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环艺设计专业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环艺设计专业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环艺设计专业论文

环艺设计专业论文:职校环艺设计专业的发展趋向

“基于工作岗位”的专业方向设置

高职教育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习方向应做出调整,以往的专业设置是根据就业的方向而定,如、室内设计、建筑装饰设计、家具设计、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等,但随着市场经济体的发展与转型,用此方式已不在科学了。

原因在于行业岗位从最初的设计师、装修师傅转变到了设计团队、工程团队、(甲乙双方)项目监理,行业人数岗位职责更加的系统化。

仅设计团队就有主持设计师、设计师、设计师助理、绘图员、制图员等多个岗位,社会分工更加细致。如果都以培养设计师或是设计团队为教育的目标,行业便会出现混乱不堪的局面,这是无论教育者还是学习者都不愿意看到的,但实际的教育体制中却是如此,设计团队岗位需求以出现负荷趋势,而为工程服务的其他岗位却依然人才难寻,如项目监理在项目中起到了贯彻设计意图、落实设计项目、沟通甲方的重要桥梁作用,不仅需要人才了解施工技术,同时还需要具有一定的设计能力及审美修养,需要有的综合能力。但现实中,担任此项重要工作的岗位大部分是由懂施工技术却不会设计的人员担任,导致设计意图与实际施工脱轨,社会出现了大量“似猫非虎”的项目。

因此,高职教育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方向不应横向广泛的开设,而是应该依据具体的工作岗位纵向细化区分。只有这样高职教育学生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找到一席之地,开拓出一片天空。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置

根据“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能力要求,设置教学的课程体系,区分学习科目的重点,使专业教学内容清晰化、针对化,只有这样高职教育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才能达到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以本行业设计师岗位为例,在传统的教学中非常注重手绘表达能力培养,事实上,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大部分美术功底较差,要培养出较强的手绘能力需要大量时间占去较多的课时,并且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手绘效果图却不常被使用,而是被电脑效果图所替代,如何优化《手绘表现技法课程》;如何改革为手绘表达能力做铺垫的素描、色彩、风景写生等绘画基础课程;如何重新设置专业课程体制,面对这些实际存在的情况多数高职院校会选择微调或回避的态度被动的去面对问题,原因在于没有明确的方式、方法,这种结果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只有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就业岗位”,在“基于岗位工作过程”调查研究人才所需要的技术能力,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体系,这样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通过以上两点的专业建设办法,目的是为高职教育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找到新的方向,改变高职教育环艺人才在就业过程中所面临的窘境,同时也解决行业所需人才的真正需求,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良性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建设思路。

作者:陈泽单位:北海艺术设计职业学院

环艺设计专业论文:环艺设计专业水彩风景画教学初探

水彩风景画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中的一门技术性较强的重要必修课程,也是室内外建筑空间设计表现的重要科目之一。该课程的教学应紧密结合环艺专业的特点来展开,旨在解决学生的色彩空间建构、形体空间造型能力以及色彩搭配等能力,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为环艺设计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一、重视水彩语言的表现

大部分学生在高考前的色彩训练中都是画水粉画,很少有人画水彩画,更别说水彩风景画了。他们的水彩作业根本不够理想,除了存在画面结构松散,色彩关系不正确等造型基础问题外,还出现画面脏、焦、粉、燥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他们没有熟练掌握水彩画的技法,难以驾驭水彩风景写生语言的表达,这对于以后手绘效果图的训练将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在环艺专业水彩风景画教学过程中,保持水彩语言是基本要求。

1、保持水彩艺术本体语言

所谓水彩画,并不单单指用水调和颜料这一点而言,更重要的是因为它具有―套完整的、与其他画种截然不同的技法,它充分利用水色的作用,使画面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韵味,这种韵味就是水彩工具自身所体现的水色交融的意味,也是水彩画本体语言的首要因素。其表现方法主要有干画法、湿画法、干湿结合、淡彩法、沉淀法、接染法、重迭法等等。掌握这些水彩的表现技法,并将其灵活运用于手绘效果图和环境艺术表现之中,是水彩风景画在环艺设计专业中的主要目的所在。

当我们开始画一幅水彩风景画时,整个作画过程要控制好水分和时间,完成一幅画胜似打一场仗。取好景后开始构图,要求底稿图形、清晰,忌擦伤纸面,如有大的改动好另用纸起稿。上色时要注意水分的把握,即画面色彩的浓淡、空间的虚实、笔触的趣味都有赖于对水分的把握。上色程序一般是由浅到深,由远及近,亮部与高光要预先留出。大面积的铺色时,好一次性多调颜料,一次成形,少修改。由于水彩颜料的透明性,多次重复容易变脏、变焦,那么画面就会失去水彩独有的水润、明快的效果。

2、拓展水彩艺术语言新形式

水彩语言的突破,离不开技法创新。具体到水彩风景画课程的教学中,平时除了强调运用传统的干、湿技法,使画面保持水彩本体语言表现特征外,还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新材料、新技巧,利用综合材料,这样可以加强画面视觉感受和肌理效果,实践创新和变革。目前室内外表现图中钢笔淡彩的效果图较为普遍,它是将水彩技法与钢笔技法相结合,发挥各自优点,颇具简捷、明快、生动的艺术效果。因此,在水彩风景画课程教学中可以加强钢笔淡彩的教学,这样既能加强学生的速写能力,又能使学生以快速的方法感受水彩语言的表现;其次可以利用其他材料弥补水彩难以驾驭、不够厚重等弱点,如给纸做底,吸收国画和油画的长处等。在技法使用中,“干画法”和“湿画法”交替使用,常中有变,变中有常,建立新的技法表现与创造。但是,无论怎么变革和创新,都不能丢掉水彩画应有的严格的造型感、色彩感、厚实感、空间感和透明感等技法要求,不能失去水彩画巨大的形式魅力,不能背离对该画种背后文化规定性、媒材、技法所组成的本体语言。

如何在保持水彩风景画本体语言的同时又能开拓创新,展示出舒畅宜人的形式魅力,是水彩风景画课程教学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注重画面形式的构成

当学生逐渐了解、重视水彩语言所独有的表现魅力,相对熟练水彩技法,掌握了水彩风景写生的特点之后,解决其画面的表现形式问题就成为环艺设计水彩风景画教学的重中之重。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强调画面分割和色块对比

在取景构图时,首先要端正观察方法,不能照搬景物及场景,要化繁为简,深入浅出,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莫奈说过:当出去画画时,要设法忘记你面前的物体,一颗树,一片田野……这是一小块蓝色,那是一块黄色,远处是一长条粉红色,然后地画下所观察到的颜色和形状,直到它达到最深的印象为止。也就是说可以把眼前的一切景物都省略掉物象生理的小细节及凹凸,用点线面来概括成平面图形和色块。这样我们就会从关注物象的具体结构变为关注造型元素和色块结构,把自然物象转化为构成画面基本图形的思维方式。在这些基础造型上再注意主观调整画面点线面的布局,把握画面的虚实变化,锻炼学生对画面形式及构成的能力。

如:以水彩风景画享誉世界的华裔水彩大师曾景文先生,在画面形式及色彩构成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他善于主观归纳,将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作为写生对象,用点线面等抽象的绘画元素来组织画面,将明快、鲜艳的色块用并置法平涂,轻松地表达他内心的大自然美景。《黄色天空的香港》(图1),是他描绘儿时学习居住的故乡美景,他用平面归纳的手法把天空、远山、高低错落建筑群以及海面穿梭不停的船只,概括成点线面等抽象造型元素,画面主题突出,生动有趣,色彩对比鲜明而清新,赏心悦目,仿佛看到了画家儿时美好的童年时光。

2、注重以线造型

以线造型为骨架的水彩画,其线的运用可以吸收中国画用线的特点,突出用线来标示物象的轮廓,注意线的粗细、虚实变化,强调色彩冷暖、明暗、远近透视层次,高光留白,亮部稀薄透明,暗部色彩的重叠亦不混淆线条的痕迹,画面结构紧凑。王维新就是善于用线表现水彩风景画的画家之一,他把中国传线描与西方艺术巧妙结合,找到了属于自己独特的形式语言。每当在生活中发现令他激动的感人景物时,他总能迅捷地以速写形式随心勾勒下来,之后再敷上轻快的色彩,于是便创造了他自己的“随形赋彩”的画法(如图2)。

3、重视画面黑白灰关系

画面构成因素还与画面的黑白灰关系息息相关。在动手作画前,应该思考一下画面的黑白灰层次结构,甚至可以画出小的黑白灰分关系分布图。虽然水彩风景画是由不同色相的色彩组成的画面,但是实质上它的素描关系,也就是画面整体的明度关系仍然是不容忽视的,一幅水彩风景作品无论画面色彩多么斑斓丰富,形式多么跳跃复杂,但是只要大的黑白灰关系明确,层次分明,画面就会乱中有序。

4、注重空间意识培养

水彩风景画写生是面对空间景物直接将空间形式表现在画面中,它在空间描述上给人以心理和生理的不同感受,这一特性正好符合环艺设计对空间训练的要求(如图3)。把握好透视和色彩规律,是组织画面空间的有力手段。写实风格的写生作品,要求通过形体的大小、虚实,色彩的冷暖等变化来表达景物深远的空间感,如近、中、远景等,一旦出现透视错误,就会导致画面空间的失真。平面抽象风格的作品,可以通过画面点线面的构成、色彩的虚实等关系来建构画面的空间关系,也许这种空间并不是一种真实的空间关系,但仍然能够表达出相应的心理空间,也就是说是一种精神上的概念,即“精神空间”,如 马蒂斯的色块前进后退空间。我们还可以从色彩大师的多种空间效果学习经验,如杜飞的透明空间、籍里柯的冷漠深渊空间、达利的幻觉空间、埃舍尔的矛盾空间等。

康定斯基说过:艺术家必须因感而发,有情而抒,因为对形式的驾驭并非目的,而是使形式与内在含义相适应。因此,无论是写实还是抽象,在符合风景写生的精神内涵的同时,有意识地组织好画面的点线面及黑白灰的节奏和韵律,注重画面的色块明度对比关系以及空间意识,就能形成和谐以及个性鲜明的画面构成形式。

总之,水彩风景画是一门有针对性加强手绘能力,提高设计者的表现能力,锻炼人的空间想象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鉴赏能力及色彩感觉的课程。我们要想学好该课程,为环艺设计打下扎实的基础,就要重视和加强水彩语言的表现,打破传统的对景写生的照相式教学,注重画面形式构成、空间培养等方面的探索和学习。

(作者单位:湖南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本文为湖南工程学院教研教改课题研究成果)

环艺设计专业论文:建筑速写对环艺设计专业的重要性

摘要:主要从培养环艺设计专业学生理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和提高创意能力3个方面探讨了建筑速写对环艺设计专业的重要性,以期为广大环艺设计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关键词:建筑速写;环艺设计;重要性

建筑速写设计的内容比较广泛,其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不仅包括建筑室外设计和景观设计,还包括人物作品设计和物品设计等。将建筑速写课程引入环艺设计教学体系中,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绘图技巧,对于完善艺术理论知识体系具有积极作用。

1有利于艺术专业学生对理性思维和知识的培养

环艺设计专业相较于其它专业而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因此,环艺设计专业学生对客观事物的态度非常重要,从环艺设计专业课程的安排以及授课内容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无论是环艺设计对象结构,还是环艺设计表现手法,主要是围绕环艺设计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而展开。但是环艺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并没有抱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判定客观事物的正确与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只是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不注重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这是环艺专业学生和教师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需要学校针对此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而建筑速写课程的开设,是有效解决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不足的重要措施。

建筑速写课程的开放,不仅可以帮助环艺设计专业的学生认识到自身对待客观事物态度上的偏差,还可以帮助学生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转变,并站在理性思维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思维角度的转变,是对即将学习的科目进行深人认知的实践和预习。比如,将建筑速写课程引入透视专业体系中,在对透视专业学生不断展开建筑速写教学中,学生可以透过事物表象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和透视规律,从而站在理性思维角度分析透视理论知识,为学生学好环艺理论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又如,在庞杂的环艺设计所囊括的各科目中,都无一例外地把专业理论知识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并根据教学目标和各科目要求制定教学方案。由于建筑速写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其涵盖的内容较为丰富,将建筑速写课程引入环艺设计专业体系中,通过长期的速写训练可以达到培养学生理性思维方式和客观分析事物的态度。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感性认识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观察力和敏锐度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学习环艺专业知识中不可或缺的2种基本能力,是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和感观能力的重要因素。而建筑速写训练活动是有效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观察能力和敏锐度的重要途径。除此之外,学生在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认清视觉形式美的规律。众所周知,欣赏客观事物的视觉美和艺术美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具备的基本审美能力,平面和立体空间知识对学习具有积极影响。就艺术设计专业的空间和平面知识而言,是分割艺术设计作品的关键点,是影响艺术设计作品分割是否成功和是否具有视觉美感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建筑速写课程中的构图知识对于环艺设计作品分割就显得非常重要。而艺术设计学院对于年轻设计师培养的重点应放在取舍态度方面,建设速写的练习在这方面就可以很好地完成任务。实践证明,加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建筑速写训练,可以提升设计人员的艺术审美鉴赏能力和感性认识,并将这种艺术美感运用到设计作品或者设计对象中。

此外,点线面的构成关系是艺术设计家们一直以来探讨的关键点,也是环艺设计教学体系中的组成部分之一。但是,由于受时间和内容的影响,环艺设计专业的学生平常只有在构成课程上才能接触到点线面的相关知识,也不能将点线面构成知识运用到其它课程中,使学生不能有效地将点线面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但在建筑速写训练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接触到有关于点线面的相关理论知识,还可以将点线面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到训练课程中,从而有效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这一问题,也使学生在系统的建筑速写训练活动中,接触到更为详细化和专业化的点线面构图知识。

在日常学习和训练过程中,环艺设计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会运用丰富多彩的线条表现抽象化和概括化的事物,或者运用细腻、生动的设计手法变现客观事物的内涵。比如,要想凸显设计作品的潇洒或者自由,可以运用单纯的线条勾勒与描画;要想表现设计作品的个性化,可以借助装饰变形手法。总而言之,凸显设计作品的美感和个性的手法形式多样,环艺设计专业的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构图技巧和绘画语言后,就可以根据所学知识创造出集美感和设计感为一体的艺术作品,有效发挥建筑速写、随意、明快和轻松的特点,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客观感性认识,还可以帮助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不断临摹和训练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在这种艺术风格中可以凸显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审美力。

3有利于培养艺术专业学生创意能力

建筑速写课程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因此,环艺设计专业学生在不断速写训练中可以多方位、多角度地掌握相关设计理论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造型能力和创意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从事环艺设计首先需要具备快速勾勒草图的能力,因为草图是设计者设计艺术作品的前提条件,也是关乎艺术作品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将建筑速写课程与环艺设计课程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设计专业学生的点线面构图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速写草图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运用在室外设计或者景观设计方面,可以帮助设计者快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另外。设计师还需要具备快速记录的能力,特别是在创作设计作品时爆发的灵感需要快速记录下来,以免突然忘记。草图不仅是设计师表达自己灵感和创意理念的外在表现,更是设计师创意设计技巧的一种方法。除此之外,建筑速写内容还包含手绘渲染图技法。因此,学生在速写训练中可以学习和掌握手绘渲染图技法,其表现手法与点线面构图方法大致相似。学生在速写训练中还需要读懂设计作品背后的意义,运用所学知识剖析艺术作品表达的内涵和情感,从而使设计专业学生将环艺设计工作当做一种生活态度,学会站在客观角度分析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

4结语

加强环艺专业学生建筑速写训练,是有效扩宽学生专业知识面和提高艺术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环艺设计专业学生在不断学习和训练过程中,可以加深对环艺设计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并学会站在理性思维角度思考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所学专业知识和速写剖析艺术作品背后的内涵和情感,进而慢慢找到属于自己特色的艺术创作风格。

环艺设计专业论文:建立环艺设计专业设计应用课程“制赛促学”的教学机制

【摘 要】建立“制赛促学”的教学机制,即将制定比赛方案、举办比赛等环节与课程教学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教学质量的目的,使环艺教学中应用设计课程“教学”与“实践”紧密有效地融合。

【关键词】制赛促学 设计应用课程 教学机制

环艺设计专业的学习方向可分为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学习从设计的预想到项目的实施所涉及的相关专业知识。由于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息息相关,要解决居住、出行、工作、节能、安全等多方面的问题,所以担负的社会责任较重,这就需要人才不仅具有较好的“设计理念”,同时也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而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开设时间划分属于新兴专业的范畴。近年来,我国加快了城市化建设步伐,社会对环艺人才需求尚未饱和,所以环艺设计专业成为了较热门的报考专业之一,在校生人数众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以班级为例,学习者人数从早期的十几人倍增到了几十人,这就导致了实践教学的开展存在一定的困难。

环艺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结构可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以及培养人才综合能力的“设计应用课”三大块。其中,设计应用课所开设的课程有《居室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建筑装饰设计》、《景观园林设计》等,在教学中要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2)设计的思路方法;(3)对专业的实践环节的了解与掌握。

第三个方面在课程教学之中尤为重要,如果对实践环节了解不够,设计方案便是纸上谈兵,缺少了存在的价值,而实践环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难以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原因在于学生人数增多,而教学模式却缺乏灵活性、科学性的对应调整,在以往通常会采用以下两种教学模式:(1)以模拟课题形式开展教学。通过虚拟以及使用以往的设计项目来模拟课题,提供给学习者设计练习。这种方式使学习者对设计课题缺乏场景化的认识,导致设计思维过于抽象化、设计方案理想化。并且,设计方案优劣标准由教师或教师团队单方面评定,以至教学的机制不够科学。(2)以校企合作方式开展教学。即企业提供了实际项目,课程教学工作中便依据项目的要求“量身制作”。评价的标准由企业及业主来掌控,这种形式看似合理但问题重重:一是实际项目的设计时间与课程安排难以紧密结合,若一味地追求项目时间安排,教学内容便很难合理地布置,也就变得相对被动。二是虽然解决了课程学习所需的实践环节,但对于初学者来说由于评定标准过于主观,很难形成其对设计本质理念的认识及了解,这样的教学同样缺乏科学性。

两者的教学方法各具优劣,前者的优势在于给了学习者足够宽广的设计想象空间,劣势在于设计方案空泛化;后者是虽然课程联系了实践,但由于受到实际项目的制约,设计方向单一化、标准化,对设计理念、创意的学习不够。通过怎样的机制来解决课程教学与实践活动的矛盾关系,成为环艺设计专业设计应用课的实际问题。

笔者分析了两种课程模式后,综合两者的教学方法,建立“制赛促学”的教学机制,即通过制定比赛方案、举办比赛等环节与课程教学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教学质量的目的,很好地解决了以上环艺教学中应用设计课程的矛盾问题。

及时,课程教学的准备阶段――制赛。制赛的前提是如何将比赛引入课程之中,且能合理有效地与课程教学的各环节结合在一起,需要在课程开设之前制定“教学牵头、企业配合、服务项目”的赛事计划,寻求设计的实际项目、企业合作方,如教学《居室设计》课程时便可联系房地产业开发公司,对其所开发的楼盘进行实地调研、测量与设计,再以赛事的形式把教学与实际的项目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既有了实际的设计场地来开展实践教学,同时通过了设计赛事的形式避免了学习的单一化。

下图为北海艺术设计职业学院在《居室空间设计》课程中举办的“橄榄缘”杯室内设计大赛的项目图片:

第二,课程教学的实施阶段――备赛。在项目测量与前期调研工作完成之后,学习者已经充分地了解了设计项目的环境、位置、建筑结构、建筑定位等一系列设计前期准备环节,学习者便可依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通过教师辅导和自我理解对项目进行设计,设计既联系实际同时又不受使用方的限制,可以积极地调配学习者的想象力、创造力,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下图为北海艺术设计职业学院在《居室空间设计》课程中举办的“橄榄缘”杯室内设计大赛的教与做:

第三,课程教学的评价阶段――竞赛。设计方案以竞赛的形式作为评价标准,通过作者自我描述、观众观摩展览、项目方“多角度,立体直观”的审定模式,从设计方案的实施性、创造性、功能性多个环节进行论证,最终由校企评定+投票的形式为设计方案评分,给出意见评语,这样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不仅较好地完成了课程的学习,同时也锻炼了学习者的表达能力、对实际方案设计的理解能力。

下图为北海艺术设计职业学院“橄榄缘”杯室内设计大赛展览观摩、作品评选:

第四,课程教学的后续阶段――项目实施。课程成果以方案集的形式呈现出来,挑选成熟的方案加以深化修改投入到项目使用当中,教学方面可以跟踪项目进度,组织学生实地观摩学习,了解施工环节的相关知识,同时也解决项目方的实际需求,达到双赢的局面,可谓一举多得。

下图为北海艺术设计职业学院作品制作成为样板房,教师组织跟踪学习:

通过建立“制赛促学”的教学机制,为环艺设计专业设计应用课程的教学开展带来了新的局面,能够达到“一个调动,两个可控,三个促进”的积极作用,即,调动学习积极性;对教学与实践的把握有了可控性,对课程进度安排有了可控性;促进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学习质量,促进了区域经济服务建设。“制赛促学”教学机制的建立,使学习者、教学方、项目方都能各有所得,各取所需,解决了“教与学与做”的实际问题,也为环艺设计专业设计应用课程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方向。

环艺设计专业论文:结合环艺教学思考行业市场需具有什么样素养的设计专业人才

摘要: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给环艺设计专业带来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着眼未来,市场的发展给我们环艺设计教学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要求环艺设计教学要培养出适应社会行业市场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就必须面向市场,本论文就环艺设计教学中应该培养具有什么样素养的设计专业人才做了自己的分析……

关键词:环艺设计;行业市场;素养

1 概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建设方兴未艾,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质量和文化品位的要求越来越高,由此,社会对环境艺术设计专门人才的需求是急切的,从这几年环艺设计专业报考人数和招收人数来看,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带给了环艺设计专业很多新机遇与挑战,环艺专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市场需求对行业质量和专业水平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但面对这巨大的行业市场,环艺专业的同学却面临就业难或是就业后适应难的问题,我想,原因是方方面面的,从高校专业课教学中来看,需思考环艺设计教学需培养具有什么样素养的设计专业人才才能适应市场需求,面向当今社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专业建设的首要目标和前提,是专业得以发展的动力。

2 分析环艺专业与当前行业市场的关系

2.1 经济发展带给环艺专业带来新机遇

“环境艺术设计”(environmental design)是建立在客观物质基础上,以现代环境科学研究成果为指导,创造理想生存空间的工作过程。广义上:以环境生态学的观念来指导今天的艺术设计,就是具有环境意识的艺术设计。狭义来看:以人工环境的主体建筑为背景,在其内外空间所展开的设计。具体表现在建筑景观和建筑室内两个方面。从概念上可以看出,环境艺术设计塑造并改变着人类环境,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环艺设计日益引起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市场对环境艺术设计师的需求旺盛并显示出高度的生命力。环艺设计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空间,是现在以及未来的朝阳行业,这带给从事环艺设计的专业人才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2.2 市场的新发展对环艺专业的新挑战

经济越发展专业人才需求量越大的同时也给环艺专业新的挑战。一方面对行业要求更加专业化,人们自身的审美素养的提高使得对行业专业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其行业间竞争大,也许是大家都看到环艺专业这个朝阳产业的市场潜力,全国已有一千多家院校开设了环艺专业,从事环艺专业的也人越来越多,行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大,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需求竞争又如此激烈,如何培养的专业人才,以适应市场提高自身的专业竞争力也是环艺专业面临的新的挑战。

3 分析巨大的行业市场对环艺专业教学的要求

环艺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有设计能力相结合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教学应与行业市场紧密结合以市场为导向,思考培养具有什么样素养的环艺专业设计人才。

3.1 过硬的专业知识能力

这相当于是电脑的硬件部分,硬件过硬了电脑才能有顺畅的运作,大学期间对专业知识的基本素养的建立是必须去努力达成的目标,它包含了专业所需的基本能力素养和专业设计能力素养,专业所需的基本能力包括:(1)掌握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相关的文化知识,英语和人文科学等知识;(2)掌握透视与建筑制图的基本知识、制图规范与技能;(3)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专业设计软件(圆方设计软件、Photoshop、AutoCAD、3DMAX)。(4)包括艺术的表现语言,即手绘表现;专业设计能力素养包括:(1)掌握室内外各类环境艺术设计(如:居室、办公空间、餐饮娱乐空间、商业空间、景观园林等等)的基本理论,掌握其设计方法和设计程序;(2)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和较敏感的设计思维,能发现问题并能独立设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2 对设计业务的综合驾驭能力

专业知识是必须的基本素养,但是不是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就能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市场呢?我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现象,以前在学校老师同学眼中的学生,毕业出去工作后一直发展平平,得不到公司的重用。而一些在校期间学习成绩并不突出,到社会工作中却能得到上级的重用同事的认可,有着良好发展前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行业市场不仅是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素养,还须具备除专业之外的一些能力,比如设计业务的综合驾驭能力。从环艺设计项目操作流程就能看出,从项目开始到完工结束的流程中设计师对项目的综合驾驭能力直接影响着项目是否能完整地体现其设计、并顺利完成。

驾驭一个设计项目必须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这也对专业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环艺设计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设计能转变成实物,实施过程中的各环节设计师需要和与之相关的部门和不同类型的人打交道。项目从设计到完成时间是有限的,对业主、自己的合作团队、各施工方之间工作如何配合展开?实施过程中出现施工与设计不符、或是中途业主要更改设计怎么办?等系列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问题出现时,设计师的协调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设计师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决定了你对项目的驾驭程度,为此,从事环艺专业学习的同学也应做相应的培养与准备,才能跟得上行业发展的步伐。

3.3 与时俱进的敏锐洞察能力

时代在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在不断发生改变,作为朝阳行业的环境艺术设计要紧跟时代步伐,了解关注这个时代和市场的发展,不断学习提高和跟进,新兴市场、新兴的理念、新兴的功能等都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员需要掌握并不断更新的,设计需要与时俱进,只有设计理念跟上了,才能从设计中体现出时代特征。行业市场需要的是有着灵敏嗅觉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的专业设计人员,关注现代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新的生活方式带来的新式产物。

就拿环艺专业里面的居室空间来讲,现代的人居环境住宅设计已经不是原来住宅概念的设计,现代的居室空间设计其实是在设计一种生活,每个空间在原来的功能意义上都有了新功能的延伸,比如:现代居室空间的卫生间设计,已不只是一个提供方便的场所,还是休闲空间、储藏空间等,它越来越受到设计的重视,所以卫生间里会出现电视、书报架、各种装饰物等,也有了像净身器、浴霸等这样一些新的设施;再如:书房空间已不只是看书学习的地方,把工作带回家,所以书房也是工作空间,除此以外书房还有展示功能,展示自己的品味、身份、爱好,即便有些家里其实并不需要书房的也要设计个书房以展示自己的才学,因此,书房的设计可以封闭式设计也会有开放式的设计……不同的人的生活方式是不同的,不同时代人的生活观念也在发生改变,只有了解熟悉才能设计出适合不同居住者的居室空间。

与时俱进的敏锐洞察能力,把握新兴市场、新兴的理念、新兴的功能等是适应现代行业市场的专业人才不可或缺的能力。

4 总述

提升环境品质的需求已是当代社会,更是未来社会追求的目标。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工作者,对知识面、知识结构的要求将更高,它需要有相应的能力来适应并担负起这样的社会角色和责任。社会的需求就是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和方向。面对未来的人才市场,要求具备较强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来自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广的专业知识面和对设计业务的综合驾驭能力,以及与时俱进的敏锐洞察力的综合能力。

作者简介:陈宁萍(1976―),女,泸州人,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环艺设计专业论文:探究高校环艺设计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摘 要:高校环艺设计在专业设计、教学创新等多方面对于教师的要求更高,尤其是专业知识的需求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果,因此,加强高校环艺设计专业教师管理对于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我国高校的管理水平和创办世界大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阐述当前高校环艺设计专业面临的形式与任务的基础上,分析高校环艺设计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主要目标,进而从多方面探讨高校环艺设计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的有效措施,综合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

关键词:高校;环艺设计;师资队伍;专业技能

在高校环艺设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中,通过对教学计划的整体安排,围绕教学管理中的知识能力构成、学生素质协调发展等方面,形成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理念等为主要模式的创新方式,细化每一个教学安排,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1 阐述高校环艺设计专业面对的形式与任务

(1)整体情况概述。当前,人们对环境设计有了更进一步的要求,如注重生态、人格塑造、文化品位,以及资讯便捷等。无论是城区环境、广场改造、街巷更新,建筑还是景观设计都要首先放眼于城市整体的环境框架中,考察它们的现实与发展,力求解决局部与整体的协调统一的问题。建立一套完备的教学体系,大学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一定要明确,那就是培养环境设计方面人才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承担什么任务,肩负什么使命,课程设置要以此为目标。笔者认为,未来的城市设计应该是这种模式:首先有城市规划师绘制城市发展蓝图,而后有环境设计师与规划师依据这个蓝图去完成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又具有美学意义上的整体规划详图。环境设计师在这的工作,就是理论上的纽带与桥梁作用。而现在的高校环艺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只能是城市发展建设中的“补充”,去完善城规、建筑、园林等专业的空缺与不足,总是充当敲边鼓的角色,没有起到主干专业的作用。

(2)专业设计的整体状况。为了改变目前这种状况,高校环艺设计专业在课程内容选择上,就更需要突出自己的学科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树立起自己的专业形象。譬如将城规、建筑、园林、室内外等设计课程纳入教学体系,构建在广义建筑学大系统涵盖下的环境设计专业。其人才培养目标一方面表现在能够发挥各学科交叉的优势,另一方面还以建筑学科的教学平台作为本专业持续发展的建设基础及支撑条件,并依托自己的优势专业使培养的学生都能自如地渗透到环境设计的各个领域之中,并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环境设计专业培养的人才是具备有统领与协调各专业的特殊能力。

2 分析高校环艺设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

(1)专业化、“双师型”教师缺乏。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双师型”非常重要,有实际设计经验与施工管理经验的教师无疑会有利于专业的发展和教学的开展,他们会把丰富的经验带进课堂,使学生受益,经验丰富和把握设计潮流。目前,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较高,但是大多数教师都是通过教育厅培训获得的“双师”资格,真正具有企业一线工作经历的教师较少。

(2)人员结构不合理。高校环艺专业一线专职教师较少,与国家所要求的“一线教师应占全体教职工总数的80%”的比例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一线教师的比例也应进一步提高。随着高职环艺设计类学生人数的猛增,很多学校生师比都达不到教育部的15/1的规定,有些学校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多招生,生师比甚至达到了30/1 或40/1。一线教师严重缺乏,这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学历、职称结构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中青年教师成为各高职学校专业教师的主力军,但其中拔尖人才较少。

3 探讨提升高校环艺设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方法

3.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生态价值链

教学管理人员作为管理实践活动中的主体,首先,应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学会及时收集、加工、处理、利用各种信息的能力;了解一线的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为其作好相应的服务;根据教学管理中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调查、研究并及时处理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其次,要善于利用教育生态学原理指导实践,强调对人的激励和引导来实现管理目标和效果,注重在管理工作中开发教师及学生的聪明才智,实行制度管理与人心管理相结合,谋求量化管理与模糊管理相统一。与此同时,还要在教学管理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教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尽快掌握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使之应用到教学管理实践中去,从而提高管理质量与效益。高校教学管理是全员管理,就是要充分调动每个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提高教学质量不懈努力。

3.2 构建生态管理工作运行体系

在管理机制上,加强学术管理、层次管理与制度管理,引入创新、激励和竞争机制提高管理效率,加强引导型服务,如:政策引导、信息引导等。在管理程序上,公开透明,职能部门的责任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制度公开以及办事结果公开等。在管理功能上,寓管理于服务中,为学校发展创造良好的、宽松的竞争环境,为学生、教师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多方位实现为一线教学服务的职能。在管理技术手段上,建设好教学网络管理平台;通过管理信息化,不仅建立职能部门、学生、教师共同参与的、双向互动的咨询与决策机制;而且还可以为学生、教师提供更广泛、便捷的信息和服务,减少滋生腐败现象产生的温床,提高管理效率。

3.3 积极推进教学管理制度创新

在制度上要切实保障服务理念贯穿于教学管理权力运作的全过程,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强监管、弱审批,并明确界定各级管理的职责范围,进一步下放权力。进行教学管理制度创新,一方面积极推进学分制,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学习和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要进行学生学习评价制度的创新,树立多元质量观,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成长与发展,由运用统一标准过渡到多元的质量评价。还要建立有效的科学绩效评估制度,如:设立绩效目标、进行绩效考评、建立绩效诱因机制等,扬长避短,激发教学管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学管理绩效的提高。

3.4 改革现有薪酬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

目前国内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的薪酬制度比较僵硬,干多干少一个样,工作成绩好差一个样,所以要想提高教育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必须实施薪酬改革,增加奖励制度。首先,将教育管理人员与教师岗位职称系列分离,设立高校管理人员对应职称,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我国高校长期实行教育级别制度,管理人员职称与教师岗位职称虽然存在一定区别,但在具体实行过程中总是往教师系列靠,导致管理混乱。所以,必须设立高校管理人员独立对应的职称,管理人员与教师虽然应该有一定的比照,但更应该突出它的职业性,并在此基础上实行与教师系列不同的工资标准。在评价考核方面,目前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师之间关系的模糊化导致国内高校在考核管理人员时要看的数量,这与国外及港台地区高校的教育管理人员考核情况明显不同。其实,对于管理人员来说,业绩如何应该主要看管理服务工作做得如何,而不是看管理人员发表了几篇论文。发表的论文数量多并不代表工作就做得好,因为教育管理人员不是做研究工作的,的数量与工作质量之间并不能划等号。国外的方法倒是可以借鉴的,我们应该更多地吸纳服务对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意见,看他们的满意度,以此来确定教育管理人员的工作成绩。而且,要将考核的结果与薪酬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绩效工资,同时设立各类奖金。管理人员的考核成绩好,服务对象满意要在绩效工资和奖金方面有所体现;而对于那些考核成绩差、服务对象不满意的管理人员一方面要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但另一方面要和他们一起分析原因找出问题所在,并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其服务水平。通过实施薪酬改革,强化考核工作,必然会带来收入的差别化,也会给管理人员带来较大的工作压力,这对国内目前的情况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目前教育管理人员缺乏的恰恰是工作压力和工作积极性。

(1)完善科研激励机制。首先,要加大青年基金的力度,设立教学研究基金、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科研成果转化基金等项目。其次,鼓励青年教师更多地参与项目研究与申报,并给予他们必要的技术性支持与指导。对于各级各类项目、评奖,能够从科研管理者的角度在选题、申请书填写等方面提供实质性帮助。再次,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学术交流的平台,如;参加学术交流会、到国内外著名高校做访问学者等。开阔他们的学术视野,使他们在更高的学术平台上起步,走的更高更远。另外,还可以借鉴美国在科研激励方面的经验,即考虑给青年教师安排合理的学术假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青年教师创造与成就的需要。

(2)形成晋升激励机制。对部分高校科研成果进行统计发现,大部分的科研成果集中由教授、副教授等高校称的科研人员完成,部分高校称的科研人员在完成职称评定后失去了研究的主动性与研究热情,使得职称评审制度失去了原本应有的效果。而多数的青年教师为了评上高校称,努力的争取科研项目,但是由于职称低、资历浅往往申请不到项目,致使青年教师的科研热情一次次消退。所以必须实现评聘分开,推行“按需设岗、按岗聘任、公开竞争、公开招聘、动态更新”的岗位聘任制度。聘用期内根据被聘人员的绩效状况采取动态管理,依据科研人员承担科研项目、争取科研经费、获得科研成果、成果获奖等情况严格进行定量考核,对考评合格的可继续聘用岗位,对不合格的不继续聘用原岗位,给青年教师与老教师同等的竞争机会,要形成科研人员能上能下的晋升制度。

4 结语

当今,环境设计人才市场的需求培养有文理两科特点,以广义建筑学为基础,设计艺术教育为主线的,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理论和造型能力、富有创造性的环境设计及相关学科知识、具备较强适应能力与研究型高级环境设计人才,是我们各院校建设该专业所必须面对,也必须认真思考的。

环艺设计专业论文:环艺设计专业方向的探究

摘 要:本文通过对空间和建筑的概念进行研究和阐述,从艺术设计的角度进行分层的拓展论述,对于环艺设计中的文化内涵等也展开了引申,因此,对于环艺设计专业方向有着比较典型的指导意义,能够予以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形式;协调;前瞻性;阶段性;地域性

一、空间的概念

“空间”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常见的概念,但是很多人对空间的理解是比较抽象的,有些认为是宇宙中的区域概念,有的是单纯理解为所处的环境。在本文中,我们所指的空间就是指环艺设计中的主体。

任何空间的存在形式都是和周围的环境有着一定的关系,空间是无法脱离环境单独存在的。也就是说,空间和环境是相互依存的概念。对于学术角度来说,哲学和审美上都对空间的环艺设计有着独到的间接,也就是能将技术和文化艺术以及审美情趣相结合,将这种综合性的意义赋予到环艺设计之中。保障环艺设计工程的完整性。所以,我们要不断进行创新,充分挖掘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不断对主题的形态进行各种不同角度的丰富,其中包括细节方面如灯光的明度以及相关的色彩搭配。这些都是设计理念中所需要面对的基础性问题,也是人们审美参考的关键之处,所以,要进行的完善。

二、综合性因素在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

早在两千多年前,关于设计的理念,古罗马杰出的建筑师维特鲁威就提出建筑要符合“坚固、适用、愉悦”的原则,这一原则后来就成为了各界建筑师们一直秉承的理念,并且一直沿用至今。也就是说,古罗马的这种最初理念是环艺设计的一种启蒙思想,也就是最基础的要求。能够对后世的设计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需要不断分析其深层的含义。

空间也就是建筑的本质,也是建筑所必须依托的出发点。所以,空间的理念是环艺设计的根本,在这个专业上,首先要进行空间概念的研究,才能够不断发掘综合性因素,并且能够形成比较合理的整合和配置。我们在此讨论建筑空间的结构形成问题。能够从本质上阐述和讨论空间对于建筑理念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影响。我们应该将空间的建筑形式进行多视角的研究和讨论。其中,主要的研究思路就是能够将空间的形态集合看成是建筑的根本要素,建筑的形态能够成为一种空间的转换作用,这种转换作用能够实现价值,也就是建筑后期的价值。

设计一般在最初,需要考虑的就是人们未来的需求情况和长期稳定的规划情况,并且,设计的理念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艺术元素的更迭而改变的。所以,设计一般最主要考虑的就是未来的实用性。所以,现在的艺术设计不仅仅注重艺术理念,还注重整个的使用效果,不能够华而不实,也就是说,现在的设计被要求有着更高的水准。

建筑的设计也要受到相关的地理条件和气候因素的而影响,这样就能够实现物理环境和气候因素的相适应。并且现在随着人们素质的提高和文化水平的不断加强,对于所处地域和建筑类型的文化研究也就更加丰富,所以,要求建筑物有着比较深刻或者富有特色的文化内涵。为了能够完善研究,我们应该加强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类型,并且能够在实施之前进行文化的考核和内涵的研究,现在独特的地域文化对建筑的渲染也比较深,往往建筑的艺术内涵就能够进一步借鉴相关的地域理念来进行更加详备的丰富。所以,需要完善文化的内涵精神赋予,将建筑设计展现出时代性和文化性并存的状态。

三、了解潜在的文化内涵

对于根本的意思来讲,建筑能够给人们建立一个比较适合生活和起居的空间环境,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实用性。要进行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够保障人们的需求得到满足。所以实用性一直是建筑永恒的主体,现在很多的年轻设计师将各种建筑理念都追求潮流化,能够提出一些比较创新的想法,但是,现在的设计还不能够肤浅的根据潮流来定义,还是要针对实用性和文化的偏重。

最初人们只是将室内的环境作为一种遮蔽风雨的场所,现在,人们的室内环境成为了保障正常生活的基础起居要素。因此,人们不断重视建筑的重要性,也就不断对建筑的要求提出更加广泛的建议和要求。室内环境的设计理念也随着专业的不断拓展和扩充而变得更加丰富。所以,不仅仅能够满足审美上的需求,还能够保障起居的实用性。对于设计的规划来说,人们能够对建筑物做长线和短线的估算,一定程度上对于控制成本和稳定资源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所以,建筑设计有着比较多元化的理念,且根据设计师思想的不同,就会出现更加丰富的设计范围。人们在原则上审美一般都会遵循规则有序的几何图形。也是人类对于空间的本能适应体现。所以,需要将效果不断扩大。效果的扩大并不是面积大小决定的,而是整个的氛围和设计气质。现在,对于各种的设计来说,面积已经不再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小的面积自然能够设计出温馨的气氛,大的面积则也不乏稳重大气。这些都是要根据适当的材料风格来展开的。

在设计中要不断完善综合因素的各种融合,也就是说,需要每个建筑师对自己的作品独有着不同的见解和理念。建筑师首先要有独特的艺术审美能力以及个性化视角。能够体现出设计的创新性和排他性是设计师追求的境界。多以,在环境的设计上,要以人为本,不断结合实际来进行完善。实用性能够作为地基被稳定之后,所谓的艺术和品味,才能够得以发展的资格。它涉及到环境、功能、文化、技术、经济的各个方面,常常都是要结合这些综合因素进行考虑,才能够不断完善。

建筑空间存在这地区性和阶段性,不同的时间段有着不同的设计理念,也就是说,人文素质以及环境特征能够实现建筑设计理念变化,人们能够按照自己的理念去生活,久而久之就能够形成比较强烈的地域色彩,所以,生存的环境渐渐就会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化。《礼记·王制》说:“高山大川异制,民生其间异俗。”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的古老地区里,往往各种先进的和经典的艺术理念都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带动了设计的进步和创新。

现在的建筑行业中,有着各种不同的区分方式。也就是能够从风格、手法等各方面展开分别。有文章表示,建筑设计的三种倾向,一是 “民族形式”的设计倾向,二是商业化的设计倾向,三是“高技术”的建筑设计倾向。现在我国的建筑业中,基本上这三种思想是最主流的。

空间的环艺设计应该根据最合适的理念来展开,也就是说。能够将相对的创新性发挥,并且能够结合相关的经验,完善自身的设计理念,因地适宜,不要盲目追求潮流。

四、设计师应胸有成竹、意在笔先

建筑的设计有着不同的形式,居住空间、公共空间以及餐饮空间等等。这一项也就是对于建筑空间的设计规划进行的一种性质划分,能够在专业的指导上更加明确和具有针对性。所以,要进行建筑的设计,就要完善对不同的空间概念的认知。认知是实现建筑特点的基础和保障。对于空间的了解,能够把握空间的大轮廓和定位、风格,也就是说,意在笔先。当然也需要考虑当事人的理念意见。

我们在进行环艺设计的工作时,往往要结合时展的情况来进行。能够随着时代的变迁提出合适的、灵活的理念,这样才能将建筑赋予更多的时代意义。因此,设计师一定要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和谨慎的思考能力。现在已经不再将博物馆当成单纯的陈列柜,而是像艺术设计一样,设计师正赋予它越来越多的功能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需要设计师不断接触时代的风格并且能够对于变化的艺术形式形成独特的见解,这样才能够完善设计的理念,不断加深自身对于设计的独特见解,让所有的工作都能够为完善空间的完整性和实用性而服务。

五、结语

空间设计是比较复杂的,也存在着一定的灵活性,因此,需要把握相关的细节,展开各种的分析以便于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建筑的材料配置和风格安排。根据不同的使用人群、使用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空间是为功能来服务的,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考虑到实用性和长期稳定的保障问题。对于设计来说,能够和周边的环境以及所使用者的身份都展开和谐的搭配,才能够完善相关的工作,还要借鉴各种先进的理念不断丰富建筑的内涵,升华设计的水平层次。

环艺设计专业论文:浅谈环艺设计专业教学的实践课程

一、专业课教学强调实用性

实践是检验知识和平时学习好的办法,实践出真知。按照环艺的专业特点,强调专业课教学、理论教学的实用性、实践性,着眼于培养技术应用型设计人才,总结过去的教学经验,结合省情、校情以及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实际需求,对专业课教学、实践教学内容加以调整,强调实用性和市场性。每门实践课程都以真实的案列加以分析引导,联系实际已经完成的和正在起步做的真实的项目展开课题作业,使学生进入实践状态。

及时环节的基础课实践教学首先是素描,设计色彩,设计美学课程,要以,提高认知能力、审美能力和造型能力。第二环节的专题教学,如店面设计、广场设计、办公空间设计,通过组织比赛,高校之间举办各种展出,相互观摩学习,社会实践考察,邀请专家来校座谈研讨等方法,使学生了解社会需求,目前设计专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设计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作品,通过技能实践课题的操作过程,培养学生一定的创意能力和表现能力。接触社会越多,那么学生越有兴趣,更容易进入设计的实训环节。

随着电脑飞速发展,它已经成为学生主要学习工具,我们课程内很多科目都离不开软件的支持,软件教育网络资源十分丰富,学生可以借助互联网络了解课堂以外的知识,信息量较大,这也是正常教学以外的有益补充。环艺设计人才都需要具备一定的电脑基础和应用相关软件的基础,比如3DMAX等等。所以在这一方面,也是非常重要。另外不能忽视学生的表达交流沟通的能力,我们在教学和实地考察的过程之中,应多采用集体讲评、课堂分组讨论、专题报告发言,自我宣讲形式,通过PPT相互讲演,锻炼口才以及应述能力,对学生的自信心,协调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的提高是最有帮助的。

目前,学生设计的作品有一部分高于社会产品,或者说还处于概念研究阶段,最主要的一点是他们没有社会生产经验,没有亲身参与实际设计任务,所以要加大实际项目的训练环节,缩小学校课堂与设计单位工作的环境差距。学生可以通过装饰设计公司和企事业单位的实习与合作,达到双方的共赢,学校培养了学生实际开展项目的能力,老师也能把课题引入到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的目的性,实训化。企业文化也可以得到宣传扩展,双方都是彼此很好的平台,也是对课内教学的补充。校企合租联合办学也是新型的教学模式,通过双方不断研讨,相互提高。

二、实践教学强调连续性和渐进性

在“理论指导实践”的模式中,学生从专业思想教育和认知实习中,初步了解专业;在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现状及前沿,通过课题任务书、课程教学完成及进度,讲和练习并重,通过实践来加深理论认知,相互渗透。上述从以下两个方面渗透:

1、 设计基本功训练的目的

设计基础教学要摒弃传统的教学内容,要重视对建筑基本形态的认识和表现,而非绘图训练,当然这可能导致学生基本绘图能力的下降,但却培养了他们的造型能力,这是得与失的关系。

造型基础课程主要就是启发学生对"形"的认识,但单纯学习平面和立体的基本形,以及形与形的关系法则却很难与具体的设计课程衔接。特别是某些设计中的构成原理,其涉及的造型方向和建筑空间也不相同,要想体现有时代感的造型关系,在基础教学中加入构成训练,使学生进入二年级后对形和空间的把握有直接的感悟,对于怎样打破简单呆板的建筑形式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从认知入手引导学生进行空间体验

尝试用学生熟悉的建筑环境进行建筑测绘练习,以达到对空间与形体的初步认识。如选择他们每天进出的教学楼进行从"认知"到"制作"的系列练习。通过教师讲解后进行参观,然后是测绘,这代替了过去独立的测绘练习,进行模型制作。学生根据自己测绘的尺寸,按照一定的比例做成一个仿真的空间模型,这样不仅使他们经历了从教学到图形,从平面到立体,从空间到实体的认知和表现练习,同时从中感受到建筑空间和形式的有机联系,极大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这比过去单纯的绘图练习生动很多。通过这种连续的作业过程,不仅在图面上理解空间的表现方法,而且从实际中了解建筑的基本形体,结构和空间尺度以及与人的活动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基本的建筑概念。

设计专业实践环节的教学很灵活,在很多的模块教学过程中,难以确认固定的秩序和搭配关系,教学轻重比例还有待探索论证。作为环艺专业教师应该走出课堂,这个课程不局限于课堂之上的内容,要真正融入社会,使专业必修课在社会实际设计项目中完成,这是加强教学的重要举措。为保障实践教学得到更好的落实,与学校所在地的几家用人单位挂钩,建立校外实践教学产学合作基地,这也是非常必要的。产学研不分家,资源相互使用,公司环境带动学习的氛围,帮助学生完成项目所需进程,学校的人文环境也有待孵化设计创作。让学生以工程技术人员的身份到产学合作单位参与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做到“实题实做”,当然还有部分学生,达不到设计使用标准时,可以采用“实题虚做”即由学生动手完成实际装饰课题,作为一种创作和研究。使不同的学生在工程中学习设计,在设计中完成环境艺术装饰工程,以实际工程成果来完成毕业实践、毕业设计。在毕业答辩时既能见到学生的实际工程设计作品,又能见到工程实例图片或现场。相互联系紧密,解决了大学教育中设计作品产品化的问题,强化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实践教学促进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减少反复,提高教学效率,既能获得学术认可,也能等到社会及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同。那么环境艺术教育的形式得到变革和发展。

环艺设计专业论文:环艺设计专业“装饰材料”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通过对环艺及室内设计专业“装饰材料”课程教学的实践体会及教学过程,文章总结出适用于环艺及室内设计专业“装饰材料”课程教学的应用规律,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可行的思路。

[关键词]环艺设计专业装饰材料教学

装饰材料或建筑装饰材料以及装饰材料构造课程教学是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一般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筑装饰专业、室内与家具设计专业、展示设计专业等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所开设。室内外建筑装饰材料是实现建筑装饰活动的物质基础。设计师了解材料犹如画家了解颜料及画布性能一样。功能各异、色彩多样的建筑装饰材料将为设计师的设计活动提供无穷的想象与实施空间。任何实践设计构想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将设计者头脑中的虚拟构想通过物质手段变成客观现实。在室内外装饰设计教学体系中,装饰材料课程的认识与学习是设计师的必备基本知识,它将贯穿于今后设计师的一切设 计活动,设计师对于材料的了解与应用犹如文学家对于词句及修辞手法的熟知,更不同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还要随时更换词汇,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新型纳米等高分子装饰材料的不断出现,材料应用层面的多元化,要求设计师不但要对现有及传统材料熟知,还要时刻关注新型材料的发展。装饰材料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上的教学活动。

一、课堂理论教学阶段

1.材料商品状态认识教学。在进行设计与应用层面上的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装饰材料商品外观状态。在装饰材料教学活动中,及时阶段首先体现在多媒体课堂教学图片演示播放中,材料展示应尽量保障某一种材料在同一工程的实际施工前后状态的对比,在实践项目中去讲解将更易于学生理解、消化课程内容。材料商品原状态即未经使用的材料市场上的销售状态,这一点对于学生来讲很重要,学生对装饰材料完成后的状态描述凭借生活记忆等印象比较好理解,但对材料使用前的状态却不是很熟悉,这一环节如不加强认识,在下一步装饰材料市场实践参观教学环节活动中,学生进入材料市场将会一筹莫展,很多材料将不知道使用后具体是哪一种状态。所以,不加强材料原状态的认识不利于了解材料,影响实际设计应用。加强材料原状态认识对于学生了解材料原状态、原规格及怎样进行更有创意的使用也很有实际意义,因为材料在设计中的应用在确保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有时可以突破常规用法。通过形象也可以加深对材料规格的了解,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材料,避免耗材与浪费。

2.施工状态认知教学。材料施工状态相当于施工构造认识,对于今后装饰材料构造与施工图绘制打下认识基础,认识材料在施工中状态图片,也可以更好地了解材料性能,如强度、弯曲能力、吃钉力、粘接力等加工性能,也能形象地了解到哪些材料经常在什么状态下应用,或能够实现什么样式,哪些材料不能够在什么样式应用或不适于应用。通过材料施工过程状态图片认识,为下一步材料构造与施工工艺学习打下基础。

3.案例应用教学。通过多媒体课堂案例分析教学,使学生最初对于案例的设计只是从形式外观上感兴趣发展为对于案例材质应用的关注,切实感受到材质在设计中的重要作用,明确了材料应随着设计目的的功能性而转换。这一阶段,从材料认识、认知,从市场销售原始状态到实际完成有了完整的过程认识,案例介绍及材料施工完成状态图片有助于学生对材料与设计应用的对应感受,加强在设计应用中的合理控制,避免不切实际的材料应用,也避免了“唯美及时”的样式理念,做到合理应用材料与设计样式有机结合。

二、实践和实验的教学阶段

完成课堂理论教学任务只是使学生暂时掌握了一般材料的理论与外观认识学习,要进行深入的理解与认识,还要在实践中继续深化学习,继续在材料具体应用中体会。

1.材料样本。理论教学课堂应尽量在带有多媒体教学设施的装饰材料样板实验室进行,实验室将常见各种装饰材料制成小块样本或材料商提供的产品样本进行陈列,在课堂供学生观摩。如将常见板材制成小块样本,各类装饰系统可以制成小块剖面单元等,根据教学进度安排,每次课程学生将对本次课程学习的材料通过教师理论讲解、图片播放和实际样品的亲自触摸、观摩,对材料做到视觉、触觉、听觉上的多方位认识,进一步加强了对材料外观状态与性能的直接了解,增强了实际感受。

2.装饰工程样板实验间教学。装饰工程样板实验间汇集了各类小块典型施工样式,按施工的时间状态分段建设,分段陈列,使学生对于装饰构造的具体应用,对于施工方式也有了潜意识的认知,对于下一段装饰工程施工工艺学习打下材料认识基础。这段教学对于理论课堂上没有解决的材料认识疑问将在工程样板实验间教学中得到进一步的解决。市场上的装饰材料有着多样性的特点,面对上千种之多的装饰材料,装饰材料的教学活动时尽可能地将室内装饰工程中常见的材料进行介绍与学习,对基本系统作重点介绍,明确面层材料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及材料科学的发展都是可替换应用的。通过基本材料与基本系统的应用学习,可以通过举一反三来接受新材料或替代品。

三、社会课堂教学

1.装饰材料市场观摩。任何理论与实践的课堂教学活动都存在局限性,永远代替不了社会大课堂的学习,通过对建筑装饰材料市场的分组参观,使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知识进行了再认识、再确认的学习,也对课堂上没有重点介绍的产品有了感性上的认识,更对一些新材料的出现充满好奇,急于想了解它的应用与性能。另外,也加强了学生对装饰材料价格的认识,增强了设计的经济观念。学习根据市场条件可通过简单记录,或经商家允许采用摄影、摄像等方式进行,形成市场观摩报告。对于市场的参观学习应鼓励学生在今后的专业学习中不间断地进行下去,因为材料是不断推陈出新的,对于设计师来说要不断地了解材料与市场的发展,对于设计活动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施工工程现场的观摩教学。通过对施工工程现场的观摩教学,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应安排一定学时的参观教学,加强材料学习的空间实际感受,也提前了解今后要从事的行业,实践经验显得越来越重要,毕竟设计专业不同于其他理论研究型专业,专业的应用技能对于学生来讲至关重要。

3.工程的观摩教学。同学们司空见惯的商业环境、酒店、宾馆,在专业教学前可能因为购物、消费活动去往这些场所。在装饰材料教学后,即使还是因为消费目的去往这些商业场所,但会有意识地去关注材料在这些场所的应用。在本课程教学一段,应安排一次实际完成工程的观摩学习,可以安排商业街区、大型商场、品质楼盘样板间的参观,记录,与前一段的材料学习相联系,在实际工程中体会材料艺术效果,并进行评价整理,在课堂进行汇报。

装饰材料或装饰材料与构造类教学活动可能不止以上几个方面的内容,各个院校可能都会有自己的教学办法,也希望能给其他教学单位以借鉴与参考。环境艺术设计活动会涉及具体的材料、构造、施工工艺和施工管理等诸多因素,随着室内外工程设计领域的不断扩大与加深,设计人员必须具备各个方面的知识和结构,尤其是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构造等相关课程应根据当前的室内装饰行业发展要求,结合实际设计和施工、生产与教学、研究等多方面要求来进行。

环艺设计专业论文:试论艺术设计专业(环艺方向)实践教学效果与市场需求

本文为湖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2008186)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度重点专项规划课题(08CX04050)阶段性成果

当今,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艺术设计专业在本科院校开办的数量迅速壮大,众多院校在近十年的办学经验中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地调整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培养计划。设计类高校专业的种类满足了现有设计行业对人才专业方向的需求,但同时也提出了院校培养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设置欠缺市场的检验和及时随市场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许多开设多年的艺术设计院校毕业生面对设计公司提出的创意和技能水平方面的要求出现了两种就业情况:及时种是进入设计公司对其通过一段时间培养达到实际操作能力;第二种是无法适应设计公司工作,无法从事设计或施工的具体工作而被迫转行。这样的现象一方面说明了艺术设计高校的专业理论教学课程设置无法指导设计课程的规范性和设计的可实施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艺术设计高校的实践课程设计存在于市场接轨的缺口。

艺术设计实践课程一直被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教师安排课外学生自行完成一些调查和分析活动而往往忽略了其与社会、市场衔接的特殊性。通过分析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发展的现状,仅通过理论教学和基本实践课程是远远不能让毕业生进入设计行业就业和适应设计行业的激烈竞争。如何将毕业生进入企业过渡的时间段转入校内,分担设计公司培养的任务,减少市场对本科毕业生的工作经验年限的限制等问题成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难题。基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方向性有待争议

众多艺术高校面对设计专业是否打通基础课程教学平台问题各执己见。老牌艺术院校本着基础课程作为迈入艺术类院校的门槛,主张保持传统绘画及三大构成的教学方式。但作为学院主创专业的设计院校以及综合院校中开办的艺术设计分院却开始探讨专业的设计知识是否应该作为传统绘画及三大构成的指引者。在专业联考为基础保障之上直接将设计专业所需的表现手段和设计思想贯穿其中。这两种极端的教学态度我们不妨站在院校历史与发展的角度来看固然有扬长避短的趋势。

以笔者所在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将突出空间、体量,以及大尺度的比例关系作为具有专业特点的素描课程主体;将突出造型特征、表现场景以及运用其他工具表现色彩关系作为具有专业特点的色彩课程主体;将景观平面布局的色彩搭配、室内使用色彩的比例关系、建筑形体的组合关系作为引导,将专业特点置入三大构成中,形成具有环境艺术专业特点的构成基础,建立多元的教学体系,掌握灵活的教学方法是高校艺术类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二、艺术设计专业(环艺方向)课程设置现状

上世纪80年代末期,让全中国艺术类高校将室内设计或景观设计等相关设计专业称呼改名为环境艺术设计,这一命名在多年来不断受到专家的抨击和争议。一个可以涵盖室内外的专业名称是否能让本科艺术设计院校在四年时间里,完成多方位对学生的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知识的培养。各个院校在效仿后也不断发现了诸多因更名而导致的专业教育问题。如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辐射面无法实现环境艺术设计包含的所有设计方向和专业知识;四年制本科无法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所有门类知识做系统、的,且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虽如此,环境艺术设计的宽口径依然是很多新设立的艺术设计高校的重点专业。这一现象也说明了:一方面在宽口径下学校可以根据教师队伍情况、教学条件、市场发展倾向等等随时对培养计划做出相应的符合环境艺术设计下设分类的市场需求的修改方案;另一方面对于如今现实的膨胀性扩招的现状来看,环境艺术设计这一笼统的称呼更有利于在考生心中提升课程丰富、专业等等信息。就笔者所在院校该专业涉及建筑、景观、室内三大主体课程的课时量可以说是平分秋色。加宽就业面与迎合市场需求似乎成了导致这一课程设置结果最有力的说明。

三、专业课程应对市场的关联性

从以上开课设置情况看基本已经将本科毕业生在面对市场时的就业选择都包含在内了。但经过多轮的教学来看,就业方向虽已明确,但是教学的深度如何控制、学生成绩如何经得起市场的检查,都无法得到最为客观的标准。专业课程的基本理论在指引学生完成各单元设计时都起到了规范性的作用,但决定教学质量的好坏以及学生的单元设计是否具有经得起市场检验的水准有两个关键的要素。

一是教师队伍建设。现如今绝大多数艺术设计高校的任职教师学历低标准是硕士,众多硕士毕业生没有经过市场的跳板直接转变为高校的教师,位置的变化使这类教师没有经历设计行业中的行业运作流程、运作模式、设计的评判标准、设计完成的期限压力等等。这样会导致学生无法获得较为的或者是市场需求的设计思想。但是实践课程的介入解决的依然是将设计深入问题,并非能根据设计选题找到正好适合的施工现场给学生做现场分析,而且课程实践对设计专业课程的延续作用来看,教师的实际经验又一次成为该课程实践是否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评价标准。

二是学生在专业课程上表现出来的创意能力较差。创新思维的缺乏与面向全国大面积不断扩招,生源质量下降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艺术类招生的门槛设定往往被与大文大理无缘又想挤进大学校门的考生越踩越低。这类因此进入设计学院的学生对艺术的了解浅薄,审美的态度模糊,对创意的思考毫无道理,对自己的设计的好与坏无法评价。“创意毫无质量可言”是现在很多艺术高校教师面对学生的设计作品时给出的结论。专业课随后跟进的实践课程中,大部分学生又会因为实践课程并没有特别严谨的时间要求而对自己放松,只是以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完成课时。

四、常规实践课程对专业课的辅助作用

常规实践课程对专业课的辅助作用是否得到充分体现需要根据以下三个层面判断。

1.实践课与专业课程的衔接是否得当

比如专业基础课程《建筑设计原理》教学大纲举例,建筑设计原理课程,总课时48学时,根据理论难度和范围,所需课时达到36学时,后续教师会用一个小型建筑单体设计作为检验学生学习质量的考核,学生完成考核作业时间为12学时。从工作量看,12学时无法完成,按照该课程设计,结束该课程必须在后紧跟课程实践,用课程实践的学时数来完成后续考核内容。该教学方式的设计一是为了满足专业课程能但不超出应有的课时量,而是为了实践课程能有丰富的课程内容。该课程实践紧随建筑设计原理之后虽然解决了考核作业完成的问题,但是同时也发现,学生的设计作业依然只有教师作为单方评价对象,并不能通过教师评分确定该设计是否符合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以及该设计是否具有实际操作和实施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如果学生仅凭完成该设计并得到了较高的成绩,依然无法证明市场对该生专业能力的肯定。

2.专业考察是否是专业课程的设计思想和设计元素的来源

一般专业考察为两次,及时次为第二学期结束后的暑假,为期三周。行程前,学生小组拟定可能产生的调研课题,行程中根据课题收集相关信息、照片和访谈,返校后将研究课题制作成调研报告。第二次为第六学期中。行程中每日速写要求,返校后提取地方特色的传统元素,做以提取元素为符号的小型建筑单体设计。该课程实践安排在第五学期,本学期课程有房屋建筑学、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制图等。因此该实践课程的考核作业可以根据前期课程完成设计。总体来说该课程的安排能保持与专业课程的衔接性,但是问题同样也出现了,提取元素虽得到了运用,但是对于元素提取的性、运用的合理性以及建筑单体是否可以得以实施也无从考证。

3.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是否能体现本科四年知识的综合运用

毕业设计应能运用大学本科四年专业知识,通过有效的表现手段、丰富的论据支持,将设计主题表现得、深刻,有一定创意。根据毕业设计出图质量基本可以看出四年的教学成果和四年教学过程中的缺陷。通过毕业生的信息反馈,通过毕业设计顺利找到景观公司并短期内进入设计工作阶段工作的只有少数。毕业设计没有实践经验的,转行从事其他工作的40%,从事环境艺术设计方面工作的毕业生,初进设计单位没有经过培训的几乎没有。

以上三个层面说明艺术设计专业(环艺方向)的实践课程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教学要求,也解决了专业课程课时量不足的问题,而且也能让学生在考察课程中学习和掌握不同地区的风俗和人文,并提炼可以运用的设计元素。第三个层面,原因在于绝大部分设计单位对于本科毕业生的概念设计表示出的是无法使用和超出实际的评价,但也必须承认,对于某些国内知名设计单位和跨国设计单位对于高校毕业生的概念设计有一定的热衷度。但从多次修改才将设计真正实施,也同样说明了,常规实践课程,无论是否迎合了相应的专业课程,或是概念设计的被采纳,依然反映出了本科四年中缺乏系统的、的、具有市场评判标准的实践课程用以提前检验学生的设计创意和综合能力。

五、实践课程项目应该适应市场需求

实践课程中通常会由教师命题。因此,学生的实践课程多为教师根据环境艺术设计前沿发展动态拟定的虚拟课题,出现的单一问题随即引出了大量的现实问题。虚拟课题具备设计发展的研究性和前沿性,但是侧面也表现出了设计课题没有评价体系,学生完成虚拟课题的结果无法得到最为客观的检验,设计图的表现好不好、设计色彩搭配的好不好,形式感好不好等等浅表的检查要点作为了教师评价体系的组成结构。

学生走向工作岗位,面临的将是设计单位用严格的质量标准、方案的实施可能性、设计表现的个人特点、个人表达能力以及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评价毕业生是否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尽管有些学生缺乏的用人单位的评价标准,但是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某一具体方向的某一个点的设计了解透彻,也能作为用人单位对其评价的优势。也就是说无论是还是具备单项研究能力都需要学生无论是满足所有评价标准还是单项评价都必须能对自己的专长有、完整、透彻的专业知识体系支撑,才能应对市场提出的设计人才标准。

环艺设计专业论文:环艺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体系的改革探讨

摘要:当今社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世界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体系应顺应时展的脉搏与市场经济的需求,不断寻求能够与社会发展及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及培养方式。结合高校环境艺术专业的教育现状,社会对其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特点,探讨建设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体系的改革。

关键词:环艺设计专业 基础课程体系 改革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自从1988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决定在我国高等院校设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以来,这个介于科学和艺术边缘的综合性新兴学科已经走过了二十余年历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科属性与市场经济体制有着紧密联系,是以市场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以优越的人居环境的建立和弘扬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作为学科发展的根本任务。目前很多国内高校的教学及研究活动仍处于探索阶段。

一、背景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课程体系不够完善,课程设置多是传承了本科院校的,在基础上进行了压缩和调整。我校的环艺设计专业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作为一所大专院校,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三年。在有限的时间内,还要学到不少于本科院校学生的专业知识,这就面临课程体系优化的问题,尤其是基础课程体系的优化。

基础课程的学习不仅是通向专业设计的桥梁,更是基本素质、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和培养的关键。通过基础课程学习,使得学生在设计基础阶段初步形成一个设计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修养、设计思维和设计意识等。

基础课程与设计课程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认为基础课程无足轻重,随意压缩或删减,这样一来,我们就变成市场上的培训建构,有悖于高等教育的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基础课程是环艺设计专业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因此环艺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础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体系是根据培养目标对教学进程和教学内容作出的安排。环艺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必须有其相对独立完整的课程体系,这个体系是按照学校教育的自律性来展开的。培养目标是一个课程体系的主导,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环艺设计基础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当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我校对环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这样确定的:“本专业培养具有环境艺术设计和应用能力,能够运用专业理论和技能,从事家庭室内装饰设计、办公环境装饰设计、商业环境设计、公共环境设计,装饰品设计的专业人才”。专业基础课程体系模式,我们依据“厚专业,宽口径,增强适应能力与创新意识”的教育要求。课程体系模式如下:专业基础课程分为专业理论课程、造型基础课程、设计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有设计史、设计原理、设计心理等。造型基础课程有设计素描、设计色彩等。设计基础课程有三大构成、图形创意等。

三、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

教师要根据专业需要、学生实际,创新安排课程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具适应性。环艺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内容的体系构建,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安排:

1.专业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的修订

我们对专业基础课程依据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去建构课程内容,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编写教材,设计教案。实施上遵循“三维目标”,“三维目标”是对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及其结果所提出的三个功能性基本要求,也是国家新课程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之一。“三维目标”体现学生的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规律。是当代人才培养所提出的三个先行性基本要求,改变课程实行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找到学习兴趣点和自身发展的潜在方向。

2.课程之间的有机组合

在确立了三维培养目标之后,对国内外环艺设计专业的课时安排分析,知道基础课程大多数在及时、第二学年开设。从课程内容上看,基础课程多以专业理论课程、造型基础课程、设计基础课程构成。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整合,需要合理安排,主要是课程在各学期的时段及比重。依据能力培养的渐进和课程体系内在结构,基础课程开设要注重模块的组合。模块式教学为教学提供了相对完整的时间,适应了环艺设计专业教学连贯性强的需要,提高了教学效果。模块式教学是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目标强调技能、强调实践、强调应用,模块式教学正是适应这些特性的有效教学方式。

3.教学方法

与课程体系相对应,应当建立适应环艺设计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工作方法。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在高校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必须引起专业教师的高度重视。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主要阵地和渠道。但由于环艺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内容的广泛性与授课方式及学时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影响了学生掌握更多有关环艺设计的知识,限制了学生分析、构思和设计能力的培养。同时传统的教学形式相对单一,教师感到课程中有许多内容,过程复杂、抽象,难以口头表述,学生理解费力,传统教学方法难以奏效。

例如,设计素描,这是环艺设计专业基础课程,要根据自身专业的特色,来寻找适当的训练方式。加强学生对复杂形体结构之间组合关系的表现力。再如,立体构成,结合环艺专业的特点,多加强形体空间关系的训练,从而对空间的理解打下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创造性极强的专业,所以我们要通过课程体系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来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要求。重视基础教育已经成为各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基础性主要表现在强化信息时代需要的基础学科,专业需要的是基础学科教学。本文是我们对环艺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体系的改革的一点思考。课题体系的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这个课程体系的适应性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去检验,需要不断的完善。

环艺设计专业论文:试论环艺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 要:环艺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国目前高等院校环艺设计教育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本文试从环艺设计专业的特点和环境艺术设计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分析入手,然后提出环艺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

关键词:环艺设计 创新能力 环艺教育观

随着人们的环境意识的普遍增强,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质量越来越重视,也使得环境艺术设计师的需求大量增加。因而对环艺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就成了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近几年来 ,全国许多院校雨后春笋般的建立起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可是这种由迅速发展所形成的繁荣景象存在着极大的隐患:环艺设计专业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设计创新能力欠缺,总体水平不如以往。学校应该怎么样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环艺设计专业的学生的创新能力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进行分析,然后提出环境艺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环艺设计专业的特点

1、空间性。这里的空间是指供人类活动的城市空间、建筑的内部和外部空间。空间是由实体形成的。没有“实”也就无所谓“空”,实体通常也称作形体,与空间密切相关。要掌握空间设计就得从形体入手,而形体又是三维的,而构成形体的空间同样也是三维的。因此,环艺设计的空间性其根本就是从空间立体上体现出来的,空间性是环艺设计最重要的属性。

2、功能性。任何艺术设计都有或简单或复杂的使用功能,脱离了基本的使用功能也就不再成其为环艺设计了,功能性一般包括了区域划分、区域流线、比例尺度等。

3、艺术与技术的结合。环境艺术设计,顾名思义,侧重于艺术,是一门关于人类生活环境的艺术化的学科,它可以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给人以美的享受。任何一件艺术设计作品除了实用性之外,只有能够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才能为人所接纳。

二、环境艺术设计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深厚的人文素养。从环艺专业的艺术活动来看,它的素材是生存与生活的需要,它的审美取向也在于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因而深厚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必须植根于生活土壤。经济学家说过:“产品的一半是文化。”对于环艺设计的学生来说,就应该多关注生活,多积累人文历史知识,人文历史可以唤起人们更多美好的回忆,使设计更具深层的意义与哲理性,人文历史知识可以通过选修课、课外阅读以及网络来获得。

2、敏锐的洞察能力。广义地说,艺术就是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的一切事物,环境艺术就是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在环境空间方面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的学科。因此,环艺设计的学生应具有对美的敏锐的感悟力与洞察力,与环艺学科直接相关的包括图形、形体、光影、色彩、材质等方面,另外,还包括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

3、分析资料的能力。产品的开发都必须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对市场现有同类或类似产品进行多方面的评估,并得出相应的结论。所以,必须具有对资料的分析能力。环艺设计同样需要这种能力。对收集的资料加以分析,特别是感觉好的作品,要分析得出好的地方。不仅要分析视觉与外观效果,还应分析它的周边关系、空间构成、功能流线等。只有这样才能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对即将开始的设计提供借鉴和帮助。

4、扎实的表达能力。环艺设计专业的表达特点主要体现在把自己的构思用草图的形式表现出来,草图是环艺设计师表达设计构思重要的“语言”。草图具有快速性和模糊性的特点,表达的技能就显得尤其重要,对于环艺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讲,只有多锻炼,才能提高表达的性。

5、空间和形体的想象能力。环艺设计的成果绝大多数都是采用三维空间与形体的转换成二维,以图纸的方式表达出来。因此,无论是识图还是设计,都离不开空间与形体的想象力。

三、环艺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

1、树立正确的环艺教育观。教育观是教育现象的认识,是个与教育目标相对应的标准。学院传统的教育目标是培养艺术家的单一教育观念。在现代讲求大众教育的理念下,讲求民族创新的理念下,这种单一的教育理念显然是不适宜的。何况,“创造是教育的较高境界和较高目的”对于环艺设计来讲,其目的在于采用一种手段来提高生活质量,保护自然、发展文化与弘扬民族精神,从教育理念和环艺设计的目的来看,把创新能力作为环艺专业学生的首要能力进行培养,是正确的环艺教育观。

2、建立起新的教育标准体系。实施包括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及专业的技术业务素质四个方面内容的素质教育。除此以外,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的经济意识和社会意识的培养, 直至个性培养,使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从而将设计人才培养成多方面需要的设计科研方面的专业设计人才。

3、在教学上注重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根据设计教育的特点,对学生的培养应从过去重视设计技能和表现技巧的建筑设计教育观向综合型艺术设计教育,即重视设计技能和表现技巧的培养的学习方向转变。教师对学生的培养也应从重知识的传授,逐步转变为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并加以正确引导;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随意否定学生的构思,不以老师的想法代替学生的,以免造成不良的设计习惯,限制其创造性的发挥。“良师授以则、拙师授以法”。在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中,应更多的指导学生思考和学习的方法,此外,学习能力和责任感的拓展也是其他能力的基础,学生只有具备了学习能力和责任感,并且具备不断进取的学习精神,才能不断学到新本领,才能“格物致知,厚德载物”。

环艺设计专业论文:高职环艺设计专业效果图表现技法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效果图表现技法”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集美术绘画的具体运用与体现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本文通过对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效果图表现技法课程教学方法的分析与探讨,结合本校自身的教学特点,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效果图表现技法教学方法 创新

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普及,使大多数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设计软件的学习上,对手绘学习不感兴趣,手绘效果图的能力较差。但是,真正的室内设计专业人员都知道,使用设计软件,虽然可以模拟出场景的真实性,多方面、多层次渲染出空间、灯光、材料的仿真效果和环境气氛,但在与客户现场沟通时,如何把好的设计理念传递给客户,记录瞬间迸发的设计灵感,设计出真正适合客户的方案,还得靠灵活快速的手绘。我们学院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根据社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市场需求的人才,开设了效果图表现技法课,希望能够提高本专业学生的手绘能力与学习兴趣。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一再向学生介绍当代审美巨变,希望学生适应时代的需要,更好地学习这么课程。

一、效果图表现技法的意义

“效果图表现技法”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它是一门集美术绘画的具体运用与体现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这门课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如何通过效果图的表现将自己的设计成果展示出来,使设计方案通过效果图的形式完整地、清晰地表达出设计者的设计理念、设计思想。

通过绘制效果图,有助于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在效果图表现方面的能力,提高对物体的形体塑造能力,处理明暗、光影、虚实、主次等关系及质感表现、色彩表现与整体谐调能力。手绘效果图基础训练有助于同学们的空间想象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对美术基础的进一步升华。通过教学的观察与经验的总结,我们感觉到凡是手绘基本功扎实的同学,设计造型能力明显就更强。手绘基础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电脑图的效果好坏。我们感到手绘图作为一种表现形式和手段,是每一位设计师必须掌握的一种技巧,如果因为有了电脑制作而淡化手绘的话,将有碍于设计者空间思维的发展,因为手绘图就是表现设计师的空间、形象思维过程,是记录灵感延续与完善的发展过程。

二、效果图表现技法课程的现状

近几年来,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高职院校建筑设计类专业将电脑绘图视为重要的专业技能之一,纷纷开设了与本专业相关的计算机课程,以此培养学生的电脑绘图以及电脑辅助设计能力,这为传统的建筑设计教学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了课程体系,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市场打下了基础。然而,事物发展的负面效应也随之而来。在浓厚的电脑学习氛围下,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愿再动手进行艰苦细微的设计创作和表现基本功训练,致使近几年学生素质修养滑坡。这些直接反映在学生设计的作业上,只注重设计的形式,忽视对环境、功能、技术因素的考虑,不能辩证地把形式与内容、材料与技术、单体与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专业知识不和理解不透彻。学生设计的基本功底不扎实,透视图看似逼真,但画面色调、环境气氛、配景设置等明显缺乏应有的素质和修养。

三、学习效果图表现技法课程的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的绘画基础不一样,教师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包括应多采用一些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形成开放式的教学环境。

1.调整传统的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在掌握透视的基础上,偏重“快速表现技法”的内容,重点学习钢笔徒手画、线描淡彩、彩色铅笔、马克笔等快速、生动或有明显笔触的技法。特别是强调学生的钢笔徒手画这一环节。强调学生线条的表现力,通过对钢笔临绘照片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徒手技巧,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大胆省略一些无关紧要的成分,引导学生要抓住物象的主要特征加以高度的线条提炼及概括。使学生更加充分地理解室内外空间形状、明暗、光影之间的有机联系,在对照性的比较中探寻室内空间造型诸因素相辅相成的变化规律,从而提高控制画面黑、白、灰层次的对比以及虚与实、强与弱等素描效果整体处理的能力。

对于水彩详细渲染、水粉写实技法、喷笔等细腻的表现技法,则不做要求。因为在细腻、逼真这方面电脑绘图表现得很好,而写实技法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终的效果也只能是模仿真实环境,无法与电脑制作的效果图相比。在教学中扬长避短,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有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消除“教”与“学”的矛盾。

2.以案例和演示来充实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巩固为主,往往不能让学生感性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主要原因是教学中的理性知识太多了,而感性的材料太少。在讲授一种表现方法前,展现一个实际案例,既使学生集中了注意力,又使课堂气氛显得轻松;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同时能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情绪及学习节奏,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

通过在课堂上分步骤演示技法,可以把抽象的技法内容具体化,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地面铺装表现时,把铺装的每一步分开讲解,边讲解边现场演示,学生则一步一步地跟着画,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这就是所谓的“手把手教学”。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电脑的普遍使用,使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成为必然。运用多媒体教学,则可将单纯理性知识的传授转变为由虚拟感性材料到理性认识的递进。利用多媒体手段将国际、国内的效果图作品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掌握近期的效果图技法动态,使学生在欣赏效果图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绘图能力。

实践证明,计算机辅助教学具有极强的生命力,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它必将在改革效果图表现技法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跨世纪人材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掌握多媒体技术及其他当代教学手段,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吃透教材、紧扣教材,并选择恰当而新颖的实例,依据教学需要,精心设计制作课件,创设逼真的教学情景,把传统的教学经验和计算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这门课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4.在课程中增加效果图赏析的环节。

效果图表现技法课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和其它专业,如建筑设计、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及建筑装饰等有很大的共同性。这些专业课程间进行横向教学成果交流,可以将展示室作为交流的平台,开展学生手绘作业展,增进各专业的学术交流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在加强有机联系的基础上,突出各专业教学特色,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专业课教学评价机制。

效果图表现技法课第二个交流平台是全国性的学生作品的交流与竞赛。通过学生作品的交流,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性,教师可以找到教学上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结束语

时代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作为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效果图表现技法课教学也必须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及时地做出有效的调整,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教学要本着“实践为主、兼顾理论、培养思维方式”的教学手法,让这门课真正成为多元化、时尚的学科,这样才能够辅助我们的设计创意构思地传达与表现,达到传承文化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