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休闲体育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休闲体育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休闲体育论文

休闲体育论文:高校体育与休闲体育论文

一、高校体育教育与休闲体育融合发展研究

(一)休闲体育与高校体育教学之间的关系

休闲体育的特点是愉悦、轻松,它主要是以娱乐健身为主要目的,是一种休闲的生活方式,其形式呈现多样化。高校体育则主要强调的是提高学生的体质,注重学生的身体和心理承受力的培养,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当然,在锻炼价值方面,休闲体育和高校体育的目的是一致的,都强调有效提高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发展的阶段,是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不仅注重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而且还注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而休闲体育作为高校体育的延伸正好迎合了终身体育的理念,使得体育运动融入日常生活,成为一种文明、高尚、科学的生活方式。

(二)体育教育与休闲体育融合发展现状

新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校已经对体育教学进行了有效的改革,正在逐步的增设休闲体育课程,向同学们传授休闲体育知识以及相关技能,同时培养学生认识正确的休闲体育行为,树立终身体育观念。目前,高校体育教育和休闲体育教育正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其最明显的体现是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发生变化,课外活动呈现多样化。许多普通高校增设了一些大学生非常喜欢的休闲运动课程,例如:网球、游泳、击剑、轮滑等等。课外组织学生参与一些户外休闲运动,例如爬山、越野、滑雪等等。然而,休闲体育在我国普通高等院校中的发展仍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运动的外在表现形式,教学方式依然是以强调传授运动技能为中心;

2)由于国家在高校体育教育投入的经费有限,没有过多的资金支持开展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由此导致各类学生体育社团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等因经费不足而逐渐被取消;

3)学生没有树立体育锻炼的意识,没有正确认识休闲体育的价值观;

4)高校休闲体育的消费和服务体系建设的不够完善,缺乏对学生正确休闲体育消费观的引导;

5)高校休闲体育咨询机构建立不够完善,不能科学指导学生的休闲体育。

(三)对高校体育与休闲体育的整合的研究建议

1)树立休闲体育文化理念,营造良好氛围。随着休闲体育的不断发展,它已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休闲体育生活化强调的是一种将休闲体育作为主要内容和特征的生活方式,将休闲体育活动视为不可或缺的日常活动。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积极地培养学生对于休闲体育文化的认识,树立休闲体育生活化的理念。这样不但可以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而且可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激发学生积极地参与休闲体育活动。

2)建立休闲体育社团,丰富课余文化生活。体育活动社团是大学生进行休闲体育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在体育社团中,拥有共同爱好、兴趣的同学自发的聚集在一起,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休闲体育活动,这样不仅可以缓解学习压力,而且为培养发展的人才提供了可能。大学中休闲体育社团的建立不仅代表了大学生运动价值观向休闲体育方向的转变,更为休闲体育在高校中的深入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3)加强课内体育和课外体育的有机结合。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课余教学,课余教学作为课外活动的延伸,按照学校教育的要求,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高校中开展休闲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在给学生提供愉快、自由的活动环境的同时,使学生真正成为休闲体育活动的组成部分,以此激发学生对于休闲体育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正确的休闲体育观念。因此体育教学中要将休闲体育活动融入课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二、结束语

总而言之,普通高校体育与休闲体育的融合发展已经广泛兴起,休闲体育已经成为普通高校中体育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这种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的转变势必影响学校体育的发展,推动高校体育进入发展到新的阶段。

作者:韩梅 单位: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休闲体育论文:城镇老年人休闲体育论文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老年人休闲体育行为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回顾与述评。并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老年人休闲体育行为研究的主要内容、思路、方法、重点和难点进行探讨和分析。由此,提出了政府和社会需要逐步完善休闲体育政策、法规、投入、设施、保健等支持系统,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使小城镇老年人休闲体育环境得到进步优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尽快构建以目标、体制、观念、内容、形式、消费、效果、支持系统等要素和结构优化组合的休闲体育行为模式等建议。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小城镇;老年人;休闲体育行为

目前,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过程中的最突出表现。新型城镇化不仅意味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且意味着整个社会的多方位变革。最重要的是人的城镇化,即人的转型。新型城镇化在客观上对居民休闲生活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根据国际发展经验,这一阶段是城市居民休闲生活进行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城市的休闲体育娱乐消费活动转为活跃的时期。休闲体育作为经济、文化和精神文明的范畴与新型城镇化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我们要推进和实现建成小康社会,就离不开休闲体育的发展和进步。本文就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老年人休闲体育行为研究进行探讨和分析。

1文献回顾与述评

1.1关于休闲体育的研究

休闲体育的兴起是人类社会科技发展、生产力提高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在理论研究方面,国际体育组织制定了一些有关促进大众开展休闲体育的政策并加以实施;2001年美国出版了《现代生活的休闲体育》,从哲学的角度对休闲体育进行了分析,2002年德国出版了《休闲体育手册》等理论著作。在我国,对休闲体育的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对休闲的研究以及人们对体育认识的加深而开始的。此后,先后出版了像《娱乐体育》、《休闲体育》、《休闲体育学》、《体育休闲娱乐理论与实践》、《休闲体育概论》等理论专著和教材;与此同时,大量休闲体育领域的学术和学位论文也纷纷发表,逐步开展了对休闲体育较为系统的研究。近年来,在休闲体育研究领域出现了较多的研究成果,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探究。一是对休闲体育概念、内涵的研究,是近来国内学者争鸣较多、探讨较为充分的一个领域。主要的观点有:从时间(闲暇时间)的角度定义休闲体育;从参与心态的视角界定休闲体育;把休闲体育界定于一种生活方式;综合因素界定休闲体育等。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无法找出一个“标准”、“统领”性休闲体育概念。不过,正是在这种由于不同研究视角而引起的学术争锋,休闲体育内涵在理论上才取得了重大发展。二是休闲体育特点、功能的研究。在对休闲体育功能的研究上,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和领域对它进行了研究。但是不同的人参与休闲体育运动的目的是各式各样的,因此,休闲体育对于促进人的发展的功能也是因人而异的。同时,体育作为一种文化,除了具有促进人的发展的本质功能之外,它还有因其文化影响力而带来的一系列附加功能。较有代表性的有罗林(2005年)和许宗祥等的观点,他们认为人的生命质量包括以下五个要素:①健康,包括身心健康和生存环境健康;②安全,指社会秩序稳定;③和谐,包括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和谐;④经济状况,包括衣、食、住、行、运动、娱乐等;⑤精神状况,包括思想境界与道德品格。

1.2关于老年体育的研究

现阶段对老年体育的研究主要有:①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体育的关系。如张静毅从我国严峻的老龄化现实,结合目前的老年人体育现状,提出了营造老年体育的气氛环境,研发适合老年人特征的体育设施和产品。朱南胜提出发挥城市社区的体育服务功能,加强对老年体育活动的科学指导的对策。②老年体育开展的现状与发展。辛利等从老年生活方式的特点,分析了老年人体育生活的特点;活动时间长,频率高;人际关系好;项目动机多样化;精神满足延年益寿。并认为老年体育有普及化、终身化、体育人口扩大化、活动综合化方式更加科学化等趋势。③老年人体育与健康关系。张秀华、王豫等从我国老年人的身体、心理健康以及疾病和死亡的状况,探讨了合理体育锻炼对促进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和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④老年人锻炼动机和运动处方。宋和平认为我国老年人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有:增强体力和增进健康,消遣娱乐和精神情绪的修养改善,增加社会交往,治疗身体疾病等。黄山依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从运动形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和运动原则等方面给老年人开了具体的运动处方指导。上述对老年人体育的研究,涉及到了老龄化与体育、老龄化与健康等领域;同时在老年人体育的行为特征、动机、现状、发展趋势、运动处方等方面的研究较多,有的研究已经相当深透,但是从休闲的视角诠释老年体育的研究不是很多,究其原因:一是休闲学的相关理论在我国发展得相对滞后,造成了休闲体育从理论到实践都还处在发展初级阶段;二是提供给老年人的休闲体育设施缺乏,管理跟不上;三是主观上我们对老年弱势群体的关注不够,没有从的与时俱进的角度对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予以必要的重视。

1.3关于体育行为研究

一是体育行为产生根源的研究。目前关于体育行为产生根源的研究,学术界持有两种观点:文化人类学主张从仪式或祭礼这样的社会习惯中寻找人类体育行为的根源;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则认为人类的身体活动和体育行为是为了获得克服未来生存逆境的生产手段的准备。而张吾龙立足于比较行为学的研究结果,用社会生物学观点探索和解释人类体育行为,认为人类的本能行动和种族攻击性行为是体育行为的根源。二是体育行为与体育意识的研究。体育行为与体育意识通常被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如于海涛认为体育意识指人们在参加体育活动过程中,对体育及其重要性的认识,以及由此产生的思想观念和心理活动的总和;而体育行为则是指人们在进行体育锻炼活动的具体表现形式。并从体育意识(主要包括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体育行为(参加体育的时间、阅读体育报刊、参加体育比赛)两方面对郑州高校学生进行了调研;吴逸冰对中学生群体的体育行为与体育意识从“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体育锻炼的次数、锻炼的主要内容和项目、体育锻炼的主要困难”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张本涛对我国高校研究生的体育态度与体育行为的相关度进行了分析,认为:研究生体育态度良好,但体育态度与体育行为不协调,并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杨雪芹的研究显示:研究生形成了良好的体育态度,但是体育行为不够理想;由于个体自身的素质不同,影响体育行为的因素作用于他们,产生的效果也不同。三是不同的群体体育行为的研究。杨新平,李小惠等研究了大学生群体体育行为,对影响大学生体育行为的社会因素从学校、家庭、社会和动机等4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学校、家庭、媒体、社区,场地、器材的严重缺乏是影响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也成为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较大的障碍;李德玉对我国知识分子的体育行为进行了探讨,主要从体育人口、活动场所、活动形式、活动项目、体育消费等方面以及对体育行为的认知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朱家新对不同年龄组农民保健意识、休闲方式、体育价值、体育锻炼动机、体育法规的认识、体育参与和制约因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得出农民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均随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陈刚对老龄妇女的体育行为能力进行了研究,得出老龄妇女的体育行为随年龄的增加逐渐下降。辛利等对我国城市老年人的体育生活方式进行了探讨,认为老年人体育生活方式将越来越普及,使终身体育成为可能;老年体育更趋于科学化,使“运动处方”的锻炼方式在老年人中首先得以实现。尽管有关体育行为领域的研究成果较多,研究内容也比较广泛和详尽,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研究的视角比较多单一,基本上是以从不同的群体为角度;二是研究较多地采用了实证的方法,但是没有深入到相应的层面,也未能从行为学的角度进行研究,缺乏理论上的支撑;三是没有把体育行为与体育意识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整体研究。未能从个体心理、社会因素、自然环境等全方面对体育行为进行探讨;四是对诸如体育行为、体育意识等核心概念缺乏统一、的界定,存在较大的分歧,从理论基础上影响了对体育行为等的深入探讨。

2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老年人休闲体育行为研究的主要内容、思路、方法、重点和难点

2.1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应以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老年人休闲体育行为依存的社会宏观环境、相关行为理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老年人的休闲体育行为特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老年人休闲体育行为的影响因素;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老年人的休闲体育行为发展模式;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老年人休闲体育行为持续发展的支持系统作为主要研究内容。

2.2研究思路

首先,应以行为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理论作为基础,对休闲体育行为理论进行探究,对小城镇老年人休闲体育行为理论进行探索,为课题进行实证研究构建理论支撑;其次,在理论分析框架下从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两个大的方面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老年人休闲体育行为进行实证考察,同时对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影响下的小城镇休闲体育行为的特点、优势与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然后,对影响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老年人休闲体育发展的各优势进行分析,探讨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在它们影响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老年人休闲体育发展中所居地位,并对假设进行检验。,构建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老年人休闲体育发展的新模式,建立小城镇老年人休闲体育行为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系统,并得出结论和建议,以期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老年人休闲体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并能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有关政策和决策提供参考。

2.3研究方法

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方面:应通过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老年人休闲体育行为调查的统计数字的分析,做到数据的、,并尽可能客观地做出定性评价,尽量减少预测过程中的主观性。在案例分析方面:运用国内外小城镇老年人休闲体育行为发展案例进行比较分析和预测。在综合分析方面:由于研究涉及的层面、内容较广。因此研究应综合运用了管理学、经济学以及民俗学、社会学等领域的多种分析方法。

2.4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研究的重点应在于通过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老年人休闲体育行为的实证研究,探索当前的休闲体育行为现状;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构建相关的休闲体育行为模式,并力图从价值观念、政策法规、经济物质等角度建立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老年人休闲体育行为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系统研究的难点即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老年人休闲体育行为特征和模式研究。从行为学的视角对休闲体育进行研究,不仅仅是探索休闲体育活动开展状况,更要从内部(即心理)和外部(即社会)两个方面,提炼影响活动现状与特征的因素;并进一步探讨该领域活动的行为特征,建立指导休闲体育行为实践的发展模式。

3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老年人休闲体育行为研究的几点建议

3.1小城镇老年人休闲体育行为将成为促进我国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提升美丽小城镇人文形象的重要因素,是新型城镇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休闲体育活动将成为小城镇老年人的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对新型城镇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将作出积极贡献。因此,政府和社会需要逐步完善休闲体育政策、法规、投入、设施、保健等支持系统,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使小城镇老年人休闲体育环境得到进步优化。通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人们生活的后顾之忧,让更多的老年人可以大胆地进行休闲体育消费。3.2小城镇老年人休闲体育行为有其自身的特征———传统性和现代性相结合,既有华夏体育的共性,又显示出各民族的特色。因此,在研究内容上,应深刻分析小城镇老年人休闲体育行为的民族性特征,使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体育文化结合,传统与现代结合以及各民族的融合,从而促进整个社会和谐、经济繁荣。3.3在活动形式上,要进一步揭示目前小城镇老年人亲缘、业缘、地缘和族群等休闲体育活动结伴形式特征。3.4尽快构建以目标、体制、观念、内容、形式、消费、效果、支持系统等要素和结构优化组合的休闲体育行为模式。

总之,研究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老年人休闲体育行为,将在理论上进一步丰富休闲体育理论体系。在实践上能指导休闲体育实践和提高小城镇老年人休闲体育质量。在社会、文化意义上,能诠释体育文化与休闲的结合。

作者:孙有智 喻 坚 单位:湖州师范学院 三峡大学

休闲体育论文:体育核心期刊休闲体育论文研究的现状

摘要:休闲体育的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提法各异,有必要对其研究现状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对2000-2007年近8年来刊载在国内13种体育核心期刊中的休闲体育类科研论文从概念界定、分类、价值研究、开展现状、发展对策以及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统计与研究分析,提出了目前我国休闲体育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休闲体育;核心期刊;现状分析

21世纪,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们余暇时间的增加,“一个以休闲娱乐为特征的时代”迎面而来,休闲体育作为一种集休闲、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正日渐融入人们的生活中。休闲体育对于人们形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推进全民健康计划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作为一种产业,对促进城市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本文依据方新普等、司磊的研究模型,通过中国期刊网查阅有关休闲体育和休闲体育科研方面的论文、书籍,了解休闲体育科研现状。查阅了2000-2007年中文体育核心期刊(表1)上发表的380篇关于休闲体育方面的科研论文,就其概念的界定与分类,休闲体育开展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等进行了统计分析。旨在阐明我国休闲体育研究的现状、特征及概况,为提升我国休闲体育的科研水平,推动休闲体育在我国的发展起一定的借鉴作用。

1 休闲体育研究的现状

1.1 2000-2007年13种核心期刊载文状况 从图1可以看出,从2000-2007年,国内13种体育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有关休闲体育的论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这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体育在广泛进入人们生活的同时,与其对应的相关理论研究也呈现出了较为繁荣的现象。这也会对休闲体育的进一步开展,以及解决在其发展过程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提供理论支撑。

1.2 休闲体育概念的界定和分类

1.2.1 休闲体育概念的界定 关于休闲体育的研究在我国的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一个为大家所普遍接受的定义。在CNKI上查询到的有关休闲体育的380篇论文中,有42篇使用的是“闲暇体育”,75篇使用的是“余暇体育”,有237篇使用的是“休闲体育”,此外。还有假日体育、休闲健身运动、休闲娱乐体育、娱乐体育等提法的26篇。但2002年以来,学术界已趋同于“休闲体育”的提法,使用“闲暇体育”和“余暇体育”的论文逐渐减少。曹莉认为:余暇体育是人们利用余暇时间。为了达到健康、娱乐及消遣等多种目的而主动进行的身体活动。薛海红引用林志超的观点认为,余暇体育是指在工作、学习之余开展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它作为余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不拘形式地通过参加各种身体活动,在充满欢娱和谐的气氛中,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恢复体力、调节心理、陶冶情操、激发生活热情、培养高尚品格、满足精神追求及享受人生乐趣等目的。曹卫认为休闲体育是紧张劳作后的积极休息,是压抑和束缚的解放,是摆脱贫乏与困窘的丰足,其体验是一种舒畅的状态。卢锋从体验强度、社会状况性质和活动与活动强度这三个维度出发,将休闲体育定义为:在相对自由的社会生活环境和条件下,人们自愿选择并从事的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的统称,它是体育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体育的一种存在状态,是社会休闲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于涛认为“休闲体育”是“在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基础上,人们抱着自我完善、自我充实的自觉态度,积极主动地追求和享受体育活动乐趣的一种现代行为方式。”于可红等认为:休闲体育是在空闲时间里进行的,以一定的身体活动形式为手段而产生心理体验的一种有意义的现代生活方式,人们不受限于活动的严格规定,积极追求内在的体验,使个人在精神和身体上都得到休息、放松和享受。

综上分析,上述概念多从余暇时间、娱乐性和健身性对休闲体育进行了界定。未能从休闲体育的活动内容、方法手段和活动状态(主要是精神状态)的实质上揭示其本质属性。现有文献对休闲体育的界定大体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主要用时间和活动的范畴来规定,把其含义确定为是在社会劳动和维持生活必需所用时间外的空闲时间内进行的体育活动。2)将其划入群众体育(大众体育)范畴,认为是社会上广大群众为健身娱乐等目的进行的业余活动。3)强调心理体验,少数持心理体验观点的学者认为,休闲体育具有内容丰富、自由度大、随意性强、趣味性高、参与面广等基本特点,它指人们主动地、愉快地从事某种身体活动,以达到自我实现、满足个人愿望等目的的一种休闲形式。

基本上述,本文认为,休闲体育不仅要含有时间、活动的内容,而且更应带着一种自觉创造、自由、积极的主观态度去参与、去体验。因此,休闲体育是在闲暇时间里进行的,以一定的身体活动形式为手段而产生心理体验的一种有意义的现代生活方式,人们不受限于活动的严格规定,积极追求内在的体验,使个人在精神和身体上都得到林息、放松和享受。

1.2.2 休闲体育的分类 目前,就休闲体育的运动形式可分为竞技运动项目和非竞技运动项目;从活动方法上可以分为徒手运动项目和器械运动项目;根据运动强度与运动时间又可以分为有氧运动项目和无氧运动项目。从活动场所上可分为室内和室外活动项目。而室内活动又可以分为徒手的――健美操、健身舞、气功等。借助器械的――保龄球、乒乓球、飞镖、桌球等;室外活动又可以分为陆域、水域和空域等户外运动、户外娱乐、竞赛、游戏、自我指导运动及其他自愿参与的运动。

陆域:以山林野外为背景的登山、攀岩、定向越野、野外生存、探险、狩猎、骑马、滑雪、滑冰、球类等;

水域:划船、潜水、冲浪、游泳、跳水、钓鱼、漂流、龙船、赛艇、海滩类等运动。

空域:滑翔、跳伞、热气球等。周兵对体育休闲进行了较详细的分类,他认为,按参加者在活动中的身体状态,体育休闲可分为:观赏性活动(间接参与)、相对安静状态活动(主要指棋牌类、垂钓等休闲活动)、运动性活动。

1.3 关于休闲体育价值的研究 1964年国际休闲活动协会(IRA)归纳休闲体育的意义为:健康、幸福、生活能力、大众化及和平,认可了休闲体育积极的社会意义。(休闲宪章)同时也提出休闲在当代人生活中的重要性,一是补偿消耗,二是丰富生活,三是激发才能,四是体现人的价值。

关于休闲和休闲体育的价值,大多学者都从社会意义、经济意义和个人意义三方面进行阐述,归纳如下:

1)趣味性;从义务和职责中解脱出来;交往;获得新的体验;消磨时间;创造幸福。(R.哈维格斯特)

2)心理上的自由;愉快的期待感和回忆;人类生活的文化价值。(M.卡布朗)

3)表现自我;自我实现;自我选择与参与;活动带来的快乐;解脱感;自由的创造;促进社会伦理。(旭太阳,车习宾)

4)改善生活质量;经济功能;减少犯罪;增进健康;回归自然。(卢元镇)

综上分析,研究认为,休闲体育的基调应该是:自我实现、人际关系、健康追求和经济效率。

1.4 休闲体育的开展状况及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大幅度提高,闲暇时间增加,尤其是1995年推行《全民健身计划以来》,休闲体育作为一种情感体验,一种健康生活方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如何发展中国的休闲体育,学者们也见智见仁。

陈颖川等人提出,随着社会的进步,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人们迫切需求在各种休闲活动中获得愉悦的心情,来享受生活的乐趣。为此,应加强对休闲文化的研究,根据时代特点开发体育的休闲功能,丰富城市居民休闲生活的内涵。并提出休闲培训将是一种全新的“休闲生活方式”,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社会将发生更深层次的变化,应进一步提高体育休闲娱乐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拓宽服务层次,满足人们休闲化的发展需要。发展健身娱乐市场,既有利于扩大内需,带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有利于满足人们日趋多元化、高质量的休闲生活需要。

张永科等提出现阶段我国发展休闲体育应:加大宣传力度;抓好体育资金投入和场馆设备建设;加大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工作以及重视环境保护。

刁在箴等人认为,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基本特点是数量少、规模小、设施差、活动项目选择单一。缺乏统一管理,俱乐部之间处于自发封闭状态。并提出根据我国的国情社区体育俱乐部应成主体,公益性体育俱乐部将继续发挥作用,商业型俱乐部是今后体育市场发展的依托。

综上分析,休闲体育在我国还刚刚兴起,其发展对策主要包括:1)充分开发和利用我国丰富的户外运动资源;2)积极开展休闲体育的学术研究,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从事休闲体育及人才;3)建立休闲体育的咨询机构,培养大量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保障人们休闲体育的科学性;4)建立休闲体育的服务组织体系,促进休闲体育的普及化和生活化。

1.5 有关休闲体育的消费和服务开发研究 美国休闲学家杰弗瑞・戈比从未来学的角度对休闲的经济影响进行了重点阐述,认为21世纪休闲的中心地位会得到加强,休闲的经济意义将日益增加,休闲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休闲服务将从标准化、集中化转向个性化的服务。休闲体育作为休闲的重要形式,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也是方兴未艾,同样在休闲体育科研论文中研究休闲体育消费的文章占的比例也相当高。

吴贻刚认为:休闲体育服务发展趋势有:所有休闲体育服务机构必须变得越来越快捷;必须经常与竞争对手协作;应清楚自己的长处,有所为,有所不为;树立讲效益的管理思想;必须企业化:要恰如其分地对待顾客,而不是地一视同仁;应根据顾客的需求制定服务项目、信息和产品;对价格、时间和活动场地进行周密的思考。曾洪林将我国体育市场划分为休闲体育市场、健康体育市场、竞技体育市场、体育旅游市场、体育培训市场等5个基本市场,并从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消费群体的增加、产业结构的调整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潜在可能。

陈新提出我国企业组织存在缺乏科学严格的管理,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定位偏高,项目结构失衡以及经营手段单一的问题。拓宽营销渠道,充实更新设备;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明确市场定位,逐步提高服务档次以及加强行业管理,控制市场秩序是作者提出的对策。

休闲体育消费是一种经济现象,它必须是以一定的物质基础为前提的,与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恩格尔系数密切相关的。综上分析,对于我国目前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进行、系统、前瞻性的研究,包括:

1)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采用不同的经营策略和手段。充分考虑大众的消费能力,面向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的消费群体,创新一些薄利多销的多元化经营项目;

2)休闲体育爱好者俱乐部(民间组织)的经营模式可满足一大批城市“白领”阶层的需要;

3)大型综合性的休闲体育康乐中心是今后休闲体育产业集约化经营的发展方向;

4)在进行休闲体育经营的可行性分析时,要充分考虑大众行为,传统文化及当地的地理特点,合理利用和开发休闲体育资源。

2 休闲体育研究存在的问题

2.1 尚未形成科学长的、统一的概念体系 总体上讲,目前针对休闲体育的界定多种多样,尚没有形成比较一致的休闲体育概念及理论体系。“休闲”、“余暇”、“闲暇”、“假日”、“休闲健身”、“休闲娱乐”、“娱乐”等,这些限定词意思不同,涵盖的范围也不尽相同。对概念的界定也比较模糊,种、属概念不清,定义中直接或间接的包含被定义项。称谓多样、概念不清就会造成研究对象混淆、不明确,研究结果失真,影响了休闲体育的发展。

2.2 研究方法的缺失 社会学研究作为一门社会体系,必然有其自身的研究方法。我们的研究者基本都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其他方法就很少运用。有些还没有说明研究方法,也没有表明数据的出处和来源。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加以注意。

2.3 对休闲体育的研究大多较为宽泛,较少见从多层次、多元化的角度进行研究 1)缺乏对弱势群体休闲体育的研究。弱势群体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种社会问题。是社会、经济、政治、生活共同遭遇所形成具有相同社会关系的特殊群体。包括下岗工人、无经济来源的人、老年人、孤儿等。弱势群体的休闲体育是休闲体育的组成部分,是特殊群体领域中的体育。目前,对弱势群体的休闲体育研究较少见,应加强研究如何运用政府和社会力量帮助参与休闲体育活动。如何开发适宜他们的运动项目等,使其体验运动乐趣,丰富业余文化,增强生活信心和勇气。这些是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尤其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更具有迫切性和重要意义。

2)正常人群的休闲体育的研究多,针对残疾人、智力缺陷人群和吸毒青少年的休闲体育活动研究少。

3)缺乏不同年龄阶段人群休闲体育的研究。缺乏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参与休闲体育运动的意义,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和影响因素的分析。应加强对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参与休闲体育的研究,从理论上对各种人群参与休闲体育提供指导。

4)缺乏休闲体育对于不同生命阶段的意义、不同生命阶段的休闲体育活动特征、以及不同生命阶段休闲体育的限制因素等问题的研究。

2.4 缺乏对休闲体育服务组织体系的研究 政府、民间组织和企业如何合作发展,普及休闲教育,建立长效、稳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休闲体育的快速发展。

2.5 缺乏发展休闲体育的社会条件支持系统的研究 如社会休闲政策的导向、休闲产业结构的调整政策、资源开发等相关政策的制订以及交通、媒体、旅游、园林等部门的合作支持机制。

3 对我国休闲体育研究的建议

3.1 加强和普及休闲体育教育的研究 普及科学、健康可持续的休闲观。加强休闲教育,推广先进的休闲理念,倡导健康的休闲方式。选择有相关学科基础的大专院校开设休闲专业,形成休闲人才的培养和利用机制。

3.2 加强合理配置休闲体育资源,休闲体育内容多样化和自然化的研究 21世纪将是一个多元的世纪,休闲体育也不例外,其内容丰富多彩。适合不同年龄、不同生活水平、不同爱好的人们。在21世纪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下,人类需要回归自然,寻找人类的本性,因此未来的休闲体育多倾向于到野外和大自然中进行活动。如何开发和研究新的、安全的,适合各类人群参与的体育休闲方式成为科研工作者的选择。

3.3 加强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政策的研究 建议对国家制定休闲发展规划,制定合宜的休闲政策,营造良好的休闲氛围等领域进行研究。政府的休闲政策是休闲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如场馆建立政策、税收政策、产业结构政策等等。

3.4 加强完善休闲体育服务组织体系的研究 休闲体育的科学化、社会化、普及化和生活化有赖于其组织化的程度。政府、社会和企业如何合作发展。共同推进休闲体育的发展是我国休闲体育研究面临的迫切问题。

3.5 加强发展休闲体育社会条件支持系统的研究 国家政府作为整个国家公共教育的所有者,应该主要从立法上给休闲体育教育以保障,并对休闲体育教育从整体上加以规划;各体育院校应该成为休闲体育教育的主导力量;地方各级政府则应成为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发动、组织、协调、整合者,召集有关单位和部门共同加强理论研究,从深层次上提出见识。在某些观念上达成共识,提出实施休闲体育教育的对策。从而形成正确的政策导向和必要的社会条件支持系统。做好部门之间的协调,体育、文化、旅游、工商等通力配合,满足大众休闲体育的需求,共建、共享、共管休闲体育资源,共同促进休闲体育的发展。

休闲体育论文:咸阳市休闲体育发展的探究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及访谈法等对休闲体育发展的社会功能进行研究,分析咸阳市当前休闲体育发展的现状,并根据咸阳市休闲体育开展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促进咸阳市休闲体育发展的策略,为咸阳市休闲体育发展水平的提升提供理论参考。

论文关键词:咸阳市,休闲体育,社会功能

前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好的满足,开始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需求。人们尤其重视闲暇时间休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休闲体育是以体育活动为主要形式且有助于人们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文明、建康的休闲方式,受到了极大的追捧。咸阳市地处陕西秦川腹地,历史文化悠久、四季风光秀丽,是观光旅游、休闲娱乐和居住的胜地。但是,目前咸阳市休闲体育事业的发展却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发。作为我国的旅游和魅力城市,咸阳市应充分发挥地区位置和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休闲体育事业,把咸阳市休闲体育事业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研究内容

1休闲体育发展的社会功能研究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面对各种社会压力,人们出现了各种生理或心理疾病。休闲体育本身就是一项有益身心健康且内容丰富的体育活动方式,参与休闲体育活动对人释放生活压力,使人们在闲暇时间能够得到放松和娱乐的同时还能强健人的体魄,有利于人的身心发展;休闲体育不仅仅能够促进人的身心健康,而且能丰富大众文化生活,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大力发展包括体育在内的第三产业,休闲体育的开展极大的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为社会财富的创造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休闲体育的开展,能够激发人们参与运动的意识,使人们能够把自身压抑的情绪释放出来,这样有利于化解一些不必要的矛盾,消除人与人之间潜在的冲突或对抗,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因此,休闲体育的开展对人的发展、社会财富增加及社会的安定和谐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咸阳市休闲体育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咸阳市居民物质生活的满足,开始对休闲娱乐有了更多的需求,这就促进了咸阳市休闲娱乐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体育休闲娱乐企业得到发展并逐渐增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居民休闲娱乐的需求,这对咸阳市休闲体育发展和经济增长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咸阳市休闲体育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地区休闲体育的发展。

目前,咸阳市的休闲体育事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资较少,人均场地设施的占有量较低,再加上一部分市民健身休闲意识较差,对现有的场地设施利用率较低,这样休闲体育场地设施的功能就无法得到发挥;各类休闲体育经营场所规模较小、数量较少,经营项目种类单一且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足球、健身等项目,对大众健身、休闲、娱乐的满足程度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休闲体育的发展没有很好的结合地区特色,项目经济价值无法充分发挥出来;休闲体育事业市场化的程度较低,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完整的市场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这与20多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3咸阳市休闲体育发展策略分析

3.1加强休闲体育宣传力度,提高市民参与意识

首先,咸阳市相关领导部门应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方式积极做好市民健康观念的宣传和教育,鼓励市民积极参与休闲体育活动中。同时各种经营性休闲健身场所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介的宣传,例如电视广告、网络、宣传海报等方式进行宣传和引导,促进市民通过休闲体育活动来增进健康的意识,引导市民正确地进行健康消费,激发市民主动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意识,激活休闲体育市场。

3.2加强政策引导,改善发展环境

休闲体育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政策引导和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管理部门应对目前休息体育管理运行机制和相关体制进行深化改革,为休闲体育的发展扫除一些程序化体制或者一些陈旧运行机制所造成的障碍,使休闲体育处在一个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之中。这样才能够更多的吸引企业一些投资,例如企业投资、社会集资等。同时相关部门要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估计民营企业的加入,壮大咸阳市休闲体育事业的队伍,从而实现咸阳市休闲体育事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3.4推进休闲体育与区域优势结合发展

文化和旅游无疑是咸阳市较大的区域优势,近年来,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的到来。发展休闲体育与本市文化、旅游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咸阳市历史文化名城、四季风光秀丽等特征作为发展背景,并结合本地民俗特色,为休闲体育的发展带来文化寓意和地区特色,如徒步乾陵,舟渡丰水等休闲旅游项目,不仅丰富了休闲体育的种类和项目,推动了休闲体育市场化的步伐,而且有利于促进本市旅游业的发展。

3.3推动休闲体育市场化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对休闲体育的需求,推动休闲体育市场化是必然选择。休闲体育市场化,主要是休闲体育服务业的发展和壮大。通过拓展体育用品市场,激发人们参与休闲活动的消费需求;积极进行一些热门体育赛事的筹备,吸引更多的市民参与其中,将体育竞赛表演推向市场化;城市居民中大部分人有稳定收入,能够承受中等消费,因此开发一些中等层次、专业性强的休闲健身服务场所,能够适应更多消费人群的需求,从而推动城市休闲体育市场化。

结束语

通过对咸阳市休闲体育事业存在的休闲体育场地设施对大众满足程度较低、部分居民健身意识较差、休闲体育没有很好的结合地区优势发展、休闲体育市场化程度较低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通过增强休闲体育宣传力度,提高市民参与意识、加强政策引导,改善发展环境、推进休闲体育与区域优势结合发展、推动休闲体育市场化等途径促进咸阳市休闲体育的发展。

休闲体育论文:休闲体育教育理论基础的反思与建构

摘 要:反思了现代体育教育的教学目的,即学生生活需求适应体育教育的“育才”目标。论述了休闲体育教育久远深邃的思想基础、时代进步的社会基础和人本视野的生活基础。提出了发展休闲体育教育的设想:完善学科结构,开设休闲体育教育专业;设立专门机构,开展专项研究;加强宣传力度,确立休闲体育的社会地位;建设服务体系,促进人文关怀。

本论文关键词:休闲体育教育;社会发展;理论基础;反思;建构

1 反思:现代体育教育之目的

美好的生活始终是人们向往的目标。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美学见解更深刻明了,他把质朴的生活神圣化。那么,“为生活的体育”也因此可以是崇高的事业,而倘若异化出一种为“体育的生活”来,体育教育又何以面对神圣与崇高呢? 体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人的健康体魄、发展人的人格。然而,当前有些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正与这种教学目的发生偏离。这不禁让人想起20 世纪初蒙台梭利所描述的情景:“孩子们像使用针钉在桌子上的蝴蝶一样,无奈地伸展着那获得了些贫瘠的无意义的知识的翅膀??。”那么,体育教育究竟是“为生活的体育”还是“为体育的生活”呢?

1. 1 学生生活的本性“玩”:为生活的体育

“玩是人的根本需要之一”。相对于工作,人们需要在闲暇时间里从事轻松、快乐的活动,而这种活动———玩的效果,就成了人生目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同时一个人还需要用玩来调剂生活,消除疲劳,使人能更好、精力充沛地工作。而要“玩得有文化”,就离不开体育。这种“体育”是为了生活的体育。其一,为生活的体育,首先是在生活中进行的自然、自由、自主的体育。学生生活是追求自主、自我的一体化的生活。在自由自在的空间里伸张着生命的力量、创造着崭新的智慧和情感世界。因此在生活中进行的体育要把体育的方式、方法、技巧等内容组织起来。体育课中灌输的内容不等于吸收,体育教育如同灌输的效果,即必须研究吸收,吸收是自然的、自由的、自主的,而且还伴随着愉悦的情感,学生身心能否健康发展,关键要看体育的思想灌输效果。

其二,为生活的体育,要以培养人的生活能力为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把终身教育的四大支柱概括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1 ]显然突出了人的生存和生活能力。以培养人的生活能力为目标,其实是把人为分析的德智体美劳的性指标综合化、活动化等主体行为实践化。因此,体育教育不是把体育学科知识“塞进”学生大脑,而是渐进的理解与掌握。

其三,为生活的体育,终究是张扬人的生命活力,阐述终身体育的教育。因为生活的体育是真实、朴素的体育,个性化可以真正释放人的个性。这种个性淋漓尽致地释放,可以培养人的个性,健全人的人格,使体育课堂真正成为适合学生健康发展的现实生活,使体育终究成为人们终身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

1. 2 体育教育的“育才”目的:为体育的生活

现代体育教育活动是育人而不只是育才,是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级人群。因此要侧重于个性化教育而不是标准化教育,是创新教育而不只是承继性教育,是开放式教育而不是封闭式教育,是终身教育而不是阶段性教育。[2 ]

其一,为体育的生活,是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不自然、不自由、不自主的生活。这种生活不是“单纯的承认”,而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就失去了选择性。因为从理论上讲的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甚至于主张“以人为本”等等只是形式上的提倡,而忽视则是潜在的、也是实质性的。这种“盆景式”的教育形式无疑不利于学生自由自在的成长,也不利于培养出具有鲜明个性和学有专长的学生。

其二,为体育的生活,对于学生而言,可能是枯燥乏味的,甚至是厌恶的生活。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定了给予学生的一切东西,但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因此,某些体育课不能适合学生的日常生活,而是以一种“育才”目的削足适履地适合它。这种体育课没有考虑学生的身心感受,因而对于教学要遵循学生的生长规律也就无从谈起。

其三,为体育的生活,实质上是替代了真正意义的学生生活体育。体育心理学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则是动机原则,即要满足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和需要。而为体育的生活恰恰丢弃了这种认识,因而学生的体育生活也就成了外在的、间接的动机。

2 建构:休闲体育教育的理论基础

目前,信息革命使人类的体力劳动降至低的强度和范围,知识经济也使人类的体力失去了在生产力中的重要意义。伴随而来的是激烈的竞争和沉重的压力,对学生来说,则面临着升学、学业、分配等各种压力,背负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沉重的生活负担,这可能使得他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重大改变,他们特别需要一种缓解、释放或转移这种压力的方式。而休闲体育无疑是有效方式之一。所以,要改变学生只知道学习而不会“玩”的现状,就要进行休闲体育教育。所谓休闲体育教育是一种通过身体活动谋求个体身心健全发展的集竞技性、表现性、娱乐性和教育性为一体的社会实践活动。[3 ]它是一种文明、健康、科学的余暇生活方式,它不仅可以促进个体的生活健康、满足个体需求,而且可以充实学生文化生活,提高学生文化水准,改善生活品位,使学生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所以休闲体育的本质取向就是为生活的体育,引导学生去热爱、认识、理解、体验、学会生活 体育。

由此看来,休闲体育教育是一场使人能够通过休闲改善和提高自己生活质量的运动;一个使人明确休闲价值取向和休闲目的的过程能够帮助人们自主地确定休闲在生活中的位置及从休闲的角度认识自己;一种贯穿于从进入幼儿园以前到退休以后的终身教育;一种与人们的休闲需求、休闲价值趋向和休闲能力有关的活动;一种通过扩大人们的选择范围,使他们获得令人满意的、高质量的休闲体验的活动。休闲体育教育是为适应学生生活需求,让学生充分吸收体育运动营养助长其生活能力,张扬生命能力并创造美妙生活的活动。它将架起从“为体育的生活”到“为生活的体育”的桥梁。

2. 1 久远深邃的休闲思想基础

2. 1. 1 西方休闲思想的演进

亚里士多德的休闲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 休闲是科学和哲学诞生的基本条件之一”等思想已经成为西方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4 ]而美国学者凡勃伦1899 年发表的《有闲阶级论》告诉我们,近现代工业文明的高度发展在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人们在拥有物质财富的同时,有可能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另一方面,社会的现代化压抑了人类生活的丰富性,造成了人的异化。[5 ]以恢复人的本真,重新思考休闲为基点,人们开始对传统信仰和现代文明进行反思。

瑞典天主教哲学家皮珀在《休闲:文化的基础》中指出休闲有3 个特征:及时,休闲是一种精神状态,它意味着人所保持的平和、宁静的状态;第二,休闲是一种为了使自己沉浸在“整个创造过程中”的机会和能力;第三,休闲是上帝给予人类的“赠品”。[6 ]他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在于人有了休闲并不是拥有了驾驭世界的力量,而是由于心态的平和使自己感到生命的快乐,休闲不仅是寻找快乐,也是在寻找生命的意义。

美国学者莫里斯·波瑞特比尔则提出以休闲为中心的教育,认为人们只注意到工作的伦理,却未曾思考如何发展休闲的理论。他的《挑战休闲》和《以休闲为基础的教育》两本书对休闲影响人类的价值和情感、人的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荷兰学者约翰·赫伊津哈在所着的《游戏的人》一书中,从游戏的角度阐述了游戏与人的文化进化的相关性,他提示人们游戏作为文化的本质和意义对现代文明有着重要价值,人只有在游戏中才最自由、最本真、具有创造力,游戏是一个阳光灿烂的世界。

杰弗瑞·戈比认为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是个体能够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的一种基础。[7 ]这一定义包括了内在的心理动机,并且有所超越。

2. 1. 2 我国休闲思想的传承

保健养生的休闲活动是中国体育休闲方式的重要门类。孔子的体育养生之道尤甚之。孔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八佾》) 。这段话表达了孔子体育养生的观点,他认为体育的功用重在强身健体,修养情志,而不在于竞技格斗,争强好胜,主张身与心的共同锻炼。在通过体育运动锻炼身体的活动中,孔子主张动静结合、量力而行。孔子对体育运动爱好广泛,除“六艺”外,郊游于泗水之滨“, 登泰山而小天下”,并且对垂钓、游泳、狩猎都具有浓厚的兴趣。

而潜隐的道家的教育理念,则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其教育思想的基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比“天、地、道”更高一个层次的自然,显然是道家所说的万事万物必须遵循的基本点。这里的自然体现了人作为小自然、小系统和谐发展的自然而然和循其天然的意蕴。因此,道家“天人合一”的自然主义理念更注重张扬人的个性的自然和谐,重视个人身体和心理的统一,生物观赏的生命与内在精神的契合,将追求人格作为养生体育的目标注入到身体锻炼和生命发展之中,从而形成了道家独特的以内养为核心的自然养生体育观。

在当代,于光远先生的“玩学”论,指出了休闲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提出:“玩是人生的根本需要之一,要玩得有文化,要有玩的文化,要研究玩的文化,要掌握玩的文化,发展玩的文化”。[8 ]马惠娣也谈到:“休闲学研究的实质,是对人类命运前途的一种思考,是对几千年人类文化精神和价值体系发生断裂的现状做某些补救工作的一种努力,是试图对休闲与人生价值的思索,重新理清人的文化精神坐标,进而促进人的自省”。[9 ]所有这些,均为发展休闲体育教育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

2. 2 时代进步的休闲社会基础

2. 2. 1 丰富的物质财富让体育休闲普遍化

物质财富的丰裕程度决定了人们体育休闲的多少或是有无。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人均GDP 只有三四百元,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高达60 %左右,享受体育休闲还是一种奢望;目前我国城市人均收入医学论文已经达到了1000 美元,而经济比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人均收入已经达到了1 200 美元,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已经下降到40 %左右,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10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人的低层次的需求满足后,必然会产生高层次的需求。人们解决了基本的吃、住、穿的问题后,有了向高层次精神消费的需求。物质财富的不断增加,将会带来更加便利的交通、完善的体育设施、丰富多彩的体育休闲内容、舒适的体育休闲环境;同时,经济收入的不断增加也会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增加,人们有时间、有能力、有精力、有机会享受体育休闲生活,使我国居民进入“普遍有闲的社会”。

2. 2. 2 充裕的休闲时间使体育休闲日常化

休闲时间是指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享受或消磨的时间,即“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而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就是劳动时间的缩短和休闲时间的增加。衡量人们生活质量高低的标准不是劳动时间的增加,而是休闲时间的延长。马克思曾经深刻地指出:以劳动时间作为财富的尺度,表明财富是建立在贫困基础之上的;当自由时间成为财富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时,财富的价值尺度将由劳动时间转为自由时间。[ 11 ]随着新工时制和3 个长假日的实施,我国居民全年法定节假日达到了144天。这为人们体育旅游、身体锻炼等休闲放松活动提供了时间保障。特别是近年来,把清明、端午、重阳、中秋等传统节日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的呼声越来越高,如此发展,我国居民的休闲时间将会不断增加,人们参与休闲体育的时间将会有保障。

2. 3 人本视野下的休闲生活基础

席勒曾说:“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人。”[12 ]而休闲体育所倡导的走进自然、娱乐身心、放松心情、释放个性正是人本思想“回归自我”的好阐释。人的能力在物质生产领域总是只能有限地发展,而在艺术等精神活动领域则能使人的能力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这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 自由王国只是有必需和外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是在“真正 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 13 ]所以,在享受休闲时间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一切兴趣、才能、创造性的思维空间,将会使人们在价值取向上达到人类生活的本质目的———自由发展。

由此看来,休闲体育教育提供的不是一条愤世嫉俗的现代意义上的逃避之路,而是一条回归之路,即返回到健康、平衡的天性上来,返回到一种崇高而和谐的状态上来。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都会真正地成为自我并因此而变得“更好”和更幸福。正如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休闲研究专家约翰·凯利的观点:休闲应被理解为一种“成为人”的过程,是一个完成个人与社会发展任务的主要的存在空间,是人的一生中一个持久的、重要的发展舞台。[14]“成为人”就意味着摆脱“必需”后的自由,探索和谐与美的原则,承认生活理性和感性,物质和精神层面的统一,与他人一起行动,使生活内容充满朝气并促进自由与自我创造。

3 发展休闲体育教育的设想

休闲体育教育是人类为了把握余暇、培养休闲能力而进行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包括提供信息以确保人们懂得抓住现有的或潜在的休闲机遇;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教育,帮助人们发展智力的、社会的和具体的技能;阐明休闲体育兴趣和价值的意义,职称论文向人们提供引导和劝告,培养兴趣和生活价值能与那些最值得让人追求的活动相吻合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学校开展休闲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是提高学校教育整体效益的需要,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实现从“为体育的生活”到“为生活的体育”观念转变的需要。

3. 1 完善学科结构,开设休闲体育教育专业

休闲体育是一门文化,它与我们的生活和生命息息相关,因此,应当把它当成一门学问进行深入研究。不仅要进行学科课程学习,还要进行休闲教育活动。因为休闲体育教育本质上属于素质教育范畴,它是一种“自由组合”的主体性教育范式。教育效果的实现主要有赖于它的自主教育机制、养成教育机制和事例机制,并相应地表现为认知内化功能、养成训练功能和素质整合功能。因此,休闲体育教育可以大大弥补学科课程教育社会实践薄弱之重要缺憾。

3. 2 设立专门机构,开展休闲体育专项研究

休闲体育研究应快于休闲体育课程的发展,只有理论研究的指导才能推动课程建设的不断发展。但由于长期以来,人们的休闲活动受到实践的限制,狭隘的劳动观念阻碍了休闲体育的发展,也因此导致了休闲体育研究的相对落后。于光远说:“我国对于体育竞赛是很重视的,但体育以外的竞赛和游戏研究得很不够”,英语论文也指明了该领域与社会发展不和谐的现状。同时,也面临着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框架,没有专门的机构来组织管理等诸多困难,使目前的研究还只是描述性、个别性的,还缺乏系统的、实证性研究。因此,设立专门机构,开展专项研究是休闲体育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3. 3 加强宣传力度,确立休闲体育社会地位

“健康及时”是体育基础教育改革总的指导思想,它涉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5 个领域目标,应该说这与休闲体育所倡导的身心健康的宗旨是一致的。但社会上述存有陈旧的消极思想和对休闲体育的错误或模糊认识。休闲作为“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它倡导一种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因此,有必要加强休闲体育的宣传力度,留学生论文扩大休闲体育生活影响,使人们明白进行休闲体育的重要性。

3. 4 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休闲体育人文关怀

现阶段,体育工作的重点是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因此,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主体的多元化的休闲体育服务体系,形成政府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体育需求,市场满足人们群众消费能力的多样化、差别化休闲体育需求的格局,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休闲体育教育的普及与提高也要关注小城镇、农村等欠发达地区和社会弱势群体的发展。

休闲体育论文:浅谈小康社会和休闲体育

休闲体育是“人类着力建造的美丽的精神家园”, 就指在余暇时间里用各种方法、各种手段进行身体锻炼,开展多种形式、多样内容的身体娱乐,并把它作为一种现代文明社会的交往方式和交际手段。”休闲体育的发展是伴随着中国小康社会发展而出现和开展的。它与竞技体育最显着的区别在于:竞技体育主要是同人类自身的极限挑战,所以时常会以参与者的身体健康作为代价。而休闲娱乐体育活动则主要在于改善参与者的身心健康。

1 影响小康社会的休闲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小康社会里,休闲体育的发展,一方面需要社会支撑体系的保障,另一方面需要内在结构中诸多因素的推进。开展休闲活动的社会基础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余暇时间、生活意识。

1.1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客观上为休闲体育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发展休闲体育是小康社会全民健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把小康社会居民的休闲活动引导到休闲体育这一新型休闲形态的轨道上来,首先要重视休闲体育教育。休闲体育教育是一种面向小康社会全体公民的多方面的、自由的、个性化的生活发展教育,带有较为鲜明的城市生活的公共性。

发展休闲体育是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需要,休闲体育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成为小康社会经济实力和社会进步程度的鲜明象征。

从事休闲体育活动需要有必要的投入,运动场馆建造、体育器材的购置都需要大量资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有当人们有一定的收入余额可以用到自己感兴趣的其它生活领域中去时,从事休闲体育运动便成为可能。

1.2余暇时间是从事休闲体育的根本保障

小康社会的到来,工时制度的改革,每星期实行五天工作制和社会服务系统的发展,家庭劳动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家庭结构的变化等因素,使得人们的余暇时间大大增加,对于未成家的年轻人来说可能还要多一些。另外,随着生活方式的变迁,很多年轻人喜欢夜生活,这样,晚上的时间也可以挖掘和利用。因此,从事休闲体育在时间上是有保障的。因而人们从事休闲体育休闲的时间保障。休闲体育成为现代人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

1.3生活意识是从事休闲体育的思想基础。

1.3.1人们对休闲体育的了解日益加深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人们对休闲体育的认识也悄悄地发生了转变。小康社会群众健康愿望和体育人口的增长有利于休闲体育的发展。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在基本生活的消费得到满足后人们由追求物质消费逐步转向追求精神消费。社会结构日趋复杂,工作强度不断提高,竞争日趋激烈,人们每天处在紧张状态下,精神上越来越感到不安定,因此,对于保持精神健康的关心也加强了。

1.3.2消费社会的形成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西方商业文化的涌入,使传统的工作和休闲的概念已经模糊,对生活的质量和生命的延续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们的消费观念由延续了几千年的“生存——实用”转换成为当代的“生存——享受”模式,这种模式还被当作人们“生活质量”的象征。论文格式。体现在体育上,即把体育看作是一种消费品,一种提供快乐、消遣的手段。

1.3.3健康观念的变化

健康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永恒的主题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对降低体内多余脂肪,减少酗酒、吸毒和其它不良习惯十分有益,此外还有助于缓解紧张、焦虑、压抑以及孤独情绪。现代技术飞速进步,人的异化问题日益突出。

“现代文明病”正在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休闲体育是医治“文明病”最廉价、最实用的方式。论文格式。休闲体育作为人类积极维护自身健康的活动,运动中,强烈刺激着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增强了体质,促进人们身体健康。

2 小康社会里,休闲体育的功能

2.1休闲体育有助于引导人们休闲消费理性化。

随着人们休闲时间和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多, 如何在休闲时间消费, 以及消费何种休闲产品、进行何种休闲活动将成为人们愈益关心的话题。作为休闲者, 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理性的消费意识, 对休闲产品有着清楚认识; 也并不是每个人都具有良好的自律意识与社会公德, 自觉选择高雅健康的休闲项目。而休闲体育活动可以提高的人们文化素质、深化休闲认识、获得相关知识, 促进休闲消费科学理性化、健康向上化,。

2.2休闲体育有助于人们树立健康及时思想。

休闲体育的价值在于运用愉悦心情促进人的身体活动。随着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逐步推进, 人们不懂得对休闲时间善加利用, 而成为灵魂空虚的人。论文格式。而休闲体育则是人们在自由时间里, 自主地选择某项体育活动, 以满足自我充实、放松、愉悦的需要。

休闲体育能够慰藉人们疲劳的心灵,使人们的心情处于宽松、愉快的状态。休闲体育的根本功能就是改善提高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工作能力。从事休闲体育活动能增强人的免疫力, 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可以防病治病, 推迟衰老, 延年益寿, 所以参加休闲体育活动有助于人们树立健康及时思想。

2.3休闲体育有助于丰富休闲文化。

休闲体育文化把追求健康及时和人的发展放在首位,表现更多的人性化、个性化特性,越来越符合现代人类价值观。满足人类自身需要,回归人的本质,促进人的发展,把体育的功能发挥到,也是体育必然走向休闲化的内在动因。休闲文化引领休闲消费和休闲经营, 建设与发展休闲文化十分必要, 它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们对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热情不高, 甚至根本没有。

随着建设小康社会逐步推进的今天,人们对休闲体育活动的认识不仅在生理方面, 而且提升到对生活质量提高的层面上。参加休闲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使身心获得愉悦, 同时也是对自身生活质量的完善和提高, 自觉积极地参加休闲体育活动成为一种时尚。

2.4 休闲体育有助于社会交往。

小康社会的高度机械化、快节奏、高压力忽视了人与人的交往和情感交流。从事休闲体育运动的人们大多是热情奔放、乐观向上的,这个群体的人思想很容易互相沟通。而人与人之间的熟悉、信任、关切、互动、融洽,有利于身心的健康。休闲体育活动给人们提供了较好的社会互动机会,满足人们交往的需要。

无论在 学校、商界、家庭、单位同事之间,休闲体育已经成为人们情感交流的有效途径,从而营造温暖、舒适、友好的家庭生活、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只有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下,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为各项工作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持。

2.5休闲体育有助于国民经济增长。

从根本上说,休闲体育属于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共同作用的产物,是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显着标志。如健身娱乐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文化休闲业、体育旅游业等。我国现处在小康社会,一些大城市具有享受休闲体育消费和服务的经济能力,为中国休闲体育市场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条件。休闲体育产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地位将日显突出。

从国民经济的增加值上看,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而休闲体育的消费在其中所占的份额也日益增加。休闲体育经济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从而促进小康社会国民经济的增长。

2.6休闲体育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安定有序的发展。

积极倡导和开展科学、文明、内容健康和积极向上的休闲体育活动,有利于人们独立自主地享受休闲乐趣,弱化消极的欲望,愉悦的心态实现精神世界的平衡,潜移默化地纠正不良的行为方式,自觉抵制犯罪活动,促进社会安定团结。消极的闲暇,不参加或缺少参与休闲体育娱乐活动,容易产生社会问题,一些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就是与消极的游手好闲有密切联系。休闲体育对于引导和调节人们的社会生活,促进社会、政府的和谐、稳定与发展有重要的价值。

3.结论

在小康社会中,休闲体育将成为主要人们锻炼身体的一种休闲体育的自由是每个生命个体都能感受到的,与之融合在一起的具体的自由,是思想的自由,也是行动的自由,是人能自主决定、自我控制的自由,是人摆脱各种外在限制与约束后而获得的一种全身心地放松、随意、自在的生存体验与生活状态。休闲体育的是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在现代休闲体育运动中弘扬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和人类的终极意义上的追求。

休闲体育论文:分析地域特色文化植入休闲体育的社会学

前言

文化是一个城市发展最重要的基石。滁州市——拥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特别是以亭为名片,以亭文化来拉动经济。近年,“城市为体、文化为魂、健康为本”发展思路深入人心。市民越来越多的关注健康,休闲体育以其不容小觑的健身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特别是植入了地域特色文化的休闲体育,不仅能体现出体育健身与文化的和谐融合,更是为建设“美丽中国”道路平添光彩。

1 滁州地域特色文化——亭广场文化

所谓特色文化,就是人们对具有独特色彩、独特风格和特有历史人文与风光名胜资源的相结合的文化形象的泛称。醉翁亭之所以被称为中国四大名亭之首,既不是因为它年代久远,也不是因为建筑奇特,而是“首”在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与民同乐”所展现的民本思想:执政为民,为民谋福。滁州市将特色的地域亭文化植入广场中,形成了别具风格的亭广场文化。作为滁州的城市名片,从某种意义上讲,以醉翁亭为首的亭广场文化正在逐渐成为滁州的地域特色文化。

2 休闲体育

在中国知网上收索“休闲体育”相关文献,可以找到四万多条结果。各年份出版的相关文献数量如下:

图1.中国知网中“休闲体育”相关结果数量统计

如(图1)可以看出,关于休闲体育的关注度逐年上升。一般,说到休闲体育,人们就会想到有钱人才能玩得起高尔夫球、保龄球等,其实休闲体育就是能令自己放松的体育活动。关于休闲体育的定义,各位学者从不同的认识角度也给出不同的定义,代表性的是卢峰在《休闲体育学》一书中将休闲体育定义为“是在相对比较自由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下,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并且从事的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活动的总称。它是体育的一种存在形式,是社会休闲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休闲体育是以社会休闲方式为主的活动。在增进身心健康、生活情趣,加强关系,疾病预防和康复,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以及促进和谐社会 、 形成美丽中国等都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3 亭文化与休闲体育

伴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人们的生活理念发生着悄然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余暇时间使得人们迫切需要良好的健身环境进行放松、解压,老年人的需求尤为突出,而滁州的亭广场就给市民提供了这样的一个环境。亭文化与休闲体育融合发展是社会需求与政府供给两方面的结果,不仅增强了人民体质,更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

3.1 经济发展与生活方式

近年来,“大滁城”建设快速发展,2003-2012年滁州市牢牢把握建设美好安徽的及时印象为目标,开始了美丽的新滁州建设。滁州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及低工资标准逐年增长(表格1):

表格1. 近年滁州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及低工资标准

人们在有了充足的资金保障后才能将消费重点由物质生活产品转向非物质产品,休闲体育消费作为城市居民消费结构中的“发展性和享受性消费”将成为都市居民现代生活的新追求。

3.2 科技进步与余暇时间

随着科技的进步,劳动方式的改变,加上中国固定假日的增加,人们的余暇时间将大大增多。更多的人抓紧休息的时间从事一些为自身健康有益的休闲体育活动。休闲时间的延长必然导致休闲活动的增加。在社会意义上,休闲不再是个人的选择,而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体现着社会的生存质量与发展水平。

3.3 工作压力与放松解压

余暇时间增加的代价是工作节奏的加快,形成了高效率、快节奏、充满竞争的工作方式。但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的负面影响明显带来了健康方面的问题,居民渴望良好的放松休息场地,用来调解身心压力状态。滁州市依托亭广场正在办好 “中国农民歌会”、“琅琊山庙会”,开发凤阳花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市民在各种活动中释放心理的紧张,疏解精神压力,保持充沛昂扬的精力,健康幸福指数提高。

3.4 老龄化与强身健体

由于人口结构的变化,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滁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72.86万人,老年志愿者数量达到76000人,占老年人口的10.43%。城市里退休赋闲的老年人对健康而有活力的生活、对日常休闲健身场所的需求明显提高,尤其是他们从以谋生为目标到以乐生为目的生活方式转变,需要一种更加健康的、积极乐观的、怡情身心的活动空间。滁州市的亭广场为滁州老年人群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他们多集中于各个亭广场内,他们跳老年交际舞、集体舞、太极拳表演、武术表演、棋牌等。每项活动都令休闲的人们赏心悦目,人们互相感叹广场文化真是都市的靓丽风景!在这里,人们可能互不相识,平时也可能没什么交往,但无论从事什么类别的艺术活动,每个人都尽善尽美,从许多观众的掌声中和赞美中得到愉悦,得到心理满足。亭广场文化活动为人们架起了沟通和理解的桥梁,人们增进了了解,沟通了感情,增强了友谊,融洽了关系,不仅提高了广大市民的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也使他们从团队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3.5 全民健身与健身环境

社会结构的变迁必然以一种空间结构形式体现出来,与拥挤的楼群相对,亭广场可以提供开阔的活动场地;与钢筋水泥相对,亭周围的绿树花草可以给人以回归自然的感觉,滁州的亭广场就是以其特有的亭文化感召市民,使市民参与休闲体育活动。实际调查中发现, 一些地方的亭及周边设施较少或利用率低,显示亭广场周边配套体育设施少、利用率低,表现出真实的需求与现实体育设施存在偏差,缺乏适当的物理环境,难以形成有效的心理刺激,这很难调动人们参与休闲体育的积极性。

4 亭文化、休闲体育与生态文明建设

滁州市通过对城市形态、自然生态、环境、景观的研究,突出城市亭文化特色。同步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建设21世纪的山水亭城,来实现现代化的“五位一体”,突出生态文明建设。

亭广场是滁州人参与休闲体育的舞台。人们在各具特色的亭广场中开展休闲体育活动,如健身舞蹈、太极拳、羽毛球、棋类等。在已日渐形成的亭文化风下,进行休闲体育活动,也别有一番风情。在一抹绿色中,亭则是点睛之笔。滁州亭的大规模建设正是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求。

5 结语

亭在休闲体育活动的场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亭文化犹如血液般在滁城大地流淌。中国古亭文化名城——“醉”美滁州已越来越受到观众吸引,其“与民同乐”的文化内涵是执政为民的民本思想具体形式。持以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为一切事物的出发点,为民谋福。植入亭文化的休闲体育可提高人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这与五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同步的,百姓只有身体健康了,才能做社会的主人翁。

休闲体育论文:关于休闲体育产业与假日体育消费探析

论文关键词:休闲体育产业 假日体育经济 体育旅游业 体育服务业

论文摘要:假日体育休闲作为一种生活质量提高的标志,不同于基本生存需要的单一化和物质型,而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和精神型。将体育旅游业和体育服务业整合成一个休闲体育产业系统,有助于推动我国假日体育经济的发展。

1 引言

“假日体育”是与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产物。体育与经济的结合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由之路。“假日体育”引导市民体育消费,促进体育休闲、体育健身、体育竞赛等体育市场的扩展和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进而不断带来新的生机和商机,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假日体育”奠定了经济基础。体育与文化、旅游的结合是拓展体育事业的组合。新时期体育的“全景”在丰富,“界面”在扩展,对体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工作者应站在体育之外思考体育、研究体育、发展体育。随着国家实行“双休日”、法定长假的延长,“假日体育经济”的出现,以此拉动内需,启动消费,为“假日体育”奠定了借鉴基础。假日体育经济是以体育旅游业、体育服务业和体育文化产业等连带产业群为主体,将体育旅游业、体育服务业、体育文化产业整合成一个体育休闲产业系统。假日体育经济的出现,是国家刺激体育消费,推动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带来的成果,是近年来人们期望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它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如何维护假日体育经济这一良好势头,使它长盛不衰,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值得认真地总结和研究。

2 假日体育消费与休闲体育产业的两个支柱

休闲体育产业并不局限于某一个或几个具体的行业,而是将各种能够调节人们生活和心理状态的行业从传统产业划分的框架中剥离出来,即以休闲体育产品为龙头,以人们的休闲体育消费为市场的综合性产业。它的主要阵地是为满足现代人体育旅游、体育健身、体育娱乐、体育消遣等休闲体育要求,被人们称为21世纪具活力和广阔前景的“朝阳产业”。从追求温饱到寻求体育休闲享受,是消费者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作出的自然选择。人们在温饱之后,不仅有享受可供追求,更有发展的需求和动力。假日休闲体育作为一种生活质量提高的标志,不同于基本生存需要的单一化和物质型,而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和精神型。如体育文化娱乐消费、体育健身消费、体育旅游服务消费等等。此外,假日体育休闲还表现在体育教育、体育科技、体育文博等领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向利润率高的新兴行业流动这一规律的驱使,体育旅游服务业和体育服务业等休闲体育产业逐渐地发展起来,成为市民休闲体育消费的好去处。

2.1 体育旅游业

体育旅游业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发展最为迅速,前景最为广阔的产业之一,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回归自然、访古探幽的兴趣高涨,体育旅游显示出无穷的魅力。体育旅游这种休闲体育消费把体育旅游情结、体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三者融合在一起,高尚而富有情趣,实用而蕴含文化,因此很受各类人群的喜爱。

2.1.1 生态体育旅游

生态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态,已经成为国际上近年新兴的热点旅游项目。以认识自然,欣赏自然,保护自然,不破坏其生态平衡为基础的生态体育旅游,具有观光、度假、休养、科学考察、探险和科普教育等多重功能,以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生态景观为消费客体。体育旅游者置身于自然、真实、的情景中,可以陶冶性情、净化心灵。近几年,广东省清远市通过举办全国漂流大赛、全国龙舟锦标赛、全国越野摩托车锦标赛及成功申报全国“漂流之乡”,开创了生态体育品牌的先河。清远的生态体育资源异常丰富,为了把生态体育 资源的效益较大化,该市把以往功效比较单一的游乐项目,揉进体育运动的内容,使生态资源的开发与发展体育结合起来,达到游乐与体育共同促进发展的目的。由于成本分摊,还有效降低了项目开发的成本。纯民族、原生态的体育项目已经作为特色体育旅游项目在昆明市逐步推广,昆明市石林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与独具特色的民族体育相映成趣,进一步推动昆明体育旅游项目的发展,通过展示原生态的民族体育旅游活动,增加昆明的体育旅游内涵,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昆明石林观光游览。

2.1.2 农闲体育旅游

农闲体育旅游业提供给城市居民的应该是轻松、愉快、宁静的精神享受,闲情逸致的田园情调,富有特色的农副产品。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及时,体育旅游娱乐型:这种类型的景点设置有果树开花时期赏花,典型花卉争妍季节花展,农作物生长、收获阶段参观,举办草墩象棋大盘赛、象棋车轮战2人对弈10人、民族射箭、射驽、打弹弓、民族高跷竞速(双拐)赛、滚铁环绕标杆赛、草地排球赛、吊秋、磨担秋、空海模型表演、草地嗒嗒球赛、竹筏划水夺标赛、拉牛车比赛、老虎抱蛋、鱼塘垂钩、采菱泛舟、农家体育文化习俗、体育舞蹈等。第二,耕作体验型体育旅游:这种类型主要是通过城镇居民亲自参加农事劳作体验农村生活而设置的。它的方式可以是出租小片菜地、小片果园、小片鱼塘给城镇居民,或者实行会员证形式定期举办等。这种类型强调真实感,精耕细作的传统方式和高效率的机械化现代方式相结合。许多退休工人愿意在退休后寻找一种充实的生活方式,这种类型适合他们的需要。第三,主题教育型体育旅游:这种类型以实地参观、实地体验、录像教学方式向中小学生提供人力划船、脚踏船、碰碰船、龙舟、船上垂钓;拖曳式降落伞;游艇;游泳;环水库徒步、自行车旅行;岸边垂钓;滑翔;滑草;果树迷宫等方面的知识。这种类型强调教育启发性,主要对象是中小学生。第四,疗养修身型体育旅游:这种类型以提供度假村的方式提供给城市上流社会综合服务达到修养身心、疗养身体的目的。它强调多方位的休闲,重视服务质量,重视生态环境。

2.1.3 滨海休闲体育旅游

我国有丰富的滨海体育旅游资源,滨海地带跨越温带以及压热带和热带3个温度带,具备“阳光、沙滩、海水、空气和绿色”5个旅游资源基本要素,旅游资源种类多、数量大。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滨海体育旅游业开始蓬勃发展。1996年滨海体育旅游者为520.8万人,到2000年已达1114.3万人。据初步调查,截止2005年12月31日,我国滨海景点1500多处,其中最重要的有国务院公布的16个部级历史文化名胜区、25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3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和7个部级旅游度假区。在我国1500多处滨海旅游景点中,滨海沙滩100多处。按资源类型分,具有273处主要景点,其中有45处海岸景点、15处最主要的岛屿的景点、8处奇特景点、19处比较重要的生态景点、5处海底景点、62处比较著名的山岳景点、以及119处比较有名的人文景点。目前以开发或部分开发的滨海人文景点、海岸景点、奇物景点和山丘景点共350处,大约占全部可开发景点的23.5%,2000年主要沿海城市接待海外体育旅游者达1330余万人。在此基础上,我国计划根据海洋体育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发展现状,争取到2030年使各类滨海体育旅游景点基本开发出来,使滨海体育旅游景点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服务现代化。在全国锦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海岛上形成一大批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备配套、技术先进的海滨浴场、海上娱乐场、滨海旅游度假区;使我国滨海体育旅游业在产业规模、接待水平、创汇能力等方面跻身世界滨海体育旅游发达国家的行列。

2.2 体育服务业

体育服务业包括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培训业、体育用品销售业和体育中介业。在体育服务业中,健身娱乐业的规模在发达地区都超过了60%。而且中国体育服务业的发展速度很快,平均同比增长率达到了17.38%,潜力巨大。

2.2.1 体育健身娱乐业

体育健身娱乐业是体育产业的基础性本体产业,也是支柱性的本体产业,发展体育健身娱乐业对于推动“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两大战略的实施和实现具有重大的意义。因而加强我国体育健身娱乐业的研究刻不容缓,也是我国体育健身娱乐业发展的需要。体育健身娱乐业是以体育娱乐项目为中介,为参与活动者提供各种满足人们的健身娱乐需要劳务的第三产业。体育健身娱乐业应该以体育技术、物质资料和资金为基本要素。因而体育健身娱乐业应该为实现体育自身价值和意义而进行开发、生产和提供体育健身娱乐劳务的行业。体育健身娱乐业作为第三产业的组成部分,它既具有第三产业的一般特点,如非实物性,生产、交换、消费的同时性,非储备性,非转移性,严格被制约性等;也具有自身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及时,对劳动本身的依赖性。劳务领域的特点之一是主要依靠劳动者本身的作用,依靠劳动者的“手艺”和思维能力。在体育健身娱乐业,对劳动者本身的依赖主要表现在劳务人员和消费者两个方面,消费者自己的技术、技巧和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态度以及体育指导人员的指导能力都是这种依赖性的体现。第二,健身娱乐性。体育娱乐不象竞技那样对参加者技术要求过高,也不象一般的身体锻炼枯燥无味,体育娱乐融健身性、娱乐性、趣味性、教育性、审美性于一体,在健身中娱乐,在娱乐中健身,是人们促进身体健康,满足身心享受的一种重要形式,所以说体育娱乐讲究自娱自乐。第三,可替代性。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同一产业的产品成具有相同的性质,或者是同类产品。不同健身娱乐项目劳务的使用价值相同,即满足相同的健身娱乐的需要,因而在体育劳务内部有一定的替代关系。如徒手运动与到消费性场所运动之间,普通场所与品质场所之间以及不同项目之间都具有替代性。此外,一般的文化消费品需求弹性大,与体育劳务也存在替代关系。第四,趋众性。体育娱乐的趋众性是指体育健身娱乐产品具有大众的社会理想、民族习性以及他们的接受水平、期待视野、审美情趣的这一种属性。这一属性决定了体育自身娱乐产品要较大限度地趋向大众、贴近大众。其具体表现是,有意识地选取大众感兴趣的项目和内容,采取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以赢得尽可能多的消费者。此外,从公共经济学的视角来说,“有些物品从一角度看是私人物品,从另一角度看是公共物品”。体育健身娱乐业的产出就属于这种物品,因而体育健身娱乐业的产出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体育健身娱乐市场,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涌现的一个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情趣为核心价值的新兴服务市场。它既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活动社会化、产业化、消费化的产物,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运动现实的生存与运作方式。

现代意义上的健身娱乐市场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社会,市场的供给主体是各种类型的俱乐部,从此“俱乐部”和“会员制”构成了现代健身娱乐市场的最活跃主体。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愿意把休闲时间和部分收入花在强身健体上,于是,“花钱买健康”成了都市时尚。不需要特别留意,你就能感受到体育健身休闲消费在当今都市的热度,游泳馆、网球场、羽毛球场、溜冰场、旱冰场、男子健身房、女子健美中心、台球厅、保龄球馆,等等,已经成为人们经常光顾的场所。就是那被称为贵族化的高尔夫球也吸引了不少顾客。至于观看足球、篮球、排球、体操等一类比赛的人,更是多得不可胜数。由此可见,体育健身的市场空间巨大,这种休闲体育消费的市场前景也好得不得了。在我国体育健身娱乐业一枝独秀,在调查省市体育服务业的结果中,各项经济统计指标均超过体育服务业总体的50%以上,充分体现了国家实施“全民健身计划”这一跨世纪宏伟事业的成果。比如2002年北京市以健身娱乐业为主体的体育服务业共创收41.15亿元,北京市体育健身娱乐经营项目主要集中在游泳、保龄球、台球、乒乓球、网球、健美及棋类。同时北京市有关部门还在郊区县开发了富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旅游产品,如滑雪、漂流、蹦极、划船、钓鱼、滑翔、远足登山等体育活动。截止到2005年,北京市的健身场所就已经达到了8000家,这还远远不够,今后我国还将大力发展体育健身娱乐业,在政府政策放宽的同时,政府还将加强监管,像《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的颁布就对健身场所从业人员进行了规范,以避免健身过程中出现危险事故,做到科学健身。

2.2.2 体育竞赛表演业

体育竞赛表演业是指各商业性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的经营活动。要提高现有体育场馆的使用率,积极引进和举办国内外高水平体育竞赛表演,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承办。鼓励企业赞助体育活动,力争赞助费计入企业生产成本。在一定范围内允许试办奖励性竞猜活动,使竞赛活动增强娱乐性。借鉴国内外举办商业赛事的惯例,逐步建立和完善竞赛中介机构和竞赛经纪人制度,规范经营行为。发展竞赛产业的重点是竞技表演业和体育竞赛组织管理业。主要包括:在训运动员参加的各类高水平商业性竞赛;退役运动员从事的经营性体育表演。 体育竞赛组织管理业:是指具有丰富经验的竞赛组织管理人员提供技术咨询、组织编排以及场地器材等方式的劳务输出的服务行业。竞技表演业和体育竞赛组织管理业是现代体育职业化。商业化、社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发展竞技表演业和体育竞赛组织管理业对当前我国训练竞赛体制改革,提高竞技运动水平,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发展竞赛表演产业,培育竞赛市场的过程中,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竞赛产业的规划管理,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先行试点成立竞赛实体,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多种竞赛经营活动,为竞赛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为确保竞赛质量和效益,要加强竞赛市场管理,引导竞赛产业和竞赛市场的健康发展。体育竞赛管理要走向法制化轨道。全国性竞赛将实施举办竞赛许可证制度。举办竞赛的许可证是从事竞赛产业经营活动的合法凭证,任何从事竞赛产业经营活动的单位或个人都必须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经所属体育行政部门批准,获得举办竞赛的许可证方可从事竞赛经营活动。

2.2.3 体育培训业

目前我国体育培训业逐步系统化、专业化,体育健身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巨大。许多高校和建设俱乐部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体育的需求,开设课外体育兴趣班和俱乐部体育健身活动,对学生和社会体育人员进行培训服务。有的高校开设身体素质辅导班,重点为体育差生进行培训与指导。许多高校面向社会、开办少儿游泳、足球、乒乓球、体育舞蹈等训练班。为社区、企、事业单位提供运动队培训及承办运动会等服务。例如,北京奥运之星体育培训中心是由首都体育学院的专项教师牵头,由各项目体育研究生具体负责的专业体育培训机构。中心主要从事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小球类项目培训,现业务已经拓展到篮球、拓展培训、体育中考高考的赛前训练和辅导等项目。所聘教练员均为网球专业研究生,具有二级及以上运动员资格证书,理论水平高,技术,教学经验丰富。此中心自2004年9月成立以来,先后举办了数十期各项目的培训班,为数百名学员提供了品质服务,得到了广大学员的一致好评。在北京已经发展成为具性的综合性体育培训机构,并力争打造成为中国体育培训业的超级航母。为丰富大中小学生业余生活,奥运之星体育培训中心应广大家长要求,特开办青少年网球班,在培训班不仅可以学到基本的网球技战术,掌握正确的运动习惯,还可以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提高各项身体素质,进一步培养自信、勇敢、果断等优良的心理素质。“十五”期间,江苏省体育培训业发展迅猛,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5.58万人,健身辅导站6000多个,国民体质监测和体育组织网络逐步完善,以提高人的体育技能为目的的各类体育培训班受到普遍欢迎。各地体育运动学校、业余体校的培训质量和办学效益逐步提高。

2.2.4 体育用品销售业

体育产业的国际化和全球化趋势在体育用品销售业表现得更为明显。例如大连市大港区体育用品的销售,绝大部分集中在体育用品专营商店中,有的也分布在大、中、小型百货商场(店)中。据调查,2005年末全区体育用品及器材批发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数达63个,从业人员436人,资产合计4821万元;2005年销售总额达到7904万元,主营业务收入8016万元,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形成了康威、李宁、健捷文体等经营规模较大的专营体育用品销售单位,销售品种包括体育服装、鞋帽、棋牌、球类、体育用具、健身器械等种类。同时,大港区许多商场(店)也兼营体育用品业务,其中一商友谊大港店就设有专门经营体育用品的部门。随着居民健身意识的增强,体育健身器材、服装等用品正在逐渐步入家庭。2005年海南体育用品销售业实现增加值0.13亿元,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76.5%。随着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增强和体育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各种体育健身器材、体育品牌服装等体育用品需求日益增长,促进了体育用品销售业的快速发展,形形色色的体育用品专卖店不断增多。目前,我国拥有各种专营、兼营体育用品商店达到3亿多家。2003年底,江苏省各类体育用品销售单位共有1300多家,从业人员为1.17万人,创造增加值10.9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54%、14.66%。其中:专营体育用品销售单位数为700多家,创造增加值为4.21亿元,占体育用品销售业38.61%;其他体育用品销售单位数为650多家,创造增加值为11.62亿元,分别占体育用品销售业73.40%。目前,我我国体育用品业以制造为主、服务为辅,行业发展主要靠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增长方式,产品科技含量较低,知名企业较少,企业营销规模分散,标准化程度低。“十一五”期间,要振兴我国体育用品业,积极引导,多方配合,多管齐下,共同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2.2.5 体育中介业

体育中介产业的发展在于体育中介巾场的发育程度,体育中介市场的发育程度又取决于职业体育市场的发育状况。我国的体育中介产业是近年来随着部分体育项目职业化改革的实践而开始起步的。休育产业的出现,从发展规律看,自然就要求体育市场的管理人才、体育经纪人快速的介入。体育中介产业管理人才、体育经纪人是体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行的产物。而且体育经纪人在激励体育消费、繁荣和规范体育市场、以及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体育经纪人的成长,就没有体育市场的繁荣。当今世界各国在全球体育市场上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体育经纪人素质的竞争,没有的体育经纪人队伍,就不会有强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育产业。作为体育产业的后发国家,我们必须加快体育经纪人队伍建设,为体育产业在新世纪的大发展,提供不町或缺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适应体育产业发展的需要,2003年,体育中介产业在哈尔滨体育学院已经展开。哈尔滨体育学院的体育经营管理专业于2003年正式招生。从此,我国体育中介产业的高级管理人才、体育经纪人将有了专门的培养基地。

3 假日体育消费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迅速发展起来的假日体育经济,使体育旅游和各大城市的节日市场着实火了一把。但是,从政府到企业,从交通部门到体育旅游服务业,许多部门和商家似乎都准备不足,从“食、住、行、玩”几方面看,在假日体育消费火爆的背后,也暴露出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3.1 体育旅游产业水平不高

外出体育旅游是假日体育经济中最为亮丽的风景线之一,但假日体育旅游暴露出的问题也最多。首先,热线太热,过于集中。由于各体育旅游社大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主要的旅游线路上,从促销宣传、人员组织安排及资金的投入上都重点向旅游热线倾斜,导致游客对体育旅游地点的选择过于集中。游客的过于集中,各景点人满为患。由于现有体育旅游基础设施大大超负荷运行,难免接待质量会出问题,得不到保障。比如住宿不尽人意,伙食、用车标准降低,临时变更参观景点等一系列问题时有发生,游客投诉增多,造成不少人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其次,体育旅游点营销手段太少,体育旅游产品品种单调,层次较低,缺乏体育休闲内涵。再次,各体育旅游景点在软硬件配套设施方面,在体育旅游信息传输协调等方面还欠缺很多。

3.2 体育消费者消费不成熟

一是体育消费意识不成熟,存在盲从心理。表现在出外体育旅游对景点盲目选择,喜欢跟风,人家去什么地方游玩、观赏,自己也跟着去,只看热闹不看门道;购物时见商场打折让利就有购买冲动,只顾价格便宜,不管是否需要;体育休闲娱乐也喜欢随大流,不会寻找新的体育消费途径。二是体育消费权益保护意识不成熟,对自己的权利与义务缺乏正确认识。一方面不了解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是当消费利益将遭受损失时,不懂得及时采取措施把未产生的损失降到低。三是体育消费观念有待提高。

3.3 休闲体育产业尚未开发

假日体育经济是一种综合性强、牵涉面广、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经济形式,它涉及的远不止体育旅游、购物等产业。目前的休闲体育热仅仅是迈向追求生活质量的新阶段的开始。温饱之后,不仅有享受可供追求,更有发展的需求和动力。广大消费者对身体健康的向往、对精神生活的渴望、对自身体育文化素质的提升、对职业技能的寻求同样有着迫切的要求。这些都是我们亟待大力开发的领域。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例,较长的假日里,体育旅游胜地固然游人大增,但也有相当多的人利用这一良机为自己、为子女的体育文化素质和专业体育技能的提高而大把花钱。我国的休闲体育产业,不仅要满足消费者体育旅游和购物等基本需求,从长远来看,还要满足人们发展的愿望,丰富假日大餐的内容,真正把体育消费者在假日的各种消费需求挖掘出来并较大限度地加以满足。

休闲体育论文:关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休闲娱乐理论要素分析

论文关键词:休闲 娱乐 游戏 旅游 幸福 小康

论文摘要:运用《休闲学》和《体育学》的原理和方法,在阐述中国体育休闲娱乐特征的基础上,重点从休闲、娱乐、游戏、旅游、教育、和谐、幸福、小康等八个要素的本质及其构成的体育上进行研讨,以此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休闲娱乐理论。

l前言

本文就休闲、娱乐、游戏、旅游、教育、和谐、幸福、小康等命题进行研讨,尝试性地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休闲娱乐理论要素体系。

2中国体育休闲娱乐的基本特征

现代人用全新的方式与理念去诠释生活的意义,既有全身心投入的工作,也要有彻底的休闲放松,既不会成为一味工作的机器,也不会是耽于享受的寄生虫。过去是为工作而休闲,如今是为休闲而工作。当今各类休闲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既有一览无余、心旷神怡的高尔夫球场,也有冰雪覆盖、高低错落的滑雪场,对各种体育休闲娱乐设施、技术和服务的要求也日益提升,那么适合中国人体育休闲娱乐的特征是什么?中西方在休闲价值观的学术渊源和休闲方式的表达上有舒适区别?从总体来看,中国人休闲主张以“静”(注重内省)为主,而西方人却是以“动”(注重外在表现)为主。具体来讲,中国体育休闲娱乐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运动方式多样化、动作技术简单化、适量运动科学化、内容选择自由化、时间安排分散化、身心愉悦生态化。

3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休闲娱乐理论要素

休闲、娱乐、游戏、旅游、教育、和谐、幸福、小康,彼此之间相互依存,互为联系,以此共同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娱乐要素的谱系(附图略)。

3.1休闲

3.1.1休闲的本质

从字义的角度讲,“休”在《康熙字典》中被解释为“吉庆、欢乐”的意思。“人依木而休。”使精神的休整和颐养活动得以充分的进行,使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赋予生命以真善美,具有人文价值的意义。“闲”,通常引申为范围,多指道德、法度。《论语·子张》:“大德不逾闲”。有限制、约束之意。“闲”通“娴”,具有娴静、思想的纯洁与安宁的意思。从词意的组合上,表明休闲所特有的文化内涵。中国人一向深究“闲”的精髓。对大多数中国人理解的休闲仍然是让人摆脱繁杂的事务,解税精神压力,排遣消极情绪,从而获得一种宁静安谧的悠闲感受,达到凋适心灵的效果,这正是休闲的本质所在。随着世界休闲时代的到来,中国人稳健内敛的国民性格,还需要一个渐变调适的过程,来寻找符合自己民族习惯的身体娱乐方式。

3.1.2休闲体育

休闲体育是指在自由时间里,个体或群体以各自喜爱的身心活动形式为手段,通过个体自身或群众互动,来达到和满足身、心、群愉悦目的的一种现代生活方式。它是现代人从生存环境的外在压力下解脱出来,来体验和感受现代社会生存的乐趣,也是现代人面对快节奏社会生活的一种应对策略,更是现代人生活方式的一种标志。要把具有东方文明习俗的休闲娱乐文化推向世界,必须有中国特色的休闲娱乐方式,也是体现中国体育休闲娱乐的重要要素之一。

3.2娱乐

3.2.1娱乐的本质

娱乐是指可消烦解闷及滋生快感从而维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要素。娱乐从来就是人的原始欲望,即使是圣贤也不可能不娱乐。据统计,孑L子的言论集《论语》中先后有40多处使用“乐字,其中包含快乐含义的不下l5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都是孔子的名言。娱乐作为一种人们在余暇时间内为满足身心发展的需要,通过一定的愉悦身心手段而进行的休闲活动,它是与人类社会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尤其是当余暇越来越多地充实人们生活的时候,人们不仅通过身心运动来取得生理上的适意.而且在感性的动态形式中展现自己的本质力量自由而享受的愉快,去追求一种精神上的美的境界。

3.2.2娱乐体育

娱乐体育是指在闲暇时间内以身体练习为基本形式,以娱乐身心、满足自身需要为主要目的的一种身体活动。其实质反映了娱乐体育的双重性,既在身体活动中得到娱乐,又在娱乐中得到健身,由于它不再是单纯的娱乐或身体锻炼,也就更具有吸引人参与的魅力。由此可见,任何人,在任何地点所进行的活动,只要满足以上三点都可归为娱乐体育的范畴。在这其中,有些项目身体运动成分占的较大,而有些项目则是娱乐的成分占的较大,有些项目尽管有着很高的锻炼价值,如长跑,但并非使所有参与者都感轻松、愉快。所以.同属娱乐体育,由于年龄、性别的差异,每个人适宜的项目也不相同。因此,娱乐体育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动态选择,也是休闲娱乐的要素之二。

3.3游戏

3.3.1游戏的本质

从游戏的本质来看,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人类能动性的活动可归结为三种基本活动:劳动、学习和游戏。劳动作为人类的基本活动是以创造物质财富为结果。而学习则是给未来劳动活动做准备。劳动和学习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维护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繁衍。对劳动者和学习者而言,劳动和学习有不可摆脱的自然必然性,往往来自外部的要求,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而游戏则是以人类自身需要而引发的,是以人类自身为对象,满足人类自身活动需要,不产生物质产物的特殊活动。游戏能够给人带来情绪的快乐,几乎被所有研究游戏的思想家所认同。

3.3.2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是在游戏发展过程中派生出来的一个分支。它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娱乐身心、陶冶性情为目的的一种现代游戏方法。它融体力和智力发展、身心娱乐为一体,既是游戏的组成部分,又与体育运动有着密切关系。人们早期的游戏行为与今日的竞技运动有共同的历史发展渊源。中国的绝大部分竞技运动项目都源于民间、民俗的游戏娱乐活动,在流传的体育游戏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的提炼整合,重新设计,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成为今天这种具有自己内在规律和特点的竞技运动。而今天,随着人们对体育游戏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体育游戏被广泛应用于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大众体育活动中,成为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游戏为休闲娱乐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也是中国体育休闲娱乐的要素之三。

3.4旅游

3.4.1旅游的本质

休闲和旅游都是摆脱义务在自由时间内形成的活动;但休闲可以在日常的和非日常的任何空间里面进行,而旅游只是发生在非日常的空间里,尤为重要的是,旅游一定要以空间移动为前提。旅游的本质是审美、愉悦和好奇心,其属性是社会性、休闲性和消费性,其主要特征是异地性和暂时性,旅游行为具有自主性强,参与交流;责任约束松驰,道德弱化,消费攀高;自然观光旅游;占有意识外显,物质摄取,文化干扰;逃避,度假等特点。

3.4.2体育旅游

体育旅游是指以欣赏、观看或参与体育活动为内容的旅行浏览活动。就其本质而言,它使旅游者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是以体育资源和体育设施为条件,以旅游商品的形式,能为旅游者在旅行游览过程中提供融健身、娱乐、休闲、交际等各种服务于一体的经营项目群。人们通过休闲、健身、观光、刺激和竞技等体育旅游形式来满足旅游者的各种需要。体育旅游之所以成为当今新潮,并折射出强大生命力,除其本身最接近自然,最易被现代化条件下的人民大众所接受外,它还能拉动消费,发展社会经济,促进旅游者的身心健康,提高全民的体育旅游资源环保意识。体育旅游是休闲娱乐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体育休闲娱乐的要素之四。

3.5教育

3.5.1教育的本质

教育,在此指休闲教育。它是指增长一个人的知识、培养休闲技能和能力,从而使自己的闲暇生活过得更有意义、更富有色彩。爱玩是人类的天性。但是,为什么玩、怎样玩、玩什么、玩多久,应该有人教他们。于光远先生就极富预见性地指出,“玩是人的根本需要之一,要有玩的文化,要研究玩的学术,要掌握玩的技术,要发展玩的艺术。”这6句话也道出了闲暇教育的本质。当今学校体育长期缺失娱乐性体育,此现状若不改变,学校体育很难突破原有的框架。

3.5.2休闲教育

休闲教育仅是学校教育的活动之一,但目前大部分学校对开展休闲教育还是一片空白。美国休闲教育家曼蒂(Jean Mundy)认为:“休闲教育是提升个人生活质量的整体活动,促进个人和提升休闲的价值、态度和目的的过程……,休闲教育还是激发个人潜能以提高生活质量的途径”在休闲教育方面.如果人们在休闲的意识、行为、模式、目的和满足程度等方面的实际情形与理想境界或能够达到的境界不吻合时,那么就有必要对其进行休闲教育。目前,中国的青少年和中老年这两大群体特别需要休闲教育。

3.6幸福

3.6.1幸福的本质

幸福是个深刻而复杂的多元概念。追求幸福,作为人的目的和权利,有着恒久而又常新的意义。幸福不仅是某种愉快的生活感受,而且还是对生活意义的认识和评价。幸福是享有人生较大的快乐和免除人生重大的痛苦,是人生重大需要、欲望、目的的肯定方面得到实现和否定方面得以避免的心理体验。快乐的心理体验是幸福的主观形式,生存和发展之完满是幸福的客观本质,介于二者之间的人生重大需要、欲望、目的得到满足或实现,是幸福的客观标准。幸福已走进人们开放的心灵,成为重新激活与升腾起来的一种时代观念。当今中国正处在新旧交替的改革时期,人们带着历史的反思又迎接着未来的挑战,追求幸福的渴望是何等的强烈。

3.6.2幸福的体育生活

体育的本源产生于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必然服务于生活。体育运动在关照、掌控人的生活方式,提高人的生活与生命质量的特殊护佑作用是其他活动不可替代的。联合国宪章中谈到“体育的目的是提高生活质量”,“体育生活化,生活体育化”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幸福地过着体育生活,既是一种积极的人生体验,又是一一种积极的人生享受,也是一种积极的自我发展,更是一种最积极、最有益和最愉快的生活方式。因此,幸福地过着体育生活,是中国休闲娱乐理论的显著特色,也是其要素之六。

3.7和谐

3.7.1和谐(社会)的本质

和谐是天底下最珍贵的价值,是人世间最美的状态,是几千年来人们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寻找和谐之路是人类世世代代的追求。“和谐(社会)”是一个古已有之、东西横贯的发展理念,它是中国古代人们追求的一种理想的大同社会。孔子所言的“致中和”、“道家主张的”合异以为同“、董仲舒宣扬的“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张载的“天人合一”等思想充分表明,追求社会和谐是中华民族的理想。当代和合学创始人张立文教授通过对中国传统哲学“天道”与“人道”近百个范畴的系统梳理,认为和合思想从一开始就深深地滋润在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及其生命智慧的源头活水里。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只是社会生活的一分子,社会生活的质量、人在社会中的价值实现,既取决于人际之间的和谐与人和社会环境的和谐,同时也取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只有实现这几对关系的和谐统一,才能构成个人的和谐人生,才能进而构成一个和谐的社会、一个和谐的世界。

3.7.2和谐体育

和谐体育,在中国可以称为“和乐体育”。它是依据孔子的“和为贵”、“乐学”以及矛盾对立统一的法则、系统论的原理而提出来的一种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它的总目标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使之达到体育自立;具体目标是根据孔子六艺结合现行教育方针提出的礼、乐、知、能、健、行的“新六艺”。其基本特征:以培养身心发展的人为主要目标、以乐为本、以乐学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为重点、与终身体育接轨为方向。和乐体育从人的情感人手,强调人的和谐发展与人际关系的和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尊重学生的兴趣与自尊心,在运动中获得积极快乐的情感体验。因此,和乐体育为学校体育拓展提供了“和谐”发展的因子,也是中国体育休闲娱乐的要素之七。

3.8小康

3.8.1小康(社会)的本质

小康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最初孔子提出的小康仅是一个框架目标和雏型,其影响是有限的,经过后世儒家的不断补充、发展和完善,影响日盛。孟子对小康内涵的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设计了一个比孔子更为完整的“仁政王道”的小康社会。从小康与大同社会的关系来看,“小康社会”是儒家所追求的现实社会的理想状态,与欧洲古代社会的起源不同,中国古代社会由于城市经济和商品经济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向阶级社会转变过程中并未彻底剪断氏族血缘关系的脐带。因此,小康在中国历史上意指两个方面,一是人民家庭经济状况,稍存财产,足以自给;二是国家社会治理情况,政教修明,人民安居乐业。

3.8.2小康体育

小康体育,即小康生活条件下的体育。狭义的小康体育特指小康家庭生活中的体育教育和体育休闲娱乐。它包括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对年幼者进行的体育教育、家庭成员在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的体育休闲和娱乐活动以及家庭成员在同各自的工作、学习、单位里体育活动的配合等内容。广义的小康体育则泛指小康社会生活中的体育。它涵盖了社会体育、家庭体育、竞技体育、体育科技、体育产业等内容。小康体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小康生活特点的体育,决不是人均800美元的体育,而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中国体育,它具有生活家庭化、娱乐多样化、锻炼科学化、管理社会化、产业扩大化、制度法制化等特点。因此,发展小康体育是休闲娱乐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体育休闲娱乐的因素之八。

4结语

现代人对体育休闲娱乐情有独钟,是由于体育休闲娱乐的本质特征与现代生活快节奏之间有一种互惠互补的作用。休闲体育有效地缓解了现代生活快节奏给人带来的紧张情绪;娱乐体育融洽了现代人的人际关系;体育游戏是对人生各种焦虑、沉郁心境的一种超脱;旅游体育是人生真谛的积极体验;闲暇教育赋予了人们更多的休闲技能;过着幸福的体育生活是人生最愉快的生活方式;和乐体育为学校体育拓展提供了“和谐”的发展因子;小康体育是对生活体育的追求。因此,休闲娱乐的八大要素是筑成中国体育休闲娱乐理论大厦的基石。

休闲体育论文:浅论休闲娱乐体育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休闲娱乐体育 身心健康 影响 作用

【论文摘要】:休闲娱乐体育是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它可以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本文讨论了休闲娱乐体育活动对人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功能的良好影响,并分析了它在缓解心理压力、获得精神自由等方面的功效,以及提出如何更好的开展体育休闲娱乐活动的对策。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正在不断地得到改善和提高。同时,伴随着激烈的竞争、文明病的侵蚀、人的冷漠以及高频率工作节奏的压力,人们开始关注自身的发展,关注生活的质量和多彩的生活内容。

一、休闲娱乐体育活动对身体健康的促进作用

(一)对不同年龄阶段人群身体健康的良好影响

尽管休闲娱乐体育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但身体活动则是最主要的手段和方式。对于不同年龄者的身体健康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人类有机体生命的一种强化。对于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少年儿童来说,通过休闲娱乐体育活动可以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成长,提高身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功能状态,发展体能,促进体格健壮健美,并为终生健康打好基础。对于处于人生压力较大的中青年来说,通过休闲娱乐体育活动可以起到保持、保护身体健康的作用。对于老年人来说,通过休闲娱乐体育活动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延缓衰老的进程。现代社会已经日益高龄化,如何在寿命延长的同时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既是老年人的愿望,也是社会的需求。

(二)对主要身体功能的良好影响

1.对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影响

在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及时杀手”。大量的流行病学调研和实验研究结果已经揭示,心血管疾病虽然主要发病在中老年,但时常起源于少年儿童,而且该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可以为许多称作为“危险因素”的因素所加速。这些因素中,部分受遗传制约,如家族病史、年龄与性别,更多的与行为和生活类型有关。如过大的心理压力、高血压、高血脂、肥胖和超重、吸烟、不良饮食习惯、体力活动不足和身体素质低下等。也就是说,心血管疾病的大部分危险因素可以通过生活类型的改变得到改善。其中最为关键的行为因素是加强体育锻炼。研究已经揭示,适度的体育活动可以改善高血压、高血脂状态,可以改善肥胖和超重现象,可以缓解心理压力,并且可以改善身体素质。

2.对运动系统功能的影响

人类衰老的特征性变化之一,就是表现在肌肉力量减退,骨质疏松,关节活动度变小,运动能力下降。通过休闲娱乐体育活动之所以能够延缓衰老进程,其重要途径之一便在于它能够有效地保持肌力,增加和保持关节的灵活度,保持乃至增强骨密质。

3.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

免疫功能标志着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因此是人体健康和体质的代表性指标。大量流行病学调研、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结果已经证实,长期的大强度、大运动量运动训练会导致明显的免疫抑制现象,使得免疫功能降低,对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抵抗力明显降低。而长期从事适中的体育锻炼则有益于促进免疫功能,增强抵抗力,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患病率明显降低。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休闲娱乐体育活动可明显改善参与者的免疫功能。

二、休闲娱乐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一)休闲体育有助于调节紧张情绪

当今世界是一个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这就不可避免地给人们带来许多紧张和压力,同时也造成了情绪的不好状态。紧张的情绪会降低和抑制人体免疫功能,良好的情绪和稳定的心情,有利于保持和促进人体机能的稳定。休闲体育活动具有调节人体紧张情绪的作用,可以改善生理和心理状态,有助于恢复体力和精力,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

(二)有助于促进人际交往

休闲体育不仅是休闲娱乐、健身的载体,也是消除孤独寂寞、拓展交际、增进情感交流及交友的润滑剂。人们通过休闲体育运动可以结识许多不同身份、年龄、性别的人,丰富精神生活和增进相互间的感情交流。无论在学校、商界、家庭、单位同事之间,休闲体育已经成为人们情感交流的有效途径,可以说休闲体育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桥梁。

三、开展体育休闲娱乐活动的对策

(一)科学规划体育休闲娱乐活动的场地及设施的布局

体育休闲娱乐的场地和设施的布局要合理、科学,要给大众群体的健身活动提供方便。积极引导、支持和鼓励社会、侨资、集体和个人兴办各种体育健身场馆。按照科学性、趣味性、性的原则,结合居住社区人口规模、不同人员素质、个性偏好和消费水平,大力发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可供多种选择的体育场馆、体育公园、休闲广场,为更多的普通大众到健身场所运动锻炼提供便利,让更多的普通大众有机会就近进行娱乐、休闲、健身,实现公共体育场所全部向社会开放。

(二)加强体育休闲娱乐教育

加强体育休闲娱乐教育,迅速普及健康、积极的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在有相关学科基础的普通院校开设体育休闲娱乐专业,培养具有体育休闲娱乐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的人才。塑造健康、积极的体育休闲娱乐理念,正确认识体育休闲娱乐的价值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传统伦理道德所体现的与自然、人和社会和谐共处的思想,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体育价值观。体育休闲娱乐教育要强调非功利性教育,树立健康生活理念,使体育休闲娱乐作为一种文化范畴不断地融入人们的生活。树立“胜固可喜,败亦无忧”的人生态度,把胜负看成是对人生的一种体验,有益于自身人格的健全。体育休闲娱乐教育与学校体育教育同步进行,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结束语

休闲体育是以娱乐身心、发展自我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休闲体育可以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健全与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拉动消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引导社会风气。休闲体育强调的是回归自然,身心放松;强调的是活动的乐趣。休闲体育的形式不拘一格,内容丰富多彩。休闲体育特点是简便易行,对技术、场地设施的要求不高;老少皆宜,适宜活动的人群范围广;自由自在,强调活动的自由性和趣味性。基于此,休闲体育正逐步得到了人们的喜爱。中国的休闲体育起步较晚,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已享受到了休闲体育带来的快乐,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由于投资少,远远满足不了广大群众娱乐、健身的需要。加大对休闲体育的宣传力度,多渠道筹集经费,增加资金投入,建立专门机构,加强管理等,是发展休闲体育的重要途径。

休闲体育论文:现代大都市与体育休闲公园

内容摘要 城市化是20世纪人类社会最引人注目的问题之一,现在全球人口的半数约30亿人生活在城市地区。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仍在加速进行之中......

一、 体育休闲公园的由来

城市化 亚健康 体育休闲公园

城市化是20世纪人类社会最引人注目的问题之一,现在全球人口的半数约30亿人生活在城市地区。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仍在加速进行之中。有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近30%。由于工作压力大,加之日常缺乏锻炼,城市人的身体正日益变得脆弱,很多人开始感觉到城市生活的不适。同时,在当代城市生活中,人们流行病之一的乏力症,即体力减退就是由于运动量不足而造成的。它的医疗方法就是在露天的绿树丛中进行体育锻炼和运动。另据世界卫生组织一项对疾病危险因素的调查表明:体力活动不足或静态生活方式是全世界引起死亡和残疾的前10项原因之一,而有规律的室外活动又是增进和维持健康最简单易行的方法之一。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西方发达国家中普遍存在的体力活动不足和静态生活方式正日益成为威胁我国城市居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有资料显示:有比例高达70%的居民处于亚健康状态。所谓\"亚健康\",是健康与患病间的过渡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城市生活正在背离人们所追求的健康目标。城市化程度越高,可供人们户外日常活动的场地就越来越少。如何在城市化过程中为居民提供更多的城市绿色空间,是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创造城市绿色生活,还居民以健康,关键在于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倡导市民积极参加体育活动。通过使公众享受绿色生活,推动城市生活质量的持续改善。

众所周知,健康的生活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与积极的体育锻炼。优美的自然环境则令人心旷神怡,舒展身心,积极的体育锻炼有助于人们缓解工作压力,强健体魄。因此,体育休闲公园的出现正适合于现代大都市的需求。它是以运动为主的公园,主要供人们进行体育锻炼,参加体育游戏,从而起到医治和预防疾病的作用。它超越了一般公园的功能,有机结合了绿地与运动,同时也为市民提供更多的、充满情趣地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是市民身心健康的"充电器"。

体育休闲公园是国际上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新概念,其实发达国家在三四十年代已开始在尝试,在欧洲各国十分普遍。自古以来,体育活动以及运动训练与绿化就有着密切的关系。古希腊人认为,只有在自然环境中进行体育锻炼,对人的智慧和身体发育才能产生有益的作用和影响。早期,人们对一些具有最简陋体育设施的场地进行绿化或将场地建在大片绿地附近,或直接建在草地上。后来逐渐发展到从建筑稠密的城市中心划出一小块土地设置供体育表演的设施。它可供各阶层居民在绿茵丛中进行户外游憩。大家都知道,在一般情况下,公园游人最集中的时间是在夏季黄昏之后和节假日期间。这时,大片开阔的林中空地和草地上布满地被草本,大片草地往往成为此类公园平面规划的中心。同时也具备供进行体育活动及开展民间游乐活动的综合设施和安静的休息区。

"2000年人人享有保健"是新世纪的健康新理念,传统的医学模式已随着医学事业的不断进步,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以前人们是病了以后才去看医生,进而到主动学习卫生保健常识,关心自然与气候对人类的影响,直至现在的主动保护的健康理念,这其中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体育休闲公园之所以在全球得以普及,是由于它能借助于自然因素,供人们进行体育锻炼,应用自然的方式来治疗疾病,增强体质。并且这种保健方式简单易行,便于推广应用。人们在这里利用空气、阳光和花草树木进行治疗。全身心地投入自然的怀抱,远离喧闹尘嚣。人们希冀置身于这悠闲的时空,寻访到鸟语花香的乐园,听读自然的信号,进入真正的悠闲世界。

二、城市建设与体育公园

城市建设 绿地景观 体育休闲公园

由于城市的工业发展,为城市景观带来了不利影响,促进了人们对绿色景观在生态功能的认识,设计城市绿地系统来改善城市环境,已成为景观设计的主要任务之一。城市绿地的生态功能成为城市绿地景观设计的主要目标,并把绿地作为城市的"肺"来设计。其目的是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的绿地覆盖率或人均绿地占有面积被作为衡量城市景观优劣的主要指标。从城市建设的角度而言,由于城市空间有限,建筑密度较高,目前我国城市普遍存在绿地覆盖率太低,人均绿地面积不足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的是,居民户外体育活动场所也是相当紧缺的。在相对有限的城市用地中,如何挖掘潜力,使绿地观赏性和实用性结合,整体优化景观系统功能,营造生态与景观综合效益的绿色空间,是我们应该认真面对的一项任务。

建设体育休闲公园将绿地与运动场所有机地融为一体,在创造出自然景观的同时,也建成了体育健身场地。既创造出优美而内涵充实的环境,又使人们在这优雅的环境之中运动,且节约了城市用地,真可谓是一举多得。体育休闲公园可以充分发挥绿地在改善城市生活质量中的作用,对绿化建设进行再认识,向融合多种活动的生态绿地建设方向发展,强调活动多样、内容丰富,以维护居民身心健康和再生自然的高度发展,使人、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更趋协调和谐。

以上海市为例,就公园面积而言,上海现有公园总面积较小,据1993年统计,全市有公园92处,面积604.93公顷,人均0.75平米,规划中人均公园面积要提高到5.8平米。就人均体育活动场地面积而言,在80年代初期,上海市人均体育活动场地面积仅为0.13平方米。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利用八运会举行的机遇,上海新建改建了38个体育场馆,使人均体育活动场地面积增至0.9平方米,但这仍不能满足居民的要求。即使与人口密度较大的日本、香港地区相比,差距也是很大的,更不用说与欧美等国比较。

上海是环境高度人工化的城市,高楼林立,道路增加,已建3000多幢,待建2000多幢,加上交通繁杂,人多地少,就必须高效率地利用土地。体育休闲公园集体育锻炼、休闲娱乐与生态环境改善等功能为一体,能有效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率,并推动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

近年来,上海绿化建设呈现超常规发展态势,到去年末,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已达5.5平方米。从已建成的绿地来看,其功能基本上是生态景观型。我们认为在现代的城市设计理念中"人" 始终是应该放在核心的。环境设计必须充分尊重人,并较大限度地满足其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上海曾提出要让中心城区的居民步行500米以内即可看见公共绿地。我们是否也能按此模式提出"在500米以内即可找到一处户外运动休闲的场所"呢。

21世纪的城市环境建设,越来越多地将目光投向人的需求。随着市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注重生活质量、强身健体将是市民生活的重要内容。因此,作为一个景观设计工作者,对居民的生活方式应起一个好的引导作用。在绿地建设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市民关注生命,享受生活的需求。

三、现代大都市体育休闲公园的营造和利用

优美环境 运动休闲 体育休闲公园

体育休闲公园的出现,是城市居民在一定物质生活条件满足之后,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质量的必然趋势。体育公园在设计过程中需充分把握其属性,创造出适应时代特点的园林。

体育公园的类型很多,有从事某一项(如网球、游泳)运动的;有供某一年龄组(如少年儿童、青年)使用的体育公园;或按功能作用不同而分的(如训练、体育表演、体育医疗等);也有多功能的综合体育公园,既可进行各种不同的体育锻炼,又可供游人进行积极休息。总之,体育公园设计的基点是需要绿化",其关键是"运动"。

目前,体育休闲公园已在很多国家得到了推广。这类公园的布局形式很多,其布局基础就是创造出美丽的风景,并将体育活动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例如英国的可片-希尔公园,它是英国的及时座体育公园。园内考虑了游泳池、网球场、有小船、湖泊、码头和其他设施。在英国,草地和铺设了地被植物的林中空地多用作体育运动场,从而使这些场地真正具有公园特色。

在瑞士苏黎世州建造了独特的体育公园中心系统。设计师在乔灌木之间开阔的林中空地上建造了体操场、体操馆。在草坪和硬质地面上建造了游戏场、游泳设施和文化教育设施,包括展览馆、音乐厅和游艺馆等。在面积有限的用地上集中建造了很多设施和装置,为游人安静休息和从事多种形式的训练和娱乐创造了宜人的环境。在各分区和各场地间,合理配置的绿化与巧妙利用自然地形相结合,不但使各区,而且使公园与周围用地间形成良好的隔离。

瑞典的格夫列市的体育公园中,设计师在林中流出大片空地供游人休息及自由玩耍。公园东部夏季使用率很高,这里有游泳池和水上娱乐项目。西部主要供人们冬季从事体育锻炼,在30米的小山岗上建造了具有不同坡度和地形的山坡,这对于乘雪橇或滑雪板的青少年很适合。

这些都是国外体育休闲公园中较为成功的范例。目前国内不少城市,如北京、西安、深圳等也在兴建体育公园。

上海市闵行区环城体育公园是上海市正在兴建的及时个体育休闲公园,方案是经过5家国内外景观设计单位的国际竞标后由上海市园林设计院的方案作为实施方案的。面积达900亩,位于上海外环线环城绿带上,是集丰富的自然景观、体育活动和生态健身为一体的主题公园。公园的设计突出体育公园的特色,将运动休闲融于独特的环境景观之中。公园的设计明确划分了三大功能分区,即体育活动区、自然休闲区和生态健身区。自然休闲区是公园的主景区,以自然景观为主,开阔的草坪、宽广的湖面、河流,四周密林环抱,景色宜人,是人们度假休闲的理想去处。而在绿地上面则开设了生态健身区和体育场馆等体育活动场所,其中,生态健身区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健身的生态环境。在各种专用场地上,在可以自由出入的草地上为游人创造安静的休息条件,精心修筑散步林荫道和小路网,路旁注明各独立景点间的线路距离。该体育活动区建成后将成为闵行区的一个集散方便、个性突出、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体育活动区。在自然景观的营造方面,利用了基地原有的低洼地和河流灌溉系统,营造了一个面积近100亩的人工湖;将挖出的湖泥堆积在闵行原先的"垃圾山"上,然后种上树木,形成全园中高10余米的制高点。通过棕榈植物园、湿地植物园与色叶植物园的有机组合,形成了富有勃勃生机的植物景观,其设计表达了设计与自然相融的理念。公园空间环境的创造,将现代都市人的关注生命、享受生活的需求始终置于首位,力求体现生态化和人性化。它在功能上与体育设施相呼应,将健身活动融于自然景色中,从而达到了生态健身的效果。

四、结语

崇尚自然 提升生活质量 体育休闲公园

以钢筋水泥为支撑的现代都市建筑,使人们越来越远离自然,对于奔忙在繁华都市的现代人,回归自然的风尚无疑能帮助他们减轻压力、舒缓身心、迎合他们亲近自然的需求。因而在今天,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的大趋势下,回归自然是都市人的志趣所在。只有倡"回归自然"、进行积极的体育运动,才能使人们在当今高科技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获取生理和心理的平衡。

目前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各类公共绿地建设给我们的城市生活带来了生机,大家也许都有这样的感受:望着大片绿油油的草地,或许还有几只小鸟在其中跳跃,谁都难免涌起在草地上放松一下的冲动。但遗憾的是这些草地大都禁止游人入内,因此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早就习惯了克制住自己的冲动。

许多城市绿地更多地注重其景观功能而忽视人的真正需求。我们认为对于城市的绿化建设而言,应该把观赏性与实用性结合起来,并更侧重于实用性。当前的景观设计应当是设计师对整体景观,包括自然的和人性的各元素进行整体安排和协调的过程,这意味着人们不再把单一景观元素作为设计对象,而是同时把构成景观环境整体的所有元素都作为设计的依据与目标,为居民需要而设计,为美而设计,也为更合理的城市环境而设计,最终使景观系统的功能得到整体优化。

以运动为主题的体育休闲公园正是顺应了都市人的实际需求,将绿色景观与运动、趣味有效地结合起来,在绿色中创造了个性突出、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体育活动区,引导居民投入积极的健身活动。同时"绿肺"功能对于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功勋卓著。它符合了人们崇尚自然,关注生命的诉求,对于提高城市生活品位功不可没。加强绿化、改善生态和积极运动、增强体质是城市居民的心声。从这一角度上说,建设体育休闲公园适应时展的潮流,因此,它的出现是城市居民在一定物质生活条件满足之后,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质量的必然趋势。符合人类返璞归真、回归自然、享受生活的美好愿望。,我们应该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体育休闲公园在我国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休闲体育论文:我国小康社会中休闲体育产业的作用与发展背景

[摘要]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休闲体育的要求越来越高,休闲体育是人类生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本文详细分析了休闲体育产业在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及其小康社会状态下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背景。

[关键词] 小康社会 休闲体育 体育产业

根据有关资料预测,我国社会消费水平己发生较大变化,如城市居民货币收入总值,有1980年的1235.5亿元上升为2000年的5361亿元,增长4.27倍,平均每年递增7.5%。人均货币收入由1980年的764.13元上升为2000年的1623.84元,增长2.8倍,平均每年递增3.99%。这种收入水平的增长趋势,必然会引起体育消费的需求的增长趋势。体育健身消费的快速发展,己成为我国市场中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休闲是人类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动力源,它对快乐、健康和所有个体的生活满足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从休闲体育产业在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和小康社会状态下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背景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休闲体育产业在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

2000年,我国的GDP总量是89403亿人民币,人均7078元人民币,达到了860美元,实现了小平同志设想的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初步进入了小康社会。笔者认为,作为现代城市文明化重要标志的休闲体育产业在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1)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2)拓宽体育产业的经营空间,为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寻求新的突破点与增长点间促进服务业的发展,从而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刺激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3)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问题;(4)引导人们的健康消费理念,达到传播先进文化的目的,从而更好地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二、小康社会状态下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背景分析

1.国家政策的扶植。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年,集中力量,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建设小康社会,除了注重物质生活的提高外,还特别注意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改善,关注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总理在政府工作中六次提到体育,并于2006年3月5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指出“要广泛开展健身运动,提高竟技体育水平”。

2.重大的历史机遇。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为休闲体育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我国社会将处在由不发达状态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方向转变的历史时期。具体到产业结构方面将会出现及时产业所占的比重逐渐萎缩,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尽管还会在一定时期内有较快的增长,但增幅逐步回落,惟有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将会持续的、快速的增长。

3.人们价值观的演变。21世纪,人们的文化素质显着提高,选择科学、文明、健康的休闲体育已在情理之中,“花钱买健康”“花钱买休闲”的观念己深入人心。对小康社会的人们而言,新价值观正在取代旧价值观,这一时代的人正处在一个典型的世界观转化过程之中。

4.休闲娱乐需求的变化。为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文化、娱乐和信息将会成为新的消费增长领域。小康社会状态下,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呈现出多元性、时间性、时尚性、个性和层次性特征,这些休闲娱乐需求特征恰与休闲体育本身的特性相吻合。

(1)多元化特征:小康社会从人们对文化精神生活的需求看,人的多方面发展自我的欲求越来越强烈,休闲娱乐需求体现在心理、情感、成就感、智力、肢体表达等多个方面,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2)时间性特征:休闲娱乐需求分布受休闲时间分布影响,具有较强的周期性。在我国,休闲需求集中体现在节假日,形成消费高峰,出现所谓的“假日经济”现象。实际上,“假日经济”是我国休闲经济的特殊表现形式。

(3)时尚性特征:从客观上说,时尚是一种经济现象,它反映了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工艺技术的进步,时尚可以为企业带来滚滚财源。

(4)个性特征:一方面,由于休闲消费是人们满足其自我发展和个性展示等非生存性需求的各种活动总和,受主体自身因素影响大,在休闲消费中不论是消费项目还是消费时间,呈现较强的个性特征,表现为有人喜欢体育旅游,有人喜欢沉溺于电子竞技,有人则喜欢痛快地去健身。

(5)层次性特征:休闲娱乐需求是有购买力的欲望,对于每个人的休闲需要,在各自经济条件的限制下形成不同层次的休闲娱乐需求;另一方面消费者文化素质、兴趣爱好的不同,在同种经济条件下,也会造成休闲娱乐需求具有明显的层次性。休闲娱乐需求一般包括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两个层次,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需要一定经济条件的支持。从结构方面来看,休闲体育需求由活动需求、环境需求、体验需求、收获需求和满意需求五个方面构成,满意是终极目标。

综上所述,小康社会状态下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假日和自由时间的增多、现代休闲观的演变、人们休闲娱乐需求的变化等特点满足了休闲消费的基本条件,为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国休闲体育产业要抓住建设小康社会的绝好机遇,尤其是抓住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机遇,努力将产业做强、做大,争取成为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新兴产业部门。

休闲体育论文:休闲体育教育开展困境与对策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等方法进行研究,旨在挖掘休闲体育的内涵,解决高校开展休闲体育的困境。通过研究发现,加强场地设施建设和师资培训,加强校内外赛事的交流,建立完善的运动机制可以促进高校休闲体育的开展。

关键词:休闲体育;体育课程;校内外一体化

1休闲体育的内涵

一般来说,休闲体育是人们自觉自愿参与体育活动,以休养体力、精力,解脱精神压力,排遣消极情绪为目的体育活动。对增进健康、强健体魄,预防疾病与康复,丰富生活内容与加强人际关系,以及促进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形成等都有重要意义和作用。[1]

(1)休闲体育需要内心之爱。

要想真正体验休闲,需具备一种源自内心的热爱。休闲体育做为人类发展过程出现的一种文化,是不可缺少也无法替代的。这区别于那些单纯为享受追求感官刺激的活动。不是强加于人的意志之上,不受条条框框约束,它的出现来自内心的需要,是为提高生活质量,享受人生而完成的生命式活动。

(2)休闲体育要“慢”中寻乐。

在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背景下,休闲体育大部分却呈现出“慢”形式。如瑜伽、登山、钓鱼、高尔夫等。从生理学上讲,坚持进行舒缓的慢运动,可以使神经和内分泌得以及时恢复,避免体能过分消耗,还能达到放松减压的目的。同时,“慢”可以让人感受过程,享受运动之外美好事物,如阳光、草地、高山流水等。这与以往提倡的运动理念“更高、更快、更强”有不同的意义。

2高校休闲体育的价值

2.1激发学生锻炼兴趣

传统的大学体育课程内容以足、篮、排、乒、羽等球类项目和艺术健美操类项目为主,这些项目从接受体育教育开始就伴随学生成长,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社会环境影响决定了学生锻炼兴趣不足。而休闲体育内容以时尚项目为主,传递着休闲、简单和娱乐的信息理念。学生能够很快被休闲体育内容吸引并积极参与其中。

2.2丰富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

休闲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主,在参与者积极意识的支配下,使机体的生理和心理产生不同程度的良性变化。休闲体育内容新颖,如骑车、花样轮滑、徒步等内容,这些都是以前“玩”的形式出现,现在成为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容,丰富了大学生课外体育运动内容。相应的休闲运动成立社团组织,促进校园活动丰富多彩。同时,休闲体育表面是“吃喝玩乐”,但实际上是激起人们潜在欲望,帮助学生认识和学会处理学习和生活的关系,怎样更好学习和生活。

2.3缓解压力,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力。

当代大学生既要面对日常的学业、生活、社会交流等现实问题,同时还必须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休闲体育帮助大学生适应社会,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特殊的作用。长期从事休闲体育可以有效减缓紧张的学习节奏和心理压力,调节情绪反应强度。休闲体育多数以合作、集体形式出现,能拓展学生生活环境和生活内容,帮助他们能够快速适应环境,提高生活能力和对生活的认识与感触,培养了他们的集体意识,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3高校休闲体育开展现状

3.1体育场馆设备存在不足

随着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学生人数继续增涨,场馆数量却增涨缓慢,原有场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体育活动的需要。现在增设休闲体育运动,将对现有场馆提出更高要求。我国高校体育馆多数是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场地。而休闲体育运动形式多样,灵活多变,占用空间大,多数项目又是走进大自然中。这些特点决定了学校需要重新规划场地,并研制相应项目的运动设备。

3.2休闲运动体育师资缺乏

一项新兴运动进入学校除了场地设备外,还需要专业的指导教师。高校教师编制已经饱和,再进新教师困难重重。培训现有教师又需要时间和精力,这给休闲运动开展设置了障碍。3.3休闲体育运动机制不健全大部分高校缺乏开展休闲体育的有关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引导措施和发展休闲体育的环境。课外体育活动集中于大一、大二学生参加,大三大四学生基本被抛弃运动之外。学生社团活动还没开展起来,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没有固定的组织团队,缺少效率和科学性。

4建立校内校外互动的休闲体育氛围

4.1拓展运动项目

高校体育课程内容更多集中于传统的、“老项目”上,这样可以照搬照学,开展起来省事省心。这些运动项目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内容缺少新颖性,二是体育教学时缺少新型理念注入。因此,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应该增加一些新颖时尚的运动项目。现有高校休闲体育增设的内容从实践中看都受到学生青睐。比如,网球,这个消费型运动已经成为多数大学校园的时尚风景。定向越野也走进校园发展成校园定向。社会的进步使社会休闲内容更新加快,学校体育也应该跟紧社会发展的脚步,抓住学生开放的思维视角。从两方面进行休闲体育课程引进。一是可以通过秉承“拿来主义”主义,把发达国家已经发展起来的运动为我所用。二是改革传统项目,把社会新兴运动与学校体育结合,蕴育出自己的休闲体育内容。

4.2丰富课外休闲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课的有效补充。高校的课外体育活动还是以传统体育项目为主,田径项目、跳绳、拔河、球类等还是占据着主要位置。休闲体育活动应当促进课外活动内容多样化。可以改进传统体育项目的场地,进行武术、气功等锻炼;可以简化竞技规则,发扬现代气息的运动如街舞、国标舞等;还有对场地设施要求较高的新潮项目,比如滑板、骑车、攀岩等项目;还可以根据学校地理条件因地制宜组织活动如户外徒步、登山等。这些有一定趣味和刺激的运动项目可以吸引学生参与其中。组织方式设置校方、班级、学生体育社团三级管理系统进行活动组织。

4.3加强休闲体育场地建设和师资培训

由于休闲体育进入校园时间不久,场地匮乏严重影响其开展。有效利用寸土寸金的校内场地进行建设是休闲体育项目发展的保障。场地建设既要依据项目需要,便于综合利用,同时还要保障项目开展的规范化、安全性。教师业务能力是休闲体育开展效果的保障。因此,加强师资队伍的专项培训,从网络学习,参加上级统一组织培训,组织教师进行项目研讨和交流等手段实现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

5结论

做为一个全新的课程,一种新的运动观念的休闲体育在高校开展并不广泛,存在着场地不足、师资不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通过提高对休闲体育的认识,加强师资和场地建设,加强休闲体育宣传和校内外赛事交流,可以有效促进休闲体育在高校中的开展。

休闲体育论文:休闲体育学研究

1应用目标设置理论转化体育学困生的步骤和方法

1.1明确目标设置者

体育教师在制定目标前,要将学生考虑到其中,好能与学生进行一次有效的沟通,征求他们的意见,以免事倍功半。

1.2客观评价学生的能力

在确定好目标设置的对象后,紧接下来就是对对象进行一次诊断和分析,如运动技能水平、生理水平及心理素质等。如在足球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的生理机能、身体条件、技能水平、接受能力等情况进行诊断和分析。

1.3应尽量设置切实可行、明确、具体、可测量且容易观察的目标

大量研究证实,设置明确、具体、可观测的目标要比设置一般性的目标(如“再跳高一点”,“手指拨球再多一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他们形成有效的追求成功的行为,还能及时对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和检验。如教师在进行800m教学时,一名女生体育学困生800m跑目前的成绩是5min,教师为其制定的目标应该是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后要提高1min,达到4min,而不是一个月训练后,成绩要有所进步。此外,体育教师在为体育学困生设置目标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及时,设置的目标既要有挑战性又要有可实现性。太容易实现的目标,缺乏挑战性,激发不了学生的动机;相反目标太难,学生经过多次尝试后任然无法实现,就会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产生挫败感,从而放弃努力。第二,应设置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的目标。许多学者认为:短期目标能对人的行为产生立竿见影的推动作用,而长期目标则能持续拖动人的行为。因此体育教师在设置目标时,不但要设置长期目标还要将长期目标,并把长期目标逐级划分为一个个短期的子目标,当子目标被一一实现后,自然就会加大终极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如在网球发球技术的教学过程中,一名体育学困生发球入区率仅有30%,教师对该生提出在期末到达70%的入区率的终极目标(长期目标),然后对这一终极目标划分等级,较高一级为长期目标,低一级为学生当前的技能水平,中间各级为个个阶段的子目标,逐步增加难度,以此帮助和引导学生实现终极目标。终极目标:提高40%,入区率达到70%以上,目标三:提高30%,入区率达到60%以上,目标二:提高20%,入区率达到50%以上,基础水平:当前的发球入区率为30%,目标一:提高10%,入区率达到40%以上。第三,应尽量设置技术动作完成目标,而不是结果目标。技术动作完成目标是指学生完成技术动作的规格和标准(如在篮球交叉步持球突破时,要转体探肩)。而结果目标是指最终的胜负(如在比赛中要击败对手)。当学生建立了结果目标后,会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取胜上,从而削弱对技术动作的注意,不利于技术动作的完成,而且结果目标是不容易调节的,如果无法取胜,就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变得灰心丧气,甚至开始质疑自己的能力。反之,技术完成目标灵活性大,且易于调整,如果学生预定的目标为篮球罚球线原地跳投的命中率为70%,经过一个阶段的训练后,无法达到,可以把目标修改为60%,这样就能使学生继续保持高昂的兴趣,抑制负面情绪的产生。实际上,当学生控制好技术动作完成目标时,就能够将自身的注意力引导到练习的任务上,从而降低焦虑水平,提升自信心,提高技术动作的完成质量,技术动作完成得好无疑会直接影响结果。第四,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目标。学习目标主要应由学生自己设置,教师给予相应的帮助和指导,这样不仅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还能让学生了解目标设置的原因、作用、目的、实现途径等,从而提高学生的责任感、积极性和创造性,避免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由于学生不了解,而盲目地、被动地去完成,导致对既定目标产生怀疑和误解,影响预期效果。

1.4给予适当的监督

教师的适当监督是必要的,但不是对完成目标的手段和方法给予干预,而是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监督。在完成目标的手段与方法上应该充分放权给学生,给他们创造更大的施展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的热情。

1.5及时反馈,了解情况

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对设置的目标提供反馈,能够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并掌握学生对既定目标的完成情况,做出相应的修改,以便下一目标的实现,逐步达到最终目标。如教师可融入学生集体中,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际操作中的遇到的困难和看法等。

1.6建立健全的目标考核体系,实施鼓励性评价

目标设置后,仅仅依靠教师的监督是不够的,还需要建立健全目标考核体系来引导和约束学生的行为活动,检查和调节已取得进步和成功,并通过鼓励性评价强化学生的个人行为。如:定期将学生每个阶段的目标完成情况公布出来,需要时还可以进行相应的排序,并将这些结果反馈到每个学生,以激励者,鞭策落后者。

2结语

总之,体育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难度大而又繁琐的系统工程,关键是看教师是否有责任心,只要教师确实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其制定明确、具体、确实可行且难度适中的目标,且在目标的实现过程中给予适当的监督、调整和反馈,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进步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目标定向,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就能从根本上实现体育学困生的转化。

作者:杜康力黄英吴映雄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运动休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物流学院

休闲体育论文:普高学生休闲体育研究

摘要:本文对长春市普通高大学生的休闲体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对影响大学生休闲体育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普通高校大学生;休闲体育

1.前言

在大学生中开展休闲体育运动,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健康、增强体质、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使大学生向着健康的、积极的、文明的、快乐的方向发展。

2.长春市普通高校休闲体育现状分析

2.1长春市普通高校大学生课余生活现状分析

休闲体育运动有利于提高学生课余生活质量,发展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但根据调查显示大学生的休闲体育运动并不科学,呈现出“闲而乏味”的特征。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现状具有以下特征:及时、从总体来看大学生平均每天的课余时间都比较充足,大都在一个小时以上。第二,从调查的年级来看,一年级和四年级同学的课余时间相对较多,而二、三年级同学由于课程安排相对集中,课余时间相对较少。总体来看,大学生课余生活方式的有效利用率较低;“健康度”也比较低。更重要的是很多人把它当作“无用时间”消耗掉了。

2.2对长春市普通高校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运动时间现状分析

对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频率和每次运动持续的时间进行了调查和统计。从大学生活动的总体频率来看,有7%的人没有参加休闲体育运动,均为女同学;经常参与休闲体育运动的有85%,其中男同学占65%、女同学占20%;偶尔参加休闲体育运动的人有15%,男同学占10%、女同学占5%。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休闲体育对男生吸引力更大,而女生在思想上不能充分认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还没有真正体会到休闲体育运动的内涵和给他们带来的乐趣。仅仅是健身而已。

2.3长春市普通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随着长春市各高校的扩招,学生人数越来越多而配套的场馆设施却没有增加,这就使得人均占有场馆的面积越来越小。有的学校挪用或占用体育场地来建学生的教室和寝室楼;有的学校正在建设中,根本没有体育馆。这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必要条件。根据调查显示24.3%和14%的大学生认为学校的体育场馆和设施“基本不能”或“不能”满足其进行休闲体育运动的需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对体育场地、器材、锻炼的环境氛围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保障场地的充足以及完备是休闲体育发展的客观条件。

3.影响大学生参加休闲体育运动的因素

3.1学习压力因素

调查显示如今的大学生学习压力大,参加各种学习班、上自习等是影响休闲体育的主要因素。当今社会学生的就业压力大,学生把大多数的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使休闲体育时间被压缩。

3.2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因素

调查显示大学生课余生活主要有三方面,一、上网;二、朋友聚会;三、体育运动。现阶段的大学生参加休闲体育运动已不单单是为了增强体质,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是大多数学生参加休闲体育运动的重要原因,它使这部分学生对参加休闲体育活动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积极主动的态度。

3.3场馆设施因素

体育场地、器材是影响休闲体育运动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大小、状况、开放程度等都直接影响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项目、组织规模、参加运动的次数等。调查显示,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学校现有的体育场馆设施不能够的满足他们进行休闲体育运动的需要。例如网球运动在近几年来得到了普及和推广,许多学校相继开设了网球选项或选修课,但由于网球场建设和维护费较高,所以有的学校场地不足,有的学校不对学生开放,这都直接影响学生参加休闲体育运动。

4.结论与对策

4.1结论

4.1.1普通高校大学生的课余时间较多,但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学生参加休闲体育运动的时间和频率都相对较少,有的同学把它当做无用时间浪费掉了。学校应该加强休闲体育运动的管理。

4.1.2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参加休闲体育的人数越来越多,现有的体育场馆设施不能满足同学休闲体育运动的需要,学校应该挖掘内部潜力以及开发利用社会资源。

4.2建议

4.2.1学校加大对休闲体育运动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和激发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运动的热情。

4.2.2学校要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和管理力度,增加相应的配套设施,提高体育馆的开放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