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体育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体育论文:[体育论文]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与我国的学校体育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体育家威廉姆斯。其基本观点是:1、体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成为适应社会生活的人才,而健身作用只是体育教育中“自然得到的副产品。”2、“体育即生活”,使儿童现实生活丰富、愉快、满足。体育教育过程应符合儿童本能,应有利于儿童个性自由发展,应从儿童的兴趣出发采用贴近生活和贴近天然的运动。3、儿童倾向于自然生活活动,而体操则是非自然的、违反人的本性的、形式化的活动,没有真正的教育价值。应提倡顺应自然的、随心所欲的身体运动,如游戏、舞蹈、户外竞技运动、野外活动和基本技巧等。4、体育教育应以儿童的心理需要和满足为中心,教师只能起辅导和鼓励作用,而不能充当主导者、维持纪律者和命令者。5、竞技运动是体验社会生活的一种良好形式,它能使人充分显露才华,并能表现出人的道德价值和社会价值。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中可供我国借鉴的内容: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从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的需求来研究体育教育,它反对强制、单调、枯燥、呆板的体育教学形式,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体育教学气氛的活跃性和娱乐性,注重体育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注重体育对人心理培养,强调体育在适应社会生活能力方面的教育价值,为推动学校体育向科学化方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中这些合理的部分对促进我国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对改变我国学校体育较呆板的教学模式、丰富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克服体育教学中“严肃有余、娱乐不足”的倾向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同时,它还将促进人们对学校体育有更、更深刻的理解,启发人们创造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欢乐和谐的教学气氛,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愉快的情感参与体验体育运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为学生热爱体育并终身参加体育活动奠定良好基矗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中不符合我国国情的内容:1、否认增强体质是学校体育的主要目的。增强体质是我国体育教学活动的中心任务,绝不能象自然主义体育所主张的那样将其视为满足学生兴趣而产生的“副产品”。2、片面强调学生兴趣。3、排斥非自然的操练性的体育活动。体育教育既要有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活动,又要有发展学生体育素质的、具有量化标准的练习;既要利用某些体育内在的悟性教育作用,培养学生勇敢、果断的品质和竞争、协作的精神,又要利用某些指令性活动的强化教育作用,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观念。片面排斥非自然性的操练性的体育内容,将导致体育教育效果因“偏食”而“营养不足”。4、否定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体育教师担负着育体育人的重要职责,是完成我国学校体育任务的重要保障。任学生自由发展,将无法完成学校体育任务。
现代体育教育体系的发展是多种体育思想之精华相互作用的结果,对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将有利于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
体育论文:[中学体育论文]浅谈我校体育档案的管理及运用
摘要:为了更好地进行总结,运用体育档案,必须对资料进行分类、收集、
整理和编辑,建立“体育档案”用时则取之,不用则存之。
关键词:体育档案 管理 运用
学校体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建立健全的体育档案,既是学校规范体育教育工作的有力保障,又是学校对体育工作重视程度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有利于体育教师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扩大知识领域,阅读收集教学参考资料,并根据需要选取合适的材料用于体育教学中,更有利于开展学校的体育工作。
一. 体育档案的内容
学校体育档案的内容非常之多、之广,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上级部门及学校有关体育的文件。
2. 体育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体育课本、及相应的体育教学参考书。
3. 体育专业用书,如体育理论、运动生理、运动心理等教学理论书籍;体育词典、运动竞赛规则等工具书。
4. 学校有关体育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体育工作计划。体育法规包括《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5. 各年级常年体育教学计划、学期体育教学计划、教师教学教案和教学笔记,体育课成绩质量分析汇总表等。
6. 学生身体素质和达标档案册。
7. 学生参加早操、眼保健操、课外活动等考勤登记表。
8. 学生体检表及病免、请假证明材料。
9. 体育课教案及器材出借、成绩考核和出勤情况资料等。、
10学校运动队训练档案,包括:运动员档案、训练计划、考勤、竞赛成绩等。
11学校每年举办的各类竞赛资料,如田径运动会、广播操比赛、球类比赛、长跑比赛、跳绳等。
12教师自编的教育教材内容。如体育理论试题、大课间操资料等。
13教师各类获奖情况档案,如论文、基本功比赛、培训证书等。
14学校体育组的科研档案。
作者简介:邱海龙(1976- ),男,浙江鄞州李关弟中学教师,现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15体育教学相关报刊、杂志及摘抄、复印文献资料和网络资料。
16学校体育领导小组、体育组及其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要求。
17其它,如学校对体育场地改善和维修、学校器材配置、学期体育经费的开支、体育教师的待遇等。
二. 体育档案的整理和分类
由于学校体育所收集的材料内容广、教材大、数量大,加上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因此,必须根据学校与教学的实际需要加以整理、分类、汇集成册或加工成资料库,并编排年月、次序和目录,以便在体育教育工作中提供查阅和上级领导各部门的检查、参观。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师教学需要,我校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整理和分类的。
1. 按材料内容分,如校内同一运动竞赛类(学校运动会、各种小型竞赛)、活动类(早操、课外活动)等。
2. 按时间顺序,对不同类型材料进行整理,一般学校以一学期或学年为一单元进行材料整理。这类档案可参加《两个条例》的要求进行分类整理、建档。
3. 按实际情况需要整理。除上述两种或在上述两种整理分类方法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对经常要使用或较有参考价值、可重复使用的资料进行单独组卷。如达标、合格表的成绩册、教师的教案及教学记录、摘抄的图片资料或剪辑的网络资料、照片等。
4. 按上级部门的要求来分,如:按两个《条例》的备查目录分类建档。
三. 建立体育档案应注意的问题。
1. 学校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牵涉的内容广、影响的面大,因此,做好体育档案工作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工作。在收集、整理建档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长期性、整体性、有序性、创造性的原则。
2.档案建立后,需加强管理,好建立档案厨,将资料分类放置档案盒子
内,记录所存档案的类别、目录及时间。
3. 合理使用并及时更新或充实内容。对有时限的或不再适合当前教学形式的内容应及时装订成册,归案入档案(加编号),以便日后检查或其他用途备用。而对那些理论性知识或政策法规、计划要注意当前教育动态和形式变化结合本校、本教研组的工作特点及时调整,以便能更好的指导学校体育工作,以适应新的体育教学要求。
4. 保存档案要规范,材料要完成。通常学校体育档案的目录等要依照“档案法”要求,规范、清晰、可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也有利于查找和收集,整理。
四. 建立学校体育档案的意义
1. 使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正常化、规范地开展,有利于宏观调空学校体育工作。
2. 体育档案的建立把学校领导的办学思想、体育教师的工作情况以书面形式体现出来了,同时也推动了学校体育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体育教师能力。
3. 有利于体育教师将零散的材料系统化、将实践的经验理论化,同时随着档案内容的增加,也丰富了体育教师的知识,为开展体育教科研活动指明方向,并提供大量的经验资料。
4. 有利于促进学校开展各项体育活动,档案的建立可促使各项体育活动长期、规范地开展下去,从而一方面不断丰富学校体育活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体育教师组织开展各种
教育教学活动。五. 运用体育档案应注意的问题
1. 要及时、经常性地把收集、整理的材料进行科学分析,并建成档案,运用时要结合教学、训练等,以参考为主,以推动为目标。
2. 要以档案为准绳,规范学校体育工作,深入地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3. 要把学校体育工作档案作为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督促体育教师不断提高业务能力的指挥,不要把它做一种摆设或作为应负上级部门检查的内容。
摘要:为了更好地进行总结,运用体育档案,必须对资料进行分类、收集、
整理和编辑,建立“体育档案”用时则取之,不用则存之。
关键词:体育档案 管理 运用
学校体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建立健全的体育档案,既是学校规范体育教育工作的有力保障,又是学校对体育工作重视程度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有利于体育教师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扩大知识领域,阅读收集教学参考资料,并根据需要选取合适的材料用于体育教学中,更有利于开展学校的体育工作。
一. 体育档案的内容
学校体育档案的内容非常之多、之广,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上级部门及学校有关体育的文件。
2. 体育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体育课本、及相应的体育教学参考书。
3. 体育专业用书,如体育理论、运动生理、运动心理等教学理论书籍;体育词典、运动竞赛规则等工具书。
4. 学校有关体育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体育工作计划。体育法规包括《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5. 各年级常年体育教学计划、学期体育教学计划、教师教学教案和教学笔记,体育课成绩质量分析汇总表等。
6. 学生身体素质和达标档案册。
7. 学生参加早操、眼保健操、课外活动等考勤登记表。
8. 学生体检表及病免、请假证明材料。
9. 体育课教案及器材出借、成绩考核和出勤情况资料等。、
10学校运动队训练档案,包括:运动员档案、训练计划、考勤、竞赛成绩等。
11学校每年举办的各类竞赛资料,如田径运动会、广播操比赛、球类比赛、长跑比赛、跳绳等。
12教师自编的教育教材内容。如体育理论试题、大课间操资料等。
13教师各类获奖情况档案,如论文、基本功比赛、培训证书等。
14学校体育组的科研档案。
作者简介:邱海龙(1976- ),男,浙江鄞州李关弟中学教师,现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
15体育教学相关报刊、杂志及摘抄、复印文献资料和网络资料。
16学校体育领导小组、体育组及其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要求。
17其它,如学校对体育场地改善和维修、学校器材配置、学期体育经费的开支、体育教师的待遇等。
二. 体育档案的整理和分类
由于学校体育所收集的材料内容广、教材大、数量大,加上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因此,必须根据学校与教学的实际需要加以整理、分类、汇集成册或加工成资料库,并编排年月、次序和目录,以便在体育教育工作中提供查阅和上级领导各部门的检查、参观。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师教学需要,我校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整理和分类的。
1. 按材料内容分,如校内同一运动竞赛类(学校运动会、各种小型竞赛)、活动类(早操、课外活动)等。
2. 按时间顺序,对不同类型材料进行整理,一般学校以一学期或学年为一单元进行材料整理。这类档案可参加《两个条例》的要求进行分类整理、建档。
3. 按实际情况需要整理。除上述两种或在上述两种整理分类方法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对经常要使用或较有参考价值、可重复使用的资料进行单独组卷。如达标、合格表的成绩册、教师的教案及教学记录、摘抄的图片资料或剪辑的网络资料、照片等。
4. 按上级部门的要求来分,如:按两个《条例》的备查目录分类建档。
三. 建立体育档案应注意的问题。
1. 学校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牵涉的内容广、影响的面大,因此,做好体育档案工作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工作。在收集、整理建档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长期性、整体性、有序性、创造性的原则。
2.档案建立后,需加强管理,好建立档案厨,将资料分类放置档案盒子
内,记录所存档案的类别、目录及时间。
3. 合理使用并及时更新或充实内容。对有时限的或不再适合当前教学形式的内容应及时装订成册,归案入档案(加编号),以便日后检查或其他用途备用。而对那些理论性知识或政策法规、计划要注意当前教育动态和形式变化结合本校、本教研组的工作特点及时调整,以便能更好的指导学校体育工作,以适应新的体育教学要求。
4. 保存档案要规范,材料要完成。通常学校体育档案的目录等要依照“档案法”要求,规范、清晰、可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也有利于查找和收集,整理。
四. 建立学校体育档案的意义
1. 使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正常化、规范地开展,有利于宏观调空学校体育工作。
2. 体育档案的建立把学校领导的办学思想、体育教师的工作情况以书面形式体现出来了,同时也推动了学校体育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体育教师能力。
3. 有利于体育教师将零散的材料系统化、将实践的经验理论化,同时随着档案内容的增加,也丰富了体育教师的知识,为开展体育教科研活动指明方向,并提供大量的经验资料。
4. 有利于促进学校开展各项体育活动,档案的建立可促使各项体育活动长期、规范地开展下去,从而一方面不断丰富学校体育活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体育教师组织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
五. 运用体育档案应注意的问题
1. 要及时、经常性地把收集、整理的材料进行科学分析,并建成档案,运用时要结合教学、训练等,以参考为主,以推动为目标。
2. 要以档案为准绳,规范学校体育工作,深入地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3. 要把学校体育工作档案作为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督促体育教师不断提高业务能力的指挥,不要把它做一种摆设或作为应负上级部门检查的内容。
体育论文:初中体育论文:对初中体育与健康单元学习评价思考与实践.
对初中体育与健康单元学习评价的思考与实践关键词:新课程单元学习评价过程性操作方法摘要: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在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通过运用好单元学习评价,可以强化学生能力提高和终身体育原动力逐渐的形成。笔者通过学习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对如何做好学生的单元学习评价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评价体系倡导的是“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理念,学生学习评价作为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因为学生学习评价集中体现着课程的基本理念与价值取向,影响课程发展的方向。特别是课程目标主体取向评价的提出,更加强调每一个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反省意识和能力”。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运用好单元学习评价,能有效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进行反省,从而不断提高自己。1.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学生学习评价的内容与特点正是由于过去体育教学评价中只重视学生的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体育教育的过程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只重视期末成绩的考核,单纯用分数的高低来评价成绩,而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评价;只重视达标和技能评价,忽略思想品德,个性品质等方面的评价。因此,以往的体育教学评价,还远远没能充分发挥出评价的效果,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引导教学方向,调控教学进程,激发学习热情,实现教学管理的功能。因而新课标对成绩考核评价进行了重大的改革:1.1学习成绩评定的内容体能——与不同学习水平相关的体能项目。知识与技能——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科学锻炼的方法,体育技战术知识与运用能力,有关健康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与不同学习水平相关的运动技能水平及运用情况。学习态度——学生对待学习与练习的态度,以及在学习和锻炼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情绪、自信心和意志表现,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交往与合作精神。评定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而学生体育学习成绩评定内容的确定不仅要关注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体能的发展,关注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积极情感体验,与人合作技能的发展,同时还应关注个体,尊重个体差异,给予个体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帮助学生表现自己,拥有自信。1.2新课程教学评价特点1.2.1强调评价与教学过程较为相关的态度、行为等新课标除了对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进行考核评价外,还将学生平时的学习与练习态度,以及在学习和锻炼活动中的行为表现纳入到考核评价之中。这样使一些本身身体素质较差,但学习态度好的学生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让那些先天条件好,但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认识到:先天的条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后天的努力,从而使他们端正学习态度。1.2.2强调评价对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往对于体育与健康知识老师只看试卷的成绩,并不关心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和理解。学生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并没有真正的掌握。以至于对于常见的中暑、运动扭伤等疾病也无所适从,学了十几年的体育仍然不会看体育比赛。“新课标”更强调的是理解、运用和实际操作,注重的是学生能力和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1.2.3强调评价运动技术的运用和运动参与程度就好比金子埋在土里,如果不被人挖出来,哪怕你再值钱,也是毫无意义的。因此“新课标”不是注重运动技术水平掌握的高低,而是注重学生对于运动技术的运用和运动参与程度。1.2.4强调既评价最终成绩,又评价学习过程和进步幅度以往学校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基本上是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终结评价”。此种评价方法,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得到一个总的信息反馈,为下一阶段教学的起点和目标提供依据,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努力程度、进步情况、学生在态度、表现、关心、知识等内容方面的情况无法体现。新课程强调的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并把终结评价与过程评价结合起来,对学生的评价力求做到客观公正,较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1.2.5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学生是学习目标的实践者,只有学生的亲身体验,才有正确的评价,特别是那些无法用定量表现的内容,包括情感、意志、态度、兴趣等,都是外在不易显露的心理倾向,只有通过自我评价才能获得真实的材料。小组评价,对每名学生的成绩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及体育老师的评价结合起来,对学生做最终的评价,使得这项工作更加民主、客观、公正、合理,更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2.在体育与健康新课程中运用单元学习评价的尝试2.1单元评价内容与标准依据“新课标”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本人设计了“单元学习评价表”,既注重了单元学习终结性评价,也注重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自评、互评和家长评价。既包括对学生体能和技能的评价,更注重对学生态度、心理和行为的评价,努力使评价内容与课程目标相一致。(见附表)学校体育与健康课(水平四)第单元学习评价表(项目:)班级姓名时间:评价内容评价标准根据各水平目标中与健康有关的体能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课堂表现学习态度课堂情感意志与合作精神单元总评原始成绩现有成绩提高程度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A(90~100分)全部做到或胜任B(75~89分)大部分能达到C(60~74分)基本达到但不胜任D(60分以下)大部分达不到自己的话同学的话老师的话家长的话2.2单元评价具体操作方法:2.2.1评价流程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单元总评家长评价2.2.2自我评价体能项目评价。先测试与学习项目有关的体能原始成绩,要求 学生如实填入表中。单元学习结束后,再测试把成绩填入,“提高程度”栏采用等级制填写,用累计记分法确定等级(例如:100m学习前成绩得分为75分,学习后测试成绩得85分,成绩应为85分 进步分10分=95分,“提高程度”栏等级记作“A”;如果学后成绩测试得65分,成绩应为65分—退步分10分=55分,“提高程度”栏等级记作“D”)。“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课堂表现学习态度”、“课堂情感意志与合作精神”评价。单元学习结束后,每位学生根据自己运动技能与知识掌握情况,在本单元每节课学习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同学合作精神等内容的表现,分别填写四个等级”A”、“B”、“C”、“D”。同时,针对本单元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包括取得成绩、存在问题、学习体会等方面,填入“自己的话”栏目。2.2.3小组评价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学习内容确定每组6hyhy;-10人进行。小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小组评价,根据组内成员在单元学习中的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结合平时在每节课中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情况的表现,组内成员发表意见,由组长确定等级。同时把具有代表性的优点表扬和存在问题及建议填入“同学的话”栏目中。2.2.4教师评价根据学生单元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观察学生课堂表现,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的情况,确定等级。同时,把观察到的学生表现,学习目标达成度,对学生优点和希望等内容,填写“教师的话”栏目。2.2.5单元总评单元总评有每位学生自己进行,根据前面已经完成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的各评价内容的评价等级,确定自己本单元学。方法是:A等级的分数段为90—100分之间,取平均值95;B等级的分数段为75—89分之间,取平均值82;C等级的分数段为60—74之间,取平均值67;D等级为60分以下,取55分。然后把各单项评价等级换算成分数后,将所有单项分数相加取平均值按“A”、“B”、“C”、“D”四个等级给予单元总评。例如:某同学成绩评价中有3个“A”,3“B”,2个“C”,2个“D”,总评分数应是(3×95 3×82 2×67 2×55)/10=80.5,在“单元总评”栏目中应填写“B”等级。2.2.6家长评价在完成以上各项评价项目后,学生把单元评价表带回家,由学生家长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填入家长的评价。3.运用单元学习评价的注意事项3.1单元学习项目内容的确定,一定要针对五大领域,并结合水平目标进行考虑,对“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有明确的、实质性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作为支撑,选择项目内容比较容易,而对“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领域需要渗透到实际教学内容与活动之中,在选择单元教学项目时,需要体育教师认真整合教材,开发体育课程资源,挖掘教材的内涵。同时,在整个运用单元评价表过程中,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促进体育教师不断学习,进一步了解学生,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特别是对于提高体育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实施,提高自身素质起到一定积极作用。3.2在教学中通过运用单元学习评价,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很大提高,课堂上能主动参与各种活动,课堂气氛活跃,特别是学生之间合作、互助、关爱、尊重等行为较以往有较大改变。在过去体育课上,学生“喜欢体育课但不喜欢体育教师上课”和“体育课中学生身顺而心违”现象会明显明显下降。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整个学习过程的评价,特别是自评和学生之间的互评的运用,较好促进学生的不断反省学习过程,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由于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是学生在以前学习中没有经历过,往往会受学生心理年龄特征的影响,出现诸如学生自我中心问题、类群效应问题、附和“”问题、以偏概全问题等等,因此,在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就显得尤其重要,具体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3.2.1教师要加强指导和引导工作,对同学的认识不清的要加以指导,在评价中要抛开个人感情因素,同学之间的评价要言之有据,言之有物,对于和同学评价差矩大的要说出理由,不能不负责的对别人作出评价,以避免学生的类群效应。3.2.2在学生自评和互评时,教师和参评者要多发现被评者的优点,进行鼓励。对他们的不足一定要言之有物、实事求是、语言委婉、中肯。尤其是我们教师,要较大限度地维护学生的自尊,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我们的评价的目的。3.2.3培养民主气氛,体现学生评价的主体性。只有在民主的气氛下才有畅所欲言的环境,不搞一言堂,对不同的见解权要充分的理解和鼓励,言者无罪,有则改之,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让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在教师的带领下飞翔,让掌声、笑声、真情充满课堂,喜悦和自信写在脸上。3.3在运用单元学习评价表时,应注意根据单元学习项目的内容性质和特点,参照《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确定与健康有关的体能进行评价。例如:学习单元学习内容为体操的垫上技巧,体能测试内容可选择坐位体前屈;单元学习篮球时,体能测试可选择50米跑或立定跳远等。对于其他内容的自评和互评,体育教师要加强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自评、互评,课内外结合进行,“学习态度”和“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学生互评,自我评价要根据单元学习项目特点,组织学生在课上或体育活动课和课余时间完成。单元评价表的运用,为学生的学期成绩评价提供详实的依据,在学期成绩评价时,按照单元总评的方法,把每个单元的总评等级也换算成百分制评定学期等级,同时结合《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可以更科学评价学生健康状况和水平目标达成情况。主要参考文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__.7.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__.5.版季浏等编著《体育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__.12.版朱万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__.7.版钟启泉等编著《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__.8.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__.4.版曲宗湖等编著《学校体育教学探索》人民体育出版社20__.1.版
体育论文:[幼儿体育论文]论幼儿体育课运动负荷与心理负荷的调节策略
在幼儿体育教学中,教师是否能合理安排和调节幼儿的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往往直接关系到一节体育课 是否成功,是否达到锻炼幼儿身体的目的。因此,这个问题必须引起广大幼教体育工作者的极大重视。
一、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的含义
所谓运动负荷,又称运动量或生理负荷,它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担量。心理负荷则指人做练习 时所承受的心理负担量,它一般包括认识、情绪、意志三方面的负荷。在幼儿体育教学中,只有运动负荷和心 理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过小过大都不行。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 幼儿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幼儿身体的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均十分不利。因此,合理地安排和调节幼儿园 体育课的生理和心理负荷是对教师体育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二者是否适宜还是评价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锻 炼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做到合理安排和调节呢?作者认为,首先必须了解制约运动负荷 和心理负荷的因素,然后再综合各因素找出科学的调节策略。
二、影响幼儿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的因素
1.运动强度。运动强度指单位时间内,人在运动时的生理负荷量,常用心跳频率来表示。如幼儿20米速跑 ,跑后即刻心率可达180次/分,慢跑1分钟做徒手操一套,心率在140次/分左右,显然前者强度大, 后者小。 在幼儿体育活动中,较大强度的项目有跑、跳、攀登等,而走、钻、爬、投掷等动作的运动强度则相对较小。
2.幼儿的活动时间。它包括幼儿连续活动的总时间和练习时间、间歇时间,其中,幼儿的练习密度(幼儿 做练习的时间与课的总时间的比例)是否合适较大地影响着幼儿的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如果一节课,幼儿总 是处于大强度的运动之中,那么,他们的运动量就偏大而且易产生厌烦和畏惧心理。
3.活动项目的特点。不同的活动项目对幼儿身体的影响也不同。如幼儿做直体滚动时,前庭分析器所受的 刺激和意志负荷均较大,而运动负荷却不大。障碍跑时,不仅全身运动负荷很大,而且认识和意志负荷也较大 。连续立定跳远,运动负荷较大而心理负荷却较小。在平衡木上走、跑、过障碍、滚球、拍球时,幼儿的心理 负荷都很大。幼儿参加感兴趣的体育活动,一般两种负荷均较大。
4.练习的数量和质量。前者指练习的次数、距离的总和,它们与幼儿的运动负荷一般成正比。后者指练习 的正确规格和要求。对练习质量的要求越高,幼儿需负出的心理负荷则越大。
5.教师的教学内容、教法和组织措施。教师组织体育课内容的难易是否合适,是否具有趣味性,组织措施 是否得当,讲解示范是否正确形象、生动规范等都会较大程度地影响幼儿的运动和心理负荷。如过多的排队调 换队形,分组太少而导致幼儿长时间的轮番等待,均易使幼儿产生烦燥情绪,甚至注意的分散,从而影响教学 任务的较好完成。
6.幼儿的个别差异。指幼儿的身体机能水平和心理特点的个别差异。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往往相同的练 习对不同的幼儿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以同样的速度速跑完20米,有的幼儿心率达180次/ 分,有的幼儿仅168 次/分;同做一个游戏,有的幼儿兴致勃勃,有的却感到索然无味。
此外,教师的教态、教具、环境、气候等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
三、合理调节幼儿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的策略
综合以上各影响幼儿体育课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的因素,特提出以下的调节策略:
1.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教材和确定课的任务
这就要求教师课前的备课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同负荷、适宜数 量的教材。运动量大和运动量小的练习交替安排,如强度较小的走平衡木或窄道、投掷、钻宜与强度较大的跑 、跳跃、攀登、爬、滚翻等内容组合。教师要合理安排幼儿体育课的密度,尤其是幼儿的练习密度。确定任务 时新教的知识、技能不宜太多太难,且必须富有趣味性。
例如某大班教师为了发展幼儿听信号调节运动的能力,培养其灵敏协调素质,在体育课的基本部分设计了 一个“找朋友”的体育游戏。其玩法是,教师站在一直径为3至3.5米的圆圈中心击鼓,幼儿分别站在圆圈的边 线上,游戏共分三轮。及时轮是教师击鼓,幼儿听教师的信号沿逆时针方向绕边线快跑,约50秒,鼓声停止, 幼儿迅速跑向圆内“找朋友”(事先准备好的绒毛小动物玩具,数量每一轮都比游戏的幼儿少2至4个。),没 找到“朋友”的幼儿立即退出游戏。 第二轮变化为幼儿听信号双脚沿边线行进跳,第三轮则变跳跃为竞走。后 二轮均为鼓声停止,幼儿迅速跑向圆内找“朋友”。幼儿跑、跳和竞走的时间和距离,可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 而定。显然,此教师的教材安排是较合理的。
2.合理调节负荷节奏
教师要根据人体生理机能能力活动变化规律和心理变化规律、教材特点、幼儿的实际以及器械、气候等合 理确定课的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曲线。对运动负荷总的要求是从逐步上升到一定程度,保持一段相对平稳,然 后再逐步下降到相对安静。但由于影响生理负荷的各种因素是复杂多样的,因而每节课的运动负荷曲线就要视 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幼儿的实际而合理确定。一般有标准型、双峰型、前高后低型、前低后高型等模式。标准型 是指运动量由小到大逐渐上升到相当的水平,持续一定的时间再逐渐下降。双峰型指一节课中幼儿出现两种负 荷较高的练习。前高后低型主要指课的基本部分的前半部分运动量较大,后半部分较小,运动量由大变小。前 低后高型则正好相反,运动量由小变大,如课前半部分为新授教材——投掷,后半部分为复习教材——连续立 定跳远。但不管采用哪一种模式,运动负荷总的调节策略应是高低结合,动静交替。如课的基本部分的前半部 分是集中练习立定跳远,孩子初步掌握动作后,可结合快速奔跑加两次立定跳远约1.5分钟, 后半部分就可安 排运动强度较小的由走组成的平衡游戏“熊和石头人”。
心理负荷的曲线较复杂,往往要视具体的情况而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无任何规律可循。一般来说, 体育活动中幼儿的认识负荷不应太大,且需有积极愉快的情绪伴随幼儿,让幼儿在快乐中动脑筋。幼儿的意志 负荷也不应太大,应让幼儿通过一定的努力就能完成任务,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培养活泼开 朗的性格。这就要求教师在安排教材时充分考虑幼儿心理发展的特征,所选的内容难易适当,富有兴趣性和直 观性。同时还应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注意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由于幼儿十分喜欢游戏,孩子在游戏中的认识 负荷、情绪负荷、意志负荷都较高,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多采用生动有趣、针对性强的体育游戏和道具 ,再结合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示范,来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幼儿锻炼的效果。一般来讲,基本部分 的前半部分应抓住幼儿头脑较清醒的时机安排新的较难的教材,以增大幼儿的认识负荷,而后半部分则宜安排 认识负荷较小的带复习性质的教材。而情绪负荷,基本部分的前半部分不应过大,以避免因幼儿情绪过度兴奋 而影响新教材的学习掌握,在后半部分可安排适当的内容以让幼儿的情绪负荷达到高潮。对意志负荷,学习新 教材和较难教材时应先大后小,学习较易教材或复习旧教材时则可是先小后大。总之,对心理负荷的调节,教 师应处理好幼儿认识负荷的紧张与松驰,情绪活动的兴奋、欢快和平静,意志努力程度的变化,方能取得较好 效果。
3.灵活运用教法。由于体育课是以直接的身体练习为基本 手段,因此,教师在领导幼儿的体育课时应精讲 让幼儿多练,应使幼儿的练习密度在课的总密度中占较大的比例(一般幼儿在体育课中的练习密度在35%—55 %较为适宜)。还应讲练结合。为了加大幼儿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可多采用同时练习法、鱼贯练习法、循 环练习法等方法。还可增加幼儿练习的次数,扩大其活动范围,增加障碍物,提高练习难度。反之,如幼儿的 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已较大,则应通过缩短其练习的时间和距离,变同时练习为分组轮流练习或相互观摩,改 变练习的内容,缩小活动的范围, 减少障碍物等手段来降低幼儿的运动量和心理负荷。
在各个年龄班,尤其是小班,教师应尽量多地采用游戏的形式来组织体育课,但所选的体育游戏或游戏形 式绝不仅是娱乐性的,而应是针对性强,为体育教学服务。由于中大班幼儿对活动结果已变得十分关心,因此 ,在中大班可多采用竞赛法,以激发幼儿练习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效果,还可培养幼儿的积极进取精神和集 体责任感、荣誉感。
组织措施也是影响幼儿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使一切组织措施都紧紧 围绕教学目的任务。教师要充分利用时间,合理组织和调动队伍,避免让幼儿过多排队等待和变换队形,竞赛 性游戏应分组较多,以增加幼儿活动的机会和激发其参与意识,避免幼儿因等待时间太长而产生厌烦情绪和注 意的分散。为了有效利用时间,应尽量避免采用让幼儿纯静止休息的方法,而应巧妙地把教师的讲解、示范、 交代任务、评价、幼儿分组观摩等时间同时作为幼儿的休息时间。
4.充分利用场地、器械。事实上,每个幼儿园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在体育场地上,有的幼儿园还达不到 正常标准,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较大限度地提高场地利用率,多采用分组活动和分散活动。如器械不够, 则可采用分组轮换型或循环练习型等形式,以加大幼儿的练习密度。
此外,安排运动负荷时还应考虑季节和气温因素。在炎热的夏季,可适当降低幼儿的运动负荷;而在寒冷 的冬季,则应适当增加幼儿的练习密度(但运动强度仍不应太高)和运动负荷。
以上调节策略,教师在具体运用时,一定要结合每节体育课内容和幼儿的实际,做到灵活机动,科学调节 ,以增强幼儿的体质,使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体育论文:[体育论文]从发展的角度注意少年的体育锻炼
从发展的角度看,体育教学必须注意人的发展过程和对发展过程的影响。虽然我们现在对人的发展过程,还不能提出的无缺的措施,但却可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对体育教学有直接帮助的发展措施。
(一)幼儿期的体育锻炼(2—6岁)
这个年龄不要提出运动技术教学的要求。一项有意义的动作教育可在家庭、托儿所及学龄前的其他教育机关进行。小型多样、生动活泼、简单易做、兴趣盎然的动作游戏是活动的重点。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安排各种各样的转动、摆动轮椅、滑梯、小儿篮框等小型器械供幼儿练习。这个年龄要着重学习和掌握走、跑、登、攀、悬垂、游泳、舞蹈等基本活动形式。
(二)儿童期的体育锻炼(6—12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具有高度的运动学习准备和有效的器官条件,他们要求多种多样的动作活动。为此,学校应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环境条件。如多种多样的体育器械和设备,配备一定数量的体育教师。
从教学法的角度来看,体育教学的中心任务就是让儿童获得在陆地、水中、冰雪之上的带器械和不带器械的动作体验,培养和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教育他们正确认识身体好与学习好的关系。运动的重点是训练内脏器官、补偿身体因长期坐姿而带来的不良影响,以及不断扩大从事各种动作活动的能力。可以进行一些速度力量的练习,但是,因支撑器官尚发育不足,弹跳力和极限力量练习不宜安排过多,耐力练习也只是作为改进一般力量的手段。游戏是他们的中心活动内容,几乎所有大球游戏都可以采用。游戏时不要过分考虑战术,也不要进行综合技术训练。七岁以后,可采用发展平衡能力的练习和某些体操基本练习,如滚翻、支撑跳跃、摆动等。从事田径运动可改善远端关节调节的能力,这个年龄可以从事跳跃练习和轻器械的投掷练习,不少学生萌发了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实践证明,6至8岁是游泳的开始年龄,这一年龄组的儿童可进行各种游泳姿势的学习和训练。儿童对运动的需要和兴趣是多方面的,在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地安排跳水、滑雪和滑冰等活动内容。
(三)少年期的体育锻炼(12—16岁)
当少年进入第二次体型变化时,还存在着运动时的不稳定性,他们在完成动作时不够,也不经济,但是学习动作技术还是有进步的。到15岁,运动竞技能力迅速地提高了。这时,可对他们进行提高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有氧耐力训练。目的在于发展机体的体能能力。由于身体增长过速,内脏器官发展缓慢,因此在进行耐力训练时要小心从事,加量不宜过猛过急。加之少年的骨骼、肌肉、韧带尚在生长发育之中,脊椎尚不能承担过大的运动负荷、压力过大的练习。当然,根据比赛的需要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有些运动项目中,采用一些力量练习,尤其是爆发练习,还是必要的。有时练习的强度还很大,但要遵循系统性和量力性原则。在游戏时,可简化形式,包括大型的体育游戏。这一年龄组,由于四肢比例不当,不利的杠杆关系有碍于自由体操和器械体操练习。男孩子往往对器械体操没有兴趣,女孩倾向于学习舞蹈和艺术体操。
幼儿到少年的各个发展阶段,体型、心理行为、运动能力等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体育教学的要求也要因人而异,体育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体育论文:体育论文-浅析矮个子篮球队员在比赛中的特点
浅析矮个子篮球队员在比赛中的特点
摘要:现代篮球比赛高空争斗日趋激烈,追求队员身高似乎已成为篮球运动的一种发展趋势。但是,一支实力强大的球队在阵容配备上,如果能合理地利用矮个子队员的特点,充分发挥矮个子队员在比赛中的作用,其实力必将大增。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大型比赛的电视转播和图片信息以及平时篮球运动的教学与训练的体验等,对矮个子队员在篮球比赛中的特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旨在引起人们对矮个子队员的重视,为篮球运动的选材和训练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关键词:矮个子篮球队员特点
篮球运动由于自身的特点决定了身高是获取胜利的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因素,现代篮球比赛高空争夺日趋激烈,为保障高空优势,不管是世界强队还是篮球弱旅,都特别重视培养和使用高个子队员,追求身高似乎已成为篮球运动的一种发展趋势。但是,笔者近年来通过观看A、CBA和CUBA的电视转播和比赛录像以及基层的一些篮球比赛,却发现在很多篮球队中都活跃着一批矮个子队员。他们虽然数量不多,但质量很高,在篮球比赛中的作用绝不亚于高个子队员,有的甚至是球队中的核心人物、明星队员,如A中的76人队的阿伦.艾弗逊、中国八一火箭队的范斌等。高空优势固然重要,但地面争夺也绝不可忽视,因为篮球运动毕竟是在地面上展开的。为此,本文对一些矮个子篮球队员在比赛中的特点和作用进行了、客观的分析研究。
1、运球技术高,突破能力强
运球是篮球比赛中个人进攻的重要技术,它不仅是个人摆脱,吸引,突破防守的进攻手段,也是发动,组织战术配合的桥梁。运动是否数量是控制支配球的一个标志。矮个子队员由于身体重心低,动作频率快的特点,因而运动技术纯熟,动作协调连贯、节奏感强,变化多。他们在运球时能做到高、低运球相结合,急停急起和变速变向相结合,背后、转身和跨下相结合,这些运球动作的交替组合与变化,使运球具备了突然性、攻击性和实效性。例如原美国布莱特职业男子篮球队的身高1.83米的后卫凯文·波特,他便是这方面的典范,凯文·波特在每场球的比赛中几乎都要结合使用六、七种运球技术。
矮个子队员具有极强的突破能力。他们在运球时,全靠手的感觉控制球,解放了眼睛来观看全场,因而在突破时对左、中、右攻守双方情况都能观察清楚,再加上良好的运球节奏和急停急起、变速变向等技术的合理运用,他们往往能连过数人直接上篮得分或突破后分球给同队队员。矮个子队员在快速运球上篮时善用身体保护球,并利用减速或突然加速变向的技巧来摆脱紧迫自己的防守者,安然得分。在这方面做得好的是一些篮球队中的矮个子进攻后卫。例如A的费城76人对的阿伦.艾弗逊,他身高虽然只有1.83米,但他经常运球突到长人如林的篮下直接得分:艾弗逊的跨下运球突破在A至今无人能防。
2、传球技术妙,助攻能力强
传球是篮球比赛中进攻队员之间有目的地转移球的方法,是进攻队员在场上相互联系和组织进攻的纽带,是实现战术配合的具体手段。传球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战术质量的高低和比赛的胜负,巧妙的传球,能够打乱对方的防御部署,创造更多、更好的投篮机会。很多篮球队中打后卫的矮个子队员都具有巧妙的传球技术和很强的助攻能力。矮个子队员传球方式多样,单、双手结合,左右手开弓,头上、肩上、胸前、背后、体侧都可以传球,有的甚至可以勾手、跨下、倒地传球,传球路线也是变幻莫测,由直线、弧线、还有折线。矮个子队员虽然个子不高,但视野开阔,场上观察能力强,传球时大都不用眼睛直视目标,仅用眼角余光,有的和队友配合熟练到一定程度,传球时不必目视,仅凭感觉,这时传出的球隐蔽性更强,变化莫测。还有的矮个子队员经常突破到对方的腹地,在人群中利用跳起在空中停身,寻找具有攻击机会的同伴,进行巧妙的传球助攻。还有很多矮个子队员可以在快熟运动中或在对方多名队员的包夹中极的把球传出。例如凯文.伯特,在1979年美国布莱特职业男子篮球队来华访问时,与上海队的一场比赛中妙传达23次之多;A球队中的萨卡拉门国王队的组织后卫杰森.威廉姆斯,身高1.85米,1999年首个赛季平均就有5.9次助攻;还有八一火箭队的组织后卫范斌,身高虽然只有1.78米,但以善于助攻而著称于国内篮坛。
3、投篮方式多,攻击能力强
投篮使篮球比赛中的得分手段,是一切进攻技术、战术的最终目的和全部攻守矛盾的焦点。许多篮球队中的矮个子队员虽然大都为后卫,但他们熟练掌握了多种投篮方式,得分能力很强,具有极强的攻击能力。在比赛中,为对付大个子对手,能够以小打大,他们常采用的投篮方式有:投三分、突投、投突、利用时间差投、贴近防守对手跳投、急停跳投、跨步跳投、后仰跳投、后撤步投、抛投等。例如76人队的艾弗逊,他外围最拿手的投篮方式便是后撤步投篮和急停跳投,还有他的在高速运动中的突破投球打板也是一绝,从未被防守者封盖过。在上述几种矮个子队员常用的投篮方式当中,外围三分投篮有代表性,几乎每个矮个子队员都是三分高手。三分球的分值高出两分球的百分之五十,各种级别的篮球队都予以高度重视,它不仅是的分的常规手段,而且是落后时用于取胜的法宝,尤其对鼓舞同伴的士气、增加对方防守难度减轻己方内线压力具有良好的作用,有时还能达到一锤定音的效果,在国内外的很多篮球赛事上都因投中一个三分球而以一分胜出的例子。
现代篮球运动的防守控制面愈来愈大,个人防守能力日益提高,防守的主动性、破坏性给进攻带来了不少困难,投篮时机的出现与消失的过程愈来愈短,这就使篮球队员投篮速度越来越快。矮个子队员投篮之前的衔接动作转换速度快、投篮动作速率高,所以他们的投篮速度很快,达到了投其不备的效果,使防守队员防不胜防。矮个子队员多样的投篮方式、快速的投篮动作及较高的性,使他们具有极强的攻击能力。
4、攻、防速度快
篮球规则对进攻进行时间有严格的限制,篮球队员自身素质日益提高,高速度已成为现代篮球运动的一大特点和发展趋势。高速度表现在战术上为攻防速度快、攻守转换速度快,要实现这“两快”必须以球员的速度快为保障。矮个子篮球队员因具备了较强的腿部弹跳力和手腕的爆发力以及较高的脚步频率,使其具有较高的速度,矮个子队员的快速度在赛场上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善快攻:据统计,A球赛从在前场的迂回扑捉时机到进攻结束,所耗时间约为10-15秒,而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由后场快速推进前场,乘对方立足未稳之机便投篮结束进攻。快攻不仅是很多世界强队得分的主要手段,而且是“以小打大”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矮个子队员速度快,使快攻的中坚力量,他们不但可以组织发动进攻,而且可以在快攻中快速接应,甩掉或突破对手直接上篮得分。(2)回防快,抢断多:现代篮球运动的特点之一是攻守对抗凶悍、拼斗性日趋激烈,矛盾的主要方面首先是形成了拼斗性进攻,随着拼斗性进攻的这一发展走向的形成,必然相辅相承地刺激防守技术与战术,如提倡运用平步追访,身体主动用力抢位,堵截与积极错位抢断的个人防守技术。矮个子队员具有极快的速度,当己方进攻得分失利时,他们能迅速地回防,控制对方进攻队员的移动和接球,主动破坏对方的进攻配合,尤其是快攻。矮个子队员在防守移动中,除运用滑步、撤步、交叉步等步法外,现在运用最多的就是碎步、蹉步。碎步就是步幅很小的跑动步法,这种步法由于步幅小,因而起动快;蹉步就是移动步幅较小,不并步的滑步。矮个子队员由于采用了这些步法,因而在防守中表现出了回防快、盯人紧、攻击性强的突破特点。抢、打、断球是具有攻击性的防守动作,矮个子队员因为速度快,身手灵活,判断,因而大都是抢断高手,他们成功的抢断不仅破坏了对方进攻,鼓舞了本队士气,而且为由守转攻创造了有利时机。例如A上个赛季湖人队的身高1.83米的矮个子泰伦.鲁,他只是个替补队员,但因为在季后赛中曾多次抢断过包括艾弗逊在内的许多品牌球星的球,而在这个赛季转会中身价倍增。(3)活动范围广:篮球运动是一种动态性的运动,动的表现为比赛中队员在不停的移动,攻守双方布阵互动,动中攻,动中守,动中及时转换,不间断地有谋略地、有针对性地动,有目的、有攻击性地动,以主动的动迫使对手被动的动,以动攻守,以动守 攻,反复转换的方式和方法,调整动的意图,变化动的节奏和方向,力求主动,这是现代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和特点。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练员罗伯特.道尔强调提出的“移动进攻”的理论和具体战术一直流传至今且为全球所推崇。矮个子队员都是动的高手,场角、蓝下、边线、端线他们无处不在,在进攻中,他们通过频繁的穿插跑动和队友进行配合,或利用速度摆脱防守找到空档伺机得分:在防守中他们快速回防,盯住对手,破坏对方进攻,所以,矮个子队员活动范围广。据测定,一场激烈的篮球赛,队员跑过的路程平均为8-10千米,有的矮个子队员跑过的路程却长达15千米。还有当今很多世界篮球强队中“摇摆人”的出现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矮个子队员的活动范围广,所谓的“摇摆人”是指在篮球场上位置不定的球员,他们在比赛当中大都同时伺职后卫和前锋两个职位,也被称为“不易定位者”,它们的活动范围很广,大都善于跑动的矮个子队员,像76人队的艾弗逊就是个典型代表。
上述分析结果表明,矮个子篮球队员在比赛中具有运球技术高,突破能力强,传球技术妙,助攻能力强,投篮方式多,攻击能力强,速度快等特点。因此,可以看出他们在比赛中的作用是巨大的,我们应该科学地对待篮球运动员的身高问题,大胆的选拔和启用矮个子队员,在比赛中合理利用他们的特点,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做到既要高空优势又要地面争夺,以此推动篮球技术的发展。
体育论文:[小学体育论文]浅析体育与幼儿右脑开发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大脑蕴藏着极大的潜能,而这种潜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命初期的右脑开 发。使儿童大脑两半球、和谐的发展,是我们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捷径。
我们知道人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由一大束称为胼胝体的神经纤维联系着,使两半球合为一整体并协调整 体活动。大脑半球表面可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等。人类两侧大脑半球的功能各有一定的分工,脑和身 体之间的神经联系是相互交叉支配的。左脑支配着右半身的活动,右脑主持左半身肢体的活动,人的左手和右 手分别受右脑和左脑的控制,实行分工协作。
大家知道,多数人习惯于用右手,通常称为“右利者”。“右利者”大脑左半球是优势半球,它主要负责 语言、记忆、数学计算、逻辑思维、分析活动。左半球常被称为“语言脑”。而右脑是负责处理总体形象、空 间概念、几何图形感觉、身体协调等,因而,右半球常被称为“直观脑”,近来也有人称之为“创造脑”。
若将人的左右脑比作为人,那么左脑就是那种循规蹈矩、缺乏情趣类型的人。而右脑则是具有意外性,洋 溢着创造性,充满活力类型的人。可见,人脑右半球与人的创造力密切相关。据调查,右半脑的开发对发展创 造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右脑的形象思维,人可以获得形象和整体的感知,直觉和想象等,这些都是产生创造 性想象的源泉。
学龄前时期是开发右脑的时期,因为儿童在2岁前基本生活在形象的世界中,到了学前末期,儿童的大 脑成熟水平虽然已接近成人,但儿童的言语中枢尚未成熟,抽象思维刚刚萌芽,他们仍以右脑为中心去认识事 物,这个时期如果成人采用正确的方法及灵活多样的活动,就能促进幼儿右脑的发育,从而增强幼儿的创造性 和肌体的抵抗力。
教育心理学家们经过反复研究及充分的教学实践发现,恰当的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幼儿右脑的发育及创造力 的形成。
一般来说,那些只顾埋头啃书本,又不爱好体育活动的孩子,大都用左脑处理问题,形成左脑思维的方式 。而爱运动的孩子,他们在追逐奔跑欢跳的时候,瞬息万变,千姿百态的体育游戏,则提高了他们的反映力、 判断力,使右脑在“蹦蹦跳跳”中储备了许多视听觉等方面的信息,考虑问题的速度也敏捷,一旦知识向深度 广度扩散时,那么这些储备就成了宝贵的基础,同时,肌体抵抗外界侵袭的能力也增强了。幼儿的右脑是一块 神秘的新大陆,只要充分挖掘,就能得到丰富的宝藏。那么,如何通过体育开发右脑的潜力呢?通过数年的教 学实践我们发现各种蹦蹦跳跳的体育游戏,是孩子们非常喜欢又非常感兴趣的。他们在接受外界环境不同性质 的物质刺激以后,身体内与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保持得更加平衡,同时智力也随之提高了。此外在游戏中,他 们要主动动脑筋想办法,如怎样不被别人抓到,如何将球拍得高一些,想什么办法将球踢进球门,捉迷藏如何 辨别方向等,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就培养了幼儿动脑能力,所以,发展动作活动与脑神经系统反复作用过程中, 就能够促进大脑皮层和神经细胞的发展。又如“找朋友”游戏,看一看有几个朋友,或者“小朋友顶球”游戏 ,让孩子双脚向上跳,用头顶球,顶到的计数。再如“拨球”游戏,拨动地上的球往前或往左、右走,或者拨 动小球打击地上事先摆好的玩具,也可以左、右手轮换练习,还可缝个沙袋,做“接沙袋”游戏,可将沙袋向 上掷或幼儿面对面一人掷一人接等等。总之,凡是能开发幼儿大脑功能的都可采用。曾有人把人的大脑皮层比 喻为“智慧的海洋”,因为它是思维的物质基础,而这个物质基础还需要通过培养、训练才能产生思维和智慧 。大脑皮层的各个不同区域分别联系,控制着人的各种功能,其中控制手的运动的大脑皮层部位的面积很大, 所以手的灵敏运动能够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同时,支配人左手的是右脑领域,通过有意识的活动左手 ,就会给右脑以良好的刺激。所以我们在教学的同时要时刻注重左手的运动,左脚及左侧方位的训练。
在日常生活中,多数人习惯用右手,对于少数使用左手的人称为“左撇子”,所以父母都强行改用右手, 结果右手使用的多,左手使用的少就造成人脑两半球利用的不平衡,因而使管理人的形象思维的右脑半球负担 不足,自然影响它的发展,而左脑负责人抽象思维的左脑半球负担过重容易发生疲劳,人的精神活动就会受到 影响,尤其现在幼儿园教学内容小学化的状况很普遍,更造成了幼儿左脑的负担过重,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可 以说让幼儿双手同时发展也是在开发其右脑。当然家长也可以有意识地配合幼儿园训练儿童左手的动作,在婴 幼儿期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训练婴幼儿手眼的协调能力,手的抓握动作。同时家长和老师还可以通过一些 体育游戏如:《锤子、剪子、布》,《筷子夹玻璃球》,《倒口袋》,《搭积木》、《串木珠》等,这些游戏 都可在成人参与下用左手完成。这是开发右脑的较好办法。
在幼儿体操中,可以让幼儿做一些左手手指操,左手前臂操,左手大臂操,也可双手共同活动。可以让幼 儿左手拍球,左手打羽毛球,玩手指造型游戏等等。总之,幼儿双手的动作发展是由大动作到细动作,由不准 确到,由把着手模仿成人到听语言指挥而动这样一个过程,对左手的训练使左手逐步灵活,对右脑细胞产 生良好的刺激。在此基础上还可采用这样一些创造性的训练来帮助幼儿锻炼。例如:1.采用按摩抓拿等方法帮 助宝宝手指运动。2.让幼儿双手并用。3.还可让孩子玩粘土工艺和自由画,这种玩法能为培养形象构思和创造 力形成良好的刺激。4.玩带有图案的扑克游戏。即用画有桔子、鸡蛋、火车和汽车等扑克,让孩子指出“那有 什么”的游戏。此时在孩子的头脑中形成的全是扑克摆成的图案构并依照扑克在头脑中构成的形象去猜测,对 培养形象构思能力是很适宜的。5.玩七巧板,智力拼图。6.用左手抓握杠杆,提东西,举撑左臂,训练儿童左 手的灵活性。
另外,让孩子做一种“不对称运动”的游戏,开始练习时孩子们可能很不习惯,但这种愉快的气氛会使孩 子们十分感兴趣。如及时节:屈指:左手屈拇指,右手同时屈小指,或者左手屈食指,右手同时屈无名指,动 作可由慢到快。第二节:指“五官”,拉做孩子的一只手,掌心向上,让他的另一只手食指放在鼻尖、嘴、眼 睛、耳朵上,但要随家长拍打手心及喊出的口令而变动位置。第三节:摩脚敲膝,左手心向下摸左大腿,右手 握拳,放在右大腿上,喊口令“开始”时,左手前后搓左腿,右拳上下敲右腿。一搓一敲,等双手习惯时再下 口令“换”,左右手可交替进行。还可让幼儿模仿做一些有益于开发智力和大脑的其它游戏动作,使刺激传导 到大脑,使脑细胞扩大功能范围,以增强脑的发育。
左侧身体的动觉训练可采用:头颈运动(左、右、前、后)、前臂操、大臂操(前、后、左、右、伸及绕 环),腿部运动如让幼儿学爬、拉车,滑滑梯,站立时左腿前踢、侧踢、后踢,右侧卧左腿前、后、侧踢,用 左腿踢足球。
左脚的训练可采用:取坐位双脚做内收、外展、屈、伸、绕环等练习。
综上所述,体育的幼 儿早期教育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尤其在幼儿大脑开发方面,对其 节奏感、创造力、想象力的培养产生着极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育形式和灵活多变的手段, 从幼儿教育的实际出发,从体育入手,有目的地培养和开发幼儿的各种能力,以适应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世界.
体育论文:[小学体育论文]早期教育应将体育作为重点
儿童要想身体好,基础要打牢;因为儿童时期正是造就良好体能的关键时期,所以,早期教育重视体育是 非常重要的。社会上有不少人往往把智力开发,识字阅读,或者学习做人和培养品德放在儿童早期教育的首位 ;但是,从儿童生长发育和人才成长的规律看,把体育放在首位才是比较科学的和恰当的。
一、儿童强壮的体格是智力发展和人格形成的物质载体。
身体素质是人的各项素质的物质基础,也是一个国家文明和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儿童的体质不仅直接影 响到游戏活动和智力开发的效果,而且还会影响日后学业与事业的成功,甚至有可以通过遗传基因影响到下一 代人的健康成长。试想,一个长期处于体弱多病、无精打采状态下的孩子,怎能坚持正常的生活,怎能享受各 种游戏的乐趣,又怎样能胜任繁重的学习任务?当然,更谈不上开发智力、培养人格了。如果一味地只强调智 力开发和识字阅读,很可能导致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生态平衡”错位。
二、儿童的抗病能力较弱,容易感染各种疾病或受到伤害。
儿童的身体非常娇嫩,易受各种不良因素的伤害。我国流行病学的调查说明,我国人口死亡率中,儿童死 亡率居前列。这是因为,一方面儿童年龄小,免疫系统的功能不完善,抗病能力差,易受各种病原体的侵袭; 另一方面,是他们的好奇心强,什么东西都要亲自探索一番、体验一下,都要去摸一摸、看一看、听一听、嗅 一嗅、尝一尝;但是,由于他们的认识水平很有限,不可能认识到事物间的各种复杂关系和估计到自己行为可 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很容易造成意外伤害。
三、儿童期是身体和大脑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一旦有所失误,会贻害终生,将悔之晚矣。
孩子从出生到满1岁,是生长发育的及时个高峰期,各种器官和组织迅速发育。以大脑为例,出生时,大脑 皮质的沟、回还不明显,神经细胞体积很小,神经纤维的长度和分支较短、较少。脑的平均重量约为370克,相 当于体重的1/8—1/9,到6个月时,即达700克左右,1岁时达900克左右,成人的脑重约为1500克,相当于体重 的1/38~1/40。3岁时,大脑神经细胞体积增大,纤维变长,分支增多,机能基本成熟。在身体和大脑发育最快 的时期,最需要充足的营养,氧和活动量。如果儿童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都可能导致身体或大脑发育障碍,甚 至畸形,贻误终生。
四、严酷的现实告诫我们,把体育放在儿童早期教育的首位,非常必要。
(1)1994年编制的《中国儿童状况分析报告》中指出:“我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60.03‰,大城市为20. 86‰,农村为71.08‰,在极为落后的农村(四类县)高达99.69‰。”这是一组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
(2)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有关报告指出,中国儿童在生长发育曲线在6个月以内基本上接近国际参考标准, 而后则明显地向下偏移,农村尤为突出。这就说明,我国儿童在6个月以后的体质发育水平明显下降。
(3)少数地区的调查结果表明,儿童营养不良的比率在40%左右,其中城市比农村严重、女孩比男孩严重。 儿童缺铁性贫血比率在50%左右。某大城市的一项调查显示,有70%以上的孩子缺锌。缺铁、缺锌都直接影响儿 童的生长和智力发育。
(4)许多地方的调查说明,肥胖儿的比率逐年上升。肥胖儿童中的50—70%有“高胰岛素血症”,胰岛功能 下降,成年后极易发生糖尿病、心脑血管病。预防肥胖必须从儿童时期开始。
(5)由于营养不均衡和用眼卫生做得不好,我国城市小学生近视率达20%,较高达32%。
(6)许多调查表明,当前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据两大城市对学龄前独生子女的调查,心理变态率超过 50%。患孤独症的儿童,约有50万人,并以每年千分之几的速度增加。打骂体罚儿童,不仅给他们带来皮肉之苦 ,还会带来精神创伤,严重地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因为对于心灵的伤害,远比皮肉的痛苦,更加刻骨铭心 ,还有什么舔犊之情可言?
把体育放在首位,并非成天都要孩子去搞体育和游戏活动。它的本质涵义是要把孩子的健康放在首位。它 不仅要求孩子能成活,保障孩子有强壮的体魄,而且还要保障孩子有一个健康、聪慧的大脑和健康的心理、较 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WHO(世界卫生组织)在新近制定的世界保健大宪章中,对健康下了这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 虚弱,而且应包括体格、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世界卫生组织又指出:“如果家长和儿童能重视自我保健,采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合理的饮食结构,全世 界可望减少1/3儿童疾病的发生。”为此,家长应给孩子合理安排好一日三餐,保障孩子有良好、充足的睡眠, 孩子年龄越小,越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良好的睡眠有三大功能:有利于生长发育,22点至凌晨1点是生长激素 分泌的较高峰,但必须在熟睡后1小时才能进入高峰期;加强新陈代谢过程,有利于消除疲劳;有利于开发智力 潜能,提高学习效果。据统计,7岁的小学生,每天少于8小时睡眠者,有60%的人跟不上班,39%的人勉强达到 班上平均分数线,没有一个人名列前茅。
美国一位早期教育学家说:“不要让孩子的心灵装进恐惧、忧虑、悲伤、憎恨、愤努和不满,这些情绪和 情感有害于孩子的神经,引起身心虚弱。同时,孩子会由于这些情感而患病,影响身体健康。要让孩子寄喜悦 于明天,高高兴兴地进入梦乡,抱着喜悦的希望早起。”
平时注意少吃甜食,重视早餐,并防止儿童学习负担过重。学习负担过重,可造成所谓“信息过剩综合症 ”,表现为烦躁不安、胸闷气短、目眩脑胀、忧郁孤僻、精神不振、消化系统功能紊乱、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 下降,还可出现心血管系统的病状,如高血压、心率加快、心律不齐甚至休克。
总之,在儿童早期教育中,一定要重视儿童体质的增强,不能忽视体能的培养,不必强制儿童整天学这学 那,而应使孩子愉快地度过儿童期。
体育论文:[体育论文]高原训练理论诸方面的发展
摘 要 高原训练可划分为适应训练、系统训练、结束前训练三个阶段,持续4—6周较为普遍和适宜。16 00m—2400m为适宜高度, 1800m—2300m为高原训练高度。下山参赛可形成两个竞技高峰, 训练安排的好 ,高原效应可保持1—2个月。
关键词 高原训练 海拔高度 竞技高峰
分类号 G822.3
近30年来,世界各国对高原条件下的训练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欧美一些国家在重大国际比赛前对优 秀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已形成传统。美国、原民主德国许多运动员还进行“仿高原”训练或“模拟高原” 训练,以及“低压舱”训练。美国著名马拉松选手萨拉萨尔利用“氧分压有氧训练器”进行仿高原训练,两次 创造马拉松世界好成绩,多次获得重大国际马拉松赛的冠军。我国运动员在重大比赛前也要进行高原训练。 高原训练的作用是肯定的。高原训练的研究和实践也更加完善。当前,对高原训练的高度、持续时间、下山参 赛时机、适应高原训练个体差异、高原疾病……等仍进一步深入研究中。本文根据近年来的研究和搜集掌握的 有关信息资料,以及笔者教学、训练过程的需求,对部分高原训练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加以分析综述。
1 高原训练的阶段划分及持续时间
高原训练需要一个过程才能收到效果,这个过程是有其不同目的和任务的。
及时阶段:适应训练阶段
高原训练需要有一个适应阶段、这个阶段是十分重要的,决定着高原训练的时间和总体训练效果。通常的 做法是到高原后进行适应训练,而我国著名教练马俊仁经过高原训练的实践,一改到高原后再进行适应的习惯 ,提出适应确定在上高原前,应在低海拔先进行1—2周的准备性适应训练,主要是在低海拔进行大量的,有一 定强度要求的有氧耐力训练,然后调整3—4天后上高原,在去高原的途中,利用火车停站时间进行短时间跑的 练习,从低向高逐步适应。笔者为这种适应设计了去最终高原训练基地前进行阶梯形适应性训练模型(见图1) , 这样缩短了高原适应期的时间。为系统训练阶段争取了时间,到高原后再进行一个短暂的适应,负荷量逐渐 加大、尽量保持一定的强度,以免发生力量损失的危险。
上高原后适应阶段的长短与高原训练的次数成反比,数次后持稳定状态,个体之间的适应能力也有差异, 适应一般需3—5天。这一阶段除适应高原环境,消除时差,旅途疲劳、适应高原缺氧的刺激外,有氧代谢训练 要增加,心率保持在120—140次/分, 为下阶段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系统训练阶段
这个阶段是到高原训练后的第2—3周,经过适应训练后进入系统正规的强化训练,训练量可恢复到平原训 练的水平,尽可能地提高强度,这个阶段要因人而异,要注意观察运动员训练次日的血尿及其它生理、生化指 标,如无血尿,心率及其它有关指标正常,无过度训练症状,说明这个阶段训练量与强度是适合的,如果某些 运动员机能状态不佳,或出现伤病,则需要诊断治疗调理,然后才可进行系统正常的高原训练,以保障高原训 练的质量。
第三阶段:高原训练结束前训练
这阶段一般在结束高原训练前的7—10天, 此时对运动员要观察和对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综合测试与 评价,检验负荷强度和负荷量是否达到高原训练的较高要求。马俊仁教练从高原训练实践中认为,高原训练可 以上强度,而且在结束高原训练前经过大强度的测验和比赛,返回平原后能大幅度提高成绩,马俊仁的这一观 点,对高原训练有着极大的启示。
三个阶段只是宏观的,没有固定的模式,运动员个体间还存在着差异,但这三个阶段在高原训练过程中是 存在的,必需的。
在高原训练的持续时间问题上尚无定论,但至少4周以上, 主要因为在高原上训练要使机体由适应到增强 的过程。但也不是在高原上训练时间越长就越好,因为高原对训练负荷产生制约,特别是负荷强度制约较大。 高原训练身体反应大,易发生伤病,血尿和心电图异常现象,一般在高原上进行训练持续4—6周较为普遍和适 宜。
2 高原训练的海拔高度与训练负荷
海拔高度是影响高原训练效果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海拔越高越好,太低身体机能提高达不到理想效果;太 高也会影响正常的训练负荷,血红蛋白虽然会增多,但血液粘稠度增加,循环系统阻力增大,负荷难以提高, 甚至导致健康水平下降。
国外许多学者的研究有不一致的地方,对年轻选手和初上高原训练的运动员、对女子中长跑选手的适宜高 度尚有争议,但总体看国外研究中1500m—2400m高度是共同认可的理想高度。
根据我国多年高原训练的实践,在昆明(海拔1890m )和青海多巴(海拔2360m)训练基地进行高原训练的 耐力性项目运动员, 返回平原后绝大多数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徐长期、陈跃玲、王军霞、曲云霞……等在高原 训练后先后夺取世界冠军和打破世界纪录。
综述国外的研究成果和我国高原训练成功的实践,可以认为:高原训练的适宜高度为1600m—2400m间,最 佳高度应为1800m—2300m。
高原训练必竟是在缺氧条件下进行的,训练负荷不易掌握,不能照搬平原训练的办法,高原训练的负荷强 度更难掌握、但在高原训练的实践中,我国一些教练员认为必需进行大强度的训练,马俊仁认为高原训练 的第二、三周应尽可能地提高强度,由平原训练时的80%逐渐增加到100%;另一位著名竞走教练邢富国认为, 在提高强度的训练中,必须用接近100%的强度去完成,以提高人体“外调”利用氧的能力,一般每周最多两次 ,关键在于强度要逐渐上升。
高原训练血乳酸比平原高,需要稍长的恢复时间;高原训练血红蛋白可增加,血液粘稠度也增加,循环系 统阻力加大,强度不易上,因此要加强医务监督和生理、生化指标的测试,教练员要注意观察运动员的各种机 能反应,注意掌握训练负荷,特别是负荷强度的掌握,要注意训练后的营养及恢复。
3 下山参赛的时机
经过高原训练到平原参加比赛会取得优异成绩已被广大教练员、运动员所认识,但下山参赛的时机仍 在进一步探讨中。从有关资料和我国一些运动员的实践看,一般认为下山后的2—3天参加比赛会有上乘表 演,主要因为离开高原有一个脱缺氧的不利刺激,运动员机能状态呈下降趋势,在2—3天机能状态尚未下降之 前参加比赛,可望取得好成绩。3天后有一个低海拔适应过程,机能状态下降低, 此时参赛较不利。经过新 的低海拔适应训练,血色素上升,血乳酸值,自我感觉,训练的质量等几乎同步好转,特别是进行有氧耐力训 练时更为出色,此时身体机能进一步提高,这个适应过程呈超量状态,随着赛前训练负荷调整,运动员各方面 指标均处在赛前状态,在此基础上对专项能力进行新的补充和强化,运动员参加比赛最易发挥竞技能力, 这个时期适应时间与项目有关,长跑较适宜的是7—10天,中跑则大约为10—17 天为,从而形成下山参赛 的两个竞技高峰(见图2),3周以后运动员机体已由高峰向低潮转化,高原训练效应在失去原有环境条件下就 会产生退化,此时应注意在保障负荷强度的情况下,尽可能增强有氧代谢能力的训练,随时观察、测试常规生 理、生化指标的变化,3 周以后的训练只要安排的好,高原效应可保持1—2个月,还可以出现竞技高峰。
马俊仁教练已掌握了这个规律和方法,1993年3 月在北京举行的长城杯女子马拉松赛和4月4日在天津 举行的七运会马拉松赛,马家军女将就是在返回平原3天内参赛的;8月14日—22日第四届世界田径锦标赛是在 下山后3—17天时间参赛的;9月8日—13 日七运会田径决赛则是回到平原一个月后参赛的,这三个时间里的比 赛,马家军女将们先后创造了世界水平的成绩,夺取了世界冠军和打破了世界纪录,马俊仁的实践有力地说明 了下山参赛的时机,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参考的依据。
4 高原训练健康状况及常见疾病
高原训练时间是非常宝贵的,如果因健康原因影响了正常训练是十分可惜的。影响正常训练的原因来自两 方面, 一方面是客观环境如高原缺氧、低温、风大、温差大、阴阳面温差大,在高原训练中较平原更容易发生 感冒、肠胃功能絮乱,易受伤等症状;另一方面由于训练的主观因素,在高原训练中机体的适应能力,恢复难 度的增加,循环系统阻力加大等影响,运动员易出现受伤、血尿、心电图异常现象。
无论影响健康的原因来自那一方面,教练员、运动员和医务人员要紧密配合、观察、询问、检测运动员的 健康状况。要注意掌握训练负荷,特别是对负荷强度的掌握,要注意训练后营养的补充,以及加强恢复机能的 手段,还要经常进行医务检督和生理、生化指标的测试,以保障高原训练任务的完成。
5 结束语
高原训练理论涉及的范围很广,本文所述诸方面仍在进一步研究中,综上所述:
(1)马俊仁教练在上高原前,先在平原进行1—2周准备性适应,为高原适应后的系统训练争取了时间。逐步 适应的方法为阶梯形适应训练打开了思路。高原训练持续4—6周较为普遍的和适宜。
(2)从国内外有关研究中,特别是我国竞走、 中长跑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训练实践证实和归纳认为 :高原训练的适宜高度1600m—2400m,理想高度为1800m—2300m。
(3)下山参赛的时机主要是通过运动员下山参赛的成功经验, 分析确认形成两个竞技高峰,下山的2—3天 ;7—17天。 但只要训练安排得当,高原效应可保持1—2个月,还可再出现竞技高峰。
(4)高原训练的健康主要受两方面的影响, 一是高原客观环境的影响,二是主观因素的影响。
体育论文:体育论文]关于在体育教学当中加强迁移规律运用的建议
所谓迁移,是指将已掌握的技能或知识运用于新环境之中以迅速适应新环境,即克服某类困难或完成某项课题的过程。
从迁移的内涵上不难理解,迁移包含四个方面的寓意。及时,运用迁移规律者其目的是为了解决新问题;第二,运用迁移规律者必须在新旧问题当中找出其相关相似相联之处,并且已有解决旧问题的经验;第三,迁移规律的运用不是永远的生搬硬套,它是一种活学活用,要用出新意,用出创新;第四,每一次迁移规律的运用都是一次经验再积累,再升华的过程,只有注意总结才能更好更快地解决将来再次出现的问题。
迁移是体育教学中的一种广泛现象,而体育教学又有着其自身的特殊规律性,因此迁移规律如被科学灵活的加以运用,将在诸多方面促进体育教学工作的展开与提高。
及时、运用迁移规律,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已有经验的概括能力。这就要求学生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去分析、理解、体会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将其理论、动作熟练地说出、做出。“一个优美娴熟的动作往往就是一个高质量的概括”。
而且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越高,实现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霎那的迁移便是厚积而勃发的霎那飞跃。”例如:学习体操的踺子后空翻动作之后,就十分有助于撑竿跳高的起跳腾空动作特点的形成。“对已有经验的概括越凝炼,实现迁移所需的时间就越短暂”。
第二、反复练习待迁移动作,认真分析新动作要领,注意培养学生对学习情境间相同性或相似性的敏察与辩析。这种能力只有多举例证,多模仿、多练习、多听多想才能“顿悟”。例如;“在跳的助跑技术”与“短跑的加速跑技术之间寻求迁移规律,只有靠反复分析、练习才能得以实现。当然,在两个相似的学习情境中,先前的学习与后来的学习之刘包含的相同要素越多,迁移就越容易发生,后继的学习也会变得更容易。
第三、根据技术动作的特点,抓好技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实现迁移的主要条件,它将有助于辅助性练习的选择和动作的创新。例如:栏上动作是跨栏跑技术的重难点,该动作又分起跨腿与摆动腿两个技术环节。因此,应选择以分类重复--强化提高为目的的辅助性练习为主要教学手段,这样将有助于迁移的形成。
体育论文:[体育论文]提高教练员决策能力的几个因素
教练员的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训练成效或比赛的胜负。无论是中国女排的五连冠,还是美国NBA公牛队的三度夺魁; 无论是美国的刘易斯,还是中国的马家军,他们的成功无不凝聚着教练员的知识、智慧和经验 。因此,为了提高教练员的决策水平,必须注重对教练员决策能力的构成因素进行研究。
1 掌握和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渊博的知识,是教练员决策活动的基石。教练员要顺利实施战略战术方案,就必须了解周围的特定环境, 熟知天时、地利、人和等历史背景,弄清问题关键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教练 员的知识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决策者的足智多谋,主要来源于其丰富的知识。决策活动中的想象力与 创造力,都是以雄厚的知识为基础。知识掌握的愈深愈广,其决策所达到的化目标程度就愈高。影响教练 员决策能力的知识有:一船科学文化知识,系指多学科的基础知识。知识面越广,见解越深,对问题的分析越 透彻。若知识面狭窄,就会影响其视野和综合分析问题的水平。第二,本专业知识。它是避免瞎指挥,保障正 确、科学决策的支柱。第三,决策专业知识。此类专业知识对决策的方式方法、程序、组织有着重要影响。一 个具有完善知识结构并善于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的教练员,能给有才能的运动员带来理想的成绩。美国田径 教练汤姆·特勒斯在对刘易斯跳远的助跑与踏跳进行周密计算后,依据运动生物力学的原理,提出其助跑 一步应是缩短平稳的踏跳,致使刘易斯在重大比赛中取得出色成绩,又如袁伟民、李安格教练根据中国女排的 特点和生物力学原理设计的单脚起跳背飞扣球,为中国女排的多次获胜奠定了基础,至今已被大多数女排强队 所延用,成为主要的得分手段和杀手锏。可见,教练员自身所拥有的知识结构与其运用知识的能力,不仅直接 影响着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也直接影响着比赛成绩。它是教练员决策能力至关重要的基础。
掌握知识的目的,是运用知识。是否能够灵活地运用知识,离不开聪颖的智慧。智慧是指运用知识的能力 ,是教练员在感知、记忆、想象与思维等认识方面的能力,是在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 教练员决策能力中的又一大要素。优越的感知,可使教练员根据目的、任务、目标,自觉进行观察分析,把握 局势发展细微变化特点,概括局部与全局,并快速地判断,大胆、谨慎地付诸决策行动之中。良好的记忆 ,则有助于储存信息,而地收集素材,充实自己的头脑。而丰富的想象和思维,可使教练员根据客观 实际需要积极能动地大胆创新。袁伟民在1982年世界锦标赛后,根据世界排坛的发展趋势和国家女排现状所制 订的目标、任务,并大胆、果断地起用新手,使中国女排连连夺冠,享誉世界排坛。这与他那超人的智慧和卓 越的决策能力是分不开的。
2 丰富的实践经验
经验是指教练员在竞技实践中直接或间接获得的知识。经验是影响教练员决策能力的动力因素。丰富的经 验,是正确决策的重要条件,阅历广,体会深,对问题判断就会具有较大的性。特别是对实践中经常遇到 与以往相似且共性的问题,其决策效果更为显著。在第5 届全运会田径预赛中,朱建华越过2.26米后,向2.34 米冲击(亚洲纪录)。及时次试跳失败(此时与1982年亚运会冲击世界纪录的情况一样),他想起胡鸿飞教练 赛前给他的决策方案:出现此种情况说明还有实力,应大胆不失时机地向世界纪录冲去!根据教练意图,为节 省体力,保持能量,朱建华果断提出向2.37米的世界纪录冲击。结果,获得成功。可见经验的作用不能低估。
3 稳定的情绪
情绪是影响教练员决策能力的又一重要因素。由于比赛的性质、规模、环境、成绩等,教练员的心理状态 瞬息万变:有对比赛起促进作用的积极情绪,也有破坏正常比赛状态的消极情绪。其反应与教练员的神经类型 、修养、知识和经验有关。比赛中急躁、紧张、六神无主,甚至脾气暴躁,怒不可遏或悲观失望、垂头丧气等 ,不仅消耗教练员本身的神经能量,分散指挥能力,也会给运动员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教练员在重大比 赛的决策中,尽管战况起伏跌宕,争夺激烈,甚至在比分落后情况下,也能根据比赛需要,严格控制自己的情 绪,清醒地观察比赛动向,指挥,从容调度,临危不乱,用自身的情绪稳定运动员。在第23届奥运会女排 决赛中,袁伟民用手势与眼神稳定运动员的情绪,并换上曹慧英带动全队的士气;且在获得发球权时,果断换 上侯玉珠,结果连发两球得分,终以16:14获胜。事实说明,教练员稳定的情绪,对于整个决策过程起着不可替 代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关键时刻对取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 坚强的意志品质
决策活动是一种意志行为。坚强的意志,是指主体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支配和调节其行动,以实现预定的 目标。意志在决策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在表现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性和自觉性的同时,又体现了人类 在实践中征服自然、战胜困难的顽强性、坚定性。坚定的意志是决策活动的条件,是实现目标、取得优异成绩 的精神保障。在具有复杂性、特殊性的体育竞技决策中,坚强的意志是教练员的先决条件。面对激烈化竞 争,在短兵相接的竞技场上,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和果断勇敢、自制顽强的品质,根本无法在极其困难的复杂 条件下,实现决策目标并战胜对方。两强相遇勇都胜。只有具备这种意志品质,才能不失时机,果断行动,达 到预定目标。反之,优柔寡断,踌躇不前,瞻前顾后,都会错失良机,导致败北。
5 良好的应变能力
应变能力是指在创造活动中面对变化的情绪,迅速而灵活地利用复杂情境中的有利因素,应付事态变化的 能力。它是一种思维升华到高层次的创新活动。在竞技比赛中,失误的决策者,往往因过久思考同一问题而原 地徘徊,重复老方案;聪明的决策者,则可通过变换环境,调节大脑休息的方法,暂时把问题放下。在这个过 程中,往往又由于其它的一些事或别人的一句话,突然迸发出灵感的火花,受到深刻的启发,产生较好的应变 效果,进而抓住关键,使棘手的问题迎刃而解。例如在奥运会男篮争霸战中,美国队与前苏联队比赛到离终场 还有两秒钟左右的时间,美国队经验丰富一分,前苏联队获后场界外球。此时,苏联队教练根据球进场后接触 场内运动员方可开表的规则,迸发了高度的灵感,及时面授机宜,布置本方篮下留一高大队员接应,其余队员 在后场接发球以牵制美国队。而美国队认为胜券在握,因为球从后场运行到对方篮下也要两秒多种,只要在自 己的前场稍加阻扰,时间就到了。没想到苏联队后场一个长传到本方篮下(此时不开表计时),苏队队员接球 后两秒钟之内将球投进反经验丰富美国队一分,此时时间到,之后美国队指责计时员不开表,演出了一场拒绝接受 银牌的闹剧,凡是当时留心看过录像的人都记忆犹新。这在当时创造了后场发球两秒钟反败为胜的战例,它充 分说明了教练员在临场指挥决策中良好应变能力的重要作用。
由此可见,教练员的决策能力受知识、经验、情绪、意志品质和应变能力等因素所左右。因此,为了提高 教练员的决策能力,就应该积极地从这些方面入手,勤于实践,加强训练。
体育论文:[体育论文]谈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的预防
体育教学是以身体活动为主的学习过程,教学中如稍有考虑不周,就易发生损伤类的事故,所以在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目前有的学校和教师为了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在体育课中采取一些消极预防办法,如降低教材难度及减负减量,对稍有挑战的教材干脆就去掉,更有甚者仅做一些简单的活动或采取“软禁”的手段敷衍了事,这样既影响了体育教学大纲的贯彻,阻碍了体育教学发展,也极大影响了学生身体机能的提高。我认为当前学校和教师都应以一个客观的态度去看待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正确的去对待安全事故,采取有效的办法去减少事故的发生。这里就如何预防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谈几点看法。
一、教师在体育课中应注意帮助学生树立好安全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及时的思想,如:有的学生上课调皮,站队时相互推撞认为好玩,他们根本也不知掌握力度和分寸,另外加上有的孩子本身平衡协调能力就差,很容易因碰撞而摔倒,造成身体损伤等安全事故,为此教师就应在迅速制止的同时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不仅仅让学生明白这是错误的行为及其可能发生的不良的后果,同时要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这是不安全的行为,杜绝同类事件再次的发生。这样通过一些事件及时的教育和随时的提醒使学生思想上引起认识和重视,才能时时保持清晰的安全意识,不做有危险的事。促使学生高度的安全意识得以形成,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二、课前考虑要细致周到。
1、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要有预见性并加以防范。如,跳的练习中下肢的肌肉群和膝、踝关节容易损伤,投掷练习中腰部、肩部及手指手腕易受损等,那么,就得根据动作技术要求重点做好针对性的准备活动。又如铅球练习要防止意外砸脚或脱手砸到周围的同学,这都要预先想到并考虑好采取针对性的预防。
2、教学方法、组织管理设计要科学合理。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组织管理是防止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认识到,教学方法不好不仅仅会引起智障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注意力更不易集中,同样也会引起意外事故发生的。另外组织管理的好坏也是预防安全的有效手段。如徒手练习时人不要安排站得太挤;器械练习时,要反复强调安全使用器械的步骤后才能组织学生和器械都要在安全范围内进行使用和练习,从而保障教学练习有序进行,保障教学中最基本的安全。
3、教学内容要合理,动作难易程度要得当。我们知道难度过小对学生没有挑战,也不利于帮助他们的身体发展和意志品质的培养,难度过大对他们既难掌握又会失去自信,心理会产生障碍也容易发生事故。所以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去要求并引导教育学生。
4、对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动作应及时纠正。在体育教学练习中,学生经常会出现错误的动作,错误的动作(既不合理的动作)往往是最容易导致身体损伤的,如不及时纠正就会变成安全隐患和导火索。所以教学中对不合理的动作应及时的指导和纠正以防对身体造成损伤。
5、要保障好场地器械的安全。
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安全预防,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外部因素,是可见的,也是可预防的。在上课前我们教师必须仔细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如有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后,再进行组织教学。
三、深入了解学生情况,掌握常见的病症和损伤的急救和处理方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熟知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另外必须要细致了解他们的病史状况,以便合理安排这类同学的体育教学内容,防止因体育教学安排不当而导致病症出现,引发事故。另外教师还注意掌握一些运动医学常识和简单处理方法,如运动中暑、抽筋、脱臼、急性损伤、等情况的应急处理。这样遇到问题知道在及时时间里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急救处理或治疗,减少和防止事故发生。
四、注意发现并处理好学生体育课中的异常现象。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异常的情形。如有的孩子因在家生气或心情不好就发脾气、情绪表现极不稳定,甚至产生攻击性行为。对这样的孩子我们既要合理的批评,同时也要善于引导,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鼓励;再如在体育课中有些孩子由于对身体的认识不足或缺乏言语表达等因素,有时身体不适他也不知告诉老师,如果教师不留心往往就容易错发生事故。所以在体育课的课前、课中、课后,教师都应留心观察他们是否有身体不适的异常表现,以便早发现早处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总之,对于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学校和教师都应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去看待,以积极的方式去思考,用正确、合理、科学的方法来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这样才能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
体育论文:[中学体育论文]体育教学中“三结合循环模式”的运用
三结合循环模式是指模仿、徒手学练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循环操作的教学方法。
这一方法在球类基本功教学中运用,不仅能使学生在有限的学练时间里规范地掌握球类基本功,尤为重要的是在学练过程中培养、提高学生想象与肌肉活动协调配合的能力,让学生能切实地体会到掌握技术动作不仅仅是体力活动,更重要的是大脑的思维、指挥,自信心的树立和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常规模式”教学,学生听、观、练虽然具体明确,但学生在学练过程中随意性较大,通常是学生拿到了球以后只顾玩乐,对教师的讲解示范以及提出的练习要求,不当一回事,基本上是怎样顺手就怎样练,很难集中注意来体会动作要领,去逐步地掌握规范动作。教师则疲于作单个或小范围的指导,纠正学生动作,既显得被动,又费时费力。由于课堂学练过程中动作的规范化不能严格把关,方法不力,以致大部分学生容易重复错误动作练习,预期的教学效果就得不到保障。
“三结合循环模式”教学正是在“常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教师作为榜样参与,诱导学生学练,严格把握教学环节,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学练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多动脑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反复学练动作过程,逐步强化规范动作意识,使学生听、观、想、仿、练融为一体,紧紧相扣。
课堂教学反映出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练动作全身心投入,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练过程生动活跃、紧张有序,由于学练的正误动作能及时反馈,动作细节 要领体会深刻,对正确动作的巩固,形成动力定型具有显著的实效性。由于课堂教学中教师把住了规范动作的学练关,课后学生复习、巩固时就能按照规范动作进行强化练习,进而熟练规范地掌握所学练的球类基本功。
我校是师范学校,注重基本功的规范化练习,掌握科学且具实效的组织教法是中师生能力培养的具体反映。因此,中师篮球及其它球类教学不能是简单的教师讲解、示范、组织学生自行活动,切忌“一个哨子、几个球,教师学生都自由”。
对中师生来说,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将来到农村小学,在场地、器材不足情况下,运用模仿、徒手练习与实际操作“三结合循环模式”教学,定会使小学生沉浸在玩中学、练中玩的境界。运用“三结合循环模式”教学法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求教师示范正确,?领做示范动作优美,具有标准的示范性。讲解动作要领简明扼要,明确重点、难点。例如教授“单手肩上投篮”时要点在投篮手臂的小臂是否与地面接近垂直,否则投篮臂不易固定,动作也就不可能规范。
2.严格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仿效及徒手学练时要假设情境,强化规范操作意识。
3.组织练习队形变化应尽量少,否则会影响练习密度。例如由实际操作转练徒手学练时,学生在练习地点不动,面转向教师,跟教师口令练习就行了,不需重新组织队形。
4.注意教学对象,合理安排练习时间(包括新授、复习教材时间比例),密度,合理运用正误对比手段,提示学生明辨自己所学练动作的正确程度。
5.徒手模仿学练时上动的结束和下动的衔接要求学生注意身体相关部位的用力顺序、方向、角度必须合理。
6.球类基本功教学课一开始就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技评是成绩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
综上所述,“三结合循环模式”在球类基本功教学中运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学练过程中任务、方法明确,教学效果显著,不仅符合体育教学目标,且符合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性,对有效地提高球类基本功教学质量与效率具有实际的意义。
体育论文:农村居民参与社会体育论文
1居民参与社会体育的活动内容
烟台市农村居民参与的体育活动内容较为单一,44.97%的农村居民选择慢跑和散步,28.21%的农村居民选择武术,它们由于不受场地限制,而且成本低,便于控制运动量以及强度,成为大众最常见的健身项目。其中武术作为中华文化传统健身项目拥有较多的种类,例如:太极拳、五禽戏、健身气功等等,在锻炼的同时也有利于组成健身小团体,在锻炼的过程中不仅方便大家之间的交流沟通,也有利于邻里之间的感情培养。一些较大的村落还拥有专门组织广场舞的小团队,有10.89%的农村居民选择交谊舞和体操,每天在固定时间地点进行活动,简单易学的动作和热闹的氛围吸引了周边群众的参与,这项运动尤其受到中老年群体的喜爱。篮球是一项大强度的体育项目,不仅能够锻炼人们的身体还能增加团队合作精神,因此这项体育项目被青少年所热衷。只有极少数居民会选择扭秧歌等其他不盛行的体育项目进行锻炼。因此,从调查中可以发现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体育项目较为单一集中,例如:羽毛球、网球等新兴的体育项目还不被人们所熟知。
2居民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态度
烟台市农村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较为积极,48.32%的农村居民十分愿意参加体育运动,仅有5.31%的人认为参加体育运动没有必要,而剩余的46.37%的人们认为参不参加都行。随着烟台市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需求,也更加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体育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有放松身心的作用,要使得社会体育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首先应加强居民中那46.37%中立的人们体育锻炼的意识。在农闲时间里,有体育锻炼行为的村民达到94.6%。其中,每周进行3次以上体育锻炼的占74.3%,虽然运动主要以小强度为主,但烟台市农村居民的健身意识已经有所改善,由此可以看出,随着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民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农民参与体育锻炼的需求也随之愈来愈强。群众参加体育锻炼已经由早期的政府组织、应付检查演变成自觉的参与行为,人们不再是为了别人而参与体育活动,而是出于对自己身体健康的需求以及放松身心的需要,由被动变为主动。因此,从思想上转变农村居民对体育的态度,培养居民的体育意识,是高效发展农村体育的关键。
3居民参与社会体育的主要目的
据调查,烟台市农村居民参与社会体育的人群里,55.31%的烟台市农村居民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体质,强健体魄。24.30%的农村居民以娱乐消遣为目的,16.48%的农村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是以缓解压力为目的,3.91%则抱着结交朋友的心态,由此可见心存娱乐消遣放松和缓解压力等想法的人也不在少数,这种转变反映了人们逐步开始认识到体育能够带来的益处不再局限于身体上的健身,同时也有助于人们增进对自己的认识和缓解压力等精神上的作用。在现如今社会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人们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熬夜、不规律饮食等不良习惯正在慢慢的损坏大家的身体和精神,越来越重的生活工作压力也使更多的人进入到亚健康体质,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社会体育的兴起给了人们重拾健康的希望,人们开始利用闲暇时间锻炼,以确保身体的健康和精神的愉悦。在调查的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许多身体健康的成年人并没能够很好的坚持锻炼,反而是那些老年人以及有慢性疾病或有肥胖困扰的人是体育锻炼的主力军。主要是因为许多成年人忙于工作,缺少锻炼的时间或者意识。只有等到身体真的出现了问题必须要锻炼的时候才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但从另一方面讲,也正是有了这种被动的原因影响,这些人通过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认识到这样的益处,才能够在成为体育人口之后更好的保持下去。
4居民参与社会体育的主要场所
烟台市农村居民参与社会体育的场所比较集中,48.32%的农村居民选择在公共体育活动场所、马路和街道边进行体育活动,14.25%的人选择自家庭院,22.63%的农村居民选择场院、树林旁、河边、田间、草地进行体育锻炼,另外14.80%的农村居民开始选择体育场馆以及俱乐部进行体育活动。大多数烟台市农村居民选择临近居住地的街道或者空地,以及村里配置的健身路径等免费场所进行锻炼。这不仅体现了农村居民对于体育锻炼投入不足的问题,更是反映了农村配置专业的体育设施场馆的操作困难性。目前我国城市社会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仍然很不充分,更加无法为农村进行相应的设施配套,人们仅仅能够依靠现有的免费器材设施进行体育活动,场地设施的单一性限制了烟台市农村社会体育的进一步发展。烟台市农村居民对体育健身设施的需求,逐步由福利型向服务型升级,由此突显出农村社会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对农村体育的发展的重要性。
5居民对社会体育公共服务的需求
烟台市农村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需求逐渐提高,现有的社会体育公共服务已经无法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烟台市农村居民对于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建设、体育活动的组织开展、体育健身指导以及信息咨询、体育体质监测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烟台市农村居民对于现阶段体育公共服务的开展满意度不足30%,虽然村民普遍反映近年来农村社会体育公共服务较以往有了极大的改善,但仍没能达到预期效果。尤其是体育健身指导以及信息咨询的需求急需满足,过去居民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锻炼与强度控制,缺乏锻炼的科学性,甚至存在一定的健身误区,未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阻碍了农村社会体育的发展。很多农村居民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需要专业的健身指导员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的健身计划。通过对于农村居民的需求调查可以发现农村居民对于社会体育的认识程度逐渐加深,摆脱了盲目的健身活动,从而向更高层次进行发展。因此,应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与岗位设置,来满足农村居民的体育锻炼需要,使其能够科学高效的进行体育运动。
6结语
通过对烟台市部分农村居民参与社会体育的调查,分析了解现在农村居民参与社会体育的现状,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现在农村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逐渐增多,体育意识逐渐增强,但其参加的体育项目与活动地点相对单一,对体育公共服务的需求量大。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也不再只关注于身体的锻炼,他们在身体素质得到增强的同时丰富了自己的业余生活,使其得到身心健康的发展。从调查中我们还可以总结现在农村体育发展中出现的其他问题,进而针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来推动农村体育的发展。
作者:董菲菲 单位:鲁东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论文:全民健身教学中学体育论文
一、中学体育教育是全民健身活动的主体
建国以来,教育较大的任务在于迅速提高国民科学文化水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学过于追求升学率,导致体育健身活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致使一部分学生体质下降。随着国民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素质教育被日渐提上日程,成为教育的新坐标。全民健身的理念正与素质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因此,解决中学生的体质问题,夯实全民健身的基础,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青少年的主要活动场所就是学校,而在中学教育中,体育教育和健身活动联系最为紧密与直接。在体育教学中深入贯彻全民健身的理念,有助于增强青少年学生的全民健身意识,形成全民健身的舆论导向,提高对全民健身工作的重视程度;要使全社会认识到,身体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物质基础,全民健身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体育发展水平是社会进步与人类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全民健身对中学体育的促进作用
1.促进学校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
体育场馆设施是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全民健身必要的物质基础。目前我国中学体育器材、设施的普及率不高,与发达国家和全民健身对体育场地设施客观需求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但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普及,学校和政府教育部门对于体育基础设施的投入已大大提高。
2.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增加体育人口。
开展全民健身,可以激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提高体育人口数量。体育人口是评价群众体育发展的一项重要社会指标。学生体育意识的增强,会促进学生逐渐养成好习惯,推动全社会参与体育,为国民终身体育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促进学校竞技体育的普及并为竞技体育输送的后备人才。
通过广泛开展学校群众体育,学生体质普遍增强,运动技术水平不断地提高,为提高国家的竞技运动水平奠定了技术基础。在体育活动中,还可以发现并培养具有运动天赋的竞技后备人才,为竞技体育输送新鲜血液。另一方面,竞技体育取得的辉煌成就,也能鼓舞和激励广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三、全民健身在中学体育过程中的实现途径
1.强化体育意识。
学生体育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效益和终身体育观的树立。长期以来,学生体育意识薄弱,要想改变这个状况,体育教师要首先让学生体会到体育活动的乐趣,激发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其次,要在学校中营造体育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2.注重提高学生自主体育锻炼的意识。
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是科学锻炼身体的手段和方法,对增进身心健康、增强体质,不仅具有近期(在校期间)的效果,而且具有长远(走向社会以后)的影响。但是,由于不同年龄段身心发展状况的差异,锻炼身体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也相应有所不同。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锻炼的能力,为其保持身心健康提供有效的方法。
3.改革体育教学体系。
体育教学体系的改革着重在于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学校应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决定教学内容,尤其是应增加适应全民健身计划要求的健身方法和手段的内容,与休闲体育、娱乐体育等社会体育接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应多样化且行之有效,应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从理论上形成新的教法体系,在实践中总结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4.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管理。
要想真正贯彻实施全民健身,仅靠学校体育教学是不够的,因此指导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会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的重要补充部分。
作者:山福民 单位:汉中市新民中学
体育论文:家长代表参与小学体育论文
一、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1.教学中出现难以处理的事故
体育教学很容易出现意外伤害事故,由于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发生的事故多属于偶然事件,因此很难判定责任的归属。这也导致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事故处理成为最棘手的问题,很容易出现互相推脱责任,互相扯皮的现象。
2.过分强调技能的学习
许多学校都采用以往的体育教学的标准,进行单纯的技能教学,忽视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身体素质情况,一旦学生将体育课堂和复杂的技能学习结合在一起,很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这是让学生被动接受,而不能让他们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无法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二、家长代表参与小学体育教学的应用
小学体育教育应该要以学生的发展和需求作为现代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核心,使其身心和身体得到发展,增强其认知能力,日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对于家长代表参与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而言,一般是以班级为单位,家长们可以选出负责人,负责人每月根据学生的学号或是其他的标准选择要出席的家长代表,班主任及时通知家长当月的体育教学的计划、教学内容、家长可能参与的课堂安排以及其他的相关事务。
1.家长代表参与听课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家长可以像学生一样参与听课,家长可以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对教师的课堂教授方式以及课堂的活跃程度、孩子的接受程度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家长对孩子的了解要高于老师,所以能够根据孩子的特点提出比较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帮助提高教学质量。听过课的家长还可以在课下针对教师的教学内容对孩子展开相应的辅导,从而巩固孩子对知识的掌握。
2.参与教学实践
小学生还处于比较幼稚的阶段,爱玩是他们的天性,所以在教学课堂中容易开小差或是说话,教师通常情况下专注于讲课而不愿意中断教学来提醒他们,此时家长代表就可以在不影响课堂进度的情况下进行提醒,使课堂能够更顺利地进行。同时,家长代表也可以积极投身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设计中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家长积极进行辅导,帮助教师构想新颖的课堂教学计划,根据孩子的特点,安排有趣生动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孩子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
3.家长代表参与体育活动
体育活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不仅能够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家长代表可以和学生一起参与到活动中来,与孩子一起做游戏,在游戏中不但能够体会童年的快乐,而且能够增加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有利于家庭更加融洽,也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家长代表参与小学体育教学的意义
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日常教学中,能够充分加强教师、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而且家长的带动作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积极性,从而极大地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当意外的伤害事故发生时,家长代表能够作为第三方来公正地评判事故责任归属,真实地还原事故发生过程,为责任认定提供相应的依据。家校合作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向家长展示孩子的真实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在家长同老师和其他家长沟通的过程中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孩子,以及共同商议更好地教育子女的方法,从而更有效地帮助孩子成长。小学体育教学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身体和心理都得到很好的锻炼。对于小学教学而言,使学生真正从课堂获益是教学的最主要的目标和追求。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旧的教学模式已经开始不再适应新的教育方针,一些弊端在教学过程中频频出现,这也是当前诸多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在体育教学上,要转变已往的教学观念,要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家长代表进入小学体育教学课堂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合理利用家长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切实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
作者:陆晓东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城北高科园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