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经济师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经济师论文:高等学校经济师论文
一、高等学校实行经济师制度的必要性
在高等院校不断出现新的情况和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实行经济师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经济师不仅是专业的技术人员,而且还是行政领导。因为这职务不仅要求要有微观意识去管理好所处单位的经济活动,还要求有宏观意识去确保国家的经济正常运行。高等院校的经济师是对校长负责的。经济师是要负责院校的财务会计工作和经济核算,负责组织并领导院校的财政工作。实行经济师制度有助于学院财政工作管理水平的提高;总经济师可以直接参与学校的各项研究事业工作、可以参与院校有关重大经济的决策。对于各项资金的来源要做好筹划、运用,综合的平衡安排,为促进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好准备。这样统筹的安排不仅可以建立较健全的等级经济责任制,逐步的完善各项财政管理的制度,还可以有助于怎样正确的处理各种财政关系以及日常的分配问题,引导学校的财政活动走向正轨。
二、高等学院实行的经济师制度的可能性
现阶段有不少的高等院校已经具备了实行经济师制度的可能性,但却只有好几所的院校设置了经济师制度,大多数的学校是虽然具备了条件却没有实施经济师的制度。这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因为每个人对经济师的看法都持有不同的观点,有些人认为设置经济师制度是有必要的,但是如果没有合适的人选就不能随便的设置,这似乎也成为实行经济师制度的主要障碍。曾在农村合作化时期说过,“如果没有会计,是反对人们合作化快速发展的接口之一“。全国的合作化需要几百万人去做会计这个工作,但是要这么大的数据要到哪里去找呢?这就要求动员当时有文化的并且有一定水平的人不断的在工作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虽然以前的会计不能与现在的经济师相比,不过其过程与道理是相同的,只不过有些人在找借口而已。我认为各个高等学校都合适的经济师。例如财务部的部长和其他部门的经济领导。有些财务部长在财政方面从事多年工作了,对学校的财经工作是再熟悉不过了,再加上硕士以上的学历以及高级专业的技术,有理由是相信他们是有能力当总经济师的;还可以在教师中选、校领导中选,只要他是有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以及专业的理论知识,都可以有资格当选经济师。
三、高等学校处理好经济师与各方面的关系
(一)跟校长的关系
经济师是校长的参谋、助手,是校或者院级的经济负责人,是对校长负责的。所以经济师一定要明确自己的位置,就例如单位里的总会计师是属于行政领导的成员,其工作的职责包含要协助单位里的主要领导工作,是直接对单位领导人负责的。
(二)与副校长的关系
总经济师与副校长的关系是分工协助的,不存在等级的问题。但在工作的开展中,两者要做到相互的配合。
(三)与各经济单位负责人的关系
学校的财务部是专门从事有关财务工作的的职能部门,其工作范围不仅会涉及会计业务,还会在财政上起着领导以及监督各部门的经济活动的角色。因此财务部的部长应该是在总经济师的指导下展开工作的。
四、结束语
高等学校总经济师的主要作用是要起到协助财务人员不断地进步,在实践中处理好与各方面都的关系,才能更大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作者:吴大明 单位:四平卫生学校
经济师论文:职务定位下经济师论文
1经济师工作职务定位
(1)经营活动参谋人员在企业的日常运作中,有三位人员是不可或缺的,即经营活动、工程技术、财务管理三方面工作的参谋人员。经济师的工作核心重点为一系列的经营活动,其所牵涉到的内容众多,范围极广,是其他两者参谋人员不可比拟及替代的。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而言,经济师便是确保整个企业经济活动顺利开展进行的谋划统筹人员。
(2)企业管理计划人员在日常的企业管理中,其包含内容众多,如技术、生产、财务、人事等。经济师应该做的便是积极运用一个科学合理的方式增强自身的管理能力,将所有管理工作进行有效串联。通过此种方式,企业耗损得以减少,管理工作越发走向积极。另外,大部分的企业经济活动自身具有极强的随意变动性,要求职务人员的主要工作则须因之时刻做好充分且的准备,以备不时之需。当遇到一些棘手问题时,经济师也需凭借自身能力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科学的分析企业发展现状,制定落实相关发展计划方案。所以,为了确保整个企业的良好运作,相关经济师人员需着重关注管理工作的规划设计[2]。
(3)企业学习的榜样人员与其他职务人员相比,经济师在其工作中需在经营及管理两方面均具备加强的专业技能水平。因此,经济师自身便应了解掌握多方面的知识理论,还需跟随时展进行更新技能,从而有效避免将企业带入一个停滞不前的状态中。经济师肩上的负担极为沉重,需在不断吸收国内外先进理念知识、技能的同时,将国内制定的法律规范,宏观调控政策烂熟于心,确保企业的良好运作发展。另外,此职务人员自身还需针对一系列的改革政策措施进行逐一细致的分析研究,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水准,为企业的良好健康发展出谋划策。
(4)的领头人经济师主要负责对一个企业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其自身又属于参与管理人员。因此,在企业运作发展中的危急时刻,为企业大利益着想,贡献自身全部力量的职务人员便是经济师。因此,经济师人员威信、形象的提升能够为企业领导者提供必要的助力。在必要的情况之下,顾全大局,对企业利益充分维护,帮助企业树立一个极佳的社会形象,做的领头人员是经济师的职责所在。
2经济师职务特点
2.1经济师的基本职务定位特点
(1)具有全局综合意识前文已经说明,经济师是企业高级管理层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是直接影响企业管理发展的领导人员。因此,在经济师的日常工作中需对全局发展进行把握。在实践操作活动的进行中,也需充分考量大局。在此职务人员的日常工作中,需尽可能地制定出一些科学合理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经济、科技、社会等多方面效益的策略计划,同时又需提出落实一个具有可行性的发展策略。
(2)具有超前发展意识知己知彼方能做到百战不殆。因此,在经济师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中,需对一些同类型企业的发展状况及相关信息动态时刻了解掌握,做到未雨绸缪。对一些日常工作中可能出现存在的问题,积极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为企业发展寻求更多更为品质的人才。超前意识的具备和增强则能够帮助经济师工作人员将自身管理眼光放得更远,寻求到更为长远的利益,帮助自身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得到极为科学的可持续发展。
(3)具备极强的把关性在企业的日常运作中,受到责任制、局限性双重影响,在运作发展计划策略的提出上建设性建议极为缺乏,一般也不具备很强的针对性。而经济师在工作中,则需从系统的角度上进行综合性的考量。为领导管理层的决策、为企业的发展进行严格把关,避免出现运营类问题,从而有效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出现不可挽回的局面。在对企业经济效益充分确保的同时,帮助促进推动整个企业的良好发展。
(4)具备极佳的创新性经济师人员在工作中,需在确保自身职务工作的同时,在极为激烈严峻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品质专业型人才。因此,在此职务人员工作中自身需做到勇于创新,积极改革。在遇到艰难险阻时,不应"知难而退",而是"逆流而上",为企业的发展挑起重担。与此同时,相关职务工作人员还需做好充足的思想上、行为上的双重准备,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身力量,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5)具备极高的决策坚定性经济师工作人员自身的角色担当便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为高级管理层的助力辅助人员,一方面则为企业运营决策的主要执行人员。只要是与企业经营发展有所关联的大问题,经济师就必须站在全局角度上,为企业的根本大利益着想。将自身作为保障企业发展的坚实后盾,克服解决一切困难问题。另外,在企业的运作发展中。经济职务人员的工作包含方面极广。为了确保各方面工作的顺利良好进行完成,需对各类知识理论及操作技能进行学习,真正实现面面俱到。
2.2经济师的职务定位需求要点
(1)立足实际,加强职业道德
①着重关注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与此同时不放弃经济建设工作,为管理辅助企业提供基础保障。
②将企业利益放在首位。经济师需加强自身作风的端正性建设,严格遵循职业道德规范操守。为企业的运营发展认真负责,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将自身的全部力量用于为企业做贡献。
(2)增强提升自身理论知识水平为了进一步促进推动企业发展,经济师需不断增强自身专业能力。专业能力的增强主要分为这么几个部分:
①计划技能。无论是制定何种企业运营计划,经济师工作人员应做到的是,将成本与效益作为核心,着重关注事前准备工作的充分性。
②统计技能。在进行企业相关信息数据统计时,经济师工作人员需将重点放置于经营成果的统计之上。在确保相关统计数据的同时,对统计量与计量支付的统一相关因素给予充分考量。
③预算技能。此能力的具备增强主要是为了确保经济师工作中能够对成本、效益等相关数据进行计算。
④合同管理能力。经济师工作人员日常工作较为重要的一项任务便是进行合同管理,因此相关能力的培养提升也极为重要。
(3)加强实践,提升管理水准经济师在自身的日常工作中,需帮助企业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准,增强管理效率。积极运用一些现代科学化的管理机制,合理有效的提升管理质量。经济师作为企业管理层的助力辅助者,需对整个企业的未来发展状况充分认识了解。无论在进行何项工作时,均需始终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上,对相关因素充分考量,在企业管理中适当加入自身的业务管理。如此一来,企业自身的管理效率与质量才能够得到有效提升,获取到较大化的经济效益。在工作中取得领导的信任,得到其充分重视。
3结语
不可否认的是,经济师工作人员在一个企业运营发展中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其所发挥的作用也是其他职务人员无法替代及比拟的,其贡献力量极大。为了将此职务人员的作用及功能性实现充分、较大化的发挥,企业需充分认识到其重要关键性,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职务定位,正确分析了解其职务特点,给予其充分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相关职务人员发展。与此同时,经济师工作人员自身也需加强自身能力提升及专业建设,从多个方面获取到管理者的认可与信任。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整个企业的发展壮大,促进经济师自身的良好发展,实现达成两者双赢的局面,为推动整个社会的前进发展提供帮助。
作者:姜明杰 单位:濮阳市公路管理局审计科
经济师论文:职业价值下的经济师论文
1提升经济师职业价值的建议
1.1经济师个人方面
首先要不断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经济师要将所学到的经济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经济管理的工作中,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在提高经济管理水平的同时更好的掌握了相关经济知识。在实际工作中遇到新问题的时候,要重新学习理论知识,将一知半解的知识系统化,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经济管理知识,然后将新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其次要增强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每一位经济师在考取经济师证的时候,都要考试职业道德方面的知识,目的就是让从事经济管理行业的人员明确该行业的职业特点、职业原则等。经济师职业价值要提高自身素质,以职业道德规范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律能力,增强法律意识。再次,勤思考、多学多问。经济师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用心工作,精益求精。经济师要定期进行专业的学习,不断获得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经济师还需对本行业的发展及市场环境有相当程度的认知,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与世界及同行业近期的管理理念接轨,结合自身企业情况为领导出谋划策,做到有的放矢。
1.2企业方面
首先企业领导要对经济师职业价值的地位给予高度重视和认可。企业领导要充分认识到经济师对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制定和实施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经济师根据政策和市场的变化,对企业的发展提出可行性报告,并对这些信息反复核实其性,这些可以使企业领导的决策更加灵活,更加科学合理,能够较大限度的避免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损失。其次要完善机制,强化对经济师的激励。要打破经济师职称化的格局,使其职业技能的提高与收益真正联系起来。如果没有合适的激励机制,经济师能力的高低与其工资待遇不成正比,就会造成经济师不求上进,消极怠工,甚至是工作能力较强的经济师离开公司,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能力。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进一步调动经济师的积极性,开发其潜能。因此要提高经济师的经济待遇,增加他们的工资、补贴等。另一方面要提高经济师的政治待遇,邀请经济师参与企业重要会议的讨论,让经济师承担重要的工作,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使其对自身工作有一种全新的高度认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企业的发展把好舵。再次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企业要为经济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这个环境中要有良好的纪律、工作秩序、合作流程,这样公司全体人员就会遵照制度办事,按照流程工作,逐渐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团队意识。经济师在这种环境当中就会主动学习、交流,用心做好每一项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企业要对经济师定期考核,监督经济师正确履行职责。要提供品质的培训。经济师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企业也要提供培训。培训的形式应该多种多样,可以是专业知识的培训,也可以是针对某一问题的培训。加大培训的范围,可以是企业内部高层经济师的培训,也可以是各个分公司、相关部门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得各层次、各岗位的经济师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真正发挥经济师的职业作用,用正确的管理思想来指导我们的行动。避免出现决策只是高层管理者的工作与其他人无关的不良现象,而应上下齐心,提高管理一线工作建议、意见的专业性、市场针对性,这样的良性循环才能真正给公司的发展带来希望。
2结语
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的市场环境也随之发生了转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国已经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经济师的首要职责就是以市场为导向,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战略部署,以技术创新为手段,推出市场和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将市场的潜在需求引导为现实需求,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
作者:龚杰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燃气总公司
经济师论文:提升职业价值的经济师论文
1经济师的职业价值
经济师是企业要设立的重要岗位,在企业发展中意义重大。但经济师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经济师一职空缺,经济师的职责不明,权责失衡等问题比较严重。有的企业规定经济师主管后勤工作,有的规定主管某科或某几项业务,经济师在企业中地位的不适当造成其利益也没有充分的保障,挫伤了经济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提升经济师职业价值的建议
2.1经济师个人方面
首先要不断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经济师要将所学到的经济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经济管理的工作中,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在提高经济管理水平的同时更好的掌握了相关经济知识。在实际工作中遇到新问题的时候,要重新学习理论知识,将一知半解的知识系统化,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经济管理知识,然后将新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其次要增强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每一位经济师在考取经济师证的时候,都要考试职业道德方面的知识,目的就是让从事经济管理行业的人员明确该行业的职业特点、职业原则等。经济师要提高自身素质,以职业道德规范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律能力,增强法律意识。再次,勤思考、多学多问。经济师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用心工作,精益求精。经济师要定期进行专业的学习,不断获得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经济师还需对本行业的发展及市场环境有相当程度的认知,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与世界及同行业近期的管理理念接轨,结合自身企业情况为领导出谋划策,做到有的放矢。
2.2企业方面
首先企业领导要对经济师的地位给予高度重视和认可。企业领导要充分认识到经济师对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制定和实施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经济师根据政策和市场的变化,对企业的发展提出可行性报告,并对这些信息反复核实其性,这些可以使企业领导的决策更加灵活,更加科学合理,能够较大限度的避免决策失误给企业带来损失。其次要完善机制,强化对经济师的激励。要打破经济师职称化的格局,使其职业技能的提高与收益真正联系起来。如果没有合适的激励机制,经济师能力的高低与其工资待遇不成正比,就会造成经济师不求上进,消极怠工,甚至是工作能力较强的经济师离开公司,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能力。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进一步调动经济师的积极性,开发其潜能。因此要提高经济师的经济待遇,增加他们的工资、补贴等。另一方面要提高经济师的政治待遇,邀请经济师参与企业重要会议的讨论,让经济师承担重要的工作,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使其对自身工作有一种全新的高度认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企业的发展把好舵。再次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企业要为经济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这个环境中要有良好的纪律、工作秩序、合作流程,这样公司全体人员就会遵照制度办事,按照流程工作,逐渐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团队意识。经济师在这种环境当中就会主动学习、交流,用心做好每一项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企业要对经济师定期考核,监督经济师正确履行职责。要提供品质的培训。经济师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企业也要提供培训。培训的形式应该多种多样,可以是专业知识的培训,也可以是针对某一问题的培训。加大培训的范围,可以是企业内部高层经济师的培训,也可以是各个分公司、相关部门经济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得各层次、各岗位的经济师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真正发挥经济师的职业作用,用正确的管理思想来指导我们的行动。避免出现决策只是高层管理者的工作与其他人无关的不良现象,而应上下齐心,提高管理一线工作建议、意见的专业性、市场针对性,这样的良性循环才能真正给公司的发展带来希望。
3结语
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的市场环境也随之发生了转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国已经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经济师的首要职责就是以市场为导向,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战略部署,以技术创新为手段,推出市场和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将市场的潜在需求引导为现实需求,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
作者:龚杰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燃气总公司
经济师论文:经济师论文结论写作分析
一、经济论文结论的主要内容
结论是经济论文的收束部分,是全文的总结。经济论文的结论部分大致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提出论证结果。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应对全篇文章论证的问题及论证内容作一个综合归纳、概括,提出自己对问题的总体性看法、总结性意见,得出论证的结果。这里课题解决的答案,是作者独到见解之所在。这一方面内容与绪论相关,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论,是对绪论中提出的、本论中论证的全文中心论点的强调,但不是文字上的简单重复,而是对论文的要旨作简明扼要的概括。
2、指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由于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对某项课题的研究所能取得的成果只能达到一定程度,而不可能是顶点。所以,在经济论文的结论部分,作者常常不仅概括自己的研究成果,而且还指出在该课题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及遗留问题,指明还有哪些方面的问题值得人们继续研究,以及解决的途径等。通过对课题研究前景的展望,可以为他人的科研选题提供一些线索,同时这也是对课题研究的一种总结。
3、表明对某一问题的建议和设想。如果论文所反映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作者可以在写明对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应用的期望,或对此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设想。
4、展示成果的意义和影响。如果论文所反映的研究成果是带有一定的突破性的,或其意义及影响是不易为读者所了解的,则有必要在结论部分对取得这一研究成果的意义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作一个实事求是的说明和估测。
5、谢辞。在结论部分的,也可写上几句话,向在本篇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曾给予自己帮助的人表示谢意。谢辞要写得诚恳、得体,而不能混同于一般的客套话,更不能变成庸俗的溢美之词。
上面几项内容是常见于经济论文的结论部分的,其中,“提出论证结果”通常是结论部分的基本内容。一篇经济论文的结论部分既可以同时具备上述几项内容,也可以只写论证结果,或把课题的展望作为主要内容。另外,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在这一部分中写入其他内容。但须注意,结论是全篇论文内容的归结,是文章自然展开的结果,在这一部分中,一般不宜再提出新的观点或新的材料。
二、经济论文结尾的主要方法
经济论文常见的结尾方法有:
1、“画龙点睛”法。此法也称作“卒意显志”法,古文论中还称作“结末推原”法。所谓“画龙”指制作全篇,“点睛”是于篇末点明主指。这是使全篇皆活的一种结尾方法,多见于开篇提出问题,本论展开论述,在结论中归结论点的论文。如笔者的《晓南矿综采现场管理经验》(《能源基地建设》1995年第3期)一文,绪论部分深刻阐明了现场管理的重要性,提出了煤矿综采现场管理这一论题,本论部分介绍了晓南矿的综采现场管理工长制,“双九一六”作业制、设备管理包机制、正规循环作业制、安全质量标准化等五点经验,在结论中写道:以上综述了晓南矿综采现场管理路数,也是晓南矿企业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正是这些出色的现场管理形成了晓南矿自身的企业管理特色,使它从投产至今的十多年间,年产量平均递增23%,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并在煤炭全行业亏损严重的情况下,从1989年起由亏损转为盈利,1992年开始了“双高”矿井建设试点,成为我国煤海中的一颗明珠。“点睛”要“准”,要“亮”。
2、“括应全篇”法。这是一种总结全文大意、回应前文的写法,即全文各层的意思在此做出总结和回应,也称“结末括应”法。这是经济论文写作最常用的结尾方法,如本文前两例《股份制是企业集团构造的方式》的结尾等。括应要求语言的高度概括,既是归纳,又是引伸,是一种凝聚着全篇思想内容的深化。
3、“号召鼓舞”法。这是在基本论题论证清楚之后,写出号召性的文字,以鼓舞读者前进,或向更深层次上研究。这种结尾方法多见于政论性经济论文之中。如乌兰夫的《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为祖国繁荣富强和统一大业贡献力量》,其结尾写道:所以我希望各条战线的青年,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地学习,扎扎实实地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优异优绩,为四化大厦增砖加瓦。以上是几种常用的经济论文结尾方法,学习者既要很好地学,又不可机械地模仿,而应依据论文论点表现的需要,在借鉴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三、经济论文结尾的要求
结尾并没有一定的格式,但不定中也有定,那就是要符合经济论文结尾的一般要求,主要是:
1、当止则止。宋朝人苏轼在《东坡题跋》中说:“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当止”,即当止则止。若该“止”不止,就必然导致拖沓、累赘。但“在该结束的地方结束,这是一种伟大的艺术。”(见前苏联《爱森斯坦论文选集》),作者需在写作中仔细琢磨。
2、合情合理。结尾应是水到渠战,尽在情理之中。经济论文的结论必须是绪论中提出的,本论中论证的,自然得出的结果。最忌讳的是,论证得并不充分而牵强附会,妄下结论,使结果缺乏合理性,要首尾一贯,成为一个严谨、完善的逻辑构成。
3、粗壮有力。元人陶宗仪把结尾喻作“豹尾”;宋人姜夔认为:“一篇全在尾句,如截奔马”。这都说明结尾的“力”度要强。这种“力”度,有时表现在论点的深刻上,有时表现在情感的诚挚上。
4、首尾圆合。刘勰《文心雕龙•附会》说:“首尾相援”;倪士毅《作文要诀》说:“首尾当照应”,这讲的都是开头与结尾的关系。经济论文的首尾圆合主要表现在,开篇提出的问题,结束时得到了的回答。正如刘勰《文心雕龙•章句》说:“绝笔之言,追溯前句之旨。”即收束要追溯前面文字的旨意,使其强化、扩大和延伸,最终完成写作目的。
5、简洁自然。结尾既然是“尾”,就要相对地短促,不可过于冗长。应当是语短而意深,干脆、利落、简要、具体,使读者明确了解作者独到见解之所在。同时还要自然,非此不可,而不是生硬地加上什么标签。
6、言收意远。结论是论文中思想容量较大的地方,它既要给人以收束感,让读者知道论文到此结束了,又要留给人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咀嚼、回味、生发的余地。好的结尾,往往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更见神彩,以至令人把卷留连,不忍释去,起到感召读者、奋发研究的作用。
总之,结尾既不能草率收篇,更不可画蛇添足,虎头蛇尾,首尾不圆,生搬硬套。要使这一部分真正起到收束全文,加深读者印象的作用。
经济师论文:经济师论文资料收集
一、论文资料的系统收集
论文资料的收集是论文写作的基础工作,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详尽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选集》第3卷第801页)著名历史学家陈垣主张“竭泽而渔”,即搞一个研究课题,应把这个课题的有关资料全部搞到手,要“一网打尽”。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有关参考书就看了700多种。姚雪垠写《李自成》,从有关史书中摘抄了10000多张资料卡片。这些事例和看法,充分说明资料是论文写作的基础。如果论文选题好,作者水平高,若没有资料仍是很难写出论文的或写不好的。论文作者的新见解,也是建立在大量丰富的资料基础上。资料是我们先辈或他人的研究成果,是攀登科学高峰的阶梯。论文资料从何而来呢?一是从图书、期刊、档案资料中去搜集;二是从国内外已有的数据库、信息网络上去搜集,如因特网等;三是从社会和专业实践中去搜集,搜集有关数据、实例、典型经验等;四是通过科学实验搜集,搜集实验的数据、方法、步骤、结果等;五是从有关专业与学术会议上去搜集,搜集近期观点、近期材料、近期研究成果等。怎样比较系统和地收集与占有资料呢?一是围绕主题收集。论文题目确定之后,就应根据题目的范围收集资料,对范围内的资料应尽量进行收集。为了掌握这一问题的来龙去脉,应对这一问题的历史、现状、去向的资料进行系统收集。二是按资料的主次分层收集。为了不漏掉重要资料,应根据主题把资料分为主要的、次要的。主要的就是核心层资料,应系统地进行重点收集;次要的就是非核心层资料,或称外围资料,要尽量收集。三是按资料品种收集。不仅搜集图书、期刊,还要搜集缩微资料、视听资料、网上资料、电子出版物。四是按论文内容收集。不仅收集观点,还要收集数据、典型事例、图像、图表。五是按及时手、第二手资料收集。要注意及时手资料。论文资料收集的一般方法:一是通过书目、索引、文摘查找有关资料;二是通过与信息网连接的计算机,查找国内外有关数据库、信息网络上的资料,这些资料一般比较新,速度最快;三是复印、照像、剪贴书刊中有关资料;四是通过阅读直接摘录书刊中有用资料;五是通过有关会议直接记录有关资料,如座谈会、调查会、研讨会等。收集资料与分析研究资料两者不可截然分开。一般来说,收集资料在先,分析研究资料在后。然而,收集之中必有分析研究,分析研究之后要继续收集和补充资料。收集资料,对一些长期从事研究工作的人来说,主要是靠平时收集积累,不是临时集中去搞。他们一般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随时把有关资料积累下来,并按问题分类、整理,当资料积累到一定时,思索也比较成熟,就可动手写论文了,此时只是作些资料补充。一般学者或研究者都有个人的小资料库。
二、论文资料的阅读研究与选择
当资料收集到一定程度之后,就要转入阅读、分析研究、选择资料。因为前一段所收集到的资料,还是比较原始的、粗放型的,如果要变为有用的资料,还需要通过大脑的思索与加工。阅读、分析研究、选择资料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不可分割。阅读的过程就包含有分析研究、思考联想、资料取舍。论文写作属于专题性阅读,主要阅读与专题有关的资料,最突出的特点是选择性。它的目的性非常明确,而且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我们所接触的资料中,可能只取其中很少一部分。因此要求我们在阅读中能够迅速而地作出判断,选出论文需要的材料。有时一本厚厚的书,可能与论文有关的资料不多。由于阅读目的明确,因此每当阅读启动时,大脑就会自然地思考、分析研究、筛选资料,记下那些必要的信息与资料。阅读是论文写作思考问题的起点。阅读是通过视线的扫描,获取相关信息,并且与人的大脑中所储存的固有的思想材料相结合,引起思维活动的过程。专题阅读要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除了精力集中,具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外,一般还应具有以下能力:提要和归纳原作者思想的能力;从总体把握原作内在联系的能力;对原作的思想内容作出判断、评价的能力;有快速选择、获取原作中论文所需资料的能力;有善于联想、比较、鉴别的能力。专题阅读的基本目的是选取资料,因此在阅读中应注意以下问题:注意所取资料的科学性、真实性。及时地归纳、整理,选出有用材料,舍弃不用材料,把有用而又分散、重复交叉的材料,通过分析、归纳、合并、提炼等方式形成一些比较系统的认识。随时随地注意阅读和思考过程中大脑爆发出来的思想火花,要抓住新思想、新见解不放,及时地记录备忘。要加强资料搜集的目的性,不浪费时间,不走弯路,不搜集一大堆无用资料。要注意例外情况,有时我们刻意寻找的资料寻而不见,无意中读到的资料有时反倒证明是极其重要的。注意阅读重点的转移。阅读开始时,一般注重作者的观点,等我们的论文思路轮廊初现时,注意力就会转向符合自己看法的有力论据。常常有这样的情形,初读时遇到的资料没有及时记录,事后觉得有用,但印象已经模糊,再去查时十分费力,浪费不少时间,因此阅读时勤动手非常重要。注意占有可比性资料。资料越多,参照系数越大,对比度就越。资料太少,很难比较,得出的结论也势必粗疏难信。“论点来自资料”,地说,“论点来自资料的收集、积累、选择”。专题性阅读是以一个主题为中心,多种文献相互参照的综合性阅读。由于论文写作并不一定要通读整本整本的著作。但往往需要把不同著作中相关的部分联系起来加以比较,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分析和判断。专题性阅读的基本方法:主要有重点阅读和跳读两种。重点阅读就是对一些基本资料必须重点地系统地阅读,有的要多遍阅读。跳读就是对非核心层资料,“选其所需,摘其所要”,撇去不需要的内容,而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阅读所需要的部分。由于专题性阅读是一种有明确阅读范围和实用目的的阅读方式,在时间不充裕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越过与论文无关的内容而重点地翻阅那些与专题有关的部分。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我们必须全神贯注,紧张地捕捉一切对论文写作有用的资料。
三、论文资料的摘录与整理
资料摘录与整理,同阅读、分析研究、选择资料产生于同一过程,是阅读、分析研究、选择的末尾。通过阅读、分析研究、选择等过程之后,凡是论文写作需要或有参考价值的资料,都要及时加以摘录与整理。摘录与整理的主要方法:一是复印,在复印件上对要具体摘录的资料用铅笔或红笔作上标识;二是作文摘卡片,把需要或有用的资料摘录于卡片上;三是把需要摘录的资料输入计算机存储;四是按问题对摘录的资料进行分类排列。资料搜集是论文写作的重要条件,然而无论搜集多少资料,资料本身不等于论文,也不构成论文。搜集资料贯穿于论文写作全过程;如为了提出某种思想,需要一定的资料;为了发展这一思想,又需要另一些资料;为了论证这一思想,又要第三批资料。搜集资料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解决有价值问题的手段。因此,只有当它说明问题的时候,这些资料才有意义。
经济师论文:经济师论文语言连贯性分析
一、加强语气的前后呼应,使上下文衔接
句子之间,除了内容的连贯以外,还要注意语气的呼应。语句之间缺乏条理性,主要是思维逻辑方面的问题,语气的前后呼应,则主要在于语言技巧。在经济论文写作中,加强语气的呼应,使上下文衔接的办法主要有以下两种:及时,恰当运用衔接性的语言。衔接性的语言,以连词为主,还包括某些代词(这里、这样、那样等)、副词(显然、诚然、其实、同时等)和某些固定词组(实践证明、显而易见、由此看来、总而言之等),此外,还有一些承接性的习惯用语,如“在这里”、“所谓……是指……”、“这就是说”之类。这些词语许多就是复句中所用的关联词语,也有一些是只用在句群之间的。衔接性语言具有两种功能:其一是表明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其二是使语句前后衔接。因此,缺少了必要的衔接性语言,语气就不连贯。例如下面这段话:“作为经营和运用货币信用杠杆的职能机构,①要适应市场经济对信用高度集中的要求。②要适应市场机制要求灵活运用信用,人民银行应在这两方面发挥其调节作用和纽带作用。③不论社会制度如何,货币信用的高度统一集中,已成为当代一切国家经济活动的必然趋势,信用活动都已为该国中央银行加以有效的驾驭。我国社会主义银行当然更应如此。”这段话的意思是清楚的,句子的排列顺序也没有什么问题,但读起来却不大通畅,总觉得疙里疙瘩。如果我们在①、②和③处分别添上“既”、“又”和“事实上”,读起来就通畅多了。句子与句子的逻辑关系并不一定都要用关联词语来体现,不用关联词语而让读者去体会这种关系的叫做“意合”。在口头表达中,意合的现象比较多,书面表达就比较少,这是需要注意的一点。同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可以用意合方式的却过多地使用了关联词,也会影响语气的通畅。第二,利用代词称呼。为了在语气上呼应,除了运用衔接性词语外,还可以利用代词作呼应。因为代词和它先前所代的词语有一种自然呼应的关系,所以当我们读到代词的时候,会很自然地把它和前面的所称代的事物联系起来,从而使文气衔接,上下贯通。请看下面这段话:“在银根放松时,由于贷款利率偏低,加之软约束又没有得到硬化,企业进入资金市场的热情往往并不高,它们通过种种手段最终常常能得到贷款。这显然不利于资金市场的发展。”这段话里用了“它们”、“这”等代词。通过这些代词的前后呼应,使我们读起来觉得既流畅又简捷,连贯感也非常强。如果把这些代词统统换成它们所指代的词语,行文会显得口罗嗦,自然语气的连贯就更谈不上了。代词除了称代的作用外,还起着关联词语的作用。在所有的代词中,“那么”、“这样”的衔接作用更为明显,写作的时候,它们往往是我们行文的助手。
二、应避免语言穿插过多,回复过大的现象
要想经济论文的语言通畅,就要使论述的各要点之间保持连续性。有的人喜欢说绕圈子话,从一点扯开,说了半天才回到本题上来,这样的语言当然是不会连贯的。例如下面一段话:“所谓‘另一种汇价出现’的问题,是由于管理不善所造成。从非贸易收汇来看,一些人主要认为,非贸易收入外汇后,一部分换成人民币,另一部分换成外汇券,而这些外汇券在黑市上兑换人民币,黑市交易在目前情况下还不能够取缔,但是国家曾明文规定,外汇券兑换外币必须凭外币兑换外汇券的‘兑换证明’,与国家规定的汇价不一致。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且不谈黑市交易的法律性质问题,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外汇券的购买力高于同等额度的人民币的购买力,使用外汇券能够买到较为便宜的商品和劳务。”作者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却绕了一个很大的弯子,这样当然令读者感到吃力。在论证中,先“退一步说”的情况也是有的,但是穿插过多,回复太大,阐述同一论题的语句之间的间隔过远,就会造成上下文的脱节。上段话中前一部分画横线的语句应该移到下文适当的地方,后边画横线的可以删去,也可以用括号括起来。只有这样,文章的脉络才清楚,语言才连贯。经济论文的上下文之间应该有明确的逻辑联系,这种联系如若受到破坏,语言的连贯性也随之受到破坏。上面那段话多少反映了口头表达时即兴思维的特点。口头表达时对语言衔接的要求比较低,而且带有即兴的性质,说话人往往爱从一点生发开去,绕了一大圈才回到本题。如果我们按照自己说话的习惯来写作,就很容易出现这类毛病。
三、不能缺少必要的推理过程和铺垫语言
在动笔的时候,我们头脑中印象鲜明的只是思路中的几个要点,而这些要点之间缺少必要的中心环节,行文中如果急于捕捉这些闪动着的思想,表达时就容易留下空白。所以要特别留意,不能缺少必要的推理过程和铺垫性语言。例如下面一段话:“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阐述过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积累可以通过积聚和集中两种方式来实现的原理。马克思认为,资本的集中虽然从全社会来看没有增加剩余价值的总量,但可以扩大个别资本的投资数量,而信用则是实现资本集中的有力杠杆。(根据这些原理)为了实现一定的积累率,以确保国民经济保持必要的增长速度,要求我们在安排消费和积累比例时,除了保障人们的消费水平有一定的提高,还须千方百计争取有较高的积累率,不如此,建设的速度要受影响。但是,由于每年的国民收入的增长总是有限的(而保障人民有饭吃、有衣穿,尽可能吃好一点穿好一点又是首要的)。因此,通过国家财政所积累的用来搞经济建设的资金就不可能太多。”这段话中括号里的话是笔者添加上的(前者属铺垫性的语言,后者是必要的推理过程),如果没有这些话,上下文之间就失掉了联系,使人感到作者突然从一个话题转到了另一个话题。其实,从内容看,作者的思路是清楚的,只是缺少了必要的过渡性的语言,好象文气就不贯通了。
经济师论文:经济师论文写作前提
一、明确论文写作的目的与要求
这是人们既明白,又不很明白的问题。论文写作不同于写总结、写报告。总结是把一个阶段内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各种经验或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结论的文章。报告是指接受并完成某项工作任务之后,把执行任务的情况和结果如实地加以整理而完成的文章。这类文章主要是反映一个实际过程,文中虽然可以加入作者的意见,但其内容是否客观,是否有新意,是否为多数人接受并承认,都无关紧要。所谓论文,是指讨论某个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也可说,论文是指对某学科问题有所研究,并提出自己独创性见解的文章。论文产生于研究工作的末尾,它是用文字、图表、声音(指用口头发表的论文)等形式来表达事物的客观规律。论文写作的目的在于:一是为了推动社会的发展,或为社会解决某种问题,为后人积累精神财富。为后人攀登科学高峰堆砌阶梯;二是为了把自己的新见解或近期研究成果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公之于众,使之为社会发挥作用,为人们所利用。论文对社会的贡献愈大,论文作者的成就也就愈大。从这个意义上讲,论文的质和量也就成了社会评价论文作者智慧的标准;三是为了推动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为学科发展开拓新领域,解决学科中的某些重大问题,填补某些空白,丰富学科内容,完善学科体系;四是为了评价研究结果与学术水平。一项科学研究只有以论文形式将研究结果公之于众,才算完成或告一段落,才有评价依据。一个人的学术思想,只有通过论文才能传递给他人。一个人的学术水平,只有通过论文才能作出评价;五是撰写毕业论文或学年论文,是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接受教育、完成学业的一部分,是学生练习写作、培养科研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只有认真学好,达到要求才能毕业;六是一些专业工作者,为了申报业务职称,特别是高级职称,需要通过一定的论文评审才能实现。为了上述目的,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是:(1)创造性。论文应有独创性、个人新见解,也就是新意,不要重复别人的意见,在理论上与方法上有所突破。毕业论文其目的在于练习论文写作的方法,培养科研基本功,因此对创造性就不一定要求,但也应务求有所创新;(2)普遍性。论文内容应反映事物的客观规律性,能得到大多数人的承认,论文所阐述的观点或研究结果必须以事实和数据资料为佐证;(3)公开性。让人们把论文所提供的理论与方法,或研究结果,能应用到各自的业务中,通过实践去检验原来研究的结果是否正确;(4)理论性。论文在对大量的现象、事实、材料、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抽象之后,应具有较高的学术理论水平;(5)价值性。一项研究结果,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对于后人的事业必须是一种贡献,成功的结果可供后人再次利用,失败的结果可使后人引以为戒。这样的论文就有使用价值、传递价值、保存价值;(6)性。论文的概念、判断、推理应;(7)鲜明性。观点明确,证明充分;(8)生动性。论文要有形容、比喻、描写,有感情,有生气,语言;(9)服务性。论文是供人阅读和利用的,只有供人阅读、利用,才能产生作用、发挥效益,体现其价值,为此论文必须写得明白、易懂。以上要求,有些我们已经做到,但要全部做到,还需有一个过程,特别是从事论文写作时间比较短的人。
二、论文写作者应具有的素质
论文写作既不是高不可攀,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不是想写论文就能写论文,就会写成功,更不是任何人都能写好论文。论文写作者必须具有一些基本的素质,才能从事论文写作,没有这些基本素质,论文写作就会困难重重,或无从谈起。论文写作者应具有哪些基本素质呢?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专业基础:论文写作者应受过一定的专业训练,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对自己所从事或研究的专业比较熟悉。二是研究基础:具有一定的科研经历和科研基本功,熟悉专业文献,对自己所从事的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水平、问题、未来发展比较清楚,能熟练地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与实验手段。三是写作基础:具有较好的文化、理论水平和写作能力,能较好地分析、归纳问题,能用的语言表达和传递自己思想的能力。四是实践经验:具有一定的专业实践经验或实验经验,掌握一定的实验方法。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素质,论文写作才有可能比较顺利地展开。当然基础不是一次打好的,我们也不能要求每个论文写作者把基础打好了再写论文,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切合实际的。正确的做法是边干边学,从干中提高。就是一些素质比较高、写作经验丰富、学术上已有一定成就的写作者,也有一个适应社会发展,不断学习和补充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的问题。
三、论文写作应具有的科学态度
论文写作应有一个科学的态度,这就是实事求是。一方面要承认论文写作是一项艰巨的劳动,必须认真对待和操作,全力以赴地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我们应该明白,先辈们为了给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绞尽脑汁,费尽了心血。日本神奈川大学教授末武国弘在《怎样写科学论文》一书中说:“写文章时常出冷汗。”这种感觉我一直存在,我始终认为论文写作不是一件轻松的劳动,好像“十月怀胎”,压力很大,睡不好觉是常事。另一方面对论文写作要有信心,不要害怕。我们既要认识到论文写作的艰巨性,又要认识到,只要经过一定的努力是可以实现的。一些初学论文写作的人,缺乏信心,心里有些害怕,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没有实践过或实践比较少,对论文写作的深浅还不摸底,写作方法还没有掌握。我想只要我们对论文写作的目的要求有一定认识,并具备论文写作的基本素质,经过一定实践,就会逐步掌握论文写作的技能,信心自然而来。
四、重视论文写作实践
为什么要强调重视论文写作实践呢?从我们的体会来说,一是只有参加实践,才能学会论文写作,提高论文写作水平,如果我们只停留在口头上喊怎样写论文,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论文来的,更不要说写出有质量的论文。正如一个人学游泳,如果只站在岸上谈游泳,不愿下水去实践,是怎么也学不会的,只有跳下水去,喝几口水,才能慢慢学会。二是撰写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本科生、研究生的必修课程,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如果不参加论文写作实践,就受不到科研基本功的应有训练,完不成学业计划,达不到毕业要求。三是一些人在专业工作实践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只有通过论文写作,才能把自己的思想、经验、研究成果传播出去,让人知道并加以利用。四是只有通过参加论文写作实践,才能产生信心,增强勇气。
经济师论文:经济师论文语言质量提升思路
一、质朴
经济论文的语言必须质朴、平实,以保持科学论著的严肃性,这也是经济论文文体自身的客观要求。首先,经济论文强调的是理性分析,而不是感性渲染,是抽象思维的产物,其价值大小,取决于理性分析开掘的广度与深度。因此,语言表述应直截了当,一语中的。当然,理性分析也需要借助生动的语言。例如:“货币是现代经济的血液,从事货币经营的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神经中枢。”类似这种比喻,通常用来阐释经济科学的某种概念,说明经济活动的某种态势,赋予事物可知性,以增强论证说理效果。它与记叙性文体中运用形象思维,借比喻赋予事物可感性有着严格区别。其次,经济论文体现的是朴素、庄重的文章风格。经济论文写作要求作者必须具备求实精神,科学地反映客观实际,有效地指导人们经济实践活动。经济论文与现实结合的紧密程度,既为文章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所谓“文附质”“质待文”,同时也要求其语言表达与文章风格趋向一致。经济论文语言质朴、平实的具体要求为:一是不追求套饰的词藻;二是不猎取生僻的字眼;三是杜绝虚妄之词。
二、
所谓,首先是指语言要有高度的精密性。经济论文的语言一般信息量大、内涵深,所以表述时必须从对象自身的特殊性出发,达到对经济现象及本质的精微区别是细密界定。例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取向,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相互衔接,促进区域性资源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以运用经济手段实行间接调控为主的国家宏观调控要进一步加强,搞好宏观经济的综合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调节货币供应总量,保持币值稳定,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建立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构想》1997年第1期《银行与企业》)这段文字,从“市场体系”和“调控手段”两方面阐述了经济体制的取向,由于作者把握了“市场体系”的构建形式,以“城乡市场密切结合”反映“市场体系”的“统一”面,以“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反映“市场体系”的“开放”面,达到对“市场体系”内容的精密阐释。同时,“市场取向”、“市场体系”、“宏观调控”等概念的前置词都充分显示了精细的限定与修饰,表述既内涵丰富,又丝丝入扣。其次,是指语言要有性。语言的基于思维的严谨。性始终是经济论文表述的最基本要求。具体表现在:及时,经济论文语言具有专业特色,概念的确指性很强,使用时需辨明差异。例如:“资产”、“资金”、“资本利润率”、“资产利用率”等。第二,经济论文对事物的定性与定量都要。定性,是指对经济活动现象予以正确的定义和解释,中肯的判断与分析。定量,即所用数据必须真实、确凿。数字语言是经济论文语言的特殊形式,具有独特功能。因此,使用数据必须精心选择,反复核实。第三,经济论文句式较长,表述要合乎语法规则与逻辑要求。要做到这一点,作者就要不断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修养。
三、简明
一是指言简意赅,二是指通俗明快。前者体现文意的精粹性,后者体现篇章的可读性。具体要求的内蕴是:首先,用词精炼,力去杂芜。笔者认为,写作应把好如下遣词关:(1)慎用关联词语。经济论文句与句、段与段依文气相接,依意脉贯通。因此,各种表因果、转折、选择、并列、条件等关系的关联词语除非不可者外,要尽量少用或不用,切忌赘笔败文。(2)“的”字不得滥用。从语法角度看,“的”字对构句的作用不言而喻,但就论证效果而言,经济论文始终以论证为核心,要求语言必须具有强烈的论辩色彩,因此“的”字使用不得过多过滥,否则会成为附赘悬疣。(3)及时人称不应反复出现。经济论文写作均为及时人称,诸如“我认为”、“个人认为”、“笔者认为”等,在文中常出现由序论向本论部分过渡时,或由本论向结论部分转换时,又可刻意强调,突出主旨。但及时人称不应反复出现。否则,就会造成对文章内在逻辑构成的人为破坏。其次,精心炼句,力求文气相接,意脉贯通。文无“气”不立,“气”足而成“势”,经济论文应以气势取胜,正所谓:意奋而笔纵,气盛则理强。因此,要注意多用短句,多用单句形式,同时,句与句之间,要防止出现板滞生涩,条理不清等毛病。
四、刚劲
经济论文在造就严密逻辑论证氛围的同时,也造就出语言的刚劲、雄建的骨力。这种骨力,具体表现为语言的穿透力,表达的逻辑力和论证的雄辩力。为此,经济论文的语言表达,在追求“信”、“达”、“实”的同时,还要追求“力”,语言要强健有力,斩钉截铁,给人以力度感。
经济师论文:经济师论文答辩能力
一、晋职答辩的意义
所谓答辩,就是有“问”有“答”,也可以“辩”。晋职答辩,就是在答辩会场上,专家与晋职申请人面对面的,由专家提出问题、晋职申请人当面回答或辩解的一种活动。它对确保论文的真实性和实际效果、考察晋职申请人的水平和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是晋职程序中的重要一环。
1、答辩是审查论文的一种补充形式。一篇经济论文完成之后,难免有阐述不清楚、不详细、不完备、不确切、不完善的地方。答辩会上,由专家提出,让作者略作准备之后作出回答,可以进一步考查作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某一问题的学术水平和能力,还可以考查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是否有深广的知识基础、有创造性的见解、有充分扎实的理由等。
2、答辩是培养申请者能力的重要环节。答辩这种形式本身,对晋职申请者来说,也是一个再学习和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答辩,不仅可以使申请者的口头表达能力、演讲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还可以帮助作者对整个论文写作的经验教训进行认真的总结,供今后研究其他问题时参考借鉴,并从专家对本篇论文所提的问题出发,作进一步的、深层次的研究,取得更大成绩。
3、答辩是培养良好风气的重要保障。晋职论文是要求晋职申请者自己独立完成的,但由于有些人水平和能力不足,而又急功近利、弄虚作假,也难免劳人、抄袭剽窃。如果没有答辩这一关口,就将难以抵制捉刀,抄袭剽窃等不良学风,从而保障不了晋职质量。所以,答辩是确保论文的真实性和实际效果、培养良好风气的重要措施。
二、论文的提交与答辩准备
晋职申请者撰写完晋职论文后,要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给职称评审委员会,自己准备答辩。
1、提交论文的主要项目。申请者提交的晋职论文,应包括目录、内容提要、正文、尾注、参考文献等项目,有条件的可用电脑打印并装订成册。篇幅较长,分章、节,加小标题的论文,要写出目录。其写法与正式出版的书籍中的目录一样。无论是一次目、二次目,前面都要加序码,后面标页数,以便于论文审查者阅读。正文之前要写内容提要,以便于审查者在阅读正文之前,了解论文内容的要点。内容提要要求用一两页纸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揭示出来。正文要用16开20×20、每页400个格,或16开20×15、每页300个格的稿纸抄写。正文之后有尾注和附录的要列示。尾注后要列出使用过的主要参考文献目录。这是作者产生创见的依据,把它列示出来,能使论文审查者了解作者利用文献的范围和努力的程度,便于考查。
2、答辩前的一般准备。答辩前的一般准备,是在很好把握自己所写论文的基础上,写出5~10分钟用的论文自述报告。其内容主要包括:(1)自己为什么选择了这个题目?研究这个课题有什么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2)对这个课题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有怎样的把握?也就是说,这个课题过去有什么人做过哪些研究?取得过什么样的成果?有哪些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自己有什么新看法,提出并解决了哪些问题?(3)自己论文的基本论点和立论的根据是什么?这是答辩准备的重点,其自述时间要占总自述时间的比重。(4)重要引文、参考文献的出处及版本。(5)论文还有哪些问题应该涉及或应该解决而自己力所不及,等等。上述这些问题是最一般的答辩准备,作者应很好地思考,经过整理牢记在脑子里。
3、答辩前的特殊准备。一般准备完毕后,申请者如果还有时间和精力,还可进行答辩前的特殊准备,其重点是:(1)反复推敲,处处设防。作者必须对自己文章的所有部分,特别是主体部分和结论部分反复推敲,要把自己放在论敌一边,仔细审查自己的论文,让自己“八面受敌”,以补其所缺、标其谬误、述其未深,达到处处设防,堵死一切可能被人利用的漏洞,做到滴水不漏。(2)摸清专家拟题的一般规律和原则。了解了专家拟题的一般规律和原则后,可以保障答辩场上临阵不乱、沉着应付。专家提问的一般规律是:围绕论文本身的薄弱环节,如属于作者应该具备的基础知识,但又是论文中没有说周全、没有论述清楚的,或者是论文来不及展开评说,或是限于篇幅结构不便详尽细说的问题;围绕文章中涉及到的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方面的内容,如论文的基本概念、重点、难点等;围绕和论文主要内容相关的、深测作者水平高低和知识量的所谓“拔高题”。专家拟题时一般会注意这样几个原则:题意确切含义清楚,富于启发性;基础题和应用题相结合;深浅适中、难易搭配;点面结合,形式多样。进行答辩是一个很光荣的时刻,自己的学识将在公开的场合得到检验,向祖国和人民汇报,这是令人激动的,因此要有充分的准备。在准备中,为克服怯场和侥幸取胜两种倾向,可搞各种形式的模拟答辩,积累经验,纠正不足。
三、答辩程序、技巧及应注意的问题
答辩是审查论文的一种补充形式。专家在答辩会上提出一些问题,让作者回答,以便进一步了解作者立论的依据及处理课题的实际能力。答辩者为取得好的效果,应掌握必要的答辩程序和技巧。
1、答辩的一般程序。晋职答辩,各地采取的程序不尽一致,但总的看还是大同小异的,一般为:(1)答辩开始。由专家组组长宣读答辩会场纪律,宣布答辩人姓名和论文题目。(2)答辩人报告论文。晋职申请者向专家组作5~10分钟的论文概要报告。(3)提问。专家组成员在听取作者的论文报告后,以主审人为主提出问题,其他专家均可自由提问,要求答辩人回答。所提问题一般只限于论文本身所涉及到的学术问题,而不是某一学科领域中的知识。问题数量也不要过多,一般以3~5个为宜。(4)准备与回答。答辩人根据专家提出的问题可进行必要的准备,时间应控制在5分钟以内,准备时可查阅有关资料。准备完毕或达到了规定的准备时间,答辩人要立即回答所提问题,时间以不超过10—15分钟为宜,使答辩人的总答辩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之内。(5)总结与投票。答辩人对所提问题回答完毕后,专家根据论文本身的质量和答辩情况,给予肯定、补充、修改或指出错误与不足之处,宣布该答辩人答辩结束。答辩人退场后,专家组要投票决定其能否晋升高一级职称,并写出书面评语,将材料上报给职称评审委员会。
2、答辩时应注意的问题。参加答辩会,要携带论文的底稿和主要资料,以备临时查阅,还要携带笔和纸,供记录专家所提出的问题与批评意见之用。答辩时应注意:(1)不要紧张,要充满信心,这是为晋升高一级职称在接受答辩审查,这在人的一生中是很有意义的,所以要轻松愉快,充满自信。(2)精神集中地听取专家的提问,不要分神察颜观色,揣摩专家心理,如果对专家提出的问题没有理解清楚,千万不可贸然回答,可以请他再说一遍,或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请问是不是这个意思,等得到肯定答复后再做回答。(3)对提出的问题要审慎地回答。有把握的,可以申明理由进行答辩,没有把握的,不可辩解,因为专家对这个问题可能有多年研究,他是有根据地提出这个疑问的,遇有这种情况,可以实事求是,并且虚心地表示在这段研究过程里自己还没搞清楚这个问题,今后一定要认真研究,努力取得成果。答不上或答不好的问题,不一定都会降低答辩成绩,因为专家看某个作者的论文写得很好,答辩也不错,故意提出一、二个学术难度大、争论多,或自己也没太搞清楚的问题,既与作者交流,又进一步加深考察作者的研究能力。(4)对所提的问题,要充满自信地,以流畅的语言、肯定的语气来回答。不要含混不清、模棱两可,过多地使用“大概”、“可能”、“也许”等词语。(5)要谦虚礼貌、形象优美。答辩者的仪表仪容要严肃,表情、姿态要自然,站立取位要适当。多用挂图帮助自己记忆自述报告和取得“动”而不呆板的形象效果。答辩结束,无论专家提出什么意见,都要从容有礼貌地退场。若衣着不整、边幅不修、大大趔趔,虽构不成减分的主要原因,但由于形象不美,往往容易降低专家对自己的印象分。
3、答辩者体现学识和才能的技巧。答辩是显示自己学识和才能的良好机会,答辩者必须讲求技巧,善于表现。(1)答辩时要有明晰的思路。答辩人在审题准备回答时,要立即决定:该题主要是回答什么?从哪几方面论述,其中有什么难点,我将以什么语言技术对付。从而胸有成竹,以演讲家的自信和风采进行答辩。在答辩中,专家一方面考虑你回答问题的正确程度,另一方面从你的明晰表述中考察你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德、才、学、识可以从这里反映出来。(2)例证要具体,语言要生动。例证要具体到某年某月某日某地某单位,要尽可能用量化的实际数字说明其正、反效果,这样才能生动感人。一次成功的答辩,除了理论阐述之外,还应当用哲理加以集中概括。带哲理性的,特别是名人名言或典故的恰当运用,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会给专家留下深刻印象,也是增分的有效手段。(3)组织安排要灵活。答辩把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列为考察赋分内容,然而却往往被答辩者疏忽,误以为只要回答了就行。所以,对答辩的问题,在语言的运用、理论的结合和组织的安排上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要求在变化中随之发展,要求理论构架完整,表达机智适度。答辩是一种学问,也是一种技巧,比如举一反三、由此得彼、由表及里、由正及反,类比、推论、妙谏、计谋、智答,应对如流;一字邀宠、七步成诗、巧言救罚、弦外之音;指桑说槐、巧借故事、笑语妙答等等学识和技巧的适度运用都可以使答辩增色生辉。
经济师论文:经济师经济论文特征
一、经济论文的概念
经济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所谓学术论文,国家标准局在1987年5月颁发的《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文件中作出了这样的定义:“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怀、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文件。”根据以上定义,可对经济论文的概念作如下表述:经济论文是对经济领域中某一课题进行专门研究并借以描述研究成果的文章。对于这一概念,要从三方面进行理解:(1)经济论文是专门探讨经济领域中的问题的;(2)经济论文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论文的撰写过程就是一个研究的过程;(3)经济论文是科学研究的成果,是以文章的形式作为载体用来描述和记录科学研究成果的。总之,论文的写作是与科学研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所谓科学,是指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与知识体系,是人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科学研究就是创造知识、修改知识、整理知识以及开拓知识新用途的探索工作。创造知识是创新、发现、发明、探索未知问题的过程;修改知识是对原有知识进行校正和完善的过程;整理知识是对已产生的知识进行分析整理、鉴别运用,使知识规范化、系统化的过程。整理知识与创新知识、修正知识是不可分割的。知识的创新也是已有知识的渐进和演变,是对已产生的知识的继承和发展。论文的写作本身就是对已有知识的整理、完善、运用或创新的过程。已完成的论文就是对科研成果的描述和记录。
二、经济论文的构成要素
经济论文同其他类型的文章一样,有四个构成要素,或称四个要件,即思想、语言、交际和体式。形成文章的及时个要件是思想。思想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是人所特有的心理活动。没有思想,便无所谓语言,更不会有文章可言。文章的本质在于给出思想。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积累了许许多多的经验和教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认识,形成了纷繁复杂且有交流价值的思想。这些思想归纳起来就是向人们回答关于客观世界“是什么”、“为什么”及人们应当“怎样做”的问题。为了交流这些问题,人们常常要借助文章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文章的优劣、文章的价值决定于思想的价值。没有思想或思想混乱的文章仅仅是简单的文字堆砌。文章的思想有两个方面的成分构成,一个是观点,一个是材料。观点是对文章思想的直接揭示,材料是文章思想的蕴含。
材料和观点结合起来,才能共同使文章完成表达思想的使命。在形成思想的阶段,材料是人们借以抽象、概括、分析、综合、提炼思想的依据;在表述思想的阶段,材料是传达、阐释、证明思想的依据。但是文章中具体材料的意义往往要大于人们所要表达的思想的意义,即材料中蕴含的思想常常会超越文章本身所要阐明的观点的范围,只是由于人们受自身认识的局限,概括、归纳、提炼不够或不够精细所致。由此,应认识到具体的、丰富的材料中蕴含着具有重大价值的思想。至于有价值的思想能否发现,关键取决于文章作者的挖掘开发程度。形成文章的第二个要件是语言。从语言的角度来说,文章只不过是一种完整的、精密的语言的结合体。思想借助语言形成,同时也借助语言表达。语言是文章的介质。如果没有精练、的语言作为介质,再深刻、再先进的思想也没有办法表现出来,更无法构成文章了。语言作为形成思想的介质和表述思想的介质,按理说应当是一致的,但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文章语言(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却并非一致。这种差距最初是由于受文字载体条件所限而形成的,其后由于文人追求语言精美、文章华丽所致。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白话文开始,言文一致(即文语合一)已成为文章语言发展的趋势了。讲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一致,并非是苟求文章语言口语化。
特别是经济论文这样一种议论文的文体,为表述思想,遣词造句必须、精粹、洗练,而避免口语中的冗繁、重复。同时经济论文是就经济领域某一方面的问题而发表的言论,故带有较强的专业性质,专业用语、专门术语很多,若一味追求直白,恐怕很难表达出文章的思想。形成文章的第三个要件是交际。人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只有有把自己的思想传达给特定对象的需要,才会有写成文章的动意,所以交际是文章的宗旨。作为思想的物质形式,文章与语言的根本宗旨是一致的,都是为社会交际而存在的。语言是思想诉诸听觉的形式,文章是思想诉诸视觉的形式。只不过文章能够打破时空限制,增大思想交流的容量和提高思想交流的质量。本着交际的宗旨,每篇文章都有其鲜明的针对性。行文讲究行款格式、文风语气、文体结构。这些都是依据“节约、效能”的交际要求,针对某种特定的需要,针对某个特定环境和特定对象,以谋求好的交际效果。这是在动手写作每一篇文章时首先要考虑的。因为每一篇文章的作者都知道,在文章面前都站着一位或一群处于特定环境中、有着特定需要的读者。
形成文章的第四个要件是体式,即文章的文字定型。所谓体式,是为适应交际需要而采取的不同表达形式,是文章的形式特征。它包括两方面的意思:一是指文章的体裁;一是指文章的文字格局。体裁即文种,如小说、散文、议论文、杂文、书信等;文章格局包括行款格式和文字的组织形式。文章体式要充分体现直观性、适应性和审美性的特点。为达到直观性,要充分注意尽可能把篇、章、节、段的中心句和脉络标示出来,让文章在读者面前呈现出完整清晰的结构体系。所谓适应性,就是根据宗旨按照特定环境、对象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体裁和语言手段,以更生动鲜明地表达文章的思想。所谓审美性,就是要求文章体式在外观上给人以明晰、和谐的美感。
三、经济论文的特征
(一)构造的独特性
经济论文有不同于其他文体的特有构造,即通常都是由论点、论据、论证构成的。论点解决文章“要说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说明”的问题;论证则解决“怎样来说明”的问题。处理好论点、论据和论证三方面的关系是写好议论文的关键。
(二)研究的创新性
创新性包括课题要新、见解要新两个方面。作为社会科学的经济学,与自然科学一样,前人未曾涉足或研究不深不透不充分的课题即属于新课题。人类社会正是由于不断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而不断进步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的进步。”新课题具有独创性、开拓性,它将把科学研究引向新的境地。经济论文仅仅提出具有创造性的课题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对所提出的课题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这种见解上的创新体现了研究的特色。这种新见解的真实价值将在实践中受到检验,正确的将会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三)内容的说理性
说理性即要以理服人,以道理说明观点,以事实论证观点。无论对什么事物或什么问题展开议论,无论在议论中表达什么观点或倡导什么主张,都要用事实说话,用道理说动读者,令其信服并赞同你的意见。叶圣陶说:“说明文以‘说明了’为成功,而议论文却以‘说服他人’为成功。”这句话通俗地揭示了议论文的这一基本特征。
(四)论述的逻辑性
议论文要以充分的理由来说服读者,就必须对事物进行缜密、精细的分析,做到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在分析事物时,议论文主要通过概念、判断、推理、归纳的逻辑思维形式来展开论证,并对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深刻的辩证分析,从而推导出合理的结论。在文章的结构上,要求全文贯通,环环相扣,前后呼应。在行文中,要求中心论点与分论点之间、总体与部分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能充分体现出必然的联系,使全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五)观点的鲜明性
在议论文中,作者要陈述自己的主张,剖析某种事理,这就决定了它必须直截了当地阐明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毫不含糊地表示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支持什么、否定什么。作者的观点表露得越明显、越清楚越好,切不可隐晦曲折、含混不清、王顾左右而言它,让人发生误解,若此,则失去了论说的本意。
(六)语言的性和精练性
、严密、简练是对议论文语言的基本要求。记叙文及其他文学作品尽管也要求语言,但它们更讲究生动、形象和艺术感染力。作为说理论道的议论文,对语言的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个概念、判断、结论都需用十分确切的语词来表达出来。如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内生产净值等都是反映社会生产成果的概念,必须有明确的界定,必须使用,否则会引起论证的混乱。严密,是要严格选择词语,并对词语作出必要的限制,使其更好地服从主题。简练,就是要言简意赅,明快有力,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经济师论文:经济师经济论文分类
一、议论文的类别
经济论文是议论文中的一种。就议论文而言,除学术论文之外,还有多种形式,如党政机关和政治团体的宣言、声明,国家或政党领袖的政治性文章、报告、讲话,报刊的社论、评论、短评,人们常写的读后感、议论性的杂文以及各种分析报告等。
二、经济论文的种类
按不同的标志,可将经济论文作如下分类。
(一)按研究对象的范围分类按研究对象的范围划分,经济论文可分为宏观经济论文、微观经济论文和中观经济论文。
1、宏观经济论文,是指研究和论及整个国民经济中带有普遍性、全局性问题的论文。如论及经济体制改革、宏观经济调控、财政金融政策、产业结构调整、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劳动分配制度变革、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对外经济政策等等的论文。
2、微观经济论文,是指研究和论及基本经济单位(如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经济行为和经济关系的论文。比如研究企业的供、产、销活动和人、财、物组织等方面的论文。
3、中观经济论文,是指研究和论及某一地区(省、地、县)或部门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论文。比如研究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研究某一城市的经济增长、研究某一行业(如钢铁、纺织、邮电等)经济状况等方面的论文。
(二)按论文的功能分类按论文的功能划分,经济论文可分为基础理论型、应用研究型、学术论争型和调研报告型。
1、基础理论型经济论文,是指运用科学抽象、实证分析和高度概括的方法,对经济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进行研究的论文。这类论文侧重探讨资源配置方式、经济运行机制、经济利益调整、经济发展规律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2、应用研究型经济论文,是指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对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指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的论文。这类论文侧重研究某一时空条件下某一经济现象的具体状况和可操作性的对策。
3、学术论争型经济论文,是指就某些经济问题的不同见解和不同观点开展争鸣的论文。这类论文往往是针对某一篇文章中的理论探讨或工作研究所提出的观点有不同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意见,进行商榷,或展开争论。论争的对象可以确指,也可以泛指;论争的内容范围很广,或许是基础理论问题,或许是应用研究问题。
4、调研报告型经济论文,是指通过对现实经济生活中某一现象或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后,就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产生的根源、变化的趋势和规律以及应对策略向上级部门或社会公众进行报告的论文。这类论文就其内容大致可分为报告基本状况、发现新生事物、总结典型经验、揭露存在问题等四种类型。
(三)按论文的体式分类按论文的体式不同,经济论文可分为纯理论性论文、考证性论文、实证性论文、方法研究性论文、调查报告性论文、案例分析性论文和争鸣性论文。
1、纯理论性论文,是指运用抽象、概括、归纳及推理等手段,对经济领域某些概念或原理进行系统的理性认识与分析的论文。所谓纯理论性,并非是指脱离实际的空泛议论,而是从实际出发,就实际经济生活中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只是这种研究不是以实例作佐证,而是以公理、定理(包括法律规范)或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根据,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推理,由此得出新的结论。
2、考证性论文,是对事物的本来面貌或事物的本质特征采用引经据典的方法进行考据和分析的论文。这类论文借以为据的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现实资料;法典法规资料;经典作家的言论;对相关问题国内外学者的主要观点。
3、实证性论文,是指运用大量翔实资料去论证说明某一观点或问题的论文。经济论文大多都需要用事实作为论据来说明论点,但实证性论文对事实资料陈述得更详尽,对论点的论证一般多是根据所列示的事实用归纳推理的方法来阐述。用事实说明是实证性论文的基本特征。
4、方法研究性论文,是指就经济研究中某些定量分析或定性分析的方法提出有独到见解的论文。经济问题的研究能否深入透彻,很大程度取决于研究方法。有关经济研究方法的研究是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科学、严谨、创新是对方法研究性论文的基本要求。
5、调查报告性论文,是指对现实经济活动中某一方面的问题经过深入调查后,就其现状及发生发展的情况进行分析,并作出结论的论文。这里所说的调查,包括深入现场对及时手资料的搜集,也包括对各种渠道所提供的统计信息资料的搜集。调查报告性论文与实证性论文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侧重于陈述事实,结论只是精练的几笔,起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而后者则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依据观点选用资料,用事实说明观点。
6、案例分析性论文,是指用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来说明某些经济问题的论文。这类论文要求所举实例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通过分析使人们由此受到启示,并由事件的本身对某些经济问题的本质有个透彻的认识。
7、争鸣性论文,是针对一些经济问题的观点和见解,提出不同的看法和意见的论文。这类论文,必须有的放矢,或是针对某一篇文章的观点,或是针对某些人的普遍看法,旗帜鲜明地陈述己见,提出不同的认识。
(四)按论文的作者分类
按论文的作者不同,经济论文可分为学者论文、一般工作者论文和学生论文。学者论文,是指专门从事经济理论研究或教学工作且在理论研究上具有一定造诣的人员所撰写的经济论文。一般工作者论文,泛指不属于专门研究经济问题的学者、也不属于在校学生的其他人员所撰写的经济论文。学生论文,是泛指在校学生,主要是普通高等院校和成人院校学生所撰写的经济论文。学生论文又分为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和学位论文三种。学年论文,是指各类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在每一学年度所写的、以考查学习成绩和科研能力的论文。撰写学年论文是学生学习论文写作的初始阶段,由此可使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以提高写作水平。学年论文论题不宜过大过难,篇幅不要过长,所论及的课题主要是经济活动中的具体问题。通过写作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取得论文撰写的经验,为写好毕业论文奠定基础。毕业论文,是指各类高等院校学生毕业时,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以检验学习成果、培养科研能力并取得毕业资格的论文。毕业论文的篇幅有规定的要求,论述上应有一定的深度。它要求学生对所学专业中带有基础性质的某个重要问题或某一热点、难点问题有一定见解,能够反映出学生所具备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学位论文,是指各类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中攻读学位的学生毕业时,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以检验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并获得相关学位的论文。学位论文又分为学士论文、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三种。
198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各类学位论文都有具体要求。学士论文,对于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通过评审达到学士水平的,该生可以取得学士学位。国家学位条例对学士论文的要求是:“①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硕士论文,是指硕士研究生为取得硕士学位所提交的论文。国家学位条例对硕士论文的要求是:“①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②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硕士论文应能反映所掌握本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新的见解。博士论文,是指博士研究生为取得博士学位所提交的论文。国家学位条例对博士论文的要求是:“①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②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③在学科或专门技术上作出创造性的成果。”博士论文应对本学科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对研究课题有创新的见解,在理论阐述上有新的高度和深度,分析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有新的对策。
经济师论文:经济师论文:关于加强路面工程成本控制的措施
经济师论文:关于加强路面工程成本控制的措施
摘要:通过多年的施工经验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有效节约项目成本的开支,为企业创造了很好的利润。
关键词:控制;路面工程;
成本管理;措施把控制成本的观念融入到施工技术、施工方法、施工管理的措施中去,通过技术、方法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把各项施工费用控制在成本控制预案的范围之内。
1、成本管理的相关要点
路面工程项目主要有沥青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底基层、级配碎石垫层。本项目成本控制的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原材料、成品料、沥青混凝土的用油量、基层水泥用量、机械设备人工费用。
1.1原材料的成本控制材料成本在整个项目成本中所占的比重约60%~70%,是整个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
1)降低采购成本:对项目的主要材料实行多家采购,确保质量、数量与低成本,较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严把进货关:严格控制入场料的质量,如在沥青混凝土拌和过程中,石料矿粉质量不合格,必然导致用油量增加。
3)认真计量签收:尤其在雨天进石料时,必须测定含水量,及时扣除水分。
4)现场堆放合理:尽可能减少二次搬运,减少损耗。
5)工程所用材料要注意完善材料日常管理工作,应分部位、分项目详细列出用量计划,作为采购的依据。在与材料供应商订合同时,应对其产品质量、价格、服务、验收方法、交货时间、规格材料配合比等有明确的规定。
1.2成品料的控制
1)在材料规格型号符合要求的情况下,避免由于拌和机或人为因素造成过多废料,拌和机与相应配套设备的要及时保养与维护。
2)加强粉料的防护措施,避免由于粉料过湿、过粘、过脏而造成拌和无法正常进行及出现含水量不正常现象。
3)由专人对生产出的混合料每车进行记录并测量混合料温度,保障拌和出的成品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松散料、无粗细料,避免导致严重离析、结团结块现象。对于稳定碎石混合料拌和中含水量,应根据材料的干湿程度不同,结合当天不同时间段的气候、气温、风力等因素选择含水量。
4)加大试验检测频率,对于沥青混合料应检测当天成品料的油石比及混合料的级配、稳定度、流值等,做到省油保质。对于水泥稳定基层应严格控制水泥用量,在满足强度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水泥用量。
1.3沥青混凝土的用油量
沥青混合料用油量主要来源于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做好沥青组成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严格控制沥青面层原材料的各项指标达标,如集料的粘附性达不到要求将会直接影响路面稳定性及抗车辙能力。针片状材料压碎后比表面积增大造成断面没有沥青包裹,会使路面因水损坏较严重。小于0.075mm颗粒含量,将直接影响了沥青用量。
2)0.3~0.6mm范围内不得出驼峰,宜适当减少公称粒径附近的粗集料用料和0.6mm细粉的用量,使中粒径集料较多形成s型曲线,以确保高温抗辙性能及低温抗裂性能。
3)控制好沥青混合的粉胶比,粉胶比一般控制在0.8~1.2之间。
4)控制好0.075mm、4.75mm、2.36mm这三个筛孔通过率在级配中值附近。
5)沥青配合比一般采用1~3组设计级配曲线,一般为中线、上线、下线分别进行组成设计。
6)选择一种保质保量又经济的组成设计以指导路面施工。
1.4基层水泥用量
做好水泥稳定碎石组成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合理的合成级配曲线。
2)制作好无侧限抗压试件。
3)做好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的养护。
4)在满足强度的前提下选用低的水泥用量。
1.5人工及机械设备费
1)人工成本的有效管理主要是用工单价及数量的确定,通过对在建工程和已建工程积累的各工序结构形式下实际用工单价及数量的原始资料积累确定用工。
2)机械成本的有效管理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管理规章制度,使机械成本与操作人员利益分配相挂钩,较大限度降低损耗。完善机械设备台帐,加强用油管理,杜绝跑、冒、滴、漏及人为的漏洞。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将工作段连成片,便于流水作业施工,避免由于单段施工而造成工序间的非正常调配,所导致的调运费的增加。在工程量大的情况下,采取工程量承包制。
2、结语
路面工程成本管理是一项、深入、细致的工作,不但需要企业管理层的重视和支持,而且需要广大员工的积极配合、协调,需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保障这些制度的贯彻执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经济师论文:职业价值高级经济师论文
1立足高远,协调全局
经济师作为一个企业经济决策的实施者,在当前的经济新常态下,不仅要针对市场做出企业应有的应变,同时还要从企业的组织体制中去找到企业发展的空间。如建立起企业经济并发性机构,对外协作与信息收集机构等。这些机构的存在是为了提供更多更好的经济信息以供企业作经营决策。在领导这些机构的同时,还要注意机构间的互查与监督。如在有条件的企业可以成立智囊机构,以提升企业经营决策制订的科学性。对内而言,经济师作为高级管理层,不仅要把经营决策的目标与经济责任制挂钩,同时还要进行经济目标的分解分配工作。一个企业不仅要有目标,更要对目标进行分解,当目标落实到个人,才能让整个企业成为劲往一处使的大集体。作为经济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坚守自身的职业要求,把经济考核与落实措施做到位。作为经济师,在自身的专业领域要承担起相应的工作责任,对于自己分管的范围应紧紧地扣住企业发展的大方向,以起到立足高远,协调全局的效果。
2有所侧重,逐一突破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管理的内容与领域非常多,不仅涉及技术设备、物资分配、人事安排、财务管理还有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等工作。作为经济师在进行企业管理时,要考虑到以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措施把所有的工作内容高效地衔接起来。在提升企业管理效率的同时,还要尽量避免内耗,逐渐把企业的管理氛围转向积极向上的方向。一般来说,企业经济活动中出现的不可预测的事件非常多,因此,作为经济师,要对这方面进行尽可能的提前预防与备案。这也就要求经济师在进行工作安排时,要有所侧重,对于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进行重点布防与管理,而对于企业管理方面的薄弱处则要逐一突破、提出建议、落实监督,才能让经济师的职业影响力发挥得更好。作为经济师不仅要在日常工作中学习各项专业知识,与其他企业人才相比,经济师还要从企业管理与经营方面进行更多努力。可以说,成为一名多面手才能成为称职的经济师。更重要的是,由于经济的发展非常快,经济师作为企业最为敏锐的信息点,不仅要把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与心得引入企业管理中来,同时还要主动去学习国家政府各个部门间的改革措施,进而保障可以有效应对社会与政府政策的变动,使企业适应社会的发展。而在自身能力方面,作为经济师还要尽可能多学习计算机的应用与外语知识等以增加接受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而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在经济师这个岗位上更为称职。只有掌握了各方面的能力,才能真正做到对企业所发生的情况与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并能妥善处理好各种突发情况,对企业积弊进行逐一突破。
3核心管理,重在担当
经济师的价值体现在对管理的担当,而对管理的担当很多时候体现在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把关。一方面,经济师要对企业所推行的各种决策进行合理性评估,并在强调整体意识的前提下,避免产生个人片面观点,影响全局。在实际的企业经营活动中,不论是经济师还是工程师,不论是会计师还是人事管理高层,在具体的工作中都会无可避免地带上个人主观意识。而经济师在最为理性的经济责任逻辑下,应时刻保持清醒,时刻为周边管理者提供最为理性的建议,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把好关,避免企业重大决策可能产生的失误。作为经济师当确定企业经营活动目标的可行性后,应坚守原则,从一而终,时刻站在企业的立场上去做事。这也就要求经济师不论遇到何种困难,都要敢于创新和敢于承担,以担负起核心管理的责任,同时也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发挥出经济师应有的职业价值,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保驾护航。
4结论
综上所述,经济师在企业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影响。一方面,企业应重视经济师的管理作用与职业价值。另一方面,经济师自身应认清自身职业定位,恪守岗位,为企业的发展与经营提供更为科学的建议与措施。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充实自身综合能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吸取更为先进的管理经验,才能实现自身与企业的发展双赢,最终促进国家与社会的共同繁荣。
作者:谢海黎单位:郑州市城市园林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