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会计监督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会计监督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会计监督论文

会计监督论文:浅谈加强和完善我国会计监督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生活发生很大的变化,会计监督体系初步形成,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些部门和单位因缺失诚信,致使会计信息失真。不仅影响了投资人、债权人及社会公众的利益,同时也阻碍了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的正常进行。

(1)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健全。

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法律法规的保障,会计监督也亦如此,但目前会计领域依然存在无法可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比如,新《会计法》虽已颁布,但是相关配套的细则却没有出台,致使新《会计法》在执行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当出现违规事件,仍没有相应的法律条款进行有力制裁。加之已出台的法律制度执行力度不足、监管与惩罚力度不足等,导致监管体系制度上的缺陷。

其次,有的单位在新财务制度运行之后,不能及时更新,导致“新制度、老法子”,会计管理混乱。

(2)单位负责人缺乏监督意识。

对单位负责人的监督意识薄弱,阻碍了会计的有效监督。不少单位负责人是“财盲”,认识不到会计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未从根本上认识到虚假会计信息也是一种造假、制假,致使一些单位负责人为实现部门利益较大化,唆使、暗示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做假帐,影响正常会计工作,阻碍会计工作的有效监督。

(3)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虚假的会计信息一般都出自于会计之手,因此,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在会计监督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薄,往往以不知情为由,有意无意制假,不能真正完成会计使命。另外,会计人员监督意识不强,职业判断能力弱,往往根据领导的意识办事,唯命是从,在权大于法的思想下,不能根据事实说话,使得会计信息失真,更谈不上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抵制。

会计监督论文:企业监督体制下财务会计论文

一、企业财务会计监督主要内容分析

企业财务会计监督的目的在于为企业管理决策层以及信息需求者提供、、相关的财务报告,企业的财务会计监督工作主要是围绕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开展,财务会计监督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对原始凭证的审核监督

确保原始凭证的真实、规范、合法是控制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也是财务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原始凭证审核监督的主要内容是确保原始凭证的真实合法以及合理,对内容不、不完整的原始凭证督促经办人员纠正完善,对虚假或者是违规的原始凭证,及时查明原因追究责任。

(二)对财务会计账簿的审核监督

对财务会计账簿的审核监督主要是要求企业的会计部门以及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要求整理归纳会计核算资料,纠正各种会计账簿作假、设置账外账等行为,并配合完成国家或者是外部社会机构对企业的监督。

(三)对企业财务报告的监督

财务报告是企业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外部主体了解评估企业财务状况的主要手段。对于财务报告的监督,重点是,避免出现编造、攥改财务会计报告的行为,依靠财务会计报告的评估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财务状况。

(四)对财务收支进行监督

对于企业财务收支的监督主要是确保企业财务收支审批手续的健全,制止纠正各种财务收支违规的行为。同时执行财务清查制度,对财务收支纪律、账簿、实物以及款项是否对应进行监督,确保财务收支规范、财务资产安全。

二、当前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财务会计监督体系不完善

当前我国企业在财务会计监督管理上,重视程度不足,甚至没有健全完善的内部财务会计监督体系,需要开展会计监督工作时,临时组织,造成了财务会计监督工作缺乏长效性。此外,对于政府监管部门的会计监督往往只是简单应付,也没有积极的借助外部专业会计事务所进行财务会计进行审计,造成了财务会计监督的实效较差。

(二)企业内部的财务约束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我国企业管理模式中,普遍存在着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在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没有设置健全完善的岗位管理责任制度,而且对于各项业务流程也没有标准的规范与约束,造成了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例如财务票据填制不合理、审批程序不健全,账实记录不符等等问题,不利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开展。

(三)财务会计监督工作人员能力水平有待提高

财务会计监督工作对于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与个人素质要求较高,但是现阶段,我国企业从事会计监督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落后,影响了财务会计监督工作。

三、完善企业财务会计监督的措施分析

(一)充分发挥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约束机制的监督作用

企业内部的约束机制也是企业财务会计监督的重要形式,通过在企业内部落实内部会计责任等措施,发挥约束机制对于财务会计的监督约束作用。现阶段,完善企业的内部约束机制应该重点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明确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工作岗位责任制,对不同会计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业务内容、标准要求以及考核方式提出具体要求,以责任管理的方式促进企业会计工作人员严格执行财经法律以及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规章制度;完善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牵制制度,通过采取岗位分设、定期轮岗等制度,确保财务会计相关的业务活动可以其他业务流程人员查证核对。强化考核评价约束机制,通过考核评价机制,定期对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工作情况进行汇总整理,对各项财务会计活动的相关状况进行具体分析,以确保各项财务规章约束制度得到有效的执行。

(二)改革企业会计监督方式

对于企业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首先应该明确企业会计监督工作的主要内容,即对企业所有的会计业务以及会计资料进行的审核,同时根据企业业务发展和会计内控管理需要应及时进行修改和调整会计监督的内容,实现会计审计的灵活、。在会计监督方法上,应该依靠会计监督机构集中管理,将系统审核与人工查账、审核与重点深度审核、现场查阅与非现场审核等几种监督方法相结合,对企业的凭证业务、授权业务、应收应付款项业务进行审核监督,同时及时将发现的问题上报企业管理层,并反馈财务会计部门进行整改。

(三)提高企业财务会计监督主体的作用发挥水平

提高企业财务会计监督水平,必须充分发挥企业会计监督主体的作用。首先,应该强化企业的内部会计监督,通过强化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来提高企业内部监督力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该重点对会计信息资料进行内部审计,同时对企业内部的各种内部稽核、岗位责任以及内部牵制等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通过强有力的内部监督检查,确保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真正发挥作用。其次,应该充分重视外部会计监督的作用,积极配合财政、税务、审计、金融监管等部门对企业的监督,确保财务会计活动的合法合规。同时与会计事务所开展合作,委托专业的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的所有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依靠注册会计师独立性强、专业水平高的优势强化对企业的财务监督管理力度。

(四)加强财务会计监督人员队伍能力素质建设

对于财务会计人员队伍能力素质的培养上,首先应该加强对财务会计监督工作人员在国家财经纪律、财务会计监督相关理论知识、企业内部财务会计规章制度、内部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专业能力教育,确保能够适应财务会计工作的开展。其次,应该强化对于财务会计监督人员职业道德以及法制观念的培训,确保财务会计监督人员能够客观公正的开展财务会计监督管理。

四、结束语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市场风险隐患越发增多,在这种形势下对于企业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会计监督的职能作用越发凸显。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会计监督的重要性,强化会计监督意识,增强内外会计监督落实力度,提高会计人员队伍水平,以提高企业会计监督效果,促进企业经营发展的稳定有序。

作者:柳长江 单位:山东省新泰市财政局

会计监督论文:医院会计工作监督中网络信息论文

一、建立有效的医院会计信息监控系统

对医院会计信息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作为运行相对独立的系统,包括很多不同的财务数据,分布在医院财务系统中的每一个子系统中,通过多个监测服务器和监测平台,能够对医院各项服务工作中产生的财务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控和传输,发出实际的预警报告。分散存储的各种财务信息数据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管理,很容易出现实质性的漏洞,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网络技术下的医院会计信息达到完整、安全性以及有效的要求,可以结合实际发展状况采取立体式、多方位的监督以及管理模式,也就设计利用网络服务器对各种会计信息实时统一的管理。针对每一个系统的运行状况设立安全的监控管理服务器,并有这些服务器对不同的会计信息进行科学处理,,将其集中到整个信息库中实施储存,从而保障医院会计信息产生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得到控制和管理,提升会计工作的科学性和安全性。

(一)管理会计信息数据的录入环节

在对每一个阶段的会计信息进行输入之前,都要进行系统的检验,实施分工录入的方法。例如在对门诊收费系统进行管理时,输入会计信息数据之前,管理工作人员要对门诊收费相关信息进行仔细核对,安排不同的工作人员对每一个产生的会计信息进行科学的核对,一旦出现任何错误,要及时进行纠正,避免出现较大的损失。

(二)管理会计数据信息的形成环节

例如在对医院住院项目收费工作进行管理时,病人住院阶段产生的各种费用,通过工作站可以将住院费用进行完整记录,还要对病人住院过程中相关收费实施严格的监管,通过表格设定,将有关数据及时汇总到工作监督管理中心,由财务管理部门对其进行监管和检查,对于出现的各种错误要及时进行纠正。

二、做好财务信息的监督、管理以及预测工作

(一)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

根据现阶段《医院会计制度》相关标准和要求来分析,医院会计报表主要由收入支出总表、资产负债表、药品收支表、医疗收支表、基本数字表、基金变动状况表进行分析。保障每一个表格都能够对每一方面的财务信息进行反映。利用相关的信息网络技术把能够反映各项经营事项以及活动进行分析。从而保障经济和交易事项能够及时进行处理、记录和报告,财务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和监管,对于各种医院财务报表的相关软件进行开发和利用,利用计算机取得相关的目标软件,让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能够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计算。

(二)设定医院会计信息监控

在医院会计信息监控系统进行设计过程中,要注入相应会计监控经济指标,设置相关的数值,从而保障数据达到一定的临界点时,在对各项信息监控指标进行设定时,要通过专家访谈法和统计学方法实施设定。

三、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提升会计监督工作水平

(一)做好医院信息管理资金支持工作

网络信息技术在整个医院会计工作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要想提升网络信息技术利用水平,为医院会计工作创造相应的条件,投入一定数量的资金支持。医院网络信息技术的实际利用能够从根本上反映医院经济管理工作,反映财务管理以及会计工作系统,所以,做好网络信息技术的管理工作,能够提升会计信息化建设水平。医院管理和领导阶层要创建相应的监督以及引导工作,做好资金支持工作,保障网络信息技术能够在医院会计工作中发挥实际的作用。

(二)建立并完善信息管理工作制度

信息管理工作对于医院会计信息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因此,会计工作人员要从根本上对会计系统的相关制度进行制定和完善,保障会计工作系统能够顺利运行,按照医院在每一个阶段的实际现状,对网络信息技术的管理以及监督工作制度进行建立和完善。

(三)提升网络信息技术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网络信息技术管理工作人员是会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在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招聘时,要对卫生信息专业工作人员进行引进,从而强化信息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定期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水平,保障医院各个阶段的会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对于医院会计工作人员管理阶层要实施相应的考核制度,利用理论联合实践等工作方法,对年龄较大或者资质较老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从而保障他们的网络信息技术利用水平不断提升,产生更大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

四、结束语

在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动作用下,会计监督工作水平也开始不断提升,在会计监督工作系统不断开发和利用下,保障医院各项经济工作顺利进行,避免出现较大的财务漏洞以及差错,保障各项会计工作的监督水平能够显著提升,网络信息技术在产生、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漏洞,会计工作人员要结合实际状况对其进行改善和提升,从而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李金红 单位:山东省高青县田镇街道卫生服务中心

会计监督论文:会计监督财政管理论文

摘要:我国财政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暴露出了财政管理工作存在的种种问题。会计监督则是整顿财政管理工作秩序、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文章将结合实际,分析当前基层财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会计监督对于完善财政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并从会计监督角度探索如何能够促进财政管理全局工作的实现。

关键词:财政管理;会计监督;全局

基层财政管理工作是我国财政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其是否能够健康稳定的运行直接关乎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性。近几年,我国不断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调整财政管理体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是也暴露出了基层财政管理各项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在改革的浪潮中,如何才能够把握机遇、直面挑战,实现财政管理全局工作的有序开展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新时期下财政管理工作面临的困境

随着国库集中支付、财政预算等机制的不断调整,财政管理工作也在不断的转型过程中。从日常的实务工作来看,转型过程中的主要问题集中于思想、人才、制度以及信息化四个方面。

(一)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更新

对于财政管理工作认识上的偏颇是阻碍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主观因素。在我国财政体制的改革过程当中,常常伴随着多种“声音”。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对各项财政制度的改革措施非常重视,认为这些措施相较于之前的财政制度而言能够有效的改善某一类或者是某些问题;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则对于各项改革措施持抵触的态度,他们认为制度的实施耗时耗力,并且会给他们原本正常的工作带来较大的冲击。多种“声音”的存在向我们揭示了财政管理相关工作宣传不到位以及认识不深刻等问题。

(二)人才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基层财政机构操控能力偏弱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还存在着较大的上升空间。仅从学历结构来看,本科以上学历财会人员虽然有了较大比例的提高,但是这批学历构成当中仍旧有一部分是属于社会教育机构的毕业人,整个队伍的专业基础以及职业素养都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此外,在财政档案管理、行政管理等工作环节上也缺乏相应的专业性人才,无法为财政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制度执行力度有待提高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县级财务管理的规范性、严谨性等较从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制度制定合理、财务监管及时有效。但是,在制度的执行力度上尚存在着提高的空间。比如,由于各个岗位之间工作衔接存在时间和内容上的不协调,导致制度的执行存在推诿的状况;一些工作人员过分的依赖工作经验或者固化的思维方式而忽视了制度本身执行的可行性以及条件等,造成工作效率低下。

(四)财政信息化平台有待进一步完善

信息化一直是财政体制改革过程中所强调的重点,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也在陆续引进相关财政管理软件,但是对于其具体应用还存在着很多细节性的问题。比如,系统功能应用不、系统数据录入程序存在漏洞、系统安全性未及时检测等。此外,单位内部各个部门之间有关财政工作信息的沟通平台也急需建立,否则将大大影响工作效率。

二、会计监督对促进财政管理全局工作实现的重要意义

实现财政管理的全局工作需要各个单位多方努力,会计监督作为整顿财政管理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与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实现财政管理全局工作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一)有助于观念的及时更新

观念的更新除了需要采取各种主观性的措施使各单位认识到财政管理全局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应该如何正确开展工作等以外,还需要采取相应的客观性措施来约束各单位的财务行为,保障财政管理工作能够在正确的方向下开展。会计监督制度恰恰能够满足观念转变过程中客观性的需求,并且的会计监督能够渗透到财政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实现对全局工作的监督。

(二)有助于弥补人才的缺失

综合性人才的缺失给财政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细节性的问题层出不穷。在无法迅速满足财政工作对人才的需求时,会计监督工作可以尽可能的避免财政工作的各种细节性问题。比如,会计档案的检查可以弥补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分类、归档整理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发票报销情况的检查可以规范报销人员的行为等。

(三)有助于提高制度执行力度

的会计监督贯穿于整个财政管理工作,任何重要环节的执行效率和效果都会受到会计监督的外在考量。以单位的采购业务为例,在会计监督制度下,相关人员会审查采购物品的可采购性、采购合同签订时是否遵循相关内部控制活动、采购物品的后期使用效率以及维护情况等。

(四)有助于弥补信息平台的不足

信息平台构建所存在的问题大大的威胁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性以及及时性。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以及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的监督是会计监督的重要内容,在信息系统存在问题的情况下,的、及时的、规范的会计监督同样可以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以及性,满足财政管理工作对数据的基本需求。

三、加强会计监督,实现财政管理全局工作

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会计监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不同的深度上来弥补财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同样可以看出,要想更好的实现财政管理全局工作的开展,会计监督工作必须是的、及时的、规范的。那么,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不断完善会计监督工作,以充分发挥其在财政管理全局工作中的作用。

(一)把握方向,合理规划

会计监督要结合具体的财政管理工作来开展,做到有的放矢、出击、力度恰当,即以财政管理工作为方向、合理规划各会计监督措施。以某县为例,为了做到监督,该地区财政局领导提出了“五结合”的思路,将会计监督检查融入到了财政管理工作方方面面:一结合是将会计监督与宣传财经法规相结合,杜绝偷税、漏税、私设“小金库”现象等;二结合是将会计监督与财务管理相结合,保障预算的执行力度;三结合是将会计监督与地区内的经济秩序相结合,重点管理各单位的经济活动,避免出现“吃回扣”、“吞公款”等现象;四结合是将会计监督与预算、成本、绩效、内部控制等各项制度结合在一起,落实检查与整改的一体化;五结合是会计监督要与相关部门结合在一起,即与纪检、监察以及司法部门等相配合,加大会计监督力度。从该案例可以看出,五个结合以财政管理工作的内容为核心,并且提出了每一结合的重点工作,为会计监督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才队伍质量

会计监督工作是否能够按照预定的思路与规划发展,需要看会计监督检查人员能否满足工作的整体需求,因此提高人才队伍质量就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某县为了提高人才队伍质量,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首先,从职称、学历、年龄、能力、经验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合理配比检查队伍,形成一种良好的团队协作氛围。其次,举办各种财务工作核查培训班,督促检查人员及时“充电”。同时,与实务经验丰富的专家形成合作,以解决监督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再者,为了规范会计监督人员的行为,该县还制定了诸如《会计监督检查工作纪律与惩罚》等规章制度,保障会计监督工作的公平、公正,切实的促进财政管理工作的开展。,该县结合地区具体情况,对每个检查小组提出了具体的任务要求,并制定了严格的考核措施。从其工作记录中可以看出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会计机构构建是否合理、会计人员是否合格;相关内部控制、预算管理等制度有无制定并按规定执行;财税制度是否与国家规定一致,并按照规定执行;会计账簿、财务报表等财务信息是否完整、真实;信息化系统是否按照要求使用等。从表面上来看,该县的做法是众多地区较为普遍的做法。但是,认真分析后会发现,该县的这些做法更加细致,同时兼顾了会计监督人员的工作状态与监督工作的需求,刚柔并济,更加有利于会计监督人才队伍的迅速成长。

(三)协调双方关系,做到公平公正

会计监督涉及到检查方与被检查方,对立的关系会使得检查工作很难开展,也大大降低了会计监督工作的效用。因此,检查方要与被检查方协调好工作关系,并且同时保障结果的公平与公正。

1.在检查、处理等工作环节,允许被检查单位负责人或者财务人员参与到其中。这样不仅能够使检查人员更快的了解被检查单位的工作,而且能够使被检查单位更深入的了解到处罚的尺度、处罚的依据,验证检查结果的合理性。此外,在工作中尽可能的取得被检查单位的理解。比如,在采用抽查方式的情况下,要公开抽取的方式方法,提前做好各单位的工作,使他们能够理解为什么要采取这一工作方式,避免出现被检查单位不配合的状况。

2.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账号等平台公布各个阶段的检查计划、检查内容、检查结果等,使各个被检查单位能够及时获得检查信息,保障检查信息的公开透明。同时,设置投诉、举报途径,并建立相应的反馈机制,为各被检查单位以及社会公众提供投诉、意见反映场所。

(四)开拓思路,创新工作方式

会计监督工作方式的选择不仅可以大大的节约检查方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而且能够给被检查单位的工作带来较大的改观,相关人员应当开拓思路,不断创新工作环境。有些地方通过建立预算单位会计诚信考核机制来调动各预算单位工作的积极性。从预算管理诚信状况、资产管理诚信状况、会计管理诚信状况等对被检查单位进行多方位的诚信测评与考核。然后,按照相应的标准对这些单位进行诚信等级分类,不同等级的单位采用不同的检查方法,检查的内容也存在着相应的区别。有些地方则从财政局内部管理着手,建立以财政局内部各职能处、室监督检查为基础,以财政监督局重点监督检查为主体的格局。比如,会计处以及各个业务中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日常监督负责,财政监督检查局则负责日常监督中的重难点问题。实务中则需要结合地区的具体情况,通过不同的会计监督工作方式来调整人、财、物各方面的匹配以及检查对象、检查内容、检查力度等,以实现会计监督的目标。

四、结束语

基层财政管理工作的开展直接关系着整个地区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步伐,其不断完善需要各相关单位不断努力、多方寻求突破。会计监督作为一种客观的突破途径,能够在有限的条件下推动财政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弥补财政管理工作的不足。这就需要我们把握正确的方向、做出合理的规划、迅速提升会计监督队伍的综合素质、协调多方关系、创新工作方式,逐步完善会计监督工作,促进财政管理全局工作的实现。

会计监督论文:质量监督会计审计论文

一、对于提升会计审计质量和会计监督的简介

会计审计对于质量有几点要求,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以及及时性。这是会计审计质量的基本要求,要想提升质量必须从这几方面着手,同时也要注意到会计审计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这些都是提升会计审计质量的关键之处。对于会计监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监督工作人员,要保障其有着的品质,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对于不合格的现象要及时上报,并责令其改正。同时要健全监督体制,有一个完善的体制做保障,使得工作人员更加有底气。

二、提升会计审计质量和会计监督的措施

(一)提高会计审计质量的措施

会计审计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满足上面提到的几点要求,首要一点就是要提升会计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把好招聘关,一方面从人才源头着手,提升审计人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还要从员工培训方面着手,改变员工观念,使其保持近期的工作理念,从而确保会计审计工作的高质量。在招聘过程中,要根据员工的能力和技能做好相应的分配工作,要对其会计审计能力进行考核,应该强调的是,能力是可以培养的,素质更加重要,在员工招聘的过程中,要注意员工素质的筛选,保障员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修养,保障其对企业的忠心,以及吃苦耐劳等的品质,因为技能是培训的,道德更加重要。在培训的过程中要理念和技术结合,同时结合规章制度对国家的法律法规进行渗透,这样无形之中让员工有一个遵守规章制度遵守法律法规的观念,从而在审计过程中能够很好的遵守,进而提升审计质量。另一方面要将企业的各种制度进行完善,例如奖惩制度,让员工体会到企业的公正,使得企业上下一心,这样才能更好的工作。内部员工关系也是重要的一环,领导要注重管理的协调,让员工体会到‘家’的感觉,这样就会全心全意为企业谋利益,不会做出有损企业的事情。还要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吸收其他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从而丰富会计工作者的工作经验和知识,还可以通过交流活动吸收人才,为企业服务。

(二)提高会计监督的措施

会计监督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会计审计工作以及会计其他工作的正常进行,防止出现通过恶略手段制造假的账目等现象,要想将会计监督工作做到位可以从企业的目标管理入手,做好企业的目标管理工作。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都有着其不同的目标,因此企业监督工作要根据企业的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符合企业的发展轨迹。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要将企业的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企业目标一旦确立下来,就必须将目标数字化,实现目标过程中用到的各种资金的支配等都是需要财务部门进行整合分析的,这个过程会计监督工作得重要性就体现了出来,数字化的过程其实就是监督的过程,同时的数字化完成后还要对其进行任务分配,对于个人身上的指标,要有一个考核阶段,会计工作人员通过个人的数字对工作人员的日常的工作行为进行监督,这个过程同样也是会计监督的一个重要阶段,会计监督的职能是在目标的确定,目标数字化以及目标的分配整个过程中发挥出来的,可见提升会计监督的首要在于做好企业目标的管理工作,使得监督工作和目标相协调,从而促进监督职能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提高会计审计和会计监督共同的措施

1.完善企业的内控体系

提升员工的素质,能够为企业提供人才保障,加强目标管理能够令监督工作和企业的目标相协调,从而更好的发挥职能。内部控制体系是对会计工作过程中进行约束的一种管理体系,他的完善能够保障会计行为的规范性,从而使得最终的结果更加真实。内控系统对于控制内部的所有的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和规范,确保会计审计和会计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围绕目标努力,做到好。领导者要有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令整个体系都能够稳定的运行。领导者要有一定的全局意识,有长远的目标,要以提高员工的凝聚力为基础,使得会计审计运功和会计监督员工都能够有所依靠,从而提升审计质量和监督的效率。部门的凝聚力也是内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审计和会计监督虽然说是两种工作,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是其工作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企业盈利,所以财务部门要团结一心,在工作上相互帮助。各个部门之间要注重协调和沟通,从而保障会计审计和会计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

2.引入外部审计单位

提升企业会计审计和会计监督可以在内部的基础上引入外部审计单位,从而提升审计质量和监督水平。同时还可以同其他企业进行审计、监督人员你的交换,学习对方的优点,发现自身的缺点从而有效的改正。外部审计单位主要是对内部审计的结果进行再次审计,监督人员监督其工作,通过内外的相互作用,从而确保最终的审计质量。政府部门也要加强对于会计审计和会计监督的在监督工作,防止企业因为一己私利破坏市场的平衡,破坏实诚公平公正的秩序,要加强监督检查的力度,对于工作人员要提升其专业能力和自身的素质。同时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从制度上对其进行约束,从而保障会计审计和会计监督水平得到提升。

三、总结

总之,会计审计质量和会计监督水平的提升需要人才作保障,只有员工素质高,专业技能好才是根本,在此基础上还要注意企业的目标管理,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的完善,这样综合起来才能提升企业会计审计质量以及会计监督水平。虽然表面上看来会计审核和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中不相关的系别,但是从本质上讲,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因为会计审计的质量必须要由会计监督做保障,而会计监督又是以会计审计为基础的。所以在考虑提升会计审计质量和会计监督时,要将两者结合起来,使得会计审计和会计监督能够长期有效的进行,为企业带来利润。

作者:周晟帆 单位:深圳市坪山新区纪检监察局审计中心

会计监督论文:事后监督商业银行会计论文

一银行会计事后监督的完善对策

1提高对事后监督工作的认识

商业银行提高对事后监督工作的认识,是保障会计核算质量,强化内部控制水平的重要前提。会计事后监督工作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还可以提高行业的风险防范能力,防止各项制度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业务操作的违规性。从本质上来讲,会计事后监督具有强大的预警功能,银行管理者应该正确认识事后监督的存在价值,并对事后监督工作进行逐步强化,从而认可事后监督在银行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事后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

2强化内控联动机制

商业银行事后监督的对象是会计传票、凭证以及报表等,这些都是由柜台交易所产生。事后监督只能对这些票据的性进行审核,无法对柜台交易的规范性进行判断。在这一方面银行会通过视频监控系统来对柜台交易的全过程进行监控。笔者认为,商业银行可以将事后监督部门与视频监控审查部门、稽核部门、风险控制等部门整合起来,建立起能够取长补短的联动协调机制。从而对各控制手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传递,实现内部控制信息与资源的共享,提高事后监督工作的有效性。

3定位

监督职能商业银行会计事后监督需要对银行每天办理的业务进行事后监督和审核,其职能范围比较,是其他监督及控制手段所无法代替的。现阶段,商业银行事后监督不仅要对业务表面的合规性进行审核,还应该对核算过程中存在的差错进行及时发现和纠正。也就是说,事后监督应该通过日常的监督,来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或风险,并及时提出整改建议。这就要求会计事后监督必须以风险控制为战略目标,将工作重心调整到事前和事中,不应该只停留在对会计操作表面合规性的审核上。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大多风险事件或经济案件都具有一定的表面合规性,在会计核算方面也看不出毛病。但是如果能够从流程的角度来进行审核,就很容易发现问题。事实上,风险事物或经济案件,都是由于控制不利或流程不规范而引发的,但是却总是在问题暴露后,才会意识到。如果事后监督能够在日常监督过程中,及早地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预防,将大大提升其控制功能。因此,商业银行必须对会计事后监督工作进行定位,将工作方式从单纯的监督会计核算,转移到对资金风险、业务流程方面的全过程监督上。这样,即可实现事后监督的性。

4积极完善监督手段

为了提升事后监督工作的高效性和规范性,商业银行应该着力开发和建设一套更加完善的事后监督系统。这套系统首先能够利用自身功能自动完成事后监督的一系列工作,转变以往全部依靠人工审核的方式。比如对于需要监督人员进行审核的业务,可以在系统上设定好工作流程,监督人员根据系统规定的流程标准进行逐一审核确认即可,只有在监督人员全部确认后才能通过,这样既保障了事后监督的规范化,又提高了事后监督工作的效率。

二结论

会计事后监督是商业银行必不可少的内部控制手段,对保障商业银行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商业银行必须重视会计事后监督体系的建设和改进工作,以便让会计事后监督承担起对银行所有业务活动的监督及审核职能,并保障其职能的性和有效性。

作者:曹毅单位:乌鲁木齐市商业银行

会计监督论文:会计监督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一、当前企业会计监督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监督法律体系不完善

在当前阶段的企业会计监督工作中,部分人员在利益驱使下进行的以权谋私行为和违法行为对企业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不利于企业会计监督的发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企业传统的经营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市场环境形势的要求,各企业在进行经营方式转型的过程中,由于市场管理体系以及法律体系的不健全,造成了无法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新的会计准则的制定也缺乏完善的会计监督法律体系架构基础,造成了企业会计管理局面具有相当大的混乱性,不能真正发挥出会计监督的职能。

2.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

监督机制的不健全主要表现在当前国内大部分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内部监督及控制制度,造成了企业会计人员无法对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会计监督,长期发展之后造成内部控制制度失调,使原本存在的内部控制制度在贯彻实施中受到了较大的阻力。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受制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部分企业会计监督管理方式没有与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会计监督工作缺乏一定的合理规划、监督约束体系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都造成了会计监督机制的不健全。

3.会计人员职业技能有待提升

不可否认,在当前的经济一体化形势下,我国会计人才的培养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大程度的进步,在与国际会计教育相结合的基础下,国内专业会计人才的数量日益增多。但是市场环境是瞬息万变的,加上多数的传统大中型企业普遍存在着重技术轻管理的思想,其对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造成了会计人才专业基础理论相对较为薄弱,业务能力水平也有待提升。部分企业的会计工作仅仅是简单的停留在“记账”之上,没有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监督职能,给会计监督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二、企业会计监督职能的强化措施

1.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

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是企业会计监督职能得以有效发挥的重要基础,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能大力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成效性,也是最终实现企业会计目标的重要途径。从以往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大多数的内部审计工作是直接由会计人员负责的,很容易产生由于会计信息不真实而导致的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实效性。所以,如果想要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并使会计监督职能得到有效的发挥,首先要做的就是突破传统的企业内部审计模式,确保企业会计信息能够对企业资金活动状况作出较为真实的反应。从本质上来说,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工作是利用制度约束作用来实现其监督功能的过程,所以应在民主化的管理制度基础上,建立起完善的企业内部审批和监督制度,从而使与各项经济活动有直接关联的部门和人员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2.建立内部约束机制

企业内部约束机制的建立首先应从建立起较为明确的惩罚细则入手,在基本的会计监督工作之外,还应充分运用各种行政手段以及市场手段,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行为作出规范处理。作为财政部门,应在法律职权范围内加强对企业的会计审查,并组织建立起涵盖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在内的会计信用评价系统,在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作用下运用网络媒体手段对会计造假现象进行监督和公示,从而营造出适应会计监督的法制氛围。

3.加强会计监督人员培训

会计监督人员是企业会计监督工作和其监督职能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所以应积极加强对企业会计监督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工作,使其专业技能素质能与企业会计监督工作效益相适应。总的来说,企业会计监督共工作是离不开强大的会计队伍基础的,各企业在进行会计人才培养工作时,首先应加强企业内部的会计法制力度宣传工作,是会计监督人员头脑中形成牢固的法制观念。其次,积极为企业会计人员提供培训和深造的机会,使其专业技能水平能与企业发展形势相适应。第三,主义加强对会计监督人员的风险意识培养,在使其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发挥的基础上,使企业会计监督工作的工作效率及监督职能得到更为有效的发挥。

三、结语

企业会计监督工作会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各企业应针对当前会计监督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从多方面入手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并建立起有效的内部约束机制,通过会计监督人员培训等手段创建出更好的会计监督环境,使会计监督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作者:王辉单位:中煤矿山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会计监督论文:弱化监督企业会计论文

一、会计监督的概念

会计监督是指单位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法享有经济监督检查职权的政府及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成立的社会审计组织,对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企业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本单位内部预算执行情况所进行的监督。实行会计监督的目标是为了防范会计信息失真,保障会计信息质量和经济效益,保障企业财务目标的的实现。

二、会计监督弱化的表现

企业会计监督弱化表现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弱化、社会监督失控、政府监督不到位等方面。

(一)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弱化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弱化是企业会计监督弱化的及时大表现。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弱化主要存在两方面原因。一是人为因素,某单位领导人为逃避纳税、虚报业绩为目的,不顾国家的财经法规和会计有关的规章制度,利用手中的权力指使会计人员甚至强令会计人员故意篡改真实的原始凭证、虚构经济内容、随意填报发票内容、更换原始票据等形式,这使会计信息真假难分至使难以监督。二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也不断变化,经济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而与之相应的配套机制还没有建立健全,对出现新情况新问题还缺乏相应的监督机构和监督办法。甚者有的企业没有具体操作的监督制度,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没有设置专职审计人员。

(二)社会监督失控社会监督失控是企业会计监督弱化的第二大表现。社会监督主要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实施的监督。社会监督效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和执业人员的公正程度。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基础比较薄弱,因此在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如下方面;1.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存在恶性竞争,会计师事务所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他们之间为了争取业务,展开了激烈的价格战。2.注册会计师缺乏足够的专业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业务日趋复杂,但当前我国注册会计师人员素质不高且队伍参差不齐,难以胜任当前会计业务审计工作。3.会计师事务所与上市企业之间存在合谋现象。

(三)政府监督不到位政府监督不到位是企业会计监督弱化的第三大表现。当前,我国政府部门虽致力于促进监督工作,但仍存在不力现象,首先,监督部门职责划分不清,在我国,政府监督部门包括财政、税务、审计、证券、工商等部门,各监督部门为了优先确定本部门的监督权而出台了一些非正式的规定,同时由于某种经济利益所驱,各监督部门很少就某一规定进行协调,这样就造成监督部门之间功能交叉,职责不清。其次,对政府监督部门的监督力度不够,我国法律虽赋予政府部门监督权力。但却没有规定政府工作部门监督不力所应承担的责任。权责之间不对等,致使政府监督效力不高,没有能够发挥应有的监督力度。

三、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存在风险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存在风险是会计监督弱化的一大原因。具体来讲,很多企业不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也对其操作流程不甚了然。部分企业依旧采取以往那种管理操作办法,他们觉得倘若能实现规范化操作流程就万事大吉了。部分企业即使感觉到自己有必要加强内部控制,并希望付诸实施,然而很多企业仅仅从口头上予以支持,或者只是简单的说说内部控制有多重要,并没有规定好内部控制的具体办法,也没能深入执行下去,导致执行力远远不够。这就导致企业的运营管理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不管是通过以往那种较为机械的管理办法,还仅仅从言语上强调企业变革的重要性,以上种种情况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开展与实施都十分不利,最终必然会对企业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一般来说,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大多是企业内部各个部门或人员,通过相互制衡相互影响形成的一种约束机制。其从根本上来讲是能够相互制衡的各种办法、方式和措施的总称,与相关的规章制度、企业内部管理以及组织计划有所区别。不少企业不重视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一些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比较片面,他们单纯地认为企业内部控制仅仅是内部财务控制或者内部成本控制等。

(二)企业法人结构不完善一般而言,我国公司大多是国有或其控股的大型企业和少数民营企业。从前者的角度来说,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体现出国有股的优势较多,对其他股份具有化支配地位,因而能够影响公司的发展决策,对公司治理的实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国有股面临的较大问题是产权模糊,因而激励效果较差。在具体操作运营过程中,国有股份的人把控着国有上市公司的决策权利,因而他们对国有上市公司发挥着终极支配权。但是,鉴于社会大众股东的持股股份微不足道,即便他们所有的股份加起来,也难以撼动国有股份的支配地位,因此难以形成控制国有上市公司的局面。由此而导致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往往促使拍脑袋问题的产生,最终难以构建相互制衡的决策与发展机制,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与构成十分不利。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开展的会计监督很容易出现问题。从实际运行的现实情况来说,正规发行主体的缺失是影响会计监督的重要原因。

四、构建高效的会计监督体制的建议与措施

要从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结构、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国家监督、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加强会计内部监督等角度构建会计监督体制。

(一)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结构,提高内部会计监督质量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结构是构建高效会计监督体制的及时大内容。从根本上讲,越是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运营中的的财务透明度、风险预防程度和资产的安全性就越强。然而,纵使企业制定了自认为十分完备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可能或多或少的出现运营管理中的风险。当企业内部控制程度越来越强的时候,企业的投入水平就会大力提升,而伴随着每一笔投入的边际收益则会大力减少。因此,企业在每一个阶段都要及时找到下个阶段的控制目标,其力度既不能太轻,也不至于太强。此外,还要经常性地测试内部控制的成本与效益,以及完善其中的不足并予以修正,还要依据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因素予以微调,最终不断优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使其与企业的实际相符合。

(二)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法制建设是构建高效会计监督体制的第二大内容。国家有关部门对现行会计制度有不完善的地方,应抓紧修改补充;对未出台的具体会计准则,应尽快出台,力求财经法规、财会制度条款分明,界限清晰,内容具体,规定明确,实际操作性强,使各级领导和财会人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强法制建设,强化会计监督,。除了《会计法》之外,还应修订相关的刑法、公司法等其他的法律法规配合《会计法》实施,使违法犯罪者受到应的惩处。

(三)加强国家监督加强国家监督是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结构是构建高效会计监督体制的第三大内容。强化会计监督必须加强国家监督,具体做法如下:1.赋予财政部门对会计工作的监督权和行政处罚权。要把监督工作融会在财政收支分配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建立跟踪反馈机制,把握监督主动权。2.要加强会计工作的管理,建立健全记账规则、核算手段等基础性管理制度,从突击监督检查转变为日常监督管理上来;3.要加强管理与帮助企企业完善管理紧密结合,寓服务于监督中。

(四)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作用完善社会监督机制是构建高效会计监督体制的第四大内容。会计师事务所是社会监督的主要阵地,要想搞好社会监督,首先,应推行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制度。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就必须从法律上规定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将行政手段的垄断保护变为政策、法律上的扶持。其次,注重培养注册会计师队伍,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建立以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为主要形式的社会监督评价体系。

(五)加强内部会计监督加强内部会计监督是构建高效会计监督体制的第五大内容。在内部审计的隶属上,增强内部作为监督管理者的独立性地位,改变从组织内部产生审计人员的做法,审计部门直接对审计委员会负责,向审计委员会汇报工作反馈监督管理信息。

(六)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是构建高效会计监督体制的第六大内容。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对于解决会计监督弱化问题也十分有必要。想从根本上强化企业会计监督,从根本上讲,应当采取多种方法大力提升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业务水平。一者,企业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企业的诚信,因此企业分管领导要切实把会计人员道德水平的提升放在重要位置。具体而言,管理层在招聘会计人员的时候,就应当招聘道德水平高的会计人员,这是企业会计职业道德得以提升的的前提基础。除此之外,企业领导层要把本企业会计人员培训摆在重要日程。管理层自己也要深入学习电子计算机操作知识和相关财务管理知识。会计人员更要积极主动的学习企业财务的操作技能和注意事项,培养遵纪守法,不贪图小便宜的道德情操。另外,企业会计人员应当认识到自身业务素质提升的极端重要性。

综上,企企业的经济成份日趋多元化,资金渠道不断拓宽,经济活动呈现复杂,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发生,会计工作违法乱纪时有发生,会计监督弱化,造成工作秩序混乱,阻碍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正常运行,为了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监督已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工作的迫切要求。由于会计法制建设不完善,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国家监督不到位,社会监督不规范,致使会计监督普遍弱化,为了加强会计监督,必须完善会计法律法规,健全会计内部监督机制,强化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

作者:孙松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会计监督论文:会计监督会计审计论文

1提高会计审计质量的策略

要提高会计审计质量,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就是增强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另一方面是提高整个会计审计制度的完善性。

1.1增强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提高会计审计人员的素质,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

(1)完善招聘制度。要做好审计工作,首先要在社会上选拔一些拥有审计的基本专业知识的人员,对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都要进行考察。在审计人员上岗之后也要进行专业的审计操作训练,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要培养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将会计人员的思想品行考虑在内,注重审计人员的诚信品质。这样在源头上就保障了审计工作的良好环境。

(2)定期对会计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能够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对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进行提高,使得会计人员能够掌握近期的会计审计操作手段,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在这个过程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审计工作人员的责任心,达到自己的本职工作的认可,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样在接下来的工作过程中就能够减少工作的错误。

(3)对审计人员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一些会计审计工作人员尽管专业技能很强,但是法律知识很薄弱,因此在工作的过程中有时候已经进行了一些违法的操作但是还不自知,对企业和个人造成了较大的损失。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能够保障会计审计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守住法律底线,不做出伤害人民工作财产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采取的一些方式可以是举办法律知识宣传讲座,对工作人员分发一些学习手册,或者一些表演的方式来促进法律知识深入到会计审计人员的内部,净化会计审计的环境,保障企业的良性发展。

1.2完善整个会计审计的制度要保障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的生活质量,要制定出合理规范的奖励惩罚、福利机制,使得员工生活在一直公平、公正的生活环境中,这样才能让员工在工作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在工作的时候就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的过程中,不至于做出一些知法犯法的事情,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

2提高会计监督质量的策略

会计监督工作主要就是为了保障整个会计审计工作的性。如果企业的会计工作出现问题,就会造成整个企业的运作出现混乱,因此就必须加强对会计审计行为进行监督。要保障个会计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就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是内部监督,另一方面就是外部监督。

2.1内部监督所谓的内部监督,就是指公司内部制定出一些规章制度,对于资金的流动和运作情况进行审核,实现企业对资金的自我监督。在这个过程中主要从两方面来进行:

(1)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审核。对于会计的工作情况、上班状态以及工作能力通过合适的规章制度进行监督;对于会计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错误要及时指出来,并采用相应的处罚措施;对于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要进行定期的审核,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会计禁止进入企业里面工作;定期地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促进会计从业人员积极主动地提高自身的素质,通过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监督,从而保障会计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2)通过目标管理来对会计工作进行监督。目标管理就是企业对会计工作制定出一系列的目标,这些目标可以是长期目标也可以是短期目标,但是不论是哪种目标,目标一旦确定的话,那么会计工作就是呈现出数字化,然后将这个目标分解到每一个人的身上,每个人都有一个量化的目标,这样在进行会计工作的时候,要对每个会计人员进行审核监督,这样就能够使得每个环节的监督工作都能够顺利进行,一旦发现会计工作有什么出错的地方也能够及时发现纠正。只要企业内部的监督机制一旦形成,就能够让会计人员对这个企业产生认同感,在工作的时候就能够尽职尽责地工作,使得员工们都能够为了整个企业的整体目标进行奋斗,从而使得整个公司的运行效率都能够提高。但是内部监督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领导者的领导能力和决策的,领导者要通过制定出一些合理的规章制度,使得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够有根有据,领导者也可以通过制定出企业文化,使得每个员工能够有着同一个相同的价值观,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使得会计监督工作能够得到认可,保障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

2.2外部监督若是仅仅依靠企业内部自行监督的话,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外部监督来保障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外部监督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国家监督。所谓的国家监督,就是国家要对企业中会计工作中出现的违法行为要进行严厉的打击,追究相关会计人员的民事责任,对于情节比较严重的,还要追究其刑事责任。国家要重视对会计监督工作的进行,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能够以良性势态进行下去。

(2)社会监督。目前对企业进行社会监督的主要是通过会计事务所来进行的,通过会计事务所对企业中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进行评估,能够对企业的会计工作进行监督。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保障会计事务所工作的公平公正,对律师事务所也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来进行行为约束,从而保障会计事务所的监督结果客观公正。此外,还有鼓励社会上的广大人员积极主动对企业的会计行为进行监督,对不合法的会计行为进行举报,防止更大的损失出现,从而保障企业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3总结

企业的会计审计和会计监督行为在表面上看是互为对立的关系,但是实际上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会计审计工作的顺利必须在会计监督工作下进行,而会计监督工作则必须是在会计审计这个行为下进行的。因此在提高会计的审计质量或者会计的监督工作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单方面的因素,还要将二者之间的关系考虑进去,从而保障整个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企业的发展。

作者:郑孝松单位:华能吉林发电有限公司

会计监督论文:现代企业制度监督会计论文

1引言

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化大生产的需求为我国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即迫切需要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确保企业管理科学、权责明确、产权明晰。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企业经营者必须掌握企业的相关信息,从而做出决策;而会计能够为经营者提供其所需的相关信息,即财务部门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等形式向企业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反映单位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由于我国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存在弊端,导致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所缺失,必须加强会计监督、整顿财务秩序,进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完善会计监督,是推动我国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对策。

2会计监督的内涵以及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意义

在企业的会计工作中,会计监督是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能之一,其狭义的理解主要是在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经济组织对其预算执行或生产经营等活动进行记录、计算以及检查等工作,旨在通过上述活动对各经济组织进行监察和督促,保障组织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广义的会计监督既包括内部监督又包括外部监督,兼具两者的性质。会计监督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会计监督体现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企业改造的完成使得现代企业制度得以逐步确立,而为处理企业所有者、经营者以及员工之间的矛盾,合理分配企业的经济利益至为重要,这与我国的会计记录工作等也较为相关,加强会计监督工作成为企业现代制度建立的必然;其次,会计监督能够保障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内外部监督有利于企业对内部经营进行优化,也能保障企业能够较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剧变,因此,企业应加强会计监督工作,为相关干系人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从而更大程度地维护企业和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第三,会计监督能够切实保障会计信息的质量,采取有力的监督措施,避免企业中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如文字叙述有误、数字不实等,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进而确保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

3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3.1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从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来讲,相关干系人包括企业股东、董事会以及企业经营者等,其责权利是模糊的,同时缺乏完善的制衡机制。对企业来说,其拥有者与人经营企业的目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即企业所有者关心自身资本的保值增值,而人则是关注自身的利益等,缺乏完善的制衡机制导致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缺乏独立性,受到人为的干预或操纵,管理者为了自身利益而无视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存在,通过改变会计处理方法以及虚报费用等手段实现“转亏为盈”,会计监管的不力,造成信息失真。就外部治理结构而言,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使得企业可以钻很多空子,而且应对竞争能力的缺乏,同样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的体现。

3.2企业缺乏健全的会计监督机制在企业现实管理中,企业或缺乏相应的内部监督,或内部监督并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这主要源于企业的会计、审计部门是接受企业管理者的委托开展内部监督工作,从管理者到监督工作执行者这样自上而下的监督顺序,无法遏制企业管理者以及股东的财务造假活动,因此需要引入外部会计监督机制来完善企业的监管。但就目前来看,社会审计的发展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同步,政府监督以及社会监督机制不健全。我国仍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阶段,政府职能的转变仍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无法发挥财政监督的主导作用。内外监督的不力,造成我国企业存在监督漏洞,无法规范其市场行为。

3.3我国企业内部管理者以及员工的素质亟需提高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及员工职业道德观念较弱,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尽管我国经济在近些年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问题,其中人才梯队建设与国际水平相差较远,改革开放政策虽使我国接触了先进的管理思想以及管理技术,但是会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低,学历结构以及知识结构都处于较低的水平;企业管理者工作不负责,注重自身利益,从而忽略会计工作的事前控制以及事中监督。

4现代企业制度下加强我国企业会计监督的对策探讨

4.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认识到会计监督的重要作用,从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入手,为企业加强会计监督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当前阶段的我国企业具有重要意义,现代企业制度合理设计组织结构,使企业的所有者、经营管理者和基础员工相互制约,保障产权主体的合法权益,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现代企业制度还能够提供制度基础对市场交易行为加以规范,保障市场交易的公平、公正。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是导致会计监督乏力、会计信息失实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要对企业的相关干系人即股东、董事以及经理的职责加以明确,建立各司其职、有效制衡的治理结构,减少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保障会计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通过优化资本市场治理机制以及经理人市场治理机制来完善我国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加大法律对企业经营的监督力度,提高企业运作的市场透明度。

4.2建立健全会计监督体系良好的监督机制是企业得以正常运营的重要保障,而目前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中,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时缺乏健全的会计监督机制,导致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没有受到科学、合理、有效的监管。而在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会计监督与现代企业制度两者之间关系愈发密切、不可分割,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健全的会计监督体系息息相关,即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对会计监督进行发展和完善。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企业强化会计监督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内部会计监督要求企业不仅要加强对企业的各类资产的监督,还要加强对于对外投资的监督,从而使得企业能够有力地控制资产损失。作为对内部会计监督工作的补充,外部会计监督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通过协调政府监督机制以及强化社会审计来提高外部监督的力度。

4.3提高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需要有人作为活动的支撑,人才是企业的生产力要素之一,因此,对企业而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会计监督工作需要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来执行。会计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受到很多要素的限制,而人的作用尤为关键。掌握会计相关理论,拥有丰富会计从业经验,并且定期接受会计培训的员工,能够加强企业会计监督工作。因此,企业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加强会计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教育,并积极在企业内开展会计方面的培训;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为会计人才的培养、选拔提供支持;管理层要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开拓管理视野,确保会计监督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5结束语

综上,我国企业在不断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会计监督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企业必须结合自身实际状况解决会计监督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础。

作者:王丽单位:通号通信信息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会计监督论文:会计信息市场及其监督机制论文

[摘要]会计信息的真实与有效在宏观调控、微观管理及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作用,直接关系到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和国家的宏观决策是否合理有效。会计信息失真使管理层不能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就不可能制定出正确的产业政策和作出合理的经济布局;对企事业单位而言,经营失败和财务困境则可能是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后果;对于证券市场的投资者,则可能因为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造成难以承受的损失,会计信息有助于降低投资者决策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性,促使社会资源趋利性流动。

[关键词]会计信息市场监督机制构建完善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行为与运作越来越趋于规范,市场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企业中的管理信息网络很大程度上就是以数字形式表现出来的会计信息系统。会计只是企业管理活动的一部分,产生于企业管理系统中,并以管理当局的名义向外披露会计信息,对其性、真实性负责。会计信息是公司治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会计信息使用者根据会计信息了解并监督企业管理活动,作出相关决策。

一、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因素

首先,会计信息市场是市场经济的必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市场经济还不够完善,会计信息市场也存在信息不完整,落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当前,我国会计信息的披露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存在着不真实、不相关的信息。动因表现为:利益驱动,会计信息提供者故意造假和会计基础工作不扎实,会计核算程序误差造成信息存在差异。(2)信息使用者不成熟,主要表现为,一是对会计信息使用不充分,经验管理、投机心理严重;二是信息反馈不力,使会计缺乏一个有序运行的会计信息市场。目前企业的会计信息是由企业编制,并向社会公开的。会计信息表现为一种公共产品向广大的信息使用者免费提供,会计信息具有和其他公共产品一样的公共性和外部性的特点。这样会计信息提供者无法通过市场出售其产品,也无法收回成本,取得利润,甚至有时会因提供真实信息而遭受损失,从而失去了提供真实会计信息的积极性,造成目前会计信息的质量不高。就会计信息而言,其向外披露后,会对其他公司和个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以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对广大投资者的影响可说明。这使得披露真实信息的公司也逐渐地只披露利好的信息,而隐藏不利的信息,粉饰会计信息。这样社会资源不能优化,市场没有效率。

其次,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行为也影响会计信息市场。会计信息市场是否有效,关键在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是否遵循了市场运行的一般规则,是否真正成为市场环境下的能动主体。在会计信息市场上,政府作为国民经济的调控者,是会计信息的较大使用者,以及国有银行、作为会计法规、制度的制定者、国有企业的所有者等等。而市场有效性的一个表现是通过“无形的手”的作用,达到某种利益的均衡。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的调控者在市场失灵时介入市场。而政府的多重身份必然会顾此失彼,无法成为有效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在资本市场的信息需求者主要是大、中、小股东。大股东对真实会计信息的需求最迫切,由于我国的公司治理结构比较特殊,大股东对公司一般有的控制权,董事会基本按大股东的意志进行决策,大股东就会蜕变为信息的制造者,不再是本来意义上的会计信息需求者。这样导致会计信息市场不能按照市场规则来运行,会计信息需求者又不成熟,使会计信息市场没有了强有力的监督者,会计信息也就不会透明。要根除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需借助市场的力量,形成对会计信息的强有力的监督,促使会计信息质量的不断提高,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如何构建与完善会计信息市场

培育有效的资本市场体系,发挥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应有作用,应坚持企业科技创新为主,为各种所有制服务;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竞争原则,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优胜劣汰的作用;坚持政府监管与市场监督相结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广大股民的监督作用。从而尽快建立起有效的资本市场,培养理性的投资者群体,促使有效会计信息市场的形成。

1.强化董事会职能。发挥董事会的集体决策作用。从制度上保障董事会职权由董事会行使,而不是董事长个人行使决策权。使董事会相对独立于公司控股股东及经营者,保障董事会独立判断公司事务、决策公司经营。明确权责,保障董事履行勤勉和诚信务,有利于强化董事的责任心。

2.要培育建立职业经理人才市场,上市公司所有者对经理层的选拔、录用、解聘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在这种优胜劣汰的环境下必将促使经理层努力经营,抑制操纵会计报表的行为。

3.完善监事会功能。监事会成员应该具备形式和实质上的独立性。应具备行使职责所必备的法律、财务、会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坚实的知识背景与专业能力应具有互补性。以便及时作出判断,并将所形成的明确意见传达给董事会和管理层。监事会应与董事会内设的审计委员会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明确两者的工作是相互补充的,使监事会不仅做到事后监督而且兼顾过程监督。

4.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内部制度可以优化公司治理结构,调整各个相关利益者的权利和责任,能规范会计信息的披露。以企业经济利益的较大化为目的。实行分级的功能定位体制,相互监督,并保持会计控制的目标一致性。并依靠董事、监事和经理之间的相互监督来实施内部监控,依靠资本市场、经理人才市场和产品市场来实施外部监控。

5.完善经营者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完善上市公司经理层的运作机制。推行聘任制,加强对经营者的制衡约束,通过直接监督、间接监督和制度约束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把经理人的利益和公司的命运连在一起,让经理人自觉地实现和改善企业的业绩,从而保障会计信息的质量。

6.加大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和处罚力度。面对变化创新、复杂的资本市场,应进一步完善法律体系,加大处罚力度,保障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审计高质量,提高公司治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高质量,进一步改革中国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

三、加强内部会计信息监督,提高监控力度

首先,严格的日常核对制度。建立并严格实施相关会计记录的日常核对制度是加强中小企业会计监督的重要内容。日常的核对制度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表核对、账实核对等。日常核对制度对保障会计记录的真实、完整、正确,保障中小会计控制的有效性。会计人员还要有较高的风险管理能力。在提供会计信息时,也承担着一定的风险。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人员面临的经济事项会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在保持职业的谨慎性和规范性的同时,能从整体的角度,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找出解决的办法和思路。使企业会计监督能够有效的得以执行。并确定经济工作中每个环节、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职责权限、制约措施和手段,并做到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同时公开办事制度、程序,坚持做到手续齐全,层层把关,以制度进行管理,防范于未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内部约束机制的前提条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关键是通过制度依法进行管理,发挥内部会计监督的职能。其次,发挥财税监督的整体性、源头性优势。改变观念,把财政监督管理贯穿到财政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要由事后监督管理为主,向事前审核、事中监控和事后检查稽核的有机结合转变,形成多环节、全过程的监督管理格局,发挥财政部门监督职能的作用,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坚持收支两条线”管理杜绝小金库;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性。发挥税务部门执法的强制性、严肃性和规范性优势。规范工作程序,规范纳税管理,加强对代开发票的管理,防止个别单位和个人为了小团体的私利套取现金而开的假发票,将不合法的支出变成了合法的支出。加强代开发票管理是从源头上消除虚假经济业务发生的有效措施。超级秘书网

总之,企业信息使企业信息市场关键问题之一。在我国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的过程中,企业会计信息究竟能为自身创造多少效益,在哪些方面产生协同效应,对公司价值、股东财富的影响如何。应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并购动因,采取相应的量化预测和收益评价方法,才能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会计监督论文:高校内部会计监督财务风险论文

一、高校内部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不完善

尽管大部分高校设有相关的内部财会监督制度,但是都还不尽完善。首先内部会计监督环境自身便存在着诸多缺陷。此种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高校在长时间的运行发展中,一直都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无论是在运行管理、管理观念,还是在办学模式选定上均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其次有许多校内管理层对于内部会计监督工作还是缺乏必要的重视,在日常工作中,未将主要目光放置于会计监督工作之上。再加上高校内部的大部分教职人员对于高校的财务状况缺乏必要的了解,整个高校的会计监督意识一直未形成,制度制定后也无法得以贯彻落实,监督管控作用自然是无法得到较大化的发挥。

(二)缺乏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系统

在各大高校的改革发展中,通常会将创建高水平大学作为发展目标,并积极推进一系列相关举措,例如扩大招生、提升教学硬件条件、基础设施扩建等。这些工作的开展均需花费大量的资金,因而校内资金极易出现紧缺问题。为了尽快解决内部资金紧缺的问题,大部分高校会将银行借贷作为方式。但是应注意的是,在我国,高校被归属于事业单位,其自身并不会自主进行生产经营,不会出现倒闭的状况,为此相关管理人员对于会计风险问题并没有给予必要的关注,相应的风险评估机制也尚未建立。高校在银行借贷活动中,自身对于贷款项目、偿债能力并没有进行科学合理地评估分析,容易增加财务风险。

(三)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水准有待提升

会计监督工作涉及到了各个方面,是一项极为系统繁杂的经济管理工作。会计监督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除需具有专业能力之外,还需具有较强的职业道德。在部分高校的财务部门,财务工作人员的配备及日常工作主要以会计核算为主,财管意识较弱。

(四)对相关法规宣传力度较小

《会计法》是企事业单位监管内部财务状况的行为准则。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的高校管理层并未科学认识会计监督的重要意义。对于《会计法》的校内宣传没有进行有效开展,整个单位会计监管力度较为薄弱。甚至,部分高校对于校内会计监管职责做淡化处理,从而致使财政监督职能被削减,财务风险增大。

二、加强校内会计监督,防范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

(一)健全完善财务控制机制

高校内外部环境状态是高校财务控制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目前,我国除了《会计法》之外,其它相关配套法规还很缺乏。政府在会计监管方面进行法规建设十分必要。另外,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深化改革转型的新时期,在新形势下只有加强高校内部财会监督制度建设,才能科学有序地防控财务风险。

(二)完善高校财会风险评估系统

高等教育普及化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各大高校的融资渠道较以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高校内外部环境也日趋复杂,高校发展运行过程中的财务风险也日益增大。财务风险的存在,虽然不至于直接导致高校破产,但还是会对高校运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建立健全财会风险评估机制极为重要。一方面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对风险进行实时评价监测。另一方面,积极建立起针对财会风险的及时预警机制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理机制有利于降低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各大高校应高度重视。

(三)积极提升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

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对会计监督工作顺利开展起直接性作用。所以,为了进一步加强校内会计监督,需注意提升财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业务能力及职业道德),以此更好地避免发生财务风险。具体实施操作如下:及时,提升财会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准。校内财会人员自身应具备较为丰富化的会计理论知识,对于各类业务的熟悉度也应较强。对国家政府所制定的财会政策及法规进行充分了解,便于工作人员能够更好的适应现今的高校财会发展需求。财会人员还需具备部门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财务计划的编制预测等能力,能够对较为常见的财务问题科学分析并妥善解决。针对以上特点,应注意加强校内财会人员的技能培训及考核工作力度,加强继续教育,与时俱进,更好地服务实践。第二,提升财会人员职业道德修养,使其具有较强的责任使命感。积极对财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观念的培养,提升财会队伍的品德修养,增强对财会工作的热爱及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服务学校发展。

(四)加强《会计法》校内宣传,增强法律意识

加强对《会计法》的宣传,进一步增强校内教职工的法制观念,为财务风险防范提供助力。各大高校应从校内领导层开始,逐层学习《会计法》,促使校内会计监督工作更加具有法制性及规范性。

三、结语

在高校的自身发展中,由于其内部财务组织结构不合理,存在失当、不规范问题,最终导致资金运行中容易出现各类风险。因此,为了更好地防范校内财务风险,加强会计监管极为必要。

作者:胡晓燕 单位:长江职业学院 湖北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中心

会计监督论文:人民银行事后监督会计核算论文

一、会计核算发展对事后监督的影响

(一)风险防控措施变化,弱化事后监督效能发挥

会计核算系统通过再造业务处理流程,优化核算岗位设置,建立自动控制及校验机制等,进一步提升会计核算风险防控手段。一是加强系统用户管理。会计核算系统用户设置实行双签制,由上一级用户双人设置及审批;用户登录采用密码加电子认证证书双重模式对身份进行验证,用户操作权限遵循分级管理、向下覆盖的原则,有效杜绝违规兼岗。二是强化业务过程控制。从加强内部控制的角度分析防控重点,将风险管理规则嵌入核算流程。业务参数实行分级管理、两级审批原则,并将重要业务参数设置及维护权限上收至总行。业务流程实施进程干预,如授权控制,业务处理过程中,向用户提示符合条件的授权信息,授权通过后业务流程才能进入下一环节。又如ACS影像审核,须换人对凭证影像信息的真实性及合法性审核通过后才能发送总行业务处理中心;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对外划转资金(支出、退库等)实行第三人审核制,对接收行行号、收款人账号、金额等重要要素严格控制,风险防范能力得以加强。会计核算风险关口的前移,对事后监督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现行事后监督模式仍是传统意义上“事后”的复审和检验,监督对象是会计核算结果而非过程。且由于目前除营业会计核算配置了监督子系统外,国库、货币发行会计核算系统均未对事后监督留有接口,风险监督难以深入,事后监督的作用无法有效发挥。

(二)会计核算质量的提升,促使事后监督重心转移

近年来,人民银行通过强化制度、执行、监督并重的核算管理,实施安全、效率、效益的核算改革,会计核算风险防控能力不断增强,会计核算质量稳步提高。一是会计核算差错明显减少。以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下称“福州中支”)为例,辖内会计核算业务差错数量和差错率始终保持在极低水平,并整体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09~2013年,辖内会计核算差错数量分别为20笔、17笔、14笔、10笔和6笔,差错率分别为万分之0.28、0.27、0.24、0.23和0.21。二是会计核算差错程度较轻。福州中支辖内近年会计核算差错均属规范性问题和账务处理差错,未发生资金损失或性质严重的核算事故。如会计凭证填制不规范、会计资料要素不完整、记账串户或重复记账等,此类差错都可通过纠偏或账务调整整改,对会计核算资金安全影响程度低。会计核算质量的不断提高,促使事后监督重心转移,不能局限于单一的合规性监督,停留在单纯的查错纠偏上,事后监督重心应转移到防控核算风险、防止资金损失上,应加强对日常监督结果的分析应用,通过开展会计核算风险评估和预警,针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和内部控制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完善会计核算管理的意见和建议,深化事后监督工作内涵,提升监督工作层次。

二、事后监督转型实践

事后监督转型是顺应会计核算快速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进一步提升事后监督效能的必要途径。近年来,福州中支坚持以风险控制为导向,以绩效提升为根本,在事后监督转型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探索监督工作机制

针对事后监督部门未实行条线管理、业务指导分散于不同部门的现状,建立福建省人民银行系统事后监督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联席会议是加强协作、交流经验、共享信息的议事组织。确定联席会议学习培训、风险防范和发展规划等十个方面的议题,充分发挥省会中心支行事后监督业务指导和协调作用。定期召开事后监督联席会议,组织省内各事后监督部门交流工作经验,探讨履职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推进全省事后监督工作的建议及措施。开展全省事后监督业务竞赛,将把好核算质量关、加强资金风险防范作为竞赛目标,以监督水平提升为根本,鼓励事后监督管理及手段创新,通过竞赛推动全省监督水平的整体提升。不定期举办事后监督专题业务培训,邀请支付结算、国库等业务主管部门介绍会计核算业务发展及风险防控重点,增强事后监督部门对核算业务及相关规章制度的理解和认识,适应会计核算业务变化后监督工作需要。

(二)创新风险监督手段

以防控会计核算资金风险为核心,探索构建风险导向型监督模式。按季发出事后监督风险提示,收集省内事后监督中发现的核算问题,通过分析问题的性质、发生频率及对资金安全的影响程度,将问题分为事故、核算差错和规范性问题三类,分别以红、橙、蓝三色标识风险等级,向省内各中心支行分管领导、核算与监督部门发出风险提示,提高事后监督风险管理水平。每半年开展事后监督业务分析,总结监督情况,分析核算差错特点,探讨差错产生的原因,运用同期对比、发展趋势预测等方式,加强对监督结果的统计和分析,排查核算风险隐患。推动核算业务分类监督,将监督对象按办理的业务范围、业务量大小分类,将监督内容按资金风险程度划分,将监督时点按月(年)末、节假日前后、一般工作日区分,明确监督标准;对重点账户、特殊业务和重要时点实施监督与再监督,对资金风险较小的业务进行合规监督,促进监督工作由合规监督向风险监督转化。开发国库支付业务监督软件,对国库会计核算风险较大的拨款、退库等资金出口环节实施电子监督,并将EX-CEL应用于国库核算平衡关系及操作日志的监督,防范国库资金风险,提升事后监督效率。

(三)促进监督成果运用

加强横向部门间业务交流,定期召开福州中支事后监督联系协调会议,业务管理部门、核算部门和事后监督部门参加。通报事后监督情况,并就监督中发现的风险性、制度性、操作性问题进行探讨。近年来,通过联系协调会议提出50余条完善会计规章制度、会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意见建议,大多数被业务管理部门采纳,或据此明确相关制度规定,或及时向总行反映,有力地推动会计核算规范、安全开展。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结合当前事后监督工作特点,依托福州中支内联网,建立《事后监督业务工作平台》,及时登载工作动态、分析报告、会议纪要和风险提示等信息,促进全省事后监督资源共享。建立会计核算差错案例库,收集2009~2013年全省事后监督发现的差错,界定差错类型,描述差错情况,形成电子监督成果,供全省监督部门与核算部门借鉴参考,提高监督信息转化运用的效果,有效地发挥了事后监督的综合反映作用。

三、新形势下事后监督转型探讨

近期,人民银行总行下发了关于地(市)中心支行内设机构调整的意见,地(市)中心支行不再保留事后监督中心,事后监督职责按业务条线分别交由相关核算部门履行,即由跨部门监督改由部门内监督。无论事后监督部门如何调整,事后监督职责仍将履行。面对会计核算和监督机制的发展变化,事后监督只有通过转型才能适应更高的新要求。

(一)监督机制转型

《中国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监督办法》将“会计核算事后监督”改为“会计核算监督”,体现了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控制的监督理念。目前事前、事中监督由核算部门负责,事后监督职责由事后监督部门履行,会计核算风险控制相互关联的整体被人为分割,易形成重复监督和监督不到位的格局。应通过顶层设计和底层推动,建立起适应会计核算业务发展,符合资金风险防控需要的监督机制。一要理顺事后监督管理机制。将各级分支机构事后监督职责回归营业、国库、货币金银等核算部门,在管理机制上实行自上而下的条线统一管理,融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于一体,统筹规划会计核算各环节风险防控,避免管理协调不畅、信息沟通脱节,重复且无效劳动等现象,有效整合监督资源。二要构建大监督机制。会计核算事后监督要与业务管理部门现场检查、内审部门内控检查实现信息共享,职责互补,加强监督交流、沟通、反馈力度,发挥事后监督成果独立性、及时性、性等特点,为业务管理部门完善制度建设,加强风险管理提供决策支持。要运用事后监督结果,确定会计核算检查方案,突出检查的针对性;要结合现场检查情况,调整日常监督重点,促进现场检查与日常监督互动互补,切实发挥监督合力。

(二)监督模式转型

目前,事后监督仍停留在合规监督层面,较多注重微观差错的检查,忽视对会计核算业务的风险评估与判断,以及对潜在风险的监测与预警。要在合规监督的基础上,构建科学、系统的会计核算风险管理模式,建立风险识别、评价、预警和处置办法,充分发挥事后监督防控会计核算风险的作用。一是日常监督与风险分析相结合。突出监督重点,加强对关键业务、特殊时点和要害岗位的监督,坚持从动态、的角度出发,分析核算过程、内部控制、资金流动等风险防控环节,开展风险监测和风险预警。二是差错纠正与管控措施相结合。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核算差错要从管理层面、制度层面分析,及时反馈和落实整改,促进会计核算规范操作;对会计核算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风险问题,要及时提出防范措施,堵塞漏洞,排除隐患。三是监督结果与质量评价相结合。依据日常监督结果,对核算过程、核算结果和核算管理持续跟踪、监测,定期评价会计核算状况,针对人员配备、岗位设置、核算操作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要提出加强管理的具体建议,实现由真实性、合规性为主的监督向以资金风险防控为重点的监督方向转变。

(三)监督手段转型

相对于不断升级完善的会计核算系统,事后监督手段滞后,特别是占整个事后监督业务量70%以上的国库会计核算,仍以手工监督为主,缺乏层级控制、自动识别和涵盖。借助科技力量,改进事后监督手段,提升监督效能是推进事后监督转型的必然选择。一是开发监督系统。改变目前国库、货币发行会计核算手工式、粗放式监督状况,探索监督系统与核算系统的有效对接,从核算系统提取原始数据,将人工核对、计算、校验等基础监督功能以监督系统替代;依托系统功能,从日常业务监督、风险环节监控、重要事项审批等不同角度,实施重点、实时、动态监督,并对各类核算数据进行监测与统计分析。二是优化监督系统功能。ACS监督子系统,不仅具备对特定业务的实时监督功能,还通过设定监督条件对一般业务比例监督,前移监督关口、突出监督重点,相比原有凭证影像事后监督系统复核式比对的监督模式前进了一大步。但仍存在优化空间,如ACS凭证受理与账务处理前后台分离,营业网点与总行业务处理中心各负其责,该模式下核算资金风险隐患理论上只存在于凭证影像的真实性与合规性,地(市)中心支行监督职责调整后,凭证从核算到监督环节的即时传递成为可能,应将凭证影像监督由事后监督调整为实时监督,避免监督时效滞后在风险防控上的局限。同时,对核算系统能自动校验、核算环节已实施控制的业务,如商业银行通过ACS前置系统办理的财政存款、电子对账业务等,可调整事后监督频率,将按旬、按日监督改为按月监督,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监督效率。

(四)监督队伍转型

监督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是促进事后监督转型的有力保障,要强化事后监督队伍的学习能力、执行能力、分析能力和协调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事后监督发展需要。一要提升业务素质。加强监督人员业务培训,及时更新业务知识,熟悉规章制度,熟练系统操作,提高监督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防范水平,不断提升监督质量和效率;促进监督人员由操作型向复合型人才转变,走出微观视野,把粗浅的知识深刻化、分散的监督成果系统化,善于发现核算管理、操作流程中的薄弱环节,立足实际,提出控制措施和改进建议,为领导层提供决策参考。二是促进岗位交流。建立监督人员与核算人员双向交流机制,增强监督人员业务操作实践经验,进一步提高监督水平;合理确定交流频率,既保持前后台岗位人员的流动性,又保障队伍的稳定性,发挥交流机制的作用。同时,探索全行会计岗位动态交流,促进会计人员技能提升,激发工作活力,推动会计工作水平的整体提高。

作者:钱珍玉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

会计监督论文:会计监督会计审计论文

一、加强会计监督的具体策略

企业进行会计监督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会计工作的真实性与性,企业的会计监督需要结合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并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划。企业若想加强会计监督工作,则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目标。对于企业而言,经营管理目标并非简单的企业发展规划,而是一个复杂多样的管理规划,企业需要从自身的经营状况出发,制定出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合理目标,其中,包括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无论是长期目标还是短期目标,两者都能给会计监督带来决定性作用。当企业进一步落实自身的经营管理目标后,企业就需要借助财务管理部门的力量开展信息的数字化管理,根据由上至下的原则,完成各个职能部门的任务分解工作,并进行相应的指标考核。至此,会计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每位员工的考核数据对企业日常工作展开有效监督,使会计监督的职能得以履行。

二、提升会计审计质量与会计监督的具体对策

一方面,会计审计工作人员配备是否合理,是提升会计审计质量的关键所在;另一方面,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目标,关系到企业会计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若要将会计审计与会计监督二者结合在一起,使之投入到企业会计管理工作中,则必须通过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来实现,能从根本上提升会计审计人员与会计监督人员的工作贯彻力度,协调企业内部的权责管理。

1.强化会计审计人员的业务素养

会计审计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具有极高业务素养的会计审计人员,因此,加强企业内部的会计审计队伍的建设是提升审计质量的根本前提,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队伍建设。首先,必须强化会计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帮助会计审计人员从思想上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责任意识,尽可能的将审计队伍建设成为一支具有极高思想政治素养、拥有较强业务能力的队伍。其次,企业要借助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方式,有针对性的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教育培训,通过不断的钻研学习,增强会计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培养其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及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理论意识。,定期的开展合作交流活动,包括同行业之间的合作交流、国际之间的合作交流等,尽可能的丰富会计审计人员的知识与审计工作经验,并将的经验借鉴到自身的会计审计工作中;企业也可以通过交流活动,广招英才,引进更多高素质、高技术的审计人才加入到企业内部审计队伍中。

2.增强企业的内控建设,落实会计监督

增强企业的内控建设,落实会计监督,企业需要把互不相关的职能内容分离开来,对于企业内部重大经济活动事项的管理与贯彻执行过程要进行互相监管、互相约束,完成企业人员的财产清查工作,并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员工财产进行抽查和审计工作。企业内部可以制定和执行会计委派制,把负责完成会计监督工作的有关人员同被监督对象分离开来,使其与被监督对象不具有某种程度上的利益关系,解除会计监督工作人员的顾虑,使其更专注于会计监督工作,确保监督的公正性与客观性。

3.通过会计审计的信息化平台,加强会计监督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会计审计工作可以充分发挥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便捷作用,加强会计审计的信息化建设,使得审计数据信息更加的化和科学化,实现会计审计技术方法的创新发展。通过会计审计的信息化平台,改进会计审计工作的开展方式,使审计工作更具技术含量,进一步加强会计监督的力度,利用网络数据库,实施远程审计或IT审计等,从根本上提升会计审计质量。

4.完善规章制度建设,提升会计监督的地位

企业需要意识到自身实行会计监督的重要意义,将违法乱纪现象扼杀在会计审计工作的萌芽时期,不应该任由违法乱纪现象产生后,再通过政府或社会机构进行查办和监管。会计监督工作应该置于企业会计工作的首位,只有完善规章制度的建设,才能为会计监督的顺利进行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健全统一的会计制度,不仅可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所需,还能对会计审计、会计监督的权责与权限进行界定,使会计部门的职能更加明确。对于违反会计制度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严厉的惩处,强化与会计制度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提升会计监督的地位,进而提高会计审计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审计与会计监督在某个层面上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在分析提高会计审计质量与会计监督的对策时,不仅要结合两者自身的决定因素,还要结合两者的依存性,提升会计审计质量与会计监督需要不断强化会计审计人员的业务素养;企业需要做到从上到下,并且从内到外的实施科学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例如:提升企业对财务会计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强化其内部控制意识;不断完善财务会计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增强其执行力。增强企业的内控建设,落实会计监督;通过会计审计的信息化平台,加强会计监督,提升会计审计质量;完善规章制度建设,提升会计监督的地位。

作者:于海玲 单位: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业协会

会计监督论文:银行事后监督会计论文

一、会计核算发展对事后监督的影响

会计核算质量的提升,促使事后监督重心转移。近年来,人民银行通过强化制度、执行、监督并重的核算管理,实施安全、效率、效益的核算改革,会计核算风险防控能力不断增强,会计核算质量稳步提高。一是会计核算差错明显减少。以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下称“福州中支”)为例,辖内会计核算业务差错数量和差错率始终保持在极低水平,并整体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09~2013年,辖内会计核算差错数量分别为20笔、17笔、14笔、10笔和6笔,差错率分别为万分之0.28、0.27、0.24、0.23和0.21。二是会计核算差错程度较轻。福州中支辖内近年会计核算差错均属规范性问题和账务处理差错,未发生资金损失或性质严重的核算事故。如会计凭证填制不规范、会计资料要素不完整、记账串户或重复记账等,此类差错都可通过纠偏或账务调整整改,对会计核算资金安全影响程度低。会计核算质量的不断提高,促使事后监督重心转移,不能局限于单一的合规性监督,停留在单纯的查错纠偏上,事后监督重心应转移到防控核算风险、防止资金损失上,应加强对日常监督结果的分析应用,通过开展会计核算风险评估和预警,针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和内部控制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完善会计核算管理的意见和建议,深化事后监督工作内涵,提升监督工作层次。

二、事后监督转型实践

事后监督转型是顺应会计核算快速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进一步提升事后监督效能的必要途径。近年来,福州中支坚持以风险控制为导向,以绩效提升为根本,在事后监督转型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探索监督工作机制

针对事后监督部门未实行条线管理、业务指导分散于不同部门的现状,建立福建省人民银行系统事后监督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联席会议是加强协作、交流经验、共享信息的议事组织。确定联席会议学习培训、风险防范和发展规划等十个方面的议题,充分发挥省会中心支行事后监督业务指导和协调作用。定期召开事后监督联席会议,组织省内各事后监督部门交流工作经验,探讨履职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推进全省事后监督工作的建议及措施。开展全省事后监督业务竞赛,将把好核算质量关、加强资金风险防范作为竞赛目标,以监督水平提升为根本,鼓励事后监督管理及手段创新,通过竞赛推动全省监督水平的整体提升。不定期举办事后监督专题业务培训,邀请支付结算、国库等业务主管部门介绍会计核算业务发展及风险防控重点,增强事后监督部门对核算业务及相关规章制度的理解和认识,适应会计核算业务变化后监督工作需要。

(二)创新风险监督手段

以防控会计核算资金风险为核心,探索构建风险导向型监督模式。按季发出事后监督风险提示,收集省内事后监督中发现的核算问题,通过分析问题的性质、发生频率及对资金安全的影响程度,将问题分为事故、核算差错和规范性问题三类,分别以红、橙、蓝三色标识风险等级,向省内各中心支行分管领导、核算与监督部门发出风险提示,提高事后监督风险管理水平。每半年开展事后监督业务分析,总结监督情况,分析核算差错特点,探讨差错产生的原因,运用同期对比、发展趋势预测等方式,加强对监督结果的统计和分析,排查核算风险隐患。推动核算业务分类监督,将监督对象按办理的业务范围、业务量大小分类,将监督内容按资金风险程度划分,将监督时点按月(年)末、节假日前后、一般工作日区分,明确监督标准;对重点账户、特殊业务和重要时点实施监督与再监督,对资金风险较小的业务进行合规监督,促进监督工作由合规监督向风险监督转化。开发国库支付业务监督软件,对国库会计核算风险较大的拨款、退库等资金出口环节实施电子监督,并将EX-CEL应用于国库核算平衡关系及操作日志的监督,防范国库资金风险,提升事后监督效率。

(三)促进监督成果运用

加强横向部门间业务交流,定期召开福州中支事后监督联系协调会议,业务管理部门、核算部门和事后监督部门参加。通报事后监督情况,并就监督中发现的风险性、制度性、操作性问题进行探讨。近年来,通过联系协调会议提出50余条完善会计规章制度、会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意见建议,大多数被业务管理部门采纳,或据此明确相关制度规定,或及时向总行反映,有力地推动会计核算规范、安全开展。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结合当前事后监督工作特点,依托福州中支内联网,建立《事后监督业务工作平台》,及时登载工作动态、分析报告、会议纪要和风险提示等信息,促进全省事后监督资源共享。建立会计核算差错案例库,收集2009~2013年全省事后监督发现的差错,界定差错类型,描述差错情况,形成电子监督成果,供全省监督部门与核算部门借鉴参考,提高监督信息转化运用的效果,有效地发挥了事后监督的综合反映作用。

三、新形势下事后监督转型探讨

近期,人民银行总行下发了关于地(市)中心支行内设机构调整的意见,地(市)中心支行不再保留事后监督中心,事后监督职责按业务条线分别交由相关核算部门履行,即由跨部门监督改由部门内监督。无论事后监督部门如何调整,事后监督职责仍将履行。面对会计核算和监督机制的发展变化,事后监督只有通过转型才能适应更高的新要求。

(一)监督机制转型

《中国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监督办法》将“会计核算事后监督”改为“会计核算监督”,体现了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控制的监督理念。目前事前、事中监督由核算部门负责,事后监督职责由事后监督部门履行,会计核算风险控制相互关联的整体被人为分割,易形成重复监督和监督不到位的格局。应通过顶层设计和底层推动,建立起适应会计核算业务发展,符合资金风险防控需要的监督机制。一要理顺事后监督管理机制。将各级分支机构事后监督职责回归营业、国库、货币金银等核算部门,在管理机制上实行自上而下的条线统一管理,融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于一体,统筹规划会计核算各环节风险防控,避免管理协调不畅、信息沟通脱节,重复且无效劳动等现象,有效整合监督资源。二要构建大监督机制。会计核算事后监督要与业务管理部门现场检查、内审部门内控检查实现信息共享,职责互补,加强监督交流、沟通、反馈力度,发挥事后监督成果独立性、及时性、性等特点,为业务管理部门完善制度建设,加强风险管理提供决策支持。要运用事后监督结果,确定会计核算检查方案,突出检查的针对性;要结合现场检查情况,调整日常监督重点,促进现场检查与日常监督互动互补,切实发挥监督合力。

(二)监督模式转型

目前,事后监督仍停留在合规监督层面,较多注重微观差错的检查,忽视对会计核算业务的风险评估与判断,以及对潜在风险的监测与预警。要在合规监督的基础上,构建科学、系统的会计核算风险管理模式,建立风险识别、评价、预警和处置办法,充分发挥事后监督防控会计核算风险的作用。一是日常监督与风险分析相结合。突出监督重点,加强对关键业务、特殊时点和要害岗位的监督,坚持从动态、的角度出发,分析核算过程、内部控制、资金流动等风险防控环节,开展风险监测和风险预警。二是差错纠正与管控措施相结合。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核算差错要从管理层面、制度层面分析,及时反馈和落实整改,促进会计核算规范操作;对会计核算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风险问题,要及时提出防范措施,堵塞漏洞,排除隐患。三是监督结果与质量评价相结合。依据日常监督结果,对核算过程、核算结果和核算管理持续跟踪、监测,定期评价会计核算状况,针对人员配备、岗位设置、核算操作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要提出加强管理的具体建议,实现由真实性、合规性为主的监督向以资金风险防控为重点的监督方向转变。

(三)监督手段转型

相对于不断升级完善的会计核算系统,事后监督手段滞后,特别是占整个事后监督业务量70%以上的国库会计核算,仍以手工监督为主,缺乏层级控制、自动识别和涵盖。借助科技力量,改进事后监督手段,提升监督效能是推进事后监督转型的必然选择。一是开发监督系统。改变目前国库、货币发行会计核算手工式、粗放式监督状况,探索监督系统与核算系统的有效对接,从核算系统提取原始数据,将人工核对、计算、校验等基础监督功能以监督系统替代;依托系统功能,从日常业务监督、风险环节监控、重要事项审批等不同角度,实施重点、实时、动态监督,并对各类核算数据进行监测与统计分析。二是优化监督系统功能。ACS监督子系统,不仅具备对特定业务的实时监督功能,还通过设定监督条件对一般业务比例监督,前移监督关口、突出监督重点,相比原有凭证影像事后监督系统复核式比对的监督模式前进了一大步。但仍存在优化空间,如ACS凭证受理与账务处理前后台分离,营业网点与总行业务处理中心各负其责,该模式下核算资金风险隐患理论上只存在于凭证影像的真实性与合规性,地(市)中心支行监督职责调整后,凭证从核算到监督环节的即时传递成为可能,应将凭证影像监督由事后监督调整为实时监督,避免监督时效滞后在风险防控上的局限。同时,对核算系统能自动校验、核算环节已实施控制的业务,如商业银行通过ACS前置系统办理的财政存款、电子对账业务等,可调整事后监督频率,将按旬、按日监督改为按月监督,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监督效率。

(四)监督队伍转型

监督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是促进事后监督转型的有力保障,要强化事后监督队伍的学习能力、执行能力、分析能力和协调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事后监督发展需要。一要提升业务素质。加强监督人员业务培训,及时更新业务知识,熟悉规章制度,熟练系统操作,提高监督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防范水平,不断提升监督质量和效率;促进监督人员由操作型向复合型人才转变,走出微观视野,把粗浅的知识深刻化、分散的监督成果系统化,善于发现核算管理、操作流程中的薄弱环节,立足实际,提出控制措施和改进建议,为领导层提供决策参考。二是促进岗位交流。建立监督人员与核算人员双向交流机制,增强监督人员业务操作实践经验,进一步提高监督水平;合理确定交流频率,既保持前后台岗位人员的流动性,又保障队伍的稳定性,发挥交流机制的作用。同时,探索全行会计岗位动态交流,促进会计人员技能提升,激发工作活力,推动会计工作水平的整体提高。

作者:钱珍玉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