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实用医学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实用医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实用医学论文

实用医学论文:医学教育对中医药学科的实用性

1转化中医药学的内涵表述

由于中医学理论和西医学理论的差异,两者的转化医学各具特点。对于中医药来说,医药合于一体,而且中医学有自己的疾病观和治疗观。因此,转化中医药学的内涵阐述既要又要突出特点。中医学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为基本特色,转化中医药学应以此为前提,在临床中以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辨证论治出发,疾病与证候并重,针对辨病和辨证分类,在立法处方、药物配伍、证候传变、疾病预后、药效和疗效评价、药物质量控制等关键环节,广泛查阅医学典籍,名家医案,深度发掘包括我国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文献资源,从中找到新的治疗方法技术和药物或获得解决临床问题的思路;并借鉴和利用现代科技提供的手段,多学科交叉研究,发挥各自优势,应用基因芯片、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药理学等技术以及严格的统计学分析,在不同的研究层面对与证候发生、发展、传变、预后,疗效评价、药物作用靶点和质量控制等相关联的敏感性生物标志物进行筛选;同时,赋予相应的具有中医特征内涵的脏腑和四诊合参信息,进而指导临床应用研究,体现中医药学“临床—医学典籍—临床”的转化路径[7]。

2转化中医药学的研究分支

转化中医药学作为一门学科,其血肉是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知识,其核心是转化,其目标是适合临床需要的用于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的技术、方案或药物。中医药有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离开这些,转化中医药学学科将会是空中楼阁。研究分支可分为中医和中药两大板块,在此两大板块下,可考虑细分为若干学科研究专业,现提出下列几点设想以供讨论。

2.1转化中医学

中医理论的先进性和前瞻性与其研究技术的落后是一个突出的矛盾。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表述的研究成果往往由于中医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价标准尚不完善或不统一,可重复性差,在国际上难以交流,阻碍中医理论的传播,并使一些研究成果得不到国际医学界的承认。转化中医学,其目的是借助转化医学兴起的机遇,引入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概念,充分发挥以临床为基础的中医特色,以循证医学证实中医学临床经验积累和临床疗效,将中医学从经验医学上升到实证医学[5],再转入基础研究,然后从基础到临床应用。在这一过程中,蕴含着转化中医学的两种模式:及时是从临床经验到基础研究再到临床应用;第二是从医学典籍到基础研究再到临床应用。由于应用了循证医学的理念和方法,使转化中医学易于得到国际医学界的认可,同时有助于促进中医药的临床实践从经验或典籍记载向实证发展并寻获中医药防治疾病的优势病种和扩大其应用领域。

2.2转化中药学

2010年9月26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转化医学研究中心成立。这是及时个中药转化医学研究中心,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中药转化医学进行了讨论和诠释[8]。结合中药药性理论和配伍应用,采取现代研究技术手段,在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研究手段等方面已具备了成立转化中药学研究方向的条件。中药的优势之一是以君臣佐使配伍复方实现个体化治疗,顺应了当今医学发展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那么,转化中药学的研究内容或范畴是什么呢?有学者已对此问题做过研究,认为中药转化研究中,用相关基因解释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而用一组化学成分描述复方的物质基础[9]。也有研究分析指出,中药转化研究以组分配伍研究为内容,开发现代中药研制的新模式[10]。另有学者认为,转化中药学着重对中药组分间不同配比与药理效应的关系进行研究[11]。近来,有报道提出“方剂组学(Formulomics)”的概念,作为中医药复方转化研究新思路和内容[12]。因此,对于转化中药学的研究内容,应有中药理论的鲜明特色。中药理论讲究平衡机体(纠正偏性),系统调节;复方是主次分明(君臣佐使)的化学成分组合群;药物作用模式是多点-多点(系统-系统)。因此,转化中药学的研究内容应包括:体现中药特色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临床有效复方的甄选和评价;复方的配伍关系,复方的药物质量控制,药效学和药动学以及安全性评价;化学成分组合群与人体的相互作用。研究的方法学可以考虑采用:病证结合中医证候量化指标并结合现代医学病理生化指标和影像学表观特征,参考系统生物学评价体系;以整体表达、整体筛选模式,根据方证对应关系筛选复方(特别是对于中医优势病种)。

3构建转化中医药学学科面对的困难

王永炎院士指出:“中药转化医学就是从基础到临床、到民众、到全球,……中药的现代诠释是一种创新。”张伯礼院士也提出:“中药是转化医学的杰出代表,……中药研究应突破传统思路。”[8]可以说转化中医药学学科既古老也年轻,说其古老,是因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有着转化医学的身影;说其年轻,是因为作为一门学科,仍处于襁褓之中,但作为一门创新学科,将会丰富我国中医药教育创新知识体系的建设内容。构建转化中医药学学科需要面对困难,主要是能作为学科依托的转化中医药研究中心(平台)少。除了上海中医药大学牵头成立的中医老年病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和上述提到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外,鲜见其他的转化中医药研究机构,因此会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造成不利。另外,在目前大部分的中医院校中,将转化中医药研究的理念渗透在日常教学中尚欠缺,缺乏对转化中医药研究的敏感性,缺乏对加快转化中医药研究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4构建转化中医药学学科的策略

解决上述存在的主要困难,首先要审视中医药的现实国际地位,树立忧患意识、前瞻意识和推广中医药的使命感。文化复兴也属于民族复兴的重要内容,中医药作为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在国际上的广泛传播将能增强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其次,在管理机制上,中医药主管部门进行顶层 设计,整合相关资源,统筹规划,试点运行转化中医药研究的实施和监督管理机制,通过一段时间(例如1年)运行反馈信息的汇总和分析,找到机制中有待改进的部分,从而有助于加快转化中医药学学科的建立。,要秉承“转化”理念,让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研究人员、从事临床医疗的人员以及中药研发企业界联合起来,为转化中医药学学科的构建而共同配合,互相协作。转化中医药学学科是创新学科,期待医药界同仁们予以关注,集思广益,为我国的转化中医药研究、创新学科建设和转化中医药研究人才培养而努力。

实用医学论文:医学工程在医院管制中的实用性

例如我院皮肤科整形美容的一台激光机,过了保修期后,由于后续的保养工作做的不到位,激光光路里面有很多灰尘,这样以来就造成了激光能量的损耗;再者,由于长时间的使用,激光打在光路中的反射晶片上,总会造成反射晶片的损耗,时间久了晶片的反射率下降,这也是造成激光能量偏低的重要原因。如果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能定期对激光机进行维护保养,校正光路,清洁光路里面的灰尘,那么激光能量在传递的过程中的损耗就会减小,这样本来需要两次烧灼的疤痕可能只需要一次就可以完成,从而延长激光机的使用寿命。

临床医学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在医院物流建设中的作用

物流管理是指依据物流专业理论与方法,采用医工结合的途径,认识医院中的物品(如:器械、耗材、试剂等)流动的规律,应用信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实现现代管理。医院物流[5]研究的产品主体是药品、医用耗材、办公用品等大宗物资,是医院最主要的成本支出,其重要性对于任何医院而言均是不言而喻的。医院物流不能照搬其他行业物流的经验。医院物流研究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库存管理和批量模型。我院医疗器械管理科正在努力建设数字化库房,积极开展网上采购工作,这样就能极为方便快捷的采集到医用材料在院内流通的信息,将这些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从而摸索出一套适合本院现状的物流管理方法。

临床医学工程在医院成本控制中的作用

物资采购是医院经济运营中的重要环节[6],在医院的成本管理中,导致医院医材采购成本过高的一部分原因是采购权较为分散,要解决上述的问题,临床医学工程人员就需要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一整套规范的控制措施和管理手段,来规范物资采购。首先就要将采购权回收,除了临床医学工程科(医疗器械管理科),其他科室不能够自己采购,必须要通过临床医学工程科进行购买。此外,医院要积极响应卫生部及其他相关政府机关的号召,使用那些参与卫生部或者其他政府相关部门招标中标入围产品,这些中标产品的价格比较规范合理,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用耗材的成本。

临床医学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在医院科研中的作用

当临床工作人员在做科研时遇到工程技术上的问题,由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协助解决。现代化医院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医疗机构了,它应该是集医疗、教育、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机构,临床医疗人员不断的进行理论和实验研究,发现新的生理病理现象,从中探索出一种新的诊疗手段,从而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随着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细化,研究实验越来越复杂,研究实验需要借助越来越多的工程技术手段来进行,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医工结合”。例如一种新的音乐电针灸治疗仪的设计,这是当时临床的一个研究生申请的课题,单一的脉冲刺激容易引发人体的适应性和耐受性,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想设计一种受音乐信号调制的脉冲治疗仪,通过脉冲刺激肌肉,并统计结果,看看是否有助于缓解人体的适应性和耐受性。而脉冲激发的电路部分则由临床医学工程人员根据临床所提的要求协助进行设计,从而产生出适合该实验需要的“量身定做”的脉冲信号,这便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医工结合”。

实用医学论文:预防医学在卫生服务中的实用性

外事工作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优势的主要体现(1)政策优势。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对外交流工作,近些年来关于国际合作方面的政策支持越来越多。同时,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也是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为医院对外交流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2)组织优势。院领导高度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在资金并不富裕的情况下,医院出资派业务骨干到境外进修学习,拓宽视野。在院办专门安排了副主任主管外事工作,为医院对外交流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3)地域优势。眼科医院位于首都北京,是部局直属单位,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办院条件,同时也为对外交流工作提供了地利。(4)资源优势。眼科医院汇聚了全国乃至全世界中医、中西医结合知名眼科专家,建立了以名誉院长唐由之研究员为首的一批老中青专家队伍,拥有雄厚的中医药文化沉淀,积累了丰富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疑难眼科疾病的经验,为医院对外交流工作提供了人和资源。(5)基础优势。眼科医院有着长期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工作经验和渠道,有愿意为医院对外交流与合作而努力工作的外事工作人员,为对外交流工作提供了基础条件。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多数医院对外事工作的管理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包括观念陈旧、组织构架不合理、制度不完善、人员非专业化及缺少预算等,因此外事工作亟待管理体制的创新[1]。我院的外事管理工作亦或多或少存在上述问题,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的层面、水平、工作内涵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等,均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工作思路和方法需要进一步创新。

中医专科医院外事工作的思考

原因有以下几点。(1)的专家团队是做好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基石。以唐由之院长为代表的专家们在医学领域学贯中西,有系统深厚的中医造诣,有高超精湛的治病技术,有纯粹高尚的医德医风,有继往开来的创新精神。他们是中医眼科走向世界的中流砥柱,既是吸引国际同行交流与合作的强大磁石,又是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强大动力。(2)发挥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疑难眼病的优势,搭建合作平台,促进中医眼科国际化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热点。近几年来,我院比较好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从内容上看,大多是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病方面。这种结合不仅是纯中医意义上的继承和创新,还包括中西医在理论上的相互解释和推动,中西医在诊疗技术上的相互移植和利用。这种结合不仅具有求同存异和易于交流合作的意义,而且在更高层面上,将有助于推动整个医学事业的发展,造福于全人类。(3)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做好外事工作的保障。各级领导不仅是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战略战术的制定者,也是在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决定人财物科学流动的决策者,是谋划和实施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保障。我院持续、广泛、深入和高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顺利开展,正是得益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怀。(4)在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外事队伍担负着重要作用。医院外事部门是医院执行国家外交政策和外事政策、处理全院外事工作的一个归口。它肩负着政策把关和外事管理的双重职责,在开展各项外事工作的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管理、指导、协调、服务的作用。为顺利开展外事工作,具备一支既讲大局、讲纪律、讲协调,又懂外语、爱外事、有能力的外事队伍是至关重要的。(5)国际化人才队伍是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桥梁。目前,医院各科室中医外事专业人才缺乏,远远不能满足国际化的临床与科研教学需要。最近医院已经积极组织英语培训,邀请院内、院外乃至外籍专家授课,努力打造一支具有较高外语水平和能力的复合型中医专科人才队伍。(6)感情外交在外事工作中往往具有超乎平常的作用。我院常年有境外患者住院治疗眼病,很多患者是多次住院,这种源源不断的患者来源,一方面得益于医术的高超,另一方面则是我们品质的服务使他们有了如家的温暖。为此,在不违反外事纪律的前提下,我们应尽可能为外宾提供服务,也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医院在患者中的口碑,提高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使境外患者源源不断地来我国就医。(7)营造和谐的环境也是眼科医院开展外事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是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开展的必要条件。

结语

在新形势下,外事工作领域逐渐拓宽,对外事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对外交流工作中,外事工作人员要始终牢记“外事无小事”的原则,秉承“外事为内事服务”的宗旨,做学习型、服务型外事干部。提高大局意识,围绕医院的中心工作,依靠专科医院的专长和优势,用饱满的工作态度,专业的工作精神,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使医院的对外交流工作在不断创新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实用医学论文:中医学护理带教新方法的实用性综述

制定具体完善的教学计划明确的目标和合理的计划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护生入科前带教老师根据学校和护理部的实习计划,针对中医科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分中医理论知识与中医护理操作训练,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教学方法追求多样化,注重学生思维型和能力型培养,开启了启发式、讨论式、小讲课、角色扮演、批判式等多种方式教学[2]。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护生的参与意识,调动护生的内在潜能,也符合现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观点“人类具有先天的学习潜能,教育应当将这种潜能激发出来,成为护生的内在动力,使之成为自发指向的学习者”[3]。

做好护生入科教育为帮助护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带教老师要热情接待,详细介绍中医科病区环境、病房结构、治疗室、操作室布局,技术设备及物品的摆放等,使护生尽快熟悉环境,尽快适应角色,增强自信心,为临床实习打好基础。详细介绍科室的中医特色:中医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中医治疗既考虑局部,又采取扶正培本的方法。中医护理也具有整体护理的鲜明特点,指导护生运用中医整体观和辨证施治原则,通过望、闻、问、切了解患者的生活起居、身体机能、心理状态、舌苔、脉象、体质、治疗用药等情况,分辨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关系。根据缓急,扶正避邪,因地制宜,辨证施护,辨证施教。

严格带教过程的管理注重护生对中医护理兴趣的培养,培养护生对中医临床护理的兴趣,不仅能较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指导老师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护生刚接触到中医临床,对中医的阴阳、五行、舌诊、切脉、经络、百草等理论有着浓厚的兴趣,临床教师要抓住护生的学习热情,重点运用生动的事例,介绍中医治疗、中医护理在临床治疗、养生、保健、心理调护等方面取得的应用实效,与护生共同探讨现代中医在国内外的发展前景和巨大潜力,激发护生探索中医的渴望。同时让护生参与临床特殊病例讨论、护理查房、护理竞赛等活动,进一步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护生临床实践操作能力规范中医护理操作流程,标准参照文献中常用中医护理操作,把临床常用的中医护理技术,如中医的“四诊”、拔罐、中药灌肠、中药导入治疗、针灸、艾灸、熏洗等操作制成多媒体形式,增强直观性教学,强化护生在进入临床操作前的中医护理操作规范。在临床实际操作带教中,带教老师对各项操作要认真讲解步骤、要点、注意事项,指导护生将所学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做到多示教、多提问、多鼓励,在“放手不放眼”的监控下,创造更多机会让护生独立操作,提高护生临床实践操作能力。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实习期间,困扰护生最常见的问题是“师生关系”,带教老师要经常主动与护生沟通,了解她们的心理、在学习和生活上的需求,正确给予指导和帮助,及时征求护生对教学计划内容及进度的意见,及时做出调整[4]。在护生出科前,召集护生对本科室带教情况进行总结,评选出带教老师,鼓励护生提出带教过程中的不足。科室将护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归纳、总结,积累带教经验,改进带教方法,提高带教质量。3.7严格出科考核护生入科时带教老师便将考核项目分发给护生,让护生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提前准备。考核分理论与实际操作两部分,学生出科前由带教老师按要求和程序对护生逐一进行考核、考试,将成绩当面告知学生,记入护生实习档案,对不合格者,给予护生一定期限重新补考,直至合格。

实用医学论文:加强预防医学教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摘要】 在医学领域中,预防医学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其教育工作亦越发受到重视,为更好的达到教育目标,预防医学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应该应用各种方法在学科的重要性、实用性、趣味性上下功夫,并突出其中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 预防医学教育;重要性;实用性;趣味性;素质教育

预防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医学领域中有着较特殊的地位,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及现代医学的发展,预防医学在医学教育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而学生对预防医学往往有片面的认识,认为这一学科不重要,没有临床学科实用。因此,为了使这门课真正让学生掌握并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就要加强预防医学教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1 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预防医学的重要性

针对医学生普遍存在重视临床医学的学习而忽视预防医学学习的情况,应自始至终反复强调此学科的重要性,尤其要高度重视及时次绪论课的教学。教学中,可通过一些例子强调预防医学在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例如强调如果没有预防医学这门学科及其不断的发展,恐怕我们的卫生工作到现在还处在与传染病做斗争的及时次卫生革命运动中[1]。反应停这种致畸率很高的药物还会被孕妇滥用,特别是曾威胁全球的sars也就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也会在全球肆虐等等,从而引起学生对预防医学这门学科的高度重视。同时让学生看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老龄化趋势,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加强预防卫生工作,要求医务工作者必需掌握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社区保健调查研究的方法和疾病预防控制的措施等预防医学的理论知识。做到不仅会治病、更要防病。启发学生要想适应新形势下卫生工作的需要、成为高素质的卫生工作者,不仅要学好临床医学,更要学好预防医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2 教学过程中体现预防医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预防医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就让学生充分认识预防医学是一门涉及面相当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就业并非一般人理解的只有卫生监督和疾病控制,其它象环保部门、城乡建设、建筑行业、饮水管理、食品工业管理、气象局、职业病防治所、学校卫生管理等行业都需要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就业途径相当广泛,从而意识到学好预防医学大有作为。在教学中突出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知识就在身边,很实用。例如,讲到三级预防的[2]内容时,就可以结合国情适当举例。在我国sars流行期间,可结合当时sars疫情,给学生讲明,造成sars疫情的病源是人群普遍易感的,一旦有传染源存在,极易造成大范围的传播和流行。因此,为了控制疫情,必须做好sars的三级预防工作,特别是重在防止疾病发生的及时级预防措施,如室内定期消毒、通风、注意个人卫生、适时戴口罩、适当体育锻炼、改善饮食等以及重在早发现以控制疾病发展的第二级预防措施,如每天组织学生监测体温等。这样将学校制定实施的sars防治具体措施用三级预防的思路一一列举、讲明,理论联系实际,学生不仅学到了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能自觉主动地做好sars的预防工作。在授课中也可以适当运用一些趣味性的表达和例子来调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介绍自我保健的内容时,就可以夸张地介绍说:“等大家都有了很好的自我保健能力,咱们医务人员就该失业了,各家都有齐全的诊疗设施,所有的健康问题在家就可以解决了,这多好啊!”学生一听就笑了:这不太可能吧?这时就可以接着指出,自我保健是一种有局限性的非专业性的卫生保健活动,要求“多依靠自己,少依赖医生”,强调的是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自我保健来有效地防止疾病的发生,控制疾病的发展,将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而并非“全依靠自己,不要医生”,对于这样的小知识点,大家在笑声中掌握会更加牢固。

3 将素质教育贯穿到预防医学教学全过程的始终

医学生的素质决定着未来医务工作者的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注重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的培养。如预防医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环境与健康[3],在授课过程中,就可以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环境、群体意识及爱国思想。结合现在环境污染的状况,让大家观察身边那些不环保、不文明的行为和现象,如随地吐痰、自来水管一开就没人关、食堂里剩饭剩菜随处可见、一下课教室里粉笔头乱飞等等,体会自己身上有哪些可能增加环境负担的不良行为,教育学生环保行为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意识到热爱环境就是热爱生命。另外,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相关理论内容又恰恰在预防医学中有所涉及。那么在课堂上除了进行相应理论知识的讲解,也可以结合不同篇章对学生实施适当的健康教育。如在饮食与健康的关系中教会学生如何制定自己的食谱而做到合理膳食;在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的关系中,教会学生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稳定情绪,才有利于健康,以及控制身心疾病在自己身上出现等各方面自我保健的知识[4]。总之,素质教育不是经过一时一事能提高的,必须从小做起,而且确实可通过教师在传授专业技能知识的过程中进行,这种点滴的渗透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可起到巨大作用。

在当前社会和医学发展的大趋势中,预防医学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作为预防医学的专业教师更要认清形势,在教学中注意突出预防医学的重要性,体现出预防医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预防医学教学过程的始终,随时总结经验,不断进取,才能培养出具有健全身心、高素质的实用型卫生技术人才。

实用医学论文:分子医学在妇幼保健中的实用性

我国分子医学的发展

我国分子医学的发展和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并不大。1998年,疾病基因组等研究被列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的及时批项目,随后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成立了人类基因组中心,中国相继加入了国际HGP和HapMap计划。2000年4月,提前完成3号染色体短臂上3000万个碱基对的工作草图。2005年起,分子医学和个体化医疗的概念开始兴起,科技部设立了重大科技攻关专项《中国人口健康基因检测科学社会工程》(2005BA711A008)。该研究专项是为了适应我国人群健康保健和疾病预防的发展需求,目的在于开发、集成和应用分子医学领域的科学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006年,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局先后五次组织国内相关院士和学者,以“基因位点图谱明确、基因位点分型明确、基因与疾病关系明确、临床指导意义明确、医疗干预手段明确”为原则,完成了200多个与中国人群健康密切相关的基因位点的评估、验证与认证工作,形成了一批可用于疾病预防、早期诊断、临床个体化治疗等的分子遗传医学检验项目。2007年,卫生部印发的《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中增加了“临床细胞分子遗传学专业”检验项目,标志着我国分子医学技术开始进入临床应用阶段。

分子医学检验技术在妇幼保健与临床中的应用

2007年开始,包括“叶酸利用能力检测”在内的20多项分子医学临床检验项目开始逐渐在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实施应用。这些检测项目的应用,可为妇女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控制提供全新的路径,为妇幼重大疾病、常见病及多发病的早期筛查、早期干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将预防妇女儿童疾病发生的关口前移,并且能够针对重点高危人群,有的放矢的实施各种干预措施,抓住更早的时机,以更高的水平控制和减少疾病、残疾的发生。这些应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单基因遗传病的早期筛查分子医学检验技术最直接的应用是对于那些由于单一基因异常导致的疾病的早期筛查。譬如地中海贫血是我国华南和西南地区发生率高、死亡率高、目前尚无根治办法的一种常染色体不显性遗传病,当夫妻双方同为疾病基因携带者,其子女有1/4的几率基因正常,1/2的几率成为同样的疾病基因携带者,1/4的几率成为重型贫血患者。地中海贫血给千千万万的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对“地中海贫血”防控的关键是建立地中海贫血的三级防控体系,其中一级预防是最积极有效、经济安全的手段。通过分子医学检验技术,可以筛查受检者携带地中海贫血基因的情况,将双方都是疾病基因携带者的高风险夫妇或情侣,作为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跟踪随访的对象,减少地中海贫血患儿的出生。目前在海南省根据地方遗传病发病特点,在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中增加了地中海贫血分子遗传筛查项目,同时建立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分子医学数据库,为民政婚姻登记系统、计划生育准生证签发系统、妇幼保健孕前检查系统、新生儿筛查系统联网提供决策依据。根据遗传特征实施个体化的妇幼保健方案孕期保健是妇女保健的重要内容,宗旨是保障母婴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中国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报告(2011)》指出,我国出生缺陷问题日益严重,发生率由1996年的87.7/万,上升到2010年的149.9/万,增长幅度达70.9%。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借鉴欧美经验,实行孕前3个月至孕早3个月每天增补400μg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的公共卫生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国内外人群干预试验证明,妇女围受孕期补充叶酸可以预防50%~80%的神经管畸形。美国、加拿大、智利、南非等国采用叶酸强化面粉之后,神经管畸形的出生患病率降低了31%~78%。但仍有相当比例的神经管畸形并未因增补叶酸而得到控制。目前,分子医学研究已表明,MTHFR、MTRR是叶酸代谢过程中的两种关键的酶,编码这些酶的基因存在多态性,可导致某些人群体内的这两种酶活性只有正常人群的20%~30%。这些存在叶酸代谢障碍的人群是神经管畸形[9]、唇腭裂[10]、先天性心脏病[11]等出生缺陷,以及复发性流产[12]、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13]等孕期疾病的高危人群。通过分子遗传医学检验,筛查出这些高危人群,然后通过在时间和剂量上增补B族维生素(叶酸、维生素B12)、孕期监测红细胞叶酸等生化指标、加强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强化健康管理等干预措施,可以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地预防出生缺陷以及孕期疾病的发生。

国内学者分别报道了山东、河南、海南、四川、广东、江苏等地汉族女性MTHFR和MTRR的基因多态性分布,比较显示存在地区差异[16-20]。其中MTHFR677TT风险基因型在山东的分布频率为41.8%,而在广东只有7.4%。这些研究结果提示,由于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区的人群存在遗传差异,在制定相关孕期保健方案时应该考虑这些地域、民族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制定防控策略。根据遗传特征指导临床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支气管哮喘是严重威胁公共健康的常见肺部慢性炎症性疾病,全球约有3亿人受到影响,我国有3000万以上的哮喘患者,其中儿童患者超过2000万。哮喘已成为儿童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儿童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哮喘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多基因遗传疾病,发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遗传度达70%~80%[21]。关于哮喘,家长关心的问题有:①有家族过敏史或哮喘史,孩子以后会得哮喘吗?生活中可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②孩子现在的喘息症状,是一般性的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还是哮喘的前兆?③孩子已经患有哮喘了,未来发展的严重程度会怎样?整个病程会持续多久?④哪些哮喘药物和治疗方案对我的孩子最有效?分子医学的快速发展,正在使这些问题的回答变得可能。2006年Ober等[22]组织了一项综合性回顾,在492篇文献报道中,找到了118个基因与哮喘或变应性疾病表型相关。其中54个基因在2~5个独立样本中得以重复,15个基因在6~10个样本中得以重复,10个基因在超过10个样本中得到重复。从而总结出,在6个以上独立样本中得以重复的这25个基因是真正的哮喘或变应性疾病的易感基因。另外,哮喘治疗药物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支气管扩张剂和白三烯调节剂的疗效有很大程度的个体差异[23],研究发现FCεR2、ADRβ2以及LTC4的基因多态性分别与ICSs、β2激动剂以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s)疗效相关[24]。针对这些基因位点,开展分子遗传医学检验,可以做到:①评估儿童哮喘发病的遗传风险,判断是否具有哮喘敏感性体质,实现早期干预、早期预防;②在临床上,区分哮喘与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尤其是针对3岁以下患儿喘息症状难以辨别的问题,实现早期诊断和预防性治疗;③预测哮喘儿童发生夜间哮喘和重度哮喘的风险,辅助临床实施前瞻性治疗;④根据儿童遗传特征,针对性的选择药物和治疗方案,实现个体化治疗。除了叶酸代谢障碍遗传检验和儿童哮喘遗传检验之外,乳腺疾病、骨质疏松、胰岛素抵抗、儿童肥胖、儿童钙营养、药物性耳聋等分子医学检验在妇幼保健系统中也有广泛应用。#p#分页标题#e#

小结

整体而言,我国的分子医学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诸多挑战。尽管在过去十几年间取得了大量的科学数据,但可用于指导个体化医疗的基因信息仍然有待丰富,需要寻找更多、更有效的代表疾病患病风险和药物反应性的遗传标记,结合遗传、营养、环境和临床多个因素,开发个体化医疗的综合模型。此外,广大人群、医务工作者、卫生主管部门等对分子医学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仍然处于初识阶段,需要开展更多的宣传和相关知识的传播。近五年来,分子医学检验技术在妇幼保健与临床工作中逐渐推广和应用。一方面从分子检测技术层面为妇幼保健和临床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提升了保健服务的技术水平,受到广大一线医务工作者的欢迎;另一方面,初步积累了不同地区的妇幼人群某些疾病遗传变异的分布状况,为妇女儿童相关疾病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和早期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科学依据。

作者:鲁衍强 刘睿俊 李瑛 郭文竹 金曦 杨琦 单位:上海靶向分子医学研究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

实用医学论文:口腔医学教育实用性探讨

当前,我国的临床医学学生的学制分为五年,其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及时阶段是针对临床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第二阶段是对临床医学理论知识的学习,第三阶段是专业理论学习以及实习阶段。通常情况下,临床医学的学生需要到大四、大五才能参与到实践医学当中。口腔医学是临床医学的学生的必修科目之一,在学生的整体知识结构以及临床能力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内容较多,口腔医学的课时相对安排较少,再加上口腔医学的教学过程较为单调、枯燥,学生若不能集中精力听讲,将很难提高该门课程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在教授口腔医学这门课程时,必须注重实用性,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针对教学难点、重点进行细化,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口腔医学中教育实用性的突出点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应用的教材《口腔科学》高度概括和浓缩了口腔医学系学生几乎所有的专业课程,很多章节在口腔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是作为独立的专业课开设的。由于口腔医学的课时较短,教学内容较多,若所有章节进行、系统的讲解,很难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但假若是粗略讲解,又很难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教育实用性需要保障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用上,并且能够灵活运用,所以,面对不同的章节,需要确定好其教学突出点。口腔颌面部感染是口腔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在学习时,着重学习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颌面部间隙感染与淋巴结炎等,掌握局部与全身表现的关系,让学生能够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能够更好的应用。又如在学习口腔黏膜疾病时,重点学习口腔念珠菌病、创伤性溃疡、口腔黏膜病损等,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牙体牙髓病学,则着重讲解牙髓病与根尖周病,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让学生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能够诊断及知晓治疗原则。至于口腔颌面部损伤以及口腔颌面部肿瘤,重点讲解患者口腔颌面部损伤的应急处理、软组织损伤分类和处理等,同时让学生掌握颌面部肿瘤的分类,针对其他章节,可以不作为教学的重点,但同样需要引起重视,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课后联系时间进行自学。此外,教师可以结合学校的条件,在授课过程中,适当引入病例,让学生根据病例资料进行诊断,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以便学生在今后工作中能够更好地辨别。总的来说,实用性的原则便是让学生在获得课堂记忆的同时能够灵活运用。

2加强临床医学学生口腔医学教育实用性措施

2.1提高学生对口腔医学的认识

当前,临床医学的学习内容较为复杂,涉及面较广,口腔医学作为其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很多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并不会从事口腔科临床工作,所以,绝大部分学生便萌生出听不听无所谓的学习态度,往往只是在临考试前进行突击学习,对口腔医学课程的重视程度较差。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在教学时向学生讲解口腔医学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学习口腔医学之前,在绪论教学中应用典型病例分析的方法,让学生在感性上体会“口腔医学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与每一位临床医生的工作存在紧密联系。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口腔医学方面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教师在向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学生可以利用书本、互联网等,通过不同的途径寻找问题的答案。此外,考虑到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利用之前所学的知识,分小组进行讨论,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其中,讨论完毕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总结本组的观点,若课堂时间较为充裕时,可让每一个同学均发言,由教师进行汇总、总结和点评,完善学生们的答案。在当前高等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相关疾病的图片、视频等,对于加深学生的印象。

2.2激发学生对口腔医学的学习兴趣

加强临床医学学生口腔医学教育实用性还需要努力提高学生对口腔医学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内容穿插安排讲述可以提高学生兴趣、与实践应用联系紧密的内容。比如:口腔卫生宣教与保健常识、牙齿美容修复方法、种植义齿、口腔颅颌面多发联合外伤的治疗等。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3结束语

当前,学校教育越来越强调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对于临床医学的学生而言,实践操作能力尤为重要,口腔医学作为临床医学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课程,需要教师悉心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突破传统的教学限制,加强医学教学的实用性,培养适应时展要求的可用之才。

作者:万英明 单位: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

实用医学论文:谈医学生物化学实验的实用性教学优化

【摘要】:根据生物化学实验课内容特点及医学院校学生心理特点提出“实用性”教学优化措施,经过“生活实用性”“与时俱进实用性”“职业实用性”以及“后续实用性”多方位同步优化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该门课的兴趣,使教学潜力得以深度挖掘.

【关键词】:实用性;教学优化;学习兴趣;与时俱进

在医学院校学生培养计划的课程设置中,生物化学属于基础课,主要研究构成人体主要物质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的代谢、相互联系及其调控[1].学好生物化学不仅可以理解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以及这些物质的代谢与联系,更为以后学习相关专业课程打好基础.生物化学实验课是生物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课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观察理解理论课所讲授的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如果在此过程中加以适当引导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与协作意识[2].目前,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主要以传授基本理论、学习基本知识为主.学生往往会觉得生物化学抽象、难以理解、学起来费时费力[3],但是实际上生物化学实验课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如果我们能从“实用性”角度出发,改变教学思维,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的学习兴趣,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该课程教学特征及各专业学生特点,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实用性”思维改革,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良好的实验习惯,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1生物化学实验课“实用性”教学优化

1.1“生活实用性”优化

“生活实用性”即贴近生活.生物化学实验贴近生活的典型例子为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该实验取材为新鲜的蔬菜水果,我们选择大家熟悉的橘子为实验原料.在实际实验中每组只需少量橘子就可以提取足够量的维生素C,该实验原料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选用学生非常熟悉的实验原料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对维生素的来源以及理化性质等留下深刻印象.与此类似的是胡萝卜素柱层析分离实验,该实验原料我们选用炒干的红辣椒,在研磨后提取胡萝卜素.在该实验的讲解中,要提示胡萝卜素为脂溶性维生素,因此,炒过的干辣椒要保持干燥研磨,并加入有机溶剂去提取.通过该实验,学生加深理解了理论课所讲解的维生素A的主要来源为颜色鲜艳的水果蔬菜这一特点.分光光度法与层析法都是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技术.如果单纯讲解技术原理,或者只是重点讲解测定方法等都会让学生觉得兴趣不大.我们通过在实验中选择贴近生活的实验材料,同时在讲解中适度引导,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该实验.另外,在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中,所使用的酶是学生通过口中含水做咀嚼运动后产生的口腔淀粉酶,学生测定的是不同因素(如温度、时间等)对自己的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同样在尿淀粉酶活性测定中,使用的也是学生自己的尿液样本;在提取全基因组DNA实验中,则要求学生用棉棒取得自己的口腔黏膜细胞.在这些实验设计中,通过使用学生自己的“原料”,而提高了学生对该实验的兴趣.

1.2“与时俱进实用性”优化

社会在发展进步,随着我国经济的空前繁荣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一些与代谢有关的疾病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我们根据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血糖仪使用逐渐普及的特点,在血糖浓度的测定实验课教学中不仅加入尿糖试纸定量检测,还加入血糖仪的使用.我们发现,学生对应用血糖仪实时检测血糖兴趣非常大.通过亲自动手测量血糖,使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糖代谢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对糖尿病的尿糖定性检测、血糖监测等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4].而我们对世界糖尿病日的介绍等也使学生对我国糖尿病的严峻现状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

1.3“职业实用性”优化

“职业实用性”,即该门课程与临床的密切联系.医学生从进入医学院校开始,就会不断从思想上自我加强职业感.入校后的“医学生誓言”宣誓等具有强烈仪式感的活动更会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职业感,这会使医学生对有关临床的东西更感兴趣.利用医学生的这个心理特征,在生物化学教学中适当联系讲解临床知识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们在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实验中,往往会讲解有关清蛋白与水肿症状,清蛋白与肝脏、肾脏疾病的关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与此类似的为血清三酰甘油的含量测定,在该实验中,联系目前中国高血脂患者增多,适当讲解生活方式与肥胖、肥胖与高血脂的关系,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往往也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临床专业还可以应用案例教学法[5],加入简单的病例探讨,从生物化学的物质代谢角度来认识这些疾病,这些都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该门课程知识.

1.4“后续实用性”优化

“后续实用性”,即科研思维、科研习惯以及协作精神等的养成.医学本科教育不仅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医疗人才,也是医学科研人才培养的及时阶段[6].那么,科研思维、科研习惯的培养就必须贯穿始终.科研习惯与科研思维的养成需要从点点滴滴积累,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我们要把每次实验课都当成是一次科研习惯培养的好机会.例如:在及时次实验课中,在讲到实验室规则中的实验课必须穿白大褂这个简单要求时,往往会将实验室分级、实验室污染区、半污染区等概念,甚至实验的无菌操作等做简单介绍,让学生认识到实验的严谨性,能够严肃认真对待自己的每次实验,同时对生物污染与安全有足够的警觉意识;而我们在微量移液器的使用讲解中,往往会系统介绍微量移液器的类型及适用范围,枪头的选用规则等,都为学生在研究生阶段的科研奠定了良好基础.实验课重要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施实验的能力.尽管实验室开放日、大学生实验基金等为部分学生提供了熟悉、了解实验设计以及独立设计实验的机会[7],我们依然会要求在每次实验课前预习[8],体会该实验设计的优缺点,引导学生认识到实验设计的重要性,有意识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同时在实验中以具体实例给学生讲明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如每个实验设计中必须设置对照等;而在实验课中则给予学生独立操作的机会,在讲明实验基本原理与仪器使用规则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实施,发现问题后也要求学生先自己解决;实验课中和课后,通过检查实验记录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记录习惯[9].所有这些良好的实验习惯都将使学生受益终身,要养成这些良好的习惯,既需要学生的自我努力,也需要教师有计划、有意识、有选择的恰当引导.另外,要强调协作精神与集体意识的养成.当今社会知识信息量极其庞大,每个人都难以掌握所有知识与技能.在这种情况下,协作变得越来越重要,现代社会每一项重大的发明、发现都离不开良好的协作.而无论个人之间、团队之间的协作,都需要有集体意识,共赢意识.我们在生物化学实验课中的小组内合作、小组间协作对于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都是很重要的.作为教师,要学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引导大家养成集体意识.

2教学效果

2.1“实用性”教学优化效果调查

我们将该文所提出的“实用性”教学优化应用于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并于2016年9月到2017年1月随机抽取临床医学专业上过该实验课的学生共230人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30份,当堂回收23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问卷共设计8个问题,其中及时二个问题主要考查通过该教学优化,学生对该门课的兴趣是否增加;第三四五个问题主要考查该优化措施是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化学理论课知识,同时考察学生对该课的主观评价;第六七八个问题则主要考查该优化措施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科研兴趣与科研思维.问题答案采取5级记分:1分为不符合,2分为基本不符合,3分为不确定,4分为基本符合,5分为符合[10].所有结果采用Excel表录入,并采用GraphPdPism6ar软件分析.

2.2“实用性”教学优化调查结果

“实用性”教学优化调查结果,由我们的调查问卷设计可知,得分越高说明该“实用性”优化措施效果越好.及时二项得分均超过3分,说明该“实用性”优化措施实施后,学生对该实验课的兴趣比较浓厚;第三四五个问题中第三与第五个问题得分均高于3分,说明“实用性”优化措施的应用可以更好地达到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目的,第四个问题得分为2.37,说明学生依然觉得生物化学比较抽象难懂;第六七八个问题得分均高于3分,说明通过在生物化学实验课中应用“实用性”教学优化措施,初步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兴趣.

3讨论

“实用性”教学优化中,“生活实用性”与“与时俱进”实用性措施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如表1中所示,教学中应用该措施,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课的兴趣,同时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理论课所讲内容,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中“职业实用性”与“后续实用性”优化措施的应用,则可以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初步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总之,兴趣是最重要的教师.提高学生兴趣,深度挖掘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潜力是教师的职责所在[11G13].“实用性”教学思维改革实质为站在学生的立场[14],根据学生的需要对生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思维及教学内容所做的深度调整.该“实用性”思维改革首先拉近了生物化学与学生的距离,使生物化学走进了学生生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其次,学生通过该实验课所学到的科研思维、科研能力甚至科研习惯,为其今后职业或者深造打下了良好基础;最为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通过我们适当引导所培养的协作精神、集体意识等优良品格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作者:郭慧芳 李红波 胡雪林 陈晨 单位:西安医学院基础医学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实用医学论文:临床医学中神经内科研究的实用性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在当今条件下,如何有效地培养神经内科临床医学专业人才是关系到医学后备力量的关键。

本研究问卷结果反映了从没有经过医学教育到从事医学工作过程,一个人对医学教育的认识转变。这种转变其实就是在一个医学生成长过程中对医学认识的转变。对于没有接触过医学教育的人,91%认为刚毕业的医学系学生能马上胜任临床工作的比例,这代表了广大群众的认识,认为医学生学习5年、7年甚至8年,毕业就可以胜任临床工作。但是已经接触过医学教育的人群绝大部分认为不能,但68%的在校医学生认为可以胜任。这些在校医学生虽然已经开始接触临床,但还没有真正体会到临床医学的实践性,这一点值得引起注意。

对于临床基本功与辅助检查哪个更重要的问卷结果显示,已经接触过医学教育的人中67%认为临床基本功比辅助检查更重要,但是在校医学生仅为38%。这可能是因为随着现代医学检查设备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少过去诊断困难的疾病,现在通过一些先进的检查技术就可以很容易地明确诊断,因此有时会产生过于依赖辅助检查的情况,而忽视了临床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性。临床医生有时都可能有上述误区,更何况医学生。所以授课及带教老师对医学生的严格训练格外重要。

那么为什么说神经内科临床医学教育应该重视临床基本功的培养与训练呢?临床诊断中的病史、查体、辅助检查等都是帮助医生了解分析疾病的信息和资料,这些资料越详细、越,就越能帮助诊断。如神经科学中的脑出血,突发起病,症状迅速达到峰,有高颅压和神经功能障碍的体征,头颅CT可见颅内高信号,那么这个诊断应该是明确的。

但是还有大量的疾病并不像上述情况一样明确,就像一个没有明确证据的案件一样,那么侦破者就要从案发现场、相关人员、作案动机等方面进行调查,这就是临床工作中的诊断过程。神经内科临床医疗的诊断过程中最重要的并不是高端的仪器设备,而是医生对患者相应症状、病史的询问以及详细的查体。有时仅凭一项辅助检查的结果而定出的诊断可能有误,有时因为没有找到疾病关键的突破口,容易导致诊断的偏差。例如1例60岁患者逐渐出现反复双下肢无力3年,病情每日可有波动,但呈进行性加重,后期出现排尿障碍,神经系统查体可见横贯性脊髓损害的证据,脊髓MR可见髓内长节段的长T1长T2异常信号,脊髓增粗明显。腰穿检查蛋白稍高,OB(+),临床上很容易诊断脱髓鞘类疾病。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分析,这个诊断过分地依靠了影像学检查和腰穿的实验室检查,没有对疾病本身进行分析,这样就容易造成误导。首先患者60岁,患脱髓鞘病的几率小,24小时中可以有症状的波动不是脱髓鞘病的表现,等等。相反,上述特点恰恰是脊髓血管类疾病的特点。这些信息都要靠医生询问病史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才能得到。类似的例子很多,如癫痫,即使脑电图检查正常,如果患者有典型的临床发作,就可以诊断。由此可见临床医生对病史的收集和分析非常重要,如果诊断困难,就还要仔细地询问病史,寻找新的证据。而询问病史有系统、科学的方法,不能盲目收集,这依靠平时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帮助神经内科临床诊断的信息不止病史一个,查体在临床工作中也非常重要。就神经系统疾病而言,神经系统的查体具有定位诊断的意义。其实其他科室的疾病同样是需要定位诊断的,只不过现在西医的科室划分已经进对其行了定位,如心脏科、消化科、呼吸科等。但是如果一个患者有胸痛,那么是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骨骼系统疾病?还是血液系统疾病?同样需要定位。只不过神经系统疾病范围从头到脚,包括大脑、脊髓、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以及肌肉等,因此定位诊断就显得更为重要。例如左下肢的病变可以由大脑、脊髓、周围神经等病变导致。定位诊断可以帮助临床医生缩小诊断范围。

变性病是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一大类,但是神经系统变性病的一个特点就是缺乏神经辅助检查的异常。因此神经系统查体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1例患者59岁,逐渐出现左下肢活动不灵活1.5年,多家医院就诊,行头颅MRI可见腔隙性脑梗死,头颈部血管检查可见单发斑块形成,狭窄不明显,按脑血管病治疗无效。如果仔细查体会发现患者所述的不灵活,不是指无力,而是指肢体僵硬、活动不灵活,因为左下肢肌张力增高,不仅如此,左上肢及颈部肌肉也出现了肌张力的增高现象,呈齿轮样增高,没有其他神经系统体征,应该考虑为帕金森病。有时患者不能明确表达其症状,因此客观的查体就是对疾病信息与资料的补充。

辅助检查只能起到验证诊断的作用,为患者做每项辅助检查的目的都是用来验证临床诊断。例如怀疑有糖尿病,那么测血糖;怀疑有脑出血,则行头颅CT检查。随着科技的进步,影像学、电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某些疾病的诊断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为什么要做影像学检查?做头部检查,还是脊髓检查?为什么要查基因,要查哪种病的基因?这些检查不是盲目的,要有针对性。提出临床怀疑诊断的依据还是要依靠详细的病史和查体。

许多高科技的辅助检查的确为临床提供了便利,患者的辅助检查结果也是疾病信息和资料的一部分。但是现在临床上有一种过度依靠辅助检查的趋势,神经内科领域也有这一现象,影像学结果提示炎症就按炎症治疗,提示肿瘤就建议手术,缺乏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的综合分析。还是那句老话,辅助检查是为了验证诊断。对于医学系的学生而言,临床基本功的训练更为重要。

总之,医学教育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现在的医学生教育与10年、20年前的教育相比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是有一个中心一直没有改变,就是“三基”训练———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基本技能,这对于任何一名准备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医学专业的人而言都是重要的。因此,教师在对医学生的理论授课及实习课、见习课的带教中,都要加强对其临床基本功的培训。

作者:丁岩 李军杰 卫华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实用医学论文:口腔医学在远程教育中的实用性

1理论知识呈现的双模式

传统的医学理论教材在介绍疾病时,一般按照概念、概论、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的顺序讲述,虽然在逻辑思维上没有问题,但是学生在接受这些理论知识时是被动地灌输,而诊治疾病应该是积极的临床思维的过程。因此,传统的理论知识呈现方式不利于将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因此,在设计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理解课程理论时,我们将理论知识以“从了解疾病的角度”和“从临床流程的角度”双模式呈现。在呈现“从了解疾病的角度”时,我们按照流行病学、病因、危险因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特殊检查、治疗原则和预后随访的顺序进行讲解。而在呈现“从临床流程的角度”时,我们以问诊、体格检查、诊断检查、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顺序进行叙述。这样,学生不仅能从疾病本身的角度了解疾病概念及其构成因素,还可以从临床应用的角度理解疾病诊疗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疾病知识。前者是一般教科书所常规的呈现内容和顺序,后者是我们根据学科特点自主设计的呈现形式,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训练了临床思维,为将来走上临床工作打下基础。

2PBL教学设计

口腔医学同样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也适合PBL教学法[7]。但问题是如何在网络远程教学媒体中设计PBL教学模式。有学者提出在局域网教学系统中应用PBL方法[8],即学生和教师通过网络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进行师生互动。但在互联网环境中,远程教学的对象千差万别,而又为数众多。要想做到逐一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困难[9]。为此,我们的做法是设计典型临床情境,并就该疾病诊疗的各个方面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在全部答完后可自行查看正确答案。给出正确答案的时候,同时给出相应的理论基础,即解释选择该答案须参照的理论知识,这样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可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在设计临床情境问题时,我们按照临床诊疗的流程进行,即先说诊断,再谈治疗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再设计特殊问题情境以强化对该病诊疗特点及注意事项的记忆。如一个下唇外伤的患者,先问软组织清创步骤是什么?进一步的检查是什么?再问如果患者有一块0.5cm大小的软组织只有一窄蒂与基底组织相连应该怎么处理?这就涉及到对于口、鼻、眼、耳等特殊解剖部位软组织外伤的处理方案,即尽量缝回窄蒂软组织外伤组织块,因为这些解剖区域的形态很重要,而其他部位的软组织修补无可替代。

3学习效果考核设计方法和内容

学习效果考核是远程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这种考核是在没有教师的监督下进行的,主要依赖学生自己的学习动力。因为没有教师面对面的人文方面的关怀,所以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维持学生学习动力的重要因素[1]。考核方法和考核内容的设计很重要。首先可以采用问题调查的形式,即逐条询问是否掌握在问题情境中习得的理论知识。因为是调查问卷,所以并没有考试分数的压力,有助于学生梳理已经学习的知识,同时也有益于进一步强化所需知识,进一步可以作答一张完整的试卷,控制好考题的难度,应以选择题为主,可以有一些典型病例的病例分析题。结果在一段时间后公布,这样做一方面是维持学生的期待心理,使学生主观上仍去回忆所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在得知自己的分数和错误的答题时,可以在一段时间以后仍可复习相应的理论知识。根据学习的记忆、遗忘的时间规律,这样做可以强化记忆。

4教学媒体的表现形式设计

4.1教学媒体的应用种类和呈现内容选择

和大多数其他医学类教学媒体的设计一样,我们在网络教学媒体设计时,也主要使用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文字部分主要用来表述临床理论的内容,采用FrontPage软件设计网页形式的文字版面,可自由设计恰当的背景图案。在需要做链接的文字部分做成链接而指向另一个文字网页。这样学生在浏览文字内容时,碰到有问题的名词、理论部分时,可使用链接功能去查看该名词、理论的详细解释。同样还可以制作二级和三级链接,一直到学生对所学内容能融会贯通。图片主要用来表现病例的病变外观,利用微距定焦镜头拍摄,采用大景深,力求在一张图片上展现病变的全貌,图片格式采用GIF格式,这种格式的特点是图片的数字容量较小,有利于通过网络传输。也可以用图片来表现病理及其他显微图片,在做这种形式的图片时,一定要做好兴趣点标记,帮助学生辨别病变的性质。声音和动画主要用来呈现动态的诊疗过程,比如皮下气肿捻发音,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关节弹响等。在描述手术过程时,传统的教科书常常采用文字叙述的方式,对学生的解剖基础和形象思维能力要求很高,而应用动画直观地解释手术过程则非常容易使学生理解。当然,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制作时间和精力。动画也可以用来解释临床的治疗理论,比如在行牙窝洞制备时,可以用动画解释制备的力学原理及错误制备导致的后果。视频主要用来呈现实际病例,将一个典型临床病例诊疗过程的关键部分拍下来,进行剪辑并压缩。可以将视频剪成数段,分别对应于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在各个剪辑部分可以配画外音提问或者辅助解释。在制作视频时应事先征得患者同意并注意遮盖患者的个体特征,以保护患者的隐私。

4.2教学媒体的应用组合形式

教学媒体的应用组合形式关乎教育的效果[10]。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介绍一个新的病种时,总是喜欢以文字概念的方式。而我们在做网络教学媒体设计时,考虑到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对大多数病例首先呈现病种的临床表现图像,如龋病首先以患龋的牙齿图片开始,然后提出问题,临床病理实质是什么?又可以链接到龋病剖面的显微图片,再以文字辅助说明。在介绍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时,可以插入一段真实病例的视频,并辅助以画外音解释。对于视频不能表现的治疗细节可以用动画的方式呈现,如龋病的去腐、窝洞制备和修复材料充填等。在考核阶段也可采用图片和视频的形式,给出一幅病例图或一段患者的临床表现视频,用来考察学生诊断疾病的能力。

5教学媒体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和建议

首先教学媒体的设计素材资源存在短缺,典型临床图片的采集有时遇到困难。我们目前处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多媒体教学模式的转型阶段,后者所需的临床多媒体资料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特别是在临床一线工作的教师需要养成随时采集典型病例资料的习惯,并定时归类整理。这就需要制定一个长期的计划,将计划任务分配到个人。在任务督促下,能加快临床资料的收集速度和质量。其次是教学媒体的制作编辑能力有待提高。在制作文字网页、动画和编辑视频时需要一定的多媒体处理能力,而这些能力传统的临床教师通常是不具备的。因而,在制作教学媒体时可能会因陋就简,降低教学媒体的制作质量。因此,一是我们应提升临床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知识及制作技巧的能力;必要时还可以请专业技术人员定期给我们做针对性的辅导,以快速提升制作教学多媒体的水平。还有,由于我国网络建设的差异,我们的教学媒体设计总体上受到一定的局限。特别是声画等媒体的应用,对于网速不理想的地区,可能播放起来不连续,甚至不能播放。而视频媒体对于临床病例的教学是非常有帮助的。这就寄希望于我国网络建设的进一步加强,让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学生能够接触并能大容量地浏览我们所设计的教学媒体资料。

作者:王学玖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实用医学论文: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课实用性教学研究

【摘要】:根据生物化学实验课内容特点及医学院校学生心理特点提出“实用性”教学优化措施,经过“生活实用性”“与时俱进实用性”“职业实用性”以及“后续实用性”多方位同步优化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该门课的兴趣,使教学潜力得以深度挖掘.

【关键词】:实用性;教学优化;学习兴趣;与时俱进

在医学院校学生培养计划的课程设置中,生物化学属于基础课,主要研究构成人体主要物质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的代谢、相互联系及其调控[1].学好生物化学不仅可以理解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以及这些物质的代谢与联系,更为以后学习相关专业课程打好基础.生物化学实验课是生物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课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观察理解理论课所讲授的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如果在此过程中加以适当引导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与协作意识[2].目前,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主要以传授基本理论、学习基本知识为主.学生往往会觉得生物化学抽象、难以理解、学起来费时费力[3],但是实际上生物化学实验课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如果我们能从“实用性”角度出发,改变教学思维,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的学习兴趣,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该课程教学特征及各专业学生特点,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实用性”思维改革,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良好的实验习惯,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1生物化学实验课“实用性”教学优化

1.1“生活实用性”优化

“生活实用性”即贴近生活.生物化学实验贴近生活的典型例子为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该实验取材为新鲜的蔬菜水果,我们选择大家熟悉的橘子为实验原料.在实际实验中每组只需少量橘子就可以提取足够量的维生素C,该实验原料具有很强的生活气息.选用学生非常熟悉的实验原料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对维生素的来源以及理化性质等留下深刻印象.与此类似的是胡萝卜素柱层析分离实验,该实验原料我们选用炒干的红辣椒,在研磨后提取胡萝卜素.在该实验的讲解中,要提示胡萝卜素为脂溶性维生素,因此,炒过的干辣椒要保持干燥研磨,并加入有机溶剂去提取.通过该实验,学生加深理解了理论课所讲解的维生素A的主要来源为颜色鲜艳的水果蔬菜这一特点.分光光度法与层析法都是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技术.如果单纯讲解技术原理,或者只是重点讲解测定方法等都会让学生觉得兴趣不大.我们通过在实验中选择贴近生活的实验材料,同时在讲解中适度引导,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该实验.另外,在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中,所使用的酶是学生通过口中含水做咀嚼运动后产生的口腔淀粉酶,学生测定的是不同因素(如温度、时间等)对自己的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同样在尿淀粉酶活性测定中,使用的也是学生自己的尿液样本;在提取全基因组DNA实验中,则要求学生用棉棒取得自己的口腔黏膜细胞.在这些实验设计中,通过使用学生自己的“原料”,而提高了学生对该实验的兴趣.

1.2“与时俱进实用性”优化

社会在发展进步,随着我国经济的空前繁荣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一些与代谢有关的疾病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我们根据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血糖仪使用逐渐普及的特点,在血糖浓度的测定实验课教学中不仅加入尿糖试纸定量检测,还加入血糖仪的使用.我们发现,学生对应用血糖仪实时检测血糖兴趣非常大.通过亲自动手测量血糖,使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糖代谢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对糖尿病的尿糖定性检测、血糖监测等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4].而我们对世界糖尿病日的介绍等也使学生对我国糖尿病的严峻现状有了更加直观的感受.

1.3“职业实用性”优化

“职业实用性”,即该门课程与临床的密切联系.医学生从进入医学院校开始,就会不断从思想上自我加强职业感.入校后的“医学生誓言”宣誓等具有强烈仪式感的活动更会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职业感,这会使医学生对有关临床的东西更感兴趣.利用医学生的这个心理特征,在生物化学教学中适当联系讲解临床知识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们在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实验中,往往会讲解有关清蛋白与水肿症状,清蛋白与肝脏、肾脏疾病的关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与此类似的为血清三酰甘油的含量测定,在该实验中,联系目前中国高血脂患者增多,适当讲解生活方式与肥胖、肥胖与高血脂的关系,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往往也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临床专业还可以应用案例教学法[5],加入简单的病例探讨,从生物化学的物质代谢角度来认识这些疾病,这些都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该门课程知识.

1.4“后续实用性”优化

“后续实用性”,即科研思维、科研习惯以及协作精神等的养成.医学本科教育不仅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医疗人才,也是医学科研人才培养的及时阶段[6].那么,科研思维、科研习惯的培养就必须贯穿始终.科研习惯与科研思维的养成需要从点点滴滴积累,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我们要把每次实验课都当成是一次科研习惯培养的好机会.例如:在及时次实验课中,在讲到实验室规则中的实验课必须穿白大褂这个简单要求时,往往会将实验室分级、实验室污染区、半污染区等概念,甚至实验的无菌操作等做简单介绍,让学生认识到实验的严谨性,能够严肃认真对待自己的每次实验,同时对生物污染与安全有足够的警觉意识;而我们在微量移液器的使用讲解中,往往会系统介绍微量移液器的类型及适用范围,枪头的选用规则等,都为学生在研究生阶段的科研奠定了良好基础.实验课重要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施实验的能力.尽管实验室开放日、大学生实验基金等为部分学生提供了熟悉、了解实验设计以及独立设计实验的机会[7],我们依然会要求在每次实验课前预习[8],体会该实验设计的优缺点,引导学生认识到实验设计的重要性,有意识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同时在实验中以具体实例给学生讲明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如每个实验设计中必须设置对照等;而在实验课中则给予学生独立操作的机会,在讲明实验基本原理与仪器使用规则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实施,发现问题后也要求学生先自己解决;实验课中和课后,通过检查实验记录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记录习惯[9].所有这些良好的实验习惯都将使学生受益终身,要养成这些良好的习惯,既需要学生的自我努力,也需要教师有计划、有意识、有选择的恰当引导.另外,要强调协作精神与集体意识的养成.当今社会知识信息量极其庞大,每个人都难以掌握所有知识与技能.在这种情况下,协作变得越来越重要,现代社会每一项重大的发明、发现都离不开良好的协作.而无论个人之间、团队之间的协作,都需要有集体意识,共赢意识.我们在生物化学实验课中的小组内合作、小组间协作对于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都是很重要的.作为教师,要学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引导大家养成集体意识。

2教学效果

2.1“实用性”教学优化效果调查

我们将该文所提出的“实用性”教学优化应用于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并于2016年9月到2017年1月随机抽取临床医学专业上过该实验课的学生共230人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30份,当堂回收23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问卷共设计8个问题,其中及时二个问题主要考查通过该教学优化,学生对该门课的兴趣是否增加;第三四五个问题主要考查该优化措施是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化学理论课知识,同时考察学生对该课的主观评价;第六七八个问题则主要考查该优化措施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科研兴趣与科研思维.问题答案采取5级记分:1分为不符合,2分为基本不符合,3分为不确定,4分为基本符合,5分为符合[10].所有结果采用Excel表录入,并采用GraphPdPism6ar软件分析.

2.2“实用性”教学优化调查结果

“实用性”教学优化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由我们的调查问卷设计可知,得分越高说明该“实用性”优化措施效果越好.及时二项得分均超过3分,说明该“实用性”优化措施实施后,学生对该实验课的兴趣比较浓厚;第三四五个问题中第三与第五个问题得分均高于3分,说明“实用性”优化措施的应用可以更好地达到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目的,第四个问题得分为2.37,说明学生依然觉得生物化学比较抽象难懂;第六七八个问题得分均高于3分,说明通过在生物化学实验课中应用“实用性”教学优化措施,初步培养了学生的科研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兴趣.

3讨论

“实用性”教学优化中,“生活实用性”与“与时俱进”实用性措施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如表1中所示,教学中应用该措施,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课的兴趣,同时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理论课所讲内容,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中“职业实用性”与“后续实用性”优化措施的应用,则可以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初步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总之,兴趣是最重要的教师.提高学生兴趣,深度挖掘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潜力是教师的职责所在[11G13].“实用性”教学思维改革实质为站在学生的立场[14],根据学生的需要对生物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思维及教学内容所做的深度调整.该“实用性”思维改革首先拉近了生物化学与学生的距离,使生物化学走进了学生生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其次,学生通过该实验课所学到的科研思维、科研能力甚至科研习惯,为其今后职业或者深造打下了良好基础;最为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通过我们适当引导所培养的协作精神、集体意识等优良品格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作者:郭慧芳 李红波 胡雪林 陈晨 单位:西安医学院基础医学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实用医学论文:首都医科大学培养医学信息实用型人才

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早在2009年5月便与首都医科大学合作,成立了首都医科大学卫生与医学信息管理学系,建立了卫生信息管理教研室及教学科研基地,为本科生、研究生提供学习与科研的场所与机会。

随着信息技术在医学卫生领域应用的迅猛发展,医学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大,而各类高校在提供合乎需要的医学信息人才方面还存在空白,卫生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未得到重视。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副主任兼首都医科大学卫生与医学信息管理系副主任王晖说:“前段时间我们做医院信息中心人员配置规范调查时发现,医院信息中心普遍存在缺人现象。可以说我们是最了解人才需求的,鉴于这些原因选择和首都医科大学联合办学,走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道路。因为我们的想法是一致的――越早培养出一批专业人才,对将来的发展越有利。”

建立三大教研室,培养实用型人才

据首都医科大学卫生与医学信息管理系副主任陈琦介绍,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与首都医科大学合作成立卫生与医学信息管理学系,目的是充实卫生管理学科的内容,提升学科水平和首都医科大学综合实力;培养卫生信息管理人才,满足较大的专业人才需求;充分利用北京市现有的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开展学术研究,为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同时,成立卫生与医学信息管理学科研教学合作基地,也为开展科研教学工作,培养出适应首都医疗卫生信息工作需要的高级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鉴于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原则,2009年5月23日,首都医科大学卫生与医学信息管理学系成立,同时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也成为首都医科大学在卫生信息化方面的科研教学基地,开展本科、研究生课程、在职培训等多方位教学。下设公共卫生信息分析与管理学教研室与医学信息管理学教研室,目前主要教学对象是三年制的硕士研究生。

“当前,学系在‘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专业下招收卫生信息管理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十二五期间创造条件力图建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开始本科招生。”陈琦说,“现在大家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我们的高等教育培育出来的学生很多都不能适应社会需求,这是我们都该反思的。如何能将学生培养成实用型人才,应引起教育界的思考。”

据陈琦介绍,卫生与医学信息管理学系隶属于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其学科发展规划及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均纳入学院学科建设的统一规划之中。学系的学科发展围绕新医改形势下卫生信息化建设和发展需求,借鉴国内外卫生信息化近期进展,开展卫生信息化、循证卫生政策等相关领域研究,并开展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可以说,在中国医改敦促发展起来的医学信息学学科,是研究卫生事业发展规律的学科,它的任务是研究中国卫生信息化发展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卫生信息化所需要的卫生政策;研究与卫生信息化政策相适应的组织管理和工作方法以及中国和世界各国卫生信息化管理的经验。学科研究的成果将成为卫生管理部门辅助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卫生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重要支撑。所有这些需求,都让医学信息学在我国的发展成为必然。

学生培养方向与目标

“我们主要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医药卫生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医药卫生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复合型专门人才。”陈琦说。鉴于这个目标,首都医科大学同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合作建立三个教研室,开展以下教育。

1. 学系研究生培养

2010年9月6日,首都医科大学卫生与医学信息管理学系2010级研究生迎新会在北京急救中心召开,2010年入学的7名卫生信息专业方向研究生是建系以来招收的首批硕士研究生,标志着北京市卫生信息化高级人才培养走上良性、持续发展轨道。

在教学方向上,王晖告诉记者,教研室存在3个培养方向:信息化管理方向――信息化建设管理、IT项目管理、网站管理;信息服务方向――卫生综合统计;IT技术支持方向――网络运维、信息安全管理等等,并安排学生进行专业实习。“我们的首要目标是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所以完成学业的人员应具有这几个方面的能力:掌握整个项目管理体系知识、有运维管理能力、懂得信息安全管理、有数据管理(数据支持)能力。”王晖说。

2. 举办学系首届在职研究生进修班

2010年9月,完成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卫生信息管理方向)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招生工作。卫生与医学信息管理方向的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共招收19名学生,启动对卫生信息化从业人员的在职继续教育。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课程设置

关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课程设置,学术界普遍在基础素质知识模块、现代信息技术模块、信息管理专业知识模块、专业学科背景知识模块这四个方面达成共识。在首都医科大学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上,陈琦介绍说:“在以往的交叉学科培养上,‘模块式’结构留给专业课程的总学时很有限。这一问题导致了培养目标的本末倒置,与社会需求不一致。所以首都医科大学选择的是确定几门主要的核心课程(信息管理概论、管理学基础、数据结构与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基础、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信息资源的组织和管理),并按照以下模块和先后顺序开展教学活动:普通教育课程(基础素质知识模块: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现代信息技术模块和信息管理专业知识模块:信息管理类、计算机技术类、专业外语、实践教学环节)+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学科背景知识模块:医药学类课程)来进行教学的。”

把医学信息学教育当做一项长期的事业

王晖感叹,卫生信息化为何发展缓慢,根源就在于其医疗业务本身的复杂性。同时,大家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卫生信息化人才奇缺。卫生行业信息化是方方面面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纷繁复杂,没有一个人能彻底明白所有的卫生业务。“行业发展,人才先行,面对信息化的发展,我们不得不面对国内人才储备不足,学科发展滞后的现状。”王晖说,“这就需要我们把卫生信息化教育当成事业做,而不是当成一件事情来做。”

确实,正如王晖所说,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正所谓“百年树人”,教育的落实才是对行业最有意义的事情,至少从教育角度来讲,我们更应该甘愿寂寞,从源头做起,培养人才,推动信息化建设稳健、踏实地发展下去。

实用医学论文:实用性在情景式医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摘要:目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依据所选中的教材,教师备课或制作课件,课堂讲授。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容易厌学,学习效果不佳。而从实用性出发,结合临床实践,进行情景式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果明显。方法:120名英护本科四年级学生,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以传统方法及创新方法分别讲授相同的5单元医学英语课,调查学生听课效果、学生满意率、考核学习效果等进行对比。结果:结合临床实践,进行情景式教学方法好评率高,学生掌握情况明显好于传统的教学方法。结论:从实用性出发,进行情景式教学,效果明显,适于在医学英语教学中推广。

关键词:实用性;情景式教学;医学英语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对外交流的日益广泛,医学英语已成为以医学生的必修课。尤其是对外护理专业,流利的口语交流能力、英语的掌握情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就业、考研等。用人单位已不只是将眼光发在学历上,而是强调能力[1]。即便如此,厌学、缺乏信心等等情况仍然普遍存在。医学英语词汇繁多,拼写发音困难,语法和句型都有特殊性[2],传统的教学方法培育的学生即使通过了四、六级等考试,仍然不能用英语交流,不能胜任对外医疗护理工作,缺乏实用性。如何提高英语的教学效果是适应新形势下英语教育的难点与重点。教育学家雅克搏维次(Jakobovits)曾经调查研究发现,影响外语学习的几个主要因素,动机占33%,能力占33%,智力占20%,其他占14%。我们从学习动机入手,强调学习的实用性[3],将实际工作场景引入课堂,在英语教学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方法

本校全日制英护本科120名四年级学生,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以传统方法及创新方法分别讲授相同的5单元医学英语课,通过闭卷考试,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比学生对讲课内容的掌握情况、接受程度、学生满意率等。

1.1传统的医护英语教学方法:传统方法由博学教授讲课。是以篇章讲授为主,也使用多媒体。根据教材逐章讲授,教师备课,课堂上领读新单词,逐字、逐句、逐段地讲授课文内容,逐一讲授医学单词及用法,包括语法的讲授。领读课文。

1.2实用性,情景式的医护英语教学方法:由具有临床经验的带教教师,根据大纲要求,使学生明白要讲授的内容,如:Cardiac Arrest and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首先让学生真正的知道临床工作中,实际生活中应该如何去做Resuscitation(复苏),根据课文内容,掌握Cardiac Arrest的原因,实施Resuscitation的步骤。然后,结合临床工作,列举出实际工作中的真实例子及场景,讲解复苏过程,分析成功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注意。模拟场景,引导学生对心肺复苏的相关知识,如病因、复苏流程等用英语进行表述。阐述过程中会遇到如胸骨:sternum,颈动脉:carotid artery等常用医学词汇,首先,看本单元提供的医学单词在哪里能够用到,由同学看音标读单词,教师协助矫正发音,讲解语音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帮助记忆,在需要时进行引导学习,大家记忆效果非常好。补充英语表述过程中需要的词汇,结合新学的医学单词大家共同完成用英语的表达练习。然后,返回到课文,同学按位置排序每名同学读一句,下一名同学对句子进行分析,较难的句子由教师总结讲评,并讲述实际工作中及新进展与教材的差异,更新同学的观念。课后总结,复习此项操作中用到的常用医学单词,并让同学脱离课本讲述学到的内容,或用自己的语言回答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学习有用的、实际的临床知识,摒弃过期的、无用的东西。

2结果

2.1由教研室主任组织,不记名问卷调查,对两种授课方法进行调查。并发放考卷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表1120例,不同方法讲授情况对比项目 传统方法讲授 实用性,情景式讲授赞同教学方式 46 38.3% 116 96.6%能学到知识 91 75.8% 117 97.5%对讲课感兴趣 62 51.6% 120 考试合格率(>80分) 98 81.6% 112 93.3%3讨论

随着对外交流的深入,医学英语已成为以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课,尤其是有意愿出国发展或从事涉外工作的人员。是一道必须跨越的门槛。随着因特网的日益普及,90%的医学网络信息都是英文[4]的然而,强烈的意愿还必须有好的引导。通过本教学实践对教学方法分析如下。

3.1传统性教学方法

及时,选用教材选择范围窄,授课内容偏离医院实际较远,涉及到的词汇术语偏窄,不能反映本学科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词汇,实用性较差,因脱离实际实用性不强,而导致学生厌学,产生逆反心理;

第二,传统教学法枯燥乏味,教师逐字、逐句、逐段地讲授课文内容,逐一讲授医学单词及用法[5]。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即便学生想好好学习,也难以一直集中精力。这种一多三少的教学方式,即教师讲得多,对学生引导启发少,师生间交流、讨论少,语言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少,使学生成为一个简单的存储器,是学生对知识缺乏兴趣,学习效果差。

3.2实用性,情景式讲授:以临床带教老师为授课教师,强调所学的实用性、先进行,语言从实际(医院情境)中来,教学中反映(体现)出医院的真实情境。本研究首先让学生了解现状,实际工作中的情况,再有意识的去学有用的东西,目的性强。进一步去理解课文,在批判中学习,既有互动又有分析,调动整个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单词的学习以自学为主,先教会自己拼读,再进行矫正,进行正确引导,学生会产生深刻的印象。加上马上要用,记忆效果好。课后总结,加深印象,加以互动式提问、总结,让学生以自己的语言,用英语进行表达,即牢固了所学的知识,又锻炼了口语。医护英语情境式教学法,强调实用性,更新性,将实际场景搬进课堂,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带着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踏踏实实的去学习,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3.3应用价值:有临床经验的教师,结合实际,结合实践工作,先让其知道在学什么,带着目的再去学英语,批判性的接受书本的知识,并锻炼用英语进行口语表达,练习医学英语的听、说、读、写,做到现学先用,活学活用。教师有目的的为学生设计实用性的问题,即将书本上的知识变活,创造全新的教学模式。将这一方法推广,将有助于改变枯燥呆板的教学,为培养实用性的人才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

实用医学论文:坚持科学发展观 培养实用型医学检验人才

摘要:作为培养人才的卫生职业院校,其教育教学的开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检验专业为例,从师资队伍建设,到教学的整个过程,都要坚持以人为本,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医学检验;实用型人才

医学检验专业培养的是在各医药卫生机构从事检验技术的人才,行业的专业性强,技术性高,且关乎人民的生命。树立科学发展观,进行人才培养,是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人民生活的需要。而作为承担检验专业教学的医学类院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研究如何促进和加快培养实用型医学检验人才,是一个十分必要也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从师资建设、教学改革等视角,探讨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培养实用型医学检验人才的途径。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校办好职业教育的基础,师资队伍建设关系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为此,必须不断优化师资结构,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构建健康、合作、和谐的教师文化。要根据专业建设、学科发展和课程结构,、均衡、协调发展的要求来做好师资规划。多途径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如:①去各重点大学进修学习,学习新理论;②到各大医院检验科从事临床实践,学习新技术;③学校或教研室举办专题讲座、外出参观、听学术报告,了解检验专业发展新动向;④人才引进,积极吸取检验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从教,这是对新办学校或新升格学校最快捷的方式;⑤在教学之余,开展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相互学习,不断提高;⑥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比重,在课程安排等方面为教师获得双师型教师资格提供保障。此外,要加强同各医院检验科的联系,随时了解医学检验发展的新动向,充实于教学中去。

二、以“教育为民,服务于社会”的原则,改革教学内容

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在检验专业教学中,通过对三甲医院、社区医院的走访和调查,了解社会需要和群众需求,结合《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确定实践教学内容,自编了实用的实践技能操作指导手册。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兼顾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技能的系统性和临床实用性,删掉了重复的内容和淘汰的实验项目,增加了新技术、新方法介绍。对原理相同、方法相似的选做其中的一种,对其他的方法进行了简介。由于中职、高职检验专业毕业生在一些社区医院、个体经营的医院就业较多,因此,对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等适用于基层的检验项目,要让每个学生都进行了操作。

三、加强实践教学,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性强,将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机会和实践活动,这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关键。

1.实训基地建设。为了确保技能训练和实践活动的正常进行,完善的实践教学环节是保障。因此,根据检验专业的教学特点,学院加强了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实验室24个、实习医院50多家,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实训场所。

2.理论实践一体化,走产学结合的道路。针对不同课程的特色制订了相应的实践教学要求,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教学过程更直观、更生动,信息量更大、内容更丰富,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校内学习阶段,强化学生技能训练,除正常的课堂教学时间外,定期开放实验室,开展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在寄生虫检验教学时,通过实践教学了解到了廊坊地区某些寄生虫感染现状,通过到幼儿园采集幼儿粪便,进行蛲虫检查为当地寄生虫病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参与本单位教职工的体检等,使课堂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行动中。总之,通过社会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实习阶段的管理。实习阶段让学生由课堂走向社会,让他们感悟到作为一个专业技术人员、一个为社会群体服务的个体对社会的价值,这是一个重要的阶段。但这一阶段的教育常常被忽视,因此,加强实习管理就显得很重要。①实习前的培训:由实习科根据培养目标,制定实纲;召开实习动员大会,为学生说明实习要求及实习的重要性等;请临床专家进行讲座;学习实习资料等。②实习期间的掌控:通过与实习单位有关领导科室的电话联系沟通信息;实习巡视(到每个实习单位走访、调查、座谈,向实习单位了解学生情况并及时与学生沟通,随时调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抽查某些学生等。③实习结束时的评价:对实习手册收缴、查阅;检查实习作业和学生实结;做好出科考试;与实习医院进行沟通,并评出实习生以调动实习生的实习积极性等。

总之,在医学检验的教学中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实用型人才服务于社会,才使社会更和谐。而整个社会要实现科学发展,就必须要树立和实现科学的教育发展,没有教育的科学发展,就没有人的科学发展,也就不能实现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发展的社会发展终极目标[1]。

实用医学论文:预防医学教学应突出重要性、实用性、趣味性

【摘 要】在医学领域中,预防医学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其教育工作亦越发受到重视,为更好的达到教育目标,预防医学的教育工作者们在教学中应该应用各种方法在次学科的重要性、实用性、趣味性上下工夫,并突出其中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预防医学教学;重要性;实用性;趣味性

预防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医学领域中有着较特殊的地位。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及现代医学的发展,预防医学在医学教育中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而学生往往对预防医学有片面的认识,认为这一学科不重要,没有临床学科实用。因此,为了使这门课真正让学生掌握而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本人总结了多年从事预防医学教学的经验,谈几点体会,供同道讨论。

1 在教学中突出预防医学的重要性

针对医学生普遍存在重视临床医学的学习而忽视预防医学学习的情况,应自始至终反复强调此学科的重要性,尤其应高度重视第1次《绪论》课的教学。教学中,可通过一些例子强调预防医学在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所起的巨大作用,例如强调如果没有预防医学这门学科及其不断的发展,恐怕我们的卫生工作到现在还处在与传染病作斗争的第1次卫生革命运动中[1],“反应停”(Grippex)这种致畸率很高的药物还会被孕妇滥用,特别是曾威胁全球的“SARS”也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控制等等,从而引起学生对预防医学这门学科的高度重视。同时应让学生看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老龄化趋势,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加强预防卫生工作,要求医务工作者必需掌握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社区保健调查研究的方法和疾病预防控制的策略措施等预防医学的理论知识,做到不仅会治病,更要会防病。启发学生要想适应新形势下卫生工作的需要,成为高素质的卫生工作者,不仅要学好临床医学,更需要学好预防医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2 在教学中体现出预防医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预防医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新学期开始,就让学生充分认识预防医学是一门涉及面相当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就业并非一般人理解的只有防疫站,其他像环保部门、城乡建设、建筑行业、饮水管理、食品卫生管理、气象局、职业病防治所、学校卫生管理等行业都需要用到预防医学的专业知识,就业途径相当广泛,从而意识到学好预防医学大有作为。在教学中突出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知识就在身边,很实用。例如,讲到三级预防的内容时,就可以结合国情适当举例。比方说,在我国“SARS”流行期间,便可结合当时“SARS”疫情,给学生讲明,造成“SARS”疫情的病源是人群普遍易感的,一旦有传染源存在,极易造成大范围的传播和流行。因此,为了控制疫情,必须做好“SARS”的三级预防工作,特别是重在防止疾病发生的及时级预防措施,如室内定期消毒、通风、注意个人卫生、适时戴口罩、适当体育锻炼、改善饮食等,以及重在早发现以控制疾病发展的第二级预防措施,如每天组织学生监测体温等。这样将学校制定实施的“SARS”防治具体措施用三级预防的思路一一列举、讲明,理论联系实际,学生不仅学到了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够自觉主动地做好“SARS”的预防工作。在授课中也可以适当运用一些趣味性的表达和例子以调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介绍自我保健的内容时,就可以夸张地介绍说:“等大家都有了很好的自我保健能力,咱们医务人员就该失业了,各家都有齐全的诊疗设施,所有的健康问题在家就解决了,这多好啊!”学生一听就笑了:这不太可能吧?这时就可以接着点出,自我保健是一种有局限性的非专业性的卫生保健活动,要求“多依靠自己,少依赖医生”,强调的是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通过积极主动的自我保健来有效地防止疾病的发生,控制疾病的发展,将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而并非“全依靠自己,不要医生”,对于这样的小知识点使大家在笑声中掌握会更加牢固。

3 将素质教育贯穿到预防医学教学过程的始终

医学生的素质决定着未来医务工作者的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注重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的培养。如预防医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就是环境与健康,在授课过程中,就可以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环境、群体意识及爱国思想。结合现在环境污染的状况,让大家观察身边那些不环保、不文明的行为和现象,如随地吐痰、自来水管一开就没人关、食堂里剩饭剩菜到处可见、一下课教室里粉笔头乱飞等等,体会自己身上有哪些可能增加环境负担的不良行为,教育学生环保行为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意识到热爱环境就是热爱生命。另外,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相关理论内容又恰恰在预防医学中有所涉及。那么在课堂上除了进行相应理论知识的讲解,也可以结合不同篇章对学生实施适当的健康教育。如在饮食与健康中教会学生如何制定自己的食谱而做到合理膳食;在心理、社会因素与健康中,教会学生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稳定情绪,才有利于健康,以及如何控制身心疾病在自己身上出现等等各方面自我保健的知识[1]。总之素质教育不是经过一时一事就能提高的,必须从小做起,而且确实可通过教师在传授专业技能知识的过程中进行,这种点滴的渗透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可起到巨大的作用。总之,在当前社会和医学发展的大趋势中,预防医学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作为预防医学的专业教师更应认清形势,在教学中注意突出预防医学的重要性,体现出预防医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预防医学教学过程的始终,随时总结经验,不断进取,才能培养出具有健全身心、高素质的实用型卫生技术人才。

实用医学论文: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实用型医学检验人才

【摘 要】医学检验专业的教育要适应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的社会的需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就要面向社会,预测未来,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模式,完善教育内容,注重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的提高。而要达到这一点,就应在教学过程中加强素质教育。我们通过在临床检验教学中运用“五阶段周期循环职教模式”,加强了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素质教育;医学检验;教学方法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在职业教育中,素质教育就是要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他们在走向社会后能够具备较高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合作的能力以及职业、个人发展的能力。其核心就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懂技术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用型人才,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它强调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基础上,注意德智体美等的发展。它的内涵归纳起来主要是思想品德素质、专业技能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

二、医学检验的特点和临床需求

通过多年来的临床调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临床上现代医学检验技术在向着经济、快速、、微量化的方向发展,近90%的检验项目都实现了全自动化或半自动化。这些自动化仪器的应用,可提供更多的指标,也不断出现新的检测内容。加上各学科的互相渗透和促进,使各方面的新理论和新技术都陆续应用到医学检验领域,使之不断充实、拓宽和更新。与之相适应,对从事临床检验工作的人员不再只是简单的实验操作员,要求其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作为培养医学检验人才的高职教育,也要做适当调整。从素质教育的内涵可以看出,采取有效手段加强素质教育,是培养适应社会高度需要的实用型、技术型医学检验人才的有效途径。

三、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的检验人才的途径或方法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思想品德素质

临床检验结果对疾病的诊断、疗效的观察、判断预后、治疗用药的监测、遗传性疾病的预测和健康状况的评价等均有重要作用,直接关系着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的安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工作结果对临床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到自己工作的神圣和伟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爱医学检验专业。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严肃认真的操作及示范,爱惜标本,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去教育学生和感染学生。同时,结合教师在临床工作时亲身经历或看到的实际例子,教育和培养学生要养成严肃、认真、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对任何一件标本都应作到极端负责、精益求精,确保为临床提供及时、、可信的检验结果。这样在专业教学中贯彻了素质教育,既教书又育人,从而把知识传授和职业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2.加强文化、基础知识学习,提高文化素质

检验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涉及面很广,并且现代检验医学的目标要求检验人员不只是为临床医生提供及时、的检验结果,而且要求检验人员能够帮助临床医生分析结果,提供临床诊断、治疗等咨询服务和信息监控。这就需要检验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还要有广泛的相关学科的知识。另外随着检测方法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各类仪器的说明书、屏幕显示和打印的内容以及人机对话均用外文;正确使用各种检测仪器,需要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应适当调整课程设置,大胆进行课程改革,加大外语、计算机、分子生物学等课程的时数和内容,或通过学生选修或自修相关课程,以提高整体文化素质,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培养的学生不只是“高级操作工”,而真正成为现代实验室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3.改革教学方法,提高专业技能素质

医学检验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我们运用“五阶段周期循环职教模式”, 即从“市场调查与分析、职业能力分析、教学环境的开发、教学的实施、教学管理与评价”等五个阶段入手,以能力本位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情况,从实际出发,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多种现代教育科学理论,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实践能力提高。

3.1 不断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

因科技的迅猛发展,临床上医学检验工作发展迅速,新的检测项目和新的技术不断出现,造成教材的部分内容和一些检验方法与临床脱节。为确保学生毕业后不落伍,我们通过每年的调查,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及时删除与临床脱节的项目,补充与临床联系密切的新项目。另外,我们通过改变教学模式,如将部分理论内容改在实验室讲解即边讲解理论边实践,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既使学生获得了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增强记忆,又可缩短理论教学时间,增加实践时间,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2 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

一反面由于学生缺乏学习目标,学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这些,学这些以后有什么用,所以很多人在迷茫中懈怠了;另一方面由于检验的标本大多比较脏,或由于实验时需要同学自己采集自己的标本(如血)时有一定的痛苦等原因,部分同学操作时不愿做;再者,部分学生认为将来到临床上,绝大部分检验项目都是自动化仪器了,只要到时学学就行了。针对这些问题,首先我们采取给学生建立“健康小档案”的方法,将每一个检查项目的结果给同学记录下来,并结合当时的身体状况进行健康分析。另外采取鼓励检验班学生帮助给他们的亲戚、朋友化验。通过这些方法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机会,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也可从解决问题时遇到的困难,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知识的缺乏,反过来进一步促进学生自觉学习。

3.3 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工作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试剂的配制、标准液的标定、仪器的安装和调试等实验前的准备工作都是由教师来完成的,同学们往往不予重视,因而有时实验结果出现问题时找不到原因。在医院检验科实际工作中,实验前的这些准备工作是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障,也是由检验人员自己完成的。为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实验室工作能力,我们改变传统的做法,每次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完成。这样学生不仅熟习了实验的全过程,而且对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动手努力、观察能力及创新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3.4 开放实验室

由于医学检验中有很多技术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而学时又有限,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上不能达标。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开放实验室的办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各种操作练习,也可在专业教师的安排和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技能的综合强化训练。通过反复练习和强化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了各种检验的常规操作及一些特殊仪器的使用方法,巩固和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后迅速适应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5 定期到临床见习

由于经费紧张,检验技术更新较快等原因,造成学校实验条件落后于临床。为缩短学校与实际工作的差距,使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落伍,我们组织学生定期到医院、血站见习。通过见习,不仅可让学生了解检验医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而且也可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知识的缺乏,增强学习的紧迫感,激发他们自觉学习,做到课上认真学,课后自觉练,从而提高其专业技能。

3.6 加强技能考核

我们对临床常用的一些检验项目制定了考核标准,模拟实际工作进行实验考核。在学生进行相应的训练之后,当他们认为自己掌握了某项检验项目的技能时,按考核标准进行考核评分,考核成绩与毕业成绩挂钩。这样促使学生平时就注重每一次实验课,自觉加强规范化训练,正确掌握各种实验技能。

总之,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要想培养高素质的医学检验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探讨适应的教学模式,加强素质教育。只有把素质教育寓于专业课的教学中,才能培养出适合现代社会的实用型医学检验人才。

基金项目:

本文为廊坊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论文,课题编号111084。

实用医学论文:加强解剖实训教学,培养医学实用型人才

摘 要: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的主要渠道,实训教学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培养目标的质量。解剖学又是一切医学专业的基础,解剖实训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培养医学生质量的高低。在教学中通过重视加强解剖学实训教学,充分利用现代解剖模型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结合活体进行解剖实训教学来促进学生掌握解剖学知识,为学生以后的的专业知识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解剖实训教学 培养 医学实用型人才

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的主要渠道,加强实训教学则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实际工作能力。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培养目标――实用型人才,决定了实训教学在学校整个教学活动中无可争辩的重要地位。解剖学又是一切医学专业的基础,解剖实训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培养医学生质量的高低。解剖实训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解剖理论知识;二是培养学生通过解剖知识分析问题的实用能力;三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四是训练学生解剖学的应用技巧。因此,高水平的解剖实训教学水平是培养目标质量的重要条件和保障。在高职院校教学计划中,解剖学的实训学时接近50%,可见解剖学实训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的教学质量,影响到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加强实训教学是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现就作者在解剖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的,加强实训教学的做法小结如下,以求教于同道。

一、加强解剖学实训教学,为培养医学实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认识来源于实践,人类对任何事物的认识都要经过一个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学习解剖学也是如此,一个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天花乱坠,但是学生没有见到事物,脑海里没有建立起立体位置的形象概念,要想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对标本、模型的直接观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利用标本、模型直观教学可以取得用语言表达得不到的良好效果。在实训课堂上利用标本、模型边讲边指导学生观看辨认,既真实又具体,一目了然。例如各系统器官的形态位置,我们均结合实物进行讲授,并引导每个学生独立观察辨认标本、模型的能力,这样做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开发了智力,在标本、模型的基础上,变静态为动态,因为模型、局部标本和整体标本均为静态的物质,学生将来到临床实习面对的病人是有生命的、会动的活人,因此,只限于实验室标本、模型的实验是不够的、还要利用好自身或同学的活体多触摸练习,这样才能很好的去确认处于动态的病人和各器官的位置及形态,因为每个器官的位置、体表投影及形态均随着体位的改变、运动的改变、呼吸及生理的改变而变化,如肝、肺随着呼吸运动而发生位置的改变,膀胱随着尿液储存量的不断增多和尿液的排放而发生位置及形态的改变,子宫可因生理变化(妊娠)而发生形态及位置的改变,因此,我们还要求学生以人为本,学会在动态下观察和确认器官的位置和形态,这样才能为培养善于认真观察和辨认识别人体各系统器官形态位置的实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二、充分利用现代解剖模型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次实训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大量标本模型的观察,让学生验证理论知识,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之中,从学会分析过度到应用。教学过程中我们除利用传统的尸体标本外,还结合可拆装的模型人加强实训教学,用模型具有无气味、无刺激性、无变异、不易损坏、不变形、可拆可拼、科学性强等特点,是高职院校培养实用型人才开展解剖学实训教学的良好直观教具,特别是现在大多高职院校都缺少尸体标本的情况下则更适宜。我们利用可拆装的模型人将学生分组进行实训教学,可让每个学生自己认真观察,动手拆拼,研究每个器官的形态、方位关联,摸索规律,以指导临床实践,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结合活体进行解剖实训教学,促进学生掌握解剖学知识

学习解剖学的目的是为了把所学的有关人体形态结构的知识用于活体上。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结合活体,凡在活体上能看到的必须要求学生在活体上找,这样做对于加深理解,学活知识,开发智力,培养实用能力都有一定意义。如全身的骨性标志,肌性标志都要求在活体摸到。讲授肘关节伸直时,肱骨内、外上髁和尺骨鹰嘴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屈曲时,三点成一等腰三角形,让学生结合活体认真触摸,弄清肘关节的正常解剖学关系之后,接着讲授在肘关节脱位时,这种关系即发生改变,紧密联系临床,培养实用型人才,做到学有所用。讲授口腔的组成时,让学生对着镜子观察咽峡、腭舌弓、腭咽弓、腭垂、唇、颊、牙、舌等;讲授视器时,让两个学生互相观察眼球、眼睑、结膜等;讲授心、肺、肝、胆囊、胃、脾、阑尾、肾等胸、腹腔器官的位置与毗邻及其体表投影时,我们先让学生在活体上划线定位,然后对照可拆装的模型人,拆拆拼拼,不仅能使学生看到每个器官的位置、形态,并且对各器官的毗邻关系都一目了然,由表及里、逐层观察、定点定位、活化知识,验证对在哪里,错在何处,不但结合标本、模型,还要过渡到人体,在应用的实践中增长了学生的钻研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把所学到的解剖学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可拆装的模型人,加强了应用的实践,培养了实践能力,把死的书本知识变成了活的实用型知识。经过这样有机的结合,使学生明确的认识到我们所讲的一切知识,都在活体上可以找到,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活的“标本”,过去由于忽视了活体观察,又无可拆装的模型人助教,常常培养了一些高分低能的学生,到了临床不能把所学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近年来,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后,一边讲授,一边结合活体及可拆装的模型人认真观察、验证,加强了理解,强化了记忆,提高了兴趣,开发了智力,培养了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培养实用型人才铺平了道路。

四、小结

解剖学说医学生入学后的及时门医学基础课,其特点为内容繁杂,名词量多,学生文化基础参差不齐,专业不同,情况较复杂。但是只要在解剖实训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因材施教”,就能促进学生尽快掌握解剖学知识,为以后的的专业知识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作为解剖学实训教师只有不断努力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不断总结实践教学经验,以保障解剖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简介:龙敏盛,男,1956年10月生,职称:解剖助理实验师,贵州省安顺职业技术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