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计算机理论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计算机理论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计算机理论论文

计算机理论论文:中职教学改革计算机理论论文

1培养目标

中职院校的学生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生的独特之处,他们是中职学校为培养技术性人才而培养的一批社会实践型人才。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中,理论课程教学是基础教学,只有把这些理论的知识熟记于心,才能在实践中进行更好的操作。理论实践课的开设有着让学生以基本理论知识为平台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的性,就像是计算机编程,学生如果没有基本的编程习惯,也不熟悉基本的编程知识,是很难在具体的编程操作中如鱼得水的开展工作的。

2中职学校计算机理论课程教与学的现状

2.1教材现状目前看来,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材过于陈旧,根本赶不上知识的更新速度,所以培养出的人才也会掌握着一套老套陈旧的基础理论,不适应社会的各种需要。反之呢,则过犹不及。同样会使教材和教学之间出现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教学效果依然是不会显现出来。

2.2中职学校计算机理论课堂教学现状

2.2.1教学原则。传统的教学理念对于我们教师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大部分的中职院校中仍然固守着教师作为课堂主体满堂灌的教学思想。上课时一味的自己滔滔不绝的讲述,尤其是计算机理论知识的专业术语很多,这样的教学理念是不可能带来课堂的高效率的,这忽视了学生是课堂主体的积极思想内涵,这样的教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的改革等方面起到了遏制作用,也从课堂上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2.2教学模式。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的教学主体是老师,无论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是以老师为主体的思考模式,从备课、讲课到课后反思,很少有学生参与其中,这样的课堂便是一潭死水,荡不起任何的涟漪。学生一直在被动中接受着知识的灌输,没有学习的主动性,这就可能会导致即便是以后在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中也很难独自处理各种问题。

2.3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现状中职院校的学生知识层次应该是不高的,文化课的成绩也是不很理想,当然了,对于学习这个活动也是不很感兴趣,所以导致我们的学生对于计算机理论知识的理解力不是很高。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加看中的是计算机的操作性,而相对的理论课程却觉得了无生趣,很少有学生可以认识到基础知识对于提高计算机水平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学习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原理、进制的转换、程序的编制等是“无用的”。

3中职学校计算机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

3.1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无论从事任何学习活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都是一个前提性的必备因素,它是我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在计算机理论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起学生对于这门知识的浓厚兴趣,只有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下进行学习才有可能收获不一样的教学效果,才能将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学习透彻,为以后其他的实践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2改变教学“满堂灌”的形式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前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新型的教育局面,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应在课堂角色中发挥其引导作用,引导学生的思路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应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创新学习的意识,让学生自己在探索中获取知识。计算机理论教学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它还要求我们的教学要密切的联系实际,在与实践的结合中将理论知识发挥到作用。

3.3多种教学模式的探索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思考力、简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从教学形式还是趣味性方面,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都是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所以我们应该多多采用现代教学手段,让课堂灵动起来,丰富起来,让枯燥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变得充满乐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4教学策略的改革教师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团队的意识,小组合作的作用在计算机理论教学中同样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先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进行对知识的掌握,从而有了学习的兴趣。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的方法强化学生的记忆,这样学生机会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能够在团队的质疑中提高思维、思考能力。

4结语

计算机理论教学是一个让中职院校的学生倍感枯燥的课程,想要获得课堂效率的较大化,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掌握计算机理论的基本知识,在与实践的结合下为社会培养出的计算机人才。

作者:焦杨单位:徐州技师学院

计算机理论论文:中职计算机理论论文

一、从课程设置上改革

(一)制定课程教学计划职业学校的学生没有了高考的压力和要求,但池们直接面对着就业的挑战,所以课程设置不能与社会脱节,要以社会需求为前提,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与社会发展无缝对接。这就要求记日果程设置前做全方面的社会调查,弄清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够胜任的就业岗位,并分析胜任这些岗位所需要的计算机专业的技能和素养。只有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才能较大限度的激发池们的学习兴趣。课程设置时,应对本专业的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做到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也要注意各课程间的承接,以便于学生接受所学。

(二)选取教材计算机专业本身学科众多,而且同一种学科的教材也良芬不齐。如果教材过于陈旧,跟不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步伐和社会职业岗位的需求,会使学校培养的人才知识陈旧,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如果教材偏向于纯理论,没有或很少结合实践展开论述,又会让学生觉得很高深,学习很吃力而没有学习兴趣。所以,还是理论讲述与实践相结合的教材比较适合中职学生的需求,既在理论上有提升,又学习了实践操作。

二、从教师专业素养上改革

(一)造就一支高水平的计算机师资队伍计算机专业本身就是先进技术的代名词,而且计算机技术更新速度极快,新知识层出不穷,新技术日新月异,所以计算机教师应该怀着对本职工作的无限热爱,怀着对学生强烈的责任感,不断地充实自己,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投身到计算机教育教学中。要了解学生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了解计算机专业的基本岗位群及其对人员素质的要求,并分析其所需的相关的基本技能及从到该行业需要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二)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较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因此,计算机教师在进行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和热情去学习,才能使学生从主观上愿意接受计算机理论知识,才会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从教学方法上改革

笔者从教这些年的经历来看,职业教育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普教教学模式框架的栓桔,没有能够真真正正体现出职业教育自身的特色。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满堂灌”,拼命地讲解抽象的知识点,想讲得很明白、很透彻,另一方面学生也很认真地听,想听明白、听懂,但是计算机理论课程中过多的高深专业术语、指令等总是让学生望而生畏,不知所措,而实际操作时却不知从何下手,从而造成教师累、学生也累的困局。

(一)多媒体教学教师可根据计算机理沦课程中的相关教学内容制作成即t、flash、视频等形式多样的课件,这对计算机教师来说并不难。这些课件可以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直观,将原先抽象的、众多文字叙述的知识点用生动形象的图片图像、动画或视频表现出来,使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改变原先“满堂灌”的形式,将知识点逐层剥离开来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更关心知识框架的构建,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和方法,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索,从而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

(二)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虽然是计算机理沦课,也不一定只有教室这么的选择。笔者在计算机理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上课地点在机房。在Photosh叩课程的教学中,笔者组织学生参观摄影楼,学习婚纱照的处理、颜色的搭配、色阶的应用等;教计算机硬件系统时,让学生去电脑城了解各硬件当前发展的现状及价格等。既达到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又锻炼了学生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以后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从教学评价上改革

(一)改革考核内容尽管职业学校计算机教材有了一定的改革和发展,但相对行业需求来讲,计算机教材本身发展存在滞后性,这决定了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考试内容不能只依附于教材,不能与行业的需求相脱离,不能与发展学生个性相违背,要突出考核学生的“相关基本技能”和“从事该行业需要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渗透相关行业知识和技能测试。

(二)改革课程考核方法计算机理论课程的考核不能再一张试卷全搞定。教师在教学、考核时均以岗位能力目标为依据,考核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另外,也不必继承一人一卷的传统,现今的项目工程绝不是以一己之力可以完成的,所以在考核时可以明确分工,以小组为单位通力合作完成一个任务,这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各小组团队协作精神等。讨算机技术日新月异,讨算机课程也应及时更新,讨算机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荞,切实改进教学方祛和评价f段,有计坛J、有执行地脱离普教的教学模式,还原职业教育自身的教学特色,努句营造积汲活跃的课彭式围,激发学生的学习)!(趣,培荞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发学生的内记〔i昌力,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握茹出。

作者:吕俊单位:江苏省澡阳中等专业学校

计算机理论论文:语言编程教学计算机理论论文

1传统的编程教学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的快速普及和发展,传统编程教学表现出了其自身明显的劣势,笔者通过阅读大量资料,并结合自身实践,将传统编程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总结如下:

①语法学习过程较长从我国当前各高校计算机编程语言的教学来看,基本上都选择了计算机编程C语言、C++、C#、或java等,从这些编程语言的比较来看,其中相对要容易学习和掌握,而C语言、C++相对要比较难掌握,它们属于强类型编程语言,语法比较复杂,其中会存在较多的语法陷阱,导致学生将很多的时间浪费在纠错上,学生在进行学习时,需要用较长的时间来修正代码中的错误和漏洞,这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不利于学生编程思想的形成,最终导致只会使用一些编程工具,但是却不能在未来更好的进行编程工作。C#在面向对象编程语言中,即使是比较优异的一种,但是使用C#进行编程,需要计算机具备较高的配置,如果学校机房设备等比较落后,或者是学校硬件建设资金不足,那么进行设备更新,采用高配置的计算机是比较困难的,而且,C#仅支持windows平台,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部分不能在windows环境下学习的学生使用这一语言。

②受高校授课制度的影响编程语言的学习通常需要一段较长的、连续性的时间,而一般高校的授课时间都是固定的,每节课程的时间需要统一安排,排课老师需要考虑不同课程之间的授课冲突问题,所以一般情况下无法实现编程教学的集中授课,而只是同其他课程一样进行分节学习,这种授课模式对于编程教学来讲,其弊端就是难以让学生形成连贯性思维,通常会造成尽管这节课的内容在课堂上已经全部掌握,但是等到隔几天再进行下节课的授课时,却全部都已经忘记的现象,导致编程教学效果较差。客观来讲,编程课程实际上是一门比较枯燥的课程,不容易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和激发他们的兴趣。

③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编程语言(如C语言、C++等)是比较难掌握的一门语言,一般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入门教育。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也仅仅是“抛砖引玉”的作用,教师将其基本要领教授于学生之后,还需要学生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实践。然而,这些编程语言自身的学习难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难度,尤其是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比如C语言的学习,就需要学习者首先具备较好的计算机功底,要详细的了解并理解堆栈、内存、指针、数组等概念,掌握代码的书写要求,对于很多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学生,及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讲,代码就好比是天书,无法正常的判断代码错误原因,最终导致学习失败,最终放弃对编程语言的学习。

2Python编程语言在计算机理论教学中的作用

与C语言、C++、java等编程语言相比,Python语言表现出了其明显的优势,笔者接下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

①学习难度最小化首先,Python的代码书写规则与计算机算法中的“伪代码”非常相似,GuidovanRossum最初在开发这一语言时,参考了ABC语言的特性,使其最终设计出的语言书写规则与日常英语十分相似,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这一语言的易用性,即使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只要认真研究就可以迅速掌握,大大节约了教学资源。Python可以支持unicode字符集,因此就解决了ascii字符集的字节存储空间问题。uniocde字符在其它语言中一般需要进行比较复杂的转换,而python具有强大的序列(各类定长数组、动态数组、字符串等),从而较容易的实现了在同一个序列中放置不同数据类型的数据,以此省略了较复杂的组合变量声明和处理。还有就是Python自身的IDLE既可以在windows平台上使用,又可以在UNIX上得到较好支持。学生只需对python进行入门学习,便可以快速的进行代码书写。

②提高学生学习动力Python编程语言具备对学生的计算机功底要求较低,因此扩大了其使用人群,尽管是计算理论知识基础薄弱的非本专业学生也能够较快的掌握这一编程语言,并能够树立较强的编程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我国有不少的编程爱好者,他们一般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计算机理论的学习,而Python的易用性恰恰解决了他们理论知识薄弱的问题,面向用户的设计和偏重程序逻辑的编码方式,让更多的编程爱好者树立较强的编程思路。③强大的类库使编程更简易Python有强大的各种类库的支撑,具备较多的免费编程资源,更容易进行布置,因此减小了开发难度,加快了开发速度。另外,由于Python是开源的,为了能够更加方便的进行工作,可以自行扩展Python的库,构建具备自身特色的类库。

3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在计算机编程语言方面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Python作为一门较新的编程语言,已逐渐成为一门热门的程序语言,因此,本文从传统编程语言C语言、C++、java等存在的问题出发,将其与Python编程语言在当今计算机理论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对比研究,发现Python编程语言更适合当今的计算机教学。

作者:姚七栋张春玉单位: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西藏民族学院

计算机理论论文:剖析职校计算机理论教学变革论文

计算机作为现代高科技的产物,其理论知识专业性强。并且,教师不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接受起来有很大困难,学生普遍反映计算机理论课程太难、太枯燥。笔者从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理论课程的培养目标出发,通过对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理论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现状存在弊端的分析,对中职的计算机理论课程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些改革思路与方法。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理论课程的培养目标。

理论课程是基础,只有在夯实了专业基础之后才能在本专业有所建树。中职学校有其自身的特点,其培养的目标是技术型人才,理论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为实践服务,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独立思考和集体合作,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研究积累经验,以发展自己的创造才能,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知识。例如程序设计类的课程,首先要使学生养成基本的、良好的编程习惯,懂得编程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编程方法,能够理解编程所使用的各种语句,然后让他们投入具体的编程工作。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理论课程教与学的现状。

1。教材、教法现状。

从教材大纲上来看,要么部分教材过于陈旧,编写的教材几年不变,跟不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职业的需求;要么和流行软硬件步步紧跟,年年更新,使许多学校硬件环境频频告急。由于计算机知识更新实在太快,如果教材跟不上知识的更新,会使学校培养的人知识陈旧,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如果教材更新速度过快,则可能由于学校硬件条件的限制,造成教材与教学的脱节,同样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从教学方法上来看,在教学方面,多年的职业教育没有从根本上脱离普教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因此,没有真正地体现出自身的教学特色。笔者在授课中往往有这样的体验,讲授理论课时由于内容抽象难理解,结果一方面教师在拼命地想讲明白,学生们也非常专注地想听明白,但计算机中的许多术语、原理、命令等等总让许多学生如坠雾里,上机操作时不知从何下手,结果造成教师教学费力,学生学习吃力,实际效果不好的现象。

2。中职学校计算机理论课堂教学现状。

(1)教学原则。计算机理论课程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沿袭着“以教师为主体”、“以课程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等等。这样的教学理念直接影响、制约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创新,也打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僵化,习惯于“一言堂”、“满堂灌”,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只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从组织内容、备课到讲授,很少关注学生的反应,课堂缺乏互动,更谈不到学生参与其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教学手段。虽然目前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基本普及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但在课件制作的水平方面,在使用课件的尺度把握方面,还要下些功夫。

3。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现状。

从生源上来看,由于普高的扩招,中职学校的门坎很低。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其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高。另外,中职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由于目前农村乡镇中学计算机教学设施的不完备,许多学生在初中学习时还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更谈不上操作和运用了。总的来说,中职生源文化素质不高,对计算机的认知程度也很低。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对计算机理论课程的学习都不感兴趣,他们觉得理论课程枯燥、难学。他们追求的是学以致用、立竿见影的效果,尤其是家庭电脑的普及,上网热的冲击,使学生更加注重操作技能,而对计算机理论很少涉及。计算机理论是学生提高计算机水平的基础,中专生没有足够能力认识到这一点的,于是往往会把学习计算机知识分为“有用的”和“没用的”两类。比如认为学习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原理、进制的转换、程序的编制等是“无用的”;对于学习制图、网页设计、硬件维修等是“有用的”。

三、中职学校计算机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理论教学最终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1)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和业务水平。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计算机师资队伍,积极探索和发挥计算机在教学和教育中的作用。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首先应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范围。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就是“前沿”,即使是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若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上,则意味着后退。所以,选择了计算机就是选择了“不断地学习”。在计算机教育这块园地里,要有所收获,就必须怀着对本职工作的无限热爱,怀着对学生强烈的责任感,投身到计算机的教育、教学研究上来。

(2)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是影响知识、技能掌握和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学习上的内在动力。教学中激励、唤醒、调动学生的这个内在动力,是上好专业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此,教师在进行计算机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热情去学习,才能使学生从主观上愿意接受计算机理论知识,才会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计算机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的理念。

一是改变教学“满堂灌”的形式,将知识的形成过程暴露给学生,让学生在接受知识时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使学生获得主动的知识。

二是计算机理论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性思维。因此,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精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质。

三是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先进的教育观念,使学生形成在实践中获得知识的能力。素质教育重在素质的形成,而素质最终是在实践中体现出来,计算机理论教学不能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较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发现知识的乐趣。

(2)计算机理论课程设置的改革。

一是课程内容的设置要紧贴社会的要求,把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有机统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职业中专学生虽然没有高考的压力,但面临就业的挑战,所以课程的设置要以社会的需求为依据,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这里最重要的是进行社会调查,弄清计算机专业中职学生能够就业的岗位群,由此弄清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并由此作为课程设置的依据。只有是有利于学生就业的课程内容设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是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认知和能力水平,以及课程本身的对应关系对课程内容的顺序进行合理安排,要做到先易后难,各课程之间的承接性要合理。

三是以能力为本位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在中职计算机中大部分课程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的。职业中专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数据逻辑分析能力都较弱,对理论课的学习不感兴趣,课堂上的理论讲授效果不理想。在设计和制定项目的课程任务时,把知识点和职业中专学生不需要系统学习但需要部分掌握的内容融入其中,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实践过程。这样进行教材内容的整合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内容,能将知识迅速转化为实际能力。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目标,对教材做相应的处理。

(3)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是教学和学习方法上,采用讲、看、练一体化方法和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或教学案例制作课件,使教学更具直观性,深入浅出,将原来抽象、复杂叙述用生动的图像和动画表现出来,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积极探索者,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索,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是教学的组织形式上以实训基地现场教学为主,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结合实际,使教学和实际真正融为一体。平时面对实物和实际进行教学,实习或业余时间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学校、老师、同学乃至社会进行计算机应用与维护方面的服务。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市场调查,让学生认识市场、了解市场,了解当前的市场技术水平和行情,了解将来的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

(4)改变计算机理论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职业中专学生综合素质差,学习内驱力弱,认知水平和能力弱都是教师要面对的现实,承认这个现实但不是意味着就要采取迁就的策略。希望通过降低要求,提高合格率,让学生得到成功的刺激,提高学习积极性,并不能产生教师所期待的效果,合格率是上去了,但差生并不由此而受到成功的鼓励,好学的学生却抱怨学到的东西太少了,如此,教学质量并没有多大的提高。

经过反思,笔者意识到,求知欲源于对知识本身的兴趣,满足这种动机的是知识的实际获得,而不是外在的刺激。这种不但不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刺激,反而在某种程度上使学生的自尊受到伤害,还使一些本来学习动机就弱的学生产生了侥幸的心理。因此,笔者考虑对于以能力为目标的科目,如计算机硬件维修、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等,评价上以日常成绩为主,分为不同的作业或项目,以完成其中的百分比为成绩,关键在于允许学生在本学期的任何时间内完成都可以。这样,学生可在学习了后面的内容后重新来完成作业,在已经掌握了技能的其他同学帮助下来完成,增加了差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成功率。

计算机理论论文:计算机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实践

计算机作为现代高科技的产物,其理论知识专业性强。并且,教师不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接受起来有很大困难,学生普遍反映计算机理论课程太难、太枯燥。笔者从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理论课程的培养目标出发,对中职的计算机理论课程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些改革思路与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理论教学最终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1.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和业务水平

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计算机师资队伍,积极探索和发挥计算机在教学和教育中的作用。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首先应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范围。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就是“前沿”,即使是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若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上,则意味着后退。所以,选择了计算机就是选择了“不断地学习”。在计算机教育这块园地里,要有所收获,就必须怀着对本职工作的无限热爱,怀着对学生强烈的责任感,投身到计算机的教育、教学研究上来。

2.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是影响知识、技能掌握和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学习上的内在动力。教学中激励、唤醒、调动学生的这个内在动力,是上好专业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此,教师在进行计算机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热情去学习,才能使学生从主观上愿意接受计算机理论知识,才会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计算机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的理念

一是改变教学“满堂灌”的形式,将知识的形成过程暴露给学生,让学生在接受知识时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使学生获得主动的知识。二是计算机理论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性思维。因此,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精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质。三是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先进的教育观念,使学生形成在实践中获得知识的能力。素质教育重在素质的形成,而素质最终是在实践中体现出来,计算机理论教学不能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较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发现知识的乐趣。

2.计算机理论课程设置的改革

一是课程内容的设置要紧贴社会的要求,把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有机统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职业中职学生虽然没有高考的压力,但面临就业的挑战,所以课程的设置要以社会的需求为依据,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这里最重要的是进行社会调查,弄清学生能够就业的岗位群,由此弄清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并由此作为课程设置的依据。只有是有利于学生就业的课程内容设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二是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认知和能力水平,以及课程本身的对应关系对课程内容的顺序进行合理安排,要做到先易后难,各课程之间的承接性要合理。三是以能力为本位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在中职学校计算机中大部分课程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的。职业中职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数据逻辑分析能力都较弱,对理论课的学习不感兴趣,课堂上的理论讲授效果不理想。在设计和制定项目的课程任务时,把知识点和职业中职学生不需要系统学习但需要部分掌握的内容融入其中,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实践过程。这样进行教材内容的整合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内容,能将知识迅速转化为实际能力。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目标,对教材做相应的处理。

3.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是教学和学习方法上,采用讲、看、练一体化方法和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或教学案例制作课件,使教学更具直观性,深入浅出,将原来抽象、复杂叙述,用生动的图像和动画表现出来,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积极探索者,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索,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二是教学的组织形式上以实训基地现场教学为主,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结合实际,使教学和实际真正融为一体。平时面对实物和实际进行教学,实习或业余时间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学校、老师、同学乃至社会进行计算机应用与维护方面的服务。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市场调查,让学生认识市场、了解市场,了解当前的市场技术水平和行情,了解将来的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

4.改变计算机理论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

职业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差,学习内驱力弱,认知水平和能力弱都是教师要面对的现实,承认这个现实但不是意味着就要采取迁就的策略。希望通过降低要求,提高合格率,让学生得到成功的刺激,提高学习积极性,并不能产生教师所期待的效果,合格率是上去了,但差生并不由此而受到成功的鼓励,好学的学生却抱怨学到的东西太少了,如此,教学质量并没有多大的提高。

经过反思,我意识到,求知欲源于对知识本身的兴趣,满足这种动机的是知识的实际获得,而不是外在的刺激。这种不但不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刺激,反而在某种程度上使学生的自尊受到伤害,课程教学还使一些本来学习动机就弱的学生产生了侥幸的心理。因此,我考虑对于以能力为目标的科目,如计算机硬件维修、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等,评价上以日常成绩为主,分为不同的作业或项目,以完成其中的百分比为成绩,关键在于允许学生在学期的任何时间内完成都可以。这样,学生可在学习了后面的内容后重新来完成作业,在已经掌握了技能 的其他同学帮助下来完成,增加了差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成功率。

以上是我对计算机教学的一些粗浅认识。我们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就是给社会培养出合格人才,而通过这些改变使我们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

计算机理论论文:浅论中职学校计算机理论课程教学的改革

计算机作为现代高科技的产物,其理论知识专业性强。并且,教师不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接受起来有很大困难,学生普遍反映计算机理论课程太难、太枯燥。笔者从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理论课程的培养目标出发,通过对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理论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现状存在弊端的分析,对中职的计算机理论课程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些改革思路与方法。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理论课程的培养目标。

理论课程是基础,只有在夯实了专业基础之后才能在本专业有所建树。中职学校有其自身的特点,其培养的目标是技术型人才,理论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为实践服务,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独立思考和集体合作,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研究积累经验,以发展自己的创造才能,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知识。例如程序设计类的课程,首先要使学生养成基本的、良好的编程习惯,懂得编程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编程方法,能够理解编程所使用的各种语句,然后让他们投入具体的编程工作。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理论课程教与学的现状。

1。教材、教法现状。

从教材大纲上来看,要么部分教材过于陈旧,编写的教材几年不变,跟不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职业的需求;要么和流行软硬件步步紧跟,年年更新,使许多学校硬件环境频频告急。由于计算机知识更新实在太快,如果教材跟不上知识的更新,会使学校培养的人知识陈旧,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如果教材更新速度过快,则可能由于学校硬件条件的限制,造成教材与教学的脱节,同样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从教学方法上来看,在教学方面,多年的职业教育没有从根本上脱离普教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因此,没有真正地体现出自身的教学特色。笔者在授课中往往有这样的体验,讲授理论课时由于内容抽象难理解,结果一方面教师在拼命地想讲明白,学生们也非常专注地想听明白,但计算机中的许多术语、原理、命令等等总让许多学生如坠雾里,上机操作时不知从何下手,结果造成教师教学费力,学生学习吃力,实际效果不好的现象。

2。中职学校计算机理论课堂教学现状。

(1)教学原则。计算机理论课程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沿袭着“以教师为主体”、“以课程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等等。这样的教学理念直接影响、制约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创新,也打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僵化,习惯于“一言堂”、“满堂灌”,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只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从组织内容、备课到讲授,很少关注学生的反应,课堂缺乏互动,更谈不到学生参与其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教学手段。虽然目前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基本普及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但在课件制作的水平方面,在使用课件的尺度把握方面,还要下些功夫。

3。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现状。

从生源上来看,由于普高的扩招,中职学校的门坎很低。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其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高。另外,中职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由于目前农村乡镇中学计算机教学设施的不完备,许多学生在初中学习时还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更谈不上操作和运用了。总的来说,中职生源文化素质不高,对计算机的认知程度也很低。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对计算机理论课程的学习都不感兴趣,他们觉得理论课程枯燥、难学。他们追求的是学以致用、立竿见影的效果,尤其是家庭电脑的普及,上网热的冲击,使学生更加注重操作技能,而对计算机理论很少涉及。计算机理论是学生提高计算机水平的基础,中专生没有足够能力认识到这一点的,于是往往会把学习计算机知识分为“有用的”和“没用的”两类。比如认为学习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原理、进制的转换、程序的编制等是“无用的”;对于学习制图、网页设计、硬件维修等是“有用的”。

三、中职学校计算机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理论教学最终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1)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和业务水平。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计算机师资队伍,积极探索和发挥计算机在教学和教育中的作用。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首先应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范围。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就是“前沿”,即使是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若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上,则意味着后退。所以,选择了计算机就是选择了“不断地学习”。在计算机教育这块园地里,要有所收获,就必须怀着对本职工作的无限热爱,怀着对学生强烈的责任感,投身到计算机的教育、教学研究上来。

(2)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是影响知识、技能掌握和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学习上的内在动力。教学中激励、唤醒、调动学生的这个内在动力,是上好专业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此,教师在进行计算机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热情去学习,才能使学生从主观上愿意接受计算机理论知识,才会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计算机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的理念。

一是改变教学“满堂灌”的形式,将知识的形成过程暴露给学生,让学生在接受知识时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使学生获得主动的知识。

二是计算机理论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性思维。因此,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精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质。

三是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先进的教育观念,使学生形成在实践中

获得知识的能力。素质教育重在素质的形成,而素质最终是在实践中体现出来,计算机理论教学不能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较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发现知识的乐趣。 (2)计算机理论课程设置的改革。

一是课程内容的设置要紧贴社会的要求,把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有机统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职业中专学生虽然没有高考的压力,但面临就业的挑战,所以课程的设置要以社会的需求为依据,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这里最重要的是进行社会调查,弄清计算机专业中职学生能够就业的岗位群,由此弄清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并由此作为课程设置的依据。只有是有利于学生就业的课程内容设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是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认知和能力水平,以及课程本身的对应关系对课程内容的顺序进行合理安排,要做到先易后难,各课程之间的承接性要合理。

三是以能力为本位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在中职计算机中大部分课程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的。职业中专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数据逻辑分析能力都较弱,对理论课的学习不感兴趣,课堂上的理论讲授效果不理想。在设计和制定项目的课程任务时,把知识点和职业中专学生不需要系统学习但需要部分掌握的内容融入其中,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实践过程。这样进行教材内容的整合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内容,能将知识迅速转化为实际能力。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目标,对教材做相应的处理。

(3)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是教学和学习方法上,采用讲、看、练一体化方法和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或教学案例制作课件,使教学更具直观性,深入浅出,将原来抽象、复杂叙述用生动的图像和动画表现出来,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积极探索者,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索,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是教学的组织形式上以实训基地现场教学为主,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结合实际,使教学和实际真正融为一体。平时面对实物和实际进行教学,实习或业余时间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学校、老师、同学乃至社会进行计算机应用与维护方面的服务。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市场调查,让学生认识市场、了解市场,了解当前的市场技术水平和行情,了解将来的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

(4)改变计算机理论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职业中专学生综合素质差,学习内驱力弱,认知水平和能力弱都是教师要面对的现实,承认这个现实但不是意味着就要采取迁就的策略。希望通过降低要求,提高合格率,让学生得到成功的刺激,提高学习积极性,并不能产生教师所期待的效果,合格率是上去了,但差生并不由此而受到成功的鼓励,好学的学生却抱怨学到的东西太少了,如此,教学质量并没有多大的提高。

经过反思,笔者意识到,求知欲源于对知识本身的兴趣,满足这种动机的是知识的实际获得,而不是外在的刺激。这种不但不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刺激,反而在某种程度上使学生的自尊受到伤害,还使一些本来学习动机就弱的学生产生了侥幸的心理。因此,笔者考虑对于以能力为目标的科目,如计算机硬件维修、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等,评价上以日常成绩为主,分为不同的作业或项目,以完成其中的百分比为成绩,关键在于允许学生在本学期的任何时间内完成都可以。这样,学生可在学习了后面的内容后重新来完成作业,在已经掌握了技能的其他同学帮助下来完成,增加了差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成功率。

计算机理论论文:谈计算机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

摘要:我国计算机科学系里的传统是培养做学术研究,尤其是理论研究的人,但如今想要以最快的速度接受并利用新技术关键还是在于你对计算机科学地把握程度。

关键词:计算机理论 核心问题 教育

我国计算机科学系里的传统是培养做学术研究,尤其是理论研究的人(方向不见得有多大的问题,但是做得不是那么尽如人意)。而计算机的理论研究,说到底了,如网络安全学,图形图像学,视频音频处理,哪个方向都与数学有着很大的关系,虽然也许是正统数学家眼里非主流的数学。这里我还想阐明我的一个观点: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从实际生活当中抽象出来的理论,人们之所以要将实际抽象成理论,目的就在于想用抽象出来的理论去更好的指导实践,有些数学研究工作者喜欢用一些现存的理论知识去推导若干条推论,殊不知其一:问题考虑不全很可能是个错误的推论,其二:他的推论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原型,不能指导实践。严格的说,我并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政治课上学的理论联系实际一直是指导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航标(至少我认为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应当本着这个方向)。

我个人的浅见是:计算机系的学生,对数学的要求跟数学系不同,跟物理类差别则更大。对于非数学专业的学生来说,高等数学就是把数学分析中较困难的理论部分删去,强调套用公式计算。而对计算机系的学生来说,数学分析里用处较大的恰恰是被删去的理论部分。记上一堆曲面积分的公式,难道就能算懂了数学?那倒不如现用现查,何必费事记呢?再不然直接用Mathematica或是Matlab好了。退一万步。华罗庚在数学上的造诣不用我去多说,但是他这光辉的一生做得我认为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几件事情:首先是它筹建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这是我们国家计算机科学的摇篮。在有就是他把很多的高等数学理论都交给了做工业生产的技术人员,推动了中国工业的进步。第三件就是他一生写过很多书,但是对高校师生价值更大的就是他在病期间在病床上和他的爱徒王元写了《高等数学引论》(王元与其说是他的爱徒不如说是他的同事,是中科院数学所的老一辈研究员,对歌德巴赫猜想的贡献全世界仅次于陈景润)这书在我们的图书馆里居然找得到,说实话,当时那个书上已经长了虫子,别人走到那里都会闪开,但我却格外感兴趣,上下两册看了个遍,我的较大收获并不在于理论的阐述,而是在于他的理论的实例化,在生活中去找模型。这也是我为什么比较喜欢具体数学的原因,正如我在上文中提到的,理论脱离了实践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正因为理论是从实践当中抽象出来的,所以理论的研究才能够更好的指导实践,不用于指导实践的理论可以说是毫无价值的。

正如上面所论述的,计算机系的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你学习的目的应该是:将抽象的理论再应用于实践,不但要掌握题目的解题方法,更要掌握解题思想,对于定理的学习:不是简单的应用,而是掌握证明过程即掌握定理的由来,训练自己的推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达到了学习这门科学的目的,同时也缩小了我们与数学系的同学之间思维上的差距。

关于计算机技术的学习我想是这样的:学校开设的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其滞后性,不要总认为自己掌握的某门技术就已经是天下无敌手了,虽然现在Java,VB,C,C++用的都很多,怎能保障没有被淘汰的24小时,我想.NET平台的诞生和X#语言的初见端倪可以说明问题。换言之,在我们掌握一门新技术的同时就又有更新的技术产生,身为当代的大学生应当有紧跟科学发展的素质。举个例子,就像有些同学总说,我做网页设计就喜欢直接写html,不愿意用什么Frontpage,Dreamweaver。能用语言写网页固然很好,但有高效的手段你为什么不使呢?仅仅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水平高,unique?我看真正水平高的是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接受新事物的人。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日新月异,今后的程序设计就像人们在说话一样,我想大家从xml中应是有所体会了。难道我们真就写个什么都要用汇编,以显示自己的水平高,真是这样倒不如直接用机器语言写算了。反过来说,想要以最快的速度接受并利用新技术关键还是在于你对计算机科学地把握程度。

总的来说,从教育角度来讲,国内高校的课程安排不是很合理,强调理论,又不愿意在理论上深入教育,无力接受新技术,想避开新技术又无法避得一干二净。我觉得关键问题就是国内的高校难于突破现状,条条框框限制着怎么求发展。我们虽然认识得到国外教育的优越性,但为什么迟迟不能采取行动?哪怕是去粗取精的取那么一点点。

计算机理论论文:试论中职计算机理论与实践的优化与整合

试论中职计算机理论与实践的优化与整合

中等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国家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几乎每个学校都在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因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已由20世纪90年代的热门专业变成各校均在开设的普通专业。但传统的课堂体系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没有对学生进行能力、技巧和操作方法上的训练,教学效果不理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应进行一定的优化与整合,笔者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以下几点看法。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

一、传统的中职计算机课程设计

计算机课程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操作实践当中去,更要在操作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上具有很好的作用。然而,在传统的教育教学理论中,教育实践的主要目标是传授知识。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花费大量的时间讲授理论知识,只有很少的时间用来上机实践,致使许多学生面对计算机手足无措。且大部分学校老师只管上课,而学生上机却由实验员负责或教师只备上课,不备上机,使原本很重要的实践活动变成“搭配”。这种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相脱离,或只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的做法,势必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死板,难以面对和解决新的问题。“是给学生一头猎物,还是给学生一杆枪·”每位有远见的教师都会选择后者。猎物总有吃完的时候,而学生一旦有了“一杆枪”,就可以靠自己不断去捕猎,继续生存下去。由此可见,计算机这一现代学科在21世纪巨大的挑战面前,必须有所创新与行动。

二、怎样进行计算机课程理论与实践的优化整合

1.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和自学能力为目标

计算机能力和自学能力是学生未来学习能力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学生的信息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计算机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未来生存能力。“从90年代开始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成为工业化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的两个重要杠杆,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思维、交往乃至生活”。放弃计算机将不能很好地衣、食、住、行,而尽早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将会极大地提高他们步入社会后的生活素质、生存能力。这就要求学生们在充分消化计算机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自觉将实践操作动手能力与之结合起来,秉着拓宽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视眼、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品质的原则,帮助学生养成自学的良好习惯。计算机学科具有更新更快的特点,我们现在讲授的是某一种软件的近期版本硬件的最近资讯,可当学生们真正步入工作岗位之后,原来的近期软件已经被更高级的版本所替代,原来的近期资讯已经变成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这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永远无法停止它发展的脚步,只能在不断学习中更新知识,与时展保持同步。计算机教师在教会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拥有了自学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事实证明:“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于计算机学科同样适用也同样重要。

2.课程设置应向宽基础、活模块方向转变

实践证明,中职学生的知识面不宽,毕业后就业门路就会受到限制,这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随着科技进步的思想及企业生产组织形成的现代化,职业综合化已是大势所趋,故产生了与专业覆盖面扩宽相适应的课程设置,专业基础知识面加宽产生了所谓群集课程设置方案。其次,来源于现代社会意识的强化,认识到作为现代就职人员,除传统的政治、语文、数学、体育等基础知识之外,还应具有各行各业通用的基础知识,如能源、安全、法律、质量、信息、职业道德、外语、微机等。另外,实践显示人的品格与教养相关,缺乏教养,职业道德教育就会流于形式。因而,学校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开设多种潜能性的、提高人的基础素质的课程,如礼仪、书法、美术、文艺、演讲等。总之,要让学生获得较扎实的基础素质,以有利于培养综合能力,而在课程编排上,则划分成若干中心,形成多个知识模块,模块之间能相对和互相组合。

3.课程设置应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现实就业状况紧密联系

统计数据表明,职业教育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80%以上)从事计算机销售与技术支持、数据录入、办公文秘等工作。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与软件人才链中处于低端位置,在局域网维护与管理、多媒体制作、网站管理与维护、软件编程等岗位上工作的职业学

转贴于论文联盟 //

校毕业生相对较少,而实际上这些岗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位非常需要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这些岗位上职业学校毕业生具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因此,在进行课程的设置时,应首先抓住大的,然后兼顾小的,课程的设置上尽量多地向就业面大的方面靠拢;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注重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教育学生不要眼高手低,觉得是基本的能力,就不在乎。要切记事情都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虽然是大众的工作,但如果在能力上更胜一筹,就业机会就会增加一分。要让学生平时多练,做到所谓的“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4.以学生将来从事工作中出现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课程设置

典型工作任务来源于企业实践,它对人的职业成长起到关键作用。在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课程的设置时,应紧跟市场的变化。目前职业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尽管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的,但有些课程的内容只是大学课程的简化,对于理论知识的培养、实用技能的训练相对不足。尤其是课程内容滞后于专业技术的更新与发展,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内容极少,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另外,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职业性法律法规、国际化标准、文档规范、安全性措施、维护管理经验等重要内容基本上没有进入教学;职业素质教育(如开拓精神、市场观念、管理技巧、团精神、应变能力等)尚没有得到的实施。现有的课程体系存在以上问题,导致学校毕业生与社会需求及行业发展相脱节,从而使该专业毕业的学生很少能胜任it行业的工作。

总之,为把中职学生培养成21世纪的合格人才,计算机教师们必须推行理论基础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含量,以此优化教学过程,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操作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计算机理论论文:关于计算机理论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改革

关于计算机理论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改革

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如何提高中专计算机理论课程的教学水平,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又要顾及现阶段中专生的素质。随着社会需求职位对于计算机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中等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业需求越来越大,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职教的新形势,中职计算机课程逐渐被冠以“低层次化”。作为一名中职计算机教师,我结合日常教学实践,对计算机理论课程现状进行分析,并对理论课程的改革提出设想。

一、计算机理论课程教与学的现状分析

1.教材与教学方法的现状

由于计算机知识更新很快,如果教材跟不上知识的更新,就会使学校培养的人知识陈旧,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如果教材更新速度过快,则可能由于学校硬件条件的限制,造成教材与教学的脱节,同样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从教学方法上来看,在教学方面,多年的职业教育没有从根本上脱离普教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没有真正地体现教学特色。

(1)教学原则。计算机理论课程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沿袭“以教师为主体”、“以课程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等等。这样的教学理念直接影响、制约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创新,也打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僵化,习惯于“一言堂”、“满堂灌”,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只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从组织内容、备课到讲授,很少关注学生的反应,课堂缺乏互动,更谈不上让学生参与其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教学手段。虽然目前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基本普及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但在课件制作的水平方面,在使用课件的尺度把握方面,教师还要下些工夫。

二、计算机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

1.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时代的发展正在促使教育改革从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是影响知识、技能掌握和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学中激励、唤醒、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是上好专业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此,教师在计算机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热情学习,才能使学生从主观上愿意接受计算机理论知识,才会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和业务水平

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计算机师资队伍,积极探索和发挥计算机在教学和教育中的作用。计算机教师首先应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教师是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资源,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与坏,对能否完成高等职业教育任务,都有着重大影响。教师应该通过在职学习、参加进修和培训等方式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二是教师应该具有丰富的与本专业相联系的知识,将本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知识进行糅合和相互渗透,以便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励学生的求知欲望与信心。三是通过刻苦锻炼,教师应该具有较强的教育能力,包括细致地观察了解学生的能力,发挥教育艺术、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缜密的思维和精准的语言表达能力,能把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结合起来,独立教研任务的教研能力。,教师还应该在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学反思等方面做进一步的工作。

3.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的理念

计算机理论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性思维。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先进的学习观念,使学生形成在实践中获得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发现知识的乐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精神,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质。改变教学“满堂灌”的形式,将知识的形成过程暴露给学生,让学生在接受知识时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使学生获得知识。

三、教学课程的改革

长期以来.包括计算机专业在内的中职课程体系较深地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深刻影响。如:执行统一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采用统编教材甚至组织统一考试,等等。随着社会对中职生尤其是计算机等专业的中职生的培养要求越来越讲求实用和应用,必须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应大胆舍弃“重理论、深分析”的纯理论型课程,开设《网页设计》、(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多媒体制作》、(flash动画设计》、《计算机网络基础》、《综合布线及网络构建应用技术》等面向市场、以实践操作为主的实战型课程。这样学生毕业后可立即适应市场的需求。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是采用讲、看、练一体化方法和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积极探索者,引导学生思考探索,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或教学案例制作课件,使教学更具直观性,深入浅出,将原来抽象、复杂叙述用生动的图像和动画表现出来,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二是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认识市场、了解市场,了解当前的市场技术水平和行情,了解将来的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

综合上述,计算机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要增强中专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大力改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地掌握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培养出更多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综合应用型人才。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才能结出丰硕果实,才能让计算机专业真正热起来。转贴于论文联盟 //

计算机理论论文:中职学校计算机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职学校计算机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实践

计算机作为现代高科技的产物,其理论知识专业性强。并且,教师不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接受起来有很大困难,学生普遍反映计算机理论课程太难、太枯燥。笔者从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理论课程的培养目标出发,对中职的计算机理论课程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些改革思路与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理论教学最终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1.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和业务水平

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计算机师资队伍,积极探索和发挥计算机在教学和教育中的作用。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首先应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范围。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就是“前沿”,即使是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若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上,则意味着后退。所以,选择了计算机就是选择了“不断地学习”。在计算机教育这块园地里,要有所收获,就必须怀着对本职工作的无限热爱,怀着对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学生强烈的责任感,投身到计算机的教育、教学研究上来。

2.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是影响知识、技能掌握和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学习上的内在动力。教学中激励、唤醒、调动学生的这个内在动力,是上好专业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此,教师在进行计算机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热情去学习,才能使学生从主观上愿意接受计算机理论知识,才会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计算机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的理念

一是改变教学“满堂灌”的形式,将知识的形成过程暴露给学生,让学生在接受知识时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使学生获得主动的知识。二是计算机理论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性思维。因此,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精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质。三是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先进的教育观念,使学生形成在实践中获得知识的能力。素质教育重在素质的形成,而素质最终是在实践中体现出来,计算机理论教学不能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较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发现知识的乐趣。

2.计算机理论课程设置的改革

一是课程内容的设置要紧贴社会的要求,把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有机统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职业中职学生虽然没有高考的压力,但面临就业的挑战,所以课程的设置要以社会的需求为依据,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这里最重要的是进行社会调查,弄清学生能够就业的岗位群,由此弄清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并由此作为课程设置的依据。只有是有利于学生就业的课程内容设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二是根据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认知和能力水平,以及课程本身的对应关系对课程内容的顺序进行合理安排,要做到先易后难,各课程之间的承接性要合理。三是以能力为本位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在中职学校计算机中大部分课程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的。职业中职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数据逻辑分析能力都较弱,对理论课的学习不感兴趣,课堂上的理论讲授效果不理想。在设计和制定项目的课程任务时,把知识点和职业中职学生不需要系统学习但需要部分掌握的内容融入其中,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实践过程。这样进行教材内容的整合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内容,能将知识迅速转化为实际能力。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目标,对教材做相应的处理。

3.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是教学和学习方法上,采用讲、看、练一体化方法和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或教学案例制作课件,使教学更具直观性,深入浅出,将原来抽象、复杂叙述,用生动的图像和动画表现出来,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积极探索者,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索,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二是教学的组织形式上以实训基地现场教学为主,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结合实际,使教学和实际真正融为一体。平时面对实物和实际进行教学,实习或业余时间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学校、老师、同学乃至社会进行计算机应用与维护方面的服务。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市场调查,让学生认识市场、了解市场,了解当前的市场技术水平和行情,了解将来的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

4.改变计算机理论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

职业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差,学习内驱力弱,认知水平和能力弱都是教师要面对的现实,承认这个现实但不是意味着就要采取迁就的策略。希望通过降低要求,提高合格率,让学生得到成功的刺激,提高学习积极性,并不能产生教师所期待的效果,合格率是上去了,但差生并不由此而受到成功的鼓励,好学的学生却抱怨学到的东西太少了,如此,教学质量并没有多大的提高。

经过反思,我意识到,求知欲源于对知识本身的兴趣,满足这种动机的是知识的实际获得,而不是外在的刺激。这种不但不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刺激,反而在某种程度上使学生的自尊受到伤害,课程教学还使一些本来学习动机就弱的学生产生了侥幸的心理。因此,我考虑对于以能力为目标的科目,如计算机硬件维修、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等,评价上以日常成绩为主,分为不同的作业或项目,以完成其中的百分比为成绩,关键在于允许学生在学期的任何时间内完成都可以。这样,学生可在学习了后面的内容后重新来完成作业,在已经掌握了技能的其他同学帮助下来完成,增加了差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成功率。

以上是我对计算机教学的一些粗浅认识。我们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就是给社会培养出合格人才,而通过这些改变使我们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

计算机理论论文:计算机理论的一个核心问题

摘要:我国 计算 机 科学 系里的传统是培养做学术研究,尤其是理论研究的人,但如今想要以最快的速度接受并利用新技术关键还是在于你对计算机科学地把握程度。

关键词:计算机理论 核心问题 教育

我国计算机科学系里的传统是培养做学术研究,尤其是理论研究的人(方向不见得有多大的问题,但是做得不是那么尽如人意)。而计算机的理论研究,说到底了,如 网络 安全学,图形图像学,视频音频处理,哪个方向都与数学有着很大的关系,虽然也许是正统数学家眼里非主流的数学。这里我还想阐明我的一个观点: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从实际生活当中抽象出来的理论,人们之所以要将实际抽象成理论,目的就在于想用抽象出来的理论去更好的指导实践,有些数学研究工作者喜欢用一些现存的理论知识去推导若干条推论,殊不知其一:问题考虑不全很可能是个错误的推论,其二:他的推论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原型,不能指导实践。严格的说,我并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政治 课上学的理论联系实际一直是指导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航标(至少我认为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应当本着这个方向)。

我个人的浅见是:计算机系的学生,对数学的要求跟数学系不同,跟物理类差别则更大。对于非数学专业的学生来说,高等数学就是把数学分析中较困难的理论部分删去,强调套用公式计算。而对计算机系的学生来说,数学分析里用处较大的恰恰是被删去的理论部分。记上一堆曲面积分的公式,难道就能算懂了数学?那倒不如现用现查,何必费事记呢?再不然直接用mathematica或是matlab好了。退一万步。华罗庚在数学上的造诣不用我去多说,但是他这光辉的一生做得我认为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几件事情:首先是它筹建了

总的来说,从 教育 角度来讲,国内高校的课程安排不是很合理,强调理论,又不愿意在理论上深入教育,无力接受新技术,想避开新技术又无法避得一干二净。我觉得关键问题就是国内的高校难于突破现状,条条框框限制着怎么求 发展 。我们虽然认识得到国外教育的优越性,但为什么迟迟不能采取行动?哪怕是去粗取精的取那么一点点。

计算机理论论文:高校计算机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方法探讨

高校计算机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方法探讨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早已成为了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能否在社会占据一席之地的评价标准,计算机技能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个人或企业的发展前途,这无形当中给高校计算机教师增加了很大的压力。计算机教学是一个与实践密切相关的一个教育体制,要想更好的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相关知识,不仅要向学生灌输一些计算机理论,还要进行一系列必要的实践教学,这就需要高校必须为学生制定一个合理的计算机教学体制,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充分的结合起来。按当今情况来看,大多数高校的实践教学频率低,质量差,这将严重制约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提升,因此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高校必须充分重视这一问题。

一、计算机教学现状

我国大多数高校都采取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单一,形势古板,不利于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计算机理论,并且,绝大多数高校不够重视对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考核,这严重的影响了学生计算机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总的来看,如今的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教学大纲方面:由于高校普遍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学大纲也都差不多,内容比较老套,没什么特色,不利于学生吸收,且教学大纲的安排与计算机的实际应用关系不够密切,大多数都是一些死板的理论知识,不适合学生未来的职场应用。这种以理论为主甚至只有理论的教学大纲直接导致了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差,在工作中不能运用所学知识的现状。

2.计算机教师方面:如今,大多数高校的计算机教师讲课只注意将大纲上的理论知识,很少在课堂上利用日常生活实例对大纲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同时,还有许多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很好的利用多媒体设施,只是一味的板书,这样不但表达不清楚理论知识,并且还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感。除此之外,一些高校教师不能很好的安排自己的教学内容,导致每节课的授课重点不够突出,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安排自己的授课内容,并突出教学重点。例如,网络协议就是一个比较死板的知识,教师应该略化理论,多讲实例,这样不但可以充分的表达网络协议的含义,还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自身方面:由于计算机的一些理论知识比较死板和生硬,原理和术语很多,不容易记忆,因此许多学生便不愿意复习计算机的理论知识,这样不但不利于计算机技术的掌握,也会使学生在真正实践时感到无从下手,从而白白浪费了理论学习的时间,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另外许多学生对生活中的计算机知识了解太少,像很多学生不知道网线的制作方法,甚至还有的没见过任何网络设备,这都严重的影响的计算机知识的学习。

二、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具体措施

(一)优化教学模式

学校的教育新手段曾被国外的一些社会经济学家预测为21实际最伟大的产品,高校计算机教师承担着为祖国培养新型的的计算机人才的艰巨任务,因此其教学观念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所以,要想优化计算机的教学模式必须首先从计算机教师的教学观念入手,保障他们的教学理念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并且能够适合学生的学习和计算机技能的提高。其次,一些多媒体设施应该充分的应用在计算机的教学课堂中,并且计算机教师要能挑起上课的讨论氛围,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真正成为计算机学习的主体。并且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并且辅助学生完成一些实践任务,并鼓励学生大胆的做课题研究,以便使学生进一步完善计算机的理论知识。拿word教学这一课程为例,首先应当在多媒体机房进行授课,让每一个学生都亲自的操作word,教师在讲述每一步操作的同时,要帮助学生随教师进行操作,逐步了解word,课程教授完毕后,教师要立刻布置一些简单的word任务,让学生立即完成,并及时的解答相关问题,帮助学生更好的解决一些潜在问题,在实践中完善自己。

(二)选取合适的教材,突出教学重点

计算机教材的选取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高校要严格的选取相应的教材,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鼓励教师针对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的教学情况自行编写教材。再则,教师在拿到教材之后,要通览教材的整体内容,并根据教材制定合适的教学大纲,要尽量将一些重点的知识分开介绍给学生,减少学生的学习强度,同时这份教学大纲要有清晰的教学脉络,能够充分的突出所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例如,在“网络基础”这一教学内容的大纲就应该以“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作为主线,其中穿插着一些具体实践技术和应用实例,让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重点。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计算机教学一定要突出实践的重要性,在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做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密切结合,同时要适当的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计算机技能的学习和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计算机理论论文:试论农村职校计算机理论课程教学的改革

试论农村职校计算机理论课程教学的改革

一、明确中职学校计算机理论课程的培养目标

理论课程是基础,只有在夯实了专业基础之后才能在本专业有所建树。中职学校有其自身的特点,其培养的目标是技术型人才,理论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为实践服务,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独立思考和集体合作,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研究积累经验,以发展自己的创造才能,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知识。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理论课程教与学的普遍现状

(一)教材、教法现状。

从教材大纲上来看,要么部分教材过于陈旧,编写的教材几年不变,跟不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职业的需求;要么和流行软硬件步步紧跟,年年更新,使许多学校硬件环境频频告急。由于计算机知识更新实在太快,如果教材跟不上知识的更新,会使学校培养的人知识陈旧,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如果教材更新速度过快,则可能由于学校硬件条件的限制,造成教材与教学的脱节,同样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从教学方法上来看,在教学方面,多年的教育论文使职业教育没有从根本上脱离普教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因此,没有真正地体现出自身的教学特色。我在授课中往往有这样的体验,讲授理论课时由于内容抽象难理解,结果一方面教师在拼命地想讲明白,学生们也非常专注地想听明白,但计算机中的许多术语、原理、命令等等总让许多学生如坠雾里,上机操作时不知从何下手,结果造成教师教学费力,学生学习吃力,实际效果不好的现象。

(二)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现状。

从生源上来看,由于普高的扩招,中职学校的门坎很低。进入农村中职学校的学生,其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对计算机理论课程的学习都不感兴趣,他们觉得理论课程枯燥、难学。他们追求的是学以致用、立竿见影的效果,尤其是家庭电脑的普及,上网热的冲击,使a学生更加注重操作技能,而对计算机理论很少涉及。计算机理论是学生提高计算机水平的基础,中专生没有足够能力认识到这一点的,于是往往会把学习计算机知识分为“有用的”和“没用的”两类。

三、中职学校计算机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理论教学最终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1.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和业务水平。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计算机师资队伍,积极探索和发挥计算机在教学和教育中的作用。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首先应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范围。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就是“前沿”,即使是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若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上,则意味着后退。

2.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是影响知识、技能掌握和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学习上的内在动力。教学中激励、唤醒、调动学生的这个内在动力,是上好专业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二)计算机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的理念

改变教学“满堂灌”的形式,将知识的形成过程暴露给学生,让学生在接受知识时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使学生获得主动的知识。

计算机理论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性思维。因此,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精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质。

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先进的教育观念,使学生形成在实践中获得知识的能力。素质教育重在素质的形成,而素质最终是在实践中体现出来,计算机理论教学不能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较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发现知识的乐趣。

2.教学方法的改革要突出生动性

教学和学习方法上,采用讲、看、练一体化方法和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或教学案例制作课件,使教学更具直观性,深入浅出,将原来抽象、复杂叙述用生动的图像和动画表现出来,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积极探索者,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索,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经过反思,我意识到,求知欲源于对知识本身的兴趣,满足这种动机的是知识的实际获得,而不是外在的刺激。这种不但不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刺激,反而在某种程度上使学生的自尊受到伤害,还使一些本来学习动机就弱的学生产生了侥幸的心理。因此,我考虑对于以能力为目标的科目,如计算机硬件维修、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等,评价上以日常成绩为主,分为不同的作业或项目,以完成其中的百分比为成绩,关键在于允许学生在本学期的任何时间内完成都可以。这样,学生可在学习了后面的内容后重新来完成作业,在已经掌握了技能的其他同学帮助下来完成,增加了差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成功率。转贴于论文联盟 //

计算机理论论文:计算机理论论文:如何在中专学校计算机理论课程教学中实施改革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中专学校中学生的现状,以及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进行了探讨和讨论,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中专学校计算机理论 课程教学

计算机知识的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推广,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使得人们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途径更加广阔。当今社会,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常用操作方法不仅是人们立足社会的必要条件,更是人们工作、学习和娱乐中不可或缺的技能。 首先要使学生了解必要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对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影响。同时,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以及使用计算机来获取、加工、传播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使学生熟悉信息化社会中的网络环境,为他们自主学习、终生学习、以及适应未来工作环境奠定良好基础。

计算机作为现代高科技的产物,其理论知识专业性强。并且,教师不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接受起来有很大困难,学生普遍反映计算机理论课程太难、太枯燥。笔者从中专学校的计算机理论课程的培养目标出发,课程教学通过对中专学校的计算机理论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现状存在弊端的分析,对中专的计算机理论课程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些改革思路与方法。

一、中专学校计算机理论课程的培养目标。

理论课程是基础,只有在夯实了专业基础之后才能在本专业有所建树。中专学校有其自身的特点,其培养的目标是技术型人才,理论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为实践服务,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独立思考和集体合作,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研究和经验的积累,以发展自己的创造才能,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知识。例如程序设计类的课程,首先要使学生养成基本的、良好的编程习惯,懂得编程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编程方法,能够理解编程所使用的各种语句,然后让他们投入具体的编程工作。

二、中专学校计算机理论课程教与学的现状。

1、教材、教法现状。

从教材大纲上来看,要么部分教材过于陈旧,编写的教材几年不变,跟不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职业的需求;要么和流行软硬件步步紧跟,年年更新,使许多学校硬件环境频频告急。由于计算机知识更新实在太快,如果教材跟不上知识的更新,会使学校培养的人知识陈旧,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如果教材更新速度过快,则可能由于学校硬件条件的限制,造成教材与教学的脱节,同样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职业教育没有从根本上脱离普教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因此,没有真正地体现出自身的教学特色。笔者在授课中往往有这样的体验,讲授理论课时由于内容抽象难理解,结果一方面教师在拼命地想讲明白,学生们也非常专注地想听明白,但计算机中的许多术语、原理、命令等等总让许多学生如坠雾里,上机操作时不知从何下手,结果造成教师教学费力,学生学习吃力,实际效果不好的现象。 现在中专学生绝大部分是没有考上高中的初中毕业生或者同等学历的社会青年,其基础总体上较差,程度参差不齐,有的能熟练使用计算机,有的学过计算机,有的甚至没有接触过计算机,使教师在教学中难以做到面面俱到。中专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和新知识比较感兴趣,但缺乏学习的耐力和毅力;他们个性强,喜欢表现自我;纪律性和组织性较差,团队意识不强;生活自理能力差。有的学生初中时成绩差,长期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冷落、同学的白眼,自卑心理严重,自信心不足,进取心不强,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这都给我们的日常管理和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教师除了传授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还要教他们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惯、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转

2、中专学校计算机理论课堂教学现状。

(1)教学原则。计算机理论课程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沿袭着“以教师为主体”、“以课程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等等。这样的教学理念直接影响、制约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创新,也打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方法单一、僵化,习惯于“一言堂”、“满堂灌”,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只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从组织内容、备课到讲授,很少关注学生的反应,课堂缺乏互动,更谈不到学生参与其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教学手段。虽然目前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基本普及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但在课件制作的水平方面,在使用课件的尺度把握方面,还要下些功夫。

3、中专学校学生的学习现状。

从生源上来看,由于普高的扩招,生源的减少,中专学校的门坎越来越低。进入中专学校的学生,其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高。另外,中专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由于目前农村乡镇中学计算机教学设施的不完备,许多学生在初中学习时还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更谈不上操作和运用了。总的来说,中专学校生源文化素质不高,对计算机的认知程度相对较低。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对计算机理论课程的学习都不感兴趣,他们觉得理论课程枯燥、难学。他们追求的是学以致用、立竿见影的效果,尤其是家庭电脑的普及,上网热的冲击,使学生更加注重操作技能,而对计算机理论很少涉及。计算机理论是学生提高计算机水平的基础,中专生没有足够能力认识到这一点的,于是往往会把学习计算机知识分为“有用的”和“没用的”两类。比如认为学习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原理、硬件维修、程序的编制等是“无用的”;对于学习制图、网页设计、flash动画制作等是“有用的”。

三、中专学校计算机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中专学校的计算机理论教学最终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1)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和业务水平。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计算机师资队伍,积极探索和发挥计算机在教学和教育中的作用。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首先应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范围。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就是“前沿”,即使是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毕业生,若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上,则意味着后退。所以,选择了计算机就是选择了“不断地学习”。在计算机教育这块园地里,要有所收获,就必须怀着对本职工作的无限热爱,怀着对学生强烈的责任感,投身到计算机的教育、教学研究上来。

(2)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是影响知识、技能掌握和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学习上的内在动力。教学中激励、唤醒、调动学生的这个内在动力,是上好专业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此,教师在进行计算机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热情去学习,才能使学生从主观上愿意接受计算机理论知识,才会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计算机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的理念。

一是改变教学“满堂灌”的形式,将知识的形成过程暴露给学生,让学生在接受知识时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培养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使学生获得主动的知识。二是计算机理论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性思维。因此,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精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素质。三是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先进的教育观念,使学生形成在实践中获得知识的能力。素质教育重在素质的形成,而素质最终是在实践中体现出来,计算机理论教学不能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较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发现知识的乐趣。

(2)计算机理论课程设置的改革。

一是课程内容的设置要紧贴社会的要求,把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有机统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职业中专学生虽然没有高考的压力,但面临就业的挑战,所以课程的设置要以社会的需求为依据,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这里最重要的是进行社会调查,弄清学生能够就业的岗位群,由此弄清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并由此作为课程设置的依据。只有是有利于学生就业的课程内容设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二是根据中专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认知和能力水平,以及课程本身的对应关系对课程内容的顺序进行合理安排,要做到先易后难,各课程之间的承接性要合理。三是以能力为本位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在中专学校计算机中大部分课程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的。职业中专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数据逻辑分析能力都较弱,对理论课的学习不感兴趣,课堂上的理论讲授效果不理想。在设计和制定项目的课程任务时,把知识点和职业中专学生不需要系统学习但需要部分掌握的内容融入其中,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实践过程。这样进行教材内容的整合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内容,能将知识迅速转化为实际能力。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目标,对教材做相应的处理。

(3)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是教学和学习方法上,采用讲、看、练一体化方法和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或教学案例制作课件,使教学更具直观性,深入浅出,将原来抽象、复杂叙述,用生动的图像和动画表现出来,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积极探索者,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索,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二是教学的组织形式上以实训基地现场教学为主,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结合实际,使教学和实际真正融为一体。平时面对实物和实际进行教学,实习或业余时间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学校、老师、同学乃至社会进行计算机应用与维护方面的服务。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市场调查,让学生认识市场、了解市场,了解当前的市场技术水平和行情,了解将来的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要求,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

(4)改变计算机理论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

职业中专学生综合素质差,学习内驱力弱,认知水平和能力弱都是教师要面对的现实,承认这个现实但不是意味着就要采取迁就的策略。希望通过降低要求,提高合格率,让学生得到成功的刺激,提高学习积极性,并不能产生教师所期待的效果,合格率是上去了,但差生并不由此而受到成功的鼓励,好学的学生却抱怨学到的东西太少了,如此,教学质量并没有多大的提高。

经过反思,我意识到,求知欲源于对知识本身的兴趣,满足这种动机的是知识的实际获得,而不是外在的刺激。这种不但不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刺激,反而在某种程度上使学生的自尊受到伤害,课程教学还使一些本来学习动机就弱的学生产生了侥幸的心理。因此,我考虑对于以能力为目标的科目,如计算机硬件维修、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等,评价上以日常成绩为主,分为不同的作业或项目,以完成其中的百分比为成绩,关键在于允许学生在学期的任何时间内完成都可以。这样,学生可在学习了后面的内容后重新来完成作业,在已经掌握了技能的其他同学帮助下来完成,增加了差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成功率。

以上是我对计算机教学的一些粗浅认识。我们中专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就是给社会培养出合格人才,而通过这些改变使我们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

计算机理论论文: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反思

一、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川,是教学法中一大原则,我这里针对民办学院学生学习的特点、性格、能力、志趣等具体情况展开不同的和相应的教育方法。 在公办学校,有些教师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一到课堂,直接切人主题,接着上次的课,不管学生理解与否,洋洋洒洒,一泻千里。印象很清楚的是上大学时老师跟我们讲,大学教授上课,一般都是从头到尾只注重理论讲授,不太注重学生能否接受,通常一节课下来学生一头雾水。曾有某大学教授在上《线性代数》课,学生都大叫很抽象,听不懂,教授微笑着以开玩笑的口吻说:听不懂很正常嘛,如果听得懂就不能显示出我的水平有多高!但值得教师放心的是那些学生几乎都有较高的自学能力,会主动地将那些不懂的知识搞懂。这种教学方式对我们民办学院的学生根本不能适用。所以,手把手地教,耐心地根据学生基础来教就显得很重要了。 民办学院的学生总体上说,其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稍低于公办学校的学生(但不,其中也不乏有一些的学生)。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就不能用公办学校的一套教学方式开展教学。 我上课一般都遵循这样的程序:回顾上一次讲课的内容、展开新课、结束前总结。 这种方式,大家一看,不就是对待中学生的那一套吗?差不多。我们的学生不是不聪明,而是,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有惰性”,不太想主动地学习。我通过这种讲课方式,可以帮助他们上课时更好地听讲,促进他们课后更好地复习。毕竟,课前提问时一问三不知对大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很光彩的事。而且,我在做课件时,在每一章的开始还安排了“教学目的与要求”和“教学要点与难点”,将每一章节的内容进行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他们学习的重点和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应该掌握哪些技术。 “回顾上一次课的内容”,这个好多老师容易忽视的环节,我认为很重要。前面我说过了我们的学生“有惰性”,离开课堂很少有人主动去看书温习的。我的“回顾”方法就是提问。提问可以促使他们在课前抽出时间复习前一节课讲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可以督促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理论知识。 “展开新课”这个环节中,我并不是简单地播放课件,说说重点。我会经常给学生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自己研究课本,甚至会让他们把自己的观点阐述给其他同学听。这样可以提高他们自己理解知识的能力和学习的兴趣。当然,上课时我还会经常到学生中走一走,他们管不住自己是常有的事。做小动作或打磕睡时及时提醒他们是提高听课效率的一个必需环节。 “结束前总结”这个环节也是很重要的。毕竟这里是大学课堂,每节课讲述的内容较为丰富,可以用“很多很杂”来描述了。结束前总结可以让学生理清头绪,把握重点和难点,“事半功倍”,学生学习就会变得轻松愉快,那么他们提高自身自学能力和提高学习成绩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一般情况下,我一直遵循这种上课的程序,学生也习惯了这个过程。这对学生长期地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是很有好处的。 二、理论与实戏结合 理论与实践结合之一:用具体的实例讲述抽象的概念。 计算机专业的理论课与其他专业的理论课不同,其理论有着很大的抽象性。所以理论联系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我有个不成文的习惯,每次接一个新班上课或上一门新课,及时节课下课我都要问一些学生:我这样上课能听懂吗?我是惟恐抽象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让学生听起来吃力,不易掌握,就尽盆用日常生活中生动的相关例子解释给他们听。令我颇为欣慰的答复是:您能将那些抽象的理论用我们身边的例子讲出来,我们就一目了然,很容易接受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操作系统》这门课的第五章,讲到文件的存取方式时说:文件的存取方法有两种“顺序存取和直接存取”。那么,到底什么是顺序存取,什么又是直接存取呢?讲课时,我问了大家一个问题,如果我要某一队列里的第五个同学回答问题,我是让他们一个一个地回答直到第五个回答效率高,还是直接点第五个学生的名字让他回答效率高呢?很显然,前者一定要按顺序来,后者只需按事物的特性(即理论上的属性),学生都选择了后者。我趁机讲述了这两种存取方法的定义,这样效果就达到了。 还有一例,新生(特别是从农村来的学生)刚学计算机时,对计算机的硬件了解很少,并且上机操作课又不能打开主机箱。讲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时,怎么才能达到他们能认识实物的效果呢?我就到机房找了一些淘汰的CPu、硬盘、显卡、内存条等部件带到课堂上,帮助学生对计算机的组成有了直观的了解。 而且,计算机实践课很生动,也很能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其专业理论课就颇为枯燥了。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的交互式特点,编制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对一些较为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的形象化表达工具,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这种直观而形象的学习过程,将静态的学习内容转变为动态的学习内容。有利于学生对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的理解和突破。因此对待做课件我是相当的用心了。在理论知识的旁边出人一些相关的图片和声音信息,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为了缓解理论课的枯燥问题,我还经常用一些计算机前沿的知识穿插在讲课的过程中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比如:在讲《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病毒知识时,我就把近期出现的一些冠以很有趣名字的病毒介绍给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掌握病毒的预防和清除方法。这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起了很好的效果。#p#分页标题#e# 理论与实践结合之二:上好每一节实验课。 计算机科学的课程不但有较强的理论性,也有较强的实践性,理论和实践是紧密相关、相辅相成,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加强对理论的理解,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开设实验课,就是给学生一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机会,学生在实验中必须亲自动手操作,以此加深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计算机是怎样操作、如何运行的。通过上机实验让学生演示和操作软件的各种功能,了解软件的特点和作用,逐步熟悉和掌握软件的功能及使用。 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贯通、点拨的作用,教师应着重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以及目前所学习使用的软件与已学过的软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当然了,实验课不是理论课的附属品,与理论课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具体体现。从学生进校开始,我们就连续不断地进行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培养,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有较为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上。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方法,具有使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图表和图形的能力,并且要有一定的速度和熟练程度。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现代教学应该树立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我经常试图通过增强计算机实验课的趣味性对此作了一点有效的探索。通常,同一个实验内容要反复多次练习,才能达到较高的熟练程度。 一般情况下,每次上新的理论课时我都很仔细地为学生实际操作一遍,上机课的前10分钟我再复习一下上理论课时的操作,然后让学生自己亲自实际操作,反复做操作练习,对个别悟性不太高的学生我还要再手把手地教。这样反复地练习,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对计算机各种软件的操作能力,真正掌握相关技术。[z]通过上机实验,学生对教师讲授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技术和有关算法都有了较为深刻的体会和认识,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此时,我们要及时督促学生总结上机实验中的收获,巩固所学的知识。 计算机课程的每门实验课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只要我们教师能认真考虑它的特点和规律,抓好实验的每一个环节,计算机课程的实验就能获得成功,搞好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也就有了保障。 不过,学生对上机实验有强烈的兴趣的另一个原因是上机课可以玩玩游戏、上上网。对于这样一个问题,我是这样安排的:每次上机课前关掉交换机,开始认真地进行操作练习。等所有的操作任务都通过了检查,可以让他们有一点放松的机会。这样,学生在前一段时间会很投人地进行实际操作。教学要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才能起到好的效果。 三、尽信书不如无书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是以能力培养为主。高等院校的老师上课如果照本宣科的话,这样的课学生自己都会讲。所以我们要用质疑的精神去对待每一门学科的教学。 事实上,现在的课本里都不可避免出现或多或少的错误。当然这些错误有些是排版错误,有些是编者编课本时疏忽。好在我们的编者翻时良谦虚,说“本教材会有不足之处,请专家和读者不吝指正”。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带着质疑的态度去研究教材:参照于课本,且要高于课本。 我记得在讲《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中的“存储器”这一节内容时,书上说“存储器(Memory)又分为随机存储器RAM、主存储器或内存……”[3J这里就出现了一个理论性的错误。众所周知:存储器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主存储器又分为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储器(RAM)……对于这样一个理论性的错误,若不指出来,会直接在各种各样的考试中对学生起误导作用。 另外,在《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章“作业管理”中描述作业调度程序发生的位置图中也出现了一处明显的错误。先看一则概念:“作业调度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作业从后备状态到运行状态及从运行状态到完成状态的转换”。 根据前面所述的概念我们知道作业调度程序是在作业的后备状态、运行状态和完成状态之间起转换作用的,与作业的提交状态没有关系。而在作业的提交状态和后备状态之间实现转换的是作业的录人程序。 诸如此类的一些错误编者和出版商可以犯,但是教师在课堂上不能犯。教师既然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就应该一丝不苟。我们不能把外界带给我们的错误信息再传达给我们的学生。 每次备课我都会很仔细地审查教材,不放过一点一滴的错误。我上课并不是照本宣科的。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得把最前沿的知识传授给我们的学生。但是我不讲的知识点不代表好学的学生不会去看。所以,对课本上的所有的内容我都会很认真地审查。作为“传道、授业”的教师,我们得保障学生接受的知识几乎都是正确的。 当然“尽信书不如无书”不代表就一味抛开课本。任何阶段的学习,用好课本是学好一门学科的关键,我们应该用“鉴赏的眼光”去审阅课本,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学习一门学科理论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对计算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计算机教师必须不断充电,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以自己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技能、上好每一堂课,使我们的教学与学习双边活动都是愉快的、积极的。从而使计算机学习成为一个师生共同提高的过程。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平时应不断学习,充实自我,及时掌握近期科技信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这样在传授知识和解答学生的问题时,才能得心应手,令学生心服口服。计算机教师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计算机教师能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才能做一个真正受学生欢迎和爱戴的合格的人民教师。#p#分页标题#e# 教育信息化的浪潮正在蓬勃兴起,只有很好地提高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才能使我们有可能为学生创设一个尽可能真实的情景,让人类认识的结果变得生动、有趣,喜闻乐见,充满魅力,更加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更能为学生所接受。教师教书育人也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潮流,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特殊情况特殊对待,这必将大大提高课堂信息传输的效率,也必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计算机理论论文:医学专业大学生计算机理论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逐渐普及,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方便,本文总结了当前医学专业计算机课程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弊端,以某医科大学为例,探讨了课程内容改革。

关键词:医学专业;计算机;改革

医学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一门新型的学科,随着医学设备的不断更新,例如数字化摄影X线机、螺旋CT机、彩色多普勒超声等高精尖医学设备的不断应用,就要求计算机技术和医学技术的有机结合,才能使医学技术有长足的发展,为此培养学生具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和提高计算机的实际使用能力,已成为医科大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1传统计算机教学的弊端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习惯于把知识的获得与知识的应用看成是两个独立的阶段,学生先通过学习获得知识,而后再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有关的问题。在国内医学计算机教学中也都普遍采用的这种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单调而枯燥,加上医学院校的学生本来就对工科类学科不感兴趣,结果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笔者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课堂45分钟,仅有8.6%的学生表示自己上课听讲的时间在40分钟以上,36%的同学的听课时间是在30分钟到40分钟,16%的同学选择了不听,剩下的同学都在30分钟以下;对于是否会积极参与教师的提出的每一个任务,只有36%的学生表示会积极参与教师提问,而另外64%的学生表示对教师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在如何对待考试的问题上,有7.4%的同学是平常勤于复习,55.6%的同学临阵磨枪,突击复习,25.9%的同学平时积累加期末复习,还9%的同学基本不复习。实际上,计算机知识的应用并不是所学内容的简单套用,常常需要针对当前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才能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构建出解决当前问题的合理方案。因此,为了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调整计算机教学的内容设计与教学模式迫在眉睫。

2医学专业教学改革

医学计算机是医学领域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交叉学科,要求能够深入掌握计算机技术,又要掌握医学专业技术,了解医院业务情况。随着医院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信息化和管理现代化的加快和完善,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在医院的地位就显得更为迫切与重要,对医学计算机人才培养提出更高、更多的需求。该医科大学紧跟时展的脉搏,立足于专业特色,对计算机教学惊醒了的改革试验。

2.1明确培养目标

医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医学类院校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是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一个基本科目。正确的学科定位直接影响着专业未来的发展,医科大学医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既要符合学科未来发展的规律,又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技能方面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Word文档编辑排版方法与技巧、Excel电子表格的制作与应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方法,在能力方面要求学生有着应用计算机获取和处理一般信息的能力,成为既懂医学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

2.2改革课程设置

在教学时数的安排上,以96课时为宜,结合我校的实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其中理论知识为40学时,上机操作为56课时。理论课程按照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办公处理、多媒体技术、网络这五大模块来开展教学,在每一模块结束后都要进行学习效果的评价。实践环节分为基础与验证型实验、设计开发型实验和研究创新型实验。具体内容包括操作系统使用、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等软件的使用、多媒体软件应用、INTERNET及应用、网页设计等,实验内容遵循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原则,针对医院的工作流程,安排不同的实践环节,使学习的知识能很快地运用到实践中,满足不同层次基础的学生需求。

2.3创新教学模式

针对医科大学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要求,探索出条“案例式驱动”教学的方法,将教条式的“菜单”学习,变为生动实用的案例学习。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充足的实例,将医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知识点恰当地融入案例的分析和制作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建立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多媒体视频教学课件、电子教案、视频练习演示系统、网上答疑系统、网上自测系统,给不同层次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上,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能掌握独立的知识点,而且具备了综合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根据课程本身的教学内容、上课形式、学生的学习能力等因素,周密地安排教学进程,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要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的转变而随时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2.4考试方法

考试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传统的计算机考核方式以笔试为主,重点考察的是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对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则重视度不够,认为学生只要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在实际中应用是不成问题的,事实上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在现实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考试成绩很高,但在实际中却不会传输文件、不会设计简单的PPT,造成这种情况产生的主要原因便是考核方式的不科学。为了纠正这种现象,该高校将所有考核都改为机试,实现了无纸化考试改革,改变一次考核定成绩的做法,实现了分阶段、分模块的多次考核方式,有效地督促了学生及时消化所学知识,减轻学生期末一次性考试负担,提高了考试效率和教师的阅卷效率。

3改革效果分析

经过多年的不断创新,该高校不断扩展教学内容,使得教学手段、教学形式、学习方式、考试形式等呈现多元化、立体式的教学格局,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较大可能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改革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出发,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支撑,引导学生自主去建构知识,使学生由被动接受教师的信息,被动地去完成教师的任务走进了主动去探究和主动去发现问题的领域,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教学理念先进,教学内容体系完整,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基本设施完善,教学特色鲜明,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实用性、针对性、整体性更加突出,最终达到课程目标与医学技术发展相符合,教学内容与岗位知识、技能、素质需求相符合的要求。促进了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和计算机意识的增强,学生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主动利用Internet网络获取新知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通过了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有的学生建了自己或班级的网站,有些学生的作品还在各种比赛中获了奖,展示了自己的计算机水平。

4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以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面对新时期的新要求,医学高校要科学合理的培养大学生的IT知识结构,使医药院校学生能够适应其专业工作中对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本专业数字化技术的要求,为将来从事数字化医院与数字化诊疗技术的应用打下坚识的基础。

计算机理论论文:高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理论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铺开,目前我国高等职业学校均已开设了计算机课程,计算机课程主要分为理论课程和上机实践操作两个部分。有的教师和学生误认为对于计算机课而言,比较有用的应该是上机实践部分,这种观念的是十分错误的。上机实践操作是建立在良好的理论基础之上的。作为一名高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师,笔者认为,计算机理论课程的学习与上机实践操作同等重要,教师和学生首先要在态度上摆正对理论课程与上机实践课程的认识;其次,对于传统枯燥乏味的计算机理论课程的学习,教师们要积极对理论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活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论文根据作者的教学经验,浅谈高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理论课程教学的改革,供教师们参考。

一、高职学生学习计算机理论课程的重要性

高等职业学校与其他普通学校不同的是,除了根据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政策,培养德、智、体、美、劳发展的学生以外,其重点是培养在技术方面过硬的学生,即通常所说的专业性技术人才。具体到计算机这门课程而言,在学校的学习时间,上机操作虽然可以及时的对理论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巩固与掌握,但是于长远而言,丰富的理论知识不仅可以充实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日后的社会实践中,理论知识才能协助学生出色的完成工作。笔者认为,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计算机理论课程的重要性更多的体现在像C++、Photoshop、CorelDRAW、MacromediaFireworks等一些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上。

(一)学习计算机理论课程为成为计算机领域专业性技术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任何领域内的技术性突破都是以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后盾的。计算机领域也不例外,扎实的计算机理论基础,可以帮助学生成为计算机领域专业性技术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课堂上短暂的上机实践只能使学生对该部分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上机感受或者体验,并不能系统的掌握该部分知识。只有学生们深度学习了理论部分的知识,在日后的实践操作中慢慢消化、理解,将理论知识逐步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这样,每一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性技术人才。

(二)学习计算机理论课程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学习知识也是这个道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在计算机的各个领域会经常出现一些棘手的问题待解决,当我们的学生日后面临诸如此类的情况时,学生最终还是要回归课本,回到基本的理论知识上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由此,这一部分的理论基础对于学生而言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所以,学习计算机理论课程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我国高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理论课程的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课程还是以上机实践操作为主,理论课程的学习还是传统的授课模式为主,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

1)学生对于上机实践操作更加感兴趣。

高职学生的年龄一般在20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普遍对网络和计算机感兴趣,加之传统的计算机理论课程教学枯燥无聊,使得学生对于上机实践操作更加感兴趣。除此之外,上机操作的课程学生也便于管理。

2)目前我国高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的考试形式为上机操作。

虽然现阶段我国的教育领域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包括教师考评在内,学生和家长根深蒂固的观念还是以成绩为主。所以在教师备课中大部分授课时间还是偏向上机操作。

3)课程安排和课时计划导致学生无法系统的学习计算机理论基础。

由于每学期的课时一定,课程教学计划由我国教育主管部门统一安排。所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教师只能走马观花式的完成教学计划,学生无法在规定的课时里系统的学习计算机理论基础,更多的知识只能由学生自学完成。

三、高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改革高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理论课程教学现状势在必行。良好的计算机理论基础为学生成为计算机专业技术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提出几点针对性建议:

(一)创设品质高效的计算机理论课程

高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与其他学科的有机结合。计算机理论课程的学习要更具有人文关怀,每一部分的学习不要切忌为学生固定条条框框,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发展的能力。

(二)改变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氛围

兴趣是好的老师。计算机理论课程授课形式不宜呆板被动,把课本内容生拉硬套,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灵活多变,激发学生头脑风暴。以学习CorelDRAW理论基础为例。CorelDRAW这一软件广泛应用于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平面设计等各个行业和领域,是一款比较实用的绘图软件。教师在对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可以适当的引入一些学生们耳熟能详的实例,譬如汽车LOGO、网页设计等,以别克汽车LOGO为例,除去圆圈部分,LOGO内大致分三个部分,红色、银色和蓝色箭头图案式样一致。教师可以根据整个LOGO的绘制方法及步骤,逐一引入理论课程。这样,学生们带着兴趣听完一堂课,也为该课程的上机操作打下了基础,一举两得。

(三)根据实际学习情况,开设多元化考评方式

计算机课程的考评形式不能仅仅局限于上机操作。计算机课程理论部分的学习在整个计算机课程甚至日后的工作生活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高等职业学校应该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开设多元化考评方式,让学生改变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态度,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结语

二十一世纪是经济全球化时代,信息化浪潮势不可挡,时代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的使用。计算机的使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计算机课程教学课成为目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潮流和主要方向。高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不能单纯的为了学习而教学,教师们更应该重视理论课程的学习,为日后学生们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高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教师,自身要重视理论课程的学习,以学生就业为授课方向,打破常规,备好课,打破常规,创新理念,培养出具有实践操作与理论基础的人才。

作者:薛潇 单位:安阳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理论论文:计算机理论课程教学改革

一、理论教学的现状

1.教材的情况

笔者对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后发现,现在学校使用的教材大部分都过于陈旧,一本教材几年没有更新,一直持续使用,很多知识已经和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应不上了,对于高速发展的计算机方面更是如此,软件硬件的频繁更新,对使用者要掌握的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还是教给学生原本的理论知识,学生学到的知识并不能灵活运用于现实生活中。

2.教师教学模式和方法

很多教师都缺少一种创新的意识,不主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甚至很多从事教育行业的很多年的教师都一直使用着自己的那一套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没有紧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做出相应的改变,也没有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没有做到因材施教,这使得很多基础和理解力较差的学生跟不上教师上课的节奏。这样培养出的人才并不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

3.课堂教学的现状

(1)像其他课程的教学一样,高职学校的计算机理论课程的教学也是很传统的老师讲解知识,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我们知道,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存在着打击学生积极性,无法培养出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等的缺点的。而在计算机理论知识方面,本来就有大量的需要记忆的知识,如果教师在上课时只是毫无创新的将教材上的内容讲一遍遍强制要求学生去背诵,只会使得学生感到这门课的枯燥无味,从而失去对计算机的兴趣,这会造成大量计算机人才的损失。(2)计算机理论课程和上机实验课程不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太过单一,在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顾着将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不太关心学生是否能够接受理解上课内容,而学生也只是单纯的为了应付考试而强迫自己的学习,师生之间缺少交流,这样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得不到改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3)虽然在现在很多的学校都在教室里安装了投影仪,但是经调查发现,投影仪的上课使用情况并不广泛,很多老师为了省事还是才有原先自己的那一套教学方法。而且有一些使用投影仪的教师也只是把书本上的内容放上去而已,并不能达到高科技教学的目的。

4.学生的情况

高职学校为了自己有稳定的生源,将自己的门槛越降越低,接收到的学生基本都是大学淘汰下来的,文化知识基础相对来说较差,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不够,很多都是为了混个文凭。而且,进入高职学校的学生家庭条件基本上都不是非常,所以很多人在这之前很可能都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这大大增加了教师进行计算机知识教学的难度。

二、高职学校计算机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

1.教师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

高职学校的学生思维活跃,但缺乏正确的引导,可以通过兴趣的引导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来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1)改变教师理论教学的思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高职学校在招聘教师时,就应该设定一定的门槛,要去选择那些愿意在工作上积极负责,对学生主动关心,在知识研究上积极创新的教师,这样的教师在计算机理论课程的教学中会想法设法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且自己还能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2)学生只有对一门课有了兴趣,才会愿意主动去学习相关知识,去探索创新,在此次的教学改革中,教师要担任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培养出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针对计算机理论课程这门课来说,教师上课可以使用一些幽默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的乐趣,还可以举出一些例子去说明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现在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匮乏,这就给学生了一个主动学习计算机的动力。不但不但能学好理论知识,在后续的上机实验中更能表现的十分出色。

2.如何进行教学改革

(1)教师在课堂上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要让学生了解一个知识的产生发展,以及如何做出的结论。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传授一下自主学(2)改革的目的高职学校计算力理论课程的存在是为了培养专业的计算机人才而服务的,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这个行业的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非常高。但是,如果不进行改革,按照原来的教学模式是很难培养出的新时期的计算机人才的,改革内容必须紧跟社会发展步伐,弄清楚社会需要怎样的计算机人才,然后在课堂上培养相应的人才,这不但能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计算机行业的发展。

作者:袁海 单位:辽宁建筑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