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英语教师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英语教师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英语教师论文

英语教师论文:外语教师论文:英语教师困境与前程

本文作者:肖巧慧工作单位:陕西理工学院

目前,许多地方院校的英语教师群体呈现的主要特征是:学历层次总体偏低、研究能力整体较弱、高级职称比例极小、女性教师数量过多等。调查显示,大学英语教师承担着繁重的基础课程教学任务,科研能力相对较弱,发表纯学术性论文、申请课题的人数少[2]。这些现象背后体现的是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境。1.承受提高学历和晋升职称的压力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阶段,其发展非常迅速。自1990年以来的大学扩招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师的需求数量迅速增加。但是,由于扩招之初在研究生层次以上培养英语师资的规模没有提前扩大,甚至在一段时期内未能同步跟上,伴随着扩招引进的教师和原有的大学英语教师一样,以本科毕业生为主。2000年以后,具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大学英语教师人数逐渐增加,根据教育部的调查结果,“拥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教师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1.5%和60.1%”[2]。由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具有很大的不均衡性,许多地方院校特别是远离省会城市的学校的英语教师在学历方面依然存在很大差距。与此同时,大批教育部直属院校的目标定位动辄为研究型大学、世界高水平大学,省(市)属地方院校则普遍定位为教学研究型大学、国内知名大学等,不仅对教师的学历,更对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形中增加了大学英语教师群体的学历和科研压力,而这种学历和科研压力又间接地转化为职称压力。在当前的教师评价体制中,学历、科研和职称具有很大的关联性,高校教师职称晋升需靠和科研项目作为支撑。论著数量和成果层次达不到一定水平,职称晋升希望渺茫。地方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在学历和职称方面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大。2.背负繁重的课时和单调的重复长期以来,由于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在四年制本科教学中课程开设时间长达两学年四个学期,其教学任务量非常庞大。教育部的调查显示,大学英语教学平均周课时为10.4,教师平均周课时达13.5[2]。课时繁重的结果是大学英语教师成果难出,起步困难。不少中青年教师执教之初就满负荷乃至超负荷工作,时间和精力难以分散出来投放到科研上面。前述教育部的调查还表明,我国大学英语教师中女教师总数为16893名,占大学英语教师总数的80.1%。从性别分工角度而言,女性在家庭事务和子女抚养方面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比男性要多。整个以女教师为主体的大学英语教师群体要在科研方面拔得头筹显得尤其困难。除此之外,教学单位也难以安排教师进行专业进修,教师的教学知识和观念得不到及时更新。大学英语教学繁重的课时量主要是简单的重复。尽管平行班级教学重复可以适度减轻教师的备课量,增加教师的自信心,但也会导致教师的教学兴趣和热情的衰退,教师身心受到严峻的考验。大学英语教学通常是两年一个轮回的重复,一套教材重复使用多届的情况也比较普遍。从教师发展角度看,这种重复减少了教学内容对教师自身的挑战性,使得教师自身专业知识难以长进。3.身处改革漩涡和应对过剩危机早在本世纪之初,就有专家指出:“我国面临外语教学转型期,即基础外语教学的重点将由高校转到中学”,“中学培养基本外语能力、高校结合专业进行提高。”[3]“我国外语教育要作战略性的调整,要点是把普通英语教学任务全部下放到中学阶段去完成,以便学生进入高校时便可专注于专业英语的学习。”[4]较长时间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在“改革———上台阶———再改革———再上台阶”的呼声中进行,但是还是忽视了战略方面的问题。猛然回头才发现,今天的大学英语教学已经身处两难境地:前要应对高中英语教改之后的衔接问题,后要应对学科英语兴起后的自身定位问题。今天,随着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毕业生的英语水平呈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大学英语作为基础课程的地位正在受到动摇。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压缩大学英语(CollegeEnglish)教学课时,增加专业英语(EnglishforSpecialPurpose)课时。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大学英语基础课程教师过剩将不可避免。虽然专业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由于长期从事单调的重复课程教学,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师难以直接胜任。目前,“大学英语教师过剩”成为许多专家学者比较一致的观点。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蔡基刚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出路是基础英语向专业英语转移。”[5]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英语教师的发展空间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所以,我们不仅要为大学英语教师寻找出路,更要思考大学英语教师过剩可能带来的相关问题。

1.以专业化作为大学英语教师的发展目标大学英语教师要想突破上述困境,需要认清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和自身条件,定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走专业化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在三个层面进行努力:及时,大学英语教师作为社会中的知识阶层,需要考虑个体和群体的价值实现和目标追求。既要考虑其物质生活是否能通过从事教学活动和研究工作得到保障,也要考虑其精神生活能否通过传播和创造知识得到满足。第二,大学英语教师作为语言教师,其基本语言技能、中外文化知识及教学素养必须得到提高。这需要考虑如何为大学英语教师提供获得外国文化体验、参加国外语言进修和教学交流培训的机会,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自信心。第三,大学英语教师作为大学教师,需要考虑结合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个人职业生涯,培养在英语教学与研究领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种可持续发展能力既满足职业需要,还要满足自身发展需要。2.以多元化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的方向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蔡基刚认为,随着我国基础英语的重心下移和大学基础英语教师的过剩,今后会出现一种趋势即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充实到中小学,其中包括刚毕业的英语专业本科生和硕士,也包括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师[5]。所以,解决未来的大学英语教师相对过剩问题,无疑是具有前瞻性的重要环节。在如何对待过剩的大学英语教师问题上,我们需要警惕两种极端观点:一种是搞简单的“一刀切”,搞简单化的“优胜劣汰”;另一种是彻底的“去外语化”,即大学英语教师从外语语言或外语文学学科转向外语语言文学学科之外某种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专门研究和课程教学上[6]。实事求是地讲,在大多数地方院校,正是这些目前陷入困境的大学英语教师的坚守,才使学校在“引不来,留不住”的年代走出困境。我们“对教师自身的关注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教师质量,更代表的是一种新的教育价值观”[7]。所以,需要考虑更好的解决途径。而彻底的“去外语化”,则会使多年来凝结着大学英语教师身上的智力资本出现隐性流失。笔者认为,应该以多元化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的方向,鼓励大学英语教师立足英语学科并结合个人志趣和教学需要获得发展。一是鼓励部分教师依托内容教学(Content-basedIn-struction,CBI)。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的要求是:“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课程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1]80这部分教师有望通过实施专项内容教学、坚守阵地成为专家型教师。二是鼓励部分教师配合双语教学开展专门英语教学(ESP)或学术英语教学(EAP),成为复合型教师。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更高要求”是:能较为流利、地就一般或专业性话题进行对话或讨论,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篇幅较长、有一定语言难度的文本或讲话,能在国际会议和专业交流中宣读论文并参加讨论;能阅读国外英语报刊杂志上的文章,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所学专业的英语文献和资料;能翻译介绍中国国情或文化的文章。因此,鼓励有条件的教师配合双语教学开展专门英语教学或面向研究生开展学术英语教学,既可以更好地落实大学英语教学要求,也可以使教师自身获得专业化发展。三是鼓励部分教师以开展教学研究为主,成为教学研究并重型教师。周燕等通过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验研究发现,创建以项目为基础、由不同经历的教师构成的教师实践集体,是促进教师在实践中实现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8]。大学英语教师基于课堂并用于课堂的教学研究具有不可替代性。对于一些经验丰富、研究功底扎实的大学英语教师而言,基于教学的研究是最熟悉也是最可能取得成果的领域,以此作为专业化发展方向之一具有重要意义。

英语教师论文:英语教师论文:当代英语教师多模态话语解析

本文作者:江加宏余义兵工作单位:安庆师范学院

多模态话语的信息突显功能话语是一个过程,是说话者在某个特定语境中用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或实现自己意图所使用的某个语言单位,其可为一个单词,或一个短语,也可是一串句子[14]。与传统句法学对句子论述不同的是,这里的话语是在特定的语境中生成,随语境的消失而消逝,是动态的物质事件[15]。在实际话语交际中,脱离非语言媒体(包括说话时的声音、身体动作等)配合的孤立的语言行为是很难实现有效的交际目的;同样,非语言媒体也只有在一定的话语语境中才能表达明确的意义。因为,语境因素和多模态话语的意义解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6]。构式语法理论[17]认为,话语接受者/听话者首先进行的语言处理是一种纯语言分析,即获取话语的意义或字面意义,然后根据情景信息去调节自己的理解,进而进行一定的语用加工处理。而话语又具有言内信息和情景信息,且二者共同构成认知的背景;根据情景信息,听话者可将话语的语用信息(言外信息)图形化,被图形化的语用信息成为交际的焦点,是交际的重点信息。由此可见,现实语言交际中的背景是由话语的言内信息与情景信息体现,而现实语言交际中的图形则是由语用信息体现,且在很大程度上图形信息是由非语言媒体传递的,即非语言媒体在这样的认知过程中充当媒介的作用。实际上,图形-背景的体验过程就是一个动态的认知过程,如Ungerer[11]157著名的“脸-花瓶”试验,究竟是以“脸”为背景来突显图形“花瓶”,还是以“花瓶”为背景以突显图形“脸”,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观察者的具体情况,因为图形与背景之间存在一种互动关系。如在课堂话语交际过程中,教师一般在向学生讲解比较难理解的概念时,通常借助于物体、动作、手势等非语言媒体,像轻叩黑板,PPT展示中字体的不同颜色、字号、声音等。教师在PPT上显示句子“Peterwaskilledinatrafficaccident”,同时可读出句子,在PPT画面上配以车祸的照片、或播放一段发生车祸的录像,配上车祸发生时的声音等。通过获取的听觉或视觉模态,学生常常很容易从这些非言语模态话语中提取相关信息。因为在课堂交际语境中,讲台空间成为该交际语境的子框架,该框架内的图形即为教师,屏幕/黑板则是背景,教师常为使学生掌握主要板书信息或关键信息,采用不同的非言语媒体如用手轻轻叩击黑板等形式突显关键信息,这样,主要/关键信息就由原来的背景位置被前景化,转化为图形,可见,此时的话语信息被图形化是由非语言媒体实现的,显然,图形-背景的动态变化充分体现了不同模态话语的认知功能。多模态话语的交际组篇功能在课堂教学话语交际中,话语结构通常以两种最基本的形式呈现:1)IRF结构:initiation-response-feedback,即引发-反应-反馈;2)IRFR结构:initiation-response-feedback-response,即引发-反应-反馈-反应(模仿或重复)[18]。在以上两种话语构型中,交际者常会交换话轮,目的是让话语交际能够顺利进行并成为具有一定意义的话语语篇,为此,交际者往往会以一些非语言媒体的方式启始或引发交际话轮,从而有效地传递话语信息,完成交际,实现相应的交际目的。可见,非语言模态的话语对话轮的启始具有显著影响。在课堂交际环境中,教师常以一些非言语媒介如发出如Uh,Uhm,Well,Oh,Yeah等声音,或伴随的肢体媒体如手势、微笑、点头等常见的副言语/身势语,对话语信息给予反馈或引发可能的后续话轮。受话者/学生则在认知上从这些非语言媒体中提取教师的鼓励、欣赏、赞同等认知语用信息,因为这些非言语模态的话语增加了学生继续下一话轮的勇气和信心,使课堂教学交际持续,教师的教学意图也可实现。如下一典型课堂交际实例:T:Uhm,howtorespondtoothers’gratitude?(引发)S1:Nevermind.(反应1)T:Yeah,uh,nevermind.(反馈1)S2:Itismypleasure.(反应2)T:Yeah,anythingelse?Uhm?(反馈2)S3:Itdoesn’tmatter.(反应3)T:Uh,right.Nevermind.Itismypleasure.Itdoesn’tmatter.(反馈3)认知语言学把图形-背景看作是一种认知结构或认知模型,图形是所要描述的对象,认知上较突显;背景是环境,认知上不突显[19],图形/背景的分离是语言组织信息的一个基本原则。如上文所述,图形在语言中的现实化体现为话语的语用信息/言外信息,背景在语言中的现实化体现的是话语的言语行为/言内信息和情景信息,而语用信息才是说话者的真实意图。非言语模态的话语成为沟通二者的桥梁,即非言语模态的话语将背景中蕴涵的话语语用信息分离出来,构成现实语境中的图形,交际者可依此感知分化相关的语用信息,这样交际话轮会顺利延继,预期的交际目的也会很好地实现。显而易见,非言语模态的话语在话语语篇中起着组篇的作用。由此可知,非言语模态的话语能使交际双方完成对话语信息的认知,使话语过程得到延续,并最终使交际双方完成话语交际。与此同时,非言语模态的话语还可以对话语的交际过程进行调整,对交际题材和交际形式进行优化,以实现的话语交际效果。多模态话语的认知语用功能单一模态的话语行为的显著特征就是其能够指示一定的意义,且其还可依据不同的交际语境传递不同的话语语用含义,非言语模态的话语行为在实际交际中同样具有相应的认知语用功能。语境分为情景语境和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包含一个语段或话语的整个非语言背景[20]。而与一个语言单位有密切关系的上下文或语言背景就称为语言语境。因此,非语言模态的话语总是与一定的情景语境和语言语境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非语言模态的话语突显和强化了话语交际中的言语行为的语用信息,前景化原本蕴涵的语用信息,使之成为交际语境中的图形。如一些学生因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常借各种理由如“太忙”等予以辩解,此时教师可能会以含责备或讽刺的声音调式说:“Ireallyknowyouareverybusy!”从教师的声音调式这一媒介,学生不难从听觉模态上辨别出教师的“口是心非”,这时的非语言模态的话语虽与实际言语行为相矛盾,但学生的认知能力足以从教师的这一话轮中将话语中所隐含的批评和责备等信息提取出来。因为交际过程中,说话者/教师与听话者/学生共享课堂这一语用环境,学生能有效地分离图形信息与背景信息,这样的信息处理实为一个动态的认知语用过程[20]。根据已有的“未完成作业”这一背景信息,学生很容易对教师的“言非所是”进行解读,教师的“言非所是”就是突显的图形信息。此外,非言语模态的话语本身同样具有指向某种话语意义的功能。在课堂语境中,教师常借时空非言语媒介,表达多模态话语信息。通常情况下,教师很多时候都是在讲台上授课,同座位上的学生有着一定的距离,这样的距离可称之为体距。显然,体距语这一非言语模态的话语在课堂交际中具有一定的认知语用功能。一方面,其显示的是教师此时的威信和地位,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威严是教学的必须,另一方面,其表明了师生间应具有的界线,因为课堂交际中师生间的界线有助于教师控制课堂纪律。但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却不时走下讲台,来到学生身边,学生从视觉模态上感受到与教师距离的缩短。师生间距离的动态变化实际上体现了在课堂交际语境,交际双方/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即交际中的图形和背景的发生了动态变化。教师走下讲台使其在空间上缩短了与学生的距离,这就使教师由课堂交际语境的图形位置移到该语境的背景位置,学生则由原先的交际背景变成交际中的图形。因为师生间的空间距离缩小,他们之间原有的心理距离也因此缩小,所以课堂气氛也会由此改变,自然活跃起来,这时体距语这一非言语模态话语又指向其他的认知语用信息,如老师和学生之间存系的某种人际关系。毋庸置疑,非言语模态的话语在课堂交际语用语境中具有很多认知语用功能,如调整、替代和补充等,这些认知功能会有助于交际另一方/学生有效提取课堂交际中所隐含的交际信息。非言语模态话语的这些认知语用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强和优化话语的交际效果,使交际双方更有效地传递或提取话语信息[20]。

多模态已成为人类言语交际的普遍特征[21]。各种不同的非语言媒体为话语交流提供了大量的可选择方式,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模态来实现话语的意义。本文对教师课堂交际中的多模态话语功能从认知维度进行了探讨,旨在识解多模态话语的语用和认知功能,使交际者尤其是课堂交际主体之一的教师充分意识到多模态话语对于交际效果所产生的举足轻重的作用。由分析可知,多模态话语为教师在外语课堂教学交际中提供了话语意义建构的多通道表达方式,多模态话语的恰当运用会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英语教师论文:英语教师论文:当代英语教师的初探

本文作者:黄玉荣工作单位:北京印刷学院外语教学部

两者之间凸显了“主动发展”和“被动发展”的区别。要消除英语教师的角色危机感,首先要完成角色转换。如今,英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简单传递者和灌输者,不再是传统理解中的“教书匠”,而是教学活动的思考者、设计者、指导者、参与者和评价者,是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专业的研究者,同时又是研究成果的执行者。除此之外,教师在由旧角色向新角色的转换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阻碍,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有些英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缺乏系统的思考能力和研究能力;有些英语教师对自己的角色职责缺乏系统的反思意识与反思能力;有些教师对自己的发展目标不很明确等。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必须以专业发展为切入点,重视自己的自主专业发展。然而,自我意识的觉醒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激活自主发展的意识,明确自主发展的途径。

英语教师能否正确应对角色危机,关键要看其对自主专业发展的态度和具体的实践情况。态度决定着意识,意识反过来影响着行动。教师应该正确对待角色危机,要把危机感当成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的动力,而非压力,这样才能真正地化“危”为“机”,真正实现自主专业发展。当然,问题的解决最终要取决于其解决途径。解决教师角色危机,实现教师自主专业发展,途径很多,如听专家报告或讲座、观摩学习、教学反思、校本培训、对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做访问学者等。但笔者认为,成功的自主专业发展需要重点考虑以下途径:自主学习、职业认同、深入思考和反思、构建学习共同体。(1)自主学习。英语教师要进行自主专业发展,自主学习首当其冲。自主学习是指“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调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王红菊、梁荣芹,2005)首先,教师要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包括普通文化知识、专业理论知识、教学法知识和个人教学实践知识等,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所教授学科或领域出现的创新理论知识,掌握其前沿动态。其次,教师要适应这个信息爆炸、科技发展的时代所需要的主要教学辅助手段,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计算机和多媒体应用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实施能力。如今,多媒体是高校教育教学最主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如果有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会使用word和PPT,而对建立网站、使用BBS论坛、撰写Blog、MicroBlog教学日志、利用AltaVista、Lycos、Excite等网络检索工具等操作技能很生疏或一无所知的话,那么这些教师的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他们内心也必定会产生紧张、与时代脱节等心理压力,毫无疑问,他们的角色危机感也会接踵而至。笔者认为,这是造成有些教师产生角色危机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高校英语教师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信息检索技能等方面的学习已经刻不容缓。(2)职业认同。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从内心深处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获得乐趣(李壮成,2010)。教师职业认同的高低和教师的角色认知水平紧密相连。职业认同是角色认知的基础和关键。教师的职业认同高,才会承认自己作为教师,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也才会对教育职业产生较高的期望值,而角色认知水平也相应提高。当角色危机出现时,也会产生通过激励自己不断进行自主专业发展来应对危机的动力。高校英语教师要提升职业认同,提高角色认知水平,消除角色危机感,首先要强化自己的职业认识。客观正确地认识教师角色在社会不同群体的所有角色中的性质、地位、职责和意义。通过职业认同的提高,提升自己的角色认知水平,实现自主专业发展。其次,英语教师要强化职业信念。职业信念是教师应对角色危机感,实现自主专业发展的精神食粮。所谓信念,是指“坚信某种观点的正确性,并支配自己行动的个性倾向”(刘鑫,2010)。教师的角色危机感和其教育信念息息相关。教育信念关系到教师自身的角色发展,也关系到学生、学校、社会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对教育事业的正确性和正义性抱有确信无疑的态度,并通过自身的努力加以实现。(3)深入思考和反思。在国内关于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研究中,大多数教师和学者一致认为,反思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途径。从定义来看,思考是指针对某一个或多个对象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的活动。而反思主要指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可见,我们可以认为,思考包括反思,反思是思考的一部分。由此看来,我们可以把英语教师的教育思考分为三种,即,教学前的思考、教学中的思考和教学后的反思。教学前的思考,是指英语教师在教学前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目标、教学结果等进行的预测、期望和设计,以便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课前的备课,教案的撰写,每课前心理的梳理等都属于教学前的思考。教学中的思考,顾名思义,是指教师一边教学,一边思考,是实践中的思考。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会遇到一些具体的问题,而有些问题又具有重复性。有些教师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可能仅仅凭借以前的经验就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而不做有意识的思考。这种习惯做法是经验型教师的常规表现,长此以往,不利于教师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转变。教师也很难实现自主专业发展。教学后的反思,是教师运用教学标准中的要求对自己先前的教学行为进行回顾、诊断、总结,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遗憾之处形成更加明确的认识,针对这些问题,不断地进行修正和有针对性的学习,使自己的教学效能逐渐趋向于合理,实现在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好最快地发展。总之,教师的教学思考和反思是教师的研究基础,没有思考和反思,就很难实现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4)构建学习共同体。迈克尔•富兰说:“合作对于个人的学习非常重要。如果我们不与人交往,我们能学到多少东西是有局限的。合作的能力不论在小范围还是大范围内,在后现代社会正在成为十分需要的能力之一。只要他思想开放(即提倡探索),个人的力量与有效的合作相结合将变得更为巨大(”迈克尔•富兰,2000)。组建学习共同体是实现合作的重要方式。构建学习共同体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其目的旨在发挥团体力量,使团体效力大于个体总和的效力,加快个人发展速度。在此,笔者把学习共同体分为两类:师—师学习共同体和师—生学习共同体。前者指英语教师之间组成的学习团队,而后者指英语教师和学生之间组成的学习组织。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可以使教学经验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师互相学习,互相鼓励,互相商讨,通过共享他们的教学资源、教学技巧等达到集思广益,共同进步的效果。除了教学实践的互助,教师学习共同体还会兼顾教师的心理成长,有角色危机感的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共同体释放自己的压力,解放自己的封闭思维,使自己的心理发展“豁然开朗”,最终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也是完善教师自主专业发展的关键。师生学习共同体则以师生合作为核心。“自主学习”一词是近几年教育领域尤其讨论的热点。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英语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构建学习共同体,这样教师就可以及时时间获悉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是什么,了解到他们的学习现状、学习阶段,然后教师才可以调整和确定自己的教学重点以及教学方法。当然,师生通过相互沟通,双方在心理上会共同进步,逐渐从挫折感、危机感中走出来。构建学习共同体是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的需要。在学习共同体的创建途径上,教师学习共同体和师生学习共同体首先可以在学校或课堂上直接创建,即,教师之间直接组建学习团队,师生之间直接组成课堂学习组织。这种共同体的组建方式可以使教师之间和师生之间实现直接面对面的讨论和交流。其次,教师和学生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依托校园网和局域网等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充分发挥QQ、MSN、E-mail、MicroBlog、Blog等网络交流方式的功能,实现彼此之间及时、便利、自由、开放的交流。

英语教师论文:关于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思考

摘 要: 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教学反思三个方面。在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与转型时期,大学英语教师应积极学习与实践,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从而更加有效地提升广大学生的英语水平。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师 教学能力 教学策略

1.引言

大学英语作为全国各大高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其成长、发展与改革都与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和广大学生息息相关。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扩招,在学生数量逐渐增多的同时,大学英语教师队伍也相应地发展壮大。近年来,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各项举措都突出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大学英语课程如何发展与改革,才能有助于各高校培养更多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这一支庞大的队伍就肩负了更重的责任。

一个人具有博大精深的知识,他可以成为一个学者,但未必能成为一个的教师,正所谓“学者未必是良师”,一个的教师,除了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外,还必须具有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1]。教学能力的研究是大学英语教师进行的相关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仅决定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而且对大学英语师资队伍的建设有重要意义。

2.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与现状

2.1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学一门课程的基础,的教学设计不仅能体现教师课前的备课能力,还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的发挥。一般而言,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分析、学情分析及教学预测、教学策略与方法选择、学习资源、板书设计、教学互动环节设计,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内容。目前,在教学设计方面,很多教师都存在教学设计更新迟缓等问题,部分教学资源与现实脱节,缺乏一定的批判能力和创新能力。

2.2课堂教学

整体而言,教学能力的核心环节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一位的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应体现出深入浅出的口语表达能力,广博扎实的学科专业能力,灵活应变的课堂组织能力,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积极生动的课堂氛围,创造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然而,由于当前教师资源的限制和各高校的课程设置体系的改革,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了诸多困难,比如教学任务繁重,班级人数过多,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不高,等等。就教师自身而言,课堂环节的组织较为松散,教学模式重复而单一,板书随意性较强等问题也很普遍。

2.3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环节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要对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思考,从而有利于以后的课堂教学。教师在从事多年教学活动后,往往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因此教学反思恰恰是教师最容易忽视一个环节。

3.大学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有效策略

3.1培养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的创新能力

教学设计是体现教师教学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的教学设计是精彩课堂教学的基础条件。大学英语课程作为一门语言类课程,教学环节的设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因此优异的教学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探寻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水平,从而有能力进行更加新颖、独到的教学设计。笔者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爱好,合理运用教材资源,查找更多新鲜而生动的英语材料,改编成一些有趣而有意义的英语游戏,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等,进行富有创新意识的教学设计,从而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3.2培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掌控能力

教学能力最直接、最主要的体现就是课堂教学,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指标就是教师日常的课堂教学表现。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相对更加灵活,互动性较强,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及时调整教学环节的进度与强度,合理控制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与难易程度,从而有效掌控课堂教学进程。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其更应该不断学习国内外近期的教学理念,积极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参加教学培训、研讨会议、教学基本功比赛等。只有不断学习与实践,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高效地掌控课堂,使得课堂教学环节流畅并且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掌控能力的同时,应该及时记录课堂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为课后的教学反思提供有效依据。

3.2培养在教学反思过程中的监控能力

课后反思作为教学活动的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监控,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2]。教学反思过程不仅包括教师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反思,还包括对学生课堂反馈和学习效果的反思。一方面,教师应该在课后及时进行总结与思考,及时修改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增加或删减相应的教学活动内容。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思考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馈,修改相应教学活动内容的难易程度,通过学生的课堂练习与测验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虽然教学反思是一个环节,但是它是教师的教学能力能否提高的决定性环节。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的简要记录、课后的教学日志,以及课堂录像等方式,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教师通过学生学习状态、参与程度、课堂练习结果、课后练习检验等形式,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及时思考自己的课堂教学,积极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更好地监控教与学两方面的进展。

4.结语

大学英语课程正处于改革与转型时期,每个大学英语教师都应该反思大学英语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在学校大学英语课程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探讨,切实提高自己课堂内外的综合教学能力。

英语教师论文:专业英语教学(ESP)背景下医科类院校英语教师的转型研究

摘要:本文在ESP专门用途英语教学逐步成为世界各国大学英语教学的主流并取得较为丰硕的教育成果的背景下,分析和介绍了国外ESP教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在医科类院校英语教学改革中的实际应用,为我国医科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师由知识传授型教师转变为知识更新型教师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专业英语教学 医科 英语教师转型

1 ESP英语教学的内涵

专门用途英语即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简称ESP,指根据学习者特定的目的和需要而开设的、与某种特定的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其特点是把学习者需求置于首位,并在教学实践中体现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其教学步骤分为学生需求分析、设计教学、教学实践及教学评估。

专门用途英语与通用英语的区别在于大学通用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讲授语言结构,以英语语言知识为主要内容,旨在培养学习者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专门用途英语ESP针对特定专业,讲授专业知识,加强对专业词汇、术语的学习,侧重特定学科如医学、法律等的语域意识以及工作场所需要的综合英语能力,学习过程与专业密切相连。

对于学习者而言,较大的差别在于是否意识到学习需求。专门用途英语是基于某专业领域编写的课文,内容与专业学习课程密切关联,学习者主动、有效地使用英语,其效率和效果要比孤立地学习英语语言好。

2 国外及港台地区的ESP教学现状

国外外语教学改革趋势是把语言教学与真实内容和真实交际相结合。

欧洲大学的外语教学主要就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希腊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大学阶段全部学习如商务英语、医学英语等国内所谓的专业英语(杨欣欣,2004),英国University of Bath规定,英语为非母语的学生入学时如果没有通过英语水平测试,头两个学期必须参加ESP和交际技能课程的学习。Bournemouth Internatiaonal Language College提供了11种EAP课程和28种professional Engilsh课程。

日本自21世纪以来开始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教师基本用英语讲授各门学科,学习重点是语言理论、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目标从学习英语转向用英语学习,重点培养学生在各自领域内的英语研究和交流能力。在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大学英语分为两个部分,一年级为General Academic Purposes通用学术英语阶段,二至四年级为Specific Academic Purposes特殊学术英语阶段,学生在专业范围内选择自己的课题,自己查找资料并做演讲。

香港各高校在把本科3年学制改为4年学制后,大学英语学分增加,英语学分主要分布在专门用途英语上。如香港大学为本科生开设诸如clinical oral English for dental students,English skills for legal studies等42门的专业英语课,培养训练学生学术能力、培养专业课程所需英语技巧,教学生用英语讨论、报告、写作等。

台湾自2005年开始在全岛兴起英语教学热潮,大力推行ESP教育。例如,成功大学成立专门的ESP教学中心,把课程分为学术英语EAP和职场英语EOP,把ESP课程设置为大二必修课程和大三大四选修课程。

以上英语教学实践表明,传统英语课程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都设置相同的听说读写译教学内容,注重语言本身而非应用语言学习新知识,很难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双语人才。基于这个认识,先进地区高校先后将英语语言办学重点向ESP转变,设置能激发学生学习需要、满足职业需求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在办学过程中,注意科学设置课程,采用以学习为中心的方法,语言学了关注语言本身,更要关注在语言使用之下的思维过程,构建学习者自己的知识网络,形成学习策略,有效解决了传统英语教学学习动力不足、学无以致用的尴尬,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索。

3 ESP对国内医学类院校英语教师转型的启示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大学要培养大批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与目标相比,培养出的高等医学人才普通英语交际能力尚不高,更不用提运用英语进行诊断治疗、阅读医学文献、参与医学交流等活动。医学人才培养重专业知识、轻双语交流能力的弊端直接制约了医学的发展。

为解决人才培养困境,我国各类医科高校英语教学可借鉴国外及港台的成功经验,逐步由通用英语走向专门用途英语的培养模式。但现实问题是ESP师资严重短缺,医学专业教师不懂医学英语,大学英语教师无法教授专业,很多担任医学英语教学的教师都是从校外聘任或从退休教师中返聘,高校亟须建立校内专业的医学英语师资队伍。对于学习英语语言出身的年轻英语教师,这个现状是挑战,更是机遇。如何积极应对,适时转型,已经成为摆在英语教师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

4 国内医学类院校英语教师转型的途径

针对医学英语师资结构性短缺的现状,建议英语教师从以下方面提升自我适时转型:

4.1 了解学生需求,做好需求分析

ESP理论的核心是学习者需求先行。教师设计课程前首先要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分析学生未来需要的英语能力。

通过对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大部分学生的采访和观察发现,各专业大部分学生认为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教师除了提升学生的普通英语能力,在讲课中可根据各专业学生未来职业需求确定课程内容,在英语课程中体现英语和专业学科的交叉。根据各专业学生程度的不同,为学生设定不同目标。对英语能力较低的学生,从语言度方面提出要求,对英语能力较高的学生,从专业用语的度和流利度方面做出要求。医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用英语学习专业、思考医学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总之,从学生需求分析出发,注重学习者参与并适时给学生激励是成功教学的开始。

4.2 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分级目标

专门用途英语又可分为学术英语和职业英语,在制定教学目标前需正确定位学校类型。比如学术型医学类高校开设学术医学英语,而海源学院属于医学类独立院校,其大多数毕业生毕业后会直接走上工作岗位,所以英语课程更应该注重职业医学英语。根据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提出的在分析多层次目标的前提下改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观点,作为医学类院校教师,可在全校总的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下完成所授不同课程、不同专业甚至不同班级的课堂教学目标,继而从培养学生的普通英语能力、职业医学英语能力等不同层次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体现英语课程的基础性与实用性。

4.3 透彻了解教材,做好教学计划

乔姆斯基认为语言不应独立于产生语言的人类思维之外被单独分析和描述。要研究语言的运作,语言就不能被看作自身的一种现象,而应视作对人类思维模式的反映。英语是特定学科知识的载体,故符合医学学科特点的教学计划应该建立在了解各专业学生专业教材特点和教学重点的基础之上。

目前各医科类大学使用的英语教材各不相同,但教材编写方向都是将枯燥的英语教学内容转换为有趣的场景交际,从而突出在特定的情境下英语的实际沟通能力。教师在使用医学英语教材前,要清楚各个年级教材的衔接,了解编写思路、编写特点和教材重难点,明确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教材的异同,有效运用教材。课前精心设计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比重,课上循序渐进、重点突出地展开教学,布置出难易结合、内容丰富的课后任务。

4.4 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课程参与度

ESP以学习为中心,学习被看作是学习者使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让新信息流产生意义的过程。医学英语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医学知识之上,可以以富有知识和趣味的学习活动来培养学生用英语学习和思考专业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各个课程特点和学生背景及需求,灵活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比如针对医学英语实用翻译,采用基于投影仪和电脑的多媒体演示法;针对医学英语词汇学,采用基于团队协作的分组任务法;针对医学英语文献阅读,教师可指定书目让学生课后阅读的海量阅读法;针对国际医学会议交流技能,采用从真实语境和经验中提炼的案例教学法等。教师在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的同时要注意将重要知识点在不同的时点和课程之间反复出现。

选择教学方法应着重考量教学方法对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的提升程度和学生的需求,增强学生对医学英语的语域、语体、医学知识、英语技能的感知和内化,逐步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努力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实践,把教师单纯地讲授知识变为给学生创造应用英语的机会,在应用过程中深化理解知识。

4.5 积极构建、持续、动态的评价体系

根据ESP理论,评估分为学习者评估和课程评估。学习者评估能了解学生掌握的知识及熟练度,为将来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供客观依据,其较大的价值在于利用评价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期待进而形成学习需要。教师可通过调取学生英语和医学相关课程成绩来了解学生前一阶段的学习成果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课堂教学气氛和对教学内容的反馈程度了解本次课对学生需求的满足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把学生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课后表现纳入评价范围,期中或期末通过卷面考试的方法考查学生运用英语输入和输出医学专业知识的能力。

课程评价的核心是了解医学英语课程满足教育需求和社会需求的程度。由于ESP是以学习者需求为前提的,所以评价课程首先要关注课程对学生作为语言学习者和语言使用者两方面需求的满足情况,传统考试只能从期中或期末等某一个时点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而与ESP教学所配套的课程评价应该是持续、动态的,以课堂小测试、问卷调查、讨论、访问、师生聊天等方式关注课程对需求满足程度,评估时间可以设置在开课的及时次课,每节课后以及学期课程结束时,保障医学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和目的性。

综合两方面的评估内容,确定医学英语教学是否达到满足学生需求,学习和使用英语交际的目的。

4.6 抓住机遇转型,造就创新型、知识型的教师队伍

Paul Davies和Eric Pearse认为,成功的英语老师应该注重学生需求,有娴熟的英语语言能力,在课堂上大量使用英语,注重给学生开口练习的机会并注重课堂活动交流。ESP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类院校的英语教师要转换单纯的语言教师身份,掌握超出自身先前经验的医学英语语言知识,而且要从各渠道获取、习得专业医学知识。

医学英语有其特定的特点,比如很多医学词汇有着相同的词根,教师可根据特定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词汇线并注重医学词根的记忆。如前缀peri-是“周围的”,词根odont是odontology牙科学,后缀-itis表示炎症,所以periodontitis就是牙周炎。综合采用各种教学方法,以互动性强、生动有趣的授课过程让学生做语言分析时主动意识到医学英语的特殊性,比如普通词汇在医学英语中的意义有转变,医学英语语篇多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语法结构一般采用长句和定语从句,较多使用被动语态以体现客观性等。医学英语教师要遵循教学规律,分析学科特点,循序渐进,适当重复,将每节课看作学生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元素,突出教学目标整体性和教学过程连贯性的特点。

积极与其他医学专业教师明确双方分别的和联合的教学目标,紧密联系并合作。具体可采取英语教师到医学专业教师的课堂听课学习及参加考试,对照医学英语课堂中学生评价和课程评价的结果找出用英语讲授医学课程的教学思路;向医学教师请教和跟随实习(见习),清楚学生的目标情景,在课堂中适当设计真实语境,鼓励学生用英语描述医学场景和用英语进行医学交际。

另外,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知识更新型教师。养成阅读中英文医学原著、医学文献、医学期刊的习惯;积极参加各类英语学术、教学法、医学学术等讲座;关注各级别的进修机会,选择合适的进修班促进自我专业学术水平提高和教学方法改进;多进行教学反思并及时查缺补漏、与时俱进。

5 结语

从国外的英语教学实践和国内英语教学改革趋势来看,以学习者需求分析和以学习为中心的ESP已经成为21世纪英语教学的主流和方向。作为大学英语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之外,更应该顺应教改趋势,注重自身英语知识与学科知识的结合和积累。本文旨在抛砖引玉,为高校英语教师的转型提供思路和借鉴。

英语教师论文:西部高校英语教师人才队伍建设瓶颈探究及应对策略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部地区在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各项事业中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扶持,如“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西部地区人才特别项目”等,西部高校英语教师队伍在规模、结构及学历层次等方面有了可喜的改观。然而,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西部高校英语教师人力资源的紧缺,配置和利用效率的低下等问题。这就使得高校英语教师人才队伍建设成为了西部英语教育人才工作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西部;高等教育;高校英语教师;人才队伍建设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院校作为培养人才、传承文明和振兴中华的战略高地,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动力源和生力军。因此,教师资源应是高等院校的及时资源。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教师队伍的战略整合以及教师素质的提升直接决定了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英语作为最重要的国际语言,在知识传播、资源共享、技术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早在1996年,李岚清副总理在关于外语教学改革的讲话中就提到,“为了我国的经济和社会更好的发展,便于吸收世界一切文明成果,扩大国际交往和合作,学习和掌握英语等外语对中国人来说显得格外重要。”[1]的确,英语教育对于实现国家战略目标有着极为重要和特殊的意义。由此,作为任务承载者和目标实践者的高校英语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和战略整合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所要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西部高校英语教师人力资源的现状

1.人力资源总量不足,教学任务繁重,科研能力薄弱。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少数民族地区各项优惠政策的扶持以及相关援助活动的开展,西部的经济迅速发展,这就使得社会对各级英语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针对这一需求,大众化的高等教育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如扩大英语专业的招生规模、保障非英语专业英语基础课的课时,加大学科专业英语及拓展课程的开设力度等。然而,高校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的速度和力度仍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教师资源供应不足,师生比例极不合理。这就违背了语言教学规律,降低了教学效果。同时,英语教师教学任务极其繁重,缺乏学科前沿知识的补充,缺乏学术带头人的指导,因此科研能力比较薄弱。

2.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低下。目前,从西部高校英语教师人力资源利用的总体情况来看,效率较低,制约了高校的进一步发展。以知识化、信息化为特点的市场经济促使大量高校英语教师转行而从事待遇更优、发展机会更多的工作。由此,高校英语教师队伍极不稳定,人才流失情况极为严重,造成了英语教师学术梯队发展不平衡,干扰了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英语教师资源的浪费与匮乏并存。

3.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学理念陈旧。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是对英语教师的双重要求,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夏纪梅在2002年对600所高校英语教师所做的调查表明:在外语教育知识与观念方面,具有系统外语教育知识的人不过半数,没有学过应用语言学或二语习得理论者,没有看过专业著作者达30%-40%。[2]可见,高校英语教师对本专业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仍有不足,理论修养亟待提高。并且,很多英语教师缺乏一定的跨学科跨专业知识,知识结构不甚合理。由于陈旧专业知识和传统教育理念的禁锢,大学英语改革难以推进。

二、西部高校英语教师人才队伍建设瓶颈探究

1.政府财政投入不足,高校对英语专业重视不够。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行“扶优保重”政策,英语类部级课题或相关重大项目比较少,造成高校英语教师的科研热情不高,动力不足。很多外语类院校和综合性院校的英语专业未被列为学校发展的重点,甚至被边缘化,这导致了英语学科缺乏高层次的科研成果,极大地影响了英语教师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管理体制制约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得我国国内市场化程度大大提高。然而,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各不相同。西部的很多高校未能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级政府对高校的限制,师资受到干预,缺乏必要的市场供求机制和法律约束机制,限制了高校英语教师人力资源的合理性流动,不利于教师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3.缺乏内在激励机制,考核机制不够完善。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与控制,使得高校不能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合理配置有限的教育资源,缺乏内在的激励机制,这不利于英语教师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挥。在现行的教师考核体系中,量化标准极为单一。在考评中,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这势必影响高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在科研评价方面,又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导致高层次的科研成果为数不多。

三、西部高校英语教师人才队伍建设策略探索

1.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明确高校录入标准。首先,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加大对西部引进师资的扶持力度,通过制定相关优惠政策、资金投入以及课题分配等措施向西部的高等院校倾斜,从而吸引大批人才投身西部教育事业,同时还要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开辟“人才特区”,有重点地引进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其次,各高校应树立以实力论待遇、论前途的师资建设理念,还要根据本校的具体发展战略及学科规划,综合考虑师资的各项素质,应注重能力优先,制定可行的队伍规划远景。

2.优化师资配置,共享品质资源。高校英语教师人力资源是专业性很强的特殊资源。对英语教师人力资源的规划也尤为关键。高校应综合考虑办学理念、战略目标和教师流动的状况制定出具有科学性、前瞻性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将不同英语水平的师资分配到不同的教学层次,做到人尽其能、人尽其用。在合理分配教师资源的同时,还要注重师资的共享。例如,通过互联网技术及现代教育技术,共享全国乃至国外品质的精品课程等;还可以通过高校联建,互聘名师兼职讲学,在西部实现品质师资的流动共享。

3.健全激励与考核制度,树立科学人才观。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教学质量的提升需遵循“两手抓”的原则:一手搞激励,一手抓考核。通过建立有效、公正、合理的教师激励机制,如提高校内津贴标准和科研基金奖励措施,建立住房津贴制度,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师进得来、留得住、干得欢,促进经济西部高校的稳定、和谐发展。然而,还需执行严格的考核制度,可通过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态度以及工作实绩进行绩效评定,并将结果与其工资、津贴及职称评定挂钩。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高校亦要以教师为本,树立“教师是高校及时资源”的人才观,有思想、有创造性地规划师资队伍。总之,高校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加大对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力度不是一劳永逸的,而应常抓不懈。

综上所述,在各级政府、高等院校及英语教师群体协同努力下,西部高校英语教师人才队伍建设定会突破瓶颈而走上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英语教师论文:从ESP教学理论到托业英语考试看大学英语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

摘要:随着全球国际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在商务以及其他领域各个国家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世界五百强企业甚至国内的知名企业,在招聘员工的时候极其看重应聘者的英语水平以及对英语这门工具的实用性掌握程度,而高职英语教学担负着为祖国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专门技能人才。英语教师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水平尤其重要,本文试图从分析ESP教学理论以及托业英语考试在高职院校乃至大学校园中的教学现状以及原因,找出培养大学英语教师双师素质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ESP 教学理论 托业英语考试 双师素质

1 ESP教学理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现状及其可实施性

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性语言,在高等院校的教学中必然担当着应用性以及职业性的特点,仅让英语教学一直在基础学科中发挥着不瘟不火的作用是违背了高职英语教学的相关要求的。然而,很多高职院校仍然未能体现英语的实用性以及职业性的特点,导致学生在毕业走入工作岗位的时候仍然是只会简单的词语或者语法,和职业相关的英语语言技能根本不具备。从这一现状来说,ESP 的专门英语教学理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显得尤为必要。比如文科专业里面的经管大类的很多专业,酒店管理、旅游、教师可以提供相当真实的职场情景,在平常的英语教学中,以具体的案例贯穿到教学的始终,到达专门英语教学的作用。

2 托业英语考试在全球的的逐渐发展和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近些年,自从托业英语从美国教育考试中心引入中国以来,其在中国的高校里受到较大的重视。全世界每年有五百多万考生参加托业考试,这个被誉为“商务托福”的测试得到了全世界众多著名企业的青睐,此证书在员工招聘、升迁、海外培训等方面有着极大的作用。很多企业特别看重学生的托业成绩,而不再是四六级的分数。因为四六级考试检测的是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但是托业考试却展示了学生在职场真实条件下的适应能力。无论是高职学生还是本科院校的学生除了为数不多的继续深造做科研之外,大部分人还是融入了社会就业大军的洪流中。因而,掌握必备的相关英语能力,寻求更好的海外职场的发展空间,对于任何一个有梦想的大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恰好托业考试能够解决学生这方面的矛盾和问题。

3 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虽然目前一些高校的英语教师已经意识到了职场全球化对学生英语水平及其能力的强烈要求转变,但是实际的教学现实仍然是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目标相脱节。例如60%的高职院校里,英语这门课的受重视程度很低,上至学院领导下至各系部相关负责人,都逐渐将英语这门课放在了比较轻的地位,具体体现在删减英语必修课的学分,给教师提供的外出培训机会也较少。英语教师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教学积极性不高,想改革的欲望不强,这从长久的教学发展以及育人的角度来说是不利的,因为我们不可回避的是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的趋势,我们培养的人才也必然要适应社会乃至世界企业的要求变化形势。学院的发展必然都是向上的,都想办品质教学或者成为省级和部级师范院校,打出校园自己的知名度。评估小组在评判一个学院是否可以成为或者师范院校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学生在校的英语水平和英语能力的情况。

4 培养高职院校教师双师能力的途径

4.1 ESP理论指导下的英语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

众所周知,英语教师从毕业参加工作后,很多教师在大学本科学习期间只是学的综合英语,部分教师学的是经贸英语等。这种专业英语教师的数量并不是很多,但是由于高职教育本身的职业性特点,就要求公共英语教师要除了教授基本的语言知识之外,必须自学相应的专业英语,比如旅游英语、秘书英语等,为学生的课堂教学提供真实的职场环境模拟,体现ESP教学理论的优越性,充分发挥英语语言的工具性作用,让英语为学生专业的学习和职场的步入起到真正的作用。在这个环节里,英语教师一定要打造好自身的职业素养,不能仅凭着大学期间掌握的词汇或者相应的语法就可以在高职教学的江湖中行走了,大学里的四级、八级证书对于高职教师而言,可能不如专业英语方面的相关证书更能在高职教学中得到较好的使用。教师要从思想和行动上转变,从基础的英语教师转向职场英语教师或者行业英语教师。

4.2托业考试影响下的英语教师双师素质培养

托业考试体系目前已被很多国内的高职院校引进课堂,很多学校把平时的英语教学内容和托业考试的内容相融汇,以增加学生就业时候的职场竞争力。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对习惯了传统教学的英语教师而言具有很强的挑战性,为了应对这样的教学局面,建议教师可以自己报名参加托业考试,根据具体的分数段的体验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讲解。学校也可以派这些托业成绩较好的教师去相应的外企或者国内知名的要求托业成绩的企业去工作锻炼半年,这样对从事托业英语教学的教师而言,这些宝贵的托业考试经验以及在大企业锻炼后的经历对于学生的教学来说将会是有很大意义的。由于托业考试的职业化特点,通过相应分数段认证的老师必然能够更好的胜任托业英语教学,也为英语教师从普通英语教学到职场化的英语教学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总之,随着ESP教学理论的广泛运用以及托业考试的蓬勃发展,高职英语教师必须以此为契机,抓住自身职业转型的机会,使自己具备的双师素质。当然这一过程可能会比较艰难,但是正如一句话所言“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作为人类灵魂的传播者,高职英语教师也要让自己在当今的教育生涯中具备更好的竞争力,这样才能培育合格的具备实用和应用水平能力的高职英语复合型的人才。

英语教师论文:大学英语教师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摘 要】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浪潮的到来,基于多媒体课堂的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大部分高校里被采用,作为课堂主体的英语教师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进行角色再定位成为改革的必然趋势。文章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师在多媒体课堂中的角色重新定位。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师;多媒体课堂;角色;定位

在新的以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平台技术支持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里,大学英语教师都能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支持帮助下,克服以往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下所存在的无法解决的困难,即教师无法和学生一对一的教学交流和帮助。新的教学模式更有助于以交流和实践为教学目的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展开和教学效果的提高。但是随着多媒体英语课堂教学的发展,大学英语教师也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即自身角色的重新定位,真正适应从传统英语教学到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的转变。

一、大学英语教师在传统的基于黑板粉笔的英语教学模式下所扮演的角色

在传统的基于黑板粉笔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之下,对于教师角色的定位就是“传业、授道、解惑”。所以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组织者,讲授英语知识、维护课堂教学秩序、批改学生作业以及组织学生考试并进行成绩的评定,教师所充当的角色主要是知识的传授者、课堂教学的管理者、学生学习的检查指导者以及学生成绩的评估者。教师往往只注重对学生语法知识的传授,而疏忽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他们组织课堂教学,进行班级管理,为课堂教学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同时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选择有效学习策略等。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学校、学生等各种条件的变化,特别是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传统教学模式局限性明显暴露出来,大学英语教师的职能和角色的也不再适应教学发展的要求。英语教师要适应基于多媒体与网络的新的教学模式,转变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成为他们面临的一大挑战。

二、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教师虽然不再是教学的主导者,也不必再严格监控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但教师更要担当起许多重要的角色,包括组织课堂教学,促进教学过程的互动,指导学生的课外学习以及评价其教学成果,在必要的时候为学生提供信息指导和反馈等。

(一)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无论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学英语教师都是英语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新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是基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有了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但这并不是说让学生自己随意学习,教师不管不问,教师更应该积极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去并对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协调,给学生以指导。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就是组织引导学生学习,师生互动、生机互动、生生互动。这是因为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所以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结合本校自身的条件和学生的情况,具体有效地设计出合适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以保障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从整体上了解把握学生学习的进度,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做出回应,对学生的下一步学习进行有目的性的指导。所以说大学英语多媒体课堂教学的教学过程也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的参与者。

(二)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

在新的网络多媒体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仍然具有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的身份。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以讲授语法知识点为主,他们的角色仅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者及语言错误的纠正者。新的多媒体教学模式随意学生为主体,辅助网络技术,但是仍然需要教师在课堂的辅导,而且教师必须对课堂上学生需要的信息资源进行组织筛选、下载、整理,还要设计学习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可帮助学生正确确定学习态度和方向,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技巧,了解语言学习特点和规律,使其能更好地掌握学习的技能,实现自主性学习。所以,新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更加强化了教师作为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的角色,他们是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者,帮助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技能,培养学生自我调整学习方法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学生自主学习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各高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新的基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教学模式的必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在课内要指导学生学习,传授学习策略,在课外还要辅导学生利用单机或网络进行自学,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通过相关的教学管理软件查询学生的成绩,对学生自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能提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要指导和督促基础较好的学生及时进入到更高层次的学习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学习方法上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将“授之以鱼”转化为“授之以渔”,将“应试”能力的培养转化为“应用”能力的培养,最终促使学生对整个课程有个总的了解,明确学习任务及要求,以便他们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及进度,对学习有个可行的计划。

总之,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是大学英语教师适应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所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也带来了契机。强调自主式学习的多媒体教学课堂上,教师的作用非但没有削弱,反而比以往更有挑战性,教师要转变角色,从教授知识为主,变为以指导、辅导学生的学习为主。

英语教师论文:从教师技能比赛看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摘要:本文结合“龙岩市新罗区中学英语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的评委工作,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首先分析了在比赛过程中一些教师暴露出的问题,并对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达到提升高中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英语 教师技能 专业发展

教育事业的发展,其前提是教师的发展,重点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快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当下新课程改革的现实需求。本文结合2014年7月“龙岩市新罗区中学英语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的评委工作,分析在比赛过程中一些教师的表现引起了笔者对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些思索。

本次比赛要求:

试题一:在规定的时间内(40分钟)完成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英语(必修)5》第五单元的 Listening and Speaking ;课型:听说写结合课。

试题二 :在规定的时间内(15分钟)进行片段教学。

评审标准:(1)教学目标,包括目标的设立、教学重点的确定、难点的阐释等。(2)教学设计,包括一堂课的起承转合、重点性和完整性。

1 存在的问题

1.1备课,很多教师难以完成。

一部分教师拿到题目不知如何下手,提供材料只有听力录音原文和参考答案及少许的教学建议,很迷茫,无法进行正常备课;一部分教师不能合理地运用提供的材料,题意理解不清,课型理解错误;一部分教师在理解听力录音原文时花费了大量时间,等到着手设计教案时,显然来不及了。

1.2课型“新颖”,有些教师难以把握。

一部分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定位不够,主体不明导致目标的虚化。比如,To train, To help, To enable 等之类的表述,主题定位明显错误;一部分教师不明白“听说写” 课型何意,教学重点误认为听力录音原文中字词的罗列、词句篇章的结构和分析等课堂充斥着大量的“问--答”对答案式分析,以讲代学;一部分教师的教学思路无目标性和无层次性,没有把听力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效地整合起来等。

1.3心理障碍,部分教师难以克服。

一部分教师在片段教学进行中一直非常紧张,以至于无法开展英语课堂教学,语言表达词不达意,错误连连;一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无法用英语授课。

2 问题的成因

比赛结束后笔者和其他教师一起讨论,分析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2.1对听说教学不够重视

虽然福建省高考英语考查听力,但在高考的命题中,听力是薄弱环节,很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没有进行认真的听力教学,只不过到高考备考时给学生听一些强化的“套题”训练。由于受现行教材、考试制度及教师评价的限制,教师课内外更加关注字词、词句篇章结构的解析,课堂充斥着大量以巩固知识点为主要目的的重复、模仿、转换、句型操练等语言练习,真正能够为学生提供语言运用机会的任务很少。

2.2教师发展与培训有待提升

近年来,龙岩市新罗区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发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加大了投入,采取了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根据外语教学的特点,英语教师的发展一方面应该包括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更应该包括教师语言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从竞赛选手的表现来看,高中英语教师现有的学历层次和专业程度已达到较高水平,大部分选手语言基本功还是不错的。但由于英语语言环境缺失,教师语言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普遍较低,有部分选手的语言基本功还有待巩固。部分选手虽然表述流利,但性还存在不少问题。另外,部分选手的综合素质显然也有待提高,在教学中,输入和输出比例失调,输出或产出性的训练偏少,造成学生们在掌握了大量的词句和语法知识的同时却缺乏运用英语的听、说、写进行日常交际的能力。

3 思考与建议

英语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工具课。高中英语教师学科知识的不足,特别是听说能力不足已相当程度地束缚了高中英语新课程的实施。正如卡琳(Cullen)所说,英语语言能力欠缺会消弱教师在课堂上的自信心,影响她们的职业尊严和专业地位,甚至会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程序。作为高中英语教师,不仅需要具有常规的英语教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感,更需要具备符合高中英语教育教学特点的知识管理理论和实践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

3.1更新英语听说教学理念

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使用最多的是听的技能。

Krashen就二语习得的过程提出了语言输入和输出假设,其中一条阐述了外语学习的基本规律,语言输出技能的培养要以语言的输入为基础。也就是说,说和写的能力是基于听和读的基础之上的,只有足够的语言输入才能有语言输出。这就要求高中英语教师更新英语听说教学理念,使它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系统安排听说教学活动。要提高语言技能的整合,这就要求听力教学中要注意听说结合、听写结合、听读结合,在听力教学中融入其他技能的培养,最终形成语言技能的整合。

3.2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我们的英语教师虽然学过多年的英语,也能胜任高中英语教学的重任,但缺乏系统的英语语音理论知识,语音知识显得很不完整。因此对于语音面貌及语音纠错能力等自身存在的问题,高中英语教师应合理地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立足校本,开展切实可行的语音培训。其次,增强教师的教学目标意识,引导教师积极开展校本研修,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系统钻研教材,研究学情,分层次设计,在“教”中学、“做”中学和“研”中学,“教学做”合一,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教研水平。再者,作为一名合格的高中英语教师,想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就要学会在教学中反思,在行动中研究。反思能使教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3.3优化教研管理部门培训模式

“新罗区中学英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无疑推动了我区英语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各学校可将此作为教师培训的一个突破点,在组织学习的基础上要求英语学科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研讨。笔者认为,“新罗区中学英语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为课堂教学理论探讨、教师课堂技能培训,甚至为教学改革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有关教育主管部门,特别是学校教学、教研部门应该顺势而为,组织相关研讨会,讨论有关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要素、教师发展和培训、课堂教学评审标准等,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其教研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组织教学观摩活动,定期交流教学经验等常态活动。

英语教师论文: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途径研究

摘 要: 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是保障高校英语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关键。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夯实学科和教学知识基础,提高学科教学能力;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反思能力;通过交流和学习,强化职业信念;以教学为平台,不断提高科研能力。

关键词: 英语教师 专业素质 反思意识 职业信念 科研意识

我国是“外语教育大国”,英语是作为一门外语来学习的,其学习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国际间的竞争与合作日趋激烈,传统的以认知发展为主要目标和导向的外语教育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教育部发起并领导了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1][2]和高校英语课程改革[3]。然而,反思改革的历程,既有可喜的成就,又有许多不足,不足之一就是对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重视不够[4]。根据对近十年(2000-2009)国内11类外语类核心期刊发表的大学外语教学改革文章进行分析,以教师为主题的文章比例很小(13%)。这说明我国外语教育领域的科研对英语教师的研究数量匮乏,明显滞后于英语教育改革的现实。周燕认为:“能否真正落实大学英语教改思路,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都取决于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和职业水平的提高。”[5]著名课程学学者Stennhouse[6]曾尖锐地指出:“把握改革关键的是教师,而不是别人。”英语教育改革进程中的现实和英语教学实践十分有力地说明,教师是改革最重要的媒介。要想取得改革的预期结果,作为实践者的英语教师需首先提高与改革目标相吻合的专业素质。

1.英语教师专业素质

纵观国内外学者对高校外语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可以看出他们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如Schn[7]强调实践知识的重要性;Shulman[8]强调教师对学生和教育环境的掌握;Freeman[9]指出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感知;Bertels[10]认为学术知识在外语教师专业素质中占有重要地位;张莲[11]认为教师要有善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能力;刘润清[12]认为教师要对学生有爱心;周燕[5]、戴曼纯、张希春[13]认为教师必须具有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心理;吴一安[14]对我国30所高校的213名英语教师进行调查后,指出外语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极其重要。通过对以上国内外学者对于外语教师专业素质研究的梳理,择其精要并结合我国国情和外语教育改革的需要,笔者认为外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应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1学科教学能力。

外语学科教学能力指的是教师在掌握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基础上的教学能力。学科知识是外语教师通过系统的培训所掌握的本专业基础知识和相应技能。从广义的角度来说,专业基础知识不仅包括本专业的历史和现状,还包括本专业近期的教学科研成果和前沿科研动态。教学知识是对学科知识筛选、加工和再组织而形成的知识,这种知识的获取离不开活生生的课堂教学。换言之,动态的课堂教学是教学知识的源泉。教师必须对授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所准备,随时随地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审视、加工甚至调整既定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学科知识是充分尊重和适合教学特点及规律的知识,教学知识是充分尊重和适合学科知识体系特点的教学知识,这两类知识不再是两个各自独立的概念,而是经过磨合的知识,产生1+1大于2的效果”[14]。研究表明,的英语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而且拥有良好的教学知识和教学能力。

1.2反思意识。

在外语教学中,具有反思意识的教师实际上就是在进行反思性教学。Schn[7](P334)从实践的角度指出:“反思性教学就是从业者(教师)结合亲身经历中的疑惑通过一系列的反思、研究活动来寻求解决疑惑的方法。”Wallace曾把教师的成长概括为三种模式:(1)匠才模式:此类教师依赖观察和模仿有经验的教师和自己的经验积累,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2)应用科学模式:教师学习与外语有关的理论课程,用理论指导和改进教学;(3)反思模式:教师在教学实践、观察他人教学的同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并结合理论指导不断提高教学水平[15]。显然,反思模式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最有效途径。我国绝大多数外语教师教学任务重,出国进修机会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水平,较为有效的方法就是结合教学实践,通过反思的模式,寻求问题的答案,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反思意识是外语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

1.3职业信念。

职业信念指的是英语教师所肩负的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包括敬岗爱业,关心爱护学生等方面。毋庸置疑,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一定坚守自己的职业信念,并将这种信念贯彻到整个教学实践活动中。正如英国应用语言学家威廉姆斯和英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尔登所指出的:“教师的职业信念比教师的知识更能影响其教学行为。”[16]具体来说,一个有职业信念的英语教师,会主动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通过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对社会、人生道路的思考,同时明确自己所负责的教学在整体课程中的位置。在职业信念的引导下,英语教师不是被动地而是积极地成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协调者和积极个性的培育者,不断促进学生以素质为重心的健康发展。

1.4科研意识。

热爱学习、不断进取的英语教师会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而进行科研,的英语教师更会自觉地将科研视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向科研要质量的思想观念,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能充分认识到科研是教师职业生活的新方式,做到科研与教学的良性互动,以此解决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疑惑。正如一名英语教师所言:“如果要真正能在教学中升华、求新,就要得益于科研,特别是行动研究,……有了问题想解决问题,想创新,想做点什么,我就把我的学生、我的教学当做试验田,在做的过程中不断汲取,看看理论啊,看看这方面的行家、国际上的专家是怎么说的,找机会向他们学习。”[14]归根结底,英语教师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对学科知识的不断追求,对教学的不断思考和叩问,以及对科研理论的创造性运用,这一点已经成为我国英语教育专家的共识。

2.培养途径

2.1夯实学科和教学知识,提高学科教学能力。

我国著名英语教育专家李观仪[17]曾指出,成为合格的英语教师的前提是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这些学科知识包括流畅得体的说写能力、应用自如的听读能力、标准清晰的语音语调、广博的语法知识和较好的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然而,具有这些学科知识并不意味着其就是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他/她还需要有相应的教学知识。如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确定教材内容;根据教材内容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并善于根据目标组织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巧妙引导学生思考与课文有关的问题,增进学生对英语语言及其体系的了解。如前文所述,学科教学能力是建立在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基础上的,仅有学科知识或仅有教学知识的英语教师都不可能是的甚至合格的英语教师。

2.2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反思能力。

美国哲学家Dewey[18]曾指出,反思是促使人成长的内在机制。毋庸置疑,英语教师的自我反思是促其成长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其专业素质提升的必由之路。以课堂教学为出发点,英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案及决策进行分析和研究,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视反思性思维为新知识来源,借此丰富教学智慧。反思性教学不是简单地回顾教学情况的教学,而是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因此,英语教师要做到及时获取教学信息的反馈,如通过教学档案袋、反思教案、教学日志及观看教学录像等方式,思考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强化反思意识和能力,进而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2.3通过交流和学习,强化职业信念。

职业信念是教师成长的原动力,也是他们专业发展的出发点。有较强职业信念的英语教师会与学生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做到课上一丝不苟,课下平等相待,取长补短,这一点是英语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这种专业素质一般是通过交流和学习而积淀的。交流和学习有多种形式,如部级和省级的授课比赛;进修或访学;校本或校外培训;青年教师成长项目;学院自建的教师学习群体;各级英语学习策略和教学研修班,等等,这些形式为强化教师的职业信念提供了多种可能的机会。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同行之间相互讨论,并观摩高水平的课堂演示,这些一方面为开拓教师的思路带来了灵感和指导,另一方面为他们的职业信念注入了持久的影响力。

2.4以教学为平台,不断提高科研能力。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提高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实证性研究显示,科研为英语教学质量的推动提供了重要契机,同时为英语教师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导航作用。英语教育改革的现实要求英语教师必须从经验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转变,以适应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时代要求。因此,在领悟符合时代精神的教育理念的基础上,英语教师要有意识地以教学为平台开展教学研究,同时拓宽科研视域,不断延伸知识结构,寻求改进教学方法的路径。事实上,英语教师从事科研比教育研究者更有优势,因为他们身处教学及时线,掌握教学及时手材料,如对教学进行自觉的科学研究,无疑会极大地促进他们的专业发展。

英语教师论文: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自主发展的困境与策略

[摘 要]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自主发展取得一定进展,但也面临一些困难。主要表现为客观条件限制、教师科研能力不强、专业知识结构单一、教学反思能力缺乏等方面。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促进大学英语教师自主发展,在实际工作通过树立自主发展观念、增强教师科研能力、优化知识结构、重视教学反思、加强交流合作等有效策略,从而不断拓展和提升自己,促进大学英语教师自主发展。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 大学英语教师 自主发展 科研能力 教学反思

一、引言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教学方式方法的不断更新发展,地方新升格的一些本科院校也实现了专科到本科办学的转变。为了适应社会建设及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2014年教育部将全国近600所新升格本科院校的办学目标定位为“应用型”。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的发展既面临着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应对新形势和新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教师自主发展,对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促进教师发展无疑具有重要作用。下面将探讨分析这些问题,指出大学英语教师自主发展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希望能够为实际工作提供指导与借鉴。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概述

(一)目的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地方高校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迫切需要,是地方高校应对国家和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是行业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是我国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地方高校特色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学生就业发展、成长成才的迫切需要,也是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我国应用技术大学战略改革的迫切需要。

(二)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任课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完善的知识结构、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与管理能力,还应该采取措施促进自主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大学英语教师自主发展的概念与意义

(一)概念

自主发展是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根据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及时展需要,通过自觉、主动的形式,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科研能力,转变自身角色,促进自身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更好地应对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最终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超越的过程。

(二)意义。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英语教师自主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人才培养与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方面。首先,这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促进学生知识结构体系不断完善,任课教师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自主发展。其次,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应用型人才,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增强学生知识应用技能。[1]再次,有利于促进教师综合素质提高。任课教师通过转变思想观念、提高科研能力、优化知识结构、进行教学反思,不仅促进自主发展,还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应对教师队伍培训不足的现实需要。尽管高校比较重视对教师的培训,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目前在培训力度、培训渠道、培训名额、培训经费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在这样的背景下,重视大学英语教师自主发展显得更为必要。

四、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自主发展的困境

(一)客观条件的限制

例如,学校领导对大学英语教师自主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在科研、管理、培训等方面的力度不够,对进步、教师的表彰体制不健全,教师的情感、人文、生存状态等方面存在较大压力。这些条件的限制,影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对教师自主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二)教师科研能力不强

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任课教师科研能力有限,在课题申报、论文写作等方面存在不足。[2]未能及时总结自己的教学工作,没有根据教学实践来对教学理论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影响科研水平提升。

(三)专业知识结构单一

一些任课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单一,局限于英语语言知识,对跨文化知识等的掌握不够,课堂组织能力不强。计算机专业知识缺乏,难以很好地应用多媒体开展教学工作。

(四)教学反思能力缺乏

忽视对自己教学活动的反思,未能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没有及时倾听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对外交流合作不足,没有通过观摩其他同事的教学方式来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影响教学方法的改进,制约教师自主发展。

五、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自主发展的策略

(一)增强竞争意识,树立自主发展观念

大学英语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工作,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教学效果提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参与的主角,教师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引导者、辅导者,应该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在教学中,为促进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任课教师应该考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需求,为学生英语学习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参与英语教学。教学中应重视合作学习法、探究教学法、演讲、表演等教学方法的运用,调动学生的课堂活动参与积极性。[3]

(二)加强学术研究,增强教师科研能力

大学英语任课教师不仅要组织好课堂教学,还应该加强学术研究,提高自身科研素质,加强对相关理论的研究,更好地指导教学工作,也有利于促进自主发展。一些大学英语任课教师科研意识淡薄,对科研不感兴趣,缺乏专业知识,难以运用有效的方法开展科研工作,导致对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制约其自主发展。因此,大学英语教师要树立科研意识,认识到加强科研是促进自主发展的重要条件,教学与科研是密不可分的。任课教师在教学中积累的大量经验,为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丰富的素材,也有利于提高科研水平。[4]

(三)优化知识结构,不断丰富专业知识

单一的知识结构是制约大学英语教师自主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的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素质:学科知识、外语交流能力、课堂教学及管理能力、教学推理及决策能力等。其中最为核心的是外语学科知识和外语教学知识,因此,为促进教师自主发展,必须注重优化任课教师的知识结构,使其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具体来说,任课教师应该具有丰富的英语语言知识、跨文化知识,并在教学中能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问、类比、暗示等方式展示出来,为学生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料。

(四)重视教学反思,改进课程教学方法

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和促进自主发展的同时,不仅要重视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还要重视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包括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促进任课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对每堂课的教学目的、安排、内容、效果、学生反馈等都应进行反思,在课后对这些情况进行回忆,并将其中的关键问题记录下来,从而发现问题,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对策,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完善。通过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的不断循环过程,促进教学改进与完善,推动任课教师自主发展。同时,反思也可从多角度进行,包括自身课堂组织情况、学生反馈情况、观摩同事讲课等。

(五)加强交流合作,不断拓展提升自己

教师自主发展不仅需要提高授课技能,丰富专业知识,还应主动采取措施追求自主发展,吸收新观念和新知识,加强与外界联系,增进合作交流,促进自身素质提高。任课教师应加强合作交流,年龄、教育背景、教学经验、学科等方面存在差异的教师之间,应注重相互交流,通过交流合作,采取同伴互助、教学观摩等形式,取长补短,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升自己,促进自主发展。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为促进大学英语教师自主发展,必须认清实际工作中面临的困境,并积极采取有效策略,促进教师自主发展,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更好地组织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为整个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英语教师论文:论高校英语教师的角色危机

摘 要:随着高教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高校英语教师产生了角色危机,使高校的英语教学陷入了困境。笔者就结合高校英语教师队伍的现状,对英语教师中存在的角色危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校教学;英语教师;角色危机

一、高校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1.具备科研能力

高校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高级人才,是研究高深学问、孕育高新技术的学术文化组织,而高校教师都是在某一专业领域的学科研究者,因此高校英语教师需要具备完备的科研能力,对学术内容要不畏艰难地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推进英语教学的不断深入。因此,具备科研能力是高校英语教学的基本角色定位。

这就决定了高校教师必须

2.高校英语教师的特殊功能

高校教师除了具备一般教师的角色定位,高校英语教师还需要具有语言教师的特殊功能。英语教师作为英语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管理者,英语知识的收集传播者和开发者,学生学习的指导帮助者,英语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高校英语教师在传授英语知识的同时也需要经常对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和研究,这样高校英语教师就需要成为终身学习者。传统的英语教师通常以传道授业作为自己的教学任务,因此自然地把角色定位成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导致高校的英语教师在教学时过多地将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的语言知识讲解上。由于教师过多地将时间花费在词汇、语法、句子结构等语言知识上,学生很少有机会可以进行口语练习,笔头运用英语的机会也很少,这样就使得高校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缺少了运用能力的培养。在新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下,高校教师需要及时改变这种偏重语言知识传授,重新定位高校英语教师的角色,从而解决高校英语教师面临的角色危机。

3.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服务者

高校教师除了传授知识还需要服务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为社会创造较大的经济和文化效益,这既是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也是高校教师的自身责任。高校作为知识传播、学术研究、技术创新的重要领地,还承担着培养社会高级人才的责任,因此高校教师海需要将角色定位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服务者。要实现这一角色的定位,高校英语教师需要构建出具备专业素质、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的知识体系。

二、英语教师角色危机的形成原因

有很多教师将教学作为谋生的一种手段,成为了一名生存型教师。这样不同目的的高校教师就会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很好地转变自身的角色。但是仍有部分教师由于对教师角色的定位不明确,自觉意识相对较差,对自己的角色职责和职业前景也就缺乏了明晰的认识和规划。

为了提高高校英语教学水平,就需要真正地消除英语教师的角色危机感,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很好地转换自身角色。在高校教学改革下,高校英语教师已不再是简单传递者和灌输者,而应该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指导者,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更应该是研究成果的执行者。为了高校英语教学的发展,高校英语教师需要及时转换自己的角色定位。但是在高校英语教师角色转换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阻碍,不过只要高校英语教师可以坚持以专业发展为己任,同时还注重自主专业发展,就可以尽快地进入定位的角色状态。高校英语教师需要随时代的发展不断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激活自主发展的意识,明确自己的教学发展方向,从而消除高校英语教师角色定位的危机,切实地促进高校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解决高校英语教师角色危机的方法

1.构建学习共同体

构建学习共同体是实现合作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组建学习共同体,个人的力量便会与有效的合作相结合形成完善的教学效果。

为了消除高校英语教学的角色危机,高校英语教师需要构建学习共同体来实现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团体力量,而团体的力量很大程度上要大于个体总和的效力,学习共同体可以加快英语教师的个人发展。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可以促进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经验、认知结构、教学方法的共同提高,教师们在一起互相探讨、互相学习,通过教学资源的共享来实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在教学实践的互相帮助的同时,学习共同体还能够兼顾教师的心理成长,存在角色危机感的教师可以在学习共同体中释放自己的压力,从而完善教师自己的专业发展。

高校英语教学共同体除了教师内部的构建还需要与学生一起构建学习共同体,这样教师就可以及时时间掌握学生学习的真正需求,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学习阶段,从而有目的地进行教学,针对学生学习的不同情况及时调整和确定教学重点以及教学方法。通过构建学习共同体,不仅是教师,学生也能够从角色危机中转换出来,从而促进高校英语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2.提高职业认同度

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从内心深处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获得乐趣。高校英语教学对职业的认同度与教师的角色认知有重要关系,可以说是角色认知的基础和核心。只有教师自身对职业认同度的提高才可以切实地认识到自己作为教师的责任,真切地认识到教师职业的价值和意义,这样教师才会提高角色认知水平。面对目前存在的高校英语教师角色危机,教师可以通过提高职业认知度来激励自己进行自主专业发展,从而提高角色认知水平,消除角色危机感。

然而提升职业认同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首先它需要教师能够客观地认识教师角色在社会不同群体的所有角色中的性质、地位、职责和意义。高校英语教师角色危机的产生与教育信念有紧密的关系,因此除了上述的客观性认识外,高校英语教师还需要强化职业信念,做到始终坚信教学的正确性,能够合理支配教学时间。可以说,高校英语教师的教育信念与教师的角色发展有极为机密的关系,关系到学生、学校、社会的发展。

四、结语

消除高校英语教师角色危机的关键是自主专业发展,教师需要直接参与到教学发展中,运用科学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样高校英语教师才可以真正地做好角色定位的转变,从而适应新阶段的高校教学改革,这样高校英语教学便可以得到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