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新闻翻译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新闻翻译论文:新闻标题翻译伦理学论文
(一)陈述的真实性的伦理体现
译者必须充分研究原文,正确判断原文的立场以及意思,从而正确真实的陈述在翻译中。下面是一个简单的新闻标题:“Obamapicksup9superdelegatesendorsement”,译者认真研究后,发现pickup在这里是取得,荣获的意思,从而正确的陈述为:“奥巴马获九位超级代表支持”。然而,有时要正确判断原文立场。在很多网络英文新闻标题中在报道2008年奥巴马和希拉里之间的美国大选派候选人之争,都以Clinton称呼希拉里。其实Clinton是希拉里的姓氏。译者如果没有正确判断原文立场,翻译成克林顿,读者阅读新闻的时候就会有质疑。就以“ClintonendorsesObama,endsbid”为例,就要翻译成希拉里宣布支持奥巴马,自己放弃竞选。所以,很多时候新闻标题简单,易懂,但翻译时要注意文化差异,要对原文客观信息做出真实反映,从而尊重陈述的真实性。
(二)言语行为恰当性的伦理体现
网络新闻标题是要通过译文传递给译文读者新闻信息,刺激读者阅读,从而积累网络浏览量以及提升网站知名度。所以为了正确通过新闻标题传递信息,应该避免产生误解,也就是说要重视译文和读者的沟通。译文之所以能被译文读者接受,是因为翻译过程中考虑到读者可接受性,言语行为的恰当性,必须找到一个合理的沟通方式。汉语新闻标题要求有背景信息,新闻要素中要求的时间、地点以及人物的姓名身份都会注明,但是英语新闻标题都会省略这些信息。如果中文读者直接阅读英文标题的信息不足以让他们产生直观的效果,很难被译文读者接受。考虑到读者可接受性,必须进行补充,解释说明。例如标题“Goregivesstrongsup-porttoObama”,译者遵从言语行为恰当性,将其翻译为“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宣布支持奥巴马”,对戈尔的身份以及国籍进行补充。有时候为了恰当表达言语行为,使译文跟读者能够交流,会考虑到读者习惯,例如标题“Obamanotclosingracialdivide,poll”,中的“poll”翻译成民意调查,很多翻译就会直接翻译成“民调”。这个标题就可以翻译为“美民调称奥巴马参选总统未能消弭种族隔阂”。这样的网络新闻标题更容易被译文读者接受,遵从了言语行为恰当性。
(三)言语行为真诚性的伦理体现
翻译网络英语新闻标题要把握原文作者意思,否则不遵从翻译伦理会导致译文事实歪曲理解并表达。我们再来看这个例子,“NewYorkermagazineunderfireforObamacover”的译文是“《纽约客》封面恶搞奥巴马夫妇,遭两党同声谴责”。这正好体现了中英新闻标题差别所在,可以看出译文标题增加了“恶搞”,“夫妇”,“两党”,“同声”等词汇,这样可以传递更多信息给译文读者,以防读者歪曲理解事实。而英文标题更加倾向于简单精练来概括要点。这样的中文标题遵从了言语行为的真诚性,正确把握原文思想,同时吸引更多读者前来浏览翻阅进一步的了解纽约客的封面的内容。
作者:答珊 单位:西安培华学院
新闻翻译论文:论图式理论对新闻英语翻译的影响
[摘要] 根据图示理论, 在理解新闻英语源语的过程中, 译者应充分激活大脑中已存的各
种图式知识, 这会使对新闻源语的解码更加迅速、。在对译语进行编码时, 译者应做到有
利于激活译语读者的已有图式,同时也要有利于帮助译语读者建立新的图式, 以便了解新闻
传递的信息。
[关键词] 图式理论; 新闻英语翻译; 源语解码; 目标语编码
图式( schema) 理论自衍生以来, 一直受到了语言学家及语言教师的极大关注。该理论已广泛应用于阅读理论的研究, 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图式理论不仅对阅读理论的研究和阅读教学大有帮助,而且对翻译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因为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用另一种语言进行表达的转换过程,这种过程“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语言活动, 但从翻译的主体即译者的角度来说, 翻译实质上是一种思维活动”[1]。
在这一思维活动中, 译者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一个重要的环节, 即: 图式的转换。因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对源语图式进行正确解码才能达到“信”,同时还必须将了解的源语图式恰到好处地移植到目的语中去才能达到“达、雅”。也就是说, 翻译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图式转换的过程[ 2 ]。
新闻英语作为一种特殊的应用文体, 有其独特的篇章结构、句法特征与选词特点。要无误地传递新闻所传载的信息, 译者既要正确解码,还要移植源语中的图式( 包括语言图式、语境图式、文体图式和文化图式) 到目的语中。本文尝试将图式理论运用于新闻英语的翻译之中, 以便更加真实、地传递其中所包含的信息。
一、图式理论及其可行性
18 世纪康德认为图式是连接概念和感知对象的纽带。英国心理学家Frederick Barlett 认为, 我们对语篇的记忆并不是基于直接的复制而是解释性的。这一解释过程运用所接触语篇中的信息连同与手头语篇相关的过去的经验一起构建出一种思想表达[ 3 ]。这里所指的过去的经验并不是单一的事件或经验的简单堆积, 而是组织好并易于驾驭的。他把这一结构块称为“图式”[ 4 ]。Cook 将图式定义为“语篇过程所必需的思想表达” ( a mental representation essential to discourse processing) [ 5 ]。
张怀建、黄建滨认为, 图式可以比作一个庞大的档案系统, 它把个人的知识经验分门别类贮存在大脑中。大脑接收一个新的信息后, 便会设立一个新的文件夹( 或先验图式) , 或把新的信息输送到现存的先验图式之中[ 6 ] 。
图式理论认为, 人们在理解、吸收输入信息时, 需要将所输入的信息与大脑已知的信息( 或概念) 及背景知识联系起来。换句话说, 对新输入的信息进行解码、编码必须与图式网( schemata) 相匹配才能完成信息处理的系列过程。图式网简而言之是指“世间典型情景在大脑中的反映”[ 7 ]。通俗地讲, 每个人的大脑中都储存着世间无数的事实。
这些事实在大脑中按情境分门别类, 组合成网络图式, 给读者提供一种参照系, 使读者对所阅读的文字材料能够正确理解[ 8 ]。这样一来, 随着知识的增加形成了不同门类和不同层次的各种图式群。它们相互联结,相互嵌入,纵横交错,在长时记忆中形成一个巨大的立体网络系统。图式一般分为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内容图式是指一组关于物体、思想或现象的概念或一系列相关的概念。即狭义的背景知识。它一般由两方面的内容构成[ 8 ]: 关于某种文化或亚文化的生活方式、社会制度等方面的知识;文章中涉及的有关学科或专业方面的知识。一般说来, 译者的背景知识越丰富, 就越能够对原文进行理解, 背景知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语言水平的不足, 以保障译文的真实流畅。形式图式是指关于篇章结构的知识( 即语篇知识) 。具体地说, 是指对文章的格式安排、结构排列等的熟悉程度。形式图式对于理解和翻译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中西语篇结构有异, 不同文章有不同的风格, 如果读者对写作格式相当熟悉, 就能十分容易通过格式的结构和发展, 理解原文结构并为重构译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新闻英语包含的是信息, 翻译的目的也是传递信息。对原文的正确理解是信息传译的关键一步, 这就要求译者除了具备相应的语言素质外还必须对新闻英语的语言特点、文体结构、与消息相关的背景和文化知识以及相关的图式有所了解。因此, 图式理论用于新闻英语的翻译之中不仅对译者解读原文有指导作用, 而且对目的语的再编码也有所帮助。
二、图式理论在新闻源语解码中的运用
翻译的核心是对源语的正确理解和解码。根据图式理论, 阅读理解归根到底是给合适的图式填充新信息而使图式具体化的过程, 整个理解过程是在图式指导下进行的。在大脑长期记忆中, 过去的经验已在大脑中形成各种图式, 当有足够的信息时,相应的图式被激活。因此,译者在对源语的解码过程中应成功激活大脑中与文本相关的图式以求得对源语的正确理解。
例如:
(1) Hans Blix, the former director gener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in Vienna,was the unanimous choice of the UN Security Council to head the n
ew arms inspection commission for Iraq yesterday, ending weeks of wrangling.2000.1.27. Financial Times
这是一段新闻的导语, 要正确理解和翻译这条新闻, 必须激活译者有关新闻导语的特点及其功能的有关图式。导语作为新闻的开头, 用最精炼、简洁的文字反映消息的要点和轮廓。导语一般会交代五个要素即5 个“W”。激活了这个图式, 译者就对这条导语的结构和内容有了了解。这条导语交代了WHO( Hans Blix, the former director gener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in Vienna) ,WHAT( was the unanimous choice of the UN Security Council to head the new arms inspection commission for Iraq) , WHEN( yesterday) 等问题。因此, 可以将此导语译成: 曾任国际原子能机构主任的汉斯.布利克斯, 昨天经联合国安理会一致同意, 被任命为新的伊拉克核查委员会负责人, 从而结束了几周来围绕此事出现的纠葛。
(2) The death of princess of Wales unleashed outpourings of newly- coined honorifics, for instance “a present- day Cinderella whose clock struck midnight all too soon.”
要理解这段话, 需要译者激活有关黛安娜王妃和灰姑娘故事的图式。黛安娜只是贫民之女, 却嫁给了王子, 颇像灰姑娘的童话故事。故事中的灰姑娘得到神仙的帮助, 去参加王子的舞会, 但是必须在午夜钟声敲响之前回来。激活了这两个图式, 译者就能够正确解读这段话。“whose clock struckmidnight all too soon”是比喻黛安娜王妃死的过早, 又因为灰姑娘的故事家喻户晓, 这段话可以直译为:黛安娜王妃的逝世导致了大量新敬语的产生,比如“一个当代灰姑娘的故事, 只是钟声过早地敲响”。
三、图式理论在新闻目标语编码中的运用
在翻译过程中, 译者理解原文之后, 对目标语的编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译文的质量好坏。图式不仅帮助译者理解原文而且对目标语的再编码也有很大的帮助。目标语编码的成功与否在于能否较大限度地传递作者想传达的信息。根据国外语言学家的研究, 阅读理解的关键在于成功地激活读者脑海中与阅读材料( 译文) 有关的图式。因此, 译者在目标语编码的过程中, 一定要提供足够的信息量,既能激起潜在读者的相关图式, 以便能够充分了解原作者借以传达的消息, 又能够帮助不具备此方面图式的读者建立新的图式, 以促进世界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和理解。
例如:
(3) Japanese prime ministers tend to have a short shelf life and a weak brand image.Asiaweek, Feb.26, 1999
在例( 3) 这段新闻中用了两个商业词汇: a short shelf life 和a weak brand image。“Shelf life”指商品的货价期, 即商品摆在货架上的较大期限, “a brand image”指品牌形象。中国人对于后者并不陌生, 而对于前者可能很多人并不知其含义。考虑到这一点, 为调动读者有关日本首相频繁更换的图式, 译者采取了解释的翻译方法, 将此句翻译成“日本历届首相往往是上台不久就下台, 而且品牌形象也不佳”。如此这样, 源语的信息就成功地传给了读者, 同时, 翻译也就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再如:
(4) “The bubble has burst for the generation that expected to inherit the “the Pacific Century”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Mar.22.1999
“太平洋世纪”指的是美国人从东海岸( 大西洋) 向西海岸( 太平洋) 开拓进展的19 世纪, 也就是开发西部的那个世纪。此处, 通过增译的方法将其文化意义译出, 能够帮助读者建立有关美国太平洋精神的文化图式。因此, 此句可译为“一度期望发扬‘太平洋精神’( 美国西部精神) 的那代人的希望像肥皂泡那样破碎了”。
四、结语
从以上可以看出, 图式理论充分体现了人类已有的认知结构在处理外界信息时的主动作用。这种作用贯穿于信息加工的全过程。图式用于新闻英语这一特殊文体的翻译时, 一方面是激活译者的相关的形式图式和内容图式, 从而帮助译者充分理解新闻所传递的信息, 即完成对源语的解码; 另一方面, 译者将新闻翻译成目标语即目标语的编码, 也要注意图式的转换, 帮助潜在的读者在阅读新闻的翻译文本时, 激活已存的相关图式, 同时帮助他们建立新的图式, 达到跨文化的交际目的。因此, 为在全世界更快更地传递新闻信息, 翻译工作者要尽可能的获取更多新的知识, 从而积累尽可能多的图式知识, 以备翻译过程中的随时调用。
新闻翻译论文:英语新闻标题翻译技巧简析
在国际新闻报道中,英语新闻翻译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英语新闻中,“标题被视作报道全文的缩写”,为了尽量吸引读者,编辑往往运用各种修辞手段,力争使新闻标题更具吸引力。这为英语新闻翻译带来挑战。翻译者需调动各种翻译手段,力争把原标题的意义和风格以汉语形式再现出来。为此,翻译时应兼顾三个方面:理解标题意义,尤其是要透过字面理解其深层意义;在不曲解原意的情况下发挥汉语特点,以增强译文可读性;在文化背景缺失的情况下,注意译文的可接受性。
一、直译或基本直译新闻标题
直译和意译孰是孰非在我国译界争论不休,迄今未有定论。笔者以为,两种译法各有长短,翻译中需视实际情况而定,扬长避短。但无论直译还是意译,都应把忠实于原文内容放在首位。就英语新闻标题翻译而言,笔者以为,如果英语标题的含义明白,译成汉语以后中国读者不至于产生理解上的困难,可考虑采用直译或基本直译。比如:
Putin faces harsh press criticism over terror
普京因恐怖事件受媒体严厉批评
Olympics Begin in Style; Swimmer Takes 1st Gold
奥运盛妆开幕泳将喜夺首金
UK soldest person dies at 115
英国及时寿星谢世,享天年百岁又十五
以上三则新闻标题属于直译或基本直译,没有洋腔洋调,显得很自然流畅。又如:UglyDuckling N-ShipatLastGetsHapp yHom e丑小鸭核动力船终于找到安乐窝
这则新闻讲述的是某国一艘核动力船,因许多国家担心核污染而拒绝让其靠岸,所以只得在海上到处漂泊,历经周折之后最终被获准在一港口停泊。原标题中以调侃的语气将这艘核动力船比喻成安徒生笔下的“an ugly duckling”(丑小鸭),这也是广大中国读者早已熟悉的典故,故译文采用了“拿来主义”的直译手法,读者一看也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二、翻译中添加注释性词语
英语报刊的新闻标题往往迎合本国读者的阅读需要,而且由于思维习惯与中国人不同,英语新闻标题的表达方式也与中文有所不同。因此,翻译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内外有别”的原则和我国读者的阅读心理,对国人可能不太熟悉的有关信息、文化背景知识以及不符合国内读者阅读习惯的表达方式进行必要的变通,该删则删,该增则增。正如刘宓庆先生在《文体与翻译》中说的:“即使是明白、易懂的新闻标题,我们在汉译时也常需加上逻辑主语,或电讯中有关的人的国籍、事件发生的地点等等,总之必须增补介绍性、注释性词语以利中国读者的理解,避免读者产生误会。”例如:
For Beslans children,alegacy of nightmares
(俄罗斯:)劫后相逢,别城孩童仍似恶梦中
这是一篇特写的标题,对2004年9月初发生俄罗斯别斯兰市的学生人质遇难事件作了后续报道。报道记录了孩子们在悲剧之后重返校园,原来许多好朋友都不见了,一个30人的教室里只坐着5位小朋友。抚今追昔,孩童们悲恐之情油然而生。这则标题的译文里添加了“俄罗斯”一词,主要因为别斯兰不像莫斯科那样出名,读者可能一下子不明白别斯兰是何处。此外,原文是两个短语,不是一个主谓结构的句子,如果直译,也不符合我国读者的习惯。经过这样的增删处理之后,标题拉近了读者与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距离。
三、尽量再现原文修辞特点
许多新闻标题不仅以其简洁精炼引人注意,同时也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技巧,既有效地传递一些微妙的隐含信息,又使读者在义、音、形等方面得到美的享受。因此,在翻译时应尽可能地体现原文修辞特点,如双关、比喻、押韵等,使译文和原文在修辞上基本吻合,从而让译文读者得到与原文读者近乎一样的感受。例如:
No Fans? “No fret!”
赛场没人气?“咱可没生气!”
上面这则标题点出这样一个新闻事实:在雅典奥运会开始几天,赛场观众寥寥无几。在一场网球比赛时,8000多人的体育场只坐了500人。不过运动员显得颇有风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们表示对此并不介意。原文两行标题结尾处用了由两个f起首的单词fans(球迷)和fret(烦恼),构成了英语中常用的头韵(all iteration)修辞手法,读来很有节奏感。汉语没有这种修辞方式,但译文通过押韵加叠词的手段,用“人气”和“生气”这两个词,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了原文的风味。再如:
After the Booms Everything Is Gloom
繁荣不再萧条即来
其中的“Boom”和“Gloom”构成尾韵(rhym e),而汉语译文通过“再”和“来”,也达到了押韵的效果,读来朗朗上口。当然,这则标题还可有其他译法,例如:一别繁荣一片愁容也是两句八个字,不但首尾都押韵,而且把原文的事实性陈述化成了形象性描述,给人一种行文紧凑,一气呵成的感觉。又如:
Soccer kicks off with Violence
足球开踢拳打脚踢
原文中的“kickoff”指足球比赛中“开赛”或“中场开球”,但与后面的“violence”(暴行)一词并用,立即在读者头脑中映出一副拳打脚踢的景象来。“足球开踢,拳打脚踢”这样的译文,既一语双关,又前后押韵,表达了原文的幽默效果。
当然,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一些英语新闻标题中的精彩之处很难用汉语再现。比如《英汉修辞比较与翻译》中举出的英国《听众》杂志一个标题很具典型意义:
Britannia Rues the Waves
这个标题是变换英国海军军歌“Rule,Britannia”中的叠句———Britannia rules the waves (不列颠统治海洋),将“rules”(统治)改为“rues”(悲悼),意在讽刺日益衰落的英国航运业。从英语角/!/度来看,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仿拟(parody)修辞手法,因为Rules与Rues读音几乎一样,意义却相去万里,所以,不难想象富有幽默感的英国人看了标题会有何种感受。然而,这种兼具文化特色及语法修辞特点的幽默实在难以通过汉语再现,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舍弃标题的修辞特色,争取译出标题的基本涵义,否则可能会因词害意,造成译文标题的意义含糊。
四、采用翻译权衡手法
有时,当一些英语标题或因修辞手法、或因文化及语言差异,在汉语中难以表现其微妙意义时,不妨根据英语标题字面意,结合新闻内容译出合适的中文标题。这样处理时,可根据汉语以及汉语新闻标题的特点,采用不同语法修辞手段,以取得效果。
1.增加词语使意义完整
就揭示新闻内容而言,英语标题倾向于将某一内容作“重点化”(a c c entuat ion)处理,不讲究面面俱到。此外,由于英语单词通常由数个字母组成,所以标题一般用词不多。这两点决定了英语新闻标题一般比较精炼简短。而汉语新闻标题侧重“性”(totalism),加上汉语是一词一意,所以汉语标题用词相对较多。有鉴于此,在标题翻译时,可以结合汉语新闻标题的特点,适当增加一些词语,使标题的形式更趋汉化,意义更趋完整。例如:
Older,wiser,calmer
人愈老,智愈高,心愈平
这条新闻聚焦于当今老龄化
社会,尤其是老人们退休后在处理各种问题时表现出来的睿智和冷静。若按照原文逐字翻译成“更老,更明智,更冷静”,也不失为一个可以接受的译文。但如果根据中国读者阅读习惯,增加“人”、“智”、“心”三个字,意义更加明确,句式也更齐整。再如:
Japanese dash to US to say “I do”
日本情侣蜂拥美利坚,牧师面前誓言“我愿意”
这则报道是说,美国许多旅行社专门为亚洲国家的情侣推出美式婚礼服务,包括他们在教堂举行正式婚礼等。这一举措立刻受到众多日本情侣的青睐,纷纷赶往美国体验那种教堂婚礼情调。英语原题运用了引喻(metaphor)的修辞手法。以“say‘Ido’”来代替“get mar ried”。略知西方文化习俗的读者都知道,西方人在教堂举行婚礼时,主持婚礼的教士会问双方,“Do you take…to bey our lawful wedded wife/husband to live together in the state of matrimony?”(你愿意娶/嫁某某为合法妻子/丈夫,共同过婚姻生活吗?)待双方回答“I do”(我愿意)之后,教士即宣布双方正式结为夫妇。因此,“Ido”在英语国家中已成为在教堂里举行婚礼的代名词。由于多年改革开放,大多数中国人对西方教堂婚礼并不陌生,但如果把原题直接译成“日本人涌往美国说‘我愿意’”,未免太突兀,根据新闻内容加入“情侣”和“牧师”等词,使译文意义完整、更具可读性。
2.套用中外诗词熟句
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一直是国人的骄傲,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熟句至今广为流传。此外,不少外国作家诗人的名言名句经翻译后也倍受人们喜爱。翻译英语新闻标题时,酌情借用、套用读者耳熟能详的诗词熟语,比较容易唤起读者的亲切感。例如下面两则标题:
Bush ughters reach legal age to drink
布什双娇初长成 酒巷从此任纵横
Singaporean star Gives Part of Liver to Save Dying Lover
若为爱情故肝脏也可抛———狮城上演感人生死恋
及时个标题说的是,布什一对孪生女儿经常因未成年酗酒而被媒体曝光,现在她俩终于到达了法定饮酒年龄,从此可以开怀痛饮了。另一个说的是,一位新加坡明星为救情侣而捐出部分肝脏。两则标题的译文都套用了我国读者耳熟能详的名句,比较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作者:唐见端/文汇报 本文刊于《新闻记者》2005.9)
英语新闻标题特点及翻译研究
摘要: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 也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新闻标题在措词、语法和修辞等方面的特点为切入点, 进而从三个方面提出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策略: ( 一) 直译或基本直译; ( 二) 意译; ( 三) 采用翻译权衡手法。通过对英语新闻标题特点的研究及对其翻译策略的透析, 以期对新闻翻译工作者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提供可鉴之策, 使国内读者能用新闻的眼睛更好地观望世界。
关键词: 英语新闻标题; 眼睛; 特点; 翻译策略
新闻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组成。新闻可以没有导语和背景, 但是不能没有标题。标题对于新闻就像眼睛对于人一样重要, 它是新闻内容的集中和概括, 它用简约的文字浓缩了新闻报道中最精华、最值得关注的内容。人们说: “题好一半文”, 这正强调了新闻标题的重要性, 如同做事, 英语有谚云: “A good beginning ishalf the battle.”一则好的新闻标题能给新闻报道锦上添花, 起到画龙点睛吸引受众注意力的作用。
西方一些报纸较早重视新闻标题的使用。美国报纸在南北战争其间已经普遍采用多行标题,有的报纸关于林肯被刺消息的标题多达十七行。英国报纸学习美国报纸的编辑方法, 在报道普法战争时也已经使用多行标题, 有的报纸关于法军溃败的报道标题则有十行之多。在国际报道中, 英语新闻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而标题又被视作英语新闻报道全文的精炼概括。为了吸引读者的关注, 编辑们往往采用各种手法以提升新闻标题的吸引力。而这同时也给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带来了不少挑战, 新闻翻译工作者需要对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进行深层次把握, 同时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和理论将原英语新闻标题的形、神、韵, 用汉语原汁原味地呈现在中国读者的面前。
英语新闻标题在措词、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特点比较鲜明突出。
1 措词
在英语中, 新闻标题称为"headlines", 居于新闻报道主体内容之上, 在报刊杂志中, 其版面空间是相当宝贵的, 应当尽量以最小的篇幅容纳较大的信息量, 这就对英语新闻标题的措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首先, 英语新闻标题中广泛使用名词和简短小词(midget words) 。为节省笔墨和空间, 标题中的虚词( 又是包括系动词be) 被省去, 剩下的主要是实词, 特别是名词。而名词具有很强的表意功能, 信息量大, 同时又具有广泛的语法兼容性(grammaticality), 它可以充当多种词类, 如形容词、动词、副词等的角色, 也可以以简约明了的形式和结构表达完整句法概念, 例如:The Columbine Tapes 影带惊魂
The Population surprise 人口下降( the decrease of the population surprises people)
Superkids? 超级儿童之谜(can supermen creat superkids?)
力求用有限的文字来表达清楚新闻的内容,英语新闻标题除了使用名词之外, 还偏爱选用那些短小精悍或字母较少的词。这些短小易懂、形象生动的措词不仅能增强新闻的简洁性和可读性, 而且还能调解美化版面节约篇幅, 例如:
aid = assistance( 帮助)
body = committee/commission( 机构, 委员会)
blast = explode( 爆炸)
ban = prohibit/forbid( 禁止)
end = terminate( 结束, 中止)
nod = approval ( 批准, 同意)
poll = election poll/public opinion poll ( 选举民意调查、民意测验)
其次, 英语新闻标题中还多使用“时髦词”(Vogue Words) 。“新”是新闻的生命, 同时也是新闻语言的生命。这是由新闻的本质所决定的。新闻报道要放开眼界、与时俱进, 将一切新事物、新现象、新思想、新潮流通过各种新闻媒介传播给广大受众。首先就反映在新闻标题上。英语新闻中的时髦词美不胜举, 例如:
Year 2000 Bug Unstoppable for some companies.
计算机千年虫问题迫在眉睫。
American Online: Often down, Never Out.
美国在线: 屡挫不败。
时髦词语是时代的产物, 是社会经济变革和科学技术革命的结晶。一类是旧词赋新意, 如:copy( 复制) , mouse( 鼠标) , web( 网站) 等。另一类是新词, 如: com, e- mail, e- commerce( 电子商务) ,cyberbank( 网上银行) , cyberchat( 网上聊天) 等。
再次, 英语新闻标题为追求简介常使用缩略语和数字, 例如:
NBC' s President Robert Wright seeks Big Acquisitions, Ventures for the Network.“强有力的伙伴”+“可观的投资”- 罗伯特董事长为NBC 网络扩展而奔走。
英语新闻标题中常见的缩写很多, 可分为三类:
1) 组织机构专有名词, 例如:WTO( 世界贸易组织) , NP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UN( 联合国)
2) 常见事物的名称, 例如:AIDS: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后天免疫缺损综合症UFO: 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 不明飞行物, 飞碟
3) 表示人们的职业、职务或者职称的名词,
例如:
PM: Prime Minister ( 总理,首相)
GM:General Manager (总
经理)
VIP:Very Important Person (贵宾,要人)
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 (执行总监)
2 语法
英语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也很显着
2.1 时态
在英语新闻中现在时被广泛使用, 为给读者以新鲜出炉、形象生动、跃然纸上的感觉。英语报刊的新闻标题中一般不使用过去时态, 而是采用现在时态, 使读者在阅读时如置身于新闻事件的发生现场之中, 这叫“新闻现在时( JournalisticPresent tense) ”英语新闻标题常用的动词时态主要有: 1) 一般现在时, 常用来表示过去发生的事。2) 将来时, 常用不定式来表示。3) 现在进行时, 常用现在分词来表示,
例如:
Husband And Wife Team Unlock New Gene
Secret 夫妻联手解开新的基因奥秘
French Culture Is In Doldrums 法国文化颓然不振
Two Beirut Hostages To Go Free 贝鲁特两名人质“获释在望”
Signs of Rifts Appearing in Argentina ' s Junta 阿根廷军人政府出现内讧现象
但是又是为了强调某种时间信息如是情已经过去, 标题可采用过去时态, 例如:It Was a Good Barn 昔时, 它曾是一做好谷仓。
2.2 语态
读者在广泛接触英语报刊时, 一定会发现新闻标题使用主动语态的频率远远高于被动语态。而即使在使用被动语态时, 被动语态的“be”也常常被省略, 只留下过去分词, 也不用“by”来引出动作的执行者, 例如:
Girl of 18 Raped After Threat With Bread Knife 餐刀威逼下, 18 岁少女遭强暴
Van Gogh' s Recovered After Theft 梵高名画窃而复得
主动语态在英语新闻标题中的广泛使用, 从修辞学的角度而言, 是因为主动语态比被动语态更加丰富多彩, 而且更富有感染力, 其所表达的意义更为直接, 更具有说服力, 使读者能切身体会到其真是可信性, 读起来琅琅上口, 流利自然。英语新闻标题只有在事件或动作的接受者比执行者更重要时才使用被动语态, 突出强调宾语部分, 引起读者注意。
2.3 修辞
修辞是用生动的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技巧。为求形式的新颖以吸引读者, 英语新闻标题经常使用修辞手法。例如:
UK Writers Fly High on World Book Day 英国作家在世界图书日独领风骚(使用形象语言)
Top Iranian Reformist Says U.S. Iran In SecretTalks (China Daily May 9, 2002) 伊朗高层改革家: 美以举行秘密会谈(引语的使用, 当事人或人士的话给读者以真实感)
Love For Labor Lost? ( Newsweek, Oct.16,2000) 工党失宠了吗? ———英首相布莱尔支持率下降( 设问的使用,能够抓住读者的目光吸引其看个究竟)
Thank Heavens For Brussels 欧盟有救了( 借代的使用, 布鲁塞尔(Brussels)是比利时首都, 欧盟总部所在)Accusers Accused 告人不成, 反被人告( 幽默的使用, 诙谐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阅读兴趣)
Stay Away From Birth, Gulu Tells Dads- to- be人士告诉准父亲们, 无须一旁伺产( 比喻的使用, Gulu 为古印度教领袖, 原指大宗师, 此处指人士, 标题中使用比喻是新闻的人物和事件更加突出鲜明)
Chrome- plated Independence 电镀的独立( 讽刺的使用, 在每年铬出口量只有80 吨的某小国家, 有人扬言要“自力更生”, 使用讽刺的标题发人深省, 意味隽永)
Microsoft Opens a New Window (U.S.News&World Report Feb.26, 2001) (双关语的使用, "window" 既有本意“窗户”, 又指微软的新产品WindowsXP)
2.4 俚俗词语
新闻标题特别是地方性新闻标题中还经常使用俚俗词语以创造亲切和谐, 幽默风趣, 生动活泼的氛围。
Tourism up, and Violence Off, Jamaica Says牙买加称: 旅游业蒸蒸日上, 暴力犯罪减少。
3 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通过以上对英语新闻标题特点的探索与分析, 对英语新闻标题有了一个基本的把握。但是我们在阅读英语报刊时, 不仅要看懂新闻的标题, 而且还要能恰当地翻译新闻标题。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理解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 从而正确的判断新闻标题的寓意。翻译英语新闻标题时应注意三个方面: 一要理解把握特点; 二要翻译得当增强可读性;三要注意读者的接受能力。这要求新闻翻译工作者要多注意日积月累, 对英语国家的国家历史,文化典故, 时代背景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和认识,在翻译时, 能将原新闻标题的妙笔生花, 画龙点睛之笔用同样精炼的汉语表达出来, 让读者感受到异曲同工之效。在对英语新闻标题进行翻译时, 应该充分考虑英语和汉语的差异性, 并且能兼顾到汉语的表达习惯。
以下从三个方面分析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技巧:
3.1 直译或基本直译
如果英语新闻标题的含义很明白清楚, 英语的表达方式与汉语或基本相同, 直接翻译成汉语后中国读者不至于产生理解上的困难时, 可以采用直译或基本直译。但直译不能影响达意, 不能破坏标题的风格。例如:
Looking Back To Ahead 回首往昔展望未来( 直译)
Spirit Valentine' s Day Can Last All Year 一年四季情人节( 基本直译)
Putin Faces Harsh Press Criticism Over Terror普京因恐怖事件受媒体严厉批评( 直译)
When It Comes To Romance, Listen To Your Friends 爱河泛舟, 求教朋友( 基本直译)
3.2 意译
如果原英语新闻标题采用直译的方法不能概括新闻的内容, 或不能如实体现作者意图, 或者不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时, 可根据情况适当采用意译, 例如:By Their Colours You Show Know Them 欧洲色彩时尚( 意译, 点明文章内容)
Some Kids Are Orchids 血案的反思( 意译, 点明文章的内容)
Believing The Believers 人类的信仰( 意译,指明作者的意图)
3.3 采用翻译权衡手法
有时当一些英语新闻标题因修辞手法, 或因文化及语言差异, 在汉 语中难以表达其微妙意义时, 不妨根据英语新闻标题的字面意思结合新闻内容翻译出合适的汉语标题, 可采用如下方法:
3.3.1增词使意义完整
英语新闻标题用词一般不多和英语标题倾向于对某一内容作“重点化”处理不求面面俱到这两点决定了其一般比较精炼简短。而汉语新闻标题追求“性”和汉语一词一意, 使得汉语标题用词相对较多。所以, 在汉译标题时, 可以结合汉语新闻标题的特点, 适当增加一些词语, 使标题形式更加趋于汉语化, 意义更趋完整, 例如:
Older, Wiser, Calmer 人愈老, 智愈高, 心愈平这条新闻聚焦于当今老龄化社会, 尤其是老人们退休以后在处理各种问题时表现出来的睿智和冷静。若按照原文逐字翻译成“更老, 更明智, 更冷静”就不如增加“人”“智”“心”三字意义更加明确, 句式更加整齐, 更加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了。
3.3.2减词
减词法的目的有三: 一是尽可能减去原标题中的虚词、代词、系动词等以求语言简练; 二是省略标题中的次要信息以求突出关键信息, 同时也符合汉语标题讲究含蓄地特点。
例如:
The Battle Of Human Versus Computer At Chess人机象棋大战
Through A Window: Thirty Years With The Chimpanzees 透过心智之窗
My Husband Is A Man In A Woman' s World泡在女人堆里的男人
3.3.3体现原文修辞特点
如果英语标题寓意于某种修辞手段, 如双关、比喻、押韵等, 翻译成汉语之后中国读者也能同样感受得到, 则尽可能体现原标题的修辞特点, 不能保持原修辞格时, 可换用其它修辞格或采用意译。
Courage Knows No Gender( 拟人) 勇气不分男女( 意译)
After The Boom, Everything Is Gloom (押韵)繁华好景不再, 萧条接踵而来( 保持原修辞格)
Soccer Kicks Off Violence (双关) 足球开踢拳打脚踢( 保持原修辞格)
Liberty Mother Of Invention (借用典故) 自由是发明之母( 保持原修辞格)
Middle East: A Cradle Of Terror (比喻) 中东: 恐怖主义的摇篮( 保持原修辞格)
3.3.4发挥汉语的优势
在汉译标题时可适当采用对仗、押韵、成语甚至文言用语, 是标题的翻译更加出彩, 例如:It Takes Determination To Complete One Of
The World' s Toughest Car Rallies 只要意志坚,不怕征途远( 对仗)
Bush' s Flight Into The Sunset 桑榆暮景照归程(文言用语)
Saving Time For A Rainy Day 储蓄劳务, 未雨绸缪( 四字成语)
Stepping Up To The Firing Line 载人难, 难于上青天( 夸张, 套用诗句)
Opportunities Knows- But At A Cost 学习还是赚钱, 是个问题( 套用名句)
Bush Daughters Reach Legal Age To Drink 布什双娇初长成, 酒巷从此任纵横( 套用名句)
正如好的新闻标题能够永远留驻人们心间一样, 好的汉译新闻标题也能使读者耳目一新,并给其留下深刻的印象, 新闻翻译工作者如果能把握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并掌握相关翻译技巧,能以最简明扼要的形式向读者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 那么必将能使国内读者能用新闻的眼睛更好地观望世界。
新闻翻译论文:英语新闻标题特点和翻译的研究
摘要: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眼睛, 也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新闻标题在措词、语法和修辞等方面的特点为切入点, 进而从三个方面提出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策略: ( 一) 直译或基本直译; ( 二) 意译; ( 三) 采用翻译权衡手法。通过对英语新闻标题特点的研究及对其翻译策略的透析, 以期对新闻翻译工作者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提供可鉴之策, 使国内读者能用新闻的眼睛更好地观望世界。
关键词: 英语新闻标题; 眼睛; 特点; 翻译策略
新闻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组成。新闻可以没有导语和背景, 但是不能没有标题。标题对于新闻就像眼睛对于人一样重要, 它是新闻内容的集中和概括, 它用简约的文字浓缩了新闻报道中最精华、最值得关注的内容。人们说: “题好一半文”, 这正强调了新闻标题的重要性, 如同做事, 英语有谚云: “A good beginning ishalf the battle.”一则好的新闻标题能给新闻报道锦上添花, 起到画龙点睛吸引受众注意力的作用。
西方一些报纸较早重视新闻标题的使用。美国报纸在南北战争其间已经普遍采用多行标题,有的报纸关于林肯被刺消息的标题多达十七行。英国报纸学习美国报纸的编辑方法, 在报道普法战争时也已经使用多行标题, 有的报纸关于法军溃败的报道标题则有十行之多。在国际报道中, 英语新闻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而标题又被视作英语新闻报道全文的精炼概括。为了吸引读者的关注, 编辑们往往采用各种手法以提升新闻标题的吸引力。而这同时也给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带来了不少挑战, 新闻翻译工作者需要对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进行深层次把握, 同时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和理论将原英语新闻标题的形、神、韵, 用汉语原汁原味地呈现在中国读者的面前。
英语新闻标题在措词、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特点比较鲜明突出。
1 措词
在英语中, 新闻标题称为"headlines", 居于新闻报道主体内容之上, 在报刊杂志中, 其版面空间是相当宝贵的, 应当尽量以最小的篇幅容纳较大的信息量, 这就对英语新闻标题的措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首先, 英语新闻标题中广泛使用名词和简短小词(midget words) 。为节省笔墨和空间, 标题中的虚词( 又是包括系动词be) 被省去, 剩下的主要是实词, 特别是名词。而名词具有很强的表意功能, 信息量大, 同时又具有广泛的语法兼容性(grammaticality), 它可以充当多种词类, 如形容词、动词、副词等的角色, 也可以以简约明了的形式和结构表达完整句法概念, 例如:The Columbine Tapes 影带惊魂
The Population surprise 人口下降( the decrease of the population surprises people)
Superkids? 超级儿童之谜(can supermen creat superkids?)
力求用有限的文字来表达清楚新闻的内容,英语新闻标题除了使用名词之外, 还偏爱选用那些短小精悍或字母较少的词。这些短小易懂、形象生动的措词不仅能增强新闻的简洁性和可读性, 而且还能调解美化版面节约篇幅, 例如:
aid = assistance( 帮助)
body = committee/commission( 机构, 委员会)
blast = explode( 爆炸)
ban = prohibit/forbid( 禁止)
end = terminate( 结束, 中止)
nod = approval ( 批准, 同意)
poll = election poll/public opinion poll ( 选举民意调查、民意测验)
其次, 英语新闻标题中还多使用“时髦词”(Vogue Words) 。“新”是新闻的生命, 同时也是新闻语言的生命。这是由新闻的本质所决定的。新闻报道要放开眼界、与时俱进, 将一切新事物、新现象、新思想、新潮流通过各种新闻媒介传播给广大受众。首先就反映在新闻标题上。英语新闻中的时髦词美不胜举, 例如:
Year 2000 Bug Unstoppable for some companies.
计算机千年虫问题迫在眉睫。
American Online: Often down, Never Out.
美国在线: 屡挫不败。
时髦词语是时代的产物, 是社会经济变革和科学技术革命的结晶。一类是旧词赋新意, 如:copy( 复制) , mouse( 鼠标) , web( 网站) 等。另一类是新词, 如: com, e- mail, e- commerce( 电子商务) ,cyberbank( 网上银行) , cyberchat( 网上聊天) 等。
再次, 英语新闻标题为追求简介常使用缩略语和数字, 例如:
NBC' s President Robert Wright seeks Big Acquisitions, Ventures for the Network.“强有力的伙伴”+“可观的投资”- 罗伯特董事长为NBC 网络扩展而奔走。
英语新闻标题中常见的缩写很多, 可分为三类:
1) 组织机构专有名词, 例如:WTO( 世界贸易组织) , NP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UN( 联合国)
2) 常见事物的名称, 例如:AIDS: 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后天免疫缺损综合症UFO: 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 不明飞行物, 飞碟
3) 表示人们的职业、职务或者职称的名词,
例如:
PM: Prime Minister ( 总理,首相)
GM:General Manager (总
经理)
VIP:Very Important Person (贵宾,要人)
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 (执行总监)
2 语法
英语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也很显着
2.1 时态
在英语新闻中现在时被广泛使用, 为给读者以新鲜出炉、形象生动、跃然纸上的感觉。英语报刊的新闻标题中一般不使用过去时态, 而是采用现在时态, 使读者在阅读时如置身于新闻事件的发生现场之中, 这叫“新闻现在时( JournalisticPresent tense) ”英语新闻标题常用的动词时态主要有: 1) 一般现在时, 常用来表示过去发生的事。2) 将来时, 常用不定式来表示。3) 现在进行时, 常用现在分词来表示,
例如:
Husband And Wife Team Unlock New Gene
Secret 夫妻联手解开新的基因奥秘
French Culture Is In Doldrums 法国文化颓然不振
Two Beirut Hostages To Go Free 贝鲁特两名人质“获释在望”
Signs of Rifts Appearing in Argentina ' s Junta 阿根廷军人政府出现内讧现象
但是又是为了强调某种时间信息如是情已经过去, 标题可采用过去时态, 例如:It Was a Good Barn 昔时, 它曾是一做好谷仓
2.2 语态
读者在广泛接触英语报刊时, 一定会发现新闻标题使用主动语态的频率远远高于被动语态。而即使在使用被动语态时, 被动语态的“be”也常常被省略, 只留下过去分词, 也不用“by”来引出动作的执行者, 例如:
Girl of 18 Raped After Threat With Bread Knife 餐刀威逼下, 18 岁少女遭强暴
Van Gogh' s Recovered After Theft 梵高名画窃而复得
主动语态在英语新闻标题中的广泛使用, 从修辞学的角度而言, 是因为主动语态比被动语态更加丰富多彩, 而且更富有感染力, 其所表达的意义更为直接, 更具有说服力, 使读者能切身体会到其真是可信性, 读起来琅琅上口, 流利自然。英语新闻标题只有在事件或动作的接受者比执行者更重要时才使用被动语态, 突出强调宾语部分, 引起读者注意。
2.3 修辞
修辞是用生动的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技巧。为求形式的新颖以吸引读者, 英语新闻标题经常使用修辞手法。例如:
UK Writers Fly High on World Book Day 英国作家在世界图书日独领风骚(使用形象语言)
Top Iranian Reformist Says U.S. Iran In SecretTalks (China Daily May 9, 2002) 伊朗高层改革家: 美以举行秘密会谈(引语的使用, 当事人或人士的话给读者以真实感)
Love For Labor Lost? ( Newsweek, Oct.16,2000) 工党失宠了吗? ———英首相布莱尔支持率下降( 设问的使用,能够抓住读者的目光吸引其看个究竟)
Thank Heavens For Brussels 欧盟有救了( 借代的使用, 布鲁塞尔(Brussels)是比利时首都, 欧盟总部所在)Accusers Accused 告人不成, 反被人告( 幽默的使用, 诙谐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阅读兴趣)
Stay Away From Birth, Gulu Tells Dads- to- be人士告诉准父亲们, 无须一旁伺产( 比喻的使用, Gulu 为古印度教领袖, 原指大宗师, 此处指人士, 标题中使用比喻是新闻的人物和事件更加突出鲜明)
Chrome- plated Independence 电镀的独立( 讽刺的使用, 在每年铬出口量只有80 吨的某小国家, 有人扬言要“自力更生”, 使用讽刺的标题发人深省, 意味隽永)
Microsoft Opens a New Window (U.S.News&World Report Feb.26, 2001) (双关语的使用, "window" 既有本意“窗户”, 又指微软的新产品WindowsXP)
2.4 俚俗词语
新闻标题特别是地方性新闻标题中还经常使用俚俗词语以创造亲切和谐, 幽默风趣, 生动活泼的氛围。
Tourism up, and Violence Off, Jamaica Says牙买加称: 旅游业蒸蒸日上, 暴力犯罪减少。
3 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通过以上对英语新闻标题特点的探索与分析, 对英语新闻标题有了一个基本的把握。但是我们在阅读英语报刊时, 不仅要看懂新闻的标题, 而且还要能恰当地翻译新闻标题。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理解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 从而正确的判断新闻标题的寓意。翻译英语新闻标题时应注意三个方面: 一要理解把握特点; 二要翻译得当增强可读性;三要注意读者的接受能力。这要求新闻翻译工作者要多注意日积月累, 对英语国家的国家历史,文化典故, 时代背景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和认识,在翻译时, 能将原新闻标题的妙笔生花, 画龙点睛之笔用同样精炼的汉语表达出来, 让读者感受到异曲同工之效。在对英语新闻标题进行翻译时, 应该充分考虑英语和汉语的差异性, 并且能兼顾到汉语的表达习惯。
以下从三个方面分析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技巧:
3.1 直译或基本直译
[:请记住我站域名/] 如果英语新闻标题的含义很明白清楚, 英语的表达方式与汉语或基本相同, 直接翻译成汉语后中国读者不至于产生理解上的困难时, 可以采用直译或基本直译。但直译不能影响达意, 不能破坏标题的风格。例如:
Looking Back To Ahead 回首往昔展望未来( 直译)
Spirit Valentine' s Day Can Last All Year 一年四季情人节( 基本直译)
Putin Faces Harsh Press Criticism Over Terror普京因恐怖事件受媒体严厉批评( 直译)
When It Comes To Romance, Listen To Your Friends 爱河泛舟, 求教朋友( 基本直译)
3.2 意译
如果原英语新闻标题采用直译的方法不能概括新闻的内容, 或不能如实体现作者意图, 或者不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时, 可根据情况适当采用意译, 例如:By Their Colours You Show Know Them 欧洲色彩时尚( 意译, 点明文章内容)
Some Kids Are Orchids 血案的反思( 意译, 点明文章的内容)
Believing The Believers 人类的信仰( 意译,指明作者的意图)
3.3 采用翻译权衡手法
有时当一些英语新 闻标题因修辞手法, 或因文化及语言差异, 在汉语中难以表达其微妙意义时, 不妨根据英语新闻标题的字面意思结合新闻内容翻译出合适的汉语标题, 可采用如下方法:
3.3.1增词使意义完整
英语新闻标题用词一般不多和英语标题倾向于对某一内容作“重点化”处理不求面面俱到这两点决定了其一般比较精炼简短。而汉语新闻标题追求“性”和汉语一词一意, 使得汉语标题用词相对较多。所以, 在汉译标题时, 可以结合汉语新闻标题的特点, 适当增加一些词语, 使标题形式更加趋于汉语化, 意义更趋完整, 例如:
Older, Wiser, Calmer 人愈老, 智愈高, 心愈平这条新闻聚焦于当今老龄化社会, 尤其是老人们退休以后在处理各种问题时表现出来的睿智和冷静。若按照原文逐字翻译成“更老, 更明智, 更冷静”就不如增加“人”“智”“心”三字意义更加明确, 句式更加整齐, 更加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了。
3.3.2减词
减词法的目的有三: 一是尽可能减去原标题中的虚词、代词、系动词等以求语言简练; 二是省略标题中的次要信息以求突出关键信息, 同时也符合汉语标题讲究含蓄地特点。
例如:
The Battle Of Human Versus Computer At Chess人机象棋大战
Through A Window: Thirty Years With The Chimpanzees 透过心智之窗
My Husband Is A Man In A Woman' s World泡在女人堆里的男人
3.3.3体现原文修辞特点
如果英语标题寓意于某种修辞手段, 如双关、比喻、押韵等, 翻译成汉语之后中国读者也能同样感受得到, 则尽可能体现原标题的修辞特点, 不能保持原修辞格时, 可换用其它修辞格或采用意译。
Courage Knows No Gender( 拟人) 勇气不分男女( 意译)
After The Boom, Everything Is Gloom (押韵)繁华好景不再, 萧条接踵而来( 保持原修辞格)
Soccer Kicks Off Violence (双关) 足球开踢拳打脚踢( 保持原修辞格)
Liberty Mother Of Invention (借用典故) 自由是发明之母( 保持原修辞格)
Middle East: A Cradle Of Terror (比喻) 中东: 恐怖主义的摇篮( 保持原修辞格)
3.3.4发挥汉语的优势
在汉译标题时可适当采用对仗、押韵、成语甚至文言用语, 是标题的翻译更加出彩, 例如:It Takes Determination To Complete One Of
The World' s Toughest Car Rallies 只要意志坚,不怕征途远( 对仗)
Bush' s Flight Into The Sunset 桑榆暮景照归程(文言用语)
Saving Time For A Rainy Day 储蓄劳务, 未雨绸缪( 四字成语)
Stepping Up To The Firing Line 载人难, 难于上青天( 夸张, 套用诗句)
Opportunities Knows- But At A Cost 学习还是赚钱, 是个问题( 套用名句)
Bush Daughters Reach Legal Age To Drink 布什双娇初长成, 酒巷从此任纵横( 套用名句)
正如好的新闻标题能够永远留驻人们心间一样, 好的汉译新闻标题也能使读者耳目一新,并给其留下深刻的印象, 新闻翻译工作者如果能把握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并掌握相关翻译技巧,能以最简明扼要的形式向读者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 那么必将能使国内读者能用新闻的眼睛更好地观望世界。
新闻翻译论文: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在软新闻翻译中的应用
一、引言
信息化的时代,人们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了解其他地区发生的新闻。地域、语言、文化等差异已不能阻止人们了解世界。由此可见,新闻翻译的重要性。各类媒体都在引导新闻翻译的快速发展。
所谓软新闻,即人情味较浓的社会新闻,如社会花边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等。因其文体特色,软新闻在中外信息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China Daily(中国日报)网页的Bilingual News(双语新闻)栏目为我国的英语爱好者提供了学习语言及了解其他国家的信息平台。不同的翻译策略翻译出的文本也所有不同,对读者造成的影响也不同。本文拟对比分析纽马克所提出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种翻译方法,探讨其对翻译结果的不同影响,并分析我国报刊中国日报网双语新闻栏目2010年6月期间有关世界杯报道的新闻语篇翻译,试分析如何运用两种方法达到理想翻译效果。
二、纽马克的翻译理论
(一)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定义
英国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在1981年出版了《翻译问题探讨》一书,随后在1988年又出版了《翻译教程》。两本着作包含了大量的语言学理论与翻译实际应用相结合的例子,被翻译人员培训课程广泛采用。纽马克认为取得对等效应是不可能的,继而摆脱了奈得以接受者为向导的翻译原则,在书中首次引入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这两个概念。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是一般性翻译理论的主要观点”。(Newmark,2002:22)“交际翻译试图使读者阅读译文所产生的效果尽可能地接近原语读者阅读原文所产生的效果。语义翻译则试图在合乎第二语言的语义和句法结构下,将原文的语境意义尽可能贴切地译出。”(Newmark,2002)换言之,语义翻译是以源语文本的语义为依据,强调的是原文信息的传递;而交际翻译以译文读者的理解和反应为中心,注重的是功能的传达。
(二)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对比分析
通过纽马克给出的简单定义,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两者的差异。语义翻译着重探讨作者的思维过程,要求翻译者“忠于”原语文本作者,保持原作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方式。因此目标语的文本形式就显得更复杂、累赘、详尽;而交际翻译则侧重目标语文本读者的反应,鼓励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其做适当的调整,使其目标语读者更好的感受理解文本含义。这样的目标语更流畅、简洁。语义翻译要求目标语必须尽可能的保留原语文本的文化因素;而交际翻译受要求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转入异域元素以使得目标语读者毫无障碍的理解语篇。语义翻译较客观,讲究原语文本重要性再现的性,这类翻译方法较适合与严肃文学、科技文献、重要的政治声明等将原文语言与内容视为同等重要的语篇文体;交际翻译较主观,注重目标语文本中传递原语文本讯息的性,这类翻译方法适合于绝大多数语篇,比如新闻报道、宣传广告、流行小说等非文学作品。
从上述两种翻译策略的比较中,我们不难看出两者各有利弊。语义翻译追求目标语的体现原语文本,这样往往会超额翻译。并且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会发现没有一篇译文可以和原文对等,因为“一旦语篇脱离了目的语的空间和时间,就无法取得对等效应”。(杰里米·芒迪,2001)译作只能接近原作,若无限接近原作的过程中过分追求原作的美学效果而忽视了原文信息的传达,那么其译作也就失去了价值。交际翻译追求目标语传达原文信息,侧重对目标语文本读者的所起的效果,这样的译文往往会欠额翻译。若译文一味追求信息而忽视了原文的写作风格和修辞手法,较为随意的根据自己的写作习惯来翻译。这样翻译出来的作品也不能称为真正意义的译文。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有许多的重合处,不是排斥的。大多原文的内容和其表达信息同样重要,翻译时一定要结合这两种翻译策略,既遵循原作者又兼顾到了目标语读者的感受。纽马克翻译理论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视为整体,根据原文对内容信息和表达信息侧重的不同,译者需要在这两者间权衡。
三、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软新闻翻译中的应用分析
软新闻包含的题材很广泛,体育新闻也是其中的一种。自2010年6月11日南非世界杯的开赛,吸引了全球各国球迷的关注,有关世界杯的新闻层出不穷。新闻转述,评点等在各大媒体以及互联网上都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除了有关赛事的具体报道,期间有许多有关世界杯的“花边新闻”同样吸引了众人的眼球。
根据软新闻的语言特色和功能,本文从词汇、结构、和修辞方面分析所收集的双语资料,试探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运用。
(一)词汇变化
软新闻因其特色决定了文本的表达要通俗易懂,简单有趣,吸引读者的兴趣。但软新闻仍从属于纪实性新闻类文体,译者应该忠于突出原文主旨和原文风格。若翻译过程中原文的词汇很难在目标语中找到对应的表达,或对应的词汇不能使目标语读者更好的理解其意,译者要侧重交际翻译方法通过转换词类等改写再创造。例如,
(1)The players were due to fly back to a humiliated country……
遭淘汰而打道回府的法国队令法国举国蒙羞……(选自索尼无头公鸡广告嘲笑法国世界杯出局)
(2)In winter, fairy lights, powered by a generator, give it a festive glow.
在冬季,车站内的装饰彩灯则由一台发电机供电,为车站增添了节日的气氛。(选自英国最豪华公交车站变装“世界杯”风格)
为了保持新闻的纪实特色,译文需要的向目标语读者传达原文信息。例(1)中,译者将名词“humiliated country”译成了动词词组“令法国举国蒙羞”,用词性的转变使得目标语流畅通顺,更易被读者所接受。同时,动词词性的使用将法国队的失利对整个法国的影响体现的淋漓尽致,符合软新闻的表达方式,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例(2)中,名词“glow”的字典含义是光,热或表示感情上的生气蓬勃。若译文使用这些含义,中国的读者会不理解其意思。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依据“glow”的本意,结合目标语文本的使用习惯既保持了原语言文本的形式同时也的传达了新闻的本意。正是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结合运用使得译文达到理想效果。
(二)句子结构转换
由于受到不同语言规则的制约,句子结构的转换在翻译中较为常见。经对比分析所收集的软新闻翻译语篇发现,译文中除了有大量与原文文本形式相似的句子结构外,还出现了一些结构转换的句子。译者在转换句子结构时大多以交际翻译方法为主导,以期待译文对读者达到相应的表达效果。
(3)In honor of the World Cup, Britain's most luxurious bus stop has been given a football-themed makeover.
日前,英国一个最豪华的公交车站为庆祝世界杯,换上了足球主题装饰风格。(选自英国最豪华公交车站变装“世界杯”风格)
(4)Every company needs to decide for itself "to what extent it can strike a balance with the broadcast of World Cup games and working hours".
“但如何平衡看球和工作时间的问题”, 还是由各公司自行决定。(选自德国雇主协会:员工上班可看世界杯)
新闻作为功能性实用文体,其使用的目的是传递信息。例(3),若按照语义翻译方法,这句话可以翻译为“为庆祝世界杯,英国一个最豪华的公交车站换上了足球主题装饰风格。”,语言结构形式与原语文本一致。但译者转换了句子的结构,将“最豪华的公交车站”这个主语放到了句首。使读者及时眼就能看到“公交车站”,突出强调了这个对象,与标题的侧重点相同,符合中文的表达方式。这一转换使得译文更清晰、更直接,更能吸引中文读者。例(4)侧重强调了引号中的内容。同例(3)相同,翻译过程中较多侧重了交际翻译,信息重点突出并且更易被目标语读者接受。因软新闻特殊的文体特点,译者大多会根据信息功能传递的侧重点来转换句子的结构。
(三)修辞应用
新闻语篇中,原文作者可能会采用一些修辞来描述新闻事件或相关评论。同样译文应该保持原文的修辞手法并将其改成相应的中文修辞手法,从而达到忠于原语言文本的目的。此次收集的语篇中,也出现了少量的修辞手法。
(5)……TV viewers saying the sound, much like a swarm of gigantic bees, is annoying.
电视观众则称场上就像有一群马蜂在嗡嗡乱叫,令人心烦。(选自世界杯揭幕战 球迷“呜呜祖拉”气势如虹)
(6)L'Equipe sports newspaper said last week that for failing to dump the national squad's coach Raymond Domenech……
法国体育媒体《队报》于上周称,由于法国国家队主帅雷蒙德·多梅内克未被换下马……(选自索尼无头公鸡广告嘲笑法国队世界杯出局)
例(5)原文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来形容赛场上的嘈杂,恰好原文采用的比喻在中文中有对应的,所以译文也保持了相同的比喻修辞。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综合使得此翻译既遵循原作者的语言文本,又使目标语读者对“a swarm of gigantic bees”的声音产生了与原语言读者同样的感受。但是,文化、语言和习俗等的不同使得大多的修辞没有相吻合的对应。如例(6),动词“dump”的基本含义为“倒垃圾;解雇”,在原文中此词带有较浓的贬义意义,直接影响了对整个语篇的理解。译者应该在译文中展现这种情感,翻译者使用了“换下马”这个较为常见的比喻词,使得目标语文本简洁流畅易懂。符合原语文本的同时达到了其信息功能传递的目的。
四、结语
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二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从内容和效果角度分析,语义翻译重内容交际翻译重效果 。因此针对不同的文本翻译,或同一文本的不同部分侧重使用的翻译方法不同。
软新闻翻译中译者的目的并非只是忠实的传达原文的信息,而是在原文信息的基础上突出其对读者的娱乐性及趣味性,从而更好的服务于读者。软新闻翻译的特点决定了软新闻的翻译以交际翻译为主同时兼顾语义翻译。对所收集的双语新闻语篇分析发现,大多译文综合运用了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因受其软新闻文体特点的限制,在句子结构转换中较多的侧重交际翻译。侧重不代表是替代,在翻译过程中两种通常交替使用。也只有综合的运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才能使译文达到的翻译效果,真正的发挥软新闻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
新闻翻译论文:英语体育新闻翻译缺陷与技巧
随着国家全民运动计划的深入展开,国人对于体育的热情逐渐高涨,人们主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体来关注国内外的近期体育动态,然而国外体育赛事的报道和转播的主要媒介为英文,为了帮助更多的国人了解体育消息,体育英语新闻的翻译便显得十分重要,分析当前英语体育新闻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探究翻译的技巧与方法,对中国体育事业自身的发展以及与世界各国体育界的跨文化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对英语体育新闻进行翻译的过程中,汉语文化中不常见的一些人名、队名、地名以及体育术语往往被认为是翻译的难点。近年来致力于解决这类问题的专着、词典有近10种,如孙秀清的《奥运会及国际体育比赛英语》[1]、梭伦的《实用体育英语》[2]、赵佳的《奥运竞赛项目英汉知识手册》[3]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文章从社会、文化等角度对英语体育新闻进行研究,如陈浩东和王颖的《从文化视角谈英语体育新闻标题的汉译》[4],以及将中英体育新闻进行对比分析的研究,这些都为人们进一步认识和研究英语体育新闻拓宽了研究思路。但是对英语体育新闻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翻译的策略和技巧进行的系统研究还显得很不足,有待更加深入的分析,以促进中国翻译工作者更好地开展英语体育新闻的翻译,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并充实相关的运动知识。
一、英语体育新闻翻译中的问题
本研究所采用的语料来源于《中国日报》以及相应的英文版《ChinaDaily》里的体育新闻板块中的汉英体育新闻报道。之所以选择《中国日报》,因为其作为中国发行量较大的主流报纸,代表性是毋庸置疑的,比较能反映如今英语体育新闻翻译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尽管参与《中国日报》体育新闻翻译的编辑都有着相当扎实的翻译基本功和丰富的经验,但难免也会有一些小的失误,主要原因是译者对语境的误解、缺少专业知识以及背景知识等等。
(一)对语境的误解
许多英文单词都存在着一词多义的现象,因而在词义的选择过程中,语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y)指出:“语境是决定语义的因素,舍此别无意义可言”[5]309。对语境最狭义的理解是把它看作是语言的上下文,即一个句子在更大的语言段落中所处的位置。显然这种对语境的理解对于英语体育新闻的翻译是不够的,应该结合交际发生的客观条件和背景,因为语言活动总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情景下进行的。例如:Kakaoncesaid,“IamhappytobeplayingupfrontbecausefromthereIcanscoremoregoalsandhelptheteambetter.Iamhappynotonlyaboutmynew-foundfreedomonthepitchbutalsobecausethereisagreatfeel-inginthedressingroom.Weareunitedtogetherandde-terminedtogainmoresuccess[6].误译:卡卡曾说过,“我很高兴能在前锋位置上踢球,在这里我能进更多的球,为球队作更大的贡献,我很高兴能在球场获得自由,而且对更衣室有特殊的感情,我们团结一致,决心获得更大的成功。”“Dressingroom”的字面意义指的的确是运动员赛前以及赛后用来换衣服的房间。然而在这种语境下,其意思被延伸了,被隐喻性地用来代表卡卡所在的整个球队。而且说话者在表达时用了“thereisagreatfeeling”而不是“Ihaveagreatfeelingfor…”则更加验证了推论。笔者认为参考的译文应该是:卡卡曾说过,“我很高兴能在前锋位置上踢球,在这里我能进更多的球,为球队作更大的贡献,我很高兴能在球场获得自由,而且球队有一种良好的气氛,我们团结一致,决心获得更大的成功。”
(二)体育专业知识的缺乏
在阅读体育新闻的时候会注意到有不少专属于某体育领域的词汇,如:Backhand(反手),offtable(远台打法),unfairplay(犯规),foul(犯规,失误),doubleplay(双杀),formation(阵型),line-up(首发),strong-sideplay(强侧配合),bodyplay(身体冲撞),kickoff(开球),breakup(中场休息),等等由于许多译者并非是体育专业出身或是体育爱好者,因而对这类词汇进行翻译时会出现一定的偏差。例如:Hisrecordsare270(18underpa)rintheMas-ters,272(12underpa)rintheU.S.Open,269(19underpa)rintheBritishOpen,andhesharestherecordof270(18underpa)rwithBobMayinthe2000PGAChampionship,whichTigerWoodswonbyonestrokeinathree-holeplayoff.误译:泰戈尔伍兹在大师赛中的记录是270杆(低于18杆),美国公开赛是272杆(低于12杆),英国公开赛是269杆(低于19杆),由他和鲍勃梅尔在2002年的冠军赛中共同创造的,那次比赛伍兹在3个洞的比赛中以一杆之差险胜。Par指的是在高尔夫比赛中球员根据设计应当完成的杆数,应该被译作“标准杆数”,而playoff是指在常规比赛时间内平分没有分出胜负而延长的比赛,应译作“加时赛”。所以,笔者所推荐的参考译文是:泰戈尔伍兹在大师赛中的记录是270杆“低于标准杆18杆),美国公开赛是272杆(低子标准杆12杆),英国公开赛是269杆(低于标准杆19杆),由他和鲍勃梅尔在2002年的冠军赛中共同创造的,那次比赛伍兹在3个洞的加时赛中以一杆之差险胜。此外,那些专属某些体育领域的英语短语也是英语体育新闻翻译中的难点。例如:LiWeifengisverygoodintheair.误译:李玮峰在空中表现很棒。个人比较倾向的译文是“李玮峰头球技术高超”。因为“intheair”这个常见短语在应用到足球领域时是表示“争顶头球”,如果仍然按照其通常的意思而译作“在空中”,会让读者感到难以理解。再如:Timelimitfortechnicalroutinesandfreerou-tinesincludetensecondsfordeckmovement.误译:专业路线和自由路线的时间限制包括10秒钟的甲板运动[7]90。“Routines”作为跳水比赛的术语指的是运动员比赛时所选择的动作类型,而“Deck”则指的是比赛泳池的两边。上文的翻译甚至都没能让读者感受这是对一项体育比赛的描述。修改后的版本为: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的时间限制包括10秒钟的岸上运动。
(三)背景知识的缺乏
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期间,几乎所有的主流媒体都将德国前锋Klose译作“克洛斯”[kl藜uz],这其实是不正确的,因为其依据的是英文的发音方式,而根据德文的发音规则,正确的译法应该是“克洛泽”[kl藜u:z藜]。另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西班牙足球俱乐部Valencia根据通常的翻译标准应该被译为“瓦伦西亚”,然而事实上在西班牙语里,当某个单词是以字母“V”打头时,那么其初始发音应该为[b],所以“巴伦西亚”才是正确的译法。
二、英语体育新闻翻译的策略及 技巧
正如之前所提到的,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由于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表示方式。翻译的难点就在于如何处理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如何做到原汁原味地展现源语言所要表达的意图。尤其在对英语体育新闻进行翻译时,考虑到其专业性以及阅读人群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技巧十分重要。这些策略包括:音译法、直译法、意译法和它们之间的相互组合以及添加一定程度的解释。
(一)音译法
与其他类型的新闻报道相比,体育新闻的一个比较显着的特征是其中会充斥着大量有关球员名字、队名、运动名等专有名词。在翻译时,人们通常所采取的方法是音译法。如:Barcelona巴塞罗那队Bungeejumping蹦极有时也会在该名词后加上注释来为读者进行解释说明。
(二)直译法
直译法是一种介于意译法和逐字逐句翻译之间的翻译技巧,它以逐字逐句的翻译为基础并会适当地做一些调整,比如加词或是改变句子的结构。直译法旨在尽可能的保留源文本的内容和语言风格包括修辞手法以及语言形式,做到保持原汁原味。观察研究表明英语体育新闻中的不少词组都可以直译成汉语。例如新闻标题中经常出现的有关战争或战斗的词汇,因为西方的记者为了强调比赛的激烈性,会习惯性地将赛场比作战场,运动员比作战士。所以当报道一名运动员的“retirement”时,不应该采用国内常用的“退休”,结合源语境“退役”才是比较地道的表达。
(三)意译法
意译法是指为了更好地表达源文本所要表达的意思和精神而不惜对原来的句子结构或形式做出改变。其在体育新闻报道的翻译时并不常用,除非是当译者无法用直译法对原文进行表达。例如:Theyhadaheartytalkthenineteenthhole[7]121.如果将“thenineteenthhole”按照字面直接翻译成“第19个洞”,读者会很难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因而在翻译之前,译者应该对高尔夫的相关关背景知识做一定的了解。在高尔夫比赛中,第18个洞将是球员所需完成的一个球洞,那么怎么会出现第19个洞呢?原来在比赛结束后,球员常常会一起到高尔夫俱乐部所在的酒吧进行交流。所以,这里的“thenineteenthhole”应该指的是俱乐部的酒吧。所以正确的翻译应该是他们在高尔夫俱乐部的酒吧进行了推心置腹的谈话。(四)加注释没有一种翻译方式是万能的,在体育新闻翻译时,人们不会对每个句子都使用直译法或是意译法。有时会根据语境,将两种方式进行有机的结合起来,甚至会对某些较难懂的地方进行注释。例如“sportsbar”指的是带有比赛电视直播的酒吧,如果仅仅字面翻译而不加一定的注释,读者恐怕是难以理解的。
三、结语
一篇成功译文的精髓就在于要做到尽可能地与源文相“等价”,这就是奈达所提到的“翻译的功能对等”理论[8]59。在对英语体育新闻进行翻译时,要达到这种境界,仅仅靠这几种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是远远不够的。译者需要在掌握中西文化语境差异的前提下,加强自身的翻译水平,并对体育领域的专业和背景知识有足够的了解。只有这样才会给国内的体育迷们带来最原汁原味的国际体坛信息。
新闻翻译论文:谈新闻英语中比喻修辞格及翻译
摘要:比喻是语言中历史最悠久的修辞格之一。 在新闻英语中,比喻也是最常用的修辞手段。 本文对新闻英语中常用的几种比
喻类修辞格进行欣赏和比较,分析各种辞格的修辞特点,并探讨了新闻英语中比喻类修辞格翻译的技巧和方法。
关键词:新闻英语;比喻类修辞格;翻译
1. 引言
修辞学源于两千年前的古希腊时代,是研究语言艺术的一门科学。 修辞是根据交际内容、语言环境等恰当选择语言手段和表达方式。 通过利用各种辞格可使语言具有音韵美、形式美、内容美、意境美。 为增加报道的可读性、生动性,在新闻报道中有时也会灵活地运用某些修辞手段。 本文拟就英语新闻报道中的比喻类修辞格进行分析,并探讨此类修辞格的翻译途径。
2. 比喻的种类及在新闻英语中的运用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段,可以使语言精练、生动。 比喻格是对“感知过程中的某种联想关系进行描述的一种语言艺术手法”(范家材,1992 :76) 。 在保障新闻报道的纪实性和正确性的前提下,在新闻中恰当巧妙地使用比喻格,确实能增加神采,吸引读者们的阅读兴趣。
2.1 明喻(Simile)
明喻是把两个事物的相似性进行比较,表明本体和喻体的相类关系。 Simile 必须具备本体和喻体以及喻词,喻词常用“as ,like”也用“as if ,be comparable to ,similar to ,resemble ,be something of ,regard as ”等。 例如:
That process may already be beginning ,for Japan’s surplus has been tumbling for 20 consecutive months : ,and it could end up with something that a few years agowould have been regarded as more fanciful than a unicoma Japanese trade deficit.
这个过程(即资本输出和对外贸易顺差的减少)已经开始,日本贸易顺差20 个月来继续下跌(这种情况) 的结局会是几年前人们还以为是比独角兽更虚渺的事情:日本贸易逆差。
这是美国《纽约时报》刊登的一篇报道。 该报道讲述了人们曾一直认为日本贸易不可能出现逆差,然而,日本人口老化现象引起的严重危机:人口老少比例失调、社会资本匮乏、资本输出减少、贸易逆差产生等等。 此句中“as more fanciful than a Unicom”很新鲜,”unicom”是传说中的一种怪兽,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以此形容日本人认为“日本贸易逆差从当时的现实看来是虚渺的”。 这样的比喻格使原文信息变得生动,形象。
2.2 隐喻(Metaphor)
隐喻也是在两类不同的事物之间进行比较,以表明两者的相似之处。 但它不用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 从构成方式上,隐喻分为“显露式隐喻”(VisibleMetaphor) 和“非显露式隐喻”( Invisible Metaphor) 两种。 非显露式隐喻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本体出现,喻体缺;另一种是喻体出现,本体缺。
1) 显露式隐喻
显露式隐喻的本体和喻体在上下文里同时出现,典型的比喻词是to be。 例如:
“The Chinese market is a bottomless pit”, said the visiting Nike CEO here in Shanghai.
正在上海访问的耐克公司首席执行官如是说:“上海的市场无限巨大”。
此句中的“a bottomless pit”指“无底洞”,意指其发展潜力很大。 通过喻体“无底洞”形象地向读者传达出市场的发展前景。
2) 非显露式隐喻
(1) 一种是喻体不直接出现,而是通过其他词(多为动词) 折射出来,表示隐喻关系。 例如:
“The domestic environment is soft”,notes Manson of Donaldson ,Lufkin&Jennette.
“If it stays that way ,Mattel’s sales will eventually succumb1But it should be able to weather the storm1The firm’s best ballast against rough seas lies with European consumers.”
“国内环境是疲软的”,D - L - J 公司的曼逊说。
“假如持续下去,马特尔玩具商店的销售最终会陷入窘境。 但是它应有能力度过难关。 这家商店对付风险的稳定因素在于它的欧洲消费者。 ”
本体是European consumers , 通过weather , the storm ,ballast ,rough seas ,读者可以体会European consumers 的强大和稳定的市场需求。 “weather”与“storm”反映出玩具商店在商业风暴中的窘境,但“ballast”(原义是船上的压舱物) 和“rough seas”折射出稳定的欧洲消费群体将帮助平稳地渡过这次销售难关。 该例句中本体不直接出现,而是由喻体提示。 这样给读者很多的想象空间。
(2) 一种是喻体出现,本体由喻体暗示,通过上下文读者可立刻意识到。 因此给读者很多想象的空间。例如:
Clearly a tug of war over key policies continues between the pragmatic and ideological camps1(Newsweek)不言而喻,注重务实的和强调意识形态的两大营垒还会在重大政策问题上争吵不休。
句中原义是“拉绳子(拔河) 的游戏”,在例子里隐喻义是“争吵不休”。 通过喻体的联想,读者可意会出本体是the disputes between the pragmatic and ideological camps。
2.3 借代(Metonymy)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人和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人和事物特征性的词代替。 作用是通过相近联
想,用一事物取代另一有关事物。例如:
The proposal to protect the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Kurdish refugees seemed dependent on the whims of Saddam Hussein or that it would have to be given muscle by a multinational force.
保护几十万库尔德难民的计划看来要依靠萨达姆·候赛因的心血来潮。 或者必须以多国部队的武力做后盾。 (muscle”原意为“肌肉”,在此句中借以代替“力量”)
在描述人物、地名和建筑物时,借代修辞格使用更频繁。 如:White House 白宫一指美国政府,Pentagon五角大楼一指美国国防部,Hollywood 好莱坞一美国电影业/ 电影界,Wall Street 华尔街一美国金融界,Beijing 北京一中国政府。
2.4 提喻(Synecdoche)
提喻是不直接说出人和事物的本来名称,而以部分代替全体,具体代替抽象,单个代替类别,或者反过来以全体代替部分,抽象代替具体,类别代替单个。例如:
Last year nearly 518 million vehicles rolled off the assembly lines.去年将近生产出580 万辆汽车。
Vehicle 是运载工具,汽车只是运载工具的一种,是全体代替局部。
3. 新闻英语中比喻类修辞格的翻译方法由于比喻类修辞格在新闻中的使用,在翻译中我们既要维护新闻的客观性,又应保留其原汁原味的特色。
3.1 保留原文形象
如果某种修辞手段译成汉语后不会使读者产生理解上的困难,则可直译或基本直译。 这样不仅给译语输入新鲜的血液,还会让读者体会异国情调之美。
例如:
The Open Barn Door (Newsweek) 敞开的粮仓大门(比喻美国科技情报容易获取)
Children Under Parents’Wing (China Daily ,Oct18,2002)
原文标题中形象地用翅膀来比喻父母的保护,读者接受这种喻体,可直译为:父母“翅膀”底下的孩子。
3.2 改变原文形象,译出喻义
当原来的形象难以保留,为保障原信息传达的效果,必须改变形象。 例如:
The 40 - plus summiteers are a mixed bag from Europe ,Africa ,the Middle East ,Asia ,the Americas and the Pacific.
法语国家首脑会议是个大杂烩,有来自欧洲、非洲、中东、亚洲、美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四十个国家的首脑参加。
上例中如直译出“a mixed bag”,不易被译语读者接受,相反,用意义相近的形象表示出来,既保留了原文信息,又在译文中再现了与原文相似的形象。
3.3 舍弃原文形象,译出喻义
如果修辞手法在语言的转换中难以直接完整地表达原意,不得不舍弃原文的字面意义,以求译文与原文的内容相符。 例如:
An admixture of wealth , rivalry and instability has made the Middle East a brimming cauldron of the trade,accounting for a third of the world’s arm deals. ——Times ,Oct 21 ,1981
中东地区富庶如油、冲突迭起、动荡不安,军火生意十分火爆,占世界武装交易(总额) 的三分之一。
此句中的“a brimming cauldron of the trade”字面意思是“一口滚沸欲溢的大锅。 ”若一味追求保存喻体的形象,直译后的译文将会让人费解。 因此,该句舍弃了原文形象,以确保读者能够理解。
4. 结束语
新闻是一种对事实性要求极强的文体,而渗透其中的修辞格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让概念的东西形体化,唤起读者的丰富联想。 在翻译英语新闻报道中的修辞格时,一方面应该正确地处理原文的喻义,较大限度地传递原语信息,另一方面又不要拘泥于原文,生搬死译。 因此,当比喻的“形”、“义”不能兼顾时,只好舍“形”取“义”。
新闻翻译论文:文化图式视域下科技新闻的翻译研究
【摘 要】本文探讨了文化图式的概念及与科技新闻翻译的关系。并将文化图式理论运用于科技新闻翻译实践之中,采用直译法、意译法、创译法等翻译策略,以达到提高科技新闻翻译质量,高效传递信息的目的。
【关键词】文化图式;科技新闻;翻译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科技的发展,英汉新闻语篇交流不断频繁,由于跨文化交流的影响,加上科技新闻专业术语众多,复杂句较多,科技新闻英汉翻译存在不少困难。尤其是不同文化差异的障碍成为了影响翻译有效性的主要因素。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掌握文化语境,即对文化图式的认知和利用度。
1 文化图式概述
掌握文化图式的概念,首先要了解图式的定义和特征。图式这一概念最初是由哲学家心理学家康德提出的,它在康德的认识学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把图式看作是“潜藏在人类心灵深处的”一种技术,一种技巧。因此,在康德那里,图式是一种先验的范畴。当代知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实验研究,赋予图式概念新的含义,在皮亚杰看来,图式是主体内部的一种动态的、可变的认知结构。根据图式的内容和特征来划分,它包括语言图式、语境图式、文体图式和文化图式等。其中“文化图式”是实现跨文化交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化图式(cultural schemata)是指是以文化背景知识为基础形成的图式,它通过一种知识组织模式把人类先前的知识储存在大脑之中,是储存文化知识的信息包。文化图式也可以理解为文本以外的文化知识,包括风土人情、习俗、民俗等内容建立起来的知识结构,它在理解语言和文本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说:黄色在中国古代象征着高贵和尊崇,一般只有皇帝才有资格穿黄色的服装,一谈到黄色,中国人立刻把它和皇帝联系起来,在古代英语国家,黄色则表示便宜廉价的意思。在现代汉语,黄色表示色情或不健康的材料,如黄色书刊。而英语的yellow book(yellow pages)并不是指汉语中的黄色书刊,而是指常见于美国商店或家庭用的黄色纸印刷的商业分类电话簿。汉语中的黄色书刊,其“黄色”意为下流的”,在英语中可译为filthy books。
文化图式的概念 ,体现了个人解释文化的经验和表现形式。文化图式理论提出了文化知识是如何表示的问题及认知方法。文化图式的概念结构,使个人存储知觉和概念,对他/她的文化信息和文化经验和表现形式的诠释。换句话说,文化图式,提供“范本”,帮助指导我们的文化活动的解释。文化图式理论提供了一个能观察到的语言,文化和认知的相互作用的界面。 如果一个人没有配备相应的文化图式,他将无法适应不熟悉的文化环境。同样,科技新闻翻译被理解为一种跨文化传播方式,科技新闻翻译工作者必须充分积累并利用现有的文化图式。
2 文化图式和科技新闻
文化图式在科技新闻翻译中起重要的指导作用,这是由图式理论和科技新闻材料的关系以及文化图式的功能所决定的。首先,图式理论和科技新闻翻译的特点不谋而合。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用另一种语言进行表达的转换过程,这种过程“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语言活动, 但从翻译的主体即译者的角度来说, 翻译实质上是一种思维活动”[1]。在这一思维活动中, 译者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一个重要的环节, 即: 图式的转换。因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对源语图式进行正确解码才能达到“信”,同时还必须将了解的源语图式恰到好处地移植到目的语中去才能达到“达、雅”。也就是说, 翻译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图式转换的过程[2]。科技新闻作为一种特殊的应用文体, 有其独特的篇章结构、句法特征与选词特点。要无误地传递新闻所传载的信息, 译者既要正确解码,还要移植源语中的图式到目的语中。其次,尽管人类的科技活动具有相同之处,但由于科技和文化的差异,在新闻报道过程中会带来一些困难。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科技新闻同样蕴含了丰富的文化意义。解读科技翻译中的文化元素是实现翻译动能对等的关键因素。
在翻译实践中,科技新闻的英汉翻译包括文化图式相符、相异和缺省三种形式。文化图式的相符体现的是各民族文化的相通之处,它也是世界上不同民族能进行交流的文化基础。例如在科技新闻英语中西方人常常会用“when greeks meets greeks,then comes the tug of war.”形容两种同类科技产品的竞争,和汉语中的“两雄相遇,其斗必烈”异曲同工。
英汉文化图式的相
则是指文化的差异性。虽然人类基因相同,但受所生存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的影响,文化差异是不可避免的。科技新闻也有文化图式相异现象.例如for those who just love to shop online, now is the best time of the year, because nov 11, china’s singles’ day, will see some seemingly irrational discounts, in line with the tradition that was started in 2010. 译文:对于“网购迷”而言,现在正是一年中的时机;因为按照这项始于2010年的传统惯例,每年11月11日,也就是中国的“光棍节”这天,网上商品将会疯狂打折。而11月11日在英语国家一般指科学与和平日。
文化图式的缺省也称之为文化图式的不对等。有时由于文化差异实在太大,最终造成了语言表达的空缺性。例如汉语里面有“守株待兔”、“胸有成竹”、“负荆请罪”等成语,每一个成语的后面都包含了浓厚的汉文化色彩。这些文化是英语文化中所空缺的。同样,英语里面也有不少典故来自于圣经或希腊神话,在汉语里面找不到相应的图式,在翻译中要学会灵活处理。
3 英汉科技新闻文化图式翻译策略
根据英语科技新闻的语言特点和风格,处理其中的文化图式采用的翻译策略有直译法,意译法和创译法。
3.1 直译法 直译是指译文不仅表达原文的内容,还保留原文的表达形式,比如保留原文所使用的比喻、原文的形象、原文的民族特色等,使读者能读到与原文大致相同的感受[3]。但直译不是死译或硬译。如果英汉新闻文化图式相符或基本相符,则适合用这种翻译策略。如:
(1)a nasa spokesperson confirmed to universe today that the frog was caught by one of its cameras as it was propelled through the air.
译文: nasa发言人向《今日美国》证实,一台摄像机的确记录下发射过程中青蛙被气流冲上天的景象。
有时虽然存在文化图式相异或缺省现象,但如果由于文化交流的频繁,对方对这种文化已经知晓,也可以用直译法。如:
(2)chang’e - 2 is expected to reach lunar orbit within five days.
译文:中国日报说, 嫦娥 2号预期在五天内到达月球轨道。
嫦娥,本作??穑?蛭骱菏蔽?芎何牡哿鹾愕幕涠?某奇隙穑?肿鞒6穑?镏萑耍?侵泄?窕叭宋铩⒑篝嘀?蕖I窕爸幸蛲凳澈篝嘧晕魍跄复λ?恋玫牟凰酪┒?荚隆V泄?圃绿讲夤こ桃脖幻???版隙鸸こ獭保坏谝豢湃圃挛佬敲???版隙鹨缓拧保 第二颗绕月卫星命名为“嫦娥二号”。尽管“嫦娥二号”蕴涵了丰富的汉文化图式,在英语文化存在缺省现象,但由于国际文化的交流她已经被西方人广为人,因此该句可以进行直译。
3.2 意译法
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会给翻译造成障碍和困难。翻译时, 如果按字面意思直译,意思可能含糊不请,不能确切表达原话的信息和文化内涵,有时还可能引起严重曲解,甚至与原意风牛马不相及,两回事。这时译员就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其他变通办法,作适当的语法和词汇调整,或进行解释性翻译,或说明具体内容,关键是要译出原话的真正含义。这就是意译。这种翻译策略主要用于英汉科技新闻中存在的文化图式相异或缺省情况。如:
(3)tumours fall to a trojan home.altered bugs can carry a lethal enzyme to skin cancer cell.
直译:肿瘤变成了一具特洛伊木马。
意译:肿瘤组织内发生变化的病菌可能携带一种能够杀死皮肤癌细胞的酵素。
trojan来源于古希腊神话故事,如果直译读者将不知所云,意译的效果更好。
3.3 创译法
创译法是指翻译时不拘泥于源语言在语意与语音上的束缚,进行的一定创造性的翻译,以求译语与源语在功能或效果上的对等。这种翻译策略主要用于英汉科技新闻中的文化缺省情况。
(4)early buyers of the iphone 5s, which went on sale friday morning, appear to be overwhelmingly choosing the gold-colored model over the two other color options.
译文:苹果新品iphone 5s 上周五上市出售,同其他两款颜色相比,土豪金色的iphone 5s受到消费者的如潮追捧。gold-colored model翻译创译为“土豪金色”,使其更具亲和力。
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文化图式理论运用于科技新闻翻译能提高翻译质量,达到高效传
递信息的目的。
新闻翻译论文:谈新闻英语中比喻修辞格及翻译
摘要:比喻是语言中历史最悠久的修辞格之一。 在新闻英语中,比喻也是最常用的修辞手段。 本文对新闻英语中常用的几种比
喻类修辞格进行欣赏和比较,分析各种辞格的修辞特点,并探讨了新闻英语中比喻类修辞格翻译的技巧和方法。
关键词:新闻英语;比喻类修辞格;翻译
1. 引言
修辞学源于两千年前的古希腊时代,是研究语言艺术的一门科学。 修辞是根据交际内容、语言环境等恰当选择语言手段和表达方式。 通过利用各种辞格可使语言具有音韵美、形式美、内容美、意境美。 为增加报道的可读性、生动性,在新闻报道中有时也会灵活地运用某些修辞手段。 本文拟就英语新闻报道中的比喻类修辞格进行分析,并探讨此类修辞格的翻译途径。
2. 比喻的种类及在新闻英语中的运用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段,可以使语言精练、生动。 比喻格是对“感知过程中的某种联想关系进行描述的一种语言艺术手法”(范家材,1992 :76) 。 在保障新闻报道的纪实性和正确性的前提下,在新闻中恰当巧妙地使用比喻格,确实能增加神采,吸引读者们的阅读兴趣。
2.1 明喻(simile)
明喻是把两个事物的相似性进行比较,表明本体和喻体的相类关系。 simile 必须具备本体和喻体以及喻词,喻词常用“as ,like”也用“as if ,be comparable to ,similar to ,resemble ,be something of ,regard as ”等。 例如:
that process may already be beginning ,for japan’s surplus has been tumbling for 20 consecutive months : ,and it could end up with something that a few years agowould have been regarded as more fanciful than a unicoma japanese trade deficit.
这个过程(即资本输出和对外贸易顺差的减少)已经开始,日本贸易顺差20 个月来继续下跌(这种情况) 的结局会是几年前人们还以为是比独角兽更虚渺的事情:日本贸易逆差。
这是美国《纽约时报》刊登的一篇报道。 该报道讲述了人们曾一直认为日本贸易不可能出现逆差,然而,日本人口老化现象引起的严重危机:人口老少比例失调、社会资本匮乏、资本输出减少、贸易逆差产生等等。 此句中“as more fanciful than a unicom”很新鲜,”unicom”是传说中的一种怪兽,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以此形容日本人认为“日本贸易逆差从当时的现实看来是虚渺的”。 这样的比喻格使原文信息变得生动,形象。
2.2 隐喻(metaphor)
隐喻也是在两类不同的事物之间进行比较,以表明两者的相似之处。 但它不用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 从构成方式上,隐喻分为“显露式隐喻”(visiblemetaphor) 和“非显露式隐喻”( invisible metaphor) 两种。 非显露式隐喻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本体出现,喻体缺;另一种是喻体出现,本体缺。
1) 显露式隐喻
显露式隐喻的本体和喻体在上下文里同时出现,典型的比喻词是to be。 例如:
“the chinese market is a bottomless pit”, said the visiting nike ceo here in shanghai.
正在上海访问的耐克公司首席执行官如是说:“上海的市场无限巨大”。
此句中的“a bottomless pit”指“无底洞”,意指其发展潜力很大。 通过喻体“无底洞”形象地向读者传达出市场的发展前景。
2) 非显露式隐喻
(1) 一种是喻体不直接出现,而是通过其他词(多为动词) 折射出来,表示隐喻关系。 例如:
“the domestic environment is soft”,notes manson of donaldson ,lufkin&jennette.
“if it stays that way ,mattel’s sales will eventually succumb1but it should be able to weather the storm1the firm’s best ballast against rough seas lies with european consumers.”
“国内环境是疲软的”,d - l - j 公司的曼逊说。
“假如持续下去,马特尔玩具商店的销售最终会陷入窘境。 但是它应有能力度过难关。 这家商店对付风险的稳定因素在于它的欧洲消费者。 ”
本体是european consumers , 通过weather , the storm ,ballast ,rough seas ,读者可以体会european consumers 的强大和稳定的市场需求。 “weather”与“storm”反映出玩具商店在商业风暴中的窘境,但“ballast”(原义是船上的压舱物) 和“rough seas”折射出稳定的欧洲消费群体将帮助平稳地渡过这次销售难关。 该例句中本体不直接出现,而是由喻体提示。 这样给读者很多的想象空间。
(2) 一种是喻体出现,本体由喻体暗示,通过上下文读者可立刻意识到。 因此给读者很多想象的空间。例如:
clearly a tug of war over key policies continues between the pragmatic and ideological camps1(newsweek)不言而喻,注重务实的和强调意识形态的两大营垒还会在重大政策问题上争吵不休。
句中原义是“拉绳子(拔河) 的游戏”,在例子里隐喻义是“争吵不休”。 通过喻体的联想,读者可意会出本体是the disputes between the pragmatic and ideological camps。
2.3 借代(metonymy)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人和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人和事物特征性的词代替。 作用是通过相近联想,用一事物取代另一有关事物。例如:
the proposal to protect the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kurdish refugees seemed dependent on the whims of saddam hussein or that it would have to be given muscle by a multinational force.
保护几十万库尔德难民的计划看来要依靠萨达姆·候赛因的心血来潮。 或者必须以多国部队的武力做后盾。 (muscle”原意为“肌肉”,在此句中借以代替“力量”)
在描述人物、地名和建筑物时,借代修辞格使用更频繁。 如:white house 白宫一指美国政府,pentagon五角大楼一指美国国防部,hollywood 好莱坞一美国电影业/ 电影界,wall street 华尔街一美国金融界,beijing 北京一中国政府。
2.4 提喻(synecdoche)
提喻是不直接说出人和事物的本来名称,而以部分代替全体,具体代替抽象,单个代替类别,或者反过来以全体代替部分,抽象代替具体,类别代替单个。例如:
last year nearly 518 million vehicles rolled off the assembly lines.去年将近生产出580 万辆汽车。
vehicle 是运载工具,汽车只是运载工具的一种,是全体代替局部。
3. 新闻英语中比喻类修辞格的翻译方法由于比喻类修辞格在新闻中的使用,在翻译中我们既要维护新闻的客观性,又应保留其原汁原味的特色。
3.1 保留原文形象
如果某种修辞手段译成汉语后不会使读者产生理解上的困难,则可直译或基本直译。 这样不仅给译语输入新鲜的血液,还会让读者体会异国情调之美。
例如:
the open barn door (newsweek) 敞开的粮仓大门(比喻美国科技情报容易获取)
children under parents’wing (china daily ,oct18,2002)
原文标题中形象地用翅膀来比喻父母的保护,读者接受这种喻体,可直译为:父母“翅膀”底下的孩子。
3.2 改变原文形象,译出喻义
当原来的形象难以保留,为保障原信息传达的效果,必须改变形象。 例如:
the 40 - plus summiteers are a mixed bag from europe ,africa ,the middle east ,asia ,the americas and the pacific.
法语国家首脑会议是个大杂烩,有来自欧洲、非洲、中东、亚洲、美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四十个国家的首脑参加。
上例中如直译出“a mixed bag”,不易被译语读者接受,相反,用意义相近的形象表示出来,既保留了原文信息,又在译文中再现了与原文相似的形象。
3.3 舍弃原文形象,译出喻义
如果修辞手法在语言的转换中难以直接完整地表达原意,不得不舍弃原文的字面意义,以求译文与原文的内容相符。 例如:
an admixture of wealth , rivalry and instability has made the middle east a brimming cauldron of the trade,accounting for a third of the world’s arm deals. ——times ,oct 21 ,1981
中东地区富庶如油、冲突迭起、动荡不安,军火生意十分火爆,占世界武装交易(总额) 的三分之一。
此句中的“a brimming cauldron of the trade”字面意思是“一口滚沸欲溢的大锅。 ”若一味追求保存喻体的形象,直译后的译文将会让人费解。 因此,该句舍弃了原文形象,以确保读者能够理解。
4. 结束语
新闻是一种对事实性要求极强的文体,而渗透其中的修辞格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让概念的东西形体化,唤起读者的丰富联想。 在翻译英语新闻报道中的修辞格时,一方面应该正确地处理原文的喻义,较大限度地传递原语信息,另一方面又不要拘泥于原文,生搬死译。 因此,当比喻的“形”、“义”不能兼顾时,只好舍“形”取“义”。
新闻翻译论文: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新闻标题翻译
【摘 要】英语新闻标题是新闻的“文眼”,其翻译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译文读者对新闻的接受度,本文将对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新闻标题翻译中的指导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闻标题;功能对等;翻译;奈达
一、引言
在新闻翻译中,好的新闻标题翻译往往能够吸引译文读者的注意力并被译文读者广泛接受。因此,为了使新闻更具吸引力,新闻报刊的编辑者常使用各种翻译手段,通过不同的语言形式来重现源语新闻标题的内涵和风格。
二、主要内容
2.1 新闻标题特点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新闻的主要功能是向大众传递信息,所以信息的接受者即目标语读者是译者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进行新闻标题翻译时,不仅要考虑到译文的性,而且要注意到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译文读者对信息的接受力。
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强调语言功能上的对等,即让译文和原文在语言的功能上对等,而非在语言形式上的对应。同时,他还强调译文读者的作用,主张努力做到让译文读者在阅读译文时体会到原文读者在阅读原文时所产生的感受,并将读者的心理反应作为判断是否对等的重要因素。此外,奈达提出了翻译的四条原则,即(1)忠实于原文内容;(2)译文与原文文字体裁的作用一致;(3)读者对译文的接受程度;(4)译文将用于什么样的环境。因此,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可以有效地指导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从而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
2.2 奈达功能翻译理论的具体运用
英语新闻标题有着其自身的特点,这决定了它的翻译和其他文本的翻译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而尤金·奈达的功能翻译理论不仅强调了要地传达原文的信息,更是充分考虑到了原文的文化内涵,为新闻标题的翻译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2.2.1 直译
尤金·奈达在其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on一书中提到运用“功能对等”时,首先建议采用“等值对应词汇”,因为这样就“不需要进行任何形式的调整”(no ad justments in form are necessary — nida,eugenea :325)ii因此,当源语语言文化信息和目标语语言文化信息基本能够吻合,并且与目标语国家意识形态不相冲突时,可以选择采取直译的方式。例如:
can lebanon weather possible economicsanction?
黎巴嫩能承受经济制裁?
chronic insomnia baffles sleep experts
慢性失眠困扰睡眠研究专家
obama’s girls ‘adjusting well’ to white house life
奥巴马女儿已适应白宫生活
2.2.2 增译
鉴于原文及其各自读者的不同的文化心理、思维模式、风土人情、价值观和语言风格的不同,为了实现翻译的交际目的,在翻译软新闻的过程中,译者还需要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从译文读者的角度出发,用译入语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创造性地将原文转换成易于读者接受的译文。
奈达在他的翻译四原则中提到要充分考虑读者对译文的接受程度和译文将被用于何种环境。因此,在进行新闻标题翻译时,译者要对英文报刊中与译文读者不符的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进行适当的处理。例如,英文报标题常省略新闻的逻辑主语或一些其他的信息,但这可能会造成译文读者在理解上的偏差。此时,译者应考虑译文读者在理解上的需要,适当地采用增译法。例如:
japanese dash to us to say “i do”
日本(情侣)蜂拥美利坚,(牧师面前)誓言“我愿意”
a conspiracy of silence
共守缄默,为维琪傀儡政府开脱
japanese inns take you back in time
传统日式客栈重温昔日生活
2.2.3 尽量再现原文修辞特点
英语新闻标题常运用比喻、拟人、对照、双关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制造新奇别致的效果,以吸引读者的眼球。新闻标题对修辞方法的充分应用,不仅能有效地让读者获悉某些微妙的语言信息,同时又能够让读者在义、音、形等方面得到美的享受。因此,在翻译时,应尽可能地体现原文修辞特点,让译文和原文在修辞方法的使用上基本保持一致,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例如:
like a tree, unbowed
宁折不弯, 挺立如树(明喻)
world toilet summit: a flush of excitement
世界厕所峰会: 涌动的
流(双关)
magnetic, magnificent meril
美貌动人、美名高筑的美瑞莲(头韵)
2.2.4 采用四字成语
尤金·奈达在提到 “功能对等”的运用时,首先建议采用“等值对应词汇”,但是英语单词和汉语方块字之间并不能够等同。而且在语言词组方面,英汉两种语言也存在不同之处。因此,在进行新闻标题翻译时,为了达到功能对等的效果,可以选择采用译文读者所熟悉的四字成语甚至文言用语。这样,既能使新闻标题显得凝练简洁,增加其文采和美感,又能使译文读者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例如:
year 2000 bug unstoppable for some companies.
计算机千年虫问题迫在眉睫。
a vow to zip hip lips
誓将守口如瓶
desperate need, desperate deed
燃眉之急非常行动
push comes to shove
从磕磕碰碰到大动干戈
三、小结
标题是新闻报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且在整个新闻翻译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好的新闻标题往往能迅速吸引读者的眼球,让读者印象深刻。因此,为使翻译的新闻标题达到理想的效果,译者在翻译时不仅要正确理解新闻标题的内涵,还要充分考虑读者的理解能力等因素。而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新闻翻译者在新闻标题翻译上提供了理论指导,具有重大意义。
新闻翻译论文:试论超文本成分对新闻翻译的影响
【摘 要】本文阐述超文本在当今时代下的概念和研究范围,明确新闻翻译特点,作用以及它的地位。然后分析超文本对新闻翻译产生的影响以及对一些新闻翻译实例的分析,并提出面对超文本会对新闻翻译产生影响这一现象我们应采取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超文本成分;新闻翻译
1、引言
1987年,法国文学理论家杰哈·简奈特在他所出版的《超文本:阐释的临界》一书中提出了超文本成分的概念。在那时,超文本成分仅仅是针对文学作品而言的。之后,随着各种学科的发展,超文本的概念和所涉及的范围已经被突破。人们发现超文本的概念不仅能用于文学作品的翻译中,同时也能对一些实用文体翻译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而本文主要探讨的是超文本成分对英汉新闻翻译的影响。本文将阐述超文本在当今时代下的概念和研究范围,明确新闻翻译特点,作用以及它的地位。然后将分析超文本对新闻翻译产生的影响以及对一些新闻翻译实例的分析,并提出面对超文本会对新闻翻译产生影响这一现象我们应采取的翻译策略。
2、超文本的概念和研究范围
当今超文本范畴已经从纯文学作品拓宽到非文学作品。同时,超文本的定义已经从书内外的装饰性手段及惯例扩展到文本产生的文化环境,经济状况,政治导向及编辑制度等等大的环境因素。
3、新闻翻译的特点
不同于文学或是科技方面的翻译,新闻翻译有着自己的特点。所以不是懂得文学翻译或是科技翻译的人就能做好新闻翻译。只有在充分的了解清楚新闻翻译的特点之后,我们才能更好的翻译出正确的,能被大众接受的文本。首先,让我们来了解新闻翻译到底有哪些特点。
3.1讲究时效性
对于新闻来说,时效性永远是及时要素。我们都知道现在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如果新闻工作人员不利用好时间,可能这个新闻素材就会被其他的报刊或是新闻栏目抢先报道,这就会产生很大的损失。所以我们可以明确新闻报道是一种高时效,高强度的工作。
3.2可以根据情况进行适当的增减
新闻翻译不同于文学翻译或是科技翻译,对它而言,“忠实”和“叛逆”的概念不能就是我们平常所理解的那样。我们要认识到新闻翻译是具有很大的变动空间的。
有时,为了读者更好地了解情况,译者需要就一些专有名词,人名或是地名进行必要的解释说明。同时,对一些政治倾向十分明显的,不太能被当地读者接受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而在一些情况下,译者也会将几则短消息进行整合,翻译成一则综合新闻,便于理解。
3.3要符合新闻写作的要求
译文的新闻格式一定要体现新闻写作的特点。
新闻翻译一般采取“倒金字塔”的结构:标题言简意赅,客观公正;导语开门见山,概括主要内容;正文主要内容在前,次要内容在后;行文通俗易懂。
3.4力求
因为新闻的翻译有时候会带来很大的社会舆论,同时在很大的程度上也会影响读者对不同事物的看法,所以译文的性是十分重要的。在及时点我们谈到新闻翻译的时间十分有限,但是译者也必须考虑到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全文的理解,专有名词的搜索等,确保自己的翻译是的,这也是新闻翻译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4、超文本对新闻翻译产生的影响以及新闻翻译实例分析
对新闻翻译产生影响的超文本成分有很多,本文主要从双边的文化差异,读者的价值观和期待,意识形态和民族情感,双边关系和国家之间的利益四个超文本成分入手来谈谈它们对新闻翻译所产生的影响。
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一些英语新闻中的精彩之处很难用汉语再现。比如《英汉修辞比较与翻译》中举出的英国《听众》杂志一个标题很具典型意义:
britannia rues the waves
这个标题是变换英国海军军歌“rule,britannia”中的叠句———britannia rules the waves (不列颠统治海洋),将“rules”(统治)改为“rues”(悲悼),意在讽刺日益衰落的英国航运业。从英语角度来看,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仿拟(parody)修辞手法,因为rules与rues读音几乎一样,意义却相去万里,所以,不难想象富有幽默感的英国人看了标题会有何种感受。然而,这种兼具文化特色及语法修辞特点的幽默实在难以通过汉语再现,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舍弃标题的修辞特色,争取译出标题的基本涵义,否则可能会因词害意,造成译文标
的意义含糊。所以双方文化差异这样一个超文本成分影响了译者的翻译方法,抛弃重现原文修辞的翻译方法,而另辟道路自己重新组织语言来重现原句意思。
再来看第二个例子:
bush's daughters reach legal age to drink
布什双娇初长成 酒巷从此任纵横
这个说的是布什一对孪生女儿经常因未成年酗酒而被媒体曝光,现在她俩终于到达了法定饮酒年龄,从此可以开怀痛饮了。这个译文套用了我国读者耳熟能详的名句,比较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如果这是文学翻译的译文,可能就犯了文化错位的错误,但是在新闻的翻译中,我们所追求的是事实的正确性和吸引力,所以这个译文应该是可以的。
同时读者的价值观和期待也会对新闻的编译产生很大的影响。让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tackle iraq or we will, says bush
布什声言:
教训伊拉克各国都有份
你不参与休怪我单手不干。
这则新闻的原文若是直译过来,读者会是一头雾水,不知道这篇新闻讲的是什么,不利于新闻的传播。中国的读者大多期望能在标题中窥见故事的大概,再判断自己是否有兴趣读下去。所以译者就应该先通读这篇新闻,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在重新自己整理出标题的译文。而下面的这个译文就很明确的告诉读者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同时也采用了很幽默的语句,更加迎合读者的期待。 再者,我们知道,新闻中多多少少都会体现本国人们的意识形态和民族情感。民族情感对新闻翻译的作用是很明显的。同样是一件事情,它是否关系到自己本国的国家尊严,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整篇译文的风格,是批判的,是谴责的,还是鼓励的。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这个例子:
i don’t know if china is any different, but our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is certainly different. …so i think our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has certainly changed. i think they’re basically the same bunch of goons and thugs they have been for the last 50 years. ()
这个言论是cnn主持人卡弗蒂在中国奥运会圣火传递期间发表的,很快引起了全球华人的愤怒。中国报社他的言论所翻译的新闻往往加入了很明显的谴责语气。比如在中国大陆的译文将“the same bunch of goons and thugs”译成了“在过去59年里中国人基本上一直是一帮暴徒和匪徒。”但事实上,“goon”一般指“呆子”,而“thug”一般指“暴徒”。中文译本有意的将cnn主持人的言语翻译的更加凶狠,这样就更能激发读者的爱国情感,同时也更加强有力的体现了cnn主持人的恶毒言语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伤害。
而双边关系和国家之间的利益更是会对新闻的翻译产生影响。就拿翻译水门事件的新闻来说。水门事件发生以后,中国人几乎不知情,或者说当时的中国报纸并没有对此进行报道。也许我们现在看起来会很奇怪,这么大的事怎么国内都没有消息呢?其实这就是政治的关系,因为提“水门事件“犯忌,尼克松总统赞成中美建交,应替尊者讳。
5、面对超文本会对新闻翻译产生影响这一现象我们应采取的翻译策略
超文本成分往往会对读者对新闻翻译的理解造成阻碍,这时作为新闻翻译者要采用一定的翻译策略,这样才能更好的被读者所接受。
及时点是需要调整句式形式。这是对于新闻写作一般格式这个超文本而言的。中文新闻的导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以时间要素开头,而英语新闻却强调突出动作或行为执行者或承受者,强调导语的开门见山,切入主题。因此,在英语新闻中,时间要素几乎从来不会位于句首。因此在新闻翻译中,译者要调整好句式形式,时间要素。例如:
原文:昨天下午,长江太仓段7号浮标附近发现一条特大的中华鲟,但已经死亡。
译文:a chinese sturgeon was found dead saturday afternoon in the yangtze river of taicang, a small city in east china’s jiangsu province.
第二点是适当增加解释性的语言。这是针对中外文化差异,背景知识不同这些超文本成分而言的。如上一个例文,因为外国人不知道“太仓段”是什么,为了解决这一理解上的问题,译文中就加了“a small city in east china’s jiangsu province”这样一个解释性的话,更利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第三点是适当删去一些带有很浓厚
的文化底蕴的或是有很重的政治思想的语句。有些新闻句子是关于外国或是中国的文化的,但是在翻译中很难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或是很难在短时间之内找出解决方案,这时译员就要懂得取舍。同时,因为中国和西方的政治制度很不一样,所以有关于政治思想的一些语句很难翻译,就算译者勉强的用英文将这些语句翻译过去,但是西方人还是很难理解有时还可能产生误会。同时,西方的一些报道,也会包含它的一些政治思想,这时译者也要选择的进行翻译。
新闻翻译论文:翻译批评的视线下剖析新闻翻译文化质量及不平等
1、新闻传播作为一种传统的大众传媒方式具有较高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这些特点以及它对格式、版面的要求使译员在对外翻译中易将新闻的内容跟形式割裂开来。这就涉及了翻译中的文化品质问题以及形式和内容之间的不平等问题。
2、翻译批评理论下的新闻翻译
从翻译批评的角度来看,翻译中译者需要结合文本在源语言及目的语中的功能,采用不同的翻译手段。翻译批评主张翻译中坚持内容原则,形式原则和情感原则。
多数新闻文体含有较高的目的性,客观性和事实性。由于译者在翻译新闻文本中会无意识地省略修饰性的信息,使译文与原文不可能到达完整的对照,因此在新闻文体中会不可避免地存在翻译不平等的现象。
要在对外新闻翻译中做到:
,客观地传递新闻事实。
翻译中要避免过于“雅”,不能使得译文显得过于矫揉造作,不具有可读性。
3、翻译批评视角下文化品质现象
3.1“中国红”
在对外新闻翻译中,译者会遇到很多涉及文化异同及翻译问题。
比如,在世博会期间,中国报道了许多与世博馆相关的新闻,这部分新闻的对外翻译中就涉及了与中国元素相关的表达。翻译中,我们既要考虑到这些词汇本身所传达的含义,也要考虑其在中西方文化对比中容易引起的歧义。
以下是两个实例:
我知道,这条通往世界的大门已经打开,因为唐文化,因为大明宫,因为中国红!(原文)
IknowthatthedoorleadingtotheworldhasbeenopenedpreciselybecauseoftheTangculture,theDamingPalace,aswellasChineseredcolor!(原译)
theChinesered.(改译)
theChinesered,thesymboliccolorof/inChina.(改译)
世博会期间,中国馆以典型的红色为主题色,红色也成了世博期间代表中国的文化元素。那么如何翻译这个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词汇呢?
首先,译文中的‘Chinese’的意思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或”中式的”,有人将”中国红”译作Chinesered,也有人将其译作“Chineseredcolor”。若采用第二种译法,容易让读者以为”中国红”只是一种类似”苏丹红”的染料,容易引起歧义。(chinadaily,2010)。
从传统的意义来讲,这里的“中国红”指的是为中国人所喜爱的大红色。红色经常用于喜庆和幸福的象征。在某些场合下,也可以用来指称中国,因此这里的红色包含某种象征意义,不妨将其解释性地译为red,thesymboliccolorof/inChina。
“中国红”本身含有多种文化内涵,从语用角度看,“红“被赋予了多种神秘的色彩,在译文中其意指中国馆,实则象征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底蕴。第三种译法更符合源语言文化,有利于译入语读者正确理解它的内涵。
3.2“三个代表”
另一个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词汇是“三个代表”,它有多个版本译法:
简约版
1.the"ThreeRepresents":"Representsadvancedsocialproductiveforces"=Economicproduction"RepresentstheprogressivecourseofChina''''sadvancedculture"=Culturaldevelopment"Representsthefundamentalinterestsofthemajority"=Politicalconsensus(版本一)
复杂版本
2.“三个代表”
ThePartymustalwaysrepresenttherequirementsofthedevelopmentofChina''''sadvancedproductiveforces,theorientationofthedevelopmentofChina''''sadvancedculture.andthefundamentalinterestsoftheoverwhelmingmajorityofthepeopleinChina.(版本二)
该译文更详细和忠实,但内容冗余。
新闻翻译的目的是将新闻内容,形象地传递给读者。“三个代表”作为一个政治色彩鲜明的词汇,译文的目的是能让读者领会其背后的精神含义。因此,应尽量采用翻译加释义说明的方法,例一将内容归纳为economicproduction,culturaldevelopment,politicalcouseusus,使文化品质得到较大程度的保留。
4、从翻译批评角度审视新闻翻译中的不平等现象
从新闻文体的特点角度出发,新闻讲求的是形式与内容并存,也就是在翻译中兼顾文体的内容与形式。但现实的新闻翻译中,由于源语言和译入语的不同特征和表达方式,往往会出现形式与内容不平等的现象。
从翻译批评理论来看,新闻翻译除了要正确的传递信息外,还要注意语言的格式,就是要保障翻译过程中译文能正确的反映源语言及目的语特征。
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语义特征因素
在翻译中会面临多义词和同义词的选择。要在翻译过程中避免误译,错译,漏译的发生,我们要仔细考察好语言环境,即语境因素,它对于语意及其角色的确定非常重要。其次语言环境既包括了微观语境,和宏观语境。
(2)词汇因素
要保障新闻的客观性要求,对于新闻体来言,就要正确的选用符合新闻体特征的词汇,使译文能够在词汇层面上的反映源语言。这也是区别与新闻体与其他文体的重要特征。
(3)语法因素
正确使用语法要素是保障新闻的严肃性,性的一个衡量标准。
5、结语
本文从翻译批评的角度探讨新闻对外翻译中遇到的文化品质问题及新闻形式与内容间的不平等现象。它引用了典型的“中国红”和“三个代表”的翻译例子作说明,只有充分的把握语境并采取释义性翻译才能较大程度保留其文化品质。文章也指出译者有必要采用详略得当的策略,使译文较大限度保留其原有形式并符合新闻体规范。本文从翻译批评的视角来审视该问题,目的是让译者更清楚地认识到新闻对外翻译中潜在的问题,从而为译者的翻译校对工作提供必要的指导。
新闻翻译论文:试论新闻英语的特征及翻译途径
[摘要]新闻英语与其他语言相比,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它不仅拥有新闻用语的基本特征,更多的包含了丰富的异域文化背景信息,这就给新闻翻译者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不了解新闻英语的特点,不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没有广博的语言文化知识,新闻翻译将寸步难行。本文仔细分析了新闻报道词汇、句法和语言风格方面的特点,并就这些特点给出了具体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新闻英语风格特征翻译技巧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我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参与到世界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去,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信息的传播。新闻翻译以其特有的方式有效、快速地将世界的信息用公用的国际语言——英语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地传播。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思维和表达方式方面存在许多差异,翻译起来就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一些方法技巧去克服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方面存在的差异,使译文尽可能再现原文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又能符合汉语的习惯,易为中国读者接受。因此了解作为新闻的英语的语法特点,掌握必要的翻译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了解新闻语言的特点、掌握新闻翻译技巧,除遵循一般的翻译原则外,还应遵循新闻翻译的基本规律。这就要求英语新闻报道写作在崇尚新闻报道的纪实性、正确性的原则和前提下,灵活巧妙地借助于某些修辞手段,以增加报道的可读性、生动性,从而更好地吸引读者,扩大新闻的传播面和宣传效果。因此,欲使新闻翻译达到语言言简意赅、生动活泼、幽默隽永的效果,就往往要求从事新闻报道工作的记者、编辑们在了解新闻英语的特点的基础上掌握必要的翻译表达技巧。
一、新闻英语的特点
(一)新闻英语的词汇特点
1.常用词汇有特定的新闻色彩。新闻报导常使用某些词汇来表达事实和事件,因此这些词汇经过长期使用后逐渐取得与新闻报导相联系的特殊意义,成为新闻体词语。如horror,常出现在标题中,用以表示某一暴力事件或不幸事故,有夸张用法:Campusshootinghorror:4die。又如story一词,在新闻中并非指故事,而指的是newsreport.这些词节奏感强,能更好地吸引读者。
常见的此类词还有:Media指thepressandTVnetwork宣传工具,主要指报刊和广播电视;loom指appear出现;shock指astonish震惊,或blow打击;bar指prevent阻止;comb指search搜查;operation指activity活动;shun指keepawayfrom……
2.常用一些小词。这些词简单易懂,容易记忆,并且生动灵活,和大部头的词相比更具有传播性。如:move指代plan计划、decision决定、suggestion建议;fake指代counterfeit伪造;voice指代express表达;back指代support支持;ban指代forbid禁止。这些词的使用不仅能使信息让绝大部分读者接受而且还能节省篇幅。
3.新闻中也常用一些比喻词。英语新闻报道写作在崇尚新闻报道的纪实性、正确性的原则和前提下,灵活巧妙地借助于比喻的修辞手段,以增加报道的可读性、生动性,从而更好地吸引读者,扩大新闻的传播面和宣传效果。这一修辞手法生动活泼,幽默诙谐,尤其得到新闻工作者的垂青,在英语新闻报道中俯拾即是。如flu一词的用法:“CatchingtheAsianFlu”华尔街患上“亚洲流感”
这是美国《时代周刊》上一篇报道的标题。文章内容是关于亚洲金融危机使华尔街的股票大跌。众所周知,1998年席卷亚洲许多国家的金融风暴使亚洲许多国家的经济遭到严重打击,其影响也波及到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在这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该标题将亚洲金融危机比作流感,形象地反映了金融危机给美国带来了影响,美国仿佛感染了“亚洲流感”。这一标题可谓是独具匠心,幽默风趣跃然纸上,令读者忍俊不禁。
4.新闻英语中还常有一些借喻词、合成词、俚语等。如basket一揽子问题,clone克隆,e-mail电子邮件,unisex男女共用,dialin电话示威,thumbsuck安抚,heartman换心人,atobomb原子弹,nuts傻瓜等等。
5.缩略语的广泛使用。这主要是为了节省时间和篇幅。比如,NBA(NationalBasketballAssociation)全美篮球协会,IOC(InternationalOlympicCommittee)国际奥委会,biz(business)商业,IT(internet)互联网,START(StrategicArmsReductionTalks)裁减战略武器谈判,WTO(WorldTradeOrganization)世贸组织。
(二)新闻报道的句法特点
1.时态方面,多使用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这两种时态给人事件正在进行的效果,给人以真实感和现实感。如:AGroundWarBegins(一场地面战打响了);Deposits,LoansRisinginHK(存贷款额在港回升)。甚至在said,told,reported,added等动词过去时后面的that宾语从句中,过去时也常常为现在时态所替代。
2.较多使用省略句和扩展的简单句。由于报刊篇幅有限,新闻文体在语法方面一个重要特点是句型的高度扩展,结构严谨,将丰富的信息压缩在有限的篇幅中。常见的方法有使用同位语、介词短语、分词短语等语言成分扩展简单句。有时还较多的使用插入语代替从句,从而简化句子结构。在新闻标题中很多部分被省略,如冠词、介词、联系动词、连词、代词等。如:Lewis,XieVotedWorldToptwo.(=LewisandXieJunwerevotedworld’stoptwoathletes.)
(三)语言总体风格
从语言风格上讲,不同刊物有不同的语言风格,不同类型的文章也有不同的文体特点,然而其写作都受一些共同因素的影响,因而也形成了共同的新闻英语特色。及时,新闻刊物是大众传播媒介,读者面较宽,其语言必须适应广大读者的阅读水平——大众性是其一大特点。第二,西方新闻界十分注重阅读趣味。为了增加报导的趣味性,不仅要求报导内容,而且要求它所运用的语言要适应读者的爱好和阅读习惯。第三,节俭是精练语言的重要手段,也是出于报刊节约篇幅的实际需要。在西方社会,广告利润丰厚,报刊十分珍惜版面篇幅。要在有限的篇幅里报导尽可能多的内容,新闻写作人员就得采取一切手段来浓缩和精炼语言。上述三个因素,即大众性、趣味性和节俭性构成了新闻英语在语言总体风格上的特色。
二、新闻英语的翻译技巧
由于新闻的传播性真实性强及中西文化的差异,对于不太了解英语国家历史文化背景及用词特点的读者来说,理解起来确实不易,许多妙不可言的精彩之处,一疏忽就可能从眼皮底下滑过去。所以在翻译新闻英语时,我们不仅要理解好它的字面意思,更要挖掘中西文化的差异,吃透其内涵,既能真实地传达新闻的本身意思,又能顾及其文体特点增强可读性,因此翻译时一定要做到简洁精炼,生动传神,把握中西文化差异及用词方面的特点
例如,在含比喻的报道中,英汉两个民族的巨大差异往往造成英汉比喻不对应而出现空缺项。原喻体中的形象既无法在译语中再现,译语中也没有喻体形象可以取而代之。对这类比喻的翻译,的办法是只能舍弃原比喻形象,译出其喻义便可。例如:“TheChinesemarketisabottomlesspit”,saidthevisitingNikeCEOhereinShanghai.正在上海访问的Nike公司首席执行官如是说:“上海的市场无限巨大”。此句中“abottomlesspit”乍一看,似乎可直译为“无底坑”,但稍加思索,便不难发现这种译法不妥。因为汉语中并没有“无底坑”这一说法,所谓的“无底坑”实际上应指“无底洞”,意思是“永远填不满的洞(多用于比喻)。但是,若据此将Nike公司首席执行官的话试译为“上海的市场是一个无底洞。”读起来就感觉别扭,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很难听到中国人讲“市场是个无底洞”。有鉴于此,为了使译文更加言简意明,直截了当,不妨舍弃原文的比喻形象,直接译出其意思,即“上海的市场无限巨大”。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形义发生矛盾时,我们就舍弃原喻体形象,取其意义。
(一)理解好惯用新闻词汇的特定含义
例如,dove不能译为“鸽子”,而应译为“鸽派,何解派”;egg不能译为“蛋”,而应译为“炸弹,手榴弹”。当然,译者翻译新闻前应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常用词语的新闻意义,譬如说新闻英语中表示“说”(say)的同义和近义词常见的就有50多个。它们之间在含义和修辞色彩上都互有差别,但最基本的意思是“说话”“发表意见”:admit(承认),add(又说),agree(同意),announce(宣布),argue(主张,争辩说),ask(问,要求),claim(声称),complain(抱怨),concede(承认),confess(公认,承认),contradict(反驳,否认),suggest(建议说),等等。
(二)注意文章的整体语言风格和文体特点
新闻翻译时如果仅仅平铺直叙,或拘泥于原文死译,生搬硬套,而不顾及文体和语言特点,就很难使读者产生联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这样的翻译只能说是失败的。因此,当原文中有双关、押韵或暗喻时,我们就应该仔细斟酌汉语的对应词汇,使译文更能体现原文色彩。如:
Aftertheboomeverythingisgloom.繁荣好景不再,萧条随后而来。(押韵)
Accuseraccused.原告没告成,反而成被告。(幽默)
MiddleEast:acradleofterror.中东:恐怖主义的摇篮(比喻)
Avowtoziphislips.誓将守口如瓶。(夸张)
(三)新闻标题可简洁直译
如果英语新闻的标题含义明白直接,没有太多带有民族色彩的词汇,翻译后又不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我们就可以忠实得按照原文词汇进行直译。如:
LookingBacktoLookAhead回首往昔,展望未来
GeorgeW.BushAssumesOfficeinWhiteHouseasPresident乔治﹒W﹒布什入住白宫,就任美国总统
PresidenttoVisitJapaninFebruary总统拟于二月访日
(四)易误解的可添加注释
在翻译时也可酌情加上逻辑主语,或新闻人物的国籍、消息的事发地点等等。总之,应兼顾中英语新闻的异同,适当增补有关介绍性、注释性词语以利读者理解,避免产生误会。如:
Quakedeathtolltops5000.(日本神户地区)地震死亡人数已逾5000.
新闻的词汇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既要求简洁明了真实,又要幽默有趣,如果仅仅是平铺直叙很难吸引观众眼球,丧失了关注率就更谈不上信息的传播了。而英汉之间文化、语言、人文习惯的差异,就使我们在翻译这些被简化了的、被精炼过的新闻时有了更大的难度,因此,作为英语新闻翻译工作者,我们不仅要掌握新闻英语的基本特点,更要注意读者的接受能力,并掌握一些翻译技巧,这会让我们在翻译工作中游刃有余。
新闻翻译论文:新闻英语中的语法隐喻及其翻译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 新郑 451191)
摘要:语法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可以把事件、活动、情绪、思想等转化为实体,语法隐喻在新闻英语中有广泛的应用,存在于导语(lead)、标题(headline)与正文(body)之中。本文主要针对新闻英语中语法隐喻的英语与翻译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新闻英语;语法隐喻;翻译
“语法隐喻”(grammatical metaphor)最早由M.A.K.Halliday在1985年提出,提出后,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界的关注,其研究内容包括类型、体现形式、性质、功能、运作机制几个方面。隐喻这种表达手法让人们在看待事物时,有了新的角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法。为了凸显文化特色,英语新闻在导语(lead)、标题(headline)与正文(body)中应用了大量的隐喻手法,让其中的内涵变得更加深刻。
一、语法隐喻的概念
Halliday提出,语法隐喻是一种与词汇隐喻相对应的现象,语法隐喻并非简单的用一个词语来提到另外一个词语,其本质是采用一类语法结构来替代另外一类语法结构。语法隐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概念,判别语法隐喻的标准是,只要可以满足一致性或者非一致性的要求,则可以判定为语法隐喻。一致式就是对于某件事情在通常情况下,由动词词组来体现,参与者则采用名词词组表现,形容词来表现特性,介词词组与副词词组来表现环境,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观点来看,话语层意义的内容与词汇语法层的形式是相同的。但是在具体的语言交际过程中,大多会使用名词来表达特征、过程与环境,这就是语法隐喻,也可以称之为非一致性表达。
二、新闻英语中的语法隐喻
语法隐喻是书面语的一项主要特征,被大量应用在英语新闻语篇之中。调查显示,语法隐喻在新闻英语中的使用比例高达40.3%,在新闻语篇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新闻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非常大,也是人们接触最多的媒介,其文体严谨、简洁、客观,词汇的选择主要以其语篇特征作为出发点。新闻英语中语法隐喻的应用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新闻英语语法隐喻中遵循的首要原则,在英语中,采用了大量非人格表达法,不适用人称,让新闻的呈现更加客观。
例如,Many believe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Sky City C if Broad can pull it off C is a sign of China’s growing prowess in the technological world.
在上述句子中,主语是“the construction”,采用该种表达方式弱化了实施者,这N表达方式让整个句子变得更加客观,如果改为一致性的表达方式,那么就为:“Many believe that the Broad Sustainable Building construct a building called Sky City,a sign of China’s growing prowess in the technological world.”
(二)暗示性原则
语气系统与言语功能之间往往不是一一对应的,语法隐喻可以表达出陈述语气常见的提问功能,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暗示性作用。在新闻表达中,常常使用该种表达方式来表达委婉的意思。这种表达方式也是新闻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尤其是多应用在反意问句与设问问句中,利用该种简单的语法隐喻方式,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达到劝说的效果。
(三)简洁性原则
简洁性原则也是新闻英语表达的重要原则,强调采用尽量小的篇幅为读者传达出生动丰富的信息,在用语上,也要遵循言简意赅的原则。采用名词隐喻的方式可以将浓缩性的意义融合到名词结构中,这样可以有效减少词量,传达出更多的信息。
例如,But slowing sales growth in China is prompting global automakers to look for new ways to tap the faster-growing low end of the market in smaller cities and the countryside.It would decrease Chinese astronauts’dependence on stocks of food brought up from the Earth.在这两句话中,都是采用语法隐喻的表达方式,在及时句话中,sales growth与slowing之间组成了ing组词组,这种表达方式更加简洁。在第二句话中,采用dependence后,更加清晰、简洁,将原本信息量大的句子浓缩起来。
(四)人际性原则
人际性原则也是新闻英语语法隐喻的一个重要表现,具体表现在语气上的隐喻与情态上的隐喻两个方面,在语气隐喻上,就是从某个语气转化到另外一个语气,具有双重性特征。在情态隐喻方面,其主要是由情态取向来决定的,情态取向存在差异,那么就会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例如,It is the same tired Florida story?To some extent, sure.Taking the real -estate money and running may be the oldest profession in the sunshine state.在这句话中就蕴含着丰富的人际性色彩。可以看出,新闻英语的语气与言语往往不是一一对应的,新闻记者常常采用语法隐喻的方式来进行提问,这种方式更加贴近读者的角度,其劝说功能也可以自然地实现。
(五)态度性原则
说话人无法在言语中将语境假设表现出来,只能够利用书面符号或者声音进行表达,此时,利用语法隐喻即可很好地达到这一目的,让读者可以自觉将语言与语境联系起来,推断出说话人的态度。例如,“在人们问起一群德国年轻人如何看待犹太人时,这群年轻人回答到:jews are vermin”,虽然这句话并没有直接表达出新闻人的情感状态,但是读者可以通过语法隐喻来体会其中的语境。
三、新闻英语中的语法隐喻的翻译方式
(一)直译法
直译法是新闻英语语法隐喻翻译中最为常用的方式,直译要做到突出中心、语言,作为译者,要充分了解外国的用语习惯与文化习俗。从人类发展史的变迁来看,国家之间的文化往往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英语与汉语更是如此,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保留好原文的语言结构与修辞方法,用词方面要简洁明了,保留原文的隐喻色彩,将新闻的特色完整地呈现出来。
(二)转译法
如果原文语法隐喻与汉语表达方式的意义是一一对应的,但是喻体在翻译时有多个对应词语,读者在阅读时,就往往会出现模棱两可的印象,甚至会出现理解偏差,甚至南辕北辙。之所以产生该种问题,主要是由于文化差异引起,传统的直译法无法传达出这层意思,此时就可以采用转译法进行翻译。如:“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Mr.Clinton,who is facing the most severe political crisis of his career,picked the Pentagon as the backdrop for a major address.”如果使用直译法进行翻译,翻译出来的语言会略显生硬,无法表达其中的含义。我们可以将backdrop利用转译法译为“挡箭牌”,这样读者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了。
四、结语
新闻语篇是人们常常接触的媒介,有着独特的文体特征,语法隐喻在新闻英语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满足新闻语篇的报道需求。本文详细分析了语法隐喻的概念,总结了Z法隐喻在新闻英语中的应用及具体的使用方式,对于语法隐喻在其他语篇中的应用有着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
新闻翻译论文:俄语新闻翻译中对“词”的思考
摘要:新闻翻译注重严谨,讲求播报内容的真实性,性,同时具有极强的目的性。所以在俄语新闻翻译中,汉语用词讲究精益求精。
关键词:新闻翻译;同根词;近义词
及时章 新闻简介
新闻也叫消息,是通过报纸、广播等途径传播信息的一种称谓。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媒体。新闻概念也有义和狭义之分。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新闻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
第二章 新闻案例中同根词翻译思考
构词法主要分为三种:派生法、合成法、转化法。同根词即词根加前缀或后缀、词尾等构成的新词。不同的前缀、后缀等构成的词相近或不同。下面列举一些俄语新闻案例进行简析。
1. Их тала?нт восхища?ет, а и?скренность пробира?ет до мура?шек.
译文:他们的才华令人称赞,他们的真诚也让人感到震撼。
解析:пробира?ет 单数第三人称变位形式,原型为пробирать。词根为бирать,由此可派生出多个词汇
1) Забиратьg为:拿走、带走、夺走
2) набирать译为:采集、收集
3) выбирать译为:挑选、选择
4) отбирать译为:选拔、选出(从大部分中挑出小部分)
2.Как отме?тил Влади?мир Пу?тин, сде?лать э?то позво?лили тала?нт, трудолю?бие и любо?вь к Оте?честву.
译文:弗拉基米尔・普京表示,是他们的才华,对劳动的热爱以及对祖国的爱支撑他们取得杰出的成就。
解析:отме?тил单数、阳性、过去式形式,原型为отме?тить译为:强调、指出、透露、表示。词根为ме?тить 由此可派生出多个词汇
1) заме?тить译为:发现
2) подме?тить 译为:发现、觉察(不易觉察的事物)
3) наме?тить译为:标记、草拟(文件、大纲等)
第三章 新闻案例中近义词翻译思考
近义词,顾名思义是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近义词所表示的事物在概念上差不多,但程度上有轻重、词义着重点以及范围大小等区别。下面根据具体俄语新闻只中的案例进行分析。
1.?Ка?ждый уча?стник для нас - это не?кая жемчу?жина, кото?рую мы пыта?емся вы?тащить и показа?ть ма?ссовому зри?телю?, - отмеча?ет веду?щий Дми?трий Наги?ев.
译文:主持人德米特里・纳吉耶夫说道:“每一个参赛选手都是我们想展示给观众的一颗明珠。”
解析:1)пыта?емся 原型为пыта?ться译为:有尝试过程但结果事与愿违,表示没有做成。例如:Я пытался уговарить его,но не получилось.
2) Стремиться 译为:追求,崇高语体词汇
3) Пробоваться 译为:尝试多用于口语体
2.Свы?ше 50 ты?сяч волонтёров 9 ма?я при?мут уча?стие в а?кции ?Бессме?ртный по?лк Росси?и?.Они? бу?дут рабо?тать с людьми? в то?чках сбо?ра и по всему? маршру?ту, ока?зывать другу?ю по?мощь, е?сли потре?буется.
译文:五月九号将有五万多名志愿者参加俄罗斯不朽军团活动。他们将和人们一起在集合地点和游行线路上提供给人们所需的帮助。解析:1) сбо?р译为:集合、收费、税。指国家、市级公司、私营公司收取的服务费,收费标准无明确法律规定,由收费单位自身确定。
2) налог译为:税,指财产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
3)пошлина译为:收费,指部级、市级给自然人、法人提供服务收入的服务费。其收费标准由法律规定。
3.Обуче?ние уже? начало?сь,К ше?ствию гото?вятся жи?тели мно?гих городо?в, что?бы в День Побе?ды пройти? в еди?ном строю? с портре?тами свои?х геро?ев Вели?кой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й войны?.译文:训练已经开始,为了在胜利日能够同自己伟大卫国战争英雄的肖像在一个队伍中游行,很多城市的居民们都为参加游行做着准备。
解析:1)Обуче?ние译为:培训,指短期教育,非系统性的培训。
2) Образование 译为:国家系统级教育制度
3) Воспитание 译为:德育,指人格、品质教育。
结语
从实践中得出结论,将理论用于指导实践,更好的指导新闻翻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