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公司理财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公司理财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公司理财论文

公司理财论文:证券公司理财风险与审计分析研究论文

近段时间,证券公司存在委托理财黑洞和巨额亏损的事件屡屡被曝光,震惊了管理层和广大投资者。这些丑闻不但沉重打击了市场本已十分缺乏的信心,推动了股指的持续下跌,而且使券商陷入了面临严重亏损,大量资金无法偿还的经营危机,严重影响了证券市场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本文通过介绍审计人员对某证券公司进行的审计,使大家对证券公司违规理财业务的实质及由此导致的财务风险、经营风险、乃至社会危害性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审计人员在实际审计工作中所运用的审计方法和技巧作了初步小结。

一、证券公司委托理财保障保本付息,双方实质上是借贷关系,是证券公司为扩大自营证券业务而采取的一种变相的融资手段

受托投资管理业务,是指证券公司作为受托投资管理人(以下简称“受托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投资委托人(以下简称“委托人”)的投资意愿,与委托人签订受托投资管理合同,把委托人委托的资产在证券市场上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的组合投资,以实现委托资产收益化的行为。证券公司只是以人的身份从事受托投资管理业务,收取委托费用和投资收益分红。然而实际上证券公司在与委托人签订委托理财合同时,在合同里或补充合同中基本上都附有保本付息的条款,保障按照远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成本向委托人归还本金和支付利息,所有的证券投资风险全部由证券公司承担,委托人只是纯粹的债权人。

2000年10月18日,A集团公司与B证券公司签订《资产管理合同》,合同规定的内容在形式上符合证券监管部门制定的有关规程,但双方以此为基础签订《补充协议》上却规定证券公司保障集团公司委托资产的年收益率为7.822%.2000年10月13日、18日,B证券公司某营业部收到A集团公司合计转入的2000万元委托资金,11月2日B证券公司即以预付收益的名义从中返还了156.44万元给集团公司,其实际利率远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

审计人员因此认为,证券公司和委托人之间实际上是资金的借贷关系,这种广泛开展的委托理财业务在本质上只是证券公司用于融通资金扩大自营业务的一种手段。在审计某证券公司的实际案例中,除极个别客户外,99%以上的委托理财客户都是按期收取利息的债权人,而不是真正的委托人。

二、在缺乏严密的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的环境下,证券公司这种形式上委托理财实质上融资自营的业务操作存在多种形式的违规

(一)利用理财资金“坐庄”操纵股票价格。

在运用理财资金进行自营投资时,承受巨大财务风险的证券公司往往会利用资金优势,把不同委托账户的理财资金集中用于买卖同一股票,通过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的方式获取高额的非法利益,而放弃不同客户委托理财资产应当相互独立运作的经营原则。

自2001年5月起,B证券公司持续使用大量的委托理财账户买卖、持有某只股票,截止至2003年12月,实际持仓量高已经达该股票流通盘的46.05%.这是B证券公司利用委托理财业务操纵股票市场,为牟取非法利益而成为股市庄家的一个典型案例。

(二)委托理财业务配合自营业务操作,运作缺乏独立性。

证券公司虽然设立了独立的受托投资管理部门,但其受托投资管理业务并未与自营业务严格分离、独立决策、独立运作,而是受到公司自营业务的影响,利用委托理财业务以客户名义开设投资账户的特点,使用分散的委托理财账户大规模地买卖某种股票,分仓配合自营业务,甚至协助公司“坐庄”操纵股票。

(三)假借为客户向银行贷款提供担保的名义,套取银行资金进行委托理财业务,导致银行资金间接流入股市。

按规定,证券公司应对委托人的资信状况、收益预期、风险承受能力、投资偏好等进行了解,并关注委托人资金来源的合法性。但部分证券公司为了扩大融资的渠道,通过为客户向银行贷款提供担保的形式,骗取银行信贷资金进行“委托理财”业务,然后再以客户投入的“委托理财”资金(实际上是银行信贷资金)为自己的担保行为提供反担保。

B证券公司曾与A集团公司签订《资产管理合同》,并以此为基础签订《补充协议》,协议规定B证券公司为A集团公司的银行信用贷款提供担保,A集团公司将在B证券公司开立证券交易账户,以账户内的股票和资金作为B证券公司为其担保银行贷款的反担保。该委托理财资金实质上是银行提供的信贷资金,违反了银行信贷资金不得从事证券投资的有关规定。

(四)采用多种违规方式弥补到期委托理财的亏损。

证券公司为吸引客户委托理财,违规保障保本付息,但在亏损严重,流动性资金短缺,无法偿还到期本金和高息的情况下,证券公司可能采取各种违规手段弥补到期委托理财的资金缺口。如违规将客户利息本金化,签订没有真实足额资金来源的新“委托理财”合同,或通过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挪用未到期客户的理财资金来弥补到期客户的本金和高息,或者被迫以更高的利息吸引新的“委托理财”资金来弥补资金的缺口,甚至铤而走险,以“空存标准券”的形式挪用客户托管的国债进行融资回购套取客户资金,或者以营业部的客户保障金作为抵押,骗取银行信贷资金。

三、违规委托理财危害巨大,影响资本市场发展

委托理财业务只是证券公司的一项普通业务,如果合规经营,风险应当在可控制的范围内,不会对市场以及参与的各方造成如此大的冲击和危害。但是由于相应制度、法规的不够健全以及相关人员的有法不依、有章不循,风险急遽放大,券商危机不断爆发,大量理财资金无法收回。

证券公司在合同里或补充合同中向客户违规保障到期偿还本金和支付固定收益,可能吸引更多客户资金,但这类合同必然会给它带来很大的经营风险和额外的还债负担,迫使证券公司为获取高额利润而采取高风险的投资行为。因此证券公司极有可能把不同委托账户的理财资金集中买卖同一股票,或是配合公司自营业务买卖某只股票,“坐庄”操纵股价以谋取非法利润,委托理财业务丧失了独立性,风险集中并不断加大,同时被操纵的股票价格根本无法反映股票的内在价值,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市场秩序遭受破坏。当证券公司亏损严重,流动资金短缺,无法支付到期客户本金和高息时,证券公司很可能采取挪用客户保障金、挪用其它客户的委托理财资金或是以担保形式骗取银行资金等违法手段弥补到期委托理财的资金缺口,有关风险也就相应传递到其他投资者和银行那里。

在运用理财资金进行投资时,一旦出现股市长期下跌或是投资失败的局面,券商就会陷入不断亏损,不停融资的恶性循环,委托理财的窟窿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如果券商的资金链断裂,会不惜成本卖出股票,造成股价大幅下跌,股市震荡,银行以及相关投资者也将损失严重,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遭受严重破坏。

四、审计人员应充分利用违规委托理财的特征,抓住线索,理出思路

为了发现和揭露证券公司有可能存在的这种巨额风险,审计人员通过不断的摸索和研究,提炼出证券公司违规委托理财的一些特征和可供审计人员利用的线索,并设计了证券公司委托理财业务审计模型,将其使用在具体的审计项目中。

(一)资金账户销户前曾有转入资金、弥补亏损的行为。

证券公司违规委托理财保障保本付息,如果理财账户运作失败,未能达到预定的盈利水平,证券公司一定会向该资金账户中转入补偿资金,加入补偿资金后的账户余额应略大于初始投资本金。

证券公司弥补客户亏损的资金来源有几种:一是帐内使用自有资金进行补亏,原始转帐凭证填列的资金来源一般是某某证券有限公司;二是帐内挪用其他未到期客户的委托理财资金,拆东墙补西墙,出现不同所有者名称的资金账户之间大量划拨资金的情况;三是使用帐外资金用于弥补客户亏损。无论哪种情况,资金来源都不同于初始及时笔转入的投资本金。

审计人员应关注转出资金清空账户之前不久有资金转入的资金账户,且该转入资金的来源与投资账户初始本金来源和最终转出资金去向都不相同。

(二)资金账户的资金存续时间为固定期限。

证券公司和投资者之间的委托理财合同是有固定期限的,一般为三个月、半年或一年,而正常的经纪业务投资者,投资期限一般不固定。

审计人员应关注初始本金转入和最终转出资金时间间隔恰好为三个月的整数倍的资金账户,且该投资账户标记为一般经纪业务账户。

(三)资金账户里的资金额为大额整数。

为方便计算佣金和利息,证券公司和投资者通常签订大额固定金额的理财合同,具体反映为新开户的资金账户转入大额整数资金,或者投资者原有资金账户的资金金额调整为大额的整数倍资金。在同一个资金账户中,委托期间一般不会中途增加投资资金或者以转移资金或股票的方式减少投资本金。

审计人员应关注开户初期转入大额整数资金,整个投资期间都没有发生资金或股票转入转出,短期内全部转出资金并销户结束的资金账户。

(四)资金账户实行联名共管、预留客户和证券公司印鉴。

从事委托理财业务的双方出于各自利益安全的考虑,一般都要求投资资金不得转移出以投资者名义开设的资金账户,为了防止未经协商的资金转账和股票转托管、指定交易行为,证券公司和客户就必须共同预先留置资金账户的印鉴,实行联名共管。在正常情况下,一般的个人投资者大多是凭密码操作而不会使用印鉴。

审计人员应关注在开户资料中预先留置了投资者个人印鉴和证券公司印鉴(或者证券公司员工个人印鉴)的资金账户,且该投资账户标记为一般经纪业务账户。

(五)委托理财交易账户的交易行为、持仓股票的品种、比重有很大的趋同性。

证券公司接受投资者委托从事理财业务,为谋取高利益,很可能将其管理下的众多资金账户进行统一管理,由统一的决策人员、操盘人员集中资金进行高风险投资,这些被同一主体控制的不同交易账户之间的交易行为、持仓股票的品种及比重必然会有很大的趋同性。

审计人员应关注交易行为、持仓股票品种和比重比较类似,但所有者名称不相同的资金账户。

(六)同一资金账户对应大量异名股东卡。

为便于核算和控制,同一个委托人投入的巨额理财资金应放在同一个资金账户里管理,而出于分散建仓从而逃避监管的目的,证券公司通常采用使用大量不同姓名的个人股东卡的方式,将大量的股票分散进行交易和持有。这些为数众多的股东账户可能由证券公司提供,也可能由委托客户提供,但股东账户的密码应该统一由证券公司掌握。在正常情况下,无论是个人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一个资金账户只关联一个深圳交易所股东卡和一个上海交易所股东卡。

审计人员应关注一个资金账户对应大量股东账户的异常情况。

(七)委托理财客户手续费较低。

证券公司委托理财向客户保障保本付息,所以交易手续费实际上是由证券公司自身负担,并且营业部不必考虑向客户返佣,因此证券公司向委托理财客户征收的交易手续费一般都会订得比经纪业务客户低。

综上所述,证券公司的违规理财业务会在其业务经营和财务核算方面以不同的方式反映。审计人员应结合上述几个特征,认真审查那些反映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活动和财务经营状况的信息资料,疑点越多,查出违规委托理财资金账户的可能性就越大。

针对证券市场不断曝光的违规委托理财事件和由此导致的券商危机,中国证监会出台了《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等一系列法规,旨在规范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活动,严控券商经营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证券市场秩序。新形势的发展要求负有经济监督职责的审计人员不断学习已有审计经验,创新审计方法,开拓审计思路,及早发现和纠正证券公司的违规经营,防止此类危机的再次出现。

公司理财论文:现金流量在公司理财的应用论文

摘要:笔者认为:会计利润仅仅是一个账面数据,易受人为因素的干扰与操纵。而现金流量则表现为企业实实在在的现金流入与流出,从而体现出客观性。在现财环境下,关注现金流量应该成为公司经理人关注经营运行的重点。

关键词:会计利润;现金流量;差异;关注

一、会计利润,易受主观因素影响的账面数据

在现实经济活动中,企业作为营利主体,获利无疑成为其核心目标。但是,许多企业尽管账面上表现出丰厚的利润,却因无力支付和清偿到期债务而陷入财务困境,仍然摆脱不了破产清算的厄运。相反,有些企业则可能账面利润表现并不突出,但因其现金流量状况良好,支付能力强,而获得投资者、债权人的“青睐”,得以不断地发展。这难免给人们带来困惑,也打击了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信心。通过对其深层次因素的剖析,从中得出结论,这主要是因为利润与现金差异的存在。

作为评价企业经营业绩、衡量企业财富增长状况的一项指标,会计利润,是遵循一定的会计原则,按照一定的会计程序与方法,将企业在一定期间所实现的营业收入及其他收入减去为实现这些收入所发生的成本与费用而得来的。在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是以现金形式进行交易,且不存在任何资产折旧以及费用摊销的情况下,利润与现金是相同的,收入的增加引起现金的流入,费用的增加造成现金的流出,这也就体现出利润与现金的一致性。然而,这只是一种理想的假设,在企业现实经营活动中无法实现,企业利润与现金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主要根源于:

(一)利润与现金的记账基础不同产生的差异

即利润与现金的确认与计量基础不同。利润的计算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而现金的计算则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由于这种差别的存在,在商业信用广泛采用以及固定资产普遍存在的情况下,企业收入的增加并不是必然引起现金的流入。同样,费用的增加也并不一定等于现金的流出。于是,作为衡量企业财富增长状况的一项指标,由于确认与计量基础的差别,利润与现金既存在着一致性,又存在着差异性。例如受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资产减值准备、信用政策引起的应收与应付、付现性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权益法核算的投资收益以及预提与待摊费用等因素影响,都会产生会计利润与现金的差异。

(二)会计方法选择以及会计估计应用产生的差异

在利润的计算过程中,会计方法选择的差异以及会计估计的应用,也都会对企业会计利润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对于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就折旧方法来说,涉及到是采用直线折旧法还是加速折旧法,而会计估计则涉及到折旧年限长短以及预计净残值大小的问题,都会影响企业各期计入折旧费用的金额大小,进而影响企业各期的会计利润。

由此可见,会计利润仅仅是一个账面数据,易受人为因素的干扰与操纵。而现金流量则表现为企业实实在在的现金流入与流出,是企业现金流量的真实反映,从而体现出客观性。从这个角度分析,目前公司经理人对净利润、主营业务利润、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标的重视程度大大超过了对现金流量指标的关注,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二、现金流量,企业决策与经营管理的首要变量

从经营角度看,企业任何日常经营活动均始于现金而终于现金,现金以及从现金到存货、应收账款,然后再回复到现金的及时转换,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血脉”。企业现金流转的顺畅与否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任何环节的不畅或阻滞,都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后果,轻则造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陷入困境,重则引发企业财务危机的出现,造成企业陷入破产清算的境地,而直接威胁到企业的生存。一个企业现金流入的“管道”其实只有现金性收入、现金性融资等几条,而现金流出的“管道”却实在太多,可以说,有经营业务的地方可能就是现金流出的“|管道”。如何调节现金流入与流出的失衡并尽可能维持其均衡,是公司理财的难点之所在。

现金流量作为一项财务指标,在企业价值管理与行为管理中展现出利润指标所不具有的优势,其意义主要表现为:

(一)惟有现金性收入作支撑的利润增长才是财务理念上追求的增长

强调现金和现金流量表,只是提醒利润表的局限性,账面利润可能异化公司决策和歪曲经营业绩。比如,一个公司如果通过价格战、广告战实现了销售额和市场占用率的迅速提高,在短期内很容易形成一种“欣欣向荣”的增长景象,但是如果这些景象没有现金流入作支撑,很难说这种景象不会因“贫血”而昙花一现。这类只在市场上“潇洒走一回”的企业并非个案。由此可见,没有现金性收入的增长其实并不是财务理念上追求的增长。在公司内部业绩评价中,收益性指标如果单纯从利润表取数,尽管用“主营业务利润”来计算,也不能真实反映收益质量,因为极有可能主营业务利润也是以“应收账款”为基础的。在企业内部业绩评价中应该提倡使用“现金性利润”来计算考核收益性指标,以达成财务目标、财务决策和财务评价的一致性。

(二)惟有现金流量才能提升企业价值

通俗地说,企业价值是指企业本身值多少钱,来源于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现有资产创造收益的能力。利润及现金流量作为评价企业经营业绩、衡量企业财富增长状况的指标,自然成为衡量企业价值的标准。由于利润代表企业新创价值的一部分,因而,利润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企业价值的增长。但是,企业价值不仅仅包括新创价值的一部分,而且还包括其未来创造价值的能力,因而,以利润作为指标衡量企业的价值,其局限性十分明显。在企业持续经营的情况下,企业价值主要由其每年现金流量和贴现率决定,现金流量的增加代表着企业价值的增长。企业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企业现有资产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最终形式则表现为一系列现金流量。企业现金流量的数量和速度决定了企业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价值较大化即是现金流量较大化。

(三)现金流量是企业维持增长和控制风险的关键因素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追求收益的强烈愿望与客观环境对流动性的强烈要求,使两者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企业发展规划一般都反映其经营战略,以获利为目标,通常包括更高的经营规模、市场占用率和新的投资项目等内容,其实需以更多现金流出为前提,一旦现金短缺,其发展规划无疑就成了“无源之水”。因而,企业规划、战略风险都必须以现全流量预算为轴心,把握未来主流量的平衡,以现金流量规划作为其他规划调整的重要依据,尤其是对资本性支出应该遵循“量入为出,量力而行”的基本原则。公司发展与扩张也应该负债经营,但是负债经营的规模,也应该以未来现金流量为底线。突破底线必然会导致财务风险的扩大。所以,维持增长也罢,控制风险也罢,现金流量规划是关键制约因素。

(四)经理人在关注企业财务报表信息中,应把现金流量表信息放在首位

资产负债表最关键的是“结构”和“风险”问题,而利润表最重要的是“规模”和“收益”问题。但是能够总览公司“结构”和“风险”,“规模”和“收益”问题的却只有现金流量表,只有现金流量表才能提供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从整体上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并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做出合理预测。经营者不把握现金流量表的内在信息,就不可能通过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对企业财务状况做出快速和的判断,从而做出相应的决策。

综上所述,现金流量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犹如企业风险与收益的“平衡器”。公司经理通过对现金流量规模与结构等的密切关注,能够正确分析企业在不同时期的支付能力,客观评价企业经济实力,优化企业决策行为,从而达到未雨绸缪,防范和化解破产风险,提升企业价值。在现财环境下,关注现金流量应该成为公司经理人关注经营运行的重点。

三、现金流量在企业理财活动中的应用

现金流量分析,对企业理财具有多方面的影响:

(一)现金流量对企业筹资决策的影响

企业筹集资金额根据实际生产经营需要,通过现金流量表,可以确定企业筹资总额。一般来说,企业财务状况越好,现金净流量越多,所需资金越少,反之,财务状况越差,现金净流量越少,所需资金越多。

(二)现金流量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

现金流量是企业评价项目可行性的主要指标,投资项目可行性评价方法有动态法和静态法,动态法以资金成本为折现率,进行现金流量折现,若现金净流量大于0或现值指数大于1,则说明该投资项目可以接受,反之该投资项目不可行。静态法投资项目的回收期即原始投资额除以每年现金净流量,若小于预计的回收期,则投资方案可行。否则,投资方案不可行。

(三)现金流量对企业资信的影响

企业现金流量正常、充足、稳定,能支付到期的所有债务,公司资金运作有序,不确定性越少,企业风险小,企业资信越高;反之,企业资信差,风险大,银行信誉差,很难争取到银行支持。因此,现金流量决定企业资信。

(四)现金流量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在有效资本市场中,企业价值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者对企业资产如股票等的估价,在估价方法中,现金流量是决定性因素。也就是说,估价高低取决于企业在未来年度的现金流量及其投资者的预期投资报酬率。现金流入越充足,企业投资风险越小,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越低,企业的价值越大。企业价值较大化正是理财人员追求的目标,企业理财行为都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

(五)现金流量对企业破产界定的影响

我国现行破产法明确规定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严重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可依法宣告破产,即达到破产界限,这与以往的“资不抵债”是两个不同概念,通过现金流量分析,若企业不能以财产、信用或能力等任何方式清偿到期债务,或在可预见的相当长期间内持续不能偿还,而不是因资金周转困难等暂时延期支付,即使该公司尚有盈利,也预示企业已濒临破产的边缘,难以摆脱破产的命运。因此理财人员对现金流量要有足够的重视,未雨绸缪,透过现象看本质,将信息及时反馈到公司管理层,当好公司的理财参谋。

公司理财论文:理财目标驱动公司财务管理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西方发达国家公司理财的目标的选择;我国公司理财目标选择的现实状况;问题分析;实际案例;结束语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不同的国家对公司的所有者持有不同的看法,这也造成不同的国家公司理财的目标的差异、美国的树形持股模式、在树形持股模式下,企业的经营决策者实际上是企业的经营者、日本的环形持股模式、西方发达国家公司理财的目标选择直接与市场的健全和完善相联系、我国公司理财目标一直存在较大争议,选择上存在许多不同、上市公司多以国有企业为主,而国有企业的股权又十分集中、中小股东、债权人权益得不到合理保护、董事会的功能难以发挥、公司治理中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是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大量存在、理财目标是企业从事财务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结果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随着股份有限公司和金融市场体系的完善与发展,公司理财的重要性也逐渐的显现出来。理财目标是理财主体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下,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标。从根本上而言,理财目标和公司的治理结构存在较大的联系,随着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公司财务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必然要相应变化,也就是作为财务进行驱动的理财目标也要相应变化。

关键词:理财目标;治理结构

国内外各相关学科的学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步深化的发展的过程。

一般说来,公司理财的目标的选择主要有以下几种:

(1)营销较大化。

(2)扩大市场占有率。

(3)利润较大化。

(4)每股收益较大化。

(5)股东财富较大化。

前两者的实质即收入较大化。在现代企业“经理革命”之后,西方发达国家公司理财的目标就基本锁定在“公司股东财富较大化”和“企业价值较大化”上了。

1西方发达国家公司理财的目标的选择

从上图可以得到,不同的国家对公司的所有者持有不同的看法,这也造成不同的国家公司理财的目标的差异。总的来说为以下两种情况:

1.1美国的树形持股模式

树形持股的集团公司内,各子公司之间通过资本纽带建立联系,理论上联系的方式可以是控股,也可以是参股,但实证分析发现控股方式的公司基本不存在,因而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是企业经理,而不是股东,股东的真实权利体现在分红收益方面。显然,对于经理人而言,如果不能经营好企业,不但股东会选择用脚投票,企业因此不能获得新的股权投资进而影响到债权投资,而且该经理人的职业经营生涯也可能从此结束。可见,在树形持股模式下,企业的经营决策者实际上是企业的经营者,而理财的目标却必须锁定在股东利益上,“股东财富较大化”就是必然的选择。至于内部人控制下的各种可能弊端,则由企业经营者选择决策机制、社会监督制度、法律法规等去避免。

1.2日本的环形持股模式

环形持股的集团公司内,企业之间以相互持股为特征,此时企业的股东实际上由于权利的互相制衡,即使对“子”公司具有控股的股权,也很难对“子”公司的经营指手画脚,因而,环形持股模式下的经营者控制更加明显,但企业经营者却需要股东、债权人、员工等的支持,不以股东为及时利益者,而以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为理财对象,就成为环形持股的理财目标选择,这就是“企业价值较大化”。

从“树形持股”和“环形持股”两种模式的分析可以看出,西方发达国家公司理财的目标选择直接与市场的健全和完善相联系,有效的“经理市场”和有效的“资本市场”,才有公司以“股东财富较大化”和“企业价值较大化”为目标的可能性。

2我国公司理财目标选择的现实状况

与西方发达国家公司理财目标一致性不同的是,我国公司理财目标一直存在较大争议,选择上存在许多不同。且理财目标表现出随意性和盲目性,常见如下选择:

(1)选择利润较大化作为目标;

(2)选择企业价值较大化作为目标;

(3)选择企业资产保值增值作为目标;

(4)选择社会效益作为目标;

(5)选择企业员工收益较大化作为目标;

(6)选择企业各关系人(股东、经理、员工、债权人、客户等)利益平衡作为目标等。

3问题分析

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六个方面

(1)股权过分集中。上市公司多以国有企业为主,而国有企业的股权又十分集中。流通股在上市公司总股本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低。

(2)内部人控制严重。公司的信息主要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内部人操纵公司运作,进行大量关联交易。

(3)中小股东、债权人权益得不到合理保护。公司大股东拥有公司的或相对控制权,中小股东的投票权难以与大股东相抗衡,致使中小股东失去监督大股东的有效方式及动力。中小股东的权益难以得到司法程序上的有力支持。在企业破产程序上,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也难以得到真正保护。

(4)董事会的功能难以发挥。公司董事会结构不尽合理,执行董事所占比例过高。

(5)法律环境不完善。《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信息披露、会计准则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中存在许多与现实的公司运行环境不相宜的规定,法律法规相对滞后。孱弱的法律体系已在事实上阻碍了公司治理结构的持续改善。另一方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也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

(6)地方政府的不合理干预。一方面,政府直接干预企业运营的情况还十分普遍,在一些地方,企业决策往往受到政府的干预。有些需要破产的企业也不能履行破产程序。另一方面,国有银行对企业的贷款往往会受到来自政府部门的压力。

4实际案例

根据有关调查发现,公司治理中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是控股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大量存在。据不统计,曾有680余家上市公司存在被控股股东通过多种形式占用资金的情况,资金总额达970亿元,有超过20%的上市公司为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提供担保。

1993年,猴王焊接股份公司从猴王集团中“剥离”出去,改组为猴王股份公司上市,猴王集团公司成为猴王股份公司的及时大股东。但此次资产重组实际上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剥离”,猴王集团和猴王股份从未在人员、资产和财务上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分开剥离。这也就为后来的猴王集团破产以及猴王股份演变为“空壳”埋下了祸根。

猴王股份公司自上市以来,经营状况江河日下,1999年开始出现亏损。由其2000年公布的债务往来可以看出:自1994年以来,借贷给猴王集团的长期借款高达8.91亿元,未还款数额为5.9亿元;自1998年4月份以来,猴王公司为其下属企业提供信用担保金额45862.4万元。由于突然宣告破产,有近3亿的担保金额血本无归。这两项数额加起来达近9亿。而根据猴王公司2000年中期报告的数据,猴王公司总资产才93408万元。也就是说,随着猴王集团的破产,猴王股份公司已经变成一家空壳公司,几乎没有什么净资产而言。

5结束语

理财目标是企业从事财务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结果,只有确立恰当的理财目标,企业财务管理活动才能有的放矢。从国内外的理财目标来看,国内和国外的公司理财的目标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也反映了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差异,我国的公司治理相当复杂,这是由其所处的转轨经济特点所决定的,虽然在这样一个阶段会存在着很多投机的不良现象,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经济转轨促进了中国公司治理机智的不断完善,提升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并且在资本市场上,监管部门的监管思路和方式也在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改进。在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必须正确把握公司治理结构的内涵,实现公司治理结构的创新,并需要根据环境变化调整理财目标。

公司理财论文:公司委托理财投资核算分析论文

统计资料显示,2001年涉及委托理财的公司超过200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17.75%,涉及金额累计246亿元,平均每家委托理财的金额超过7000万元。尽管去年上市公司委托理财因受股市大幅回调的而饱受争议,但种种迹象表明,上市公司在今年依然对此情有独钟,2002年委托理财事项仍在继续实施中。据初步统计,今年前4个月,有近30家上市公司公告委托理财,总金额约22亿元,这一数字不逊于去年同期。另外,由于种种原因,上市公司将委托理财延期收回成为一种趋势,这使得上市公司委托理财的总额在仍然处于较高水平。

今年新增委托理财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如何进行风险控制受到高度重视。据统计,在进行委托理财的上市公司中,有半数上市公司称,委托理财的投资方向将是国债,包括购买国债、国债回购等。有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认为,相对于股市二级市场来说,国债投资的风险明显较低。同时,今年的国债市场趋于火爆,有望带来较为可观的收益。如一家上海公司在3月底决定,将2亿元的资金进行国债投资,公司称“要获取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的收益”。另外,对委托资金的风险管理更加细化,例如沪昌特钢明确要视首笔资金委托的具体情况,再来决定是否要延续或加大委托理财的资金投入。

另一个特点是,委托理财的受托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过去,大多数的委托理财是通过券商和各类投资公司进行的,现在进行这一委托理财的受托主体在不断拓宽,例如日前沪昌特钢选择信托公司进行委托理财,而据了解,基金公司也在积极如何帮助进行资产管理等委托理财事宜。

同时,保底收益的做法依然普遍存在。如外高桥决定委托上海富宝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5000万元投资国债,受托方保障上述资金的年收益率为9.5%,如实际收益率不足将予以补足。即使没有保底收益,不少公司对委托理财的收益率仍然有较高期望,低的也达到了8%。如首创股份拟将1.5亿元委托北京巨鹏投资公司进行资产管理,双方约定,委托资产的年收益率小于或等于8%时,不计提业绩报酬;年收益率大于8%时才开始计提报酬。这种完成预定收益率才收取报酬的做法目前已被多家上市公司所采用。

引人关注的是,除新增委托理财外,不少上市公司在以前的委托理财无法按期收回,从而不得不延期。西部的一家上市公司在1月初称,一笔4000万元的委托理财只收回400多万元,余额延期6个月。同时,该公司还有一笔3000万元的委托理财更是将延期1年。初步统计,上市公司目前延期的委托理财约占到了去年委托理财总额的三成左右。

既然委托理财在上市公司中如此广泛,如火如荼,形式多样,那么委托理财及其投资收益如何核算呢?这似乎并不成为,但仍有探究的必要。

一、委托理财行为是长期投资还是短期投资

企业将自有闲置资金进行适当的委托理财,一般而言,期限不会超过一年。根据《企业制度》的有关规定,短期投资,是指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1年(含1年)的投资,包括股票、债券、基金等。长期投资,是指除短期投资以外的投资,包括持有时间准备超过1年(不含1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不能变现或不准备随时变现的债券、长期债权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因此,委托理财属于短期投资。

当委托理财到期,对于不得不延期的委托理财,或是自愿延期的委托理财,即使前后期累计投资时间已超过一年,延期部分亦均可视为一次新的理财行为,即为短期投资。

二、委托理财投资的运作形式

在实际操作中,委托理财一般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委托方在受托方开设资金专户,委、受双方就资金流向及其余额定期(如按月)或随时沟通,受托方向委托方提供交易及资金余额清单。

2、委托方在受托方开设资金专户,委托方对受托方进行全权委托,受托资金封闭运行,受托方不向委托方提供交易及资金余额清单。

3、委托方并不在受托方开设资金专户,而是将资金交付受托方后进行专项委托,受托方向委托方提供交易及资金余额清单。

4、委托方并不在受托方开设资金专户,委托方对受托方进行全权委托,受托资金与受托方自有或其他资金混合使用,受托方不向委托方提供交易及资金余额清单。

三、委托理财投资的核算

(一)委托理财投资核算的一般原则:

委托理财投资,属短期投资,一般应当按照以下原则核算:

1、短期投资在取得时应当按照投资成本计量。短期投资取得时的投资成本按以下确定:

委托理财均为现金方式。以现金购入的短期投资,按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税金、手续费等相关费用。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当单独核算,不构成短期投资成本。

已存入证券公司但尚未进行短期投资的现金,先作为其他货币资金处理,待实际投资时,按实际支付的价款或实际支付的价款减去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作为短期投资的成本。

企业向证券公司划出资金时,应按实际划出的金额,借记“其他货币资金”,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企业购入的各种股票、债券、基金等作为短期投资的,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借记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贷记“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科目。如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单独核算,企业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减去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后的金额,借记“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按应领取的现金股利、利息等,借记“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科目,按实际支付的价款,贷记“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科目。

2、短期投资的现金股利或利息,应于实际收到时,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但已记入“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科目的现金股利或利息除外。

企业取得的作为短期投资的股票、债券、基金等,应于收到被投资单位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息等收益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

企业持有股票期间所获得的股票股利,不作账务处理,但应在备查账簿中登记所增加的股份。

3、企业应当在期末时对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对市价低于成本的差额,应当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应在期末时按短期投资的市价低于成本的差额,借记“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贷记“投资收益”。

4、处置短期投资时,应将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实际取得价款的差额,作为当期投资损益。

企业出售股票、债券、基金或到期收回债券本息,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已计提的跌价准备,借记“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按出售或收回短期投资的成本,贷记“短期投资”(××股票、债券、基金),按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利息,贷记“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企业出售股票、债券等短期投资时,其结转的短期投资成本,可以按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等方法确定其出售部分的成本。企业计算某项短期投资时,应按该项投资的总平均成本确定其出售部分的成本。企业计算出售短期投资成本的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改。如需变更,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5、“短期投资”应按短期投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6、“短期投资”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的各种股票、债券、基金等短期投资的成本。

公司理财论文:公司理财分析论文

摘要:财务分析是评价财务状况、衡量经营业绩的重要依据;是挖掘潜力、改进工作、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合理实施投资决策的重要步骤。财务分析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组成部分,是提高和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财务分析;财务管理;较大利润;财务状况

一、财务分析与公司理财

财务分析是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为依据,采用一定的统计分析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现金流动情况,并对企业的有关经济活动做出评价和预测,为经营者正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内部管理行为。财务分析是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依靠财务人员的经验,采用一定的统计分析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现金流动情况,对企业的有关经济活动做出评价和预测,以便于经营者正确决策的一种内部管理行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财务分析更加成为企业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的日臻健全,对企业行为的要求也日趋规范、科学。财务分析是企业经营状况的一条重要评价途径,评价、分析企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偿债能力、赢利能力及其整体水平,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从投资者和债权人角度看,企业未来价值具有更重要的意义。由于企业的未来价值受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进行财务分析时应予以分别考虑。一般而言,诸如财政金融政策、科技发展水平、市场发育程度、法制建设状况等外部环境因素,应作为预测企业未来价值的制约变量处理,客观评价其对企业未来价值的有利或不利影响。而对于企业的内部条件,包括人、财、物等各种因素,则必须作为企业未来价值分析的基本要素。可见,对企业未来价值的分析,实质上是宏观环境分析与微观条件分析的有机结合。

二、当前财务分析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财务分析与评价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财务分析与评价的结果不一定,有时甚至与实际相去甚远,这是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局限性造成的。

(一)企业提供的报表数据的局限性

财务分析与评价的主要对象是财务报表所提供的数据,而报表数据本身是有局限的,其具体表现为:

1.会计处理方法的不同,会使不同企业同类报表数据缺乏可比性,从而使财务分析结果有差异。

2.会计报表中的有些数据是通过估计得来的,受会计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

3.通货膨胀会使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中的各项数据严重地歪曲。

4.企业往往采用粉饰技术蒙骗会计报表使用者。一般而言,财务分析的诸多指标中,凡是以时点指标为基础计算的大都可以乔装打扮。

5.财务报告中的数据的不。

(二)分析方法及指标自身的局限

1.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有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两类,无论是何种方法均是对企业过去的经济上所进行的反映。另外,会计报表使用者取得会计报表的时间,与业务发生的时间就间隔更长了,可谓时过境迁,因此,用过去的数据去判断企业目前甚至将来的财务状况,往往不切实际。

2.可比性是比较分析法的灵魂,只有具有可比性的指标采用比较分析才有价值,而由于报表数据的局限,不同企业甚至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数据均缺乏可比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比较分析法的运用必然受到影响。

3.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等会计政策的选择,虽然要在会计报表说明书或附注中加以注明,但由于会计人员和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能力、经验、知识水平等方面的限制,不一定能完成建立可比性的调整工作。

4.财务指标缺乏统一的一般性的标准,目前某些报刊提供的部分行业财务数据往往行业划分较粗,抽样误差较大,缺乏一定的代表性,使会计报表使用者无所适从。

5.现行财务分析指标常常是重“量”而忽视“质”,会计报表较难揭示详实的资料,因而使会计报表使用者较难取得诸如存货结构、资产结构、批量大小、季节性生产变化等信息。

具体来讲,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赢利能力三个方面的财务分析指标存在的局限性。

及时,偿债能力财务指标分析。偿债能力分析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短期偿债能力是企业及时、足额偿还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其主要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利息保障倍数。这些比率越高,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但这些比率在评价短期偿债能力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流动比率指标。流动比率是用以反映企业流动资产偿还到期流动负债能力的,可它不能作为衡量短期变现能力的标准。要注意企业会计分析期前后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变动情况。企业可以通过瞬时增加流动资产或减少流动负债等方法来粉饰其流动比率,人为操纵其大小,从而误导信息使用者。如虚列应收账款,少提准备,提前确认收入,少转成本等。速动比率指标。

速动比率是比流动比率更能反映流动负债偿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指标。该比率虽然弥补了流动比率的某些不足,却仍没有考虑速动资产的构成。速动资产尽管变现能力较强,但它并不等于企业的现时支付能力。当企业速动资产中含有大量不良应收账款、存货跌价和积压、投资损失等,即使该比率大于1,也不能保障企业有很强的短期偿债能力。

利息保障倍数指标。利息保障倍数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债务偿付的保障程度。该比率只能反映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和企业举债经营的基本条件,不能反映企业债务本金的偿还能力。同时,企业偿还借款的本金和利息不是用利润支付,而是用流动资产来支付。

第二,营运能力财务指标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是用以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指标。其在实践中存在以下局限性:一是没有考虑应收账款的回收时间,不能地反映年度内收回账款的进程及均衡情况;二是当销售具有季节性,特别是当赊销业务量各年相差较悬殊时,该指标不能对跨年度的应收账款回收情况进行连续反映;三是不能及时提供应收账款周转率信息。该指标反映某一段时期的周转情况,只有在期末才能根据年销售额、应收账款平均占用额计算出来。

存货周转率指标。存货周转率是反映企业销售能力强弱、存货是否过量和资产是否具有较强流动性的一个指标,也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中存货运营效率的综合性指标。在实际运用中,存货计价方法对存货周转率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分析企业不同时期或不同企业的存货周转率时,应注意存货计价方法是否一致。另外,为了改善资产报酬率,企业管理层可能会希望降低存货水平和周转期,有时受人为因素影响,该指标不能地反映存货资产的运营效率。同时,在分析中不可忽视因存货水平过高或过低而造成的一些相关成本,如存货水平低会造成失去顾客信誉、销售机会及生产延后。值得注意的是,存货水平高、存货周转率低,未必表明资产使用效率低。存货增加可能是经营策略的结果,如对因短缺可能造成未来供应中断而采取的谨慎性行为、预测未来物价上涨的投机行动、满足预计商品需求增加的行动等等。此外,对很多实施存货控制(如准时制JIT)、实现零库存的企业在对其进行考核时,该比率将失去意义。

第三,赢利能力财务指标分析。通常赢利能力的评价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数据进行核算,他们不能反映企业伴随有现金流入的赢利状况。

销售利润率指标。赢利能力分析中主要的分析指标是销售利润率指标。销售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利润总额与产品销售净收入的比值,其反映的是企业一定时期的获利能力。销售利润率虽能揭示某一特定时期的获利水平,但难以反映获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并且该比率受企业筹资决策的影响。财务费用作为筹资成本在计算利润总额时须扣除。在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等因素相同的情况下,由于资本结构不同,财务费用水平也会不同,销售利润率就会有差异。同时,投资净收益是企业间相互参股、控股或其他投资形式所取得的利润,与销售利润率中的当期产品销售收入之间没有配比关系。同样,销售利润率指标之间以及营业外收支净额与当期产品销售收入之间也没有配比关系。因此,销售利润率指标不符合配比原则与可比性原则。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

资本保值增值率是考核经营者对投资者投入资本的保值和增值能力的指标。资本保值增值率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该指标除了受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还受企业利润分配政策的影响,同时也未考虑物价变动的影响;二是分子分母为两个不同时点上的数据,缺乏时间上的相关性,如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应将年初的净资产折算为年末时点上的价值(或年末净资产贴现为年初时点上的价值),再将其与年末(或年初)净资产进行比较;三是在经营期间由于投资者投入资本、企业接受捐赠、资本(股本)溢价以及资产升值的客观原因导致的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的增加,并不是资本的增值,向投资者分配的当期利润也未包括在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未分配利润”项目中。所以,计算资本保值增值率时,应从期末净资产中扣除报告期因客观原因产生的增减额,再加上向投资者分配的当年利润。资本增值是经营者运用存量资产进行各项经营活动而产生的期初、期末净资产的差异,若企业出现亏损,则资本是不能保值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了公司股东向公司投入资本的报酬率,反映了公司净资产的增值情况。

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存在以下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年末净资产”项目中由于已经剔除向股东派发现金股利的数额,导致采取不同股利政策的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口径存在差异;二是由于“年末净资产”项目中包括公司年度内增加的净资产,而这部分增加的净资产是在报告年度内逐步取得的,而公司对该部分新增净资产的使用自然是在取得以后,上述计算公式显然没有考虑到这部分净资产的使用时间,导致“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结果不尽合理。

三、财务分析的完善和改进

以下试图从应用企业效绩评价结果及评价指标应注意的问题出发,谈谈常见的偿债能力分析指标和赢利能力分析指标的局限性和认识误区,并提出一些改进。

(一)偿债能力财务指标分析

为弥补流(速)动比率的局限性,较为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建议改用以下三个指标评价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1.超速动比率。用企业的超速动资产(货币资金+短期证券+应收票据+信誉高客户的应收款净额)来反映和衡量企业变现能力的强弱,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大小。由于超速动比率的计算,除了扣除存货以外,还从流动资产中去掉其他一些可能与当前现金流量无关的项目(如待摊费用)和影响速动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项目办信誉不高客户的应收款净额,因此,能够更好地评价企业变现能力的强弱和偿债能力的大小。

2.负债现金流量比率。负债现金流量比率是从现金流动角度来反映企业当期偿付短期负债能力的。我们知道,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来源于现金流量表,年末(初)流动负债来源于资产负债表。由于有利润的年份不一定有足够的现金来偿还债务,所以利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负债现金流量比率指标,能充分体现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障当期流动负债的偿还,直观地反映出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实际能力,因此,用该指标评价企业偿债能力更为谨慎。

3.现金支付保障率。它是从动态角度衡量公司偿债能力发展变化的指标,反映公司在特定期间实际可动用现金资源能够满足当期现金支付的水平。本期可动用现金资源包括期初现金余额加本期预计现金流入额,本期预计的现金支付数即为预计的现金流出量。现金支付保障率高,说明企业的现金资源能够满足支付的需要,如果该比率达,意味着可动用现金刚好能用于现金支付,按理说这是一种理想的保障水平,既能保障现金支付需要,又可使保有现金的机会成本降至低,如果该比率超过,意味着在保障支付所需后,企业还能保持一定的现金余额未满足预防性和投机性需求,但若超过幅度太大,就可能使保有现金的机会成本超过满足支付所带来的收益,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二)营运能力财务指标分析

从反映公司营运能力指标的会计内涵来看,要提高资产周转率应合理调整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的比重,使其组合的结果更有利于提高公司资产周转率。但仅通过存货周转率或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分析,并不能反映公司营运能力的好坏。还应通过分析反映公司营运能力指标的经济内涵,以提高对财务比率的分析判断能力。从经济角度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该指标是反映公司的营运能力的主要指标,通过其高低反映应收账款的质量和流动性的高低。一般认为,应收账款周转率高,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则小,其质量就高,若处于机制健全、发育完善的资本市场,公司在资金短缺时可以立即实现贴现,否则相反。在分析公司营运能力时,每一级财务比率指标的选用不应追求单一的,而应该是相关指标的组合。

(三)赢利能力财务指标分析

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进行企业赢利能力评价和分析时,补充和增加评价企业伴随有现金流入的赢利能力指标进行评价,显得十分必要。以下提供一些这方面的指标供参考。

1.经营现金流量对销售收入的比率。表示每一元主营业务收入能形成业务的收现能力。其公式为:经营现金流量对销售收入的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主营业务收入

一般来说,该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销售款的回收速度越快,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越好,坏账损失的风险越小。

2.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营业利润比率。其公式为: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营业利润比率=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营业利润

该指标值越大,表明企业实现的账面利润中流入现金的利润越多,企业营业利润的质量越高。因为只有真正收到的现金利润才是“实在”的利润而非“观念”的利润。

3.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与投资收益比率。其公式为:

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与投资收益比率=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投资收益

该指标值越大,说明企业实际获得现金的投资收益越高,通过该比率可以反映投资收益中变现收益的含量。

4.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率。

经营现金净流量,表明每一元净利润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反映企业净利润的收现水平。其公式是: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

该指标越高,可供企业自由支配的货币资金增加量越大,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和付现能力。

5.净现金流量与净利润比率。其公式为:

净现金流量与净利润比率=现金净流量/净利润净现金流量与净利润比率反映企业全部净利润中收回现金的利润是多少。

6.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表明每一元资产通过经营流动所能形成的现金净流入,反映企业资产的经营收现水平。其公式是:

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经营流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值/资产总额

一般来说,该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它也是衡量企业资产的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改进和完善现行财务指标体系,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深化会计制度改革、规范会计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公司理财论文:公司理财应用管理论文

利率互换是20世纪80年代三大金融创新业务之一。虽然其产生的历史不长,但“在为银行间债券市场提供新的交易工具的同时,也为利率风险管理和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提供了新的渠道”,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包括金融机构的青睐。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和演变,利率互换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运用于融资、风险管理和资产负债结构管理等诸多方面。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中,利率互换交易已经占到全部金融衍生品交易量的80%左右。

所谓利率互换是指双方签订一个合约,规定在一定的时间里,双方定期交换以一个名义本金作基础,用不同利率计算出的现金流。这里交换的本金之所以是名义上的,是因为双方并不交换本金,只是用它来计算互换的利息额。

利率互换作为一种常用的金融衍生工具,使得参与者能够把固定利率转换成浮动利率,或把浮动利率转换成固定利率,使它们的资产和负债的期限更加紧密及匹配,从而达到规避利率风险、降低融资成本、调整和改善资产负债结构的目的。

在我国,利率互换还是个新生事物。2006年2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标志着我国利率互换市场的正式启动。但它一经出现,就表现出了迅猛的发展势头。截至2006年3月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在推出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成交的名义本金总额就已经达到145.1亿元,其中1年和3年期利率互换的名义本金量为10.1亿元,而5年和10年期互换的名义本金则高135亿元。具体而言,利率互换产品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企业使用任何资金都有其相应的成本。一般而言,不同的公司由于其资信等级不同,在筹集资金时的利息成本会存在差异。利率互换是一种基于比较优势、实现利益共享的交易,即互换得以发生的基础是交易双方关于资产价格的走势的性判断具有比较优势,并且在不同的利率借贷市场上具有比较利率优势。其具体做法:持有同种货币资产或负债的交易双方,以一定的本金为计算基础,其中一方以固定利率换取另一方的浮动利率,通过互换,交易一方以其某种固定利率资产或负债换成对方浮动利率的资产或负债。

假设有A、B两家公司,A公司希望借入浮动利率资金,而B公司则希望借入等额的固定利率资金,但它们在金融市场上的融资能力不同,其融资利率水平如下表1所示:

A公司和B公司融资利率比较

固定利率浮动利率

A公司6%LIBOR+40bps

B公司8%LIBOR+80bps

成本优势2%0.4%

相对成本优势A公司B公司

由上表可以看出,A公司融资的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两种利率水平均比B公司低,具有融资成本优势。但通过比较可以发现,A公司在两种利率市场上对B公司的优势不相等。A公司在固定利率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B公司则在浮动利率市场上拥有比较优势,因此,双方就存在了互换的基础。

如果不作利率互换安排,则A公司的资金筹措成本是“LIBOR+40bps”,B公司的资金筹措成本是8%,总融资成本为“8%+LIBOR+40bps”。为了降低融资成本,A公司和B公司可以利用各自的相对成本优势进行巧妙的利率互换,即由A公司借入6%的固定利率资金,B公司借入“LIBOR+80bps”的浮动利率资金,这样总的资金成本为“6%+LIBOR+80bps”,比不进行利率互换安排的资金节省了“2%-40bps”即节省1.6%。如果平均分配,各自可以享受到资金成本降低0.8%的好处,即A公司以“LIBOR-40bps”的利率为B公司支付浮动利率,B公司以则以7.2%的利率为A公司支付固定利率。这样互换的结果,使得A公司和B公司的融资成本均得到大幅降低,而且不会给企业增加任何财务风险,不影响企业的资信状况。

二、规避利率风险

利率互换是一项常用的债务保值工具,可用于中长期利率风险管理。客户通过利率互换交易,可以将一种利率形式的资产或负债转换为另一种利率形式的资产或负债。一般地说,当利率看涨时,将浮动利率债务转换成固定利率较理想;而当利率看跌时,将固定利率转换为浮动利率较好,从而规避利率风险,降低债务成本,同时还可以固定自己的边际利润,便于债务管理。

假设C公司以“LIBOR+1%”的利率从浮动利率贷款者那里借款。由于担心LIBOR会上升,因此该公司与某金融机构签订利率互换协议:C公司以固定利率6%向该金融机构进行支付,而金融机构以LIBOR向C公司进行支付。通过利率互换,C公司将原有的浮动利率负债转换为固定利率负债,将融资成本锁定为7%,从而帮助C公司在利率上涨的市场环境中规避了利率风险。

LIBOR+1%6%

LIBOR

利率看涨时利率风险的规避

相反,如果C公司借入的是6%的固定利率贷款,并且预测市场利率有下跌趋势,那么C公司可以通过利率互换协议将原有的固定利率负债转化为浮动利率负债“LIBOR+1%”,从而实现在利率下跌的市场环境中规避利率风险的目的。

6%6%

LIBOR+1%

利率看跌时利率风险的规避

三、有利于资产负债管理

资产负债管理就是从安全性和收益性出发,寻求的资产负债结构。利率互换是两个当事人之间定期交换两种名义货币相同、本金相等但利率不同的债权或债务的利息支付。由于交易双方本金相互抵销,现金流只是利息差额的交换,因此利率互换与其他资产或负债结合使用可以改变相关工具的现金流,由此合成所需的资产或负债。通过利率互换公司可以锁定某项资产或负债的未来币种及其利率,使它与该项资产或负债未来相匹配。因此可以在不依赖或不改变存量债务结构的条件下,通过利率互换大幅度地降低利息费用,使公司在浮动利息、固定利息负债以及资产中实现特定的结构,从而调整和改善其资产负债结构。

假设D公司是一家英国企业,每年需要从美国进口大量的原材料用于生产。假定D公司签订了一个5年期供货合同,每年要向供货方支付50万美元的货款。显然,美元和英镑的汇率对D公司的经营业绩有重大影响。英镑升值,D公司盈利将增加;英镑贬值,D公司将遭受额外损失。根据对汇率的估计,英镑贬值的可能性较大,因此D公司需要对汇率风险进行管理。D公司可以在利率互换市场上签订一份英镑利率对美元利率的互换合约,来达到其资产和负债现金流之间的匹配,规避汇率下跌带来的额外损失。

利率互换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衍生产品,其出现对企业财务管理影响深远。利率互换交易不仅可以改变已有债务的现金流,实现规避利率风险目的,还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是一种十分多样性和灵活性的工具。随着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的启动和我国参与国际金融资本运作幅度的加大,利率互换已成为众多公司及银行之间常用的债务保值和资本升值的有效手段之一,其必将对我国公司金融资本运作产生深远的意义。

公司理财论文:公司理财目标确定论文

理财目标是理财主体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下,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标。随着公司治理结构的变化,公司进行财务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必然要相应变化,也就是作为财务运行驱动的理财目标也要相应变化。在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必须正确把握公司治理结构的内涵,实现公司治理结构的创新,并需要根据环境变化调整理财目标。

一、委托关系与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源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以及由此产生的关系问题。它是一种契约制度,通过一定的治理手段,合理配置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形成科学的自我约束机制和相互制衡机制,以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和权力关系,促进他们长期合作,以保障企业的决策效率。

公司制企业是具有代表性的现代企业组织形式,它与其他类型的企业主要有两点区别:一是在法律形式上,公司是独立的企业法人,公司法人作为一个独立人格对公司财产拥有法人所有权,法人财产是一种具有明晰产权边界的独立财产;二是在机制上,公司是契约关系的总和。在公司契约关系中,出资者与董事会之间是一种信任托管关系;董事会与经营者之间则是一种委托关系。出资者、董事会和经营者共同组成的组织结构即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就出资者而言,委托并不意味着出资者将企业的全部控制权都交付给经营者,只是被动地等待实现资本增值的目标,相反出资者享有重大决策、选择经营者和资本收益等资本所有权,这正是出资者财务的权利基础。与此相适应,经营者对出资者投入企业的资产拥有占有、使用和依法处分等经营权,这就成为经营者财务的权利基础。因此,企业财务随着企业控制权的分化,而分成为出资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两大部分,出资者财务的理财对象是资本,经营者财务的理财对象是资产。

财务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利益关系。出资者和经营者是通过公司这种组织形式联系起来的不同的利益集体,其行为动机和目标选择经常会出现偏差。由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因素的存在,出资者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出资者必须建立起对经营者行之有效的制约机制,只有在相应的制约机制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减小预期偏差。这种制约机制包括企业内部的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以及企业外部的法律体系、市场体系的制度约束。从具体内容看,资本融资决策、长期权益性投资决策和股利决策等都属于出资者财务问题;出资者还应加强对经营者财务的管理,制订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从而使经营者理财目标和出资者理财目标保持一致。

二、公司治理结构与理财目标

理财目标是理财主体意志的体现,是理财主体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下,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标。在确定现代企业的理财目标时,要综合考虑企业的所有权、控制权等问题,治理结构内容的不同决定不同的理财目标。

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公司制企业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是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分配的。出资者一般只拥有财产的归属权,而财产的占用、使用和支配权往往是由经营者来掌握的。在传统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出资者依法拥有公司的最终控制权。因此,企业的理财目标往往被界定为实现出资者财富的较大化,保障出资者财富的不断增长。

随着公司制企业的发展,企业的治理结构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而随着资本市场发展,公司制企业股权极度分散化和股票充分流动性问题突现,企业的出资者变得不确定,出资者常常在资本市场上扮演着“投机者”的角色,他们只关心股票价格的浮动差以及资本价差所蕴含的套利机会,并不都关心企业的前途,而企业的经营者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甚至事实上掌握着公司的控制权。

同时,在现代企业中,不只是出资者才承担风险,其他利益相关者也承担着相当大的风险。比如债权人,由于现代企业充分利用财务杠杆而使负债率大大提高,他们实际上已变成与出资者共同承担着财务风险;而对企业职工而言,由于简单的体力劳动越来越少,复杂的脑力劳动越来越多,他们向企业投入了大量专用性人力资本,一旦企业亏损或倒闭,将面临投资损失或陷入失业困境。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多边契约本身所内含的利益主体的平等性和独立性要求公司治理结构的主体之间应该是平等、独立的关系。这些相互关联的主体,包括出资者、债权人、经营者、生产者、消费者、供应商及其他有关利益主体,组成了利益相关者,而企业的效率则需建立在利益相关者平等的基础上之上。在这样一种新的公司治理逻辑上,企业不仅要重视出资者的利益,而且要重视其他利益相关者对经营者的监控;不仅要强调经营者的,还要强调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实际参与。

三、企业的理财目标函数

在确定现代企业的理财目标时,要综合考虑投资者、经营者、债权人、雇员、顾客、政府及社会等契约关系人的不同利益趋向,不同利益主体对企业理财目标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在一定的公司治理结构中,总会存在一些对企业起关键控制作用、承担更多风险的主体,而有些主体对企业理财目标的确定不具备决定性作用。

然而,企业在确定理财目标时,需要考虑的利益相关者并不是其全部,而只是其中的关键主体。企业的所有权既然属于出资人,因而出资者的目标必然是企业理财目标的首要影响因素;企业的经营者分享甚至“独占”了企业的控制权,因而出资者的目标也必然决定了企业理财目标的确定。在企业理财目标函数中,经营者和出资者是两个重要的变量,而债权人、雇员、顾客、政府及社会等其他相关利益者对企业理财目标的影响只是构成企业理财目标实现的约束条件。这是因为企业尤其是私人企业不可能以债权人、雇员、顾客、政府及社会的目标作为自己的基本目标。

在这个目标函数中,两个函数变量往往表现相反的变动趋势。出资者的理财目标是实现自身财富的较大化,倾向于多分红利,或在资本市场上通过产权交易获得较高的资本利得;经营者的理财目标是实现法人财产的保值、增值,要通过财务的运筹、管理实现其目标。由于经营者有着不同于出资者的独立利益目标,而经营者在获取企业控制权方面又处于有利地位,在信息非对称的条件下,其自由处置行为可能有损于出资者利益。因而企业理财目标取决于两者利益的协调。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提出了企业价值较大化作为企业的理财目标。

企业价值是指企业全部资产的市场价值,包括股票价值和债权价值,以及人力资源所创造和积累的价值。它强调的不是企业已经获得的利润水平,而是企业潜在的获利能力。企业价值较大化的理财目标与出资者财富较大化相比,强调了风险和报酬的均衡,并将风险限制在企业能以承受的范围内,而且充分考虑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从而实现社会范围内的“帕累托”结果。这使得企业理财目标函数关系与约束条件都得到了满足,企业价值较大化的企业的理财目标成为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的必然选择。

既然企业理财目标的选择反映了一种函数关系,那么随着外部条件和内部因素的变化,函数值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在公司治理结构框架下,相关利益主体的种种利益冲突是永恒的,互相制衡的契约得出了暂时的函数值,但随着企业情况和环境情况变化,这种制衡会不断被打破,进而需要寻找新的均衡点。因此,企业理财目标的确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组组契约的不断更替的过程。

公司理财论文:试论上市公司理财行为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内容摘要:】 本文在阐述研究公司理财行为意义的基础上,对研究公司理财行为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讨论。本文认为公司理财目标和理财态度是影响公司理财行为的两个关键因素,对公司理财行为的评价只能通过公司理财结果来推论,为此,首先应该建立反映公司理财行为的财务比率指标,以及反映理财目标完成情况的企业价值指标和股东财富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反映理财行为与理财目标的因果联系的函数,,讨论了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来揭示我国上市公司理财行为特征的意义 公司采用不同的理财行为会对公司各种利益主体的切身经济利益产生不同的影响,在现实中,我国公司管理当局经常采用不规范的理财行为来实现其自身的而不是公司理财目标所规定的各种利益主体的经济利益。为了保护各种经济利益主体的经济利益,必须规范公司理财行为。但是,目前我国对公司理财行为的研究不足,无法为规范公司理财行为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持。因此,研究公司理财行为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务上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拟对研究公司理财行为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探讨,以求引起同行的关注。一、研究公司理财行为的意义公司理财行为是公司实现其理财目标的过程中所采用的理财措施,是公司管理层在维护股东利益、债权人利益,以及处理公司大股东与其他股东利益关系、公司长期利益与近期利益关系等等方面的所作所为。在现实中,不少公司为了实现诸如管理层利益较大化、职工福利较大化、控股股东利益较大化等等非正常的理财目标,往往会采用非规范的理财行为。这些非规范的理财行为最终伤害到其他利益主体的经济利益,导致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目前,在社会上广为流行“上市公司圈钱”、“经营者侵害投资者的利益”、“大股东侵害小股东的利益”等等说法就是对上市公司理财行为不信任的证明。究竟社会上这些说法的性如何?其代表性又如何?急需弄清楚。只有在弄清这些情况的基础上,才能针对问题制定出相应的政策,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的理财行为。如何规范上市公司的理财行为,已经广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政府也出台了不少规范上市公司理财行为的文件,加强对上市公司理财行为的监管,维护广大投资者,特别是流通股股东的合法权益。但是,我国上市公司的理财行为究竟怎么样?其研究明显不足。就目前的研究成果的内容来看,主要是对一些具体理财行为的研究,比如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资产重组”、“利润分配”、“股本结构”等方面理财行为的研究,缺乏对上市公司整体理财行为的研究。从公司理财行为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来看,目前虽然有部分研究是采用实证分析法,但是,更多的研究仍然采用规范分析法。这种分散零星和规范分析为主的研究既不能揭示公司理财行为与公司理财目的之间的因果联系,也不能反映公司理财行为对不同经济利益主体利益的影响,从而无法为规范上市公司理财行为提供的依据。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渐完善,要求上市公司规范其理财行为,维护各种投资者利益的呼声越来越高。要规范上市公司的理财行为,首先需要了解我国上市公司理财行为的现状,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研究规范上市公司理财行为的对策。研究公司理财行为有利于揭示理财行为与理财目标之间的关系。揭示理财行为与理财目标之间的关系,有如下的实际和理论意义:从实际上看,其意义有:(1)从微观上看,有利于上市公司本身研究公司理财行为与理财目的之间的关系,以利于公司控制不利的理财行为,促使公司正确对待收益和风险,保障公司理财目的的实现。(2)从宏观上看,有利于政府监管机关研究上市公司理财行为对不同利益主体经济利益的影响,加强对上市公司理财行为的监管,规范上市公司的理财行为,维护各个利益主体的经济利益,促使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从理论上看,其意义有:(1)探索上市公司在筹资、投资和盈利分配等全部理财环节中构建研究理财行为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可以丰富公司理财理论。(2)建立公司理财行为与公司理财目的和不同利益主体经济利益之间的函数关系,为实证分析方法在研究公司理财行为方面的运用提供一个新思路。(3)对上市公司理财行为的影响分析,可以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方面的理论,使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分析建立在的基础之上。二、影响公司理财行为的关键因素根据行为科学的理论,行为受行为动机的影响。公司理财行为自然受公司理财目标的影响,公司理财目标是影响公司理财行为的决定性因素。公司理财活动应该围绕着如何实现公司理财目标而展开。具体地讲,公司理财的目标有利润较大化、企业价值较大化、股东财富较大化之分,除此之外,还存在着诸如完成计划、职工福利较大化、大股东权益较大化、管理者利益较大化等等未便对外公告的理财目标。不同的理财目标,体现了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这就要求公司应该在理财过程中充分考虑和平衡不同利益主体的经济利益,并采取相应的理财行为来保护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但是,在公司中,特别是在上市公司中,存在着不同的利益主体,这些不同的利益主体存在着各自不同的理财目标和理财态度,他们都希望公司在理财中充分考虑自己的利益,采取最能满足自己利益的理财行为,以保障其经济利益的实现。而在各种利益主体之中,最有能力控制公司理财行为的利益主体是公司的控股股东、公司的管理当局等。这表明,公司理财行为也可能受这些掌握公司管理权力的利益主体操纵,偏离公司的基本理财目标。揭示公司理财行为,就是为了控制掌握公司管理权力的利益主体利用手中的权力,通过不正当的理财行为来谋取自身利益。人对实现目标方式和方法的认识差异也会直接影响到人的行为。公司理财行为除受公司理财目标影响之外,还受公司管理层对实现理财目标方式和方法的认识影响。即:公司管理层对待收益和风险的态度也是直接影响公司理财行为的一个关键因素。比如,当公司管理层将追求收益放在及时位,且对风险不敏感,就容易不顾风险去追求收益;相反,当公司管理层对风险过分敏感,则可能因过多地考虑风险,而影响到对收益的追求。公司管理层对待收益和风险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公司对收益和风险的权衡,使公司采取与其理财态度相适应的理财行为。公司理财行为又影响到公司理财目标的实现,因此,公司管理层对待收益和风险的态度与公司理财目标的实现有着直接的关系。比如,公司理财的目标是企业价值较大化,而公司管理层对风险不敏感,采取了不顾风险去追求收益的理财行为,就是最终结果达到了预期目的,获得了高额利润,但是公司的价值也未必能达到较大化。因为,企业价值是收益和风险的函数,企业价值的大小,与收益成正比,与风险成反比。只有收益增长速度快于风险增长速度的条件下,放大风险、追求收益才会使企业价值增加。相反,收益的提高则不可能使企业价值增加。再如,公司理财的目标是股东财富较大化,但是,如果公司管理层的理财态度只是希望增加企业价值,那么,公司可以通过引入新的投资者,靠增加发行股份来增加企业价值。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价值虽然增加了,但是原股东的财富却并不一定增加,甚至还会受到稀释。因为,新股东加入企业,一方面会对企业价值有所贡献,另一方面,也享有一部分企业价值,在实际中,这种贡献与占有往往是不平衡的。只要新股东企业价值的贡献小于享有的企业价值,就会使原股东的权益受到稀释。根

据上述分析,公司理财目标和公司管理层对待收益和风险的态度都是影响公司理财行为的关键因素,在对公司理财行为分析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两个关键因素。三、研究公司理财行为的指标体系设置研究公司理财行为,揭示公司理财行为的基本特征。首先要解决理财行为的指标设置。理财行为是公司为完成理财任务在理财中采取的追求收益和控制风险的措施。这些措施贯穿于公司筹资、投资和盈利分配等全部理财环节之中,形成了公司筹资行为、投资行为和盈利分配行为等理财方面的行为。行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行为的评价,很难直接根据行为本身来进行,而只能根据某种行为产生的结果来推断行为的合理性。要根据行为的结果来推论行为的合理性,就必须建立行为与行为结果之间的因果联系,设置能反映不同行为结果的指标体系。比如,按照公司理财学理论推导,公司理财行为与各种指标之间应该存在着如下关系:当公司采取不顾风险追逐收益的理财行为,其结果是资产结构流动性下降,负债与净资产之比上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下降,等等。当公司采取追求账面会计利润的理财行为,其结果是应收账款比例增大、虚拟资产比重上升、资产减值准备比例减少、经营现金净流入量与利润之比下降、主营业务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下降、来自于资产重组利润增加,等等。根据这种关系,可以用公司的资产结构指标、资金来源结构指标,以及资产与资金来源相互之间关系的指标、利润构成指标、经营现金净流入量与利润之间的关系指标、资产减值准备指标来推论公司理财行为的特征。反映公司理财行为的指标既应该包括反映公司追求收益和控制风险行为结果方面的总指标,又应该包括反映公司理财行为结果的明细指标。反映公司追求收益和控制风险行为方面结果的总指标包括资产结构指标,资产收益率指标、资金来源结构指标,负债成本率指标、收益构成指标,成本费用构成指标,收益率构成指标,资产周转率指标,现金覆盖率指标,盈利分配状况指标,等等。反映公司理财行为的明细指标则是进一步解释上述总指标特征的指标。比如,解释资产构成的指标,包括流动资产构成的明细指标、长期资产构成的明细指标;解释资金来源结构的指标,包括负债构成的明细指标、所有者权益构成的明细指标;解释资产减值准备的指标,包括应收账款、存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明细指标,解释长期资产摊销的指标,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其他长期资产摊销指标;等等。除此之外,为了满足推论理财行为结果合理性的需要,还应该关注社会对公司不同理财行为指标的评价。社会评价公司理财行为的公认指标包括社会平均收益率、社会同风险收益率、社会平均负债成本率、社会同风险负债成本率、社会公认的资产负债率,等等。比如,评价公司借款行为的合理性,就不能根据借款行为的本身来评价,而只能根据某一借款所产生出来的最终结果来推论该借款行为的合理性。而根据借款结果性指标来推论借款行为的合理性时,还需要进一步结合诸如借款所产生的收益、借款所发生的成本、借款所形成的风险等要素进行分析之后才能对借款的合理性作出的判断。一般说来,当借款产生的收益大于借款的成本时,借款合理、可取;反之,当借款收益小于借款成本时,借款不合理、不可取。借款产生的收益和借款成本方面的指标,可以通过公司的资产收益率指标和负债成本率指标直接得出。分析借款行为的合理性,除了要考虑借款产生的收益和发生的成本之外,还要考虑借款风险的社会评价问题。因为,借款风险的社会评价,可以反映公司借款行为的特征。对借款风险行为特征的判断,涉及到外部的社会评价标准问题,需要将公司的资金来源结构指标与社会标准指标比较来进行判断。如果,公司的借款风险小于社会公认的标准,借款产生的收益大于借款成本;那么,公司的借款行为就比较稳健,反映了公司既能利用风险追逐收益,又能注重风险控制。如果,公司的借款风险大于社会公认的标准,但借款产生的收益大于借款成本;那么,公司的借款行为就比较激进,靠放大风险来追逐高额收益。 四、研究公司理财行为的方法体系(一)建立理财行为与理财目标之间的因果函数关系在建立了反映各种具体理财行为的指标体系之后,还需要进一步建立理财行为与理财目标和不同利益主体经济利益之间的因果函数关系,该函数关系是以公司理财行为为自变量,公司理财目标和不同利益主体的经济利益为因变量的函数关系。该函数关系是建立在公司理财理论推论假定基础之上的,比如,根据企业价值是企业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函数的理论,得出公司采取不顾风险追逐利润的理财行为引起的财务结果是企业价值不会随利润的增长而同步增长的假定,以及采取过于保守的理财行为引起的财务结果是企业价值也不会随风险的降低而同步增长的假定,等等。再比如,根据股东财富是企业价值和股东对企业价值分配的函数的理论,得出公司仅追求企业价值较大化而不注重企业价值在股东之间的分配的理财行为,可能引起的财务结果是一部分股东获得了股东权益浓缩的利益,而另一部分股东则蒙受股东权益稀释的损失的假定。反映理财目标与各种理财行为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下式简示:理财目标=f(理财行为)为了揭示不同公司理财行为方面的特征,还应该进一步对不同理财行为进行聚类分析。具体地说,是以公司理财行为方面的指标作为因变量,以公司理财行为作为自变量,通过对各种指标的聚类分析,将不同公司的理财行为进行科学的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将不同类别的理财行为与公司理财的目标联系起来,寻求公司理财行为类型与公司理财目标之间的关系。(二)资料搜集在建立了理财行为与理财目标的因果函数关系之后,就需要大量搜集资料,并将它们代入函数式之中,通过计算来揭示理财行为与理财目标之间的关系。信息资料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一是上市公司理财方面的信息,这类信息包括公司在证券市场上公开披露的会计报表和相关的附注资料等会计信息,以及对上市公司专门调查获得的理财方面的信息,主要是对公开披露信息的补充。二是上市公司的理财结果的信息,这类信息主要是公开股票市场上股票市场价格的信息,非流通股份转让价格的信息,等等。对搜集的原始信息还需要进行专门的处理,将它们转换为可以反映公司理财行为指标和理财目标指标的信息。反映公司理财行为指标的信息主要是在会计报表基础上计算出的各种财务比率。反映理财目标的信息,包括公司市场价值、各种利益主体占有公司价值份额等等方面的信息资料。(三)实证分析有了反映理财行为和理财结果的资料之后,就可以用建立的方程式,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是多元回归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通过对理财行为与理财结果关系的定量分析,可以解决如下几方面的问题。及时,通过对实证结果的理论分析,将我国上市公司实际理财行为与公司理财理论进行比较分析,揭示上市公司理财实际与理论的异同。可以检验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着理论分析时所作出的假设,为进一步修正函数关系提供有用的信息。第二,可以发现公司的理财行为是否有利于实现公司理财目标,为正确评价公司理财行为和进一步控制公司的不利理财行为提供有用信息。第三,通过对实证分析的结果进行理论解释,可以为规范公司理财行为提供理论支持。

公司理财论文:利率互换在公司理财中的应用

利率互换是20世纪80年代三大金融创新业务之一。虽然其产生的历史不长,但“在为银行间债券市场提供新的交易工具的同时,也为利率风险管理和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提供了新的渠道”,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包括金融机构的青睐。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和演变,利率互换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运用于融资、风险管理和资产负债结构管理等诸多方面。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中,利率互换交易已经占到全部金融衍生品交易量的80%左右。

所谓利率互换是指双方签订一个合约,规定在一定的时间里,双方定期交换以一个名义本金作基础,用不同利率计算出的现金流。这里交换的本金之所以是名义上的,是因为双方并不交换本金,只是用它来计算互换的利息额。

利率互换作为一种常用的金融衍生工具,使得参与者能够把固定利率转换成浮动利率,或把浮动利率转换成固定利率,使它们的资产和负债的期限更加紧密及匹配,从而达到规避利率风险、降低融资成本、调整和改善资产负债结构的目的。

在我国,利率互换还是个新生事物。2006年2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标志着我国利率互换市场的正式启动。但它一经出现,就表现出了迅猛的发展势头。截至2006年3月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在推出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成交的名义本金总额就已经达到145.1亿元,其中1年和3年期利率互换的名义本金量为10.1亿元,而5年和10年期互换的名义本金则高135 亿元。具体而言,利率互换产品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企业使用任何资金都有其相应的成本。一般而言,不同的公司由于其资信等级不同,在筹集资金时的利息成本会存在差异。利率互换是一种基于比较优势、实现利益共享的交易,即互换得以发生的基础是交易双方关于资产价格的走势的性判断具有比较优势,并且在不同的利率借贷市场上具有比较利率优势。其具体做法:持有同种货币资产或负债的交易双方,以一定的本金为计算基础,其中一方以固定利率换取另一方的浮动利率,通过互换,交易一方以其某种固定利率资产或负债换成对方浮动利率的资产或负债。

假设有A、B两家公司,A公司希望借入浮动利率资金,而B公司则希望借入等额的固定利率资金,但它们在金融市场上的融资能力不同,其融资利率水平如下表1所示:

A公司和B公司融资利率比较

固定利率 浮动利率

A公司 6% LIBOR+40bps

B公司 8% LIBOR+80bps

成本优势 2% 0.4%

相对成本优势 A公司 B公司

由上表可以看出,A公司融资的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两种利率水平均比B公司低,具有融资成本优势。但通过比较可以发现,A公司在两种利率市场上对B公司的优势不相等。A公司在固定利率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B公司则在浮动利率市场上拥有比较优势,因此,双方就存在了互换的基础。

如果不作利率互换安排,则A公司的资金筹措成本是“LIBOR+40bps”,B公司的资金筹措成本是8%,总融资成本为“8%+LIBOR+40bps”。为了降低融资成本,A公司和B公司可以利用各自的相对成本优势进行巧妙的利率互换,即由A公司借入6%的固定利率资金,B公司借入“LIBOR+80bps”的浮动利率资金,这样总的资金成本为“6%+LIBOR+80bps”,比不进行利率互换安排的资金节省了“2%-40bps”即节省1.6%。如果平均分配,各自可以享受到资金成本降低0.8%的好处,即A公司以“LIBOR-40bps”的利率为B公司支付浮动利率,B公司以则以7.2%的利率为A公司支付固定利率。这样互换的结果,使得A公司和B公司的融资成本均得到大幅降低,而且不会给企业增加任何财务风险,不影响企业的资信状况。二、规避利率风险

利率互换是一项常用的债务保值工具,可用于中长期利率风险管理。客户通过利率互换交易,可以将一种利率形式的资产或负债转换为另一种利率形式的资产或负债。一般地说,当利率看涨时,将浮动利率债务转换成固定利率较理想;而当利率看跌时,将固定利率转换为浮动利率较好,从而规避利率风险,降低债务成本,同时还可以固定自己的边际利润,便于债务管理。

假设C公司以“LIBOR+1%”的利率从浮动利率贷款者那里借款。由于担心 LIBOR会上升,因此该公司与某金融机构签订利率互换协议:C公司以固定利率6%向该金融机构进行支付,而金融机构以LIBOR向C公司进行支付。通过利率互换,C公司将原有的浮动利率负债转换为固定利率负债,将融资成本锁定为7%,从而帮助C公司在利率上涨的市场环境中规避了利率风险。

LIBOR+1% 6%

LIBOR

利率看涨时利率风险的规避

相反,如果C公司借入的是6%的固定利率贷款,并且预测市场利率有下跌趋势,那么C公司可以通过利率互换协议将原有的固定利率负债转化为浮动利率负债“LIBOR+1%”,从而实现在利率下跌的市场环境中规避利率风险的目的。

6% 6%

LIBOR+1%

利率看跌时利率风险的规避

三、有利于资产负债管理

资产负债管理就是从安全性和收益性出发,寻求的资产负债结构。利率互换是两个当事人之间定期交换两种名义货币相同、本金相等但利率不同的债权或债务的利息支付。由于交易双方本金相互抵销,现金流只是利息差额的交换,因此利率互换与其他资产或负债结合使用可以改变相关工具的现金流,由此合成所需的资产或负债。通过利率互换公司可以锁定某项资产或负债的未来币种及其利率,使它与该项资产或负债未来相匹配。因此可以在不依赖或不改变存量债务结构的条件下,通过利率互换大幅度地降低利息费用,使公司在浮动利息、固定利息负债以及资产中实现特定的结构,从而调整和改善其资产负债结构。

假设D公司是一家英国企业,每年需要从美国进口大量的原材料用于生产。假定D公司签订了一个5年期供货合同,每年要向供货方支付50万美元的货款。显然,美元和英镑的汇率对D公司的经营业绩有重大影响。英镑升值,D公司盈利将增加;英镑贬值,D公司将遭受额外损失。根据对汇率的估计,英镑贬值的可能性较大,因此D公司需要对汇率风险进行管理。D公司可以在利率互换市场上签订一份英镑利率对美元利率的互换合约,来达到其资产和负债现金流之间的匹配,规避汇率下跌带来

的额外损失。

利率互换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衍生产品,其出现对企业财务管理影响深远。利率互换交易不仅可以改变已有债务的现金流,实现规避利率风险目的,还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是一种十分多样性和灵活性的工具。随着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的启动和我国参与国际金融资本运作幅度的加大,利率互换已成为众多公司及银行之间常用的债务保值和资本升值的有效手段之一,其必将对我国公司金融资本运作产生深远的意义。

公司理财论文:论财务分析与公司理财

摘 要:财务分析是评价财务状况、衡量经营业绩的重要依据;是挖掘潜力、改进工作、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合理实施投资决策的重要步骤。财务分析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组成部分,是提高和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财务分析;财务管理;较大利润;财务状况

一、财务分析与公司理财

财务分析是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为依据,采用一定的统计分析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现金流动情况,并对企业的有关经济活动做出评价和预测,为经营者正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内部管理行为。财务分析是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依靠财务人员的经验,采用一定的统计分析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现金流动情况,对企业的有关经济活动做出评价和预测,以便于经营者正确决策的一种内部管理行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财务分析更加成为企业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的日臻健全,对企业行为的要求也日趋规范、科学。财务分析是企业经营状况的一条重要评价途径,评价、分析企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偿债能力、赢利能力及其整体水平,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从投资者和债权人角度看,企业未来价值具有更重要的意义。由于企业的未来价值受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进行财务分析时应予以分别考虑。一般而言,诸如财政金融政策、科技发展水平、市场发育程度、法制建设状况等外部环境因素,应作为预测企业未来价值的制约变量处理,客观评价其对企业未来价值的有利或不利影响。而对于企业的内部条件,包括人、财、物等各种因素,则必须作为企业未来价值分析的基本要素。可见,对企业未来价值的分析,实质上是宏观环境分析与微观条件分析的有机结合。

二、当前财务分析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财务分析与评价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财务分析与评价的结果不一定,有时甚至与实际相去甚远,这是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局限性造成的。

(一)企业提供的报表数据的局限性

财务分析与评价的主要对象是财务报表所提供的数据,而报表数据本身是有局限的,其具体表现为:

1.会计处理方法的不同,会使不同企业同类报表数据缺乏可比性,从而使财务分析结果有差异。

2.会计报表中的有些数据是通过估计得来的,受会计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

3.通货膨胀会使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中的各项数据严重地歪曲。

4.企业往往采用粉饰技术蒙骗会计报表使用者。一般而言,财务分析的诸多指标中,凡是以时点指标为基础计算的大都可以乔装打扮。

5.财务报告中的数据的不。

(二)分析方法及指标自身的局限

1.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有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两类,无论是何种方法均是对企业过去的经济上所进行的反映。另外,会计报表使用者取得会计报表的时间,与业务发生的时间就间隔更长了,可谓时过境迁,因此,用过去的数据去判断企业目前甚至将来的财务状况,往往不切实际。

2.可比性是比较分析法的灵魂,只有具有可比性的指标采用比较分析才有价值,而由于报表数据的局限,不同企业甚至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数据均缺乏可比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比较分析法的运用必然受到影响。

3.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等会计政策的选择,虽然要在会计报表说明书或附注中加以注明,但由于会计人员和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能力、经验、知识水平等方面的限制,不一定能完成建立可比性的调整工作。

4.财务指标缺乏统一的一般性的标准,目前某些报刊提供的部分行业财务数据往往行业划分较粗,抽样误差较大,缺乏一定的代表性,使会计报表使用者无所适从。

5.现行财务分析指标常常是重“量”而忽视“质”,会计报表较难揭示详实的资料,因而使会计报表使用者较难取得诸如存货结构、资产结构、批量大小、季节性生产变化等信息。

具体来讲,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赢利能力三个方面的财务分析指标存在的局限性。

及时,偿债能力财务指标分析。偿债能力分析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短期偿债能力是企业及时、足额偿还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其主要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利息保障倍数。这些比率越高,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但这些比率在评价短期偿债能力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流动比率指标。流动比率是用以反映企业流动资产偿还到期流动负债能力的,可它不能作为衡量短期变现能力的标准。要注意企业会计分析期前后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变动情况。企业可以通过瞬时增加流动资产或减少流动负债等方法来粉饰其流动比率,人为操纵其大小,从而误导信息使用者。如虚列应收账款,少提准备,提前确认收入,少转成本等。速动比率指标。

速动比率是比流动比率更能反映流动负债偿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指标。该比率虽然弥补了流动比率的某些不足,却仍没有考虑速动资产的构成。速动资产尽管变现能力较强,但它并不等于企业的现时支付能力。当企业速动资产中含有大量不良应收账款、存货跌价和积压、投资损失等,即使该比率大于1,也不能保障企业有很强的短期偿债能力。

利息保障倍数指标。利息保障倍数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债务偿付的保障程度。该比率只能反映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和企业举债经营的基本条件,不能反映企业债务本金的偿还能力。同时,企业偿还借款的本金和利息不是用利润支付,而是用流动资产来支付。

第二,营运能力财务指标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是用以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指标。其在实践中存在以下局限性:一是没有考虑应收账款的回收时间,不能地反映年度内收回账款的进程及均衡情况;二是当销售具有季节性,特别是当赊销业务量各年相差较悬殊时,该指标不能对跨年度的应收账款回收情况进行连续反映;三是不能及时提供应收账款周转率信息。该指标反映某一段时期的周转情况,只有在期末才能根据年销售额、应收账款平均占用额计算出来。

存货周转率指标。存货周转率是反映企业销售能力强弱、存货是否过量和资产是否具有较强流动性的一个指标,也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中存货运营效率的综合性指标。在实际运用中,存货计价方法对存货周转率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分析企业不同时期或不同企业的存货周转率时,应注意存货计价方法是否一致。另外,为了改善资产报酬率,企业管理层可能会希望降低存货水平和周转期,有时受人为因素影响,该指标不能地反映存货资产的运营效率。同时,在分析中不可忽视因存货水平过高或过低而造成的一些相关成本,如存货水平低会造成失去顾客信誉、销售机会及生产延后。值得注意的是,存货水平高、存货周转率低,未必表明资产使用效率低。存货增加可能是经营策略的结果,如对因短缺可能造成未来供应中断而采取的谨慎性行为、预测未来物价上涨的投机行动、满足预计商品需求增加的行动等等。此外,对很多实施存货控制(如准时制JIT)、实现零库存的企业在对其进行考核时,该比率将失去意义。

第三,赢利能力财务指标分析。通常赢利能力的评价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数据进行核算,他们不能反映企业伴随有现金流入的赢利状况。

销售利润率指标。赢利能力分析中主要的分析指标是销售利润率指标。销售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利润总额与产品销售净收入的比值,其反映的是企业一定时期的获利能力。销售利润率虽能揭示某一特定时期的获利水平,但难以反映获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并且该比率受企业筹资决策的影响。财务费用作为筹资成本在计算利润总额时须扣除。在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等因素相同的情况下,由于资本结构不同,财务费用水平也会不同,销售利润率就会有差异。同时,投资净收益是企业间相互参股、控股或其他投资形式所取得的利润,与销售利润率中的当期产品销售收入之间没有配比关系。同样,销售利润率指标之间以及营业外收支净额与当期产品销售收入之间也没有配比关系。因此,销售利润率指标不符合配比原则与可比性原则。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

资本保值增值率是考核经营者对投资者投入资本的保值和增值能力的指标。资本保值增值率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该指标除了受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还受企业利润分配政策的影响,同时也未考虑物价变动的影响;二是分子分母为两个不同时点上的数据,缺乏时间上的相关性,如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应将年初的净资产折算为年末时点上的价值(或年末净资产贴现为年初时点上的价值),再将其与年末(或年初)净资产进行比较;三是在经营期间由于投资者投入资本、企业接受捐赠、资本(股本)溢价以及资产升值的客观原因导致的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的增加,并不是资本的增值,向投资者分配的当期利润也未包括在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未分配利润”项目中。所以,计算资本保值增值率时,应从期末净资产中扣除报告期因客观原因产生的增减额,再加上向投资者分配的当年利润。资本增值是经营者运用存量资产进行各项经营活动而产生的期初、期末净资产的差异,若企业出现亏损,则资本是不能保值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了公司股东向公司投入资本的报酬率,反映了公司净资产的增值情况。

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存在以下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年末净资产”项目中由于已经剔除向股东派发现金股利的数额,导致采取不同股利政策的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口径存在差异;二是由于“年末净资产”项目中包括公司年度内增加的净资产,而这部分增加的净资产是在报告年度内逐步取得的,而公司对该部分新增净资产的使用自然是在取得以后,上述计算公式显然没有考虑到这部分净资产的使用时间,导致“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结果不尽合理。

三、财务分析的完善和改进

以下试图从应用企业效绩评价结果及评价指标应注意的问题出发,谈谈常见的偿债能力分析指标和赢利能力分析指标的局限性和认识误区,并提出一些改进。

(一)偿债能力财务指标分析

为弥补流(速)动比率的局限性,较为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建议改用以下三个指标评价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1.超速动比率。用企业的超速动资产(货币资金+短期证券+应收票据+信誉高客户的应收款净额)来反映和衡量企业变现能力的强弱,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大小。由于超速动比率的计算,除了扣除存货以外,还从流动资产中去掉其他一些可能与当前现金流量无关的项目(如待摊费用)和影响速动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项目办信誉不高客户的应收款净额,因此,能够更好地评价企业变现能力的强弱和偿债能力的大小。

2.负债现金流量比率。负债现金流量比率是从现金流动角度来反映企业当期偿付短期负债能力的。我们知道,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来源于现金流量表,年末(初)流动负债来源于资产负债表。由于有利润的年份不一定有足够的现金来偿还债务,所以利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负债现金流量比率指标,能充分体现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障当期流动负债的偿还,直观地反映出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实际能力,因此,用该指标评价企业偿债能力更为谨慎。

3.现金支付保障率。它是从动态角度衡量公司偿债能力发展变化的指标,反映公司在特定期间实际可动用现金资源能够满足当期现金支付的水平。本期可动用现金资源包括期初现金余额加本期预计现金流入额,本期预计的现金支付数即为预计的现金流出量。现金支付保障率高,说明企业的现金资源能够满足支付的需要,如果该比率达,意味着可动用现金刚好能用于现金支付,按理说这是一种理想的保障水平,既能保障现金支付需要,又可使保有现金的机会成本降至低,如果该比率超过,意味着在保障支付所需后,企业还能保持一定的现金余额未满足预防性和投机性需求,但若超过幅度太大,就可能使保有现金的机会成本超过满足支付所带来的收益,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二)营运能力财务指标分析

从反映公司营运能力指标的会计内涵来看,要提高资产周转率应合理调整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的比重,使其组合的结果更有利于提高公司资产周转率。但仅通过存货周转率或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分析,并不能反映公司营运能力的好坏。还应通过分析反映公司营运能力指标的经济内涵,以提高对财务比率的分析判断能力。从经济角度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该指标是反映公司的营运能力的主要指标,通过其高低反映应收账款的质量和流动性的高低。一般认为,应收账款周转率高,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则小,其质量就高,若处于机制健全、发育完善的资本市场,公司在资金短缺时可以立即实现贴现,否则相反。在分析公司营运能力时,每一级财务比率指标的选用不应追求单一的,而应该是相关指标的组合。

(三)赢利能力财务指标分析

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进行企业赢利能力评价和分析时,补充和增加评价企业伴随有现金流入的赢利能力指标进行评价,显得十分必要。以下提供一些这方面的指标供参考。

1.经营现金流量对销售收入的比率。表示每一元主营业务收入能形成业务的收现能力。其公式为:经营现金流量对销售收入的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主营业务收入

一般来说,该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销售款的回收速度越快,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越好,坏账损失的风险越小。

2.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营业利润比率。其公式为: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营业利润比率=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营业利润

该指标值越大,表明企业实现的账面利润中流入现金的利润越多,企业营业利润的质量越高。因为只有真正收到的现金利润才是“实在”的利润而非“观念”的利润。

3.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与投资收益比率。其公式为:

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与投资收益比率=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投资收益

该指标值越大,说明企业实际获得现金的投资收益越高,通过该比率可以反映投资收益中变现收益的含量。

4.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率。

经营现金净流量,表明每一元净利润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反映企业净利润的收现水平。其公式是: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

该指标越高,可供企业自由支配的货币资金增加量越大,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和付现能力。

5.净现金流量与净利润比率。其公式为:

净现金流量与净利润比率=现金净流量/净利润净现金流量与净利润比率反映企业全部净利润中收回现金的利润是多少。

6.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表明每一元资产通过经营流动所能形成的现金净流入,反映企业资产的经营收现水平。其公式是:

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经营流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值/资产总额

一般来说,该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它也是衡量企业资产的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改进和完善现行财务指标体系,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深化会计制度改革、规范会计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公司理财论文:公司理财与信托理财的比较研究

摘要:信托并不只是一种单纯的财产管理的金融工具,它还负载了很强的制度性安排,具有不同于公司制度的独特功能和经济价值。我国传统财务管理学注重研究公司的财务管理活动,对商事信托的理财实践重视不够。本文以法理为依据,在比较商事信托和公司制度的基础上,对信托理财和公司理财,在理财目标、理财内容、理财方法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

关键词:商事信托 公司制度 信托理财 公司理财

信托业的发展,尤其是共同基金、养老基金和资产证券化等商事信托在全球的迅猛发展,使商事信托成为商业交易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我国传统财务管理学注重研究公司的财务管理活动,对发展迅速的商事信托的理财实践重视不够。商事信托是与公司类似的商业组织,商事信托与公司在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内容、财务管理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也存在着重大的差别。本文认为,在现阶段研究适合于商事信托的财务理论,不仅有利于拓宽我国传统财务管理研究的外延,也有利于解释和指导商事信托的理财实践。

一、关于商事信托的基本理论

(一)商事信托的含义

信托制度发源于英国,盛行于英美法系国家,在20世纪传入了大陆法系国家。但大陆法系国家基本上只承受了英美法系国家的商事信托制度,如我国的信托从一开始就主要是商事信托,至今尚无民事信托的实践。

商事信托是十九世纪在美国的马萨诸塞州产生的,又称营业信托、商业信托,从法理的角度来定义,是指以商法为依据建立的信托。商事信托的受托人接受信托是出于盈利的目的,是营业性质的,它是民事信托的对称。

商事信托产生之初,利用了信托的形式,代表投资人经营事业,投资人成为信托的受益人。这种信托的根本特征是以商业团体的形式来运作,将信托原理运用于企业所组成的一种美国式的特殊的企业形态,并以此从事信托投资业务。因此有学者指出:“随信托之运用日广,信托成为商业组织之一种,出资人不设立公司经营事业,而以信托方式将出资交由受托人统筹管理运用、经营特定事业。出资人则以受益人身份,享受信托财产收益分配,此即商业信托。(王志诚、赖源河,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二)商事信托的主要特征

“从经济分析的角度观之,商事信托与一般我们所熟悉的公司、合伙企业等组织形态,在作为市场上交易主体组织架构之选项上而言,并无太大不同,商事信托不过是法律制度上关于商业经营形态的一种选择 (王文宇,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可见,商事信托是一种商业组织,这种组织利用了信托原理来进行组织架构,是一种特殊形态的企业,其主要特征表现为:

1.信托财产的独立性:破产隔离

信托的概念结构是将受益人视为信托财产的真正所有人,即作为受益的或衡平法上所有权的所有人,而作为信托财产收益的所有人而存在,这要归结于信托制度的“破产隔离”功能。所谓“破产隔离”,是指在委托人或受托人不能支付或破产时,受益人仍然能够就信托财产保持其受益,可以对抗委托人和受托人的普通债权人。比如在信托的体制下,雇主设立一个独立的信托接受养老金的支付,由于计划的财产在信托中是隔离的,委托人和受托人的破产不会影响到基金计划,现在和将来的受益人指望信托而不是破产的雇主或破产的受托人支付养老金。

2.信托协议的灵活性:受益权的多样化

在合法信托的前提下,信托的条款可以是委托人和受托人同意的、能够产生委托人意图上的利益的任何条款。比如,在安排内部控制事务方面、安排保护债权人与受托人的交易、创设受益人的自由裁量、安排本金和对收益的分配上,信托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另外,资产证券化信托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是不必顾及传统的公司股份的分类,而任意设计受益人的利益,以此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

3.没有法律人格:避免双重课税

商事信托的受托人是名义的信托财产所有人,真实的所有权在受益人,因而不以信托为实体交纳所得税,仅在受益人的水平上课税,运用信托避免实体水平的税收是商事信托运用的推动力量。如养老金信托对于投资收益免除当期税收,这样投资所得是免税的,养老金的出资和收益仅在最终分配给退休人时纳税,并且一般是按较低的税率档次课税。

4.救济的便利性:信托法的体制

现代金融资产的有效管理通常要求给予受托人广泛的信托财产交易的权力,信托受信任人法提供和控制了这种权力,要求受托人以信托受益人利益较大化的方式执行他的权力。信托的受信任人法是一个默认的法律,信托能自动援引信托受信任人法的保护体制以保护投资者和受益人的利益。信托受信任人法有两个重要的原则:忠实和谨慎。忠实原则要求受托人应是惟一的为受益人的利益管理信托,禁止受托人在管理信托财产中的自我交易以及从事与受益人利益相悖的利益冲突的交易;谨慎管理的义务要求受托人以合理的标准对受益人承担管理信托的义务,即以谨慎的人在处理自己财产时的注意和技能来管理信托财产。信托的受信任人法是一个默认的法律,当事人可以按照他们的需要对之进行改变,但是通常受信任人法正是当事人希望吸收进他们契约的内容,如,投资者更有可能与他们信赖的受到受信任人标准约束的经理人进行交易,进而言之,在确定的商事信托中,如养老金信托和权利信托中,当事人在商业交易中必须遵守包含部分或全部受信任人体制的规范性法律,在这种情况下,默认的受信任人法已经转变为强制性的法律。

二、商事信托与公司制度的比较

信托是一种委托他人管理财产的制度,公司是一个独立从事经营活动的实体。二者都是将资金、财产交付他人管理、处分并获取收益的一种设计。信托制度中,这种交付行为是信托财产的转移,因此而获得的收益权利称为受益权;公司制度中,资金或财产的交付称为投资或股份认购,因此而获得的收益权利称为股权。虽然在这两种制度中,对各种行为和收益的权利称谓不同,但就制度本身而言,实际上都是转移财产并获得收益的财产管理方式,因此他们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1.商事信托与公司制度,都是将资金交由他人管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在公司制度下,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在信托制度下,信托财产实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信托财产名义所有权与受益权相分离。

2.商事信托与公司制度的投资人均享受有限责任的好处。公司制度下,股东对于公司的责任仅以投资额为限。信托制度下,委托人或受益人对信托的责任仅以信托财产为限,并且信托可借特殊形态的信托设计,如自由裁量信托与保护信托,使信托利益免于受益人的债权人的追索,从而进一步缩小了履行其债务的责任范围。

3.商事信托与公司制度均规定管理人的债权人,原则上不得就公司的法人财产或商事信托的信托财产强制执行。

4.在商事信托与公司制度下,受益权均得予以证券化。公司制度下发行股票,信托制度下发行受益权凭证。

尽管商事信托与公司制度在组织架构上具有以上相同的地方,但商事信托与公司制度相比,仍呈现出鲜明的特色,而正因为这些特色的存在,才使商事信托成为与公司制度相竞争的组织设计方案。

1.法律地位不同

几乎所有的公司都被法律认定为独立法人实体,而只有一些商事信托被相关法规认定为独立法人实体,另一些则不是独立法人实体。正因为一些商事信托不具有独立法人实体地位,信托财产的独立性就成为信托的最基本的特征,商事信托因信托财产的独立性要求就具有了更强的破产隔离的特征。信托财产的独立性使信托成为一种有效的破产隔离的财产保护方式,比公司制度更具有财产的保护能力。

2.管制不同

商事信托与公司相比,是一种被动运营实体,其管理人(即受托人)经常被认为仅从事被动管理,这与公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公司的经营管理者倾向于更加积极、主动,甚至投机性地运用各种商业机会获利。这种区别似乎是一种表面特征,却正好反映了商事信托与公司的本质区别。在公司制度中,公司的剩余权利(表现为公司股份)被出售给第三方投资者,公司股东愿意承担一定的投资风险以获得期望的回报。因此,允许公司从事有风险的商业活动以增加其盈利能力。但从公司的优先权利所有人(公司债权人)的角度看,允许一个有偿债能力的公司为增加盈利而从事有风险的商业活动非但毫无益处,反而,可能因投资活动失败,导致公司丧失偿债能力,给债权人带来投资损失。可见,公司股东与公司债权人在公司为增加盈利能力而做出的每一个相应增加公司风险的投资决策中,都可以发现公司股东与债权人间的利益冲突。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解决了公司决策中这些竞争性目标的冲突,它允许公司在具备偿债能力的前提下,可以承受风险以追求公司利润的较大化。这从根本上确立了公司的管制原则,即在公司具有偿债能力时,公司董事会只向股东,而不是债权人负责。与此不同,信托的所有权利人的目标是趋于一致的,即妥善保管信托财产的价值。大多数的商事信托的剩余权利是由委托人自己持有,从理论上讲,当委托人持有剩余权利时,其剩余权利的多寡与优先权利恰成反比,然而这种理论上的冲突在实际操作中很少出现,因为持有剩余权利的委托人与公司股东不同,他们通常并不期望获得因从事高风险投资而带来的高收益。相反,委托人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保留信托财产的剩余权益。因此,这为有效区分商事信托和公司制度提供了一个关键指标,即资产所承受的风险程度。为了满足剩余权利所有人的投资要求,所投资产需承担一定的投资风险,根据这些资产所承担风险的程度,就可以有效区分商事信托和公司。而当发生债务支付困难时,商事信托与公司也有许多相似之处,此时公司法和信托法的管制原则开始趋于一致。有学者提出信托基金学说来解释这种趋同,认为在发生债务支付困难时,公司董事会应转变为债权人的受托人,为债权人的利益将公司资产作为信托基金进行管理。

3.外部影响不同

在实际商业交易中,商事信托与公司最相同的外部影响是税赋支出。被税法认定为独立法人的实体必须就其盈利进行纳税。几乎所有的公司都必须交纳法人所得税,而部分商事信托则因不具有法人实体地位不必交纳法人所得税。

4.法律规范的完备程度不同

整体而言,信托法对于信托组织的形式规定并不多,而各国公司法对于公司的组织架构与管理方式,均有详尽的规定。

总之,商事信托与公司制度作为竞争性的制度设计,公司制度较商事信托制度更加定型化、法律规范更加完备,正因为如此,现代化的大型企业多会选择公司组织的经营形态,以应付复杂万变的商业环境,但是另一方面,信托作为商事工具,在架构特定事业时不仅与公司一样具有很高的适应性,同时商事信托能提供给投资者优于公司法的破产体制、管道税收的便利、信托财产独立性、信托财产承受较公司更低的投资风险、信托法律关系灵活弹性等优势,在满足商业需求方面提供了公司制度无法替代的价值。因而商事信托尤其适合用于规范涉及巨额资产和众多投资人利益的商业交易。如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投资领域里,商事信托作为一种商业组织形式,在股票、债券、房地产等集体投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商事信托理财与公司理财的比较

虽然商事信托与公司是非常类似的商业组织,但它们分别用以满足不同的投资者需求,而正因为这一根本的差别,使二者在理财时产生差异,这一差异使我们有必要扩充财务管理研究的外延。本文认为,在公司理财占据统治地位的传统财务管理范式中,应增加信托理财的研究内容,尤其是在财务管理理论研究视角转向以金融市场为核心的开放性视角的今天,研究这一利用跨越资本市场、货币市场、产业市场的“万能组合工具”进行理财的商事信托的财务理论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商事信托理财目标与公司理财目标的比较

理财目标是财务理论研究的起点,因为财务目标的规定直接决定了各种财务决策的选择。只有明确了理财目标,才能衡量管理者以什么导向来组织财务行为,才能评价理财行为的优劣。

1.公司理财目标

虽然到目前为止,对公司理财目标是什么仍存在争议,但一般认为公司理财目标是股东财富较大化或企业价值较大化,其中企业价值较大化作为新的企业理财目标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认可和支持(汪平,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企业价值较大化目标的确定使价值成为公司理财学的核心概念,公司理财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公司的价值创造。

2.信托理财目标

信托与公司制度都是为他人管理财产的机制,但信托受益人很容易受到受托人滥用权力的伤害,因此,为保护脆弱的受益人的利益,信托制度在赋予财产管理人(受托人)相当大的管理权限的同时,亦对享受该财产权利益的受益人提供了充分的保障,一方面赋予信托财产独立性,使委托人、受托人以及受益人均不得对信托财产有所主张;另一方面赋予受益人追及信托财产的权利,即当受托人违反信托本旨处分信托财产,受益人得以恢复该信托财产。另外,信托财产所承担投资风险的程度也较公司资产为低,这说明了信托财产的真正所有人,即信托受益人的目标是信托财产的保值和稳定增值。由此可见,信托理财的目标应是谋求受益人利益的安全与收益的稳定增长,信托理财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使信托财产保值和增值。

3.信托理财目标与公司理财目标的比较

比较公司理财目标与信托理财目标,我们可发现公司理财追求公司价值的创造,而商事信托理财追求的是信托财产的保值、增值,这二者之间在追求价值的增加上有共通点,但由于一个是追求自身价值的增加,一个是追求受益人价值的增加,因此在理财目标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别。公司价值是指公司未来创造现金流量的折现值,由此任何一个公司财务决策的做出,在理论上讲,都只能是风险与收益之间权衡的结果,因此如何解决风险与收益的权衡问题就成为企业价值评估过程中的一个及其重要的课题。与商事信托比较,公司对待风险的态度更加激进,公司所从事的商业活动更加大胆进取,今天“面临更加剧烈竞争的公司已变得越来越大胆进取,也越来越能够接受丧失偿债能力的失败耻辱,他们更愿意承担那些可能带来成功、也可能使其丧失偿债能力的商业风险(曹华译,斯蒂芬.L.舒瓦茨,《信托投资研究》2003。)”而商事信托所要求的谨慎管理削弱了商事信托承担投资风险的能力,因此虽然在商事信托下的决策同样涉及到风险与收益的权衡,但商事信托的较低风险交易的要求,使商事信托不能执着于追求受益人财富的较大化,而只能追求稳妥地实现信托财产的安全和受益人收益的稳定增长。由此可见,对待风险的态度不同,决定了他们虽然在理财目标上都追求价值的增加,但由于公司承担风险的能力较强,在财务决策时首先考虑的是收益的增加,而商事信托在财务决策时首先考虑的信托财产的安全性,其后才是收益的增加,因此商事信托的目标亦可表述为实现风险最小的受益人财富增值较大化。

(二)商事信托理财内容与公司理财内容的比较

1.公司理财内容

公司理财活动要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是企业应该投资多少和投资于何种具体的实物资产?二是为了某项投资需筹集多少现金?通过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知道企业要进行投资决策和筹资决策,并进行因获得投资收益而在再投资和股利分配之间的决策。因此,通常认为公司理财的主要内容包括融资决策、投资决策和股利决策三项或包括营运资金管理在内的四项内容。

2.信托理财内容

信托理财是资产管理活动,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管理信托财产,也就是如何根据信托契约进行投资管理和信托财产管理,以使信托财产保值和增值。受托人在商事信托中主要面临的是如何投资以及如何管理信托财产的问题,因此信托理财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信托财产投资管理以及信托财产的日常管理两项。

3.信托理财内容与公司理财内容的比较

在信托理财中,由于成立了信托就意味着获得了营运的资金,如共同基金和养老基金,因此信托理财的重心是对投资的管理,一般不涉及到资金筹集问题的决策,从这一点上来说,信托理财与投资学有更多的内容交叉,但信托理财将扩展投资学的外延,即除包括金融资产投资管理外,还包括实物资产投资的管理内容。另外,对于信托收益的分配一般是由信托契约来规定较详细的收益分配计划,因此与公司理财相比,收益分配决策就不再成为重要的商事信托的理财内容。

但资产证券化信托常被用于再融资,也就是通过发行资产化证券来募集基金。资产证券化是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它不同于传统的借款人以发行有价证券的方式进行的融资。从表面上来看,资产证券化信托成立的目的在于融资,但是信托受益人是通过购买受益凭证成为投资人,希望享受再融资资金的运作收益,因而,为降低再融资风险,投资管理在资产证券化信托中将占据重要的地位,投资管理的成效关系着信托受益人购买受益凭证的积极性。由此可见,资产证券化信托理财的主要内容也必然是投资管理。

(三)商事信托理财方法与公司理财方法的比较

理财方法是实现理财目标的基本手段,但是,理财方法只有适应理财内容并服务于理财内容,才能最终实现理财目标。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前两项比较的基础上,对信托理财方法与公司理财方法作进一步的比较分析。

1.公司理财方法

根据财务管理的内容分类,可以把财务管理方法分为筹资管理方法、投资管理方法、营运资金管理方法和分配管理方法。其中筹资管理方法是指企业在筹资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如计算资金成本的方法、计量财务风险的方法、确定资金结构的方法等;投资管理方法是指企业在投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如对项目进行评价的净现值法、内部报酬率法、获利指数法;对证券进行评价和分析的投资组合法、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股票估价法、期权估价法等;营运资金管理方法是指企业在资金营运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如存货的经济批量法、应收账款的5C分析法、现金的余额确定法等;分配管理方法是指企业在收益分配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如固定股利法、变动股利法等(王化成,《财会月刊》,2000。)

2.信托理财方法

根据信托理财内容,亦可以把信托理财方法分为投资管理方法、信托财产的日常管理方法。其中投资管理方法是指在信托财产投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根据受托人保障的信托财产的种类,又可以分为货币(金钱)投资管理方法、有价证券投资管理方法、动产投资管理方法、不动产投资管理方法、知识产权投资管理方法等;信托财产的日常管理方法是指对受托人保障信托而取得的信托财产以及受托人在信托管理中所取得的信托财产的安全和价值保值所采用的管理方法,如采用信托财产隔离的方法等。

3.信托理财方法与公司理财方法的比较

理财方法是为了实现理财目标所采用的技术和手段,理财目标的变化必然会带来理财方法的变化。如前所述,公司理财目标和信托理财目标都追求价值的增加,因此它们所采用的理财方法有许多是相同的,如对项目进行评价的净现值法、内部报酬率法、获利指数法;对证券进行评价和分析的投资组合法、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法、股票估价法、期权估价法等。但公司理财目标是公司价值较大化,信托理财目标是信托财产的保值和增值,因此,在公司价值较大化的目标下,必然是围绕着企业价值较大化而选用相应的理财方法,而在信托财产保值和增值的理财目标下,必然会围绕着保障信托财产安全、以信托财产安全为基础实现信托收益的稳定增长来选用相应的理财方法,如将信托财产和受托人固有财产隔离的方法是信托理财的重要方法之一。另外,理财方法的选择不仅由理财目标来指导,它还受制于理财内容。信托理财方法突出信托财产投资管理方法和信托财产的日常管理方法,而公司理财方法不仅突出投资管理方法和营运资金管理方法,对筹资管理方法和分配管理方法也相当重视。再者,由于信托制度的灵活性和信托财产种类的广泛性,对信托的投资管理方法提出较公司投资管理方法更严密、更细化、更谨慎的要求,以及商事信托对信托财产安全的高度重视,使信托财产的日常管理方法成为仅次于投资管理的重要方法。,公司是法人实体,要就盈利交纳所得税,而商事信托一般不纳所得税,因此商事信托不仅没有所得税纳税筹划的理财内容,同时每一理财方法的使用也不进行所得税纳税考虑,这也成为公司理财方法与信托理财方法在使用上的一个根本差别。

当前理论界在研究信托理财问题时,一般是站在受托人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如关注基金管理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的理财问题,而没有将研究视角定位于商事信托本身,忽视了证券投资基金、养老基金、资产证券化信托和其他商事信托本身也是商业组织的事实,由此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曲解信托理财的理论涵义,不能很好发挥其对实践的解释和指导功能。而且,这两种组织形式的融合近来已经在美国发生。因此,通过比较公司理财与信托理财,不仅可以多角度、多方位研究信托理财,也是客观、深入发展信托理财理论和公司理财理论,完整理解企业理财的重要基础和手段。

公司理财论文:论财务分析与公司理财

摘 要:财务分析是评价财务状况、衡量经营业绩的重要依据;是挖掘潜力、改进工作、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是合理实施投资决策的重要步骤。财务分析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组成部分,是提高和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财务分析;财务管理;较大利润;财务状况

一、财务分析与公司理财

财务分析是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为依据,采用一定的统计分析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现金流动情况,并对企业的有关经济活动做出评价和预测,为经营者正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内部管理行为。财务分析是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依靠财务人员的经验,采用一定的统计分析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现金流动情况,对企业的有关经济活动做出评价和预测,以便于经营者正确决策的一种内部管理行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财务分析更加成为企业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的日臻健全,对企业行为的要求也日趋规范、科学。财务分析是企业经营状况的一条重要评价途径,评价、分析企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偿债能力、赢利能力及其整体水平,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从投资者和债权人角度看,企业未来价值具有更重要的意义。由于企业的未来价值受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进行财务分析时应予以分别考虑。一般而言,诸如财政金融政策、科技发展水平、市场发育程度、法制建设状况等外部环境因素,应作为预测企业未来价值的制约变量处理,客观评价其对企业未来价值的有利或不利影响。而对于企业的内部条件,包括人、财、物等各种因素,则必须作为企业未来价值分析的基本要素。可见,对企业未来价值的分析,实质上是宏观环境分析与微观条件分析的有机结合。

二、当前财务分析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财务分析与评价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财务分析与评价的结果不一定,有时甚至与实际相去甚远,这是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局限性造成的。

(一)企业提供的报表数据的局限性

财务分析与评价的主要对象是财务报表所提供的数据,而报表数据本身是有局限的,其具体表现为:

1.会计处理方法的不同,会使不同企业同类报表数据缺乏可比性,从而使财务分析结果有差异。

2.会计报表中的有些数据是通过估计得来的,受会计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

3.通货膨胀会使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中的各项数据严重地歪曲。

4.企业往往采用粉饰技术蒙骗会计报表使用者。一般而言,财务分析的诸多指标中,凡是以时点指标为基础计算的大都可以乔装打扮。

5.财务报告中的数据的不。

(二)分析方法及指标自身的局限

1.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有比率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两类,无论是何种方法均是对企业过去的经济上所进行的反映。另外,会计报表使用者取得会计报表的时间,与业务发生的时间就间隔更长了,可谓时过境迁,因此,用过去的数据去判断企业目前甚至将来的财务状况,往往不切实际。

2.可比性是比较分析法的灵魂,只有具有可比性的指标采用比较分析才有价值,而由于报表数据的局限,不同企业甚至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数据均缺乏可比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比较分析法的运用必然受到影响。

3.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等会计政策的选择,虽然要在会计报表说明书或附注中加以注明,但由于会计人员和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能力、经验、知识水平等方面的限制,不一定能完成建立可比性的调整工作。

4.财务指标缺乏统一的一般性的标准,目前某些报刊提供的部分行业财务数据往往行业划分较粗,抽样误差较大,缺乏一定的代表性,使会计报表使用者无所适从。

5.现行财务分析指标常常是重“量”而忽视“质”,会计报表较难揭示详实的资料,因而使会计报表使用者较难取得诸如存货结构、资产结构、批量大小、季节性生产变化等信息。

具体来讲,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赢利能力三个方面的财务分析指标存在的局限性。

及时,偿债能力财务指标分析。偿债能力分析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短期偿债能力是企业及时、足额偿还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其主要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利息保障倍数。这些比率越高,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但这些比率在评价短期偿债能力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流动比率指标。流动比率是用以反映企业流动资产偿还到期流动负债能力的,可它不能作为衡量短期变现能力的标准。要注意企业会计分析期前后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变动情况。企业可以通过瞬时增加流动资产或减少流动负债等方法来粉饰其流动比率,人为操纵其大小,从而误导信息使用者。如虚列应收账款,少提准备,提前确认收入,少转成本等。速动比率指标。

速动比率是比流动比率更能反映流动负债偿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指标。该比率虽然弥补了流动比率的某些不足,却仍没有考虑速动资产的构成。速动资产尽管变现能力较强,但它并不等于企业的现时支付能力。当企业速动资产中含有大量不良应收账款、存货跌价和积压、投资损失等,即使该比率大于1,也不能保障企业有很强的短期偿债能力。

利息保障倍数指标。利息保障倍数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债务偿付的保障程度。该比率只能反映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和企业举债经营的基本条件,不能反映企业债务本金的偿还能力。同时,企业偿还借款的本金和利息不是用利润支付,而是用流动资产来支付。

第二,营运能力财务指标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是用以反映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指标。其在实践中存在以下局限性:一是没有考虑应收账款的回收时间,不能地反映年度内收回账款的进程及均衡情况;二是当销售具有季节性,特别是当赊销业务量各年相差较悬殊时,该指标不能对跨年度的应收账款回收情况进行连续反映;三是不能及时提供应收账款周转率信息。该指标反映某一段时期的周转情况,只有在期末才能根据年销售额、应收账款平均占用额计算出来。

存货周转率指标。存货周转率是反映企业销售能力强弱、存货是否过量和资产是否具有较强流动性的一个指标,也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中存货运营效率的综合性指标。在实际运用中,存货计价方法对存货周转率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分析企业不同时期或不同企业的存货周转率时,应注意存货计价方法是否一致。另外,为了改善资产报酬率,企业管理层可能会希望降低存货水平和周转期,有时受人为因素影响,该指标不能地反映存货资产的运营效率。同时,在分析中不可忽视因存货水平过高或过低而造成的一些相关成本,如存货水平低会造成失去顾客信誉、销售机会及生产延后。值得注意的是,存货水平高、存货周转率低,未必表明资产使用效率低。存货增加可能是经营策略的结果,如对因短缺可能造成未来供应中断而采取的谨慎性行为、预测未来物价上涨的投机行动、满足预计商品需求增加的行动等等。此外,对很多实施存货控制(如准时制JIT)、实现零库存的企业在对其进行考核时,该比率将失去意义。

第三,赢利能力财务指标分析。通常赢利能力的评价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数据进行核算,他们不能反映企业伴随有现金流入的赢利状况。

销售利润率指标。赢利能力分析中主要的分析指标是销售利润率指标。销售利润率是企业一定时期的利润总额与产品销售净收入的比值,其反映的是企业一定时期的获利能力。销售利润率虽能揭示某一特定时期的获利水平,但难以反映获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并且该比率受企业筹资决策的影响。财务费用作为筹资成本在计算利润总额时须扣除。在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等因素相同的情况下,由于资本结构不同,财务费用水平也会不同,销售利润率就会有差异。同时,投资净收益是企业间相互参股、控股或其他投资形式所取得的利润,与销售利润率中的当期产品销售收入之间没有配比关系。同样,销售利润率指标之间以及营业外收支净额与当期产品销售收入之间也没有配比关系。因此,销售利润率指标不符合配比原则与可比性原则。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

资本保值增值率是考核经营者对投资者投入资本的保值和增值能力的指标。资本保值增值率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该指标除了受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还受企业利润分配政策的影响,同时也未考虑物价变动的影响;二是分子分母为两个不同时点上的数据,缺乏时间上的相关性,如考虑到货币的时间价值,应将年初的净资产折算为年末时点上的价值(或年末净资产贴现为年初时点上的价值),再将其与年末(或年初)净资产进行比较;三是在经营期间由于投资者投入资本、企业接受捐赠、资本(股本)溢价以及资产升值的客观原因导致的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的增加,并不是资本的增值,向投资者分配的当期利润也未包括在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未分配利润”项目中。所以,计算资本保值增值率时,应从期末净资产中扣除报告期因客观原因产生的增减额,再加上向投资者分配的当年利润。资本增值是经营者运用存量资产进行各项经营活动而产生的期初、期末净资产的差异,若企业出现亏损,则资本是不能保值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了公司股东向公司投入资本的报酬率,反映了公司净资产的增值情况。

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存在以下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年末净资产”项目中由于已经剔除向股东派发现金股利的数额,导致采取不同股利政策的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口径存在差异;二是由于“年末净资产”项目中包括公司年度内增加的净资产,而这部分增加的净资产是在报告年度内逐步取得的,而公司对该部分新增净资产的使用自然是在取得以后,上述计算公式显然没有考虑到这部分净资产的使用时间,导致“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结果不尽合理。

三、财务分析的完善和改进

以下试图从应用企业效绩评价结果及评价指标应注意的问题出发,谈谈常见的偿债能力分析指标和赢利能力分析指标的局限性和认识误区,并提出一些改进。

(一)偿债能力财务指标分析

为弥补流(速)动比率的局限性,较为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建议改用以下三个指标评价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1.超速动比率。用企业的超速动资产(货币资金+短期证券+应收票据+信誉高客户的应收款净额)来反映和衡量企业变现能力的强弱,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大小。由于超速动比率的计算,除了扣除存货以外,还从流动资产中去掉其他一些可能与当前现金流量无关的项目(如待摊费用)和影响速动比率可信性的重要因素项目办信誉不高客户的应收款净额,因此,能够更好地评价企业变现能力的强弱和偿债能力的大小。

2.负债现金流量比率。负债现金流量比率是从现金流动角度来反映企业当期偿付短期负债能力的。我们知道,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来源于现金流量表,年末(初)流动负债来源于资产负债表。由于有利润的年份不一定有足够的现金来偿还债务,所以利用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负债现金流量比率指标,能充分体现企业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保障当期流动负债的偿还,直观地反映出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实际能力,因此,用该指标评价企业偿债能力更为谨慎。

3.现金支付保障率。它是从动态角度衡量公司偿债能力发展变化的指标,反映公司在特定期间实际可动用现金资源能够满足当期现金支付的水平。本期可动用现金资源包括期初现金余额加本期预计现金流入额,本期预计的现金支付数即为预计的现金流出量。现金支付保障率高,说明企业的现金资源能够满足支付的需要,如果该比率达,意味着可动用现金刚好能用于现金支付,按理说这是一种理想的保障水平,既能保障现金支付需要,又可使保有现金的机会成本降至低,如果该比率超过,意味着在保障支付所需后,企业还能保持一定的现金余额未满足预防性和投机性需求,但若超过幅度太大,就可能使保有现金的机会成本超过满足支付所带来的收益,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二)营运能力财务指标分析

从反映公司营运能力指标的会计内涵来看,要提高资产周转率应合理调整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固定资产周转率的比重,使其组合的结果更有利于提高公司资产周转率。但仅通过存货周转率或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分析,并不能反映公司营运能力的好坏。还应通过分析反映公司营运能力指标的经济内涵,以提高对财务比率的分析判断能力。从经济角度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该指标是反映公司的营运能力的主要指标,通过其高低反映应收账款的质量和流动性的高低。一般认为,应收账款周转率高,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则小,其质量就高,若处于机制健全、发育完善的资本市场,公司在资金短缺时可以立即实现贴现,否则相反。在分析公司营运能力时,每一级财务比率指标的选用不应追求单一的,而应该是相关指标的组合。

(三)赢利能力财务指标分析

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进行企业赢利能力评价和分析时,补充和增加评价企业伴随有现金流入的赢利能力指标进行评价,显得十分必要。以下提供一些这方面的指标供参考。

1.经营现金流量对销售收入的比率。表示每一元主营业务收入能形成业务的收现能力。其公式为:经营现金流量对销售收入的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主营业务收入

一般来说,该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销售款的回收速度越快,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越好,坏账损失的风险越小。

2.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营业利润比率。其公式为: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与营业利润比率=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营业利润

该指标值越大,表明企业实现的账面利润中流入现金的利润越多,企业营业利润的质量越高。因为只有真正收到的现金利润才是“实在”的利润而非“观念”的利润。

3.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与投资收益比率。其公式为:

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与投资收益比率=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投资收益

该指标值越大,说明企业实际获得现金的投资收益越高,通过该比率可以反映投资收益中变现收益的含量。

4.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率。

经营现金净流量,表明每一元净利润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反映企业净利润的收现水平。其公式是: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

该指标越高,可供企业自由支配的货币资金增加量越大,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和付现能力。

5.净现金流量与净利润比率。其公式为:

净现金流量与净利润比率=现金净流量/净利润净现金流量与净利润比率反映企业全部净利润中收回现金的利润是多少。

6.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表明每一元资产通过经营流动所能形成的现金净流入,反映企业资产的经营收现水平。其公式是:

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经营流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值/资产总额

一般来说,该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它也是衡量企业资产的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改进和完善现行财务指标体系,对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深化会计制度改革、规范会计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公司理财论文:公允价值计量:创新公司理财观点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公允价值;现值;理财学;管理会计学

摘要:公允价值会计基于价值和现值理念、兼容历史成本会计,不仅能够提供更相关的会计信息,而且促使了会计学要素向经济学概念实质的回归。公允价值自身具有的性质特征以及表达会计要素的经济学价值的能力,赋予了扩展公允价值在财务会计学之外其他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应用的条件和空间。本文以公允价值的理论基础为切入点,讨论了在企业内部建立公允价值计量体系的必要性。将公允价值引入理财学以及管理会计学中,能够为企业财务及其他管理信息的使用者提供高质量信息作为决策和管理的依据。

公允价值和现值的运用已经成为当代国际会计改革的一个主要特征,同时也体现了会计发展的客观规律,代表着财务会计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提倡在会计和报告中运用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和公允价值计量。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实证会计理论“计量观”认为,把公允价值体现在财务报表中以提交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已经日益成为会计人员的目标。更进一步,根据公允价值自身的概念和属性将公允价值概念引入管理会计学和理财学,能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真实、有用和相关的信息,从而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能力。

一、公允价值计量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

虽然不同国家和组织都对公允价值作出了自己的定义,但定义的内容却是大同小异。FASB在第七辑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 (Using Cash Flow Information and Present Value in Accounting Measurements)中对公允价值的概念的定义是“在当前的非强迫或非清算的交易中,自愿双方之间进行资产(或负债)的买卖(或发生与清偿)的价格”。2004年6月在颁布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征求意见稿中,FASB重新修订了公允价值概念,对交易各方增加“熟悉情况和非关联”两个限定条件。近年来,FASB已经把公允价值作为大多数会计计量的目的,包括初始确认时的计量和以后期间所进行的新起点计量。可见,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但是也增加了公允价值计量的使用难度。

从公允价值的定义以及目前研究成果分析,公允价值实际上是一个很广的概念范畴,一方面,从广义上说,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可以涵盖其他几种计量属性??历史成本计量,现行成本计量、现行市价计量、短期的可变现净值计量和以公允价值为目的的现值计量 (谢诗芬 ,2002)。公允价值反映了发生在交易和事项中公平、允当的价格,同时兼具、相关的信息质量特征,已经成为企业外界相关利益者、特别是大多数的决策者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内在要求。因此,公允价值应当作为所有计量属性所提供信息质量特征的衡量标准??是否公允地表达了计量对象的价值。另一方面,狭义地讲,公允价值又可以作为独立的一个计量属性能够反映模拟的市场价格,即在尚未交易和非清算的情况下,采用各种估价技术对缺乏有效市场的资产或负债项目的价值以近似市场定价的方式进行评估,从而试图得到相对公允、合理的价格,反映报表截止日各项资产或负债项目的静态价值。

公允价值会计基于价值和现值理念、兼容历史成本会计,因其能提供面向现在、未来、市场、风险等在历史成本计量为主的情况下被认为是具有不确定性而无法确认、计量的会计信息;相比之下,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以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原则为主要特征,提供的信息更多的是面向过去,因而显得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也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FASB在第7号财务公告中大力推荐公允价值的运用,并且提出应由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来估计公允价值,特别是当某项资产或负债不存在可观察的市场价格,但具有和约规定或可预期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就成为获取公允价值的重要技术手段。

二、公允价值的逻辑起点

“价值”是现值和公允价值共同的逻辑起点,也是经济学和管理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公允价值计量符合经济学的资产、收益概念和现值计量要求,成为会计学资产、收益要素向经济学概念回归的重要手段,所以公允价值是实现价值型会计模式计量的关键。在经济学的定义中,资产是根据企业使用这些资产在未来所实现的预期收益的现值来计量的,收益是企业在某一期间净资产价值变动的结果—-实质上,二者都建立在面向现在和未来、强调与经济决策相关的经济学“价值”概念上。所以从经济学层面来讲,作为价值信息提供者价值计量是财务会计的责任,而价值的直接计量就是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然而,在现值计量难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之前,会计学收益和资产概念不得不建立在面向过去、强调计量客观的会计学“成本”概念上。但是随着经济环境的逐渐变化,因为这种信息不及时和不能完整反映企业价值而日益遭受社会各界的诟病。但是,随着FASB第7辑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颁布以及对于公允价值以及现值会计研究成果的出现,为在初始确认或新起点计量时使用未来现金流量作为会计计量基础、以及现值计量在会计摊配中的作用提供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指导框架,为公允价值和现值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三、公司理财观点的创新:公允价值计量与延展

通过对公允价值概念的分析,公允价值应当发生和存在于交易中,是一种交易价格??不论该交易客体或其同类产品是否存在活跃的市场。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公允价值的根本特征在于“真实与公允”(谢诗芬,2004),其他特征如:公允价值计量具有公平性,是交易双方平等议价的结果;公允价值计量对象具有性,其计量对象不仅包括资产也包括负债;公允价值得以存在的交易市场具有兼容性,不仅包括活跃市场也包括非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够反映虚拟的市场价格,即交易和交易双方可以是假定的;公允价值概念具有动态性;公允价值计量提供信息及时充分、能够面向市场而具有客观性和可比性,并且全能够反映管理层决策水平。虽然公允价值作为一个财务会计学概念产生于交易之中,但是以上各种特征及其“价值”属性还是为将公允价值引入经济学和管理学其他相关学科提供了天然的条件和基础。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下,在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其他许多学科领域中,如金融、保险、精算、投资、资产评估、资信评估、价值评估等,公允价值都得到重视和运用。现值和公允价值会计已经成为许多经济管理学科变革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尤其是对于和财务会计息息相关的管理会计及理财学,将公允价值计量概念及方法引入管理会计及理财学对于企业本身具有重大意义。

(一)公允价值与理财学

所谓理财目标,是指财务主体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成熟,目前股东财富较大化已成为理论界比较公认的企业理财目标??以股票价格代表特定利益主体的价值创造。不论理论界对于理财学目标的争论如何,它始终是建立在对企业价值客观评价的基础之上的。价值是联结理财学和会计学的根本纽带,作为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分支学科,可以肯定的是价值是现财学的核心概念,因此,正确地进行企业价值及其组成部分的计量和评估就成为了理财学目标实现的基本前提。将公允价值和现值计量应用于理财学当中,意味着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及对外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对资产、负债和收益进行计量的同时能够得到反映企业真实价值的相关信息。

有些相关文献中曾提出,因为企业的价值是企业全部资产(包括会计上已确认与未确认的资产,如人力资源与自创商誉)共同协调作用的结果,因此对企业估价绝不是将其全部资产的价值简单加总那么简单,这也决定了对那些共同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采用现行市价与可变现净值进行计量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从整体与部分的加总不相等的角度来看,以上的观点是可接受的。但是必须承认的是,企业整体价值的正确评估和反映必须建立在能够对于其组成部分,也就是各项资产、负债以及权益价值的正确评估的基础上;反之,不了解整体之中各组成部分真实的价值特征也就不能正确了解整体的价值情况。从另一个方面说,在运用企业现金流量折现法评估企业价值所应用的现值理论及技术,与广义上公允价值会计中的现值计量拥有共同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方法,或者说可以将评价企业整体价值作为对单项资产项目进行价值评估的延伸。

(二)公允价值与管理会计学

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是向企业管理人员提供经营决策所需的会计信息,因此被称为“对内报告会计”。从其演进过程和应用现状来看,管理会计作为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企业管理学、应用经济学等在现代管理会计体系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并且已经成为企业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财务会计相比,现代管理会计侧重于预测未来,为了有效地帮助企业管理当局作出正确的经营管理决策,需要进行定量分析和科学的预测??预计经济环境和企业条件的变化,提出各种经营方案供企业选择。所以说,管理会计已经“从传统的只重视以财务导向的决策分析和预算控制,转变为强调股东价值关键财务和经营动因的确认、计量和管理的众多战略性方法在内的复杂体系”(IFA,1998;IMA,1999),价值管理已经成为管理会计关注的重点。不论用什么方法和指标来衡量和评估价值,其中都必然会涉及到现值和公允价值会计问题。这里实际上再一次提出了价值的计量问题,提供面向现值和未来的信息的价值计量绝不是仅仅依靠企业中占主导地位历史成本计量体系所能胜任的,所以必须引入现值和公允价值会计。

四、结论与展望

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公允价值概念的出现反映了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今后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促进了财务会计正从过去提倡成本计量向经济学家所要求的价值计量的转变。同时,公允价值自身具有的性质特征以及表达会计要素的经济学价值的能力,赋予了扩展公允价值在财务会计学之外其他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应用的条件和空间。作为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分支学科,理财学、管理会计学和财务会计学由“价值”这一核心概念作为纽带而相互联系,将公允价值引入理财学以及管理会计学中,能够为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以及企业管理者提供更为真实、有用和相关的信息。更进一步说,在考虑成本效益原则的基础上,在企业内部建立起一套可行的公允价值的计量体系,为企业财务及其他管理信息的使用者提供高质量信息作为决策和管理的依据,因此,扩大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必然对提高企业管理能力具有重大促进作用。

公司理财论文:证券公司违规委托理财风险形成与审计监督研究

近段时间,证券公司存在委托理财黑洞和巨额亏损的事件屡屡被曝光,震惊了管理层和广大投资者。这些丑闻不但沉重打击了市场本已十分缺乏的信心,推动了股指的持续下跌,而且使券商陷入了面临严重亏损,大量资金无法偿还的经营危机,严重影响了证券市场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本文通过介绍审计人员对某证券公司进行的审计,使大家对证券公司违规理财业务的实质及由此导致的财务风险、经营风险、乃至社会危害性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对审计人员在实际审计工作中所运用的审计方法和技巧作了初步小结。

一、证券公司委托理财保障保本付息,双方实质上是借贷关系,是证券公司为扩大自营证券业务而采取的一种变相的融资手段

受托投资管理业务,是指证券公司作为受托投资管理人(以下简称“受托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投资委托人(以下简称“委托人”)的投资意愿,与委托人签订受托投资管理合同,把委托人委托的资产在证券市场上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的组合投资,以实现委托资产收益化的行为。证券公司只是以人的身份从事受托投资管理业务,收取委托费用和投资收益分红。然而实际上证券公司在与委托人签订委托理财合同时,在合同里或补充合同中基本上都附有保本付息的条款,保障按照远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成本向委托人归还本金和支付利息,所有的证券投资风险全部由证券公司承担,委托人只是纯粹的债权人。

2000年10月18日,A集团公司与B证券公司签订《资产管理合同》,合同规定的内容在形式上符合证券监管部门制定的有关规程,但双方以此为基础签订《补充协议》上却规定证券公司保障集团公司委托资产的年收益率为 7.822%.2000年10月13日、18日,B证券公司某营业部收到A集团公司合计转入的2000万元委托资金,11月2日B证券公司即以预付收益的名义从中返还了156.44万元给集团公司,其实际利率远高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

审计人员因此认为,证券公司和委托人之间实际上是资金的借贷关系,这种广泛开展的委托理财业务在本质上只是证券公司用于融通资金扩大自营业务的一种手段。在审计某证券公司的实际案例中,除极个别客户外,99%以上的委托理财客户都是按期收取利息的债权人,而不是真正的委托人。

二、在缺乏严密的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的环境下,证券公司这种形式上委托理财实质上融资自营的业务操作存在多种形式的违规

(一)利用理财资金“坐庄”操纵股票价格。

在运用理财资金进行自营投资时,承受巨大财务风险的证券公司往往会利用资金优势,把不同委托账户的理财资金集中用于买卖同一股票,通过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的方式获取高额的非法利益,而放弃不同客户委托理财资产应当相互独立运作的经营原则。

自2001年5月起,B证券公司持续使用大量的委托理财账户买卖、持有某只股票,截止至2003年12月,实际持仓量高已经达该股票流通盘的46.05%.这是B证券公司利用委托理财业务操纵股票市场,为牟取非法利益而成为股市庄家的一个典型案例。

(二)委托理财业务配合自营业务操作,运作缺乏独立性。

证券公司虽然设立了独立的受托投资管理部门,但其受托投资管理业务并未与自营业务严格分离、独立决策、独立运作,而是受到公司自营业务的影响,利用委托理财业务以客户名义开设投资账户的特点,使用分散的委托理财账户大规模地买卖某种股票,分仓配合自营业务,甚至协助公司“坐庄”操纵股票。

(三)假借为客户向银行贷款提供担保的名义,套取银行资金进行委托理财业务,导致银行资金间接流入股市。

按规定,证券公司应对委托人的资信状况、收益预期、风险承受能力、投资偏好等进行了解,并关注委托人资金来源的合法性。但部分证券公司为了扩大融资的渠道,通过为客户向银行贷款提供担保的形式,骗取银行信贷资金进行“委托理财”业务,然后再以客户投入的“委托理财”资金(实际上是银行信贷资金)为自己的担保行为提供反担保。

B证券公司曾与A集团公司签订《资产管理合同》,并以此为基础签订《补充协议》,协议规定B证券公司为A集团公司的银行信用贷款提供担保,A集团公司将在B证券公司开立证券交易账户,以账户内的股票和资金作为B证券公司为其担保银行贷款的反担保。该委托理财资金实质上是银行提供的信贷资金,违反了银行信贷资金不得从事证券投资的有关规定。

(四)采用多种违规方式弥补到期委托理财的亏损。

证券公司为吸引客户委托理财,违规保障保本付息,但在亏损严重,流动性资金短缺,无法偿还到期本金和高息的情况下,证券公司可能采取各种违规手段弥补到期委托理财的资金缺口。如违规将客户利息本金化,签订没有真实足额资金来源的新“委托理财”合同,或通过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挪用未到期客户的理财资金来弥补到期客户的本金和高息,或者被迫以更高的利息吸引新的“委托理财”资金来弥补资金的缺口,甚至铤而走险,以“空存标准券”的形式挪用客户托管的国债进行融资回购套取客户资金,或者以营业部的客户保障金作为抵押,骗取银行信贷资金。

三、违规委托理财危害巨大,影响资本市场发展

委托理财业务只是证券公司的一项普通业务,如果合规经营,风险应当在可控制的范围内,不会对市场以及参与的各方造成如此大的冲击和危害。但是由于相应制度、法规的不够健全以及相关人员的有法不依、有章不循,风险急遽放大,券商危机不断爆发,大量理财资金无法收回。

证券公司在合同里或补充合同中向客户违规保障到期偿还本金和支付固定收益,可能吸引更多客户资金,但这类合同必然会给它带来很大的经营风险和额外的还债负担,迫使证券公司为获取高额利润而采取高风险的投资行为。因此证券公司极有可能把不同委托账户的理财资金集中买卖同一股票,或是配合公司自营业务买卖某只股票,“坐庄”操纵股价以谋取非法利润,委托理财业务丧失了独立性,风险集中并不断加大,同时被操纵的股票价格根本无法反映股票的内在价值,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市场秩序遭受破坏。当证券公司亏损严重,流动资金短缺,无法支付到期客户本金和高息时,证券公司很可能采取挪用客户保障金、挪用其它客户的委托理财资金或是以担保形式骗取银行资金等违法手段弥补到期委托理财的资金缺口,有关风险也就相应传递到其他投资者和银行那里。

在运用理财资金进行投资时,一旦出现股市长期下跌或是投资失败的局面,券商就会陷入不断亏损,不停融资的恶性循环,委托理财的窟窿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如果券商的资金链断裂,会不惜成本卖出股票,造成股价大幅下跌,股市震荡,银行以及相关投资者也将损失严重,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遭受严重破坏。

四、审计人员应充分利用违规委托理财的特征,抓住线索,理出思路

为了发现和揭露证券公司有可能存在的这种巨额风险,审计人员通过不断的摸索和研究,提炼出证券公司违规委托理财的一些特征和可供审计人员利用的线索,并设计了证券公司委托理财业务审计模型,将其使用在具体的审计项目中。

(一)资金账户销户前曾有转入资金、弥补亏损的行为。

证券公司违规委托理财保障保本付息,如果理财账户运作失败,未能达到预定的盈利水平,证券公司一定会向该资金账户中转入补偿资金,加入补偿资金后的账户余额应略大于初始投资本金。

证券公司弥补客户亏损的资金来源有几种:一是帐内使用自有资金进行补亏,原始转帐凭证填列的资金来源一般是某某证券有限公司;二是帐内挪用其他未到期客户的委托理财资金,拆东墙补西墙,出现不同所有者名称的资金账户之间大量划拨资金的情况;三是使用帐外资金用于弥补客户亏损。无论哪种情况,资金来源都不同于初始及时笔转入的投资本金。

审计人员应关注转出资金清空账户之前不久有资金转入的资金账户,且该转入资金的来源与投资账户初始本金来源和最终转出资金去向都不相同。

(二)资金账户的资金存续时间为固定期限。

证券公司和投资者之间的委托理财合同是有固定期限的,一般为三个月、半年或一年,而正常的经纪业务投资者,投资期限一般不固定。

审计人员应关注初始本金转入和最终转出资金时间间隔恰好为三个月的整数倍的资金账户,且该投资账户标记为一般经纪业务账户。

(三)资金账户里的资金额为大额整数。

为方便计算佣金和利息,证券公司和投资者通常签订大额固定金额的理财合同,具体反映为新开户的资金账户转入大额整数资金,或者投资者原有资金账户的资金金额调整为大额的整数倍资金。在同一个资金账户中,委托期间一般不会中途增加投资资金或者以转移资金或股票的方式减少投资本金。

审计人员应关注开户初期转入大额整数资金,整个投资期间都没有发生资金或股票转入转出,短期内全部转出资金并销户结束的资金账户。

(四)资金账户实行联名共管、预留客户和证券公司印鉴。

从事委托理财业务的双方出于各自利益安全的考虑,一般都要求投资资金不得转移出以投资者名义开设的资金账户,为了防止未经协商的资金转账和股票转托管、指定交易行为,证券公司和客户就必须共同预先留置资金账户的印鉴,实行联名共管。在正常情况下,一般的个人投资者大多是凭密码操作而不会使用印鉴。

审计人员应关注在开户资料中预先留置了投资者个人印鉴和证券公司印鉴(或者证券公司员工个人印鉴)的资金账户,且该投资账户标记为一般经纪业务账户。

(五)委托理财交易账户的交易行为、持仓股票的品种、比重有很大的趋同性。

证券公司接受投资者委托从事理财业务,为谋取高利益,很可能将其管理下的众多资金账户进行统一管理,由统一的决策人员、操盘人员集中资金进行高风险投资,这些被同一主体控制的不同交易账户之间的交易行为、持仓股票的品种及比重必然会有很大的趋同性。

审计人员应关注交易行为、持仓股票品种和比重比较类似,但所有者名称不相同的资金账户。

(六)同一资金账户对应大量异名股东卡。

为便于核算和控制,同一个委托人投入的巨额理财资金应放在同一个资金账户里管理,而出于分散建仓从而逃避监管的目的,证券公司通常采用使用大量不同姓名的个人股东卡的方式,将大量的股票分散进行交易和持有。这些为数众多的股东账户可能由证券公司提供,也可能由委托客户提供,但股东账户的密码应该统一由证券公司掌握。在正常情况下,无论是个人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一个资金账户只关联一个深圳交易所股东卡和一个上海交易所股东卡。

审计人员应关注一个资金账户对应大量股东账户的异常情况。

(七)委托理财客户手续费较低。

证券公司委托理财向客户保障保本付息,所以交易手续费实际上是由证券公司自身负担,并且营业部不必考虑向客户返佣,因此证券公司向委托理财客户征收的交易手续费一般都会订得比经纪业务客户低。

综上所述,证券公司的违规理财业务会在其业务经营和财务核算方面以不同的方式反映。审计人员应结合上述几个特征,认真审查那些反映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活动和财务经营状况的信息资料,疑点越多,查出违规委托理财资金账户的可能性就越大。

针对证券市场不断曝光的违规委托理财事件和由此导致的券商危机,中国证监会出台了《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等一系列法规,旨在规范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活动,严控券商经营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证券市场秩序。新形势的发展要求负有经济监督职责的审计人员不断学习已有审计经验,创新审计方法,开拓审计思路,及早发现和纠正证券公司的违规经营,防止此类危机的再次出现。

公司理财论文:公司理财课程教学的体会

1正确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教学质量的平衡关系

在案例的选择上,选择公司常见的财务决策案例,给与一定的假设条件让学员分析,取消假设条件让学员再进行分析。这种将纯理想状态放松至实际条件的逻辑次序便于学生形成参照系,理解理论框架形成的逻辑,把握在现实中进行财务决策需考虑的各种复杂因素。

2正确处理好教材讲义与讲授内容的取舍关系

“公司理财”课程的教学要做到有教材、有讲义、有作业、有案例。教材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也应该围绕这四个方面进行。考虑到教材的先进性、概念的严谨性、实证资料的丰富性以及高职学生英文水平和专业术语的限制,笔者认为选用译文版教材比较适当。但是选用时要注意译者的英文水平和专业背景,以保障所选教材有较高的翻译质量。根据调研及教学实践,建议选用罗斯等着的《公司理财》作为教材。除了教材中的内容外,还需要在三个方面对讲义进行补充:一是国内外有关公司理财的前沿理论;二是国内公司理财的本土理论;三是国内外企业理财环境方面的差异。

3正确处理好案例教学与实际应用的合理关系

3.1选择好的案例素材。案例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选择恰当的案例。精选出的案例应当是典型、有代表性、最能揭示所学理论的案例。

3.2合理划分案例小组。案例准备通常以4~5人的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的形成以分散化为目标,这种分散化体现在多个维度:年龄、经验、教育背景、职业背景,以期达到经验互补的效果。

3.3创造良好的案例教学环境。一个良好的案例教学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主要指宽敞明亮的教室、配备现代化的案例讨论室等。软环境主要指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学生们踊跃发言的场面和教师循循善诱的启发与鼓励。相比之下,软环境比硬环境更重要。

3.4创新考核机制。虽然案例来自于现实,但毕竟不是参加讨论的学生所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所以学生们可能会产生偷懒心理,不认真研究案例,不积极思考,而是不负责任地陈述观点或做出决策,即产生了案例讨论中的所谓“道德风险”。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对案例的准备情况,尽量减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综上所述,“公司理财”课程是个涉及知识面广、应用性强的综合经济类学科,要讲好这门课,就要在总结其普遍规律的基础上,在某个或某些环节中进行创新,形成自身课程建设的特色,树立课程的品牌,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教学相长,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