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高一政治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高一政治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一政治论文

高一政治论文:课堂教学中高一政治论文

一、多方位的备课

1.熟悉教材

高一思想政治必修课中的知识点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以经济生活为重要教学内容,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教材编排的目的、意义、教学方法等基本内容。比如,及时单元的及时节《商品》的备课中要熟知商品的含义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必备的条件是“劳动产品”“用于交换”“就具有使用价值”“离不开流通领域”;两个基本属性等。这些基础知识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显得很枯燥,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2.熟悉学生对于高一的学生,要充分了解他们的年龄特点。在经历了初中紧张的学习之后,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有一定的基础,了解思想政治教材中的知识点并没有太大的难度。关键是有的学生认为政治学习就是背诵学科,想到背诵就头疼。于是很多学生对政治课从根本上就产生了厌倦的心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也是消极的,更有甚者根本就不想学。根据这个事实,在备课的过程中要设置很多情景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悟,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水平。

二、课堂教学不拘一格

1.小组合作学习法

在课堂教学中,我更愿意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因此,我让学生以前后座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首先进行自主学习,把枯燥的问题变成灵活的易于掌握的知识点作为学习的目标,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统一思想之后进行小组汇报。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投入小组的学习中,整体把控课堂。在小组合作学习有了一定的成果之后,我让他们逐个进行学习成果汇报。其他小组认真听,并汇报小组的优缺点。还可以及时提出质疑和分享。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时刻处于主动的状态,随时准备接受对手的发问并解答。这样的课堂教学与其说是政治课,还不如说是辩论课。学生在不断的质疑和解答中不但锻炼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对知识点的积累也可以做到当堂课完成的效果。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效果也相当不错。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要想让课堂教学达到教学目标,开展活动是最重要的。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来设置活动。比如,在教学《货币》这一节的时候,对货币的产生、本质、职能等枯燥的知识学生容易混淆。于是我设置了抢答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结果很多学生在抢答过程中高度集中精力进行记忆,不但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还激起了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效果很好。除了知识竞赛外,我们还开展手抄报、演讲比赛等活动。在教学《多彩的消费》这一节的时候,我让学生到网络、图书馆收集资料,再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就“消费与收入”“影响商品价格高低的因素”等话题来写出演讲稿并在班上进行演讲。学生通过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弄清楚了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降。总之,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激发了求知欲,不但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更重要的是在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课堂教学任务来设计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中完成学习任务。

三、设置不拘一格的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因此,在课后作业的设置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习条件来进行作业的布置。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他们喜欢从网络、媒体等方面吸收新的知识,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现象,安排学生到他们喜欢的地方摘要:学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课堂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素养的平台。但是,政治这门学科比较枯燥、深奥,去寻求答案。比如,在教学及时单元《生活与消费》之后,我给学生布置的课后作业是让学生到网络、电视、图书馆等地方去查找资料,了解货币的神奇,进而统计出货币的种类。学生通过对货币历史的了解,更加明白了货币的作用和意义。再比如,在学习了《多彩的消费》这一节之后,学生对消费的类型、目的、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便让学生构建一个家庭的消费图。从而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了解消费复杂的心理表现,帮助学生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四、结合学生成长案例进行教学

在对学生进行“消费观念”的教学时,结合生活实际的教学更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心理。人们在消费的过程中常常有很复杂的心理反应,而通常具有的消费心理有从众心理、攀比心理和求实心理。在大多的消费观念中,消费心理偏重于求实。比如,人们在买衣服的时候更偏重于买一件实用的衣服,而不是片面追求时尚或者价格。这种消费观念很理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高中生,他们的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消费观念。很多学生为了追求时尚、名牌,根本不在乎父母的经济承受能力,无形中给家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压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否定学生的消费观念,而是要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反思。高中生的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是这个年龄正常的心理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他们需要在别人面前树立自己的形象。所以,出现攀比和从众心理本无可厚非,但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从众,更要让学生明白一个人吸引别人的不仅仅是外表,而是内涵和气质。鼓励学生在合理、理智消费的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让内心的美好道德素养形成磁场。在对学生进行引导的时候,我举了初中学生的从众和攀比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可笑,从而反观自己的行为。学生通过自我反省,知道了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的三十二字方针: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思想政治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摒弃生活中的不良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建立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次报告中提出:“二十一世纪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的确如此,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知识经济化时代,这个时代的竞争不仅是知识水平的竞争,还是应用知识和创造知识的竞争。因此,在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中,教师必须重视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运用知识解读生活中的现象。这不仅是高中政治教师的使命,也是高中政治学科的意义和目的。

作者:朱林 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陆慕高级中学

高一政治论文:高一学生政治生活试卷反映问题分析

摘要:针对富平县立诚中学高一学生月考试卷反映出的诸多问题,从主客观两方面入手,采用抽样分析的方法,找出问题根源所在,提出相应的措施,并在实践中不断反复应用,为教学实践不断总结理论支撑。

关键词:教学效果;客观题;主观题

一、基本情况

从富平县立诚中学高一年级学生月考试卷中,抽样试卷81份,其中47份是重点班学生的试卷。试卷的题量适中,难度系数中等,客观题总共25道,主观题总共四道,每道两个小问题。在这次抽样分析中,为了做到因材施教,所以在抽样试卷中,故意用1:1的比例去抽出学习层次不同的试卷。

二、抽样分析

(一)客观题

25道客观题中,有11道是基础知识的熟记,有8道是对知识的理解,有6道是知识迁移,在41份普通班学生试卷中,有21份失分在基础知识的熟记上,有36(含21份)份是失分在知识的理解上,有39(含36份)份是失分在知识迁移上。在47份重点班学生试卷中,有12份失分在基础知识的熟记上,有18(含12份)份是失分在知识的理解上,有32(含18份)份是失分在知识迁移上。从这些数据比例中,可看出以下几个规律,一是重点班学生的试卷在客观题上的总体出错率低于普通班;二是普通班学生客观题中基础知识的熟记出错率大于重点班;普通班学生客观题中知识理解的题目出错率也大于重点班;三客观题中知识迁移的出错率两个班级不想上下。从这些规律中,可以总结出,从学生角度分析原因:一是重点班学生基础扎实,学习态度积极,普通班学生基础有待于巩固;二是学生都是高一学生,关于学科客观题的做题方法还有待于提高。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学中要把握一个大的原则:因材施教。

(二)主观题

4道主观题中,每道主观题的及时个小问题,都是对基础知识熟记情况的考查,每道主观题的第二个小问题,都是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对学生知识迁移与语言组织能力的考查。4道主观题中及时道与第二道比较偏基础,两道偏理解与迁移。在抽样中,47份重点班学生试卷中,有20份出错在每道主观题的及时个小问题,有32(含20份)份失分在每道主观题的第二个小问题中,有2份主观题未作答41份普通班学生试卷中,有32份出错在每道主观题的及时个小问题,有36(含32份)份失分在每道主观题的第二个小问题中,有4份主观题未作答。从这些数据和比例中,可以分析出一些规律性的变化:一是重点班学生主观题的及时个小问的出错率低于普通班;二是重点班学生第二个小问的出错率与普通班旗鼓相当;三是重点班学生未做主观题的比率低于普通班。从这些规律中,可以总结出,从学生角度分析:一是重点班学生学习态度积极,但学习方法过于死板,只是死读课本,不关心国家时事;二是普通班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三是所有学生有一个共同的习惯,对主观题的兴趣远远低于对待客观题。

三、原因及措施

(一)客观题

1.基础知识不扎实(1)简单的知识点未能熟记,如“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因”,“市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等针对这样的问题,针对出现这样学习问题的学生,布置相应的知识点,让其记忆,在每节课前五分钟内在全班进行背诵。(2)理论未能理解,如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新特点,民主与专政的辩证关系,公民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等,针对这样的问题,让每位学生先总结自己容易出问题的这类知识点,让组长检查,教师抽查。然后学生利用相应的练习课进行讨论,再者教师在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们在作业本上归纳。2.解读材料能力不足(1)材料中个别词汇无法理解,这个问题的解决主要靠词汇量的增加,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词语字典不得离手,遇见词汇无法理解,就去找词语字典帮忙,也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2)材料中心意思无法归纳,面对这样的问题,每学期,学生都配有一本语文阅读,每周周五放学时,给学生布置一篇文章,让其归纳中心意思,周末返校时以单页纸形式上交,以便督促他们完成阅读任务。3.客观题做题方法欠缺高一学生刚从初中过渡过来,高中的内容抽象且量较大,学生一时过渡不过来,这就需要给学生在客观题的方法上多做说明。当然这项任务的完成,要靠师生互动来进行。在日常的练习课上,就要给学生归类题型,说明对应的解题方法。对于高一学生,最应该先掌握排除法加比较法。这类方法主要是用在组合型选择题上。该法又称为两步排除法,及时步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在认真审读背景材料、题干,明确题干要求指向的基础上,从最容易发现的错误题肢入手,先确定其中明显错误的观点,然后将含有明显错误的题肢,从备选题肢中排除,以缩小范围;第二步,对其余题肢进行比较分析,确定正确选项。在初步排除缩小范围后,便可以确定剩余题肢中的“相同”的选项为正确题肢,对“相异”的选项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看哪些更符合题意,以最终确定答案。

(二)主观题

1.学生对主观题材料比较陌生从主观上讲,学生利用互联网,各类媒体关注国家时事的意愿非常低,更愿意利用这些平台去娱乐休闲,这是不利于学生政治生活学习的。从客观上讲,学生获得时事的途径太狭窄,农村高中由于经济和信源太欠缺,学生只能从教师的课堂上抽象的获取一些时事信息,这就导致学生在考试时,短时间内无法整体把握材料。2.学生无法进行知识迁移知识迁移是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考查,难度是较高的。基本知识点扎实的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较差的原因,主要是无法理解、分析设问和揣测设问的意图,也就是审题能力较差。这就要求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在主观题的设问上下功夫,帮助学生将主观题设问分类,如原因类、措施类、认识类、意义类、体现说明类等。每一单元新课进行完,进行习题课上,就本单元容易出现的主观题给学生进行总结与归类。总之,学习效果的提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在挫折中总结弥补的过程,是一个学生与老师进行互动的过程。

高一政治论文:高一政治新教材的高校运用

一、高一新教材,在使用中凸显的问题:

新教材存在自身的体系,高一政治教材,主要讲的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囊括的知识点和内容相当的丰富,与学校安排的课时肯定是不成正比的。就拿高一政治《神奇的货币》一课来说,教材内容设计为两框,课标把这繁多的内容只安排为两课时。“揭开神秘的面纱”(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占用一课时。每一部分中都演化出很多的问题和内容,如,货币的含义和本质,就需要同学们分析“货币与其他一般等价物的关系”这是很费时间的。如,货币的基本职能中,设计到价值尺度、流通手段,W—W(物物交换)、W—G—W(商品流通),这些都需要花费实践讲解。再如,纸币的内容中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两个名词,需要费力耗时的为学生解释后才能理解。繁多的内容,安排在有限的课时当中,还不能忽视学生的探究活动,并且要达到原理知识的掌握,课时的紧张不利于新课标的贯彻,给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带来了诸多不便。教材体系欠缺,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为学生加补很多的知识。不补充就会使各知识点间欠缺内在的逻辑关系。这一现象,我们从教材内容与课后的习题就能比较出来。课本只是讲授最最基础的内容,课后题目难度却是从课本上很难直接找到习题的答案的。

二、如何高效利用高一政治新教材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作为知识建构的主体,在知识点获取中,注重学生之间的生生互动。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知识建构的引导者。摆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位置,才能有效的利用新教材。

2.观念创新带动行动的创新

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要求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化,依靠的就是新的教育观念的支配。做到以学生为本,树立新学生观,为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范围。将政治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情操,做到知行的统一。在生活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如,笔者在课前设计5分钟演讲;在课程中,对于难以掌握的理论,笔者安排简短的辩论的形式,利于学生对理论的掌握;课后,对于重要的原理和思想性很强的知识点,笔者要求学生撰写小的政治论文。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善美镌刻在学生心中。

3.新高一政治基础要在新课标指引下,采取适当的教法

新课标要求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手段调动学生政治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将政治理论内化为科学的价值观。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结合高一政治新教材的知识点。抓住当前现实生活中的政治现象,经济事例和文化活动,将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相结合起。提高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从而掌握住政治理论观点。综上所述,在新课改革的大背景下,深化高中政治改革。在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需要我们高中政治教师的积极参与,并结合自身所在的学校学生的实际,使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出现新的较大的改观,正确使用高一新教材,使政治课学生喜欢上,感兴趣,减轻教师的压力和重任

高一政治论文:第二学期高一政治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第二学期高一政治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考试是检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为系统评价和分析学校常规教学中存在不足之处,做到查漏补缺,依据学校教学工作安排,在学期过半时段,举行学科期中考试。作为一名政治任课教师,为了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改善课堂教学现状,提高教学效率,有必要将本次政治科目期中考试试卷大致情况予以分析,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    试题卷面结构、题型设置和分值布局

本次政治科目命题分为两大部分:基础知识考察和综合能力运用,对应的题型设置分别为单项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其中单项选择题涵盖教材内容1-5课的基础知识,知识点多,知识密度大,分布零散,凸显夯实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共有40道选择题,每题1.5分,满分为60分;材料分析题共三小题,覆盖教材重点框题的知识体系,分值为40分;整个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知识点考察概况及得分、丢分情况简要统计

总览整份试卷,选择题涉及课本知识点大体包括以下方面: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属性、商品的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价格的决定和影响因素、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替代品和互补品的比较、生活必需品和品质耐用品的需求弹性、企业的概念及其经营成功的因素和失败的后果、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以及解决就业的途径等等;选择题得分、丢分的大体情况是各占50%,丢分现象比较严重;材料分析题的作答情况呈现出明显的分层现象,例如第41题考查绿色无公害蔬菜价格上涨的原因及小汽车价格回落的原因,应该运用商品价格的决定和影响因素加以作答,学生考试过程中大部分只能答出其中一点,个别考生运用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加以分析,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第42题片段1考查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小明的表姐在即将大学毕业后,应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该题难度系数不大,只要熟悉教材内容方可顺利作答,然而一部分的考生由于对课本知识比较生疏导致丢分现象严重,第42题片段2考察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学生得分率较高,第43题以"中国式奢侈"为素材呈现目前日常生活中的消费观,材料形象地反映目前我国百姓生活中的不同消费心理,以此警示社会应当"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提醒广大青年学生应当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反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的诱惑,明确自身的使命,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争做"四有"公民和有为青年。

三、试题难易程度、丢分原因及解决对策

(一)试题难易程度

整套试卷难易适中,灵活多变,贴近生活,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息浓厚,重在引导学生建构课本知识框架,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教材知识回答生活实际问题,以现实经济人的角色参与经济生活,提高观察经济生活的洞察力,学会做生活的主人,而非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因而命题的真正难点并不在于试题自身,而是如何实现学生自身角色的转换,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二)丢分的原因分析

1.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方面问题

态度定成败、习惯成自然。长期以来,政治科目对学生来说并非主科,并且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政治科目无需花太多精力去理解分析就能对知识加以消化吸收,简单机械式的背诵记忆和囫囵吞枣式的学习方式导致学生对教材知识的一知半解和粗浅认识,加之中国传统教育中重文轻理现象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政治科目的态度,心理上的轻视让学生从潜意识上对政治科目的学习重视度不够,投入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明显不足。

2.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方面的问题

教学无定法,亦无固定模式。中国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的讲解和对知识的传授为主导,并非以学生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为主线,整个教学过程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受这种灌输式教学方法的制约,学生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得不到加强,课堂上的注意力大多停留在对课本不懂的具体知识的理解层面,做不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不会运用课本知识分析说明现实问题,没能将理论的学习与客观现实的思考有机结合,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呈现理论脱离实际的趋势。

3.教材方面的问题

教材是教学的主源。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在初中和高中呈现明显的特点。初中阶段的教材以感性认知和情感的培养为基础,教材内容浅显易懂,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结构"笑迎新生活,认识新自我,过富有情趣的生活,过健康安全的生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材框架"相亲相爱一家人,师友结伴同行,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交往艺术新思维";高中阶段的教材以理性认知和抽象思维的培养为主,教材强调逻辑性、知识性和思维力的培养,例如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四个单元内容依次为"生活与消费,生产、劳动与经营,收入与分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内在逻辑结构分别是"为什么要生产,怎样生产,为谁生产,生产的舞台和背景".两个学习阶段教材内容呈现不同特点,这就要求学生对政治科目的认识要由感性认知向理性思维转化和过渡,特别是初步进入高中阶段的高一学生在这方面需要及时调整,明确认识。

(三)解决对策

1.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教育,德育为先。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思想意识上的重视是搞好学习的内在心理因素,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首要任务应当是实现思想认识上的根本转变,这也是本门功课追求思想导向性的价值所在。数、理、化作为自然基础性学科,揭示了自然界的奥妙,发现了自然规律,并且让人们学会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其功用是不言而喻的;《思想政治》作为社会科学,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不仅可以提升个人品德修养,陶冶个性情操,培养健全人格,提高审美境界,明辨是非美丑,而且能够增强政治敏感性,提升辩证思维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价值观,让人学会理性分析和思考周围一切事物,这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大有裨益。一个学生只有做到文理并重,才能实现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学生在平日学习过程中必须养成一种好的学习习惯,多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存在问题,动脑筋去研究分析生活现象,将政治课本理论知识与客观实际相联系,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逐步提高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2.改革教育模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讲好一堂课的关键在于用好的方法囊括上课所要准备的内容。例如:教材、教参、课标、学生等因素,其中学生往往是好的教材。就日常教学实际而言,政治课堂给学生的总体印象是讲大道理,死背教条,机械记忆,枯燥无味。长期下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学生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因而急需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以导学案为载体,试探实施新课改。新课改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流程可以简要概括为四个阶段:"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课后检测—设疑反思".首先,"课前预习"就是让学生依据预习案的提示,自主阅读教材内容,梳理知识框架,初步搞清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其次,"课中探究"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将教材内容中的重难点以问题和探究活动的形式展现出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让小组代表展示要点并加以简要讲解,随后让其他小组予以点评,加以补充说明;再次,"课后检测"在前两个流程基础上,让学生随机利用课堂时间回答问题,达到对知识系统巩固的目的;,"设疑反思"着重处理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懂之处。总之,以上四个阶段是政治课堂教学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及时阶段侧重基础知识的夯实,第二阶段是重难点的把握,第三阶段侧重于对知识的理解运用,第四阶段查漏补缺。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使课堂教学焕发应有的生机和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3.认真研读教材,培养逻辑思维力,实现由感性认知到理性思维的过渡

高中政治教材编排将感性材料与理性认知相结合,一方面,提供大量的图片、漫画、事实材料、举例分析、相关链接、专家点评等;另一方面,在正文部分明确阐述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这样符合人的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教材的编写充分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状况。高一年级学生感性认知较为丰富,但由于学生生活阅历浅,实际生活经验缺乏,理性认知能力不足,导致对课本基础知识一知半解。作为必修Ⅰ的《经济生活》,学生比较感兴趣,但缺乏对知识的消化理解和灵活运用的技巧。例如,对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等基础知识缺乏理解,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认识不到位,对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掌握不等等。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在平日课堂教学中应该一方面通过大量详实的现实生活实例,选取典型的教学素材,启发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思考;另一方面,深挖教材,帮助学生厘清基本概念,建构知识框架,逐步让学生克服以往不合理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让学生由初中阶段的简单背诵记忆向高中阶段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转变,不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高一政治论文:远程教育下高一政治主动学习模式的探讨

远程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在这种教育方式中教师和学生在时空上处于相对分离状态,教与学的行为主要是通过各种教育技术和媒体资源实现联系、交互和整合远程教育是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助学为辅。学习模式最直接体现了主动学习的特点。高中生的独立性开始增强,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加强,自我评价渐趋成熟,这为主动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远程教育应该提倡交互式教学,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使学习成为乐趣。当然,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与“学”这两个部分,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使教与学成为两个相辅相成的两个部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发现式”学习的能力,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要“会学”。高一思想政治课主要的内容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经济常识,有着构建主动学习模式的基础和优势。及时,经济常识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又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紧密联系的一套科学性、时代性的基础理论,以此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更能适应高中学生的需要;第二,经济常识中的趣味性、实践性和实用性,又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吸引力;第三,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的迅速变化,又为学生获取大量信息,构建新知识提供了多种方便快捷的途径。

一、课堂上创立宽松的学习环境,构建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

远程教育下教师应与学生用心去沟通,建立起一种平等互助、相互尊重、信任对方的师生关系。只有当老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时,学生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从而形成一个学习的动力系统。事实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切实巩固学生主体地位是主动探究学习的关键。其中指导作用主要是指启发诱导,主体作用只要是指学生能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广大学生发挥潜能创造条件,提供发挥才能的舞台,形成互动式、双向交流的课堂氛围。而教师则以一种愉快、轻松的心情甚至是激情去教学,把教师信任和尊重的眼光投向学生,把教师的歌声与微笑送给学生,不吝惜地把教师赞美的语言送给学生,让远程教育下学生学习感到心情愉快,轻松接受新的知识。在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里营造出“教是为了不教”的学生主动学习,自我提高的局面。

二、远程教育强调学生在主动学习模式构建中的主体作用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要主动地去掌握学习资料,探究学习的知识体系,完成学习任务。也就是说,要强调学生的认识主体作用,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并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而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高一学生作为主动学习的主体,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大群体,又是及时次接触经济常识,富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就是利用这点来发挥其主动性高一经济常识所涉及的知识十分广博,从古到今,从中到外,无不与现实生活有关,所以这就要求教师本身应当具备广博的知识,并能宏观地去指导学生如何主动学习。在主动学习模式中最重要一点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中心地位、主体作用。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师生互助等方式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分组合作去主动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发现问题,再通过师生互助对问题提出假设并加以论证,例如讲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时,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了解某种商品的市场行情,然后分析其是否符合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的要求: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主动学习模式中要求教师:凡是学生能动口的尽量让学生动口,凡是学生能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凡是学生能总结归纳的尽量让学生归纳。教师主要起着指导、帮助、协调、组织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三、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远程教育虽有师生异地的特点,但也有集中的面授辅导课,只是课时较少。因此,教师就更应在这较少的课时内充分地发挥学习者的主动参与性,使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较大的收益。在课内的学习环境下,主动参与式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者自身的参与,还体现了教师的参与,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习者参与到具体的教育活动中。

首先,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学习者主动参与提供条件。课堂的物理环境,还有课堂的心理环境是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条件。尤其是心理环境更为重要,教师需要具有公平的课堂意识(诸如能否给予每个学习者参与的机会),并发挥自己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和激发者的作用,摆正自己的位置,将主动权交还于学习者,真正给予学生学习的自由,让其自发主动地学习。

其次,注重学生的情绪体验,吸引和诱发其“主动参与”。是否具有学习的兴趣是主动参与的内在心理机制,具体而言,教师要在开展实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做”中学、在“乐”中学。这就需要教师尽其所能地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都有交往、友谊、归属和自我实现等方面心理需要,这需要实施和开展合作学习,通过他们相互的交流与合作、互学互助和给予合理的奖赏等满足其需要,从而诱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四、远程教育下主动学习模式中的交流并进的创设

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新构建起来的知识结构,在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学习小组之间的交流、学生之间交流后,使学生能够不断地检验、思考自己的学习实践,从而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新的知识体系。这时教师应注意启发、点拨、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设民主交流的学习气氛,促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学习,教师以平等民主之态和学生合作完成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鼓励师生合作学习,要求教师采取多种导学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展示,得到教师的赞美,这样更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

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能顺利实施主动学习模式,学生积极制动学习和接受现代教育理论,要求教师切实转变教学观念,自觉树立起新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思想和观念,积极改进课堂学习模式。高中政治教学主动学习模式的构建,它符合时代的要求,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如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学习模式,能培养学生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具有实践创新能力,将使学生在政治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能力也将得到不断地锻炼,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高一政治论文:高一政治教学困惑与对策

摘要:高一是培养学生政治能力的重要时期,学生在这一时期的学习兴趣、学习思想都是为之后奠定基础。我们教师要紧紧抓住这项机遇,将培养学生的政治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

关键词:高一;政治;教学;对策

高一是学生在学习旅程上的又一新阶段。高中时期的知识往往更加复杂、难懂,很多学生来到了崭新的环境,面对激烈的竞争和较大的学习压力,难免会在学习中遇到一些困惑。当今世界和当今中国都正发生深刻变化,社会思想空前活跃,各种观念相互交织,各种文化相互激荡,政治课教学重在对人的塑造和培养,帮助人们开阔眼界、开启智力和陶冶情操,这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学政治可以教学生如何成长与做人,了解为人处世的道理,对世界有更多了解与感悟。并且,政治作为高中的重要学科,也影响着我们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塑造学生积极健康的品格,我们有必要加强政治教学。教育一直在沿着时代的轨迹不断进步。然而,在平日的观察中我不难发现,高一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较严峻的问题等待我们解决。及时,学生学习意识淡薄,对认识政治的重要性偏低。政治不像数学、语文那样在生活中处处能派上用场,因此,人们对于政治的重要性更加有些不以为然。有些家长对政治存在偏见,他们认为学习政治出路较窄,因此对于高一学生政治的学习比较漠然。学生受家长的影响,也容易使思想受到局限。第二,学生基础知识较差。高一政治知识比较散,它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混编在一起,知识内容较抽象,需要学生深刻内容才能将教材吃透。有些学生在答题时没头没尾,知识归纳能力较弱,在政治课堂上,对于教师的突发性提问,往往跟不上节奏,导致学习状况越来越差。学生在学习政治时存在以上问题,其中不乏我们教师对自己的认知不足,没有对学生尽到教学责任。政治时帮助学生思想养成的重要根基,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将提高学生政治能力、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作为自己的职责,向着这个目标前进。以下是我就这个主题提出的关于政治教学的对策,希望能为众多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一点帮助。

1培养学生兴趣

要想让学生学好政治,我们可以先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做起。兴趣是学生学习、探究的动力。达尔文因为兴趣,才会观察昆虫;爱迪生因为兴趣,才会不断做物理实验,达芬奇因为兴趣,才会钻研画画技巧。兴趣是我们进行探索创新的助力,中外名人的许多重大成就,根本上都是兴趣使然。因此,为了让学生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政治的开端,我经常在课堂上用各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课堂上,我会用多媒体教学来使教学课件生动有趣。为了使政治教学不那么枯燥,在制作课件时,我都会在课件上插入一些有趣的图片、音乐,还有学生们平时熟悉的动漫角色等等。有时还会穿插一些超链接,让学生通过视频来边看边学习。在学习政治及时课《神奇的货币》的时候,我就通过多媒体展示了不同国家的货币以及货币的演变历史,并且还播放了一小段关于货币的纪录片,学生门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过来了,都聚精会神地盯着多媒体。这样,就让学生对政治产生了良好的初始印象,学生便会认为政治课是有趣的,学习起来会更加有积极性。其次,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和教师本身有很大关系。所以,教师应该尽量在课下观察自己的语言、表情,和学生建立起亲近感,使自己的言语幽默,这样会增加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魅力,学生的兴趣自然就得到提升。

2进行方法指导

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方法指导,鼓舞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使学生更加自信。有些教师常常忽略方法指导这一环节,认为学习方法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但是教师倘若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学习方法借鉴,这样岂不是更好吗?正确的方法指导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推动作用。我常常鼓励学生要多做练习、多做总结,不要光以“背”为目的,理解教材内容、能够熟练使用才是学习目标。我们可以然后学生在总结的时候利用联想记忆法来记忆政治。如学生想到税法,我们先联想到税法的概念: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已发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然后,我们可以从概念引申出税法的主体、目的、手段、依据、特点、类型。想到依法纳税,我们可以想到违法行为:偷税、欠税、骗税、抗税。这样,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脉络图,再进行知识补充,学习起来就容易的多了。

3夯实基础知识

学生要想学好政治,必须要巩固好基础知识。许多学生没有学好基础知识,在做题时常常碰壁,经常在一些基础题上丢分。教师应向学生宣传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劝导学生不要急于求成,要将当天所学的巩固好,再进行下一章节的学习,否则,不会的知识越积越多,在后期的学习压力便会加倍,进而产生挫败感,丧失对学习政治的自信心。为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经常引导学生做些基础练习题、进行基础知识考核等来督促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总之,作为一名政治教师,要培养起自己的高度社会责任感,为培养学生的政治能力尽心尽力,帮助学生尽快度过政治学习中的难关,为他们创造更多自我发挥的空间,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不断的进步、成长、成才。

高一政治论文:时政教育高一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在当今的高考中,政治越来越倾向于考查能力,这抽象的能力培养应始于高一的基础年级,而时政教育正是培养这一能力的有效手段。在使用时政教育这一过程中,会逐渐使学生形成分析、综合、归纳、评价等高层次的能力。基于上述思路,我积极的进行了一系列培养能力的实践,从效果来看,基本满意。现将一些做法总结如下:

1 教师主导,利用课堂教学有的放矢的引入时政

现在课改后的教材,大都能过贴近生活,但是时政性还不强。所以需要教师来起到主导的作用,把现实生活中鲜活的实例与课上的知识点有机的切合,而增强课堂的活力,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讨论而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教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处理教材,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用精练的语言的传授基础知识,揭示知识内在联系,教会学生在体系中把握知识。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课本事例,恰当引入时政。从而使政治课教学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为了使引入的时政事例具有针对性,教师要注意博采,广泛选材,电视、广播、报纸、网络都是选材的常用信息渠道,要注意精挑细选、归类存档。一般来说这些材料好是学生熟知的,别总搞独家报道。独家报道虽可以引一时之趣,却会使学生感觉到距离千里。因此我常从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经济半小时、生活、本市晚报等学生熟悉的材料中选择。学生常有“怎么我没有想到?”“原来个中竟有如此奥妙!”的感慨。渐渐也在日常生活中去寻找这种平凡中寓神奇的感觉,这种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政治课对生活的指导性,由此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和求知欲,并培养了良好兴趣下的自主学习精神。这比传授知识本身具有更大的意义。

2 让学生走进时政,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

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采用的是布置预习方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合理设置问题,巧妙引入时政。

从基础知识出发,小到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大到对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恰到好处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实践证明,这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也让他们感知到:多丰富多彩的未知世界在等着他们探索、发掘,而基础知识就是采掘机。

3 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政治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往往造成“一言堂”的结果,为提高参与意识,我主张积极进行教学形式的改革。变政治课的“引人入睡”为“引人入胜”,使学生活中求获。具体的说我用以下几种方式在日常教学中加强时政训练。

3.1 时政播报。我觉得政治课不仅要重视课内所学,还要不断开阔学生视野。如果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样的学生将是高分低能。为此我在政治课上设置了课前3分钟的市政播报。时间一般是一周一次,但不确定,若重大事件发生时,甚至可以24小时两次及时报道,以学生为主体。内容可以是国内外大事也可以是班内或学校的新闻。期末评选出反映知识点、热点的新闻和典型材料的报道,对报道事件及时、报道效果反映很好的通讯员予以奖励。时政快讯活跃了课堂气氛,开阔了学生视野,使学生树立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思想。同时也让世界同课本有机的结合了,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归纳,评价的能力。

3.2 知识点评。指在预习通知单的基础上,先让学生结合自己实际发表观点,列于副板书。然后,通过传授分析掌握新知识提高学生认识能力,课堂小结之后,请学生点评先列的观点,教师予以总结。这样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基本理论的目的性和趣味性,培养了,学生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下作业再设置拓展型的“学而用之”:你还能用这些知识分析那些现象?从而顺利完成知识迁移。

3.3 自由论坛。我们常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在具体的操作中,由于课时所限、教学内容多的原因,真正让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并不多。因此,我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了自由论坛栏目。在这个自由的时间里,学生就某个问题畅所欲言,或辩论、或演说、或私语,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论题的确立、会场的组织都是学生,教师是配角。回顾一下,曾有许多热点问题我们讨论过,以政治为主,也有别的方面的,如:家庭投资与股票、再就业、大学生不包分配,科学幻想、以及中学生早恋等,讨论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合理评价他人的观点,帮助他们提高认识水平和能力,教师可以发表意见,但话不宜多,重引不重论,否则,限制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创造力的培养。在自由论坛里,学生感到自己是生活的主人,主动发现问题,明是非、辨美丑,不经意中形成了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高层次的能力。

3.4 课本剧。课本剧是指为强化教学内容,根据课本题材组织学生编演的舞台剧的一种活动形式。一般来说,语文课的小说单元、外语课的口语训练常采用这种形式。为提高政治课的参与意识,我在立足政治教材的基础上,改进了这种形式以适合本学科教学的要求。具体作法是以教材知识点或某一社会热点为内容,借鉴成功电视栏目的形式如:焦点访谈、今日说法、新闻调查等,由学生担任记者、主持人、嘉宾,编演案例。在讲解《税收及其基本特征》、《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框题时,我采取这种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小组为单位,评比出主持人奖、构思奖、表演奖,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强化了基础知识,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了全方面的素质。

我们都知道,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根据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统一考虑。常言道:“教无定法,教贵有法。”素质教育要求全方面的能力培养,实践证明,从基础年级引入时政教育,积极采取多种有效形式促进学生能力形成,体现了教改与考改的一致性,是提高政治课实效、完成政治课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

高一政治论文:和高一学生谈如何学好高中政治

高中政治学科从教材结构到内容都与初中政治教材大不相同,高考对知识考查的要求也远比中考要高得多。中考对记忆能力的考查偏重,而高考在考查记忆能力的基础上,更侧重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综合和活用知识的能力。然而,高一新生由于受中考的影响,学生已习惯于被动接受所谓的标准答案,这样的应考习惯使高一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意识非常薄弱,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大;而且,由于缺少必要的指导训练,学生中普遍存在“不会学”的问题;他们误以为学好政治就是要死记硬背,不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结果是事倍功半。所以,针对高一学生政治学习方法的指导尤为必要。

一、 教学过程中学习方法的指导,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课前预习:预习是无师自通的桥梁,是思维习惯形成的助推器。为了解决学生不会预习的问题,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首先,要带着老师布置的预习思考题看书,并且要“做好笔记”。预习时应该在书上做出眉批,在笔记本上列出提纲和写出听课要注意的问题,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其次,要求学生“使用一些规定的常用符号”(如:、、~、等)来提示自己,这样有利于使学生在学习和复习中提醒自己注意,便于向老师提问或者避免遗漏知识和犯同样的错误;再次,要求学生“勤思善想”,也就是发现问题。预习的关键要善于“想”,即发现和提出问题,如“新旧课之间有什么关系”、 “能阐释哪些热点问题”等等,这一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为了使学生预习做到“持之以恒”,教师应定期检查预习笔记,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使之在整个学习过程的良性循环中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2、课堂效率: 上好课是学习的最重要阶段,是提高成绩和培养能力的瓶颈。为了解决高一学生不会听课的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在教学参与过程中,正确处理看(书、黑板、屏幕)、听(老师讲解和同学们发言)、记(板书、教材重点的分析)、说(自己发言及与老师的问答式互动)四者的关系。上课的关键是“专心”,而心专在哪里,要视教学内容而定, 看、听、记、说四个方面是有机统一在学生听课的这一教学过程中的。及时“要学会看”,看老师板书的内容,并看好它是教材哪部分内容的再现或提炼,同时还要看好为更好地理解这一内容而设置的屏幕上的材料或归纳。然后对比自己的预习笔记看,以便解决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疑问或难题。第二“要学会听”,上课时学生必须注意听老师对知识的讲解、分析以及其他同学对问题的发言,从中找出自己思考问题的不足或漏洞。第三“要学会记”,记笔记是听课中的重要一环,但记忆要讲究方法,在看懂、听懂老师所讲内容的前提下再落笔书写,切忌为了记笔记而不听老师的讲解、分析;另外,在自己的笔记中要标明重点,以及教材以外老师补充的要注意的问题,这样,自己在复习时才能做到有主有次,重点突出。第四“要学会说”,学生在听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对老师启发式的提问要积极主动回答,这样才能紧跟老师的讲解思路;对于自己的疑问要敢于适时向老师提问,对于有关时政热点的分析,要积极参与到同学们的讨论中,并能做到主动发言。这样,才能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听课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课后复习:及时复习可以使知识的漏洞得到及时弥补,使对知识的理解得到升华,实现对知识的再认识,再提高,特别是使思维的深刻性得以发展。进行及时复习,着重抓好以下几个环节:及时是“忆”:即回忆学习了哪些知识,如本课的重点是什么、教师是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教学内容的知识网络图等等,要达到在大脑中要象放电影一样能把它再现出来。对自己回忆不起来的部分内容就可确定为接下来要读书或笔记的重点。第二是“读”:读书、读笔记并同回忆进行对照,这样就不仅加深了记忆,而且保障了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第三是“思”:把新知识进行归纳形成一个小系统,让知识各就各位。然后纳入到所学知识的大系统中,形成一个知识网络或知识坐标。

复习的这几个环节是统一不可分割的,学习中要把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不可孤立的强调某一个方面,否则就达不到好的效果。

二、对教材知识体系的构建的指导:

由于高考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要求较高,所以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要能够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而这方面的能力是高一学生非常欠缺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先给学生提炼出一个单元知识的主要线索,然后让学生把每个角度涉及的具体知识进行补充,从而使其再现单元的重点知识,并对一个单元知识有总体把握,每学完一个单元或一本书,教师要通过这种方法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网络的构建,并归纳分析问题的角度,以便使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理解、记忆、运用知识,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在答主观题时能够形成发散性思维,围绕一个核心材料,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从而为高三政治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解题方法的指导:

1. 客观题解题方法:要提高客观题的选择率,要注意以下三个环节。

及时,审查背景材料,阅读材料过程中,要抓住材料说明的主体及其行为表现,以便排除与材料无关的选项。

第二,审查题干,确定题干的规定性。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和答题方向是正向选择还是逆向选择。其次,确定题干本身的表述属于哪种类型。(正确型、错误型、正误混杂型、表述中性型)

第三,审查选项,确定选项的类型。采用排除法选择出正确答案,依次排除错误选项、无关选项、非选项,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2. 主观题解题方法:

及时,审题要做到“四审”。即审清问题的范围、主体、角度、分值。

第二,阅读材料要抓住关键词,注意材料表述的层次性。

第三,把问题要求转变为教材中熟悉的知识点,做到把问题回归教材。

第四,答题要讲究“四化”即答案组织要做到要点化、条理化、一体化、专业化。把教材知识原理与背景材料介绍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高一政治论文:高一政治教学思考

摘要: 课程改革视野中好课的总体要求应该体现在建构性、生成性和多元性的统一。建构性是好课在科学规律上的体现;生成性是好课在教学展开过程中的基本要求;多元性是好课判断中的一个重要标准。而如何做好政治教学,如何上一堂好的高一政治课,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一政治;教学理念;课堂手段;复习方法;思考

一、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思考

1.1 教学理念转变

传统教学中存在“重知识内容和结论,轻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重认知教学轻情感、意志和价值观的培养”的问题。新课程改革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就要求教学理念的转变。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力争多方位地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但是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也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教师追求教学设计新颖,但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改变,仍然是在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一些教师只是注重学生一堂课下来对教材基本观点的接受,对学生有创意的想法置之不理,甚至对于学生有胜过教师的独到见解也不予以鼓励。面对学生的不同意见,有的教师回应“这道题就这么答,不能改了”,“教参”便成为问题的标准答案。足见在一些教师潜意识里依然关注的是教案,总希望学生沿着自己事先设定的思路回答问题,在自己事先安排好的空间开展“自主”活动,圆满地实现预定目标。岂不知,这种教学恰恰把学生的学习引入死胡同——为认同而学习,为标准答案而思考。这些看似正确、深刻、的标准答案,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1.2 教学方式、方法转变

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方法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理念不转变,方式、方法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方法不转变,理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满四十五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从而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其实,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是与“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群体教育、轻个体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的应试教育理念相适应的。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改革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和方法,而要改革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1.3 讲授教材的过程中课堂管理工作至关重要

我们的课堂活动一般可以分成课堂教学、课堂评价和课堂管理三个主要的活动模式。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课堂教学和课堂评价的有效进行,因此,不仅在上课开始时,而且在全部教学过程中,直到一堂课的结束,教师都要注意调节学生在课堂过程中的过度紧张和焦虑,缓和和解决各种冲突,维护学生身心健康,激励学生潜能的释放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始终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开拓思维活动,实现教学内容。

二、对课堂教学手段的思考

2.1 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政治教师还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除常规方法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图画演示、幻灯、录音、录像等直观感知的教学法,把多媒体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到政治教学中去,此外参观法、实际演练法、研讨教学法及情感体验教学法都可以尝试。

2.2 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高中政治新教材的内容和事例的设置很强调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性,这就要要求在政治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个别教育,以此来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通过群体教育个人,给学生以温暖和信心,使集体成员间互相激励,促进个人的进步。

三、对政治复习方法的思考

3.1 把握重点,凸现理论联系实际

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就是高考政治复习的重点。因为这些知识是基础的基础,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而且反复强调的东西。比如说物质概念就是哲学大厦的基础,如何正确地理解这一概念,对整个哲学的复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复习过程中,必须关注一年来发生的重大时政,注重理解和掌握党确定的方针、政策和党的基本路线。并学会将当年的时政热电材料与教材中的相关理论挂钩,实行“对号入座”,既要抓住热点与知识点的显性联系,又要善于发掘热点与知识点的隐性联系。对国内外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保、卫生等热点问题,既要熟悉其时代背景、产生与发展过程。以及引发的事件和导致的后果等,还要思考可以从哪些角度、哪些侧面去设计问题。进而把握命题的切入点。针对各自的弱项加大复习的力度,通过强化复习和适度的练习,重点把握其内涵与要领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2 夯实基础。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务实基础,熟练掌握高中阶段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力求做到“烂熟于心”,犹如电脑一般,鼠标一点,记上心来。要达到这一点,一要在充分理解概念、范畴、原理的基础上去强化记忆,而且要学会同遗忘作斗争,运用心理学规律来巩固和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适当增加看教材的遍数,同时必须不断提高看书学习的速度,正确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学会从宏观上去把握知识,使基础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图表化。考生在总复习过程中,应当自觉做到章章有归纳,节节有提炼,课课有总结,自我建构每一门学科的立体知识体系,以备需要时随“点”随“到”。

3.3 明确方向,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教育部考试中心制订的考试说明,不仅明确规定了高考的性质、内容和能力要求,而且规定了试卷的结构、难度系数、考试方法和考查的知识范围等。这为高考命题提出了较为科学、规范的依据,也为高考的复习指明了方向。特别是考试说明中列举的基本题型及其考查的主要能力示例更为大家进行总复习提供了“拐杖”。这就要求考生在进行总复习之前,必须认真且深入地研究当年的高考试题以及考试说明,分析二者的联系与创新之处,有利于明确方向,进而把握命题的特点和规律,大大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从而减少复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高一政治论文:浅谈高一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能力培养

摘要:好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才能为终生学习奠定必备的技能。高一是高中阶段的起点,培养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能力势在必行。

关键词:学习能力;听课;看书;记忆;解题

新课程理念提到:好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才能为终生学习奠定必备的技能。高一是高中阶段的起点,高中思想政治的知识、要求、方法与初中都有较大的区别,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思想政治老师就有必要在培养学习能力上多下功夫。本文结合笔者个人的教学实践,针对高一学生的实际,从听课、看书、记忆、训练四个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①课堂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意识很淡薄。初中思想品德是等级考试,进一类院校只要B就可以了,对这样的要求学生比较容易达到。高一新生大部分都认为高中思想政治课不用认真听,考试都能过关。在高一上学期刚开学的一个星期里,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听课就是拿着笔等着老师给他们划书,不爱思考案例中的问题,也不大会做笔记。②阅读、获取信息的能力差。高一新生不懂得怎么看书、看题,总是抓不住主干,要么一字一字从头看到尾,要么走马观花地看。③死记硬背知识,记忆效率低下。初中思想品德是开卷考试,学生不习惯也不懂得怎么背诵政治知识了;光背题目,不看书本,题目是记住了,但不会用。④解题跟着感觉走。做选择题全凭个人的感觉,一些很简单的错误项都排除不了。主观题则是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基本不会用政治术语。逻辑混乱,表达书写也不规范,没有分点罗列,答主观题就像写作文,写了很多,但基本没有答到点上。上述问题的存在将阻碍高中思想政治三维目标的实现和学生成绩的提高。为了扫平障碍,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加强高一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教学生有节奏地听课

课堂是培养学习能力的关键、是主阵地。会听课的学生往往学的轻松,成绩出色。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知识容量大,内容抽象,而且每个人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听课时过分紧张容易疲劳,与过分随意都是不可取的。为此,要教学生有节奏地听课,即分清什么课应该认真听,什么课应该简单听。一般来说,老师课堂上说的这块知识同学熟悉即可,对于这样的知识同学们简单把握就好,但要听懂该知识点。而这节课的重点原理、分析思路及其应用要特别认真听,老师要引导学生做到眼、耳、心、手并用。及时,要用眼睛看板书。板书是教材内容的简要再现,把重点知识做出记号,这样学生既了解了整体,重点也了然于心,做到有准备地去听课。第二,要用“心”去倾听老师的分析和同学对问题的回答。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当老师分析思路、知识点间的联系和原理的运用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边听边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同时积极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参与时政热点讨论,融入课堂;有疑问或者听不明白的地方要在书上做个记号,以便课后解决。对于同学的回答,可以跟自己的理解对照一下,从中找出自己思考问题的优点与不足,便于自我总结。第三,有意识地做好笔记。“好的记性不如烂的笔头”,要把关键原理划清楚,标明序号;补充或者特别要注意的关键词句要有特殊的标记,便于以后复习时用;不要为了记笔记而不听老师的讲解,要在听明白的前提下再落笔书写,片面追求每个字都和老师说的一样是不明智的做法。

二、教学生将泛读与精读相结合,学会看书

学会看书不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取有效信息,从而提高预习、课堂和解题的效率,而且可以增进自学能力,是终身学习的一项必备技能。及时,带着问题去泛读。把本框标题作为问题,以目标题为单位,掌握“是什么,为什么或者怎么样”,从宏观上快速把握本框结构,把主干找出来;再以段落为单位,逐段抓中心,把中心串起来,会发现段落之间的关系是总分还是递进。泛读的做法对于学生回答好宏观题有帮助。第二,抓关键词句来精读。虽然现在淡化概念本身的考试,但理解好概念是掌握原理的重要一环。对于高中思想政治的概念,不是用笔划下来就完事了,而是要引导学生采用分解法,圈出关键词,用心揣摩关键词的内涵。

三、教学生记忆的技巧

生命在于运动,人的各项机能必须锻炼,才能逐渐增强,否则就会慢慢退化。书本上的知识是解题的“源头”,能力是建立在知识记忆的基础上的,即先死后活,才能死去活来,所以必须指导学生如何记忆。及时,要有选择地记忆。把书从头背到尾,什么都背反而什么都记不住,到时头脑就会像浆糊一样,理不清。把每一框中要背和要熟悉、理解即可的知识恰当的分开,背诵本框的主要问题,其他看书理解。第二,理解性记忆。知识只有理解了才能更好地记住它。如果是一块知识,就要去理解这块知识的结构即内在联系,就像放电影一样把它在头脑中再现出来。如果是单个问题,先看这个问题是从哪些角度来讲,看明白每个角度的意思,记住每个角度的关键词;然后按照自己的理解试着把要点表达出来;如果忘了,要尝试着去回忆,不要直接就翻书去背,把背诵和尝试回忆相结合。第三,要适当“回首”。背诵了一部分内容后,要回过头来整理一下大脑中已存的知识,因为经过自己整理的知识印象会特别深刻。

四、教学生科学的训练

学以致用是我们的教学目标之一,科学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及时,要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步骤与方法。对于选择题,按照材料—题干—选择项的步骤来做。先是快速阅读了解材料的中心意思;接着读懂题干的意思,抓住题干的关键词,如原因是、说明了、必须、错误的是等;用排除法排除错误项和无关项。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依据课本知识,把错误项的错误地方标注出来,对于表达正确的选项则要运用找对应关系的办法,如材料中讲的是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而选项里表述的却是价格与供求的关系,这种选项就要排除掉。对于主观题,按照审设问—读材料—回归课本—表达的步骤来做。先审清题目的范围、主语、题型、对象和分值;接着带着问题去看材料,这样比较“经济”,阅读材料时要找中心,分层次,圈出关键词句,提取与设问有关系的信息;再把材料相关信息转变成教材中的术语;组织答案,要做到分点罗列,道理表述在前,后面紧跟分析。第二,认真对待讲评,学会订正。自己做得正确的题,看看和老师所讲的思路是否一致,当成巩固;自己做错的及时订正,该做记号的做记号,知道错在哪里。第三,训练良好的心理素质。把平时的练习小测验当成是大考,养成认真审题,规范表达的习惯,日积月累,才能把大考当成平时的练习,从容应对。

凡事贵在坚持,高一教学要稳扎稳打,把上述做法渗透到每一节课中。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当学生学会了听课、看书、记忆、练习,学习能力就在习惯中慢慢提升了,师生都能从中受益。

高一政治论文:对高一思想政治课新教材的现实思考

自从2005年江苏省实行新课改以来,学生的选拔和考核机制发生了改变,特别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高考方案发生巨变,不在计入高考总分。同时,高中思想尤其是高一思想政治教材发生较大改观,故熟悉高一思想政治新教材是我们作为高一思想政治教师开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所以利用暑假新课程培训和休息之余,对高一思想政治新教材反复阅读和思考,发现几处有所改进:

1. 新教材注重内容联系实际,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育即社会,即生活。教育要有服务社会之功效。新教材选取生活中的活生生案例,引人入胜,让学生和教师有欲望探讨其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翻开教科书,发现书名变成《经济生活》,仔细阅读每一单元,里面每个知识点都与我们周围生活紧密相连,让教师觉得上课有活生生的素材,学生也会有积极性融入课堂学习和讨论之中。而旧教材往往偏重深奥的理论学习,让学生觉得离我们生活较远,并且很假,最终只会导致师生厌学厌教。新教材在课程内容中注重从学生认知的实际出发,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和创新性。比如,在“生活与消费”这一单元中,教材编排顺序是及时课讲述神奇的货币,第二课讲述多变的价格,第三课讲述多彩的消费。学生可以根据这样的编排,很容易联想生活中我们先想方设法赚钱,对应的是货币的知识,然后有了钱再去关注每种商品的价格,对应的是价格因素。,花钱消费了各种商品,对应的是消费因素。显然,新教材的编写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这样编排调整的效果就是,学生可以从中学习科学的消费知识,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所以,学生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权衡利弊,搞好性价比,做一名理性消费者,当然也会学以致用,在体验生活中懂得对待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2. 新教材在知识的编排上没有面面俱到,而是给学习者留有余地,让师生广泛参与其中,发挥各自学术的优势,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调整和完善新教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我们一线教师发现新教材和旧教材相比,淡化完整的逻辑体系,特别注重书本知识要源于生活,贴近学生和社会的实际。在某节课堂教学的活动中,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和平等对话,可以让老师重新认识学生,发现学生的思维是可以发掘和开发的。当然,学生和教师的关系也会逐渐融洽,改变以往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往往话语权和想象力得到埋没的奇怪现象。令人欣慰的是,新教材时常穿插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关注度和敏感度。学生在使用新教材时明显发现,每个单元中都呈现了研究性学习活动,故名此意。研究性学习重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能力,学生在此活动中是主宰者,他们根据自身的兴趣来组成不同小组,每个小组分工明确,很好地完成本小组任务。期间,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可以采取文献研究、小组讨论和咨询专家学者等科学方法。比如讲到货币本质时,可以询问学生:货币和商品是一对孪生兄弟吗?可以先让学生不要看着书本,尝试分成正方和反方两个小组,放手学生,让他们自己组成两方进行辩论。,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货币是商品交换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教师还可以设问,为什么两样物品可以交换成功?需要什么样的条件,从而引出一般等价物的概念。同时,师生讨论货币的演化趋势时,立即抛出一个小问题,纸币最终会被何种形态代替?可能性有多大,为什么等等。这些问题没有固定答案,但可以激发师生的探索欲望,凸显教师引导者和激发者的角色。

3. 新教材较大改观可能是教材内容配了大量插图,其中文字通俗化和大众化。新教材充满了生活常识和漫画,把深奥和晦涩的理论通过日常的生活现象呈现出来,结果肯定是学生感兴趣并参与其中,乐于思考,在不断思考中提高高中政治课学习的有效性和探究性。比如,新教材呈现“做理智的消费者”这一知识点时,书本上有一幅漫画,标题是重物质消费,轻文化消费。学生学到这一框时,首先不是看书本文字内容,会马上被这幅漫画吸引,因为图中两个人,一位是医生,正在为另一位病人看病,这位病人在于一条腿长得正常,另外一条很细,变得畸形了,再仔细一看,这条畸形的腿代表着文化,学生很直观地感受到这个病人的症结所在,是因为只重视物质消费,不关注自身文化消费,自然就引出书本知识,启示我们要避免盲目跟风,避免情绪化消费和只注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虽然新教材做了较大改观,但现实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缺乏和低效现象不可回避。比如,学生开开心心听课讨论,甚至激烈争吵,可学生一考完试,学习内容和学习能力就会立即荡然无存。针对高一思想政治新教材内容改变和学生学习低效的两大问题,教师该如何进行教学,才能把高中思想政治课变成培养学生德育的重要途径,并且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升华,成为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关键一点,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能做的就是借新教材改革之际,努力探索出符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路径。尝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恰当使用漫画,提升学生兴趣和关注度。正如上述新教材改进之处,教师可以参考书本上的各类漫画。众所周知,所谓漫画,就是以生动、诙谐和幽默著称,常引起众人瞩目,观察背后的深刻寓意。这也容易给学生和课堂带来欢声笑语,如果教师引导有效,可以让学生在笑声中受到感化,悟出生活道理,这是因为人们往往容易接受形象思维,不太愿意被抽象逻辑左右。何况思维活跃的高中生,他们的心理、生理和认知程度,更容易欣赏和接纳新生事物。上述现象给了我们教师一些启示,就是教师可在上课之余,当然也可发动学生一起通过报刊和网络搜集一些跟课堂有关或无关的漫画集锦。基于这点思考,我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即漫画式情境导入。

比如,平常讲授新课时,尝试先打出一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日常生活漫画,依据本课内容和漫画的寓意设问,学生通常容易被漫画吸引,自然会积极主动参与其中。有一次,在讲授《市场交易原则》这一课时,我先展示了一幅商家欺诈消费者的漫画,漫画寓意告诉我们消费者要学法、懂法、守法和用法,增强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刚开始,学生很愤怒,马上攻击商家不讲良心,赚黑心钱。教师立即打出一问题,这违背哪一条交易原则呢?学生一起对照课本回答,效果明显。教师再进一步引导,为什么消费者会上当受骗呢?学生很容易回答此类问题。在学生七嘴八舌说出一些看法时,教师随即转移话题,我们来做临时的法律援助者,联系生活实际,如何治理漫画中的不良行为?学生这时更加踊跃发言:有的说这是强行买卖的行为,应通过健全法律加强约束;有的说国家应加大打击力度,加强市场监管,高效治理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有的说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国家要加强法律的监督实施,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等等。如此导入,让学生水到渠成地完成了剩余内容。

其次,关注新鲜时事材料,补充和完善新教材内容。为什么会采用选取时事片段来教学,那是我们发现时事材料本身具备以下优势:

(1)时事材料的内容广度和深度,在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上跟学生的认知程度和心理承受很接近,加之本身具有威力大、传播快和影响广的时效特点。如,新闻30分、新闻联播和新闻调查等等,用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很恰当。

(2)时事材料的价值在于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把握教材中晦涩的理论知识。当我讲到《公民储蓄》这一知识点时,就下意识结合当时存款利息率下降和一些商品大幅降价等新鲜时事作为教学背景材料,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投资的流向问题,告知学生要关注投资的风险性和收益率,更要从自身经济实力量力而行,切记不可跟风随大流。学生的答案有买商业保险、股票和政府债券等等,还有的学生告诉老师要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作为教师很感动,因为只要老师稍作引导,学生就会熟悉书上的大概理论,弄清为什么和怎么办,从而提高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可以极大地帮助学生主动领悟思想政治课教材中的重点,很快突破难点。如,教师展示出国家重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热点时事,学生容易发现材料中就包含了财政的作用、银行的作用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等一系列重要知识点。

同时,也不能忽视时事内容本身的缺陷,由于覆盖面太广,有些内容与教材联系不大。所以,选取时事材料时不能太盲目,要有的放矢,更要符合中学生的身心特点。

虽然新教材已在教材更新上作出很大努力,可是思想政治课与其他教材显著不同在于,紧跟时代步伐,每天都有新鲜事发生,都给我们课程资源和教师资源提出更高的要求。假设教学过程中,只从教材所给材料来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来相信、分析课本时,只会给学生造成假象,让学生觉得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差别很大。更何况,由于国家相关部门的不作为,给学生留下大量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的现象,仅通过课程资源来教育学生的目标是难以实现的。

第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人翁地位,借助课堂自主探究平台,提高学生的自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素养。本文刚开始提到新教材较大改观在于教材联系生活,师生探讨空间大大延伸,所以课堂师生互动讨论,尤其针对书本上容易让人们形成两组观点时,教师一定要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在课堂上相互提问、辩论和交流,在争执和辩论中培养学生的动口和动脑能力。有些学生在平常讨论积累经验,可以发现新教材中的争论点。有一次上《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时,学生质疑我的讲课内容,他拿出全国高考卷,认为纸币也可充当价值尺度,并列举生活中纸币和货币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时,我才发现学生的智慧在很多时候是被教师扼杀,应多鼓励、多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既整合了教材资源,又整合了师生资源,才会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培养一名合格接班人的宗旨。

高一政治论文:高一学生学习政治课的态度分析及对策

摘 要: 2002年1-4月,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对10省市的中小学生进行了关于“对学习课程的具体感受”的调查,其中,最不喜欢和实用性最差的课程都是政治课。这对我们政治课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同时使我们清醒的认识到教学工作的艰巨。

关键词: 高一学生; 政治课; 态度; 对策

心理学家说:“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好坏。在学习方面最有价值的是人的积极心态,人的积极心态是指强烈的内在学习动机,它促使人注定探索,获取知识”。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对一门课缺乏兴趣,直接影响这门课的教学,另一方面,学生的消极情绪也使老师的教学热情大打折扣,教学激情更无从谈起。

那么,我们面对的高一新生,具备了什么样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

本人本学期担任五个班的政治课教学,2个宏志班,2个实验班,1个重点班。表面看来,所带班级生源基础应该不错,学习态度肯定优于其他班级,教学任务应该顺利完成,但事实并不乐观。经过一段时间教学实践,自己感到学生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习态度方面

学习态度即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认知水平和态度,对教学传递系统的态度或喜好,这对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观察和访谈,可以看出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态度。从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对政治课“兴趣”而言,感兴趣的学生不到一半,“课外使用”情况选A,和选B的超过六成,平时生活中使用政治课知识的比例更低。可见,消极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了政治课教学,表现在:及时,课前所发的预习学案完成不积极,抄袭应付人数不在少数,每节课前都需要组长督促检查,学习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第二,个别学生上课不带教材,不带学案,不带练习册。常常因为检查这些学生而耽搁宝贵的教学时间。第三,课堂展示不积极,不能参与小组的讨论和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较差和参与能力较差。第四,作业不能按时上交,上交的完成不认真,书写潦草,应付检查,甚至在抄袭过程中出现抄错现象。第五,考试过程中,个别学生做选择题是甚至不看试题就开始涂卡,做主观性试题更是不加思考,乱涂乱写。

二、学习动机方面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习动机和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习能产生动机,而动机又能推动学习。一般来说,动机具有加强学习的作用。动机的中等程度的激发或唤起,对学习具有的效果。动机过强或过弱,不仅对学习不利,而且对保持也不利。对知识价值的认识(知识价值观)、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学习兴趣)、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识(学习能力感)、对学习成绩的归因(成就归因)都会影响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分析理论:ARCS模型。凯勒(Keller,1987)提出的ARCS模型(Attention注意力,Relevance关联性,Confidence自信心,Satisfaction满足感)是具有实践可操作性的动机策略设计模型,也可以用于学习动机分析。

注意力: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通过卡通片、彩色图片、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提出能引起他们思索的问题,激发其求知欲。

关联性: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应与学生的需要和生活相贴近,为了提高课程目标的贴切性,可以让学生参与制定目标。

自信心:为了建立自信心,教学中应提供学生容易获得成功的机会。如教师课堂提问时注意将难易不同的问题分配给不同程度的学生,使他们都能参与问题讨论。

满足感:每节课都应让学生学有所得,让学生从成功中得到满足;对学生学业的进步多做纵向比较,少做横向比较,避免挫折感。

三、对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动机进行简单分析

(一)注意力。不管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是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达不到理想效果,表现为注意力分散,目光游移,回答问题所问非所答:采用多媒体只是感觉新鲜,一旦过了新鲜期就漠然视之:对于老师课堂例举的事例,学生只是感觉好玩,热闹,而不懂得事例是为了阐释观点,甚至思路偏移。

(二)关联性。政治课教材内容经过数次改革,已经呈现出它的时代特征,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生成长的需要。但就目前我校高一学生的知识水平而言,远远不能激发他们将鲜活的生活和教材理论相统一,缺乏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更谈不上对日新月异的生活现象进行思考,仅仅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从书本走向书本,因此关联度不够,导致学习动机欠缺。这一现状严重制约政治课教学的开展。

(三)自信心。旺盛的自信心是获得成功的保障。一个人一旦失去自信心,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而一旦充满自信,就可能产生强大的内驱力,燃起智慧的火花,最终走向成功。由于政治课自身的特点,平时作业没有语数外科目频繁,在高考中的地位处于弱势,因此从政治课学习上获取自信心几乎不可能。没有几个学生因为政治课学得好而得到同学和老师的欣赏,也不会因为政治课差而产生自卑。这就为政治课的学习无法提供自信心的支持。

(四)满足感。从每节课学习中,从每次课堂展示中,从每次政治课的辩论中,从一次次的考试测验中,能得到满足吗?事实表明,没有。即使有所占学生比例太低,这就使政治课的学习失去的动力来源。

总之,就学习动机而言,我校学生中相当大一部分学生,即使有明确的动机,也无非是为了考试的需要,更确切的说是为了高考的需要。所以在高一的第二学期,打算学理的学生已经放弃了政治课的课堂学习,他们的放弃不仅仅对自己,也对将来学文科同学产生不良影响。

四、从学习态度和动机方面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一)端正学习态度

知识改变命运,态度决定一切。态度很重要,但要真正改变态度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本人觉得从以下方面努力:一是向学生证明这一学科学习的意义。如果了解到眼下的学习是为了掌握一门内容精深或是用途广泛的知识而作的必要准备,大部分的学生还是会认真对待这一学科的。政治课的实用性虽然没有理科那么直接,但它同样有现实意义。因为目前的政治课已经不像过去的教材那么空洞和枯燥,它从我们的现实生活入手,通过对我们身边发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展示,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形成我们的学科素养。二是尽可能把学科的美挖掘出来,让学生产生对它的兴趣。政治课中经济学的时代性,哲学的思辨性以及文化知识的多样性,其实也可以吸引学生。当然这需要任课老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授课水平,课堂组织能力以及知识的广博性,甚至个人魅力。

(二)学习动机

通俗的讲,学习动机的引导其实就是学习目的的具体化,不管从注意力的培训和养成还是关联性,自信心以及满足感的生成,都需要学生明确学习政治课的目的。眼下看,是为了考试的需要,不论是理科的学业水平考试还是文科的高考,政治课作为必修课,不能回避,而应该积极面对。远了看,将来走上社会,作为一个普通的公民,也应该具备基本的经济学,政治学和哲学知识,“知识改变命运”,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知识同样可以。此外,一定的辩证法思想更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不可欠缺的。

因此,要学好政治课,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是否积极尤为重要,面对高一新生,纠正他们不正确的学习态度更是迫在眉睫,只有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及时发现及时引导,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本科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科素养和知识能力,为政治课教学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高一政治论文:高一政治新教材使用中的几个转变

摘要: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求教师在新教材使用的过程中,在教学中实现几大转变。

关键词:新课程 改革 新教材 政治 转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当前,在新课程实验改革的过程中,在新教材使用的过程中,应注意教学中的几个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他们成为一个成功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奠定基础。为培养21世纪需要的合格人才做点工作。

一、从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转变

以往的教材片面地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单纯地教教材,从而束缚了学生和教师创造性、主动性的发挥。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重要的是检验教师驾驭教材、运用教材、灵活掌握教材的能力,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工具、一种方式、一种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从教教材向用教材转变,通过教材这种途径,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方法,以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高一政治课讲《货币》这一内容时,我不仅注意使学生了解货币的产生、本质、职能、发展等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金钱即不是众善之门,也不是万恶之源,关键是“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实例说明正是在取与舍之间,通过金钱的桥梁,显示人与人之间真诚的爱。防止拜金主义,正确对待金钱。

二、从重视教法研究到重视学法研究的转变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过去教师往往重视教学方法的探讨和研究,忽视了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新教材的设置要求教学活动的目的是学生学到了什么,而不是教师教得如何,这就要求教师教给学生点金术,使学生不仅满足于学会,还要会学。在会学中提高自己的表述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分析理解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转变中使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高一经济常识《银行和储蓄》这部分内容,发动学生上网查资料,到银行实际操作并结合教材做成课件,当堂讲述自己准备的内容,这些课生动、活泼、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的会学是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有力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法的研究更为重要

三、从回答问题向提出问题转变

以往的教学是教师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浅层次的形式,没有真正开启学生的心灵——解放学生的头脑。在教师的讲授中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死板的学习,其结果是高分低能,束缚了学生的发展。新教材的使用应该培养学生敢于问、善于问、深入地问、举一反三地问,问办法、问对策、问措施的能力。学习过程中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教材大胆设想,精心准备,真诚的面对,全心全意地培养,为学生主动提问题、敢于发问做好铺垫。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选出典型的段落让学生提问;讲课中学生根据内容随时提问;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创造条件、铺平道路让学生充分提问。在讲货币产生四个阶段的时候,学生提出“从一般等价物到货币产生用了多长时间”?听课专家对这个问题的提出很感兴趣,给于充分的肯定,认为学生问题提的有深度,意味着学生对政治课学习有一定的兴趣,能学的进去。这个转变在一定意义上解放了学生的头脑,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市场。

四、从学后做向做中学转变

以往的教学往往是演绎式的教学,使学生接受知识感到被动、突然、困惑,掌握知识空、死、单、虚,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新教材要求做中学,也就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自己的实际、身边的实际、社会的实际去感悟,去分析,去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这样有利于学生实践精神、创新精神、科学精神的培养和形成。在教学中我注意启发、学生做中学。在讲《企业的经营者》时,启发学生讨论“假如我是一位企业经营者或是公司经理,从现在起应当怎样培养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假如你是企业家应当怎样经营?”大家讨论热烈,各抒己见,在学做企业经营者和公司经理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知识。

五、从机械地储存知识向能动地运用知识转变

以往的教学,教师总是急于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向学生灌输一个又一个结论或规律,学生没有思维自由弛聘的空间,被动的跟着教师学习、接受、掌握。新教材的教学内容向真实的社会生活情景转化,这就要求教师利用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生活环境来设计教学,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运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在讲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部分知识,让学生(1)调查一下父母或亲戚、邻居的经济收入,看看属于哪种分配方式?各种分配方式所占的比重各是多少?(2)调查了解中国在加入WTO之后,我国电信行业如何才能打破行业的垄断经营。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一些实际问题,得出比较的结论。

六、从教师的建立向民主氛围营造的转变

以往的教学,注重教师的隐性影响,在这种教师导致学生主体精神压抑状态下是不可能有创新意识的,是不能有创新思维的,是不能自主学习的。新教材的使用要求教学中形成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这是形成创造力的阳光、雨露、和土壤,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敢于探求,积极思考,大胆创新,民主的、放松的、自然的学习。在宽松的氛围内使学生探求创新的强烈心理愿望得到满足,以创新精神来看待问题,获取知识。我在教学中注意营造比较民主的学习氛围,尽量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达到教与学的结合,较大默契。

(作者单位:重庆市南川区道南中学)

高一政治论文:浅议高一政治教学中导学案教学法的运用

【摘要】为解决好初高中政治教学的衔接和大力提高课堂效率,我们实践运用了“导学案教学”的方法,即编写导学案——运用学案导学——讨论释疑——总结反思,现把一学期的实践作一总结与反思,为形成更有效的政治教学模式提供探索。

【关键词】导学案 高一政治 实践

高一是初中阶段向高中阶段学习转换和衔接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以后的学习将有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政治教学都陷入“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热情低,课堂效率低下,考试成绩差。如何让学生顺利完成初高中政治学习的过渡,提高课堂的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得,减轻课后补课的负担,成为了我们高一政治老师一直都苦恼的问题。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导学案教学高一政治中的运用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现将我的教学心得小结如下:

“导学案”编写好后提前1-2天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要求初步阅读教材,并对学生阅读应作三点指导。一是要求学生读书要快、要尽量节省时间;二是要求学生在读书中找出的知识点或问题答案要准,并在书本上钩划出来,在“导学案”上填出来;三是边阅读,边思考,找出疑点,作好记号或记录。在学生初步感知教材的基础上对形成性练习作初步尝试,做到动眼、动脑、动手。为了保障导学案的有效运用,教师应对课前预习的情况进行检查,并作适当的激励。同时通过检查,教师还对学生的模糊点有所了解,上课时可以进行针对讲解,提高学习的效率。例如在该框题中,通过对导学案的检查,就发现学生对“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地位和职权”还相当模糊,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有目的地增加了对应材料,供学生自学。

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导学案的教学法是有效的。它能够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真正的学习是在学生走进课堂之前和在学生走出课堂之后的后续学习。“导学案”是改革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预习,目标步骤清晰,可以避免预习的盲目性,尤其对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他们没有预习的习惯,更不知道如何预习,有了“导学案”他们可以根据“导学案”逐条看书,初步理清教材内容,记录预习中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这对处于转型学习期的高一学生来说,尤其有效通过预习学生有了认知冲突,教与学都有了明确的方向,教师只是有重点地帮助学生解决疑点,而不是面面俱到,可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导学案”提纲充分展现课堂的学习任务和课堂知识结构,学生对照“导学案”,只须作适当的记录,节省了大量板书的时间和学生作课堂笔记的时间,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问题的理解和深化上。

将若干个“导学案”集中起来,就是一份很不错的复习资料,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再现学习情景,提高复习的效果。 “导学案”在导学和助学上的作用大,大部分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在课堂内消化、理解、巩固和提高,很多思维训练和练习都能在课堂上完成,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导学案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的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我们在实践中还有几个问题有待解决和提高。例如:

1、在“导”这一环节上,有时显得还不是那么轻松自如;在“讲”的环节上,由于受旧的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讲的还是过多;

2、在导学案设计上清楚完整地反映了一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应培养的能力。但缺少给学生留出记笔记和思考空间,某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我调节和提高,这是我们以后编写导学案上需要进一步思考与探索的重要问题;

3、为了提高和检查教学效果,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如讨论、训练和考试,加强对残缺知识进行有效矫正和补救,防止知识缺陷或积少成多,实现知识的有效学习。

4、目前,“导学案教学法”主要追求的直接目标是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与质量的提高。但从长远看,其目标不应只停留在这一水平上,它将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相关,那就是通过围绕“学案式”教材的使用使学生会学习,并培养学生学习的主题意识及自我意识,让学生做学习生活的主人。

导学案还要强调培养学生的情境思维。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亲临“现场”,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需要,成为学生自觉阅读和钻研教材的动力,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角色模拟法,创设课堂“小社会”,可以培养学生的情境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课堂模拟教学,这种方法能让学生根据角色要求,积极开动脑筋,踊跃发言。学生参与意识、创造热情空前高涨。

在导学案中要让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关键是教师角色要转变,即由传授者变为引导者、促进者。在教学上力求体现民主性、平等性,创设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氛围。倡导一种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精神,让学生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进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放弃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多看、多问、多想、多讲、多行。在政治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或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运用这种教学方式,要选取恰当的资源,以教本内容为重点,确立教学目标,选取教材内容,要靠近学生近发展区,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上有所发展,有所提升,要恰当的提供学生探究的问题。探究的问题确立可先由学生质疑,然后进行选择,也可由教师质疑,然后组织探讨。在探讨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重在组织指导,适时参与,切忌主观地将学生的探究引入自己的思维定势。

总之,“导学案教学法”某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灌、学生装的费时低效的教法,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升,尤其是如我们一样的薄弱学校,单纯的讲解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众多媒体并存的今天,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引入,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化解教与学的矛盾,使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获得一个理想的硕果。

高一政治论文:优化高一政治课堂 激发学生学科兴趣

在江苏高考模式的主导下,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后就将面临高科选科的问题,到底选文还是选理,选文之后是选政治还是地理,是和学生一年的学科学习状况密切相关的。除此以外,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任课老师的课堂模式甚至个人魅力都是重要的因素。但是,近年来学校在分班的过程中,政治选修班数量在减少,这中间当然有学校在班级编制中的意见导向,但更多的是学生在高一一年的学习中,对政治学科不感兴趣,这直接导致了选修政治的学生数量急剧减少。

其实,学生刚从初中升入高中时政治学习还是非常活跃的,因为他们接触了一个全新的政治学科领域,有机会从高中生的视角去对社会经济领域的现象指指点点,了解“房价为什么涨得这么厉害?”懂得“人民币保持币值稳定对中国的意义”。解决这些问题,是多么令人振奋啊!所以刚开始的高一政治课堂还是充满生机的。但是在绝大部分老师不断采用挑战题、能力大决战的高考题型把政治烦、难、旧的题型改变面具引入课堂后,相当部分的学生一下子发现自己的答案差之千里,在政治课堂上一次次体验了失败,于是愿意主动和教师交流的越来越少,政治课堂也就逐渐演变为教师的满堂灌。

下面就结合自己教学中的一点经验谈一下如何优化高一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笔者听了不少同行的课,发现很多时候学生在政治课堂上是“被互动”的,老师抛出了一个个问题,学生一个个回答,看似热闹的课堂气氛却总有着拘谨的意味。可以想象平时的政治课堂气氛该是多么的凝重。

怎么改变?首先就要从政治教师自身做起。可能感染了学科特点,政治教师理性居多,给学生的感觉是严肃刻板的,不少老师在办公室里妙语连珠,一走进课堂就不由自主地“端”了起来,再联系到较为抽象的政治课内容,于是学生和老师总是亲近不起来。其实现在活跃在教学一线的政治教师多以中青年为主,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还是能做到的。灿烂的微笑、幽默的语言、年轻活泼的心态,更容易塑造一个可亲的政治教师形象。“亲其师,信其道”,一旦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师生情,就能为学生的政治学习营造一种适宜的心理氛围,师生之间的课堂交流才会更为顺畅。

二、调整目标,梯度分明

面对初高中接轨,九门科的压力,高一学生是沉重的。也就容不得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政治学科上。面对现实,教师如果能主动进行目标调整,把高一政治学科的教学目标定位在“小高考”上,就能获得双赢。毕竟大部分学生在高二面临的是“小高考”,过难过高的要求只会提前使部分学生心生绝望,认为自己不是学政治的这块料,“其实,只要高一起始阶段入了门,政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学”,这是很多过来学生的经验。所以调整高一教学目标,重点突出,难度适宜,是提高政治课堂有效性的选择。

在每节政治课上,同样也需要教学目标的调整。一周两课时,教师往往要追赶教学进度,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很满,基本没有课堂留白时间,老师讲得很累,学生听得也累。如果能根据实际情况弹性设定三维目标,情况就会有所改观。

三、多情景教学

高一《经济生活》中编排的及时单元,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就是很抽象的,纯经济学理论对于只熟悉开卷考试的高一学生来说难度不小。面对“价值规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格与供求双向制约”等熟悉又陌生的名词,不少同学在及时单元的学习中就败下阵来,得到了一个“政治很难学”的结论。如何带领高一学生树立信心,攻克难关?老师就要有意识地创设熟悉的生活场景,把那些抽象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结合社会现象、结合学生的生活,产生新旧知识的对比,将深刻的道理生活化。例如,在讲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时间”时,就设计这样的一个情景:—个小组7名同学都扮演农民角色,种植青菜。各位“菜农”由于各有秘诀,生产一千克青菜的时间为7小时、6小时等,其中有一位菜农采用了机器灌溉,只要1小时。请问:现在生产一千克青菜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多少?不仅“菜农们”在使劲核算,其他同学也在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上学生的兴趣都被调动起来,这时,老师再及时引导,使学生分散的思维集中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理解上,这个难题也就攻克了。

在高一政治教学中除了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更应该把落脚点放在教会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身边的经济现象和观察感兴趣的社会经济问题上。“00后的学生”信息来源广泛,关注的问题也很多,有的从小就树立了理财观念……教师如果让学生觉得政治课的知识是有用的,是可以解决自己的一些困惑的,甚至可以回家帮助父母解答一些宏观经济政策的,学生的成就感就不言而喻了,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也就随之而来。

面对江苏高考模式,如何使大部分学生在高二的“小高考”中顺利过关,如何吸引更多的学生选修政治,都和高一政治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优化高一政治课堂,激发学生学科兴趣,是所有起始年级的政治老师都必须关注的问题。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及时中学校)

高一政治论文:高一思想政治教学实践探索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时效性逐渐显现了出来。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在教学高中思想政治时过于注重理论讲解,忽视了将其与生活进行结合,让学生误认为高中思想政治应用性不强而对政治学习没有兴趣。那么,应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真正认识到政治是实用价值,成了广大高中政治教师应积极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政治;课堂教学;学习兴趣;实用性;探索

其实高中政治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有着极强的实用性。面对多数学生对学习政治不感兴趣,认识不到政治的实用性的现状,笔者结合自己高一政治的教学实践,谈谈高中政治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做好新旧知识的链接

高中政治无论是学习方法还是学习内容,与初中政治虽有联系却也有着极大的差别,因而就高一政治而言,教师不必忙着给学生教学新知识,而要注重初高中知识的链接。对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致同学们”这一部分的内容来对新旧知识进行分析对比,明确高中政治由初中的学习相关道德规范及法律内容转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及科学发展观。并通过这一内容引导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经济现象来理解社会经济生活的相关规律,从而产生参与经济活动的欲望,有效进行了新旧知识的链接。

二、激发学习兴趣,激活学习思维

兴趣是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根源。政治课要想达到预期目标,就必须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然后进一步激活其思维,进而促进政治教学效率的提高。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源于教师对政治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应用多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投资与理财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掌握储蓄、炒股、债券及购买保险的相关知识,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如果有一大笔现金,你将如何进行投资?这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2.激活学生思维

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进行联

系。注意引导学生对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分析,从而激活其思维,提高其学以致用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辩论的方式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如组织学生辩论“经济全球化的益处”“经济全球化的弊端”。这样,在充分激活学生思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一问题,从而增强政治知识的时效性。

三、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新课标指出,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过程,由单方掌控的教学是不成功的教学。因而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努力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利于政治教学效率的提高。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建出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从而构建有效的教学双边关系。如教师可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然后师生共同探讨完成,这样,师生距离得到了有效的拉近,便于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

四、政治教学生活化

政治原本就是实用性极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政治教学的生活化,突出政治的时效性。如教学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模拟组织现场招聘会,让学生通过这个活动真切感受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以及严峻的就业形势。再通过类似材料的收集,树立职业平等、自主竞争等正确的择业观念。再如投资与理财,可以让学生收集材料对比各种投资方式的利弊、风险等,进而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

总之,高中政治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政治知识合理应用于生活之中,从而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进而充分体现高中政治的时效性,通过学以致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政治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