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食品科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食品科学论文:食品科学与多维递进式教学体制的探究
1实验教学改革
1.1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施分类规划实验教学内容方案。从验证性实验内容向综合性设计性教学内容转变发展,具体实施方法为将食品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分成三大类:基础类实验项目、综合提高型实验项目和创新设计性实验项目。加强实验教学的规范管理,建立良好的实验教学秩序,对实验教学的工作的规范提出具体要求,如:规定实验教学任务、制定实验教学计划、确定实验教学大纲及质量标准、指定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应淡化课程、学科界限,体现相关知识点、相关学科与食品科学技术的交叉融合,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表及里,由低级向高级的技能形成规律,整体优化实验项目。摒弃传统教学中“职业培训”式的单项技能简单重复,建立前后衔接、层次分明、相对独立的基本技能实验———专业技能实验———综合性、创新性能力培养实验教学模块,并努力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训练效果。
1.2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实施“模拟工厂”式的实验教学方法。具体实施方法为改造实验室环境,优化实验室布局,建立模拟食品工厂结构的实验区域,使学生能尽早了解、适应企业环境,缩短与企业的距离;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演练。
2见习实践教学改革
实施认知性见习实践方案。具体实施方法根据食品企业对人才能力需求矩阵,以及以上原则和素质基本要求,打破传统的实验、见习、实习的体系,实施“一文三早”方案。为在实践教学中以开展“一文三早”(早接触、早了解、早融入企业和社会)改革为切入点的认知性见习,使学生能够在早期多接触实践环境。在见习阶段,构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人文理念框架,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教育:1.人文软环境建设:见习期间,开展学生的举止态度、仪表行为的培训活动。2.建立科学的就业观:通过师生沟通、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个性特征、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评估,给予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和专业思想指导。3.组织学生开展实习和见习期间常见问题的讨论,减轻学生进入见习和实习前期的压力。鼓励学生从大学一年级开始专业实践活动,利用寒暑期提前接触食品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感受社会的环境。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感受职业环境和工作氛围,形成对职业的认同感,增加感性认识,拓宽视野,培养学生人际沟通和交流能力。同时,提前知道社会需要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需要掌握哪些专业技能,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内化,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融合,从而锻炼了学生的适应能力,提高了沟通技巧,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3实习教学改革
在人文理念的指导下,采用“早训练、抓基础、重实习”的方案,在实习期间使学生完成对人文理念的体验。具体实施方法:1.早训练:强化实习前训练,缩短实习适应时间。利用双休日、晚上等空余时间,在实习前组织学习新的食品科学理念,规范的技能操作和相关的职业制度与法规等内容,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具体包括各种常用基本技能操作、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等,强化了学生实践操作技能,使学生快速地适应角色,缩短适应时间,适应实习工作。2.抓基础:注重教学实习,掌握基本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技能。教学方式采取“课间实习”和“集中实习”两种方式。(1)课间实习是指学习完成一门课程理论内容后,安排1-2周的实习时间。(2)集中实习是指在学习完各主要课程后,安排教学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包括课程实习和教学实习。课程教学实习安排在学校的生物实验教学中心。采取单项与综合教学实习、课间与集中安排相结合的形式,运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带教法、顶岗实习、学徒式实习等不同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实习由专职教师和各企事业单位带教老师负责带教,以示教、见习为主学习常用食品加工技术操作。教学实习严格根据大纲拟定教学实习计划,明确课程教学实习的目的、内容和要求。教学实习期间学生应写教学实习日记,教学实习结束后提交教学实习报告,教学实习成绩单列。3.重实习:毕业实习前,进行实习动员,包括实习生心理健康教育、实习和就业指导、安全和法规教育,进行食品科学技能综合强化训练。毕业实习主要安排在学校附近的企事业单位,集中实习,便于管理和指导。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根据高等食品科学教育培养与现代食品科学与工程模式相适应的高规格、高层次食品人才为目标,拟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实纲,既包括专业课程设置中所涵盖的食品分析试验、食品加工实验、食品工程实验、专业实习、专业见习等。聘请企事业单位骨干为我院带教老师或外聘教师。
4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改革
实施“3+X”实践教学评价方案。具体实施方法为改革传统的实验课考试方式,注重考核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和综合素质,采用新的实验考核办法。一是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动手能力;二是考核综合素质和沟通技能。实验教学成绩评定强调性与全程性,通过平时成绩、实验报告、操作考核三个方面评价学生成绩。①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学生每次实验的学习态度、实验预习情况、实验操作情况等加以评定。②实验报告主要根据实验方法、步骤、实验结果分析逐项加以评分。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那些具有创新性设计的环节酌情加分,鼓励创新意识。③操作考核成绩根据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进行评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由“3+X”组成,包括实验教学实践成绩、见习实践成绩、实习成绩(毕业实习)、各类实践竞赛成绩(即X的成绩)。根据学生所参加的各类实践比赛按级别、名次给予相应的素质加分作为实践考核中X部分的成绩。在人文理念的指导下,建立一整套适合社会发展的多维递进式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实验教学方法,改革见习实践教学,强化实习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减少用人单位岗前培训成本,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的素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食品人才的目的。
作者:阳晖李昌满李宇孙钟雷李敏单位:长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食品科学论文:食品科学与机械基础教课革新的研讨
1改革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1.1合理规划理论教学,精选教学内容根据山西师范大学的“3.5+0.5”的培养模式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师在掌握机械基础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明确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和生产实际,精选教材。教材选用魏兵主编的“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机械基础》。该课程教学计划安排51课时,课时少,内容广,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精讲基础知识和基本设计方法,强化公式应用,弱化公式推导。工程力学主要讲解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机械零件基本变形形式和强度计算,熟悉构件的受力分析和计算方法;互换性与技术测量重点讲授极限与配合,紧密联系实际;工程材料主要讲解工程材料的种类、牌号、性能和应用,以金属材料和塑料为主,结合食品行业的发展,增加食品行业当前采用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机械设计部分包括常用机构、连接、机械传动、轴系,这部分内容和后续课程及生产实际联系密切,工程应用多,属于课程的核心内容,机械传动中的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突出基础知识和设计方法,强化设计方法和公式应用;机械加工基础以毛坯的制造工艺和切削加工方法为主要内容;液压与气压传动重点是液压传动的原理、组成和特点,常用液压元件的功用及常用的液压回路。介于课程学时少,结合课程的特点,部分教学内容采用自学加辅导或讲座的方式,引导学生多途径学习。
1.2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机械基础课程实践性强,传统的理论教学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的学习。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对于工程力学基础、工程材料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等采用讲授式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和学生的良好互动,避免注入式教学。机械设计中的常用机构、机械传动、轴系难度大和实际联系密切,采用讨论式教学。理论知识讲解前,选择和生产实际常见的议题,在学生充分讨论后,教师再讲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了“教师教、学生被动学”的单一教学模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采用典型案例教学法,如以齿轮轴为典型案例,通过材料的选择、结构设计、强度校核、公差与配合的选择、机械加工工艺制定等环节,可以把工程力学、工程材料、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设计、机械加工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架起了课程的桥梁,知识结构相互衔接,课程体系更加完善。
1.3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机械基础课程的研究内容比较抽象,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时因缺乏空间想象力和工程设计而产生厌学情绪。课程学时少,内容多,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通过运用多种媒体,提高课堂效率,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讲解平面连杆机构、机械传动、金属切削机床、轮系、液压系统原理时,由于学生没有实际生产经历,缺乏相应的想象能力,采用动画技术,生动形象,让零部件运动起来,使抽象理论直观化;讲解连接、轴系、切削加工方法、液压元件时,采用实物、幻灯片、图片展示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增加学生感性认识,拉近书本知识和生产实际的距离,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1.4增加综合设计实验教学内容课程的实验课时为4学时,传统的实验为认知实验,实验设备是机械基础陈列柜和模型,以演示讲解为主,时间多集中安排在课程中期。改革后,开放实验室,学生自主实验,不占实验课时,时间安排每个模块的理论课讲授之前,学生递交实验报告。通过认知实验使学生建立机械零配件的结构、机械加工、液压传动系统的感性认识,对机械基础知识有一个初步了解。增加综合设计实验内容。①轴系结构设计实验。轴系结构是回转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轴系结构的性能决定机械的性能和寿命。轴系结构设计实践性强,涉及内容多,灵活性大,是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拆卸、结构分析、装配、调整、结构设计的全过程,学生掌握轴系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②机械传动方案的创新组合设计、分析实验。传动方案的设计是创新设计的主要内容,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选择传动类型、自行设计传动方案,根据设计方案自行组装,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开设综合设计实验,在创新实验的环节中,学生通过方案构思和改进、实验操作和观察,达到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设计能力。
1.5增加具有食品工程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工程训练,训练时间安排在理论课开课后第6周。工程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实践,在科学的基础上增加工程训练的内容。学生知识面窄、面向工程实际不足,没有足够的工程训练,现代工程设计思想、方法和综合应用多方面的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工程训练中,学生学习金属加工工艺知识,自己动手操作各种设备,使用多种量器具,增强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欲望,培养创新能力。增加课程设计,时间安排在理论课结束后进行。课程设计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及独立思考的能力。课程设计时间1周,工作量大、时间紧。采用接近工程实际的题目:一级减速器设计或小型食品加工机械等。每个学生的任务书各不相同,设计方案和设计思路由学生组织设计,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学生基本具备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计算、材料的选择、会查阅资料,能够正确使用国家标准,绘制工程图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巩固所学知识,掌握机械方面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1.6考核方式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实行教学全过程多次考核和考查,提高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理论考核采用闭卷考试,成绩占课程成绩的70%;实验考核成绩占课程成绩的30%。细化实验考核内容,从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效果、实验报告多方面考核,注重实验过程和创新能力的考核;工程训练、课程设计单独考核。
2结论
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是人才培训的薄弱环节。机械基础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深化机械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加强学生灵活掌握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增强工程设计思想、工程试验及设计实践能力,使学生灵活运用机械基础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和善于创新的意识和精神。
作者:卫吉良单位:山西师范大学工程学院
食品科学论文:农校食品科学实践教课探新
一、农业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特点
1.专业特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集工、理、农等重要学科的相关知识为一体,是一个有极强的边缘性以及综合应用性的复杂交叉学科。其教学内容包含可食性资源的开发加工利用、各种商业化及工业化食品的加工生产全过程,以及食品的安全性、功能性、美学、包装及市场营销等各方面的系统性研究。
2.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科的基础知识,了解工业化生产过程及管理模式,系统掌握食品工艺学的研究实验以及目前自然科学里包括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成果是如何应用于食品工艺系统当中的。同时要求学生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并通过学习实践掌握分析和解决食品加工研究过程中存在和出现的相应实际问题的能力,且不断提高这种能力。毕业生争取做到可以同时投入到技术开发及产品的研发工作,并能够参与企业技术改造,有清晰的市场观点、经济观点以及企业管理知识,可以胜任车间或者工厂的管理,并参与市场营销活动。
3.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基本要求。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相对较新的专业,而食品产业又是“朝阳产业”,食品工业每年的发展速度都逐渐增加。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率逐年上升,专业人才需求量加大。对用人单位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的评价和该专业毕业生从事的实际工作两方面分析,多数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食品生产加工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以及检验防疫部门等,分析结果显示,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创新性思维有明显不足。食品类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人才要有动手能力,并同时具有创新和实践双重能力。大部分用人单位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生有以下几点基本要求:及时,要求毕业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并可以将书本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做到活学活用,切实能够解决生产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第二,要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并要做到不断地学习,及时时间掌握及了解所从事行业的新技术以及发展新趋势,能够做到创造性研究及开发新产品。第三,有极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可以很好地与同事合作,一起较好地完成工作任务。第四,要有责任心及敬业精神,听从指挥,负责任地做好本职工作。
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1.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是新型人才必须要具备的能力,是一种学生从实践中获取相关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再次运用在实践当中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能够在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不断发展。动手实践能力是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智力开发的基础途径。大学生在亲身参与实践、亲自动手操作中,体验到所学基础知识的出现过程,同时让学生多想、多说、多做、多问,给学生提供手、脑、口的锻炼平台和机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运用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学生通过各种实践形式,同时在实践活动的相互协作的组织及宣传过程当中,组织、表达和交往的能力均有所提高,锻炼并提高了实验和制作等方面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践教学的各项活动中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与所学专业知识,并能够综合表现学生的能力及素质。实践教学各项活动的开展,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首先是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大学生在参加实践活动中,能够发现所学的科技领域会存在很多前人尚未解决的问题,需要人们去了解和研究。这样,大学生对本专业科研领域的好奇心以及注意力会被吸引。与此同时,会促使学生去思考并解决这些问题,其研究这些问题的兴趣会被激发,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其次,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在参加实践教学的各项活动中,对大学生实施的各项因材施教的学生人格培育,使学生个性的发展得到鼓励。与此同时,也是学生不断克服困难挫折,并调整心态以及积极进取的一个过程。
3.锻炼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科学研究活动作为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用多种系统的科学方法解决一项学科或是加工生产课题并将基础理论知识综合运用的一个过程。学生在专业课题的立项过程当中,对科学研究方法的调研、科研资料的收集、科研方法的设计、课题的选题以及申报、相应的数据分析、论文的写作、投稿以及发表等一系列与科研活动相关的基本内容深入了解,熟悉并掌握科学研究的部分基本知识。同时,大学生在参与并完成课题的整个过程当中,在教师的指导下,熟悉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整体基本思路,并能够做到独立查找文献,资料的翻译、数据的处理及报告的写作也都能够独立完成。整个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思考问题,主动找出解决问题的实际办法,使自己的思维不拘泥于实验之前早已拟定好的程序,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考、设计以及试验各部分的动手操作能力及科研创新能力。
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新疆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根据当前学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如: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实践教学形式和内容单一、实践教学师资不足等,改进了教学机制,为能够使学生成为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工程技术类人才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
1.加强师资培养,建立高水平教学队伍。近年来,新疆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加大了实践教师引进力度,并实时对实践教师进行培训,积极建设实践和生产教学教师的队伍,逐步形成完善合理的师资结构。实践教学教师分工明确,岗位职责清晰。实践教学教师人员按照各项管理规范,积极落实到各项实践教学的环节中,积极承担各项教学工作,认真尽职地完成实践教学的任务。结果表明,认识、专业、毕业环节的各项实习,实践教师与学生共同深入工厂实践,实践教师的指导水平显著提高,进一步促进了实习实践的实施效果。
2.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平衡理论课与实验课比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提高其各项能力。综合各项因素,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齐头并进的体系中,整体设计时,适当调整,将专业实践课的学时适当增加。首先,将某些专业基础课及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学时适当压缩,增加实验课的相应学时,同时增加一些课程实习。其中,食品微生物的实验学时由30学时增至54学时,这一调整比较突出。食品化学的实验学时由24学时增加至32学时,而焙烤工艺学实验则由原来的16学时增加至34学时。同时食品分析课程的实习、食品微生物的课程实习都增加到了课程安排中。其次,之前包含在理论课中的实验课的学时有所增加,并采用独立设课的形式,使实验课在各项教学环节中的地位得到提高。
3.丰富专业实践种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分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生产实践三个层次。新疆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的要求,各实践教学分了几个层次。除了基础的课程实验外,实践教学还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认知社会实践。专业认知社会实践是在开设专业课之前对本专业初步认知的社会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校外食品产业相关单位(如加工、贸易、物流企业,质量与安全监督部门或认证培训机构,酒店和餐饮业,商业经营单位,卫生、营养、保健单位等)的运营状况及对食品专业人才需求状况,特别对常见的食品科学或工程问题具有感性认识,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以学生自我进行为主,包括校外现场参观、参与、调查研究等,做好日记记录;了解食品产业相关单位类型、生产或服务内容、运营和管理模式或特色、常见问题和解决办法、市场前景等;社会对食品专业人才需求状况。通过学生对食品产业相关单位类型、生产或服务内容、运营和管理模式或特色、常见问题和解决办法、市场前景的介绍、分析、判断、建议、意见等进行成绩考核与评定。(2)科研训练与课程论文。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严格的科研训练和课程论文的写作,结合具体实验和查阅文献完成一篇论文,论文内容应是解决实践中的疑难问题、科研开发,或对研究热点内容进行综述,使学生具有从事相关专业科研和论文写作能力。其中不乏大学生创新项目的参与和完成。在此过程中,学生进入实验室自主完成项目,主要是针对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与贮藏、粮食蛋白与油料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畜产品质量与安全控制以及食品发酵等学科专业相关的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试验研究过程和数据处理、分析,按照学校的相关规定完成科研训练及课程论文。(3)生产实习。本科毕业生的生产实习是高等农业本科院校的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其目的是使本科生了解并熟悉掌握生产的基本知识,将已经学过的基础专业课程内容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并丰富专业知识,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到提高,并使其学会在生产实际过程中观察、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通过生产实习,还应使学生了解食品工业生产的现状及发展,建立学生对专业兴趣和信心,以达到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的的综合提高的目的。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及为祖国建设做贡献的思想。校内实习,学生尽量选择紧跟生物工业发展前沿的重大课题,达到使学生在理论知识水平、实践技能、科研与设计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方面的提高。校外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实习纪律,遵守实习企业的劳动纪律和安全规程。实习过程中,学生应根据实习内容,认真完成各项实习任务,认真聆听指导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员工的讲解,做好实习笔记。企业实习结束后,指导教师应安排学生认真撰写毕业实习报告,并根据情况组织考核。指导教师根据实习期间学生的表现(遵守实习纪律情况及工人和技术人员的评价)、实习笔记和实习报告的质量、在实习期间学生对提出问题的回答情况以及考核情况,进行毕业实习成绩的评定。主要内容以粮油、果蔬、畜产品、酒类等四个方面为主,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工程设计的能力、科学研究的能力以及撰写设计方案或科研论文的能力。在学生学部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基础上,在教师的辅导下,选定某一课题,在食品新产品研发、营养物质提取、食品检测与质量控制等方面,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作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基础理论学习向专业技术学习转换的桥梁。新疆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经过几年实践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将来多方位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和实践过程中,也引发了一系列对实践教学的思考。实践教学的体系建设,与本学院所追求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预期程度相符。我国的教育文化传统、社会对教育的各方面预期以及各种不完善的教育体系等各种制约因素,对实践教学模式的完善以及实践教学的基地建设均有不利影响。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是一项重大的工程,需要较长时间来完成,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合作努力。尤其是校企的合作,要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落到实处,其方法以及模式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总结。
作者:侯伟伟单位:新疆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
食品科学论文:浅谈食品科学概论应用中的双语教学
1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1配套设施的问题
教材对双语教学产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国家教育部大力提倡使用原版外文教材,在学生英语能力和专业知识背景范围内能够接受的前提下,选择一本图文并茂、专业知识新颖的原版外文教材对双语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另外,教学设备的单一化也会影响双语教学的质量,传统的板书方式加上英文专业术语,导致很多学生听课困难,致使学习积极性不高。
1.2师资水平不高的问题
双语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授该类课程的教师不仅要有完备精准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要有比较好的英语表达能力。现在高校专业基础非常的教师往往英语表达能力欠佳,而英语专业的教师又对其他专业的词汇及知识很少涉猎,专业知识匾乏。从而能胜任双语教学任务的教师在全国范围内都比较缺乏[4]。
2双语教学实践建议
2.1分阶段教学
双语教学由于大量使用英语教学,制定灵活的教学方案是比较合理的选择!习。从开学到期末逐渐加大英语教学的比例。在开始进行双语教学时,适当加大汉语的比例,并对专业名词多做解释和翻译,逐渐消除学生对于双语教学的畏难心理。随着教学阶段的发展,逐步减少汉语的分量,并尽量用学生已经熟悉的专业词汇以及句式解释新内容。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多用专业术语。课堂学习中应通过课堂活动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并可以通过课后答疑、问卷等课外活动来确定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与专业水平,将教学内容分若干阶段。当学生水平随着课程的进行不断得到提高和加深时,可以随着进人不同的学习阶段而提高双语教学的难度,包括英语课堂教学使用量。
2.2促进课前预习
在进行双语教学时,应该仿效英语国家大学授课的方式,鼓励学生多阅读英文相关文献,充分预习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不能只依靠一本教材。鉴于学生的专业知识有限,教师应围绕课堂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著作,近期科研信息或者提出下一节课拟解决的问题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这样不仅有利于双语教学,还能够从深层次上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
2.3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是很多高校普遍采用的教学手段,它通过逼真的图片、动画或者影像等素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专业信息。在食品科学概论中采用多媒体进行双语教学,使学生掌握的知识量大大提高,同时辅助教师和学生进行网上互动式教学活动,以及布置作业和思考题等,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间。
2.4加强教师对英语的学习
为了满足双语教学对教师英语水平的要求,可以引进一些有留学经历的教师,或者在国际范围内加强在职教师的交流。对于一些双语教学起步比较早而且现在已经比较成熟的国家,可以定期派教师去交流学习,逐步提升陕西师范大学双语教学教师的英语水平。
3结语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和对食品安全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对食品专业的学生就业时具备的整体素养有着更高的要求。在开展双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专业课为主,英语为辅,从整体素质上提高学生的专业教育水平。
作者:刘柳,付熙哲,吴东亮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
食品科学论文:阐述食品科学教学改革的趋势
1大学食品教学改革的措施
1.1提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师资队伍的水平
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改革成功的关键。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现有教师10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1名,讲师8名,博士学位获得者1名,教师梯度很大,明显缺乏高学历、高职称人员,为了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学院应该积极引进高学历人才;或每年派出1一2名教师到外地研修,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或者是通过教师和食品企业进行技术合作等渠道来提高食品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4j。在教学方面,教师不是多面手,并非对每一门专业课都十分擅长,所以应该充分发挥每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特长和优势。通过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和制度,充分挖掘教师的潜力,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校。
1.2建立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来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必须与食品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以满足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来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掌握了生产工艺的整个流程,可以更好的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在解决生产中遇到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满足社会、企业的需求,实现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和本领。例如,学生通过到金锣、双汇、康师傅、意林等食品厂实习,了解火腿肠、方便面、蛋糕、面包等制作过程,加深对食品工艺学这门课程的理解。制定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简称sRTP)圈,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现在许多高校(比如山东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大学等)都制定了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是学校设立的,用以资助那些想参与科研的学生的专项基金。
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该制定sRTP,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重视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较少,对毕业实习不够重视,大部分学生通过写综述来完成毕业实习。因此,与食品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制定科研训练计划、加强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择业信心和就业优势。
1.3重视食品实验教学
一般实验教学只是按照老师设定的内容验证教学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很难达到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困。针对这种情况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老师和学生进行讨论,设计实验流程来提高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等整个过程都依靠学生独立完成,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牛奶中三聚氰胺的含量,从样品的前处理、样品的浓缩净化、仪器的调试等,使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到整个实验中,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一些大学的实验经费比较少,造成实验的课程减少或者某些实验课变成了演示实验,从而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差,从而不能适应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2结语
内蒙古民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07年从动物科技学院划到新成立的生命科学学院里,该专业成立不久,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各种问题,所以该专业全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地探索最适合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建立的教学模式,为通辽市食品企业和社会输送的人才,以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作者:齐景凯,锡林高娃,刘燕 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食品科学论文:食品科学发展理论探讨
一、食品安全是为了保障人的生存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的安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食品安全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生命维护系统和最基本的物质资源,是关系人民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我国在基本解决温饱即食品量的安全后,食品质的安全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近年来在历届全国“两会”上,食品安全问题几乎成为热点,人民群众反映也非常强烈。在食品的研发与生产中,食品安全性是首要的核心的内容,它充分体现着自然辩证法中生态发展观的人本实质。目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化、食品安全检验检疫都是着眼于保障食品的安全性,让消费者的人生安全和健康有更好的保障。食品安全的根本目标是以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为根本落脚点,是从根本上维护人们的利益,是实实在在的以人为本,从而维护人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主导者的地位。
二、追求食品营养是注重人的发展
如果说讲求食品安全是保障人的存在,那么追求食品营养则是注重人的发展。食品营养是在食品安全有保障的情况下,科研工作者和生产者需要进一步考虑的科学研究问题。科学的营养指标是食品科学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首先许多食品的生产都是为了满足人体的基本营养需求,保障个体营养均衡,提高社会整体人群的健康水平。其次,它还要迎合消费者的营养理念,这样的食品才更受青睐更有市场。食品科学为满足不同人群的营养需要,也开发一些适合不同人群的食品,各种功能食品、保健食品都是为了满足对营养需要不同人群的需要。
例如:为儿童设计的加钙、加锌奶粉,为女士设计的补铁奶粉等等。我国即将出台的《食品营养标签管理办法》更是为了保障广大消费者对食品的营养特性有知情权,方便大家凭借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标签更加科学地选择健康食品,让消费者吃得明白、放心。科学的营养就是为了提高广大人群的健康水平,使人体营养吸收更趋于合理化使人的生理健康得到更多呵护,真正做到关心人的发展,突出可持续发展的主题。
三、食品科学的发展应兼顾人的心理需求
食品在满足人类生理需求的同时,还应该向着满足人类心理需求的方向发展。在今天的食品研究中,除了食品的安全、营养,还有更多被讨论的是食品如何被人们认可和接受,如何通过食品的色、形、昧、口感等感观功能去迎合消费者的审美心理,是食品科学研究中的另一方面重要问题。
食品的开发、加工、生产应本着服务于人,关心人,尊重人的人本精神,首先是满足人的及时生理需要,其中以人的安全、健康为最基本的出发点,同时还要兼顾各个消费群体的需要和大众人群的心理需求。
食品科学的价值也就在于它能满足人的需求,脱离人的需要谈食品,显得空洞而没有了方向。因为没有人的需求作为指导,食品科学的发展也就迷失了方向。因此,食品科学的发展体现着服务于人,关心人,尊重人的人本主义精神的同时,它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人类。自然辩证法的生态观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都是为了更好的维护人类自身的利益,是以人为本的自然观。食品的生产是为保障人作为生态系统的调控者的存在,从而展现了它服务人的人本主义精神,体现着生态自然观的本质要求和辩证法思想。
作者:李俊婷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粮食学院
食品科学论文:食品科学发展历程与展望
1发展历史
1.1专业发展的历史沿革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的需要,目前设立了三个专业方向:畜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乳品加工。每个专业方向都有非常突出的特色。该专业可开展多层次的办学,曾培养了专科生、函授本、专科生、双学位学生、硕士生、博士生以及博士后。科学的办学理念和专业建设观念、的人才培养教学团队、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良好的办学环境和办学条件、高层次的教学管理队伍、悠久的办学历史和办学经验都为办好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一省级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1.2专业主要特色
专业特色是专业建设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区别于其他学校同类专业的重要标志。专业特色既是办学历史的长期积淀,又要与时俱进地持续发展。专业特色可以表现在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模式、教学改革、教材建设、能力培养等诸多方面,但最终表现于学生在社会的竞争力和社会对该专业的认同程度[3]。
1.2.1突出厚基础宽专业培养目标多方位开展教学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增加学生的知识量,根据食品经济、科技发展和毕业生的反馈信息,教学计划不断修订,加大了专业基础课的学时数和课程门数,充分体现了对基础教育的重视。形成了以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为基础的宽口径平台;缩减了专业课学时数,增加了专业方向选修课和限制性选修课的数量。以4—5门特色专业课为一组构成一个平台,既保持畜产品加工原有特色,又发展了新的专业方向,保障了育人目标的实现。
1.2.2发挥优势,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
我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国内具有经验丰富优势,近几十年为乳品、肉品和农产品行业培养了大量高级人才,有报道证实“乳品行业人才的竞争就是东北农业大学学子之间的竞争”。国家乳品工程中心、国家大豆工程中心、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学生生产实践提供了人员、资源条件,特别是国家乳品中心培训部是亚洲较大的现代化乳品培训基地,拥有包括酸奶、奶粉、炼乳、干酪、冰激凌等七条乳制品生产线,不仅可以进行人才培训,而且与国内各个大中型企业具有密切的联系。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利用学校和国家乳品中心、国家大豆中心、我校乳品中试基地和肉品中试基地等各方面的办学优势,使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能够适应食品企业发展的需要,在食品技能方面能获得食品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工作后尽快成为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人才。
1.2.3乳品工程专业方向实行“3+1”培养模式
为了加强校企联合办学,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乳品加工专业方向实施了“3+1”办学模式。“3”即学生前三年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在校内完成,这一阶段要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和部分实践教学任务。“1”即学生第四年到合作办学单位国家乳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其指定的乳品企业完成部分理论课程和大部分的实践教学。一年的教学在中心和企业完成,双方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培养方案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并将学生的就业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学生可到乳品企业带薪实习。这样不仅大大加强了实践教学,同时还解决了学生就业期间的生活来源问题。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实践证明,此种模式对乳品加工人才培养非常有利,值得提倡。
1.2.4形成三支导师队伍
我院实行了三、四年级学生导师制,学生不仅在学校有指导老师,而且聘请企业、乳品中心和大豆中心的科技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和指导老师,结合辅导员,形成了三支导师队伍(包括学校、企业和辅导员)共同指导的人才教育平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2建设目标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实用性很强的专业之一,通过深入细致的专业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方针,立足龙江,面向全国,多方向交融,实现培养目标社会需求化和培养模式多样化,着力培养厚基础、宽口径、能创新、具有实践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逐步将专业建设成为国内同类院校、国际知名,具有鲜明特色的食品工艺工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通过特色专业建设使得本专业具备以下特点:(1)造就一支学术造诣深,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2)特色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优化到符合社会的人才需求;(3)教材配备合理,教学手段先进、实践教学条件优越,科研进一步促进教学;(4)通过省级重点专业建设使专业特色更加突出;(5)特色专业建设依托学科和乳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相互促进,共同发展;(6)特色专业同时依托国家乳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技术平台,提高办学水平;(7)通过上述条件培养一大批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
3建设思路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任务,完善适应个性化教育需要的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质量为生命线,以改革求发展,多方位育人,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技术成果、人才与智力支持。发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畜产品加工方向的特色和办学优势,将乳品加工“3+1”培养模式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以师资建设为根本,建设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教学水平高、学历层次高、科研能力强、实践技能强的教学团队。以课程体系建设为重点,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做到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程有机结合;理论、实验、实习有机结合,强化特色建设。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宗旨,坚持以科研促进教学,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实验室开放项目等各种实践手段,完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实施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教材建设为基础,在密切结合生产实际的同时,紧跟本专业近期国际动态,扩充更新教学内容,及时反映新理论、新技术。
4建设方案
特色专业建设是一个涉及教育多方面内容的系统工程,建设的内容包括围绕特色的培育和形成,配置相适应的教学资源,做好相应的教学管理工作,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十个方面。(1)办学理念和专业建设观念的更新。办学理念和专业建设观念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影响着特色专业建设的方向、进程和绩效,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涉及专业建设多方面的创新和变革的教学改革活动,必须首先在专业建设和教学理念上实现变革,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以适应这种教学改革的需要。(2)建立明确的培养目标和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特色专业建设必须目标明确,在保持专业目标的基础上突出地体现特色目标,在人才培养规格上要有明显特色,同时制定相应的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并能体现课程特色、培养方法的特色等。在课程的设置上,根据特色培养需要,采取了开设专业方向的办法,每个专业方向又有不同的特点。根据其特点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改革。(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保障特色专业建设的根本,没有合格的师资队伍就无法建设特色专业,而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又是学科专业建设的关键[1]。在人才引进上向特色专业倾斜,在人员配备上向特色专业靠拢,在人才培养上向特色专业侧重,以此保持该专业的特色。充分利用各种实习条件对专业教师进行专业能力及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加强教师国内外培训,提高理论水平;专业青年教师每年下厂实践,提高实践技能,掌握食品加工先进技术;积极鼓励申报各类科研项目,提高教师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深入到食品领域相关研究院、所、企业及农业生产单位进行合作研究,使教师了解社会对食品科学和相关人才的需求状况,形成结构合理、国内的专业教学创新团队。另外,积极建设由国内外大学教授和国内食品专家组成的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从而满足不断发展的特色教学的需要。(4)教学设施设备和图书资料的配备。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配备的数量和质量是打造特色专业的物质基础,也是完成教学计划和实现培养目标的前提。专业通过各种途径筹措资金补充教学设施和图书资料,改善办学条件。(5)课程和教材建设。课程建设是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特色专业必定要在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上有相应的体现,教材必须和特色相适应。由于特色专业建设一般具有独特性,可能缺乏现成的、公开出版的、合适的、针对特色培养的教材,可以采取根据特色需要,结合教学实践和经验,自编教材的方式来解决,但这必须要由高水平教师来进行编写。按照学校制定的教材建设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教材编写及选用制度,充分利用学校、省设立的教材基金,鼓励支持教师参与编写一批特色教材。在教材选用方面,鼓励教师使用近三年出版的国家统编教材或先进品质教材,严格把好教材质量关,确保选用教材的质量。在双语教学方面,选用品质国外原版教材。(6)教学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要求相应的教学管理改革配套,高校要改变那种对各专业整齐划一的教学管理方式,通过各种培训提高管理队伍的水平,使特色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上层次、上水平。(7)强化实践性教学。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精心设计每一专业方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尤其注重应用型专业的实践教学,在组织制定实验教学大纲时要求实验课开出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教师将教学与科研结合,激励学生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加学生参加生产实践的机会,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技能训练。特别注重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开设理论课程的实验与实习课,设立大学生创新基金、实验室开放项目,每名教师带3—5名学生,发挥学生参与实践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科研动手能力的锻炼机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8)充分利用校外教学资源。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校外教学资源,除设立校外实习基地外,还可以聘请校外专家授课,聘请实习指导教师,采取与其他学校、企业等部门联合培养的方式。(9)充分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当前专业教学管理的主要弊端是整齐划一,缺乏个性,这不利于特色专业培养特殊人才,尤其是不利于一些“偏才”、“怪才”的脱颖而出与成长。专业教师、管理人员应强化这方面的意识,提高自身的素质与工作能力,下大力气摸索出一些新方法。在专业教学管理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天才点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培养。如某学生发散思维特别强,某学生演绎推理能力超群,某学生空间想象、形象思维突出等,就应对他们实行“随遇而教、随遇而管”的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10)营造良好的特色专业培育环境。很多高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都有自己的特色,如华南农业大学主要为热带作物的加工、江苏大学主要是计算机在食品中的应用、浙江工商大学主要是培养食品管理和食品贸易方面的人才、东北农业大学主要是畜产品加工的人才培养[3]。积极为特色专业的发展提供一种执着、宽松的治学氛围和思想活跃、学术自由、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治学环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对特色专业的培育有着重大的作用。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这是支持特色专业培育的物质条件。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把本科生的教育作为基础,把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作为增强学科发展的力量和目标。经过近六十年教学发展和完善,全国排名前10位的乳品集团中有8个集团的副总,是东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出来的。在世界科技的高速发展、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食品产业作为人类的生命产业,正向规模化、标准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的趋势下,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重点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更加重视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熟练掌握的加工技术、能力和素质。毕业生能系统掌握有关化学、生物学、食品工程和食品技术知识;能在食品领域内从事食品生产技术管理、品质控制、产品开发、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等方面的工作。他们能够胜任食品研究机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及商检、卫生防疫等国家机关单位的产品开发、生产工艺技术制定、分析检验、品质控制管理、食品工厂设计、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也能够在大专院校从事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因此,东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食品行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者:夏秀芳,孔保华 单位: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食品科学论文:浅谈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双语教育模式
1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双语教学开始于2001年教育部出台佚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必l.o目前,我国很多院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都已经认识到了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并已经开始实施了双语教学,也获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双语教学并没有达到理想效果,还存在一些不小的问题。
1.1双语教学师资问题
双语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就是师资问题,双语教学的特殊性要求教师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雄厚的英语功底。目前,大多数高校的英语教师往往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水平,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教师往往又不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因此,师资问题是困扰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主要问题,也是双语教学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1.2双语教学教材问题
教材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主要依据,双语教材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目前,双语教材的主要来源是:①引进国外的专业教材;②使用国内自编的专业课英文版教材。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我国的科技水平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很多理论都是借鉴于他们的经验,因此如果能用他们的原版教材,那么学到的理论会更加真实。然而,国外原版的专业教材一方面难懂,另一方面价格昂贵。教材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开展。
1.3双语教学对象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对象即学生应该是教学的学习主体,所以双语教学的对象也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质量。目前,多数本科生学了十多年英语既听不懂,更不会说,读专业英文资料也很少,这些特点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尤甚。专业课的双语教学是英语能力,特别是英语听说能力的综合运用,而很多食品专业的学生哑巴英语情况仍未改观,学生听说能力差增加了授课难度,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双语教学有畏难情绪,这也极大妨碍了食品专业双语教学目标的实现。
1.4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问题
教学方法的选取对于提高教学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目前,我国高校使用最多的教学方法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如果用在食品专业双语教学中,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如学生不能及时把接受状态反馈给老师,学生不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等。如何选择适合的双语教学方法,也是食品专业双语教学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目前,虽然有些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有些课程上用了双语教学,可考核方式上依然和普通课程相似,换汤不换药,不能有效和真实反映双语教学的效果,不能真实评价学生掌握双语的程度,因此考核方式也是限制食品专业双语教学发展的因素之一。
2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双语教学探索
食品专业双语教学目前还是个全新的教学模式,大都处在探索阶段,还没有成熟的教学理论可供参考,至于该专业双语教学应该如何进行,还需要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来探索,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几点是食品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关键环节。
2.1教师是教学的主体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既是教学这项活动的策划者,同时也是活动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引导着整个教学活动的方向。因此,教师自身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最终质量。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双语教学不仅仅是在课堂上穿插英文专业词汇,而是需要任课教师能用流利的英文来授课以及进行课堂互动,这对教师的专业英语水平及口语的表达能力要求很高。也就是说,教师的英语水平高低将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阎。对此,则需要学校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去培养教学力量较强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
然而,在我国双语教学首先遭遇的瓶颈问题就是师资力量薄弱问。尽管很多教师专业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但用外语授课能力欠缺,不能熟练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无疑会影响教学效果,不能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针对此问题,可以考虑从以下两方面着手进行食品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①吸收具有较强外语能力和深厚专业知识的海外留学背景的人员,这类人员是提高双语教学师资力量最直接和重要的途径;②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学校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专门双语培训,选派食品专业的教师赴国外学习、访问或工作,加强校际和国际交流,进而有效地提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
2.2学生的积极性是双语教学的重要因素
学生是双语教学的学习主体,同时也是双语教学质量的体现者。学生对双语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阴。由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各学科的专业英语与平常所学的公共英语差别很大,再加上食品专业相当一部分学生本身公共英语的水平就不够高,这就使得一些学生在进行双语教学时缺乏自信,害怕听不懂、学不会,更担心考试不及格。实行双语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明确双语教学的含义和目的。调动每个学生参与双语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强烈参与双语教学的愿望。与此同时,学生应积极参与其中,即使教师教学水平再高,学生课前不预习,课上不参与,课下不复习,双语教学也难以取得很好成效。
2.3双语教学使用的教材
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教学的受体,评价主体教学的优劣是要通过受体掌握的好坏来决定的,而主体要想对受体起作用还需要一个联系二者的纽带,这个纽带就是双语教学的教材,它是主体教师和受体学生之间实现对等顺畅交流的平台。这个交流平台对双语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从食品工业的发展来看,国内外有相当大的差距,前沿在国外,因此双语教材的选择应对照国外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发展状况和实践效果,强调基础性、时代性、应用性的协调统一。为适应食品工业的发展,教育部要求尽量使用国外原版教材,并且应该是近年出版的、在国际上使用广泛、性的、内容简明、结构合理、图文并茂、语言简练流畅、适合非英语母语国家的学生阅读的教材叽
2.4双语教学方式
由于双语教学离不开用外语讲授专业的知识和理论,甚至是抽象的概念,因此双语教学方法和手段应与一般的课程有所不同,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以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老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复杂的内容简明化,通过语言、文字、图像、视频的结合,多方位、多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生动的多媒体画面可以帮助提高学生外语口语能力,将无法用语言讲解清楚的内容直接形象地展现出来,增加课堂的信息量。除了老师教授外,在课堂上还可以增设课堂专题讨论环节。如老师针对讲授重点内容,给出一个主题,鼓励学生用英文围绕该主题展开讨论。该方法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和强化所学的专业知识,而且培养学生专业外语思维、表达和交流能力,切实达到双语教学的目的。
2.5考核方法
考试是检验教学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方法,因而考核方式应当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考核课程不但有笔试部分,还应该有平时成绩。平时成绩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课上认真听讲,课后仔细复习,所以应该由出勤率、上课纪律、作业、课堂讨论、平时测验几部分组成。笔试主要是为了检测学生对食品专业双语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笔试的题目可以采用双语命题方式,根据课程要求、授课内容和试题特点可采用开卷、闭卷或者二者相结合的形式,试题结构应该比较灵活。
3结语
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专业的外语知识和专业知识,为学生学习和掌握国外先进的食品科技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我国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的双语教学方面,尚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摸索与完善,形成既与国际接轨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双语教学体系,切实到达双语教学效果,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出适应当代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胡爱军,王豪,郑捷,赵征,张泽生 单位: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食品营养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食品科学论文:食品科学学科体系与发展方向
一、食品科学的范畴及学科体系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食品科学是一个跨多个学科门类的交叉学科。例如,(1)研究与食品有关的道德意识、道德活动、道德规范、道德教育和修养等内容,属于哲学范畴;(2)研究食品的需求与供给、价格与成本、组织与结构、规划与布局、发展与管理等内容,属于经济学范畴;(3)研究食品的立法、公共政策、行政管理等内容,属于法学范畴;(4)研究食品知识普及、食品政策与法规宣传等内容,属于教育学范畴;(5)研究食品发展史、食品文化考究等内容,属于历史学范畴;(6)研究食品的物理化学特征、安全与营养、分析与检测等内容,属于理学范畴;(7)研究食品工业生产中所用加工方法、过程和装置等内容,属于工学范畴;(8)研究食用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病虫害防治、土壤与营养、种植制度、遗传育种等内容,属于农学范畴;(9)研究食品卫生与免疫、营养与健康等内容,属于医学范畴;(10)研究食品生产与流通、采购与营销、安全与危机等内容,属于管理学范畴。由此可见,食品科学研究的内容不可能隶属于某一个学科,需要多个学科交叉研究才能解决食品科学问题。例如,研究食品安全问题,不仅需要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等知识,还需要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哲学等知识。可以进一步将食品科学涉及的10个学科门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划分为相互交叉的3个方面(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文化与伦理、食品经济管理)。
1.“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领域。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以研究食品属性和食品工业所依托的科学理论问题、工程技术级装备的实现问题为基本内涵的学科。它融合了理学、农学、医学、工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食品(及其原料)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食品加工过程、贮运与保鲜及其生物学基础等,形成了食品生物化学、食品生物技术、食品风味化学、食品营养学、食品物性学、食品原料学、食品卫生学、食品检验学、食品加工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品质学、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学等分支学科。
2.“食品政治、文化与伦理”研究领域。食品文化与伦理是以研究食品系统中的文化现象和道德现象为基本内涵的学科。它融合了法学、历史学、哲学、教育学、工学、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食品立法、食品公共政策、食品行政管理、食品文化现象与规律,食品伦理现象与规范(如污染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动物福利、转基因食品等)等,形成了食品政治学、食品文化学、食品伦理学等分支学科。
3.“食品经济管理”研究领域。食品经济管理学科在国内刚刚起步,学科体系尚未形成,国内外在食品经济管理学科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少。部分学者对食品经济管理学科的知识体系构成和研究框架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郑锦荣认为,食品经济管理是对食品系统进行多方位研究的一门交叉学科,既要考虑到食品的自然属性,即食品的经济性,又要考虑食品的社会属性,即食品的安全性,其知识体系由食品经济管理的独有知识(食品溯源性、食品安全管理等)、管理学与经济学知识(系统科学、行为科学、宏微观经济学等)和食品科学与工程知识(食品加工、包装、食品营养学等)等交叉而成,可以根据食品生命周期的阶段将其划分为食品的整体管理、食品的生产管理、食品的流通管理、食品的营销管理、食品的采购管理、食品的服务管理、食品的质量管理、食品的危机管理、食品的安全管理9大知识领域。[2]
相子国在从产业经济、企业管理和社会管理三个视角解读我国《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设计出一个食品经济管理研究结构图,涉及国家和地方政府、食品加工与流通企业、食品上游个人与企业、食品消费者、食品行业组织、中介服务机构、信息化服务提供商等组织的分工与协作。他认为,食品经济管理研究的背景是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研究的重点是食品企业创新能力,研究的目标是提升食品核心竞争力,主要研究方向可以概括以下五个方面:食品质量安全研究、食品产业与区域规划研究、食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食品工业“两化”(信息化和网络化)融合研究、食品核心竞争力研究。[3]
在今天的“大食品产业”时代背景下,[4]食品工业已发展为一个涵盖“从农田到餐桌”及其赖以生存的制度、政策和技术革新等环境在内的有机系统。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和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严重,建设食品经济管理学科进行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和实践指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郑锦荣提出的食品经济管理的9大知识领域仅集中在食品产业链(FoodChain)上,过分强调了“管理”问题,而忽视了食品系统(FoodSystem)的其它有机组成部分(如制度、政策等环境因素)和“经济”现象;相子国将政府文件作为食品经济管理研究框架的逻辑起点,没有注意到政府文件的时效性与学科建设的规律性之间的矛盾。本文拟在食品系统框架下,以经济学、管理学等理论和方法为指导,重新构建食品经济管理研究框架,并提出当前食品经济管理研究的重点内容。
二、食品经济管理的学科属性与研究框架
(一)食品经济管理的学科属性
在设计食品经济管理的研究框架之前,首先有必要讨论其学科属性。食品经济管理(ManagementofFoodEconomy)虽然是一门融合了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法学、理学、工学等基本理论的交叉学科,但其主要任务是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要求,在食品生产及其相关部门中合理地组织生产力,正确地处理生产关系,适时地调整上层建筑,以便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和自然资源,合理地组织生产、供应和销售,妥善地处理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调动广大从业者的积极性,提高食品生产的经济效益,较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对食品的需要。主要内容包括:在科学预测基础上,正确制定食品工业发展战略,编制食品工业发展规划和计划;在食品工业区划基础上,进行食品工业地区布局,优化食品产业结构;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物质技术资源和财力资源;建立合理的食品经济管理体制,确定食品生产经营中各方面的责、权、利关系以及分配中的积累与消费关系;正确地组织食品流通;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调节食品工业经济活动;评价食品工业经济效益等。因此,就学科性质而言,食品经济管理属于管理学门类,可以从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中独立为二级学科。
(二)食品经济管理研究框架
根据上述食品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和主要内容,本文以“理论基础———研究方向———应用实践”为框架,构建食品经济管理研究框架。1.食品经济理论与政策。主要研究内容是,以促进食品产业发展为核心,跟踪食品经济管理理论基础动态与前沿,为国家或地方政府制定食品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理论指导,为食品产业政策评估提供方法,解读食品产业近期政策,为食品企业等相关主体决策提供咨询和帮助。2.食品产业结构与布局。主要研究内容是,食品产业结构的形成与演变、食品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及其联系方式、食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食品战略产业选择及转换、食品产业空间布局等。主要研究方法包括静态分析方法、动态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和产业关联分析方法等。3.食品资源与环境。主要研究内容是,探索食品经济发展和资源耗竭、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关系,评价食品资源价值和环境价值,制定食品资源与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促进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其中,环境经济评价方法主要有直接市场评价法、揭示偏好法(替代市场法)、陈述偏好法(假想市场法)和生命价值评估。4.食品技术经济与管理。主要研究内容是,对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食品生产过程中即将采用的各种“技术性”措施和“技术性”方案的经济效果进行论证分析和风险评估,为政府、食品企业及相关部门的投资规划与资源利用管理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主要研究方法有决定型分析评价法、经济型分析评价法、不确定型分析评价法、比较型分析评价法、系统分析法价值分析法、可行性分析法等。5.食品物流管理。主要研究内容是,食品物流的基本概念、食品物流的主要作业管理活动、食品物流的战略管理、食品物流系统的规划、食品供应链管理等。6.食品企业管理。主要研究内容是,食品企业组织管理和信息管理、食品企业经营决策与计划、食品企业生产管理、食品企业营销管理、食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食品企业财务管理、食品企业质量管理、食品企业技术创新等。7.食品产业组织与管理。主要研究内容是,生产同一类食品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构、食品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食品市场绩效及食品产业组织政策。主要研究方法是SCP分析范式和博弈论。8.食品国际贸易。主要研究内容是食品国际贸易政策与法规、食品国际贸易管理体系、食品国际贸易与安全、中国食品国际竞争力等。9.食品质量安全。主要研究内容是,食品质量安全的经济学性质与原因、食品质量控制体系、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食品质量风险评估与安全预警、食品质量诚信体系、安全食品消费等。主要研究方法有收益-成本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层次分析、模糊评估、神经网络评估、计算机仿真、声誉机制模型、Lo-gistic回归等。
三、开展食品经济管理相关研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小题大做”
“小题大做”是所有科学研究的一致要求。这里所说的“小题大做”可以理解为:研究对象的选取要“小”、研究内容要“大”。食品是一个非常笼统的概念,涉及的行业很多,不同行业之间、同一行业的不同食品之间具有不同的产品特征、企业规模、行业发展规律,需要分别进行研究。一个研究方向甚至一个研究基地能将一种或少数几种食品研究透彻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相子国教授认为,关系国计民生而且产业链较长的食品才有研究价值。山东省高校“十二五”人文社科研究基础———食品经济管理研究基地选取的研究对象有:白酒、功能糖、调味品等。
(二)时代性
不同时期,食品工业发展的特征、存在的问题与主要发展任务不同。例如,“十二五”期间,食品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强化食品质量安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装备研制水平、加快企业技术进步、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大力推进两化融合。涉及的重点行业包括:粮食加工业、食用植物油加工业、肉类加工业(畜禽加工业)、乳制品工业、水产品加工业、果蔬加工业、饮料工业、制糖工业、方便食品制造业、发酵工业、酿酒工业、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工业、营养与保健食品制造业。食品经济管理相关研究应紧密围绕当前食品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点行业展开。如“食品质量安全”研究方向“十二五”期间应重点研究食品市场准入、政府监管、企业诚信、健康消费等问题。
(三)实践性
食品经济管理相关研究还应注重实践性。例如,2011年青州市、昌乐县等六县市被评为全国食品工业强县,作为山东省高校“十二五”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食品经济管理研究基地应及时总结他们的成功做法和经验,提炼出蕴含其中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并为其他地区食品工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支撑。
作者:吕志轩 单位:德州学院经济管理系
食品科学论文:网络下食品科学科技查新探索
1食品科学科技查新类型
1.1科技成果查新
申请科技成果鉴定之前需要进行科技成果查新。查新的内容包括科技成果的创新性,主要是提供该成果相关的事实依据,因此,科技成果查新是申报科技成果奖励的必备条件,是成果鉴定和评审的重要依据和基础。专家依据科技成果查新,能客观公正地评价研究成果,从而减少评审失误,同时保障实事求是地反映科研水平。科技成果查新的委托人除需提供本项成果的主要研究内容外,还需要提供其科技成果申报书的各项内容,如本项成果主要技术指标、关键技术方法、主要特点和技术创新,同时要提供论著被引用的证明、专利证书、国内外发表论著、科研合作单位及其知识产权关系的证明材料等。
1.2专利申报查新
专利申报查新要求国内没有公用,国内外未公知。检索时间限制为申请月或优先权日之前15-20年,所以其新颖性是混合性的。专利申报查新要求委托人根据具体申报专利的类型提供申请的全部资料,然后委托查新机构对专利在相应范围的相关内容进行检索,对检索结果出具查新证明。
2最常用的检索系统
食品科学科技查新实质是通过科技文献检索和对比分析,对食品科学研究项目的新颖程度做出判断。因此,信息资源或检索系统的选择,即确定数据库集合,筛选密切相关的文献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目前信息化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形成了信息海洋。进行检索时,如果没有针对性地选择数据库资源,就有陷入信息黑洞而盲目探索的可能。因此,为避免重复劳动和漏查密切相关文献信息,必须确定最基本的科技查新信息资源。虽然政府管理部门的政策、科技查新行业组织的共识规定了文献检索范围大的框架,但仍需要根据具体科技查新项目具体选定实际使用的信息资源。根据经验,对于食品科学相关的基础理论类、应用基础研究类科技查新项目可以选择以期刊文献类数据库为主的信息资源。
2.1中文数据库
食品科学科技查新,笔者认为可以选择以下几种中文数据库:①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食品安全资源数据库》(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万方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②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③会议论文数据库:《中国学术会议论文文摘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等。④报刊文献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等。⑤科技成果数据库:《科技成果库》(国家科技成果网)、《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等。⑥标准文献数据库。⑦专利文献数据库。⑧产品数据库。
2.2外文数据库
食品科学科技查新选择的外文数据库主要包括: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SCI),由ElsevierScience公司出版的ScienceDirect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EBSCO食品科学全文数据库,美国化学学会主办的ACS电子期刊数据库,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图书馆创立全球较大的提供部分免费全文的学术文献HighWirePress电子期刊数据库,美国JohnWiley&SonsInc.创建的WileyOnlineLibrary电子期刊和在线图书数据库。药食同源,除参考食品相关的外文数据库外,还可以参考医学数据库,如:NTIS美国政府研究报告数据库,EMBASE荷兰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BIOSISPreviews美国生物学文摘数据库,INSPEC科学文摘数据库,MED-LINE美国医学文献联机分析与控制系统数据库等。
2.3其它检索方式
上述数据库是食品科学科技查新最基本的信息资源。另外,查新工作还要充分利用食品生产认证机构网站上的认证产品数据库,政府网站上的食品产品数据库等网上Web产品数据库。例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的《保健食品数据库》、《餐饮服务食品数据库》;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中国专利文献数据库》。另外,应以包括百度文库、谷歌学术搜索等在内的Web搜索引擎检索为主,还可以参考食品伙伴网食品数据库查询。
3检索策略的制定
为更好地选择检索系统、设计检索结构式、考察检索结果相关性,检索策略的制定需要不断调整检索式进行扩检、缩检,这是反复循环的过程。5检索式是理解项目内容检索策略的具体体现,它关系到信息查询速度和工作效率、查全率和查准率,控制着检索过程,因此,控制和提高检索质量的关键是设计合理的检索式。不同的检索策略对应着不同的搜索引擎、数据库,不同的信息需求,其检索式的构造也各有不同。
文献型数据库检索系统在基础理论类、应用基础研究的食品科学科技查新中使用。因为一般认为大型期刊文献数据库具备完善的检索功能。检索应充分利用布尔逻辑检索功能,组合各种检索途径,设计合理完善的检索式。例如“红枣浓缩汁加工和贮藏过程中非酶褐变的研究”这一课题的查新点包括:红枣浓缩汁的制作过程非酶褐变的研究和红枣浓缩汁的贮藏非酶褐变的研究。这是一项食品的加工和食品的化学变化相结合的研究课题,应选用期刊文献型数据库作为主要检索系统。因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有全文字段,国内文献的检索应重点使用。
4结语
总而言之,食品科学科技查新的关键是要制定合理的信息检索策略,主要是通过对项目简介、项目查新点、项目总体研究报告的分析,理解项目主要内容,然后进行学科分类,明确是单纯应用型研究,还是应用基础研究,进而选择合适的检索系统,制定出符合检索要求的检索式。
作者:胡斌 单位:塔里木大学图书馆
食品科学论文:中西方食品科学专业教育的比较与借鉴
1中美食品科学专业本科教育比较
1.1专业设置
在美国开设食品科学专业的学校有140多所。食品科学专业涉及农产品种植、贮藏和加工等研究方向,因此在专业设置上属于农学,附属于农学院,主要设为食品科学系,或者和营养科学、动物科学、生物工程等专业共同创建系别。美国院校的食品相关专业有两大类:①与食品工业化或者产业化有关,包括食品科学和技术、农产品和食品加工、食品生物技术、食品工程(包装)、食品产业链管理、食品安全、食品经济等;②与家庭和消费有关,包括膳食营养和健康、酒店或餐饮管理、烹饪科学与技术等。此外,其食品科学专业还可延伸出其他分支专业,如罗格斯大学设置了食品科学研究方向、食品科学与管理经济学方向和普通食品科学方向。其毕业生可分别从事研究、食品行业管理营销和食品生产技术。康奈尔大学设置了食品科学方向和食品操作与管理方向,以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需求。俄勒冈州立大学设置了食品科学、葡萄栽培与葡萄酒、发酵科学3个不同的专业方向。有些学校还为其他专业的学生提供食品科学专业的辅修专业,如明尼苏达大学、爱荷华州立大学和普度大学等,其中爱荷华州立大学的食品系与运动机能系合作开办了交叉专业“饮食与锻炼”。
在我国,食品科学是在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发展起来的,据不统计,有200多所高校开设食品科学专业,国内食品科学专业主要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包装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酿酒工程、葡萄与葡萄酒工程、食品工艺教育、烹饪与营养教育、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农产品储运与加工教育、动植物检疫、乳品工程、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食品经济管理、营养学、酒店管理、轻工生物技术等,上述专业一般设立在轻工、海洋、农业、师范、财经、医学类高等院校。在开设食品科学专业的院校中,中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南昌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学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各具特色。如中国农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部级重点学科,江南大学是我国轻工、食品和生物技术高科技的摇篮与依托单位之一,建有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国内食品科学专业具有影响力的高校都具有属于自己的重点学科、重点专业或实验室,而且食品科学领域的其他研究也都依托于这些重点学科、重点专业或实验室。如中国农业大学在食品科学专业课程上比较突出的学科有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江南大学的油脂与蛋白质工程、粮油工程、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工程;华南理工大学的制糖工程、淀粉与植物蛋白深加工,中国海洋大学的水产品加工与储藏专业、粮油蛋白质工程。不同的综合性大学依托其特有的科研条件在食品科学专业拥有自己的学科优势和教学体系。
美国各大学的食品科学专业设置面比较宽、灵活,涉及的食品产业链主要包括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各大学根据所在州的环境和条件设置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专业,而且美国的食品科学专业重视营养学,设置较多的专业是食品科学、人类营养、食品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艺,而食品安全与质量专业很少。我国高校的食品专业设置虽然涵盖了食品专业教育的各个方向,每个地区的大学也根据地方优势设置专业,提高其竞争力,但是国内的营养学专业比较少,因此国内大学在重视食品科学的同时也应该加强营养学科建设。
1.2课程设置
美国大学实行学分制,其对食品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学分要求是120分左右,少数院校要求为150一160学分。美国大学的食品科学专业课程主要包括:科学基础课程(数学、生物、物理、化学等)、人文社科类课程(文学、历史、哲学、社会、艺术等)、食品科学专业课程,分别占1/3。其中,食品科学专业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罗格斯大学的食品科学专业课程主要分为普通课程和食品科学专业课程,其中专业课程包括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不同方向从大三开始学习不同的课程。康奈尔大学的食品操作和管理专业学生比食品科学专业的学生少修几门专业课程(有机化学、单元操作和奶制品加工、生物化学、代谢原理)和实验课(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普通微生物学实验、食品化学实验),多修几门经济类课程(经济管理概论、宏(微)观经济学、市场学)。康奈尔大学的食品科学专业课程主要包括:食品科学概论、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实验、食品感官评价、食品化学实验、食品科学进展、食品保藏和加工原理、食品安全法规、单元操作和奶制品加工阎。美国大学的授课方式也比较独特,教授多不按照教科书讲授,而是就专题进行讨论。美国大学毕业生不要求完成本科毕业论文,学生可根据“本科生科研计划”选择导师进行科学研究,通过举办食品科学俱乐部、开办讲座、参观食品企业、葡萄酒之旅等活动进行学习,也可以通过学习或者企业提供的资助进行调查研究,或是进人食品企业和质检机构进行实习。美国很多食品院系拥有自己的试验加工厂,其具有教学、研究、食品加工等作用。
中国大学食品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分为公共基础课(公共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三大类,其中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中国近现代史、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形势政策、体育等;专业核心课主要包括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生物技术概论、食品工程原理、无机及分析化学、化工机械基础、食品科学实验基础、食品营养学、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食品生物基础、发酵工程原理、果蔬贮藏保鲜概论、食品科学导论、生物生理基础、食品工程原理、畜产综合利用、果蔬采后病理、发酵食品学、食品微生物学基础实验、食品工艺学、乳品工艺学、谷物加工概论、功能食品学、果蔬加工工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现代仪器分析、农产品综合开发利用、天然产物化学、食品毒理学、营养生理学等等,各个学院和各个专业根据本校的办学特色和专业特点设置课程。实践课主要包括军事训练、公益劳动、教学实习、生产技能实习、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和课外创新训练等环节。此外,各院校也开设专业选修课,主要包括:食品法规与标准、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学、食品物性学、食品感官鉴评、食品免疫学、软饮料工艺学、食品质量管理、食品机械自动化、信息检索、食品高新技术、计算机在食品中的应用,另外,任意选修大约10学分的人文或经管类课程。中国大学也实行学分制,食品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学分要求为160一180分,个别院校会高于180学分。中国大学教师的授课方式主要采用传统教学、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实习培训等方式,而且教师也会根据课程内容采用专题讨论、专题辩论等新的授课方式,有些学校也建立了本校的食品加工厂,加强了校企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研究的场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1.3评估体系
在美国,由美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I仃)建立食品科学专业本科课程教育的低标准,是为了评估食品毕业生是否具备在食品工业领域工作的技能成立专门机构。学术委员会以学习成果为基础,评估标准主要包括3个部分:①具体的内容范围和相应能力,每个内容范围的培养计划必须取得I叮资格认证;②食品科学课程要写出明确的学习成果,并制定评价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③在评价资料的基础上制定课程改进计划。食品科学培养计划中要求包含计划所必需的低标准的知识范畴,具体有五大类:食品化学与分析、食品工艺学、食品安全与微生物学、应用食品科学和成功技能(专业技能、交流技能、终身学习技能、获得信息的技能和组织技能等等)l’]。其教育评估以学习成果为基础,利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传统考试、家庭作业、每周总结和学生笔记,也包括复杂的科研演示和生产应用、产品开发训练和实际生产问题的解决等。
除此之外,IFT推荐的评估方式还包括毕业生调查和用人单位评价方式。这些标准促进了食品科学专业教育的发展,学生们达到标准规定的技能就具备了工作和深层次学习的基础。
在中国,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的规定,食品科学专业要构建多层次、多模式、多规格的人才培养体系,对于不同地区、不同基础、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应设立不同的专业培养目标和不同侧重点的标准。具体教学标准是:食品科学专业培养具备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及食品科学与工程有关的教育、进出口、卫生监督、研究、安全管理等部门,从事食品或相关产品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生产管理、技术开发、品质控制、检验检疫、产品销售、教育教学等方面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对食品科学专业毕业生的素质要求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使其具有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创新创业的能力,并要求其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工程技术知识、经济管理知识等专业知识。其评估方式主要包括专业考试、课后作业、课堂笔记、课堂学习积极性、教师评估、本科毕业论文、实验操作技能考试等多种评估方式,不同院校根据本校专业特色开展不同的评估考核方式,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
1.4就业方向
在美国,食品科学专业的职业导向主要是:食品研究和开发人员、质量控制经理、食品加工工程师、食品检验员、食品技术专家、食品包装技术专家、食品采购经理、食谱设计人员、食品科研人员、社区营养专家、营养顾问、报纸杂志食品栏目编辑、农业部的检查人员或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其就业领域主要包括:食品制造商、食品原料厂、包装材料厂、食品加工设备厂、其他食品相关企业、政府职能部门、独立实验室。食品领域就业前景总体较好,人口的增长和新食品开发都为其提供了就业机会,即使在经济低迷期也影响较小,根据I刃的官方统计,食品科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工资平均为4万美元/年。
2启示与思考
2.1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培养模式应将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紧密融合,各个院校应根据本校的教育特色和学生特点,探索适合本校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学习美国的新培养模式和国内先进的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积极实行多学科交叉培养模式,合理结合理工学科,互相渗透学科内容,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层次技术型食品人才。
2.2构建合理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是教学内容的核心载体,要适应社会的职业需求,就必须构建多样化的跨学科课程体系,提高选修课的比重和灵活度,完善学生的综合知识结构;将繁多的传统课程归类,从内容上进行合理调整,在专业设置上凸显灵活,结合院校所在地区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展适应本校特色的专业。通过开展通识教育,使本科生能够自主选择专业,并拓宽专业口径;要强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倡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探索问题,构建学生科学研究创新体系。
2.3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本科高等教育必须具有符合时代精神的教育理念,才能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人才;要树立通识化、终身化、国际化的教育理念,使学生成为具有文化修养的人;要文理兼容、理工渗透,并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尤其要重视国际化教育,要积极和国外大学建立学术合作关系,加强学术交流,开展联合办学,实现食品科学专业本科教育的注国际化发展。
2.4合理引导职业规划
合理引导食品科学专业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并对其实施全程就业指导。在本科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包括职业规划、专业发展、思想指导等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注重学生的社会技能锻炼,促进学生发展,推进高等教育的高层次发展,结合院校所在地资源优势,培养适应食品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3结论
通过对中美两国食品科学专业本科教育的比较研究,看到了美国在食品领域的先进教育理念和创新培养模式,并且清楚地认识到我国高校存在的不足。通过对中美大学的综合对比分析可看出,美国高校更注重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完善的专业设置、细致的课程安排、个性的授课方式、合理的教学评估系统,使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专业方向。因此,我国的食品科学教育应立足于现有食品科学专业本科教育国情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借鉴和学习美国大学的食品科学专业在学生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评估体系中的合理之处,促进我国高校食品科学专业本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作者:张宝善,孙娟,党辉,王晓宇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
食品科学论文:浅谈食品科学与工程教学模式的调整
一、健全与完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调整教学计划和本科生培养方案,增加实践、实验环节,注重其实际应用效果
首先,沈阳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参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规范以及中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兄弟院校的教学计划和本科生培养方案,将其主干课程调整为食品化学、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分析、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加工技术概论、食品工程原理六门课程。根据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实际需要,结合辽宁省的资源优势和沈阳农业大学的教学和科研优势,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划分为食品加工、粮油加工和食品生物技术三个研究方向及其理论课程和实验、实践培养环节,培养更加专业化食品科技人才。
其次,按照本科生的研究方向和实践类型,沈阳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幅度调整教学计划中的实验环节,例如将食品化学、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原料学、食品分析和食品微生物等五门必修课的实验课与理论课分开,整合为食品基础综合实验课;将粮油加工方向中的谷物加工学、淀粉化学与工艺学、蛋白质工艺学、油脂工艺学和粮油贮运学等五门限修课的实验课与理论课分开,整合为粮油加工综合实验课。为了加强实践教学和进一步提高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食品学院还成立实验教学管理中心,指定专门教师负责实验课教学。
再次,大量收集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实践能力需要的反馈信息,认真分析和总结食品生产企业提供的本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优势和问题产生的原因,将其作为修订专业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参考依据,并邀请与本专业有关的各行业专家共同参与研究制定沈阳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参与专业实践和实验指导方案、考核制度等内容讨论、研究和修改。
(二)通过改革实验实践环节设置和实施方案,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首先,改革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考核方式。教学实践环节整合后设立专职授课教师,实践教学由以往的和理论课程结合形式调整为独立设课,改革后的实践教学如果仍采用传统考察为主的考试方式则不适应实践环节学习成绩在总成绩所占比例的改变。因此,在实际考核中,实践教学确定的考核方法为平时操作和实验、实践表现为主,预习情况、实验理论成绩为辅,而且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理论课的考试方式改革为提问、口试、笔试等多种考核类型,真实反映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实践态度。同时鼓励大学生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对自身学习成果的反思。例如,在每个实验结束后,教师组织大学生评价自己小组和其他小组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实验中遇到问题及解决方法,总结自己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体验、技能训练程度和水平,引导大学生关注教学实践中检验操作变化[8]。
其次,改革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沈阳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利用近两年的时间,对本科生实践教学环节中的“科研实践”环节进行了改革。在以往的教学实习过程中,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大部分学生只重视相关资料的查阅和开题报告等文字材料的撰写,很少有人主动到实验室进行相关实验研究,其结果是大学生能够按期提交科研报告,但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自2010年起,沈阳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进行实践环节改革之后,提前一、二个月为师生布置科研实践、教学实习任务,要求大学生在停课实习之前,在各自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与科研内容相关文献的检索、试验方案的设计等准备工作。在教学实习期间,要求学生进入实验室,动手做准备试验,完成一部分毕业论文试验,得出部分试验结果,然后根据预试验的结果调整开题报告中的相关内容,撰写开题报告。通过这样的科研实践实习环节,不仅提高了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撰写质量,也使大学生的科研实践态度和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二、改革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实验设计和实践方式
(一)建立校内中试实验基地,增强大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实践教学作为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突破口,教育部门要求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9]。在原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基础上,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根据专业建设情况积极建立食品安全、生物技术、包装工程等多个专业实验室和中试基地。2010年起建设了食品科学与工程校内教学实习基地,并引进焙烤食品生产线、乳制品生产线、纯净水生产线、果酒生产线等成套生产设备,利用对2007级和2008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三本科生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食品科学教学实习”环节进行教学改革,将原来在食品企业进行的生产实习一部分安排在校内实习基地进行,由专业教师指导大学生进行工业化生产面包、饼干、果汁、纯净水、发酵葡萄酒等食品,解决了大学生在企业“走马观花”式参观方式所导致的对重要的生产工艺及其参数了解不的现实问题,极大地增强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对各个单元操作环节的实践能力,大幅度地提高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习效果。
(二)制定各项实习工作的管理细则,落实实习计划
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习特点和学校的具体要求,科学制定各项实习工作的管理细则,安排大学生到沈阳周边地区的乳制品、肉制品、粮油、粮油食品、酒类、调味品、果汁、冷饮生产等具有代表性的大中型食品企业参观和实习。完善具体实习计划和实习方案:包括培训实习指导教师;专人负责联系生产企业,逐一落实各教学实习点的实习内容、时间、要求、人数、食宿安排等情况;专人负责联系接送师生往返的车辆;提前召开学生实习动员会,安排实习内容、实习要求,实习地点、出发时间;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有计划地到各实习点监督、考察,检查大学生专业实习情况、状态和调研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实习结束后,带队教师负责批改实习报告、登陆学生的实习成绩;及时召开由企业技术人员、实习指导教师和学生三方参加的实结座谈会,通过企业、大学生和指导教师反馈意见发现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经验教训等。
(三)根据实验、实践课程的重点环节,有的放矢地培养大学生的实践素质
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应用型高技术人才的培养特点,实践教学首先明确各个实验、实践环节的重点和中心任务,并在教学实践中有目的地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的实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素质。首先,通过食品化学实验、食品卫生检验、食品分析检验等实验课,研究食品组成成分、性质以及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的变化;通过食品工艺学系列实验,研究各种单元操作加工对食品质量品质的影响和加工条件。其次,实践环节采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通过认识实习参观代表性的食品企业,初步了解食品生产中所用的加工技术、加工过程和设备装置,体会现代化食品生产的规模化、连续化和自动化。再次,在掌握基本专业知识后,进行为期三周的生产教学实习,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和大学生亲自的动手操作,使他们真正掌握各个食品生产线的操作方法和典型食品的工艺特点。在市场调研实习中,通过市场调查和调查问卷等方式培养大学生了解消费者对食品营养、健康、美味、安全、方便等各方面的需求,让大学生了解企业进行食品开发研究和销售必不可少的实践教学内容。在科研实践的实习环节中,注重培养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从查找资料、分析数据、进行预备实验、撰写开题报告各个环节着手培养大学生的科研素质。
三、加强高等学校和食品企业的产学研合作
(一)加强高等学校和食品企业的密切联系,促进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
企业积极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教学条件、实习场所和深入了解食品企业的运营情况和技术水平,真实反馈毕业生状况、企业用人信息;企业参与研究制定高等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在每年毕业生求职就业期间,学校组织一批相关食品企业与大学毕业生见面,在企业掌握了大学生的及时手材料后,学校组织教师与企业的座谈,听取企业的用人反馈,尤其对大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的评价,并将其作为修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重要参考;参与指导、考核和实习指导书的编写。食品学科聘请来自企业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积极参与教学实验、实习过程,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实验内容提供合理的调整建议。
(二)增强师生对食品企业的技术服务,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相结合
名师方能出高徒,实践能力的提高也离不开理论课和实验、实践课程教师的共同努力。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形势下,教师需要不断更新理论知识,不能与实际应用脱节。培养教师的方式还包括为中青年教师创造深造和到生产企业、基层锻炼的条件,并以多种方式选派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院校、大中型企业进修和学习。根据实践教学的实际需要,建议从生产一线引进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如焙烤食品技师,负责管理校内实践基地,指导本科生教学和生产实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技术特长。
(三)大力提倡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广泛开展校企之间的产学研合作
把产学研合作引入食品专业的本科生教学中,一方面可促进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和食品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堂教育模式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为主的现场教育模式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学校与社会,教师与社会,学生与社会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并在与社会进行广泛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实践知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10]。
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建立一批技术水平好、行业认可度高、指导力量强且运营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健全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制度,促进校企双赢,分阶段设置教学实习,遵循“专业认知、技能设计、综合应用”的递进原则,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与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习及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一方面大学生在生产企业中进行顶岗实习,既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刻苦耐劳的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还能够了解和掌握现代企业的生产技术、设备和工艺流程。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对学生的长期考察和了解,有利于企业招聘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
作者:张春红,郑煜焱,谢宏,李新华 单位: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食品科学论文: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化学实验教学思考
1分析化学实验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实验教学内容相对单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食品科学与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加大,而传统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是根据分析化学理论课教学内容为中心,实验项目多以基础性、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内容陈旧、重复、简单[3]。验证性实验对学生的要求并不高,仅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学生按照老师讲的实验目的、原理、内容及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这些重复机械性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忽视了实验内容的综合性和创新性[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实验后不易留下深刻印象,使分析化学实验缺乏对学生足够的吸引力,这种教学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弱,难以适应学科发展要求和社会人才要求。体现在见习过程中,学生连最常用的试剂都不会配制,最基本的仪器调试也不会,不知道从何下手独立开展实验。也无法满足社会对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1.2教学方式程序化,学生缺少主动性
一般地,分析化学验证性实验都是教师拟定好实验题目,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与仪器到实验步骤,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是被动的听课者。往往就是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机械的进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无需进行思考、改进和创新。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学习态度和过硬的实验技能是必要的,但也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削弱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是背道而驰的。
1.3实验内容未突出专业特色,不能满足食品科技发展需要
目前,分析化学实验主要由定量分析实验和定性分析实验组成。现行的分析化学实验教材对“仪器分析”涉及较少[5]。其实,随着食品科技的发展,教学内容应侧重对实用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近年来许多先进的仪器设备如原子吸收光谱、原子荧光、气相色谱、液相色谱仪以及荧光分光光度计已经在食品分析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说,“仪器分析”已经成为现代分析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有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与专业特色结合过少,还停留在培养操作技能的基础实验,学生不能及时了解本专业方向相关的典型测定或分析实验,及时了解先进的仪器,掌握其分析原理和分析方法。
1.4学生被动实验,热情和兴趣不高
传统分析化学实验一直都是教师的实验准备过分包办,造成学生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缺失。仅为实验而做实验,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且过分强调了基本技能、基本操作的正确性,不仅将许多学生带入机械操作的误区,而且还误认为是教师要求这样做的。使他们感到做实验就是机械的操作,每次均按早已编排好的程式进行,毫无压力,导致其轻视实验课,热情和兴趣不高。一学期下来,学生感到没学到多少东西,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难以提高。不少学生知道如何配制溶液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么配制溶液,一些实验操作,知道这样操作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操作,不知道如果不这样操作会出现什么结果,导致很多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专业素质的提升,影响了学生就业能力,不利于培养适应时代要求、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改革和建议
2.1更新实验内容,突出专业特色
传统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已经不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同时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上也有相应的要求,综合考虑必须对原来选取的实验内容进行适当修改调整。对部分经典实验内容予以保留,如“酸碱滴定”“金属离子的连续鉴定”“离子鉴定”“恒重称重法”等经典分析方法在整个实验课程内容要保留其重要地位。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对人才素质培养的要求,针对性地更新部分实验内容,如将“水果中还原糖的测定”“奶粉灰分的测定”“罐头或白酒的总酸度测定”“蔬菜中农药的残留分析”等训练型、提高型和设计型实验内容引入本专业的学习中。除此之外,我们应增加现代仪器分析实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如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确定化合物的含量、离子色谱仪检测饮用水中金属离子等。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熟练掌握这些仪器分析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更要让学生清楚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选择和使用这些仪器和分析方法。因此,应让学生及时了解先进的仪器,掌握其分析原理和分析方法,从而扩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激发其探索科学的动力和兴趣[6]。这种方式促使学生夯实实验基础理论和技能,并做到学以致用,对学生专业实验水平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2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分析化学实验涉及的操作细节多,知识繁杂,而传统教学方法大多是教师讲解理论,在实验前黑板上写满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等,教学方式往往比较单一,枯燥乏味,很难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7]。为了克服以上弊端,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实验操作标准化视频和课件,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做到理实一体化,增强了实验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使用实验操作标准视频进行教学,可以对实验操作细节部分图像放大,并反复播放,因此能够有效的解决教师演示实验无法在课堂重复操作的问题,并且可以让学生们学习到的统一的标准化操作方法,有利于学生掌握标准化的实验技能。例如,在讲授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实验时,使用混合指示剂甲基红-溴甲酚绿进行酸碱滴定,需要控制滴定管放出四分之一滴溶液才能到达滴定终点。教师仔细讲解如何确定滴定终点的要点,并利用实验视频将终点前、近终点、终点、终点后的颜色变化展现给学生,这种理实一体化方式能够使得实验操作的关键技术点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能有效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2.3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专业对人才素质培养的要求为目标,围绕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探索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分析化学实验课程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进行实践。开放式实验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过程的开放性与学生参与的自主性为特点的实验教学模式[8]。根据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实验课题采取不同层次的开放实验模式,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定量分析基本技能和基本分析方法能力,又要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目的[9]。为更好地利用实验室资源,对开放时间和实验项目进行一定的限制。(1)学生根据自身专业需要和课余时间,选择感兴趣的实验项目,向开放的实验室进行申请,经审批同意后在实验室定时开放的时间内去完成实验。(2)申报和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的学生,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制定设计方案,经学校立项后,对实验室进行预约,在开放实验室内完成创新项目。(3)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与一些教师的科研项目,根据课题要求和需要预约开放时间。(4)毕业班的学生可以在进行毕业论文的课题研究工作时,采用全天的开放实验模式,集中进行毕业论文课题的研究。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与一些科研项目,了解研究的过程,熟悉科研的环境,思考实验原理,达到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标。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理论联系实践的空间,鼓励学生开展小型多样的课题研究,或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或与学生的双创项目结合,将实验内容和他们感兴趣的课题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目的、有步骤地去设计与完成实验任务。
3结语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与理论课教学相辅相成,是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总结和探索,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创新、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开放实验室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培养。通过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能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今后将继续深入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围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培养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继续努力。
作者:蓝峻峰 方毅林 单位: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食品科学论文: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摘要: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是当前高等教育的时代任务,而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本文以湖南文理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介绍了转型背景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改革措施,包括实践教学内容模块的优化、实践教学模式手段的创新、实践教学资源配置的保障等。通过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相关经验可供同类院校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食品科学与工程;实践教学
随着食品工业的逐步发展壮大,以及全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关注度的不断升温,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为核心的相关专业成为近年来的热门专业之一。据统计目前全国开设有食品相关专业的高校已达300余所;除老牌的轻工院校、商口院校和农业院校外,许多地方高校也新增设了此类专业。虽然开设有食品类专业的高校数量庞大,但不同层次的高校在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上应该有所差异。以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为突破口,调整高等教育结构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在“十三五”期间的主要任务[1-2]。在高等教育转型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国内有一大批开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校率先启动了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改革工作[3-5]。湖南文理学院作为一所地方高校,同样积极响应国务院、教育部关于高校转型发展的政策,于2013年在湖南省率先启动开展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深度推进专业(集群)转型发展的工作,并将此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方向;2016年成功入选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应用型本科试点高校。目前,学校已先后筛选了两批转型发展试点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位列其中。本科专业转型发展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可借鉴国外相关高校的一些经验[6-8],但当前的核心任务应该是积极探索适合于我国自身国情的专业转型发展思路。专业转型发展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但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在其中占据着核心地位[9-11]。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模块、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手段、保障实践教学资源配置,进而构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专业转型发展的核心要素。本文对湖南文理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转型发展过程中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改革进行介绍,以期为国内同类院校提供借鉴和参考。
1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模块
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够把成熟的技术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的技能型人才,实践教学内容模块的设计,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通过实践探索,构建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图1),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专业基础实践教学模块涵盖了本专业所需具备的工程学基础、化学基础以及生物学和物理学基础;专业核心实践教学模块分为共性和个性化两部分,前者为本专业学生必修内容,后者则根据学生所选专业方向任修其一;专业综合实践教学模块分为校内和校外两部分,前者主要是利用校内生产实训平台进行各类产品的生产及相关管理,后者则依托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另外还采取措施鼓励学生在企业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上述三个模块的实践教学是本专业人才培养的主线,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关键所在;但作为高级应用型人才,还需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此,围绕“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试验项目”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项目”设计了社会实践与专业认知实习、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实训等实践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手段
1Thepracticalteachingsystemofappliedtalentscultivationinfoodscienceandengineering采用适宜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手段,是保障实践教学效果,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为此必须根据不同实践教学内容模块的特点,对实践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创新。在近年来的教学探索中,采取如下措施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1)以学生为主体。由传统的“先教师讲,再学生照步骤做”,转变为“学生先做,再由老师总结点评”。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选出一名能力较强的组长,对于基础性实验项目,由学生自行根据实验指导书开展实验,实验结束后组长进行汇报,教师进行点评;对于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等实验项目,则先由每组分别拟定实验方案,教师对方案予以审核改进后,学生分组展开实验,再进行汇报和点评。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尤其是每个实验小组的组长,其各方面的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高。(2)虚与实相结合。教育部于2012年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将原有的制糖工程、粮食工程、油脂工程、食品卫生与检验等十多个专业合并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因此其涵盖面非常广。在专业核心实践教学模块,除了采用实体教学外,还充分利用模型演示教学、计算机虚拟教学等手段,以协调教学资源有限而专业涵盖面广的矛盾。此外,模型演示教学,有利于每一位学生更加充分的掌握实践项目的基本原理和操作,例如食品机械与设备模型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充分地了解设备内部结构;而计算机虚拟教学,则更加能够迎合新时代大学生的兴趣特征,例如“3D奶粉生产虚拟现实仿真软件”可以让学生在类似于游戏的操作界面中感知企业生产的运营要求。(3)模拟工作实际。在实体化的实践教学项目中,尽可能地模拟实际工作的各项要求。在食品加工综合实训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负责原材料的采购与验收、车间生产的运行与维护、终产品的抽样与检验等,以让学生感知不同岗位的职责要求,并培养学生质量意识。而食品分析与检测相关实训,则全部依据近期的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来设计项目,以让学生感知实际工作对分析与检测的要求,并培养学生标准意识。(4)强调能力考核。在实践教学考核方式方面亦积极改革,实现了由传统的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的转变,具体的措施包括:专业基础实践教学模块,逐步实现实际操作考核全覆盖,以确保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达到培养要求;专业核心实践教学模块,每个项目均要求按照学术论文或设计书的形式完成实验报告,并在评阅中重点关注分析讨论部分的内容,以强调学生发现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专业综合实践教学模块,在学生完成实训工作后,均要求学生参照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的要求进行汇报,并在汇报中重点关注学生在实训中的收获与体会,以强调学生在实训中的主观思考。
3保障实践教学资源配置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设计了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模块,并提出了理想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手段,但这些设想能否实现均依赖于实践教学资源是否有保障。在教学实践中,采取如下措施来保障实践教学资源的配置,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1)重视“双师型”教师培养,保障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施者是教师,因此教师的素养便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双师型”教师是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兼备的复合型人才,对保障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从学校和学院各层面出台相关鼓励政策,推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例如职称评定时同等条件下“双师型”教师优先,适当增加“双师型”教师的课酬标准等。经过几年努力,本专业教师队伍中“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80%,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2)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源,保障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校内实践教学相关资源是实施实践教学内容的载体,因此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一方面积极从学校和政府各方申请专项经费,另一方面积极挖掘学院相关平台资源,以用于本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建设。通过努力,先后成功获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专项经费、校内实验室条件改造专项经费、专业转型试点建设专项经费,使本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此外,学院建有“环洞庭湖水产健康养殖与加工”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水产高效健康生产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等省级平台,通过资源整合与共享可供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所用。(3)以“工学结合”基地为抓手,保障校外实习资源建设。“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其充分体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关要求。近年来,学校以“工学结合”基地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专业深度转型,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相关情况已另文介绍[12]。总地来说,“工学结合”基地的思路包括,科研、业务合作推动人才培养合作;立足地方,与地方龙头企业结合;与行业知名企业合作,树立品牌;紧跟新型产业,扩大专业外延。
4结语
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践教学环节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虽然我校积极推进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并初现成效,但在实际的教学运行过程中依然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一是,目前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一般将“生产实习”等校外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在第七学期,但此时也正是考研学生的备考关键期,导致这部分学生的实习效果大打折扣;二是,当前诸多地方高校的实践教学运行经费预算较为有限,进而导致实践教学中每批(组)人数较多,实践教学效果受到影响;三是,目前高校教师职称晋升时的考核指标依然以科研成果为重头,进而导致部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投入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针对这些制约因素,需要从各个层面进行深度改革,以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在学院层面,要突破部颁专业标准的禁锢,大胆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灵活安排教学进程;在学校层面,要充分利用专业实践教学资源来争取实践教学经费,形成良性循环,如将校内的实践教学平台作为校外相关企业的研发基地或中试生产基地;在教育主管部门层面,要积极推进职称评定等相关制度的改革,实现高效教师的分类考核。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关键取决于实践教学环节是否做好,即可以说,抓好了实践教学本科教学质量便有了保障。近年来,湖南文理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学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的背景下,从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着手积极推进专业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成效主要体现在,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数、学生校外实习单位好评率、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率等指标稳步提升。本文从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模块、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手段、保障实践教学资源配置等三个方面介绍了我校的相关经验,可供同类院校参考借鉴。
作者:贺 江 王芙蓉 王伯华 雷 颂 黄春红 刘良国 单位:湖南文理学院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食品科学论文: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分析化学论文
1精选教学内容,适应人才培养需要
分析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课,与后续学习的食品分析、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食品检验技术等课程联系紧密,只有扎实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才能更好地学习食品分析等后续课程。目前本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分析化学课程安排51学时,但是现在分析化学教材中教学内容比较多,因此必须要精选教学内容才能解决分析化学课程内容多和学时少的矛盾。我们选用的教材是“十二五”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教材为武汉大学主编的分析化学(第五版)上册,全书共分11各章节,我们将教学内容分为两个层次,及时层次是分析化学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概论、分析试样的采集和制备、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分析化学的质量保障与质量控制、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第二层次是定量分析部分,主要包括四大滴定、重量分析法和吸光光度法。及时层次主要以教师讲解和学生自学相结合,其中分析化学的质量保障与质量控制、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由于在后续课程中还要进一步学习,在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这两部分内容安排学生自学;对于第二层次的教学内容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重点讲授各种分析方法的原理和应用,讲授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特别要将一些食品安全事件与课程结合起来,例如“三聚氰胺”事件、“苏丹红”事件等,这些内容既可以让学生学到理论知识,还可以增进学生学习分析化学的兴趣;而对于像滴定误差计算、溶液pH值计算等理论性强而实际应用少的知识点作为选学内容,对于一些基础扎实且有兴趣掌握这部分内容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个别辅导。
2注重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满堂灌难以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要越来越高,传统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人才培养需要,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课堂互动是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发生的具有促进性或抑制性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而达到师生心理或行为的改变[3]。加强课堂互动,既可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又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在分析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课堂提问、现场解题、专题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师教学过程中,同时对一些性格内敛、自信心不足的同学进行语言鼓励并分析参与课堂互动的益处,让他们在分析化学课堂中也能积极参与互动并逐渐找到自信,学生参与互动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3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有机结合,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学习理论知识主要是想把它运用于实践当中,所以分析化学课堂教学要与分析化学实验内容紧密联系。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实验原理潜移默化到理论教学中来,例如在讲授酸碱指示剂的时候,教师要向学生解答为什么用HCl溶液滴定NaOH溶液时一般采用甲基橙指示剂,而用NaOH溶液滴定HCl溶液时以酚酞为指示剂,减少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操作的疑惑。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结合实验中的问题,采用启发式、提示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并能达到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4优化考核方式,增强考核方法科学性
成绩考核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检验“教”与“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在传统的考核方法中,期末考试占有很大的比重,平时成绩考核不够,不仅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而且不能做到全程考核学生学习效果,以这种方式评定成绩,容易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使社会对人才质量的判断出现偏差。我们可以结合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对分析化学课程考核方法进行改进,首先将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由之前的20%提高到30%,不仅可以减轻学生学期末的考试压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平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增加平时成绩的考核指标,平时成绩由课后练习题成绩、课堂讨论成绩、课程小论文成绩、课堂笔记成绩和考勤成绩等几部分组成,并且每个考核指标均制定相应的评分标准,比如课后练习题成绩,首先精选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给出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分析化学课程总共布置10次课后练习题,学生课后练习题最终成绩为10次课后练习题的平均成绩;期末考试根据本课程特点,在考查学生知识点情况的前提下,增加知识应用性强的综合题比重,以检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进后的分析化学课程考核方式可以全程、地检查和督促学生学习、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更能科学地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该考核方式受到了学生的好评。
5结语
分析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教学内容、课堂互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考核方式改革,提高分析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要求。
作者:刘细祥工作单位:百色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