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图书馆管理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图书馆管理论文:新课改中学图书馆管理论文
一、中学图书馆管理出现的问题
1.图书馆的藏书量不足。
我国很多中学图书馆的藏书量不是很大,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获取的需求。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不同书籍的需求也不相同,并且图书馆的藏书种类有限,不能满足每个同学的需求。例如,一些学生对文化比较感兴趣,一些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感兴趣,但是图书馆内没有太多关于各地域文化的书籍,使学生获取知识面受到限制。
2.图书管理制度不完善。
对中学图书馆的管理相对比较困难,最为重要的是图书的分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从自己感兴趣的一类书籍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书籍,图书馆管理者没有及时对图书进行系统的分类,使学生不能在一定的时间内找到自己想要的书籍,大大减低了书籍的利用率,并且学生在阅读时有比较大的盲目性,管理者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分类和规划。
3.学生的读书时间受限。
中学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从时间的开放方面有很大的差异,中学图书馆在书籍阅读方面主要缺陷是没有对学生开放借书功能,学生只能借助课余时间在图书馆内阅读,并且图书馆的开放时间有限,极大地限制了学生阅读的时间和精力。与此同时,很多中学图书馆没有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图书馆的管理效率。
4.对图书馆的宣传不够。
图书馆想要得到学生的认可并增加阅读量,需要在校园内对书籍进行必要的宣传,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校园也有一定的宣传,但是宣传的力度不够,只停留在表面传达,这进一步说明了领导对图书馆不够重视,绝大部分图书馆在学校中只是一个摆设。与此同时,图书馆面向人群也比较有限,甚至很多学生对图书馆不了解,更没有利用图书馆学习的机会。
二、中学图书馆管理对策
1.加强图书馆分类和增加书籍管理。
图书馆的设立主要是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所以,学校要较大程度上降低学生对图书馆资源利用的难度,管理者首先应对所有书籍进行必要的分类,使学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找到自己想要的书籍,提高学生知识掌握的效率。还需要根据学生的要求增加图书馆中的书籍,并且根据时代的发展,定期对书籍进行更新,较大程度上保障学生能够得到近期的资源。
2.创新图书馆管理方法。
在新课改的指引下,图书馆需要对管理理念进行必要的创新,需要采用一些先进的管理方式来方便学生对书籍的阅读。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把图书馆进行分类,降减学生阅读时的流程,并且通过技术向学生介绍书籍的名字和位置的查找等信息,这不但能够降低学生找书籍的时间,而且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3.开展借阅指导工作。
中学学生面临着几年后的高考,学习压力比较大,课余时间很少,并且还需要从图书馆得到很多所学知识,学生在图书馆的阅读时间就比较少,由此图书馆可以设置书籍借阅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不但更新了传统管理方法,而且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4.加大对图书馆的宣传力度。
图书馆在管理过程中,想要增加书籍的阅读量,需要在校园内对图书馆进行的宣传,宣传内容可以是书籍的更新内容,还可以是书籍名称等,来提高学生书籍的利用率,所以,在此基础上应当加大图书馆宣传工作,让学生对图书馆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宣传方法有多种,比如,可以通过开展学生阅读比赛和以图书馆为中心的竞赛等,在各种活动中,提高学生对图书馆的了解,而且丰富课余生活。
三、结语
由上文可以看出,我国中小学图书馆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帮助,是校园中知识的主要阵地,因此,在此基础上需要对图书馆进行系统的管理,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获取知识的环境,使热爱学习的学生不但能够从图书馆中得到自己想要的知识,而且陶冶自己的情操。图书馆需要提高自身管理来发挥“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理念,为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发挥自身的价值。
作者:姜华 单位:江苏盐城文峰中学
图书馆管理论文:以人为本理念下图书馆管理论文
一、在尊重关心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读者的发展
高校的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读者服务”,在读者服务中,学生读者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对于图书馆的使用频率上都要远高于教师读者,当然这不代表以教师为主的教职员工读者处于次要地位。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教职员工开展教学与科研活动的重要平台与保障,在下一个问题中我们要重点论著,这里就不再赘述。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让学校与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天然的管理与被管理、主导与被主导的关系,这就使得高校图书馆在向学生读者提供“读者服务”时,自然不自然的将自己与学生读者放到了一个相对不平等的状态,高校大学生读者群体是一群人格相对独立,受社会多元价值取向影响而个性化十足的知识青年,他们对于尊重、关心、自由、平等等字眼的追求与关注更高更强烈。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及其工作人员,要转表传统的工作理念,切实树立读者及时,服务育人的全新工作理念。要切实站在学生读者的角度,尊重、重视学生读者的心理诉求与关切,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舒适、平等、开放,而又有人情味的阅读环境。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在管理与服务活动中以制度为准绳,确保服务质量;另一方面,要让学生读者成为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者与服务者,让学生在图书馆的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与提高。让更多学生走进图书馆,让学生爱上阅读,爱上图书馆,让图书馆成为专业学生拓展知识广度与深度的第二课堂,让素质教育的课堂延伸到图书馆,让大学生读者在阅读中感悟,让大学生读者在阅读中提升。使图书馆真正能给学生读者营造一个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发展创新思维,认识未知、探索未知,实现自我,超越自我,进而实现发展的重要育人平台。
二、在教职员工参与管理的过程中加强文献资源建设
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与建设是高校图书馆自身的事,也是高校每一位教职员工与学生的事,高校的每一个构成要素都要也都应该关注高校图书馆管理与建设工作。高校如若在这一问题上达成更多的共识,需要高校图书馆转变传统的条块分割、职能分工的认识误区,树立开放办馆,合作办馆的办馆理念。高校教职员工,是高校图书馆重要的读者群,也是高校图书馆管理与建设的重要主体。参与管理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具体内容与具体形态,高校在管理与建设中应积极主动的搭建教职员工参与管理的平台与机制,一方面,通过搭建教职员工参与管理的平台与机制,能够充分调动教职员工参与图书馆管理的热情与积极性,发挥教职员工群体的群体智慧、群策群力,确保图书馆的建设工作更有水平更有质量。尤其是文献资源建设这一块,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也是高校开展教学与科研活动的重要平台,而文献信息正是高校开展教学与科研活动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搭建教职员工参与管理的平台与机制,高校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就更有针对性、更科学,能够做到有的放矢,使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更好的围绕和服务高校整体工作展开;另一方面,通过搭建教职员工参与管理的平台与机制,能够及时地发现高校图书馆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的找到破解和改进问题的办法,提高管理水平与能力。
三、结语
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与管理是高校人才培养各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应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指引下,以服务育人、服务读者为己任,科学履行自身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更好地服务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全局。
作者:马骥华 单位:张家口学院
图书馆管理论文:数字信息时代图书馆管理论文
1数字信息化图书馆管理的特征
1.1实现计算机管理
数字信息时代下的图书馆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对数字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利用,并且这种模式下的管理实现了全部过程的计算机管理。计算机中的各项技术得以充分利用。
1.2具有新型的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
数字信息时代必然有很多数字信息处理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当然,在图书馆管理中同样应用了数字化的信息存储、处理技术,可以利用移动光盘、超媒体、超文本技术,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集中整合,还可以构建出分布式的文本信息库以及文本检索系统。
1.3具有方便的联网查询功能
数字信息时代下的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电子通信手段实现查询和检索,比如,可以应用互联网将图书馆和网络中的信息中心进行连接,从而可以为用户提供各个国家以及各个地区的信息数据库和查询功能。
1.4构建出以用户为主的服务模式
数字信息时代下的图书馆管理能够构建出一个用户体验中心,在网络上用户就可以查阅到喜欢的书籍或者是文献,用户不用为了一本书或者是资料到图书馆中去查阅,只要用户家中有网络,就会大大节省检索的时间;但是如果用户在检索文件过程中遇到了棘手的问题,互联网中的管理人员能够为其提供信息导航服务,帮助用户解决问题。图书馆在与用户进行互动和交流过程中,信息的共享效果得到了大大增强。
2数字信息时代下图书馆创新的重点
如见,图书馆发展正处在一个转型的阶段,在飞速发展下的数字信息时代下,图书馆要努力适应时代变化,做好与计算机技术以及数字多媒体技术的紧密结合,在此基础上实现管理的创新。
2.1构建信息导航系统
图书馆构建出的以文件搜寻为目标的网络信息导航服务系统,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通过各种搜索引擎从网络上获取需要的网站以及网站信息,在获取完网站信息以后,工作人员再按照图书的种类进行筛选,可利用导航系统为读者提供需要的信息资源。
2.2构建创新服务体系
可以通过开展信息推送服务,帮助读者更好的利用信息资源。因为图书馆会在特定的时期推出电子信息资源专辑,而专辑的选择是建立在社会热点话题基础上的,比较重视题目选取的范围及资源。图书馆还要在数字信息基础上实施数字化的参考咨询服务。在传统参考咨询基础上应用数字信息技术,以更好满足用户需求。
3数字信息时代图书馆管理创新手段
3.1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任何一项事物的创新都离不开人的创新,图书馆管理也同样如此,要想使图书馆管理顺应时展的步伐,并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就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个人素养。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建设要将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培养列入重点,并引进竞争机制和制度任用的管理人员,从而改变人力流失这一现状。更能体现出公平、公正。还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在人员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多多开展一些集体活动,比如,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让管理人员能够增强合作意识,共同为构建信息化的图书馆管理而努力。
3.2构建出特色数据库,做好用户培训
如今,社会已经步入到网络信息化时代,各项生产以及建设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图书馆作为一项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对于提高公众个人文化素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在新时代下,图书馆一定要体现出时代以及社会需求,使自身价值得以充分发挥。为此,图书馆可以依靠网络平台构建出具有特色的数据库,数据库中能够实现文献的检索以及在线阅读,将所有图书资源都整合在一起,较大限度的满足用户需求,在信息资源获取、利用以及信息资源管理方面都有深刻影响。
3.3充分发挥图书馆资源优势
数字信息时代下的图书馆区别于传统图书馆最为明显的标准就是其能够实现信息的共建和共享,可以应用多种手段做好图书馆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将有利的条件逐渐融入到图书馆中,将人员、技术、方法进行整合,实现的图书馆管理。
4结语
本文主要对数字信息时代下图书馆管理特征以及创新方法进行了分析,可见,数字信息时代下的图书馆具有诸多特征,真实反映出了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在我国文化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从而表现了图书馆只有认清时展趋势,借助信息数字技术实现管理上的创新,才能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获得优势。
作者:王珉 单位:燕山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管理论文:以读者为本理念下图书馆管理论文
一、以读者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内涵
以读者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理念的精神主要指的是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要加强与读者之间的沟通,及时的了解读者的需求与不满,从而不断的进行工作改进,已能够更好的适应读者的需求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
二、目前图书馆管理流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受到管理条件及外在环境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很多图书馆管理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不利于图书馆自身的发展,而且还会对读者产生一定的影响,总的来说这些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图书馆管理条例人性化意识淡薄,管理缺乏人文艺术。
通过实际调查发现,现在很多的图书馆在人性化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如没有制定完善的服务标准,这样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就不能够进行有效的约束,还有一些图书馆的处罚条例太过于苛刻,超出了结束期限的读者会受到比较严重的处罚,甚至是将名单进行公布,这就使读者产生很大的怨言,也损害了图书馆的形象。人性化的管理条例是保障图书馆正常运行的重要制度措施。
(二)图书馆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水平不足。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的经营理念的影响,很多的图书馆的现行管理理念还是比较的落后的,管理的手段与方法不能够与时俱进,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图书馆管理水平的提升,例如现在的很多的图书馆还是以图书馆为中心开展工作,没能够认识到读者的重要作用,缺乏与读者之间的有效互动交流,长此以往这就会使图书馆的管理背离读者的需求,引起广大读者的不满。
(三)图书馆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比较的低,智能化发展不健全。
在实际的调查中发现,很多的图书馆在管理的过程中都过度的重视硬件方面的建设,忽视了对软件的改进,致使现在的图书馆在信息管理水平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影响到了图书馆的整体管理效率,同时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图书馆的管理效率,造成网上借阅服务难以开展,管理工作麻烦增多。
三、以读者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流程优化的建议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感官的享受更加的重视,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必须要摒弃传统的管理理念,树立以读者为本的新型管理理念,积极的优化图书馆的管理流程,从而有效的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度。
(一)制定人性化的图书馆管理条例。
人性化的管理条例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准备,一是要制定严格的内部条例,使管理人员照章办事,减少服务散漫现象的发生;二是制定人性化的处罚条例,不能一味的惩罚犯了错误的管理者和读者,也不能忽视他们的错误,而是要结合他们的利益与图书馆的利益饿基础上制定人性化的处罚条例。
(二)树立现代化的图书馆管理理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馆的管理理念也必须要进行充分的完善,图书馆要经常的与读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与意愿,从而在实际的工作中进行改进,不断的降低读者对图书馆的不满情绪,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度。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
现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图书馆必须要进一步的加强对各种信息软件的应用管理,根据读者的需求完善图书信息库,完善读者信息,从而更好的为读者提供更优的服务,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效率,让广大的读者都对图书馆的服务满意。
(四)提高服务质量。
高质量、高品质的服务是提高读者满意度的基础,图书馆必须要在这方面加强管理,定期的对管理者进行业务培训,是每一个管理者都树立起“读者之上”的服务理念,端正他们的服务态度,耐心的为广大的读者解答问题,较大限度的满足读者的要求,从而真正的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四、结语
以读者为本的管理模式市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以读者为先,才能真正的降低读者的不满情绪,提高读者的满意度,改进图书馆的工作水平,为广大的读者提供一个舒适、安逸的阅读环境,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水平。
作者:张静 单位: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图书馆
图书馆管理论文:网络时代大学图书馆管理论文
1大学图书馆的特征
1.1精神文明代表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变革中,任何一个时期或地区的文化发展程度的代表都是当时所在地的较高学府.而这种学府的图书馆则是学府中精神文化的集大成之所.这里聚集着人类各个领域中的精神探索的精髓.无论是自然科学方面,还是人文科学领域,还是经济社会等具体学科,每一方面的研究成果都会在这里被展示,被保存,被后人传承并发展.
1.2学术领域服务针对性强
大学图书馆的建设初衷就是为了给大学开发本院校本学科的学术进展而提供信息平台.这也是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图书馆的主要作用之一.学术提高和学科专业化一直以来都是大学所最重视的工作.因为大学的主要学科的发展程度将会决定国家或地区,在这个学术领域里的教学质量,甚至决定了国家或地区在某一行业中的科技含量所能达到的较大值.所以,在图书馆的管理中.必须按照学术开展的角度来管理文献信息.从而使信息的存储、搜索、调取、返回都信息化.组织图书馆数据信息的工作中,必须根据有利于学术发展的原则对相关科技资源信息做出整理.研究设立专业数据库.把同本院校主力学科有关的重点文献作为重点,来创立图书馆信息库.要首要安排同学院学术领域经验丰富的科学方面的有关资料.通过这样的做法,提高学术研究水平,让大学图书馆达到设立其的根本目的.
1.3传播职能
大学图书馆作为高校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天职就是教书育人.所以大学图书馆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它具备传播知识的功能.为了充分实现这个职能,大学图书馆在建设和管理当中,就要考虑怎样才能同传播知识,传授科学这个本职目的结合的更好.就应该考虑怎样才能有利于学校主力专业的学科发展.只有把大学的图书馆在辅助传播知识的作用发挥充分,才能更好的为大学的教育工作服务.
1.4资源平台特征
人类社会在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中的探索学习获得了越来越广阔的成果.人类的精神文化层面的知识越来越丰富.人生短暂白驹过隙,的学习人类知识在目前看来对大多数人而已已经变成了奢望.只能是术业有专攻,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自己学习的知识领域.所以,让来访者可以便捷的找到适合自己意愿的学科知识,在浩如烟海的知识信息库中寻找自己想要的材料,这就是大学图书馆的必须能够解决的问题.
1.5数字化趋势
网络时代已经来临.由于网络时代的传媒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的寻找和信息的深度于广度都有了巨大的提高.大学图书馆作为信息采集平台的作用受到了网络资源的冲击.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同时,也迎来了凤凰涅槃的机遇.许多文化学术资源脱离了纸质媒介的束缚.大学图书馆传播知识的途径也更加趋向数字化.以数字化信息的存储和调用作为主要途径了.这让文献信息的传播更加的具有共享性.
2网络传媒时代大学图书馆的变化
网络传媒社会背景中,网络数据传输与共享变成了知识科技信息的存储交流的方式.大学的图书馆也是如此.图书馆的知识资源主要由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共享.所以,在当今的网络信息爆炸的年代,如果想发挥和展示图书馆的作用.就一定要大力推进图书馆资源数据化、现代化、信息化.建设符合网络时代背景的大学图书馆.
2.1采集知识资源数据化
在网络传媒社会环境中,大学图书馆越来越倾向使用多媒体方式和信息资源共享方式来管理文献资料.这样做就使非常多的资料保留在占地不多的空间,比如数据平台之中.这就建立了拥有很多资源可供服务的数据图书馆.这大大提高了文献的检索速度.让来访者可以有效提高查阅文献的效率.而且,这样做还可以对门类数据资源进行集中归类.大大改善了图书馆数据资料的提供水平.
2.2数据存储介质种类增加
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门类知识信息空前膨胀.以往的书本等传播媒介已经适应不了日新月异的海量增加的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和计算机等数据化存储介质的应用技术的提高为这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现实条件.存储介质从软盘、优盘、光盘、硬盘不断进化.现在更进一步出现了云存储.这让电子出版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也提高了知识信息的存储效率和程度.
2.3信息平台提供交流多元化
以往的大学的图书馆的工作就是非常机械的把文献资料进行出借和归还.附带给予一个阅读的空间.这样的操作模式显得呆板、而且查阅资料的时候显然是非常迟缓、浪费时间的.这样的运行方式很不容易让图书馆体现其真正价值.由于现在对于文件信息传输的需求越来越大.图书馆就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利用数据库和信息检索模式,提供给用户可以交流资源的平台.并且可以通过电邮、云存储、云下载等新方式进行交流.这样才能够体现图书馆数据信息资源的优势,提高服务的效率.
3网络信息化背景下大学图书馆的运行创新
大学的图书馆的重要意义无需赘述.它即代表了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精神文化领域建设的成就,也反映了国家地区对于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更能够反映出一国一地的科学技术进步程度.做好网络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图书馆的运行创新工作对于国家加快推进大学教学质量和国家科研项目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为了使大学图书馆可以在建设中适应网络时代的节奏,我认为应该可以考虑从多个角度对运行做出调整改进.
3.1换对来访者提供资源的方式
大学图书馆能否面对市场环境下网络信息的挑战,关键在于图书馆的思想意识能否及时转变.如果想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做出服务理念的升级.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图书馆来访者往往可以随意的检索他们需要的信息.如果大学图书馆的员工还仍然认为资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自己是有决定权的,那显然是过时落伍的思维模式.图书馆的员工要把服务意识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才可以应对市场的挑战和网络的冲击.
3.2不断创新服务手段
在图书馆服务工作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拓创新,实现服务的个性化、专业化.在图书馆工作实践中,可以采取下列措施:首先,可以在图书馆网站主页提供馆藏书目检索、个人借还书信息查询、各种数据库检索方法介绍、设置读者留言板等.其次,可以开通数字图书馆远程访问系统,使读者在校园网以外能够利用远程服务有效使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进一步拓展图书馆的服务空间.
作者:陈晓曦 单位:福州大学至诚学院
图书馆管理论文:云计算背景下图书馆管理论文
一、云计算技术的概念及技术运用的主要特点
(一)数据的体量巨大,存储体积大。
现在运用的云计算技术它的存储设备已经由原来的TB级别的技术上升到了PB级别的技术,这种技术的主要特点就是存储的空间体积更加的大,云计算技术通过存储设备级别的提升,也大大的提高了其自身可存储的数据的体量。
(二)数据的种类繁多。
一般应用云计算技术的领域都是涉及到这个领域的各个不同方面的数据,对于这种数据若是通过传统的方式进行整合处理,其工作量巨大,且分析的有效性有待考量,而通过云计算技术就可以实现对同一领域的不同数据的有效整合,分析出切实有效的数据。
(三)数据的处理速度快。
云计算技术将各个方面的数据进行搜集,通过后台操作,可以实现一秒处理这样的高效率运行,极大的提高的数据的处理速度,实现了现代管理的效率化运行。
二、目前图书馆管理在云计算背景下面临的挑战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在现代化图书馆管理模式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云计算技术的特点有效的解决了传统人工管理存在的工作量大、数据计算难度大等突出的问题,大大的提高了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效率,但是由于技术能力、设备水平及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影响,云计算在现代化的图书馆管理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其面临的挑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使图书馆管理面临着大量的人才缺口。
云计算技术是一种高端的数字化技术,对其的操作需要具有一定水平的技术人员,但是目前大多数的图书馆管理人员一般都是市场雇佣员工,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都不太高,对于现代化的数字技术存在着一定的盲区,不能够有效的操作现代技术设备,使云计算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面临很大的阻碍。
(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使图书馆管理面临着巨大的硬件、软件建设资本投入。
云计算是现代计算技术的又一次腾飞,其具有着存储数据大、处理速度快等优势,目前现在图书馆中应用的计算机等一系列的硬件软件的功能都不能适应云计算的要求,为了有效的扩大云计算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就必须要对现代的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引进适宜的、先进的现代化的云计算处理设备。
(三)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使图书馆管理面临着一定的安全问题的挑战。
目前大多数的图书馆应用的还是传统的计算机处理管理模式,对于数据的安全性和性没有形成一定的保护措施,这使大多数的图书馆经常会发生一些数据遗失或被盗等问题,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投入应用,图书馆管理的安全性就会有一个质的提高,各项数据统一管理、集中处理,大大的降低了数据流失的可能性。
三、完善图书馆管理过程中的云计算技术支持措施
为了有效的提高图书馆管理技术的水平,我们目前大多数的图书馆管理者都在逐步的加强云计算技术在管理过程中的应用范围,总的来说云计算技术对于完善图书馆管理水平的支持主要是包括基础服务层、数据分析层和终端层这三个技术平台,为了能够使云计算技术更好的适应现代化图书馆管理的要求,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的发展来加强技术的支持:
(一)基础服务层。
这是数据的分析层和终端的层的基础设施,它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现有的云计算技术,对涉及的不同的类型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同时对异构的数据进行存储,从而保障数据的安全、稳定。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我们首先就应该加强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大大的扩大数据的数量,把一些图书馆中的信息转换成电子数据信息,从而上传到存储设备中,加大基础服务层的信息量。
(二)数据分析层。
这一层面的技术主要是结合着服务层面存储的数据和图书馆管理的实际需求,利用数据分析功能和数据的挖掘技术,对所存储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从而产生切实有效的决策或者是判断数据,实现数字化的图书馆管理水平。这一层面技术的保障工作就是我们必须要不断地对图书馆管理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查更新,从而使数据分析的依据更加的切实有效。
(三)终端层。
终端层主要是将数据分析层传输回的数据分析结果到云终端之上,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提供不同的分析结果从而使服务对象能够更加容易的使用和理解,的找到与需求相对应的功能入口。
四、结语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云计算技术在现代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大的提高了现代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节省了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出,是现代数字化图书馆发展的重要部分。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还要加大云计算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的加大资金投入,提高设备水平。
作者:张静 单位: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图书馆
图书馆管理论文:移动信息高校图书馆管理论文
1国内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模式
1.1SMS移动信息服务模式
所谓SMS移动服务模式,可以简称为短信服务模式,主要是基于手机传统的短信功能,来实现向读者提供图书馆信息服务,所实现的信息服务功能主要是移动查询图书信息、图书预约、图书续借及图书催还等。由于该种服务模式比较容易在图书馆原有管理服务平台上实现,因此是国内高校应用最多的移动信息服务模式。
1.2WAP移动信息服务模式
2006年6月,我国高校图书馆及时家手机图书馆在湖南理工学院开通,其主要是基于手机的WAP服务,高校图书馆通过建立单独的WAP服务站,利用手机的WAP功能向师生提供移动信息服务。WAP移动信息服务模式可以实现以下图书馆功能,如图书的查询、预约和续借、馆藏图书排行、新书查询、可以收藏检索图书的“我的图书馆”、图书到期提醒、催还图书等功能。该种服务模式基本实现了高校图书馆图书管理的在线操作。
1.3电子图书借阅服务模式
所谓电子图书借阅服务模式,主要是指高校图书馆在现有信息化水平条件下,借助于市场上流行的电子阅读软件、设备,向学生提供“电子图书借阅服务”。但前提条件是,需要高校图书馆事先将纸质图书转换或者制成数字、电子格式,并预先存入到数字图书馆数据库中。高校师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数据库中查找、借阅所需图书。同高校图书馆的纸质书外借相似,电子书借阅也是有一定期限的,目的就是要学生抓紧时间阅读、学习,而不是“只借不看”。
1.4移动参考咨询服务模式
移动参考咨询服务模式是一种较新的服务模式,其主要基于现代化的社交媒体、电子设备实现。完成图书借阅的图书管理员和师生双方是基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通过微博、微信、QQ、Twitter、Facebook等即时通讯社交网络软件进行交流与服务的。
2基于移动信息服务的高校图书管理措施与建议
2.1提升资源质量,积极拓展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
从以上我国高校图书馆所采用的移动信息服务模式就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图书馆所提供的移动服务内容、形式还较为单一,多数高校的移动信息服务只是单向的给予师生短信提醒、信息公告,或者在线获得馆藏信息、进行目录搜索等服务,还不能满足师生的深层次需要。要想满足师生的深层次需要,除了要打通技术上的瓶颈外,最重要的是还需提升图书资源质量。不论何时,好的资源质量都是好的服务的基础。另外,有必要积极拓展高校图书馆的移动信息服务内容,采用多种形式向师生提供信息服务,如增加数据库交互检索功能、语音导引服务功能、音频讲座服务内容及移动阅读服务内容等。时机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向师生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方向发展。
2.2注重多方合作,联合向师生提供移动信息服务
就高校图书馆向师生提供移动信息服务而言,短期内高校图书馆还能够满足师生的需求,但是随着高校图书馆的向社会开放,读书类型、需求也变得多种多样,这时仅凭高校图书馆一家满足社会所有读者的需求就十分因难了。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所购买的网络期刊、数据库等基本还没有推出移动版,还不能支持馆藏图书的在线、移动阅读,归其原因在于缺乏技术支持。因此,高校图书馆有必要考虑与数据库出版商、期刊出版机构、相关信息技术公司等进行联合合作,共同开发与推广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相信依托高校图书馆这一巨大、海量的信息资源库,高校图书馆、数据库出版商、期刊出版机构及相应信息技术公司等,在移动信息服务这一新兴领域必将大有作为。
2.3关注现代技术发展,强化高校移动图书馆建设
高校图书馆在移动信息服务上已经进行了大胆探索,但是离建成真正的数字化移动图书馆还相差很远,有必要积极借助于现代技术发展,强化高校移动图书馆建设。提高高校图书馆对各类移动终端设备的支持水平,提高对各种智能终端操作系统、软件的兼容性,保障移动终端与高校图书馆系统的连通性、稳定性。在高校移动图书馆建设过程中,注意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加工,大胆进行WLAN覆盖和移动网络覆盖的基础上,建立符合移动信息服务标准的数据库,向师生及社会需求人员提供、的导航及信息服务。总之,要加强图书馆数字资源在智能移动平台上的整合,打造统一的高校图书检索平台和移动信息服务体系,将高校图书馆真正建成一个“会移动”的图书馆,向师生及社会需求人员提供更好的移动信息服务。
作者:刘明星 单位: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图书馆管理论文:潜规则图书馆管理论文
一、图书馆管理工作中潜规则的特征
(一)目标制定中的虚假形式。
在对图书馆干部考核的过程中,只重视对工作业绩的考核,而且由于图书馆任职期限的限制,大部分图书馆馆长在制定图书馆发展任务时,形成了一种跟风或是攀比的决策思维。图书馆在评比实力时主要的标准不是服务质量和水平,而是图书馆的藏书量以及文献拥有量的多少。部分图书馆忽略了对基本的资源建设以及读者普物水平和质量上的建设,而去过分的追求一些虚假名声,从而脱离了实际的需要。在对图书馆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一味追寻建设世界上的图书馆,忽略对图书馆本身的实际需要以及建设能力的考虑,同时,在建设的过程中对图书馆发展规律没有进行充分考虑,而是以上级领导的政绩作为取向。
(二)政策执行中缺乏有效管理。
部分图书馆馆长对政治制度在表面上是十分推崇的,甚至还在不断的补充和完善,但是在维护、执行相关的规章制度时,往往没有按照制定的标准进行。图书馆相关领导干部在对制度的践行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制度的制定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项表面工程,对制度中有利于自己发展方面就大力的宣传、执行,而对于不利于自身权利行使的部分,就故意对其忽略或是矫正变通。
(三)管理方式上存在缺陷。
在图书馆行政文化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存在这样的现象:图书馆工作人员常常会将新上任的领导与前任领导进行比较,对其工作水平和能力的评价主要依据能否提出图书馆新型发展战略。新上任的领导往往为了树立政绩,做好带头作用,会不顾实际需要制定出一些不切实际或是不能落实的管理方式或是管理政策。
二、图书馆管理中潜规则存在的不利影响
(一)破坏图书馆管理制度。
在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行为选择上,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对其具有一定约束力以及正确的行为导向能力,同时对图书馆管理人员在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等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式制度代表公平性、公正性、有效性以及科学性,它的制定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图书馆全体人员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能够正常维护图书馆的管理秩序,而潜规则的存在则打破了这种秩序。潜规则的存在和被利用往往是因为各种复杂的人情关系,它代表的是一小部分人利益。图书馆管理人员在进行图书馆管理过程中,往往自身拥有一部分的权利,这些权利本来应该服务于全体的员工,但是却被用来构建部分人情网络。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一些有能力的干部不予以重视,不仅影响图书馆内部人员之间的和谐,同时,还会给公权力的正常运行带来危害。图书馆管理中还存在着利益团体,有着相同利益的员工或是领导层组成自己的利益圈,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规章制度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公开、沟通以及信任。领导阶级在管理中,常常按照自身的意愿进行管理,刻意或是不自觉忽略制度的重要性。如果管理人员按照自身的想法对图书馆进行管理,不仅会破坏图书馆的制度和目标,同时还不利于图书馆内部人员的和谐发展,从而引发职工之间不正当的竞争关系。
(二)造成制度意识的缺失。
潜规则是对制度规则体系的一种反向操作,不仅削减了正式制度的执行力度,同时也降低了正式制度的影响力。潜规则通常会对正式的规章制度进行曲解或是变通,致使正式的规章制度或是政策难以进行实施。潜规则的盛行加重了正式制度的推行和落实,当图书馆出台一项新的政策措施时,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在及时时间想的并不是如何实施,而是想着如何绕过去为自己谋福利。潜规则在削弱正式制度的同时,还造成多规则治理混乱管理的局面。下层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会对管理层的心思进行揣摩,不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管理。还会造成图书馆工作人员对正式规章制度的不重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出现违章的现象。潜规则的发展会使制定的规章制度与实际规则之间形成较大区别,如果不加以解决,不仅会造成正式规则体系成为一个空架子,而且还会从根本上削减正式制度的执行力度,从而使图书馆管理人员管理意识淡薄。
(三)影响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的关系。
图书馆工作人员对潜规则的熟视无睹,并不是代表工作人员对其的认同,而是因为无法对这种现象进行改变。图书馆中存在潜规则,本身就是对图书馆工作人员利益的一种威胁。潜规则的存在,容易导致员工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致使工作人员很难将自己的前途与图书馆联系起来,同时还会对图书馆以后的发展方向不予以关注。图书馆中潜规则的弊端必定会渗透在图书馆的建设以及管理中。潜规则的存在不仅会造成图书馆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水平直线下降,还会导致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业务和行政权力发生变化。
三、图书馆管理中潜规则治理对策
(一)制定和完善人才选用制度。
图书馆本身就是一个文化学术研究与交流机构,而不是行政机构,因此,在对图书馆潜规则进行治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将其内部的组织结构以及人事制度进行转变,同时还要确保图书馆拥有独立的人事权。图书馆进行人事改革前提就是要让图书馆拥有自主的办馆权,从而保障图书馆能够按其发展规律进行建造。因此,首先需要建立和完善图书馆管理人员的选拔制度,将选拔过程公开,做到公平、公正。同时在选拔的过程中,可以组织一个选拔小组,主要由专业、高素质图书馆工作人员以及重要的管理人士等,并要求每一个参加图书馆馆长选拔人员针对图书馆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拟定一个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这些要求,为图书馆选出一个热爱图书馆事业以及高素质、高专业精神且具有服务意识的人才。提高图书馆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性以及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创造性,这两个方面是图书馆进行人事改革中最基本的目的。在制定合理的管理规范之前,应该要满足以下四点要求:1、在人事管理观念上,运用科学有效的人事管理理念,改变现有的、不利于发展的人事管理模式;2、按照相应的需求进行岗位设置,同时还需要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选拔上做好严格选用工作。在招聘时,除了要对专业知识和技术的把关,同时还要对其进行多方位的考察,主要的考察方向有职业态度、服务意识、管理能力等方面;3、在绩效考核上,建立公正的绩效考核制度实现对图书馆的民主化管理以及推进满意型服务;4、在分配激励方面,要坚持一定的原则,分配机制以及奖惩体系的建立需要与能力、绩效相适应,实现薪酬制度的合理化。除此之外,从基础工作人员开始,改善图书馆人员的人际关系,并且对新加入的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合理、有效的安置,通过在实际的工作中能够对原有的工作人员产生一定民主意识的影响。同时,还要优化图书馆的管理环境,对其中一些过分拥有权力欲且有不良情绪的馆员及时进行处理。
(二)完善高层管理人员职业态度。
图书馆存在管理潜规则现象主要是由中高层管理人员引起的,因此,相应的解决方法也需要从这方面进行,主要有三个方面:1、国家需要建立相关的组织培训机构,主要针对高层领导人的职业伦理道德教育进行定期的培训,同时,还要求图书馆高层管理人员定期或是不定期的参加实际管理工作,对其考核制度可以通过图书馆工作人员以及读者主要针对其服务态度、服务技能以及职业热情等方面进行多方位评价,让高层管理人员的工作受到民意监督;2、建立和完善管理责任制度,针对不同部门、不同职责进行相应的管理,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各个部门不能够互相干涉,但可以进行互相监督和评价;3、加大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主要针对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是不良的管理行为,推动图书馆管理工作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完善行政监督体系。
现行体制下,图书馆馆长的权利是受相关部门上级领导限制的,因而很难进行民主管理。要改变图书馆现有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实现民主化、人本化改革,尤其是要加强民主意识以及强化服务意识,保障图书馆在进行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能够实现自由、民主。因此,为了实现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主体地位,也要将图书馆的组织结构进行改革,把重构学术组织作为改革的主要内容,使图书馆工作人员享有参加决策和管理的基本权利,同时还可以成立相应的行使权力组织,主要承担图书馆的学术评价会议、工作监督、制定发展规划、职务聘任等方面的职责。建立民主监督制度,将管理人员的权利处于工作人员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加强对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同时还可以赋予其相应的决策权和否决权。除此之外,还要将校务制度公开,建立图书馆工作人员参与图书馆管理制度。在这些制度的完善下,图书馆功能发生转变,不仅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而且还能将图书馆利益进行较大限度的优化。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分析了图书馆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潜规则现象,并针对存在的现象对其原因、特征、不良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管理对策进行分析。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现行的图书馆存在的潜规则问题,并不是某个人或是某一个单独图书馆的问题,而是现行制度和体制的问题。笔者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到该课题研究中,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正建议,为提高我国图书馆管理工作做出重要的贡献。
作者:李肖瑞 单位: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
图书馆管理论文:高校以人为本图书馆管理论文
一、以人为本与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关系
(一)以人为本是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灵魂
在现代高等教育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对象以及主体都是人,因此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灵魂是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图书馆的所有工作都要紧紧围绕满足学生的需求为根本,首先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思维要实现转变,图书管理人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时刻将读者的需求放在首位,以满足读者的需求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其次图书馆管理手段要实现现代信息技术自动化。图书馆管理要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平台,实现图书自动系统化工作模式,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服务,比如高校构建的数字化图书管理系统实现了学生自动浏览图书信息资源,进而进一步提高了高校图书信息资源的使用价值。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是以人为本理念的现实写照
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教育体制不断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以人为本理念是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实现以人为本是图书馆内部管理的现实需要。随着社会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影响,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因为种种原因出现了不利于图书馆健康发展的现象,因此为发挥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就必须要深入到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内容,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进而将图书馆的发展目标与员工的自我价值相结合,实现图书馆管理事业的健康发展;其次实现以人为本是信息社会服务的需要。高校图书馆存在的意义在于为学生提供满足的信息资源与服务,而为学生提供服务的基本就是要重视学生的地位,因此坚持以人为本是满足信息社会服务的要求。
二、高校图书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理念落后,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随着人们对以人为本理念认识的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中侧重了对学生的服务,但是其主要体现在物质层面上,而忽视了对学生以及员工的精神需求:首先高校将精力放在图书馆硬件设施的提升上,而忽视了对员工的技能培训。随着数字化图书资源的不断发展,各大高校都加大了对信息产品的建设力度,高校图书馆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但是高校图书馆员工的技能却没有相应的提高;其次重收藏管理,忽视主动服务。高校图书馆在管理过程中害怕图书馆的文献被读者损坏,因此他们不愿意将稀缺的文献提供给读者,最终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缺乏人性化
在现代教育体制改革中,要侧重人性化管理改革,尤其是在高校图书馆管理过程中更要体现人性化管理,但是现实却与此相反,很多高校图书馆管理缺乏人性化:一是服务手段比较单一。高校图书馆虽然兴建了大量的网络化应用平台,但是其在实际中的应用率却普遍不高,这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有很大的关系;二是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单一。目前高校在构建图书馆方面存在很大的同质化现象,尤其是高校购买的数字资源存在很大的重复性,并且在某些学科方面也存在资源不足的现象;三是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服务方式比较被动。图书馆的服务性决定了图书管理人员的服务方式,必须要全心全意的为读者提供多方位的服务,但是一线员工在工作时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与读者发生冲突,导致读者产生不满情绪,进而影响图书馆的整体形象。
(三)高校管理者忽视图书管理人员的主体地位
在高校以人为本的管理改革中,高校的管理者将改革重点放在了实现学生需求,却忽视了图书管理人员的主体地位:一是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的待遇不高。相比高校其它部门,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薪酬待遇普遍偏低,甚至一些高校图书管理人员因为不属于高校行政编制,因此他们享受不到具有高校“正式编制”员工相同的待遇;二是行政化管理制度浓厚。在高校图书管理中存在很浓的行政色彩,导致员工缺乏主动积极的参与性,降低了图书馆管理水平与效率;三是高校图书馆缺乏培训制度。
三、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主要对策
(一)建立以人为本的员工管理机制
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根本在于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一是要建立完善的员工考核机制。打破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员工的真实状况进行考核,对工作能力强、心理素质高的员工要进行奖励,并且为其提供广阔的晋升平台;二是完善培训机制。高校要根据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现实需要以及员工的自我表现等,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比如高校可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活动为契机,在高校图书馆内部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教育活动,通过活动提升员工的政治思想素质。
(二)建立以人为本的读者服务模式
归根结底高校图书馆资源的使用者是广大的学生,因此高校图书馆管理要建立以读者需求为根本的服务模式:首先构建人性化的高校图书借阅环境。高校图书馆在构建时一定要遵循方便读者的原则,构建基础设施,比如在图书馆的入手处设置明确的书库指示牌,便于读者可以一目了然的获悉自己需要的书籍;其次图书馆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服务活动。图书馆要发挥其资源优势,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服务活动,比如开展读者交流会,及时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并且获悉读者对自己工作的意见,进而可以及时的改正工作中的缺陷,进而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三)提高图书馆管理者自身的素质
图书馆管理者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图书管理工作的水平,因此实现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创新,就必须要提高管理者的自身素质:一是要加强管理者的自身素质。高校图书馆管理者要树立服务意识,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从事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二是增强协调能力。图书馆是以文献资源为中心的业务链构成的,并且其内部员工数量比较多,因此作为一名的图书管理者必须要具有很强的协调能力,能够合理的处理员工之间的内部关系,让他们团结一致,朝着高校图书馆的整体目标而奋斗;三是提高管理者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的数字化资源建设,离不开管理者的支持,因此管理者要努力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
作者:杨华 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图书馆管理论文:读者为本图书馆管理论文
一、我国图书馆管理的现状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被广泛应用,其快速、便捷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数字化产品的推广也使读者可以随时随地地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这些都给图书馆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再加上书本价格的不断上涨,图书馆经营更加困难。虽然一些读者比起网上阅读更加喜爱在图书馆时被浓浓的人文气息包围的感觉,但是如果图书馆不改变管理模式仍会被强大的信息时代所淘汰。读者只有在这里享受到品质的服务,阅读时才会更加青睐于图书馆。目前,一些图书馆已经意识到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开始转变管理方式。为此,图书馆也作出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管理质量,优化图书馆的管理流程。但由于没有合理有效的实施方案都收效甚微。因此,优化管理方案坚持做到以读者为本,切实维护读者利益,满足读者的需求,才能真正做到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二、优化图书馆的管理流程
(一)树立以读者为本的管理观念。
由于以前的图书管理员的服务意识淡薄,与读者之间没有互动导致管理员与读者之间关系淡薄。因此必须加强管理员的服务意识,提高管理员的素质和能力,使他们的行为更加的规范化。给他们树立一切以读者为本的观念,以读者的利益为重,保障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这样才能让广大读者在这里享受到品质的服务。对于读者对图书馆提出的一些建议和意见,图书管理员应该要虚心接受并且对一些合理化的建议采纳并进行奖励。这样,不仅能提高图书馆的管理质量,还能促进管理员与读者之间的关系。读者感受到工作人员的认真负责的态度,并以积极态度参与到图书馆的管理中来。工作人员加强与读者之间的互动,能更好地处理与读者的关系,加强了彼此间的交流,让读者感受到服务的真诚。这些都处处体现着以读者为本的经营理念。
(二)采用多种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法。
只有采取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优化管理流程,才能更好地为图书馆服务,提高图书馆的管理质量和水平。培养管理员的责任意识,明确管理员的职责;实行责任到人的制度管理,一旦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责任到人,能及时地发现问题,更快速地去解决问题,保障在管理中各项工作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加强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快速地获取信息和知识,保障知识的时效性,以此解决图书馆知识跟不上信息化时代步伐的问题;完善借阅机制,简化借阅手续,采用自动化借阅登记,缩短读者借阅登记的等待时间。按照读者的年龄、学历、阅读时间和次数,总结规律,为读者推送需要的信息和服务;对与读者失信延期归还或不还等违规行为,图书馆应制定相应的处罚条例并对读者的行为进行监督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他们的公共道德意识,为读者营造健康品质的阅读环境。
三、结束语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图书馆以书为本的管理方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只有优化图书馆管理的流程,在管理中切实做到以读者为本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被时代所淘汰。采用多种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不仅有利于为读者创造品质的阅读环境,提供高效品质的服务,而且更有利于图书馆工作有序的进行,最终实现图书馆的可持续、健康地发展。
作者:吕阳洋 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图书馆流通部
图书馆管理论文:学校图书馆管理论文
1在管理理念上寻求创新
现代化学校中所要求的图书馆管理理念,首先,将原本分散的管理方法整合起来,管理更集中、更系统;第二,管理手段的多样化,除了教育功能之外,图书馆还应当具有文化素质培养、信息汇集、情报传递等多种功能,尤其是要充分考虑到的管理主体--人的作用发挥,综合判断管理人员的能力、兴趣、心理状况等,科学分配任务,在确保完成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岗位配置应当考虑到管理人员的职业规划需求和个人爱好,这样才能更好的提升员工工作的主观能动性。第三,突出学校图书馆管理中的人性化,除了考虑到管理人员的因素外,还应当向读者提供更完善的人性化服务,要根据人的需求来对服务做出改进,这是包括图书馆在内的所有服务机构实现发展的及时要求。要认真考虑读者需求,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图书主题活动,提高图书的使用率。要通过提升每一个图书管理人员个人的素质,来提高图书馆整体管理效能。当前教育任务非常繁重,对于学生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更为严格,因而图书管理人员必须对现代教育要求有清晰了解,并具备创新、科学的管理理念,结合图书馆的管理实际和读者需求来调整个人工作方法,对不科学、效率低的管理方法进行改革,才能确保所提供的服务与读者要求相符,充分实现管理作用。
2在服务方法上寻求创新
当前处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因此学校图书馆更要在服务方法上追求创新,不能再被动的向读者提供服务,而是要主动分析读者需求,并综合运用多种服务方法来使读者在同样的时间内了解到更多的讯息。学校图书馆应当摒弃原本被动的管理理念,更注重服务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使读者接触和获取更专业、更有价值的图书资料。当前读者可以通过网络随时获取信息,因而他们对于较为分散、内容单一的信息兴趣很小,必须对各类图书资源进行分析、整合、加工,重新排列信息的秩序,并将最有价值的部分挑选整理出来,形成更系统、更专业、价值含量更高的信息,才能使读者满意。学校图书馆的较大优势在于可以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检索,同时网络技术更成熟,因而要利用网络来向读者提供信息检索服务,并制作网络导读系统索引;进一步充实网络资源库,对网络资源进行整理,根据本校教育需求制作文献资料信息库,将图书馆中的文字资料转化成可阅读、可下载的电子资料,这样读者就可以利用网络来查找和下载所需资料,使用更方便,效率更高。要实现上述目的,应当加大对学校图书馆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管理人员要积极学习各项信息管理知识,熟练掌握和应用网络信息技术。
3在管理机制上寻求创新
对于任何行业或是机构而言,管理都是实现发展必不可少的保障手段。信息技术手段的提升,网络应用的广泛性,使得图书馆资源更丰富,而要实现图书馆的科学发展,就要对当前的管理机制进行完善,认真分析图书馆各部门职能作用,实现人、岗、责的科学配置,制定与图书馆管理现状相符的各项制度,包括岗责分配、目标考核、激励奖惩等,确保制度的严密性和规范性,实现图书馆的流畅运转。学校图书馆管理机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人的管理,要创新人才培养方法,制定更灵活的激励措施,要使所有工作人员都明确了解个人岗位职责,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并对图书管理要求有明确认识。同时采用各种灵活的物质、精神激励方法,使管理人员能主动遵守制度,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用创造性的思维开展工作。
4在文献资料管理方面寻求创新
学校图书馆的管理对象除了人之外,还包括文献资料,而要在文献资料管理方面寻求创新,就应当从管理载体入手。上文中已经提及,信息技术使得图书馆的管理效能不断提升,而图书馆的文献资料,除了原本的文字印刷资料外,还应当包括视听资料和网络资料。要确保读者可以从多种途径获取信息,除了印刷的文献资料外,还要对网络资源进行整理,而网络资源尽管信息量大,但是不够集中,因此工作人员要对这些资料进行汇总和整理,按照专业类型制作成各种专题简报,使读者能够随时查阅,还可以结合读者需求来提供信息深加工、信息代查、待译、待复制、联机检索等服务,较大限度的满足读者需求。当前知识经济时代,要实现发展就必须有更多的创新意识,而要实现学校图书馆的持续发展,就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在工作理念上有创新、工作中有实践,要主动思索和分析当前图书管理要求,不仅要为读者提供更多、更完善的服务,更要进一步规范管理,以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教学需求为管理宗旨,更好的履行图书馆职责,真正实现学校图书馆之于提高教学水准、提升学生素质的作用。
作者:刘艳琴 单位:吕梁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图书馆管理论文:知识管理与图书馆管理论文
1图书馆实行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1.1时展的需要
知识经济的来临,为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颠覆了人们的生活与思维方式,网络的出现,信息机构的不断成立,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获取信息的渠道,图书馆一家垄断信息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图书馆的价值受到了质疑、生存与发展面临着挑战、传统的管理方式早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图书馆只有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与现代科学技术,改变原有的管理与服务方式、扩大服务内容与范围,引进知识管理理念,深入挖掘隐性知识,实现知识的转化、创新与共享,使知识得以较大限度的增值,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才能提高服务质量与工作效率、才能提供用户满意的服务。
1.2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图书馆的发展是与社会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的。农业经济时代的图书馆是以“藏书楼”的形式出现的,主要的任务就是收藏图书;工业经济时代的图书馆除收藏图书外,还增加了传递情报信息与教育社会公众的任务;知识经济时代,除传统的图书馆外,还出现了数字图书馆,除了传统的功能外,还可以为用户提供大量的数字化信息、网络信息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信息检索与查询服务、信息导航服务等,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知识有了更多、更广泛、更多元化的需求,因此,图书馆实行知识管理也变得十分必要。1.3知识经济的需要知识经济时代是知识创新的时代,对人们的知识水平、创新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人们需要图书馆能够提供更多的智力服务;知识经济时代也是竞争激烈的时代,网络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信息的来源与渠道不断扩大,图书馆的竞争对手也不断增多,要想提高竞争能力,也必须实行知识管理。
1.4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保存与传递人类的文化知识、文化遗产、保障人类文明的延续,是图书馆的职责所在、是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也是图书馆价值的表现形式,无论时代怎样变化,无论知识以怎样的载体出现,也无法改变图书馆的这一职能。网络时代,面对呈爆炸性增长的信息、面对人们不断增长的知识需求、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只有实行知识管理,才能更好地为用户服务,才能确保图书馆持续稳定的发展。
1.5提高员工素质的需要
传统的图书馆只是将员工当做保管、借还图书的简单劳动力,对员工的知识水平、文化程度没有太高的要求,员工的学历低、能力差,待遇与地位普遍偏低,人才流失问题极为严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网络技术的普及,图书馆基本上都采用了计算机管理系统进行联机编目、查阅、搜索、咨询,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在逐步加快,员工的综合素质亟待提高,因此,提高员工素质也是实行知识管理的原因之一。
2图书馆实行知识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2.1建立一个与图书馆知识管理相适应的组织结构
传统图书馆实行的是金字塔式的纵向型管理模式,顶层是馆长、中间是管理层、底层是员工,这种组织结构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管理僵化死板、部门间缺乏沟通、信息流不畅,很难适应时代的变化。因此,必须改革原有的组织结构,建立与知识管理相适应的扁平的横向型结构,这种组织结构增强了部门间的横向联系,有利于员工间、部门间的沟通;减少了管理的中间环节与知识的流通环节;加快了知识的传递速度、提高了知识传递的性;提高了图书馆的应变能力与适应能力。
2.2创新思想,建立新型的管理模式
2.2.1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
传统的绩效评估主要是以资历为标准进行考评的,这种考评方法没有真实地反映出员工的工作绩效,严重影响了员工工作的主动性、打击了员工知识共享的积极性、压制了员工创新的热情。因此,图书馆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采用员工自评、领导评价以及用户意见相结合的方式,对员工的工作业绩、贡献大小、服务质量、创新成果、合理化建议的采纳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根据考评结果给予奖励,对有突出贡献的员工要给予升职、晋级或培训深造等重奖,同时在全体员工大会上进行表彰,从而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激发员工知识共享与创新的热情。同时,还要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将个人绩效有团队绩效相结合,让员工充分认识到团队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紧密关系,从而建立一支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极富战斗力、竞争力的团队。
2.2.2建立科学的创新机制。
新的理念必须有一套新的科学的机制与之相适应,才能顺利地贯彻执行下去。因此,图书馆要建立知识交流与共享机制、激励机制、多元化的服务机制、人才培养机制、知识开发与创新机制等,以保障知识管理的有效实施。
2.2.3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知识管理是以人为主体的管理,人是知识的拥有者、传播者、使用者与创造者,是图书馆最宝贵的财富,因此,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便成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重中之重。图书馆要针对员工的不同需求、根据图书馆的发展规划,制定员工培训计划;根据员工的个人能力、创造能力、学习能力、知识结构的不同,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与深造学习,使每一位员工都能得到培训与发展的机会。另外,图书馆还要坚持合理的分配制度与公平的竞争原则,根据员工的贡献与工作成绩给予合理的报酬,根据员工的个人能力竞争岗位,以充分调动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上进心。
2.2.4合理配置人员。
根据每位员工的专业、特长、能力等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岗位,将不同岗位的不同要求与员工的特长结合起来,做到人尽其才,使每一个员工都找到与之相适应的岗位。
2.3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实行人本化管理
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的管理从“以物为本”转向了“以人为本”,对人的管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管理的重心。“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重视与关心人的愿望、尊重个人的努力与成绩、较大限度地满足人的合理需求,从而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新精神、鼓励人的参与热情,增强图书馆的活力与竞争力。人本管理是采用非强制性的、柔性的手段实行管理的。图书馆的人本管理包括2方面的内容:①对员工的管理。员工是图书馆服务的主体,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服务内容需要员工去执行。图书馆要关心员工的需求、尊重员工的劳动、鼓励员工的创新精神、重视员工的自我发展与自我价值的实现,通过科学、合理、公正的管理制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员工的潜力;②对读者的管理。读者是图书馆服务的客体,为读者提供满意的服务是图书馆办馆的宗旨。图书馆要充分利用与挖掘馆藏资源与网络资源,更进一步扩大与拓展知识面与知识领域;建立用户档案,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信息、知识推送服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用户提供知识增值服务;依靠员工的知识与智慧,为用户提供导航服务、参考咨询服务、知识管理服务,满足用户个性化、特色化、多元化的需求。
2.4构建知识交流的平台
运用现代科技建立知识网络系统,通过网络的建立,构建知识交流的平台,使员工可以通过这一平台交流、沟通、共享知识;也可以在这一平台上信息、讨论问题;图书馆的规章制度、通知等也可以在这一平台上,使员工能尽快看到消息;图书馆的工作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展开,使员工对图书馆的发展情况、管理状况、工作程序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图书馆领导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了解员工的思想状况以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问题;管理者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了解各部门的工作情况并发出指令。通过交流平台的建立,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服务水平,加强了馆藏资源的建设、利用与管理,促进了知识资源的转化、利用、交流、共享与增值,使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深入的认识、对自身的价值与能力有了重新定位,激发了员工参与图书馆管理的热情,有利于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2.5实现知识共享
知识只有通过共享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通过知识共享机制,使员工在提供知识的同时又可以利用到他人的知识,在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改变自身知识结构的同时,又丰富了图书馆的整体知识。知识共享包括2方面的内容:①显性知识的共享。显性知识是能够存储在报刊、杂志、书籍、数据库等各种载体中的知识,是可以编码的、系统化、规范化、易于交流与共享、能够描述的知识。图书馆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大量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分析、筛选、加工、评价,形成有价值的知识提供给用户;②隐性知识的共享。隐性知识是存在于人头脑中的、人在长期的工作、学习、生活中积累与形成的经验、观点、思想等,是难以描述、编码、传递、交流与共享的、非系统化的知识,对隐性知识的开发、利用、转化是知识管理最重要的环节。图书馆可以通过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贡献个人头脑中的知识;通过交流平台,分享知识;通过用户沟通平台,鼓励用户参与图书馆的管理、贡献自己的知识、提出自己的意见与想法,对用户提出的有价值的建议应给予精神上与物质上的奖励,以激发用户参与的积极性。
2.6营建一个良好的知识共享的文化氛围
知识管理要求图书馆营建一个开放的、互动式的、便于交流与共享知识的文化氛围,以促进知识的流通,提高知识的利用率,充分发挥知识的作用。
2.7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
知识经济时代,用户对知识的需求表现出网络化、社会化、高效化、综合化、集成化、电子化、开放化、多元化与多方位等特点,图书馆的服务也开始向提供知识开发与增值服务转化,其服务模式表现出产业型、开放型、针对型、主动型、知识密集型与多样型等特点。服务方式主要有:①根据用户的需求,建立网络服务站,为用户提供导航服务与参考咨询服务;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专业知识,筛选、整合、序化文献信息,建立知识检索系统;③运用网络技术、智能、新型检索技术、大型数据库、搜索引擎等技术处理与存储信息,通过集成化的知识管理系统,实现知识共享;④通过馆际互借系统,为用户提供馆际互借服务;⑤通过知识交流与互动平台,实现读者与图书馆、读者与信息间的交流与互动;⑥采用智能推拉、数据挖掘、数据仓等技术,开发、挖掘隐性知识,实现知识的转化与创新,为用户提供知识增值服务。
2.8大力培养知识型人才队伍
图书馆要提高服务质量,实行知识管理,就需要培养大批知识型的员工。针对员工的特性、能力、兴趣、知识结构进行不同层次、不同内容、不同级别的培训教育,除了常规的岗位培训外,还要进行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管理学知识、图书馆知识、情报知识、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各方面的培训,不断地更新、补充、完善知识水平与知识结构,进而优化、调整图书馆整体的知识水平与知识结构,实现知识的转化与创新。
3结束语
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知识的转化与创新,为用户提供知识增值服务。图书馆只有将知识管理的理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以用户的需求为出发点、创新服务理念、加大员工培养力度、加快隐性知识的开发速度、提高知识的利用率,才能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实现图书馆的价值。
作者:宋晓蓉 单位: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图书馆
图书馆管理论文:色彩标记理论下图书馆管理论文
1色彩的属性及其在古代文献制作管理中的应用
对色彩的最初感知源自于色彩的物理属性。赤、橙、黄、绿、青、蓝、紫,大自然的色彩不仅给人带来了感官上的愉悦,而且通过区分每种色彩了解了所代表的自然物质属性,即色彩标记属性。在色彩的物理属性认识基础上,随着社会和文化的逐渐进步,色彩又逐渐被赋予了文化属性、政治地位属性(层级属性的一种)、宗教属性和情感属性等。一直以来,中国古人十分重视色彩管理的作用。从魏晋南北朝到清代,色彩在文献分类和制作中都充当了重要的角色。古人利用色彩的标记属性,以不同色彩进行文献分类制作。据史料记载,汉代刘向、刘钦父子以“素丝”、“青丝”、“缥丝”等不同色彩的丝绳编联不同内容的竹简;唐代李泌以轴、带、签的不同色彩来区分藏书的类别,用红、绿、青、白牙签来区分经史子集;清代也以绿色、红色、青色、灰色来区分经、史、子、集四部藏书;汉代以不同颜色的书囊封装不同性质的文书,如诏书用绿色,急件用赤白色,机密用黑色。中国古代严格的色彩分级体系,在文献制作和管理中也有体现。如宋代宫廷藏书用黄纸印刷,民间藏书用白纸印刷;元代用不同的颜色区分不同职位官员的封赏文书——一至五品用白色,六至九品用赤色;官方文书用黄色,民间文书用白色等等,使得不同的文献色彩代表着不同的权利和身份,是古代等级制度的外在表现形式。此外,古人还以不同的色彩区分书籍的等级高低。如隋朝以不同材质和不同色彩的卷轴将图书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红琉璃轴,中品绀琉璃轴,下品漆轴;清朝以锦和蓝色绨、褐色绨区分宋版、元版、明版书籍,以体现不同版本书籍的等级。色彩的宗教属性在古代文献制作中也有体现,如佛教图书用黄纸,道教多用青纸。
2运用色彩属性能够提高图书馆管理效率
色彩的文化、情感、标记、引导、层级等属性特征鲜明,是其它元素所难以取代的。色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色彩标记容易辨识,我们认为运用色彩属性能够提高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效率。信息储量庞大,需要引入色彩管理,达到快速定位、帮助读者识别并获取信息的作用。图书馆是收集和管理人类知识的地方,那里有不同地域不同时代各方面的知识,无论是纸质的还是数字的信息,其储量相当庞大。引入色彩管理,可以提高识别、引导功能,更好地实现分类管理、及时归位、迅速检索,方便信息资源管理和读者检索使用。图书馆也是向人们提供公共信息服务的地方,读者众多,人流密集,需求多种多样;服务内容与读者层次的不同,如中外文之别、图书期刊之别、数字资源与纸质资源之别、阅览区域与借阅区域之别、成人与儿童之别等等,运用色彩的标记属性、层级属性以及指示功能,建立起一套色彩引导系统,能够营造阅读氛围,使图书馆的服务更加人性化,效率也更高。运用色彩的情感属性,如红色、绿色、蓝色等属性,代表相关图书大类,更有利于信息资源的识别与引导。色彩层级属性契合图书馆层级分类理念,遵从目录层次,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目录,不同的色彩层级代表不同的类别层级,这样能实现标记功能和明显区分图书类别的目的,有利于划分图书封面,确定对应的目录和标识色彩。
3如何将色彩理论运用于图书馆管理的思考
目前我国图书馆通行22个大类的分类法,在大类的基础上采用层级分类,有2级、3级等子目录,对于交叉学科则兼类分编,兼有2个大类的分类标记。由于分类编号相对多,且人们对于图书馆的分类大多不甚明了也较难理解和记忆,所以,运用分类法的图书及资源管理,其科学性、规范性方面较强,而服务方面人性化程度相对不够高。
3.1对于色彩标记法用于图书馆大类管理的思考
如果我们将色彩与图书馆的分类管理结合起来,能够体现色彩的标记功能和引导功能,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色彩有赤橙黄绿青紫六种标准色。每两个色相之间加插一个中间色,可得到十二个基本色相,再在相邻的色相间调出其中间色,便组成了二十四个色相。而图书只有22个大类,所以按照色彩大类来实现标记全覆盖,显然毫无问题;对于每一大类的层级,即不同层级子目录,可以按照色彩的层级来区分,从色彩的明度、彩度、饱和度逐级降低或提高,如色彩亮度M为100,可以分10个等级,对应10个图书二级目录,这样大体能满足一级、二级编目的色彩标记需求。这种方案可以称为同色系不同色度大类标记法。还有一种方案就是另行设定22图书大类的色彩,而二级目录按照赤橙黄绿青蓝紫黑白顺次排定,其色彩标记为2段:一段为一级大类,一段为二级大类,两色共同作为色彩标记,而三级等也按照二级色彩标记法顺次排列。这种方案可以称为不同色系大类标记法。如表1,我们可以设定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11个一级目录用深色:赤、橙、黄、绿、青、蓝、紫、褐色、深绿、深红、黑色11色彩;按列排序为:ABCDEFGHIJK11个目录。自然科学和综合学科的11个一级目录用淡色:淡红、浅桔黄、淡黄、淡绿、淡青、淡蓝、淡紫、浅褐色、灰绿色、红豆色、灰色共11种色彩;NOPQRSTUVXZ11个目录。
3.2对于色彩标记法用于图书馆定位与引导管理的思考
在色彩标记理论应用于大类管理的基础上,在书库管理方面,可以用于图书架位标记、图书大库色彩引导定位等方面。比如,我们以红色作为A大类图书的标记色,图书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符合色彩的情感属性,所以非常容易记忆和辨别。其书架、书库的定位引导管理均可以使用这一色彩作为引导标记色(当然,这不是指书架、书库全部使用红色,这不符合阅读环境要宁静的要求),鲜明且,便于图书的归位、读者的检索查询,也可以营造图书馆内部氛围。在数字信息资源管理方面,色彩管理也是不容小觑,尽管看起来信息资源的应用主要依靠条目搜索,但引入色彩管理,分类条目更为鲜明、搜索信息更为形象直观、搜索体验更为人性化。此外,在浏览数据、下载数据、引用数据管理方面以及引文类别的标识、参考文献类别标识等方面均可以运用色彩管理,达到快速定位、帮助读者识别并获取信息、提升读者体验满意度的作用。
作者:刘荣丽 单位:宁波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管理论文: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管理论文
1高校图书馆的重要意义
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牢牢把握住高校图书馆建设这项关键任务。
1.1属于文化传承中的载体
基于文献需求角度分析,人们所充当的角色与图书需求会产生直接关联。人们之所以产生对图书文献的需求,主要是因为生产、教育以及自我教育的原因。高校是培养形成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高校当中的师生基于教育与自我教育的需求,对图书文献的需求较大。因此,图书文献对人类文化形成、发展与创新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图书馆当中的文献图书无论是历史文献还是现当代文献,对人类社会文化历史传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充分保存人类文化的成果
高校图书馆具有一项重要的功能,就是充分保存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成果。在封建社会当中,社会信息相对比较分散,想要获得图书相对较难,因此,古代形成了藏书楼,这相当于现代社会当中的图书馆,也属于是现代图书馆的雏形。其主要功能就是对图书文献进行收藏,但是这种类型的藏书馆多不会向社会开放,只是起到了对人类文化成果保存的功能。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印刷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图书文献获得的途径与方式都更加便利,因此,藏书楼也就开始面向社会开发。
1.3科学知识创新的重要推动力
高校属于重要的人才培养场所,高校当中的大学生具有十分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应当更加注重对其创造力的培养,与此同时,还应当培养大学生具备对信息获取的能力。高校当中的大学生想要形成具有价值的创新技术,就需要掌握关键的信息,因此,应当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优势。
1.4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基础
高校图书馆当中蕴藏了十分丰富且有价值的知识,可以说是现代社会当中信息汇聚的宝库。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具有超前性,是社会文化产生的重要前提。现代社会当中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实现了文化的多渠道交流。多重文化共同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校图书馆应当具有多元文化的性质。图书馆文化对高校当中的每一个个体也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并逐渐塑造学生的心灵,令学生形成一种自我教育的作用力。可以说,高校图书馆属于科研实践的重要补充,同时也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形成的基础。
2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的特征
2.1文献资料检索速度提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图书馆在应用信息技术改善自身工作效率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尤其是在文献信息的检索方面更加快速,图书管理员能够利用计算机,对文献资料进行目录编写,并基于图书馆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完成对文献的多角度信息编写,方便读者根据自身阅读需要快速检索文献。这种技术相对于传统图书扫描具有更加快速、简单的特征,同时还能够避免出现重复查找以及破坏文献的情况发生。
2.2文献载体多元化
信息时代,文献载体形式发展如火如荼。网络当中形成了云盘,计算机上可以使用移动硬盘,计算机之外能够使用优盘等。而多种类型的存储载体也被应用到图书馆管理当中,公共图书馆以及高校图书馆等都采用不同的方式对文献资料进行储存。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保密性的文献资料则会储存在移动设备当中,便于随时使用。这样就能够省去纸质资料查阅的时间,更加便于进行文献信息的查询、编辑与管理。
2.3信息平台逐渐实现虚拟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社会已经进入了微时代。例如微博、微信时代的来临,也带动了相关文化形式的产生与发展,形成了多种行业之间的交汇。图书馆也基于这些条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虚拟交流平台。通过建立这种平台,可以有效提高虚拟文献信息的使用。
3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
在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模式,要结合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特征进行有效创建,并且为保障创新管理的有效进行,要从多方面实现高校图书馆管理优化。
3.1传统管理观念和思路的创新
在传统观念中图书馆主要是对纸质图书的收藏,其服务主要是针对纸质读物。在传统意义上图书馆管理的目的在于对图书的保护,读者则是第二位的,这种传统理念已经无法适应目前图书馆发展的需要。信息时代下,图书馆必须要创新管理理念,将服务读者放在管理环节的及时位,对滞后的管理模式实行创新改革,实现管理多样化,推进图书馆进一步创新发展。同时,创新改革思路也是加强图书馆管理的重要内容。创新改革思路主要是指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多元功能,为高校师生提供更有力的科研环境。在信息化时代下,实现图书馆多样、高效、快速的检索功能,实现文献资料的便捷查找,为师生提供更有力的检索条件。例如,在高校大一课程中可以涉及图书馆检索相关课程,学生通过公选辅修形式掌握这种能力。另外,在图书馆管理中也可以进行网站设计,师生通过自主登录网站,可以查找各方面资料。这种方式能够大大提高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实现传统服务的新突破。
3.2图书资料借阅模式创新
相对于传统图书馆借阅模式来看,信息时代下要突破纸质文献借阅形式,以计算机为平台媒介,供高校读者进行借阅。由于传统纸质文献借阅过程中管理困难,图书易出现破损,难以实现资料完整保存。而在信息时代下能够通过计算机进行图书管理,读者通过快速检索对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进行查找,这个过程主要依托计算机来实现,减少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量,同时也使图书管理更加有序、高效。这种管理模式实现了以读者为主要服务对象和服务目的,对提升图书馆整体服务满意度有着积极影响。另外,在图书管理过程中还可以利用信息化优势,创建图书馆虚拟资料借阅模式,即通过创新手段对图书资料进行借阅。例如,通过扫描二维码的形式对图书进行借阅,突破传统图书馆管理中读者必须亲临借阅的形式。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借阅能够有效提高借阅管理能力,迅速实现资料的查找,提高图书借阅效率。
3.3信息一体化管理模式
文献信息更新很快,人类在知识创新和探索的过程中,需要更好、更新的文献信息服务,图书管理员需要创新管理系统与服务模式,增强文献管理的创新意识与知识技能,使之熟悉图书文献的加工编辑、检索查询等服务功能。同时,采用相应的激励措施激发管理员的创新服务意识和服务思想;使文献体系、人力资源体系、科学技术体系之间形成有效的一体化管理模式;使知识素质与能力素质融合,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能动性,加快文献信息交流与传播的速度。伴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图书馆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发展变化,需针对图书馆所有文献信息、知识、智力资源进行一体化科学管理系统模式创新,使文献知识更新和服务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
3.4信息化管理体系
计算机技术已普遍应用于现在的图书馆管理中,图书馆的书籍资料也被编排到计算机中存储。信息化的图书管理一体化,已经被新的图书管理模式所认可。采用文献数据库和光盘管理系统,使大量文献存储在很小的文献数据库或者移动硬盘等设备中,实现大规模信息查阅的电子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了大量文献信息资源和信息查询,加快了文献信息和科学知识的传播,使读者能够有效地进行相关文献信息获取,并可以对相关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提高了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交流服务。
3.5提升图书管理员素质
图书管理员的服务意识、专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所以,定期地举办馆员培训、图书馆讲座等变得越来越重要。另外,图书管理员要用业余时间进行自我充电,提升专业技能。图书馆管理人员还要对图书管理员进行定期考核评比。这些都是信息时代下对图书馆管理员的必然要求。图书管理员素质提升了,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4信息时代下创新图书馆管理模式的作用与价值
在信息时代,创新图书馆管理模式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论述。
4.1快速检索
信息化时代下实现的图书馆管理创新模式,其最直接的价值在于检索速度的大大提升;在计算机技术应用条件下使图书管理更加科学,有效提升了管理效率;同时,人本管理理念的应用也为图书管理提供了便利,使图书检索更加高效。
4.2节省人力
信息化时代主要依靠计算机进行管理,有效节省了管理人员的时间和劳动力。在保障工作效率的同时,对人力资源实现有效节约,促进人员配置更加合理;同时也为图书管理节省了更多空间,促进了其他应用功能的发挥。
4.3资源共享
信息化速度加快,文献检索速度提升,使图书需求者对图书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张,而信息化创新管理模式实现了资源共享,促进覆盖领域更加广泛,便于读者检索和阅读。读者不需要进行传统的查阅检索,通过计算机等工具即可对图书资源进行浏览,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例如道客巴巴等网站,都为读者提供了共享资源。
5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时代下进行高校图书馆管理,要深入了解图书馆的重要意义,结合新时期图书馆的特征,详细探讨信息化时代下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创新型图书馆管理模式要注重信息手段的应用,通过理念的创新实现管理方式的创新,实现图书馆管理资源优化,促进图书馆管理信息一体化的实现。同时,在信息化管理模式下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应用,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图书馆管理,更专业、更地了解信息化图书馆管理形式,使图书馆更高效率地服务于高校师生。
作者:于得水 单位: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图书馆管理论文:创新理念下图书馆管理论文
1知识管理的涵义
知识管理是经济时代对知识资源进行的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与方法。关于知识管理这一概念有着很多认识,我们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对知识管理进行阐述,狭义的知识管理是指对知识本身进行管理,管理过程包括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储存和应用。广义的知识管理则是指除了对知识本身管理外,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知识管理是一个系统的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不断挖掘、优化、组织和控制积累下的知识,并能不断使得知识得到增值。知识管理可以实现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共享,是最有效的知识资源管理方式。
2图书馆知识管理理念的创新
图书馆管理是指应用现代管理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手段,合理配置和使用图书馆资源,实现1+1>2的效果,达到预定目标和完成图书馆任务的过程。图书馆知识管理是指在对图书馆管理过程中运用知识管理理论和方法,合理配置图书馆的各种资源,从而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信息和知识需求,最终促使图书馆的各项职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实现现代图书馆的有利发展。因此,图书馆管理与图书馆知识管理理论基础不同;管理对象不同;侧重点不同。
3图书馆管理内容的创新
一是,知识创新管理。创新图书馆学理论,研究以“知识”为研究对象和核心概念的相关理论;不断革新图书馆学的理论基础和概念体系;开展图书馆学管理方法和工作业务流程的创新研究。二是,知识应用管理。图书馆能够为政府、社会团体、企业以及社会科研机构建立起虚拟图书馆或信息中心;为用户构建复合型图书馆,提供多样化、深层次的服务。三是,知识传播管理。图书馆可以提供更为及时的匹配和传送,为用户、知识提供者以及知识源之间建立联系的桥梁。四是,知识服务管理。图书馆可以不断开发知识,并为用户提供知识,帮助用户不断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可以为用户提供更高层次的活动,来进行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五是,人力资本管理。图书馆管理说到底是人进行管理,人在图书馆知识管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因此,我们要重视培养知识型管理人员,发挥其核心作用。图书馆知识管理提倡要重视人在知识管理过程中发挥的核心作用,要培养能够进行知识管理的知识型管理人员。六是,知识产权管理。在经济和信息全球化的发展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着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图书馆可以以此为研究背景,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4基于知识管理的现代图书馆管理服务创新
4.1构建信息知识共同愿景,形成知识型组织
愿景可以分为共同愿景、个人愿景和组织愿景,三者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愿景是指激励组织内成员形成共同的愿望,而一个组织是由多个个人组合而成。个人愿景可以促进个体的成长,可以通过组织形式来实现。与此同时,组织愿景可以通过不同个人愿景的统一来逐步实现。那么,共同愿景的实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同类型的论坛给个体提供分析个人愿景的平台,个体间通过交流、碰撞逐步形成统一的共同愿景。因此,图书馆知识管理过程中,要构建信息知识共同愿景,形成共享型组织,尽可能的创造和积累知识,使得个体不仅是知识的应用者,更是知识的创造者。图书馆不仅要重视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更加要重视知识的组织和创新。
4.2构建现代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体系
现代图书馆知识管理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构建知识管理创新体系,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合理运用来实现对知识的进一步应用。构建知识管理创新体系对于实现图书馆知识管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人才和技术,构建一个多领域、多功能的创新管理体系,以达到对图书馆中的知识进行管理和应用的目的,从而实现对知识采集、组织、分析、积累、传播和共享的目标。另一方面,保持图书馆开放、安全的基本特征,进一步保障用户可以更加安全、便捷的获取和利用图书馆的各种资源和知识。
4.3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近年来,网络信息化高速发展,图书馆用户对知识信息的获取方式和能力都有了显著提升,用户对于信息知识的认知和获取能力都有所提升,他们已经不能单纯满足于图书馆中的检索服务功能,这就给现代图书馆多种知识信息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现代图书馆就要顺应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根据用户的多样化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不仅满足用户的特殊需求和使用习惯,还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信息知识服务。
4.4充分利用开放存取资源
图书馆依靠先进的网络科技,逐步开放存取资源保障在网络中这一公共领域,从而保障一些文献资源可以免费获取,用户可以通过网络阅读、下载、索引、打印免费文献资源。图书馆可以利用开放存取周期短、免费、质量保障和资源丰富等优势,将图书馆内的各种资源与网络开放存取知识资源库进行有效整合,从而实现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保障用户的可以进行多种数据资源库的多方位检索。
5结语
国家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知识经济的发展。图书馆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转变工作作风,更新管理和服务理念,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文化服务体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
作者:周公杰 单位:内蒙古根河市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