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个案护理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个案护理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个案护理论文

个案护理论文:基于个案追踪法的手术室护理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中心手术室护士35人,其中护士9人,护师11人,中高级以上15人;学历:本科27人,大专8人;手术间11个,年手术量近1~1.2万台,分6个专业组开展工作。手术种类:微创47.3%,开腹手术41%,其它11.7%。

1.2个案追踪管理实施方法

1.2.1成立追踪管理小组

结合我科工作性质,定个案追踪管理法为针对个案进行的手术全程护理服务过程的连续追踪。由护士长负责,各专科小组推荐临床经验丰富、工作责任心强、善于管理、职称高的护理骨干,经科室、护理部考核后备案任命为科室内审员(追踪管理小组成员)。科室内审员由6人组成,小组成员每月对科室存在主要问题(如制度落实、流程缺陷、护理事件等)进行归类总结,根据优先原则进行追踪和反馈,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1.2.2建立追踪管理工作制度

科室组织多次专题学习,提高全科护士对此制度的认识和实施制度的方法、意义,要求全科人员参与实施。在实施初期明确执行者,规范护理服务行为,管理者结合各组工作重点和目标情况,通过参与,发现流程、制度、系统、个人存在的缺陷和隐患,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前瞻质控,持续改进各项工作。

1.2.3实施个案追踪法具体步骤和方法

采用PDCA工作程序将6个专业组整合为妇产儿和大外科系统开展工作,其步骤:

(1)确定追踪个案。

每月根据各种途径的满意度调查、临床医护意见反馈以及科室自查反馈情况,将各种问题分类为四种质量管理缺陷(核心制度落实、流程优化、护理服务满意度、护理安全及风险评估等),并结合科室每一阶段工作重点进行追踪,按优先解决问题原则确定当月跟踪个案,病例选择为择期手术,一般情况正常,麻醉分级ASAⅠ级的患者。

(2)分组跟踪

由不同管理者负责跟班完成个案追踪,必要时护士长参与协助。如N1级护士患者安全转运个案跟踪关键环节:术前评估、转运工具选择、手术患者核查制度落实、转运中风险评估及应急能力、交接重点等。

(3)发现问题,找寻个案发生的原因。

追踪管理小组成员参与手术全程护理,利用鱼骨图、头脑风暴法等质量管理工具找出个案发生的相关原因,在事件的每一个过程中列出可能造成的因素,如从管理者、参与者、流程设置、患者因素、人为因素、设备因素、外在环境因素等方面罗列问题原因,再通过查看病历、工作流程、现场各种资料等收集信息,找寻问题根本原因所在。

(4)制定整改措施并督导落实。

针对问题,与各专科护理小组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并督导实施,总结经验,持续改进。

(5)效果评价及反馈。

追踪管理小组通过对个案追踪实施的实时监控及对过程的跟踪,建立科室质量指标本底数据库和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并给予分析总结,及时反馈,杜绝隐患、缺陷重复出现。

1.3评价方法

管理者通过参与手术全程护理,借助专用评价表,对改进后的工作进行评价。比较追踪管理法实施前和实施后护理质量指标发生情况、护理管理质量成效、各满意度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应用个案追踪法实施质量管理,使护士学会了换位思考,并将患者成效和健康结局作为护理工作目标,关注患者就医的每个细节,为患者提供专业、个体化护理,真正做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质量、护理工作效率都有明显提高。科室管理者通过参与患者的临床护理服务全过程,能深入追查有疑问的环节;且能从患者的角度看护理服务全过程,及时发现制定的流程、制度存在的缺陷,便于及时修订与临床护理工作相匹配的制度、流程,再次组织学习,做到人人知晓,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护理安全。个案追踪法贯穿于手术室护理服务全过程,通过实施1年结果表明,护士服务理念转变,责任意识增强,环节质量追踪到人,各项护理工作制度有效落实到位,无缝隙连接护理服务体现于护理服务全过程,各项护理质量及医护患满意度明显提高,成效显著。个案追踪法是基于科学数据持续改进各项工作,但在实操过程中我们发现,科室护理骨干和管理者对各种质量管理工具的使用意识和使用能力不强,建议医院上级部门有针对性的反复强化培训,提高管理者管理能力。科室质量管理成效通过个案追踪法体现在患者接受的全程护理服务中,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管理者关注点仍以护士工作是否落实为主导,对患者接受的护理服务质量、护理计划是否有个体性、针对性,患者的护理结局等关注较少,未能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是今后管理努力的方向。

作者:郭伟航 谭晓艳 谭玉玲 许超 单位: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手术室

个案护理论文:个案追踪法医院护理论文

1考核结果

在追踪考核过程中,责任护士对体温单、患者入院评估单、健康教育计划单里的内容基本掌握,医嘱单和护理记录单内不掌握的内容较多。

2个案追踪考核中发现的问题

2.1医院中的部分制度与本医院的实际工作不符

一方面是大家对等级医院评审要求的规章制度等相互照搬照抄,没有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片面追求材料的准备;另一方面,护士的工作往往是通过经验积累或口口相传完成的,对于各项规章制度等缺少理解和实践,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2.2护理人员的学习方法有待改变

及时周期等级医院评审注重片段式的提问和检查,没有指导医院加强内涵管理和过程管理,对所发现的问题缺乏追踪及持续有效监管,使得医院的培训缺乏针对性,流于形式,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机械记忆,被动工作,注重完成工作量。

2.3不理解护理程序

追踪考核过程中,护士的思路仍然以执行医嘱为中心,片段性护理,很少考虑患者的个体需求。

3改进措施

3.1完善相应的制度、规范等

根据本院的具体情况,完善护理制度、流程等,补充原来没有的、口口相传的规范,修订操作性不强和过时的护理制度、流程等。对运行中感到不妥的制度,随时修改,使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3.2对护士长进行个案追踪法考核

护士长的理念和能力直接影响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护理人员对各项规章制度等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取决于护士长的培训力度,所以,首先要培训考核护士长。

3.3建立个案追踪考核法的长效机制

建立培训质量管理小组,制定计划,定期进行个案追踪,考核护士的服务过程,提高护士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综上所述,个案追踪考核法作为一种新的培训方法,使得培训工作更加有针对性,保障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作者:孙海燕 单位:内蒙古赤峰学院附属医院

个案护理论文:乳腺癌病人个案护理管理论文

摘要:[目的]通过“粉红天使团队”对乳腺癌术后病人提供个案护理管理,改善病人术后肩关节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将96例乳腺癌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粉红天使团队”个案护理,乳腺专科护士建立个人档案,组织、协调团队心理咨询师、营养师、康复师、伤口师、PICC专科护士对其开展个体化护理服务。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采用肩关节活动量表(ROM)和癌症康复评价系统简表(CARES-SF)对病人的上肢功能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肩关节前屈、外展、内外旋、后伸的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总分、生理维度、心理社会维度、与医务人员关系维度、性功能维度、婚姻关系维度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粉红天使团队”对乳腺癌病人进行个案护理管理,能有效提高病人肩关节活动度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乳腺癌;团队管理;个案护理;护理管理;生活质量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乳腺癌的治疗已经从单一的手术模式,发展至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和靶向治疗在内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1]。病人在长期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涉及治疗、功能康复、营养、心理等多种学科,需要具备多种学科专业护理团队对病人疾病信息进行评估、整合、分析、计划、实施,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及时信息沟通、反馈,让其充分了解治疗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有利于病人对治疗信息的获取及决策,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健康行为,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2]。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护理服务理念,我科积极探索成立“粉红天使团队”,借鉴国外个案管理的经验,结合我科现状,将团队管理理念引入到对病人的个案护理管理中,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科进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病人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年龄18岁~66岁(49.65岁±6.56岁)。纳入标准:①成年女性;②经病理确诊原发乳腺癌,疾病分期为Ⅰ期、Ⅱ期、Ⅲ期并且知晓自身病情;③居住地为武汉;④自愿接受此次研究及电话随访、访视。排除标准:①精神障碍,不能配合;②非原发性乳腺癌;③其他系统严重疾病;④低于1年预期生活时间。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乳腺癌病人术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术后由责任护士完成对病人的护理、功能锻炼指导、健康宣教、信息沟通、心理护理,医生观察伤口情况并给予换药。病人到门诊PICC置管中心完成导管的置入与维护。观察组采用“粉红天使团队”个案管理方法,具体措施如下。

1.2.1.1组建团队

①根据我科现有的护士人力资源、专业特长及资格证书,组成团队,其中包括护士长1名、乳腺专科护士1名、责任护士3名、PICC专科护士(部级)1名、伤口师(部级)1名、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1名、营养师(国家二级)1名、康复师(部级)1名。乳腺专科护士具有本科学历、主管护师职称,责任护士具有专科以上学历、护师以上职称,均具有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能完成护理各项操作。护士长担任技术指导及协调管理工作。②粉红天使团队:口号为关爱女性,呵护乳房。护理服务理念为满足和超越病人期望。标识为每人胸前佩戴一支粉红丝带。③团队成员职责:建立个人档案评估病人的现存的、潜在的护理问题,制订计划并实施干预措施,完成病人住院期间的治疗、护理工作,开展健康教育、心理咨询、PICC导管的维护,开通电话咨询及访视,通过QQ、微博在线回答病人咨询。

1.2.1.2实施方法

入院当天由乳腺专科护士为病人建立个人档案信息,收集一般资料,评估身体状况,邀请加入粉红天使QQ群,指导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心理咨询师为病人进行手术前的健康宣教,告知病人舒缓情绪的方法,缓解焦虑、抑郁,减轻心理负担,使其能以放松的心态准备手术。术后第1天3名责任制护士采取APN排班模式,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负责观察病情,完成各项治疗、护理。专科护士晨会组织团队成员护理查房,与康复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评估术后情况,制订康复计划,告知病人、家属,取得配合并组织实施。术后第3天、第6天、第9天,伤口师观察病人的伤口愈合情况、引流液性状及量,给予换药。术后第9天,PICC专科护士负责完成中心静脉置管及维护,向病人进行导管相关知识宣教,7d换膜1次,出现异常及时与PICC专科护士联系。出院前团队成员总结各项护理措施实施效果,给予离院后合理建议,康复师、营养师分别开出运动处方、营养处方,指导病人功能康复及合理膳食,心理咨询师给予心理辅导1次。专科护士于病人离院后5d~7d进行电话随访或访视,指导按时完成血常规、肝肾功能各项检查,了解伤口愈合情况、患肢康复状况、PICC置管有无异常等,为病人预约返院床位。病人每次化疗入院当天由专科护士组织团队成员评估病人的身体情况,制订护理计划,及时作出调整,离院后5d~7d由专科护士进行电话随访或访视,及时了解病人生理、心理变化,保持信息沟通畅通,给出合理的治疗、护理指导。

1.2.2评价方法

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评价两组患肢的肩关节活动度情况及生活质量。肩关节活动度采用肩关节活动量表(ROM)测量患侧上肢前屈、外展、内外旋、后伸。前屈和外展功能:达180°者为优,达150°者为良,小于100°者为差;内外旋:达70°者为优,达50°者为良,小于30°为差;后伸功能:达60°者为优,达50°者为良,小30°者为差。生活质量量表采用癌症康复评价系统简表(CARES-SF)进行[3]测量,此量表包括生理、心理社会、与医务人员的关系、婚姻关系、性功能5个维度和34个条目,进行5级评分,评分内容从“无、轻度、中度、较严重、严重”分别计0分、1分、2分、3分、4分。各条目得分相加,得分总分越高,提示病人的生活质量问题越严重,其健康状况越差。1.2.3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进行t检验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粉红天使团队”的管理

我科“粉红天使团队”在医疗护理服务活动中有统一的标识,即粉红丝带,树立了一种品牌形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各成员分工明确,按照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团队成员有10名,都有部级证书,专业能力突出,但拥有部级证书的专业护士成员培养周期较长,需要5年~10年的时间。为了确保个案护理成功,需要灵活排班,充分发挥团队成员专业能力,对病人提供全程专业护理,团队运作核心是专科护士。她负责收集病人信息并分析病人潜在的、现存的护理问题,联系团队成员解决相关问题,并最终将结果反馈病人,让病人掌握疾病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条生活质量。由于人力资源不足,一个团队成员需要同时服务5例或6例病人,根据每个病人的乳腺癌术后康复特点,提供专业化护理团队指导。

3.2“粉红天使团队”乳腺癌术后的个案护理管理

个案管理是以评估、计划、联系、监控、宣传和推广为主要项目,通过充分合作、交流及合理选择可用资源,持续满足病人个体化健康需求,以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成本[4-6]。本研究观察组透过乳腺癌病人的个案护理管理,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活动理念。团队成员会针对每个病人的情况,给出不同的护理实施计划,充分体现个案护理个体化的护理管理方式。如果病人存在心理方面问题,心理咨询师会指导病人写心情日记,开展个人心理疏导主题月活动,介绍抗癌成功案例,与家属开展“心心知我心”活动,利用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帮助病人走出阴霾。通过护理团队成员评估病人潜在的、现存的护理问题,给予专业指导,让病人觉得自己备受关注。通过专科护士及时的电话回访、访视、在线回答问题,病人能及时了解自己所处的治疗阶段,需要面对的相关问题,便于个人医疗决策,病人感到充分被尊重。

3.3“粉红天使团队”管理对乳腺癌术后病人肩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肩关节前屈、外展、内外旋、后伸的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通过个案护理管理方式能有效提高乳腺癌术后病人肩关节活动度。目前手术是治愈乳腺癌的主要手段之一[7]。然而手术导致术后病人的患侧肢体往往发生上举、前伸、后伸、外展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关节活动度降低[8]。由于乳腺癌术后半年是功能锻炼的时机,而患侧伤口愈合情况因人而异,引流管拔除的时间每人不同,康复师需要与伤口师充分沟通。同时,病人的健侧术后半年时间内置入PICC导管,病人对功能锻炼存在担忧,不敢进行功能锻炼,此时需要康复师与PICC专科护士与病人进行沟通,消除顾虑,为病人选择合适康复器材,制订功能锻炼计划。乳腺专科护士对病人进行功能锻炼的数据记录并与康复师反馈,取得病人配合。

3.4“粉红天使团队”个案管理对乳腺癌术后生活质量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总分、生理维度、心理社会维度、与医务人员关系维度、婚姻关系维度、性功能维度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乳腺癌疾病本身、治疗及其不良反应所导致的生理不适以及心理适应问题等,成为降低其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及整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9]。Yamamoto等[10]研究也证实,个案管理能够帮助病人更好地作出治疗决策,促进医患良性沟通。粉红天使团队中有5名护士有部级专科护士证书,临床工作经验丰富,专业性强,能针对病人在治疗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解答,病人可以通过微信、QQ交流平台随时与乳腺专科护士沟通,知情同意权得到充分体现,医患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信任度加强。

作者:周慧敏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个案护理论文:注射导致右股动脉上段假性动脉瘤患者心理护理个案报告

【关键词】 注射

严重危害社会、家庭及吸毒者的生命,据不统计,早在1995年我国吸毒人员已多达52万,且日趋低龄化,青少年占多数,吸毒可严重摧残吸毒者的健康,甚至导致死亡。本文对1例因注射致右股动脉上段假性动脉瘤形成患者,在临床治疗、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5岁,因右腹股沟处出现8cm×3cm大小包块半个月,伴红、肿、热、痛,不能行走1天,以包块待查急诊入院。入院后经包块处穿刺,抽出少许血性液体5h后,右腹股沟处大出血,量约300ml左右即压迫止血,再次反复与病人交谈获息,患者系高中文化程度无职业,性格内向,右腹股沟血管搏动处曾多次注射长达7月余。经压近止血15h后再度大出血,量约800ml,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包块切开控查,发现系右腹股沟上段假性动脉瘤破裂,行右病变段动脉切除及右股动脉修补术。患者因吸毒致大出血,怕受到歧视,不配合治疗,后来经强化心理护理,减轻患者心理压力,使治疗、护理计划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目标,7天后痊愈出院。

2 心理反应及护理对策

患者系年轻男性,长达2年吸毒史具有年轻人的心理特点,经反复多次诚恳与患者交谈,认可多次局部注射史,担心自己吸毒会受到歧视、鄙夷,对医务人员及周围病友态度冷漠,拒绝交流,入院后两次大出血,危及生命时才吐露真情。由于患者系吸毒青年与一般患者相比心理状态有较大差异,具有心情紧张、焦虑,对人际关系敏感,自我意识强化等人格障碍。针对患者心理特点,我们采取了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

2.1.1 紧张焦虑症状的护理 紧张焦虑是人们对环境中即将面临的,可能会造成危险和威胁的重大事件,或者是预示要做出重大努力的情况中进行适应时,心理上出现紧张和一种不愉快的期待,患者入院后右腹股沟穿刺处及时次出现大出血,再次收集资料时患者神情紧张,慌称“包块”系蚊虫叮咬后感染所致。

2.1.2 护理对策 弗洛伊德说过:没有一个人守得住秘密,即使他缄默不语,他的手指尖都会说话,他的身体的每个汗孔都泄露他的秘密,对该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时发现他一直凝视着医务人员。病人对护士的凝视是求助的信号 [1] 。为病人换掉被血污染的衣裤、擦干身上血迹时,护士表现出宽厚、祥和、易接近的行为姿态,言语柔和关切病人,取得病人的信赖,告之就医的目的是治好疾病、隐瞒病史会延误诊治机会。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天职,为病人保守秘密也是我们的职责。经过心理支持,取得病人的信任。

2.1.3 结果 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减轻,坦言该病为注射所致,伪造虚假病史是因为对医务人员存有戒备心,患者消除顾虑后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2.2 人际关系敏感、自我意识强化症状的护理

2.2.1 表现 人际关系敏感、自我意识强化表现为患者不自在,产生自卑感,特别是与其他人相比较时更加突出。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心神不安,自尊心极强,产生强烈的自我意识,对别人求全责备,感到别人不理解、不同情自己,家里人嫌弃自己,这种情绪对病人身心影响很大。患者由其女朋友送入医院,手术同意书需其家长签字,患者母亲5年前去世,父亲拒绝探望,患者因此深感失望,沉默不语,害怕同室病友了解吸毒史而受到鄙视,对病友正常、友好的关心态度冷漠,造成不友好气氛。

2.2.2 护理对策 “解铃还须系铃人”,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时反复与患者父亲联系和沟通,请他以病人生命安全为重,及时来院探望,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与安慰,其父来院后一直陪伴患者,两人不停交谈,反复流泪。医务人员再次表明为其保守秘密的态度,并鼓励病人与其他病友和睦友好相处,保持良好的心态与治疗环境。

2.2.3 结果 患者情绪逐渐稳定,主动与医务人员及病友交流。

2.3 恐惧症状的护理 恐惧是指个体面临危险时的情感体验,与焦虑不同在于,焦虑时危险尚未出现,而恐惧时个体意识到危险的现实存在,该患者两次大出血后出现严重的恐惧,在护理操作中表现出颤抖。

2.3.1 护理对策 通过交流与患者建立亲切融洽的关系,告之病情,治疗经过,手术方式,手术医师的技术水平,讲解有关健康知识,帮助病人用理智和成熟的思维方式去克服恐惧心理。

2.3.2 结果 患者恐惧心理消除,主动配合治疗及手术并能安慰其父亲及女友。

2.4 吸毒依赖性的护理

2.4.1 表现 患者入院后2天,发现其精神痛苦、流涕、皮肤出现皮疹、不断吸烟、情绪激动,与患者家属交谈后确定 此症状为患者对依赖性的反应。

2.4.2 护理对策 吸毒的依赖性分身体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精神依赖性又称心理依赖性,吸毒者往往称之为“心瘾”,这是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效应,这种效应强迫滥用药物者不顾一切地寻求以满足自己的欲望。心瘾是吸毒者的心理欲望,并非外界强迫,可以由理智控制,只要树立坚强的信心和毅力,是可以克服的 [2] 。我们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告之会加重术后呼吸道感染,严重者痰液阻塞呼吸道,窒息而导致死亡,情绪激动会致血压升高,影响术后康复。鼓励患者用毅力和理智控制心瘾,并与医生联系,肌肉注射安定10mg,使患者逐渐安静。

2.4.3 结果 身体依赖与精神依赖二者不能截然分开,通常因精神依赖程度加重而由身体依赖产生症状,身体依赖产生的症状又加深了精神依赖的欲望和感觉,通过对本例病人心理安慰、支持、药物对症,减轻患者的依赖性。

3 小结

真正的护理是照料而不是治病,护士提供护理是协助人们满足基本需要 [3] 。心理变态、人格障碍是吸毒者的突出表现,他们自私、说谎、不负责任、忍受不了任何挫折,情感脆弱、自卑、焦虑、抑郁,对任何人与事失去信任与信心。该病例有特殊的心理状态,疾病护理中及时寻求适宜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满足病人的基本需要,与临床治疗相配合达到了治疗疾病的目的。

个案护理论文:个案研究法在护理培训的运用

护理工作的核心制度是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确保护理安全的基本制度[1]。目前护生在校期间及实习期间对护理核心制度的学习和掌握应用是其薄弱点,有调查显示,护生对护理制度及相关医疗法规的知晓、潜在护理差错的防范等尚存在很大的盲区[2]。因此,在护生实习期间进行核心制度的培训十分重要。然而,护理核心制度内容枯燥乏味且难于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护生对核心制度的掌握。为了提高护生对核心制度的学习兴趣与掌握程度,2009年7月至2010年3月,我院护理部对护生在护理核心制度培训中应用案例分析法,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2009年7月进入我院的实习护生66人,均为女性,年龄19~22岁。本科12人,大专54人,均为全国高考统一招生,已完成医学护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课程学习,进入临床实习。以6人一组,每组设1名小组长,分10组在临床各科进行轮转实习,实习时间为8个月。 1.2方法 1.2.1培训内容 ①核心制度内容。核心制度教学涵盖临床护理工作中的14项核心制度,如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给药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抢救工作制度、护理查房制度、护理会诊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含压疮、跌倒、管道滑脱等患者安全管理)等。将以上制度编制成口袋书,人手一册发放给护生随时阅读,要求每月学习掌握2~3项制度。②案例资料。由带教小组成员根据每项核心制度的具体内容,从临床工作中收集典型案例进行整理,供带教和集中讨论分析之用。每项核心制度均要求收集实践情景案例和警示案例至少各1例。实践情景案例即针对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具体情况,提出问题,让护生思考后回答。如在涉及护理安全方面的跌倒管理制度,实践情景为:一位65岁的老大爷在老伴的搀扶下来到医院眼科做青光眼手术,对该患者如何进行预防跌倒的管理?警示案例即护士在工作中违反某项核心制度而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对护士起到深刻教育的案例。如针对查对制度,出题为:某大爷带其孙子谢一(高热,上呼吸道感染)来到急诊科输液,护士配好液体后喊谢一输液,此时另一位爷爷带着自己的孙子谢力来到输液室,护士即为谢力穿刺输液。针对这个案例,护士违反了哪项制度,如何做好改进措施预防类似事件发生? 1.2.2培训方法 ①带教老师的培训。我院临床实习护生的带教管理组织由护理部总带教-科室带教组长-科室带教老师组成。由护理部重点培训各层级带教人员,让带教老师掌握应用案例分析法进行核心制度带教的方法。②岗前制度培训。实习护生上岗前进行岗前培训1周,除常规培训医院规章制度、护士礼仪、职业防护、护理安全防范等内容外,重点增加4个学时的14项护理核心制度理论内容。由总带教老师介绍我院应用案例分析法进行核心制度带教的培训方法,并在理论上逐条讲解核心制度的内容,结合一些简单案例让护生对核心制度概念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传授如何将理论联系实践,记忆和应用核心制度的方法。③临床体验。进入临床实习后,护生分别由各科室带教老师完成日常带教的同时,注重护理核心制度的带教。如体验交接班制度时,先让护生阅读口袋书,然后老师按规范模式进行交接班,护生跟随参与交班全程,,带教老师对该护生提问:交接班有哪几种形式?具体交哪些内容?交班前应做好哪些准备?交接过程中发现问题责任如何划分?怎么处理?在此过程中,带教老师也可以列举一些不按规范交接班导致严重差错发生的案例警示护生。同时,组织护生参与该实习科室低年资护士护理缺陷自报分析会[3]。④集中案例讨论分析。护理部总带教老师每月下旬集中组织护生进行核心制度案例讨论分析3学时。集中讨论学习内容为当月需重点掌握的2~3项核心制度,提前1周将讨论的案例内容下发各小组,各小组组长组织护生结合具体实践体验,进行讨论分析形成小组观点。集中讨论时,先由实习小组各选派1名代表发言,发言内容主要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然后由总带教老师针对护生比较集中的问题引导护生进行重点讨论和讲解;讨论时护生也可以通过交流分享与该项核心制度内容相关的实践案例体会来阐述,由总带教老师进行归纳总结提炼,生成结果反馈给护生,让护生真切领悟后自觉地将制度落实到实践中。 1.2.3评价方法 ①在实习结束前1周,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护生进行满意度调查,共4题,每题分为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4级评价。共发放问卷66份,均回收,并有效。②在实习结束前1周,对护生核心制度掌握情况进行书面考核,考核内容分为理论和应用能力两部分,应用能力以案例分析为考点出题,每部分考核以百分制计算,85分为合格。③比较在我院实习的2008年7月至2009年3月实习护生62人(实施前)和2009年7月至2010年3月护生66人(实施后)实习时期的护理差错发生情况。两届均为全国高考统一招生,学制、年龄、入院实习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4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进行统计描述。 2结果 2.1实习护生对案例分析培训模式的满意度 2.2护生核心制度考核情况 护生核心制度理论考核成绩合格者60人(90.9%),应用能力考核合格者58人(87.9%)。2.3护生核心制度培训前后护理差错发生情况见表2。 3讨论 3.1案例分析法教学有利于提高护生对核心制度的认识 在护生实习中,对护生思维和行为主动性的培养是使护生进入角色的关键[4]。而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受训学员研究分析,培养学员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及执行业务能力的培训方法[5]。实践情景案例来自临床,真实生动、直观具体,在护生的思考和老师的引导下,问题的解决过程呈现出核心制度的每一条具体内容,激发了护生阅读、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兴趣,使护生对护理核心制度的掌握从无谓的死记硬背改进为实质性认知,便于护生对核心制度的记忆和掌握。实习结束,护生核心制度理论考试合格率90.9%。警示案例帮助护生找到可能影响患者安全的隐患,提高了辨别、规避风险的能力[6],使初进临床的护生明白了护理工作无小事,核心制度是护理工作的准绳,必须主动规范护理行为,增强了护生对护理工作的风险意识。在日常的实习巡查中,护生在落实核心制度方面的不良行为较少,护理差错较上年同期相对下降(见表2),护生对核心制度的掌握应用能力得到提高,护生对培训模式满意度较高(见表1)。#p#分页标题#e# 3.2案例分析法教学有利于教学相长 护生在临床常以带教老师的言行作为自己的行为指南,而调查显示,部分护生认为老师在工作中未能做到遵守操作规程,从而影响护生角色功能转变[7]。案例分析带教中,带教老师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是教学中的设计者、激励者和促进者,引导护生进行思考,鼓励护生积极参与讨论,是整个带教活动中的主导者。整个带教过程中,要求老师具备丰富的临床业务知识、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良好的沟通带教能力,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在工作中以身作则,严格遵守核心制度,执行护理技术及服务规范,为护生树立榜样。因此,案例分析法能够促进带教老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教学相长。 3.3可缩短新护士进入临床角色的周期 案例分析法较好地将理论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临床事件的再现教育,为护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资料和安全课堂,提前对护生进行了护理安全规范而系统的教育。同时,护理核心制度的培训计划对护生的实习活动指示明确,让护生清楚自己的实习角色和实习任务,实习质量得到提高[8]。由于采取了有效的培训模式,护生在实习期间就能较好地掌握和遵守临床护理核心制度,可避免医院录用后重复培训,缩短新护士进入临床角色的周期。

个案护理论文:医院护理培训考核中个案追踪法的应用

追踪方法学是2004年全新设计的现场调查方法之一,于2006年开始应用于JCI评价中[1],主要分为个案追踪和系统追踪两大类。追踪法[2]中的个案追踪法是通过跟踪患者就医过程,感受医院服务品质,评价医院管理系统是否健全、配套、周密以及执行力,考核医院整体服务能力的医院评价方法。通过追踪,对系统的执行力进行评价,即了解各种管理制度、规范、流程等的执行落实情况。追踪方法学已应用于一些个案护理查房[3]、危重患者护理[4-5]及部分科室的护理安全管理中[6]。在等级医院评审中按照个案追踪法进行评价时,发现不少医院都有相关的制度、流程,但护理人员不知晓;追踪发现医院对护理人员未进行相关培训或培训不到位。针对这种情况,我院及时改变对护理人员的培训考核方法,运用个案追踪法对护理服务过程中涉及到的制度、流程、标准等进行评价考核,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准备工作

1.1根据我院的护理病历内容确定个案追踪路线图,即体温单、患者入院评估单、医嘱单、健康教育计划单、护理记录单。再根据个案追踪路线图里所涵盖的内容制定“个案追踪考核评价表”,并将表里涉及的所有问题做出标准答案,以供对照学习。

1.2针对护士长和各层级护士进行培训,每个人都能理解并掌握采用个案追踪法进行培训考核的目标、意义。所有护理人员按照个案追踪路线图里的内容和整个路径中遇到的工作标准、流程、规章制度等进行自觉学习,以为某一患者进行服务的过程为主线,遇到什么学什么,做到理论指导实践。

2案例介绍

患者XXX,男,77岁,因反复咳嗽、咳痰伴喘憋40余年,伴发热3d,加重1d,门诊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高血压病3级、高血压性心脏病、低钾血症、低钠血症”于2014年2月24日17:24分收入我院呼吸内科治疗。入院时Braden评分17分,跌到评分4分,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0分;入院查体:T36℃,P62次/min,R24次/min,Bp100/60mmHg。入院后予病危通知,低盐低脂饮食、卧床、心电监护、持续低流量吸氧,记录24h出入量;布地奈德混悬液4mL雾化吸入、硫酸特步他林雾化溶液1mL吸入、异丙托溴铵溶液2mL吸入治疗,解痉平喘,改善呼吸;注射多索茶碱,口服茶碱缓释片0.1g、盐酸氨溴索分散片30mg平喘;补钾、补钠;静脉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持续微量泵入盐酸多巴胺注射液;口服地高辛片、硝酸异山梨酯片。入院后急查血气分析、血常规、肾功、电解质、血糖示:尿素10.80mmol/L,肌酐81μmol/L,二氧化碳20.80mmol/L,葡萄糖7.31mmol/L,钾3.22mmol/L,钠133mmol/L,氯97.9mmol/L,淋巴细胞百分比11.3%,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3.91%,红细胞3.51×1012/L,血红蛋白114g/L,Ph7.465,PCO228.90mmHg,SO298.8%,PO2128mmHg。2月25日14:00患者体温(腋温)38.5℃,给于温水擦浴后降至36℃。患者入院第3天晚上睡眠6h,入院第4天晨T36.2℃,P80次/min,R20次/min,BP120/80mmHg;协助患者洗漱和进食,定时为患者扣背,促进排痰。

3个案追踪法评价考核过程

3.1利用个案追踪法通过体温单评价考核护士在体温单上,有患者生命体征记录,入水量和出水量记录,大小便记录;患者出现发热,物理降温后体温降至正常。根据以上内容提问护士的问题有:体温(腋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正常值是多少?如何为患者测量?测量中注意哪些问题?高热患者如何护理?物理降温的禁忌部位有哪些?正常成人每日尿量是多少,颜色和性状如何?什么是少尿、无尿和多尿?

3.2利用个案追踪法通过医嘱单评价考核护士在医嘱单上除了静脉用药和口服药物外,还有特级护理,持续低流量吸氧,雾化吸入,心电监护,急查血气分析,血常规和离子血糖,根据医嘱单内容提问护士的问题包括:医嘱查对制度、用药后观察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与流程、低流量吸氧的氧流量与氧浓度、吸氧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吸氧的并发症有哪些、特级护理的标准是什么、雾化吸入的目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与并发症是什么,心电监护仪的操作流程、突然黑屏的处理方法,如何设置各参数上下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正常值,血糖的正常值和危急值等。

3.3利用个案追踪法通过患者入院评估单评价考核护士患者入院评估单中除患者的一般信息外,还包括语言表达、意识精神、皮肤完整性、饮食、过敏史、视力情况、听力情况、活动休息、吸烟饮酒、既往史、家族史、入院宣教等内容,其中异常的有上述患者每天睡眠5h,间断入睡,吸烟40年。因此可考核提问护士的问题有:患者入院流程、入院宣教的内容,促进患者良好睡眠的护理措施、吸烟的害处以及如何对患者进行宣教等。

3.4利用个案追踪法通过健康教育计划实施记录单评价考核护士健康教育计划单内涵盖了入院须知、用药观察指导、环境管理、相关检查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疾病相关知识教育、安全防范措施包括防压疮、防跌倒、坠床等。因此可考核提问护士的问题为:入院须知的内容,患者用了哪些药物、主要作用和不良反应,对患者采集了哪些标本、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患者进食何种饮食、如何才能保障给患者提供丰富的营养,Braden评分的内容有哪些、防范压疮的护理措施有哪些,如何评估患者跌倒、坠床,防范的护理措施有哪些。3.5利用个案追踪法通过护理记录单评价考核护士可根据护理记录单里记录的护理内容提问护士相关知识,如泵吸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吸痰的目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和并发症,重点观察患者哪些内容,对患者异常呼吸如何护理,患者神志包括哪些内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常规、高血压的护理常规各是什么。

4考核结果

对本案例的追踪考核结果显示,责任护士对体温单、患者入院评估单、健康教育计划单里的内容基本掌握;但对医嘱单和护理记录单内不掌握的内容较多,例如血糖的危急值,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正常值,特级护理的内容和标准,心电监护仪突然黑屏的处理,血气分析里的项目和正常值,患者所用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等,对护理常规与操作规程的掌握不,有的地方不。

5个案追踪考核中发现的问题

5.1护理常规、操作规范、流程等与医院的实际情况不符通过对本案例的追踪考核发现,一方面由于强调按等级医院评审要求的规章制度、规范、流程开展护理工作,大家照搬照抄套用,没有结合自身医院的实际情况,转化成实用的方法、技术和措施,片面追求满足医院评级需要;另一方面,由于护理工作往往是通过经验积累或口口相传完成的,许多护士对于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各种操作流程等缺少记忆和实践,造成理论与护理实践的脱节。

5.2护理人员的学习方法和护理理念有待改变通过对本案例的追踪考核发现,及时周期等级医院评审注重医院规模,大型设备,资料准备,片段式的提问和检查,没有要求、指导医院加强内涵管理和过程管理,对评审所发现的问题也不进行追踪及持续有效监管,使得各个医院对护士的培训缺乏针对性,流于形式,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机械记忆可能考查的内容,被动工作,仅注重完成工作量,不能按医院评审要求采用相应的护理模式,仍然采用功能制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

5.3护理人员“三基”知识与专科知识不扎实通过对本案例的追踪考核发现,护理人员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掌握不、不,实际工作与理论要求有一定差距。许多护士的专科知识往往是通过口口相传或经验式手把手教导获得。

5.4护理人员不明白什么是护理程序,对护理内涵缺乏了解护理程序是现代护理的核心,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具有决策和反馈功能的过程,是一种科学的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护理人员所提供的服务是一种连续的全程服务,在病程上贯穿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在时间上贯穿患者入院、住院、出院和出院后整个过程。通过对本案例的追踪考核发现,护士的护理思路仍然以执行医嘱为中心,对患者进行片段性护理,很少考虑患者的个体需求。

5.5护理人员主动学习意识较差通过对本案例的追踪考核发现,医院没有建立起根据护士工作量和工作质量的完善程度进行绩效考核的管理机制,常常出现护士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导致许多护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6改进措施

6.1根据具体情况完善相应的护理制度、规范、流程、常规,确保可操作性医院应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完善相应的护理制度、流程、规范、常规,补充原来没有的、口口相传的规范[7]、流程,修订操作性不强和过时的护理制度、流程、规范、常规等,对实际工作中发现的不妥制度等进行随时修改,定期统一修订、完善,使各种护理制度、流程、规范等更具操作性。

6.2采用个案追踪法对护士长进行考核培训护士长是医院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关键人物之一,决定护理工作的执行力,护士长的理念和能力直接影响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影响护理人员对各项规章制度、流程、规范等的理解和掌握。通过采用个案追踪法对护士长进行考核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才能带领护理人员共同提高,取得更好的成绩。

6.3将个案追踪考核法纳入护士培训工作的常态管理运用个案追踪法,对护理服务过程护士对相关知识、制度、流程等知晓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能为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更好地落实护理制度、规范、流程打下良好的基础。运用个案追踪考核法对护理人员业务进行培训,对不断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综上所述,个案追踪考核法作为一种新的护理人员培训考核方法,可使培训工作更具针对性,保障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有利于转变护理人员的工作理念,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提高护理工作能力;有利于护理人员正确理解和运用护理程序,在患者入院到出院的整个过程中,遵章守规,按照规则办事,注重细节管理,实施个性化护理服务,丰富护理内涵,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

作者:芦金萍 单位: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个案护理论文:分组追踪法在个案护理查房中的应用

《贵州医药杂志》2016年第11期

摘要:

目的探析分组追踪法在个案护理查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护理人员52名,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6名。对照组对22例脊柱外科患者进行常规个案护理查房,观察组对24例脊柱外科患者进行分组追踪法个案护理查房。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参与研究前后的疾病护理技术、临床护理技术规范评分及临床综合能力评分及两组所护理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开始前两组脊柱外科疾病护理技术评分与临床护理技术规范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束后观察组脊柱外科疾病护理技术评分与临床护理技术规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开始前两组在病情观察、急救应急、解决问题、护理记录书写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束后观察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研究期间未出现不良事件,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组追踪法在个案护理查房中的应用利于发现护理工作的不足并予以及时改进,利于护理工作整体性与连贯性的提高,可减少不良事件、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分组追踪法;个案护理查房;静脉血栓;预见性护理

护理查房为护理管理者对护理程度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的基本与主要方法,可帮助护理人员解决护理工作中的疑问与难点,也可在查房过程中考核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脊柱外科护理查房个案多为老年患者,易合并基础疾病,且需同时进行多项监测,对护理服务的专业性及性有较高要求,需重视护理查房过程。本研究将常规个案护理查房与分组追踪的个案护理查房进行对比,探析分组追踪法在个案护理查房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脊柱外科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进行重点个案护理查房的护理人员52名,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6名。对照组年龄20~29岁,平均(24.7±3.2)岁;资龄1~6年,平均(3.1±0.9)年;观察组年龄21~30岁,平均(24.9±3.4)岁;资龄1~8年,平均(3.3±1.2)年。研究期间,对照组共对22例脊柱外科患者进行常规个案护理查房,患者中,男14例、女8例,年龄54~77岁,平均(63.5±5.2)岁;其中腰椎管狭窄患者3例、脊髓损伤患者5例、颈椎病患者5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9例。观察组共对24例脊柱外科患者进行分组个案护理查房,患者中,男15例、女9例,年龄56~79岁,平均(63.7±5.5)岁;其中腰椎管狭窄患者1例、脊髓损伤患者3例、颈椎病患者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2例。两组护理人员及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个案护理查房,2~3次/周,20min/次。观察组:采取分组追踪的个案护理查房。(1)成立多学组,包括静疗学组(5名),伤口压疮学组(6名),血栓学组(6名),导管学组(3名),重症、急救、疼痛学组(3名),护理文件学组(3名);(2)各学组于接到查房通知72h内对入选的适合进行个案追踪的病例进行查房,向责任护士及相关负责人反馈查房结果并汇总,针对护理问题制定整改计划,3d后追踪护理效果及改进护理措施的落实情况。每周查房不得少于1次,至出院前需最少追踪3次。(3)患者出院后即召集所有组别护理人员对患者护理工作进行总结,明确分组追踪在个案护理查房应用中所出现问题,明确患者不同时期的护理要点。

1.3观察指标

于研究前后对两组护理人员进行专科理论知识考试,内容包括疾病护理技术(共70分)及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共30分),总分100分,80分即为合格。于研究前后对两组护理人员的临床综合能力进行评估,包括病情观察能力、应急处理、解决问题能力、护理记录书写能力5个方面。由病区医生及医疗护理专家共同评分,每个方面的评分均分为5个等级,很好5分、好4分、一般3分、差2分、很差1分。评分越高能力越强。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自行设计问卷评估两组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问卷内容包括护士基础护理、健康教育、服务态度、技术水平,满分100分,总分≥80分即刻判定为总体满意。问卷由患者自行填写,回收率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对比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专科理论知识考试评分比较

研究开始前两组脊柱外科疾病护理技术评分与临床护理技术规范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束后观察组脊柱外科疾病护理技术评分与临床护理技术规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临床综合能力评估比较

研究开始前两组各方面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束后观察组病情观察、应急处理、解决问题、护理记录书写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研究期间未出现不良事件,低于对照组18.2%;患者满意度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8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分组追踪即将参与查房的人员进行分组,各组在查房过程中根据自身任务从不同角度对患者及患者护理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同时体现出了医疗护理服务的个性化、整体化及性,可使患者各方面受到体贴照顾,防止不良事件的出现[1]。此外,分组追踪的个案护理查房将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联系在一起,通过及时反馈与考核实现了护理工作与护理查房的环环相扣,确保护理服务质量不断提高[2-3]。此外,由于追踪法具有连贯性,因而上次查房过程中所存在问题及相应改进措施将成为下次查房的重点观察对象[4-5],促进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将存在的问题一一解决。改进过程中查房小组的改进思路等也会给予护理人员一些启示,从而促进其洞察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6-7],综合素养将会有较大进步。有研究提出[8],分组追踪法在个案护理查房中的应用还可打破专科护理的局限性,这一举措也会在无形中强化患者对护理人员专业能力的认可,最终提高患者满意度。本文结果显示,将分组追踪应用于个案护理查房中的观察组取得更佳效果,不仅参与的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及病情观察、应急处理、解决问题、护理记录书写等临床综合能力等方面均获得更大幅度提升,不良事件减少,患者满意度为100.0%,提示分组追踪在个案护理查房中的应用于护理人员及患者而言均获益更大,临床应用价值高。

个案护理论文:个案追踪法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运用

摘要:目的:利用个案追踪法提高麻醉护理技能,降低麻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建立质控小组,完善与追踪表内容相匹配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培训质控小组成员学习个案追踪方法,按照每周追踪2例的频次,在10:30~16:00期间,确定麻醉复苏高峰段为追踪时间进行追踪。结果:压疮发生率下降0.6%,精麻药品管理合格率上升11%,输血质量合格率,全麻复苏患者导管脱落率下降2.9%,全麻患者坠床发生率为0。结论:个案追踪法有利于提高麻醉护理技能,降低麻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个案追踪法;麻醉;护理

在发达国家,麻醉护士早已是一项传统行业,美国和波兰开展麻醉专科护士教育已有近1个世纪的历史[1]。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逐步完善,护理行业日趋细化,开始向专职化发展,麻醉护士成为我国近年来新兴的护士工作种类。我国对麻醉护士的培养和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2]。个案追踪是以患者为中心,通过访谈其就医过程每个环节,证实医院护理制度、工作指引是否完善以及护理措施是否到位,有助于规范护士行为,防止护理不良事件,提升护理质量[3]。我院自2015年起运用个案追踪法结合按能级分层次培训,在提高麻醉护理技能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追踪患者纳入标准:全麻,ASA评分Ⅱ级及以上。2015年我院全麻手术患者10474例,复苏室接收病人9861例,其中骨科2969例,胸科361例,腔镜手术2229例,其它类手术4302例。我院麻醉复苏室床位11张,护理人员15名,职称包括主管护师2名、护师8名、护士5名,学历为本科11名、大专4名。

1.2方法

1.2.1建立质控小组及完善质控体系

(1)建立质控小组,培训质控小组成员学习个案追踪方法,按照每周追踪2例的频次,在10:30~16:00期间,确定麻醉复苏高峰段为追踪时间。制定追踪表,报批护理部审核后使用。主要内容紧扣“人机料法环”:人———被追踪对象主要是护士或专科护士,追踪的内容包括仪容仪表、资质、能级、职责、药品了解、操作技能,培训、考核。机———主要追踪护士对日常工作中使用的机器能否掌握应用方法,保养和维护知识以及当机器出现故障时解决方法是否正确。料———追踪内容包括麻醉前、麻醉中、麻醉复苏病人的护理常规,入、出复苏室标准,拔管指征,steward评分标准,精麻药品管理规定规范,门诊麻醉配合。法———主要包括护理常规、制度、规范、流程、预案、不良事件的制订、修订、培训、考核、落实情况。环———包括两个方面即环境和环节,其中环境主要指手术间药柜、复苏室、准备间、库房的环境是否安全、安静、整洁、整齐,环节指交接班环节以及不良事件、预警、危急值报告等环节。(2)建立并完善与追踪表内容相匹配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

1.2.2对象选择

Braden评分≤18分者;全麻患者手术时间≥3h者;术后苏醒延迟(≥2h)者。

1.2.3追踪方法

手术患者入复苏室后,根据追踪患者纳入标准筛选出需要追踪的患者,对当班护士进行个案追踪,先现场观察当班护士对追踪患者的各项护理操作,并记录不规范的环节,待当班护士操作完毕,根据“人机料法环”的原则,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问,并设计突发状况,考察被追踪护士的专业技能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将追踪记录录入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

1.3结果

追踪方法实施后与实施前质量监测指标比对:压疮发生率降低0.6%,精麻药品管理合格率提升11%,输血质量合格率达到,全麻复苏患者导管脱落率降低2.9%,全麻患者坠床发生率为0。

2讨论

2.1麻醉护理专科理论基础薄弱

麻醉护理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麻醉护理人员的素质还不能适应麻醉学科的发展[4]。广东省对117所医院麻醉护理人力资源现状调查显示,麻醉护士学历组成是中专54.1%、专科38.4%、本科7.5%[5]。由于麻醉护理专科人力资源有限,麻醉学科发展迅猛,专业的麻醉护士无法满足临床麻醉学科的需要,因此目前临床大部分麻醉护士由手术室护士转为麻醉护士,麻醉护理专科理论基础薄弱。我院是教育部直属三级甲等教学医院,麻醉科是省临床重点专科,针对麻醉护理专科理论基础薄弱现状,护理部自2015年起成立麻醉复苏护理单元,设立护士长,将麻醉复苏护理单元人力资源学历结构进行调整,麻醉复苏护理培训实施按能级培训结合个案追踪法,夯实麻醉护士专科理论基础,提升了麻醉护士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2.2麻醉护理人员培训内容应突出临床麻醉的“护理”工作

麻醉护理人员培训目前多是与医生一起共同接受麻醉专业医疗培训,缺乏专业护理内容,对复苏室护理工作存在安全隐患。通过本研究,作者认为,麻醉护士在接受麻醉专业医疗培训的同时,必须进行麻醉护理专业培训如麻醉护理、重症监护护理、疼痛护理等,对麻醉专业使用的仪器设备使用保养纳入培训和考核内容,并通过个案追踪形式强化培训效果,提高麻醉护士实践技能。

2.3利用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确保培训效果

精麻药品管理是复苏室护士工作重点之一,建立精麻药品管理制度和流程,利用个案追踪,协助复苏护士做好精麻药品规范管理。手术患者全麻复苏时易发生压疮。在个案追踪时,通过查看患者易受压部位皮肤状况,提问压疮分期等知识,根据质量标准,监测复苏护士对压疮预防的措施落实情况。全麻复苏患者在苏醒前烦躁,易导致意外拔管,通过个案追踪,有利于考察复苏护士对预防管道脱落的预判断和护理措施执行情况。

2.4个案追踪法能有效降低麻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魏霞等[6]认为,预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作为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且与人、设备等因素具有密切关系。林娟等[7]认为,重点科室护理工作量大,涉及面广,与其他科室衔接环节多,细微差错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护理安全尤为重要。麻醉护理个案追踪以患者为中心,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结合现场考核,先看麻醉护士操作,对操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问,根据提问结果再追踪制度流程的完善,同时也便于对培训效果,如麻醉护士对麻醉患者入、出复苏室标准,拔管指征等护理专科知识掌握和应用等进行评价。追踪法的实施可有效降低麻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麻醉护理如何适应现代麻醉学科发展,培训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能在临床麻醉、急救复苏、重症监护治疗及疼痛诊疗领域内从事临床麻醉护理、护理管理、教学和科研的应用型人才[4],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作者:王朝松 刘丹丹 杜万秋 单位: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个案护理论文:谈论个案管理护理方式

个案管理的概念最早于1970年提出,目地是为了控制通常由灾难性的事故或疾病引发的高额保险要求[1]。如今,基本上每一个专业的健康保险公司都拥有一整套个案管理的程序用于对顾客健康保险服务的监督和管理。这种由支付组织(如健康保险公司、保健组织)来执行的个案管理属于外部的个案管理。1990年代中期,为降低成本,医院不得不加强各种治疗措施的管理和控制,并尽量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由此,医院开始认识到个案管理模式对于计划、管理患者的治疗和缩短住院天数的重要性。许多研究已经证明,个案管理在促进患者康复和降低医疗成本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2]。

一、个案管理的定义

20世纪80年代末期,美国政府为了解决医疗费用上涨的问题,通过推出个案管理方式,在有效降低医疗费用的同时,亦保障了患者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得到必需的医疗服务。美国护理个案管理委员会(CommissionforCaseManagerCertification)对个案管理的定义为:个案管理(CaseManagement)是一个充分合作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了评估、计划、执行、协调、监督和评价来选择医疗服务,以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通过多种交流和选择治疗条件而达到医疗服务高质量,收费又合理的结果。因此,个案管理不是停留在某一阶段,也不局限于某个医疗单元,而是发生在持续医疗的全过程中,旨在不断满足患者的需求[3]。在大多数的个案管理系统中,护士充当了个案管理责任人(CaseManager)的角色[4]。护士作为就诊患者的合作者、协调者,确保以最少的资源,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和目的。此外,个案管理涉及到与其它医疗专业人员的合作,所以个案护理管理责任人必须具备良好的公关技巧。由于需要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而护士又是具有这一资格且能够给患者直接提供多种护理服务的专业人员。个案管理责任人所从事的工作是复杂的,并富有挑战性。大多数从事这项工作的护士至少具备5年以上的临床经验。少数情况下,由社会工作者、心理学家、康复医师或其他专业的人员担任个案管理的责任人。尽管专业不同,却有着共同的目标,在患者持续治疗的全过程中通过协调,减少医疗费用[5]。

二、个案管理的组成

个案管理是一个共同参与的过程,以明确个体的健康需求,为其提供便捷的服务、减少不必要的开支、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护理质量为目的。个案管理的实施包括5个部分,即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和反馈[6]。

1评估

个案管理的及时步是要收集和综合分析所有的临床信息及其他方面的重要信息,例如患者的健康保险资源。综合评估包括对以下方面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患者的生理状况、心理状况、认知和身体机能的情况、社会交往、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经济来源等。个案管理者通过发现、评价患者的上述情况,利用近期研究结果作为临床护理方案的基础,确保实际工作中有据可循,科学有效。在评估阶段,个案管理者要与各方面人员密切配合,如医生、社会工作者、健康保险机构人员等。

2计划

个案管理者在评估过程中要对所获得信息以及患者实际和预期的目标进行综合分析,护理计划就是在这种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作出的。护理计划应当以临床为中心,以事实为依据,并且将医疗法律、法规等贯穿始终。个案管理者必须要同委托人、患者家属和(或)其他一些重要人员,如社会工作者、保险机构和支付人进行合作,才能制订个案管理计划。个案管理者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确保各个环节都能成为制订个案管理的一份子并且与最终所定计划相一致。

3实施

在这一环节中,个案管理者将涉及到护理计划的实际操作过程。个案管理者的职能包括履行护理计划,将各项护理活动授权于他人,以及促进和协调护理计划各个方面的发展。对个案管理者来说,要与各个方面进行沟通,重要的一点是,随时将病程向预期方向发展的情况进行资料整编,才能确保各个相关因素与最终所定计划相一致,护理计划的实施才能安全、及时并达到有效成本。个案管理计划的实施,应该包括提高护理质量和控制患者费用支出两个方面。个案管理者不仅要制定患者使用医疗器械所需支付的费用率和患者诊治必要的预算,还要告知患者及家属,其可利用的保险福利及预期所需支付的费用。例如,一个患者的出院计划应该包括家庭保健护理。但这个患者的健康保险范围不包括家庭保健服务,而这个患者自身又没有能力去支付家庭保健护理的费用,个案管理者则应重新建立一份与之相适应的护理计划书。

4评价

主要是监测病程向既定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评价个案管理过程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发展过程。评价过程的实现要经过以下步骤:①综合分析患者信息;②对临床、社会工作以及其他方面的人员进行调查和(或)口头反馈;③进行资料整编或图表审计;④对临床诊疗计划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个案管理者对每一个患者的健康计划进行评价,力图克服影响其结果的障碍。克服这些障碍需要个案管理者对护理计划进行修订,并对其再评价”。5反馈及时反馈患者的情况以及同临床人员、患者家属、医疗费用支付方、社会保健机构等的合作,是个案管理者的重要职责,也是个案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为了得到有效的反馈信息,与各个方面取得良好的合作,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个案管理者需要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促进不同的个人和组织协同、合作,以适应临床需要。

三、护理个案管理者的功能和具备条件

护理个案管理者的基本功能有:确定目标人群、个体评估和评价、卫生资源评估和计划、提供健康服务、协调健康资源等,并作为个案管理的监督者和倡导者,保障整个过程的有效实施[7]。因此,护理个案管理者必须具备多项技能,系统评估能力、有创见的计划和实施能力、对资料的评价能力;有效的交流、协商、综合分析、熟知伦理知识及合理的临床判断能力都是极为重要的[8]。就临床知识和相关经验而言,注册护士仍然是最重要和有效的个案管理者[9]。美国护理学会建议,个案管理者至少拥有注册护士的专业证书,拥有硕士学位者或有高级临床管理技能的人员为佳;基于专业的高层次护理人才在生物、社会、护理学等领域都接受过广泛教育的优势,他们有能力成为的个案管理者,他们的经验有助于做好临床工作,给患者提供良好的健康教育,他们会从一个整体的、有利于康复的角度来考虑问题[10]。促使个案护理管理运转的关键是建立标准化路径(CriticalPaths),尤其在院内建立的个案护理管理,标准化路径应适用于所有的患者[11]。标准化路径是各专科一致认可的,为达到预期结果在所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应实施的医疗护理,它包括了特定的项目表及标准治疗协议书。标准化路径又是一种用于每天记录患者医疗护理个案管理计划的缩写,它所列出的关键性的医疗护理措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实施,以保障患者取得的预后[12]。如果患者在DRG(DiagnosticRelatedGrouping)规定的住院天数内出院,那么个案管理被认为是成功的。标准化路径的应用进一步规范了患者的医疗护理,允许医院有计划地进行人员的安排、估计患者住院的天数及预测一些有可能发生的因素,以便于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3]。

四、个案护理管理的优势

个案管理是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医疗费用控制管理机制实施下产生的一种适应临床、社区和市场需要的护理模式。通过获取个体的健康信息,提供预防、保健、康复等连续性服务,提高护理质量,合理配置和使用医疗资源,避免了资源浪费,降低了成本。国外的一项研究表明[14]:实施护理个案管理,使老年患者2年内再住院率明显下降,医疗费用也减少了一半。

1患者满意由于个案护理管理促成了一对一的关系使患者能够获得更高的满意度,而这种满意度是贯穿于患者医疗全过程的。

2责任心加强个案护理责任人作为个案管理的协调人,他们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才能更好地了解患者,因此个案管理加强了个案护理管理责任人的责任心。

3改善合作关系个案护理管理是在责任人的协调下,各专科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完成的医疗任务的一种工作模式,而这种模式改善了各专科及各专业人员之间的合作关系。

4医疗费用合理个案管理责任人负责帮助患者选择合理的医疗服务,计划医疗费用的支付和偿还,从而使患者的医疗费用达到最合理的程度。

5便于患者转入社区服务个案责任人不仅负责协调患者医院内的医疗过程,还负责联系患者出院后进入社区服务机构、接受康复期的医疗护理,同时承担患者出院后的随访。

个案护理管理的产生与医疗制度以及医疗机构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医院诊疗流程的变化,责任制护理已远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因为这种模式只能满足患者住院期间的医疗需求,而个案护理管理是贯穿于患者的整个医疗过程的[15]。医院设立这个部门的目的除了满足患者的需求外,很重要的另一方面就是确保医院能得到医疗保险机构应支付的款项。

个案护理论文: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应用个案管理护理模式的可行性

[摘要]目的 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可行性。方法 x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并定期随访的糖尿病患者138例,按入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糖尿病护理方式,观察组给予个案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糖尿病知识、生活质量及自我行为管理。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FBG、HbA1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FBG、HbA1c水平均有所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糖尿病;个案管理模式;护理;自我管理能力

糖尿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重大疾病,据统计,我国糖尿病发病率为9.7%[1],由于老年人大多数受教育程度低及对疾病认识不足,导致血糖控制不理想。目前国内外关于糖尿病防治的护理方式多种多样,选取一种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在糖尿病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2]。20世纪80年代,国外兴起了一种给特定人群提供特定医疗护理服务的管理模式,定义为个案管理模式[3],被广泛应用于多种临床疾病的医疗护理过程中。国内也有文献显示[4-5],糖尿病患者应用个案管理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水平,且对于此类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尤为有效。本研究旨在进一步观察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于患者临床效果,为糖尿病护理工作提供客观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并定期随访的糖尿病患者138例,男94例,女44例;年龄60~75岁,平均(66.7±4.3)岁;病程2~14年,平均病程(4.3±3.9)年,纳入标准:①符合2015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制定的《糖尿病诊断与防治指南》中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6];②年龄≥60岁;③医院所在社区及周围社区人群;④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的心肝脑肾功能衰竭者;②患有精神性疾病不能配合研究者;③生活不能自理者。本研究为前瞻性对照研究,采取开放标签,根据入组编号(单双号),按照1∶1比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观察组男45例,女24例;平均年龄(65.9±4.4)岁;平均病程(4.2±2.8)年;合并高血压病9例,冠心病11例,脑血管疾病5例,COPD 3例。对照组男49例,女20例;平均年龄(67.1±3.8)岁;平均病程(4.3±3.6)年;合并高血压病10例,冠心病13例,脑血管疾病2例,COPD 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干预方式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发放糖尿病健康知识手册;举办糖尿病健康管理讲座,2次/月;教会患者自我血糖监测,向患者讲授糖尿病自我管理方式等相关指导;进行随访,1次/月;指导患者建立正确的行为方式。观察组给予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具体方法如下。①成立个案管理护理小组:由糖尿病专科医生牵头,博学护师、心理师、运动康复师及健康咨询专家组成,组员进行为期一周的专业培训,且了解每名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包括用药史、合并症、并发症、饮食情况、运动情况及对糖尿病知识知晓情况;②健康教育:按照2015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制定的《糖尿病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管理为蓝本进行授课指导,包括糖尿病相关知识、糖尿病饮食及运动方式调整、药物使用注意事项及胰岛素注射方法、血糖自我监测技巧及“DM个案管理经典案例分析”等;③随访:2次/月,分别在15、30日进行,询问患者用药情况、血糖控制情况、饮食情况、运动及自我护理情况等,对于患者出现的错误行为给予纠正和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授糖尿病健康管理的相关知识及基本技巧;④心理疏导及运动指导:由专业心理咨询师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给予及时有效的疏导,帮助患者建立积极面对疾病的态度,由运动康复师对患者每日运动情况进行指导。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时间均为6个月。

1.3观察指标

①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②经典糖尿病知识问卷(DKT)、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评分[7],DKT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知识水平,DSQL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低;③由1998年台湾学者王Z璇编制的糖尿病自我行为管理量表[8]:包括饮食控制(6项)、运动管理(4项)、药物监测(8项)、足部护理(4项)、高血糖处理(4项),共计5个维度26个项目,每个项目评分采用0~5分制,分值越高说明自我管理行为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FBG、HbA1c水平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FBG、HbA1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FBG、HbA1c水平均有所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生活质量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DKT、DSQL评分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观察组DKT评分有所提高,DSQL评分有所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DKT评分高于对照组,DSQL评分低于对照组(P

2.3两组患者自我行为管理的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饮食控制、运动管理、足部护理、药物监测、高血糖处理等自我行为管理u分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各指标评分均有所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糖尿病的治疗是长期而细致的工作,目前关于糖尿病治疗的目标为以下几点[9]:①纠正高血糖和高血脂等代谢紊乱,促使糖、蛋白质和脂肪正常代谢;②缓解因三大物质代谢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③防治糖尿病所引起的急慢性并发症,延长患者寿命,减少病死率。由于我国糖尿病护理水平相对落后及健康宣教普及率低等问题[10],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达不到满意的效果,由此引起的一系列急性或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个案管理模式作为一种灵活性好、系统性强及实施难度低的护理模式[11],通过给予患者个体化的护理方案,达到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目的,近年来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护理过程中。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在FBG、HbA1c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干预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虽然上述结果提示个案管理模式护理效果优于传统护理模式,但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发现以下有待改进的问题:①在护理干预过程中,护士处于半脱产状态,需随时保持手机通畅以便回答患者的咨询问题,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秩序,所以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是个案管理模式实施的基础[14];②不同护理人员的知识层次不同,给予患者的健康指导及疾病咨询有时存在解答不利的情况出现,需要加强护理人员的知识储备及沟通能力;③个案管理模式的实施内容不够规范,有些血糖管理及运动方式还达不到国内先进水平[15],影响了最终结果的性,需要综合国内外先进的护理理念及糖尿病管理方式,形成规范的实践内容,装订成册,以供后期实施的人员参考。

综上所述,个案管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值得临床借鉴。

个案护理论文: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 对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 120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均为我院收治,平均将其分成A组与B组,B组实施常规护理,A组实施个案管理护理模式。结果 A组在心理、生理、社会关系、环境以及自身生活评价等方面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B组,且A组PANSS评分与SDSS评分明显少于B组(P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个案管理护理;依从性;神经功能缺陷

个案管理护理模式为一个充分合作过程,该过程包括评估、计划、执行、协调、监督以及评价等方面,将患者作为一个完整个体,将患者个人优势充分发掘[1]。本研究对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满足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病程5年内、年龄16~45岁、有条件接受随访以及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其中77例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为17~46岁,病程范围为6个月~3年,63例已婚,57例未婚;患者学历均为初中以上水平。平均将其分成A组与B组,每组6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婚史等基础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B组实施常规护理,采取传统责任制护理模式,患者住院期间内对患者进行护理服务,出院后不给予跟踪护理,仅于出院1个月、3个月、6个月以及12个月后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服药、复诊、生活等方面情况。A组实施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1.2.1制作个案管理登记表 制作个案管理登记表,主要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联系电话、家庭成员、病情、诊断、治疗情况、入院日期、出院日期、随访日期、患者服药、病情、复诊以及工作生活等情况进行登记。

1.2.2建立个案管理小组 建立个案管理档案,选择在精神科临床工作经验5年以上的护师作为个案管理员,每一名个案管理人员管理十名患者的档案。自患者入院第1天起,就主动接触患者与家属,并记录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制定个案档案。

1.2.3综合分析患者资料 综合分析收集的患者资料,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评估,加强个案管理人员、患者家属以及主管医师的紧密配合,以增强护理效果、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以及恢复社会功能为目的,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并安排个案管理人员进行一对一服务。

1.2.4个案管理护理方案 主要从心理、生理等层面对患者实施个案管理方案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心理康复:住院过程中,安排心理咨询师对患者个人、集体性的心理护理;在社区,安排残联建立心理康复活动中心,并建立心理辅导热线,指导患者定期到心理康复中心咨询专家;②生理康复:患者入组后,即可指导患者进行症状自我监控、自我处置等训练,并为患者提供短信服务或者电话提醒等服务。要保障该服务贯穿护理始终。

1.4观察指标[3-4] 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病情以及社会功能等指标。其中,生活质量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进行评定,主要包括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以及自身生活总评价等方面;病情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评定;社会功能应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进行评定,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病情越严重。

1.5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所得数据均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给予t检验,如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A组在心理、生理、社会关系、环境以及自身生活评价等方面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B组(P

2.2两组患者PANSS评分与SDSS评分对比 入组时,两组患者PANSS与SDS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PANSS评分与SDSS评分明显少于B组(P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疾病具有病程迁延、易复发以及致残率高的特点,患者与家属往往失去治疗信心,且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存在着自行停药的情况,进而陷入停药、复发、再治疗、停药的循环中,给疗效产生较大影响,使患者社会功能受损,并降低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其中,个案管理护理模式为一种实现患者与医护人员共同合作的过程,患者均具有一定优势,医护人员在对患者基本情况进行评估过程中,将患者个人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并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与此同时,患者自身也积极参与到护理计划中[5]。本次研究结果表明,A组在心理、生理、社会关系、环境以及自身生活评价等方面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B组,且A组PANSS评分与SDSS评分明显少于B组(P

综上所述,应用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进行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神经功能。

个案护理论文:个案管理模式及其在乳腺癌护理领域的应用现状

摘要:个案管理是当前医学保健服务工作开展过程中,深受广大服务对象喜爱的一种工作策略,在多个疾病的医护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下面本文针对个案管理的发展历程以及工作管理模式、工作管理内容等各个方面展开研究,进一步对其在乳腺癌护理领域的实践效果加以综合评价。

关键词:个案管理模式;乳腺癌;护理领域;应用现状;发展

个案管理成为了当前一项非常重要且受人欢迎的工作策略,针对个案管理的发展历程、概念、工作方式、工作内容等各个方面展开深入的探讨和思考,进一步针对个案管理在乳腺癌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实践效果加以综合评价,形成以护理人员为主导的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方式,不断提升我院的医护质量水平。

1 个案管理发展背景

个案管理管理在19世纪末期开始出现,一直到下个世纪初才开始最早在美国的许多行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从此以后,个案管理被广泛的应用到很多领域和行业发展过程中。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逐渐在其他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到70年代后重新又被应用到医疗保健服务行业中[1],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逐渐形成了一个系统化的个案管理工作方式。

2 个案管理

在护理领域中,个案管理是一种比较灵活的、系统的管理方式,能够为特定人群提供并且协调医疗护理的一种服务方式,通过积极参与到护理管理工作中,可以有效促进个体对医疗护理服务不断改进和加强选择,从而更好的满足个体化的发展需要,进一步达到更好的医护疗效,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2]。在个案管理的定义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的分歧,但是就个案管理在护理领域来说,也存在普遍的认识,就是个案管理没有停留在一个阶段,也不单独局限于一个固定的场所,而是发生在持续提供服务的整个过程中,能够达到不断满足个体化的需要。

3 个案管理工作模式

①工作模式多样性[3]。在工作管理过程中,个案管理是多种模式并存的,每一种模式对于了解某个指定领域的个案管理都有着很大的贡献,因此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的一种模式可以被所有的学科所认可,也没有一种管理模式可以在所有学科中广泛的利用。②护理领域。在护理领域,个案工作模式主要是针对个体、群体的健康状况、病情状况、康复需要等各个方面开展个案管理工作,在以往的个案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将个案管理划分为几种不同的管理模式,社会、初级保健、医疗、社会、健康维护组织、独立、保险业等,当然也提出了四种主要的个案管理模式,比如出院后的护理计划、基础个案管理方式、医护方式等,针对个案管理的四种不同类型,对其制定了详细的管理护理计划,从而起到更好的个案管理和个案护理效果、在近期的文献中,也更加倾向于将个案管理工作按照一定的工作场所加以分类,基于医院的、医院到社区的、社区的多个不同的工作场所类型加以分类,总之在个案管理模式划分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加以分类识别,从而实现有效的个案管理和护理效果。

4 个案管理工作内容

在个案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要有一个实施者[4],个案管理通常是一个积极的、具有推动效果的多学科医疗团队来开展和指导完成的,个案管理师最常见的就是医护人员,能够致力于完成患者在日益专业化、分散化的医疗体系中,更好的把握方向,实现无缝对接,将需要的信息、资源实现科学配置,同时协调好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之间的矛盾和问题,能够共同参与到决策管理工作过程中,保障患者在当前的医疗体系框架结构内实现连贯的、个体化的医护服务,也可以保障在适合的时间内提供正确的、科学的、系统的医疗保健服务,这成为了当前个案管理的一个重要核心功效。

在个案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虽然出现了多种不同的管理模式,但是个案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基本都涵盖了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后期反馈五个过程,因此个案管理开展时,管理团队从开始到一直都参与到其中,并且发挥了更好的管理效果。及时步,评估,评估就是将收集和获取的临床医疗信息和资料,比如患者的生理状况、病情状况、身体机能等相关信息指标加以综合评价,个案管理人员需要和临床医师、医护人员、社会工作人员、健康保荐机构相关工作人员等之间形成密切的关系,互相配合来完成评估测定。

计划是针对患者的病情状况以及其他方面的评估测定结果,制定完善的个案管理计划,在应用现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保障患者能够积极参与到计划的制定管理过程中。

实施是按照制定的计划来完成实践操作过程,主要包括履行计划,将各项护理活动授权于给他人,这样可以有效的促进和协调好护理计划的各个方面,保障各项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在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确保计划按照进度执行。

评价是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个案管理团队需要综合对患者的基本信息情况以及其他方面开展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价,采用图表、数据等多种形式加以呈现和对比,进一步对医疗诊疗工作开展效益进行综合评价。

反馈是对患者的情况及时的和临床医护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进行反馈[5]。

5 个案管理在乳腺癌护理领域的应用

有研究人员针对个案管理在乳腺癌护理领域中的诊断和应用效果设计了一个个案管理项目,进一步通过该项目的计划实施到反馈阶段加以综合评价探讨,对患者进行分组试验,一组接收个案管理护理方式,一组采用基础管理护理方式,对其进行一样的调查和研究,发现6个月内实施个案管理的一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明显下降。同时实施个案管理后,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更好,对整个医护工作的满意度更高,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提升了医护疗效。

个案护理论文:1例甲状腺肿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患者的个案护理

摘要:目的 通过对1例甲状腺肿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及临床护理效果的研究,为甲状腺肿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理论及操作参考依据。方法 对我科1例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患者采取术前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术后护理、病情监测护理等各项护理措施,评价患者治疗以及护理效果。结果 该患者经相应的治疗以及护理后,治愈出院。结论 给予患者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心理护理、系统的整体护理以及并发症的预防等是甲状腺肿患者术后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甲状腺;次全切除;护理

甲状腺肿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在人群中发病率为4%~7%,是一种甲状腺良性肿瘤,临床多见于20~40岁的女性[1]。病理上可分为滤泡状和乳头状囊性腺瘤两种。前者多见,有完整的包膜;后者少见,且不易与乳头状腺癌区分。多数患者无不适症状,颈部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结节,多为单发,表面光滑,稍硬,无压痛,边界清楚,随吞咽上下移动。肿瘤生长缓慢。若乳头状囊性腺瘤因囊性壁血管破裂而发生囊内出血时,肿瘤可在短期内迅速增大,局部出现胀痛[2]。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也屡见不鲜,不仅增加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而且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因此围手术期的护理至关重要。

1 临床资料

患者王百叶,女,54岁,主因“发现右颈部肿块3年余”,于2015年3月30日门诊以“甲状腺肿物”收住。

入院前18年无意中发现颈中部肿物,质硬,活动度差,表面光滑,诊断为“甲状腺瘤”,于1997年行甲状腺瘤切除术。入院前3年发现右侧颈部出现3cm×4cm×3cm大小无痛性肿物,肿物呈慢性无痛性增大。入院查体:无突眼,无头晕、头痛,气管居中,肿物质软,无压痛,可随吞咽活动,表面光滑。T36.1℃,P80次/min,R22次/min,Bp102/62mmHg。B超示:①甲状腺右侧叶多发囊性占位性病变;②甲状腺左侧叶小囊肿。甲状腺显像结果示:甲状腺右叶摄取功能正常并“冷结节”。入院后给予三级护理,普食,于2015年4月1日在全麻下行“右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后给予一级护理,禁食水,心电监护,鼻导管吸氧2L/min,抑酸、补液治疗,伤口敷料干燥,无外渗。于4月2日给予二级护理,流质饮食,下地活动,4月4日患者遵医嘱出院。

2 术前护理

2.1评估1 患者入院时表情淡漠,不愿与他人沟通。①问题:焦虑:与腺瘤复发及担心疾病预后有关。②目标:焦虑缓解,主动与医护人员沟通。③措施:护士耐心接待患者,主动介绍主管医生及护士,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告知该患者颈部肿物只是腺瘤,属良性腺瘤,安慰患者不必过度担心,家属多与患者聊天,分散注意力,减少患者独处时间,并且进行心理疏导,缓解焦虑情绪。鼓励患者倾诉,以实例讲解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是疾病康复的催化剂。④结果:焦虑缓解,主动与医护人员沟通。

2.2评估2 患者对手术前准备工作的了解欠缺。①问题:知识缺乏:缺乏手术术前准备工作的知识。②目标:患者能积极配合,完善术前准备工作。③措施:教会患者床上练习有效咳嗽,训练患者床上练小便。告知患者术前禁食12h,禁饮6h的目的及意义。术前练习术时体位,即将软枕垫于肩部,保持头低、颈过伸位,必要时剔除而后毛发。④结果:患者及家属了解术前准备的重要性,并能积极配合。

3 术后护理

3.1评估1 患者手术当天主诉疼痛,疼痛评分5分。①问题:疼痛:与手术刺激、及颈部活动。②目标:疼痛缓解,评分小于3分。③措施:观察疼痛部位、性质、发作时间、诱因及缓解的相关因素,指导患者活动时,颈部轻微活动,指导患者如何在变换体位时保护颈部。避免活动幅度太大引起伤口张力而引起的疼痛。护士同情、关心患者,对其进行心理护理,指导其看书、听轻音乐等,分散注意力,减轻对疼痛的感觉。④结果:疼痛缓解,评分小于3分。

3.2评估2 患者自述痰液粘稠,不易咳出,伤口疼痛,不敢咳嗽。①问题: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手术刺激及伤口疼痛不愿咳嗽有关。②目标:患者能够自行将痰液咳出。③措施:术后麻醉清醒后给予半坐卧位,利于呼吸、痰液排出,减轻伤口疼痛,有利于咳嗽。持续低流量吸氧2L/min,遵医嘱给予氧气雾化吸入,雾化后协助患者拍背,指导有效咳嗽,促进痰液排出。④结果:患者能够自行将痰液咳出。

3.3评估3 术中需切断血管,易引起出血。①问题:有出血的危险,与术中大血管损伤结扎不紧有关。②目标:无出血发生,或出血发生后得到及时治疗、处理。③措施:严密观察敷料渗出情况及引流情况,术后伤口引流量不超过100ml;严密观察:颈部创口有无肿胀,如引流出血液多而快,应立即通知医生,积极术前准备。④结果:患者术后无出血发生。

3.4评估4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呼吸困难和窒息、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手足抽搐、甲状腺危象等。①问题:潜在并发症:呼吸困难和窒息、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手足抽搐、甲状腺危象。②目标:避免发生并发症或发生并发症时症状较轻。③措施:呼吸困难和窒息是最危急的并发症,多发生于术后48h内[2]。术后严密观察患者呼吸。对于血肿压迫所致呼吸困难和窒息,须立即进行床边抢救,剪开缝线,敞开伤口,迅速除去血肿,结扎出血的血管。若呼吸仍无改善,则行气管切开、给养;待病情好转,再送手术室进一步检查、止血和其他处理。并且观察患者有无发生声音嘶哑或饮水呛咳等现象。手足抽搐多于术后1~2d出现。多数患者症状轻且短暂,仅有面部、唇部或手足部的针刺感、麻木感或强直感;经2~3w后受损伤的甲状旁腺增生、代偿,症状可消失。预防关键在于切除甲状腺时注意保留腺体背面的甲状旁腺。发生后应给与钙剂治疗。甲状腺危象是甲状腺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与术前准备不足、手术应激有关。表现为术后12~36h内出现高热(>39℃)、脉快而弱(>120次/min)、大汗、烦躁不安、谵妄,甚至昏迷,常伴有呕吐、水泻。若不及时处理可迅速发展至虚脱、休克、昏迷甚至死亡。因此护士应注意上述症状出现,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意识变化,一旦出现症状马上报告医生处理抢救[3]。④结果:患者出院时未发生上诉并发症。

4 出院指导

做好出院后的指导工作,嘱患者按医嘱用药,决不能自行停药,进行颈部练习活动,防止疤痕收缩粘连。保持伤口干燥,防止感染,定期随诊。

5 健康教育

5.1评估1 患者初次入院,进入新的环境不愿主动与他人沟通。①问题:环境陌生,角色转换困难。②目标:患者逐渐适应医院环境。③措施:热情接待患者,做好详细入院介绍,介绍病房环境、主管医生、护士,科主任、护士长,作息时间及请假制度,禁烟告知;防跌倒、坠床,保障财产安全,呼叫系统使用方法,指导标本留取注意事项。耐心解答患者疑惑。④结果:患者熟悉医院环境,主动与医护人员交流。

5.2评估2 患者不知晓检查注意事项。①问题:知识缺乏 缺乏检查相关知识。②目标:患者顺利完成各项检查。③措施:告知颈部B超及放射性131I扫描都是为疾病的确诊及确定疾病部位范围提供依据的,心电图检查前禁止剧烈活动,静脉采血前禁食水6h。告知检查楼层分布及检查流程。④结果:患者顺利完成各项检查。

5.3评估3 患者及家属反复询问关于疾病及饮食相关知识。①问题:知识缺乏:缺乏疾病及饮食相关知识。②目标:患者及家属对疾病有所了解,掌握正确的饮食方法。③措施:护士耐心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甲状腺瘤时最常见的甲状腺良性肿瘤。病理上可分为滤泡状和乳头状囊性腺瘤两种。其临床表现多数不明显,往往在洗澡时自行发现肿物。告知患者注意饮食卫生,术后清醒患者可给予少量温水或凉水。若无呛咳、误咽等不适,可逐步给予便于吞咽的微温流食,注意过热可使手术部位血管扩张加重创口渗血。鼓励患者少量多餐,加强营养,促进愈合。④结果:患者及家属对疾病有所了解,并能够正确掌握饮食方法。

5.4评估4 患者出院时询问如何进行自我病情观察,何时复查。①问题:知识缺乏 缺乏复诊相关知识。②目标:患者了解自我病情观察及复诊的相关内容。③措施:经常进行颈部自我检查,发现肿物及时就诊。出院后定期门诊复查,以了解甲状腺功能,出现心悸、手足震颤、抽搐等情况及时就诊。④结果:患者了解自我病情观察及复诊的相关内容。

6 讨论

充分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并且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术后严密观察,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给予患者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心理护理、系统的整体护理以及并发症的预防等是甲状腺肿患者术后康复的关键。

个案护理论文:1例输卵管卵巢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个案护理

摘要:输卵管卵巢脓肿是由盆腔炎发展而来的一种妇科常见病,近年来随着盆腔炎发病率的上升[1],2015年6月我科室收治一例输卵管卵巢脓肿合并糖尿病的手术患者,对输卵管卵巢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密切的病情观察,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输卵管卵巢脓肿;糖尿病;护理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升高,糖尿病合并妇科疾病手术的患者也在不断增加,输卵管卵巢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手术风险比一般人高,只有做好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加强对血糖水平的监测,及时调整控制,才能保障患者尽早康复,本文对输卵管卵巢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及血糖控制,病情观察做了详尽的阐述,现将护理情况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2岁,患者主诉月经量减少,经期缩短2年,下腹不适4个月,发现下腹肿物3d,B超结果提示多发性子宫肌瘤96*88*84mm.盆腔左侧混合性包块92*88*62mm(炎性?),患者术前空腹血糖回报21.23mmol/l。糖化血红蛋白回报10.2%,请院外主任会诊,诊断为糖尿病,指导患者进食糖尿病饮食,完善各项术前准备,在腰硬麻醉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双附件切除术+降乙结肠切除术+端端吻合术+盆腔粘连分解术+腹腔引流术+腹壁切口引流术。

术后返回病房,保留尿管开放通畅,保留双侧腹腔引流管开放通畅。

患者术后3d,患者未排气,遵医嘱行胃肠减压,并给予肛管排气。

术后13d,拔除胃肠减压管,拔除尿管,小便自解,半流质饮食。

患者血糖稳定,进食糖尿病饮食,腹部伤口干洁,患者出院。

术后病理回报:左侧卵巢及输卵管化脓性炎症,伴卵巢单纯性囊肿

2护理

2.1治疗护理

2.1.1静脉的护理 由于患者术后长时间禁食禁水,给予营养液脂肪乳等肠外营养支持,每日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进行穿刺,避免腕部肘部的静脉穿刺,留置针使用前后用生理盐水冲封管,严密观察患者静脉情况,患者主诉穿刺部位疼痛或发红时,及时拔除留置针,指导患者在使用过的静脉表皮涂抹保护静脉的外用药物喜疗妥,喜辽妥的主要成分是多磺酸黏多糖,可阻止局部炎症的发展和加速血肿吸收[2]。

2.1.2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2.1.2.1妥善固定加强巡视病房,观察腹腔引流管的情况,避免扭曲,受压或折叠,特别是防止引流管的脱出,定时挤捏引流管,防止阻塞,患者为开腹手术,需要固定腹带,在使用腹带时一定要避开引流管,为活动留有余地,以防因活动而导致管道脱落[3]。

2.1.2.2引流液的观察严密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色、及性质,注意引流液的逐日变化趋势。

2.1.2.3引流袋的更换引流袋每日更换1次,首先夹闭引流管后分离引流袋和引流管,然后用棉签由内向外消毒引流袋的内口、外口,连接新的引流袋,轻轻挤压,保持引流管的通畅。

2.1.2.4保持引流管引流的有效性指导患者半卧位,以利于患者引流液的顺利排出,定期挤压引流管,以保障引流的通畅。

2.1.2.5引流管标识的管理在距离腹腔引流管皮肤处有10cm标识,在引流袋上方标记留置引流管的时间,在引流袋上面贴有更换引流袋的时间,利于护士快速正确的分辨管路。

2.1.3胃肠减压的护理

2.1.3.1胃肠减压期间禁食、禁饮,一般应停服药物。如需胃内注药,则注药后应夹管并暂停减压0.5~1h。适当补液,加强营养,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2.1.3.2妥善固定放置脱出 胃管固定要牢固,蝶形螺旋固定,防止移位或脱出。患者留置胃肠减压期间,指导患者在恶心时立即做深呼吸,不要用力咳嗽,活动时不要触动胃管的固定位置。

2.1.3.3保持胃管通畅:维持有效负压。

2.1.3.4观察引流物颜色、性质和量,并记录24h引流液总量。

2.1.3.5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和呼吸道感染,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以保持口腔和呼吸道的湿润及通畅。

2.1.3.6更换胃肠减压引流袋1~2次/d。

2.2病情观察的护理

2.2.1血糖监测的护理

由于患者血糖监测次数频繁,责任护士建立血糖监测记录表,详细记录患者血糖监测的日期,时间,注明餐前餐后,以及血糖数值,责任护士要掌握患者进餐时间的性,做好健康宣教,告知患者血糖监测的重要性,保持血糖稳定的重要性,加强巡视病房的频次,密切患者病情变化,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2.2.2胰岛素注射的护理 由于患者长期注射胰岛素,科室护士加强对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对胰岛素的保存方法,胰岛素的注射时间,注射部位的选择和轮换,做到反复学习和掌握并向患者做好健康宣教。

2.3生活的护理

2.3.1饮食的护理 术前指导患者进食糖尿病饮食,术后由禁食禁水逐渐过度到流质免奶,半流质,糖尿病饮食,在患者治疗期间做好饮食的指导宣教,避免进食产气,高热量,含糖分较多的食物。

2.3.2皮肤的护理 由于患者长期卧床,定期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及时观察患者后背腰骶部皮肤情况,避免出现压疮;患者长期输注刺激性较大的肠外营养液体,对患者输液部位的皮肤密切观察,防止出现静脉炎;患者术后保留腹腔引流管,注意对患者手术部位及腹腔引流管位置皮肤的观察。患者长期注射胰岛素和监测血糖,注意注射和穿刺部位的轮换,以免产生硬结和脂肪增生。

2.4康复的护理 患者术后基本情况良好,协助患者在床上翻身活动,在床边坐起,在床周活动逐渐过度到楼道活动,指导患者循序渐进,逐渐恢复。

2.5消毒的护理 由于患者术后阴道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回报大肠埃希菌ESBLS多重耐药,做好接触隔离,床头及小卡有明显的标识,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健康宣教,生活垃圾用患者色垃圾袋包装,体温计及血压计单独使用,使用后及时用含氯消毒剂清洁消毒;留置针静脉穿刺时使用防损伤留置针;患者出院时做好终末消毒。

2.6心理护理 手术容易导致患者精神紧张,血糖升高,患者一方面希望借助手术解除自身痛苦,又担心手术风险较大,影响安全,产生紧张焦虑等心理,责任护士经常跟患者沟通交流,询问患者心理感受,并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同时,责任护士告知患者手术过程、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感,更好的配合治疗。

2.7健康教育 在入院初期加强患者对糖尿病初步了解,饮食,血糖监测的健康教育。 住院教育,在患者住院期间,责任护士向患者讲解输卵管卵巢脓肿的相关知识,手术的过程及意义,愈后康复。 出院教育,责任护士向患者讲解出院后保持腹部伤口敷料干洁,腹带加压包扎半个月,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当进食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3讨论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升高,妇科合并糖尿病手术的病例也在不断增加,本例输卵管卵巢脓肿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病情复杂,术前血糖不稳定,术后保留多种导管,责任护士需要对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掌握,做好血糖监测和糖尿病饮食指导;对腹腔引流管,导尿管,胃肠减压管及多重耐药菌的相关知识及护理做到掌握和指导,由于患者病情复杂住院天数长,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也尤为重要。

个案护理论文:个案管理优势模式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目的 了解个案管理优势模式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影响。 方法 采用自制服药依从性调查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 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更高(P

[关键词] 个案管理优势模式;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的患者通常会出现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功能损伤。尽管患者意识清楚,但是会有认知上的障碍[1]。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患病率,复发率和致残率都较高的慢性迁延性疾病[2]。个案管理优势模式是将患者看作一个完整的个体,充分发掘患者个人的优势[3]。本研究通过对初次起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个案管理优势模式,评估该模式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整体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12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首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男82例,女38例,年龄18~65岁,平均36.8岁。采用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60例,其中男43例,女17例,年龄22~59岁,平均35.9岁;对照组60例,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18~65岁,平均37.2岁。研究组SDSS评分(9.47±4.39)分,对照组SDSS评分(10.63±2.91)分。两组在性别,年龄和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按常规方法进行服药督导和健康宣教。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个案管理优势模式进行干预,内容包括:(1)与患者一起进行优势评估,引导患者发现自己的需求;(2)制定目标计划。根据评估表中患者的愿望,列出优先事项,制定日程安排;(3)健康复原。指研究人员对患者完成目标的进展进行引导和监测。在实施干预前,实施干预后3个月和6个月的时间,采用自制服药依从性调查表、社会功能缺陷筛查表(SDSS)、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中文版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测定 [4-7]。

1.3 统计学方法

收集问卷得分后采用SPSS16.0统计进行统计学分析。服药依从性的比较采用定性资料方法,SDSS评分和WHOQOL-BREF评分采用t检验方法,P

2 结果

两组在实施干预前后的服药依从性,社会功能的评价,生活质量的评价。由表中结果可知,研究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更高(P

3 讨论

目前医院采取了各种医疗措施来促进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恢复健康,融入社会环境,重建人际关系。这些措施有的侧重于缓解疾病症状,防止疾病复发,也有侧重于患者的心理干预,逐步鼓励患者回归日常生活[4]。在本研究中,采用了个案管理优势模式进行护理干预,个案管理的优势模式是一个患者和医务人员充分合作的过程,每个患者都有自己独有的优势,在干预过程中,医务人员会评估患者个人情况,充分发挥患者的个人优势,制定专门的干预计划,同时患者自己也会参与计划的制定,此措施不仅可以帮助医务人员了解患者的身心需求,对患者自身也是一种学习和成长的过程[5-7]。

据Rapp和Goscha[8-9]报道接受个案优势管理模式的患者住院和就诊的次数减少,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职业成果均有显著提高。Powell[10]也对优势模式进行了实验研究,对两个地点的个案管理进行了比较。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服药依从性调查表、社会功能缺陷筛查表(SDSS)、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中文版对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分别进行测定,发现研究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SDSS评分显示研究组由干预前的(10.63±2.91)分降至(2.17±2.89)分,与对照组进行干预后SDSS评分(4.19±2.46)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活质量的评估由五个部分组成,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和自身生活评价,研究组在五个方面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引进个案管理优势模式有利于改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保持患者的社会功能和提高其生活质量。Anthony[11]强调精神病患者的康复应该是一个的过程,每位患者的价值观和社会角色不同,在康复过程中心理活动也复杂多变,因人而异。

综上所述,引入个案管理优势模式后,首先个案管理员花费大量精力在与患者建立有效的沟通关系,认识到患者的优势以及学习能力,同时与患者一起制定干预计划。随后在计划实施过程中,肯定患者取得的成绩,让患者逐步获得自信进行简单的社交活动,消除与人交往的自卑心理,使患者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天赋和才能,改变对个人及生活的消极看法[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