护士的实战业务能力,确保医疗护理质量。
4思考
消化内镜中心是现代医疗体系发展的大势所趋,可以集中人员、设备、技术等资源的优势力量,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促进各科室的协同作战,积累实战经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更安全、经济地解除病患。护士长的护理管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也给护士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牢固树立护理人员素质教育观念,加强护士的培训教育,提高消化内镜中心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采用品管圈的研究成果,确保诊疗质量,使消化内镜中心的清洗消毒工作走上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事先预防产生交叉感染的现象,加强消化内镜器械的安全使用,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害,强化管理意识,运用现代企业科学管理方法,从而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技能,培养专业化骨干力量,提高消化内镜中心护理管理水平,保障诊疗质量和安全。
护理管理论文:医院感染护理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胶州中心医院2014年1-12月强化医院感染护理管理(简称为“院感护理管理”)后门诊及住院病例4296例作为研究组,2013年1-12月396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年龄1周~87岁,纳入研究科室包括内科、外科、骨科、妇产科、儿科、消毒供应中心及重症监护病房(ICU)等7个重点科室。
1.2方法
1.2.1建立强化护理管理制度
护理部主任、各重点科室护士长组成院感护理管理小组,科室设置医院感染监控员。院感护理管理小组定期检查、抽查各项制度落实情况,重点检查无菌操作质量、消毒隔离等重点感染控制环节,通过医院感染监测资料记录档案汇总分析查找感染隐患,提出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
1.2.2加强门诊环境管理
门诊科室灭菌消毒中改用多功能空气消毒机,可在动、静态环境下实现无毒害消毒,有效降低了空气中的含菌量。
1.2.3加强医疗器械与设备的管理
支气管镜、鼻镜等侵入性检查设备配备专用清洗装置、消毒剂进行灭菌消毒,呼吸机管道、压脉带、活检钳等复用医疗器械集中送至消毒供应中心灭菌。
1.2.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手的消毒
各项护理操作必须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彻底消毒。要求医护人员正确地执行洗手规定,接触患者及完成各项护理操作前后应采用“6步法”洗手,按规定佩戴口罩,必要时带手套。
1.2.5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一次性注射器、手套、棉签等应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处理条例》正确分类,医疗废物袋及锐器盒满3/4时密封、贴注标签,确定密封严实无渗漏后运送至医疗废物暂存处,废物处理日产日清,暂存处地面、桌椅、箱车均应每日进行清洁消毒。
1.2.6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教育
定期组织职业防护知识宣教,完善感染监测的登记制度,要求护士规范着装,佩戴帽子、口罩,清洁内镜等手术设备时还应着防护服,进行侵入性检查或其他已知存在传染性风险的操作时,应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以杜绝感染的传播扩散。
1.3评价方法
①记录比较加强护理管理前后医院感染监测指标、消毒隔离管理质量的变化情况。医院感染监测指标包括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手卫生依从性、标准预防执行情况;消毒隔离管理质量指标分为无菌操作、无菌物品保管使用、患者隔离防护、医疗废物处理四项评分,每项满分100分。监测指标及消毒隔离管理质量指标均由护理管理小组抽查评分。②汇总比较2013年、2014年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院内感染分类诊断标准(试行)》(2001年版)。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珋±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进行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加强院感护理管理前后医院感染监测指标比较
2013年我们护理部抽查共146人次,2014年院感护理管理小组抽查197人次。结果显示:院感护理管理后医院感染知识知晓率、手卫生依从性及标准预防执行情况均显著优于实施前各项指标(P<0.01)。
2.2院感护理管理实施前后消毒隔离管理质量比较
院感护理管理实施后,无菌操作、无菌物品保管使用、患者隔离防护、医疗废物处理等评分均较实施前显著提高(P<0.01)。
2.3医院感染发生率
2014年医院感染发生例数较2013年显著降低(P<0.01),各科室无暴发感染病例流行。
3讨论
医院内绝大多数患者为致病菌携带者,病原微生物经过身体接触、空气、水或医源性传播等途径蔓延,极易导致易感人群如高龄免疫功能受损、接受侵入性诊断或手术患者发生感染事件。因此,实施合理、科学的护理管理以规避上述感染风险,对于防控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们院感护理管理小组由制度着手,严格贯彻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建立管理小组、护士长、护士三级感染防控体系,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同时,参照以往对医院感染因素分析结论,以门诊环境管理、医疗器械设备管理及无菌技术操作等为外部因素管理重点,以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职业防护意识为内部重点因素,多角度、多方位加强医院感染的防护管理。结果证实:医院感染护理管理实施后的医院感染监测指标较实施前显著降低,消毒隔离管理质量明显提高(P<0.01),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提示规范的护理管理是预防控制医院感染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冷钦 冷立娟 单位:山东省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感染科
护理管理论文:精细化护理管理论文
1转变护理服务理念,强化细节服务意识
护士教育工作中要一丝不苟,使护士养成对待护理工作认真和精细的态度,并将细节服务贯穿于护理工作中,成为护士的自觉行为。护理部重点从三个途径培养全体护士的细节工作意识。
1.1加强对全院护士的思想引导,树立对护理工作的职业使命感
强调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一言一行不仅仅代表个人,同样也展示的是整个医院与护理行业的形象。面对病人的生命,护理工作虽然平凡但却神圣,虽然琐碎细小但却充满关爱;使大家认识到做好护理工作,必须扎扎实实从小事入手时刻维护白衣天使形象。组织护士进行演讲比赛、护理技术操作比赛、评选星级护士、表彰护士等活动树立标杆,激发护士的职业自豪感和爱岗敬业精神。
1.2注重护理人员心理品质提升,培养情感细节,改善服务态度
体现人性化服务.在全院护士中开展“护士换位思考———假如我是病人”的主题活动,体会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体悟、发现、重视细节对患者身心影响的感受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使护士发自内心的重视与病人的每一次接触,每一句话语,每一项操作,主动的做好护理细节服务;活动中很多科室护士自发为患者准备了便民箱、暖手袋、温馨留言条等。
1.3牢固树立护士的安全服务意识
护理工作具有高风险性,小小的疏忽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差错。护理部立足于防范,重视细节,每月举办一次护理差错案例风险分析会、定期组织全体护理人员系统学习有关法律知识,使大家把“风险源于细节”牢记心中,主动做好护理细节服务,杜绝和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确保护理安全。
2加强护士整体素质培养,在内部管理上下功夫
对全院护士进行“规范化护理服务”培训,通过严格、具体且便于操作的规章制度,规范护士行为。把各项护理工作纳入精细化管理服务的轨道,使护士养成严谨、规范的工作作风,为患者提供标准化、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2.1建立精细化管理机制,健全护理服务标准和流程
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精细化管理方案,使护士的行为有规可循,并把标准化、程序化的管理纳入到护理细节服务之中。如统一规范各科室治疗室物品陈设,同类物品整体放置,外贴标签上注明物品名称和数量,方便查对,提高了工作效率;制定了“护理语言规范”、“入院病人接待流程和标准”等一系列细化的护理质量标准和工作流程,统一护理工作要求,保障护士为患者提供规范统一的护理服务。2.2强化护士长在精细化管理中作用定期举办护士长培训班,加强护士长管理意识和能力培养,使之具备清晰的管理思路。要求护士长根据护理部精细化管理要求制定科室精细化管理计划,有重点和针对性合理规划,把护理工作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人。并做好每个环节的有效管理和督察,随时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
2.3加强护士礼仪培训,推行亲情服务
对全院护士从仪容仪表、姿态、语言沟通技巧等方面分批进行专题礼仪培训。让护士的每个动作、每项操作、每句用语都符合护理精细化管理标准。在各科室、各岗位开展梳理小事、注重细节和改变不良习惯的行动,做透身边小事,确确实实为患者提供品质服务,让患者时刻感受到人性化的温馨关怀与亲情服务。
2.4加强护理专业知识培训,提升护士专业素质
护理部定期组织三基理论考试与操作技能培训,并通过健康宣教、个案查房、以及危重病人的护理讨论等方法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对新上岗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巩固基础知识,加强专科知识、护理相关的法律知识的学习,强化细节服务理念;对在岗护理人员分批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拓宽知识面加强多元化学习;为护士创造各种学习机会,不断完善和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
3建立护理质量精细化管理体系
为确保护理服工作各个环节的品质、高效,建立护理质量精细化管理网络,在做好日常护理管理的同时,加强对护理工作的重点环节、薄弱环节的督查与控制。
(1)建立护理质量精细化管理网络,护理部对全院护理工作质量进行督导监控,重点是进行护理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各科成立护理质控小组,下分若干个精细化管理小组,要求护士直接参与护理精细化管理。切实落实基础护理,把质量意识带入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周检查、反馈、整改、分析,并持续改进。护士从被动受检到主动参与,在做每项护理工作时多一份责任多想一点,把每个细节都按要求做到位,增强了做好护理工作的自觉性,保障了护理工作的质量。
(2)在日常护理管理中,狠抓重点科室、重点环节的关键质控,确保了护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做到年有计划、月有检查分析通报、日有安排。在质量管理上,护理部实行了全局控制、科室之间相互监控、护士自我管控的护理质量控制体系,使各项护理流程纳入到环环相扣、紧密连接的质控网络;同时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协作得以加强,护理服务始终处在连续有效的监控之中,避免和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护理质量和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3)针对护理工作的重点环节、薄弱环节,严抓高危因素,确保精细化管理的落实。包括重点部位、重点人员,加强重点时间段的管理。如对节假日、晚夜间及午休时间段加强检查及督导;对新入职低年资护士加强教育与培训;科室排班注意高低搭配,强弱互补。护理部有的放矢地组织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修正,并将细节质量分析印制成册下发各个护士,让每个护士明确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以及检查者对照标准检查是否到位。
4结束语
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自2011年以来,加强护理质量的精细化管理,强化护士细节服务意识,注重护士整体素质培养,完善护理质量精细化管理体系,使护理人员增强了服务理念,注重细节服务。护理服务在细节中见体贴,在细节中见真情,护理人员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操作技能以及人性化护理服务,得到医生和患者肯定与赞扬;三年内未发生严重的护理差错和因护理工作不当而导致的医疗纠纷,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达98%以上。护理质量有了综合性的提高,使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护理管理向规范化、制度化、细节化的方向发展。
作者:达瑛 张滨 单位: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
护理管理论文: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2010年10月份~2015年2月份全麻手术在我手术室麻醉恢复室的患者600例为观察对象,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9.32±5.5)岁,其中男性321例,女性279例。
1.2方法
采用规范化护理管理模式:麻醉恢复室距离手术室较近的房间,护士站在最中央的位置,配备比较的监护设备以及吸引器,辅助呼吸系统,以及急救药品和抢救设备。麻醉恢复室的人员配置:由科主任同意领导,配有高年资的主治医师,护士均由麻醉恢复期护理培训合格后上岗,要求护士能够较好的掌握恢复期的护理知识,监护设备的应用,抢救方法,抢救流程,并能够熟练的应用抢救技能,护士采用排班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监测以及护理,及时的处理各种护理问题的发生。患者进入麻醉恢复室后,护士首先要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记录,查看输液通路,确认各种管道的情况,观察出入量。并且能够对患者进行呼吸等方面的指导,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评分,提出恢复室申请,经麻醉医生核查后,予以出科。对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给予送入ICU病房。患者转入普通病房或ICU病房后,与病房护士交接。
1.3评价指标
对全麻术后在麻醉恢复室的患者进行观察,并将手术反应以及护理问题进行详细记录。
2结果
进行麻醉恢复室复苏的患者均较恢复顺利,其中出现的恶心、呕吐患者52例,低血压患者33例,舌后坠患者21例。通过规范化护理的管理模式,所有患者未出现护理并发症。
3讨论
现代围术期护理中麻醉恢复期护理十分重要,各种术后并发症的高发期主要集中在手术结束后的早期,有关研究表明,手术后死亡患者中发生在及时个24小时的有一半以上。麻醉恢复室能够使患者在手术室的逗留时间得到有效的减少,能过较好的处理患者出现的各种危急情况,手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术后病人的恢复得到保障,同时也能使手术室的利用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麻醉恢复室待患者苏醒,生命体征平稳后出科,极大的提高了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安全性,同时也实外科病房的护理压力得到了减轻。麻醉恢复室作为一个专业性较强的护理单元,其管理模式应该建立规范的护理制度,使各级人员工作有序、职责明确。通过对恢复室的管理,不仅仅能够强化护士的责任感,同时也能够使护士对抢救技能得到锻炼,增强了护理知识的学习,有效的保障了手术的顺利。通过本研究,笔者体会患者全麻术后的恢复期,护理应该做好以下方面:(1)患者的意识在状态的判定。(2)患者的体位。(3)苏醒延迟的护理。(4)术后疼痛的护理。(5)管道护理。(6)呼吸道的护理。
作者:郭敏 单位:山东省烟台毓璜顶医院麻醉科
护理管理论文:神经内科细节护理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5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5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0例。观察组男151例,女129例,年龄47~78岁,平均(59.5±3.5)岁;对照组男148例,女132例,年龄48~80岁,平均(60.1±3.7)岁。所有患者均诊断确诊为神经内科疾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基础上实施细节护理管理,主要内容如下:(1)培养护理人员细节管理意识。科内成立专门的细节管理小组,护士长担任小组长,晨会时通过回顾总结和晨间床头交接等方式分析在日常护理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讨论问题存在的原因,总结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细节问题,实施针对性护理技能培训,增加护理人员细节思维意识,提高细节护理能力。(2)制定规范化的细节管理制度。在神经内科管理工作中,要求根据完善的细节管理流程开展护理管理工作,严格规范细节护理中每一项护理技术、护理服务中的细节问题,制定的护理工作手册。如预防患者跌倒、压疮及走失等细节护理;并制定完善的护理人员交接班制度、核对制度以及应急预案等,实现流程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细节管理,降低各种差错事件发生率。(3)突出护理工作重点。在神经内科中,由于危重症的中老年患者较多,例如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及脑出血患者等,安全事故发生几率大,护理风险较高,因此晨间床头交接班时,需将危重症患者作为护理工作的重点护理对象,加强安全监管,每天查看病人每一寸皮肤完整性,进一步细化细节管理流程,减少护理事故发生。
1.3观察指标
由医院护理管理部门根据《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主要根据医院相关护理评价标准对包括病房管理、安全防护、护理文书、护理操作等方面进行量化评分。并在患者出院前1天采用医院自制好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本次护理工作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护理满意度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选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P<0.001表示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病房管理评分、安全防护评分、护理文书评分、护理操作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现阶段,人们的健康意识、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医院医疗护理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具有病情复杂、疾病发展快的特点,且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认知障碍、意识障碍及运动障碍等,因此护理风险较高,护理难度较大。细节护理是现代医疗体制改革下的产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型护理理念,在护理工作中,以患者为护理工作中心,从而改善护理质量,提升患方护理满意度。在本次研究中,我科对观察组实施细节护理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病房管理评分、安全防护评分、护理文书评分、护理操作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显示细节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显著,这主要归功于我科细节护理管理实施中以较高的细节化意识、合理的细节管理制度实施护理工作,并在护理工作中突出护理重点,从而改善神经内科护理质量,提高整体护理管理水平,有效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给患者提供舒适安全的就医环境。
作者:程素琴 单位:江苏省大丰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护理管理论文:医院信息化护理管理论文
1信息化体系建设对护理管理的重要意义
1.1优化护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
护理信息化体系即护理信息管理平台,主要包括护士工作站、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人力资源管理及绩效考核系统、电子病历系统、病案及物资管理系统、OA系统等。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护理活动结合起来,改变了传统的护理工作模式,促进了护理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从而实现了护理流程的优化、提高了护理管理效率。
1.2提升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护理信息体系包括了病人从就诊到出院的全过程,几乎涵盖了护理工作的全部流程。在信息化体系严密、的指导命令下,各岗位护士按程序规范操作,减少了护理差错,提升护理质量,从而确保了护理安全。
1.3增加有效护理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通过加强护理信息化体系建设,既能实现无纸化办公,节省医院成本,又能较大程度的减少护理人员用于排班、病案管理、领用物品等方面的时间,确保用于病人的有效护理时间,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
2护理信息化体系建设的现状
2.1护理信息系统广泛应用。
护理信息化体系建设带来的诸多益处促进了护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当前,护理质量监控信息化、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护理绩效管理信息化、护理教育信息化等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推广应用。
2.2护理信息体系建设水平不一。
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加之医院本身级别限制,各地区、各医院间护理信息化体系建设水平不一、发展有差距。资料显示,全国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比例已接近80%,但西北地区的建设不足20%。
2.3缺乏统一的护理信息化标准。
护理信息化标准包括护理业务标准、术语标准、技术标准、文档标准、数据交换标准等,是我国护理信息系统设计和实施中应该遵循的规范。但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护理信息化标准。
3护理信息化体系建设的未来趋势
3.1大数据分析促进护理信息的价值转化。
医疗机构的发展带来了医疗数据的快速增长,同样门诊量与住院病人的增多,激增了护理专业信息的数量。利用大数据信息集成平台,从纷繁复杂的数据中汇集总结,进而提取对护理管理甚至是对医院管理与发展有重要价值的信息,从而实现护理信息的价值转化,进一步指导护理信息化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3.2智慧医院的建设给护理信息化体系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智慧医疗”包括数字化医院和区域卫生信息化两部分,其目的是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医疗机构的临床管理、运营管理、互联互通、业务协作等功能。“智慧医疗”要求护理服务更加方便、快捷、智能,从而给护理信息化体系建设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机遇。
3.3新的信息技术得以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预见一些新的护理信息技术手段会不断地得到推广应用,护理流程会进一步优化、护理管理效率也会相应提高。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化时代的到来,护理信息化是护理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不断加强医院护理信息化体系建设,不断改进和完善护理信息管理手段,护理管理工作将不断的规范化、科学化。护理信息化体系建设的不断发展为护理专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未来更好的实现高水平、高效率的护理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作者:杨爱军 单位:山东省泰安市妇幼保健院
护理管理论文:防范护患纠纷护理安全管理论文
1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
1.1医院规章制度不规范
据统计,妇产科护理的大多安全隐患事故的发生,是因为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相关操作流程执行,导致了不合理操作的发生,进而引发了医疗事故。因此,严格规范执行医院的规章制度是减少甚至避免医疗事故发生的根本。
1.2环境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发展,生活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破坏,水污染,空气污染等日益严重,越来越多的疾病开始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妇产科的医护人员会直接或间接接触到患者的体液和血液,以及X光线和各种化学消毒剂等,同时要长期与患者及其家属打交道,处于这种环境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护理安全隐患。例如,吸入高浓度的麻醉废气有可能会导致妊娠期妇女的自然流产,而且可能会引起氟化物中毒,增加了不孕率。另外,妇产科的患者比较多,陪护人员也多,人流量大,出入频繁,病床间隔距离小,病室内没有进行定时的通风消毒,这些因素都是导致感染发生的原因。病区的安全防护措施的不完善也是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之一。
1.3护士的原因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患者对护理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医患之间若缺少沟通会造成患者和护理人员关系矛盾重重,不利于患者的修养和康复,同时也给护理人员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现代医护管理要求护士应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在工作中,不仅具备医疗的基础知识,而要有一定的应急和社交知识,以便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消除其顾虑和紧张。有的护士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对患者冷淡,解释不到位,回答问题语气生硬也是导致纠纷之一;操作环节中忽视患者的监督,不注重将操作关键环节展示在患者面前,使患者认为无菌操作不严格,容易发生护理纠纷事件。个别护士缺乏安全意识,如对紧张晕针的患者,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无法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容易发生护理风险事件。
2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
2.1病人的因素
近年来医疗体制的改革,以及医疗费用的不断增长,导致病人经济意识的加强。再加上个别病人缺乏相关知识,出现了大量因为医疗收费问题诱发的护理纠纷。病人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对医务人员的服务要求日益提高,对医疗工作的特殊性缺乏应有的认同,对医疗卫生职业具有的分险水平高、风险复杂、风险不确定和风险后果严重的特点不够了解。疾病转归的复杂性及医疗行为的高风险性决定了医疗不可能包治百病,病人及家属治病心切,对医疗的期望值过高,对实际医疗结果不满时,就会产生各种猜测即对医护人员不再信任,投诉与不满随之而产生。而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医方服务观念、服务行为没有因为当前社会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期望的提升而改变,也有少数病人及家属道德水平低下,不讲就医道德,受经济利益的驱使,找各种理由造成纠纷。
2.2护理人员因素
护士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换位思考和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中缺乏责任心,疏忽大意。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护理人力资源不足及超负荷、高风险工作使得护士对病人提出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或详尽解答,这些都有可能在情绪上引起病人及家属的不满,成为护患纠纷的隐患。另一方面,护士法制观念淡薄,忽视病人权益。病人维权意识越来越强,他们把自己看成是医疗过程中一个特殊的消费者,要求享有公民应有的知情权和同意权,对自己的病情、检查、用药、治疗费用等都要十分了解的,一旦这些权益得不到保障或解答不满意时,就会引起纠纷。而与之相比,护士的法律意识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护理的要求,对一些可能容易引起的护患纠纷认识不足,特别是面对新形势下的举证倒置,又认识不清,对由违规行为引起的严重法律后果缺乏充分认识,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所以护患纠纷也日趋上升。
3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3.1建立完善护理工作制度同时加大执行力度
完善医院的相关规章制度,实施科学管理,确保规章制度的执行能够保障护理质量。同时应当大力加强相关的教育宣传工作,运用报刊、宣传栏等进行规章制度的知识普及,让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意识到遵守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护士要有高度责任心,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护理查对制度防止操作有误。如执行口头遗嘱时,护士必须复诵一遍,医生确定无误后方能执行。妥善正确的安置体位,防止摔伤、压伤病人,合适的体位保障病人安全舒适,对使用止血带的病人,要严格记录并控制使用时间。3.2环境卫生的管理对医院感染进行管理已经成为重要的内容,减少医院感染率、缩短病程、减少医源性伤害,已经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制定严格消毒隔离制度,污物、污水、医疗废弃物等管理制度,防范医院有害因素对环境的污染,妇产科病房要求环境清洁,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宽敞,陈设简单实用,地面光滑,不吸尘,排水系统良好,每周清洁消毒,彻底终末消毒或灭菌。对探视的人员进行管理,只许一个健康人探视,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树立个人的良好的卫生习惯,了解探视、陪伴与疾病的关系,防范医院感染的发生。
3.3推行人性化护理,有效沟通
护士用礼貌、亲切的语言与病人交流,正确引导病人认识病情,及时主动了解病人心愿,用微笑向病人传达关爱,同情,友情之心,“您好,请坐下”等礼貌用语就让患者暖到心窝,能减轻患者的紧张或恐惧感,给与鼓励或支持,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对语言不通听力障碍的病人采取手势等身体语言促使病人合作,活动受限的病人不能强拉搬以免增加疼痛;意识不清需专人守护以免坠床。产后要及时回访以了解护理效果,关心病人的康复情况,使病人及家属感觉到处处有亲人关心的温暖。
3.4注重素质的培养,造就合格的护理人才
妇产科是医院医疗工作的重点单位,关系到母婴的安危,护理人员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道德观,在平凡琐碎的护理工作中养成良好的服务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具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确实做到以病人为中心,要注重培养护士的“慎独”修养,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审慎负责,一丝不苟,严守规章制度,把好安全质量关。另外要求护士注重仪表及言行,护士整洁得体的着装,文雅大方的举止、和蔼可亲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都会缓解病人的心理紧张,使病人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增强信心。
作者:弓凤红 单位:山西省古交市妇幼保健院
护理管理论文:急诊护理4R危机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5月收治的急诊抢救留观患者3978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该组抢救患者799例,普通留观患者3179例,其中男2247例,女1731例。选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收治的急诊抢救留观患者3457例为观察组,采用4R危机管理理论方法,该组抢救患者1179例,普通留观患者2278例,其中男2147例,女131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从4R危机管理理论的缩减、预备、反应、恢复4个阶段对风险管理问题进行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缩减阶段
重视护理安全评估的管理。对各类急诊患者实施特异性的安全评估,如对活动受限、体质瘦弱的患者使用Braden压疮危险评估表进行评估和监测,对危重患者进行早期预警评分,对易发生坠床、跌倒的患者采用相应的评估表对其高危因素进行评估和监测,旨在评估患者可能出现的各种负面情况。完善护理安全的相关制度,加强护理安全环境建设,保障各种护理仪器设备尤其是急救仪器设备的性能正常,在护理实践中不断改善护理组织系统。鼓励几近失误事件上报,通过总结分析,改善组织系统,杜绝类似不良事件再次发生。
1.2.2预备阶段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成立风险控制和检查小组,运用逻辑推理和分析方法预测风险发生的系数,发出预警信号,以提示护理人员采取风险对策,做好风险处理的准备,以较大限度地防止风险的发生。加强对科室护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做好与护理人员职称、岗位相适应的管理与培训:加强对新入院的年轻护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教育,组织安全知识培训课程,提高其操作技能水平;重视高年资护理人员的榜样作用,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积极引导和教育低年资护理人员。
1.2.3反应阶段
按照三级补救的流程处理各种护理风险事件。三级补救流程是根据风险事件的严重程度,分为现场自救、现场他救和事后补救。实施三级补救的管理办法能够对风险事件作出及时地反应,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取最有效的措施对事件补救。
1.2.4恢复阶段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后尽量减少对护理人员的惩罚,以使其尽快地恢复到正常的工作状态。护理系统的恢复,则通过根因分析法、鱼骨图等风险分析的方法对事件的起因进行深入发掘,找出组织管理内部的缺陷,并跟踪和监督后续的改进工作。
1.3观察指标
比较2组护理不良事件、护理投诉事件发生情况和护理服务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讨论
急诊科是抢救患者的前沿阵地,对护理人员有严格的技术要求,涉及各科的护理内容繁多、护理环节复杂。就诊患者是因意外事故、突发病情等各种紧急事件导致的急、危、重症,具有病情危急、病死率高等特点。急诊科患者多因突发事件而就医,患者及其家属易情绪激动造成危机事件。4R危机管理理论是由罗伯特•西斯提出的,他将危机管理划分为4个阶段:缩减阶段(reduction)、预备阶段(readiness)、反应阶段(response)、恢复阶段(recovery)。缩减阶段即减少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和危害性,这是4R理论的核心,贯穿于整个风险管理的过程。缩减管理是前馈控制,只有当各种危险因素被消除后,危机管理才可能是最行之有效的。预备阶段即在风险发生以前为应对各种风险所作的准备,旨在提升组织对风险的处理能力。反应阶段即组织面对风险情景时所做的反应,在风险来临时应采用什么办法加以应对。恢复阶段是指风险问题被处理后,管理者为组织恢复工作所做的安排及经验的总结。近年来,国外医疗机构提出了“几近失误事件”的理念,它是指由于外界不经意的或及时的介入干预,使原本可能导致伤害、意外或疾病的事件没有发生。他们把此类事件亦归于不良事件的报告范围,通过以非惩罚性、时效性、保密性、针对系统为特点的不良事件上报系统鼓励临床医护人员进行报告。该危机管理方法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管理效果,本研究也使用上述几近失误事件的报告方法,取得的效果与上述结果相似。然而,目前我国多数医疗单位的不良事件报告仍定位于较严重的事件,对于一些未造成患者伤害或仅造成轻微伤害的事件则采取包容的态度,即没有鼓励几近失误事件的报告。我院急诊医学科是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诊重症监护→急诊病房为一体的一级学科,针对患者病情急的特点,我院实施了绿色通道服务,使患者能以最快的速度就医,同时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通过将危机管理引入护理管理模式中,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危机意识增强了,自觉规范护理行为,工作主动热情,积极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树立了良好的“窗口”形象。患者满意率提高,赢得了广大患者和同行的好评与信任。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3~2014年急诊外科患者进行4R危机管理理论,并与2012~2013年行常规管理的患者比较,发现实施4R危机管理理论后护理不良事件、护理投诉事件减少,护理服务满意率提高。可见,急诊外科实施4R危机管理理论对杜绝护理缺陷和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急诊科护理安全水平、改善护理工作质量、确保患者的护理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钟颖珠 刘惠玲 陈日红 单位: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
护理管理论文:急诊外科护理危机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本院急诊外科收治的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男26例,女34例,年龄21~75岁,平均年龄(34.5±5.6)岁。观察组男27例,女33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34.6±5.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过程中不实施危机管理。观察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实施危机管理。危机管理的内容包括环境管理、危机意识、危机预案、危机管理机制、危机处理、危机处理总结等。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危机事件发生情况、危机抢救成功情况、患者护理满意度、患者病历书写规范情况等。护理满意度评价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为25项,每项0~4分不等,总分为100分,如果患者在抢救治疗中,出现抢救失败、死亡,则直接记为0分。总分≥95分为非常满意,80~94分为满意,<79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危机事件发生率为3.33%(2/60),对照组危机事件发生率为20.00%(12/6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6.67%(58/60),对照组为83.33%(50/6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历书写正确率为100.00%(60/60),对照组为88.33%(50/6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33%(59/60),对照组为81.67%(49/6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临床护理中,危机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其主要是针对临床护理中各种多发的危险事件进行评估、预防等制定处理预案和措施,进而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危险事件的发生。针对本文急诊外科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危机管理进行分析,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诊治环境。急诊科接收的患者病情一般属于危重症,针对这类患者,医院可以开展先诊疗再付费的服务模式,将服务流程优化,将抢救生命放在及时位,让患者在及时时间内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诊治环境,提高抢救质量和抢救成功率。②提高护理人员危机意识。定期对急诊科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开展讲座等,加强护理人员护理过程中的危机意识,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以及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③加强制度管理。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正确传达患者的医嘱,并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患者病历的书写,其中针对危重症患者,在抢救治疗后,需要补充病历。加强制度管理,保障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的每一个动作必须符合要求和护理标准。④制定危机管理机制。在护理过程中,制定危机管理小组,针对急诊外科以往遇到的危机因素和危机事件,制定危机预案,规范护理中危机事件的处理流程,对患者的危机管理、护理情况等进行安全检查。⑤制定危机事件处理预案。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提前对患者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进行预测,然后制定危机预案,保障在患者发生危机事件时候,可以及时、妥善的处理。⑥危机处理。在护理过程中,患者发生危机事件,立刻根据患者的危机类型,按照危机预案进行处理,如果患者发生的危机事件不在危机预案范围内,及时通知医生,并同时实施抢救处理。在患者危机处理之后,对相关工作进行总结,将危机管理、临床护理中存在的不足等进行总结,避免在以后的工作中再出现。在以上这些危机管理内容中,还需要建立危机公关,针对临床诊治、护理中发生的危机事件进行处理,将危机管理中的相关制度和体系进行完善,增强护理护理人员的危机预警意识,在临床护理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心理护理等。本文针对患者实施危机管理,危机事件发生率较低,抢救成功率非常高,患者的病历全部书写正确、规范、合格,而且护理满意度也非常的高。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实施危机管理,可以降低危机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临床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卢岩 管梅 单位:河南省确山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护理管理论文:乡镇医院病人安全护理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2013年收治的2300例住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84例,女1016例,年龄为8个月~81岁,平均年龄为(41.64±2.21)岁。
1.2方法
对某院住院病人应用病人安全管理以实施护理管理,其具体措施如下:(1)在整个医院中建立病人安全质量控制小组,质控小组组长必须是本院中高学历、工作经验相对比较丰富、有一定责任心的人员。成员是那些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并且取得护士或护师资格证人员,并且实行护理部、科室、质控小组三级管理责任制,护士长必须是高学历有丰富工作经验并且取得护师以上的护理人员。在各个病区都必须设置专门的病人安全责任护士,并且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质量控制小组和安全责任护士对住院病人进行安全检查,并对其检查效果进行评价,如发现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需要立即对其进行改进,以保障住院病人的安全。(2)在乡镇医院的护理管理过程中,加强对护士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也十分重要。现在乡镇护士的综合知识水平相对不高,临床一线工作的大多是低学历护士,一些还没考取资格证书,专科知识贫乏。在乡镇医院工作中,病人的病情往往都很复杂,涉及到很多的专业知识,经验不足的护理护士很难正确评估病人的病情,对于实施治疗护理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提高护士的素质,培养护理人员与病人的交流沟通技巧,可以提高住院病人的护理满意度,增进病人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3)必须定时对在岗保洁人员进行培训。现在乡镇医院招聘的保洁人员大多数文化水平低,对病毒、细菌、感染之类的概念一窍不通。所以,我们护理科室必须认真细心地给他们讲解其中的相关知识,使他们对医疗废品分类、地面消毒等能够正确处理,对防止及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4)如出现不良事件,医院需要立即组织人员,采取有效的措施救治病人,较大程度降低对患者造成的损害。另外,医院应该组织专门的护理人员,对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讨论和分析,总结相关的经验,积极吸取教训,防止再次发生类似事件。(5)医院护理管理部门可提出一定的建议,例如,根据国家编制要求增加护理工作人员,改善护理人员的超负荷工作情况,并且多争取一些培训经费及培训机会,保障培训学习不成为空头口号。还可以增加一些必要的安全设施,解决此类现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1.3观察指标
医院护理科室可制作病人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每月由护理部门或者安全责任护士向住院病人发放,对病人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
2结果
应用病人安全管理后,医院中住院病人的护理满意度为96%,住院时间为(7.4±32.1)d,发生不安全事件为2次;而应用前,护理满意度为72%,住院时间为(15.6±44.7)d,发生不安全时间为21次。对应用病人安全管理前后的护理满意度、不安全事件发生次数和住院时间等进行对比,应用后均优于应用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乡镇医院的护理管理过程中,虽然组织中的一些流程、行为和制度等已经实现了常规化,没有异常,但会对住院病人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甚至引发不良事件。因此,乡镇医院护理管理中应始终贯穿安全管理理念和安全管理措施,以保障住院病人的安全。对乡镇医院护理管理效果进行评价,实施病人安全管理是一项重要的衡量指标,是一项重要标志。所以实现对医院护理管理水平和护理管理质量的有效评价,是保障住院病人安全享受医疗服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乡镇医院收治的病人较多,具有较大的年龄跨度,并且病种比较复杂,加上疾病具有突发性和多发性,这会给我们护理人员实施护理带来难度,会产生较多的安全隐患。较大的安全隐患为护士的稳定性较差,严重缺编,多数乡镇医院的床护比达不到1∶0.4,大部分不到1∶0.3,而且多为新护士,都是身兼多职,有些乡镇医院护士长还兼职划价和催费。这明显加重我们护士的工作量。乡镇医院护理人员相对缺乏一定的病人安全管理意念,护理效果相对较差,护理质量也相对较低。应用病人安全管理,医院可以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安全教育培训,对高护理人员的防范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以及住院病人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较好效果。在乡镇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病人安全管理可有效提高住院病人的护理满意率,对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英莲 单位:防城港市防城区扶隆卫生院
护理管理论文:电子技术档案护理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是隶属于武威市的三级乙等肿瘤专科医院,目前开放床位500余张,临床护理单元12个,特殊护理单元11个,护理人员370人,其中本科学历56人,大专202人,中专112人;副主任护师3人,主管护师29人,护师89人,护士249人。
1.2方法
1.2.1传统纸质档案管理
2010—2011年护理部将所有护士的毕业证、身份证、执业证、资格证复印件按科室装订成册并定期更新,将荣誉证、进修结业证等复印件按类别分别装订成册,并定期更新。
1.2.2电子技术档案管理
2012—2014年护理部按来院时间为护理人员编写档案号,以护理人员的姓名及档案号为名称建立文件夹,将毕业证、身份证、执业证、资格证、荣誉证、进修结业证等各类证件的扫描件以子文件夹形式保存于其中;将护理人员基本情况登记表(包括护理人员的基本信息,学历,职称,家庭情况,奖惩记录,科研及论文情况,每月护理部理论、操作抽考成绩,进修情况等)存入文件夹内,形成电子技术档案。护理部定期或不定期更新技术档案并保留备份。
1.3评价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管理方法更新、整理一次花费的时间,资料保存的完整性以及护理管理人员对两种管理方法的满意度。
1.4评价方法
工作人员分别记录更新一次档案所需时间,每月一次;每月统计科室、个人审核资料保存是否完整;采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每季度对护理管理人员进行满意度调查,并汇总结果。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1为差异有显著性。
2讨论
2.1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在电子技术档案中,可以通过计算机搜索功能,快速查找相关人员的资料,方便护理部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同时还可以客观了解护士继续教育以及科研论文等情况。观察组在更新、整理技术档案时消耗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通过电子技术档案,护理管理人员可随时了解护士个人的工作表现及晋升情况,动态掌握护理人员资料,改变了以往因人员资料繁多查询困难的局面,节省了时间、人力、物力,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2.2资料保存完整
纸质版档案在办公室搬迁、借阅、保存不当等情况下可能会遗失,而电子技术档案管理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的优点,弥补了纸质版档案管理的诸多不足,使得资料保存更完整。观察组资料保存较对照组明显完整(P<0.01)。护理部对全院护理人员的电子技术档案存有备份,要求科室管理人员对科室护理人员的技术档案也存有备份,保障了资料的完整性,减少了资料遗漏、丢失等现象。
2.3提高管理人员工作满意度
护理部存有全院护理人员的电子技术档案信息,并由专职人员管理,负责完善基本情况登记表,各类证件扫描件的存储,理论、操作考核成绩的录入,并负责定期更新;各护理站及特殊护理单元均有科室护理人员电子技术档案,由护士长或护理组长负责。电子技术档案的实施减少了管理人员整理、更新技术档案的时间,且方便查阅,增加了管理人员与护士、患者沟通交流的时间,提高了护理管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表3显示,观察组管理人员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2.4体现人文关怀
护理人员家庭关系的建立便于紧急情况下护理管理人员查找其相关信息,了解护理人员的家庭背景,方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与护士间的沟通,帮助护士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对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可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
2.5节约人力及资源
改变了以往各类证件复印件由各科室护理人员复印、上交护理部、护理部工作人员按类别顺序排列的工作方式,电子技术档案管理由护理人员将各类证件的扫描件通过QQ等方式传至护理部,护理部按技术档案号入册,节省了护理人员复印、上交档案所花费的时间,节约了护理部工作人员整理、更新技术档案的时间,同时也降低了纸张的消耗,节约了人力及资源。
3小结
护理管理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是护理部与护士长及护士共同实现护理目标的活动过程,管理的对象包括人、财、物、时间、信息五大要素。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带动了医疗卫生的信息化,护理事业的发展也趋向于信息化。我院护理部充分利用计算机优势,对护理人员的档案实行电子管理,实现了科学护理管理的目标,使护理管理工作更加专业,从而有效推动了基层护理管理事业的信息化发展。
作者:张彦芳 郭玉梅 张晓霞 张王莹 单位: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
护理管理论文:护士品质护理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8月份到2014年8月份的10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2~47岁,平均(28.3±4.4)岁。中专学历24例,大专学历45例,本科学历31例。工作经历为1~3年,平均工作经历为(1.3±0.2)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护士在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包括年龄、学历、工作经历均相仿,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护士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实施护理管理,观察组护士则实施护理管理,护理管理主要内容包括:
1.2.1强化法制观念,完善管理制度
护士充分认识护理安全的重要性,让护士认识到安全是生命,质量是尊严,从而严格要求自身,约束行为举止,组织护士进修学法懂法,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
1.2.2加强专业理论与技能操作的培训
制定和完善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实施专业技术理论培训并定期考核。护理工作要求护士熟悉各项专业理论,并熟练掌握抢救与应急技能。
1.2.3加强医患交流,落实人性化服务
护士需主动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交流和沟通,加强人文关怀,对患者耐心解释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与应当注意的事项,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涉及医疗性强的细节,需要请主治医师详细告知,防止因护士交代不当导致医患纠纷。
1.2.4落实差错事故报告记录制度
对差错事件进行报告记录,确保护理安全,并强化质量控制,鼓励护士积极上报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
1.2.5强化护士的慎独意识
护理工作与患者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因此需要培养护士具有慎独意识,体现医护人员对患者生命健康的重视和负责任的态度,对加强护理工作质量具有促进作用。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护士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以及护患纠纷事件进行统计和记录。采用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进行调查,每组抽取同期患者各50例,并组织两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的发放以及统计,满意度主要针对患者对护士的服务、治疗流程、护理服务等情况的满意程度进行评估。分值范围为0分到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满意程度越高。分值在85分以上,则计为非常满意;分值为60分到84分,则计为满意;分值在59分或以下,则计为不满意。问卷共发放100份,有效回收100份,回收率为。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采用卡方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处理,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及护患纠纷事件比较
观察组护士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2患者对两组护士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患者对观察组护士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品质护理服务是现代护理模式,有效满足了患者日益增长的心理需求,也弥补了传统护理模式的不足,提升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对于品质护理服务的实施,培养护士的品质护理服务意识是个重要前提,而其基础是有效的护理管理。赵明仙等人在研究中提到,品质的护理管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护理工作风险的发生率,有效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以及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观察组50例护士实施护理管理后,即强化法制意识、加强专业培训、加强医患沟通、完善制度等方面展开管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护士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且患者对观察组护士的护理满意度相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徐婷婷的研究结果一致。综上所述,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士的品质护理服务意识,值得普及和应用。
作者:程冬妹 单位: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
护理管理论文:神经内科护理风险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12年8月~2013年8月所收治的14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68例)。观察组中男42例,女30例,年龄52~77岁,平均年龄(65.5±5.5)岁;其中36例为脑梗死,19例为脑出血,15例为癫痫,2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对照组中男41例,女27例,年龄54~75岁,平均年龄(65.7±5.3)岁。其中33例为脑梗死,17例为脑出血,13例为癫痫,4例为帕金森症,1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针对患者情况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护理风险管理:①护理人员管理:神经内科患者多为重症,病情波动大,在护理过程需对护理人员强调潜在危险因素的分析与识别,进而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防护。另外让护理人员认识到工作态度与状态的重要性,高效处理日常护理工作。②患者风险管理:a.生活护理:集中放置易碎易燃物品并贴上警示标签,病床旁设立安全护栏,每天定时检查病房及走廊地面湿度与清洁度,避免出现跌倒问题。b.用药护理:由专人看护药物,患者输液时密切留意,防止出现外渗意外。升压药物的使用需观察不良反应,以免引发意外事故,使用药物前反复确认名称及有效日期。c.疾病护理:密切留意患者呼吸情况及神色变化并予以记录,根据患者病情预备吸痰器及呼吸机等物品,预防并发症的出现。定期检修医疗设备,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减少医疗纠纷。记录两组护理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包括给药事故、摔伤、财务遗失、意外刺伤、输液反应等。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理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2%(3/72),显著低于对照组26.5%(1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护理风险指护理过程患者受到直接或间接危险因素影响而受到伤害或死亡的可能性。近年来,随着社会法制的不断健全及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医院护理风险所引发的医疗纠纷率正在不断升高。神经内科具有高龄、病情危、急、重且变化快等特点,因此存在风险更多,护理风险可能发生在护理操作、抢救、配合各环节中,稍有不慎便会引发严重后果。本次研究观察组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神经内科患者护理工作中,结果显示,患者给药事故、财务遗失等风险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降低,提示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对于减少医疗纠纷具有积极意义。原因在于风险管理为预测性护理模式,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识别、评估医疗风险通过护理措施予以预防,针对性与预防性较高,可有效消除护理工作中存在风险因素,降低医疗风险。也有类似临床研究证实,压疮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可显著降低压疮发生率,效果满意,与本次研究所的结论基本一致。
4结语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可有效识别并消除风险因素,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确保医疗安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范丹 单位: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护理管理论文:品质护理模式下护理安全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7月本院16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品质护理病房住院患者与普通病房住院患者分组的方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实验组患者男45例,女35例,年龄16~81岁,平均年龄(43.25±6.71)岁;对照组患者男41例,女39例,年龄17~79岁,平均年龄(43.89±6.01)岁。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采用功能制排班,患者住院期间护士严密监测患者的体征变化,落实各项常规护理工作,为患者宣传健康安全知识,做好健康安全教育,轮休时做好工作交接,值班人员落实各项治疗工作,患者如发生紧急情况,立即进行救治。
1.2.2实验组患者采取品质护理的护理模式为患者进行护理,医护工作人员做好日常护理工作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品质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包括:①实验组采用APN排班方法,减少交接班次数,同时根据护理工作量弹性排班,在工作高峰时段增加值班人员,确保护理工作及时落实;②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每名责任护士分管患者≤8例,整合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等护理工作,为患者提供、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护士有固定的患者,患者有相对固定的责任护士,增加亲切感。③首先制定患者危险因素评估表,对住院患者意外事故发生情况、疾病的危险因素、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汇集成表后,在护理工作中进行针对性护理,加大护理力度,尽量防止危险因素的发生,以提高护理过程中的护理安全。④充分发挥护理工作的责任意识,保持积极向上职业精神,注重护理细节,用热情的态度对待护理工作,保持病房环境清洁,给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健康的住院环境,指导患者做好日常清洁和饮食用药,对重症患者协助喂药等。⑤加强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对患者的手术伤口进行正确的护理操作,规范护理操作流程以推动患者的治疗进度并带给患者舒适感及安全感。⑥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普及相关的临床疾病知识,让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度,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护理过程中为患者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
1.2.3由专业的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记录和整理,记录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的意外事故发生情况以及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以分析品质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的意外事故发生率,并对患者的护理舒适度、安全度及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问卷评分以相关的护理参考指标为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意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安全度、自感舒适度等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品质护理管理模式是指在护理过程采取针对性、专业性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在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效率的同时,并能有效保障护理安全。相关临床数据表明,近年来各大医院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在逐年增多,给患者个体及医院总体都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因此加强护理工作的护理安全问题成为了改良护理工作的重要课题。传统的护理模式具有直接性、具体性、个案性的特点,在许多情况下,该护理模式无法很好地阻挡意外事故的发生,常常引起一系列的护理纠纷,故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护理效果。品质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安全,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自应用以来广受众患者及医生的好评,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品质护理的主要措施包括对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充分发挥护理工作的责任意识,加强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和心理护理,建立健全护理工作责任制度等,以上措施有效提高了护理安全和护理效率,取得了十分积极的应用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品质护理管理模式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具有显著应用效果和积极的临床意义,在本院得到了积极的临床实践效果。本院一共有9个临床科室,2011年开始开展2个品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2013年开展3个品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2014年推开品质护理服务。自品质护理服务病房开展以来,护理口碑明显增加,护理质量日渐提高,并且意外事故的发生情况大大减少,获得了广大患者的一致称赞。
4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取得更加显著的护理效果,加强护理过程中的护理安全,提升本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品质护理服务病房的开展势在必行。
作者:罗文娣 单位:英德市浛洸镇中心卫生院护理部
护理管理论文:护理管理理念下人性化管理论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照组中60例患者中,男30例,年龄32~45岁,平均年龄(40.5±8.5)岁。女30例,年龄28~48岁,平均年龄(35.5±7.8)岁。心内科患者23例,呼吸内科患者12例,骨科患者20例,泌尿外科患者5例。实验组中60例患者中,男32例,年龄38~47岁,平均年龄(42.9±6.1)岁。女28例,年龄33~48岁,平均年龄(36.5±5.5)岁。眼科患者5例,妇产科患者23例,心内科患者12例,儿科患者10例。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普通管理,实验组采用人性化管理。一年后,通过采用调查问卷方式,比较分析护理人员对工作的满意程度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人性化管理其中包括以下:①为护理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②采用激励或晋升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③提供良好的福利政策。④注意护理人员的心情变化,释放紧张的工作情绪。
2结果
2.1护理人员对工作的满意程度
采用人性化管理,护理人员流失率降低,护理人员对工作的满意程度提高。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了人性化管理的应用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从而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
2.2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
实验组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说明了人性化管理的应用,使护理工作顺利开展,大大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及医院的满意程度。
3讨论
现代管理的“以人为本”理念是在20世纪60年代明确提出的。“人性化”管理在管理的应用中,大体要求做好对人的情感管理、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人才管理和文化管理等层次。建设组织文化,培养组织精神等内容。在护理管理中,首先要实行民主管理,要在拟定护理管理计划和进行重要决策时,多方面听取意见。加强贯彻执行计划的责任心。同时。由于护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工作的特殊环境,对护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日益增强。提高现有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进行智力开发。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这是现代管理发展趋势的要求及护理专业的要求。另外,需增加感情投入,注意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注意建设健康向上的护理人群文化氛围,培养一个凝聚力强的团队。同时也要注意医院是一个大系统。摆正自己的位置,为全局服务。以提高管理效能。另外注意,出院后的人文关怀。其目的是使患者出院后能继续接受健康教育。及时了解疾病的近期诊断技术,掌握控制疾病的方法,降低住院率。护理要适应护理与多专业集体协同的要求。要适应护理人员与人员交际广泛性的要求。要适应对护士素质修养的伦理要求。人性化护理管理可以通过护理人员辛勤工作,可以为医务人员和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准备足够的医疗物资。可以加强预防保健工作。
4结语
因此,护理水平间接反应医院管理水平。护理管理的科学化有利于医院建设。
作者:骆梅 单位:公安县中医医院
护理管理论文:医院急诊护理危机管理论文
1急诊护理中存在的危机
1.1急诊护理工作自身危机
急诊行业是一项具有高难度的行业,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在急诊救治的过程中,需对急诊患者实施护理。因为急诊护理工作存在直接性,在救治工作中,与患者的接触相对比较多,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也存在一定的危机。例如,护理人员因接触患者或者工作失误出现感染现象或者受伤现象等。而急诊工作存在较高难度,一些护理人员不能完成,会造成急诊护理科室人手不足或者护理工作任务过重等现象,具有自身危机。
1.2院前急救危机
急诊患者入院前,在一定情况下需要实施院前急救。一般情况下,对具有急危重症、灾难事故、创伤和中毒等危及生命的患者才会实施院前急救。但是,在实施院前急救的过程中,急救时间比较短、患者发病比较急、医护人员抢救处置急、缺乏专业配合、风险比较大、需求急、救治手段比较单一、缺乏专业的指导等,都会对院前急救效果造成影响,很容易出现急救危机。
1.3护患关系危机
护患关系主要是指医院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关系,需护理人员经常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急诊科是医院科室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患者为危急患者,并且病情比较严重。通常情况下,患者家属不能轻易接受突发事件,对患者病情不了解。因此,对急诊护理人员会存在一定的矛盾心理,很容易与急诊护理人员发生冲突,不利于急诊患者的抢救。
2加强对急诊护理危机的管理
针对急诊护理中存在的危机,需要医院急诊科加强对急诊危机的管理。具体的急诊护理危机管理措施如下。
2.1建立风险管理小组
医院急诊科室可由科主任、主治医师、主管护师和护士长等组成急诊危机管理小组,定期对急诊护理进行安全检查。例如,急诊危机风险管理小组可每月对科室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和预测,尤其是针对危重抢救患者,应制定相应的急诊危机防范和护理措施,以实现对急诊危机风险的有效预防,减少急诊危机的发生。针对急诊科室中的重点岗位、重点工作内容、重要环节和重点人群,应该加强对其的护理风险教育,并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对其进行相关法制和法规的教育。护理人员应该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增强法律意识。同时,护理人员应对相关护理预警预案,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可让考核结果与护理人员绩效工资相挂钩,让护理人员明确自身角色责任和急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潜在风险。
2.2制定急诊护理危机管理计划
护理急诊危机管理的成功与护理管理人员具有直接的影响,护理管理人员需对护理危机产生后造成的潜在最坏结构进行充分考虑,并提前做好相应的针对护理危机的计划。例如,每月可检查护理人员急救护理技术操作和抢救护理流程的演练,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和急诊水平,避免急诊护理人员造成事故差错。急诊科室应强化危机管理,以医院中发生的护理事故为例,每周召开护士会议,让护理人员进行讨论。制定护理应急预案和程序,提高护理人员应急处理能力,以避免急诊事故的发生。
2.3提高护理人员危机意识
医院急诊危机管理中,保持科学的危机观,不仅可以反映医院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也是实现对急诊危机的策略化处理的一项保障条件。因此,需重视急诊护理危机管理,以提高医院急诊科室对急诊护理危机的敏感性。一些急诊危机管理人员缺乏危机意识和前瞻性眼光,不能及时发现急诊护理中的危机,处理危机时比较被动。随着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患者及其家属维权意识不断提高,对急诊护理工作的要求也不断增高。急诊护理人员必须强化自身危机意识,提高自身危机管理能力,才能及时发现急诊护理中的危机,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较大程度的降低急诊危机造成的损失和危害。
3严格执行护理风险管理
为了实现对医院急诊护理危机的科学管理,降低急诊危机的发生率,医院急诊科室应该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加强对急诊急救过程中各项设备仪器的检查,保障各项器材的完整性等。另外,医院急诊科室应该培训专科护士,以提高急救水平。例如,医院急诊科可选择专门的护理人员进行急救培训学习和进修,并组织相关人员通过查房和幻灯等形式进行学习,以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实现对急诊危机的有效防范,减少急诊危机风险的发生。
4总结
综上所述,医院急诊护理过程中,存在很多潜在因素,会造成急诊危机,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因此,医院急诊科室需加强对急诊护理危机的管理。针对急诊护理中产生的危机,急诊科室可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对危机的有效预防,降低危机发生率,才能提高急诊护理的安全水平,发挥危机管理的重要作用。
作者:张玲玲 单位:河南省平顶山市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急诊科
护理管理论文: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名护理人员,平均年龄为(34.7±5.2)岁。学历:大专及以上学历5名,中专学历15名。工作经验:10年以上3名,10年以下5年以上10名,5年以下7名。将20名护理人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例,两组护理人员在年龄、学历、工作经验等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方式
包括手术器械和用品的灭菌、清洗、包装、存放等工作,灭菌设备的准备工作,消毒供应室空气消毒工作等。
1.2.2实验组方式如下:
(1)构建质量监控小组,强化质量安全意识。以护士长为领导、各区域建立质量监控小组,选高年资护士为小组长,不定期对各项工作环节和清洗消毒包装灭菌质量进行抽查检验。同时开展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树立“质量及时、安全及时、无菌操作”的意识。
(2)根据卫计委消毒供应中心的三个管理规范要求,实行分区管理,将消毒供应室划分为生活区、去污区、检查包装灭菌区、无菌物品发放区,针对每个区域制定相应的操作流程,重点加强清洗质量和消毒效果的监测。此外,每日使用循环风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净化消毒处理,每班用含氯消毒液对物表擦拭消毒,每月对室内的空气和环境表面进行细菌检测,将指标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3)严格物品分类、存放和使用规范。
(4)各小组每周二次早会进行质量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及时改进。
(5)制定严格的消毒供应室操作流程,详细规定手术器械和物品的回收、分类、检查与包装、灭菌、存储、存放等各个环节的内容。将两组护理人员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调查,三个月后分析临床对两组人员的服务满意度和灭菌物品质量满意度。
1.3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所得相关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值和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工作满意度
对照组的护理工作满意度为50%(5/10×),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0%(9/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物品消毒质量
随机抽查120件物品,对照组的物品合格率为85.5%(103/120×),实验组的物品合格率为(100/100×),组检查以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消毒供应室作为医院储存和管理各种无菌器械和无菌敷料的重要场所,要求护理人员要具备高度责任感,善于科学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善于从细节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经过此次消毒供应室质量监控措施后,使手术器械和应急手术供应走上程序化和专业化,并取得良好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有助于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二是确保消毒供应室物品的无菌安全性,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率;三是降低物耗,缩减中间环节,合理利用消毒供应室资源。
作者:滕秀珍 安丰秀 丁凤玲 单位:日照市东港区人民医院
护理管理论文:合科患者护理中人性化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治疗,并且对于对照组患者护理中,针对其护理人员采取常规管理措施,以确保对综合科临床患者护理到位。对试验组患者在护理治疗上,对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管理措施,对患者的护理人员,应用人性化管理措施,有针对性的满足患者临床护理需求,提升护理人员的服务水平,确保护理人员可以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不仅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同时也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护理人员的交流能力,能够以身作则,发挥护理人员效力,提高对综合科患者的护理水平。,观察分析2组患者临床护理疗效。
1.2效果评定
分析2组综合科患者的护理效果,可以在60例患者以及护理人员之间,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对2组患者发放针对住院环境、人际关系、护理态度、业务水平以及护理水平等内容的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分析综合科患者护理管理的方法。
1.3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对住院环境满意的有12例,对人际关系满意的有14例,对护理态度满意的有18例,对护理水平满意的有20例;试验组患者对住院环境满意的有28例,对人际关系满意的有20例,对护理态度满意的有26例,对护理水平满意的有28例,2组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在临床综合科患者护理中,对于患者护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改善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也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护理疗效,降低综合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使得综合科患者的病情得到好转,值得在实际护理中推广应用。
3讨论
在综合科患者护理中,为患者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实施人性化管理,可以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规范,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护理人员服务水平,对改善医疗环境也具有极大的作用。以下就介绍针对综合科患者护理实施人性化管理的措施。
首先,综合科患者护理中,应该提高护理人员的交流能力,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能够定期组织患者开展护理知识讲堂工作,使护理人员可以正确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并且还应该鼓励护理人员与患者主动沟通交流,促进护患关系和谐,有效减少护患纠纷,提高医院护理水平。通过人性化管理,确保临床每位护士都可以各尽其责,并且强化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能力,建立人性化管理制度,规范临床护理管理质量。
其次,人性化管理综合科患者护理工作,针对综合科患者护理中,能够制定合理的奖励政策,可以根据每月护理人员的出勤率及患者评价,从而能够评选出的护理人员,并对其给予一定奖励,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还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能够在对患者护理中有更多的耐心以及热情,并且给护理管理工作也将会带来极大的便利,提升医院人性化管理水平。再者,综合科患者护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在对患者护理治疗中,对于年轻护士,应该针对每一位护理人员特点,高年资护理人员应该在生活上给与其主动的关心,消除工作中的摩擦,也可以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并且医院的管理层也应积极同护理人员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护理人员工作、生活状况,使护理人员能够将更多的真心应用到临床患者护理中,提高护理质量、改善医患关系,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管理,要以人为核心,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以人为本,调动护理人员潜能,关怀每一名临床护理人员,为其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应该建立良好的临床护理队伍,不仅可以为患者护理提供有效的人员基础,也可以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提升患者临床疗效。对于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策略,护理管理人员要采纳护理人员意见,强化医院护理队伍建设,避免因人力资源缺乏而导致的护理质量问题,注重缓解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应用人性化管理模式,发挥护士长表率作用,结合工作考虑护士实际要求,做到奖罚明确,充分调动临床患者护理中的积极性,增强护理队伍稳定性,提升医院护理队伍形象。
4总结
综上所述,临床中对综合科患者护理治疗中,应用人性化管理方案,较常规护理管理可以取得具有更好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也可以提高综合科患者临床护理疗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作者:韩秀梅 单位:大同市第六人民医院
护理管理论文:临床护理管理与人性化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2年5月~2013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11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57例和对照组57例。研究组57例,男26例,女31例,年龄32~67岁,平均年龄(38.9±7.8)岁,对照组57例,男28例,女29例,年龄30~66岁,平均年龄(37.7±8.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的护理方案处理,研究组采用人性化管理护理方案处理。具体人性化管理护理方案内容如下:①建立人性化的护理工作环境。不仅需要为患者准备优良、舒心的环境,而且需要给护理人员营造一个舒适、干净的工作环境,这样才能有效地做好护理工作。②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医护人员是与患者直接接触的工作者,也是护理质量提高的中心人物,所以需要高度重视护理人员的个体化差异,应该从他们的家庭、情感等各方面来制定工作计划,尊重护理人员,切实体会他们的感受,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③制定有效的护理培训方案。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服务患者的知识技能,而且可以增加他们的充实感与责任感,最终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形象。④建立合理的奖励措施。依据护理人员平时表现,以及患者反馈回来的护理质量和满意度等问卷情况,对护理人员给予经济奖励,从而促进工作的积极性,加强综合护理质量。⑤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耐心与患者沟通,用所学教育心理学知识为患者讲解病情,排解患者的恐慌心理,关注患者的情感变化,增强患者就医的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在护理中对护理人员出现差错、差错纠分、基础护理等护理质量以及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Wilcoxon两样本比较法)进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护理质量评价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实施人性化管理护理方案后,护理人员出现差错、风险事件、基础护理等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3.0%高于对照组为78.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人性化管理在护理工作中实施以来的一年中,本院的服务质量以及工作效率得到了一致好评,与往年的收效相比,明显有质的飞跃。在人性化管理方案中,积极重视人的重要性,其中不仅包括医院的服务对象——患者,而且切实关注到了服务者——护理人员。护理人员是直接接触患者、服务患者的灵魂人物,所以只有对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才可以做好服务工作。这次研究中的人性化管理护理方案包括:建立人性化的护理工作环境、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制定有效的护理培训方案、建立合理的奖励措施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五个步骤。通过给护理人员和患者建立舒适的环境,不仅可以增加患者对医院的及时印象,而且可以给护理人员清新的工作氛围;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灌输到整个医院中,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关注度,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满意度;对护理工作实行定期培训,增加护理人员技能知识,提高工作充实感;与患者建立良好友谊,倾听他们的心声,提高患者就医积极性。本次实验中,常规管理下的护理方案中,患者对基础护理和服务态度的评分为(87.1±2.7)分、(83.4±2.5)分,工作中出现差错、风险事件以及差错纠纷的事件也比较多,处理能力较弱,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只有78.9%,数据显示不高,说明护理工作还不够完善。而采用了人性化管理的护理方案后,患者对基础护理和服务态度的评分为(94.3±3.6)分、(94.5±2.8)分,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达到了93.0%,与常规护理相比较,出现差错等事件明显减少,说明护理人员的技能得到了提升,而护理质量与满意度也显著提高,患者的评价较高。
4结语
综上所述,采用人性化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良好,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护理推广使用。
作者:吴琳珊 单位:饶平县人民医院护理部
护理管理论文:人性化管理下护理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时收治的3298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其中男1977例,女1321例,年龄2~76岁,平均年龄(45.6±3.1)岁。另选取本院2012年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时收治的336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989例,女1378例,年龄1~71岁,平均年龄(49.3±2.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人性化护理管理方法
1.2.1改变传统管理理念
要求护理管理人员能够改变传统管理理念,能够将“人性化”的护理管理理念作为核心内容,并建立起严格的管理制度,以确保每项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护理管理人员可实施合理的奖罚措施,学会使用物质鼓励以及精神鼓励来带动护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护理管理人员一旦发生护理风险以及差错事件,应及时给与纠正。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应避免在公共场合对护理人员进行过多的指责与批判,尊重护理人员的人格及自尊心。同时可制定关于护理风险及差错事件的防范手册,鼓励护理人员能够主动学习并讨论,从而提升处理护理不良事件的能力。
1.2.2科学实施护理管理手段
在安排护理时要注重科学化,制定合理的排班,并学会根据护理人员的实际情况,做好人员搭配工作,以帮助护理人员相互学习与沟通。另外,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要求护理管理人员能够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认识与理解,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解决问题。同时还可根据院内的具体情况定期开展各项护理知识与技能竞赛,以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在选择带教老师的工作上应选取责任心较强、护理技能水平较高、且教学方式新颖的人才,目的是为了激发护理人员更好的掌握所需的知识,并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1.2.3创造人性化管理环境
护理管理人员需做好各个方面的协调工作,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护理管理人员需加强与护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对于其心理及精神上的变化进行时刻观察与掌握,并可对其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从而提升整个团队的协调性及积极性。
1.2.4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
要求护理人员能够具备“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意识,包括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环境,在医院走廊的墙壁挂上优美的文字或书画,或在每个路口处张贴注意事项及指示牌,使患者感到温暖,从而满足其身心需求。
1.3观察指标
观察与比较两组在不同护理管理条件下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另外,制定护理质量评分表和满意程度调查表,嘱患者主动填写后再进行回收统一整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较对照组相比,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性化护理已经应用于临床工作中,而相对应的则要求将人性化管理实施到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来,将护理管理的目的定位于提升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另外,人性化护理管理对策不仅要注重疾病诊断治疗的结果,还应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患者及护理人员身上,同时建立并完善严格的护理制度,从而降低护理风险,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提升。结果可见,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具有突出的临床应用效果,该结果与钟华于2013年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证实了此种方法的应用价值。
4结语
综上所述,将人性化管理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高书英 单位:河南省永城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