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数学教师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数学教师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数学教师论文

数学教师论文:数学教师论文:数学教师的实践及思索

本文作者:张彦春吴忆平韩仲明工作单位:乐山师范学院

(1)通过观摩一线专家教师的授课、说课以及在与专家教师的互动研讨中深化对课改理念的认识,拓宽课改实施思路。(2)通过培训学习专家教师先进的教育手段和方法,激发受培教师探索先进理念向课堂落实的内驱力,促进农村教师从“经验型”向“反思型”转化。(3)通过讲座和报告,聚焦课堂,以案例、问题分析为载体探索农村中学有效数学课堂的途径,引导教师从有效设计,教学反思等角度提升专业水平,走上专业自主发展的道路。围绕教学,内容设置模块化为了实现培训目标,我们把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探索作为送教培训的核心主题。并且把为时两天半的培训内容设计成五个模块。考虑到概念是数学命题、数学推理的基础,数学概念课是数学教学的基本课型。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掐头去尾烧中段”,不讲背景、不突出概念的产生形成过程,过于强调应用,在农村中学这种现象比较突出,因此我们把数学概念有效教学研究作为及时个模块,培训重点定位在数学概念教学的结构过程与环节设计。数学命题(公式、定理、法则、性质)教学是另外一种基本数学课型,在数学命题教学中,教师不愿意把时间花在命题的产生形成过程上,缺乏从感性到理性,探索、猜想、验证、论证的过程,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我们把第二个模块设计为数学命题的有效教学研究,着力解决命题教学设计过程。农村中学数学教师应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能力普遍不足以及存在操作和认识上的一些误区,第三个模块主题设定为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模块四的主题为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主要针对农村中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或缺失或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的现象。模块五则是针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低效现象以及教师教学设计能力不足,首席专家以案例和问题分析为载体进行理论分析和讲座。注重实效,培训形式多样化1.同课异构研究课对于概念教学和命题教学研究两个模块,我们采用同课异构研究课的形式予以展开。首先在充分与受培方沟通的基础上,选定课题,学员教师人人预设,在此基础之上由学员代表教师与来自一线的专家教师针对同一课题同台上课、说课,然后是专家教师引领下的议课并归纳出概念课和命题课教学设计的基本结构和设计要点,是学员教师完善之前的预案活动。从预设到观摩同行教师课堂,再到专家引领下的议课和进一步完善预设,这一过程既体现了“做中学”“知行合一”的成人学习特征,也体现了“同伴互教”(peercoach-ing)和“博学教师辅导”(men-toring)的策略。针对同一课题的不同教学过程更有利于触发教师对一些“习以为常”的教学现象的深层次思考和反思,特别是在与专家教师课堂的比较和对照中有利于深化受培教师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理念、拓宽新课程实施的途径和思路,发展教师关于数学教学的内容知识。2.主题研讨对于大多数农村数学教师,他们习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像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利用多媒体有效辅助数学教学既缺乏相应实践上的尝试和探索,也缺乏理论上的认识。因此对于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辅助数学有效教学两个模块,我们采用主题研讨的形式予以实施。主要流程包括:专家教师示范教学,设定议题下的议课讨论,专家教师的微型讲座。专家教师围绕确定的课题借班上课,通过课堂展示诸如探究性问题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中课堂组织与调控、教学反馈、学生落实以及多媒体辅助与传统教学媒体的有效结合等策略,受培教师实现观摩性学习。在议课讨论环节,围绕设定的议题送教专家团队与受培学员共同议课,引发受培教师对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价值、策略的探讨以实现他人教学经验的借鉴性转化和自身经验的批判性反省。微型讲座则是专家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进一步梳理、归纳相应主题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发展教师关于教学策略和媒体的知识。3.专题讲座专题理论讲座是送教团队首席专家针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普遍问题和农村教师的实际需要,通过案例分析、教学理论梳理等形式展开。针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低效以及不少农村数学教师教学设计的意识薄弱、教学设计的能力不足,更缺乏教学后的主动反思过程,我们把农村初中有效教学设计作为专题讲座的主题。引导教师从经验性的备课走向教学设计,并针对教学情境的设计、问题链的设计以及教学反馈的设计结合具体教学案例给出策略建议,引导教师关注教学的有效性,从积极主动的实践和有效的反思等角度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培训有实效,学员满意度高为了掌握及时手的反馈信息,不断提高送教培训的质量,每一地送教工作结束后,我们都对学员进行问卷调查。以自贡为例,送教团队印制了100份问卷调查表,在培训结束时随机发放给受培教师,我们对回收的有效的81份问卷调查表进行了统计。在对培训的总体看法一栏,选择满意或很满意的教师超过90%,没有教师选择不满意;在对培训内容的看法一栏,超过90%的教师选择了适合或很适合,没有选择不适合的;在对培训的总体收获(多选)一栏,87%的教师认为本次培训学到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途径和方法,80%的教师认为学到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了工作热情。在学员的意见和建议一栏,不少教师认为这样的送教培训形式非常好,希望多举办这样的活动。

高师院校参与地方送教培训的价值和意义高师院校参与地方送教培训农村教师的工作既体现了高校服务地方教育发展,同时对高师院校本身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长期以来高师院校的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工作都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参与地方送教培训工作使得高校教师、从事教育理论研究的专家们必须要走进中小学课堂,了解和研究中小学教师的实际困惑与需求,这一过程既有利于密切高校与中小学的联系,也为高师院校反思和改革师范生培养模式,探索新形势下教师教育和培训的有效途径提供了很好的途径。另一方面,送教培训发挥了高校教师教育理论研究的优势,使近期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有机会与中小学教育实践有机结合,同时中小学教育中鲜活的案例、成功教学经验以及中小学教师的困惑也为高校教师从事教育理论研究提供了素材和源泉。构建高校教师、骨干教师和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送教培训时间一般都比较短,在短短的两三天时间里,每天都有明确的主题和任务,而留给学员自己思考、尝试操作的时间和空间相对较少。为了避免“培训时激动,回去后没有行动”的尴尬,真正为农村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支撑,我们认为可以通过建立长效的送教培训机制,构建高校教师、骨干教师和农村教师组成的“专业发展共同体”,实施三年为一周期的送教培训。培训形式既有定期的集中送教培训,又有培训学员短期的随一线专家教师跟班学习;既有送教专家团队深入学员课堂巡回指导,又充分发挥网络聊天室、QQ群、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对受培学员的日常教学问题进行会诊解决[2],充分发挥各自所长,专家教师和受培学员都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我提升和专业成长。建立一线专家教师资源库送教培训是农村教师欢迎的、符合农村教师特征的一种有效培训方式。送教培训的成功与否,一线专家教师是关键。省级送教培训,由于其规格相对较高,因此一线专家选择应该站在全省的高度来进行选拔,将那些符合送教培训各方面条件“特质”的一线专家选拔出来构建送教培训专家教师资源库,并与之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送教培训实施时,可以根据对方需要和特点组建不同特点的送教团队。

数学教师论文:分析小学数学教师角色转变的途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相互矛盾的内外事物引起学生认识的不平衡,引导学生完成解决问题的活动。

教师设想、计划的教育过程到实际进行着的过程,从学生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转化和生成的过程。教师对课堂的较大影响是营造气氛和对学生发展的激励。教师要实施建立一个合作的适应学生需求的轻松的课堂气氛。教师的行为决定了课堂气氛,而这种气氛又反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师生间信息交流和整体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纪律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出信息的“重组者”。教师精心设计预案,为学生重组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从多方面进行预测更为丰富的学情、预测更多的可能,并准备应对策略。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能急于讲解知识,而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互相提问,互相帮助,共同商讨,解决问题。教师的课堂反馈直接影响课堂。教师的回应反馈,要启发全班学生进行思考和体验;不同学生对知识有所领悟,并产生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见解时,尽管这种见解有时还比较稚嫩,教师都需要及时地进行疏理并加以提炼和提升;当课堂中有学生出现说不明道不清或者无法表达的情况时,这正是学生思维含糊不清甚至混乱的具体表现,需要教师帮助学生从模糊提升到清晰。设计多层次、多形式的训练,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实现知识迁移和能力的发展,使学生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通过随堂测验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教学的过程应是互动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本之间的互动过程。学生主动学了以后会提出哪些问题,发表哪些观点不能预测,学生之间的讨论会在哪些方面发生争执,产生困惑,是否会冒出连教师都没想到却十分有意义的建议和聪明的方法,同样不能预测。

作为人师,应当坚信,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成功,都是有潜力可挖。教育、教学要促进人的不断发展,注重人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不是根据教师的事先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产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使学生不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也有了不断学习的兴趣,从而使自身的潜力得到较大程度的发掘。教师设想、计划的教育过程到实际进行着的过程,从学生发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转化和生成的过程。

教师对课堂的较大影响是营造气氛和对学生发展的激励。教师要实施建立一个合作的适应学生需求的轻松的课堂气氛。教师的行为决定了课堂气氛,而这种气氛又反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师生间信息交流和整体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业的“评价者”、纪律的“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呈现出信息的“重组者”。教师精心设计预案,为学生重组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从多方面进行预测更为丰富的学情、预测更多的可能,并准备应对策略。教师的教学行为从中调动每个学习主体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每个利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和他们产生共鸣。比如,为了让学生充分的体会到,有些结论光靠观察来判断是不的,要靠严格的推理,数学离不开说理。从学生的热门话题:魔术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亲身体会到“自己的眼睛欺骗了自己”,学生一边惊叹世界的神奇,一边对今天要学的内容充满了神往。整个课堂生动、有趣,学生体会非常深刻。同时激发了他们浓郁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设计有趣的课堂教学模式,丰富学生课堂生活。让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并培养创新精神。在讨论交流过程中,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相互促进。为每个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留有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每一个学生有可能在自己的学习基础上,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认识水平和智慧来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只不过在这些方案之间可能存在着差异。如果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源动力和丰富的互动性作为前提条件,课堂上就不可能出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充其量是教师和学生的“接着动”而不是师生交互作用意义上的“互动”。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能急于讲解知识,而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互相提问,互相帮助,共同商讨,解决问题。

教师的课堂反馈直接影响课堂。教师的回应反馈,要启发全班学生进行思考和体验;不同学生对知识有所领悟,并产生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见解时,尽管这种见解有时还比较稚嫩,教师都需要及时地进行疏理并加以提炼和提升;当课堂中有学生出现说不明道不清或者无法表达的情况时,这正是学生思维含糊不清甚至混乱的具体表现,需要教师帮助学生从模糊提升到清晰。在现代教育中要重视赏识孩子,这是每个教师都明白的道理。可是,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教师能不能真正做到赏识每一个孩子,还是有许多问题值得讨论的。

总而言之,教师要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赏识者,就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件“小事”。既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与运用方法的优良行为,还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直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课程的目的。

数学教师论文:小学数学教师“引导者”作用的发挥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发展健康的性情与品格呢?

首先,教师要对“引导者”有正确的认识。《标准》中的理念强调过程,使学生的探索经历和得出新发现的体验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这与传统的数学课程重结果轻过程是不同的,这种数学学习过程,一切都是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既然学生是主人,那么这个过程就应当是一个活泼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这样的教学就要让数学背景包含在学生熟悉的事物和具体的情景之中,并与学生已经了解的或学习过的数学知识相关联,特别是和那些学生已经具有的、但未经训练或不那么严格的数学知识体验以及生活中积累的常识性知识相关联。教师的角色因此要作出相应的转换。“引导者”的含义包括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进行深度探索、思想碰撞、人格的升华等等。

其次,教师要善于有层次性地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探索数学思想、形成教学方法。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结构,这种结构形成了数学知识所特有的逻辑顺序,它可以表现为多样化的问题及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自然联结和转换,是一个动态的活动系统。教师有必要在探索的过程中,把知识分解成多个有层次的要素,使学生的探索具有层次性。

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活动课《统计》的学习指导中,要达到“让学生了解统计图表、了解统计在日常中的应用,学会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这样的学习目的,好的方法是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索,强调“学生自己的发现”,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中发现”。可以这样做:(1)创设情境:(事例是统计的对象)今天我们班要开一个班会,想买一些西瓜、香蕉、苹果、梨。不知道同学们爱吃什么,请一部分同学作代表进行选择。请选上的同学把自己爱吃的水果(图片)贴在黑板上。——引导进入情境。

(2)进行归类:(这是统计主要思想基础)黑板上这些杂乱的图片能看出哪一种水果多吗?如果不能或一下不能看出,应该怎样摆?——引导把统计对象归类,归类是统计的及时步。当学生把四种水果分门别类摆好后,就容易看出多与少了。

(3)进行比较:(这是统计的本质)有没有能够看出或一眼看出哪种水果多或少?可以怎样摆,能够一眼看出?——引导学生把对象放在同一起点上,这是比较的一般方法,也是统计图的主要要素。此时如果把这四种水果一个对一个摆好,就很容易看出哪种水果多哪种水果少了。——这是对应的思想在统计图中的应用。其实,到此为止,一个简单的统计图就算完成了,此时可以恰到时宜的指出“这种图形叫统计图”。

(4)了解统计图的应用与制作统计图的要点(这是本课的主要知识与技能目标)。从统计图中你能看出什么?此时学生可以轻松看出哪种水果多或少,这种水果比那种水果多或少几个。从这个统计图中,我们可以决定我们的班会怎么买水果了吗?——引导统计图的作用之一在于帮助人们了解事物之间的比较,并指导人们的行为。此时教师再可以引导:为什么能够轻松地看出多与少及相差数?为什么统计图能够清楚地反映这些信息呢?统计图主要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重新对刚才统计的过程进行反思回顾,认识制作统计图要注意的地方。

这样的引导过程,学生很容易就了解了统计的作用及制作的方法,而且觉得轻松,有趣。接下去如果再引导学生对自己身边的其它事物进行统计,本课的教学效果将是非常好的。

再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将注意力向课外转移,发现并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学习内容变得宽泛,从生活中来学习、思考。由于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他就会去猜想,就会去验证,就会去推理,就会与人去交流,使他的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活泼、有生命力、有创造力。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数学教学与学习变得宽泛与更有效。只有从学生已有的现实出发,从具体的问题抽象概念,得出抽象的知识之后,再把它们应用到新的现实情境中去,才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发现新的数学问题,发现数学的本质,而且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应用例子很多。

(1)学习了数字的认识之后,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找一找学校里有多少什么事物,并说给同学或老师听一听。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数的认识加强动,加深数与物的对应的认识,而且可以使学生清晰的认识到身边的数。

(2)在学习了加法或减法的认识之后,找一找周围可以用加法或减法表示的现象或事物,并把你所找的内容说给别人听。这样可以加深对加、减法的意义的认识,更可以发现周围可以用加法或减法表示的数学问题,说给别人听的过程,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

(3)在学习了各种应用题之后,找一找身边的同类应用题,并把它和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并解答。

(4)在学习了平均分之后,找一找生活中的平均分现象,并尝试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5)在学习了统计之后,说一说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当教师长时间有意识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往课外引导,学生也会自觉的养成关注身边的数学问题的习惯,进而形成自觉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及良好地数学学习方法。

,要力图通过数学学习的引导,赋予数学学习者健康的品性人格。《标准》的基本理念中说“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那什么样的数学才是有价值的呢?数学学习的终极价值在哪里?《标准》的基本理念中还说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发展才是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这里所指的发展显然不止是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发展,更是兴趣、方法、习惯、审美等品性人格的发展。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都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树立在《标准》的指导下的教学过程的整体观,教学过程的功能不是单一的,每一节课,每一个课堂的活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事实上,即使教师关注的是某一方面,学生的感受也是多方面的,当教师只关注知识时,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就会产生厌 倦、无味的感觉。这也是对学生的影响。基于此,就有必要(1)选择合理的学习指导方法。在实施学习指导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按新的理念和新的要求进行设计、实施与反思。要时时提醒自已:以往是怎么教的,通常是怎么教的,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征是什么,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什么地位,它是否符合《标准》的理念,等等。学习与学习指导方式是多样化的,《标准》强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目的在于改变以往以接受式学习的单一的学习模式,满足学生不同的要求。(2)正确对待可能产生的差异。“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标准》承认并提倡的地方。学生差异是存在的,这是事实,让每一个学生都接受教育,不是让每一个人在同一条线上起跑,跑向同一个终点。在新理念下,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有些学生得到最基本的发展,有些学生得到更多的发展。这样可能造成学生差距的拉大,但这不是两极分化,这是保障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基本的发展的同时,一些学生有较快的发展。与两极分化有本质的不同。那么,如何做到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基本的发展?我们要承认学生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是掌握知识的差异,还有兴趣、态度、能力、性格、方法等等的差异,只有关注学生的差异,才有可能在学生的差异情况下,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而不只关注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的性情品格走向。(3)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的人格是平等的,价值是平等的,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建立起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生命力得以展现。

教师要理解自已所处的地位、作用,正确认识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充分地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把学生的数学学习引向自主、和谐、多元、审美的境界。

数学教师论文:小学数学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性现状、问题和研究对策

摘 要: 在新一轮的课程教学改革中,小学生数学教学改革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创新和突破,新课程的顺利进行,教师是关键。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教育推行新课程的现状,指出了在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师 新课程 适应性现状 问题 研究对策

一、小学数学教育推行新课程的现状

1.教师推行新课程积极性不高。老教师的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基础稳固、了解学生的思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中坚力量。但是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老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他们习惯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在教学中遵循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教师主要负责引导学生学习。很多老教师不能在短时间内接受这种教学理念,对新课标准的知识只停留在表面,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没有将新课程推行落到实处。

2.很多家长不理解新课改。小学生的家长在学生时代接受的是传统教育,虽然教育结构发生了多次变化,但是传统教育对家长的影响还是很深,所以很多家长对新课程改革表示很不理解。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出了要求,不仅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前和课后也都有相应的要求。很多家长认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教师就不能发挥本身的教学引导作用,这种方法使学生的负担加重,学生负担加重之后学习的积极性也就降低了。因此很多家长不理解课程改革,更不支持新课程的推行。

3.学生适应程度不高。小学数学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遇到较大的问题就是学生的适应程度不高,很多学生不能按照要求进行预习,在上课过程中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作出回答,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很多学生习惯了传统教育中教师讲课、学生记笔记的模式。新课程要求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进行预习,教师在讲课时也要对预习情况作出检查,从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教学模式,这就使新课程教学不能顺利地进行。

二、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实用性的问题。由于我国课程改革开展得较晚,对教学内容的研究不够充分,因此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中出现了教材实用性不高的问题。小学数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传统的教学注重结果,过程放在一个比较次要的位置。新课程中增加了对过程完整性的要求,但是在课本中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学生在预习时只看课本并不能了解解题的过程,上课时对老师的讲解也是一知半解。教师必须再次进行讲授,推翻书本上的原理才能得出完整的过程和正确的结果。综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教材的实用性不高,学生自主学习时很可能被误导。

2.备课时间不充分。小学生学习的课程较少,数学又是主科,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任务相对繁重。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教师必须在上课之前做好备课。这个要求可以让教师更加明确教学目标,对上课内容进行的定位,但是在实际操作当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小学数学教师的课程安排相对紧凑,很多教师在课下还要对学生进行辅导。这种现状导致教师备课时间不足,没有充分的时间对教学内容进行仔细的分析,因而备课质量较差或者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做好备课。

3.学校图书馆没有充足的书籍。新课程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有时可以通过跟同学讨论或请老师解决,但是大多数时候学生只有大量地翻阅相关图书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小学的图书馆藏书较少,尤其是数学类的书籍更少。这也是学校推行新课程时遇到的问题。如果书馆藏书量不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下降,从而严重阻碍新课程的实施。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教师从根本上改变教学观念。大多数教师对推行新课程持积极态度,但还是有很多的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对实施新课程的积极性不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校对教师进行有关新课程的培训工作,培训的主要内容是向教师讲授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让教师明白推行新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教师能够理解新课程的推行对教师本身带来的挑战,教师必须直面这些挑战才能更好地运用新课标。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观念,才能使新课改走得更远。

2.增加多媒体设施。多媒体设施的应用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图示在运用多媒体后将会变得更加直观,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但目前很多小学还没有多媒体设施,只有在更大的范围内配备多媒体设施,才能够使新课程得以顺利推行。

3.争取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推行新课程之后,应该定期召开家长会,或者让家长旁听教师上课,让家长能够直接看到新课程推行之后的教学成果,方便家长提出意见,消除对新课程的偏见。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学生家长汇报学生的成绩,也可以让家长看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家长真正和老师一起督促学生进步。学生学习进步了,家长就会理解新课改,支持新课改。组织学生家长旁听教师上课,可以让学生家长更地了解新课程的要求,理解学校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目的,这样家长就会理解学校,支持学校推行新课改的措施。家长与学校共同努力才能使学生学习进步,使新课程实施起来更有动力。

4.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只有教师间相互进行交流,才能对学生的心理有的把握。教师间的交流还可以扩大到对备课教案的交流,这样能够使教案和备课更充分,更适合学生的需求。这样就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式适应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促进新课程顺利推行。

四、结语

本文通过研究小学数学教学在推行新课改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进行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够更好地了解小学数学教师对新课改推行的适应状况,提出有效的建议改变这种现状。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改变传统观念,调整心态,积极主动地做好新课程的推行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自己和学生的对新课程的适应程度。

数学教师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及其构成

摘要:教学设计走向学科教学实践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基于此论文首先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进行了概括性的分析,分析得出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对于不同层级的教师有着不同的要求,基于此论文剖析了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的分析、设计、评价及调整的过程,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构成主要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方面。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构成

0 引言

教学设计是把学与教的原理转化到教学材料和教学计划方案中的系统过程,是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际联系起来的桥梁。但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存在严重的形式化、教条化、模式化等倾向,没有很好的发挥好教学设计的桥梁化作用,使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严重脱节。基于此论文对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及其构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1 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分析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规划教学过程、研究教学策略的一个系统的过程[1]。通过教学设计建立教师解决教学问题、过程及结果的评价方案,主要的目的是通过对教学相关的基础理论的运用优化教学效果。通常来说这些教学理论主要涉及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行为理论、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而对于教学设计能力概括来说不同职位类别的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的要求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比如说教学设计者与培训管理者的教学设计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对于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而言,应该包括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以及严密的管理规划技能。同时,对于不同层级的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的要求也是有所不同的,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实际进行具体的分析。

2 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过程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修改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四维”目标[2],这就要求小数数学教师必须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教学设计能力是由教学实际行为及内容决定的,所以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能力的分析要紧密结合教学实际过程进行分析。数学学科知识具有逻辑性、结构性和层次性强的特点,所以教师通常被要求对每个学期、每个单元、每个小结进行一个详细的教学规划[3]。从这个层面说,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应该包括课程教学设计能力、单元教学设计能力以及课堂教学设计能力这三个层面。虽然这三个层面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有所差异,但是不同层次的教学设计活动都要经历一个分析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及内容、评价教学效果及缺陷、调整教学方法及内容的一个过程。

3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构成分析

通常来说,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能力就是指能够使小学数学教师更加有效地完成教学设计活动应该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一个综合概括[4]。首先,在知识方面。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具备小学数学学科知识,这是最基本的一个要求。同时还要具备小学科学教学、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相关的知识。也就是说,小学数学教师要具备正确的数学观、知识观、教育观、学习观以及教学观,同时应具备一般的教学设计知识。其次,在技能方面。这里所说的技能主要是指教学设计技能,从小学教学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技能主要包括:分析技能、概括技能、设计技能、评价技能、调整及研究技能。只有具备了这些技能才有可能将相关的教学理论融入到实际的教学设计中,也只有具备了这些技能才能保障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执行教学设计方案和策略。,在态度方面。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具备对数学学科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同时,要具备对数学学科本质及其教育价值进行探究的意识,要充分地认识到教学设计的重要性及实践意义。另外,还要具有自主学习意识、知识管理意识、共享交流意识以及设计研究意识等等。教师只有具备了这些意识才有可能对教学设计进行加强。依据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看,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设计能力主要包括分析技能、设计技能、教学设计成果评价技能、课后调整以及发现教学问题和研究问题的技能。

4 结语

论文首先分析了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继而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的分析、设计、评价及调整的过程,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构成主要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方面。通过论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教师必须把握教学设计的原则与教材的地位,以稳步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希望论文的研究为小学数学教师及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数学教师论文:有效教学之数学教师处理教材

摘 要 新课改的到来,不只是带来了教材编排的改革,也带来了一系列学与教方面的改革与变化,要让教学变得更有效。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处理教材才能更有效地使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习结果在学生身上得以落实。

关键词 有效教学 处理教材 教材的强化

逆向教学设计伴随着“课程标准”的产生而被提出来,它是一种先确定学习的预期结果,再明确预期结果达到的证据,设计教学活动以发现证据的教学设计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将“课程标准”转换成学习目标,并据此设计与目标相匹配的评价,再来设计学习活动。教师明确了学习目标和评价任务后,就要考虑要设计怎样的学习活动才能使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甚至有更好的表现。

影响学习活动设计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学习内容,而教材是活动内容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处理教材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1 处理教材的依据

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丢失一些信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照本宣科,依赖教材的内容和知识呈现的序列来实施教学,而应该对教材进行“第二度消化”。“‘第二度消化’就是结合教学的要求和条件,结合学生的特点,从教学的角度出发,教师对自己已学过的讲授内容,进一步作创作性的理解、加工、发掘,为更好地达到讲授目的而作准备。”(崔允漷的《讲授学》第116页)。“第二度消化”强调的是从学生出发,以学生好懂、钻深、悟透,让学生提高能力为目的。教师的“第二度消化”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辅助、引导性的作用,让学生学起来更轻松,掌握知识更深刻。但教师的“第二度消化”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学生不同,教学的要求就不同。很多教学时间比较久的教师,只凭着自己以前积累的知识与经验进行日复一日的教学,不再去钻研教学,结果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也不乐观。杰出的教师是第二度消化上的强者,只是追求自己弄懂,为了提高自己能力的教师只是在做“及时度消化”,而它只是成为教师的一个前提,而不应该是一位合格教师所具备的全部。

对于教材,教师应该以其为主线,保存教材上的基本结构体系,并以此为中心,对知识进行补充、挖掘,要让重、难点突出,一般问题粗、浅、简、略,让学生对知识有明确的把握方向,并给他们留有思考的空间。函数在高中数学知识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既是整个高中阶段的重点、难点知识,也同时具有导向性,影响深远。教师一定要将知识讲透,把握好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而且尤其要注意学生思想方法的培养,拓宽他们的解题思路,使与之相关的数列、不等式的知识学起来也变得更加容易。很多中学生在函数的学习和接受上面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导致很多后续知识的学习也难以进行,最终丧失数学学习的动力与积极性。所以,教师在重、难点知识的讲解上要到位,才会为学生铺好后继学习的道路。

2 处理教材的策略

2.1 教材内容改进策略

在处理教材时要求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教”意味着教师在教学的准备工作中要采取相应有效的策略来处理教材。在崔允漷的《有效教学》中提到五种教材内容改进策略(此处稍有改动):(1)增:增加、补充内容,如补充材料,或主题活动、实验操作等。教材中可呈现的知识数量有限,避免不了会造成有些知识的失真,这就需要教师对知识进行补充,还原知识的面貌。在讲解立体几何的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借助通信技术工具,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形成、变化过程,感受动态的数学。利用几何画板、等软件的可视化、可操作化的特性,可以清楚地向学生展示空间图形的动态变化过程。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的美。(2)删:删除重复的、不必要的内容。(3)换:更换不合适、不合理或不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同学生群体有不同的接受能力,教师要因情况对知识进行取舍。(4)合:整合不同知识点或不同学科的内容。如:在总复习阶段,整合函数、不等式、数列等知识点,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提升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5)立:打破原来学科内容的次序,创立全新的框架结构。处理后的教材对学生来说可能更适合他们的学习,更能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

2.2 教材的强化

有了教学内容的准备还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讲授(这里所说的讲授是指能进行“第二度消化”教师所进行的讲授),教师的讲授是对教材的强化。强化主要是指易化、深化、活化、美化这四种作用。

易化就是使教材上的知识、问题变得更容易理解和消化,学生掌握、使用起来能更容易一些。这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水平,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知识点上可能会遇到的不同的困难,通过灵活调整讲授来易化知识和问题,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有活力。三角函数的学习令很多学生头痛,公式多,一些题目难度大。光是公式的记忆就已经费时费力了,一些没有毅力和耐心的学生很容易放弃,最终这个知识点学得一塌糊涂。如果教师肯花精力和功夫在基础知识的讲解上,把公式的来龙去脉,各种公式之间的联系讲清楚,让学生弄明白,而不是急着让学生去做题,那么效果应该会更好。

深化就是使学生对教材上的重点内容理解得更深入一些。教材虽然是专家经过仔细研究之后编写的,但不同的人对相同的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只要教师能进行有效的第二度消化,仍然会有进步或不同的发现。一旦这些经过深化的知识被学生理解、掌握了,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来说会有很大的作用,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也会起到引导性的作用,启发他们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深化知识的能力。很多中学数学知识是高等数学中相关知识的掠影,站在更高的角度能更清楚地看清知识的本质。

活化就是让学生意识到掌握知识的角度是灵活可变的,知识的组合和结构也是可变的,从而培养学生相应的活化知识的能力。有些学生明明课上的时候已经听懂了老师所讲授的知识,掌握了解题方法,但课下自己做题时却又不会了,这就表明学生只是片面地认识了所学的知识,不能从多角度灵活掌握,导致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比较单一。可见,活化是极其重要的。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就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示范,从不同角度去讲解知识,认识知识的全貌。学生一旦具备了这种能力,他们的学习就会活起来,思维的发散能力也就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美化就是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内在美。一旦学生具有了这种美化知识的能力,学习将变得不再枯燥,也就不会有厌学的现象产生了。很多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不理想是厌学情绪导致的,而这种情绪容易产生却不易铲除。最终,这部分学生会越来越远离数学学习的园地。让学生认识、体会数学的美,他们自然也就会爱上数学了。

教师对教材进行的强化,会减轻学生的学习困难和负担,使知识更加简洁明了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的学习也就会变得更加轻松而有方向。

数学教师论文:论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师角色

(驻马店市第二实验小学河南驻马店463000)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实施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新舞台,并为教师提供广阔发展的空间,促进教师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当务之急是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尽快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促使一大批教师成长起来。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师角色

1小学数学教师应做角色转变的准备

1.1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

首先,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要摆脱旧的观念的束缚。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其次,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课程改革中来。第三,教师要认识到:"数学素质"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而"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真正理解:"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世纪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第四,教师要认识到在未来社会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本身更关键。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是方法库,工具库。教学模式应是:知识,素质,创新能力的三维教学模式。

1.2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会更加复杂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心理学和学,能够以新的理论来支撑自己的教学工作。教师作为社会化的人,必须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

2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师角色的变化

教师角色的特征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在历史上,教师这一社会角色的特征经历了从长者为师到有文化知识者为师,再到教师即文化科学知识传递者的演变历程。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的。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却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在新的世纪里,教师这一角色的特征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当今在教师角色的重塑过程,需要我们站在时代的前列,将历史的和现代的价值意义重新审视,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具体来说,教师的角色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教师的职业观:要从做“教书匠”式的教师,向承担“作为一个教育家所应负的使命”转变。教师的教育主体观:要从在教师为本,或以教材为本,转向以学生为本。

教师的价值观:要从主要是学科知识的拥有者,转向知识水平与道德情操的统一。教师的师生观: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转变为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师生是互动的合作关系、朋友关系。教师的责任观:要从为学生升学负责,转变为“为学生的一生作规划。”教师的教学观:要从“为教而教”转变为“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教师的功能观: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是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正向探究式学习转变所决定的。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不再以信息的传播者、讲授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为主,其主要职能己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的管理观:角色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教师的成才观、发展观:要从一次性拿到资格证书可以一辈子当教师,转变到必须靠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学习而成为一个好教师。教师的课程观:由课程与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转化为以教材为知识载体的师生课程文化的共建者。

3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常规教学行为的改变

教师将随着课程所建立的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重新建立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育改革的舞台上将演出一个新的剧本,教师将进入课程规定的新的课堂生活方式。可以预言,新世纪中国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将是21世纪中国社会上具有明显变化的职业。新课程对课堂常规教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课堂控制方式的变化

课程授受知识的变化,决定了教师课堂控制方式的变化。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往往倾向于“结构化”、“封闭式”权力型控制方式,非常强调学生对教科书内容的记亿与内化,因而,这种控制方式是维持的,教科书知识占优势,很少有教师个人知识的发挥,几乎没有师生互动知识的产生。教师在新课程的授受时,将更多地采取“非结构”、“开放式”的控制方式,特别注重学生的创新品质的培养,因而,教科书知识的比例相对较少,教师个人知识和师生互动产生新知识的比例较大。这样一种“控制方式”是对传统“权力型社会控制方式”的挑战,是生成式、可持续发展的。

3.2课堂常规经验的变化

当教师以知识传递为重点的时候,他的经验做法是:将知识、技能分解,并从部分到整体地、有组织地加以呈现,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记忆,再现由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让学生回答教材中的问题,记课堂笔记。当教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时候,他的经验做法是:通过相互矛盾的事物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引导学生完成解决问题的活动,监测他们发现后的反思。教师引发并适应学生的观念,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4教师需要一些新的工作方式

教师需要一些新的工作方式: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要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教师职业的一个很大特点是单兵作战,而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内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可以说,新课程增强了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将引发教师集体行为的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师的专业分工。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因此,必须改变教师之间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教师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不同学科的教师打交道。例如,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将打破班级界限,根据课题的需要和兴趣组成研究小组,由于一项课题往往涉及到语文、地理、历史等多种学科,需要几位教师同时参与指导。教师之间的合作,教师与实验员、图书馆员之间的配合将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质量。在这种教育模式中,教师集体的协调一致、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显得尤为重要。

数学教师论文:试论如何当一名称职的小学数学教师

(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教研室内蒙古赤峰0255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进行了改编,从而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学生在小学时期,正处于思想尚未成熟阶段,他们会受教师的影响,从而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这就说明小学数学教师的职业素养是相当重要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职业素养课堂教育学习态度

职业素养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各行各业的人都应该具备自己-的职业素养。那么,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课堂职业素养,如何加强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适应新课改呢?本文就从以下几方面简单地了解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一、对教师职业素养的认识

这应该是作为一个老师的必要条件。要有充分的不断更新的知识储备,要有自己正规还不失独特的教学方法。有人看到这些后会说,别说了空谈自相矛盾。稍加解释一下,我说的正规是要完成国家对教学要求,教育要照顾到方方面面,但又不要成为教条的奴隶把自己的个性融入到教学中,具有自己的特点,使你的教学从容不迫,就像高山流水般自然流畅,给学生艺术般的体验。要达到这种境界如果教师的知识储备不是十分丰富,怕真是空谈。这就要求要求老师要“学无止境”,要终身与书为伴,跟着时代的节拍,走在时代前沿,让知识成为你的血液,帮你更新营养,这样才能给学生永不枯竭的新知识。如果育人的我们不如正教学生更能融入社会,更能接受新知识,更能跟上时代的脉搏,我们都落后了,我们还去教谁啊?还不止如此,教师除了博学多才外,还要讲究教学方法。教师会和让学生会是两码事,不管教师的知识水平多高都不代表他的学生水平高低。教法是联系教师知识和学生头脑桥梁,让学生学会是教师必须做到的事情,对于教师来讲教和教法尤其重要。一堂课是不是一堂好课,关键看老师上课的方式是否能被学生乐于接受,是不是符合学生的口味,是不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风趣幽默的话语,新颖的授课方式,化繁琐为简单、死板为生动的能力,必将使学生听起来轻松而易掌握。这是大多老师一直孜孜不倦追求的一种境界。没有这样的课的老师说是好老师,怕是有些牵强。

1.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只有不断地储备知识,才能有独特的教学方法,将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目前有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小学数学教师认为所教的学生处于社会最底层教育,所教知识难度不大,只要有一般中学教师的水平就足够了。但研究表明,小学数学教师对自己知识水平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的教学成果,同样的内容,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在于教师对数学的理解。然而,在新课改正在实施的条件下,小学数学教师缺乏专业知识,知识面只局限于课本,这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小学教师应当充分理解数学深度的内涵以及知识的重要性,加强自身的知识素养。

2.要有健康的心理

健康的心理是作为一名教师不可忽视的问题,近年来,我们国家多次出现教师虐待学生的事件,如教师让学生互打耳光、楼道罚站、操场裸跑等等。试想一下,一个心理有严重问题的教师怎么可能教好学生,家长怎么会放心地把自己的孩子交给一个心理有问题的老师?这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会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更好的成长,才能培养出健康的人才。

二、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

1.掌握数学课堂的教学思维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创新是照亮人生前进道路的灯塔,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素质。小学时代更要埋下创新的种子,培养创新意识。创新在小学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知识是小学数学教师必备的素养,只有丰富的知识理论体系,才能应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所渗透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师要对数学知识、方法等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地辨别数学符号的含义、特征以及数学运算的形式,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数学信息,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2.控制数学课堂的教学节奏

现代的教师工作复杂多样化,任务紧张化,对教学的要求高、压力大。小学数学教师想要胜任这份工作,必须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想法以及学习状态。随时调控自己的教学节奏,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教师要按照自己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为学生讲解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地调配授课计划。比如,有个学生突然向窗外看了一眼:教师要把他从外面的世界吸引回来,面对像这种课前没有遇到的情况,如果教师因情绪导致心理失衡,便会不知所措,耽误讲课的进度,甚至有可能完成不了课前的准备计划,所以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养,才能沉着、冷静地驾驭课堂,使课堂的教学节奏得到有效的调节。

3.减少数学课堂的教学偏差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喜欢学、爱学、乐学,有的则不喜欢学、厌学,最终导致弃学。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有一定的心理判别能力,对学生的心理进行了解和分析。懂得他们的困难所在,针对不同的学生对症下药,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从而使他们得到更大的进步。

三、数学课堂的魅力所在

数学是很枯燥的,大多数学生都不愿意上数学课,使课堂的气氛变得冷清,没有魅力,死气沉沉,课堂的魅力无非就是教师讲课要有激情,激情是一种冲动的情感,激情可以激发人的潜能,唤醒沉睡的记忆。当然,教师教学也是需要激情的,没有了激情,课堂就会平平淡淡,一点味道都没有。有了激情,学生也会受到感染。课堂就会变得生动、形象,这样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综上所述,职业素养是一名教师必备的课程,国家的发展在于教育,而教育的成败在于教师,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不断地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开发自己的潜能,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完成社会及家长赋予的使命。

数学教师论文:论数学教师应该渗透数学文化的教学

摘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关键词:数学教师;数学文化;数学教学

数学文化表现为在数学的起源、发展、完善和应用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对于人类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方面。它既包括对于人的观念、思想和思维方式的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人的思维的训练功能和发展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功能,也包括在人类认识和发展数学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和所能达到的崇高境界等。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和自主创新意识,从而更为严重的是扼杀了学生青少年时期的个性和创新实践能力,也就自然不利于学生智力和潜能的发挥。

一、数学文化

文化的含义很复杂,如今关于文化的定义有几百种,难怪有人说,“文化是个框,什么都能装”。那数学文化究竟是什么,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数学教育历来重视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基本技能,传统的教学模式确实提高了学生的应试能力。为了考试,尤其是为了现在的高考服务几乎已经成为数学教育的目标。

数学学科也要求与素质教育同步,孙宏安先生在《数学素质界定我见》一文中指出:从21世纪我国公民的数学修养的角度看,它包括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和数学能力;数学意识和数学语言、科学精神和科学价值观以及使用计算机的技巧和能力。由此可以看出,要培养青少年的数学素质,要想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提高青少年的素质,必须把数学当作一种文化,以文化的角度进行数学教育,这才是关键之举。同样也是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通过数学文化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数学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开阔视野,寻求数学进步的历史轨迹,激发对于数学创新原动力的认识,受到文化的熏陶,领会数学的美学价值,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数学学科教学要充分挖掘人文教育素材。

二、数学文化的重要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数学文化也将广泛地在中学数学教育中进入课堂,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数学文化教育。数学是一种文化,就要体现当前社会的价值取向,从微观角度看,特定的价值观则是特定社会的文化体系的核心。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产生。学生只有树立科学的价值观,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才能指导其正确的行动,为社会作贡献,实现人生价值。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积极倡导先进的社会价值观念,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教学设计中应设置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通过数学活动的探索和创造,体验数学学习活动中成功的喜悦,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同时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以上的论述,把数学从单纯的逻辑演绎推理的圈子中解放出来,充分地揭示数学的文化内容,肯定数学作为文化存在的价值,强调数学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同时,还应观察社会文化对数学的影响,社会对数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数学文化的教学

数学文化的教育,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源泉与历史的发展,使学生深入了解数学的外延与内涵,深刻理解数学的本质。比如,在讲到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时候,可以讲讲高斯的故事。高斯小时候数学成绩并不是很好,所以他的数学老师不是很喜欢他,有24小时他的数学老师在数学课上给他们出了这么个数学题目:1+2+3+4+5+6+7+……+100=?很多同学都开始了埋头苦算,不一会儿,高斯就举起手说他已经算好了,他的老师不相信,因为他认为比高斯聪明的学生都没有算好,就算自己也花了两个多小时才算好的,但他拿起了高斯的作业本,马上就翘起了拇指,你知道高斯是怎样让他老师深深折服的吗?故事能够引人入胜,通过故事设疑,把学生引入到问题情境中,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四、数学文化的培养

首先,数学文化中蕴涵哲学意识。数学家B.Demollins说:“没有数学,我们无法看透哲学的深度,没有哲学,人们也无法看透数学的深度,而若没有两者,人们就什么也看不透。”恩格斯指出,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这说明数学文化与哲学息息相关。如,古希腊时期的毕达哥拉斯提出“万物皆数”的理念后,古希腊的哲学家就开始注重数学工具在对自然界的认识过程中的应用;芝诺及时次提出“有限和无限”的概念,这正好与哲学中有限与无限的概念不谋而合;哲学上说,事物发展总是由量变的积累到质变,这也与数学中的二次曲线理论相吻合;几何中,有由点到线、由线到平面、由平面到空间这一研究对象,这恰恰是哲学上一个逐步抽象过程,它能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抽象能力、层层推理的思维模式。例子是数不胜数,在此就不一一赘述。总之,运用数学变换方法能揭示和把握这种哲学高度的抽象化和形式化,从而培养学生用辩证法去看待问题,这不仅强化了自身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应变能力,还能不断提高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能力。

其次,数学文化中蕴涵创造意识。说到创造意识,笔者不得不提到数学建模。数学建模(Mathematical Modeling)是一种数学的思维方法,是“对现实的现象通过心智活动构造出能抓住其重要且有用的特征的表示,常常是形象化的或符号的表示”。

数学教师论文:数学教师教学决策研究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改革中的重要因素——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在数学教学层面,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主动参与是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前提。所以教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教师的数学教学决策所面对的问题繁多和数学教学决策机制的不完善等问题,教师的数学教学决策不可能实现理想的科学化。因此,对数学教师教学决策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数学;教师;决策;研究

一、问题引入

决策学是研究决策者如何对未来准备要从事的活动搜集相关信息,按照一定的标准、原则分析研究对象,制定出有关方案并准备实施的一门学问。[1]又因为决策并非如其他实验科学一样具有“可观性”,因此,决策又是人们的一项高级的思维活动。尤其教育行为中的数学教学决策,更是关乎数学教学者、受数学教学者切身利益的,而数学教学决策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而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数学教师教学决策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数学教师教学决策经验的固化。在审视教师数学教师教学决策的实际运行过程中,既有着追求不断创新、优化的数学教学决策,同时也存在着经验固着的数学教学决策。经验固着的数学教学决策在某种程度上说是脱离了具体的数学教学情境,甚至不再适合现行的数学教学决策。而对于教师来说,拘泥于过去的数学教学实践,脱离了当前具体的数学教学情境和数学教学实践,数学教学经验就会成为一种无效的数学教学依据。教师对零散积累或所借鉴的经验既缺乏本质上的分析和概括,也没有对经验应用的情境、个体数学教学风格、课程内容等条件因素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判断,盲目因循惯例与规则。

2.注重决策结果,忽视决策过程。数学教师教学决策一般来说是从两个维度展开,一个是数量上做决策得机会,另一个是质量上得过程关注程度。在现行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仍关注的是数学教学的结果,把数学教学的重点放在决策数学教学的结果上,而非考虑到决策过程中学情感、价值观等因素,也不会注重学生在这个过程之中的参与情况,忽视了学生认识每种方案可能带来的后果,同时也忽视了学生选择某种方案背后所持的价值观。大多数教师注重的并非是学生怎样选择了一个方案,而是重点关注学生选择了什么方案。

3.教师反思意识缺乏。教师的数学教学决策既是一种事实的判断又是价值判断,不同的教育价值观、数学教学信念的教师往往具有不同的数学教学选择。数学教学决策优化作为不断生成中的主体行为是使数学教学在特定数学教学环境中的师生的生长状态的同时又不断超越这种状态的更新过程。而这种更新不是自动发生的,它需要教师对数学教学决策冷静反思与评价。但是,就目前存在的情况而言,教师在作出数学教学决策后所反思的内容有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教师自身的数学教学智慧、数学教学信念、数学教学实践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和学校制度、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二、对策分析

为了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数学教学质量、转换数学教师教学思维方式以及改进数学教师教学实践等,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来更好的实现教师的数学教学决策。

1.程序化与非程序化相结合的数学教学决策。“程序化决策也叫规范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在领导活动中重复出现的例行的决策”。[2]这种理性的形式要求数学教学决策过程也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在这个程序中运行,从而得出合理的决策。而数学教学决策主要由教师这一主体完成,教师为了实现数学教学目标与完成数学教学任务,根据自己的信念、知识和不断形成的实践智慧,通过对数学教学实践的预测、分析和反思,从而确定最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案。一些或者有大部分的数学教学决策都是可以在数学教学实施中可以反复操作的,如:数学教学三维目标的制定、数学教学方法的选用等。然而,另一方面,由于数学教学决策会面临很多复杂的问题,对信息的分析和处理仅仅用程序化的方式是远远不够的。非程序化决策是指结构性不好,非重复出现的,而且通常是必要重要的决策。这类决策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学习过程,即“判断—行动—结果—再判断……”的过程,认知误差可能会逐步减少,决策者的判断能力会逐步提高。[3]虽然在决策之前会面临许多未知问题,但是通过不断的反馈信息不断增加判断所需的信息,增加决策所需的提示,从而增加判断的依据;可以从结果与判断的对比中得出原判断误差的信息,从而作出对判断的合理修正。因此在面对和处理决策中出现的一些新的问题时,打破程序化也是十分必要的。

2.注重决策过程,有效的运用数学教学方法。受决策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的影响,数学教学决策越来越强调过程本身,重视学生在过程中的参与。在数学教学决策的过程中,许多非理性因素,如个人的直觉、情感因素、价值观,也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同时,也强调个体在决策过程中与他人的协商和对话,看重决策成员之间的互动及其相互影响,使学生充分体会自己和他人和社会的相互关系,自己的决定可能带来的影响;更加注重在真实的情境中、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在快速、大量信息的冲击下以及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决策。[4]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们的决策能力才能提高,也有了进行真实决策的经验和能力。在这样一个整合的数学教学模式中,所以往往要和很多数学教学方法同时使用,在数学教学决策的不同阶段,可以结合不同的数学教学方法,比如在制定决策方案和选择决策方案时,常常和课堂辩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使用,还使用一系列的决策工具,如,头脑风暴,反向头脑风暴,决策树,Sw0T分析等,要求教师能灵活处理。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脚手架,以防止学生前提技能掌握不足。

数学教师论文:浅谈小学数学教师的职业素养探析

摘要:学生在小学时期,正处于思想尚未成熟阶段,他们会受教师的影响,从而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这就说明小学数学教师的职业素养是相当重要的。

关键词:职业素养;教学模式;学习态度

职业素养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各行各业的人都应该具备自己-的职业素养。那么,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课堂职业素养,如何加强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适应新课改呢?本文就从以下几方面简单地了解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一 对教师职业素养的认识

1.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只有不断地储备知识,才能有独特的教学方法,将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目前有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小学数学教师认为所教的学生处于社会最底层教育,所教知识难度不大,只要有一般中学教师的水平就足够了。但研究表明,小学数学教师对自己知识水平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的教学成果,同样的内容,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在于教师对数学的理解。然而,在新课改正在实施的条件下,小学数学教师缺乏专业知识,知识面只局限于课本,这对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小学教师应当充分理解数学深度的内涵以及知识的重要性,加强自身的知识素养。

2.要有健康的心理。

健康的心理是作为一名教师不可忽视的问题,近年来,我们国家多次出现教师虐待学生的事件,如教师让学生互打耳光、楼道罚站、操场裸跑等等。试想一下,一个心理有严重问题的教师怎么可能教好学生,家长怎么会放心地把自己的孩子交给一个心理有问题的老师?这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会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更好的成长,才能培养出健康的人才。

二 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

1.掌握数学课堂的教学思维。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创新是照亮人生前进道路的灯塔,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素质。小学时代更要埋下创新的种子,培养创新意识。创新在小学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知识是小学数学教师必备的素养,只有丰富的知识理论体系,才能应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所渗透的问题。小学数学教师要对数学知识、方法等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地辨别数学符号的含义、特征以及数学运算的形式,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数学信息,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2.控制数学课堂的教学节奏。

现代的教师工作复杂多样化,任务紧张化,对教学的要求高、压力大。小学数学教师想要胜任这份工作,必须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想法以及学习状态。随时调控自己的教学节奏,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教师要按照自己课前准备的教学方案,为学生讲解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地调配授课计划。比如,有个学生突然向窗外看了一眼:教师要把他从外面的世界吸引回来,面对像这种课前没有遇到的情况,如果教师因情绪导致心理失衡,便会不知所措,耽误讲课的进度,甚至有可能完成不了课前的准备计划,所以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养,才能沉着、冷静地驾驭课堂,使课堂的教学节奏得到有效的调节。

3.减少数学课堂的教学偏差。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会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喜欢学、爱学、乐学,有的则不喜欢学、厌学,最终导致弃学。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有一定的心理判别能力,对学生的心理进行了解和分析。懂得他们的困难所在,针对不同的学生对症下药,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从而使他们得到更大的进步。

三 数学课堂的魅力所在

数学是很枯燥的,大多数学生都不愿意上数学课,使课堂的气氛变得冷清,没有魅力,死气沉沉,课堂的魅力无非就是教师讲课要有激情,激情是一种冲动的情感,激情可以激发人的潜能,唤醒沉睡的记忆。当然,教师教学也是需要激情的,没有了激情,课堂就会平平淡淡,一点味道都没有。有了激情,学生也会受到感染。课堂就会变得生动、形象,这样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综上所述,职业素养是一名教师必备的课程,国家的发展在于教育,而教育的成败在于教师,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不断地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开发自己的潜能,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完成社会及家长赋予的使命。

数学教师论文:初中数学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摘要: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基于反思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清反思的意义、熟悉反思的内容、遵循反思的原则 、掌握反思的方法,促进教学反思更有效地开展。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意义原则方法

教学反思已成为新课程下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强大动力。那么初中数学教师怎样进行教学反思呢?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认清教学反思的意义

教学反思的意义在于:①通过教学反思,增强教师自我教学意识,提高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并能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教学诊断、纠错、创新;②通过数学教学反思的研究,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将反思理论指导实践,反过来,通过实践的检验进一步升华理论,增强教师的教学科研意识;③教师通过反思,能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教学更有效、更合理,提高教学水平,整体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④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它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教师发展的重要条件。教学反思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二、遵循教学反思的原则

1.及时性。课后反思贵在及时。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样以记促思,以思促教,每天实践一点,每天反思一点,每天进步一点,长期积累,必有“聚沙成丘”的收获。

2.持续性。课后反思贵在坚持。教师只有养成对自己教学活动经常性反思的习惯,才能更好地监控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改善教学行为。

3.实效性。课后反思要注重实效。要树立不是为了反思而反思,而是为了改进而反思的观念,反思出自己的问题后,要分析原因,思考改进的途径和方法,力争在预期的时间内收到改进的实际效果。

4.自主性。课后反思要自觉自愿,要认识到反思是适应新课程的需要,促进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如果不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思考,上完课后不重新审视、分析,教师就很难提高自己。

三、熟悉教学反思的内容

1.反思成功之处。教师上每一节课总会有自己满意的地方,也就是成功之处,包括教学过程中预先设计目的的做法,或是课堂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应变过程,或是对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运用的感触,或是对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或是双边活动开展得很成功,或是在备课时未曾考虑到而在课堂上突然迸发出的灵感等。无论是哪一方面有益的收获,课后都应该及时地详细记录下来,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把它们进行归纳整理,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

2.反思失败之处。任何一节课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即使教师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也可能会出现意外。如:对教学中突发事件估计不足;对某个问题阐述有偏颇;或者感到对某个问题的处理力不从心等。对这些做深刻的反思、探究,使之成为今后教学的教训,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3.反思教学疑难。这里的疑难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的疑难点。每节课下来,学生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某些疑问,但是课堂上无法解决。教师把从学生方面反馈过来的疑点记录下来,细加琢磨,有利于今后的教学和复习。另一方面是教师的疑难点。教师对教材中的问题并非一下子就能理解得十分透彻,有时甚至似是而非,通过课堂教学,教师把它记下来,促使自己今后对这一方面的问题深入研究,使之明白透彻。

4.反思教学所悟。每节课之后,经过深思熟虑,教师总会摸索出一些教学规律和教法的创新;知识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纳和取舍,写出新的教学设计。这样可以为自己下一年的教学做准备,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掌握教学反思的方法

1.独立反思。一堂课后,通过对整个教学过程及各个环节的回顾与反思,特别是要抓住教学片断、实例,并从中找出成功与失败之处,及时记下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方法。

2.换位反思。学生时时刻刻用眼睛和心灵观察着教师,教师要有意识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听他们真切的声音,听他们真实的感受,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

3.互动反思。教师的反思不能始终在自我的圈子里,要树立沟通、交流的意识,与同行经常互相听课、评课,从而达到共同学习、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4.自学反思。是指教师在自我进修、自我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

5.对比反思。听与自己上同一内容老师的课,或看教师的教学录像,对照检查自己与其他教师的差距,取长补短,吸取他们的教学长处和品质,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总之,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著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长期积累,必有收获。教师只有把自己真实的心路历程、独特的实践经历、个性化的成长故事,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清理、反思、构建,才能点燃教育的激情,拓宽创新的视野,铸就成功的风采。

数学教师论文:高职院校数学教师素质的培养及提高

【摘要】要想实现高职教育的目标,必须提高教师的素质,它是一个长期的和根本的任务。本文提出了培养和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

【关键词】数学教师,素质,培养,提高

在很多高职院校,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体教育的教学质量。分析当前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困难,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高职院校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高等数学课程的课时数减少;高职院校数学教师还不能很好地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高职数学教师的主导地位和高职学生的主体地位还不能充分确立。为了实现高职教育的目标,克服数学教学困难,很多院校也在积极的进行教学改革,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高职院校数学教师的素质,为此我们应当积极提高教师的素质。

从国内外高职教育教学研究、高等数学教师培养等理论和实践成果出发,以及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出发, 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高职院校数学教师的素质。

1、教育理念的更新

从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来看,学生并不需要掌握高深的、系统的数学理论知识,需要的是通过数学教育,为本专业的学习奠定数理基础,能使学生接受数学思想,学会数学思维,提高数学素质,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使得高职数学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都发生了变化,要求数学教师改变系统性和严密性、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观念,建立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加强课堂互动;降低对数学理论的系统化和标准化要求,围绕问题进行教学,使学生不仅要理解知识内容本身,还需要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重视教学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素质的培养;突出知识的应用,减少复杂的计算训练,体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最终能够使用一些数学思想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有所用,并在课程实施的具体单元设计中,充分挖掘与相应专业有密切联系的教学案例,融入到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素质。

2、教学方法的创新

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是粉笔加黑板的模式,采用填鸭式或者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课程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情况、课程内容、学科特点以及专业技能培养要求,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案例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分组讨论法、对比法、实验法等教学方法。用“案例教学法”引入数学概念,增加学生对抽象概念认识的兴趣,为学生利用数学概念蕴含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用“问题驱动法”展开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用思考题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发现;用“对比法”导入新的数学概念与运算,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用“讨论法” 展开习题课的教学,对数学方法解决的实际问题类型进行总结,让大家在讨论的过程中明确意识到“学数学、用数学”的意义和乐趣;用“实验法”在多媒体教学中适时引入一些常用的数学软件,不仅可以弥补学生的认知不足,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同时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3、知识结构的完善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不少数学教师存在知识面窄,结构不尽合理,文理工不相通,边缘学科知识缺乏等情况。为了突出培养专业人才的能力,服务专业课的教学,体现数学课程的工具性,数学教师要把数学知识和一些专业课程的知识融入自己的整体知识中,要把数学知识和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在概念、定理的应用方面引入大量贴近生活和具有专业背景的引例、案例、习题,强化数学的应用性,做到边教边应用。这样做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得到优化。 这就要求数学教师通过学习、研究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建立起符合高职教育实际的数学课程体系。因此,高职院校数学教师要普遍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必须不断更新知识,了解数学的应用,在继续教育中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建立复合性知识结构,培养应用意识。

4、不断提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技能

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多媒体知识的日益普及,传统的教育方式正向现代教育技术方式转化。现代信息技术为构造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教育教学环境, 提供了的技术保障。就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来讲, 许多数学概念、逻辑推理、数学模型很抽象, 仅凭教师的描述与讲解, 学生很难听明白。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加教学形态功能, 能具体地说明那些单凭语言不能说明或难以说明的数学事实,实现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表达, 使知识化难为易, 变抽象为具体, 从而多层次、多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提高教学效果。高职数学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 参加各种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和交流,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应用方式及其要点,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这一有力工具。教师要能熟练利用Matlab、Mathematics 等数学软件包,运用计算机求解数学问题。因此,数学教师要应时展趋势,在平时学习中要多多尝试,提升应用技能,这样在教学实践中才能将现代教育技术用得游刃有余。

5人格魅力的提升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来源于学生的信任。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在学生中有很高的威信,也受到学生的尊重和欢迎。就高职数学教师来讲, 不仅要求通过数学教学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求真务实的品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引导学生精神世界的生长生成,努力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承担上述期望和使命, 高职数学教师必须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素质,要形成自己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真正了解学生想什么, 有针对性地从事教育工作;要在丰富的文学、艺术、历史等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提高修养和情操, 增加气质风度和人格魅力。高职数学教师只有提高了个人的人格魅力,这样才能增加亲和力, 容易与学生交流与沟通,提高学生对高等数学课的兴趣与学习积极性。

时代在不断的进步,科技在飞速的发展,数学的应用日益广泛,势必带来数学教学的一次又一次改革,这对数学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数学教师应把终身学习作为自我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勇于探索,不懈追求,以适应更高的要求。要想实现高职教育的目标,必须提高教师的素质。

数学教师论文:浅论数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数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在信息社会中,数学为商业、财政、健康和国防做出贡献,为学生打开职业之门,使人们能够做出充分依据的决定。数学课程改革除了先进的理念做指导之外,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具体的执行者,如果教师没有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来,或者对新理念仅表示欣赏而没付出实际行动的话,改革只会是一个美丽的光环。所以说建设一只高素质的数学教师队伍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振兴数学教育培养数学人才的关键。

1 数学教师要成为一个研究者

由于教学情景的不确定性,所以数学教师不仅要是一个实践者,更要是一个研究者。既要“思先于行”,又要“以行促思”。在研究实践中实现专业发展。斯滕豪斯认为,“教师是教室的负责人,而从实验主义者角度来看,教室正好是检验教学理论的理想实验室。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理解教育研究,都不得不承认教师充满了丰富的研究机会”。专业的数学教师不应该将课堂看成是低水平的演练,而应该将自己的课堂组织成为大的探索,自主地进行一些数学教育改革试验,努力探索新型的、高效的、低耗的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数学教学的方法。青浦教学经验,MM教学法等等都是一线教师研究教学总结出来的好的教学方法。此外,数学教师还应该进行数学的研究。好的教师就是那些在数学中有点像是曾经做过研究工作的人。通过研究经历发现的过程,加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建立更好的数学知识体系,发现一些数学知识背后普遍的联系,还可以给出某些著名问题的新解法,发现并证明某些新的命题,提出某些新猜想新命题。初等数学应该是中学数学教师一个好的研究方向。张景中院士就是通过在中学教书时对平面几何的研究得出了用面积法解几何题的新思路并将其用于机器证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 数学教师应该是一个反思实践者

数学教师不仅要是一个研究者,还应该成为一个反思实践者。杜威认为“教师对于教学应该提出适当的怀疑而不是毫无批判的从一种教学方法跳到另外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应对实践进行反思”。他批判教育只是简单的教学生跟从现状。我们认为作为专业的数学教师,不仅应具有课堂教学知识、技巧和技能,而且要具有对自己的信念系统、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数学知识系统、背景因素进行反思,从而使自己处于更多的理性控制之下,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开放、持续发展的状态。作为反思型的数学教师在新课改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认为新课改并不是一场自上而下的专家运动,而是理论与实践,专家与教师相结合的一场运动。数学教师应该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课改,应该对课改的理念进行反思。新课标中提出了许多针对过去数学教学中不足的新理念,例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让学生自主探索”等等。固然这些新理念对于传统教学的弊端无疑是一副良药。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握一个“度”,如果每节课都是通过现实情景引入教学,将零碎的数学知识淹没在大量的生活实例中,或只注意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而将稍微复杂一点的证明都忽略的话,我们的数学课将失去数学本身的意义,学生学到的将不是数学而是别的什么东西。只有通过实践反思,数学教师才能把握好这个“度”,才能真正的的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应该对新编的教材进行反思。对于新编教材,许多教师怨声载道。也许是面对突然改变的教材有些教师无所适从,也许新编的教材本身出了问题。而这些都只有通过数学教师的实践、反思才能得出很好的结论。只有教师真正地参与到课改中,不是唯上、唯书,而是通过实践反思,实事求是地对课改作出客观评价,新课改才能取得成功,我国的数学教育才会蓬勃发展。

3 数学教师共同体的建设

除了来自于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反思之外,和同事的日常交流,也是数学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来源。所以建立数学教师共同体也是教师专业化的必要条件。数学教师共同体的建立弥补了“个体户”为主的不足,有助于批判性自我反思意识的拓展。一个年级、一个学校、一个地区的数学教师都应该形成自己的数学教师共同体,应该进行更好的交流和合作,形成良好的专业技术文化。教师之间应该有更多的对专业实践的研讨。我们应该创建建立数学教师共同体的条件。例如,强化对新教师的以老带新的计划,所有的数学教师在同一个办公室里办公,举行定期的学校或地区的数学教师研讨会等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跳出自己狭隘的空间,实现更佳的专业发展。

4 重视对数学教师的职后教育

尽管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主要来自于自身的经验和反思,但数学教师的职后培训同样不可忽视。尽管我国有一整套教师职后教育的体系,但明显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主要体现在:重学历轻知识能力的培训,片面地追求教师的高学历使数学教师的职后教育变成了学历教育。大部分老师认为这种教育只是为了一张文凭,没有实际意义,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职后教育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滞后,职后教育的课程设置仍然是沿袭过去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许多教材竟然是十年以前的教材。教授方法仍只有单一的讲授法。在提倡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的今天,这显然是不合适宜的。只有经历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师才能在自己的课堂中更好地使用它们;培训时间短,现在的教师培训都是占用教师的休假时间且培训仅有几天。我们认为可以让每个教师在教学实践几年之后,脱产学习半年,以便系统地学习。对于数学教师的培训来讲,我们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将学历教育转为知识能力的教育。②数学知识的培训,不应该是大学知识的重复,而应该与中学知识紧密相关,来源于中学数学知识,高于中学数学知识。③培训一定要基于个人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引起教师的共鸣,才能让培训者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经验,否则只是雾中花,水中月。④加强现代化技术的培训。

总之,职后培训既是数学教师的义务,同时,又是数学教师的权利。只有好的职后培训数学教师,才能更好地实现专业发展。

数学教师论文:新课改趋势下的高中数学教师迎接角色转变探讨

【摘要】为适应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提高高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效率仍然是各科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对高中教师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新课改给高中数学教师进行创新教学提供了机遇和舞台.另一方面,面对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师面临着要不断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等方面的挑战.

【关键词】新课改角色转变

概述新课程的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那么,什么是“发展”?什么是“学生为本”?所谓“发展”,就是指全体学生的发展,和谐的发展,终身持续的发展,个性特长的发展.所谓“学生为本”,就是指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观,高度尊重学生的伦理观,依靠学生的行为观.这就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在这个理念的解读中,学生这个元素无疑是居于核心位置的,自然,相应的教育教学行为都应当围绕着这个核心元素来进行.那么教师在新课程下又有什么样的责任呢?

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如何实施?应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环境,加强交流与合作.数学课的教学改革,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作为突破口,要求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教师的教学方式应该灵活多样,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通过讨论、研究、实验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责任

新课程目标向我们教师提出了基础教育下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要求.目标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会学习,促成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参与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作为教师的我们在积极地参与这场课程改革的同时,也应及时地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自身的角色,以适应

新课程目标的要求和责任.

在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应该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那种死板教条的填鸭式教学已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是学生的导师,应指导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督促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健全学生人格的发展和积极向上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学生自信心、责任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给学生提供思考、探究和具体动手操作的题材.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了解、钻研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较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数学需要,较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作为组织者,教师应致力于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教室中和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作为引导者,教师应致力于设计恰当的学习活

动,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

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我们的教师以前在讲课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明白、记不住,因此,课上教师说得多、重复的地方多,给学生说的机会并不多,教师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特别想发挥自己的解题技巧和多种方法,直接对学生进行讲解,所以教师包办代替得多,学生思考得少.这就要求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下要转变观念,积极创设能激起学生回答欲望、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有可说的问题,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当然,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也不能放任自流,在学生说得不全、理解不够的地方,也要进行必要的引导.

三、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效果应以学生主体功能的发挥是否充分来衡量.离开了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师的主导地位成了“独角戏”,也就没有什么意义可言了.教师的“导”要具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1.让学生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和公式的发现过程

由于数学中的重要概念的建立、公式定理的揭示及知识的应用,都贯穿着人类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充满着人类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亲自参与这些创造性活动的过程中来,以达到开发智力和能力,提高创造思维的品质,增强创造力的目的,因而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进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2.给学生探索问题参与权的同时,更要尊重他们的自主权

教师应启发学生对一个数学问题从多方位、多角度去联想、思考、探索,这样既加强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又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学并不总是像镜子一样反射“预设的轨道”,在这个动态活动过程中,不确定的因素很多,具有明显的非线性发展的“自组织”特性,尊重这一事实,就应在“相互作用”“开放性”“自主性”等特色上做文章.

结束语总之,作为新课改形势下的高中数学教师,要深刻体会现代教育理念.为了促进高中数学新课程的顺利实施,迎接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对数学教师提出的挑战,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观点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只有不断学习,才有能力反思,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发现新课程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数学教师论文:当前小学数学教师批改作业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教师认真批改好学生的作业,既是对自己教学的一个检验,也是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少有教师能做到,尤其在数学批改中,往往是教师“只看答案,不看解题过程;只打等第,没有评价性语言;只知道批改,不注意积累. ”不自觉地陷入数学批改的误区.

如果教师得到的信息不是有效的,甚至是错误的,那就不能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设计组织教学,有的放矢地补差补缺,最终影响了教学质量. 那么,怎样才能了解到学生的真实信息,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呢?我认为教师必须走出以下批改误区.

一、只看答案,不看解题过程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 ”有些教师在批改数学作业时,速度极快,往往只看结果,却不顾过程. 殊不知,这种不良的批改行为,有时根本了解不到学生的真实情况. 例如:食堂原有一堆煤,用了2.5吨,还剩下3.5吨,原有多少吨煤?一学生列方程x + 2.5 = 3.5,x = 3.5 + 2.5,x = 6. 这个学生没有搞清楚等量关系:应该是原有煤吨数 - 用的吨数 = 剩下吨数,只是学生解方程时错解,答案恰巧是对的,学生根本理解错了. 如果教师在批改时,不够认真细致,而是只看结果,就根本发现不了问题,得不到真实、有效的信息反馈,因而,贻误了补差补缺的有利时机. 有时还会助长学生抄袭作业,对得数的坏习惯. 我曾听到学生这样议论过:“老师批改作业只看结果,不看过程,所以,订正时不必太认真,只要把结果改一下就行了. ”可见,学生早已发现老师这种不良的批改行为,而且,还采取了“对策”. 他们这种不良习惯的形成,难道不是教师不负责任批改所造成的吗?

二、只打等第,没有评价性语言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 ”是的,只要是来自于老师的,无论是一句赞美的话,一个赞许的微笑,一则善意的批评,学生阅读后,激起的是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因,获得的是学好数学的信心. 所以,我们在批阅数学作业时,不能仅仅用“√”、“?菖”两种符号,也不能简单打“A”,“B”,“C”,“D”几个等第. 要让评语走上学生的数学作业本,让教师的话走进每一名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发展,从内心深处赞赏、欣赏每一名学生,与之建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批改作业的机会和学生沟通,在学生的作业本上适当地写下简洁、灵活、富有启发性和激励性的评语,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品质. 评语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启发引导

教师批改数学作业时,当有学生出现理解、计算或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教师就要给予针对性的评语,一语道破存在的问题,先用“引导”指出其错误之处,并在旁边写上适当的评语. 如:“要看清单位名称”,“思路正确,但此处计算有问题”,“注意分数四则运算结果能化成最简分数的化成最简分数”等等. 这种评语可帮助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不仅找到错在哪里,而且知道为什么错、怎么改正,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经常运用这种方法批阅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正确计算、仔细检查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 拓宽思路

批改数学作业时,教师不仅要留意学生解题的正误,而且更应注重充分挖掘习题的智力因素. 应适时以精妙之语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启发学生拓宽思路、开发潜能、发展智力. 如:有些题目一题多解,当学生只采用了一种解法时,教师可以写上“是不是还可以尝试另外一种解法”,“爱动脑筋的你一定能想出更妙的解法”等等. 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下次遇到难题时,他才会高兴地迎难而上. 激发学生敢于创新的意识,鼓励大胆地去想去做,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3. 增强自信

教师在批改数学作业时,在作业更应写上客观的激励性评语,以激发学生奋进. 如:对书写糊涂的作业本写上“你很聪明,假如字写得端正一些,那就更好了!”对由于粗心而引起的错误,首先要肯定其长处,增强其自信,另一方面使其改正不良倾向,培养严谨治学的态度,可写上“希望你告别粗心,与细心交朋友”;对作业做得正确,书写又漂亮的学生也不能不理,只打个“优”了事,还应该使这部分学生保持下去,不妨也写一些“你真棒!”“真了不起,老师太喜欢你的作业了,继续保持!”对如此亲切而温暖的评语,学生怎能无动于衷?

三、只知道批改,不注意积累

现代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同样,我们教学中的一些宝贵经验,也在于我们平时的日积月累. 可是,有些教师只顾埋头批阅,而不去主动积累,结果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不甚了解,或了解甚少,或暂时了解了,但过了一阵子又忘记了. 这又怎能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有效教学呢?如果教师在批阅学生的作业时,能做一个有心人,把学生的错题及时记载下来,并且能分门别类整理,这不仅为批后的评讲作了准备,而且为后面的复习打下了基础(因为有了这些积累,所以,在复习时就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列举一些学生的错题,进行针对性的练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更为今后的教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总之,教师批改数学作业,既是教学中的一项常规工作,也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提高,更是了解信息、调整教学的依据,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批改的功能,提高批改的有效性.

数学教师论文:数学教师教育模块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摘 要:陕西师范大学数学教育学团队一直致力于数学教师教育模块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构建了“核心课程+拓展课程”的数学教师教育课程结构,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式,采取注重实践能力考查、注重过程评价、注重多元评价的评价方式,数学教师教育模块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在教学实践中取得明显成效。

关键词:数学教师教育;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一、数学教师教育模块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出发点

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教育部及时批高等学校部级特色专业(教高函(2007)25号),陕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陕教高(2009)48号),陕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陕教高〔2012〕15号),985教师教育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专业建设项目(陕师校发(2009)133号)。在专业的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数学教育学团队主要承担了数学教师教育模块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等相关任务。

结合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和教育部印发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依据我国正在推进的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根据陕西师范大学2+2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与要求,数学教师教育模块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需解决以下几个主要问题,这些问题也是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出发点。

一是在教育部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及数学课程改革对教师教育提出新挑战的背景下,在教育部直属六所师范大学实施免费师范生教育并对师范生教育提出新要求的背景下,如何确定数学教师教育模块课程目标?主要的设想是:将促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自发思考教学、自觉参与训练、提高教学能力作为该模块课程的首要目标,并真正为学生将来成长为的数学教师和教育家奠定基础。

二是如何通过建设合理的课程结构,引入开放的教学体系,既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数学教育理论,又使学生形成基本的数学教学能力?初步的构思是:从学科理论和教学案例的有效融合,从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的有机结合两个方面重新构建课程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真正实现学生对理论从表面了解到深层理解、对实践从直观感知到深度参与的由浅入深式的双向推进。

三是在完成模块课程建设后,如何对教学方式从各个环节进行深层的、创意的改革,有效促成学生数学教育理论的习得和数学教学能力的提升?基本的想法是:及时,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参与性与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第二,根据课程特点创新学习评价方式,注重实践能力考查、注重过程评价、注重多元评价,将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课内教学与课外竞赛(如教学比赛、说课比赛、板书比赛等)、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二、数学教师教育模块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发力点

在基本厘清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问题基础上,初步明确建设的目标与改革的方向,并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作为发力点,进行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1. 课程目标的重新定位

将促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自发思考教学、自觉参与训练、提高教学能力作为该模块课程的首要目标,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明确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同时渗透问题意识、团队意识、合作精神、批判精神、缜密思维、严谨作风的训练和培养,为学生成长为的数学教师和教育家奠定基础。

2. 课程内容的重新构建

充分考虑当前数学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课程内容既要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又要帮助学生了解数学教育的新近发展;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既要有理论传承内容,又要有实践训练内容。同时,通过鲜活的、经典的教学案例,直观地、生动地集中传递数学教育的理念与方法。构建的数学教师教育模块课程结构具体如下:

3. 教学方式的灵动开放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师讲授这一传统教学方式以外,更多地采用了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而不是消极地等待结论。有些教学理论知识,组织小组或者个人查阅文献,梳理以后并向全班同学汇报展示,其间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有些实践性较强的操作,如教材分析、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等,可让学生先行独立完成,然后教师结合相关理论进行具体剖析,挖掘其亮点,找出其缺憾,这样不再只是单纯讲授抽象理论,选用来自于同伴的案例,生动鲜活形象,学生兴致很高。

4. 评价方式的灵活调整

根据该模块课程的具体目标与内容特点,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进行了灵活的调整:一是适度下调理论成绩比例,加大实践能力成绩比例。如课件制作、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技能训练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为此加大了实践操作的考查力度;二是适当下调终结性评价比例,加大过程性评价比例,发挥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导向作用;三是注重多元评价,评价的主体增加了,评价的方法丰富了,这样评价更加客观。

三、数学教师教育模块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创新点

在数学教师教育模块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过程中,

也形成了一些创新点,具体如下。

1. 课程结构的创新性

从社会发展对数学教师的要求为出发点,构建了“核心课程+拓展课程”的数学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支持和全力服务学生从数学教育的直观感知到教学场景的教育实习的全程性的学习和训练。

2. 课程内容的整合性

从数学教师教育的实际出发,课程内容在选择和安排时有机整合了数学教育的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有效融合了数学教育学的经典理论与数学教育学的近期成果,有机融汇了数学教育理论与数学教学案例。

3. 教学方式的开放性

教学方式从封闭走向开放,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将话语权、探究权、讨论权、参与权还给学生,教师则定位于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重点引发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团队意识、合作精神、批判精神、缜密思维、严谨作风等。无论灵活的教学方式,还是浓厚的课堂氛围,或是显著的教学效果,都生动地诠释了开放性教学方式及其优点。

4. 评价方式的灵活性

评价方式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实践灵活调整,适当下调了理论考试成绩比例,适度下调了结果评价权重,有意引入了多元评价方式。同时,将理论学习评价与实践技能评价、课程考试分数与课外竞赛成绩、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有效调动了学生课程学习和参加相关学科比赛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习和比赛过程中使自己得到了锻炼。

[本文为教育部及时批高等学校部级特色专业(教高函(2007)25号)、陕西省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陕教高(2009)48号)、陕西省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陕教高〔2012〕15号)、985教师教育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项目(陕师校发(2009)133号)的研究成果]

数学教师论文:浅谈中职数学教师教学评价

摘 要 数学教学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和学生学习的评价。其中,笔者通过实际调研,认为对教师教学的内容应用,课堂氛围,引导方法以及对学生学习指导的评价更值得我们做一些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教师评价 中职教育

数学是中等职业学校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其内容抽象、严谨、逻辑性较强,需要一定的基础。但是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数学基础、学习能力、求知态度普遍很差,甚至厌学、弃学,这就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认为,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必须对数学教学提出相应的质量标准和要求。对教学是否达到了一定质量标准和要求的评判就是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诸因素的评价,但主要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和学生学习的评价。笔者认为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更值得我们做一些深入的探讨。

1 摆正教学重心,突出数学的应用评价

中职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而数学是中职学校重要的基础学科,要迎合中职教育的特点,因此,中职数学教学要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

(1)中职数学教师要与专业课教师建立成共同的教学团队,了解数学教学内容对所教专业需要的知识点和侧重点,做到根据专业需要,认真选择教学内容,适当调整教学重点,构建以专业为中心的数学教学体系,而不必过于强调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关键是要突出中职学校数学的服务性和应用性,这就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数学基础。

(2)中职数学教师要适当了解专业知识,要挖掘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从学生所学专业课程中举例说明,使得学生明白数学课程与专业课程是息息相关的,认识到学习数学课程的作用。例如在讲授“集合”的时候,教师首先可以通过机床、工具等给出实例,在讲授完集合及元素的定义后,让学生举几个实习中、生活中集合的例子,既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活跃了课堂氛围,加深了对集合定义的理解,给后续例题的铺陈展开奠定了基础。

2 注重数学教学过程,突出课堂氛围评价

(1)数学教学课堂氛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到课程学习中去。通过对中职数学教师的调研中得出以下课堂氛围的情况:20%的调研对象认为数学课程课堂氛围活跃,30%的调研对象认为数学课程课堂氛围枯燥无味,50%的调研对象认为数学课程课堂氛围一般。说明数学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教学手段,但是不能提起学生的兴趣,不能将学生带到我们并不是很感兴趣的数学课程中来。但是几乎所有的调研对象都很看中课堂氛围,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氛围呢?首先要让学生正确认识数学课程的重要性;其次,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对待学生提出的不同的观点,80%的调研对象认为应做到无论对错,先给予表扬。注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应该予以充满热情的鼓励,并使用语言引导着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能做到,并且能够学得更好,每节课都在进步。

(2)数学教师应该学会与学生相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跟学生聊天,很多学生都提到“其实,有些课程的教师在教学中,讲得很细致,知识点讲得很透彻。可是,我们就是不习惯这个教师的教学,所以就造成了,我们这门课程很糟糕。”这说明,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对自己讲课的内容很熟悉,还要在讲授的过程中注重细节,了解学生的性格,注重学生的心理,能与学生交朋友。从课程的开始,学生就很接(下转第65页)(上接第61页)受你,那么你在讲授的过程中,就不会受到学生的排斥,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关系民主、互动、融洽的良好课堂氛围。

3 改进数学教学方法,突出数学教师引导性评价

(1)中职数学教学中要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避免大量烦琐的纯数学推导,注重概念和结论的应用。同时中职数学教师要尽可能了解专业内容,多结合各专业实例讲解数学,让学生知道学了有什么用,用在哪里,怎么用。通过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自觉性。对基本的要求要精讲多练,通过练习增强记忆。严格要求学生熟记公式,学会应用。

(2)中职数学教学应具有逻辑培养、思维训练等功能。例如:在讲解三角函数时,求tan15暗闹凳保颐窃谑导式萄Ч讨锌梢愿菡卸督枪焦乖斐蓆an(2?5埃? tan30埃部梢杂烧辛浇遣罟焦乖靦an15? tan(45?0埃蛘遲an15? tan(60?5埃U庋韧卣沽搜乃嘉芰Γ庇质寡聪傲苏卸督枪胶驼辛浇遣罟健U庋唤龆土读搜穆呒芰退嘉芰Γ帜苁寡行У夭斡氲浇萄Ч讨小?

(3)中职数学教学中不能过分强调系统性和严密性,即在数学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要适应生源,要结合现在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模式上要注重创新性和多样性。为了更加适应中职学生的特点,提高教学效果,数学教学要充分应用现代科技的成果,其中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技术是可以增添数学教学的活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好奇心,突破学生对数学原有的看法,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4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突出学法指导评价

中职数学教学中,学法指导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职学生缺乏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与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很大关系。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促进学生理解、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学生的学习规律和习惯培养起,它是整个学法指导的基础。对学生的预习、听课、笔记、作业、小结、复习等主要环节加以强调,并制定明确的学习习惯,如在预习时提出问题;听课时多参与、多思考;课后整理笔记和课堂练习;作业时错题重做,这些都需要严格检查落实。通过长期细致的工作,定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对新时代的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我们应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思想,提高教学能力。无论是哪一种评价方式,都需要我们教师关注学生对情感、真理、知识的需求,努力学会欣赏和思考、勤于反思。我们要改变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尝试各种有效的方法,加快数学教学的改革步伐,使数学课程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