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轻工业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轻工业论文:2001-山东轻工业学院SCI论文统计分析
[摘要]根据《科学引文索引》(SCI)、《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CPCI)、《工程索引》(EI)这三大国际检索工具提供的数据,统计、分析山东轻工业学院在2001-2010年度被SCI、CPCI、EI等收录的科研论文情况,并从每年论文数量、学科分布、期刊、影响因子、被引频次、作者和基金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反映山东轻工业学院在SCI收录期刊上的现状、科研能力、科技成果和学术交流能力等;与山东省及省内高校进行比较,分析出两者间的差距,提出进一步提高科技论文数量和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山东轻工业学院 SCI论文 统计分析 山东省
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被公认为是世界范围最的科学技术文献的索引工具,是国际通行的一种对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成果进行评价的比较客观、定量和易操作的指标。一个机构科技论文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不仅反映了该机构科技活动的活跃程度,而且体现了该机构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被世界许多大学作为评价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因此,研究、分析一个机构10年间科技的数量和质量,尤其是《科学引文索引》论文学科分布、高质量期刊构成及他引频次, 对于进一步把握该机构的学术影响、未来的学科发展方向、努力的目标和提升的领域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文以ISI Web of Knowledge作为检索平台,对Web of Science和EI等数据库进行检索,根据SCI、《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CPCI,原先的ISTP)、《工程索引》(EI)这三大国际检索工具提供的数据,分析山东轻工业学院(以下简称山轻工)和山东省2001-2010年共10年SCI论文的数量、学科分布、期刊、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和基金资助等数据情况,进一步了解山轻工的科研能力及其在山东省乃至全国的学术水平。
1论文数量对比分析
1.12001-2010年度山轻工的科技论文数量分析(见表1)
SCI论文数由2001年的14篇增加到2010年的95篇,10年间增长近6倍。年均增幅达到33.63%,2004年度增幅较大,达到130%;2004-2009年度一直保持正增长,但是2003、2010年度呈负增长,分别为-41.18%和-7.77%。
CPCI论文数由2001年度的1篇增长到2010年的31篇,10年间增长达13倍之多。年均增幅达到235.22%,2007年度增幅较大,达到1060%;但是2004、2006、2008、2010年度呈负增长,分别是-33.33%、-75%、-8.62%和-54.41%。
EI论文数由2001年度的11篇增长到2010年的155篇,10年间增长30倍。年均增幅达到83.3%,2005年度增幅较大,达到162.96%;2001-2008年度一直保持正增长,但是2009年度呈负增长,增幅为-3.55%。
1.2山轻工和山东省的科技论文增长态势对比
由表1综合分析可以看出:
SCI的论文数量,山轻工10年的增幅和年均增幅均超过山东省。山轻工增长不均衡,除2004-2007年4个年度的增长速度超过山东省外,其余年度均不及山东省,而且还出现两个负增长年度。相比之下,山东省呈现的是比较平稳的增长。
CPCI论文数量,山轻工10年的增幅和山东省持平,年均增幅差异明显,山轻工较山东省保持了非常高的年均增长率。对比发现,山轻工的正增长均超过了山东省的增长,但是呈现负增长的有4个年度,山东省只出现一个年度负增长。可见,山东省的增长平稳,山轻工则出现不平稳的增长态势。
EI论文数量,山轻工的10年增长率和年均增长率均明显优于山东省,保持了非常高的增长率。山轻工除2009年度出现负增长外,其余均是正增长,在2002、2004、2005、2006和2010 5个年度明显增长超过山东省,显示了良好的高增长态势。在2004、2005、2006三个年度,山轻工和山东省均是高增长年代,保持了步调的一致。
在三大数据库方面,山轻工在SCI和EI数据库中的科技论文量增长相对比较稳定,在CPCI中的增长相对不稳定;山东省在三大数据库中均呈现稳定增长。说明山轻工的科研能力不断增强,但伴随学校的诸多不确定因素,科研论文出现波动状态。
2SCI论文质量对比分析
2.1期刊分析
Science、Nature和Cell是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大学术期刊,它们刊登富有创新性和高影响力的论文。一个研究机构或大学在这三大期刊上的情况,在一定意义上已成为其学术水平的评价标志之一。
根据SCI数据库提供的信息,山轻工尚未在国际高水平的Science、Nature和Cell上。山东省在2001-2010年的10年间,共有6篇论文在综合类的Science上发表(其中仅有1篇的及时单位为山东,是山东科技大学作者的论文,其余5篇均为山东作者和国际以及国内高水平研究机构的合作论文);有4篇在Nature上发表(均为山东作者和国内高水平研究机构合作情况)。这表明,山轻工发表的学术论文离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还有很大差距,山东省发表高水平论文的能力也有待提高。
如表2所示,山轻工在较多的期刊上和山东省发表的比较均衡,说明其科研论文所涉及的学科方向具有一致性,便于山东省内各学者间的学术合作。
2.2影响因子及引用情况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 IF)是SCI对科学期刊进行统计和评估的一个参数,某一期刊在某年的影响因子是指当年引证该期刊前两年论文的总次数与前两年该期刊发表的论文总数之比。
观察论文的质量,主要依赖于“期刊影响因子(IF)”和“论文他引情况”两个重要的评价指标。同一学科同一时期内,影响因子越高,期刊篇均被引次数就会越大,也就是说期刊得到同行业的认可度越高,期刊的学术水平也就越高。
SCI是国际上最重要的检索数据库,收录的期刊及其影响因子也被纳为国际学术界在论文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指标。较高的引用次数,说明文献的原创性程度高,属于国内和国际较前沿的研究工作,科研水平得到同行的认可;发表在影响因子不是很高的期刊上,说明论文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本文以SCI为主,对山轻工的论文质量进行评价。
根据表3和表4所示以及Web of Science 提供的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山轻工单篇他引较高为94次,前10篇低为24次,文献的引用次数较高,影响因子在1-3之间。10年共发表的556篇SCI论文中,共计被引频次为1 748,平均每篇被引频次3.14。
根据Web of Science 提供的分析数据,我们还可以看出,山轻工发表在SCI上的论文,多数集中在2006-2010年这5年的时间范围内,其中2009年文献量最多,但是从学术价值来看,2004年的SCI文献学术价值相对较高。
山东省SCI论文单篇他引次数非常高,较高达250次,7篇论文单篇他引超过200次。其中山东大学在常见的物理化学领域10年共6 511篇,共计被引频次35 557,篇均5.46次。较高被引用251次。在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上,国际影响力较大,文献的原创性程度普遍很高,论文被大量引用。而且这些高水平论文的年代分布比较均匀,其中大多来自于学术水平较高的山东大学。可见,山轻工的学术水平距离高水平大学还有一定差距。
2.3学科分布及基金资助情况
ISI所提供数据显示(如表5),山轻工和山东省的SCI论文主要集中在材料科学、物理学以及化学领域,显示出两者重点学科的一致性。
2001-2010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10年,国家和山东省都加大了科技投入的力度。各高校和科研院所都抓住难得的机遇,争取承担国家和地方的重大基础研究计划,提高了学校的科技竞争力和学术研究水平。SCI统计数据表明,山轻工因承担部级和山东省以及学校重大科研计划基金而共计131篇,山东省高校及科研院所因承担课题基金达到5 768篇,山轻工在山东省所占基金论文数量仅为2.27%。可见,山轻工在山东省的科研比重偏小,科研水平及承担重大课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见表6)。
2.4作者及合作情况
从表7分析可知,山轻工的SCI论文多集中在材料化工及轻工领域,作者均为从事这些专业的学术骨干,他们的SCI论文数量相对较多,水平相对较高,也反映出他们在本学科领域占有主导地位,对学科学术贡献度较高。
研究表明,对于同一作者,论文的署名作者中含有国外合作者的,其被引频次明显高于仅含国内作者的论文;据SCI数据库提供资料分析,山轻工和国内以及省内名校间的学术合作,其被引频次相对高于本校自己的创作论文。这说明,通过国际及与国内知名高校间的学术合作,能更快地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山轻工10年来的SCI论文,以山轻工为及时单位的占95.5%,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与省内名校山东大学合作完成,其余少量是和省内其他兄弟院校以及国内外名校科研人员合作完成的。
3思考与建议
研究论文是基础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一个高校或科研机构发表的论文特别是在高水平学术期刊上的情况,可从一个角度反映该学校或科研机构的基础研究状况和水平。近年来,国家以及地方政府相继制定了关于发表学术论文的配套奖励政策,这些引导性政策的成效已逐步显现:各高校和科研机构SCI论文呈现数量合理增长、质量不断提升的态势,影响力在不断增强。但是,不可否认,我校与山东省以及国内知名大学相比,发表的高质量、高影响力论文数量仍然较少。根据SCI统计数据以及业内学者的分析,开展跨机构(特别是与有国际影响力的机构)的合作研究是提高论文数量和影响力的一条有效捷径。
对哈佛大学发表的SCI论文所涉及学科类别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生物医药领域是当前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是哈佛大学产出SCI论文的大户。生物医药领域是当前科学发展的主流方向,已被列为我国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我国政府也在不断加大这方面的财政投入。
科学研究是大学的一项基本职能,创造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是创建知名大学的基本评价标准。目前适逢我校积极准备向省内知名大学迈进的过程中,如何在学校层面上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利用学校在轻工、化工领域的特色及在山东省的轻工主导地位,既保持论文数量的不断增长,又不断提高论文质量,产出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是值得学校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
轻工业论文:探析轻工业发展解决措施
【摘要】轻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民生产业。轻工业所承担的任务是服务“三农”、增加就业量、提升进出口贸易等,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轻工业发展极为迅速,大小企业的规模与实力都有着较为明显的提升。然而,与此同时,相应的矛盾和问题也逐渐地浮出水面。这就需要我们在摸索中不断加快产业发展、调整行业结构,为未来的轻工业发展铺平道路。
【关键词】轻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
一、轻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科学技术的滞后制约着轻工业的发展。目前,我国轻工业的研发环节较为薄弱,不具备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从我国目前的轻工业现状来看,中小型企业偏多且多为民营企业,进入门槛相对偏低,布局凌乱分散,没有较大的创新能力,重复建设的现象日益突出;普遍缺乏规模经济效益,大多数生产以原料型或加工型为主,其产品、技术结构水平不高,附加值低。随着原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一些传统产业在竞争当中的优势正在快速减弱。然而,新型产品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速度不足,导致了新兴产业成长相对缓慢。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科学研究设备陈旧和研究资金的缺乏,都使轻工业的发展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因此,科学技术的滞后成为制约轻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增长方式依然显得过于粗放,仍然存在结构性矛盾。从目前轻工业的产业结构来看,初加工的产品较多,缺乏进一步精加工的产品,科技含量偏低,有严重的同质化的现象,各个品种的结构布局也不合理;单从企业的结构方面来看,其不具备市场竞争能力,企业过小且相对分散,而大型企业缺乏必要的核心技术和国际化的资源配置能力。
3,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做得还不到位。对于我国轻工业来说,相当一部分的工业产品质量偏低、消耗过大、污染严重。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采取综合利用的方式、依然采用粗放的增长方式。轻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集约化、循环能力、清洁、再利用资源等方面都还存在巨大潜力。
二、轻工业发展解决措施
1.加强培育生产性服务业
近十年来,工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世界经济中增长幅度最快的行业。生产性服务业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品,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制造业,发展良好的生产性服务业不仅能够保持地区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和提高生产效率,更能够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应从适应新时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特点出发,从财税、信贷、土地和价格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重点支持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等关键领域、薄弱环节的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加速淘汰落后产能
淘汰落后产能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节能减排、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要继续开展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进一步加大造纸、皮革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落实好各项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要进一步强化安全、环保、能耗、质量、土地等指标约束作用,从工艺、技术、设备、生产能力等方面着手,严格市场准入条件,对不合乎条件的企业坚决采取经济、法律、政策手段予以淘汰。
3.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健全产业创新体系
要引导和支持企业针对市场需求和生产中的薄弱环节,不断采用和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先进装备,对现有生产设施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要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发展绿色、安全、智能化的多功能产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要大力推进轻工业技术装备水平提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应加大应用数字化、自动化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力度,推动研发设计、生产、流通、企业管理等环节的信息化改造升级。推动企业信息化综合集成,促进信息化条件下新型企业发展模式创新。
4.建立、完善轻工业发展的保障体系。
一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协会是沟通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也是现代化轻工业的经济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协会成员的合作,能确保行业的共同利益和所参与会员的自身利益。所以,要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优化协会人员结构,提高其专业水平、明确其指导性。二要出台且完善有利于轻工业发展的税收激励政策和金融支持政策。用于开发轻工业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各项费用在抵扣应纳税所得额中的比例还有待提高;允许企业从营业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技术开发准备金,并在税前列支: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一定比例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对于企业建设技术中心购买国外先进研发设备等的费用,由企业自主创新专项资金给予资助。三要加快轻工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在对轻工业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时,需要在稳定传统产品的前提下。不断开发更加高端的产品,满足各种各样的消费群体的需要,从而扩大居民的消费:在市场方面,需要加大外贸出口的力度,进一步拓展农村市场,还要开拓出国际化的高端市场;在企业方面,需要加大兼并与重组,将企业当前的资源进行整合,发挥企业自身所具有的特色,提高企业在市场当中的竞争力;在区域内,需要培育出更新的特色区域,加快产业集群的建设,确保轻工业又快又好发展。
5.建立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我国轻工企业的数量众多,行业分布相当广泛。在发展的过程中,建立主题轻工业园区,将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或有一定关联度的企业集中在园区内,真正做大、做强,形成规模优势。同时,以点代面,通过产业的关联带动,延长产业链条,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关键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这就需要政府采取多方面的政策支持灵活而有效地满足不同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技术创新体系是高科技发展的基础,也是“特色轻工”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支撑保障。积极扶持和推动重点骨干企业加速建立技术中心,重点抓好企业技术中心或技术开发机构建设,大力实施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加快利用并转化科技成果。技术创新体系是高科技发展的基础,也是“特色轻工”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支撑保障。增加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地投入,建立起以企业投入为主体,财政、金融、外资互动的技术创新机制。完善风险投资体系和机制建设,提高政府对风险投资公司的支持力度,提高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和经营管理能力,使之在发展轻工业高新技术中发挥重要作用。
结语:
总之,轻工业是中国消费品工业的主体,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承担着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扩大出口创汇、吸纳社会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任务。然而目前我国轻工业在发展中仍然存在各个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摸索中不断加快产业发展、调整行业结构,为未来的轻工业发展铺平道路。
轻工业论文:轻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及走势分析
2014年,轻工行业经济运行走势波动较大,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虽有所放缓,但轻工出口增速高于全国水平、轻工投资增速高于全国水平、轻工企业电商发展迅猛是2014年轻工行业发展三大亮点,对提振轻工行业经济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未来行业将渐入新常态发展阶段。
一、2014年轻工行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二、轻工业增加值月度走势波动较大
12月,轻工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速7.9%,比上月回升1.2个百分点,与全国工业持平。1―12月轻工行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8.6%,高于全国工业0.3个百分点。全年轻工业增加值月度走势波动较大。
2014年12月轻工大部分行业增加值增速均较11月有所回升,其中,钟表与计时仪器制造业回升7.2个百分点、采盐业回升6.9个百分点、金属工具及金属制轻工制品制造业回升4.5个百分点。
部分轻工行业增加值增速较上月回落,其中,自行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回落5.1个百分点、眼镜制造业回落4.0个百分点、陶瓷制品制造业回落3.0个百分点、饮料制造业回落1.1个百分点。
三、中轻景气指数进入渐冷区间
中国轻工业经济运行及预测预警系统数据显示,近三年中轻景气指数呈现高位回落走势。轻工月度景气指数已连续两年低于100。 2014年11月中轻景气指数为89.68,较上月回落1.23个点,为全年月度低值,并首次进入蓝色渐冷区间。
四、轻工出口情况
(一)轻工行业出货值情况
2014年1―12月,轻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出货值2.72万亿元,同比增长7.2%。12月出货值同比增长5.7%,比11月回升2.16个百分点,轻工主要行业出货值增速情况。
(二)海关出口增幅回落
2014年1―11月,轻工行业出口额5569.49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26.33%,同比增长10.63%(高于全国4.93个百分点);进口额1412.62亿美元,同比增长24.64%。轻工贸易顺差4156.87亿美元,为全国贸易顺差的1.25倍。
11月份轻工商品出口额537.64亿美元,同比增长4.8%(高于全国0.1个百分点),比10月份回落5.26个百分点。
去年同期基数较高是出口增幅继续回落的主要原因,11月份轻工商品出口增幅虽然继续回落,但月度出口额值仍保持全年高位。
(三)主要轻工商品出口情况
1―11月份,主要轻工商品中出口增速提高的有:玩具出口额增长13.2(比上月提高0.6个百分点)、冷藏冷冻箱及空调用压缩机出口额增长6.2(比上月提高0.6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出口额增长5.2%(比上月提高0.35个百分点)、工艺美术品出口额增长44.7%(比上月提高0.3个百分点)。
1―11月份,主要轻工商品中出口增速回落的有:陶瓷制品出口额增长28.3%(比上月回落2.08个百分点)、照明器具出口额增长16.0%(比上月回落2.01个百分点)、纸浆、纸张及纸制品出口额增长13.4(比上月回落1.43个百分点)、乐器出口额增长2.7%(比上月回落1.25个百分点)。
五、轻工主要行业投资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4年,轻工主要行业投资增速虽有所放缓,但仍高于全国投资增速及制造业投资增速,如食品制造业投资增速达到了22%、金属制品业增速为21.4%。
六、主营、利润增速趋缓,库存与亏损增大
1―11月,轻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9.84万亿元,同比增长8.97%,较1―10月回落0.33个百分点,比2013年降低4.69个百分点。轻工六大类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较2013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落。其中:快速消费品主营业务增速8.29%,比上年末回落6.09个百分点;耐用消费品行业主营业务增速9.21%,比上年末回落4.63个百分点。轻工主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情况。
1―11月实现利润1.17万亿元,同比增长7.01%,较上月回落0.39个百分点,比2013年降低7.6个百分点。主营收入利润率5.88%,低于2012、2013年度水平。
1―11月亏损面从上年的9.75%扩大到10.87%;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速从去年的7.46%提高到24.65%;产成品库存增速从上年的7.97%上升到13.23%。
七、企业经营压力依然较大
目前,轻工企业总体上的财务费用、利息支出速度比2013年加快,而负债增速下降,轻工行业资产负债率水平也逐年下降,已从2012年高点54.94%,下降到目前的51.7%。说明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现象没有根本缓解,企业经营压力依然较大。
八、走势原因分析
轻工业内需市场份额占85%。由于购买力因素,加上房地产业呈现低迷状态,影响轻工内需市场的消费增长。2014年轻工主要商品零售总额增速较去年有较大幅度回落。1―12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轻工行业中除家具外,其他多个行业零售总额增速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家电零售总额同比仅增长8.7%,内需市场增长相对乏力。具体原因是在于以下两方面。
一是快速消费品增速放缓影响轻工整体速度。快速消费品即包括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酒与饮料在内的大食品业占到轻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45%。前几年大食品工业以年30%左右的增长拉动轻工行业高速发展,但2013以来,由于需消化前期快速增长的产能,及受高端消费及集团消费回落因素的影响,大食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速回落到10%左右,影响了轻工整体发展速度。
二是耐用消费品受房地产低迷影响增速回落。受近期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影响,相关轻工产业特别是家电、家具、卫浴等耐用消费品行业的发展。1―11月份,家具制造业、家用电力器具制造业主营业务增速分别比上年末回落2.93、4.53个百分点。1―11月,耐用消费品行业主营业务增速10.17%,比上年末回落4.63个百分点。
九、轻工行业政策建议
从2014年轻工汇报情况来看,10个方面的建议获得政策支持,国家微刺激政策效应开始逐步显现,如一些企业反映得益于定向降准、对小微企业滴灌信贷等,使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有些缓解;商标法修正案实施细则的客观执行缓解和减少了企业的压力和损失;促进消费支持网销新业态措施激发企业营销模式创新和产销率提高;国务院及有关部委扩大出口180多条政策措施促进轻工出口的企稳回升等。
期待政策加快落地:年初向国家呼吁的扩大造纸、皮革加工贸易范围、恢复回收废旧物资增值税返还两项重大建议还没有得到落实,行业特别是造纸行业目前已陷入比2008年还困难的境况。强烈呼吁政府有关部门能深入行业,了解行业困难,为企业生存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建议对资源再利用产品予以增值税返还等鼓励政策。造纸、塑料、皮革、玻璃等行业均存在回收资源再利用情况,这是践行循环经济的重要举措。国家对恢复回收资源再利用应予以增值税返还的鼓励政策,目前造纸行业废纸资源增值税返还的呼声已得到了国家财政部的高度重视,并积极研究具体实施方案。我们建议在以前实施的对再生资源行业回收企业进行鼓励的同时,考虑以生产企业为主体进行增值税返还,实践上更容易操作。建议尽快实现社保的联网工作。
十、2015年走势分析
2015年,在进入新常态化发展的宏观经济形势下,政策及市场因素将对轻工行业经济走势产生重要影响。
《环境保护法》于今年1月1日起实施,新修订后的环保法,强化了企业污染防治责任,加大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法律制裁,增强了法律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新环保法实施对于行业发展来讲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将助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同时,对环境违法企业处罚力度的加大将有一大批企业,特别是小企业退出市场,进而影响轻工行业发展速度。
房地产市场表现也将对明年全行业走势产生重要影响。轻工耐用消费品行业与房地产产业紧密关联,2014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商品房销售面积增幅继续回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仍处于较低水平。当前,国内多城市取消限购、贷款政策也有所松动,但市场表现依旧低迷,2015年房地产市场能否有所改善有待进一步观察。
2015年,轻工行业将进入重要的发展变革期,轻工行业企业转型升级进程会进一步加快,轻工行业发展速度将进一步趋缓。轻工行业企业只有通过重构生产制造、重构商业模式、重构价值体系、重构行业形象推动行业的价值跃升。
轻工业论文:结构专业负责人如何做好轻工业项目
摘要:目前,我国轻工业行业众多,而当中很大一部分又归属于传统行业。这些传统行业通过历年的更新换代,在原有水平上进步不少,但仍不能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尤其是一些传统技术,有的沿用了几十年,甚至儿百年,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轻工新兴行业是近些年来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目前还比较薄弱,比重较小,有的新兴行业已经不新了,有的还需要在深度和广度上加以拓展开发。因此,无论新兴行业还是传统行业,都需要我们花大力量加以创新提高。一方面必须狠抓传统行业的技术改造,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技术,使传统行业焕发新的活力,尽快实现传统行业的高效化、高级化。另一方面,要继续抓好新兴行业的发展,克服盲目性,抓住技术创新增长点,给予重点扶持、培养。要发展高新技术群,不断扩大新兴行业规模,推动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使轻工业总体技术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关键字:结构;专业负责人;轻工业项目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今后轻工业发展将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在不断调整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提高经济效益中,走上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轨道。在轻工业项目中,目标控制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并成为了项目管理的核心任务。所谓目标控制主要包括: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费用控制。在设计阶段,由于目前我国设计监理尚处在探索阶段,“三控”的任务主要落在专业负责人的身上。专业负责人,作为一个专业的组织核心,其主要职责就是对本专业设计文件的“三控”负责。作为一个结构专业设计人员、结构专业负责人要根据自己的工作经历及其积累的经验做好轻工业项目。
一.设计专业负责人的工作任务、岗位职责与岗位权限
为保障设计项目按照规定的目标高效、品质、低耗地完成,项目负责人要始终贯彻领导交办的任务。设计项目负责人的岗位职责就是职务责任,也就是在工作中应该承担的责任。设计项目负责人的岗位权限是指设计项目负责人在工作中的权力,表现为职责授权范围内较大限度的资源优化配置。
1.工作任务
首先,成立项目组,具有各专业设计人员,各团队成员要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对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积极地作用。
其次,确定项目管理总目标,制定总体工作计划。计划越细越好,关键做好主要工序和住要环节,确保项目高效、品质、低耗地完成。
再次,协调轻工业项目组内部的专业衔接,协调配合,及时调整计划,做好资源配置。
然后,协调轻工业项目组外部各协作单位之间的意见沟通和协作配合。
,完善项目组内部和外部信息反馈机制。
2.岗位职责
及时,贯彻执行国家和轻工业项目所在地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本单位的各项管理制度。
第二,对轻工业项目的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等进行监督管理,并负责。
第三,组织编制设计大纲,包含工作计划和技术方案,制定安全生产、保障质量和降低成本的措施,并及时解决轻工业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四,对轻工业项目进行有效控制,执行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努力实现技术进步。
,进行轻工业项目总结,处理好利益分配问题。
3.岗位权限
及时,负责轻工业项目的人事管理和组织工作有权择优用人和解雇员工
第二,有权建立项目组内部责任制度和相关的规定,以提高项目小组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第三,拥有对项目的设计指挥调度权,合理配置轻工业项目各生产要素。
,有权向本单位的分管领导提出意见,拥有其他一些小的处理权,例如,人员组合权、一般技术问题决定权。
二.结构专业设计进度动态管理要点
1.计划的监督与检查
计划制订之后,监督与检查就成了专业负责人的重要任务。专业负责人的管理过程不仅是动态的管理,同时也是全过程的管理。比如说,把一
项目的设计工作交给某设计人员,计划上不能仅仅列出工作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这样经常会导致工作前松后紧。设计人员经常会到快要结束的时候才加班加点赶作业。既不容易控制质量,也不容易应付一些突发情况。中间环节往往处于失控状态,全靠设计人员的自觉。作为专业负责人,应该把一项任务分解为若干个控制点。
2. 类控制措施的应用原则
组织措施的关键是建立一个明确的目标管理体系,应用动态控制原理细化各阶段控制目标。根据公司有关规定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明确设、校、审人员的分工及责任。
在设计的进度控制中,狭义的或者是最直接的经济措施主要是指对于设计人员物质上的奖励。该措施在一定范围内非常有效。但随着时间的延续、措施的限度、个体的差异等多方面的影响,其对于个体的影响力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而专业负责人手中所掌握的经济措施的菇码也很有限。所以专业负责人对于进度的控制不能依赖于狭义的经济措施;需要以行为科学作理论基础运用广义的经济措施。
3. 专业内部设计分工及组织流水作业
专业内部的设计分工的主要目的是为实施动态管理、过程控制打好基础并为组织专业内部流水作业做好准备。分工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之一。在分工基础上组织流水作业能够较大限度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结合现代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能够在更为有效的进行进度控制。在轻工业项目实施阶段,流水作业已经为人们所接纳并较大限度地利用。在设计领域,大家还没有充分认知到流水作业的优越性。
三.结构专业负责人如何做
1.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
产品创新,是指生产出新的产品或是对老产品的改进与提高。工艺创新则是指采用某种新的加工方法,改进和革新原有的工艺条件。产品创新可以增加产品品种,开辟新的市场,取得市场竞争的有利地位和超额利润;工艺创新可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样可以获得超额利润。二者比较,产品创新比工艺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要大,产品创新可以带动一个企业、行业乃至一个产业部门的发展。产品创新可以带动工艺创新,新产品投入市场后,经过一轮市场竞争,促使企业加强工艺创新,降低产品成本,改进产品质量,再投入市场。激烈的市场竞
争使新产品变为老产品,于是又推动企业进行新一轮的产品创新。循环往复,使企业的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都得到发展。选择产品创新的方向,首先要以高中档产品为导向、高中低档产品结构合理、平衡发展要注意各个层次的消费需求,特别是广大农村消费者的需求。其次,产品创新要保障质量。在诸多的创新中,要把产品质量创新放在及时位。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要用科技力量生产出高质、低耗、高附加值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上有竞争力。今后,我们要认真抓好产品的生产过程,坚持质量立业,实施名牌战略。
2. 独创与引进和模仿
过去,我们往往是把独创入在首位,不太注重引进和模仿,这主要是由于我们长期封闭和过分强调自力更生所致。总的说,我们轻工业的技术水平还不高,有的创新项目是可以自己独立完成的,许多还不能独立完成,有的是国外已经搞了几十年的东西,我们也没有必要再走弯路从头搞起,可以吸收过来,为我所用。目前,我国工业企业亏损严重,经济效益不佳,设备老化,技术力量不足。现有的条件、状况不允许我们花大力量去搞独创型技术创新。引进模仿则是一条加快轻工业发展的捷径。模仿可以节约研究试制费用,从引进、模仿到再创新、出口,它的费用要比靠自己独创低得多,而且节约时间,周期短,见效快。搞模仿一般起步快、技术起点高,因为模仿的对象总是国际国内先进的东西,模仿可以使企业尽快注入血液,焕发新的活力。此外,模仿的风险也小得多,因为毕竟有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
总结
总之,我个人认为作为结构专业负责人要想做好轻工业项目,首先要占有大量信息;合理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有的放矢制定和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要学会模仿与创新,更要学会俩者的共同使用。结构专业负责人的进度控制,其本质是专业管理工作。资源有限、管理无限。
轻工业论文:谈某轻工业厂房电气设计
[摘 要]结合轻工业厂房的电气设计经验,依据国家相关规范和设计手册,针对工程的特殊性,谈轻工业厂房的照明系统、动力配电、防雷接地以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思路及方法。
1 前言
正常环境下的轻工业厂房电气设计包括照明系统、动力配电、防雷接地,且满足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条件时,还应增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通常做设计时,设计人员要清楚厂房的性质并向业主了解厂房内部动力设施情况,掌握需要配电的动力设备电气参数资料,从而可以进行较为完整和合理的设计,但某些情况下,业主无法提出满足设计要求的动力配电设备的电参数,设计任务还要按期完成,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本文也有所涉及。以下的内容根据工程实例,谈一谈对厂房电气设计的一些体会。
2 厂房建筑情况概要
本厂房地上二层,长88.1m,宽20.3m,总高9.75m,厂房跨度6m,建筑面积3576.86m2,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厂房为轻工业厂房,具体操作工种不定,动力设备具体情况不详,故本次动力配电仅预留动力电源。
3 厂房照明系统设计
3.1 照明方式的选择
该厂房层高为4.8m,属于层高较低的厂房,而且对于作业的照度要求不高,宜采用一般照明方式。
3.2 照度标准
根据国家标准GB 50034-201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工业建筑一般照明标准值,结合厂房非精细加工的特点,确定本厂房内照度标准值为200lx。
3.3 照明质量
照明质量是衡量厂房照明设计优劣的标志,做设计时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衡量:
1. 选用效率高和配光曲线合适的灯具,根据灯具在厂房房架上悬挂高度按室形指数RI值选取不同的配光灯具。本厂房的室形指数RI=3.9,宜选用宽配光灯具。
2. 选用色温适当和显色指数负荷生产要求的照明光源。本厂房层高低,设计时要求光源点距地4m,照明手册中建议这样的情况宜选用细管荧光灯,但考虑到厂房空间较大,还是采用金属卤化物灯。
3. 达到规定的照度均匀度:作业区域内一般照明照度均匀度不应小于0.7,作业区邻近周围的照度均匀度不应小于0.5。通过对三雄.极光照明设计软件的应用得到相应的计算结果。
4. 满足照明直接眩光限制的质量要求:统一眩光值(UCR)按GB50034-20013之规定,即一般允许值为22。
5. 采取措施减小电压波动、电压闪变对照明的影响和防范频闪效应。
6. 照明系统是否节能,在保障照度的情况下,还应考虑如可充分节能。节能思路应贯穿设计始终,从照明光源的选取、照明灯布置方式和控制方式的确定、照明配电线路路径的选择等等都需要考虑节能。
3.4 照度计算
厂房照明设计常用利用系数法进行照度计算,目前许多照明设计软件中的照度计算已经很完善,通过软件计算即可较为的算出照度值。
3.5 照明灯具的布置
照度计算完成后,就可以确定厂房内需要的灯具计算数量,一般厂房的顶棚投影平面为矩形,所以灯具布置时,是以矩阵方式排列的,但计算出来的灯具数量如果以矩阵形式布置,往往会比灯具计算数量多几个或是少几个,这时就需要通过实际灯具发生量反计算照度值,校验照度值是否达到照度要求,即设计照度值与照度标准值相比较,可有-10%~+10%的偏差。如果无法达到照度要求,就要考虑更换灯具的功率,保障既要满足照度要求,灯具的布置方式还要美观。
3.6 照明配电系统
3.5.1 厂房照明系统主要采用放射式系统配电。
3.5.2 厂房空间大、布置方式对称,所以照明配电箱摆放时,考虑两点:一、距总配电箱的位置不宜大于20m。二、因厂房大,照明配电箱以区域照明划分,应布置在区域的负荷中心。
3.5.3 在应急照明与普通照明没有条件分别设置配电箱时,即两者共用配电箱时,应在说明里注明“应急照明与普通照明共用配电箱时,应做防火隔离并有明显标识。”
3.5.4 三相配电干线的各相负荷宜分配平衡,较大相负荷不宜超过三相负荷平均值的115%,最小相负荷不宜超过三相负荷平均值的85%。
3.7 厂房照明线路的敷设方式
本厂房属于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照明支线一般采用绝缘铜芯导线穿阻燃型硬质塑料管沿(或跨)屋架明敷,插座回路可穿阻燃型硬质塑料管沿墙或地面暗敷。照明干线采用绝缘铜芯导线穿阻燃型塑料线槽沿墙明敷。
4 厂房动力配电设计
本次厂房设计由于厂房内操作工种无法确定、动力设备未到货、业主又要求按期完成施工图,在这种情况下,设计考虑以预留动力电源的方式解决问题,当然,动力设备电源预留大小应是有根据的,本次设计预留电源依据初设60w/m2和《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数据》中的轻工业厂房用电负荷数据即80w/m2定的,定为厂房负荷按70w/m2来考虑,厂房的建筑面积3576.86m2,那么厂房总负荷250kW,除去照明负荷24kW和监控电源12kW,剩下的就作为动力设备的预留电源。200kW的预留电源通过合理分配动力配电箱较为平均分配以防止区域用电不足的现象。本次设计将电热水器和热风幕都作为动力设备进行配电,含有这两个动力设备的动力配电箱预留20kW的负荷,其它动力配电箱都按10kW负荷来配电。由于厂房建筑面积大,每层预留8个动力配电箱。
4.1 动力配电系统
厂房动力配电系统主要采用放射式系统配电,当厂房内用电设备的布置较为均匀、容量不大并且为减少配电箱配出回路时,可采用与链式配电方式相似的树干式系统配电。
4.2 动力配电线路的敷设方式
因为动力设备未到位,故动力配电干线均采用电缆穿阻燃型塑料线槽的方式沿墙或沿屋顶明敷,现场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力配电箱位置的调整。
5 防雷接地
通过防雷接地的计算,确定本厂房属于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需设置防雷装置,具体的防雷措施按民规进行,这里无需详述,需要指出的是,防雷接地利用自然接地体,采用框架柱作为引下线,引下线与基础主筋焊接,这样做不仅接地、也减少了投资。
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置条件,本厂房应设置该系统。
6.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选择
该建筑的保护等级属于三级,因此选择区域报警系统。
6.2火灾探测器的选择与布置
厂房内的探测器以感烟探测器为主,一层顶板梁结构形式为网状式,梁高500mm,梁对探测器保护面积是有影响的,根据规范中的附表,查得一只探测器保护的梁间区域个数为3个,满足此条件后,也需满足保护半径R=5.8m的条件,然后进行探测器的布置,布置要对称和均匀,在楼梯间和库房都应增设感烟探测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设置在出口处,楼梯口和明显便于操作的位置。声光报警器设在楼梯出口处。
6.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供电
厂房内的火灾报警系统应按二级负荷的两回线路要求供电,两回电源线路分别来自2#预装式变电站和柴油发电机低压配电室,在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自动切换。
6.5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
本厂房的火灾报警控制系统设计较为简单,在现场施工时会由消防专业厂家进行安装、调试,这里就不在详述。
7 结束语
本文涉及的内容较多,但主要还是在照明配电和动力配电部分,防雷接地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做简要讨论,设计步骤还是根据规范一步步来的,其中有些设计经验通过项目积累起来的,可供电气设计工程师参考。
轻工业论文:着眼创建产业品牌 打造淄博轻工业发展新高度
山东淄博是一个重化工城市,但轻工业仍占很大比重。近年来,淄博市轻工行业协会着眼创建产业品牌,打造轻工经济发展新高度,收到良好效果。全市规模以上轻工企业485家,从业人员10多万人,年销售收入近1000亿元,利税超100亿元(按新调整的行业统计口径计算),并连续6年实现以十几个百分点以上的速度增长。淄博轻工行业协会(联社)连年被省市评为先进单位,被淄博市委市政府评为 “淄博市工业经济发展突出贡献单位”,赢得“淄博轻工不轻”之美誉。
一、开创会展文化品牌,扮靓淄博轻工产业
淄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作为齐文化的发源地和传播中心,根植于“春秋五霸之首”的齐国各种工艺文化,一直深深影响和有力推动着淄博工艺美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它始终保持着工艺美术文化强市发展态势,并成为国内外工艺品重要的交流交易集散地,成交额居全国地级城市之首。
淄博红木家具打响会展文化品牌。2012中国(淄博)古典红木家具暨书画艺术品博览会总结借鉴前四届会展成功经验,坚持与时俱进,有力推动科学发展,依靠丰富内函,吸引来自国内外参展观众6万余人,到会专业客商3万多人,实现成交额6000多万元,签订合同意向逾亿元;同期举办的“首届中国红木家具‘鲁班奖’、“华光杯”全国工艺美术创新设计大赛评选活动”在业界产生了轰动效应。
展会上,汇聚全国红木家具企业精品,以及艺术陶瓷、琉璃、雕塑、紫砂、珠宝、丝绸、文房四宝、书画等艺术品;伴随“神九”飞天的专利样书淄博“龙”,也佩戴着由中国航天发射中心颁发的“神九搭载荣誉证书”现身;“华光之夜”中国古典红木家具“鲁班奖”、全国工艺美术创新设计大赛颁奖晚会星光灿烂;展会期间总价值近十万元的万份精美礼品抽奖,让市民亲身体验和感受“国字号”展会的温馨……
蕴含文化内涵的高端红木家具成为本届展会一大亮点。在龙尊红木展厅,一张做工精湛的莲花罗汉床受到许多收藏爱好者的青睐。这件莲花罗汉床是以老挝大红酸枝为材质,高薪聘请浙江东阳师傅,用一年多的时间精心制作的,成交价高达76万元。
本展会既有民间古旧红木家具藏品,也有知名品牌企业的现代经典之作,还可以欣赏到与之配套发展的当今品质家居书画艺术品。与以往前四届相比,本届展会更突出了底蕴浓厚的中国古典家具文化。已连续4次应邀出席展会的中国著名古典家具修复大师王秀林对这届展会评价颇高。
一次成功的会展,就像一部永无休止引导消费的导航播种机,悄无声息地发挥“一传十,十传百”的种子效应,成为淄博的又一张城市名片。
淄博工艺美术精品非常珍惜每一个走出淄博的展示机会。继2011年5月1日“印象・中国”鲁派内画全国巡展在北京恭王府启动和深圳展之后,2012年5月10日又在广州市沙面街46号华光陶瓷艺术馆展出,100余件淄博内画精品集体亮相,吸引了众多内画爱好者前来观展。参展的内画作品有来自我市部级、省市级工艺美术大师的精品共 100余件,效果好影响大,持续放大着淄博城市名片。
2012年4月20日,由协会(联社)参与承办的由淄博市人民政府主办“华光陶瓷代表作”――“瓷墨齐风岭南情‘国窑’艺术产品展”,在广州引起轰动,南方日报、广东卫视、广州日报、凤凰网、干龙网等30多家媒体记者到会采访报道,被誉为“淄博市工艺美术文化产业成功跨地区发展的范例”。
二、实施龙头带动战略,打造产业基地品牌
2011年,淄博市轻工行业协会率先提出“建设淄博产业集群基地和特色产业集群基地设想”,立即引起市委市政府和省业务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迅速发展。目前已形成各类特色产业集群基地30多个,其中9个轻工产业集群基地分别通过了省和国家有关部门的评审验收。
周村区家具产业在凤阳、福王、北方、蓝天等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下,269家企业参与家具产业基地品牌建设,年产家具300多万件,有力影响带动了家具市场和原材料市场的发展,使全区家具及原材料经营业户迅速发展到4000余家,交易额超过了百亿元,成为山东及江北较大的家具生产和销售基地;桓台县造纸产业集群基地,现有博汇集团、贵和集团、晨龙集团等骨干企业,辐射高青县和临淄区,总生产能力达 300多万吨,为周边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临淄区塑料产业集群基地,现有规模以上塑料企业80多家,以农用薄膜、塑料编织袋、PVC一次性手套为主导产品,生产能力超过60万吨,临淄已成为我国北方较大的集原料、生产加工和贸易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基地。
目前,淄博已成为全国较大的药用玻璃、食品添加剂、装饰原纸、日用陶瓷生产基地,成为山东省较大的家具、白酒、玻璃、塑料、农膜、造纸机械、钨钼材料生产集群基地。
三、创建健身器材基地,争夺首例部级基地王牌
2012年,淄博轻工行业协会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确立基地建设新思路。以山东汇祥健身器材有限公司为龙头,打造山东品质健身器材生产基地,目前,创建部级健身器材基地申报工作完成。
淄博是全国首例“创建部级健身器材基地”的城市,这是一项全新的开创性工作。此前,博山区虽然被山东省五金衡器工业协会授予“山东省健身器材生产基地”称号,但距离部级创建标准还有很大的跨度。没有成功的榜样参观学习,没有现成的经验参考借鉴,有的只是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关于创建部级健身器材基地标准和轻工行业协会的工作积极性。整个创建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要求高。经过上上下下齐心合力,勤奋工作,截止11月底,淄博市创建部级健身器材基地工作,按照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制定的创建标准和申报要求,全套申报材料全部保质保量完成,并报送到中国轻工联合会待批。
淄博人民正拭目以待,2013年淄博有望成为全国及时个建成部级健身器材生产基地的城市。
轻工业论文:把握形势 紧抓机遇 推动轻工业转型升级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全国“两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主线,提升行业组织服务行业和企业的能力,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进轻工业持续健康发展,4月10日,中轻联三届三次理事会暨全国轻工行业工作座谈会在南京举行。来自全国轻工战线的300多名理事和代表集聚一堂,回顾总结过去一年主要工作,认真分析我国轻工业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和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确定我国轻工行业已经进入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坚信在重要的发展机遇期,轻工行业有条件走在转型升级的前面,指出各行业各部门要把握形势,紧抓新的机遇,推进轻工业转型升级至关重要。
会上,颁发了2012年度中轻联科技奖、管理现代化成果奖。会议还通过了中轻联2012年度会费收支情况报告和有关人事事项。
中轻联会长步正发,名誉会长陈士能、杨志海、潘蓓蕾、张善梅,副会长钱桂敬、王世成、杜同和、陶小年出席会议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江苏省轻工行业协会会长许荣云介绍了江苏省轻工业发展情况。
中轻联会长步正发作理事会工作报告。他指出,2012年中轻联和各行业协会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紧紧围绕轻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履行行业组织职能,共同努力,克服多重困难,各行业取得新的进展。一年来,轻工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对全国工业的贡献加大。轻工全行业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2万亿元,利润总额1.4万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8.1万亿元,同比增长18.2%,利润1.1万亿元,同比增长19.6%。出口5075.1亿美元,同比增长13.7%,轻工累计顺差超过全国贸易顺差1577亿美元。优势集聚和产业有序转移稳步推进,轻工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产值占轻工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30%,中、西部地区轻工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增长率分别高于全行业4.8和3.7个百分点。另外,轻工内外销比重进一步改善,内销占86.8%,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而2012年轻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在工业行业中居第二位,以占全国工业14.3%的资产创造了19.6%的产值、20.3%的利润、24.8%的出口、25.0%的就业,比重比上年均有提高。
在回顾中轻联2012年工作中取得的主要成绩时,步正发指出,2012年,中轻联紧紧围绕“牢牢把握扩大内需、稳定外需,拓展新的需求;牢牢把握科技创新,产业优化升级;牢牢把握质量管理和自主品牌建设;牢牢把握发挥轻工优势和特色,促进做大做强企业同发挥中小企业优势、特色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及时反映行业和企业诉求,推动轻工业发展政策的制定实施;召开全国轻工科技大会,积极推动科技进步和行业自主创新;突出重点行业,推进环保和节能减排;召开全国轻工行业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工作会议,提升产业集群建设水平;组织开展轻工品牌培育体系建设工作,加强质量管理,推进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举行第二届中国轻工品牌和特色展会大会,促进国内外轻工经济交流合作;开展全国轻工劳模评选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定工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同时,不断提升服务行业的能力,加强行业自律。
成绩已成过去,把握机遇才能不断发展。步正发强调,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国轻工业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更高起点上。把握形势,紧抓新的机遇,推进轻工业转型升级至关重要。
步正发指出,我国轻工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困难和不确定因素增多,轻工业自身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部分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显现,产业技术水平整体处在中低端,受科技体制的影响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不完善,制约了科技创新的成效,鼓励和扶持政策尚需进一步加强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轻工业速度效益型粗放式增长难以为继,形势倒逼轻工企业必须由数量效益型转变为质量效益型,创造自主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轻工业进入调整结构,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期。但值得肯定的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趋好的态势没有改变,轻工业总体处在多层次需求拉动和优化升级阶段,扩大需求,提高创新能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为新形势下轻工业发展的新机遇。步正发举例说,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涉及众多轻工行业,蕴藏着巨大发展机遇。食品行业产值占全部轻工业45%以上,生活必需品的刚性需求保持稳定、快速发展,工艺美术等文化产业、休闲健身产业发展方兴未艾。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轻工消费品多元化需求和升级换代需求持续发展,为轻工业提供有力的市场支撑。轻工业是在市场化、国际化的激烈竞争中不断成长的产业,只要我们充分发挥轻工业的优势、特点,依靠全行业的努力,轻工业有条件走在转型升级的前列。
据此,步正发提出2013年总体工作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主线,以提高轻工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满足和创造多层次消费和服务需求,增强创新驱动发展动力,着力推进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化解过剩产能,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改进行业组织作风,充分发挥企业家作用,提升服务行业和企业的能力,促进轻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步正发强调,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因此,要按照规划明确和切实抓好全年重点工作。他要求要深度调研,促进轻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要认真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发展循环经济;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轻工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建设水平;要以品牌建设为重点,做好质量和标准工作;拓展展会功能,帮助企业开拓市场;要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能力。
步正发强调,党的十八大开创了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的新征程,轻工业同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轻工业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让我们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振奋精神,凝聚力量,扎实工作,锐意进取,为轻工业转型升级,为实现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会议还邀请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做经济形势报告。
来自中国乐器协会、广东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负责人分别做了典型发言。
轻工业论文:我国轻工业污染防治分析
[提要] 我国轻工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轻工业发展迅速,轻工业的发展对繁荣市场,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但轻工业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环境污染,公害泛滥,直接危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
关键词:轻工业;污染防治;措施
我国轻工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轻工业承担着繁荣市场、增加出口、扩大就业、服务“三农”的重要任务,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轻工业发展迅速,轻工业的发展对繁荣市场,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2010年,轻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占我国工业总体相应指标的17.9%,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保障和丰富国内市场、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保持我国轻工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轻工业发展迅速。一是生产平稳较快增长;二是技术进步步伐加快。轻工业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三是质量建设取得成效。轻工产品质量稳步提升,规模以上企业普遍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质量检测方式及质量控制手段逐步同国际接轨;四是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在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品牌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五是国际竞争力有所提升。我国轻工业产业体系完整,产业规模优势突出,形成了较强的综合竞争优势;六是产业集群发展较快。轻工业产业集群快速发展,产业集中度高、专业化强、分工明确、特色突出,土地集约使用、污染集中治理、资源循环利用的特点更加突出;七是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节能减排成为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结构的重要抓手。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能源利用率和水的循环利用效率,重点行业综合消耗明显下降。
但是,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1)技术创新能力弱,结构性过剩突出在我国轻工企业中,中小企业所占比重较大,这些企业基本无技术创新开发能力,技术人员匮乏:科研机构缺少,科研设备和资金与企业、生产和市场结合的不够紧密。传统行业改造乏力,有的甚至出现萎缩,轻工业新兴行业发展缓慢,产业转型滞后于消费结构的升级,产品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总量供应大于需求的矛盾同样突出,产品的附加值低,很难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国际技术发展趋势;(2)资源、环境和社会压力不断加大,难以适应新的发展观。轻工业对环境的污染仍然严重,轻工业排放的污水占全国污水排放量的1/5,很多企业尤其小型企业设备陈旧、浪费大、污染严重;(3)低水平重复建设,产业结构趋同严重,许多地方在发展轻工业的过程中,未能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难以形成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低水平重复建设较为严重,产业结构趋同加剧了结构性的过剩。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体会,就我国轻工业污染防治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轻工业污染的形成原因及危害
轻工业污染对工农业建设和人民健康危害极大,主要表现在:一是轻工业生产中排放大量未经处理的水、气、渣等有害废物,会严重地破坏农业的生态平衡和自然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二是轻工业“三废”对工业生产本身的危害也很严重,有毒的污染物质会腐蚀管道,损坏设备,影响厂房等的使用寿命;三是环境污染,公害泛滥,直接危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四是有些轻工业后果严重,难以清除,有些污染不容易被发现,发现以后造成的危害已经很严重。一是对环境保护的意义认识不足,环保宣传教育不够。由于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不足以及地方财政的紧张,很多地方为了本地区经济利益而置环保法不顾,采取“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甚至“饮鸩止渴”的策略来发展经济。这样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效益与长远利益对立起来,严重违背了自然规律、经济发展规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对环境污染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环保意识差,导致其缺乏对污染行为的监督;二是生产工艺技术落后,环境污染治理不力;三是环保立法滞后,法律体系不健全。我国环境法律制度的相对落后与弱化,严重制约着环境的保护与改善。环境法制相对落后与弱化主要表现在:重行政主导、公众参与有限;重立法数量、执法与司法功能偏差;不同部门和层次的环境立法缺乏统一规划协调;地方立法特色性不强,可操作性较差;重实体规范,程序规范欠缺;不少法律规范内容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与环保新形势的需要;四是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不健全,环境监管能力亟待提高。根据2008年全国环境统计公报,全国各级环保系统实有人数约13万人,其中,各级环境监察人员不足6万人,而全国产生污染物的工业企业已超过百万家,监管力量明显不足;五是产业转移中降低环保要求,污染转移现象普遍。我国在新一轮产业梯度转移中,很多产业转移中,忽略产业升级,甚至大幅度降低环保要求。
二、轻工业污染防治措施
(一)建立目标责任制。落实“一把手负总责”的环保目标责任制,对造成重大决策失误,导致环境损失或生态破坏的要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将主要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到相关市(州),纳入年政务目标考核。各市(州)要将目标任务分解下达至所属各县(市、区),省政府督查办公室会同省环保局等部门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和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督查。
(二)各级政府部门各司其职,协同配合。政府有关部门要在政府领导下依据各自行政职能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和协调服务,抓好工业污染源整治行动方案制订、措施落实和达标验收等具体工作。
(三)加强宣传和舆论监督,为整治行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大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力度,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和搞好工业污染源整治的重要性,唤起全社会对工业污染源整治的参与和关注意识。建立和完善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制度,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给违法排污、超标排污企业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给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增加动力,为工业污染源整治行动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四)加强委托治理新型实践模式的应用
模式一:环保治理公司参与污染企业的环境管理。这种模式中,污染企业有治理设施和运营人员,为了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和治理设施的运营效果,污染企业以有偿技术服务合同的方式聘请环保公司参与企业的环境管理。其范围包括环保公司向企业提供治理技术服务、为企业提供监测和分析服务、协助企业规范日常环境管理,以及帮助企业培训设施操作人员等。
模式二:治理设施的承包运营。污染企业将其治理设施以承包合同方式委托环保公司进行专业化运营和维护。在工业污水治理方面利用此模式的较多。以污水处理为例,一般在合同中规定了污染企业排放污水的水质水量、环保专业公司保障达标排放、委托运营的费用、双方在提供水电和设备维护方面的责任等内容。
模式三:从污染治理方案设计、工程施工到建成后运营维护的综合服务。污染企业委托环保专业公司从治理方案设计、工程施工、调试到建成后的运营管理提供综合的有偿服务,并确保达到治理效果。这种模式一般适用于新建或扩建的治理项目。
轻工业论文:吉林省轻工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及趋势分析
摘要:轻工业指主要提供生活消费品和制作手工工具的工业。轻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医药、纺织、食品、造纸、家电等类45个行业,是涵盖衣、食、住、行、用、娱乐等消费领域的产业组合群,是承启一、三产业的重要消费品工业。轻工业承担着繁荣市场、满足居民生活消费需求、扩大就业、稳定出口、服务“三农”的重要任务,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轻工业;市场占有率;产业结构;增加值率
“十二五”时期是吉林省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时期,是加速总量扩张、深化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了解我省轻工业发展现状,深刻认识差距和不足,把握发展前景和机遇,对于发展壮大吉林经济,实现全省“十二五”经济发展各项既定任务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现状
(一)轻工业在全省工业经济中所占比重超过四分之一
全省现有规模以上轻工业企业2048户,占规上工业企业总户数的39.0%,2011年1~11月份,轻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435.4亿元,同比增长15.9%,拉动全省工业生产增长4.5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1.4%。轻工业企业仅用占全省规上工业总量19.6%的资产额实现了规上工业总量当中28.8%的工业总产值、40.5%的出货值、27.4%的主营业务收入和24.4%的利润总额,带动就业人数占全省规上工业从业人数的比重达到28.7%。
(二)轻工业发展速度持续高于重工业,在工业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加大
“十一五”以来吉林省轻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06年到2011年的6年间,轻工业增加值增速始终维持在20%以上,经验丰富重工业增速5个百分点以上。特别是2008年和2009年,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发展下行压力较大的两年,这两年全省轻工业企业克服困难,保持了高速增长,两年的增加值增速分别达到了27.0%和22.9%,比当年重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出11.0和8.2个百分点。截至2012年11月底,轻工业在全省工业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已经由2006年的23%提高至29%,平均每年增长一个百分点,在工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
(三)农产品加工业和医药制造业在轻工业中比重较大
吉林省轻工业内部结构中由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酒和饮料制造、烟草制品业四个标准行业组成的农产品加工业占据最为突出地位。截至11月末,全省拥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1204户,实现增加值888.5亿元,利润总额150.5亿元,从业人数19.1万人,占轻工业总量的比重分别达到58.8%、61.9%、60.7%和44.5%。农产品加工业是满足居民必需生活保障的供给行业,直接惠及农民、农村、农业,服务“三农”,对发展经济,维护社会安定,保障和谐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大重要轻工行业就是医药制造业,其企业个数、增加值、利润和从业人数在轻工业总量中的比重都仅次于农产品加工业,分别达到14.5%、17.9%、22.6%和25.7%。医药制造业具有准入制度严格、附加值较高、能耗较低等特点,是我省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基础雄厚,增长迅速,有一批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影响力的企业。
(四)小型企业和私营企业所占比重较大
截至2011年11月末,全省2048户轻工业企业中,有小型企业1807户,占全部轻工业企业总数的88.2%,比重工业企业中小型企业数量所占比重高3.1个百分点。轻工业企业中有私营企业1749户,占全部轻工业企业总数的85.4%,比重工业企业中私营企业数量所占比重高7.6个百分点。轻工业企业中私营企业资产、负债、收入和利润占全部轻工业的比重分别达到54.9%、49.6%、64.0%和61.2%,轻工业企业中的私营企业具有相对较低的负债率,能够利用较少的资产创造出较高比例的收入和利润。
(五)吉林省轻工业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高于东北其他省区
从2011全年经济指标来看,吉林省轻重工业比例结构已经很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比东北其他省区和天津市都要高一些。吉林省轻工业完成总产值在全部规上工业中的比重仅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7个百分点,比辽宁省高出8个百分点,但与沿海发达省份差距还较大,比广东低9.5个百分点。轻工业利润在全部工业当中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1个百分点,比黑龙江、内蒙和天津分别高出10.1、11.7和10.0个百分点。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吉林省虽地处老工业基地中心,但是工业经济的重化程度要大大低于相邻省份,轻工业的发展基础和比例结构要优于其他东北省区。
二、存在的问题
(一)多数行业在全国市场占有率偏低
2011年,吉林省轻工业在全国市场有较高占有率的只有三个行业,分别是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市场占有率为6.8%;医药制造业为5.4%;农副食品加工业为4.9%。家具、造纸、印刷三个行业刚刚达到1%,纺织、服装、皮革制造和文教用品制造四个行业占有率不足0.5%。占有率较高的三个行业都有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大企业名牌产品的带动,如森工集团、修正药业、敖东集团和大成集团等,而缺少大企业集团带动的行业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普遍很低。这些行业在我省虽然也发展较早,但是缺少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和产品。
(二)部分行业单位增加值综合能源消费水平较高
2011年1~11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为0.99吨标准煤/万元,其中重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为1.17吨标准煤/万元,同比降低率为14.0%;轻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为0.52吨标准煤/万元,同比降低率为8.3%,低于重工业降低率5.7个百分点。在轻工业各行业中,单位增加值能耗超过1吨标准煤/万元及以上的行业有两个,分别是造纸及纸制品业(1.21吨标准煤/万元)和饮料制造业(1.02吨标准煤/万元)。食品制造、烟草制造、纺织、皮革制品、家具和医药制造六个行业能耗同比呈上升趋势,同比分别是7.1%、9.6%、6.4%、14.2%、18.6%和5.2%。
(三)获利能力较弱
从2012年前11个月各项经济运行质量参考指标来看,吉林省轻工企业的整体的获利能力要弱于重工企业。1~11月份,全省轻工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分别比重工企业低1.04和0.86个百分点。轻工企业97.55%的产销率比重工业低1.04个百分点,轻工企业劳动生产率为352563元/人,比重工企业低10160元/人。轻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要比重工业企业低12.17个百分点,表明轻工业企业的债务负担较小,经营风险较低。
三、前景和机遇
(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城镇化加速推进将拉动轻工产品消费需求稳步增长
着力拉动内需,摆脱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出口的过度依赖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这一时期,国家将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继续加大对医疗、教育、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将会形成一个良好的消费预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收入倍增计划”,居民对收入的提高和未来生活的改善将更具信心,消费潜力势必会极大地得以释放。
(二)沿海发达省份传统比较优势减弱
随着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各省份的快速崛起和国家政策的倾斜,沿海地区一直以来发展轻工业的有利条件如资本市场开放、融资渠道灵活、人力成本低廉这些比较优势正在快速减弱。现今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节能减排措施日趋严厉,以往粗放式的发展已难以适应轻工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发展制约因素促使沿海地区工业生产基地正在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并且为环保节能,具有高附加值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先进装备轻工行业企业提供了空前巨大的发展机遇。
四、几点建议
(一)加强培育生产性服务业
近十年来,工业生产性服务业是世界经济中增长幅度最快的行业。生产性服务业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品,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制造业,发展良好的生产性服务业不仅能够保持地区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和提高生产效率,更能够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应从适应新时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特点出发,从财税、信贷、土地和价格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重点支持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等关键领域、薄弱环节的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二)加速淘汰落后产能
淘汰落后产能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节能减排、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要继续开展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进一步加大造纸、皮革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落实好“十二五”各项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要进一步强化安全、环保、能耗、质量、土地等指标约束作用,从工艺、技术、设备、生产能力等方面着手,严格市场准入条件,对不合乎条件的企业坚决采取经济、法律、政策手段予以淘汰。
(三)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健全产业创新体系
要引导和支持企业针对市场需求和生产中的薄弱环节,不断采用和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先进装备,对现有生产设施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要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发展绿色、安全、智能化的多功能产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要大力推进轻工业技术装备水平提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应加大应用数字化、自动化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力度,推动研发设计、生产、流通、企业管理等环节的信息化改造升级。推动企业信息化综合集成,促进信息化条件下新型企业发展模式创新。
轻工业论文:我国轻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 要]本文介绍了当前特殊经济发展背景下轻工业的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从企业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轻工业发展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轻工业承担着服务“三农”的任务,发挥着以增加就业量,提高进口和出口贸易,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使命。债务危机爆发后,全球需求萎缩,轻工业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随着中国的沿海制造业产业已被称为其“世界工厂”,许多轻工业产品制造企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成本继续向上升,劳动力短缺,贷款困难,利润率下降以及海外订单锐减。我国的轻工业面临严峻挑战,其融资难、结构,技术,质量的矛盾仍然存在,轻工业的比较优势并不明显等,因此发展我国轻工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我国轻工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轻工业加大了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力度,取得了技术进步步伐加快、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等重要成就,实现了全行业平稳较快发展。2010 年,轻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占我国工业总体相应指标的17.9%,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多数行业整体研发能力较为薄弱,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一些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亟待突破;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产品结构不适应消费升级需要,在国际产业分工中长期处于价值链中低端;食品质量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产品质量保障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多数行业品牌有世界影响力的品牌为数不多,建设水平与生产制造能力存在较大差距等。由此可见,我国轻工业既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重大挑战。
三、轻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 、科学技术的滞后制约着轻工业发展,导致我国轻工业不具备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研发环节较为薄弱。中小型企业偏多且多为民营企业是我国目前的轻工业发展的现状,这样的行业门槛相对偏低布局凌乱,而且分散,没有开发和发展较大的创新能力的土壤,重复建设的现象非常严重,缺乏规模经济效益,以原料型或加工型为主大多数生产,他们的产品技术附加值低、结构水平不高。
第二、增长方式存在结构性矛盾且过于粗放仍然。从目前轻工业的产业结构来看,企业过小且相对分散,而大型企业缺乏必要的核心技术和国际化的资源配置能力,初加工的产品较多,科技含量偏低,有严重的同质化的现象,各个品种的结构布局也不合理,单从企业的结构方面来看,其不具备市场竞争能力。
第三、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不到位,对于我国轻工业来说相当一部分的工业消耗过大、产品质量偏低、污染严重,相当一部分企业依然采用粗放的增长方式,没有采取综合利用的方式。
第四、轻工业贸易摩擦增多。欧盟于2011年5月,欧盟对我国铜版纸实施“双反”措施,开启欧盟首次对中国产品动用反补贴措施;12月,美国商务部正式公告,对从中国进口的木制卧室家具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四、发展轻工业的对策建议
1.调整经营战略,实施“特色轻工”的大开放
我国的轻工产业最需要的是技术含量的改进。提升轻工业竞争力,要实施“特色轻工”的大开放战略,实行“请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在层次上我们的制造业过于偏向于原材料的处理生产,技术含量较低,从中获取的利润有限。轻工行业需要产品层次的更新与多样化。一是“请进来”,就是结合本土资源特色实际,主动接受发达国家经济辐射,吸引区域外产业的相关资源来达到促进本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竞争力的提高。二是“走出去”, 主动将本区域特色产业分工链条的一部分放在区外更合适、更有优势的地区,从而更能发挥产业整体的优化。
2.建立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我国轻工企业的数量众多,行业分布相当广泛。在发展的过程中,建立主题轻工业园区,将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或有一定关联度的企业集中在园区内,真正做大、做强,形成规模优势。同时,以点代面,通过产业的关联带动,延长产业链条,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关键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这就需要政府采取多方面的政策支持灵活而有效地满足不同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3.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发展“新轻工”
积极扶持和推动重点骨干企业加速建立技术中心,重点抓好企业技术中心或技术开发机构建设,大力实施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加快利用并转化科技成果。技术创新体系是高科技发展的基础,也是“特色轻工”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支撑保障。增加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地投入,建立起以企业投入为主体,财政、金融、外资互动的技术创新机制。完善风险投资体系和机制建设,提高政府对风险投资公司的支持力度,提高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和经营管理能力,使之在发展轻工业高新技术中发挥重要作用。
轻工业论文:中国轻工业知识产权发展情况
[提要] 近年来,我国轻工业知识产权经历了从一片空白到蓬勃发展的变迁。本文仅以燃料电池和家电行业为例,介绍我国和国外相关专利发展情况。
关键词:知识产权;燃料电池;家电
近年来,我国轻工业知识产权经历了从一片空白到蓬勃发展、从“逼我所用”到“为我所用”的变迁,这不仅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更是实现轻工业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需要。由于轻工业下子行业过多,且行业属性及知识产权情况各不相同,因此本文仅以燃料电池和家电行业为例,介绍我国和国外相关专利发展情况。
一、燃料电池
(一)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发展情况
1、我国燃料电池专利申请高速发展。近十年,燃料电池专利发展异常快速,国内许多企业、研究机构加大投入力度,开展燃料电池相关技术的研发,成果数量快速增长。2006年我国燃料电池专利申请量达到顶峰的2,108件。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和2009年创新活动受到抑制,创新研发投入较往年减少,专利申请量呈下降之趋。(图1)
2、发明专利占据主导地位。从专利类型来看,发明专利最多,为13,534件,占1985~2011年在我国申请专利件数的93.5%;实用新型专利910件,占比6.3%;外观设计专利46件,占比0.3%。
3、本土企业与国外企业申请量各占半壁江山。从专利申请地域分布上看,47.1%为我国本土企业申请,50%以上为国外企业在中国申请的专利。国外企业申请的专利中,日本仍独占鳌头,占据31.8%的份额;美国以16%次之;随后为韩国、德国、加拿大、法国、英国;其他国家在中国申请的专利份额均在1%以下。
4、机构间竞争激烈,未出现垄断现象。从专利申请研发机构来看,各研发机构在国内申请专利数量总体分布较为分散,国内市场尚未出现寡头垄断现象。排名前4位的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三星SDI株式会社、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各自专利数量占据燃料电池5,521件专利的3.1%~7.7%。
由此可见,我国燃料电池行业的发展仍较为落后,专利数量也较少,公开相关专利超过100件的企业仅1家;10件以上的也不超过20家。相比之下,日、韩、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在华公开燃料电池专利超过100件的企业有10多家,超过400件的企业超过4家。大企业主导的国外来华专利申请已经在数量上远远超过我国科研单位主导的本土专利申请。
(二)国外自主知识产权发展情况
1、日本燃料电池技术经验丰富。从专利的覆盖广度、应用深度看,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具有系统化燃料电池技术开发、应用能力的国家主要有6个:日本、美国、韩国、德国、中国、法国。其中,日本的技术实力最强。据麦特西集团的数据显示,2008年二季度,日本、美国、韩国申请的燃料电池专利分别占全球同类专利申请的43%、14%、11%;中国、德国分别占7%、5%,加拿大不足1%。
在燃料电池国际优先权专利的申请量上,日本处于的经验丰富地位,占据燃料电池所有优先权专利的60%以上,而且技术最为,表明日本在燃料电池领域走在全球前列,技术上已占居垄断地位。排名第二的是美国,虽然美国很早就在燃料电池技术领域进行研究并成功应用,但与目前日本的经验丰富地位相距甚远。我国排在德国和韩国之后,居第五位,但优先权专利数量较少,仅占2.4%。
2、各国燃料电池技术有所侧重。各国关注的燃料电池技术领域相似度较高,但也有所侧重:如日本在控制方面比其他国家更为关注;美国则更为关注燃料制备、存储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德国重点关注燃料电池车辆;韩国关注催化剂和膜电极组件;中国则更为关注电极。
3、目前燃料电池的热门技术和应用领域。燃料电池的控制、电极、燃料的制备和存贮、电解质、双极板、外壳密封、催化剂、加热冷却、膜电极组件等是国际燃料电池研发的热门技术。固态氧化物电池即质子交换膜电池、固体氧化物这两种燃料电池位居国际上各类燃料电池研究的前列。
目前,燃料电池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三大领域:燃料电池机动车、燃料电池便携式设备、燃料电池固定式发电站。其中,机动车辆是燃料电池在所有应用领域中,未来产业规模较大、国际上技术研发热情较高的领域。
二、家电行业
(一)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发展情况
1、我国家电专利申请量持续增长。伴随着家电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家电专利也走过了从无到有、从模仿到创新的发展之路。近10年来,我国家电行业在专利方面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申请量从2000年的5,495件增至2010年的18,937件,10年间增长了3.4倍。(图2)
2、我国家电企业在知识产权和标准制定上举世瞩目。我国家电行业在专利开发方面日新月异:海信集团了我国音、视频领域及时块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的数字电视处理芯片——信芯,从此中国7,000万台彩电有了中国芯;海信空调和冰箱在国内首家自主成功研发出“国际经验丰富”的180度矢量变频技术,在世界先进变频技术领域率先与日本企业实现了平起平坐,还解决了变频技术中存在的谐波电流问题,在此领域甚至超越了日本;澳柯玛冷柜突破了-152℃的极限,与国际品牌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海尔微波炉抓住了健康这一大消费空间,开发出蒸汽转波技术,并且引得国内外众多巨头纷纷跟风。截至2007年底,我国仅洗衣机方面的专利就有2,000多项,其中海尔的双动力、小天鹅的水魔方、荣事达的水银行等都属于核心技术发明专利。
在更高级别的标准领域,我国家电企业也收获颇丰。2005年4月26日,海尔双动力洗衣机入围国际标准;2006年,海尔洗衣机开发公司总工程师进入国际IEC技术委员会专家组,从此与欧美的专家共同参与制定全球洗衣机行业的通用国际标准。
(二)国外自主知识产权发展情况
1、技术各有侧重。全球家电行业内,在拥有雄厚技术和品牌实力的情况下,美国成为原创科学及新兴前沿科学的代表,控制了芯片;德国代表了高品质,控制了白色家电领域的中游关键零部件和下游产品;日本代表了技术,控制了家电的中游;韩国则牢牢抓住数字时代的来临,造就了超过索尼的三星。
轻工业论文:浙江省轻工业转型升级研究
轻工业是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民生产业,也是我省的支柱产业。它的提升和发展对加快浙江省工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轻工产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协调、服务功能和政策资源配置作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总战略,认真贯彻“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工作方针,为产业的发展创造优越的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帮助具有发展潜力的困难轻工企业渡过难关,把保持轻工业平稳健康发展、促进其加快转型升级作为首要任务。
一、浙江省轻工业存在的问题
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轻工产品市场外需下降、内需萎缩,加上产业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日渐凸现,产业效益下降,企业经营困难加剧,影响了经济健康发展,存在着劳动就业与社会稳定的隐患。
1.企业生产规模偏低
浙江省轻工产业大都是中小企业,企业规模较小,产品单一,整体技术装备水平较低,综合实力不强,企业研发资金普遍投入少,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能力不足,缺乏发展后劲。
2.二元化结构现象较为突出
大量传统的产业与部分较现代化的产业并存,轻工产业结构不合理,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低水平加工业比重过高与高加工度产业成长不足并存,重复建设仍较严重,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一般产品生产能力过剩与高技术含量产品供给不足并存,传统产业改造乏力,有的甚至出现萎缩,能启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新兴产业发展缓慢,产业转型滞后于消费结构的升级;全能型企业大量存在,缺乏有效的分工协作,不少规模效益显著的产业生产集中度仍然不高。
3.粗放型发展方式未得到根本转变
长期以来轻工产业发展较大程度上依靠粗放型扩张方式,这使得轻工产业在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造成产品结构不合理,同质化竞争问题突出,重复建设和低水平扩张,资源过度消耗与浪费,对环境造成较大压力,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对策分析
1.进一步重视轻工业作为“民生”产业的重要地位
轻工产业是浙江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为人民群众提供生活必需的衣、食、住、行、用,又吸纳了大量城镇和农村劳动力就业,是典型的“民生”产业,是浙江省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必须依托的重要产业之一。
2.坚定不移地推进轻工产业升级
贯彻实施国家《轻工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落实国家扶持轻工产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和浙江省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等有关财税政策,推动轻工产业发展。
3.鼓励轻工企业自主创新
鼓励轻工企业技术创新,大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产品附加值。轻工企业要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积极创建企业技术中心,已建立的要逐步完善提高;鼓励骨干企业研发轻工前瞻性技术,逐步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发展轻工先进工艺、技术和产品。
三、小结
浙江省应坚持扩大内需,拓展轻工产品市场;坚持促进出口,巩固国际市场;坚持结构调整,加速产业升级;逐步转变传统的外延扩张式发展,实现轻工业大省向轻工业强省的战略转型,为努力促进我省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轻工业论文:轻工业行业中小企业的班组安全管理探讨
摘要: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班组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石和核心。本文针对轻工业行业中小企业的特点,就该类企业如何让班组员工通过学习技能、 营造安全文化氛围等来加强班组安全管理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班组安全;安全文化;管理理念
班组是企业生产的最基本单元,是企业最前沿的工作团体。加强班组安全管理工作,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的关键和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保障。据统汁,90%以上的事故发生在班组,80%以上的事故直接原因都与班组有关[1]。在煤炭、石油、电力等重工业部门,由于其安全风险非常高,其班组管理制度较为完善。轻工业部门发生的安全事故,虽然没有重工业企业直接,但危害同样巨大,如近几年频发的食品、药品化学安全事故,给轻工业部门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敲响警钟。本文针对轻工业部门中小企业的特点,就轻工业部门怎样进行班组建设,搞好班组安全管理作探讨。
一、轻工业部门生产的特点对班组安全管理提出挑战
轻工业部门生产的产品大多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健康密切相关,但往往存在安全事故发生后不能及时追溯到事故源,导致事态扩大的问题,其原因就是其轻工企业生产的特点,多数事故发生地与事故源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分离的,如在食品企业中,食品原料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都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潜在危险因素[2],且还不可忽视前期初级农产品中农药、兽药的影响[3]。如此复杂的环节,对企业如何建立合理有效的班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在安全事故发生时能够通过有效的班组安全管理机制快速查找源头控制其蔓延提出了挑战。另外,轻工业中小企业多数员工安全文化素质比较低,在工作过程中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缺乏参与企业安全活动的积极性[4],这是轻工业部门中小企业的班组安全管理面临的又一难题。因此,轻工部门中小企业应当依照国家安全生产法规条例并结合本部门的实际,建立与本企业生产流程相适应的班组安全管理制度。
二、如何进行班组安全管理
1.将生产技术指导与班组安全文化教育结合贯穿于企业生产过程
由于各个企业的技术条件、生产流程、操作要求、运行方式、员工构成等差异巨大,因此,在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大的框架下,各个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的班组安全管理制度、条例。例如针对某一台设备或某一个流水线,怎样操作是安全的,几个人操作,如何分工,谁负总责,新的员工如何培训。应当鼓励员工熟悉与之有关的原理、过程、目的,并且加强上游程序班组员工和下游程序班组员工之间的交流沟通,班组员工越熟悉生产流程,安全管理就越有保障。在班组成员的不断交流学习中形成该企业特有的班组安全文化氛围,发挥企业安全文化的凝聚作用、规范作用、辐射作用[5],更好的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
前面提到由于轻工中小企业生产的特点,多数事故发生地与事故源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分离的且产品大多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在班组安全管理制度的外延应当扩大,即从原料地到消费者都应当被覆盖到。建立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实施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有效监管[6],与班组安全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保障安全的同时有效保障产品质量,提高企业效益,增强每个班组团队的责任心、凝聚力,塑造企业自己独特的安全文化。
2.创新模式,不断探索新的班组安全管理方式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要较大限度的发挥班组成员的积极性,就要不断地进行创新。企业中创新一般涉及两方面,一是通过工艺改进或技术进步来提高企业生产效益和安全系数;二是探索更先进的运行方式或管理理念,这里主要讨论后者。要使企业处于的安全生产状态,应当对班组员工参与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估,从而得出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已有研究通过构建员工与中小企业交往支付矩阵,对交往过程演化模型的分析来揭示个体不同策略选择对群体行为的影响[4]。这些研究方式可以融合于企业班组安全管理制度的形成中,尽可能排除人为因素的不科学、不合理。
对现场管理模式的创新,也是提高班组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方面。著名的5S管理理念,它包括整理(SH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等五个项目。1955年,日本的5S的宣传口号为“安全始于整理,终于整理整顿”,其后日本企业将5S运动作为管理工作的基础,使得产品品质得以迅速提升。这充分说明了管理模式对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性,但班组安全管理并不终结于此,班组员工处于一个团队中,班组团队建设的怎样,直接影响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为此,有企业提出了建立“五型”班组[7],并在实践中获得了一些经验。
3.营造氛围,培养人才
企业班组安全管理不能脱离社会的大环境,轻工业行业中小企业生产特点与重工业有区别,因此,这些企业最需要的是懂本行业生产全过程又熟悉相关安全法律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如何让人才脱颖而出,首先,社会上要有重视班组安全管理的氛围;其次,要发挥企业联合会和高校的作用,专门针对本行业培养复合型人才;再次,要鼓励班组员工积极学习与本行业相关的知识。
综上所述,轻工部门中小企业的班组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会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管理理念的创新与时俱进。安全生产伴随国民经济发展进程,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总之,轻工业部门中各个企业的生产、经营具体情况不同,各企业应针对各生产流程及流程中发生的变化,不断调整班组安全管理方式方法,以适应新形式的要求。
轻工业论文:探讨轻工业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文章介绍了轻工业发展的现状,并且对企业在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轻工业;发展;问题:对策
轻工业所承担的任务是服务“三农”、增加就业量、提升进出口贸易等。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轻工业发展极为迅速,大小企业的规模与实力都有着较为明显的提升。然而,与此同时,矛盾和问题也逐渐地浮出水面。
一、轻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及时,轻工业的研发环节较为薄弱,不具备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从我国目前的轻工业现状来看,中小型企业偏多且多为民营企业,进入的门槛相对偏低,布局凌乱分散,没有较大的创新能力,重复建设的现象日益突出;缺乏规模经济效益,大多数生产以原料型或加工型为主,其产品、技术结构水平不高,附加值低。随着原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一些传统产业在竞争当中的优势正在快速减弱。然而,新型产品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速度不足,导致了新兴产业成长相对缓慢。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科学研究设备陈旧和研究资金的缺乏,都使轻工业的发展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因此,科学技术的滞后成为制约轻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二,增长方式依然显得过于粗放,仍然存在结构性矛盾。从目前轻工业的产业结构来看,初加工的产品较多,缺乏进一步精加工的产品,科技含量偏低,有严重的同质化的现象,各个品种的结构布局也不合理;单从企业的结构方面来看,其不具备市场竞争能力,企业过小且相对分散,而大型企业缺乏必要的核心技术和国际化的资源配置能力。
第三,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做得还不到位。对于我国轻工业来说,相当一部分的工业产品质量偏低、消耗过大、污染严重。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采取综合利用的方式、依然采用粗放的增长方式。轻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集约化、循环能力、清洁、再利用资源等方面都还存在巨大潜力。
二、轻工业发展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的、相互协调的发展观。研究轻工业的发展战略,不仅可以增强企业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还能够进一步地优化产业,做好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工作,这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三、轻工业发展的对策探讨
及时,突出抓好粮食生产。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中,始终将粮食生产的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当国家发展粮食核心区建设时,要抓住机遇,打造出具有核心示范作用的粮食生产区域,再通过对粮食品种结构的优化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从而不断增强粮食生产的综合能力。因此,需要走一条在不牺牲农业与粮食为代价的前提下的协调发展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不仅有利于国家的粮食安全,还有利于提升国家的竞争能力。
第二,科技创新需要大力推进,进一步深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科学技术作为我国的及时生产力,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科技创新能力的加快、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于轻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是当前我国轻工业体系发展所迫切所需的,也是科学发展的实现以及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途径。笔者建议从以下几方面人手:一要推动轻工业技术的升级,加快对已成絷的高科技技术的运用。二要进一步搞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推动产业的发展。三要强化科技创新,依靠科技创新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四要扩大科技对外开放的力度,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解放、发展生产力。
第三,建立、完善轻工业发展的保障体系。一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仂会是沟通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也是现代化轻工业的经济管理体制的重要组威部分。行业协会成员的合作,能确保行业的共同利益和所参与会员的自身利益。所以,要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优化协会人员结构,提高其专业水平、明确其指导性,二要出台且完善有利于轻工业发展的税收激励政策和金融支持政策。用于开发轻工业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各项费用在抵扣应纳税所得额中的比例还有待提高;允许企业从营业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技术开发准备金,并在税前列支: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一定比例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对于企业建设技术中心购买国外先进研发设备等的费用,由企业自主创新专项资金给予资助。三要加快轻工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在对轻工业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时,需要在稳定传统产品的前提下。不断开发更加高端的产品,满足各种各样的消费群体的需要,从而扩大居民的消费:在市场方面,需要加大外贸出口的力度,进一步拓展农村市场,还要开拓出国际化的高端市场;在企业方面,需要加大兼并与重组,将企业当前的资源进行整合,发挥企业自身所具有的特色,提高企业在市场当中的竞争力;在区域内,需要培育出更新的特色区域,加快产业集群的建设,确保轻工业又快又好发展。
总之,目前我国轻工业在发展中仍然存在各个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摸索中不断加快产业发展、调整行业结构,为未来的轻工业发展铺平道路。
轻工业论文:陕西省轻工业竞争力的提升对策
[摘要] 提升陕西省轻工业的竞争力对于实现“轻工兴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发挥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发展规模经济、大力发展非国有制经济、提高营销水平和拓展市场能力等方面对提升陕西省轻工业竞争力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竞争力产业结构创新规模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轻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分析,其结构性、技术性、素质性的矛盾依然存在,陕西省轻工业总体在全国并不具备竞争优势,各轻工行业的比较优势也不明显。当前,大力发展具有劳动密集型、就业门槛低、投资少、见效快等特点的轻工业已经成为促进陕西省经济发展的重点。因此努力提升陕西省轻工业的竞争力对于实现“轻工兴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抓住机遇,发挥优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为陕西省轻工业发展提供了一个缩短与东部沿海差距,迎头赶上的良好机遇。国家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一个统一、开放的国内市场正在逐步形成,为陕西省轻工业产品进入异地市场扫清了障碍。另外,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东部地区已完成了应为发展本地经济而进行原始积累的任务。东部轻工业进一步发展,将受到成本和资源诸多限制。所以,东部地区的轻工业资本,必然要向西部转移。这成为陕西发展轻工业的一个大好机会。
在把握机遇的同时,陕西省提升轻工业竞争力还具有独特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原料资源丰富。陕西省具有发展轻工业所需的各种原料资源。农业资源中,以水果资源的优势十分突出,苹果、梨、枣、猕猴桃被称为陕西水果产品的“四大宝”。丰富的畜产品资源为肉类加工工业、罐头食品、乳品工业、裘皮及制革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雄厚的科研实力。陕西省是全国有名的科技大省,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林立,其中许多院校和科研机构都与轻工业与密切的关系,可以为陕西省食品加工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乳制品加工业、畜产品加工业、中草药加工业、轻工机械及其包装产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低廉的劳动力资源。陕西以农业人口为主,2004年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6.1%。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必然游离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对于轻工业这种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来讲,低廉的劳动力必然会降低成本,使轻工业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二、调整产业结构,实施“特色轻工”的大开放战略
提升轻工业竞争力,要抓住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世界产业分工趋势和我国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契机,实施“特色轻工”的大开放战略。这种大开放战略包括“请进来”和“走出去”战略。
所谓“请进来”,就是结合陕西省资源特色实际,主动接受东部经济发达省份的辐射,吸引区域外产业的相关资源,通过增量激活调整存量,最终促进本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竞争力的提高。
所谓“走出去”,就是在发展区域经济中,不拘泥于区域狭隘的范围,利用本省资源,通过分析比较优势,主动将本区域特色产业分工链条的一部分放在区外更合适、更有优势的地区,从而更能发挥产业整体的优化。
三、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发展“新轻工”
技术创新体系是高科技发展的基础,也是“特色轻工”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支撑保障。积极扶持和推动重点骨干企业加速建立技术中心,重点抓好企业技术中心或技术开发机构建设,大力实施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加快利用并转化科技成果。增加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地投入,建立起以企业投入为主体,财政、金融、外资互动的技术创新机制。完善风险投资体系和机制建设,提高政府对风险投资公司的支持力度,提高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和经营管理能力,使之在发展轻工业高新技术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提升轻工业竞争力的过程中,从战略的高度重新审视轻工业,发展“新轻工”。所谓“新轻工”就是利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对传统的轻工行业进行改造,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提升产品的档次,使其成为与环境协调性好的高附加值加工产业。
四、建立主题轻工业园区,发展规模经济
陕西省轻工企业的数量不是很多,但行业分布却相当广泛,共有22个行业144个门类,其中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产业集中度低、缺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是陕西省目前轻工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发展的过程中,建立主题轻工业园区,将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或有一定关联度的企业集中在园区内,通过这些行业的集中发展,将其真正做大、做强,形成规模优势。同时,以点代面,通过产业的关联带动,延长产业链条,拉动陕西省相关产业的发展,使行业成长带来的经济效益扩散到其他经济领域,培养经济增长点,来推动陕西省经济社会的发展。
五、大力发展非国有制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经济发展机制的重要变化就是非国有制经济的飞速成长壮大,并以其特有的生机与活力成为经济发展的另一个增长空间。陕西省由于观念守旧,改革进程相对滞后,工业结构中非国有经济成分发展缓慢,经济效率相对不足。形成了与东部地区在所有制结构方面的重大差距,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必须增加轻工行业中的非国有经济成分,使之适应提升竞争力水平的要求。
六、面向市场,提高营销水平和拓展市场能力
提升竞争力,要注重发挥轻工业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两大优势,加大实施名牌战略的力度。从陕西省轻工行业目前的情况来看,缺乏的就是名牌,尤其是在“中国驰名商标”名单中陕西省轻工业还是空白。因此必须开展创建名牌的活动。在实施名牌战略的过程中,企业、政府、媒体要充分认识各自在创建名牌过程中角色,企业是创建名牌和生产名牌的主体,媒体是宣传名牌的主力,政府职能部门是保护名牌的后盾。紧紧抓住生产、宣传、保护这三个环节,提高陕西省轻工业产品的知名度,巩固本省市场,扩大在异地的市场份额。
另外,还要特别加强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集中力量解决好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增加市场销售额两个突出问题,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和适应连锁经营、仓储式销售、商品配送中心以及专卖店等现代商品营销方式。
轻工业论文:北洋政府时期轻工业为核心的工业结构初步形成的原因
摘 要 北洋政府时期是我国工业高速发展时期,这时期初步形成了民国初年轻工业为核心的工业结构,这种工业结构的形成,与当时国内外环境,北洋政府的各项政策都是密不可分的,本文将通过对这几方面来分析民国时期工业结构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 北洋政府 轻工业 原因
民国初期的北洋政府时期,是我国工业高速发展和结构调整时期,被中外学界誉为近代工业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工业成果显著:首先,工业增长迅速。以雇佣30人以上的工厂数为例(不包括天津的工厂数),1913年共有279家,到1925年增加到1457家,而到1929年更增加到了2532家。其次,民营工业表现出色。1913年到1920年间,民营工业资本平均年增长率高达11.90%,这个数字远远高于国营工业资本(3.44%)和外国工业资本(4.82%)的增长速度。再次,直接消费品的轻工业发展迅速,尤其是棉纺织业、面粉业等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奠定了近代中国乃至解放初的一段时期内国内产业的基本格局。
从这时期的工业发展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民国初期工业结构与清末时期已有了明显的不同。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选择了一种脱离市场需求的以军事工业为中心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模式。而到了北洋政府时期,工业结构日趋合理化,形成以轻工业为中心,重工业,采矿业共同发展的工业结构。
一、市场的需求
纵观世界上成功的工业化国家,其工业发展的持久动力多来自源源不断的市场需求。英国工业化启动于国内市场持续上升的对工业品的需求,推进于17、18世纪海外市场和欧洲市场对工业品的强劲需求。而作为后发植入型的工业国家日本,其近代工业发展的动力也是来自于不断上升的国内总需求及对邻国的野蛮的商品侵略。因此,工业化的推进依赖一个稳定上升的市场需求是较为普遍的经验。
北洋政府成立时期,恰逢及时次世界大战,由于战争的关系,欧美经济转向为战争,无暇顾及中国,而且,这个时期,远洋运输费用飞涨,由于缺少足够的商船,战争后期的运费较开战时高出了十到二十倍。这种状况又进一步提升了进口产品的价格,增大了国内产品的价格优势,抑制了实际进口的增长。而这时期的国内市场需求可以用旺盛形容:
由表可见,国内市场在进入20世纪后扩张速度明显加快,1894年到1908年14年间国内市场商品量增加了约0.74倍,1908年到1920年12年间国内市场商品量又增加了近2.3倍,呈现加速度的增长趋势。而年均增长率,在1894-1908年间为4.02%,在1908-1920年间则加快为10.46%,而同期进口洋货的增长率由6.53%降至5.65%,下降近一个百分点。
总体来说,这个时期的国内外市场确实有了一些实质的变化。国内市场在国外资本几十年的冲击之下,在国内基础设施(尤其是铁路)高速发展的条件下,日益扩大,市场需求日趋旺盛;而同期的世界市场由于战争的原因,列强工业转向战争,物价的飞涨、运费的激增使世界市场对国内市场的压力减小,实际进口较大下降了1/3。由此,市场出现了两种相反的趋势,国内市场在扩大的同时,实际进口量却在下降,国内需求空前高涨。
在工业发展的早期,分工不发达,迁回生产还没有充分展开,市场需求一般从直接消费品开始,例如英国工业发展中及时个近代化的产业就是棉纺织业。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国正处于这一时期,当时国外市场所需要的是以棉纺织品为主的轻工业产品,而国内市场所需的多为生活消费品,并且本时期的生产要素价格组合大大有利于以农产品为主要工业原料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即轻工业的发展),因此工业发展走了一条典型的市场需求推动的直接消费品――即轻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发展路径。
二、北洋政府颁布的政策法规
1.解除了对民间兴办工业企业的限制
北洋政府成立后,便专门成立工商部专管国家工业发展,工商部1913年8月在给直隶实业司的指令中明确规定:呈请办矿或奉部令行查事件如需实地调查,予限二十日,如仅验看资本察阅契据,予限十日,即须核夺、呈报,不得有意稽延,俾商民无坐耗时日之艰。并重新颁布5公司注册暂行章程618条,放宽了公司注册条件,降低征收注册费用。
1913年10月,张謇任农商总长后所颁布的经济政策中,更为商人办企业开方便之门。公司注册规则及其施行细则规定,民有工商企业不经过该管官厅注册,不准开业。公司一经注册,就是法人,受到法律保护。注册费又分别按资本额减少百分之五十至八十。
2.对新办企业实行保息,补助和奖励政策
为了鼓励社会投资创办企业,北洋政府不仅用荣誉奖励方法,而且也采取了保息和补助政策。农商部鉴于公司组织往往以资本薄弱,开办为难,由公家酌提基金,作为保息。因此,于1914年1月特制订颁布了公司保息条例。条例规定:政府为发达实业起见,拨出公债票2000 万元作为基金,每年以其利息,对于新设之六种公司股本保息。此六种公司分为甲、乙两类,甲种为棉织业、毛织业、制铁业、乙种为制丝业、制茶业、制糖业。凡新成立之公司,自开机制造之日起,继续三年为保息期间。这些规定,旨在保障新成立的企业在开办期间有利可图,鼓励各方积极投资创办新企业。
奖励政策,一是实行专利制度,二是给予荣誉奖励。章程规定:发明或改良之制造品称为工艺品,该工艺品经农商部考验合格者分别等差给予奖励。确属发明创造者,享受3-5年的专利权,发给执照,许其制造品在年限以内专卖,并给予名誉奖励。1915年7月,农商部又颁布了农商部奖章规则,规定凡创办各种企业,或其必需之补助事业,卓有成效者,按情况,给予奖章。在奖励范围中,有关工业方面的有:建设工厂制造重要商品者,其资本金在5 万元以上,营业连续满3年以上;发明或改良各种便利实用之工艺品者,视其种类有一二特色以上。其目的是以此弥补实际上之补助的不足,鼓励资本家从事经营。虽然政府的奖励扶助计划多半是口惠而实不至,但仍然对当时工业发展起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3.吸引外资,鼓励私人和华侨投资。
辛亥革命后,华侨爱国热情大增,纷纷投资国内。对于华侨的投资,政府采取鼓励政策。1912年3月,财政部拟定了海外汇业银行则例,大大方便华侨向国内投资。在利用外资上,北洋政府上下达成共识。袁世凯在就职宣言中明确宣称:“以开放门户,利用外资,为振兴实业之方针”。
以上政策的实行,促使民国初年大量民营企业得以创办,而这些民营企业又大多从事消费品即轻工业产品的生产。这种现象的出现首先是由市场需求推动的,其次是由于当时民营企业大多资金不足,促使他们毅然选择了投资成本低,回报快的轻工业。因此,北洋政府的各项扶持民营经济的政策进一步促进了民国初年以轻工业品生产为核心的工业结构。
三、人口迅速增长
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阶段,一个显著的社会现象就是人口的大量增长。晚清中国社会人口增长情况,据何炳棣统计:从17世纪末到18世纪末白莲教叛乱时为止这一长时期的国内和平阶段中,中国人口翻了一番多,从一亿五千万增加到了三亿多,所以在19世纪鸦片战争爆发前中国人口已达到四亿三千万左右。人口的迅速增加导致从清末开始各地区农村耕地面积明显不足,迫使农民家庭不得不将多余的劳动应用于家庭副业的生产,以维持起码的生计,形成家庭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生产模式,即经营的内卷化。而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深化,世界经济对中国农村的影响不断加强,家庭手工业的生产的产品越来越无法适应世界市场的要求,农村大量家庭手工业生产破产,中国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工场,企业转移,为北洋镇府时期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轻工业发展便是建立在充足供应的廉价的劳动力基础上的,具有较高的劳动密集性。因此从清末开始出现的人口增长,促使了北洋政府时期以轻工业为中心的工业结构的形成。
四、北洋政府财政的软弱
财政是政府运行的血液,也是实施政府政策,向社会、市场贯彻政府意图的凭籍,政府财政困难,则没有能力去引导市场、规制经济,其对社会、市场的影响能力也就十分有限。北洋政府财政不但连年赤字,而且财政收入增长缓慢,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很低。据估计,1913年财政总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34%,1914年这个比例是2.88%,1916年占3.3%,1919年占3.07%,1925年这个比例降到只有2.32%。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过低,大大限制了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能力。如果以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来计,北洋政府也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对社会经济影响微小的政府。
北洋政府财力紧缺使政府在干预经济和调节市场上软弱乏力,避免了强大政府扭曲市场而对企业造成的扰乱。北京政府在财政上的窘迫状况使这一时期的官办实业甚少发展,加上政权频出手,出于机会主义的考虑,没人愿意进行收益缓慢且不稳定的实业投资,只是接受了一些前清的洋务派企业,但也大多陷于停顿。甚至洋务派热衷的近代军事工业在这个时期也没有实质性的发展。唯有铁路在这个时期尚有一定的发展。在北京政府时期,政府的财政汲取能力很弱,缺乏必要的资源,制度对社会和市场进行控制,由此造成该时期市场相对自由,商民社会异常活跃。这种特殊的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模式使中国工业化走上了一条市场推动的以轻工业为主的进口替代工业发展之路。
综上所述,北洋政府时期以轻工业为核心的工业体系的形成,是刚刚进入资本主义的我们国家的必由之路,国家工业基础的薄弱,帝国主义的侵略,国内大量人口存在的现实,北洋政府的软弱无能,使在北洋政府各项政策扶植下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大多走向了发展轻工业的道路。
轻工业论文:发展轻工业大有可为
4月上旬,已逾耄耋之年的高文同志应邀出席了在江西南昌召开的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二届五次理事会暨全国轻工行业工作座谈会。高老以“老轻工、老领导、老同志、老朋友”的身份在大会主席台前排就座,并与中轻联领导一道向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代表发了奖。他在小组讨论中即席发了言,得到了与会同志的赞同。我作为中轻联的理事一同参加了会议。高老说:“参加这次会议及会前会后的参观考察,可谓是别开生面,受益良多。”我是轻工战线的在职干部,对照会议精神,联系工作实际,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贯彻《规划》正当其时。2009年,国家适时出台了《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该《规划》不仅有总体要求和指导意见,而且在扩大内需、推动出口、减轻税负、金融扶持、财政专项、技改项目等方面都有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很强的政策措施。这表明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对轻工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它对于轻工业的稳定发展,加快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升级,转变增长方式,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由轻工大国向轻工强国的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吉林省手工业合作联社系统的企业大都属于轻工企业。我们要按照中轻联制定的《贯彻落实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意见》及这次会议步正发会长报告的要求,认真抓好《规划》的贯彻落实。引导企业学习《规划》,理解内涵,用好政策,争取更多的支持和扶持;要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要一如既往地为基层企业提供品质、高效的服务,做企业的娘家人、贴心人。
二是结构调整步伐要快。总书记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这里的“加快”,就是见事早、行动快,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责无旁贷的责任感,切实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是调整经济结构。这次在南昌召开的轻工会议提出,当前,我国轻工业已进入以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发展的新阶段。就吉林省联社系统企业而言,传统的粗放型增长和外延式扩大再生产的增长方式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可以说,总量不大、结构不优、效益不佳、活力不足等问题尚未真正解决。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任务更重。因此,我们要努力工作,把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产品结构调整、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结合起来,把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把推动劳动密集与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协调发展结合起来,把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结合起来,按照市场竞争、规模经济、专业分工、产业配套的原则,把工作做实、做细、做好,促进联社经济发展方式向“高质量、优结构、可持续、惠民生”的方向转变,为振兴吉林、富民强省多做贡献。
三是制造业永远有春天。记得一位著名的鞋业集团老总曾经说过,制造业永远有春天。轻工生产企业从事的多是制造业。其产品关系到千家万户,人人必需,家家必用,市场缺不了,生活少不了。这是就广义而言的,狭义到具体企业却有了很大的不同。也就是说,有的企业产品货畅其流、供不应求,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青春永驻;有的企业产品积压滞销、无人问津,企业难以维持,甚至倒闭。个中差距其实很简单,即:是否注重创新使然。对于企业来讲,创新有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三者缺一不可。创新是企业的生存之道,是企业构筑核心竞争力的有利武器。创新不一定非要高精尖,但必须与时俱进,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它不是一劳永逸的。海尔集团的成功便印证了这一点。这次南昌会议上,海尔集团介绍的“转变家电企业发展方式,做好‘家电下乡’大文章”的经验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早在1996年海尔集团就开始尝试探索开发农村市场,这次国家实施“家电下乡”,他们并未因此驾轻就熟,而是依靠高质量、低成本、多样化的创新产品及“用户至上”、“行动至上”的品质服务惠及农民,赢得了信誉,拓宽了市场。海尔针对农村的消费特点及用电环境专门为消费者设立了500多个专供型号。例如,农村电压不稳,海尔的冰箱、空调、冷柜等就采用了宽电压启动技术;农村老鼠多,海尔就设计出防老鼠的冰箱;农村人喜欢红色,海尔就在防老鼠冰箱的基础上,设计出四款不同红色面板的产品。因为符合民需,产品一上市就广受欢迎,其中216ST系列上市仅一个月就卖出5万台;为响应国家节能降耗的号召,海尔还增加了100多个具有变频技术的产品。创新使海尔成为“家电下乡”较大受益企业之一,2009年海尔在农村市场的销售增长了30%以上。海尔最早是从二轻联社企业起步的,他们的成功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四是有作为才能有地位。高老常说:“事在人为,路在人走,业在人创。能自强必受重视,有作为必得支持,有贡献必有地位。”这次参加中轻联在南昌召开的会议,我对此有了深刻的体会。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轻联和各行业协会多次深入出口量较大的行业和广东、浙江、上海、四川等地轻工企业,了解金融危机给行业造成的影响,听取企业意见,及时向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出口退税率、调整加工贸易政策、稳定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内需、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等建议,得到了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在轻工上报的信息上作出批示。中轻联还积极配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参与《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编制的全过程,推动《规划》和一系列扶持轻工业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这个成绩的取得,是中轻联主动作为、积极作为、善于作为的结果。从会上交流的经验看,尽管这些单位的经验各具特色,但却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他们能够做到不等不靠,主动出击,逆势而为,化危机为生机,变压力为动力,因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事实证明,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都要经历一些坎坷,但只要矢志不渝的努力到底,就一定会干出成色,取得成功。正像同志所说的那样:“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本文作者系吉林省手工业合作联社副主任)
轻工业论文:轻工业:调整\完善轻工业发展引导\促进轻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一、修订轻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以下简称《目录(2005年本)》)以来,作为重要的综合性产业政策,已成为引导信贷、土地等要素资源配置,指导部门和地方工作不可或缺的指导性文件,对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推进轻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轻工业生产快速发展,产业链更加完整。2009年轻工业增加值3万亿元,占全国的22.3%,比“十五”末期增长126.7%,“十一五”期间年平均增长22.7%。坚持自主创新,产业水平不断提高。已经形成了一支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研发队伍,建立了相应科研机构,配有一定的科研基础设施。 26个行业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建立了80个部级企业技术中心,占全国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的12.6%。“十一五”期间,全行业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7项,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奖654项。推进节能减排,绿色轻工业初现。陶瓷、日用玻璃、造纸、味精等耗能、耗水、污染较多的行业进行了技术改造,提高了水的循环利用效率,使综合消耗有所降低,造纸、发酵、啤酒等行业实现了增产不增污。发展产业集群,布局得到优化。轻工业产业集群快速发展,逐步形成了从原材料加工生产到销售服务一条龙的生产、销售、配套完整体系,具有同类产业高度集中、专业化强、分工明确、特色突出的特点,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和轻工特色区域发展到300多个,是“十五”期间的2倍。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目录(2005年本)》中相当数量的条目已不适应发展要求,迫切需要修订、调整。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与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要求不相适应。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技术创新和结构升级的步伐明显加快,《目录》中鼓励类部分条目已难以体现轻工业技术进步和发展趋势的要求。二是技术成熟并普遍应用。随着技术进步,《目录》鼓励发展的一些技术已经成熟、普及,没有必要再予以鼓励。三是一些条目表述宽泛、界限不清。一些条目表述宽泛,指向不明,实际工作中可操作性不强,需要调整、表述。四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比较严重。《目录》鼓励类中一些领域已出现产能过剩,对一般加工能力不宜再行鼓励。五是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节能减排要求有较大差距。随着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性不断增强,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技术已迫在眉睫,需要更加充分地体现这一要求。六是淘汰落后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随着技术进步和行业产能的快速增长,抑制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更加艰巨,原《目录》已难以满足要求。
从发展环境看,尽管轻工业产业规模和实力不断壮大,但长期困扰我国行业发展的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总体看,今后一个时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着重大机遇,也面临较大挑战。因此,亟需通过修订《目录(2005年本)》,调整、完善轻工业相关条目内容,引导、促进轻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二、《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11年本)》的特点
(一)《目录(2011年本)》维持《目录(2005年本)》分类不变,仍分为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不属于上述三类,但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为允许类,允许类不列入目录
修订后轻工业相关条目增加较多。《目录(2005年本)》共有条目67条,其中鼓励类16条,限制类32条,淘汰类19条。本次修订中,《目录(2011年本)》鼓励类删除2条,新增24条;限制类删除12条,调整到淘汰类1条,新增16条;淘汰类删除5条,新增19条,修订后共106条,其中鼓励类38条,限制类35条,淘汰类33条。
在条目内容覆盖的范围上,修订后的《目录》所包含的行业范围力求更加系统完整,增加了粮食加工业、食用植物油工业、肉类加工业等内容,并对部分内容类同条目进行合并。
(二)修订后的《目录》主要有以下六个特点
1、力求反映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方向和内容
所列鼓励类都是轻工各行业产业升级的方向。鼓励类新增了高效节能光源、制革与毛皮清洁生产、环保型表面活性剂和浓缩型洗涤剂、生物发酵技术生产品质低温肉制品等24个符合行业转型升级方向的条目内容,占全部38个鼓励类条目的63%。先进制浆、造纸设备开发与制造等11个条目调整了鼓励内容或者采用更加的描述。
2、更加注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在38个鼓励类条目中,有28个条目主要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产品的研发、设计与应用内容。如先进制浆、造纸设备开发与制造,新型电池及电池材料,食品质量与安全监测(检测)仪器、设备的产业化等条目,都是国内市场急需开发的高新技术与产品。
3、更加注重对产能过剩行业的限制和引导
根据2009年国发38号文件和相关行业准入条件,在限制类条目设置上加强了对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行业的限制,从产品规格、参数和生产装置规模等方面对限制范围进行了明确的界定,提高了准入标准。如浓缩苹果汁生产线、大豆压榨等植物油加工项目、牙膏生产线、酒精生产线等10个条目,由于行业产能过剩,列入限制类。
4、特别注重落实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性社会的要求,在相应条目中,大量增加了节能减排、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的相关内容,涉及鼓励类38个条目中的27个。如无元素氯(ECF)和全无氯(TCF)化学纸浆漂白工艺开发及应用;高效节能家电开发与生产;畜禽骨、血及内脏等副产物综合利用与无害化处理等。在限制类中,增加了16个条目,有13个是限制规模效益差、技术装备落后、能耗物耗高,环境污染重,不利于资源综合利用的产能建设内容,如新建单条化学木浆30万吨/年以下、化学机械木浆10万吨/年以下、化学竹浆10万吨/年以下的生产线;新闻纸、铜版纸生产线;年加工玉米30万吨以下、绝干收率在98%以下玉米淀粉湿法生产线等条目。在保留的限制类19个条目中,有的扩大了限制范围,如原“生产速度低于1500只/时的单螺旋灯丝白炽灯生产线”修订为“普通照明白炽灯、高压汞灯”;有的提高了技术要求,如原“2万吨/年以下的玻璃瓶罐生产线”调整为3万吨/年及以下。在淘汰类中,新增加了3万吨/年以下味精、2万吨/年以下柠檬酸等19个条目。
5、是力求表述严谨、界限清晰
凡列入目录中的条目,原则上均细化到具体产品、技术、工艺和装备等,能够提出技术经济指标的都予以明确,反映产业政策要求,确保表述并具有可操作性。保留的条目中绝大多数都得到细化,如限制类中原 “使用传统工艺、技术的味精生产线”修订为“5万吨/年及以下且采用等电离交工艺的味精生产线”。此外,许多条目由于已基本淘汰完毕,予以删除,如淘汰类中火柴排梗、卸梗生产工艺等。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作为重要的综合性政策,必将在引导轻工行业理性投资,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抑制过剩产能,加速淘汰落后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而推动轻工产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结构优化升级。
三、关于“一次性聚苯乙烯发泡塑料餐具”条目的说明
一次性聚苯乙烯发泡塑料餐具(以下简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由于在90年代末期造成大量的“白色污染”,我国开始在铁路车站和旅客列车、长江及太湖等内河水域航运的客船和旅游船上禁止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后国家有关部门明确提出了2000年底前在全国范围内淘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目标。由于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与其他替代产品相比价格低廉,有市场需求,上述政策颁布后国内仍有部分企业生产、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鉴于此,国家发改委2005年12月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列入了淘汰类产品。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以来,作为重要的综合性产业政策,已成为引导信贷、土地等要素资源配置,指导部门和地方工作不可或缺的指导性文件,对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和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国家发改委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开始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进行修订,调整鼓励、限制和淘汰条目内容。在此次目录修订过程中,是否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从淘汰类目录中删除成为了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针对该条目的去留,存在着两种不同意见:主张将该条目从淘汰类中删除的主要理由是,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无毒无害,可回收利用再制造其它产品,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都在使用,节约石油资源,生产成本低;主张将该条目仍保留在淘汰类目录中的要理由是,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在高温条件下会分离出有毒物质,对人体有害,我国回收处理机制尚未健全,容易造成“白色污染”,一些非法生产企业使用回料生产成品,会造成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本着科学、合理决策的原则,我们就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有关问题多次听取了各有关方面的不同意见,并进行了认真地调查研究。同时,对群众最关心的毒性问题委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所按国家相关标准做了毒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能够满足《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树脂卫生国家标准》的要求。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基本看法:一是遵照国家标准[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树脂卫生标准(GB9692-1988),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GB9689-1988)]生产的一次性聚苯乙烯发泡塑料餐具合理使用情况下没有安全问题。二是一次性聚苯乙烯发泡塑料餐具可以回收再利用,利用回收原料可制备多种其它产品,达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符合资源节约的方向。三是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除中国大陆明令禁止使用外,世界不少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欧盟目前也在生产和使用,并且发达国家针对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还在不断开发新产品。有些国家如日本和韩国有明确立法回收该产品,其他国家和地区多是由行业以非立法回收协议方式进行管理。四是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应用环境的变化,最初出台禁止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使用的环境已发生较大变化。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从淘汰类调整至允许类。但考虑到经过10年来的禁用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治理餐具“白色污染”已收到明显成效,且我国针对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生产、销售、回收、中转、运输与处置利用的管理和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如果现在将其从淘汰类目录中删除,将会带来一系列不利的社会影响。因此,“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条目在4月份国家发改委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暂时没有做相应调整。为了实现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使用的平稳过渡,保护环境和加强资源的合理利用,应尽快制定一次性发泡塑料行业的准入条件,建立和制定回收再利用的机制及相关标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