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电气及其自动化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电气及其自动化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电气及其自动化论文

电气及其自动化论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论文

一 、关于用电的故事

展现代农业 电是关键。杭州新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杭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专门从事蔬菜、花卉现代化种植。公司在桐庐富春江镇金家村租用了1300亩土地,建起了蔬菜种植基地。刚开始根本没想到用电问题会对公司的生产造成什么影响,哪里知道及时年就吃了苦头。

杭州地区一般年份降水都很充足,蔬菜生长不需要人工灌溉,自然降水可以满足蔬菜生长的需要,07年夏天,桐庐出现了少有的高温干旱天气,持续了将近20天没有下雨,地里的菜苗都被晒的打蔫儿了,只好用水泵抽水浇灌菜地。可是8台水泵根本用不起来,只能开两台,一千多亩菜地,靠两台水泵一点一点浇,看着都让人着急。公司人员找到村里,想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村里书记直接告诉我们,碰到夏天用电高峰,农户家里的电饭煲都没办法用,点个电灯也是一闪一闪的,他们也没办法。不过,供电局刚刚在村里搞了一个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启动仪式,马上要对金家村实行新农村电气化改造。除了要把旧的小线径线路改成大线径线路,新增加一台变压器以外,原来的变压器也要移位。果然,没过多久改造就开始了。这可是村民盼望已久的。现在的农村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很多农户想买空调、冰箱,用电不行这些计划只能搁置了。改造一结束,就看到拉着电器的车一趟一趟往村里跑,有的农户家里一次性就装了三台空调。看着工人们用水泵源源不断的把灌溉渠里的水抽到菜地里,浇灌着旱了很久的菜苗,心里的感觉真是说都说不出来。

卡在脖子上的用电难题一旦解决,发展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的后顾之忧解除了。公司先后建起了先进的连栋育苗温室、悬挂喷滴灌系统,引进了大型蔬菜花卉育苗气吸式精量播种流水线,现在走进种植基地,跟前两年相比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

二、有关家庭电气安全的小故事

被电死的一个人是有着二十几年电工作业经验的老电工。这位老电工回到家进洗手间冲凉,一打开电热水器花洒就“啊”了一声,瘫倒在地,此时他已无法摆脱花洒,在还没有失去意识的情况下,叫其妻子迅速关掉房间总闸,但关掉总闸后,触电现象依旧。经其妻子用扫把将花洒挑开后,这位老电工已经触电了几分钟,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到场的120医生宣布其触电身亡。

很多人都不理解停电了怎么还能电死人?调查结果未公布,我个人分析后,认为当时停电是由于三相四线制的零线被切断(可能是偷盗、接触不良烧毁所致),使得住户内部分用电器烧毁,一些感性负载的用电器线圈烧毁后对地短路(如电冰箱、洗衣机马达等)。由于还留有一根带电的相线,使得220V电压顺着短路的感性负载对地短路,接地线对地电压过高,导致了事故的发生。而此时只有一根相线带电,任何保护装置都起不了作用。

所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而安全用电更是对我们生命财产安全负责的首要前提,这样,电才会造福于我们。因此,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我们就要学好专业知识。

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

本专业产生于70年代,首先在英国的牛津大学,首次实现的是直流电的控制方式,那时候执行元件的驱动电压是直流的,控制电压也是直流的,自动化系统的工作方式是很简单、粗糙的,精度也很低。但直流的控制方式由于其历史的久远而被人们所熟知,自然而然的人们想到了用直流电去控制交流执行元件。随着晶体管、大功率晶体管、场效应管等大功率的电子器件的出现和成熟、以及建立在场的理论上、以现代数学、矩阵代数为理论依据的弱电强电控制系统更使电子技术与自动化达到新的历史高度。至此,本专业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日本、美国、英国及其他国家的大学也纷纷设立了本专业,在这一时期的成果也并不少,诸如完成数控机床,车间厂房自动控制的工作已经是新的课题。电子技术与自动化、计算机的有机结合,赋予电子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以全新的内涵。无人操纵,系统简化,格局合理,即插即用型的产品成为新宠。

改革开放以后,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大学恢复了招生,本专业也发展起来,许多大学设立了本专业,并陆续招生,每年为国家培养大量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包括学士、博士等高级知识分子,特别是目前,各专业扩招,本专业的招生量也在上升。虽然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还没有站在世界的最前沿,但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对外交往的增加,我们已经逐渐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具有代表性的是:每秒3000亿次计算机研制成功;纳米技术的掌握;模拟技术的应用。

三、就业前景

1.电厂(包括各个公司,工厂的配电室)

2.软件开发(特别是单片机或EDA等)

3.PLC(大体是工控方向,搭建操作平台等)

4.各个矿山,或金属冶炼场所(进行自动化设备的维护,操作等)

5.去学校当老师

6.各种什么研究所

7.产品设计,就是硬件电路设计了

由于本专业研究范围广,应用前景好,毕业生的专业素养相对较高,因此就业形势非常好。我国现在非常需要该专业方向的人才,小到一个家庭,大到整个社会,都离不开这些专业人才的工作。通常情况下,学生毕业后可以选择国有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研究所、工矿企业等;也可以是一些外资、私营企业,待遇当然是相当可观的。如果学生能力足够强,又在学习期间积累了比较好的研究成果,可以自己创业,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国外在该专业方向的研究要经验丰富于我由于本专业研究范围广,应用前景好,毕业生的专业素养相对较高,因此就业形势非常好。

四、总结

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我们也离不开电,生活因电而精彩,我们因电气而精彩。

电气及其自动化论文:试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问题和对策分析

前言

近年来,电子信息技术在现代工业领域中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其对改善工业生产领域的生产效率、生产质量有着重要意义,而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是现代工业领域发展中的关键,其对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在新时期的高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现代工业生产领域在发展中对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导致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在设计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为了更好将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作用和价值发挥到现代工业生产领域中,要针对其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来制定出一系列有效措施,这样才能在提高我国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水平的基础上,使其对推动我国工业生产领域的高速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1.我国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现阶段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已成为我国现代工业领域的核心技术,其不仅有效提高了各生产领域的整体生产效率及产能,同时也对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有着重要意义,并且大部分工业生产企业在发展中都建立了完善的集成控制系统,可以满足企业自动化生产及发展中的诸多要求。但是,我国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在发展中,其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电气在实际生产应用中的节能问题,而这一问题不仅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自身利益,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是否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关于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节能方面的研究已受到我国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关注。

2.加强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实际应用质量的对策

2.1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节能设计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在实际应用中的节能设计是其发展中的必然趋势,要求电气工程生产企业在设计阶段不仅要满足产品的实际需求,更要通过优化设计来降低电气工程产品的整体能耗,这样才能使其在实际使用中既能保障正常运行又能降低能耗,这对发挥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在使用中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着重要作用。例如,供暖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使用绕组阻值较小的变压器来降低能耗,针对一些酒店、工厂、高层建筑等消防管理要求较高的场所,可以选择低损耗节能型干式电力变压器用于供电系统设计,或者充分利用自然光来降低照明系统的使用量等,这些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节能设计在各领域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明显,对实现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节能降耗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重要意义。

2.2加强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质量管理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质量问题是可以通过人为因素对其进行控制,首先要求企业管理者要通过加强质量管理力度来实现这一目的,企业同时也要加大电气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这样才能通过电气工程专业人才来不断强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质量管理。企业要针对新进员工进行严格的筛选与考察,并要对其进行系统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能培训,只能在其考核通过后才能允许新进员工参与到实际生产中,争取让每一个员工都能掌握熟练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技能,再者,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认识到质量管理对电气工程的重要性,无论电气工程的哪个环节都要通过人员管理对其进行质量控制,这样才能确保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质量管理可以满足社会实际需求。

2.3建立网络系统统一的程序接口标准

数据传输安全性一直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在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了确保其数据传输在实际应用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应该基于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应用现状,建立出一套科学、完善、有效的网络系统,这样不仅可以让工业生产领域实现自动化过程,同时还可以让电气设备控制系统、技术监管、企业管理等有效连接在一起,这对优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领域的资源配置有着重要意义。再者,统一程序接口标准是提高数据传输安全性的有效途径,只有实现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系统数据的标准对接,才能确保各类数据信息在传输和使用过程中安全性、高效性。

3.电气自动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现阶段随着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在新时期的高速发展,电力一次设备与电力互感器的智能化,已成为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未来发展中的必然趋势,这是因为电力互感器在运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后,可以将电压和电流降低到可以应用的范围内,但是将其实现自动控制,以目前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难以实现,但是随着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在新时期的高速发展,在未来势必会实现电力互感器的智能化控制。电力工程及自动化的高速发展可以有效实现电力一次设备的智能化,这是因为传统的电力设备在运行过程中需要靠大电流电缆对其进行连接,该种运行管理方式在安全性与管理效率上都无法满足电力企业的发展要求,因此,随着电力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在新时期的高速发展,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设备的实时在线检测,这对提高电力系统设备的使用寿命、工作效率以及安全性能有着重要意义。

4.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各领域在新时期的高速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在发展中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这不仅要求电气人员在发展中要注重科技创新,更要加强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质量管理作为一项重点内容,这样才能确保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电气及其自动化论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竞争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一门对技术要求和实践要求都非常严格的学科来讲,其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是行业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本文就如何培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竞争力进行简单的研究,并结合实践对其进行论述。

关键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核心竞争力;培养目标

所谓核心竞争力就是指一个企业的某项专业技术在技术或管理模式方面优于同行业内的其他企业,并且可以凭借这个优势取得较高的经济收益。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特拥有的、能为消费者带来特殊效用、使企业在某一市场上长期具有竞争优势的能力。核心竞争能力、核心产品和最终产品之间的关系好比树根、 树干和花果之间的关系: 企业好比一棵大树, 核心产品是树干, 业务单位是树枝, 树叶、花朵和果实则是顾客所需要的最终产品, 而核心竞争力是树根, 是所有这一切赖以存在的根本。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隐含在核心产品里面的知识和技能或者它们的集合, 是企业所特有的, 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 其中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灵魂, 主导产品 (服务 )是核心竞争力的精髓[1]。

核心能力理论不仅适用于企业, 同样适用于高等教育。2l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教育市场已经形成,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其竞争宏观上体现在校与校、地区与地区之间,微观上体现在专业和专业之间的竞争。因此,如何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摆在每一所大学面前的任务。学校只有围绕创建专业核心竞争力开展各种管理活动,才能抓住市场机会,为学校带来持久的竞争优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竞争力包括师资力量、专业特色、培养方向等多因素,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就是各个因素的优化。下文就将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专业培养目标的明确度、师资力量的加强、教育经费的增加投入、实践教学的合理开展、对行业经验丰富技术的学习和研究、教学管理的强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专业特色的突出等方面,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综合的论述。

一 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来说,其课程的设置必须满足将来电器工程发展所需人才资源的培养需求。在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潜在人才的教育中,要注入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具体要求,教育机构和学校要明确专业培养的方向。如何明确专业目标,我认为应该着重培养者和被培养者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认识,并在认识的基础之上形成专业培养目标。

二 加强师资力量

对于一个专业课程教育质量的提高,最重要的就是师资的质量和品质师资的数量。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来说,加强师资力量是非常必要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目前正处于一个发展的瓶颈期,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不具备发展的资源和条件,因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一直处于增长不明显状态。为了加快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和课程的提升,必须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进行一定的优化。对于该专业来说,专业的品质师资力量不够充分。为了实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的改革,师资力量就必须得到足够的加强。当然,这种加强既包括数量的增加,还包括质量的提升。

三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每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和实践都会依赖于其经济基础的扎实程度,故言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专业技术课程的引进、专业实践操作软件的使用、专业教师的招聘等,都需要有资金的支持来实现操作的可能性。目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资金投入方面还需加强。对于一项教学专业课程来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该得到更多的教育经费的投入。教育经费的投入主要用于专业教育相关的各类费用。教育经费的投入,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如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相关行业内企业加强合作,积极宣传并倡导企业对专业教学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

四 合理开展实践教学

对于一门课程的理论而言,其都来源于长期的实践,理论的学习也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实践的进步和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门具有实践性的课程,对于它的理论的学习也是必须结合实践的开展,才能更好的得到理解和解释。

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组织实践教学,如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和设备的实地考察,实施模型、模拟等教学方案。 对于实践教学的开展,要选择适当的参考案例和参考基地,在学生对理论有了一定的认识时进行理论教学,以达到在实践中总结理论,在理论中探究实践的目的。

五 跟进行业经验丰富技术学习和研究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门处于发展中的专业课程,其实在相关行业的不断实践和总结中的到了发展。当然,处于市场经济的时代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必须不断得到改善和优化,才能实现该门课程最终的教学目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改善和优化主要体现在对行业内现金技术的学习和研究,要积极主动与市场和国际并轨,要不断总结理论、更新理论,从而达到促进实践进行的目的。

六 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一门课程在宏观方面的改进,主要就是对课程和教学的管理工作的改进。当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宏观方面也主要体现为该门专业学科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要是宏观方面的元素起到促进和催化的作用,就必须对这些元素进行一定的改变和提升。要强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管理,是教学可以顺利实施,是教学的次序逻辑分明、主次得当,从而使教学的质量得到提高。教学管理的强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得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开设目的得到更好的实现,从而对学生的实践学习打下牢固的根基。

七 突出专业特色

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必须拥有其自身的专业特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也是如此,必须突出其专业色彩,以便更好地发挥教学的特色和作用。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来说,要如何突出其专业特色,本人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及时是在对基础的扎实稳固前提之下,建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特色教学模式,兼顾教与学的双方互动作用,突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理论的学习是为了实践进行的特点。积极开展模型建立,积极做好专业实习工作等。

第 二是要在专业理论的基础上,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行业内企业建立友好合作单位关系,参与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理论研究部分,在项目实施期间,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实习工作等。

综上而言,要突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色,就必须结合教与学,充分开展理论与实际互相结合的学习和教学,从而促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结束语:办学特色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专业特色是一个专业的灵魂只有具备了鲜明的专业特色,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学生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具有自己的竞争力。在未来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行业内,相关专业核心竞争力建设队伍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将会更加重要和关键。

电气及其自动化论文:有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分析

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概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以电磁感应定律、基尔霍夫电路定律等电工理论为基础,研究电能的产生、传输、使用及其过程中涉及>文秘站: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电机电器技术信息与网络控制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诸多领域,其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主要以控制理论、电力网理论为基础,以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则为其主要技术手段,同时也包含了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以及系统管理与决策等研究领域。控制理论是在现代数学、自动控制技术、通讯技术、电子计算机、神经生理学诸学科基础上相互渗透,由维纳等科学家的精炼和提纯而形成的边缘科学。它主要研究信息的传递、加工、控制的一般规律,并将其理论用于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将控制理论和电力网理论相结合,应用于电气工程中,有利于提高社会生产率和工作效率,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同时也能减轻体力、脑力劳动,改进生产工艺等。

在实际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设计中,应该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进行考虑,通常情况下,都是先进行硬件的设计,根据实际的工业控制需要,针对性的选择电子元器件,首先应该设置一个中央服务器,并采用先进的计算机作为系统的核心,然后选择外围的辅助设备,如传感器、控制器等,通过线路的连接,组建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在实际的设计时,除了要遵循理论上的可行外,还应该注意现实中的可行性。由于生产线是已经存在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必须在不改变生产型的基础上进行,对硬件设备的安装有很高的要求,如果设备的体积较大,就可能影响正常的加工,要想使设计的控制系统能够稳定的工作,设计人员必须进行实地的考察,然后结合实际的情况,对设备的型号进行确定。在硬件设计完成之后,还要进行软件系统的设计,目前市面上有很多通用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软件,但是为了较大程度的提高自动化水平,企业通常都会选择一些软件公司,根据硬件安装和企业生产的情况等,进行针对性的软件设计。

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应用分析

2.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应用理论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是随着工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门学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是为了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在传统的工业生产中,采用的主要是人工的方式,虽然机械设备出现后,人们可以操控机器来进行生产,极大的提高了生产的效率。但是经济的发展速度更快,对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这种背景下,仅仅依靠操作机器的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必须进一步提高生产的效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很多企业都实行了二十四小时生产,通过实际的调查发现,采用这样的生产方式,机器可以不停的运转,操作人员却需要足够的时间休息,因此必须增加企业的员工,这样就提高了生产的成本,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效益,必须对生产的成本进行控制,于是有人提出了让机器自行运转的概念,这就是自动化技术。

2.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1)防雷接地。雷电灾害给我国的通信设备、计算机、智能系统、航空等领域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在智能建筑建设中也要十分注意雷电灾害,利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将单一防御转变为系统防护,所有的智能建筑接地功能都必须以防雷接地系统为基础。(2)安全保护接地。智能建筑内部安装了大量的金属设备,以实现数据处理,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这些金属设备对建筑的安全性提出了挑战,因此,在智能建筑中运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为整个建筑装上必要的安全接地装置,降低电阻,防止电流外泄,这样便能够很好地避免金属设备绝缘体破裂后发生漏电现象,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3)屏蔽接地与防静电接地。运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十分注意电子设备在阴雨或者干燥天气产生的静电,并及时做好防静电处理,防止静电积累对电子设备的芯片以及内部造成损坏,使得电子设备不能正常运转。设计师将电子设备的外壳和PE线进行连接可以有效地防止静电,屏蔽管路的两端和PE线的连接可以实现导线的屏蔽接地。(4)直流接地。智能建筑需要依靠大量的电子通信设备、计算机等电脑操作系统进行信息的输出、转换与传输,这些过程都需要微电流和微电位来执行,需要耗费大量的电能,也容易造成电气灾害。在大型智能建筑中应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可以为建筑提供一个稳定的电源和电压,还有基准电位,保障这些电子设备能够正常使用。

2.3强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应用措施

(1)强化数据传输接口建设。在应用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的时候,数据传输功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定要进行高度的重视。只有提高系统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快捷性、高效性与安全性,才可以保障系统运行的有效性。在进行数据传输强化的时候,一定要重视数据传输接口的建设,这样才可以保障数据传输的高效、安全。在建设数据传输接口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其标准化,利用现代技术处理程序接口问题,并且在实际操作中进行程序接口的对接,降低数据传输的时间与费用,提高数据传输的高效性与安全性,实现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落实。(2)强化技术创新,建立统一系统平台,节约成本。电气工程自动化是一项比较综合化的技术,要想实现其快速发展,就一定要加强对技术的投入,突破技术瓶颈,确保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有效实现。所以,在进行建设与发展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时候,一定要加强系统平台的建设,结合不同终端用户的需求,对自身运行特点展开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在统一系统平台中展开操作,满足不同终端用户的实际需求。由此可以看出,建立统一系统平台,是建设与发展电气工程自动化的首要条件,也是必要需求。(3)加强通用型网络结构应用的探索。在电气工程自动化建设与发展过程中,通用型网络结构发挥着举足轻重的

作用,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有效加强生产过程的管理与技术监控,并且对设备进行一定的控制,在统一系统平台中,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工作可以更加快捷的完成,同时增强工作安全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电气工程自动化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同时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更新,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电气及其自动化论文:建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优势专业的探索与实践

1.引言

目前全国已有311所院校开设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专业高等教育出现了百家争鸣、各具特色的格局。虽然众多高校纷纷设立电气工程学科,但是教学水平和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2004年开始招生的,通过借鉴和分析其它高校相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实践教学体系,结合区域经济的产业优势和我校的办学定位,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体系、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规划和设计,经过近十年来的努力,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形成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特色。2007年成为学校确定的重点建设专业,给予了重点支持和投入,2008年成为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校优势专业。

2.创建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1 找准定位,明确方向。

从2004年招生以来,经过了3次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遵循了强化基础、注重能力、按宽口径培养的改革原则,基本思路是突出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现电气工程新理论、新技术的应用,更加体现服务地方经济的根本。因此,专业要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适应科学技术的进步,适应学生就业需求,明确理论和实践的规格要求,要在培养规格上体现突出创新性、应用型。围绕嘉兴地区光伏产业基地、风力发电产业基地、以及浙江省制造业基地、水电、热电联产巨大的系统优势,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特别是多元化的电力企业布局和嘉兴学院自身的办学条件,专业设置了电气传动与控制、电力系统自动化2个方向。专业人才目标是: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知识和技术,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工业电气传动控制领域、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装备制造、系统运行、自动控制、试验分析、技术开发和经营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一直坚持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加强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探索和创新具有本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装备制造业、电力工业、电子信息产业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2 创新型与应用型协调,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以深化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的电气工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核心,以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目的,通过积极开展教学研究,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一步将创新型与应用型融合,构建适宜的培养模式,既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也将学生应用能力的训练落到实处,做到二者兼顾,不偏不废,切实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强化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实,依托产学研结合的平台、校内学科实验室平台和团队,实施的人才培养模式为:

(1)加强“依托学科平台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吸引学生参加实验室开放选题、参与实验室在研的科研项目,参加各种学科创新竞赛,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形成“听中学”、“学中做”和“做中学”有机结合的环境,构建“学科实验室+实训基地”为平台,横向、纵向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加强“专项培训认证”的培养模式。

专项技能培训既可以是来自校内的,也可以是来自社会的,培训内容不仅是职业工种的训练,主要是对本专业领域内某一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应用能力的训练,并通过社会机构的认证,取得相应的资质。从大二开始,建立了“电子电子信息技术人才认证(EiTP)”、“注册电气工程师”、“自动化系统工程师(。ASE)”“维修电工”等认证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按照认证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结构及其形成特点,专业规范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能力结构要求和知识结构要求,来设置培训课程和课程内容,以达到培训认证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基础、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等方面素质的培养要求。体现了“教室与实验室结合、学校与社会结合、教育与培训结合、专项强化与发展结合”。人才的市场竞争力得到加强,每届均有学生参加专项技能培训,培训和资格认证率均达到80%以上。

(3)加强“五位一体”学生科技创新体系。

更系统、更充分地建设“创新领导小组+创新协会+创新基地+开放管理机制+创新活动”科技创新培养体系。吸引学生实验室开放选题、参与科研项目、参加各种技能竞赛等。学生通过参与科研实践,接触科学前沿技术,学到先进、实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生长期接受工程技术和工程意识的培训,在学生中产生了导向性、示范性的作用,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参加各种竞赛的积极性极大的提高,本专业每年校级及以上的科技竞赛获奖每年达到10项以上。

2.3 进一步梳理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在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前提下,以课程改革成果为依托,更新教学内容为抓手,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为保障,突出课程建设为基础性作用,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实现经典与现代的融合,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协调,理论与实践环节搭配的合理,为本专业构筑起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提高课程建设的质量,梳理课程内容和边界,课程与培养规格一一对应,切实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经过2006年、2009年、2012年三次进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已经建成了较为合理的课程体系。理论课程体系按照公共基础课、学科平台课和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三个层次设置. 同时结合区域产业优势特点和学生就业状况及市场需求情况,为满足专业人才培养多样化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1) 构建模块化、系列化课程体系设置,加强双语教学课程建设,建立电气传动与控制、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两个专业模块方向的“课程库”。

(2)更新教学内容,增加专业选修课数量。将专业课按专业方向划分成几个系列模块,使学生选修时更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打破课程设置受教学计划更新速度的限制,充实新的理论和技术,调整内容重点,加强课程教学的 针对性,如新能源发电、新能源电气控制、物联网等与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地方经济发展相关的课程。

(3)紧扣“创新型”“应用型”主题,改革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切实拓展专业优势,进一步探索人才培养模式,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创新教育”不断线,进一步突出学生能力培养不断线。

(4)立足于相关课程的融合,课程重新组合,避免内容的重复,提升课程的层次和水平,使各门课程内容得当、边界清晰,整体优化课程的内容,使课程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内容更加丰富、新颖。

2.4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拓展实习基地功能。

建立体现工程应用的实践教学体系。依据课程体系的培养要求,建立基础层、拓展层、创新层的结构化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激励学生自主实践和能力训练,增强学生实际能力。

(1)构建“工程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

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顶层设计。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改革,发挥工程实际背景结合紧密的优势,强化“面向工程、项目驱动、能力培养、发展”的教育理念,以工程为导向、以项目驱动为手段、以能力培养为关键、以发展为目标,进行教学实践体系的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以“工程”的观念指导教学实践,以“工程”的思路组织教学实践。实际操作中在一门课程中,或以一门课程为主,多门课程协同,从一个工程实例入手,围绕工程问题的提出;工程解决方案的确定;具体工程方案的设计;工程设计的实施;工程的运行维护等工程问题解决的过程,在学习课程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2)紧密结合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新的实践教学内容。

依托地方、行业和校内资源,积极与科研院所、企业单位加强联系,拓展校外实习基地,不断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以培养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狠抓实验、实习、实训环节。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作为校内实验教学平台,承担“电路原理”等学科平台课、“电机学”等专业基础课;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电气工程实验室负责专业课程实验教学“工厂供电”、“电力系统分析”等专业方向课的实验教学,以及电子工艺实训、电气工程实训等实训环节。新能源及耗能控制教学平台和嵌入式系统教学平台等为依托构建科研平台,为学科建设、学生创新活动、研究课题开放服务;利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习环节的教学。

(4)分类型建设校外实习基地。

目前,依托校外已建立的15个实习基地,基本满足学生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需要。需要进一步分类型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主要任务有:

巩固基地型校企合作:本专业实习教师将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合作,共同指导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使学生获得真实有效的实际经验。扩大毕业设计型校企合作:部分毕业设计选题结合工程实际,题目来源于企业,学校和企业共同选派导师,以“双导师制”形式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培育专业培养深度参与型校企合作:校企共同研究制定培养计划,从课程设置、培养方向、教学的实践环节与内容、毕业论文的课题等多方位参与,教师需积极主动融入企业,实现校、企良性互动,实行校企深度合作,构建良好的合作环境。

3.专业优势更加凸显、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通过精心培育专业特色,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明显提高,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高于全省同专业平均水平,保持在95%以上;毕业生考研率达到25%、达线率15%、录取率10%,位于全校各专业前列;校级及以上的科技竞赛获奖每年达到10项以上。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专业方向上围绕电能的产生、传输、分配、使用,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体系。在人才培养规格上体现了强电与弱电相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硬件与软件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在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课堂与实验室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教育与培训相结合、专项强化与发展相结合。在培养质量上形成了高就业率、高考研率、高(竞赛)获奖率。专业特色体现在:

3.1 培养方向的特色。紧密围绕发电、输电、配电、用电四大环节进行专业培养方向的设计,设置电力系统自动化(以发电、输电为主)、机电传动自动化(以配电、用电为主)培养方向,根据应掌握的核心知识能力精心设置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增加新能源发电和装备的内容等新型产业的内容,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支撑培养目标的实现。

3.2 培养方法的特色。实施“在通才教育平台上实施专项专才教育”的培养模式,在实施“专项技能培训认证”的应用能力培养模式基础上,创建“依托学科团队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构建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使理论教学、实验实习、专项培训相互支撑、协调促进,实现了“教室与实验室结合、学校与社会结合、教育与培训结合、专项强化与发展结合”。

3.3 培养结果的特色。根据学生自身情况鼓励个性成才,引导学生参加考研、竞赛、培训,逐步形成各三分之一比例。考研比例20%以上(录取10%以上),参加学科竞赛比例20%以上(获奖约20%),参加培训比例80%以上(获得职业职称资格认证50%以上)。

进一步凝练和提高已经初步形成的专业特色,坚持内涵发展,在原有基础上积极创新,总体培养质量有更大的提高。

4.培养效果的跟踪和反馈

建立了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闭环系统。将培养方案中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作为控制通道;研合作机制作为修正系数;学生参与科技竞赛、社会与用人单位评价和毕业生反馈评价作为反馈通道。产学通过这个闭环系统,及时跟跟踪和反馈培养效果,调整和修改培养方案,以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5.结论

电气工程专业自成立以来,立足于面向区域经济建设培养人才,突出工程教育,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长期致力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改革成果;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依托学科平台培养创新能力,促进了学生自主发展;五位一体的学生创新体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深度参与型校企合作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毕业生质量受到用人单位的赞誉

电气及其自动化论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问题与对策

一、电气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1)电厂电气工程中的能源问题。电厂电气工程中的能源问题主要集中在节能设计与使用方面。随着电厂的发展与改革,电气工程管理与技术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不但要保障电厂正常生产时所产生的能源消耗,而且还要保障电厂建筑的日常照明和温度调节等,这使得电厂电气工程质量和能源利用之间存在着矛盾与冲突。

2)电厂电气工程中的质量与管理问题。在电气工程质量管理方面,很多电厂只注重电气工程质量的检测和最终结果,而忽视了对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的监控,从而为电气工程质量埋下隐患。同时,很多电厂在管理方面也较为松懈,使得电气工程的施工过程无法顺利完成,工程质量和进度也随之受到一定不利影响。

二、电气工程中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1)优化节能设计,降低能源消耗。电气工程的节能设计的重点在于既要满足电厂在生产中必要的能源需求,又要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从而提高电厂的经济效益。例如电厂在选择变压器的时候,可以选用阻值较小或者低耗节能型的干式变压器,以达到减少电流损耗的目的,有效控制变压器运行成本;在电厂的照明方面,电气工程的节能设计要尽可能的以自然光为主,减少使用照明设备设施,以及采用智能化的、使用寿命长和照明效果好的照明设备。

2)加大质量管理力度,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电厂要充分认识到电气工程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加大对建设队伍的完善和提高队伍成员的综合素质。电厂可以采取专业技能培训、综合素质考核和引进高素质人才等措施,使电气工程建设队伍具有丰富的经验与扎实的专业技术功底,又满足电厂电气工程的建设施工需要。同时,电厂要加强对建材的管理,从根本上保障电气工程的质量。例如电厂要注重材料的来源和质量证明,保障材料的质量符合工程建设的要求;做好材料的防潮、防损和防火处理,定期进行质量检查等。

三、电气自动化中存在的问题

1)系统缺乏集成性。提高系统的集成性是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趋势。但是很多电厂的电气自动化仍然处在多岛自动化的阶段,而多岛自动化存在着功能单一、连接不畅和信息独享的缺陷,这对电气自动化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带来了严重的阻碍。

2)网架结构缺乏统一。电气自动化未来发展方向是构建高效快捷的电气自动化系统。但是很多电厂的网架结构不相同,对在发展中需要借助借助于网架结构的电气自动化产生了不利影响。同时,不同电厂单位与商家在软硬件的交换中,由于程序接口无法统一,也影响了单场单位数据与信息的顺利传输和交流,使电厂单位之间无法实现资源共享。

3)技术过分受到主观支配。在电气自动化的应用和开发方面,由于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思想理论存在差异,不同电厂单位的电气自动化系统开发平台也存在不同。同时,由于电气自动化技术受到技术人员的主观意识和习惯影响较大,也使得电气自动化在设计实施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的成本相应增加,为电厂带来了不必要的经济支出。

四、电气自动化中存在问题的改进措施

1)注重新产品、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电厂在进行电气工程建设的时候,要坚持自主创新的原则,以节能减耗作为出发点,注重新产品、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同时,电厂还要在电气工程建设中注重应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新的技术,以提高系统的兼容性,使电气自动化的程度得到加强。此外,电厂单位还要建立统一的电气自动化应用系统,实现科学、规范的技术管理,较大程度的提高系统的利用率,降低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维护和管理费用。

2)完善网络结构,实现数据转换。电气自动化网络结构的最主要功能为管理系统之间数据的互换,使电气自动化更为高效和安全,这也是电气自动化的价值体现。因此,电厂要在电力设备的运行中采用计算机优化和仿真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借助人工智能分析的手段,使信息技术发挥在构建电气自动化网络结构中的重要作用。

3)建立和使用标准化的数据传输接口。电厂在电气自动化建设中要建立和使用标准化的数据传输接口,增加与外界网络连接的可能性。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电气自动化技术受到技术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且可以使电气自动化平台更为开放,可以使电厂之间顺利的完成数据传输和信息共享,将强对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管理和监控。

五、结束语

总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不仅关系到电厂的稳定发展和深化改革,而且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善。因此,电厂单位要加强队伍建设,注重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真正发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节能减耗和促进生产等方面的作用,实现电气工程质量管理和自动化控制一体化。

作者:董建设 单位:中电投河南电力有限公司平顶山发电分公司

电气及其自动化论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特色建设与探索

1特色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特色专业建设是进一步优化高校专业设置,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人才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当前,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我国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数量和结构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地方本科院校承担着为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使命,地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中,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高层次应用技术技能人才奇缺,而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由于不能学以致用又难以就业。因而,实时战略性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推动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促进人才培养结构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已成为当务之急。基于此背景,2013年初,教育部启动了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工作,6月成立了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从国家层面上开始探索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工作。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被教育部列为中国应用技术大学首批改革试点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以此为契机,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凝练专业特色,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掌握新技术、具备高技能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加强特色专业建设是新时期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实施“质量工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和落脚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根据我国西部地区、特别是重庆实施产业优化升级和科教兴渝支撑等战略任务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凸显电力系统自动化和汽车电子的专业特色、突出应用型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的能力培养和“完整的人”教育、强调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的融合,专业课程安排“精专实用”,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升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

2特色专业建设定位和目标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创办以来,立足西部地区,面向电气工程及相关行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明确应用技术大学及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定位,根据学校“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完满教育”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发挥信息学科优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在电气工程、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电机拖动控制、计算机控制技术应用等专业领域,从事电力系统、电机控制、电力—电子电气设施设备和控制系统设计、运行、维护、应用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和实践性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本专业以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为宗旨,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工程素质为主线,积极开展“四位一体”(将课程、专业、学科和实验室建设融为一体)综合教学改革,始终坚持“传授知识与探索创新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教师与学生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校外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凝炼和建立体现个性化教育和工程应用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凸显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优势,形成多方位推进改革的专业建设体系,努力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成为应用技术大学试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示范专业。

3特色专业建设思路

特色专业建设首先应该符合学校学科专业的整体发展规划和布局,符合社会人才需求的现状和变化趋势,应与学校的办学方向、层次、规模、能力和特色相适应。

3.1以市场需求为抓手,凝练出专业特色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秉承“乐教、乐学、创造、创业”校训精神,以就业为导向,凝练出电力系统自动化和汽车电子的专业特色,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较强交流能力、专业创造、多学科融合、国际视野和多元化视野的高素质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起到人才输送和储备作用,服务于信息科技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3.2以“电气—自动化学科群”为平台,凸显

学科专业结构体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积极开展学科布局结构调整,统筹各学科发展规划,逐步形成“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科群”。该学科群可强化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突出跨专业的(或意义更广的)综合性课程设计、综合性实验,综合性课堂讨论等,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开放性实验与学生课外科研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年轻教师业务素质的综合培养,有利于资源共享。

3.3以行业背景为依托,加强专业建设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紧紧围绕电气工程技术,立足重庆,服务西部,辐射全国,面向国际,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突出电气技术特点,强调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的结合,以培养电气自动化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汽车电控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应用型技术人才作为专业定位,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建设输送的工程应用型高级人才。

4特色专业建设内容

4.1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建设

传统的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国防教育三个环节,设计简单,主要以老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而应用技术大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能力提升为中心,以解决生产一线实际问题为中心。所以,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不适用于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也不适用于应用技术大学。对此,学校人才培养实行三位一体,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完满教育有机融合,围绕中心,努力培养“完整的人”。较大的特色是学生课外教育实践和课堂教学并重,同等地位。专业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通识教育重在开阔学生视野,提升文化品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完满教育的目标是努力培养学生具有优良品格、气质和综合能力,大力提升学生的情商。该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按照学校面向应用、能力为重、发展的培养理念,加强实践教学,强化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职业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探索建设校企共同培养、专业教育与产业发展、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的培养机制,建立健全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和第三方机构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体系,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该专业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加大实践教学课时的比例,努力建设校企合作和校外实习基地,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对技能训练比重大的专业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探索多种“工学结合”形式。对《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技术》等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电机与拖动控制》等课程,结合柔性自动化加工生产线的设计、安装和调试,推行以生产性实训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实验实践环节中参与生产活动,培养实现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增强其对企业岗位的综合适应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对“工学结合”紧密的课程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4.2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依据“实基础、适口径、重应用、强素能”的原则,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专业为导向,根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实际岗位需求,设置课程并调整课程内容。基础课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基础课程应该把真正属于基础性的东西精选出来,专业课程要把专业有关的现代高新技术知识及时充实进去,充分考虑把最必需的知识教给学生;始终贯穿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既要保障传授最基础、近期的技术知识,又能让学生接受更多的动态性知识,掌握一些具有应用潜力和再生作用,能适应未来变化、服务知识经济的知识和能力,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该专业构建电力系统自动化和汽车电子两大模块的课程体系。其中电力系统自动化模块主要包括《供配电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其新技术》《供配电技术课程设计》等课程;汽车电子模块主要包括《现代汽车电控系统》《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汽车故障检测与诊断技术》《现代汽车电控系统课程设计》等课程。

4.3教材建设

教材是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因素。选用合适的教材是保障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该专业教材采取选用与编写出版并重的方式,结合独立学院学生实际,积极参与自编教材的编写工作,在编写时从工程实际应用出发,突出应用型本科教学特色。目前本专业教师已经编写出版了核心专业基础课程教材之一《现代控制理论》,此教材由人民邮电出版社于2013年11月出版,为工业和信息化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和21世纪高等院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规划教材。此外,本专业多名教师已与重庆大学出版社签订合约,参与编写“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本科系列教材”。涉及的课程教材有《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技术》等。这些教材是突出应用型大学特点的核心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教材,对于培养具备工程技术基础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有重要影响和作用,是本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

4.4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特色专业建设中最根本的建设,师资队伍的素质直接决定专业建设的水平。传统的高职院校强调专业课教师要是“双师型”教师,对应用技术大学而言,仅仅“双师型”专业课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是“三能型”的专业课教师,既能讲理论,又能指导实训,还能与企业共同进行技术研发。建设“三能型”师资队伍是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关键点。本专业采取培养与引进并举,重视教师的实际经验导向,重视教师的企业生产管理实践能力和工程技术能力,努力加强“三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4.5实习实训模式建设

本专业采用“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三维一体的实习模式。让新生了解行业全貌、企业生产工艺过程、企业管理工作流程和产品结构;让高年级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深入专业现场实际,了解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岗位的设置、职能,了解设备的构成、性能和运转原理,掌握相应的操作技术,为毕业设计和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准备。该专业实训一般包括:教室与实训室合一的基本技能训练,生产工厂与实训室合一的综合技能训练,毕业设计与研发服务合一的创新及研发能力培养训练三种实训模式。让学生参与校企合作开发项目,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及团队精神;成立科技创新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完善的实验实训条件,开展单片机、PLC等各种技能比赛,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因此,加强校企合作办学、校企合作育人、校企共同发展,是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方向,也是不断增强应用技术大学办学活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5结语

特色专业建设的根本任务有两项:一是完善学科专业的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二是基于学科、专业理论和知识,培养社会所需的各种人才。经过近几年的改革与建设,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已取得一些成绩,获得了一定的社会认可。但是要实现特色专业建设目标,还需要不断的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本专业会继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优化专业结构,凝练专业特色,加强师资队伍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作者:党晓圆 杨传燕 马冬梅 李洁 单位: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电气及其自动化论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设计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概念

电气工程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已经发展了好多年,比较完善。电气工程通常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电气,一方面是与电子产品相关的学科。信息化的时代电子产品市场更加有发展前景,因此它的加工技术和材料都得到了提高。电气工程大致分有两部分组成,硬件和软件,自动化技术是通过相应的控制系统,让生产线自行的操作运转,减少人工的操作,这是电气工程在工业控制系统方面。我国的工业自动化技术由于各方面的环境、技术原因还达不到国外的先进水平,仍需不断努力创新技术。

1.1电气工程的概念

电气工程是现代科技领域的核心和关键,当今是个科技为推动力的时代,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推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步,信息时代的到来将大大改变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传统的电气工程的概念是创造产生有关电子学科的总和,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它的定义已经远远超过当初的范围而是涉及到方方面面更加广泛,只要与电子、光子有关的行为都属于电子工程行为。对电气工程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有信息技术、物理科学包括许多硬件设备、快速变化。主要应用于工业控制系统,现代工业绝大多数都是靠机器工作完成的,机器要想运转就需要靠电气自动化。

1.2自动化技术的概念

自动化技术是一门综合性技术,在信息论、计算机技术、控制论、电子学、自动控制、系统工程、液压气压技术等相关的技术都有着体现包含。自动化技术在经历了机电一体化、机械功能多元化、结构设计标准化、模组化、控制智能化、结构运动高精度化等的发展后变得更加先进。自动化技术的进步发展大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工业的高速运转,减轻了工人的负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自动化技术在工业方面具体工作是在办公、计算机方面上,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应用更加广泛、创新化,在产业结构的优化、制造业绿色节能化、工业机器人上都有着很好地体现。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设计

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是在实际操作中电气工程以及其自动化技术设计的两个重要方面,在一般情况下,电气工程自动化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硬件的设计情况,硬件设计主要依据电气工程控制实际操控和控制的需要,针对于已经选择的电子元件硬件设备,应当设计一个与之整体功能和运行状况匹配度较高的中央服务器,为提升元器件的运行效率和质量,应当采用现代较为先进的计算机作为整个控制系统的核心,同时,依据设计整体的需要应当在元器件的外围增加相应的辅助设备来辅助整体的运行状况。电气工程的生产线是先于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而存在的,因此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一定要适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必须要在生产线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和改良,生产线对于设计的硬件设备整体要求较高。因此,如果所设计采用的设备体积过大,就可能影响到正常的生产和加工。设计人员必须要进行实地的考察,然后依据生产线的实际情况,对相关设备的型号和类型进行最终的确定。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3.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发展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发展,电气工程和相关的理论也发展起来,目前已经形成了一门大学重要的课程。电气工程及其相关的自动化技术的形成是为了满足工厂和企业现实生产的需要,在我国传统的工业生产中,对于自动化技术使用较少,主要采用人工生产的方式,生产效率极为低下,虽然后来机械设备出现,但是其自动化水平较低,仍然需要大量的人力来进行生产活动,自动化生产技术的引进极大地提升了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对于工业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同时对于工业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工业产品的生产仅仅依靠人们的操作进行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许多企业的工厂都要求加班加点生产,这就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这无疑增加的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此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工业社会当中,企业想要获得更多的利润、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就需要大量引进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技术,对生产的成本进行控制,以便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3.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

我国目前的电气工程以及其自动化生产技术的发展水平较低使用范围较为狭窄,重要运用在工业生产的生产控制领域,主要同过相应的电子原件对整个工业的生产过程进行控制,提升工业的生产效率,这种方式大大提升了工业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弥补了我国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人力资源造成了生产效率低、生产质量较差的缺陷和不足,尤其是在信息时代,人们对于高科技产品的需要大量增加,而高科技产品较难人工进行组装,电子产品的高精密度只能依靠自动化设备进行生产和组装。在我国目前的工业化生产中,还无法像发达国家那样实现的自动化生产,在生产的过程中仍然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投入以维持生产。我国在工业生产的过程中对于设备的损害、技术漏洞等现象需要相关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和处理以保持生产的正常进行。

3.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化建筑中的应用

在智能化建筑建设时会出现许多工程问题像能耗问题、安全问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能够很好地应用其中。在智能化建筑中会有许多金属设备,这些设备如果处理安置不当会出现严重的安全问题,而且电子设备过多也会引起静电效应减少了设备的使用寿命。电气及其自动化技术通过静电的屏蔽就可以减少这些安全问题的发生。不仅解决了静电问题,也能够解决雷电的袭击。在天气恶劣的雷电天气中,智能建筑容易受影响,电气及其自动化技术相当于一个智能建筑的保护伞,让雷电流入到地下,避免了安全隐患的发生。

4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于生产的标准化和高质量化有着重要的要求,因此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成为了现代工业生产设计中的一个热门学科,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优势在于能够极大地提升生产效率。要想发挥电气工程自动化的作用、提升生产效率就必须要培养大量的相关专业人才,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看出来,我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时间较短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较大。在我国目前的工业生产过程中,还有许多的企业和工厂没有实现生产的自动化,大多还是劳动密集型的生产,者严重影响到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就目前自动化发展的趋势来看,我国应当重视电气自动化人才的培养和技术的提升,提升我国企业整体的生产效率。

作者:刘涛 单位:湖北纵横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气及其自动化论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设计与发展

1前言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是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越来越多了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电气工程在多年的探索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科学知识体系,并且还在不断充实壮大中。自动化技术有助于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由人为原因造成的事故发生率,进一步促进了电气工程行业的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及提高人们生活水平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并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设计

2.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概念

电气工程发展初期,将电气和电子系统等相关的学科,统称为电气工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电气工程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因此电气工程的概念也发生了变化。目前,影响电气工程发展的因素主要由物理科学和信息技术。其中以物理科学为基础的集成电路等设备构成了电气工程硬件;以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则构成了电气工程的软件。因此,在电气工程的设计工程中,应分成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进行。2.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设计的原则

2.2.1提高设备运行效率

在进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设计时首先考虑的就是设备运行效率问题,提高设备运行效率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设计中最重要的原则。为保障设备运行效率应做到以下两点:及时指在保障电气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尽大可能的降低设计成本;第二选用质量较好、负荷均衡、节能效果较好的设备进行电气设备自动化的安装,提高设备运行效率的同时,减少设备的磨损以及维修费用。

2.2.2优化设计

科学合理的设计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安装具有重要作用。在满足电气设备整体需求的前提下,较大程度地提高电气自动化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性;此外对于科技含量高的设备,更要保障其安全性,并将高科技设备安装的复杂性考虑到设计中,尽较大可能的去优化,保障设备运行的安全性。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设计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设计应分别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加以考虑。硬件方面,对电气元件的选择应有针对性:(1)选择一个中央服务器,以先进的计算机系统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核心;(2)选择外围辅助设备,如传感器、控制器等;(3)通过线路对所有的设备进行连接,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具有发出指令、传达指令、接收指令和完成指令的功能。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设计时,不仅要遵循以上理论,还应该考虑到实际情况,如空间、温度、湿度等因素,合理科学的优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设计。在硬件的安装中应注意选取体积适中的设备,体积过大会导致空间拥挤,过小则影响操作,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之前要对安装地点进行实际考察,然后根据具体数据,确定设备型号。软件方面,企业可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在市场上购买自动化控制系统软件或者通过自主研发,设计出满足自身特殊需求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进一步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增加企业利益。

4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应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下面以几个行业为例,简要分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4.1供热系统建设中的应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主要通过变电站的自动化和电网的调度两个方面参与供热系统的建设。在电网的调度方面,通过实现供热系统的自动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安全性。在变电站的自动化方面,通过控制变电站的日常工作并达到智能控制水平,不仅提高了变电站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且增加了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4.2智能化建筑中的应用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智能化建筑的建设过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解决了能耗和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具体来讲:(1)通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将安全接地装置接入建筑中,减少了电力外泄的可能性,从而增强了用电的安全性;(2)通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将设备进行静电屏蔽,从而解决了智能化建筑内电子设备的静电问题,大大延长了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过为建筑建立防护系统,将雷电通过接地的方式进行引流,减少了高层建筑受雷电袭击的风险。

5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前景

5.1接口的标准化

接口的标准化是各商家企业进行数据交换的前提与基础,有助于实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体系与办公室体系之间的数据和资源共享。从而实现工程施工时间的缩短与电气工程成本的降低,同时确保了资料的性。

5.2生产安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安全性能是电气工程自动化研究的重点内容,加强安全性以及非安全系统集成一体化控制即是客户的要求也是科技发展的要求。

5.3面向市场化

走向市场化是电气工程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企业在改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完成内部企业体制改革、坚持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同时,应格外关注电气自动化产业走向市场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作者:陈炼 单位:邵阳学院

电气及其自动化论文: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摘要:本文对电气工程和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的特性、内部传统课程体系存在的弊端,以及日后富有针对性的创新改革措施等内容,加以有序论证。

关键词:高校;电气工程;自动化;课程体系;改革措施

现阶段我国电气科学发展实力已然攀升至更高的等级层次,为日后通信、电子、计算机、自动化操作等一系列创新技术要素有机融合,提供了合理的保障条件。处于新时期之下,为了愈加理想化满足社会各业的人才需求,各类高校务必要竭尽全力开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改建工作。换句话说,就是凭借就业作为基础性导向媒介,强化市场型人才的培养实效,并且推动社会不同行业领域的改革发展进程。

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的特征

论证步入新时代之后,电气工程各类知识点都开始在社会不同领域之中贯穿融入,特别是在信息和自动化技术设施支持作用下,为不同行业高效率竞争和发展,提供较为强劲的推动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身保留较强的工程、实践应用特性,并且可以延展出电工理论、电气装备制造与应用、电力系统运行与监控等重要性结构单元。为了确保实时性向特定岗位培养供应实用型人才,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不单单要做好基础性电气理论知识讲解工作,同时要引导内部学生参与相关实践活动,以此使学生熟练把控各类操作技巧。

二、高校传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弊端

透过宏观角度观察认证,传统的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遗留许多缺陷,最为常见的现象是教学理念和引导方式的滞后状况,如若长期放置不管,只会持续削减该类专业课程整体教学水平。经过围观层面审视,如今我国高校电气工程和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主要依照公共和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和方向课、实践指导的结构层次加以构。不过时代变迁过后,这类专业人才需求自然不可能停滞不前,因此既有的课程体系同步开始和新形势要求产生诸多强烈的冲突现象。具体细节则表现为:

1.课程内容设置存在漏洞

一些高等院校设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时间并不是十分久远,因为个体实践经验不足,预先设置的课程体系始终遗留许多缺陷,其中最富有代表性的莫过于课程内容,至于相关细节则如下所示:首先,公共基础课程门数设置超标,令学生承受过重的身心压力,如若长期放纵下去,势必会在该类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产生严重的注意力分散状况。其次,专业课程定位方向不够明确,仅锁定在电机控制和电力系统自动化操作两类方向上,并且其间对应模块课程设置的数量明显有所不足。,实践类教学课程数量不多,包括该类专业的限选和任选课在内,甚至都未曾组织合理程度的实践训练环节。

2.学时安排不够科学妥善

通常状况下,高校既有的电气工程和其自动化课程体系要求学时控制在2900学时范畴以内,当中公共基础课大约890学时,占据比例为31%。这部分基础课程主要在高校二年级前期设置,经常表现为总体学时数量过多,且广泛涉猎政治、英语、体育等不同类型课程内容,至于能够和本专业产生关联的公共基础课学时数量不过才120学时左右,几乎占据公共基础课总体学时数量的14%。这种课程内容设置方式,尤其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低年级学生群体来讲,必然会存在较强的消极影响问题。例如,当该类专业学生保留较高的专业知识学习激情时,却面临相关性公共基础课课时较少的挑战困境,长此以往,只会持续打消学生的求学信念,严重情况下令他们滋生出许多不好的学习习惯。有关专业方向课的学时没能得到妥善化控制。例如,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发电厂电气主体系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电力路系统自动控制和远动技术等,他们彼此预设的学时数量则分别为43、35、40、36,总体学时数量偏少,即当中及时和第三类课程包含实践训练环节,提供的学时数量极为有限。

三、进行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科学化创新改革的措施

1.凭借就业作为基础性导向媒介,逐步强化对学生的实训力度

在当前人才市场竞争趋势的持续激化和就业困难大背景影响作用下,涉及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务必要凭借就业作为基础性导向,在重新创建整体课程体系期间培养学生多重职业技能和素养。换句话说,就是利用实训活动组织,使该类专业学生细致化感知和熟练化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交接过程,为后续学生执行力有机强化,提供丰富的指导性依据。需要额外加以强调的是,在组织现代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工作过程中,为了有效贯彻落实该类体系构建的实效性目标,就应该遵守就业的导向作用基础上,在及时时间内将和电气工程关联缜密的职业要素加以沿用,并且确保结合特定行业规范标准制定实施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方案。首先,设置生动化的教学引导情境,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小组实践活动项目,进一步使这类学生化掌握电气工程自动化行业领域之中所需的各项技能和素质。其次,为了更为人性化地服务就业,高校有必要选择和企业合作,共同建立适当规模的实训基地,在确保完成理论教学和实践应用相互融合任务的同时,激发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更加完善化的创新技能和职业思维。例如,为了有机凸显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原有的创意性效果,相关教学设计人员应将电气设备的一系列有关技术作为一类关键性项目基础上,联合丰富实践经验进行妥善化的经营管理。其间可以考虑将特定专业特定班级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并且分别赋予他们市场调查、设备操作、创新技术应用等挑战性任务,之后组织对应的评价工作并要求师生共同参与,进一步为日后该类专业学生熟练掌握不同职场环境的专属性业务内容等目标达成,做足准备工作。

2.开展合理规模的校企合作活动,辅助学生提前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

为了培养更多的职业技能应用型人才,有关高校领导要积极开拓校企合作路径之余,进一步为内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设置完善化的职业技能训练平台,这对大幅度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作用。归结来讲,经过校企合作机制大力推广执行之后,包括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的学生在内都可以及时观察、学习到的电力系统环境,掌握自动化、通信、计算机等相关技术的操作流程,有利于日后学生快速地步入相关企业进行实习并接受专业化技术教师指导,使这类学生群体预先适应过于复杂的职场环境。企业在获取人才方面保留明显的优先权力,如若和高校合作开展学生实训工作,可及时发现一些天资和素质完善的人才,节省日后大规模人才招聘上消耗的精力。由此看来,开展校企合作,培养更高等级层次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是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课程体系改革工作中的必然选择。学校要优化教学方案的实施模式,引导学生更为高效率的实践应用所学知识。为了确保高校电气工程和自动化专业教学活动发挥出应有的实效性,学校必须选择预先进行完善化的教学方案规划执行,确保在及时引入合理数量和性能质量的设施条件基础上,逐步完善课程体系中的内容和资源,进一步搭建起多元化且高效率地实践模拟基地,为日后该类专业学生系统化学习和实践应用等需求满足,奠定基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在参与实践学习过程中所需的一系列资源,包括电气设备、实践操作工具和模具等,务必在及时时间内予以补充;之后顺势将理论课堂搬到实践模拟基地之中,在促进理实一体化学习结果的同时,完成这类学校体系的持续完善使命。

综上所述,为了迎合时展趋势,为相关行业培养更多数量的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操作型人才,学校必须选择针对高校既有的专业课程体系创新改良,如设置全新的教学内容、在校企合作基础上创造实践技能训练平台等,方便日后教学中更加大范围地推广沿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案。这可以为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行业可持续竞争发展,提供不竭的支持服务动力。

电气及其自动化论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讨

摘要:为培养出新一代应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以山西农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为例,总结了该专业在人才培养框架、课程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的教学改革实践举措及取得的成绩,并以《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提出的人才需求为导向,提出“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以及“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等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建议。

关键词: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科技创新的主要战场,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有力表现。随着现代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制造业全球化趋势加强[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要培养的是能够在电气工程领域从事相关的系统设计、装备制造、运行控制、信息处理、研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计算机应用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2]。山西农业大学是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是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高校,也是山西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山西农业大学工科专业中的优势专业之一,为了培育更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复合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于2012年开始在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一、教学改革背景

2010年6月,教育部启动了“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它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重大计划,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采取的重要措施[3],其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以实施计划为突破口,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计划”的实施,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知识的性和实践的创新性,提升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更为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教学改革实践举措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庞杂,它具有强电和弱电结合、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结合、软件和硬件结合、元件和系统结合[4]的特点,这使得该专业人才培养复杂而艰巨,为了培育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本专业于2012年开始在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一)3+1人才培养框架强化了工程教育的实践性

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是高等教育的必要延伸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以往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理论教学环节占据了极大部分的教学时间和考核比例,实践教学环节重视程度远远不足,这不利于学生工程素质和能力的培养。3+1培养框架是指本科阶段3年进行系统课程学习+1年校内外实践环节学习,在改革实践中,对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重新调整和整合,专业必修课程在前3个学年全部完成,第四学年秋季学期安排了部分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和专业综合实践,包括单片机课程设计、电工电子综合设计、电力工程设计,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第四学年春季学期进行毕业综合实习以及结合实习企业进行的培训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且实践教学环节贯穿整个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复合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环节。

(二)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是培养合格复合应用型工程人才的基础

课程体系的设置是由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的,而课程体系的合理化程度又会影响到人才的合格化程度[5]。电气工程类许多课程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有些内容无法单纯地割裂分开到某一课程中,这就造成了课程内容交叉、重叠。例如在“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和“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都有数模和模数转换等内容;旧的课程体系课程彼此之间衔接不合理,连贯性、系统性缺失,重点内容不突出。在课程体系改革实践中,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将课程、专业、学科和实验室建设融为一体,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打破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的“老三段”体系,依据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强弱电课程体系特点,按照强电拖动、弱电控制,对课程体系进行一体化重组,构建了“电子技术课程群”“电气控制和传动课程群”。“电子技术课程群”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程序设计、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嵌入式处理器及操作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原理及应用等;“电气控制和传动课程群”包括自动检测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控制与PLC、计算机控制技术、电气传动控制系统、电机与拖动、过程控制、电力系统等,并通过电力电子技术和电气控制技术等课程,实现课程群之间的有效融通,强化了课程的广阔性、综合性和亲和性,实现学时分配,同时使整个教学过程具有连贯性和合理衔接,既避免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又可以实现整个课程体系的系统化,有利于学习兴趣引导、专业思想形成与知识贯通。

(三)构建科学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复合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

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培养具有工程素质、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及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合格复合应用型高级人才起到关键和核心作用。由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各实验课程和实践环节教学计划相对独立,缺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具体细化目标和体系,导致学生专业口径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差。在实践教学改革中,按照认知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个别到综合应用,有层次地设置实践环节,建立如图1所示的认知层、基础层、拓展层、创新层4个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及时层次为认知层,包括物理实验、专业认识实习、金工实训、电子实习,学生进入大学后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实验技能训练、专业认识和激发专业思考的开端,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研究工作能力重要基础。第二层次为基础层,包括电路、模电数电、电气控制、电机等课程系列实验,与课堂理论教学同步进行,注重学生实验技能训练,严谨科学作风和良好实验习惯的培养,实验内容主要包括知识验证性和简单综合性实验。第三层次为拓展层,包括微控制器、电力电子、电机与传动、过程控制等专业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实验和电机、电气控制实习、单片机课程设计、电工电子综合课程设计和电力工程设计,在课程实验内容方面,强化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在实习、设计环节,充分结合农业院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特点,以农业和设施农业工程实际为背景环境,以工程项目产品或系统从构思、设计、实现到运行乃至废弃的生命周期全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科学和技术知识获取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开发创新能力和系统掌控能力等,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提高。第四层次为创新层,包括学生自己选定的创新项目、SRT计划、各类各级大学生学科竞赛、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毕业设计等,在实践中,开放了电工电子、电路和微机测控实验室,为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科技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实验创新平台,毕业综合实习分两个阶段,及时阶段3周的校企合作企业“轮岗制”,针对企业生产环节,对所有专业学生进行多岗轮训,完成生产加工、装备维护、生产组织等方面的训练;第二阶段“顶岗制”,采用企业学生双向选择方式或学生自主选择企业形式,该阶段采用双导师制,校企导师合作完成学生毕业综合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该阶段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工程设计和综合应用素质以及提升职业素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重要途径。

(四)激发学生专业兴趣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我国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的驱动力,兴趣与专业的结合是开拓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6]。在传统的教学环节中,课堂讲授,卷面考核,验证性实验,课程设计固定,这样的培养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个性特点,难以挖掘学生在专业学科中的兴趣爱好,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在教学综合改革中,为了激发学生在专业方面的兴趣,采取以下几方面的举措:(1)实施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tudentsResearchTraining,简称SRT计划),鼓励学生及早进入实验室,接受科研训练,提高专业技能[7];(2)鼓励学生建立兴趣小组,如智能车设计小组、航模小组、电气安装兴趣小组等,使学生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兴趣中加强专业技能,培养创新能力[8];(3)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学知识竞赛,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信息技术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通过这些比赛,使学生进一步提高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所取得的优异成绩也帮助学生建立了专业方面的自信心;(4)鼓励学生开展发明创造活动,使学生会产生创新的意识以及将想法转化为实践的动力。经过多年的教学综合改革,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初见成效,学生参加各级大学生学科竞赛获奖54项,其中部级奖13项,主持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50余项。专业学生就业率平均98.6%,其中30%任职于大中型企业,如国家电网、地方电网、山西各级发电企业、国机集团等,并获得用人单位一致好评。

三、教学改革思考

2015年5月,国务院提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及时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2016年12月,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配套文件,从制造业的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提出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提高人才队伍素质的规划指南,为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提供人才保障,同时给本科院校复合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切实有效的行动纲领和进一步深化创新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一)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决定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建设创新型教师队伍对于人才培养至关重要。而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因不断强化教学内容、教学技能以及研究领域的相关知识,深入研究的同时知识面反而变窄,因此在教学中难以做到各学科之间融会贯通。此外,对工科教师的业绩考核上唯学术化倾向明显,注重理论研究和追求,轻视工程实际问题的研究和解决。这样,学生难以接受到系统的工程教育。为了优化教师队伍,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应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1)邀请企业高技能人才到学校进行培训,组织专业教师定期到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实践或去企业短期挂职锻炼,选派专业教师出国进修访学;(2)改革工科教师的业绩考核标准,将实践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等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3)鼓励教师进行相关研究领域的发明创造,加大科研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4)鼓励教师参与各类相关技能竞赛,提高相关专业技能。

(二)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目前,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正逐步加快校企合作步伐,但校企合作深度不够,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无法按照社会或企业人才需求,制定培养方法;工程教育实践环节薄弱,学生到企业实习时间短,大多只是走马观花参观,企业技术人员简单介绍相关企业相关设备、生产流程、产品工艺等,学生无法真正融入企业产品的研发之中。为了实现更大程度的互利共赢,校企合作程度有待进一步加深。深化加强校企合作应从以下4点进行:(1)加强实体化产学研用联盟建设,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增强校企汇聚创新资源的能力,促进科技创新的品质资源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聚焦;(2)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充分考虑企业需求,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专业技术的更新和发展紧密结合,努力做到人才培养和用人需求相结合,学校教学和企业生产相结合;(3)在将教师和学生“送出去”的同时,也将学校的科研成果和创新性产品设计“送出去”,便于科研成果和创新性产品设计转化到生产中,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4)在将企业高技能人才、企业文化“请进来”的同时,也将企业从业人员“请进来”,解决部分企业从业人员理论知识欠缺的问题,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深化校企合作,使得高校与企业在更大程度上互利共赢,快速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

四、结语

人才培养是一项长周期的教育活动,高等学校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面向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研究、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深化工程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为制造业强国崛起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电气及其自动化论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存在问题及措施

【摘要】近年来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相应的我国现代化科学技术也不断深入和完善,电气工程所占据的社会地位也随之提高,高科技迅速发展为电气工程自动化带去挑战同时也是其发展机遇,为了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和认识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技术在工业发展中的和价值高效地发挥到各个行业中,就应该深入分析当前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困境。据此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推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进程,助力我国工业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问题;解决措施

在新形势下电气工程自动化还存在诸多问题亟需解决,为此应当努力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从根本上提升电气自动化水平,在符合经济发展的同时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本文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深入分析,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为提升电气工程自动化水平奠定基础。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概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顾名思义是指在电力生产到电力消费的各个环节和层次都使用自动层次都使用自动化控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涉及电子技术,电机技术信息与网络操作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多样学科,是一门系统性强,涉及面广的学科,其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部分与系统相结合,使学生获得电气控制、电力系统自动化、计算机应用技术等领域的知识。而电力企业则运用各种设备进行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等步骤从而输送电量至用户。在一定程度上讲,推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层面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基础条件,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经济的正常运转。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存在的问题

2.1电气工程耗能过大

现今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这一属地内最为严峻的问题便是如何做到电气的节能环保。而这个问题与我国的基本国情,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息息相关,直接联系着我国的工业资源。在电气工程日益发展,科技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电气工程在建筑工程领域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因而对电气工程的质量和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来讲,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水平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奠基石和助推器,这在充分利用能源,资源利用较大化方面更是尤为重要,这包括电气工程对整个建筑内部的温度的调节、照明的控制、清洁打扫的需要以及文娱场所的非正常耗电等。在大量内部建筑电气使用量日益加大的今天,节约能源问题显得十分重要,由于建筑电气的管理体制不健全,存在漏洞以及电气工程本身存在的一些缺陷可能会对资源造成严重浪费。

2.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管理和质量上有所欠缺

从国内外对比来看,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起步较晚,在高素质人才、设备科技水平方面都相对落后,据电气工程行业的有关调查研究指出:国内很多电气企业和部门在电气生产管理上存在较大漏洞,他们过于注重产品的质量检验,而忽视了对电气工程质量的监测。尤其体现在设计部门和施工部门二者缺少应有的沟通,这使得电气工程在设计和施工阶段不能很好地协调从而造成了可避免的浪费;在接下来的职工培训中也缺少相应的管理,这使得培训管理难以正常发挥作用;在建筑工程的前半阶段,生产部门和企业之间并未积极主动地加入电气工程的施工当中,只是苛刻地要求施工后期的工程质量,而忽视对施工质量管理的严格监管,这样就造成了电气工程整体安排的杂乱无章,工程质量达不到既定要求,这使得电气工程的正常运转和安全质量受到深远影响。因此,面对电气工程中存在的大量缺陷与不足,我们必须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解决。

3推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进程的应对策略

3.1加强电气工程质量管理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企业要加强对质量问题的重视,深刻认识质量问题的重要性。一方面,企业要加强对员工队伍的建设,定期对员工的业务水平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企业相关部门要严守产品的质量关,对于施工材料及品质按要求进行严格审查,对施工所需的材料不定期进行抽查确保施工材料合乎标准,电气工程的质量能够得到保障。此外,在电气工程整个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各个施工环节的检查和监督,整个施工过程必须按照规定进行,在保障施工质量的基础上提高施工速度与效率,推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进程。

3.2构建电气自动化系统

电气工程企业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电气工程自动化功能,构建一个统一、科学的自动化系统以提高效率。首先,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自动化技术,推进管理水平的科学化、高效化,将国外的先进技术应用到实践中去。其次,在电器自动化系统的开始、运转、操作等多个环节应用高效的系统模式进行编程设计,引进国外高水平的创新水准,应用到我国的电气工程自动化进程中去,使得电气工程机器自动化进程更加科学高效,能够满足不同企业的多重需要。,建立一套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完整网络系统,在各个企业之间实现操作运转的自动高效,做到信息和数据的快速传播与共享,从而促进电气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3.3提高自动化系统集成程度

由于我国电气自动化系统集成化起步比较晚,目前系统集成化的程度比较低,还处于独立化的层次,在进行电气工程自动化开发过程中,各个电气工程企业需要使用一致的系统操作平台,同时要加大对技术人员技术和专业水平的培养力度,更好的发挥职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更有利于提高自动化的系统集成程度,实现不同的电气工程之间的兼容,目前电气自动化系统也逐步向着集成化的方向进行发展,这也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这样不仅能够降低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而且也有利于降低设计成本,实现自动化系统的低成本高收益。

4结语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当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加重大,电子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变化,伴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当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进程有关的技术人员也面临着复杂的难题,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一次次技术变革的征途上,会遇到种种阻碍电气人员前进步伐的绊脚石,因此,只有更加注重自动化的发展水平,更加注重工程的质量管理,注重科技的不断创新进步,才能够促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使得该技术能够实现飞速提升,争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利保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水平的提升,相应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也在进步,其直接作用于现代工业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正常运行,关乎各行各业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因此,提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水平,创建科学、统一的自动化运行系统,利用先进技术服务于电力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将国家所倡导节能减排的理念融入到产品设计的整个过程,进而推动电力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是大势所趋。

电气及其自动化论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摘要: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不仅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因为在众多行业中得以运用,因此又推动着社会科技的发展。通过分析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总结其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而客观展望其进一步发展形势。

关键词:

电气工程;自动化;建筑;研发

科学技术发展是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基础与动力,也是代表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符号。电气工程是一项社会工程,关系着社会整体生活资源的分配与调整,在电气工程不断完善中,实现自动化技术与信息化管理,对于社会整体资源的配置有着重要意义。并且电气自动化技术,也是在各行各业中普遍应用的技术。应当通过研究其应用与现状,展望其发展前景。

1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多行业应用

电气工程自动化,是利用现在计算机、通信等智能技术,不用人力或者利用少量人力情况下,依靠预先设定程序进行技术操作与监控。其科技理论为电力网与控制论,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与电子电力技术相结合,实现电气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较强的新兴科技术。广泛涉及到科技分析、设计、管理等系统,以及电气信息方面。相应,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又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小到日常生活的电灯等小物件,大到航天器材,几乎渗透到各行各业当中。首先其主要应用在电力系统,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提高,便利化家用电器在普遍得到使用,人们对于其质量与安全标准也要求更高。如何调整社会供电量,合理分配社会能源,并保障节约是现展的要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调整电网质量,并且在电网调试中可以实现安全稳定运行,发挥出良好作用。通过自动智能化操作,对于电网运行状、负荷能力、安全指数等进行良好的评估与规划。

如果电网系统出现故障,又可能利用自动化技术,找到故障,及时进行处理,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大幅度提升电网系统的保卫能力。电气自动化在保障运行安全的基础上,可更加合理地利用设备、资源和能源,以最少的成本和费用,保障供电的顺畅安全,提升了电网运行的实效性和经济性。在建筑业中,现代智能勘查测量技术与施工技术,已经开始逐渐应用于建筑施工过程中,这都能看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影子。许多建筑单位,充分挖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作用,并以其为核心,实现施工技术与效率的综合提升,有效推动建筑施工的进程与质量。现如今的楼宇自动化正是利用网络虚拟系统结合信息通讯技术和物理系统实现的,主要运用IBMS技术对建筑中的照明、通风、空调、安防、给排水等监控系统施以集中管控,在保障设备运行正常的前提下,有效减少了能源消耗,缩减了设备运行成本,在保障建筑使用质量的基础上,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2制约电气工程发展的要素

2.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缺少行业针对性现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只是以基本技术广泛用于社会各种行业当中,但是社会不同行业,其需求是不相同的。如果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对其进行专业相性技术研究,又增加了科研成本,达不到较大优化生产成本的作用。在对电气工程及其信息化进行更新过程中,既要追求行业需求目的,同时又要兼顾研发成本,控制技术成本投入。对电气工程设备的设计、运行、调试等都要进行客观、经济的评价才行。

2.2过于追求发展效率,忽视了操作方法的简易性在推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过程中,降低操作人员的门槛一直是研究的重点,针对不同对象,引用不同的技术装备,必须在保障安全性的基础上,追求更加简单的操作方法。并且,在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的情况下,也可以保障设备安全运行,这样的设计才能表现出成功的自动化技术。

2.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具有双面作用,提供便利同时,也可能造成污染比如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电气工程及其信息化,一方面为建筑信息交流与工程风险控制提供有效的服务,另一方面,又造成额外的能源浪费,污染环境。因此环保、高校、低耗能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已经成为科技研究的重要课题。

2.4网络结构的多样化网络结构的多样化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产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与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现在普遍应用于商业中,而在商业用途中数据传输是非常重要的,既要求数据传输的,更要求信息传输的安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数据传输方面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在不同企业等商家制造的硬件和软件等产品在信息交换的过程中,受开发商程序接口不同的影响,给数据之间的传输和通信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从而增加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数据通信的困难。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前景

电气工程自动化会不断地实现技术的更新,发展空间也一定非常大。因为其是以现代计算机系统为基本技术,通过对生产生活要素进行智能化处理,进而服务于社会的各方面。事实上,现代社会各界也非常重视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进行技术上的研发与创新,我们可以预测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良好的发展势头。

3.1统一的系统开放平台电气工程自动化的核心就是网络结构,数据传送正是基于网络连接完成的,未来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以及社会生产的需要,会促使网络技术与电气自动化更加密切的联合,形成统一的系统程序接口,优化通信管理系统及中心控制系统的网络资源配置,实现网络结构互通。

3.2应用范围将继续扩大显而易见,当前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很多行业和生产生活之中,对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和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我国未来的电气自动化将会扩大到医疗、航空、交通等更多领域,实现多方位自动化控制。

3.3关键技术的突破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电子工程自动化技术的进步,现如今,我国的电气自动化行业在很多关键技术上取得了质的飞跃与突破,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差距明显缩小。但是,当前的电气工程自动化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对此,我国电气工程自动化研究应着力解决实际问题,不断研发创新,解决电气工程中的不足及存在的问题。

4结束语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良好的发展前景,要求我们在不断进行技术研发与突破的同时,也应当对人们的素质进行提升。因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对于数学、物理等理工科知识的要求比较高,同时还需要兼备电子方面的知识。当然,这些只是研究或者利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理论基础,在实践当中,还要充分学习其运行原理,进行技术练习与控制,才能得心应手。相信,我们正在步入一个崭新伟大的电气工程智能时代。

电气及其自动化论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策略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的地位。但是,在现阶段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存在较多问题,本文作者通过对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

电气工程;自动化;问题与对策

电气工程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各行各业中应用广泛。

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概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一个复杂、综合性加强的学科,是电气信息领域新兴的领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多个领域都有应用,无论是电气领域还是工业、农业领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生产中都占据重要的地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涉及范围广,包括自动化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技术、研制开发等,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较高。当前,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虽然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资金成本不足,自动化技术不强,高尖端人才的匮乏等。下面针对当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中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有利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未来发展的有效措施。[1]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2.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资金成本问题我国科技水平不断发展,电气工程在当前日常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呈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大量的电气工程类用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娱乐场所的照明,大小城市街道的路灯等。大多数的电气工程产品由于技术不够成熟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导致大量电力资源的过量消耗,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且,电气工程中应用的石油资源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的同时还导致燃料燃烧不彻底导致的有毒气体排放,造成环境污染严重,产业在完成相关工作后还要进行环境治理,增加了成本的增加。与此同时,电气工程引进的技术和设备不能满足现阶段的生产生活需要,造成资源利用不合理,又导致成本价格的增加,不利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未来长远发展。

2.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问题近年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但是,在当前日常生活和生产过程中,仍存在技术不足问题,其中资源信息不共享是最严重的问题。在当前中小型企业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信息传递出现断层现象,影响电气工程水平的提高。我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与欧美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各个企业之间还存在独立发展自动化技术状态,资源共享相对封闭。而且,各个企业网络构架发展不,无法建立统一合理的高效快捷自动化系统。如果自动化系统分散会影响网络信息传递的速度,影响硬件与软件信息交流的整体水平,严重阻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影响电气工程整体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时,电气工程发展的同时相关部门只重视发展速度而忽略质量,产品质量不合格,影响市场的正常秩序,制约电气工程市场发展。[2]

2.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行业缺少人才电气工程行业迅猛发展,离不开的人才,但是,目前电气工程行业人才培养不足,单单依靠物质基础远不能满足当今电气工程行业发展的需要。现阶段,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都不同,对专业化水平要求也各不相同,对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这就导致一些具有高水平专业化才能的人才由于其他方面不足而不能得到任用。电气工程行业与其他各行各业关系密切,技术和科技水平联系紧密,而这种综合性复合型人才却很匮乏,这就导致企业与员工的互相选择上存在严重分歧,导致人才的大量流失。此外,电气工程行业又是一个实践与理论密切相连的领域,工作人员需要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的高素质人才在社会中却少之又少,再加上行业企业间的竞争,国内的员工薪资待遇不理想,导致人员流动性较大,无法行程稳定的人才结构。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解决对策分析

3.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节能优化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的成本问题,需要加强对电气工程领域的节能意识,建立节能优化措施,减少资源的浪费。电气工程产品在广泛应用的同时要注重其节能环保性能,开发节能产品代替能耗大的产品。例如娱乐场所中的LED等改为节能灯,减少电能消耗,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自然资源。电气工程行业可以引进先进设备来提高电气工程效率,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的同时,提高产品质量,减少资源浪费,减少成本投入。

3.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优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存在不足主要是资源信息封闭,没有行程共享化的良好模式,自动化系统较为分散,使得各个企业的电气化水平发展存在差异。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实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优化,充分利用网络结构将电气工程管理系统进行重新构建,实现数据的交换分享,达到资源的较大化利用,实现电气工程的开放化,提升各行各业的整体电气化水平。此外,将电气工程自动化信息技术与其他行业信息技术相结合,实现技术互补的同时加强了资源的科学合理配制,促进各行业间的数据信息传递。在完善网络信息结构的同时要注重系统的整体性和安全性,加强对信息交流平台的保护与监督,保障网络结构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的协调作用,保障数据传输的速度和准度,实现真正的网络结构联通。

3.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任何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才,人才是一个行业领域发展的关键。因此,要想实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长期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综合性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电气工程是一个需要将电气理论与实践知识同其他行业知识相连接的特殊行业,社会需要素质高、能力强的高水平人才,这不仅要依靠学校的培养,更需要社会和企业的共同参与。首先,学校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更加适应社会。其次,企业内部也要加强对人才的再培养,国内企业要加强与国外企业的人才交流,借鉴国外先进的理论与技术,增强企业内部人才的认识与实践能力。再次,加强对国外人才的引进,定期对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增强专业素质的同时培养各方面能力,使其时刻掌握先进的技术与理念。时刻关注国际发展动态,与国际接轨。,提高人才的待遇,稳定企业内部人才结构。提高人员的薪资待遇,减少企业内部人才流失。建立完善的奖励制度,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共同促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和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分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对其未来发展意义重大。

电气及其自动化论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特色培养

中国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势头迅猛,使高等学校的规模、数量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高等学校之间的竞争趋于白热化,具体的表现为专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因此只有提高专业核心竞争力,突出专业办学特色,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才是专业谋求持续发展的根本道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的校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因此应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优化专业结构,办出专业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于2006年开始招生,至今已连续招生9届,共计2000人左右。经过9年来培养人才的探索,各方面都在不断地完善,虽然在专业建设、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和其他院校相比起步较晚,且社会发展变化迅速,需要进一步深化培养方案改革。因此从2011年开始每年都在对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以突出专业办学特色,强化实践环节,优化教学体系,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一、培养方案体系构成及培养目标

为解决传统培养模式下,单一地灌输学生专业知识、学生知识面窄、综合能力差等问题,学院提出“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即“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完满教育”的有机融合,围绕中心,努力培养“完整的人”。专业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专业领域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应用能力;通识教育重在开阔学生视野,提升文化品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完满教育的目标是努力培养学生具有优良品格、气质和综合能力,大力提升学生的情商。在2014级培养方案中进行了大幅度的修订,增加了完满教育模块,以及增加了通知教育学分比重,各个模块所占学分比重见表1。培养方案的体系重新构建,体现了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培养学生具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并突出专业特色,重点培养电力系统、智能建筑行业应用型人才(专业教育);积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识教育);并重视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发展(完满教育)。努力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较强的交流能力、批判思维、勇于质疑、专业创造、知识面广,即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的、具有国际视野和多元化视野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领域综合性应用人才。

二、专业教育模块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色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发展历史悠久,学科综合性强,传统的电气工程专业以强电为主,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信息和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电气行业工作人员只掌握传统“强电”的知识已经无法胜任工作,并依托学院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结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所在自动化系的“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科群”平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模块需培养学生掌握强电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需掌握信息和控制科学的知识,形成强弱电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元件与系统相结合的知识结构。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到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电能,涉及电能行业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社会需求量大。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行业的发展迅猛,成为国家基础能源的支柱。近年来,电力行业重点发展特高压电网、智能电网、新能源发电等,需要高校为其提供大量的技术人才。而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建设,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十分迅猛,各种计算机、电子信息、控制技术等融入智能建筑项目中,智能建筑已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建筑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筑电气领域对人才的需求量也十分巨大。因此确立了“电力系统、智能建筑”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特色,并以此作为培养方案中专业课程的侧重点。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时,考虑学生需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基础知识、技术,如电路基础、电子技术、控制理论、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及应用等,还需掌握体现专业特色的知识、技能,课程设置见表2。培养学生毕业后能在电力、电气、建筑、制造、轨道交通、安装工程等行业,从事电力系统与电气装备的设计和运行、电气设计运行与维护、供配电系统、智能建筑设计、电气工程建设与技术管理工作,也可从事电力电子、电气传动、仪表等技术领域的工程设计、运行与维护工作。为更好地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所有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均采用小班教学,同时在修订培养方案时增加了实践课程学分,并且适当减少了验证性实验课,增加了锻炼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设计性、综合性实践课,如增加建筑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设计、供配电技术课程设计等。

三、通识教育与完满教育

通识教育与完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综合的领导才能——“完整的人”:(1)具有全球化时代公民的义务和权利意识、道德的基本要求,做到诚实守信,并具有为社会服务的公益意识。(2)较强的写作、表达能力,并具有在社会交往中的基本礼仪以及谈判技巧,以提高学生的有效沟通能力。(3)勇于探索、独立思考、善于质疑、开拓创新,孜孜不倦地寻找答案、追求真理。(4)具有艺术修养,热爱艺术、享受生活,让学生了解他们既是艺术、思想、价值等传统的产品,也是这些传统的创造者;具有人文艺术的创意理念,形成专业与创意相结合的能力。(5)团队精神和有效的协调能力,使学生具有应变能力,培养学生的组织和领导能力。通识教育由人文精神与生命关怀版块、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版块、艺术创作与审美经验等六个版块构成,设置的课程有信息技术与社会、从小说到电影等课程。完满教育搭建了艺术实践与欣赏、竞技体育、精品社团活动、志愿者服务等一体的“完满教育”平台,以及开设名家讲坛、名师课堂等。

四、结束语

基于“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下,依托学院信息技术优势,以学院特色专业建设为契机,突出以“电力系统、智能建筑”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办学特色,进一步研究、探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优化,以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实践能力强、电气工程基础知识与技能扎实的应用型、工程型、创业型、国际化人才。

作者:李洁 杜李苹 党晓圆 单位: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电气及其自动化论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研讨

1小型集成电气化的应用

小型集成电气化的产品随处可见,如家里常用的冰箱,电视,空调,等等,都有电气化的身影,笔者就家用空调作以简要剖析。(1)设计方面既可以设计成单个控制系统,也可以设计成以计算机终端控制管理的系统。(2)在温控方面,一般采用采用DDC控制净化空调系统。即将回风管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温度传送到DX一9100,与计算机储存原始点比对,通过一系列的高数运算得出结果,并且输出相对应电压信号或电流信号,从而控制调节阀是是升温还是降温,把温度控制在某一摄氏度范围内,以便达到实际需求。(3)湿控制方面,根据装设在通风管内的湿度传感器所检测的湿度,把湿度信息通过数字化终端转变为电压信号传递到湿度控制器上,再由计算机与设定好的湿度比较计算,通过输出信号控制蒸汽电动调节阀,保障环境湿度正常。现在很多设备都采用这样的原理,通过对某事物的信号捕捉,利用信号间的相互转换,实现与原始设定数据的对比,并且通过电脑终端的运算,最终达到改变数据,控制硬件运行的目的。这是现在诸多小型集成电气化设备的设计。

2电气化的设计

2.1设计原则根据具体情况,尽量满足工艺和生产机械对电气控制的要求,设计方面力求简单、妥善处好理机械与电气的融合;、合理地选用电器元件、如电容件、较大电压件、断电开关、传感器等;、考虑使用时的安全性能;、制造美观、使用维护方便。笔者概括为,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力求设计上的,并且成本低且有一定的工艺性。这也是在当今时展的前提下,多数应用产品必然的发展趋势。

2.2设计思路电气化因时因地存在着一些较大设计方面的差异,笔者就现在一些变电中转站监控系统作以下三点分析。

(1)首先集中监控方式。如今一些变电站,采用集中监控方式,此方式优点是运行维护方便、控制站的防护要求也不高、系统设计也相对较为简单。但任何事物的利弊都是共存的,由于这种传统方式是将系统的各个功能集中到一个处理器进行处理,所以对处理器的要求甚为高,当然处理器的任务也相当繁重,直接影响处理器的运行速度。并且由于电气设备全部集中监控,会导致主机冗余的下降、电缆光纤数量大增,成本巨大,尤其是长距离电缆所引发的干扰必然会影响系统的使用寿命。与此同时,隔离刀闸的操作闭锁和断路器的联锁一般采用硬接线,由于辅助接点经常不到位,造成设备无法正常操作。一旦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那后期的维护是相当的冗繁,尤其是二次接线相对复杂,查找线路问题更是不方便,在无形中增加了维护量投入的同时,还存在硬件设备和线路电压在运转和输动过程中由于接线复杂而造成失误和危险。

(2)远程监控。远程监控方式优点是节约电缆、节省安装成本、节约材料、性高和组合较为灵活。缺点是通讯速度慢,而一般电厂电气部分的通讯量又比较巨大,所以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小型系统的监控,如若在全厂或较大范围内的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构建中却不适用。所以这种远程监控系统的运用有较大的局限性。

(3)现场总线监控。对于目前现场总线等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当中,呈现智能化、集中化的趋势,而且已经拥有了丰富的实践运行经验,智能化电气设备也有了较快的发展,这些都为网络控制系统应用于发电厂电气系统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而现场总线监控方式的推广与使用使系统设计更加具有针对性,对于不同的间隔可以选择不同的功能应用,也可以因此而进行重点设计。此种监控方式除了具有远程监控方式的优点外,同时还减少了端子柜、隔离设备、模拟量变送器等小型终端硬件的投入等,加之智能设备拆装方便,可就地安装,与监控系统通过通信线连接,在节省了大量连接电缆的同时,也节约了很多成本和安装维护时的人工投入量,自然也是成本低,实用强,简单,方便。除此之外,由于各个装置的功能性相对独立,且灵活多变,使整个系统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能,不会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因此现场总线监控方式是今后发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作者:刘成单位:武汉纺织大学

电气及其自动化论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

1电气系统控制问题

电气系统控制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子系统,分别是“进排风控制系统”、“供配电控制系统”和“给排水系统”。我们以此对这三个子系统进行分析,及时,该系统是由空调机组和新风机组工程组成,这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电气工程中的空气,进而改善电气工程建设的空气环境。第二,这个系统主要是对电气自动化的控制系统进行监控,只要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就会及时维修。第三,这个系统主要是为电气工程的基本生活提供便利,同时该系统还有防火的功能,该系统是实现防火灾和改善环境的双重效益。

2没有安全管理意识

不管是哪方面的工程建设,最重要的就是对工程建设进行全过程管理,“安全是及时,如果不注意安全就会结束生命。”所以,安全生产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目标,在电器共建设的过程中会存在许多安全隐患,主要是电气建设人员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安全作业,有的工作人员的操作方法不正确,建设人员没有按照建设方案进行施工,一旦遇到问题,就会发现因为自己的疏忽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会有不定程度的伤亡和财产损失。所以,为了避免此类的事情发生,加深安全意识,把安全放在工作的及时位。

3电气工程及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建设重点

3.1电力负荷分级“根据工程日常使用的整体电源设备功能以及工作中电源中断造成损失的程度进行划分”,划分方式有Ⅰ级、Ⅱ级、Ⅲ级,所以,我们在电气工程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工程面积进行电力负荷分级。在一般情况下,工程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需要Ⅰ级负荷等级的供电设备,工程面积小于5000平方米的,可以使用Ⅱ级供电设备。所以,在设计之前,为了方面提供合适的电力负荷设计,一定要对工程的实际面积等情况进行详细了解。

3.2电源电源可以分为当地电力系统电源和工程内部电源两种。在一般情况下,电气工程被堵的电源的组成是柴油发电机与蓄电池组成,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Ⅰ级电力负荷只能提供应急照明和少量的通信,如果是防空地下室,可以把蓄电池作为内部电源进行使用,所以,因为内部电源使用的较少,但也不能忽略,也要进行适当加钱和设计的关注,再设计的时候,要保障隔绝防护同蓄电池的供电在时间上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电气系统基本电源的需求,为了保障电源的使用要求,还可以把当地电力系统电源引入到其中。

3.3供电系统因为电力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是由不同的供电单元组成,因此,我们在电气工程设计的过程中要把每个不同的供电单元作为一个独立的供电个体进行设计(包括配电箱),还要保障供电系统之间要有独立的空间。同时,我们还应该设计配电室保障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和操作。

4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

首先,随着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也在不断地进步,因此,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在我国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同时,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也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也慢慢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的综合效率也在不断提升,因为有周期短这一特点,也慢慢地建立了集成控制系统,加快了我国工业自动化发展的速度。其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现在很多商业也出现了很多控制系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满足数据储存、提取和介质访问等,这种控制系统也比较方便,还能改善成本浪费的问题,还能节约成本,效率也有所提升。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是当今高新技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学科也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技术。现在,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升,大多数企业已经通过科技的方式进行相互交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的发展,还能发展经济。

5结束语

通过上文分析,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我国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的控制系统还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在进行电气工程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多方面进行观察考虑和分析问题,保障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为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的发展做好铺垫。

作者:张同义单位:烟台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