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手术室护理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手术室护理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手术室护理论文

手术室护理论文:食管癌根治术手术室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02月~2015年02月食管癌患者92例。通过抽签法对食管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在C1组的46例患者中,男33例,女13例;年龄范围为51岁~81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5.9±1.9)岁;其中属于食管中段癌的患者25例,属于食管下段癌的患者21例;在C2组的46例患者中,男35例,女11例;年龄范围为55岁~75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5.1±1.5)岁;其中属于食管中段癌的患者26例,属于食管下段癌的患者20例;针对所有患者,在准备进行手术前,对患者实施胃镜检查以及实施病理活检,全部有效确诊为患有食管癌疾病。对比两组食管癌患者的一般资料,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针对两组食管癌患者,全部选择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在此过程中,针对C2组食管癌患者主要选择常规护理的方法。主要包括对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优点以及手术人员等。针对C1组食管癌患者,在C2组基础上,配合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具体步骤为:

1.2.1对患者实施胸部护理配合

合理选择患者的切口位置。于无菌台上方,有效完成普通器械以及胸腔镜的放置。并同巡回护理人员进行认真的清点。针对导管以及导线实施认真连接。保障将患者的左侧作为主屏,将右侧作为副屏,于医师侧有效完成超声刀的设置。要求器械护理人员需要同临床主治医师之间进行密切的配合。将患者的静脉进行充分暴露。协助临床医师通过推结器对根部实施结扎,选择7号线有效完成。利用钛夹针对患者的结扎位置两侧对患者实施加扎固定。此外要求护理人员需要配合临床主治医师对患者的食管周围淋巴结实施清扫,与此同时利用蒸馏水对患者胸腔实施冲洗,控制蒸馏水温度为42℃~45℃。针对患者有效实施止血治疗后,于患者胸腔内部完成引流管的留置。除此之外,要求器械护理人员需要将胸腔镜器械进行及时回收,将管线连接有效拆除,保障未出现差错后,同临床医师进行配合,有效完成关胸。

1.2.2对患者实施腹部护理配合以及颈部护理配合

要求护理人员需要重新对患者实施消毒以及铺巾,顺利进腹后,要求护理人员同主治医师之间需要进行密切配合,对患者的胃小弯以及胃大弯进行游离。同临床医师之间进行密切配合,将患者的胃左动脉以及胃短动脉有效切断。此外选择7号线以及4号线对患者实施缝扎。护理人员需要将患者胃肠道消毒用物有效消除,利用蒸馏水对患者的腹腔以及颈部实施冲洗,对蒸馏水的温度进行合理调整,控制为42℃~45℃,对患者有效完成止血治疗后,于患者颈部有效完成引流片留置。于患者腹腔有效留置引流管。完成后,同巡回护理人员进行密切配合,针对敷料实施认真清点,保障无误后,同临床医师进行密切配合,对患者实施腹部缝合以及实施颈部缝合。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食管癌患者临床数据实施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以%形式表示计数资料,以P<0.05为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成功率

所有食管癌患者完成治疗以及护理后,在手术成功率方面,C1组为97.83%(45/46);C2组为69.57%(32/46);C1组明显高于C2组食管癌患者(P<0.05)。

2.2护理满意度

两组食管癌患者分别完成治疗以及护理后,在护理满意度方面,C1组高于C2组食管癌患者明显(P<0.05)。

3讨论

食管癌属于较为普遍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此种疾病主要因为患者的食管腺上皮以及鳞状上皮出现了异常增生的情况,最终导致患病。针对此类患者临床实施及时治疗具有显著的意义。临床选择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的方法进行治疗,表现出诸多的优点,其表现出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针对患者肺功能产生的影响较小以及疾病恢复迅速等系列的优点,有效确保患者胸廓的完整性,将患者完成手术后咳痰咳嗽能力以及深呼吸能力有效提高,将患者的恐惧感以及痛苦感有效消除,有效促进患者术后疾病的康复。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配合,可以将患者的痛苦感以及恐惧感有效降低,针对患者术后身体的康复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最终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手术成功率。本次研究中,两组食管癌患者分别完成治疗以及护理后,在手术成功率方面,C1组高于C2组食管癌患者明显(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C1组高于C2组食管癌患者明显(P<0.05)。有效证明手术室护理配合的临床应用价值。

4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食管癌患者,临床选择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治疗过程中,配合给予手术室护理干预,最终可以将患者手术成功率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效提高,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预后质量。

作者:车艳丽 单位:吉林省松原市中心医院

手术室护理论文:骨科无菌手术感染手术室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2月,我院骨科无菌手术患者共3200例,根据患者切口愈合情况以及临床表现被判定为切口出现感染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56.3±11.2)岁。

1.2方法:

本次研究对32例患者病案进行逐一调查,包括手术部位、手术地点、手术类型、手术时间以及是否接台手术等,并将其进行分析和汇总。

1.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200例患者中,共出现手术切口感染患者32例,其感染率为1%。急诊手术的切口感染率显著高于平诊手术(P<0.05);非层流室手术的切口感染率显著高于层流室(P<0.05);腰髋部以下部位手术的切口感染率显著高于颈肩上肢手术(P<0.05);手术时间>3h者的切口感染率显著高于≤3h者(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相关因素分析: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急诊、非层流室、腰髋部以下部位及手术时间>3h者的切口感染率,均显著高于平诊断、层流室、颈肩上肢及手术时间≤3h者(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和手术地点、手术类型、手术部分以及手术时间等多种因素有关。

3.1.1术前准备不够充分:

对于急诊手术患者而言,由于时间仓促,术前对手术准备不够充分,无法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做出评估,从而导致患者自身抵抗能力下降,增加了患者感染的概率。

3.1.2手术环境的原因:

术中外源性细菌种植的主要来源则是空气污染。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层流感染的发生率较低,这说明层流手术室能够减少室内细菌浓度,从而降低了患者出现感染的风险。有相关文献报道,手术室中细菌降落的数量在术中变化明显,在开始时降落量较大,结束后又会出现高峰值,充分说明了手术室中人员流动是空气污染的根本因素之一。

3.1.3手术部位:

手术本身的侵袭性让患者的抵抗力严重下降,这同样也是造成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在本次研究中发现腰髋部以下部位手术切口感染占1.3%,这可能与切口时间长、手术难度大、侵袭性操作多等因素相关。

3.2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

3.2.1术前对患者进行评估:

术前对患者感染情况进行评估,对导致患者机体下降的因素进行积极控制;做好患者术前皮肤准备,检查手术区域,备皮时应当接近手术时间,防止皮肤损伤,降低感染。

3.2.2手术间和物品的准备:

手术器材的灭菌同样是避免患者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选择正确的灭菌方法,结合科学的监测手段,达到的灭菌效果。对于手术室中耐湿、耐热以及耐高温的器械应当采用蒸汽灭菌,其他物品应当采用低温等离子灭菌或环氧乙烷灭菌,执行一次性物品使用原则。对于需要接台的手术室应当限制人员进出手术间,减少工作人员走动。接台手术间隙自然通风10min左右,释放空气细菌指数。同时控制好外带物品。

3.2.3缩短手术时间:

①良好的护患沟通。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护理人员应当和患者保持良好沟通,并进行适当指导,减少患者的恐惧。告知患者术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讲解术中相关注意事项,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手术,降低手术时间。②默契的医护配合。建立外科医师手术习惯档案,提升术中配合默契程度。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可根据医师的手术习惯可增加特殊器械,便于医师更快、更好的完成手术。③熟练掌握骨科设备的使用及维护保养方法。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出现小故障应当及时排除。实行手术设备检查登记制度,指派专人管理手术设备,定期检查并做好记录,完善设备专人管理制度,保障设备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从而降低设备在术中的故障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

作者:张其香 单位:四川省阿坝州人民医院手术室

手术室护理论文: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室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6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3例。试验组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3.25±5.24)岁,其中11例合并高血压,10例合并糖尿病,7例合并肺心病,5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对照组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49~81岁,平均年龄(64.47±5.36)岁,其中12例合并高血压,11例合并糖尿病,6例合并肺心病,4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手术过程中仅给予常规生命体征监测护理配合,试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更加细致的护理配合,具体措施包括:①在手术前熟练掌握各项手术仪器、操作工具、手术流程、术中注意事项等,严格按照“三查七对”制度对使用的手术器械完整情况及消毒情况详细检查,尤其做好急救药品的准备以及备血等工作,严格控制进入手术室的人数;对患者进行巡防,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及心理状态,为患者讲解手术目的、优势、自我护理措施、麻醉方法等,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帮助患者消除不良心理,叮嘱患者保持患肢外展30°,防止患肢内收、内旋;②在手术过程中将患者保持在较舒适的体位,比如健侧卧位,可在患者腋下胸壁处放软枕头,合理调整手术室温度和湿度,控制温度在24℃左右,湿度50%左右,并将输注液体温度控制在36~37℃水平,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是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心率等,合理控制氧浓度,确保需氧量和心肌供氧量维持在平衡状态,并随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对于存在恐惧、焦虑、紧张的患者加强心理疏导,提高患者的心理舒适度,术中及时了解患者的主观感受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责任医师;③在手术过程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型号的假体放置,及时为医师递送手术器械,协助医师完成关节周围组织的清理等操作,缩短手术时间。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心跳频率、呼吸频率、血压水平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对比。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心跳频率、呼吸频率、血压水平变化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2例发生出血,1例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6.98%,对照组中有7例发生出血,4例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25.58%,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如今临床上治疗髋关节有关疾病的常用方式,也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式。而由于病理和操作的复杂性,有效的术中配合是提高手术效果和预后的关键。尤其是如今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手术操作时间不断缩短,对术中配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应注意做好病房环境的管理,包括室内的通风、采光、消毒清洁、温度湿度调控等,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手术环境;通过控制手术室人数减少细菌引起感染的发生几率;通过协助患者保持合适的体会以减轻或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轻患者由于对手术的恐惧、体质原因等因素引起的应激反应,最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果和预后。我国著名医学研究者何丹萍等表明,与传统护理配合的手术相比,通过加强手术室术中配合能有效缩短手术操作时间,降低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从而降低手术的风险性,最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综上所述,在开展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过程中加强手术室护理配合可有效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并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秀萍 单位: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 河南省骨科医院手术室

手术室护理论文:品管圈视频教学手术室护理论文

1基础资料

自2013年3月开始实施品管圈活动,对手术室新护士进行手术室各项操作及注意事项的视频培训教学,对比活动前、后的数据,分析培训效果。

2方法

2.1品管圈的建立

根据自愿参加的原则进行招募,建立品管圈,取名“手长圈”,寓意手术室护士共同进步、一起成长。共12人,圈长1名,负责组织开展圈内活动,监督圈内活动内容;指导员3名,负责护理技术指导、示范及音视频采制、多媒体制作等,其余为圈员,均为新护士。

2.2主题选定

采用头脑风暴法确定“视频教学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的品管圈活动主题。通过采制近期的临床影像资料,配合既有多媒体技术资料,在品管圈质量管理体系引导下,进行学习、培训与交流。

2.3活动规划

确定品管圈的活动周期、活动细则、工作职责、圈员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方式等。品管圈成员采用六何分析法(5,W1,H原则),通过每周的圈会进行相关资料的学习,交流学习经验和体会,总结和分析教学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方案,并收集、整理各种信息反馈。

2.4现状分析

手术室护理工作具有专业性强、无菌操作要求高、突发事件多等特点,护理工作紧张而繁杂,新护士在参加工作初期难免会感到无所适从。通过品管圈活动的问卷调查,根据帕累托法,将存在的问题进行排序,列出问题比较突出的前5项,分别为:术式复杂与医生沟通配合难;无菌操作要求高,容易出现操作失误;手术器械繁多,熟悉度低,物品准备不足;心理紧张,忙中容易出错,自信心不足;手术室环境布局复杂等。

2.5对策拟定与实施

根据手术室新护士在临床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拟定整改方案。定期开展品管圈活动,了解圈员的实际需求,在圈会活动中交流心得体会,通过有针对性的视频教学培训,提高新护士的理论水平和临床工作质量。具体措施包括:①圈长和指导员方面,将手术室的各项专业操作技术拍成视频短片,制成多媒体资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并分析异同点,使抽象的无菌化操作具体化,对较难掌握的部分可以重复播放,并指出其重点和难点;注意收集新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症结,提出可行性解决方案,并进行示范引导,分享临床实践和思想的心得体会,注重圈员核心能力的养成;运用双向反馈机制,通过对新护士圈员的综合考核及量表调查,评价品管圈活动的实施进展情况,掌握品管圈活动的实施动向。②新护士圈员方面,培养无菌观念,熟练掌握手术室操作的基础理论和无菌操作的基本技能,通过视频和多媒体资料的学习,对照自身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适时加以改正;强化自身综合能力,通过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有意识地提高在临床手术工作中的沟通配合能力和心理素质;在圈会中积极提出临床遇到的困难,分享在实践中学到的好方法和心得体会,在互相交流学习中不断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克服工作压力,树立在临床工作中的自信心。

2.6效果评价

在品管圈视频教学活动前后,对新护士的理论和实际操作进行考核,理论考核主要采取试卷形式,操作考核计算多项技术操作所得分数的总和,其中包括器械物品准备的完备率、专业手术器械的熟悉度、临床实际操作的正确率等;通过向临床手术医师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了解新护士在活动前后与医师沟通配合能力的变化;通过发放自我满意度评价调查问卷,了解新护士在活动前后心理承受能力、行为控制能力和对自己工作水平主观感受的变化。

2.7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3结果

3.1品管圈活动前后护理工作质量的比较

活动实施后,器械物品准备的完备率、专业手术器械的熟悉度、临床实际操作的正确率较实施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医师满意度的比较

活动实施后,非常满意和满意的人数较实施前增多,一般满意和不满意的人数减少,满意度呈上升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自我评价满意度的比较

活动实施后非常满意和满意的人数较实施前增多,一般和不满意的人数减少,满意度呈上升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提高手术室新护士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助于快速掌握手术室无菌操作的技术要领,提高综合业务素质和基础护理的工作质量。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将现代化的视频影像技术应用于新护士的培训教学之中,有利于新护士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通过指导人员的亲身示范讲解,并与自己的实际操作进行对比,从而更容易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品管圈管理模式的应用,加强了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有利于新护士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主动发掘自己的能力特长和工作中的诀窍,再通过与其他圈员的相互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品管圈的开展有利于指导员及时发现新护士的技术短板,把握培训的重点和难点,剖析热点问题,并实时更新视频教学内容,就圈员关心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示范。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提高圈员的应急处置能力、与医师的沟通协调和配合能力,有助于圈员开放个性,增进护士及医师之间的熟识和沟通交流。此次品管圈活动得到了外科医师和麻醉医师的大力支持,在视频的采制过程中,突出了手术配合的流程以及手术医师的习惯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指导,有效地促进了医护间的沟通,提高了临床医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使新护士通过不断学习,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逐渐提升自身能力和综合业务素质,这些改变都有利于提高新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5结语

手术室护士的培训工作难度大、周期长,而传统的护理技术随着外科治疗技术和观念的变化也在不断更新,加之新的医疗设备和器械的不断涌现,都对护士的知识储备、沟通配合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开展品管圈活动,通过充分的沟通、交流和分享,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不但增强了护理人员的团队意识,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同时也切实提高了新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自信心,使新护士能够快速成长,并融入到白衣天使的角色中来。

作者:周良凤 徐晓菊 单位:湖北省肿瘤医院手术室

手术室护理论文:前馈控制手术室护理论文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我院手术室自2010年以来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实施前馈控制,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施行前馈控制后的200台手术护理安全管理作为观察组,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施行前馈控制前的200台手术护理安全管理为对照组,两组各方面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管理方法

1.2.1安全隐患评估

要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实施前馈控制首先要查找安全隐患的影响因素,并进行评估。经过对施行前馈控制前的手术护理工作进行安全分析,总结出安全隐患有如下几类:(1)管理因素:管理因素是影响较大的因素之一,包括手术前对患者的访视不到位,对患者的需求了解不够深入;护理文书不够规范,没有按照要求书写;手术器械准备不够充分,器械不足。这些均是由于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够强和手术室管理不够规范造成的。(2)技术因素:包括患者手术时手术体位不合适;患者的病理标本保存不当;术中发生导管脱落等。这些是由于护理人员工作不够细心、缺乏责任感所造成。(3)器械因素:器械因素包括术中某些手术器械零件脱落或丢失;部分器械因故障无法使用。这些是由于相关人员工作不够认真、器械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管理流程缺陷所造成的。(4)感染因素:感染因素包括护理时消毒隔离工作没有做好,无菌操作不到位。这是由于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欠缺所造成的。

1.2.2前馈控制管理

将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和安全隐患进行汇总、分析,找出问题,制订相关管理制度,提出防范措施,以预防失误和事故的发生。

1.2.3建立前馈控制管理小组

前馈控制管理小组由护士长任组长,另选护理经验丰富且工作认真负责的护士为组员。前馈控制管理小组对科室的护理安全进行管理,需深入科室,指导手术室的日常工作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分配,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予以改进,并建立考评机制和可追溯机制。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召开手术室安全管理例会,对手术护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找出安全隐患,提出改进方法,以消除安全隐患。

1.2.4完善护理工作流程和相关制度

根据科室的具体情况,对前馈管理发现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不断完善护理流程和相关制度。比如,术前必须有两名护理人员对手术物品进行准备与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交接,避免手术相关物品准备不足的情况出现。手术中输血要求护理人员严格遵守“三查八对”制度,保障供给手术患者的血液不出现问题。制定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严格要求护理人员,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行为和工作流程,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

1.2.5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

护理人员不仅要精通业务,做到工作认真负责,还需要有一定的沟通技巧,懂得一些心理学知识,善于与人进行沟通。很多时候,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沟通,以了解患者的想法,安抚患者的焦躁、紧张和不安情绪,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让患者配合治疗,配合手术准备。同时也要学会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让患者家属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时要告知家属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沟通时注意方式和技巧。

1.2.6加强医疗设备与其他重点环节的管理

手术室医疗设备的管理要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来进行规范。安排专人对手术室的运行仪器进行日常的管理和维护,同时备用仪器也要进行日常的管理和维护;对于各个重点环节的管理也要加强,比如输血不良反应管理、药物不良反应管理、危重病人的护理管理、危重病人及大手术病人转运交接管理等等,这些重点环节往往很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应当做到全程监管,保障手术室护理安全。

1.2.7加强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水平

制定护理人员考核与培训制度。加强护理人员岗位培训,让护理人员熟知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和注意事项。安排经验丰富的护士带年轻护士,以提升年轻护士的业务水平。经常开展护理技术操作的观摩和示范教学,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举行技能操作比赛,让护理人员在竞争中发现不足,提升自己。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技能水平考核,考核者给予奖励。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护理流程和操作方法。除此之外,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以及爱岗敬业、救死扶伤精神。1.3评价方法比较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实施前馈控制前后安全隐患发生例数、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综合评分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数据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显示,实施前馈控制管理后,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例数较实施前大幅减少(P<0.05),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综合评分较实施前大幅度提升(P<0.05)。

3讨论

医院手术室是一个充满各种风险的医疗场所,手术室的护理工作相比其他科室而言,具有工作繁琐、工作时间长、护理难度大、护理安全隐患多等特点。通过对我院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进行评估可以看出,管理因素是影响护理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手术室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够强。除此之外,技术因素、器械因素、感染因素等也是影响护理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通过前馈控制管理可以预防护理失误和意外的发生,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前馈控制管理小组的建立有利于前馈控制的稳步实施。前馈控制管理小组对护理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通过例会发现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法,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完善的护理流程和相关制度能够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行为,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能够使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更为顺畅,使患者配合护理工作的进行。加强医疗设备管理可以保障手术仪器设备的使用安全,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前馈管理后,安全隐患例数较实施前明显减少,患者满意度大幅提升。表明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实施前馈控制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柏凤琴 单位:浙江省长兴县妇幼保健院手术室

手术室护理论文:肿瘤患者应激反应手术室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需接受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男25例,女23例,较大年龄81岁,最小年龄19岁,平均(42.7±5.3)岁;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较大年龄79岁,最小年龄18岁,平均(43.1±5.7)岁。所有研究对象均给予手术治疗;且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精神病史、凝血障碍及其他全身性疾病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准备、环境管理、仪器设备管理、手术配合及体征监测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手术室综合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术前巡视及心理干预。

术前1天,护理人员需积极进行巡视工作,掌握手术患者基本情况,并深入了解患者病情、治疗情况及发展等;需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及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对其病情进行评估。主动与患者交流,掌握其心理特点,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尤其是对存在害怕、焦虑、恐惧等心理的患者,需加强健康知识教育,为其讲解手术方法、手术优势及预后,用成功病例提高患者治愈信心,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疾病观。

(2)术中配合护理。

首先,护理人员应保障手术室温湿度适宜(温度保持在22-23℃,湿度保持在50%-60%)、光线适宜。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需用热情的服务态度取得患者信任。麻醉期间,根据患者自述及面部表情、眼神等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帮助患者保持稳定的心理情绪。术后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等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控制输液速度,做好护理文书记录;术中帮助患者遮挡隐私部位,缓解其心中不适感,提高护理舒适度。

(3)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后,清理患者皮肤上的血迹等残留物,加强保暖;在转送患者回病房途中及进入病房后,仍需继续观察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并防止引流管脱落、扭曲,帮助患者取舒适卧位,保障引流管畅通。

1.3观察指标

详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5分钟时的心率及血压情况。患者围手术期生理及心理方面均较为正常,无明显异常情况,可视为正常;患者情绪有轻度波动,但无焦虑症状,可视为担心;患者有明显的不安、心跳加速、头痛等表现,且缺乏自信,出现哭泣、无助、孤独等表现,可视为焦虑;患者有心悸、肌张力增加、易激动等生理表现,且有警惕、哭泣等情感表现,可视为恐惧。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研究数据均选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正常20例(41.7%),担心11例(22.9%),焦虑16例(33.3%),恐惧1例(2.1%);对照组正常2例(4.2%),担心14例(29.2%),焦虑24例(50.0%),恐惧8例(16.7%)。观察组心理正常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担心、焦虑及恐惧心理情绪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血压及心率比较

观察组收缩压为(120±9)mmH,舒张压为(76±2)mmHg,心率为(90±6)次/min;对照组收缩压为(148±11)mmH,舒张压为(88±3)mmHg,心率为(115±9)次/min。观察组血压水平及心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肿瘤是一类对人类身体有严重危害的疾病,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手术对患者机体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且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是主要应激源,易对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生理应激反应及心理应激反应,影响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增加麻醉及手术风险。通过本次观察可以看出,给予肿瘤手术患者手术室综合护理,可显著降低患者生理及心理应激反应发生程度,消除或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保障治疗及护理配合性,提高护理舒适度。手术室护理是综合治疗肿瘤患者的重要内容,在护理工作中需坚持新型的护理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原则,严格按照护理规范开展工作,提高医院护理质量。

作者:于微微 高健 刘彦江 单位:吉林省肿瘤医院

手术室护理论文:肺部感染手术室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0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中男28例,女22例,最小年龄35岁,较大73岁,平均年龄为(42.0±10.3)岁,其中宫颈癌10例,食管癌15例,胃癌14例,直肠癌11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最小年龄33岁,较大74岁,平均年龄(41.6±10.2)岁,其中宫颈癌11例,食管癌14例,胃癌16例,直肠癌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诊治等一般资料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措施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做好术前常规的准备工作,根据患者的要求给予配合。实验组患者采用有效的手术室护理措施,根据患者病情、手术方式以及患者的需求在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均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

1.2.1术前

①心理护理:在手术前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并判断患者的心理状况,多数患者初次进行手术会有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直接影响患者手术的配合度,因此护理人员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况进行沟通开导;②生理护理:术前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以及身体状况,要控制有烟酒不良嗜好的患者的烟酒摄入,对于身体素质差的患者为其制定科学营养的饮食,同时护理人员在手术前要清楚掌握患者的各种生化、影像学等检查的情况,并与主治医生沟通患者整体状况,为有可能突发的情况做好预案。

1.2.2术中

①环境护理:进入手术室前调整舒适的室内温度,舒适的环境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温度较低时,可对输液瓶进行加热;②特殊护理:根据患者不同的手术方案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如对于休克患者,要特别注意保暖,新生儿的脏器娇嫩,功能发育极不成熟,因此对于新生儿的护理更是要认真仔细。

1.2.3术后

①完善检查:手术后要对患者各项指标进行检测,特别是心肺功能,患者恢复期间要定时复查胸片,注意患者痰液的变化,每天进行胸部体检特别是听诊,及时发现肺部病变;②协助恢复训练:待患者病情稳定之后,可辅助患者进行恢复训练,在不影响伤口的情况下,可鼓励患者做些基本的运动,有利于锻炼患者的肺活量从而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1.3观察指标

仔细观察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在手术之后肺部感染的情况、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以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进行比较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实验组与对照组肺部感染率、住院费用以及住院时间比较

实验组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也均小于对照组,两组在肺部感染率、住院费用以及住院时间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老年患者或是有肺部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在手术后极易并发肺部感染,其原因可能与患者本身体质差,器官衰弱,肺功能衰退,再误吸入有害气体、异物等因素有关。部分患者在手术中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如操作时损伤周围组织或消毒不仔细,极易造成手术后患者的肺部感染。在术后肺部感染的患者中有大部分患者为医院感染,术后患者抵抗力差,加之住院时间长极易发生医院感染。本文研究表明,从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对患者进行的护理干预,实验组的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在护理满意程度、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方面,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经过及时的手术室护理干预,增强了对疾病的认知,积极配合临床医师进行治疗,改变了不良的习惯,提高了自身的生活质量,从而大大增强了治疗效果,因此科学的手术室护理干预在术后患者恢复中十分重要。

作者:姜燕 单位:山西大医院中心手术室

手术室护理论文:人性化护理及手术室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2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7例,观察组患者中男61例,女46例;年龄14岁~61岁,平均年龄(39.3±10.2)岁。对照组患者中男52例,女55例;年龄16岁~63岁,平均年龄(41.8±9.4)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采用一般的护理程序实施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护理,主要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具体如下。

1.2.1术前护理

术前护理主要是掌握手术的关键环节、特性等,再了解患者的心理,对患者进行前期的护理工作。护理人员需要详细巡视病房,熟悉手术患者的病历信息等;另外,在术前护理中,需要护理人员抱着真诚的态度以及关切的言语去面对每一位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解决其心理问题,从而缓解手术患者的紧张情绪,提高手术配合的依从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消除术前存在的危险因素,确保患者手术顺利进行。

1.2.2术中护理

术中护理对确保患者的手术质量非常关键,而且患者术中的心情以及配合程度直接影响着手术的成功率。因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做好术中护理工作。首先,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积极解决患者心中的疑问,消除其心理压力。另外,为了保障护理工作质量,手术室护理人员需要掌握手术室医师的操作流程、操作要点等,这样才能保障手术过程中有条不紊地提供相应的配合,从而有效提高了手术护理的质量,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1.2.3术后护理

手术室护理中的人性化护理工作,不仅局限在术前护理和术中护理,同时还要做好术后护理工作。很多时候患者手术效果不佳主要是由于术后护理不完善而导致,由于患者并不清楚术后的一些注意事项,使得术后出现并发症或感染,影响患者的康复。为此,护理人员要将术后的一些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家属,在术后2d内要对患者进行监护工作,一方面询问患者是否存在不适,对患者家属的情绪做好安抚;另一方面对本次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查询和记录,并将其列入到护理人员日常工作评分中。

1.3护理满意度评价

分别对2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满意度评价指标主要以100分为准,80分~100分为非常满意,60分~80分为比较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护理理念也在进行转变,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患者对手术护理的要求,手术室护理需进行不断的改进,而且,手术室护理也实施了满意度评分来评价护理质量,并且与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直接挂钩,这样可以促进手术室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人性化护理方法具有个体化、整体化的特点,其护理观念是使患者能够感觉到舒服和满意,能够进一步提高手术室护理的服务质量,避免传统手术室护理中常出现的护患纠纷。另外,人性化护理方法的实施,需要护理人员必须做到举止优雅、动作轻盈、仪表整洁等,不仅要使患者及其家属感觉到亲切,更应在护理的过程中流露出真实的感情,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人性化护理方法的意义。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的关心照顾,换来的是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从而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方法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同时能够缓解患者紧张、不安等负性情绪,以及排除手术患者心理障碍,减少情绪波动,进一步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手术成功率,更有利于患者术后良好的恢复。人性化护理方法是当今手术室护理中值得推广的护理方法,而且在临床上也得到充分的证实。因此,在日后的手术室护理中,应该将人性化护理方法作为护理中的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手术室护理的效果,促进患者疾病的快速康复。

作者:刘芹芹 单位:榆林市及时医院

手术室护理论文:舒适护理手术室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双盲法分为两组,研究组、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龄为21~67岁,平均年龄为(33±2.54)岁;其中,行骨科手术患者11例、妇产科手术6例、普外科手术1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为22~68岁,平均年龄为(34±2.67)岁;其中,行骨科手术患者10例、妇产科手术5例、普外科手术16例;研究组实施舒适护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明显差异(P>0.05),有一定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如病情监测、饮食护理、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等;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具体如下。(1)术前舒适护理:手术前,医护工作人员应对患者进行访视,向患者简要介绍主治的医师、麻醉师及其他护理人员等;同时,主动和患者进行交谈,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加以疏导,使其能够保持平缓的心态接受手术。(2)术中舒适护理:术中,护理人员应配合患者主治医师,调整患者体位,保持患者体位的舒适;同时,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保持手术室的温度及湿度适宜,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需及时告知主治医师。(3)术后舒适护理:术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告知患者手术已成功,消除患者的担忧,向患者讲解术后应注意的事项,帮助其树立起康复的自信心。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加强术后患者病情的监测,给予患者科学、合理的饮食及运动指导,加快患者的康复。

1.3评定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并发症及住院天数等;同时,采用本院自拟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统计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实行百分制:分数>84分为满意,分数在60~84分为一般,分数<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一般)/组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表示方式(x±s),计数资料检验用χ2,P<0.05时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2结果

2.1护理后两组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对照

护理后,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后满意度情况对照

护理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6.7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7.42%,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2.3护理后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照

护理后,研究组出现切口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23%;对照组出现切口感染3例,切口裂开2例,腹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9.35%,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作为挽救患者生命健康的重要场所,其手术的质量好坏,会对患者预后造成影响。舒适护理作为一种新兴的护理模式,其能够对患者的心理及病情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的结果,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从而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的舒适。本次研究中,实施舒适护理的研究组,其护理后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巫翠英等临床研究结果基本相符。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中开展舒适护理,能够加快术后患者的康复,提升护理的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唐礼英 陈竟 单位:四川省泸州市人民医院

手术室护理论文:安全管理手术室护理论文

1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隐患原因

1.1护理人员的配置

关毅调查发现,很多医院手术室护士与台数比的配置都达不到1︰3的要求,大量手术造成手术室护士经常超时、超负荷工作,使护理人员感到疲劳、精力不集中,给病人造成不安全隐患。

1.2技术方面

由于历史原因,导致医院手术室护理人员普遍存在学历较低、基础理论不扎实,知识缺乏或经验不足,容易出现:对手术过程不熟悉、器械物品准备不充分;病人体位安置不当;对新开展的手术、新的器械使用方法不掌握,术中出现忙乱、错误;未及时对手术物品、器械进行清点导致异物遗留等安全隐患。

1.3执行规章制度、无菌技术操作不严格

支洪敏分析发现,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不自觉履行各项规章制度及护理操作规程,凭经验办事的现象时有发生。不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手术人员戴口罩、帽子不规范;手术医生术后到其他手术间参观,尤其是实施感染手术后的医生;感染手术间做感染手术未及时进行正/负压切换(未将正压调成负压)等因素使病人感染风险加大。

1.4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质量管理体系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管理体系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护理管理人员疏于管理或能力有限,不能及时发现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或未建立完善的护理安全监控体系。

1.5手术室潜在的安全隐患

药物摆放混乱或标识不清导致误用;行麻醉诱导时麻醉医生让护士帮忙给药;护士执行口头医嘱时有误;如术中变更手术体位,疏忽导致各种管道脱落或堵塞;未记录止血带使用时间或忘记通知手术医生,导致扎止血带时间过久而造成病人四肢缺血甚至坏死;使用电刀时病人的身体与手术床的金属部位接触,易造成烧伤或电灼伤。病人术前紧张及应用镇静剂后,不能正确回答问话,易发生接错或放错手术间;麻醉医生进行硬外穿刺时,突然的疼痛感可使病人坠床;接送病人出入门边时病人的头部及手足有碰伤的危险。

1.6手术室常见的护理风险

①术前访视只流于形式,没有掌握病人安装心脏起搏器,口腔内固定有金属义齿。②有骨折病史体内安装金属固定器等病史,使用电刀时造成局部组织烫伤。③病人有关节脱臼病史,术中未加以防范,造成关节脱落。④手术护理记录单填写不,有漏填、误写、涂改等现象,产生医疗纠纷时不利于举证倒置。⑤同一病区连台手术,护士未按手术通知单的时间顺序接病人,延误手术时间。

1.7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①物品准备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手术器械未严格按照清洗流程规范操作;未检查敷料完整、器械性能及完好性;手术物品消毒方法不当,消毒不严。②环境及流程管理中存在的隐患:清洁卫生工作落实不到位,手术室环境未定期消毒检测;手术室流程管理不严,存在交叉感染隐患。③护理人员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手术室护士流动性过大,责任心不强易导致接错病人;术前未标识,未仔细核对病历、影像结果导致手术部位安置错误;用药、输血核对错误;术中体表降温,保护不当导致病人冻伤;病理标本错放、错送或遗失;未严格执行刷手流程,导致手术感染。

2加强手术室病人安全管理

2.1健全和完善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是病人安全目标管理的关键环节

①规范手术护理交接记录、术前访视制度;制定手术室突发事件预案、意外事件处理程序及上报制度,对摔伤、停电、停水等意外事件的预防、处理、上报等给予具体的规定。②针对不合理的工作流程,组织全科护士讨论改进,达成共识。③改进术前、术后访视流程,鼓励病人参与医疗安全。

2.1.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病人身份识别的性

①主管医生和病人共同确认手术部位,并用红色记号做标记,昏迷病人由医生和家属共同确认,无家属陪伴者,则由医生和护士共同确认。②使用“腕带”作为识别病人信息的载体。③在麻醉前、手术切皮前再次核对方可开展手术。④严格器械物品的查对清点,手术均要在术前、术中和关闭体腔或者深部组织后分别做好清点工作,确保无误。2.1.2其他手术室人员除填术安全核查表,表中除腕带信息外,还包括身高、体重、住院号、拟行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术前用药、手术同意书、手术间等。备注中可对所带药品、X线片、药物过敏、传染疾病、少数民族等做特别注明交代。

2.2落实病人安全目标的护理管理

组织手术室全体护理人员进行专题培训,掌握病人安全目标,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使保障病人安全成为护理人员自觉行为准则。

2.3术室环境

2.3.1手术室的布局合理,应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区要求

将医务人员、病人、洁净物品的洁净路线与手术后器械、敷料、污染物等污染路线严格分开。有研究证明,非净化手术室,连台手术使用紫外线加空气消毒剂消毒3min后室内空气达标率100%。净化手术室通过空气净化系统满足空气洁净要求,高级别的手术间应设在手术部的尽端或干扰最小的区域,并有效控制室内的温湿度和尘埃含量;设置消火栓给水系统及手提式气体灭火器,自动喷火灭火系统及感烟探测器等设备。实现理想的手术环境,降低手术感染率,提高手术质量并保障病人的安全。

2.3.2无干扰的工作环境

尽量使用低噪声设备,不播放背景音乐,对医护人员进行降低噪音重要性教育,保持手术间安静有序。进行物品清点,核对病人、手术部位、手术关键环节时工作人员应精力集中,禁止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避免在手术间接打电话,以免影响信息传递性。

2.4用药安全

①加强高危药品管理,如高浓度的电解质、血管活性药、肌松药等毒、剧、麻醉药,高危药品必须单独存放,禁止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且有醒目标志。加强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药品的识别技能,规范药品缩写标准。要求医护人员都知晓常用药品的作用、安全剂量、副反应及配伍禁忌。②加强对麻醉药品管理,麻醉科配备专门麻醉护士,依法进行毒、剧、麻醉类药品的管理和登记。制定药品管理制度和规范,对药品的存放管理规定做好定数量基数、定位放置、定人管理、定期检查和常组织、常整理、常规范、常清洁、常自律,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

2.5严防手术室的医院感染

①有研究证明,经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院内感染率达30%。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摘除手套后进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病人体液、排泄物、黏膜、破损的皮肤或伤口敷料后,从病人污染的身体部位转到干净的部位,直接接触病人的无生命物体(包括医疗器械)后必须洗手或进行手消毒。②手术器械应集中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处理。对腹腔镜、膀胱镜、胸腔镜等腔镜器械,严格按照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规范清洗,消毒流程,并强化落实。及时配置超声清洗机、气压水枪、高压气枪等清洗腔镜器械的设备、等离子低温灭菌器,提高了腔镜器械的清洗质量、消毒灭菌成功率。③对于医院手术室与供应室未一体化的,根据卫生部新颁布的《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设计手术器械处理流程,使用隶属于六西格玛管理的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方法(FMEA),对器械处理流程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进行评估、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并加以评价和改善。使护士掌握器械清洗处理流程、器械的结构及机理、精密器械的处理方法等,有效提高手术器械灭菌效果,保障手术病人安全。④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起始与持续时间,给药方法要按照卫生部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关规定。⑤手术室物品处理。手术植入物安全:所有植入物使用必须符合《医疗器械和药品准入制度》及相关规定,植入物每次灭菌循环,应在生物监测结果出来,且为阴性时方可使用。外来器械(包括厂商提供骨科植入物专用手术器械)必须在手术开始的24h前送到手术室,经手术室重新清洗、包装、灭菌后方可使用。植入物使用记录应可追溯到产品名称、型号、数量、生产商、供应商。术后废弃物收集、存放、处理进行严格的管理:注重加强对护工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规范操作规程;用后的利器及时放入锐器盒,锐器盒由专人管理,及时更换;术后的医疗废弃物应及时放入医用垃圾袋内,与生活垃圾分开处理。

2.6有效沟通

有效沟通是指沟通及时、、完整,毫不含糊,易被对方明白,沟通无效是所有不良事件的首要原因。据报道,沟通失败是70%的警讯事件的原因。

2.6.1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

手术过程中执行口头医嘱、“危急值”报告、手术配合、查对清点等可运用:反馈读/反馈听“closed-loop”交流技巧,在2个或更多人之间传递信息能保障性,包括4个清晰步骤:信息发出者向信息接受者简洁陈述信息;接受者复述听到的信息内容;发出者确认复述内容正确;持续这个程序直至达成共识。在危重症病人紧急抢救和重要检查结果电话回报时,将重要结果登记在“危急值登记本”,复述并达成共识,从而有效防止了信息在传递中出现错误。

2.6.2医患、护患之间的沟通

医患、护患之间要多用开放式的沟通,如在核对病人时要问:“请问,你叫什么名字?”由病人回答,而不能用:“你是不是叫某某?”的问答方式。

2.7规范文件书写及标识,防止手术病人部位及术式错误

①手术通知单必须按要求规范填写保障、清晰、无误,交接病人时履行好签字手续;停手术或换床位及时通知手术室更改,避免接错病人。②术毕对病人身上留置的各种引流管做好标识,注明导管的名称、日期,利于病房护士接手术病人时,快速识别各种管道,避免差错。③将洗手操作流程、六步洗手法、标准预防等标识张贴于醒目位置,有助于医护人员尤其是年轻的医护人员和实习生、进修生正确执行操作及互相监督。

2.8温度控制

术中室温宜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为50%~60%;使用冲洗液时及各种液体输入时应加温至36℃~37℃方可使用;做好病人肢体保暖工作,必要时使用电暖设备;术毕转运病人时加强保暖,避免体温过低引发并发症。

2.9标本存放及设备管理

手术标本应专柜存放,留置标本及送病理检查必须双人核对并在送检登记本上签名,专人定时送检;建立电外科设备管理制度,专人保管、维修,建立操作规程,使用登记和维修登记。使用电外科设备后要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做好记录。

2.10质量控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①质量控制包括对手术病人安全管理;查对制度落实;护理文件书写;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手术室的各种医院感染监测是否达标;手术物品的灭菌质量及有效期(包括一次性物品);手术室标本处理是否规范;年轻护士培训是否按计划完成;病人、医生的满意度等。采用专人专项管理检查、护士长核心环节控制、项目质量控制等质量控制方法,每月质量控制分析及整改,同时采取“三不放过”原则,即未找出原因、不制定措施、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每年修订质量控制标准,以保障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将工作质量、工作数量和病人安全目标管理考核与医院绩效考核其中的医疗质量管理基金、医疗安全风险基金挂钩。制定以不惩罚为手段的不良事件登记报告制度,共享安全信息,利于手术质量管理。②应用系统论的策略将所有手术室工作流程、人员和环境因素以及涉及病人安全的因素纳入系统的范畴当中予以整体化的综合考虑。如手术病人的安全目标视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在构建安全管理的制度、流程和人员配置时要考虑到术前访视、术前核查、体位防护、用药、物品使用安全流程等子系统的影响和制约;将所有涉及病人安全的护理措施纳入体系内进行规划,明确安全控制的重点部位、重点环节;无任何不良事件、无不良后果、保障手术病人安全为总体目标,形成有层次的和系列化的制度、流程及标准文件。例如感染风险控制分为感染风险评估流程、术中无菌技术操作、手术室环境的感染控制等一系列的流程配套体系。将风险评估运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当中,根据循证的方法设计《预防手术压疮风险评估表》《SSI风险评估表》等为护理操作安全建立预防评估体系。定期对护理流程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原因、寻求可行性解决方法的循证管理模式使病人安全管理体系得到不断的修正和维护。③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管理。严格手术室护士的人员配置按照国家的规定,使其科学合理,较大限度地保障手术病人的安全;手术室护士长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分层次、岗位、专题对护士进行培训,定期以笔试和操作考试的形式考核他们对业务技术、技能、制度的知晓、落实情况。④有研究证明,从手术室记录的发生前错事故的资料中找出发生护理差错事故的隐患,提出防止措施,并用制定手术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形式把它固定下来,严格实施定期进行考核,可使差错事故发生率降到低。⑤将根本原因分析法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中,从系统因子中筛选出事件的根本原因,如制度不健全、工作流程不合理,人力资源不足,培训不足,知识不以及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等。针对发生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制定和执行改进措施,经实施后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⑥将品质护理服务贯穿于手术全过程。如:加强护理风险防范教育,增强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确实从思想上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严格执行护理技术规范,对病人实施品质护理服务,使护理风险因素降至最小,保障手术病人安全。手术室实施品质护理的重要环节是做好术前访视,及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等。

3小结

随着我国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和医疗诉讼举证倒置的实施,增强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手术室的每个细节都非常重要,手术室是保障手术病人安全最直接的部门,每一项工作均直接关系到手术病人的生命安全。要根据CHA病人安全目标管理要求,健全和完善手术室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管理措施、落实病人安全目标的护理管理,并从手术室环境,药品管理、严防手术感染、物品的处理、护理人员等角度加强手术室安全管理;运用各种质量管理工具做好手术室质量控制;并将品质护理服务贯穿于手术全过程;应用系统论的策略将所有涉及病人安全的因素纳入系统的范畴当中予以整体化的综合考虑,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方位去落实具体相关措施,做好手术室安全管理,降低、消除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从而高效、及时、地保障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手术病人安全。

作者:古建燕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

手术室护理论文:循证护理过程中手术室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本院手术室行择期手术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男41例,女34例;年龄19~76岁,平均年龄42.5岁;普外科手术30例,骨科手术18例,泌尿外科手术15例,妇产科手术12例;文化程度:小学及文盲16例,初中及高中39例,大专以上20例;麻醉方式:复合麻醉12例,全身麻醉47例,局部麻醉16例。对照组男40例,女35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1.5岁;普外科手术33例,骨科手术17例,泌尿外科手术12例,妇产科手术13例;文化程度:小学及文盲13例,初中及高中36例,大专以上26例;麻醉方式:复合麻醉10例,全身麻醉46例,局部麻醉1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根据医嘱在术前对该组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并对其的皮肤进行清洁使其达到手术要求。核对患者的诊断资料以及病历,并将手术所需的用品提前准备好,并核对手术名称和个人信息。进入手术室后协助麻醉师摆好麻醉体位,麻醉前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术中配合医师进行相关操作,术后注意患者保暖、清洁皮肤,并将患者送回病房,协助摆放麻醉后体位等。观察组则采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每例手术护理,具体方法:①术前对患者的手术预定程序及细节和患者的基本情况分别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精神状态等情况,提出护理问题,获得循证支持后,结合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经验和患者的护理需求制定出护理干预具体方案,力求以的护理细节和衔接处理方式进行护理。同时对患者的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和疏导,以利患者能较好地配合治疗。②术中护理则重点了解患者是否感觉舒适以及患者心理焦虑情况,及时予以护理干预,尤其是麻醉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的应激反应。同时应保持手术室的温度及湿度,术中应避免身体过度暴露,防止体温过度降低和寒颤等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清醒后应及时与其沟通,告知手术效果,并根据患者的不良感受予以护理干预处理。③术后护理宜了解患者的心理、饮食、大小便和伤口疼痛及感染的情况,并予以处理。同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促进患者康复。

1.3观察项目及评分方法

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评分(SCL-90)、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使用SCL-90量表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恐惧、焦虑和抑郁3种不良情绪的严重程度进行单独评估,以2分为是否有在此项不良情绪的分解分值,<2分说明患者无此不良情绪,>2分提示存在此不良情绪。护理质量的评估主要由参与手术的人员进行综合评估,其评估指标包括手术是否顺利、配合程度、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效果,评估结果以、一般及较差进行统计。患者满意度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满分100分,80分以上表示满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包括感染、出血及其他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SCL-90量表评分比较

显示两组患者术前恐惧、焦虑、抑郁SCL-90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SCL-90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是治疗外科疾病和抢救危重患者的主要场所,而现代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不仅是简单地配合手术医师,还应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心理、生理的舒适度,减少心理刺激对患者的神经和内分泌等系统产生直接的影响。由于手术作为一种强应激源,极易导致患者产生影响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应激反应,其中以焦虑情绪为主要代表的心理应激反应,不利于手术及麻醉的正常进行及患者的康复。同时由于患者对自身病情和手术治疗缺乏认识,在这种情况下更容易产生程度不同的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从而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和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针对这些反应,人们试图从加强手术室护理来缓解这些不良状态,但不同的护理模式的效果却不尽相同。传统的护理方法多来自临床护理经验和逻辑推理,缺乏科学的随机对照研究支持。而循证护理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应运而生,由于它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模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室且已取得良好效果。已有诸多报道循证护理运用于手术室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护理质量。认为循证护理应用于手术患者可有效缓解其不良情绪、提高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工作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本组将循证护理融合到手术室护理中,重点抓好术前、术中、术后各环节的护理,并与常规护理进行对照,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SCL-90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的率达88.0%,患者满意度达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3%。提示循证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上述文献报道相一致。通过本组病例的循证护理实践,认为以下几方面有利于提高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①加强护理人员循证护理知识和业务素质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循证护理意识;②循证问题的提出要以现有近期、最的医学理论为基础,并结合患者基本情况,提出护理决策和措施;③实施循证护理过程中应结合临床护理经验和手术患者个体情况,提出护理方法,制订护理计划,并应用于循证护理中。

4结语

总之,循证护理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是为手术患者提供更科学的人性化服务,达到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最终促进患者手术后康复的目的。

作者:杨雪丽 单位:广西博白县人民医院手术室

手术室护理论文:可行性护理专业手术室护理论文

1手术室专科护理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只有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护理专科化已成为临床护理实践发展的方向。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其对护士的素质要求不同于普通病房。随着医学和护理学的发展以及护理模式的改变,手术室护理理念发生了转变。根据患者的个体需要提供适当的护理,确保患者得到好的护理服务,以达到术后较大程度的康复或将患者所不期望的结果降到低成为手术室护理的新理念。专科护士的形成和确立是护理专业化和专门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符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发展趋势。卫生部2011年底颁布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明确指出,争取到2015年,在全国建立10个部级重症监护培训基地,10个部级急诊急救护理技术培训基地,5个部级血液净化护理技术培训基地,5个部级肿瘤护理专业培训基地,5个部级手术室护理专业培训基地……“十二五”期间为全国培养2.5万名临床专科护士。手术室护理是护理的重要内容,被称为护理专业的“及时专科”,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随着外科学和相关学科的发展,手术室护理专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其专业化的特点日益突出。为规范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保障培训效果,卫生部医政司组织中华护理学会及国内有关专家规划编写了《手术室护理学》一书,作为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教材。随后,各省、市护理学会也开始定期举办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班。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及认证标准得以逐步完善。据统计,截至2012年,全国已有5789名护士取得手术室专科护士资格。卫生部计划今后加强评选、建立部级手术室护理专业培训基地,进一步规范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提升专科护士培训效果,为临床输送更多更的专科护理人才。传统手术室护士培养模式主要有两种:(1)根据手术室需要选送部分临床护士到上一级医院手术室进修学习后成为手术室护士;(2)通过科室轮转到手术室,由手术室老护士带学徒式培训。这两种在职培训模式周期长、见效慢,同时增加了培训经费投入。真正由医学院校系统、规范培养的手术室护理专业人才极其短缺。

2我院开设三年制大专手术室护理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手术室护理专业培养的护士是面向各级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具备护理工作所必需的人文社会科学文化知识和医学基础知识,掌握护理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德、智、体、美发展,擅长手术室护理实际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1行业调研

在确立手术室护理专业培养模式及培养内容之前,对我院省内外实习单位中的23所三甲医院及5所二甲医院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所三甲医院和5所二甲医院需要手术室护理专业的护理人员,其中12所三甲医院和3所二甲医院需要三年制大专学历的手术室护理人员。近3年需要的手术室护理人员数量:需要10人以上及7~10人的三甲医院各5所,需要4~6人的三甲医院6所,二甲医院5所。

2.2师资力量

我院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双师型”外科护理学教师共11名(其中硕士6名),专职手术室实训教师3名,另聘请了1名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手术室护士长(已退休)担任手术室实训教师,部分专业课程教学由合作医院具有丰富手术室临床护理经验的教师承担,已构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践教学能力强的兼职教师队伍。Vol.332015No.7

2.3校内实训条件

我院投入一个多亿在新校区建有两栋总建筑面积25378m2的省内的护理实训中心,先后投入一千二百多万元购置了国内外先进教学模型和仪器设备,现有各类护理专业技能实训室125间,实训床位近五百张,可同时容纳1500名学生开展实训;建有现代化模拟手术室6间(其中层流设计手术室一间)配有手术床、无影灯、便携式监护仪、输液泵、呼吸机、除颤仪、常用手术器械包、缝合包、吻合器、气管切开包、麻醉机、单极高频电刀等。这为手术室护理专业校内教学提供了保障。

2.4生源、就业前景

我院生源充足,每年招收三年制大专护理专业学生近千名,有二甲及以上校外实习医院98所。成立了由省内护理专家和学院教师共同组成的护理、助产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护理专业建设、改革与发展。构建了“院校合作、全程共育、分段实施”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和“五位一体”连续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近3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85%以上,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在97%以上。学生毕业后既可从事手术室护理工作,也可从事普通护理工作,增强就业实力和竞争力。

2.5可为医院直接输送手术室专业护士

我院设置手术室护理专业,学生可系统、学习手术室护理专业理论,并到南昌大学及时附属医院接受严格、规范的专业技术训练,为医院输送一毕业就能上岗的手术室护理专门人才。不仅缩短手术室护士培养时间,节约医院在职培训成本,而且解决了因派人外出学习而造成护理人才短缺的问题。综上所述,我院开设三年制大专手术室护理专业是护理行业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是就业市场发展的需要,是切实可行的。

作者:陈宝玲 赵国琴 单位: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

手术室护理论文:规范化手术室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112例手术患者,以60例给予整体护理联合规范化管理的护理方案的患者作观察组,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5~64岁,平均年龄(38.41±19.26)岁;以52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案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17~63岁,平均年龄(39.52±19.6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及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观察组:

给予整体护理联合规范化管理的护理方案。①建立规范章程。主要包括绩效考核、病人核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和输血查对制度等。对于考核优良的护理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奖励,而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则应对其进行再培训。手术病人的核对制度是指术前详细了解清楚病人的姓名、房号、床号、手术名称等。术中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一次性的医疗器械在使用前应严格检查核对,使用之后应先毁形,再消毒。手术过程中给患者输血应执行“十对”制度,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②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护理工作人员一方面应继续加强学习,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③还应加强模拟操作,提高护理技能,从理论和实践上充实自己。④提高护理人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由于手术室护理的工作量大、病人较多且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白班/夜班交替,因此要求护理工作人员必须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⑤应以病人为中心,根据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精神状况,提供最人性化的护理。如在术前访视时,可同时了解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多关心患者,以利于后期交流;在术中护理时,应严格遵循操作流程,圆满完成手术护理;术后随访时,应耐心提醒患者须注意的事项,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并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2.2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方案。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前、术后的手术情况比较:

两组手术室术前空气菌落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术后空气菌落数仅为(70.25±28.10)cfu/m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0.40±80.50)cfu/m3,而此过程中,观察组护理后手术成功率为100.00%,对照组为92.3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发生感染的例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

2.2两组患者术前护理前后SAS评分比较:

两组术前护理前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显著下降,仅为(35.60±4.8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75±5.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出院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

出院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达91.67%,较对照组的69.23%有明显的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现代护理技术得到了提升,但作为特殊的护理单元--手术室护理,仍有较大的挑战。手术室护理工作不仅要为主刀医生提供品质的手术配合,使整个手术工作顺利完成,还要为患者提供周到的人文关怀。因此,手术室护理质量就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治疗效果,甚至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但目前,由于手术室护理工作存在任务量重、压力大、时间不确定等问题,使常规护理不能胜任。而通过实施整体护理和规范化管理,一方面可以明确护理定位,强化护理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本研究通过分析112例手术患者,其中以60例给予整体护理联合规范化管理的护理方案的患者作观察组,52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案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手术成功率为100.00%,而对照组为92.31%;且观察组术后发生感染的例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说明实施整体护理和规范化管理的护理方案可以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患者感染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亦显示,经联合护理后,观察组的SAS评分为(35.60±4.80)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75±5.10)分。说明实施联合护理方案,可以缓解焦虑,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及增强患者对医院的信心。出院后进一步分析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发现,观察组满意度高达91.67%,显著对照组的69.23%。说明联合护理可提高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而提高了护理工作人员的信心。因此,我们认为对手术患者行整体护理联合规范化管理的护理方案,不仅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而提升本医院的良好形象。

作者:武朝辉 单位: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妇幼保健院

手术室护理论文:手术室空气消毒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选取我院大小、形状、条件设施基本相同的两个手术室作为研究对象,每个手术室常规有4~6名医护人员。两组手术室在基本情况、人员配备、手术种类等方面如表1所示,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实施,所有手术患者在手术前均签订知情同意书,患者的所有资料均应用于科学研究,绝不泄露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1.2方法:

两个手术室在手术前均由同一组清洁人员进行彻底的清洁,且手术过程中所需要的手术器械也均经过相同的方法消毒灭菌,进入手术室的人员均进行相同步骤的无菌处理。对照组手术室采用医院常规的紫外线消毒处理,应用ZXC-SGB型紫外线消毒车(上海天呈科技有限公司,电源:220V,50HZ;功率:每根灯管30W;紫外波长:254nm),依据手术室的空间,按照每立方厘米3W的标准计划打开灯管的数量,灯管离地面在2.0m的高度,开灯后6min左右开始消毒,照射1h后消毒结束。研究组手术室采用感染控制路径进行清洁消毒,具体如下:每次手术结束后进行手术室内物品、手术室、通风等的常规清洁工作,然后再进行以下方法消毒:首先,采用循环风和紫外线空气消毒器(上海天呈科技有限公司),去除手术室空气中的尘埃以及微生物。将紫外空气消毒器打开30min,以便清洁空气,杀灭细菌。该机器可长期持续工作,每15min工作一次,一次持续30min,当手术室内有人员在时,也不影响其工作。再次采用外线灯照射杀菌,约用紫外线灯管功率按照每立方厘米3W的标准计划打开灯管,灯管离地面在2.0m的高度左右,开灯后6min左右开始消毒,照射1h后消毒结束。两个手术室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常规的紧急抢救,手术完成进入病房后针对具体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常规护理,由工作认真、业务熟练护理人员主管约8~12例患者,实行8h在班、全天负责制,协助护士长做好质量控制工作。责任组中每一个成员均有自己对应的患者,护士长依据患者以及护理人员的情况,及时做出调整。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和记录患者的病情、安全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以及生活护理和精神康复等。待患者的病情稳定后,及时地向患者解释该病发生的诱因、原因和发病机制等,树立正确的疾病观,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增强对治疗的信心。嘱患者按时按量服药,避免一些不良因素的刺激,定期复查。护理人员还要了解患者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鼓励患者多参加娱乐活动,一方面可以发挥他们的专长,另一方面还可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增强自信心,促进心理康复。术后通过各种护理方式来使患者放松心情,促进手术康复。

1.3观察指标:

分别在手术前10min、手术开始后10min、30min、60min和手术完成时进行标准采样,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消毒效果和术后情况。在手术室中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在距墙壁1.0m处布点,将琼脂培养基平板置于手术室内的采样点处,将距离地面1.5m左右处作为采样的高度,采样时将培养基平板上的盖子打开,采样5min后将盖子盖上送检,检验部门需将培养基平板在37℃温箱中培养2d,观察结果。菌落总数(cfu/m3)=50000N/A×T,上式中A代表培养基平板的面积(cm2);T代表培养基平板暴露的时间(min);N代表平均菌落数(cfu)。

1.4统计学处理:

结果均采用SPSS15.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室空气消毒效果比较:

对照组和研究组在手术前10min、手术开始后10min、30min、60min和手术完成时的菌落总数如下表所示,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20,3.438,6.916,9.810,10.261,均P<0.05)。

2.2两组患者术后情况比较:

对照组10例(31.25%)患者术后体温升高,11例(34.38%)患者术后白细胞升高显著高于研究组的2例(6.25%),4例(12.50%)(χ2=6.564,4.267,均P<0.05)。对照组术后应用抗生素时间和拆线时间分别为(4.64±1.13)d和(8.89±2.38)d显著高于研究组的(2.43±0.49)d和(6.43±1.89)d(t=10.152,4.581,均P<0.05)。

2.3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34.38%(11/32),研究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9.38%(3/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51,P=0.016<0.05)。

3讨论

手术室在医院的各个科室中是易感染的科室之一,担任着对患者进行手术和抢救的重要角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设施技术的进步,手术室的条件也较之前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其中的基本配备也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增加,设备的增加空间的增大相应的对手术室的清洁和消毒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术室的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部分,良好的管理可以保障良好的医疗质量。一个好的手术不仅取决于医师的手术技术,手术室的环境状况时刻围绕着患者,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手术的质量。近年来,医院感染的报道率在逐年增加,其中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之一,由于手术室内患者处于特定的状态,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病情处于严重状态再加之医师的侵入性操作,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使患者相较于普通病房更易发生感染。感染发生增加,易诱导患者病情加重,增加医院治疗和护理工作的负担,从而消耗更多的医疗资源,不仅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还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要向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系列问题,良好的手术室环境是根本。按照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普通手术室为Ⅱ类环境科室,其空气消毒效果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规定的菌落总数不超过200cfu/m3。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影响手术室空气质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手术室内物品器械过多,摆放不整齐,空气流通性差。②各种器械在消毒前没有很好的进行彻底的清洁。③手术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频繁的出入手术室。依据以上原因,外科主管人员针对手术室进行了系统的规范管理,以便减低感染的发生,称之为感染控制路径。该方法从手术室物品的清洁、摆放、通风、手术室清洁、手术室消毒等几方面进行了规范的操作,保障神经外科手术室的清洁度。本研究结果发现,手术前10min、10min、30min、60min和手术完成时,研究组手术室内菌落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手术室感染控制路径对神经外科手术室空气消毒效果较好。研究组术后体温升高、白细胞升高、抗生素使用、拆线时间以及感染率发生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手术室感染控制路径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降低术后感染率,表明手术室感染控制路径对神经外科手术室空气消毒效果安全性高。

作者:隋晓玉 单位:河北省隆化县第二医院

手术室护理论文:手术室非全身麻醉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入组标准:①择期非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②年龄18~60岁,性别不限;③能够与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无认知功能障碍;④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II级;⑤同意进入本研究,能配合调查;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需要在全身麻醉下手术者;②有慢性疼痛史;③有药物或酒精依赖者;④合并恶性肿瘤、精神病、癫痫等疾病者;⑤依从性差或不愿进入本研究者。

1.2一般资料:

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选择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18~60岁,平均(43.67±9.11)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3例、高中或中专18例、初中7例、小学5例。麻醉方式:连续硬膜外麻醉24例、神经阻滞麻醉13例和局部麻醉6例。对照组:男21例、女21例,年龄18~60岁,平均(43.18±9.04)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2例、高中或中专20例、初中6例、小学4例。麻醉方式:连续硬膜外麻醉25例、神经阻滞麻醉12例和局部麻醉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麻醉方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术前访视及交代注意事项、术中维护静脉通道安全及保障用物无菌、术后协助患者安全返回病房和完整交接护理用物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环境、心理及生理等方面的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3.1环境干预:

①术前访视,交待病区责任护士做好患者的环境护理。②预计患者进入手术室前1h,调整手术室温度和湿度。手术过程中尽量减少器械碰撞,仪器不用时及时关闭,术中减少人员进出的次数、避免频繁,不要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情,也不要在手术过程中分析患者的病情等。

1.3.2心理干预:

①术前访视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②寻求社会及家庭的支持系统。让家属及亲朋好友多与之交流,帮助患者正视现实,减少焦虑、抑郁、紧张等情绪反应。③根据患者的接受能力,进行麻醉和手术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升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④护士可通过手机拍摄手术室环境、手术过程中可能使用的设备,可减轻患者进入手术室的紧张程度。⑤手术过程中,倾听患者的感受,创造和谐融洽的氛围,加强非语言沟通,如患者感到疼痛时,护士帮助擦去额头的汗水;术中情绪紧张时,握住其双手,轻抚其肩部及额头等,使其感到安全及重视。

1.3.3生理干预:

①术前,教会患者全身肌肉渐进放松技术,每天2~3次,每次30min。②音乐疗法: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个人对音乐的喜好等因素,选择适宜的、舒缓愉悦的音乐,每天听2~3次,每次30min。③意象引导。进入手术室后,引导患者自己找到一个舒适的体位,思想集中、排除杂念、闭目养神,想象自己在一个非常宁静和轻松舒适的空间,从而进入放松状态。

1.4效果评价:①负性情绪:

应用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得分经相关公式换算成标准分。②舒适度:采用美国舒适护理专家Kolcaba的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CQ)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4个维度,分数越高舒适度越高。

1.5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价比较:

入院时,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相似,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1d,两组患者SAS及SDS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均下降(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舒适度比较:

围手术期观察组患者GCQ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手术是一种强烈的应激原,可导致非特异性生理、心理反应,尤其是非全身麻醉患者,应激反应更为明显,甚至加重病情。因此,减轻或消除患者的这种应激反应,十分必要。护理干预是一种整体化、综合性的护理模式,通过主动、预见性地护理措施,可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有助于减轻术后疼痛程度等。护理干预的核心是改变患者的认知及行为等,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痛苦,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较大程度的提高生理及心理舒适度。本研究对非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术后1d患者SAS及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围手术期患者GCQ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环境护理可以改善住院条件,使患者处于愉悦的环境中,可以增加患者生理及心理的舒适度,减轻焦虑及抑郁。心理护理的作用在于通过知识的普及教育和对患者的心理保健影响和改变患者的行为,可以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提高治疗依从性,使手术顺利进行,并有助于术后治疗能够及时、、顺利、有效地得到执行,使患者的恐惧、焦虑、压抑、悲伤及无助等不良情绪得到释放,帮助患者走出阴影,从而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作者:刘素琼 陈玉 单位:四川省仁寿县人民医院 成都医学院

手术室护理论文: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6月—2014年3月收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94例,其中男52例,女42例;年龄62~84岁,平均(73.6±2.5)岁;其中股骨干骨折26例,股骨颈骨折31例,胫腓骨骨折22例,其他15例;合并症:冠心病19例,糖尿病35例,高血压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6例,其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62~84岁,平均(73.6±2.5)岁;胫腓骨骨折10例,股骨干骨折13例,股骨颈骨折15例,其他8例;合并症:冠心病7例,糖尿病9例,高血压19例。观察组48例,其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61~84岁,平均(73.4±2.4)岁;胫腓骨骨折11例,股骨干骨折14例,股骨颈骨折16例,其他7例。合并症:冠心病9例,糖尿病8例,高血压1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及合并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包括术前准备和术中配合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手术室护理:(1)术前护理:术前1d展开术前访视,详细地掌握患者病情,针对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介绍手术方法、预期效果、术中配合方法及注意事项等,使患者明确手术的重要性,增进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为患者讲解手术室内环境与手术器械的相关知识,消除患者的陌生感,确保手术顺利开展。(2)术中护理:手术当天,手术室护士热情接待患者,并给予有效的心理支持,根据手术需要协助患者摆放适当的体位,较大限度的保护患者隐私,缓解患者焦虑及紧张心理,减少术中不必要部位的暴露。术前为患者讲解操作主要步骤,给予有效鼓励与安慰。观察患者手术过程中的表情变化及病情,发生意外时需保持冷静,配合医师及时处理。(3)术后护理:术后仔细清洁患者的伤口并包扎,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巡回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送患者回病房进行交接,待患者清醒后告知其治疗进展,并给予鼓励和健康指导,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

1.3观察指标

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焦虑及抑郁情况进行比较,利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率调查表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进行调查。满意率=十分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焦虑及抑郁情绪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时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80.4%)低于观察组(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下肢骨折患者常需通过手术来实现骨折复位、固定,促使骨折快速愈合,然而手术是躯体性及心理性应激源,可导致患者心理与生理发生应激反应。老年患者通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且机体抵抗力较差,故对手术的耐受性较差,因此在手术治疗老年下肢骨折时进行有效的手术室护理意义重大。老年患者通常对于手术治疗有严重的恐惧心理,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患者可能出现血压升高及心率增加等不良反应,导致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进一步下降,对手术的顺利开展影响严重。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应主动展开术前访视,详细把握患者病情,主动和患者沟通与交流,同时努力培养良好的护患关系,赢取患者信任,从而有效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同时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熟悉程度,以免其进入手术室后产生强烈的陌生感。在和患者沟通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主动为患者讲解手术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对手术的进展做到心中有数,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真诚的态度、负责的精神与熟练的技能进行护理,同时对患者病情的改变情况及手术进展情况予以严格观察,给予患者充分的安慰与鼓励,增强其治疗信心。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应及时告知其手术进展及取得的效果,同时给予健康指导,进一步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通过人性化护理可极大消除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的术前焦虑及抑郁情绪,对手术的顺利开展极为有利,同时可大幅提高患者术后康复速度及生活质量。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示人性化护理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作者:石云 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第四人民医院

手术室护理论文:细节护理中的手术室护理论文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8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的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91例,女69例;年龄19~58(44.9±7.3)岁;手术时间30~386(155.3±19.4)min;手术类型:普通外科52例,骨科33例,妇科27例,泌尿外科33例,神经外科15例;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9例,初、高中67例,大专及本科46例,本科以上18例。所有患者均精神智力正常且手术成功,术中未见明显并发症。将160例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两组,2013年5月~2014年1月接受手术室常规护理的97例患者为对照组,2014年2~8月接受护理模式改革后手术室细节护理的63例患者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手术室常规护理,即术前将疾病相关知识及手术注意事项等告知患者,术中给予相应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模式改革后的手术室细节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术前护理:护理人员到病房了解患者一般情况,为患者讲解手术概况,并告知患者手术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配合方法;选取类似疾病手术成功案例向患者介绍恢复情况,以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但避免提及意外、死亡等词汇;从患者的角度出发,采用和蔼的态度及通俗易懂的语言与其进行沟通,详细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交流时间以15min为宜。②术中护理:为确保手术顺利完成,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应做好各项准备。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以温和的态度进行自我介绍,消除患者戒备心理,并且陪伴患者身边,时刻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尽可能消除患者紧张心理。在麻醉时,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麻醉完成后,协助固定好手术部位,要注意遮挡不必要暴露的部位。如患者提前清醒,可告知手术进程,安抚患者情绪。术中要加强对患者体征的观察,如有不适或者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向医生报告,给予调整。此外,要做好家属的安抚工作。手术结束后,对患者皮肤清洁应耐心细致,并认真清点纱布、缝针、手术刀等器械,避免遗留患者体内。在麻醉清醒后及时时间告知手术是否成功,并嘱家属安心照顾。

1.3评价指标

①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估共包括4个方面,分别为仪器设备管理、器械准备、洗手护士及巡回护士配合技能、消毒隔离,每个方面分别赋予30分、20分、30分、20分;护理质量安全为各项总分,低为0分,较高为100分。手术室护理质量得分越高越好。②护理满意率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手术室护理满意率调查表进行评定,内容包括护患沟通、护理服务、术前手术室准备、患者舒适度、护理技术等方面,低为0分,较高为100分。根据总分将患者满意程度分为3个等级,>85分为满意,60~85分为比较满意,<60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率=(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接受手术室护理的质量比较

观察组仪器设备管理、洗手护士及巡回护士配合技能、消毒隔离及护理质量安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器械准备项目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83.51%。

3讨论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人员不仅要为患者提供医学方面的服务,同时也要为患者的生理、心理提供相应的护理。因此,做好手术室的细节护理对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研究表明,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不仅可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而且还能够向患者展示医护人员的专业护理水平,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的满意程度。本研究探讨了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实施效果,2014年2月护理模式改革后接受手术室细节护理的63例患者仪器设备管理、洗手护士及巡回护士配合技能、消毒隔离及护理质量安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护理满意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细节护理可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高,有利于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医学模式与护理模式的转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已由以前的单纯减轻病痛发展到享受高质量的身体与精神的治疗及护理。因此,手术室实施细节护理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及患者满意率,确保手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华 江敏琼 单位:广东省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手术室

手术室护理论文: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室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70例患者均为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住院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外科学》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诊断标准,均无其他合并的外科疾病等。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男17例,女18例,年龄25岁~52岁,平均年龄(38.1±8.9)岁;胆囊结石28例,胆囊息肉7例;病程3个月~24个月,平均(10.1±5.2)个月;文化程度:高中以下10例,高中及以上25例。对照组男16例,女19例,年龄24岁~49岁,平均年龄(38.8±9.2)岁;胆囊结石27例,胆囊息肉8例;病程2个月~28个月,平均(11.9±5.7)个月;文化程度:高中以下11例,高中及以上24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病程、文化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采用传统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围术期手术室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具体如下:

1.2.1术前护理

术前访视期间主动向患者进行自我介 绍,对手术方式进行详细讲解,对围术期的注意事项进行介绍(包括术前禁食、休息、更衣、备皮等);对手术室的布局等采用图片、健康手册等方式进行讲解;给予患者的心理支持,告知手术的科学规范性,消除手术恐惧感。

1.2.2入手术室后的护理

进入手术室后,应当热情接待,并给予相应的鼓励、安慰等,同时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减少不必要的暴露。

1.2.3手术期间的配合

手术前日晚应当仔细检查腹腔镜设备(气腹机、高频电刀、电子腹腔镜),术前将相应设备调整至工作状态。手术前应常规备开腹器械1套、腹腔镜专用器械1套、45℃左右无菌温水、止血纱布、标本袋等。手术期间,台上护士一定要熟悉器械名称、用途、性能,术中要集中注意力,根据屏幕显示、快速传递相应器械,配合手术。术后要核对相关器材消耗信息。

1.2.4术后护理

送患者回病房后,应仔细向病房护士交接患者,告知手术情况及注意事项。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术后注意事项及镇痛泵的使用方法等。

1.3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术前晚、术后2d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0分无痛,10分最痛,对患者术后2d疼痛进行评分;对患者的手术效果、并发症、住院时间进行观察、记录。患者出院前对手术室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进行评估。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Wilconx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围术期心理状况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前晚、术后2d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2组术后康复情况及满意度比较

2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成功率,术中无中转开腹,术后无感染、出血、胆瘘、电烧伤等并发症。观察组患者术后2d的VAS疼痛评分、平均住院时间、患者对手术室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的发病率正逐年升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经作为这两种疾病治疗的金标准在外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及运用。因此,探讨规范合理的手术室护理方式来增强手术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医学模式已经由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因此,手术室的护理务必体现出相应的人文关怀,通过护理人员术前对疾病及手术相关知识的讲解,有助于患者理解手术的必要性,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缓解患者术前的焦虑情绪,有助于提升手术治疗效果。笔者认为:手术室的医护配合处于增强手术效果的核心位置,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需要熟练掌握相关仪器设备作用和性能,使用方法和一般故障的排除,熟悉手术步骤、流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配合手术医师进行手术,以达到熟练传递手术器械,缩短手术时间,增强手术效果的目的。术后对患者及家属详细交代术后注意事项,有助于家属科学、规范地对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合理处理相应突发情况,促进疾病恢复。

作者:程雪梅 单位:中信机电制造公司总医院

手术室护理论文:绩效考核下手术室护理管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手术患者538例及手术护理人员100名,将其作为考核组。考核组选取患者中包括

男304例,女234例,年龄18~84岁,平均年龄(41.3±9.5)岁,患者手术时间30~260min,平均手术时间(120.1±19.5)min。选取患者手术后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状况,患者术后恢复状况良好。手术护理组包括护士28例、护师56例、职称主管16例,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4.2±2.5)岁。选取同时期本院手术患者436例及手术护理人员60名,将其作为对照组。两组人员在患者及护理人员性别、年龄、状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制定考核标准

本次绩效考核标准制定的过程中主要依照《护理人员岗位责任制》标准,依照手术室护理要求及护理原则,对护理工作性质进行明确。考核标准选取的过程中要求严格依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保障绩效标准与手术室内容符合,对内容进行细化,层层深入、层层递进。

1.2.2量化考核办法

①将出勤量化:该内容量化的过程中可以依照分数制进行处理,出勤一次记为1分,每个月底对出勤状况进行记录、统计。满勤分数为100分,包含法定节假日;②将业绩量化:该内容量化的过程中从四个方面对工作内容进行考核,其中道德共20分,包括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护理态度、工作责任心、工作行为等;能力40分,包括护理人员基本理论知识、护理能力水平等;出勤基准分25分,包括护理加班次数、夜班次数、手术次数等;业绩基准分15分,包括护理人员自学考试、、学术交流等;③将工作量量化:该内容量化的过程中主要依照护理过程中的各项护理内容进行划分。本次绩效考核的考核项目主要包括42项,依照护理状况对分数进行扣除。

1.3评级标准

本次评价的过程中主要对1年后患者的护理状况和护理满意度进行确定。本次护理满意度调查采取本院自制调查表格完成,满分100分,护理满意度越高分数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次护理的过程中考核组患者满意度达到(95.7±4.5)分,护理人员满意度达到(97.2±3.4)分,护理纠纷率为2.60%,护理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绩效考核是以目标为导向,对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工作进行分析、评价并给予对应奖惩的一项策略。绩效考核可以有效改善员工在组织工作中的行为,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和积极性,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各项目标,对体系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传统手术室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工作量不同、工作难度不一样,但却获得相同的报酬,这种状况严重限制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益和护理质量。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和进步,人们对手术室护理效果的要求逐渐提升,通过绩效考核提升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在当前的手术室工作中已经势在必行。绩效考核在手术室护理工作落实的过程中可以从护理指标出发,依照护理内容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可以对人员进行激励,有效改善了各项护理指标控制效益。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绩效考核体系在构建的过程中要依照自身结构状况,在原有护理工作基础上构建。护理人员要通过绩效考核分数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采取对应策略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升自身工作效益。绩效管理的过程中,护士长要严格依照绩效考核体系标准,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确保绩效考核能够顺利进行。考核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要依照手术室护理工作开展状况不断调整,依照各科室工作制度不断完善,确保绩效考核能够得到长足发展。与此同时,在考核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还要考核过程中的各项流程进行分析,观察考核工作是否存在重叠、交叉,要及时对不必要的考核工作进行调整,防止影响工作效益。绩效考核管理要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护理人员工作状况进行分析,依照上述四项指标对护理人员工作效益进行明确,从而将工作内容及工作效益量化,对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评价。通过这种量化指标可以从根本上提升护理人员工作效益评价的性、有效性和性,加速了手术室护理质量。本次绩效考核工作实施的过程中主要依照本院科室内容为基础,以科室为单位建立了量化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考核依照手术室工作指标、工作原则、工作任务量等进行分数制考核,由专业护理工作质量控制小组对护理人员的各项绩效分数进行确定。本次绩效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由专人定期对各项数据进行收集,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可以随时对自身的各项数据记录进行查询。每月定期由绩效考核组织对考核内容进行公布,依照考核结果分数对护理人员的工资、奖金进行调整,并由上述数据的累计确定年终奖金。在本次绩效考核的过程中,考核组患者满意度达到(95.7±4.5)分,护理人员满意度达到(97.2±3.4)分,护理差错率为1.86%,护理纠纷率为2.60%;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仅为(77.2±5.6)分,护理人员满意度仅为(88.4±4.5)分,护理差错率为6.42%,护理纠纷率达到9.63%。考核组护理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证实:绩效考核可以从根本上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益,改善患者护理质量。在上述护理操作下,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大幅提升,对护理工作的开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绩效考核从量化指标入手,将手术室护理工作由被动转化为主动,从根本上提升了护理人员的护理主观能动性。在上述过程中,绩效考核工作降低了护理问题的发生率,对保障患者早日康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升绩效考核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对其进行深化研究,已经成为医院手术室建设和管理的重中之重。

作者:郑岩 董艳 单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手术室护理论文:人性化品质护理中手术室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间进行择期手术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骨科患者48例,普外科45例,妇科45例,肝胆外科39例,泌尿外科23例;男性89例,女性111例;年龄15~87岁,平均(56.4±6.2)岁。依随机平均分配原则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于年龄、性别、病因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施行人性化品质护理措施。内容如下:(1)术前护理。术前1日前往病房进行访视,核对患者信息后进行自我介绍,语气温和。告知自己将陪伴其进行手术,有需求可随时提出,自己将会努力予以满足。介绍术前要求和术中注意事项,帮助患者做好术前心理准备;(2)术中护理。术前可提前进入手术室调好室温。向患者解释术中各项操作,同时观察患者表情,了解其需求,适时回应;(3)术后护理。清理术后残留血迹和消毒液,据患者术式取合适体位。患者清醒后告知手术成功,送上祝福。

1.3观察指标

(1)术后应激指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及皮质醇;(2)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用(x-±s)表示,组间-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后,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应急指标及术后满意度,其结果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给予人性化品质护理服务的观察组其不仅仅术后应激指标数值较低,且患者满意度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一般研究结果相同。由此可见,术前和患者进行心理沟通,术中以人性化措施抚慰患者紧张情绪、术后给予细密护理,均是提升护理满意度有效措施。故,人性化品质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佳,有助于缓解患者术后应激反应,且利于提升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具推广意义。

作者:李倩 丁治玲 许丽 单位:日照市东港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