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会计制度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会计制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会计制度论文

会计制度论文:会计制度论文-基于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看其解决措施

会计制度论文-基于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看其解决措施:

【摘要】完善而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对加强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保护单位财产安全,保障单位会计信息真实、完整等具有积极推动和促进作用。文章从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了加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问题;对策

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指的是事业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完善而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对加强单位经营管理,保护单位财产安全,保障单位会计信息真实、完整等具有积极推动和促进作用。作者在事业单位从事会计工作多年,发现很多事业单位对内部会计控制工作重视不够,没有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等会计制度的要求,建立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建起有效的管理机制,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单位负责人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章不循和无章可循的现象较为突出。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对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重视,有的并未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残缺不全;还有的一些领导干部认为内部会计控制就是一堆堆的手册、文件和制度等;更为严重的是有章不循,执法不严,没有对执行情况严格监督和评价,也缺乏奖惩机制。在经济业务活动中以强调灵活性为由而不按规定程序办理,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有的甚至为了谋取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弄虚作假,篡改帐目或搞账外账,隐匿或偷盗财物。

2.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完善,职责分工不明。大多数事业单位并没有建立内部牵制制度、财务处理程序制度、财务分析制度等基本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的单位甚至没有严格的复核审批制度,款项的支取手段混乱,给记账与对账造成一定困难;有的单位现金管理失控;有的单位重钱轻物,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没有尽到很好的受托责任,没有定期资产盘点制度,上下级之间调拨没有办理调拨手续,有的早已投入使用却没有入账,还有的私下低价处置固定资产,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还有一些单位对材料的管理也不十分严格,购入时直接记,大量材料被浪费;票据的管理更是混乱,随便领用,使相当一部分预算外资金体外循环。部分事业单位管理比较松弛,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业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保管人员之间没有实行职务分离,或实行了职务分离而没有相互制约。由于职权不明确、责任不清楚、程序不规范,致使职务重叠或者越权行事,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财务管理失控。

3.内部会计控制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和应有的素质。目前财会教育过程中,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内容都没有被提到重要位置,可操作性不强,内容过于简单,导致财务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知识知之甚少,执行制度困难。相当多的会计人员缺乏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对新的经济形势下出现的新的风险防范意识较弱。个别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出现贪污、挪用公款等现象,给事业单位和国家造成经济损失。

4.内部审计监督不力,外部审计监督流于形式。很多事业单位并未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即便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事业单位对内部审计也不够重视,把主要精力放在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查及监督上,审计的主要对象是会计报表、账簿、凭证及相关资料,而对管理审计、内部稽核、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等方面监督和评价涉及的很少。外部审计监督主要来自政府监督,目前财政、税务、审计等政府监督部门之间的监督功能交叉,现加上缺乏横向信息沟通,难以开成有效的监督合力。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与改善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有如下几方面的对策:

1.加强领导,健全财会管理体制。单位负责人应切实加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的领导,要明确单位负责人是及时负责人,增强单位负责人的法制意识,促使单位负责人提高对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自我约束,规范单位会计行为。财政部门应加强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管理。首先,财政部门应当依据部门预算的要求,不断完善符合公共财政框架的财会管理控制制度,指导事业单位内部财会管理工作;其次,财政部门应建立起“从预算编制到执行,再到决算”的全过程监督体系,发挥财政部门在事业单位财会管理工作中的事前论证,事中控制,事后问效等功能;再次,财政部门应推动事业单位内部财会管理的改革,强化单位领导的重视意识,重塑财会管理的角色,合理财会部门的设置,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规范单位财会管理的运作,促进财会管理在各单位的内部管理中的作用。

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内部控制不是简单的制定一项制度或做一个固定的操作,也不只局限于某个人、某个环节、某一事项或某个载体的控制,而是对整个经济活动全过程实施的动态监督和控制。通过预算收支情况分析、开支水平分析、人员增减情况分析及固定资产利用情况分析等,能够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因此,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中,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以预防控制为主,事后控制为辅,防止发生无效率或不法行为。二是注重程序制约,对主要业务的控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执行、记录、检查等控制程序,特别是物资设备采购、基建项目招投标、对外投资、超预算的支出等。三是建立以“查”为主的治理机制。以现有的单位核算中心基础,建立内部审计委员会;加强资金管理,以严理财。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单位资金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单位内部结算中心及财务管理制度。

3.加强日常管理,促进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要注重岗位之间相互牵制作用,从而预防发生错误和弊端,做到防范于未然,以保障会计记录的真实与完整。认真抓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把经济活动中与会计有关的重复出现的经济业务按照客观要求来规定其处理程序,使会计业务处理规范化、标准化,避免会计工作手续不严与职责不清的现象发生。要建立完善的会计处理程序,按照会计处理程序所包括的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

凭证的审核传递、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账簿设置与记账要求等内容。通过会计处理程序控制、手续控制和复核控制等措施,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完整性。严格内部核对制度,对已完成的经济业务记录进行复查核对,是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基本措施。要建立实物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对实物资产的验收入库、领用、发出及处置等关键环节进行控制,重点是控制各个角落和环节,不留漏洞,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4.建立继续教育长效机制,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会计人员素质高低会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强化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必然要求。各级会计人员和会计管理人员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心,除了自身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外,其所在单位应提供必要的物力财力,支持会计工作,改善执业环境。财政部门要加强会计业务培训,建立起个人、单位、财政三位一体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长效机制。

5.加强内部审计,强化财政监督管理,形成监督合力。内审部门应建立定期的内控制度评价制度,及时发现内控制度的缺陷和薄弱环节,针对这些问题对症下药,制定改进措施。财政部门应加强对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指导和检查,定期或不定期会同审计,银行、纪检等国家机关和业务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进行例行检查和专项审计,对财务会计工作质量进行监督,对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私设会计账簿和设有账外账以及违反相关财政措施的单位,应依照相关法规和管理规定从严进行处罚,加大监管执法力度。

会计制度论文: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论文

1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影响财务管理的目标

一般来说,传统的会计理论认为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实现的利润和价值的较大化,同时还要实现利益关联方的利益较大化。然近几年,随着我们国家经济快速的发展,我国企业的数量也日渐增多,新会计制度颁发以后,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大目标就是要求把价值较大化,而且要求中还提到了科学研发费用的资本化一些问题,因此新会计制度影响着财务管理的目标。

(二)影响财务管理的概念

在刚出台的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了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价值的较大化,这一点深刻地影响了我们国家财务管理的概念。首先,新颁发的会计制度对财务的报表、财务报告和分部报告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这也就要求了财务人员应该树立多方角度分析会计信息的财务管理理念。而我国颁发的新会计制度也对财务方式对职工的薪金、福利和补贴进行了协调,关于薪酬方面,新增了关于设定收益计划的会计的处理规范。从而完整地规范了离职后福利的会计处理。完整的规范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对保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促进我国资本主义市场规范发展和深化经济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实现了科学管理的价值分配。新会计制度的规定,加强了企业与政府部门对自身财务资产可带来的一些状况加以重视,强调企业在实现企业自身价值提高的同时,更多的是重视企业的具体实际增长,这是对传统财务管理理念的一种变化。

(三)影响财务的风险管理

财务的资产减值的转回和计提以及可转换债券在股价中的损失在新的会计制度下也产生了一定的作用,这样就加强了政府事业单位和各企业对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新的会计制度在债务重组和房地产投资等一下项目上也使用了公允价值。所谓的公允价值,是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的定义,以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一致性。并且可以规定企业可选择应用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计量相关的资产、负债、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对保持我国的新会计制度和国际财务保持着趋同。促进我国资本市场规范发展和深化经济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大大提高了我国家颁发的新会计制度能与世界更好的接轨。在财务管理中使用了公允价值,无论实际的收益与损失是否存在,都需要我们来进行具体的确认。这样一来,不存在实际收益和损失的部分就缺乏现金流,引起账面的利润增加,从而导致了超分配现象的发生,大大的加强了财务管理的风险。

2新会计背景下的财务管理模式

在新的会计制度下,应当对我国的政府事业单位和各企业对他们以往的财务管理模式来进行适当的改革。然后再根据企业以及政府的自身条件,采取相适应的财务管理模式。一般来说会划分为集权式管理模式和分权式管理模式。

(一)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

在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下,总公司会掌握着财务管理的决策权,而子公司会管理一小部分的财务决策权。因为子公司的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都是由总公司来控制。而且,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总公司会直接管理子公司,并且对子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一起来进行具体的管理和控制。由此可见,子公司显然成为总公司的一个分厂,子公司所有的经济活动都来自有总公司。像这样的集权式财务管理,有利于使用统一的财务政策来管理工作,并且还可以降低一些不必要的管理成本。其次,就是总公司可以牢牢掌握着决策权。能够时刻对子公司来进行掌控。并且能够使公司利益较大化。这样的集权式管理模式在很大的程度上降低了子公司的财务风险。确保了财务管理安全与稳定。

(二)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

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与分权式管理模式上是相互对立的。在分权式财务管理模式下,子公司在财务管理上会有很大的管理权和支配权。更有较大的决策权。相对于财务资本的投入运行、日常的开支以及人员的选聘、职工的薪资福利等方面都可以自行的来决策。而且子公司还可以跟市场的变化来进行自我的调整。这样看来,在分权式管理模式下,总公司间接地来对子公司经营活动来进行管理,而对于子公司在财务管理方面上却极少的进行干预。因此,在很大的程度上鼓励了公司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另外还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减少来自于总公司的决策压力,有利于的提高公司的财务管理效率和质量。

3结论

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得知,我们国家所颁发的新会计制度对政府以及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还有财务管理的目标、风险管理以及理念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出台的新会计制度下的财务管理模式,对于财务的管理明确了正确的目标,并且提高了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对保障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即使这样,不论是国家政府还是公司企业我们依然不能满足于当下现状。更要努力的加强我们国家的技术创新,不断探索、研发、促进我国的新会计制度这样大好的背景下,更好的使财务管理模式体系不断地改革和发展。

作者:徐子豪 单位:池州学院经济贸易系

会计制度论文:气象部门新会计制度内部审计论文

一、新会计制度的变化及特征

新会计制度的积极变化可以归纳为三个特征:一是,会计主体、会计要素和报表体系的变化;二是,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方式的完善;三是,会计核算方法的改进。这些特征既明确了会计工作的责任主体、监督客体,也进一步明确了会计工作的规范化与科学化的要求。

二、新会计制度对气象部门内部审计的影响

(一)事前性影响

对气象部门而言,新会计制度对内部审计事前性的影响主要在两个方面:及时,强化会计责任。各级单位负责人是会计工作的及时责任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会计机构负责人、财会人员等工作也要同步细化责任,有利于经济责任的界定。第二,强化预算管理。新会计制度对财务报告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更好地反映不同来源资金的使用情况,突出了气象部门公共服务的经济信息,对于预算管理的效率具有积极的提升作用,提高了预算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同时也需要事前对预算资金的管理进行动态性审计监督。

(二)事后性影响

结合气象部门的实际,新会计制度对内部审计的事后性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强化会计核算和报表编制审计查。对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体系审查,降低各种违规现象发生的可能。如财政性资金和非财政性资金管理、资产计价和管理等会计核算和报表编制。二是强化支出真实性审查。通过对票据的审查、过程的审查等,发现存在的相关违规问题。尤其对那些虚开发票、虚列支出与其他的财务违规现象进行查处,在发挥自身职责,降低由此带来的各种财务风险。

三、新会计制度下气象部门内部审计应采取的对策

气象部门内部审计既要发挥事前引导的作用,又要加强事中审计、事后完善等措施,着力推进内部审计工作转型。

(一)事前引导

事前引导是新会计制度赋予内部审计的权力和义务。首先,应充分进行调研。气象部门内部审计应通过运用网络查询、市场调研、横向了解等方式,及时熟悉各类经济活动的市场行情和及时手资料,并以作为部门预算的基础,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维护了单位的利益。其次,应加强预算资金的事前监管。即在部门预算基础上,加强对每项经济活动根据部门一般规律等进行基本预算审查,确保对会计主体工作的可控性,有利于及时地制止违规与违纪现象,防患于未然。

(二)事中审计

事中审计是气象部门内部审计的重要一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预算资金的执行情况适时跟进监督。重点对纳入预算的财政性资金、科技服务资金、工程建设资金的执行情况及资产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能够预防两类问题的发生,一是避免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的发生,二是避免不当损失浪费现象发生,用内部审计的手段推动各个部门加强合法、合规意识,维护资金资产安全。另一方面,对追加预算情况的监督。即具有一定时间长度的工作,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预算外需要增加投入的情况。例如:在基层台站建设的时候,由于建设的实际情况需要增加投入,需要调整资金概算,这时候,内部审计机构要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到基建现场观察,以落实过程和需求的真实性。

(三)事后完善

针对审计中发现的各类问题,要采取三种事后完善的措施:及时,针对出现的问题补救性措施。主要对于那些由于非恶意的操作导致的问题,采取票据补充、手续完善与相关资金回收等,在维护单位财务纪律的基础上,做好审计整改工作,尽可能地减少单位的损失和相关个人违规行为的扩大化。第二,针对出现的制度或管理漏洞的完善性措施。体现为健全和改进财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等,以确保工作流程的不断完善,不给各种违规操作预留空间。同时,要加强相关人员业务知识与纪律的教育,从思想上强化认识和提高责任感。第三,针对出现违规违纪人员的措施,对涉及违纪甚至出现经济问题的人员要及时移交纪检监察机构,运用政纪、党纪等手段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结束语

在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的执行中,气象部门的内部审计既要遵循会计工作的规律和法律法规,也要结合工作的实际,将会计工作的保障性、监督性与管理性作用统一起来,为气象事业稳定健康发展做好服务。

作者:张中 单位:湖南省气象局

会计制度论文:医院会计制度下全成本核算论文

一、目前医院全成本核算项目实施概况

(一)成本核算体系的搭建

1、合理细分成本核算单元(责任中心)。

根据实际考核要求,在医院组织架构基础上对全院科室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整合,确立了本部为100个成本责任中心,综合部为107个成本责任中心。

2、合理确定人力资源角色,盘点责任个人。

以2011年5月为基点,通过与人事科、信息科、财务科等管理部门沟通核对,对全院职工进行的盘点,确定全院成本核算人员清单。系统运行至2014年12月 ,全院成本责任个人共设定725个角色,净人数565人。医院本部总人数345人,综合部总人数380人。

3、重新归类收费项目。

对医院本部和综合部的医疗性收费明细项目进行归集,其中本部医疗服务项目3453个、药品8655个、收费材料561个;综合部医疗服务项目6352个、药品项目2160个、收费材料561个。根据核算需要将医疗性收入项目组合划分为67个收入项目,其中门诊34个,住院33个。根据各收入项目的属性设计了12类收入数据采集表格。

4、细分成本核算支出项目。

全院成本核算支出项目细分为130个,其中个人级支出60个,科室公用支出70个。

(二)资产清查

组织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对全院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房屋及建筑物等固定资产进行普查和盘存,确定各科室占用的固定资产情况,测量全院各科室的使用面积及公用面积,此项固定资产盘点为医院资产的基础管理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组织数据接口开发

为实现全院成本核算数据的统一规范采集,开发了一系列的接口程序:及时,财务软件由AC990升级至会稽山软件,提供日记账、记账凭证的自动转账接口功能;第二,工资系统数据导入接口(目前采用表格导入方式);第三,本部与分部的医院信息系统(以下简称HIS系统)收入数据采集接口;第四,固定资产管理及折旧数据导入接口(因统计口径问题暂时采用表格导入方式);第五,内部服务(作业)计量信息导入接口。

(四)整理归集原始收支数据

系统运行数据从2011年1月迄今为止已有近4年的真实数据。此项工作中,财务科、信息科、人事科等相关人员以及软件公司项目实施人员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五)完善医院信息系统

根据成本核算和管理的新要求,对HIS系统做了大量的数据校对,实现了收入项目体系的标准化,科室划分的一体化,收入接口方式的优化,流量数据的归集、加工与传递。

(六)系统应用与操作培训

医院财务科、信息科相关工作人员倾心投入成本核算项目实施的全过程。通过项目实施,改进会计基础工作、优化业务流程与强化物资管理,有力促进了医院管理工作的提升。项目实施过程中凯唱公司对我院按岗位分工进行操作培训,对成本会计岗位进行全程动态培训。目前,成本核算、后台控制以及系统维护等各岗位已能熟练掌握成本核算系统的日常业务操作,熟悉后台系统管理、前台核算参数设置等基础性功能模块的操作要领。

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1、全成本核算的基础数据不够规范。如人员信息,在缺少医院考勤系统的情况下,人员考勤得不到及时更新维护。

2、医院部分工作量数据采集工作未细化,不能统计出明细数字供成本核算使用。

3、人员经费成本的分摊目前采用约当系数法,多重角色系数的确定缺少科学的依据,存在主观性因素。

4、在一些辅助部门的费用分摊上,有些过于粗糙,比如对于维修班的辅助费用,还没做到根据维修工时和材料消耗成本分摊;对于水电费的分摊计量上还不够,大多数科室的水表、电表没有安装,给分配带来难度;电话费等支出也没有细分到科室。

5、当核算体系有变更时,在一些基础设置的规范上,有时会出现疏忽和遗漏,造成成本分摊的不够和不能分配的现象。个别报表部分指标的计算不,尚不能与会计核算报表数据一致。

6、技术人员的信息支持上还需加强,要能对HIS系统基础信息进行维护,特别是要有对接口库进行维护的能力,对于成本核算中发现的问题,能协助查找原因,要定期对数据库进行维护。

7、医院医疗项目成本核算和病种成本核算规定未能细化。新《医院会计制度》对项目成本核算和病种成本核算的讲解不够明确,以致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方法和标准,医院各行其是,影响了执行效果。

三、对策

1、进一步加强医院全成本核算的业务学习,规范操作流程、规范服务计量数据采集,优化采集方式及计算过程,主要以表格整理导入的方式取得,统一口径。

2、建议各科室水电表分装到位,每月消耗与各科室绩效工资挂钩,切实加强水电费的控制,保障数据的性。

3、合理设置分摊依据,完善分配政策,严格遵循省规范成本分摊原则。

4、根据市卫生局的“四个统一”要求,扎实做好基础数据采集工作。医院各项支出需明确到各科室、个人,从而提高全成本核算的精准性。

5、人员角色系数的维护,人事调动导致人员角色频频改动,相应的角色系数也应重新定义,应引入先进的人员考勤模式,确保数据的及时性。

6、医院绩效考核系统框架搭建迫在眉睫,增加全成本核算的有用性。

7、落实三期项目成本、药品成本、病种成本的计算。新《医院会计制度》明确提出:“成本核算一般应以科室、诊次和床日为核算对象,三级医院还应以医疗服务项目、病种等为核算对象进行成本核算。”

8、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推动全成本核算,完善连接财务部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综合处理系统,确保工作科学的开展。

9、增加经营分析系统的使用,为使管理层更好的了解医院运营状况、收支情况,及时的控制成本加强科室管理力度。

作者:孙艳 单位:江苏省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

会计制度论文:责任会计制度下公路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一、责任会计制度在公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概述

(一)公路企业责任会计制度的内容

1.设置责任中心,对其权责范围进行明确。

严格遵循公路各部门运营活动的特征,将其进行多个责任中心的划分,对其职责范围进行明确,确保其能在权限范围内独立自主地履行自身职责。

2.编制预算责任,确定考核标准。

层层分解公路企业的整体目标,将每个责任中心进行具体落实,作为企业运营活动开展及工作效率评价的重要依据。

3.建立跟踪系统,控制反馈情况。

对每一个责任中心进行预算执行情况跟踪系统的建立,将实际数和预算数进行定期比较,找出两者之间的区别,并进行分析,对运营活动进行控制及调节。

4.分析评价企业业绩,建立奖罚制度。

利用业绩报告定期地编制,分析和评价各责任中心的工作成果,将实际成果作为奖罚的标准,对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行较大限度地调动,从而起到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

(二)公路企业财务管理中责任会计制度的设计原则

及时,责任主体原则。确保公路企业各部门管理人员充分享有运营决策权的同时,也要对其运营管理的有效性进行相应经济责任的承担。遵循公路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进行责任中心的设置并进行责任会计核算体系的建立。第二,可控性原则。考核、评价公路企业财务管理中各责任中心的业绩,将责任中心的自我控制为原则。如责任中心自身控制力度不足,其项目建设或经营管理中产生的费用将无法对实际工作业绩进行真实、合理地反映,进而影响到财务管理的有效性及成本核算的真实性。第三,目标一致原则。在公路企业财务管理中,必须确定统一目标,也就是将企业整体目标向各责任中心具体目标的方向进行分解。但各个责任中心的具体目标必须和企业整体目标具有一致性,防止因过分追求局部利益使企业整体利益受损。第四,激励原则。要求确立合理有效的各责任中心的责任目标、责任预算。主要含有两项内容:首先,合理确定目标,确保其可行性。其次,确保目标完成后的奖惩与其业绩相符合。第五,反馈原则。向各个责任中心进行财务信息反馈,确保企业财务人员能够对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时掌握,进而有利于采用相应地措施进行目标及预算的调整。

二、公路企业财务管理中责任会计的核算形式及方式

(一)核算形式

为防止工作的重复性、降低核算的工作量,进而起到完善和巩固责任会计制度的作用,在公路企业财务管理中,必须将责任会计核算与财务会计核算进行有效结合,进行责任中心的建立,对各责任中心进行责任成本明细核算。严格按照现行公路企业会计制度并与责任会计要求相结合,确保其核算内容、依据等资源的一致性,确保报表等统一性,这种情况下,公路企业责任会计的核算形式不仅要满足责任会计制度的要求,还要充分满足成本核算及会计报表编制的要求。

(二)核算方式

作为国家宏观管理经济的重要方式,现行财务会计制度是各个企业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在企业经济管理中,责任会计制度的应用可以对其经济效益进行有效提升。公路工程核算的成本主要包括人工费用、材料费用及机械使用费和其他费用等,由此可见,在各项成本费用中其核算的内容、依据具有一致性,这就为统一核算奠定了基础。公路企业在现行企业会计制度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的前提下,进行成本类科目的设置及增设,其增设内容有主要基本生产等。

三、责任会计在公路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一)制定目标成本

公路工程建设主要通过招投标的形式获取,企业财务管理中主要依据会计主体进行责任层次划分,在责任会计组织体系建立过程中,可以根据公路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责任划分。在责任会计中心确立时必须依据现行管理制度进行,公路企业的劳动成果主要包含公路建设,健全责任会计制度,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投资成本,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公路企业的社会效益。依据公路企业的施工定额及财务管理的现状,进行其材料费用、人工费用、机械费用的预测及进行成本控制,确保责任目标成本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二)划分责任中心

对责任中心进行科学划分是责任成本管理体系合理构建的重要问题,对公路各部门责任进行明确划分,对各责任中心之间的权责进行划分,防止责任推诿情况的出现。设置责任中心必须遵循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及单位现有机构编制、内部管理层次和劳动组织进行确定。按照公路财务管理的特点,并与具体项目情况进行有效结合,进行责任中心的划分。在责任会计制度中,可以将公路责任中心划分为几个部分,如:项目部责任中心、工程队责任划分等。在各个项目管理中,责任成本贯穿于整个项目管理活动,为提高公路工程项目责任管理水平,必须对其进行明确的责任中心划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公路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三)责任成本的预算和分解

在确保工程工期、质量及安全的情况下,责任成本预算是核定给项目部的成本限额,责任成本预算不仅是各成本中心的发展目标,也是考核责任中心业绩的重要依据。分解工程预算价,应按照市场经济对企业工程总成本构成的各项成本要素进行科学、有效地分开,为成本管理、控制及财务人员业务考核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按照公路工程总成本的构成,可以对其进行有效分解,如:项目部责任成本、项目部上级机构成本等。其中项目部责任成本也就是项目部无额定利润的工程成本,主要有项目部自身的开支和项目部所属施工队的各项直接费用。另一个部分项目部上级机构成本主要是指上缴税金、间接费用及财务费用。这两部分主要掌控机构为项目经理部和其上级机构,在责任成本限额内项目经理进行施工组织施工,公路企业在控制及管理项目部成本时,必须确保在成本限额内将指导项目部的任务完成。

(四)责任成本控制

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其主要特点为大规模投资额、建设具有较长周期及施工难度大等。在建设中所使用的原料、机械设备及人工等费用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成本控制、工程进度等。因此,在下达责任指标后,目标责任成本完成与否,不能仅仅依靠指标对施工主体进行约束,还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在管理过程中多采用责任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公路企业的经济效益。如必须统一进行大量原料的采购,防止分散采购权,造成成本控制难度加大等,在目标成本管理实施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月度、季度或年度的施工计划,采购部门对公路工程选用的材料进行详细的市场调查,主要进行各种材料的质量、价格及规格等方面的调查,对材料价格趋势进行及时有效地分析,遵循材料的使用情况及工期长短等进行有效应用,才能有效地降低实际成本。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提高公路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应结合企业发展的具体情况,选用与之相适合的责任会计制度,并将责任成本贯穿于整个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降低成本,实现企业的经济利益较大化。

作者:王卫芳 单位:信阳市平桥区公路管理局

会计制度论文:会计制度下无形资产管理论文

一、高校无形资产的构成要素及特征

(一)构成要素

1.可确认无形资产即知识产权

是高校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聚着众多教职员工的智慧结晶,受法律保护。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等。

2.不可确认无形资产指高校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

经过不懈努力所形成的无法用单位价值衡量的无形资产,如:学校经长年累月树立的良好社会信誉,形成的学校管理制度和文化氛围及拥有的各类人力资源。

(二)特征

高校是公益性、非营利性的教育事业单位,具有学校独特性,其拥有的无形资产也有特定属性。

1.无形态。

无形资产顾名思义无实物形态。尽管某些无形资产通过物质载体来体现,但并不像固定资产具有实体能直接感触。

2.依赖性。

高校无形资产单独存在是毫无意义,其价值的存在与发挥须与有形资产相结合。

3.使用性。

无形资产同样也是为社会服务,预期能给高校带来服务潜力或经济利益。

4.时效性。

无形资产时效性较强,价值和收益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如: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在转让和作对外投资时,随时间变化,经济利益也有所变化。

5.独占性。

高校无形资产具有排他性,学校严格保密或者受法律保护,学校独享其所产生的收益,在市场交易中无同种产品,也无可比性。

6.效益性。

高校无形资产必须通过有偿方式取得,它能够以一定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为学校创造效益,而且必须能够在较长时期内持续产生经济效益。

二、新会计制度下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无形资产价格确认困难

由于无形资产形态的特殊性决定其价值难以确定,目前众多高校缺乏良好的估价方法,对价值确认不当或无法进行科学有效估价。首先,高校对无形资产价格确认范围较窄。《高校新会计制度》明确规定高校外购的无形资产、自行开发并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以及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的无形资产应予以确认,但忽略了高校自创的学校信誉、文化氛围、办学理念等无形资产。目前,学校的专利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是可以按照其在取得时实际成本计价的,而学校信誉、办学理念却不能正确估价。除此之外,在知识经济环境下,还有许多新兴的无形资产,如“985工程”、“211工程”、“重点院校”、“师资队伍”、“关系网络资产”等都不能正确估价,其中最普遍、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就是师资队伍。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办学质量的竞争,因此高校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将会不断增加,如不及时加以确认和计量,将导致资产数据严重失真。其次,高校对无形资产价值计量缺乏合理性。《高校会计制度》中,自行开发并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仅将其开发成功后为取得专利所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费用计入成本,对于依法取得前所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未计入成本。此计量法无法确认高校自创无形资产的所有价格。

(二)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较低

科学研究是高校的一项基本职能,除基础性理论研究外,更多的是应用技术研究,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先进的生产力。高校研发的新技术主要通过技术转让使其发挥应有效力,同时高校也从中获得相应的费用补偿和经济收益。目前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仅25%,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其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由于高校职称评审机制的弊端,研究人员更加重视效率较高的基础理论研究,轻视应用技术开发研究;其次,学校对无形资产成果转化投入经费不足;第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不足,服务手段落后,技术传导能力弱,配套服务功能跟不上;第四,科技成果转化初期投入资金较大,企业存在投资风险。

(三)缺乏科学的评估核算体系和方法

既使无形资产在新会计制度中受到重视,但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仍未提出有效的评估核算方法,其价值形成和价值创造过程也未得到科学反映,也没有明确规定关于无形资产潜在价值的核算方法。仅靠现行会计核算体系和方法已无法满足高校无形资产管理需求,无法计量其真实成本,如实反映全部价值。学校的无形资产在验收、使用、报废等环节上都无法反映出其真实价值;研究人员利用学校条件创造的无形资产,缺乏核定个人与学校所占权重的机制。若学校没有对无形资产进行合理的核算与管理,将导致无形资产账外流失,给学校造成经济损失。

(四)人才流动大,资产流失严重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才资源配置的作用日益凸显,高校教师的流动性也愈来愈大。随着国家实施“千人计划”工程,大量实力雄厚的社会企业和科研单位以优厚的福利待遇广泛吸引高学历、高水平、高技能的人才,促使高校中高水平人才不断流出,随之而去的是学术成果、教改成果、技术工艺、教学经验等,学校声誉和实力水平受到严重影响,导致资产无形中流失。因高校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人才开发和培养机制,部分高技术人才纷纷下海从商,造成学校专利技术、学校名誉等无形资产流失。

三、优化无形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强化无形资产管理

在无形资产种类繁多的情形下,高校应以提高使用效率、实现保值增值为目的,遵循“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原则,建立适应高校又好又快发展的科学化管理制度。首先,成立以国资处为主管单位,校办、科技处、后勤处、图书馆、资产经营公司等部门为二级管理单位的管理体制。以四川某学院为例,国资处全权负责无形资产管理,学院办公室负责校徽、校名及学校标识的使用和管理;科技处负责专利权、著作权、出版权、非专利技术、科研成果等知识产权的管理;后勤处负责土地使用权管理;图书馆负责电子资源使用权管理;资产经营公司负责经营权及所属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其次,建立科学合理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结合学校实情制定相应的产权归属制度、资产登记入账制度、核算方法及管理制度、审计监督制度、科研成果管理与转化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使无形资产管理有章可循,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二)强化无形资产管理意识,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高校知识密集、幅员广阔,已逐步成为经济社会的中心,也是无形资产产生的主要源头,但其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下拨的教育事业经费,属国有资产加以科学管理。首先,应加强宣传,提高全校教职工对无形资产管理的重视和法律保护意识,意识到无形资产对高校发展的重大意义。好的科研成果,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能够为学校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其次,高校应推动无形资产转化的奖励机制,科研成果与待遇和职称都挂钩,充分调动教职工创造的积极性。学校在转让教职工创造的无形资产时,除考虑学校利益外,也应遵循“按劳分配”原则,使教职工有所期望,调动其积极性。科研成果、专利技术转让收益分配时,学校25%、所在部门25%、课题组50%;对外技术服务纯收益中学校15%、所在部门15%、课题组70%。

(三)建立科学的无形资产确认计价和核算体系

通过科学的方法来确认无形资产的价值和成本,是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首要任务。高校应制定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体系和方法,加强内部会计核算,克服“收付实现制”会计原则的瓶颈,进行完整的无形资产科目核算。为了充分反映学校无形资产的真实价值,学校各部门之间应加强沟通协调,加强无形资产取得、分期摊销、对外转让的核算,实时监管,探索一套科学有效的无形资产计价和核算体系。

(四)建立投资、转让、收益分配制度,提高成果转化率

目前,高校的无形资产未发挥其较大效益,大量闲置,造成资源浪费。为强化利用效率,高校可建立合理的无形资产投资转让制度,增强市场投资观念,建立畅通的市场营销渠道,加强产学研相结合,把学校的无形资产投放到社会企业中去,充分发挥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让无形资产真正成为具有社会效益的经济实体。其次,高校应富有创新精神,积极在科技创新方面投入人力物力,建成自主产权的科技孵化园区,促进学校各种科研成果、专利技术既留在校内又得到快速高效利用。目前国内华南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都拥有科技园,它们不仅为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提供产业平台,而且缩短了高新技术转化和企业孵化的过程,大大提高了学校无形资产的成果转化率。再次,建立适合学校管理要求的无形资产投资、转让和收益分配制度,在科技成果转化成功后,让科研人员持有股份,既能留住人才又能为学校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效益。

作者:罗超 单位:内江师范学院国资处

会计制度论文:新会计制度下高职院校资产管理论文

一、新会计制度下高职院校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家底不清、账实不符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在合并或升格成立时,没有对资产进行的核查和清点,只是单纯的将原有的资产在财务账上进行合并或划转,具体资产家底不明确。就学校办学企业和经济实体投入的设备、土地以及房屋等资产来讲,并没有对双方的产权和资产使用费进行明确,导致学院国有资产无法得到合理的补偿,加上新会计制度的出台,使得高校资产管理存在较大的问题和困难。同时,在资产账实不符的问题上,相关责任部门在没有办理相关资产验收入账手续的前提下,通过有偿服务项目购置部门资产,使得高校部分资产游离于账外;对接受赞助、捐赠、改建的资产,由于计价困难难以入账,逐渐形成帐外资产,加大了资产处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资产管理工作不到位

在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工作中,由于采购、验收、维修等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管理办法,加以资产管理人员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低,在资产、计价、折旧确认上计量不实,同时未能定期进行资产清查工作,导致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工作严重不到位。虽然部分学校也有定期开展资产清查工作,但由于工作量较大,资产管理人员往往只对其中一小部分进行抽查,这样的管理工作存在较多漏洞,不利于高校资产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资产报废工作困难较大

由于以往资产制度上存在的问题,学校会积压大量废旧而未报废的资产,这部分超过报废期的资产无法找到原值,但新会计资产报废制度要求,资产报废的申请书上必须明确的注明报废资产所购入的时间、购进时的入账价值、记账凭证号以及存放地点等,这就给资产报废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再加上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工作普遍存在账实不符的情况,导致报废申请书上需要填写的资料难以查询,无法按照正常程序进行报废,导致部分固定资产无法使用,却仍然挂在账上。

(四)资产折旧计提工作困难大

财政部于2012年修订出台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制度引入了资产折旧,折旧是根据资产的原值采取平均年限法进行计算。由于原有资产家底不清,导致资产折旧计提工作难以开展,容易造成资产的的计价不以至形成浪费和资产流失。

二、新会计制度下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

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办学水平。因此高职院校应专业成立一个资产管理机构来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通过学校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及资产具体使用部分三者结合管理模式,贯彻落实各级管理部门的分工和职责,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在资产管理机构中设立两个部门,一个负责后勤办公设备、基建等一般资产的管理;一个负责教学仪器、教学设备的资产管理,并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定期对资产的增加、维护、折旧、调配以及清查处置等工作进行管理,确保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二)制定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

对于资产的采购、验收、异动以及维修等管理工作,高职院校应制定出完善管理制度,对资产相关管理工作的流程和管理模式进一步说明,确保资产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比如教学设备和仪器资产在不同部门之间异动时,首先应该由异动人提出申请,填写申请书,由异动前后部门管理负责人签字同意后,再交资产管理人员审批,完成相关办理验收和交接手续后,在资产管理部门进行备案说明。在这个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严格遵循相关资产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提高资产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三)构建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

在新会计制度的背景下,若想实现高职院校办学经费的开源节流,就必须清楚的认识到高校在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高校相关资产管理部门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产,加强高校办学、校办产业以及周边开发等方面的管理,在增加学校收入的同时,需不断完善管理制度,避免学校资产的浪费和流失,健全资产帐目,防止项目重复建设和资产闲置,尽可能利用现有资产实现增值开源的作用。避免学校资产的浪费和流失,近年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资产管理技术和软件层不出穷,学校应对资产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编号,贴上条码,通过条码识别技术对条码进行扫描盘点,提高资产清点和核查工作的性和快速性。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有利于管理部门对资产进行精细化管理,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在各部门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从而促进高职院校资产核算与管理的实时性和动态性。

三、结束语

新会计制度给我国高职院校资产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得资产管理工作困难重重。为提高高校资产管理水平,提高资产利用率,就必须清楚的认识到目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完善资产管理制度,构建信息化资产管理系统,确保资产管理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为学校领导决策层及时反馈资产近期动态,提供决策依据。

作者:郭蜀晖 单位: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会计制度论文: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管理论文

一、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加强医院成本管理的意义

(一)医院内部运营机制的改革需求

医院成本管理制度的执行,对于决策者依照实际状况配置医院的财力、物力以及人力资源非常有利,另外在新的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的管理对于主体考核工作的开展也十分有利,利用成本核算能够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以及激励机制。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并不体现在医疗设施设备方面,而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在管理机制方面。医院通过加强成本管理,落实成本控制及成本核算,对于降低医药费用以及医疗成本十分有利,对于提高医院竞争力也有一定裨益。

(二)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前提

在有关深化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意见之中,中共中央、国务院表示应当以病人为中心,对于医疗成本进行正确分析。为此,医院在制定财务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应当坚持勤俭节约,并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而医院成本管理就是综合评价医院各项资源的效益、成本及使用状况。

二、新医院会计制度下要求的成本管理

(一)适用范围的确定

新医院会计制度对于各种独立核算的公立医院来说都比较实用,包括门诊部、中医院,但是并不包含乡镇卫生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这是因为不同的医疗机构在资金支持、职能定位等各方面有不同的条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并不合适新制度。此次新医院会计制度明确了适用范围,就可以对于范围内的医疗机构展开成本管理措施。

(二)收支科目的完善

在新会计制度中,成本核算增加了相对的完整性以及合理性特点,取消了零差价,并不单独列出药品收入等内容。相对于旧的会计制度来说,新的制度之中增加了科教项目,单独设立了累计折旧科目以及应付福利费科目。对于会计科目的调整以及合并,对于医院实现绩效管理以及成本管理非常有利。

(三)成本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

在新会计制度中,对于医院的成本管理提出了相关要求,要求多方位控制和监督各项目成本,在核算内容之中加入了物化劳动费用,过程上包括全成本的核算对象。在新的制度之下,并不单独划分医疗以及药品收入,而是合并成为医疗收入,支出也是如此。

三、怎样加强新会计制度下的医院成本管理

(一)成本管理组织机构的建立健全

医院应当依照自身特点以及状况,建立成本管理机构,可以实施部门负责制度,配合人力资源、后勤以及医务等多个部门,将成本控制和管理内容作为核心,通过对各个部门之间进行一定的分工,相互之间进行合作,形成系统的成本核算组织结构,为全员开展成本绩效管理奠定基础。成本管理工作需要许多人员的配合以及领导层的关注,有必要在医院文化之中灌输成本管理的有关思想,充分调动全员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为成本管理献智献力。

(二)成本核算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健全

为了与医院的绩效管理和成本管理工作做到良好的适应,应当建立科学的成本核算指标体系。在建立的过程中,应当对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充分考虑,并对于医院如今的医疗状况进行具体分析,保障其指标体系有规范性以及实用性的相关特点。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医院实现全成本的控制以及管理有很大的帮助,使医院的每一项业务都能够规范标准的加入到成本核算当中,并实现管理以及控制全部经营业务活动成本,结合预算管理,使医院运营总成本大大降低,使服务化得到良好的实现。并且通过设定成本核算评价指标,将医院实际状况作为出发点,制定与医院可持续发展相符合的成本管理目标以及核算评价体系,使有关评价体系工作更加完善,更加科学,更加标准,从而使成本核算工作的效率以及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对于成本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结合成本管理以及预算管理

成本管理制度的完善,不但要明确成本核算以及成本项目对象,保障核算内容能够对于医院的各种成本信息真实反映,并且还要通过预算管理,使成本管理的效果以及力度大大加强。成本核算管理能够监督以及控制事前预算工作,并及时发现在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并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进一步对于经营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结合预算管理以及成本管理,定期展开核查,根据实际的支出对于预算进行调整,是医院进行成本预算管理的重要内容。应当依照医院的实际经营状况和有关特点,对于成本管理有关的业务流程进行良好的控制。

(四)成本核算结果的分析,成本控制的加强

医院应当在员工绩效考核以及医院预算管理之中加入成本核算的有关内容,这样不但利于医院分析成本核算结果,还能够将成本核算结果和具体的绩效考核以及预算单位管理相联系,对于各个部门人员的积极性有调动作用,并且能够加强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以及重视程度。医院成本核算结果的应用,不但可以用于医院内部的预算管理以及预算编制,还可以在外部制定的财务依据之中进行应用。医院在开展大型医疗设备采购以及重大新项目之中,如果说应用核算结果对于决策进行指导的话,能够减少决策者的主观性。而对于成本结果进行分析,可以把握有关于成本的财务管理制度、业务流程以及会计核算准则,提高其合理性和可行性,与公立医院的有关经营主旨相协调,并对于医院基本状况进行深入考察,使成本控制执行力度大大加强。

(五)推动医院成本管理信息化建设

医院成本管理可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努力,也需要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完善,以提供良好运行基础。在新医院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出台的过程中,医院可以与自身发展相结合,对于医院信息化系统进行升级,使医院物资物流管理系统、会计电算化系统以及收支系统之间实现一定的共享和衔接,并使成本计划、成本预算以及评价等功能得到完善。医院信息化水平提升,有利于提高医院成本管理效率以及成本管理能力,推动医院成本管理的发展。

作者:胡淑兰 单位:石家庄市及时医院

会计制度论文:新会计制度的医院会计核算论文

1.我国医院会计核算的现状分析

在固定资产的核算方面没有得到完善,医院在依照着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比率进行提取修购基金的过程中,应当是借记医疗支出以及药品支出等科目,贷记专用基金科目。在这一过程中医院资产负债表作为净资产组成部分,并没有像企业会计制度那样设计专门的核算固定资产磨损程度项目的雷击折旧科目,从这一方面来看医院资产负债表的固定资产项目记录永远是原值,使得虚增额难以确定。另外在医院会计制度中的成本核算当中也有诸多的问题,主要就是成本核算的对象没有得到明确,使得成本核算存在着诸多的漏洞。在成本项目的分类方面还没有得到合理化,比如没有设置专门的核算成本会计科目,对政府对医院的财政不住的成本项目也没有详细的考虑。还有就是成本分摊的方式在处理上不够完善。

2.新会计制度对医院会计核算的影响分析

在我国的医院会计制度的完善过程中,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对以往的制度有了很大程度上的调整变化,首先在适用的范围上有了调整,在这一制度中把会计制度的使用范围调整为公立医院,对乡村以及社区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没有包括在内,对社会上的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可对其参照执行。然后就是在权责发生制方面进行了强调,要求医院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折旧采取全部计提的方式加以处理,增设了零余额庄户用款额度科目和财政应返还额度的科目。其次就是对财政补助资金预算管理进行了强化,在新的会计制度当中设置了财政补助资金收入以及支出和转账的科目,并增设了待冲基金科目。同时将科教资金统一归入到了医院收支管理当中,从而来提高医院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性。新的会计制度对医院的成本核算进行了完善,对以往制度当中的核算对行模糊以及范围的不明确等现象,都给出了详细的要求,在成本报表的展示内容方面也得到了完善。还有就是对基建项目会计核算管理以及医疗会计报表体系等也进行了调整完善。在新会计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对医院会计核算产生了多层次的影响,首先新会计制度对医院会计核算的体系进行了完善,在多个方面都有了改善。例如会计科目的改善以及药品进销差价的取消和对支出类会计科目的调整等。其中在会计科目方面增加了对公益性会计核算科目,从而对医院公益性支出进行统计,根据实际的需要对部分会计科目进行了取消,从而将医院会计核算体系的规范性以及科学性进行了有效提高。然后就是对医院成本的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其管理的规范化起到了促进作用,最为主要的就是使得成本核算的对象比较明确化,科室的费用得到了归集处理,对科室管理得到了有效加强。在新的会计制度方面对项目成本以及病种成本和科室成本等核算的对象有着明确的规定,在科室成本方面将其分为行政后勤类以及医疗技术类和临床服务类、医疗辅助类这几个类型,对其成本进行了归集,对其范围进行了统一。对科室管理强化方面主要就是规定了三级分摊制度。还有就是对医院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提高,在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下,对医院会计信息的性以及真实性得到了提高,对医院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对资产负债管理有了加强,对医院的收支核算进行了规范,不仅是规范了医院教学科研资金的核算,同时还表现了医院收入完整性的这一特征。对医院的财务报表进行了完善,增加了绩效考核表以及现金流量表等报表,细化了医院会计核算工作。就是对政府财政性的资金核算进行了规范,反映了医院资金补偿信息,规定了政府财政拨款以及科教项目资金结余不能作为年终分配,应通过财政补助情况表进行反映。

3.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的经济体制不断发展过程中,新的医院会计制度的实施会使得医院的运营更加的通畅,在实际的医院改革过程中,主要就是通过具体的医院财务运行的情况进行实施针对性的措施,从各个方面进行加强。新的会计制度对以往的会计制度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进,作为医院的财务工作人员要能够严格的按照制度进行实施,更好的促进医院会计核算的良性发展。

作者:汤冰 单位:长沙市口腔医院

会计制度论文: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财务管理论文

一、医院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医院财务管理缺乏严格的预算管理制度

尽管我国的公立医院事业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但始终未建立起健全的管理体制,在财务预算制度建设方面存在严重缺陷。财务管理工作的欠缺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医院的大量建设资金长期依靠国家的财政补贴,不但削弱了医院的财政独立性,也不利于医院市场竞争意识的形成和发展,造成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低下。医院财务预算体系之所以长期缺失,究其原因,最关键的因素在于相关管理人员对财务预算工作的重视力度不够。缺乏领导的引导和带头作用,财务部门也就不会对医院的财务预算投入必要的积极性。同时,由于公立医院的整体运作环境比较繁琐复杂,因此使得医院财务部门的工作难度加大,难以综合地把握医院的财务预算内容,因而造成许多公立医院即使制定了财务预算计划,其工作质量也存在较严重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医院的财务预算不能依照规范的流程进行,而更多地依靠工作人员的主观臆断和自身经验,没有采用科学有效的预算方法,最终使得预算工作流于形式,这些因素的存在都使医院的财务预算难以取得实效。

(二)公立医院财务工作人员整体业务素质较低

目前,许多公立医院对财务人员的聘用标准较低,导致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为人才资源紧张、专业能力较低以及管理观念陈旧等。从医院的日常管理工作来看,普遍存在着偏重于义医务工作,轻视财务工作的倾向。财务工作人员属后勤部门统一管理,同时也很难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接受定期的专业技能培训。在这一工作环境下,财务人员就会仅仅专注于医院账目的整理而对提高自身职业素质缺乏热情。如果医院在运行中出现了较严重的财务安全隐患,而财务人员由于自身能力不足而未能及时发现解决,就会影响医院的长期稳定发展。

二、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

(一)医院在成本管理方面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

实施了新财务会计制度以后,医院的财务核算体系的独立性明显增强,许多重要的资金投入都将依靠医院的自身成本。这样一来,医院就不得不对其成本管理工作加大重视力度,从而保障医院各项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医院成本管理的好坏能够直接体现出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发展成就,与医院的竞争优势密切相关。由于医院需常常进行重大的医疗、研究及科教等活动,因此对资金的需求极大。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能够保障医院始终处于盈利的状态而不致发生亏损,维护医院的竞争力和社会形象。因此可以说,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对医院加强其自身成本管理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推动医院奖惩和考核制度的不断完善

为了使医院的管理工作能够形成一定的规范,许多医院都建立起了相应的考核及奖惩措施,但在落实情况方面却不如人意。自从实施了新财务会计制度以来,医院的规章制度落实情况有了明显改善。在对医院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时,需要将医院责任与实际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对比,并需采取积极有效的评估办法开展综合性的考核。这样不仅有利于降低医院的成本管理,还能有效提升员工的参与积极性,同时也能对浪费医疗资源的部门或个人形成威慑作用。

(三)进一步强化医院的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由于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为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规定了更为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因此能够在提高全体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方面产生积极的意义。医院的各个部门及科室都将严格遵循财务预算的标准进行具体的财务规划,将各部门支出控制在一定限度内,使财务风险控制意识渗透于医院日常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医院财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也会得到加强,加大财务预算在其工作中的比重,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评估能力,有效加强医院的财务风险预防工作。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新财务会计制度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进行分析研究,指出针对公立医院实施新的财务会计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本文对医院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同时又对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医院财务管理产生的影响加以总结分析,强调了新的财务会计制度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作者:王倩 单位: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住院处

会计制度论文:新会计制度下医院会计核算论文

1.我国医院会计核算的现状分析

在医院会计核算的发展过程中,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往的医院会计核算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其中在医院会计收支核算的制度方面还没有得到完善,在会计制度中医院的药品采用的是售价核算方法,药品的售价和进价差额应在药品进销差价科目核算,在进行管理过程中支出费用及采购费用应在药品支出科目中核算。但实际由于财务人员对药品收发差价及医疗服务收入、支出和药品的收入、支出等还存在着操作不规范的现象,在收支的条目上不清晰。其次是在固定资产的核算方面没有得到完善,医院在依照着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比率进行提取修购基金的过程中,应当是借记医疗支出以及药品支出等科目,贷记专用基金科目。在这一过程中医院资产负债表作为净资产组成部分,并没有像企业会计制度那样设计专门的核算固定资产磨损程度项目的雷击折旧科目,从这一方面来看医院资产负债表的固定资产项目记录永远是原值,使得虚增额难以确定。另外在医院会计制度中的成本核算当中也有诸多的问题,主要就是成本核算的对象没有得到明确,使得成本核算存在着诸多的漏洞。在成本项目的分类方面还没有得到合理化,比如没有设置专门的核算成本会计科目,对政府对医院的财政不住的成本项目也没有详细的考虑。还有就是成本分摊的方式在处理上不够完善。

2.新会计制度对医院会计核算的影响分析

在我国的医院会计制度的完善过程中,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对以往的制度有了很大程度上的调整变化,首先在适用的范围上有了调整,在这一制度中把会计制度的使用范围调整为公立医院,对乡村以及社区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没有包括在内,对社会上的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可对其参照执行。然后就是在权责发生制方面进行了强调,要求医院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折旧采取全部计提的方式加以处理,增设了零余额庄户用款额度科目和财政应返还额度的科目。其次就是对财政补助资金预算管理进行了强化,在新的会计制度当中设置了财政补助资金收入以及支出和转账的科目,并增设了待冲基金科目。同时将科教资金统一归入到了医院收支管理当中,从而来提高医院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性。新的会计制度对医院的成本核算进行了完善,对以往制度当中的核算对行模糊以及范围的不明确等现象,都给出了详细的要求,在成本报表的展示内容方面也得到了完善。还有就是对基建项目会计核算管理以及医疗会计报表体系等也进行了调整完善。在新会计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对医院会计核算产生了多层次的影响,首先新会计制度对医院会计核算的体系进行了完善,在多个方面都有了改善。例如会计科目的改善以及药品进销差价的取消和对支出类会计科目的调整等。其中在会计科目方面增加了对公益性会计核算科目,从而对医院公益性支出进行统计,根据实际的需要对部分会计科目进行了取消,从而将医院会计核算体系的规范性以及科学性进行了有效提高。然后就是对医院成本的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其管理的规范化起到了促进作用,最为主要的就是使得成本核算的对象比较明确化,科室的费用得到了归集处理,对科室管理得到了有效加强。在新的会计制度方面对项目成本以及病种成本和科室成本等核算的对象有着明确的规定,在科室成本方面将其分为行政后勤类以及医疗技术类和临床服务类、医疗辅助类这几个类型,对其成本进行了归集,对其范围进行了统一。对科室管理强化方面主要就是规定了三级分摊制度。还有就是对医院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提高,在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下,对医院会计信息的性以及真实性得到了提高,对医院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对资产负债管理有了加强,对医院的收支核算进行了规范,不仅是规范了医院教学科研资金的核算,同时还表现了医院收入完整性的这一特征。对医院的财务报表进行了完善,增加了绩效考核表以及现金流量表等报表,细化了医院会计核算工作。就是对政府财政性的资金核算进行了规范,反映了医院资金补偿信息,规定了政府财政拨款以及科教项目资金结余不能作为年终分配,应通过财政补助情况表进行反映。

3.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的经济体制不断发展过程中,新的医院会计制度的实施会使得医院的运营更加的通畅,在实际的医院改革过程中,主要就是通过具体的医院财务运行的情况进行实施针对性的措施,从各个方面进行加强。新的会计制度对以往的会计制度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改进,作为医院的财务工作人员要能够严格的按照制度进行实施,更好的促进医院会计核算的良性发展。

作者:汤冰 单位:长沙市口腔医院

会计制度论文:新会计制度视角下的高校财务论文

一、实施新会计制度背景下,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一)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心从“核算型”转向“决策型”

与旧会计制度相比,新会计制度主要实现了九个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兼顾了高校财务、预算、资产、成本等方面管理的需要,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已经拓展到财政拨款、收费收入、产业收入、社会捐赠、科研收入、贷款收入、利息收入等多个方面,高校的自我筹资能力不断增强,更加注重经费使用的效果和效率。在这种形势下,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重心必须改变把日常事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作为主要职能的传统观念,必须由“核算型”、“事务型”向“管理型”转变,把财务工作重心转移到对学校各项经济业务的事前预测、计划,事中监督、控制,事后考核、评价、为学校决策提供服务上来。

(二)新会计制度强化了高校的受托资产管理责任

新会计制度新增了与国库集中支付、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国有资产管理相关的会计核算内容,并要求“虚提”固定资产折旧和进行无形资产摊销,注重反映政府将高校资源或决策权委托给高校进行管理的效果效率、规范了结转结余及结余分配的会计核算,以提供高等教育这个准公共产品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新会计制度增加的这部分会计核算内容突出强调了高校必须对受托管理的这部分资源进行科学的会计核算和反映,以作为主管部门对高校实施内部控制机制和使用受托教育资源的效益性、效率性、效果性等内容进行客观科学评价的依据。

(三)新会计制度强化了高校的预算管理

《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明确了“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而新会计制度细化了高校事业支出科目的设置,将原会计制度下“教育事业支出”科目核算的内容细分为“教育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离退休支出”几类,分层次清晰反映高校各类支出的结构和信息,更清晰地核算高校事业支出情况,满足高校预算管理需要,为高校内部成本费用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提供数据支持;同时,新会计制度调整了收入支出表的结构,增加了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使之既能够反映高校收入总额和支出总额信息,又能够反映各种不同来源资金的收、支和结转结余情况,反映高校预算计划和目标的完成和管理情况。

(四)新会计制度强化了高校的财务风险管理

21世纪初始,国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为高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很多高校也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学校建设,以促进自身的发展,提高综合实力。虽然财政部门对高等学校的拨款逐年增长,但由于当时财政收入水平不高尚未达到GDP的法定标准,高校的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只能维持日常支出,因此高校普遍选择使用银行贷款来进行基本建设甚至是教学仪器设备购置。高校使用银行贷款是需要还本付息的,在专项经费专款专用和其他收入来源没有大幅度增加的前提下,高校如需偿债只能通过压缩教学支出的途径来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校的财务风险。新会计制度提出高校要夯实资产负债信息,明确规定高校的基建投资业务定期并入高校会计“大账”,统一要求将校内独立核算的会计信息纳入高校年度财务报表反映,增强高校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可比性,明确反映高校债务总额和债务构成,要求高校要加强资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增加债务监控管理。

(五)新会计制度强化了高校成本核算与控制

新会计制度在旧会计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了高校的收支核算管理,分类核算收入和支出并要求将相应的收入与支出进行配比,强化成本核算与控制;创新引入了“虚提”固定资产折旧和进行无形资产摊销,更加真实地反映资产价值。为高校内部成本费用管理、考核高校的资产使用效果、评价高等教育经费的使用效果和效率、评价高等学校的预算执行力提供信息支持。

(六)新会计制度强化了高校财务管理的决策分析功能

新会计制度系统完善了高校财务报表体系,将会计报表内容优化为“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和“附注”四大部分,并对“附注”至少应当披露的内容作了详细说明。在当前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校推进管理机制创新和加强内在风险防范的过程中,客观要求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具有分析处理复杂性、综合性、精细化问题的能力。新会计制度优化了高校的财务报表体系和结构,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成本效益分析、现金流量分析的依据,为高校财务预测功能、财务规划功能、风险防范功能、决策分析功能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二、适应新会计制度实施需要,创新财务管理理念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是高校内部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在实施新会计制度的前提下,高等学校必须更新财务管理理念,实现高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

(一)高校财务管理要树立大局观

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要把预算、核算、决策分析与评价和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目标、学校的整体战略目标相结合,走内涵式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切实优化高校的教育资源配置。一是要认识到高校建设应服从于国家高等教育建设这个大局,要以国家高等教育建设全局为基础,识大体,顾大局,在国家所能提供的财力、物力范围内,搞好高校的经费分配和供给,努力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二是财务部门在对本校教学科研整体建设实施财务服务中,要将部门工作目标与学校整体目标相结合,将学校的长期发展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切实服务学校发展。在分配教育经费时,必须分清轻重缓急和主次先后,切实保障好重点建设,同时也要照顾到一般事业任务的完成。每一项事业都是学校整体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三是财务部门要通过实行新会计制度实施精细化的财务管理,以及时、、完整的财务数据,为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层提供参考,协助处理好本校维持与发展的关系,提出相应的决策建议。

(二)高校财务管理要树立成本效益观

随着高校办学环境的变化,高等教育中各高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高校要提高自身的办学综合实力,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必须要树立成本效益观,按照教育部、财政部成本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教育成本核算,以绩效为导向,将办学成本与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挂钩,力求用最少的资金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等教育人才。要研究当前高等教育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和要求,努力探索和建立符合高等教育工作规律、符合新会计制度的财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当前,各高校内部办学形式越来越趋于多样化、筹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高校财务管理也应该与时俱进,既要认真宣传国家财经法律和有关经济政策,使高校的教学科研活动在正确轨道上运行,又要帮助教学科研管理部门树立成本效益观念,以绩效评价为导向,通过新会计制度的实施,进行成本费用核算,计算出生均培养成本、人力资源成本与人才培养成本,不断寻求降低办学成本的途径,帮助这些部门以最少的教学科研投入,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努力提高高校的办学效益。

(三)高校财务管理要树立风险控制观

高校自主办学过程中学生来源受市场和高校综合实力的影响越来越大。高校办学形式多样化和筹资渠道多元化,经费投入与学校建设发展对资金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合理利用负债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校的资金不足,充分发挥财务杠杆作用,但在利用负债补充教育经费不足的过程中,高校必须树立风险观念,财务管理工作要具有防范风险的意识,合理组织高校资金,对贷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落实还款渠道和计划;实施新会计制度的过程中,通过对不同负债的分类核算和管理,强化高校财务风险分析,建立科学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以促进高校实现健康、稳定和规范化发展。

(四)高校财务管理要探索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观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财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使高校财务管理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成为可能。通过信息化建设将财务、预算、资产、成本相结合,将财务业务流程与高校的其他管理活动进行整合,将财务管控深入到高等学校的日常业务活动中,而这将在业务处理方式和管理模式上发生变革。将财务工作与学校的业务工作相结合,一方面可以使高等学校的相关财务战略、财务管理制度在业务部门得以落实,另一方面也能及时反馈高等学校各业务部门在办理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借助新会计制度和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可以实现管理创新的进一步提升,激发校内各业务部门参与财务工作、关心学校建设发展的积极性,促使各业务部门和教职工在学校聚财、用财、生财方面出谋献策,推动学校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五)高校财务管理要树立决策分析观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要建立反映高校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财务风险管理、支出结构、财务发展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定期进行分析评价,为主管部门和管理层正确把握高等学校的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预测高等学校的财务风险提供依据,并将结果在下一步的管理工作中进行应用。通过科学的分析评价和结果的再应用,促进高等学校充分挖掘潜力、加强预算管理、努力开源节流,促进高等学校预算的顺利完成、提高高等学校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高等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不断改进内部管理。

三、适应会计核算工作需要,重新构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体制

(一)重构财务管理工作组织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等教育要办出特色,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高等学校要办出特色,提高在国际上的竞争实力,必须推动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提升战略管理能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完善治理结构。而高校治理结构完善的一个重要标志是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完善。前文提到,新会计制度不再是单纯的会计核算和处理,而是要兼顾财务、预算、资产、成本等方面的需要。因此,在实施新会计制度的背景下,构建服务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财务管理体制,通过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高等教育资源,为高等学校的战略管理服务,才能更好地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所以,系统构建基于高等教育战略发展导向的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体制,建立高等教育经费管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路径,有利于加强高校各项财务工作的监督与管理,确保高等教育资源的保值增值,提高高等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益,进而提高高校战略管理能力,提高高校的办学效益与办学质量,促进高校事业的健康发展。以上工作机制设计坚持以高校战略发展目标为导向,结合新会计制度下财务、资产、预算相结合的思想,体现了财务管理与战略管理相结合、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财务管理与风险管理相结合、财务管理与绩效管理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二)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实现新会计制度核算的战略规划、预算和财务管理的有机结合

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是组织机构高效运行的基本保障。基于新会计制度实施构建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体制,需要一整套能将高校战略管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风险管理有机结合的内部管理制度来进行保障,实现战略与规划、规划与预算、预算与配置、配置与管理,管理与风险控制、管理与绩效评价的有效互动,以此加强学校的内部控制机制建设,对学校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各项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和规范,实现教育资源配置化、教育经费使用效能的较大化。

四、结语

总之,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不应局限于简单地提供数据,理应以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为契机,适应新会计制度核算需要,适时改变高校财务管理理念,稳步推进内部控制规范建设,构建服务于高校战略规划、符合现代大学建设、利于推动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财务管理工作体制。

作者:黄敏新 单位:广西财经学院

会计制度论文:新高校会计制度财务管理论文

一、新旧高校会计制度的区别比较

及时,会计基础对比。旧的高校财务管理实行收付实现制,而新高校会计制度更重注实质,以实际发生的现金收付责任权责来确认本期的债券和债务、收入和费用。第二,会计科目内容对比。在资产方面,《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资产是指高校占有或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高校的各种财产、债权及其他权利。科目内容新增设了六个方面,涉及固定资产折旧、在建工程的概念及结算、国有资产出租、无形资产摊销、资产出租、对外投资收益、资产管理要求等;增设了七个一级会计科目,主要包括累计折旧、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摊销等,从而进一步对高校资产管理进行规范。在负债方面,《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负债是指高校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的、需要以劳务或资产偿还的债务。新会计制度调整了借入款项、应缴款项等项目,充实了负债分类及具备内容,并重点强调了对高校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在收入方面,《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高校收入包括事业收入、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等。新会计制度维持了这一收入分类,并修订了事业收入、财政补助收入,强调财政补助收入中财政部门的同级,加强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从而统一高校财务管理和预算。在支出方面,《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有八条支出管理,明确支出的概念、内容和分类等。新会计制度删除了自筹基本建设支出,增设上缴上级支出、其他支出,并对事业支出做出重点修订。第三,其他内容对比。在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方面,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修订了总会计师的相关内容,修订财务机构的设置,强调高校一级财务机构的管理权责;建立高校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完善高校成本核算实施细则,规范报表附注披露内容,明确绩效评价,同时明确高校财务管理对预算的编制,对资产管理、收入支出、结转和结余等的监督职能。

二、新高校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启示

(一)高校应加强新旧会计制度之间的衔接高校新会计制度转变了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等,并调整高校内部会计核算方式,新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运行状况做出更好的反映,更能促进高校财务核算中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为规范高校会计工作提供依据。同时,高校新会计制度废除了一些旧科目,增设了部分新科目,为配合累计折旧、累计摊销,财务部门应积极跟资产管理部门配合,完成好清查学校各类资产的工作,为后续开展财务会计工作打下基础;减少或取消使用临时性的账户,统一使用国库集中支付;组织高校财务会计人员积极学习新会计制度,让财务人员能熟练操作新系统、新软件、新科目,做好新旧衔接工作。另外,在转换新旧高校会计制度的节点上,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要面对巨大的挑战、机遇,高校财务管理部门应好好把握契机,及时整理财务信息数据、规范财务制度,安排实施新高校会计制度,开展好内部财务工作。

(二)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1.构建预算编制机构,强化预算管理意识

多数高校目前并没有专门构建预算编制机构,只是由学校的财务部门编制预算,预算管理意识较弱。为切实加强高校预算管理工作,提高预算的性及预算执行力度,高校当务之急就是构建预算编制机构,从思想意识上给予预算管理足够的重视。高校预算编制机构主要由校领导负责,由财务部门牵头,由学校的资产部门、审计部门及二级学院派出的专人等共同组成。预算编制机构负责收集学校各个部门的预算资料、预算编制,并由各部门向预算编制机构反馈预算执行情况,从而全程监控预算的全过程,最终有效强化预算管理意识,将高校的预算管理工作跟二级单位工作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化配置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出资金的效率。

2.规范预算编制,加强预算管理

预算是高校事业计划的货币体现,而规范学校预算编制、加强学校预算管理、提高学校的财务计划能力和控制能力是高校在新会计制度下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其一,高校财务部门应坚持综合预算,将学校可能发生的各项支出和收入全部纳入到预算管理中;其二,坚持把增量预算过渡到零基预算,并由学校财务部门根据干部人数、教职工人数、学生人数及相关标定预算基数;其三,进一步细化经费的指标管理,严格以项目管理要求为依据,设立项目明细,实施刚性项目预算,防止任意挪用预算资金;其四,严格执行既定的预算,坚决防止超预算的现象、无预算就支出的现象,即使是收支情况发生变化,也要在调整预算之后才能处理。通过加强高校预算管理,不仅能强化高校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还能确保高校的科研事业、教学事业等正常运转,在新高校会计制度下成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加强完善预算的绩效考核机制

高校应及时将各个二级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表现和结果等纳入到相应部门的年终考核系统中,从而把预算跟全体员工的利益密切联系起来。针对执行预算项目的具体情况应定性、定量进行分析,通过运用投入———产出完成成本分析。针对严格执行预算文件的部门,可适当给予奖励;针对资金使用效率偏低、预算执行情况较差的部门,应给予一定的处罚、警告;情况特别严重的,要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经济责任。对于高校的各个重大项目支出,务必要进行预算绩效考核,明确相关人员应当承担的经济责任,克服一些领导的主观意识,避免在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存在缺陷,以提高新会计制度下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

(三)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机制

1.进一步完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

在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中,高校应实行集中核算、统一领导的财务管理体制。学校的财务部门是一级财务管理机构,直接由校领导组织开展工作;学校的后勤集团应实行二级核算,推行会计委派制。财务部门负责贯彻国家财政法规、执行上级部门的指示,统一管理高校的每一项财经工作。在高校党委及行政的领导之下,高校财务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体制,争取通过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来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

2.积极建章立制,规范收取学费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面临政府财力投入不足的问题,为有效缓解学校承担的资金压力,以解决教育经费不足的难题,高校应积极建章立制,规范收取学费,努力提高自身的创收能力:高校在努力扩大招生规模的基础上,可通过多样化办学的方式创造学校收入的增长点;在继续教育学院开展专套本、大专、电大、中专等办学,以切实提高学校收入;财务部门积极以高校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学费收缴管理办法,采取适当的激励机制,真正做到该收的学费、住宿费应收尽收,从而有效提高高校学生的缴费率。

3.加强财务监督,有效规避财务风险

新高校会计制度要求高校实行集中财务管理体制,财务部门要集中管理各类账号,各项合格的收费全部由财务人员收入账户,不留任何死角,坚决避免小金库的出现。在使用资金时,财务部门要加强资金管理,严格实行审批、核算及监督等程序,确保统一调度学校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高校应顺应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加强建设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如高校可建立政府采购制度、招投标制度及经济合同制度等,财务部门建立起部门预算管理制度、收费管理制度等,以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促使高校尽早走上科学的财务管理轨道。

三、结语

为解决新的财务管理问题,高校财务部门及人员应深入学习和研究新高校会计制度,加强在新旧高校会计制度之间的财务管理工作的衔接,及时加强预算管理,完善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机制建设,进一步找寻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途径,促进高校财务管理可持续发展。

作者:彭霞单位:山西大同大学计财处

会计制度论文:会计制度水利工程管理论文

一、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会计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传统农业大国,改革开放虽然促进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但也仍然存在许多转型期矛盾,早在1985年再次颁布了《水利工程水费核订、计收和管理办法》,在这个制度中规定水管单位要实行经费包干和经营承包责任制。1987年又出台了《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财务管理办法》,对水费电费以及各种必要的收支经费管理做出规定和补充了以前制度的不足,虽然这时候该单位的性质仍然是事业单位,但是已经逐渐在向企业化管理过渡了,其中也包括水利工程管理的会计管理制度。在此主要介绍以下必要性:及时,先进行我国财政本身的改革入手,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会计制度在很多地方与国家财政体制的改革能够更好的结合,进一步建立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会计制度,这是必要的手段,在财政改革阶段,分别从部门预算、国库集中管理以及政府采购多个方面入手,从根本实施改革,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在这些改革变化中影响深远,一般在算术时最容易体现,并且要按照水管单位报表调节,这样财政报表的真实度、性才有所保障。第二,在水管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方面展开分析,尤其是分级管理方面,根据不同的水管单位在收益产生动态变化的情况下对财务政策展开调节,但是方法不具有灵活性,导致水管单位资金累计环节、抵抗风险能力较为不足,会计制度改革迫在眉睫。第三,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建设是在企业财会制度的前提下展开,对收入、成本核算以及折旧等方面所出现的问题较多。

二、深化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建议

虽然我国在对水利工程单位进行管理时一直坚持与时俱进,锐意创新,但是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体制的改革对水管单位的制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对现行的会计制度进行改革,水管单位的性质包括纯公益性水管单位、准公益性水管单位两种,不同性质的水管单位,应该根据其发展特点制定不同的会计政策。

(一)努力建设纯公益性

水利工程管理制度针对纯公益性水管单位,应该根据我国在1994年颁发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财务制度》或《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会计制度》来进行革新。可以采用和事业单位相同的会计管理制度,对水利工程管理会计制度进行改革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清产核资与资产评估

在对资产进行审核和评估时评估的内容主要有流动资产、有形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及负债金额,投资金额等。只有了解该单位资金流动和配置才能制定合理的会计制度。假设12月31日并不是水管单位清产核资与资产评估的时间,也许在收支转换上有问题;如是经营性收支,在展开清产核资与资产评估期间,能划分到所有者权益科目中,若是财政拨款性收支,针对所有者权益科目清算不能,应与“年度财政总决算”联系在一起,建设一个临时科目(像“专项支出”类型)在水管单位的资产负债表中,主要是归纳在财政拨款性支出中,再按类别划分为“事业支出”或“专款支出”。所以,将相应的财政拨款性收入转入财政补贴收入即可。

2、从《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会计制度》向《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转变

纯公益性水管单位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主要作用是为人民服务,在进行资金审核和评估时应依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而非以前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会计制度》。财政拨款是单纯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中的资金来源,固定资产维修养护资金也在其中,计提折旧并不实际性意义。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固定资产科目已将固定资产净值纳入,同时将固定基金科目在其中建设。原累计折旧金额是为查账提供参考。毕竟,水利事业与人民生活具有相关性。作为水管单位,应对固定资产的情况有所了解。所以,累计折旧科目应保留。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纳入固定资产科目,将“累计折旧”科目置入其中。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会计制度》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水管单位正在转化,且实财会研究收资本、资本公积、固定基金及事业基金等科目也是其中内容。按《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会计制度》规程,实际收入资本可能是货币资金与固定资产两类,都是单位注册资金主要体现。此外,水管单位在建工程中,会计应参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处理。工程建设资金情况应与事业账区分,可两种账务分开处理。

(二)努力建设准公益性

水利工程管理制度掌握经营性质与公益性质的水利工程单位是准公益性水利工程单位,对水、电两方面展开作用的是经营性质的水利工程单位,在对防水患灾害等方面是属公益性水管单位。所以,单位应将其作为重点划分明确,水管单位下属部门应将供水、电作用的经营性部分纳入其中,并且对财务展开计算的时候采取企业性独立核算的方式。在这个背景下,两种类型单位的界定可按有无建设下属门作为参考因素。其实水管部门本身就是存在公益色彩,促使财会制度要根据纯公益单位性质展开,在的核算阶段进行明确的划分。在事业单位转化阶段只是对公益性报表展开转化,主要方法步骤参考上述所阐述的原理即可。

(三)努力建设企业性

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准公益性水管单位中存在自收自支条件的单位是企业性水管单位的主要类型,所以规划为企业。企业性质的水管单位,不管是运转还是维修与管理,其资金都是水管单位自行解决,政府无责任扶持。在会计管理中,采取企业性会计制度与财务规财。

作者:黄仕荣单位:河北省桃林口水库管理局

会计制度论文:高校会计制度下预算会计论文

一、学院会计制度改革的原因及必要性

(一)学院内环境的改变

内环境发生的改变主要是教育、公共财政在体制上的改革以及筹资方式的改革。政府在过去的若干年中控制着高校的办学体制,但是近年来教育体制的改革已经驱使其倾向自主管理。社会化的改革已经在后勤开启,学费目前是全国各高校的重要经费,飞行学院由于扩招导致需要新校区的建设,贷款规模正在急剧的扩大着。部门预算近年来要求基本项目的收支以及后勤的预算都应独立的进行核算,零余额的账户信息需要设置相应的科目。政府的制度管理下的款项的采购及其预算要直接付给供应商,业务也有更改。

(二)学院的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1.学院需要的核算出相关的收入和费用过去飞行学院所用的的收付实现制已经无法进行,有些尚未支付的债务需要承担,但是报表以及账簿却无法明确的体现,这对于防范财务风险是十分不利的;应收的学费以及尚未收到的学费不能被提供信息,能提供的只是收入;有的收支是跨年度的,在实际首付现金时需要加以确认,但是无法分摊于不同的年度,这很容易导致结余不实或者是年中转事项的错误处理。

2.减值和折旧在现行的制度中不适用于固定资产但这却许多信息失真、相关的教育成本无法如实的被核算,固定资产被补偿十分困难,无法被后勤使用。曾有关于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的试行监审办法中提过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是作为教育培养成本的一部分的,这与现制度大相径庭。

3.事业单位相关的会计准则的一些规定导致飞行学院内部出现了两个会计主体,即事业经费的核算和基本建设会计,这十分不利于基建和自建的成本以及资产核算,期末时高校是需要编制两套报表的,每一套都无法反应资产、负债、收支的整体面貌。

4.会计的科目设置过于简单也十分影响工作进行。

5、财务报表的体系是十分复杂的,如果信息量始终过于简单也是影响报表质量的,导致报表不能纰漏信息。

二、预算会计与高校财务会计结合的具体模式

(一)会计制度和报告的分离

适当的分离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能更好地满足教育领域的要求,预算会计制度和财务会计制度的制定就需要分成两套,预算会计仍然是采用现金制,财务会计则是采用全责发生,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提供成本信息和绩效信息。报告环节需要分别提供,使用者对这两者的报告的信息要求不同。

(二)核算的融合

在学院日常核算中,需要设计一整套科目体系,其中包括预算科目和财务科目,当遇到两者有相同的业务需要处理时就按照财务会计进行核算,月末的汇总要结转到预算的账簿体系,当两者处理的业务有不同时就按各自的体系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理。月末编制预算报表。

三、预算会计和高校财会结合的具体路径分析

(一)预算会计体系的重构政府管理的现行规定

对学院预算会计的设置体系有明文规定。预算会计不需要在其体系下设置完整的账簿,只要按照现金制反应收支即可,因此,预算体系需要设置的总账科目有:收入、支出、结余、累计净结余。

1.预算收入在收付实现制下确认的收入,确认口径可以和财务会计的一样,这样一来报表编制轻松了很多。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对于高校的收益影响不大,是非财政性的,预算会计体系的收入可以按财务会计体系的收入直接确认,无须再做调整。在学院确认预算收入时借方可记“预算结余”,贷方可记“预算收入”。

2.两者在支出的确认中存在差异,其中包括:固定资产的确认支出、在建工程的确认支出、无形资产的确认支出等方面。在财务体系中不会将这些确认为费用,在预算中却不是。在固定资产的折旧和无形资产的摊销方面前者确认为费用,后者不再确认为支出。如果飞行学院的固定资产是融资租赁的形式取得的,应该在支付时认定为预算支出。

3.无形资产所应用的实际情况不同摊销方式不同,用于事业的价值一次摊销,用于经营活动的价值分期摊销。制度的改革后,统一了现有的会计政策,会计处理方法上与购置固定资产一致,无形资产的支出在预算支出中确认,确认后的预算支出应借记“预算支出”,贷记“预算结余”。

4.预算结余在预算体系中属于平衡性的,反应预算的收入和支出的差额,是在未来会计期间里可以使用的。5.累计净结余科目所表示的是累计净结余的数额。在年末学院应该讲预算收入和支出的余额转入累计净结余科目,借记收入贷记累计净结余,同时借记累计净结余,贷记支出。结转后收入和支出无余额。

(二)财务会计体系的重构

1.当购置固定资产时并不确认支出,而是需要资本化的相应处理,使用期间必须提折旧,记在当期的费用中。无论是用于什么性质的活动,取得无形资产不需要确认支出,直接进行资本化的处理。自行建造的固定性资产时需要进行资本化处理的,借方应记在在建工程,在工程结束时,需要转到固定资产,记在建工程在贷方。

2.关于资产类也有相应的调整,原来的各项基金综合的改为长期性、限定性、非限定性净资产科目。期末余额分别反映长期资产形态的净资产、有特定用途的净资产、无特定用途的资产。

3.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需要用权益法。

4.费用类的科目需要分类,分别表示不同的支出用途,科目记做某某费用。为了方便反映关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折旧和摊销,总账下要相应的设置二级科目。

四、总结

飞行学院进行会计制度的改革已是大势所趋,这任务是双重的,不仅要构建学院财务会计系统,而且要完善预算会计的系统,加强预算会计的反应监督职能,重视预算执行能力。从国内各大高校的实践可以看出,两者有效地结合十分适应高校的改革和发展,相信在飞行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会计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学院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会更好的更恰当的融会贯通。

作者:张方岩单位: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绵阳分院

会计制度论文:公路养护财务会计制度论文

一、对养路补助支出明细科目设置的思考

养路补助支出科目核算公路养护事业单位为养护公路用养路补助资金安排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在财务管理办法中对养路补助支出的内容做出了规定,包括:养护工程支出、养护经费支出和养护其他支出,并对各类支出的具体核算范围做了界定。在设置明细科目时应充分考虑公路养护事业单位专业业务的特点,为适应各项专业业务管理的需要,不能直接在养路补助支出科目下设置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科目,建议在不违背财务管理办法对养路补助支出内容界定的前提下,应在养路补助支出科目下设置以下明细科目:

1.养护工程支出(2级)—基本支出、项目支出(3级)—大型修缮(4级)—公路小修保养、公路大中修、公路抢修、公路绿化(5级);养护工程支出(2级)—项目支出(3级)基础设施建设(4级)—公路改扩建、农村公路建设补助(5级)。

2.养护经费支出(2级)—基本支出(3级)—行政管理费、路政管理费(4级)—工资福利支出、商品服务支出(5级),并按政府收支分类—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设置6级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目前的财务软件能满足明细核算的需要,不存在问题)。

3.养护其他支出(2级)—基本支出(3级)—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4级),并按政府收支分类—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设置5级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二、对事业支出明细科目设置的思考

事业支出科目核算公路养护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非财政拨款支出。核算办法规定,由非同级财政部门拨款安排的支出,应在事业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科目核算,为从事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人员计提的薪酬等计入事业支出—其他资金支出科目核算。但目前各县区公路管理机构经过长期的储备和发展,拥有了一定的养护专业设备和较高素质的公路养护工程施工队伍,并取得由省厅颁发的公路养护从业资质,具备承担相应等级的公路养护工程施工能力,通过招投标承揽的各县区的公路养护工程。由于从事公路养护工程发生的支出在性质上属于公路养护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支出,为核算这部分支出,应在事业支出科目下设置公路养护专业业务支出,并按具体公路养护工程项目设置明细科目。

三、对事业收入明细科目设置的思考

事业收入科目核算公路养护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我省各地市公路管理局及其所属各县区公路管理机构的事业收入主要包括两部分:从非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拨款和各地市公路管理局所属的各县区公路管理机构取得的公路养护专业业务收入。前者为地市公路管理局收到的主要由省公路局拨付专项工程资金,后者为各县区公路管理机构由于上述原因,通过工程招投标承揽的各县区的公路养护工程,取得的公路养护专业业务收入。故在设置明细科目时应考虑收入的性质,分别设置:非同级财政拨款、公路养护专业业务收入(按具体公路养护工程项目设置明细科目)及其他事业收入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四、对报表编制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一)收入支出表

为更好的体现会计信息的性和可理解性,并充分考虑目前养护管理体制下财务管理工作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建议将收入支出表做以下局部修改:

1.事业类收入项下增加第5小项养护工程专业业务收入(核算对外提供的公路养护工程收入)。

2.事业支出项下增加第5小项养护工程其他支出(核算因对外提供公路养护工程而发生的支出)。

3.将事业类收入项下第1小项事业收入后面加上备注—非财政专项资金收入,专门核算省公路局拨付的专项工程资金,如:公路大中修、公路抢修、公路改建等专项工程资金。

4.将事业类支出项下第1小项事业支出后加上备注—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专门核算省局投资的专项工程支出,如:公路大中修、公路抢修、公路改建等计划内工程项目支出。

(二)养路支出预算执行情况表

第二项养路项目支出,核算省局计划投资专项工程支出。其中第6小项,应明确大型修缮费包括:公路小修保养、公路大中修、公路抢修、公路绿化和农村公路养护补助。并增加一行,用于对该表反映的养路基本支出和养路项目支出进行合计,合计数应与收入支出表,事业类支出项下第1小项事业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数据一致。以便更好的体现报表之间的数据勾稽关系,确保会计数据的性。

作者:王春利 程烨 单位:陕西省汉中公路管理局

会计制度论文:财务管理会计制度论文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人员素质的问题

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原本应当担负处理财务问题、监督财务问题的双重职责,而部分事业单位则将会计人员当作出纳人员,他们不要求会计人员具备极高的素质,这就造成部分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只能做简单的财务记录,继而引发财务管理的问题。部分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不高,他们抱着做24小时会计挣24小时工资的想法,事业单位把当他们当出纳员,他们就安心做出纳人员,更有一些会计人员更与事业单位的违法分子合谋损公肥私。

(二)财务运作监督的问题

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问题,本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个是外部监督,它要求用外部监督的方式给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予约束,然而我国由于种种原因,外部监督的机构不健全,他们无法给事业单位有效的监督,民众的监督又无法给予事业单位实际的影响,这就造成事业单位成为贪腐问题的重点。会计应当承担内部监督的工作,然而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事业单位将会计纳入自己单位的管理范围,部分会计无法发挥监督职能,于是无法做好内部监督的工作。

二、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主要特点

(一)定位明确的特点

新的会计制度明确的定义事业单位的会计为受委托的地位。这意味着事业单位聘任会计,即代表承认会计受委托的定义,会计需的了解处理和监督事业单位的财务事务,并将财务的全部资料披露给利益相关的人。如果会计没有履行处理和监督这两项职责,则意味着会计失职,有关部门将要追究会计的法律责任。而事业单位必须接受会计的监督,辅助会计做好财务工作,否则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将承担法律责任。这种明确的定位,将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变得权责分明。

(二)核算标准的特点

新的会计制度将核算标准化。比如旧的会计制度提出会计的核算准责使用收付实现制,部分的经营性事物可以使用权责发生制。然而这种规定却显得比较模糊,部分事业单位故意模糊这两种核算标准,把帐目变得一团混乱,而相关的工作人员则正好混水摸鱼。新的会计制度非常明确的规定事业单位的一般性业务要使用收付实现制,如果部分业务要使用权责发生制,就要依照财政部的规定,依标准核算。这种核算标准使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更标准。

(三)质量明晰的特点

新的会计制度强调会计的记录要标准化,能够通过标准的帐簿记录追踪每一笔使用的款项;要求会计的帐簿具有可比性,这使会计帐簿更便于核对;它要求会计帐簿必须的记录每一笔财务项目的发生,不得出现错漏;要求会计必须即时核算财务状况,不得出现延时的情况。新的会计制度要求会计用高质量的会计记录反映事业单位财务运作的情况。

(四)分类科学的特点

新的会计制度的分类比过去更科学,这体现在它对资产、负责、净资产、收入、支出定位更上。以支出这一项为例,原会计的制度将支出定义为“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其它活动、以其基本项目所耗费的开支”。而新的会计准则则减去“基本项目建设”这一分类,如果应用这一标准,会计的帐目分类将更简洁,事业单位很难用故意混淆分类,搞混会计帐部的情况。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优化的发展趋势

(一)建会会计的基础

以往旧《准则》对会计的定位不够、对会计工作的规范不够规范,这使会计难以在事业单位履行自己的职责。由于会计人员无法开展自己的工作,于是就不重视会计工作的基础。目前新《准则》对会计的定位及工作方法有明确的定位,如果会计失职将追究会计的责任,这就促使会计必须重建会计基础,要求事业单位的所有工作人员必须配合自己的工作。

(二)优化岗位的制度

因为事业单位的会计需要记录下每一笔财务事项发生的情况、透明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的全貌,这就引起财务问责的问题,所以,事业单位的岗位再不能出现权责不分、人浮于事的状况。事业单位必须优化岗位,使每个岗位都能权责分明,使每个岗位都能担起责任、都要担负起责任。单以会计这项职责而言,过去,由于会计制度混乱,使部分不具有会计能力的工作人员担任会计职责,然后这些会计未能履行会计的职责,使整个单位的财务问题变得无法问责。现行的会计制度要求没有担任会计资格的工作人员必须下岗,而会计要从自己的责任监督好事业单位的财务运作情况,并用财务披露的方法问责。

(三)约束财务的运作

过去,事业单位由于财务状况一团混乱,这使部分财务运作的情况无法问责。现行的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每一笔财务运作都必须明晰,这使事业单位必须意识到财务运作必须受到约束。以事业单位应用资金为例,过去,由于会计的帐簿非常混乱,事业单位的领导也就很难控制事业单位运营的成本。而新的会计准则出现,事业单位的领导就必须意识到资金成本控制的问题、资金运用的效率问题,这种约束会加大财务运作的效率。

(四)加强财务的监督

新的会计制度是从内部的监督开始,它要求事业单位必须约束财务的行为,而这种内部的监督也将促进外部监督的力量形成。比如由于民众不能了解事业每一笔资金被运用到哪里,民众就无法制约事业单位的财务运作情况,未来,事业单位的财务运作情况公开,人们就会追究事业单位的运作是否出现资金浪费现象、资金挪用现象等。这种外部监督会形成一种问责的力量,它能进一步强化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

四、总结

事业单位的财务资金来源于相关部门的拔款,来自于民众赋税的支持,民众有权力了解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情况,而目前事业单位的财务运作出现了很多问题,为了彻底改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状况,国家制定了新的会计制度,这种新的会计制度将的改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

作者:练祖梅 单位:建阳市国库支付中心

会计制度论文:医院会计制度论文

(一)适用范围带来的影响

新医改明确了医疗体系中政府的职能转换,使政府从原来包办一切的“管家婆”的身份向服务于普通群众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有限”政府过渡。政府将重点放到基本医疗服务和必要保留的公立医疗机构上来,精简了原有臃肿的医疗队伍的同时,使有限的国家财长资金集中到社会医疗保障的基础医疗服务中来,让不承担基础医疗服务的原公立医疗机构面向社会改革,并吸引国有、私营和国际资本参与到我国医疗机构建设中,将属于市场的空间让渡给市场,属于基本托底保障的职责交给政府。理清了政府、医疗机构和其他所有制经营者之间的关系。这种调整首先带来的便是《会计制度》适用范围的改变。原有《会计制度》仅仅局限于国家事业单位使用,对于私营或国际资本运营的医院,其会计制度就变得无法可依,因此,《会计制度》适用范围必然要扩展到国有、私营和国际资本投建的医疗机构以及NGO组织的非盈利医疗机构。

(二)会计科目和报表带来的影响

新医改鼓励社会上各种资本参与到医疗机构的建设和运营中来,医疗产业的产值巨大,必然会吸引一些逐利资本入场。医院现有《会计制度》中对于成本、成本与费用的划分、资产、价值变动等企业会计制度中基础性的财务科目和内容出于空缺状态,科目之间的划分没有统一标准且定义模糊。新医改的推行必然需要参照企业会计制度建立起一套符合医疗机构运作的会计科目内容和财务报表资料,使医疗机构的财务信息归于统一,并使财务报表能够体现资产变动和运营成果。同时,也需要不断完善医院会计报表体系,从而充分的反映医院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尤其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工作,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了解和评价医院的支付能力,偿债能力和周转能力,有助于预测医院未来现金流量,有助于分析医院收益质量和影响医院现金净流量的因素。

(三)公益性方面的要求

新医改描绘的是一副政府支持的公益性医疗机构和其他资本投入运营的非公益性医疗机构互为补充的医疗体系。对于公益性医疗机构而言,如何在财务会计上体现公益性的要求和指标,是新医改对《医院会计制度》提出的新要求。本文认为首先应在会计制度中设立公益类会计科目,如:公益性支出项目、公益性补助项目等等。应当注意的是公益性项目与传统的财政拨款项目其性质上存在较大差距,应当在会计科目中予以区分。

(四)加强会计核算考核

医院会计制度要对会计科目进行改革,参照企业会计制度做法建立成本类科目,明确各类成本、费用,并对其进行明确的界定,最终形成一套统一的成本核算口径,进而建立起一套标准化的成本核算体系。统一且透明的会计核算口径有利于医院进行会计核算,增强医院之间的横向比较,进而能够更好更的对医院的成本进行核算,为医院的管理者提供更多的管理医院的工具和方法。

作者:张晓云 单位:湖北省鄂州市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