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制造工业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制造工业论文:工业设计在现代生产制造系统中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工业设计 创新设计 快速开发 人性化设计 设计管理
论文摘要:加入wto对我国的制造业既是机遇,更是一种挑战。充分发挥工业设计在现代生产制造系统中的作用,将能更好的满足消费者需要,提高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本文从产品创新设计、产品快速开发、人性化设计、设计管理等四个方面对工业设计的作用进行阐述。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的制造业也将面临全球范围内的市场竞争。与此同时,消费者的价值观也在发生结构性变化,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在未来消费者导向的时代,如何对市场环境的急剧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即掌握用户需求,有效地生产和提供令用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是摆在新时代制造业面前的挑战。工业设计将在其中发挥它前所未有的作用。
工业设计是一门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以工业产品计理论和艺术设计为基础,应用计算机造型、设计,实现工业产品结构、性能、加工、外形等的设计和优化。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申奥成功,工业设计对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作用愈加突出。
1 产品创新设计
当今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出现,传统的产品设计呈现智能化、小型化的发展趋势,功能和结构对产品外观的影响越来越小,市场竞争对工业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走产品创新之路,就是要走在市场的前面,不断推陈出新,引导消费,这样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
工业设计的目的不仅是设计生产出外形更加美观的产品、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在于符合功能需要,考虑人—产品—环境系统中更好地发挥人的核心作用,更加适合实用性要求;另外,工业设计还要依据当今的科技水平,大胆创新,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开发新的功能,创造新的消费需求。随着市场演变和经济的发展,消费者不仅要求购置高质量、低成本和高性能的产品,而且希望产品能够满足其对产品的独特感受。研究产品创新,目的在于开发出更能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促进经济的发展。
科技成果和技术发明要尽快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物质力量,只有通过设计使其产品化,一方面更新品种,优化结构;另一方面促进由新产品系列而带来的生产领域、管理体系、消费结构的变化,创造更新、更科学、更安全、更舒适、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而这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向往和追求的一种价值观念。
2 产品快速开发
21世纪的市场环境要求产品开发周期缩短、上市时间更快,这也是赢得竞争的关键。从美国制造业策略的变化也可以明显的看出这一点。20世纪50年代美国制造业的策略是“规模效益及时”,70年代是“价格竞争及时”,80年代是“质量竞争及时”,90年代以后策略逐渐变化为“市场速度及时”。而现代工业设计方法和先进制造技术的采用是产品快速设计的前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新的设计与制造技术手段被大量的采用,如: cad/cae/cad/cam一体化、快速成形制造(rp&m)、快速反求工程(re)等。图1是基于上述技术提出的新的产品开发模式[1]。
另外,基于cad基础上的多媒体技术和多种传感技术而发展起来的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reality—vr)也已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被应用。该技术的虚拟产品具有真实产品所具有的特征。通过对产品实时性仿真,设计者和客户可以体验到使用真实产品的感觉。
快速产品开发设计的实质是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工业设计思想的结合。当传统的工业设计程序因为表达手法不能传递设计者的构思,造成产品开发速度难以满足市场要求的时候,应用了计算机技术的产品快速开发模式将大有用武之地。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功能日趋强大,这种模式还将继续发展。
3 人性化设计
在现代市场上,更高的市场目标将满足“市场需要”改为“创造市场”,使工业设计参与并影响人类的生活方式,改善并提高人的生活和环境质量,让人们生活得更方便、舒适、健康、安全,并获得美的享受。
所谓人性化设计,就是确定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这个“人”可以是某一个具体的人,也可以是某一类使用人群。设计者必须站在使用者的角度上,考虑他们的切身利益和体会,尺度上要符合人体要求,外观符合消费者的审美需求,显示、操作能够适应功能。以人为本的“人”还可以是指全人类,设计生产过程中都必须考虑环保,还要想到产品的售后维修以及回收利用。
人们常说的绿色设计,是维护人类地球绿色环境的设计。绿色设计的目的是系统有序地探索人类产业发展与社会文明的关系,有效地避免高科技工业化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冲突。绿色设计要求必须从生态伦理学出发,在新产品中尽可能节约物质资源;随着产品日趋多样化,绿色设计赋予产品“生命与意义”的语义,以取代传统的产品“机能与外型”的关系。绿色设计还要求突出自然、环境的命题,在造型、功能、色彩、选材等方面,进行创新[2]。
人性化设计还反映在生产过程中的管理,保障安全,消除隐患,降低疲劳,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生产氛围,才能提高生产效率。
4 设计管理
在现代产品生产过程中,需要确立一种系统设计的观念,设计的思想贯穿于市场决策、设计、生产、销售的全过程。这就要求设计者要懂管理,管理者要懂设计,才不会出现内行领导外行或者外行领导内行的问题。正如图2所示现代产品生产流通过程中,围绕人性化设计和设计创新,制定决策、执行开发、规划生产、指导营销,直至对用户的服务。
所谓设计管理,就是“以使用者为着眼点,进行资源的开发、组织、规划与控制,以创制出有效的产品,沟通与环境”。设计管理自90年代在发达国家兴起,已成为影响我国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企业发展的成效,从某种意义上讲取决于新产品开发设计的成功与否。而设计方面的成败又取决于设计部门的管理。包括设计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和工作效率。设计管理如何更合理、更有效地、更科学地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与聪明才智,创造更新更科学的生产方式是极其重要的。[3]
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产品应该具备赢得竞争的四种基本能力:一是时间竞争能力(time),二是质量竞争能力(quality),三是价格竞争能力(cost),四是创新竞争能力。这四种能力缺一不可,其中最重要的是创新能力。企业的创新不仅仅是指产品设计和材料工艺环节上的创新,还要包括制造观念的更新,组织和经营的重构,资源、技术和过程的重组。充分发挥工业设计在现代生产制造系统中的作用,将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要,提高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和腾飞给予强有力的支持。
制造工业论文:工业设计在现代生产制造系统中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工业设计 创新设计 快速开发 人性化设计 设计管理
论文摘要:加入WTO对我国的制造业既是机遇,更是一种挑战。充分发挥工业设计在现代生产制造系统中的作用,将能更好的满足消费者需要,提高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本文从产品创新设计、产品快速开发、人性化设计、设计管理等四个方面对工业设计的作用进行阐述。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的制造业也将面临全球范围内的市场竞争。与此同时,消费者的价值观也在发生结构性变化,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在未来消费者导向的时代,如何对市场环境的急剧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即掌握用户需求,有效地生产和提供令用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是摆在新时代制造业面前的挑战。工业设计将在其中发挥它前所未有的作用。
工业设计是一门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以工业产品计理论和艺术设计为基础,应用计算机造型、设计,实现工业产品结构、性能、加工、外形等的设计和优化。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申奥成功,工业设计对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作用愈加突出。
1 产品创新设计
当今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出现,传统的产品设计呈现智能化、小型化的发展趋势,功能和结构对产品外观的影响越来越小,市场竞争对工业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走产品创新之路,就是要走在市场的前面,不断推陈出新,引导消费,这样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
工业设计的目的不仅是设计生产出外形更加美观的产品、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在于符合功能需要,考虑人—产品—环境系统中更好地发挥人的核心作用,更加适合实用性要求;另外,工业设计还要依据当今的科技水平,大胆创新,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开发新的功能,创造新的消费需求。随着市场演变和经济的发展,消费者不仅要求购置高质量、低成本和高性能的产品,而且希望产品能够满足其对产品的独特感受。研究产品创新,目的在于开发出更能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促进经济的发展。
科技成果和技术发明要尽快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物质力量,只有通过设计使其产品化,一方面更新品种,优化结构;另一方面促进由新产品系列而带来的生产领域、管理体系、消费结构的变化,创造更新、更科学、更安全、更舒适、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而这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向往和追求的一种价值观念。
2 产品快速开发
21世纪的市场环境要求产品开发周期缩短、上市时间更快,这也是赢得竞争的关键。从美国制造业策略的变化也可以明显的看出这一点。20世纪50年代美国制造业的策略是“规模效益及时”,70年代是“价格竞争及时”,80年代是“质量竞争及时”,90年代以后策略逐渐变化为“市场速度及时”。而现代工业设计方法和先进制造技术的采用是产品快速设计的前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更多新的设计与制造技术手段被大量的采用,如: CAD/CAE/CAD/CAM一体化、快速成形制造(RP&M)、快速反求工程(RE)等。图1是基于上述技术提出的新的产品开发模式[1]。
另外,基于CAD基础上的多媒体技术和多种传感技术而发展起来的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Reality—VR)也已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被应用。该技术的虚拟产品具有真实产品所具有的特征。通过对产品实时性仿真,设计者和客户可以体验到使用真实产品的感觉。
快速产品开发设计的实质是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工业设计思想的结合。当传统的工业设计程序因为表达手法不能传递设计者的构思,造成产品开发速度难以满足市场要求的时候,应用了计算机技术的产品快速开发模式将大有用武之地。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功能日趋强大,这种模式还将继续发展。
3 人性化设计
在现代市场上,更高的市场目标将满足“市场需要”改为“创造市场”,使工业设计参与并影响人类的生活方式,改善并提高人的生活和环境质量,让人们生活得更方便、舒适、健康、安全,并获得美的享受。
所谓人性化设计,就是确定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这个“人”可以是某一个具体的人,也可以是某一类使用人群。设计者必须站在使用者的角度上,考虑他们的切身利益和体会,尺度上要符合人体要求,外观符合消费者的审美需求,显示、操作能够适应功能。以人为本的“人”还可以是指全人类,设计生产过程中都必须考虑环保,还要想到产品的售后维修以及回收利用。
人们常说的绿色设计,是维护人类地球绿色环境的设计。绿色设计的目的是系统有序地探索人类产业发展与社会文明的关系,有效地避免高科技工业化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冲突。绿色设计要求必须从生态伦理学出发,在新产品中尽可能节约物质资源;随着产品日趋多样化,绿色设计赋予产品“生命与意义”的语义,以取代传统的产品“机能与外型”的关系。绿色设计还要求突出自然、环境的命题,在造型、功能、色彩、选材等方面,进行创新[2]。
人性化设计还反映在生产过程中的管理,保障安全,消除隐患,降低疲劳,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生产氛围,才能提高生产效率。
4 设计管理
在现代产品生产过程中,需要确立一种系统设计的观念,设计的思想贯穿于市场决策、设计、生产、销售的全过程。这就要求设计者要懂管理,管理者要懂设计,才不会出现内行领导外行或者外行领导内行的问题。正如图2所示现代产品生产流通过程中,围绕人性化设计和设计创新,制定决策、执行开发、规划生产、指导营销,直至对用户的服务。
所谓设计管理,就是“以使用者为着眼点,进行资源的开发、组织、规划与控制,以创制出有效的产品,沟通与环境”。设计管理自90年代在发达国家兴起,已成为影响我国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企业发展的成效,从某种意义上讲取决于新产品开发设计的成功与否。而设计方面的成败又取决于设计部门的管理。包括设计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和工作效率。设计管理如何更合理、更有效地、更科学地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与聪明才智,创造更新更科学的生产方式是极其重要的。[3]
为了提高市场占有率,产品应该具备赢得竞争的四种基本能力:一是时间竞争能力(Time),二是质量竞争能力(Quality),三是价格竞争能力(Cost),四是创新竞争能力。这四种能力缺一不可,其中最重要的是创新能力。企业的创新不仅仅是指产品设计和材料工艺环节上的创新,还要包括制造观念的更新,组织和经营的重构,资源、技术和过程的重组。充分发挥工业设计在现代生产制造系统中的作用,将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要,提高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和腾飞给予强有力的支持。
制造工业论文:现代工业制造业中成本会计体系建设的探究
一、工业制造业领域成本会计的基本概述
(一)成本会计的含义
成本会计是基于商品经济条件下,为求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产成本和费用的会计活动。现代成本会计是为克服通货膨胀所引起物价变动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弊端,在物价变动情况下,以资产现行成本为计量属性,对相关会计对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程序和方法,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针对相关经济主体在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耗费进行预测、决策、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的价值管理活动。
(二)成本会计的基本内容
工业制造业成本会计拓宽了传统意义上的成本会计的内涵和外延,现代成本会计涉及的内容更为广泛,我国目前的成本会计管理的内容基本如下:
原材料的成本对于工业制造业而言非常重要,盲目的计算成本值可能会成为工业制造业的隐患,成本数据对工业制造业来说具有指导意义,必须能真实、、充分地反应生产部门中材料费用、加工费用、运输费用等。如果成本数据有所差异,那么企业的审核、评估结果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所以,首先根据市场中的价格波动评估运输费用和原材料费用等,对企业成本管理的方案进行适当调整,成本会计才能在工业制造中发挥更好的指导作用,真正提高工业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其次,优化成本的决策,企业需要通过计算成本统计获得的数据,采取一定的措施降低所需要的成本以及控制变量,以达到低的成本目标,优化成本的设计方案。企业的成本会计内容中,加强成本控制,提高企业的成本意识,有效控制各环节的成本因素,管理者需执行成本控制策略,以身作则,节约各项成本的使用,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培训和奖惩措施,有效提高各个部门的成本意识,实现企业从高层到底层的改善,让成本会计在这方面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则是加强成本责任,通过在成本方面的职责所作的规定,提高员工的自我监督意识、自我责任感,把这种成本责任分摊到各个职工和管理人身上,有效地促进员工的成本意识的养成,从而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成本会计在现代工业制造业中的发展现状
(一)工业制造业领域对成本会计管理的需求
无论什么企业,成本会计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工业制造业,大部分信息都是在成本基础上建立的,一个企业从内到外,从生产到销售,每一个环节都与成本的控制、核算、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成本会计不仅能提供产品、客户、服务等方面的成本资料,还能为企业决策者在对某个计划、控制方面提供更多有利的信息。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竟争日趋激烈,现代成本会计较传统的成本会计而言,不再是单一地对成本信息进行确定,而是有了新的角色,以整合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时代在进步,成本会计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但无论怎么变,最终都离不开原始的成本核算,因为没有的成本核算,就谈不上企业管理与控制。核算的性,取决于思路,如何来培养成本核算的思路,这是我们会计实务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成本会计管理在工业制造业中面临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物价变动与通货膨胀对传统成本会计理论基础和会计实务造成了严重冲击,传统成本会计在现代经济活动管理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和不足。
其一,由于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国内的人力资源成本和材料成本也在大幅度增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卖方市场逐渐转向买方市场,市场对产品的差异性要求也不断提升。如果工业企业仍然一味追求成本的节约,就有可能会牺牲产品的品质及与同类产品的差异性,失去竞争优势,失去市场,不但不能带来利润增长,反而会给工业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成本管控方面在科学技术创新与经验引进方面并未着重投入资源,再加上一些工业企业闭关自守,与同行隔绝,不学习借鉴先进的技术方法,这就意味着当原材料和人力资源的成本增加时,制造产品成本就会远远高于同行企业,本企业将会面临巨大的冲击。
其二,制造业的成本管理实际操作中,成本管理的范围以及参与人员层级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缺乏管理手段,管理目标不明确等,相对来说,国内工业制造业的管理观念较为落后。对于大部分企业,他们把成本管理局限在一个可见的范围以及一个虚拟抽象浮动范围的局面,无法地评估成本,导致单件产品的成本较高,工业制造业在行业内竞争优势不明显。企业成本管理应该提高市场占有率,实现企业经营目标,这样才能稳定快速的发展工业制造业。但在成本管理手段方面,很多企业手段相对单一,无法适应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在成本管理目标方面,企业管理层以企业获取较大的利润为主要目的,并无多方位考虑,大部分产品的价格都是在明显的降低。成本控制观念落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成本会计核算范畴过窄,不能适应企业成本多样化的要求;成本会计核算方法滞后,不能适应企业技术进步的要求等等这些问题丞待改善。
三、现代工业制造业领域成本会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新形势下,工业企业只有改变传统观念,采取先进的
成本会计核算方法,才能有效控制和降低成本,提升投资回报率。 现代成本会计有别于传统成本会计的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是继承了传统成本会计基础的新型会计理论,在物价变动环境下对传统成本会计进行了拓展和延伸,将生产经营和成本核算有效地结合,可随市场经济的改变而及时反映资产价值变化,具有高度的决策相关性。
(一)了解企业,确立目标成本
进行基本的成本预测是了解现代工业制造业领域成本现状、制定成本计划必不可少的基础,目标成本是一定时期内的成本水平体现,会计职能部门应积极完善成本会计预测体系,对产品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影响成本的客观因素,测算制造企业的成本水平以及预见成本变化趋势,明确目标成本,为制定相应的计划方案打下良好基础。
(二)优化成本控制方案设计,加强成本控制
成本会计管理部门应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综合效益、实现成本目标为中心,优化和完善成本计划方案设计,立足于市场价格变动环境,选择合适的会计假设和会计原则,注重成本管理的实效性,编制科学的成本会计方案,促进生产经营活动内外部环境条件的协调发展。
相关财务会计职能部门制定和完善成本内部控制监管体系,在强化经济业务管理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成本管理理念和方法,加强产品成本形成过程特别是原材料、能耗物料、存货等采购及产品销售各项业务环节的财务成本及费用的有效管控。
(三)强化现代成本会计核算与分析
新时期,面对物价不稳定的市场环境,相关会计主管部门应以资产的现行成本为计价原则,制定严格的会计核算机制和程序,把质量成本核算纳入责任会计体系,简化低值易耗品摊销办法,结合成本、变动成本和责任成本核算,实行坏账准备金制度,发掘成本管理潜能,以强化风险意识,分散经营风险。对企业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进行分析,找到成本升降变动的原因,为制定成本体系和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四)完善成本会计审核机制,强化会计报表管理
现代成本会计管理,需要合理完善的监管机制加以监督和保障,成本管理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政策及各项成本费用管理标准,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制定切实可行的成本会计监管机制,加强成本会计核算与分析的审核,强化成本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管理,严格财务会计报表的编制及报送程序,保障成本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性,杜绝人为会计弊端,规避会计风险,提高成本会计实效性。
现代工业制造业要通过对制造市场进行充分的调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实施特定的会计报表标准,提高成本会计数据信息的有效性和实时性,国内的工业制造业需要把企业自身的标准和其他同行企业进行交流和互动,在制造业之间建立合理的标准,促进国内的工业制造行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四、结束语
构建和完善企业成本会计体系,会计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必须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所面临的问题,合理的控制成本,制定相应标准。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需要完善情报体系,确立目标成本,优化成本计划方案设计,加强成本控制,强化成本核算计算程序分析,完善成本会计审核机制与报表管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有机的成本管理体系,是提高国内工业制造业的成本会计的实务工作基本路径。
制造工业论文:工业自动化中的智能制造技术分析
摘 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自工业科技革命之后,世界各国工业技术得到了发展。中国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而言,工业生产制造技术还处于落后阶段。为了满足经济全球化发展需要,改进工业制造技术是提高产品质量的保障。针对这一点,文章主要分析了智能制造技术在工业自动化中的运用。
关键词: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技术
自动化生产是新时期工业经济的先进理念,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自动化等均是工业自动化的具体表现。积极推广智能制造技术是未来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1 传统制造模式的缺陷
不可否认,传统手工制作对当时的工业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在倡导科技创新的今天,传统制造技术却显现了多方面的缺陷。
①生产质量低。我国工业包括重工业、轻工业等两大类别,重工业指的是采掘业、原材料加工等,轻工业则指化工等行业。传统的工业制造生产依赖于手工操作,许多产品的质量无法保障,如:机械制造行业靠手工打造金属物件,产品的尺寸、形状等指标很难达到高水平。
②生产时间长。传统工业制造因缺乏先进的工艺流程,制造人员几乎凭借个人经验制造产品。对于一些先进的制造工艺未能及时采用,如:采煤行业中煤矿开采工艺落后,造成矿工每天的煤矿开采量量少,且矿工需持续工作12 h以上才能保障足够的产量,作业时间超出预期范围。
③生产效益少。企业投入了大量的成本投入工业制造,但由于生产产品质量不达标,成批产品无法走向市场销售,这造成企业出现货物囤积现象。此外,由于质量问题引起的各种补偿问题均给企业经营造成很大的阻碍。早期我国工业呈现出生产投资大,回收效益少的状况。
④生产设备缺。根据我国工业发展历程可知,早期工业产品的制造生产70%以上均依赖于手工操作。这不仅是国内工业技术落后的表现,也是工业生产设备不足的象征。由于缺乏机械设备从事相关生产,手工制造才会一直占据工业产品加工的主流,制约了工业自动化进程的加快。
2 智能制造技术的工业运用
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对工业经济的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全国各地开始积极开展工业技术创新活动。经过近30年的技术改革,我国的工业制造生产已经掌握了自动化、一体化、智能化等多项技术。有了先进技术为支撑,我国的工业经济效益开始翻倍增长,智能制造技术在工业中的运用更加普遍。工业生产自动化中引进智能制造技术的优点如下:
①人机操作。智能制造技术的较大特点是实现了“人机操作”,企业在制造高精度、高要求、高质量的产品时,必须要使用智能化操控系统保障自动化生产的质量。如:机械制造行业中,对于金属产品的精度要求十分严格,若依旧安排人工制造加工时无法达到精度指标的。企业可利用计算机与数控设备建立连接,用计算机编程后输入程序指令,机械自动化生产可保障产品精度符合要求。
②自动设计。智能机器具有强大的推理、预测、判断等功能,制造设备可参照接收到的数字信号或程序代码设计工业产品。产品研发人员把某个产品的重点参数及程序代码输入智能机器中,则可通过自动设计将产品模型显示在计算机上,让企业根据产品的实际情况选择方案投入生产。如:许多企业采用CAD、proE UG等自动化设计软件,获得的产品模型更加精准。
③虚拟生产。虚拟技术依旧以计算机为核心控制,并结合信号处理、动画技术、智能推理、数据预测、模拟仿真等功能,对工业产品的生产流程进行模拟。虚拟化模拟生产可及时发现设计产品存在的问题,对生产制造工艺做进一步改学原料比例调整提供依据。
3 结 语
总之,随着工业经济效益持续增长,企业致力于扩大生产规模,制造产品的数量相比之前更多。面对这种状况若依旧采用传统的生产制造模式,则难以满足生产效率指标的要求。
制造工业论文:机械工业中的绿色制造技术
一、绿色制造的提出
在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的今天 ,当微电子技术、大规模集成电子技术和机械工业相结合 ,从而使古老的机械工业蓬勃发展的同时 ,却产生了对能源和原材料的巨大消耗和浪费及对生态环境的日益破坏 ,使得全世界的技术人员和环保人士都在全力解决此类问题 ,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在这方面都取得了不少成果。我国对该领域已经开始重视起来。目前机械制造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
(1)废旧或闲置设备回收和再利用率较差这在旧机床处理方面问题尤为突出 ,我们的许多工厂常见的场景就是厂房内废弃满身锈迹的旧设备 ,数控机床、加工中心、FMS、CIMS甚至网络加工等先进制造系统和大批的五、六十年代的旧机床并存 ,如何改造和利用好这些旧设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大课题。
(2)能源和原材料的浪费现象十分严重这在某些国营大厂表现更为明显 ,满地的切屑和小零件、无从下脚的遍地油污也许能说明我国在由原料到产品所消耗的能源和原材料为什么比美国和日本等先进国家高出数十倍之多。
(3)环境保护意识在机制工业厂家头脑中还比较淡薄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对环境的污染还比较严重。
(4)产品的回收利用率很低长期以来我们沿袭的生产模式是生产流通消费废弃的开式循环 ,现在我们提倡的是闭式循环的生产模式 ,就是在原来的生产模式中增加一个“回收”环节。厂家在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就应该充分的考虑回收的问题 ,我国清华大学的家电产品和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全生命周期绿色设计现在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近几年开始开发的绿色制造 ,正是针对以上这些现象 ,提出了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和资源利用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传统制造和绿色制造的较大区别就是传统制造只是根据市场信息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 ,而其余就考虑的较少。绿色制造则通过绿色生产过程(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设备、绿色工艺、绿色包装、绿色管理)生产出绿色产品 ,产品使用完以后再通过绿色处理后加以回收利用。采用绿色制造能较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同时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能达到较高。目前已经颁布的ISO9000系列国际质量标准和ISO14000国际环保标准更为绿色制造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 ,一场“绿色革命”已经来到 ,如何去迎接21世纪的制造业———绿色制造是我们每个机械行业技术人员所亟待解决的课题。
制造工业论文:工业设计与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应用
摘要:工业设计以及机械设计制造是我国先进生产力的重要体现。在社会经济以及信息化的推动下,当前我国工业设计与机械设计制造均发生了一定的改善,设计的合理性与机械的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为工业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简要分析了工业设计与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相关概念以及发展现状,并探讨了工业设计与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联系以及具体应用。
关键词:工业设计;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应用
在市场竞争愈加剧烈的今天,工业设计进程加快以及机械制造产业更新成为各大生产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工业生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工业设计及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只有不断融合与创新,才能为工业生产企业创造出高额的经济效益,进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1工业设计及机械设计制造技术概述
1.1工业设计概念
工业设计涵盖美学、工学等学科,在工业革命后逐渐受到企业的重视。工业设计理念与时代的发展有紧密的联系,在工业革命早期,工业设计注重产品的实用性,使产品何人达到良好匹配,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审美以及工作环境发生巨大概念,因此在工业设计上,往往需要兼具实用性与审美性,通过工业设计一系列行为,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
1.2工业设计的特点
从工业设计概念中,可以分化出工业设计的三个基本特征:综合性强、实践性强、时代感强[1]。在早期人们提到工业设计,往往联想到冰冷的机器,然而实际上,工业设计不单单的指工业产品设计,还包括产品制造过程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因此这使得工业设计的综合性强。工业设计较强实践性主要体现在工业设计产品的实际成效上,工业产品为人们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其实践性较强。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时代背景与时代需求,使得工业设计与时展的联系紧密,以当前时代背景来看,工业设计的基本需求应该关注产品的绿色、节能、环保,因此工业设计的时代感强。
1.3工业设计发展现状
自工业革命依赖,工业设计行业就以一种迅雷不及掩耳的姿态进行发展。在我国,虽然工业设计出现的比较晚,但是我国对工业设计的关注度一直偏移,通过大量财力与人力资源的投入,使得工业设计更加符合实际社会的需求。
1.4机械设计制造技术概念及发展现状
作为机械工程重要组成部分,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机械产品性能的发挥。通常而言,机械设计制造包括产品设计、机械加工制造以及产品销售等多个环节,随着信息技术的加入,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在不断进行改进,机械产品的进度与自动化程度在不断提升。从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发展来看,我国自主研发机械设计制造能力较弱,绝大部分的机械设计依旧依赖国外先进技术引进[2]。并且,我国依赖大量廉价劳动力,在机械产品的应用方面,更加注重研发技术层次较低的劳动密集化产品,因而使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精密化产品的研发量降低,这就使得我国机械设计制造技术与国外先进技术有很大的差距。
2工业设计与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联系与应用
2.1工业设计与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联系
工业设计与机械设计制造技术两者相互作用,旨在促进工业生产企业的发展进程,并为工业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机械设计制造的市场需求稳定化为工业设计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工业设计需要根据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方向进行不断的更新与观念改变,通过工业设计出满足人们审美以及生产实际需求的产品,并且在保障产品实用性能的基础上,加强对产品性能的检测,从而为工业生产企业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工业设计同时还为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帮助[3]。在当前信息技术在工业设计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工业设计更加注重产品的自动化以及人性化设计水平,并且在设计过程中还更加注重各种生活元素的添加,实现工业成品人性化,符合时展的需求,并且通过工业设计相关研究的不断推进,使得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2.2工业设计与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应用
工业设计与机械设计制造技术两者的紧密联系,使得两者在实际使用中往往是相互渗透的[4]。在工业设计过程中中,相关的设计人员需要掌握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产品结构、形式以及色彩等,使得设计出的产品兼具观赏性以及实用性,使人们能够接受相应的产品。而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实践过程中,通过利用工业设计中的人体工学知识,使机械设计的人性化需求得到体现。并且现代工业设计绿色、环保理念的加入,机械制造平衡人、环境、制造技术之间的关系,为工业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巨大帮助。在工业设计与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未来发展中,两者的结合还应持续推进。为了进一步提升工业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相关企业需要不断概念生产及经营管理理念,不断依赖技术的进步以及技术创新来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加强技术研发与相关设计的资金、人力投入力度,通过制定相关的激励机制,使得员工工业设计理念更新不断加快。同时,为了加快我国工业企业的发展进程,相关的政府部门还应充分大会宏观调控作用,指导并鼓励工业企业进行创新与改革,使工业设计与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向高技术、高水平、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同时注重相关设计人才的培养,鼓励工业设计与机械设计制造相关研究,从而使我国的工业生产水平逐渐赶超发达国家。
3结论
总之,工业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工业生产水平的提升与我国工业总水平、国民经济发展有紧密联系。因此,对工业生产企业进行设计与制造技术革新是必然的趋势,为了加快工业设计与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要求工业生产企业不断更新理念、联系设计需求以及提高设计与制造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处理好工业设计与机械设计制造技术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促进社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制造工业论文:机械制造加工业成本核算管理制度论文
一、成本核算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核算目标的对象不清晰
机械制造加工业进行成本核算,主要针对的是产品生产销售过程中产生的固定费用,而企业所需的成本核算要为未来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管理层需要借助对市场变化情况的具体分析对机械制造加工成本进行决策,所以,必须对成本核算的目标及对象进行明确。实际的运营过程中,机械制造加工业并未严格按照成本核算的要求进行核算管理。机械制造加工企业多元化经营和生产,但通过对成本核算的简化,对不同产品进行统一的成本核算,导致其核算目标不够清晰,没有突出重点问题。细节上看,企业的成本差异暴露无遗,如不及时对其进行处理和控制,就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对此,机械制造加工行业应重视核算目标不清晰这一重要漏洞,否则加工成本的性就会出现严重问题。
(二)成本核算管理标准不科学
核算标准的科学合理是促使机械制造加工企业经济效益有效提升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必须对成本预算标准及执行标准进行明确划分与合理分配,建立合理的成本核算管理标准,才能促使机械制造加工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有效开展。我国尚且缺乏统一的成本核算标准,多数企业笼统分类核算对象并进行成本核算,未形成统一的核算标准,且无法分出制造费用中的明晰项,最终导致成本核算出现差异。另外,机械制造加工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严谨性与程序性很强,但部分工作人员为了谋取私利使成本核算职能逐渐弱化,造成了核算管理的漏洞与误差,最终的成本核算也缺乏性,对企业发展规划及策略决定产生严重影响。
(三)成本核算方法不科学
成本核算方法直接决定了成本核算的最终结果,大多数机械制造加工企业所运用的核算方法本身就存在问题,影响成本核算结果出现偏差。例如对产品的生产费用进行计算时,将其分配到直接与间接费用当中,而成本分工的明细化及专业化日益突出,在生产组织管理过程中,多数企业需要与其他企业共同对零件进行购买,受生产模式的影响,简单的对生产成本费用进行计算是不可行的,同时产品成本分摊也不能简单化。所以,计算分摊核算时,需要依据原始票据进行成本核算。而企业生产过程中,与其他企业合作购买的原材料所需的原始依据并不完备,这样一来,就会出现产品完工前的真空期。在没有完整发票的情况下,企业对材料的采购及加工费用进行成本核算就变得十分困难。同时虚高利润现象的出现严重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直接影响着企业成本核算的性。
二、机械制造加工业成本核算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建立信息管理平台
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对ERP系进行建立,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提供管理平台,便于企业决策层及员工对决策运行手段的运用。对ERP现代化信息管理平台进行建立,进一步整合企业采购、经营、生产、物流等系统数据,对信息交流进行加强,以促使决策力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如变更合同时,采购部门获知变更信息及时,对采购计划进行更改,使库存积压物资的利用更为合理;生产部门对生产工艺进行变更,使排产工序得以进一步优化;财务部门对资金进行合理安排,避免了资金占用等严重问题的发生。此外,及时进行成本管控,对实际成本与预算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措施解决不合理现象与管理漏洞。如下发排产工序后,车间对生产人员的工作量进行安排,一些简单产品安排在大设备上进行生产,就会出现工时成本偏离预算的漏洞和问题。此时管理人员依据ERP系统及时发现这一问题,并积极作出制止行为可有效促使生产及管理成本的降低。
(二)进一步确定成本核算的对象
机械制造加工业成本核算管理工作比较复杂,由于核算方法的不合理,机械制造加工企业进行成本核算工作时,往往以一刀切的方式进行工作管理,忽略了不同核算对象的固有差异,这就影响了成本核算的行,机械制造加工业的成本水平也就得不到衡量,容易出现成本核算偏低、偏高的问题,严重影响机械制造加工企业的发展与壮大。企业进行成本核算工作时,必须对不同核算对象之间的固有差异进行明确,如明确制造成本与人工成本产生的不同差异,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对具体的对象进行成本核算,以符合对象的原则对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进行制定,并进一步促使核算管理的加强,针对不同的核算对象运用不同的核算方法进行成本核算管理。这样一来,特定核算对象都匹配有对应的成本核算方法,且每一种核算方法都能对特定的核算对象进行衡量。从而有利于成本核算的精细化管理,使机械制造加工企业的发展更为稳定。
(三)成本核算标准的建立与完善
机械制造加工企业在生产和运用过程中,产生的各项成本的性质各异、种类繁多,针对不同性质和类别的成本核算项目,必须确保运用统一的核算标准或依据进行成本核算,这样各项成本的核算依据标准才能衡量不同项目的成本费用。对此,成本核算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必须对健全的成本核算制度及标准进行建立,同时确保核算标准的简便性与合理性。其中,核算标准的合理性是指每项成本核算的标准能够充当核算标尺成为相应成本对象的核算依据,其标准对相应成本对象的度量必须科学及合理;如每小时支付的平均工资可以被当作为人工成本的核算标准。核算标准的简便性是指所制定及运用的成本核算标准必须简单易懂;如成本核算标准比较繁杂,就会给成本核算工作带来许多麻烦,不利于核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进行成本核算标准的建立过程中,必须确保标准的简便与合理,这样核算人员在才容易理解和执行。
(四)合理运用成本计算方法
成本核算通过成本计算进行工作处理,其计算方法的正确与否决定着成本核算结果的与科学。所以,企业应当对科学合理的成本计算方法进行选择,实事求是的开展成本核算管理工作。如将企业外包成本分摊成产品的人工费用是不合理的,运用这种计算方法进行成本核算容易影响机械制造加工行业成本核算的性。要科学合理的进行成本核算,就必须将外包成本归于生产所产生的成本费用,而不能作为人工费用进行核算。又如以支出原始凭证作为成本计算的重要依据,而机械制造加工企业又无法及时获得已支出的原始凭证,已支出却未获得原始凭证的情况下,这些支出往往不会被纳入成本进行计算,这就违背了成本核算的客观与严谨,致使成本计算出现错误和遗漏,导致账面成本偏低,影响企业高估利润。对此,企业在成本核算工作中,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及时将已经产生的支出纳入到成本中进行计算,从而不断提升成本核算的有效性与性。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规范成本核算制度与标准,运用合理的成本计算方法,针对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成本核算问题进行解决和处理,进一步强化企业成本核算性和科学性,从而为机械制造加工业的生产及经营提供良好保障。企业管理者应当重视成本核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并借助企业内部群策群力,对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进行改善,并建立健全的成本核算方法,进一步推动机械制造加工企业的健康发展,才能使机械制造加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芦娜
制造工业论文: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工业设计论文
1工业设计的特征
1.1实践性强
工业设计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通过设计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更为舒适的生活方式,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的自然、环保以及和谐,因此工业设计这项工作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有较强的应用性。
1.2时代感强
应该注意的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工业设计应该有不同的需求。在当前新的形势之下,工业设计的基本需求就是绿色、节能,由此可见,工业设计还具有较强的时代感。
2工业设计的发展现状
在工业革命之后,工业设计行业迅速发展起来,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工业设计历史较短,发展的速度相对比较缓慢。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很多企业面临经济方面的纠纷也越来越多,这就使得一些企业开始意识到工业设计的重要意义,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工业设计当中。并且这些企业在工业设计中也确实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资源,他们希望能够通过优化工业设计来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3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发展情况
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包括了很多的步骤和环节,例如:产品的设计以及产品的制造等,此外还涉及到了产品的售后服务等环节。我国的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当前我国主要依靠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来实现发展,自主创新能力不高,这也限制了我国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此外,虽然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是在投入的资金方面还不够充足,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了机械设计制造行业发展缓慢。我国工业产品的质量虽然在最近几年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在工业产品的使用性能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在产品外观的设计上还有所欠缺。
4工业设计以及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应用
工业设计同机械设计制造技术有各自不同的特征,如果能够将这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那么就可以极大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很多的小型企业在生产的技术以及生产的资金投入等方面还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这样就使得他们在机械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上难以取得突破,技术水平相对比较落后,为企业的工业设计带来了难度。所以在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政府的相关部门需要充分的发挥好宏观调控的作用,对市场经济进行合理的、适当的调节,从而更好的引导工业企业朝着节能以及环保的方向发展。此外还可以对中小企业给予一定财政方面的支持,鼓励他们转变传统的设计理念。
5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入,人们对于工业产品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工业设计以及机械设计制造技术也需要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这就要求工业设计以及机械制造的相关人员能够了解当前的发展情况,更好的抓住机遇,积极的迎接挑战。
作者:陈永胜 单位:秦皇岛首钢长白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制造工业论文:高端制造助力能源装备机械工业论文
一、机械工业是为能源发展提供装备的重要产业
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及国防建设提供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目前,我国机械工业总体规模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茅,我国发电设备的产量占全球60%左右,产业结构也有所改善,产品技术逐年提高。世界较大的单机容量泰山核电机组1号机组175万千瓦核能发电机成功研发,我国在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的充电桩、高压绝缘套管等一大批长期受制于进口的关键零部件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此外,我国在能源装备的其他方面这些年也有了长足进步,许多产品、许多关键技术已经替代了进口。但是,机械工业也是生产规模大、生产战线长的耗材耗能大户,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我们还有很多产品能源排放超标、技术改造乏力、工艺水平落后、高效节能等品质产品供给不足。在资源制约、能源安全与环境约束矛盾加剧的形势下,机械工业为能源产业和能源的生产、消费提供高端的产品以及加快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艰巨。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积极推行绿色制造,带头节能减排;一方面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为社会提供先进、高效、节能和环保的设备和产品,为各行业和社会做出贡献。“十二五”以来,我们按照工业转型升级的总体部署,大力实施“主攻高端、创新驱动、强化基础、两化融合、绿色为先”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在创新驱动、绿色为先的战略推进中做了一些工作。我们加快发展核能、太阳能、风电、生物质能等新型清洁能源设备,加快发展高效节能技术装备、资源循环利用装备、煤炭清洁利用及海水综合利用装备,加快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并且努力高质量地满足钢铁、有色、建材、船舶等行业对高效、节能、低排放产品和装备的需求。与此同时,我们也通过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应用节能减排工艺设备,提高设计、制造环节的能源材料利用率等措施,加大推进自身节能减排、绿色制造步伐,促进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产品升级,努力为落实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做出贡献。当前,机械工业正在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国家关于工业转型升级的总体部署在加快推进全行业深化改革和提质增效升级。
二、我国已进入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
各行业都处在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期。面对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面对着推动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的重要使命,只有加强相关产业间的合作协作,拧成一股绳、一股劲,共同破解难题,实现协同创新,才能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产业振兴步伐,共同行使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使命,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履行责任。这次会议就是以能源市场化改革和生产转型发展为主题,邀请各界精英共同探讨今后能源装备发展如何适应国家能源市场生产、消费方面的需求,从而实能源装备的高端制造化。我们也将广泛听取来自各界人士的真知灼见,以全力推进机械行业主攻高端、创新驱动、强化基础、两化融合、绿色低碳的发展战略,以实际行动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及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王瑞祥 单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
制造工业论文:机械工业制造与生产的高效分析
一、机械工业制造的高效分析
1.1机械产品的设计要实现高效
机械产品的制造首先是要对产品进行设计,产品的设计就涉及到产品的市场定位和市场分析。机械产品的市场调研相对比较容易,因此完善的市场调研是实现机械制造高效的及时步。也就是说,在产品正式设计之前,一定要让机械产品满足实际应用性,这是任何产品都要满足的首要要求。完成市场需求与定位之后,再进行产品的设计工作。机械产品的设计一般都会采用CAD制图,来进行产品的初期设计。机械产品对材料以及设计细节要求非常高。因此要想达到机械产品制造中设计的高效,就要在设计过程中以精细、为目标,在设计过程中完成对机械产品的定位,而减少因为设计不过关而出现的返修现象。
1.2机械产品的制造要实现高效
在完成了机械产品设计的前提下,进行产品的制造工作。这里的制造并不是指广义上的制造,而是强调机械产品从理论设计到实际形成的一个过程。这样的制造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的方法与步骤进行,不要因为为了一味地追求时间,而减少了其中的制造工艺。机械产品在这个制造过程中,其产品可以称为是样品。这样的样品是需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测试的,因此还需要进行产品的质量检验。需要注意的是,样品的制造过程要严格按照成品的质量要求进行制造,然后进行产品的测试和检验。因此,制造过程的严格把关,就是从另一角度实现了其产品制造的高效。
1.3机械产品制造检验的高效
样品制造成功后,都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而机械产品的质量检测比较复杂,一般都需要实际的质量测试。因此,在进行产品的测试的时候,要先进行相关的测试准备,对于产品的相关受力、耐磨以及硬度指数等都有一定的设计方案。产品在制造后,直接按照已经设计好的检测方案进行质量检测。如果产品经过质量检测,就可以直接进行投产了。如果产品的质量存在问题,那么就可以根据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关的质量检查,重新进行产品的设计与制造。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得知,机械产品的制造市场高效的体现在于能够有正规的制造工艺与流程。经过市场调研后,产品才能真正进行投放研发。及时步就是注重市场调研的可行性和性,这是确定产品制造的及时步。然后进行制造方案的设计,对于市场需求和质量需要以及机械产品的工作环境等的要求,以此作为产品设计的基础,根据这些需求进行产品的相关方面设计,从而使产品能够符合预期要求。在确定设计方案可行之后,再进行机械产品的制造。制造过程要严格符合设计方案的相关规定,以此作为产品制造的基础。产品样本制造出来之后,进行产品的检测和检查工作,检查方案应该提前制定好,以此作为产品合格的标准。按照这样一系列的制造过程,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机械产品制造的高效。
二、机械工业生产的高效分析
2.1机械生产的前期准备
高效生产就要以充分的准备工作作为依托,而机械生产的前提是满足质量要求,在进行机械制造的时候,确定其可以进行批量投放,可以适应市场的要求和需求。机械产品批量生产需要严格的流水线规划,其零配件的生产、组装等都需要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简而言之,就是要在产品批量生产前,制定详细的生产计划,规定产品完成的期限,在期限内保质保量的完成。前期准备包括生产车间的安排、生产流程的制定、相关配件的准备。其中,车间是产品制造的场所,其车间的安全设施以及生产设备要齐全,并能够保障机械产品生产的良好环境。生产流程的制定,是要求能够保障机械的不同部件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保障机械的整体能够在预期内完成生产。机械产品一般都比较大,需要组装工作。因此,在组装工作进行前,需要保障每个流程能够按时保质的完成。机械配件就是机械的组装部分,对于机械产品的组装,是一项更加严格的执行工作。所有零配件都已经按照规定期限完成之后,就要开始组装工作。组装过程中要保障机械的紧合度,产品的缝隙之间等都需要注意。
2.2机械生产的后期检查
产品进行批量生产、投放市场之前,仍然需要建立完善的检查体制。机械工业生产的高效并非体现在产品的投放市场的时间,而是在满足其实现利益较大化的前提下,在适当的时间内投放市场,以此来抢占市场。但是前提是其能够保障质量,符合市场需求。每种产品的市场投放合格度都有一定的要求,机械产品的生产高效还是体现在其能够达到市场标准作为其主要的审核方式。因此,做好生产后的检查工作,是真正意义上完善机械产品生产的高效性。这里的高效体现的主要是高质量和高效率。批量生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产品的合格性,但是投放市场之前,还是要进行必要的检查工作,保障产品以高质量投放市场。机械生产的高效性不仅仅体现在时间的效率性,更是需要其高质量的标准。从实现其高效的方式分析,具体措施还是要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生产培训,能够尽职尽责进行产品的监督工作。批量生产中,产品的相关制度以及生产流程要明确,这些是确保高效生产的主要因素。因此,规范的制度,严格的审查以及负责的态度是实现机械高效生产的必要因素。
三、结语
机械工业的发展需要符合当前社会经济的要求,随着生产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机械产品的需求量逐年呈现递增的趋势,而对机械工业的高效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机械制造是经过严格的理论设计后,决定进行产出的过程。制造不仅体现产品的合格标准,也标志着机械产品可以进行批量生产了。那么满足机械工业制造的高效,就要以理论研究、工程制图、产品检测以及产品检查等一系列进行保质提速完成。而机械生产就是在产品满足相关规定后,可以确定进行批量生产。批量生产的高效前提就是拥有流畅的生产车间流水线,不出现作业停滞现象,一条龙式生产模式,并进行安全质量检查,保障其高质量投入市场。因此,不管是机械制造还是机械生产,达到高效的标准就需要企业进行合理规划、妥善制定策略,实现机械产品高质量、快速度的投放市场。
作者:沈进 单位: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制造工业论文:后工业化时代制造业发展定位和对策
摘要近年来,上海制造业表现持续低迷,已逐渐失去往日的风采。文章通过对上海自身特点和产业结构的分析,结合国际城市的先进经验和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的近期趋势,论证了制造业在后工业化时代依然占据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并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4个方向为上海制造业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后工业化;上海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
近年来,受到产业结构调整、外部需求不振、全国产能过剩以及要素成本上升等多重因素影响,上海制造业表现持续低迷,2016年上半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已经下滑至26%,距离“十三五”规划纲要中25%的“底线”仅一步之遥。曾经风靡一时的“上海制造”似乎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风采。在上海处于转型发展关键期的后工业化时代,上海的制造业究竟何去何从?“上海制造”应该如何重新崛起?本研究将通过对上海自身特点和产业结构的分析,结合国际城市的先进经验和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的近期趋势,就这些问题给出答案和建议。
一、制造业是上海未来五年发展不可或缺的“压舱石”
1.从对经济的支撑作用看,制造业是防止经济波动的“稳定剂”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相对于金融、房地产等虚拟经济而言,制造业的发展更为稳定,不容易受到外部市场和环境的干扰。因此,扎实的制造业基础,是应对经济波动、稳定城市就业、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稳定剂”。以上海近10年的数据为例[1],相较于金融和房地产业而言,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的波动幅度明显较小(见图1)。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上海以金融为主的服务业发展受到较大冲击的背景下,上海制造业为全市经济的稳定发展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以2010年数据为例,当时上海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38.1%,但当年制造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了66.6%,“稳定剂”的作用可见一斑。
2.从对标国际城市看,在人均GDP2万美元以上阶段保持25%的制造业比重是必要的从国际大都市的经验来看,保持一定比例的制造业是城市稳定发展的重要砝码,尤其是在人均GDP为2万美元左右的后工业化阶段,保持25%左右的制造业比重是非常必要的。以新加坡为例,从1990年至2005年,新加坡人均GDP从1万美元提升至3万美元的15年间,其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均保持在23%以上,特别是在与上海近期人均GDP相近的1990~1995年这5年期间,其制造业占GDP比重一直稳定在25%左右(见图2)。即使是到2014年人均GDP已经超过5万美元的时期,新加坡的制造业比重仍保持在18%的水平(见图3)。由此可见,在人均GDP突破2万美元的后工业时期,保持25%左右的制造业比重是相当必要的。
3.从上海自身发展实际看,广阔的郊区是制造业发展的主战场上海作为特大型城市,本身就存在着内部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郊区和中心城区的资源情况和产业结构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虽然上海整体上来看土地资源非常稀缺,但在广阔的郊区,仍存在适合制造业发展的土地空间。此外,相较于中心城区服务业高度发达的现状而言,郊区还处在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发展阶段,在未来五年仍应把制造业作为发展的重点。一方面,从大都市产业空间布局规律来看,金融业、文化创意产业、科技产业、制造业等四大产业布局总体呈现“3、8、12、15”的特征,制造业通常分布在距市中心15公里范围之外,即上海的郊区。由此可见广阔的郊区是适合制造业发展的主战场。另一方面,近年来的实践表明,郊区大力发展服务业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效。以商办楼宇的数据为例,原静安区的商办楼宇空置率一直控制在5%以内,而奉贤全区48栋商务楼宇中,空置率超过50%。因此,依据目前上海产业空间布局集聚规律和土地资源情况,未来五年,上海的郊区非常适合也必须依靠制造业的稳定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上海仍有保持一定比重的制造业的必要。
4.从上海服务国家战略看,制造业是建设科创中心必须依靠的扶梯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国家赋予上海的重要战略任务,不仅关乎上海的未来,也关乎整个国家的未来。因此,建设科技创新中心不是打造“盆景”,而是做成“苗圃”,要培育成“森林”。对上海建设科创中心的要求中就重点强调了“要牢牢把握产业革命大趋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到产业发展上”。如果过快地实行“去工业化”,上海就失去了扎实的制造业基础,就无法为科技创新成果进行中试和产业化提供“足够肥沃的土壤”,这些科技创新成果也就无法真正落实到产业发展上,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国家战略任务自然也就难以完成。由此可见,制造业是上海建设科创中心必须依靠的扶梯,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保留适当比例的制造业是上海完成国家战略要求的必要基础。
二、后工业化时代上海制造中心崛起必须坚持“三个体现”和围绕“四个方面”
未来五年,处在后工业化时代的上海制造业的发展,应坚持“三个体现”的原则,即“体现国家战略、体现支持城市功能和体现推动转型升级”。同时,还要结合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和自身特点,紧紧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这“四个方面”下功夫,争取早日实现“上海制造”的重新崛起。
1.高端化:打造占据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的“上海制造”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任务来看,上海未来重点发展的制造业,必须是技术含量处于全球经验丰富地位、引领全球制造业发展新趋势、占据创新链高端的先进制造业。如极限制造、石墨烯材料、卫星应用及位置服务相关设备制造、机器人、3D打印、航空航天和海洋装备制造等。从上海落实国家制造强国战略、参与全球产业竞争的战略使命来看,未来五年上海制造业应着力向全球产业链高端迈进,切实抓住全球产业链中“微笑曲线”两端,努力提升上海制造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价值,时刻警惕高端产业低端化,避免重复以往“两头在外”的低端制造模式。从上海资源约束和综合成本高企的自身条件来看,未来应重点发展的必须是附加值更高、要素投入产出效率更高,占据价值链高端的先进制造业。如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文化创意产业和高附加值都市型产业等。2.智能化:推动制造业生产方式向智能化、数字化和个性化发展随着以机器人、3D打印和数字制造等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发生新一轮调整,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加速转变的趋势日益凸显。上海制造业要提升全球竞争力,就必须牢牢把握这样的变化趋势,在未来五年应着力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在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等全产业链环节融入新型的智能技术和数字技术,深化机器人、3D打印、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制造领域的应用和创新,提升制造业重点行业和企业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2],推动制造业生产方式向智能化、数字化和个性化发展。
3.绿色化:加快淘汰和转移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的相对劣势产能“十三五”期间,上海整体发展受到土地、能耗、人口、环境等多重底线约束,“上海制造”要实现绿色化和集约化发展,就必须快速提升要素投入生产效率。因此,上海必须要在未来五年加快淘汰资源能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较低的“相对劣势产能”,从而为附加值和效率更高的新兴产业腾出更多环境和资源空间。一方面,上海应在钢铁等能源利用效率偏低的重化工业方面“深度挖潜”,争取淘汰更多相对劣势产能。以钢铁行业为例,其平均单位产值能耗远远超过制造业的平均水平(2013年上海市钢铁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单位产值能耗为整个工业平均值的5.25倍)[3]。同时,由图4可知,和东京、纽约等国际大都市相比,上海钢铁业占比依然偏高(近年来东京、纽约的钢铁业占制造业比重长期维持在2%左右,而2015年上海钢铁产业占工业比重为3.49%,相比而言明显偏高)。另一方面,上海还要加快推进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二次转移”。2014年上海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仅是纽约、东京的约1/6和1/4,因此必须尽快淘汰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以提升劳动力的投入产出效率。加工制造业曾在上海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成本上升和要素供给条件变化,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本市已不具备大规模发展条件。近年来,尽管广达、昌硕、“四英”等代工型企业加速向市外转移,但退出进程不如预期,仍有空间。未来五年,上海应把握全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制造业整体布局调整的契机,充分利用“东西联动”效应,加快推进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向市外的“二次转移”。
4.服务化:加快制造与服务的融合发展,推进传统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消费型制造转变全球制造业发展的近期趋势表明,制造业的概念和附加值正在不断从硬件向软件、服务、解决方案等无形资产转移,与服务业和消费市场高度融合的“软性制造”开始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因此,为占据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上海必须在未来牢牢把握这一发展新趋势,大力推动制造业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等全产业链环节与服务端、消费端的融合,推进传统生产性制造向服务型、消费型制造转变。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如总集成总承包、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商务咨询和人力资源服务等,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另一方面,要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机会,通过“互联网+”连接产品制造端和消费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推进生产型制造业向服务型、消费型制造转变。
作者:郑睿 单位: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
制造工业论文:机械工业制造的高效生产方式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机械设计制造以及自动化在工业生产中得到有效的使用,并且极大的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促进了我国工业生产技术的进步。目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已经广泛应用在各个方面,能够提供多样化的功能,同时提升产生的性和效率,在保障生产效率的同时较大限度的节能。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开始比较落后,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本文通过分析机械工业的制造和生产现状,以此提出实现高效生产的措施。
关键词:机械工业、制造、高效生产
引言
机械工业目前是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机械工业已经具备相应的发展规模,也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发展。世界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对机械工业生产产生了相应的影响,许多不同的理念相互碰撞。机械工业的制造和生产中,高效已经成了主要的发展理念。机械工业隶属于传统工业内,是发展最早的工业行业。机械制造以及机械生产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建筑行业施工中需要机械产生产品,高质量的机械产品是安全施工的重要条件。社会的快速发展给机械制造提出了高效率、高质量的要求,在机械工业制造中要加入高效生产的理念,满足社会和市场发展的需求。
一、机械工业制造和生产的内在关系
从内在关系的角度出发,机械工业中机械制造属于机械设计的深入发展。在保障机械工业设计完成的背景下,要对机械产品的构架和功能、外观形状以及设计的过程实现可视化生产,这就是机械的制造。机械工业生产属于流水线的方式,是对机械产品进行批量生产。在机械生产的过程中会更重视产品的流水线以及质量。生产是在商品投入市场之前的时期,只有保障产品的质量水准,这是进行批量生产必不可少的条件。同时生产和制造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制造是产品已经达到了相关规范之后进行生产,然而机械生产是属于在制造方面符合相关规范然后进行批量生产的产品。由此可见,两者的关系相互联系和独立。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机械产品的制造和生产都要有期限和质量的相关要求。目前机械工业制造中如何实现高效生产已经是主要的研究内容。要想保障机械工业制造能够符合高效生产的需求,首先要确定机械工业中制造和生产是区别很大的理念。以这一基本角度出发,要想保障高效性,要注重制造和生产的联系。在当下社会发展中,高效生产是保障机械工业进步的重要动力。
二、机械工业制造的高效分析
1.机械产品设计理念要符合高效机械产品制造的及时步就是进行产品设计,产品的设计中会涉及到产品的市场分析和定位分析。机械产品进行市场调查相对来说很容易,完整的市场调查对于机械制造的高效生产是首要条件。从另一方面来说,在进行产品设计之前,要保障机械产品能够具优势实际应用性能,这是所有产品在设计之前要保障的条件。在明确产品的市场定位之后,开展产品生产的相关设计工作。机械产品的设计通常强狂下都是应用CAD制图,这是属于产品的最初设计。机械产品具有较高的材料要求,并且要求设计过程中要严格注重对细节的管理。要想能够保障机械工业制造设计工作实现高效性,就要实现设计过程的高效精准的特点,在设计过程中深入的理解产品的定位和理念,确保设计工作能够进行,防止由于设计过程不够仔细而出现的质量等问题。2.机械产品制造过程要符合高效理念在进行机械产品设计之后,开展的则是产品的制造过程。这一制造过程是指机械产品从理论设计到实际生产的制造过程。在机械产品制造过程中,要确保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按照相关的要求和理念进行,保障制造过程每一步骤的精准,在保障效率的同时要注重质量,不要因为节省时间而忽略质量。机械产品在制造过程中可以被叫做样品,这种样品在完成之后要经过严格的检测,同时也要进行质量把关等等工作。在这一过程中要重点关注样品的制造过程要和成品质量的要求一致,然后才能够进行测试和检验。由此可见,保障机械产品制造过程的严格生产,是实现机械工业制造高效生产的重要途径。3.机械产品的制造检验要符合高效理念样品在制造成功之后都要进行严格的检测和质量检验,机械产品的质量检测会涉及到众多方面,具有复杂性的特点,通常情况来讲都要进行实际的质量检验。在机械产品进行测试的过程中,要确保关于产品的受力、耐磨以及硬度指数等有一个完整的方案,这是在测试之前要做的充分准备。产品在完成之后,可以直接的运用设计方案进行质量检验,产品通过质量检验过后就可以投入生产过程,相反如果产品出现相关质量问题,要根据发现的问题尽心质量检查,对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进行重新检验和工作。
三、机械工业制造高效生产方式
首先机械生产前期准备过程中,首要条件就是达到质量要求,以确保在机械制造过程中可以进行批量生产,以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一些产品生产过程中要保障具有严谨的流水线计划,并且相关细节的生产也要保障符合规定以及要求。在前期准备工作中,要确保生产车间、生产流程等。机械产品属于大型产品,一般都要进行组装工作,要确保每一个工作流程能够保障质量。其次机械生产之后的检查工作也是实现高效生产的重要方式,产品在进行批量生产和市场投放之前,要经过完整的检查和测验。机械工业生产的高效不仅仅是指时间,是在保障经济效益较大化的同时,在适合的时间完成生产,以此来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总结
总而言之,机械工业制造的高效发展是当前社会进步的在需求,机械生产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机械生产产品的需求量增加,这时就要保障机械工业制造的高效性。在生产中,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严格的管理,以此来保障机械产品的质量和效率。
制造工业论文:工业制造企业成本会计的基本思路
摘要:对于工业制造企业来讲,成本会计实务工作不仅影响着企业成本的高低,还体现着企业管理能力的强弱。此项工作的有效进行,需要相关人员在理清工作思路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加强对关键环节的把控,以实现强有力的过程控制。本文结合工业制造企业特点,对其成本会计实务工作的基本思路作了分析。
关键词:工业制造企业;成本会计;基本思路
对于任何一家现代企业来讲,成本会计都属于最重要的管理工作之一,工业制造企业也不例外。在此类企业中,由于生产制造流程繁杂,成本会计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难度也高于一般企业。所以,要想做好成本会计工作,相关人员首先必须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
一、关于成本会计
受到企业改革与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企业成本会计工作也发生了一些改变。在以往的情况下,成本会计工作的目的主要在于控制成本和保障产品质量,开展方式为:会计人员对企业生产能耗进行统计,并围绕结果进行分析和规律总结,将部门结果汇总起来进行计算,以获取生产成本及产品成本。按照上述模式进行的成本会计工作囊括预算以及统计、控制等多项流程,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对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在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领域的当今,成本会计范围也开始随之扩大,并延伸至多个领域。这种背景下,成本会计逐渐演变成为一项将成本分析、预测、核算、决策以及考核等环节均涵盖在内的工作,企业对此的要求主要是:结合关键的会计信息,确定系统的对策措施,优化会计环境,保障会计准度,以促进产品品质的提升、平均成本的降低。以上仅是针对现代企业而言,工业制造企业尚未真正落实到位,也正是因为如此,会计实务工作才显得至关重要。
二、工业制造企业成本会计实务工作的基本思路
(一)会计实务工作中的要点
总体来讲,工业制造企业成本会计实务工作中的要点一般包括:及时,成本计算。结合工业制造企业的成本构成可知,原料成本在其总成本中占据很高的比例,所以,对这部分成本进行计算,是企业达到成本控制目的的基础。但是,目前却有很多企业对此并不重视,成本计算的盲目性十分明显。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成本值的性,还会给企业带来诸多麻烦。关于成本计算,最主要也最基本的要求是保障数据。也就是说,成本计算中采用的数据必须能够真实的反映原料成本及加工成本。只有数据,成本计算才能得出正确结果,在数据有误的前提下,后期进行的评估就会失准,产生的影响还会波及到生产效率。所以,出于优化成本管理的考虑,成本会计工作中必须要重视以原料价格变化为依据进行相关费用的评估,并以此为制造指导,进而达到控制成本及保障产品质量的目的。第二,目标成本的确定。出于保障成本决策科学性的考虑,制造企业有必要重视数据统计工作,并对统计数据进行科学的计算,借助有效的举措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在具体进行优化选择时,企业应注意利用恰当的方式对涉及的变量进行控制。为此,企业可以成本高低为依据,对不同方案进行对比,以选出方案。与此同时,企业还应给予员工一定重视,并通过增强他们成本意识的方式,来保障成本控制环节的完整性,为目标成本的合理确定打下基础。第三,成本控制。对于成本会计工作来讲,强化成本控制、避免挤占成本现象的出现均属于基本要求。为此,企业需要从增强管理者的责任意识与节约意识、成本控制意识入手,借助管理者的表率作用来带动底层的改变。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企业从上至下都重视成本节约问题,对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使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工作,企业可考虑实行奖惩并举的管理方式,通过具体的奖惩措施,来督促各个部门正式成本会计工作。第四,明确成本责任。企业全体员工均担负着一定的成本责任,这种责任一般是由企业做出规定,并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此举能够起到增强员工责任心与自律意识的作用,也是实现工作责任摊派的有效方式,有助于员工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形成节约成本的意识,对于生产效率及产品品质均可产生一定影响。
(二)落实策略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工业制造企业面临的不仅有机遇,还有来自外部环境及其自身的多项挑战。要想提高管理水平、实现长远发展,企业就必须要重视革新成本会计工作理念,尽快建立健全会计体系,并通过完善预测体系、确定恰当的成本目标、改进计划方案、强化管理、优化核算程序等措施来将成本会计实务工作落到实处。1.通过科学预测,保障成本目标的合理性成本目标影响着成本会计工作的全过程,因此,保障该目标合理属于成本会计的基本要求。为此,企业就要注重事前进行科学的成本预测。此项工作在成本会计中属于不可缺少的环节,值得企业给予高度重视。同时,为了保障预测结果的科学性,会计部门还要规范落实预测体系,以尽可能的提升预测值的有效性。在进行预测的过程中,应结合市场情况,将原料价格、设备折旧及人力费用等均考虑在内,最终通过对预测成本的归纳,获得成本目标。上述做法能够保障成本目标的合理性,对成本会计工作的有效进行具有重要影响。2.加强设计改进,挑选成本方案成本方案的重要性并不亚于成本目标,所以,在实际开展工作的时候,必须要正视该项方案的优化设计,并通过对比等方式,选择出方案。也只有该方案确定的足够合理,后期管理部门开展的成本管理工作才能够更有效的进行。所以,挑选成本方案与成本管理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关联密切。为了达到挑选成本方案的目的,企业就要重视对方案设计进行优化,并结合市场变化,落实相关的会计原则,保障成本具有可预测性。上述做法能够促进成本会计工作积极作用的发挥,有助于企业获得良好的发展条件。3.结合物价变化,做好成本分析对于现代企业而言,会计计量及核算已经成为了成本会计工作中必须要重点考虑的两个部分,物价波动的影响作用也得到了承认。考虑到市场因素对物资价格产生的影响十分显著,相关部门需要以成本会计工作的特点为依据,对其计算体系进行优化设计,并立足企业实况,参考其各项参数,选用恰当的方式对成本分析进行改进。其中,企业必须要注意的有两个方面:及时,重视风险防控,严格选料。第二,将网络技术引进成本会计工作中,创新核算工作模式。4.重视环节把控,改善成本管理实效成本管理的影响作用不仅体现在成本目标的合理性上,还体现在成本方案是否具备可行性上。所以,此项工作的实效对于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有着巨大影响。在成本管理不到位、措施有效性差的前提下,成本目标与方案均会因为受此影响而出现失准等问题,所以,改善成本管理的实效可以说是成本会计实务工作落实中至关重要的一点。成本管理和企业管理存在共同点,但同时也有区别,其本质是对企业成本实施控制,其中囊括了原料采购及运输、制造、销售等企业生产的全部环节,对成本会计工作的影响不容小觑。所以,企业必须要重视提升管理水平,为成本会计工作要求的落实提供保障。于企业自身来讲,上述做法同时也是提升市场占有率的有效方式,对企业面貌革新及管理链的完善均有重要意义。
三、结语
整体来讲,工业制造企业当前的成本会计工作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和改进,这种局面对企业的发展与效益提升均极为不利。所以,企业必须要积极的转变思路、创新工作方式,针对成本会计工作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方式予以改进。
制造工业论文:工业工程在制造业的应用及发展
摘要:工业工程是二十世纪产生的一门学科,对不同国家的工业化建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市场竞争变的异常激烈,对于一个制造业而言,单纯的依靠其传统发展思路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真正引入工业工程方法,实现组织工作系统的不断优化,真正提高制造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本文主要是在分析工业工程在制造业中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制造业引入工业工程的设想,进而为我国制造业的深入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
关键词:工业工程;制造业;应用发展
一、工业工程在我国制造业发展中应用的必要性
1、何为工业工程
工业工程学科最早产生在美国,它指的是对设备、物料、人员、信息、能源相互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改善、设计和优化的一门学科。通常情况下,它主要是利用社会科学、物理学、数学等方面的技术和知识,借助于工业设计原理和工程技术分析,对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评价、预测和确定,进而为制造业的有效运行、效率提高、质量提升奠定重要的基础。源于20世纪初期的工业工程,主要就是为了提高工厂运行的效率和节约生产的成本,随着新技术的日益推进和发展,工业工程逐步强化了与信息科学、系统科学和运筹学的融合,逐步形成了解决制造企业整体效益的完整工程技术体系。
2、工业工程在我国制造业发展中应用的必要性
从当前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情况看,近些年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体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与美英日等国家来比差距还挺大,总体看我国制造业的产品竞争力还不足,所以加强工业工程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势在必行。首先,核心制造技术缺乏。在我国制造业的运行过程中,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中缺乏一定的核心制造技术,缺乏自己的专利产品,整体的技术创新能力较差,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其次,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不合理,装备制造业实力弱,结构偏轻,主要表现为装备制造在制造业中的比重还不到三分之一,远远低于德国、美国和日本,与此同时,技术密集型产业远远低于一些发达国家,制造业的附加值和比重非常低;再次,我国制造业企业劳动生产率不高。在我国的制造业企业中,源于制造企业的管理基础不高、技术装备水平落后,我国制造业产业链还处于一种地段的状态,生产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第四,我国制造业生产能耗强度较大。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我国是世界及时大粗钢生产国,但在生产中缺乏主要的技术生产指标,很多时候都是以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基于上述问题,用以反映现代工业工程的内在职能和基本要求,加强工业工程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很有必要。
二、加强工业工程在我国制造企业中的应用
经过二十多年工业工程在中国的发展,我国已有上百家企业或多或少的采用了工业工程技术,获得显著效果的有近50家,涉及到汽车、钢铁、机械制造、家电、建材、咨询等十几个行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1、加强信息技术和工业工程的融合
借助于工业设计原理和工程技术分析,对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评价、预测和确定,进而为制造业的有效运行、效率提高、质量提升奠定重要的基础。在当前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中,ERP、MRP等作为先进管理模式的载体,通过有效的动态反馈功能和有效的计划管理实现生产平衡,能够通过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制造能力与计划需求之间的内在矛盾,并且能够即使找出矛盾存在的原因,提出解决矛盾的对策,进而能够更好的满足外购和外包的需要,实现制造业内部各个环节之间的有效融合和融通,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有效协作,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整体运行效率。
2、强化企业应用工业工程的系统性
在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工业工程的系统性尤为重要。进一步优化工业工程生产的目标和定位,逐步扩展工业工程的工作职能和工作范围,进一步推动国内工业工程的发展能够实现一个新的台阶。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进一步实现跨职能团队的运行模式,要真正实现工业工程部门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平衡关系,不去参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具体业务,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有效融通,通过这种跨职能团队项目,提高工作的灵活性和便利性,强化工作授权,为制造企业管理层制定策略奠定重要的前提。
3、强化工业工程服务管理
在制造业应用工业工程的过程中,加强工业工程的服务管理尤为重要。在发展过程中,服务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工业工程在服务系统的一些相关服务问题、服务设计、服务研发、服务作业、服务管理等,必须强化各个环节之间的有效沟通,才能够实现服务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在当前网络环境下,结合网络发展的优势,优化新的管理服务系统,不断实现新的管理理念和工业工程的融合,进而优化到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中,进而为我国制造业的深入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
制造工业论文:装备制造工业设计论文
1河南省装备制造产业规模及现状分析
河南省装备制造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始于“十一五”,总量跃至全国第7位,一批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迅速壮大,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2008年,规模以上装备企业完成增加值902.5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4%,实现销售收入3294.7亿元;2011年全省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达到7248亿元,2012年达到近9100亿元[3][4]。在输变电装备、农业机械、矿山装备、基础件等领域,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拥有世界上较大的自磨机和球磨机、支护高度较大的矿用液压支架、及时套特高压开关和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等一批重大标志性产品和技术装备。当前,河南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方针为:龙头带动、基地支撑、高端突破,持续做大做强51户重点企业和20个装备制造特色产业园区,壮大“两谷-基地”,推动装备制造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提升输变电装备、矿山装备、现代农机等8条优势特色产业链竞争力,优化产业布局,加快结构调整,实现产业转型升级[4]。河南省装备制造业的经济创造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在不断增强,已初具规模,但同时也存在龙头企业不强,综合竞争力不够。从装备制造产业的全球价值链(GVC)现状分析,河南省重点扶持的装备制造企业目前还不能依靠自身的品牌优势在装备制造业GVC中占据有利地位,产业整体价值增值偏低;此外,大多数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够,成套产品的集成度不高,品牌影响力偏弱,部分零部件配套企业在整个产业价值链中处在劣势地位,竞争力不强。
2河南省装备制造产业工业设计现状分析
2.1河南省装备制造企业对于工业设计的认知现状调查
通过对河南省重点培育的51户装备制造企业进行考察,包括登陆企业官网,与企业管理层(研发部门、人力资源部门)邮件访问,获取企业对于工业设计的认知现状。从企业网站的招聘信息来看,明确提出招聘工业设计专业的有8户,占15.7%,招聘人数在2人,均是成套设备生产商。这种状况一方面反映了产业的现实状况,即目前河南省有能力生产成套(台)设备的企业虽然都拥有自己的产品价值链,但由于技术差距、品牌差距的存在,价值链的效益不高,产品的研发投入不够,产品外观造型多是抄袭或跟风模仿,对工业设计的投入非常有限,另一方面,非成套设备生产商在产业价值链中处于被动地位,尤其是零部件配套商,根本不会去关注工业设计的价值。通过网络邮件调查“工业设计的作用(多选)”,调查一共发出153份邮件,共收到131份回复,其中明确回复“不知道什么时是工业设计”的有23份,认为工业设计的作用是“使产品更美观”的有98份,认为工业设计的作用是“使产品更好用”的有32份,认为工业设计的作用是“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的有16份,认为工业设计的作用是“提升品牌形象”的有15份,认为工业设计的作用是“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的有9份。
2.2河南省装备制造企业工业设计相关数据调查
对企业管理层回复的邮件进行分析,统计河南省装备制造企业在产品造型设计阶段主要采取的形式、企业工业设计师的岗位规模、学历结构现状。对“企业在产品造型设计阶段主要采取的形式”的统计,由工程师负责的占63.6%;由企业工业设计师负责的占18.2%;与设计公司合作的占11.4%;与设计院校合作的占6.8%。对“企业工业设计师在岗人数”的统计,0人占54.8%;1-5人占28.6%;5-10人占11.9%;10人以上占4.7%。对“工业设计师学历结构”的统计,大专学历的约占34.3%,本科学历的约占65.7%。
2.3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工业设计现状
从调研分析可以看到,目前,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工业设计整体发展滞后,与国内其他装备制造业发达地区比较,工业设计发展水平远不足以支撑河南省装备制造产业的转型与提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企业对工业设计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51户河南省重点扶持的装备制造企业中仅有8户近两年在招聘工业设计人员,而其它工程、营销、管理、财务等人员几乎各企业每年都在招聘,由此可见工业设计在大多数企业中处于边缘地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2)企业对工业设计的认知程度远远不够。大部分企业管理层人员对工业设计的认知仅仅停留在“美工”层面,依然把工业设计与“表面功夫”混为一谈,对于工业设计在提升企业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增加品牌价值中的作用知之甚少,没有意识到工业设计在成套装备产业链中的价值。(3)企业工业设计人才层次普遍偏低,无法参与或不足以承担企业产品研发的重要任务,在企业中的地位逐渐边缘化。河南省装备制造企业工业设计人员学历结构主要集中在本、专科层次,几乎没有工业设计专业的研究生,这种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业设计在企业应用的深度。总之,在调查的河南省装备制造业重点扶持的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没有真正认识到工业设计的价值,企业重技术轻设计,一味地强调技术创新,几乎忽视了工业设计在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中的价值和作用。
3产业升级背景下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工业设计发展策略
3.1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工业设计的基础
比较我国工业设计发展较好的地区,其发展之路有以下共性:一是工业产业基础雄厚;二是政府引导,搭建平台,在企业推广工业设计,为企业与设计机构建立合作桥梁;三是通过地方高校加强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和储备,积极推动企业与地方院校进行工业设计产学研合作[5][6][7]。目前,河南省装备制造业从规模上具备了发展工业设计的产业基础,同时河南省装备制造产业已经到了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期。3.1.1政策基础-行政导向2006年,国务院的《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了工业设计对于制造业发展的作用。2007年,国务院的《关于加快服务业的若干意见》6次提到了发展工业设计。2010年,工信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2011年,国务院了《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在重点推进的八个领域的高技术服务中,排及时位的是研发设计服务,对发展工业设计给出了相关的行政建议。2012年,工信部印发了《部级工业设计中心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尽管国家层面已经开始前所未有地重视工业设计,但是,通过在河南省工信厅网站以及文献资料查阅,发现河南省政府部门关于发展工业设计的政策文件还相对较少,政策基础较为薄弱。3.1.2人才基础-高校规模河南省经教育部批准设有工业设计(产品设计)专业的本科院校共有9所,近年来部分院校也相继获得了设计学和工业设计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无论是在办学规模还是教学水平上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国内外设计大赛中频频获奖,培养的毕业生活跃在全国各地。但是,跟其他设计教育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以下差距:(1)办学层次有待提高。河南省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已经初具规模,但办学主要还是集中在本科阶段,有硕士点的高校也不多,目前,河南省还没有工业设计博士层次的教育。(2)培养体系有待改进。部分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培养方案照搬国内其它院校,培养目标不切实际,没有自身的办学特色,造成了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专业能力不接地气,不符合地方产业对人才的需要。这是目前很少有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留在河南本省工作,人才流失严重的原因之一。
3.2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工业设计的发展策略建议
(1)加强政府的行业规划和引导职责。依据国家主管部门出台的政策法规,制定《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工业设计中长期发展规划》,并指导企业实施,有效贯彻落实工业设计产业政策,设立政府工业设计奖,在装备制造企业积极组织开展各级工业设计中心、工业设计示范基地的筹建、认定工作,发挥政府对行业的宏观指导作用,带动区域和产业工业设计的发展。(2)出台优惠的财税政策和金融支持方案。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来豫落户,积极探索营业税减免、设备费增值税抵扣等政策,实行工业设计服务按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的所得税优惠政策;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装备制造品牌企业研发面向国际市场龙头产品的工业设计项目。(3)支持工业设计知识产权的创造和推广。通过政策法规强化企业对于工业设计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意识,鼓励企业建立专利联盟。完善设计院校和科研机构知识产权转移转化的利益保障和实现机制,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评估交易机制,加大对具有重大社会效益工业设计创新成果的奖励力度。(4)健全系统化的工业设计专门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体系。逐步完善由职业技术教育(大专)、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研究型人才培养(硕士、博士)的系统化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机制。并根据需要“请进来、送出去”,利用国内外资源,聘请世界知名设计大师来豫讲学或指导设计项目,将具有发展潜力的设计师送到国际知名设计机构交流访学,多渠道培养工业设计人才。(5)规范发展工业设计中心。在装备制造业产业基地设立工业设计协同创新中心,发挥中心对于聚集企业、增强规模效应、辐射带动周边地区产业实施设计创新战略转型的重要作用,加强园区中心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中心平台与地方院校的合作交流,切实搭建好“官-产-学-研”合作桥梁,促进高校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向企业推出“好设计”;利用创新设计推动行业龙头品牌的形成,提升产业竞争力。
作者:黄晶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制造工业论文:谈绿色制造在肉类工业中的发展
1我国肉类工业实行绿色制造的必要性
肉类工业与人类健康和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较大限度降低生产过程中有害物的排放,实现严格的节能减排,生产对人类和环境友好的食品,不仅能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是一个社会效益显著的行为。环境问题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的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之一,其中明确指出:“改善生态与环境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绿色发展”被明确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并独立成篇,“促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大力推进工业节能降耗”也是《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中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之一。肉类工业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传统方法加工的肉制品所产生的有害物质给人们带来后顾之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肉类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也违背了食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因此,运用绿色化学的知识和理念,对肉类工业的各个环节进行绿色制造技术研究,从而把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降到低并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协调优化,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2肉制品绿色制造技术
肉制品绿色制造技术是指以品质肉为原料,利用绿色化学原理和绿色化工手段,对产品进行绿色工艺设计,从而使产品在加工、包装、贮运、销售过程中,把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降到低,并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协调优化的一种现代化制造方法。
2.1品质原料
肉品加工的原料肉为主体原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最终产品的质量。按动物种属分,原料肉有猪肉、牛肉、羊肉、鸡肉、鸭肉、鹅肉、鱼肉、兔肉、马肉、驴肉等;按消费或利用形式分,原料肉有热鲜肉、冷却肉和冷冻肉;在西方国家,猪肉、羊肉、牛肉统称红肉,而鸡肉、鸭肉、鹅肉统称白肉;除此之外,原料肉还可以按分割部位命名。卫生性和安全性是主体原料最重要的属性,绿色肉、无公害肉、有机肉均属于安全环保肉原料,但市场上的肉品质量参差不齐。目前,影响我国原料肉质量的主要因素在于屠宰企业数量过多、规模过小、手工屠宰或半机械屠宰比重过大,不能对肉品质量安全承担的法律责任,畜禽生产中的源头污染还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9]。伴随着新材料和新工艺的不断出现,直接应用于食品及间接与食品接触的化学物质日益增多,相关标准及检测检验手段跟不上,滥用食品添加剂,掺杂、掺假严重,例如注水肉、病害肉、农药残留、“瘦肉精”事件等,难以保障肉品原料的品质性,其安全隐患不容忽视。近年来一些国外研究表明,由于药品和添加剂的应用,使一些微生物病原体的抗药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逐渐加强,尤其是在传统保鲜环境下如低pH值、干燥、低水分环境、高温、低温的适应性变强,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健康[10~12]。
2.2绿色配方
在肉制品加工中,往往要加入一定量的天然物质或化学物质,以改善制品的色、香、味、形、组织结构和贮藏性能,这些物质统称为肉制品加工辅料。目前,我国肉制品品种已有500余种,主要有腌腊制品、酱卤制品、熏烧烤制品、干制品、油炸制品、香肠类、发酵肉类、罐头制品和其它制品。品质的产品必须要以科学合理的配方为前提,配方设计就是把主体原料和各种辅料配合在一起,组成多组分体系,其中每一个组分都起到一定的作用。食品配方设计主要可以分七个步骤为:主体骨架设计、调色设计、调香设计、品质改良设计、防腐保鲜设计、功能营养设计[13]。在肉制品加工中,长期存在着借鉴典型配方进行加工或凭经验进行肉制品配方设计,不能快速适应市场的需求,不能正确处理原料质量、生产成本和生产质量的关系,要么造成产品质量不符合标准要求,要么造成肉制品原料的巨大浪费,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肉制品绿色制造技术中,配方设计占有重要地位,是指在考虑功能、质量、周期、成本的同时,通过试验、优化和评价,合理选用原辅料,并确定各种原辅料配比的关系。配方设计除了满足原料本身的卫生安全性、经济性、方便性、贮藏耐用性等,还应保障各组分经加工发生的相互反应,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因此,绿色配方设计源于传统设计,但又高于传统设计。另外,作为肉制品加工的一个重要环节,肉制品配方设计也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技术,涉及动物生产、肉品科学、化学与化工、材料与机械、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等多门学科和技术[14]。
2.3绿色工艺
工艺设计是实施绿色制造的关键,对肉品加工工艺设计而言,主要指加工过程中加工工艺的绿色化设计,使化学反应朝着有利的方向进行,尽可能降低有害物的生成。传统加工方式主要有烧烤、油炸、卤煮、烟熏等,高温下使肉中的组分与加工辅料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形成独特的色、香、味。然而,肉中的天然成分肌酐、肌酐酸与氨基酸和糖类在热加工过程中可以形成杂环胺类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裂解时也可能产生吲哚、咪唑、吡啶、喹啉、喹喔啉类化合物。研究[15]表明,用过20次的烧鸡老卤中杂环胺含量可达102.45ng/g,用这种老卤加工的烧鸡,鸡肉和鸡皮中的杂环胺总量分别达到60.64ng/g和103.29ng/g。烟熏可导致3,4-苯并芘和甲醛在产品表层的沉积[16]。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流行病学调查[17]表明,甲醛能引起鼻咽癌、鼻窦癌及白血病。另外,烧烤和油炸还可导致反式脂肪酸的产生。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18~20]显示,反式脂肪酸与心血管疾病和冠心病有很大的关联,还增加妇女患Ⅱ型糖尿病的危险、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另有研究[21,22]表明,反式脂肪酸可引起向心性肥胖和血脂异常,并对学习认知和记忆能力造成损害。世界卫生组织、卫生部都建议应尽量减少反式脂肪酸的摄入。我国传统烧鸡的生产采用高温油炸、老汤卤煮的工艺,加工温度达200℃左右,且油炸用油反复使用,使得烧鸡中反式脂肪酸大量存在。因此,要特别注意传统加工方式产生的有害物质,利用绿色制造技术改变传统加工方式,朝着趋利避害的方向进行。
2.4生产、包装、贮运、销售的绿色化
生产、包装、贮运、销售是实现肉品从“养殖场到餐桌”的重要途径,任何环节都可能引起食品安全危害。这些危害分别来自养殖环境和加工运输销售时所处的环境(设施、水质等)、加工过程控制(例如员工操作)等外源性因素,及环节间的交叉污染。销售渠道也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例如销售点的存储环境温度不当,导致肉品二次污染、变质;超市随意改动保质期,过期产品与新鲜产品混杂,无包装散卖产品等造成的污染;农贸市场缺乏食品安全检测手段,导致污染变质产品流通等,这些都给消费者带来健康危害。许多安全问题的存在主要是由于经营者的“食品物流安全”意识不足,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尚未与国际接轨及物流安全体系缺乏系统性[23]。要实现绿色制造,降低有害物的产生,需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和加工、运输、储存环境等,同时要避免交叉污染。
3如何实现绿色制造技术在肉类工业中的发展
随着绿色制造理念的深入人心,绿色制造技术在很多工业门类里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在食品行业中尤其是肉类工业中国内外都还没有相关报道。肉制品绿色制造技术是产品设计和生产的一种创新理念,必须依靠提高政府、企业、消费者的共同努力,才能促进其在肉类工业中的发展。
3.1提高企业、社会和民众的环境意识,加强绿色制造理念的宣传
环境意识,是指人对待自然和环境的态度,包括对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理解,在有关环境保护问题上的行为取向[24]。企业、社会、民众的环境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依靠提高人们的教育文化水平,舆论宣传与集体行动,这也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绿色化学的根本目标就是“降低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运用绿色化学原理实行绿色制造技术的研究与实践,是加工减排、环保的具体体现。绿色制造不仅是一个社会效益显著的行为,同时也是一个企业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一方面,实现绿色制造可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降低资源消耗,从而降低企业成本;同时,绿色制造摒弃了传统的加工方式如烧烤、油炸等,可以生产出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更友好的产品,进而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实施绿色制造可防止或减少油烟及有害物的排放,改善员工的健康状况和提高工作安全性,是企业员工、消费者的健康福利。因此,提高企业、社会、民众的环境意识,加强绿色制造理念的宣传,对推动绿色制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行为具有深远意义。
3.2加强绿色制造技术的研究
目前,对肉制品绿色制造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加工环节,包括对控制加工条件、改变加工方法、寻求新的加工原料,并取得一定成果。肉制品加工涉及的反应条件主要包括加热温度、时间、pH值、水分活度、反应介质等。彭增起[25]等人对“非油炸、非烟熏、非卤煮、非烧烤”禽肉绿色制造技术进行了相关研究,即对加工设备的改造及热力场优化与控制,使配方组分与鸡鸭表皮成分发生定向美拉德反应。该技术较高加工温度不高于130℃,远低于传统加工温(230~250℃),在保持传统肉制品的色、香、味等特点的同时,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并降低了对环境的危害。同时,该课题组根据烟熏(气味、滋味)呈味机理,结合各主体特征组分之间的互作规律,通过感官评价、电子鼻以及电子舌技术开发出一种烟熏液,加工出的熏肉产品既能够保持传统烟熏风味和色泽,又不含3,4-苯并芘、甲醛等有害物质[26]。另外,开发和寻求新的安全有效的加工辅料也是肉制品绿色制造技术深入发展的必然方向。如食盐是肉类加工过程中常用的咸味料,具有调味、提高保水性和黏着性、防腐保鲜的作用。但食盐摄入量过多,容易产生钠的滞留,导致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因此,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研究,以期寻求食盐替代物,既能保障咸味及加工肉品的质量,又能降低钠离子的摄入满足健康的要求。
3.3制定绿色制造方面的法律法规,保障其健康快速发展
绿色制造要成为自觉的企业行为,政府要先行一步。ISO14000系列标准的陆续出台为绿色制造的全球化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但这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能形成对绿色制造行为的有力支持,一些标准尚需进一步完善,许多标准还有待于研究和制定。传统的制造思想下,政府是企业的监督者,置身于企业的制造系统之外,而在绿色制造系统中,政府成为制造系统的组成部分,如建立完善的绿色标志制度、建立绿色认证、健全绿色包装的相关制度、建立人类和环境友好的经济激励制度等。随着政府法律法规的出台和整治力度的加大,实施绿色制造将是肉品行业乃至食品行业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从长远看,企业将别无选择也责无旁贷。
作者:吕慧超 彭增起 刘彪 单位:国家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制造工业论文:深究信息化推动国内制造业革新工业化
更始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年夜成就。2005年我国国内出产总值达到182321亿元稳居世界第六位;制造业总产值占世界第四位;进出口商业总额达到14221亿美元为世界第三年夜商业年夜国。可是理当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总体上仍以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财富为主仍然处在依靠引进外国的前进前辈手艺、经营理念、打点经验等来提横跨产水安然安祥能力的阶段。
从世界列国的成长经验看自立立异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焦点是权衡一个国家经济实力与国际竞争能力的最主要指标。今朝发家国家跨国公司和企业正在积极操作收集实施制造业手艺研发、产物设计、出产打点、市场营销和售后处事的信息化和全球化不竭提高财富和企业的立异力及国际竞争力。是以加速制造业信息化以增强自立立异能力作为制造业成长的计谋基点和调整财富结构、改变增添体例的中心环节操作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成长缩小与前进前辈国家的差距是我国制造业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年夜计谋选择。
1我国制造业的成长现状
1.1自立立异能力与自立常识产权严重块乏
按照国家常识产权局的数据截止2006年第三季度我国国内拥有自立常识产权的企业仅占万分之三企业运用常识产权和应对国际常识产权纠缠的能力亏弱。今朝我国仅有1.1%的企业获得授权专利其中又仅有0.17%的企业获得发现专利权;在2005年13万件发现专利中有一半来自国外跨国公司。
在全国年夜中型企业中至今尚有71%的企业未设立手艺开发机构66%的企业没有开展手艺开发勾当;在两万多家年夜型企业中一年有一次以上立异勾当的企业仅占50%研究水平亏弱使得中国企业很难成为手艺立异的主体。持久以来我国企业劳动出产率低(相当于美国、日本和德国4%一5%的水平)、产物附加值不高、自立立异能力亏弱、焦点专利手艺缺乏(发现专利数仅占世界总数的2.4%只及美国、日本的1/30,韩国的1/40),这些问题严重制约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晋升增强制造业白主立异能力迫在眉睫。
1.2手艺水平低下。焦点竞争能力亏弱
我国是制造业年夜国但工业年夜而不强财富和企业的焦点竞争力极为亏弱如我国虽然有近200种产物的产量居世界及时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很少今朝我国各类进出口企业中拥有自有商标的不到20%出口产物中拥有自立常识产权品牌的不到10%,在代表制造业手艺水平的重年夜装备制造业中因为缺乏自立常识产权的焦点手艺缺乏设计和成套能力70%的数控机床、70%的轿车工业装备和纺织机械、76%的石油化工装备、80%以上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的光纤制造装备及年夜型飞机、年夜型科学仪器、年夜型医疗设备等都为国外产物所占领;在通信、半导体、生物、医药和计较机等行业外国公司获得授权的专利数占“1叼之一90%焦点手艺把握在别人手中。201”年180多家涉及国平易近经济命脉和国家平安的国有重点年夜型企业申请专利总数仅6579项不及美、日、欧一个跨国公司的申请数。年夜中型企业的研究与尝试成长(R&D)经费954.4亿元投人强度为0.7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投人强度仅为0.56%这个比例与发家国家差距巨年夜。
是以尽管我国制造业规模与制造能力相当强但在国际经济分工中一向处于较低位次只能进行转包出产和来料加工制造的是低附加值及高资本投入和高能耗的产物只能做赚取少量劳务费的“打工仔”。手艺装备的对外依存度高使得我国必需不竭进口国外的设备和手艺越是高手艺设备就越依靠进口陷入“引进—落伍—再引进—再落伍的恶性轮回。据统计今朝中国对外手艺依存度高达54%科技对经济的进献率为39%;而美国、日本、芬兰等20多个全球公认的立异型国家其对外手艺依存度低于30%但科技对经济的进献率则高于70%。
1.3沿袭传统的粗放型增添体例
国际经验剖明人均CDP在1000一3000美元阶段是一国经济加速增添阶段也是能源、资本耗损年夜量增添的阶段。我国的根基国情是:人均资本拥有量低、单元产值能耗高(超出跨越国际平均水平约20%)、生态情形破损严重当前资本情形的承载能力已经不许可采纳“高耗损、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经济增添模式。好比我国仅钢铁一个行业的能耗就占全国能耗的1/拍一半铁矿石依靠进口采办能源、原材料的外汇支出压力十分繁重;中国出口8亿件衬衫所得的利润才能换回一架空中客车A380飞机。
自立立异能力亏弱必然导致企业资本操作率低下、情形污染严重经济增添面临资本情形容量的较着约束。2004年我国国内出产总值约占全球4%但现实耗损的一次机能源约占全球的12%其中淡水占15%,氧化铝占25%,钢材占28%、水泥占50%。而2004年至今原材料、能源、劳动力、土地等出产要素价钱年夜幅上涨不竭压缩“中国制造”的利润空间以“中国制造”的首要基地珠三角为例今朝该地域的企业在加工商业中获得的平均利润率仅为3%-5%摆布而成本年夜幅上升将使企业利润空间在3至5年内讧损殆尽。
我们不能不深刻反思依靠年夜量能源和原材料耗损加工制造别人的产物支出的却是惨重的资本和情形价钱维持的是数目扩张这种粗放型经济增添体例将会把我国引向何方显然这种缺乏自己的焦点手艺和常识产权依靠年夜量资本耗损维持的经济增添是不成持续、不成行的改变增添体例走集约型、立异型、资本节约型成长道路刻不容缓。
2信息化是刷新晋升中国制造业的根柢出路
制造业在我国处于工业中心地位在国平易近经济中的主要性无论若何估价都不外分。明晰把成长前进前辈制造业放在优先位置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普遍应用高新手艺和前进前辈合用手艺刷新晋升传统制造业形成更多拥有自立常识产权的知名品牌是新时代制造业成长的当务之急。
人类社会发生的三次手艺革命都引起了制造业的巨年夜转变促进了制造业的巨年夜成长。现代信息手艺的成长使世界制造业发生了重年夜的转变制造业的全球化趋向不竭增强全球化计谋已成为指导各跨国制造公司抢占世界市场的计谋。研究剖明制造业信息化是企业积极介入国际竞争、争夺国际资本的必备手段。信息手艺的应用不仅催生一多量高新手艺产物而且经由过程促进信息产物与传统制造产物的融合以及信息手艺在新产物中的普遍应用可以年夜年夜增添产物的信息手艺附加值。经由过程微电子、计较机和收集手艺的应用在出产中重点推广计较机辅助设计(CAD)、计较机辅助制造(CAM)、计较机辅助工艺编程打算(CAPP)、计较机辅助检测(CAT),柔性制造系统(FMS)、计较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以及数控手艺和光机电一体化等手艺带动制造业研究开发和设计水平的年夜幅提高以及出产打点和工艺手艺的重年夜转变极年夜提高了制造业尺度化、开放化、柔性化和集成化水平。充实操作信息与制造手艺资本加速高新手艺财富成长和传统制造业晋升刷新必将使整个工业出产体例发生根柢性的转变。
是以信息化不仅是我国制造业、也是整个国平易近经济可持续成长的必然选择。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素质就是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互动成长即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制造业信息化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连系点是信息手艺直接带动制造业手艺前进的敦促力推进信息化不仅可以培育更多新的经济增添点更为主要和具有全局性计谋意义的是经由过程信息手艺的普遍应用可以带动和刷新复杂的制造业这是我国制造业结构优化进级和晋升自立立异能力的关头力量和基本平台。是以鼎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势在必行。
3基于信息化的我国制造业新型工业化试探
3.1优先成长信息财富促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和财富开级
21世纪的竞争主若是以信息手艺为焦点的高新手艺财富的竟争信息财富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添点。按照非平衡经济增添理论财富结构的演化过程就是经济成长的过程经济成长水平的提高在相昔时夜水平上取决于财富结构的优化而信息手艺是财富结构优化的基本。
信息手艺是今世前进前辈手艺的代表是笼盖面最宽、渗入性最强、倍增效应最年夜的手艺。加速成长信息财富顺应了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成长年夜趋向的孔殷要求也是我国传统财富结构优化进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头。信息手艺作为常识经济的先导手艺可以使制造业年夜年夜增强市场应变能力经由过程成立与供给商、客户联盟的供给链和信息收集可以使市场规模加倍扩年夜内部打点和外部生意成本年夜为降低资本操作率、产物竞争力年夜年夜提高。信息手艺使得传统财富已经固化的鸿沟起头发生交叉、重叠与融合拓展了制造业的保留空间供给和催生了财富立异机缘给传统财富带来新的动力与活力。
我们理当正视信息化在制造业走向新型工业化道路中的倍增浸染和催化浸染紧紧抓住这个历史机缘重点加速成长年夜规模集成电路、高机能计较机、年夜型系统软件、超高速收集系统、新一代移动通信装备、数字电视系统等焦点信息手艺的财富化提高计较机及收集的普及应用水平增强信息资本的开发和操作。
3.2改善和缔造制造业信息化的外部情形前提
政府理当加年夜行政更始力度改变本能机能全力改善和缔造制造业信息化的外部情形。一是运用法令、律例、尺度、行政打点和社会看管等手段拟定游戏轨则实现指导和限制浸染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为企业缔造公允的竞争情形;二是按照经济纪律处事经由过程市场设置装备摆设资本解决好工业化历程中资本稀缺性矛盾全力改变经济增添体例改善竞争力亏弱环节提高制造业财富集中度;三是提高政府打点和处事水平增强社会基本经济情形的培植供给并强化财富公共处事功能成立健全衰退财富的正常退出通道为制造业立异供给强有力的撑持与保障;四是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增强宏不美观指导和监管成立和信息资本开发操作系统加速国家基本信息库的培植拓展相关应用处事;五是鼓舞激励企业、小我和其他社会组织介入信息资本的公益性开发操作常识产权呵护轨制鼎力成长以数字化、收集化为首要特征的现代信息处事业促进信息资本的增值开发操作。
3.3鼎力推进制造业科技系统体例立异和轨制立异
实践证实只有不竭立异才能使制造业的信息化焕发出无限的活力进而才能促进整个制造业的成长。更始开放以来我国制造财富破耗了年夜量外汇引进国外前进前辈手艺和成套出产设备但并未能形成有竞争力的财富部门究其原因财富立异能力不足是其中主要身分。积极引进国际前进前辈手艺当然主要但促进经济增添体例改变换为根柢的路子在于科技自立立异。必需鼎力推进制造业的科技系统体例立异慢慢确立企业手艺立异和科技投人的主体地位增强企业的研发能力增强与中介机构和支撑处事系统坚持对前进前辈手艺成立起引进与消化、领受、立异并举的机制经由过程消化领受将前进前辈手艺融人制造业出产系统在消化领受基本上实现再立异形成具有自立常识产权的手艺和研究开发系统把握焦点手艺提高焦点竟争力从而形成可持续成长的财富进级能力。
“产权了了、权责明晰、政企分隔、打点科学”的现代企业轨制是市场经济前提和经济全球化年夜布景下现代企业保留和成长的根基轨制科学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形成有用制衡机制、保障现代企业有用运转的轨制基本。制造业一方面必需加速成立现代企业轨制尽快形成有用的立异激励机制以获得市场前提下的系统体例优势;另一方面要深化更始成立的研发机构加年夜对新手艺、新产物研发的投人加年夜引进人才和培育人才的力度把企业各方面的资本集中到立异上来指导企业成为自立立异的主体解决好内在活力和动力机制为制造业白主立异供给轨制保障和强年夜动力。
34高度正视制造业信息化的资本整合
制造业在信息化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多种资本、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多种条理的整合。整合是竟争和成长的前提经由过程整合不仅能够实现资本的设置装备摆设而且能够实现设备能力最年夜限度的阐扬是以整合已成为当今跨国企业集团获取最年夜利润空间的一种计谋能力。
制造业信息化的整合是充实操作收集在整合出产系统中的非凡浸染成立起动态的、畅达的、敏感的收集系统实现分手出产资本的整合。信息手艺和收集手艺供给了进行多种资本整合的现实性和可能性也供给了便当的手段和法。整合具有互补性是以加倍扩年夜了整合的规模和空间可以把制造业局部优势酿成整休优势、把分手优势酿成综合优势、把稀缺资本酿成丰硕资本、把不信息酿成信息。这种互补性对制造业的浸染很年夜不仅可以把年夜量不能成交的信息酿成生意信息把年夜量只有可能性的生意酿成现实生意;而且可以经由过程整合在企业和企业之间成立起计谋合作伙伴关系;还可以把加工能力和产物发卖能力进行多种资本的互补并经由过程这种互补性整合实现双赢。在发家国家分歧的行业规模每年城市发生年夜量行业内的资本整合和并购产权一向处于一种流动的状况恰是这种产权的流动、寻乞降获取增值成本为集团带来丰厚的利润、为股东带来可喜的回报。资本整合已经成为跨国集团进行国际竞争的进击手段。
3.5加速实施制造企业打点信息化
打点信息化将促使制造企业在出产体例、经营打点、企业结构等方面发生巨年夜转变。信息手艺可以其特有的优势周全刷新传统制造业的出产流程、组织打点模式增强企业的手艺立异、打点立异和产物立异能力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响应能力和经济效益助力制造业跨越式成长。
在经济全球化年夜布景下全球制造业信息化己经进人成熟成长阶段今朝正朝着集成化、协同化和处事化的标的目的成长。集成化首要表此刻企业资本的集成应用企业内部数字化设计、制造与打点的互连互通企业与供给商、经销商和处事商的供给链信息集成和营业集成以及向跨地域、跨企业、跨国界的全球营业集成成长;协同化使制造企业在国际化协作和全球资本设置装备摆设的情形中实现制造业财富的协同和企业间的协同使企业能够优化设置装备摆设全球制造资本:处事化则首要以公共处事平台为基本采用一对多的处事体例供给制造行业信息化的应用处事撑持企业的营业过程实现企业间的信息和营业集成彻底改变传统的信息化应用和实施模式撑持企业间营业过程协作和企业内焦点营业的处事晋升中小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我们理当慎密亲密关注全球制造业信息化的成长趋向慎密跟踪世界制造业信息手艺成长水平连系国情加速实施我国制造业的信息化。
制造工业论文:工业制造中成本会计研究
摘要:
对于工业制造企业来讲,成本会计实务工作不仅影响着企业成本的高低,还体现着企业管理能力的强弱。此项工作的有效进行,需要相关人员在理清工作思路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加强对关键环节的把控,以实现强有力的过程控制。本文结合工业制造企业特点,对其成本会计实务工作的基本思路作了分析。
关键词:
工业制造企业;成本会计;基本思路
对于任何一家现代企业来讲,成本会计都属于最重要的管理工作之一,工业制造企业也不例外。在此类企业中,由于生产制造流程繁杂,成本会计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难度也高于一般企业。所以,要想做好成本会计工作,相关人员首先必须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
一、关于成本会计
受到企业改革与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企业成本会计工作也发生了一些改变。在以往的情况下,成本会计工作的目的主要在于控制成本和保障产品质量,开展方式为:会计人员对企业生产能耗进行统计,并围绕结果进行分析和规律总结,将部门结果汇总起来进行计算,以获取生产成本及产品成本。按照上述模式进行的成本会计工作囊括预算以及统计、控制等多项流程,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对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在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领域的当今,成本会计范围也开始随之扩大,并延伸至多个领域。这种背景下,成本会计逐渐演变成为一项将成本分析、预测、核算、决策以及考核等环节均涵盖在内的工作,企业对此的要求主要是:结合关键的会计信息,确定系统的对策措施,优化会计环境,保障会计准度,以促进产品品质的提升、平均成本的降低。以上仅是针对现代企业而言,工业制造企业尚未真正落实到位,也正是因为如此,会计实务工作才显得至关重要。
二、工业制造企业成本会计实务工作的基本思路
(一)会计实务工作中的要点
总体来讲,工业制造企业成本会计实务工作中的要点一般包括:及时,成本计算。结合工业制造企业的成本构成可知,原料成本在其总成本中占据很高的比例,所以,对这部分成本进行计算,是企业达到成本控制目的的基础。但是,目前却有很多企业对此并不重视,成本计算的盲目性十分明显。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成本值的性,还会给企业带来诸多麻烦。关于成本计算,最主要也最基本的要求是保障数据。也就是说,成本计算中采用的数据必须能够真实的反映原料成本及加工成本。只有数据,成本计算才能得出正确结果,在数据有误的前提下,后期进行的评估就会失准,产生的影响还会波及到生产效率。所以,出于优化成本管理的考虑,成本会计工作中必须要重视以原料价格变化为依据进行相关费用的评估,并以此为制造指导,进而达到控制成本及保障产品质量的目的。第二,目标成本的确定。出于保障成本决策科学性的考虑,制造企业有必要重视数据统计工作,并对统计数据进行科学的计算,借助有效的举措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在具体进行优化选择时,企业应注意利用恰当的方式对涉及的变量进行控制。为此,企业可以成本高低为依据,对不同方案进行对比,以选出方案。与此同时,企业还应给予员工一定重视,并通过增强他们成本意识的方式,来保障成本控制环节的完整性,为目标成本的合理确定打下基础。第三,成本控制。对于成本会计工作来讲,强化成本控制、避免挤占成本现象的出现均属于基本要求。为此,企业需要从增强管理者的责任意识与节约意识、成本控制意识入手,借助管理者的表率作用来带动底层的改变。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企业从上至下都重视成本节约问题,对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使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工作,企业可考虑实行奖惩并举的管理方式,通过具体的奖惩措施,来督促各个部门正式成本会计工作。第四,明确成本责任。企业全体员工均担负着一定的成本责任,这种责任一般是由企业做出规定,并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此举能够起到增强员工责任心与自律意识的作用,也是实现工作责任摊派的有效方式,有助于员工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形成节约成本的意识,对于生产效率及产品品质均可产生一定影响。
(二)落实策略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工业制造企业面临的不仅有机遇,还有来自外部环境及其自身的多项挑战。要想提高管理水平、实现长远发展,企业就必须要重视革新成本会计工作理念,尽快建立健全会计体系,并通过完善预测体系、确定恰当的成本目标、改进计划方案、强化管理、优化核算程序等措施来将成本会计实务工作落到实处。
1.通过科学预测,保障成本目标的合理性
成本目标影响着成本会计工作的全过程,因此,保障该目标合理属于成本会计的基本要求。为此,企业就要注重事前进行科学的成本预测。此项工作在成本会计中属于不可缺少的环节,值得企业给予高度重视。同时,为了保障预测结果的科学性,会计部门还要规范落实预测体系,以尽可能的提升预测值的有效性。在进行预测的过程中,应结合市场情况,将原料价格、设备折旧及人力费用等均考虑在内,最终通过对预测成本的归纳,获得成本目标。上述做法能够保障成本目标的合理性,对成本会计工作的有效进行具有重要影响。
2.加强设计改进,挑选成本方案
成本方案的重要性并不亚于成本目标,所以,在实际开展工作的时候,必须要正视该项方案的优化设计,并通过对比等方式,选择出方案。也只有该方案确定的足够合理,后期管理部门开展的成本管理工作才能够更有效的进行。所以,挑选成本方案与成本管理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关联密切。为了达到挑选成本方案的目的,企业就要重视对方案设计进行优化,并结合市场变化,落实相关的会计原则,保障成本具有可预测性。上述做法能够促进成本会计工作积极作用的发挥,有助于企业获得良好的发展条件。
3.结合物价变化,做好成本分析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会计计量及核算已经成为了成本会计工作中必须要重点考虑的两个部分,物价波动的影响作用也得到了承认。考虑到市场因素对物资价格产生的影响十分显著,相关部门需要以成本会计工作的特点为依据,对其计算体系进行优化设计,并立足企业实况,参考其各项参数,选用恰当的方式对成本分析进行改进。其中,企业必须要注意的有两个方面:及时,重视风险防控,严格选料。第二,将网络技术引进成本会计工作中,创新核算工作模式。
4.重视环节把控,改善成本管理实效
成本管理的影响作用不仅体现在成本目标的合理性上,还体现在成本方案是否具备可行性上。所以,此项工作的实效对于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有着巨大影响。在成本管理不到位、措施有效性差的前提下,成本目标与方案均会因为受此影响而出现失准等问题,所以,改善成本管理的实效可以说是成本会计实务工作落实中至关重要的一点。成本管理和企业管理存在共同点,但同时也有区别,其本质是对企业成本实施控制,其中囊括了原料采购及运输、制造、销售等企业生产的全部环节,对成本会计工作的影响不容小觑。所以,企业必须要重视提升管理水平,为成本会计工作要求的落实提供保障。于企业自身来讲,上述做法同时也是提升市场占有率的有效方式,对企业面貌革新及管理链的完善均有重要意义。
三、结语
整体来讲,工业制造企业当前的成本会计工作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和改进,这种局面对企业的发展与效益提升均极为不利。所以,企业必须要积极的转变思路、创新工作方式,针对成本会计工作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方式予以改进。
制造工业论文:工业制造企业二级成本核算的构建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级成本核算越来越重视,企业实行二级成本核算不仅能对财务成本核算有效管理,而且能够加强企业的管理,避免漏洞的发生,提高企业的产量,降低企业成本。而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遵守一定的规则,才能实行二级成本核算体系。
关键词:
工业制造;企业二级成本;核算体系
二级成本要明确经济指标的核算管理内容,二级核算的建立过程是一个需要经过细致的步骤才能得到发展的过程。本文对二级核算理念及具体实施步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一、二级成本核算的概念
二级成本核算是企业内部对会计工作组织进行上下一体的成本核算。在这项工作当中,各个车间与各个室在会计部门进行核算,定期把资料传送到会计部门进行及时核对,对各类总账及部分明细账进行登记并且编制。其他的各个部门通过二级核算的核算资料进行日常分析与考核,对部门碰到实际问题时可以及时有利的得到解决企业的成本预测、计划、分析、考核和改进等控制工作,需要依靠成本核算来完成,从而严格要求成本核算的度。成本核算的度对企业的成本决策和经营决策有着直接的影响。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耗费可以通过成本核算得到清晰明了的了解。因此,工业制造型企业的成本核算关键是二级成本。
二、二级成本核算的作用与内容
二级成本核算的作用是降低与清理核算的方法,计算劳务成本,避免生产材料与库存的占用,对监督考核预算的成本计划有利,及时将各个车间与职能的成本进行降低,提供各个车间与职能室的参考核算成本数据,为企业进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整体上反映企业对生产水平的管理。二级成本核算将财务管理与儒会计核算组成了会计与责任会计,它们的内容与方法、手段一致,二级成本将其运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当中。它们有所区别但又同时参与到了企业活动中,通过核算、预测、监督与决策等形式,直接或者间接性地参与到了企业经济活动中。二级成本核算制的两个层次,具体如下。
1.一级核算一级核算是企业总部会计部门负责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工作内容是合理定制各部门消费的定额与要达到的各项目标,实时监控进化库存量,将其分配二级核算单位;调查市场的各类价格信息,对公司原材料、新产品零部件计划价,用人工时标准与产品成本额开发设计及工艺技术文件;对车间成本核算及管理进行组织、指导,将二级核算单位所提供的会计财务信息和资料及时的汇总与考核。
2.二级核算二级核算是实行单独核算的企业或者工厂中,负责会计核算的财务工作人员借助于核算的功能,从而完成定额消耗目标的工作;车间信用材料在进行核对的过程中,在制品或者成品已经生产完成的情况下进行统计,并将各个车间的工具或者易耗品纳入到固定资产当中,从而最终计算车间的零件、工装以及配套相关设备的成本;此外,还需要向企业提供二级成本核算相关的财务管理信息,对核算单位的业绩进行及时的分析,对产生的费用分析,及时作出相应的对策,从而令企业能够得到良好地运转,从而使企业得到更久远的发展。
三、二级成本核算的建立步骤
1.小核算单位小核算单位要按照不同工厂的设计流畅以及生产理念,以及特征环节来进行,并通过企业的要求与会计核算内容区分开来。
2.合理制定二级核算方法二级核算理念在实践过程中,要经过科学的二级核算才能得到保障,其是会计内部控制的基本方式,二级成本核算需要通过有效的规范,才能发挥其作用,提高会计核算人员工作效率,从而为核算资料的正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提供了保障。
3.不同阶段的成本核算理念二级成本的核算需要得到有效的规范运作,在运作过程当中,要明确实践目标。此外,企业还需要根据不同的生产产品对生产流程进行有效完善,并定期对材料、制品以及成品的成本核算流程进行完善。
4.建立完整相关成本核算原始记录在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活动过程中,其需要通过成本桥牌的原始记录方式才能得知运作过程中的具体数据。企业在生产中所用的原材料以及耗费的工时和支出的费用等均需要进行记录,相关人员还需要将成品与半成品进行定期的有效转移、完式产品入库,产品的出库要通过填写原始记录。企业财务部门要与生产、人力资源、物资供应等部门建立企业管理需要的成本核算原始记录制度,严格管理原始记录的伪证登记、审核与监督工作,促进成本核算的进程。
5.清查与核实固定资产清查企业资产与负债,根据财务制度处理企业的盘盈与盘亏的账务,根据二级核算单位的要求,利用各种凭证、账簿和报表,完善固定资产、原材料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设置。这是二级成本核算的重要步骤之一。
6.完善定额管理制度一方面,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清查,在此基础上,对原材料、制品进行价格协定,工时定额制定好内部价格,方便二级核算单位的使用。技术部门提供材料与制品的图纸与价格;费用定额根据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劳工艺文件实测是和计算是工时定额的依据。
7.建立内部银行设计内部银行要行使测算各单位月消费、负责内部价格办理的买卖结算与根据单位消耗定额和月产量这三大职能,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
四、结语
二级成本核算要根据企业的特点,寻求适合本企业的管理模式,并充分发挥其管理核算与管理的职能。提高企业的产量,保障企业的良好运行,从而促进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制造工业论文:制造业的工业工程建设阐述
一、探索培养方向,明确专业定位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着重提出:改造提升制造业,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完善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发展重大技术装备政策。《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指出:进一步发展先进制造业,继续推进十大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做强做大汽车、钢铁、石化、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等重点产业。《宜昌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运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提升制造业水平,大力发展技术密集、资本密集的先进制造业,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由此可见:制造业作为支柱型产业在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方面有迫切要求。三峡大学地处长江经济带的中部、活跃的经济发展城市——宜昌,宜昌及周边的制造业比较发达,既有东风汽车、武汉钢铁、神龙汽车、中船重工、中兴汽车、力帝机床、全通公司等大型、特大型制造企业,也有一批中小民营制造型企业,区域制造产业特色明显。而这些企业都面临着创新技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减少浪费、优化系统等需求。因此,工业工程方法和技术在服务宜昌地方经济中大有用武之地,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在区域产业发展中有着广阔的舞台。
在宜昌及其周边产业需求的大背景下,作为地方高校,三峡大学提出了“面向制造产业,共享优势资源”的专业办学理念,制订了校企互补、产学研结合、为制造型企业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本专业开设在机械与材料学院,其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省级重点学科、部级特色品牌专业,具有一定的学科优势,与周边地区的机械制造企业建立了长期的科研合作关系,教学科研力量雄厚,工业工程专业建设充分考虑了人才培养的目标,专业定位于近机类专业。工业工程专业的专业定位:(1)服务对象定位:制造业,尤其是机械制造业。(2)培养目标定位: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3)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核心,同步发展研究生教育。由此明确了三峡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的基本特色:依托优势学科,强化机械工程技术体系;应用对象——面向制造业,包括各类离散型企业和流程型制造企业。
二、构建工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工业工程依托机械工程学科开展专业建设,专业建设强调机械制造工程相关理论和技术的应用,体现以机械制造技术为基础,以生产系统管理理论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建设思路。工业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面向生产制造业,主要是机械制造业,能从事工厂规划设计和改善、产品制造工艺及流程的设计和优化、生产制造过程运作管理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具备基础工业工程的应用能力和现代工业工程的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特点是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结合。在此前提下,三峡大学研究实践了“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传统的“3.5+0.5”的培养模式改为“3+1”模式,强化工程能力的培养。所谓“3+1”人才培养模式即前3年完成工业工程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本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技术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也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这一时期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结合实验实训实践的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学习,第四年进行模块化、实践化教学,并在教学中尽可能开展校企合作。学生在企业里进行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并完成毕业设计和答辩。工业工程专业目前已经完成2006版、2007版、2008版、2010版及2012版培养方案的编制及修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
1.优化课程体系本专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面向制造业需求为指导,以知识培养为基础、能力增强为核心、素质提升为宗旨,以工业工程师专业认证为参考依据,进行课程体系建设。
首先确定专业以机械工程和管理学为主干学科,以机械制造为背景。由此,课程体系设计的宗旨是:突出机械能力培养,强化管理工程课程的学习,以工程应用能力为主线,按照“通识课程+专业核心”方式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制定的工业工程师资格认证的大纲中明确指出了合格工业工程师应具备的7个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提出了要求在大学阶段必须学习的主要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必须具备的实践应用能力。依据工业工程师认证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结合工业工程学会指定的工业工程专业课程“5+4”的基本设置,本专业确定了以“5+4”课程为核心,适当增加机械制造类课程为方向的专业课程设置思路。专业课分为三大部分:机械工程类课程、工业工程核心课程、管理工程类课程。核心课程主要由“5+4”组成,包括4门核心课(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运筹学、工程经济学)、5门专业课(基础工业工程、人因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质量管理)。工业工程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基础工业工程、人因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质量控制、运筹学、建模与仿真、系统工程等。机械工程类课程主要包括:机械制图、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生产自动化与制造系统、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物流机械与应用等。管理工程类课程主要包括、管理学基础、管理信息系统、企业资源管理、工程技术经济学等。
2.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工业工程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交叉性学科,要求在培养模式中注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重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实践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规定了多种形式和性质的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习、专业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军事训练等。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达到30%以上。三峡大学工业工程实验室主要面向工业工程专业的“人因工程”、“基础工业工程”、“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生产计划与控制”、“自动化制造系统”、“工业机器人”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实验。目前投入使用的专业实验室包括人因工程实验室、基础工业工程实验室、物流工程实验室、制造系统实验室、生产计划与控制实验室等。
三、校企合作,强化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
工业工程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外实践环节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工程设计、技术应用、科学研究等技能的培养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实践能力训练以培养学生综合操作能力为目标,注意实践技能的综合化训练。高校与企业合作互助、共建实习、科研基地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拓展教师教学科研领域的有效途径。
对接地方企业生产实践满足了学生课外实习实践的要求,而且典型企业的典型生产实例也成为理论课程案例、实验、课程设计的实践素材及教师科研活动的对象。在实践环节中,本学科鼓励老师们带着学生去企业,学生带着实习任务、设计课题进车间,以IE的专业意识、熟悉企业的运作情况,寻找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再带着问题回学校,通过与老师的沟通、运用专业知识加以探索创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认识实习、现代制造系统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都基本做到课题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如:进行“基础工业工程”课程设计时先将学生带到知名企业——枝江酒厂的车间里,运用“基础工业工程”的方法和手段观察生产线,发现问题,测取数据,在课程设计中解决生产的实际问题,达到锻炼学生应用能力的目的;在第四学年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中倡导分散独立进行,一方面帮助学生积极联系实习单位,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自主实践,自己寻找实习企业,在实习过程中锻炼自身的应用能力,也积极寻找设计课题,通过与导师交流沟通确定设计内容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校企联合完成实习和设计。“把课上到企业里,把设计做到车间里”正是本专业实践教学的真实写照。
本专业选择一批技术先进、生产规模大、管理规范的企业作为长期合作伙伴,如洛阳东方红拖拉机集团公司、中船重工中南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柳州工程机械厂、葛洲坝集团船舶工程公司、力帝机床工业公司、稻花香、枝江酒厂等多家知名制造企业达成实践教学及科研基地合作协议,教学结合企业生产和科研活动进行,使企业真正成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稳定的课外实践基地。
四、结语
经过几年建设,三峡大学明确了面向制造业的工业工程专业的专业定位和特色,构建了依托机械制造方向的应用型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面向制造业的工业工程专业建设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和实践,在提高教师素质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为富有特色的面向制造业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之路。
作者:李浩平思海兵瞿夔单位: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