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教学理论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教学理论论文:科技英语教学改革教学理论论文
一、目前科技英语教学的不足
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内高校普遍使用的几套科技英语教材和观摩本校及周边高校科技英语授课,笔者发现当前科技英语教学主要存在教学内容不实用、教材编写不合理和授课模式传统三大不足。在教学内容上,现行科技英语教材的教学内容重语法、句法、文本特点、翻译技巧等语言能力,轻语篇分析、阅读技巧、信息汲取和观点批判等学术能力,而后者才是提高学生专业内英语运用能力的关键。在教材编写上,首先,作为课文的文章或写作年代久远,不具时代性,或观点陈旧,不能反映学科前沿动态,或知识太过专业,给学生理解造成很大障碍,或枯燥无味,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进一步探究。其次,课后练习题型死板,多为传统的阅读理解选择题、词组翻译、单句翻译和段落翻译,而缺少交际能力中重要的一块———听说训练。在授课模式上,由于大部分院校的“科技英语”课程由“大学英语”的授课教师教授,其授课模式与精读精讲的综合课类似。即: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侧重语言细节尤其是词汇的讲解,甚至逐句翻译,轻视文章的语篇布局和观点辨析,阅读成了单纯的语言活动,造成学生获取的新信息少,阅读速度慢,分析能力差。显然,这种费时低效的教学方法不符合当今信息密集的时代要求,更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因此必须加以改革。
二、科技英语教学改革的依据和原则
(一)充分发挥以内容为依托式教学的特点和优势
科技英语属于外语学习和学科知识相结合的课程,它的理论依据是以内容为依托的外语教学理论或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CBI教学法将目标语作为获取学科内容的工具,而不是作为直接的学习目标。Leaver和Stryker(1989)总结了CBI教学法的四个特征:1.围绕学科知识而非语言形式进行教学,学习者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学习语言;2.教学中使用的课文来自真实语言材料;3.教学任务是学习新信息,即学生未知,需要探索的信息;4.教学内容和学科知识满足学生特定需求,即为学生未来的专业学习和职业需求服务。Kasper(2000)提出:如果语言教学能基于某个学科知识或某种主题进行,效率会大大提高。其优势有四:及时,关注内容能降低外语学习的焦虑感;第二,引入学科内容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第三,内容学习的阅读量较传统语言教学大大增加;第四,具有一定难度的学科知识和一定深度的认知互动有利于语言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笔者认为,科技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充分发挥CBI教学模式的特点和优势,区别于传统基础英语教学,由精读转向泛读,由关注语言本身转向关注信息的获取,由侧重语言技巧转向侧重篇章结构,由教师翻译讲解为主转向学生探索分析为主。
(二)教学改革的原则
蔡基刚(2012:233)指出,在CBI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分科英语(科技英语属于分科英语)的教学目标非常清晰,就是用英语进行专业信息的汲取和交流、搜索本专业的文献、听本专业的英语讲座、用英语写论文和进行科研成果汇报等。因此,课堂提问是围绕文章信息的汲取和理解,而非对中心思想的挖掘;分析是对文章观点(尤其是不同观点)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和评论,而不是接受文章传递的思想;活动就是学生通过在项目中搜集信息、辨别信息对课文加深理解,而不是开展无病呻吟的活动;讲解就是讲解阅读、引用、写作技能而非解题技巧。由此看来,《科技英语》课程的教学应围绕培养学生的各种学术技能来开展,包括阅读、写作和词汇技能,专业内的听说技能,以及从事专业知识学习和进行学术交流的技能。
三、科技英语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课文选择
为达到上文提到的教学目的,笔者建议科技英语教材在文章的选择上要遵循语言真实,内容实用多样,难易适度,阅读量大的原则。课文应该满足以下要求:1.是真实的原汁原味的语言材料,而非人为加工或编写的,且写作规范,能为学生撰写学术文章或一般议论文提供示范;2.文章主题是当今主流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体裁和题材多样,内容符合学生的兴趣和他们今后工作的需要;3.文章难度适中,内容主要为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介绍和热门话题讨论,尽量包含大部分该领域的基本词汇,不应太偏,太专业,以对学生的理解稍微构成一定挑战为宜;4.为保障阅读量,每单元设置三篇长度在1500词左右、同一主题的文章,前两篇文章为针对某一特定问题的不同观点或视角的学术文章,供学生在课内分析总结使用。例如蔡基刚(2012:235-236)提到了香港城市大学Stephen Bolton教授在一堂介绍环境科学的英语课上使用的两篇阅读材料。一篇是关于米老鼠象征含义的学术文章,另一篇反驳了及时篇文章的观点,并提出了关于如何看待米老鼠象征意义的不同观点。每个单元的第三篇文章为课外阅读,主题要轻松有趣,用于扩大知识面和词汇量。
(二)教材编排
笔者建议科技英语教材按教学时长安排8-10个单元,每个单元一个学科主题,均设置如下三个部分:1.与单元主题相关且有趣的导读问题2-3个,用于学生课前预习。通过课前搜集导读问题的答案,该学科领域的背景知识被激活,引起学生阅读兴趣。2.三篇课文(上文已论述课文的选择)。并提供主要专业词汇和其它实用生词的注解。3.课后练习。每个单元的练习设置借鉴教育界公认的较成功的分科英语教材English for Psychology(由美国Garnet公司2010年为准备攻读心理学课程的高校学生编写,其目的是教学生在这个学科领域内的听、说、读、写的技能)的练习模式,分为词汇练习和技能练习两个板块。词汇练习包括解释该学科常见术语和词汇,介绍学术词汇的词根词缀、复合词、缩略词、同义词、词汇搭配、讲座词汇、衔接词汇等。技能练习涵盖听说读写的训练。听的技巧有:如何准备听学术讲座、如何预测讲座内容、如何理解讲座结构、如何判断讲座重点、如何有效记笔记等,练习形式是让学生听或观看一段和单元主题相关的讲座后做选择题、填信息或做笔记。说的技巧有:如何用笔记做小组发言、如何做小组讨论、如何提问、如何要求讲座人澄清观点、如何做陈述演示、如何回答问题等,说的练习可与课文或听力材料结合开展。读的技巧包括预测、略读、寻读、搜索关键词、推测词义等,练习是基于课文的阅读理解题,形式尽量多样。写的技巧包括学术写作规范、如何报告研究结果等,练习形式为分小组进行项目研究和小论文写作。
(三)教学模式
陈国华(2008)指出“语言是一种技能,而技能的训练,必须要有一定的强度才能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文秋芳(2008)也用实例论证了增加学习密度的观点。目前我国大部分院校“科技英语”总课时为32、48或72,每周2-4课时,开设1-2学期,这种断断续续的教学方式是不可取的。笔者建议“科技英语”课程实行集中强化教学。每周开设6课时,开设8或12周,一学期完成。每个单元的教学安排分为课前、课堂、课后三个部分。各部分活动的设置都要围绕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学术交流能力来开展。课前活动为学生分小组就“导读问题”搜索资料,并就搜集的资料在课堂进行讨论。课堂教学主要包括:1.阅读技巧和词汇知识的介绍。2.阅读训练。建议的活动形式有:学生自己就文章设计问题,要求老师或同学解答;学生总结整篇文章或某一段落;区分文本的主题、论点、论据;全班快速阅读;两篇同主题文章对比阅读等。3.课堂阅读笔记。要求学生阅读时将主要概念写在左半栏,将自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写在右半栏,并就自己的学习笔记在小组中讨论。4.学科知识学习。师生讨论课后阅读理解题,澄清学科知识点,同时教师分析语言难点,学习专业词汇。课后活动可采取笔者践行有效的两种形式。一是让学生课后阅读每单元的第三篇文章(或教师提供相关主题的课外文章)并填写阅读记录表。记录的内容包括“文章题目”“阅读时长”“有用的句型”“有用的生词”和“阅读反思”五个部分。一方面监控学生的阅读速度,另一方面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积累语言知识和思考文章观点。二是学生分组就每个单元的主题设计一个子论题,鼓励他们通过网络、期刊杂志、学术论文和图书馆等资源搜索与论题相关的信息,就不同观点进行比较分析,并按照一定的学术规范写作陈述报告。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综述文献观点、评价不同观点的学术思维和写作能力。
四、结语
科技英语作为当前国内外语教育界大力提倡的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其教学效果的提高既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社会发展需求,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的学科发展需求,应该受到各高校,尤其是各理工科院校的重视。大学英语教育者应该在发挥科技英语学科特点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其课程改革和创新其教学模式,使之真正为当代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服务。本文提出的建议愿与读者探讨,在实践中还要结合不同学生群体的英语能力、认知水平和相关专业进行操作。
作者:饶巧颖 单位:重庆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教学理论论文:高中英语教学理论下课程改革论文
一、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高中英语教学的多元性
新课程改革是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基本原则,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努力将我国的教育模式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熟练应用英语的能力,进而形成一种综合性的思维与技能,这既要求学生具备基本语言知识,也需要学生在情感态度上予以重视。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高中英语教学具备多元性,能够根据学生的自我认识,掌握英语学习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须要从不同角度对教材进行解读,提高学生语言水平,增强学生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除此之外,新课程标准还引导教师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进行教学,坚持以学生为核心,鼓励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积极自主性,既提高语言能力,又有利于培养综合素质。
(二)高中英语教学的整体性
英语教学的形式与内容丰富多样,特别是高中英语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词汇信息、词汇应用、语法技能、写作技巧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但是无论什么角度切入,都要求教师保持英语教学的整体性,将英语学习的思维贯穿到课堂中,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技巧,能够举一反三,这样在英语学习中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不断强化英语教学的重点内容,从宏观角度帮助学生整合学习内容,把握英语教学的整体性,有利于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
二、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忽视学生的情感需求
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的英语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情感需求,这也是我国应试教育体系下最严重的问题。传统的教学工作过于偏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学生的情感需求与情感价值培养,导致学生英语学习的自我认知不足,英语学习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差。因此,高中英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构建牢固的知识体系,获得英语语言的基本知识,而且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注重情感上的引导。当下的教学改革并不是简单的转变教学理念,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观念。观念决定着教学的目的与教学的结果,因此高中教师须要从情感需求出发,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教材处理与应用比较刻板
英语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重点以教材为基础开展课堂内容,但是教材并不是的依靠,而是教学框架的参考。目前,仍有一半以上的英语教师将课程的主要内容放在考点上,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考试能力,还有一部分教师严格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授课,没有进行知识扩充、资源扩充的意识。高中英语与初中英语相比,难度有很大提升,特别是在语法内容和词汇方面,教师要根据培养目标,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科学合理安排教学进程。英语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解性,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技巧,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灵活应用。因此,教师的授课内容不能死板地局限于课本,而是要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扩充,扩展学生的知识范围,而且不断完善英语教学内容体系,在大纲的前提下,较大程度延伸知识,完善教学内容,反思在教学内容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三)评价机制不完善
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高中英语教学评价机制的弊端也凸现出来。首先,评价的标准比较传统,主要是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英语学习评价的主要标准。高中阶段对于学生而言非常重要,在面对高考升学压力,学生的成绩往往决定着未来接受的高等教育水平,因此学校、教师和家长都会以成绩、升学率、名校录取等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这种传统的评价标准导向下,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目的性较强,缺少独立思考的空间,个性被抹杀,学校主张开展的个性化教学,也仅仅是在教学进度上有所差别,没有关注到个性化教学的核心内容。其次,评价的模式非常单一。当下对于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评价,仅仅是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有的学生在口语表达上具有优势,有的学生在人际交流方面,但是考试成绩不佳便否定了其英语水平,这种形式是不合理的。很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升学率,仅仅对于最终的成绩进行评价,忽视了内在的情感目标与态度树立,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评价的过程不灵活。传统的评价模式比较刻板,是一种总结性的评价,评价的结果并不具有性,很容易导致评价标准失衡、评价结果误差。没有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在片面重视高考升学率的环境下,应试教育导致高中英语教学缺少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教学效果差,学生的笔试能力强,语言应用能力差。
三、新课程改革下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效果的对策分析
(一)树立全新的高中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高中学校也将改革的思想贯彻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来。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并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真正将改革的核心精神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一味追求成绩,忽略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缺少创新,要语言的应用方面也不够灵活,特别是听说能力。教师要将知识的传授转变为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且开展相应的创新实践活动,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教学活动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教师在每个环节中都要贯彻落实新课改的精神,转移教学工作的中心,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不是单一地为了升学考试。与此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与情感价值,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心理状态、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以及创新与实践的能力。
(二)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
教师要善于利于教材,但是却不能受限于教材,要充分利用教材,发挥其引导与核心作用。目前,英语教材的内容都比较新颖,题材更加贴近英美本土生活,语言内容更加丰富,并且涉及到很多文化内容,有利于扩展学生的眼界,完善思维方式,符合高中学生的特点。因此,教师要善于应用教材中的语言技能,在情感态度与跨文化交际上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基础性作用,并且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进行内容调整,积极推动课程改革的实施。
(三)优化高中英语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通过学生的反馈,衡量教学活动效果的后段。评价结果可以检测教师的教学成果,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具有一定的考核意义。传统的评价机制比较刻板、单一,长期以往教学模式得不到实质性发展,新课程改革也会停滞,导致一系列负面效应。因此,学校要构建多样化的科学评价体系,突破传统的以成绩为单一标准的评价机制,适当选择一些灵活的评价形式,例如师生交流会、家长参与评价等。评价标准的确定上,增添人文要素与情感要素,并且将评价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客观、高效、科学的评价机制,强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
作者:冯玉娟 单位:黑龙江省依兰县第三高级中学
教学理论论文:地理知识教学理论下高中地理论文
一、教材结合生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高中地理教材在新课程标准下出现了较大的改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对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高中的地理教材资源并不是都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提供的有些案例虽然学生都很熟悉,但是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激活教材内容,是新课程标准教师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正是因为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材中的案例可以与生活中的案例结合起来,对教材进行有效处理,教学会变得更加有效。例如,在学习地震成因及预防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在2012年日本海底发生大地震的时候,给周围居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教师可以结合地震在日常生活、交通供水、供电、生态环境等方面带来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震灾成因学习更多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如,在学习洋流知识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喊暖流交汇带来的丰富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位置出发,分析此处的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渔场等,这样一来,学生结合实际,在遇到其他洋流流经处也能够结合具体位置分析原因,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了。
二、生活解释教材,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
地理学科的学习是枯燥的,再加上高中地理知识的复杂性,要求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词语、谚语、歇后语、生活例子等来对地理教材中的专业术语进行解释,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传统工业区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伦敦这个例子为学生讲解工业区地理位置的选址因素,让学生尝试着分析伦敦的区位因素,区位因素中很多抽象的术语就能够具体起来,学生能够对工业区知识更加了解,也就自然而然地懂得地理知识,也能够学以致用起来。再如,在学习气候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早穿棉袄晚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这一谚语来为学生分析西北气候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此外还有“春城昆明”“避暑之都贵阳”等,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师再带领学生利用专业的地理知识分析谚语中的科学合理性,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也提高了。
三、借助生活经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生活在地理环境中,环境时刻影响着生活,人们看待地理知识的视角和在生活中形成的知识也在不断地改变和更新中,也就是说,生活经验来源于生活,又被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生活化可以充分借助生活经验的作用,用生活经验来突破学习内容,实现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深化。例如,在学习三大岩石成因知识的时候,变质岩是教学的一大难点,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经验如泥土加热会变成坚硬的砖和瓷,地壳中的岩浆岩、沉积岩遇到高温的岩浆也会变化,这样一来,学生加强了对变质岩的理解,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就加强了。再如,在学习人文地理中的工厂、居民区、商业区选址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工厂选址的时候要注重与居民区的风向关系等,这样一来,课堂气氛得到提高了,学生更能理解学习的有效性了。生活与地理教学的关系就是,生活决定教学,教学服务于生活,从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起来,生活中处处都有地理知识的存在,学习地理知识的目的就是促进人类不断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因此,作为中学地理的高级阶段,高中地理教学应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在生活实践中去感知,在生活实践中去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尹司雯 尹丽云 单位:山东省费县及时中学
教学理论论文:合作讨论教学理论论文
一、践行素质教育,突出学生主体
学生是教学设计的起点和归宿,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练习才是课堂的主要部分.尝试教学中,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学习素材的提供者,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原有认知,结合教学目标来激励学生的自主思考、分析和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自主尝试的主体,以有效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质.比如在学习有关“直线的斜率”时,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导入,让学生回顾自己的上楼梯的时候,不同的倾斜度会有什么样的感觉,然后利用投影给学生展示出两种不同倾斜度的楼梯,让学生对斜率有个感性的认识,学生一致认为倾斜度不大的楼梯攀爬起来比较省力.那么如何来描述某一直线的倾斜程度呢?问题的抛出使学生开始议论纷纷,有的学生选择角度;有的学生选择比值,有的学生尝试利用建立坐标系的方式进行分析.学生的积极猜想顺利地将学生引入了理性的思考,开始比较探索哪种方式更为、便利,从而总结得出了斜率的定义:直线的斜率等于高度与宽度的比值.那么如何利用坐标系中的点来表示斜率呢?学生就会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作图分析、积极探索,得到了坐标系中斜率的几何意义:纵坐标增量与横坐标增量的比值.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顺利地推进了课堂的教学,新知的学习不再依赖于教师的“讲”,而是取决于学生自身积极主动的探索发现,学生的自我攀登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践行.
二、尊重学生差异,施行分层教学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方法、思维和技巧上已出现了很大的不同,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个性做到顺势而导、激励上进.在尝试教学活动前,学生对所学内容、目标要求、情感态度的要求有所了解,以便使学生的特质与教学活动相融合,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有效地实施分层教学.比如在学习有关“诱导公式”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对单位圆进行回顾,在观察其中对称性的过程中,再次温习圆的性质,调动学生各自的原有认识,利用问题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探索:利用圆的对称性探索三角函数的性质.具体的问题为学生的思路指明了方向,学生从始边和角的终边来建立三角函数中的数量关系.课堂给学生预留充足的思考空间,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质,用个别讨论来代替整体教学,从而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激烈的讨论氛围,每个学生都结合自己的认知来发表观点和看法,教师顺利地掌握了每个学生的思维关键点,顺利地做到了“对症下药”,学生对三角函数的性质和思想有了更深的理解,得出了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使每个学生都有了提高.通过这样的课堂建立,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才使得学生可以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想法,积极地与老师讨论其中的数学逻辑和推导方法,从而能够从自己的思维原点出发,逐步地达到掌握新知的终点,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组织合作讨论,实现思维创新
学生的探究仅靠自身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讨论,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思维碰撞之中主动实现新知的搭建,在思想的交流中顺利完成对问题的发现、探索和解决,以逐步地突破原有思维、实现创新.比如在学习有关“余弦定理”时,学生在对自动卸货汽车的车箱进行分析后,发现其设计的关键是油泵顶杆长度的计算,从而将其转化为几何图形的计算:已知三角形中的两个边和这两个边的夹角,求第三条边的长度.学生学过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求法,对这个问题还比较陌生一时很难找到解题思路.在学生的独立思考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借助集体的力量来对难题进行攻克,学生们先从思路入手,企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有个学生说道:“老师总是说将特殊的问题一般化,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那这个怎么才能转化为一般问题呢?”学生的这句话一下子打开了探究的思维,过顶角在斜边上做垂线,将斜三角形变为了两个直角三角形,实现了对问题的解决.然而有的学生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如果是钝角三角形,其垂线应该在斜边的延长线上,这个方法还能适用吗?”在学生的尝试解决中,问题被一个个的攻破,学生们也都非常的兴奋和自信.合作讨论给学生的交流搭建了平台,实现了对学生思维的跳跃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灵活课堂教学,促进发展
动态的课堂生成永远无法模拟.教师就需要结合课堂生成进行临时发挥,尝试利用自己的机智灵活来调控课堂教学,熟练各种教学教法和技能,从而构建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促进相互之间高效的探索、分析和合作,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提高.比如在学习有关“函数的单调性”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对函数图象的认识,让学生进行不同函数间的观察对比,对增减函数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利用具体的函数值进行大小比较,逐步地分析其中图象变化趋势,了解函数值与自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由此导入学生对增减函数概念的认识.然而在概念的描述上,学生却使用了“任取”、“任意”这类不规范的数学术语来进行表达,这时教师就要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法,再次引导学生对特殊的函数图象进行观察,学生对同一函数中有时增函数、有时减函数产生疑问,从而对增减函数的定义进行质疑,领会到自己在表达上的不,及时地加以完善和纠正,地掌握了增减函数中的定义域,加深了对单调性的理解和运用.通过这样的灵活调控,深层地帮助学生分析了自己的思维误区,挖掘出了总结和理解上的漏洞,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真正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五、结语
总之,尝试教学理论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顺应学生的课堂生成,与学生的能力相契合.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只要我们多元化、多角度地来看待课堂,深层地将教学任务与学生发展相结合,灵活地进行尝试和实践,就能逐渐地将学生的发展与时代的需求相结合,为社会培养出的数学人才.
作者:周莹炜 单位: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
教学理论论文:阅读教学理论论文
一.给阅读教学无端增加累赘。
阅读教学首先是个实践问题,一般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读懂课文,进而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知识、习得能力,不是考虑用什么阅读理论来指导的问题。问一问广大语文教师,他们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时是在实践解构理论,还是在实践文本主义理论?同理,学生在阅读时也不可能是先掌握了某种阅读理论而后再来阅读学习,或者用某种理论来指导自己的阅读。比如被我们有些理论工作者所青睐的创造性阅读,认为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对作品的认识有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那么我们就可以问一下,学生在阅读时创造了什么?是创造了一篇新内容,还是创造了一个新的艺术形象?阅读无非是阅读主体对特定作品内容进行认识、理解,在此过程中读者始终在顺着作者的思路前进,虽然读者可能有自己的新思想、新发现,但那始终是读者自己的思维产物,丝毫不能改变特定作品的现实存在,更不可能让作者根据自己的思维结果来重新修改作品,就作品而言,你没有创造任何东西。既然如此,那些理论的推崇与移植除给阅读教学无端增加累赘以外,不具备任何实践价值。
二.模糊了阅读教学视线。
正常的阅读教学,目标指向明确、教学方法简单易行,无论是从前的“三为主”理念,还是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理念,教师容易理解,实践中也容易把握。自从那些新潮理论横空出世以后,那些原本容易把握的东西变得模糊起来。由于有些教师学识水平、理论修养参差不齐,对那些理论缺乏批判性借鉴,教学中便把这些理论视若圭臬,不加选择地移植到课堂,其结果是,原有的东西丢掉了,新的东西用起来生硬别扭,导致教学不伦不类。比如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不问有没有必要、也不管问题有没有求异的价值,都要来一个求异的程序,结果很明了的问题被复杂化,问题本身没解决,师生的思维已经被搅乱。王旭明先生所批判的“假语文”恐怕也应该包含这样的教学方式吧?
三.诱发了师生荒诞离奇思维。
由于在有些地方不恰当地倡导了这些阅读理论,加上对这些理论认识上的失误,课堂上每每出现光怪陆离现象。比如一文多解、个性化解读等就诱发了师生离奇的思维。有些教师为了使教学富有新意,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其结果是,学生无限发挥想象,弄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问题。比如前些年指责“父亲”过铁路违反交通规则、为孔乙己设置一个结局等。阅读就应该本本分分地读懂课文,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何必把一篇好端端的作品解读成一堆荒诞离奇的文字垃圾?我们并不反对阅读教学应该有先进的理论指导,在语文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阅读教学更应该不断创新,在此基础上借鉴一些边缘学科理论,以完善、丰富自己的理论体系,是必要的,但就阅读教学实践来说,还是应该老老实实把课文读懂,把教学任务完成,把教学目标高质量地实现,这才是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
作者:宋建兵 单位:湖北襄阳市襄州区张家集镇中心学校
教学理论论文:教学做合一教学理论论文
一、数控车实训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1.数控车实训教学方法改革
在课堂教学中,以强化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为目标,设计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情境。如在数控车实训中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等,既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有效地将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实践训练有机结合。项目教学法就是当前职业教育中的一种得以广泛运用的“做中学、做中教”教学法,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师生之间的活动是互动的,适合在中职专业课教学中应用。
2.数控车实训项目化课程改革
构建以项目化学习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把数控车实训的学习任务,以手脑并用的项目活动为载体组织教学,把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操作结合起来,师生在实训中心或专业教室里进行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专业课程教学,改变了过去理论知识教学与生活生产实践分离的教学模式。
二、数控车实训项目化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教师必须储备更完整的专业技术,提高教学能力,丰富实践经验,从而使知识点融会贯通并得到必要的整合。为了建设与此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引进具有一线工作经验的企业工程师参与实训和实习工作,促进“双师型”结构师资队伍的建成;聘任企业管理人员参与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教学计划的制订,并聘任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过程的实施;培养各专业的带头人、骨干教师,提供顶岗实习、技术培训、会议交流的便利条件。为了进一步完善“双师结构”,加强行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积极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和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士参与专业课程,特别是实践技能型课程的教学。借鉴“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在数控车实训课上采用项目化教学,通过项目组织和引导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完成项目的活动中相互合作,运用知识和技术来完成该项目。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让学生在具体工作任务中实现“做中学”“学中做”,让自己的专业技能螺旋式提高。尽管实施项目教学目前还存在一定困难,但这种教学模式的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质量。不难看出,“教学做合一”体现了实践是一切理论知识的来源,实践又需要科学的理论来指导。中职学校专业课和实训教师,除了知道自己该怎样教、学生该怎样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自己该怎样做。因为他们以后都是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如果教师自己都不会做,还怎么让学生创造出价值?而且不是只会做就行的,更要在“劳力上劳心”,即不能胡乱做、胡乱学、胡乱教。首先,教师自己要成为一个强大的“正能量体”,要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所以,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和锻炼技能来充实自己。其次,教师还要教会学生怎么去学。“填鸭式”教学方法已被社会所淘汰,它是不科学的、效率低下的。因此,教师除了要学习新的知识外,还要学新的教学方法。要知道怎样教,学生更容易接受;学生怎样学,更容易掌握知识点和技能。,还有“做”的方面,这是最重要的。前面的“教”和“学”只是为“做”做铺垫,最终是要在做中教,做中学。这里的“做”不只是指学生要做,教师也要做。特别是职业学校的老师,更要注重动手做。教师的“做”是教学,要动手做给学生看,即示范;学生的“做”是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陶行知先生特别强调,职业教育要手脑并用,既要劳力也要劳心。职业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教学合一”的层面,职业教育必须“做”起来。数控车这门学科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外,还要进行实践操作,实践操作一定要亲自“做”。说到“教学做合一”的“做”时,不仅要学生“做”,教师也要“做”。教师既要“讲”又要“做”,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一部分内容,而且在学的时候也有了依据,做起来也就不会一头雾水。例如,数控车90º外圆车刀对刀,包括X方向和Z方向两个部分,具体操作步骤共十几步,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这时就可以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方法,按照数控车床操作顺序,一步步地讲解和示范。比如,Z方向对刀这一部分,就由教师先讲解正确的操作步骤,并强调要点;然后,老师再进行示范操作,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再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把工作方式调为MDI方式,机床主轴正转,转速为500r/min,并把对刀页面设为当前显示页面,接着采用手摇工作方式进行对刀操作。在分组分步骤练习的基础上,学生不仅可以单独操作,还可以在观看别人操作的过程中多学习几遍,以强化训练,巩固知识,加强记忆,从而使大部分学生在安排的教学时间里能够较好地掌握数控车90º外圆车刀对刀的方法。对刀的性影响到后面加工出来的零件尺寸。当然不是一次操作就可以做到对刀很,它取决于操作步骤是否规范、,测量是否规范、正确,参数设定是否合理等方面的因素。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亲身示范,严格按照操作步骤操作,不仅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还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良好态度。
三、结语
中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多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并把它灵活地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是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是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继承,并发扬光大。我们要跟着陶行知先生“学真知、求真理、做真人”,坚信着我们教育事业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作者:苏东波 单位:江苏省启东中等专业学校
教学理论论文:高水平科研机械类教学理论论文
一、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
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通常是以教室、教师、教科书为中心,以教、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方法以知识传授为目标,对课程结构进行严格划分。它的主要特点是:①知识传授为目标的教学观念。在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中,高校往往仅仅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习,其主要任务是对书本中的知识进行传授,并反复通过考试对学生进行考核。老师把学生视为接纳知识的容器,具体地对学生实施教学知识、发展才能、德性培养,但仍以教学知识为主。②老师为主导的应试教育方法。在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中,老师作为主导地位,忽略了学生这一广大群体在教学中的巨大作用。教师指导学生在教室中埋头学习,教师一味地传授,学生一味地接受。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动地去听取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不移至理”,从不去举一反三、问个为什么,久而久之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提高。③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评价的量度。在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中,高校一贯用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质量的标准,从而致使学生把成绩看得至关重要,由于机械性地接受老师所授予的知识,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能够对知识掌握得滚瓜烂熟,但都是对所学知识的机械性掌握,无创新可言。这种传统机械类教学模式把学生对书中概念的掌握程度的高低作为衡量学生质量的标准显然存在着不足,它终究会使学生缺乏创新意识,缺乏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二、高水平科研平台对机械类院校教学的促进作用
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培养的教学人才,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实习实验基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师教学为高水平科研平台提供了科研理论知识与品质的学生。因此,教师教学与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是能够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1.高水平科研平台能够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当今高校以教学为中心,不段提高教学质量为永恒不变的重要任务。而拥有高水平科研平台是能够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高水平科研平台能够提高现有的国内学科水平,提高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丰富当下的学科内涵,发掘并培养边缘新型学术带头人。本着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态度,山东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在科研工作中积累经验,不少导师已经出版了具有特色的书刊、发表了很多高水平的论文。并且,以高水平科研平台为凭借的相关论文作为课外阅读资枓。通过实实在在的项目,学生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进行探讨研究,加深了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
2.高水平科研平台促进品质师资队伍建设。
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国内外历史经验表明:没有高质量的科研平台,就很难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没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同样也不可能拥有品质的教育质量和高水平的科研平台。要想深入了解当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师就必须了解自己专业在整个国际环境的学术动态,地把握自己所授课程在整个专业中的地位,将自己在高水平科研平台中获得的经验及科技新成就及时反映到教学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近几年,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学院先后承担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合作等科研项目3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这些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有利于品质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学院现有教职工125人,其中教授29名,副教授32名,高级实验师6名。有外聘院士1名“、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名、国家突出贡献专家1名、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6名、山东省突出贡献专家3名、省部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7人,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82人。
3.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大学生素质的提高。
大学的成长阶段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时期,一个人的学识水平、思维方式、人生价值观、以及以后的人生道路都受到这一阶段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质量的高低,高校改革的成败,教育水平的优劣,往往取决于大学阶段对学生的培养。因此,机械类院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拥有高水平科研平台的活动,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增强他们的卓识,努力让这一措施成为他们人生中重要的一步棋。在我校本专业,本科阶段已有开设各种实习课程,如巩固与增强本科生知识的课程设计、开阔学生眼界的生产实习、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毕业设计。在研究生阶段,研究生除了上他们的基础课程之外,还额外地去从事导师下的一些科研活动,来增强自己的素质和学术能力。
三、如何实现科研反补教学
1.以高水平科研平台为基础,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教育方式。
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优化教师教学内容并存在着可行性,学校应当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引入与教学相关的高水平科研平台课题,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具体措施如下:(1)指导教师将高水平科研平台的相关内容引入课堂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设立教学评估制度。(2)尝试建立科研平台研究成果改进教材的工作机制,并将最近的科研成果融入到教案中,以提高学生的知识面。(3)尝试开设一些反应现代前沿科技的选修课,建立将高水平科研平台项目转化为课程的工作机制。(4)尝试通过结合高水平的科研课题指导机械院校的学生完成相应的毕业设计,使他们对自己专业的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5)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内容,邀请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团队进入课堂进行面对面的授课,与学生们进行互动,解决他们心中的疑惑。
2.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建立并健全高水平科研平台实践制度。
经过反复思量与探讨,高水平科研平台实践制度的实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1)尝试建设高水平科研开放平台,让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获取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与科技实践,使平台与学生所学的知识相呼应。(2)尝试组织一些与高水平科研平台相关的科研活动,科研活动要求对参加活动的小组进行竞赛选拔,并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相应的奖励。(3)尝试建立辅助型的师资队伍,对于难以理解、较为深奥的课题,学校应当组织相应的老师来帮助学生。
3.建立“高水平科研活动反哺教师教学”的保障体系。
及时,要明文指出培养的学生拥有参与高水平科研活动的经历,并通过其经历能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能够对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第二,学校在给专业学生安排课程时,要保障学生的专业课时与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此同时安排与专业相关的科研活动,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第三,学生可以跟随老师参与老师所从事的科研活动,以加深自己的学术见解。通过以上措施来保障“高水平科研活动反哺教师教学”方案的具体实施。探索建立与教师教学等价的科研活动评价制度:(1)在教师科研活动中建立与教师教学等效的评价系统,其评价结果参与教师各种评挑选举等活动。(2)在建立科研活动评价制度的同时,不要忘记对教师教学评价制度的进一步优化。(3)保障教师育人质量,对于教师另一主要方面的评价来源于学生,培养学生质量的高低是对教师最直接的评价,因此,需要建立并完善学生评价老师系统,以提高教师育人的积极性。
四、结论
总之,就高校而言,要正确认识高水平科研平台的性质、地位和作用。高水平科研平台既是高校独立职能之一,同时它又必须服务于教学工作,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和前提条件。高校要提高教学质量,没有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肯定是行不通的。所以,要树立正确的办学观念,教学型高校不是不要科研,而是离不开科研,要敢于坚持科研,发展科研,向科研要质量、要效益、要声誉。因而,充分利用高水平科研平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创新型机械类人才。让高水平科研平台与教学形成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局势。
作者:苏春建 王薛滔 单位: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学院
教学理论论文:课堂教学与情境教学理论论文
1.日语教学实验对比结果
随机抽取我院2012级英语教育本科9个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组78人,对照组78人。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等设计了“自我介绍、在银行里、过年、在西餐厅叫菜、在饮食店、在药房、谢绝、搬家、面试”等九个场景。实验组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根据内容将其中某个场景引入课堂,通过情境教学法来学习单词、语法和课文。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师领读单词、讲解语法,学生按要求练习。在进行对比实验教学前,对参加实验的学生进行日语基础水平测试,保障实验前研究对象日语水平的可信度。在实验过程中,两组采用的教材,授课时数均相同。课程结束后,按原大纲要求对两组学生进行考核。对比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前后两组学生兴趣分析?;实验前两组学生综合水平的差异检验?;实验后两组学生综合成绩的差异检验。通过实验,我们能够看到:实验组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对日语学习兴趣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前两组学生综合水平基本没有明显差异,但实验后两组学生综合成绩呈现出显著差异。
2.情境教学法在二外日语课堂中的应用
2.1在情境中学,情境中用
语言有一定的创造性和灵活性。说话人的时间、地点、场合以及身份等方面的因素都制约着他说话的内容、语气等。要想在课堂上、学校里培养学生创造和活用语言的能力,创设情境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呈现新知识,还是巩固、复习旧知识,都应使学生尽量在一种有意义的情境中进行。因此日语教师的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紧密联系,便于“学”、“用”结合。日语教学的过程就是日语交际能力的习得过程,学生在交际中不断地掌握日语技能、日语知识。情境教学法是在课堂上设置一些真实性和准真实性的情境来学习和使用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在情境教学法的教学实践中,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线,综合运用多种办法创设真实语言情境,营造日语氛围,实践交际。教师可以用图片、模型、实物、简笔画等教具,利用自己的手势、动作、表情等体态及多媒体实行情境教学,展示情境。目前,“CAI”(Computer?Assistant?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它逐渐实现了课堂教学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高效率的优越性。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真实又立体地展现了所学语言的背景和使用背景,它通过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的综合运用使教学过程有序化、整体化、形象化、趣味化,令人赏心悦目。单调的讲解、翻译,单纯的机械训练只能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如果教师就某一个内容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学习,最终学生不仅能牢固地掌握课本知识,还能根据教师所给的情境,从自己的水平出发,编出更切合生活实际的会话,在情境中学,在情境用。在情境中理解、在实践中运用是学生学好日语的重要途径。但是教师要注意所设置的情境要与所学内容、学生生活实际、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而且自然。练习的方法也要灵活多样,体现出练习充分、广泛、有深度的特点。
2.2运用对比法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日语是从中国传入,经日本人人民不断改进,而形成的一种语言。日语语言中有很多汉语的影子,这些熟悉的影子既对中国人学汉语带来很大的便利,同时也容易产生误解。日语中的假名,就是汉字的草书演变而来的,所以可以让学生找出平假名对应的汉字,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记住假名的形状。情境教学法融合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指导性原则”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性原则”,是协调教师和学生角色的一种很好的尝试。其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学生敢于在真实的语境下进行交流,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情景交际能力。
作者:张婷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
教学理论论文:高职体育教学项目教学理论论文
1体育在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1.1体育在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中的地位
国家颁布的有关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相关文献中明确提出,青少年只有拥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地为祖国和人民提供服务,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延续中华民族旺盛的生命力。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牢固树立健康及时的战略思想,严格把握通过体育教学提升素质教育和健康教育这一重要途径。作为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体育教育是新时期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内容,并且也是促进学生能够实现发展的一个有效手段。与此同时,作为高职院校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与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学也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奠定终身体育观念打下良好的基础。
1.2体育在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高职体育仅仅围绕着教学特色,将整体目标定位、作用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之中,有效地服务于学生专业的特点和职业工作的特征。提升及时职业岗位工作的群体技能和特殊性的岗位技能,将工作任务定为终身体育锻炼和职业综合素养的发展。在进行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工作时要严格地按照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较大限度地实现以社会岗位需求而设置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理念,体现出高职体育课程的改革创新与特色。
2项目教学理论的基本阐释
项目教学课程理论是指教学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来顺应岗位能力设计需求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项目课程理论中明确规定了高职课程的改革理念要以社会需求来设置专业、以职业岗位的能力来设计课程,并且要对工作岗位的知识点、能力点、技能点进行系统地分析,一再进行课程的体系安排,将课程模块和课程内容设计地更加高效、合理,实现项目课程利益的较大化。同时,项目理论的教学要紧紧围绕高职体育的本质特征,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形成较大程度上弥补传统体育教育中教学分离缺陷的统一整体。其次,高职体育教学要体现出其在学生学习生活和职业生涯中的不可忽视作用,激发学生们的热情与学习兴趣。
3项目教学理论下教学内容的构建与实施策略
3.1教学内容的构建
3.1.1教学内容构建的依据
国家相继出台了贯彻《体育锻炼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关于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法律政策,明确地提出了要开展新一轮的高职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并且要科学地转变原有的教育理念,将高职教育的特点转移到体育课程改革上,在构建教学体系时要考虑到职业岗位劳动的特点与技能,将体育教育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3.1.2教学内容构建的原则
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生产一线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性人才的使命,而体育教育承载着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身体健康和专业技能素质的重任。因此,高职体育教育必须积极地进行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顺应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技能的特色课程,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体系的优化,规范项目课程教学的具体要求,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职业技能培养的课程,逐步提高高职体育教学的质量。同时,在改革教学课程的方法与手段时,要重点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养与职业能力,将高职体育的教学特色与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
3.1.3教学内容构建的终身性
相对于其它体育教学来说,高职体育教学充分地将学校体育教学与社会体育有效地衔接在一起,保留了体育教学中的统一性、连贯性和完整性特点。高职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在不同专业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基础之上来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体育需求,让他们能够树立强身健体的意识与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在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以及基本知识和方法之后,不断提高和健全学生的体育道德和心理素质,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实现个人的终身发展。
3.1.4高职院校应根据不同的专业和职业岗位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例如,对手腕、手指以及关节灵活性与触感能力较强的岗位学生,可以进行高强的乒乓球、射击、按摩、体操等体育项目的锻炼,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手腕以及关节的灵活性与触感,提高人体的耐疲劳能力;可以通过长跑、爬山、障碍跑、攀登等体育项目来加强人体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能力,在培养吃苦耐劳的基础之上能适应高空作业、困难条件作业给人带来的影响;通过射击、篮球、武术等项目来培养学生反映能力,以便在实际的岗位操作中能够具备随机应变的灵敏素质与良好的视觉能力;还可以通过学习气功、太极拳等运动项目来大幅地提高学生稳重、细致、耐心的习惯;其次,在航天航海类的职业岗位中,往往需要特别高的味觉感受稳定性以及良好的方位判断能力和反应能力,这就可以通过学校体育项目中的跳水、体操、铁饼、花样游泳、特殊设备空间的定位练习等,帮助学生克服恐惧的心理以及身体协调性。当然,培养学生在实际岗位中各方面能力的体育项目还有很多。
3.2实施策略
3.2.1为职业岗位技能做好技术准备
在进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规划时,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专业的特点以及各技术岗位的职业要求,再根据不同体育项目的特性进行有针对的职业选择,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能够让学生们在实际的体育课程学习中感受到真正的为自己所用,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主动练习的习惯。
3.2.2为职业岗位适应能力做准备
在进行教学内容的选定时,要充分考虑到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特殊身体要求,例如手脚协调能力、平衡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有选择性、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并且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提高学生各方面的应激能力来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为以后的岗位实践做好充分的准备。与此同时,还应该对学生进行保健操、按摩、保健气功等放松性的体育项目学习,让学生们懂得在经过高强度的学习与劳动之后,能够有效地进行保健休息,消除身心疲劳。
4.2.3优化职业体能训练路径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功能所在就是为了强化学生的职业体能,通过具有针对性的体育项目锻炼来有效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质健康水平。按照有效的价值阈理论和身体机能恢复原理来进行合理的训练,通过创设合理的职业体能训练路径来选择高效的训练手段。
3.2.4确定教学目标与考核评价
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要深刻地理解基本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目标,在经过系统的学习研究和调研了解之后再进行不同专业和不同岗位职业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并且要充分地体现出教师对知识核心体系的理解以及核心技能、价值观的掌握。
3.2.5强调终身性
教师在进行日常的体育知识、技能的指导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耐心地指导和帮助学生进行体育项目的选择,在进行选择时一定要经过认真分析,挑选符合自己专业特点以及身体素质的项目。在确定了自己的体育项目后,要根据自己专业以及身体条件的变化来制订出科学合理的锻炼方法和运动方式,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并且要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编排和掌握有效地预防职业病的保健方法,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要。
4结语
随着职业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高职院校应该更加注重专业的时代性,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以及培养目标来进行不同规格人才身体素质的培养。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计划工作时要根据具体的内容,加强对学生专业特点以及职业岗位的研究,构建出具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内容,不断完善学校内的基础体育设施,合理分配体育课程和课余体育运动时间来保障运动健康的效果以及身心素质的培养。在实践过程中还要合理地进行课程的筛选,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尽较大的可能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实现高职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
作者:王凤仙 宋辉 单位:河南农业职业学院体育教学部
教学理论论文:系统教学理论下机械设计论文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按章节授课,把每章知识孤立分割教学,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学的知识在学生脑海里是杂乱无章的,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手段和方法仍存在不足。虽然CAI等教学课件的引入提高了课堂容量和课堂效率,但从培养学生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上看,效果不显著。
3.重视理论,重视知识的培养,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因而对综合分析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足,学生主动学习精神较差。
二、机械设计系统教学法研究
系统教学法是以具体机械设备(项目)为背景;以学生、项目和实际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传统的教师、教材和课程。把整个课程内容在一台具体机械设备上得到有机的整合,使机械设计各章节内容与课程体系衔接地更加紧凑、顺畅。学生开始接触课程就了解了科 学、严谨的设计思想。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相关章节的零部件在机械设备中的作用,通过结合具体实物讲述,使学生对相关内容零部件的作用产生较高认识,对每一个零部件的理解与选择,必然会达到“学有所用”的要求。系统教学法课堂理论教学以改变过去传统单独各章节的分散学习,知识体系杂乱无章,使学生出现“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通过对这些基本内容的学习去掌握有关的设计规律和技术措施,从而使学生具有设计其他通用零部件和某些专有零部件的能力。系统教学法特点:①系统性。整个课程内容作为一个系统,每个章节内容作为要素。②典型性。具体机械设备包含大多数机械设计课程的知识。③目的性。学习通用机械零件的设计与选型。④科学性。根据学生理解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实施教学。⑤直观性。设备结构和各个零部件的作用一目了然。⑥应用性。应用书本理论直接解决设备失效的问题。⑦关联性。充分体现各个零部件相互关联关系。
三、机械设计系统教学法实践
“系统教学法”的核心是一台具体机械设备,具体如何实施教学,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设备应具有形象化、具体化的特点,与传统教学中的举例有本质的区别,是把整个课程知识作为一个系统,而系统又是以一台具体设备而体现的,各章节的知识通过设备零部件的设计和选型来学习。设备零部件具有形象化、具体化的特点,以提升绞车作为一台具体设备实例教学。课程教学前,学生首先通过视频了解这台设备的用途,然后到实验室参观,让学生确实感受到设备的外形。教师上课根据视频首先介绍其工作原理以及各个部件的功能和作用,让学生清楚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就是要学会这台机器的设计。在教学中要始终贯穿“使用场合—失效形式—受力分析—强度计算—结构设计”这一主线,本课程的学习分成三个单元进行,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设计和主要零部件,诸如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轴的设计、滚动轴承的选择及组合设计、螺纹连接的强度计算及螺栓组连接的受力分析等内容列为重点内容作为减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及时单元知识,在课堂上重点讲授;而把比较易于理解的某些章节,如机械零件常用材料和选择原则、过盈连接、摩擦轮传动等列为一般性内容,安排学生自学。及时单元———减速器。①减速器原理。强调是原动机和工作机之间的独立的闭式传动装置,是一种相对精密的机械,用来降低转速和增大转矩,以满足工作需要。设计减速器时,应根据工作机的选用条件、技术参数、动力机的性能、经济性等因素。②齿轮。通过视频和图片,让学生理解齿轮的失效形式,然后讲解制造齿轮需要材料和热处理、齿轮的受力和强度计算、齿轮的加工精度和效率、齿轮的润滑和齿轮的设计、材料、加工热处理。③轴。根据减速器中轴具体结构进行教学,还要结合齿轮的结构和受力分析讲授轴的结构,对轴的设计、材料、加工工艺、热处理和精度公差要结合实际详细讲解,并对轴的失效形式和国内外近期维修方法进行介绍。④键连接。结合减速器的齿轮和轴进行教学,解释键的作用,重点学习平键和花键的选型计算和实效形式,其他类型的键作为扩展知识进行介绍。⑤轴承。结合减速器的轴系,解释轴承的作用,介绍轴承的种类,重点学习轴承的选型计算;结合减速器的工作特点学习轴承的润滑和实效失效形式。⑥螺栓连接。以减速器箱体的各种螺栓为例,学习螺栓连接的种类、应用特点和使用场合、预紧力的作用、防松的措施、引伸学习螺栓的强度计算和提高强度的措施。第二单元———提升绞车其他部件。①联轴器。首先根据提升绞车介绍各个联轴器的作用,重点学习联轴器的选型设计,联轴器的种类以自学和课堂讨论为主。②刹车器。教师简单介绍提升绞车中刹车器的作用和类型。第三单元———机械其他知识。①带、链和蜗轮蜗杆传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要把这三章内容进行整合,改变过去按章节分别教学的方式。首先采用对比法进行教学,就是以齿轮传动为参照物,重点介绍三种传动的特点、应用场合,然后再分开单独学习。②摩擦、磨损及润滑。学习时以减速器为例,讲解摩擦和磨损的危害以及润滑的作用。重点学习润滑剂的选用和润滑方式。③机械零件强度。结合齿轮、轴和轴承的失效形式,学习材料的疲劳特性;结合齿轮、轴和轴承的工作中的受力形式,学习交变应力特性。要通过具体减速器齿轮、轴和轴承的失效案例,使学生掌握零件疲劳破坏的危害。
四、结语
“工程师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模式是“重实践、强能力”。为此,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加强机械设计课程的改革和建设。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树立崇高的敬业精神,只有三者结合起来,才是搞好《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工作的根本途径。
作者:刘利国 李静娟 卢学玉 钱善华 单位:江南大学
教学理论论文:小学语文教学理论下创新教育论文
1创新教育的内涵及要求
创新教育指的是通过改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式,发挥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对于新知识、新内容的自我探索能力,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理解产生对新知识独特的理解和体验,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和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2创新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的有效策略
创新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创新教育的开展需要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实践以及创新情感四个方面分层次、相互渗透、相互递进的展开。
2.1创新意识的塑造是创新教育开展的起点
创新意识指的是敢于质疑、敢与标新立异以及敢为天下及时的勇气。这就要求小学生要不唯师、不唯书,敢于讲真话,敢于发表自己的思想。例如,在《阳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头顶的阳光,看是什么颜色?有的小朋友说是红色的;有的小朋友说是金色。但是有一个小朋友说阳光是彩色的,当太阳公公高兴的时候,阳光是红色的;当太阳公公难过的时候,阳光是灰色的,这时就会有乌云;当小朋友做了好事的时候,太阳公公会笑,这时阳光是金色的。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们展开了对阳光的想象。有学生提问,在不同的季节阳光的颜色是一样的吗?为什么在不同的季节阳光会把花草树木变成不同的颜色?为什么每天都会有阳光,而我们会穿不同厚度的衣服?在这节课中,教师通过开放性的课堂和民主的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2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开展的核心所在
创新思维的培养首先需要积极的求异性。小学生在幼儿阶段,对世界的认识是充满想象的,他们会根据人们的感情赋予人物不同的色彩,他们对梦想的回答是独特而有创意的,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富有创意。求异性是创新思维的动力和源泉,创新思维是一种非逻辑性的,一种求异的思维。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个性和独特性的尊重。例如,在以春天为主题的作文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发散性思维,以小组为单位描述自己见到的最美丽的春景以及这次春景的经历,然后引导学生将自己见到的春景用最精美的语段展示出来,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这些描写好在什么地方,用自己的文字把自己见到的最美的春景描写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和想象进行独立的思考,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3创新实践能力是创新教育开展的落脚点
创新教育的开展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能够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创新型想象付诸生活实践中。就小学阶段来说,主要包括学生搜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新事物新思想的接受能力。例如,在《两只鸟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PPT的展示引导学生走进动物园的鸟禽区,学生欣赏着鸟类世界,交流着他们所喜欢的鸟类。这时动物园的一个导游展示出一个问题“你知道美丽的小鸟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吗?学生见到这样的题目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展开了讨论,有的说是鸟妈妈生的,有的说鸟妈妈是生鸟蛋,不是鸟妈妈等等。通过讨论,学生基本建立了自己初步的认识。这时教师把前几天的鸡蛋和母鸡拿到教室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关于课文的学习,并借助课外学习,知道了鸡妈妈孵蛋需要的温度。学生在今后一周的观察中亲眼看到了小鸡,知道了保护鸟蛋就是保护鸟类就是保护大自然。在以孵蛋游戏为活动的教学中,学生展开了关于新内容的学习和课外知识的扩展,这样的教学以学生为主进行学习,充分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2.4创新情感是创新教育开展的动力和源泉
创新教育的过程不仅是对学生智力方面的创新,还包括创新情感的教育,包括浓厚的兴趣、探求新知识以及寻求新解决方法的动机。这就要求,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调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例如,《庐山的云雾》一课,庐山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没有亲眼看到,庐山的云雾学生没有身临其境的感知。这时,教师借助音乐,引导学生在意境中听本课的朗诵,闭起眼睛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并根据语言通过图画进行描述。通过画画和讲述,课堂的气氛逐渐活跃起来,庐山云雾的美景逐渐立体起来。在借助文章语言解释自己图画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认识到要保护大自然,并以小组为单位列出十条在日常生活中保护大自然的行为。
作者:刘秀君 单位:河北省滦平县巴克什营中心校
教学理论论文:教学理论下工商管理论文
1工商管理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意义
1.1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质量
工商管理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使学生将课堂中所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操作相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能够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框架结构,提升学生的工商管理知识掌握质量和灵活运用能力。
1.2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工商管理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够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独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每一位学生都是充满个性和潜能的个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和足够的空间去展示他们的优点和专长。
1.3发散学生的独特思维想法
工商管理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够通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活动,发散学生的思维想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实践活动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的适应工作模式和工作岗位,更好的与同事进行沟通和合作,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2工商管理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具体策略
工商管理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主要是通过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等方式来进行,以下为对这几种方法的具体论述。
2.1更新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方式较为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重要意义。学生普遍存在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实践技能较差,无法真正发挥自己的潜能等问题。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要注重更新教学的理念,将现代教育观念和素质教育理念融入工商管理教学的过程中,将实践活动与理论知识教学相结合。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实验室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通过亲自接触事物,直观的理解各类工商管理知识,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注意合理安排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践课程教学的时间,强化专业基础课,精选专业方向。以学生未来的工作和发展为教学目标,扩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
2.2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能够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对学生技能和知识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工商管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新颖的教学方式,灵活开展教学活动,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创建工商管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例如在指导学生对“企业与管理的本性”这篇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对课文内容学习完成的基础上,为学生讲解长江集团主席——李嘉诚的创业故事和企业管理方式。比如1950年,年仅22岁的李嘉诚通过省吃俭用,创办起了他的及时家塑胶厂。但是资金周转较为困难。1955年,李嘉诚通过阅读《塑胶》杂志,知晓意大利一家公司利用塑胶原料制造塑胶花的事件,他开始意识到,塑胶花也会在中国香港地区流行。通过实地考察,在港率先推出塑胶花,一经推出便得到了大卖。李嘉诚正是凭借着这些对商机的敏感度,使小小的工厂逐渐变得众人皆知,并随着良好的管理制度,连续15年荣登华人首富榜……这些故事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商机和管理方式的重要性,发散学生的思维想法。
2.3校企结合模式,促进学生的发展
学校可以和一些正规的用人单位签订一些规章制度,建立校企合作,学校、教师、学生三方共赢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真正进入到工作环境当中,提前感受真实的工作氛围,在与人交往和工作的过程当中,学会团结互助,形成良好的集体主义思想。教师可以定期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也需要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掌握学生的工作状态和工作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能够更快的适应工作环境,促进学生的发展。
3结束语
工商管理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自身竞争力,使学生能够真正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更好的展现学生的个人才能。
作者:万淑娥 赵曼 单位:四川水电高级技工学校
教学理论论文:项目教学理论下室内设计论文
一、专业基础教学情况
首先是石膏几何体训练,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单个几何体如正方体、长方体、球体、贯穿体、多面体等写生,再到组合物体写生。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对画面整体性的把握,考虑整体的外观造型,用不规则的几何形状概括,比较整体与局部的比例、透视、位置的关系,掌握三大面、五个调子在画面上的体现,在比较中分出面的变化、形的正确性、物体的体积、背景与主体的关系。素描的整体关系包括黑、白、灰的关系,前后左右的深浅关系,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其次是静物写生。学生在几何体教学过程中掌握了物体的明暗对比关系,进入静物的临摹写生阶段,用概括的线条画出静物,掌握“宁方勿圆”的原则。再次是石膏像写生。教师指导学生起稿定位,掌握五官的比例关系,初步设定五官的块面,运用轻重不同的线条将对象的结构进一步具体化、明确化,把握眉弓、眉间、颧骨、鼻翼、嘴角、下颚的关系。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要注意明暗交界线的虚实变化,加强对象的体积感。是人像写生阶段。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同样要把握好整体的绘画方法,不能局限于局部,在写生的同时进行速写的练习。从近年的专业教学整体看来,学生对形体的把握还存在一定的局限。在开展素描教学的同时,色彩教学于第二学年开始,同时开展的课程还包括三大构成、基础软件(主要包括AutoCAD、Photoshop、3dsMax),通过软件专业水平测试巩固学生的基础软件掌握的能力。部分人文课程也以选修课的形式得到开展,为学习设计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家居设计阶段学习
家居设计教学主要集中在第三学年进行,把原有的第三学年的教学内容设计为家居设计的项目,学生通过学习居住空间设计、家具设计、人体工程学、效果图的制作,完成家居装饰的设计项目,形成完整的家居设计方案。
1.项目教学的概念
项目教学模式是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项目中遇到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能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2.家居设计项目介绍
主要课程包括AutoCAD、3dsMax提高阶段教学、家具设计教学、家居设计工程案例教学,在每个小项目教学阶段始终围绕家居设计的大项目展开教学,即家居设计方案的设计。将社会实践案例引入课堂进行设计,室内设计项目团队对外承接家装设计工程,对内进行教学实训,整个过程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真正实现教学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再由实践回归并提高理论水平的目的。项目教学法既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同时也增强了教师的动手能力、创造性教学思维和教学组织能力,是一种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淡化了教室和课程的概念,以公司的模式进行管理,主要以实际案例、项目教学等教学方法为主。学期结束的考核以学生的设计方案在家庭装修中的采用率为标准。
3.导师的功能
(1)导师制介绍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导师制由来已久,早在19世纪,英国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师制,其较大的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近年来,国内各高校都在探索在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中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制度——导师制,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多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
(2)导师的教学管理
导师制教学采用项目教学的方式,每个项目团队配备导师两名、助教一名。导师在项目实践过程中考查学生的设计方案是否具备可行性,设计是否合理,能否在实践中进行操作,设计风格是否一致等。针对不同学生的特长组织项目团队,分为方案设计组、效果图制作组、后期制作组。助教在此过程中对落实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指导。
4.项目教学的企业化管理
项目的教学以家居设计项目为核心,对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行为(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和产出(学习目标和学习业绩)进行管理;确立项目参与人员的管理制度细则和奖惩制度(学生操行和成绩方面)等。参照设计公司的经营结构,对项目小组的学生进行细致的专业分工:市场调研组、设计管理组、设计实施组、工程监督组、综合评价组。这五个小组的设计是对设计过程的细化,在实施中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不定期地更换小组成员的职位,使小组成员对整个设计过程进行的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为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提供了良好的帮助。构建项目教学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可以将教学、科研课题与企业等力量进行整合,对教师素质的提高也有重要作用。
三、工程领域设计学习
工程领域设计教学从第四学年和第五学年上学期开始,对学生的设计观念进行纠正,把室内设计从家庭装修设计拓展到所有室内领域设计。课程以工程案例设计、定额预算、建筑施工技术、施工组织设计的学习为主要内容。基于工程领域的招投标项组织项目小组,按照装饰公司的经营模式对学生进行统一管理。
1.工程设计组
该组主要完成工程方案的设计、设计方案的解读、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介绍,注重培养学生与客户沟通的能力。小组分为设计一部和设计二部,每组5人,进行方案设计竞争,并模拟绩效管理。
2.预算组
该组负责工程量、定额的计算,对设计方案进行详细分析,结合地方造价信息对工程进行预算编制。严格按照招投标的要求进行编制,对不符合要求的定额编制实行一票否决,培养学生的严谨性、科学性。
3.施工材料组
主要负责材料的考察,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要求对施工技术有的了解,了解工程项目管理体系、项目经理管理职责、施工进度安排表的编制方法等。以上部门在每一项目中进行职能循环,每期考核以工程招标的成功率为标准,对未能成功竞标的项目方案设计进行解读。
四、结语
室内设计是综合性强、应用面广的专业,对学生要求也很高。为了使本专业的教学适应社会的需要,应使学生既具有宽口径的专业技能,又有较强的专业基础。室内设计专业应注重考察市场,向学生传授经验,强化社会实践的教学环节,以项目教学法彰显设计教育理念和知识结构,使专业研究与教学相互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设计应用能力。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室内设计人才的培养越来越贴近市场。就学生的培养目标、课程大纲以及项目教学基地的建设而言,项目教学法将课堂搬到了“公司”,进行现场实训教学。室内设计项目教学能够为市场培养具备团队合作能力的艺术设计人才,实现理论与实践真正意义上的结合,从而形成室内设计的专业特色以及设计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作者:曹文梁 单位: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教学理论论文:化学教学理论下创新教育论文
一、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创设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好奇心是人类探索的首要条件,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好奇心是推动学生探索化学知识的先决条件。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过程中,好奇心的驱使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是学生创新行为形成的内在动力。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曾经说过,他并没有比别人更多的天赋,只是对一切事物有着比别人更多的好奇心而已。学生只有对一种事物有着强烈好奇心的时候,才会有创新思维。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就是因为某些人对一些事物或者现象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才去探索、研究、实验,最终才有了很多对我们现代生活有着重大影响的发明和创造。正因为牛顿对树上掉下来的苹果产生了兴趣,才有了后来的万有引力;莱特兄弟对于鸟的飞行产生了好奇,才有了可以在天空自由翱翔的飞机。如果没有这些人对于新生事物的强烈的好奇心,就不会有创造性的思维意识,更不会有这些改变世界的发明创造。因此,我们要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和探索问题原因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二)设计合理巧妙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欲望,渗透创新教育
为学生创设疑问是培养他们探索精神的向导,是促进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源头。学生进行创新活动的前提是要有一定的疑问,然后学生通过开发自己的思维来解决这些疑问,从而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那么作为教师,我们怎样做才能够在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适时合理地提出疑问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呢?首先,我们要充分分析教材大纲和教学内容,考虑每个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程度和层次,然后设计好每个疑问的梯度。这些问题既不能有太高的难度,又不能太直截了当。我们要让学生在问题中找到准备的切入点,然后顺藤摸瓜,通过开发创新思维,积极思考,最终解决疑问。这样的质疑解惑既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培养和训练形成的。创新精神是指学生在学习创造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主动、勤奋钻研、实事求是、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敢于冒险的探索精神。教师要培养学生对于陌生事物的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成为一种日常的行为习惯。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使他们都能够具有敢于挑战和冒险的创新人格。
(一)创新的先决条件是对于事物的好奇心
一位美国哈佛大学的校长曾经说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作为学习和探索的动力,那么就不可能有那些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发明创造的存在。”由此可见,人们对于事物永不停止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的重要性。所以,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允许他们在探索化学知识的过程中犯错,不要一味地批评,要多一些鼓励性的评价和适时的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努力的成果,体会到收获的喜悦感。
(二)严谨的学习态度是创新行为的基本作风
许多发明创造是在不断的坚持下,在偶尔的机会当中出现的,有时一个不小心的疏忽就可能导致与成功擦肩而过。法国著名的化学家巴拉尔发现了溴,这让德国化学家尤斯图斯•冯•李比希后悔不已。这是因为在巴拉尔发现溴之前,化工厂就曾将一瓶液体送给了李比希,可是李比希没有重视起来,他并没有进行细致的分析就说这瓶液体是氯化碘,而实际上这瓶液体正是巴拉尔发现的溴,李比希就是这样失去发现溴的机会的。所以说,无论做什么事情,尤其是做科学研究这样的事情,我们必须要有严谨的作风和坚持不懈的态度。
(三)创新精神需要顽强的意志
任何发明创造都不是一次就可以成功的,人们常说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就是这个道理,很多的发明创造都是经过成百上千次的试验才取得成功的。著名的化学家诺贝尔的成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从小就跟着父亲进行军工产品的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发生了无数次的爆炸事故,他的亲人和助手因此而失去了生命,他自己也被炸伤,可是这些困难并没有击垮他,他一直坚持试验,最终在远离人群的船上取得了成功,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大科学家、发明家。因此,要想成功,要想取得创新成果必须要有顽强拼搏的信心和意志。
三、结合化学教学内容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一切发明创造中,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对学生开展创新教育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展开联想。对于学生提出的想法和问题,教师要给予肯定,对于有问题的地方,教师要正确引导并注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其次是要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动手实验的能力。认真细致的观察是所有科学新发现的基础,实践是把学生的创新意识转换为真正的创新能力的过程。这两个环节要求学生从认真观察开始,通过实验把想法变为行动,最终发现共同现象或不同现象,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习惯。
四、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创新教育是一种必然要求。教师要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做好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工作而不懈努力。
作者:乐世仔 单位:江西省铅山县青溪中学
教学理论论文:高中教学理论下物理实验论文
1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1.1调查时间和对象
调查时间:2014年6-9月;调查对象:清水河普通高级中学
1.2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调查内容:实验教学状况;实验条件状况;学生实验学习状况。调查方法:问卷、访谈.
2结果与分析
2.1物理实验教学状况及学生调查(百分比)
①学校重视物理实验教学19.7%②物理实验很有乐趣69.7%③时间太少,动手机会不多94.3%④实验器材不配套38%⑤实验教师的培训和工资补贴0%
2.2教师对物理实验教学的满意程度的调查(分数较高)
①所代班级物理实验教学完成情况:一般②对学校实验条件的满意程度:一般③通过实验教学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一般
3结论与应对策略
3.1结论:
(1)实验时间太少、动手操作的机会不多,实验教学徒有其名,学生难以获得足够的实践锻炼,实验能力得不到足够的培养;(2)学生对学校实验室的条件不太满意,比如实验器材不配套,器材不足等等。实验条件虽然有了改善,但距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3)实验环节过于单挑,显得枯燥乏味,并且学生在实验过程的收获不足,成就感较低,导致很多学生丧失实验兴趣,严重的影响着教学效果(;4)教育工作者(教师、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对实验教学的重视更高,能够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并参与到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但是教学本身受到客观条件制约严重,特别是经济条件的制约导致教学资源不足,实验开展困难的情况产生;(5)在教师能力方面,没有形成长效的教师实验综合能力培养机制,教师所掌握的实验技术及相关能力较为薄弱,在实验环节教师的教学指导能力较低,因而阻碍学生成长。
3.2应对建议
(1)在学生实验中增加探索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探索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目前实验教学的改革主要有:①将实验从验证性向探索性转变;②教师实验向设计性实验转变;③鼓励学生开展课外自主实验,完成研究型课题。学生在自主设计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查阅教科书和参考资料,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学生在探索中发现知识、原理、归纳出结论,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2)尽量拓展学生实验的范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多年的的实践和调查中,我们发现,如果学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着良好的学习物理实验的心境,那么,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实验的兴趣,他们就会反映物理有趣,物理易学,达到我们的预期目的。因此,可以在教材范围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更宽泛的实验空间和实验内容,如选择课后小实验,向学生下达实验任务,或者是根据教材内容选取相关的教材所没有记录的实验,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既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思维。
(3)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
教师必须树立起科学的教育观念,认识到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努力实现过程与方法的统一、知识与技能的统一、态度与价值的统一。要将实验教学看作是提高学生能力的关键途径,保障实验教学的质量,同时不断探究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辨证关系,完善教学过程。
(4)加大经费投入,改变教学条件:
教学本身既然受制于物质条件,就应当从物质投入着手,优先改变教学环境基础,不仅包含了对教师待遇的从优考虑,以此增加对教师的后勤保障,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还包括对教学资源的完善。具体如下:①改变单一的行政投入集资模式,实现校外募资为主的多形式集资,获得更多的建设资金,添置和更新实验室设备,增强实验室的利用性能;②由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参与,打造区域化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校际实验教学资源互补;③从新思考和制定实验教师工作待遇,同时落实实验室责任制度和绩效制度,多方面提高教师的工作主动性。.
(5)有机利用数字化技术和教具制作:
继数字化技术融入教学以来,深受广大师生好评,同样该技术也能适用于物理实验教学,通过一系列先进科技设备的利用,能够直观地展示实验数据,简化实验过程的同时增强了实验的科学性,特别是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更为直观细致地展现示范实验要领,减少了教师负担,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着明显作用;此外,教具的制作较为地展现物理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其实验思维,还能够有效地弥补实验器材的缺省。
(6)建立长效的教师能力培养机制:
教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关键,教师的能力直接关系到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以及教学活动的执行效果,在教学理念、教学技术、教学内容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必须构建长效的动态教师能力培养机制,才能够确保教师胜任教学任务。具体建议如下:①开展教师交流会议,组织区域内的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包括心得、技术等,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②鼓励教师参与专业学习,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可为其提供学习便利,如学习资料、实践资源等;③设立动态的教师能力评价标准,采用与时俱进地标准,对教师的实验能力、技能、思维、执教能力、教师组织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估,并配套推行相应的培养办法,对不符合标准的教师进行继续教育。
作者:韩贵平 单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清水河普通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