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体育教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体育教学论文:高中体育教学论文
创新一词,英文词义解释为创新行为、发明行为或者创造某种新事物的行为。笔者认为:它是在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发现某种相似与共同之处的能力,根据内心需求,设计研制,重新排列,优化组合,迁移提高成为一新事物,它是一种超越于实用功利目的之上的精神活动。
根据笔者理解,目前体育创新是一种演变的和渐进的过程,可以从3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
(1)教师必须富有创新精神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态度,教师必须首先成为个富有创新精种的人,只有自身具有创新精神、富有创造力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的学生。就教师的"创新精神"而言,它主要包括:创新思维、首创精神、成功欲、甘冒风险、以苦为乐精神。
(2)创新要以人为本 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还未想到,但必会喜爱的活动,要从学生喜爱的活动中找突破口,不因循守旧。主动突破教材定势与习惯性框框,在教学内容上要由以单纯的执行和完成《大纲》向以《大纲》为基础,补充具有当地特色、学校特点或时尚活动的灵活丰富的教学内容转变。例如当电视播放《排球女将》时,安排排球教学;播放《灌篮高手》时,安排篮球教学并结合"三对三"篮球比赛规则;全国甲A足球联赛期间,安排足球教学并结合"四对四"足球比界规则等等。学生个体只有在自身需要的推动下,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才能有效地促进创新态度的升华。
(3)创新必须大胆探索、求新 体育创新是他人未曾想过、做过的,常常突破传统方法,打破平衡格局,创新者的思想和行为,难免不为多数人所接受。在活动中,学生的种种创造性表现常常与错误、缺陷、顽皮、任性、争吵等联系,学生不断"犯错"的过程,其实是不断改正错误,完善方法的过程。假如不给予这类机会,轻易代替、否定,非但剥夺了学生探索的乐趣,尝试失败、内疚、挫折的情感体验、也会使学生变得懒于动脑,疏于尝试。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正确对待"良性争吵",多给学生创造"犯错"的条件和机会,大胆求真、求新。
创新是一种学习过程,需要技术知识的积累。因此创新过程是一种有组织的、时间序列的、不可逆转的和路径依赖的过程。创新是与教师的"干中学"和学生的"用中学"等活动紧密相关的。因此创新所需要的技术技能知识与其说是一种大家都可获得的公共知识,还不如说是一种特有的和带有地方、学生色彩的知识,学生的技能创新有其本身自然的路径。尽管某项技术技能的创新发生在某一时刻,但是我们追溯上去,这个实现技能创新的学生一定已经有了较长过程的该项技能知识的积累过程和学习过程,没有这样的知识积累和学习过程、没有任何渊源关系,学生要根据公共知识,实现某一活动的突然的技术创新是极其困难的。
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学生技能形成规律的定性和量化研究。例如,影响学生动作技能的因素包括哪些(如学生形态、身体素质、课堂教学结构、教法研究、学法指导、发展身体素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哪些是主要因素?现课堂教法主要有主题式、学导式、分层递进式、发现法、尝试教学法等等,其目的之一是使学生能较快地形成动作技能的巩固的动力定型。没有体育技能很难有体育活动的创造力,在创造性的活动中,技能越高,就会产生更多的新设想、新活动。
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推动学生自我评价向自我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入是教师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他们的情绪体验随时随地都会发生变化,遇到难以完成的动作,他们就会感受失败的体验,甚至随着困难的加大而放弃学习,自我评价就会出现偏差。教师在教学中不断观察和关注学生学习进程,对学习过程中的努力程度以及得与失做到及时性的掌控和了解,并有针对性让学生反馈和评估自我学习状况,让他们在不断体验、感悟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实现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情感态度的有效结合,进而奠定了自我评价创新过程性的基础。
学生的自我评价创新过程必须要有意义、有效果,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对学习前期进行自我理解与认识,包括自己的体育基础和经验,对什么样的学习内容感兴趣,喜欢用什么样的方法方式学习等,以便于自己对学习心中有数,在评价中有一个心理准备;其次是教师在学生的自我评价创新的基础上要不断体现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认可和学习行为的尊重,以便能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后续学习的追求;另一方面也要委婉指出他们出现的问题,告诉学生体育学习也是一个人的成长经历,它充满着磨炼、意志和智慧,还需要我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以此帮助与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克服困难,增强信心。
第四,帮助学生确立动态的自我评价的标准
学习过程的动态性和学生的差异性决定了学生自我评价标准的动态化,教师既要用发展性的评价理念,帮助学生制定各个学习阶段的评价标准,又要因人而异,帮助学生设计具有自身意义和特点的评价方法,使其自我评价具有实效性。指导学生确立自我评价标准的时候特别应关注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评价标准不恰当。标准过高或过低对学生的评价行为都会产生影响,评价标准过低,学生很容易满足要求,不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兴趣;评价标准过高,学生经过努力也不容易达到要求,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丧失学习的信心,也就是说,让学生正确把握自我评价的“度”是非常重要的。二是评价缺乏性。有时候由于基础薄弱,学生评价看不到自己的成绩,产生自卑感,失去信心;有时学生于高估自己的成绩,忽视自我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导致盲目自信,忘乎所以,这对学生的创新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
笔者不能用某一个学生创新过程的典型事例来刻画其他学生创新过程,每一个学生创新过程与他的创新态度、创新技能、创新思维的分布有关。每一个创新过程都是一个特殊的过程,尽管以上简略刻画了创新过程的三个特征,但是每个特征的显著性在每一次创新过程中的比重和表现形式都可能不同。
体育教学论文:体育教学论文
新课程的开展,使体育与健康教学面临前所未有的教学改革,它主张让学生通过教学双向活动,更有效地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使其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从而为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打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重现象不重本质,重形式不重实质的严重误区,体育新课程教学只是“形似”而非“神似”,必然导致体育教学效率降低,阻碍了体育新课程更好的实施。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有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进步和发展不仅有体育健康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这一方面,还包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体育新课程教学有没有效益,就是指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后,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
在体育新课程教学过程中要遵循体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即:目标性原则、渐进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和分层施教原则等。它是教学工作的准绳,但不是不变的,必须根据新的教学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也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支撑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
如在组织耐久跑时如何进行分层教学?在我日常教学中,上耐久跑学生感到很枯燥,那么怎样的教学设计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于是就设计了分层教学,教学很好,学生也不那么感到枯燥了。
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四次分层:
一是学生分层。在上课之前,通过与学生交谈、摸底等掌握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好学生的动员工作,使学生明白我搞分层教学的意图,确保学生愉快而又积极的配合我教学的开展。我是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能力和情意表现把学生分为优、差三层。
二是进行目标分层。根据学期教学计划,结合学生分层的实际,在选择教学内容上确定好各层的教学目标。
三是进行施教分层。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设计教学方法,使之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1.对于优层次的学生采取竞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练习中鼓励学生之间相互竞争,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如用同样的时间看谁跑得最远,或同样的距离看谁用时最少。
2.对于良好层次的学生,综合能力较强,他们对教学内容比较容易完成。我在教学中就注重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相互鼓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变速跑时要求用统一的步伐完成规定的距离。
3.对于学习能力较弱,我主要是培他们的学习兴趣。重点做好抓基础、树信心。在练习过程中鼓励他们要敢于实践,增强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多采用一些追逐性游戏的方式来组织教学。
四是评价分层。结合学生分层、目标分层和施教分层,采用不同层次不同评价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特别注重抓住他们闪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多加鼓励,对于错误要及时加以纠正。
通过分层教学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风,能更好的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1、强化教学的目标意识
课堂教学要根据新课程的目标来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紧紧围绕这一教学目标来进行,较大限度地减少在教学过程中的随意性、盲目性,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检查教学活动是否与目标相一致,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来矫正与目标的偏差,以确保课堂教学的各项活动都围绕这一目标进行。
2、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有效教学首先要致力于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研究表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时间和机会越多,那学生参与学习和主动学习的时间就越多,有效教学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一是发扬教学民主。课堂上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形成师生“互动”。二是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优化教学艺术,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3、注重方法指导,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是学生的有效学习,而学生的有效学习是建立学生的主动学习之上的。所以要提高学习效益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学法的指导上。在学生学法的指导中将“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合作性学习”有效地引入课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课程关于“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提出,强调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选择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运用多种方法,如体育学习方法指导应与个性培养相结合的方法,技术指导和心理指导相结合的方法,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理论指导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方法,为此教师应改变选择教学方法中出现的形式主义,正确理解体育新课程教学理念,让学生明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真正做到会学、善学、巧学和乐学。
4、充分利用体育资源
(1) 开发利用体育人力资源
在体育教学中,有时会遇到难度较大的教材,有些学生往往会出现畏难情绪,甚至不愿意或不参加练习,但如果体育骨干积极带头,那些被认为难度较大的教材被他们很快掌握了,就能够消除其他学生的心里障碍,增强学习信心,激励他们积极参加练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体育骨干,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让他们带领各自小组来进行活动,以分层教学的方式,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克服畏难情绪,从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开发利用体育物力资源
根据各自学校现有的水平,开发利用一些体育资源。如废旧汽轮胎在跳跃教学中的运用,矿泉水瓶子在田径、篮球、足球教学中的运用,以及各种体育游戏中的运用等等。如在游戏中使用矿泉水瓶子。
① 赶猪。学生手持接力棒将矿泉水瓶子向前赶,并使其贴着棒各前滚动。可以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
② 矮人赛跑。将矿泉水瓶子夹在大腿与小腿之间,模仿“矮人”行走,比谁快。发展了学生的下肢力量。
③螃蟹行。两人一组,背靠背中间夹一个矿泉水瓶子,模仿“螃蟹”侧行比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我们的目的是要通过体育课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使学生得到有效的发展。因此教师要从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入手,加强课堂管理、合理选择教学策略,保障课堂教学目标的实施,真正走上优化课堂教学之路,从而确保体育新
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
体育教学论文: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摘要]
本文通过对传统体育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根据当前小学体育新课程的理念,对小学体育课教学策略进行了实践探索,并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学生需求和注重发展性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尝试,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教学策略 学习兴趣 主体地位 个体差异 多元评价
体育教学策略是当前教学研究的一大热点问题。它作为解决教学问题的途径,无论是教学理论的深化,还是对教学实践变革都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体育教学策略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根据实际的教学情景而采用的有效教学措施、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本文就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作以下探讨,以求对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
传统的体育课教学,过分偏重于知识技能等认知内容的传授,忽视学生不同的需求,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情感缺乏关注,使一部分学生失去了对体育课的兴趣,影响了教学效果。体育新课程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为此,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1根据学生生活经验设计富有趣味性游戏
兴趣是一个人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的内在驱动力。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易模仿等心理特点,在设计活动时坚持趣味性原则更显重要。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生活化、有趣味,学生才会有兴趣、才会积极参与,克服困难坚持下来。为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实际进行恰当地改编,把一些内容改编成学生生活中经常“玩”的游戏,这样,学生能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从而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1.2运用多种激励方法提高学生活动兴趣
教学中正确的激励方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能乐于接受新知识,在遇到困难时信心倍增,提高学生新的学习动力。合理运用语言、非言语性的激励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1.2.1正确运用语言激励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赞许可以用无数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要避免用简单的说:“好”或“很好”,否则会使学生心理上得不到满足。教师可以说:“你做得非常好,老师很喜欢”,“大家来看某某人的表演,他做得真棒!”“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等语言进行激励。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教师与学生间关系,更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活动的积极性。
1.2.2运用非言语的激励
教师在上课时体现的仪表美、体态美所产生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是一种无言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产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们在活动中表现得很出色时,教师对他们微笑、点头、竖起大拇指等非言语性动作奖励将会给学生莫大的鼓舞;教师经常走近学生身边拍拍他的肩,摸摸他的头,对学生表示出一种无声的赞扬;在活动中教师经常注意用视线接触学生,告诉他们老师在注意他们的方法,对提高学生活动的积极性都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1.3重视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交往和建立民主和谐师生关系
陶行知先生曾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我想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只有怀着一颗童心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去感受他们的情感,师生才会成朋友。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强调和突出教师的“中心地位”,却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师生的积极互动和共同发展,这种没有情感的教学往往使学生只是被动消极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逐步下降。新体育课程特别强调教学中关注和尊重学生,教师要用爱心去引导他们学习,注重与他们的情感交流,这有利于增进师生感情。教师的良好情感能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映,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就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平时的教育教学,要给学生以足够的心理安全感。
布鲁纳说过:“知识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习和发展是学生的权利。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我们应不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有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发展的机会,只有那些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体验的教学,也只有那些能够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足够的活动机会的教学,才能诱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激发其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努力使学生将体育学习和活动作为自己的内在需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意识,从而使学生课内学习体育的热情不断高涨,课外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断提高。
新课程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排斥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需要进行示范和讲解,仍需要指导学生纠正错误动作,但教师不要过多强调自己的指导作用,不要过多地花时间进行示范和讲解,应该给学生留有尽可能多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释放情绪和体验愉快,并获得更多的认识和理解,从而使学生具有学会学习的能力和具有“终身体育”的意识。
学生在体能、运动技能、爱好、个性等方面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后天的学习上,而且与先天的因素有关。如果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待具有个体差异的学生,对所有学生提出同样高的要求,会造成有些学生获益,另一些学生则可能会遭受挫折或失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促使每一节课学生都受益;对学生的课堂评价与学习成绩评价等方面应根据标准要求进行改革,从而使每位学生既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又体现了每一个学生自身发展的价值。
3.1面向全体,切实关怀每一个学生
从健康角度看,每一个人的运动需求和运动表现都不尽相同。因此,在新体育课程教学中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从保障每个学生受益的前提出发,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需要,对发展水平不同、能力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那些动作发展好的学生要适当提高难度,让他们“玩得有劲”;对那些发展较差的学生则降低动作要求,让他们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新的学习动力。
体育新课程更加倡导对体育学习“弱者”的关注。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采用特殊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强者”和“弱者”都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发展,提高体育学习的自尊
心和自信心,以激励他们主动、积极地投身于体育活动中。3.2注重发展性评价
评价目的是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利手段。在以往的体育学习评价中,体育教学评价过多地强调体育的功效性,注重于运动成绩的评价,体育教师往往是根据全国或省市的某一统一标准来衡量每一个学生,这种评价往往对体育成绩好的学生给予特别的关注和关心,这就造成这些学生高人一等,同时也影响了其他同学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体育新课程学生的学习评价,既要重视对学生知识的考查和身体素质测评,更要注重对学生技能技术考查,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情感、兴趣、意志、习惯等心理素质培养和评价。评价主体要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要改变教师包办评价状况,增加学生自评、他评、过程性评价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教师在具体的评价中采用的内容和方式应该是、科学的,评价中就应该尊重个体和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因材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不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和有效调整教学过程,促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和不断进步,真正体现评价的公平性和教育功能。
体育教学论文: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求新、求异的心理较强,这就要求我们每节课都要有新意,用新鲜的事物、形式或角度来刺激学生,启动学生活动的动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乐趣,从而达到“健康及时”的课程目标。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提出以目标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各地、各校以及教师都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去达成课程学习目标,在这个广阔的空间内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发现、去探索、去耕耘、去创造,以便我们的课堂更贴近学生的需要。
一、追求开放多样的教学内容
1、做到教学内容多样化
根据儿童好动、好玩的心理特点,每堂课的教学内容要多样化,一般不少于三个项目,各项目的时间安排不宜过长,组织教学要紧凑。即使同一内容的教学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例如,在30米跑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变换跑的形式,如往返跑、各种姿势的起跑、抢物跑、折线跑、过障碍跑等,丰富教学内容的内涵和外延。
2、做到教学内容游戏化
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内容一般都比较简单,没有较难的技术,是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的。把教学内容进行游戏化的改造,让学生在体验乐趣的同时掌握一定的技能。如在进行队列队形练习时进行游戏化改造,学大雁排排队、推火车等形式,提高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3、做到教学内容循环化
教学内容的单一重复有利于掌握一定的动作技术,但是也易引起学生厌烦,我们可以对多个内容进行一定的循环,每节课可以从不同的点切入,每节课的 切入点要有一定的联系和提高。这样每节课渗透一点新的内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4、做到教学内容生活化
许多的教学内容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教学内容生活化可以从两个方面切入,一方面我们的教学内容设计的主题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如一次郊游,走在平路上——慢跑;爬山——原地高抬腿跑;过独木桥——两手侧平举,足尖跳;盘山道走——曲线行进。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引用学生日常玩耍中对教学内容有帮助的活动,如,打沙包,跳皮筋等。
二坚持教学方法的创新完善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安排、变换自己的教学方法,运用合理、新颖的教学组织形式来调动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
教学形式要多样,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采用多种多样生动活泼的 、能使学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例如,分组轮换、小组合作、竞赛、展示互动、探究讨论等,可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 教学主题要多角度
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童话故事,针对这一点进行情景教学,课上先把学生的思维引入童话意境中,再渗透教学内容,可以使单调的学习变得有声有色。主题还可以是学生喜欢的动画片、电影,生活中的某一个场景等。
2、 教师言行要有魅力
教师形象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通过一节课,学生就能判断这位教师是不是自己所喜欢的,而教师形象主要靠自己的言行举止来体现,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手势、眼神、语言”的作用,即采用“手势指挥、眼神暗示、语言激励”的组织方法。在实践中我们要善于总结和挖掘其中的内涵,使自己的言行更加贴近学生,提升我们课堂教学的魅力。
三、丰富教学手段以激发兴趣
教学手段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就像舞台上的道具对于演出效果所起的作用一样,多种教学手段的介入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
1、 视觉的刺激
图片是最直接的视觉刺激,它具有逼真、形象、美观、新颖等特点
,多变的图片不断地给学生全新的感受,刺激学生活动的欲望。我们还可以把活动场地安排画在纸上,来帮助小学生理解授课的意图。
2、多媒体的运用
适当的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要,精心设计一些多媒体课件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这个课件可以是有关技能学习的,或者是体育常识方面的,也可以是体育欣赏方面的,那具有代表性的画面、优美的艺术造型、简明的文字显示加上生动的语言解说总能给学生以深深的触动。
3、听觉的变换
除了哨音,可以通过音乐、小号、鼓声来对学生产生刺激。如学动作时,播放点有节奏的音乐,会让学生耳目一新,取得好的效果;比赛时,可以用音乐来渲染气氛,用小号和鼓声来加油助威,所有的学生都会身心愉悦的
此外,在场地和器材方面也要多下功夫,注意开发设计,保持学生的新鲜感。
总之,只有抓住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满足学生需求,让他们真正喜欢上体育课,就抓住了新课程的本质,也必能达到“健康及时”的课程目标,我们的体育课也因此而永葆生机。
体育教学论文:学生主体性体育教学论文
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直接关系着教学效率。传统教学的师生关系定位为对立关系、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往往无视学生个体的心理、情感需求,没有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与互动,只是单纯而单向地传授知识与技能。这并不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不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是建立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之上,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而友善的朋友关系、伙伴关系,学生有着与教师平等的地位与权利,整个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时刻进行着情感的沟通,是教与学的统一,是多向互动的过程。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自身被尊重与被认可,更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期待与鼓励,这样学生才能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挖掘潜能,实现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为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克服“师道尊严”和“以教师为中心”的倾向,创设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给他们提供表现和成功的机会,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值得尊敬、值得爱戴、值得信赖、值得亲近和值得学习的人,同时还必须承认每个学生都有尊严及其情感和需要,重视他们自主学习的探索过程、参与过程、合作过程、情感过程,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体会到作为一个独立人的尊严和幸福感,从而使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二、构建和谐的教学环境
学生只有处于和谐而愉悦的教学环境之中,才能激起学生的快乐参与、主体参与,否则学生消极情绪占主导,不仅会降低教学参与度,还会抑制学生的兴奋点,造成学生主体性的缺失与教学的低效。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为学生构建和谐而开放的教学环境,要让学生感受到轻松、愉悦,能够呼吸到更多自由的空气,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认真学习、积极锻炼,实现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1.微妙的情感互动。
情感是一种微妙的东西,情感参与的教学是快乐、轻松而自在的。而长期以来受应试教学观的影响,教师将自身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者,单纯地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定位成知识的单向传递,认为学生只要能够记住教师所讲的理论,遵照教师指令展开训练就是成功的体育教学。现代教学非常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这样更能为学生构建愉悦的教学环境,拉近师生关系,从而实现学生的快乐参与、主体参与。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用自身积极的情感包括对体育的热情、对学生的热爱换来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热爱、对教师的喜爱,激起学生积极的情感,在师生之间展开积极的情感互动,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枯燥、繁重的训练,而是在师生之间进行愉悦而轻松的互动。
2.充足的自我空间。
事无巨细,凡事亲历亲为,将学生管得过严、过死,这样会严重地束缚学生的思想,抹杀学生的个性,会让学生失去原来的天真活泼,失去个性,只会死记理论,模仿动作,这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体育目标。我们要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给予学生展现个性的舞台,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感,激发学生的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释放学生的潜能。因此,在活动中少一些“必须怎么样,应该怎么样”,多一些“你会怎么样,想想还能怎么样”。
三、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学生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和个体差异,这是不可回避的现实。要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要正视差异、重视差异,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生理特征、心理特征与身体状况,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不可否认在控制教学进程、提高教学效率上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存在着非常大的弊端,就是忽视学生身体的差异性,统一的教学方法、统一的训练活动、统一的训练目标,将整个教学控制得死死的,无视学生间的差异,这样会严重地打击学生学习信心,压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而直接造成学生主体意识的缺失。在体育锻炼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身体状况、接受水平等的不同,设计不同的训练活动,实现活动目标分层。这样就可以避免一些身体素质差的学生感受到活动强度大难以完成而不愿参加,而一些身体素质好的学生认为过于简单也不愿意参加的现象发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可以根据自己身体的承受能力与接受水平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训练活动与训练目标,这样就可以真正实现活动面向全体,全体学生都能基于自己的身体状况与认知水平来主动完成,让全体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这样才能在活动中尽情地展现自我、释放自我,才能较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作者:胡建勇 单位:河北省迁安市夏官营镇夏官营中心小学
体育教学论文:合作竞争意识下体育教学论文
一、合作竞争意识培养在体育教学中的必要性
随着新课标理念的不断深入,教育方式也相应地出现了多样化的局面。为了让学生更快地适应这种环境,教师们一直在寻求一种能够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并且积极钻研的教育模式,因此,培养合作竞争意识的教育方式应运而生。近年来,培养合作竞争意识的教育方式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数学、语文等文化课教育,并且取得了非常惊人的成效。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更是促进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掌握了一个有效健康的学习方法。由此而观之,在小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有必要也非常应该注重合作竞争意识的培养,这对小学体育教育的有效开展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及时,在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合作竞争意识对强化体育教学观念,对完善教学模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培养合作竞争意识,有利于教师建立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不能擅自体罚学生,以学生能够接受好的教育为目标,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和体育成绩。
第二,在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合作竞争意识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锻炼和团队精神的培养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合作竞争是所有体育运动的重要特性,篮球、足球、排球等很多体育运动都是在团队合作的基础上才得以完成。如果一个团队没有合作竞争意识,这个团队必然会被淘汰,消失于体育舞台。因此,合作竞争意识在体育运动中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更应该从小就培养学生,让他们拥有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合作竞争意识培养
1.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个人竞争意识
众所周知,所有的体育运动存在性和竞争性。沐浴在光辉下的永远是及时名,亚军的色彩总是黯淡的。所以我们要保持一颗竞争的心,在锻炼中不断努力,提高自己。因此,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们要保有竞争意识,让体育竞争的概念植根在他们的心中。同时,培养学生永不言弃的精神。比如,在“游泳”运动的体育教学中,总有一些没有游泳经历的同学在水池边上徘徊,不敢下水。他们这是产生了畏惧心理,畏惧自己的内心,害怕自己的失败会在同学中失了脸面。我们要及时发现这种现象,并且针对这种情况与之进行沟通,让他们看到其他同学在泳池里面的情形,使他们产生与之竞争的意识,然后再给他们有效的帮助,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勇敢地下水。
2.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古人云“:众人拾柴火焰高”。个人的能力始终是有限的,只有全体人员合作、齐心协力才能创造出奇迹,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体育运动虽然是具有竞争意义的,但是要取得成功,还是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也就是团队合作。因此,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所以我们就需要在小学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我们需要如何做来培样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呢?
及时,我们需要在平时的课堂上培养
课堂是老师教授学生知识的地方,也是学生学习时间最长的地方,远超在操场上上课的体育。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个关键,在平时的课堂上就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比如,我们可以按照同学的学习习惯、兴趣、特长,合理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固定小组,让他们合作,学习彼此的优点和长处,达到共赢。我们也可以让成绩的同学和成绩偏差的同学结成一组,让成绩的同学带动成绩偏差的同学学习,自己也增加了学习的时间,实现了共同进步。当然,我们也可以让同学自由结组,互相学习别人的优点,鼓励学生生活在班级这个大的集体里,奉献自己的力量,维护集体利益,让他们明白,只有相互配合,相互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第二,我们需要在体育活动中培养
学生们合作的意识体育课是让学生锻炼身体的课堂,也是培养他们团队合作意识的重要舞台。在体育课上,教师可以在组织学生热身后,进行简单的群体活动。比如,班级间的拔河比赛、排球赛、接力赛等活动都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有效方式。通过学生间的交流沟通,让他们选择自己擅长的位置,然后一起努力,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比赛。不管成绩如何,大家都能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从而自然而然就树立了团队合作的意识,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三、结语
总之,合作竞争意识是学生发展进步必不可少的要素,已得到了很多教师的认可。在小学体育教学的课堂上,合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是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学习氛围,让课堂充满活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有效手段。当然,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
作者:陈兵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新洋港实验学校
体育教学论文:德育教育中职体育教学论文
一、在活动要求中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的活动形式是多样的,活动范围也十分广泛。虽然大多时间体育课都是室外活动课,但是体育活动也必须要有严格的规范要求,只有要求做到位,体育活动才能得以顺利实施。在中职学校,学生们大多认为体育课是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课堂上的纪律一般较差,体育教师久而久之也懒于严格管理,以至于恶性循环。事实则不然,严格的规范和要求,正能为培养中职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和的道德品质提供了条件。体育课堂的教学常规正是组织好体育课的保障,不容忽视。课前,要求体育委员提早带领大家到锻炼场地,不能迟到,且同学们要穿运动鞋、运动服;上课时,要求学生仔细听讲、认真锻炼、互相互助、爱护体育器材。学生从集合整队到队列练习再到队形变换都有着规范的要求,学生们要听从体育教师的指导安排。如果体育教师能坚决做到把体育课堂的教学常规落实到体育课中,那么对培养学生听从教师指挥的习惯将大有益处。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体育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不同的锻炼内容所包含的德育因素也不同。比方说,竞走项目锻炼学生的耐力;长跑,侧重锻炼学生的毅力和恒心;武术表演侧重于锻炼学生吃苦的精神;球类运动侧重于锻炼学生的果断、自信及坚韧等能力。所以,体育教师要根据不同活动形式的特点,有目的性地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具体的教学中去,以达到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诸多良好的思想品质的效果。让学生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中,不断地协调自己的各种能力,要让学生明白做任何事情都是要经历一定的磨难的,凡事不能一蹴而就。同时也要教育学生要正视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只要有坚强的自信心、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就能获取成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时机,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表现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有的学生耐力素质、意志力差,在5000米长跑的达标训练中往往不能坚持到底,半途而废。这时,老师可以讲一些各届奥运会运动员奋勇拼搏的事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培养学生坚毅的意志力。事实证明,学生在体育课上受到的激励往往大于其它课程。
三、在学校运动会中渗透德育教育
校运动会是体育项目的竞技平台,很多学生都很期待能在校运动会上大显身手、一展风姿。学校的运动会是较大的集体活动,这就为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创造了条件,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往往升华于此。运动会是要求全校师生有组织、有纪律、有合作、有互助,共同完成的一项重大赛事。在运动场上,参赛的学生为了集体的荣誉,努力拼搏,勇争及时;不参赛的学生,为本班的运动员呐喊加油。体育教师如果能下到任教班级去和班主任一起共同加强班级的集体荣誉教育,那效果会更加明显,有助于班级学生形成强大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养成团结协作、平等竞争的精神。在运动会上进行的体育比赛,更能增加学生间的交流,拉近了同学们的距离,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催人奋进,给人愉悦,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健康发展。例如-学生没有取得好成绩,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使其增强信心,为下一次上场而积攒勇气;学生勇夺冠军了,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不能骄傲自大,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比赛心态。在比赛中,教师要教育学生注意安全,不计个人得失,养成个人坚决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及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四、在突发事件中渗透德育教育体育教学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并且大多在室外进行,所以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意外或者突发的事情。比如:在一次三步篮的上篮训练中,一名同学在多次上篮不成功的情况下有些急躁,在一次上篮中意外摔倒。由于在半空中重心偏离,学生落地时候摔得不轻。体育教师首先要对受伤学生进行妥善安排,查验伤情,决定是否就医。教育要利用此事对伤者本人和其他同学也进行安全教育、自我保护教育等。正确防范和如何处理突发事件是摆在中职学校体育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因为中职生相比于普高生而言不好管且更爱动。所以,体育教师要善于处理突发事件,并能利用不可预料的事件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德育教育,变不利为有利,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体育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发现有错误应及时指出纠正,发现好的表现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明辨是非,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德育水平。
四、总结
总之,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抓住各种机会,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体育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把德育贯教育穿于整个体育教学的始终。
作者:王统路 单位:浙江省长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体育教学论文:篮球裁判案例教学法体育教学论文
一、案例教学法在篮球裁判教学中的作用
1.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大家都知道,在每场篮球比赛中都有裁判员,裁判员不但是比赛的管理者和服务者,更重要的是执法者。所以要想做一名合格的裁判员不但要熟练掌握相关的比赛规则,还要能够在实际的现场执裁中对其进行灵活的运用,对现场出现的情况要灵活处理,以次来保障比赛公平、有序、精彩、激烈地进行。以上这些都是在建立在裁判员合理的掌握和利用篮球裁判知识的前提下,通过对不同的现场执裁的实践案例所取得的,只有这样,才能才能对篮球运动背后的有关裁判方面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和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多种方式加以利用,像分组来研究讨论,或者是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演习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深入实地的了解学习所要掌握的裁判规则以及相关的法规。不论什么样的比赛就可以很快的做出反应。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相比,其优势在于能真正有效的去对实际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
2.使学生的听课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都知道,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对案例教学法的使用,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结合不同类型的“案例”进行有效地分析和学习,从而使一些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这样有利于学生深入案例跟亲临现场差不多,有一个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了学生对裁判教学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去学习,主动地参与和课堂有关的活动。这样不但使学生的听课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也让篮球裁判教学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因为篮球裁判教学从专业上看,其专业性相对来说强一些,所以对任课老师的整体素质有一个很高的要求,也就是说篮球裁判教学不是随便一个体育老师就能上好的。通过了解我们知道,要想使篮球裁判课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对于任课老师来说,就需要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对教学案例进行设计,案例的设计不仅要让学生感兴趣,而且还要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所设计的案例要与实际出现的问题有效结合,通过对案例进行不同的分析让学生去领会、获取有效的知识。这还要求任课老师熟练掌握篮球的裁判规则和现场的相关知识,这样不但有利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还是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二、案例设计的相关原则
1.需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对于篮球裁判学习来说,一般分为对裁判法的学习、篮球规则的学习和临场实践学习三部分。相对来说裁判法和篮球规则方面的学习内容很复杂,所以对这两个方面的学习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所以才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每个案例的设计都要以裁判法和篮球规则为依据,来实施教学。在就是要与真实的比赛资料相结合,对案例进行设计,案例的每个细节都要结合比赛资料进行仔细的整理,这有这样才能保障我们案例设计的真实性和实用性。此外最终要的事要保障把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达到每个案例都来源于实践当中,但是又比具体的实践要高,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
2.要遵循典型性和针对性原则。目前来看,在实际的篮球比赛过程中,攻守对抗的形式日益激烈。这些变化对于篮球比赛的裁判员来说,在实际的执裁过程中,会遇到复杂多样的状况,所以在进行案例设计的时候就要根据实际考虑多方面的构成因素。首先要掌握相关的理论内容,从而去考虑积极思维意识得到有效加强的方法。在就是通过对真实比赛资料的搜集,把有代表性的片段摘出来播放,让学生通过观看来理解。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和有效理解,促使学生对案例的时间对象进行详细的掌握,此外还可以认知裁判在实际的比赛中的职责分工,从而让学生对篮球裁判相关的知识有一个多方面的了解。此外,案例教学法会促使任课老师有意识的、有针对性的去设计生动形象的案例,从而让学生对教学重点和难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便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充分理解和熟练掌握。
三、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措施
在具体的案例教学过程当中,要保障理论知识的有效利用。对于裁判法和篮球规则的相关美容来说,对其学习是一个比较枯燥乏味且漫长的过程,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案例教学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就需要老师在设计案例的时候把相关的理论知识合理的运用到情境当中。同时还要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果在实际的篮球裁判教学过程中,有问题出现,老师要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四、结束语
总之,对篮球裁判案例教学法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可以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使学生对篮球裁判知识的理解力增强,从而激发学生对篮球裁判知识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案例教学法在篮球裁判教学过程中起了很大的积极性,实践发现案例教学法确实在篮球裁判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杨明辉 单位:湖北省咸丰县及时中学体育组
体育教学论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一、巧用自制教具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积极开发体育课程资源,尤其是发挥自主研发的课程资源的优势作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体育的积极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体育创新能力。”因此,我们小学体育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结合教材知识内容,合理进行体育自制教具的开发和利用,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热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在进行“短跑训练”的教学时,教师和学生课前一起制作了“短跑训练协调性与频率练习梯”(如右图所示)。该教具取材容易,制作也比较容易,将透明塑料带按50厘米剪成10段,然后用5米的尼龙带以40厘米的间隔连接。其可以广泛推广使用,主要用于提高短跑训练的协调性与步频。使用方法是练习者从一端开始,单脚或双脚也可单双脚交替跳入梯子的方格中。在业余训练中经常地运用此教具进行步频和协调性的练习,开发出了队员的自身潜力,提高了运动成绩,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设置游戏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体育训练效率
通过设置游戏环节,可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提高体育训练效果。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应根据学生喜欢游戏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科学设置游戏环节。尤其是户外运动项目,更应该为学生搭建游戏平台,在游戏中训练学生的体育活动技能,增加学生动作的规范性和协调性,使学生从中感知体育运动的价值,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提高体育训练效果。比如,在进行“双人跳短绳”的教学时,在基础知识学完之后,我设计了游戏环节,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大组,进行双人跳短绳比赛。合作小组进行充分的讨论和研究再进行双人跳短绳训练,课堂氛围活跃,同学之间配合默契,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种教学模式,有效调动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作用,提高体育教学的直观效果,实现高效教学
多媒体以其直观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体育教学也一样,很多知识点需要多媒体的辅助作用。通过视频展示和图片说明,可以有效降低学生对体育过程性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实效性。尤其是小学体育教学,更适合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小学生喜欢直观的教学素材,因此,我们体育教师应科学选择多媒体手段,整合品质课程资源,实现高效教学。比如,在进行“立定跳远”的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立定跳远的动作讲解视频。每个步骤都是通过图片定格、文字提示、语言讲解来完成的,使学生深刻理解了立定跳远的几个环节。即:(1)预摆:两脚左右自然开立,两脚之间的距离与肩同宽,两臂向前后方向摆动,前摆时两腿要伸直,后摆时要屈膝下蹲以降低重心,且身子要保持向前倾斜的姿势,手臂尽量往后甩,以保障身子的平衡;(2)起跳腾空:两脚迅速往后蹬地,手臂快速往前上方摆动,同时让身子充分展开;(3)落地缓冲:收腹举腿,小腿尽量往前伸,两臂快速往后摆,再屈膝落地。学生看完视频,通过对视频、图片、文字的感知,深刻理解了立定跳远的动作技术要领。在实践训练中,绝大多数学生能够高质量地完成了一整套的立定跳远动作,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实现了高效教学。
四、结语
总之,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愉悦学生身心,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我们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锐意进取,科学施教,不断探索体育教学新模式,从而落实学生自主学习地位,打造高效体育课堂,落实三维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体育学科素养。
作者:徐立 单位:河北省迁安市扣庄乡寺前小学
体育教学论文:职业中专体育教学论文
一、职业中专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理念创新
近年来,不断的改良和创新体育教育的教学理念,并逐渐走向成熟。1996年制定的体育教学刚要中指出了把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当成是体育教学的目标。现在,国内这个方面的发展方向已经发展变化,不再是以前那种单向形式的生理类体育发展,而变成了包含多个方面的体育观,比如社会、心理等,并且体育的想法也发生了改变,不再只是考虑强身健体,而是逐渐地考虑一生体育、愉悦体育等。不断变化的这种理念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非常有帮助,能够为其创造一个舞台,不过,他们想要在这个舞台上充分地表现自己,那么他们必须事先具备先进的的体育理念。因此,体育理念也要慢慢地改革并发展,把这种理念融入到学生思想之中,经过长时间的改革创新,中职学校开展的体育教学工作才有可能发生变化。
二、职业中专学校体育教育内容的创新
现在,中国早就开始大面积实行素质教育,然而中职学校所开展的体育教学内容和当前的学生具体情况不符,同时在体育教学的发展过程中也不能更好的适应。因此,需要对该类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加以改革。现在实行的《课程标准》之中,虽然包含了相应的内容提纲、学习目的,但是具体的教学内容并没有提出来,基于此,体育教师要进行创新,改变原有的传统教学理念。及时,按照学生情况来开展教学,例如考虑学生的身体状况、兴趣爱好、运动技能等方面,以此来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教学目的。第二,改革创新体育内容必须要符合《课程标准》的相关内容,以此来制定符合自己学校的学习目的和教学内容。第三,充分考虑学校的教师情况、体育场地情况等因素,基于此来改变教学内容。职业中专体育老师根据这三个方面来修改和创新目前实行的教学内容,制定一个详细的培养目标,将原来培养单一技能的目标变换成促进学生综合实力的发展。教师在选取体育教学内容上,以免按部就班的情形出现,而应该积极改革,改变原有的教学思维,制定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逐渐更新和修补体育教学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运动感兴趣,提升学生的身体实力,从而将一生体育锻炼的目的实现。
三、职业中专体育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1.推行情景形式教学,让学生参与到设计的运动情景之中,并在其中扮演相应的角色,来体验运动者的感受。
教师在体育教学的时候,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等,设置有关情景,展开内容丰富的教学,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所以,在进行体育课堂教学的时候,用心去设计一些教学中的相关场景和内容,使用符合科学的教学方式,让开展的课堂变成学生用心学习的乐园。在开展教学的时候,也可以开展游戏来增加学生对运动感兴趣。学生自主参加,构思游戏相关内容,这样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之中轻易的掌握运动技能,慢慢的就养成了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了运动的兴趣,树立了终身体育观的目的。
2.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当作主体,学生喜爱的活动当作出发点,指引学生合理地进行锻炼。
要创新,就要不在受到传统思想的约束,大胆的去探究。老师与学生面对面的时候,不要简简单单地就否定一个学生,要鼓励他们,并给予一定的思考时间。教师要培养他们进行创新的兴趣,还要推动他们去开发自己的思维能力。出现一种创新活动就会出现一个新的活动,老师传授重新组合的方式,学生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组合。教师除了传授这个方式以外,还要传授学生重新排列及迁移提高。比如,学习了舞蹈的基本要领以后,让学生使用重新组合的方式来进行组合,创造出新的舞蹈。此外,老师还需要交换位思考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让其考虑问题的时候常常使用换位思考方法。
3.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对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进行培养。
及时,当下的中专体育教师需要变换身份,改变原来那种大权在手的独裁者身份,变换成课堂上的指引人身份。想要做好这个方面,需要他们具备坚强的毅力,不断的充实、发展和超越自己,将培养学生的创新实力当作是教育的目的。第二,在进行这个教育的时候,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地发挥出来,让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第三,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教师需要突破传统理念的约束,重点关注学生的异同,尽量按照因材施教的方式来进行。
4.创新体育教学制度。
在职业中专体育教学改革的今天,妨碍体育教学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体育教学制度不完善。因此,不论是体制,还是机制上面,我们都要做相关的动作,特别是要健全和完善用人机制;在管理上,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要增强,基于现代信息工具创新体育管理方式;在教学评价制度上,综合评价学生,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自我、他人以及教师三种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充分体现出来。通过这些评价,让学生清楚并掌握评价的标准,自行将这些标准当成是努力追求的目标,并督促资金不断向前发展,不断认清自己,不断提升自己,从而达到预期的目标。
作者:王利君 单位:甘肃省民勤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体育教学论文: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一、解决新时期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问题的途径
(一)加强体育价值宣传,转变传统体育教学观念
首先,作为教育和体育行政部门要转变观念,加大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指导和投入,从政策给予引导,制度上给予保障,同时,加强监督管理力度,对体育教学质量进行科学的评估。其次,作为学校要转变观念,从根本上实现由升学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全民健身计划。,作为学生家长,也要转变观念,语数外成绩不是衡量孩子学习好坏的标准,体育技能是孩子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身健体才是孩子成才的首要条件。
(二)加大资金投入,增设体育教学设施
首先,建议县乡两级政府在财政预算和教育附加费中,能拨一部分资金作为农村中小学体育工作的专项资金,以保障农村学校体育的场地、器材的建设。同时,学校领导也应重视学校体育教学,结合校园建设,添置配备教学所需要的新型体育器材,为学校体育教学及学生课余活动的开展,提供充足的条件。其次,农村学校由于受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信息闭塞等客观原因的制约,不可能把所有的教学和活动器材准备齐全,这就要求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制一些实用的活动器材,并注意对场地、器材的维护、提高场地、器材的使用率,逐步完善农村中小学体育的办学条件。,作为学校体育器材的管理员,应树立精心管理,时刻服务的意识,以保障器材的安全性和使用率,如遇短缺,损坏等问题时,及时上报或修补、更换。
(三)构建专业的师资队伍,提高师资水平
教师在实施体育教学中占有核心和主体地位。由于农村体育教师的工作环境艰苦、特殊,大多中小学又“重文轻武”,使得体育教师很难得到领导的重视,在选拔评优、评职称、工资待遇、培训学习等方面,都未获得与其它语数英学科教师相等的待遇,造成农村体育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专业性不强等问题,严重制约农村中小学体育改革的发展。为此构建专业的师资队伍,需切实改变现有状况。各地区、各部门应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切实关心并提高体育教师的福利待遇,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同时,注重体育教师自身的发展,组织其学习培训,建立终身体育,健康体育等现代体育教育理念,在注重运动技能学习规律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使其将体育运动视为一种生活习惯,终身受益。,应适度放宽农村中小学高、中级教师职称比例。
二、结语
综上所述,改善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是一项任务重,长期性,持续性的工程。中学体育教学在青少年成长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不仅肩负着对未来建设人才强身健体的任务,同时肩负着培养健全人格的任务。作为体育教学工作者,应树立“终身体育”的教学理念,立足学生实际,强化自身教学能力,寻求具实用性、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为推动我国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夯实基础。
作者:康文波 单位:刘千河九年制学校
体育教学论文:大专院校体育教学论文
一、大专院校体育教学的现况与存在的问题
大专院校的学生往往对体育有着情有独钟的爱好,但是大专院校的教师为了追求题目科目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做不喜欢做的运动,大大的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大专院校的体育教学创新也不能提升体育课堂的趣味性,无法激发体育课堂的活力,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得不到应有的发展。有些教师还采用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方式,不仅脱离了教学的实际,还导致体育教学脱离了教学实际。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大专院校的体育教学难以得到创新,束缚了大专院校的发展。
二、大专院校课程设置探讨
1、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质
教师教学素质的提升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当提升自身的素质,具有现代化的教学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主动的对体育教学进行创新,让体育教学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教师在体育课堂的教学中,对学生给予技术上的指导,让学生有更大的乐趣来学习体育项目。将学生放在体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进行训练的积极性。教师培养学生独立进行体育项目训练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体育锻炼中得到体育与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提升自身的素质,对于学生而言,也有一个很好的榜样作用。学生看到教师都在努力的训练了,学生也就自然的会努力锻炼。
2、设置适合大专院校的锻炼方式和上课方式
在大专院校的教学中,应当积极的创设适合大专院校学生的锻炼方式和上课方式。例如:在进行篮球训练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课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普及,让学生认识到篮球的历史以及对于自身的提升作用。大专院校的上课对于学生而言,是没有很好的约束性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加强对课堂的管理,让学生看到教师对于体育课的重视。创新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也是需要教师不断的进行研究的,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大专的体育课堂上积极的进行锻炼,提升自身的素质。大专院校的体育课堂设置应当是适合学生的兴趣,并且是不同的球类进行分开的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球类运动,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有效的发展。
作者:叶均如 单位:广东梅州嘉应学院梅州师范分院
体育教学论文:情感教育体育教学论文
1、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实践策略
本研究在教学中选取了大学篮球课程进行策略实践,一是因为篮球课为学生选择的热门课程;二是因为在篮球内容上进行策略研究,易于施加因素;三是篮球课程有更完备的场地设施条件。研究前,选取两个教学行政班为实验班,确定研究对象,施加情感教育进行教学;以其他参加体育选项课的班级随机抽取两个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验组同对照组学生均选取相同内容的体育选项课),并以情感、学习效果等指标作为参数进行对照。所有实验班与对照班均选取大学二年级,即对运动学习有一定认识的学生展开研究。一个学期结束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进行情感教育的实验班,在考勤记录、平时成绩、专项成绩、个人评价和学习效果等诸多方面均好于或高于对照班,且在平时成绩和专项成绩的高分中的比例也多于对照班,实验班的学生对于自我评价更加客观,对于运动学习的兴趣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通过在平时教学运用情感教学,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了互相促进的作用,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果。
2、体育教学中有效地实施情感渗透的途径
2.1、创造适宜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情境是引起学生产生情感体验的外在环境和条件。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激发不是随机的,也不是漫无目标的,需要教师在备课中进行构思情节、设计情境。需要课前做好教师情绪的自我调节,设备、场地的认真准备等。情境的体现应当自然、恰当,激发情境的方法应当科学、有针对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围绕实现体育目标来进行。一般来说,体育教学中的情境分为动员情境、鼓励情境、支持情境,有时还需要有批评学生的情境安排。要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使大学生体验到新奇、成功,体验到美的感受,同时,唤起大学生的荣誉感、道德感,激发学生热爱集体、相互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等。
2.2、以学生为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建立这种关系的最有效途径便是交往。体育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作为平等的人对待,学会去爱学生,关心学生的疾苦和需要,主动去感受学生的处境,体验学生的情绪,信任和理解学生。这样会让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拉近,更重要的是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也增多了,也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
2.3、通过课外体育活动和校园文化融合情感教育
培养学生的情感不仅仅要靠上课的有间,还应注意营造积极、健康、活泼向上的校园课余活动和体育文化。高校内的学生体育社团凝聚着大量的喜爱体育运动的学生,在这片浓厚的“土壤”中实施情感教育,能更增加学生的锻炼动力和学习兴趣,效果甚佳。
3、结语
在独立学院乃至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感教育,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自我地位和个性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期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养成终身体育的意义与习惯,具有终生体育的能力,最终实现学生、自由的人生发展。
作者:王阳 单位: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体育教学论文:个性化高校体育教学论文
1.个性化教育对体育教学的作用
1.1有利于优化体育教学模式
1.1.1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在体育教学思想和体育教学观念的指导下,经过不断的发展完善逐渐形成比较稳固的体育教学活动的结构与程序。包括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构,三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个性化体育教学模式则要求教学的目标多元化、个性化及体育功能综合化,以培养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为主,基于国家提出的“素质教育”、“健康及时”及“终身体育”等思想之上。
1.1.2经过多年高校体育的发展,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如“三基型”、“并列型”、“三段型”、“一体化”、“选项型”、“社团型”等教学模式。但各高校依然采用的教学模式较单一,不能很好的兼顾各模式优点,导致优点存在的同时缺点也显露出来,如“选项型”模式其优点能够兼顾学生的兴趣特长,能够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的良好习惯,同时也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巩固其主导地位,强化教学的内容、手段、方法和要求等;其缺点是不能较好的照顾到部分体育基础差的学生,同时对体育教师提出更高的专项素质要求,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1.1.3个性化体育教学要求我们改变现有局面,实现多样化教学模式的优化组合,并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即各高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选定适合学科发展的体育教学模式,综合兼顾其它模式优点,对本模式进行改进,形成个性化、综合化、功能化的教学模式,以推进教育的发展。
1.2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高校体育个性化的教学能够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有利于学生充实扩展体育的项目,明显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及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一般认为,体育课堂教学要求队伍整齐、一齐学、一齐练,控制好运动负荷,讲解、示范到位就好,这恰恰忽视了大学生个性的发展、忽视了个人运动能力的差异。不利于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个性化教育的宗旨是倡导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对此体育教师将体育活动和体育项目的整体认知编制成新颖、系统的教学,并融入民族传统体育的元素,使得学生对体育知识有质的认识和对体育兴趣的提高。开设不同的体育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师生合作等方式,进行有创意的体育活动开展,构建平等、信任、责任感强等品质,更好的提升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
1.3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的形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体育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与指导,它是以人的发展变化规律、体育锻炼行为和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需求而提出的。《体育与健康》一书中指出,学校体育应以终身体育思想为主导线,倡导以终身体育观念培养学生的良好体育态度和自我体育锻炼的意识,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培养具有个性化的人,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为学校体育个性化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学校体育个性化教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个性化体育教育的目的是解放学生的思想、转变观念,剔除传统观念对体育教学的影响,要尊重学生的个体能力差异,倡导“因材施教”,以此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此教师不仅要教授体育项目,还应教予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方法及自我评价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个人喜爱及所处环境再继续从事喜爱的运动或者利用地域特点进行体育运动。个性化体育教学是将体育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科学性、趣味性和实效性,体育课程综合化、多样化,体育课程的内容要单性化、乡土化。个性化体育教育在转变学生观念、培养体育意识的同时,要向学生讲解体育锻炼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教会学生简便易行、终身受用的健身养生的知识与技能,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个性化教育的实施能够加强大学生对终身体育观念的认识,个性化教育能够丰富终身体育的内容。个性化教学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前提下,运用比较独特的教学方法、策略和技术,使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展现个性才能的舞台领域,在此基础上使得终身体育的理念更易落入实践中。个性化教学能够使学生多维度认识体育健身的价值,转变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培养成具有现代气息的文化人,文化水平素养的提高直接影响终身体育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最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习惯以及终身体育锻炼的形成。
1.4有利于学生不同项目的横向发展
个性化体育教学的提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让学生自我认识和分析,结合本身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式,进而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学生的潜能开发,使学生终身进行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据此学生在掌握一种项目以后,可根据项目特点及个人兴趣再次学习多个运动项目,如在熟练掌握羽毛球运动以后可以在去学习网球或者乒乓球等,根据项目的相通性,将羽毛球的部分技术运用到网球,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网球的基本动作,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对此,在个性化体育教育视野下,学生运动项目横向发展符合个性化教育的宗旨,培养学生一专多项的运动能力,促进发展学生的横向思维能力,使得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5有利于教师资源整合
1.5.1体育教师资源整合是依据体育的教学改革和个性化的体育教学的需要提出来的,指引体育教师的目标和体育教育的目标向同一方向靠拢,发挥体育教师资源的配置,提高体育教学效率的过程。经研究表明,体育教师的个性化对于学生个性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通过教育活动和师生交往学生的个性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因此,个性化体育教学要求的是具有特色性、创新性、灵活性、个性鲜明的体育教师。
1.5.2但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师存在以下问题,
①体育教师专项人数分布不均,导致项目分班不合理,有的班级人数多,有的班级人数少,进而导致教师工作满意度降低;
②教师年龄阶段分级严重,新老教师创新能力不一,年龄大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是缺少创新,年轻的教师创新能力强,但是教学经验少;
③体育教师存在高技能低理论,科研能力弱,即教师专业业务能力很强,但是理论相对来说薄弱,进而导致科研能力发展有限。
1.5.3基于个性化教育视野下,加强教师资源的整合。首先,优化教师队伍对其进行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加强教师对个性化教学理念的认识。其次,提高教师专业横向发展,通过定期集体业务学习,实现教师一专多项的能力,弥补专项教师人数不足。加强各年龄段教师的交流,提高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关联性,提高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教学经验;另外学会运用现代教育资源较大限度的提高教学的质量,增加体育课的趣味性,最终将自己打造成具有特色性、创新性、灵活性、个性鲜明的体育教师。
2.结论
个性化教育的提出为体育教学起到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优化现有体育教学模式,形成具有目标多元化、个性化及体育功能综合化的体育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丰富学生的体育项目,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意识,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以及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行为习惯;有利于学生不同项目的横向发展,培养学生一专多项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横向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体育教师的资源整合,培养具有特色性、创新性、灵活性、个性鲜明的体育教师。
作者:李玉林 于少勇 周鹏
体育教学论文:大学院校体育教学论文
1.当代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其问题
1.1当代体育教学模式下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
由于大学教育主张锻炼学生的自控能力及自学能力,因此整体学习方式较为自由,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项活动主要依靠其自主能动性。受到当前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往往缺乏兴趣,甚至出现逃避体育课程的现象,在面对教师枯燥无味的理论讲解时,学生往往会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导致整堂课程的教育活动陷入被动局面,体育教学无法深入人心。
1.2当代体育教学模式下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一直以来我国教育行业深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大学体育教学自然也难以避免受到波及,教师长期在传统教育思想的熏陶下通常会将理论知识作为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在应用传统填鸭式方法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以教师的讲解为课程形式,长以此往学生的主体地位易被忽视,使得学生无法获得充分的思考空间和实践空间从而陷入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样不仅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还磨灭了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兴趣。另外,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可用于教学的方法方式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对于体育教学的效率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学生无法从体育课程中感受到体育的魅力,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对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和热情。
2.提高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有效性的几点建议
2.1不断完善、充实体育教学的方法和课程内容
教师在设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国家体育精神的渗透,改善传统教育模式中单一的体育项目教学,并能够掌握学生的内心诉求以及实际情况,设置一系列有针对性、趣味性、实用性的教学内容,同时灵活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或者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体育项目。譬如,现阶段大学体育教育可以设置一些健美操、瑜伽、排球、乒乓球、篮球、足球等活动项目,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2.2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树立其终身体育的正确观念
大学阶段真是磨砺学生意志,培养其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树立终身体育观念,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乐趣,从而更进一步认识到体育课程的重要性。作为校园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体育运动应当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落实好体育课程的教育和传播工作,使学生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中受到熏陶得到启发,从而有效将体育活动渗透到大学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实现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为学生步入社会并快速适应社会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
2.3当代体育教学应当紧跟时代步伐
在进行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过程中,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不能仅仅停留于对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相关技能教材的选择和考虑,还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归纳到研究范围之内,要实现体育教育对于学生人格发展、性格培养等方面的积极性影响。为了响应新课程改革要求,当代大学体育教育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应当以学生为主要出发点,又体育竞技逐渐转变为强身健体、锻造坚定意志,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青年人才,使学生能够在参加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体会到体育运动的魅力,积极参加体育课程并全身心投入到体育知识以及健身方法的学习中去,同时还能够通过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影响和感染他人,形成良好的全民健身风气,从而在体育锻炼中获得受益终身的能力储备。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体育教学内容的过程中应当保持与时俱进,紧密结合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及学生的内心诉求,同时充分结合院校教学条件和学生体质情况,设置一些具有时代感、趣味性、可行性的体育项目。具体来讲,体育教学内容需要满足健身性、全民性、终身性、主动性、娱乐性、实用性等特点,同时还应注意该内容的可接受性,难度不宜过高也不能太低,总而言之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社会发展及群体与个体的发展需要。
2.4转换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身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地位受到了一定的挑战,若要适应当下教学改革满足教育发展需要,就必须及时转换教师的管理者身份为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由于学生间存在一定的身体素质差异,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体质差异,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作为新时代的体育教学工作者,教师要时刻铭记自身职责,善于发现和结语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置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人;在进行日常教学时,教师还应当认真落实每一项教学任务,端正自身工作态度,与学生间保持良好的沟通,认真听取学生的看法和建议并择优采纳,为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3.结语
总而言之,强化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不但能够优化当代大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还能够从根本改善大学生群体对于体育锻炼的观念。通过本文对于现阶段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阐述和分析,希望能够为体育教育事业贡献一份绵薄之力,提高体育教育工作者在此方面的重视程度,并投注更多精力付之于当代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体育教学,使大学生能够真正热爱体育在体育课程中获益,强健青年体质弘扬体育精神。
作者:郭佩佩 单位: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教学论文:技师学院体育教学论文
一、技师学院体育教学的创新策略
1.以人为本开展教学
社会的主体是人类,而课堂的主体则是学生,作为技师学院的体育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既要注重传授学生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又要注重增强学生的身体体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人为本的中职体育教学要求其必须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开展,因为学生只有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学习体育知识和进行体育锻炼,才能够真正对体育的学习提起兴趣,而不至于在这一过程中承担过重的压力和负担,从而真正实现自由体育。总而言之,中职体育教师必须要先具有一个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观念,才能够开展更加高效的体育教学。
2.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技师学院体育既是一门传授学生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和卫生保健知识的课程,又是一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注重教学合一的综合课程。体育锻炼不是一时的,而是终身的,只有树立起了终身体育意识,才能够将体育锻炼贯彻到人生的全过程之中。因此,技师学院的体育教师必须要正确认识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作用,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从而让学生在未来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之后仍旧主动坚持体育锻炼。
3.引进和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技师学院体育教学模式大同小异,一般都是先由教师给学生讲述体育理论知识、演示体育项目动作和步骤,然后再由学生机械地模仿和不断地重复练习。这种陈旧的体育教学模式过于单调和枯燥,已经不再适应于新时代下的学生发展需求。因此,技师学院的体育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引进和采用更多的先进教学模式,充分调动起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热情。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给学生设计一些新鲜有趣的体育游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当中练习体育技能;又如,教师可以利用实践教学模式,定期在校内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体育项目比赛,并通过丰厚的奖励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这些比赛,从而既给予学生更多的体育训练机会,又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另外,先进的教学模式也应当伴随有的评价机制,教师应当要学会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成果,并促进学生的自我评价。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体育锻炼或比赛过程录制下来,然后在室内课上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自己发现和分析自身的不足之处,并找到相应的改善方法。
二、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对技师学院学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技师学院体育教师必须要坚持体育教学改革,不断研究和实践创新教学策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并积极引进和采用更加先进的教学模式,从而不断地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和质量,让学生得到综合素质的发展。
作者:朱铁威 单位:浙江交通技师学院
体育教学论文:医学生体育教学论文
1医学院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以笔者所在医学院校为例,经过学校所有体育教师的共同努力与付出下,爱学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下,学校的体育教学有了很大发展。从“体医结合”的教学理念下,在教学的课程设置、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还有待提升。
1.1教育观念
我国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的发展经历了几种观念的演变,由最初的以传授运动技术为主的竞技性质的教育观念,到以增强体质为主的身体素质教育性质的教育观念,到以活跃课堂气氛的快乐体育教育性质的观念,再到以养成运动习惯为主的终身教育观念等。医学院校的体育教育观念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大抵如此。而在医学院校新的改革与发展背景下,在新的“体医结合”的教育观念影响下,应提倡的是“体医结合、终身体育、健康及时”的教育观念。而对医学生的调查表明,大多数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并未结合医学知识。依然注重体育技术的传授,依然以竞技为教学的目标,在理论知识方面的传授也较少。
1.2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内容是教育观念的集中体现,更直接决定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内容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进行选择、可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可以根据教学环境和条件进行操练,主要分为体育知识原理的学习和具体的运动项目学习等。医学院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主要选择于普通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并无专门的医学院校体育教材,教学大纲也是和普通高校的教学大纲相仿。体育活动也主要集中在篮球、排球、乒乓球、健美操等,和医学知识结合不密切。对于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教学内容,主要在于教师的兴趣,并没有广泛进行教学。
1.3教学模式
当前体育教学的模式,基本上体现在对“三基”即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上,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多是以教学班为主,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当前体育教学模式下也存在体育选修课程,主要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打破原先班级的教学单位,是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但只是一小部分。
1.4考核评价
与普通院校体育考核形式无异,主要根据课堂教学时学生的表现和出勤率。身体素质测验的分数,如100m、800m、1500m、3000m的测验分数,体育项目的分数,如跳高、跳远、铁饼、铅球、引体向上、俯卧撑等项目,也主要根据各个项目的评分标准得出。
2医学生体育教学的策略
2.1牢固树立体医结合的观念
体育教师要充分意识到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将专业的医学知识融入进去,真正做到医学与体育锻炼的结合,真正做到学有所用,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首先,在体育中要运用“终身体育”的观念。掌握好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只有具备良好的理论知识才能为以后的学医之路奠定身体条件上的基础,只有具备良好的体育锻炼知识与技能,才能提高自身参与的热情与兴趣,也才能形成健康合理的体育锻炼意识与良好的锻炼习惯。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讲解、示范和组织教学中能深入学生心理,满足学生需求,调动学生兴趣,让学生有意识将对体育的追求融合到生活中来,时时锻炼,把“终身体育”贯穿体育教学全过程,养成“终身体育”的锻炼信念。其次,要改变传统教育意义上的师生观,树立新的师生学观。在充分发挥教师指导、示范作用的基础上,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学生不再仅仅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教师灌输的对象,而是“教学相长”相互呼应的主体,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都具备不同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特长等。只有树立了新的师生观,教师才会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才会以新的眼光对待学生,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知识潜力,将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科学有效地结合。
2.2坚持“体医结合”的教学内容
医学生的体育教学内容,应既要考虑学校具体情况,又要考虑学生未来发展,同时还能照顾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适应能力等多方面因素;既要保障完成相应的教学大纲任务,又要兼顾教学活动的科学性、趣味性,将医学院校的体育教学特色——“体医结合、终身体育、健康及时”体现出来。其实,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体育锻炼与治病结合的记载:“不治已病治未病”,这体现了朴素的保健思想。伴随社会发展,多种健身手段逐渐丰富,如被人们熟知的导引术、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等等。太极拳的教学在普通院校的授课比较普遍,而相对于导引术、八段锦、五禽戏的引入则相对较少。对于这种无病强身,有病可通过锻炼有助于恢复康健的传统体育项目,可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质机能、兴趣爱好等,进行适当的选修开设,慢慢进行扩大。也可根据不同的医学专业进行不同的体育项目推荐。如,护理专业可适当增加形体方面的练习;临床医学专业可适当增加提高反应能力的练习;针灸、推拿等专业的学生,可适当增加上肢肌肉力量的练习。总之,作为医学院校的体育教师,要注意“体医结合”,选择具有医学特色的体育项目,将体育舞蹈、健美操、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六字诀、易筋经等融入到医学中去,促进医学生学习更多锻炼身体、恢复健康的手段和方法。
2.3改进教学模式,完善教学评价
教学模式是在教学观念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内容实施的相应教学程序,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和实施上。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制定根据国家不同时期的教育观念而发生变化。当前环境下,素质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环境下,对学生的教育模式也已发生改变。在现有模式的基础上,改进教学设计与方法、改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主体性与探究性,增强体育教学的实效性。体育教学的考核评价应是多元化的。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等方式的相互结合是当前较为、客观、科学的评价模式。教师评价应公平公正,切实根据学生课堂表现、测评水平、参与能力进行真实反映;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要有教师的正确指导。这样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要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得出三者在总的评价体系中的权重。
3结语
总之,医学院校的体育教学是“体医结合、终身体育、健康及时”,培养出的医学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也需要有一定的体育保健等知识与能力,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强健的身体,在以后的医学生涯中能为病人的康复训练或健康的体育锻炼做出正确的指导。因此,医学院校中的体育教学更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作者:刘炼秋 单位:贵州省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体育教学论文:体育课程改革体育教学论文
1、体育课程改革中教学观念的转变
要想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首先要从教学观念上进行改变,只有教师的教学观念的改变,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长久以来,学校与教师都在“体制教育”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进行体育教学,只会一味的关注学生的成绩和体质测试的数据,很少关心学生的真正需求和兴趣,总是以数据来衡量学生身体素质的好坏,当然测量的结果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学生的身体状况,但是却并不能的代表学生身体素质的好坏,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是发展中的人,是需要发展的人,过于狭隘的数据测量极大的限制了学生身心的发展,忽视了学生的运动兴趣,不利于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成为了发展终身体育教育的障碍。新体育课程改革以“健康及时”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主要目的,将学生的健康和发展放在及时位。在教学评价上也不再单单只有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还包括了学生体育学习态度的评价和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价。体育教学评价的整体性和科学性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体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因为在“应试教育”式的体育评价方式下,体育教师只能更大限度的去追求数据测试的高低,自然就会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的需求和发展。但是在新阶段体育课程改革的教学评价模式下,体育教师只有转变陈旧的体育教学观念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长足的发展和的进步。王宝珍等人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体育教学观念转变,及时要注重身体锻炼和理论知识传授相结合。第二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第三要注重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第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第五要注重引进先进的教学思想。总之,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和体育教学发展的东西都可以拿来进行实践,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转变教学观念是体育课程改革实施的及时步骤,也是关键的一个步骤,只有在正确的体育教学观念的前提下,我们才能对体育教学的结构进行科学的划分,才能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重视学生的兴趣、选择有效的教学手段,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目的。
2、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体育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往往关系着课堂效率的高低和课堂氛围的好坏,可以说,在你一定范围内,师生关系和课堂效率成正相关的关系。现阶段,我国中小学学生的学习压力日趋增加,学习时间也总是居高不下,因此如何提高课堂的教学教学效率就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而师生关系在这其中就是重要的一环。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有着其独特的特点,体育教学中的师生不但有着思维活动和心理活动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同时还有这身体活动和生理活动方面的影响和作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通过体育活动这种特殊的交往手段来表现自己的本质力量,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身体接触比较多,教师可以通过身体语言的交往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传统体育教学中的“教师中心论”以教师为课堂的中心,更多的关注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把学生作为了课堂教学的客体,过于强调了接受式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忽视了学生的兴趣,这种灌溉式的教学观念使得师生关系称为了一种不平等的关系,这种不对等的关系严重的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信心,更会助长学生的逆反心理,这种师生关系是不利于教学的进行的。新课改提出了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也促进了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形成,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而是对课堂进行科学的控制和正确的引导,起到“导”的作用,而学生也不再是一个学习的机器,而成了知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真正了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对此祖晶等人提出了“交互主体性”师生关系,他们认为,无论是教师中心论还是学生中心论都是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片面的教学观念和师生关系。只有“交互主体性”的师生关系才是符合新课改理念的新型师生关系。他提出“交互主体性”在体育教学中有两层含义,首先,体育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其次体育教师和学生这两类主体之间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展开持续的交往。只有在这种关系下,才能算是人与人之间民主平等、相互理解和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育课程改革十几年的发展,对体育教学各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体育课程改革的影响下,体育教学目标更加完善和人性化、多元化,体育教学观念逐渐转变,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也发展成为了有利于教学进行和学生身心发展的新型的师生关系,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体育课程改革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方面需要细致的完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找出一条持续发展的道路,为了体育教育的长足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作者:薛平 单位:青岛市城阳第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