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生产运作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生产运作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生产运作论文

生产运作论文:债务融资实现企业生产经营运作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企业债务融资的涵义;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的成因分析;防范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的策略;总结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债务融资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筹资方式之一、企业债务融资风险产生于企业的债务融资行为、债务融资是一把双刃剑,对于企业来说有利有弊、务融资的缺点、管理者对债务融资风险认识不充分、企业投资决策失误、市场利率和汇率的变动、银行对企业的债务监督不充分、树立正确的债务融资风险意识、优化企业的债务融资行为、充分考虑市场利率、汇率走势,做出相应的筹资安排、考虑银行参与制度、债务融资既是一项财务策略,更是一种筹资战略等,具体请详见。

论文摘要:债务融资是企业融资的一种主要方式。这种方式既能解决企业资金压力,又能使企业陷入困境,甚至导致破产的境地。文章首先对债务融资及其利弊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债务融资风险的成因,并对企业如何防范债务融资风险提出了建议。

论文关键词:债务融资风险防范

债务融资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筹资方式之一。通过债务融资,不仅可以解决企业经营资金的问题,而且可以使企业资金来源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但债务融资是一把双刃剑,在满足企业对资金需求,带来财务效益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风险,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财务危机,面临破产。因此,如何正确认识企业债务融资,并建立风险防范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企业债务融资的涵义

企业债务融资风险产生于企业的债务融资行为。企业债务融资是指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商业信用等方式筹集企业所需资金的行为。

债务融资是一把双刃剑,对于企业来说有利有弊。债务融资给企业带来的好处主要包括:(1)有效降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主要体现在债务融资率的资金成本低于权益资本筹资的资金成本,以及企业通过债务融资可以使实际负担的债务利息低于其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2)给投资者带来“财务杠杆效应”。即当企业资产总收益率大于债务融资利率时,债务融资可以提高投资者的收益率。(3)可以迅速筹集资金,弥补企业内部资金不足。债务融资相对于其它融资方式来说,手续较为简单,资金到位也比较快,可以迅速解决企业资金困难。(4)有利于企业控制权的保持。债务融资不具有股权稀释的作用,通常债务人无权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对企业经营活动不具有表决权,也无对企业利润和留存收益的享有权,有利于保持现有股东控制企业的能力。

债务融资的缺点主要包括:(1)增加企业的支付风险。企业进行债务融资必须保障投资收益高于资金成本,否则,将出现收不抵支甚至会发生亏损。(2)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影响资金的周转。表现在企业债务融资的利息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同时,如果债务融资还款期限比较集中的话,短期内企业必须筹集巨额资金还债,这会影响当期企业资金的周转和使用。(3)过度负债会降低企业的再筹资能力,甚至会危及到企业的生存能力。企业一旦债务过度,会使筹资风险急剧增大,任何一个企业经营上的问题,都会导致企业进行债务清偿,甚至破产倒闭。(4)长期债务融资一般具有使用和时间上的限制。在长期借款的筹资方式下,银行为保障贷款的安全性,对借款的使用附加了很多约束性条款,这些条款在一定意义上限制了企业自主调配与运用资金的功能。

二、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的成因分析

债务融资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以及企业在日后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偿付风险。债务融资风险产生于企业债务融资行为,其成因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者对债务融资风险认识不充分。债务融资风险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融资过程中所造成的风险;二是日后的偿付风险。从目前来看,企业管理层十分注重融资过程中所造成的风险,关注能否筹集到资金、筹集到多少资金、筹集资金的条件是什么,但对于筹集到的债务资金如何利用、日后如何偿还、怎样偿还缺乏较为详细和成熟的考虑。投资项目一开始和中途变更的情况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经常出现,投资决策失误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2.企业投资决策失误。投资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如果决策失误项目失败或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很快建成并形成生产能力,无法尽快地收回资金来偿还本息,就会使企业承受巨大的财务危机。但是,由于决策失误而导致财务危机的案例却经常发生。“秦池”、“飞龙”等企业失败几乎都由于“投资失败”。

3.市场利率和汇率的变动。企业在筹措资金时,可能面临利率或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利率和汇率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企业资金成本的大小。近几年,由于国家实行“双紧”政策,即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时,货币的供给量萎缩,贷款的利息率不断提高,这也使得企业所负担的经营成本提高。同样,国际货币市场汇率的变动也给企业带来了外币的收付风险。

4.银行对企业的债务监督不充分。我国企业的高负债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这种高负债并没有发挥债权的治理作用,它不但没有能有效地激励和约束企业经营者的行为,反而扭曲了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我国对银企关系的制度设计以防范金融风险为主,由此导致了认识的偏差,认为银行对企业经营行为的监督只能以外部监督为主,银行参与公司内部会引起更大的金融风险。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仅仅是一种消极的心态参与公司治理。所以说我国银行债务对企业的约束是软性的。

5.制度不健全。由于我国现行的融资制度仍然没有的市场化,大部分银行和上市公司都是国家控股,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一些银行受国家的干预,其贷款决策具有一定的行政性,由于国家参与了企业与银行之间的融资契约关系的建立,导致国有企业具有内在的高负债动机。同时,对于经营管理者来说,由于经营成功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好处,经营失败,自己却不会损失许多,因此,在企业经营时,往往喜欢冒巨大的风险。

三、防范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债务融资风险意识。企业树立正确的债务融资风险意识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要树立企业独立承担风险意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将越加分明,再依靠政府支持和帮助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小,因此,企业首先要有独立承当风险意识。另一方面,对于债务融资不仅要考虑融资过程中所造成的风险,更要考虑日后的偿付风险。事实上,日后的偿付风险才是企业债务风险考虑的重点。

2.优化企业的债务融资行为。企业应确定适度的负债比率、保持合理的负债结构和债务期限结构。企业适度负债经营是指企业的负债比例要与企业的具体情况相适应,实现风险与报酬的组合。对于不同规模和不同性质的企业来说,选择债务融资的比例不一样,对一些生产经营好,产品适销对路,资金周转快的企业,负债比例可以适当高些,负债比例就可以高些;相反,对于经营情况不是很理想的企业其比例就要低些,否则就会使企业在原来商业风险的基础上,又增加筹资风险。我国企业目前的负债比例高,为了缓解外界的压力,应该降低资产负债比例。同样,企业还应对长期债务与短期债务和债务偿还期限进行合理的安排,防止企业日后经营过程中的本金和利息的偿付风险。

3.充分考虑市场利率、汇率走势,做出相应的筹资安排。针对由于利率变动带来的筹资风险,企业必须深入研究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时期及资金市场的供求变化,正确把握未来利率走向。当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或处于由高向低过渡时期,应尽量少筹资,对必须筹措的资金,应尽量采取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当利率处于低水平时,筹资较为有利,但应避免筹资过度。当筹资不利时,应尽量少筹资或只筹措经营急需的短期资金。当利率处于由低向高过渡时期,应根据资金需求量筹措长期资金,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来保持较低的资金成本。同样,对于筹资外币资金带来的风险,应着重预测和分析汇价变动的趋势,制定外汇风险管理策略,通过其内在规律掌握汇率变动发展的趋势,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筹资风险。如筹集美元之类的外汇资金要尽量减少,因为相对于人民币而言其贬值日益明显,否则将产生更多的外汇损失。

4.考虑银行参与制度。要使银行对企业的监控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可以考虑建立银行参与制度,将银行纳入企业的管理层,从而提高银行对公司的治理。同样,站在银行角度也要加强对贷款资金的适时监控制度,把制度重点放在加强主办银行对借款企业的外部监控上。例如对负债比例较高的公司,主动要求自己作为主要的债权人列席公司的重要会议,使其尽可能充分地获取关于企业经营和投资决策的信息,实现较好的风险控制,以防止不良债权的产生。

四、总结

债务融资既是一项财务策略,更是一种筹资战略。企业在考虑债务融资时,不仅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考虑融资规模、融资方式和还款期限等,更要认识和考虑债务融资所带来的风险。企业只有在正确认识债务融资风险的基础上,及时制定和严格执行有效的债务融资风险防范对策,使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才能充分发挥债务融资的作用,并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

生产运作论文:电力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理论分析

阅读技巧:ctrl+d 收藏本篇文章

电力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理论分析

新时期电力企业的发展应该面向市场为客户提供品质的服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障自身的地位。电力企业在生产运作管理的过程中要提升性,控制成本投入,这样才能够保障竞争力的提升,同时也是电力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的关键问题。本文对电力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理论内容进行说明,在生产运作管理基本职能明确的前提下,将生产运作管理主要理论作为指导,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保障电力企业生产运作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生产运作管理概念

生产运作管理是生产运作的计划、组织、控制模式和策略的管理活动。对生产运作管理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进行说明,更多的表现在生产运作管理过程中需要投入资源,并且在经过一系列的转换之后能够实现管理效率的增值。这样就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加符合要求的产品过程。通过获取相应的资源为社会提供产品的过程可以被称为生产运作管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电力企业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强化生产运作管理水平。在新技术的指导下构建系统的业务流程,实现供应链的流动性发展,能够在及时时间获取相应的市场信息,并且做出市场响应。生产运作管理理论是对电力企业、用户协调发展的理论指导。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对生产运作管理理论进行完善,这样才能够更加的符合新时期电力市场的发展需求。

二、生产运作管理的基本职能

生产运作管理是将生产资源进行整合管理的主要方式,充分发挥生产资源的作用实现对企业战略建立影响,不断提升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力。在生产资源管理中要明确生产建设成本投入以及产品质量,对市场的变化要做出响应性的调整。利用新技术新产品为用户提供更加品质的服务,在生产率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强化市场竞争影响。生产运作管理能够实现电力企业质量管理,技术创新实践。在全球竞争力不断加强的引导下,电力企业更加注重自身的服务建设,保障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统一,这也是企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产运作管理主要内容。电力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理论创新发展将实现市场经济发展与企业利益提升的协调统一,能够在根本上促进我国电力企业健康发展。

三、生产运作管理理论内容

生产运作管理理论在技术经济指标的引导下,明确在生产运作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保障电力企业能够在的状态下发展,将耗能投入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企业成本得到控制将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较大化。电力企业要强化性管理建设,采取现代化技术手段对产生管理进行指导,利用先进思想规划生产运作设计,创新设备运行模式。生产运作管理理论利用标准化管理对企业进行宏观综合性分析,明确企业生产运作状态,保障管理水平能够符合企业的发展。科学分析电力企业生产状态,这是提升企业性的关键,明确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制定有效的措施对问题进行解决,这是保障经济效果较大化发展的重点。在生产运作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设备的潜力,提升生产能力,保障经济水平的持续提升。科学的对生产运作进行规划,并且制定的统一有效的性规则分析电力企业系统运作的性,利用性规划检验电力企业预期效果。这是关键性技术提升创新的重要发展依据。技术手段的创新为检验生产运作管理理论的正确性发挥借鉴作用。电力企业在生产运作管理过程中性发挥是管理工作的重点。管理效果直接影响着电力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的水平。

电力企业是技术资金密集型装置工业。因此在电力企业规划过程中要根据企业内容的实际情况对技术状态进行完善,规划组织建设,提升电力企业对社会效益的影响水平。在规划过程中设备的使用要进行系统性管理。这是生产运作管理完善的全过程管理。电力企业生产运作管理要强化生产队伍建设,这是电力企业组织建设完善的根本。机械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正在不断的提高,电力企业的资本构成也面临着重组,这种发展趋势要求生产队伍建设要不断进行精炼化。为了能够更好的提升设备与工作人员统一,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使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励,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保障电力企业优势地位,是新时期电力企业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强化电力企业生产运作管理不仅需要构建完善的企业文化,实现人力资源对经营战略影响,提高企业竞争力。

四、结束语

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电力企业生产管理正在面临着全新的变革。市场的需求进一步的推动了电力企业的完善,电力企业在传统意义基础上实现了个性化转变,提升服务质量,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服务意识的强化使电力企业能够根据市场的反应需求更加快速有效的制定工作计划,保障自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电力企业生产运作管理是竞争力强化的突出表现,标志电力企业能够利用较低的成本投入对同类商品进行生产,并且能够保障产品的质量更加符合人们的需求,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生产运作论文:生产与运作战略竞争优势获取研究

摘 要:从战略的角度来研究企业在生产与运作过程中怎样获取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充分了解哪些是影响企业在生产与运作过程中能够获得竞争优势的因素,才能帮助企业对外展开竞争,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基于上述观点,从战略的视角对影响企业生产与运作过程的因素进行研究,发现企业的生产成本、质量、柔性、时间、服务以及环保等六个方面是影响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生产与运作;战略;竞争优势

1 引言

生产与运作战略是生产与运作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指有效地利用企业的关键资源,以支持企业的竞争战略以及企业的总体战略的一项长期的战略规划。其目的是为了支持和完成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服务,是根据总体战略的目标规划,整合企业的内外部资源,以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低的生产成本、最合理的生产流程来完成所要达到的目标。相比较起来,传统的企业的生产与运作管理并未从战略的高度来考虑生产与运作管理问题,但是在今天,由于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管理也越来越复杂,使得企业需要更多的去考虑怎样生产出适合消费者的产品,怎么合理的去安排生产,怎么样从自己的竞争优势中找出自己具备的竞争能力,以使自己的生产成本达到低,从而更好的与别人进行竞争。因此,在现代企业的生产与运作战略中,分析那些是构成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寻找出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事情。?

2 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因素分析

生产与运作战略成功的关键是要明确组成本企业的竞争因素是什么?同时也需要了解每个竞争要素的选择后果,以作出必要的权衡。对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研究分析后发现影响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有以下这几个方面:生产管理成本、质量、柔性、时间、服务以及现在越来越受到重视的环保。

2.1 生产管理成本

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最主要的一个要素就是企业能够在一切的生产管理活动中获得比同行业企业更低的生产管理成本。低成本战略也是企业所要追求的一项生产与运作战略,因为价格是最能影响顾客购买欲望的因素,很显然,在质量、功能相同的条件下,顾客将更加愿意选择价格较低的产品或者服务。如果一个企业的生产运作成本越低,企业在价格上就越有竞争优势。而怎样从生产运作过程中寻找出企业能获得低成本竞争优势来呢?可以从企业的生产价值链中来寻找,根据企业自身的条件,从企业购买原料,储存入库,投入使用,生产,产出入库保存,运输,以及销售,这几个生产环节中找到企业自身存在的可以比同行业企业更低的生产成本环节,从而利用这一个或几个方面的优势环节与其他企业展开竞争,利用低成本的战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胜利。除了从生产价值链中寻找竞争优势以外,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利用一些生产运作管理模型来帮助企业管理生产运作过程,使得整个企业的生产运作过程达到的状态,从而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这类的管理模型具体有:mrpii(erp)模型以及jit的准时生产模型。但这两种模型从根本上说也是从企业的生产价值链种寻找出能很好的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的模型。

2.2 产品的质量

产品的质量包括产品的功能、耐用性、性、外观造型、产品的合格率等,产品的好坏反应了产品满足顾客需求的程度。质量的竞争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保持产品的高质量水平;二是提供更好的产品或服务。质量优势来源于生产与运作系统的保障能力,即生产与运作系统从工艺、技术、作业过程等方面来控制产品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并保障质量的稳定性。除此之外,产品的过程质量也至关重要,是因为它和产品的性密切相关,过程质量的目标是生产没有缺陷的产品,可以预防性地解决产品的质量问题,从价值链上来分析就是,争取在投入资源生产这个环节中尽可能少的减少次品率,提高生产过程的合格率。产品的质量也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现代企业间的竞争,如果没有好的质量,无论你的成本有多低,也是竞争不过别人的,因此,在企业追求成本的同时,提高产品的质量也是至关重要的。

2.3 柔性

从战略的观点来看待企业的竞争力,柔性是由与企业运作过程设计直接相关的两个方面构成的。一是企业为了客户提供多种产品和服务的能力,较大的柔性意味着提供顾客化的产品与服务的能力,以满足顾客独特的需求,这种提供给顾客的独特需求的能力,是企业的一种特殊的竞争能力,是一种与其他企业不同的制造能力,在现代顾客越来越追求个性化的时代,这种能满足顾客独特需求的能力也越来越为企业重视,成为了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实现企业成长壮大强劲动力,企业可以通过本身企业的生产模式再造来获得,可以通过联合起众多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去,来达到快速满足顾客独特的需求。二是企业快速转换工艺生产新产品的能力或者快速转换服务流程提供服务能力,由于产品更新换代加快,生命周期缩短,这方面的柔性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就是所谓的“柔性生产”。

2.4 时间

时间作为一种竞争要素,具体表现在企业的快速交货,交货的性和新产品的开发速度。顾客对于交付产品或提供服务在时间上的要求,包括快递或按时交货的能力。

在同一质量水平下,企业间竞争优势的差异的重要表现就是在时间性,根据有关资料分析:高质量、高能力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逐步下降,而代之以上升趋势的是准时或快递交货的竞争能力。在某些功能类型的市场上,企业交货的速度是竞争的首要条件,同时,伴随着交货速度的要求提升,也对交货的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顾客不仅需要较快的交货速度,同时也更加关注交货的程度。在现代企业中,交货的性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的库存成本,建立好的交货信誉,提升交货的速度以及性,可以使得企业在没有库存的条件下也能快速的相应市场的需求变化,生产或提供适应的产品和服务。除此之外,新产品的开发速度也作为企业获得时间上的竞争优势表现出来,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新科技发展德很快,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那个企业新产品的开发速度越快,就越能迅速占领市场,谁能比竞争者抢先一步,谁就能赢得顾客。

2.5 服务

服务也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一种要素。在当今的企业环境中,为获得竞争优势,企业不仅需要向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快速便利的购买环境以及交货速度和性之外,企业还开始为客户提供额外的“增值”服务,这些“增值”服务就需要企业在产品的生产设计时候更加关注产品的一些额外的、附加的,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功能,同时也需要对销售后的产品进行跟踪服务,以确保消费者能在使用本企业产品的时候都一直保持满意状态,进而培养顾客对本企业的忠诚度,这对不论是提供产品还是提供服务的企业都是很重要的。?

2.6 环保

随着我们生存环境越来越恶劣,已经有很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起生态环境来,对自己日常所用的产品,对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否对环境有害等给予的高度的关注,这对企业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哪个企业能够抓住消费者这种倾向,生产出环保的,健康产品,就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3 企业生产与运作战略的未来发展

从战略的角度来研究企业生产与运作怎样获得竞争优势,对于加强企业的生产与运作管理,明确企业在生产与运作过程具有怎样的竞争资源具有重大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消费者的需求水平日益提高,必定对企业提出更多的要求,除了关注上述获得竞争优势的要素之外,企业还必须时刻关注一些新出现的潜在要素,做好准备工作,同时也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好本企业的生产与运作过程是否还具有哪些潜在的别的企业没有具有的竞争优势,充分的挖掘出来以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正真做到既利用外部所创造的机会,也充分利用企业本身的内在优势,进而从整体上获取竞争优势。

生产运作论文:动漫衍生产品市场运作解析

石家庄动漫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潜力

石家庄市发展动漫衍生产品的条件,一是从区位优势看,石家庄市北连京津、东临渤海,是京津冀都市圈的重要城市,有条件成为华北乃至整个北方动漫产品的需求中心和辐射中心。二是从市场优势看,石家庄是华北重要商埠,是全国重要的小商品生产和集散地,南三条、新华集贸中心连续多年跻身全国10大集贸市场之列,为动漫产品生产的市场开拓提供了广阔空间。而且石家庄市可作为动漫延伸产业的轻工、纺织、服装、电子、食品、家居等产业发达,且有无极剪纸、藁城宫灯等诸多民间工艺与动漫元素易于结合的特色产业,具有打造中国北方乃至全国动漫衍生产品生产和集散交易中心的有利条件。三是从人文优势看,石家庄市具有悠久的文明史,古中山国有两千多年历史,赵州桥、隆兴寺、革命圣地西柏坡,以及诸多的名胜古迹、历史传说,均已深入人心,都可以作为动画的题材加以挖掘,其衍生产品必将得到各种年龄层次的人们喜爱。四是人才优势。省会各大院校、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不断扩大动漫专业的设置、动漫人才的培养,为衍生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人力保障。

动漫衍生产品市场运作思路

1.要选择和构建适合市情的动漫衍生产品市场运作模式。纵观国内外动漫产业的发展轨迹,动漫衍生产品产业的市场运作大体有三种模式。及时种模式是先开发制作动画片,然后利用动画片的卡通形象开发衍生产品,美国迪士尼的米老鼠和唐老鸭、国内湖南三辰公司的蓝猫和广东原创动力的喜羊羊和灰太狼等,都属于这一模式,这一模式较为普遍;第二种模式是先有成功的衍生产品,然后创作和制作动画片,美国的变形金刚就属于这种模式;第三种模式是动画片与衍生产品同时开发,湖南宏梦将虹猫蓝兔卡通片与配套图书同时推出,属于这种模式。根据石家庄市动漫衍生产品生产能力较强、商贸较发达的条件,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模式较为适宜。一方面要遵循漫画—动画—衍生产品的动漫产业链一般规律,发挥河北漫画大省的优势,加强漫画创作,扩大漫画出版销售,为打造品牌形象和动漫衍生产品成功营销提供源流。在动漫产品创意策划时就要充分考虑其形象的商业价值、市场预期,以漫画创作促进动画原创,带动衍生产品生产。根据石家庄市情况,创造漫画形象品牌,促进动画原创,带动衍生产品生产。另一方面,发挥石家庄作为华北地区较大的小商品集散地的突出优势,依托小商品集散市场,打造动漫商城,开发动漫市场,培育动漫氛围,引导动漫消费,以动漫衍生产品的流通带动动漫衍生产品的生产,进而带动动漫原创和上游高端产品的制作。两种模式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形成独具石家庄特色的动漫产业链。2.要注重培育和选择动漫衍生产品开发设计的专业团队。专业的衍生品策划、设计、经营的团队是极为重要的。在我国,动漫直接产品和衍生产品的开发一般都在一个公司内进行。而在美国,开发动漫衍生品有专门的公司,这些公司对衍生品市场极为关注,比原创人员更了解动漫市场情况,更熟悉市场运营,为此有些原创人把原创的动画片做完之后就将该动画片授权给一个专门衍生品开发公司重新定位、策划、设计、开发。这个过程并不是这个影片完成以后,而是在前期策划的时候就参与进来,这种做法成功的几率很高,值得我们借鉴。为此,要把动漫衍生产品作为相对独立的产业培育打造专业性公司团队,通过动漫公司授权进行衍生产品的开发、设计和营销,将会取得良好的市场效果。3.下大力培育动漫龙头企业。培育动漫龙头企业,是动漫衍生产品成功进行市场运作的重要条件。国内三辰公司以原创卡通品牌“蓝猫”形象为基础进行品牌授权衍生,拓展特许专卖网络,形成跨行业的“艺术形象-品牌商标-生产供应-整合营销”的“产业生态链”。宏梦卡通集团以原创及发行和自己的零售渠道两大优势,构建了发行、零售和授权三大网络,在全国各地先后有1000多家“宏梦童趣生活”概念店先后开业。这些国内知名动漫公司的成功市场营销经验说明,动漫龙头企业既有很强的精品原创制作能力,同时也有很强的动漫衍生产品开发和市场运作能力。培育动漫龙头企业,在政策导向上抓大扶小。对起步较早、基础较好,具有较强原创能力、成功盈利模式、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诸如石家庄市列入国家首批认定的百家动漫企业-河北玛雅影视公司、石家庄深度动画公司、河北精英影视公司、河北极限科技公司等),实行重点扶持政策,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发挥其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对达到龙头企业条件的企业可予以挂牌,帮助龙头企业筹措资金,建立研发中心,加强同科研机构和院校的合作,开发自主核心技术及相关产品,并迅速拓展市场。4.建设以动漫衍生产品集散为核心功能的重点项目。石家庄是华北地区重要商埠,可考虑建设“华北动漫商城”,构建中国北方较大的动漫及衍生产品集散市场,作为动漫衍生产品的核心项目,以此建立动漫及衍生产品的营销网络,面向“三北”,辐射全国,既引进各地的动漫及衍生产品精华,更着力推介本地的动漫衍生产品。通过构建动漫产品集散市场,营造城市的动漫氛围,引导大众动漫消费,畅通动漫物流,吸引资金流入,带动动漫衍生产品的生产和整个动漫产业的繁荣。5.依托市场构建动漫衍生产品产业联盟。石家庄新华集贸中心是全国十大集贸市场之一,其中动漫衍生产品营销占其较大份额。2009年在石家庄第四届国际动博会上,石家庄新华集贸中心成立了中国•石家庄动漫衍生产品产销战略联盟。目前战略联盟的功能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要通过联盟拓宽动漫衍生产品的营销和物流渠道,为动漫和衍生产品企业招商引资、吸引海外和港澳台投资,为开拓动漫衍生产品进出口贸易等提供策划、信息、经济考察、会展会务等多方位的服务;提供项目融资、包装上市、抵押贷款、风险投资、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咨询、企业难题咨询;提供知识产权、市场监控、商业调查服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解决方案及国内外广告策划、等。利用战略联盟开展业务合作,通过总揽分包、形象授权、合作提成等方式,积极扩大石家庄在动漫衍生产品方面同国内外的业务联系与合作。6.以动漫会展为平台打造动漫品牌形象。在已成功举办七届国际动博会的基础上,以高水平、国际化为目标,通过政府主办、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打造动漫会展品牌,力求把石家庄国际动博会办成中国北方规模较大、水平较高、人气最旺、影响力最强的动漫会展。充分发挥动博会的动漫知识普及功能、动漫文化享受功能、动漫学术交流功能、动漫产品交易功能,利用动博会平台推出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石家庄历史文化和特色民间文化的思想性、艺术性、欣赏性俱佳的知名品牌形象,通过会展展示、交流、签约和衍生产品大赛等形式,开拓国内外市场,拓宽衍生产品市场营销渠道。7.政府为动漫衍生产品市场运作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和市场环境。一是加强政府对动漫衍生产品产业的扶持力度。将动漫衍生产品创意制作企业纳入动漫企业范围,享受同等的政策优惠,同时制定和完善针对动漫衍生产品产业的专项优惠政策;建立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专项基金,用于扶持动漫衍生产品产业的重点企业;对重点项目在立项、融资、担保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协调,帮助重点项目的市场运行进行启动和开拓。二是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大对侵犯动漫版权和衍生产品产权的打击力度,为动漫衍生产品的市场运作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

结论

动漫衍生产品是一个社会需求量极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的朝阳产业。石家庄市动漫及衍生产品产业起步较晚,基础较薄弱,但同时又具有发展动漫衍生产品的潜力和优越条件。搞好市场运作是动漫衍生产品发展的十分重要的环节,搞好动漫衍生产品的市场运作必须遵循动漫产业发展和市场运行的一般规律,同时还要结合石家庄市的市情,不断探索石家庄市动漫衍生产品市场运作的模式,注重培育和选择动漫衍生产品开发生产的专业团队,下大力培育动漫龙头企业,建设以动漫衍生产品集散为核心功能的重点项目,依托市场构建动漫衍生产品产业联盟,充分发挥动漫会展的平台作用,打造动漫品牌形象,政府要为动漫衍生产品市场运作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和市场环境。我们有理由相信,石家庄的动漫衍生产品产业在良性市场运作下,会取得健康、长足的发展。

作者:赵依依

生产运作论文:生产运作管理中对质量管理的整合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各行各业中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企业的服务质量还是产品的质量。由此可见,质量问题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力量来源,也是促进企业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站稳脚跟的决胜因素。因此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整个生产运作实施质量管理,对其中的各种资源进行合理的掌控,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实力,促进经营效益。本文主要研究指令管理在企业生产运作管理中的意义和表现形式,分析其主要的实施手手段。

【关键词】生产运作;企业管理;质量管理;整合

前言

质量管理是企业生产运作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水平的质量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企业奋斗和努力的目标所在,能够在增加企业经营额的同时,推动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质量优势,从而实现经营价值。因此,现代企业在发展的同时,需要不断强化质量管理的水平,让每一位员工都参与进来,做到以人为本,系统管理,促进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和谐共处,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口碑,从而实现经营发展的目标和水准。

一、现代企业生产运作的主要特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于大多数生产制造企业来说,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主要的运作特征包括首先,企业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同处于一个体系当中,就是所谓的一条龙服务,这样的运作模式,能够很好的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减少人员以及物资的开支,节省时间,提升经营效率。其次,形成了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运作模式,针对于客户的多方位需求,大多数企业开始打造个性化的经营模式,按照需求种类划分不同的经营效果,从而促进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和谐发展,增加信誉度。企业的生产场地不稳定,人员具有极强的流动性,随着客户的需求越来越丰富,许多产品的加工和处理不能在同一个区域内进行,因此也就造成了企业生产场地的不确定性,虽然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难题,增加了环境的污染。同时,人们的思想逐渐开阔,不局限于在同一家企业的终生发展,跳槽、辞职的现象每天都在发生,造成了企业经营发展中的人员结构不稳定。

二、质量管理实施的重要意义

质量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企业拓展新兴业务,增加附加产业的生命线。客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逐渐提升,因此企业只有加强质量上的管理,才能够保障自身的核心竞争实力,以满足客户的多方位需求。高质量的产品不仅能够为企业带来良好的形象,同时还有利于树立行业口碑,带来可观的经营利润。同时,良好的质量管理模式,也能够为企业的员工创设和谐的工作氛围,促进员工的身心健康,改善员工的生活质量。

三、质量管理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的质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模式,从而对经营额产生作用。制度上管理能够约束员工的行为,促进生产模式的规范化和集约化,从产品材料的构成、模型的制造以及产品加工生产的各个阶段,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制度化管理,才能够促进企业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促进企业的经营效益。

(二)客观数据

任何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都需要有可观的数据进行指导和建议,其中包括生产产品的数量、销售产品的数量、盈利数量以及亏损的数量,通过这些具有说服性的客观数据,不仅能够分析企业一段时间内的经营效果,能够使企业的领导阶层下发更加具有指导意义的建议,同时也是检验质量管理工作成效的标准[1]。

四、实行质量管理的主要手段

(一)实行科学化的质量管理

1.实行标准化和程序化的质量管理对于企业来说,不管是生产部门还是职能部门,都需要有一定的标准和程序作为指导,并利用先进的指标衡量具体的工作效率。因此企业需要建立科学化的质量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责任制,一旦产品出现问题,能够根据实际的操作流程,找到最终的负责人;建立严格分明的赏罚制度,对于表现品质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引进先进的加工和检测设备,方便员工对产品的质量进行随时的监测。2.科学化质量管理的主要思想科学化质量管理思想主要包括严格、自律以及试验。质量管理思想的运用贯穿于企业经营发展的各个方面,严格是要求企业从上到下,需要建立严格的规范制度,规范员工和领导的行为,规范质量检测标准,规范操作技术等等;自律需要企业建立自省的审查机制,促进企业的自我意识发展,从而开展人性化的管理模式;试验则是任何产品生产完成之后都需要经过反复的试验,才能正式投入市场,对客户、消费者荷自身负责,试验需要按照流程和规定执行[2]。

(二)质量管理需要遵循的原则

1.以顾客为中心为原则任何企业在发展和经营的过程中,生产出的产品需要满足顾客的发展需求,因此,企业在进行策划和筹备商品之前,需要派员工对市场上的同类型商品进行细致的考察,了解顾客的满意程度,了解顾客对商品价格、性能以及包装等方面的建议,根据客户传达的需求不断完善产品的加工和生产,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与之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为企业进一步扩大生产做准备。2.发挥领导带头作用领导在质量管理中起到顾客与企业之间的枢纽作用,因此领导需要了解外部市场的产品信息以及消费者的动态,及时做好沟通和传达的功能,发挥模范和带头的作用。同时需要本着谦虚的原则和态度,虚心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整改,拉近与员工之间的距离,对员工进行一一的教育和指导,促进产品的加工和生产。具体可以在公司年会阶段,与员工一起表演节目,通过业余时间的相处,了解员工的思想情感,从而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促进企业的和谐氛围。3.全员参与的原则企业的发展需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认识到员工的重要作用,促使员工积极配合企业的各项工作,促进经营利润。在组织发展的过程中,员工也需要及时分享的工作经验,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同时,也为自身的利益着想,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信赖,严把质量关的同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促进自身价值得以实现。4.信息化资源的整合企业在进行质量管理中需要运用现代化的管理系统,ERP管理系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ERP系统中包含多个模块,能够对企业的财务、物资、计划以及质量等各个因素进行分析与整合,建立多方位的管理数据库,通过实际数据信息的输入,能够清晰的展示企业的经营效果以及质量管理的成效,从而调动企业生产的积极性,提升经营实力[3]。

五、总结

综上说述可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企业已经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信息化的程度也逐渐提升。为实现更多的经营效益,企业在生产运作管理中,实行高效的质量管理,能够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从而促进企业的经营发展。在具体的经营中,企业需要制定科学化的质量管理程序,遵从质量管理的各项原则,实行信息化的高效管理,推动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

作者:窦成强 单位:青岛工学院

生产运作论文:生产与运作管制课程设计述评

在设计任务书中给出年总需求量、基本设施设备类型和产品生产能力的数据,要求学生通过合理假设补足数据缺项,完成工厂选址、设施布局、装配线平衡以及物料需求计划等一系列任务。首先,这种命题方式缺少前期调研过程、脱离生产实际,大量的假设数据降低了设计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不利于最终结果考核。其次,连续三年以上使用相同的设计任务书,导致雷同和抄袭率上升,不利于调动学生参加课程实践的积极性。②

1教学方案缺乏系统性

原有课程设计任务方案以各类技术方法为索引依次提出计算要求,在内容编排上类似于综合论述问卷,学生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既不需要深思具体方法的知识背景,也不需要理解计算结果对于生产实际所产生的效用。具体来看,首先,任务列表中欠缺对使用统计分析和运筹模型等先修课程知识的明确要求;其次,任务方案缺乏生产和服务场所背景,切断了POM课程设计和已有认识实习、社会实习经验之间的联系;再次,任务方案对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仿真工具的使用未做明确规定,从而没能充分利用物流管理专业特色实践课程“物流仿真软件实训”的优势,忽视了仿真模型可以弥补实践资料匮乏、提升学生积极性的作用。综上所述,原有课程设计任务方案割裂了POM方法技术与物流管理专业一系列先修课程、实践课程以及实习环节之间的联系,缺乏系统性,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方案探索

针对POM课程设计原有任务方案所存在的选题陈旧、缺乏系统性、成绩评定标准单一问题,课题组对提升本门课程实践环节系统性的教学改革方案进行了探索,从增强课程设计与先修课程、仿真软件实训课程以及社会调查之间的联系等方面,提出了以下改进对策:

2.1鼓励结合社会实际调查选题在2011~2012年的课程设计环节,新的任务主题:“服务业设施选址、布置与效率分析”以及“生产设施布置与装配线平衡”。在任务书中要求学生按照①调查收集生产(或服务)场所实际数据②数据分析③建模与分析的过程,切实开展对实际生产和服务场所的抽样调查。

2.2明确对先修课程知识以及仿真软件的使用要求任务书对描述性统计分析、随机变量分布拟合、计算机仿真建模以及仿真结果分析环节制订了明确要求。根据对最近两年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课程设计过程的调查,这样的设计任务书督促同学们将统计分析知识应用于社会调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环节,也明确了仿真模型中各项参数与抽样调查、运筹学模型以及POM方法技术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仿真模型的运行效果逼真,所做的设计改进通过仿真模型进行展示,具备3D效果,从而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课程设计积极性,也使得学生对POM方法技术在生产和服务实际中的使用效果有了直观的感性认识。改进后的课程设计流程。

2.3成绩评定标准综合化改进后的成绩评定标准由以下四部分构成:社会调查数据质量、仿真建模过程出勤率、最终设计报告质量以及课程设计答辩质量,四者之间的比例为2:1:5:2,其中,课程设计答辩环节要求学生反思和陈述课程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克服的方法,以及设计结果对实际生产和服务过程所起到的作用。这种综合成绩评定体系不仅有效杜绝了报告抄袭现象的发生,也能够督促同学们系统地使用所学各类专业知识。

3结语

本文针对2008~2010年物流管理专业《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设计任务方案中存在的选题陈旧、不具备与相关课程之间的系统性联系以及成绩评定标准单一问题,提出了教学方案改进对策。改进后的POM系统性课程设计任务方案于2011至2012年在相关专业进行了推广,从学生参与课程设计的过程监测和最终报告评定来看,改进方案的实施效果良好。

作者:付雅琴 杨立君 单位: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工商管理系

生产运作论文:生产运作管理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摘要:

本文就生产运作管理将成为企业间竞争的先锋展开分析,详细叙述了生产运作管理的重要性等相关问题,争取做到善于把握自身的生产优势,加强企业的生产运作管理,提高顾客满意度和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

生产运作管理;企业竞争力;影响及作用

进入全球化经济时代,企业技术日益革新,市场竞争环境更趋激烈,如何在动态复杂的市场环境下,保持变革企业的竞争优势,实现企业未来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层重视的焦点问题。由于企业是多层次资源和能源的综合体,那么企业的竞争构成要素也是多样性的。竞争的重点已经前移到生产运作管理中,关键步骤的设计和系统集成应用,带动了企业高速发展。本文以包含生产设计、运作、维护的生产运作管理入手,探讨其与企业竞争力的关联性。

一、构成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元素

企业的竞争力是整合的总体概念,具备“资源”“能力”两层面的基础内涵,同时意味竞争具备静态有效和动态持续性。企业竞争力要素重点集中在企业管理考察上,因为成功的企业离不开内部管理组织,比如管理者能力、企业内部机制、企业文化构建、企业生产运作都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管理首先可以发现企业发展的漏洞,其次,在未来发展上可以为管理者预见决策提供理论支撑。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手段离不开管理为其提供的决策能力,也离不开企业滋生的资源整合能力[1]。企业竞争力要素之间是层层递进、相互联系的,把这些因素复合在一起才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步骤。随着社会发展,企业的外部生存环境在不断演变,只有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企业对外应对能力,不断的完善产品优化内在,并且积极的对待市场变化,才能使企业在产品资源配置上占据优势,从而促使企业拥有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能力。因为企业推出制作时间短、质量对比高、使用社会需求的新产品,对应的就会占领大部分市场,所以说竞争要素选择对生产运作的综合竞争能力提升有重要实践意义。

二、企业竞争的核心是生产运作管理

生产运作管理的目标是以顾客需求为工作动力,以消灭库存为工作方向,促使企业最少投入成本实现较大化收益,对应的提升企业市场敏感反应速度。并且缩短了客户需求的反应周期,以快速方式短期内为企业增值[2]。简单来说就是生产要高效、运作要灵活、时间要缩短。当然这一过程要避免浪费现象,在生产运作管理中浪费所代表的概念以较深刻和广泛,包括返修浪费、库存浪费、制造浪费等。生产运作是企业最基本的生产活动,企业将人力、物力、资金投入在这一系列流程中,以制造客户需求的产品,给客户提供需求服务。在企业项目的生产运作生命周期中,不可避免的涉及产品更新、设施更新、产品变化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调整和布置产品运作,以增强企业的总体竞争力[3]。目前,一些企业把生产运作管理当作常规理性流程,实际上,企业的发展战略实现载体就是生产运作,而且企业产品的自身特色要纳入产品生产过程,企业才能发挥产品竞争优势。因此,可以明确生产运作是企业后背力量的汇聚源泉,因为企业的生产活动是为其创作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企业生产活动涉及的层面广泛,多是成本支出流程,但是生产运作一直是为企业营造经济价值的。而且资源的合理利用,才能使生产成本得到控制,生产效率提高,才能为企业在市场上争取更多的竞争空间。同时,生产运作消耗巨大,对人力资源配置,资金投放都直接影响。另外,企业客户最关注的问题是产品质量和服务,企业间的竞争重点也就体现在这两方面,产品的品质程度主要取决于生产运作效率,所以说企业竞争的核心是生产运作管理。

三、优化企业的生产运作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

(一)产品创新产品创新对企业的目标实现具有推动作用,直接关系到顾客对产品的满意度,间接影响产品的市场推广。虽然顾客对产品的需求存在差异,但是在总体上是“和而不同”的,只有满足顾客需求,产品才具备市场发展前景[4]。产品设计创新和产品质量对产品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用,也是其制造的关键因素,两者又是相互关联的,因为产品设计受欢迎的基础是产品质量品质。当然产品设计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要有现实可行性,如果产品设计的难度过大就会促使产品脱离生产制造,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外观设计直接反应的是产品外观与性能,好的设计可以将企业与竞争对手在外观上区分开,三星首席执行官对企业设计的理解是,设计也属于生产力,索尼、三星等都将设计作为企业的“第二核心技术”。产品创新的根本也是设计,设计被厂商看作摆脱同质的竞争,也是实施品牌策略的手段。据了解有些企业设计测算,在产生外观上投入1美元,预计可带来1500美元左右的收益,而且企业增加销售,都跟设计有关联。可以说在企业生产环节设计所占的比例为15%,还有优良的设计可以为企业生产降低成本,提高客户的接受率,属于变相的为产品增加了幅值,产品设计促进产品成长,企业在此流程中会增加自身战略价值。苹果公司核心价值之一是设计,对于消费者来说,吸引人的产品形象,消费者自然愿意花费更多的钱去购买。当然产品用途也与其密不可分,产品设计也要考虑使用价值和使用后期影响,使产品避免后续返修与材料浪费现象出现。同时也减少了产品总量的生产周期,使产品更加快速的投放到市场中。还有,近年来消费市场越来越关注产品的升职价值与回收利用,设计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考虑下产品材料的循环使用。

(二)注重技术流程注重技术流程可以保障企业生产更加的高效稳定,并且帮助企业把资源转化为产品与服务。生产技术流程对企业的影响是深远的,所以企业要重视起来。企业一般生产批量比较大,所以需要选择导向型流程,按照不同产品构造分批组织运作。运用专门设备结合现代信息化技术,提高产品高度标准化,这样大批量生产可以缩短产品的制作时间,企业的生产成本也会相应的减少,生产计划总体流程会更加简便。同时技术流程也要结合产品的实际情况,根据实际特点运作。

(三)优化企业的生产运作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生产运作活动对企业来讲是价值增值过程,实现产品价值增值就要向社会供给需求产品。那么生产的商品一定要具备使用价值,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功效。生产运作管理作为企业运营管理中的关键部分,品质生产环节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维持生产涉及企业多个部门与环节的密切配合,需要产品创新支持,和科学合理的空间布局与技术支持,同时,改善生产运作管理,就必须根据生产管理的基本内容分析探究。还有企业生产管理,最基本的问题是生产运作计划,因为前期计划是组织、管理生产运作流程的重要依据,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运作计划,才能为企业管理者制定公司发展决策做数据支撑。另外,生产运作计划还能帮助企业进行市场行情预测,促使企业产品规划配置的更加合理。

四、结语

生产运作管理与企业竞争力相互关联不可分割,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源泉,只有重视生产运作管理,才能帮助企业占据同行业经济市场,本文探究的生产运作管理较为浅显,希望能对企业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作者:雍岚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MBA教育中心

生产运作论文:信息化时代《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摘 要:《生产与运作管理》是企业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现实中,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国际上制造业已开始进入工业4.0时代,但从《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教学实际来看,仍是以传统的理论讲授为主,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比较突出,也不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因此,要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引入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就势在必行。本文从信息化时代《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的新要求着手,就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信息化;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内江师范学院教改项目《信息化时代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编号JG201522-300。

1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概述

生产与运作过程是一切社会组织将它的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过程,它普遍存在于社会组织之中,是社会组织竞争与活力的源泉,也是影响社会组织活动效益的重要过程[1]。生产与运作管理通常包括从生产与运作系统的战略规划、生产与运作系统的设计到生产与运作系统的运行和改进全过程。目前,《生产与运作管理》是企业管理专业的一门综合性专业课程,其内容涵盖管理学原理、高等数学、运筹学、数理统计、会计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多学科,旨在研究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及其规律以提升组织的运营水平、满足顾客消费需求。由于其概括了现代企业运作的理论和实践、总结了一系列指导企业运营的战略、战术、方法和工具,具有极强的实际应用价值,该课程内容在经济社会中应用广泛,不仅是管理类专业的主干课程,还是其他专业学生扩展知识领域、构建完整知识体系的重要选修课程[2]。

2 信息化时代《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的新要求

1、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新要求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在企业生产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正深刻改变着企业组织生产与运作管理的面貌。当下较为先进的新型生产方式,如精益生产、供应链管理、敏捷制造等,都是在计算机系统的支持下才得以实现的。此外,S多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如电子商务、ERP、CRM、PDM、BI、RFID等在社会经济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也对企业的生产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信息技术成为《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中需要高度重视的核心内容,在《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必然要求。

2、服务业兴起带来的新要求

信息化的普及推动了现代服务业的兴起。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的,一般而言具有五大基本特性,即知识性、高增加值性、高素质性、高科技性和新兴性[2]。通常认为现代服务业大致包括通信、信息服务、金融保险证券、物流、中介和咨询服务、旅游、房地产等行业。一方面现代服务业作为相对独立的产业,有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另一方面制造业和服务业已密不可分,突出表现在:制造业企业活动外置带动现代新兴服务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加速向现代制造业生产前期研发、设计,中期管理、融资和后期物流、销售、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等全过程渗透,现代制造业内部逐渐由以制造为中心转向以服务为中心。因此,在《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中需要加强对现代服务运作的教学内容。

3、全球化运作带来的新要求

信息化带来的全球化打破了原有的国界、地域壁垒,企业国际化步伐加快,资源配置范围由局部地区扩展到全世界,跨国公司间的兼并、收购和重组日趋频繁,全球设计、全球采购、全球制造、全球销售成为信息化时代企业运作的主要形式[3]。这在给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对企业管理尤其是生产与运作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在《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全球化视野、树立全球化的运营理念,成为了迫切要求。

3 教学内容改革思路

1、突出信息化内容

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现代企业生产与运作的各个方面,因而在课程教学中亟需突出信息技术的内容,如详细讲解或演示CRM、MRP、ERP、CAD/CAM、CIMS、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技术等各种信息系统的原理、功能和作用,介绍各种信息系统与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模式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同时,在实践环节注重学生信息系统应用能力的培养,如ERP软件、Microsoft Project等软件的掌握。

2、突出理论发展前沿

现代的生产与运作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很快,在教学中应注意与时俱进,将服务性制造、生态质量、绿色制造、供应链管理、敏捷制造、VMI、联合库存管理等前沿理论纳入教学内容,并可作为专题邀请专家讲座。

3、加强现代服务业内容

传统的《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无论是教材还是授课内容都是以制造业为主,而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兴起,服务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而,现在的教学中应结合学校的专业特色和毕业生就业渠道,加强现代服务业的教学内容,如针对金融业、IT业、物流业等行业的运营管理,并在课时安排、课程设计方面有所体现。

4、培养学生的全球化视野

传统的生产与运作管理往往局限于组织内部或企业及其供应链之间,而在当今全球化的趋势下,运作管理全球化已成为必然。因而,在教学内容中,应增加国际运营管理的相关内容,以案例分析等方式介绍全球化对企业生产与运作的影响,以培养学生的全球化思维和视野。

4 教学方法改革思路

1、多媒体资料与课堂讲授相结合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学手段的革新,当网络课程、慕课已成为一种潮流,素来以难讲、难懂著称的《生产与运作管理》在教学手段上也需要与时俱进,通过引用信息技术来改进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可在课堂讲授时辅以大量的多媒体资料如照片、录像、视频等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直观认识和感受,比如播放金蝶ERP生产计划、香港机场货运中心运作、蒙牛奶业集团生产管理、安徽烟草仓储中心运作等视频片段,展示双星鞋厂生产过程、波音飞机生产线、广州药厂生产等相关照片等[4]。通过这些多媒体资料的学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生产管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增强了其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应用Excel软件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中,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决策。而Excel因其友好的操作界面和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被广泛地应用于报表处理、数学运算、财务处理、统计分析等方面[5]。将Excel引入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教学,将帮助学生解决生产与运作管理中复杂的计算问题,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可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时间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用Excel进行线性规划分析,解决厂址、订货(生产)批量、产品组合、排队模型等问题时,效果显著。

3、应用计算机仿真软件

《生产与运作管理》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应用型课程,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必然要包含大量的生产流程设计的案例,然而由于流程设计的专业化程度高,数学和专业知识都要求达到相当的水平才能够理解老师的讲授,因此学生的学习效率普遍不高。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引入Flexsim仿真软件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由于Flexsim软件本身所具有的可视性与仿真性,使得教学中的许多流程设计和方案选择更加简洁易懂,同学们可以更加方便的了解流程设计的问题所在,以及应该如何解决出现的问题[6]。同时可视性可以激发同学的学习积极性,窗口式设计又较易上手,所以,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自觉的就能体会到生产运作的理念。

以前的生产运作课程由于系统的复杂性,必然会引入大量的模型,但这样的文字模型往往要配合晦涩的数学公式,同学们难以理解,互动性不强。而Flexsim的直观立体性可以使同学和老师即时交流、共同探讨,同学可以修改参数设置,增强了参与性和互有浴

4、运用ERP沙盘模拟教学

ERP沙盘实验目前被认为是很好的企业模拟工具,很多高校都开设有沙盘演练课程。通过制造业沙盘和服务业沙盘的操作,学生能够对企业的运作管理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营销、财务等全过程有直观的体验,从而提升对课程的系统认识[7]。通过近十年的教学实践,学生普遍对沙盘教学的方式和效果比较认可。

作者简介

何佳(1982-),女,四川内江人,内江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区域经济;

生产运作论文:生产运作管理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摘要:生产运作管理是一门学科交叉性较强的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本文首先分析了生产运作管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随后提出了具体改革措施,以期让学生能够轻松学会和掌握基本的生产运作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并具有解决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生产运作管理;教学模式改革;实践实训

一、引言

生产活动是人类从事的最基本活动,是从猿到人的自主性活动,同时也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力量源泉。而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利润是社会生产中永恒的主题。纵观美国、日本、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史,无不与其的企业构成与发展紧密相关,而企业发展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又是生产运作管理的发展史[1]。生产运作管理在二战后经历了大产量时代、个性化定制时代、精益生产时代以及大规模定制时代,随着人们对生产运作管理认识的不断深入,其内涵已从制造企业的管理拓展为社会三大产业共同的管理。当前生产运作管理不仅在学术研究上,而且在实际应用中都成为一个较为热门的领域。基于此,对这门课程的熟练掌握将为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夯实的基础。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程的性质本身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而通常的教师单一授课模式很难使学生对制造企业现场产生感性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情况[2]。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具体的工程应用实践,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是生产运作管理教学改革与实践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生产运作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的针对性与实践性不强。国内有关生产运作管理的教材,较具代表性的为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陈荣秋、马士华编著的教材。此书竭力通过案例、思考题、小组讨论题等形式,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学生反映较好。然而,由于课程本身的实践性特点,且授课学生大多没有生产实习经验,缺乏针对性,因此学生难以把这些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既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又觉得难以做到学以致用[3]。此外,国内其他一些教材的内容过于偏重于对理论知识的阐述,较少关注生产运作管理发展的新问题与新技术。

2.课堂教学方法单一,实践环节薄弱。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课堂教学大多以教师的口授加PPT讲解为主,基本都是教师从头讲到尾,学生被动地听。且由于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导致小组讨论、课题研究等直接让学生参与的方式展开困难,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也很难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在课程实践环节,虽然也采用软件模拟仿真、沙盘演示、录像播放等方式,但由于实验内容本身只涉及到某一章或某一部分,且实验之间彼此独立,缺乏必要的衔接,不利于学生多方位了解问题的本质,这与企业实际经营运作状况区别明显。

3.学校与生产运作相关的实践实训基地较少。当前,很多学校既没有和当地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也没有为学生提供实际生产运作管理流程实验室,使学生难以获得实际的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相关的知识与技能[4]。这一方面受制于学校经费的制约,难以购买大量生产业务流程仿真软件与设备;另一方面受制于学校所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脱节,使大多数企业对学生能否胜任工作岗位产生疑虑。

三、生产运作管理教学模式改革具体措施

1.读、写、议教学模式的引入。读、写、议教学模式,通^在课堂上对现实生活中案例的分析与讨论,使学生对课程的内涵有进一步的理解,其中“读”是指布置一个课题,推荐一些书籍,让大家课后进行阅读,掌握解决问题的相应方法;“写”是指大家以书面的形式写下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并进行实际验证;“议”则是指大家做成PPT形式,教师利用上课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比如:可以布置学生对学校周围餐厅选址问题、学校食堂经营运作等问题进行实地考察与分析,形成书面报告,并在课堂上组成临时讨论小组(3―5人),并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每一小组选派一人做代表性发言,由大家对其进行讨论,通过总结与评价,对每一个小组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对比,评价其效果。通过读、写、议活动,学生能对目前现状找出多方面的不足和原因提出多种多样的解决策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利用仿真软件合理设置实验内容,注意各实验之间的衔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和优化生产运作系统:(1)生产运作系统描述;(2)仿真目标设定;

(3)系统绩效指标设计;(4)生产流程和运作数据收集;(5)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6)仿真模型运行及瓶颈识别;(7)系统优化策略及其评价。具体实验教学体系列表如下。

3.递进式课程教学体系结构的建立。考虑到《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系统性与复杂性,为便于学生学习与理解,采用分层递进式的模式,将其分为4个层次:(1)《生产运作管理》基本理论教学(以课堂传授为主);(2)生产经营过程模拟训练――以电脑装配生产过程为例;(3)业务流程软件仿真与应用(课程设计);(4)企业车间现场的短期实习、实训。对不同基础、不同年级的学生开设程度应不一样,在教学内容上,根据专业的特点,应有不同的着重点,结构如图1所示。

4.现代智慧企业信息化实训实践基地的搭建。以典型企业业务流程为对象,设置阶段性实训项目。在确定《生产运作管理》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后,以典型企业业务流程为载体来设计企业经营活动。在经营过程中,以问题驱动为导向,以实训带动知识学习和技能的掌握,把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相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生产运作管理》课程设计的职业性与实践性。图2―图4为所构建实训基地原理图。

四、结论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式的变化,要求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而生产运作管理作为信息管理、物流工程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如何在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此,要加强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实践实训环节,完善课程的培养目标,进而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轻松学会和掌握基本的生产运作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具有解决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生产运作论文:浅析企业生产运作管理战略

【摘要】企业生产运作管理战略是企业为求得生存和发展,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和重大问题所做的长远的和全局性的规划。企业生产管理的战略是企业的职能战略,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决定出产出什么,如何组合不同的产出品种,为此需要投入什么,如何优化配置所需要投入的资源要素,如何设计生产组织方式,如何确定竞争优势等,重视企业生产运作管理战略,对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生产运作战略 企业战略 总体战略 制定

一、生产运作战略

生产运作战略是指企业在经营战略的总体框架下,决定如何通过运作活动来他到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生产运作活动是企业最基本的活动之一,生产运作活动为了达到企业的经营目的,必须将其所拥有的资源要素合理地组织起来,并且保障有一个合理、高效的运作系统来进行一系列的变换过程,以便在投入一定或者说资源一定的条件下,使产出能达到较大或尽量大,在制定生产运作战略时,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分为两大类:企业内部因素和企业外部因素。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生产运作管理人员首先需要考虑选择哪些产品,为了生产这样的产品需要如何组织资源,竞争重点应该放在何处等,在思考这样基本的问题时,必须根据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经营战略有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比如说,企业的经营战略侧重与提高收益,那么生产运作战略的指导思想就应该是尽量增加生产收益,从而在进行产品选择决策时,应该注重选择高附加值产品,如果企业是想把经营战略放在扩大市场的占有量上的话,那么生产运作战略的指导思想应该是保持生产系统的高效性和灵活性,从而较大限度的满足市场的各种需求。

生产运作战略的制定主要包括一下方面:①确定生产运作战略的目标组合;②形成生产运作战略;③生产运作战略的详细设计。

二、企业战略

制定企业战略要充分考虑到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要分析企业与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

企业战略通常决定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在企业整体经营目标之下,企业的不同职能部门分别建立自己的职能部门战略,因此,包括生产运作战略在内的各个职能级战略的制定,都受到企业战略的制约和影响。由于各职能部门所强调的重点不同,往往对生产运作战略的制定有所影响,并且影响的方向是不一致的,例如,营销部门往往希望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以适应市场的多样化特点,而生产部门则希望尽量稳定、少变化,提高标准化的生产量。因此,在制定企业战略时,要考虑到这些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因素,权衡利弊,是企业战略能较大限度的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三、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的总体战略

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的总体战略包括五种常用的生产运作管理战略:①自制或购买,这是企业决定生产某种产品或企业提供某种服务时,企业需要建造相应的设施,采购所遇的设备、原材料,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研究人员、工人等。②低成本和大批量,早期福特公司就是采用这种战略,在零售业,沃尔玛也是采用这种战略,才用这种战略需要选择标准化的产品或服务,这种战略往往需要高的投资来购买高效设备,如同当年福特汽车公司建造T型生产线一样,这种战略应该用于需求量很大的产品或服务,只要市场需求量大,才用低成本和高产量的战略就可以战胜竞争对手,取得成功,尤其是在具名消费水平还不高的地区。③多品种和小批量,对于顾客化的产品,只能采取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战略,当今世界消费多样化、个性化,企业只有采取这种战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但是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效率难以提高,对大众化的产品不应该采取这种战略,否则,遇到才用低成本和大批量战略的企业,就无法去竞争。④高质量,质量问题尤其重要,无论是采用低成本、大批量还是多品种、小批量的战略企业,都必须保障质量,在当今市场中,价廉质劣的产品是没有销路的,有形的产品和无形的服务都是为满足人们的需求的,达不到一定的质量标准,就谈不上满足人们的需求,使顾客满意才是最终的质量标准。⑤混合策略,将上述几种策略综合运用,实现多品种、低成本、高质量,现在人们提出的“大规模定制生产”,既可以满足多用户多种多样的需求,又具有大量生产的高效率,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

企业生产运作管理战略是从市场竞争和企业总体战略的角度来确定的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追求的目标,企业生产运作管理战略是和企业的发展和命运密切相关的,企业要通过对内外部经营条件及其变化趋势的分析,寻找关键的战略因素、战略机会和战略实力,为企业制定生产运作管理战略提供依据。

生产运作论文:高职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研究

摘要:《生产与运作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据此分析了生产与运作管理的课程性质,根据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实践教学的建议实施方案。

关键词:生产与运作管理;实践教学

《生产与运行管理》是国内外高等学校物流管理等管理类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让学生树立较高的质量意识与服务意识,能用现代生产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管理生产流程,提高生产管理质量和运营效率。

《生产与运作管理》被高职高专院校设置成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安排理论48个学时,目前各学校的教学方法是以多媒体授课为主,布置作业和组织案例讨论,由于本课程理论比较难理解和实践应用要求较高,学生缺乏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相关工作经历,导致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效果不好,而且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现在各高职院校教师普遍认为实践教学是提高专业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由于生产与运作管理的课程性质和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不足,学生对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感性认识,实际课程教学过程面临较大的困难。研究相关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对提高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人针对课程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探讨该课程实践教学的实施方法和内容。

1 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1 理解和掌握课程相关理论和方法较困难

按照教材讲授主要是生产与运作管理原理和方法,但学生没有实际工作经历,生活中也很难体会企业的生产制造过程,只能通过老师的讲述和一些视频资料来认识了解,因此学生学习这些理论和方法较困难,教学和实践很难结合,造成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1.2 无法满足课程实践教学需要

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安排案例分析讨论,案例分析要结合相关理论和方法的运用,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没有制造性企业工作背景,很多案例资料都是国外翻译过来的,有的不适应国情,因此仅通过案例讨论很难到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3 课程实训设计不合理

现在各高职院校在设计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实训方面,可能会安排一次到实习企业参观,也没有完善的校内实训室,因此实训效果很不好。

1.4 学生对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在专业教学的地位和作用不理解

大多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认为通过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掌握生产企业的计划与控制知识技能,如果不去生产企业就业就不需要相关知识。这门课程介绍了很多通用的运营管理知识,较广泛地运用在商贸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这门课程为采购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运输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等课程提供支撑作用。

2 实践教学课程的改革

2.1 运用信息化软件

运用MRP和ERP软件在实验教学,除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外,根据相关教学内容的需要,安排配备相应的实验,可以是课程内实训和综合实训,我们将科学合理设计这些实训教学内容作为课程改革的重点。

2.2 企业案例资源库

建立课程内容相关的典型企业案例,以学生为主体经行案例讨论,学生结合理论知识点研究分析案例,从中体会理论知识点的应用,从而使得案例讨论真正起到提高理论知识的学习效率,达到促进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2.3 设计参观企业课程

参观前教师要做好准备,合理组织参观过程,总结参观后收获等等,教师只有通过精心的课程设计,学生才能通过企业参观获得生产与运作管理的认知。

2.4 聘请企业专家进课堂教学

企业专家结合所在的行业和企业提供针对性的专业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真实的企业经营现状。

通过多年的建设,我们积累了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针对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特点,我们建立了与课程适应的实训室,经过这几年教学实践的实施,学生们普遍反映良好。

3 课程实训内容设置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在典型职业岗位分析基础上,结合生产运作管理的教学内容,设置了“设施选址与布置”项目,“生产组织与计划”,“物料需求计划”项目,“库存管理”项目,“质量控制”项目,“现场管理”项目,“项目管理”项目。

通过“设施选址与布置”实训目,学生掌握生产设施选址各设施布置的定性和定量方法。运用仿真软件进行设施的模拟布置。利用顶岗见习期组织进行物流中心现场参观,加强学生对设施布置的认识和理解。

“生产组织与计划”项目作为生产运作实训课的实训内容之一,要求学生掌握分析装配工序和产品组成结构图的方法,能够制定产品的主生产计划。

通过“物料需求计划”项目的实训使学生了解物料需求计划的制定方法,应用ERP软件的MRP模块,学生了解MRP的运算过程和一般软件的操作方法。

“库存管理”项目要求学生掌握库存管理与控制方法。实训可以通过模拟软件确定库存数量,根据库存成本和服务水平来判断库存控制的优劣性,从而掌握合理有效的库存控制方法。

设置“质量控制”实训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企业常用的质量管理方法,要求学生掌握质量检验和控制方法,并能够运用EXCEL制作QC工具。

安排“现场管理”项目要求学生掌握生产现场的5S管理,定置管理、标识管理和目视管理。

通过“项目管理”实训,学生会使用EXCEL软件制定项目计划,找到关键路径并进行优化分析。

4 综合课程实训的实施

4.1 企业经营沙盘模拟演练

该实训课程模拟一家装配式生产制造企业,已有几年的经营历史,但是经营状况不佳,学生按分组来模拟经营公司,经营公司以实物模拟的形式经行操作,为达到竞争的真实效果,将学生分为6-8组,每组5-7人,每组各代表不同的一个虚拟公司,学生分别担任企业的不同管理角色(CEO、CMO、C00、CFO等)通过7-8年的经营,学生理解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法和技能。

生产企业模拟沙盘实训可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过程中,掌握枯燥难懂的生产计划制订、库存控制、产品结构图等专业知识,学生能够较好的体会运营企业需要的管理知识和技能,职能部门之间如何配合才能实现企业的经营策略,掌握如何制定有效的企业经营整体解决方案。通过沙盘综合实训,学生能高效地掌握生产运作的方法和理论。

4.2 ERP软件实验

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普遍运用,ERP系统软件已成为现代企业的生产运作管理的系统解决方案。我院成立了ERP综合实训室,满足学生的综合实训需求。

生产运作论文:供电公司生产与运作管理优化研究

【摘 要】 电力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如今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需要电力工业可以大规模的生产与运输电能,并且有着高度集中、便于管理、易于清洁等品质特征。然而当今的供电公司现有的管理运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上述需求。因此,需要发掘潜力,优化现有的生产运作管理系统,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本文从供电公司生产管理现状入手,阐述优化生产运作与管理系统的现实意义,分析当今供电公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电网运作 生产优化 技术强化 人力培训

1 供电公司优化生产运作与管理的原因

1.1 经济环境变化的需要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正逐渐取消计划经济体制时给予电力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受这些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电力企业在资源获取时固定成本逐渐提高,沉没成本的比重加大,电力产品限价严重,市场销售不景气。然而,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是大势所趋,供电公司只有在自身成产运作与管理上做出相应调整,才能顺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向市场寻求资源,在生产运作管理的优化中降低成本,提高收益。

1.2 行业环境变化的需要

电力行业是资源密集型行业,对于资金和技术的要求十分严格。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力行业的发展逐渐步入成熟期,因此获得的政府支持越来越小,销售瓶颈越来越多。由于市场经济反对非法垄断,以前各种形式的行业内部保护也逐渐失效,行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力市场的垄断逐渐减少,电力销售市场的行业保护逐渐失灵。因此,电力行业需要在运作管理上进行优化,逐渐适应新的行业环境,转变经营理念,形成竞争意识。

1.3 市场环境变化的需要

我国的产业结构以前主要是以及时、二产业为主。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逐渐提高,商业用电逐渐增加且用电时间多集中于晚峰时间,因此给电网调配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由于用电结构的改变,给电网的调配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所以需要对运作系统做出相应的调整来顺应市场环境的变化

在一级电力市场上,各地方的小发电机组在一线发电市场上为了自身利益成为竞争对手,争夺市场份额。这些发电机组在投资来源和投资时间等因素上的差异导致电价上的差异。随着电力市场推出的“竞价上网”的政策,一级电力市场上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其次,由于能源结构的改变,新能源的使用逐渐走向电力市场的舞台,使得发电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

面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电力市场激烈的竞争,供电公司需要对电力系统进行优化,从而提高产电、供电效率,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

1.4 深化供电企业改革的需要

我国的电力企业一直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运营模式,由于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更,如此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很多供电公司的员工观念落后,整体素质不高,人力资源缺乏合理的奖惩体制;经营管理的效率低下,无法适应市场的变化。这些不足,制约着供电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需要从生产运作与管理上不断进行优化,从而深化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生产运作效率。

2 供电公司生产运作与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

2.1 电网基本运作方面存在不足

首先,在电网基层运作上,项目操作过程中人员冗杂,效率低下。项目的基层操作中,虽然能够按照项目审批、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流程操作,但是具体工作由于部门分的太细、人员冗杂,导致部门间互相推诿、扯皮,效率低下。

其次,在电网基本运作工作中,管理工作人浮于事,互相推诿。由于缺乏合理的人事制度和奖惩措施,导致人力资源得不到充分发挥。

,分工太细,重安排、轻落实,不能多方位,多层次落实项目,导致项目计划不能合理实施,工作任务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

2.2 技术运作管理系统运营不足

企业运作生产的信息化系统已经得到普及,但是,其运作管理系统运营系统不足。首先,供电公司的信息化系统硬件支持不足,层次性能较低,信息处理设备功能较低,无法多方位地支持供电公司的日常工作;其次,信息系统软件的应用不能真正与实际工作进行衔接,信息兼容性差,资源共享水平低,导致信息资源的浪费,系统重复运作,工作负担重、效率低;,管理信息系统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层次不齐,许多操作人员的技术性差,不能熟练掌握信息系统的流程,导致信息系统实用性差、工作效率低。

2.3 销售运作系统运营不足

电力销售运作系统中,销售流程过于复杂,关系混乱;客服受到信息系统硬件不足的影响,不能完善的发挥作用;电力营销系统依旧以卖方为中心,服务理念较差,无法把握客户需求和市场需求导向。缺乏对客户需求的分析,无法做到以需求为引导,促进社会合理地消耗电能和供电销售的可持续运作。

2.4 辅助系统运作不足

供电公司辅助系统运营不足主要表现在人员体制方面的不足:首先人事奖励机制存在不足,在人员工资分配上依旧摆脱不了“大锅饭”的体制,平均主义严重;此外,许多供电公司在进行人事考核时,不是按照绩效评价工资水平,而是按照岗位的不同来计算工资,导致在人事考核时出现畸形的考核制度;另外,正式员工与非正式员工在工资水平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样的岗位和工作量,非正式员工那到的工资比正式员工那到的工资低很多,导致许多非正式员工消极怠工,影响整体工作情绪,影响工作效率;,在对员工职业技能教育上缺乏必要的投资,导致员工职业技能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影响工作效益。

3 供电公司优化生产运作与管理的措施

3.1 电网基本运作系统的优化

及时,要缩减人员编制,控制部门结构臃肿的现象。并且部门之间专人专责,明确责任,减少互相推诿、推卸的现象。各个部门之间在部门独立的同时做好责任的衔接和职责流程的通畅,以此提高项目实施和建设的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在缩减人员编制的基础上,要精简机构,从而降低经济成本。比如,很多供电公司在监理部门和建设部门之间对工程进行审核的过程中,既有监理部门的参与又有建设部门的插手,这种职责混乱的现象,不仅影响到工作效率,而且还会造成管理成本的增加。因此,需要精简不必要的机构,去除职能重复的职责和人员,以此保障工作效率,减少经济成本。

第二,在电网基本运作系统中,要加入监督监理体系。工程的高质量可以减少工程的返工频率,减少了工程成本,所以,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是节约工程成本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供电公司需要建立监理部门,对工程进度和质量进行监督,确保工程系统、标准的完成。

第三,建立有效的风险制约体系,避免资金回收受阻,投资不利的现象。比如,当供电公司有政府投资的项目是由与政府投资无关的施工单位进行执行时,由于技术、资金方面的诸多原因导致项目无法如期完成或者项目出现质量问题时,如果缺乏有效的风险制约机制,损失只能由供电公司自行承担,从而对供电公司的经济效益造成影响。所以,供电公司需要建立合理、有效的风险制约体系,较大程度的发挥弥补经济损失的只能,将经济风险降低至低,从而确保供电公司的经济效益。

3.2 技术运作系统的优化

在技术运作系统方面,主要包括配电系统的优化和配电网事故监督处理系统的优化。对于配电系统应该在硬件方面提高配电网输送、配电系统的设配水平,比如将配电网络同所在地域的航测图相关联,以此进行合理的输电、配电。在软件升级方面,应该按照国家标准统一规范图标、参数等信息数据,确保匹配的数据的科学性和性。

其次,在配电事故监督体系方面,要做好事前控制。在配电网络中加装遥感系统进行实时监控,有效地和配电网络系统相融合。在遥感监测方面,应该注意监测数据的性,遥感制图的真实性以及统计报表的性。此外,时刻注意数据异常报告,并在事前做出应急预案,当事故发生时,将风险降至低。

3.3 销售运作系统的优化

在电力销售运作中,首先要摆脱对政府的依赖,改变营销理念。作为电力服务企业,电力销售应该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客户为理念的营销理念,致力于顺应市场的需要,满足客户的需求,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其次,考虑到电力产品的特殊性,要制定相应的创新性的营销渠道。由于电力的无形性,需要借助网络营销构建产、供、销的网络营销体系。

与此同时,要做好售前和售后服务工作,由于电力商品需要进行事前安装和调试,因此要在产品需求密集区域设立服务网点。电力发生故障会给客户带来不便,需要供电公司提高服务意识,设置售后服务机构,方便电力设备的维修与养护。在建立实体服务体系的基础上,还要积极构建电话客户服务机构和网络维修服务中心,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3.4 辅助系统的优化

首先,建立合理、完善的人事考核体系和薪资制度,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工作中,对工作量和工作质量进行等级量化考核。多劳多得、不劳不得,避免“大锅饭”下的平均主义,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鼓励工作人员进取争优。

其次,加强对员工的职业培训和安全教育。组成学习型工作组织,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从而强化了服务质量,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 结语

优化供电公司生产运作与管理,需要从电网基层体系、技术体系、销售层面以及辅助体系四个方面进行优化,实现整个运作、管理系统多方位、多层次的优化调整。电能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受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变化的影响较大,供电公司应该时刻关注市场变化,顺应经济环境的变化,致力于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服务理念,优化生产运作与管理系统,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供电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生产运作论文: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ERP实验教改研究

[摘要]本文从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开设ERP实验情况的调查分析入手,通过对生产运作管理与ERP的密切关系,明确开设ERP实验项目的重要作用,从高校生产运作课程开出ERP实验的效果分析,引出ERP实验教改这一主题,并深入研究ERP实验开发与设计的作用、目的、方法、方案,从而提出在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中改善ERP实验方式方法的措施

[关键词]生产与运作 ERP实验 教改研究

一、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开设ERP实验情况调查与效果分析

(一)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与ERP

1.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培养目标、主要内容、课程性质与特点

服务业的兴起,使生产的概念得到延伸和扩展。过去,西方学者把与工厂联系在一起的有形产品的制造称作“production”,而把提供服务的活动称作“operations”。因此,生产与运作管理是以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服务过程为对象,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为手段,为设计、运行和改善制造过程和服务过程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也就是对生产与运作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生产和运作活动是普遍的,没有哪一个行业不从事生产和运作活动,因此,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是一门具有相当广泛影响力的课程。

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企业生产与运作实践中各种管理方法与策略的应用条件与理论依据;了解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动态和趋势,基本掌握制定各种生产与运作策略的技能和方法等。课程体系从战略的高度出发,以市场为基础,视生产为“投入——转化——输出”的过程系统,并以系统的思想观点研究此过程中的特征及其规律,再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对该系统在设计、运行与维护等环节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管理活动。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有产品战略、选址与布局、工作岗位设计、生产方式的变革、生产计划与控制、作业排程、生产现场维护、项目管理、网络计划等等。作为专业基础课,学习本课程应该先修《高等数学》、《运筹学》、《管理学原理》、《经济学》等课程。另外,在学习本课程的基础上,后续课程可开设《战略管理学》、《物流学》、《市场营销学》、《组织行为学》、《供应链管理》、《采购预备供应管理》等。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特色包括知识范围涉及面广、具有明确的职能领域和专业性、管理方法技术性强、定量分析严密、作业强调可操作性、实用性等要求。

2.ERP与ERP实验的目的和作用

ERP是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的缩写,指企业资源计划。ERP是在制造资源计划(MRP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概念。ERP是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实现企业内外资源优化配置,消除生产经营过程中一切无效的劳动和资源,是将企业所有资源进行整合集成管理,将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人员流、客户和供应商进行一体化管理的信息系统。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中从战略层的企业经营计划(BP)到职能层的主生产计划(MPS)进一步决定物料需求计划(MRP)的匹配,从而,影响执行层能力、需求、供应、库存、采购、结算等资源动态数据信息化管理。这部分内容是课程的核心,也是精华所在。培养学生总体运作能力。

ERP实验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关于ERP的原理、操作方法和信息系统。熟悉实验内容和操作技能。ERP实验教学运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采取实战演练的方式进行。即使用ERP软件模拟企业的业务活动过程,在模拟实战的情景环境中,按照企业业务流程完成企业生产运作过程,体会各岗位的业务工作和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其中,分组进行模拟公司竞争经营,均由学生自己完成,以调动和发挥学生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锻炼他们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和操作能力。

ERP实验的作用主要包括:一是课程内容的验证作用,通过ERP软件和沙盘软件的使用,熟悉企业经营的脉络,掌握竞争的要素和操作要点,体验所学原理和方法;二是对经营管理业务的模拟作用,解决理论上抽象、枯燥,无法见识的现状;三是利用实验室软硬件条件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熟悉销售、库存、采购、装卸等操作环节的工具,掌握时间和空间的要求等;四是发挥学生参与开发和设计生产与运作系统的积极性,提高实际创新能力。

(二)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开设ERP实验的情况调查

经过对相关学校开设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实验情况的调查分析,总体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1.没有设立ERP实验项目的占被调查开设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学校的半数以上,其中多数只是进行了理论教学,辅助一些案例和作业;部分设置了实验项目,但没有ERP实验项目。

2.设立ERP实验项目的学校约占三分之一,但实验项目的设计和内容出入较大,有些学校采用手工制表做出综合计划和制造资源计划以及材料清单等;部分学校采用沙盘模拟企业经营竞赛和企业调查方式替代ERP实验;还有一些学校采用ERP软件开设实验项目。

3.单独设立实验课程的学校主要是一些工科院校或要求比较接近工科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专业院校,特别是信息化要求相对较高的专业往往单独设立,其中又可以分为有ERP软件和没有ERP软件两种情况,应用软件又非常不同,比较有代表性的ERP软件包括:用友、金蝶、浪潮、博科等。选择ERP软件多数是教学版的系统,也有采用企业版的系统,当然这与学校的需求、投入、课时、实验方式、应用目的有关,实施的效果也十分不同。

(三)ERP实验的效果分析

1.教学效果分析:ERP实验从教学效果来看,好的是独立开设ERP实验课程,这对于那些工科的专业,十分必要,不仅能够系统掌握ERP的来龙去脉,资源计划的编制依据和方法,而且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企业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构架、层次、功能和操作等;特别是哪些一边授课一边实验系统操作的方式,非常方便学生理解和熟悉教学内容,所以,效果比较好;开设ERP实验项目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电脑窗口认识和熟悉部分功能模块,验证所学理论,演示系统功能等。

2.实验效果分析:从实验效果来看,教学版的ERP系统比较容易上手,教师可以与理论课程融为一体,根据课程要求和重点选择模块和操作,能够有效控制实验进度和评价实验教学效果。

3.社会效果分析:从社会效果来看,应用企业版ERP对学生就业和适应企业非常有利,但由于师资、实验条件、教学要求,使得学生掌握比较困难,多数靠学生自学,也有校企合作开展培训等方式,企业对具有这方面能力的学生总是另眼相看。

4.实用效果分析:从实用效果来看,针对不同专业应该有不同的选择,对生产与运作管理要求越高,越要加强ERP实验乃至实验课程,对于相关专业开设ERP实验项目就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中涉及的ERP内容和应用,注重每个模块的应用价值。

二、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实验要求与ERP实验项目开发与设计的研究

(一)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的实验要求

1.本课程实验教改的目的、意义及特色;

本课程实验教改的目的是对面向工商企业的管理类专业涉及的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的综合实验和实训进行教学改革,与企业合作,利用真实企业案例和数据,开发以企业生产运作为核心的ERP实验项目。通过教学改革,确保学生能够快捷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专业技术;为整个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奠定生产领域的专业技术知识;为进一步完善课程的实践环节和教学资源库打好基础。本课程教改的特色:其一,专业与业务实践融为一体熟悉ERP系统和技能;其二,平台加模块方便学生系统训练和单元训练,掌握ERP的技术功能;其三,集中实验与分散自己练习结合,提高技能性训练水平;其四,角色扮演与竞赛结合的模拟实验,调动学生参与意识和应用ERP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本课程教改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课程教改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实验体系的构建;现有实验项目改革方案;如何应用ERP软件解决实践教学问题;在实验模块中怎样体现企业生产运作专业技术。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ERP软件与教学融合的问题;运作技术、软件功能与实验项目三位一体的整合问题;解决ERP实验内容多与实验课时少的矛盾。

(二)ERP实验项目开发与设计的研究

1.ERP实验项目的定位

ERP实验项目是服务于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教学需要的一种实验教学手段,是培养学生适应现代企业实现管理信息集成共享之需要而设计的培养实操能力的环节之一。掌握ERP可以有效管理整个企业管理系统,是现代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这是教学面向企业、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重要环节。

2.ERP实验项目设计

本课程实验项目包括:

实验一,企业经营沙盘模拟,通过小组竞赛形式较应用生产运作技术,基本掌握采购、生产成本、库存成本、产品经营管理、资金运作等方法,分4-6个循环完成竞赛。

实验二,企业物流调查和访谈,了解企业生产流程和生产物流的特点方法。从设计调查方案、实施调查到完成企业调查报告。

实验三,ERP演练,熟悉物料需求计划(MRP)与制造资源计划(MRPII)和企业资源计划(ERP)的编制和运作过程。完成相关内容上机操作。

实验四,质量管理,掌握质量管理和质量的持续改进的方法。选择质量观察点,开展质量检查、分析,提出改进质量的管理措施。

3.实验设计方法:

在实验初学时,以学生个人练习为主,熟悉软件功能的操作,提高熟练程度;然后,在此基础上,以班为单位模拟一个企业,按照划分的部门和岗位,每一个学生担任一个岗位的工作,结合企业生产业务流程和软件的功能,根据所结合的数据,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演练完成。实验要求:教师提供业务内容和流程数据;学生自己设计业务发生的情景,用软件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最终提交实战演练报告。

4.实验指导

按照下列顺序组织实验:数据准备、客户订货业务、排程业务、产能管理、采购业务、委外业务、生产业务、销售发货、应收应付制单、期末处理,使用实验教程的数据,完成各项功能操作。实验是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为主线展开的,共9个实验内容。这9个实验完成以后,再进一步学习其他的内容。以这种方式组织学习,有利于掌握企业生产运作管理活动的全貌,使实验由浅入深,思路清晰,便于尽快掌握ERP管理系统的功能操作。

实验组织:根据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对软件操作的熟练程度,以及对数据模拟的正确程度,教师给学生评定成绩。

具体组织方法是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以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案例分析、社会调查、企业访谈,按照课业要求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和社会调查(实践)报告,并制成PPT文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讲演,交流并讨论;企业沙盘6人一组展开竞赛;ERP实验在集中教室里组织分模块完成,每人一机,按实验作业任务完成实验报告。

三、在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中改善ERP实验方式方法的措施

(一)进一步落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目前,许多学校的专业课内实验项目开设情况不是很好,研究发现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涉及校方的管理制度与政策、专业发展水平和教师能力以及受限于供应商的服务等。无论如何实验课程或实验项目的开发与创新都是实验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期望实验室软硬件到位就开出实验,一定要抓好实验课程的开发,研究实验项目的开出,帮助教师和实验员开好每一个实验。一方面,千方百计应用ERP软件解决实践教学问题;另一方面,在实验模块中充分体现企业生产运作专业技术知识。使ERP软件与教学融合,做好运作技术、软件功能与实验项目三位一体的整合。

(二)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模拟企业运作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在实验项目中设立模拟企业ERP运作沙盘、物流运作沙盘、供应链管理沙盘,通过信息化管理技术实现跨时空的模拟生产运作过程,让每个学生在虚拟的工作中心中完成规定项目或科目的操作,促使学生进一步用以研究现场运作管理和流程优化。运用ERP软件模拟企业经营一定会收到的实验效果,并且,对于培养团队竞争意识、小组合作作业能力也是十分有益的

(三)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有效改进动态直观效果

企业生产运作管理的实验是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内容之一,在建设综合实验室中设置仿真屏幕,设立三维情景模拟的仿真实验课程也是非常好的实践教学手段。利用仿真手段对生产运作管理课程教学的改善,可以开展情景直观教学,增加教学的生动性,以虚拟环境确保实验效果。采用虚实结合,可以大大降低硬件投入规模,节约场地,符合高校现实条件,采用三维互动的虚拟方式,可以实现多人同时不同步不同角色的操作业务,可以大大提高实验能力,模仿现场操作过程,达到实验效果。

(四)积极开展ERP实验项目资源数据库和案例库开发

由于ERP应用面比较宽,需要尽快建立典型企业资源数据库,保障学生上机操作需要,开发出一定数量的案例库,方便学生课下对比研究,找出企业生产与运作的管理经典和规律,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进行课外研究和训练,这样就可以解决ERP实验内容多与实验课时少的矛盾。

(五)构建管理学科实验教学体系推动ERP系统的共享

学校统一构建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这就要求学校层面必须达成共识,统一思想,站在学科和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建设实验教学体系。并且以开放的观念,为其他院系相关专业提供实验平台,开出实验课程,共享学校资源。从扩大ERP应用的角度,这种共享扩大了受益面,也会推动师生开发实验项目和丰富课外实验活动的开展。

(作者单位:上海商学院)

生产运作论文: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模式运作机制的研究

摘 要:构建“运作规范、责权清晰、多方共赢”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体系,核心在于构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管理与经营管理协调机制及财务管理与相关方利益分配均衡机制。在生产性实训基地中,教学实训和经营管理双轨运行,构建教学管理与经营管理协调机制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构建财务管理与相关方利益分配均衡机制是保障实训基地正常运营的关键。

关键词: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模式运作;运作机制;协调机制

作者简介:林红梅(1967-),女,辽宁大连人,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系副教授,企业管理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与教学。

课题项目:2011年广东省高教学会项目立项课题“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化运作研究与实践”(编号:11GJB125122),主持人:林红梅;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经管类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化运作研究与实践”(编号:11B100),主持人:林红梅。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提出在评估过程中要将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作为重要考核指标,要求校内实训基地的条件能够满足教学计划的安排,实践教学经费要有保障以及行业、企业要参与实践教学条件建设。近年来,各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实训室使用率和实训设备投入、运行模式、制度建设等三个方面得到不断发展完善[1]。各地高职院校在探索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中取得了可喜成效,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但由于当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体制机制建设方面相对滞后导致责权利不清,运作不畅,特别是教学管理与经营管理、质量监控与绩效考核、财务管理与相关方利益分配等方面失调,严重影响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及利益相关体参与的积极性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涌现了许多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及其相应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成功典范,并形成了较为科学规范的建设体制和管理机制。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是以企业为主导,注重实践过程管理。该模式之所以能够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一方面取决于选择合作的企业具有相对稳定的规模和用人需求与递补,能够通过企业自身的生产性活动来完成学生在工作过程的实训,另一方面由于德国本地人口偏少确保了学生的就业与大中型企业的用人需求相适配。加拿大以能力为中心的高职实践教学模式的特点是重点培养技术能力、重视操作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适当综合化。美国社区学院以“开放性”为主要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开放性体现在实践教学的对象、目标、管理以及形式等各个环节,特别注重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着重技能的培训,重点提高整体素质,强调学生真实的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实践的能力。英国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NVQ)为中心的训练模式,其整个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是靠证书与考试制度来开展。澳大利亚TAFE是一种以国家资格证书为基础的、行业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该教育模式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在TAFE的实践教学中,政府和行业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的特点是将院校按工厂模式办、将工厂按学校模式办,实训的场所在校内。该模式依赖于全真化的工作过程,需要持续性的运营资金的支撑,而运营资金的来源在于与企业的充分合作。这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对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模式管理研究与实践具有借鉴作用和理论价值。

(二)国内研究现状

自教育部颁布《关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以来,全国高职院校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理论与实践方面积极探索。比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建有校内实训中心,管理35个实训室、125个实训分室,设备总值4.7亿元;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国有资产管理处;广东省科技干部学院组建了教学企业与社会服务部;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采用企业运作模式运作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共有7242万篇论文(1994-2012年),其中有关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论文有107篇。丁金昌、童卫军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第2期)和黄斌《高职教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选择》(《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第S1期)等文章阐述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及特征;傅永强、吴文山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研究》(《机械职业教育》2009年6期)和吴弋旻、张雪娟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探索与研究》(《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年10期)等文章对高职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熊建武在(《现代企业教育》(2008年16期)提出“区域共享型”为主导的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叶马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1期)提出开放式园区建设模式,林红梅(《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11期)提出企业化运作,石华(《职教论坛》2010年26期)提出校企股份组合建设新模式,周海英、严中华(《物流技术》2011年13期)提出教学企业建设模式。由于国内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行的研究刚刚起步,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保障尚未完善,特别是在建设与运行上受到观念滞后、机制障碍、效率低下的制约,对如何建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作模式还没有形成统一认识。

二、构建“运作规范、责权清晰、多方共赢”的运作管理体系

本文基于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下称我院)建设国家骨干校体制机制创新和深化院系二级管理的背景下,通过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模式管理作为个案,探讨成立校内实体公司,采用企业模式管理,增强自身造血的能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的是探索出一个“运作规范、责权清晰、多方共赢”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作管理体系。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宏观与微观研究领域如图1所示。

(一)微观领域研究

微观领域研究主要是指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管理内涵的研究。主要包括课程体系改革、教学组织方式改革、“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建设、基地的制度建设四个方面。改革课程体系就是校企合作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一致;教学组织方式改革就是探索教学组织模式,实现教学组织与顶岗实践相结合,从而推进“教学做”一体化[2];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依托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鼓励专任教师参与实训基地的实训教学、生产实践及技术研发,并从实训基地中聘请一批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教学方法得当的企业技术人员作为专业兼职教师;基地的制度建设方面,将出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模式管理办法,内容包括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财务报销制度、实践教学计划、基地激励考核及奖励办法、基地教师工作职责和考核办法、学生生产性实训质量评价制度,对校企合作中表现好的专任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和学生进行表彰。

(二)宏观领域研究

构建“运作规范、责权清晰、多方共赢”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作管理体系,主要包括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管理与经营管理协调机制及财务管理与相关方利益分配均衡机制。在生产性实训基地中,教学实训和经营管理双轨运行,就必须建立健全教学管理与经营管理协调机制。首先注册成立实体公司,实现依法纳税,并以有限公司运作模式建立公司组织架构,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会等;其次,明确利益相关方权利与义务,实施经营与教学双重目标,即实体公司可持续发展和学校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第三,健全企业模式运作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减少在真实市场运作中所面临着的许多不确定的经营风险。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财务管理与相关方利益分配机制建设将直接关系到校企双方、师生的核心利益,也关系到校内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营,因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各经营部门涉及到经营成本、设备购置、员工(企业兼职教师、学院专任教师和实训学生)薪酬补贴等运营成本,实践教学场所涉及到财政投入、实训耗材、实训指导老师课时等办学费用,因此,构建财务管理与相关方利益分配均衡机制,首先要制定生产性实训经费管理办法,根据学院政策,对生产性实训使用的经费按照统一规划、专款专用的原则进行管理,严格按照生产性实训经费预算,控制校内生产性实训成本;其次要明确相关方利益分配关系,比如,学校专任指导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参与生产性实训的学生等人员的身份不可避免地具有双重属性,还具有双重劳资关系,因此,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作涉及到相关方利益分配问题。

三、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管理与经营管理协调机制

本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管理和经营管理机制是通过二级学院与实体公司互通、系教学主任与实体公司经理互通、带实习专业教师与企业专职员工互通、实训学生与一线员工互通实现的,按照“基地建设企业化”和“实践教学生产化”原则,采用以大学生作为经营管理主体,以企业模式运作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模式,把校内实训基地设计成真正的生产性教学场所。通过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训项目(实践教学任务)与校内真实公司运作相对接,将学校教学与酒店、旅行社、培训楼、超市、文印店等经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也就是在校内酒店、旅行社、培训楼、超市、文印店和电话调查实训场所进行的实训项目和实训学时要按照人才培养方案执行;通过实习专业教师与企业专职员工的对接,学生与一线员工的对接,增强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引入行业企业技术与服务标准,按照企业职业岗位和工作流程要求,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实现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任务的融合,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将使学生得以在一个同企业一样的环境中学习,将所学的各种知识和能力运用于实际工作中,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具有依法纳税、成本控制、团队合作的意识,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管理与经营管理相协调运行机制如图2所示。

四、构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财务管理与相关方利益分配均衡机制

在《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5年)》(征求意见稿)“构建校企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部分中,明确提出各高职院校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3]。这极大地促进了校内实体公司的发展。在目前政府投入有限的前提下,校内实体公司就不能只是纯消耗性的实训基地,必须开展真实的生产性或商贸活动,一方面,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与学的真实场景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另一方面,获得一定的收入从而维持实体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即校内实体公司具有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是学校增加了办学活力,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为社会输送了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企业获得了有用人才,学生顺利就业;其经济价值是开展生产或商贸活动获得了经济利润[4]。由于校内实体公司属性是公益性和营利性的糅合,在建设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法律问题,特别是可适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制方面存在许多盲区。特别是在《企业所得税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条例》、《公司法》、《破产法》、《物权法》等法律适用上有待于创新和完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财务管理与相关方利益分配均衡机制如图3所示。

由于我院校内实体公司教学设备和土地使用权均为国有资产,因此校内实体公司应该由学校授权管理,采用收支两条线,在财务处建立独立账户,也就是实体公司收入和支出要在学院财务处建立的独立账户中体现出来。按照我院财务管理文件,实体公司创收应包括递交学院管理费、实体公司发展基金、师生奖酬金3个部分。在校内实体公司的组织架构中,公司管理人员多是二级学院的专任教师、合作企业兼职教师和专业实训学生,他们的身份具有双重属性:专任教师是二级学院的一员,兼职教师是合作企业的职工,实训学生要遵守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他们一方面与所在学校和企业人事关系保持不变,另一方面又与基地建立了事实上的劳动关系,需要接受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管理和考评。在校内实体公司激励政策方面,实体公司管理团队应该以教师下企业实习的方式有计划的安排到实体公司工作,享受学院给予到校外企业去实习的教师一样的待遇,即合格者学院按满工作量核算其工资,同时享受校内实体企业给予的适当奖励。学生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学时外,要享受校内实体公司规定的补贴。

总结

经营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实训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初衷,为了实现实训和经营目标,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就必须要在经营管理、教学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实现学校教学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协调,实现财务管理与相关方利益分配均衡,探索出“运作规范、责权清晰、多方共赢”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体系。

生产运作论文:生产服务型物流中心运作模式探讨

摘要:生产服务型物流中心要采用适当的物流运作模式,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物流服务。文章以长沙西物流中心为例,针对企业物流的主要环节: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分别建立三种物流服务模式加以研究,以期对其他生产服务型物流中心运作有所启示。

关键词:生产服务型;物流中心;物流服务;运作模式

生产服务型物流中心选择恰当的物流运作模式,有助于通过高效的物流及相关服务帮助生产企业降低生产运营成本,使生产企业能将经营的重心放在核心业务上,帮助生产企业提升价值链,优化业务流程,从而形成“产业支撑物流、物流推进产业”的双赢发展模式。

1 长沙西物流中心的物流服务对象

长沙西物流中心位于长常高速与西三环附近,依托良好的公路运输体系和长沙市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提供制造型企业一体化物流服务,构筑服务长沙市河西先进制造业和商业物流系统,是集公路货运、集货配载、流通加工、仓储管理于一体的生产服务型物流中心。

长沙西物流中心的物流服务对象主要是生产制造企业,其依托的长沙市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积极构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体系,逐步形成了以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为代表的六大重点产业。同时形成了以中联重科、中冶长天、金杯电工、威胜集团、湘电水泵、安淳高新、金岭机床、长沙机床厂、有色重机;长城信息、Nokia、Motorola、Cisco、富士康、拓维信息、湘邮科技、三辰卡通;金瑞科技、科力远、杉杉新材、博云新材、远大住工;九芝堂、康尔佳、双鹤医药、三诺生物、隆平高科、光琇高新、大邦生物;科力远、红太阳光电、神州光电和潇湘神光、科霸动力电池;中联环卫机械、华时捷、力合、凯天环保、佳宇环保等企业为核心的各种企业群体。该开发区内的企业是长沙西物流中心的重要物流服务对象。

长沙西物流中心作为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要按照第三方物流中心的标准提供物流服务,要站在客户企业的角度,为客户企业设计、优化、实施其物流系统。因此,在研究物流中心的运作模式时,要在进行环境分析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相当于将客户企业的物流职能全部或部分承包下来。而按照供应链流程,可以把企业物流划分为三个主要环节:采购物流、生产物流与销售物流。

2 长沙西物流中心的物流服务模式

2.1 产品采购物流服务模式

生产制造企业为了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作的质量,将企业的物流功能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长沙西物流中心向生产制造企业提供物料采购物流服务,即生产制造企业作为采购者,在原材料供应商那里完成采购活动后,由物流中心承担原材料、零部件的运输、库存管理、配送等一系列物流业务。生产制造企业可以直接就采购物流过程中的路径优化、时间窗口、配送频率、质量控制、供货保障等直接与物流中心进行共同改进,可以建立物流服务考核的KPI体系,对物流中心提供的采购物流服务进行绩效考核,以增强其对物流过程的控制能力和对物流成本的掌控能力。物流中心利用自身的物流理念、物流技术和物流服务网络,对生产制造企业的供应商零部件资源进行整合,同时还可以整合社会上的相关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物流规模优势,从而尽可能降低生产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提高物流中心自身的利润空间。

长沙市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产制造业具有专业化、高度化的特点,对物流环节要求高、难度大。虽然物流中心距离开发区近,但在为区内生产制造企业服务时,要熟悉和严格掌握各环节各种物资的特点和要求,确保根据生产制造企业物料供应的要求按时送达,有效保障生产制造企业的正常生产。

2.2 产品生产物流服务模式

由于涉及企业的核心商业机密,企业核心物流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组难度大等原因,物流中心深入客户的物料采购环节特别是生产环节物流运作难度较高。不过长沙西物流中心已经开始尝试将第三方物流服务深入到生产制造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环节,以期开辟出一个更为广阔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市场,给客户提供更多附加值。

针对生产制造企业在生产物料的管理中容易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不具备设施完善的物料存储中心、没有完备的物料管理信息系统、库存的分类管理没有实施、没有同生产计划紧密结合的JIT生产线的物料供应线、缺乏专业而经验丰富的生产物流管理团,物流中心积极引进和培养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专业物流人才,积累供应链管理的实际操作经验,可为生产制造企业提供一整套基于供应链的生产物流解决方案,并与企业内部物流部门一起对生产物流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评价和监督控制,进而实现持续改进。物流中心的服务内容可以涵盖生产物流的模式设计和整个运作管理。

生产物流直接与生产挂钩,必须严格按照企业生产计划进行,根据生产计划计算出相应的物流量,再根据每天的生产数量由计算机系统对每种物料、零部件的具体要货量进行细分。物流中心按制造企业的生产计划与要货指令,制订计划,安排生产与送货,要与制造企业保持高度协调一致。一般来说,物流中心要协助生产企业作好物流管理工作,事先做好物料分类、物流量—物流种类分析、确定物料的走向等基础性工作。在物料流程中,综合考虑物流量的大小,规格、生产节拍、装卸方式、仓库以及工位存货空间大小,进而选择恰当的搬运设备和路线,以确保物流的有效衔接,使物料按照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有条理的进行下去,使生产制造企业能快速响应市场的需求,尽可能实现物流运作过程的同步化。

2.3 产品销售物流服务模式

长沙西物流中心作为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向客户提供产品销售物流服务,即在生产制造企业得到订单进行制造加工形成产品后,再按照订单的要求,由物流中心完成销售物流活动。如果是国内销售的商品,物流中心要按照JIT工作方法,及时将产品从生产制造企业提取出来,完成产品的国内运输、仓储、库存管理和配送等活动,对于出口商品,还要完成国际运输、通关等活动。与此同时,物流中心还可为客户企业提供以下物流增值服务:及时,结算服务。在从事、配送产品的情况下,物流中心还可替生产制造企业向客户即收货人结算和收取货款等。 第二,需求预测服务。物流中心可负责根据物流中心产品进货、出货信息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产品进出库量,进而预测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为生产制造企业组织生产提供参考。 第三,物流系统设计咨询服务。物流中心可以充当生产制造企业的物流专家,参与生产制造企业的物流系统设计,通过高效的物流服务帮助生产制造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运营成本。第四,物流教育与培训服务。物流中心的运作需要生产制造企业的支持与理解,通过向其提供物流培训服务,可以提高生产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物流管理水平,培养其与物流经营管理者的认同感,双方更好地合作。

3 对生产服务型物流中心运作的启示

生产服务型物流中心主要服务于生产制造业物料供应与产品销售。现代生产企业已经从粗放型生产转向精益型生产,企业对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运作模式作为企业物流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物流一体化的整体运作效率和水平,影响企业的整体运作效率。分析长沙西物流中心运作模式,有以下方面值得其他生产服务型物流中心借鉴。

3.1 合理选择物流中心运作模式

不管客户企业是将部分物流业务,如产品销售物流,还是将所有物流业务,如包括采购甚至生产物流在内全部外包给物流中心,物流中心都应依据客户企业以及自己的实际状况,合理选择运作模式,客户需求不一样,物流运作的具体过程也应相应调整,以提供个性化、差异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物流中心要尽量与客户企业建立发展第三方物流联盟,在一定地理区域或一定行业范围内实行物流联合,以弥补自己在物流区域、物流功能上的不足,形成高效运作体系,以满足客户企业的需要,适应物流发展的需求。

3.2 采取供应链管理降低成本

要以一体化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参与竞争。通过实现对顾客的快速反应,提高对顾客服务的水平。联系上下游企业,好与上下游企业之间形成战略伙伴关系,信息共享,利益共享,以降低物流总成本或供应链成本,提高物流中心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3.3 建立以信息化运作为核心的物流信息系统

物流信息系统被誉为物流的中枢神经,在物流活动中,物流各环节的紧密衔接和协作配合,需要通过信息予以沟通。物流信息的任何延误或阻塞,都将造成物流的混乱局面。物流的信息化运作是各项物流功能得以实现的核心和关键。物流中心要集中把握和有效运用经营资源,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与处理,充分发挥物流信息在制订有关物流活动计划及组织实施物流过程中的调控作用。甚至将信息技术切入客户物流的业务流程,以实现对物流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组合与高效利用,使合作企业能够通过信息系统及时、地获取、查询、处理相关的物流信息,合理组织业务流程,确保货物安全、准时运达目的地,实现物流运作的可视化、快速化和系统化。加快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通过对交通流背景资料、物流枢纽、政府部门间等共用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及处理,为客户物流信息系统完成车辆调度、货物跟踪及运输计划制定等各类功能提供支持,以确保用低的物流总成本实现物流中心对用户的服务保障。

3.4 重视物流服务水平的提高和增值服务的开拓与完善

物流中心要具备提供完善的、高度化、柔性化的物流服务能力,要重视服务水平的提高和增值服务的开拓与完善。物流中心要树立物流发展的精品名牌意识,严格制定各项物流质量标准;要深入研究企业物流需求,不断设计、创新和提供有效的物流服务。主要把握3点:及时,必须依据客户企业的实际需要,设计和提供个性化物流服务;第二,必须关注市场需求变化,提供保障企业服务质量的服务措施;第三,必须深人了解客户企业的物流规律,建立完善的物流运作与管理服务体系。

3.5 加快引进和培养物流人才

在物流中心的运作与管理中,提高物流一体化程度,挖掘物流效率的潜力,关键也在于人才。物流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要求物流管理人员不但要熟悉整个生产工艺流程,而且要精通物流管理技术、掌握企业内物流以及整条供应链的管理等综合知识。物流中心加快引进和培养物流人才的同时,更应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人才,以便形成一支适应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企业家队伍和物流经营骨干队伍。

生产运作论文:电厂生产创新运作管理措施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对电厂的生产运作管理现状进行而客观的分析研究,找出电厂在生产运作管理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对电厂生产运作管理领域中的燃料购、耗、存管理、安全与经济运行管理、推行点检定修制及加强检修质量管理等方面提出优化管理对策,并进一步提出了保障措施。

[关键词]电厂生产 创新 运作管理 措施

一、 电厂生产运作管理及其特点

所谓生产运作管理,就是指生产运作的计划、组织、控制模式和策略的管理活动,包括产品的生产、运输、销售及使用的过程。电力工业与普通的商品生产行业即相通,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首先,电力行业产品的较大特点就是生产、输配及销售和使用是同时完成的,电能在生产之后通过电缆以光速传输到客户手中,立即消费。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在目前的科学技术发展阶段,电能不能像其他产品一样,直接得以储存。

其次,电力企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行业。随着社会的进步,电力企业已经发展为以超高压电网干线为输送骨架,经过多级变配,把用户及发电厂连成一个同步整体的企业。当代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大,电力负荷需求呈现日新月异,伴随着环保、高效和节能的时代要求,发电机组都在向着高参数、大容量的发电机组方向发展。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的设备在发电侧已经组成了一个整体完备的系统,而在用电侧则需求多元化。只有高速、自由的控制才能满足客户需求,保障最终的供电质量。

,电力企业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企业。据近期的报告显示,不仅仅是在中国,在很多发达国家,像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电力企业的总资产额排位均在国家前列位置。在我国,电力企业的固定净资产值排名全国之首。可以说,电力企业的资产人均占有率和技术装备率都远远大于其他行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资产总量的构成越来越高。

二、电厂生产运作管理存在的问题

1.燃料管理体系不够科学

我国目前和今后相当时期内,采用化石燃料为主的火力发电厂在整个电力行业还是占较大比重。因此,采用燃煤作为燃料的发电企业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标煤性价比和进厂入炉煤热值差普遍很高,造成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燃料的采购及贮存采用科学管理还存在着差距。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很多企业对原设计煤种和在投运后实际煤量品种的采购还都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阶段,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煤量品种的采购及管理要经过科学的定量分析和事后分析的超前控制管理意识,实现真正的目标管理。如果还是囫囵的采购、粗放的管理,电力企业燃料的成本会一直居高不下。

2.要加强运行管理中运行分析工作

由于我国电力行业的自动控制水平与发达国外同类行业相比,还没达到可以在线监测能源消耗的水平,很多的运行分析工作还都停止在只是对数据进行统计的层面上,所以不能及时发现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使电厂长期处于偏离正常设计标准的状况下运行,经济水平较低,最终造成设计的指标与实际热效率、供电煤耗率相差很大。由此可见,加强运行管理中运行分析工作的科学性、可控性,对电力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3.要充分挖掘节能管理工作意识

当今社会,节能环保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首要任务。电力生产作为一个风险性较高的行业,在以往的生产经营中,为了保障生产安全,人们往往对节能方面的管理重视程度不够。随着社会体制的改革,能源的节约受到了企业责任领导人的一致重视,但究其到实际运用的环节,还是不够细致到位。我们要做到充分的挖掘节能管理意识潜力,节能管理能让电力企业的管理更进一步的迈入精细化轨道。

4.要提高整体工作人员的素质

众所周知,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一个企业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的取决于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而电力行业更不能例外。电力发展已有近百年历史,以往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已经在电力从业人员心中打下了很深的烙印,忧患意识淡薄和没有竞争与生存的危机感,这在当下逐步进入商工文明社会生存环境中是极其不协调的。当生产方式的工业化推进时,机制改革首先就要改变人的思想观念,提高整体的员工素质,使电力企业永远跟上社会快速发展步伐。

三、电厂创新生产运作管理措施

1.加强燃料管理

在当今的火力发电厂中,作为世界燃煤大国,煤炭仍然为其主要发电燃料。据不统计,火电厂中煤炭燃料的成本即占据了整个生产成本的四分之三左右。在国内煤炭生产行业全部进入市场体系后,由于决定电力行业经营利润的上网电价还处在计划审批阶段,各大火电厂为了节约成本,始终注重选用“物美价廉”的煤炭资源,在保障电厂炉、机、电正常运行的前提下,采用多层次阶梯式的经济采购方式,想尽一切办法选择可以提供煤质优良、运输费用消耗最小及供应量稳定的煤炭商家。

用于储存煤炭燃料的煤场是每个火电厂必备的场所,煤量储存的多寡不但与火电厂煤场大小、煤炭价格行情、发电计划以及低储存量优化有关,而且与电厂的流动资金占用、库存经济性核算等指标休戚相关。一些不可抗拒客观因素也会影响储存煤源的发热量,从而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反之,如果煤炭的存储量过少,就不能保障火电厂机组的正常运行,一旦停机,不但间接给社会造成不利因素外,给电厂带来的损失将会更大。

作为发电燃料的煤炭资源在进厂前一定要进行质量检验,但不限于原采购煤种经过部门给出的品质化验单。验收通常包括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即是计质和计量,两大部分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进厂前的质量验证可以将煤炭燃料分类存放,这为合理配烧和资源档案建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运行人员要提高责任意识

电力企业在生产运行中都会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运行中时刻提高警惕,及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及可能会出现的安全隐患,在对自己负责的同时要对设备负责,这也包括了对厂方负责。所以,电厂的工作人员除了具备良好的业务技能外,还要有一个很高的责任意识,管理者通过各种方式要把责任意识深入人心,让员工都能对电厂有一种家的责任感。从而使全体员工在工作中,处处为企业着想、为设备的安全运行着想。在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重视运行工作,以正面的传导力量给予员工恰如其分的肯定,让每一个在企业工作的人都能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主动提高主人翁意识。

②对安全生产体制的思想贯彻要层层落实,哪里出现了违纪、违规的现象,及时处理,绝不姑息。按照设立的考核制度,奖罚分明。

③管理者要树立明确的服务意识。作为管理者,首先就要以身作则,给员工、给团队起到一个好的带头引导作用。要有一个明确的工作目标,工作思路要清晰,防止盲目,要时刻告诫自己是为企业安全运行保驾护航的使者,为员工提供一个轻松、安全的工作环境永远是自己的使命。要时时关注员工的心态,处处起到领导的表率作用。

④要时刻减少不必要的精力及资金浪费,加强设备运行的管理力度,尽量为员工提供一个好的硬性工作条件,在设备正常运行的状态下,把员工的注意力向经济运营方面调节。

3.生产运作组织结构要不断优化

组织机构的优化通常是由坚持目标原则、分工协作原则、命令统一原则、简捷及有效管理幅度原则、力制衡原则、任权力相随的原则六大部分组成。

优化电力行业生产运作组织机构就是要搞清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在岗员工的合理分工,如何把相关的运行人员重新组合,达到生产经营的较大效用。在有章可循的电力行业生产经营基础上,结合本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以创新的姿态进行岗位优化,最终的结果无疑是要整合部门,划分新岗位。得出一个方正的组织机构图纸能清楚的看到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的关系。

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要充分的利用现代信息社会的各项技术,借鉴同类行业成功的先进经验,这样可以很大程度的超越传统的电力生产企业管理,依托于“电厂信息管理系统”建立起适合自己企业的扁平式组织机构,要实现明确的等级管理。各部门、各层级之间互相配合,最终达到生产经营利润较大化、企业发展的化。

四、结语

电厂生产运行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从发电燃料采购、过程控制及组织机构构建等方面进控制和管理,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以提高电厂生产运作效益。

生产运作论文:国际物流运作对生产全球化的促进作用研究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国际化的分工越来越细化和深化,很多跨国公司开始寻求全球化的生产经营活动,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各种信息化技术使得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个人之间的沟通越来越便利,这一背景促进了生产全球化,所谓生产全球化,指的是某一产品价值链由不同国家的不同企业共同生产完成。这时,生产的国家边界和生产的企业边界被突破,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行为延伸到其他企业。在生产经营分工的基础上,企业之间的关系体现在各自从事同一产品价值链不同部分的生产。当前国际物流的现代运输手段、高科技的信息技术方式和现有的多种国际物流运作模式在促进生产全球化快速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国际化分工;跨国公司;国际物流运作;生产全球化

一、目前国际物流运作现状

1.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战略合作

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进行战略合作,有助于双方利用各自优势实现资源互补、强强联合,使企业能集中精力做好主业以及利用优势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且制造企业如果与物流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合同还能节约运输成本,从而创造更多效益,物流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制造企业进行战略合作获取利益。目前已有很多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实现了战略合作,例如:早在2007年,中海就与首钢签订了铁矿石的长期运输合同,这一合同的签订有利于中海稳定货源,对于首钢来说,不断变化的海运费所带来的困扰也将成为过去。中远物流与TCL电器、长虹集团、中核集团等国内大型生产制造企业都已确立了长期合作的战略联盟关系,获得稳定的业务来源,确保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截至2009年,中外运合同物流事业部已经与卡夫、美赞臣、阿克苏诺贝尔、雅培等世界500强企业签订了合同,为客户提供物流服务。2012年5月,铁道部直属大型企业中铁特货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和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作为大型设备生产企业,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与物流公司通过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有利于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互赢。

2.外资物流企业不断进入

中国国内很多物流企业尚还处于起步阶段,面对外资物流企业的不断冲击,我国企业能否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并获得一席之位将成为这些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早在2004年,美国联邦快递就已在中国开展业务,中外运敦豪也已经进入中国多年。美国联合包裹运送公司中国出口业务保持强劲增长势头,2004年增幅高达125%。1984年进入中国的英运物流有限公司已从早期的货代企业发展成为拥有空运、海运、陆路运输、合同物流等业务的综合物流企业。2004年,英运的业务量增长了60%以上。到2004年年底,中外运敦豪的56家分公司,已覆盖全中国318个城市,在中国的业务保持了50%的增长率。

3.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很多企业纷纷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家喻户晓的海尔集团通过不同的发展战略以及实施供应链管理已经从一个年亏损147万元的集体所有制小厂发展成为品牌价值800多亿,连续多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的企业,从一家濒临倒闭的小厂发展成为全球较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商之一。又如著名的戴尔公司,其将不擅长的环节给行业中做得好的公司去经营,而自己则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因此该公司的供应链仅包括了戴尔、供应商和顾客这3方,中间环节的省略大大减少了各种分销渠道的费用,使得产品成本大幅降低,为公司竞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高新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的应用成为可能,其中POS和条形码技术已在大多数物流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虽然其他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程度不高,但已有很多企业开始尝试完善自身的物流信息化系统,力争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准时化战略、连续补货战略、自动补充战略有效地帮助企业解决了不少库存管理方面的问题。今年,中海集团与软件供应商招商迪辰尝试将地理信息(GIS)、全球定位系统(GPS)、无线通讯(Wireless)与互联网技术(WEB)应用于物流、交通与供应链管理领域。

5.多式联运以及其他联合运输方式的实现

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以及国际贸易增长,进出口货物的数量开始不断增加,货物若要出口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就需要多种运输方式的支持,货物可以通过多式联运以及其他联合运输方式运送到内陆地区,有利于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二、生产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1.生产要素跨国流动

由于各国之间的资源禀赋不同,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原材料如果不能从本国市场得到就要依赖于国外市场的供给,而随着跨国公司的不断发展,劳动力、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也要求在国际间进行流动。

我国地大物博,各种资源丰富,是世界重要的矿产资源大国和矿业大国,但人均资源占有量仅居全球第53位。我国虽然矿产资源丰富,但存在许多矿产品种资源不足,品味低的现象,这将大大影响我国钢铁业的扩张,我国市场对于有色金属、木材、天然胶等的需求量都很大,40%以上的木材都是依靠进 口。除了原材料缺乏,发展中国家对于工程技术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有了专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指导,企业才能做大做强以便在全球竞争中争得一席之位,发达国家拥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而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这些要素在国际间流动能使资源得到较大利用,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2.产品及生产过程国际化

国内市场的需求毕竟是有限的,制造企业生产出来的商品或服务更多地可以通过销往国外市场来增加企业的销售量,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寻求国际发展的道路,这些企业到国外开办新公司或者设立子公司,逐步扩大其生产和经营的规模。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而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高却拥有先进的设备技术,如何将这些资源得到化的配置,此时“全球产品”的概念应用而生。这里所提到的“全球产品”具体表现在:产品零部件的加工在劳动密集型的发展中国家进行,产品的研发在拥有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国家或地区进行,产品的装配在靠近销售地的地区进行。这就犹如把一个产品的生产分工到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使资源得到整合,使生产分工日益向国际专业化分工发展。

3.科学技术国际化

“科学技术是及时生产力”,各国深知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因此长期以来各国都非常重视国际间科学技术的交流,重要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日益加强。以我国为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一直都把加强国际间的科技合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任务来抓,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其他国家合办研发机构、开办国际培训班、加入国际科技组织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科技事业的发展。

三、国际物流运作对生产全球化的促进作用

1.国际物流运作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

中国加入WTO之后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2001—2010年间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历年的货物进出口总额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大量的货物需要进出口势必会让公共运输系统面临巨大的挑战,而健全的交通运输体系必然能提高货物运输效率,我国目前已经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运输框架,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和以青岛、天津和大连港为重点的北方航运中心,这些港口码头集装箱通过能力强,机械化水平高,大大提高了货物的装卸速率,且随着船舶的不断大型化,船舶运力得以增长,以此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

人才短缺是目前很多企业面临的问题,假使没有专业的人员来为企业服务,很多企业的扩张行为将受到阻碍。随着国际物流的发展,各国政府积极实施人才引进政策,对稀缺人才给予了大量的优惠政策,这些行为都将大大刺激人才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流动。除此之外,大量招商引资信息的公布也必将吸引外资流入我国。

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能时刻监督产品从生产到到达目的地的全过程,条码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已被广泛应用,目标客户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和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监控产品在途状态。

2.国际物流运作促进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

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进行销售,除了要拥有良好的质量和售后服务外,消费者对于商品的价格也相当关注,如要与其他同类产品进行竞争,企业就需要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产品的成本。目前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纷纷进行战略合作,制造企业与后者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可以有效降低物流成本,企业在保持利润不变的情况下可以使企业销往更远消费者更多的其他国家或地区去。此外,现代物流拥有先进的包装储存运输设备,产品在销往目的地过程中不会因路途遥远而受到损坏,集装箱化的运输方式也大大减少了产品在途的装卸次数,对于特殊产品也可以有特定的运输方式和外包装来保障货物的安全,这些运作方式大大促进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

3.国际物流运作促进了企业跨国经营和商品跨国生产

国际市场壁垒的减少使得中国很多的企业可以考虑进行跨国经营,考虑到资金相对不足等问题,国内的企业可选择先在一些中小城市设办事处或建厂,而后再逐步向大城市发展,像海尔和福建的耀华就选在美国一些城市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地区建立工厂和库存中心。供应链管理的实施能帮助企业牢牢控制企业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消费者连成一个整体的网链状结构,从宏观上进行综合管理,让跨国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无后顾之忧。

在以往的年代,一个产品通常是由一个特定的制造商独立生产出来的,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很多产品已经不再是独家生产,比如非常有名的波音喷气客机,看似名义上是美国波音公司制造的,但是真正参与生产的是6个国家的l500家大企业和15000家小企业。第三方、第四方物流的出现使得企业可以采用外包的形式把生产、运送和售后服务等业务外包给专业公司去完成,集中精力搞好主业并与他们建立起战略联盟关系,比如将运输外包给物流公司或者在劳动密集型国家进行来料加工。

4.国际物流运作促进了物流科学技术在全球的应用

近年来,物流理论与物流信息技术互相促进、交互发展,对物流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以广泛使用的条码技术为例,超市或连锁店只要简单扫描一下条形码就可以知道店内现在还有多少库存,该商品销售数量、预定了多少该商品,预定的该商品有多少在运输途中以及具体的到达时间等。早在1998年,就已有数千家连锁店、仓储超市、配送中心采用商品条码技术进行商业自动化管理,条码技术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所以提高条码质量进而将该技术逐步应用于供应链管理的全过程中已成为各个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正是因为这样的需求,条码技术不断得到完善,而后又出现了射频技术,其与条码技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再如,国际物流的高速发展不断对物流技术提出新的要求,随着货物进出口数量的增加,只有借助先进的运输技术、库存技术、装卸技术、包装技术、集装箱化技术、信息技术才可以实现运输的高效率服务。而跨国公司在国外设立办事处、子公司或企业间进行战略合作时,必然会将其先进的技术设备在企业或部门进行资源共享,进而使物流技术能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