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幼儿手工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幼儿手工论文:幼儿手工制作指导方法探析
摘 要 幼儿的手工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直接用双手操作简单工具,对各种形态的具有可变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有一定空间的、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它可以发展幼儿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关键词 幼儿 手工制作活动 指导方法
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活动是以培养幼儿美感为目标,以幼儿绘画、手工为主的活动。幼儿的手工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直接用双手操作简单工具,对各种形态对各种形态的具有可变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的、可触摸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①手工制作是一种工艺创造活动,是幼儿美术学习与美术创造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幼儿身心成长和思维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不亚于绘画。事实上,幼儿时期很多孩子在对画笔感兴趣之前,就已专注于摆弄手中的物品。如:小班幼儿经常会拿出自己的手绢,一会折成帽子,一会折成老鼠,或者把手捐一根根接起来拔河。可见,幼儿的兴趣首先是在手中。许多成人,至今仍对幼儿时期玩泥巴、堆沙塔、折纸飞机时所享受到的快乐记忆犹新。可见,顺应幼儿生理心理发展规律,从兴趣入手,把握时机引导孩子多进行一些有趣的手工制作活动,可以发展幼儿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实际操作的能力,促使智力的发展。
一、教师指导幼儿手工制作时常见的几种问题(一) 在美术教学中,重绘画、轻手工。
幼儿手工活动和绘画活动一样,也是有益于幼儿手脑发育的美术活动形式。它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喜欢玩泥土是幼儿的天性。橡皮泥是泥土的良好的替代物,它卫生、无毒,颜色鲜艳,可以重复使用。幼儿也喜欢进行动手动恼的撕纸、剪纸、撕贴等趣味纸工活动。教幼儿制作玩具不仅是一项经济、实惠的活动,而且通过自制玩具可培养幼儿综合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锻炼幼儿动手能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
(二) 知识技能传授与幼儿的发展相互矛盾。
由于对新的教育观念有不同的理解,还有些教师片面强调幼儿的自主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弱化,出现了不敢教、不指导的放任自流现象。知识技能传授与幼儿发展并不矛盾,关键是怎样辨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三) 评价方法不当,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手工作品。
最典型地表现在用“像不像”作为评价幼儿作品的惟一标准。幼儿作品里的每一块材料,形状,色彩都充满了幼儿独特的观察力、理解力和想像力。我们常会听到老师这样评价幼儿的作品,“你今天捏的小猪真像,”“你怎么跟老师粘的不一样呢?”如果以这种标准来衡量孩子,会不由自主地拿起孩子手中的泥代替孩子完成作品。孩子不能亲自感受美、创造美的乐趣,也失去了体验成功的快乐,丧失创作的积极性。
二、指导幼儿手工制作的方法
(一) 意图阶段的指导。
幼儿手工制作指导方法探析
金哲伊(兰州石化矿区服务事业部幼教中心化工街幼儿园 甘肃省 730060)摘 要 幼儿的手工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直接用双手操作简单工具,对各种形态的具有可变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有一定空间的、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它可以发展幼儿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关键词 幼儿 手工制作活动 指导方法 制作一件手工作品的目的是什么。意图制约着一切行为的方向和途径。幼儿早期的手工制作多为自发性,就是玩耍。如:幼儿拿到一张纸,把它撕成纸条、碎片,听到了撕纸发出的声音。
使幼儿产生了莫大的兴趣,但其意图是不明确的。因此,教师应注意帮助他们逐步地将意图明朗化。
(二) 构思阶段的指导。
由于幼儿的思维是直觉的,因而他们对手工制作的构思与成人有显著区别。一般说来,早期的幼儿很少出现“胸有成竹”的状况,大多是在行动中“迁想状物”、“借形造像”。首先,帮助幼儿积累多种表象幼儿表象的积累还应特别注意表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教师可让幼儿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摸一摸的方式来加强对表象形体的记忆。其次,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幼儿进行联想。
在手工制作活动中,应把具有表现力的一些材料提供给幼儿,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材料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构思出多种制作方案。是引导幼儿多欣赏佳作,学习其造型、色彩、构成的艺术手法,幼儿对于造型、色彩、构成的艺术手法的学习,可以通过欣赏的途径来获得。
(三) 制作阶段的指导。
幼儿的制作与成人制作的较大区别在于他们的操作受其生理发育的影响,不如成人那么灵活、。因而制作的手工作品显得粗糙,不整齐、不平滑。在活动中,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训练。
1.学习各种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手工工具和材料使用方法的掌握是手工制作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首先要注意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有选择地引导幼儿学习一些手工制作的工具和材料的基本的使用方法。
2.提供练习的机会,训练手的灵活性。在对幼儿进行手的灵活性训练时,可先进行分步练习,再进行整体练习。分步练习可以帮助幼儿确切地掌握每一种动作方式的要领;整体练习则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系列动作之间的联系与协调。
3.引导幼儿将手工制作与绘画相结合。手工制作与绘画结合起来,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在手工制作中增加绘画的内容,可激发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
总之,如何有效地指导幼儿提高手工制作能力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每个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去探索,只要我们在手工活动中,真正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为幼儿提供自由创造、自由表现的时间和各种材料,鼓励他们在掌握基本技法的基础上积极地动脑动手、给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就一定会让幼儿在美的天空中,创造出整个世界。
幼儿手工论文:幼儿手工活动指导策略
一、环境刺激的引发策略
幼儿的学习发生在与周围环境积极主动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教师是环境的设计者,是利用环境因素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工程师”。环境刺激的引发策略就是通过教师创设丰富的变化、新颖的环境,引发幼儿动手操作、想象、创造的欲望,从而使其主动投入玩具制作活动中去的一种教学策略。它要求环境的创设应至少体现三方面的特性:一是环境内容的丰富性,即可运用多种材料丰富幼儿的制作表现手法,以激起幼儿的愉悦、欣赏之情;二是环境内容的新颖性,即每隔一个时段应有意识地投放一些新的玩具材料,陈列一些新的自制玩具作品,以引起幼儿对新颖物体及材料的注意与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想象,构建其他物体,增加幼儿的制作兴趣;三是环境内容的可欣赏性,即在引导他们欣赏时,要将视线引向制作的方法上,使幼儿对成品中的点、线、形、色有个整体的感受,而这些正是制作的关键和魅力所在。
二、平行介入的影响策略
平行介入的影响策略就是教师适时介入幼儿之中,以同伴的角色与幼儿交谈,使幼儿受到启发、影响的一种教学策略。一般在这样两种情况中运用较多:一是幼儿碰到困难求助于教师时,此时教师应不急于马上给予答案。而是介入幼儿的操作,与幼儿共同探索、观察比较,让幼儿自然地获得直接体验,掌握技能,发展想象力、独立性和坚持性。二是幼儿转移主题或半途而废时,此时教师应同样用同伴的口吻,鼓励幼儿坚持到底、获得成功。平行介入的影响策略旨在营造一种师生间平等、宽松、和谐交流与沟通的氛围,并通过这种氛围对幼儿施加积极的影响,使其获得良好的发展。
三、适度适当的指导策略
依据幼儿自制玩具活动的特点,笔者认为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应适时,更应适度和适当。所谓适度指导,指幼儿向教师寻求帮助时,教师应充当一名“二传手”的角色,在接到幼儿的求助信息时不急于将答案抛出,而是恰到好处地向幼儿提出有参考价值的建议,给幼儿留下思考和解决的空间,让幼儿自己成为问题的最终解决者。这不仅能使幼儿获得极大的成就感,而且能提升其鳃决问题的能力。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去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得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根据这一原则,教师的指导应旨在“提供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充分去探索”,而切忌以过多的语言和示范“制造幼儿统一的经验”,干扰幼儿的创作思路,抹杀幼儿的想象空间。
1.帮助幼儿选择制作主题。幼儿的认知水平低,知识经验相对缺乏。教师应当帮助幼儿选择一些他们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为主题。比如玩具动物、娃娃等。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有可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材料,制作出许多不同形态的动物、娃娃等,有的孩子甚至能将玩具内部的构造通过想象制作出来。
2.鼓励幼儿用手工表现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孩子在不能流利地说话,不能顺畅地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时,需要另一种表现形式,手工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幼儿可以通过各种手工制作,表达自己的各种情绪以及表现色彩的不同性质和象征的意义。
四、榜样示范的暗示策略
所谓榜样示范的暗示策略,就是教师通过强化幼儿的点滴成功和优点,使幼儿受到暗示,驱使其积极上进、不断成功的一种教学策略。采用这一策略时,教师必须注意进行多方面的暗示,以利于幼儿得到多方面的启发与发展。暗示内容可以包括:
1.发展新技能的暗示。当教师发现个别幼儿运用了与众不同的构造方法时,就可以鼓励他在全班幼儿面前进行新方法的演示。这同时对其他幼儿起到了暗示作用,促使他们自然地学到了新技能,增加了表现作品的新方法。当然,教师自己也可以经常给予幼儿新技能方面的暗示,以帮助他们在自由结合自制玩具中积累构造方法,不断发展构造技能。
2.发展想象、创造能力的暗示。当幼儿的作品完成时,教师在给予肯定的同时,还应给予想象、创造方面的暗示。如有位幼儿用一次性纸杯完成了“拨浪鼓”的制作,教师及时请他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想法,在肯定他动脑筋的同时进一步提问:“怎样才能让拨浪鼓更漂亮些呢?”这一问题实质就是在给幼儿一定的暗示,促使其继续想象与创造。总之,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不应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充分依据儿童的发展水平和活动特点选择恰当的指导方式,既促进幼儿技能的发展,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独立操作,以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应有的发展。
幼儿手工论文:基于本土资源背景下的幼儿手工活动的设计分析
【摘 要】在⒚山逃的作用下,幼儿手工活动就成为了比较重要的课程;本文是在本土资源背景下,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不同作品;从教学意义出发提出思考点,而制定出幼儿手工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方案的研究。从而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定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手工活动;实施研究
1幼儿教学中手工活动的教学意义
1.1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首先幼儿园是每个孩子从家里的掌上明珠融入到集体生活中的重要的桥梁,幼儿园也是学前教育,是启蒙教育开始的地方,对于幼儿心智的开发还有身心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本土资源的保护下,应该保持孩子的童真和促进孩子的健康身心成长。要促进孩子的发展,手工课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课程。
其次幼儿手工活动是培养孩子动脑和动手的过程,孩子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手脑并用。学前教育给孩子应该是快乐的回忆,在孩子好奇心的驱使下,不停的提高孩子双手的灵活度和动脑能力;所以在本土资源的背景下,教师应该利用日常生活中收集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还有幼儿园置办关于幼儿的创作素材,通过对孩子的手工活动的观察学习创作,给予肯定和指导的过程。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心智的开发。
1.2培养幼儿创造力
现在夜市上很多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活动,比如,涂陶瓷人,很多家长或带着孩子去玩,并不在乎是不是按照旧版的按照图片样子去构思,而是让孩子根据自己思维方式去创作。手工过程中,需要很多工具,这个是必不可少的;比如画笔、小木棍、剪刀、卡纸等等;对于孩子来说这些都是比较复杂的活动,在培养的过程中,渐渐地让孩子更有成就感,培养创作能力和认真学习的精神,为以后的综合能力打好基础。
2本土资源背景下幼儿教学中手工活动出现问题
笔者调查,对制作娃娃和汽车进行调查,材料都是手工常用的,容易搜集的,让孩子选择三种进行制作。结果发现幼儿手工制作的问题为以下:a如何选择材料(比例不对);b如何连接组合固定的材料(使用工具不对,造成了不牢固);c空间结构和重力关系。
在心理上要让孩子尝试失败,然后反复试验,成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知道学生不要盲目,然后顿悟。
在幼儿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很多时候是由于资源的不完整性,给孩子的创作带来了障碍性,所以在创作的过程中,幼儿园和教师应该给孩子们提供一些创作资源;幼儿园的手工制作也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幼儿运用各种废弃物和自然材料结合工具,对材料进行创新改造,把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过程。
3幼儿手工活动教学设计思考点
根据以上调查和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该从教育的入口出发,知道怎么激发孩子动手能力的原因,然后根据原因进行设计幼儿手工活动。
一次幼儿手工活动的设计首先要在材料上给予孩子很大帮助,不能让资源成为孩子的限制和阻碍;再次,要设置适宜的能够促进幼儿真正能理解问题的意境的幼儿手工活动;,幼儿手工活动的设置要能够体现出层次性,这个要为孩子的学习手工提供一个支架作用。
4幼儿手工活动教学设计与实施
4.1幼儿手工活动教学设计与实施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对于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理解,笔者先举一个例子,用制作钢琴为例子,对于成年人或者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初步在心理上都有对钢琴的一个概念和认知,对于学前教育的儿童来说,还处于一个初步认知的阶段,身心发展还不健全。作为老师就应该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收取引导孩子去制作;孩子的天性就是玩,老师首先要有一个钢琴的磨具,引起孩子的注意力,根据这个模型让孩子对这个事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现代化的媒体已经应用到教学中,教师还要运用高科技的手段给孩子放一些视频,让孩子知道钢琴不仅是这个样子的,而且钢琴的作用是弹出音乐和美妙的音符,当引起了孩子的注意时候在慢慢的引导孩子制作钢琴,这个时候钢琴的制作就开始了;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孩子一些指导和建议,但是并不是代表替孩子决定钢琴的样子,按照旧版的按照模型的样子去制作,而扼杀了孩子自身的创作能力和想象能力。然后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性格给予相关的建议和指导,在保障安全为及时位的原则,接下来老师要根据线条让孩子们给键盘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对好的作品进行表扬,增加孩子的下次手工课的积极性和热情。
所以手工课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规律进行安排,从孩子的心理角度出发,多使用引导的方式,对于年纪比较小的孩子,在安排手工制作的时候就不能用设计的太过复杂,利用的工具不能让使用太多种,并且幼儿手工设计在简单中还要存在趣味性。不但让学生能够给手工有一个很好的理解,还可以让孩子增加自信心,从而培养孩子创作能力,心智等的素质。所以设计的时候更应该追寻它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让孩子有更好的发挥,让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学生也能在快乐的教学中终身受益。
4.2幼儿手工活动教学设计与实施要合理开发手工活动资源
幼儿手工活动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也不应该以一种固定的模式出现,他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所以也给了孩子和老师更多的创作空间。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制作就需要对一些大班的学生进行设计。对于手工资源方面就需要采用多种丰富的。例如设计一个百货店,首先要制作一个商店,然后商店里面有商品,这些商品,可以在日常过程中收集到的,比如糖果、小的包装盒、废弃的小东西等等;这些不仅可以增加孩子的动手能力,也可以让孩子对金钱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样我们就达到了幼儿手工活动的意义和重点。
4.3幼儿手工活动教学设计与实施要注重启发,引导创作
幼儿手工活动是对孩子一个手脑并用的智力开发,对于年纪较小的可以让孩子借鉴自己的作品,对于大班的学生来说这样就影响了他们自己对创作的启发,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自己的新特色,还会在作品中带有老师的影子。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就拿教师节送老师什么礼物为题目,首先要表达一下对孩子对老师的感情;无论是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感情,还是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感情,都要对教师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接下来就是孩子对教师想说什么话,他们又想把礼物送给哪一个老师,再接下来就是创作了。教师可以根据孩子不同,根据送的老师不同,给予提示,让孩子有属于自己的选择,制造出属于学生自己的作品。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作能力,而且还增加了孩子和老师之间的感情,让礼物也变得更有意义,而不是某些学校那种送钱送礼的恶性培养。这样的幼儿手工培养何乐而不为呢?
5总结
幼儿手工活动教学设计时候,要注重孩子能力培养、创作培养的同时,还要不断的鼓励孩子,促进幼儿智力发展;正确引导端正孩子价值观,让幼儿手工开展的更有意义;这些都需要幼儿园和教师从有限的资源为出发点,善于利用资源;从孩子心理发展规律,启发性教育,引导孩子,的促进孩子发展。
幼儿手工论文:关于大班幼儿手工制作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针对幼儿的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能力的发展,同时也要重视动手能力的提高。不同形式的手工活动是幼儿园教学提高幼儿动手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由于手工活动属于一种特殊的艺术教学活动,因此,在提高幼儿审美能力、创新能力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作用。文章通过分析幼儿大班手工制作教学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优化教师指导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手工活动;教师指导
一、幼儿大班手工制作教学的重要性
(一)促进幼儿生理发育、开发智力
作为幼儿大班课程中的组成之一,手工制作教学在提高幼儿动手能力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手工制作教学是使幼儿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教育过程,对幼儿的创造才能的形成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幼儿时期的手工制作对幼儿生理的发育和智力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手工课使幼儿感觉到创造的快乐,动手实践又让幼儿的双手灵活程度不断提升,同时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不仅如此,手工制作对幼儿手脑协调能力的锻炼有明显的效果。
(二)提升幼儿的创造力
手工制作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儿的创造才能,任何手工制品的制作过程都是一项复杂的手工制作活动,对幼儿的创造能力有着很大的考验。手工制作的学习过程能够在锻炼幼儿动手能力的同时,开发幼儿的心智,使幼儿的设计意识得到初步提升,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刻苦精神,还能促使幼儿养成严谨认真的态度,提高他们与他人沟通协作的能力,使他们做事具有逻辑性、计划性,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综合实践能力,是幼儿智力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有效手段。
二、幼儿大班手工制作教学策略
(一)创设游戏情境
有效开展手工活动,需要教师做到寓教于乐,使活动过程生活化、游戏化。游戏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幼儿自然进入活动主题中,激发他们参与制作的欲望。例如手工活动“神秘的螺旋”中,教师在活动室周围展示各种带有螺旋形状的物体,如电扇、菊花、狮子图、大树、妈妈头像、绵羊图、蜗牛、水管等,组织幼儿参观“螺旋家族”,同时了解它们的特点及其不同作用,然后让幼儿选择制作一个自己喜爱的螺旋物品。幼儿置身于一个螺旋物体的大环境中,看着这么多色彩绚丽、形状各异的螺旋物体,一个个跃跃欲试:有的用红色、粉红、紫色黄色来做菊花的花瓣,用珠子、亮片、绿色来装饰菊花;有的用黑色、绿色、红色、黄色来做乌龟、笑脸,用树叶、绳子、贝壳来装饰头饰;有的用手中的U笔卷出狮子卷卷的头发,大树螺旋形的树枝。,孩子们纷纷带上自己的作品参加游戏。可见,游戏氛围能够激发幼儿主动参与艺术活动的欲望。
(二)注重基础教学
无论是平面手工还是立体手工,均需要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优先使其掌握一些基本的制作技巧,逐步提高制作技能。例如:在平面手工制作中,教师可以先告诉孩子什么是手工制作,即是用一些简单的材料包括树叶、树根、胶水、纸、生活废物(塑料管、易拉罐、包装盒等)、蔬菜等通过自己的组合,制作有趣的东西;其次教会孩子怎样安全正确地使用一些制作工具剪刀、胶水等;然后是完成制作。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应当充当好两个角色,一是讲解者,通过浅显易懂的话告诉孩子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二是示范者,通过亲身制作示范,为提供模拟的样板。
(三)制定教学任务
这一过程,是幼儿在头脑中通过想象与思考,对手工制作的作品的造型、色彩等各方面进行动手操作的过程。学前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它的具体形象性以及进行初步抽象概括的可能性。一般来说,早期幼儿脑中还不能具备“统筹全局”的情况,他们很多具有“随意性”,在制作过程中容易改变目标,以制作的结果来作为自己的作品。
①对手工任务的说明,明确制作意图。在制作活动时教师应有效地设置创意手工活动的任务要求,并引导幼儿明确制作目的。例如幼儿拿起制作材料任意玩耍时,教师可以启发其制作幼儿喜爱的玩具,并提问:“你想不想做你最喜欢的玩具?”“你想用什么材料做呢?”教师应沿着幼儿的思路去引导幼儿思考问题,完善他们的创作意图。并且在发现幼儿有了创作动机的时候,给幼儿提供机会把自己的创作意图表达出来,这既是意图转化为构思的一种途径,也是指导幼儿手工意图渐渐地明朗,从无目的转向有目的的一种手段。
②教师介入互动,引导幼儿联想。这一阶段,幼儿已经产生了手工制作活动的目的了,这时,教师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比如:请幼儿思考,如果要制作一辆小火车,可以使用哪些材料或者拿出大不不等的纸盒,请幼儿想象可以用们它制作出什么物体……)。当幼儿提出可以用纸盒制作火车的想法时,教师可以连续提问,刺激幼儿想象。
③让孩子寻求自由的空间。创作是需要空间的,教师要善于启发和诱导,给幼儿充分的自由,有更多尝试、创造的机会,才能在手工活动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发挥自己的个性。
(四)完善作品评价
幼儿手工活动评价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幼儿手工能力发展和幼儿手工活动情况进行客观了解、分析、总结的过程,也能为下一步的手工教育和指导提供依据。教师在评价时要注意将过程评价和作品评价相结合。作品评价可以从“材料与技巧”、“修饰与造型”及“想象与创造”等方面进行。评价形式可由教师评价,也可以是幼儿自评或互评。例如手工活动“纸杯娃娃”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幼儿学会评价作品的设计能力:“比比哪个小朋友设计的纸杯娃娃最神气?哪个纸杯娃娃最小巧?哪个纸杯娃娃最漂亮?”还要引导幼儿学会评价“借物造型”的能力,如,哪些纸杯娃娃运用了哪些修饰技巧(用各色毛线做娃娃的头发,用什么线条装饰裙子,用什么珠子装饰上衣等)?哪个造型的想象最有创意?在作品评价时要充分尊重和爱护幼儿对艺术的创造性和独特性表现,重在引导幼儿评价作品构思是否新颖,材料使用是否巧妙,色彩搭配是否合理。只要幼儿能较好地使用美术元素表现自身的所思所想,充分体现出童心与童趣,就可以视为一份佳作。
结语:
无论是提高幼儿的知识水平还是动手能力,教师的指导都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针对幼儿园大班手工活动,幼儿教师要以幼儿的发展为目标优化教学,提高幼儿园教学的整体质量。
幼儿手工论文:本土资源与幼儿手工活动的激情碰撞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大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提出“大自然是活教材”的主张。我园地处江南鱼米之乡,物产丰富,素有“小南京”的美称,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基于以上我园充分发挥和合理利用乡土资源,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幼儿手工特色活动。
一、在大自然中收集幼儿手工制作材料
在农村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只要你走进大自然,你就会发现山林间的树叶、毛竹、野果,田野里的瓜果蔬菜、稻草麦秆,沙滩上的沙子、石头……这些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手工制作材料。这些天然材料以它们独特的优势经验丰富于市场上的手工制作材料,主要表现在:1.采集方便:在农村,一年四季的瓜果蔬菜、植物种子长年不断,竹、木、花、草、石、泥不用花钱,随手可得。如:秋天来了,我们可以带孩子去野外拾落叶,捡稻穗,采野果可谓其乐无穷。2.加工方便:以上这些材料不仅采集方便,加工起来也十分便利。如萝卜、藕、菱、薯类、瓜类,它们肉质鲜嫩,便于雕刻造型;麦秆、草茎呈条形状,又加上柔韧性好,是编织的理想素材;树叶、干花经过处理平整,便于粘贴;石头、蛋壳类绘上五彩缤纷的色彩就可以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
二、走进自然积累表象,激发幼儿制作兴趣
农村的自然环境是幼儿进行手工制作的天然课堂,不仅为幼儿提供了广阔的联想空间,拓宽了幼儿的视野,更能激发幼儿无限的创作热情。因此我们经常带领孩子走出教室,亲近大自然,让孩子们感知自然界的无穷奥秘,充分挖掘自然材料的有用价值,有效地激发幼儿创作表现的欲望。如春天来临,万物复苏,我们带孩子们去田野采野花,放风筝,挖一挖小草的根在哪里。夏天,我们到河边去观察挖掘鲜嫩的莲藕、形态各异的河蚌;秋天来临,我们又带领孩子去树林拾落叶,果园摘果子,野外拾稻穗,挖芋艿;冬天,我们带孩子们堆雪人……同时在玩耍、寻觅的过程中,我们总适时机地引导孩子们想一想:“你找到的物体像什么?可以变成什么东西?”孩子们会欣喜万分地各抒己见:“老师,这块石头像小甲虫。”“老师,我找到了一根树枝”“老师,你看一把扇子”、“老师,一顶帽子”……此时,置身于自然界的孩子们思如涌泉,他们奇特丰富的想象力往往会令成人预料未及,赞叹不已。可见,在无拘无束、自由广阔的大自然里,孩子们的思维想象力是何等超群!何等奔放!这种情景效果在课堂上是无法比拟的,同时也为手工制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创新制作,提高幼儿动手能力
在农村,色彩斑斓的动物羽毛,形态各异的贝壳,品种繁多的植物根、茎、叶、果实都是幼儿园开展手工制作、培养动手能力的好材料。这些自然物千姿百态,各具特色,据此,我们启发幼儿从多角度思考手工制作的造型,设计了丰富多彩的美工活动。
1.巧妙利用自然形态塑造形象
农村的自然物品种繁多,相应地,其形状也五花八门,如洋葱是圆的,萝卜是长长的,莲藕是一节一节的,麦秆是空心的……因此,在美工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根据物体的主要特征进行广泛的联想,认真的琢磨,精心的制作。如在“蔬果联欢会”的活动中,幼儿找来茄子,由于茄子表面光滑,弯曲自然,其形状犹如海狮,可根据其特点稍加修饰,再在头上安装一只小橘子,做成了惟妙惟肖的“海狮顶球”。在《奇妙的石头画》中,虽然幼儿的画笔还很稚嫩,但在他们大胆涂色的过程中,我们能明确感到幼儿成功的喜悦,有的说画的是蛋,有的说是机器人,有的说是太阳,有的说是汽车……在活动中,幼儿面对自然材料积极地与之互动,积极地发挥想象创造力,用它们灵巧的小手做出了富有童趣的作品。
2.挖掘手工材料的多用性
我们以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依据,挖掘同种材料在不同年龄层次中的使用价值。如小班幼儿可用稻草撕、剪薯条;中班幼儿可用稻草编织辫子,玩“揪尾巴”的游戏;大班幼儿则用它扎稻草人,编草帽等。除此之外,各种材料的组合使用也是手工制作的亮点,如生姜搭成珊瑚,南瓜雕成小鱼,再加上几根小草,就成了一个“海底世界”。
四、浓郁的文化背景是手工制作的题材
我们结合特有的文化背景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比如结合杨柳村的“九十九间半”,在开展的“美丽杨柳”手工活动中,让孩子们用纸盒、泥土、石头等材料制作杨柳村,让孩子们感受那个时代建筑的风格和特色;“鸭乡我自豪”活动是源自湖熟鸭文化设计出蛋壳拼贴、坚果壳粘贴、彩泥塑形等,通过一双双小手制做出栩栩如生姿态各异的可爱小鸭子,创意无限。“菊花溢样开”活动是结合我们当地菊花园来开展的活动,让孩子们用彩纸、橘子皮、饮料瓶、超轻黏土等不同的材料和不同的方法制作各种各样的菊花,让菊花展来到了幼儿园。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开展,发现孩子们不仅从活动中技能得到发展,审美得到提高,而且大大增加了对家乡的认识,对家乡是满满的自豪感。
五、发挥农村家长资源优势
也许有人认为:农村的家长文化水平低,没什么本事,可当你有心走近他们时,你会欣喜地发现他们中间不乏能人。如有的是剪纸能手,有的是编织高手,有的是雕刻能匠,为此,我们经常有计划地邀请一些有一技之长的家长参与到我们的手工活动中来。如东东的奶奶来园传授了用麦秆编烟斗、编扇子的绝活;阳阳的爸爸是雕花匠,专程赶来用洋花萝卜雕琢了孩子们钟爱的十二生肖;佳佳的妈妈则巧妙运用蔬果的形色组合、镶嵌,做出了色泽艳丽的蔬果拼盘,令孩子们垂涎欲滴……同时我们还开展了亲子美工趣味活动,邀请家长与孩子自由搭配,创意构建,塑造不同的形象,从而使家长逐渐认识到乡土资源的魅力所在,从中树立神圣的教育责任感,转变家庭教育观念。
本土资源向我们展现了它的无穷魅力,合理利用资源组织幼儿进行手工制作,不仅可以节省财力、物力,教师组织起来也得心应手,更重要的是培B了幼儿的创新能力,激发了幼儿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幼儿手工论文:浅析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幼儿手工活动中的应用
摘 要: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其“六大解放”的创造教育思想对幼儿手工教学活动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以陶行知先生的幼儿创造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构建了幼儿手工教学活动中有效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五大给予”教学策略。
关键词: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幼儿手工活动;策略
手工活动是培养幼儿艺术创造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如何有效地在手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让每个幼儿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是当下幼儿手工教育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的创造教育思想,在今天看来仍然对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有重要的启示,若将陶行知先生“六大解放”的儿童创造教育思想应用于幼儿手工教育中,将会更加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一、陶行知 “六大解放”的幼儿创造教育思想
1.解放幼儿的头脑,使之能想
要激发幼儿的创造力,首先要解放幼儿的大脑,教师要引导幼儿大胆思考和想象。
2.要让幼儿双手动起来,使之能干
要开发幼儿的创造力,一定要让幼儿的双手动起来,要给幼儿动手操作的机会,做到手脑并用,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
3.要用眼睛去看
我们要走进大自然,去观察,去感受,看到美好的景象,使幼儿的性情得到陶冶,意志得到锻炼。
4.解放幼儿的嘴,使之能讲
教师要改变传统守旧的教育思想,鼓励幼儿提出问题,让幼儿有更多的空间去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
5.解放幼儿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社会
要想有创造力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基础,才能有时间去收集更丰富、更有价值的知识资料,才有空间去开阔自己的眼界,为开发自己的创造力奠定基础。
6.幼儿的时间自由,使之能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只有幼儿有自由的时间才能去思考,去接受,去消化所学的知识,有了知识的存在,从而实现创造力的良好发挥。
二、“六大解放”在幼儿手工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传统教育教学过程中,没有给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也没有为他们提供进行探究的渠道。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幼儿创造力的“六大解放”,讲的是幼旱匚坏闹匾性。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通过他们自己平时的不断体验和探索而提高的,并不是一味地靠书本及教师的讲解来完成的。笔者根据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儿童的创造教育思想,并结合幼儿手工制作的教育实践经验,总结出在幼儿手工教育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有效教学策略――“五大给予”教学策略。
1.给予幼儿动脑的时间
解放幼儿的头脑,给予幼儿动脑的时间,支持、鼓励幼儿积极思考。教师要接纳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感受与认识,帮助他们大胆表达对世界的看法和认识。手工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有泥塑、布贴、折纸、自然物剪贴、自制玩具等。在进行手工活动时,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幼儿制作步骤,而是让他们自己动脑,让幼儿先观察范例,看看这些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再思考用什么方法才能使这个材料成为作品。
2.给予幼儿动手的机会
解放幼儿的双手,教师要支持并引导幼儿主动创造的能力,并让幼儿有机会去练习。在手工活动制作中,教师不要按部就班地把幼儿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而是要支持、鼓励幼儿,让幼儿有自己动手的机会,营造更好地创造氛围和空间。教师要细心指导并鼓励幼儿多想象,多发挥,从而培养幼儿的自我表现能力。
3.给予幼儿欣赏的条件
解放幼儿的眼睛,给予幼儿欣赏的条件,使幼儿积累更多的表象。在幼儿手工活动教学中,教师要解放幼儿的眼睛,为幼儿欣赏创造条件,给幼儿看的机会与空间,幼儿看得多了,欣赏水平自然就提高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提供了沃土良田。
4.让幼儿大胆发言
要让幼儿大胆发言,大胆想象,大胆发挥,相互讨论学习,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幼儿手工活动教学中,要给幼儿问的自由,要给幼儿讲的自由,要给幼儿充分发挥的自由。教师要激发幼儿的创造创新能力,引导幼儿自我评价,这样也能提高幼儿的审美学习能力。
5.给予幼儿宽松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要给予幼儿更多的空间,让幼儿有时间去学习与体验手工制作的趣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幼儿的创作能力,如上课前的自由活动、练习时间。另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观看制作节目,让幼儿制作手工。教师应引导幼儿反复练习,在练习中寻找错误,并改正,从而提高学习的创造能力。
幼儿手工论文:如何提高小班幼儿手工能力
摘 要: 孩子天性活泼、好动,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总是好奇。然而即使这样,孩子的很多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培养,特别是小班幼儿,让他们认识和探索这个世界,关系到幼儿方方面面的发展。
关键词: 幼儿教育 手工能力 小班幼儿
孩子的动手能力是不是只存在于学校的培养呢?此言差矣,家长更需要根据孩子的动手能力水平,为孩子营造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气氛,在孩子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应教授幼儿太多的知识,而要让孩子们自己探索从而释放孩子们的双手,让孩子们充分想象力。怎样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呢?本文将从学校和家长两个方面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
一、学校方面
1.在美工活动中激发幼儿兴趣、锻炼幼儿动手能力。
现在美工活动已经被我们普遍认为是一种锻炼幼儿手工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会通过剪纸、撕纸、折纸及废旧物利用,让幼儿感受不同形式美工活动带给自己的不同感受,从而爱上动手操作的感觉。对于孩子的个别差异性,我们会以难度的不同,如我们班级的学习性区域“颜色数字配对”,一组我是给孩子水果颜色配对,但是对于能力强的孩子,我就给他们点数和水果配对,这样就充分考虑到孩子的个别差异性。如在小班美术活动中,我们开展了印染画:幼儿用纸巾几层叠起,用纸巾不同的角沾颜色,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有的孩子偏爱一种颜色,也有的孩子沾染角度不同,这样美术作品就会丰富多彩。不仅如此,我们也给幼儿提供五彩的皱纹纸、旧报纸、瓶盖、橡皮泥,剪刀、双面胶、蜡笔等,虽然这些材料对于刚入园的孩子来说都比较陌生,但是孩子还是可以知道老师的要求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操作,并且他们一边做一边兴奋地说着什么,作品完成后,很多孩子都拿着自己的作品,在评价和欣赏的同时体验着自己操作成功的喜悦。
2.在户外活动中放开幼儿思维,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玩的运动,不仅要求孩子运动身体,其实也是一种运用智慧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的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都在积极活动着,幼儿对于自己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很好地解决,这样幼儿举一反三,把一个游戏完成多种的玩法,更有效地锻炼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同时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如跳跳乐,是幼儿要双脚并拢跳和单脚跳的游戏,幼儿要及时变换小脚,对于刚进园的孩子来说,这些都是比较难的运动。
3.在科学趣味探索活动中,一步步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
在各种趣味探索中更能激发孩子的动手能力,孩子们可以利用简易的工具展开有趣的科学活动。例如,在开展“摇一摇”的科学活动时,我准备了各式各样不透明的瓶子,让幼儿通过摇一摇的动作,感受瓶子内部东西的变化,从而知道瓶内的物体是什么。或者让孩子自己用纸杯做小电话,感受一条线可以彼此的声音传递,又或者让小灯泡亮起来等活动,教师再做一遍以后,让每个幼儿动手都操作一遍,当幼儿看到灯变成了各种美丽的颜色时,会高兴得直拍手。幼儿在探索中真切地感受到自我寻找未知世界的乐趣,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不仅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科学现象,而且发展动手能力。
二、家长方面
1.在言语中鼓励孩子动手操作。
家长应该对自己的孩子有信心,在小班家访时候,家长都会说“我们孩子还小,不会做”、“擦屁股他们还擦得不干净”等,家长的潜意识里面觉得自己的孩子在这件事上是做不好的,或者他们做得很慢,比如早起穿衣服和穿鞋子,需要家长包办。但是我们从一开始就应该抱着一种赏识自家孩子的心态,家长应该相信孩子一定会做好的信心,不要一开始就对孩子说:“做不好就不许吃饭”、“看你这么笨,什么时候才能做好”之类的话。这样做无疑给孩子增加心理负担,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总想着做不好了会受罚,因为害怕,做事时就会很慌乱,我们应该多和孩子说“你真棒”、“你一定可以做得更好”,通过鼓励的方式,给孩子增强信心。
2.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孩子的能力。
小班孩子在一日生活中的练习重中之重,家长更应该在家里满足孩子动手动脑的需要,在幼儿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日常生活方面,应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动手技能,家长在家里可以让孩子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如帮大人把扫把拿过来,把垃圾倒进簸箕里等,锻炼孩子们的“倒、握”能力,又或者让孩子自己挤牙膏,锻炼孩子们“挤”的能力。在生活自理方面,如穿脱和整理衣服、梳头、洗脸、洗手帕等,小班应开始教孩子如何脱裤子、翻裤子,如何把被子叠得很整齐等。在日常行为能力方面,我们可以让幼儿帮忙家里分碗筷,这样既锻炼了孩子数数能力,又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又或者让幼儿游戏结束后自己收拾玩具,周末在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给小花朵浇水等。孩子们在自我实践中,锻炼了动手能力,同时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小班幼儿对于这些行为都在一种摸索中,这时候家长要帮助幼儿慢慢学会,贵在放手让幼儿练习,如果幼儿做不好,应该多花时间在家练习。如果家长包办代替,那么幼儿只能止步不前,没有一点进步。
综上所述,一个人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培养和学习的过程,特别小班刚开始学习的阶段,我们一定要抓住幼儿时期这个黄金阶段加强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促进脑的发展,手脑并用,孩子会在动手中渐渐增强信心,并发现这个世界的奇妙之处,在探索和发现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幼儿手工论文:幼儿手工教学中教学策略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对幼儿手工教学的必要性进行讨论,分析了手工教学在幼儿教学中的意义。进而从课程安排、资源利用和教学模式上对幼儿手工教学中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幼儿手工教学;教学策略
在幼儿教学的过程中,手工课是幼儿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师则在指导幼儿进行手工课程的学习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的教学策略则影响着手工课程的推进。对幼儿手工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有助于幼儿教师有针对性的对幼儿开展手工课程。
一、幼儿手工教学的必要性
幼儿园通过开设手工课程的教学首先可以提高幼儿的手工动手能力和专注度。由于手工课程一般都是由幼儿教师先进行讲解和示范,然后由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对教师作品的模仿。因此,在这一过程中对幼儿的专注度及动手能力都有一定要求。其次,幼儿园开设手工课还能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事实上,幼儿受制于其自身能力,模仿教师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在幼儿进行手工课时可以对自身的思维模式进行二次开发,进而激发幼儿自身潜力,形成自己的创新思维,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二、幼儿手工教学中教学策略分析
(一)在课程安排的基础上注意因材施教。在幼儿教师指导幼儿进行手工活动中,首先需要注意的教学策略是因材施教。虽然在幼儿园所安排的手工课程都是按照幼儿自身的发展规律而设计的。但需要指出的是这一规律是所有在幼儿园年龄段内幼儿的一个平均规律。事实上,从幼儿自身心理和生理的发展分析,同一年龄段内的幼儿期自身的发展相差数个月是正常现象,有些幼儿可能在这一年龄段内心理和生理发育的早于平均水平几个月,有的幼儿可能晚于平均水平几个月。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手工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这种差异性的存在,在课程安排的基础上注重因材施教。例如,针对专注度和动手能力较好的幼儿,可以适当的在课程基础上引进创新形式,增加一定的难度以提高幼儿对手工课程的兴趣;而针对发育较晚的幼儿,教师在集体教学之后幼儿的模仿阶段可以适当的提高对其关注程度并对其加以引导,以免幼儿在无法完成手工作品后产生挫败感而压抑了其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二次开发。虽然教育部门针对幼儿教学都设定了参考教材和课程安排。但由于现阶段应用于幼儿园的手工素材形式较为单一,用料也较为简单。这就极大的限制了教师在教学范围的选择范围,不但降低了幼儿进行手工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压抑了学生自我创新的动力。因此,在幼儿手工教学中要求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对手工教学进行二次开发和创新。通过二次开发和创新使得手工课程的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并以此提高幼儿进行手工课程的兴趣。例如,除了教育部门统一下发的手工素材以外,教师可以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料瓶和包装纸进行收集并针对其进行二次开发创造出新的手工工艺品。通过这种二次开发,不但对废旧物品实现了再次利用,而且这种创新的形式也有助于幼儿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饮料瓶、包装纸等进行二次开发时,由于其在安全性和卫生程度上难以达到教育部门统一制定的素材,因此幼儿教师一定要注意幼儿在使用剪刀、胶水以及饮料瓶等具有对幼儿潜在危险的材料时加强危险防范管控意识,以保障幼儿自身的安全不受其影响。
(三)引导与启发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幼儿园开设手工课程的目的并不是因幼儿完成一件手工作品为目的。事实上,幼儿手工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幼儿的专注度和创新能力。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进行手工课程时要注意引导与启发相结合。目前,部分教师在指导幼儿完成手工作品时往往是要求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作业。对完不成作业的幼儿,教师往往是代替其完成作业。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部分教师只是将完成课程作为目标而未能充分认识到幼儿手工课程的目的。在教师干预的情况下完成手工作品使得所有幼儿完成的手工作品都是一模一样的。即使是有的幼儿在进行手工创作时结合可能突发奇想融入了自身的创新,但教师反而认为是其没能充分记住教师所教授的步骤并对其进行干预。这就极大的限制了幼儿自身创新能力的发展。这种现象在现阶段幼儿手工教学中是较为常见的,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结束语
在幼儿教学的过程中,手工课是幼儿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师则在指导幼儿进行手工课程的学习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的教学策略则影响着手工课程的推进。因此,对幼儿手工教学中教师集体个个体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有助于幼儿教师有针对性的对幼儿开展手工课程。本文通过对幼儿手工教学的必要性进行讨论,分析了手工教学在幼儿教学中的意义。进而从课程安排、资源利用和教学模式上对幼儿手工教学中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幼儿手工论文:论幼儿手工课的有效性教学
摘 要:幼儿手工是以幼儿为培养对象,审美能力和智力为培养方向,发展为培养目标的重要教育课程,它以美术为介质来让学生产生对艺术的共鸣,以此激发其对美术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是促进幼儿心智发展的重要环节。基于对幼儿手工的长期研究,浅析当前教学形式。
关键词:幼儿手工;游戏;辅助性
手工课程本不能拘泥于单一形式,否则处于好动且好奇阶段的幼儿就会感到拘束和压抑,这样既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课时任务,也不能让孩子们感受到美术的乐趣。在幼儿手工逐步发展的今天,我们发现改进教育模式才能更好地激发幼儿对美术的体验能力,增强其参与美术活动的技能。美术作为一门艺术,不仅仅是视觉感受,而是真实地渗透于我们生活之中的美好触动。但若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幼儿手工教育便难以开展。所以,教师要积极思考,勇于创新,为学生打造有趣生动的课堂,以培养其乐感和能力。因此,我从以下两点进行说明。
一、为手工增添乐趣
当前我园的中班孩子们已经经历过一定的启蒙教育,所以对手工课的内容有所了解,在日常的教学中色彩鲜明、简单易做并且贴近儿童生活活动的内容较多。同时经过专家研究发现,幼儿天性好动,喜欢游戏,并且善于模仿。因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孩子们的兴趣来设计教学内容,促进他们在自然状态下欣赏美术作品和手工艺术。教师应结合色彩、剪裁、拼接等方式来合理安排活动内容,让幼儿在获得快乐的同时感受美术美。
例如,借助想象来提高其美术方面的素质。让幼儿分组或者自由结合来制作一个房子,该房子要具备一切生活条件,分成不同的房间,制作时要加入一定的想象,将其作为自己想象中的“家”来进行装点。教师可以先做一系列的引导,比如有房间的数量和每个房间的功能,不同房间的色调等,幼儿可以分工完成,并充分发挥整体意识来进行协调合作,以展示完整的“家”。同时在此过程中,教师在全班巡视并逐个进行辅导,帮助他们找到自己作品的特点。引用赛制也是一个好的方式,它能激励幼儿们全身心投入游戏中,从而使他们获得知识,拓展思维,让课堂更加活跃有效,在每一轮手工作品结束后,都可以评出、最进步、最创新等来激励幼儿下次做得更好。
二、为教学开拓方法
作为美术教师,我们深知合适的美术活动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但在平日的教学中为便于管理,我们通常以集体为单位开展教学活动。而这恰恰背离了美术活动的要求,通过游戏我们就能真正释放它的灵活性和自由感,让幼儿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逐步领会基础的美术知识,将创造力引入美术课堂。
案例一:在名家名作的欣赏中美术知识就能很好地被体现。出于对鲜艳色彩的敏感,幼儿总会对美好的事物产生兴趣,并且产生想要制作的欲望。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按照严格的色彩和比例完成的作品来教幼儿美术常识。可以采用不同的欣赏方式,例如,每节课欣赏一幅好的作品或者好的手工艺品,详解其中表现出来的艺术内涵;可以同时陈列多幅作品,找出其中的联系和不同;或者让他们自己尝试进行临摹,以此让孩子们在探索中找到乐感。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手法来理解美术和手工的意义,能够增强孩子对美术课堂的兴趣。
案例二:手工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发挥水平也都不同,我们不能以同样的标准来看待孩子们的不同作品,而要从幼儿的角度进行理解,想象他们的创作情节和艺术灵感以及他们对世界的理解。所以,在传统的制作中穿插不同的绘画方式,如,素描、油画、国画等是很有必要的。当然根据作品内容形式,也可以雕刻、泥塑,甚至不同手法之间相互结合,让每个孩子都成为艺术作品的主体,选择自己最喜欢、最适合的方式表达自我,抒发情感。当然为确保幼儿正常发挥并有所提高,教师要对其进行相关指导,找到他们当前水平最适合的一种手工方式。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例如,视频、音频、图片等,从各个感官激励孩子们,感受美术的氛围。这样在自由的环境下,孩子们解放天性并得以快速发展,这也是我们作为教师较大的欣慰。
综上所述,美术本身富有灵活性、艺术性、创造性和感知性,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来映射美术的趣味和美好,能够让幼儿体验到与美术成为伙伴,在快乐的氛围中表达美术情怀,感知手工美,同时提高美术素养,开拓智力,建立审美价值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更要发挥教师的专业能力,融入游戏,使美术课堂变得生动灵活,把课堂的有效性发挥到,以达到促进幼儿发展的教学目标。
幼儿手工论文:探究式学习方式让幼儿手工活动更有效
手工活动是幼儿比较喜爱的一项活动,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可以动手,也可以随意发挥想象、操作等,作品完成后还有成就感。传统的手工教学活动方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教师示范,幼儿跟学;另一种是教师通过让幼儿学习看图来操作。这样,幼儿对手工活动缺乏积极性,学习效果也不大。为了提高幼儿在手工学习方面的主动性、探索性和积极性,我们尝试着在手工活动中让幼儿自由探索学习发现制作的一些规律,再通过步骤实施,实物操作,塑形成功,让幼儿在过程中去发现、感悟、思考一些东西,提高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幼儿了解手工的构成原理、造型规律和简单的装饰方法,培养幼儿手的动作的灵活性、性、手眼协调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耐心细致、勇于实践等个性品质。
探究式学习幼儿手工活动一、在自主感受、选择材料中发展思维能力
手工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纸工、泥工、编织、布贴、剪贴、自制玩具等。其中纸工又有折纸、剪纸、撕纸、立体制作等。而自制玩具的内容更是不计其数,许许多多的废旧物都可以成为自制玩具的材料。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发现每种材料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开拓、提高、发展幼儿的思辨能力和思维能力。
比如,一些简单的手工活动,教师无须直接告诉幼儿需要什么材料来制作,可以先让幼儿进行独立思考。
如我们要做一个娃娃,需要什么呢?幼儿会根据已有经验来选择什么材料。有的幼儿认为需要布、棉花,有的幼儿认为需要纸,有的幼儿认为需要橡皮泥,有的幼儿认为需要毛线,等等。然后,我们提供这些材料,让幼儿思考:如何用这些材料制作娃娃呢?他们有的尝试用布来粘贴,有的尝试把纸卷起来做立体娃娃,有的尝试用橡皮泥来塑造。虽然他们的制作不一定成功,但是慢慢地幼儿发现:布粘贴比较简单,要用针线缝制比较麻烦,平面的纸可以粘贴成立体的图形,橡皮泥可以塑造各种东西……这样幼儿就慢慢形成了留心观察周围环境的好习惯,也增加了对生活中各种材料性质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就能独立的、更有针对性的去选择材料。
再如,让幼儿收集各种各样的树叶,思考:树叶可以用来做什么?幼儿通过观察发现:一片普通的树叶,其实是千变万化的,小片的圆的树叶可以拼贴成小鸡,细长的可以拼贴成小船,大片的树叶经过修剪可以拼贴成金鱼、乌龟、蝴蝶等。这时,幼儿的思维非常活跃,他们在观察思考中了解到树叶的特性,学会了留心生活中的各种废旧物品,丰富了生活经验,也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自由观察、拆装范例中增长知识
以往手工活动教学中,教师会先做好范例,让幼儿观察感知,形成制作的方法,而范例会被闲置一旁。幼儿看着范例,尽管教师讲了一遍又一遍,幼儿还是不会做。现在改变方式,让幼儿拆一拆、看一看,发现制作的秘密,这样,幼儿从拆、看中找出制作的方法,教师再稍作技法指导,幼儿学习起来就轻松多了。比如,在制作折纸大树时,我们先给幼儿提供一些折好的大树范例,让幼儿观察,并拆开看看是如何折的,分几步。幼儿拆开好,能看一看折痕和步骤,互相讨论一下,再发给幼儿各种彩纸,让幼儿试一试,从折中,幼儿发现折多折少会影响树头的大小。这样,对于范例我们就赋予了更多的价值,幼儿也从中享受了探究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三、在大胆想象、创造作品中提高探究积极性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是教学任务之一,对幼儿来说,就是要鼓励他们不依常规,寻求各种答案,发现新事物。教师应抓住一切契机对幼儿进行恰当的启发和指导,使幼儿的思维得到拓展,让幼儿独特的想象充分表现出来。
比如,一些简单的纸条,展开拼贴可以成小河、高楼、各种图形等,卷起来贴可成一些小动物,也可以成卷纸娃娃、其它纸卷画等,竖起来拼贴也可以做成迷宫、立体画等。在制作这些时,我们引导幼儿发挥想象,运用其它辅助材料来完成造型。如想做伞,你想用什么材料?如果想做小动物,你又想用什么材料……用什么方式来实现你的想法?这个过程既体现了教师的引领,又留给了幼儿想象、创造的空间,幼儿都能自发地进行创作,再创作,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更大了,也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思考,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
四、在欣赏、评价作品中获得灵感
幼儿之间也需要互相学习,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一般幼儿都比较喜欢手工活动。幼儿会觉得手工好玩,如果是很枯燥的说教版教学,幼儿只会厌弃,很难产生真正的兴趣,更不会有主观的能动性和趣味性。分析幼儿在手工教学中的特点和特征,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很愿意在自己的一些创作中夹杂进自己的一些理念或者意图,或者他们本身的一些理解。七巧板,变形金刚,还有一些精彩的拼图是很能吸引他们的眼球的,粘泥、彩纸,使幼儿觉得有趣味性,好玩,他们非常愿意通过自己的劳动,把他们塑造成型,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从而获得一些更积极的心理以及情感上的体验。而且他们非常善于模仿,一般通过简单的模仿后都能学会操作的技能,有的稚拙一些,有的通透一些,但是这些都能培养幼儿的智力以及创造性的能力!
作品完成后,我们组织幼儿欣赏、评价彼此的作品,抓住作品的装饰性、独特性、组合性来欣赏、评议,教师要正确评价幼儿的手工作品,不仅要肯定作品的优点,还应注意肯定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认真态度和积极性。幼儿的手工作品只要构思新颖、有创造性,材料运用恰当,构思与技巧达到意想天成、率真自然,就应该算做是佳作。而且,教师要善于引导:从其他幼儿的作品中学习一些技巧,探究一些方法,获得灵感,让幼儿的手工制作过程变成探究的过程,可将全体幼儿的作品以展览会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幼儿在互相观赏中学习他人的长处。探究、制作、发现、创作,较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潜力。实验表明,在幼儿手工活动中,运用探究式学习方式,既提高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幼儿手工论文:浅谈如何开展小班幼儿手工操作活动
手工制作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形式多样化:撕贴、剪纸、染纸、泥工等。它是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直接用手操作简单工具,对各种形态如(点、线、面、块)等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的、可触摸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一张纸经过撕、剪、贴等,组合成了一件件形象夸张、富有趣味的作品,对这种诱人的制作,幼儿抱有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幼儿们的成就感、自豪感得到了满足。
一、撕贴教学可发展小班幼儿小手的灵活性
撕贴是发展幼儿手部肌肉灵活性的有效形式。此方法比较简单,对刚刚入园不久,没有经过美术训练的幼儿来说比较容易掌握,可作为首先选择的教学内容。如:撕贴苹果树。老师画好苹果树图样,并准备红色纸撕成细长条形,让幼儿练习把长条纸撕成小碎块,然后粘贴在苹果树上。从撕到贴,需要幼儿手的灵活、协调。幼儿对撕贴很感兴趣,撕得快,贴的干净,虽然都将苹果树贴满了苹果,但出现的效果却不一样,有的画面杂乱无章,而有的画面却一目了然,清新爽意,每个小苹果都贴的位置恰当。
在幼儿有了撕贴的经验后,可以加入一些稍难一点的撕贴教学,比如撕贴画《月亮》,首先让小朋友在夜晚观察月亮的变化,让小朋友说一说月亮是什么样子的,积累经验。在上课活动中,再让小朋友观察录像,小朋友了解的就更透彻了,他们把感悟和情感投入到撕画活动中,创作出的作品造型各异,基本没有相同,有的弯弯的像镰刀一样的月亮,有的胖胖的像香蕉一样的月亮,还有圆圆的、半圆的。幼儿都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不但小手越来越灵活,而且撕贴的技能也逐步提高。
二、剪纸教学是培养小班幼儿创造力的较好手段
剪纸教学往往被人们认为是中大班幼儿的手工活动内容,小班幼儿根本不会使用剪刀。然而事实证明,小班幼儿不仅能学会正确使用剪刀,而且在教学中还能通过剪刀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这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初上剪纸课教幼儿使用剪刀,可先让幼儿剪直线,即老师可以在纸张上折出痕迹或画出直线,让幼儿沿着折出的痕迹或画出的直线进行练习,如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幼儿会使用剪刀后,可让幼儿按画好的轮廓线剪纸。如老师在彩色纸上画好星星的轮廓,让幼儿先沿线剪后,再贴在剪好的月亮旁边,组成了一幅“星星和月亮”的画面。
为了巩固幼儿使用剪刀,还可要求幼儿回家后在旧图书上找喜欢的图样,把他们剪下来贴在一起,组成一本“画书”。新年快到的时候,为了增加节日气氛,教师可以教幼儿学剪窗花,上课时,重点教幼儿折的方法,因为折是剪得基础,再教幼儿怎样剪,在什么位置上剪,结果出乎教师的预料,在参与剪纸的幼儿之中,只有两位幼儿不会剪,其他幼儿都剪出了有规则的图案。经过几次练习后,大多数幼儿都掌握较好,有个别能力强的幼儿还剪出像大人一样整齐、精细的图样。由此证明,小班幼儿有能力使用剪刀。在剪纸过程中,幼儿的手和脑并用,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在平时指导幼儿剪纸中,要常常鼓励幼儿毫无拘束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重视每个幼儿的个性及艺术创作,并及时给予表扬,如“你剪的这个窗花太漂亮了,真了不起”,要给每个幼儿被认可的快乐,使他们更加喜欢剪纸活动,更富有创造勇气。
三、染纸教学可发展小班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力
染纸活动是教幼儿将宣纸折叠成形状后,用一个角蘸色,由于所用纸的吸水性强,颜色就自然渗透到里面去,这样就出现晕染的艺术效果,如果重复蘸取不同的颜色,色彩相互渗透,出现有趣的色调变化。染纸是一种较复杂的手工活动,通过染纸可以让幼儿体验到颜色的奇妙变化,发展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及兴趣,激发幼儿学习色彩的积极性。
初进行染纸活动时,可先让幼儿做“染纸玩色”的游戏,为幼儿准备了白纸,红、黄、蓝颜料,毛笔等材料。教师先示范在白色纸的一边用毛笔任意蘸上三种颜色,然后将纸对折压平,打开后,竟然神奇的出现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幼儿被这种有趣的形式吸引,很快投入到自己动手操作中去,教师启发他们在纸上按不同方向涂不同颜色。
在涂色过程中有一个重点问题要让幼儿掌握,那就是涂色时动作一定要快,不然,颜色干了,再对折压平也无济于事。幼儿经过练习,染出了许多画面,有的画像机器人,有的画像一件毛衣,一把扇子,一棵古老的树干……孩子们一会儿说像这,一会儿说像那,连老师看了孩子的画也要琢磨一会儿。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体现在他们的染纸作品中。
四、泥工教学可培养小班幼儿对手工的兴趣,提高幼儿的智力
玩泥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手工活动。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泥具有柔软性、可塑性,通过捏压就能塑造出不同的形状物体,泥工活动能丰富幼儿的生活,增添幼儿的生活情趣,还能锻炼他们手眼脑的协调能力、小肌肉的精细动作发展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刚入园的幼儿,上泥工课时我们应该给幼儿一团泥,他们一定会非常高兴地反复捏弄着玩。让幼儿任意玩弄泥块的课题,符合幼儿泥工乱捏阶段(无秩序阶段)的发展规律,正好与绘画上的涂鸦期并行。这样,他们在手工的天地里成了生活的小主人,不但认识了材料性能,还做了自己想要做的事,从而促进了大脑的发育,使智力通过玩泥迅速提高。
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游戏性的主题课,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基本技能。比如在学习“小小面点师”时,我们采用情境教学,以一个 “面点师熊奶奶生病了”的故事引入课题,吸引孩子快速参与进来。为了让幼儿掌握泥工的一些操作技法,教师编一些上口的儿歌、歌谣来帮助幼儿理解。
教师还可根据节日的特点,从制作节日食品入手,来选择有趣的泥工教学内容,让幼儿在玩中掌握团、压、捏、柔、串等多种泥工技能。如在国庆节后重阳节前夕,可选择泥工“糖葫芦”作为幼儿手工课的内容。中秋节,可选择泥工制作月饼这个内容,让孩子们做出花样各异的月饼。以上活动,培养了幼儿动手制作的兴趣,动手能力也大大的提高。
总之,在小班开展各种手工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必要性。能否使幼儿的小手更灵巧,想象力更丰富,色彩感更强,兴趣更高,取得良好效果,需要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去培养。我们应该让幼儿多参与各种手工活动,让孩子在手工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勇于实践,大胆尝试,从而达到培养幼儿良好习惯,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目的。
幼儿手工论文:幼儿手工教学中的兴趣培养与活动指导
摘 要 学前教育中,美术类手工课程是十分重要却备受忽视的部分。老师们往往只是简单灌输知识,教授制作技巧让孩子们模仿,忽视对学生文化水平和生活环境的了解及尊重,缺乏相应的实践,脱离实际。本文针对手工教学的发展需求和解决对策进行了相关论述。
关键词 学前教育 手工教学 兴趣培养
0 引言
改革开放是百业待兴的大好机遇,幼儿教育也在此次潮流中得到了迅猛发展。国家针对幼儿教育的特殊性、重要性,积极倡导并一再强调重视幼儿素质教育,这也对幼师们提出了更高的培育要求。因而学前教育的专业学生在校期间除了掌握各项幼教所需技能,包括手工教学能力,技能的掌握熟练与否对将来的教师之路意义重大。手工教学独有的实用性与创新性二合一特性决定其成为幼师们需要着重学习的重要课程,也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内容带来了思考、改革。
1 幼儿手工教学的目的
手工教学基于帮助学生发现和体悟美的前提,对实际操作动手能力要求更高。认知美的事物可以刺激并发掘幼儿的巨大潜力,而手工教学更是对培养孩子们的理解、动手、创造等综合能力意义重大。手工教育不同于绘画等其他美术类教育科目,更强调在培养孩子们的审美素养、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后的动手创作表达能力。这种跳脱出思维和平面的展示途径,让孩子们的表达方式不再受拘泥,提升了他们对于自然之美、人文之美的深层认知和自我表达,实现美育、德育的最终目标,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2 幼儿手工教学的现状
当前的实际情况是,家长和学校重视对幼儿的绘画、乐器的学习培养,但是却严重忽视了美术手工教学。手工教学的环境、师资需求都远远达不到有效教学的要求,尤其是课程的设置很不合理。传统美术手工的教学重点错误地放到了对美术基础知识的灌输,不够重视课程的实用性和教学的趣味性。学生无法积极投入,无法实现学前教育的目标。除了教学重点偏差问题,手工教学还因为材料搜集不便、师资力量不足或课程设计缺乏等问题无法正常施行甚至取消设立。手工教学的随意性较强,如果缺少合理的课程规划将严重影响教学进度和效果。教学实例素材的缺乏使得大多数老师只是一味要求学生做简单模仿,例如折纸、剪纸、搭建模型等等。这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更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性,只会更加远离美术类学前教育的目的,丧失课程设立教授的意义。
3 幼儿手工教学中的兴趣培养措施
3.1 创造良好的幼儿手工活动氛围
幼儿园时期正是孩子们培育想象力、激发创造力的重点时期。此时孩子们的思维高度活跃想象力不受约束。老师们应该针对这个年龄段孩子们的性格特征和情况实情,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手工课程学习环境。
老师们可以充分利用走廊、墙教室的墙壁和窗户,甚至操场和餐厅的每个意想不到的角落,让幼儿园尽可能成为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创作的平台。学校还可以通过设立作品展示空间激励孩子们的创意手工制作,老师们也要尽可能地发散思维、打破局限引导孩子们努力发挥想象力共同创作。比如用废报纸、塑料袋、旧衣服制作的各种改造服装举行的变装服饰秀,既实现了创意手工制作,又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并认知到服装制作过程的不易;也可以用废旧纸箱、泡沫板、废弃的木板利用胶水、胶带组合粘贴再加上装饰,做成小汽车、小船、机器人等新的玩具,培养孩子们循环利用的节约意识;孩子们还利用废旧的光盘、一次性泡沫碗碟等上色后做成漂亮多彩的墙面装饰贴,用易拉罐、饮料瓶和彩纸、彩带构成水底世界里游动鱼和漂浮摆动的水草;甚至还有用自己穿不下的小时候的衣服配上绒线、窗帘布、塑料薄膜巧手改造而成的布娃娃。虽然都是随手可见的材料,孩子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这些材料做到了很好的旧物改造和废物利用。做工可能不是十分细致,但这无穷的创意和动手能力难能可贵,美术手工教学的意义和目标正在于此。
3.2 提供多样化的手工材料
手工创造最基本的前提在于有足够的适合的创作材料。正如上文所说的那些旧物改造、废物利用的成功实例,老师们在日常教学生活中,需要告诉孩子们这些东西都是可以用来作为材料继续使用的,鼓励孩子们自主收集喜欢的创作材料。比如家里的废旧纸箱纸盒、饮料酱料瓶子、衣服的包装袋,或者报纸杂志、旧衣服、捡到的漂亮可爱的石头或贝壳等。老师在孩子们搜集来这些材料后统一消毒安置。这样搜集材料不仅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而且是孩子们自己收集的,他们创作的时候会更认真,甚至在动手前自己已经有了相应的制作想法和改造计划,更利于刺激孩子们的创作灵感,一举多得。
比如上面提及的制作娃娃的活动,孩子们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材料,除了常规的旧衣服、窗帘布甚至还有标语横幅、皱纹纸、彩色塑料薄膜。配合老师们准备的绒线、塑料绳、橡皮泥、碎布条,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娃娃的衣服和头发。不尽相同的布娃娃体现了孩子们千差万别的想象和创新。由此可见,足够丰富的创造材料是十分必要的。收集材料时,不同材料的刺激反馈带来的直观感受可以刺激孩子们的创作思维,通过自己的探索想象和制作规划,孩子们的创作欲望也不断提升,最终经由自身累积经验的反应和动手制作,实现了经验到材料到成品再到经验的良性循环累积。丰富多变的材料是孩子们手工创作的灵感来源。
针对每个孩子独特的能力和需求,老师们可以多尝试给他们不同的材料,时常举办一些手工制作活动,鼓励孩子们根据个人喜好进行选择,自由制作,满足孩子个性化的发现、探索、制作需要。当别的班的小朋友或者家长看到孩子们新的作品不由自主的夸奖赞叹时,孩子们满足的笑容和自信的介绍,真正实现了学前教育提出的“以幼儿为主体主导”要求目标和深刻内涵。
3.3 采取有效的活动开展方式
创意手工教学的主体是幼儿,但幼儿尚处于不能自控的特殊年龄,手工制作中必然会用到相关的工具,老师们要选择性地引导孩子们了解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比如儿童安全剪刀和美工刀虽然都是裁剪需要的工具,但是两者对安全操作要求有很大区别。老师应当避免孩子们用到自己不能掌控的工具造成不必要的意外。孩子们必须在了解掌握安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相关技能后,发挥自己的手工能力进行创作。制作工程中,老师引导孩子们自己发现和思考问题,然后讲解相关的步骤,使孩子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制作技巧。老师们在不断矫正、筛选的过程中形成了正规的手工创造内容系统,并进行了相关的课程开发实践。比较成功的有主题竞赛、节假日特色手工、亲子互动等特色教学课程。
特色活动可以更高地聚集孩子们的兴趣和注意,使他们积极投入参与手工创作活动。幼儿手工制作课程的目的不仅仅教会孩子们如何做手工,更是以创作手工作品为切入点增加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健全个人能力。
4 开展幼儿手工活动需要注意的其它问题
4.1 合理安排课程设置
美术教学课程主要有两大部分,即基础知识教学和练习创作。基础知识包括赏析作品和基础美术知识。为了使学生充分理解认知美术作品,老师需要讲解的除了美术作品本身信息,还包括画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练习创作部分则包括在基础知识储备后的绘画或手工制作的实践训练。开篇曾说过,传统美术教学错误地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基础教学部分,即灌输基础学识。但这种单向传输太过枯燥乏味,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单纯的填鸭式教学反而容易僵化孩子们的思维,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因此,知识学习和实际练习的比重需要重新界定,增加实践的比例。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加深对课程知识的认知和印象,完成从抽象到具体的转变。实际的手工创作磨练了学生的美术技能和工具使用熟练度。对不同材料的不同使用和整合,经个人的想象力、创作力的打磨,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最终形成独特且的作品。这种手工品凝聚了认知力、想象力、创造力、动手力,整个过程都在不断地提升孩子的综合能力素养,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能被持续地调动起来。
4.2 加强趣味性教学
美术课程的基础部分包括技能学习和作品赏析。而手工制作课程主要就是以手工制作进行相关教学和自发创作。美术手工教学有平面创作即绘画等和立体创作如雕刻、手工制作等。美术的特殊性决定了美术的教学必须是知识和实例交互渗透的。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多用实例进行讲解,通过丰富的举例分析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比如把小朋友们经常看到的简笔画可以和线描做对比类比,再比如将连环画和儿童彩色画相结合进行教学等等。通过相似相近的事物做对比类比的教学方式不仅扩大了学生可以接触的美术形式激发学习兴趣,也让孩子们在学会相关技巧技能的同时学会从不同角度赏析名作的构图布局等精妙之处。
4.3 兴建手工活动基地
幼儿手工制作的成品范围不应局限于普通的折纸、搭建模型等,应当将剪切、组装、雕刻、等技能和纸、木、金属等材料都囊括在内。以绘画为例,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画种,然后尽力去模仿练习。普通的教室或画室不能满足这些需求,所以还要有方便学生的美术专用教室。同绘画一样,平面手工都需要比较大的操作平台和洗涤整理区域。而立体手工的制作必然会用到特殊工具,要方便拿取并且合理安全地排布电路。再比如陶土、泥这类的特殊材料,可能还要用到搅拌、碾压的工具。安全是必须着重关心的问题,工具的使用、清理、安置都必须有相应的培训和管理。
5 结语
幼儿手工教学因为教学的主体是幼儿,必须针对幼儿的实际情况和生理心理特殊性,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手工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综合能力素养,并为将来的成长打好基础,实现美育、德育。
幼儿手工论文:有效地提高幼儿手工制作的能力
手工制作是一种工艺创造活动,是幼儿美术学习与美术创造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幼儿身心成长和思维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不亚于绘画。事实上,幼儿时期很多孩子在对画笔感兴趣之前,就已专注于摆弄手中的物品。如:小班幼儿经常会拿出自己的手绢,一会折成帽子,一会折成老鼠,或者把手捐一根根接起来拔河。可见,幼儿的兴趣首先是在手中。许多成人,至今仍对幼儿时期玩泥巴、堆沙塔、折纸飞机时所享受到的快乐记忆犹新。可见,顺应幼儿生理心理发展规律,从兴趣入手,把握时机引导孩子多进行一些有趣的手工制作活动,可以发展幼儿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实际操作的能力,促使智力的发展。
(一) 意图阶段的指导。制作一件手工作品的目的是什么。意图制约着一切行为的方向和途径。幼儿早期的手工制作多为自发性,就是玩耍。如:幼儿拿到一张纸,把它撕成纸条、碎片,听到了撕纸发出的声音。使幼儿产生了莫大的兴趣,但其意图是不明确的。因此,教师应注意帮助他们逐步地将意图明朗化。
(二) 构思阶段的指导。由于幼儿的思维是直觉的,因而他们对手工制作的构思与成人有显著区别。一般说来,早期的幼儿很少出现“胸有成竹”的状况,大多是在行动中“迁想状物”、“借形造像”。首先,帮助幼儿积累多种表象幼儿表象的积累还应特别注意表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教师可让幼儿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摸一摸的方式来加强对表象形体的记忆。其次,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幼儿进行联想。
在手工制作活动中,应把具有表现力的一些材料提供给幼儿,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材料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构思出多种制作方案。是引导幼儿多欣赏佳作,学习其造型、色彩、构成的艺术手法,幼儿对于造型、色彩、构成的艺术手法的学习,可以通过欣赏的途径来获得。
(三) 制作阶段的指导。幼儿的制作与成人制作的较大区别在于他们的操作受其生理发育的影响,不如成人那么灵活、。因而制作的手工作品显得粗糙,不整齐、不平滑。在活动中,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训练。
1.学习各种工具和材料的基本使用方法。手工工具和材料使用方法的掌握是手工制作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首先要注意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有选择地引导幼儿学习一些手工制作的工具和材料的基本的使用方法。
2.提供练习的机会,训练手的灵活性。在对幼儿进行手的灵活性训练时,可先进行分步练习,再进行整体练习。分步练习可以帮助幼儿确切地掌握每一种动作方式的要领;整体练习则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系列动作之间的联系与协调。
3.引导幼儿将手工制作与绘画相结合。手工制作与绘画结合起来,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在手工制作中增加绘画的内容,可激发幼儿对手工制作的兴趣。
总之,如何有效地指导幼儿提高手工制作能力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每个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去探索,只要我们在手工活动中,真正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为幼儿提供自由创造、自由表现的时间和各种材料,鼓励他们在掌握基本技法的基础上积极地动脑动手、给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就一定会让幼儿在美的天空中,创造出整个世界。
幼儿手工论文:幼儿手工活动与创新能力培养
幼儿手工是幼儿美术教育中的一个内容,幼儿手工操作活动是幼儿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动手,并使用简单工具,对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各种艺术造型的活动。它对于发展幼儿手部小肌肉及动作灵活性、性、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幼儿创作力及耐心、细致等个性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手工活动中,教师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多种教学途径,使手工教学活动充满创造性,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幼儿进行创造学习。而幼儿在手工活动中,既要动脑又要动手,做到手脑并用,这正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发挥幼儿创造性的机会。
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在以幼儿为主体的手工教学中,可以让幼儿进行各种各样的创造性实践活动,积极与周围环境互动,充分地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满足幼儿好动、好奇、探索的需要,调动幼儿参与手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手工活动的特点,突出一个“趣”字,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情境生趣,启发创新思维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儿童有很强的创造力,教师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运用环境的影响启发与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因此,在手工活动中,教师要创设适合手工活动的情境,把问题设置在情境之中,使幼儿产生探索和制作的欲望和兴趣。例如:在《环保布袋》活动时,活动一开始就让幼儿欣赏各种环保布袋的图片和实物后,教师可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自己准备制作什么样的环保布袋,并互相讨论。这样,就激发了孩子的兴趣,他们会提出了许多自己的设计方案,幼儿的创新意识也在无形中得到萌芽,动手的愿望强烈,课始趣生。
实践诱趣,激发创造行为 幼儿在掌握了一定的手工技巧以后,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引导幼儿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时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使幼儿处于求知若渴的状态,引导幼儿积极主动探索。例如:制作纸风车时,幼儿制作好纸风车后,发现风车没有风无法转动,笔者就引导他们试着走动起来,跑动起来,这时,幼儿的笑声也随着风车转动轻脆地响了起来。
发挥幼儿主体作用
发挥幼儿主体作用是激发幼儿创造力的“兴奋剂”,传统的手工活动,如“教师讲幼儿听”“教师示范幼儿做”,像一根无形的绳索束缚了教师和幼儿,忽视了幼儿的主体地位,扼杀了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因此,在手工教学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充分的自由空间和时间,让幼儿自主的学习。
启发想象,强化创新意识 想象是创造的前提,幼儿想象的再造成分很大,创造性成分很少。因此,要启发、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做法。不要立即对异想天开的幼儿的言行予以评判,应鼓励幼儿多尝试创新,尊重幼儿的异想天开。例如:在用橡皮泥制作恐龙时,幼儿制作了各种恐龙,有剑龙、翼龙等,接着笔者让幼儿自由想象,自己设计符合恐龙的背景图,通过挖掘教材内容,激发了幼儿的创作积极性。
适时提问,发展创新思维 “学贵于思,思源于疑。”使幼儿从疑问开始,以疑引导,让幼儿思考,这样,幼儿的创造思维就有了自由驰骋的天地。同时,教师要鼓励“异想天开”,对原有的操作方法进行改进和革新是发展幼儿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例如:制作老树和啄木鸟时,教师介绍了书上的操作方法后,引导幼儿讨论除了书本上教的方法,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制作老树和啄木鸟,在幼儿思考片刻后,很快有幼儿提出了不同的制作方法,并能大胆讲出自己的道理和自己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不足。这样,既可以促使幼儿周密地思考问题,选择制作方案,也培养了幼儿的创新能力。
树立合作竞争意识
通过优化手工活动的教学方法,培养幼儿之间健全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合作与竞争能力,这是在创造性手工教学中要求每个教师注意的问题。
创设与人合作的机会 在手工活动中,有师幼之间、幼幼之间的人际合作。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首先要为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找到生根发芽的土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之间进行一些手工合作,例如:共同完成一个木偶造型、共同制作一个花环等,为幼儿合作创设机会。教师还可以拓展幼儿合作对象的范围,例如:制作“圣诞树”时,可让大班的幼儿带领小班的幼儿进行制作,这样不仅创造与不同年龄幼儿间进行合作的机会,也让小班幼儿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随机评价、互评互补 如果说手工创作的过程是一次“巧夺天工”的创造,那么,评价无疑就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幼儿手工作品完成以后,教师要积极进行评价,要敢于打破评价的框架。对已完成作品的幼儿可以先让他们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同伴的行为和活动就像一面“镜子”,更容易让幼儿理解、接受,在互评过程中,使幼儿发现他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不足,这实际上是对幼儿的学习通过特定的方式进行了评价。
幼儿对生动有趣的手工活动保持了较高的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他们会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形成爱动脑、爱探索的良好习惯。因此,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地引发幼儿参与手工活动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手脑并用,充分满足幼儿的创作欲望,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叶挺桥幼儿园安宜园区)
幼儿手工论文:浅议幼儿手工活动的指导策略
手工制作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它是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对培养幼儿认真观察、有意注意以及耐心细致的习惯,它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形成立体空间观念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手工教学活动,是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各种材料进行的造型操作活动。因为手工活动的游戏性和操作性都很强,作品既好玩又好看,既可以装点环境又可以作为幼儿的玩具,所以深受幼儿的喜爱。
手工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有泥工、纸工、布贴、编织、刺绣、自然剪贴、自制玩具等。其中纸工又有撕纸、剪纸、折纸、立体制作(厚纸)等、而自制玩具的内容更是不计其数,许许多多的废旧物都可以成为自制玩具的材料。在每种材料的性质和作品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规律,引导幼儿去发现,去运用这些联系和规律正是发挥幼儿思维能力,开启孩子智慧之门的钥匙。怎样指导幼儿的手工活动才能到达良好的效果呢,我结合平时的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提供精美的手工作品范例吸引幼儿
《纲要》中指出:“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现自我表现和创造的成就感”。为了激发幼儿兴趣,首先要利用范例来吸引幼儿。然后可以用语言激励的方式引导幼儿“看谁学得最快、最像”、“比一比你的设计是否比老师的更棒”来顺理成章和幼儿一起活动起来。其中范例的质量也有一定要求
1、范例要大小合适,便于幼儿看得清
有的范例是直接呈现在幼儿面前的,一定要大,如果做得比较小,可以通过视频转换器来展示,同样保障幼儿看得清。
2、用丰富多彩的范例使孩子充分感受美进而表现美
幼儿学习的兴趣有时首先是受一些直观的视觉刺激才调动起来的,爱美是天性,精致美观的范例作品不仅能给幼儿美的感受,更能让他们有学一学、做一做的愿望。
传统的手工教学总是出示一个范例,再根据范例逐步示范讲解,这有助于孩子对该作品技能的掌握,但就培养创造性而言,丰富多彩的范例更可以使孩子充分感觉美。积累感性经验,并从中受到启发。此外,难易程度各不相同的多种范例也有助于孩子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进行选择,制作。使孩子完成的作品各具特色,玩起来也特别开心。如教孩子制作树叶贴画,我就准备了"小兔子吃草"、"吐泡泡的金鱼"、"小猫钓鱼"、"跳舞的小人"等多幅作品,使幼儿充分感受到树叶贴画的艺术魅力。即使是单一的折纸教学。我也尽量多地示范,并启发孩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装饰,贴在背景纸上构成不同的画面。到大班,我就让他们各显神通,合作完成大幅折纸主题画。
3、范例的量要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单幅的,也可以是以多幅过程性地呈现。
二、在演示制作方法、步骤时要清晰、完整
演示时,老师要讲清楚选择什么样的工具和材料,制作有哪些步骤,每一个步骤的方法是什么,操作时要注意些什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作品的难易程度,可以是老师示范后幼儿练习,也可以是引导幼儿跟老师逐步练习,还可以是引导幼儿在完整看示范后按步骤图提示进行练习。
幼儿掌握了一定的技能,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经过老师的启发和指点,他们便能插上想象的翅膀,让头脑中的童话世界尽自己的能力在手下展现出来。我常常确定一个主题,教给制作的方法,而让幼儿自己去设计内容,创造画面。如在小班进行撕贴教学,示范时我只讲解了撕圆形、长方形、三角形拼贴成小朋友形象及其动态,其他的由孩子自己去发挥,而不是单一的只教《幼儿趣味手工》中的教材。中班时在设计小纸偶活动,用硬纸板、毛线等材料制作最初的提线纸偶,但纸偶的胳膊和腿不能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孩子们进行了多次探索和尝试,总结出不用钉子之类的材料,用软一些的毛线系住,用正、反两头打结的方法,果然纸偶的关节轻松动了起来。
三、提供充分的材料和练习的机会
材料是幼儿手工制作的前提和保障,材料的提供量一定要足,在创造性的造型等手工活动中还要注意材料的不同,以便让幼儿在接触过程中渐渐了解材料的特点,积累使用的经验,有选择性地运用,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在进行手工教学时,我并不急于给幼儿讲解制作的方法步骤,而是先让幼儿观察制作好的范例,看看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制作,再思考用什么方法才能使这个材料成为作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等。比如教小班幼儿"长颈鹿"时,先引导幼儿观察老师的"长颈鹿"是怎样做的,得出是"撕出来又贴上去"的结论后,再让幼儿思考怎样让一张纸撕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又是怎样贴到长颈鹿身上的。通过这样的共同探讨,幼儿就顺利掌握撕贴的要领了。
到大班后期教立体纸工时,我改变了以往由老师准备材料的做法,让幼儿带来很大的挂历纸,学着裁下长方形、扇形、圆形,制作一只只可爱的动物,一座座别致的房子。尽管有的孩子做出的"老鼠"比"猫"还大。有的裁了一次又一次,把张很大的纸弄得支离破碎。但经过一次次的启发、思考、尝试后,大部分的孩子看到范例就知道锥形的帽子要裁成扇形,圆筒的身体裁成长方形,有的还能注意到挂历图案的巧妙利用。这其中,有空间知觉的发展,有知识经验的运用,还有解决问题能力等锻炼。
四、 提供动手的机会,重在参与
对于手工活动的效果来说,如果教师给幼儿做好了一切准备,只要让孩子照样折折、画画、贴贴,孩子的作品可能会更整齐、更漂亮。但幼儿手工活动的最终目的不只是完成作品,还要发展幼儿的能力,培养其创造性。所以,手工活动最重要的是动手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几年来,无论是小、中、大班,我都给孩子设置不同程度的做做玩玩活动角。如用各种果品点心盒设计制作了一可放材料、可贴作品的"手工城",平时收集各种废旧物品,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去摸摸、试试、做做。俗话说,熟能生巧,只要幼儿愿意尝试,喜欢尝试,他就能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纸可以贴成平面画,也可以做成立体教具。只要认真做的孩子,有创造性的作品,我都给予表扬,而不论作品好坏。
五、推陈出新,新生共同努力不断创造
要培养有创造性的孩子,教师自己就要有创造的意识和才能。平时我总是注意书报杂志、衣着服饰、居室布置等,搜集手工制作的资料,并触类旁通,寻找灵感。如看到装快餐的泡沫盒,联想到工艺挂盘,便有了"泥塑挂盘"的教学设计。当然也有许多内容源于幼儿的创造。在我们师生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手工教学效果就更上一个新台阶。
授人鱼不如授之以渔,好的方法事半功倍,点滴收获,与诸君共享。
幼儿手工论文:幼儿手工创作活动的有效开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手是思想的镜子,是智力才能发展的刺激物,是意识的伟大培养者,是指挥的创造者。”幼儿的手工操作活动是幼儿直接用双手对各种形态、具有可塑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的、可触摸的多种具体艺术形象的活动,它对于发展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性,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幼儿的创作力及耐心、细致等个性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手工创作能力的培养成为最关键的问题,我园把开展手工创作活动作为办园特色。下面就简单谈谈我是如何开展幼儿手工创作活动的。
一、折纸手工活动的开展
在折纸手工活动中,折双三角形,步骤多,讲解烦琐,幼儿难理解。我就针对幼儿记忆力强又喜欢念儿歌的特点,将讲解步骤编成简短的儿歌教授:“正方形纸变魔术,上边下边碰碰头,变出一个长方形;短边短边碰碰头,变个双层正方形;手指顶住尖尖角,拉出一个小三角,反面尖角顶一下,又出一个小三角。瞧!我的
小手多能干,双三角形折好啦!”孩子们一边高兴地跟着我念儿歌一边折双三角,很快掌握了方法。我教得轻松,孩子们也学得轻松。又如,在用厚纸制作物体基本形体的活动中,我示范将一个圆柱体的纸盒上面粘贴的弯曲的细纸条变成了可爱的小桶,在圆柱体纸盒的一边粘贴上弯曲的细纸条就变成了小茶杯;各种长短、粗细不同的圆柱体纸盒还可以当作小动物的头和身体进行上下粘贴,贴上尾巴、眼睛、耳朵、鼻子、胡须等就变成了各种各样有趣的小动物。再让幼儿们用正方体、长方体纸盒即可制作出各种家电,如电视机、冰箱、微波炉等。制作出“电视机”后,引导幼儿用彩笔画上屏幕和各种功能开关,为作品装饰、增色,再将作品贴在底纹上,鼓励孩子通过想象,添画上富有新意的有立体感的画面。然后在活动室里设置一个展览区,如有趣的动物园、漂亮的家居设施、神奇的机器人等,让孩子们欣赏,或与孩子们一起利用这些作品来表演童话剧、做游戏等,来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制作欲望,同时增强孩子的自信,帮助他们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在“快乐的六一”“我们真快乐”的活动中,当小朋友们制作的“花灯”“彩色灯笼”“气球”“动物挂饰”一串串挂起来时,孩子们不由自主地为自己鼓掌。通过一次次的手工活动,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的手工技能、动手能力和综合素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另外,我们还利用幼儿“作品”的欣赏和讲评活动,提高孩子自我评价和同伴间的相互评价的能力,也可提高幼儿对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理解美、表现美的能力。
二、剪纸手工活动的开展
结合区域活动,在“美工区”里陈列一些有关手工方面的书籍、图片和各种手工制作的玩具和剪纸品等供幼儿欣赏,潜移默化地让幼儿感到手工活动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同时投放一些色彩鲜艳的纸制品,引导、鼓励幼儿自由选择、探索,尝试着折折、撕撕、剪剪,初步激发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从而培养幼儿的手指灵活和手眼协调的能力,进一步帮助幼儿树立了自信心,促进了幼儿动手能力的提高。
在剪纸手工活动课上,先让孩子随意剪,将随意剪的纸条看作做饭的调料;然后剪短直线:如薯条等;剪长直线:如面条、粉丝等;剪短曲线:如毛毛虫等;剪长曲线:如小路、小蛇等;剪螺旋线:如蚊香等。剪出的图形除了是线条外还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几何图形,或一些轮廓较简单、形象较模糊的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我引导孩子们先确立制作意图后再剪,剪好后的图形放在一张白纸或彩纸上贴好,组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区域活动时启发幼儿在旧图书上找喜欢的图样,把他们剪下来贴在一起,组成一本“图画书”。新年到了,为了增加节日气氛,我教幼儿学剪窗花,重点教幼儿折的方法,再教幼儿怎样剪,在什么位置上剪,结果出乎我的预料,班级大多数幼儿剪得较好,只有个别幼儿剪碎了,其他幼儿都剪出了有规则的图案,经过几次练习后,大多数幼儿都掌握较好。由此可见,在剪纸过程中幼儿的手脑并用,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均得到了发展。
三、与家长携手开展幼儿的手工活动
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手工活动的开展,一方面会给老师以启发、灵感,另一方面家长还可以运用各自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拓宽孩子的视野,丰富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因此在开展手工活动时要合理利用家长资源,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幼儿园各项手工创作活动的积极性,共同提高幼儿的保教质量。幼儿园的资源是很有限的,而来自家长的物质材料的支持是最便利、最直接的。我们号召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一些可利用的废旧材料进行手工创作活动,不但能增加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互动,还能培养幼儿勤俭节约的习惯和创造的意识。家长利用职业的特点和便利条件,为孩子们搜集一些有意义的材料。比如,在“我的美丽花儿”的主题活动中,手工技能较好的家长与孩子共同做了好几幅与之相关的壁挂作品,且带来了许多与之相关的手工技能操作的资料,如:折花、泥塑花、剪窗花等的图书及制作步骤图片,使我们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走廊环境也得以丰富多彩,促进了孩子参与活动的激情。又如,在元宵节制作花灯活动中,我发现每位家长都摩拳擦掌、挖空心思地在和孩子精心创作各种样子的花灯,给我们的教室增添了节日的气氛。另外,家长和孩子共同制作的作品丰富多彩,有的是用饮料瓶做成望远镜,有的是用厚纸片做成的精美拖鞋,有的是用可乐瓶做成的不倒翁……通过活动,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创造力,也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地引发幼儿参与手工活动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园的手工活动能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作用,提高手工活动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石塔湖小学幼儿园)
幼儿手工论文:幼儿手工制作指导方法探讨
【摘 要】作为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手工制作对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影响深远,它构成了幼儿审美倾向的基础教育活动。手工教育活动中,幼儿通过双手对可变性物质直接操作,在经过一系列加工和改造之后使之成为一个全新的艺术形象。幼儿手工制作课程对于训练幼儿的肌肉协调性和双手灵活性大有裨益,教师在指导幼儿手工课程时需要给幼儿提供足够自由的想象空间,鼓励幼儿创造意识的发挥。本文重点对幼儿手工制作的指导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幼儿手工制作 指导方法 创造力 灵活性 协调性
关于幼儿美术教育的研究已逐渐上升至幼儿艺术教育的系统工程领域,无论是绘画艺术还是手工艺术都应当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有所体现。从幼儿手工制作的指导方法来看,它本身具备了可视性和可控性的基本特征,需要幼儿在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指引下,通过双手劳动来对可变性物质进行再加工与再创造,进而获得全新的手工艺术形象。幼儿手工制作更加趋向于工艺创造过程,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让幼儿对美术教育活动产生浓厚兴趣,进而达到培养幼儿灵活性与协调性的目的。不同于幼儿绘画教学,手工制作更加强调幼儿创造意识的体现,并通过教师指导将这一创造意识体现在手工制作过程当中,在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同时,也符合幼儿基本的身心发展规律。
一 幼儿手工制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手工制作作为幼儿美术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同时对于幼儿的双手灵活性以及在肌肉协调性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手工制作包括了剪纸、折纸等方面,是一项充满教育意义的动手和动脑活动,对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大有裨益。在简单的动手操作过程中,幼儿通过对可变性物质的裁剪或翻折来获得全新的艺术形象,这就需要幼儿在仔细观察、认真操作的基础上运
用自身丰富的想象力获得的手工制作效果。然而,当前幼儿手工制作教学中存在着种种问题,应当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内容:
1.难以在绘画教学和手工教学中寻求到平衡点
同属于幼儿美术教育的组成范畴,绘画教学与手工教学却很难在平等的教育环境下得以实施。纵观当前幼儿美术教育的开展,教师往往将幼儿美术教育的重点置于绘画教学方面,而严重忽视了手工制作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手工制作对于幼儿的右脑开发影响深远,如捏橡皮泥、剪纸、折纸等,对于活跃幼儿思维、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等方面都有积极影响。可见,从思想上重视手工制作的重要性应是幼儿手工教学首要解决的问题。
2.教学过程忽视了教师指导的重要性
在指导幼儿进行手工制作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很多教师仅仅将手工制作的任务布置给幼儿,然后接下来的内容由幼儿独立完成,不少幼儿对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无从下手,难以起到的手工教学效果。教师的课堂指导对于幼儿手工教学来说必不可少,突出教师的课堂指导作用也是当前幼儿手工制作过程中亟须引起关注的重要问题。
3.评价方法的成人化特征越来越突出
在对幼儿手工制作的成果进行评价时,教师往往会拿自己的作品与学生的作品进行对比,将像不像作为的评判准则,这对幼儿的创造意识显然产生了一定的约束,不利于幼儿发散思维的形成。感受美的过程并非一成不变的,每个人都会形成截然不同的看法,因此,教师应充分肯定幼儿的创造意识,帮助他们获得成功、体验成功。
二 教师指导幼儿手工制作的方法探讨
手工制作是我国传统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手工艺术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体现深刻反映出我国幼儿教育中对于民间艺术的重视程度,让幼儿在切实感受民间艺术魅力的同时也相应提高自身的动手技能。手工制作的工艺品具有观赏和实用价值,这一手工技艺理应在幼儿教育时期就得到有效的灌输与传承。学前教育作为后期义务教育的奠基石,关于幼儿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而手工制作课程的开展正是从智力开发与能力培养的双重角度突出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其具体的指导方法应包括以下几点:
1.充分接触材料,明确手工制作的意图
手工制作材料是幼儿手工教学的核心内容,让幼儿充分接触手工制作材料,了解材料的基本特性,是培养幼儿手工制作兴趣的关键所在。如手工折纸就需要教师事先指导学生了解纸的特性,让幼儿在团、压、搓、柔的过程中感受到纸的软硬和变化,进而明确之后手工制作的根本意图。此外,教师的示范也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够极大地激发幼儿的制作动机。幼儿的肌肉和手指灵活程度状况不一,这就需要教师在积极鼓励幼儿动手实践的同时充分肯定他们的作品,培养幼儿必要的自信心。
2.运用想象创造,完善手工制作过程
认真细致地观察对于手工制作来说至关重要,教师应当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表象的基本特征,理解物象的空间存在形式,进而通过合理想象来丰富物象的内容表达。此外,相关的意象联想对于幼儿创造意识的培养也有着积极影响,是完善幼儿手工制作过程的关键步骤。作品欣赏也能有效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在欣赏佳作色彩搭配与材料选择的同时获得必要的手工制作素材。
3.掌握工具使用技巧,培养幼儿双手灵活性
了解手工制作工具的使用技巧是实现手工制作构思的必然途径,这就需要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手工制作过程中有意识地向幼儿灌输一些基本手工制作材料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让幼儿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必要的手工制作核心技巧。足够的练习机会对于幼儿手工技能的提升也大有裨益,如剪纸制作就可以先让幼儿练习剪短线、剪长线、剪圆形、剪方形等,在掌握基本手工制作技巧之后对于幼儿双手灵活性训练有着积极作用。
4.游戏与手工制作相结合,激发幼儿的动手兴趣
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有着与生俱来的教学优势,因此在手工制作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游戏与手工制作相结合的方式来激发幼儿内心的动手意识,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让幼儿切实感受到手工制作的乐趣,进而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此外,游戏教学背景下的手工制作能极大地拓展幼儿的思路,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学习意识。
5.营造教学氛围,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挥
针对不同的手工制作内容,教师可相应地设置不同的教学环境,类似蝴蝶折纸教学就可在教室四周贴满蝴蝶图案,再配以相对应的轻快音乐,让幼儿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开展手工制作活动,这对幼儿手工制作兴趣的激发意义深远。置于这种教学氛围之下,幼儿的想象空间也势必得到有效拓展。
三 结束语
美术教育活动对于幼儿的吸引力是与生俱来的,无论是绘画还是手工都需要遵循必要的教学指导方法,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相符合。通常幼儿手工制作在实施过程中必然经过三个阶段,即手工制作构思、手工制作设计和手工制作修饰,这三个阶段的实施互相影响,任一阶段都有着自身独特的制作特点。基于这样的教学背景,幼儿手工制作的教学实施应针对不同教学阶段来采取必要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力求让幼儿在宽松、和谐、互帮互助的学习环境中完成必要的手工制作。值得注意的是,幼儿手工制作技能的提升与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意识之间存在着必然关联,手工制作应为幼儿提供足够宽广的思考和想象空间,让幼儿在互相交流的同时提升自我动手技能。正确的指导方法对于幼儿手工制作教学而言极为重要,它不仅能缓解教学压力,一定程度上对于幼儿动手积极性的培养也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
幼儿手工论文:基于科学教育幼儿手工活动材料的运用和指导
[摘要]手工活动与科学教育具有紧密联系,在手工活动中渗透科学教育非常必要。通过提供丰富的手工探索材料、解析作品、制作作品、并给予幼儿更多的交流讨论机会,可以实现在手工活动中渗透科学教育,充分发挥手工活动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关键词]手工活动 渗透 科学教育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认为,儿童的才智反映在他的手指尖上。现在的教学中,老师们对幼儿手工制作活动的价值定位更多地注重活动的结果,很少关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是怎样对材料进行加工、改造的,幼儿在探究、使用材料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他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以及他们是怎样表现作品所蕴含的科学原理的。其实幼儿进行手工活动时,科学思维已经渗透在其中了。
一、幼儿手工活动的价值
(一)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经常动手可以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意志是确立目标、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克服困难不能光靠动口支使别人,而要亲自动手解决问题。平时动手操作的过程,就是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它可以培养人的坚韧性、自制力等意志品质。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连自己的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人,决不会成长为意志坚强、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勇士。
(二)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创造力。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小孩有创造力”,“要解放儿童的双手”。通过双手的操作,一方面可以使幼儿的思维得到锻炼,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手工活动与科学教育融合是幼儿思维和探索能力得到提升的教育,是充分运用游戏形式的艺术化的教育,有利于幼儿认识材料和使用工具,使他们的创造力得到激发。
(三)有助于开发幼儿的智慧潜力,丰富其情感体验。手工活动与科学教育融合,幼儿就不会只发现事物的外在特征,还会唤起他们对事物内在物理性质的了解。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就不会局限于事物外表的大小、尺寸、软硬、颜色、组成的成份等规定性特征,还会对事物的美感、形态等主观性感受。
二、幼儿手工活动材料运用策略
(一)玩一玩,激发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幼儿对老师制作的东西很感兴趣,所以教师有时需要有“刺激物”来引起他们的兴趣。比如要制作一个不倒翁,那么老师就要提前做好几个不倒翁,首先教师在幼儿面前摆弄不倒翁,使不倒翁左右摇摆却不倒。同时也会让幼儿对此产生兴趣,他们就会冒出很多的问题:比如:“好漂亮的不倒翁哦!它还会动的,真的好有趣,我也想要一个。可是它为什么会不倒呢?它的里面是不是藏了什么呢?它是用什么东西做的呢?”当幼儿有了探究的动机后,就将进入探究的过程。让幼儿带着问题,带着兴趣去玩一玩不倒翁。老师每一组发1—2个不倒翁,让幼儿尝试玩一玩。
(二)看一看,探究手工活动的科学性。要想成功做好一个不倒翁,就要弄清楚不倒翁的“复合体结构”,即不倒翁基本上是由半球体和圆锥或圆台或其他几何形体组成。“不倒翁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不倒翁的帽子又是什么形状的?不倒翁能用什么材料进行制作?能不能有其他样子的不倒翁……”让幼儿带着这些问题去看一看不倒翁。教师帮着总结一下。制作不倒翁的材料有很多,比如身体可以有鸡蛋壳、乒乓球、皮球等等,帽子可以有废旧挂历、彩色纸、毛线等等。还可以装饰成很多造型的。如:不倒女孩,不倒男孩等。”还要和幼儿探索不倒翁为什么不倒的原因。教师提出问题:“不倒翁为什么会不倒?会不会跟里面的重物和我们推它的力度有关呢?”让幼儿再次的摆弄不倒翁,教师帮着总结一下:不倒翁不到的原因有两个:和它肚子里面的重物有关,因为它下重上轻的;和摆弄不倒翁的人发出的力也有关系的,发出的力需要均匀,太轻了不倒翁摆弄不起来。太重了不倒翁会倒着不起来。
(三)做一做,亲历手工活动的过程。
1.制作不倒翁时,如果让儿童独立设计再动手制作,他们就必须在感知基础上概括出不倒翁的外形特征后,进一步探究其为什么不倒的原因。这里,儿童可能会有种种假设(如底部的重物放多少、放在哪个位置比较合适等等),这些假设是否正确,需要一一验证。如果不能找出真正的原因,儿童是不可能做出不倒翁的。除对这一关键原因的探索外,整个制作过程还可能会包含如下一些探索,如发现合适的材料、寻找适当的固定重物的方法和位置等。整个过程由此可能需要不断调整设计,改变制作行为。
2.关注活动进展,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反复验证。让幼儿亲历以探究为主的活动是幼儿学科学的重要途径。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细心观察幼儿的神情、行为表现、讨论的问题等,注意幼儿有哪些困难和认知冲突,以便及时介入幼儿的活动,给予必要的引导。教师应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幼儿只有在尝试过程中才能获得主动学习和发展。
(四) 晒一晒,分享幼儿手工活动的成果。先把幼儿做好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进行展示。让幼儿说说自己不倒翁和其他人的不倒翁的不同之处。同时分享自己制作不倒翁的过程,说说在制作不倒翁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怎么克服的。通过晒晒自己的成果,让幼儿知道分享具有重要意义,分享可以帮助幼儿得到玩伴的信任,在与玩伴的玩耍过程中,可以促进幼儿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幼儿寻找与他人相处的方式方法,分享行为较为突出的幼儿,能较好的解决交往所遇到的问题,能够积极的帮助他人,分享为幼儿的社会交往奠定了基础。
三、结语
在手工活动中渗透科学教育使幼儿能够更积极主动探索,教育者要充分发挥手工活动与科学教育的这种融合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在探索时,教师要及时鼓励幼儿对事物进行细致耐心的观察,对未来情况作出预见,帮助幼儿验证预见,并提出问题彼此交流。正是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幼儿接受了科学教育的训练,丰富了他们的社会常识。幼儿科学教育没有也不可能直接培养科学技术人才,但从长远的眼光看,它所奠定的是未来一代人的科技素质的基础,从这个摇篮中,将诞生迎接未来科技革命时代的新一代科学家和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