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中学体育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中学体育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中学体育论文

中学体育论文:全民健身与中学生体育投入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通过对郴州市五个县、市、区10所普通中学200名(男生108人,女生92人)中学生进行全民健身意识、中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体育消费和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喜欢的项目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从中发现中学生在体育能力、行为、体育投入及效果、体育锻炼环境等方面存在着问题。为使中学体育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尽快接轨,把中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发展的合格人才,提出对策。

1 前言

国务院于1995年6月20日正式批准和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是一个由国家领导、社会支持、动员全民积极参与的体育健身计划。

它从面向21世纪,提高国民素质战略高度出发,对我国全民健身的目标、任务、措施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纲要》明确提出:“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而中学作为培养青少年的场所,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的认识、 投入以及目前的健康状况如何?体育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体育教学如何与全民健身计划相结合?如何改变旧的教学模式,树立全新教育体系,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对策,以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郴州市宜章县、北湖区、资兴市、安仁县、桂东县等5个县、市、区10所普通中学200名学生,其中男生108人,女生92人。

2.2 研究方法

①问卷调查:有效答卷回收率95.2%:②访问面谈。对部分县、市、区的体育教师进行访谈。

2.3 调查内容

根据《一二一启动工程》实施办法的要求和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调查问卷,其内容为:对《纲要》的了解情况,每天锻炼时间、锻炼目的、锻炼方法、影响锻炼的因素、喜欢的项目、体育消费和体育书刊等8项。

3 结果与分析

3.1 对中学生体育意识、健身意识及体育能力的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25.5%的中学生对《纲要》根本不了解,这说明全民健身计划在中学的宣传力度不够。84%的中学生对体育较正确的认识,他们认为参加体育活动是为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这说明,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目的是明确的,其动机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他们仅注重于参加锻炼的直接动机——体育活动本身,而缺乏间接动机—体育活动的结果,而间接动机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大的积极性和持久性。如何引导学生的直接动机向间接动机升华,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上认真考虑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女生中有28.3%是为了保持体型苗条,说明女中学生更有追求美的心理倾向。调查中还发现,大部分学生仅掌握了1—2种锻炼方法,体育能力差,这与几十年一贯制的以运动技术为重点的教学形成反差,同时说明,体育教育应该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体育教学需要不断改革和不断完善。

3.2 阻碍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

阻碍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调查结果表明,53.5%的学生认为锻炼条件差是影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据有关资料表明,郴州市没有一所中学的运动场、馆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体育器材符合《配齐目录》的也没几所。场地器材的严重不足直接影响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需要。此外,因学习任务而自动放弃体育锻炼的占22.5%,属于外界干扰慢慢地脱离锻炼的占17.5%,两项合计占调查总数的4096,这大都是初三、高三的学生,说明受“应试”影响还很严重。59.5%的中学生最喜欢球类运动,15%的喜欢武术,而对田径、素质、器械体操等项目感兴趣,表示喜欢的人分别只占6%、7.5%、10%。由于学生对项目的偏爱,加上锻炼时间又集中在课外活动,势必会对场地、器材的使用造成一定的压力。要缓解这一矛盾,必须对学生的体育兴趣进行疏导。

3.3 中学生体育投入少

中学生体育投入包括时间投入和物力投入两个方面。

3.3.1 中学生体育投入时间少

据调查,200人平均每天锻炼时间为19分钟,而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下的有168人,占总数的84%;40分钟以上的只有32人,占16%。这根本达不到国家教委规定的每人每天必须有一小时的锻炼时间的要求,且从初一到初三,从高一到高三的体育锻炼时间呈递减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主观上对健康标准的定位不,认为无病就是健康,对于获得适应能力应是长期锻炼的结果认识不够,从而缺乏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由于学校对体育工作重视不够。导致“两操两活动”开展不正常或缺乏严格的组织与管理;三是应试教育还很严重,导致学生学习任务加重,致使初三、高三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机会减少。加上学生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把全部时间用于学习上或宁愿将多余时间白白地浪费,也不愿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

3.3.2 中学生体育消费低

调查表明中学生体育消费水平很低,年平均每人消费22.5元。86%的中学生年体育消费在30元以下,而这些消费主要用于购买运动鞋。14%的中学生年体育消费在40.80元之间,这与有关资料显示的我国年消费百元以上的占16.02%相比差距还很大。总之,如何正确引导他们对体育进行合理的应用投资尚需认真对待。中学生具有一定知识,然而对体育的知识知之甚少,报刊杂志平均拥有量为0.38%有79.596的学生根本没有体育书刊杂志,除了必备的教材外,较少问津其它的体育书刊。

4 发展对策

4.1 加大《纲要》的宣传力度。

《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有74.5%的中学生不了解。因此,学校要进行宣传,体育教师应该利用每学期开学的及时堂课和雨天教室室内课组织学生学习,并利用黑板报、宣传窗每月出一期《纲要》的专刊,使“纲要”知识人人皆知。

4.2 中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较强,但运动能力及参与意识较差。

根据《纲要》的要求,学生体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技能,使他们逐步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无论为了获得健康体质还是为了获得健康心理,都要将体育锻炼作为“不是别人要我练,而是为了健康自觉练”的高度自觉行动,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把体育锻炼放在人生发展的重要位置上。

4.3 中学生锻炼时间减少引起体质下降及整体素质的下降的现象应引起我们教育工作 的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要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保障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 锻炼时间。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并形成传统,成立多种体育兴趣小组,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带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鼓励学生增加体育投入。

4.4 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把培养提高学生素质,发展个性,为国家培养新型人才放在首 位,让素质教育在各校生根、开花、结果。

4.5 学校环境差阻碍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因此各级学校领导要重视体育场馆的建设,教育行政部门应增加这方面的投入。学校也要在现有的条件下,以改造旧设施为重点,在高效益、少投入的原则指导下进行扩建和改建,以适应学生的需要。

中学体育论文:中学体育教育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已日趋稳定,人们对学校的教育方式也日趋关注。素质教育也就自然而然地被提上教育模式改革的议程并加以实施。然而,事实证明,在各中学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学生、教师以及家长都更加关注学生文化的素质教育,从而忽视了学生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本文据此分析了中学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并提出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方法。

一、中学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

1、在中学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强健其体制

体育活动的根本在于强健人的身体。中学生因为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则更需要强健的身体与旺盛的精力来从事其学习活动。因此,在中学体育教育中体育教师若能采取正当的教育方式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免疫力的提高、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以及科学锻炼方法的掌握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在中学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顽强意志与团结精神的培养

实践证明,在中学体育教育中学生不仅能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提高其身体素质,更对其顽强意志的培养、团结精神的加强起着莫大地推动作用。当学生在体育教学与体育竞赛中认真学习与顽强拼搏,尽自身较大努力去克服一个有一个的生理或心理困难,完成一个有一个的目标,都对学生的精神发展带来巨大的收益。

3、在中学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俗话说的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对中学生而言,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保住其得到更多的学习收获。科学证明,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对于学生大脑功能的强化、思维灵活的提高以及学习精力的补充都有着促进作用,这也是劳逸结合最典型的代表。

二、中学体育教育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1、中学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不仅是体育活动的实施者更是体育活动的主导者。因此,当在中学体育教育中提出素质教育时体育教师首先应更新体育观念,升级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这些都要求了体育教师应具备崇高的事业心及责任感。同时,体育教师还应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出发,帮助学生从体育教学中实现其人生的发展。当然,体育教师要充分融会贯通体育知识外,还应具备一定的课堂应变能力,从各方面保障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2、加强对中学生在体育教育中思想品质的教育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应做到以下三点:

其一,在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体育教育中,体育教师应严密地设计课堂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听从指挥、尊师重道的良好品质。例如,体育教师在课前可以和学生约法三章,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让学生切实做到听令行事。

其二,体育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穿插游戏活动,让学生养成团结互助、坚韧顽强的品质。由于国家对人口的控制,现在大[文秘站:]部分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因此这就导致了他们自私自利的劣习。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可设计一些团体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切实体会到团队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并顽强其毅力。

其三,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也可通过举办各项竞赛活动来实现。众所周知,体育成绩的获得定然离不开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以及各种失败的打击。因此,当体育教师举办各项体育竞赛活动时,学生必然为了获得良好的竞赛成绩而努力锻炼。在学生每次的锻炼中学生必然要在失败中学会勇敢顽强的精神。,在加强对中学生体育教育中思想品质教育的过程中体育教师也应时刻注意自身的行为,做到以身作则的表率。

3、在体育教学中应加强中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培养

在中学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不仅应关注学生的体育成绩,更应重视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俗语有曰,兴趣是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体育活动感兴趣了,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并获得体育的乐趣。若是一些中学生因为对某项体育项目缺乏兴趣,而体育教师又强制要求学生参与其中,最终只能带来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更有甚者会导致中学生对所有体育活动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只有当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时,体育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或以活动形式或以竞赛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获得教学的效果。例如,一些学生甚至是大部分学生对于长跑倍感惧怕,但长跑又切实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这时体育教师可以在公园或是广场开展学生的长跑活动,通过学生熟悉的环境减轻学生对于跑步的压力,最终让学生在快乐活动中转变对体育的态度。

4、在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对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由于时展的需要,社会上的激烈竞争也蔓延至学校。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因为升学容易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调查显示,中学生因为升学压力轻生者也不在少数。因此,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关注已变得尤为重要。当然,这方面素质的培养可以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现出来。例如,体育竞赛的组织帮助学生切实理解到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含义。

5、加强中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

体育活动的实施离不开课外活动的配合。课外活动的组织不仅可以巩固体育教学的效果,更能帮助学生的发展成为可能。为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考虑将体育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例如,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登山运动,让学生在费力的登山过程中学会坚持与互帮互助。再者,体育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平时多参加球类活动或是鼓励学生每天坚持长跑,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体育的魅力。

总而言之,在中学体育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虽然对教师而言是一项挑战但对学生的体育发展却是一项难得的机遇。

中学体育论文: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探究

1、更新传统教学观念,提高体育教师自身水平

传统教学模式多是“填鸭式”的应试教育,整个课堂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缺乏提出自我目标和追求新目标的动力机制,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强度大,密度高的练习下,缺乏自主学习时空没有质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学习新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与时俱进,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平时要多钻研教材,阅读课外书籍,广收众所之长,弥补自身的不足,还要充分运用电脑资源制作各种课件,熟练的进行多媒体操作。利用各种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体育知识,参与体育运动,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愉快教学氛围

中学生是好奇心非常活跃的阶段,如何在科目繁重的文化课之间,用体育运动作润滑剂,调节枯燥辛苦的学习,是体育教师面临的崭新课题。在日常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只有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改革创新教法,寻求更适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征的教法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如在准备运动中,运用简单轻松的游戏或器械操等作为课的开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从而使学生尽快进入到运动状态之中。教师应积极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多种手段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内心体验和情绪,产生参与的欲望,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中调动他们的兴趣和需要,激发参与学习的动机。

3、改造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构建起能充分体现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重视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考虑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项目,在对高二男生的调查中发现,喜欢球类运动的人最多,女生喜欢羽毛球的比较多,还有的喜欢乒乓球。我在按兴趣分组教学时,会尽量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有一些无兴趣的项目,我会改变方法让学生兴趣盎然。如对学生终身有益的耐久跑,如果只是在田径场让学生反复绕圈子,学生肯定会觉得枯燥无味,而稍微变化一下,将耐久跑改成定向运动或越野,学生就会兴趣大增,效果就不一样了。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符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又要新颖有趣、易难适度、富于变化,使教学气氛轻松愉快,使学生乐学、活学。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着重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变教法为学法,使学生逐步领会自己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如学习动作时,听觉与视觉不能孤立开来,应边看边听,才能记住动作方法;而练习动作时,盲目练习或只是意念训练,都有可能导致动作的失败。根据学生的特长、能力及水平,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在练习中开展相互配合、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合作学习,来加快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分组实践,通过学生的互帮、互评、互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的质量。

4、制定合理评价标准与考核体系

评价体系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方向和学生的学习努力程度。对教师而言,要力求上出符合课改要求的体育课,围绕学生的终身体育设计教学内容。对学生而言,要更加重视过程评价和多项内容的评价。如在教学中对学生建立了一套个人的体育档案,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体能进行摸底,通过学期结束时的评价结果和入学时的初始成绩进行对比,使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新课程理念下,体育考试应更趋向于考核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和运动技能的掌握、是否有一个健康的体魄等方面。体育考试应采取过程分加测试分,这样才能体现体育课改的精神。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锻炼习惯和技能掌握由各个学校负责考核;学生考试是再从规定的项目中选择自己擅长的项目进行考试,这样学生自主选择考试项目也可增强他们平时参加锻炼的兴趣,使体育教学呈现丰富多彩的局面。综上所述,中学体育教学要与学生终身体育有机结合,确保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掌握体育技能,在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推进学生素质的发展。

中学体育论文: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

中学是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阵地,也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 中学体育课是教育总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勇敢精神, 可以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和文明行为。体育教学蕴含着许多德育内容。因此,如何在体育教学中紧密结合德育 教育,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体育教学的特点与任务

体育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组织的教学过程。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参与下,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 活动的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 水平,还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同样需要做到教书育人。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就必须将学生的一切行为置于规范的制约之下,使学生乐意接受并自觉服从规范,让他们在严肃、公正、平等的竞技条件下,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一)体育教学是以“练”为主。这种“练”有个人与个人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练习,行为关系复杂而频繁,思想与身体活动十分活跃。比如在排球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排球的“传”、 “垫”、“发”三大基本技术,教师除了讲解基本技术原理和练习方法以外,采用最多的是练习方法 ,即组织同学互相对传、对垫、对发。在练习的初级阶段,由于基本技能掌握不好,会出现过多的失误。对此 ,教师就要让同学们在练习中体会相互协作、尊重对方的重要性,使他们自觉地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在协作中以别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提高自己的技能。

(二)体育运动是激烈的对抗运动。这种对抗既是技术的、战术的,也是心理的。在2004年雅典澳运会上中国女排对俄罗斯女排决赛,中国在0比2落后的情况下,运动员之间的竞争是相当激烈的。中国女排们经过奋力拼搏,不负重望,最终已3比2赢得了冠军。这说明,我国运动员除了在技术、战术上胜人一筹外,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的稳定心理素质、拼搏精神和顽强意志也是至关重要的。顽强拼搏到也不松懈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我们树立了极好的榜样。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不论能力大小都要积极地去“参与”去“竞争”。在参与和竞赛中,培养学生不怕困难,不畏强手,敢于竞争的斗志让学生在竞争中品尝胜利的喜悦和失败的懊丧,以便锻炼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具有无高不攀,无坚不摧,胜不骄、败不馁、坚韧不拔,敢于开拓进取的良好心态。

二、体育教学的过程与德育教育密切结合起来

一般说来,体育课是由开始阶段,准备阶段,基本内容教学阶段和结束阶段四个部分组成。德育内容可以说渗透在体育课的每个阶段。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就应该将德育教育的内容纳入计划之内,利用体育课的特殊形式,将德育教育与体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地做到教书育人。如体育课的开始阶段是让学生明确课程的内容、任务及要求,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出勤情况进行检查和记录。这个阶段的主要问题是女同学时常借口身体不适而请假,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除了加强出勤管理外,还要加强对所有学生的组织纪律教育,使他们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地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体育教学中的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从生理上心理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逐步提高他们大脑皮层的兴奋度 ,使他们精神振奋,情绪高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安排一些游戏活动。这些游戏又往往是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的,于是就形成了若干个小集体。由于这些游戏大多带有很强的竞争性,所以,我们除了要求同学们积极参与外,还要培养学生热爱集体、为集体争光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到团结协作的力量。

中学体育论文:对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及创新探索

中学体育教师应具备完整的组织管理能力、运动健身知识和教学的综合能力。教师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综合技能,掌握科学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高素质发展,提高中学体育的教学质量。

1、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充分的调动

很多学生由于身体素质不好对体育课产生了严重的抵触情绪,久而久之对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越来越冷漠。因此在中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必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学体育教学不仅仅有助于自身的身体健康和发展,更有助于提高体育技能,为健康的身体和成功的事业打下基础。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当运用多种有趣的方法增强学生参加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锻炼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2、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方法

革新教学态度,转变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学体育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在教学思想中要突出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到体育教学是中学生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只有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观念,才能够从本质上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更好的体现出素质教育的精髓。因此,学校必须及时转变教学态度,调整教学方针,抛弃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创造新型体育课堂,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求。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发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是教学工作的指导者和管理者,在体育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体育教师要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学习体育教学的各项专业技能,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主动引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普及体育知识,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学生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创建新型教学方法,在快乐游戏中得到锻炼。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思想还没有成熟,大多活泼爱玩,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选择一些趣味性强的项目,适应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助于调动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体育锻炼的能力。在中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创造性的采取快乐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的体育锻炼,既能增强体质,又能在游戏中体会到合作和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游戏中上体育课,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体验到体育运动内在的乐趣,从而为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有助于中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急需改变。在中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创造性的设计多种游戏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注重教师自身素质和技能的培养,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具有自己学校特点的体育教学,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

中学体育论文:论体育高校体操教学及中学体操教学对比困境

1、前言

多年以来,因受竞技体操为核心的教学结构体系的影响和传统的教学指导思想的束缚,使我院体育教育专业的体操教学中,较多地注重体育的专业性,却忽视了其师范性,这与社会的需要以及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极不适应的。为此,我认为对我院的体操教学提出一些不足与建议是十分必要的。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在中学教学的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毕业的学生,其中女教师20人,男教师30人。

2.2研究方法

2.2.1问卷调查法:问卷设问题12个,与中学教师在体操教学中的实际情况选择回答。共发问卷50份,收回48份,有效回收率为96%。

2.2.2调查访问法:主要利用实习期间对体操教育工作者,基层(主要是县城)中学体育教师,在校学生进行访问、座谈。

2.2.3文献资料法:查阅了有关中学体操教学内容,沈阳体育学院体操教学大纲,查阅相关文献30余篇。

2.2.4数据统计法: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归类和统计处理。

3、结果与分析

3.1体操教学大纲中存在的不足

3.1.1教学内容没有包括中学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全部体操动作

示范能力是反映一名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体育学院体育系的学生,未来中学的职教者,应该能够很好地完成中学体育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所有体操技术动作。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大纲必须包含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所有的体操技术动作,在现行大纲中有许多动作在中学已经没有了,这些有难度的动作,不经过一定的训练,学生是很难通过自学自练来掌握的,可以想象让一个学生去中学教他根本没有学过并且有一定难度的动作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体育系体操大纲中规定的女性动作相对中学女生教材缺少的技术动作:

技巧:

(1)远撑前滚翻。

(2)分腿前滚翻。

平衡木:

(1)斜向助跑,一手撑木单脚跳上同时向左(右)转全135度成蹲立。

(2)平横木交换腿跳。

单杠:正撑右摆转体180度下。高低杠:

(1)分腿骑卧悬垂后腿向前摆越同时转体270度成外侧坐。(2)单脚摆越高杠接俯撑平衡。

(3)俯撑平衡摆腿转体90度同时换握高杠成正撑。

(4)滑动前翻下。

(5)高杠正撑,上体后倒同时单腿前伸滑低杠成骑卧悬垂。

(6)外侧坐,经直角坐撑,两腿向内摆低杠转体180度挺身下。

体育系体操大纲中规定的男生动作相对于中学男生教材中缺少的技术动作:技巧:

(1)助跑头手翻。

(2)前滚翻交叉转体180度。单杠:

(1)骑撑单挂膝后回环一周半。

(2)高单杠悬垂引体慢翻下。

(3)证撑后摆转体180度下。

(4)依次慢上、慢下。

(5)高单杠悬垂摆动,前摆挺身下。

3.1.2大纲应更多地注重培养目标的师范性

在我院的教学大纲中,过分注重竞技体操男女项目和动作的划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男生只能教男生,女生只能教女生的结果。其实所有的体操动作难度并不大,男生动作女生同样能够掌握。我院培养的学生大多都去中学任教,面对的大多是男女混合班,这就要求学生们不仅能教男生,也应能教女生。由此可见,大纲所规定的技能数量相对于实际工作的需要还有一定的差距。

3.1.3体操教学总时数安排不足

教学时数与所要达到的数学目标存在密切的因果关系,教学时数的保障是达到这一结果的必要条件,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教学总时数的确定必须要科学合理。因为我院体育系的培养目标大都是中学体育教师,再加上有92.5%的我院毕业在中学任教的教师认为体操在中学开设很有必要,对学生强身健体起重要作用。所以我认为我院应该把体操课作为教育系的主干学科,应当优先保障其必要的教学时数。总教学时数的确定,应依据教学内容、学生的素质情况、教学设备条件、教师素质等相关因素来确定具体的教学时数。我院制定的教学时数只能保障课的数量却不能保障课的质量,倘若把缺少的动作加进去一起来学,这样所规定的教学时数就更加不足。所以,我认为无论是什么课程,都应先分清它是基础学科、主干学科,还是辅助学科;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等,通过这些来决定学科的教学时数。这样确定的教学时数才能反映培养目标的需要,又反映目标的实现。

3.1.4大纲中对学生的团体操编排能力和组织能力培养不够

近年来中小学团体操开展大有普及的趋势,而这一内容的学习在我院体育系现行教学大纲中分配的学时却明显不足,只有一学时的教授和一学时的录像片教学,使得学生很难达到进行实际创作和进行体操训练的水平,而这一能力是中学体育教师应该具备的。我院现行的考核制定是技术成绩70%,理论成绩占30%,这导致学生只重视技术和理论的学习,却忽略了组织能力的学习,而组织能力是上好一堂课的保障。从这两个方面反映我院应加强学生这些方面能力的培养以满足将来工作的需要。

3.2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现状

3.2.1教师教方面的不足

人们常说:“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作为体育教师,他的劳动成果都集中体现在学生身上,我院的体操教师在体育知识、技能、技术中是响当当的,但在教学方面还是有许多不足。例如:有23%的学生认为我院体育的体操教师上课态度不认真,对学生要求不严格;有68%的学生认为教师课后辅导不够,甚至有人认为课后从没有教师进行辅导;只有2%的学生认为教师功底不够。这说明我院教师在教学方面的不足是在态度和辅导上。所以我认为,这些应该值得体操教研组的有关人员引起注意。

3.2.2学生学方面的不足

体操教学是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我院体育教育专业比较重于知识技术的传授,造成大部分学生虽然考试达到标准,但实际教学能力距离做合格教师的要求距离太大。主要表现在:一是队列队形的指挥能力差、口令下达不准、指挥失误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发现、分析与纠正错误 能力差,不能及时发现错误动作和有效的预防与纠正;三是讲解与示范能力差,抓不住重点、难点、术语的运用也不够;四是保护与帮助能力,在教学中不能熟练地运用保护与帮助的手法,去协助学生完成动作。

4、结论与建议

4.1要把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体操动作全部纳入到我院的大纲中来,切实地保障我们的学生去具备体操教学动作的性,为示范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4.2建议大纲中放弃对竞技体操的主抓,应该更多地考虑到我院培养目标的师范性。

4.3建议大纲应根据培养目标,去安排教学内容,从而根据内容的重与轻,再去安排教学时数。

中学体育论文:浅谈中学体育教师能力的需求及培养

浅谈中学体育教师能力的需求及培养

宝安中学 沈阳明

当前,我国体育教学及课堂设置、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仍然受到前苏联“体育教学以传授技术为主”的理论思想影响,即通过规范的动作技术的传授来掌握基本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这种重技术轻理论、重共性轻个性,以学习运动技术掌握运动技能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严重的束缚,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发挥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和改革创新精神,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学校体育工作者必须更新传统的体育观念,树立现代体育教学意识观念,明确最终目的在于培养适应现代法的建设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这就要求每位体育教师一定要加快自身素质提高的同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坚定不移的推行教学改革,随着科学技术水平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也相应发生变化,由过去侧重掌握运动技术转变为加强知识理论的学习,向知识结构合理,并具备较高能力的“智能型”过渡。面对当前教育改革的浪潮,学校体育将注重使学生学会锻炼,学会评价,学会改进自我健身的能力,所以体育教师应在转变更新体育观念的同时,必须不断学习和扩大本学科知识面及体育边缘学科的知识面,对不同项目的历史沿革不同学派、流派的论点和技术风格,国际现状与发展趋势都要融洽贯通,获得先进的技术知识、方法和技能。 一、体育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

1、“多媒体”知识

多媒体教材可以做到双向教学,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节教学进度,可以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特别是多媒体教材可以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如图片、动画等,通过视觉形象展现规范动作,使学生耳闻目睹,既了解原理,又能将动作要领铭记于心,再有老师指导动作,使学生较易掌握动作技术。所以,在现代体育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能力是每位老师必备能力之一。

2、普通基础知识:

其特点是“博”,体育教师作为社会主义教育的专门人才,必须树立“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的思想,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高尚情操和优良品质,要具备语言文学、美学、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形成良好的教学、训练、科研等能力的基础。

3、学科专业知识

这是教学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包含三方面的知识:(1)、人体科学理论知识: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体育保健、运动生物力学等方面,对这方面的知识要求面要“宽”。(2)专项运动理论与技术:包含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大纲,还要在多能基础上,对某部分做到精细研究,做到“树业有专攻”,形成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系统观点,这样讲起课来才能得心应手,对科研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对这方面知识要求“深”。(3)应用科学理论包括数理统计、科研方法、计算机应用等,对这方面知识要求要“新”。

4、教育学科理论:分教育理论和体育教育理论两个方面,教育理论包括高等教育学、教学论、心理学。体育学科理论:包括体育概论、学校体育、体育教学论、体育心理学等等。作为一个体育教师,若缺乏这类知识,要熟练地驾驭教材,科学的组织课堂教学、科研工作,顺利地完成学校体育任务是有困难的。

上述4个方面的知识是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系统知识结构,它们的关系是:及时方面是结构的综合,它不仅是教师综合能力的表现,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二方面是结构的基础,它不仅是教师形成教学能力以及其他能力的基础,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第三方面是结构的重心,它制约着教学、训练、科研、保健能力的高低,有了这类知识,教师才能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体育教师能力结构

所谓能力结构,则是把各种能力的集合作为一个系统整体考虑时,所呈现出来的系统结构属性。体育教师的能力结构主要由以下6个方面组成:

1、教学能力。主要表现在:制定教学文件的能力,善于掌握和运用教材、教法的能力,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力,正确示范、精练生动的语言表达,严密的教学组织能力,组织竞赛、裁判和指导课外活动的能力。

2、指导学生锻炼身体的能力。促进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推动校园文化的形成,给学生造成自觉地、科学地进行锻炼的气氛,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3、训练能力。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包括:科学选材能力,制定和实施训练计划

能力,管理训练和组织比赛能力,协调运动员学习与训练关系的能力。 4、思想教育能力。包括组织培养健全集体的能力,对学生思想发展分析及预测能力,对后进生疏导与转化的能力,培养学生优良品德教育的能力等。

5、体育科学研究能力。包括搜集整理文献,掌握科学研究全过程的能力,掌握运用基本科研方法的能力。

6、保健能力。包括对学生体质进行的测量、统计与技能评价的能力,医务监督的能力,一般运动创伤和疾病的预防与处理的能力等。

以上6种能力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教学能力是核心,身体锻炼能力是重点,训练能力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必备条件,科研能力是体育本质与规律的重要环节,保健能力是指导学生科学锻炼身体、身心健康水平的保障。

三、完善体育教师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措施。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不学习任何知识的人不可能有较高的能力,而能力很差的人更不会创造知识,因此仅仅学习知识还不够,重要的是在头脑中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加工”,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有目的去指导教学、训练和科学研究等工作。并在实践中提高能力,现代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注重继续教育和终身体育,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有计划地组织教学观摩、训练经验交流会和各种论文学术报告会等形式,不断完善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使我国体育教育与现代科学同步发展。

中学体育论文:[中学体育论文]浅谈我校体育档案的管理及运用

摘要:为了更好地进行总结,运用体育档案,必须对资料进行分类、收集、

整理和编辑,建立“体育档案”用时则取之,不用则存之。

关键词:体育档案 管理 运用

学校体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建立健全的体育档案,既是学校规范体育教育工作的有力保障,又是学校对体育工作重视程度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有利于体育教师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扩大知识领域,阅读收集教学参考资料,并根据需要选取合适的材料用于体育教学中,更有利于开展学校的体育工作。

一. 体育档案的内容

学校体育档案的内容非常之多、之广,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上级部门及学校有关体育的文件。

2. 体育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体育课本、及相应的体育教学参考书。

3. 体育专业用书,如体育理论、运动生理、运动心理等教学理论书籍;体育词典、运动竞赛规则等工具书。

4. 学校有关体育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体育工作计划。体育法规包括《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5. 各年级常年体育教学计划、学期体育教学计划、教师教学教案和教学笔记,体育课成绩质量分析汇总表等。

6. 学生身体素质和达标档案册。

7. 学生参加早操、眼保健操、课外活动等考勤登记表。

8. 学生体检表及病免、请假证明材料。

9. 体育课教案及器材出借、成绩考核和出勤情况资料等。、

10学校运动队训练档案,包括:运动员档案、训练计划、考勤、竞赛成绩等。

11学校每年举办的各类竞赛资料,如田径运动会、广播操比赛、球类比赛、长跑比赛、跳绳等。

12教师自编的教育教材内容。如体育理论试题、大课间操资料等。

13教师各类获奖情况档案,如论文、基本功比赛、培训证书等。

14学校体育组的科研档案。

作者简介:邱海龙(1976- ),男,浙江鄞州李关弟中学教师,现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15体育教学相关报刊、杂志及摘抄、复印文献资料和网络资料。

16学校体育领导小组、体育组及其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要求。

17其它,如学校对体育场地改善和维修、学校器材配置、学期体育经费的开支、体育教师的待遇等。

二. 体育档案的整理和分类

由于学校体育所收集的材料内容广、教材大、数量大,加上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因此,必须根据学校与教学的实际需要加以整理、分类、汇集成册或加工成资料库,并编排年月、次序和目录,以便在体育教育工作中提供查阅和上级领导各部门的检查、参观。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师教学需要,我校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整理和分类的。

1. 按材料内容分,如校内同一运动竞赛类(学校运动会、各种小型竞赛)、活动类(早操、课外活动)等。

2. 按时间顺序,对不同类型材料进行整理,一般学校以一学期或学年为一单元进行材料整理。这类档案可参加《两个条例》的要求进行分类整理、建档。

3. 按实际情况需要整理。除上述两种或在上述两种整理分类方法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对经常要使用或较有参考价值、可重复使用的资料进行单独组卷。如达标、合格表的成绩册、教师的教案及教学记录、摘抄的图片资料或剪辑的网络资料、照片等。

4. 按上级部门的要求来分,如:按两个《条例》的备查目录分类建档。

三. 建立体育档案应注意的问题。

1. 学校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牵涉的内容广、影响的面大,因此,做好体育档案工作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工作。在收集、整理建档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长期性、整体性、有序性、创造性的原则。

2.档案建立后,需加强管理,好建立档案厨,将资料分类放置档案盒子

内,记录所存档案的类别、目录及时间。

3. 合理使用并及时更新或充实内容。对有时限的或不再适合当前教学形式的内容应及时装订成册,归案入档案(加编号),以便日后检查或其他用途备用。而对那些理论性知识或政策法规、计划要注意当前教育动态和形式变化结合本校、本教研组的工作特点及时调整,以便能更好的指导学校体育工作,以适应新的体育教学要求。

4. 保存档案要规范,材料要完成。通常学校体育档案的目录等要依照“档案法”要求,规范、清晰、可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也有利于查找和收集,整理。

四. 建立学校体育档案的意义

1. 使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正常化、规范地开展,有利于宏观调空学校体育工作。

2. 体育档案的建立把学校领导的办学思想、体育教师的工作情况以书面形式体现出来了,同时也推动了学校体育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体育教师能力。

3. 有利于体育教师将零散的材料系统化、将实践的经验理论化,同时随着档案内容的增加,也丰富了体育教师的知识,为开展体育教科研活动指明方向,并提供大量的经验资料。

4. 有利于促进学校开展各项体育活动,档案的建立可促使各项体育活动长期、规范地开展下去,从而一方面不断丰富学校体育活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体育教师组织开展各种

教育教学活动。五. 运用体育档案应注意的问题

1. 要及时、经常性地把收集、整理的材料进行科学分析,并建成档案,运用时要结合教学、训练等,以参考为主,以推动为目标。

2. 要以档案为准绳,规范学校体育工作,深入地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3. 要把学校体育工作档案作为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督促体育教师不断提高业务能力的指挥,不要把它做一种摆设或作为应负上级部门检查的内容。

摘要:为了更好地进行总结,运用体育档案,必须对资料进行分类、收集、

整理和编辑,建立“体育档案”用时则取之,不用则存之。

关键词:体育档案 管理 运用

学校体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建立健全的体育档案,既是学校规范体育教育工作的有力保障,又是学校对体育工作重视程度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有利于体育教师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扩大知识领域,阅读收集教学参考资料,并根据需要选取合适的材料用于体育教学中,更有利于开展学校的体育工作。

一. 体育档案的内容

学校体育档案的内容非常之多、之广,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上级部门及学校有关体育的文件。

2. 体育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体育课本、及相应的体育教学参考书。

3. 体育专业用书,如体育理论、运动生理、运动心理等教学理论书籍;体育词典、运动竞赛规则等工具书。

4. 学校有关体育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体育工作计划。体育法规包括《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5. 各年级常年体育教学计划、学期体育教学计划、教师教学教案和教学笔记,体育课成绩质量分析汇总表等。

6. 学生身体素质和达标档案册。

7. 学生参加早操、眼保健操、课外活动等考勤登记表。

8. 学生体检表及病免、请假证明材料。

9. 体育课教案及器材出借、成绩考核和出勤情况资料等。、

10学校运动队训练档案,包括:运动员档案、训练计划、考勤、竞赛成绩等。

11学校每年举办的各类竞赛资料,如田径运动会、广播操比赛、球类比赛、长跑比赛、跳绳等。

12教师自编的教育教材内容。如体育理论试题、大课间操资料等。

13教师各类获奖情况档案,如论文、基本功比赛、培训证书等。

14学校体育组的科研档案。

作者简介:邱海龙(1976- ),男,浙江鄞州李关弟中学教师,现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15体育教学相关报刊、杂志及摘抄、复印文献资料和网络资料。

16学校体育领导小组、体育组及其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要求。

17其它,如学校对体育场地改善和维修、学校器材配置、学期体育经费的开支、体育教师的待遇等。

二. 体育档案的整理和分类

由于学校体育所收集的材料内容广、教材大、数量大,加上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因此,必须根据学校与教学的实际需要加以整理、分类、汇集成册或加工成资料库,并编排年月、次序和目录,以便在体育教育工作中提供查阅和上级领导各部门的检查、参观。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师教学需要,我校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整理和分类的。

1. 按材料内容分,如校内同一运动竞赛类(学校运动会、各种小型竞赛)、活动类(早操、课外活动)等。

2. 按时间顺序,对不同类型材料进行整理,一般学校以一学期或学年为一单元进行材料整理。这类档案可参加《两个条例》的要求进行分类整理、建档。

3. 按实际情况需要整理。除上述两种或在上述两种整理分类方法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对经常要使用或较有参考价值、可重复使用的资料进行单独组卷。如达标、合格表的成绩册、教师的教案及教学记录、摘抄的图片资料或剪辑的网络资料、照片等。

4. 按上级部门的要求来分,如:按两个《条例》的备查目录分类建档。

三. 建立体育档案应注意的问题。

1. 学校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牵涉的内容广、影响的面大,因此,做好体育档案工作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工作。在收集、整理建档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长期性、整体性、有序性、创造性的原则。

2.档案建立后,需加强管理,好建立档案厨,将资料分类放置档案盒子

内,记录所存档案的类别、目录及时间。

3. 合理使用并及时更新或充实内容。对有时限的或不再适合当前教学形式的内容应及时装订成册,归案入档案(加编号),以便日后检查或其他用途备用。而对那些理论性知识或政策法规、计划要注意当前教育动态和形式变化结合本校、本教研组的工作特点及时调整,以便能更好的指导学校体育工作,以适应新的体育教学要求。

4. 保存档案要规范,材料要完成。通常学校体育档案的目录等要依照“档案法”要求,规范、清晰、可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也有利于查找和收集,整理。

四. 建立学校体育档案的意义

1. 使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正常化、规范地开展,有利于宏观调空学校体育工作。

2. 体育档案的建立把学校领导的办学思想、体育教师的工作情况以书面形式体现出来了,同时也推动了学校体育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体育教师能力。

3. 有利于体育教师将零散的材料系统化、将实践的经验理论化,同时随着档案内容的增加,也丰富了体育教师的知识,为开展体育教科研活动指明方向,并提供大量的经验资料。

4. 有利于促进学校开展各项体育活动,档案的建立可促使各项体育活动长期、规范地开展下去,从而一方面不断丰富学校体育活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体育教师组织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

五. 运用体育档案应注意的问题

1. 要及时、经常性地把收集、整理的材料进行科学分析,并建成档案,运用时要结合教学、训练等,以参考为主,以推动为目标。

2. 要以档案为准绳,规范学校体育工作,深入地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3. 要把学校体育工作档案作为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督促体育教师不断提高业务能力的指挥,不要把它做一种摆设或作为应负上级部门检查的内容。

中学体育论文: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兴趣就是一个人的大脑两半球内的有关部位由于附近已形成特殊的暂时神经联系,因而特别易于感受某类事物的刺激,并且特别易于在这类事物的刺激作用之下,形成越的兴奋中心的倾向。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很大程度上受兴趣品质的制约。为此探讨学生兴趣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改革其教学方法是致关重要的举措。

所谓兴趣品质,就是人与人之间兴趣的差异性表现,一般可概述为四个方面:

及时,兴趣的倾向性。 人的任何兴趣都是针对一定的事物而发生的。至于针对什么事物而发生,却因人而异。就拿体育教学来说吧。体育专业的学生对体育产生的兴趣,多数来自本人对体育运动的爱好;而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们也对体育很感兴趣,但他们的兴趣出发点不同:有的是为了健身,有的是为了娱乐,也有的是对某项体育专业颇有特长......情况就比较复杂了。虽说大多数体育专业的学生爱好体育,愿终生从事体育事业,可是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接受体育教育有别,再加上客观条件的影响,其兴趣的倾向性也不一样。例如,一个身材高大,从小就受父母在篮球方面的熏陶,他自然在篮球方面有着特殊兴趣;一个终年生活在海滨,或从小就在游泳馆里长大的学生,必然对游泳偏爱;作为北方高校的学生,从小就跟冰雪打交道,冰雪运动则成为他们的拿手项目。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们大脑皮质的不同部分在不同的刺激作用的影响下,形成各种性质不同的暂时神经联系,因此,不同的人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就会把自己的有关心理活动优先地指向而集中于各种不同的事物,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兴趣。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有目的地巩固某些学生兴趣的倾向性发展,可按因此施教的教学原则,培养一批有所专长的学生,让他们去带动一般的学生。这不仅有助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会对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为此,发展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倾向性是高校体育教师的责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的社会功能价值(包括教育、健身、智力、娱乐、政治、经济等),永远地热爱体育事业,长期地参加各项体育运动,使其兴趣的倾向性不断地巩固和发展下去。

第二,兴趣的广博性。 每个人所具有的兴趣并不一定只限于一种,同一个人很可能具有多种不同的兴趣。不过,不同的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广博性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例如,有的学生喜爱田径,但也十分爱好游泳和球类,甚至对体育美学、体育运动生理及体育哲学等交叉学科也努力的学习与探讨;而有的学生只对某一项体育专业感兴趣,对其它专业或学科概不问津。应该说,前者是对体育专业兴趣广博的人,后者则是对体育专业兴趣偏狭的人。兴趣广博的学生就会表现得生气勃勃,而兴趣偏狭的学生则表现得死气沉沉。不同的学生所以会在兴趣的广博性方面表现出很大的不同,其主要原因在于自幼所受的教育不同,生活实践的范围不同。有的学生接触的客观事物多种多样,社会生活实践经验丰富,他们的大脑皮质在多种多样的刺激下,形成多种多样的暂时神经联系,所以才会对各种不同的事物均持有一定的积极态度。反之亦然。正因为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广博性有所不同是来自他们对社会生活实践的参与程度,所以,我们要努力使学生扩大自己的生活实践范围,扩展知识面,积极地促进多种多样的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广博的体育兴趣对高校的学生来说,应该是普遍的。这和我国提出的"全民健身纲要"相一致,应该广泛提倡。但就体育事业的国际化、商品化来说,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培养某项专业的特殊人才,也是当务之急,故应做到"博"而"专"。从心理学上认识,一个学生所以具有博而不专的兴趣,多半是其大脑的暂时神经联系经常处于散漫状态,而缺乏高度的组织性和系统性的缘故;可是,博而又专的学生,其大脑的神经联系则已经建立高度的组织性和系统性,或者说,在大脑的多种神经联系中,有一支主动性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支配着其它各种派生性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使它们共同从属于主干,从而使其广博性更加持久,专业性更加突出。

学生的这种兴趣的形成与发展还跟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相关联,尤其跟体育教师自身是否具有兴趣的广博性和专业性以及是否有广博的理论功底分不开。这就要求体育教师首先自身要具备这种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体育工作者"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世俗偏见;才能扭转体育教师是只会教书的"教书匠"的看法。也就是说只有教师发展,学生才能发展;只有教师在某方面掌握了特殊的体育技能技巧,学生才会在某方面有所专长。这是一种教、学相长,教、学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

第三,兴趣的持久性。 人们对各种事物所发生的兴趣,既可能是持久不变的,也可能是变易无常的。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或某项体育专业的兴趣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往往有些学生对于体育的教学活动缺乏稳定的兴趣,这往往是由于他们起初就对体育学习缺少明确的目的性和深刻的认识,多为好奇心或某些暂时的功利所左右。过了一段时间,适应不了体育训练的艰苦又没有坚强的毅力,因而开始动遥或见异思迁,或喜新厌旧,更严重者认为从事体育学习或锻炼是一项倒霉的差事。反之,有些学生选择了体育专业或参加了体育锻炼活动,并对其有着相当稳定的兴趣,因为他们比较牢靠地对体育专业或各项体育运动优先发生注意的暂时性倾向,能积极地将这种暂时神经联系较巩固地确立在大脑的相关部位,并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精细的和巩固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于是,体育教学或体育活动等相关事物的刺激作用就会不断地扩充、分化或加强他的这一系列暂时神经联系系统。这就是学生较深入、持久的对体育教学或体育活动会在主观上愈来愈发生兴趣的原因。

持久的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及将来的工作都将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然而,如何发展或巩固其对体育持久的兴趣呢?这要从教和学两方面同时进行兴趣的引导或开发来实现。所谓引导是指体育教师必须经常不断地向学生讲解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可以说,它将直接制约每个学生未来的发展。在明确目的、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方能发展其对体育的兴趣。所谓开发,多指某些有专业特长或发展潜能的学生而言

。例如,对一个下肢修长、身体素质好,灵敏度高的学生来讲,可能是体操、游泳运动员的后备力量;腿部肌肉发达,爆发力强的学生来讲,则很可能成为一名田径的健将。这里不仅有智力上的开发,也有体能、素质方面的开发。美国多数运动员出身于大专院校,这和他们的体育教学及完善的体育设施有关,也离不开高层次的体育教师队伍,及较科学的教学方式或方法。一言以蔽之,都与学生对体育有着持久性的兴趣分不开,无兴趣的事情是不会有一番作为的。第四,兴趣的效果性。人的任何兴趣并不一定仅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优先地发生注意的倾向,而且还可能是推动一个人积极地去认识或处理某种事物的一种内在动力。这里说的推动作用,是指一个人对某一事物的特殊追求和爱好,并已形成明显的效果反应。就以体育教学来说,上田径课时,学生不仅积极完成教师的规定动作练习,而且还能主动的了解田径运动史,课后反复查阅运动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现代田径运动训练的科学方法及程序,以求不断扩充既得的知识和彻底地掌握这门课程。可见,兴趣的效果性是主要地制约于一个人对于有关事物所感到的自觉需要,以及他在意志锻炼方面所达到的实际水平。显然,兴趣的效果性明显地表现在一个人第二信号系统在它的调节作用方面的基本特征。

不过,人们的兴趣是否是有这种动力作用,以及这种动力作用究竟能产生多大效果,这将是因人而异的。如有些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只能简单地完成教师所教的动作,或只心向往之,缺乏主动地、积极地参与体育教学或体育运动的精神。这是一种没有效果性的兴趣,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较为普遍存在的现象。说得再明确一些,就是目前高校的整个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尚需在整体上进行改革。学生一入校对体育就以及格为目的,因此学习被动没有主观能动性,自然也就谈不上兴趣的效果性了。

若要真正地激发起高校学生对体育兴趣的效果性反应,就必须加大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

中学体育论文: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兴趣就是一个人的大脑两半球内的有关部位由于附近已形成特殊的暂时神经联系,因而特别易于感受某类事物的刺激,并且特别易于在这类事物的刺激作用之下,形成越的兴奋中心的倾向。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很大程度上受兴趣品质的制约。为此探讨学生兴趣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改革其教学方法是致关重要的举措。

所谓兴趣品质,就是人与人之间兴趣的差异性表现,一般可概述为四个方面:

及时,兴趣的倾向性。

人的任何兴趣都是针对一定的事物而发生的。至于针对什么事物而发生,却因人而异。就拿体育教学来说吧。体育专业的学生对体育产生的兴趣,多数来自本人对体育运动的爱好;而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们也对体育很感兴趣,但他们的兴趣出发点不同:有的是为了健身,有的是为了娱乐,也有的是对某项体育专业颇有特长......情况就比较复杂了。虽说大多数体育专业的学生爱好体育,愿终生从事体育事业,可是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接受体育教育有别,再加上客观条件的影响,其兴趣的倾向性也不一样。例如,一个身材高大,从小就受父母在篮球方面的熏陶,他自然在篮球方面有着特殊兴趣;一个终年生活在海滨,或从小就在游泳馆里长大的学生,必然对游泳偏爱;作为北方高校的学生,从小就跟冰雪打交道,冰雪运动则成为他们的拿手项目。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们大脑皮质的不同部分在不同的刺激作用的影响下,形成各种性质不同的暂时神经联系,因此,不同的人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就会把自己的有关心理活动优先地指向而集中于各种不同的事物,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兴趣。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有目的地巩固某些学生兴趣的倾向性发展,可按因此施教的教学原则,培养一批有所专长的学生,让他们去带动一般的学生。这不仅有助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会对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为此,发展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倾向性是高校体育教师的责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的社会功能价值(包括教育、健身、智力、娱乐、政治、经济等),永远地热爱体育事业,长期地参加各项体育运动,使其兴趣的倾向性不断地巩固和发展下去。

第二,兴趣的广博性。

每个人所具有的兴趣并不一定只限于一种,同一个人很可能具有多种不同的兴趣。不过,不同的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广博性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例如,有的学生喜爱田径,但也十分爱好游泳和球类,甚至对体育美学、体育运动生理及体育哲学等交叉学科也努力的学习与探讨;而有的学生只对某一项体育专业感兴趣,对其它专业或学科概不问津。应该说,前者是对体育专业兴趣广博的人,后者则是对体育专业兴趣偏狭的人。兴趣广博的学生就会表现得生气勃勃,而兴趣偏狭的学生则表现得死气沉沉。不同的学生所以会在兴趣的广博性方面表现出很大的不同,其主要原因在于自幼所受的教育不同,生活实践的范围不同。有的学生接触的客观事物多种多样,社会生活实践经验丰富,他们的大脑皮质在多种多样的刺激下,形成多种多样的暂时神经联系,所以才会对各种不同的事物均持有一定的积极态度。反之亦然。正因为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广博性有所不同是来自他们对社会生活实践的参与程度,所以,我们要努力使学生扩大自己的生活实践范围,扩展知识面,积极地促进多种多样的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广博的体育兴趣对高校的学生来说,应该是普遍的。这和我国提出的"全民健身纲要"相一致,应该广泛提倡。但就体育事业的国际化、商品化来说,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培养某项专业的特殊人才,也是当务之急,故应做到"博"而"专"。从心理学上认识,一个学生所以具有博而不专的兴趣,多半是其大脑的暂时神经联系经常处于散漫状态,而缺乏高度的组织性和系统性的缘故;可是,博而又专的学生,其大脑的神经联系则已经建立高度的组织性和系统性,或者说,在大脑的多种神经联系中,有一支主动性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支配着其它各种派生性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使它们共同从属于主干,从而使其广博性更加持久,专业性更加突出。

学生的这种兴趣的形成与发展还跟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相关联,尤其跟体育教师自身是否具有兴趣的广博性和专业性以及是否有广博的理论功底分不开。这就要求体育教师首先自身要具备这种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体育工作者"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世俗偏见;才能扭转体育教师是只会教书的"教书匠"的看法。也就是说只有教师发展,学生才能发展;只有教师在某方面掌握了特殊的体育技能技巧,学生才会在某方面有所专长。这是一种教、学相长,教、学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

第三,兴趣的持久性。

人们对各种事物所发生的兴趣,既可能是持久不变的,也可能是变易无常的。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或某项体育专业的兴趣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往往有些学生对于体育的教学活动缺乏稳定的兴趣,这往往是由于他们起初就对体育学习缺少明确的目的性和深刻的认识,多为好奇心或某些暂时的功利所左右。过了一段时间,适应不了体育训练的艰苦又没有坚强的毅力,因而开始动遥或见异思迁,或喜新厌旧,更严重者认为从事体育学习或锻炼是一项倒霉的差事。反之,有些学生选择了体育专业或参加了体育锻炼活动,并对其有着相当稳定的兴趣,因为他们比较牢靠地对体育专业或各项体育运动优先发生注意的暂时性倾向,能积极地将这种暂时神经联系较巩固地确立在大脑的相关部位,并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精细的和巩固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于是,体育教学或体育活动等相关事物的刺激作用就会不断地扩充、分化或加强他的这一系列暂时神经联系系统。这就是学生较深入、持久的对体育教学或体育活动会在主观上愈来愈发生兴趣的原因。

持久的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及将来的工作都将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然而,如何发展或巩固其对体育持久的兴趣呢?这要从教和学两方面同时进行兴趣的引导或开发来实现。所谓引导是指体育教师必须经常不断地向学生讲解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可以说,它将直接制约每个学生未来的发展。在明确目的、提高认识的基

础上,方能发展其对体育的兴趣。所谓开发,多指某些有专业特长或发展潜能的学生而言。例如,对一个下肢修长、身体素质好,灵敏度高的学生来讲,可能是体操、游泳运动员的后备力量;腿部肌肉发达,爆发力强的学生来讲,则很可能成为一名田径的健将。这里不仅有智力上的开发,也有体能、素质方面的开发。美国多数运动员出身于大专院校,这和他们的体育教学及完善的体育设施有关,也离不开高层次的体育教师队伍,及较科学的教学方式或方法。一言以蔽之,都与学生对体育有着持久性的兴趣分不开,无兴趣的事情是不会有一番作为的。 第四,兴趣的效果性。

人的任何兴趣并不一定仅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优先地发生注意的倾向,而且还可能是推动一个人积极地去认识或处理某种事物的一种内在动力。这里说的推动作用,是指一个人对某一事物的特殊追求和爱好,并已形成明显的效果反应。就以体育教学来说,上田径课时,学生不仅积极完成教师的规定动作练习,而且还能主动的了解田径运动史,课后反复查阅运动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现代田径运动训练的科学方法及程序,以求不断扩充既得的知识和彻底地掌握这门课程。可见,兴趣的效果性是主要地制约于一个人对于有关事物所感到的自觉需要,以及他在意志锻炼方面所达到的实际水平。显然,兴趣的效果性明显地表现在一个人第二信号系统在它的调节作用方面的基本特征。

不过,人们的兴趣是否是有这种动力作用,以及这种动力作用究竟能产生多大效果,这将是因人而异的。如有些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只能简单地完成教师所教的动作,或只心向往之,缺乏主动地、积极地参与体育教学或体育运动的精神。这是一种没有效果性的兴趣,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较为普遍存在的现象。说得再明确一些,就是目前高校的整个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尚需在整体上进行改革。学生一入校对体育就以及格为目的,因此学习被动没有主观能动性,自然也就谈不上兴趣的效果性了。

若要真正地激发起高校学生对体育兴趣的效果性反应,就必须加大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力度。

中学体育论文:体育教学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探讨

运动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是人体对于客观事物进行走向反射的一种心理活动,它能保持人体清晰地感受周围环境的刺激,使人体能做出相应的反应。正象一些心理学家所说:注意是打开人们心灵的门户。在体育教学中“注意”同其它认识活动中的“注意”一样,也是由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大类组成的。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与否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重要环节,目前学生所学的课程比较多,学生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的专业学习,所以在体育教学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就显得很有必要了。如何在体育教学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考虑。

1、针对无意注意的特点,把握直观性原则。

学生常常对他们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表现出集中的注意,在体育教学中能够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形式、内容、方法很多。例如在课的开始部分用师生之间的问候语或下达口令的方式都可以使学生注意力得到相对的集中。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必须针对学中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经常变换教学手段使教学方法充满新意,经常交替采用诸如竞赛法、游戏法、分组练习法和互相纠正法等手段使组织体育课的传统方法得以奏效,成为启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

2、启发学习自觉性,加强对有意注意的引导。

有意注意是一种有自觉目的,必要时还需经过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同间接兴趣相联系,是在个人意识控制下的注意现象。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明确学习目的,培养自觉性,是教学中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3、把握注意

注意与无意注意的交替转化无意注意是由刺激物的直接兴趣引起的,而有意注意是对刺激物的间接兴趣引起的,两种兴趣的转化必然导致两种注意的交替。如果在教学中只考虑学生的无意注意,单纯让学生凭兴趣出发,既无法体现教学的真正意图,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既无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更难以维持正常的课堂秩序。

如果教学中片面强调学生的有意注意,就会冲淡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的热情,也难以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作为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把握学生的兴趣变化,研究摸索学生两种注意的反映规律,因势利导,提高教学效率。

中学体育论文:中学体育课理论教学探讨

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其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劳动后备力量,并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中学体育教 学大纲中提出的教育任务之一,就是要教育学生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并养成为锻炼身体的习惯,在“中学体 育目的和任务”一章中明确指出;“体育知识技能的教学,不能理解为仅仅是运动技术的传授,而更重要的是 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然而,长期以来,中学体育课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一个哨子,几 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或教师只注重教授技术动作,学生单纯模仿技术动作,不注重基本理论和技术理论 的教育,因此,学生缺少体育科学知识,对体育的目的任务不明确,对体育这门学科产生了不正确的认识,那 么,“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又从何谈起呢?

由此可见,要使中学体育教学质量有大幅度提高,为高校输送合格新生,完成中学体育教学任务,就有必 要在督促中学生加紧体格锻炼的同时,开展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教育,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下学习 和锻炼,从而减轻学生自我揣摸的肓目性和不必要的伤害。

目前,我国农村中学及大多数县、市中学,体育场地及设施均很简陋,遇雨室外技术课即停已成不可改变 的客观事实。近几年的调查统计表明:每学期遇雨时间几乎占全期体育课的1/4以上,那么,中学的雨天体 育课又是怎样安排的呢?据笔者对川北地区的苍溪、营山、南充、岳池、武胜五县市10所中学的调查了解: 60%的中学,雨天体育课被其他教师占用而改上数、理、化等文化课;20%的中学,雨天体育课为棋牌活 动;10%的中学,雨天体育课让学生自习;只有10%的中学,利用雨天坚持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在 对“四川省苍溪中学”的调查中,笔者了解到:1985年,有关单位下来检查体育工作,随便问到一位学生 :“你们体操学了些什么内容?”该生回答:“学了‘打洋古蔸’。(实为“侧手翻”);另一位学生回答: “还有把腿杆挂在单杠上一摇一摇的,一下就翻上去了。”(实为“单挂膝摆动上成骑撑”)这些动作名称及 术语的错误,并非教师教错了,而是学生当时学后,印象不深,记不住而造成的,从那以后,该[文秘站:]校体育组全体 教师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大胆进行改革,坚持利用雨天体育课加强理论课教学,并将体育理论课列入期末考试 内容之一,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水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由引此可见,中学利用雨天开展体育理 论教学,确实是一条使学生牢固掌握体育理论知识,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强化学生体育意识的良好途径。

那么,怎样才能利用雨天上好体育理论课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水平。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与授课教师的理论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果 教师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要想培养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学生是不可能的。体育是各种学科综合起来的一门科学 ,涉及面广。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好的教学方法及教 学手段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掌握所学知识。因而需要每一位体育教师坚持理论学习、钻研业 务、学习和掌握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有条件的学校应鼓励、支持体育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或进修、培训,不 断提高业务水平,保持用近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教授学生,这是体育教师完成体育理论教学 任务的必备条件。

2、结合学生实际,传授基本知识。相当部分中学生认为:“只要不生病,即为身体素质好”;“经常干 农活,就是好的体育锻炼’;“穿着皮鞋、牛仔裤,一样可以上好体育课”;“关节扭伤肿大后,立即揉一 揉就会好”等等,这些看法都是不科学、甚至是错误的。教师在理论教学中,应针对以上情况,结合学生实际 ,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是怎样增强体质的?”、“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冬季体育锻炼的好处”、“锻 炼身体的几种主要手段”、“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理”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对体育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

3、讲授所教项目,做到学有所用。我国在很多运动项目上已进入了世界体育强国之列,体育运动在人们 的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不可少的地位。很多学生希望对自己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让这些运动 项目成为自己业余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在体育理论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并根据学科教学进度及 单元计划,结合所教运动项目的内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其技术理论,学会自我锻炼的方法,而且还要向学生 讲解各个运动项目的比赛规则,介绍裁判方法。使学生将来不但能够参加组织比赛,并通过他们向社会宣传体 育,带动和促进我国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与普及。

4、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在进行体育理论教学中,应认真备课,充分准备,课堂讲授中做 到语言精炼,生动有趣,极

书工整,图文并茂。充分利用体育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丰富生活的特点,通过 生动有说服力的事例和数据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并结合体育史及历史典故,讲解“篮球运动的产生”、 “马拉松”的起源、“足球运动的发展”,奥运会、亚运会简况、小型球类比赛的组织方法等,让学生掌握更 广泛、更深入、更的体育理论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体育的目的、任务,提高学习体育的兴趣、带着明 确的学习目的和正确的学习动机上好体育课。

5、结合重大赛事,进行宣传教育。一般来说,体育理论比较枯躁,不大好教学,但仍有相当部分和越来 越多的中学生对国际、国内重大比赛极为热心和关注,因此,教师应结合这些重大比赛的进程及赛况,将枯躁 的理论知识寓于生动的比赛场面,这样,不但能增强他们的爱国热情,而且能激发他们对体育竞技的兴趣,增 强其组织纪律性、集体荣誉感和顽强刻苦的拼博精神。

6、定期进行考核,引起学生重视。学校应支持体育教师对学生定期进行理论考核,了解学生掌握体 育理论知识的情况,以便更好地促进教与学的配合。考核并非只局限于教师出一套题,让学生定时笔答。而可 以把这种对基本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熔于平常的一些体育技术课中。例如,上武术课时,可以抽检学生出来做 示范,并要求学生边做边讲述动作要领,看其能否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另外,还可适当布置课外理论作业, 教师收回笔改或在下一堂课进行随堂抽问,以此引起学生对理论课的重视。

总而言之,中学通过雨天体育课对学生进行体育理论知识教育,对提高中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水平及体育 意识,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发展的合格人才,一定会起到积极的、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中学体育论文:论中学生审美的性别差异与体育教学的正诱导

[摘要]中学生由于生理与心理上的发展,必然导致他(她)们对事物的态度和审美的性别差异。为此,体育教学既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又要优化共性进行正诱导。

[关键词]审美;性别差异;体育教学;正诱导。


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创造美的能力的意识教育。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时期,也是道德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认识水平的提高,必然导致学生对美的感受与理解,存在着性别的差异,因此对学生实施美育教育,既要注意发展学生个性,也要优化学生共性的心理环境,进行正确诱导。

1、研究对象

对2001年在校中学生就人体形态,动态素质和内在的行为美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男生为400人,有效率(389),占97.25%,女生750人,有效率(702),占93.60%。

2、调查结果与分析

①中学生对人体外部形态美的性别差异

12到17岁中学生正处于由儿童过渡到青年,一个人在生理上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随着知识的增长,在观察事物中不是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而能够进行思考和判断,男女性别差异上也越来越显着。通过笔者对上千名中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对人体外部形态美存在着鲜明的性别差异。

据男、女同学对体育学习的动机,对美的追求存在着认识的差异,女性希望通过体育锻炼能改变自己的外部形态,使自己体态更加匀称,线条更加分明;而男性则希望自己能强壮起来,肌肉丰富,标志着人的体力健美,表现出一个“大男人”的气概,这与这个年龄段的青年初期,争强好胜心理是一致的。而这个年龄阶段的女性却非常注重女性的形象(包括线条与姿态美)的美,这是女美的天性所决定的。但是,教师还必须加以正确诱导,锻炼身体,尤其需要加强跑步的心肺功能锻炼,提高身体内存的机能水平。

②.中学生对人体动态素质美的性别差异。

中学生,尤其上了高中的女生,一般不太爱动,这不象小学时期,男女同学之间无性别概念,活泼好动,可以手拉手做游戏;当进入中学以后,课程复杂,作业负担加重,女生却不爱跑步和跨大身躯的活动。因此,动态美和力量素质美,女生与男生相比相差甚远;而节奏美(包括韵律或和谐美)女生的需求却远远超过了男生(表2),节奏感是现代人必须掌握的身心素质,只有善于调节生活与工作节奏的人,才有益于身心健康。

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通过体育活动中的集体行为的组织结构美,使他(她)们个体行为服从整体利益,培养他(她)们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并通过娱乐性体育活动,使他(她)们身心得到协调发展,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的休息,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形成现代人的情趣美,以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和对人类心灵美的追求。

3.本课题小结。

①现代中学生对体育教学中美育的认识,存在着鲜明性别差异。有着不同的情感体验,作为体育教学过程,必须改善主体的内环境,使这种体验成为体育教学中加强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诱导学生对美的追求,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②中学女生倾向阴柔之美,非常注重自身的型体美,体育教学内容可增加某些艺术体操、健美操和舞蹈等,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中学男生趋于阳刚之美,可加大球类、田径等对抗性强的运动项目的教学内容之外,还要注意改进男子健美操和舞蹈教学。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而且可以训练学生的节奏感,以提高学生所从事运动的技术水平。

③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技术动作的学习,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同时加强毅志力的培养,以达到运动的经济效益,提高学生的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同时教师要把高尚、健康的美贯穿于体育教学之中,使学生身临其境,才能更好地体验到只有身体美与主体环境美的结合,才是健康的美。

中学体育论文:中学体育改革的思考和构想

1、体育教育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内容

在教育过程中,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身体状况,采取适当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才能确保课程内容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成长;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需要严格遵循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学制定的教育原则,才能改变过去的状况,将体育教学面向全体同学。,以达到素质教育对体育教育改革的要求。实践证明,体育不仅可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体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陶冶情操,发展个性,还可以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这正是体育的本质功能和首要任务。因此,学生的发展离不开体育。体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还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2、中学体育教师素质与体育教育课程改革

在中小学体育教师素质的调查中不难看出,现在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解不够,不够深刻,经常还是采取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只注重测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平时的锻炼和体育意识,现在的体育教育中所谓的素质教育不过是开展几个不同的体育项目,这对于目前所进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教学是特别不利的。一方面说明他们在专业知识方面重术科,轻学科,重术科技能,轻术科理论;另一方面也表明课程科目开设太多,学的知识杂而浅,注重实践的老师经常忽视了理论的指导,导致学生一味的为了考试合格去练习,而不能真正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注重理论的老师却没有让学生做到足够的体育锻炼,又回到了传统的“一言堂”,这样不仅让学生失去进行体育活动的兴趣,也让学生觉得体育教育是没有必要的。在体育教师的队伍中,有很大一部分有着重实践轻理论的毛病,也有很多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甚至不能正确的运用教法,不会做示范。在体育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也应对于中小学体育教师进行集中的培训和引导,主要要让他们意识到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里体育教育改革是必不可少的,要让他们学会怎样去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适当的进行调整,才能让他们教出来的学生更符合素质教育的标准,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其次,现在信息技术愈加发达,体育教学中也应适当引进信息技术教学,互联网上的很多信息对平时的体育教育有积极的影响,体育教师应该从网络上获取传播知识的新途径新技能和新方法,在调动起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教好中小学体育。

3、从运动动机方面构想中小学体育改革

现在的中小学生已经建立了对体育基本的观念和认识,探究意识比较强烈,他们往往希望了解运动原理,然而我们的体育教学长期重视技能的讲解,忽视体育理论的传授,学生因为缺少科学的理论指导,无法理解体育运动的好处和相关道理。运动的盲目性将导致学生压力的产生和感觉被控制,最持久的内部动机无法产生,学生感到缺少自控的心理效应易破坏运动持久性,让学生很快失去兴趣,把上体育课当成是自由活动课或者是敷衍着去完成老师布置的运动任务,根本意识不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也不能在体育活动之后有更好的精力投入紧张的学习生活,达不到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发展。

4、结语

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中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充分的了解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素质,深化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在平时的教学和备课中体现出来,并争取培养出更多的发展且身心健康的学生。

中学体育论文:高效课堂背景下中学体育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初中体育 高效课堂 新课程理念 策略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激发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他们的体育学习能力。”由此可见,构建高效的体育课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与情感教育,这样才能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端正学习态度。

体育课是一个复杂的组织过程,要有良好的规范性。学生在听讲解,看示范时,必须有正确的队形和良好的秩序,才能了解教材,明了重难点,正确掌握技术、技能。只有在教学中采用强而有力的思想教育措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启发他们自觉积极地进行练习,才能使学生学得紧张而有序,练得生动而活泼,才能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安全而有实效。如果学生不明确学习目的,不认真听讲解,看示范纪律差,不听从指挥,那么体育教学就难以进行,更谈不上实效性。

二、课前进行充分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备课就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做准备的过程。从广义上说,教师的学习、生活都应该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因为教师也是以自己的所有生活感受和知识储备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索的。狭义上的备课是指为课堂设置预案,设定程序,以完成教学任务,其书面表现形式就是写教案。我们所说的备课通常仅指狭义上的一部分,它包括三方面: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在这三要素中,课标和教材一经确定就相对稳定,所以备学生永远最关键。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新课标下的备课可以用“教师搭台,学生唱戏”这句话来概括。“搭台”就是教师要洞悉学生的心理和时代精神,创设适合学生智力发展的问题情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任务,以便更有效地地组织学生“唱戏”。如何让学生“唱好戏”?作为教师就必须要先了解学生需要什么?知识基础怎样?设计什么样的教学任务才能较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等,而且在备课中要备学生的“可能”。也就是说,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应尽可能多地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考虑在内,学生不仅应该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也应该是我们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属点。总之,备课越充分,教案设计得越详细,越科学合理,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三、重视学生养成教育,增强课堂时间观念。

习惯是养成的。我们在上体育课的时候也是一样的,特别是我们体育课的教学常规,大部分由集合、报告人数、宣布课的内容、安排见习生、慢跑热身或游戏热身、徒手操等组成。这些部分我们每次上体育课都是必不可少的,通常时间为5~10分钟。在这里最少可以节省2~3分钟,教师只要以身作则,不迟到,及时整队,避免不必要的提问时间,带领学生上好头几节课,学生就会习惯这种方式,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同时由于很多时候体育课都需要一个课后总结、回收器材的时间,教师可以课前让体育班长安排每次的器材回收人员。从这些细节教育学生养成节省时间的良好习惯,从而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优化体育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体育教学重点是一节课重要实现的目标,体育教学难点是在实现这一目标时对出现困难情况的预判。一般体育教学重点是从体育教学目标的角度进行确定,一节课要使学生掌握什么知识和技能,培养哪方面的能力,就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而教学难点则更多地从学生学的角度去考虑,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能力来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哪个地方比较困难,据此找出教学难点。例如:蹲踞式跳远完整技术练习,由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原因,快速地助跑踏板和快速充分地起跳的结合就是这项技术的难点。体育教学重点可以是一个面,而教学难点则是一个点。例如:如果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是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那么各部位协调有序地发力则是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可以是一个技术点,也可以是某方面的能力,甚至是意志品质方面。例如:篮球运球的难点一般都集中在控制球的能力方面;耐久跑的难点则是学生克服极点坚持跑程的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所以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在深刻地分析和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学的角度去找出教学难点;体育教学的重点相对于难点来讲比较固定,而难点体现在实现目标的整个过程中,即使同一教材内容,难点也会因人而定。教学活动中,一旦难点被突破,学生就容易掌握重点,此时原来的难点就不复存在。

五、改革体育教学模式,教学寓教于乐。

体育游戏在发挥体及时论文网育促进学生社会化的功能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学生在游戏中能认识社会和认识自己。通过模仿各种社会角色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指有效地与他人进行交往活动的能力),遵守社会规范,适应社会生活。特别是在一些集体游戏中,学生们需要互相帮助,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一些规定性的动作,体验合作的愉悦。

总之,构建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是新课程理念下实现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作为新时期的育教师,应从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大胆尝试和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时间观念,开创体育教学工作新局面。

中学体育论文: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论文摘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自我锻炼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现代体育教育发展和社会的要求,是现代体育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等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讨论。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多年来,诸多教育者在科学的殿堂中不断研究探索和改革。体育教育是科学领域中一部分,同样也在寻找改革的途径。而现行体育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都存在着多方面的不足,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革。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扩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加强自我锻炼意识,培养自我锻炼能力。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是高校体育界以及广大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1 加强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随着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许多国家都在不断的进行教育改革,而且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虽然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在蓬勃发展,但体育教学还是摆脱不了老的框框,教学方法、方式也比较陈旧,教师只注重学生的“三基”教育和增强体质教育。教学上采用“注人式”或“灌输式”的方法,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只能暂时满足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难以应付学生离开学校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难以应付学生离开学校以后漫长人生的工作和生活上的不断需求。因此,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加强体育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奠定终身体育锻炼基础就显得非常重要。在1988年召开的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学校休育特点、地位、作用、目标及深化改革的专题研讨会上,就已经把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做为学校体育总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提出。因此,加强体育意识和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就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使之终身受益。在教学中应以“被动”教学向“主动”学习方面发展。表现为“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2强化学生自我体育锻炼意识

高校体育是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体育教育自我完善的阶段。也是学校体育的较高层次,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转折点。要学生懂得拥有良好的体育锻炼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有资料显示,我国中青年知识分子的死亡率是老年人死亡的3售;某高校对4009名中青年教师,在一次健康普查中发现75%以上的人患有顽疾,l99l年对我国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高级知识分子的抽样调查材料揭示60%以上的人患有疾病,平均寿命为58.52岁。比同期全国人均寿命少10岁。北京关村地区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在1994年竟下降到53.31岁。着名学者英年早逝现象屡见不鲜。通过这些实例,让学生得到深刻教育,明确锻炼目的,了解体育教育不性、实效性和自我锻炼的方法,去进一步强化自我锻炼的意识。

3因材施教建立合理的教学体系

目前,在我国高校普通体育课整个教学过程中,仍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增强学生体质为教育目标。近几年来学生体质普遍下降,而学校对素质达标要求比较高,制定了一些措施。例如,评选三好学生和获得奖学金的学生必需达标,否则,不能参加评选或奖学金降级。所以许多学校把五项素质做为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这直接影响和决定了体育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形式秘方法,是按照固定的课时计划、形式、结构和教学程序,由教师教授、学生学习动作、锻炼身体,实现和达到统一规定的标准。如果学生在某一项目一旦达标,此项体育教学即告终结,这种终结性严重影响学生从事和继续活动的兴趣,影响对学生进行体育意识、爱好和独立进行自我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体育课程设置方面,应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据学生爱好、兴趣给学生较大的选择性,开设多种形式的选修课和选项课。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科学的安排教材内容,在教法上要采用竞争性、趣味性的组织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独立组织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主要是指让学生掌握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运动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锻炼等能力,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技术和方法做为理论指导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评价。

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组织能力,可采用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代替过去由教师“承包”的方法。例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讲明课的准备活动、放松活动或有目的性的游戏的内容要求、练习形式及规定时间。如需用音乐,应帮助他们选好音乐或规定好音乐节奏。要求学生提前写出一个简案,经过多次修改和教学实践后,由教师讲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发挥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又活跃了课堂的宵习气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独立的组织能力。

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特别是大学一年级,由于学生还没有摆脱中学体育课的常规习惯,对教师仍有依刺性。在这一阶段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课上经常提示学生要完成的任务、安排准备活动的依据,所学的动作、技术练习对身体有何作用等。另外,要求学生做课后笔记,教师进行检查和讲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总结,学生对体育教学有所了解,教师应安排学生参与教学,由学生轮换带准备活动、放松活动等,发展他们的独立组织能力。通过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开展,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5结束语

教师的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进一步改革,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前提。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及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提高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明确自我锻炼所带来的益处和今后的发展的关系,以达到终身受益之目的。

参考文献

1齐占霞.高校应重视对学生进行自我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吉林 体育学院学报,1997.12

2郑道海、谈大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与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l995.590

中学体育论文:农村中学体育装备发展趋势

一、中学体育装备发展的科学化 党中央提出科学技术是及时生产力,科技的发展促使体育场地器材设备得以改进和发展。高科技的材料、国内外先进技术引入与开发是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不断发展,既与环境相适应,又能满足人们需求的重要因素。先进理念的引入,使人们对学校体育器材设备对学生的影响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以人为本

理念的引入,使学校场地器材设备的制作符合了不同年龄与身体形态学生的运动生理特点,而环保理念的引入,使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建设与制作更加注重与环境的协调一致,更加注重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先进技术的引入与开发,使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科技含量不断加大,各种新型复合型材料、合成材料(合金材料、碳素钢、玻璃钢等)的应用,使体育场地器材更加新颖、轻便、牢固、安全,既增加了其使用寿命,也提高了学生使用的安全性及其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二、中学体育装备发展的人性化

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要力争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例如前期教育部组织部分专家学者,在足球、篮球、排球、田径、体操、武术、乒乓球、羽毛球等方面,研制适合中学生的体育器材设施,这类器材设施将会以国家标准的方式出台,一旦标准出现,将会有效地促进厂家研发符合标准的中学生专用的体育器材设备,从而避免以往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备****化、竞技化的现象,保障了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同步适应**4司俣杂行У卮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对提高体育器材设备生产企业产品的改革创新均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三、中学体育装备发展的规范化

近几年来,为适应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的:“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及时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的精神。为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物质保障,教育部特组织专家学者在调研与实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大学、中学、小学的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目录依据城市、农村、在校生数量等不同要素,对不同类型的学校提出了相应的体育场地器材的必需配备要求,以保障学生进行基本体育活动的需求;同时依据地域不同以及办学特色不同的差异,提出了两类选配类器材设施配备要求,一类选配是根据学校进行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的需要确定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配置;另一类主要根据学校体育改革中不断拓展的教学、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以及各学校的传统、特色项目确定的。使学校的体育装备标准进一步规范化。

四、农村中学体育场地器材的利用与开发的途径与方法

(一)利用学校周边地形环境

利用周边地理条件进行体育教学是对不发达的地区和农村中学来说是低成本高附加值的方法。大自然的各种地理地形资源都可以为我们体育教学所用,而且周边环境是我们最经济最方便的绿色体育课程资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可以在田野上放风筝,有山地方可以选择登山,有较浅河流的地方可以游泳。体育教师在制定严格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应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因地制宜地,开发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天然资源,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所有这些都是学生进行体育学习和活动的好场所。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里,学生的课堂仅限于学校的运动场地,经过一系列的体育教学改革,校外体育课堂将变成一种合理、创新的教学行为。体育教材源于生活,源于自然,是生活实践的理论化。所以把体育课程移居到大自然中去,形式上既活泼主动,教学内容又情趣化。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学校,放学生到自然中学习和陶冶身心,充分利用好自然资源,把山地丘陵、树林草场当作学生的运动场地、体育场馆,来完成教学任务。

(二)充分利用周边单位有限的体育资源

农村中学来说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要充分利用已有的体育资源。农村地区存在一种现象:农村中学的体育场地设施不足而一些当地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拥有较充足的体育场地和设施。但是这些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形成浪费。我们可以开创一种新的体制——社区学校的运动场和周边单位员工的健身场地一体化,二者的体育场地设施都彼此开放,共同管理、共同使用,从而达到体育资源共享,较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体育资源。

(三)改造现有场地器材,提高场地综合利用率

把学校现有的的场地器材改造成适应中学学生活动的场地器材。重新对 学校场地进行规划、对体育器材进行改造。使这些器材符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需求。这样既能让学生喜欢体育并对体育产生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素养,又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例如降低篮球架高度。缩小足球、排球、篮球的球类场地。建立多功能活动区。总之,只要符合青少年年龄、身高、心理的改造都能在教学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

色。

(四)借鉴和移植一些民间体育项目

经探索发现:民间体育项目和按教育部 体育教学大纲教学时在对增强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和身体素质的效果上是相同的,有些指标前者还好于后者。不但如此,一些民间体育项目还可以扮演解决器材缺乏的问题、迎合学生需求的角色。①在民间传统娱乐活动方面可以把爬山、郊游、打陀螺、滚铁环、踢毽子、跳绳、跳橡皮筋、荡秋千、游泳、打雪仗、走木桩、投飞镖、跳格子等融入课堂;②借鉴和移植军队训练士兵的方法和设施:跨越障碍、走独木桥、射击(弹弓)、急行军(越野)等;③借鉴和移植活动性游戏:游击战、地道战、大网鱼、贴膏药、喊数抱团、击鼓传花、老鹰抓小鸡、猫抓老鼠、钻山洞等;④借鉴和移植传统武术项目:少年拳、五步拳、初级长拳、太极拳等;⑤借鉴和移植徒手(或轻器械)的操、舞类项目:健美操、棒操(自制)、绳操(自制)、简易现代舞、民族舞、等;⑥普及拓展训练:所谓拓展训练,就是通过一些简单实用的身体练习,来开发和展现人类后天习得的走、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既易于开展,又加强了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

五、结论

根据以上对学校体育场馆、器材、设备、设施发展趋势的分析与研究,我们认为,随着党和国家对体育的更加重视、全民健身计划的进一步实施;随着学校体育的发展及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体育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引入;中学体育装备在安全及时、以人为本、经济实用、简便易行等方面不断更新、普及的同时,运用快速发展的高新技术,使中学体育装备不断的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美观化、人性化和社会化是未来中学体育装备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