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假日经济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假日经济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假日经济论文

假日经济论文:休闲产业与假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内容提要】假日休闲作为一种生活质量提高的标志,不同于基本生存需要的单一化和物质型,而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和精神型。将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文化产业整合成一个休闲产业系统,并加强其建设,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假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摘 要 题】产业结构

【关 键 词】休闲产业/假日经济/可持续发展

假日经济是以旅游、文化、体育、交通、餐饮等连带产业群为主体,将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文化产业整合成一个休闲产业系统。假日经济的出现,是国家刺激消费,推动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带来的成果,是近年来人们期望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它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如何维护假日经济这一良好势头,使它长盛不衰,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值得认真地总结和研究。

一、假日消费与休闲产业的多元化

休闲产业并不局限于某一个或几个具体的行业,而是将各种能够调节人们生活和心理状态的行业从传统产业划分的框架中剥离出来,即以休闲产品为龙头,以人们的休闲消费为市场的综合性产业。它的主要阵地是为满足现代人旅游、健身、服饰、娱乐、求智、消闲、居室装饰等休闲要求。由于它贴近生活,崇尚国际潮流,顺应大众风俗习惯,紧跟时代步伐,并紧密地依赖先进技术,有助于高新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因而被人们称为充满活力的“朝阳产业”。

从追求温饱到寻求享受,是消费者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作出的自然选择。人们在温饱之后,不仅有享受可供追求,更有发展的需求和动力。假日休闲作为一种生活质量提高的标志,不同于基本生存需要的单一化和物质型,而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和精神型。如文化娱乐消费、体育健身消费、旅游服务消费等等。此外,假日休闲还表现在教育、科技、文博等领域,如为自身发展而开办的各种业余电脑、外语及其他专业技能班,老年大学的各类休闲教育,科技馆的科普启蒙,文史博物馆的历史文化温故等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向利润率高的新兴行业流动这一规律的驱使,文化娱乐业、体育健身业、旅游服务业等休闲产业逐渐地发展起来,成为市民休闲消费的好去处。

1.旅游业魅力无穷。旅游业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发展最为迅速,前景最为广阔的产业之一,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回归自然、访古探幽的兴趣高涨,旅游显示出无穷的魅力。旅游这种休闲消费把旅游情结、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三者融合在一起,高尚而富有情趣,实用而蕴含文化,因此很受各类人们的喜爱。每逢节假日,三五亲朋好友,结伴而行,或去名胜古迹,或去名山大川,或游北国风光,或览南国风情,甚至远游异国他乡、原始森林、热带海滨……,游览、访古、享受、探险……。这种休闲消费既使消费者增加了阅历、陶冶了性情,又享受了人生、健全了体魄。1999年至2002年,中国的旅游市场几次出现“人满为患”的火爆场面。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费朗加利曾预测,中国将成为21世纪初世界及时大旅游国,届时将有1.37亿人次到中国参观、访问和游览。

2.文体娱乐业。近年来,文化市场成了市民和游客在假日里光顾的重点。人们在休闲中追求文化品位、文化享受,感受文化氛围,接受文化熏陶。利用休闲时间进行文化娱乐是人们休闲消费最主要、最普遍的需求。因此常常以家庭亲人为单位,或在家观看电视、录像、家庭影院,或外出观看电影、观赏节目、听听音乐、跳跳舞蹈。还有的经常以亲朋好友为群体,或切磋棋艺,品尝茶艺,或尽情享受泡吧文化和网络文化的乐趣,等等。这些积极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不仅使人们得到高尚有益的休闲消费,而且还可以得到高雅美好的艺术享受。从文化市场的种种迹象表明,无论报刊、图书,还是电影、音像,其市场潜力是巨大的。

3.体育健身业。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愿意把休闲时间和部分收入花在强身健体上,于是,“花钱买健康”成了都市时尚。不需要特别留意,你就能感受到体育健身休闲消费在当今都市的热度,游泳馆、网球场、羽毛球场、溜冰场、旱冰场、男子健身房、女子健美中心、台球厅、保龄球馆,等等,已经成为人们经常光顾的场所。就是那被称为贵族化的高尔夫球也吸引了不少顾客。至于观看足球、篮球、排球、体操等一类比赛的人,更是多得不可胜数。由此可见,体育健身的市场空间大得不得了,这种休闲消费的市场前景也好得不得了。

4.商业街休闲好去处。现代的商业街里,商场、超市林立,各种专卖店,餐饮店,应有尽有。加之城市及城乡之间交通便利,人们已将“逛街”看成的休闲方式,商场也就成为休闲产业较大的窗口之一。时下有不少商厦和专卖店十分注重美化购物环境,其构思巧妙,品位高雅,确让人流连忘返。许多商场引进盆景、鲜花、灯光喷泉、艺术雕塑乃至假山鱼池,使购物环境充满活力,成了温馨世界,让顾客在浏览购物之中得到美的享受。有的商厦和购物中心特意辟出一大片场地为顾客的共享空间,实行开架售货,电脑管理,并设立咖啡间、休息厅、展览角……不再使店堂里的商品与顾客争夺空间。还有更多的时装专卖商场推出流行服饰展览,名师获奖作品展、时装模特表演,让人领略到一种文化氛围,增添不少艺术渲染力,使顾客觉是不是单纯的购物,而是置身于特定的艺术环境中,成为一种享受。

餐饮业也在假日经济的大潮中得到长足的发展,我国传统的大餐、各具特色的地方小吃不仅吸引了外国人,也吸引国人从家庭餐桌走向 酒店、饭店。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进饭店、吃宵夜已经成了寻常的事,特别是像元宵节、中秋节和春节这些具有团圆意义的聚餐已成为各大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

5.风格各异的“吧”文化。如今,都市里各式各样的“吧”已经非常流行,如“陶吧”、“玻璃吧”、“布吧”、“果吧”等。在繁忙的都市人生活中,这种新兴的“吧”文化确实成为一种休闲的新时尚,“吧”里面的那种艺术、文化或浓浓的个性化的氛围,能使人们的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欣赏陶瓷艺术佳品和制作陶瓷作品是“陶吧”最诱人的主题。在昆明、贵州、上海都能见到“布吧”,是都市女孩儿聚会的去处之一。前卫的女孩儿在这里能够体验到“男耕女织”的田园风情。“吧”与文化的融合,引导着都市人新的休闲娱乐方式。

6.休闲农业。休闲农业是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双休日制度的实施,人们崇尚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生态意识不断增强,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出现的一个新经济用语。节假日和家人或朋友到近郊的农田去从事种地、除草、采摘等农活,可以亲自感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辛劳和丰收的喜悦,还能获得休闲度假和精神享受的满足。

休闲农业提供给城市居民的应该是轻松、愉快、宁静的精神享受,闲情逸致的田园情调,富有特色的农副产品。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旅游娱乐型:这种类型的景点设置有果树开花时期赏花,典型花卉争妍季节花展,农作物生长、收获阶段参观,鱼塘垂钩、采菱泛舟、农家习俗、舞蹈等。(2)品尝消费型:这种类型主要是在农产品收获时期如果实成熟时让城市居民亲自采摘、品尝,并且引导他们消费购买;另外还有珍禽烧烤、畜禽加工制品的品尝出售等活动。(3)耕作体验型:这种类型主要是通过城镇居民亲自参加农事劳作体验农村生活而设置的。它的方式可以是出租小片菜地、小片果园、小片鱼塘给城镇居民,或者实行会员证形式定期举办等。这种类型强调真实感,精耕细作的传统方式和高效率的机械化现代方式相结合。许多退休工人愿意在退休后寻找一种充实的生活方式,这种类型适合他们的需要。(4)主题教育型:这种类型以实地参观、实地体验、录像教学方式向中小学生提供农作物的栽培、生长,畜禽饲养、产品加工等方面的知识。这种类型强调教育启发性,主要对象是中小学生。(5)疗养修身型:这种类型以提供度假村的方式提供给城市上流社会综合服务达到修养身心、疗养身体的目的。它强调多方位的休闲,重视服务质量,重视生态环境。

二、假日经济可持续发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迅速发展起来的假日经济,使旅游和各大城市的节日市场着实火了一把。但是,从政府到企业,从交通部门到旅游服务业,许多部门和商家似乎都准备不足,从“食、住、行、玩”几方面看,在假日消费火爆的背后,也暴露出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1.旅游产业水平不高。外出旅游是假日经济中最为亮丽的风景线之一,但假日旅游暴露出的问题也是最多。首先,热线太热,过于集中。由于各旅游社大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主要的旅游线路上,从促销宣传、人员组织安排及资金的投入上都重点向旅游热线倾斜,导致游客对旅游地点的选择过于集中。游客的过于集中,各景点人满为患。由于现有旅游基础设施大大超负荷运行,难免接待质量会出问题,得不到保障。比如住宿不尽人意,伙食、用车标准降低,临时变更参观景点等一系列问题时有发生,游客投诉增多,造成不少人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其次,旅游点营销手段太少,旅游产品品种单调,层次较低,缺乏休闲内涵。再次,各旅游景点在软硬件配套设施方面,在旅游信息传输协调等方面还欠缺很多。,旅行社无序竞争,使旅游市场竞相压价,旅行社生意火爆利润却平平。个别鱼目混珠的旅行社以低报价吸引游客,设下“零团费”的旅游陷阱,在旅途中受导游引诱甚至胁迫购物,从中收取高额回扣。这些不规范的运作既“坑”了消费者,也“苦”了旅行社自己。

2.消费者消费不成熟。一是消费意识不成熟,存在盲从心理。表现在出外旅游对景点盲目选择,喜欢跟风,人家去什么地方游玩、观赏,自己也跟着去,只看热闹不看门道;购物时见商场打折让利就有购买冲动,只顾价格便宜,不管是否需要;休闲娱乐也喜欢随大流,不会寻找新的消费途径。二是消费权益保护意识不成熟,对自己的权利与义务缺乏正确认识。一方面不了解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是当消费利益将遭受损失时,不懂得及时采取措施把未产生的损失降到低。三是消费观念有待提高。

3.休闲产业尚未开发。假日经济是一种综合性强、牵涉面广、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经济形式,它涉及的远不止旅游、购物等产业。目前的休闲热仅仅是迈向追求生活质量的新阶段的开始。温饱之后,不仅有享受可供追求,更有发展的需求和动力。广大消费者对身体健康的向往、对精神生活的渴望、对自身文化素质的提升、对职业技能的寻求同样有着迫切的要求。这些都是我们亟待大力开发的领域。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例,较长的假日里,旅游胜地固然游人大增,但也有相当多的人利用这一良机为自己、为子女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提高而大把花钱。在为数众多的图书馆、博物馆里,在各种大学和社区所办的继续教育学院里,消费者或怀揣快餐,专注地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或携妻带子,在充满知识与智慧的娱乐中度过欢快的假期。在发达国家的城市里,各类图书馆(包括一些大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博物馆为数众多,各具特色,成为市民乃至学生的第二课堂,让人流连忘返,百看不厌。每次造访,受益匪浅。这类场所,吸引的大多是附近居民,很少给假日的交通增添多大的负担。由此观之,我国的休闲产业,不仅要满足消费者旅游和购物等基本需求,从长远来看,还要满足人们发展的愿望,丰富假日大餐的内容,真正把消费者在假日的各种消费需求挖掘出来并较大限度地加以满足。

三、对假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几 点思考

据有关部门统计,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休闲娱乐的消费支出占百姓生活可支配收入比重日益增大,可以预见,随着人均可支配性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会越来越注重生活的质量。假日经济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有理由认真地去研究它,开发与之相关性的休闲产业,推动假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旅游的龙头带动作用,进行产业升级逐步向国际化靠拢

(1)我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除了一些现已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景区外,许多景区其实早就有相当的知名度。由于长期以来产品开发单一,又缺乏高水平的策划包装,加上财力有限,促销乏力,因而不能对国内外市场产生吸引力,造成热线过于集中的现象。只要增加这些景区的基本配套设施的投入,加大促销力度,这些景区就能产生强有力的吸引力,既能分流过热量区的部分客源,又可以扩大旅游市场的需求总量。(2)旅游城市要在提高自身承载力上下功夫,改变旅游管理体系中条块分割、职能弱化等弊端,使旅游管理一体化,此外,还应发展城市周边旅游和城郊旅游,以分散游人。引导本市居民在假日到郊外旅游,以便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外地游客。(3)目前国内外的旅行社大多处于小散弱差状态,无论在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都没有很强的竞争力。因此,政府主管部门一方面要扶优扶强,使具有优势的旅行社得以不断地发展扩大,另一方面要鼓励旅行社组建联合体,内部统一步调,规范运作,优势资源互补,推出精品,开辟特色,提供品质服务。

2.加强对游客假日休闲行为的指导

目前,假日消费市场出现人满为患、怨声载道的现象,很大程度上与假日休闲行为的指导不力有关。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消费习惯,再加上对市场的变化难以把握,游客的消费行为比较盲目,市场自我调节的滞后性,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各种问题。因此,加强对游客休闲行为的引导显得格外重要。首先,加强休闲学研究。当前,人们的休闲概念还不甚明确,对休闲消费还处于盲目和随意的初始阶段,商家对休闲业可以成为一个新的投资方向与热点还缺乏远见性认识,从而导致中国目前的休闲还很混乱,急需休闲学给以指导,向人们宣传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消费观念。在国外,闲暇社会学是热门学科,但国内重视和研究休闲学的人却寥寥无几,这与迅猛发展的假日休闲产业是不相配套的。其次,是加强休闲信息指导。假日市场呼唤能指导休闲、推介市场、播报信息的休闲信息网络的产生。当前尤为急切的是要建立全国旅游城市及景点的信息网络,及时为旅游者提供旅游路线、交通状况、景区接待、订票订房、购物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该网络系统的涵盖内容,向假日市场其他消费领域扩展,为消费者提供、及时、的假日休闲信息指导。

3.加强假日市场休闲产业链的建设

外出旅游,不是假日盛筵中的惟一佳肴,甚至也不是其中的惟一大菜,研究假日经济潜在的消费热点,能从整体上将假日经济引向更深的层次,扩大休闲的内涵和外延,提高文化品位,把假日经济推向深入。据有关专家认为,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人们在长假里不仅要达到休闲的目的,而且还要求在休闲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满足精神需求。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单位和假日市场相关行业的生产经营者,紧紧围绕休闲消费,为消费者提供相应的休闲产业。(1)文化娱乐业。据调查,长假期间,市民的消费结构中文化消费占家庭、社会消费的比例在不断提高,市民花钱观赏文艺表演、参加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已越来越普遍。随着“假日经济”的发展,我们应积极发展报刊、图书、电影、音像等传统文化行业,举办书市、花市等富有特色的广场娱乐项目,应适当增加文艺演出,开展各种娱乐项目。不断增强娱乐性,注重参与性,提升假日的附加值,深化假日的吸引力。并适当增加网吧、陶吧、赛场等青少年乐于参与的娱乐场所,使他们尽情享受泡吧文化和网络文化的乐趣,在满足个性化需求方面提高营造能力,用丰富多彩的消费方式来创造消费、引导消费。(2)体育健身业。一是要兴建和改造体育健身场地和设施;二是要正确合理地引导这种休闲消费。关于前者,据统计,目前我国已拥有61万个体育场馆,从数量来说,已具相当规模,但人均体育场馆面积不足1平方米,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因此,兴建一批体育场馆,改造一批体育场馆,已成为当务之急。应该看到,我们的体育健身休闲消费起步很晚,消费水平不高,要从现有的实际出发,合理引导这种休闲消费。(3)餐饮零售业。首先,餐饮业要把握好以下几种节日服务型经营方式:一是主妇型。即饭店为市民家庭配送半成品节日套餐,饭店只收取少量的加工费。二是包办型。即饭店为市民预订到饭店就餐的节日家宴。餐馆酒店要本着勤俭节约、物美价廉、面向市民、为大众服务的原则,推出“敬老宴”、“爱心宴”、“合家团圆”等众多菜谱扩大目标市场。三是系列型。为适应现代人的消费需求,餐馆酒店应推出面向家庭的节日宴席快送、“出租厨师”,向居民开放客房、游艺厅等休闲娱乐设施和场所,以吸引居民到酒店里自娱自乐过假日。同时,餐饮业的经营者,还应在文化品味上做文章,要以饮食文化搭台、在店内推出书面摄影展览、音乐欣赏、杂技魔术表演、名厨教授顾客“绝活菜”等活动,让顾客集食、饮、赏、览、听于一体,吃得潇洒,玩得开心,同时又得到精神享受。商场要在店内外营造浓厚的节日气氛,除了张灯结彩、披红挂绿等一般方法外,还要注意布置出自家的特色。节假日商家应以真诚回报顾客消费者为宗旨,开展打折销售、买大件赠小件、以旧换新等促销活动,促销活动要以“情”字当先,充满浓郁的温情,打动消费者的心。(4)休闲农业。休闲农业是一种商品农业,要有推销商品的意识,通过广告宣传向城市居民输灌休闲意识,通过各种农事活动(如花卉展览、龙舟竞赛、民间舞蹈等)吸引游客。主动适应市场,积极争取市场。应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和观光农业,利用的农业科技成果,在为市民提供卫生、洁净、新鲜的农产品的同时,为市民创造一个回归大自然的绿色生态环境。(5)技艺培训。不少人希望利用假期难得的时间学习汽车驾驶、电脑操作、花卉栽培、投资理财、古董鉴赏、书法篆刻和体育、舞蹈、烹调等一技之长。社会各方面应当提供这些方面的机会,以满足各类培训的需求。

假日经济论文:假日经济市场营销缺陷及策略

一、当前假日经济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的假日经济快速发展,给我国经济增长带来了强大活力,给我国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实惠,为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在当前的假日经济发展状态下一些不尽人意的状况,大体存在如下问题:

(一)景区人满为患,营销措施跟不上。从诸多媒体的新闻报道中就可以看到,每到假日特别是重大节日,一些着名景区人流急剧增长,但景区和旅游机构相关的营销措施缺失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二)接待能力不能满足游客需求,营销策略单一,客户投诉率逐渐上长。一些景区满足于当前的客流量,没有对自身进行长远的战略规划,特别是在营销策略上目光短浅,制约了长远发展。

(三)市场运营与竞争不规范。全国的信息通畅度不够,诸多旅游机构各自为战,商家市场营销存在盲目竞争、无序发展的情况。

二、解决假日经济市场营销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坚持“内增活力”与“外增引力”相结合。多年的假日经济发展和实践已经表明,我国的假日经济主要走的是内向型发展模式,也就是说,从假日经济的主体到客体,主要都是依靠自身因素,走独立发展之路。虽然这种内向式发展道路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我国以及世界很多国家的旅游经济迅速发展,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今后应在对内搞活的基础上,把着眼点放在内外结合、共同发展的思路上。假日经济的主导产业———假日旅游业应勇敢地走出去,走向世界各地,特别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同时也要千方百计地将更多的海外人士吸引过来,创造更多的外汇收入,直接参与假日经济的建设与发展。

(二)坚持独立发展与协同作战、资源共享相结合。由于假日经济具有综合性强、牵扯面大、涉及利益多等明显特点,需要多部门、多行业、多领域、多手段、多层次、多方式进行联合,走协同作战、资源共享之路。目前我国的一些旅游大省、大市都有大旅游的发展战略,但很多都是相应孤立的,限于本区域的发展,省与省、地区与地区、行业与行业、部门与部门之间还缺乏协作与渗透,在旅游发展战略上还没有进行统一规范的规划和考虑。但一些省区已经走在前列。比如浙江与安徽两省正在酝酿,准备共同开发杭州西湖至安徽黄山之间的旅游高速公路。这样既能够将名城名山相连,又能使两地资源共享,从而促进两地假日经济的共同发展,这可以作为强强联合做大做强假日经济营销的重要案例予以借鉴。

(三)坚持将当前经济效益与长远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假日经济是一种绿色经济,必须进行可持续发展。在市场营销上要考虑到假日经济的这一特点,要把眼光放长远些,开发假日经济资源,不要急功近利,不能只看眼前,要进行长远规划和战略思考,要制定相应的具体执行规则,考虑到保持生态的综合平衡及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的内容,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样的市场营销才具有长远生命力,也才会取得真正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在开展主题产品营销上下功夫。主题产品营销就是通过对主题产品的改进、新主题商品的开发等尽可能把更多的产品销售出去。比如月饼是我国中秋节的主题产品,企业可以通过中秋节这一节假日推进大量的广告、抽奖促销。在我国的假日经济营销中,主题产品营销是及时层次的营销手段,这种纯粹的以产品销售为目的的市场竞争很激烈,由于市场的原因,以及营销手段的不断升级和营销理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得不在产品之外付出更大的努力。

(五)开展主题品牌营销。重点是注重对企业主题品牌和综合形象的建立发展评估和营销。通过对主题品牌的塑造和打造,可以提高企业的声誉和影响,提高企业产品的顾客忠诚度,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利润。比如,一些城市借假日经济对一些中华老字号品牌、本土化特色品牌、全国流行品牌和具有较好前景的品牌进行挖掘、宣传,它的目的不再是短期的销售,而代表长期的持续性的综合利益。从竞争层次上讲,主题品牌营销已经上升到品牌的竞争,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竞争,它表明对顾客利益的进一步拓展和维护。

(六)开展主题文化营销。这是一种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主题营销,它的营销重点是主题中所蕴含的文化力量,它是指导消费者节假日活动和购买行为更深层次更高境界的内在力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节假消费行为和内容,比如礼仪制度、行为方式、消费程序、文化演艺、风情民俗等。主题文化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具有文化特性的综合体,它是通过精心设计、认真研究的主题产品和主题促销活动,满足人们内心的愿望和需要,使消费者达到一种心灵上的共鸣以及精神上的享受。主题文化营销与主题产品营销的区别在于营销观念和营销理念的变化。主题文化营销关注的不是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或物质利润,而是精神上的满足,这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生活的今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很多地区利用这种文化性营销方式,在假日经济中赚得巨额利润,比如云南丽江,就是通过古老的文化和民俗进行市场化的营销,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七)要树立“顾客至上”理念。“顾客至上”就是把顾客的需求放在及时位,顾客就是上帝,这一认识宣传了很多年,但实际上在我国的假日经济运行中,很多市场主体并没有真正实践这一理念,一些节假日的餐馆、旅行社不顾自身的承受能力接待数量众多的顾客就是一种短期行为,一 些旅行社将旅客引到定点商场进行强制消费同样是短期行为。由于服务不周给顾客造成的伤害远远大于企业暂时的收益,与其给顾客造成伤害从而影响企业自身的利益,还不如不提供服务。

(八)抓好法制建设,修正服务缺陷。我国的假日经济目前还缺乏独立、完整、系统的法律法规,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假日经济专门法规来规范假日经济行为。做好组织管理,在全国建立各级“假日经济管理委员会”,负责假日经济的预测、决策、组织、管理、协调、服务工作,对假日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同时,要修正服务缺陷,包括企业的产品缺陷、由于服务员工的素质缺陷所造成的服务失误和服务体制存在的缺陷。特别是在节假日中,节假消费的集中性更容易出现大批的服务缺陷。修正服务缺陷对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的作用巨大,有关研究表明,一个好的顾客往往是受过较大挫折的顾客。同样,在节假市场,对服务缺陷的及时修正,必将大大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提高企业的收入和经济利润。还要做好相应的市场监督检查。对那些投机取巧、提供劣质产品和服务的商家、厂家,一定予以严厉的处罚;对那些向消费者提供不满意服务的从业者应给予相应的批评、教育;对假日经济运行失调的状况进行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及解决办法,并引以为戒。发生在我国海南三亚的宰客事件,已经再一次向全国假日经济的市场营销和管理提出了严厉的警示,这值得认真总结和思考。

假日经济在经过多年运行后,假日经济的挖掘和市场营销上升到了更高层次,在假日经济的市场营销中,要注意主题差异化、产业差异化、市场差异化、产品差异化、品牌差异化、氛围差异化、渠道差异化、促销差异化,要做好相应的组织管理,要进行深入的市场性培育和开发,以切实提高假日经济营销手段和理念,实现多方共赢的目标。

假日经济论文:假日经济市场营销阻碍与解决措施

一、当前假日经济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的假日经济快速发展,给我国经济增长带来了强大活力,给我国人民群众带来了巨大实惠,为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在当前的假日经济发展状态下一些不尽人意的状况,大体存在如下问题:

(一)景区人满为患,营销措施跟不上。从诸多媒体的新闻报道中就可以看到,每到假日特别是重大节日,一些著名景区人流急剧增长,但景区和旅游机构相关的营销措施缺失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二)接待能力不能满足游客需求,营销策略单一,客户投诉率逐渐上长。一些景区满足于当前的客流量,没有对自身进行长远的战略规划,特别是在营销策略上目光短浅,制约了长远发展。

(三)市场运营与竞争不规范。全国的信息通畅度不够,诸多旅游机构各自为战,商家市场营销存在盲目竞争、无序发展的情况。

二、解决假日经济市场营销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坚持“内增活力”与“外增引力”相结合。多年的假日经济发展和实践已经表明,我国的假日经济主要走的是内向型发展模式,也就是说,从假日经济的主体到客体,主要都是依靠自身因素,走独立发展之路。虽然这种内向式发展道路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我国以及世界很多国家的旅游经济迅速发展,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今后应在对内搞活的基础上,把着眼点放在内外结合、共同发展的思路上。假日经济的主导产业———假日旅游业应勇敢地走出去,走向世界各地,特别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同时也要千方百计地将更多的海外人士吸引过来,创造更多的外汇收入,直接参与假日经济的建设与发展。

(二)坚持独立发展与协同作战、资源共享相结合。由于假日经济具有综合性强、牵扯面大、涉及利益多等明显特点,需要多部门、多行业、多领域、多手段、多层次、多方式进行联合,走协同作战、资源共享之路。目前我国的一些旅游大省、大市都有大旅游的发展战略,但很多都是相应孤立的,限于本区域的发展,省与省、地区与地区、行业与行业、部门与部门之间还缺乏协作与渗透,在旅游发展战略上还没有进行统一规范的规划和考虑。但一些省区已经走在前列。比如浙江与安徽两省正在酝酿,准备共同开发杭州西湖至安徽黄山之间的旅游高速公路。这样既能够将名城名山相连,又能使两地资源共享,从而促进两地假日经济的共同发展,这可以作为强强联合做大做强假日经济营销的重要案例予以借鉴。

(三)坚持将当前经济效益与长远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假日经济是一种绿色经济,必须进行可持续发展。在市场营销上要考虑到假日经济的这一特点,要把眼光放长远些,开发假日经济资源,不要急功近利,不能只看眼前,要进行长远规划和战略思考,要制定相应的具体执行规则,考虑到保持生态的综合平衡及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的内容,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样的市场营销才具有长远生命力,也才会取得真正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四)在开展主题产品营销上下功夫。主题产品营销就是通过对主题产品的改进、新主题商品的开发等尽可能把更多的产品销售出去。比如月饼是我国中秋节的主题产品,企业可以通过中秋节这一节假日推进大量的广告、抽奖促销。在我国的假日经济营销中,主题产品营销是及时层次的营销手段,这种纯粹的以产品销售为目的的市场竞争很激烈,由于市场的原因,以及营销手段的不断升级和营销理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得不在产品之外付出更大的努力。

(五)开展主题品牌营销。重点是注重对企业主题品牌和综合形象的建立发展评估和营销。通过对主题品牌的塑造和打造,可以提高企业的声誉和影响,提高企业产品的顾客忠诚度,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利润。比如,一些城市借假日经济对一些中华老字号品牌、本土化特色品牌、全国流行品牌和具有较好前景的品牌进行挖掘、宣传,它的目的不再是短期的销售,而代表长期的持续性的综合利益。从竞争层次上讲,主题品牌营销已经上升到品牌的竞争,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竞争,它表明对顾客利益的进一步拓展和维护。

(六)开展主题文化营销。这是一种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主题营销,它的营销重点是主题中所蕴含的文化力量,它是指导消费者节假日活动和购买行为更深层次更高境界的内在力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人们的节假消费行为和内容,比如礼仪制度、行为方式、消费程序、文化演艺、风情民俗等。主题文化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具有文化特性的综合体,它是通过精心设计、认真研究的主题产品和主题促销活动,满足人们内心的愿望和需要,使消费者达到一种心灵上的共鸣以及精神上的享受。主题文化营销与主题产品营销的区别在于营销观念和营销理念的变化。主题文化营销关注的不是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或物质利润,而是精神上的满足,这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生活的今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很多地区利用这种文化性营销方式,在假日经济中赚得巨额利润,比如云南丽江,就是通过古老的文化和民俗进行市场化的营销,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七)要树立“顾客至上”理念。“顾客至上”就是把顾客的需求放在及时位,顾客就是上帝,这一认识宣传了很多年,但实际上在我国的假日经济运行中,很多市场主体并没有真正实践这一理念,一些节假日的餐馆、旅行社不顾自身的承受能力接待数量众多的顾客就是一种短期行为,一些旅行社将旅客引到定点商场进行强制消费同样是短期行为。由于服务不周给顾客造成的伤害远远大于企业暂时的收益,与其给顾客造成伤害从而影响企业自身的利益,还不如不提供服务。

(八)抓好法制建设,修正服务缺陷。我国的假日经济目前还缺乏独立、完整、系统的法律法规,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假日经济专门法规来规范假日经济行为。做好组织管理,在全国建立各级“假日经济管理委员会”,负责假日经济的预测、决策、组织、管理、协调、服务工作,对假日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同时,要修正服务缺陷,包括企业的产品缺陷、由于服务员工的素质缺陷所造成的服务失误和服务体制存在的缺陷。特别是在节假日中,节假消费的集中性更容易出现大批的服务缺陷。修正服务缺陷对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的作用巨大,有关研究表明,一个好的顾客往往是受过较大挫折的顾客。同样,在节假市场,对服务缺陷的及时修正,必将大大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提高企业的收入和经济利润。还要做好相应的市场监督检查。对那些投机取巧、提供劣质产品和服务的商家、厂家,一定予以严厉的处罚;对那些向消费者提供不满意服务的从业者应给予相应的批评、教育;对假日经济运行失调的状况进行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及解决办法,并引以为戒。发生在我国海南三亚的宰客事件,已经再一次向全国假日经济的市场营销和管理提出了严厉的警示,这值得认真总结和思考。

假日经济在经过多年运行后,假日经济的挖掘和市场营销上升到了更高层次,在假日经济的市场营销中,要注意主题差异化、产业差异化、市场差异化、产品差异化、品牌差异化、氛围差异化、渠道差异化、促销差异化,要做好相应的组织管理,要进行深入的市场性培育和开发,以切实提高假日经济营销手段和理念,实现多方共赢的目标。

假日经济论文:休闲产业和假日经济发展

【内容提要】假日休闲作为一种生活质量提高的标志,不同于基本生存需要的单一化和物质型,而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和精神型。将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文化产业整合成一个休闲产业系统,并加强其建设,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假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题】产业结构

【关键词】休闲产业/假日经济/可持续发展

假日经济是以旅游、文化、体育、交通、餐饮等连带产业群为主体,将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文化产业整合成一个休闲产业系统。假日经济的出现,是国家刺激消费,推动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带来的成果,是近年来人们期望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它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如何维护假日经济这一良好势头,使它长盛不衰,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值得认真地总结和研究。

一、假日消费与休闲产业的多元化

休闲产业并不局限于某一个或几个具体的行业,而是将各种能够调节人们生活和心理状态的行业从传统产业划分的框架中剥离出来,即以休闲产品为龙头,以人们的休闲消费为市场的综合性产业。它的主要阵地是为满足现代人旅游、健身、服饰、娱乐、求智、消闲、居室装饰等休闲要求。由于它贴近生活,崇尚国际潮流,顺应大众风俗习惯,紧跟时代步伐,并紧密地依赖先进技术,有助于高新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因而被人们称为充满活力的“朝阳产业”。

从追求温饱到寻求享受,是消费者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作出的自然选择。人们在温饱之后,不仅有享受可供追求,更有发展的需求和动力。假日休闲作为一种生活质量提高的标志,不同于基本生存需要的单一化和物质型,而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和精神型。如文化娱乐消费、体育健身消费、旅游服务消费等等。此外,假日休闲还表现在教育、科技、文博等领域,如为自身发展而开办的各种业余电脑、外语及其他专业技能班,老年大学的各类休闲教育,科技馆的科普启蒙,文史博物馆的历史文化温故等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向利润率高的新兴行业流动这一规律的驱使,文化娱乐业、体育健身业、旅游服务业等休闲产业逐渐地发展起来,成为市民休闲消费的好去处。

1.旅游业魅力无穷。旅游业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发展最为迅速,前景最为广阔的产业之一,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回归自然、访古探幽的兴趣高涨,旅游显示出无穷的魅力。旅游这种休闲消费把旅游情结、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三者融合在一起,高尚而富有情趣,实用而蕴含文化,因此很受各类人们的喜爱。每逢节假日,三五亲朋好友,结伴而行,或去名胜古迹,或去名山大川,或游北国风光,或览南国风情,甚至远游异国他乡、原始森林、热带海滨……,游览、访古、享受、探险……。这种休闲消费既使消费者增加了阅历、陶冶了性情,又享受了人生、健全了体魄。1999年至2002年,中国的旅游市场几次出现“人满为患”的火爆场面。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费朗加利曾预测,中国将成为21世纪初世界及时大旅游国,届时将有1.37亿人次到中国参观、访问和游览。

2.文体娱乐业。近年来,文化市场成了市民和游客在假日里光顾的重点。人们在休闲中追求文化品位、文化享受,感受文化氛围,接受文化熏陶。利用休闲时间进行文化娱乐是人们休闲消费最主要、最普遍的需求。因此常常以家庭亲人为单位,或在家观看电视、录像、家庭影院,或外出观看电影、观赏节目、听听音乐、跳跳舞蹈。还有的经常以亲朋好友为群体,或切磋棋艺,品尝茶艺,或尽情享受泡吧文化和网络文化的乐趣,等等。这些积极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不仅使人们得到高尚有益的休闲消费,而且还可以得到高雅美好的艺术享受。从文化市场的种种迹象表明,无论报刊、图书,还是电影、音像,其市场潜力是巨大的。

3.体育健身业。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愿意把休闲时间和部分收入花在强身健体上,于是,“花钱买健康”成了都市时尚。不需要特别留意,你就能感受到体育健身休闲消费在当今都市的热度,游泳馆、网球场、羽毛球场、溜冰场、旱冰场、男子健身房、女子健美中心、台球厅、保龄球馆,等等,已经成为人们经常光顾的场所。就是那被称为贵族化的高尔夫球也吸引了不少顾客。至于观看足球、篮球、排球、体操等一类比赛的人,更是多得不可胜数。由此可见,体育健身的市场空间大得不得了,这种休闲消费的市场前景也好得不得了。

4.商业街休闲好去处。现代的商业街里,商场、超市林立,各种专卖店,餐饮店,应有尽有。加之城市及城乡之间交通便利,人们已将“逛街”看成的休闲方式,商场也就成为休闲产业较大的窗口之一。时下有不少商厦和专卖店十分注重美化购物环境,其构思巧妙,品位高雅,确让人流连忘返。许多商场引进盆景、鲜花、灯光喷泉、艺术雕塑乃至假山鱼池,使购物环境充满活力,成了温馨世界,让顾客在浏览购物之中得到美的享受。有的商厦和购物中心特意辟出一大片场地为顾客的共享空间,实行开架售货,电脑管理,并设立咖啡间、休息厅、展览角……不再使店堂里的商品与顾客争夺空间。还有更多的时装专卖商场推出流行服饰展览,名师获奖作品展、时装模特表演,让人领略到一种文化氛围,增添不少艺术渲染力,使顾客觉是不是单纯的购物,而是置身于特定的艺术环境中,成为一种享受。

餐饮业也在假日经济的大潮中得到长足的发展,我国传统的大餐、各具特色的地方小吃不仅吸引了外国人,也吸引国人从家庭餐桌走向酒店、饭店。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进饭店、吃宵夜已经成了寻常的事,特别是像元宵节、中秋节和春节这些具有团圆意义的聚餐已成为各大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

5.风格各异的“吧”文化。如今,都市里各式各样的“吧”已经非常流行,如“陶吧”、“玻璃吧”、“布吧”、“果吧”等。在繁忙的都市人生活中,这种新兴的“吧”文化确实成为一种休闲的新时尚,“吧”里面的那种艺术、文化或浓浓的个性化的氛围,能使人们的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欣赏陶瓷艺术佳品和制作陶瓷作品是“陶吧”最诱人的主题。在昆明、贵州、上海都能见到“布吧”,是都市女孩儿聚会的去处之一。前卫的女孩儿在这里能够体验到“男耕女织”的田园风情。“吧”与文化的融合,引导着都市人新的休闲娱乐方式。

6.休闲农业。休闲农业是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双休日制度的实施,人们崇尚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生态意识不断增强,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出现的一个新经济用语。节假日和家人或朋友到近郊的农田去从事种地、除草、采摘等农活,可以亲自感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辛劳和丰收的喜悦,还能获得休闲度假和精神享受的满足。

休闲农业提供给城市居民的应该是轻松、愉快、宁静的精神享受,闲情逸致的田园情调,富有特色的农副产品。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旅游娱乐型:这种类型的景点设置有果树开花时期赏花,典型花卉争妍季节花展,农作物生长、收获阶段参观,鱼塘垂钩、采菱泛舟、农家习俗、舞蹈等。(2)品尝消费型:这种类型主要是在农产品收获时期如果实成熟时让城市居民亲自采摘、品尝,并且引导他们消费购买;另外还有珍禽烧烤、畜禽加工制品的品尝出售等活动。(3)耕作体验型:这种类型主要是通过城镇居民亲自参加农事劳作体验农村生活而设置的。它的方式可以是出租小片菜地、小片果园、小片鱼塘给城镇居民,或者实行会员证形式定期举办等。这种类型强调真实感,精耕细作的传统方式和高效率的机械化现代方式相结合。许多退休工人愿意在退休后寻找一种充实的生活方式,这种类型适合他们的需要。(4)主题教育型:这种类型以实地参观、实地体验、录像教学方式向中小学生提供农作物的栽培、生长,畜禽饲养、产品加工等方面的知识。这种类型强调教育启发性,主要对象是中小学生。(5)疗养修身型:这种类型以提供度假村的方式提供给城市上流社会综合服务达到修养身心、疗养身体的目的。它强调多方位的休闲,重视服务质量,重视生态环境。

二、假日经济可持续发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迅速发展起来的假日经济,使旅游和各大城市的节日市场着实火了一把。但是,从政府到企业,从交通部门到旅游服务业,许多部门和商家似乎都准备不足,从“食、住、行、玩”几方面看,在假日消费火爆的背后,也暴露出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1.旅游产业水平不高。外出旅游是假日经济中最为亮丽的风景线之一,但假日旅游暴露出的问题也是最多。首先,热线太热,过于集中。由于各旅游社大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主要的旅游线路上,从促销宣传、人员组织安排及资金的投入上都重点向旅游热线倾斜,导致游客对旅游地点的选择过于集中。游客的过于集中,各景点人满为患。由于现有旅游基础设施大大超负荷运行,难免接待质量会出问题,得不到保障。比如住宿不尽人意,伙食、用车标准降低,临时变更参观景点等一系列问题时有发生,游客投诉增多,造成不少人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其次,旅游点营销手段太少,旅游产品品种单调,层次较低,缺乏休闲内涵。再次,各旅游景点在软硬件配套设施方面,在旅游信息传输协调等方面还欠缺很多。,旅行社无序竞争,使旅游市场竞相压价,旅行社生意火爆利润却平平。个别鱼目混珠的旅行社以低报价吸引游客,设下“零团费”的旅游陷阱,在旅途中受导游引诱甚至胁迫购物,从中收取高额回扣。这些不规范的运作既“坑”了消费者,也“苦”了旅行社自己。

2.消费者消费不成熟。一是消费意识不成熟,存在盲从心理。表现在出外旅游对景点盲目选择,喜欢跟风,人家去什么地方游玩、观赏,自己也跟着去,只看热闹不看门道;购物时见商场打折让利就有购买冲动,只顾价格便宜,不管是否需要;休闲娱乐也喜欢随大流,不会寻找新的消费途径。二是消费权益保护意识不成熟,对自己的权利与义务缺乏正确认识。一方面不了解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是当消费利益将遭受损失时,不懂得及时采取措施把未产生的损失降到低。三是消费观念有待提高。

3.休闲产业尚未开发。假日经济是一种综合性强、牵涉面广、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经济形式,它涉及的远不止旅游、购物等产业。目前的休闲热仅仅是迈向追求生活质量的新阶段的开始。温饱之后,不仅有享受可供追求,更有发展的需求和动力。广大消费者对身体健康的向往、对精神生活的渴望、对自身文化素质的提升、对职业技能的寻求同样有着迫切的要求。这些都是我们亟待大力开发的领域。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例,较长的假日里,旅游胜地固然游人大增,但也有相当多的人利用这一良机为自己、为子女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提高而大把花钱。在为数众多的图书馆、博物馆里,在各种大学和社区所办的继续教育学院里,消费者或怀揣快餐,专注地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或携妻带子,在充满知识与智慧的娱乐中度过欢快的假期。在发达国家的城市里,各类图书馆(包括一些大学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博物馆为数众多,各具特色,成为市民乃至学生的第二课堂,让人流连忘返,百看不厌。每次造访,受益匪浅。这类场所,吸引的大多是附近居民,很少给假日的交通增添多大的负担。由此观之,我国的休闲产业,不仅要满足消费者旅游和购物等基本需求,从长远来看,还要满足人们发展的愿望,丰富假日大餐的内容,真正把消费者在假日的各种消费需求挖掘出来并较大限度地加以满足。

三、对假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据有关部门统计,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休闲娱乐的消费支出占百姓生活可支配收入比重日益增大,可以预见,随着人均可支配性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会越来越注重生活的质量。假日经济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有理由认真地去研究它,开发与之相关性的休闲产业,推动假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旅游的龙头带动作用,进行产业升级逐步向国际化靠拢

(1)我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除了一些现已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景区外,许多景区其实早就有相当的知名度。由于长期以来产品开发单一,又缺乏高水平的策划包装,加上财力有限,促销乏力,因而不能对国内外市场产生吸引力,造成热线过于集中的现象。只要增加这些景区的基本配套设施的投入,加大促销力度,这些景区就能产生强有力的吸引力,既能分流过热量区的部分客源,又可以扩大旅游市场的需求总量。(2)旅游城市要在提高自身承载力上下功夫,改变旅游管理体系中条块分割、职能弱化等弊端,使旅游管理一体化,此外,还应发展城市周边旅游和城郊旅游,以分散游人。引导本市居民在假日到郊外旅游,以便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外地游客。(3)目前国内外的旅行社大多处于小散弱差状态,无论在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都没有很强的竞争力。因此,政府主管部门一方面要扶优扶强,使具有优势的旅行社得以不断地发展扩大,另一方面要鼓励旅行社组建联合体,内部统一步调,规范运作,优势资源互补,推出精品,开辟特色,提供品质服务。

2.加强对游客假日休闲行为的指导

目前,假日消费市场出现人满为患、怨声载道的现象,很大程度上与假日休闲行为的指导不力有关。这主要是因为传统的消费习惯,再加上对市场的变化难以把握,游客的消费行为比较盲目,市场自我调节的滞后性,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各种问题。因此,加强对游客休闲行为的引导显得格外重要。首先,加强休闲学研究。当前,人们的休闲概念还不甚明确,对休闲消费还处于盲目和随意的初始阶段,商家对休闲业可以成为一个新的投资方向与热点还缺乏远见性认识,从而导致中国目前的休闲还很混乱,急需休闲学给以指导,向人们宣传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消费观念。在国外,闲暇社会学是热门学科,但国内重视和研究休闲学的人却寥寥无几,这与迅猛发展的假日休闲产业是不相配套的。其次,是加强休闲信息指导。假日市场呼唤能指导休闲、推介市场、播报信息的休闲信息网络的产生。当前尤为急切的是要建立全国旅游城市及景点的信息网络,及时为旅游者提供旅游路线、交通状况、景区接待、订票订房、购物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扩大该网络系统的涵盖内容,向假日市场其他消费领域扩展,为消费者提供、及时、的假日休闲信息指导。

3.加强假日市场休闲产业链的建设

外出旅游,不是假日盛筵中的惟一佳肴,甚至也不是其中的惟一大菜,研究假日经济潜在的消费热点,能从整体上将假日经济引向更深的层次,扩大休闲的内涵和外延,提高文化品位,把假日经济推向深入。据有关专家认为,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人们在长假里不仅要达到休闲的目的,而且还要求在休闲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满足精神需求。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单位和假日市场相关行业的生产经营者,紧紧围绕休闲消费,为消费者提供相应的休闲产业。(1)文化娱乐业。据调查,长假期间,市民的消费结构中文化消费占家庭、社会消费的比例在不断提高,市民花钱观赏文艺表演、参加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已越来越普遍。随着“假日经济”的发展,我们应积极发展报刊、图书、电影、音像等传统文化行业,举办书市、花市等富有特色的广场娱乐项目,应适当增加文艺演出,开展各种娱乐项目。不断增强娱乐性,注重参与性,提升假日的附加值,深化假日的吸引力。并适当增加网吧、陶吧、赛场等青少年乐于参与的娱乐场所,使他们尽情享受泡吧文化和网络文化的乐趣,在满足个性化需求方面提高营造能力,用丰富多彩的消费方式来创造消费、引导消费。(2)体育健身业。一是要兴建和改造体育健身场地和设施;二是要正确合理地引导这种休闲消费。关于前者,据统计,目前我国已拥有61万个体育场馆,从数量来说,已具相当规模,但人均体育场馆面积不足1平方米,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因此,兴建一批体育场馆,改造一批体育场馆,已成为当务之急。应该看到,我们的体育健身休闲消费起步很晚,消费水平不高,要从现有的实际出发,合理引导这种休闲消费。(3)餐饮零售业。首先,餐饮业要把握好以下几种节日服务型经营方式:一是主妇型。即饭店为市民家庭配送半成品节日套餐,饭店只收取少量的加工费。二是包办型。即饭店为市民预订到饭店就餐的节日家宴。餐馆酒店要本着勤俭节约、物美价廉、面向市民、为大众服务的原则,推出“敬老宴”、“爱心宴”、“合家团圆”等众多菜谱扩大目标市场。三是系列型。为适应现代人的消费需求,餐馆酒店应推出面向家庭的节日宴席快送、“出租厨师”,向居民开放客房、游艺厅等休闲娱乐设施和场所,以吸引居民到酒店里自娱自乐过假日。同时,餐饮业的经营者,还应在文化品味上做文章,要以饮食文化搭台、在店内推出书面摄影展览、音乐欣赏、杂技魔术表演、名厨教授顾客“绝活菜”等活动,让顾客集食、饮、赏、览、听于一体,吃得潇洒,玩得开心,同时又得到精神享受。商场要在店内外营造浓厚的节日气氛,除了张灯结彩、披红挂绿等一般方法外,还要注意布置出自家的特色。节假日商家应以真诚回报顾客消费者为宗旨,开展打折销售、买大件赠小件、以旧换新等促销活动,促销活动要以“情”字当先,充满浓郁的温情,打动消费者的心。(4)休闲农业。休闲农业是一种商品农业,要有推销商品的意识,通过广告宣传向城市居民输灌休闲意识,通过各种农事活动(如花卉展览、龙舟竞赛、民间舞蹈等)吸引游客。主动适应市场,积极争取市场。应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和观光农业,利用的农业科技成果,在为市民提供卫生、洁净、新鲜的农产品的同时,为市民创造一个回归大自然的绿色生态环境。(5)技艺培训。不少人希望利用假期难得的时间学习汽车驾驶、电脑操作、花卉栽培、投资理财、古董鉴赏、书法篆刻和体育、舞蹈、烹调等一技之长。社会各方面应当提供这些方面的机会,以满足各类培训的需求。

假日经济论文:假日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效应分析

摘要:假日经济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重要的作用,但其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制约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制衡因素。对假日经济对经济增长的正负效应分别作以分析。并针对假日经济所带来的负效应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假日经济;经济增长;正负效应

1 假日经济在中国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富裕,国家的相关政策也适时增加了国民的休假时间。1995年5月1日起,我国实行双休日制度,让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短途旅游、娱乐、探亲访友、健身休闲等,假日经济出现萌芽。1999年国务院颁布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的办法》,其决定实施的黄金周制度是假日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全年休假达到114天,占全年总天数的31.2%。其中五一、十一和春节为法定假日,在节假日期间出游人数的与日俱增,其假日消费带动了客运、货运、餐饮、酒店、零售业、通讯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2008年,国务院取消五一长假,但法定节假日总数增加24小时,使得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都新增为国家法定假日,打散了长假,增加了小假日。假日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可以大致归类为自发无序、有序管理、可持续性发展的三个发展阶段。

多种因素促进了假日经济在中国的发展。首先,居民的经济收入不断的增加,生活水平提高是假日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其次,各种文化的冲击,导致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的变化,假日消费形式不再局限于家人团聚的家宴、假日购物,旅游等多形式的假日消费成为主体。再次,依托于国家政策的扶持,使人们有了更多、更集中的闲暇时间。就是物资供给的改善,经济的不断增长使得社会物资供给极大丰富,交通、通讯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都是假日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2 假日经济对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

2.1 假日经济推动国民经济增长

从模型上分析,假设经济封闭,根据三部门经济的均衡条件:y=c+i+g,假日经济分别从c,i,g三方增加了国民收入。闲暇时间的集中及客观条件的推动,闲暇时间带动了消费需求的增长,无论人们是将闲暇时间用于学习还是出于经济动机都会增加对社会上物品和劳务的需求。巨大的需求使商家瞄准了市场,假日经济成为一块巨大的蛋糕,引致了各方投资,无论是在原基础上的再投资还是新假日市场的开发。闲暇时间的集中性也加大了消费者对基础设施的耗损,作为整个市场的管理者,更多的政府支出用于节假日人力物力的买单。

与此同时由于旅游业等服务行业的巨大乘数效应,最终推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2.2 有效缓解国内就业压力

假日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主要划分为三个领域,旅游业、餐饮娱乐业和次相关产业,这个领域基本上都属于第三产业,假日经济不但可以创造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也可以创造新的工作岗位,有效的缓解了国内的就业压力。并且,假日经济的很多相关产业就业门槛不高,为中下层城镇居民创造了就业机会。

2.3 假日经济有利于回笼货币,增加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收入

任何实行商品经济的国家都需要有计划的投放货币和回笼货币,从而使整个经济得以正常的运转。假日经济可以促进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为国家回笼大量资金的同时增加了财政收入,加速资金周转,抑制通胀,在稳定物价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4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假日经济是具有以“旅游经济为中心”。以次相关产业发散为特点的发散经济,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性,其中包括旅游,购物,餐饮,宾馆酒店,交通运输业等多产业。假日经济促使了我国经济产业从单一化、物质化逐步向多元化和精神化发展,带动我国消费结构升级,实现了我国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的有效倾斜,使我国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3 假日经济所存在的负面效应

3.1 滞需效应

在节假日,各大商场和卖场往往以低价和折扣促销,用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长期以来,消费者对商品价格预期不断的下降,假日促销使得假日和平时价格悬殊较大,导致消费行为滞留在各个假日,造成了在节假日疯狂购物而平日卖场萧条的现象,易造成从热卖到滞销的降骤。这会对商品经济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恶化,不免有人质疑:假日经济是创造需求还是转移需求。

3.2 基础设施滞后及资源环境的破坏凸显“共时化”消费的弊端

过于集中的消费导致全国很多旅游景区出于超负荷的经营状态,景区容量不足,旅游业粗放式的发展方式致使我国大量资源无效流失,影响了我国旅游产品的档次和品味;假日经济在拉动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的同时也暴露了我国第三产业等社会服务体系中所存在的种种不足,导致服务质量欠佳;市民外出“一票难求”,使得原本出于极其必要的出行受到阻碍,游客回返购票也成了一大问题;市内各大卖场比肩接踵,道路交通严重堵塞,极大的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我国缺乏对消费流量的适度控制和有效的分流措施凸显假日经济弊端,使假日经济失去了原本的价值。

3.3 加大了地域间经济的不平衡

我国居民的消费地域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性。在假日中显得更为突出,消费地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旅游型城市,然而农村是我国较大的市场,假日经济并没有和农村市场产生较多的交集,农村消费市场的滞后会抑制我国全社会消费总量的增长,也加大了地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4 针对假日经济对中国经济正负效应所提出的相关建议

4.1 顺应规律,多样化假日经济

为避开集中休假的弊端,2008年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关调整政策,已经对假日经济所凸显出来的弊端进行了调整,取消一个黄金周,增加了传统小假日的调休。公休假的时间安排也可以根据各个行业的特点安排带薪休假时间,避开高峰期。新的休假制度可以根据消费者自己的时间安排选择休假,避免集中式休假行为。

4.2 创新新产品、新服务、新市场

假日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就有很大的潜力,消费需求的多样性给商家们开辟了不同的致富之路,产品与服务应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以丰富假日市场,因此有必要对市场进行细分,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不必将假日经济禁锢在旅游业、商业等领域。同时也可将假日消费推广到农村市场,我国新的休假制度119天假日,有105天使短假,农村旅游将是吸纳近郊和短程游得载体。因此开发农村假日消费产品,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充分挖掘假日消费的深度和广度是很有意义的。

4.3 优化消费环境。走可持续性发展战略

在假日经济市场中,卖方的盲目投资,服务质量低下,哄抬物价凸显出卖方市场的非理性经营行为。“一次性买卖”数量占假日经济成为多数。因此,可从以下几方面做出改进。(1)完善配套服务措施,完善假日消费服务体系,提高相关产业服务质量。(2)加强消费市场监管,促使各行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加强对于物价的管理,借助各方媒体消除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消费、服务低效。(3)创立假日经济的品牌效应,做特色化的产品与服务,极力消除由假日经济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走假日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道路。

假日经济论文:假日经济对餐饮业的影响和营销策略

红红火火的国庆节等长假,使“假日经济”再次成为热点话题,它给中国餐饮业带来了许多欢乐和些许遗憾及难以挥去的思考。现在人们都说 “假日经济,商机无限”。确实,目前全国每年的公休假日已达114天,占全年总天数的三分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假日经济的好坏决定了一年消费市场的好坏,我们是否可以准备得更为充分些?

一、 假日经济之现状

自1999年国务院决定将全国法定节日放假时间由3天增至7天以来,神州大地一时间打破了消费的沉寂,媒体开始流传“假日经济"的字眼。各种信息表明,在中国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假日经济"己经成为周期性消费的峰点,确实形成了独具特征的“假日经济"。

假日经济是指政府、企业和居民对公众假期的利用、协调、引导、服务、消费等影响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活动。

据统计2002年国庆节期间国内居民旅游人数有8 000万人次,旅游部门收入超过300亿元。2000年春节期间,国内旅游人数有2 000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1 %,旅游部门收入达18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 %;2001年“十一”期问,旅游人数达5 000万人次,旅游部门收入220亿元;2002春节期间旅游人数4 496万人次,比上年同期翻了一番,2002年“五一”期间,国内居民旅游人数更高达7 376.5万人次,旅游部门创收达288亿元,创造了自国家改革法定休假制度以来的较高纪录。

管中窥豹地从以上种种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假日经济"现象目前在中国可以说是初见端倪,方兴未艾,必将在中国内需型经济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假日经济对餐饮业的影响

随着假日经济休闲意识的强化,美食在旅游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无论是景点游还是购物游,人们最不能亏待的就是自已的“嘴巴”和“肚子",因此,餐饮业在假日经济中是永不退色的一道风景线。由于现阶段的假日旅游消费往往表现为集中的冲击性的消费,所以在产生积极拉动作用的同时,必然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1、在短短几载的“大假日经济"中,整个餐饮服务市场极度火爆。去年,我国餐饮业营业额达4 000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13 %,人均年消费300元左右,其中69 %是在假日中创造的。

2、在假日经济给中国餐饮行业带来兴旺繁荣的同时,不容忽视的是,由于目前餐饮业整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企业传统经营模式占主流,特别是在品质卫生、环境保护、原料采购、就餐方式和科学营养等方面存在着突出的问题。长假日确实刺激了消费,但是面对假日商机,多数的经营者还是囿于旧有的经营路子;大多数的消费者盲目地随潮而动,没有获得期望中的消费乐趣。而绿色健康消费的意识不强,放心消费的信誉不高等,严重制约着餐饮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加上餐饮经营者的短浅目光,为了争取短期利益,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现象非常严重,造成资源的浪费,更甚至于出现同业无序竞争、违法经营、擅自提价、加收费用、欺诈顾客、服务质量严重下降,导致服务消费市场秩序太乱,造成了投诉大幅度上升,严重影响了行业声誉和形象。假如我们不能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假日经济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消除负面影响,从长远来看,集中性的假日经济消费将对旅游餐饮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从以上假日经济的种种迹象告诉我们,一方面,假日经济的供需矛盾十分尖锐。虽然我们己有准备,但还是远远不够,餐厅爆满,中低档酒店不足,各项物质准备不足,消费集中且较为单调;另一方面,也使我们认识到,怎样有效地利用长假日营造良好的度假环境,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新课题。

三、营销策略

市场营销策略是指在市场供给和需求之间实现产品和劳务交换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手段。它涉及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两个方面,反映在餐饮业务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假日经济"的出现,使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的合作成为越来越流行的有效经营方式,各种新奇独特、关注大众的市场营销策略和策划有方、沟通的大型节日活动,将使企业在“假日经济"中取得更大的主动。强化节日意识,创造节日商机,加强节日合作,更新节日营销,应该是“假日经济"所涉及的餐饮经营者应注重的问题。餐饮的营销策略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餐饮产品策略

产品策略是餐饮管理市场营销的基础,是市场供给的本质表现。餐饮产品策略除产品本身以外,还应包括提供产品的环境和条件。如何在假日经济中正确运用产品策略,我认为关键应抓好五个环节:及时,要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技术力量,选好经营风味,安排花色品种,形成产品组合,并随时根据客人需求变化做好必要的调整。第二,要保障食品原材料供应,做好生产过程的组织,确保产品色、香、味、形的并重,坚持以产品质量和特色取胜。第三,要加强厨房和餐厅的联系,提供优良的就餐环境,扩大产品销售,实现餐饮产品的交换价值。第四,要做好餐厅服务过程的组织,切实提高服务质量,树立餐厅形象,提高企业声誉,创造餐饮名牌,抓住现今消费求新、求特、求卫生、求尊重的心理,贴近宾客的心理需求,用细致入微的服务来打动客人,如:采用明档操作,以增加服务的透明度、观赏性。第五,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和企业设施条件,针对假日消费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销售方式,将餐厅销售和假日消费、文化娱乐、宴会推销、旅游推销、饭店宾馆客房送餐、大中型餐饮推销活动等结合起来,使企业餐饮产业市场交易方式多样化。

假日经济有一个较大的特点就是集中性。要想在短短的时间内吸引客人的注意并取得较好的效益,就要靠特色,有特色才会有市场。各种餐饮产品不必局限于传统食品,尽可能顺应潮流,创造新点子,发掘新口味。餐饮业要探索和推出假日特色菜品与套餐,如药膳食品、黑色食品、绿色食品、情人套餐、儿童套餐、假日老人套餐、春节套餐,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要求的顾客需要。我们只有真心地为消费者提供优良产品和完善服务,才能为顾客创造一个良好的假日消费环境,从而刺激消费,使饭店达到社会、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二)价格策略

价格是连接市场供应和市场需求的纽带和桥梁,是影响餐饮市场营销的重要因素。在餐饮市场营销活动中,价格属于运动参数,它的变化既影响供给又影响需求,具体价格的掌握,主要取决于企业的价格策略。

要想在假日经济大潮中做弄潮儿就要正确运用价格策略,不仅仅是运用毛利标准简单地制定价格,其关键是根据市场供应关系的变化而灵活经营,适时变动价格,以刺激需求,扩大销售。因此,价格策略的运用,重要的是区别不同情况,根据供应关系的变化,采用不同的策略。主要措施包括:及时,差别价格策略。即根据不同风味、不同的档次产品的供求关系,分别采用不同毛利率标准,形成价格差别,适应不同消费者需要,这是餐饮经营中最基本的计价方法。第二,利润策略。即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分析边际收入和边际成本的变化,以边际收入和边际成本相等时的价格作为定价或调价的标准,这会使餐饮产品的利润达到较大化,当你在假日经济中创造了某一独特的新品种时可用此法创造较大利润。第三,市场占领策略。以餐饮风味和产品占领新的市场或扩大市场占有率为目标,努力降低成本,使自已的产品在周围同类产品中以惠的价格吸引客人,冲击竞争者,这往往是假日经营的最有效方法。第四,撇油价格策略。如果估计自己的产品投入市场会受到就餐客人的广泛欢迎,就趁价格弹性较小时的机会,制定高价。创造出自已产品的名贵形象,获得丰厚利润,当市场需求下降时,降价也有较大的余地。第五,稳定价格策略。为保障客源,适应竞争需求,保持价格的相对稳定,有目的地选择部分产品调价,防止价格过高导致需求下降。第六,折扣让价策略。将餐饮产业价格和市场推销结合起来,稳定和扩大市场销售额,同时根据季节变化,采用季节折扣,调节供应,稳住老客户,吸引新客人。第七,声望价格策略。企业档次高,声誉高,对主要追求享受的客人,要用声望价格策略。第八,竞价价格策略。以竞争价格为主要参考指标,使自已的价格水平略低于同行竞争者,形成竞争优势,但同时也不能过分依赖于降价,否则让利的结果就是亏本。如何利用高科技,启动以文化、休闲为主题的商业营销,使假日消费走向多元化,这也许是我们的商家应该考虑的方向。

现介绍几种价格优待、创意方法:l、假日打折优惠、自助餐:用餐不超过15分钟可打折;带伴顾客打九折;女大学生可有优待价;采取团体优待制度;每月17日凡是17岁客人打八折。2、举办优待日活动(每月周日可享受八折优惠,重阳节老人半价)。3、假日优待时间(凡光临的客人可免费送饮料)。

总之,我们正处于对假日经济进行调整适应的磨合阶段。在磨合当中,我们只有把根本出发点放在真正为消费者提供完善服务上,维护消费者的消费积极性,才能呵护“假日经济",使其逐步走上繁荣稳定的轨道。

假日经济论文:中国假日经济发展状况探析

摘要本文在借鉴各个参考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假日经济的内涵和特征进行论述以及假日经济的产生条件、研究目的和国内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通过对中国各个省市假日经济的发展和各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状况进行评价和比较,得出假日经济的发展与国民生产总值密切相关以及发展假日经济可以缩短地区间经济差距的结论。

关键词假日经济国民生产总值发展潜力

一、假日经济的内涵

(一)假日经济的内涵

假日经济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人们可支配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时,随着带薪假期的增加,导致人们假日集中消费的一种经济现象。鉴于假日经济包含所有节假日的消费行为,所以假日经济含义应为:所有节假日期间由于各种资源的配置、供给和需求所引发的经济行为。通俗地说,就是大众利用节假日集中进行购物、休闲、旅游、健身、和闲暇等消费,从而带动供给增加,市场繁荣、经济发展的一种综合性经济模式。假日经济作为一种节假日特有的经济现象,与常规经济形态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性,分别为集中性和消费性。

(二)我国假日经济发展现状

我国假日经济经过近十余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以假日旅游为龙头地位,以旅游、餐饮、零售、娱乐休闲等一系列消费为主要特征的发展现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假日出游盛行

曾几何时,旅游在中国人眼中曾经奢侈的事,但是随着生活物质条件的改善,节假日逐渐地也为人们提供了出行旅游的机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假日经济的众多产业中,旅游业一直占据着主导的地位。

2.购买力迅速扩大

每逢重大节假日,全国的各大城市几乎所有的商业街、大商场都会出现人流如潮、疯狂购买的场面。为了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商家大做营销文章,大打“价格牌”、“服务牌”,极大地吸引了人们的购买欲望。

3.假日文化活动活跃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单纯以观光、度假为内容的旅游活动正逐步渐向文化、知识层转变。人们越来越希望了解旅游地的风土文化,以民俗风情为内容的活动越来越受到欢迎。

二、假日经济与国内生产总值分析

(一)问题概要

我们以假日经济的典范旅游业为例,根据国际经验知道,当一个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800~1000 美元

时,居民将普遍产生国内旅游动机;而达到 4000 美元以上时,产生出国旅游动机;当超过 10000 美元时,将会产生洲际旅游动机。那么,按照国际惯例,中国国内居民普遍产生了国内旅游的需求。

(二)格兰杰因果检验

为了证明,对中国 1999-2009 年人均 GDP 和国内旅游收入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回归分析,数据来自《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人均 GDP 的单位是元,国内旅游收入的单位是亿元),分析结果见下表

由表1可知,人均 GDP 是旅游收入增长的原因,即随着人均 GDP 的增长,人们的旅游花费将增加;但是旅游花费的增加在滞后一阶的条件下不是人均GDP增长的原因,它们之间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三)回归分析

人均 GDP 变化引起旅游收入变化量的多少,进一步做回归分析可得:

回归方程的拟合度很高,F统计量通过检验,回归系数也通过了t检验,表明方程拟合的比较好。人均GDP的系数是0.4296,说明人均GDP增加1元,将引起国内旅游收入增长4296万元。从中国人均GDP的变化趋势来看,可以预见中国国内旅游收入将有很大地增长。

具体分析人们的生活消费结构变化,可以看出消费向着教育、文化、娱乐、保健等休闲领域倾斜。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作的忙碌,假日经济成为什么闲下来后的品质选择。食物消费支出比例逐年下降,用于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消费显著增长,并且已成为仅次于食物消费的第二大消费内容。那么在未来十年的时间中,我们可以预见:人们用于假日休闲的消费将持续增加,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的同时,精神生活也将得到明显丰富。

恩格尔系数的降低,表明中国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也可以看出居民家庭消费正在从生存消费向发展消费和享受消费过渡。将城镇居民人均旅游花费、农村居民人均旅游花费分别对恩格尔系数进行回归分析,定量讨论恩格尔系数下降对人均旅游花费的影响。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恩格尔系数下降 1%,城镇居民人均旅游花费将增加17.31 元,农村居民人均旅游花费增加 10.22 元,其中城镇居民的模型拟合较好。目前中国家庭消费支出食物仍然占较大比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食物支出比重将进一步下降,因此人均游花费将有大的增长。

三、促进我国假日经济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提高人民收入水平。要发展假日经济,必须进一步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收入的增长水平跟上假日的延长程度,假日经济的作用才能得到较大程度的发挥。同时,国内居民收入分配应进一步合理化、公正化,尽量缩小贫富差距,降低恩格尔系数,从而达到共同富裕,共享假日。

创新假日制度。假日经济的软件建设可从制度创新着手。专家建议可实施假日制度创新的理念。比如工作单位可以采取带薪休假制、半天工作制等,由工作人员自选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方式,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及生活质量。

假日经济论文:论假日经济与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开发之研究

[摘要] 本文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相关概念的界定、假日经济对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就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假日经济的环境下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开发对策。

[关键词] 假日经济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开发

假日经济是我国近年来迅速兴起的一种新的系统经济模式,而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蕴藏着巨大商机的新兴产业,并且,它们都在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如何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使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与假日经济有效地结合起来,将潜在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的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不仅对体育市场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假日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相关概念的界定

目前在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领域,无论是研究民族传统体育,还是研究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对民族传统体育及相关的概念模糊不清,主要表现在民族传统体育与民族体育两者的区别上,如果两者的概念和所包含的内容没有严格的区分清楚,那么对于我们的科学研究将走入误区,致使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受到一定程度的质疑。民族传统体育是指特定的民族在一定的范围内开展的,从传统社会沿袭下来的,具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的,对人体生理特征进行改造的各种活动的总称。它具有历史的概念,必须是对今天依然产生影响的过去的体育项目。民族体育是指一个民族所开展的体育活动的总称,它没有历史的概念,它同时包括一个民族开展的西方竞技体育项目。由此看来,仅仅只有“传统”两个字的差别,所包含的内容却大相径庭。

体育产业是指通过向社会提供体育物质产品和体育劳务而获得经济效益的经营性活动。主要包括体育器材及服装经营、体育旅游、体育表演、体育节目广播、电视转播、体育保健品开发、体育保险等。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民族传统体育产品进入生产、交换、消费和服务的产业门类。

二、假日经济对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

1.假日经济的发展为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开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假日经济是一种综合性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经济形式。随着假日经济的发展,物质消费所占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少,而精神文化消费将会越来越大,消费者追求生活质量,渴望满足享受型、发展型消费观念日趋成熟化,并日益趋向理性化,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和体育价值的新取向。由于人们对体育健身、体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体育消费支出的比例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比例也逐步增加。健康加快乐等于幸福的理念正在被国人所认同,花钱买健康已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时尚,也为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开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假日经济的特点为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假日经济,它本质上是一种休闲消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时间的增加,运动娱乐消费将成为假日经济消费的新热点。居民节假日消费选择的变化趋势为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提供了潜在市场。体育消费者拥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体育消费内容、消费方式的选择也不同。现代人在体育消费中注重参与性,注重寻求刺激、新型、新奇的运动项目。人们在休闲消费中追求的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消费,而是追求一种经济和体验。而民族传统体育这种运动娱乐消费既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个性,同时又能起到健身、休闲和娱乐的多重作用。如果根据假日经济中游客活动量大的特点,与旅游部门协调配合,把民族体育旅游资源优势与假日经济融为一体,做到互动、互补和互助,实现资源共享、产业联动,这一切都将给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舞台和发挥空间。

3.假日经济的系统性有利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创新发展

假日经济是一种综合性强、牵扯面广、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经济模式。可以把民族传统体育与其它各个行业进行合理有效的融合。例如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的结合,就是一种很有潜力的开发组合。因为民族传统体育不仅是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又是一种资源,具有潜在力量的资源,民族传统体育不仅如其它民俗活动、其它文化行为一样,能够较为的向游客展示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满足游客求奇、求新的文化心理追求,而且它所具有的娱乐性、趣味性、观赏性、参与性和健身性,有会使旅游者情不自禁地产生融入和参与的欲望,使游客在亲身体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同时,又能在心理感受上真正地了在其中,并深刻地理解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开发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可以丰富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拓展假日活动空间,振兴民族地区经济,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假日经济环境下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开发对策

1.走与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相融合的发展道路

旅游业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也被确定为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产业和支柱产业。少数民族地区应顺应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方向,充分利用自身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大力开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而民族传统体育产业与旅游业等相关的服务产业具有强烈的产业关联效应,尤其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本身就是旅游业中独具特色和魅力的重要内容。因此,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之路主要是把他融入到旅游等产业中去发展,从而互相推进,谋求共同发展。同时,旅游和体育部门及当地政府应对民族体育给予必要的重视,加强体育市场的法制化,制定规范的体育市场发展政策,强化指导、协调和监督手段,使体育市场有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通过开发使民族体育事业在假日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发挥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优势

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双重性,构成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厚重性与广泛性,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也是开发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钥匙,谁掌握了这把钥匙,谁就会开启这座金山的大门。要开发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优势,一是要考虑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和自身的积累与投资能力,不能盲目攀比和模仿照搬。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是建构在坚持走特色体育的基础之上,借助民族传统体育以及自然、人文等资源,在特色产业建设与宣传张突出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以及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具有的特点和功能,凸现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在假日经济发展中的潜在力量。二是要充分发挥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比较优势,集中选择其中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能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和竞赛表演市场及及民族传统体育旅游等势的体育产业进行集中投入,形成规模效应,通过极化和扩散效应加速要素的集中和重新配置,形成真正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和产业群。三是要联合开发,做大做强假日经济中的民族传统体育产业要以市场为导向,经济效益为核心,产品为中心,资本为纽带,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组成合舰队,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形成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优势突出的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新格局。

3.制定科学合理的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发展模式

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发展,应在摸清本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和我国先进地区的成功模式,并组织专家反复研讨、论证,制定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按照市场规律,合理配置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在节假日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规模上,要大小结合,以小型多样为主,尽可能使大众都能直接参与活动。加强区域内、区域之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系统的整体发展,深入挖掘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深厚文化底蕴和观赏审美价值,在节假日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组织上,要切合实际,突出效益,即可组织各种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表演和竞赛,也可组织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符合节日内涵和民俗民风的民族传统体育健身娱乐活动,并通过周密规划,整合为各具特色、连片成线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项目,逐步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多功能、开放式的发展格局,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步入繁荣兴旺,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

4.加强民族传统体育产业人才培养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人才,民族地区要致力于本地区民族体育资源的存量盘活,就要真正认识到民族体育经济超常规增长必须依靠科学技术,把知识与人才作为及时生产力,必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的高层次的民族体育产业经营人才。应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文化修养高,既懂民族体育知识,又有经济头脑的专业管理队伍,建设和完善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创新体系,为假日经济环境下民族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基础。

把民族体育文化作为产业来发展,就是要使民族体育文化的建设一发展和现代经济发展联系起来,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去促进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使假日经济的发展含有更多的民族体育文化含量,也使民族体育文化的无形价值变为有形的财富。

假日经济论文:假日经济区划分时制探讨

[摘要] 假日经济区划分时制是以当地行政区域的气候为依据,根据气候选择黄金周时期,达到对假日经济分时、分流的目的。本文根据我国各地区在黄金周期间不同的气候,分区间探讨建立区划分时制,为假日经济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假日经济 区划 分时制

假日经济区划分时制就是以当地行政区域的气候为依据,根据气候选择黄金周时期,避免全国在统一时间、统一放假带来的旅游、消费的供需矛盾,从而达到对假日经济分时、分流的目的,促进假日经济可持续发展。假日经济的主体和关键是“五一”、“十一”、“春节”3 个黄金周。2006年“十一”黄金周是第18个旅游黄金周,我国实施的18个黄金周共取得旅游收入6267亿元人民币,出游近14亿人次。实践证明,黄金周假日制度在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黄金周结构性供需矛盾引起了的交通、旅游生态、安全管理等诸多外部性问题。假日经济区划分时制兼顾了黄金周长假的特性,不但可以有效地对黄金周旅游客流量进行分流,而且从气候上、人文环境上更适合居民旅游与消费,更有利于调动消费者的假日经济消费欲望。对假日经济实行区划分时制是解决当前假日经济矛盾,实现假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有效解决途径。

一、建立假日经济区划分时制的必要性

假日经济区划分时制可有效缓解黄金周交通压力,降低安全隐患。全国统一的假日经济黄金周制度致使全国上亿人的人口大流动,带来了严重的交通拥挤问题,如高速公路堵车,机场、车站人满为患,而且还增加了许多不安全的因素。据广东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统计,2006年仅10月1日至10月6日这六天里,广东全省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714宗,死亡132人,受伤901人。而这一数字已经是比去年同期大大地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而这一下降幅度的出现,得益于广东全省节日期间出动6万人次警力查处交通违法行为这一行动。假日经济区划分时制可以使大量旅客分时,分流,缓解目前的黄金周制度的交通、安全压力。

现今的假日经济模式导致旅游接待困难,基础设施跟不上,不利于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黄金周膨胀式的客流量使各旅游景点接待产生了较大的困难,使旅游服务质量下降。即使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蜂拥而来的庞大出游人群使旅游相关产业各方面普遍感到措手不及,一些原本就很薄弱的基础设施、服务设施更加不堪重负。面对春节、“五一”、国庆等长假期间几千万人次的旅客量,各地旅行社出现了客满为患的局面。一些旅游行社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不顾自己的接待能力,来者不拒,强行组团,其结果是导致服务质量急剧下降。这种情况下,必须加大对其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才能吸引住消费者。但是节假日之后的旅游市场突然间一片萧条,加大服务设施建设又将面临消费淡季闲置带来的损失,“旺季太旺、淡季太淡”的旅游模式,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过多的旅游客流使生态环境压力增大,不利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假日旅游井喷式的消费使许多著名的景区严重超载,对旅游生态破坏严重。特别越是世界遗产、国宝级景点超载越严重,这必然加速资源的损耗、设施和环境的破坏,损害了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另外,过度拥挤的人群、环境的污染、疾病的流行和基础设施供给的短时间集中性的冲击给旅游目的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降低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对当地生态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导致经济发展短期急剧膨胀,需求大于供给,出现假日经济规模负效应。“假日经济等于涨价经济”,据有关部门统计,今年国庆期间国内旅游热线价格普遍上涨三成,一些地方涨幅更高,个别城市还有价格成倍增长的现象。一些商家在经济利益驱使下,片面追求眼前利益,经营出现短期行为,成为制约假日经济整体繁荣的瓶颈。有的商家趁机抬高价格、以次充优,还有不少行业服务质量下降,更有一些旅游线路“高价格、差服务”,使得原来准备出游的人望而却步,严重的挫伤了消费者消费的积极性,不利于假日经济的发展。

由于黄金周客流量过于集中,消费者不能得到效用较大化,致使部分消费者放弃消费。因为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超过一定限度而增加的游客会降低每一个游客的旅游享受,处处人满为患使游客不能达到追求个人效用较大化的目的,致使部分消费者放弃消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某网站合作实施的调查(3021人参与)结果显示,一提到黄金周,73.6%的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旅游景点人满为患”,50.6%的人会马上想到“火车票、飞机票成了抢手货”,49.4%的人对黄金周的印象是“可算是能放个长假了”。调查发现,56.7%的人“哪儿都没去,在家歇着”,只有10.4%的人选择了“去外地旅游度假”。同时有61.2%的人认为“黄金周早该改革了”。

可见,黄金周制度曾是提升我国旅游的一项重要措施,其产生的效果也非常明显,但是,从旅游消费与欲望来看,其假日经济还有很大潜力可挖,但现在的假日经济黄金周制度在某种程度上说制约了旅游潜力的进一步发掘。

二、假日经济区划分时制的建立

假日经济区划分时制建立的关键就是利用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差异大的特点,根据各行政区域气候选择黄金周。当然,这还要考虑到当地人文、风俗等多种社会、经济条件,要从全国范围内分时间段、分层次地将黄金周时间错开,从而达到对黄金周区划分时的目的。下表是对2006年度我国29个城市,“十一”黄金周期间平均温度的统计分析。从表中可以看出,全国“十一”黄金周期间,平均温度可分三个区间,其中,25℃左右为一个区间、15℃左右为一个区间、10℃左右为一个区间。很显然,15℃-20℃这个温度占了大多数,说明“十一”黄金周对全国多数区域是适用的;25℃这个区间可适当将时间推后或不变;但是平均温度10℃这个区间,大约有9个地区是不适合出游的,而且这些地区如太原、乌鲁木齐、西宁等城市低温度都已达到-4℃左右,已属于初冬季节,不适合出游。这些区域的黄金周要将时间提前到九月才更适合出游,如还须考虑国庆节,可以将其提前到九月底至十月初,这样既实现了区划分时制,又兼顾了国庆节。

表 2006年“十一”国庆黄金周国内城市气候平均温度

资料来源:华风气象影视信息集团

同样,黄金周的“五一”长假,对海南来说已经很热了,但对新疆来说,还不是适合出游的季节,这里多数的旅游景点积雪还没有融化,青草也只是刚刚长出新芽,这个季节对新疆的旅游业发展促进并不大。建立区划分时制后,新疆的“五一”黄金周可延长至“六一”,这时正是新疆春暖花开的季节,特别是和“六一”儿童节相结合起来,更多的家庭会带着孩子一起出游,无形中又创造了更多的旅游机会,这将对新疆的旅游业产生更大的影响。

在做好假日经济黄金周分流的基础上,我们还需从启动传统节日,弘扬传统文化等方面入手,对我国的清明、端午、中秋、元宵和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放假,进一步扩大假日经济市场。我们可以采取将传统节日的周末调减24小时到传统节日的方式,使全体国民能真正过上自己民族的节日。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的春节假期制度还不尽合理,每年的春节假期都是以农历正月初一为正式放假。可能考虑到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认为春节假期主要是过年、拜年,而将这一时间的消费习性所忽略。其实,春节是我国较大的一次全民集体消费节日。春节前的消费是主要消费时间,但是这段时间反而是我们的黄金周还没有启动,大家消费只好集中在过年前的几天里,导致我们的商场等消费场所爆满。如果我们能将春节黄金周延长至春节前几天,我想我国的消费将进一步上一个台阶,这对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假日经济论文:谈“假日经济”向休闲经济的转变

[摘要] “假日经济”现象曾作为一个新的消费热点,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和研究。在国家推行长假制以来,“假日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内需、刺激了消费,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然而也暴露出其自身的局限性。本文通过文献收集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假日经济的的消费特点和发展局限进行研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假日经济势必要增加文化内涵,向休闲经济模式转变。

[关键词] 假日经济 休闲经济 局限 转变

一、“假日经济”的消费特征及发展局限

1.“假日经济”消费的特征

假日消费的形式有旅游、购物、餐饮、宾馆酒店、交通、文化活动、体育健身、教育培训等。它的特征主要有:(1)假日消费的短期集中性。从时间上看,假消费在假日开始时出现,随节日的结束而结束,具有明显的短期集中性。假日期间,商家会采取延时经营、打折让利销售等促销方式,而许多精明的消费者也会将近期内的消费集中在这几天进行。使消费者的消费时间区域进行了移动变化。(2)假日消费的群体性。假日消费多是以一定的群体形式进行。假日期间人们纷纷走出自己的家门,或外出旅游,或购物休闲,或探亲访友,这些活动多是以家庭、同事、朋友等不同的群体来进行。无论是老人、年轻人、还是小孩,都有积极参与的热情。(3)假日消费的享受性。假日消费大多涉及较高层次的需求,主要以促进人们素质的提高,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共同目的。因此,享受消费正业已通过假日消费热潮显现出来,并将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趋势。

2.“假日经济”的消极因素

(1)假日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消费平衡.假日经济对社会零售总额来讲,既有增量,也有转移量,还有减量。使得市场忽冷忽热,节假日的旺销伴随着非假日的清淡;名店、大商场的销售增长使一些中小型商场的销售下降;新兴业态的发展与传统业态的衰落并存;中心商业区的热闹与边缘地段的冷清同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市场平衡。(2)集中消费造成商品供不应求、服务质量下降,不规范现象滋生。由于假日经济中的需求比较集中,在短期内,市场的供求状况发生变化,使得有的商品或服务出现暂时的供不应求,从而导致服务质量下降,商品以次充好和价格欺诈等“假日欺诈”现象不断出现。(3)人口过于密集及部分国民素质不高,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由于旅游者的大量涌入,带来排污量激增,从而使遗产地水和空气的质量下降,噪声增加;人口密度增大,交通堵塞,造成当地居民生活空间变得狭小;过量接待,造成遗产地历史风貌的破坏,造成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破坏;过于泛滥的接待设施,也使原有的自然景观受到威胁。

二、休闲经济

休闲经济是一种基于休闲产业的经济活动范畴。它一般指与人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特别是以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为龙头形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休闲经济作为经济学中的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人的休闲行为中的投入与产出,休闲创造的产值,休闲经济的运行规律,休闲行为和经济的变量关系等。因而,经济与休闲的关系是双向的。一方面,经济参与“买来”休闲,它是回报中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休闲可以被用来娱乐、消费,来支持有效的经济参与,正是这种消费的“再创造”性使得休闲合理化。休闲的较大特点,是它的人文性、文化性、社会性、创造性,它对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对人的发展有其十分重要的意义。休闲文化,是指人在完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后,为不断满足人的多方面需要而处于的一种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建构的生命状态和行为方式。休闲的价值不在于实用,而在于文化。

三、“假日经济”向休闲经济转变的关键因素

1.居民实际收入水平的实质性增长

居民收入的增长是休闲经济的持久动力。如果缺乏购买力的支持,休闲经济像无源之水,将无从谈起。因此稳步增加居民收入是休闲经济持续发展的最基本条件。目前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贫富差距大。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居民收入水平较高,相关的基础设施也较为完善。因此,需要采取确实有效的措施,增加普通人群的收入水平,缩小贫富差距,以扩大休闲经济的覆盖面和参与面。

2.改变消费观念、倡导理性消费

“黄金周”的效应只是改变了消费在不同时期的分配,而不能创造出新的需求。目前,居民的消费仍是以实物型消费为主,而精神消费支出较少。通过吃、喝消费是不可能实现经济繁荣的。休闲经济不仅包括物质产品的生产,也包括为满足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而进行的生产。因此,要引导人们改变传统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实现消费结构的升级。

3.加强监管、规范市场

管理部门要特别加强对节日市场的监管力度,各类消协和投诉机构也要在假日中保障消费者的投诉权利得到实现。对那些利用假日消费热潮损害消费者利益的经营者要严格执法,坚决处罚;各经营、服务单位要树立消费者至上的观点,维护良好的经济秩序。走出假日经济是“旅游经济”、“涨价经济”、“一锤子买卖”的误区;要保障节假日期间,商品货真价实、服务文明规范,在文明经商、诚实待客上下功夫,为广大顾客提供方便、满意、舒适、安全、信任的服务,从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4.做好假日消费分流,保护生态环境

因假日消费“即期消费”的特点,在“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人们把节前、节后的消费集中在长假消费,表现为节中各种消费量猛增,人口过于密集。着眼于经济健康的发展、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可适当运用价格杠杆或分时度假制度,做好假日消费分流。以避免交通、商场、景区的过度接待现象;减少对资源的过度使用和生态环境的威胁。

5.加强其他社会条件支持系统的配套工作

在出台“假期延长”政策后,目前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不够,配套政策滞后。要实现休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需做好其他一些社会条件支持系统工作,如政策、立法、制度建设、社会保障、货币流通结算形式、人才培养、观念更新、开办学校、理论研究等方面加大力度,使之为休闲经济市场的良性循环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假日经济论文:节假日的调整对我国假日经济的影响

[摘 要] 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修改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其间细微的变化使一些与节日相关的行业提早对明年发展形式做分析和预测,调整计划以应对新形势的变化。对于2008年而言,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变化,也必将对假日经济带来不可忽略的影响。

[关键词] 假日经济 消费 传统文化

从2008年1月1日起,全国将实行新的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施行了7年的“五一黄金周”长假即将结束,取而代之的是1天的休假和3天的中国传统假日――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整体来说,全年的假日增加了24小时,但同时又出台了一系列员工带薪休假的政策,也就是说从2008年开始,我国假日模式将产生很多的变化,随之原来形成的假日经济也会带来很多亮点,给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增长的活力。

一、我国节假日调整的原因

1.假日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假日经济是随着“黄金周”同时出现的字眼,1999年,为了拉动内需,调动人们的消费积极性,把人们从传统的“紧缺型”消费观念中拉出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消费。银行的利息一降再降,消费品的价格也降低到了低点,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市场出现了消费者持币待购的现象,就在此时,“黄金周”政策给了广大民众充足的节假日时间去消费休闲,主要带动了旅游、休闲、娱乐等行业的发展。

(1)从供给的角度来说,假日经济的季节弹性大,对资源的需求不稳定。“黄金周”持续7天,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可谓是一年当中不可多得的长假了。于是,人们扎堆儿出游、购物,人山人海的现象让商家和旅游服务行业措手不及。不过,经过几年的摸索,商家和旅游、休闲等服务行业逐渐学会了以充足的服务储备迎接长假的到来。虽然商品和劳动力这样的资源可以采取节假分离和弹性工作时间的方法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我们还是会发现,有些休闲设施全年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同时,集中长线出游和探亲给交通带来很大的压力。许多商品服务的价格在长假期间纷纷打折促销,也有许多会随波上涨。

(2)从需求的角度来讲,假日经济的需求弹性较大,导致节假日质量的下降。从人们需求出发,除了受自身收入水平的限制,人们大多数在收入水平提高之后,对假日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人们不愿意去花钱买罪受,去旅游景点和商业区挤来挤去,于是长假成了“麻将周”或者是“吃喝周”,出现了一系列的假日病,极大地影响了节假日的效果。质量的下降使人们对长假少了很多期待,多了许多无奈,有人会说,还不如少放几天呢。

2.假日经济对整体经济发展的作用

假日经济是一年中刺激全国经济发展的重头戏,“黄金周”给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除了作为假日经济的支柱旅游业外,商业、餐饮业、娱乐业、体育产业、交通运输业、影视业、展览业、广告业等也有了较大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这四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但是中国人向来就是重积累,轻消费,这主要是与我国多年的紧缺经济和较低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而今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逐渐降低,对低档品和基本的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减少,相反,用于品质品和文化生活的支出不断增加。从简单的旅游、休闲、娱乐,到人们对精神生活的更高要求,假日经济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提高着人们消费的层次和水平。

二、假日经济未来发展的新增长点

五一假日由原来的3天缩短为1天,在假日中增加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各放假24小时。这样一来,原来每年的3个长假变成了2个,多出了三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假日,如果借上周六周日,就会出现许多3天的小长假,整体假日比原来增加了1天。这样,与假日经济紧密联系的各部门都在为明年的假日经济发展调整着安排。所谓:假日经济、商机无限,这次的调整将会对假日经济未来的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1.科学发展假日经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这次国家对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修改,充分体现了国家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科学的发展宏观调控体系。近几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首先,从消费的习惯上可以看出,人们已经从紧缺型的攒钱消费,逐渐变成了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增加的三个小假期均匀的分布在每年的年初、年中和年尾,拉长了假日经济作用的时间,从而引导人们调整消费行为,适时适当消费,调整消费结构,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其次,持续发展的假日经济,给政府增大财政投入兴建公共设施和文化体育设施提供了依据。假期增多,均匀分布,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消费水平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我国明年举办奥运会,兴建的场馆可以供大众节假日使用;国家歌剧院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欣赏水平;休闲娱乐场所的建立也使得人们的假日变得更充实、更有意义。,节假日的调整使得与假日相关的行业及时转变经营策略,转变经营模式,比如一些旅行社现在就筹划一些短程的旅行、生态旅行、文化旅行等,抢占2008年的假日旅游市场。假日经济的持续发展将成为期未来重要的增长点。

2.弘扬中华文化,假日经济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丰收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想推进文化的创新,增强文化发展的活力,我们必须从我国的传统文化入手,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如今的年轻人,喜欢过国外的节日,吃国外的快餐食品,追捧国外的品牌,这些都是我国经济与世界接轨过程中所必须面对的。严令禁止恐怕会适得其反,大力宣传我们的传统文化,才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综合国力的有效途径。这就给与假日经济相关的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在2008年,我们肯定会看到传统文化的大发展,清明、端午、中秋假日的出现,会给假日经济带来新的增长亮点。

假日经济论文:假日经济与体育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摘 要] 以我国目前假日经济为研究背景,阐述了体育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揭示了体育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现存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丰富我国体育冰雪旅游产业的理论研究,并为体育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思路。

[关键词] 冰雪旅游产业 假日经济 体育产业

假日体育经济主要是指由人民群众在节假日中的体育消费行为而实现的商品价值总量。假日体育经济是体育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好转和改善,使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用于健身娱乐、休闲旅游消费的比重日益上升, 使越来越多的人们参与到冰雪体育活动中来,带动了区域体育产业的发展,它的迅速发展势必成为部分地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冰雪体育是风行世界的广大群众都喜欢的活动,是一项集休闲、健身、娱乐和度假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运动项目。体育冰雪旅游的开展,有助于增进国民的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增进国际间的交流,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

一、体育冰雪旅游产业在假日经济中的地位

在假日经济发展潮流中,一个较大的特征就是经济活动中文化含量日益扩大,文化的作用渗透到商品经济的各个领域,也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动力。冰雪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及其产业化,是一种具有开发价值的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因此,冰雪旅游产业的发展,必将推动假日经济的加速发展,而假日经济的发展又必然促进体育冰雪旅游产业的复兴。如今,从东北三省省会城市到西北的新疆,全国已有27个城市打出了“冰雪牌”,体育冰雪旅游在国内正形成强劲的发展势头。发展体育冰雪旅游,既能丰富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增强国民体质,培养冰雪体育运动人才,又能带动和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促使体育产业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体育需求,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二、假日经济中的体育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前景

1.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节假日的增多为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新契机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民收入增加,为假日体育消费奠定了经济基础。为拉动经济发展,政府提出鼓励消费、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自1999年国务院根据居民的需求,增加法定假日之后,2007年11月再次调整法定节假日,为居民消费、休闲度假提供了充裕的时间,从而奠定了假日经济坚实的基础。同时,人们利用假日闲暇时间开展诸如体育旅游、娱乐等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来调节身心。人们渴望在轻松欢乐的文化氛围中,使平时为了谋生而忙碌的人们疲劳倦困的身体得到逐步恢复,紧张压抑精神得到解脱,身心得到自我调适,人类对健康的需求也为冰雪体育旅游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2.假日经济的发展为体育冰雪旅游产业开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随着假日经济的发展,物质消费所占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小,而精神文化消费将会越来越大,消费者追求生活质量,渴望满足享受型、发展型消费观念日趋成熟化,并日益趋向理性化,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和体育价值的新取向.由于人们对体育健身、体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体育消费支出的比例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比例也逐步增加。健康加快乐等于幸福的理念正在被国人所认同,花钱买健康己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时尚,也为体育冰雪旅游产业的开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体育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缺乏相关的政策扶持和宏观调控

对体育冰雪旅游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远远不够,缺少扶持冰雪体育产业发展的明确政策,尤其在用地、税收和投资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在宏观调控方面,由于体育冰雪旅游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对体育冰雪旅游产业的管理还处于探索阶段,有关调控机制还未形成,由此造成的产业项目重复投资现象严重,尤其在滑雪场建设上,众多企业蜂拥而上,造成整个行业利润下降,也引出了诸如无序竞争等间题。

2.产业内部发展不协调

体育冰雪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本体产业滞后、中介产业缺位。由于我国经济体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尚不到位,俱乐部制并没有在冰雪体育项目中推开,致使冰雪体育竞赛表演业的市场主体不明确,竞赛电视转播权收入和广告收入都十分低,使得冰雪体育的巨大投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从而影响社会资本向冰雪体育本体产业的流动。相对于体育冰雪旅游产业和冰雪健身娱乐业的发展,竞赛表演业的发展速度十分迟缓,并与体育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脱节。此外,由于中介产业的缺位,一方面使冰雪体育本体产业的发展活力不够,效益不高;另一方面也影响到了外围产业规模的拓展和效能的升级。

四、假日经济环境下体育冰雪旅游产业化发展对策

1.转变观念,加强组织领导

体育冰雪旅游产业资源的开发是假日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整时期社会资金寻求新投资领域的必然选择,将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为体育冰雪旅游走产业化道路提供了一条可持续发展途径。在经济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较大限度地实现体育冰雪旅游与假日经济的互融、互动和互促。充分利用各地区资源,有重点的突出挖掘、培育具有地域、民族、传统特色的体育冰雪旅游产业。

2.形成完整的冰雪产业体系

首先要有一个高水平的规划。在规划中应对的冰雪资源结合配套设施,结合可借助条件,组合成若干个在时间、空间上布局比较合理的冰雪旅游区。政府扶植,多元化投人,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对冰雪产业实行联合开发,尽快形成以冰雪旅游为龙头的冰雪产业完整体系,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开发,开发系列冰雪旅游及配套产品,推动冰雪产业市场化、规模化,使冰雪旅游真正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

3.培养一支合格的体育冰雪旅游文化产业队伍

体育冰雪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人才,冰雪旅游地区要致力于本地区冰雪体育资源的存量盘活,就要真正认识到体育冰雪旅游经济超常规增长必须依靠科学技术,把知识与人才作为及时生产力,必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的高层次的体育冰雪旅游产业经营人才。应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文化修养高,即懂体育冰雪旅游知识,又有经济头脑的专业管理队伍,加强对冰雪体育旅游市场的预测分析及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建设和完善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创新体系,为假日经济环境下民族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基础。

4.发挥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优势

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双重性,构成了体育冰雪旅游的厚重性与区域性,要开发北方地区冰雪旅游资源优势,要考虑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和自身的积累与投资能力,不能盲目攀比和模仿照搬。凸现体育冰雪旅游产业在假日经济发展中的潜在力量。形成规模效应,通过极化和扩散效应,加速要素的集中和重新配置,形成真正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冰雪体育旅游产业和产业群。要以市场为导向,经济效益为核心,产品为中心,资本为纽带,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组成联合舰队,不断提高市场竟争力,形成具有民特色和地域特色优势突出的冰雪体育旅游产业新格局。

5.实施体育冰雪旅游升级战略,做大做强冰雪旅游

通过开发体育冰雪旅游、冰雕雪塑、地域文化、北方民俗、特色餐饮组合性产品增强综合竞争力,打造大型冰雪乐园。要指导具备建设条件的滑雪场、滑冰场,做好大型儿童滑雪、滑冰场项目建设。要积极与宣传、广电部门协调,力争在卫星电视开通滑雪旅游频道,加大人们对冰雪旅游的了解。要延伸冰雪旅游产业链条,通过引资合作,发展雪具、滑雪服装、索道、缆车、造雪机、压雪机、雪地摩托等滑雪用品和装备,逐步发展壮大体育冰雪旅游配套产业。

因此,有关部门要提高体育冰雪旅游对假日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到体育冰雪旅游潜藏的巨大商机和社会效益,对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政策性的优惠和支持取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大体育雪旅旅游的宣传力度。把体育冰雪旅游作为无形产品可以拓宽居民的消费领域,引导人们改变传统的消费结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健康、审美等发展需求。

假日经济论文:谈利用假日经济调整卷烟销售结构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 “假日经济”已成为经济界一个热门话题。“假日经济”的发展,对繁荣劳动力市场、活跃供给、促进整个经济发展将产生重要作用。作为烟草商业企业要利用假日经济现象,实施积极有效地营销策略,促使企业做大做强。本文从分析“假日经济”现象入手,立足烟草,对如何扩大卷烟销售、拉升结构上档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卷烟 假日经济 销售结构

近年来,“假日经济” 成为经济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节日市场的火爆非同寻常,“假日经济”已真真切切地走到我们面前。“假日经济”现象的出现,对繁荣劳动力市场、活跃供给、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重要作用。而假日消费的出现,不仅会使人们的消费观念产生重大改变,消费结构和消费档次也将发生明显的变化。作为商家的烟草企业,如何满足市场需求,适应人们不断转变的消费观念,扩大销售、调整结构、引导消费,已成为烟草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所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假日经济”的内涵

现在媒体谈论的假日经济的概念尚没有十分清楚的界定。“假日经济”也称“节假日经济、节假日消费经济”,它是“以精神消费为基础的经济”,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社会精神文明进步的一种体现,它不是泡沫经济,其增长模式符合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而进行创新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消费欲望是其灵魂。尽管假日经济的理论还在探索之中,但是假日经济在孕育着无限商机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对其本质的认识也趋于相同,即假日经济从本质上讲是对节假日突击消费现象的概括与反映,是最终满足顾客的需求(尤其是精神方面的需求)的经济。因此,笔者认为:“假日经济”是由于假日的出现和延长而产生的一种消费热点现象。“假日经济”是消费经济的一个范畴。它具有三个鲜明特点:(1)期限性很强;(2)感性消费特征很明显;(3)顾客需求驱动。在我国目前它有两层涵义:一是指节日是消费的旺季,是扩大消费的时期;二是指我国节假日已达115天(含双休日),节假日消费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

二、“假日经济”的消费特点

“假日经济”作为一种新理念、新现象,已成为我国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目前假日消费现状分析,它有五个特点:

1.从消费范围上看,具有独特的城市地域性

地域性的特点决定了“假日经济”是城市独有的消费经济现象,这是与城市居民的消费观念、经济实力、消费环境与消费水平相适应的。而农村暂不具备产生这种消费现象的条件。

2.从消费主体上看,具有广泛的群体参与性

假日的延长,使得人们有更充足的休闲时间来放松自己。为了营造一种节日气氛,人们纷纷走出自己的家门,或外出旅游,或会聚公共场所购物、休闲。正是这种群众积极参与的热情导致了群体消费热潮。

3.从消费周期上看,具有明显的短期集中性

假日消费热潮,随着节假日的出现而日增,随着节假日的结束而日减,表明了人们习惯于节假日集中消费。

4.从消费水平上看,具有普遍的大众消费性

这是由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当前的消费现状所决定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们在解决了基本的吃穿住问题后,有了向更高消费水平迈进的倾向。平日里群众消费一般比较节制,节日期间在外消费,为营造一种节日气氛和单个群体消费档次,怎么也得花上一笔。这种观念一经出现,就会愈来愈趋于强烈。

5.从消费结构上看,具有一定的享受性消费

人们的消费结构已开始由最原始的基本生存转化为享受消费。随着收入的增加,假期的延长,人们在考虑下一代的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了消费机会。人们有能力也愿意在餐饮、旅游、娱乐等服务消费上增加支出,改变过去较为单一的消费结构。

三、“假日经济”对卷烟销售的影响

假日经济现象的出现及其具有的消费特点必将对卷烟销售市场产生影响。笔者以河南新乡市卷烟市场为例,进行了深入调查,并收集整理了一手资料。

1.对销量的影响

基于“假日经济”的城市地域性等消费特点,以豫北某市城区分公司为例,选取2006年与2007年两年间春节、“五一”、“十一”三大假日前30天的卷烟销售数据,与相应年度平均日销售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分析情况见表1。

(注:计量单位为箱)

从卷烟销售量来看,2006年春节、“五一”、“十一”节日期间平均日销量分别为全年日均销量的141.05%、104.33%、107.82%,2007年三大节日期间的平均日销量分别为全年日均销量的122.02%、102.45%、103.48%。数据显示,三大节日期间的平均日销量均大于年平均日销量,尤其是春节前30天的销量,远远高于年平均销售水平。

2.对结构的影响

仍然以豫北某市城区分公司2006年与2007年两年间春节、“五一”、“十一”三大假日前30天的卷烟销售数据为依据进行分析,见表2。

(注:计量单位为箱)

表中数据显示,假日期间品质次卷烟平均日销量比重明显高于年日均销量水平,尤其是春节期间,80元以上的中品质次卷烟比重明显增高。但根据表中数据,“五一”期间卷烟销售对销售结构的提升却不明显。这主要是由于每年四月份有一个“保障销量同比不下降”的任务指标,使得五一前阶段的工作重点放在了增量上,而影响了结构的提升。但是这并不影响对“假日经济”有利于提升卷烟销售结构的判断,即假日期间卷烟销售结构走高,品质次卷烟占总量的比重上升,低档次卷烟占总量的比重趋于下降。

由此可见,假日经济对卷烟销售及结构调整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卷烟零售环节与批发环节相比销售有一定的滞后性,以及业务经营的规范程度、专卖市场的净化程度等因素,使得商业批发环节在假日期间的销售,与全年平均水平相比的销售不是一味呈现销量扩大结构提升,但便于扩量上档的趋势总是存在的。怎么去利用假日经济现象促使卷烟扩量上档还需要我们在具体工作中继续努力。

四、思考与启示

假日经济现象为拓展卷烟大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面对这一绝好的市场机遇,烟草部门必须迅速适应形势发展,牢牢抓住假日新商机,奋力开拓市场,创造假日新卖点,扩大卷烟销售,提升销售结构,提高经营效益。

1.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假日卷烟销售工作

充分认识到搞好假日卷烟销售是促进行业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从现实情况看,抓住了假日集中消费大市场,就等于抓住了卷烟销售工作重点,就能赢得卷烟销售工作的主动权。因此,要把假日销售列为卷烟销售工作的重点,并作为考核和检验卷烟销售部门工作成绩的重要依据。每年的春节、“五一”和“十一”等重要节假日,都要下达具体的销售指标,落实责任,重奖重罚。通过实行激励约束机制,促使各级、各单位对假日销售做到“年初有计划、节前细安排,节中紧运作,节后严考核”,确保每一个节假日卷烟销售成效显著。

2.细分市场,抓住假日卷烟消费主力军

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使中国老百性的视野扩大了,改变了过去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出现了所谓“阶层消费时代”。主要代表是刚从高校毕业涉及社会的“新生代”阶层,成为“质量消费”和“超前消费”的开放型消费者;外企专业人士、个体工商业主等“高收入阶层”则是消费先行队伍,他们都是“假日经济”的消费主流,也是假日卷烟消费的主力。这部分消费者具有消费高、品味高、求新追奇的特点。因此,假日卷烟销售就必须把握市场脉搏,适应高消费的需求,增加精品名优烟投放量,增加有特色卷烟投放量,增加一、二、三类卷烟投放量,引导消费、满足需求。

3.改进营销方式,提高服务质量

要在高标准、高水平搞好城网建设,实行访销、配送、受控、访销分离、专销结合的基础上,依托大宾馆、大商场、大娱乐场所和旅游景点的名优烟销售点,开展高频度、高强度、新颖灵活的促销活动,如评吸活动、有奖销售、走访宣传、重点推荐等,提高产品信誉和知名度。要通过“挨家挨店”的网点送货和“走街串户”的专卖管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叫响“走遍村村户户,服务千万商户”这一口号,树立“让顾客满意就是我们较大的追求”这一经营理念。用节假日的热闹气氛和有效的促销手段吸引和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和购买冲动,扩大市场份额。

4.加强专卖管理,加大打击力度

节假日是卷烟销售最集中的时期,也是制售假冒伪劣卷烟和个体私批大户活动最猖獗的时候。为此,要加强专卖市场管理工作,打私打假工作与查处无标烟、取缔无证经营相结合,使私批大户受到重创和有效打击,提高市场净化率、持证经营率和合法渠道进货率。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恪尽职守,扎实工作,加强监控,特别是对大商场、大宾馆、大娱乐场所等重点地区;私批大户、大销量商户等重点人员;傍晚、早晨、夜间等重点时间的监控管理,使假日卷烟销售真正达到增量升档,稳价控市的目的。

5.调整库存结构、保障假日供应

为了繁荣假日市场,保障假日市场货源充足。要按照大、名、特、优、新的原则,积极组织适销对路的有效货源,以满足不同档次消费者对卷烟的需求。要注重保持合理的库存结构,减少资金占用,降低费用,提高“双效”(效率和效益)。

总之,“假日经济”现象的出现和随着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对卷烟销售增量上档工作的作用不可低估,要紧紧抓住这一商机,向内使劲、深挖潜力,让“假日经济”现象在卷烟销售工作中结出丰硕的成果。

假日经济论文:浅谈体育产业与假日经济

[摘 要] 近年来,假日经济和体育产业已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本文通过对假日经济产生的根源、假日经济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等进行分析,提出了在假日经济的环境下开发体育产业的对策。

[关键词] 体育产业 假日经济

假日经济与体育产业是我国近年来迅速兴起的两种新的系统经济模式,如何科学地使假日经济与体育产业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对体育市场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假日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一、假日经济及其产生的背景

所谓“假日经济”其实质是由于假日的出现而体现出的一种短期、相对集中的消费经济。“假日经济”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具有浓郁生活气息,以消遣娱乐、饮食文化、旅游购物、体育休闲等为目的的消费经济。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因为有一部分人休息,而使另一部分人获得工作的机会。假日经济的产业体系涵盖面非常广,几乎涉及了第三产业中的大部分行业。除作为假日经济支柱行业的旅游业外,商业、餐饮业、娱乐业、体育产业、交通运输业、影视业、展览业、广告业,甚至是彩票都是假日经济的一部分。假日经济的主要特征是消费,假日经济具有的文化特征是休闲与旅游,假日经济具有的空间特征是流动与聚合,包括人流、 物流和资金流。

“假日经济”现象的出现主要基于以下原因:(1)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国际经验表明,人均年收入到500至800美元是旅游消费急剧扩张的时期。199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5854元,已达500美元左右,有的城市已达1000美元,可以说我国已迈入了旅游扩张期的门槛;(2)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加。1999年国务院决定增加公民的假日时间,全年达到114天,占全年总天数的31.2%。从某种意义上说,假日消费情况的好坏,决定了一年消费市场的阴晴;(3)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传统道德的影响以及多年来“短缺经济”下的艰难生活使大多数中国人重积累,轻消费,尤其无暇顾及精神消费和生活品质的提高。实际上,这是与较低的收入水平相适应的。恩格尔定律表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低档品、基本生活消费品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将下降,用于品质品各文化教育支出的比重将大幅增加。伴随着我国迈入“相对过剩经济”时期,在政府和媒体相关措施的影响下,居民的消费观念逐步发生变化。没有这一点,“假日经济”是无从谈起的。(4)我国大多数市场进入买方主导态势,商品和服务种类越来越多。假日市场历来是商家必争之地,各大商家在此时都重仓蓄势,以罕见的低价投放市场。好多厂家还推出返现加赠、以旧换新等活动,让更多的消费者体验到高端平价带来的震撼体验,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引起了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基于以上原因,“假日经济”在我国的出现遂成为必然。

二、假日经济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

1.假日经济的发展为体育产业开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假日经济是一种综合性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经济形式。随着假日经济的发展,物质消费所占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少,而精神文化消费将会越来越大,消费者追求生活质量,渴望满足享受型、发展型消费观念日趋成熟化,并日益趋向理性化。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和体育价值的新取向。由于人们对体育健身、体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体育消费支出的比例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比例也逐步增加。健康加快乐等于幸福的理念正在被国人所认同,花钱买健康已成为人们追求的一种时尚,也为体育产业的开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假日经济的特点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假日经济,它本质上是一种休闲消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时间的增加,运动娱乐消费将成为假日经济消费的新热点。居民节假日消费选择的变化趋势为体育产业提供了潜在市场。体育消费者拥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对体育消费内容、消费方式的选择也不同。现代人在体育消费中注重参与性,注重寻求刺激、新型、新奇的运动项目。人们在休闲消费中追求的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消费,而是追求一种经济和体验。而体育这种运动娱乐消费既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个性,同时又能起到健身、休闲和娱乐的多重作用。如果根据假日经济中游客活动量大的特点,与旅游部门协调配合,把体育旅游资源优势与假日经济融为一体,做到互动、互补和互助,实现资源共享、产业联动,这一切都将给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舞台和发挥空间。

3.假日经济的系统性有利于我国体育产业的创新发展

假日经济是一种综合性强、牵扯面广、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经济模式。可以与体育及其他行业进行合理有效的融合。例如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的结合,就是一种很有潜力的开发组合。因为民族传统体育它所具有的娱乐性、趣味性、观赏性、参与性和健身性,有会使旅游者情不自禁地产生融入和参与的欲望,使游客在亲身体味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同时,深刻地理解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开发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可以丰富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拓展假日活动空间,振兴民族地区经济,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我国假日经济环境下体育产业开发对策与设想

1.政府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保障假日经济与体育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假日经济与体育产业的规范、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做保障。相关部门应该不断建立健全促进假日经济与体育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并加强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实,做到思想统一,有法可依,为假日经济与体育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2.体育产业在假日经济中的发展应该走与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相融合的发展道路

旅游业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而体育产业与旅游业等相关的服务产业具有强烈的产业关联效应。因此,体育产业的发展之路主要是把它融入到旅游等产业中去发展,从而互相推进,谋求共同发展。同时,旅游和体育部门及政府应加强体育市场的法制化,制定规范的体育市场发展政策,强化指导、协调和监督手段,使体育市场有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通过开发使体育产业在假日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充分发挥政府宏观管理职能,开辟自然安全的健身路径

政府部门应加大投入力度,开辟公民走向自然的健身路径,在野营路线上,建设一些必要的服务设施,采用国建民营的方式,让体育产业滚动发展。

4.促进体育消费知识化,增添假日消费文化内涵

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新时代,开辟体育消费市场,丰富假日经济还需掌握新知识、新方法,提升体育消费的文化内涵,增加吸引力。

5.借西部大开发之际,发掘西部传统体育项目,发挥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优势,形成独特的西部旅游

西部地区是少数民族聚集地,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体育项目丰富多彩。仅以云南为例,该省分布16个民族,这些民族的体育活动,渊源流长,千姿百态,体现着特定种族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和文化心理结构。每逢喜庆节日,男女老少集在一起.载歌载舞,打鸡毛球,扔石头,顶竹杆,划龙船等,充分展示了民族风情,让人觉得古朴有趣。同时,西部地区山青水秀,风光无限,适合旅游。若把这些传统体育项目融入旅游中,形成独具特色的西部旅游,将吸引大批中外游客前来观光,一方面可以促进假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又可以为西部大开发做贡献。

6.加强体育产业人才培养

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人才,体育产业经济超常规增长必须依靠科学技术,把知识与人才作为及时生产力,必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的高层次的体育产业经营人才。应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文化修养高,既懂体育知识,又有经济头脑的专业管理队伍,为假日经济环境下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基础。

7.加强宣传促销,拓宽客源市场的覆盖面

宣传促销是推动保障假日经济与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措施,因此,各地要强化宣传促销。在宣传促销战略方面,要注重客源市场的针对性,进行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立体式的渗透宣传。

8.加强联合与协作,加快假日经济与体育产业发展步伐

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假日经济与体育产业发展还不协调,水平很低,要改变这种状况,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加强与周边地区之间的合作。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形成共享客源、共享资源、共享人才、共享信息、共享利益的互惠模式。

假日经济论文:假日经济的负面影响及缓解方式探析

摘 要 作为节假日内集中消费、集中购物,从而引发市场供给以及经济发展的一种系统经济模式,假日经济带来了人流、物流以及资金流的大幅度集中与流动,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然而,另一方面,假日经济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小觑,笔者探究了假日经济的反面效应并提出了缓解的方式。

关键词 假日经济 负面影响 缓解方式

一、引言

假日经济是一种休闲消费,一定意义上来说,更多倾向于生活消费。仅2011年4月30日至5月2日,国内重点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9.7%,日均销售额比节前(4月29日)增长51.2%。同年中秋,仅通过团购买月饼的人就超出142万,销售额达到7809万元,消费者对于聚会用餐、旅游、服饰、美容、电子产品及大宗商品等的购买更是异常火爆,给消费者带来更多体验,商家也获取了更多的经济利益。然而,假日经济是否真的对消费者、商家都有益无害么?笔者从负面影响出发,探讨假日经济引发问题的解决途径。

二、假日经济的负面效应

(一)对商家而言,这种集中销售的替代效应十分显著

首先,由于施行假日制度,不少非生活消费、服务类的企业均在节假日期间关闭,例如每逢假日股市休市,一些生产型的企业全部休假。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经济体的落后。据有关资料显示,由于大量生产与消费都更加集中进行,由此引发替代效应,即原本应日常开销的产品与服务,消费者都等到假日才进行,这在总体上并不一定增加产业发展速度。如国家旅游局的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实施黄金周后,整体旅游的收入增长率未升反降,达到10%。而一旦假日遇到天气状况,则很容易让人们取消出行,如北京2011年中秋期间的旅游收入不及去年同期的一半。其它一些非假日产业,则下滑更加明显。

此外,为了能在假日如端午、中秋、黄金周销售更多产品,各大商家往往使出全身解数,开展产品数量折扣与价格折扣,他们一方面要大量囤货,另一方面需强化促销,由此商品的利润空间减少,节日期间的各种大清仓、甩卖,往往会透支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另外,节假日期间的很多打折,只不过是商家处理“陈旧商品”的一种方式,也阻碍他们进一步创新与研发。

(二)对广大工薪阶层而言,期待效应十分明显

假期是对紧张忙碌的日常性工作的统一放松,长假往往让人充满了期待,例如在十一国庆节之前,有很多人提前两个月做好了节间规划,他们无法安心工作,整日想着何时休假。一旦休假完毕,过度的放松让他们难以很快进入工作状态,便又开始憧憬下一次的假日,这种期待效应带来的同样是懒惰效应,广大员工无心工作,效率低下。

(三)对整个社会发展而言,集中性消费带来的压力十分突出

假日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社会压力,由于私家车不断增多,同时假日出行的交通压力极大,一些特大交通事故往往也这个时候发生最多,如湖南邵阳的9.9翻船事件,人员伤亡十分惨重,这也一定程度上与严重超载有关。其次,由于大量人员集中消费,无论旅游景点还是大型商场等,都面临很大的清理压力,一些消费者不注意公众环境,造成垃圾泛滥、破坏景区与商场形象,影响公共生存空间的空气质量等。第三,公共管理的成本增大,为了更好地疏导交通、减少环境污染、确保假日治安,政府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资金,这种集中式的投放,显然也不利于公共事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假日经济负面效应的缓解方式探析

(一)强化信息的公开与沟通

假日期间,人们往往对自己的旅游、消费等有一定的偏好,而这种偏好很容易引发部分旅游景点爆满,一些旅游景点却门可罗雀。这就需要一些公共调研机构或社会公益实体,主动承担起信息公布的责任,让广大游客能够适度根据自身状况进行调配,将旅游类产品消费的状况进行集中统计,由此促进假日期间各景点的人流平衡,真正综合提升经济带动力。

其次,广大商家可开展商品的预约及信息预告制度。为支持消费者出行,减少他们节前节后的压力,国内的生产、生活以及服务类企业可积极学习他国先进经验,建立起凭号预约制度,从而为消费者做好假日安排,避免节前节后的焦虑,这些信息都可以通过公共媒体,如网络、电视、广播进行循环播出,减少假日期间的集中拥堵,方便消费且降低心理压力。

(二)鼓励市场使用价格杠杆适度调节

假日期间,商品的哄抢现象十分严重,一些大型的商场价格折扣很低,吸引大量人流,某些景点也实行套票、团购制度,这也使得人们集中出行、集中购物,引发供需不平衡的系列问题。政府可对广大商家进行适度引导,盲目追求销量,最终带来的并不一定是利润的提升,选择好合适的商品定位,制定合理的价格,错开高中低端三种市场,对于有序的竞争很有帮助。价格应成为市场的一个反映器,也是生产与消费的一个调节杠杆,鼓励收入水平高的人进行高端消费,合理且针对性地应用“撇脂定价”与“渗透定价”,让市场来缓解集中消费的压力。

(三)加大假日期间的协调与疏导

假日一方面推动了生产与流通,另一方面却不可避免地引发了大量社会问题。政府部门应积极建立起假日协调机构,缓解这些压力,增大应急状况的管理水平,从而真正调动各方面力量,积极做好扩容、疏导和安全防范工作,健全环卫设施,加强城市公共卫生管理,实现政府的服务职能。

假日经济论文:假日经济风光打折黄金消费亟待升值

“宿南华山,听风而枕,蛙声如雨。”

刘林对于去年的凤凰之行大感失望,“人太多,车太多,喇叭声太吵,到了晚上城里满是霓虹灯里的迷醉,哪里还有沈从文笔下静谧古城的风情啊。”

没有体验到网上疯炒的凤凰边城的感动,刘林对于其他旅游景区也产生了质疑,国庆七天干脆留在北京看碟打发时间,“与其花钱买个失望和疲惫,还不如就在家好好休息。”

凤凰并不是特殊的个例。随着旅游“黄金周”进入到第8个年头,隐藏在繁荣背后的诸如服务质量、基础设施、信息不通畅、交通拥堵、传统风格的丧失,这些矛盾已经逐渐显现。

今年,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走玩黄金周,未必能得一身清闲,无论门票、交通、住宿还是手上的股票都要在七天内羁绊他们的心情,而就政府而言,黄金周是否能如愿拉动地方经济也频遭质疑。

门票涨价的复杂内因

今年国庆黄金周门票价格依然看涨。

如河北五台山景区仅门票就涨价了80元,团费也随之被迫上涨20%。大部分景区两三年一涨,有的甚至是一年一涨,张家界、九寨沟、九华山、黄山、庐山、泰山等国内热门景点票价均超过200元。针对旅游黄金周,各家不约而同的涨价举措让人嗅到与前不久方便面集体涨价相同的味道。

建设部的有关数据显示,我国部分世界遗产和部级风景名胜区,门票收入占其总收入的比例已达一半以上,甚至高达90%的门票收入成为风景区较大和最直接的经济收入。

门票涨价,游客成本增加,景区却也未必占了便宜。

记者从相关方面了解到,我国各景点的门票收入很大一部分又成为相关利益部门的经济收入,仅有一小部分门票收入真正用于景区的维护与保护。

一张小小的门票成为众多权益方获利的“洼地”。

据悉,很多风景区在形成初期,由于地方缺乏资金,有许多外界资金介入,风景区收入需要“分成”,保护风景区资源是对外界的说法,提高分红收入才是涨价的最根本原因。

如被誉为“天下及时村”的岳阳张谷英村旅游风景区,票价从90年代中期的8元涨到现在39元,其中原因就是应投资承包方长沙某公司的要求,协议4/6分成。

还有的风景区将门票收入承包给企业,依据协议企业每年上交定额费用,如湖南凤凰县人民政府将其所属黄丝桥占城、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奇梁洞、南方长城、凤凰占城、沱江及杨家祠堂等8大景点50年经营权转让给湖南黄龙洞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合同规定,受让方黄龙洞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将在经营期内向凤凰县人民政府支付转让费8. 33亿元人民币。

同时景点的票价还承担了某些应该由当地政府投资或者承担的费用。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某工作人员说,张家界武陵源核心景区的成本核算的内容中就包括当地污水处理厂、索张公路、索溪水库、张家界机场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还本付息的成本,而按道理这些应该由当地政府投资或者承担债务建造。

最典型是的峪园公路,该路为进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道路,全长5. 634公里,该路在老木峪附近设有收费站。根据其2003年收费额,年利润有限,对还本付息的作用不大,于是在调整门票价格时就考虑从景区门票收入中解决该公路还本付息费用,每人次7. 5元。

“这样,不管是以哪条路进入张家界森林公园的游客,都要以购买门票的方式为这条公路的建设买单。”

另外,门票价格中含有相当比例的导游折扣。

据了解,在我国,由于体制、国情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在《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修订前是明令禁止收取小费的,客人主动给也不能收。

但广之旅国际有限公司的财务人员梁彬告诉记者,修订后的《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已经有了微妙的变化,只规定导游不得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向旅游者索要小费,“这是一种任意性规范,给了导游比较大的空间,只要导游没有索取小费,这部分收入就是合法的。”

据他的说法,交给旅行社的团费是包括部分景点门票的,旅行社在跟游客解释景点门票价格时是按全价的标准,但事实上,其中有一部分是返还给旅行社或导游的回扣,大部分归导游,剩下的归旅行社。

“如果旅游风景区不提高门票价格,就无法提高返还给旅行社和导游的回扣,旅行社在制定旅游路线时往往就不会安排游客到那些景区参观。”

“排浪式消费”的误区

不能去古城凤凰发思古之幽情还是小事。

如今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假日办共收到投诉电话352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近40%, 主要集中在旅游接待方面的达256件,其中涉及旅行社69件,旅游住宿35件,特别是涉及旅游景点的有132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一倍多。

旅游黄金周带来的旅游消费实质是一种“休闲消费”,消费者图的是追求有新意、有情调、轻松愉快。但是当这一动因所引发的消费却带来不轻松和不愉快的代价时,以休闲为主要目的消费者就不能不考虑转向其他的消费方式了。2000年国庆开始的假日旅游退潮正是这一原因造成的,记者从凤凰县旅游局了解到,这几年国庆黄金周去凤凰旅游的人数就以10%的速度递减。

2000年“五・一”、“十・一”期间,外地来京人数均超过250万人次,创同期历史较高记录。假日超载使旅游新线、老线全部走俏,冷线升温,热线火爆。但2001年“五・一”、春节的旅游收入和出游人次在经历了高增长后,2002年的增长速度急剧下降。之后年份的增长速度基本在20%以下。2005年春节旅游收入的增长速度出现了一个低谷,低于10%。

“这是典型的‘排浪式消费’,即消费几乎是同时而来,同时而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学院的卢苏娟认为。

德国经济学家科夫勒说过,任何一种以爆发式状态出现的经济现象都是不成熟的,真正健康运行的经济模式是理智和平稳的。从产业的角度来讲,假日经济的相对集中需求过大正说明了该产业的不成熟。正是“旅游黄金周”产业的不成熟,其初始所追求的拉动内需效应已经开始减弱。

中国经济研究所博士后赵晓认为,在收入和其他条件既定的情况下,消费者在不同的消费之间存在着替代效应,假日消费的上升是以假日前后消费的下降为代价的,假日经济并没有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实施黄金周以来,我国5月与10月消费总额一直保持在17%左右,并没有明显的提高,属于正常值的范畴。”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副所长蔡继明说。

休市考验股民信心

杀得正兴起,却鸣金息鼓。

进入第三季度以来,尽管紧缩政策不断,但股市却激情依旧,股指从7月2日的3800点,一口气涨到5480点,这中间仅进行过三次中幅调整,而国庆股市休市七天,持股还是持币成了节前的较大思虑。

翻开过去六年国庆节后的股市记录,2001年和2002年国庆节后及时个交易日分别急跌2.17%和1.18%; 2003年,节后及时个交易日低开高走,收于1371.69点;2004年长假过后,上证综指收于1422.93点,大涨1.89%,但仍遭调整;2005年,节后及时个交易日则出现暴跌1.44%的走势,不过,经过一番调整之后,A股市场揭开了维持至今的牛市征程;2006年节后,即10月9日,上证综指跳空12个点开于1768.14,收于1785.39点。

联系以往节前的A股走势,有业内人士推断节前走低则节后继续暴跌,而节前走高,节后市场将继续出现大涨。

中国银河证券证券分析师卢学君认为,今年节后不存在暴跌的可能性,节后更多是盘整,上下震荡幅度有限,虽然短期内不排除调整的可能,但牛市格局不变,“持币还是持股并不重要”。

而另一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持续不断流入的资金以及蓝筹股持股较为稳定的心态使得当前市场的强势格局在节后将继续维持,“调整可能要视十七大的情况而定。”

专家的态度很明确,但坊间传闻却不止。

9月20日,在中信集团上班的刘斌将自己手上的西宁特钢(600117)和东方航空(600115)全部抛出,“要调整了,人不能贪心。”

但随后两天西宁特钢和东方航空的涨停让他悔不该当初,24号,他于周一一开盘再入股市,购入5000股西宁特钢,而其MSN的签名也变为“期待600117停牌后10个涨停”,持股信心可见。

“牛市格局不变,但持股还要有耐心和信心,即便是五月的大调整,对你所持股票年底的收益也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不能一有什么风吹草动就套现。”卢学君说。

假日经济论文:假日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效应分析

摘要:假日经济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重要的作用,但其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制约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制衡因素。对假日经济对经济增长的正负效应分别作以分析。并针对假日经济所带来的负效应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假日经济;经济增长;正负效应

1 假日经济在中国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富裕,国家的相关政策也适时增加了国民的休假时间。1995年5月1日起,我国实行双休日制度,让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短途旅游、娱乐、探亲访友、健身休闲等,假日经济出现萌芽。1999年国务院颁布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的办法》,其决定实施的黄金周制度是假日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全年休假达到114天,占全年总天数的31.2%。其中五一、十一和春节为法定假日,在节假日期间出游人数的与日俱增,其假日消费带动了客运、货运、餐饮、酒店、零售业、通讯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2008年,国务院取消五一长假,但法定节假日总数增加24小时,使得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都新增为国家法定假日,打散了长假,增加了小假日。假日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可以大致归类为自发无序、有序管理、可持续性发展的三个发展阶段。

多种因素促进了假日经济在中国的发展。首先,居民的经济收入不断的增加,生活水平提高是假日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其次,各种文化的冲击,导致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的变化,假日消费形式不再局限于家人团聚的家宴、假日购物,旅游等多形式的假日消费成为主体。再次,依托于国家政策的扶持,使人们有了更多、更集中的闲暇时间。就是物资供给的改善,经济的不断增长使得社会物资供给极大丰富,交通、通讯条件得到很大改善,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都是假日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2 假日经济对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

2.1 假日经济推动国民经济增长

从模型上分析,假设经济封闭,根据三部门经济的均衡条件:Y=C+I+G,假日经济分别从C,I,G三方增加了国民收入。闲暇时间的集中及客观条件的推动,闲暇时间带动了消费需求的增长,无论人们是将闲暇时间用于学习还是出于经济动机都会增加对社会上物品和劳务的需求。巨大的需求使商家瞄准了市场,假日经济成为一块巨大的蛋糕,引致了各方投资,无论是在原基础上的再投资还是新假日市场的开发。闲暇时间的集中性也加大了消费者对基础设施的耗损,作为整个市场的管理者,更多的政府支出用于节假日人力物力的买单。

与此同时由于旅游业等服务行业的巨大乘数效应,最终推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2.2 有效缓解国内就业压力

假日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主要划分为三个领域,旅游业、餐饮娱乐业和次相关产业,这个领域基本上都属于第三产业,假日经济不但可以创造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也可以创造新的工作岗位,有效的缓解了国内的就业压力。并且,假日经济的很多相关产业就业门槛不高,为中下层城镇居民创造了就业机会。

2.3 假日经济有利于回笼货币,增加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收入

任何实行商品经济的国家都需要有计划的投放货币和回笼货币,从而使整个经济得以正常的运转。假日经济可以促进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为国家回笼大量资金的同时增加了财政收入,加速资金周转,抑制通胀,在稳定物价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4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假日经济是具有以“旅游经济为中心”。以次相关产业发散为特点的发散经济,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性,其中包括旅游,购物,餐饮,宾馆酒店,交通运输业等多产业。假日经济促使了我国经济产业从单一化、物质化逐步向多元化和精神化发展,带动我国消费结构升级,实现了我国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的有效倾斜,使我国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3 假日经济所存在的负面效应

3.1 滞需效应

在节假日,各大商场和卖场往往以低价和折扣促销,用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长期以来,消费者对商品价格预期不断的下降,假日促销使得假日和平时价格悬殊较大,导致消费行为滞留在各个假日,造成了在节假日疯狂购物而平日卖场萧条的现象,易造成从热卖到滞销的降骤。这会对商品经济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恶化,不免有人质疑:假日经济是创造需求还是转移需求。

3.2 基础设施滞后及资源环境的破坏凸显“共时化”消费的弊端

过于集中的消费导致全国很多旅游景区出于超负荷的经营状态,景区容量不足,旅游业粗放式的发展方式致使我国大量资源无效流失,影响了我国旅游产品的档次和品味;假日经济在拉动了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的同时也暴露了我国第三产业等社会服务体系中所存在的种种不足,导致服务质量欠佳;市民外出“一票难求”,使得原本出于极其必要的出行受到阻碍,游客回返购票也成了一大问题;市内各大卖场比肩接踵,道路交通严重堵塞,极大的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我国缺乏对消费流量的适度控制和有效的分流措施凸显假日经济弊端,使假日经济失去了原本的价值。

3.3 加大了地域间经济的不平衡

我国居民的消费地域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性。在假日中显得更为突出,消费地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和旅游型城市,然而农村是我国较大的市场,假日经济并没有和农村市场产生较多的交集,农村消费市场的滞后会抑制我国全社会消费总量的增长,也加大了地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4 针对假日经济对中国经济正负效应所提出的相关建议

4.1 顺应规律,多样化假日经济

为避开集中休假的弊端,2008年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关调整政策,已经对假日经济所凸显出来的弊端进行了调整,取消一个黄金周,增加了传统小假日的调休。公休假的时间安排也可以根据各个行业的特点安排带薪休假时间,避开高峰期。新的休假制度可以根据消费者自己的时间安排选择休假,避免集中式休假行为。

4.2 创新新产品、新服务、新市场

假日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就有很大的潜力,消费需求的多样性给商家们开辟了不同的致富之路,产品与服务应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以丰富假日市场,因此有必要对市场进行细分,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不必将假日经济禁锢在旅游业、商业等领域。同时也可将假日消费推广到农村市场,我国新的休假制度119天假日,有105天使短假,农村旅游将是吸纳近郊和短程游得载体。因此开发农村假日消费产品,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充分挖掘假日消费的深度和广度是很有意义的。

4.3 优化消费环境。走可持续性发展战略

在假日经济市场中,卖方的盲目投资,服务质量低下,哄抬物价凸显出卖方市场的非理性经营行为。“一次性买卖”数量占假日经济成为多数。因此,可从以下几方面做出改进。(1)完善配套服务措施,完善假日消费服务体系,提高相关产业服务质量。(2)加强消费市场监管,促使各行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加强对于物价的管理,借助各方媒体消除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消费、服务低效。(3)创立假日经济的品牌效应,做特色化的产品与服务,极力消除由假日经济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走假日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