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大气环境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大气环境论文:区大气环境质量现状与对策
区大气环境质量现状与对策
一、 区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区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结果显示:与相比,区环境空气质量总体基本保持稳定。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有升有降,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加以考核全部达标。
1. 质量状况
大气质量监测指标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tsp)、pm10。以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66)中年日平均值二级标准评定本区环境空气质量污染水平,达到了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2. 污染因子比较
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浓度略低于郊县年平均值,而pm10接近城区年平均值。我区空气质量一级天数为40天、二级天数为325天;空气质量一级为55天、二级天数为310天;总优良率均为。二级天数大于市区,但一级天数少于市区。
二、 原因分析及对策
1. 选址不合理
监测点位按规定应设在区政府所在地,但目前仍在朱泾镇。由于监测点位设在320国道和水泥厂附近,且近年来附近区域建筑和市政施工大为增加,客观上造成总悬浮颗粒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较高。
2. 监测仪器设备陈旧、分析方法落后
总悬浮颗粒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的测试仍采用手工采样、实验室分析手段,重量法分析方法的度主要取决采样仪器设备和监测环境条件。而市中心和一些区站已建立大气质量自动在线监测站,采用较为先进的采样仪器设备,提高了分析质量。若我区也采用自动在线监测,则更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我区大气环境质量水平。
3. 企事业单位燃煤锅炉烟尘污染、企业排放的废气和餐饮业排放的油烟气
目前我区尚有部分地区和企业使用燃煤锅炉,城镇餐饮业油烟气大量增多,有关设施尚未完善,必须配套治理装置,或使用清洁能源。
4.机动车数量逐年递增,尾气排放污染严重
有关部门应对机动车尾气排放加强管理,按欧盟二号废气排放标准执行。
5.道路、市政、建筑工地的扬尘增多
由于近几年我区道路和基建项目大量上马,导致扬尘增多,应当采取防治扬尘污染的措施。
6. 裸露土壤的扬尘
城区绿化对于防治大气污染,特别是吸附细粒子污染,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应在道路两侧、工业区周围、居民居住区尽可能扩大绿化面积,提高绿化覆盖率,减少裸露土壤。
可吸入颗粒物(pm10)对成年人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非常明显,还会对儿童呼吸系统健康和生长发育产生重大影响。近年来监测数据表明影响我区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因子是悬浮颗粒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如果我们能针对上述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将会使我区空气质量环境有更大的改观,可常年达到一级水平
大气环境论文:浅谈调整煤炭消费结构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大量燃烧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严重破坏了大气环境的污染,同时这也是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空气中刺鼻的二氧化硫,令人痛恶的烟尘都是燃烧煤所导致的,包头市作为重工业型城市,长期延续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和经济增长对煤炭资源的高度依赖,经济发展与环境容量、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显得更加突出,因此,抓好煤炭消费结构调整,对包头市落实大气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包头市的实际情况作以简要叙述。
一、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与环境污染的矛盾
1.1 由于我国目前的现状,80%都是原煤直接燃烧,而且企业,家庭大量的消耗以煤为主的能源,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已经影响到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身体健康。包头市主导产业耗能以煤炭消耗为主。从煤炭终端消费情况看,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煤炭消费2560余万吨,占到全市煤炭实物消费总量的81%左右。而火电、钢铁,铝业等主导产业耗煤量达2300余万吨,占规模以上工业耗煤量的90%以上,占全市煤炭实物消费总量的72%左右。其中,火电行业耗煤990万余吨,钢铁等金属冶炼行业耗煤600余万吨,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耗煤300余万吨,上述三类产业分别约占规模以上工业耗煤量的38.7%、23.4%和11.7%,分别约占全市煤炭实物消费总量的31%、18.8%和9.4%,因此主导产业耗煤量份额相当高。
包头市经济增长依赖煤炭资源。在包头市二产占三次产业结构中的主导位置,而二产又是以煤炭为主导的,就目前经济和技术来看短期内还要依赖煤炭资源。2013年以来,虽然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但全市煤炭实物消费量近3200万吨,与煤炭关联建立起来的钢铁、电力、稀土、铝业等五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09.5亿元,占到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50%。这种能源消费结构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
1.2 城市大气污染严重,我国的能源资源现状是:煤炭很富裕,但油气资源紧缺,这样的现状至使我国的企业和家庭均以煤炭为主要资源,在企业中要耗费掉大量的煤炭,同时,在很多北方地区冬季用煤炭来取暖,这样也会消耗大量的煤炭,无论是工业用煤还是生活用煤都会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以及烟尘等令人痛恶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严重污染了大气环境。
二、调整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的几点建议
2.1 提高煤炭加工处理率,推广洁净煤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煤炭也将成为一种清洁的能源。我国以政府为主导,积极引进洁净煤技术,同时在政策和经济上给予了大力的支持,通过不断的努力,洁净煤技术在我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洁净煤技术是以煤为主要的能源系统,这种系统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针对该市应着力提高煤炭加工处理率。在工业用煤方面,对于地产煤而言,煤矿要配套建设洗选加工设施,原煤经洗选后进入市场流通消费环节,实现煤质就地有效提升;对于外调煤而言,加强以大型煤炭物流企业为主体,进行标准化、统一化管理,实现“门户式”控制此外,要大力发展和引进煤炭深加工项目,提高煤炭就地清洁化率,促进能源绿色、清洁输出和利用。
2.2 煤炭消费结构调整与能源利用的高效化
应该以能源消费结构的品质化和能源利用的高效化为前提,加快包头市煤炭消费结构调整。一是抓好增量控制。将能源消耗作为项目引进前的前置管理指标,对燃煤企业进行限制,从源头上限制煤炭消费企业总量增加。二是抓好存量削减。在工业方面,持续开展钢铁、电力等燃煤行业限期治理、落后淘汰和“再提高工程”,着力提升煤炭消费质量,减少煤炭的过度、低水平利用。
2.3 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关于能源未来的方向,以及在市场导向的作用下,政府在未来的规划中将会更多的从国家的利益,社会的利益,以及更多人的利益为出发点,将从政策,规划,法规等方面来引导企业和社会更多的人关注能源事业的发展。针对包头市应加强对煤炭生产消费的管控。强化煤炭生产与煤炭消费产业规划,在对煤炭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建立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基础上,对大型煤炭企业实施煤炭配额管理、限额限质,控制其生产消费。在工业用煤煤质管控上,要抓好煤炭入口、加工及配送各环节把关,统一标准,限制低质煤、高硫煤以及含有害元素的煤炭进入消费终端。同时要建立煤炭生产消费相关的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制度,定期公布各地区考核结果及目标完成情况,并实行严格的问责制。
三、结语
虽然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煤炭资源是比较丰富的,也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好处,但是长期的开采,利用,煤炭资源日益减少,然而我国目前还是主要以煤能源为主导,工业,生活都是以煤炭资源为主导,但是从长远的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来看是需要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大气环境论文:关于热电联产对大气环境影响研究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乌鲁木齐市是全国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它地处天山北坡,三面环山,由于采暖期的主要燃料仍然以煤为主,加上冬季长期出现贴地逆温层现象,造成乌鲁木齐市空气污染十分严重。严重的环境污染不但给乌鲁木齐市人民工作、生产及日常生活带来影响和危害,也给改革、开放招商引资及社
会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目前乌鲁木齐市采暖季二氧化硫、烟尘超标明显,大气污染严重,呈现典型的“煤烟型”污染,直接影响着人们身体健康、交通安全和乌鲁木齐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乌鲁木齐市自1998年实施“蓝天工程”以来,取得了显着的成效,大气污染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但由于经济发展,城市人口规模快速增加,燃煤量相应增加,乌鲁木齐市冬季大气污染严重的现状尚未得到根本改善,采暖期空气质量超标依然严重,基于这些考虑,乌鲁木齐市供热改革和建筑节能国际技术合作项目办公室决定启动沙依巴克区、水磨沟区集中供热管网节能改造方案,通过项目的实施,集中供热,热电结合,达到节能、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大气污染,净化生存环境,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1.2国内外热电联产研究、发展概况
1.2.1国外热电联产发展概况
国外对于热电联产的研究一般都是从政府对热电联产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进行讨论,比较侧重于节能技术和效益以及政策管理方面的研究。但是从国外的资料来看,对于热电联产企业的发展问题的研究不是很多,也缺乏系统的论述。在二十世纪早期,热电联产系统发展较慢。二战后,由于苏联及东欧、北欧一些国家集中供热发展较快,热电联产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在经历了1973-1974年和1979-1980年两次石油危机后,由于燃料价格上涨,西方国家开始重视发展以热电联产形式为主的区域供热、供冷。英国国会将区域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作为降低能源消耗的重要手段,美国则将区域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列入其政府节能计划,而法国更是将大力推进区域热电联产发展作为国家的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发展策略而写进国家法律当中。目前,热电联产作为一项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的重要措施已被世界各国所认同。
1.2.2国内热电联产发展概况
热电联产供热机组分为抽汽凝汽式与背压型两种,我国目前己建成装机容量6Mw及以上热电联产机组约2300台,总装机容量己超过7000万kw,热电联产的发电量约占全国发电总量的9%,承担了全国工业供热量的80.5%和民用采暖供热量的26%。随着我国电力市场的逐步放开,政府对热电联产企业管理政策的滞后性给热电联产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
1.3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研究方法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运用软件(大气环评专业辅助系统)预测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集中供热节能改造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对比所替代的集中或分散燃煤供热方式产生的影响,分析热电联产对大气环境影响的效应。
1.3.2研究内容
(1)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通过分析近年来乌鲁木齐市的大气主要污染物,分析乌鲁木齐市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2)热电联产的节能减排效益
根据沙区热电联产工程的建设规模,计算工程运行后的资源的节约量(原煤)及污染物减排量。
(3)效益分析
据两种情况下污染物排放量及污染物较大落地浓度影响分析沙依巴克区热电联产工程的环境效益。
2.研究区概况
2.1自然环境概况
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它位于亚欧大陆腹地,地处天山山脉中段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市区呈条状分布。沙依巴克区是乌鲁木齐市的中心城区之一,西傍雅玛里克山,东隔河滩公路与天山区为邻,南起乌拉泊与乌鲁木齐县相接,北到新医路与新市区相连。兰新铁路与南北疆铁路横贯城区,312国道、216国道、吐乌大高速、乌奎高速与通往南北疆各地的公路及市区道路纵横交错,形成了铁路线、国道线、公路线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沙区热电联产供热范围为乌鲁木齐市西大桥以南、河滩公路以西、雅玛里克山以东、红雁池电厂铁路专线以南的沙依巴克区,以及河滩公路东、水上乐园南、红雁池电厂铁路专线北、延安路以西的天山区小部分区域。乌鲁木齐市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三面环山,北面是广阔的冲积扇平原,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海拔680-920m。沙依巴克区位于乌鲁木齐市西南部,区域北部位于城区中心,地形较为平坦,南部地处城郊,主要为山前波状起伏的低山丘陵,总体由南向北倾斜,地形高差约100m。> 2.2社会经济概况 (l)社会概况 沙依巴克区是乌鲁木齐市的中心城区之一,总面积为427km,西傍雅玛里克山,东隔河滩公路与天山区为邻,南起乌拉泊与乌鲁木齐县相接,北到新医路与新市区相连。全区总人口52.8万,居住着汉、维吾尔、回、哈萨克、满、蒙古、俄罗斯等38个民族。 (2)经济结构 地
区内现己形成了分别以火车南站、红山、友好为核心的三大商业旺圈,以新疆商贸城、火车头、北园春市场等为重点大型专业化市场,共同构建了全区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市场格局,占据了乌鲁木市亿元市场的半边天,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3)产业结构
沙依巴克区突出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发展区域融合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全区已形成以商贸为基础,科技为先导,区域经济、融合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的格局,经济实力显着增强,实现了精神、物质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2.3区域供热现状及问题
2.3.1供热现状
截止到2009年底,乌鲁木齐市中心四区及米东核心区供暖面积10404万时,其中中心城区供暖面 积9949万米,2009年乌鲁木齐市中心四区及米东核心区热电联产供热面积1350万时,占总供热面积的12.98%;大型燃煤锅炉集中供热面积6536万米,占总供热面积62.82%;分散燃煤锅炉供热面积1868万时,占总供热面积的17.95%;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供热面积650万米,占总供热面积6.25%。
2.3.2现状供热存在的问题
(l)供热锅炉环保设施处理水平落后
根据现场调查及资料收集的情况来看,全市集中供热锅炉大多数脱硫除尘设施落后,甚至有些集中供热锅炉没有安装脱硫除尘设施,严重加剧了乌鲁木齐市采暖季大气污染的程度。
(2)供热能源结构不合理
目前乌鲁木齐市供热能源绝大部分依靠煤炭,直接使用燃煤的供热面积约占总供热面积的80%左右,对采暖季的空气质量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3)供热设施配置不合理
乌鲁木齐市供热项目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处于无序的状态,各区供热设施建设各自为政,热电联产并网工作进展较慢,由此造成供热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
2.3.3近年来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变化情况
根据“以热定电、热电联产、节约能源、改善环境”的国家产业政策,乌鲁木齐市规划以热电联产供热为主,清洁能源为辅。通过一系列大气污染治理措施的实施,到“十二五”末基本消除煤烟型污染。
3.节能减排效益分析
热电厂与调峰锅炉房联合供热的运行方式是以设置于中心城区以外的热电厂提供稳定的基本热负荷,当室外温度降低到热电厂提供的基本热负荷不能满足供热范围内的热负荷需求时,启动设置于中心城区的调峰锅炉房供热。因此调峰锅炉房在采暖季的运行时间比锅炉房单独供热运行时间有较大缩短,由此减少了锅炉房的燃煤量和污染物的排放量。环保效果显着,环境效益明显,在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同时,改善了乌鲁木齐市的投资环境,为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小结
综上所述,乌鲁木齐沙依巴克区热电联产工程实施后,对改善沙依巴克区的大气环境和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都有很多的推动作用,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大气环境论文:大气环境污染的整治
1造成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1.1交通运输。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对于有一定经济能力的人来说,一般都会购买私家车,通行车辆的的增加又反过来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这就自然会引发环境污染问题。在汽车尾气中,包含大量的CO,这些物质不仅会破坏纯净的大气环境,而且会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汽车尾气排放量较大的车辆中,不仅会排放污染气体,同时会排除大量的固定颗粒物,这些物质都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在部分城市允许柴油车通行以后,城市空气中的固体颗粒污染物数量也在不断上升,由于大部分道路的设计都为“凹”型结构,所以沉积在道路中的灰尘就难被缝吹走,这些沉积物就是导致天气发生雾霾和扬尘现象的主要原因。
1.2绿化建设。对于一些以工业发展为主的新兴城市来说,其绿化的速度远低于工业发展的速度。在城市建设中,只有政府、部分机关单位以及机关团体中的绿化水平能够达到绿化的基本要求,而城市的其他绿化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城市空气净化的需求,当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侵袭城市时,现有的城市绿化根本不能应对,这也是造成大气污染的最主要原因。
2治理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
2.1对城市道路进行合理规划,尽量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量。在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近年来城市机动车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庞大的机动车总量不仅给城市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汽车尾气的排放也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大气环境。因此,在整治大气环境污染时,应该将减少汽车尾气,合理规划城市道路作为最重要的治理措施。政府可以根据交通运行的具体情况来规划经常出现拥堵情况的交通干道,对道路设置进行合理安排,出台相应的车辆限行制度。对于大型货车来说,应该让其行驶绕城公路,不让大型货车在市区行驶。严格管理新车挂牌工作。对于新购置的车辆来说,在挂牌以前,必须做好车辆的尾气测试,如果为尾气含量不符合相关规定,则车辆管理部门不能为其办理相关的手续。同时还应该做好日常的检查和监督工作,做好抽检、路检和年检等工作,对于尾气不合格的车辆来说,应该让其安装相应的净化装置,以此来控制车辆尾气的排放量。
2.2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生产模式。解决大气环境污染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调整现有的产业结构,对于我国的工业产业来说,应该将排污量大、对生态环境影响严重、资源利用率较低的企业进行停业整顿,严重的也可以将其关闭。同时应该大力发展排污量小、高环保、高资源利用率的企业。通过合理安排企业的生产模式,不断优化企业生产经营的结构,对污染进行大力治理,优化产业布局,进而完成产业调整的任务。对于第三产业、高新技术等产业来说,国家应该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促进企业的成长,并督促企业朝着低碳环保、低污染、低消耗的方向发展。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下,企业应该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来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尽量降低企业污染物的排放量,积极相应国家号召来施行清洁生产,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大气环境。
2.3做好城市绿化建设,维护生态平衡。各省市应该根据自身发展水平和大气污染程度制定绿化政策,例如在市区中建设公园、绿地以及植物园等,以此来增加城市植被的覆盖率;在自然环境较恶劣的沙化地区,应该将草皮、乔木等作为主要的种植对象,尽量发挥植被隔离带的作用,用以抵挡风沙、尘埃的侵袭。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二次污染。针对这一问题,必须要做好洒水、遮盖、围挡等基本的防污染措施,尽量减少扬尘现象对城市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对于大部分建筑公共设施来说,由于其暴漏在地表,所以在保护时应该做好防尘覆盖工作,保障煤堆、料堆、灰堆等的覆盖率能够达到95%以上。对于沙化比较严重的草原来说,应该采用轮放、禁放和控制牲畜总数的方式来改良草原的沙化现象,尽量减少当地的扬沙天气,这样也可以从源头上降低大气中的颗粒物含量。
3总结:
综上所述,大气环境污染物的来源较多,在治理大气环境的过程中,必须正视找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具体原因,并有针对性的采用治理措施,这样才能保障治理的有效性。大气环境是全球性的问题,我国在治理大气环境污染的过程中,应该尽自己的努力,在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同时,做好城市绿化工作,这样才能更好的维护生态平衡,进而为世界环境的维护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气环境论文:提高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措施探讨
摘 要:在环境监测领域中,大气环境监测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进行大气环境监测的时候是具有很强的空间性和实践性的,主要是因为在进行大气环境监测的时候存在着浓度范围不断变化的情况,同时也存在着随机变化的情况。大气环境监测在工作过程中会受到空间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工作中一定要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大气环境监测的质量保障对监测数据的精密性、性和可比性是有很大的影响。为了更好的进行大气环境监测工作要对现在的工作现况进行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保障大气环境监测的质量。
关键词:大气环境监测;环境监测;质量;措施
自然环境是人们生存的客观世界,其中主要包含着空气、水和生物等,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为了获得更好的生存条件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方式对这个客观世界进行了改造。但是在这个改造的过程中使得自然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然环境出现了严重破坏的情况,其中受到影响最严重的是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污染现在越来越严重,这和人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对环境保护问题没有进行重视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大气环境监测可以通过数据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掌握,同时也能更好的找到环境保护和改良的措施。现在,人们对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越来越重视,因此,保障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1 环境监测质量保障工作的涵义
在环境监测中,大气环境监测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环境监测质量的工作内涵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大气环境监测的工作内涵。环境监测质量保障是为了更好的对监测数据的性进行保障,同时也是为了更好的保障实验室在进行科学管理的时候非常重要的措施。在进行环境监测工作的时候,要先进行监测计划的编制,同时也要明确监测工作的要求,同时对分析测量系统也要进行明确。环境质量检测要保障是非常科学的,同时也具备很强的系统性,监测数据是监测工作的直接产品,同时也是最终产品,监测数据的质量对环境质量是有很大的影响的。环境监测数据一定要保障具有精密性、可比性、性和完整性,在对环境监测数据的精密性和性进行评价的时候可以通过实验室质量控制来实现。监测数据的完整性是指在进行实际监测的时候一定要保障不会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一旦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要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找到解决的方法。监测的数据也要具有代表性,主要是采样的样品在一定程度上要能够代表整个监测项目范围内的污染情况。数据的可比性是指在对数据进行分析的时候要采用规定的分析方法,这样能够更好的对数据进行比较。
2 大气环境监测质量保障工作的现状分析
环境监测质量保障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是依赖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同时在环境监测方面也要按照相应的规范来进行。但是,在环境监测质量保障方面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才能更好的找到解决的方法。
2.1 量难以保障
监测数据出现不确定的情况是和检测现场的随机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样品的检测结果在很多大的程度上是由采样过程中的环境监测环节有很大的关系。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在采样过程中出现了长期被边缘化的情况,这样就使得很多的采样人员在专业知识方面出现了不足的情况,而且很多的采样设备也出现了陈旧的情况,这样也给采样过程增加了很大的难度,这样就使得环境监测质量出现了很多的不可控情况。很多的现场采样人员在工作中出现了对相关的资料进行省略的情况,这样会导致采样的样品出现失真的情况。在对工业废气进行采集的时候,存在着采样时间比较随机的情况,这样就使得采样的数据只能反映某个瞬间的情况。
2.2 监测网络不够完善
现在,我国在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面存在着不完善的情况,这样就使得很多的监测数据出现了重叠和浪费的情况,国家环保部门对监测网络建设在逐渐的重视,但是即使这样也不能在很快的时间内进行解决出现的问题。为了更好的促进环境监测质量的提高,一定要重视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重要性。
3 开展好大气环境监测的质量保障工作
对整个环境监测工作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能够更好地保障环境监测质量,因此,可以对环境监测结果采取一定的措施,同时在检测的过程中要给予重视,同时对实验室内的质量也要进行控制。针对大气环境监测过程,其质量控制大致体现在采样环节、样品分析与数据
理环节、报告审核环节等。因此,本章节主要从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现场采样的质量监督、质量保障制度的健全、实验室认可制度的实施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进一步深化大气环境监测的质量保障工作。
3.1 建立健全大气环境监测的质量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大气环境监测的质量保障体系是确保采集样品的代表性、测量数据的完整性、分析数据的精密性和性、数据综合分析评价的可比性和可观性的必然要求。研究证实。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对质量保障工作发挥推动作用和导向作用,其中各级监测站皆应以质量保障体系为工作准则。
3.2 强化现场采样的质量监督力度
样品的代表性和真实性对环境质量状况的评估具有直接性的作用。由此可见。必须高度重视环境监测工作方面环境样品的时间性和空间性,即采集样品的代表性和真实性。针对如何提高现场采样的质量监督力度,文章主要从如下方面予以阐述:以现场调查为基础,对有关资料予以核实,并根据具体情况明确采样点位、采样断面、采样频次、采样周期,以此制定符合客观实际的采样方案,进而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代表性。针对工业污染源,务必要根据某一标准把污染源划分为一般污染源、次重点污染源、重点污染源三大类.其中重点污染地区、重点污染源、重点污染行业,其对应的采样频次应更高,而次重点污染源次之。与此同时,对样品盛放容器、采样设备、保存条件、现场加标样品的频率和数目、样品容器的标识等的控制力度应到位。
3.3 推动实验室认可制度
所谓实验室认可是指“机构对实验室有能力进行规定类型的检测或校准所给予的一种正式承认”。研究证实,基于实验室认可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够为质量保障提供体系认证。基于实验室认可的质量监督网要求就存在质量问题的科室安排一定数量的质量监督员.其主要对该部门有关监测工作予以监督,其中各质量监督员必须对质量负责人负责。针对质量监督员的任务,其主要负责查找出该科室监测工作方面存在的不合理处,并根据权限范围予以适当纠正。如果存在的问题不在自身权限范围内,其必须及时告知质量负责人.此时由质量负责人带头开展纠错工作,以此规范大气环境监测的质量保障工作。
4 结束语
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环境出现了严重破坏的情况,为了更好的保护人们的生活环境,一定要对环境保护问题进行重视。环境破坏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是有很大的影响,在情况比较严重的情况下也是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一定的影响。对环境进行监测,能够更好的对环境情况进行掌握。环境监测质量保障工作也是会遇到一定的问题的,因此一定要找到解决的措施,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环境监测质量保障工作。
大气环境论文:浅述我国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现状及展望
摘要:本文首要介绍了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现状,并阐述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现状及不足,提出我国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展望。
关键词:大气污染 环境影响评价 研究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大气污染问题也越发的突出。我国目前是以颗粒物和so2为代表的传统煤烟型污染问题,叠加so2和nox其形成的二次污染物pm2.5、o3、细粒子等为特征的复合型污染。
一、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现状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主要呈现为复合型污染特征。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全国形成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多个酸雨区,以华中酸雨区为重。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现状如下:
(一)二氧化硫排放现状
2012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2117.6万吨,比上年减少2.0%。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781.2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4.1%,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336.4万吨,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15.9%。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随着煤炭消费量的增长而增加。
(二)烟尘、粉尘排放现状
2012年烟尘排放量817.3万吨,比上年减少3.2%。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578.7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70.8%,生活烟尘排放量238.6万吨,占烟尘排放总量的29.2%。工业粉尘排放量584.9万吨,比上年减少16.3%。工业污染物排放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
(三)机动车排气污染现状
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数量增长迅速。2012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接近2.33亿辆,同比增长7.66%。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由于城市人口密集,交通运输量相对大,机动车排气污染在城市大气污染中所占比例也不断上升。
二、我国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现状及不足
目前,我国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已初步形成独立的管理和技术体系,包括相关的政策、法规、导则、排放标准和质量标准等内容,为预防大气环境污染和促进污染物减排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和法律保障。但我们也应看到在大气环境评价研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评价模式体系、新型污染物研究等方面还需完善。
(一)缺乏对新型污染物的系统研究
国内评价标准体系包括排放标准和环境质量标准两大类,虽然目前国内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2.5等指标的限值,但缺少pm2.5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的环境质量标准,排放标准中缺少对pm2.5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硫化氢、苯系物等污染物的排放限值,难以对建设项目的污染物排放进行最直接的控制。目前国内针对pm2.5的研究工作也局限于各科研院所及高校,应用性研究很少。
(二)大气环境模式体系仍不完善
大气环境模式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为空气质量模式体系不完善、相关理论和方法学研究滞后,缺少风险评价模式、人体健康评价模式等方面的导则模式,难以满足日趋复杂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需求。
目前,北美和欧盟国家以技术导则形式国家空气质量模式,空气质量模式的研究制定成为大气环评的重要内容,通过空气质量模式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成为国际大气环境评价的发展趋势。我国的空气质量评价体系仍然主要延续粉尘污染时期的大气环境评价思路,已经难以客观反映新型复合空气污染类型,特别是细粒子污染的情况,对大气污染控制与温室气体减排、臭氧层保护的研究仍显不足。
三、大气环境评价研究展望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地区仍处于二氧化硫排放量上升阶段,经济结构转型正在进行中,一些落后的产能还在逐渐淘汰,这些都对大气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应当增加前瞻性、宏观性,加强对产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大气环境影响的预测和评价,对可能导致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和大气污染物输送机制进行研究。
(一)开展战略性大气环境评价
大气环境问题的区域性特征日趋明显,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应加强对大空间尺度和长时间尺度下大气环境污染源的识别,对重点产业发展可能带来的局地特征污染物的大气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估,分析区域中长期典型大气环境问题的生成与区域大气环境及污染排放之间的关系,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划分大气污染重点
区域提供依据,有助于协调解决区域和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的重大问题。
(二)关注城市化进程的大气环境影响
城市化发展带来热岛强度和范围越来越大,城市区域小风面积增大,风速减小,从而引起城市内大气污染物不断积累,加重城市的大气污染。目前,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大中城市武器污染已经呈现出煤烟型和汽车尾气复合型污染的特点,增加了大气污染治理的难度。应当关注珠三角、长三角等大城市群地区的区域性大气污染,开展氮氧化物、有机污染物等复合污染问题,逐步加强对臭氧及pm2.5等新型复合污染物指标的研究。
(三)重视大气污染物输送机制研究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大气污染也呈现出区域一体化趋势。由于大气污染的扩散性,解决单独某个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已不能不受外部地区污染物的影响。研究得出,相邻地区污染源的中远距离输送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大,外部输入性污染会加重区域的大气污染。目前对平原地区污染物扩散的问题已经得到较好的控制,对城市的研究也成效显著。但是在工矿企业和建在河谷、丘陵、海陆交界等复杂地形之中的城市,这种复杂地形上的大气扩散规律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发展,为解决这些地区的空气污染问题,还应更加系统的研究。
大气环境论文: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研究初探
【摘 要】由于大气环境的安全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大气环境监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是影响监测质量的关键因素。鉴于此,本文对常规布点方法和点位优化技术都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字】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
环境监测部门通过对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定期的或连续的监测,分析和判断大气质量是否符合《环境空气标准》或环境规划目标的要求,为研究大气质量的变化规律、发展趋势以及评价、预测大气污染状况提供基础的技术资料,还为环境执法部门执行环境保护法规提供的依据,此即大气环境监测的目的[1]。大气环境监测布点就是在所监测区域内,根据监测范围大小、人口分布密度、大气污染物分布的空间状况以及该区域内的气象、地理等条件,合理地布设采样点的位置和数量的工作。布点决定了采样点是否有代表性,监测结果是否有效和,因此布点是大气环境监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1.常规监测布点法
常规布点法,也称为经验法,主要是针对未建立监测网或者监测数据相对有限的地区,根据已有的监测经验确定采样点的方法。其常用方法有以下这些。
1.1功能区布点法
该方法主要用于区域性常规监测。将监测区域按功能分区,如分成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混合区等。然后在不同的功能区内,按照污染程度及人力、物力的分配能力,设置数量不等的采样点。通常在大气污染扩散点上采样,能够更好地反映大气环境污染的程度[2]。
1.2网格布点法
这种方法是将监测区域均分成一定大小的网格,采样点设在网格中心或网格的角点上。网格的大小由污染程度、监测能力、人口分布密度等因素决定。一般污染源数量比较多、分布又较均匀的区域较适合采用这种方法。主要优点是受人为主观因素影响较小,能较直观地反映出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状况。
1.3同心圆布点法
有多个污染源且分布相对集中的区域可采用此法。以污染群中心为圆心,画出若干同心圆,再以圆心为起点作出若干射线,将圆周与射线的交点作为采样点。通常下风向可设置较多的采样点。
1.4扇形布点法
适用于孤立的高架点源(如高烟囱)且主导风向比较明确的区域。以污染点源为起点,主导风向为轴线,在下风向画出以点源为圆心的扇形区域。扇形圆心角一般在45ц90°,且不得超过90°。采样点布设在扇形区域内,先画出半径不等的若干弧线,每条弧线上设置3ц4个采样点,并且同一条弧线上相邻的采样点,以点源为顶点作出的连线夹角应在10ц20°。为提高监测的性,应同时在上风向设置对照点。
2.监测点位的优化法
2.1概述
常规布点法是在已有经验或理论模式下确定采样点,但其无法确定点位是不是的,虽然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改进方法,使布点更趋合理,然而仍存在着点位重复,人力、物力浪费的问题。另有两种方法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一种是在常规布点监测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大气污染物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从而对现有站点进行调整,将监测信息重复的站点删除或调整监测频率,以较少的点位或次数达到所需要覆盖的范围和监测时段,实现经济、精度都满意的效果,这种方法称为优化点位技术[3]。根据不同的优化原理,又可分为物元分析法、系统聚类法、多目标规划法、密切值法、 检验法、指标法、特征分析法、相关系数法、人工神经网络法、遗传算法等多种优化方法。另一种是根据污染源分布情况、排放特征、气象和地理资料,通过应用数学模型预测污染物的分布并设计采样点,这种方法称为预测布点技术或模型计算法。
2.2优化点位技术
由于优化点位技术方法众多,主要介绍以下几种。
2.2.1物元分析法。这种方法是以广东工业大学蔡文教授所创立的可拓学理论分析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问题。从所有污染物的监测值(如so2、nox、tsp等)中选出较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构成“点a”和“最劣点b”及由均值构成“期望点c”。由c与a、b构成标准物元矩阵rac、rcb,a与b构成节域物元矩阵rab,每个测点建立物元矩阵ri。然后由ri对rac、rcb及rab建立关联函数ka(xij)、kb(xij),由其计算综合关联函数ka(xi)、kb(xi)。利用综合关联函数值并结合关联函数的意义画出点聚图,再由点聚图上的
选出点。
2.2.2相关系数法。采用网格布点法的监测数据(设置网格数m,监测点n,上风向清洁点若干)。计算m与n之间的相关系数r。r越大,说明该网格越能代表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规律。再根据监测点污染物浓度、平均浓度求出变异系数cv和各点方差si。综合分析r、cv和si,就得到挑选的点位。
2.2.3t检验法。同样以网格布点法的监测数据为基础,求出平均浓度,划分区域(如重污染区、中度污染区、轻污染区等)。根据评价标准(如监测方便程度、安全性、位置关系等)确定若干方案。再经过比较选出较优的方案。然后用t检验挑选点位与总样本的差异是否显著。确定显著性水平后,由t分布表查出t分布表值。若挑选点位t计算值t计算值
2.2.4指标法。这种方法是以topsis法为基础创新出的方法,通过逼近水平对多目标系统进行决策和评价。建立原始监测数据矩阵x,确定指标值向量y。通过对x的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建立优化决策矩阵z。利用z计算监测点指标与水平的逼近程度。将依大小进行排序,再结合点位优化规则选出有代表性的优化点位。
2.2.5特征分析法。此法是将监测点位按照污染程度归类或聚类,并在每一类中选出代表性的点位。利用原始监测数据(n个样本,m个变量)建立联系度关系矩阵y=xa(x为编码矩阵,a为变量权矩阵),将联系度较大的问题转化为求解矩阵xxt(xt为转秩矩阵)的较大特征值λ和特征向量a。经过计算求出矩阵y并绘制联系度折线图,根据图将联系度大小聚类,然后就可挑选点位了。
2.3预测布点技术
常用的计算模型主要有isc3、aermod、adms和models-3/cmaq等,通过模拟监测规划区域的空气质量状况,监测点位优化具有较好的空间、时间精度,经济性亦较好。刘潘炜等[4]采用models-3/cmaq模型,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区常规污染物so2、no2和pm10及区域特征污染物o3、pm2.5,还有常规、区域特征污染物混合模式在内的3种情景下的布点方法。他们采用约旦公式计算多种污染物综合评价浓度,以中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建立目标函数,并以成本、地形、行政区、人口、空间覆盖度为约束条件进行优化求解。结果表明优化误差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且多种污染物混合模式优化结果的空间代表性更好。
3.结语
大气环境监测覆盖范围宽、影响因素多,要制定能代表整个区域大气质量时空分布的方案是非常困难的。在缺少监测数据的情况下,应先采用常规布点方案。随着监测数据的积累,应积极采用布点优化技术,以实现经济性和代表性的合理平衡。
大气环境论文:大气环境低碳经济探讨
1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
1.1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我国处于工业化的阶段,想要减少碳的排放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其能源的利用效率,并且我国提高能源效率的空间较大。我国主要是建筑物以及交通运输和工业这三者碳的排放量较大,尤其是工业所排放的碳量。我国属于发展中的国家,拥有较为先进技术的同时也拥有落后的技术。在建筑方面需要效仿欧洲国家,建筑零排放的建筑物,从而减少碳的排放量。同时不断提升工业的能源,将落后的产能迅速的淘汰,同时,将排放量降到低。在交通方面可以通过修建高速铁路,尽量减少飞机的班次,可以在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减少碳的排放量。
1.2调整我国产业结构
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途径就是调整产业结构,并发展低碳的产业,将其高碳像低碳转变,使其成为升级我国产业结构的主要方向。应该将重点放在知识密集以及技术密集的产业,例如信息以及现代服务的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我们必须要减少制造环节所产生的能耗和物耗以及污染。优化产业的结构,提高高碳产业市场准入的标准,并积极的发展低碳产业,这对于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3大力推广低碳技术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将低碳技术作为其发展的支撑,从而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低碳经济。目前,我国还需要进行不断的自主创新并且积极的研究开发以及推广并应用捕获以及封存碳的技术,以及能源的再生利用技术,恢复生态以及替代资源化技术等,使其先进技术中节能的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并且促进清洁的生产与循环利用,进一步使能源的附加值以及使用效率提高,在保障其能源供应处于安全的同时对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控制。特别是,对于太阳能以及风能和生物能源等已经成熟了的低碳技术要大力的推行,并倡导将其应用到节能型建筑物以及环保型的农业这些领域中去。
1.4建立完善的碳交易市场
温室气体排放权的交易体系可以简称为碳交易,碳交易运行的机制有两种,分别是配额以及项目的交易。也就是通过项目合作的这种形式,买方需要向卖方提供资金或者是技术方面的支持,从而使温室气体的减排额度减少。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属于系统工程,我国应该尽快建立一套发展全国统一的与其碳市场相关的法律规范体系,使其目前的排放交易所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提高省市对于碳交易的管理以及认知的能力,并且还需要积极的构建以及供给碳交易信息的平台。
1.5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
想要发展低碳经济必须要加强国家和国家的合作。在发展低碳经济以及自然生态保护大气环境等较多领域开展国际性的环保合作项目。同时建立新的环境保护合作机制,为大力推进国际组织以及政府机构参与到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合作提供法律依据。积极建设环保产业,并且在产业的规划上面将新型的能源以及环保材料与设备技术的研发作为发展的重点,吸引各个国家环保企业的注入,从而为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以及技术和人才方面的支持。
2保护大气环境的措施
大气环境的破环,是导致全球变暖以及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要注意大气环境方面的保护。
2.1首先在工业布局方面要合理
大气状况对于人们特别重要,因此应该均匀的分布工业生产,不能将工业生产集中到局部或者是少数的大城市中。这样,单位面积所排放的污染物较少,有利于自然的净化。特别是,在选择厂址方面也应该选择符合其性质的地方,例如,应该将产生有害气体的厂址选在居民区下风向。
2.2改进燃料结构及方式
能源结构不合理,使其能源利用率较差,从而导致我国大气污染更加严重。因此,必须要改善我国能源的结构,并且加大石油以及天然气的比重,不断发展新的能源,并且还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例如区域供热,使煤气化得以实现。
2.3提升人们环境保护的意识
采取植树造林的方法,绿化我们生活的环境,由于绿色的植物可以将大气中氧气更新,从而使空气的成分得到调节,达到净化大气的目的。因此,大面积的进行植树造林可以对温室效应进行调节,增加生物链中的含碳量,使其大量的碳无法进行转换,进而不能进入大气中去。(好像是不太通)同时还需要根据气候变化培育出适合该气候的新农作物,从而减少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3结语
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保护大气环境,可以使我们生活的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通过本文的论述希望可以使我国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从而促进我国的整体发展,使人们的健康得到保障。
作者:李红狮 单位:烟台市环境监控中心
大气环境论文: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探析
摘要:在我国工业发展的背景下,环境质量问题是维系人类生存条件的基础,然而工业发展排放出的化学燃料时刻威胁着大气环境。随着我国开展大气质量监测工作,如何从大气质量控制措施方面优化大气质量是我国时刻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主要从点位布设、样品采集以及实验室分析等三个层面分析,为监测数据提供性依据。
关键词:大气环境;质量控制;监测;分析
引言:
随着工业革命的时代到来,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得到充分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国民经济,然而,人们为了满足更好的生活条件,采用不合理的工业设备以及不当的生产方式,给自然环境的发展施加了重大压力,逐渐演变为生态环境失衡,大气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不得不承认,这是人类在发展经济时没有重视环保问题的后果。随着大气环境监测质量中心技术不断进步,通过数据检测能够有效控制大气环境的质量,因此,控制大气环境质量在正常范围内是我国环保部门所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大气环境监测的现状分析
从目前情况来看,大气污染物扩散范围以及速度还不能得到的监测,这为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因此,我国逐渐加大了对大气环境监测的投入力度,相关研究者建立多种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式来预测污染物的扩散范围,根据周围市区的地貌、气候以及污染源等相关因素,严格控制中小城市的大气污染扩散现状。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环保技术仍需要相关部门加以完善、创新。为了进一步提高大气环境的质量检测,我国已初步建立环境监测标准化体系,实时监测酸雨的降落范围以及大气污染物总量,从而优化周围市区的空气质量系统,制定经济、合理的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然而,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准则,应该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并严格规范质量监测的标准化体系,为后期的环境防护工作提供坚实基础。在社会发展中,大气环境已经引起全世界的高度重视,我们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也要不断完善环境监测的法律法规制度,切实可行地实施环境监测,保障环境监测数据的性与性,不断提高监测人员的应用技能,从而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均衡发展,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对大气质量监测通常需要从点位布设、样品采集和实验室三个层面入手:在大气环境质量超标的位点做特殊标记,即代表该位置处于重污染程度,通过对监测区域的划分,能够根据位点的位置,做到防护环境的标准,需要注意的是要将采样点的位置设立在环境开阔的区段,避免影响周围空气的正常流通;我国采用的环境质量监测指标为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以及氮氧化物,针对不同的指标要采取不同的检测方法,根据其物理性质,采用溶液吸收法对二氧化硫进行样品采样,采用滤料阻留法对总悬浮颗粒物进行样品测定,氮氧化物的采集方法与二氧化硫类似,但是操作的具体方法不同,采用的是盐酸奈乙二胺的分光光度测定法;实验室分析法较为,度较高,但是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保障实验室的全部仪器整洁,采用高精度的仪器设备对大气环境质量的样品进行监测分析,根据数据结果提出解决方案,实验室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能力,对实验室内的全部设备要及时维护,控制数据源的性,从而为相关部门提供真实的数据。
二、大气环境的污染源分析
由于我国处于混合城市化发展状态,其周围的污染源多为煤炭燃烧、电力能源以及耐火型工业发展等资源型企业造成的,生态环境因复杂多变的污染源而逐渐失去平衡发展。因此,只有从根本上了解污染源扩散的特殊性,才能为环境空气质量的监测提供更为精准的数据。
2.1生活污染源
燃料燃烧排放的废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子设备,比如空调、冰箱等都会产生一种危害环境的气体——氟氯烃。氟氯烃的化学性质极不稳定,极易挥发到空气中,严重破坏臭氧层的构造,是造成全球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随处可见的生活垃圾得不到有效处理,导致生活垃圾发生厌氧分解产生二次污染物,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命健康,大量的生活垃圾也会使环境不堪重负。
2.2工业发展污染源
就目前形势来看,我国大力发展工业革命,却严重忽视了环境问题带来的安全隐患。由于工业企业尚未完善环境治理规章制度以及监管部门管理不善,城市工业所利用的燃料设备,会将产生的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环境中,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只有严格控制废弃排放的污染源,从根源上净化空气质量,才能有效降低大气环境的污染程度。
2.3车辆尾气污染源
我国经济发展处于高速时代,私家机动车排放的尾气已逐渐成为城市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是形成温室气体以及酸雨的主要排放源。据近些年的监测数据表明,某市区的大气环境中含有大量的酸性化合物,比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极易积聚在封闭型的生活环境以及城矿郊混合区域,污染物在重力作用下做低空集聚运动,高浓度的污染物得不到有效扩散,逐渐形成地面污染以及造成酸雨危害,导致周围大气环境的重度污染。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以及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命健康;汽车尾气中含有大量的强致癌物,主要形成光化学烟雾,引起周围树木枯竭,使农作物减产;光化学烟雾能降低大气环境的能见度,妨碍交通发展。
三、大气环境质量控制的重要措施
1、完善空气污染预报工作
在对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优化过程中,完善空气污染预报工作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首先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空气状况将空气污染预报工作进行合理、科学的划分,根据空气污染预报的模式进行分类,大致可分为三种:潜势预报、数值模式预报以及统计模式预报,其中潜势预报主要是通过气象设备观测天气的发展形势,是其它监测工作的前提条件,因为天气预报的性对大气环境污染的监测预报影响非常大,还会影响国家制定与空气污染相关的各种决策;数值模式预报与统计模式预报主要是根据空气污染浓度进行预报工作,而且在对大气环境进行监测时同时使用这两种模式,可以进行有效地对比,并及时对数据结果进行验证,从而大大提高监测数据结果的性。
2、提高执法力度,加强宣传
在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优化过程中,还要不断地提高环保部门的执法力度,强化环保部门的管理工作。首先各级环境保护管理部门都必须要时刻保持环保意识,切身履行环境保护工作,并加强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同时还要做好各部门管理工作之间的协同工作;其次,还要加强对环境保护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地完善环境管理的制度,强化环境保护的管理措施。还要加强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市民的环保意识,并通过媒体、新闻等媒介开展环保工作,并建立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环保教育网络,强化市民的环保意识,使每一位市民都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工作中来。
3、强化环境质量监测工作
强化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也是大气环境监测质量优化措施中比较关键的一点。监测部门管理力度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大气环境质量的监测工作,所以,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单位在开展监测工作时必须要严格按照环境评价单位的具体要求来进行实际的监测工作。同时,大气环境评价部门也需要加入到大气环境监测工作中来,与监测部门协同完成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在监测过程中,一旦遇到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此外,大气环境监测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进行空气采样的过程中,一定要特别注意外界环境对监测结果的影响,在没有得到允许的情况下,不可以私自将采样标本在大气环境中进行检测。如果所采集的空气样本出现了问题,工作人员需要及时向上级报告,并且在监测过程中要要个按照规定进行操作,控制好标本的监测质量,以确保监测结果的性。
4、加大环境监测实验投入力度
在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的过程中,环境监测实验的进行条件也是其中的影响因素之一。目前,虽然我国设有很多环境质量监测站点,但是大部分的环境监测实验室却面临着非常多的问题,其中专业人员、实验设备以及监测资金的问题尤为严重,所以要想顺利开展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就必须要加大对监测实验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对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以及资金的投入。监测企业可以定期的对监测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工作流程以及监测技术,还要引进先进的新技术以及新设备,完善监测系统,保障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结语: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日益恶化的大气环境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发展,随着大气环境被破坏的程度日益加剧,逐渐引起我国政府相关人士的高度关注。为确保大气质量监测数据的完整性和性,环境监测监督部门的研究人员主要分析了大气环境的污染源头,采用高新设备测量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只有找到污染来源及掌握污染物含量,才能更有效地改善大气环境,同时,加强环境监测部门的质量管理,是提高环境监测工作水平的前提需要。
作者:赵润宏 单位:上海英格尔认证有限公司
大气环境论文:季节对大气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的影响
摘要:科技的不断发展,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同时,一些化学燃料应用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多,产生了大量的有害气体,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积极对大气环境进行监测分析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提高空气质量,还能推动城市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监测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相关工作的开展。文章主要针对季节因素对大气环境监测优化布点进行研究分析,并且依据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意见,希望能够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季节因素;大气环境监测;优化布点;影响分析
大气环境监测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人们的生活具有直接影响,工作初期,工作人员都会将一些监测点进行密集布置,从而实现了对某区域内的大气监测,然后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工作人员获取了大量的信息以后就可以实现大气环境监测点的优化布置,主要是通过采用相关的数学方式对各个监测点的重要性以及关联性进行分析,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然后对整个区域内的环境状况进行分析,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以及质量,同时,还能降低工作的成本,保障良好的经济效益。一般来说,大气环境监测点优化布设的方式较多,例如:模糊聚类法、物元分析法、密切值法、贴近度法等,但是,这些方式在实际的工作中存在的共同问题是没有对季节因素进行考虑,从而影响了工作质量。
1大气环境监测工作概述
1.1工作内容分析
众所周知,良好的大气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保障,不仅温室效应严重影响了人类的正常生活,环境的不断恶化所产生的一些新问题,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掌握某区域内的环境状况,积极的对相关信息进行研究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净化环境,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一般来说,大气环境监测的主要对象是:PM10、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物质,通过对相关信息进行研究分析,明确大气污染的分布状况,制定合理的措施,并且对大气污染发展方向进行预测,实现了对大气污染的动态监测。
1.2大气监测的影响因素以及工作目标
人类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都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对大气造成一定的污染,尤其是一些化学燃料的使用,对大气的污染更为严重,因此,积极的开展相应的布点以及采样工作,并且,积极的进行长期监测以及观察实势必行。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由于大气自身的特点以及季节因素的变化,给相关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积极的对季节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明确大气污染存在的特征,保障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工作目标:在实际的工作中,主要就是通过对大气污染进行研究分析,根据相关的数据,制定合理有效的方式,提高大气治理工作的质量。
2大气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的季节因素
2.1监测点的选择
在实际的监测工作中,工作人员应该结合某区域的实际状况,并且遵循相应的原则,大气采样工作点进行布置,通常来说,应该遵循的原则有:
(1)依据该区域内的大气污染状况进行采集点的布置,对于大气污染样本采集工作应该按照大气污染的程度对所要监测的区域进行采集点布置。
(2)在布点位置选择过程中,应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点,所选地区的污染程度能够表示相关部门所要监测区域的污染程度,通过对该布点的污染状况进行采集,才能的了解该区域内的大气污染状况,明确污染分布特征,便于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进大气治理。
(3)在布点选择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还要对周围的环境进行综合考虑,保障布点不会影响空气的流通性,同时,还要保障采样结果具有一定的性、代表性。
(4)依据区域不同的功能对大气环境监测进行布点也是重要的工作原则之一,能够多方位的对大气状况进行了解,保障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就目前来看,我国大气环境监测布点都会采用网络布点法,并且同心圆布点法使用次数也较为广泛。
2.2大气污染样品采集工作受到季节因素的影响
通常来说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1)风向。
风向的变化时大气污染样品采集工作的主要因素。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气中PM10、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物质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容易受到季风风向的影响。我国气候具有一定的多样性,对于风向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样本采集过程中应该对风向因素进行考虑,应该在大气污染源的下风向设置相应的采样点,并且还要保障其数量的合理性,在污染源的上风向尽可能少设置采样点进行对比。
(2)温度变以及天气状况。
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气温以及天气状况的变化都会影响相关工作的开展,因此,工作人员应该依据实际状况制定合理的大气污染采样方案,针对不同的天气状况对采样工作进行灵活安排,并且还要对相关的采样方式进行调整,对一些重要的采样布点进行优化。
(3)湿度以及风速的影响。
空气湿度以及风速对于污染大气的扩散具有一定影响,因此,在样品采集工作中,工作人员应该对此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积极对采集方案进行调整,才能保障良好的工作质量。
2.3季节因素的其他影响
一般来说,大气污染物体基本上都是以气体的形式存在,自身存在一定的理化特征,并且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易变性。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污染气体的理化特征容易受到季节性风向、风速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严重影响了相关工作的开展。例如:在我国东北地区,春季以及秋季大风天气较多,对大气污染气体的扩散具有一定的影响;并且,气体容易挥发。因此,在样本采集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对此种现象进行考虑,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季节的变化对于温度具有一定的影响,对于大气污染样品的运输以及保存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工作人员应该针对此种现象进行综合分析,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大气样品运输的质量,才能保障相关信息的性。并且,相关人员还应该加强对新科技的应用,积极构建良好的数据库模式,对相关的数据进行保存,能够实现对大气环境监测的控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产活动对于大气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因此,积极加强对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十分重要。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加强对季节因素的考虑,通过多季节因素的分析,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和合适的布点,才能保障良好的工作质量,实现对大气的监测,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积极的对大气环境进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工作人员明确某一区域的大气环境状况,制定合理有效的方案,实现对大气的治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从某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分析,然后在对环境监测布点进行优化,才能保障良好的工作质量,推动大气治理工作的开展。
作者:邓小洲 单位:新余市环境监测站
大气环境论文: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浅谈
摘要:大气环境的质量好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然而我国大气环境的安全已影响到人们的生存和安全,因此对大气环境的检测至关重要。而大气环境检测布点是大气环境检测的基础环节。本文对大气环境布点做出基础想的研究,分析其对人们的重要意义,然后对选择布点的方法进行详细的研究。
关键词:大气环境;监测;布点
大气环境监测是监管部门对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定期或连续的检测过程,然后分析其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而大气环境布点就是在检测范围内,根据人口密度、地理气象等状况合理的设置采样点并进行数据分析。由此可见,布点的定位决定了大气环境检测的性、性,是大气环境检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1大气环境监测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大气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全国各地出现的雾霾现象就是其好的证明。大气环境的污染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如果长期处于低污染状态下,会对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时间久了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病症,严重状态下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发生中毒等危险症状。例如美国伦敦的烟雾事件、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事件等等,这些悲剧事件的发生已经能够为人们做出了提醒。大气环境的污染不仅对人类造成了影响,还会对动植物带来破坏,动物的种类的减少,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植物的枯萎等等。因此对大气环境进行检测是维持人类社会生存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2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的选择原则
2.1灵活性原则
大气环境布点的选择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布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客观的反应大气环境状况。布点的选择要具有灵活性,根据检测地点的工业发展水平、河流流域、检测地形、污染程度等进行综合考虑,进而对大气环境布点进行确定。
2.2代表性原则
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的选择首先应具有代表性,代表性原则是指布点的选择应能够客观的、真实的反应监测范围内环境的状况。能够在此本次监测结束之后对此地区未来大气环境发展情况做出估计,预测出未来的大气环境发展趋势。这种布点的定位原则称之为代表性原则。
2.3经济性原则
大气环境监测布点的选择应符合经济性的原则,经济性原则指的是在对大气环境进行基础的布点之后,对该地区的环境可以的了解监测之上,对大气污染较轻的地区少布点,对大气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多布点,进行科学的分配。力争做到布点分配的优化配置。
2.4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根据监测地区大气污染实际情况和污染程度,对布点的高度进行确定。例如,此地区的大气环境对人体危害较大,这时布点的高度好确定在1米到2米之间,如果大气环境中存在的对植物危害的气体较大,那么布点的定位高度应与植物叶面的中心部位等高。这样的定位方式符合科学性的原则。
2.5一致性原则
所谓一致性原则是指被检测地区周围的环境应与此地区的大气污染浓度相适应,一致性的监测原则可以对污染地区的气候环境进行合理的分析。不管是对于检测目的还是气候环境,一致性原则都是监测的基础和前提。
3大气环境监测前的准备
3.1污染源及其排放情况
在大气污染监测之前,要对污染源的排放情况进行分析统计,汇编成清单。在监测之前要按功能划分,例如高架建筑物的污染物排放情况,烟囱的高度、直径、污染物排放浓度等等。或者类似低矮烟囱的小的污染源,其排放的污染物所占的比率。我国目前对于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以燃煤为主,所产生的污染物特别是烟尘和二氧化硫是造成煤烟类型大气污染的主要构成物。
3.2气象资料
气象资料是包括降水量、温度、湿度、日照风向等等的资料。其中要特别的了解监测地区的风的变化情况以及地的逆温情况。因为检测者可以根据这些气象的变化确定该地区相对清洁的位置。观测大气中污染物的主要位置变化,确定在定期检测中的频率及分布。同时,这种做法对出现高浓度污染的状况提供了好的预防措施。
3.3地形资料
地形对于某地区的温度风力等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同时,对该地区污染物浓度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兰州市因其特有的盆地地形,使其大气污染物不易排放和扩散。而兰州市西部是以石油化工为主的盆地,强大的日照和大气逆温导致光化学烟雾的产生。对这些地区的布点必须加以深层的考虑。
4大气环境监测布点选择的方法
4.1扇形布点方式
所谓扇形布点法是指在一片相同的扇形区域内,在距离扇形中心的弧线上设置采样点。其详细的步骤是:以主导风向作为轴向,将扇形的区域设置在下方向的地方,所形成的角度大概在45到60度,较大不能超过90度。一条弧线上设置3到4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之间的距离在10°到20°之间。这种扇形布点法主要适用于高架区,并与周围环境隔离,主导风向容易选择。
4.2同心圆布点方式
同心圆布点方式首先要找到污染区的中心位置,以这个中心为圆心,以不同数值为半径画圆。同时以扇形布点法为基础,做出从圆心的10°到20°的射线。最终在射线和同心圆的交点处确定布点。与扇形布点方式不同的是,同心圆布点可以均匀的进行分布,也可不均匀的分布,采样点的数量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但要确保固定在主导风向上,下风向的采样数量要比上风向的多一些。
4.3功能布点方式
人们的生活范围大致可分为:居民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文化区等等。所谓的功能布点法就是根据这些区域的划分,对大气监测的布点进行设置。然后再从人力物力资源方面进行分析,最终得到完整的大气环境监测数据。目前,这种大气环境检测方式还不够,因此多用于区域性的常规检测中。所以对于这种布店方式,我国还有待于研究。
4.4网格布点方式
网格布点是指根据该区域的人力、物力、环境污染程度的状况,将检测区划分为网格状的结构,以达到对该地区的广泛监测,覆盖。这种布点方式主要适用于污染源较多并且污染区域分布较为均匀的地区。
5结论
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大气污染的问题,大气保护组织也随之增加。人们的关注度不断加大,环保意识不断提升,我国的工业化发展更需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所以,对大气环境进行监测尤为重要。我国应根据大气污染的实际状况、人口分布、工业发展水平等状况,将以上几种方法科学的利用,以确保大气环境监测的性有效性。
作者:张明明 单位:浙江环茂自控科技有限公司
大气环境论文: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措施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国民整体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善,但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和影响。工业生产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等导致雾霾和PM2.5等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为切实做好环保工作,有效防控大气污染情况的发生,应当做好大气环境监测工作,实现监测质量的有效提升。本文首先对环境监测质量保障进行简要阐述,进而分析当前我国大气环境监测质量保障工作的现状,并提出提高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措施
大气环境监测工作,是我国环保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大气环境的有效检测,及时地掌握大气环境当中的各项污染指标,分析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进而对导致污染产生的源头采取针对性的防控办法,对于造成大气污染的活动进行改革和控制,使得污染情况得到有效改善,为我国大气环境质量和人们生活环境质量的提升提供重要保障。然而,我国当前的大气环境监测质量保障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控制手段不健全、控制体系不够完善以及现场监测管理不到位、监测人员综合素质水平不一、监测网络建设较缓慢等方面。应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大气环境监测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1环境监测质量保障概述
基于当前人类生活环境的不断恶化,环境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环境监测工作主要目标是对环境的状况进行有效检测,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获得相应的环境指标,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有效的防控办法和治理措施。为实现的环境监测效果,确保环保工作落实到位,就应当保障环境监测质量。由于环境监测工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且综合多项学科和理论实践知识,对于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要求较高[1]。因此,需要在确保监测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监测经验的基础上,保障监测过程数据的性和完整性,使得环境检测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在当前环保形势越来越紧迫的情况下,应制定科学合理的环保体系,明确环境监测的标准,并切实做好环境监测工作,保障环境监测质量。
2大气环境监测质量保障工作的现状
2.1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手段不健全
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手段不健全,是当前大气环境监测工作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高的重要原因。大气环境监测主要的环节包括样品的采集和分析,以及监测数据的处理,并制作监测报告,对报告结果进行三级审核。只有保障每个环节落实到位,才能确保监测质量。然而,许多监测部门并没有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手段,没有对现场采样工作进行严格监督,且实验室资质认可机制未有效建立,监测工作的每项环节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2.2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不够完善
有效而完善的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控制体系,能够确保监测采样过程的性,采取具代表性的样品进行检测。同时,还能保障实验室检测数据的性,对于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许多大气环境监测部门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采样工作和检测工作以及后续的分析工作的质量均未受到有效控制,导致质量控制体系应有的质量推动作用和导向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2]。
2.3大气环境监测工作不重视现场监测管理
大气环境监测工作对于现场监测的要求较高,如相关数据资料被监测人员忽视或出现失误和意外情况,则直接导致监测结果不,造成大气环境监测质量下降。从我国的大气环境监测工作情况来看,许多监测部门不重视现场监测管理,导致诸多意外和问题的发生。由于监测数据存在不稳定情况,且监测现场有诸多随机因素,如无法对相关因素进行有效把控,则会导致监测结果受到很大影响。
2.4大气环境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不一
我国大气环境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不一,专业水平无法有效保障,是我国大气环境监测质量问题面临的一大难题。首先,由于我国的编制问题,导致专业的监测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缺乏高精尖的技术人才。其次,我国在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投入资金较少,导致相关监测人员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机制,无法实现其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的有效提高,大量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3]。
2.5大气环境监测的网络建设较为缓慢
大气环境监测网络,能够将我国各个地区监测部门的数据和资源进行实时传递和互通,使得监测数据能够为其他地区所利用,实现了数据利用价值较大化,也有效避免了数据的重叠造成监测工作的重复,避免了资源的浪费。然而,我国的大气环境监测网络建设仍较缓慢,网络系统仍未有效建立起来。虽然我国国家环保部门对于相关问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该网络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并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短时间内无法完成。
3提高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措施
3.1引进新的监测手段
应当引进近期的检测手段,使得大气环境监测工作更加规范化,且检测过程的度更高,能够有效拓宽监测范围,为大气监测的采样、检测和管控工作提供更加高效率和高质量的监测办法[4]。首先,应当加大对大气监测工作的资金投入,更新监测设备,为大气环境监测工作提供更加便捷化的监测手段。其次,应引进世界近期的监测技术,提高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以充分发挥近期监测手段的较大效用。
3.2建立健全环境质量管理机制
应当建立健全大气环境质量管理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首先,应当对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目标进行深入分析,形成一套有效的质量管理机制,确保实践监测工作与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统一,保障大气环境监测质量。其次,应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监督机制。在实施质量管理工作时,对于监测人员和质管人员的日常工作进行严格监督和评审,避免出现不良问题。
3.3重视实验室质控管理
重视实验室质控管理,指的是在完成采样工作,并进入实验室检测过程时,应当切实做好对于样品的检测工作,保障大气环境检测质量[5]。首先,应当确保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在掌握专业的理论检测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对大气环境有整体的理论知识作支撑。同时,在检测过程中,确保检测的规范性,保障检测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其次,应当实现检测设备的及时更新,以近期的检测技术完成检测任务,为大气环境监测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3.4提高监测人员的职业素养与工作能力
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的高低对于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好坏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应当着力于提高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实现其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的有效提高。首先,应当加强我国的高校教育,通过合理化的专业设置和科学的培养办法,使得大气环境监测人才得到有效培养[6]。同时,应当加强对检测人员的常规培训,实现其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的有效提高。此外,加强对其的职业素养培训,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
4结语
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有效提高,是我国环保工作的重点内容,不仅对我国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保护有着重要意义,对于人们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应当针对当前我国大气环境检测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引进新的监测手段,建立健全环境质量管理机制,重视实验室质控管理,并切实提高监测人员的职业素养与工作能力,实现我国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有效提高。
作者:刘强 单位:晋城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大气环境论文:大气环境监测数字化测量新探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各种大气污染现象屡见不鲜,当前防治大气污染已经成为了全民关注的重要问题。严格监测大气环境的变化是对大气环境进行治理的前提,本文将简述大气环境监测中数字化测量的必要性,探究数字化监测系统的组成,希望对提高监测数据的质量有所裨益。
关键词:大气环境监测;数字化;测量
我国的大气污染问题十分严峻,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我国长期注重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但是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们开始意识到大气污染问题最终会危害人类自身的健康乃至发展,因此开始逐步加强大气环境的监测工作,采取科学的环境保护措施来改善大气环境,而数字化测量则为大气环境的监测提供了更为科学有效的方式。
1大气环境监测中数字化测量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雾霾天气频发,有雾霾所带来的健康问题以及其他社会问题也越来越严峻,这就需要运用更科学的手段来对大气环境进行监测,分析大气环境变化的趋势,从而找到合理的治理办法,在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之间寻找平衡。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大气环境的监测能够实现数字化测量,由此检测的结果更加和灵敏,也极大地减少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大气环境监测数字化测量的应用
随着人民群众对于大气公共气象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气候评估、大气环境的影响、大气防灾预警、气象信息数据等多样化的数据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传统的大气环境监测已经难以满足群众对于大气信息精细、、及时的要求,而数字化测量周围大气环境监测提供了新的思路。以数字化检测技术作为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核心,可以真正实现对于大气环境的动态监测,继而以动态监测数据来预告各种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为现代人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大的便利。
3数字化监测系统的组成及要求分析
3.1虚拟仪器
对于大气环境监测来说,环境监测的数据是大气治理的重要依据,因而环境监测的数据必须是的.传统的对于环境监测主要是通过光学仪器或者光谱学仪器来进行,这些仪器对操作人员有较高的要求,对于环境的要求也较为严格,并且稍不注意就会产生测量误差,因而难以保障测量数据的性。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新型测量仪器层出不穷,数字化的测量给大气环境监测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各种高精度的传感器的应用使得测量人员不必四处奔波就能够通过计算机得到大气环境的监测结果,这种测量的方式不仅采集精度高,而且时效性强,测量所得到的数据能够为大气环境治理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同时数字化的测量技术也可以处理复杂的数据,从而减少了相关操作人员的工作量,也降低了由操作带来的误差产生的几率。
3.2服务器模块
服务器模块是对数据进行处理的中心,主要是进行数据的交换工作。由外部传感器所采集的大气环境的监测数据经上传至服务器模块之后,在服务器中进行各种处理,转化为容易识别的方式输出,以此提高人机交互性,实现信息的数字化处理。
3.3客户端模块
操作人员端模块是人机交互的主要界面,服务器中的数据需要经过操作人员端进行调用才能传达给操作人员,此时数据才能够真正为环境控制提供依据。操作人员端的功能必须是多方面的,既能够输出数据也要能够手动录入数据,同时能够满足操作人员对于数据的不同处理方式的要求,最终得到操作人员想要的检测结果。客户端模块功能的复杂性是由多个实现简单功能的模块组合而实现的。
3.4数据采集与传输
大气环境的监测结果比较强调数据的实时性,该数据的采集和传输的要求较高,操作端发出不同的命令来采集不同的大气环境信息,采集的大气环境信息经服务器处理之后,以更加可读的方式反馈给客户端。
3.5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工作是大气环境监测系统的核心,各种采集的数据经过分析之后才能成为更容易被群众所理解的数据,因而数据分析工作的质量必须要保障。对于不同的监测量有不同的计算方式,计算时应该将测量的误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同时计算还要考虑到各种影响因子,才能够保障计算结果的性,数据分析的结果才能够直接在生产活动中起到指导性额作用。
4结语
总之,大气环境是人们生存所离不开的环境,大气环境污染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控制大气污染势在必行。而做好大气环境监测工作是控制大气污染的重要基础,数字化的测量技术则为大气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了诸多便利,不仅有助于提高大气环境监测的效率,还可以增强数据测量的性,由此为环境的评价和治理提供更科学有力的依据。由此看来,探索大气环境监测的数字化测量,对于提高测量的精度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瑾 齐亚宾 单位:河北省蠡县环境监测站
大气环境论文:大气环境污染特征分析
摘要:利用城区4个大气监测点的监测数据,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对德阳城区的空气质量进行评价,德阳市的主要污染特征为颗粒物和臭氧交替污染,夏季臭氧污染较为突出,冬季PM2.5污染较为突出。对比近三年的总体变化特征,颗粒物污染的突出性略有下降,臭氧污染的突出性略有上升。PM2.5/PM10的比值范围在0.26-0.82之间,比值范围较宽,颗粒物来源包括北方沙尘南下和自身工业生产排放等多种因素。
关键词:大气环境;污染;颗粒物
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能源消耗规模不断上升,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城市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威胁逐渐凸显[1]。世界卫生组织于2005年了《空气质量准则》规定了各污染物浓度标准值,并于2013年公布PM2.5能致癌,引起人们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对雾霾天的关注,各地政府均制定了相关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措施。每年冬季我国中东部地区常出现雾霾天气,大范围的大气污染,多地已制定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德阳市环境质量公报显示德阳市近年空气污染物主要是可吸入颗粒物,臭氧污染也时有发生,主要发生在夏季。对德阳市的大气环境进行分析,以近3年的空气污染特征,探讨该城市的空气质量的变化,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因素。
1研究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德阳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为龙门山脉中段,中部为成都平原东北部,东南部为盆中丘陵,距省会成都58公里。地处东经103°45′-105°15′北纬30°31′-31°42′之间。属中纬度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季风气候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较少,夏无酷暑,冬少严寒。年平均气温16.6~17.9℃,极端较高气温36.5℃,极端低气温-4.5℃。年降水量882.0~1024.1mm,年日照时数891.8~1218.7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81%,平均湿度月较高85%,平均湿度月最小75%。长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年平均风速1.6m/s。
1.2实验数据及点位使用数据
为德阳市东山公园、西小区、检察院、耐火材料厂4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监测值。监测设备全部为点式设备,PM10、PM2.5监测使用β射线法颗粒物监测仪,PM2.5采样系统中配置动态湿度控制系统(DHS),量程为0~10mg/m3,低检出限为1μg/m3。
2结果与讨论
2.1首要污染物变化特征
2014年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对SO2、NO2、PM10、CO、O3、PM2.5六个项目开展监测,使用空气质量指数(AQI)替代原有的空气污染指数(API)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以4个监测点的平均值计算德阳市区各污染物的空气质量分指数(IAQI),从各项污染物的IAQI中选择较大值确定为AQI,当AQI大于50时将IAQI较大的污染物确定为首要污染物。德阳市的主要污染特征为颗粒物和臭氧交替污染。每年冬季PM2.5污染较为突出,冬季首要污染物为PM2.5的比例较高。结合德阳市的气候和地理位置进行分析。德阳市处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的东北边缘。夏季降水充沛,对空气中的颗粒物有清洗作用,气温较高,空气对流较强,化石燃料的燃烧废气、汽车尾气等污染源产生的颗粒物不易累积,日照时间增长,在强烈的阳光紫外线照射下,污染源排入大气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等一次污染物发生复杂光化学反应,生成臭氧等二次污染物。对比近三年的总体变化特征,颗粒物污染的突出性略有下降,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2014年共182天,2015年138天,2016年132天,下降较明显。PM10为2014年共44天,2015年61天,2016年64天。臭氧污染的突出性明显上升,臭氧为首要污染物2014年共56天,2015年100天,2016年108天。NO2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明显下降,2014年共9天,2015年1天,2016年0天,SO2和CO未出现为首要污染物。
2.2颗粒物和臭氧的浓度变化
以4个监测点的平均值计算全市的日均浓度值,颗粒物浓度变化。由图1可以看出,PM10和PM2.5浓度变化基本一致,1-4月和11-12月间浓度相对较高。2-3月PM10浓度变化较大,全年较高值为3月5日301μg/m3,超标1.0倍,PM10/PM2.5比值为3.1。冬季气温偏低空气湿度较大且流动性较弱,污染物易累积,PM2.5全年较高值为12月9日178μg/m3,超标1.4倍,PM10/PM2.5比值为1.5。4个监测点2016年PM10年均值分别为:东山公园87μg/m3,西小区87μg/m3,检察院83μg/m3,耐火材料厂97μg/m3,耐火材料厂点位浓度较高,其他3个点位相差不大。PM2.5年均值分别为:东山公园41μg/m3,西小区52μg/m3,检察院55μg/m3,耐火材料厂64μg/m3,东山公园低,比西小区点位低21%。东山公园点位位于德阳市区东北角,位于东山娱乐城较高点,紧邻东湖山公园,东湖山公园是集山水园林为一体的生态公园,PM2.5较低可能是由于点位周边森林覆盖率较高,汪永英[2]等研究森林对PM2.5有一定的净化作用。臭氧8小时浓度波动特征与颗粒物相反,5-9月浓度相对较高。夏季受青藏高压和副热带高压影响,6-8月易出现晴热高温天气,紫外线照射强烈,臭氧全年较高值为6月7日239μg/m3,超标0.5倍。
2.3PM10和PM2.5的浓度关系
分别选取2016年中PM10为首要污染物和PM2.5为首要污染物两种监测结果时的日均浓度,分析PM10和PM2.5浓度值的相关性,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计算两者的相关性。当首要污染物为PM2.5时,PM10和PM2.5的相关系数为0.96,线性回归方程斜率为0.67。当首要污染物为PM10时,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89,斜率为0.28,两者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且有较强的同向相关性,其中由于沙尘输入型污染对PM10影响较大,PM10为首要污染物时两者的相关系数较低。2016年PM2.5/PM10的日均浓度比值范围在0.26-0.82之间。李卫军[3]等的研究测得北京2006年PM2.5/PM10比值范围为0.45-0.60,黄郦鸣等的实验测得南京2001年比值范围为0.54-0.86,说明北方城市PM10对空气污染的影响较大,南方城市的细颗粒物占比更高,德阳市的比例范围较宽,原因可能是春秋季受北方的沙尘影响较明显,冬季由于空气湿度较大,空气流动性较弱,细颗粒物易形成累积。由于颗粒物越小危害越大,PM2.5占PM10的比例越高,对环境潜在的污染可能就越大,冬季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更高。
2.4污染物浓度与气象参数相关性
使用SPSS19.0计算相关系数。计算2017年1月1日-31日污染物浓度与气象参数的相关性。颗粒物与能见度、风速均呈负相关关系,与气温、湿度的相关性较弱。可能冬季风速变化较小,对颗粒物累积及扩散的影响较小。能见度能够反映空气中颗粒物的消光特性,与颗粒物的浓度变化呈现相反的特征。由于四川盆地地形原因和城市热岛效应市区常出现逆温层,对逆温层的探测目前主要靠激光雷达。重污染期间激光雷达探测大气边界层低达到约400m,大气边界层内空气运动受地表面的热力和动力作用影响较大,边界层的下降会影响颗粒物在垂直方向的扩散能力。
2.5臭氧及NO2浓度值的变化关系
NO2为首要污染物天数逐年减少,NO2年均浓度逐年下降,2014年、2015年、2016年年均浓度分别为35μg/m3、30μg/m3、26μg/m3,臭氧超标天数逐年上升,臭氧污染逐渐凸显。臭氧在24小时当中的变化曲线一般为单峰污染,表3冬季相关性计算结果中,臭氧与气温为正相关关系,城区24小时当中的较高温度一般在15时左右,臭氧浓度变化相对气温变化存在滞后性。目前的研究表明,臭氧污染的前体物为NO2和VOCS。2016年6月臭氧超标率为43%。用SPSS软件计算2016年6月臭氧小时平均浓度与NO2小时平均浓度的相关系数为-0.475,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3结论
(1)在目前已开展的六个污染物监测项目中颗粒物和臭氧污染较为突出。从时间分布上看,冬、夏两季空气质量较差,冬季PM2.5污染较突出,夏季臭氧污染较突出,春、秋季三种污染物均有出现污染,PM2.5和PM10日均浓度变化较大,沙尘天气对PM10影响较大。臭氧污染天数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2)从空间分布看,城区4个监测点颗粒物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4个监测点PM2.5/PM10比值变化曲线较一致,东山公园点位因周边森林对PM2.5有一定净化作用,年均浓度较低。以城市均值进行PM2.5和PM10的相关性计算,PM2.5/PM10比值范围较宽,首要污染物为PM10时相关系数为0.893,首要污染物为PM2.5时相关系数为0.963,相关性较强。
(3)沙尘天气中德阳市与周边城市PM10浓度变化趋势一致,说明德阳市处于沙尘输送路径中。对比4个城市的PM10日均浓度值,北方沙尘在传输过程中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逐渐减弱。
(4)冬季出现雾霾频率较高,从1月和6月污染物和气象参数的相关性计算来看,颗粒物和臭氧浓度变化与气象参数变化的相关性较强。
作者:高韦韦;肖勇,傅德瑜;杨净 单位:德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现状
摘要: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大气受到了日益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分析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成因,根据不同城市大气现状及特点,综合施策,运用多种举措切实解决城市大气环境污染难题,为市民营造理想的宜居环境。
关键词:大气环境污染;现状;成因;城市
1城市大气污染现状
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大气受到了日益严重的污染和破坏,酸雨、臭氧层空洞等诸多问题成为影响市民身体健康的同时,也阻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二氧化硫、烟尘、氮氧化物等成为大气污染的关键要素,使城市大气质量不断恶化。因此,重视城市大气污染,了解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及成因,因城施策,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城市大气污染问题。根据广东省环保厅的《2016年上半年环境质量状况》公布的数据来看,2016年上半年全省21个地级市及顺德区的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在89.5%-98.9%之间,平均94.9%,较去年同期上升3.8个百分点。近年来(2012年-2016年上半年)2012-2016年全省城市大气主要污染物: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等总体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尤其是在2013年以来,随着全省大气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相继出台了《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方案(2014-2017年)》、《广东省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实施细则》等,全省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从全省各市的城市大气现状来看,汕尾、湛江和茂名等城市空气质量位居前列,但清远、广州和佛山等工业城市的环境空气综合质量指数排名在全省位次靠后,大气环境治理形势依然不容懈怠。
2城市大气污染成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大气污染是指因城市特殊的下垫面条件和外界层结构以及污染源集中而造成的大气污染[1]。是城市中工业生产、居民生活向自然界排放的空气污染物超过了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引发的后果。
2.1城市大气污染源
城市大气污染成因既有自然因素,如火山喷发、山林火灾、大气圈中的空气运动等,也包括人为因素,如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等,其中,主要污染源来自人为因素。
2.1.1工业污染源
大气环境污染主要来自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导致城市大气环境污染加剧。工业生产环节需要动力、热能、电能等,这些动力主要来自燃料的燃烧产生,由于原料、生产方式的不同,在工业生产中还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如果后期处理不当或者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必然会加重大气环境污染。广东省是工业发达省份,经过多年来的治理和综合措施的运用,城市大气环境整体状况良好,但佛山、清远等工业发达地区的大气污染依然较其他城市严重。
2.1.2农业污染源
农业生产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农药、化肥,以防治病虫害和草害等,提升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据统计,我国的化肥施用量居世界及时位,以氮肥为例,我国的平均氮肥施用量是美国的3倍,澳大利亚的8倍。2016年我国的农药使用量虽然首次实现零增长,但全年依然使用量超过了90万吨。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不仅会污染土壤、水体,也会给空气带来危害,影响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2.1.3生活污染源
城市大气环境污染与人类的活动密不可分,其中生活污染源是主要的大气环境成因之一。人们日常的燃烧石化燃料会排放大量的烟尘和有毒有害气体。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化学产品在日常的生活中得以广泛使用,给大气污染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污染。如汽车、冰箱和空调中大量使用的氟氯烃(又叫氟里昂)会加剧臭氧层的破坏。日常使用的杀虫剂、消毒剂等化妆品制造业,灭火剂、气溶胶喷射剂等多技术系统中,形成独特的氟氯烃工业,由于氟氯烃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容易引发温室效应。
2.1.4交通运输污染源
交通运输污染源是指造成大气环境污染的污染物发生源,通常是指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设备、装置和人体等。2016年广东省高速公路新增655公里,总里程达7673公里,预计到2017年底,还将有635公里的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届时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超过8100公里。公路的修建在方便出行的同时,也会给环境带来压力。汽车尾气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90%-95%的铅、碳化合物、60%-70%的氮氢化合物都是来源于城市公路交通,13%的粒子排放和3%的二氧化硫的排放来自运输。公路机动化交通是地区大气污染的主要源头,上海、北京在非供暖期间机动车排放的CO、HC、Nox三项分别占排污总量的86%、90%、56%和60%、86.8%和54.7%[2]。
2.2城市大气污染影响因素
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来源主要有工业、农业、生活以及交通运输污染等,但对城市大气环境污染产生影响的因素也较多,主要有:
2.2.1气象因素
在自然条件下,风、雨、云、雾、甚至是大气稳定度、特殊的逆温层都气象条件都会对城市上空中的大气污染的形成和扩散产生一定影响。
2.2.2地理因素
大气流动会受到下垫面(如地形、地貌、海陆位置、城镇分布)等地理因素影响,这些特殊的地理因素会在小范围里引起空气的温度、风向、气压、风速等产生变化,也会间接的影响城市大气污染的形成和扩散。
2.2.3其他因素
污染源及物质性质和成分,例如排入大气中的废气化学成分,物理质量等;污染源的几何形状(如点、线、面源)和排放形式(瞬时、连续、地面、高架)等。此外,污染源强、源高也是影响大气污染物形成和扩散的重要因素。
3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对策
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是一项复杂的、长期性任务,需要综合施策,采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城市大气污染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升大气污染治理效果。
3.1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布局
对新兴发展的中小城市,要严格提前做好城市发展规划,合理布局产业结构,大力引进、发展太阳能、光伏等新型能源产业,提高新型能源产业在城市发展中的比重。对于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的城市,要综合考虑现有的发展布局和产业结构,及时将重污染、高耗能的产业搬迁、关停或者推广使用清洁生产模式。坚持分散布设原则,考虑城市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通过选择有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稀释的布局结构。例如,对于冶金、火电站等应搬迁至远离市区的郊区和下风口,与城市居民区和主要商业区保持合理的距离,注意对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敏感地区的保护。提升农药化肥的利用效率,大力推广使用生物肥料。
3.2严格控制交通生活污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城市机动车保有量逐年增加,公安、交通、环保等部门要加强交通运输污染治理力度,严禁超标车辆上路行驶,做好日常的机动车辆污染物排放年检工作,坚决淘汰“黄标车”,按期报废老旧车辆,严惩车辆超期服役,大力推广和鼓励发展清洁燃料等新型环保燃料动力车辆,加大公共交通的改造力度,加强对公交车、出租车等燃用甲醇、天然气等清洁燃料改造力度。严格控制生活污染源,可采取集中供热、热电联供等方式,加强小锅炉的改造力度,禁止使用燃煤灶,推广使用电能、天然气等新型清洁能源。尤其是要根据城市所在区域的特点,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潮汐能等低污染、无污染能源。
3.3加大环境执法监督力度
加强日常环境执法力度,对超标排放尤其是故意污染环境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从源头减少和杜绝各类污染事故的发生。加强区域城市大气环境监测预报工作,例如,进一步完善区域性空气质量监控网络,较大限度地利用粤港双方开展珠江三角洲空气质量监测网络[3],评估区域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和发展趋势,为采取有效措施提供及时手数据资料。
作者:葛仙梅1;朱铁才2 单位:1.汕头市康逸环保科技有限公司,2.广州市碧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大气环境论文:浅谈海洋大气环境中钢铁的防腐蚀
《海洋世界》2016年第12期
摘要:针对海洋大气环境中钢铁表面腐蚀的形成机理以及当前最有效的防腐方式进行分析,旨在探讨适合各类海洋环境中钢铁表面的防腐蚀方案。
关键词:海洋大气环境;钢铁表面;防腐蚀
引言
钢铁易受腐蚀的特性是人类无法逃避的现实,不同的腐蚀环境中受到的腐蚀类型与腐蚀程度均不相同[1]。其中,海洋大气环境对于钢铁的腐蚀最为严重。地球表面71%被海洋覆盖,而沿海往往是工业、码头、航运的集中区域,钢铁在这些恶劣的环境内服役,如何经济有效地进行保护,本文将进行分析和阐述。
1海洋大气环境中的各种腐蚀
1.1大气腐蚀
钢铁处于潮湿的空气环境中,表面会慢慢地形成一层裸眼可见或不可见的水薄膜。这层水膜会在钢铁表面形成原电池环境并导致电化学腐蚀。钢铁最初腐蚀的产物是二价铁氧化物的溶液,这种溶液会加速铁的氧化。所以钢铁处于潮湿的空气中,其腐蚀状况会持续不断地的加重。一般情况下,钢铁表面形成水膜与环境空气相对湿度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经研究表明,当钢铁处于空气相对湿度在80%的环境中或钢铁的表面温度低于露点温度3℃以下时,表面会开始形成结露。当钢铁表面存在容易盐分或者污染物时,结露临界值会大幅降低。据研究表明:在暴露于洁净的空气中,临界湿度接近;在暴露于超过w(SO2)=0.01%的SO2空气中,临界湿度为70%;在处于超过质量分数为30%的可溶性盐覆盖中,临界湿度为55%。也就是说,污染物或盐分越严重的地方,腐蚀形成的条件就越低,钢铁越容易被腐蚀。
1.2浸泡腐蚀
对于长期浸泡在海水中钢铁,由漂砾运动、沙石研磨运动、波浪运动等产生的机械应力腐蚀以及水中微量氧、大量可溶性盐带来的电化学腐蚀,一般是局部的且腐蚀种类很难定义。但由于浸泡环境温度相对恒定,无紫外线影响、氧含量低、电解质溶液相对饱和等因素,对于长期浸渍在海水介质中的钢铁而言,在涂层完整的情况下,其损耗甚至要低于其他环境。这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的,长期浸泡在水中钢材比露在水面的部分腐蚀要轻的多。
1.3飞溅腐蚀
飞溅区属于浸泡腐蚀中的一种。主要是指在海洋环境中受到波浪以及潮汐的作用而处于干湿交替的区域。钢结构物表面在此区域中,由于会受到风浪冲击以及海水的周期润湿,便会使钢铁经常处于一个干湿交替的状态。腐蚀介质的间歇性接触以及蒸发增加了供氧速度,从而促进了腐蚀的反应速度。除此之外,钢铁在腐蚀环境中形成的产物二价铁在海水薄膜下的空气中会进行一个较为强烈的氧化过程变成三价铁,从而导致钢结构在飞溅区腐蚀会受到更严重的腐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怕干、不怕湿,就怕半干不湿。
2防腐蚀涂料
2.1成膜腐蚀
1)环氧树脂。一种性能优良的树脂,目前在防腐施工中得到了最为广泛地应用。环氧树脂的分子中含有极性的羟基以及醚键官能团,而树脂中所含有的双酚A键段具有一定的疏水性,而环的刚性正好屏蔽了羟基和醚键,因而能保持整体漆膜的耐水性,并且使得这种物质即便在潮湿的环境中也具有较强的附着力。并且环氧树脂具有优良的耐碱性能,而普通树脂类或者醇酸类在实际应用中容易被皂化破坏,因此环氧树脂是一种非常优良的耐海洋腐蚀涂料的基料。
2)聚氨酯树脂。此涂料的性质与环氧涂料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与环氧树脂比,聚氨酯涂料具有较低的固化温度与附着力。环氧树脂涂层性质为刚性,而聚氨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对配方进行调节,不仅能够制作成刚性涂料,也能够制成弹性涂料。除此之外,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作底漆也能够作面漆,并且还具有较好的装饰性能。
2.2底涂
富锌底漆。“富”即指锌含量高,一般w(Zn)>65%。大量的活性金属覆盖在钢铁表面与金属面相互接触形成原电池回路,能够起到牺牲阳极的保护作用。同时锌与氧气反应生成各种难溶碱式碳酸锌盐并沉积在其表面形成保护层。一旦碳酸盐接触腐蚀介质被反应,产生电位差后,新的锌层会持续生成保护层并释放电子,从而形成持久保护。因此,被富锌底漆保护的金属即便发生锈蚀也不会扩散。富锌类底漆可分为无机富锌底漆和有机富锌底漆两大类,其中无机富锌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以良好的防腐蚀性能及非常出色的耐盐雾性著称。缺点在于无机富锌涂层柔韧性差,容易分层或断裂,对施工及环境要求较高,而且施工周期相对较长。无机富锌深层在施工的过程中极其容易出现起泡和脱落等不良现象。有机富锌涂料主要代表为环氧聚酰胺类,相比无机富锌,这类底漆的耐蚀性稍逊一筹,但漆膜柔韧性较好,同时也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表面处理要求低于无机富锌,施工方便快捷。因此环氧富锌在海洋大气环境中钢铁表面的防腐蚀中应用更为广泛。
2.3面涂
聚氨酯面涂,是由含羟基树脂、颜料、多种助剂、固化剂配制而成,是一种具有优异耐候性、耐水性、装饰性和保光保色性的涂料。其漆膜耐磨性好,耐化学溶剂和化工大气,在钢结构及车辆、船舶等表面作防腐装饰面漆有大量的运用。其良好的配套性和封闭性能,使其成为环氧类底涂绝佳的配套面涂之一。随着社会发展需求的不断变化,衍生出一些列的面涂:丙烯酸类、芳香族类和脂肪族类等。各类改性的聚氨酯系列具有各自的优点,可根据不同部位选用不同的产品。如抗化学溶剂和机械性能方面芳香族类优于其他;在保光保色方面脂肪族更胜一筹。近年来市面上也推出了一些纳米技术改性面涂,在一定程度上综合了常规面涂的优点,但其不菲的价格以及较高的施工要求也制约了它的广泛应用。常规的面涂纵然有一些缺点,但其易于维护、造价低的优势,在没有质的飞跃前提下还是目前的主流设计。
3结语
不同的腐蚀环境下,腐蚀形成的原因不同,需要采取的防腐蚀措施也不能一概而论。拥有阴极保护的富锌底漆可为严苛环境下的钢铁提供最持久的保护。在处于长期暴露大气的环境中应考虑耐磨耐候性能强的面涂;处于潮湿环境中应优先考虑抗渗性。涂料选用应扬长避短,以此来保障防腐效果,避免腐蚀的形成。
作者:杜甫 单位:山东电力建设第三工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