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知识经济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知识经济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知识经济论文

知识经济论文:优化图书馆知识经济论文

1现代图书馆的建设要求

现代图书馆的建设是利用现代化技术建立的图书馆网络组织,改变了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方式,促使图书馆尽快加入信息网络,为知识经济服务。在知识经济时代对现代图书馆的建设要求是要建立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数字化图书馆,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对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与手段,为图书馆的资源整序提供新型服务。建立网络检索知识信息库,扩大图书馆作为知识载体的储存量,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要寻找新的定位为人们的知识储备的增加做贡献。

2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发展要求

2.1加快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是以媒介为载体的图书馆文献检索方式,通过网络资源对知识进行搜集,有的放矢地对纷繁复杂的各种载体文献进行筛选,建立起与用户群知识需求相适应的资源保障体系,简化广大知识需求者查找文献资料的流程,意在利用极少时间找到需求者所需要的数据资料。增加图书馆的知识储备容量,扩大资源的搜索范围。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对现代化图书馆进行建设,实现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数字化图书馆能够有效的弥补纸质媒介的不足,节省了树木资源,促进了知识的快速传播,是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多功能、数字图书馆转变的重要代表方式之一。

2.2建立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

在图书馆进行阅读的方式主要是以借阅方式进行的,对知识的复习和巩固相对较为困难,建立个人网络数字图书馆能够有效地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个人网络图书馆的建立能够有效地帮助借阅者巩固和复习知识,个人网络数字图书馆针对具体用户的具体需求提供知识服务,保障对用户的了解和联系,为用户的整个学习过程提供的跟踪服务。同时,在个人网络图书馆中可以针对不同的文章进行标注,读者可以自由的写下关于所读作品的心得体会,这方面是在图书馆的纸质媒介不能做到的,可以在个人电子文档上进行总结,其优势明显的高于纸质书籍。

2.3加快对图书馆管理人才的培养

随着传统图书馆到现代图书馆模式的转变,对图书馆管理人员也有了不同于传统图书馆的新要求。图书馆人员应当以他们的知识而不是以他们的工具为特色。因此,就是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拥有广博的知识作为依托,对现代化的技术数字网络有充分的操作能力,这样在为进入图书馆的读者进行服务的时候可以有效地运用网络资源进行指导。广博的知识也能为阅读人员提供学术研究上的便利,现代化的图书馆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要求也就是希望能够通过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自学以及相关学术团体的培训来提高管理人员的知识技能,熟练地掌握数字网络图书馆的使用方法,更好的促进现代化的图书馆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和找到图书馆的新定位。

2.4优化图书馆的管理结构

图书馆作为方便人们日常学习和补充自身能量,提高知识水平的场所,其管理结构也是要更加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要为大多数在图书馆获取知识的人群提供便利。所以,图书馆的管理结构不应该过于复杂,要进行重新定位和优化,合理的对图书馆所需要的岗位和人员数量进行调查,根据岗位所需和工作量的大小合理的安排岗位人员,充分保障人才的合理利用。

3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重新定位

3.1树立终身学习的图书馆学习理念

图书馆作为人们获取知识的殿堂,要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广大的读者提供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将图书馆的学习资源具体化,要逐步由向读者提供书刊等实物服务转向以专题、知识单元为基础的服务;以馆藏为基础的服务转向以获取资源为基础的服务,本着求变、求新的心态,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搜集、选择、分析利用各种知识,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安排和协调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和产品形态,满足更多人的学习所需,利用多媒体等数字电子技术搜集网络知识资源,从全球性知识海洋中获取最有用的知识,以最快的速度把实用的知识产品提供给对口的用户,为人们的日常学习提供较大的生活便利。

3.2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的重新定位

知识时代是用知识获取财富和利益的途径,作为知识有效的搜集和阅览机构的图书馆要依托当前科学技术先进成果,利用现代高新的信息技术为广大的用户提供高智能的服务。与时代接轨,找到建造现代化的图书馆与当前社会发展你的新接口,了解当前广大知识获取的主要途径,有效的利用网络更新知识储存体系,实现网络知识获取途径与纸质媒介双重发展的渠道,做到优势互补,利用知识储备推动知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新的形势下打造富有时代特征的现代化图书馆,找到图书馆作为为广大读者服务的新定位。图书馆作为人们学习知识的主要机构部门,是推动知识经济发展和提升国民整体素质的有力保障,加快现代化图书馆的建设对满足新时期人们知识需求具有重要作用。先进的图书馆知识学习系统对提高国民的求知积极性也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要紧随知识经济发展潮流,促进图书馆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在竞争越发展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新定位。

作者:原妍婷 单位:牡丹江市图书馆

知识经济论文:高校档案管理知识经济论文

1高校档案管理中存在问题

1.1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首先,部分高校领导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将档案管理工作当做学校日常行政工作的附属物,可有可无。将主要的精力用于学校的基建、科研等大事上,很少过问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导致高校档案部门成为高校中最不起眼的部门之一,甚至有部分师生不知道高校档案工作的办公地点。正是由于领导的不重视,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工作态度,缺乏积极的创新改革意识,不能主动进行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于是出现高校档案资料工作松散,出现一些重要档案材料残缺或者丢失,统计数据失准等问题。很多高校甚至依然延续传统的手工档案处理方式,导致高校档案工作流于形式,不能为高校科研、教学提供必要的支持,也缺乏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滞后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1.2档案工作基础设施、技术手段落后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资金的增加,高校教学设施配备、实训基地建设等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不受重视,导致档案管理工作需要的一些现代化设备难以及时兑现,档案管理部门也往往被设置在高校不起眼的位置,档案库房面积和各项指标达不到要求,高校档案工作的开展受到很大的阻碍,这自然也会打击档案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此同时,部分高校依然采用传统的手工档案管理方法。计算机是高校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必备的设施,尽管计算机办公已经成为高校日常管理的常态,高校的财务部门、教学部门等早就配备了各种高性能的计算机设备,甚至一个办公室配备多台。但档案室的计算机通常使用其他部门淘汰下来的,性能大打折扣。而且其他诸如扫描仪、刻录机、服务器等设备都十分短缺,导致高校档案工作的效率大打折扣。

1.3档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正是由于高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得不到重视,高校很少招聘专业的档案专业人才来负责档案管理工作,往往是从其他部门抽调部分行政人员,或者由其他工作人员进行兼职,尽管在数量上可以保障高校档案工作的需要,但由于绝大多数工作人员都不是档案管理专业出身,缺乏基本的档案管理技能学习和训练,有的档案管理人员不知道应该收取什么资料,有的不知道如何写案卷标题,有的不知道如何利用计算机来进行档案资料的查询和搜索等,严重影响了高校档案工作的质量。虽然有些高校配备了齐全的档案管理需要的计算机等设备,但由于工作人员知识老化、素质不高,不懂得如何使用,导致计算机成为单纯打字的工具,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的高效率的优势。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国内、国际交流日益频繁,高校严重缺乏既懂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又会熟练使用计算机、懂得外语的复合型人才。

1.4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工作相对落后

高校档案是高校师生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宝贵的知识和智慧资源,具有无可比拟的价值。如果高校档案没有被充分的加以利用,再有价值的资源也会成为无用之物,对于高校档案工作者而言,不仅要加强高校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归纳,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高校档案的价值,提高其利用效率。目前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大多属于被动式服务状态,档案管理者缺乏主动服务意识,依然是传统的"等客上门"的服务模式,师生有需要时才来档案室查询相关的资料,这远远不能发挥高校档案工作的优势。同时档案工作人员忙于日常的档案装订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来编研和开发档案资源,即便开发出一些编研产品,也往往深度不够或者缺乏应用性而流于形式,档案管理工作为高校科研、教学的服务效果差,社会效率和经济效率差强人意。

2知识经济时代提高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

2.1树立新的档案管理意识

知识经济时代,提品质案管理意识、更新档案管理观念,是提品质案管理工作效率的前提和基础。首先,树立档案的开放意识。在现代社会,档案已经从部分群体的特权向全体公民开放,纵观世界各国的高校,都有意识的将档案资源开放给师生和社会公众使用,只有少数涉及机密的档案资源才进行封存保管。我国高校的档案管理者和工作人员也应该树立开放的档案管理意识,根据服务者的实际需求,提品质案工作的开放性和服务性。其次,树立档案实效意识。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生活工作节奏加快,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也应该顺应信息社会发展需要,提品质案工作的时效性,及时进行档案的收集和整理,抢时间、争效益,根据服务对象的要求,及时时间将开发出来的档案信息传播出去,提品质案服务的价值。第三,树立档案服务的竞争意识。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科研实力和教学质量的竞争。作为高校科研和教学的重要服务部门,高校档案管理部门也要树立竞争意识,通过优胜劣汰,引入竞争机制,给予档案管理人员以压力和动力,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2.2推进高校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随着高校在校生人数的不断增多,以及高校服务社会能力的提高,现代高校在发展中形成了大量的文件、视频等资料,传统的手工档案管理方法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很容易出现档案资料丢失或者残缺等问题。因此,高校要加强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加快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从档案资源的产生到归档都进行计算机操作,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一体化,实现一次输入、反复利用的效率,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也让档案管理人员从繁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进行更深度的档案产品开发,以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同时,为方便利用传输和联网,可以将馆藏一些纸质档案转换为电子文件,以机读目录、卡片。通过建立档案信息数据库,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密集存贮和快速检索功能,这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基础工作。另外,档案管理工作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将有价值的档案信息公布在网上,提品质案服务的广泛性,同时也是带动档案收集、整理等工作的有效方法。

2.3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提高高校档案的利用价值是高校档案管理的主要目的。高校档案管理部门要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实现高校工作的应有价值。为了真正了解用户的档案需求,高校档案部门必须加强市场调研,更多地与师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点,只有这样,高校档案部门才能合理地确定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主题和入编内容,有的放矢地开展编研工作,最终向各种不同用户提供与之需求相吻合的、高质量的档案信息编研成品,以实现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此外,为了提高编研质量,高校档案部门也可走联合编研,共同开发信息资源的路子。为了弥补高校档案部门人手少,编研力量不足,专业水平有限的不足,高校档案部门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发档案信息产品。高校档案部门既可以采取档案系统内部进行纵向联合的方式,又可采取档案部门与校内外科研部门、经济部门等跨系统的横向联合方式,来共同进行档案信息编研开发,使开发出来的产品更具针对性、时效性。

2.4档案部门要做好宣传工作

高校档案部门除了要千方百计地做好推广服务工作,直接服务于本校教学和科研等工作以外,还应通过多种途径强化宣传工作,不断增强人们的档案利用意识。高校档案部门要做好宣传工作,一方面可采取举办陈列展览或利用校报、校内闭路电视、校园广播、校园网向本校人员进行档案宣传,又可以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社会上的大众传播媒介,大力开展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宣传,在普及档案知识和加强公众档案意识方面多作努力,逐渐改变人们对档案工作的神秘感和陌生感,扩大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增加档案部门的透明度,培养人们自觉利用档案信息的意识,教会人们怎样利用档案,交给人们打开档案信息宝库的钥匙。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馆(室)藏内容的揭示和报道,让全社会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对自身的价值。

3结语

总之,知识经济时代,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应该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抓住高校跨越式发展的契机,提品质案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切实提品质案管理的效率,为高校科研、教学等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丁林林 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知识经济论文:图书馆重新定位知识经济论文

1现代图书馆的建设要求

现代图书馆的建设是利用现代化技术建立的图书馆网络组织,改变了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方式,促使图书馆尽快加入信息网络,为知识经济服务。在知识经济时代对现代图书馆的建设要求是要建立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数字化图书馆,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对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与手段,为图书馆的资源整序提供新型服务。建立网络检索知识信息库,扩大图书馆作为知识载体的储存量,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要寻找新的定位为人们的知识储备的增加做贡献。

2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发展要求

2.1加快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是以媒介为载体的图书馆文献检索方式,通过网络资源对知识进行搜集,有的放矢地对纷繁复杂的各种载体文献进行筛选,建立起与用户群知识需求相适应的资源保障体系,简化广大知识需求者查找文献资料的流程,意在利用极少时间找到需求者所需要的数据资料。增加图书馆的知识储备容量,扩大资源的搜索范围。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对现代化图书馆进行建设,实现图书馆的自动化、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数字化图书馆能够有效的弥补纸质媒介的不足,节省了树木资源,促进了知识的快速传播,是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多功能、数字图书馆转变的重要代表方式之一。

2.2建立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

在图书馆进行阅读的方式主要是以借阅方式进行的,对知识的复习和巩固相对较为困难,建立个人网络数字图书馆能够有效地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个人网络图书馆的建立能够有效地帮助借阅者巩固和复习知识,个人网络数字图书馆针对具体用户的具体需求提供知识服务,保障对用户的了解和联系,为用户的整个学习过程提供的跟踪服务。同时,在个人网络图书馆中可以针对不同的文章进行标注,读者可以自由的写下关于所读作品的心得体会,这方面是在图书馆的纸质媒介不能做到的,可以在个人电子文档上进行总结,其优势明显的高于纸质书籍。

2.3加快对图书馆管理人才的培养

随着传统图书馆到现代图书馆模式的转变,对图书馆管理人员也有了不同于传统图书馆的新要求。图书馆人员应当以他们的知识而不是以他们的工具为特色。因此,就是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拥有广博的知识作为依托,对现代化的技术数字网络有充分的操作能力,这样在为进入图书馆的读者进行服务的时候可以有效地运用网络资源进行指导。广博的知识也能为阅读人员提供学术研究上的便利,现代化的图书馆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要求也就是希望能够通过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自学以及相关学术团体的培训来提高管理人员的知识技能,熟练地掌握数字网络图书馆的使用方法,更好的促进现代化的图书馆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和找到图书馆的新定位。

2.4优化图书馆的管理结构

图书馆作为方便人们日常学习和补充自身能量,提高知识水平的场所,其管理结构也是要更加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要为大多数在图书馆获取知识的人群提供便利。所以,图书馆的管理结构不应该过于复杂,要进行重新定位和优化,合理的对图书馆所需要的岗位和人员数量进行调查,根据岗位所需和工作量的大小合理的安排岗位人员,充分保障人才的合理利用。

3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重新定位

3.1树立终身学习的图书馆学习理念

图书馆作为人们获取知识的殿堂,要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广大的读者提供终身学习的学习理念,将图书馆的学习资源具体化,要逐步由向读者提供书刊等实物服务转向以专题、知识单元为基础的服务;以馆藏为基础的服务转向以获取资源为基础的服务,本着求变、求新的心态,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搜集、选择、分析利用各种知识,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安排和协调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和产品形态,满足更多人的学习所需,利用多媒体等数字电子技术搜集网络知识资源,从全球性知识海洋中获取最有用的知识,以最快的速度把实用的知识产品提供给对口的用户,为人们的日常学习提供较大的生活便利。

3.2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的重新定位

知识时代是用知识获取财富和利益的途径,作为知识有效的搜集和阅览机构的图书馆要依托当前科学技术先进成果,利用现代高新的信息技术为广大的用户提供高智能的服务。与时代接轨,找到建造现代化的图书馆与当前社会发展你的新接口,了解当前广大知识获取的主要途径,有效的利用网络更新知识储存体系,实现网络知识获取途径与纸质媒介双重发展的渠道,做到优势互补,利用知识储备推动知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新的形势下打造富有时代特征的现代化图书馆,找到图书馆作为为广大读者服务的新定位。图书馆作为人们学习知识的主要机构部门,是推动知识经济发展和提升国民整体素质的有力保障,加快现代化图书馆的建设对满足新时期人们知识需求具有重要作用。先进的图书馆知识学习系统对提高国民的求知积极性也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要紧随知识经济发展潮流,促进图书馆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在竞争越发展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新定位。

作者:原妍婷 单位:牡丹江市图书馆

知识经济论文:包装装潢设计知识经济论文

1.现代包装装潢设计的理念及主要特征分析

1.1现代包装装潢设计理念分析

从我国的包装装潢的发展来看已经有了较为悠久的历史,从上世纪到本世纪包装装潢可谓是得到了空前发展,这一进步也对我国的商品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从而使得我国的商品流通更加的合理化,对市场的实际需求也得到了满足。知识经济背景下的现代包装装潢设计的理念有了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适应理念、生产理念、安全理念、环境理念等方面。例如:其中的环境理念主要就是环境保护理念的融入,对包装装潢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商品包装材料使用之后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处在现阶段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形势下,将环境保护理念得到融入就显得格外重要。

1.2现代包装装潢的主要特征分析

知识经济背景下的现代包装装潢自身也具有着比较鲜明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经济性特征和时代美感特征以及性的特征。其中的经济性特征主要就是将包装设计的经济成本降到低,同时也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从包装成本的降低情况来看主要是体现在产品的竞争力不断的增强,对档次不同的商品要能够遵循相应的包装。在时代美感的这一特征上主要就是对包装装潢设计的过程中要能够将时代潮流特色得到展现,要结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及精神特征,将健康向上积极的时代美感得到充分的体现。同时也要注重文化性及民族性,要反映出国家的整体审美水平。就是性特征,这主要就是要对商品的属性进行性的把握,设计的要素要能够清晰的得到把握。

2.包装装潢设计的影响因素及设计发展分析

2.1包装装潢设计影响因素分析

处在当前的发展阶段,包装装潢设计过程中国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体现的最为显著的就是新的生活方式及消费观念因素影响。消费观念是直接接受文化思想及消费教育影响的,时代的不断发展对大众消费需求及文化水平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作为社会的主要消费群体中青年,其在物质以及精神消费上呈现出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所以对商品的包装装潢设计要对消费文化进行地把握,这样才能够赢得消费者的好感,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也才能在商品的竞争当中占据市场发展优势。除此之外就是新的生活方式,由于包装装潢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的很大的变化,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产品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产品的不断发展对包装装潢的设计人员在实际设计上也产生了很大影响。

2.2包装装潢设计的发展分析

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处在不稳定的状态,所以在包装装潢设计上也要紧密的和社会发展形势相联系。从包装装潢的设计发展来看已经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其中包装设计的简约化已经成了现代包装设计的主流设计,其以最节省包装材料和洗练的造型等,的传达信息,设计的作品也能够体现出纯粹中的典雅及简单中的丰富这些特征。另外就是包装装潢的人性化设计,这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引起人们重视的设计倾向,这一设计主要给人们减少了诸多麻烦。产品的设计主要是为人来服务的,所以产品和人的接触过程中要保持力的平衡,人性化的包装装潢设计要能够具有文化的特性,生活文化以及艺术文化这是人们对商品体验的精神上的升华。当前的包装设计也逐渐的将人文特色及人文精神的蕴含作为重要的设计内容。再者就是包装设计的绿色设计,当前人们的消费环保意识逐渐地增强,而绿色环保也成了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主题,绿色消费以及绿色营销等广泛的应用,也使得包装装潢的设计也朝着绿色设计方向迈进。所以在包装装潢的设计过程中要能够将可再生以及可重复利用的包装材料加以充分的利用,不仅能够对环境起到保护的作用,同时也能够在经济上得到有效的节约,为企业在市场中的发展带来竞争优势。还有就是地方性的包装装潢设计发展方向,这是诸多国家较为重视的问题,地方性包装设计是对民族设计文化的个性化体现,包装装潢设计将地方性设计理念进行融入能够增强地方消费文化的亲和力,从而将设计的水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我国的包装装潢设计的实际情况来看还有着诸多困境有待解决,从绿色设计这一发展趋势上来看,当前还面临着全行业素质提高及重视度不够的问题。所以要想在包装装潢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还需要从多方面考虑问题,针对性解决应对。

3.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正处在社会发展的变革时期,诸多领域都在进行着深化改革,针对包装装潢的设计发展来看,一定要能够和社会发展相结合,只有如此才能够将这一领域得到实质性的发展进步。由于本文的篇幅限制不能进一步的深化研究,希望此次研究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待后来者居上为现代包装装潢设计做出更大努力。

作者:罗文 翟洪杰 左旭沿 单位: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知识经济论文:出版业知识经济论文

一、知识经济时代出版业的生存特征

1.知识的传播范围扩展到了全球范围。

知识经济具有强烈的流动性,在出版业的框架中,知识的流动是其重要的职能之一,在知识和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情况下,出版物中承载的知识不断地向全球范围内传播。

2.运营模式更加规范。

我国正积极地追求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在这一过程中,除了要不断增加国际出版交往、从中获取更多的发展契机外,还应与国际出版业的出版模式相契合,通过规范化的运作逐渐缩小,不断提高出版物的质量与水平。

3.出版物的载体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出版物的载体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基于光电子技术的传播媒介正在成为时展的必需,网络、即时通讯工具等为载体的出版物因其容量大、检索方便、出版周期短等特征,正在对人们的阅读习惯产生冲击。

二、出版业与知识经济的关联及其对知识经济的推动

1.出版业与知识经济相互促进、彼此制约

在知识经济时代,出版物是作为对知识进行学习和创造的成果存在的,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在《著作权法》等法律的保护下,知识创新者对自身权益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为了获得出版和作品发表的机会,对出版业的出版动态十分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出版部门的行为和意愿就成为了知识创新者的风向标。当然,出版业与知识经济是密不可分的,出版业本身很难引导出版的方向,它要与知识经济的特征相结合,在大量的知识创新成果中进行选题,以此开拓出版物的广度与深度,使知识经济在更高层面上运行。

2.通过知识的存储实现对知识经济的推动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任何对社会组织有价值的知识或者知识创新的成果,只有通过编辑和出版,才能将其保存下来。这种“存储”对知识经济能够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知识不受时空约束,可以在十分广泛的范围内传播,在社会其他资源的“协助”下,能够较大限度地转变为现实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的向前发展;经存储而保留的成果会在累积之后产生创新的意愿,这为知识经济的可持续性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从这个角度讲,出版业不但能够促进知识创新,还能扩大其创新的范围,较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作用。

3.重构知识体系,优化知识经济范式

在知识经济体系中,知识按照自身的结构模式运行着。而这种“自觉”的运行方式需要建立在社会上已有的、得到认可的出版物之上。而出版物作为出版业的产品,这种知识体系也就理所当然地由出版业规定和构建起来。只有经过编辑加工之后,知识才得以出版和传播。从这个角度讲,出版业对于知识经济具有明显的优化作用,不但能够存储和重组知识体系,还能够直接参与到知识经济的创立与发展过程之中。

三、知识经济背景下出版业的创新机制与构建

如何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不断进行机制创新,构建与其相匹配的运行模式,是我国出版业需要思考的问题。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出版业只有不断地谋求对知识的存储、组织和优化,才能使出版业获得长久的发展动力,为知识经济和人类的精神文明作出更多的贡献。

1.依据知识经济的要求,创新出版观念

观念创新是任何创新的先导机制。在目前乃至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出版业的思想观念和知识经济的要求之间还会存在明显的差距,这种差距需要实际行动去弥补,但在行动之前,却要对整个出版业进行观念上的革新,提升其市场化程度。为此,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同时做出努力:①强化出版企业的文化建设。在面对知识经济的过程中,只有强化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在产业(企业)内部确立起共同的出版理念与奋斗目标,这对改善出版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实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②加深对知识价值的认知。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知识是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存在的,其价值应该在社会活动中不断地凸现出来。对出版业来说,一方面要通过宣传和教育使从业者牢固树立起知识价值的观念,另一方面还要构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外部和内部环境,使知识价值较大限度的得到体现。③重塑人力资本的概念。人力资本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要素,出版业要转变人事管理方式,积极主动地对人才的潜力进行开发和使用,通过多种手段提高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和对知识应用的能力。

2.以发展为目标,不断进行制度创新

任何创新意愿的最终实施,都是要在制度框架下完成。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出版业创新机制的构建同样要以制度为依托,深化出版变革:①依据知识经济的要求,激发从业者的工作热情、工作积极性和主体性,在人事、用工、分配政策方面不断做出调整,使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②放松对出版业的政府规制,推行政企分开,分批次地将出版机构(企业)推向市场,缩紧政府对出版业的干预,变以往的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逐步完成从“管理”向“领导”的转变。③通过并购、拆分、联盟等方式,适时调整出版企业的规模,优化出版业的行业格局,在转换经营机制,建立法人治理模式的基础上,尽快组建起一批大型、特大型的出版企业、集团,这对整合和优化出版资源、出版结构,提高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具有明显的帮助。

3.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努力实现管理创新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范式,对经济体系中社会组织的运行和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出版企业除了要进行观念创新和制度创新外,还应在管理创新方面做出必要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出版业的经营战略:①在传统经济范式中,出版业往往追求“规模为王”。实际上,在出版业中,“规模收益递减规律”是长期存在的,一味地追求规模会使出版企业最终陷入到危险的境地。因此,需要适时的转变管理方向,追求“效益为王”,实现从生产型管理向经营型管理的转变,甚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资本运营的方式,增加产业收入,分散产业风险。②在知识经济的框架下,出版业的发展应该是开放式的,要不断突破出版产业的地域限制,变传统的封闭管理为多方位开放式管理,通过合资、参股等形式,使出版企业不断具备现代企业特征,融入到知识经济的运行体系之中。③对出版业资源的地位和作用进行评估,重新确定不同类型资源对于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贡献度,并以此为基础,完成从“以物为本”的管理模式向“以人为本”的转变,发掘人的潜力,激发人的热情,扩大产业规模,提高出版物的质量。

4.以消费者为出发点,积极进行产品创新

出版业作为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产业,不免具有服务消费者(读者)的意味。甚至从人类文明进步的角度讲,出版业只有以消费者为出发点,按照知识经济的要求积极地进行产品创新,才能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实现其服务于社会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一点,笔者认为需要完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在知识经济时代,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对出版物的评判标准在不断改变,个性化的需求逐渐占了上风,并以此对出版业的产品生产造成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出版业只有变革营销和出版理念,以市场为依托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与品种结构,才能实现个性化的经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促进出版业的进步和知识经济的良性发展。②积极创新出版物的载体,在传统的书、报、刊等载体的基础上,谋求以网络、信息技术、即时通讯工具为载体的新媒介载体。③内容是出版物的灵魂,这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备受推崇。而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人们对于知识的理解更近了一层,出版业只有“以人为本”,从满足消费者的角度不断地丰富出版物内容、加深内容深度、拓宽广度,才能使出版产业最终并入到“内容产业”之中。

作者:黄天奇 单位:海燕出版社有限公司

知识经济论文:会计核算体系下知识经济论文

一、知识经济环境下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1.会计核算的法制化

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会计机构以及会计人员的会计核算工作需要按照相应的法律规范来进行,其中会计核算的法制化不仅是要以法律为核算的基础,还要参照各项规章制度以及行政法规来进行会计的核算,并且会计核算中的各项基本会计制度和法律规定也要做出相应的决定和指示。

2.会计核算的规范化

会计核算的规范化需要按照相应的规范制度来进行,避免出现非法的操作行为,从而保障企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合理性。规范化的会计核算重点在于对于会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并且要有利于企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在实际工作中,会计核算要更加注重对核算业务的发展和创新,从而更好的提高企业的经济运行能力。

3.会计核算可持续化

会计核算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从而保障能够各项业务都能够保持长期的良性发展,因此对于会计核算程序的科学化、规范化以及业务的标准化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在推行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的过程中要以发展的眼光来进行长期有效的规划,并且建立起相应的管理目标责任制,这样也能够有效的保障科学的会计核算机制的建立。

4.会计核算的国际化

我国的会计核算具有我国独特的会计特征,然而在世界经济环境逐渐统一的前提下,企业在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的同时也更多的参与到了世界经济的交流中,并且各项承包工程以及劳务合作都与国际经济相一致,因此在会计核算工作中也要实现国际化的目标。会计核算国际化主要是指会计人员、会计机构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需要按照国际规范的各种特征、途径以及手段来加以完成。

5.抓关键点和薄弱点的原则

会计核算工作需要按照企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来具体执行,其中要重点做好影响管理效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等各项关键的环节,这样也可以保障会计核算工作的先进性。同时,要重点做好会计核算内部的各项控制与制度的建设,从而保障会计核算工作流程的具体化,将岗位责任和具体的工作进行交接,使风险控制管理和绩效考核评估更加规范。

二、知识经济环境下会计核算体系的完善措施浅析

1.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确保会计信息安全

会计核算体系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包括人员管理制度、操作制度、安全保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内容,会计核算体系管理制度的建立能够有效的保障会计操作的安全性,并且对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为了防止会计操作人员出现操作不当而产生的会计信息安全问题,还要建立起相应的分级授权管理制度,这样每个部门的职能也可以实现实时的监控,从而保障会计工作能够按照规范的程序来进行。而建立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也能够对会计工作中的重要信息进行多级备份,同时按照我国规定的各项业务操作来进行设置。

2.引入权责发生制,实现与收付实现制的结合

全责发生制也是完善会计核算体系的重要手段,通过权责发生制能够更好的加强对资产和负债管理,从而控制财务风险,在会计信息的质量和透明度上相比收付实现制也有着重要的优势。特别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财政公共制度主要借鉴了国际通行的做法,引入了权责发生制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基层的预算单位在核算过程中一部分实行了权责发生制,同时政府等部门的固定资产核算也要采用权责发生制,国有资产权益的管理在政府的各项活动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政府会计工作的主体,需要将其作为政府会计理财的一个重要部分,这样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成本资本化,政府部门在财务运转过程中所消耗的固定资产成本就可以通过分期提取的方法来进行相应的确认和计量,而在一些比较难以确认的政府资产部分就不能够纳入到核算的范围内。但是在这种制度环境下,会计信息的质量就会更高。而实际上权责发生制能够反映政府的资产和负债,可以更好地帮助经济决策,而收付实现制则能反映现金的流入、流出以及存量,以弥补权责发生制在披露现金流量信息方面的不足,从而能够为我国政府的财政收入提供更为合理的环境。

3.加强从业人员的适应能力

随着我国知识经济环境的不断改善,信息网络技术也成了会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会计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各项工作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信息网络技术能够更好的替代以往的手工操作,这样也进一步的减轻了从业人员工作负担。而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方式也相应的有所转变,由以往的围绕凭证、账簿等财务工作逐步转向了会计与管理上来,因此,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计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基础的会计知识,同时也要对企业的管理者进行辅助,能够为企业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

三、结语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知识经济也成了社会经济中的一项重要部分,因此在进行会计核算过程中,如何更好的进行改革和发展也的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会计核算不仅要服务于经济的发展,还要对会计核算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从而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助力。

作者:刘玉国 单位:黑龙江省公路局

知识经济论文:秘书信息能力下知识经济论文

一、秘书信息能力概述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秘书信息能力的提高迫在眉睫。社会企业大力投入对秘书信息能力的研究,如何正确认识并提高秘书工作者的信息能力是当务之急。只有信息能力得以提高,秘书工作者才能更好的服务工作,更高效的辅助决策者推进决策的实行。秘书信息能力的涵义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状态的直接或间接反映,而现代信息是指通信系统传输和处理的对象;后引伸到泛指消息、信号、情报、资讯。信息的收集、分析、提炼、整合工作,往往由秘书担任,对于电子设备无法包揽的信息而言,秘书信息的信息能力便越显珍贵。一名合格的工作者在收集、分析和储存信息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别人忽视的东西,质疑信息的真实性并且熟练的运用现代科技设备组织和提炼信息,以此更好的为领导服务。组织中的最终决策通常由领导者发出,虽然秘书工作者一般而言没有决策权,但是作为组织决策的中心环节,其工作质量往往影响着领导者的决策方向,因此,秘书信息运用能力的高低对领导者的最终决定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

二、知识经济时代秘书信息能力存在的问题

自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幕在我国揭开,互联网、手机等电子通讯设备如雨后春笋般瞬时遍布神舟大地,各种迹象无一例外的宣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1.秘书信息的收集能力有待提高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推动信息快速传递的同时,也扩大着信息收集的范围。广播、电视、报纸早已不是信息收集的,同一主题的信息来源由狭窄变得宽阔,枯燥呆板的案例也因为信息范围的扩大变得更鲜活。广阔的信息范围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但庞大的信息量在增加可选性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加大了秘书的工作量。不论从广播、电视、报纸中收集获取,还是利用互联网,信息鱼目混杂,若要甄选出对工作有利用价值的信息,不得不挑灯夜战,即使结果称人心意,可其中的工作量之大,繁琐度之高也只有秘书工作人员知道。

2.秘书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不够

信息范围的扩大使秘书信息工作量加大的同时,也加剧了分析处理方法的复杂性。信息的收集只是对信息进行最初步的筛选,信息成为信息资料的过程是利用有效方法对其分析、提炼、整合的过程。过去的信息处理只拥有较少的信息资源,因而分析处理的方法即便有详细的步骤,秘书工作人员也没必要参照要点来实现。随着信息量的逐渐增大,成文的信息资料要求逐渐提高,因而信息分析处理的方法便缺一不可化。

3.秘书信息的反馈能力不能满足领导需要

信息的反馈有助于正确决策的进步实施和完善,更有助于新决策在经验教训上的总结与制定。决策的执行如果没有恰当的回应,组织者便无法明确信息的传递阶段和信息接受者的反应,决策的有效实施无法得到保障,因此,秘书工作的主动性和超前性的重要性油然而生。而主动和超前的反馈沟通在推动信息传播的同时,也对秘书自身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三、知识经济时代提高秘书信息能力的对策

信息能力的提高给秘书工作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面对这场信息革命,如何消除秘书信息能力的缺陷,切实培养信息能力是当务之急。培养秘书信息能力,推进高效决策辅助,也是社会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

1.提高思想道德,强化保密意识

当今社会,信息传播的途径多种多样,信息媒介的多样性使信息在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带入了发射者的主观意识,与此同时,在虚拟空间的隐蔽下无政府状态也有可能产生。如果没有自觉自律的道德意识和道德约束,便极易使人在享受信息网络快捷便利的同时,衍生出与日常道德伦理,甚至与法律规范相悖的行为。秘书工作者在自觉遵守信息道德同时,应该提防信息获取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的泄密事件发生。只有提高思想道德,强化保密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信息失密和泄密事件的发生。

2.转变固有信息理念,运用科学信息网络方法

知识经济时代最显著的特征是高度集中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办公系统自动化的普及,使管理体制得到调整,决策得以高效实施。然而信息化社会的来到也使得各种消极负面信息通通扑面而来,一场场激烈却没有硝烟的战争时时刻刻在网络上展开。在这样的形势下,只有掌握争取的理论观念,遵循“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的精神理念,才能树立正确坚定的立场,不受不良信息干扰。这要求秘书工作人员应用知识,创造知识,在掌握理论概念的前提下,更新知识结构,具备工作需要的政策理论水平、协调综合能力、分析解决能力,从容不迫地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3.强化信息观念,增强公关传播意识

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的职能和行为,它在管理过程中发挥着的作用,现代社会组织内部的公众关系复杂多样,公众关系的处理不好势必会削弱组织内部的发展动力。秘书公关意识的培养是企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协调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需要。公共传播关系意识作为一种深层次的影响,能帮助秘书工作人员顺其自然地融入秘书与公关的双重角色,从而积极高效地完成各项信息任务。

四、结语

经济发展信息重要性日益凸现,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信息获取和传递方式都有了根本性变革。知识经济时代秘书信息收集、整理及利用等能力都有着巨大变化,信息能力高低影响着管理决策各个方面,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更好服务于工作,才能更好迎接新时期的挑战。

作者:包雯瑾 单位:海门市悦来镇安庄村村委会

知识经济论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下知识经济论文

一、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概述

人力资源管理指的是通过招聘、培训等形式对企业员工进行的调动和任用,以满足企业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较于非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管理更为关键。因为人是活的,人决定着企业发展的目标,操控着企业向着这一目标前进的各种动作。而出于竞争,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又不可能被其他企业熟知,所以,人力资源管理往往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随着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成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企业间关于设备和财力的竞争也开始向知识和智力的竞争转变。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知识和智力拥有者的“人”就成了企业创新发展的特殊资源,拥有知识型人才的企业无疑成为企业经济发展的关键。为此,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其目的之一就是要培育知识经济环境下的知识型人才,企业针对知识开发的独特性,实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至关重要。

二、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因

1.社会环境的使然

新时期新环境,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网络数字化技术不断发展。人们已经基本摆脱了传统生产模式的制约,机械化、工业化稳步前行。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掌握与运用,社会进入了一个快餐化、碎片化、信息化的时代。大机器、大设备已经越发少见,转而是精致小巧的高科技产品进入了人们的视线。知识经济是与信息经济紧密相连的,知识经济的关键是知识生产率,即创新能力,只有信息共享,并与人的智能相结合,才能高效率地产生新的知识。所以,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是信息共享,新知识生产的技术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人才竞争便越演越烈。新的社会环境,工作现状,要求一批有知识、有能力的知识型人才,优化现有的人才结构,而如何引进人才,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便成为当下企业发展的重点。

2.经营环境的要求

脱离时代的企业是不能长治久安的,与时俱进向来是企业以求发展的根本之道。知识经济环境下,为了求得发展,企业的经营环境势必发生变化,向知识、信息的道路转变。这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准,及企业员工的素质便有了新的要求。传统型人才势必遭到冷落,知识型员工势必得带重视。因此,以知识与智能为基础,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另外,企业生产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也体现了企业在知识经济环境下的与时俱进,企业的结构层次越发精简,对员工的要求就明显提高。在这样的构成中,知识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员工的地位尤其突出,他们不仅自身素质较高,在关注时间的弹性和工作的自主权上也别开生面,这一切都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体现。所以,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对这样的人才肯定是行不通的,根据新特点新情况,重新设计开发人力资源管理,激发人才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今后不遗余力需要做的事情。

三、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

1.注重开发培养以打造智能型人才

智能型人才指的是一批拥有高深专业知识并能及时利用咨询获取近期知识的人才,知识经济,信息时代,智能型人才该是企业最需要的人才。因而企业在人力资源的管理过程中,特别要重视对智能型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就人才的招聘而言,科学有效的选拔机制和途径必不可少,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为人才的真正招聘做好铺垫。科学有效的选拔与招聘方式多种多样,可选用人格测验、情景模拟测验等手段,以保障人才招聘的言之有物。就人才的培养来说,只重理论不重实践是不可行的也是落后的,必需将专业的培训与企业的发展有机结合,尤其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布,在培养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对人才道德品质和健康人格的培养,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队合作等等。通过以上一系列内容的强化和创新,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就会有营养,结合人才培养的策略,按照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规划人手,制订目标,人才的供求就会平衡,人才的水平就会提升,企业的管理就会有序进行。

2.突出战略地位以形成竞争的优势

上世纪八十年代,西方企业在经济发展中遇到了一个突出的问题,那就是企业兼并。当时,为了推动企业能够更及时有效地向前发展,企业纷纷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战略管理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重点。作为战略管理的重中之重,人力资源管理往往影响着企业战略发展的未来走向。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指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要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相结合。在知识经济环境下,还必需与人才的招聘和录用挂钩,从人才的角度制定人力资源管理计划。突出知识经济下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地位,就要把人才视为是企业未来竞争力的筹码。究其根源,就在于太多的竞争优势容易被模仿,比如打广告,某个企业凭借广告优势崛起之后,这种竞争手段很快就会被其他企业效仿,可以说不能成为企业竞争的长效形式。但人力资源的经验却很难被模仿,因为它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同时是企业结合自身的特色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模式,即使被公开,其他企业也不可能加以用之。这也就是为什么同样是人才,有的企业就能留住他并发挥他的才干,而有的企业却无法留住他的原因之一。

3.构建学习型企业以提升集体能量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圣吉(PeterSenge)指出,“未来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他提出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共同愿望、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通用电气前CEO杰克•韦尔奇(JackWelch)也强调:最终的竞争优势在于一个企业的学习能力及将其迅速转化为行动的能力。从这些言论中,不难发现,构建学习型企业对于提升企业集体能量的重要性。学习型组织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遗余力需要努力做的事情,员工之间的状态应该是既合作又竞争,强调知识的共享。为此,就必须鼓励企业员工间的沟通与交流,使他们互相渗透,指出缺点,学习优点。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深入发展,市场瞬息万变,竞争日趋激烈,人力资源管理无疑成为促进员工间通力合作,发挥集体精神,形成集体文化氛围的核心纽带。

四、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下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这既是社会环境的使然也是企业经营环境的必然要求。今后,注重打造智能型人才、突出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地位和构建学习型企业极其重要,这将是知识经济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

作者:朱洪杰 单位: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

知识经济论文:高职学生厌学新知识经济论文

一、新知识经济及其特征

(一)新知识经济的内涵。

新知识经济可以定义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并依靠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科技手段高效分配、使用信息,并生产知识的经济。以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为背景的新知识经济将对全球的产业结构和投资模式等,尤其是其先导产业———教育及其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新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

“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与“以物质为基础”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相比,主要特征如下:

1.知识经济以信息为基础。

人才的成就和知识的获得依赖的是信息。通过合理的分配、使用、加工、处理所获得的信息,并能创造出新的知识。

2.资产投入为无形资本。

知识、信息、智力是知识经济的主要资产投入,知识成为超越土地、自然资源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及时要素,其投入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

知识、信息、智力等资源是丰富而源源不断的,是可以重复使用而无须追加成本的。用丰富的知识资源代替有限而日益稀少的自然资源,或运用知识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这是符合可持续经济发展要求的,也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4.世界经济一体化。

知识是没有国界的,尤其是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知识、资讯、人才等无形资产在全球交流与传递,知识经济缩小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距离,加快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5.个人收入差距扩大。

“知识创造财富”在知识经济中得以充分体现,特别是掌握先进技术和知识与信息的人才,往往能快速创造巨额财富。

6.知识产权化。

知识产权是人的智力成果,是企业、国家能否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知识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知识产权也得到了空前的重视。

二、新知识经济对高职教育及高职学生厌学的影响

教育是创新知识和培育人才的先导产业,知识经济在带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影响着教育。新学科、新专业不断涌现,新教育手段和新教育模式的不断探索,这都对教育制度、教育者以及学生产生深深的影响。

(一)新知识经济对高职教育及高职学生厌学的积极影响。

新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高职教育向着现代先进职业教育方向改革,这有利于培育先进的教育理念,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等,这些变化原本应该有利于加强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1.促进教育教学优化改革。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企业对一线员工的急需使得职业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形成了较为先进的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理念。职业教育的改革目标是,培育具备良好职业道德与做事能力的学生,通过学习、思考、创新并举,成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要培训教师既熟悉专业理论知识还要熟悉行业、企业的职业岗位工作,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促进学校打开校门扩展国际视野,与政府、行业、企业、工业园区联合,将教学与生产、研发、社会服务、技术应用密切结合起来。2.扩大学校规模,软硬件设施配套齐全。1999年我国制定高校扩招计划。通过教育拉动经济,反过来通过经济促进高等教育,提高全民素质。高校扩招同时带来了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3.促进全民的教育需求。知识对经济的贡献有目共睹,这促进了全民教育需求,从体制内的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到体制外的各种教育培训,形成了蒸蒸日上的庞大的教育产业。

(二)新知识经济对高职教育及高职学生厌学的消极影响。

1.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不高,高职生对自身的认可度也不高。

新知识经济时代,很多人认为高文凭才有高收入。中国职业教育的招生曾一度出现负增长,一方面,家长越来越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学技术、当工人,认为只有考研、考博、出国才高大上,职业教育就是低人一等。另一方面,扩招后大量本科生进入人才市场,用人单位面对本科生和高职生也会优先选择本科生,甚至大多用人单位将招聘门槛设置为学历本科以上,这些致使高职生曾一度面临就业难的窘境。这使得高职生对自身认可度不高,产生厌学情绪。

2.高职院校重招生,轻教学管理的制度转变。

经济快速增长,也带动了知识经济的基础即教育的产业化,直接导致了教育领域的逐利倾向。各职业院校格外重视招生工作,以扩大办学规模,实现经济效益。为广开财源招生条件和录取分数线也逐渐放开,并以合作办学等各种名目以很低的分数线招生收取高价学费,一部分本应排除在高等教育体制外的学生进入学校,严重扰乱了学风学纪。另外,为了使学生顺利毕业,不影响今后的招生工作,很多高职院校也放开了教学管理工作,如简化教学内容、降低考试难度、考前划考试范围等。

3.缺少既有工作经验又有教学经验的教师。

不断的扩招,使高职学生数量激增,师生比例严重失调,难于确保教学质量。各院校的做法无外乎两种,一是严格控制用人标准,保障师资队伍的总体教学水平,而采用外聘教师的方式弥补缺口;二是快速扩大教师队伍,这势必导致教师素质良莠不齐,影响教学质量。另外,学校用人也主要采用两种途径,一是从企业引进或聘用教师,他们有实际的工作经验,但往往缺乏授课经验,语言表达及概括总结等能力满足不了教学要求,使学生难于理解,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二是从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招聘教师,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往往遵循本科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对高职学生来说,理论知识枯燥乏味,使其产生厌学情绪。

4.高职学生学习态度浮躁,学习目的功利性明显。

高职学生没了高考的压力,在释放自己中沉迷于各种休闲、娱乐;同时也希望能自主创业或获得高薪工作,却很少付出行动和努力,学习态度浮躁。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定位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就业成了高职学生一入学就最为关心,也是压力较大的问题。为了顺利就业,学生更倾心于各种能力和资格证书,而对学校设置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甚至于专业骨干课毫无兴趣,并减少了对学校课程的投入程度。学生现用现学的功利性目的明显,这违背了学习的根本,不利于其整体素质的提升。

三、新知识经济背景下,改善高职学生厌学情绪的对策

新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快速增长模式,对高职教育、高职的教师、高职学生产生巨大冲击,不能仅将厌学归咎于高职学生本身,应全方面采取措施改善高职学生厌学的境况。

(一)加强教学管理,促进高职院校学风建设。

高校教学质量,不仅依靠品质的设备和专业的教师队伍等内部投入,也依赖于它的直接消费者学生的禀赋与努力。加强教学管理,促进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才能提升毕业生整体素质,提高学生所属院校的声誉,从而吸引企业注目。

1.针对高职学生自律性差、惰性大的特点,应适当予以督促、引导和干预。

高校教育实施“人性化管理”是必需的,但也不能管理不严,应帮助高职学生从“监控”的中学时代顺利过渡到“自我管理”的大学时代,尤其要在学校自上而下的营造学习十分重要的氛围。有的职业院校对大一新生规定明确的集体自习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高职学生实现自我管理的一种过渡。

2.严肃考试与考场纪律。

很多高职学生平时上课懒散、逃课,抄袭作业成风,但期末背一背老师划的题,考试抄一抄也一样能及格。这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与危机感,成全了其懒散习性,应严肃考试与考场纪律,降低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增加实训和笔试成绩所占的比重。

3.加强学风建设。

良好的学风是一个学校的宝贵财富,然而,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学风建设已不再是一个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重点。卷面及格率、学生顺利毕业、通过各种评估等才是重点,而学生是否真的在学,真的学会,没有人关注。优良的学风能创造积极的氛围,使学生既有压力,产生紧迫感;同时也有动力,使学生积极进取;还是一种凝聚力,可以培养学生团队集体精神。

(二)以就业为导向,明确学习目标。

有目标才有动力。考上大学后,很多高职学生失去了目标,很迷茫。但就业是他们普遍关注的共同目标。有调查表明,厌学并非针对所有的学习,只有当学习内容与职业规划不相关时才表现出厌学。

1.专业设置突出能力本位,并与职业规划相结合。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不是来积累知识、记忆知识的,而是来学习成为企业实际需要的实用的人才,就业后,必须能在实际岗位上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专业和课程设置必须结合职业规划特性,突出能力本位。

2.增加实训教学。

将理论知识转换到实践环节,使理论知识得以应用,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学有所用,提高对理论知识的兴趣;并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有助于运用、创新知识,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

3.职业教育应贯穿整个高职教育阶段。

①入校时进行职业教育,使其了解对应的职业岗位,明白今后需要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帮助学生迅速进入状态,确立学习目标。②设立短期职业目标,通过职业教育帮助学生一步步实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参与性。③职业选择。毕业前给学生提供就业培训及心理辅导,避免盲目就业,引导学生逐步成长,做出理想的职业选择。

(三)改变传统教学体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知识经济背景下,信息如此膨胀庞大,信息获取渠道众多,教师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传统的“我讲你听”的教学方式,已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

1.教师授课应“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并重,增加对高职学生的认同感。

高职教师多数是接受系统“知识目标”教育的,对高职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状态难于理解,缺乏认同感。应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对高职学生的态度,从而真正地改变其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而不只是做些将教材的及时章改为“项目一”,及时节改为“任务一”的表面工作。

2.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突出专业课的职业性。

高职教育一定要注重内涵发展,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实训课和理论课两套课程体系,共同建设,相辅相成,共同提升高职学生素质。值得注意的是,整个课程体系的建设要突出其职业特征,使学生既要积累足够的知识,也要培养职业能力,满足其未来的职业需求。

3.改革考核方式。

大部分高职院校仍沿用试卷测试,考核内容仍为概念、简答、选择、计算和论述等,这些都是对学生机械记忆能力和考场“抄袭能力”的考察。因此,应增加考核知识运用和知识创新的考核新内容和新形式。

四、结语

另外,新知识经济给整个社会以巨大的冲击,原有很多的传统与制度均被打破,形成多元化的价值观,社会主流思想会左右尚未成熟的大学生。高职院校有义务为其提供心理辅导,帮助其抵制不良习气和错误论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督促其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行动力。不应一味地抱怨学生一届不如一届,学校、教师要真正做些什么,让学生形成一届优于一届的良性循环。

作者:姜丽凡 王岳新 单位: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金融系 长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水晶石动画系

知识经济论文:人力资源知识经济论文

1人力资源在知识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之一,它之所以能在国际上处于不败的地位,恰恰就是因为美国对人才的重视。美国是高科技、高素质人才的汇聚地,不仅吸纳了世界各地的人才,而且也非常注重本土对人才的培养,正是因为拥有了品质的人力资源,美国的经济实力才能不断地向前迈进。以1975年创立的微软公司为例,自其成立以来,每年以超高的速度向前发展,这个公司的成功正是由于有以比尔•盖茨为首的高技术人才作支撑。高素质人才不仅善于创新和改革,更加善于经营管理,他们使企业富有竞争力和爆发力。

2知识经济时代下对人力资源的新要求

2.1良好的心理素质

当前的经济形势非常严峻,但对正在发展中的中国来说,却是一个发展的契机。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压力非常严峻,而每天又有许多新的人口诞生,这就意味着竞争的压力也随之增加。现在正是讲究效率和优胜劣汰的社会,对人力资源来说不但是机遇也是挑战,不仅具有高竞争,而且存在着高压力。这就要求当前的人力资源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强大的压力仍然能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人力资源应用坚强的意志来面对这些压力,用乐观自信的积极态度为企业创造利益。

2.2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人们要有不断向前的进取心和创造力。只有不断地创造出新的技术、新的理论才能推动企业的进步。在现今的社会中,一个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是要经过一个必要的循环周期,在这个缓慢的循环周期中,可能就有新的产品生产出来,慢慢地就会取代之前的旧产品。也就是说,没有一样产品能够永远占领市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生产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才能更长久地占领市场从而获得收益。由此可见,创新是发展的必然要求,人力资源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不仅有助于企业的进步,而且能够使企业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2.3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每天都有很多新的事物产生。这些新的技术不断地取代了旧的技术,人们只有不断去学习,才能不被这个不断进步的社会所淘汰,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以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发展。新知识的掌握不仅能提高自身的素养,而且能够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一个国家要想进步,就必须接受外来的新事物、新技术,在封建社会中,清朝政府就是由于固守陈旧,不接受新技术,固步自封,最终只能任由西方国家的欺凌。由此可以看出,只有具备学习的能力,不断接受新鲜知识和事物,才能发掘出自己的潜能,成为有助于企业和社会的品质的人力资源。

2.4面对突发状况的应变力

现在知识经济时代日新月异,市场环境也越发复杂,品质的人力资源需要有应变的能力。应变能力不仅表现在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上,还表现在面对大量工作压力时,自己对压力的排遣能力上。其实,无论是企业还是社会的发展,都会面临突发状况,例如一个国家在面对突发的金融危机时,或一个企业在面对竞争对手突然的竞争营销手段时,这都要求有专业的人力资源来化解这些突发的危机。因此,应变能力也是人力资源应该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如果企业中的员工都只会在生产线上重复单一的工作,而没有应变能力,那么这个企业始终也只能是做生产加工,没有向技术密集型转型的实力。

3知识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新观念

在知识经济时代下,应该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就是要求企业在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同时,要注重每个人的培训,因为人是科学和知识的最终载体,而每个人具备着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因此,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培训的时候,就应该注意观察每个人的特点,根据个人优势进行培训,然后使其充分发挥特长,这样不仅能够调动起个人的工作积极性,还能让他们变成整个企业的竞争优势。这种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新观念,不仅能够留住大量的人力资源,而且也有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从而对整个社会进步起到带动和推进的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的发展应该被注入新的活力。在管理的过程中,应注重以人为本,不断地开发每个人力资源的潜力,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以此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作者:邓绍渝 单位:重庆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知识经济论文: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经济论文

1人力资源管理构成分析

1.1人力资源概述

目前,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各国的社会经济形态和结构形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我国为例,我国已从传统的工业经济和工业社会转变为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其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人们在知识与信息的吸收方式上日趋多元化,这一方面提升了其信息分析和加工处理效率,另一方面也为其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保障。另外,信息在创造价值和推动社会发展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健康水平、心理素质、智能素质、价值观念、技能水平,而不是人的数量。人力资源或人力资本并不是自然就有的,而是投资者投资管理的结果。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管理者主要通过资本投资的方式进行人力资源和教育投资管理,以便更好地整合和利用资源,最终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较大化。

1.2人力资源发展的性质

要想更好地实现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我们首先要了解人力资源的性质和特征。“人力资源”这一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1970年以后。人力资源明确地说明和阐释了人力资本在当前发展形势下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管理者的分析和绩效管理。此后,人力资源逐渐取代了“人力”或“人事”等传统概念。究其原因,主要是发达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其财政资源和物质资源的集中程度过高,此时人在组织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并逐渐成为组织中最重要的资产之一。

2人力资源及管理面临的挑战

目前,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仍处于初始化发展阶段,对资源的优化配置认识不足,缺乏全局发展观和长期战略定位,人才储存和管理不到位,造成了资源的流失和浪费。

2.1人力资源发展的时代挑战

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世界各国的政府和企业纷纷确立了相应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本国优势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人力资源管理作为提升企业和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武器,已成为一种新的竞争战略手段。随着当前世界发展形势的不断变化,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已经开始认识到传统劳动资源优势正在逐渐丧失,必须优化人力资源构成结构,提升人力资源整体水平。只有这样,企业乃至国家才能更好地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诸多挑战,最终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提升其人力资源管理质量,各国纷纷进行管理体制创新,并加强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力度,以有效提升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使其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2.2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

当前,全球的社会经济环境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科技正改变着我们的世界,整个社会已经迈入知识经济时代。组织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和组织的竞争方式也进行着悄无声息但却深入持久的变革,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一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冲击,另外是新的管理概念与管理方法的出现与应用。

3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3.1现代人力资源发展的基本趋势

随着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工作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开展,各国对人力资源发展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更为科学。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人力资源的发展无论在观念形态上,还是在实际行为上,都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向。我国企业要想有效地提升其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管理导向功能,站在全球战略视角分析其管理的优势与不足,创造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氛围,为员工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增强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不断提升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实现企业利益较大化。

3.2未来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经济全球化,各国在发展中的分工日益明确,其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同时,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管理逐渐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创新速度不断加快,有效地适应了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总体来看,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得到高、中、低三个层次管理者的重视和认可,强化其管理职责;二是将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的战略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扩展其职能范围,完善其管理功能;三是实现不同层级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协调统一,明确各级管理目标和发展方向。

4我国人力资源管理

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起点低、发展快、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4.1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全球化主要包括技术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产品生产和销售全球化、劳动力全球化。所谓经济全球化,就是指在全球范围内各市场要素进行跨国界自由流动,各国家和地区相互影响和融合,最终形成一个整体的历史发展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需求形成一个清晰认识,加快高素质人才的流动,最终实现预期管理和发展目标。总体来看,人力资源管理既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反过来又会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进一步增强。

4.2我国企业人力资源“人本管理”策略探寻

人力资源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未来发展质量,因此受到了企业管理者的普遍关注。企业要想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效果,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就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发挥其管理优势,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具体来说,企业可以树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坚持人本管理方针,关心员工的实际需求,建立健全员工绩效激励机制。此外,企业还可以加强传统管理体制改革,及时更新管理理念,树立新型人才管理观,强化其人才管理和培养意识。

5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各国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只有主动出击,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升管理效率和质量,才能把握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呈现出几种不同的发展趋势,未来人力管理是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结构呈网络化、扁平化,以学习型为形态的团队工作方式,职能出现分化,更多的企业实施人才本土化战略。企业只有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创新,及时适应人力资源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顺应历史潮流,才能最终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赢得一席发展之地,实现经济效益的较大化。

作者:周厚齐 单位: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知识经济论文:社区文化建设知识经济论文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涵义

知识经济是一种依靠智力,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它代表了经济的知识化、经济的信息化、经济的创新化,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知识经济时代的涵义是当知识经济形态出现和发展的时候,它将会使整个经济乃至整个社会更加先进、更加智能,把世界带入一个新的时代。

二、社区文化建设的涵义

社区是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它有一定的地理区域、一定的人口,居民之间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并有密切的社会交往。社区文化是指特定的社会区域中人们各方面行为所构成的文化生态系统。它包括了这一区域内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区成员的各种思想文化和娱乐观念等。社区文化建设是社区建设的重中之重。

三、知识经济时代和社区文化建设的关系

当今社会,知识经济已经来临,并且带着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从各方面影响着我们的工作生活,知识经济时代也对我们的社区文化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知识经济时代对社区文化建设有了更高的希望和要求:社区文化建设应该更有文化内涵和知识含量,要更能帮助人们汲取到新的知识和信息,提高个人素质,为更好地建设知识经济时代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社区文化建设中可以在社区内设置文化角,方便居民在闲暇时阅读和查阅,从中汲取到新的知识信息,为更好地建设知识经济时代而服务。而社区文化的建设也离不开知识经济时代的支持,在古代只有具有经济实力的富贵人家才有读书学习的机会,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获得知识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了,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只要你愿意学习就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可以获得知识,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人们要获得知识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书刊杂志、各种电视播放平台、网络等。各种各样的方式都能让人们方便快捷的获得掌握知识的机会,学海无涯,因此社区人群必须要珍惜这个公平便捷的信息时代,做好继续接受教育、终生学习的准备。

四、知识经济时代和社区文化建设的科学发展观

知识经济时代和社区文化建设要想有一个健康稳定和谐的发展前景,就必须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出发点和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及时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文本,基本要求是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及时要义是要发展,知识经济时代也离不开发展,而现代社会要求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障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同理,知识经济时代和社区文化建设也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能一吃个胖子。社区虽然是一个整体,但是在社区里居住的居民仍然有着各方面的差异,在进行社区文化建设的时候,我们要意识到社区居民在文化上的各种差别和需求,统筹兼顾地处理好社区里不同居民的各种利益关系,以人为本把促进知识经济时代更好的发展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目标。在建设社区文化促进知识经济时代更好的发展的时候,我们不但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还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原则。变则通,不便则殆,只有站在时代和世界的前沿与时代保持高度一致,才不会被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所抛弃,这是在21世纪这个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生存的必要条件。社区文化建设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与知识经济时代保持高度的一致,建立多元化共同发展的文化体系,丰富社区文化生活,提高社区民众的各方面素质,使社区文化建设向健康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才能推动四个现代化的建设,促进社会健康发展,弘扬文化传统,传承民族文化。

五、结语

社区文化建设的和谐健康的发展能促进知识经济时代的良性进步,而知识经济时代获得信息的方式的多样化丰富了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文化建设和知识经济时代应该是相辅相成共同进步的,只有社区文化建设和知识经济时代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我们才能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

作者:焦丽红 单位:河北省隆化县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

知识经济论文:会计报表附注环境下知识经济论文

一、我国会计报表附注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对会计报表附注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对代编的会计报表附注不确认,也不放在会计报表里一起上报会计主管部门,这就不能做到信息的披露。有的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也不重视会计报表的附注,习惯只看会计报表的总资产、税后利润、净资产等几个重要数据。也有的主管部门放任对会计报表附注的编制,在布置会计报告编报时,只对会计报表的内容与上报期限进行布置,对会计报表附注的编制没有明确规定。很多政府的管理部门也只是要求报送企业的会计报表,不强调会计报表的附注。

(二)编制的方法简单,披露的内容不充分

目前,我国很多的企业在会计工作中披露会计信息的基本方式还是会计报表,对于一些企业甚至是的方式。有一些企业甚至连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都没有,即便有内容也简单、粗糙,只是有几项比率分析或者企业的情况介绍,很少包含那些重要表外信息,如衍生金融工具产生的收益与风险信息、股东权益稀释方面的信息、收益方面的信息、未来价值趋势预测方面的信息等。附注信息要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依赖于信息的完整性。根据目前我国企业的信息披露情况,可以看出信息披露还是不够充分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观上的不充分,例如上市公司在披露信息时只对有利的事项披露,对不利的事项基本不披露,这些现象与会计规范的要求之间的差距是很大的。二是客观上的不充分,我们国家财务报表附注的规范是借鉴了很多的国际惯例而不断发展起来的,在一些方面是不的。

二、对我国会计报表附注披露存在问题的改进意见

(一)充分认识到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重要作用

会计信息在市场经济的优化资源配置中显得日益重要,所以更应重视会计报表附注对相关情况的披露。不断完善会计政策,并完善对会计报表的附注中披露信息的规定,不断提高政府管理部门对于企业报送的会计报表和附注的要求。实际上对编写的会计报表附注,国家法律早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定,如:所有会计人员都必须依法办事;所有主管部门包括国资管理、财政税务、企业集团、工商行政和行业主管局等也应该加强管理和监督,严格的依法行政。

(二)突破传统的财务报告模式,不断扩大会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的范围

1.重视对衍生金融工具产生的收益与风险信息的披露

随着金融的不断创新,衍生金融工具种类的日益繁杂,衍生金融工具逐渐对企业未来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产生剧烈影响。如果不对这种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进行披露,很有可能造成财务报告使用者在投资与信贷上的决策错误。虽然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成熟,衍生金融工具种类很少,对于企业的影响还不算大,但是我们也要及早着手进行研究,以配合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完善。

2.披露股东权益稀释方面的具体信息

随着股份公司逐渐成为公司组织形式的主流,股东们的经济利益来源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公司的利润,而是更多地来自股份的市场价格差异。这就让股东们都很关心股份的市价。然而一般情况下公司股票的账面值与市场价值往往有很大差异,而且多数情况下是股票的市价比股票的账面价值高,这就给公司的经营者提供了一个通过权益交易方式增加利润的好机会。公司在这种情况下的利润增加是建立在原来股东权益被稀释了的基础上的。这种利润的增加方式对公司原股东是否有利,现行会计信息中没有反映出来。它能反映的仅仅是由于利息费用的减少而不断增加的利润,把原股东权益稀释的情况排除在外了。将这样的信息对外披露了,必然会导致投资者对公司所发行的可转换债券的行为进行肯定,从而作出有损于自身经济利益的决定。因此,财务报告必须要进行改进,提供出股东权益的具体稀释信息。

3.重视企业收益方面的信息披露

目前会计报表中的收益是建立在币值稳定的基础之上的,这种经济活动比较简单,币值变化小,所以收益和收益的差异小,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用这类收益也能作出正确的决策。但是随着经济活动的不断复杂化,市值变化越来越频繁,这种会计收益和企业的收益差异慢慢扩大。这种情况下,如果用传统的会计收益进行决策,就很可能作出错误的判断。收益除了包含在利润表中已确认的损益外,还包含未实现的利得或者损失。在我们国家,企业披露的收益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是因为我国的公司市值变化很大,其次,收益可以有效的遏制企业操纵利润或者粉饰业绩。

4.重视对公司未来价值趋势预测的信息披露

在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人们已经不可能用过去的财务报告来推论企业的未来了。这就使财务报告的相关性逐渐降低。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向财务报告的使用人提供出企业将来价值走向的预测信息。披露的信息应该是在表外进行披露和预测企业将来价值的相关信息,如企业投资、材料成本升降、产品市场占有率、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企业内部信息与外部环境的信息,为财务报告使用人预测企业的未来价值趋势提供信息服务。

作者:戴明 单位:江苏润扬恒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知识经济论文:新闻摄影知识经济论文

一、新闻摄影工作必须坚持全局性原则

摄影工作为部队服务必须坚持全局性原则,与部队重点工作结合,绝不能局限于狭小的范畴,而应多层面地关注全局性工作。具体而言,必须放眼全球、纵观世界发展和国家核心利益,多方位探究部队在知识经济时代所面临的重大使命和国家繁荣富强、民族兴旺发达相关的一系列大问题,“不做井底之蛙,宁成展翅翱翔的雄鹰”。担任军委主席后大力倡导部队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发展这个中心点,在这个中心点下开展各项工作。2014年初,同志在一次重要会议上也着重强调,全国军民务必抓住当前的大好时机,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全国各行各业都必须毫无条件遵从的大局,部队的摄影工作也必须为这个大局服务,在大局意识下开展各项活动。当前形势下党中央多次强调反腐工作必须从部队和政法部门开始,针对目前反腐倡廉这一大局,部队中心工作之一也与反腐倡廉有关,新闻摄影工作必须与之相配套。部队新闻摄影工作者必须深刻理解当前部队反腐倡廉的中心工作,在大局意识的引导,通过摄影所捕捉到的细微事件去深刻体现部队反腐倡廉工作,宣传反腐倡廉工作对部队发展的重要性,深入挖掘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去表现部队反腐倡廉的中心任务。诚然,部队中心工作不仅仅是反腐倡廉,还有很多其他工作,作为部队新闻摄影工作者必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时刻关注部队各项中心工作,并及时运用摄影工具到现实生活中捕捉能为部队中心工作服务的镜头,从而切实保障部队新闻摄影工作的全局性。

二、新闻摄影工作应坚持以法规为导向的原则

从本质上而言,新闻领域的摄影工作务必坚持以法规为导向的原则,作为部队新闻摄影工作者必须严格遵守法规原则,切实做到不失真、不泄密、不抢先报道。那么,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我们应如何切实提升部队新闻摄影工作者的法规意识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我党和部队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和党的一系列任务是相辅相成的,是历史发展到某一阶段的产物,同时也推动着我党历史和部队历史可持续发展。因此,部队摄影工作者就必须对当前形势下党的任务十分熟悉,并深刻理解当前我党的重要政策和法规政策,以用法规政策包装起来的眼光来看待部队中的各类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借助摄影这一生动形象的新闻报道形式,较大限度地去宣传部队,并教育他们、启发他们,如此一来就能切实有效地将我党的重要法规政策转变为部队官兵的行为。其次,部队中的新闻摄影报道必须注意适时性原则,而要把握这一尺度必须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及时,所报道的新闻事件必须和我党的政策以及军委的重要决策保持高度一致。第二,所报道的新闻必须与部队所从事的具体工作以及他们所关心的重点相切合,详细回答部队想知道的问题和事情。第三,部队的新闻摄影工作必须体现出形象生动的特征。第四,部队的新闻摄影工作必须严格执行我党一贯的宣传法规,严格遵守各项法规纪律。国家的核心利益、人民群众的核心利益、广大官兵的核心利益就是让我们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各项宣传政策,在新闻摄影工作中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三、新闻摄影工作者必须形成良好的政治思想

部队新闻摄影工作者必须形成良好的政治思想,部队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效能性,新闻摄影工作者务必坚持新闻宣传工作所惯有的党性原则,在及时时间内形象生动地宣传我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纲领,特别是要大力宣传我党在执行方针政策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这些都是服务于部队中心工作的明显体现。所以,部队新闻摄影工作者必须树立时刻讲政治意识、讲政治观念,认真研究我党的政治策略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探究应该采取何种方式将我党的方针政策转变为部队官兵的自觉性行为。具体而言,在知识经济时代,部队的新闻摄影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党委所制定的各项中心工作,坚决贯彻党和国家、军委关于部队建设的相关方针和政策,尤其是在当前形式下新闻摄影工作者必须坚决贯彻落实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兵之路,大力推进部队朝着“两化”的方向进行转变,切实做好当前形势下的军事战争准备。从目前我国部队新闻摄影工作的角度来看,绝大多数稿子的内容都十分空洞,表现形式不够丰富,缺乏实际意义,思想性与艺术性也远远不够。从宏观角度而言,以上缺陷应该是当前部队新闻摄影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当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部队中有些政策方针的落实不好用新闻摄影的手段来表现,可是我们也必须承认部队的新闻摄影工作的确存在表面化、研究问题不够透彻、关注问题不够深刻的弊端,譬如早几年我们也经常会在部队的报刊上看到一些概念化、模式化的图片与镜头。此类新闻摄影虽然符合政治宣传基调,体现了新闻摄影工作者的政治意识,但却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的意义。因此,作为部队的新闻摄影工作者在工作中必须从实质性的角度去表现出政治性,表现的内容不能过于空洞,流于形式。

四、新闻摄影工作者必须树立良好的公仆意识

部队新闻摄影工作者主要是为部队发展树立良好的公仆意识、为官兵成长树立良好的公仆意识、为部队需求树立良好的公仆意识,对部队的实际工作必须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在各方面都必须花大力气、下狠功夫。近三年来,部级期刊《基层建设》陆陆续续开设了“基层官兵”、“官兵之星”等栏目,这些栏目的开设都是为部队中心工作服务的,都是为了满足广大官兵的各项需求,针对部队中心工作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中心工作开展进程中出现的一些典型事迹和工作方法通过新闻摄影的方式进行推广,以便能更好地为部队中心工作服务。较大限度地熟悉各项工作、认真地研究各类工作、深入调查各种工作、和基层部队官兵同甘共苦,是部队新闻摄影工作生存的根基。唯有如此,部队新闻摄影工作所拍摄的各类稿件以及各种报道才会有相当大的实践价值,才会对部队的中心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性。从事部队新闻摄影工作的同志们,不能将自己置身于指导工作之外,不能片面地认为只有文字领域的新闻报道才能对部队的中心工作给予指导,新闻摄影工作难以对部队的摄影工作进行指导,这实质上是一种极端不作为的消极态度。新闻摄影工作者只要能抛开一个广泛的面,聚焦一个中心要点,只要新闻摄影工作者将全部精力转向部队实际工作,不但能找到可以报道的内容,而且还能从一些非常有价值的角度去报道部队中心工作。务必形成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遇到困难,不抛弃不放弃,扎根于工作实践,到部队中心工作的一线去发现、去探究、去遴选,探寻有价值的新闻;深入探究各种问题、认真观察各种问题,用一个新闻工作者独特的视角去感受身边的事物,捕捉具有价值的新闻。通常很多时候思维上的一个飞跃让人眼前一亮,霎时间从“无觅处”发现了具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新闻摄影工作是指导部队中心工作的一种有效形式,对部队中心工作的指导必须深入进去,根据中心工作的重点,借助工作的进展过程把具有价值和意义的信息告诉广大读者,让广大读者能多方位地了解新闻事件,从而更好地为部队中心工作服务,最终推动部队建设朝着健康和谐方向发展。

五、结束语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部队的新闻摄影工作尤为重要,必须紧紧围绕部队中心的各项工作为其服务,根据我党和中央军委制定的宣传政策,以当前部队中的主要导向为要点,捕捉符合部队中心工作需求的新闻,让广大读者充分了解部队中心工作的发展动态,让部队的中心工作能够更为顺利地开展,进而推动部队建设能朝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作者:卢海鹏 单位:唐山市公安边防支队

知识经济论文:期刊编辑创新视域下知识经济论文

期刊出版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产业,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的前沿。期刊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编辑知识老化现象,思维和观念形成一种定势,缺乏现代办刊的意识。因此,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必须不断更新专业知识,随时调整思维观念,才能创建真正适应市场竞争的期刊。编辑活动是一种颇有特性的社会精神文化活动,它贯穿在精神产品的创造、审辨、选择、组合等有序化构成的整个过程中。编辑作为消息传播的整合行为,有着传播思想,传递信息之功用,但是编辑的这种功能必须同时展变化同步乃至适当超前,着力反映和传播代表时代潮流的新思想、新观念、新风尚、新信息;同时,编辑的文化积累功能也要求编辑主体必须及时而地反映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产生出来的新型文化成果,为人类社会已有的文化财富追加新的财富;另一方面,编辑还担负着普及科学知识的历史重任,这种普及工作应当是具体而不是抽象的。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读者视野的扩大和知识结构的变化,编辑的这种普及活动需要不断地改造内容和更新形式,必须做到新起点、新角度、新语言、新内容以及新形式。从这些意义上说,编辑活动必须具备创新的潜质,换言之,编辑活动是一种创新的活动,创新就是编辑工作的关键,编辑源于创新,发展于创新。

创新精神是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现,出版物的水准与编辑创新意识有十分密切的联系。编辑创新不仅能够丰富完善编辑思想,还能够为编辑工作提供必要的指导。编辑创新属于文化的价值意识取向,体现的是编辑出版行业对社会文化发展变化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因此,编辑创新能够体现期刊的价值取向,在编辑出版行业起到社会科技发展的文化引领作用。

2.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编辑创新能够体现出期刊自我的文化价值观念,同时也能进一步体现文化的社会功用和经济性。编辑创新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综合作用的产物,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紧密的协同性,两者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繁荣,文化对于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更加显著。此外,编辑创新能够有效推动出版机构的自身发展,是实现出版机构经济效益稳步提升的有效手段。

编辑在日常编辑出版工作中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把握编辑出版活动的变化和发展规律,及时摒弃陈旧的编辑理念,并且重新定位的过程称为编辑理念创新。在理念创新过程中,编辑应该运用科学的方式构建一种全新的思维、理念体系,进而形成自己对编辑工作的独特认识。编辑理念的创新不应该拘泥于现状,必须敢于突破常规、打破僵局,并且能够及时进行反思,以达到超越自我的过程。在编辑出版工作中只有具备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品质,并且具备摆脱惯性思维和已有利益格局的行动,才算真正意义上的编辑理念创新,也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编辑出版工作推陈出新、持续稳定发展。编辑理念的创新应该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不能被现有的编辑出版框架限制。这也进一步要求编辑具有创新的品质,能够及时摒弃陈旧的利益格局,构建全新的思维框架。编辑出版行业的体制改革,从本质来看就是编辑工作者自身思想理念的更新,摒弃不符合时代要求的旧体制、旧思想,构建符合时代需求的新体制、新思想。在编辑出版新格局形成的过程中,编辑人员应该将眼光看得更加长远,积极改变固有的工作模式。创新是需要勇气的,只有勇于更新自己的理念,才能形成新的思想格局。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制度的深刻变革,知识的更新周期不断缩短,各种新事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各种新理念的变化层出不穷。可以说知识创新是经济增长的风向标。目前我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阶段,也给文化事业的发挥创造了很多机遇。在这种形势下,期刊编辑应该及时推动知识创新,充分发挥编辑出版工作人员的整体智慧,保障编辑选题和内容创新的高效性。同时要学习先进的编辑出版技术和管理方法,特别是国际上一些先进的理念和技术摒弃过时、落后的理念和技术,及时更新和创新自己的知识储备。

3.期刊内容创新在工作实践中,编辑要敢于突破旧的思维定式,大力提倡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思维方式,克服盲从依赖和畏惧心理。编辑一般不可能是各门专业学科的专家,对于稿件的内容不可能全懂。在编辑加工中,编辑只要运用逻辑方法、分析方法及对比方法等编辑学方法,对稿件进行认真分析与思考,便不难发现隐含在文稿中的不足甚至错误。如果编辑只是一味地盲从,那么,对于文稿的错误就会视而不见,更谈不上进一步发掘作者尚未发掘出来的创新内容,就很难提高自己的创造力。

4.栏目设置创新

栏目设置创新,是刊物在不同的时期适时设置新栏目。它直接关系到刊物整体质量的创新,栏目的设置可以言简意赅地表现期刊的文化主题,提示作者投稿范围,但更重要的是吸引读者、刺激读者的购买欲望,对此不可小视。要使栏目设置取得创新效果,应当注意做到如下几点:(1)要有栏目创新的观念。创新的观念,是创新行动的源泉和动力。只有具备创新的观念,时时、处处留心设置创新栏目的内容和选题,才能去主动组织创新稿件,才能适时设计出创新标题并组织落实。(2)栏目中文章应当是读者关注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设置栏目创新的目的在于突出重点,突出新意,使读者一翻开杂志,从目录中就清楚地看到栏目中的文章标题并引起他们的关注。(3)机动灵活地设置创新栏目,多方位满足读者阅读需求。如《治淮》杂志设置了“防汛抗旱”“水文水资源”“科技论坛”“建设与施工”等20余个常规栏目,编辑根据每期的总体构思和重点内容,选择部分栏目作适当的结构搭配,让不同栏目在同一期中互相支撑,从而构成该期的完整鲜明的栏目风格。

随着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来了编辑手段的现代化。过去的编辑都是以手工操作为主,以纸笔作为工作媒介。而今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的出现,传统的编辑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一是在编辑流程中,可以通过网络搜索作者信息、学术动态及相关信息等,建立动态选题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策划选题;通过E-mail等网络通讯手段与作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在编辑部建立内部局域网,便于编辑人员共享有关信息。二是利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设计封面和内页,为版式技术创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三是技术手段的创新,使编辑工作由纸上编辑到屏幕编辑,从文本检索到磁盘检索、网络检索,从书信联系到网络联系,改变了传统的编辑工作方法。这种高度的自动化手段,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编辑可以从以前大量的事务性劳动中解放出来,用更多的时间组稿、审稿、编校,这对提高期刊的质量大有裨益。

四、结语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期刊编辑肩负着将社会文化和人类精神生产成果选择加工出版,进行社会传播的责任,起着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事业发展的作用,应该自觉承担起创新的任务,在编辑创新中体现出文化的核心价值,以此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整体发展。

作者:周权 单位:淮委治淮宣传中心

知识经济论文:企业核心价值的知识经济论文

一、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核心价值的演化途径

就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核心价值的演化途径而言,知识作为核心竞争的源泉,通过对知识管理系统相关要素的管理不但有助于促进企业竞争核心的提升,还有助于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基本内涵的扩展,因此,正如知识价值链体系的结点功能所需要的与企业核心价值力及相关属性所想吻合的对应关系,企业核心价值在演化的过程中,其高价值性、知识的难被模仿性,以及在知识共享模式下对延展性的支持等,与知识集成支持体系一起按照知识的隐性发展规律将逐步转化和演变成为企业的核心加智力。而其演变的途径也主要突出在将知识经济背景下与契合核心价值力相关的各个要素、子系统结构以及系统边界差异等要素向演化动力和演化动力的组分、结构方向演变,进而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所需的知识价值链管理平台。由于工业经济背景下传统型核心价值竞争力的模型在改革的过程中具有极大的差异,因此在知识驱动、知识价值链演化、企业新核心竞争力模型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实力及资源不断拓展的前提下,企业的主体生产资料和竞争环境等均需以知识经济时代的特殊性为前提不断的进行演变和拓展。当然,完整意义角度的核心价值力转化和演变需要从概念模型角度在传统核心竞争力模型范围进行剥离,基于知识驱动的理念,在进行模型演化和趋向解析时必须要考虑到知识价值的背景依赖感和其深入知识核心竞争力之后所出现的动力组分及相互间的制约关系。

二、提升企业核心价值的策略分析

(一)知识管理战略模式的合理构建在知识管理战略模式确定合理有效的构建之前,企业必须就自身核心价值改革需要进行重新定位。首先要明确企业目前所提供的服务和产品是否已经定位成定制化,是否可以走标准化战略模式。如果使用标准化模式的企业其服务和产品基本不会出现太大的转变,因此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以提升核心价值为主导的前提下,可以使用编码化的战略模式。而使用定制产品作为日常服务和产品供应策略的企业由于其标准化的程度比较低,将工作的重点做放在对特定客户需要的满足方面,极大的需求差很容易影响到编码知识的应用,因此可以考虑使用个人化战略模式。如果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和产品较为成熟,一般会考虑编码化的战略模式,并因对编码产品服务的开发机应用,其员工对编码与工作的糅合会更为熟悉,而相对服务和产品的成熟度较低的企业,包含使用创新型服务和产品的企业,建议使用个人化战略模式,以确保员工可以在创新的过程中完成之时共享需要,并防止此类知识的被散失。

使用现行知识即依靠市场数据或者软件代码的企业其使用编码化的战略模式更为实际,而属于隐性知识的使用类型,此类企业对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更为关注,可以适当的采用个人化的战略发展模式。

(二)强化知识团队整体能力的开发由于企业知识管理战略的整体实施需要投入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并要求参与人员的广泛性,在实施的最初阶段必须让参与者能看到效果,以鼓舞士气。因此人气低落或者业务衰退的部门显然不能被列为试点。当前企业中进行知识管理战略尝试出现失败的原因在于,企业总试图对公司进行整体性的综合实力提升,但是到处撒网的结果就是没有明显的改善性,这也就导致了一些企业对知识管理战略认识不清。事实上知识管理战略并非是一个短期可以完善并看到效果的过程,其试点作为一个劝说型的工具,需要预先成功并将此成功作为现实案例向其他部门进行信息传递。因此,可以在知识管理战略之前,在争取到部门领导关注和重视的前提下,要求不同的部门人员以知识管理战略为发展方向,率先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加强。只有企业的员工可以明确自身知识构成和知识结构中所出现的问题,并结合自我反思和具体分析,才能将自身的专业知识架构有的放矢的进行完善。但是知识管理战略试点的选择则建议从少量人员的区域或者部门来进行尝试。

作者:郭蕾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知识经济论文:东西部知识经济论文

一、区域知识经济系统研究模型

(一)区域知识经济系统认知模型系统是由要素组成,要素之间的位置、比例、组合与作用关系构成结构。结构是指诸要素相互作用的在该系统范围内联系的内在形式,系统要素及其结构所构成的空间到达的范围就是系统边界。要素和结构反应的是系统内部状况,影响其运行的基础和作用的范围则构建了系统环境。系统“功能”指各要素在一定的环境中相互作用产生的效能总和。从系统论出发,区域知识经济也是一个系统。知识经济投入要素是该系统的最基本成分,不仅包括知识的载体劳动力的输入,也包含资本、技术和研发主体。任何系统都需要要素的投入,但是,各种要素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尽相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要素的地位会出现变化。1.区域知识经济系统的结构。区域知识经济系统结构是指知识经济系统内部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组织秩序及其时空关系的内在表现形式,结构反映系统内部关系。知识经济系统结构可以表现为要素配置、产业结构、市场结构等。由于结构不同,同样的要素投入会具有不同的效益,结构状况会影响到系统功能,从推动创新的角度而言,高级结构意味着知识经济功能强劲,低级结构意味着知识经济功能弱小。2.区域知识经济系统环境。区域环境是知识经济系统存在和演化的必要条件,包括知识经济系统运行的经济基础环境、消费市场环境、对外开放环境、制度环境。区域知识经济系统与环境存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关系,这些交换关系既影响区域知识经济要素的投入特征、又影响知识经济系统的结构特征,当然环境也可以直接影响到知识经济功能。3.区域知识经济系统功能。功能是指系统内部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作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能力和功效。区域知识经济系统功能包括内部的自组织功能和外部的适应性功能,知识经济自组织功能包含了自我发展功能与创新功能,外部的适应性功能包含了社会带动功能和自然环境保护功能即生态效益。对于区域经济知识系统,功能是核心,是知识系统内部固有能力的外部表现;要素、结构、环境都是影响功能的因子,知识经济功能的大小是要素、结构和环境的集中综合反映,知识经济系统的要素及其结构是它之所以具有对外界发生作用内在根据,而外部环境则影响和制约着知识经济系统功能的实现和发挥。

(二)区域知识经济系统测度模型基于系统论的观点,本文建立基于知识经济要素-结构-环境-功能的测度指标体系(见表1)。根据研究对象和测度指标体系,选取1999-2011年东西部23个地区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劳动统计年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采集数据;个别缺失数据,由中位数值推算得到。采用熵值法计算要素-结构-环境-功能各部分各个指标的权重(权重见表1)。按照熵值法标准化的要求,本文选择及时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X17)、国有控股工业占工业企业的数量(X19)、恩格尔系数(X29)、单位GDP能耗(X45)为负向指标,其余的指标为正向指标。根据权重值计算1999-2011年东西部的各省市区知识经济要素-结构-环境-功能各个部分以及综合得分,再运用泰尔系数评价东西部知识经济系统要素-结构-环境-功能的差异情况。

二、东西部知识经济系统发展差异趋势分析

(一)东西部知识经济投入要素差异趋于下降,资金差异较大从表2可以看出东西部地区知识经济投入要素的差异较小,而且趋于下降。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内差异,达到总差异的70%以上,而区间差异则相对较小,这也说明了要素的流动性与集聚的性质。东部地区内部的差异是区内差异的主要来源,达到了0.098,而西部地区内部差异为0.038,可能因为具有较高流动性的要素趋向于向发达的东部地区的几个发展较好的省份集聚。从二级指标的差异情况可以看出,差异由大到小依次是资金、技术、主体、劳动力,技术的差异值下降趋势明显,而劳动力的差异值的变化相对来说较平稳。表1熵值法权重的结果可以看出,权重由大到小以此为劳动力、资金、主体、技术。权重高的劳动力差异较小,而差异较大的资金权重较小,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东西部地区知识经济投入要素差异较小的原因。

(二)东西部知识经济发展结构差异趋于下降,要素配置、产业结构差异较大表3显示,知识经济发展结构的差异较大,整体趋势是逐渐减小的。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内差异,基本上达到总差异的90%,区间差异则相对减少。区内差异方面,东部地区的内部差异稍大于西部地区的内部差异。从二级指标差异结构看,差异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要素配置、产业结构、市场结构。要素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差异程度基本相当,虽然有下降的趋势,但相对与其他部分的差异来说仍较大,平均值基本上达到0.3。市场结构的差异相对来说较小,但是整体来看趋于上升。由表1熵值法的权重可以看出,三者的权重相对均衡都较高,因此总的来说要减少东西部知识经济发展结构的差异要更加注重减少要素配置、产业结构差异,同时要关注市场结构差异上升的问题。

(三)东西部地区发展环境差异趋于下降,经济基础、市场环境、对外开放差异较大表4显示,知识经济发展环境的差异较大,但整体趋势是减小的,区内差异约占总差异的70%,而东部内差异稍大于西部内差异。知识经济发展环境的二级指标中,经济基础环境、对外开放环境、消费市场环境的差异较大,平均值分别达到0.349、0.269、0.274,而且整体的趋势有所下降,这也印证了东西部地区长期以来的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程度的差异。二级指标中制度环境的差异值相对来说最小,平均值仅为0.138,不足其他三个二级指标的一半,但是其发展趋势在2006年以后有一个明显的上升趋势,即说明近几年东西部地区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科技费用的比例的差异是在扩大的。由表1熵值法权重可以看出,经济基础环境、对外开放环境权重较大,消费市场环境次之,制度环境最小。因此总的来看,要减小东西部地区知识经济发展环境差异,需要关注改善知识经济落后地区经济基础环境与对外开放环境,其次是消费市场环境。

(四)东西部知识经济发展功能差异趋于下降,自我发展、创新功能差异大表5显示,知识经济发展功能差异是趋于减少,区内差异是总差异的主要来源,东部内差异稍大于西部内差异,其中东部内差异是趋于减小的,而西部内差异相对来说较平稳。二级指标中,自我发展功能的差异较大,总体来说是上升的,近几年有稍微下降;社会带动功能的差异也较大,而且下降的趋势明显;创新功能的差异相对较小,整体趋势较平稳;生态效益的差异一直较小。由表1熵值法的权重结果显示,创新功能、自我发展的功能的权重较高,社会带动功能的权重较小。因此,要减小知识经济发展功能的差异,要注重落后地区知识经济的自我发展功能、社会带动功能的发挥。总体来看,知识经济系统各部分差异较大的为知识经济发展环境,最小的为知识经济投入要素,知识经济发展功能差异与结构差异则大致相当,且差异基本上是在逐渐减小的。差异主要来自于区内差异,且内部差异的来源主要是东部地区内部差异。知识经济投入要素差异小,而且东部地区的内部差异值远远高于西部地区的内部差异值,基本上达到2倍以上,而知识经济发展环境、结构、功能方面东部内部差异值与西部内部差异值基本相当,原因可能为知识经济投入要素相对于其他部分具有较高的流动性,造成东部内部差异远大于西部内部差异,而相对而言知识经济发展环境、结构可控性要小,且受到区域经济基础影响。

三、东西部知识经济发展功能差异的原因解析

(一)要素、结构、环境差异对功能差异的影响程度不同在得到东西部知识经济系统各部分的1999-2011年的差异的基础上,基于投入-产出的角度,考虑东西部知识经济投入要素差异(DYS/DYS0)、发展结构差异(DJG/DJG0)、发展环境差异(DHJ/DHJ0)对于知识经济发展功能差异(DGN/DGN0)的影响。DYS、DJG、DHJ、DGN一组分别代表要素-结构-环境-功能的总差异;DYS0、DJG0、DHJ0、DGN0一组分别代表区间差异。为了保持数据的优良特性及避免异方差,这里将数据取对数进行分析。在进行分析之前为了避免伪回归,首先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的结果显示各时间序列均为1阶单整。在此基础上考察是否指标是否具有协整关系,对总差异与区间差异分别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得出回归结果。分别对上述2个模型得到的残差进行平稳性检验判断其是否稳定,运用ADF检验结果显示,均拒绝原假设,即残差E不存在单位根,为平稳序列。即LOG(DYS)、LOG(DJG)、LOG(DHJ)、LOG(DGN)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LOG(DYS0)、LOG(DJG0)、LOG(DHJ0)、LOG(DGN0)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表6结果显示,知识经济发展结构总差异、知识经济发展环境总差异对于知识经济发展功能总差异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知识经济发展环境总差异影响较大,知识经济投入要素总差异与功能总差异负相关,且不显著。可以说明,功能总差异受到了要素投入之外的因素的影响,要改善功能缩小差距,就需要大力改善环境和调整结构。表7的区间差异的回归结果显示知识经济投入要素区间差异对功能区间差异影响较小,且仅在10%显著水平上显著;知识经济发展环境区间差异对功能区间差异的影响较大,正相关且显著;知识经济发展结构区间差异对功能区间差异的结果显示负相关。结构区间差异与功能区间差异的负相关,可能是功能调整与结构调整的不匹配,即结构优化、结构区间差异减小,东部地区功能的改善更多,造成东西部地区功能区间差异的增大。

(二)减少东西部知识经济发展功能差异措施分析从表6的结果可以看出,要改善知识经济发展功能的差异,主要从知识经济发展结构、环境两个方面考虑,尤其是知识经济发展环境,即可以通过大力改善环境、调整结构来减少知识经济发展功能的差异。由第三部分知识经济发展结构差异的分析可知,减少东西部知识经济发展结构的差异要更加注重减少要素配置、产业结构差异,同时要关注市场结构差异上升的问题。指标层面主要影响指标为反映要素配置的R&D经费/教育经费(%)、高技术产业就业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反映产业结构的高技术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反映市场结构的外商投资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占工业企业的比重(%),即总的来说知识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要减少功能差异首先可以通过增加研发投入、发展高技术产业、发展第三产业等措施,其次也要关注三资企业引进问题。由第三部分知识经济发展环境差异的分析可知,要改善东西部地区发展环境差异更需要关注改善经济基础环境与对外开放环境,其次是消费市场环境。指标层面的主要影响指标为反映经济基础环境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人均各项存款余额(元)、银行业金融机构人均各项贷款余额(元),反映对外开放环境的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百万美元)、境内目的地和货源地进出口商品总额(千美元),反映消费市场环境的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元)、城镇家庭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元)。总的来看,知识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首先要注意改善自身的金融环境、提高对外开放的能力,其次要关注提高居民收入、刺激消费等措施来改善知识经济发展环境,进而缩小与发达地区知识经济发展功能的差异。表7的结果可以看出,要减小东西部的功能差异,西部地区主要可以通过改善其环境,减少知识经济发展环境与东部的差距;增加投入要素,减少知识经济投入要素与东部的差距;注重结构优化与功能改善的匹配,即优化结构的同时注重发挥其对发展功能增强的带动作用。总的来看要减少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在知识经济发展功能方面的差异,主要的措施与减少总差异的措施是一致的,除此之外西部地区也要增加自己的投入要素,如高技术产业就业人数、研发经费等措施来减少要素差异。同时西部地区要注重结构差异与功能差异调整的匹配,即发挥结构优化对功能优化的带动作用,进而减小东西部间的功能差异。

四、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1.东西部知识经济的差异方面,知识经济系统各部分差异较大的为知识经济发展环境,最小的为知识经济投入要素,知识经济发展功能与结构差异则大致相当,且差异基本上是在逐渐减小的,区内差异是差异的主要来源。2.通过对东西部地区知识经济发展差异的分析发现,知识经济投入要素中差异较大的为资金;知识经济发展结构中差异较大的为要素配置与产业结构;知识经济发展环境中差异较大的为经济基础环境、对外开放环境与消费基础环境;知识经济发展功能中差异较大的为自我发展功能、社会带动功能。3.回归分析得出LOG(DYS)、LOG(DJG)、LOG(DHJ)、LOG(DGN)四者具有长期的协整关系,且发展结构总差异、发展环境总差异对于知识经济发展功能总差异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发展环境总差异的影响较大。而模型中知识经济投入要素总差异(LOG(DYS))对知识经济发展功能总差异的影响很小,且不显著。因此要改善知识经济发展功能的总差异则可以通过减少知识经济发展结构、发展环境的总差异来实现。LOG(DYS0)、LOG(DJG0)、LOG(DHJ0)、LOG(DGN0)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环境区间差异对功能区间差异的影响较大,要素区间差异对功能区间差异的影响较小,结构区间差异与功能区间差异的变化不匹配,即东西部地区结构优化,带来东部地区的功能发展远远高于西部地区的功能发展,进而造成结构差异改善,功能差异反而扩大。4.从总差异改善的角度来看,知识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可以通过增加研发投入、发展高技术产业与第三产业、引进三资企业等措施来改善自身的知识经济发展结构,进而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功能差异;可以通过改善自身的金融环境、提高对外开放的能力,提高居民收入、刺激消费等措施来改善知识经济发展环境,进而缩小与发达地区知识经济发展功能的差异。从东西部间的差异改善的角度来看,在关注总差异改善的措施的同时西部地区要增加投入要素如高技术产业就业人数、研发经费等减少东西部知识经济投入要素的差异;西部地区在改善结构与东部地区的差异的同时更要注重结构优化对功能发展的带动作用。

作者:张林王露单位:广西大学商学院

知识经济论文:中职会计教育知识经济论文

为了能够适应当前经济形势以及满足市场对财会人才的需求,必须对中职会计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那是中职会计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我国中职会计学专业能力培养的现状

中等职业教育应该定位为培养学生具备会计专业人员的基本能力。然而我国的中职会计教育基本处于封闭式的教学模式,那样容易脱离实际业务,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知识而忽视对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的现象十分普遍,那样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且使得中职院校的毕业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甚至有些学校课程设置方面也存在较大的问题,如忽视基础课程,导致学校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往往只会会计处理方法,而对相关交易活动的经济实质缺乏了解和专业判断。众所周知,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而且会计知识也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然而有些学校选用的教材比较陈旧、教学方式也不合理、很难适应当前经济条件下对会计人员知识技能的要求。虽然有很多学校也组建了实训室,但由于缺少专业指导教师、并且其设计的业务都是一些常规业务,与企业实际发生的业务存在差距,实习的效果不佳,同时毕业生的实习管理也比较松散,有的学生根本都没有去单位实习,但是通过各种途径也可以开出实习证明,实习质量根本没法保障,容易导致教学实践浮于形式,由于中职毕业学生得不到充分的实践,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严重脱离实际,甚至部分学生毕业时连基本的常识都不懂,动手能力、判断能力、沟通能力等均难以适应职业需要。

二、进一步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的举措

(一)引入会计案例教学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强调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和强化,导致学生学习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动手能力相对不足,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严重滞后,毕业后难以适应社会对财会人才的要求。因此,我们要不断改革目前中职会计教育教学模式,引入会计案例教学法,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目的是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应用能力,使得毕业生有一技之长,也能够使得学生长远发展。在整个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有利于增强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更能够使学生通过所讲授的会计案例来充分理解其相关会计理论知识,有利于锻炼学生收集资料,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培养学生一种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通过会计案例教学,使得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提高了自身的参与程度。

(二)改革现有的课程设置方式,提高实践教学课时比重

现有的中职会计教育课程设置主要是以理论教学为主,注重对学生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然而对会计实践教学不够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就比理论教学安排得要少,没有足够的时间作为保障,难以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其次,模拟实验室的利用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配套的设施和教材要进一步改进;,缺乏专业的指导教师,不利于解决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应该要进一步改革现有的课程设置模式,增加会计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与此同时,要更加科学合理得使用模拟实验室,提高其利用的效率;可以考虑把会计模拟实验纳入课程设置体系当中,不断完善其相关的教学资料(如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学计划等),使得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有参考的标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其职业行为能力也会逐渐提升。

(三)加强与企业、社会的交流和合作,拓展学生的视野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地发展。而我们大家都知道会计从本质上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是为经济管理服务的,因此会计也要跟经济发展步调保持一致。作为会计专业教育从业者,我们也应该时刻关注我国经济发展的动态以及企业经营业务发展变化的规律,那就要求我们要跟企业和社会多沟通与交流,只有深入到企业当中,去熟悉和了解企业经营业务变化趋势,才能更好地理解会计核算的本质要求以及会计处理的经济实质。

(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为了满足教学的要求,作为会计教育从业者应该不断去学习新的会计法规与政策,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那样才能满足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当然教师如果只有理论知识也不够,还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实践经验,所以财会教师还应到企业去学习,去进一步了解企业对财会人才的要求,了解企业经济业务变化,并收集资料编制具有地方经济特色的会计模拟习题,真正成为一名既有高深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有熟练的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这样我们才有条件能力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才能够提升我们学生的职业能力。

作者:莫海菁单位:莞理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