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工程技术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工程技术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工程技术论文

工程技术论文:水利水电工程技术论文

1水利水电工程特点

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建设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既有人为因素,又有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是指水利水电工程多建在湖泊、沿海、河道等地及周边区域,这些地方的地质条件复杂,工程建设有很大的难度。人为因素主要是指任何工程都是由人来具体操作完成的,在工程的组织、决策、操作等方面,人都直接参与其中。水利水电工程在蓄水、泄水、挡水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自然对工程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要加强在防渗、承压、抗裂方面的施工管理。工作人员要按照水利水电工程的技术规范,采取专门的措施以保障工程的质量。此外,水利水电工程对地基的要求也比较严格,既需要有足够的强度,又要有足够的抗渗性、耐久性。这也给工程施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工程施工中,既要对自然因素进行分析,又要发挥人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把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好、利用好。

2水利水电管理的内涵

2.1重视安全管理

对水利水电工程而言,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安全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必须要时刻牢记。水利水电工程数量多,对国家经济影响大,必须要做好安全管理。首先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通过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印发安全教材、现场讲解、悬挂条幅等方式,强化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这样的培训应该是有计划、长久的工作,要把措施真正落到实处,而不应该只是走形式。其次要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加大安全监管的力度。通过增加巡查的次数、查看制度落实情况、检查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2.2强化质量管理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提高工程质量,运用质量管理体系、手段和方法所进行的系统管理。水利水电工程投资大、使用周期长,必须强化工程的质量标准,才能投入交付使用,发挥较大效益,满足国家、社会的需求。工程的测量管理是质量管理的重要一环,它为建设项目提供了数据和图纸,没有它,任何工程都无法顺利开展与完成。因此要从提高测量放线人员的素质抓起,强化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并通过增加测量仪器成本投入、引进先进的测量工具等方式,加强工程测量管理,确保测量的度。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工程的质量,并对工程的质量进行系统化的管理。

2.3实施控制管理

对项目成本的管理控制能够降低工程成本,实现工程利益的较大化。这就需要决策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对水利水电工程作出科学的评估。这样能够减少决策的盲目性,帮助管理者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便于管理者选择方案,作出正确决策。成本预测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首要环节,事后的计算分析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的需要。应将成本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事前控制上。这样能够为工程企业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4优化风险管理

风险是无处不在的,它总是伴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始终。如何将风险降到低或消除,这是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必须要考虑到的问题。首先,要降低风险,就必须能够识别风险。作为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的识别要综合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以便更好的进行控制。其次,风险管理要着眼于风险控制,水利水电工程管理部门要采用积极的措施来控制风险。要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方案,编制多个备选的方案等方法来进行,如果风险真的来临,要按照预先的方案实施,将损失控制在低限度。,风险管理要学会规避风险。通过设立现代激励机制、做好人才备份工作等,降低员工流失的风险,从根本上消除风险因素。

3水利水电工程的现代化管理技术

3.1GPS定位技术

GPS是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距、测速和定时,为用户提供高精度位置和时间信息的空间无线电导航系统。它具有实时性、连续性、全能性。传统的测量方法很难保障在特殊地区获得的数据的精度,尤其是在地形条件复杂的山区,而且传统的测量方法效率低下,不能及时了解水利工程的变化情况。GPS的出现和应用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如在截流施工中,水下地形测量就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水下地形资料的性对水利工程建设十分重要,然而水下地形条件复杂,传统测量不仅工作量大,测量的范围有限,而且精度不高,不能满足工程建设要求。GPS技术却能测量出水下地形的数据,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其工作原理就是利用静态GPS测量系统进行施工控制测量。在精度问题上,尽量构成等边三角形,不用考虑点和点之间的通视问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GPS在测量精度、速度、效率等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仅能够满足工程测量的需求,也给测绘技术带来了多方位的变革。GPS技术能够提高测量的性,降低作业强度,适应现代水利水电工程的要求。

3.2AutoCAD设计技术

AutoCAD是一种通过交互菜单或命令行方式便可以进行各种操作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它可以用于绘制二维制图和基本三维设计,在具体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应用广泛。尤其是在工程资料中的应用优势更加明显。手工绘图需要准备三角板、丁字尺、曲线板等会图工具,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经常出错。用CAD绘图只要动一动鼠标就可以完成,且画面整洁统一,既方便又美观。而对于难度较高的工程图,工作人员可利用已有的图库进行简单的改造就可以得到,制图的效率大大提高。不仅如此,用CAD绘制的图象文件可以直接储存在软件、硬盘上,并能够根据不同的用途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保存,保存时间长,保管起来极其方便。CAD设计技术在水电工程制图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节省了工作人员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3.3数据库技术

对工程建设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更好的测算和利用,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数据库技术进行调整。所谓的数据库技术就是从大量的、原始的数据中推导出有价值的信息,为以后的行动和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并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保存起来,为人们提供更宝贵的信息资源。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信息量大,识记起来较难,这就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特别是GIS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更能促进工程测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但也应看到GIS系统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要通过加快发展数据库技术,为水利水电工程更好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4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在防洪抗旱、节约能源、控制水流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近几年,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我们更应不断创新管理方法,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实效性,让水利水电工程真正为人民谋福祉。

作者;唐甲元 单位:广西恒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工程技术论文:电力工程技术施工安全论文

1简单分析电力工程在配电网中存在的技术难点问题

在很多的电力系统的安全问题中,有很大的一部分是由于配电网在电力工程中的技术应用出现了问题,文章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电力工程中的技术应用的难点分析,这三个方面分别是:外力的破坏技术难点问题;极端天气的闪络放电的技术难点问题;过电压的技术难点问题。希望通过这三个方面的电力工程中的技术难点分析,给未来的电力工程技术的规划一个良好的建议。

1.1电力工程在配电网中的技术难点问题:外力的破坏技术难点问题

电力工程中的外力破坏问题是电力工程施工中的一个比较突出的技术问题,这样就会使电力系统在运行中,出现外力破坏的情况,影响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这种外力破坏主要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考虑:(1)电力系统的架空高压线路带来的外力破坏技术问题。这种技术问题是由于我国现在的国情及地形决定了我国的高压线路的架设方式必须为架空高压线路所致。(2)电力系统中的架空高压线中引线的施工带来的外力破坏技术问题。这种技术问题是由于我国很多的架空高压线路的施工要在其引线的部分施工,由于引线的施工的外界干扰很大,没有办法进行很有效的施工,造成了电力工程中外力的破坏。(3)电力系统中的建设盲目规划带来的外力破坏技术问题。这种技术问题是由于我国的不同地区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发展区别,在没有科学及合理的电力工程施工规划的前提下,很多城市就会进行电力工程施工,这种盲目的规划带来的电力工程中外力的破坏也需要我们给予重视。

1.2电力工程在配电网中的技术难点问题:极端天气的闪络放电的技术难点问题

极端天气的闪络放电的技术难点问题主要是由于我国现在的电力设备都是常年运行且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的设备,尤其是一些绝缘材质的电力设备,更是长久的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及清洁处理,这样就会导致绝缘材质设备中存在大量的污垢,当大量的污垢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就会对绝缘材质的设备的性质产生影响,使绝缘设备更容易遭到闪络放电的影响,会使用电居民的用电安全得到威胁,严重的更会导致电力运行事故。

1.3电力工程在配电网中的技术难点问题:过电压的技术难点问题

过电压的技术难题的出现,主要是在电力工程建设的初期,电力设备配置的不是很完备,很多设备由于施工的成本没有得到化的配置,再加之施工建设过程中的施工爬距没有按照施工技术规范进行,从而导致了在后续的电力系统运行中,出现过电压的技术问题,若果不及时的进行专项整顿,就会在极恶劣的气候条件中,使电力系统出现问题,由于这种气候对于电力系统的维护抢修极为不利,也就导致了过电压的危害性较大,在电力施工过程中,我们要在技术层面上进行处理。

2简单讨论电力工程在配电网中存在的技术难点措施

我国的电力工程在发展中对于技术应用的依赖度与日俱增,因此,在电力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我们要及时的进行处理,并且分析原因,对日后的此类问题进行有效的防控。文章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电力工程在配电网中存在的技术难点措施的应用,这四个方面分别是:(1)电力工程中通过技术层面来完备配电网的相关结构;(2)电力工程中通过技术层面来完备配电网的相关防污设施;(3)电力工程中通过技术层面来恰当的使用电力联络开关;(4)电力工程中强化配电网的工程管理的相关工作等。下面来具体分析。

2.1在电力工程中通过技术层面来完备配电网的相关结构

在我国国家电网的优化方案中,通过技术层面来完备配电网的相关结构是一项很重要的优化方案,这其中就包括了对现有的电压等级进行简化;在配变容载比的选择方面要更恰当。2.2在电力工程中通过技术层面来完备配电网的相关防污设施我们要定期并且彻底的对现有的电力系统的运行设备进行清理,来解决配电网的相关防污。增添相关的防潮及防雷设备,有效的对电力系统中的运行设备进行保护。

2.3在电力工程中通过技术层面来恰当的使用电力联络开关

在电力系统中的突然断电现象的现有解决方案中,在技术角度来分析,化的就是恰当的使用电力联络开关,这种开关的应用会在断电时对居民的损失带来积极的影响,现在市面上较为常见的电力联络开关为SF6系列的联络开关。

2.4在电力工程中强化配电网的工程管理的相关工作

关于电力工程中强化配电网的工程管理的相关工作,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及时、我们要对电网系统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知识培训,通过培训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并且借此机会重新整合管理资源结构;第二、培养相关电力工人的现场的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第三、充分的借助网络及专业软件的力量,来大幅度提升电力施工的技术管理效率,逐步的实现智能化的电力工程施工管理。

3简单分析电力工程中的施工安全防护措施

关于电力工程中的施工安全防护措施,文章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及时、电力工程施工安全施工中的防雷击安全措施;第二、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强化工程安全管理的措施。

3.1在电力工程施工安全施工中的防雷击安全措施

在这一安全防护措施中,主要涉及到的有配置避雷设备,绝缘设备及接地设备。

3.2在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强化工程安全管理的措施

我们在这一环节中,的对施工的各种工序进行安全防护检查,尤其是对安全隐患较大的电力施工更是要在管理的角度处理得当,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4结束语

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的好坏严重影响着我国人民的生活用电安全,一旦用电安全得不到保障,那么人民的生活质量就会有严重的下降,所以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一定要重视起来,让技术在电力工程汇总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文章针对在电力工程施工中的难点,总结并且归纳电力工程中的技术难点,并结合电力施工中的安全施工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能为实现我国人民用电安全的问题有所帮助。

作者:张达志 单位:中国能源建设集团黑龙江省火电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技术论文:仿真模拟实训项目工程技术论文

1仿真实训室的建设

1.1建设思路

通过仿真模拟教学平台的搭建,将学校教育方式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全时段多方位的理论与实践学习资源,帮助提升岗位核心竞争力,为学校提供新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最终实现校企在人才培养上双向互助,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1.2建设内容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工程测量、工程预决算及工程监理等工作,具有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强,擅识图、能计算、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技术技能人才。因此,我们从分析本专业所对应的核心职业岗位(施工员岗位)工作任务与专业能力的要求,按照虚拟企业、虚拟场景、虚拟设备以及虚拟工程项目、企业生产工具、生产对象、生产场景、基地管理制度等原则,构建专业仿真实践教学体系。

2模拟实训项目的开发

虚拟实训项目的开发以构建符合仿真教学实际的“教、学、管、评、控”的运行模式为原则,以深化学校理实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深入分析建筑技术应用与施工管理教学过程,通过虚拟技术紧扣施工工艺、直击教学难点,实现多维仿真和真实场景模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网络技术辅助学生课下练习、及时巩固知识,实现单人训练、多人竞赛和互动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通过数据库技术跟踪学生学习轨迹,实现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的统计与分析,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性。

2.1构建仿真教学“教、学、管、评、控”的运行模式

围绕“教”与“学”建立虚拟仿真教学系统、资源库系统、题库系统、数据管理系统;围绕“管、评、控”实现统一登录用户界面、数据信息系统的建立,实现教学信息的有效传递与分析反馈,合理安排和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实现平台功能与内容的嵌入。

2.2解决传统教学弊端,实现立体化的教与学

仿真虚拟教学系统的建设,着重规避传统教学的弊端,扩充专业教学和信息资源,利用技术优势,直击教学难点。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设计仿真实训项目脚本的深度。以学校专业化的教学力量为依托,以企业成熟技术与先进技术应用为基础,通过项目的顶层设计、需求调研、规范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制订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核心课程,不断提高教学深度。

2.3依托专业教学管理数据库,合理安排教学

建立数据管理系统,实现教学安排的规范性及教学信息反馈的搜集,便于合理调整教学进度与方式。通过资源、课程的管理,让专业教师实现个性化、针对性的课程安排和设置;通过练习、考试、经验积分的管理,实现教学成果的考察及数据信息反馈搜集。

3仿真模拟实训的效果

3.1学生层面:提升知识整体贯穿能力,提高学生岗位核心竞争力

仿真虚拟实训项目的开展实现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任意调用,它以学生对建筑领域核心岗位项目的学习作为一个整体,以虚拟技术还原真实的施工场景,通过施工现场的三维展示和立体情境漫游,能够在课上、课下为学生提供系统化的技能知识点串联和全天候的校内实践操作机会,剔除了以往学生实践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熟悉技能实际应用需求,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岗位核心竞争力,为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2学校层面:以教学信息化建设带动教学改革,促进专业建设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计算机、虚拟仿真等现代技术,解决了专业教学理论课堂抽象生硬,施工细节讲解不到位、工艺操作方法难以演示的问题,其次,通过仿真模拟教学,将学生碎片化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整合,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为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有助于提升本专业的建设水平。

3.3社会层面:有利校企合作项目的开展,促进学校与社会人才的接轨

在仿真虚拟项目实践教学环节联合建筑类优势企业,运用其优势资源(案例图纸、生产项目等)共同进行课程的二次开发,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其次,利用仿真虚拟教学易于理解的特点和直观的场景,与企业合作开展建筑系统八大员培训、建筑工人技术交底等项目,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

作者:鄢维峰 周晖 蒋晓云 单位: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工程技术论文:专业技能竞赛船舶工程技术论文

1问题提出

从近些年来看,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各地政府职能部门和各级各类职业院校,为了有效地推动职业教育改革,深化职业教育职能,提高高技能、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都通过院校之间、院校与行业之间积极举办各级各类的职业技能大赛活动,有校级竞赛、市级竞赛、省赛、国赛乃至选拔的选手参加世界级的技能竞赛。通过这类比赛,探索一条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路子。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能胜任造船生产设计、船舶建造、船舶制造检验、精度控制等专业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高等应用性、复合型工程技能型人才。目前,江苏省内乃至全国开设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之间暂无举办针对该专业的技能竞赛,学生之间缺少专业的交流、技能的比拼。由江苏省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作为牵头单位的江苏交通运输职教集团船舶工程技术分会于2013年1月15日成立,共包含了事业、企业、院校等60多家成员单位,职教集团模式在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撑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为了能为相关企业输送大批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正不断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依托职教集团,举办职业院校之间的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技能竞赛迫在眉睫。

2现状分析

船舶修造行业是个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行业,船舶修造不仅需要大量的高层次的研究人员、管理专家,最主要的是需要大量一线技能型人才。通过查阅资料,对比国外船舶修造行业,我国船舶修造行业中技能型人才的数量严重紧缺,并在现有的一线技能型人才中,这些员工的学历都相对较低,甚至没有经过专业的职业院校培养就直接上岗,而国外的船舶修造行业中,技能型人才的比例往往在70%以上,并且他们都是经过专业的职业院校甚至是本科院校培养后才上岗的。由于目前这个状况工人的技术水平跟不上用工需求,缺少技术工人,很多工程项目都由外包工来做。船舶行业的中高级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可以通过引进解决,但大量的技术工人无法全部引进,只有由本地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来提供。随着造船业的发展,全国各地为满足地方人才需求,很多高职院校都陆续开办了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但由于该专业的特殊性、专业性强,实训设备昂贵,因此一些开办时间短的职业院校,在教学中往往以理论教学为主,无法满足技能方面的培养,并且随着造船技术的不断发展,由于院校与行业之间没有有效的融合,因此,一些造船新技术不能及时融入教学实践中,从而导致学生的技能培养水平远远满足不了现代造船企业的技能要求。而不同船厂又对职业院校的学生专业技能的具体要求不同。但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小型船厂,其中的一线技能型人才中,都不能缺少船体装配工。因此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除普通的钳工和焊工技能外,重点需要掌握船体装配这项专业技能。而目前和船舶行业相关的技能竞赛主要以“船舶电焊工技能竞赛”为主,因此举办以“船体装配”为主题的技能竞赛十分有必要。

3船舶装配工技能竞赛方案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技能竞赛方案的实践研究:结合职业院校船舶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船厂对造船生产设计及船体装配两项专业技能的要求,探究如何在职业院校的学生中开展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技能竞赛,从而形成切实可行的技能竞赛方案。

3.1理论知识竞赛

(1)试题范围。包括职业道德知识;机械识图、常用船舶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基础知识、碳弧气刨基本知识、船舶结构及钣金展开知识、装配测量知识、船舶概论、船体识图知识、船体放样知识等专业基本理论知识;船体部件装配知识、船体分段和总段装配知识、船台装配知识、船体修理知识、起重基本知识、生产管理基本知识、气割基本知识、火攻矫正基本知识、船舶下水知识、造船精度管理知识、壳舾涂一体化知识、安全卫生和环境以及质量管理等相关专业理论知识。(2)竞赛时间。竞赛时间为60分钟。(3)命题方式。题库抽取与专家命题相结合。

3.2技能操作竞赛

(1)技能操作项目。技能操作节点装配,根据提供的二维图纸,对钢板进行号料、切割、装配。(2)竞赛时间。节点装配:180分钟。

4研究意义价值

通过本主题的研究,寻找了国内职业院校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无技能竞赛的突破口,为响应国家发展职业教育号召,积极实践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技能竞赛提出具体的指导和实践方案;同时该专业技能竞赛的开展将会给学校、企业带来巨大收益:(1)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技能竞赛有助于推动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2)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技能竞赛有助于提高船舶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竞争能力;(3)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技能竞赛有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4)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技能竞赛有助于推进院校之间的交流;(5)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技能竞赛有助于推进校企合作;(6)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技能竞赛有助于推动职教集团活动的创新发展。

作者:魏斌 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交通分院

工程技术论文:服务市场海外工程技术论文

1海外经验丰富工程技术服务公司的特点

1.1巩固和发展自身竞争优势

海外工程技术服务公司一般已都从规模取胜走上了技术,特别是高端技术取胜的道路,具有明显的服务和产品竞争优势,拥有特色、高端技术或产品,并不断发展壮大,争取实施垄断,获取油公司订单能力强,高毛利率服务业务占比高,盈利能力强,新项目多且拥有服务价格话语权。

1.2一体化能力突出

海外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已从单纯的陆地钻井承办商向陆海兼备、技术服务配套的油气井承包商方向发展。综合性工程技术服务公司从油田技术服务到物探,从软件到工具装备,从陆地到海上,业务覆盖整个上游领域,独特的技术和产品服务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支柱。

1.3经营方式灵活

灵活的经营方式是整合资源的重要手段。国际经验丰富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多为上市公司,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灵活运用各种资本经营手段,如合资、并购、参股等方式,以尽可能短的时间获取尽可能多的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各种资源,快速实现资本积累和自我发展目标。近年来,海外工程技术服务公司为了进一步巩固垄断地位,通过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和兼并重组等方式继续保持垄断利益。以上这些特点,我们在研究制定海外工程技术服务业务发展战略时必须充分加以考虑。

2海外工程技术服务市场竞争力分析

本文所谓海外工程技术服务市场竞争力分析,实际上分析的并非海外的国际公司,而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工程技术服务板块中的工程技术服务子公司在海外的市场竞争能力。在分析研究时,选取了包括公司规模实力、盈利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发展能力、一体化服务能力在内的五大类11个指标,构建公司海外竞争力指标评价体系;选取同一集团公司在海外的5家工程技术服务公司(D1—D5)的数据为样本,保障了所选样本的可比性;数据的选择经过了严格筛选,选用一组3年连续的统计数据,采用综合评价和层次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进行具体计算。分析评价这5家的市场竞争力,目的在于为其选择突破口、找准发展方向、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提供依据。

2.1模型指标体系的内容框架

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是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中的一种方法,能充分体现影响企业战略经营的重要因素。一个有效的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能够反映企业所在行业的独特特征,、系统、科学地从不同侧面对企业竞争力作出评价。目前,国际上比较通行的是采用指标权重评价体系,遵循可接受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建立一系列综合衡量指标。本次研究根据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理论的指导思路,结合工程技术服务的共性和特性,构建工程技术服务市场竞争力评价模型体系,其中一级指标包括“规模实力、盈利能力、经营能力、发展能力”和特性指标“一体化服务能力”5个因素,在一级指标的基础上设计了11个二级指标,其中:规模实力用收入规模和投资规模来表示,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盈利能力指标反映盈利能力高低,分别采用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和销售净利润率;经营能力选取资产负债率和资产创收能力作为衡量的指标,反映财务杠杆的利用及企业资产利用效率;发展能力选取营业收入增长率和营业利润增长率两项指标,反映公司未来发展潜力和能力;一体化服务能力用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来衡量,技术能力涉及工程技术服务所有专业的能力,包括钻井技术、固井技术、测井技术等,管理能力包括工程程序设计、商业运作。由于一体化服务能力所包括的指标众多,用定量指标计算比较困难,所以在此次建模过程中只把一体化服务能力作为一个维度,模型演算时不进行综合计算。根据竞争力模型体系的层次结构图,形成竞争力评估模型体系的内容框架图。以同一集团公司的样本来测度技术服务公司在海外的竞争力特征,揭示具竞争优势的技术服务公司的内在因素,符合行业特征。根据海外竞争力指标体系的设计,通过分析5个一级指标要素和11个二级指标要素指标数值的顺序排名,找出各个技术服务公司之间的差异,明确各技术服务公司在竞争中所处的位置,以便制定积极的战略决策。

2.2模型体系中权重系数的确定

根据指标体系属于多指标系统评价的特点,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法、隶属度和专家打分方法来评定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权重,依据专家的意见确定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并对指标打分,将打分结果进行综合求得权重,重要性越大得分越高,权数越大。从评定的各层指标权重关系表来看,规模实力比重下降,盈利能力指标在评价中的重要性提高。

2.3指标标准化处理及模型量化求解

由于各评价指标量纲不同,本文采用归一化处理方法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对选取的9个二级指标3年经营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出二级指标的单因素评价矩阵。将二级指标的权重系数与单因素评价矩阵做乘法,得出二级指标的综合评判集。

2.4竞争力评价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从上述评价结果来看,本次竞争力评价中,盈利能力指标对评价结果影响大。评价结果诠释了风险与收益并存的经济规律,显示国际化经营能力亟待提高。

(1)技服公司D1: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计算结果为0.3964,该公司各项指标表现非常好。

海外市场工作量饱满,作业所在国政治稳定,收入、利润稳定增长。从二级指标的表现来看,收入增速高于投资增速,受益于内部市场增储上产和市场规模开发,工作量增长带动收入快速增长,同时,公司充分利用原有设备,平均投资增量低, 摆脱了投资拉动规模的经营方式;利润快速增长,在评价模型中表现为总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润率指标排名及时,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排名第二;资产创收系数指标排名及时,资产整合能力强,海外市场形成一定规模并带来规模经济效益;从发展能力来看,收入增长率和利润增长率相对高。但市场比较集中,抗风险能力较弱,一旦作业所在国发生政治动荡,收入、利润将急剧下降,没有其他市场收入来弥补。

(2)技服公司D2: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计算结果为0.2632,在该企业集团中排名第三。

在样本中,该公司海外市场规模最小,平均收入和平均投资增量均小,资产创收系数高但利润指标表现不强。受限于海外地域市场划分,导致在技术研发、资源共享等方面无法形成合力,造成营业利润率低,进而影响了销售净利润率、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的排名。

(3)技服公司D3: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计算结果为0.3368,在该企业集团中排名第二。

外部市场比例所占份额在该企业集团中排名及时,海外市场布局点多面广,处于市场竞争环境下,竞争激烈,面临很高的政治、市场和经营风险。为提高抗风险能力,公司通过开拓新兴市场,新增收入弥补了原有市场收入的下降,进而保障了收入增长率逐年增长,但是收入增速小于投资增速;盈利能力降低,一方面,海外钻井模式逐步从日费制向大包制转变,利润空间在降低,另一方面,受局部市场战争和动乱的影响,运营成本增加,压缩了利润;资源整合及经营管理能力不强,国际化经营能力低,主要表现在资产创收系数偏低,原因是近两年向海外投放的测井、测试设备较多,但相应的生产能力没有充分发挥,创收创利能力下降。利润增长逐年下降,导致模型中利润增长率指标为负数,公司发展能力不强。

(4)技服公司D4: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计算结果为0.0879,在该企业集团中排名第四。

在样本中收入规模较大,公司为完善工程技术服务产业链,培养提供一体化综合服务的能力,从海外市场业务链完整性看,相比其他技服公司,技服公司D4多了物探、地面建设和勘察设计3项业务,业务链更完整,有利于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的开展。经营能力和资产整合能力强,资产创收能力表现好,目前项目建设期需要大量投资,拉低了盈利能力指标。

(5)技服公司D5:综合竞争力评价模型计算结果为-0.0382,在5家公司中排名。

主要原因是海外市场盈利能力逐年下降,投资规模下降,发展乏力。

3启示与建议

3.1坚持国际化发展方向,提升国际化经营管理能力

完善公司统一协调机制,在公司统一协调下,争取内部市场,同时加强技术服务公司与油公司之间合作。当前油价地位运行,国外油公司降低成本和风险的要求日益迫切,为适应油公司的要求,转变经营策略,采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形式降低合作双方的风险和成本,实现利益双赢。

3.2加强特色技术研发和推广,培育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和可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工程技术服务企业争取更高端市场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行业面临困难的环境下,拥有核心技术能力的公司能够先于竞争对手赢得主动,技术创新是提高经济效益、获取合同订单、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公司之间在信息、资源、技术、市场等方面形成信息资源共享,实现技术服务专业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3发展一体化产业链,提升一体化服务能力

对于技术服务公司来讲,一体化服务能力实际是资源整合能力,我们的技术服务公司和国际经验丰富技术服务公司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提高综合服务能力,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技术储备;培养复合型人才,引进渠道多元化;以战略发展为目标,提高全球服务保障能力等。

3.4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加强合资合作,降低所在国作业的运营风险

以市场为导向,联合在战略市场占优的公司,利用目标市场资源进行市场开拓,降低市场运营风险,实现战略目标。同时,以获取核心技术和先进管理体系为目标,寻求与专业化技术服务企业结成联盟,以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公司竞争力,规避作业所在国的政治和经济风险。

作者:谢琳 闫玉玲 王晓华 单位: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

工程技术论文:给排水方向课程结构工程技术论文

一、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结构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许多高职院校推出了“2.5+0.5”或“2.0+1.0”人才培养模式。“2.5+0.5”或“2.0+1.0”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3年高职教育中,学生在校内集中学习两年半(或两年)的理论知识,在企业顶岗实习半年(或一年)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校内的理论知识主要来源于传统的课程模式,总体表现在“大一上基础课,大二上专业基础课,大三上专业课”,以这样的“三段式”课程体系进行教学,教学中主要以“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式。然而,传统的“三段式”课程体系虽然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但对于高职教育来讲,存在一些弊端。让学生不能很好的做到学以至用,理论用于实际。

二、我院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给排水方向)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结构的探讨

1.我院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给排水方向)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

首先,校内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不强,并且现有的课程体系中工学结合不紧密,同时,校内教师对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新材料把握有一定难度,造成校内外教师、工和学相对脱离,且理论和实训的融合度不高。其次,传统的课程结构中,主要有2.5年的理论学习时间。“2.5”年中,又有1年的公共基础课学习,专业理论课的学习时间只有1.5年,时间比较短,而毕业前的顶岗实习主要为学生独立实习,可能得不到有效的实习指导,结果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知识赶不上本科生,在动手能力与适应性方面与中职生相比也毫无优势可言。鉴于目前“2.5+0.5”人才培养模式中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需要创新适合于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给排水方向)的课程结构,同时,探索校企合作、理论与实践结合、以竞赛促进学习的培养方式,优化学生的课程结构,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能完成相应的实训部分,从而构建基于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课程体系,培养适应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让我校学生能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

2.我院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给排水方向)“2.5+0.5”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结构的创新

(1)设计思路的创新

结合我国国内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思路,我校本着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基础,学生为主体,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培养目标,按照“学习与实训相结合、理论与技能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改革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同时,完善具有高职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给排水方向)特色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在课程设置上重视专业知识学习和综合职业技能培养,争取能在一门专业课程上,做到“基本理论讲授、专业技能训练、工程实践锻炼”三阶段模式。

(2)课程体系的设计

以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为主线。基础理论教学应该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尺度。专业课教学贯彻应用性、针对性的原则,对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融会贯通,在学习专业基础课的同时学习专业课,明白为什么学习这门专业基础课,同时,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学会运用专业基础课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授课分布上要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师保障既教学生理论知识,又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工程项目问题。比如,我校选择了现代给排水设计这门课程,里面包括了专业基础课部分—水资源的利用与处理方法;在讲授完理论部分后,我们应该带学生参观污水处理厂与自来水厂,让学生了解现实中水的治理方法及工艺流程。同时,我们在学习专业课部分———给水管道系统和排水管道系统的规划设计时,就应该在讲授理论课程后,安排学生做相关的工程实例,自己动手完成一个市政管道系统的规划设计。如果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要求我们在设置课程结构时,要合理安排课程的学习顺序,先学习相关的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如工程制图、水力学、水处理工程技术、CAD绘图软件、水泵与泵站等都应该安排在现代给排水设计之前完成,这样才能让学生把以前的知识都能学以致用。

三、结论

通过对我校的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给排水方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结构的探索,提出了对传统的“三段式”课程体系进行改革,避免理论课和实践课脱节,在课程的授课分布上做到“理论讲授—实践操作—理论讲授—项目训练”,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同时也解决了高职学生理论学习不足,操作能力不强的问题。让学生能在有效的3年学习时间里,蜕变成适应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让学生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

作者:田秀美 吴丹 贺靖 罗定伦 李静 唐洁 单位: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工程技术论文:钻井工程技术论文

1目前钻井工程结算程序和方法

1.1以钻井工程定额为计价依据的结算方式。

在钻井工程完工,交井验收合格以后,依据完钻井深度,井筒所下套管的规格及尺寸,是否存在钻井工程质量等完井数据资料,按不同井型、井别,是否冬季施工,区分钻前、钻井、固井,分类别按不同子目套用相应区块的钻井工程定额的计价形式,来计算其每口井的钻井工程费用。采用以钻井工程定额为计价依据的结算方式,可操作性强,结算工作速度快,不存在扯皮现象;但定额子目涵盖不全,不能满足特殊区块特殊钻井结算的需要。

1.2双方协商定价的结算方式。

针对特殊区块的特殊井,在现有钻井工程定额子目涵盖不全无法按钻井定额正常结算的情况下,甲乙双方采用协商定价的结算方式。这种协商定价是由甲乙双方各相关部门的领导和概预算管理人员,根据钻井实际施工工作量,参照钻井部分定额,经过双方多次反复谈判协商,最终达成共识。例如,2007年兴古7区块有12口井均采用这种协商定价的方式结算。采用这种结算方式,往往易发生甲乙双方的扯皮现象,在结算时间非常紧张的情况下,结算工作迟迟不能落实,把问题都留到。不利于单井结算资料的形成,无法分析单井相关费用的构成,给一些资料统计和归档工作带来困难。

2以钻井工程定额为计价依据结算方式存在的问题

2.1现行兴隆台油田的钻井工程定额

只有开发井子目,而没有评价井子目,其井别类型不,使评价井和滚动开发井投资控制无据可依。

2.2现行兴隆台油田定额钻井周期对应的井深最深开发井为3000米(水平井定额只有2700米),而该区块的实际完钻井深为大多数为4000~5000米,有的井已达到5400多米,均远远超出该定额井深。

2.3钻井定额的泥浆费用

其定额含量是按三开井小井筒考虑的,而实际所钻井的井身结构为四开井,大井筒。以兴古7-H3井为例,其定额为276元/米,井深4052米,其定额消耗为111.84万元,而实际消耗为619.42万元,相差507.59万元。

2.4钻井钻头,现行定额钻头含量很低。

仅以兴古7-H3井为例,定额仅为14.13元/米,以井深4052米,其定额钻头费用为5.73万元,而实际消耗钻头为27只,约为198万元,相差192.27万元,定额含量严重不足。

2.550D、70D钻机,没有与之相应的定额,也没有可以参考的子目项。

近两年,随着钻井技术的不断进步,钻井进尺越来越深,有的井已超过五千多米,钻井工艺越来越复杂,原来的ZJ32、ZJ45小钻机承载负荷满足不了新钻井工艺要求,并存在不安全因素,因此50D、70D钻机应用越来越多。

3对建立健全与勘探钻井工程技术水平相适应的定价和结算机制的几点意见

3.1完善现行钻井工程定额,确保钻井结算有据可寻。

在保障现行定额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适当编制钻井工程定额补充估价表,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钻井工程结算计价依据,提高钻井结算工作速度,避免在结算时互相扯皮现象的发生。

3.2引入竞争机制,以承包方式进行钻井结算。

引入竞争机制,以招投标方式,通过竞争优化施工队伍,公平合理的确定钻井工程造价。这种承包方式就是,经过前期仔细认真的测算,以不同的区块、井别、井型、井深、钻机型号来确定不同的承包费用。

3.3采用“日”费制与其它费用相结合的结算办法。

根据钻井工程日费定额,按钻井天数计算,再加上钻头、泥浆、柴机油、套管等主要材料费用;对钻前费用、固井费用均按固定费用计取;同时根据钻井设计确定钻井的难易成度,另加风险金,最终确定该井的全部钻井工程费用。

4按钻井工程定额结算时应注意b的主要事项

4.1钻井周期的确认。

对于探井、滚动控制井、开发井,以及水平井、定向井,应按不同井别、井型严格加以区分、区别。对超深部分周期的确认,应尽可能的做到公平、合理。

4.2钻机型号的确认。

钻机型号越大,所需要的费用就越高,因此在结算时要认真核实该钻井的钻机型号,严格按照定额来执行。

4.3对套管尺寸及长度的确认。

一口井的套管费用在钻井工程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在结算中要认真按照该井井史核对每口井各层所下套管的规格、型号以及套管的长度。

4.4对现场签证的复杂情况的确认。

在结算时,要认真审核复杂情况报告是否有钻井管理部门、钻井监督以及相关部门领导的签字,核实钻头、泥浆的实际消耗量,以及随钻的天数等工作量,扣除定额已涵盖的部分,严格控制复杂情况报告费用的增加。

作者:张云怡 单位:中油辽河油田公司

工程技术论文:虚拟实训室建筑工程技术论文

一、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建筑工程技术课程教学的分析

1.采用虚拟仿真技术是解决教学改革难题的重要和有效的手段。

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勇于改革创新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较快地适应生产及时线的岗位技能工作,是高职学院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竞争中所必备的条件,所以搞好实践教学,并为学生创造一个发挥想象空间的氛围是很必要的。随着虚拟仿真技术的在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实训教学内容、实训教学手段、实训教学设备逐渐发生变革。传统的校内、校外集中或分散实训基地模式将转向校内外与虚拟仿真实训相结合的实训模式方向发展。通过传统实训和虚拟仿真实训的融合,相辅相成,相互补充,融入信息化要素的实训基地建设,符合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技能的发展要求,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工程施工的施工工序及工艺流程等施工方法和技能,从而满足学生在不同培养阶段的需要,为促进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为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提供了重要支撑。

2.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构建建筑工程技术教学中虚拟实训室的优势。

依托校园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的建筑工程类虚拟实训室,能够对建筑工程类核心课程的教学起到真正的服务作用。虚拟实训室的构建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现代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运用的过程,其建立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基础上,依托专业理论知识同时也可以促进理论知识学习。教师通过形象生动的三维数据模型,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施工各阶段的工艺流程,将单调的理论学习上升为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思考热情,激发三维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学习,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其次,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教师的授课也不局限于传统教室,而是延伸到无限的互联网终端,较大限度提供了课堂的开放度。同时,虚拟实训室的开发构建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职实训基地建设条件有限的实际困难。总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建筑工程类专业的信息化资源建设,特别是虚拟仿真实训室的建设将是克服人才培养瓶颈,节约办学成本、解决师资力量不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改革的不二选择。通过该虚拟实训室的建设可以改变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授课模式,是构建在新型信息化环境下的高职院校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新模式。

二、建筑工程技术课程虚拟实训室的构建与开发

1.虚拟实训室的系统组成。

建筑工程技术课程虚拟实训室的构建主要以《建筑工程技术》课程中的核心内容为主体进行设计,包括土方工程、地基处理、桩基础工程、砌体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结构安装工程、防水工程、装饰工程、脚手架与运输设备、冬期与雨期施工等共十一个知识模块,根据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实施重点进行归纳合并,以及考虑工程实际情况,主要开发构建砌体结构工程、砼结构工程、钢结构工程三个虚拟实训项目子系统。各个子系统再进行细化,包括相关设计规范、技术标准、施工准备、工程图纸、技术交底、安全交底、联系单、工作记录等具体实训内容。系统以互动式三维动画为主,视频、图片、文字为辅,将施工现场的真实环境展现在眼前,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进行仿真模拟实训,了解掌握施工过程中主要工艺流程、技术要点、管理过程,从而掌握相关建筑施工专业技能。

2.虚拟实训室系统软件技术开发。

在建筑工程技术施工组织等专业理论的支撑上,选择LAMP作为开发平台。LAMP网站架构包括Linux操作系统、Apache网络服务器、MySQL数据库和PHP编程语言,是一组常用来搭建动态网站或者服务器的开源软件,具有资源丰富、通用、高性能、低价格等优势。根据建筑工程技术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本着内容强调科学性、性,设计风格突出艺术性,设计技术力求简单性、实用性的思想,采用LAMP构建一个基于Web的虚拟实训室,以三维仿真模拟出不同的施工现场模型,以此作为建筑工程技术课程教学的虚拟实训基地,将传统的文字讲授变为直观易懂的可视化教学。

三、虚拟仿真技术在课程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科技含量高,但系统开发所需专业技术型人才较为稀少。

虚拟现实仿真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高新技术,目前被开发应用用于军事、医学、工业、地理、教育等各个行业领域,而该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建筑工程类专业的虚拟现实软件及技术尚十分缺乏。随着虚拟仿真技术的研究和推广,越来越受到政府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关注和重视,这将有利于该项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研究。同时也可以通过企业与高校长期合作进行科研互利,有利于早日解决虚拟仿真技术应用问题。

2.建设项目施工环境多变且复杂,学生进行虚拟仿真实训与传统实训存在一定的差别。

建设工程项目一般建设周期长、工序多,在建设期间环境较为多变和复杂,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且现场实训能让学生更加多方位了解掌握知识内容,因此虚拟仿真实训与传统实训存在一定的差别。为了更能促进教学和学习效果,在专业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将虚拟与传统实训相结合,相互补充,弥补传统教学实践中的不足,真正培养出优良的满足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为建筑施工企业输送的技术人员。

四、结语

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构建高职院校建筑工程课程虚拟实训室是将教育技术运用到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一种探索,是改变目前教学环节与生产过程相分离的现状,能将“施工现场搬进课堂”,降低教学成本,解决高职院校部分实训教学难题。在传统实训教学的基础上结合虚拟仿真实训,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效果,促进教与学的共同进步,为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创造良好条件。

作者:梁承龙 莫品疆 单位: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工程技术论文:三河闸工程技术论文

一、工程概况

工程建成运行60多年来,承担了淮河约70%洪水的排泄任务,战胜了1954年、1991年、2003年、2007年等淮河大洪水,年平均泄洪近200亿m3,较大泄洪流量10700m3/s,充分发挥了设计效益。2005年6月,江苏省三河闸管理所在淮河流域率先获得国家一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荣誉称号。

二、工程技术问题分析

1.水工建筑物

1954年泄洪时,下游右侧拦河坝迎溜面有坍塌现象。1956年汛期,闸门提出水面油漆,由于不均匀开启,形成远驱式水跃,严重冲刷下游河床。1998年,下游右侧浆砌块石翼墙墙体多处渗水,墙体外倾斜约3cm。2000年3月,经受了10级西风袭击,正在安装施工的启闭机房部分彩钢板遭到损坏。2003年,大流量行洪时下游左岸0+450~1+200段岸坡淘刷严重,呈陡立状;上游有船只偏离航道,误入引河上游。汛后发现,工作桥检修门起吊牛腿出现混凝土贯穿裂缝、剥落、露筋等现象;闸墩伸缩缝止水老化、填料分化脱落、部门闸墩出现渗漏水现象。2009年,公路桥因超载车辆大量行驶,表面及两岸连接段混凝土破损严重。测压管自1968年埋设以来一直存在渗流“异常”问题,上游侧测压管水位有时高于洪泽湖水位,下游侧测压管水位有时低于下游水位。上、下游拦河坝自1953年建成以来,坝面下沉,较大累计沉降量达1139mm(2012年),抗滑稳定依赖三级水位控制。存在偏流问题,进闸水流存在明显的横向比降,大流量行洪时上游南岸水位比北岸水位低,单宽流速分布不均匀,随水流而来的大量水草集中在南岸。闸室抗滑稳定,需依靠上游铺盖的“拖板”作用。

2.金属结构和机电设备

1967年,闸门面板厚度从原10mm蚀剥到仅剩6~7mm,水下部分锈蚀更为严重,部分桁架下弦杆锈穿成孔;原闸门吊座不能随闸门启闭而转动,钢丝绳易折断。1985年,保养、检修启闭机过程中,蜗轮三角座曾2次发生断裂。1991年前后,铆接桁架式钢闸门个别杆件锈蚀严重,有的被风浪打断。1996年,洪泽湖突起大风,漂浮在上游水面的检修门在风浪作用下撞击闸身。2003年5月,闸门小开度行洪时,8孔闸门剧烈振动,工作便桥、公路桥振感明显。2004年,建成后的自动监控系统夏季遭遇了雷击,部分编码器、传感器、电脑等损坏。测压管先后3次采用自动监测设备进行试验,其观测精度、系统稳定性均不能满足观测资料整编的要求。钢闸门支铰轴及轴套强度不满足新规范要求,加油不畅,运行时有的发出异响。

3.控制运用

1954年7月25日全部闸门提出水面敞开泄洪,8月6日达10700m3/s,超过设计流量的34%,建闸后第3年就经受了超标准行洪的严峻考验。1993年以前,防汛通信设备落后,上级的调度指令以及水情报汛信息传输困难。在调度过程中,受到孔流和堰流临界点的影响,由于两种情况下水工建筑物测流法计算公式不同,同样的上下游水位出现相差很大的流量。

三、工程技术管理措施

1.检查观测

三河闸工程检查分为经常检查、定期检查、特别检查、安全鉴定以及运行期间的巡视检查。坚持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定性查看和定量检测相结合,反映工程设备存在的问题。如采用压铅法检测启闭机轴瓦间隙,采用地震波法、电阻率法等检测上游拦河坝内部情况。组织开展启闭机单项安全鉴定(2009年4月)、工程安全鉴定(2012年8月)。观测项目有垂直位移、测压管水位、河床断面、伸缩缝、水位、流量等项目。除测压管水位外,观测项目自工程建成后连续观测至今。根据长年积累的观测成果资料分析,目前闸室、上下游拦河坝沉降基本稳定。2000年以后,引进了德国蔡司DINI12电子水准仪,垂直观测成果精度达到2等;引进ADCP设备,开展流量观测,与大断面缆道流速仪观测、水工建筑物测流法相互验证。2012年,利用双频识别声呐成像技术结合传统的潜水工手摸,辅以自浮式沉柜技术定点探查,对水下工程进行检测。

2.养护修理

管理单位对闸门、启闭机、土工、石工、混凝土建筑物等持续开展养护修理。每年汛前,启闭机保养,对轴承、齿轮等零部件均擦洗除锈上油。采用喷砂除锈、喷锌保护、外加阴极保护等技术对钢闸门进行处理。采用碳纤维布粘贴加固技术,维修工作桥牛腿混凝土破损位置。采用玻璃钢材料,替换了原来笨重的启闭机钢罩壳。采用泡沫聚氨脂注浆材料,钻孔维修闸墩伸缩缝。在上游引河设置拦河浮筒,警示过往船只远离行洪河道。在下游右岸翼墙后增设降压井和排水通道。采取成孔灌注桩、搅拌桩、抛石压脚、腰埂、顶沟与横沟结合排水、植草砖等综合措施,处理下游左岸护坡滑坡问题。建立了防雷系统,防护工程建筑物及机电设备。设置限宽、限高装置和限速、限载警示标志,杜绝了大型超载车辆通过交通桥。

3.加固改造

工程历经4次较大规模的加固和多次改造,逐步消除安全隐患。1968~1970年,进行提高标准加固;1976~1978年,进行抗震加固;1992~1994年,进行除险加固;2012年以来,进行启闭机更新加固。1994年,采用粉喷桩技术对上游拦河坝进行了地基加固。2002年,建立分层分布式远程监控系统。2003年淮河洪水后,设置老三河退水洞,拆建了蒋坝水位站、中渡水位站、上游水位站。2013年,对闸北水电站进行了技术改造,发电功率从160kW增加至200kW。

4.试验研究

1966年,首先将热喷涂锌(铝)防腐技术应用于钢闸门。“涂料与外加电流阴极保护联合防腐在钢闸门上的应用”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金属闸门喷锌防腐蚀”获1982年国家科委和国家农委颁发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奖。20世纪80年代,开展了闸门应力原型观测,研究弦杆破坏原因及验证闸门设计公式。90年代,开展了消力池模型试验,依据试验成果采用三道消力坎,即底板上的小坎、消力坎、尾坎等综合措施。2004年,主持完成钢丝绳清洗机研究,研制出适合于有一定倾斜角度的钢丝绳清洗机械设备。2005年,主持完成大中型水闸工程管理数字化研究,编制数字化管理系统软件,实现工程技术数据共享。2012年,主持完成三河闸泄流流态与进流纠偏措施研究,在数据模型建立方法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研究了三河闸南北两侧半开工况下泄流稳定问题,成果在三河闸启闭机更新加固中得到成功应用。

5.制订标准

1954年2月,经淮委批复的三河闸管理养护办法,成为全国水闸技术管理领域的及时个规范性文件。1959年,率先制订了始流时闸下安全水位曲线,从1963年起在全国推广应用。1992年,编写的《水工钢闸门热喷锌(铝)防腐蚀工法》被建设部评定为部级工法。1997年,编写的《水工防腐工技师及高级技师标准(试行)》被水利部印发执行。2001年,参加编写《江苏省水闸、抽水站观测工作细则》。2010年,参加编写江苏省地方标准《水利工程观测规程》。此外,还参与编写了水利行业标准《水工钢闸门和启闭机安全检测技术规程》(SL101-94)和《水闸技术管理规程》(SL75-94)。

四、结语

三河闸工程建成于新中国成立之初,限于当时建设标准偏低和设备、材料等各方面的条件,客观上存在诸多先天不足。随着60多年的不断运行,各种边界条件的变化,各类新规范的出现,三河闸工程技术问题逐渐暴露,涉及建筑物、金属结构、机电设备、控制运用等各方面,工程整体不断老化是客观规律。目前,三河闸仍存在偏流、闸室抗滑稳定依赖上游铺盖的“拖板”作用、测压管水位“异常”、混凝土碳化严重、闸门支铰轴强度不满足规范等问题,对此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彻底解决的办法。

作者:张友明 薛松 荣海北 简丹 王海伟 单位:江苏省洪泽湖水利工程管理处

工程技术论文:实践活动中工程技术论文

一、工程技术方法是工程技术实践活动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首先,工程技术方法是工程技术实践活动赖以产生的基础和前提。古代社会中,由于科学发展水平低下,工程技术方法与科学尚无直接关系,主要体现并包含在人们的生产技术和经验技能之中。古代的工程技术活动及其伟大成就因此总是与某些杰出的能工巧匠的名字联系在一起。也正因为如此,很多宝贵技术往往因个别人的去世而失传,古代不少构思巧妙、设计宏伟、技艺精湛的工程因此也成为千古不解之谜。近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兴起和发展,工程技术方法越来越多地成为科学知识转化而来的一套可操作性的工程规则、技术、工艺、模式和程序。正是这些实践操作规则和模式直接导致了工程技术产品的诞生。很明显,对于工程技术活动来说,无论是在古代还是近代以后,方法始终是创造性劳动的精髓,是工程技术活动取得成功的关键。没有相应的方法,则任何工程活动都只能是一句空话。这如同过河一样,如果没有桥和船,过河的目的是达不到的。其次,工程技术方法也是工程实践活动发展的条件。建立在科学技术基础上的近代工程出现以后,工程实践对工程方法的要求更高了,依赖性程度增强了,工程技术方法出现了系统化、层次化和社会化的新特点、新趋势。一方面,工程技术方法由狭义向广义拓展,工程方法出现了软、硬兼备的系统化特征。现代工程研究,重要的方法之一是装置、设备、仪器等硬件工具,作为方法,它们是科学知识和工程经验的物化和对象化。任何工程实践都离不开这些硬件工具,这是显而易见的。在现代条件下,工程活动对硬件工具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工程实践更离不开软件工具,即狭义上的工程技术方法。由于软方法不像仪器设备那样有形,所以往往被人们所忽视。然而,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工程技术方法这种无形的软件工具却起着关键和灵魂的作用,是工程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在工程技术日益系统化、科学化和社会化的现代,工程技术方法这种软件工具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已经构成工程活动成功的关键和向导。另一方面,随着工程实践不断科学化、社会化,工程技术方法已经超出了工程活动的本来范围,拓宽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工程技术方法也不再限于开发、设计、研制、试验、鉴定、施工等纯技术领域,而是建立和发展起来了一系列基于科学技术而又兼顾社会、经济、环境、生态、人口、资源等诸多因素的适应时展要求的新方法,例如工程技术预测方法、工程技术规划方法、工程技术评估方法、工程技术监督与调控方法等。这些方法虽然不是本来意义上的工程方法,对工程实践不起技术作用,但是,它们在现代却是工程实践活动正式启动、正常运行、顺利运转的不可缺少的社会条件,对工程实践活动起着重要的定向、调节、规范和选择作用,是其社会发展的首要条件。

二、工程技术方法是联系科学认识与工程实践以及工程主体与工程客体的桥梁和中介

首先,工程技术方法是科学认识应用于工程实践的中介环节。科学认识特别是工程科学认识的成果本身并不是工程方法,把它拿来应用才会转化为方法。科学认识也只有先转化为方法,才能实际地应用于工程实践过程中,才能实际指导工程实践活动。可见,工程方法是科学认识应用于工程实践的桥梁和中介。一般地,科学认识转化为工程方法,是在两个层面上展开的:一是在整体上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思路;二是在细节上为工程实践提供具体方法和实践要求。例如,对工程活动提供具体的技术原理、构思理念和方法、设计方法和规则、研制方法和步骤、材料性能和标准、能源选择和要求,等等。通过上述转化过程,科学认识实际地指导和促进工程技术活动的进行并将其引向成功。其次,工程技术方法也是工程实践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中间环节。一方面,通过工程技术方法,工程主体实际地变革对象、探索对象、改造对象,即通过工程方法,在与对象的相互作用中物质地和观念地把握对象,改变对象,规模化、工程化地实现客观对象的人工化,实现主体的客体化,变“自在之物”为“为我之物”。另一方面,通过工程技术方法,工程客体也反作用于主体,主体因此发现了更多的客体属性,获得了更多的信息,揭示了更多的本质和规律,形成了更系统、更深刻、更、更有效的认识和方法,变以自然状态“在我之前”存在着的客观规律和运动形式为以人为状态“在我之中”存在着的正确认识和有效方法,实现了客体的主体化。可以说,工程技术方法是工程实践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桥梁和通道。

三、工程技术方法是认识和改造复杂事物的有效工具

工程技术方法是应用于工程实践活动中认识和改造工程对象的有效手段和工具。而工程对象既不同于科学研究对象,不是纯粹状态下的理想客体或模型;也不同于一般技术活动的研究对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然客体,而是现实状态下的人工系统,一般说来,总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复合系统。适应于工程对象的性质和工程实践的需要,工程技术方法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层次性和综合性。因此,工程技术方法也是认识和改造复杂事物的有效手段和工具。与在工程实践中的作用相类似,工程技术方法一方面可以综合地延伸人的感官,放大人的智力,使人获得更真实、更的信息,丰富和综合人的知识,扩大认识范围,深化认识层次,创生和整合出适合复杂对象的新方法、新手段,改变智力运作的形式甚至人的思维方式,从而大大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另一方面,工程技术方法还可以有效地把多种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综合地运用到实践中,实际地变革和改造复杂事物,变知识形态的生产力为物质形态的生产力,变“本然之物”为“应然之物”。在现代,“工程”一词有明显的泛化趋势,很多活动都被冠以工程二字,例如“扶贫工程”、“创新工程”、“五个一工程”、“再就业工程”等等。这表明:一方面,我们已经走到了认识和处理复杂事物的时代;另一方面,工程技术方法确已成为认识和改造复杂事物的有效手段了。

四、工程技术方法是改变人类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的牵引阀

工程技术方法作为人们认识和改造复杂事物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改变人类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现实引擎。长期以来,受科学认识方法的影响,人们习惯于把客观事物分解开来、孤立起来思考问题,真实的和有机的客观对象被肢解开来,转化成为理想的和单一的物质微粒,然后再用它来解释和说明整个世界。最初认为原子就是不可再分的构筑宇宙万物的最小的物质砖石。后来,当原子和原子核被认识之后,发现原子是由许多粒子构成的时候,人们又把这些粒子看成是最基本的粒子,称它们为基本粒子。沿着这种分析的模式,自然科学无限地追求世界的简单性。我们并不否认这种思维方式的科学意义,正是它给科学带来了独立和繁荣。问题在于,不能把这种方式作为思维和实践发展的方式。因为事实上,对于现实的复杂事物和系统,比如生命现象,决不是归结为分子、原子的运动就可以认识的,人体的功能也不是可以归结为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的机械加合。因此,这种分析的、还原论式的科学方法容易使人形成以局部解释整体、以个别代替一般的见木不见林的思维方式。与此同时,受一般技术方法的影响,人们把实践活动的经济效益和有利结果看成是目标,一味追求实践活动的功利性、高效性和回报率。结果形成了只顾当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只顾局部利益不顾整体利益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近代以来严重存在的只污染不治理、只破坏不建设、只牺牲不拯救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就是典型例证。与此相对照,工程思维和工程技术则认为,现实世界中的一切对象都是一个复合体,是一个复杂系统。从这种系统中心论出发,工程思维和实践不仅注意到对象的外在特征和时空变化,而且注意到系统的结构、功能、层次、要素、环境等多方面的关系,把它置于处在普遍联系中的现实状态下加以综合认识和把握。很显然,工程思维和工程技术方法能够更有效地适应复杂的现实世界。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使整体与部分、当前与长远、分析与综合辩证统一的综合性的思维和实践方式。在当代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面临多因素、多变量、多层次、动态多变的复杂问题面前,工程思维和工程技术方法无疑是引起人们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产生革命性变革的牵引阀。可以说,工程思维和工程技术方法既是现代系统思维方式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基础,也是系统思维方式的具体化和现实化。

作者:巨乃岐 王志远 欧仕金 田华丽 单位: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

工程技术论文:医院药品冷链工程技术论文

1常见药品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及类型

1.1专用冷藏车

按制冷源分类,专用冷藏车可分为机械制冷(制冷机组)冷藏车和冷板制冷(液氮、干冰)冷藏车。目前,医药公司主要配备机械制冷冷藏车。冷藏车还需要配备带全球定位功能的温、湿度自动记录仪,实时上传温、湿度数据到医药公司,实现冷链的全程监控。按有关规定,医药公司向医疗机构发送冷藏类药品时应由专用冷藏车运送。

1.2冷库

按建筑类型不同分类,冷库可分为土建冷库和组合冷库。土建冷库热惰性较大,库温稳定,适宜大批量、整件包装冷藏药品的存贮。组合冷库采用成套预制的保温彩钢板装配而成,施工、安装周期短,库容多在100m3以下。目前,医院大多使用组合冷库。由于组合冷库是由制冷公司按医院要求组装完成的,医院对冷库的工程技术了解程度、前期应对措施、后续维护管理及质量跟踪等工作力度,会直接影响冷库的质量。

1.3药品冷藏柜

按用途分类,冷藏柜可分为家用、商用和医用。家用冷藏柜通常采用直冷式制冷,箱体温度均匀性差,容易过冷结冰等,不宜用于药品贮存。商用冷藏柜通常采用风冷式制冷方式,虽然箱体温度均匀性较好,但无报警功能和控温精度,主要零部件质量差于医用冷藏柜,不宜作为贵重冷藏类药品的贮存。专用药品冷藏柜属于医用,符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GSP)要求,相对成本也较高,适宜小批量药品贮存。

1.4冷链贮运箱

主要有冰源冷藏箱(即蓄冷保温箱)、有源冷藏箱、防冻保温箱和泡沫箱4类,用于途中零星药品的转运。

1.5特殊贮存温度设备

低温冷冻箱、超低温冰箱等,用于贮存有冷冻要求的生物制品类药品。

1.6温湿度自动监测系统

温湿度自动监测系统可分为温湿度自动记录仪、射频标签(RFID)和变色标签(VVM)等,通常所说的温湿度自动监测系统是指由自动记录仪和配套设施、监控软件所组成的完整系统。温湿度自动记录仪可用于冷库、专用冷藏车的实时温湿度显示和记录,部分型号还可与短信报警器、全球定位系统联用,通过互联网与公司或药监部门监管系统联网,实时上传冷库、专用冷藏车的温湿度情况。射频标签为集成温度传感器的主动式有源标签,温度传感器负责环境温度的测量,传感器把测量到的温度数据通过标签的天线发送出去,由读写器接收。射频标签常用于冷链贮运箱内的温度记录,收、发货双方均需配置相同的专用读写器。变色标签可粘贴在冷藏药品最小销售单元的包装上,温度变化信息直观,但无法动态管理。

1.7冷藏药品验收工具

红外测温仪、探针测温仪可作为药品交接、验收冷藏药品时的验收工具,可快速测定冷藏药品包装内的实时温度。

2各类药品冷藏设备技术特点

2.1药品冷藏柜

专用药品冷藏柜采用风冷式制冷,由蒸发器和风道循环组件完成制冷。风扇将通过蒸发器(安装在冷藏室外)冷却后的冷空气形成循环,不断循环的冷气流冷却物品。由于冷气流不断循环,箱体内温度均匀性好、降温快、无霜(自动除霜),适宜门诊、病区药房少批量贮存药品。此外,药品冷藏柜还具有完善的报警功能,包括高低温报警、断电报警、开门报警、传感器故障报警等。商用或家用冷藏柜常采用直冷式制冷(少数高端型号也采用风冷)。蒸发器直接紧贴冷藏室内壁,低温的内壁直接冷却空气,通过冷气的自然对流来冷却物品。直冷型耗电小、噪音低、价格低、冷藏食品保鲜(风冷易使食物风干),但也存在降温速度慢、温度均匀性较差、内壁容易结霜、需人工除霜等问题。不建议贮存贵重冷藏药品,如疫苗等生物制品。药品保存温度范围:目前,《中国药典》对“冷处”温度的规定为2~10℃,但对生物制品的贮藏温度严格要求为2~8℃。生物制品是“冷处”贮藏药品的主体,故医院在实际工作中有必要将“冷处”的温度范围调整为2~8℃,以符合生物制品对贮藏温度的要求。“冷处”温度范围调整为2~8℃后,对原来需要冷处贮藏的药品不受任何影响,简化了操作过程,便于贮藏保管。商用或家用冷藏柜由于国家标准的原因,冷藏室温度为0~10℃,箱体内容易造成冰冻,门边温度容易超标,故不宜用于疫苗等生物制品的存贮。专用药品冷藏柜则以2~8℃为标准进行设计。两者技术区别:由表1可见,药品冷藏柜与商用或家用冷藏柜的技术区别,最核心的在于制冷方式、温度范围、报警功能,这3项技术特点直接影响了药品保存的质量,从而影响冷链的质量。此外,温控方式、关键部件也影响了药品冷链的长期稳定性和性。

2.2冷库

冷库主要由冷库保温板和制冷系统组成,从物理形态上,可把冷库看成是放大的冷藏柜。目前,主流的冷库保温板为聚氨酯夹芯双面喷塑彩钢板库板,参数为库板厚度100mm,彩钢板厚度0.6mm,库板之间用偏心挂钩连接,聚氨酯保温层发泡密度不低于40kg/m3。制冷机组可分为一体机和分体机,可根据实际安装情况选择,一体机安装维修方便,但噪音大于分体机。在确定好库容量后,计算制冷功率时,建议至少留10%余量。冷库温度通常为2~8℃。制冷机组控制系统通常为全自动智能化控制,具有温度显示、设定、控温、自动除霜、超温报警等功能。双冷库:2013年版GSP关于冷库的要求主要有3点,即与其经营规模和品种相适应的冷库,经营疫苗的应当配备2个以上独立冷库;用于冷库温度自动监测、显示、记录、调控、报警的设备;冷库制冷设备的备用发电机组或双回路供电系统。由于医院是高供电单位,都是双回路供电系统,而且有些医院还配备发电机组,因此冷库的供电性是非常高的。温度自动监测系统市场上都有成熟商业化产品可供选购。由于冷库容量大,存贮的药品数量多、药品价值高,故冷库本身的高性就特别重要。GSP对经营疫苗的企业要求配备2个以上独立冷库,是基于1个冷库出问题,另1个可以备用的考虑。所谓的冷库出问题,主要是制冷机组故障,无法制冷。制冷机组的维修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故冷库出现故障,就需要转移库内药品,这个过程耗时耗力,且影响第2个冷库的温度稳定性。单冷库双制冷机组:单个冷库配置双制冷机组基本上可解决上述问题。1个50m3冷库的成本约7万元,增加1套制冷机组约增加2万元左右。2套制冷系统轮流工作,可保障每套系统都有适当的调整周期,延长压缩机寿命,保障系统的性和安全性;2套制冷系统互为备用,任意一套系统遇故障,另一套自动启动,保障冷库内药品的安全。双制冷机组通常利用可编程控制器(PLC)控制,不需人为管理。相对于药品价值,增加制冷机组所增加的费用相对有限,因此,医院设置双冷库,每个冷库配置双制冷机组是最的。

2.3温湿度自动监测系统

从普通纸质记录和电子温度记录器,到温湿度自动监测系统,GSP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箱体物理分布范围广、数量多,市场上主流的温湿度自动监测系统基本以无线方式为主。无线温湿度自动监测系统组成包括以下几部分。数据采集模块:温湿度传感器安装在冰箱内部,采集模块安装在冰箱外部,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数据通过无线电信号发送给路由模块;每个箱体都需要1个采集模块,冷库可放置2~3个采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应实时显示箱体温度,便于现场查看温度。路由模块:接收数据采集模块发送过来的信号,转发给中继模块。数据采集模块离中继模块物理距离过远时才使用。中继模块:接收数据采集模块和路由模块发送来的信号,然后上传到数据服务器。数据服务器:安装数据库软件用来贮存所有的数据,并供其他计算机远程访问。监测管理软件系统:安装于数据服务器或任何一台与数据服务器联网的计算机上,显示所有箱体的温湿度数据,查询相关信息,提供表格曲线等数据报表,设置超温报警,失控短信,使用权限等功能。短信电话报警模块:与数据服务器连接,安装SIM卡后,发送报警信息。其他配套设施:打印机、移动温度记录仪等。目前,绝大部分监控软件系统对温度的报警处理,仍停留在预设一个温度范围,超出该范围就报警的阶段。温度失控主要有两大原因,即使用原因和机器故障。使用原因如冷库、冷藏柜的门是否关闭,可由普通使用者如仓库保管员或调剂药师直接解决。如是机器故障导致温度失控,则医院药品管理相关医疗设备维护的专职工程师必须及时进行维护。在频繁的使用过程中,经常有因报警次数多导致使用者忽视报警,这是很危险的现象。因此,温度监控系统如实现分类报警功能,则可使普通使用人员和设备专职维护人员尽快处理问题。分类报警是指温度异常但冰箱工作正常,则仅向普通使用人员报警;温度异常且冰箱制冷故障,则同时向普通使用人员和专职维护人员报警。实际上,冰箱温度变化情况非常复杂。在此以3种温度模型分析箱体温度及冰箱工作是否正常,并实现分类报警的功能。#1冰箱:8点上班前,为-5℃,工作正常;上班后,随着工作人员的取放药品,箱体温度升高,但仍维持在设定温度±3℃内。因此,该冰箱工作正常,系统不报警。#2冰箱:8点上班前,温度已达11℃,超过设定的2~8℃的正常范围,但上班时间内,温度波动范围在±3℃内。由此推断该冰箱有制冷能力,但制冷能力已无法达到正常值。因此该冰箱工作不正常需要维修,系统向普通使用人员和专职维护人员同时报警。#3冰箱:8点上班前,温度为4℃,在正常范围内,但上班时间内,温度超过设定值,并维持在一个温度附近。通常,冰箱压缩机不会突然损坏,因此很有可能是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关好冰箱门,导致温度升高。这种情况在旧冰箱中最常见,如门封条磁性减弱,导致吸力不足,故系统只向普通使用人员报警。

3影响因素与防范措施

从我院冷链药品管理分析发现,仍有管理不到位因素存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由于频繁地调剂冷藏药品,开启冷藏柜门时没有及时关闭,特别是下班时没有关闭,造成冷藏柜温度不达标,报警异常。防范措施:制订制度,规范操作,要求药师调剂时及时关闭冷藏柜门,下班时有专人检查所有冷藏柜门是否关闭,并做好值班记录,以便追查。验收入库或领药出库时,由于大批量搬运,工人担心受冻受凉提前将冷库门处于开放状态,造成冷库内环境温度不符合规定要求。防范措施:制订制度,规范进出冷库时标准操作,由保管员监督,若有违规操作,从重处罚;同时配备防寒棉大衣供工人进出冷库时穿戴。医院夜间供电不稳定,造成跳闸,相应的冷藏柜、冷库出现温度异常变化。防范措施:配备温控设备,或双机组供电,避免因供电不稳定或停电造成冷链设备温度异常。冷藏柜或冷库自身制冷机组出现故障,或监控报警设施出现故障,造成温度异常或异常报警。防范措施:医疗设备维护专职工程师应每月定期检查,定期维护,提前发现问题,及时做好维修保护,确保冷链设备正常运转。药库到各药房间的运送没使用专用的冷藏运送贮运箱。防范措施:大件冷藏药品在30min送达各药房,零星的冷藏药品必须放在专用的冷藏运送贮运箱内尽快送达,要求各药房药师接收后立即将药品转置到冷藏柜内。

4结语

药品冷链系统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合理设计和规范管理,且需经不断地验证和完善,只有科学地运用冷链系统,才能保障药品质量。虽然冷链设备都有商业化产品可以选择,但医院必须考虑药品作为特殊商品有其特殊的贮存要求,在充分了解各种冷链设备的技术特点前提下,结合各自医院的实际操作特点和存在的影响因素,在冷链建设质量保障、冷链设备选型、冷库建设、监控系统完善、防范温度控制异常和报警异常等方面仍需做出努力。医用冷藏柜、双冷库及每个冷库配置双制冷机组是大型综合性医院冷库建设的方案,其分类报警可优化监控系统的报警功能,商用冷藏柜不宜用于药品贮存。医院药品管理相关医疗设备维护的专职工程师应积极参与,从设备设计、选型、购置、维护、技术指导和质量跟踪等过程提前介入,与药师全程配合,确保药品冷链管理、品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作者:蔡志敏 蔡志坚 曾碧新 张秀华 单位: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及时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

工程技术论文:树脂玻璃钢耐酸砖工程技术论文

1冷轧公辅项目防腐做法设计

1.1废水处理站

(1)弱腐蚀性池子:

玻璃鳞片涂料(厚度≥200μm)。(2)中腐蚀性池子:乙烯基树脂玻璃钢防腐(三布四油)。(3)强腐蚀性池子:池底和内侧壁高度400mm范围内贴20mm厚耐酸砖(乙烯基树脂胶泥挤缝),其余部位采用树脂玻璃鳞片防腐。

1.2防腐做法归类如下:

(1)耐酸砖防腐:砼结构层;乙烯基树脂玻璃钢隔离层(二布三油);乙烯基树脂胶泥结合层;贴耐酸砖(挤缝)。(2)树脂玻璃鳞片防腐:即乙烯基树脂玻璃钢隔离层(二布三油),加五布六油防腐层(短切毡、玻璃丝布,短切毡、玻璃丝布,表面毡共五布),表面涂刷两道玻璃鳞片涂料(300μm)。(3)乙烯基树脂玻璃钢三布四油防腐。(4)玻璃鳞片涂料防腐:乙烯基树脂玻璃鳞片涂料(200μm)。(5)乙烯基树脂砂浆防腐。(6)氯磺化聚乙烯涂料防腐。

2主要技术要点

2.1耐酸砖

(1)基层处理:基层采用轻型手动研磨机械打磨,被油脂污染的表面必须进行预处理,经处理后基层必须达到《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2-2002)相关要求。防腐施工前基层表面必须洁净,基层打磨完毕用干净软毛刷、压缩空气或工业吸尘器,将基层表面清理干净。(2)施工隔离层:①封底层:防腐时先刷乙烯基树脂底漆两遍,树脂应均匀,不得有遗漏或流挂,并保障树脂表面亮光,树脂固化时间严格按照所选树脂产品相关要求执行。在基层拐角或凹陷不平处,应先用乙烯基树脂胶泥倒圆角或刮平,胶泥固化时间也应严格按照产品相关要求执行。待底层固化干燥后再施工隔离层。②隔离层施工:隔离层为二层玻璃丝布(厚度0.2mm),各层之间采用乙烯基树脂粘接,按连续法进行施工,先涂刷一层乙烯基树脂,随即贴上一层玻璃丝布,必须贴实,赶净气泡,其上再涂一层树脂,然后粘贴第二层玻璃丝布,树脂应饱满。每铺一层,应检查前一层的质量,当发现有毛刺、脱层和气泡等缺陷时,应进行修补。玻璃丝布的搭结宽度不应小于50mm,上下层纤维的接缝应错开,错开距离不小于50mm。阴阳角处应增加1~2层。待最外一层固化干燥后,再刷乙烯基树脂面漆两遍,防腐层厚度不小于0.6mm。(3)贴耐酸砖:砌筑前宜先试排,铺砌时应由低向高,阴角处立面块材应压住平面块材,阳角处平面块材盖住立面块材。不得出现十字通缝,多层块材不得出现重叠缝。树脂胶泥结合层应饱满密实,贴耐酸砖前先将拐角处采用乙烯基树脂胶泥补好,然后采用挤缝方式贴瓷砖,胶泥为乙烯基树脂胶泥。总防腐层厚度为30mm。

2.2树脂玻璃鳞片

(1)基层处理:同耐酸瓷砖防腐做法中基层处理。(2)施工隔离层:同耐酸瓷砖防腐做法中隔离层做法。(3)防腐层施工:隔离层施工完毕按短切毡(厚度0.6mm)、玻璃丝布(厚度0.2mm)、短切毡(厚度0.6mm)、玻璃丝布(厚度0.2mm)、表面毡(厚度0.2mm)进行防腐处理,各层之间采用乙烯基树脂进行粘接,施工方法参照隔离层。(4)面漆:防腐层干燥固化后,在表面毡外再刷树脂鳞片面漆两遍,面漆应均匀、饱满密实,不得有遗漏或流挂,并保障树脂表面亮光,树脂固化时间严格按照所选产品相关要求执行。(5)总防腐层厚度不小于3mm。

2.3树脂玻璃钢

(1)基层处理:同耐酸砖防腐做法中基层处理。(2)防腐层施工:同耐酸砖防腐做法中隔离层做法,层数按下述要求:防腐时先刷乙烯基树脂底漆两遍,保障树脂表面亮光,再做3层玻璃丝布(厚度0.2mm)防腐,各层之间采用乙烯基树脂粘接,做完后再刷乙烯基树脂面漆两遍。

2.4玻璃鳞片涂料防腐层厚度不小于1mm。

做法与(5)中环氧涂料防腐做法基本相同,玻璃涂料不许加稀释剂或其他溶剂。

2.5乙烯基树脂砂浆

(1)基层处理:同耐酸砖防腐做法中基层处理。(2)隔离层:同耐酸砖防腐做法中隔离层施工。隔离层一道乙烯基胶料面层上,撒0.7-1.2mm石英砂一层,涂层均匀,以增强与砂浆层的粘接力,隔离层固化干燥24小时以后,再施工树脂砂浆层。(3)树脂砂浆层:隔离层上先薄而均匀地喷一层胶料,随即在其上摊铺砂浆,并随摊随揉压,使表面出浆,然后一次抹平压光。抹压应在砂浆胶凝前完成,已胶凝的砂浆禁止使用。施工养护至少3昼夜方可进行下道工序。(4)稀胶泥罩面:胶泥罩面设计1mm厚,为了防止胶泥固化产生微小裂缝,需要分两次抹压。固化时间24小时。(5)刷面漆:刷乙烯基面漆二道,每道固化24小时。

2.6氯磺化聚乙烯涂料

(1)基层处理:基层处理与耐酸砖防腐做法相同。(2)批腻子:砼表面的裂缝、麻面、气孔、凹陷不平处,用水泥901胶水腻子三道修补填刮平整。(3)刷底漆:刷氯磺化聚乙烯底漆一道,涂层均匀、不流淌,严禁漏刷。干燥后,刮涂料腻子一道。凹陷处补刮平整。(4)刷面漆:根据涂料配比,配制面漆,采用滚漆,每道漆涂装间隔时间不宜小于8小时。涂刷道数按设计要求5道,涂层厚度应均匀,不流淌,严禁漏刷,色泽应均匀一致。(5)固化养护:常温下养护7天。

3质量控制措施

3.1混凝土基层控制

(1)砼基层表面的浮灰、水泥渣清理干净,有污染的部位用溶剂擦净并晾干。(2)砼基层必须洁净平整,坚固密实;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应有起砂、脱壳、裂缝、蜂窝麻面等现象。(3)砼基层平面部位采用轻型研磨机打磨,立面及边角部位采用手持式研磨机或钢丝刷进行打磨。(4)防腐施工开始前,必须用干净软毛刷、压缩空气或工业吸尘器,将基层表面清理干净。(5)处理完毕的砼基层表面平整度用2m直尺检查,允许间隙不大于2mm。(6)处理好的砼基层表面不宜做水泥砂浆抹灰找平,如必须找平,找平层应无空鼓现象,其养护时间要达到28天,在强度报告合格、含水率合格后方可施工隔离层。

3.2施工环境温度控制

(1)采用普通固化剂施工时气温宜为10至30℃,相对湿度不大于80%。(2)选用低温固化剂,可以在0℃以上的环境中施工。(3)如果施工气温低于0℃,必须采取保温措施。(4)管廊内每隔50米至少配置一个温度计。

3.3施工环境湿度控制

(1)基层含水率:砼基层必须干燥,外观应发白无潮影,在20mm厚度内的含水率不应大于6%,严禁有水渗漏。采用“塑料薄膜覆盖法”检查基层含水率,具体为:将450×450mm的透明聚乙烯薄膜,周边用胶带纸牢固粘贴密封在基层表面上,避免阳光照射或损坏薄膜,并应在16h后观察塑料薄膜,无水珠或湿气存在为合格,每40m2应做一次实验。(2)施工环境相对湿度不应大于80%,每个池体内至少配置一个湿度计,管廊内每隔50米配置一个湿度计。(3)施工环境相对湿度大于80%时停止作业,如不能停止施工,必须配备足够数量轴流风机或烘干机等设备,降低环境湿度。(4)对于露天作业的构筑物,必须搭设防雨篷,采取有效的防雨措施。

3.4其他相关要求

(1)每批树脂都根据说明书及规范要求先做小样试验,以确定合适的施工配比。胶泥、胶料拌制配备专职熟练工,每次配料严格按配合比计量,并做好记录。(2)树脂和固化剂的作用是放热反应,配置量过大不易散热,每次根据施工进度确定配置量,随配随用,在初凝期(30-45分钟)内用完。(3)玻璃纤维布的经纬向强度不同,应注意使玻璃纤维布纵横交替铺设。(4)在立面或斜面铺贴玻璃钢时,由于树脂自重及黏度小的原因,常常造成树脂胶料流挂现象,因此施工中可在胶料中加入1%—3%的轻质二氧化硅(俗称“气相白炭黑”),以使胶料具有良好的触变性能。(5)针对树脂胶泥和树脂砂浆应测定其抗拉和抗压强度两个性能指标,试块留置组数同普通砂浆的留置组数。

4结束语

防腐做法的关键技术就在于以下四个环节的控制措施必须到位:(1)基层的处理,(2)环境的温度控制,(3)环境的湿度控制,(4)固化养护时间的控制。

作者:何平 单位: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工程技术论文:输变电工程技术论文

1输变电工程技术的应用

1.1飞艇挂线技术在输变电工程中的应用

架线工作是输变电工程的收工工程阶段,所谓飞艇挂线技术,就是在架线中使用全长7米高2米的飞艇,通过热气飞艇上的动力系统和遥控系统操作实现空中架线目的。具体操作是飞艇腹部搭载着细绳,地面操作人员用遥控器指挥飞艇向各座电塔飞去,然后,每座电塔守候施工人员将细绳套进电塔上,实现架线工程。这种“飞艇挂线”不在地面工作,不仅不能破坏地面农作物,保护了生态环境,而且还能缩短工期。

1.2冷喷锌技术在输变电工程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在输变电工程中采用钢架结构作为基础结构,受季节和气候的影响较大,容易发生腐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研发了冷喷锌技术,就是在钢架结构表面涂抹金属和金属镀金的防腐方法。冷喷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及时,冷喷技术是在钢架结构涂抹金属锌替代了电化学反应,避免了钢架发生氧化可能;第二,过去进行热喷锌技术需要进行酸洗过程,酸洗废液容易污染环境,冷喷锌技术不会有废液的产生,某种程度上保护了环境;第三,冷喷锌技术与热喷锌技术差别是冷喷锌在较低温下进行,减少了资金投入,增加了工程安全系数。

1.3高压直流输变电技术在变电工程中的应用

高压直流输变电技术具有高稳定性、高容量的特点,能满足远距离输电的同时也对异步联网做出贡献,它是计算机技术和光纤技术在输变电工程中的应用与快速发展。高压直流输变电技术具有两个“不需要”新兴技术特点,一种是不需要输送电能和距离一起进行,另一种是不需要在两个交流系统之间同时进行的技术。鉴于两个不需要特点,人们通常使用高压直流输变电技术进行区域化管理,这样的优点是用电系统发生故障时,高压直流输变电技术能迅速、找到事故发生位置和发生原因,同时,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启用交流系统,能在最快的反应时间内控制用电事态的发展,有效地避免更大的损失,保障群众的正常生活、生产用电。

1.4基础移位技术方法在变电工程中的应用

输变电基础移位技术是在不改变原有建筑基础的前提下,将原有的建筑钢架结构进行平移尺度、平移方法的新型技术方法。使用基础移位技术一般是在输变电施工过程中,由于地基塌陷、混凝土基础坍塌、旧线改造等原因造成钢架结构基础移位的产生,需要在原有的地基不远处重新搭建钢架结构塔,使用基础移位技术,不需要进行重新建筑安装,采用千斤顶缓慢移动地基,使其达到预定的位置、高度,,对平移之后的建筑物进行固定。基础移位技术方法的优点是节约了重新安装建筑结构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同时还保障了施工质量。

2输变电工程技术向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2.1智能化工程管理系统在输变电工程中的应用

智能化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是实现输变电工程管理的智能化、系统化、实时化、统一化管理,它对输变电工程施工的安全性、性,提高工程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智能化工程技术管理信息系统能计算工程各个环节数据的计算,还能对工程进行智能化管理,比如工器具管理、工程流程管理、工程安全管理、工程进度管理等,可使输变电工程管理高效化、科学化,有利于缩短施工周期,降低造价成本,提高工程安全,保障施工企业综合效益。

2.2智能化工程技术在输变电架线中的应用

智能化工程技术是输变电工程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传统的工程技术管理的方式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输变电工程建设,时代的发展,要求输变电工程向智能化、集成化和软件化方向发展,这样,很大程度上提高作业效率和施工安全性,实现工程机械智能化,将工程施工作业调整为智能化施工系统,实现智能化作业,开启智能化输变电工程新技能。

2.3智能化工程技术在输变电工程后检测维修中的应用

饱和盐密技术是一种智能化工程技术,它利用光传感器对输变电设备绝缘子进行盐密在线实时监测的一种技术,这种监测系统是由传感器对线路的绝缘子污秽现象进行数据采集并传送到控制中心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并检测绘制污秽区分布图,由维修人员进行现场维护。饱和盐密技术由数据监测终端和数据监测中心两部分组成,是一种智能化大范围远程分布式严密实施监测系统。智能化工程技术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有效地防止污闪事故的发生,目前该技术已经被各大电力公司广泛采用。

3结语

虽然我国在输变电事业发展中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其发展速度仍不能满足人们日益需求增长的速度,输变电技术的改革和创新是我们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课题和难题,需要电力科研部门和施工部门共同协作来完成,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输变电事业蓬勃发展。

作者:林丽 李伟 向超 单位:国电哈密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工程技术论文:新政航电枢纽工程技术论文

1工程主要技术特点

新政航电枢纽工程是一座集航运、发电、灌溉及旅游综合利用的工程,对实现嘉陵江航道的渠化,改善通航条件,水运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嘉陵江由北向南贯穿全川,是一条战备河流,也是长江水系的主要通道之一,是连接川、陕、甘、渝三省一市的主要交通运输线,是西南地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位十分重要,是我国及时条全江渠化的河流。2010年,嘉陵江将基本渠化,通航能力从两三百吨提高到上千吨。千吨级船队将可以从广元直达上海,形成一条连接内陆的出海通道。在四川水运的版图上,嘉陵江将成为继长江后的又一条“水上高速路”。嘉陵江河段两岸城镇、农田和交通工矿企业沿江分布,人口稠密,为了减少淹没、渠化河道、发展航运及适应坝基沙泥质岩层性软弱的特点,采用中低水头的梯级开发方式。各梯级电站集航运、发电、灌溉及其旅游为一体,电航互相受益,即渠化河道,满足通航要求;又可解决用电问题,缓解用电紧张局面,水电与水运通力协作,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具有巨大的社会影响与经济效益。可对我国其它流域渠化的综合开发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1.1枢纽布置的优化

新政航电枢纽工程位于四川省仪陇县新县城上游约5km的嘉陵江干流上的河湾上,河道主河槽由左岸转向右岸,如何解决枢纽引水防沙、增大泄水建筑物的泄流能力、减少库区淹没范围是枢纽布置的一个关键问题。经枢纽布置多方案论证并调整坝轴线与河道主流之间的夹角,合理布置导沙坎与束水墙,上、下游河滩地的合理开挖等,有效地解决了厂房的引水防沙;河床右岸为弯道,为减少弯道对边闸孔过流能力的影响,要尽量缩短泄水建筑物的布置宽度,为此对闸室结构分缝进行了多方案优化设计,经综合比选,闸室结构采用底板分缝,右岸边墩与储门槽坝段相结合,将冲沙、泄洪闸坝段长度缩短了近30m,增大了泄水建筑物的泄流能力,减少了库区淹没范围,并经过了水工模型试验验证。建成后,经过几年的运行来看,枢纽布置优化是成功的。

1.2冲沙、泄洪闸工作闸门门型的优化

原初步设计冲沙、泄洪闸工作闸门为平板闸门。由于弧形闸门在局部开启及运行方面较平板闸门有明显优势,同时,取消坝顶上部排架有利于工程与周围环境相适应,促进嘉陵江旅游业的发展,在征得业主的支持下,在招标技施设计阶段将冲沙、泄洪闸工作闸门由平板门优化为弧型工作闸门,并通过了业主主持的专家审查。弧门支铰在遇30年一遇洪水时,将被洪水淹没,为此,支铰的设计采取了特殊保护措施。经受住了最近几年大洪水的考验。

1.3消力池结构优化

(1)消力池末端采用了消能坎等措施,缩短了消力池长度约20m;(2)消力池底板底部采用锚筋等措施,使底板的厚度平均减薄了0.5m。通过上述等优化设计,大大地节约了工程投资;此外,为节约工期,对泄洪消能设施的布置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并经水工模型验证,对原消力池的消能功作如下调整:保留1~6号孔冲沙、泄洪闸下游两厢消力池中的辅助消能墩,其个数不变,但将其位置移至迎水面桩号(坝)0+061.00m,顺水流方向原消能墩的中心线位置不变,消能墩的尺寸调整为:顺水流方向长4m,宽3m,高2.5m;泄洪闸下游消力池尾坎高程由309.00m降至308.00m。取消7~16号泄洪闸下游两厢消力池中的辅助消能墩,并将消力池尾坎顶高程降至308.00m,其它结构设计不变。通过该优化措施的实施,确保了闸门安装的工作场地等,节约了工期至少在3个月以上。

1.4取消发电机层下电气夹层,增设电缆廊道

初设方案中,在发电机层下设置电气夹层,电气夹层下为流道顶板。在招标设计中机电与水工紧密配合,经过充分的论证,对该布置进行优化,既取消该夹层,在流道顶部大体积混凝土中增设电缆廊道,由此取消了其电气夹层板梁柱系统,此调整可缩短施工工期3个月左右。

1.5特细砂混凝土特性试验及设计龄期专题研究

嘉陵江流域天然砂多为特细砂,在多个工程中均成功采用低砂率、低用水量、低陷度、高粉煤灰掺量和掺高效减水剂的水工特细砂混凝土的配制方法,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按照目前(SL265-2001)《水闸设计规范》、(DL5108-1999)《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L/T5057-96)《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等设计规范,均要求混凝土按C系列强度进行设计,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不宜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但经充分论证后,也可根据建筑物的型式、地区的气候条件以及开始承受荷载的时间,采用60d或90d龄期的抗压强度。同时,在特细砂混凝土中掺用大量的粉煤灰(掺量为40%左右),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水化热,还能减少水泥用量,节约水泥。但粉煤灰的活性主要是靠二次水化作用,粉煤灰混凝土具有早期强度较低、后期强度增长率较高的特点,在后期其强度可以赶上或超过未掺粉煤灰的混凝土强度。而目前水工特细砂混凝土的设计龄期均采用28天,这就没有用到高掺粉煤灰的特细砂混凝土的长处。因此在使用水工特细砂混凝土时,如将其设计龄期选为90天,就可以充分利用高掺粉煤灰的特细砂混凝土后期强度较高的优点,同时对施工期相对较长的水利水电工程也是十分有利的。

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嘉陵江流域特细砂混凝土特性试验及设计龄期的专题研究。按照设计规范要求开展了混凝土强度热学及耐久性试验研究,同时对水工结构进行了施工期的应力、强度应力的分析,并开展了温控计算,结合枢纽建筑物的施工特点、工程的受力特点及结构的复杂性,考虑施工质量等因素的影响,综合分析各建筑物采用90d龄期混凝土强度设计的部位为:(1)挡水坝、储门槽坝段、拦砂坎可考虑90d龄期混凝土强度设计。(2)泄洪冲砂闸底板及其下游护坦(除抗磨混凝土外)可考虑90d龄期混凝土强度设计。(3)厂房安装间底板及其布置有储门槽的上游防洪墙可考虑90d龄期混凝土强度设计。混凝土标号改为90d龄期后,每方混凝土平均可减少32kg水泥用量,一个工程可节省投资约280万元,经济效益明显。

2结论

新政航电枢纽工程在勘测设计过程中运用了很多新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试验工作,在确保工程安全、加快施工进度的前提下,精心设计,合理优化,实现了节约投资、质量优良、经济环保的目标,为水电工程特别是类似工程积累了很多新经验,很多关键成果也为类似工程起到了指导作用。新政航电工程自2006年4月及时台机组投产发电以来,整个工程运行正常,产生了较大的环保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四川经济发展及嘉陵江的渠化作出较大贡献。

作者:石太军 杨德超 闫勇 单位: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工程技术论文:轨道车辆RAMS工程技术论文

1RAMS工程技术体系建设

1.1RAMS工程技术体系建设思路

为了构建科学实用的轨道车辆RAMS工程技术体系,需从实施RAMS工程需求出发,进行背景调研,分析、归纳、吸收国内外文件、标准、规范、指南、报告等文献和工程应用经验及要求.根据列车产品特点开展需求分析,分析列车产品RAMS工作特点及现状、现有规范的应用情况和存在问题.同时结合RAMS技术与管理方面的发展趋势,开展列车产品RAMS工程技术体系的研究工作.轨道车辆RAMS工程技术体系的研究途径如图1所示.按照图1实施途径的要求,可将RAMS工程技术体系分为RAMS管理、RAMS设计分析、RAMS信息和验证确认4个模块,有步骤地实施和开展.

1.2全寿命周期RAMS工作

在广泛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从轨道车辆产品特点出发,结合标准EN-50126/GB/T21562,经过认真分析和研究,确定轨道交通列车产品在全寿命周期内每个阶段需要开展的RAMS工作.

1.3RAMS工程技术体系框架

轨道车辆RAMS工程技术体系结合产品的研制特点,考虑全特性、全系统和全过程,按照RAMS管理、RAMS设计分析、RAMS信息和验证确认等分类进行构建,轨道车辆RAMS工程技术体系框架如图2所示.

1.4建设实施

1)组织和队伍建设.成立公司级管理组织,成立RAMS技术专业化队伍,各相关单位设置专职RAMS管控人员,对设计、工艺和信息等方面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形成RAMS工作队伍.

2)制度和规范的制定.建立RAMS管理控制程序,明确RAMS工作流程和各部门RAMS工作中的职责.编制性、维修性和安全性相关分析的RAMS技术规范和标准,明确每项工作的方法和标准,使每项RAMS工作都有明确责任人和标准模板.

3)RAMS信息管理平台构建.根据轨道车辆特点,按照RAMS信息的特征开发的RAMS信息管理、分析和应用的数字化RAMS信息管理平台.该系统将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RAMS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储存、更新、维护和利用,以提高信息工作效益和效率为目的,为收集、分析、处理及反馈列车研制与运营中的RAMS信息提供必要、快捷的渠道和实用工具.RAMS信息平台总体框架和登录界面分别如图3和图4所示.

4)产品项目应用和管理.结合产品项目应用RAMS信息平台、RAMS管理制度和RAMS分析技术规范,在实际产品项目中开展RAMS分析和管理。

2工程应用实例

我们设计、实施的RAMS工程技术体系在产品项目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结合某动车组项目,从性分配、故障模式影响分析(FMEA)、安全性分析、故障树分析、维修性分析和RAMS信息评估等方面对应用情况进行说明,具体如下.

2.1性分配及FMEA分析

1)性分配.根据给定的性指标,结合各子系统现有的性数据信息,采用评分分配方法,通过有经验的设计人员或专家对影响性的最重要的因素进行打分,并对评分值进行综合分析而获得各单元产品之间的性相对比值,根据相对比值对每个子系统分配性指标,得到动车组子系统的性指标.

2)FMEA.按照FMEA规定的分析方法和程序对构成产品的系统、子系统和零部件,或对构成工艺过程的各工序,或对运用维修过程的各种检查方法、维修措施进行了逐一分析.通过分析找出产品所有可能的故障模式,确定每一故障对人员和系统的安全、任务的完成、系统性能、维修性及维修要求等潜在的影响,并按其影响的严重程度及其发生概率,确定其危害性,找出薄弱环节,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或减轻这些影响.从而为提高产品性和维修性提供科学依据,并为维修计划、后勤保障分析、试验计划的验证及检查等提供信息.

2.2安全性及故障树分析

1)隐患识别及分析.利用系统安全性工程方法,识别了动车组的隐患,充分考虑了人员、过程和系统运行模式,并完整地记录了结果,评估其风险,从设计、工艺、运营和维修等方面进行改进,使风险降低到容许风险范围,实现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2)故障树分析.利用FTA寻找重大或频发故障的原因和/或原因组合,即寻找导致故障发生的所有故障模式,协助分析人员发现潜在故障,发现设计较薄弱环节,指导故障维修,以便改进设计或使用和维修方案.例如对故障代码为25EF的故障进行故障树分析.

2.3维修性分析

为了保持和恢复产品的固有性和安全性,即按设备的性状况,以最少的维修资源消耗,应用逻辑决断方法来确定所需的维修内容、类型、间隔期和维修级别,制定预防性维修大纲,从而达到优化维修的目的.时线分析表可以清晰的表示大量并行作业之间的时间关系,如表5记录牵引系统各保障工作项目的时线分析明细及人力人员的使用情况。

3结论

本文通过轨道车辆产品全寿命周期工作研究,确定了产品项目不同阶段的RAMS工作项目,研究并建立了包含RAMS管理、RAMS设计分析、RAMS信息和验证确认四部分RAMS工程技术体系,并通过组织、队伍、制度、规范和信息等方式在实际产品项目中进行了实施和应用,确定了技术体系的有效性.该RAMS工程技术体系的建设,对RAMS工程在轨道交通的应用和轨道车辆产品性水平的提高都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作者:王贵国 张荧驿 谈立成 李娜 曹源 单位: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工程技术论文:畜牧业清洁生产工程技术论文

1产前控制

1.1畜禽场规划

畜牧业本身的养殖场所,必须要确保人口稀少,特别是要远离经济发达、运输便利的地区,进而使得畜牧业能够直接从城市、郊区朝着农村进行转移。养殖场本身还必须要远离环境的敏感区域,也就是重要河流、风景区等,其选址要充分的考虑坡度、排水等问题。在针对养殖场的厂房进行设计期间,所需要考虑到的环境条件较多,至少要保障污水治理、环境综合利用、养殖厂基本设施功能等几个方面能够得以统筹设计,并且要保障同时施工、应用。此外,养殖厂内部的通风以及采光同样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要真正的使得品质养殖业比例得以调整,其内部的控制措施就成为了关键。

1.2政策管理

畜禽养殖场污染的防治和监督必须依靠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畜牧业企业生产执行三同时制度、排污许可证制度等,明确限定饲料中添加剂的使用,畜禽废物的收集、存储、处理方法及再利用时N、P、K的使用总量。对畜牧场污染的排放,严格控制BOD、COD的浓度,使畜牧业污染防治走向科学化、系列化、无污染化。

2产中控制

2.1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物排放

畜牧业的养殖厂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其所涉及到的用水主要有两个方面:及时就是畜禽的养殖用水,第二就是养殖厂生产所需的用水。相对来说,前者是通过畜禽的饲养方式、品种、引水设备等几个方面的因素来进行决定的,特别是在使用的饮水设备不同的情况下,极易出现不同程序的渗漏现象。那么就必须要保障饲养方式以及饮水设施的合理性,使得用水量大幅度减少。此外畜禽舍的清洗用水量较大,如果说单纯的使用冲水形式,那么其较大的用水量就有可能会导致液态水粪出现,增大污染量。

2.2改善饲料结构,提高畜禽饲料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

采用培育优良品种、科学饲养、科学配料、应用无公害的绿色添加剂和高新技术改变饲料品质及物理形态(如生物制剂处理技术、饲料颗粒化、饲料热喷技术)等手段,可提高畜禽饲料利用率,尤其是氮的利用率,降低畜禽排泄物中N的含量及恶臭味。选用符合生产绿色畜产品要求和消化率高的饲料,一是要注意消化率高、营养变异小,二是要注意选择有毒有害成分低、安全性高的饲料。在饲料中补充合成氨基酸,如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等,可提高蛋白质利用率,降低动物排泄物中的NH3,减少臭气的产生;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可提高饲料中磷的利用率,降低动物排泄物中磷的含量。利用生物方法,将EM有效微生物菌剂加入饲料中,可以促进畜禽生长及降低粪便的臭味。

3产后控制

3.1畜禽固体废物的处理

畜禽本身所排放的大量废物,实际上具备了大量的物质,那么针对畜禽固废进行良好的处理,不仅仅是要避免其对环境造成污染,更多的是使得畜禽废物得以循环利用,单纯从处理技术上来看,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物理技术:主要是畜禽粪便干燥技术,干燥后可用作饲料、肥料等。利用前须先进行除臭、灭菌、脱水等处理,干燥后的粪便可作燃料燃烧,也可加工成颗粒肥料或做畜禽饲料、鱼类饵料等。干燥技术主要有自然干燥,加温烘干,机械干燥,热喷处理,微波处理等几种。化学技术:主要指在畜禽粪便中加入一些化学试剂,如福尔马林、氢氧化钠、丙酸、醋酸、磷酸、磷酸二氢钾和硫酸亚铁等,达到杀菌消毒的效果。生物技术:发酵技术。发酵技术分为好氧发酵和厌氧发酵。好氧发酵是在供氧条件下,微生物迅速繁殖,使物料温度逐渐升高至70~80℃,粪便中的有机物料被氧化分解,放出H2S、NH3等气体,还使非蛋白氮转化为可消化蛋白,因而,发酵可得到无臭、无虫(卵)及病原菌的品质有机肥和再生饲料。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采用此法者逐渐增多。

3.2畜禽场污水的处理方法

畜禽场污水量大、有机污染负荷高,基本处理方法,按其基本原理可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物理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等。但单独使用任何一种方法,都不能使畜牧场高浓度的污水得到有效的处理,所以必须进行系统处理。其处理过程一般包括固液分离、沉淀池沉淀、酸化调节池和厌氧池的处理。

4结论

综上所述,畜牧业本身作为当前农业发展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本身的发展使得食物产出得以丰富,使得农民的财富得以增加,但同时,畜牧业发展过程中所造成的大量粪便、污水,导致河流等被直接污染,这对月可持续发展战略不符。因此,在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从厂房设计、规矩规划、生产工艺、节能减排、废物利用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真正的促使畜牧业得以完善,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作者:韩晓盈 刘侨博 刘妍 李爽 单位:黑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工程技术论文:配电网工程技术管理论文

1存在的问题分析

1.1选材管理力度的缺乏

对于整个工程而言,施工作为最重要的环节,对于整个施工而言,施工材料也作为极为关键的环节。只有做好施工材料的管理工作,确保施工材料质量的合格,才能保障整个施工环节的材料质量问题,才能确保规范施工下工程质量的提高,才能保障工程施工的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施工材料的购置,一定要严格核查材料供应商的经营许可证、生产厂家的生产合格证以及产品的出厂合格证等相关证书,同时还需要对厂家和材料进行对比,择优购置。在实际施工中,要合理利用和选择材料,减少不必要的消耗浪费。选材管理力度的缺乏,是影响我国目前10kV配电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取得进步的一大主要因素。

1.2未考虑到环境因素

对于10kV配电网工程而言,环境因素往往具有较大的影响。在我国目前正常运行使用的10kV配电线路中,由于在施工中未考虑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致使配电线路出现接地故障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在配电网工程的施工中,尤为需要注意实际施工与环境因素的有效结合,避免工程出现质量、安全问题。

1.3施工设备未进行有效维护工作

在实际配电网工程施工中,保障施工设备操作规范、合理的同时,还需要注意施工期间机械设备的维护工作。施工机械设备在施工其中为进行有效的维护工作,致使施工设备出现操作的不问题,这也是目前影响施工质量的一个因素。做好施工设备的维护工作,确保设备操作的性,进而保障施工质量的提高,这对于电力施工具有重要作用。

2管理流程及优化措施

2.1施工技术管理的流程

如果说电力施工存在的问题是影响施工质量的根本因素,那么施工管理流程上的欠缺则是影响施工质量的直接因素。所谓施工管理流程,不仅仅意味着制定一份施工管理计划,更需要计划得到贯彻的落实,只有施工管理计划被严格落实在参与施工的每一人员,才能确保施工流程的有效开展。就我国目前10kV配电网施工而言,造成施工管理流程上欠缺的原因主要有两个:①参与施工的基础人员管理意识较为薄弱;②施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不作为。参与施工的基础人员管理意识较为薄弱,致使良好的施工管理计划难以落实到个人,难以落实到整个施工环节,进而对工程的施工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施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不作为,致使良好的施工管理计划难以得到贯彻落实,致使整个管理工作的可有可无,为整个施工带来极大的漏洞,对配电网工程的施工质量造成极大的威胁。①加强设计方案的审核力度,加强实际理论和环境的结合,实现设计方案的优化性、合理性;②加强管理意识的传播和扩散的力度,加大管理流程的落实度,实现施工技术的优化管理;③加强实际施工中的预防措施,提高施工作业的安全性,促使“安全及时”的施工原则深入管理层、施工基层,确保实际施工的安全性,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④加强施工成本的审核力度,实现工程施工技术的品质化管理,严格确保施工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消耗;⑤确保工程招标工作的公平、公正,在确保施工质量和成本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投资的直接经济效益。

2.2施工技术管理的优化措施

2.2.1树立正确的施工意识

要做好配电网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促进10kV配电网工程质量的提高,推动配电网工程业的发展和进步,就必须摒弃传统的施工意识,树立正确的施工管理意识。施工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工程达标过关,更应当进一步追求高质量、高水平的施工管理水平,实现我国配电网施工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从根本上推动配电网工程业取得更大发展空间。

2.2.2加强设计方案的管理力度

对于整个工程而言,设计方案决定着工程的质量走向,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加强设计方案的管理力度:①要求在设计企业的选择上,要严格审核设计企业的资质,确保设计企业具有较为专业的设计人员和设计理念。②对于设计方案要进行严格的审核,确保方案的合理性和理论性,充分考虑到环境因素的影响。③需要在实际施工中委派相关的人员进行设计方案的监督,确保实际施工遵从设计方案。

2.2.3提高施工基层、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

施工人员是进行实际施工操作的主体,所以做好人员管理是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根本前提。人员的管理工作,根据施工人员的工作性质,可以分为两个步骤:①基础人员,做好基础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基础人员的施工操作水平和工作职责意识,这是在施工的细节方面提高施工质量水平;②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操作水平,管理人员需要具备充实而丰富的专业操作知识,这样才可以对基础人员的操作进行细致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2.2.4加强实际施工与环境因素的结合

对于配电网工程安全而言,风吹、雨雪、打雷等恶劣等天气因素具有较大的影响,加强实际施工与环境因素的结合,在施工中考虑到天气、树木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做好施工中的安全预防措施,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这对于配电网施工具有重要作用。

2.2.5制定施工监督体制,加强施工监督工作

制定实际施工技术的监督体系,利用完善的监督体制对施工中的技术操作进行、合理、系统的监督工作,确保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施工操作和管理工作有效进行,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宏观的控制和监督;加强施工技术监督工作,确保施工监督体制贯彻落实到每个参与施工的人员,确保施工现场施工材料质量的合格,促进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

3结语

总之,要确保我国10kV电力配网工程施工技术得到有效管理,解决目前存在的工程达标过关即可意识、选材管理力度缺乏、未考虑到环境因素、施工设备未进行有效维护工作等问题,就必须采取树立正确施工意识、加强设计方案管理力度、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实际施工与环境因素结合以及制定施工监督体制,加强施工监督工作等措施,促进我国配电网工程业取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空间。

作者:杨继龙 单位: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岐山县供电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