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计算机大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计算机大学论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知识管理论文
1计算机教学中的问题
1.1学生计算机基础与学习目的的矛盾
一直以来,很多老师认为高校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学习目标不明确,认为学生只满足于学会WINDOWS和OFFICE等简单的操作。然而,近几年来,根据教学观察与问卷调查,大多数高校学生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较大动力来自于计算机一级考证。高校教师在课堂授课时应多考虑学生的学习目的,不能使学生的学习目的发生太大的差距,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高校使用教材与现实教学环境不适应
高校使用的教材大约是5年左右才更新一次,教材的编写更新频率也差不多是5年一次,教材的更新跟不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速度,这极大地影响了高校的教学质量。学生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不再单纯满足于学会WINDOWS和OFFICE等简单的操作,而是转为以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为最终学习目的,因此高校在选择教材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目的,这样教师才能很好地使用教材进行授课。
1.3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之间的矛盾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由教师事先安排好,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而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
2知识管理
我国邱均平教授认为,知识管理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知识管理概念指对知识本身进行管理,包含对知识进行创新、对知识进行获取、对知识进行加工、对知识进行存储、对知识进行传播以及对知识应用进行管理;而广义的知识管理概念不仅包含对知识自身的管理,还包括对和知识有关的无形资产和各种资源的管理,比如知识组织、知识资产、知识设施、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等内容。
3基于知识管理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基于知识管理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是改善目前课堂教学状态的新路径。
3.1提供专业的学习环境和品质的学习资源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里,教师需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有限的课程内容进行描述。这种授课模式会造成知识匮乏的局面,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专业化的学习环境和品质的学习资源并不是简单地将所有的教学资源集合起来,而是采取一定的方式对知识进行归类管理使学生较好地对知识进行吸收和消化。
3.2满足学生个性化知识管理需求
课堂应当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而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兴趣爱好是个性化的,因此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是加强学生知识管理的关键。比如,现在很多大学生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是为了通过计算机一级考试,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应当注意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课堂教学中加入计算机一级的考试内容。
3.3注重师生之间的知识共享
知识共享是知识管理的最为核心的内容,基于知识管理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中,应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信息的共享。在实际课堂教学活动中,应当重视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品质的知识共享环境,让学生与教师能够无障碍地相互分享个人的学习看法、个人的学习经历以及个人的学习经验。
4基于知识管理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策略
知识管理最基本的要素包含人、知识、技术以及共享文化,所以基于知识管理的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策略应当建立四维的知识管理策略。
4.1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基于知识管理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策略中,学生在知识交流部分表现越活跃,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的作用就越较大。《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授时应合理应用信息化技术,针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知识交流情况实施具体的策略。
4.2以知识为重点的知识管理客体
知识作为知识管理的客体,是知识管理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知识管理的核心在于如何很好地实现知识共享、实现知识的创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必须以知识的教授做为教学重点。通过这门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较为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常用的计算机操作技术,提高计算机文化素质,为今后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4.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程知识管理质量
基于知识管理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应加强对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后,教与学效果测评的研究,多媒体环境下学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测评的研究,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测评的研究。
4.4以知识共享水平作为教学改革的衡量指标
基于知识管理理论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注重对知识进行分类管理,有利于学生快速方便获取知识,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积累、共享、交流和创造。对基于知识管理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力求将知识管理的理念应用于课堂的设计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协作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5结语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是提高全国学生信息素质的重要环节,许多专家学者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中已经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因此,本文对基于知识管理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作者:关雪敏 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教育技术中心
计算机大学论文:网络化大学计算机教学论文
1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意义
考虑到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已经在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中得到广泛应用,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高校在其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投入足够的重视。相应的,与计算机课程挂钩的任课教师则应该从根本上改变计算机教学的观念,改进和优化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方式。要以计算机教学改革为契机,推动课程实验教学的发展,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从而为学生创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广阔空间。
2计算机教学的现状
2.1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部分高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师还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在计算机实验教学的过程中也采用了比较传统的、由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和内容都与实际相脱离,只是让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根据例题来机械地完成实验过程,没有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产生了阻碍的作用。
2.2教学模式不够合理
现在,很多高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实验课程,还是主要采用教师在实验开始前对需要实验的内容和操作方法进行讲解,接着安排学生完成上机操作环节,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验证;,教师则需要针对学生在上机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辅导。这种相对落后和不够合理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只能够根据教师的要求来完成上机实验过程,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积极性。
2.3计算机实验环境的建设不够科学
在我国大幅度扩展的大趋势下,很多高校为了吸引足够的生源,在对计算机课程的实验室环境的建设和管理上,没有根据自身条件稳步推荐,缺乏科学依据,很在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则给学生的实际上机操作和训练过程不利的影响,难以为计算机课程的前面展开提供硬件条件和支持,使得学生难以高质量地完成实验任务,也限制了其创新能力的发挥。
2.4考核方式不科学
当前,我国高校中的计算机课程教学采用相对比较单一的方式来完成考核过程,使得所采用的考核方式难以充分反映和表达学生在学习中取得的成绩和实际情况,一般的做法都是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和上机操作的成绩来实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定,这种不科学的考核方式,难以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能力,会对学生的发展和提高产生障碍。
3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3.1分层教学方法
在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特别是计算机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基于分层的教学方法,也就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了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在此过程中,计算机课程教师可以将部分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差的学生划入基础组,针对这部分学生的特点,教师着重为其讲解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基础与技能,使得此部分学生能够充分立即基础计算机知识,并熟练掌握上机操作技能;而对于那些计算机基础理论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将其划入提高组,考虑到这些学生已经能够熟练账务计算机基础内容和具体的操作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其提供相对比较难的实验内容,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2增加计算机实验课程比例
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所以高校在开展计算机教学中应该紧密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听取和参考IT企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意见,对已有的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增加教学实践内容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重,提高实验教学在学分分配中的比例,注重对课外实验环境的构建,安排层次递进的课程设计。当然,也可以单独开始相关的实验课程,提高选修课在学分构成中的比例,对选修课程组进行优化和完善,可以将面向应用的多个企业所急需的课程都列为选修课程。
3.3互动式教学
通过互动式教学,教师在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所能采用具体教学形式多样,可以实现学生的积极沟通和交流,可以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升其教学水平。
3.4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计算机教学中积极参与到这些活动中,从更广的层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所能够开展的科技活动形式多样,比如可以开展程序设计大赛、软件开发比赛等,从而充分激发学生对知识探索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计算机教学改革途径
4.1实验教学精讲多练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多地发挥启发、引导和点拨的作用,所以,教师在对相关知识点和内容进行讲解时要以精讲为主,重点讲解难懂、容易出错的知识点,也可以向学生介绍有效的学习方法,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供帮助。所以,高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师在授课中,更应该采用精讲多练的方式,大幅增加学生在上机操作环节的时间,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培养学生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兴趣。
4.2培养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计算机课程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教材和知识点,科学地对教学过程进行规划安排,精心设计和分配各种形式的教学环节,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结合,从而大幅增加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和钻研计算机技术的主动性。所以,通过计算机授课教师对教学内容和过程的合理设计,可以有效活跃课堂的范围,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更加高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计算机操作综合素质。
4.3开展网络化教学
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以网络化环境为依托,构建相应的网络平台,开展更高层次的网络化教学。以网络为基础的教学,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对个性化的追求,更可以快速达成计算机教学的目的。通过网络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改变计算机教学的基本方式,组织学生利用网络来收集相关计算机资料,根据自身基础和兴趣选择知识点进行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拓学生视野。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最根本的目标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主动学习习惯,达到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目的。
5结语
在当前网络环境的发展下,高校的计算机课程教师通过构建必要的网络平台,实现网络教学的开展,能够因材施教,更好地完成计算机课程教学。此外,可以激发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探索求知能力提供基础平台。
作者:杨杰 万李 单位:湖南科技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系
计算机大学论文:课程调查大学计算机教学论文
1课程调查和反馈机制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应用性与理论性紧密结合且对应用性要求非常高的学科。在教学内容方面,大学计算机课程的开设需要根据不同专业方向有针对性地设置,例如,人文社科类专业侧重于培养学生文字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考虑到毕业生从事文字编辑、图形图像和音频视频处理等工作,可重点开设高级办公自动化和多媒体技术课程;经济管理类专业侧重于培养学生数据库应用系统能力,毕业生未来从事数据分析和处理等工作,可重点开设数据库技术的实验课程;艺术类专业侧重于培养学生多媒体信息处理能力,毕业生将来从事数字媒体处理等工作,可重点开设多媒体和硬件技术课程。这些课程内容的设置,一方面要参考行业实际需求,另一方面需要了解学生对相关课程的兴趣程度,因此,不定时地设置课程调查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回答问卷,收集学生对课程的反馈意见,可以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在教学进度方面,由于短学期制的限制,每个学期的教学周缩短为10周,这必然需要课程压缩学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授课,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就显得至关重要,教师要围绕基础知识,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解决难点,同时增加课外实验与上机练习要求,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课程调查和反馈机制通过设置合理的调查问卷,采取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等方法较大化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学习兴趣点,方便教师有效掌握教学进度。
2课程调查和反馈系统的可行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学过程影响学生,学生通过学习过程反过来影响教师。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讲什么、怎么讲是一个复杂的、循环的教改话题,最直接的反馈形式来自于学生。一方面,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反馈意见;另一方面,通过课程调查反馈系统,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了解学生的偏好,使其及时转换为教师个人的教学信息,从而调整或加强课程内容的讲解和答疑。尤其是在调控教学内容时,教师能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循序渐进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最终,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每一环节都力求与学生的需求相吻合,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面向美术学院的学生授课时,教师应采用问题引导式教学方法将一些艺术素材引入到课堂上,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移动终端在大学生中已非常普及,因此课程调查与反馈系统在应用实施方面是可行的,但随之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尤其是教师授课时,大批学生低头玩手机现象十分严重。究其原因是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或者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点。教师如果能提供一个移动终端可访问的课程调查与反馈系统,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习兴趣,显著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互动环节,由于性格等原因,不少学生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移动终端和无线接入点的普及改变了师生之间的沟通方式,允许学生点点手指头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当堂设置课程调查问卷,允许学生通过智能终端实现师生互动,为教师及时了解课堂教学效果提供了方便。因此,智能移动终端和基于网络的课程调查与反馈系统的有机结合,将成为教学质量监控的主流方式。
3课程调查与反馈系统设计
3.1总体设计
系统主要包括用户管理、课程与班级管理、问卷管理、数据统计与分析四大功能。用户管理部分包括用户信息导入、用户账户维护、用户与班级关系绑定功能。课程与班级管理部分包括课程信息导入、课程与班级关系、课程与任课教师关系绑定功能。问卷管理包括问卷命题、问卷维护和修改、问卷复制与有效时间设置等功能。数据统计与分析部分主要以多维度呈现定量和定性统计结果,并以图形化和表格化输出方式展示统计结果,包括按问卷模式统计、按学生模式统计、打印以及文档输出等功能。系统包括4种角色,即超级管理员、管理员、教师和学生。其中超级管理员拥有初始化数据库权限,管理员拥有系统配置、修改个人信息、导入用户数据、出问卷、修改问卷、统计与分析问卷、修改有效时间等权限;教师则具有修改个人信息、导入用户数据、出问卷、修改问卷、查询与统计问卷、修改有效时间等权限;学生能修改个人信息,并有根据问卷回答问题等权限。为了实现灵活多样的课程调查,系统将课程、班级、教师与学生存在逻辑关系的数据结构进行第三范式的设计,从而降低偶然性。教师和课程是一对多的关系,课程与班级是一对多的关系,班级和学生是多对多的关系,这样设计的好处是任课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某个班级学生开展调查问卷进行调研,同时通过问卷复制功能可以将问卷快速复制给另外一个班级,提高问卷出题的效率。
3.2系统功能介绍
3.2.1批量导入数据
为了方便数据的维护和管理,系统允许管理员和教师采用电子表格XLS的形式导入用户人员数据。导入用户信息时,可先设置学(工)号作为用户名和默认密码,允许用户登入后自行修改。在管理员角色下,可以对用户重新分配一个角色,但系统中的每一个用户只允许绑定一种角色。
3.2.2课程管理与维护
系统会自动分页,每页20条记录。管理员可对课程进行维护,其中每个课程编号对应一个课程名称,允许根据查询条件和关键字查询相应的课程,同时提供全选、反选等按钮便于删除操作。
3.2.3添加班级与问卷
将课程绑定到某个教师的操作后,每个教师可针对自己的授课班级定制调查问卷。添加新问卷时,需要选择班级、教师,并填写调查问卷名称;同时,设置问卷开始和结束时间,确保问卷的有效性。问卷形式包括单选、多选和问答3种。在出题过程中,管理员或教师可以随时浏览和修改问卷。
3.2.4问卷与结果导出
在结束调查统计之后,系统允许管理员导出问卷结果并以电子表格XLS形式保存输出,问卷内容则以文档Word形式保存输出。系统提供了汇总模式、题目模式和学生模式查询统计输出,此外,还提供了历年数据的分析和比较功能,使教师能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届学生的反馈信息和教学效果。
4结语
教学实施阶段教师应按照教学设计完成对应教学方案的实施和反馈信息收集。下一步,我们将对历史调查数据进行详尽的分析,从不同角度反映学生、教师和教学之间关联性,挖掘影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因素。同时,研究信息推送技术,将问卷直接推送到用户移动终端。
作者:高洪皓 陈章进 高珏 单位:上海大学计算中心
计算机大学论文:大学计算机教育论文
1教育困境分析和成因分析
对于现代化人才,社会正在积极的招募,因此,对于计算机教育,各个高校也纷纷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来对待,进而对大学生计算机教育的力度上也在不断的予以强化。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对计算机教育课程体系到底如何进行安排,以及对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如何开展起来,却长期得不到重视。按照相同的标准对所有的学生们进行教育教学,这样会使很多同学学习起来非常困难,令部分学生没有学到真正的本事。
2解决问题的对策
2.1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
根据学生不同的计算机能力水平,教学中要有针对性,进而努力将学生们的差距缩小,对于学生不同水平的能力需求要给予满足,防止发生“有人吃不饱,有人被撑到”的现象。在教学的时候,建议按照学生们的不同基础能力将班级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开设不同水平的教学课程,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们按照自身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班级。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按照计算机教育的特征,将计算机基础、应用基础和文化基础三个模块融合起来,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构建起来。在当今社会中,计算机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基础的技能,对大学生来讲,对于他们今后的工作必将带来非常巨大的帮助。
2.2对教学结构进行改革,更新教学内容和方式
首先,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开拓视野提高水平,进而提升教学效率。教学老师不但是教师,也要充当学生,因此,对于各种学习的机会他们要充分的把握住,学校也要对计算机教师专业能力素质的培养重视起来,定期将教师组织起来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和考核。由于计算机中的知识更新速度较快,一旦教师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就很难将近期的知识及时地传授给学生们,因此,他们要不断地充实自身的知识,在教学的时候要经常的去创新,对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进而才能够将高效品质的教学效率彰显出来。其次,在具体的教学中,对社会发展的需求,教师要注意去与时俱进,防止有脱节的情况出现在理论学习和具体的操作当中,防止脱节状况出现在课堂教学和具体需求中。教学的基础即为理论,应用的根本也是理论,在大学计算教育中,不能缺少理论教学,但是,更不应该忽略了实际的操作环节。在结合理论与操作的时候,教师不能单纯的应用语音教学和幻灯片的操作,应该将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为学生们提供出来,鼓舞学生们去发现、去创新,启发学生们对思维进行转变,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2.3对教学体系要科学的进行安排,进而确保教学工作能够有针对性的开展起来
根据不同的学生,要将不同的教学内容编制出来,做到因材施教。令各个类型的学生们对基本的硬件构造、程序安装和计算机工作原理进行的掌握,对于不同的学生,再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和提升,将一些应用软件的教学活动有针对性的开展起来,进而将学生们的综合能力水平提升上来。在具体的教学当中,对于教学体系要合理的进行安排,令学生们的学习过程分层次、分阶段、有序合理,进而将学习效率提升上来。详细的来讲,作为新时代下的大学生们,他们应该对计算机能力进行掌握有一个标准:对一些基本的操纵系统进行掌握和熟悉,按照不同的性质,组装调试计算机、对配置进行选择,对于一些比较流行的软件要学会安装、调试和应用。对于一些基本程序设计的知识,一些学生们还应该扎实地去理解掌握,能够将一些简单的程序编写出来,在对程序语言进行选择的时候,教师也要根据学生们的专业特点和学生们的自身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及编制,从而将教学的水平提升上来。
3结语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每个学生都想通过大学实现自己的梦想,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并且,对于社会在这方面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大。因此,为了能够将更多的计算人才培养起来,就需要从重视大学计算机教育工作做起。所以,面对我国大学计算机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我们要合理的进行分析,将正确的解决对策制定出来,提升大学计算机教育水平。
作者:刘宪锋 单位:西京学院万钧书院
计算机大学论文:当代大学生计算机教育论文
一、当代大学生必须学习掌握计算机科学知识
早在十多二十年前,在我国只有少数的专业领域的高科技人才才能够接触并使用电脑,如航空航天和军事领域。到后来逐渐发展到了银行业及新闻等信息经验丰富的行业。现如今,电脑已经进入各行各业,甚至千家万户。现在的电脑,不但是科学专家在使用它;全世界的大多数人们都在使用它,连许多退休在家的老年人群也在了解它、学习它和使用它,就不要说在校学习的大学生了。从这里也能够看出学习计算机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信息化浪潮已经在我国掀起多年。电脑日益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特别是因特网的出现,使电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从而使电脑的潜能充分发挥。在全球化的网络体系中,各类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所以必须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科学知识。在信息时代,掌握计算机科学知识对大学生十分重要。素质教育要求必须对大学生实施计算机教育。在现代社会里面,计算机科学知识是大学生认识现代科学必需的基础。掌握计算机技术是大学生进入现代社会的必备手段与技能。同时良好的信息素质是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平台。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迎接21世纪高等教育大会”提出学校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learntobe);学知识(learntoknow);学习如何掌握知识(learnhowtoknow);学习如何与其他人相处(learntodealwiththeothers)。即四学:学做人、学做事、学做学问、学协作;三注重:知识、能力、人品。这些就是一个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对于大学生来说还必须具备相应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指的是用信息获取、表示、存储、传输、处理、控制和应用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掌握相关的技能与应用能力。美国图书馆协会在1989年的报告中描述:“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人,是一个有能力觉察信息需求的时机并且有检索、评价以及高效地利用所需信息的人,是一个知道如何学习的人,他们知晓如何学习的原因在于他们掌握了知识的组织机理,知道如何发现信息和利用信息,他们是有能力终身学习的人,是有能力为所有的任务与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的人。”社会生活对个人基本计算机素质的要求。首先是职业队计算机素质的要求。很多工作职业都要求个人具有计算机操作能力以及主动应用计算机的素质。如作为企业的人事经理,在企业中要使用HR(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必须对该软件有整体的把握,需要了解该软件在整个企业ERP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了让大学生适应数字化生存与数字化发展,大学生必须掌握计算机知识。信息素质教育不同于功利教育,不以含金量为标准,也不以升学率为依据。信息社会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因此,掌握信息技术对改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思维能力、综合素质能力、创新能力、提高研究水平中作用至关重要。正因此大学生必须掌握相应的计算机科学知识。
二、计算机对当代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计算机对当代大学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很多都与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有关。
(一)为西方不良信息的“入侵”提供了途径,干扰了大学生的判断
长期以来,大学心中总存在着这样的想法,那就是西方的思想自由、开放、民主,西方所公布的信息更加真实。正是因为这样,当西方国家利用他们对信息资料的垄断优势,通过网络传播谣言、制造混乱,充分利用图、文、声、像等各种现代化信息传播手段,来宣扬他们的资本主义的政治文化、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同时对一些事实真相进行扭曲,从而干扰大学生的判断,让大学生不能够对国家、政府、党产生信任感。
(二)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造成冲击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上充斥着各种信息,其中有很多的信息都会对大学生已经成型的价值观、道德观造成冲击。计算机网络在为我们带来了大量有用的信息的同时,还混杂着很多与社会伦理道德相悖的信息,这些信息对大学生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
(三)上网成瘾,耽误学习时间
在大学中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有很多学生不是沉迷于上网聊天,就是沉迷于上网看小说或者玩游戏,再或者就是沉迷于网络电视等。他们常常可以坐在电脑前除了解决必要的生理问题24小时都不动地方。他们24小时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网上度过,对自己不再有任何控制,表现逃避现实的心理迹象,越来越愿意呆在网上,和同学、老师等的关系出现问题。这样不仅仅是耽误了他们的学习时间,还会让他们逐渐的变得独来独往、脱离组织,与他人交流出现困难。
(四)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任何电子产品都会产生辐射,而大学生长期面对电脑,他们所接受的辐射将会更多。过量的辐射必然会给大学生带来严重的生理负担,成为各种相关疾病发生的诱因。同时,使用计算机会对大学生的视力产生影响。如今在大学校园中很少看到一个没有戴眼镜的,然后长期的使用计算机会让他们的视力更差。
三、如何帮助当代大学生辩证的运用计算机
面对如此多的负面影响,同时现在社会也不能够脱离计算机,因此,要让大学生学会辩证的使用计算机。
(一)运用唯物辩证法与邓小平理论来武装自己的思想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式之一;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经其他马克思主义者(比较突出的如恩格斯、列宁、托洛茨基、等)发展而形成的一套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掌握唯物辩证法可以让大学生去辩证的看待计算机、以及计算机网络中所涌现出的各种信息。掌握邓小平理论,可以帮助学生逐渐的确立起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价值观,让大学生们能够从心理上增强对计算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抗性。
(二)学校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各个高校应该积极的帮助大学生学会辩证的使用计算机。为此,高校应该下大力气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的工作,让学校能够拥有一支政治过硬,思想解放,道德水准高,心理素质好,同时具有献身事业精神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同时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计算机信息技术知识培训,让他们能够对计算机有一个深刻的了解,以便于对大学生进行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大学生自己必须注重人格与能力的养成
计算机对大学生带来各种负面的影响,从本质来说都是大学生自己在自制力、思考力、辨别力、选择力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因此大学应该加强自制力、思考力、辨别力、选择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养成。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大学生才能形成比较理智的思维判断能力。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学会做人,学会思考,以健康人格抵计算机带来的不良影响,弃劣择优。
计算机大学论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多媒体技术论文
1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1.1增加知识容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去了解计算机的硬件、软件结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仅凭粉笔和黑板很难讲解清楚计算机硬件内部的结构,学生无法清楚地理解相关知识点,并感到枯燥乏味。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却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多媒体课件或图片展示,再配上简明的解说,可以将计算机内部结构清楚地展示出来,增强了视觉效果,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这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
1.2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直观
多媒体教学的主要特点是:课堂上,教师通过多媒体,将图片、音频、文字、板书、动画等各种元素结合起来,将知识呈现给学生。比如在讲解《大学计算机基础》Excel电子表格的填充功能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讲解时,可能会使学生一头雾水,只停留在理解概念的层次上,学生根本无法理解这四种填充的功能和不同之处。但如果采用多媒体方法,可以将填充的过程以及这四种填充得到的不同结果通过课件的形式展示出来,进行对比,同时再结合教师的现场操作和讲解,可以将相关知识点直观地呈现出来,这样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
《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系统以及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之外,同时它也是一门理论性课程,对于一些文字理论的讲解,不仅是教师难以表述清楚,学生更是难以理解掌握。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图、文、声、像等丰富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表现出来,可以模拟教学所需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新的教学当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使教师处于主导位置,增强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
1.4重点、难点突出,可以进行分层次教学
在讲解计算机如何实现运算过程中,可以通过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语言描述讲解运算过程。如果利用多媒体,可以制作图、文、声并茂的课件,可以制作一个动态的运算效果图。这样就可以把运算过程清楚地展示出来,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具体和抽象、形式与逻辑之间的矛盾,可以突出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进行分层次教学。
2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不足
2.1多媒体制作过程花费时间过长,消耗精力过大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当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固然能够将需要展示的效果动态展现出来,但目前用于多媒体制作的软件很多,这就对教师的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不仅要掌握各种软件的使用方法,同时还得熟悉教材、吃透教材,并且还要收集与上课内容相关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制作出图文并茂的课件。在这过程中需要准备的材料很多,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往往需要教师花费比传统备课方式多几倍的时间才能完成。特别是对于有一定年纪的教师,不一定有这个能力和精力,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即使把多媒体课件制作出来了,可能也达不到预期效果。
2.2教师授课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过分夸大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作用
依靠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是提高了教学质量。多媒体技术是现代教学的一种工具,但只是一种辅助工具,不能过分夸大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作用,过多地追求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功能是错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仍旧处于主导作用,整个课堂仍旧由教师来掌控。必要时,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表情言语、肢体动作以及进行现场演示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对于《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如果教师仅是面对着电脑屏幕按照课件的内容从头念到尾,从开始播放到,平铺直叙,没有抑扬顿挫,没有任何言语情感,那么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是起到一个扬声器的作用,教学形式呆板,教学效果将会大打折扣。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边操作边讲解的方法,适当时可要求学生到讲台进行操作演示,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
2.3容易改变教师的主导位置,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师生间的互动关系
尽管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先进、科学的教学模式,但我们应该清楚,教学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还应该教会技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中的一种辅助工具,依靠多媒体教学,师生之间将会缺少交流。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被多媒体所取代,教师应该通过必要的言行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地系统地掌握知识。只有师生之间存在交流时,教师才能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师生间的互动关系能够激起学生的智慧火花。
3总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生动、灵活、明了地向学生展示教材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遵循教学的一般规律,把握好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尺度,必要时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并融入到整个教学当中,做到取长补短,相得益彰,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作者:彭小英 单位: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
计算机大学论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论文
1教学现状
1.1教学内容不合理
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软硬件更新快速增长,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应用,然而在现在的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过程中却没有考虑这些因素,导致教学内容比较稳定、知识陈旧,教材和教学相关的软硬件环境没有及时进行更新,尤其是教学内容没有和学生所学专业进行紧密结合,未能达到课程内容为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教学目标,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1.2课程体系与专业脱节
目前,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及时学期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第二个学期理工类专业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文史类专业开设《VFP程序设计》,同一课程采取同样的教学大纲,统一学时。导致了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不强,不能切实解决专业的实际问题。由于学生对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课堂教学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未能达到课程的预期教学目标。
1.3教学方法简单
当前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仍然停留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是模式上,尽管使用了多媒体教学课件,但教学效果不够明显。没有采取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模式,不能满足实现讨论式、案例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目标。
2教学改革
针对以上问题,依据“互联网+行动计划”,对课程目标、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四个方面进行如下教学改革的思考和探讨。
2.1课程总体目标
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充分考虑各专业培养目标的差别性,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学时、学分依据理工、经管、文法、艺术、师范等类别进行了区分设置。坚持从“工具论”上升到“方法论”,从单纯的“实用技能”转变为“思维训练”与“能力训练”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理念,以“互联网+”为切入点,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计算机思维能力、互联网思维能力和解决专业问题能力。
2.2构建课程体系
由于“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行动的推进,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将要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大学一年级的及时个学期所有的专业共同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大学一年级的第二个学期依据专业的不同开设不同的课程。理工类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财经管理类专业和文法类专业开设《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艺术类和师范类开设《多媒体技术应用》课程。根据专业的目标,后继将要开设1—3门相关的计算机课程。师范类专业开设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数学专业开设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及有关算法的课程、自动化专业开设有关嵌入式系统开发的课程、制造类专业开设有关物联网技术方面的课程、财经管理类开设有关电子商务网站的课程。通过针对不同专业开设不同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具有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的应用能力。
2.3教学内容改革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中,理工类专业课程内容侧重信息检索技术,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跟踪学科领域近期技术发展趋势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经管类专业课程内容侧重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文法类课程内容侧重Internet基础与应用,培养学生有效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能力;艺术类课程内容侧重多媒体技术,培养音频、视频信息的采集和处理的能力。在教学内容上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增加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具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理念和思维方式。开设的第二门课程应依据专业类设置不同的课程,为了更好地为专业服务,尤其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有关的专业,探索与互联网+的实际应用问题,通过算法实现和设计满足专业需求的教学案例,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求解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能力。
2.4教学方法的改革
以案例来组织课程讲授知识点,以应用为主线加强能力训练和思维训练,坚持理论够用和注重算法实现的原则;采取案例驱动教学方法,在实验室进行互动教学,边讲边练,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巩固学习效果。课堂教学通过精彩教学案例带动知识点,讲、学、练相结合,实现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物联网等有关近期技术发展融入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计算机近期应用技术,开阔了视野;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精讲”。针对专业不同开设的实验项目,如In-ternet实验、高级排版实验、PPT多媒体作品实验、电子表格实验、多媒体应用实验、迭代递归算法实验、二分查找实验、计算积分算法实验、数据库应用实验等项目。通过实验项目完成相应的案例,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采取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改革方式,探索“互联网+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结束语
本文总结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思路和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思想应用到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中,必能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所学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与专业进行紧密结合,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当前经济的需求。在未来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我们仍然需要对教学改革不断进行创新、探索和研究。
作者:王振福 郑志秀 单位:大庆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计算机大学论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论文
1国内外课程设置现状
如何训练大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和灵活运用计算机进行问题求解是国外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重点。主要开设有计算机科学基础、计算机科学概论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对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论、基本原理和方法等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并运用示例解释抽象概念。主要采用学分制和小班制的形式,开设各类计算机进阶或个性化课程,允许课程内容由学生与老师商定。国内高校存在学生数量多、教学资源有限等客观原因,采取小班制教学的条件并不成熟,因此,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分级方式较简单。目前,国内各高校主要针对计算机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进行讲解。按照教育部教指委关于“分类、分层次指导教学”的要求,在认真做好通识教学的基础上,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满足差异教学的需求。目前,国内各高校普遍根据教指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广泛开展了大学计算机基础相关的分级改革,大部分高校普遍采用的课程体系为“1+X”,部分发达地区的个别高校采用“2+X”的课程体系。通过“X”门应用课程满足大学生计算思维的高层次教学要求,培养各专业学生利用计算机知识解决他们本专业中存在问题的能力。
2我校分级改革实践
随着塔里木大学办学规模逐步扩大,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农为主,农、理、工、文、管、法、经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面向全国招生。因此生源较复杂,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父母的文化程度不高,少部分学生来自城区,父母的文化程度较高。少数民族学生占比30%左右,其中部分民族学生为民考汉学生,穿插在各汉族班进行专业学习。因此,各教学班的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自2008年以来,我校每年组织入学新生进行计算机水平摸底考试,一般都安排在军训结束后的及时周周末进行。采用我院教师开发的考试系统,由考试系统自动判卷,在摸底考试前,不对学生做任何辅导,以便更客观、更真实地反映入学新生的计算机水平。通过连续多年来的摸底测试,获取了大量客观数据,为我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以2008年的测试数据为例,全校随机抽取了16个汉族本科新生班级参加摸底考试,合计494人。测试结果并不理想,平均测评成绩为37.47分,满足学校合格线的学生仅占9.1%,这充分反映出我校全体新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整体偏低。根据2008年和2009年连续两年的新生计算机水平摸底测试结果,我校从2010年开始,逐步开展了一系列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措施。经过2010年至今的分类、分层和分级相结合的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了我校特色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体系,并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编写满足我校学生计算机教学要求的课程教材。2009年以来,我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现教考分离,从传统的笔试考核方式改革为机试。我校民族班学生,特别是民考民的学生,汉语交流能力不是很好,如果强行与汉族班学生安排在一个教学班学习,将出现一系列的学习困难问题。因此,我校首先对民族班和汉族班分开教学,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在课程授课过程中有所侧重地讲授相同各部分内容,并采用不同的考核和评价体制。然后,根据学校各学院的专业要求,按三个层次开设不同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其中,及时层次开设的课程为“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二层次开设的课程为“计算机技术基础”,目前主要有C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库应用技术这两门课程,分别面向理工科类专业和文科类专业开设;第三层次开设的计算机课程主要为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以各学院自行设置为主。然后,针对及时层次的学生开展分级教学模式,在新生军训完的及时周进行分级测试,对大部分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按“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开展教学,并将理论授课与实验授课分离,实验课除要求上课的学生外,其他学生也可随时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对分级测试中获得较高成绩的同学,另开设四门选修课供学生选择其一进行学习,包括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网页设计与制作、photoshop图像处理技术和flash动画设计。
3我校分级改革效果
我校从2008年开始逐步推进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分级改革以来,认真听取师生反馈意见,调整教改方案,不断探索适合我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新的教学方法,形成现有的分类、分层和分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3.1学生成绩提高分级教学
改革以来,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成绩获得较大幅度的提高,在新疆自治区高校计算机水平考试一级考试中达到了97%的通过率,且率非常高。
3.2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入学时已有较好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生,通过分级测试后,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提高班课程进行深入学习。学生计算机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增强了同学间相互学习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获得了提高,能够积极主动拓宽学习范围,逐步形成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形式。
3.3教师的授课针对性更强分级
改革后,同班次的学生水平相差不大,各层次教学的授课教师所面向的教学对象的差异度相比原来得到明显改善,从而能较容易实现一致的教学目标。原先“前推后拽、力不从心”的局面已不复存在,教学效率得到了明显改善,对教师评价的率也逐年提高。
4结语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是培养大学生计算思维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虽然我校现有的分级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如何在现有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灵活运用计算思维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社会对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需求,是我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下一目标。我校将通过进一步推进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来适应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作者:施明登单位:新疆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大学论文:大学英语计算机网络论文
1模块化学习
利用学校语言实验室中的网络课程资源,将其分成四大模块:视听说、阅读、写作、翻译。这四大模块又按A,B,C三个等级进行区分,同时又细分为各个分项内容。例如翻译细分为经贸类、科技类、文化类等;阅读细分为文学类、新闻时事类、科技类等。按级别、模块建立题库。学生可根据自身的程度情况选取相应的等级、相对薄弱的模块进行自主学习。选取的这个试点C班级具体网络课程学习如下:每个学生分配一个用户名和密码,学生可以使用自己的独立账号在方便的时候到学校语音室的任意一台电脑上进行与他自身级别相适应的视听说、读、写、译等模块的学习。对自己拥有电脑的学生,可以在机房以外的场所上网,访问学校的网络课程专用服务器。教师规定好每个学生一周要完成3小时的自主学习内容,并将每周的网上学习成绩记录保存并提交。教师在任何联网的计算机上都可以登录到服务器查看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时间,根据学生的网络学习时数、学习质量来评定学生的网络学习成绩,此成绩与期末的考试成绩绑定在一起。
2课程学习
评估方式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评价应该是动态的、持续的,不断呈现学习者进步的学习过程以及教师采用的教学策略和所创设的学习环境。评价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根据学习者的要求和情况的变化来设计教学,改进和精练教学策略,使学习者通过建构性学习朝着更高方向获得持续进步。所以,试验过程中,笔者采用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方式如下:过程评估分为两个部分:教师面授课上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情况和学生网上自主学习记录。为了实现学生自主性学习目的,本试验加大了网络学习在期末总成绩中的比重。网络学习在总成绩中占50%,课堂教学表现占20%,期末卷面占30%。网络学习成绩的评判标准分两块:一是学习时间,二是学习质量。每学期规定10周的网络学习时间,每周3小时。学习质量指的是网络做题的正确率,要求学生每次在线练习时都要提交所操练的练习成绩,以供教师进行评定(等级分优、良、中、差)。终结性评估采取期末考试形式,主要基于学生平时所学内容,比例占总分的30%。经过一学年的试点教学,发现对学生的课程学习采取多样化的评估方式能更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更真实化,很大程度上杜绝了学生以往考试临时抱佛脚的心态,实现了使学生重视学习过程,真正做到自主学习的教学意图。试点期间,于及时学期的期中和期末以及第二学期的期中和期末进行了4次的成绩变化统计。从成绩的分布来看,随着学习时间的推移,学生的成绩是一种递增的进步,一学年后,有24人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占总人数的60%。试点结束后,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60%的学生认为这种新的尝试带给了他们比以往更大的压力,但感到压力的同时的确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3教材建设
教学改革的成效是否显著也取决于教材的建设,就拿我们自己学校来说,所有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不管是作为外语专业的二外课程也好,还是其他专业的公共课程也罢,大学英语课程在教材的选取上不外乎就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或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新视野英语教程》《新世纪大学英语》《新视界大学英语》《实用综合教程》等教材,书名上似乎在玩文字游戏,且不说这些教材在书名上、版本上也做了些许的努力,这些教材固然有它们的优点,但是所有学生都使用同一种教材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生的英语水平、专业之间存在差别,统一的英语教材无法与他们的英语水平、专业相匹配。另一问题就是,同一专业的英语教材在选取上不能变来变去,不要这个学期用的是这套教材,下个学期又改成了别的教材,这种教材的不稳定性会影响到诸多方面。一套教材有其自身的知识体系,如果频繁更换教材的话,影响教师备课事小,重要的是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接续性,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现在知识更新的速度之快,不是教材频繁改版就可以追得上的。因此,在保障教材稳定性的前提下,可以考虑针对不同专业选取不同的教材,再加上教师针对不同专业进行一些自编教材。在合理使用大学英语指定教材的同时,辅助使用符合学生专业与实际水平的教材和教师自编教材应会是一个值得尝试的做法。
4结语
就一年观察结果综合来看,40人中有10人由最初的C级升到了A级班。14人晋升到了B级班。其余16人虽然成绩没有质的提高,但也表示愿意继续努力。学生自主性学习意识较之当初有了很大的提升。综上所述,笔者所倡导的基于计算机网络平台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是有一定成效的。希望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能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帮助,同时,也为有关部门制定教学改革政策提供参考。互联网的实时更新弥补了课本教材知识的滞后性,让学生及时时间了解到最前沿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模块化、分级式的课程内容选择能够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英语水平针对自己的英语薄弱环节更加有针对性的操练。课堂面授做不到因人施教及它的性满足不了程度相对好些的学生对英语知识的需求,而网络课程的自由选取就可以让这些程度较好的学生更多地汲取他们所想要扩充的知识,也会使得CET4和CET6的通过率有明显的提高,打造出我校两个“外”字当先的英语品牌。
作者:王岩单位: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计算机大学论文:大学英语计算机口语考评的制度研究论文
【摘要】大学英语计算机口语考试与传统面试型口试相比较具有诸多优势,本文通过对首都医科大学计算机口语考试的相关研究,为更有效地进行计算机口语考试提供实践经验,并提出建议。
《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试行)》明确提出:将积极研究开发设计计算机口语测试,以进一步扩大口语考试的规模。首都医科大学早在2007年就在本科生中实行计算机笔试、听力和口语考试,实践表明大规模计算机口语考:试是可行的,但也有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一、首都医科大学计算机口语考试的设计与实施
(一)计算机口语测试流程目前首都医科大学的大学英语口语考试主要包括以下5个步骤:试卷命题(教师命题、主考审阅、计算机录入)考务管理(考场、考生和监考安排)考试过程(考试登录、考试进行、收卷和交卷)试卷批阅成绩处理(成绩、成绩统计分析和资料存档)。
(二)计算机口语测试设计
计算机口语考试与直接型面试考试具有同样的效度和信度是计算机口语考试成功与否的关键。我们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学生的口语能力应包括3方面:语音语调、连贯表达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设计计算机口语考试。1.考试任务口语考试的测试任务主要有:(1)考前热身问答(warm-upquestions),(2)短文朗读(readingaloud),(3)故事复述(retellingthestory),(4)就给定题目即席讲话(continuousspeaking)。(1)(2)(3)主要考察学生的语音语调,任务(4)考察学生的连贯表达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2.评分标准
为、详尽、客观地了解学生口语水平,我们根据语音、词汇和流利程度等因素制定评分标准对考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行评分(总分为10分,分为5个等级)。
3.评分方式
为保障评分标准的一致,我们对评分教师进行了严格的培训。为确保评分的公正,每一份试卷的数据都被输入移动硬盘,由两位教师分别进行评分,如两次评分差距超过两个等级(4分),就由主考教师进行复听复核。
(三)计算机口语测试的实施
本研究的实验对象是首都医科大学2007级七年制学生90人,在两个不同的语言实验室同时测试同一套试题,考试时间为15分钟(不包括考场就绪、考生登陆和试音的时间)。学生进入考场后,输入姓名学号登陆,考务员确认学生身份,学生试音,调节音量,试卷分发,学生考试。考试结束,考务员统一提交试卷,上传试卷到服务器,所有数据输入移动硬盘存档,学生端的试题及答卷文件被删除。
二、计算机口语测试的结果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研究的实验对象为第二次参加计算机口语考试,有一定的经验。考试安排在一般的语言实验室,考试时相邻座位有一定干扰,学生戴耳机进行测试,录音效果较好,评分教师能清晰的听到考生本人的声音,没有串音的情况。样本采集基本合格。75%的实验对象充分利用了考试时间,未利用考试时间的同学主要是由于其语言能力,不能连贯表达,或对讨论问题发言过于简单,空耗了考试时间。
(二)数据分析
本次测试的总分为10分,平均分为7165分。可以看出实验对象的整体口语水平不是很高。标准差1156,说明大多数学生的本次考试表现相近。平均分和中位数较接近说明测试采样趋于正态分布,有一定代表性。
不同评分员的评分还不能保持一致,两个教师对一个考试的录音打分一致的只有35155%,差半个等级(1分)的有56168%,两者累计达到92123%,这表明教师掌握评分标准的情况还是令人满意的。超级秘书网
三、讨论
我们在此次口语测试后立即对考试进行了问卷调查,之后又对部分实验对象做了深度访谈。发放问卷90张,收回有效问卷86张(占95156%)。考生对计算机口试总体上持赞成态度:多数学生认为计算机考试比面试型口试压力和紧张情绪减少很多;计算机屏幕上的文字有助于考试对考题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思维,同时减少学生听力水平对其口语水平发挥的影响。他们认为计算机考试的缺点在于:人机对话使考试缺乏真实性;在不理解考题的情况下,没有机会请考官重复问题;考生在情绪欠佳时无法得到考官的鼓励和帮助;少数学生(3名)提出考
试时受到临近学生答题声的干扰。评分后,对评分教师的访谈反映出计算机口语考试如下优势:(1)计算机考试的公正性相对较高,有效避免了考官的临时状态、情绪、发音语调、语速等可变因素。(2)计算机考试时间比面试型考试时间掌握更,确保每个考生享有同样的发挥时间。(3)计算机考试避免了考试和评判时的主观性。面试型考试是不可重复的,通常是考试当场对考生成绩进行评判,尽管可以通过录音和录像复听,但这仅限于少数考生,难免出现不够客观的考官印象分,而计算机口语考试使评判更加专业化、流水化,而计算机考试可以复听和反复比较的特点使其在性和效率上远远高于面试型口语考试。(4)计算机口语考试使同一套考题为更多的考生使用,这既节约了资源增加试题的使用率,相同的考题也提高了考试的信度(保障考试内容和难度更加一致)。(5)英语教师不需进行长时间的持续面试和现场给分,消除了考官的压力,计算机考试大大节省了人力和物力,而且评分可以由专业人员在方便的时间和舒适的环境下进行。(6)多媒体资源的应用极大的丰富了口语考试的内容。除了考生提出计算机口语考试存在的问题,教师们还提出了在计算机考试中,一些学生的考试缺乏真实感,表达不够自然;计算机口语考试的操作系统教师较难掌握,考试需要熟悉计算机口语考试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的操作;面试型考试的评分是由参与考试全过程的考官给出,计算机口语考试考评分离,可能会有部分不够负责人的评分教师在没有听完考试全部录音的情况下,根据部分录音内容评分。
四、结论
尽管计算机口语考试的实际效果还做不到尽善尽美,但这是解决大规模口语考试的有效途径。本研究表明,大学英语计算机口语考试较之面试型口语考试的信度和效度都较高。交际性强、听力和记忆负担轻的考题是较为理想的口语测试任务。实行计算机口语考试是大势所趋,这迫切需要建立大型口语考试试题库和完善口语测试系统,同时应加强对评分人员的培训。
计算机大学论文:大学教学改革计算机基础论文
一、教学改革主要措施
面对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为了能够提高大学生计算机教学的水平,特指出以下几项措施。
1、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课群建设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中提出课群的设置模式,所谓课群指的是同一学科的课程组成的课程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所学专业选择某个课群中的一门课程。课群的建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充分的利用的学生的课余时间。此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方向,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导;让教师转变为主体的帮助者、促进者。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适应时展,更新现有教程
由于专业的不同,那么相关的要求也会大不相同,必须根据相关专业要求来改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知识的相关结构,适当增加与专业相关的知识领域,并且及时更新基础内容,使得相关课程内容始终保持在时代更新的前沿。教材的相关内容始终使用近期的知识点,才能够保障学生学到的知识是最实用的知识。
3、革新教学方法
若想提高教学效果,必须遵循计算机教学规律,在创新中发展,必须有效的统筹规划计算机基础教学。在基础教学的同时,把计算机基础和相关专业相联系,对非计算机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区别对待,加强计算机技术与具体专业相结合,努力实现注重能力培养的目标。
4、创新教学模式
在课群模式建立的基础上,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计算机课程,改变以往被动学习的状态,还可以通过对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的组合,组建一些完成某些专业项目的团队,使得学生在学习团队中相互合作,发挥各自的有事,形成自主学习的方式;利用已经成熟的课件,开发学生网上的自主学习,能够和教师、同学及时交流探讨,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5、大力发展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学整体素质
一方面,改革传统的落后教育模式,使得现任教师的教学任务有所降低,从而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引进高水平的技术人才来带动整个教师队伍结构。保障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站在科技时代的前沿。
二、结束语
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各个领域都会用到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因此高校毕业生的计算机基础技术是不可或缺的敲门砖。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承载着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普及与应用的艰巨任务。当代大学生只有顺应时代潮流,并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与过硬的能力,才能适应当前社会。因此,当前的大学生基础教学的课程尤为重要,我们一定要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探索,及时的发现问题,同时解决相应的问题,才能积极而且稳妥的提高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质量,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技术型人才。
作者:闫建勋 李琳娜 朱璐华
计算机大学论文: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论文
一、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途径
1.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实践性,激发学生兴趣
计算机公共课设置现行方案是2+X方案。也就是说在大一及时学期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二学期开设程序设计语言以及若干门选修课。但是选修课的科目比较单一,没有涵盖所有的院系,连续性不强,导致计算机教学在某一阶段就停滞不前,而计算机应用能力需要一个连续的过程才能够得到很好的培养。因此,计算机选修课应该贯穿于大学生涯的始终,以便提升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保障学生学习的连续性,应该以提升实践能力为目的设计选修课程:网页设计、动画设计、平面设计、工程制图、视频剪辑、程序设计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通过与计算机相关的选修课,循序渐进,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每门课程的教学都需要设计合理的教学大纲,以及相关配套的实践教材和实践案例。
2.综合实训方法改革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多采用的是实训案例法,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将全体学生视作具备统一的基础水准,忽略了个体差异,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能力程度来安排实践实训环节,以引导和启发学生。及时,采取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指的是学生针对教师给出的任务自主地展开探索和相互合作的过程,能够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探索精神。布置的任务要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但又不能过于简单,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行积极的思考,进行理智的判断。也可设置若干个任务由学生自主选择。开放性的题目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实施,不受实践空间的限制,有利于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充分激发自己的潜能。同时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还能够锻炼学生合理安排实践、分工协作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第二,分组讨论法。为了保障每名同学都能够参与到讨论中来,就要合理地安排每一个组的人数,使组内的成员都能各司其职,并且尽量实现能力上的平衡,使每个组都能够得到表现的机会。分组讨论中,教师担任的是总指挥、总导演,主要负责监督、辅助和引导工作。在学生出现差错和问题时,及时给予帮助。第三,成果展示法。此方法可以与以上任意一种方法实现很好的结合,在任务完成之后要有一个成果展示的过程。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也能将其视作对自己学习成果的一种检测,接受教师和同学的审阅和评价,接受更多的质疑和迎接更多的挑战。
二、结语
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常规硬件知识、常用软件的使用、电子商务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实践性,激发学生兴趣,综合实训方法改革来提升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作者:谭敏军 单位: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大学论文:文科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论文
1文科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次教学改革
为了更好地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该校在新生入学后,组织学生统一参加学校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测试”,根据测试成绩将学生划分为免修和必修两个层次(分数介于80至100分之间为免修,80分以下为必修)。其中,必修的学生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正常学习。免修的学生可以直接进入教学体系中第二层次课程即计算机公选课阶段的学习,通过选修一门或以上其他计算机类课程来保障计算机学习的连续性。但是,免修的学生不能免考,期末要和必修学生一同参加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考核,通过考核才能修得该门课程的学分,目的是督促这部分学生能够对基础课程中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自主学习。为了保障免修学生的自学效果,为这部分学生配备了一名指导教师,制定了一套自主学习指导方案,并依托于网络教学平台,以“实践教学”为核心,为学生构建了集教学资源管理、网络教学、教学资料库等多种服务的开放、共享品质教学资源的教学平台。引导学生自主的、有目的学习,同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更新和拓展学习内容。
2文科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为了科学、客观、公正地考查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制定出更加符合计算机基础教学规律、迎合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考试形式与内容,该校将“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水平测试(吉林省考区)”与该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改革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一个统一、科学、的评价标准,搭建一个通用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检验的平台。具体考核方式如下。
(1)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总评成绩=期末考核成绩50%+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水平测试(吉林省考区)成绩50%。
(2)所有学生将统一参加学期末学校组织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期末考核”,期末考核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
(3)所有学生将统一参加本学年教育厅组织的“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水平测试(吉林省考区)”,成绩按实际得分计算。
(4)文科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总评成绩“大于或等于60分”,且两项单科成绩同时“大于或等于60分”,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5)两项或其中一项单科成绩不合格者(保留已经合格的单科成绩),按学校有关规定进行补考或重修。
3结语
该校的计算机教学始终把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放在首位,把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将系列教学改革创新成果融入教学中,突出“实践性、实用性”,使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和现代化办公设备辅助他们的工作,处理面临的各种问题,符合人才培养方案,符合市场需求,为学生未来成为合格职业人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将教学改革成果推广至省内、外其他院校,为兄弟院校提供参考与借鉴,共同促进高校计算机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作者:梁燕 单位: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
计算机大学论文:大学思维能力下计算机基础论文
1计算思维及其重要性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讯、大数据等新概念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社会生活各领域引发革命性的突破,极大的改变了人们过去对计算和计算机的认识,人们开始意识到计算思维的重要性。随着网络和数字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计算思维逐渐成为了人们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之一。计算思维无处不在,它作为一种基本的能力,人人都应掌握,特别是当代的大学生,必须具备这样的能力。
2问题与对策
2.1存在的问题
虽然计算思维能力对当代大学生相当重要,但是在当下,我国众多高校对计算机课程的开设和教学方面依然是不够重视的,特别在一些文科性质的高校,计算机教育方面的课程就只有大学计算机基础这一门课,而且教学内容主要是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培养目标侧重于操作技能的掌握,强调对软件的“会使用”、“熟练掌握”,应该说,这种带有针对性和实用主义色彩的培养模式能在短时间、一定程度上、特定范围内有效解决了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问题,但过分倚重课程的工具性必将导致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单一、认知高度不够,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时展要求。除了计算机基础存在的“狭义工具论”的问题之外,另外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自身的计算思维意识问题。一方面是无意识的计算思维教学,即教师对一个计算机问题的求解过程是基于计算思维的,但他在讲解过程中是无意识的,未来则需要有意识地、系统地展开计算思维的教学;另一方面是没有充分认识计算思维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将其提升到一个战略的高度去付诸教学,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只侧重于技术和应用,而忽略了“思想性”,因为计算思维本质上就是一种思想。
2.2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对策
2.2.1教学内容改革
计算思维反映了计算机学科最本质的特征和最核心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计算思维旨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发明和创新的能力及处理计算机问题时应有的思维方法、表达形式和行为习惯。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则必须要先摆脱当前以工具软件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实现课程内容改革,将计算思维的能力培养作为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主要任务。在教学内容的改革方面,国外的很多大学已经走在了我们的前面。譬如斯坦福大学在“下个十年计算机课程开设情况”方案中提出了新的核心课程体系,包括计算机数学基础、计算机科学中的概率论、数据结构和算法的理论核心课程,以及包括抽象思维和编程方法、计算机系统与组成、计算机系统和网络原理在内的系统核心课程。强调将计算理论和计算思维的培养纳入课程全过程。虽然开设如此多的基础课程对于我国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并不现实,但却可以给我们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改革提供参照。根据当前我国大学招生文理分科的不同,对于理科生,可以在其修完大学计算机基础后,适当增加如数据结构、数据库技术和程序设计等方面的选修课程,这几门课对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方面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在数据结构课程中可以学习到各种解决问题的算法,通过算法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计算机进行问题求解的步骤,而这正是计算思维的精髓;学习程序设计课程则可以了解和体会计算机用语言结合算法去实现问题求解的具体过程,是将算法付诸实现;而数据库则是当今大数据时代必须掌握的技术。对于文科生,可以在后续开设的选修课程当中适当降低难度,比如可以开设《办公软件高级应用》、《网页设计》、《Flash动画制作》等课程,以提升学习兴趣,着重点于应用,也有助于计算思维的培养。
2.2.2教学方法改革
(1)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即由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目标,提出教学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式学习,由学生自主完成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可以自由组成团队进行协作、共同完成任务,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2)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其实就是由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尝试着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这个教学法的核心是问题,学习过程围绕问题来展开,教师必须事先根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精心设计出难易适中的问题。在分析和解决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独立的分析判断和问题求解能力,解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应用计算思维的过程。
(3)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普通采用的方法,是指教师通过案例讲解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传授,它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案例都是一些具体的实例,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避免了教师对知识点纯理论的、枯燥的讲解,避免了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的尴尬,整个过程可以与让学生参与进来并进行互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在设计一个案例时能在其中融入尽可能多的知识点,在案例演示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求解,注重计算思维的培养,对案例所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再应用到新的案例,以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2.2.3考核内容和方式改革
在考核内容上,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可充分利用考试指挥棒的作用,操作实践方面的内容要逐步减少,适当增加计算思维方面的内容考核,引导学生加强对计算机理论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在考核方式上,为了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情况,可采用多种考核机制相结合的办法,如利用课后作业考核、期中考核、上机考核、期末考核等多种方式来开展教学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的测评,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更注重计算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3结论
从过去的“养在深闺无人识”,到现在的“万千宠爱在一身”,计算思维概念的提出也就才几年的时间,要想有意识的去培养面向未来的具备较强计算思维的人才需要多方的努力,需要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进行改革,这是一个长期的而又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本文以计算思维为导向,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抛砖引玉,以期引发对计算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更多更深入的思考。
作者:刘付桂兰 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信息学院
计算机大学论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改革论文
1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部分学校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单一,用学生参加部级计算机考试过关率来衡量,这样将导致教师的授课重点单纯集中在考试内容上,学习这门课程的精力集中在考试的相关内容上,导致学生追求考试合格率。造成与实际应用脱节,如部分学生在写论文,或者社团活动中连简单的排版都不会应用。
2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措施
1)案例教学
在教学中,通过课程内容的讲解来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掌握教材中的基本内容和相关知识点,在课堂一问一答过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能轻松掌握基本知识点、概念,活跃学生的思维,并使学生能自主分析,逐步提高学生理解、思考、表达、分析的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如在讲信息安全这一章时,采用案例讲解分析、概念分析、课堂问答、幻灯片演示、图表讲解等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整个单元的讲课以案例“不翼而飞的存款”为例引入信息加密的概念,从而培养起学生对信息安全的正确概念和对整个课程的兴趣。由每个学生上网查询资料、整理企业案例,让学生在结合教学内容的同时,访问相关的精品课程网站,阅读教师指定的参考资料,完成给定实验题目,并写出实验报告,帮助学生消化课堂上所讲授的基本知识点。
2)开设第二课堂教学,注重课外实践活动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喜欢实用性的技术,对于理论等不是很感兴趣,喜欢能够看得见、能够动手试一试的学习方式,而且更加关心这些知识或者技术能否在今后有用。学生们的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我觉得大学教育阶段除了知识教授之外,还需要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开设第二课堂教学。为了提高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技能,有限的课堂教学是不能满足需求,尤其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较好的学生,如何培养他们的创新学习,培养他们的计算机信息素养,正确引导他们的兴趣。为此,我们每年举办全院性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大赛。如多媒体设计大赛、计算机基本技能大赛、编程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比赛活动,设立计算机协会、网络协会,组织学生参与课题小组。丰富了校园文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即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又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我院参加河南省ACM大赛,荣获三等奖。
3)注重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深入了解信息技术应用的环境,将会使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更加深刻地理解专业理论知识。在课程学习阶段就参加科研实践活动是理论与工程实践结合的方式之一。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习中的具体技能,如复杂的文字处理工作等,这些技能经过亲历亲为的锻炼将会更好的掌握。所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结合方式要更加注重,本门课程所讲述的内容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有什么样的用途,以及如何在灵活的应用本门课程的知识。所以在课程教学中,在保障所讲述课程知识体系完整的前提下,需要注意尽量阐述课程知识的应用。将会进一步提高所学知识的被理解程度,提高学习效率。开拓学生的思路,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基础课要系统、透彻,专业课程要覆盖
基础课程属于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基本盘,是学生基础知识向专业知识延伸的过渡。掌握基础知识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举一反三,不断扩展自身知识面。因此在课程教学中要充分注意课程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要把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关系讲述明确,尽量建立起概念和理念,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达到理性的认识水平。计算机专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各种新技术和新思想不断涌现。因此其课程内容可能具有很快的更新速度。课程教学要能够地反正这种变化。但是由于其变化的迅速,我们很难在课堂上将每一个变化都讲解透彻。所以一个可行的办法就是在讲好专业基础课的前提下,尽可能使专业课程的覆盖面广,让同学们对该部分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具体理性的理解则可以让其在后期的具体工作中继续锻炼提高,升华为理性认识。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性可以包括为两类:一是要覆盖本专业课程所涉及领域的近期科研进展;第二是要尽量把本课程所涉及领域的发展历程描述清楚,阐述清楚不同历史进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对于一些比较新的领域,可以对其近似的知识体系进行综合的阐述。
5)要重视提升理论水平高度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同学们理论水平的提升。理论水评的提升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二是从实际的工作中发现问题,总结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总结问题,以及什么样的问题才是科学问题等,提高学生对总结和发现问题的感觉。课程学习阶段虽然很难让同学们熟练掌握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但是至少可以提升大家对理论水平提升的兴趣和积极性,为其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打下一定的基础。
6)当好导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研讨式教学是一种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老师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去思考、设计、总结和报告,由学生自主完成。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和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活动中需要老师的指导,教师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引导学生通过开展导向性的专题研究和讨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和亲身实践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让学生树立起自主学习的信心。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研究奠定基础。知识教授很重要,兴趣教学也很重要。因此,我们还需要讲究教学的艺术,大量的知识灌输,学生可能兴趣不大。应多举实例,多联系信息时代的新技术。同时,把知识教授转化为一种问题解决的过程,启发大家共同思考,共同学习。
7)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总结前人创新方法。让学生有意识地分析前人如何在当时的知识框架和一般看法之上,独辟蹊径,取得自己的成果。通过这样的实例,学生就会了解前人的创新方法和思路,为我所用。鼓励学生在自己想法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做出成绩。对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如果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作为老师,好能够进行鼓励;如果学生思考方向有更深的内容可做,并且符合学生的研究方向,可以引导学生继续做下去。平时作业中,设置一些开放问题,有意识的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业中的一部分当然应该是锻炼基本能力和基本知识的问题,但除此之外,可以设置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出自己的答案。
3结束语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实现“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构建适用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
作者:张韧志 田进华 单位:黄淮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