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林业方面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林业方面论文:论发展现代林业与建设生态文明
论文关键词:现代林业 发展 生态文明 建设
论文摘要:林业不仅是我国一项基础产业,更是一项事关生态环境建设的公益事业。其担负了优促进经济发展和化生态环境的双重使命。简述了发展现代林业与建设生态文明的作用,并对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1 引言
生态文明是在十七大报告中及时次明确提出的新论述,是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后的一个新亮点,在建设小康社会中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为其中一项新的要求。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在调节人与自然和谐中起到关键和纽带的作用,它不仅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应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
2 发展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
2.1 林业的决定性作用
林业不仅肩负了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使命,还担任了保护和拯救生物多样性、改善和治理荒漠生态系统的职责。被誉为“地球之肺” 、“地球之肾” 、“地球的癌症” 和“地球的免疫系统” 的分别为森林、湿地、荒漠和草原,它们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4个子系统,发挥着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的为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经科学研究表明,70%以上的森林和湿地参与了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对生物界与非生物界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维护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林业不管在当前还是在今后,都将是一项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要条件。
2.2 林业的推动潜力
森林生态系统由于其自身在运行过程中符合了“三R”原则,即降低资源消耗的Reduce原则、重新利用废弃物并使之资源化的Recycle原则、重新建立再循环的Reuse原则。并且森林生态系统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具有可再生性,还具有可降解性。从再生性来看,森林在支持经济发展中,是一项用之不竭的能源资源,被称为第4大能源资源。
2.3 林业的特殊任务
当前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和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就是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其中森林生态系统不仅为陆地上较大的储碳库,其还是最经济的吸碳器。经科学研究表明,森林在光合作用下,其每生长11TI蓄积,就能将1.83t的CO2吸收,同时释放1.62t的O2。当前约有2.48万亿t碳储存于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其中在森林生系统中就有1.15万亿t。只有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才能维护全球气候安全。在《京都议定书》中就有明确规定,工业直接减排和森林碳汇间接减排是2条减排途径。森林碳汇减排与工业减排相比,不仅投资少、代价低,且综合效益大,为此,其成为世界各国的基本共识和共同选择,还被列为“巴厘路线图”的一项重要内容。
2.4 生态文明是林业生态建设追求的目标
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同时,不仅使林业建设和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也给林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实施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的过程也即建设现代林业的过程,为此,要用现代林业科技对植树造林的质量和效益进行支撑,对森林、湿地、沙漠等生态系统进行建设和保护,以此来提高森林整理质量和综合生产力水平,从而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基础,最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3 用现代林业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建设
3.1 遵循自然生态规律
(1)坚持采用生态文明思维,对林业建设与发展进行谋划。
(2)在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中树立生态生产力理念,以此人们协调、保护、!适应自然和自觉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的能力有所提高。
(3)在生态合理性平台上对关系到林业建设发展的战略问题、重要决策以及重大项目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索。
(4)在资源和环境可承载与可恢复范闸之内进行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增加经济总量时杜绝单纯依靠资源投入来实现,避免出现耗竭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要以自然生态规律为依据,以保持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
3.2 多方位开展节能降耗,加强碳汇工作力度
(1)建立和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探索以提高森林资源利用为目的的森林资源管理新模式。
(2)创新技术,大力推广新技术项目以使得木材利用率得以提高。对森林资源使用结构进行积极调整,以使得木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
(3)尽快用新工艺与设备取代落后的工艺与设备,对粗犷型设施要加大对其维护,加大对更新项目的投资。
3.3 壮大林业产业实力
根据工业化、市场化、生态化的要求,并与林业资源利用现状相结合,因地制宜地调整林业经济结构,不断扩展林业发展空间,从而逐渐形成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逐渐转变现代林业经济的增长方式,逐步由资源型林业转向生态型林业。推广林业特色产品的开发,不断扩大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产业的规模,向着循环经济的发展,以使得资源利用效益得以大大提高。
3.4 培育生态文明观念
要积极开展创建生态文明的活动,并组织开展对森林文化和生态文化工程的建设,要让生态文明观、道德观、政绩观和消费观牢固树立于全社会中,要让广大人民群众逐渐形成尊重自然和善待环境的良好习惯。此外,还要积极推广绿色教育的开展、绿色文化的构建、绿色经济的发展和绿色家园的建设,要使全民生态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得到大大提高,要让每个公民都能全身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林业方面论文:林业局干部“十要十戒”活动心得
我市结合创先争优活动采取了一系列关于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的措施,我林业局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做到“十要十戒”,树“五种形象”,努力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向纵深发展。
一是要好学上进,戒不思进取。林业事业的飞速发展要求高素质的人才。全局同志要破除安于现状的思想,树立忧患意识,认识到自身素质与日益发展的事业的不适应性,正确认识和处理学习与提高。不断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要紧密结合工作需要和个人实际,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加强自身的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拓宽自身知识面,使自己在工作的征途上做到不断“加油”、“充电”。
二是要牢记宗旨,戒脱离群众。在新形势下,全局同志必须牢固树立科技是手段,整治林区秩序是目的,监督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的思想观念。要用辨证的观点看工作,转变思想服好务,出主意、解难题、办实事、办好事。
三是要廉洁奉公,戒以权谋私。全局同志要深刻认识到执法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绝不能拿着权力去以权谋私,损害党的形象。要在工作中坚决无条件地执行上级和本局制定的有关廉政准则,坚决克服“吃、拿、卡、要、报”的现象,保持廉洁勤政的好形象。
四是要艰苦奋斗,戒奢侈浪费。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和光荣传统,是立局之本,为政之要。全所同志务必须要保持这一光荣传统和作风。要厉行节约,千方百计地为集体节约每一分钱,一张纸,一度电努力培养勤俭节约的良好作风。
五是要谦虚谨慎,戒盛气凌人。全局干部职工要处处谦虚谨慎,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思想,坚决防止和克服那种自高自大,自以为是,听不得逆耳忠言,打击报复不同意见,盛气凌人等错误风气。全局同志都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和道德修养,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六是要顾全大局,戒个人主义。全局干部职工办任何事情都要从全局利益出发,不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以大局为重,坚决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在工作和生活中不做有损于整体利益的事,不说有损于整体利益的话,牢固树立集体利益观、荣誉观。
七是要民主集中,戒自由主义。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基本原则,也是做好工作的基本方法。全所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在工作中把充分发扬民主和实行高度的集中有机地统一起来,不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搞个人说了算,不搞个人意见及时,只要组织定了就坚决执行,使全所成为步调一致而又生动活泼的战斗集体。
八是要实事求是,戒浮夸不实。实事求是是我们工作的灵魂,是干好事业的基础。全局同志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要继续坚持“三不做”即“花钱买形象”的事不做,“走后门当先进”的事不做,“搞浮夸争名利”的事不做。
九是要团结协作,戒互相扯皮。团结就是力量。全局干部职工都要成为团结的一面旗帜。在工作上做到素质互补,气质互补,优势互补,“同唱一台戏,同下一盘棋”。在工作上要发扬民主,遇事多协商,求同存异;在生活上要多关心,多照顾,处处为他人着想。在全所要形成多层次的大团结观,党政一把手要团结,班子成员要团结,干部职工相互间要团结,与外单位也要团结,全所同志都要努力做团结的模范。
十是要以身作则,戒言行不一。全局干部职工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言行一致。全局同志要处处从自我做起,做到思想上清醒,政治上坚定,工作上过硬,纪律上严明。只有这样才能带出好队伍,创出好成绩。
林业方面论文:浅论现代林业营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探讨
概述
一直以来,我国对营林工作的重要性认识都不够充分,尤其是进入到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现代化林业营林建设的问题逐渐增多,对此,必须要加强对营林建设的重视,制定科学的对策,推动现代化营林工作水平的提高。
1 营林工作的重要性
1.1 提高水土保持的能力。植树造林在保持水土平衡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如果地方植被的覆盖率过低或者是遇到雨季的话就可能导致泥沙流入到河流中,毁坏田地,填高河床,淤塞入海口,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要想阻止这一问题,减少水土流失,植树造林是最为直接且最为有效的一种方法。
1.2 具有防风固沙的作用。风沙的危害十分严重,可能会将天地变为沙漠,也可能使城市变成废墟,要想抵御风沙的袭击,做好造林护林工作十分重要,其可以通过削弱风力而达到保护的目的。一般密度的防护林可以削弱风速70%以上。在一定距离将林带排列,辅以草地,就可以控制砂砾在一定的范围内,实现防风固沙的目的。
1.3 增加额外的收入。开展营林工作可以适当的增加林区人员的收入,除了具有重要意义的熟林外,还包括药材、水果等林区的副产品,同时还有橡胶、茶叶等季节性产品。简单来说,营林工作在植树造林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同时也可以收获自然的馈赠,丰富人们的饮食。
1.4 清除安全污染物。从林业部门的统计数据来看,一年667平方米的树林可以吸收2-6万kg的灰尘,可吸收一氧化碳67kg/d,同时可以适当出48kg的氧气。另外,松柏还具有分泌杀毒菌的功效,可以消灭痢疾、伤寒与肺结核的病菌,提高空气的清新,消除安全污染。
1.5 为人类生活环境的改善服务。营林工作的落实工作对于整体的管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美化环境,同时也可以降低噪音,保持生态环境的平衡,进而为人类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与娱乐场所,满足人们对经济发展的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2 当前形势下营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2.1 种子园建设的类型过于单一。当前我国的营林中种子园建设仍然十分单一,没有及时的更换母树林,同时受到经营管理者自身水平因素的影响,导致林木良种基地的建设水平十分落后。
2.2 营林工作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当前我国营林工作中的育苗、苗圃管理工作与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亟待解决。
2.3 造林数量与质量问题突出。在更新造林工作的进行中,数量与质量问题颇为严重,苗木的整体投入量过多,超过了最初设计的作业量,影响工作的进展。
2.4 人工林营造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在营林生产过程中,人工林营造的速度无法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没有缺乏长远的定向培育,在结构与市场上考虑不够,影响木材供应的效果,增加了市场危机。
2.5 集约化管理工作不到位。这是当前制约我国营林工作发展最为严重的问题,在管理上过于注重短期行为,缺乏长远性。
3 提高营林生产的有效措施
3.1 加大种苗基地建设的力度。首先,选择优良的树种是做好营林工作的基础。在林业相对较为发达的国家,其良种培育基地的种子园发展十分迅速,已经到了第三代,但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多数的种子园仍然停留在第2代,甚至是还不到第2代,差距十分明显,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必须要加大种子园建设的力度,促进其规模的扩大。
其次,调整现有的母树林结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母树林结果相对不够合理,为了保障母树林的质量,除了适当的增加其比重外,还必须要根据环境及市场的需求调整其结构,做好抚育管理工作,将其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
3.2 建立并完善苗圃运营机制。当前我国的苗圃仍采用定制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发展,对此可以制定一定的计划将其推向市场,采取竞争经营的机制,合理的运用承包与私人经营的方式,将苗圃做活增加林业部门的经济收入。
3.3 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减少成本的投入。首先,减少保存的树木,目前我国在造林的过程中所保存的树木过多,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运用,近年来营林生产工作水平有了明显改善,尤其是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可以适当的减少保存的树木,降低浪费,同时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一举多得。其次,节约造林的成本降低是促进金效益提高最为直接且有效的对策。对此,可以适当的减少单位面积的苗木成本,进而促进整体成本的降低;同时也可以减少单株的成本,促进成苗产量的提高,在合适的环境下缩短苗木的培育周期,减少成本,促进效益的提高。,选择最为合适的林地选择是管理的关键,在进行林地的选择过程中必须要以林木的种类为基础,结合当地的环境选择合适的林地,转变过去一个小型造林班只能栽种一种树木的观念,实现多种树木共同生长的目的。
3.4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调整。在更新培育造林树种的过程中,尤其是针对集约经营丰产林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市场的情况进行考察,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树种,提高树种的成活率与利用率。
3.5 做好集约经营管理工作。从当前我国林业的分布情况来看,集约经营林所占的面积较大,但却并未实现丰产林要求的标准,对此,必须要加大投入的力度,定期的进行施肥与赋予,方可获取大量的林木。唯有长期坚持进行集约经营管理,才能达到缩短周期,保障幼林健康成长的目的,方可促进我国营林工作水平的提高。
结语
综上所述,营林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中,对此,不论是国家相关部门还是林业工作者都必须要对其客观对待,采取有效对策加以控制,促进工作水平的提高,推进我国林业现代化的进程。
林业方面论文:基于生态经济型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从梨树县林业过去五年改革发展情况看,基于现代化林业发展形势,结合我县林业发展建设实际情况,森林防火、森林病(虫)、人畜“三害”损坏森林资源情况,林业改革滞后,遗留下来社会林业矛盾等因素。我认为梨树县林业健康发展存在如下问题。
1 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
1.1 由于林业改革滞后,人们对市场经济意识,开发资源致富意识,短期耕种农田收益意识抢先,造成开采沙石矿、建设牧业小区、发展经济实体建厂房等项非法侵占林地行为尤为突出。收复林地造林阻力大,抢占林地、霸占林地,改变林地用途行耕蚕食林地行为屡禁不止,严重困扰造林、成林和加快林业绿化步伐。
1.2 我县现有乔木林多属于“三北”一、二期工程营造的防护林,造林树种单一,林种结构明显不合理。南部半山区多是落叶松、樟子松树种居多的水土保持林;中、北部多是杨树居多的防风固沙林。森林质量低,小老树、残次林占有一定比例。产出品质木材少,价格低经济效益差。据森林资源档案记载防护林占60.04%,用材林占35.11%,经济林才占4.85%,林地产出率低,按现实水平投入产出比例相差甚远,严重制约着林业经济发展。
1.3 由于近年粮食价格突长,给农田防护林更新造成极度困难,致使林带更新造林由宽变窄、由长变短,更有甚的农民还歪理霸着不让还林。村屯绿化也是如此,房前屋后林木明显减少,光腚屯、光杆路更多显现。结果造成林地萎缩、造林绿化几年才能成活成林。
1.4 由于集体林改林木、林地落权到户后,到林木采伐时村大集体与村民小组小集体林木、林地位置错位,边界含糊不清;林改前不规范承包、抵债流转林木、林地更是不准;集体与国有林场林木林地权属存有混段。林权争议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由于落实不了还林主体,只能维持现状,也延缓了还林造林进程。
1.5 林业产业仍处初级阶段
虽然涉林企业和经营户数不少,但是规范规模经营,合法开发资源的家数还不多。有待于规范化管理,强化政策扶持,保障涉林产业项目做大做强,进一步上档次,提高经营水平,使其合法化经营。
1.6 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建立健全“五项”制度落实的不平衡。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林木、林地流转管理制度、林业社会化服务保障制度这三项均已落实。只有支持集体林业公共财政制度和林业金融支撑制度还没有得到落实,改革就难以彻底。国有林场改革尚未启动,现存林场经济危困,富余职工多,资源日趋减少,林业职工心存社会养老保险问题急待解决焦虑,很容易产生不稳定因素。
2 深化林业改革对策
2.1 集体林权配套改革,主要是按照吉林省政府出台的《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实施方案》进行操作,保障2016年底完成任务。操作内容主要围绕落实“五项”制度建设。一是建立健全林木采伐管理制度。二是建立健全集体林权流转制度。三是建立健全支持集体林业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四是建立健全林业金融支撑制度。五是建立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保障制度。从前段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看,出现一种倾向性问题,主要是获得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后,更新造林不及时,改变林地用途行耕农田倾向很普遍。今后的任务还是要强化落实林改签订的还林合同兑现,严厉打击违约违法改变林地用途行耕行为。完善林木采伐管理,规范林木、林地所有权、使用权流转,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机制。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沿着资源增量、生态增效、林农增收的正确轨道健康向前发展。
2.2 积极争取国有林场先行试点改革,力争在五年内快速启动国有林场改革,尽早破解林场经营难题,消除深层潜在林业社会矛盾,实现国有林业的生态、经济双重发展增效。
3 保障措施
保障林业发展主要因素有,落实林业建设承载主体,增加建设融资渠道,科学落实公益林、商品林分类经营管理制度,切中各林种的造、育、管主环节经营,不断完善健全各类林木种苗基地化建设,深入拓展林木、林副产品经营加工利用空间,保障合理合法开发森林、林地资源,实现林地高产出、生态强功能、面向市场经济增效益目标。确定具体保障措施如下:
3.1 要以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科学引进造林新品种,适地适树更换造林树种,调整成林种结构,合理区划界定公益林生态体系,商品林建设基地的布局。
3.2 要以县、乡镇、村、林业基地企业、林业专业合作社及林业大户为管理、建设经营的主体,层层落实管理目标、建设经营任务责任制,签订包保和完成造林绿化、发展林产业经济工作目标任务责任书,保障责任到人,任务到地块,发展到项目。形成林地总量不减少,林业用途不改变,从经营林业、林产业中要效益的局面。
3.3 要以政策扶持,项目投资为依托,靠全社会力量,全民参加造林绿化,人人关注参与林产业经济发展。发挥基地、大户带动经营辅射作用,由点及面顺势推动林业、林产业发展。
3.4 要突出“三防一护”保护森林资源措施落实到位。林业的“三防一护”工作是法律赋予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直接涉及到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的经营者切身利益,更会影响到人们生存环境和整个生态功能增减。因此各级政府、林业部门、广大经营者及全社会都要积极预防到位,做到及时扑救、防治和林业执法处罚工作,确保治早、治小、治了不成灾,减少森林资源损失,增加林木、林果、林副产品等产出量,提高林业经营效益及水平。
林业方面论文:谈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现状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对资源和环境的利用日益增加,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经济的发展,还影响我们子孙后代的利益。而这些环境问题都与森林资源的减少有着密切的关系,开展森林环境的修复工作及植被恢复和重建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先后确立的六大林业生态工程对于加速实现山川秀美的宏伟目标,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1]。
1 林业生态工程简述
林业生态工程是指依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针对自然资源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1]。其目的是在满足人们对森林资源的需求时,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不仅提供优美的生活环境,还在林业生产过程中达到一种和谐、具有较高综合效益的发展关系。
2 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简介
我国从基本国情出发,围绕新时期林业建设的总目标,相继实施了六大林业重点工程。这是对我国林业生产力布局进行的一次重大战略性调整,已被列入国家“十五”计划纲要。
天然林保护工程:是林业的“天”字号工程,一号工程,也是我国投资较大的生态工程。包括三个层次:停止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采伐;大幅度调减重点国有林区的木材产量;保护好其他地区的天然林资源。主要解决这些地域的天然林的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问题[2]。
退耕还林工程:是林业建筑史上涉及范围较大、公众参与度较高性的生态建设工程,以解决水土流失问题为首任。计划建立以灌木为主、乔灌草相结合的恢复保护性和生产性兼顾的人工生物群落,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生态环境,扼制土地沙化和沙尘暴,同时生产出品质饲草饲料,发展畜牧业[2]。
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我国涵盖面较大,内容最丰富的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2]。工程包括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地区的13个省的590个县(旗、市、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程计划造林314亿亩,并对10178亿亩森林实行有效保护[2]。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是一项意义特殊的“形象工程”,也是环京津生态圈建设的主体工程。其规模虽然不大,但对首都乃至全国都具有意义。主要解决首都周围地区的风沙问题。工程建设内容分为造林营林、退耕还林、草地治理、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2]。
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是一个主要解决物种保护、自然保护和湿地保护等的生态保护工程,也是我国应对国际气候,树立国际良好形象的“外交工程”。该工程目标是拯救一批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扩大、完善和新建一批部级自然保护区、种源基地及珍稀植物培育基地,恢复和发展珍稀物种资源,形成一个布局合理、类型齐全、设施先进、管理高效、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的自然保护网络[2]。
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是一项增强林业实力的“希望工程”,也是以解决木材和林产品供应问题为目标的骨干工程。该工程根据森林分类区划的原则,在自然条件优越、立地条件好、地形较平缓、不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区域,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2]。
3 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国林业生态工程成绩斐然,但在以下三个方面中存在一些问题:(1)非重点区域的林业工程项目建设科技含量较低,片面的纯林种植,“外来树种”引种少;树种结构不合理等。(2)森林覆盖率分布不均衡,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和蓄积量远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森林覆盖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也相差很多[3]。(3)“边治理、边破坏”现象严重。由于传统思想和长期以来人们对林业的认识存在严重偏差,造成了人们往往把林业只当作产业或一般的经济来看待,忽视了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4 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生态林业工程建设的深入发展,对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林业生态工程总的发展趋势是以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等生态环境保护目的为主,按照不同的自然区域,形成以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主体的复合生态经济体系,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向着可持续方向发展[1]。
结论:林业生态工程是随着现代林业和经济的发展,在继承传统栽培技术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门新的工程。它不仅是从单一的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来进行水土保持的生物措施,而且是从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研究林业发展的措施,其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
践行科学发展观对林业发展过程中问题思考
科学发展观是在认真总结我国建国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根据我国实际国情创立的科学理论,是我国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的指导思想;是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我们林业部门学习和践行科学发展观,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使林业充分发挥“三大”效益。下面我就学习和践行科学发展观谈一点体会,着重是林业发展过程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一、关于对林业“三大”效益的思考
大家都知道,林业具有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生态效益重点保障国土安全所发挥的效益。社会效益重点是林业为广大国民和社会提供优良的工作,居住、生活条件和环境,提供优良休闲、旅游条件和环境,为国民提供一系列的林业产品等等,所体现的效益。我们现在所说的林业经济效益是林业提供直接产品的价值效益。其实不然,林业的经济效益应该是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林业提供的直接经济效益,林业直接经济效益应该包涵森林、林木、林地所提供的一切产品的效益。包括林产品、林副产品,森林衍生产品(森林药材、森林食用菜等等),木材加工利润,从事林业生产活动的劳务报酬等。但是,我们现行统计方法和统计制度对林业经济效益即林业产值统计很不,很不完整。我们现在统计的林业产值是反映了林业直接经济效益的一部分。对林业的木材一次、二次加工利润,对森林、林地所产出的部分产品,如森林药材、森林食用菜、茶叶、从事林业生产活动的劳务报酬没有或者很少统计。所以,统计的林业产值低,林业产出率低,严重影响了林业的作用和地位。其实,林业的经济效益大头应该包涵在林业的生态、社会效益之中。林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不是空洞的,不是虚拟的。林业的生态、社会效益应该有一个量化的体现,一片森林一片林木,应该有一个为生态、社会的经济效益。只是我们现在没有对林业生态,社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做评估。还没有制定法律依据。对林业生态、社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还没有建立评估办法和机制。既然林业经济效益充分体现在林业发挥生态、社会效益之中,这就是要思考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林业发展目标。林业发展的重点是什么?落脚点和目标在哪?这涉及到林业发展的根本方针、政策和指导思想的调整和统一。
二、关于对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思考
大家知道,我国制定森林法规定:森林实行采伐限额管理制度。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的实行不尽合理,制约林业发展。采伐限额制度没有区别地区、地类、森林和林木类别,一味管死。森林、林地、林木应该根据用途划分两大类。一类划为生态公益林,把大江、大河两侧和源头、大、中水库的周边坡度陡峭、生态脆弱的地类划分为水土保持、水源涵养、自然保护区等发挥生态公益性的公益林。对生态公益林要大幅度提高生态补偿标准,或者逐步实行国有化,加强管理,管严、管死,使充分发挥生态公益林的生态、社会效益。另一类对低山、丘陵、湖滩、河滩地划分为商品用材林,大力发展用材、经济林,薪炭能源林、工业原料林。对这一类取消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放开、搞活。现在实行的森林采伐限额制度,造成有权栽树、无权伐树,使谁栽谁有成了空话。一个企业、一个个人、一个农户,栽下一片用材林、工业原料林、薪炭能源林,不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而采伐,有林木经营和所有权,没有处置权。从严格意义上说,享有林木所有权应该就有林木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力。所以,我们的林权上所享有的林木所有权由于受到采伐限额制度的限制,这种所有权不、不完整、不彻底。譬如,某个企业在某个江湖滩地为企业生产发展一万亩杨树,到十年后,企业生产急需要一次性采伐,这种一次性采伐对生态没有任何影响,但是,由于受到采伐限额指标和限额制度的约束,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和愿望,这就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制约林业发展。所以,要使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必须要改变当前实行的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根据林业的用途和类别分类指导,区别对待,该管严的管严,该搞活的搞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关于林业发展中的机制、体制的思考
林业的机制、体制效益不尽合理,不尽完善,譬如,林业规划设计、林业资产评估、评定,应该从政府职能中剥离出来,实行企业化、公司化、市场化运作,林业勘察规划设计,林业资产评估和项目论证评定采伐不属于政府职能。现在我们职能上全部包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对某个项目进行规划设计,对某个资产进行评估,同时,又是自己审批,这不利于政府的公正性、规模性和科学性,应该在政府职能之外设置和组建企业化、公司化的林业规划设计,资产评估机构。实行市场化运作,把不属于政府职能全部剥离,这有利于林权制度改革,有利于林业改革和发展。
林业方面论文:构建具有林业特色的三级联创工作新机制
__县林业系统党委是泉州市所属各县市(区)林业系统设立党委机构的基层党委。“三级联创”创建活动开展之后,是县委组织部、宣传部分别确定的“__县基层组织工作亮点”单位和“__县推进理论进基层示范点”单位,同时,又是县直党工委树立的“典型示范单位”。省林业厅党组、市林业局党组和县直党工委“《关于开展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实施意见》”下发后,我党委结合自身实际,努力做到主动融入,认真研究和积极探索本级贯彻落实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具体工作措施及有效途径,选准和优化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生动的活动载体,在充实活动内容上下功夫,在创建活动方式上求突破。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提高一个思想认识,抓好两个重要环节,明确三个创建关系,落实四项推进措施”。
一、提高一个思想认识
近年来,我党委在省市林业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县委、县直党工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林业建设的中心任务,服务林业改革发展大局,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基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以“创优争先”为目标,认真开展创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五好”党支部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党委连年被县委授予“党建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两届被市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委所属8个支部中,3个支部被授予“党建工作先进单位”、4个支部被授予“五好”先进达标党支部、1个支部被授予“五好”达标党支部;其中,两个支部还分别被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两个单位分别被市委、县委授予“文明单位”;林业局20__年被人事部、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__县被国家绿化委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荣誉称号,此外,还有30多项次先后分别荣获国家林业局,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同时还涌现出了“全国林业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林业公安系统警察”、“全国绿化奖章”等的一大批先进分子、共产党员和党务干部等等。这一切优异成绩和显著成效,是党委锲而不舍地探索机关党建新路子,坚持通过“抓党建、带队伍、促业务、创佳绩”谱写出来的亮丽篇章。实践和成效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既是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建设、推动机关党建“走前头”的重要抓手,又是促进机关党的工作与经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的有效载体,也是推动我县林业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展示__务林人形象、提升林业地位的根本途径。于是,我们党委班子形成了贯彻落实机关党的建设“三级联创”工作,就是要在立足以往较好的工作基础上,通过“统一目标要求、充实活动内容、规范组织方式、加强上下联动、实施系统带动,整体推进本级机关党的建设再上新水平”的共识,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意识,并以求真务实作风和改革创新的精神,主动谋划,积极作为,切实把创建工作抓紧抓好。
二、抓住两个重要环节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的环节。党委及时成立了林业系统“三级联创”工作领导小组,把党委成员、各党支部书记列为领导小组成员,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党委办公室,明确建立“三级联创”工作的责任体系,做到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工作实效”的环节。专门组织举办了林业系统党务干部培训班,重点培训了“党员教育”、“党员管理”、“党费收缴与管理”、“基层党组织设置”、“基层党组织的职责”、“党内选举”和“发展党员工作流程”,包括发展党员应有材料、如何做好会议记录、怎样做好教育考察、规范鉴定和评语的写法等主要内容,同时,还就如何做好林业系统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怎样做好党建日常事务工作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培训,有效提高了党务干部做好日常事务工作的业务和技能,为把“三级联创”活动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确保新一轮党建创优争先活动取得新成效提供组织保障。
三、明确三个创建关系
一是明确党的建设与业务工作的关系。干工作只要目标明确,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只有定位,才能推动工作出成效。林业工作同党建工作的总目标是一致的。林业工作必须有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作保障,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搞不好,方向就会偏,思想就会乱,纪律就会松,队伍就要散,最终林业工作也不可能搞好。然而,党的工作也不能脱离林业中心工作实际,否则,就无从发挥好自身的作用,就没有生机和活力。因此,我们结合__县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亮点选题的调研,提出并组织实施了党建工作“一年一主题”的主题实践活动,不仅得到了县委组织部的高度评价,而且还被推举为全县基层组织工作“亮点”。党建工作“一年一主题”,就是以创设党建工作一年一主题活动为载体,围绕“抓党建、带队伍、促业务、创佳绩”目标,扣紧一个时期党建工作和林业中心工作,精心策划好年度主题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指导思想、目标要求、方法步骤和考评办法,并把目标任务和要求细化为年终所属各支部党建工作单项考评、党员个人绩效考评
重要内容,以实现“认识、精力、工作”三到位,“部署、检查、落实”三同步,“责任、考核、奖惩”三落实,既走出了党建工作党务干部单挑独干和“两张皮”的误区,又有效地增强了党员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丰富党建工作的内涵,达到“党建业务双结合,互融互促增实效”的效果。二是明确属地管理与行业指导的关系。细节决定成败,实干成就事业。惟有真抓实干才能有效果,才能体现“三级联创”的价值。在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中,我们注意与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部署要求和县委、县直党工委的部署要求相衔接,做到加强沟通,主动汇报,认真落实各项工作部署,扎实开展创建活动,不断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同时,切实担负起带动和指导全系统所属各支部创建工作的责任。在党委部署指导下,各支部积极参加党委组织开展的活动,从而营造出“上级带下级、下级促上级、同级互动推”浓烈的创建工作氛围,使党委在开展“三级联创”活动过程中,既发挥作用没有缺位,又做到分级实施、条块结合,避免了越位。
三是明确统一部署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创新是进步的灵魂,也是做好“三级联创”工作的灵魂。我们在严格按照上级统一部署,认真做好“规范动作”的同时,树立创新意识,明确要有各自“创新动作”。就是针对所属各支部职责职能不同、具体目标不同、创建工作侧重点也应有所区别的实际,在谋划“三级联创”具体工作载体、考虑“三级联创”具体工作成效的同时,把各支部各自的独特条件和比较优势充分挖掘出来,通过建立支部联创新机制,找准“三级联创”的结合点,同时要求发挥各自优势,营造特色,打造亮点。所属支部都自主选择一个结对单位联动开展争创“党建工作先进单位”、“五好党支部”和“党建工作先进个人”等活动,并根据各自的独特条件和比较优势,联合研究制定互联互动的横向共创方案,方案包括目的意义、活动内容、目标要求和方法步骤等,既有组织建设、精神文明、效能建设、绩效考评、业务竞赛等联创活动内容,还确定了活动形式、阶段安排和组织实施等的具体措施;而横向联创支部党员间,则建立“一对一”结对共勉为创建形式,即每位党员根据各自岗位特点和自身专长,与结对党员结成帮带的协作关系,签订帮带责任书,明确帮带目标,量化帮带内容,通过结对支部组织党员开展组织生活活动、文体娱乐活动、联谊活动、“务林人”大讨论活动,以及举行心得体会交流、专题学习研讨、上党课等,达到共同学习、互勉共帮、共同进步的目的,实现带思想、带技能、带作风、带敬业、带成果;从而形成了党委系统带动、支部横创联动、党员结对共勉的“三级联动”工作格局,实现全系统目标同向、安排同步、工作同力、责任同在、检查同抓、成果同要,进一步拓展了机关党的建设“三级联创”空间。
四、落实四项推进措施
一是强化工作责任。坚持把“三级联创”工作纳入各支部党建目标管理内容和综合考评责任制。年初与党支部签订《党建工作责任书》,支部与党员签订《党员目标管理责任状》,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使全系统形成各级党组织带头抓、班子成员人人有责、层层联带的责任机制。二是落实保障措施。党委为基层支部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创造条件,实行党务干部轮流到党委办学习跟班锻炼制度,党务干部参加党的工作会议,参与党建工作研究部署工作;党委办加强综合协调,经常了解各支部开展创建工作情况,提出意见建议,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委成员深入挂钩联系支部开展调查研究,督促指导各支部深入开展“系统带动”、“上下联动”;各支部党员之间扎实开展“横向联创”、结对共勉。三是实行百分竞赛。制定上墙《__县林业系统党委创优争先活动竞赛榜》,以支部为单位,采取“明确职责,百分考评,以分排队,确定优劣”的办法进行百分竞赛,实行每季度一小评,年终总评,奖优罚劣。四是建立长效机制。抓住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教育和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四个长效机制文件的学习教育活动契机,制定出台了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五个方面二十九条具体的长效机制和制度,并汇编成册,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了包括《关于深入开展第三轮“创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活动的实施方案》、《关于贯彻落实机关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实施方案》和《关于建立党员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的实施意见》等15项体现时代要求、贴近林业实际的学习教育机制、党员民主参与机制、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机制,以及党建创优争先的机制。
林业方面论文:林业生态模式下的栽培管理技术
一、基于林、草、畜复合林业栽培管理技术
1、林木栽培
首先,在林、草、畜复合经营模式中,合理选择造林树种,比如说可以选择欧美一百零七杨、中林四十六号杨及三倍体毛白杨等,本地苗圃胸径在4cm以上的无病虫害优良壮苗,同时确定示范试验林地面积为53hm2。在牧草品种的选择环节,可选用紫花品质苜蓿,例如亮苜五号、绿苜一号等。另外应合理控制造林密度,采用3m×8m或3m×6m的株行距进行布设。在树木栽植环节,应首先采用开沟犁凿开深约40cm的沟槽,而后在沟内再挖开体积为50cm3的坑,在坑内进行施肥处理,用量为0.25kg的磷酸二铵、10kg的腐熟粪肥,并令其与回填土进行拌匀处理,苗木的选择其根幅应达到30~40cm。在开展定植之前应在苗木的根系部位喷施六号生根粉溶液,在定植之后应立即浇撒第1轮培育水分,沿着沟槽进行灌溉,待水分下渗后在第2d适宜时段及时对苗木进行夯实及扶直处理。在第1轮浇水后的10~15d后可实施第2轮浇水养育,当夏季来临之前还应实施第3轮浇水养育,并在第1轮浇水后进行必要的涂白处理。对于新配置的幼苗树木应在每年对其进行3次的中耕除草处理,在初冬季节来临时应对其淋浇冻水,待春天来临时万物解冻后则应淋浇返青水,并对树木施浇每株为0.25kg的速效氮肥尿素,以促进苗木的健康、快速生长。同时,在春季应对杨树进行有效的病虫害防治,尤其注重在每年的5月、10月初期及9月底进行必要的溃疡病、蓝皮病防治处理,同时在每年的7月及9月季节应主力防止美国2代及3代白蛾虫害、在10月份则应将天幕毛虫作为主要虫害防治对象。
2、牧草栽培
牧草播种前一年秋后进行科学翻耕,冬季浇冻水一次,次年地表解冻10cm左右后作耙地处理,让地块保持平整。播种季节来临后,在播种前对种植地块施100kg过磷酸钙底肥,而后采取条播形式进行播种,控制行距为30cm左右,深度则控制在约2cm,在播种完毕后应采用刮平机进行刮平处理并对其实施轻微振规整。牧草种植的距离应与树干保持50m位置,以便树木的健康生长及牧草的快速收割。当然无论采用春季播种还是秋季播种方式,防治的关键对象在于杂草,因此应在每年5月末及6月初时段采用高效除杂草材料实施必要的杂草防治管理。在每次收割完毕后均应对种植地块进行必要的施肥、养护浇水处理。
二、枣粮复合林业栽培管理技术
1、科学培植枣树
上冻前先进行开沟及浇灌,以便为科学林业生态符合模式打好基础。次年4月份下旬进行定植处理,确定株间距2m×8m,栽植成活后开展灭荒除草,促进苗木健康、快速生长。基肥施浇时应用有机肥作栽植底肥,而后在每年自枣树开落至次年发芽施浇基肥,材料可由无机与有机肥构成。科学的施肥方式为每年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在林地行间距0.5m树干位置开挖宽度0.4m及深度0.5m沟槽,在沟内施浇腐熟猪粪。同时对每株枣树再次施入0.25kg的磷酸二铵与同量尿素,令其同步混合埋入沟内部。在次年的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以同样方式在树干行间距0.8~1.0m范围内开挖宽度0.4m、深度0.5m的沟槽,在沟内施入定量腐熟猪粪约2kg,另在每株中施入0.5t磷酸二铵及尿素,并一起埋入沟内部。追肥环节,应分两期进行施用,首先将5月下旬及6月上旬划分为一个时间段,对每株枣树追施0.2~0.5kg的尿素,以有效降低落花现象,同时将7月上旬作为第2个追施时间段,对每株再次追施0.5kg的氮、钾、磷复合肥料,以显着降低生理落花不良现象,当然在每次施肥之后应进行必要的肥后浇水养护处理。在叶面的喷肥栽培养护环节中,为了有效提升枣树坐果率,应选择在初花及盛花期进行叶面喷肥处理,采用浓度为0.3%的磷酸二氢钾及0.1%的尿素进行喷淋,并控制在上午10点以前及下午222点以后进行施用处理。在冬季应对枣树进行必要的修剪,在定干环节应将干高控制于1.2~1.5m范围内。
主枝培养时,在定干后第2年选择强壮发育枣头作短截修剪处理。培养中心主枝应对其在80~90cm处作短截修剪。1年之内选择适宜方向及部位继续先后培养4~6根骨干枝,每一根骨干枝选择留取1~2根侧枝,通过科学培养令其逐步合理、自然的呈分层形式疏散或长成自然圆头的树木形式。当夏季来临时,应适时进行摸芽及摘心处理,当枣树到达现蕾期、初花、盛花期以及结果初期均应对其进行枣头的摘心与抹芽处理,依据其生长的强弱势头,分别留3~5个2次枝摘心,以提升局部营养性,强化枣树坐果率与果实的品质。应适当对枣树的树干进行环割处理,可将环割期控制在枣树的花期进行,有效促进其结果。科学的环割方式为,首先在地面之上20cm处,用刀进行环割深至枣树的木质部位,在环割后对其进行必要的杀菌剂涂抹处理,以为枣树的伤口实施必要的保护。枣树的生长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各类病虫害现象,为了对其进行有效防治,应从其多发的常见病虫害种类出发,进行虫害属性、特征、成因的综合、细致了解,例如枣飞象、枣炭疽病、锈病等。当枣树产生萌芽动之前应喷浇石硫合剂,在每年7月中旬以及8月上旬应分别喷浇1次浓度适宜的防锈病药液,从而有效防治枣树的病虫害现象。另外在每年的6月~8月底如果发现枣树有桃小食心虫或黄刺蛾等病虫害现象,则应对其及时喷浇25000倍的溴氰菊酯。
2、栽培棉花作物
在进行棉花种植的前年冬初,首先应对种植地块进行必要的翻耕处理,并施浇冻水一次,待到春季地表产生解冻10m左右后,便进行耙地处理,令地块保持平整,形成保(c) 墒效果。当4月中旬期,应在种植的幼树行间采取必要的地膜覆盖措施,选取幅宽为90cm、厚度适宜的地膜,在地膜铺设环节应确保其距离树种零点5m之上,且膜与膜间应预留工作面宽度为40cm。在铺设膜完成后,应在每隔2m左右的膜上进行压土处理,防止大风环境令地膜被不良吹起。接下来应进行棉花的播种栽培,当出苗后应及时进行间苗及定棵处理。在棉花生长期中应及时进行摘心、打杈及打群间处理,并对棉铃虫、蚜虫等病害进行科学防治。自9月上旬起,应进行棉花的采摘,合理防止降雨、恶劣天气对棉花产生质量影响,令生产效益不良降低。待到立冬季节将棉花采摘完成后应将棉株拔掉并做运走处理。
三、地果、菜套复合林业栽培管理技术
葡萄栽培,株行距为0.5m×1.5m,不论冬夏都要合理、科学修剪,如冬季选择双蔓整枝,主蔓预留3-4个枝组,以短梢修剪为主。为提升葡萄坐果率、果实产量及品质,夏季用抹芽、疏枝、疏花序、副梢处理等修剪。依据葡萄树种低温需求标准,每年10月下旬及11月上旬浇水、扣棚、遮光休眠防护,至次年1月逐步增温催芽。花期应适度控制在干燥环境下,令花药逐步开裂,散出花粉。病虫害防治上,需要在葡萄发芽之前喷布石硫合剂,令枝蔓中的残留的虫卵及病菌彻底消灭。在植物开花之前则科学喷布浓度为50%的多菌灵溶液、氯氰菊酯,防止其发生灰霉病害现象。在完成葡萄采摘后的6月份,为有效防止其发生早期的落叶病,应每隔半月连续对其实施喷淋波尔多液2~3遍的方式,为次年的葡萄丰产打下良好基础。在油菜的栽植管理环节,首先应进行整地、施底肥处理,合理控制播种量并在9月中下旬进行播种,实施有效的病虫害防治,依据相关需要进行肥水管理等。
四、结论
科学构建复合林业生态,更好的做到长短互补,不断地提升林业回报效率及土地产出率,促进生态环境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
林业方面论文:分析林业经济发展道路
一、句容市林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林业经济发展道路探索的过程当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对于林业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句容市是林业发展的大市,有着良好的林业发展基础条件,但是林业经济发展能力并不强大,很难称得上是林业发展的强市。这主要是因为当地林业从业人员对于现代农业这一概念没有科学且详细的理解,对于林业发展的规划能力较差,没有对当地的林业进行科学客观的定位。这主要体现在两点:及时,对于森林的地位认识不清。森林是全球的环境系统当中的主体,更是地球上最完善的资源库,其结构具有复杂性,生物的产能极大,是全国的基因库,为全球水分的蓄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另外,生物能量的主导之物也是森林,目前人们所广泛使用的煤、石油与天然气全部产自于森林,而未来可能使用的生物能也有一大部分来自于森林。林业发展人员对于森林的地位认识不清,使其不能正确地规划林业发展道路。第二,对林业的地位认识不清。林业对于社会的生态建设有着重要作用,无论是国家还是社会都十分重视林业的发展,其对于现代化城市的建设起主导性作用。国家的相关部门进行的生态城市建设与湿地保护工作足以说明林业的重要地,林业在其中起着促进作用,许多林业工作者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二、进行句容市林业经济发展的对策分析
1.提高林业发展的观念目前,林业工作者在林业开发与管理理念上存在落后问题。因此,相关林业部门要加大林业发展的宣传力度,使广大的林业从业人员与可能成为林业建设者的人们认识到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正确对待森林的重要作用,从根本上转变林业发展的观念。不再以利益作为林业发展的目标,重视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其次,林业林业人员要督促自己加强学习,了解林业发展的近期动态,掌握近期的林业发展技术,更好地指导日常的林业工作。2.制定科学的林业发展规划只有具备了一个科学的林业发展规划,才能指导句容市的林业工作有条理的进行。因此,应当对自身的林业发展条件进行的分析,以此为基础制定出一个具有科学性与综合性的林业发展规划,使未来的林业发展工作有规划可依。在规划当中,要确立起林业发展的目标与指导思想,对工作当中应当遵循的原则进行制定。其次,要将整体规划分成不同的小规划进行实施,减小目标实现的难度,激发林业发展的动力。3.打造地方特色上文当中提到,句容市的条件十分适合乔灌木树种的生长。因此,应当明确当地林业发展的特色,从改变传统的体制与技术开始,将句容市的地方特色林业推向市场。从区域性的林业开始做起,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打造绿色林业品牌。以此将林业发展社会形象打造完成,为其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论句容市林下经济发展道路探索为题,对林业发展的条件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其在林业经济发展道路探索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点有效建议。希望我们可以对自身的林业发展条件进行的分析,抓住市场热点,实现当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方面论文:分析林业使用国际贷款特征
1985年我国首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27年来,林业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规模不断扩大、范围不断拓展,领域不断延伸,逐步形成了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试点示范为带动、以消化吸收先进理念为主线、以创新发展为宗旨,推进林业生产力提高的发展新模式,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1 服务大局与先导发展相结合,项目体现了鲜明的示范性
伴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形势和林业功能地位发生变化,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目标任务和建设内容也在发生变化。每一期国际贷款项目从酝酿构思、谋划筹备到建设实施,自始至终都坚持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林业发展长远规划,以各个历史时期我国林业中心任务为导向,在林业全局工作中确定林业国际金融组织项目地位功能和任务使命,根据不同时期林业的发展重点和优先战略,选准林业国际金融组织项目服从服务林业工作大局的突破点和着力点,从世行“林业发展项目”“大兴安岭森林火灾恢复项目”“贫困地区林业发展项目”“林业持续发展项目”“林业综合发展项目”到欧投行“生物质能源林示范项目”“碳汇林示范项目”以及亚行“西北三省区林业生态发展项目”可以看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从单一的木材和林果生产向森林生态系统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退化治理和林农增收致富等多目标转变。通过发挥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智力优势,实行严格的系统化、规范化的项目管理,把项目建成林业相关领域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的样板工程。据统计,仅世行项目区600余个县(区)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比非项目林平均提高3%~5%,生长量平均提高15%~50%。我国已竣工的林业世行项目,均被世界银行认定为具有全球示范和推广价值的“非常满意”和“满意”项目,其中,“林业持续发展项目”世行的评价是“此项目已成为世行与国家林业局在林业方面合作的重要里程碑”。“国家造林项目”和安徽省世行项目被世界银行作为新技术转让和良好管理的典范在发展中国家推广。
2 国外贷款与国内资金相结合,项目具有鲜明的集成性
国际贷款条件相对优惠,期限较长,规模稳定,符合林业生产实际特点,是当前林业建设比较稳固的资金来源之一。林业国际金融组织项目虽然由外方提供贷款融资,但国外贷款并不“包打天下”。项目坚持内外统筹,充分调动多种资源、多个方面的积极性,实行贷款为主,国内配套、分级承担、共同融资。项目参与各方以资金纽带,联结集成为统一整体,共同建设,共同运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构建了有利于发挥各方积极性的项目互助参与机制。截至2010年底,我国林业利用国际金融组织项目总投资194.5亿元,其中贷款14.1亿美元,赠款5573万美元(二者共计折合人民币107.2亿元),国内配套资金87.3亿元,占45%。通过统筹利用各类资金,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实现了投资杠杆效应,带动了国际优惠资金、国内财政资金、社会资金向林业行业聚集,有效缓解了林业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
3 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项目突显了鲜明的协调性
具有多功能、多效益是森林及林业的突出特征。在设计过程之初,项目注重林业的多功能和多效益的发挥,努力寻求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体利益的平衡点,推动项目经济效益与生态、社会效益的统一。通过合理安排项目建设内容,优化项目设计,在充分发挥森林生态效益基础上,合理兼顾森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在满足林农增收致富的前提下,充分照顾林业事业发展和区域社会发展稳定的需要。合理统筹项目目标,不但增强了服务林业建设总体战略的能力,而且促进了项目自主可持续发展,实现了林农得实惠、政府得生态、社会得和谐的多方共赢。林业国际金融组织项目自始以来,累计完成营造用材林、经济林和多功能防护林等各类人工林580余万hm2,单位面积蓄积量达161m3/hm2,是全国人工乔木林单位面积蓄积量的3.3倍,可增加林木蓄积5.5亿m3以上,生产木材3.91亿m3。已竣工的世行贷款项目平均增加项目区森林覆盖率2%~3%,在整个生长期内森林较大固碳量为1.4亿t,增加水源涵养量近20亿m3,每年减少水土流失近2700万t。林业国际贷款项目为项目区留下一片青山绿水的同时,为项目林农建成了一座持续增收的财富银行。
4 引进与吸收结合,项目具有鲜明的创新性
项目引进是前提,消化吸收是手段,技术管理创新是归宿。项目坚持引进创新,实行主体建设与国外智力引进、成果吸收与消化创新“两同步”,在贷款项目实施过程中,引入国际上先进的新理念、新机制,经过结合、消化和吸收,推动了国内林业知识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项目先后从国外引进了根型培育器、马尾松切根育苗、松树和桉树菌根化育苗、科学施肥技术和竹林垦复等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填补了相关技术领域的空白;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广了系统工程、契约式管理、质量管理、社区参与的管理理念,实行了项目监理制、招投标制、绩效评价制等管理机制。率先引进了“造林模型”的成本核算办法、“分工序分级检查验收”的质量管理办法和“先垫付,验收合格后再支付”的造林报账支付办法,对我国人工造林推广质量管理进行了首创性的探索。这些创新理念和管理方法的运用,使资金拨付和造林成果真正挂钩,确保资金使用效率和安全性的同时,极大地强化了对造林质量的管理。据统计,林业世行贷款已竣工的4个项目,平均造林保存率94.8%,高出国家标准10多个百分点。此外,项目结合我国的国情、林情,逐步建立起财务管理、计划调控、技术培训、科研推广、环境保护、种植材料开发、信 息监测和质量管理等八大支持体系和与之相配套的技术规程、标准、办法,使项目实施和管理步入了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为我国林业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进行了成功尝试,积累了有益经验。
5 减贫增收与技能培训结合,项目体现鲜明的扶贫性
减贫是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的主要目标之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贷款项目坚持以人为本,把林农群众减贫增收作为项目实施的重要内容,通过更新林农的思想观念、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创造就业机会、加强生产技能培训、培植特色优势产业等综合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当地广大林农参与项目的积极性,提高了林农自主发展、持续发展的能力,大幅增加了林农收入,促进了项目区社会的和谐稳定。许多农户彻底告别了贫困,走上了致富的快车道。“国家造林项目”等4个世行项目在600多个县(市、区)实施,其中贫困县占1/3;项目实施过程中,每年可为150万林农提供就业机会,累计劳务所得近80亿元;培训林农560.1万人次。湖南省林业持续发展项目共13个项目县,其中部级贫困县4个,省级贫困县5个,贫困县占项目县总数的69.2%,贫困农户为4148户,占项目农户总数的57.8%。通过参与项目,人均年增收2477元。项目释放出的经济效益,为贫困人口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农民思想观念的更新和生产技能的提高,从根本上增强了他们自主生计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6 项目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项目展示了鲜明的持续性
人才是项目建设之基,项目是人才成长之梯。林业贷款项目坚持科技先行和人才主导,强化科技和人才对项目建设的支撑作用,把人员能力建设与项目建设一并安排,同步实施,既干事又育人。林业贷款项目不仅为林业专业人员提供了广阔的创新实践舞台,而且他们素质提高提供了宝贵机遇。仅世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等四个项目,共举办培训班8.8万期,共培训各类人员592万人次、国外学习培训900余人次,聘请18名国际专家来华开展技术咨询和培训,对遗传育种技术、树木营养与施肥技术、杨树等人工林集约经营技术、果品市场营销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开展了279人次咨询和培训,同时,还组织国外考察6846人日,国外学习培训1.1万人日,通过长期不断的培训和实践磨练,培养了一大批熟悉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管理、精通专业技术的外向型人才,造就了一支素质优良、业务精湛,能力突出的项目管理队伍,为推动我国林业国际贷款项目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林业方面论文:某县林业局政风行风建设情况
首先我谨代表林业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帮助林业工作的各位领导,各位议评员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一年来,我局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的正确领导和县纠风办的帮助指导下,立足行业队伍建设,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切实转变作风,重塑林业新形象,争做林业人”为主题,以“作风整顿年”、“行风整改年”和“项目质量年”为突破口,狠抓林业队伍的作风集中教育整顿和行风整改工作,为促进我县林业事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现将我局开展政风行风建设的情况汇报如下:一、整风行风建设中所做的主要工作
1、统一思想,高度重视,提早安排,周密部署,确保政风行风建设工作有序开展
去年,我局被民主评议为行风不合格单位,县精神文明办公室确定为精神文明建设限改一年单位,全县综合目标考核倒数及时,在行业内外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影响。今年春节一收假,我们党组就着手林业队伍的作风整顿和行风整改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成立了“作风集中教育整顿和行风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由“一把手”亲自抓,分管副局长具体抓,抽出专人负责行风建设的日常工作,并形成了“关于20__年在全县林业系统开展作风集中教育整顿和行风整改的安排意见”。6月10日,我们召开了全县林业系统干部职工180多人参加的作风整顿和行风整改动员大会,作了“卧薪尝胆,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务求实效,切实搞好林业队伍作风集中教育整顿和行风整改”的动员讲话,会上对王占超、会议邀请了5名行风评议员和15名由乡镇领导、服务对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知名人士组成的行风义务监督员,同时还邀请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县纪委分别对林业系统政风行风建设作了重要讲话、县纠风办、县精神文明办负责同志对如何搞好林业系统行风建设提出了,为林业系统行业作风集中教育整顿和行风整改工作垫定了坚实的基础。
林业局在班子成员中组成了4个督查组,分别对基层林业站和下属企事业单位开展作风集中教育整顿和行风整改工作分片负责,重点督查督导,并适时到各林业站所上党课,与地方政府交换意见,恳请各乡镇党委、政府协助林业局共同搞好基层林业站人员的管理,进行纵、横双向多方位联系、帮助和监督。局政风行风建设办公室对各林业企事业单位政风行风整顿工作进行专项考核,每一个整改阶段结束后,由各单位总结阶段工作,提出转段申请,各片区督导组审核把关,局党组讨论后再作出是否准予转段的决定。作风集中教育整顿和行风整改及时、二、三阶段结束后,局党组又安排了10天时间扎扎实实的搞了一次“回头看”,一看思想发动是否深入;二看学习培训内容和时间要求是否落实;三看是否广泛深入开展了征求单位意见和查找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四看是否坚持边学边改,整改到位;五看是否开展重点查问题,深入找原因,关键找自身的书面剖析材料;六看是否开展了专题民主生活会;七看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八看制度是否健全,政风、行风是否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和手段,确保了政风行风整顿工作的顺利开展
2、坚持“四个结合”,突出一个“严”字。
坚持行风建设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相结合,认真学习,严肃抓好学风。我局行风建设和“两整”工作,结合县委和先教办的要求,邀请县纪委、监察局、县纠风办、法制办等单位举办法纪知识讲座,组织业务股室,林业站所进行林业法律、法规、政策学习及业务培训,并对县委、县政府制订的机关干部职工“十不准”的规定及林业局制定的财务管理、工程项目建设、林政资源管理等有关规定进行了再学习,干部职工人均学习时间45学时以上,学习笔记达2.5万字以上,其中学习体会文章《谈谈林农林木林地协调发展--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的一点体会》,发表于国家林业局主办的《中国林业》杂志20__年第5期,引起了同行的关注。通过强化学习教育培训,干部职工的学习内动力得到了提高,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及规章有了深入的理解,业务技能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有了明显转变。
坚持行风建设与查问题、挖根源相结合,挂牌销号,严格整改。一是坚持走群众路线,实行开门整风,广纳良言,真正 把问题找准、找实、查深。据统计,全系统共到187个部门、单位征求意见,发放《征求意见表》1680余份,回收率达到90,通过“自己找、群众提、组织点”,找准了林业系统学风、作风、行风,工程项目建设,林政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四个方面16种不良表现;二是诚恳“请进来”。全系统共召开各种类型的座谈会8次,邀请部门、单位领导和纪检监察干部、管理服务对象等人员参加,虚心听取对林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真心实意地帮助部门、单位、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三是“三讲三不讲”。今年在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中全系统提出了“讲主观,不讲客观;讲自己,不讲别人;讲具体措施,不讲理由”的规定,要求局机关和各林业站所从自身上找原因,从深层次上找问题。
我们针对问题,立说立行,认真整改。今年,我局对历年项目资金进行了自查自纠,将挪用的天保项目资金和德援项目资金48.5万元,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并全部归还到位;对去年滞留的26万多元养老保险金如数拨付到了基层林业站所;对退耕还林项目和天保公益林建设项目及时进行了检查验收,拨付了项目资金20多万元。各基层林业站也解决了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如文昌中心林业站挤出了2万元资金,支付了场镇餐馆的历年接待费欠款,并及时深入退耕还林项目小班检查验收,兑现项目资金11万多元,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原东青中心林业站站长王占超,用公款大吃大喝,铺张浪费,今年我局进行了严肃查处,并给予王占超行政记大过处分,同时免去了东青中心林业站站长职务,并处负有直接责任的财务主管人员经济责任款8667元;三川中心林业站职工杨辉挪用项目资金,今年林业局给予了行政降级处分,并作出了待岗半年学习的处理。林业局一职工家属入股参与木材加工经营活动,局领导找该职工座谈,讲道理,说政策,劝其退出了股份,收缴了木材加工经营许可证,并在职工会上进行了通报。我们对这些违纪违规行为,绝不辜息养奸,无论涉及到什么人,都一视同仁,起到了查处一案,教育一线,影响一片的警示教育作用。
坚持行风建设与业务工作相结合,严肃查处违纪违规人员。我局一手抓政风行风建设,促作风转变,一手抓业务工作,促林业发展。林政资源管理方面:一是完善了林木采伐、木材经营加工、林地占用、森林防火、林政案件查处、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病虫害防治及检疫、错案追究等管理制度,管理工作步入了制度化的轨道;按照“山上管严、市场管住、路上管死”的原则,一年来共查处各类林业案件29起,行政处罚29人,截获无证运输木材32立方米;对全县木材经营加工户进行了清理整顿,保留合法经营户43户;开展林地征占用清理,查办临时占用林地的砖厂5个,占用面积1.69亩,并按政策法规进行了处理。二是完成了商品材采伐试点设计,在全市及时个通过了市林业局审查。三是对全县的古树名木进行了普查,并编号建档实行挂牌保护,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对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弥补了某地方政府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空白。四强化森林防火工作。紧紧抓住组织机构、防火宣传、防火制度、火警扑救四个关键环节,调整了县森林防火指挥部领导成员,落实了划片包干责任制,进一步完善了《某县森林防火预案》,设置了森林防火报警电话12119、0839-5224012,利用宣传车在39个乡镇巡回宣传,受教育人数30多万人(次)。五是狠抓森林病虫害防治。预测预报实施调查监测面积253万亩,今春大面积发生大柏毛虫灾,组织群防群治和综合防治面积12095亩。全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发生,森林病虫害成灾率控制在5‰以下,无乱砍滥伐林木,无乱捕滥猎野生动物,无乱批乱占林地,林业案件查处率达98,实现了森林面积、蓄积、覆盖率“三增长”。
绿化造林方面:一是狠抓了全民义务植树,新建义务植树基地5个,投工5万多个,植树30多万株,尽责率达98,建卡率达100。二是对历年造林项目进行了集中补植、抚育,顺利通过了省林业厅抽查验收,面积核实率,面积合格率达到了两个100。特别是禅林乡鹤鸣村5、6、10号小班退耕还林项目,在市林业局第三次回访时仍未补植,寨山乡的高峰村2个不合格造林小班,年年被市林业局通报批评,今年春、秋季节局长、分管副局长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多次亲临现场督促整改,指导村组干部、退耕农户因地制宜的更换树种,抓住造林季节及时补植,落实专人管护,现已达到了项目质量要求。三是利用造林项目建设“三木”药材基地1830亩,发展品质干果1500亩,品质水果3500多亩,其它造林5000多亩。四是创办了科技示范点,菩提树引种建园成功,10万亩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正在筹划,年底可望引资投入。
县委、县府的中心工作方面:一是组织专业技术人员50多人,利用两个多月时间完成了《某县城(镇)周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规划》,拿出了今秋县城“五山”和苍剑线绿化方案。二是按时按要求完成了东河五级梯级电站开发、亭子口电站和某航电枢纽工程征占用林地的勘察及审批手续办理工作。三是在人手少,资金紧缺的情况下,抽调20多名技术人员仅仅5个月时间,就踏遍了某20__多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完成了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外业工作。来某指导的省厅专家说:“这样的工作效率,调查质量在全省的同类工作中,是不多见的。”
坚持 行风建设和文明窗口创建活动相结合,完善制度,严格按规章办事。我局在行风建设中,一是绿化美化办公环境,彻底整治了“脏、乱、差”,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县9个中心林业站建站房3000多平方米,硬化进出口道路1600多米,办公环境大为改观;二是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开展“换位思考”、站在群众的角度着想,从管理者转到服务者的角度着想,以服务方式带动管理到位,使系统内全体干部职工都牢固树立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转变作风,提高效能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纠正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衙门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三是结合林业行业实际完善了学习、工作、财务等各项规章制度,制定了林业行业工作纪律“六不准”;制定了党组,局务会议议事规则,凡是涉及项目资金使用,人事安排等重大问题必须通过班子成员或班子扩大会议充分讨论集体研究决定;建立了财务、政务公开栏;对基层林业站等下属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公务接待、工作用车等,明确了具体的限额审批制度。实现了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格局,确保了工作秩序。
二、对行风调查意见和建议的整改情况
根据县纠风办反馈的问题,我们狠抓了以下整改工作。
1、关于反映“木材运输畅通无阻,甚至有拿钱就放行的现象存在”的问题
我局对木材运输检查实行的是局长负总责,由分管资源林政工作的副局长分管,林业公安科负责具体业务工作,检查业务由省府批准的城郊、元坝两个木材检查站负责实施。近几年来,虽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国家未给我县下达商品材采伐限额,我县青山料运输出境指标为零,但周边县区国家下达有人工商品材采伐限额,木材运输出境要从我县经过,再则就是我县个别地方乱砍滥伐林木和乱收滥购木材县内流通时有发生。加之我县回水、元坝木材检查站,多年来处于有单位而无人员、机构、编制的问题,一直靠借用人员从事木材检查工作,由于借用的极个别人员法纪意识淡薄,对偷拉盗运木材时有拿钱就放行的现象存在,为此,林业局针对此类问题专题研究后,辞去了原借用的临聘人员,重新整顿了检查站队伍,借用科技推广站和勘察设计队二名有执法资格的人员负责木材检查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木材检查站值班、检查、登记、处罚、报告等有关工作制度。同时加强了木材流通检查管理力度,由森林警察大队副大队长严峻专职管理,并安排林政、公安执法人员轮流值班,对流通运输已通过检查站的木材随时抽查检查,从而有效地预防了此类现象的再次发生。
2、关于反映“林业项目实施管理不到位,年年栽树不见树,退耕还林成了退耕还荒,项目资金使用存在漏洞,应逐一清查,例如寨山乡高峰五组50亩良田退耕还林后不见树反而荒了”的问题
我县退耕还林工程项目从20__年开始实施,20__年至20__年是非颠倒退耕还林工程项目试点,个别地块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在规划时顺应了农户和个别乡镇干部要求,没有严格按适地适树原则,一味强调结构建经济林,栽植花椒、香椿等不适树种,造成了个别造林地造林不见林的现象存在。但我们林业部门在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了整改,20__年、20__年、20__年实施的项目已基本成林,原寨山乡高峰村五组50亩退耕还林的情况,今年秋季局领导和林业技术人员一行现场调查,与乡镇、村组干部一同落实整改,目前已经成林,只是经过多次造林补植,树木参差不齐,今年雨水较多,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缺乏劳动力,夏季抚育未跟上,导致杂草生长茂盛,今秋经过整改,进行抚育和管理,落实了管护责任制,造林地情况得到了根本改观。
3、关于反映“退耕还林面积不实,有个别村骗取退耕还林面积达几十亩易引起社会矛盾”的问题
在20__—20__年退耕还林工程项目试点阶段中由于规划是以地形图调绘,其面积与农户的习惯丈量面积存在差异。在今年行风整改工作中,我局调查组与各乡镇分管领导和聘请的行风义务监督员进行调查了解,极个别地方因退耕后,把土地进行了平差调整,仍有面积分配不均或面积不实的情况,我局再次按项目要求进行了整改,从根本上解决了面积差的问题。今年以来,我局对群众举报的个别地方虚报面积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查处,如龙洞乡柳河村村三职干部虚报3.8亩,歧坪镇银龙村一组退耕1亩又复耕等问题,都作出了严肃处理。
4、关于对“木材经营许可证应严把关口,发多了不利于制止乱砍滥伐”的建议
《森林法》第34条规定:“在林区经营(含加工)木材,必须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批准”。根据省林业厅(川林发〔20__〕44号)文件精神,首先,我们对木材加工厂进行了清理整顿,清理出全县木材加工厂(点)计93户,按照省、市的要求,清理整顿后,县上共上报审批了68个木材经营加工厂,其中包括原两河乡王远兴个体木材加工厂。自去年以来,我局未新上报1户木材加工户,做到了严格控制和监管。原两河乡王远兴木材加工点近两年没有发现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无取缔关闭的合法理由,但我们按照代表们的建议,加强监督,从严管理,确保木材加工户依法经营。
5、关于对“退耕还林工程项目应与产业化相配套,经济林、薪炭林与矮杆作物结合,如胡豆、黄豆、蔬菜、花生套种,不能浪费资源”的建议
《退耕还林条例》第29条明确规定:退耕还林禁止林粮间作和破坏原有林草植被的行为。因此,退耕还林地内不能种植农作物。在实施中我们按照退耕还林条例要求认真检查验收,认真做好群众的政策宣传解释工作。。
6、关于对“建议取消向退耕还林的农户收取的捐款。每亩收取10元钱捐款,没有合法依据”的建议
因退耕还林工作量大、面广,工作经费严重缺乏,20__年林业站根据苍林发〔20__〕34号文对退耕还林农户每亩收取10元的科技承包服务费。20__年县委、政府要求整改,我局以苍林发〔20__〕43号《关于废除苍林发〔20__〕34号文件的通知》,20__年已停止收费。经查,此后再没林业站收取此项目费用。同时实行退耕农户统一在信用社开户,严格按照“专户储存、封闭运行”的办法,兑现补助,严禁现金过手,有效地防止了乱收费和截留、挪用补助资金情况的发生。
7、关于对“减少虚假瞒报,少克扣农民补助款项”的建议
在项目的试点阶段,个别地方存在虚报的现象,但从20__年正式实施后,各乡镇进行了整改 ,将农户的实施面积、检查验收情况进行公示后,方可兑现。这样就从根本上杜绝了个别村组虚报瞒报,克扣农户补助款项现象的发生。加之近几年加大了对挪用、截留项目资金的查处力度,同时从项目资金兑现方法、监管制度上改革和不断完善,有效地遏制了克扣农民补助款的问题发生。今后对克扣农户项目资金款的问题发生一起,从严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迁就,确保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受损害。而且为进一步确保退耕农户的利益,从20__年起原由县林业局各中心站兑付的20元医教补助也统一与粮食补助款一起以存折方式兑现,进一步杜绝克扣现象。
8、关于对“退耕还林项目的申报、评定不透明,存在暗箱操作”的建议
退耕还林工程项目的申报是经乡镇人民政府向县退耕还林工程办公室写出书面申请后,由县退耕办和计划局根据项目指标及其实际情况确定项目实施的范围,县政府审批后向确定实施退耕还林的项目乡镇下达计划并进行了公示。但存在个别村组由于面积少,怕分配不均衡,引起部分群众的不满,导致了没有及时做到公示。今后,我局将加大项目申报前的宣传工作,项目初步确定后的公示工作,检查督促乡、村项目实施公示情况,确保项目实施的公开和透明。
9、关于“县城及周围龚家山、武当山、少屏山、白鹤山的绿化滞后,希望通过退耕还林解决”的建议
近年来,随着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深入开展和退耕还林等系列工程项目的实施,县城周围山头树草植被得以恢复,武当山、白鹤山等地已出现了树木葱笼的景象。但是也存在城镇、公路、河滩绿化步伐缓慢,针叶树种比重过大,阔叶树少,引进名贵树种少,个别地方管护较差等问题。为了加快城周绿化步伐,今年五月县林业局组织技术人员实地调查、规划,组织编写了《某县城周绿化及绿色通道建设作业设计说明书》,城周绿化总体布局为:(1)武当山森林公园区面积为172.34公顷;(2)白鹤山生态家园规范园区,面积为207.39公顷;(3)龚家山休闲、游乐园区面积为50公顷;(4)少屏山宗教文化园区,面积为221.23公顷;(5)杜里坝旅游区,面积为150公顷;将武当山森林公园区建设成既有名、特、优树种,又有红军文化集休闲、娱乐、观山望景为一体的森林公园;将白鹤山建设成体现某“生态家园示范园”为特色,望水观城的游览区;将龚家山建设成为休闲娱乐设施设备齐全,休闲、赏花的市民休闲区;将少屏山(含老舐山、营房山、赵家山、蚕丝观、烟从寺、临江寺)建设成为以“佛教文化”背景为特色的风景区;将杜里坝建设成为水上游乐为特色的“休闲娱乐”区。已将县城周围龚家山、武当山、少屏山、白鹤山的绿化纳入了城周绿化并与退耕还林工程项目相配套,将分阶段组织实施,从20__年起启动,20__年底完成,初见成效。
三、行风建设取得的成效
1、班子凝聚力明显增强,快速发展意识牢固树立。
我们积极发挥班子带动作用,在行风建设中对每位党员干部所想、所盼,进行深入的了解,关心贫困党员,转化后进党员,及时发现和解决带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一是充分发扬民主作风,制定了议事规则,凡是涉及项目资金使用,人事安排等重大问题都通过班子成员或班子扩大会议充分讨论集体研究决定;建立健全了财务、政务公开制度;二是公平待人,公正办事,在基层林业站机构改革,人员竞聘上岗,没有出现一例因办事不公不透明而造成的上访和告状。其它上访案件大幅度下降。三是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班子成员带领相关股室多次深入基层几次现场办公,解决了一批历史积案和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成立了退休职工党支部,建立了活动室,订阅了报刊杂志,节假日看望慰问退休老同志,多次召开座谈会,通报工作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增强了向心力,林业局退休干部家属毛纺厂退休职工陈德荣、糖酒公司退休职工董明霞两人都将党组织关系转到了该局退休党支部;四是改善了局机关办公条件,增强了向心力,上班时间人员整齐,精神面貌大有改观。上网打游戏、聊天的没有了,说实话、办实事的多了;品头论足说闲话的少了,思进思干谋发展的多了。
今年,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省、市都没有给我县计划20__年退耕还林任务的情况下,为解决超计划退耕还林的遗留问题,发展罐藏原料基地,托熟人、找关系,三上成都争取到了退耕还林任务0.5万亩、荒山造林任务1万亩,封山育林0.77万亩,解决搁荒土地20__多亩,发展品质干果1600多亩,罐藏原料基地1000多亩,全年共争取国家无偿项目资金投入2500多万元。
我局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五项,开展了“一站式”服务,提高办事效率,为招商引资企业开辟快速办事绿色通道,实行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完成了招商引资任务450万元,其中,招商引资建立九龙山风景区接待中心(九龙宾馆)250万元;马尾松采脂加工投资150万元;在双河乡引种菩提树建种子园500亩投资50万元,目前又洽谈了木工板中皮加工厂和珍贵植物品种园两个项目,年底可望投资建设。同时,吃透政策精神,整合现有资源,积极打捆申报投资项目,现已完成了退耕还林项目、猕猴桃产业示范项目、斑竹笋材两用竹产业化示范项目等10多个项目储备。
2、干部职工学习蔚然成风,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我们通过开展形势教育,创造学习型队伍,由要求职工学,转变到职工要求学,整个系统打牌喝烂酒的少了,看书咬笔杆子的多了,今年我局应职工要求举办天然林保护、工程造林、林政执法等各类培训班16期,培训干部职工600多人次,大部分林业干部职工熟悉林政执法的基本程序,知晓造林的基本常识,熟练掌握有1-2门农村实用技术,特别是三溪口森林经营所职工陈朝建对猕猴桃生产技术学有专精,多次省、市、县评为学科技术带头人。值得一提的是,我局今年的五名复员军人积极学习,人人争当行家理手,通过为期一月的短训后,有两人能够胜任对专业知识要求相当高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工作,五龙中心林业站职工叶江,在专业知识测试中,考出了80分的好成绩。
通过保先教育、行风建设使林业干部职工明白了参加林业工作是为了人民服务,掌握过硬的本领,是为了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每个干部职工积极参与,争创的工作业绩,东溪中心林业站今年组织职工冒酷暑下农户为林农指导猕猴桃生产,平均每人11天以上,最多的长达23天,发放林业实用科技宣传资料2万多份,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猕猴桃产业的发展。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是一项业务性强,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周边县区要花100多万才能完成的工作,我们在任务重,人手少,未到位一分钱资金的情况下,组织2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仅5个月时间就踏遍了某20__多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 ,完成了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全部外业工作,调查人员脸晒黑了,脚磨破了,没有半点怨言,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增强了,业务技能提高了
3、队伍作风彻底改变,行业形象正在提高。
我们班子成员带领相关业务股室多次深入帮扶村调研帮扶工作,解决发展困难,帮助设计规划,送生态产业发展技术资料500多册,提供帮扶资金3.5万元,圆满完成了县上下达的生态小康新村帮扶任务。
县广播电视台对林业局政风行风建设工作进行五次专题报道,8月7日四川日报头版刊登了《规范公权的举措---广元市政风行风评议纪实》对某林业系统作风集中教育整顿和行风整改进行了专题报道,陵江中心林业站职工任勇不顾个人安危奋勇抢救落水少女的事迹经《广元日报》报道后,在全系统引起了强烈反响。使人民群众对林业的了解深了、感情厚了,林业队伍的形象提高了。
各位领导,各位评议员,某林业的政风行风建设,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届的大力支持,林业干部职工从严执行县委、县政府“十不准”和林业行业工作纪律“六不准”的规定,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谋,林业队伍形象明显提高。但在探索创新长效机制方面离上级的要求还有差距,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对行风建设工作的领导,总结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增添措施,加大整改力度,在巩固提高政行风建设成效,创新工作思路上深挖细嚼狠下功夫,提高行政效能,提高服务水平,以硬措施改善软环境,以软环境促进大发展,提神、提速、提效,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扎扎实实搞好林业工作,从而推进某林业事业的大发展。
林业方面论文:县林业局文明单位创建规划
县林业局文明单位创建规划
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源泉,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以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争当学习型干部”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领跑中西部,进军五十强”的战略目标,加速生态建设,加强资源管护,提升产业优势,加强队伍建设,增强执法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弘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林业精神,再创林业工作新局面。
二、主要工作目标
(一)精神文明建设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向心力,建设团结、干事、高效、廉洁的领导班子。
2、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扎实开展以“建设进取型机关、务实型机关、服务型机关”为主题的“作风建设年”活动,切实解决我局干部职工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机关作风的进一步好转,使全体干部职工更好地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3、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认真做好积极分子培训和新党员发展工作,做到有计划、高标准、讲质量,全年计划培训2人,发展2人,转正2人。
4、加强群团组织建设。抓好共青团、工会、妇联、关协等群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富教于乐,激发全体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
5、加强机关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修改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建立一套适应形势发展的管理制度。
(二)物质文明建设
完成退耕还林工程120__亩,植被恢复费异地造林3700亩,城市林业生态圈建设265亩。坚持限额采伐制度,确保指标不突破,保护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征占用林地初审率和规费到位率达100。森林刑事案件发生率稳中有降。森林火灾受损面积控制在0.5‰以内。森林病虫监测覆盖率达100,中、短期预测正确率达90%以上。加强服务,促进花卉苗木产业健康发展。启动全国绿化模范县和省级森林公园建设。创建全国标准化林业站建设示范县。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教育,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教育学习和管理,全局干部职工在思想素质、敬业精神、工作水平、团结干事上要有新的进步。从总体来讲,我们要以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巩固、扩大先进性教育的成果;进一步深化“创建学习型机关,争当学习型干部”的活动,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局党组将一如既往地把“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贯穿我们工作的始终,努力为每一位干部职工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从个体而言,每一位同志要有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有崇高的荣誉感和神圣的使命感。我们每一位同志都要倍加珍惜我们相处的日子,强化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干部的理念,在团结的氛围中不断完善自我,在和谐的环境中实现自我超越。同事之间要团结协作。人与人之间相处,是一种缘份。从佛教的角度讲,是劝人惜缘,“前生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一次的擦肩而过”。从社会伦理的角度讲,人有社会属性,不是孤立的,人出生是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很孤独,人死亡是一个人离开这个世界,也很孤独。孤独是人的本质属性。关爱,即互相关心和爱护,是人类战胜孤独的本能反应。所以同事之间要相互关爱,相互团结协作,这样生活才会充满乐趣,事业才会有发展。从组织纪律的角度讲,同事之间允许有工作上的不同意见,但绝不允许有工作上的不团结、闹矛盾。不团结协作,表面上影响的是工作,实际上是妨碍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是最得不偿失的蠢事。
(二)、进一步规范管理,提升依法行政的执法水平。要进一步强化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法纪意识和自律意识,提高执法水平。同时要紧紧围绕资源管护这一重点,通过建立健全基层护林组织、打击毁林犯罪的有效机制、林地管理机制、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火灾防控体系等途径确保森林资源安全,促进森林资源持续增长。
(三)、进一步加强管理,形成从严打击的高压态势。林业资源经济价值的增长使一部分人无视国法,毁林犯罪,资源保护的难度越来越大。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森林公安、林政执法、基层林业管护队伍的作用,继续加强林业行政执法队的力量,依法严厉打击毁林犯罪行为,长抓不懈,保持严打的高压态势,保卫生态建设的成果。
(四)、进一步理顺关系,稳定基层站所的 管理体制。乡镇机构改革将在全省铺开,我们要积极向上级政府汇报,充分说明基层林业站在发展林业生产、维护林业资源持续增长以及生态建设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争取将林业站定为县局的派出机构,人员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持林业站管理体制的稳定。
林业方面论文:谈林业资源和林业造林方法
摘要:此文根据目前我国林业资源现状提出了一些整地、造林、树种选择、造林季节选择的方法,并能有效和我国其它林区的造林技术紧密联系,从而推动我国林业发展。本人就此项问题进行粗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林业资源 造林技术 造林方法
一、我国当前林业资源现状:
我国林业总产值达5860亿元;其中松香年产44万吨,出口居世界首位;出口家具13亿件,出口也居世界首位。林业产业已成为部分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据统计,我国目前林业产业的发展每年可解决4500多万农民的就业问题,大约占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37.5%。但是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林业发展既有一定的优势,也存在很多的劣势,优势与劣势并存。
1、林木资源的优势:
1.1发展空间大;
根据调查,我国森林资源面积呈逐年以200万公顷速度递增,林木生长量开始大于消耗量,森林资源的发展在数量上开始走出“低谷”,从根本上扭转长期以来森林资源下降的局面,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的“双增长”。森林资源是决定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2竹类资源丰富;
我国是世界竹类资源最丰富、竹类栽培和加工利用最悠久的国家。其竹林面积达700万公顷,约占世界竹林面积的1/3、用材竹林总蓄积量约9700万吨。竹材和竹制品,无论在品种还是在产量方面均居在世界首位。
2、林木资源的劣势:
2.1存量小、质量差
我国森林资源贫乏,存量小、分布不均、森林质量下降、结构不合理,经营管理水平低,林木生长低。在这样的条件下,很难满足森林为人类提供生态环保和木材供应。木材供不应求、品质木材短缺,价格上扬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对林产工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2人造板工业落后
我国木材加工行业发展缓慢,特别是人造板制造业发展普遍都存在着规模小、设备落后、技术力量不足、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差的问题。再加上管理水平有限、木材价格较高等原因,造成我国人造板事业发展缓慢,与世界水平相差甚远。
二、当前我区域培育造林的一些技术措施;
1、为能及时供应林业产品市场,发展林业经济,我区资源培育方法主要是:
1.1植苗培育更新法。
1.2人工促天然培育更新法。
1.3封山育林培育更新法,就当前形势,多采用植苗更新培育法(即采用实生苗造林)培育资源,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2、整地、造林树种选择、造林季节的选择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主要环节。通过整地可以改善造林的立地条件、清除灌木、杂草和采伐剩余物。整地清除了地表植被,增加透光度,因而在白天地表层的温度要比有植被覆盖时上升得快,整地后改变了土壤物理性,使土壤温度状况发生变化同时增加土壤肥力。因而,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长情况显着改善。整地还能保持水土、减免土壤侵蚀,同时也有利于造林施工,提高造林质量。
2.1造林地的清理。造林地的清理,是造林整地翻垦土壤前的一个环节,把造林地上的灌木、杂草、竹类、倒木、伐根等清除掉。清理的方法从操作形式可分为割除清理、火烧清理和用化学药剂清理。
2.2整地方式和方法。整地方式分为整地和局部整地。局部整地又可分为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整地是指翻垦全部土壤造林,主要用于平坦地区。局部整地是翻垦部分造林土壤的整地方式。在山地带状整地方法有:水平带状、水平阶、水平沟、反坡梯田、撩壕等;平坦地的整地方法有:犁沟、带状、高垄等。而块状整地是指呈块状的翻垦造林地,块状整地方法有:穴状、块状、鱼鳞坑;平原应用的方法有:坑状、块状、高台等。
三、造林方法
1、播种造林法;
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法。这种方法省去了育苗工序,而且有施工容易的特点,便于较大面积的造林。但是这种方法对造林立地条件要求较高,造林后对幼林抚育管理要求也较高。因此适合种粒大、发芽容易、种源充足的树种,播种造林的方法有:块状播种、穴播、缝插、条插和撒播等。
2、分殖造林法;
是利用树木的营养器官干、枝、根等作为造林材料直接进行造林的方法。其特点是能够有效节省育苗时间和费用,技术简单容易操作,成活率较高。但需要有立地条件较高的造林地,同时分殖造林材料来源,受母树的数量与分布状况的限制,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适用营养繁殖的树种,如松树、杨树、柳树、泡桐和竹类等。
3、植苗造林法:
除了上述采用一些播种造林法和分蘖造林法外,则主要采用植苗造林法,大多数采用一年生实生苗造林。
4、选择造林时间:造林时间,在冬季干旱和严寒的地区通常以春季为主,但由于目前各地造林树种多样性,引种工作和技术推广工作做得比较好,造林季节普遍提早,根据不同地区根据树种特性和气候等特征进行相应调整,成活率普遍提高。冬末春初气温较低,蒸发量小,起苗栽苗不致过多失水,栽后容易成活。同时树苗根系活动较早,造林之后,先扎根后长叶,抗旱能力强。
5、造林栽植方法:一般采用穴植。此方法栽植的规格和技术要求较高。
6、营造混交林:随着杉、松造林面扩大,商品林追求经济效益,纯林不利改善土壤地力适应性差,易发生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因此,从生态和植物的多样性及稳定林型结构出发,更提倡发展以杉、松、阔为主的多树种的发展模式,多林种的混交林,将会在今后工作中多数运用于经营方面。
7、造林树种的选择应因地制宜。根据生态学原理,营造林技术方法提倡因地制宜。对此,适当提高种植阔叶林面积的比例,其一能加快改善土壤环境结构和提高造林质量。其二能改变林相林貌,增加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旅游的观赏性,丰富森林资源景观,还可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对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8.1对于立地条件较差山地红壤的造林地,则应采用一些适应性强的树种。各地实践证明,杉松混交效果是好的,不论是两种同时造林或因杉木长不起来再混种马尾松,或在马尾松林下套种杉木,都能促使杉木成林成材。
8.2为保持和改善土壤地力,防止病虫害和有效防止山火,可在山脚种植防火隔离带,树种可选择种植木荷、杨梅等含水率较高有效防火抗火树种。改善土壤地力,还可选择固氮功能改造土壤的树 种混交。
8.3对于立地条件变化较大的造林地,可根据土壤情况,采用不规则块状混交,如山窝、山洼、山脚造阔叶树纯林,其他部位选松树或杉树,即做到适地适树,又达到混交效果。另外,为了克服低山丘陵栽杉、松早退、早衰的现象应注意种源选择,从附近的中心产区或邻近的山区采种效果较好,具有远缘杂交的优势。
四、总结
在林业生产过程中,不仅要掌握造林整地,树种选择,造林时间的选择,还要掌握抚育,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等重要的“管、护、防”等知识,才能有效地培育资源,加快林业发展,使林业资源做到青山常在。
林业方面论文: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问题思考
防治专业队指单位、集体或个人组建,具有一定防治能力、技术水平,具有参与防治作业资格的相对固定的临时性防治组织。防治专业队一般规模较小,人员较少,设备简单,适宜对农户、家庭合作林场开展防治服务。其特点是与农户联系比较紧密,条件成熟后,可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为企业法人[1],积极向防治公司过渡。防治协会。指群众自愿参加,民政部门社团法人注册,经费自筹自用,按协会章程运行的非营利性组织。一般由森防业务部门倡导,造林大户或当地能人牵头,通过建立协会章程、确定活动范围和会员权利义务来规范协会会员行为。特点是林地、林木实行统一管护,分户经营,实现林业有害生物的群防群治,联防联治。植物医院(农药连锁服务站)由具有一定技术和经验的人领办,从事林木健康保健、病虫害诊断、防治技术咨询的门诊或农药销售店,需有营业执照、固定营业场所、相应的诊疗设备和树木医生。对农户、家庭合作林场采取坐诊与巡诊结合,通过咨询、问诊、购药登记,建立用户联卡等形式,掌握用户的林木品种、造林时间、造林密度、病虫害发生情况,做好技术服务,进而扩大农药销售和经济收益。社区自愿者服务队城市街道组织,由退休职工和社区居民等自愿参加的社区护绿治虫服务队。活动内容是通过发放倡议书和宣传单,开展社区病虫情调查,配合专业防治人员开展防治。服务队的特色是佩戴统一标志,服务在社区,有助于提高居民参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积极性。
社会化防治的主要成效
1取得较好控灾减灾效果
各地在社会化防治实践中,通过专业化管理、绩效承包防治明显提高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成效。青海省西宁市园林植保科技服务公司20世纪90年代承包防治西宁市光肩星天牛任务后,采用打孔注药、砸卵、打侧枝以及在天牛成虫羽化期喷药等措施,使防治区光肩星天牛有虫株率由50%降至6%左右[2]。厦门市由专业防治公司承包除治松材线虫,经6a连续防治后松树病死株率明显下降。山东省实行以终期防治效果为主的考核付酬办法开展的社会化飞机防治美国白蛾,实现了控灾减灾目标。
2形成了一套初步可行的运行机制
社会化防治组织进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领域,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为保障社会化防治健康发展,在各地积极实践和探索基础上,国家林业局森防总站出台了一些相应规则,提出了社会化防治招投标、监理、验收等工作程序,制订了20余件防治招投标工作流程文件样本。广东、山东、福建等地探索了承包防治收费项目和标准,包括农药费、人工费、设备及折旧费、技术服务费等,促使社会化防治有序进行。
3推动了社会化防治组织资质的建立
社会化防治组织资质建立和认定管理具有政策性强,影响面大的特点,也是当前社会化防治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主要进展有:国家林业局森防总站印发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公司(防治专业队)资质,界定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公司(防治专业队)的资质等级、条件;广东省2011年出台了广东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单位资质认定暂行办法,2003年出台了森林病虫害治理工程公司(工程队)资质地方标准。这项工作将随着社会化防治的进程不断推进。
4有利于普及无公害防治理念
社会化服务是向林农传授新技术、新农药、新药械的有效途径。通过优化用药处方,达到合理、安全用药的目的,克服了盲目用药、浪费农药、污染环境的缺点,有效减少农药的“跑、冒、滴、漏”现象,保障了生态环境安全和人身安全,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3]。
有关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1政策上待突破,资质认证和经费投入缺规章
提供公平、有序的社会化防治环境是政府的职责,也是社会化防治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目前,国家层面尚无社会化防治组织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的相关法规。近些年,在诸如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中,已实行项目化管理和招投标制,有力拉动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市场化进程。实践表明,为实现社会化防治管理、实施和监督分离,尽快出台防治资质统一认定规范已显得尤为紧迫,此外还需尽快建立和完善服务方式、收费标准、用药规范、机械配置、防效保障、药害鉴定等标准。随着社会化防治市场的不断完善,应将人员培训纳入全国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和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社会化防治财政经费扶持政策方面,在科学分析和测算社会化防治成本基础上,从维护服务和被服务双方利益的角度出发,应出台林业有害生物社会化防治收费指导意见,达到谁防治、谁担责、谁受益。国家应对社会化防治组织通过经费补贴的方式,引导和促进社会化防治的大发展。将防治设备购置、器械研制、油料供应、机手保险等纳入补贴范围,减免专业作业车辆道路通行费[4]。另外,随着社会化防治市场的发展,也为外资和工商资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还应进行相关政策的预研。
2机制上需转换,加快防治工作由政府主导向市 场为主转换的步伐
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按林木权属划分,全国森林面积国有占42.16%、集体占37.52%、个体占20.32%,加上95%以上已经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勘界的面积,目前近60%的森林为个人经营。按照“谁经营,谁防治”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原则,各级政府应尽快改变过去扮演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主体的角色,将工作定位和重心由组织和实施防治于一身转移到培育和扶持社会化防治上来。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和自身发展,要靠防治的充分市场化,要使社会力量在防治中获得持久的利益。政府应主要负责对风景名胜区、生态脆弱地区、生态公益林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等危险性灾害的应急处置,将防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采取公开招投标形式进行绩效承包防治。对用材林、经济林的有害生物防治,要发挥经营者的作用,实行政府适当补助的社会化防治。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机构要发挥行政执法、公共服务和技术指导职能,为社会提供的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服务。
3行业自律要探索,推动建立社会化防治联合会
随着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具有独立法人身份的社会中介和协会组织将承担越来越多的行业规范和自律责任。社会化防治服务组织在市场不断发育、农村人口转移、家庭经营规模壮大等大背景下,不仅需要获得政府支持和优惠政策,也需要得到科研、教育、推广服务机构提供的新技术、新方法,更需要在合作和重组中求联合。研究成立全国林业有害生物社会化防治联合会应提到议程,使之承担起规范行业行为、促进行业发展的责任,建立以防治效果为主的承包防治机制,解决药害鉴定、防治效果纠纷仲裁等问题。
4社会化防治组织当自强,建立规范高效的内部运行机制
社会化防治组织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新事物,只有强化其内部运行机制,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才能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5]。社会化防治组织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制定规范统一的防治合同文书,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做到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实行鼓励钻研技术的激励机制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加强内部独立核算,明确责权利,将服务质量与报酬挂钩。通过规范内部管理,诚信经营,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5社会责任共承担,实现社会化防治经济与社会效益统一
调查显示,林农防治病虫害首先想到的是施用农药,缺乏综合防治的理念。注重用药安全,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是社会化防治组织应该承担的责任。社会化防治组织应积极参与到防治技术创新的进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高效、快捷、便利的优势,广泛与科研单位建立联系,以解决防治中遇到的技术问题;要广泛应用以生物技术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成为推广应用先进科技成果的主力军。(本文作者:尤德康、高薇 单位: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
林业方面论文:双层经营制是林业改革的关键
近几年来,南宁地区山林纠纷不断发生,木材超量砍伐,森林资源明显减少,1985年普查,森林覆盖率由1974年的14.5肠下降到1984年的11.4肠.生态遭到破坏,气候变化无常。在连年遭灾的情况下,有的同志把乱砍滥伐的现象归罪于林业生产责任制.为了振兴林业,今年6月,南宁地委组织了地、县、乡近千名千部深入林区村屯广泛进行调查研究.大量事实表明,森林过量砍伐,是“左”的思想影响,管理体制多变,政策不落实的必然结果。前几年,由于我们对林业改革不理解,放松了领导,再加上某些政策失调和存在漏洞,致使:不少村屯把山林和林地全部分到户,有的先砍后分,有的先分后砍,还有的抢“祖宗山”,争“林”:哄抢瓜分集体林木和山地,有的压价承包,有的把林木同林地一起廉价拍卖;国营和集体林场有的山界没划定,有的林权不落实,还有的手续不完备,经营管理制度不健全.总之,森林、山林、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混淆不清,经营责任制很不完善。为了解决林业间题,地委曾经召开过多次会议,派出过大批工作组,哪里出现问题,县、乡领导就带领有关部门干部到哪里。
但是山林纠纷还是不断出现,乱砍滥伐的现象仍然难以控制.不少乡镇干部感慨地说:“我们这些人快变成消防队员了”.半年多来,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解决林业间题,不能单靠行政命令,也不能靠运动搞突击,只能靠深化改革,靠完善双层经营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宁明县抓“三定”,完善责任制,封山育林,承包开发,不到6年时间,全县人工造林50多万亩,有林面积比1974年增加了1.2倍,覆盖率从16.19肠上升到22.7肠。反之,崇左县由于“三定”不落实,责任制不健全,森林蓄积量8年减少了20多万立方米,覆盖率由10.8肠下降到6.5肠.
依法治林,是保护森林资源,振兴林业的根本保障.近几年来乱砍滥伐屡禁不止,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对国家森林法的宣传不深不透,以致于不少基层干部和群众不懂法,不依法办事,法制观念淡薄。加强法制教育,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成了深化林业改革,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的首要任务.要宣传贯彻森林法,强调保护森林资源、发展林业生产的重要意义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明确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关系。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严肃查处毁林案件,打击现行破坏、屡教不改、为首挑动的犯罪分子,维护法律的严肃性,维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依照法律政策,建立健全较完整的山林管理制度和办法,实施森林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试点经验表明,凡是认真贯彻森林法,依法查处毁林案件,完善森林管理制度的地方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只有依法治林,群众才能相信政策不变,才能有经营林业的积极性,才能保障林业统分关系的顺利发展.据1985年统计,南宁地区先后发生山林纠纷2942起.究其原因,一是乡村行政区域和山林权历经变动,造成权属混乱不清;二是有些乡村之间、国营与集体之间的界线没有划定或者划定了手续不完备;三是少数干部,群众1受无政府主义、本位主义和封建宗族思想的影响,争“祖宗山”,抢“林”.广大县、乡干部从处理山林纠纷中深刻认识到“稳林先稳山,保林先保权’气的道理,在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工作中,首先抓好调处山林纠纷,稳定山界林权.与大明山林管区接壤的上林县6个乡镇的30多万亩山林,重新划定了权属并标定了界线。大青山实验局场群纠纷时有发生,按照政策,双方互相调换山林2000多亩.上林县大丰镇东春、拥军两个村公所群众抢要祖宗八角林500。多亩,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进行了妥善处理,到目前,全地区查处纠纷案件占总发案数的60呱,有力地促进了山界林权的稳定.
在明确森林、林木、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基础上完善双层经营制,是深化林业改革,调动广大经营者保护森林资源,发展林业生产积极性的关键.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地区的林业生产责任制还很不完善,遗留问题较多:一是不少地方分了自留山后没有及时发证,林农普遍存在怕政策多变和“眼前富,多砍树”的思想;二是不少地方集体山林承包合同不完善,吃大锅饭和平均主义思想还没有得到很本解决,山林经营者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三是合作经济组织和林木管理制度术健全,合同管理混乱,双方责权责利不清,纠纷迭起,矛盾增多。因此,必须做好自留山的发证工作,以稳定人心;必须大力推广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制,完善合同,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必须建立健全合作经济组织,加强合同的管理和协调服务工作,以完善林业双层经营制.大明山林区对4.3万亩自留山补发证书以后,农户普遍制订了计划,积极做好造林种果的准备工作.宁明县不少村合作经济组织对荒山实行招标承包,仅126个大户和联合体就开发荒山造林种果6825亩,大明山林管区内141个自然村的合作经济组织经过整顿和完善,发挥了生产服务、管理协调、资产积累和经疥开发等职育旨。
从几年的林区灾害看,抢救森林,振兴林业,恢复生态平衡,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南宁地区地属桂西南贫困山区,山多地少,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称,潜力在山,优势在山.要脱贫致富,必须充分挖掘山的潜刀,大力发展林果业,把山的优势变为商品优势,要振兴林业,必须坚持以法治林,深化林业改革,落实经营承包,完善林业双层经营制,坚持维护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稳定生产关系,调动林农造林护林的积极性.深化改革,振兴林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有益当代、造福子孙的伟大事业,我们妥坚定信心,锲而不舍地工作,力争本世纪末把森林覆盖率恢复到历义好水平。
林业方面论文:抓好林业建设促进和谐建设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维护林区社会稳定
抓好林业建设促进和谐XX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成果,标志着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新突破、新飞跃。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行各业的各个方面,需要做的工作很多。林业的根本任务和工作主题,都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应当而且能够在这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维护林区社会治安稳定是林业事业中事关社会和谐实现的重要工作。这一认识早已被XX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所认可。在20__年1月召开的市委八届五次全会上,“建设绿色XX,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战略目标被正式提出,标志着我市在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和谐XX中将赋予林业建设更加突出的地位,建立完备的林业生态安全体系、促进XX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成为我市林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林业在实现和谐XX中承担着重大的使命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作了很好的诠释。他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加快林业发展,加强生态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根本途径。这表明,林业发展事关社会和谐,林业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一)人与自然和谐是构建和谐XX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态良好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根本特征。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振奋人心地提出,“我们的目标是,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是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描述。众所周知,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维护陆地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发挥着支柱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肺”;湿地在维护水资源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同样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它们是涵养水源、净化水质、提供清新空气、创建优美环境的源头和根本,这两个生态系统的建设和保护都在林业工作的职责范围之内。所以,林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承担着光荣而艰巨的重大使命。
粤西地区较大的河流鉴江和珠江水系的黄华江、罗定江均发源于XX境内,XX生态状况的好环、森林资源涵养水源及保持水土功能的强弱,与鉴江、珠江两江下游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林业发展对于XX实现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宏伟目标,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要充分认识XX林业建设的重要地位,充分认识关注森林活动在推动林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为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贡献。
(二)林区社会治安稳定是实现和谐XX的重要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赋予了维护稳定工作新的理念和丰富内涵。总书记提出,“没有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由多项指标综合构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理想状态,没有终点但一定有起点,没有上限但一定有下限,起点和下限就是稳定。邓小平同志说过,“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这一论断充分说明稳定是和谐的重要基础。
当前,XX人均GDP已突破1000美元,正在向3000美元的新目标跨越,这是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黄金发展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因此,在打造泛XXX较大的重化工业基地、实现“四大跨越”发展战略中,我市如何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建立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的社会发展环境,成为我们当前亟需解决的一个大问题。XX现有林业用地864.5万亩,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农村人口众多,情况纷繁复杂,发生在林区中的森林火警、山林权属纠纷、破坏森林资源等案件层出不穷,就是社会各阶层利益冲突在林业系统中的突出表现。如果这些问题处理不好,极有可能成为影响和谐XX实现的大问题。因此,作为我市稳定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林业维稳工作,其地位的重要性绝不能忽视。可以说,没有林区社会治安稳定,就没有全市社会的稳定,实现和谐XX就当然无从谈起了。
二、林业影响和谐XX实现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XX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在全省率先消灭了宜林荒山,提前实现了绿化达标,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人居环境越来越美好,曾获“国家园林城市”殊荣。但是,我市林业生态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宏伟目标,有些问题还相当突出。
(一)生态建设整体性不强
生态公益林是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保障体系的基础,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XX现已建成的生态公益林体系来看,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面积较小,占全市国土面积比例较低,且存在部分划而不建的现象,生态体系的整体性不强;主要水源区森林质量不高,城市森林景观效益较差,区域生态承载能力不足,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基础保障作用难以发挥。
(二)山林权属纠纷调处压力大
近年来,由于速生丰产林迅速发展和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的实施使林地不断增值,山岭、林木等成为群众致富的重要资源,受经济利益驱动,各地山林权属纠纷不断增加。目前,全市尚有近1000宗山林权属纠纷案件未能调处解决,主要分布在各县(市、区)的镇、村边界,还有少数属跨省、跨市、跨县纠纷,群众对立情绪较大,容易引起乱砍滥伐森林、破坏生产设施、群殴械斗等违法行为,成为农村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受山林权属纠纷影响,一些群众不断越级到省上京上访,甚至集体围攻政府机关,扰乱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据统计,20__年我市因山林土地权属纠纷而造成群众上访322批1232人次,分别占全市上访总数的9.8和13.8。这充分显示我市山林权属纠纷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三)国有林场部分职工生活困难
由于历
史原因,我市各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普遍不足,历史遗留债务包袱沉重,生产经营困难,导致部分职工家庭经济十分窘困,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再加上国有林场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生产技能单一,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如果对这些问题不引起高度重视,切实采取一些措施大力发展国有林场经济,稳住林场职工人心,那么部分林场将有可能成为我市社会和谐的定时炸弹。(四)森林防火和森林资源保护形势严峻
受木材价格上扬影响,在经济利益驱动下,我市一些地方发生的森林火警,大部分属于人为纵火烧山毁林行为,盗伐、滥伐天然阔叶林和乡土阔叶树等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地方不断侵占林地,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求得经济的一时发展。这不仅对我市生态建设造成严重影响,还损害了一些群众的经济利益。由于得不到令其满意的赔偿,一些利益受损的群众不断到各级政府机关上访,给我市社会和谐发展带来不少压力。
三、以人为本,抓好林业建设促进XX社会和谐发展
真正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终还是要靠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服从和服务于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赋予林业的时代重任。抓好XX林业建设,就是要充分注意保持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承受力的平衡,不断加大林业资源管护的力度,还要切实维护好涉林各阶层的经济利益,稳定林区社会,通过林业建设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创造条件,满足当前需要,进而促进经济发展。
(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按照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1987年4月的提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其实质就是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人与环境系统维持最和谐的关系。这要求我们在观念上树立善待自然界的思想,在资源开发上注意对自然界的涵养、保护和节约。从这个角度看,加快林业发展,加快生态建设,是当前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键所在。
1、抓好XX林业生态市建设。XX是广东林业生态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属广东西冀沿海防护型林业生态圈的范围,对建设“绿色广东”、“和谐广东”的作用极其重要。因此,我们要根据广东林业生态省建设布局,结合XX的地形地貌、气候、植被、土壤等的自然特征,主要生态问题及自然灾害类型,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对生态建设的重要需求,构筑“一圈、一带、两区”(城市林业生态圈、南部沿海防护及景观林带、东北部山地重点生态公益林区、中西部丘陵台地特色商品林区)四个组团式林业生态区,较大限度地发挥森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效应,基本实现“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生态良好、人居和谐、生态文明”的建设目标。
2、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同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生态建设就是根据和谐发展原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按照物质循环规律,对受到人为破坏的自然界物质流链进行恢复,并不断优化产业链,避免人类活动对自然界产生干扰。当前,发展循环经济已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而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其核心就是“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要求在重视清洁生产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避免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的破坏。XX是南方较大的石油化工城市,也是新兴的海滨城市,充分发挥森林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持续利用有机结合起来,确保生态安全,有利于经济发展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特别是XX既要打造XXX较大的重化工业基地,又要建设美丽的、现代化的海滨城市,更应该在经济发展中注重建立资源可循环利用的新型工业,对自然资源开采要采取爱惜和节约的态度,并逐步减少对物质资源的依赖,实行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
(二)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山林权属纠纷调处,增强做好纠纷调处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山林权属纠纷属人民内部矛盾,如不及时调处,很容易成为不稳定因素,甚至引发群体性上访或械斗事件的发生,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我们要把为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积极主动地调处好山林纠纷案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态扩大,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在调处中,要根据尊重历史和现实,遵循有利于安定团结、有利于群众生产生活的原则,依靠当地干部群众,严格依照有关政策法规,妥善解决有关争议林地林木纠纷。
(三)着眼于促进国有林场经济发展,逐步建立林区和谐社会
XX市属XX个国有林场,除了XX林场外,都负债比较大,经过“三年脱困”的努力,负债虽然减轻了,但仍然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仍然是困扰林场发展的一大因素。实践证明,充分利用各林场自身优势资源发展多种经营,是增强林场经济实力的有效途径。发展多种经营,可采取多种形式,哪种适宜就用哪种,哪种有利就用哪种。既可以林场独资经营,也可以联营;而联营既可以是林场集体与职工个人的联营,也可以是引入外资同林场的联营,还有职工之间的合股经营。同时,我们要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做到立足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谋划林场发展,立足于改善困难职工的生活状况谋划林场发展。在林区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逐步建立林区和谐社会。
(四)依靠森林公安力量,坚持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
各级林业部门应该充分依靠森林公安力量,对当前林区社会动态进行认真、的研究,严密掌握林区社会动态,坚持制止大规模、群众性或对局部稳定产生影响的非法采伐阔叶林、收购无证木材等严重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的发生,严肃查处山火肇事者;在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大力加强防控工作,积极做好“三情”(山情、林情、社情)调查,加强“四网”(案件协查、群防群治、情报信息、边界联防)建设,构建警民结合的林区治安防控体系;主动配合政府和地方公安部门化解林区矛盾,及时发现、妥善处置有关群体事件,努力把影响社会和谐的苗头和事端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初始阶段,增强林区群众的安全感。
林业方面论文:分析林业在农村发展中定位及对策
1引言
安徽省处于南北方过渡地带,山地、丘陵、平原各占1/3,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又是我国南方集体林区重点省份之一,是典型的农业大省和林业大省;安徽处于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区,其林业特点兼有亚热带和暖温带特点,基本能够代表我国林业特点;2011年6月国务院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写明了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各类开发区在安徽省均有适当比例的分布,与全国各区域分布比例相近,其农村区域发展以及林业情况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和特殊的典型性。
2安徽林业和农村区域发展的基本情况
2.1安徽省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概况
安徽省位于华东腹地,是我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地形复杂,平原、低山丘陵相间排列,长江、淮河横贯其中,全省天然得被分割为淮北、江淮和江南三大地形迥异的自然区域。安徽省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GDP)12263.4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729亿元、6391.1亿元、4143.3亿元,三次产业比例由2009年的14.9∶48.7∶36.4调整为14.1∶52.1∶33.8(安徽日报,2011-02-24)。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中部凸起的总体格局,但人口分布却与之相反,呈北多南少格局,城乡、区域之间公共服务及生活水平差距较大,总体发展不够均衡。
2.2安徽农村区域发展现状
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显示,全省农村常住人口达到3391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56.99%。2010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285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013元,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0.7%,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2m2。2010年全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61.64万hm2,粮食产量3080.5万t,连续5年创新高,分别占全国总量的6%和5.64%。
2.3安徽林业现状
(1)生态建设成效显着,林业生态体系日趋完备。以“十一五”期间为例,全省共完成造林绿化总面积61.04万hm2,全省现有林业用地面积443.2万hm2,占国土总面积的31.7%,其中:森林面积380.4万hm2;活立木蓄积量21710.12万m3;森林蓄积量18074.85万m3;森林覆盖率27.53%。
(2)林业产业发展迅速,林业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全省2010年完成林业产业产值715.4亿元,占全省总产值的5.8%,比上年净增201.8亿元,增长39.3%。其中木材产量458.2万m3;水果产量215.9万t;森林食品产量99487t;木本油料产量25910t;林产工业原料产量12109t,其中,人造板产量达到730万m3,是“十五”末的近3倍。
(3)安徽林业与农村区域发展关系分析。本文选取安徽省17个市1996~2009年的数据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既存在时间维度又存在空间维度,固需用面板数据模型。使用面板数据不仅可以更好地检测和度量单纯使用横截面数据或时间序列数据无法观测到的影响,同时增加了变量至今的多变性减少了共线性,提高了自由度和有效性。
面板数据模型的一般形式如下:Yit=β0it+β1itX1it+β2itX2it+…+uit(1)其中:i代不同的横截面,t代表时间。模型假设:对面板数据的估计取决于对截距、斜率和误差项的假定,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截距和斜率都是不变的,斜率不变而截距随时间或个体变化、所有系数均随时间和个体而变化等多种可能,每种情形也越来越复杂。由于本文目的在于考察变量之间的一般性关系,因此可以忽略系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同,假定所有系数都不随时间和个体而变化,即Y=β+β1X1+β2X2+…+u(2)在该假定下,可以不考虑空间和时间的混合数据,单纯地将每个城市的14次观测值逐一堆置得到233次观测值,用通常的OLS回归进行估计。
结果如下:Y=-289522.40+1.04X1+0.15X2+1.50X3+0.75X4(-3.02)(7.75)(6.21)(4.93)(0.61)+146.11X5-65839.06DM+u(3)(8.72)(-2.34)运用常见的准测检查混合回归的结果,发现大部分系数都具有独立的统计显着性,斜率系数也都具有所期望的正负号。而且R2的值相当高,模型的解释能力较强。R2=0.8889F值=301.4793其中:Y代表农林牧渔总产值,X1代表林业总产值,X2代表乡村人口,X3代表年末耕地面积,X4代表造林面积,X5代表农民人均纯收入,DM表示地形特征,处于皖北平原地区的取1,皖中丘陵地区取2,皖南山区取3.
实证意义:
(1)林业总产值(X1)、乡村人口(X2)、年末耕地面积(X3)和农民人均纯收入(X5)对被解释变量农林牧渔总产值(Y)之间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上述各个变量的增加都能促进农林牧渔总产值的增加。
(2)造林面积(X4)与农林牧渔总产值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3)地形特征与农林牧渔总产值显着负相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农林牧渔总产值会随着地形由平原到山区逐渐下降。
(4)安徽林业与农村发展相关度。表2相关系数反映了:①林业产业的发展与农村发展水平紧密相关;②皖南造林面积对农村经济具有显着的影响,其相关度达到18.7086。鉴于皖南皖西、皖中、皖北在自然生态、经济社会发展、林业比重和建设情况均有着显着的差异,本文将安徽省分为3个部分分别论述。
3林业在农村区域发展中的定位
3.1林业在皖南皖西农村区域发展中的“支柱”地位
皖南皖西山区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包括大别山区和黄山、九华山区,由黄山、池州、宣城、六安、安庆5市组成。区域总面积536.9万hm2,林地面积320.1万hm2,占595.64%,森林覆盖率达53.35%,森林蓄积量为1.17亿m3,区域森林资源居安徽省首位,具有山地自然环境的典型代表性。安徽省南部和西部山区不仅是全省林业资源最为密集的地区,也是构建生态安徽的重点区和核心区。1994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山区经济发展的意见》,指出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目标,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山区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新问题,结合山区工作的实际,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加快山区社会经济的发展。2010年南部和西部山区完成荒山荒地造林面积17047hm2,其中人工造林7747hm2,占全省荒山荒地造林面积的35%。全区2010年林业产值367.7亿元,占全省林业产值的51.4%;其中林业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为147.8亿元、163.3亿元和56.6亿元,各占全部产值的40.2% 、44.4%、15.4%,是区域经济中三大产业产值比例最为协调的地区。发展林业不仅促进了当地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起到调整、优化和均衡当地的经济结构的作用,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抓手和重要推手。皖南皖西山区共有5个部级自然保护区、22个部级风景名胜区,共计2737.22km2,属于2011年《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定的水土保持类国家层面重点生态功能区,是限制开发区域,需要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为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不影响主体功能定位的适宜产业。安徽林业在皖南皖西山区农村区域发展中的“支柱”作用概括地来说就是“因林而富、因林而美、因林而广”。
3.1.1林业开辟了农民收入的主渠道
采用上述回归模型中的相关系数法,通过计算农林牧渔产值和林业产值的相关系数,得出南部山区林业产值和农林牧渔平均相关度,见表3。据表3可知,上述各市林业与农村农林牧渔产业存在紧密相关度。另据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安徽省南部、西部山区农民全年人均总收入6276.7元,其中家庭经营性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为3453.3元,占全年总收入的55%;其次是工资性收2349.7元,占37.43%;转移性收入404.2元,占6.4%;财产性收入低,仅为0.9%。改善农民收入结构,让更多农民拥有财产性收入,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这就需要加速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经营性收入中,人均林业收入为172.6元,仅次于农业收入(2034元)和牧业收入(445元),为家庭经营性第三大收入来源,是全省林业收入比重和数量较高的地区。然而,相比于农业收入和牧业收入,林业收入仍有不小的差距。
3.1.2林业构造了山区农村的绿色屏障
多年来我国走的是粗放型发展路线,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的是物质资源的消耗,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仍为存在以巨大的生态破坏为代价的,当前维护生态安全、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皖南皖西山区森林覆盖率53.35%,活立木总蓄积量1.16亿m3,森林资源居皖之首。据安徽省环境状况公告显示,2010年安徽省17个市中,黄山、宣城、池州生态环境质量优,生态系统稳定,安庆、六安与其他七市生态环境状况良好,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3.1.3林业促进了农民社会参与意识的新转变
作为南方集体林权改革的重点区,安徽林业也紧密围绕当地实际深入推进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通过改革,林地的生产潜力得到挖掘,价值不断提升,林农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全省多数地区相继开展了森林资源流转、林权证抵押、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林权配套改革,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效更加显着、外延不断扩展。农民参与社会事务的意识不断提高,逐渐认识到他们自己就是脚下这块土地最真实的主人。在对山区农民社会参与意识的调查中,林改后参加社会事务积极性提高很多的有122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7.3%;略有提高的有186人,占39.3%;没有变化的有165人,降低的为0人。调查数据说明山区农民社会参与意识已经较高,且经过林改后有很大提高,但仍然有不少居民对参与社会事务缺乏主动性,提高居民参与意识,构建良好的政治环境仍需进一步加强宣传和改进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努力。
3.1.4林业搭建了农村区域发展的大平台
丰富的资源是发展的物质平台。皖南皖西山区是油茶、山核桃等木本油料作物及油桐、乌桕、黄连木等工业原料的主要产区;拥有大量的木本中药材资源,是青檀、香榧、蜜枣、桃形李等水果的主要产地;霍山县、广德县、宁国市、黄山区是中国竹子之乡,具有发展竹笋、竹藤、竹家具、等竹产业的天然优势,例如仅广德、泾县两个县竹林资源就达到6.7万hm2,其竹业产值达到12亿元。丰富的地形地貌是发展的自然平台。皖南皖西山区具有丰富的地形地貌,其森林资源居全省之首,本区域较大的特点便是山地多、林木多、生态资源和景观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越、气候宜人,具有建立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拓展林家游乐项目、山地露营等多种适宜的旅游项目的巨大潜力。先进的环境绿化是发展的基础平台。在对乡镇机关相关人员的调查的30份有效问卷中,对于绿化状况对当地发展活力的影响:8人认为影响巨大,21人认为有一些影响,1人认为没有影响或没有影响,并且在对村委会的调查中,相关人员均表示先进的环境绿化对于招商引资、发展生产具有巨大的基础性作用和推动作用,是大多数项目投资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3.1.5皖南皖西林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山区林业三大产业产值最为均衡,但仍然是以及时、第二产业为主,所占比例达到84.6%,第三产业较弱,仅占15.4%。第二,山区各市发展不协调。南部山区各市农村人口与农林牧渔总产值相关度较高的六安市达到0.76,平均相关度为0.54,低的宣城只有0.11,差距较大。第三,森林旅游资源利用率低。山区森林资源丰富,共有自然保护区9处,森林公园17处,但充分开发利用的却不多,游客数量参差不齐,是森林旅游资源的浪费。
3.2林业在皖中农村区域发展中的“支撑”地位
安徽林业在皖中农村区域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概括地来说就是“因林而扩、因林而活、因林而丰”。皖中地区位于全省地形升降之间的过渡区,为长江淮河分水岭,地形地貌以丘陵、岗地为主,包括芜湖、铜陵、马鞍山、巢湖、合肥、滁州等6市。据统计,2010年,皖中生产总值(GDP)达到6409.39亿元,其中及时产业484.99亿元,第二产业3732.98亿元,第三产业2191.42亿元,三大产业比例为8:58:34。人均GDP为35874.8元。2010年“皖中丘陵地区”完成荒山荒地造林面积3.42万hm2,林业总产值171亿元,占全省林业总产值23.9%,占地区总产值的2.7%,其中:及时产业68.1亿元,第二产业84.5亿元,第三产业18.4亿元,三大产业占全区林业总产值分别为39.8%,49.4%和10.8%,一二产业齐头并进,第三产业方兴未艾。针对皖中丘陵地区的作用,林业在区域发展中对农村居民共发放问卷400份,最终收回有效问卷392份;对乡镇机关林业相关人员发放问卷30份,收回有效问卷28份。
3.2.1林业拓展了农村增收渠道
这是支撑的点。皖中丘陵地区位于江淮之间,大量的滩涂和丘陵不利于农作物的种植,林业成为当地农民经营的重要载体,林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经营范围的扩大,直接推动了当地农民生产结构的调整,当地农业的生产能力、竞争能力显着提高,现代农业的步伐加快。林业的发展为当地农业因地制宜的发展,为当地农地珍惜并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也搭建了载体。据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安徽省中部丘陵地区农民人均全年总收入7377.7元,其中经营性收入3987.3元,是农民收入主要来源,占全部收入的54%;其次为工资性收入2802元,占38%;财产性收入136.5元和转移性收入441.3元,两项仅占总收入的8%。如何让更多农村居民拥有财产性收入是下一步建设的关键目标之一,集体林权改革也只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家庭经营性收入中林业收入仅仅为41.7元,所占比重仅为1%,远低于农业、牧业等产业收入。从上述分析可知林业的经济潜力并没有被充分发掘,加强林业建设,提高林农收入,促进农 民收入多元化,是皖中地区林业建设的目标和归宿。
3.2.2林业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
这是支撑的线。农村发展,活力是关键。皖中地区是皖江城市带的重要区域,社会经济相对发达。林业直接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宜居,宜商,成为吸引外资,充分利用外资发展的重要筹码,投资的溢出效应直接促使本地城乡交流更加频繁,进城务工从商、出城休闲游览成为本地区双向互动的亮丽风景,一大批农家乐、观光园、垂钓池兴起,农村的发展活力增加。
3.2.3林业提振了社会参与信心
这是支撑的源。新一轮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采用强制型和诱导型相结合的制度变迁模式,在加强宣传提高农户的权属意识和参与意愿的同时,让农户通过参与民主决定成为不同权属分配模式的直接选择者,通过林业产权的一系列改革,农民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参与热情也逐渐提高。皖中丘陵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启动于2007年,历时3年,已累计核发(换发)林权证14.76万本,发证面积65万hm2,占应发证面积的98.38%,林权流转面积12.8万hm2,经调查,对当前正在进行的林改表示非常认同的有89人,占22.7%;,表示认同的有297人,占75.8%;表示无所谓的有6人,皖中地区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经得到了绝大多数农民的认同。因此,当前的林权改革是比较科学可行的,但仍需注意的是,有6人认为这项改革是无所谓的,也即改革虽然没有给他们带来损失,却也没有带来利益,因此,林业产权、林业制度仍然存在优化的空间和可能,让更多的农村居民享受到林权改革带来的好处。
3.2.4林业促进了农村区域科学发展
这是支撑的面。皖中地区是安徽经济政治中心所在,是沿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域及合肥经济圈发展区域,是安徽全省经济发展的龙头所在,同时也是自然生态环境受损较为严重的区域。因此,发展皖中丘陵林业发展,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工程,加强郊区绿化、建设绿色生态走廊,改善区域自然生态环境,不仅关系着皖中丘陵地区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更是抓住发展方式转型期快速占领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高地的重要契机。在对乡镇机关人员的调查中,共有25人,占83%,认为林业对农村区域科学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要推动农村区域的科学、低碳发展,必须加大林业工程建设力度。
3.2.5皖中林业存在的问题
及时,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皖中农林牧渔总产值受农村人口影响较大,其相关度达到0.63,且林业总产值以经济林产品种植与采集等初级产业为支柱,企业大都规模较小,未形成品牌效应,发展方式粗放、科技含量低。第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林业一、二产业齐头并进,第三产业方兴未艾,仅占林业总产值的11%,达到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仍需努力。第三,林业合作组织和服务中心质量较低。皖中地区已有林业专业合作社203个,林权交易服务中心6个,但参与人数只有4439人,服务覆盖率不高,服务质量还需要提升,宣传力度还需要加强。
3.3林业在皖北平原农村区域发展中的“保障”地位
安徽林业在皖北平原农村区域发展中的“保障”地位概括地来说就是“因林而稳、因林而强、因林而续”。皖北地区位于安徽省北部,由蚌埠、淮南、阜阳、淮北、宿州、亳州6市组成,总面积38847.58km2,地形以平原为主,开阔平坦,是华北大平原的南缘。2010年皖北地区共完成荒山荒地造林面积6845hm2,平原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也为促进皖北生态崛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为我国粮食生产的重点区、“十二五”国家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重要开发区,成网成面的林业保持并改善了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这些是粮食生长的基础,是当地粮食的稳产高产的重要支撑。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品质木制品需求逐年增长,使得平原速丰林业迅猛发展,为当地农民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收入,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尤其是集体林业经济因此做大做强。林业的可持续性直接保障了当地农村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皖北是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平原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这既是安徽崛起的难点所在,也是安徽崛起的希望所在。加快皖北发展,也是林业系统全力打造“生态强省”的重要途径。皖北平原地区对农村居民共发放问卷400份,最终收回有效问卷387份;对乡镇机关人员共发放问卷35份,收回有效问卷35份。
3.3.1林业直接促进和保障了当地粮食的稳产高产这是保障的核心。大量研究均已证实,林业在平原地区的直接作用就是涵养水源,改良土壤,防风固沙,改善气候等功能。作为全国小麦主产区的皖北平原,粮食稳产高产是首要任务,也是“十二五”期间国家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把其划为重点开发区的内在约束。建成纵横交织、密集成网、繁茂浓荫的平原林网成为粮食生长的重要保障,为当地粮食的稳产高产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3.3.2林业直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这是保障的目的。林业是有效利用生物资源优势发展农业农村的首要选择。淮北平原地区生物资源丰富:亳州药材种植历史悠久,素有“中华药都”之称;太和香椿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安徽省名特产品;砀山县是砀山酥梨的原产地和主要产区;萧县葡萄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誉满江淮;怀远石榴皮薄核软,一直以来位居全国四大石榴产区之首;颍上是安徽竹子之乡,拥有丰富的竹子品种……充分发掘丰富的生物资源优势是淮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及时选择。随着林果业和木制品加工业的发展,为农村直接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和增加农民收入。
3.3.3林业促进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保障的结果。物富民丰源于根基稳固,纵横交织的林业保障和支撑了粮食的持续稳定高产,密集成网的林业带动了当地农民的收入,繁茂浓荫的林业成为当地防灾减灾最有效的生态武器,成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最有效的生态抓手,成为当地现代农业建设最有效的生态平台。
3.3.4皖北林业存在的问题
(1)森林覆盖率低。林业资源总量不足且发展缓慢,全区森林覆盖率仅为22.47%,人均森林面积仅为0.037hm2,人均森林蓄积量仅为1.134m3,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2)树种比例不够合理。全区乔木林地中杨树林占有多数,比例达到73%,树种过于单一。
(3)林业产业发展程度较低。2010年皖北平原区林业总产值仅为176.7亿元,占全省林业总产值的24.7%,林业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4安徽林业定位与战略创新
4.1安徽林业在农村区域发展中的定位
(1)为农村区域生态环境缔造了青山绿水,打造了生态家园。这是林业的生态功能。在皖南皖西林业面积最广、林地质量较高,其降水、气温、生态环境质量的指标也较高;在皖中和皖北地区林业也起到了相当的生态作用。
(2)为农村区域经济提供了比较优势,开辟了增长源泉。这是林业的经济功能。林业产业在各地区均占有较大的比例,并具有较为喜人的发展前景。
(3)为农村区域社会发展搭建了参与平台,疏通了就业渠道。林业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农村居民的就业,尤其在皖南皖西地区,森林旅游业的发达给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4)为农村区域协调均衡发展链接了合作空间,培育了赶超基点。
(5)为农村区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创造了持续动力。
4.2安徽林业战略创新
(1)突出生态建设这一战略核心,着力加强资源保护,带动林业转型。这是林业建设必须牢牢抓住的主脉。要坚持重点工程带动,全社会大力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加强资源保护、巩固建设成果。
(2)突出产业升级这一战略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培育壮大产业集群。结构调整升级是林业产业发展永恒的主题,承接产业转移也是林业产业发展题中之义,不可能隔绝于外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坚持在承接中创新,在创新中承接,主动服务于装备制造业的材料供应、原材料产业的重点突破、轻纺产业的一体化加工,高科技产业的生物制造、现代服务业的特色旅游、现代农业的规模化、基地化建设。
(3)突出林业区域协调发展这一战略布局,坚持统筹兼顾、重点突破,努力构建全省林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各地要坚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探索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现代林业发展模式。
(4)突出促进农民 (林农)增收这一战略目标,按照“生态优先、产业升级、兴林富民、和谐发展”的方针,坚持走“林业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现代林业产业发展之路,进一步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和布局,繁荣林区经济,增加林农收入。
(5)突出完善服务和保障体系这一战略支撑,着力健全政策、科技和机制三大体系,为全省林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引导农民自愿基础上成立林业的行业协会和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从体制机制上构建林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林业方面论文:营养繁殖技术在林业的作用
营养繁殖育苗技术的优点
我们所说的营养繁殖就是指利用乔灌木的营养器官的再生的能力,进而来繁殖成一个较为独立、完整新植株的方法。又营养所得到的繁殖的苗木,我们就称为营养繁殖苗,营养繁殖育苗的方法是能够很好的稳定地保存优良的品种还有类型,这样就会获得了较大的遗传增益。苗木要是想很快的开花结果,缩短生长的周期,所以,营养繁殖育苗技术在经济林木的培育中日益的重要。还有就是通过营养繁殖育苗技术是可以进行高接换种,利用硒木的一些某些特性,极大的增强了林木的每一种的抗逆性以及生长的潜力,使树冠高大以矮化。营养繁殖苗的生长是比较快的,在栽培的初期所生长也是较为迅速的,所繁育的技术也比较简单的,和播种育苗相比较的来说。也就是省去了以往的种子消毒以及种子催芽等一些比较复杂的过程。
营养繁殖育苗技术要点
扦插繁殖中插条生根的难易是育苗成败的关键。影响插条生根的因素。树种遗传特性不同,其枝条的生根难易有很大差异。影响扦插生根的诸内因中,母树年龄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应采集幼树或壮龄母树枝条扦插生根容易,成活率高插条部位及其生长发育状况也影响其生氓情况,枝条发育越好,营养物质含量越多,扦插越易成活。扦插时插条应保留一定数量的芽和叶,插条水分一定要充足,木质化程度越高越好。外部环境条件也将影响插条的生根,当然各种影响插穗成活的因子,都不是单独、孤立地起作用,而是相互影响,综合发挥作用的。一个良好的接穗以及砧木,我们的接穗是应该采取自优良的品种、类型的优良单株,然后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技术水平,采用适宜的嫁接方法。这是对于母本还有砧木提前施肥,使其保持较好的生长状态,都是可以获得很较好的嫁接效果。在接穗的采集、贮运过程中要保持其具有良好的生命力和一定的湿度,防止发霉、干萎,在嫁接过程中要做到快、平、准、严。减少接穗削面和砧木接口的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接穗削面要平滑;插入接口时砧穗二者的形成层要对准;接口处要包扎严紧,并做好接口及接穗的保湿措施。在嫁接中要创造有利于形成愈合组织的条件。选择适宜的嫁接时间。嫁接后及时检查成活情况,为集中养分供给接口愈合和促进新梢的健壮生长,对于砧木上的萌芽和萌孽条及时剪除。在确认嫁接己经成活,接VI牢固时,要及时解除绑带。嫁接苗的病虫害防治及施肥、灌水、排涝等,与其他育苗方法相同。结语生态环境以及植树造林的物质基础就是林业种苗。林业种苗品种的质量高低以及品种的好坏,不仅是关系到林业工程的成效,同时还会关系到我国国土的绿化工作,这也是改善环境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我们要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来更好的总结出有关林业育苗的方法,并且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能够得到很还的运用,为我国的绿化工作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