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公路工程地质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公路工程地质论文: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问题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高速公路行业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和发展,高速公路的建设也能促进交通系统的完善和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在高速公路工程的建设之中,地质勘察工作是重要的环节和组成部分,同时也关系到了高速公路工程的总体质量。而文章则对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中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
高速公路;工程质量;地质勘察
在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中,进行地质勘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良好的勘察结果能够将高速公路建设场地的地质情况进行较为的了解,为后面的施工方案设计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力,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能施工或施工困难的情况,造成拖延工期或质量不达标的情况。所以进行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中的问题
1.1勘察方案具有不合理性
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能够发现,很多的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方案中,都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因此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就容易出现较多的差错。但是对于高速公路工程的建设工作来说,的地质勘察工作直接决定了施工方案的设计、施工以及最终的使用环节有效的开展。但是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工程中,很多情况下为了能够提升施工速度,缩短工期,其往往忽视了地质勘察工作开展的重要性,甚至没有对地质勘察工作进行具体的勘察方案的设计制定,并且在具体的勘察过程中,也出现了大量的不合理的现象和工作,导致后期的施工环节中遇到了较多的困难性,甚至一些地方施工不能够顺利的开展和结束,对施工质量也造成了即为严重的威胁和影响。同时,部分地质勘察人员工作开展的不合理性,也直接影响了工程质量不安全性的产生。
1.2勘察没有充足的针对性
目前,在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严重的影响了后期的工程施工以及质量,其中较为常见的是,在地质勘察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其往往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内容的针对性。随着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勘察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很多的施工单位依然使用比较传统落后的方式进行地质勘察工作,其不仅不能满足现代化高速公路建设的实际需求,还会对施工以及工程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且由于高速公路工程的建设往往不是在同一地段进行的,因此其地质条件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而使用同样的地质勘察手段,就没有针对性的体现,也不能够获得对应的地质信息数据,同样就会对之后的施工环节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在实际的高速公路工程中地质勘察工作的开展,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才能有效的提升其勘察工作的有效性,对于不同地质环境的施工路段,要使用不同的地质勘察手段,平原地区、山区都有很大的差异性。
1.3勘察工作人员没有专业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能力
在高速公路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最开始进行的环节应该就是地质勘察环节,因此其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开展工作中就需要专业的勘察人员才能进行,因此工作人员在地质勘察环节就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其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也直接决定了勘察工作质量和后期施工环节工作的开展以及工程质量。但对现阶段,我国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工作人员往往不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地质勘察的技能能力。因此,其在进行地质勘察工作中,对地质环境没有完备的知识体系和认知能力,甚至很多的地质勘察人员不了解施工地段的地质情况,其也往往采用不专业的勘察技能进行地质勘察。而其的不专业性则直接体现在了勘察报告上。而后期的施工方案的设计环节,甚至不能够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对后期的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造成了重要的隐患。
2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中出现的问题及有效措施
2.1尽量完善高速公路地质勘察的方案
只有更好地解决目前出现在我国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测中的问题和隐患,才能提升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从而提升整体的工程质量。则首先尽量的完善高速公路地质勘察的方案。在实际的工程中,在进行地质勘察之前,需要对相关资料信息进行充分的了解把握,这样才更好地进行地质勘察工作方案设计,才能在实际的地质勘察工作顺利开展。而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工作开展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另外需要对周边环境进行考察和测量,要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完善高速公路工程的地质勘察工作,在收集到的所有数据进行相关的比较后,发现勘察方案中产生的问题,并且要能够及时的改正和完善。同时还需要对地质勘察的方案进行多次细致的修改,才能够使最为完善的方案应用在实际的勘察工作中。使地质勘查工作能够更好的为之后的施工设计、施工环节提供有力的支撑,同时提升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
2.2加强勘察工作的针对性
在高速公路地质工程的地质勘察过程中,由于其没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计划性,往往对之后的工作造成较大的障碍和影响,因此只有加强勘察工作的针对性,找出工作开展环节中的难点与重点,才能更好的开展相关的工作,并且提升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这也需要地质勘察的工作人员首先要对高速公路施工场所进行大概的了解,并且根据不同的地质特征设计不同的勘察方案,之后再进行具体的地质勘察工作。这也是由于不同的地质环境需要不同的勘察方案。同时需要对施工计划进行较为的了解和认识,就山区而言,隧道工程以及环山公路之间,所要进行的地质勘察之间就有较大的差异性。同时根据国家相关的要求进行地质勘察的设计,由于地质勘察工作的具有较强的复杂性,所以在实际的地质勘察过程中,还需要对地质勘察工作的重点内容进行寻找和确定,并且围绕着重点内容开展相关的工作,才能有效的提升勘察工作地质量和效率。
2.3加大对于勘察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
通过以上描述,已经能够了解到,在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过程中,勘察的工作人员也是影响其工作质量的主要因素,由于工作人员对地质知识认识的不到位,以及不具备专业的技能水平,缺乏足够的责任心和综合素质,也直接对勘察工作的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管理方面,要加大勘察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首先需要培养其专业的地质知识能力,使其具备完善的地质知识体系。其次,需要加强对其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力度,使其在工作中不会出现原则性的错误。此外,还要增强其责任心,增加对地质勘测工作的重视程度,避免在工作中出现敷衍的情况。这样才能够提升其综合素质,保障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速公路工程的地质勘察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人为以及外界或者自然界多种因素的限制,对勘察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现阶段我国的高速公路工程的地质勘察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大量的问题需要解决。而在此工作环节出现问题,则会对整体的工程施工环节以及工程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会使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的损害。所以必须要有有效的处理措施,完善勘察工作的设计方案,加强管理,从而提升工作的有效性,保障工程施工顺利,质量合格。
作者:朱经亮 单位: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路工程地质论文: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研究
摘要:
地质灾害成为了阻碍我国公路交通事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以广东省兴宁市某公路工程为例开展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项目区及周围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不发育,评估项目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为崩塌(或滑坡)和地面沉降。尽管本研究提出来多种防治措施,但不同地质灾害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案。
关键词:
兴宁市;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
1引言
公路沿线经常发生泥石流、崩塌、滑坡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并导致了大量的公路损坏[1],这直接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因此,加强公路地质灾害的防治也因此成为了公路安全保障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和学术界均给予了公路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2]、预测[3]和防治[4,5]等方面大量的关注,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浆砌片石和喷射混凝土护坡、拦石墙、锚固、简易钢结构栅栏、浆砌片石等防治措施[5]。基于此,本研究以广东省兴宁市某公路工程为例,开展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
2研究区概况
拟建公路工程项目位于兴宁市西北方向,路线包含1条主线和3条支线且总长近12km,总体呈南东-北西走向分布于冲积平原和剥蚀丘陵地区。道路等级采用二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40km/h。工程区地貌可分为冲积平原地貌和丘陵地貌两种类型。线路部分路段距离活动断裂带较近,处于抗震设防烈度Ⅵ度区,区域地壳稳定性属基本稳定,岩石条件较简单,评定项目区地质构造条件为中等。项目区地下水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层状岩类裂隙水两种类型,地下水对混凝土具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具微腐蚀性,水文地质条件总体为中等。区内有软弱土层分布,区内岩土分层较多,力学性质差异较大,软弱土厚度较大,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中等。综合判定项目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主导地质环境因素为岩土工程地质条件,激发因素为人类工程活动,其余为从属地质环境因素。
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3.1现状评估
项目区现基本保持原貌,地貌类型为冲积平原和侵蚀剥蚀丘陵地貌,浅部由人工填土、第四系冲积层和残积层组成,下伏基岩为白垩系泥岩。评估现状主要为:(1)主线及部分支线全线地形平坦,多为道路、土路、民房及农田等,土地基本用作农村民房、农田、水塘以及果林等。(2)其余支线附近为丘陵地貌。边坡未发现明显的变形及破坏迹象,目前处于基本稳定状态。项目区其他区域基本保持原貌。评估线路位于《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A1)。项目区及周围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拟建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未发现和遭受任何地质灾害。因此,项目区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
3.2预测评估
地质灾害的发生,是各种地质环境因素相互影响、不等量共同作用的结果。预测结果表明,评估项目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地质灾害为崩塌(或滑坡)和地面沉降,工程本身也可能遭受这两种地质灾害的危害。崩塌(或滑坡)可能发生的部位为路堤边坡、路堑边坡、基坑边坡和岸坡。总体来看,基坑边坡崩塌(或滑坡)的危害性均为小、危险性均为小;岸堤崩塌的危害性均为小、危险性均为小。地面沉降发育小,潜在危害性小、危险性小。
4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本研究提出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如下:
(1)路堤边坡崩塌(或滑坡)的防治措施包括:①清除耕植土、草皮和树根后再填土并进行软基处理;②地面陡于1:5的基底以及老路填方边坡应进行挖台阶处理;③设置浆砌片石护肩、护脚和路肩挡墙、路堤挡墙等支挡工程;④错开搭接压实填土的各层施工缝;⑤采用疏干地下水,如在边坡治理中采用仰斜排水孔,对于坡顶或坡面的水可采取截水沟和排水沟将水截住排出;⑥路堤坡面主要采用草皮护坡,鱼塘段采用浆砌片石护坡;⑦加强对路堤边坡稳定性监测。
(2)路堑边坡崩塌(或滑坡)的防治措施包括:①路堑边坡开挖时采用以加固为主和排水、防护并重的综合处理措施;②采用分级放坡以降低路堑边坡失稳的可能性;③采用锚杆框架植草防护可兼顾边坡稳定与坡面绿化。
(3)地面沉降防治措施包括:①软基处理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排水固结法和复合地基法如水泥搅拌桩、CFG桩及预应力砼管桩等复合地基方案进行比选;②新老路基拼接处应设置土工格栅并在拼接部位采用重型压路机碾压;③地基处理后建议按规范要求选择钻芯法和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④加强对路基沉降监测。
(4)岸坡崩塌防治措施包括:①禁止在河岸边堆放荷载较大的物体;②暴雨期间加强对河岸的监测,并及时采取措施加固变形或局部破坏部位;③种植植被加强绿化。
(5)基坑边坡崩塌(或滑坡)防治措施包括:①基坑开挖前应先采取重力式水泥土墙进行支护和盾构井等措施支护措施处理;②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变形监测工作;③支护措施施工后应按照规范进行检测工作。
5结语
公路在我国承担着重要的运输任务,地质灾害成为了阻碍我国公路交通事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在公路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大量的经验积累基本形成了以护面、加固和拦挡等措施为主,并辅以土石体改良、排水、植被绿化等工程防治措施。在本研究中,不同地质灾害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案。
作者:韦志 汪凯 单位: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广东总队
公路工程地质论文: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及体会
1外业工作的主要内容
1.1测量放样
在此阶段,会使用到GPS、全站仪等工程测量的仪器,进而选择最为科学,最为合理的资质勘探点,对于勘探点位置的孔口高程偏差以及定位偏差,必须确保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当勘探完成之后,还需要对勘探点进行再一次的检测,并根据复测的实际情况做好相应的记录。
1.2工程地质的调绘
在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助于做好与沿线工程的结合,然后再借助于一系列的勘探方式以及仪器设备进行调烩工作。在此环节中,其具体应查明一下的三项内容:及时,地形地貌的具体成因,分布情况,形态特征与地层的主要成因,厚度、岩性以及岩石具体的风化情况等;第二点,需要了解清楚地下水的埋深情况,补给情况、径流情况等等;第三点,需要对特殊性岩土的分布范围有所了解,包括工程地质的主要性质,地质的具体规模,分布的具体范围、形成条件以及现有工程的具体情况等等,
1.3工程地质勘探
通常情况下,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是与工程地质测绘工作紧密联系的,其有利于进行工程地质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深入的了解到地质的具体情况,地质勘测的具体方式分为以下几种。
(1)钻探
钻探是指在地表下用钻头钻入地层的勘探方法。在地层内钻成直径较小并具有相当深度的圆通形孔眼的孔称为钻孔。通常将直径大于等于800mm以上的钻孔称为大直径钻井。钻孔上部口径较大,下部口径较小,成阶梯状。钻孔的上部为孔口,底部为孔底;四周侧壁为孔壁。钻孔断面的直径为孔经;由大孔经改为小孔经称换经。从孔口到孔底的距离为孔深。
(2)挖探
挖探一般包括两种,即坑探以及槽探,需要注意的是,其具体的深度必须要保障不能大于地下水位,对于其的长度与断面尺寸应该严格的按照地质勘察的主要目标以及相关规范的要求去决定。最终需要提供的资料应该包含以下几种:文字描述、断面图、展示图以及较为重要部位的图片资料等等。在进行工程地质资料勘察的时候,槽探一般包括四种类型,即坑、槽、井、洞等。
2内业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来说,其在一定程度上不但展示出了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结果,同时,其也是构筑物地基与公路路基设计甚至是后期施工的关键依据。总报告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前言、自然地理的相关情况、全线工程地质评估以及相关分析等等,不良地质与特殊性岩石所制作的相应表格等等。工点报告文字部分除对前言、自然地理的概况、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简要叙述外,还要着重的针对,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与建议、工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说明,例如深挖路堑等的稳定性计算与分析。
3工程实例
3.1工程概况
在这段路线中,路线交叉、沿线涵洞地段均较多,且地质的条件比较复杂。其地质勘察拟先后通过初勘、详勘两个阶段来勘察,以便于查明整个工程的各类环境工程地质条件。
3.2公路工程地质勘查总结
本工程运用了地质测绘、勘探以及试验所获得的相关结果,对整个工程地质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总结,对于周边计划建设的构造物,高填路等根据工点进行了周密的分析与探讨,在具体的工程当中,借助多种方式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并结合实际的情况,给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作者:梁红宏 单位: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公路工程地质论文:公路工程地质勘察
一、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内容
1.路线工程地质勘察。主要查明与路线方案及路线布设有关的地质问题。选择地质条件相对良好的路线方案,在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段,重点调查对路线方案与路线布设起控制作用的地质问题,确定路线的合理布设。
2.路基、路面工程地质勘察。在初勘、定测阶段,根据选定的路线位置,对中线两侧一定范围的地带,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为路基路面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
3.桥涵工程地质勘察。按初勘、详勘阶段的不同深度要求,进行相应的工程地质勘察,为桥涵的基础设计提供地质资料。一是对各比较方案进行调查,配合路线、桥梁专业人员,选择地质条件比较好的桥位;二是对选定的桥位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为桥梁及其附属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要的地质资料。
4.隧道工程地质勘察。隧道多是路线布设的控制点且影响路线方案的选择。通常包括两项内容:一是隧道方案与位置的选择,包括隧道与展线或明挖的比较;二是隧道洞口与洞身的勘察。
5.天然筑路材料工程地质勘察。筑路材料勘察的任务是充分发掘、改造和就近利用沿线的一切材料对分布在沿线的天然筑路材料和工业废料,按初勘和详勘阶段的不同深度进行勘察,为公路设计提供筑路材料的资料。
二、报告的编制程序
1.外业实物工作量的汇集、检查和统计。此项工作应于外业结束后即进行。首先应检查各项资料是否齐全,特别是试验资料是否出全,同时可编制测量成果表、勘察工作量统计表和勘探点(钻孔)工程地质平面图。
2.对照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资料,校正现场地质编录。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但往往被忽视,从而出现野外定名与试验资料相矛盾,鉴定砂土的状态与原位测试和试验资料相矛盾。
3.对整个报告进行框架结构规划。由于公路工程地质有其特殊性,属于多专业合作工程。因此,对整个报告提前进行整体框架结构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4.编绘钻孔工程地质综合柱状图。柱状图中标明各层的地质年代、成因类型、承载力基本容许值、摩阻力标准值和地下水位及地质描述。
5.划分岩土工程地质层,编制分层统计表,进行数理统计。地基岩土的分层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评价的正确性和性。因此,此项工作必须按地质年代、成因类型、岩性、状态、风化程度、物理力学特征来综合考虑,正确地划分每一个单元的岩土层。另外应注意,工程地质层的划分,不是越细越好,当然也不是越粗越好,除了遵循一般的划分原则之外,还应结合工程对象进行划分。在正确划分出工程地质层后,编制分层统计表。,进行分层试验资料的数理统计,查算分层承载力。
6.编绘工程地质纵断面图和其他专门图件。公路工程地质纵断面图是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公路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有着重要意义。
7.编写工点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按以上顺序进行工作可减少重复,提高效率;避免差错,保障质量。
8.编写全线工程地质总说明书。总说明书是报告的核心框架,它地分析了整条路线的工程特征,是设计人员掌握全线地质情况的指南。
三、全线工程地质总说明书论述的主要内容
一个完整的全线工程地质总说明书应由下面几部分组成:
1.前言:要叙述工程概况、勘察的目的和任务,勘察依据、勘察的方法和完成的工作量。本部分重点要注意的是:公路的等级,勘察所属阶段,编制报告所使用的规范、规程一定要保障是现行版本,已经废弃的规范不能作为勘察依据。
2.工程地质条件:自然地理、气象和水文条件、地形地貌、区域地质构造、区域地层岩性、工程地质分区。地震活动性和抗震设计主要参数、沿线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问题、水文地质特征。
3.岩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本部分主要是把整条路线的岩土参数,按照岩土形成时间、成因及性质进行数据分类统计分析,然后依据分析结果对各类岩土进行概括性评价。
4.工程地质评价:包括勘区稳定性和适宜性的评价、重点工点工程地质评价和路线方案评价。对于路线方案的比较,主要根据各路线方案所经地区的地质情况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最终推荐出地质情况相对较好的路线方案。
5.沿线天然筑路材料:取土场要依据有关规范的要求,根据土料强度CBR、含水率W、液限WP、塑性指数Ip等参数对料场质量进行评述。
6.结论及建议:结论是勘察报告的精华,一般包括以下几点:(1)区域地质构造单元、地震参数和建筑适宜性的评价;(2)勘区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的分布及地质灾害对工程影响的大小;(3)重要构筑物的地基情况、基础形式及其他处理措施;(4)勘区内的地下水及地表水的腐蚀性评价;(5)路线方案的评选;(6)其他需要专门说明的问题。
7.完成工程量一览表、地震液化判别计算表、水质评价表、水质分析报告、路基分段说明表、不良地质地段表、区域地质构造图、路线工程地质平面图、路线工程地质纵断面图、取土场工程地质柱状图、路基工程地质柱状图等。
四、工点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内容
应根据任务要求、勘察阶段、地质条件、工程特点等具体情况确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拟建工程概述,介绍拟建构筑物的地理位置、中心里程和规模。
2.勘察方法和勘察任务布置,介绍本工点所使用的勘察手段及布设工作量的多少。
3.地质地貌概况,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论述:(1)地质结构。主要阐述的内容是:地层(岩石)、岩性、厚度;构造形迹,路线所经地区的构造状况,构造与线路关系及影响程度;岩层中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和风化、破碎程度;(2)地貌。包括勘察场地的地貌部位、主要形态、次一级地貌单元划分;(3)不良地质现象。包括勘察场地及其周围有无滑坡、崩塌、塌陷、潜蚀、冲沟、地裂缝等不良地质现象。
4.地基岩土分层及其物理力学性质,这一部分是工点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着重论述的问题,为工程地质评价、基础类型和地基处理方案建议提供基础数据。下面介绍分层的原则和分层叙述的内容:
(1)分层原则。土层按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岩性、状态和物理力学性质划分;岩层按岩性、风化程度、物理力学性质划分。厚度小、分布局限的可作夹层处理,厚度小而反复出现可作互层处理。
(2)分层编号方法。常见三种编号法:及时,从上至下连续编号,即①、②、③……层;第二,土层、岩层分别连续编号,如土层Ⅰ-1、Ⅰ-2、Ⅰ-3……岩层Ⅱ-1、Ⅱ-2、Ⅱ-3……第三,按土、石大类和土层成因类型分别编号。如某工地填土1;冲积黏土2-1、冲积粉质黏土2-2,冲积细砂2-3;残积可塑状粉质黏土3-1、残积硬塑状粉质黏土3-2;强风化花岗岩4-1,中风化花岗岩4-2,微风花岗岩4-3。目前,大多数分层是采用及时种方法,并已逐步地加以完善。总之,地基岩土分层编号、编排方法应根据勘察的实际情况,以简单明了,叙述方便为原则。
(3)分层叙述内容。对每一层岩土,要叙述如下的内容:
分布:通常有“普遍”、“较普遍”、“广泛”、“较广泛”、“局限”、“仅见于”等用语。
埋藏条件:包括层顶埋藏深度、标高、厚度。
岩性和状态:土层,要叙述颜色、成分、饱和度、稠度、密实度、分选性等;岩层,要叙述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节理裂隙发育情况、风化程度、岩心完整程度;裂隙的发育情况,要描述裂隙的产状、密度、张闭性质、充填情况;关于岩心的完整程度,除区分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和极破碎外,还应描述岩心的形状,即区分出长柱状、短柱状、饼状、碎块状等。
取样和试验数据:应叙述取样个数、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对叙述的每一物理力学指标,应有较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和经数理统计后的修正值。
原位测试情况:包括试验类别、次数和主要数据。也应叙述其较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和经数理统计后的修正值。
承载力:据土工试验资料和原位测试资料分别查算承载力基本容许值和摩阻力标准值。
5.地下水简述:地下水是决定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重要因素。报告中一般涉及有关地下水的参数有:(1)地下水埋藏条件:是孔隙水,或是裂隙水,或是岩溶水;是承压水,或是潜水,或是滞水,或是层间水,含水岩组的岩性,渗透性大小空间分布特征。(2)地下水的动态:水位水量随年度、季节等时段的变化规律和幅度大小,水质变化情况,径流方向的变化。(3)补径排条件:补给区在哪,补给量多大,补给范围多大;径流区在哪,径流量多大,径流方向如何;排泄区在哪,排汇量多少。(4)水质特征:一般性指标,腐蚀性指标,特殊指标(如矿泉水)。
6.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的评价:场地稳定性评价主要是选址和初勘阶段的任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述:(1)场地所处的地质构造部位,有无活动断层通过,附近有无发震断层;(2)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3)场地所在地貌部位,地形平缓程度,是否临江河湖海,或临近陡崖深谷;(4)场地及其附近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其发展趋势如何;(5)地层产状,节理裂隙产状,地基土中有无软弱层或可液化砂土;(6)地下水对基础有无不良影响。报告对场地稳定性作出评价的同时,应对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增强建筑物稳定性方面的措施提供建议。
7.其他专门要求,论述的问题对于设计部门提出的一些专门问题,报告应予以论述。
8.结论与建议。一般来说,上列概述、地基岩土分层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简述和结论与建议等四项,是每个勘察报告必须叙述的内容。总之,要根据勘察项目的实际情况,尽量做到报告内容齐全、重点突出、条理通顺、文字简练、论据充实、结论明确、简明扼要、合理适用。
9.对于公路工程中的收费站及服务区的勘察及报告编写,属于工业与民用建筑范畴,要依据现行版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地震设计规范》和其他相关规范。
五、工程地质图表编制要点
1.综合工程地质平面图,在总说明中的附图,要求提纲契领,应纲要性标出各种工程地质现象,或可作专门图件,不能图省事以“路线工程地质平面图”来替代“综合工程地质平面图”。
2.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勘探点平面布置图是在地形图上标明工程构筑物、各勘探点、各现场原位测试点以及勘探剖面线的位置,并注明各勘探点、原位测试点的坐标及高程。该图应在较大比例尺的工程地质图上进行编制,地形地貌复杂时应专门作测绘工作。
3.钻孔柱状图,反映场地的地层变化情况,在图上应标明地层代号、岩土分层序号、层底深度、层底标高、层厚、地质柱状图、钻孔结构、岩心采取率、岩土取样深度和样号、原位测试深度和相关数据。在柱状图的上方,应标明钻孔编号、里程、坐标、孔口标高、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施工日期等。柱状图比例尺一般采用整比例,如1∶100或1∶150。
4.工程地质剖面图,此图是作为地基基础设计的主要图件。其质量好坏的关键在于:剖面线的布设是否恰当;地基岩土分层是否正确;分层界线,尤其是透镜体层、岩性渐变线的勾连是否合理;剖面线纵横比例尺的选择是否恰当。理论上剖面比例尺的选择,应尽量使纵、横比例尺一致或相差不大,以便真实反映地层产状,但由于公路工程中的构筑物一般呈条带状,如大中桥等,致使纵、横比例尺一般相差较大,一般横比例尺采用(1∶2000),受报告篇幅影响,纵比例尺一般采用(1∶200)~(1∶500),具体比例要按钻孔的深度而定。在剖面图上,必须标上剖面线号,如6-6′或F-F′。剖面中各孔柱,应标明分层深度、钻孔孔深和岩性花纹,以及岩土取样位置及原位测试位置和相关数据。在剖面图旁侧,应用垂直线比例尺标注标高,孔口高程须与标注的标高一致。剖面上邻孔间的距离用数字写明,并附上岩性图例。
5.土工试验成果表,主要有抗剪强度曲线、压缩曲线等,一般由土工试验室提供。
6.现场原位测试图件,包括载荷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等的成果图件。
7.桩基力学参数表,如果建议采用桩基础,应按选用的桩型列出分层桩周摩擦力,并考虑桩的入土深度确定桩端土承载力。除上述附表之外。有的分层复杂时,应编制地基岩土划分及其埋藏条件表。
8.其他专门图件,对于特殊地质条件及专门性工程,根据各自的特殊需要,绘制相应的专门图件等。
六、结语
本文简单介绍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制方法,由于公路工程的勘察阶段较多,线路工程所跨越的地质单元繁杂,一般每个工程对报告的编制都会有特殊的要求,因此本文很难将各种情况一一尽述,更详尽的内容,有待于进一步论述。
公路工程地质论文:浅析山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问题
摘要:山地面积在国内陆地面积中占到了70%之多。山地的地质条件非常复杂,不管是地形地貌还是水文都存在很明显的区域化特征。所以在山区公路工程施工之前一定要做好地质勘察,及时发现施工区域内潜在地质隐患,以避免影响到山区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山区公路地质勘察一定要选择那些有针对性的勘察方法,这样才能够为山区公路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从根本上保障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下文中笔者对山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且针对这类问题的解决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山区公路;地质勘察;问题;解决措施
近年来国内经济高速发展,山区经济也有了显著的起色。为了能够更好的推动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就必须扩大山区公路工程的建设力度。对工程建设单位来说,要从工程勘察部分工作着手,提高施工质量,要认识到山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一、勘察方法的选择
实际操作中,应该综合施工区域内的地形、地质条件以及勘察对象来确定勘察方法。现在常用的山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方法可以分为两种:首先是宏观控制法。这种方法一般通过RS技术,在宏观角度上观察施工区域地质环境的全貌,这能够帮助勘察人员了解施工区域的地质状况,也能够发现大型地质灾害。再配合以本区域内不同时期的地质资料,就能够对地质灾害的成因以及发展趋势做到有效的掌控。之后要做的就是对地质单元进行划分,这是山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尝试从地质的角度去论证地表形态,去探究不同地貌的历史成因,这对于山区公路工程的施工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其次微观分析。这种方式主要就是采用钻探、挖深以及取样等物理勘探手段来判定施工区域内的地质条件。钻探、挖深、取样以及原位测试等工序能够对地质条件对公路工程施工的影响进行的定量分析。
二、山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一)山区公路选线的问题
线路的选择是山区公路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实际选线时,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要保障选线与公路的要求相符合。山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中的选线问题主要体现在选择线路与勘察结果不适应这一方面,这是工程勘察阶段具代表性的一个问题。一旦出现类似问题,必然会影响到后期公路工程的设计以及施工。因此山区公路地质勘察中,相关人员一定要落实好工作中的细节,严格按照相关的技术规范来操作,以此来确保选线的合理性。降低公路的后期养护成本,保障工程质量。具体来说,应该遵循以下原则来完成公路选线。首先应该尽可能的选择线形线路,公路选线时最短里程即是直线线路。当然实际线路设计时,应该将环境因素、经济因素以及地质条件考虑在内,但这也打破不了线形线路的模式。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为了避免发生各种不必要的纠纷,一定要选择远离人群和建筑物的区域来进行布线。其次在进行山区公路选线时,一定要重视环境的保护,切忌因为追求高品质的施工而对施工区域内的环境造成破坏。此外应该以工程勘察的结论为参考来进行线路选择,正视地质勘察的作用,提高公路选线的科学性,选择一条最合适的线路。
(二)沿河线设计的问题
沿河线设计的问题也是山区公路地质勘察的重点,如果不能积极应对这一问题,必然会影响到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并且威胁的施工人员以及公路沿线居民的安全。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山区公路基本都是选择的沿河线。虽说这种方式降低了地质勘察与工程方案设计工作的难度,但也存在着很大的弊病。不仅线路较为繁琐,而且其区域内的地质灾害也比较严重,这给工程的质量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更会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近年来国内公路建设事业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人们对山区公路工程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今后公路的设计以及施工必然要保障其便捷性,要尽可能的去缩短公路里程,这就必然要打破过去沿河线的方案。如果公路线路系数大于1.2,就应该对地质勘察的结果进行复核,对勘察结论中的关键数值要进行反复验证。必要时应该设计出两种施工方案,从中择挑选择最终的方案。落实好沿河线设计,在保障施工质量的同时能够尽可能的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
(三)生态安全问题
生态安全问题历来都是山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重点,通过地质勘察将施工可能带来的生态问题进行一次严密的统筹,由问题出发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才能够避免各种生态问题的出现。所以在地质勘察时应该将自然与生态环境纳入勘察工作的重点。如果勘察结论显示本区域内有待于解决的生态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四)地质勘察方面的问题虽说眼下有很多勘察方式可以选择,但这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实际工作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应该结合工程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勘察方式,在勘察开始之前相关人员要认清勘察工作的目的并且了解工程的总体概况。尤其对山区公路工程来说,只有选择合理的勘察方式才能保障勘察人员的生命安全。其次地质勘察的各个阶段,所采用的勘察方式也有一定的区别。例如最初阶段,涉及到的主要是地质的调查以及测绘工作,随着勘察工作的逐渐推进,之后会用到钻探、取样等物理勘察方式。所以一定要给地质勘察留出足够的时间,根据实际勘察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方式,以此来保障地质勘察的质量。
三、总结
地质勘察是山区公路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它能够帮助施工方做好工程的风险管理,提高施工质量。但因为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这部分工作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上文结合笔者的经验,对这类问题进行了总结。
作者:苏泷 单位:江西省煤田地质局二二六地质队
公路工程地质论文:公路工程地质灾害灌浆技术的应用
摘要:灌浆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起到控制沉降、提高承载力的作用。本文结合具体的公路工程实例,简要分析该工程的地质灾害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阐述灌浆技术在该公路地质灾害处治中的应用。
关键词:灌浆技术;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处治
S316里崇线崇仁境内孤岭至巴山段起于崇仁与宜黄交接处孤岭K63+960处,止于崇仁县巴山镇抚八线交叉口K85+331处,为南北向分布,全长21.371km。其中K63+960~K64+900段(孤岭)路线地质情况较差,纵坡陡,两侧为深沟或陡山,地质灾害时有发生。特别是K64+858~+895路段路基每年在雨季期,路基就会整体下沉,并向路基右侧滑坡,原地表层出现明显裂缝,宽度0.5~3cm,且有继续发展趋势;路基滑移后靠山体侧的排水系统被拉裂,紊乱不畅,雨水下渗,致使路基土层长期浸泡发软,病害日益加剧。为此,需要彻底解决此路段路基下沉滑移的路基病害。
1地质分析
该地区位于鹰潭—安远深断裂带上,呈北东向展布,受该断裂带控制,该地属华南褶皱系之东北系,经历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具有构造发展的多阶段性和空间上的不平衡性。由于断裂及构造作用影响,工程区岩体风化不均匀,岩体较破碎。地质勘探布置钻孔7个,完成总进尺233.7m。从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地下水、地震效应多角度对此路段的路堤下沉路基进行稳定性分析。通过对该路基下沉路段的地质勘探,该滑坡的形成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地震等因素密不可分,分述如下。
1.1内因分析
(1)地形因素。滑坡所处山体为长条状的山脊,滑坡区东南山体较高,较高约266.0m,西北山体较低,高程低约180.0m,呈东南向西北降低的趋势,地形变化较大,坡体前缘临空,地形条件不利于坡体稳定。(2)物质及结构因素。滑坡区地层岩性主要为凝灰岩,岩体破碎严重,岩体风化不均匀,物理力学性质较差;风化层位向临空向倾斜,不利于坡体稳定。
1.2外因分析
(1)降水影响。由于此项工作出于山区,山区的降水量比较大,而且降雨的周期也比较多,降水引起了雨水的渗透,增加了岩土的重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岩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在长期重力和风化作用下,随着变形的发展,坡体容易变松动。(2)人为因素。公路从滑坡区边侧通过,在施工过程中爆破震动及运行时重型车辆通过产生的震动均会对当地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前沿坡体人工开挖成陡坡脚,致使山体斜坡原有的应力平衡发生改变,这样就更容易发生滑坡。结合滑坡地面变形特征,宏观判定该滑坡目前处于欠稳定阶段,在持续不利荷载的作用下,随着变形的发展和加剧,将可能发生局部下滑失稳,危及公路安全。根据斜坡的变形特征及形态预测其变形破坏机制为蠕滑—拉裂。
2处理方案
参考河海大学黎冰等在2005年发表的《车辆荷载的影响深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一文中所述在不超载的情况下车辆荷载作用深度约6.0m的结论。根据地质报告,考虑工程造价的情况,对路基下沉路段向下挖除5m路基土体,然后进行灌浆处理,再分层压实回填好土,在路肩范围外设置2m高护肩墙,具体如下。
2.1灌浆方案
(1)压力注浆管及桩长。根据地质勘探报告,确定灌浆管间距及桩长,灌浆管径采用91mm,间距采用1.5m梅花桩布设,其中临空面路肩范围内设3排镀锌钢管,灌浆后封堵埋入土体,钢管应埋入强风化岩层3m以下。路肩范围外加设2排普通注浆管,发软路基内设置普通注浆管,注浆管在注浆后拔管、封孔,桩长根据地质报告的岩层分界线进行确定,桩底以到达强风化岩层1m以下为准,实际施工过程中根据现场情况进行成孔注浆。共设置镀锌钢管注浆孔75根,长度为1950m,其他注浆孔495根,长度9950m。(2)注浆量计算Q=V•n•m•(1+L)=(37•16•25)•0.33•0.75•(1+0.1)=4029.3(m3)式中,V—加固区总体积;n—为土体孔隙率,取值33%;m—为孔隙充填系数,取值0.75;L—为浆液损耗系数,取值10%。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通过进一步对加固土体进行土工试验,测定土的孔隙率及充填系数,对注浆量进行计算。(3)褥垫层及盲沟。在注浆孔顶面设置一道纵向盲沟,一道横向盲沟,纵向盲沟设置在山体内侧,横向盲沟设置在滑坡体路段的中间部位,纵、横向盲沟连通,横向设置向山体外侧倾斜的2%的横坡利于盲沟排水;盲沟深度和宽度均为60cm,盲沟顶面全断面设置30cm厚碎石褥垫层。
2.2灌浆施工工艺
(1)灌浆孔布置。采用梅花桩布孔,注浆孔间距为1.5m。(2)灌浆范围。路基沉陷范围,为确保边坡稳定,在临空面(路右侧)路肩范围内设3排镀锌钢管。路基右外侧再加铺2排普通注浆管。(3)灌浆深度。镀锌钢管嵌入强风化岩层3m以下,其余桩底以到达强风化岩层1m以下。(4)浆液配制。水泥浆成分为水泥和水,配比采用1:1,水泥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32.5级。(5)施工顺序。成桩施工的顺序,由临空面向山体侧施作。(6)灌浆压力。注浆压力不宜太大,一般注浆时宜从临坡面外缘向内开始二次注浆,以灌浆法为主、以小压力试压(0.2~0.3MPa),注浆压力大小应根据土的渗透性以及深度来调节,控制在0.3~0.5MPa,渗透性大、深度小的土体压力取小值,渗透性小、深度大的土体压力取大值(7)灌浆速度。注浆的速度需要进行控制,控制主要是通过压力来进行,正常情况时在,一般应在浆液胶凝时间以前,注完需要的一次注入量为原则。浆液凝胶时间要求根据土体渗透性来定,一般控制在0.001~0.003m3/min之间。(8)灌浆施工。用取芯机成孔、人工打管、高压冲洗管、试水、注浆、拔管、封孔、检测。(9)压浆检测。选取代表性钻孔进行注浆前后注水试验检查对比,观测注浆前后单位长度吸水量变化情况,一般注浆后单位长度吸水量降低95%~99%,证明注浆明显。对检查孔钻探取芯,各注浆段检查孔的抽取按孔数的5%确定,分别取于全段始、中、末段,检验芯样,测定无侧限抗压强度,检测结果应满足路基强度要求。
3结论
由于灌浆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特殊性,能在高边坡防护、山体滑坡、隧道开裂等施工中被广泛的使用,能有效的进行地基和桩基加固、路基沉降等地质灾害防治,效果十分明显。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情况,需要进行具体分析。施工过程中必须依据介质中的可灌性变化趋势,适时调控注浆压力、浆液浓度、灌浆节奏等工艺条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将浆液送到裂缝的范围中,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结合实际,探讨了灌浆技术在公路工程地质灾害处治中的应用,并经过一年多的观察论证,并没有发现路基变形、下沉的现象发生,说明方案是可行的,基本达到了前期的目的和效果,希望给同行业工程以借鉴。
作者:郑海祥 李影 黄慧君 单位:抚州赣东公路设计院
公路工程地质论文: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摘要:
以山区某高速公路为例,从全线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特殊岩土及不良地质现象等方面,对该高速公路工程地质情况进行了勘察,分段评价了全线工程地质条件,并根据勘察情况,提出了进行进一步探测的建议。
关键词: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地层岩性
拟建高速公路位于河南省西部,途经山西、河南两省,是河南、山西两省重要省际通道之一,是区域干线公路。该项目的建设对促进两地经济和旅游的共同发展有重大意义。
1工程地质条件
1.1地形地貌
拟建路段位于豫西丘陵山区,南北地貌差异很大,地貌总体特征较复杂。按地貌形态拟建线路分为山前洪积倾斜台地区、中低山区、山间断陷盆地区和黄河阶地区。
1.2地层岩性
区域地层属华北区豫西地层分区,出露岩性以沉积岩为主,地层时代从元古界青白口系、古生界及新生界均有出露,但各时代的地层发育不甚完整。其中以第四系和青白口系出露最广,二叠系也有小面积出露,三叠系隐伏于路区南部第四系之下,地表无出露,仅见于钻孔揭露地层。拟建路区出露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1)青白口系(Z)。主要分布于路线中北部,根据所处层位及岩性差异,可细分为以下几组:①马家河组深灰色泥灰岩夹薄层状青灰色砂质页岩、红褐色泥质页岩,厚度较大;②云梦山组紫红色间灰白色中厚层状石英砂岩,局部夹薄层砾岩,底部含赤铁矿;③白草坪组紫红色厚层状试验砂岩,局部夹薄层页岩;④北大尖组厚层状灰白色细粒石英砂岩,顶部见薄层深灰色砾岩;⑤崔庄组紫红~褐红色砂质页岩、泥页岩,局部夹青灰色泥质页岩,上部局部为新近系棕红色粘土覆盖。
2)二叠系(P2sh):主要为一套陆屑煤系地层,出露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上段石千峰组砂质泥岩、粉砂岩及石英砂岩,上覆三叠系均呈整合接触。
3)三叠系(T3):主要分布山前洪积倾斜台地后缘近山前地带,地表无出露,仅见于钻孔中。岩性为一套陆相沉积粉砂岩、泥岩及长石石英砂岩。
4)古近系(E):为一套褐红色砾岩,钙质、铁质胶结。
5)新近系(N):主要分布在低山山前及山间盆地上部,上部岩性为棕红色粘土,裂隙发育,见有较多铁锰质浸染,瓣状结构,下部含有漂、卵石,泥质胶结,半成岩状态。
6)第四系(Q):主要分布于线路起点,主要为中、晚更新统和全新统的松散堆积层。①全新统(Q4):为近代河流冲积及坡~洪积而形成的松散堆积卵石及粉土、粉质粘土层,主要分布于河漫滩及沟谷内。②上更新统(Q3):主要分布在黄河二级阶地上,岩性:上部为风积相黄土、粉质粘土,下部为洪积相砂卵石、泥卵石层,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深切冲沟上部分布有上更新统风积相黄土,分布面积较小。③中更新统(Q2):主要分布黄河三级阶地、山间断陷盆地及山前洪积倾斜台地上部,按成因不同可分为风积黄土(Qeol2)、洪积次生黄土和洪积相卵石层(Qpl2)。
2水文地质条件
拟建线路沿线地下水类型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
1)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在路区山前洪积倾斜台地、黄河阶地区和段村山间断陷盆地内。含水层主要为中更新统卵石、块石层,地下水位埋深受地形控制作用明显,在山间河谷地势低洼、山间地下水径流末段和排泄区水位埋深较浅,富水性较好。
2)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主要分布于基岩中低山区。含水层以青白口系中上统、二叠系、三叠系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少量白云岩、薄层页岩、砾岩、泥岩组成。地下水赋存于岩层节理和裂隙中。
3)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主要分布于基岩中低山与山前洪积倾斜平原交接带,地下水富水性与岩溶发育程度相关。
3地质构造
区域内出现的主要断层有坡头正断层、落峪正断层、段村断层等,均为第四纪非活动性断层。
1)坡头正断层:分布于韶山西坡的坡头、上庄,全长约26km以上,断层走向45°,倾向北西,倾角为70°,断距为500m~800m,属于正断层,地貌上以断层崖出现。
2)落峪正断层:该断层南自芝杂坪,向北西经下中关、落峪西,至黄河南岸马涧西侧,呈北西~南东向展布。中段在段村一带被第四系地层覆盖,全长约14km。在南段下中关村附近倾向南西,倾角60°。
3)段村断层:为段村山间断陷盆地边界。倾向北北西,倾角70°~80°,长度约5km~6km,断层北盘下降,南盘上升,断距可达300m以上,为前新生界断裂。东部出露地表,至段村西后隐伏于地下,地表为第四系地层覆盖。
4特殊岩土及不良地质
4.1湿陷性黄土
拟建公路沿线发育有湿陷性黄土,主要分布在黄河二级阶地上部及中低山山顶处,厚度约10m~30m,山顶处厚度较薄,阶地及中低山斜坡坡面上厚度较大。岩性主要为棕黄色、褐黄色粉土、粉质粘土,垂直节理较发育。根据探井所取原状样室内试验结果,分析计算得出该层黄土总湿陷量为:750mm~1433mm,该层土体自地表以下20m深度内具有Ⅲ级严重~Ⅳ级很严重自重湿陷。
4.2崩塌、滑坡
经过线路工程地质调绘,路区未发现大型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仅在段村山间断陷盆地,上覆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厚度较大,冲沟切割深度大,发育有小型黄土崩塌和滑坡,距拟建公路中心线较远,对拟建工程影响较小。
4.3岩溶
位于山前洪积倾斜台地后缘寒武—奥陶系为一套可溶性碳酸盐岩,地表岩石裸露,见少量溶槽等地表溶蚀现象。据工程地质勘探及区域地质资料,该碳酸盐岩分布区地表岩溶发育微弱,但碳酸盐岩埋藏区可能存在隐蔽溶洞、溶孔等,对线路存在一定不利影响。
5工程地质分区与评价
首先按照沿线出露地层岩性划分为新生界松散层堆积区(Ⅰ)和基岩区(Ⅱ)。松散层堆积区(Ⅰ)依据地貌特征和形成原因进一步分为山间断陷盆地亚区(ⅠA)、黄河阶地亚区(ⅠB)、山前洪积倾斜台地亚区(ⅠC);基岩区(Ⅱ)按照基岩岩性软硬程度进一步分为软质岩亚区(ⅡA)、硬质岩亚区(ⅡB)。
6结语
1)拟建线路地处豫西丘陵山区,途经山前洪积倾斜台地区、中低山区、山间断陷盆地区和黄河阶地区四大地貌单元,不良地质路段较少,总体工程地质条件较好,区域地质稳定性较好,基本适宜本工程建设。
2)区域断裂构造较发育,均为非活动性断裂。区域地壳稳定性属相对稳定。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分别为0.1g,0.05g。
3)拟建线路上覆土层较薄或基岩裸露,仅南段覆盖层稍厚,构造物设置或路基可以清除表土直接作为地基,稳定性较好。
4)沿线无重大不良地质现象。在黄河二级阶地上部及中低山山顶处分布有Ⅲ级~Ⅳ级自重湿陷性黄土。
5)建议:构筑物如采用浅基础,持力层为湿陷性黄土时,应考虑采取换填、强夯或冲击碾压工程措施消除湿陷性影响,并采取坡面防护措施,加强坡顶防排水;碳酸盐岩埋藏区可能存在隐蔽溶洞、溶孔等,建议增加物探、钻探等综合手段进一步探测。
作者:高雪梅 单位:河南省地质环境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公路工程地质论文: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管制探索
1采用的勘察方法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方法主要包括:基础资料收集、工程地质调绘、钻探、物探、简易勘探、原位测试等,辅以必要的试验。公路工程涉及的地质问题具有面广、复杂的特点,地质勘察方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采用单一的方法往往难以取得各类工程方案比选、设计所需资料。应结合路线及各类构造物的工程方案设计,根据现场地形地质条件,采用综合的勘察方法进行勘察。
1.1路线地质勘察
路线地质勘察重点为查明与确定路线走廊和选择路线方案有关的地质问题,包括沿线一般地质条件、特殊路基和不良地质的工程地质条件。勘察方法采用以工程地质调绘为主,辅以必要的勘探、测试手段。
1.2路基地质勘察
一般路基的填挖高度较小,地质条件相对比较简单,采用挖探、螺纹钻等简易勘探方法一般可以满足勘察要求;但对挖方深度较深或路基填筑高度较高、地基软弱、对路堤的稳定有不良影响等需进一步探明地质情况时,应根据现场情况,选用静力触探、钻探、物探等方法探明深部地质情况。
1.3涵洞地质勘察
涵洞地质勘察主要为勘察涵墩、台处地基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重点是查明地基覆盖层厚度及承载力,掌握地层在路幅宽度方面的变化。勘察方法可采用挖探、钻探、静力触探、荷载板试验等。
1.4桥梁地质勘察
桥梁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有:查明桥位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及工程地质特征;探明桥梁墩台和调治构造物地基的覆盖层及基岩风化层的厚度、墩台基础岩体的风化与构造破坏程度、软弱夹层情况和地下水状态;测试岩土的物理力学、化学特征,提供地基的承载力基本容许值、桩侧摩阻标准值,作出定量评价。勘察方法应以钻探、原位测试为主,若钻探难以判明,应结合物探、挖探等进行综合勘探。
2勘察质量控制
地质资料的性对工程设计质量、工程造价、施工工期乃至工程运营期的安全可产生重大影响。公路工程建设中因地质勘察质量上存在的问题而导致工程方案变更,追加投资,延误工期,危及安全的事例较多,教训深刻。勘察报告的质量是由勘察过程的每一环节决定的,地质勘察必须高度重视勘察工作每一环节的质量,加强对地质勘察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和质量追溯责任制度,强化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是保障勘察质量的重要条件。勘察单位应加强全员质量教育,树立全员质量观念,严格按照质量认证体系、规范流程的要求,明确责任,用勘察过程控制保障总体质量。外业勘探前,勘察单位应认真检查设备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技术质量标准,并做好设备检测、检修记录。勘察单位应依据规范要求规定作业方法,对难以验证其结果的勘探、采样等过程,应设置质量监控点,必要时结合物探等其他手段来完成。对岩芯、土石样件应及时标识,按操作规程要求做好包装、搬运和储存,并保持记录。勘探过程中应认真监控质量,进行中间检查和质量监控。对获得的原始资料应及时分析、整理、鉴别,对不合格或有疑义的原始资料,应采取纠正措施,直到完整合格。工程地质勘探报告的编制应充分利用勘察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所依据的原始资料在使用前均应进行整理、检查、分析,确认无误。工程地质勘探报告应资料完整,内容详实、重点突出,有明确的工程针对性,所作的结论应依据充分、建议合理。
3地质勘察督察
地质勘察督察工作要结合勘察设计过程动态进行,使勘察设计工作和督察工作有机结合,形成合力,更有效地确保勘察设计质量和投资控制。督察人员不仅要对钻孔数量和深度进行监督,还要对室内、室外技术资料进行审查和复核,敢于对钻探、土工试验结果提出质疑,并通过对相近构造物的钻探资料对照分析,确保资料的性。督察人员对现场勘探应严格把关,对于持力层及软卧层等重要部位应进行严格控制;对于取样与原位标贯、动力触探测试等,应现场检验测试,并做好相应记录;对于不符合规范要求部位,应监督勘察单位重新进行取样,重探可疑探点,重做相关试验,直到符合标准为止。
4地质勘察报告的评审
地质勘察报告完成后,应进行评审工作,评审方式可采用会议形式进行,由质量管理部门、设计(委托)单位、督察单位和地质勘察单位的有关人员共同参加。评审内容主要为:勘探完成的工作量是否符合委托书的要求;报告的内容及所附图表是否齐全,是否符合规范及委托书的要求;每个工点勘探范围、点数、深度及试验提供的参数是否满足查明地质条件和满足工程设计的需要;报告中对工程地质条件做出的评价是否适宜,推荐方案是否可行。评审结论应保持纪录,对评审提出的问题应及时纠正,并保持纠正纪录。
作者:王俊斌 李海川 单位:内蒙古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公路工程地质论文:公路工程地质勘察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是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最终成果,是公路路基及构筑物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报告是否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和岩土工程特点,关系到工程设计和施工能否安全、措施得当、经济合理。当然,不同的工程项目,不同的勘察阶段,报告反映的内容和侧重有所不同。下面谈一谈有关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写工作。
一、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内容
1.路线工程地质勘察。主要查明与路线方案及路线布设有关的地质问题。选择地质条件相对良好的路线方案,在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段,重点调查对路线方案与路线布设起控制作用的地质问题,确定路线的合理布设。
2.路基、路面工程地质勘察。在初勘、定测阶段,根据选定的路线位置,对中线两侧一定范围的地带,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为路基路面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
3.桥涵工程地质勘察。按初勘、详勘阶段的不同深度要求,进行相应的工程地质勘察,为桥涵的基础设计提供地质资料。一是对各比较方案进行调查,配合路线、桥梁专业人员,选择地质条件比较好的桥位;二是对选定的桥位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为桥梁及其附属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要的地质资料。
4.隧道工程地质勘察。隧道多是路线布设的控制点且影响路线方案的选择。通常包括两项内容:一是隧道方案与位置的选择,包括隧道与展线或明挖的比较;二是隧道洞口与洞身的勘察。
5.天然筑路材料工程地质勘察。筑路材料勘察的任务是充分发掘、改造和就近利用沿线的一切材料对分布在沿线的天然筑路材料和工业废料,按初勘和详勘阶段的不同深度进行勘察,为公路设计提供筑路材料的资料。
二、报告的编制程序
1.外业实物工作量的汇集、检查和统计。此项工作应于外业结束后即进行。首先应检查各项资料是否齐全,特别是试验资料是否出全,同时可编制测量成果表、勘察工作量统计表和勘探点(钻孔)工程地质平面图。
2.对照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资料,校正现场地质编录。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但往往被忽视,从而出现野外定名与试验资料相矛盾,鉴定砂土的状态与原位测试和试验资料相矛盾。
3.对整个报告进行框架结构规划。由于公路工程地质有其特殊性,属于多专业合作工程。因此,对整个报告提前进行整体框架结构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4.编绘钻孔工程地质综合柱状图。柱状图中标明各层的地质年代、成因类型、承载力基本容许值、摩阻力标准值和地下水位及地质描述。
5.划分岩土工程地质层,编制分层统计表,进行数理统计。地基岩土的分层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评价的正确性和性。因此,此项工作必须按地质年代、成因类型、岩性、状态、风化程度、物理力学特征来综合考虑,正确地划分每一个单元的岩土层。另外应注意,工程地质层的划分,不是越细越好,当然也不是越粗越好,除了遵循一般的划分原则之外,还应结合工程对象进行划分。在正确划分出工程地质层后,编制分层统计表。,进行分层试验资料的数理统计,查算分层承载力。
6.编绘工程地质纵断面图和其他专门图件。公路工程地质纵断面图是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公路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有着重要意义。
7.编写工点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按以上顺序进行工作可减少重复,提高效率;避免差错,保障质量。
8.编写全线工程地质总说明书。总说明书是报告的核心框架,它地分析了整条路线的工程特征,是设计人员掌握全线地质情况的指南。
三、全线工程地质总说明书论述的主要内容
一个完整的全线工程地质总说明书应由下面几部分组成:
1.前言:要叙述工程概况、勘察的目的和任务,勘察依据、勘察的方法和完成的工作量。本部分重点要注意的是:公路的等级,勘察所属阶段,编制报告所使用的规范、规程一定要保障是现行版本,已经废弃的规范不能作为勘察依据。
2.工程地质条件:自然地理、气象和水文条件、地形地貌、区域地质构造、区域地层岩性、工程地质分区。地震活动性和抗震设计主要参数、沿线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问题、水文地质特征。
3.岩土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本部分主要是把整条路线的岩土参数,按照岩土形成时间、成因及性质进行数据分类统计分析,然后依据分析结果对各类岩土进行概括性评价。
4.工程地质评价:包括勘区稳定性和适宜性的评价、重点工点工程地质评价和路线方案评价。对于路线方案的比较,主要根据各路线方案所经地区的地质情况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最终推荐出地质情况相对较好的路线方案。
5.沿线天然筑路材料:取土场要依据有关规范的要求,根据土料强度CBR、含水率W、液限WP、塑性指数Ip等参数对料场质量进行评述。
6.结论及建议:结论是勘察报告的精华,一般包括以下几点:(1)区域地质构造单元、地震参数和建筑适宜性的评价;(2)勘区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的分布及地质灾害对工程影响的大小;(3)重要构筑物的地基情况、基础形式及其他处理措施;(4)勘区内的地下水及地表水的腐蚀性评价;(5)路线方案的评选;(6)其他需要专门说明的问题。
7.附表及附图:全线工程地质总说明书的附表和附图主要包括:完成工程量一览表、地震液化判别计算表、水质评价表、水质分析报告、路基分段说明表、不良地质地段表、区域地质构造图、路线工程地质平面图、路线工程地质纵断面图、取土场工程地质柱状图、路基工程地质柱状图等。
四、工点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内容
应根据任务要求、勘察阶段、地质条件、工程特点等具体情况确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拟建工程概述,介绍拟建构筑物的地理位置、中心里程和规模。
2.勘察方法和勘察任务布置,介绍本工点所使用的勘察手段及布设工作量的多少。
3.地质地貌概况,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论述:(1)地质结构。主要阐述的内容是:地层(岩石)、岩性、厚度;构造形迹,路线所经地区的构造状况,构造与线路关系及影响程度;岩层中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和风化、破碎程度;(2)地貌。包括勘察场地的地貌部位、主要形态、次一级地貌单元划分;(3)不良地质现象。包括勘察场地及其周围有无滑坡、崩塌、塌陷、潜蚀、冲沟、地裂缝等不良地质现象。
4.地基岩土分层及其物理力学性质,这一部分是工点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着重论述的问题,为工程地质评价、基础类型和地基处理方案建议提供基础数据。下面介绍分层的原则和分层叙述的内容:
(1)分层原则。土层按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岩性、状态和物理力学性质划分;岩层按岩性、风化程度、物理力学性质划分。厚度小、分布局限的可作夹层处理,厚度小而反复出现可作互层处理。
(2)分层编号方法。常见三种编号法:及时,从上至下连续编号,即①、②、③……层;第二,土层、岩层分别连续编号,如土层Ⅰ-1、Ⅰ-2、Ⅰ-3……岩层Ⅱ-1、Ⅱ-2、Ⅱ-3……第三,按土、石大类和土层成因类型分别编号。如某工地填土1;冲积黏土2-1、冲积粉质黏土2-2,冲积细砂2-3;残积可塑状粉质黏土3-1、残积硬塑状粉质黏土3-2;强风化花岗岩4-1,中风化花岗岩4-2,微风花岗岩4-3。目前,大多数分层是采用及时种方法,并已逐步地加以完善。总之,地基岩土分层编号、编排方法应根据勘察的实际情况,以简单明了,叙述方便为原则。
(3)分层叙述内容。对每一层岩土,要叙述如下的内容:
分布:通常有“普遍”、“较普遍”、“广泛”、“较广泛”、“局限”、“仅见于”等用语。
埋藏条件:包括层顶埋藏深度、标高、厚度。
岩性和状态:土层,要叙述颜色、成分、饱和度、稠度、密实度、分选性等;岩层,要叙述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节理裂隙发育情况、风化程度、岩心完整程度;裂隙的发育情况,要描述裂隙的产状、密度、张闭性质、充填情况;关于岩心的完整程度,除区分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和极破碎外,还应描述岩心的形状,即区分出长柱状、短柱状、饼状、碎块状等。
取样和试验数据:应叙述取样个数、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对叙述的每一物理力学指标,应有较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和经数理统计后的修正值。
原位测试情况:包括试验类别、次数和主要数据。也应叙述其较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和经数理统计后的修正值。
承载力:据土工试验资料和原位测试资料分别查算承载力基本容许值和摩阻力标准值。
5.地下水简述:地下水是决定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的重要因素。报告中一般涉及有关地下水的参数有:(1)地下水埋藏条件:是孔隙水,或是裂隙水,或是岩溶水;是承压水,或是潜水,或是滞水,或是层间水,含水岩组的岩性,渗透性大小空间分布特征。(2)地下水的动态:水位水量随年度、季节等时段的变化规律和幅度大小,水质变化情况,径流方向的变化。(3)补径排条件:补给区在哪,补给量多大,补给范围多大;径流区在哪,径流量多大,径流方向如何;排泄区在哪,排汇量多少。(4)水质特征:一般性指标,腐蚀性指标,特殊指标(如矿泉水)。
6.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的评价:场地稳定性评价主要是选址和初勘阶段的任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述:(1)场地所处的地质构造部位,有无活动断层通过,附近有无发震断层;(2)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3)场地所在地貌部位,地形平缓程度,是否临江河湖海,或临近陡崖深谷;(4)场地及其附近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其发展趋势如何;(5)地层产状,节理裂隙产状,地基土中有无软弱层或可液化砂土;(6)地下水对基础有无不良影响。报告对场地稳定性作出评价的同时,应对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增强建筑物稳定性方面的措施提供建议。
7.其他专门要求,论述的问题对于设计部门提出的一些专门问题,报告应予以论述。
8.结论与建议。一般来说,上列概述、地基岩土分层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简述和结论与建议等四项,是每个勘察报告必须叙述的内容。总之,要根据勘察项目的实际情况,尽量做到报告内容齐全、重点突出、条理通顺、文字简练、论据充实、结论明确、简明扼要、合理适用。
9.对于公路工程中的收费站及服务区的勘察及报告编写,属于工业与民用建筑范畴,要依据现行版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地震设计规范》和其他相关规范。
五、工程地质图表编制要点
1.综合工程地质平面图,在总说明中的附图,要求提纲契领,应纲要性标出各种工程地质现象,或可作专门图件,不能图省事以“路线工程地质平面图”来替代“综合工程地质平面图”。
2.勘探点平面布置图,勘探点平面布置图是在地形图上标明工程构筑物、各勘探点、各现场原位测试点以及勘探剖面线的位置,并注明各勘探点、原位测试点的坐标及高程。该图应在较大比例尺的工程地质图上进行编制,地形地貌复杂时应专门作测绘工作。
3.钻孔柱状图,反映场地的地层变化情况,在图上应标明地层代号、岩土分层序号、层底深度、层底标高、层厚、地质柱状图、钻孔结构、岩心采取率、岩土取样深度和样号、原位测试深度和相关数据。在柱状图的上方,应标明钻孔编号、里程、坐标、孔口标高、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施工日期等。柱状图比例尺一般采用整比例,如1∶100或1∶150。
4.工程地质剖面图,此图是作为地基基础设计的主要图件。其质量好坏的关键在于:剖面线的布设是否恰当;地基岩土分层是否正确;分层界线,尤其是透镜体层、岩性渐变线的勾连是否合理;剖面线纵横比例尺的选择是否恰当。理论上剖面比例尺的选择,应尽量使纵、横比例尺一致或相差不大,以便真实反映地层产状,但由于公路工程中的构筑物一般呈条带状,如大中桥等,致使纵、横比例尺一般相差较大,一般横比例尺采用(1∶2000),受报告篇幅影响,纵比例尺一般采用(1∶200)~(1∶500),具体比例要按钻孔的深度而定。在剖面图上,必须标上剖面线号,如6-6′或F-F′。剖面中各孔柱,应标明分层深度、钻孔孔深和岩性花纹,以及岩土取样位置及原位测试位置和相关数据。在剖面图旁侧,应用垂直线比例尺标注标高,孔口高程须与标注的标高一致。剖面上邻孔间的距离用数字写明,并附上岩性图例。
5.土工试验成果表,主要有抗剪强度曲线、压缩曲线等,一般由土工试验室提供。
6.现场原位测试图件,包括载荷试验、标准贯入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等的成果图件。
7.桩基力学参数表,如果建议采用桩基础,应按选用的桩型列出分层桩周摩擦力,并考虑桩的入土深度确定桩端土承载力。除上述附表之外。有的分层复杂时,应编制地基岩土划分及其埋藏条件表。
8.其他专门图件,对于特殊地质条件及专门性工程,根据各自的特殊需要,绘制相应的专门图件等。
六、结语
本文简单介绍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制方法,由于公路工程的勘察阶段较多,线路工程所跨越的地质单元繁杂,一般每个工程对报告的编制都会有特殊的要求,因此本文很难将各种情况一一尽述,更详尽的内容,有待于进一步论述。
公路工程地质论文:库区公路工程地质问题思索
1概述
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按国家批准分两期开发。初期工程于1958年动工兴建,1973年建成投入运行,正常蓄水位157m,死水位140m。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14.6m后,正常蓄水位上升到170m。丹江口水库正常蓄水位抬高至170m后部分沿江公路将被淹没,造成交通中断,为避免公路淹没对地方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需对沿江已建公路进行复建。拟建公路东起河南省淅川县,西至大石桥乡(图1)。设计长度35.205km,路面宽9m,路基宽12m,设计车速60km/h(局部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段40km/h)。拟建公路沿线布置有涵洞、桥梁、挡墙等。
2地质概况
2.1地形地貌
本线路经过的地貌单元有鹳河及丹江阶地、丘陵、低山岗地和冲沟等,地形起伏较大。海拔较高处为雷锋垭,高程约236m,低处为郭嘉渠附近,高程约160m。
2.2地层岩性
线路沿线地层变化较大,从中生代到古生代均有出露,公路沿线分布地层。
2.3地质构造
工程区位于秦岭褶皱系的东边,处于南秦岭印支冒地槽褶皱带之中,北边邻近礼县—榨水华力西优地槽褶皱带和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2.4水文地质特征由鹳河及丹江阶地、丘陵和岗地、冲沟地貌组成,丘陵和岗地地形起伏大,且沟谷发育,区内地表水排泄条件好。地下水按赋存介质分为第四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岩溶水。地下水埋深0.5~2.0m,受大气降水补给,水量受降水影响较大,雨季水量大,旱季水量较小。总体上该类地下水贫乏,沿线未见基岩裂隙水以井、泉的形式排泄。岩溶水主要发育在灰岩区,多以泉水形式出露,公路沿线共出露岩溶泉水4处,流量180~350L/min,其中王泉的流量较大,达到约3000L/min。
3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工程处理措施
线路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膨胀土、软土、滑坡、岩溶、路基不均匀沉降和稳定、顺向坡稳定性、深路堑等。
3.1膨胀土问题
(1)膨胀土沿线分布广泛,线路长度共计12.97km,约占全线长度的36.83%。主要为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冲积(Q2+3al)粘土层,根据室内试验成果,该土层自由膨胀率41%~49%,具弱膨胀性。该粘土层野外特征为:黄色、棕黄色,局部含姜石,土体微裂隙发育,裂隙走向不规则,局部见灰白色斑块,地表土体干燥时呈坚硬状,雨后呈软可塑状,下部土体呈硬塑—可塑状。膨胀土是一种十分特殊的粘性土,它具有遇水膨胀、失水收缩以及超固结、裂隙发育等特征;研究表明,膨胀土的上述特征是由其自身的矿物成分以及特殊的空隙结构所引起[1]。膨胀土对水的敏感性较强,承载力随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且土体内微裂隙发育,易沿裂隙面破坏,在线路上易引起的问题有路面不均匀变形,挖方段边坡失稳,产生浅层滑坡等。
(2)针对沿线膨胀土路基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如下处理措施:①换土,对路床超挖0.3~0.6m,改换成非膨胀土或改良的膨胀土,及时进行分层回填和压实;②边坡形式可采用直线式、折线式、阶梯式,边坡坡比1∶2~1∶2.5,并对边坡进行防护,如挡墙、切石护坡等;③做好路基、路堑边坡坡面的排水措施等。
3.2软土问题
(1)沿线软土段长约266.8m,约占全线长度的0.76%。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Q42al)淤泥质土,分布于沟谷内,层厚1~8.1m,具有触变性、流变性、高压缩、低强度、低透水、不均匀性等特点;本段线路软土的压缩系数达0.61~0.76,具高压缩性。在软土层上筑路和修建涵洞,易引起路面不均匀沉降变形以及涵洞变形破坏的问题。
(2)对软土堤基的处理可选用基础加深、换垫、袋装砂井、灰土桩、砂桩、碎石桩及预制桩等[2]。处理方案应根据当地的地质、水文、施工机具、材料及环境等条件进行经济、技术比较,依据先简后繁、就地取材的原则决定对于地下处理方案,应注意各段间的缓和过渡以减少段间的差异沉降,当单一的处理方案无法满足稳定与沉降要求时,可采用多种措施组合应用。
3.3岩体崩塌及滑坡
测区内共发现斜坡岩体崩塌1处、危岩体1处、滑坡3处。
(1)沿线滑坡发育形成机理与其所处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构造、地下水的活动密切相关。线路经过的地貌单元有鹳河及丹江阶地、丘陵和低山岗地和冲沟等,地形起伏较大,地表覆盖第四系粘土、亚粘土和碎石类土等,下伏白垩系—下第三系(K+E)粉砂质泥岩,地表冲沟发育,地形坡度较陡,在降雨及人为因素影响下,极易形成滑坡。沿线滑坡分布。如西营滑坡,为一岩土质滑坡。滑坡前缘高程171.5m,后缘高程198.1m,滑体厚度5~8m,为一中型滑坡。滑体物质为含碎石粘土、碎石土、碎块石及粉砂质泥岩等,滑面基本沿第四系土体与K+E岩体分界面,并切割了部分碎块石土层和K+E强风化岩体,以滑坡前缘的冲沟为剪出口。该滑坡在近十年仍有滑移迹象,尤其是在暴雨后,已将滑坡体内开挖的水井错断移位近4m。线路选择时对于滑坡应首先选择绕避的原则。绕避困难地段,对小型滑坡应采取清除,大型滑坡应进行综合治理,后缘削坡减压,前缘反压等,必要时可设置挡土墙、抗滑桩等,并做好地下地表水及施工组织设计。
(2)岩体崩塌主要位于桩号K28+900~K28+915路段内侧边坡,由奥陶系灰岩组成。该段岩体发育两组节理裂隙,裂隙产状为210°∠78°、350°∠74°,与层面切割构成独立的松动块体。目前已有块体崩落现象发生,建议对松动岩块进行清除或锚固。危岩体分布在桩号K31+610~K31+620路段坡面上,由奥陶系的灰岩组成,位于土夜狐洞(溶蚀洞穴)西侧,高10m、宽20m、厚2.5m。现处于潜在不稳定状态,建议对该危岩体进行清除治理。
3.4岩溶
(1)可溶性碳酸盐在沿线分布广泛,以石炭系(C)灰岩和奥陶系(O)灰岩、角砾状灰岩等可溶性碳酸盐为主。据钻探揭露和线路地质调查,岩溶中等发育—弱发育,岩溶以小规模溶蚀为主,地表常见的有溶沟、溶槽,其中以顺坡向发育最为广泛,延伸长度>3m;钻探揭露溶洞高度一般0.2~4m,无水,部分充填粘土、碎石等。测区有4处岩溶水出露,分布于奥陶系(O)灰岩地段,流量180~3000L/min。
(2)路线经过溶洞、溶沟、溶槽区域,对无充填或填充粘土、碎石的溶蚀孔洞,承载力低,不易作为桥基,必要时可根据地质条件对溶洞进行灌浆回填处理。对溶沟、溶槽地段可刻槽后用混凝土回填处理,刻槽溶度一般为2倍的溶沟或溶槽宽度。桥位区桥基持力层一般应避开岩溶发育段,将基础置于一定厚度的完整岩体上,并施工阶段对岩溶区的桥梁墩桩基础以下进行钻探,保障基础下无溶洞发育或岩桥有足够的厚度。
3.5路基不均匀沉降和稳定问题
线路经过区域地势起伏较大,斜坡分布较广,在基岩斜坡上筑路,多为半挖半填,路基一半为基岩,一半为相对松散填方堆积物,强度不均一,将存在路基不均匀沉降问题,造成路面变形。为减小回填引起的不均匀沉降问题,对回填料的选择一般应采用砂砾及塑性指数和含水量符合规范的土,不使用淤泥、沼泽土、冻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等;并对回填土进行分层填筑、分层碾压、夯实。同时做好工程竣工后对高填方路段的沉降观测工作。
3.6顺向边坡稳定性问题
沿线基岩顺向坡分布较多,共1.65km,占线路总长的4.69%。地形坡度一般为20°~40°,坡高10~40m,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下第三系(K+E)泥质粉砂岩,岩层倾角一般为10°~35°。在顺向坡段中,多数处于自然稳定状态。当公路施工对边坡进行切角开挖,部分顺向坡段岩层倾角较大,且小于坡角,易导致临空的岩体失稳、滑动,危害公路施工和正常运营。对于顺向坡,宜提高路面高程,尽量减少顺向坡的切角及高度,并对临空的岩体进行支护处理。
3.7深路堑
根据线路设计,线路开挖将形成28处深路堑,开挖深度6~19m,其中岩质边坡13段,土质边坡15段。对于边坡分布岩性为泥质粉砂岩、砂砾岩和页岩的岩体,其抗风化能力差,风化速度快,强风化带一般较厚,强风化深度2.5~5.0m,部分页岩强风化带厚度可达10m左右,强风化岩体破碎、强度低,边坡开挖后将存在崩塌、掉块等不稳定问题。对于土质边坡,坡体主要由第四系粘性土组成,多数坡段粘性土具有弱膨胀性,该类土的裂隙发育,其力学性质不稳定,开挖形成边坡后,由于改变了其自然状态及内部应力状态,导致土体中的裂隙更为发育,地表水更易渗入土体,降低其抗剪强度等力学性质,土体会向剪切破坏方向发展。对深路堑,考虑公路施工过程中和建成后的影响,应对边坡采取挡土墙支护、锚固,设置排水沟,坡脚设置碎石土落台等措施。
4结论
通过对拟建公路沿线的地质勘察,线路通过地区地形起伏,地貌多变,岩性复杂,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广布;膨胀土、软土、滑坡、岩溶、顺向坡等是线路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新的地质灾害,如高填路基、深路堑、滑坡、崩塌等,同时会加剧软土、膨胀土地质灾害,且随着地下水的不断开采,工程建设改变地下水的流向等,有可能诱发新的岩溶地面塌陷等问题。对沿线的工程地质问题采取有效的治理方法,关系库区公路的正常使用,但公路建设对自然的改变和破坏是持续的,带来的工程地质问题将长期影响库区公路的正常通行,还需对线路沿线进行监测,并采取合理的治理措施。
公路工程地质论文:浅析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摘要:为了正确处理公路工程建筑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充分利用有利条件,避免或改造不利条件,需要进行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查明建设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文章阐述了对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并提出了勘察编制纲要,选择勘探测试方法、工程勘察质量控制等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公路建设;工程地质勘察;勘察纲要;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U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0)06-0161-02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项目呈线状分布,一般长达几十公里。在地质条件较复杂地区,同一项目往往跨越多种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单元,途径多种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管理好一项复杂的公路工程地质勘察项目,需要项目负责人除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外,还要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
一、公路勘察设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工程设计是分阶段进行的,与设计阶段相适应,勘察也是分阶段的。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必须根据不同的勘察阶段,完成各项勘察任务。各勘察阶段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深度应与公路各设计阶段的要求相适应。
(一)客观因素
设计理念和设计水平还难以适应新时期交通建设的要求;总体设计水平应进一步提高,技术标准、技术指标的掌握和运用不够灵活;地勘工作深度不足,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分析和正确运用不足;部分项目技术方案比选未能作到科学、客观、真实、择优,未能起到优化设计、方便施工、控制投资的作用,甚至还存在着为比较而比选的情况;投资控制中,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等现象时有发生。
(二)主观原因
综合分析勘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1.勘察设计周期偏短,设计人员深入研究和优化方案的时间不足。
2.设计人员对工程造价理解有偏差,不能正确处理“好和省”的关系。降低造价是勘察设计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在保障安全、保护环境、提高质量前提下的降低。好的设计,应该是安全性、耐久性、舒适性、方便性、经济性的结合,绝不是多花钱搞一些贪大求洋的东西,也不是钱花得越多事情就做得越好,有时多花钱也会做不好事情。
3.设计人员受理论知识、技术水平、实践经验、工作习惯等影响,对沿线地形、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认识不足,科学掌握标准、灵活运用指标的能力欠缺。标准、规范是做好技术工作的行为准则。灵活运用是在系统理解标准基础上与地形、地质相结合的灵活运用,而不是生搬硬套。对于强制性指标要严格执行,一般性指标要灵活运用,超限指标要论证采用。要特别防止认为标准越高越好越安全的错误观念,不顾环境承受力,不计造价盲目追求高标准、高指标和随意突破标准,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4.部分勘察人员工作责任心、上进意识不强。
二、公路工程地质勘察需注意的问题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如何打破传统条框束缚,将勘察工作贯穿公路项目的全寿命过程,使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更有效地维护公路的安全正常运营业虽然业主委托工程勘察大多局限在勘察规范提到的三个阶段,但是,作为岩土工程师应当树立项目全寿命过程勘察的概念。下面就勘察纲要的编制、外业质量控制等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勘察编制纲要
编制纲要是每个勘察项目必须进行的工作,应综合考虑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项目情况,不仅要详细阐述对场地地质条件的认知程度、项目概况、本次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方法、工作范围、技术要求,还要对勘察工作参与的人员、投入的设备及质量保障措施有明确的说明。
(二)选择勘探测试方法
勘探测试方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选择合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会造成很大的工作量浪费, 还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由于勘察测试方法种类繁多,那么如何选择既经济又合理可行的方法是公路工程勘察的关键。首先应当详细了解场地已有地质资料、公路和沿线构造物情况、与设计人员充分交流、明确要解决的工程地质问题,然后开展这项工作。
(三)工程勘察质量控制
加强全员质量教育,树立全员质量观念。全力推进ISO9001:2000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落实质量目标考核责任制、质量责任追究制,提高勘察设计质量。严格按照质量认证体系的要求,规范流程,明确责任,用过程质量保障总体质量。加强公路勘察设计工作基础资料的调查和收集。特别是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勘探和调查,加强公路影响带内环境地质调查和地质勘察成果的综合验证工作。对公路工程施工、构造物结构安全有影响的地震、滑坡、泥石流等重大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要进行专项地质勘察与评价。
审查工作要结合勘察设计过程动态进行,使勘察设计工作和审查工作有机结合,形成合力,更有效地确保勘察设计质量和投资控制。要严格执行“方案审定”、“二校三审”程序,确保勘察资料、试验资料、设计说明、设计图纸、设计概算、设计数量的“六个一致”。所有项目都需进行外业验收、设计文件内审,未经审查的设计文件不得出版,不得交付使用。要对桥梁、隧道等大型结构物方案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不得为追求工程造价低廉而降低结构的质量安全系数,也不得为确保安全而盲目提高安全储备,增加工程费用。
(四)内业资料整理质量控制
内业资料质量取决于外业资料质量。项目负责人在外业工作期间,应随时对完成的每个勘探点、测试点、物探点/线等资料进行检查验收,在确认各个工点、各段比较方案所有的勘探工作量保质保量的完成,以及确保勘察过程补充的工作量完成后,即可转入室内资料整理阶段。避免因外业资料不足影响资料整理工作的进行,或者二次进场,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
(五)工程地质勘察周期控制
勘察周期作为工程地质勘察项目的重要因素必须满足计划要求。在制定勘察纲要时,应根据工程项目情况、勘察工作量和勘察方法、场地地形地质条件等情况,对外业工作、岩土试验和室内资料整理时间进行统筹安排人员和设备。
树立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观念,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公路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勘察设计要统筹考虑规划、建设、养护、运营的全过程,运用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观念,进行技术方案比选,合理确定项目的功能水平,实现技术与经济的有机结合,确保勘察设计工作质量。
设计阶段是项目寿命周期成本控制最关键的阶段,要从项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去看待成本,不仅要重视建设成本、维修成本、养护成本的控制,还要重视环境成本和社会成本的控制,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合理评价设计方案,在确保安全和功能的前提下,通过提高技术含量,合理、灵活运用设计指标,达到技术与经济效益。
三、结语
管理好一项复杂的公路工程地质勘察项目,需要项目负责人除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外,还要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管理的成果体现在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上。优良的勘察报告无疑会给设计提供的工程地质依据。相反,不合格的报告会给设计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甚至造成质量事故。
公路工程地质论文:探究公路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常见问题
摘 要:地质勘察是公路工程建设的“探路者”,通过地质勘查能够提前了解到施工作业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困难,为公路工程的顺利施工奠定基础。在地质勘察过程中,科学的勘察方法和数据分析能降低公路施工风险,保障公路质量和道路正常使用。
关键词: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常见问题
公路修建起来往往工程巨大,几十公路的长度很常见,这就决定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往往呈线状分布。长达几十公路的公路修建过程中,会经过不同的地质地貌条件,也会遇到很多不利的施工条件,这要求公路工程施工之前一定要做好地质勘察,并且勘察人员需要掌握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实践经验。
1 公路地质勘察的目的及任务
公路地质勘查能通过提供详尽的地质勘察资料为道路工程施工图提供设计参考,通过地质勘察能对工程地质条件中的道路修建的适宜性和稳定性进行适宜性评价,并且提供道路区域内的岩土的设计参数。如果公路工程需要架设桥梁,地质勘查还能提供详细的地质勘查数据及分析,对是否适宜建造桥梁,以及桥梁构建方案中桥梁类型、地基岩土参数等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公路地质勘查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分析数据,为工程设计、地基稳定等方面提供参考指标,主要分析场地土层成层原因和分布规律、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并分析其对本工程设计与施工可能产生的影响,判定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的腐蚀性。判断并评价场地的岩土工程地质特点,结合该项目工程的性质,对基础型式及相应的持力层进行分析论证。
2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常见问题
工程设计是分步骤展开的,与设计时期相适应,勘察也是分步骤的。公路工程地质勘察一定要根据勘察阶段的差异化,完成所有勘察任务。每个勘察阶段的工作内容和深度应该和公路设计中每一个流程的要求相匹配。
公路工程的地质勘察项目通常是呈线型布局,一般情况下都要长达几十公里。如果是地质条件相对复杂的区域,同一个项目中通常会跨越各类地形地貌和及地质架构,经历各种恶劣的地质和特殊岩土。要想管理好一项繁琐难度大的公路工程地质勘察项目,这需要项目负责人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此外还要具备非常高的综合技术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勘察工作的每一个阶段,进行深度应要的符合公路设计阶段的要求。客观方面的设计思路和水平如今还很难达到近期的交通建设标准,整体设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技术指标和标准的应用及掌握都比较死板,地勘工作深度不够,水文地质资料的搜集汇总、分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稍弱,个别项目技术方案还无法实现客观、科学和真实,更无法发挥出优化设计、控制投资、便捷施工的重要作用。投资控制过程中,经常有工程概算大于估算,预算超过概算等各种不良的现象产生。
地质勘察设计中存在的关键问题,这其中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勘察设计的时长比较短,缺乏严密度,设计者深入分析问题,以及推敲方案的时间不够。设计人员对工程造价的具体理解上存有误区,无法正确处理质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把减少造价成本视为勘察设计最终的追求目一,这是在安全受到保障,环境无任何破坏,质量有提高的基础上的减少。的设计,应该是具有耐久性、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和经济性的和谐统一,而不是投入资金越多工程项目执行的就越好,有时候就算预算很高也不一定就能完成高质量的项目。
3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需注意的问题
3.1 勘察编写大纲
编写大纲是全部勘察项目都必须执行的工作内容,应考虑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水文地质环境和项目具体情况,既要要详实地对地质条件的了解程度、项目情况、地质勘察的目的、手段、技术要求有一个具体说明,还要对执行勘察工作的人员、投放的设备和质量保障测量都形成一个系统的说明文件。
3.2 选择勘探测试方法
勘探测试方法都带有极强的指向性,选用合理的能产生较大效益的方法,反之将导致很多工作量徒劳,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勘察测试方法五花八门,那么怎么选择既经济又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公路工程勘察的中的。
3.3 工程地质勘察周期控制
勘察时长作为工程地质勘察项目的关键原因一定要符合计划的要求。在编制勘察大纲时,需要围绕工程项目情况分析、勘察工作量和方法、地形地质条件等方面起草,对外业工作、岩土试验和室内资料整理周期进行统筹安排人员和设备。建立项目完按时完工的成本观念,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公路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勘察设计要综合考虑规划、建设、养护等的全过程,在按时完工的指导下进行技术方案对比,规范确定项目的功能水平,完成技g和经济的协调统一,保障勘察设计的工作质量。
4 结语
综上所述,地质勘察是公路工程设计和保障工程质量的关键基础,只有针对同的地质条件,选用不同的勘察方法,满足各种地质的勘察要求,严格按照公路工程勘察规范,严密遵循有关标准规范来完成勘察工作,加强对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全过程的控制,切实提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质量,为公路设计和施工提供更加详细的地质资料,从而保障公路施工质量。
公路工程地质论文:浅谈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监管工作
【摘要】: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与使用过程中,往往因前期工程地质情况了解不足,未能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进行处理,导致发生路基不均匀沉降,桥梁倒塌,隧道塌方等病害,甚至出现人员伤亡。因此,应加大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监管力度,加强地质勘察监管经验总结,有效消除安全隐患,进而提高高速公路的建设水平与质量。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监管;经验总结
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工程地质勘察不仅是公路设计与建设的必备条件,也是道路安全行驶的重要保障。地质勘察将为设计部门提供真实的工程地质数据,以便正确、合理、经济的设计高速公路,更为施工提供了最为有力的支持,因而,应确保地质勘查资料的性与真实性,也应具备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
一、地质勘察监管工作的重要性
目前,有些设计部门为了节约资金,赶抢进度,减少了勘察工作量,这势必造成因工作量过少而不能真正揭露不良工程地质问题或不能查明工程地质条件的现象。如果在施工中能够及时发现相关不良地质问题,还可采取补就措施,但仍存在设计变更、造价增加或工期延误等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必定给公路建设带来安全隐患,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加大工程地质勘查的监管力度,加强地质勘查监管经验总结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监管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监管工作的主要内容
本文依托广西来宾至马山、马山至平果高速公路在建项目,路线全长201.137km。该区主要有岩溶峰丛洼地、剥蚀残丘和侵蚀堆积河流阶地等地质地貌。地质勘察中,采用了地质调绘、钻探、标准贯入、动力触探、室内试验及水质分析等综合勘察试验手段,获取了合理的地质资料。通过分析内业与外业中遇到的问题,总结了以下地质勘查监管经验。
1.尽快确定工程地质勘查方法;
2.现场踏勘,检查设备与人员到位情况;
3.核实设计资料与现场地质的一致性;
4.跟踪工作进度,检查工作计划及完成情况;
5.检点工程与问题工点,核实完成的数量与质量,并验证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6.加强安全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7.组织外业验收;
8.积极排查施工阶段遇到的地质问题。
(二)监管工作流程
图1 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查监管流程图
(三)监管工作
1.要求勘察单位尽快确定工作方法。
要求勘探单位尽快确定工点相应的地质条件,及勘探的方式方法。
2.要求设计单位尽快完成相关的地质勘察设计资料(包括钻探布孔图),为后续开展设计的路基、桥涵和隧道等公路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往往由于设计单位未能按时完成孔位布置图,直接影响到孔位部置、孔位测量放样没有开展,导致钻探进度缓慢。故要求设计单位保质保量完成相关勘探资料。
3.现场勘察地形地貌。
实地考察,了解道路及沿线的地形地貌,重点查看拟建构造物的地质情况。通过掌握现场实际情况,为后续展开的勘察工作做准备。
4.亲赴现场检查,确认勘探单位如期推进地质勘探工作,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1)检查勘探单位的人员进场情况,与机械的到位情况,确保工作正常运转。
勘探设备与技术人员的进场,往往受人员、技术力量及筹备工作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要求勘探单位提前进场,以便工作及时顺利开展,为工程推进赢得时间。
(2)监督勘探单位工作的质量与数量,并敦促勘探单位确保工作进度。
为加快钻孔进度,勘探单位通常未能按照逐桩钻孔的要求开展作业面,而是采取先完成控制性钻孔,待控制性点完成后,进行返补钻孔。但这样会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及时间,且往往受工期的限制未能进行。
(3)检查现场人员与设备的安全问题。
勘探现场不仅要保障进度,更重要的是在保障工作进度的同时,确保人员与设备安全。有些单位往往放松了安全管理,忘记了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工作准绳。在追赶工程进度的时候,没有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到实处,没能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以至于常常遗留诸多安全隐患,导致事故频频发生。例如:现场勘探人员的休息点安置在公路边,且没能采取一定安全警戒与防护措施,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4)对现场工点进行实地勘查,并辅以相应材料备案,以便日后核对。
记录现场勘探情况,甚至拍照、录像备案,以便日后核对勘探单位提交的结果,验证勘探结果是否属实。
5.针对高边坡、深挖路堑、桥涵隧道等结构物、不良地质及特殊岩性土等特殊工点应进行重点排查,加大监察力度。
陡峭段高边坡由于设备难于架设,进程可能会受到影响,但要求设计单位加大监察力度,做好相应的地勘资料,真实无误的反应现场地质情况,并确保现场安全作业。
6.要求勘探单位提交阶段性的工作计划,并以周、月为周期进行工作总结。
7.检查是否按照计划按时完成,并查明未完成的原因。
8.监管单位积极参与现场协调工作,配合勘探单位正常开展工作。
(1)监管单位应积极参与勘探单位和村民之间的协调工作,使勘探单位尽快摆脱不利局面,减小对进度的影响。
(2)积极协调通讯部门及其他的涉农问题,减少对进度的影响;
9.对考虑不足的地方,要求设计单位进一步优化地勘方案,补充地勘成果。
10.对提交的地质勘查资料进行外业验收。
检查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召开工程地质勘察外业验收评审会议,要求设计单位提交会议汇报材料及自检报告。
(2)要求资料内容齐全,工作量满足合同要求;
(3)布设与钻探方法科学、合理;钻探类型齐全;
(4)钻探的数量与密度满足规范要求;
(5)要求地质勘查与设计文件紧密挂钩;
(6)现场问题工点备案资料,在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有所体现,且逐一对应,要求处理方法合理;
(7)针对特殊工点(软图路基、高边坡、深挖路堑、取(弃)土场、采空区、地下河、桥梁与隧道等)进行现场抽查;通过现场核对取样照片,检验钻芯物理化学性质、现场抽查地质情况等手段,验证已提交外业资料的真实性与性;
(8)就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要求设计单位逐一回复,对未满足设计要求的要求进行补钻或相关说明;
(9)召开工程地质勘察验收总结会。
11.施工阶段,如现场地质情况与图纸不符,要求及时补钻,真实反映现场地质情况,尽快确定处理方案。
三、结束语工程地质勘查是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积极总结工程地质勘查监管经验,加大勘查监管力度,完善监管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安全隐患,减少工程变更,甚至起到缩短工期的效果。
公路工程地质论文:浅谈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方法和步骤
摘要: 作者结合多年的公路勘察、设计实践,总结了工程地质勘察流程的主要程序,归纳了工程地质勘察研究对象的重点及主要工作方法和步骤。
关键词:地质勘察工程地质体分析选择与布置收集资料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是一项前期和基础工作,通过勘察、测试,分析公路走廊带范围内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地基的承载能力,从静力学的角度提供基础设计和施工所需要的工程地质资料,着重解决保障基础对路基和其上构造物是否有足够的承载能力的有关问题及灾害环境下重大工程安全性的时空预测与分析评估。它的优劣程度直接影响到相关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所以必须制定一套合理的流程标准来规范其行为。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流程共分以下7 个步骤:收集资料、综合分析、建立地质体宏观模型、工程地质体分析、勘探方法的选择与布置、综合勘察手段的实施、归纳工程地质结论与建议。
准备阶段理论运用及初步抽象阶段理论结合实践与感性化阶段
理论联系实践的具体化阶段实践回到理论寻求指导阶段
概略工程地质测绘
实践与理论反馈过程 总结实践成果用理论表达阶段
1 收集资料
收集路线通过地区既有的有关资料,是前期的重要内容,也是勘察的一种主要方法。资料是否齐全对以后的勘察效果和质量有相当大的影响。资料包括以下几部分: ①拟建公路资料,包括公路等级、路线通行方案、专家意见等。②区域地质资料,包括岩土、地质构造、筑路材料等。③地形地貌资料,主要为地形图,地形与地貌的类型、成因、特征及发展过程。④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如地表水流水文资料,地下水类型、分带及分布情况,埋藏情况、变化规律。⑤各种特殊地质地段及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与发育特征。⑥地震资料,如沿线及附近地区地震历史、地震烈度、峰值加速度及与地质构造、地貌的关系。⑦其他资料,如区内代表性工程的主要工程措施与经验、室内试验成果、气象、人文工程活动等。
2 综合分析
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研判解释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它可以初步掌握路线所经地区的主要工程地质条件概况和特点,如地层层序、厚度、时代、成因及其分布情况;岩性、风化破碎程度及风化层大致厚度;土石类别、工程性质及对工程的影响。根据地貌形态特征,可以推断当地岩土与水文地质等条件,各地质单元形成原因和条件;从岩石的矿物组成、显微特征、岩体结构、物理力学性质、渗透性等诸方面可研究与评价路线的工程横向分带性,系统研究各分带的工程地质特征能及早针对各带提出相应的工程对策。同时也会提出诸如以下的问题:地形是否复杂、地貌单元是否单一、岩土结构是否简单、有无特殊岩土层、基岩风化严重与否、基岩顶面起伏状况、区域地质构造发育程度、地下水对工程有无不良影响、路线走廊带是否稳定等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问题。总之可以预见性地发现可能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并通过对此类问题的研究、分析和工程经验的消化、吸收,减少今后工作的盲目性,对评价和合理选取岩体参数以及指导工程设计具有实际应用意义,对系统论证建在其上的构筑物的合理设计、工程措施和安全运行也具有重大意义,有一定的后果前瞻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3 建立地质体宏观模型
地球在漫长的内力地质作用下构架了现有宏观地质体,形成了大量规模不等的地质结构体、结构面,同时也造就了地质灾害发生的物质基础。通过对所收集资料的综合分析,可建立一个路线走廊带的地质体宏观模型,该模型是一个由地形地质图和纵断面图相互叠加的立体。按地质体与重大工程的多尺度结构及其赋存环境多源信息综合集成的方法和技术,对地质体进行三维建模处理,并对地质结构面及其多尺度关联、地质体的差异特性和分类及相似性进行研究,进而研究区域工程地质模型。在其上可概略性地总结地形与地貌特征、岩土性质(如软质岩和硬质岩) 及散体状岩土体的分布与发育规律、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范围。然后按地貌、岩土组构与构造活动性进行初步横向分带与分段,并根据各模型段所体现的规律特征抽象成一个全线工程地质分段一览表,编制地质体宏观模型工程地质分段说明。在地质体模型上摆放路线就可充分认识到地质体与工程体接触界面分形形貌和力学机理,通过对多因素藕合的地质体与工程体进行整体稳定性分析,可选出拟用的工程大概施工方案及安全监控措施,总结各分形地质段的主要工程地质条件及其对路线与构造物的影响。建立地质体宏观模型是前期工作最重要的步骤,自此后大部分勘察工作都在计划之内,具有理论指导实践的意义。
4 工程地质体分析
地质体宏观模型上摆放路线和主要构造物后就有具体的微地貌及小范围内工程地质条件的问题,也就是具有针对性的单个工程地质体的问题,这是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重点,此步必须在野外踏勘,进行概略性工程地质测绘(踏勘) 后方有深层次的认识。首先是研究小尺度单个工程地质体的快速建模与表征方法,总结其基本模式与识别标志,并结合采用分形与随机扰动叠加的方法,用小尺度地质体基本模式,利用地质类比法重构中尺度地质体,综合分
析工程体与地质岩土体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提出合理的原则性勘察指导思想。
工程地质测绘主要包括:土的成因、物理化学性质、工程分类及在水平与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岩层的产状和接触关系,主导性软弱结构面的发育情况及对路线、路基的影响;地质构造如断裂、褶皱位置、构造线走向、产状等形态特征和地质力学特征对构造物的影响;地表水水位、流量、冲刷、洪水位与淹没情况;地下水类型、分布、循环条件对公路工程的影响;特殊地质、不良地质的分布范围、形成条件、发育程度、分布规律及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对工程地质体的分析是动态的,应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体的属性、特征进行综合考虑,对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般路基、陡坡路堤、深路堑、高路堤、特殊路基、桥位、隧道、构造物、筑路材料等。
4.1 一般路基:其勘察重点是基底土的液塑限类型、颗粒组成类别、密实程度及含水情况;松散可压缩岩土层、可液化土层的分布范围和成因类型、位置与厚度;水位高低及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可能性。
4.2 陡坡路堤:其勘察重点是上边坡松散岩土体的工程地质特征及稳定性、下边坡工程地质条件与防护工程类型及稳定性、整个山坡在应力改变后的稳定性,调查、评价对堆积体运动有较大影响的与坡面方向垂直的结构面,确定路堑与路堤坡比,同时考虑绕避或路线高度调整带来的连锁反应。
4.3 (深) 路堑:其勘察重点是上覆土层特征及土与基岩接触面的横向坡度与稳定情况;岩石软硬及破碎程度等基本性状、风化带划分及其厚度,主导性优势软弱夹层和软弱结构面的性质及其与路线的相对关系;原有人工边坡的边坡值及其稳定性;水文地质条件和不良工程地质条件的主要特征;路堑边坡的上、下防护问题,并应确定路堑边坡比、土石工程分类及相关工程措施;对路堑开挖后果应作进一步考虑,是否有激化深层次的山体和边坡滑移或坡面失稳的潜在可能;同时利用弃方作路基填料应作相关分析评价。
4.4 (高) 路堤:其勘察重点是确定基底一定深度内各地层的厚度和物质成分特征,覆盖层与其下基岩接触面的形态和坡度,以及硬壳层、软弱土层的尺度和物理力学性质,明确有关不良现象及环境水对路堤的危害程度,并提出处理措施。同时评价堆积体是否存在垂直下陷与水平侧向位移以及路堤堆积体的防护问题,必要时还应对填料作出说明。
4.5 特殊路基:在工程地质勘察的各阶段均为重点,该类病害影响路线方案选择、路线布设与构造物设计,应查明病害类型、规模、性质、发生原因、发展趋势、危害程度,提出绕越依据或处理措施。
4.6 桥位:其勘察重点首先是要能发现深、大断裂破碎带等直接影响桥位稳定的宏观大前提,然后才是具体的桥位与墩台工程地质条件,注重岩土结构层的空间分布与岩土特征及其间的软弱层、断层面、基岩面等优势结构面,应提出合理的持力层与基础形式,同时还应考虑到环境水的影响。
4.7 隧道:应详细调查岩体裂隙的几何特征,如隙宽、粗糙度、充填情况、连通性等,及岩体裂隙剪切力学特性与地下水渗流关系;同时应评价开挖应变局部化过程及结构功能蜕化过程的时变性,并提出衬砌方案及全深度、多断面、多测点的长期连续、智能化监测建议。
4.8 构造物:其勘察重点是整体稳定前提下的具体岩土、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应提出各种工程方案与力学参数及不良地质现象的处理措施。
4.9 天然筑路材料:勘察重点包括筑路材料的储量、位置、品质与性质、采运条件及用于公路工程的可能性、实用性。
5 勘探方法的选择与布置
应根据勘察阶段要求的内容和深度、所勘察的道路等级、工程规模及其工作难易程度的不同选择勘察方法,应注意运用新技术、新仪具、新设备、新方法,使工程地质勘察技术具有先进性。其要求是应编制具体工程勘察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必须包括勘察方案说明、勘探点分布一览表与单个的勘探点设计任务书及人员、设备的组织和施工期限。
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以地质调查为主,在路线重要控制点处可布置钻孔与物探。初勘阶段所采用的勘察方法,主要为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及综合勘探。一般情况下,采用物探、钻探、原位测试与室内试验等,以必要的工作量完成本阶段的勘察任务。
此阶段必须对该公路工程有结论性意见,给设计方案的确定提供工程地质依据。详细阶段的勘察方法,以钻探、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为主,主要针对具体路段、桥位及构造物基础位置、形式、埋深而进行,主要是以在方案基础上的各种参数提供为主。
6 综合勘察手段的实施
此阶段的任务是具体运用前述理论成果进行勘探,要求必须按勘察方案说明、勘探点分布一览表与单个的勘探点设计任务书进行施工,各种勘察方案与勘探点的勘察必须到位,数据必须真实、。同时该过程也是个与理论互动反馈过程,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的实际情况进行微调,若发现异常及遇到未考虑到的地质状况,在必要时可增加勘探手段和增加工作量。
7 工程地质评价结论与建议
工程地质评价结论与建议是工程项目的勘察成果总结,必须以定性的方式下结论。首先是路线方面的工程地质勘察评价:应对路线走廊、桥位、隧址等工程地质条件控制点、高路堤、深路堑边坡、特殊路基、比选方案及公路环境保护和文物保护做出总体科学论证,并结合全线工程地质特征,做出评价,内容主要有稳定性、经济性、适宜性等定性评价。其次是对单个工程地质体必须作定性和定量评价:岩土体的变形性状及其极限值、岩土体的强度及其稳定性与极限值(包括斜坡及地基的稳定性) 、岩土体及水体与公路工程的共同作用、岩土体后期变化的预估、对工程耐久性的影响。通过宏观力学特征和微观颗粒组构的综合分析,结合工程类比法和专家意见,提出具体的处治方案与物理力学设计参数。同时在建议方面应指出各种偶然因素造成的可能危害和相应的处理措施,以及下一阶段勘察建议。
8 结语
通过以上步骤的实施及在工作中的具体灵活运用,能很快抓住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掌握主要工程地质特征及不良工程地质特征等关键因素,通过周密的经济、技术评价分析,为设计和施工提供最合理与化的工程地质依据。
公路工程地质论文:超高空斜承索吊运设备吊装法在定汉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
摘要: 定汉线高速公路位于陕西省西部,所在地区为山区,自北向南横穿秦岭山脉,其地形变化很大,地貌大都为中高山,全线桥隧占95%,常规的运输方法无法将钻探设备运达工程施工地点。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过反复的计算与实践摸索出使用超高空斜承索吊运设备吊装法将设备运到施工地点,本文将介绍这种方法的应用过程。
关键词:高速公路勘察山区超高空斜承索吊装法
一、工程概况
陕西省宝鸡至汉中高速公路为定汉线的一段。路线起于定汉线陕甘界至宝鸡高速公路终点(与连霍高速公路的交叉节点),终于陕川交界的巴中市南江,总体呈近南北向展布,自北向南衔接了连霍、十天和京昆3条国家高速公路。拟建路线区位于秦岭分水岭以南,汉中盆地以北,总体地势呈北高南低的特点,全线桥隧占95%。主山脊呈近东西向展布,设计路线穿越较高山脊,海拔1500m;低点位于路线终点附近,海拔550m,较大高差达950m,一般高差也在300-500m。连云港地质工程勘察院承接的是汉中盆地以北6标段地质勘察施工项目,深孔多,工作量大。勘察设备主要使用XY-4型千m钻机,设备全重约20吨,设备主机约3吨,较大分解重量600kg。拟施工的钻孔孔深200-500m,钻孔位置全部位于山顶或山脊之上,山高、林茂、崖峭,无路可上。普通交通车能将设备运到离施工地点最近处水平直线距离为1000m,高差400m,如何将设备远达施工地点将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二、方案分析
采用架空索道运送设备到孔位可以大大节省时间和费用。但是山区的地形、地貌变化大,每一条索道线路都有其独特性和性,索道的钢丝绳和卷扬机设备也需因地制宜,由不同的类型、型号和部件组合来适应不同的地形条件和运送能力。在实践的基础上,经认真研究计算,我掌握了安全高效地架设索道方法,现介绍如下:
2、力学系统分析
较大高差400m,斜距900m,水平距离800m。较大运送物体600kg。整个系统受力分析:卷扬机受钢丝绳的斜向拉力T1和地面的锚固力R1,两端地锚受主索钢丝绳的斜向拉力T主和地面的锚固力R主,牵引钢索受重物的重力的下滑分量产生的拉力T1,主索钢丝绳受重物重力和牵引钢索的拉力的合力N作用产生沿主索方向的拉力T主。各部分受力分析。
设牵引系统钢丝绳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主索在重物的作用下两侧钢丝绳的夹角为 ,则:
上牵引钢索的拉力比较好计算,就是重物的重力沿斜向的分量。
T1=Wsin …………………………………………….(1)
下牵引钢索的作用是将重物向下拉起到稳固作用,T2
如果上牵引钢索T1满足要求则不用考虑T2。
T主=Ncot = Wcos tan …………………………….(2)
值一般在10-30度, 值140~165度。
W取600*1.2=720kg=7200N=7.2kN
计算不同 条件下的T1和T主如下表:
角度值为度,T为kN
W
kN 坡度
度
140 145 150 155 160 165
牵引索
T1(kN) 主悬索拉力T主(kN)
7.2 10 1.25 19.5 22.5 26.5 32.0 40.2 53.9
7.2 15 1.86 19.1 22.1 26.0 31.4 39.4 52.8
7.2 20 2.46 18.6 21.5 25.3 30.5 38.4 51.4
7.2 25 3.04 17.9 20.7 24.4 29.4 37.0 49.6
7.2 30 3.60 17.1 19.8 23.3 28.1 35.4 47.4
7.2 35 4.13 16.2 18.7 22.0 26.6 33.4 44.8
7.2 40 4.63 15.2 17.5 20.6 24.9 31.3 41.9
从表中看, =145-150产生的拉力还是可以接受的,故以下按150度进行计算。
这是由重物引起的附加拉力,但钢丝绳是有重量的,而且这个重量还是非常的可观,因此必须考虑钢丝绳是有重量。重量产生的拉力与每m的重量q绳子总长L及悬低点和两端形成的 角、两锚固端高差产生的坡度角 有关,并且,较大拉力T是靠近上地锚端:
为了简化计算, 、 取较大值,并认为不变,则有
T=qL cos tan ……………………………………………. (3)
取不同的q值(与不同的直径相关),L=900m, =150度计算值如下表:
备注:直径6毫米钢丝绳极限拉力17.7KN、每米重量0.12456公斤,
直径8毫米钢丝绳极限拉力33.4KN、每米重量0.221公斤,
直径10毫米钢丝绳极限拉力52.2KN、每米重量0.346公斤,
直径12毫米钢丝绳极限拉力70.9KN、每米重量0.5公斤,
直径14毫米钢丝绳极限拉力96.6KN、每米重量0.68公斤,
直径16毫米钢丝绳极限拉力134KN、每米重量0.886公斤,
直径18毫米钢丝绳极限拉力169KN、每米重量1.12公斤。
自重加重物共同作用后,主索拉力:
安全度计算:
=150度,承载索选择直径16mm,钢丝绳的理论安全度为2.4-3.0,牵引索选择8mm,钢丝绳的理论安全度为3.2-3.9,因本身为临时设施,故安全度是基本满足要求的。(根据B 12141-2008 货运架空索道安全规范,承载索安全度为3.0,牵引索安全度为4.5,因索道长度为900m,长度太大,其自重就难以满足规范要求)。
下一步是验证地锚反力
地锚反力=钢丝绳的张力
地锚反力来源:混凝土和岩石的粘结力+岩石抗剪断力
岩石为中风化硬质岩,混凝土和岩石的粘结力可取0.5MPa,地锚面积不小于1m2, 岩石抗剪断强度不小于1MPa,抗剪断面不小于0.25m2, 地锚反力R=0.5*1+1*0.25=0.75MN=750KN,安全度为13.4-17.3,满足强度要求。
三、方案选择
全套设备重量大,且较大分解重量也达600kg,设备如果使用人工扛运,一方面难度非常大、耗用时间长,另一方面安全得不到保障。
修建山区便道公路,是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但是需要很长时间和很多费用,同时对当地植被也会造成很大破坏,当地林业部门未必能批准,此方法也不太可行。
因此,经过调研论证,架设勘察施工用索道,使用超高空斜承索吊运设备吊装法运送设备是选择。
四、实际施工步骤
1、索道的选址
充分考虑索道位置的地理条件、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安全性、经济性,尽量减少对周围树木损坏,对道路、水库沟渠的影响,多次对索道线路进行现场踏勘,选择路径,多方面多方位为索道架设提供客观的分析与评价。
2、材料设备准备
砼C35配比标准配水泥、砂、水、碎石、水玻璃,直径108钢管2.8m2根、直径16钢丝绳12m2根、绳卡,发电机(15-24千瓦)、柴油机(型号1100-1115)、卷扬机(1-3吨)、钢丝绳。
3、安装导向、牵引钢丝绳
一是安装发电机、柴油机、卷扬机;二是放钢丝绳之前要把线路标放好,上下要有人标线路。因为在深山里,到处是树木,看不到上面。因此要有人带着对讲机,拿加长杆让上面人看到,调整方向,定好路线;三是先放细钢丝绳一根,用卷扬机绷紧,绷细钢丝绳在深山树林中要花费很长时间,树高钢丝绳绷不起来,需要砍掉一路上影响的树。四是把钢丝绳背到高点加50kg重量从高点向低点放,有的索道是平的就要人工拉过去。上点把两根钢丝绳接到一起加3吨滑轮导向,另一头挂在地锚钢丝绳上(注意地锚必须达到凝固时间才可以用)。五是用卷扬机把导向绳拉到高点,固定到地锚另一组钢丝绳上,下面用卷扬机把导向钢丝绳绷紧,用1-3吨卷扬机绷不紧导向绳,需要用5吨吊链拉紧固定,完成导向钢丝绳的的安装。六是把第二道细钢丝绳扛到高点加50kg重量从高点放到低点,上点把两根钢丝绳接到一起加3吨滑轮导向,另一头挂在地锚上钢丝绳上。
4、吊运发电、卷扬设备安装
向二级索道点吊、拉发电机、柴油机、卷扬机组装,每拉一趟要加配重才能下来,没有角度的索道要人工拉下来,导向绳上加3吨滑轮,主要行走在导向钢丝绳。3吨滑轮上固定2根细钢丝绳上下拉放,滑轮下挂吊链上下吊东西调节;把发电机、柴油机、卷扬机全部吊道二级索道点,进行安装,上面一台卷扬机,下面一台卷扬机,一拉一收往返进行拉设备、材料,完成一级索道的安装。二道索道、三道、四道索道同上布骤架设。
这个项目共架了8道施工索道,最少一级索道,最多4级索道;索道最长900m、最短200m,高差较大400m、低80m。难度较大的是4级索道,跨越近300m褒河水面,穿越600多m山涧沟和茂盛树林,拉钢丝绳都不好过去,动脑筋想办法,采用抛竿把小细绳抛过去,再把粗绳带过来,用粗绳把钢丝绳拉上去,解决了架设索道的困难。
该吊装索道特别适用于无路运送设备上山的山区。
六、结语
超高空斜承索吊运设备吊装法:适用于在超高空吊装中、小型设备,山区的上山索道。此次我们在山区勘察施工架设索道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为以后在山区进行地质勘察施工中提供依据,为索道在山区的应用闯出了一条新途径。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