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初中生物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初中生物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初中生物论文

初中生物论文:[初中生物论文]程序题综合教学法应用

生物课的教学方法很多,目前主要有讲解法、发现法及程序法等。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应用,才能收效。在教学中常以一种教学方法为主,结合其他教学方法加以运用,如用讲解法进行教学,中间也可穿插一些启发谈话、自学阅读、发现、实验、练习等方法,不过以讲解法为主。

程序题综合教学法也可叫主题分段教学法,它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可在各种学科及课的类型中加以应用,它是吸取著名的程序教学法的原理,结合我国目前的情况加以发展改进创立。程序教学(ProgrammedInstruction)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根据雷西(教育心理学家)的自动学习机而创设的机械程序教学进行。它的原理是根据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桑代克的学习定律(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这种教学机器又叫斯金钠教学机,后来又进一步发展用非机械的程序教材进行教学。程序教学法近年在很多国家中实地应用,效果显著。为了丰富我国生物教学内容,笔者加以改进,主要用非机械的程序教学法,结合讲解、自学阅读、观察演示、检测练习及问题解答等综合方法进行。

程序题综合教学法教学目的明确、逻辑性强、重点突出、循序渐进、学生积极性高,能认真学习,因材施教,反复练习,教师能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又能结合电子计算机进行。

程序题综合教学法的课时计划在课的类型、教学目的,教具上与其他教学法相似,但在教具上要准备程序题图表(可制成挂图形式)及学生答卷等。在教学过程中与其他教学法大不相同。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按次编写程序课题,注意重点难点,课本内容逻辑性等,列出问题。问题要具有吸引力,每一问题或图表作一分段主题挂在讲台上,也可将分段主题写在黑板上,比较节约,大的主题下也可再分小的主题,使学生思考和解答,然后叫学生自行按次阅读教材,使学生自愿或由教师指名答复,必要时进行讨论,再由教师正确总结解答,这样一个题目一个题目的提出,解答讨论总结将教材内容讲完。为了增强理解,反复练习,再由教师提出重点难点讨论讲解,可给题目答卷使学主进行书面解答,可使学生互相评分,这种教学法可不留给学生家庭书面作业。

现将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生物”(华师大、上海师大编写,上海科技出版社1994),“细胞”一节程序题综合教学的课时计划列下供参考。

1 课的类型:

新课

2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细胞”是构成生物的基本单位、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异同以及细胞的分裂繁殖和生长。

3 教具及器材:

程序题图表(可制成挂图形式)。挂图:虎克像及其自制的显微镜及软木细胞图,现代显微镜,动、植物细胞模式图,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图表,学生书面答卷。器材:西瓜、番茄成熟果实,白菜或青菜(小白菜)叶柄。模型:细胞结构等模型。

4 教学过程

4.1 教师在组织教学后,可提问1~2个“绪论”中问题,如什么是生物学,怎样学好生物学等,也可不复习前课直接讲新课。

4.2 教师按次出示程序题有关图表,并宣读程序题。

程序题(分段主题)1:细胞是谁人发现的?怎样发现的?怎样才能看到细胞?教师然后使学生阅读“细胞”一节后,讨论、解答、总结。

程序题2:动物和植物细胞结构有哪些?有何异同?教师使学生阅读(1)细胞的基本结构一段课文,然后结合细胞结 构图表模型使学生解答,讨论综合题,这一段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应加强学习。

程序题3:切割西瓜、番茄等果实时,流出甜味或酸味的汁液或切割白菜或青菜的叶柄流出汁液是从那里流出来的?使学生思考讨论,解答总结。

程序题4:细胞是怎样分裂的?使学生阅读(2),细胞的分裂一段文图(课本11页),进行解答讨论。

程序题5:细胞是怎样生长的?生物都能由小长大,这是为什么?细胞的那些特性和它们的长大有关?使学生阅读(3)细胞的生长一段,讨论解答总结。

程序题6:见课本,细胞的生长下,你知道吗?一段,使学生阅读解答。教师可对本课内容重点作一总结,也可出几个题目(书面答卷或板书)使学生解答,互相评分。

初中生物论文: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生物论文

一、生本教育理念的初中生物教学

(一)教学方针

让每一个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能够好奇,能够参与到学习环节当中,变成课堂上的主体。生本教育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由开放地独立自主地学习,在课堂学习生活过程中学会感悟,体味生活,在与知识的"相遇"中,使知识融入生命。

(二)团队意识

由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差异,并在知识的积累量上有所不同,针对这种差异可以让学生组成团队,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性格、学习成绩来分配学生,在根本上将每个学生的成绩都能有所提升,好的学生能够巩固知识,学习不好的学生能够学到知识,并能使学生在课堂中通过交流获得更多的信息。

(三)性原则

初中生物教育的面向群体应该是整个课堂,不能出现出小灶情况,根据每一学生的学习成绩状况,制定出相应的课前预习、课堂流程、课后作业,让全部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无缝隙的教学任务当中。通过让学生学会批判,学会面对自己的弱点,审视自己的错误,从而更加从容地面对自己现在所处以至将来的环境,并在大环境下拥有质疑性的思维能力来一步步发展自己;学会以客观的眼光看待外界事物和面临的问题,学生要学会能够公正、理智地分析问题,并在一件事物的发展走向上得到一个客观的认识;可持续发展观所表现的特殊性是让学生能够明白,并且了解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文明都对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同的作用;让学生在自身的场和对外界事物的接受过程中,有机地将人的成长、社会进步、科学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做到的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吸收行为;在学生拥有相应的意识的同时,还要在身上确实的落实到行为上,这不仅仅是一种策略,一种走向,更是一种精神。以上可以总结为可持续发展观教育的核心思想———真实、动态、、客观、和谐、行动。相信以可持续发展观作为教育的方针和走向,能够培养出具有创造力和生命力的素质型人才。

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服务终身发展

生本教育的理念核心是要高度重视学生,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结合学生的天性开展教学。将这样的理念渗透到生物课堂的教学中,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以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作为开展教学的重点。在生物课堂教学中,阅读课文,观察标本,观看视频资料等,都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比如,在执教"探索生命的方法"时,我做了这样的课堂设计:1.导入:给学生展示图片腐烂的肉中有许多蛆虫。提出问题:看到这些蛆虫,你想了解什么?2.让学生大胆猜想:蛆虫是怎么生成的?3.教师引导,学生自由回答。4.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教师引导:把两块等重的牛肉分别放在两个大小一致的玻璃碗内,一只碗口裸露,一只盖上纱布。5.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要想实验成功,还需要做哪些工作?这样设计关注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设计生物实验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有效促进了学生自身知识资源的开发和充分的运用。

三、总结

教育的状态就是让学生能够对现有的知识,做出观察、研究、探索、分析、好奇、求知,并能够对自己目前所知道的东西所质疑,或者与他人进行探讨,这是一种开放思维式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感受到知识这种意识形态的东西不会枯燥,只会让人更加充实,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意义就是真理本身。像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迫式记忆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感到厌恶反感,甚至带来其他负面情绪。这件事的根本不应该从讨伐学生找出治理办法,学生向来都是需要引导的,不是需要治理鞭策的。所以结合以上表述的教学理念将知识传授,并让学生学会探索,并在探索中获得知识,分享自己的探索发现,与他人交流,获得新的内容,通过质疑,得到相应的参考依据,变为新的知识。在一切教学的领域内通过好奇和质疑,有机的将初中生物乃至其他领域的科学文化知识变成一种常识形态的知识。让学生不仅能够在国内这种应试大环境下足以对付相应的考验,也能够在未来真正的意识到知识是难得可贵的财富。相信可持续发展观的真实存在意义就是为了在探索的发现的基础上延续和发展,使得国家和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并不断走上新高度。

作者:胡玲琴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萌水中学

初中生物论文:案例教学初中生物论文

一、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原则

1.典型性.

虽然在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给出的案例是个别案例,但是这个案例中蕴含着这一类案例的共性,通过对这一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推断出这一类事物中存在的共性,使学生从中学习到对类似事物的分析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所以生物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上,不能随意选择,要选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案例,选择的案例可以是正面的、积极的,也可以是负面的、消极的.

2.针对性.

生物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要根据本次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案例,同时还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合适的案例,对待初一的学生要选择难度较小的案例,对待初三的学生可以选择难度大一点的案例.

3.实效性.

在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中,生物教师在应用之前,就必须对案例教学应用要实现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在教学中根据规划进行,尽可能地发挥案例教学的效果,使案例教学目标成功实现.

4.科学性.

教师选择的案例要是科学、真实的.随着网络的发展,各种信息汇集,但这些信息有真有假,教师在选择过程中,要重视选择案例的真实性.其五,教育性.生物学习中教学案例法的应用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上要重视发挥案例的教育作用,尽量选择对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具有积极作用的案例.

二、案例教案的编写

1.去粗取精,突出重点

生物教学案例首先要突出主题,教师在编写案例时,需要将实例进行适当的加工,围绕教学目标,将案例中与教学无关的部分剔除,使之简化与细化,有针对性地选择最能反映主题的特定的内容,使之与教学要求相符合,并把其中关键性的细节描述清楚,突出重点.例如,在编写“胰岛素的调节作用”这一课的案例时,由于相关案例众多,就需要教师围绕胰岛素的调节作用这个重点将案例素材进行简化与细化.

2.合理整合,提高效率

不同的案例有其侧重点,因此,在生物案例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各种零散的案例进行合理的整合,使之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例如,在学习“环境污染与保护”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环境污染的现状的实例与各种保护环境措施的实例进行整合,使学生对全球环境污染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了解生活中各种保护环境的方法,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三、案例教学的实施

1.展示案例,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纸质、口头叙述、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展示各种案例,在展示的案例之后,指导学生阅读案例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调动多个感觉器官来阅读案例,在学生阅读了案例之后,教师从中提出问题或者让学生自己从中提出问题或者教师通过自己的问题引出学生的问题,从而使学生进入到特定的生物知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针对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2.分析、讨论生物案例

教师在给出生物案例之后,要引导学生对案例所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通过本案例,我们还可以联想到哪些类似的生物知识,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后,选取其中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下面巡视,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鼓励那些不积极参与或者不敢发表自己见解的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还可以让学生对案例进行个人分析,先让学生做好个人准备,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后,让学生对案例进行个人分析,个人分析的方式好是在容易的案例中进行,对于较难的案例分析,好是小组合作探究买也可以是个人准备,然后再在小组中交流,尽量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或者通过小组的一起努力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就能够逐渐找到分析案例的规律与方法,也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总结和评价案例

在通过个人分析、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解决了案例中涉及的问题之后,生物教师还要重视对案例的总结与评价环节,对案例的总结与评价环节可分为三个方面:对案例本身的总结与评价、对学生讨论过程的总结与评价、对案例中包含的生物知识进行总结与评价.在总结与评价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善于发现学生言语中的亮点,并给与表扬,对其中的不足之处给予纠正意见,学生总结与评价完之后,教师针对学生的言论给予指正与补充,并将学生的言论进行总结,使之系统化.通过让学生自己总结与评价,可以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四、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生物教学中,实行案例教学法,有利于使学生融入到教学情境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与思维能力,从而提高生物教学效率。

作者:潘海燕 单位:江苏省阜宁县沟墩中学

初中生物论文:核心概念初中生物论文

一、精彩规划,构建高效生物课堂教学

1.注重核心概念教学

核心概念既是概念中的重点,又是生物学中的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时要比一般概念的讲解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细心,在教学方式上注意要适时改变,使核心概念的讲解稍显生动、形象,从而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只是简单粗略地讲解核心概念,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透彻,只是硬性背诵,并没有掌握概念中的知识要点,那么在实际应用中,很可能出现答案在心却不自知的情况.随着课改的逐步实施,核心概念的讲解方式也进行了更新.传统教育中,虽然概念的讲解较为单调、乏味、令人提不起兴趣,但是传统的核心概念中藏有丰富的内涵,就连概括介绍的都非常齐全.教师在传统教育中通过相关的背诵、课堂查验等方式检验学生掌握程度来保障学生基础知识的牢固性;对于新的核心概念体而言,沿用传统核心概念体中的优点,改变其缺点,再注入新元素,教学新手法等,可以更加适应学生的学习要求.但美中不足,新体系里少了一点知识的课外拓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以及让学生领悟的教学方式,所以,现在学生的生物学习水平的提升还是比较缓慢的.例如在初中生物中,应激性是生物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的反应,在新课标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先给同学们举例讲述应激性,“当我们不小心伸手被扎到的时候,手一下子就会缩回来,在大脑反应之前身体已经做出了反应,这就是应激性.”然后教师讲述应激性的概念定义,再次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加强同学们对应激性的认识,“在发生应激反应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就会发生变化,同学们能够想象一下我们的身体如何发生应激反应吗?应激性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2.融合探索精神培养

课堂授课中的主体是学生,而引导学生学习首先要激发其学习欲望、领悟、实际应用三个过程,一堂富有激情的课是经过教师精心策划安排的.其主要表现在教学高效、成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有一定的时间去思考学到的知识并逐渐的将学到的知识转变为自己的知识,再应用到实际中.所以教师在授课时,不应只是单纯的讲解课本内容,更应该明白各个历代生物学家不断努力探索的那种精神,从而将这种精神传达给学生.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同学生的交谈中、提问解答中营造课堂学习的良好氛围.与其反复重复重点倒不如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都知道能力是学生在平时不断积累经验、反复思索才逐渐掌握的,并非是教师教会的.例如在进行种子的萌芽实验的时候,教师首先讲述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的萌发需要有一定的水分,这是植物营养运输的需要,然后胚根突破种皮形成了根,根再生长逐渐长成了茎和叶.”然后教师让同学们亲自动手探究种子萌芽的过程,每位同学可以自由选择种子,然后进行萌芽培育,观察种子萌发的状态.同学们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可以改变萌发的变量,例如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时候改变供水的用量,观察不同水分条件下种子的萌芽状态.这样同学们进行探究操作,就会加强对生物知识的认识程度,将概念教学和动手能力有机地联系起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能力.

3.优化课堂学习流程

其实概念就是教课中便于沟通的一个工具性语言,是为了提高教学的时效而诞生的,所以,我大胆的设定了学习流程来加快学生的学习速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时、课上检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检查.一方面加强学生对概念的重视,另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对概念的背诵和理解.我建议在上课前五分钟进行检查,使学生在上课铃声响了之后能立即进入学习状态.之所以把它安排到课前,一方面是对旧知识的巩固,对学生的督促,另一方面又是新课程的铺垫,进而顺利的进行新课程的学习.第二、在一节课的结束前,教师还应来个总结,把本节课学到的所有再重新规整一下,如果时间还有富余,还可以将本节课的开头和上节课的结束衔接起来,让学生的每一节课都能连到一起,而不是学哪是哪,出现狗熊掰棒子的现象.

4.反复讲练深化理解

核心概念是化学概念中的关键所在,要求学生务必把这些知识掌握牢固,熟记于心.所以教师在讲解时,一定不要担心用时过多,可以通过反复讲练来让学生彻底明白这些概念所蕴含的知识点,再引导学生将这些概念和其他知识联系到一起,在学生的学习中让这些知识在其脑海形成一棵知识树.以这种新的模式替代固有的死记硬背的模式,让学习不再枯燥乏味.一段时间后学生既提升了学习能力、理解力,又在学习中找到了轻松学习的好方法.例如在进行基因知识学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同学们回顾染色体、基因、DNA之间的关系,将这些概念统一起来,然后进行知识的联系,有助于提高生物知识能力.

二、结语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把重心放在核心概念的教学上,让学生通过牢固掌握核心概念走入生物学的大世界,让学生在复杂的生物知识的学习中,始终有自己清晰的学习脉络,从而有一棵属于自己的知识树.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也是和核心概念掌握的程度分不开的,所以重视这一块的教学是有益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和提升学生成绩的。

作者:黄杰 单位: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智堡实验学校

初中生物论文:学生自主学习初中生物论文

一、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自主学习能力强调“自主”二字,而自主的关键是做好课前预习,课前预习包括:通读课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等几个环节。通读课文是指学生在教师没有讲新课之前,系统的阅读与新课有关的课文,包括教材课文、课外读物以及网络资料,对要学习的新课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为了充分提高通读课文的效率,我都是事先提出学生在通读课文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在学习《植物细胞》一节课开始我先提出以下几个设问:通过仔细阅读课文请回答“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步骤”“通过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总结出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请你自己绘制出你观察的植物细胞结构”。学生根据这几个简单的设问就能清楚地知道本节课学习需要掌握的重难点是什么,在通读课文的过程中就能事半功倍,迅速找到知识点所在,既节省了时间,又为自主学习找到了自信心。发现问题即是学生在通读课文的过程中找到除了教师设问的几个问题外其他的疑难问题,这一过程对初探新知的中学生来讲难度较大,实施起来较有难度,但是它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为关键的一步,需要教师耐心指导,如在学习生物课程前几课时,学生也许发现不了几个问题,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顺势将问题引出,并鼓励学生提出类似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在没有教师引导的情况之下也会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垫石铺路。解答问题既包括教师提出的问题,又包括学生通过通读课问自己发现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自己思考,小组讨论等几种方式相互作用解答问题,学生派代表回答问题时,教师应该仔细倾听,并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给予纠正或者补充,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正确的反馈,这样学生才不会迷惑,才会对教师教学方法给予肯定,做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亲密结合,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之路扫清障碍。

二、课中创造自主学习机会,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的总的目标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在21世纪的今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教师要想提升整个班级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注重提升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初中生是青春期的典型时期,其好奇心和表现欲非常强烈和旺盛,迫切想要展示自我。这时候他们最需要的就是教师能给自己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使自己的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展示,从而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赞扬。教师要做的就是尽量的在课上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得到展示自我的平台,使自己的自主学能力得到飞速提升。如在讲解《植物的生殖》一节内容时,在学生对新课充分预习之后,我采取竞赛抢答模式使学生分为AB两组,“请说出生活中常见的被子植物”“请说出生活中常见的裸子植物”“请比较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不同之处”“请结合实际说说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相比较,谁的繁殖能力更强,说出理由。”在比赛过程中A、B两组势均力敌,不分伯仲,为一个个有分歧的问题争的面红耳赤,难解难分。在这种高昂的学习气氛影响下,学生对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概念熟记于心,也提升了自己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

三、开展实验教学,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技能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课程的渗透教学为基础的学科。而加强实验教学对于在生物课程中展开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工作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初中生是活泼好动的一类群体,他们生性聪明又活泼,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他们喜欢用自己的双手去探索去发现。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兴趣高昂,注意力也比以往更加集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实验课注意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引:熟悉实验用具、注意实验事项、强调实验步骤,组织观摩演示实验等等缺一不可,进而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技能。总之,教学是一项神圣而伟大的事业,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可忽视,教师应以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作指导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努力奋斗。

作者:王淑艳 单位: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蒙古族中学

初中生物论文:概念教学下初中生物论文

一、观察

观察是指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实物、影像、实验等直观事物,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探究学习方式.在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安排两个观察:观察1:动画展示细胞分裂的大致过程:一个细胞(受精卵)→两个细胞→四个细胞→……多个细胞.复习上节内容导入,运用动画展示,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但他们往往只关注细胞是怎么分裂的,而忽视了其中包含的概念,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的方向:重点观察和说出细胞分裂的细胞形态———圆形(教师要说明细胞是立体的,而在教学中只观察它的平面图形).观察2:课件展示人体内各种各样的细胞图片(本节以学生最熟悉的人体为例教学).看到这些图片之后,学生很好奇:原来人体内细胞的形态是这么丰富多彩的.学生往往沉浸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漂亮图片,忽略真正的观察目标.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观察的方向:细胞形态,如椭圆形的红细胞、梭形的肌肉细胞(平滑肌)、树枝状的神经细胞、像石头一样的不规则形的骨髓细胞等.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感知活动.教师应及时、地向学生呈现观察对象,明确观察方向,为提出问题作铺垫.

二、提出问题

具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是未来创造型人才的特点之一.观察对象越具体,学生感知就越丰富,学生就越容易自主提出问题.经过上述观察后,学生已经发现了下列问题:分裂前后的细胞形态与构成人体的各种细胞形态为什么不同?为什么分裂后的圆形细胞会“变成”各种形状的细胞?细胞形态是怎么改变的?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提出问题,而且产生了进一步探究的欲望:细胞形态变化了,功能会改变吗?这就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问题为主动提出问题,发展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有时学生的质疑、关注点较偏,不足以体现教学重点,教师可通过补充提问引导学生的思路回到教学正轨.因此,教师的提问,可以弥补学生提问的不足.

三、摆出事实

概念基于事实,反映事物的一般本质特征.“事实胜于雄辩”.有了方向正确的问题后,应以事实来解决问题.摆出事实时应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中的感性材料,这有利于建构核心概念.事实1:细胞分裂时的形态与构成人体的各种细胞的形态不一样.事实2:合作小组通过观察、讨论、交流、比较四种基本组织,课堂完成表格.这样,学生自主发现了“不同组织的细胞形态、排列特点、功能不同,同一组织的细胞形态、排列特点、功能是相同的”这一事实.

四、推理

概念是在观察事实的基础上,提炼出本质的东西,运用语言或者文字表述出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寻找规律性的东西,从而理解概念的含义、理解概念产生的原因、理解规律.有效的逻辑推理的过程就是寻找规律、理解概念及其产生原因的过程.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观察自主提出了一个个具体的问题,紧跟着面对事实解决了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规律,进一步明白了细胞在分化后,不但形态改变,结构改变,功能也改变了.这样,学生一环紧扣一环进行推理,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细胞分化”的概念和“组织”的概念已经呼之欲出.

五、总结

学生经过认真观察、积极探究,获得观察探究的结果后,他们会有一种成就感,会产生表现和展示的欲望.在交流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发扬合作学习精神,而且可以使学生发现各组之间的差异和存在的不足.同时,在讨论交流中,诱发学生发现新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问探究提供了新课题.如,在每个问题提出之后,都留给学生较多的思考、讨论时间和交流空间.在交流中注意使用“追问法”.追问,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地思考和理解,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从“观察-问题-事实-推理-总结”的教学过程中,构建获得了“细胞分化”、“组织”等概念的完整和的描述.总之,问题式教学与概念教学的有效结合,让学生在相关概念的生成、理解和掌握程度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教学效果明显.学生不仅学会了相关的概念,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学习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交流总结表达能力都在概念学习中得到提高.这既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也培养了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作者:徐东晓 单位:安徽怀远县包集中学

初中生物论文:课程资源初中生物论文

一、课程资源的分类及作用

生物课程资源可以分为传统课程资源和潜在的课程资源。也就是传统意义中生物学的教教科书、教具、实验仪器等课堂课堂常用的物质资源,以及学生所掌握的生物学知识,相关学科可以借鉴的知识体系,学生具备的学习能力,家长的协助等的资源。学校教学设备是生物学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成《生物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生物学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以及生物学科技活动等教学活动的必要物质条件。生物学中也有很多的潜在可能资源,学生恰当的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外界条件来对传统的教学资源进行补充,丰富。例如:进行植物细胞教学的时候,学生参观过植物园历经为他提供了很好的资源。通过其他学科间知识系统的相互补充,都是对生物课程资源的有利整合和优化。潜在资源潜移默化的支持着传统教学资源,它们之间相互扶持,学生从中找到生物学教学的切入点,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二、课程资源的筛选和利用

面对庞杂的课程资源,如何有效利用实现有效的生物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对课程资源进行筛选和有效的利用。课程资源的内容要有学科思想,要筛选出内容思想都具备科学性的资源进行合理利用。还要注重学生的能力水平,知识结构,难易要适度。比如《种子萌发》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将复杂的种子生长的过程变化成形象的动态展示。学生乐学易学,难易水平适宜。要以教科书中的教学资源为主,这些资源都是最基本的,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内容。但是有一些教材内容不能与教学的课程标准做到丝丝入扣,需要教师进行筛选,以一种更适合学生学习的资源形式呈现给学生。另外也要注意数量的多少。真正的高效率的生物课堂不是大量教学内容的堆砌,而应该是少而精,够深入也够透彻。生活中的生物教学资源也很多,要因地制宜,合理开发。《植物的生长》一课,学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观察班级植物的生长状况,做好记录。做个有心人,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资源,特别学生资源、老师自身资源以及隐藏在物化资源背后的隐性资源都是比较贴近学生的,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所以应该让这些必要而直接的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优先得到保障。

三、整合优化资源实现有效教学

1.课前准备:筛选整合

以教科书为基准,补选并整合相关课程资源。因为教科书难以及时体现学科的新进展和各学科知识间的联系,所以教材不是的课程资源。我们要用教材交,灵活使用教材。以教材为基本点,补充资源内容,学生通过书记网络了解相关资料,调查发现查找相关数据,追踪记录思考发现问题。《昆虫的生殖与发育》一课,理论性较强,需要学生在课前进行感性认识。可布置发现,调查,记录追踪。提前将本课的内容告知学生,学生课查找资料,课选择网络视频,或者亲身观察,这样的课堂必然深受学生欢迎。资源整合优化后课堂效率就自然提升了。

2.要注重课堂生成的动态资源

教育教学都要抓住契机。课程资源不是死板不可变动的,课堂中的教育生成其实是好的“活”的课程资源。这份课程资源永远不会陈旧,常用常新,也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例如在讲解《疾病的用药与急救》一课,学生因为有生活,众说纷语。在这时学生会有一些常识的小误区,教师可以抓住契机进行讲解。既将课堂联系了生活,又在课堂生成中丰富了课程资源。教学中的课程资源与每一位任课教师,每一名学生都息息相关。合理的开发教学资源,结合具体的教学、结合学情,进行认真的甄别、筛选、整合、改编、优化,则能发挥出课程资源的较大效能。也可以将教材中与课程标准脱节,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的内容较大限度的作以补充。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确实得到了进步和发展,提高了生物课堂的高效、实效。

作者:任园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硕士

初中生物论文:有效课堂教学初中生物论文

一、新课引入,讲求新颖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好的新课引入方式,是学生打开兴趣之门的钥匙,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导航。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知识、学生知识水平以及学生接受能力,合理选取新课导入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吸引学生参与到生物课程学习中来的积极性。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从教育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学生只有对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内容产生兴趣,才能相应地激发其内在的求知欲望,进而有效地集中学注意力,带动自身学习积极性,投身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作为初中生物教师,应从学生的日常生活情景出发,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有意识地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知识的存在与形成,进而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就非常想学、乐学,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明显地提高。如:在学习“消化和吸收”一节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通过对自己的早餐进行回忆,回忆自己早餐当中的食物有哪些,这时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牛奶、面包、鸡蛋……教师可以抓住学生此时的积极性,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进行解读,并出示人体消化系统模型,让学生观察。就这样,在教师创设的生活情景中,学生产生学习食物消化与吸收知识的兴趣,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思考,与教师一起共同探讨人体消化系统世界的奥秘。

三、传授知识,贴近生活

21世纪是个多变的时代,世界的教育发展趋势及走向都有了一个重大的变化。新课程教育理念下倡导课堂教学活动与生活的整合,强调教学内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性。生物与我们的人类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无论是衣食住行、旅游观光、建设家园、还是国际交流合作、人民友好往来,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生活知识基础。中学生处在求知欲强烈的年龄阶段,如果让他们长时间呆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枯燥、抽象的生物知识,是没有教学成效的,即使让他们完成练习任务,他们也是为任务而练习,并没有深入了解生物知识在生活实际的应用。带领学生走出生物课堂,走进生活,能帮助学生解放自己,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学好教材内容外,还要强化生活化探究教学,让生物“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归于生活”。首先,以生活化形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与生活相融合的活动中去理解,去体验,在理解与体验的过程中,开拓生活视野,领略生活内涵,从而增加生物知识的积累,学会生物知识的运用。同时,在理解生物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生物知识的运用,认识生物与生活的联系,做到学以致用,懂得用生物知识解答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并把生物知识用到生活中,解决一些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明白生物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四、直观教学,增强体验

生物属于文理综合的课程,如果仍旧沿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粉笔+黑板”教学方式,让学生跟着教师的粉笔走,长期下去极有可能引起学生的超限抑制,引发学生排斥心理,降低生物教学成效。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丰富教学内容,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生物与生活、自然之间的联系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教师在开展生物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可以有效利用多种现代教学设备,开展直观教学活动,利用这些教学资源为课堂教学增添活力,增强学生体验,使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应用有一个更加具体的感受,以便相应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五、结语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广大教学工作者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追求的永恒主题。伴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初中生物教师必须对教学模式进行的革新,创新教学方式,用心教学,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进而达到提高生物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作者:赵慧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市第四中学

初中生物论文:核心概念下初中生物论文

一、深入备课,把握初中生物学科核心

生物学中的概念有很多,有些概念仅仅要求学生理解,有些概念则要求学生熟记,熟记的这些概念往往都是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很好地掌握一个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明白生物世界中一些生物学的现象是如何一点一点进行的,进而深刻地掌握生物学之间的联系,提升自己对生物这门课程知识的掌握水平.所以,核心概念是各个知识点的桥梁,因此,如何有效进行生物课堂核心概念教学是生物教学中的重点.

二、精彩规划,构建高效生物课堂教学

1.注重核心概念教学

核心概念既是概念中的重点,又是生物学中的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时要比一般概念的讲解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细心,在教学方式上注意要适时改变,使核心概念的讲解稍显生动、形象,从而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只是简单粗略地讲解核心概念,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透彻,只是硬性背诵,并没有掌握概念中的知识要点,那么在实际应用中,很可能出现答案在心却不自知的情况.随着课改的逐步实施,核心概念的讲解方式也进行了更新.传统教育中,虽然概念的讲解较为单调、乏味、令人提不起兴趣,但是传统的核心概念中藏有丰富的内涵,就连概括介绍的都非常齐全.教师在传统教育中通过相关的背诵、课堂查验等方式检验学生掌握程度来保障学生基础知识的牢固性;对于新的核心概念体而言,沿用传统核心概念体中的优点,改变其缺点,再注入新元素,教学新手法等,可以更加适应学生的学习要求.但美中不足,新体系里少了一点知识的课外拓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以及让学生领悟的教学方式,所以,现在学生的生物学习水平的提升还是比较缓慢的.例如在初中生物中,应激性是生物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的反应,在新课标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先给同学们举例讲述应激性,“当我们不小心伸手被扎到的时候,手一下子就会缩回来,在大脑反应之前身体已经做出了反应,这就是应激性.”然后教师讲述应激性的概念定义,再次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加强同学们对应激性的认识,“在发生应激反应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就会发生变化,同学们能够想象一下我们的身体如何发生应激反应吗?应激性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2.融合探索精神培养

课堂授课中的主体是学生,而引导学生学习首先要激发其学习欲望、领悟、实际应用三个过程,一堂富有激情的课是经过教师精心策划安排的.其主要表现在教学高效、成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有一定的时间去思考学到的知识并逐渐的将学到的知识转变为自己的知识,再应用到实际中.所以教师在授课时,不应只是单纯的讲解课本内容,更应该明白各个历代生物学家不断努力探索的那种精神,从而将这种精神传达给学生.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同学生的交谈中、提问解答中营造课堂学习的良好氛围.与其反复重复重点倒不如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都知道能力是学生在平时不断积累经验、反复思索才逐渐掌握的,并非是教师教会的.例如在进行种子的萌芽实验的时候,教师首先讲述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的萌发需要有一定的水分,这是植物营养运输的需要,然后胚根突破种皮形成了根,根再生长逐渐长成了茎和叶.”然后教师让同学们亲自动手探究种子萌芽的过程,每位同学可以自由选择种子,然后进行萌芽培育,观察种子萌发的状态.同学们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可以改变萌发的变量,例如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时候改变供水的用量,观察不同水分条件下种子的萌芽状态.这样同学们进行探究操作,就会加强对生物知识的认识程度,将概念教学和动手能力有机地联系起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能力.

3.优化课堂学习流程

其实概念就是教课中便于沟通的一个工具性语言,是为了提高教学的时效而诞生的,所以,我大胆的设定了学习流程来加快学生的学习速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时、课上检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检查.一方面加强学生对概念的重视,另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对概念的背诵和理解.我建议在上课前五分钟进行检查,使学生在上课铃声响了之后能立即进入学习状态.之所以把它安排到课前,一方面是对旧知识的巩固,对学生的督促,另一方面又是新课程的铺垫,进而顺利的进行新课程的学习.第二、在一节课的结束前,教师还应来个总结,把本节课学到的所有再重新规整一下,如果时间还有富余,还可以将本节课的开头和上节课的结束衔接起来,让学生的每一节课都能连到一起,而不是学哪是哪,出现狗熊掰棒子的现象.

4.反复讲练深化理解

核心概念是化学概念中的关键所在,要求学生务必把这些知识掌握牢固,熟记于心.所以教师在讲解时,一定不要担心用时过多,可以通过反复讲练来让学生彻底明白这些概念所蕴含的知识点,再引导学生将这些概念和其他知识联系到一起,在学生的学习中让这些知识在其脑海形成一棵知识树.以这种新的模式替代固有的死记硬背的模式,让学习不再枯燥乏味.一段时间后学生既提升了学习能力、理解力,又在学习中找到了轻松学习的好方法.例如在进行基因知识学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同学们回顾染色体、基因、DNA之间的关系,将这些概念统一起来,然后进行知识的联系,有助于提高生物知识能力.

三、结语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把重心放在核心概念的教学上,让学生通过牢固掌握核心概念走入生物学的大世界,让学生在复杂的生物知识的学习中,始终有自己清晰的学习脉络,从而有一棵属于自己的知识树.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也是和核心概念掌握的程度分不开的,所以重视这一块的教学是有益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和提升学生成绩的.

作者:黄杰 单位: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智堡实验学校

初中生物论文:批判性思维初中生物论文

一、利用教材元素,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意识

初中生物作为科学学科之一,其所有知识内容都是通过实际实验而得出的,这就说明初中生物课程具有科学严谨性。教师想要实现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就必须要引导学生学会提出质疑,因为只有质疑才能激发出学生的探究动力。为此,教师可以在每一次课堂教学之前,通过对教材元素的理解和资料收集来为学生设计出恰当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内容的判断,实现对他们的批判思维培养。例如,以“输血、血型和无偿献血”知识点为基础,提出思维判断问题:“既然血液是我们身体机能的基本动力,那么定期进行无偿献血好不好呢?”这一问题的提出,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思维当中的批判性,让他们对血液的重要性重新认识,并对当下社会环境下的“献血不好论”产生质疑,从而在探究中获取更为深入的知识内容,调动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并让他们正确认识人类的自然肌体,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在这一教学环节当中,除了上述方法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思维引导来让学生对知识点产生不同的认识,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和知识的交流,让他们在讨论中更好地学习知识,并建立起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利用生物学实验,提升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初中生物教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易感知性、探索性和目的性,可以为学生正确理解生物现象和变化规律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从而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对生物实验课程加以重视,从而提高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这节内容时,由于早期科学家的实验往往不够严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要直接将科学家探究光合作用的全过程讲述出来,而先将普里斯特利的实验和结论介绍给学生,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夜间在卧室内摆放植物不利于人的身体健康?这种说法与普利斯特利结论矛盾吗?通过这种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实验设计环节和实验结论所存在的不足。然后由学生自主设计完整的实验方案,这时教师再将萨克斯实验介绍给学生,学生便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敢于大胆质疑的勇气,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的信心。

三、在评析错误中,培养学生纠错能力

在初中生物学习中,学生在解答问题时经常由于审题不清、思维定势、条件干扰等原因回答错误,实际上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缺乏思维的缜密性。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回答和解题,因为在这其中就可能会存在错误,这时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创造发现错误和纠正错误的机会,引导学生在多种复杂的因素中找出存在的主要矛盾,更好地把握生物各类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例如,开花前将一株国光苹果树上的花去雄,并授予红富士品种花粉并套袋,问这棵树所结出果实的口味应该是?A.2个品种混合口味;B.2个品种中显性性状的口味;C.国光苹果口味;D.无规律可循。在学生解答此题时,主要存在两个典型性的错误,及时,在题目中并没有明确说明,国光和红富士两种口味哪个是显性性状,并且不一定是纯合体,所以是没有规律可遵循的;第二,在自然状况下两种都是属于纯合体,无论哪个是显性性状,其结出的果实都是显性性状口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错误,这样学生在认识了基因分离规律的基础上,也掌握了个体发育的关系,还找到了自己错解的原因,培养了学生的纠错能力和批判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批判性思维作为人类思维品质当中最为基本也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于学生的意志品质的影响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因此必须要在初中教学阶段做好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教学。通过文章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生物学科在批判性思维培养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发挥生物知识的科学严谨性特点,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起来,使学生能够成为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这样无论是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还是未来社会的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进步意义。

作者:范素海 单位:河北省平山县平山镇中心学校

初中生物论文:多媒体技术初中生物论文

一、制作初中生物多媒体教学课件

1.教学思路设计要精巧。

的多媒体课件设计,好的教学思路是其灵魂。在生物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要作为主导的地位,充分地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巧妙的教学思路设计制作而成的多媒体课件,有效地引导并吸引学生注意力,并根据教学思路圆满完成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当中,好的教学思路决定了课堂教学是否,在多媒体教学当中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2.收集并整理生物教学的多媒体素材。

在制作生物多媒体教学课件时,收集并整理相关素材非常重要。所要收集的资料包括:视频资料、音频资料、图像资料等,教师也可以自己制作。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在网上搜索学生都比较喜欢看的《人与自然》栏目与生物教学内容有关的专辑视频,也可以找到相关的科普网站,都有很多初中生物教学相关的内容。如教师需要自己制作课件需要的素材,可以自己拍摄学生实验的过程、校园内的各种植物、家里的小动物等等,学生看到这些内容会感觉很亲切,更乐于在多媒体资料当中学习知识,也会将注意力高度集中到教学内容上。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策略

初中生物教学当中,科学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使生物课程的教学效果显著提升。以下我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探讨了初中生物教学当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策略。

(一)应用多媒体必须分清主次

多媒体,是一种工具,是辅助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它并非教学当中的主体,也并非主要的内容。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避免盲目地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将教学为主、多媒体为辅的主次地位颠倒。教师是生物课堂上的主导者与引导者,多媒体设备是生物教师运用的教学工具,教师要避免将自己变成多媒体设备的放映员,要使自己成为多媒体设备的掌控者,在操作多媒体设备的同时,使多媒体技术能够更好地为生物教学服务。

(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要科学合理

初中生物教学当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必须抓准时机,科学合理地应用。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初,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创设情境,也可以在教学当中遇到生点和难点时使用,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帮学生直观地理解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学的效率。另外,还可以在知识拓展时使用,将教学内容延伸到的一些知识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现出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但是,多媒体教学必须避免形成多媒体展示课,多媒体教学需要适度,并不是越多越好。教师必须按照教学的内容与学生实际,选择多媒体教学的内容,科学合理地应用多媒体技术,才能使生物课堂教学提高有效性。

(三)精心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师必须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知识水平作为根本,精心地设计多媒体课件,使多媒体课件能够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真正实现多媒体教学的功能。教师不可将网络上他人的课件拿过来直接用,要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修改,避免追求方便和形式。例如,“血液循环”的教学中,生物教师可以制作3D动画,再给图像配上心脏跳动以及血液流动的声音,将整个血液循环的全过程给学生展示在大屏幕上。将比较难不容易懂的知识点,通过音频和3D动画的有效结合,将难以理解的知识通过直观、生动、形象的多媒体展示变得清晰易懂。在血液循环3D动画播放时,对于学生有疑问的部分,教师还可以通过慢放让学生详细地观察,教师再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丰富的多媒体课件,也替代了文字讲述的枯燥乏味,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多媒体课件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了主动参与到生物知识学习的心理。

(四)多媒体在生物实验中的应用

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将生物实验的过程快速的给学生进行展示,能够突破生物实验中的重点和难点。例如,受精卵的形成过程教学时,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将受精卵的整个形成过程给学生直观的展示出来:先是精子进入卵细胞,然后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经过多次细胞的分裂形成胚泡,进入子宫着床。由于这一过程需要数天才能完成,而且还需要在显微设备下时刻观察才能捕捉到这一过程,初中生物实验课上短短的时间难以完成,经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轻松地化解了生物实验不能突破的难点,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也更易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教学效果非常好。还有一些动物解剖实验,很多初中生都难以接受,再加之整个社会保护动物意识的提高,这种活体解剖实验在学生看来显得很残忍。这种情况下,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模拟或是演示的动物活体解剖实验以正常播放、反复慢放等形式,真实地演示出来,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般的观察实验过程,这对于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意义重大。另外,初中生物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还要求教师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水平,教师要在业余时间,深入研究多媒体技术,使自己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多媒体设备,多观看网络上的多媒体课件,使自己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以及制作课件的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三、结语

总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将抽象的生物知识变得清晰易懂,将枯燥乏味的文字内容以及难以突破的重点难点,变成直观的图像、视频和音频的多媒体课件,在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能够轻松地掌握生物知识,有效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效率。

作者:牛得吉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柏林学校

初中生物论文:精加工策略下初中生物论文

一、运用比较法,推陈出新

1.推陈出新。

在新授课中,教师可由旧知入手,探寻新知与旧知的连接点,自然过渡到新知学习,让学生以旧知为基础,生发新知。如分析“植物的无性生殖”时,可先复习植物的有性生殖,再结合“马铃薯是如何种植的”引出无性生殖的概念。

2.列表比较。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些生物概念或原理比较类似,或者有所关联,为了更直观地展示知识点的内在关系,揭示它们的共性与区别,教师可呈现相关表格,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对比分析、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当学生认识植物的呼吸作用后,可引导学生联系前面所学的光合作用的有关内容,比较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公式,让学生填写如下表格,构建清晰的知识结构,更好地认识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3.直观比较。

如引导学生对比青蛙与蜥蜴的肺结构图,学生可以观察到蜥蜴有很多的肺泡,可以较好地完成气体交换,依靠肺的呼吸作用便能满足整个身体对氧气的需求,因此蜥蜴能够适应干燥的陆地生活环境;而青蛙的肺结构比较简单,它的肺泡数目不多,还需要依赖皮肤进行呼吸,需要相对湿润的环境。此外,系统对比法、实验对比法、归纳比较法等也是常用的比较法,这些都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二、利用类比法,深入浅出

在精加工策略中,类比法也是比较重要的方法,其作用在于由此及彼,即依照两类(两个)事物在某种属性上的相似或相同点进行推理,将抽象事物变得形象与具体化,将生疏的事物转变成熟悉的事物,更浅显地揭示隐晦、深奥的知识与道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实际需求,灵活运用类比法,变未知为已知,化陌生为熟悉,转隐晦为明显,深入浅出,帮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与记忆原本抽象复杂的生物知识。当然,教师还应注意,类比法的运用并不是随意而盲目的,而要恰当合理。首先,两者要具有可比性,要有相似点,能够发挥启发与过渡作用。其次,选用的比方应该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熟悉易懂的。另外,类比只是一种手段,不能喧宾夺主而过多地进行渲染与描述。如分析“心脏结构功能”时,可将其概括为:上房下室,房静室动,出室回房。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教师可通过打比方的方式,进行类比分析:上房下室———上为心房,下为心室,好比楼上是房间,而楼下为聊天室(客厅);房静室动———心房连静脉,心室连动脉,房间安静才可休息好,而聊天室热闹活跃才更好;出室回房———心室的血液压到全身各处,心房将血液收回心脏,这就如同晚上离开客厅回房间休息。另外,分析血液循环时,当学生掌握心脏四腔与血管联通的知识后,可引导他们将自己视为血液中的一个红细胞,由左心室出发,跟着血液去旅行,以此来加深学生的体验与感悟,使其更好地把握肺循环、体循环、静(动)脉血的变化情况。这样通过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抽象的知识就变得浅显易懂了。

三、借助联想法,变枯为趣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对于一些意义不强的知识,教师可通过谐音联想、顺口溜等方式进行精加工,使之变得更有意义与趣味,更达到轻松持久记忆的效果。谐音联想记忆,简单来说,就是将一些比较枯燥、显得零散、意义性不强的记忆材料加入联想成分,进行谐音处理,使之变成充满意义、富有趣味、生动形象的语句,以便于记忆。如记忆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即亮氨酸、异常氨酸、赖氨酸、甲硫氨酸、缬氨酸、苏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时,教师可创造性地进行谐音联想处理,趣味记忆,“两个癞蛤蟆打架,协同到大街前找苏三评理,劝之曰:本病不应该”。引导学生想象故事:在春光明媚的季节,两只癞蛤蟆为了争夺一只美丽的天鹅而厮打起来,一番决斗之后,问题还是未能有效解决,于是它们一起来到大街前,想让苏三来评评理。这样,将《苏三起解》中有关唱词和生物知识巧妙地联系到一起,进行谐音处理,形成趣味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也就记得清清楚楚。其次,顺口溜或口诀加工,归纳概括,灵活记忆。如教学《探索生命》这一章,分析显微镜使用时,教师可通过口诀或顺口溜来帮助学生轻松而牢固地记忆生物知识。比如:①取镜———右握左托略偏左(解释:用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置于实验台偏左的位置)。②对光———三转三找(说明:转换器,找低倍镜;遮光器,找大光圈;反光镜,找光源)。③观察———放→压→降→升→调(即将标本放于载物台→用压片夹将标本压住→将物镜降至低处→渐渐上升物镜→调节准焦螺旋)。这样,简单的几个字就概括了取镜要点,归纳了对光中所要转动的部件、操作顺序及光圈、物镜的选取,总结了观察时的步骤与注意点,便于学生巧妙记忆,学生做实验时也就能驾轻就熟。

四、采取质疑法,由表及里

亚里士多德指出:“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在精加工策略中,质疑(自我提问)也是不容忽视的,它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所学内容,学会独立思考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但综观当前的生物教学,不少教师运用“满堂灌”与“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课堂上讲得过多过细,学生甚少有思考与质疑的空间与时间,被动地接受现成知识,未能深刻理解知识内涵,试题稍微变换角度,学生就会出现各种错误。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质疑的时空,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由表及里,开启知识大门。如教学《人的性状和遗传》时,可让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要求预习时要“刨根问底”,学会提问与质疑。比如课本上给出了哪些结论?这些结论有哪些依据或者是如何推理出来的?(譬如:什么是隐性基因与显性基因?两者的有何区别?有哪些实例可以说明?什么是隐性性状与显性性状?基因与性状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有哪些生活问题或现象与所学内容相关?自己是否能活用课本知识进行解释与分析?等等。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新知,学会梳理内在联系。而后教师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推动学生积极使用精加工的学习策略。另外,除了学生个体质疑提问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以合作的方式进行相互提问、相互解答、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自学能力。当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精加工策略远不止上述所说的,还有如引申与拓展法、位置记忆法、先行组织者法、关键词法等,教师可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灵活选择与运用,对所教的知识与记忆材料举相关例子、补充有关细节等,进行加工与构建,架起原有信息与新信息间的沟通桥梁。这样就易于学生理解与接受新知,有利于让学生把握精加工的学习策略,学会自主归纳总结已学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与系统。

作者:朱爱霞 单位:盐城市初级中学

初中生物论文:新时期初中生物论文

一、评价机制的不完善

一直以来我们的评价都是以学生的成绩为评价的标准,再加上教师生对生物学科的不重视,致使课堂上基本上很少有评价和鼓励,甚至没有,严重不利于良好学习环境的形成。以上几点仅是简单的介绍,都是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高效生物课堂的实现以及学生健全的发展。因此,作为生物教师的我们要结合新课程基本理念,要从生物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改掉这些问题,为高效课堂的实现打好基础。

二、初中生物改进策略

1.教学方法多样化

作为新时期的生物教师,要转变思想,要摒弃传统一刀切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要结合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以确保“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落到实处,同时,也确保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下面以“先学后教模式”为例对高效生物课堂的构建进行概述。例如,在教学《神经调节》时,我选择的是先学后教模式,首先,先学阶段是让学生带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并将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勾画出来并及时反馈;大概在20分钟左右的自主学习时间结束,我根据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比如,神经细胞膜点位的变化等。在结合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以确保生物教材价值能够得以较大化实现。,为了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我还设计了“当堂练环节”,如,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A.反射活动可以不通过反射弧来实现B.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相同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而且,对高效课堂的实现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自主实验的开展

上文已经介绍了实验的价值以及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以,作为新时期生物教师要切实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要在实验器材允许的情况下给学生搭建自己实验的平台,让学生在自主操作中找到学习和探究生物的兴趣,进而,为学科的发展以及学生素养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教学《制作临时玻片》时,我引导学生借助显微镜、盖玻片、载玻片、滴管、叶片、白水、吸水纸、碘液等实验器材自己动手制作玻片,并将完成的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为什么要用碘液染色?盖玻片为什么要从一侧盖下?为什么显微镜下的现象什么也没有?为什么会有气泡的产生?等。这些疑问的产生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而且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之后,引导学生结合教材自主解决问题,这样的过程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且对学生动手实验能力的培养和探究能力的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评价机制的完善

多元化评价机制的建立是新课程改革提出来的,其目的不仅仅是有助于良好课堂环境的营造,而且还能让学生在教师恰当的、多元化的评价中正确地认识自身的优缺点,帮助学生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进而,在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时,也为高效课堂的实现做好前提性工作。还以《制作临时玻片》为例,教师要对学生的大胆猜想和探究精神给予鼓励,要多给予肯定,要让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发展方向,进而逐步提高课堂效率。综上所述,作为新时期的生物教师要想真正打造出高效的课堂,弄清楚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方法才是根本,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做好各个方面的工作,以真正为高效率课堂的实现打好基础。

作者:于琳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八十一中学

初中生物论文:尝试合作活动初中生物论文

一、尝试探究实验

如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解剖观察哺乳动物的长骨等实验,可以安排学生课前尝试学习,先进行理论学习,认识结构中各部位的名称,做到先知其名,后知其理;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生物结构图、实地观察等方式,将各部位名称与图及实物的位置结构逐一对应,实现对生物结构的尝试观察认识。再如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和生活经验,思考、收集影响种子萌发的各种外部条件,再尝试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探究、预测分析实验结果,最终得出实验结论。课前尝试属于尝试学习的阶段,并且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程度不同,所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1)因为是尝试学习,所以对学习的结果不下达具体的任务,如观察生物结构,在尝试学习时不要求认清所有结构,学生能自主认识几个部位都可以,不下具体硬性指标。再如,尝试探究实验时,教师不具体指明学生要探究哪种变量,由学生自己判断选择,让学生有充分的空间。对不同学生或依教学内容可以明确低层次要求:是学习理论知识,还是观察结构,或是完成设计实验。(2)因为是尝试学习,所以教师要敢于放手,要鼓励学生努力尝试,不要怕失败,但对不懂、有疑惑或失败的地方应要求学生及时做好记录,以便日后在课堂上汇报交流加以解决。(3)实验无论成功与否,学生都要认真分析、讨论,写出实验报告,这对培养学生认真踏实的实验态度、缜密的科学思维、积极的探究精神、勇于创新的科学素养等十分重要。如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不同学生尝试设计了不同的变量,有温度、水分、空气、光照等,探究气氛非常活跃,效果很好。

二、第二步:课中合作

心理学认为,动机一方面源于个体对知识追求的个人需要,一方面也源于被了解、被认同、被同学群体接纳的需要,采取合作学习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地加强学生外在的学习行为动力。课堂合作就是在课前尝试学习的基础上,依据合作学习的原理,帮助学生完成学习、形成知识体系的过程,它由小组内成员的互助、小组间同学的交流及教师的辅导三个环节组成。及时个环节组内互助:组内互助是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小组内成员可以展示自己对理论的认知、对实验的认识;也可以共同分享课前设计的实验及结果,由组内成员评判;还可以将自己课前学习实验时遇到的疑惑及失败提出,寻求组内的帮助,由组内共同探究、分析、找寻失败的原因。组内互助充分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作用,使学生在互帮互助中达成共识,共同提高,通过合作学习,逐步学会探究方法,完善实验过程,从而真正体会探究、实验意义。第二个环节组间交流:各小组将课前学习中出现的疑点或意见不统一或尚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汇报交流,通过小组成员的互相帮助,集思广益,利用集体的力量互助解决问题。这样,小组、班级等学生集体就成为帮助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有效的“团队力量”而发挥作用。实践证明,通过组内互助与组间交流学生基本能解决问题,如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的实验,学生能找到花瓣、花萼、雄蕊、雌蕊等结构;在解剖观察哺乳动物长骨的实验中,学生能迅速找到骨质、骨髓等结构。再如,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实验,经过组内与组间的两次学习与交流,学生基本能设计出控制变量的实验,最终得出影响种子萌发的三个外部条件。当然,学生受学识水平和经验的限制,有时即使经过组内互助与组间交流后,仍会有一些方面不懂或无法形成统一共识,如子房及胚珠的具体部位、实验设计中细节等,这就需要在这两个环节中或者在这两个环节后,适时穿插第三环节教师的辅导及精讲点拨,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学习。课堂合作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又是一个检验课前尝试学习效果的过程,要确保这个过程中取得效果,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程,教师要进行现场的观察和诊断,重点做好以下几点:(1)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鼓励每个小组成员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要有自己的意见,切不可交流时“鹦鹉学舌,人云亦云”;(2)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发言的习惯,对学困生要多加鼓励,防止小组互助合作变成了优等生展示自我的舞台;(3)小组出现问题时,教时要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避免发生争论甚至争吵,保障学习的顺利完成;(4)教师要善于发现合作有序,气氛良好的小组,也不能忽视合作秩序混乱的小组,对前者及时肯定表扬,对后者给予指点迷津,在班级内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

三、第三步:课后活动

生物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更应注重课堂学习与课后生活的联系,因此,经过课前尝试、课堂合作获取知识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布置合理的课后活动,让学生通过课后活动学以致用,实现对知识的巩固、对生活的体验。课后活动有两种:一是适量的个人活动,如让学生学画花、长骨等的结构简图,简图不要求美观,但要注意结构,以巩固课堂教学效果。二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研究性及实践性学习活动,如可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花的种类、了解无籽果实的形成;也可以让学生开展调察研究,了解身边花的结构类型,是否每一朵花上都具有全部结构;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人工传粉等操作性活动,动手体验。这样,通过有效的课后活动,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查阅收集资料、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实现了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能力的目的,还能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体验生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树立知识服务于生活的意识。科学有序的活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无序的活动只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布置活动时要遵循“三要三不要”原则:要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活动、要布置引导学生探究的活动、要布置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活动;不要布置重复性的活动;不要布置惩罚性的活动、不要布置超过学生合理学习能力的活动。总之,课前尝试、课堂合作、课后活动的教学模式将课堂内外都交给了学生,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概念、掌握理论,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观察、科学分析等能力,还能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认真钻研、勇于探索,才能让教法“百花齐放”,让教育真正实现它的价值。

作者:何小明 单位:福建省邵武市第四中学

初中生物论文:小组合作学习下初中生物论文

一、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

1.分组问题

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分组问题是首要考虑的,也是直接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否有效实现的关键因素。所以,在实施该模式的时候,我们要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组,以确保生物课堂面向全体学生,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以积极的心态走进生物课堂活动当中,进而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高效实现。

2.教师参与问题

在小组合作学习当中,学生是整个活动的主体,但是,并不是说教师无事可做,也不是说教师就站在讲台上监督,而是要积极地参与到小组讨论活动当中,积极地给予引导,以促使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高效实现。

3.评价问题

评价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顺利开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教师参与小组活动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观点或者是看法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这样不仅能够为高效率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做好铺垫工作,而且还能保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进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以上三点是直接影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顺利开展的因素,所以,在明确这些注意事项之后,我们就要从行动上注意,确保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生物课堂各个环节的应用效率,以促使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

二、如何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到课堂中

1.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新授课中的应用

在以往的生物教学过程中,单一的说教式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一直都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当中,严重违背了课改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理念,也不利于学生课堂主体性的发挥。而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到生物课的新课教授当中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对高效生物课堂的实现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时,为了打破传统课堂的沉闷,也为了提高课堂的效率,我选择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首先,我按照“优劣互补”的原则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让学生带着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能够举例说出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举例说明动物运动的重要性,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并将自己遇到的问题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讨论。同时,我积极地参与到每个小组的讨论当中去发现问题,对一些表现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之后,我针对自己发现的问题以及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比如:有学生提出“猎豹和羚羊为什么善于奔跑?“”动物运动是依靠什么器官?”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简单的讲解,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有助于课改理念的贯彻落实,更有助于高效生物课堂的顺利实现。

2.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生物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性学科,学生实验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对生物学科的发展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分工合作中理解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步骤,进而确保实验课堂价值能够较大化实现。例如:在进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首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让学生借助“切碎的馒头、唾液、玻璃棒、清水、试管、碘液”等实验器材,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该设计怎样的实验来验证馒头在口腔里的变化,之后,引导小组按照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自主实验,并得出结论。虽然有学生并没有进行对照实验,但在碘液的作用下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接着,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用清水做对照组实验,目的是要说明什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而且有助于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

3.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习题讲评中的应用

习题练习是掌握和巩固基本生物知识的重要形式,但是,一般的习题讲评都是由教师做主导,对批改过程中出错率较高的题目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但是,这样无形中就会将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剔除”,因为他们对一些基础性的知识还没能掌握好,所以,教师这样的讲评仅满足了大部分学生。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引入习题讲评中,目的是让优等生带动学困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在互相讲解中掌握知识,,每个小组再将无法解决的问题反馈给我,我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这样既让课堂面向全体学生,又有助于班级整体学习水平的提高。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认真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核心思想,要切实将该模式应用到课堂的各个环节当中,进而使学生的生物素养以及学习效率都得到相应程度的提高,同时也为学生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作者:于琳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八十一中学

初中生物论文:科学探究下初中生物论文

一、提问———彰显思维的活跃度

探究源于问题,而问题源于好奇。只有在强烈好奇心的指引下,学生才能深入挖掘内涵,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实验在初中生物中的应用屡见不鲜,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资源,如何利用材料戳中学生的兴趣点是教师首先要攻克的难题。实验材料的选择不仅要与教学主题契合,还要具备趣味性,教师要懂得利用实验素材给学生创造一种愤悱的境地,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思维主动性,引导其发现认知水平无法解决的问题,并且产生想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为探究学习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和思维基础。教师要注意的是,由于受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限制,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多数停留在初级阶段,教师需要敏锐地感知学生的问题,将学生所提出的杂乱、无序的问题进行整合和延伸,升级过后再将问题抛给学生,问题既带有了学生思考的性质,也具备了一定深度。例如在进行食物中能量的测定的探究中,笔者首先用多媒体演示了花生和豌豆燃烧的实验过程,请学生就此提出疑问。尽管这个实验非常简单,但由于跟学生的日常生活非常贴近,很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学生的问题很多,如为什么花生比豌豆燃烧快?到底是什么物质造成了这种差别?还有哪些食物可以燃烧?花生燃烧后剩下的东西是什么?1g的花生和豌豆所含有的能量相同吗?笔者根据学生五花八门的问题提炼出了以下三点:1.花生和豌豆中成分的含量主要有什么区别?2.是什么物质造成了花生和豌豆所含有的能量不同?3.怎样测定二者的能量?

二、假设———握好探究的方向盘

假设的提出往往直接揭示了学生对问题的初步认识,也指示着后续的学习方向。假设不等同于简单的猜测,猜测只是思维的无序闪现,而假设则具有科学性,只有通过捕捉细节、收集证据并进行一定的逻辑推理活动才能作出合理假设。笔者认为,假设一定要遵循两条基本原则。及时,假设要有理有据。所有的假设都是就问题提出的,自然也要为解决问题服务,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以此为出发点,并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大胆作出假设,切不可天马行空胡乱猜测;第二,假设要具有可验证性。所谓可验证性,简单地来说就是根据假设所得到的探究结果是可以经过重复实验得到的,并且能够证明结论的存在性和性,而不是只能在特定的、的条件和环境中得出,这是假设具备科学性的重要标志。科学假设的提出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体现,教师要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帮助学生找准角度,抓住问题中的关键点并加以分析,总结归纳自己的想法,并将其升级为假设。例如在探究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所见过的生物生长现象,提出生物生存影响因素的合理假设。有的学生联想到家中所养的绿色植物总要过一段时间就改变花盆的摆放方向,否则它就会向着窗户的方向倾斜,笔者引导学生思考窗口和客厅内环境的区别,有的学生认为窗口的阳光比较充足,也有的学生认为窗口处的风比较大,由此他们提出了两种假设:1.光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2.风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这两种假设都具有坚实的生活基础,也与本节课要探究的中心密切联系,为后续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三、求证———科学实验寻求答案

求证是知识形成最重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调动已有的知识基础,还要灵活运用方法技能,进行恰当的逻辑推理和判断,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思路,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设探究过程,甚至预测探究结论。利用实验进行求证是初中生物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探究方式,选取实验方法、原理并制定实验步骤则成了探究最重要的步骤。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对照实验的应用最为普遍。学生要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并根据需求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排除无关变量影响的同时,还要尽量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性和说服力。为了更好地进行探究学习,笔者还要求学生先将实验所需的材料、步骤罗列出来,并预测结果。这是考验学生思维能力最重要的阶段,实验的设计要服务于探究目的,实验步骤要足够严谨、科学,在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实验的同时,教师还要有目的地进行指导,避免学生走入思维误区。例如在进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探究活动时,学生首先提出了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随后各个小组做出假设“光会(不会)影响鼠妇生活”,在笔者的指导下,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并制定了实验过程,大致如下:

1.实验思路:为鼠妇提供有光和黑暗两种环境,观察现象。

2.实验材料:培养皿,鼠妇和盖板。

3.实验步骤:(1)将培养皿涂成黑色,并用盖板遮挡一半;(2)将鼠妇放在盖板遮住的1/2处;(3)将培养皿放在黑暗处,采用垂直光照射,确保培养皿一半处于黑暗之中,一半处于明亮处,观察鼠妇的反应。探究式学习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提问、假设、求证是探究最基本的三个步骤,自主提问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科学假设则为探究提供了明确方向,而求证阶段则是学生知识形成最重要的时期,教师要以探究引导教学的发展,提升教学效率,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作者:石美银 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外国语学校

初中生物论文:生物常态课下初中生物论文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是发明创造的源泉,但兴趣会减弱,甚至消失,只有让学生对生物真正产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学生才能孜孜以求地自觉探索。以对待亲生孩子的责任心、爱心对待学生。注重每一个学生的培养,记学生的名字和优缺点,抓住时机进行表扬和鼓励性评价。本人在教学中做了这样的尝试,讲《真菌》一节课时,我用生活中学生最常见的蘑菇、木耳等引入新课。既联系了生活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作为一堂常态课效果非常明显。由此可见,兴趣是好的老师,是学习者成功的内驱力,没有兴趣就没有智慧的灵感。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路人、合作者,应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愿意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做学习的主人,这样学习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其次,“要给学生一杯水,你要有一潭水”。

日常生活中要不断查找本学科的相关资料,记录生活中、课堂中、教研中的经典事例及好的教学过程。长此以往,我们就会有一潭水。在这一潭水中我们应选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并且联系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让学生真正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引领学生通过努力逐步取得成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这才是成功而有效的课堂教学。,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过的时候,知识才能融进人的精神世界。”情感是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活动必定伴随着情感活动,课堂上愉快的情感体验可使学生感知敏锐、记忆增强、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因此,教师要为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服务,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充满激情、富有感染力是很重要的。

二、关爱学生,构建人文化的师生关系

有人曾经形象地说,教育学生,的教师用眼神,二流的教师用语言,三流的教师用惩罚。教师的一个微笑、一次凝视、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欣赏的目光,送上的何止是温暖,更是期待、信任。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探索不同解题方法,给学生充分自主的空间,尊重他们的意见,让他们选择自己喜爱、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记得有一次上课,有一个字念错了,学生立马给我纠正,我说:“谢谢你们,我今天又学会了一个字,以后就这样,我们相互学习。”学生大声地说:“不用谢。”这样,学生才能尽情释放个性,把自己的所问所想大胆呈现于课堂,课堂教学才会灵动飞扬起来,因此,生物教师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善于把握学生的疑难点,及时捕捉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讨论,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给课堂注入生机,不仅保护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而且让全班同学都参与学习,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个性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它的真正贡献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当学生回答的问题有错误时,抓住学生的某些独到之处用鼓励语言评价;当课堂常规出现问题时,利用幽默的语言暗示每一位学生,很轻松地调控课堂。课堂上时时流露出充满智慧和人情味的评价,这些看似平常又不平常的话语,是学生的阳光、是课堂的生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三、发挥生物学科课堂教学特色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做好观察实验,加强直观教学,上出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学科特色是实现生物学课堂教学高效率的首要途径。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动学生,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做好教材中选编的每项观察和实验教学。通过这些观察和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作者:张春玲 单位:吴忠市及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