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深度学习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深度学习论文:初中生物深度学习思维过程
1.关于预评估
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会对一些生物现象与概念充满认知,而且许多前概念已经形成。促成这种情况的因素有许多,包括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大众传媒的影响、教师的科学素养等。那么,前概念是什么呢?举例说就是认为凡是鸟类都必然会飞,凡糖类一定都是甜的,如此等等。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科学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呢?是让学生明确一个道理,即在一定的情境里科学观念会更加有效,它将超过原有的观念或以前的知识。这些看法说明了一个道理,即预评估学生的前概念——原有的知识或经验,对教师来讲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从另外一个深度学习的角度看,学习是学习者积极地进行意义构建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基础就是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此,教与学的共同起点就是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在生物课堂上比较常见的两种预评方法包括:其一,通过论断性测验,用选择题或开放性试题的形式来对学生的前概念进行了解。《初中生物学前科学概念研究》一书对还未接受过初中生物教育的初中学生进行测试,从整体的角度了解了新生掌握生物概念的情况,以便今后开展教学工作。其二,利用课堂提问的形式,巧妙对教学环节进行设计,将学生的前概念暴露出来。教师准备一些问题,以论断学生对有关概念的理解。
2.将原有的知识激活
预评估之后,教师要以学生原有知识为出发点开始进行教学,将他们原有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激活,使他们能够明确新旧知识在某些方面的逻辑关系以及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达到有意义的学习目的。与生物学科的很多内容息息相关的是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教师要以学生了解的生活实例或已经掌握的日常经验为依据,为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提供帮助。比如《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节内容,要帮助学生理解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的道理,就可举生活实例:新鲜葡萄晒干后会变成葡萄干,原因就是葡萄细胞中的水分子散失到空气中了,而散失的渠道就是细胞膜;人们吃葡萄干会尝出甜味,说明细胞膜没有将细胞中的糖类输送到细胞外。又如《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一节,学生可以联系日常生活的一些经验,如皮肤被划破,人会感觉到疼痛,而且会流出血来,了解皮肤是由多种组织组成的,借此将器官的概念引出来。而《植物种子的萌发》一节,教师将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展示给学生,然后将其中的不必要条件进行排除,并拿生活中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显而易见,学生激活原有的知识离不开排除的过程,而且种子萌发的不必要条件则通过家庭种植等生活经验来判断是光、土壤等。需要强调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就是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一个问题的提出,可以让学生间接利用已有知识对该问题的情境进行处理。
3.进行评价与反思
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调节,目的就是使学生自始至终不脱离深度学习的状态,同时还能提供一些反馈信息给学生。为了使学生达到深度学习的水平,需要有一套分别监控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评价体系,使整个深度学习的过程都贯穿着评价。例如,学习前要有诊断性评价,使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得到分析与了解;学习中要有过程性评价,既让学生反思自身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又给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信息,使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得到不断改进;总结性评价是学习结束以后,它可以确定学生的学习过程。此外,深度学习离不开学习者内在的学习动机,然而一些外界因素如教师、同学的评价也会对学生的深度学习产生影响,因此还应该从其他不同角色来考虑建立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深度学习是为了迁移所学知识以使实际情境中的问题得到解决,因此教师需要做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多采用过程性评价与质性评价。什么是表现性评价?它是一种新型的过程性评价和质性评价,要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其前提条件就是观察学生在完成任务时的表现。因此,与绝笔测验相比,更能较好地反映出学生深度学习情况的是表现性评价。可见,正确理解生物概念深度学习过程,要明确概念教学目标;巧妙设计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把握学习要求,领悟生物重要概念深度学习过程内涵;学习知识创新实践,建立应用科学概念。要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完成生物重要概念深度学习的过程。生物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一种科学,正确理解生物概念深度学习过程,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具有很大帮助,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生物学能力,还能够使学生在智力和逻辑思维上有很大改进,因此,生物教师应该运用合适的方式进行讲解与应用。
作者:赵四辈 单位:江苏省泗洪县天岗湖中学
深度学习论文:深度学习中初中物理教学分析
摘要:初中物理对于学生来说仅仅依靠背诵课本知识是不够的。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结合深度学习的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物理;学习;电功率
一、深度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深度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式有一定的区别
传统物理教学和学习方式大都是以课本知识和教材为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也主要是死记硬背,以求记住课本上的物理公式。物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门新的学科,无法同之前的知识进行联系记忆,本身就增加了学习难度。而传统物理教学方式更多倾向于单一的老师讲授,学生被动听、练,很容易产生枯燥的心理,不利于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而深度学习则要求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对物理知识和原理概念的理解上,不仅要将物理知识的各个章节结合起来,还要将物理与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联系,便于记忆。同时在物理学习中推动深度学习,也是在推动学生主动接受知识。深度学习和传统的学习方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物理学科的特点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对深度学习的需求更加明显
初中物理教学在教材的内容上可以看出来,已经涉及包括了光、热、运动、磁、声、静电等多种的现象,很多物理知识需要基于平时对相关现象的观察和了解,这就要求学生去主动地观察这些现象中蕴含的物理学知识。同时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很多规律性的内容都是重要的知识点和考点,也常常是学生把握不好的地方,例如电学教学中,电压、电流、电路图以及能量守恒定律、欧姆定律等非常具有专业性的物理学规律。实际考试过程中,往往是以应用题的形式出现。因此,教学中仅仅让学生记住规律和公式是不够的,还需要培养学生将课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能力,同时也要能举一反三,要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困难与不足
(一)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动力不足
物理对初中学生来说是一门崭新的学科,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自身对该学科的兴趣程度都会影响物理教学的效果。学生学习的动力不仅有自身内在因素,还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内部动力因素主要是包括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因素,如智力和个人荣誉感等,但是初中生的认知程度有待于发展成熟,很多时候会因为外界因素的影响和诱惑而放松学习,尤其是对于一门新的学科,往往会存在因为开始学不入门或者不会学等原因而丧失对该学科的兴趣。目前课堂教学主要采用的教学方式还是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通过作业习题和考试等方式来巩固知识点,大多数学生在物理课堂上很容易感到枯燥,也很容易走神。
(二)课本内容涉及的物理知识掌握深度不足
初中物理知识的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来进行的。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学生在课堂感觉已经学会了相关知识,但是在做习题和考试的过程中,仍旧会出现许多问题,很多原本上课时觉得听懂的内容却在做题和实验的时候出现许多错误。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掌握深度不足,因而不能灵活运用。
(三)学习物理的过程中缺乏批判性思维
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要有自主思考的过程,不能一味的迷信和标准答案。传统的物理学习模式,很容易导致学生在面对物理问题时一味的沿用惯性思维和固定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初中生处于身体和心理以及大脑智力都在发展的阶段,但是目前大多数学生对于批判性思维的运用程度非常少,在一些物理实验中会对实验结果和数据有怀疑,有批判性的思维表现。但是对于课本知识和老师的讲课内容等具有性的方面则缺少批判性思维。
(四)缺乏对物理知识的迁移和利用
任何一门课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初中物理也同样是这样。对物理知识的生搬硬套和死记硬背,更加不利于物理学习效率的提高。当前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较为普遍的现象是学生对知识的合理利用和有效迁移存在着不足。不能将已经学过的旧知识和新知识结合起来,在涉及结合现实生活灵活运用物理学知识的问题时,也缺乏必要的灵活性。针对这个现象也需要进一步提出解决的办法。
三、以电功率为例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电功率是初中物理学习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问题的部分,通过深度学习的方法来教学,增加学生对电功率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对其他有关电的物理课程的学习也有帮助作用。深度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发挥自主意识,通过对知识的理解来掌握知识,并且能够灵活地应用知识,构建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作为引导者的老师需要将原本枯燥的知识变成更加有助于学生理解的方式。电功率的计算方法有明确的公式,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要求学生掌握计算电功率的公式即可。在教学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直观的现象来引导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将两个照明的灯泡接入教室,让学生们自主观察两个灯泡的明亮程度,同时观察两个灯泡连接的电能表指针的运转速度。将灯泡的亮度和电能的消耗建立一个直观的联系,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进而引出电功率这个概念。接下来可以通过播放生活中运用到电功率的短视频或者情景剧,来提高学生对电功率进行探究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猜想,设计实验进行论证,对学生的论证进行总结和分析。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在自己动脑动手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电功率的了解,在后期的教学中,也可以将电路等内容和电功率的知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建立相关知识框架。深度学习可应用的范畴内容非常广泛,对培养学生的素质、发展学生的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逐步完善深度教学模式,推动初中物理教学发展还需要我们不断努力。
作者:钱国平 单位:江苏省东台市农干桥学校
深度学习论文: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实施意见
各乡镇党委、街道工委,市级各部门党委(党组)、总支、支部:
中共中央总书记同志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作重要讲话后,省委、州委迅速学习贯彻,州委印发了《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同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意见》(凉委发〔2010〕16号),指导各级党组织继续深入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州委要求,现就我市扎实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向纵深发展通知如下:
一、坚持和深化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广泛凝聚推动西昌“三先”发展的智慧力量
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的要求,坚持以高举旗帜、坚定信念、践行宗旨为根本,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加强理论武装不放松,不断增强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推动西昌经济社会二次跨越成为全市干部群众的共同价值追求。
(一)继续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着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
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知识素养。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负起领学之责,深学、真懂、活用科学发展观,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近期成果武装头脑,切实加强党性修养、树立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健全干部述学、评学、考学制度,改进方法,端正学风,增强实效。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大力度、大规模培训干部,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干部素质。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学以致用、学用相长,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结合起来,把学习科学发展观同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地本部门(单位)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思想力量、政策措施、实际能力和自觉行动,不断在解放思想中提高认识,在转变观念中拓展思路,在深入实践中增强本领,在破解难题中推动发展。
(二)加大舆论引导和普及教育力度,筑牢全社会推进科学发展的思想基础。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综合运用新闻宣传、社会宣传、文艺宣传、网络宣传等形式,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先进典型,积极倡导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发展模式、工作方式和行为习惯。紧密联系群众思想和生产生活实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观进基层、进课堂、进头脑,使科学发展观更好地走进群众、植根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推动科学发展的主体作用,使西昌在全州各县市经验丰富发展,在全国民族地区率先发展,在全省县域经济竞先发展,经济综合实力力争进入全省“十强县”,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力争进入全国百强县市,努力把西昌建设成为全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样板城市。
二、坚持和深化用科学发展观打造队伍,确保钢班子带铁队伍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坚持钢班子带铁队伍,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选准干部、配好班子、建强队伍、聚集人才,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组织建设,努力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战斗堡垒,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领导集体,把广大党员干部培养成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骨干。
(一)围绕促进科学发展鲜明崇尚实干用人导向。
进一步健全并认真落实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客观、公正地考核和评价不同类型、不同岗位的干部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树立崇尚实干、注重公认的用人导向,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让想干事、干好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受到重用,切实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组织工作满意度。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加大公开选拔干部力度,推行市直部门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激励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干在实处、争创,不断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建功立业。
(二)着眼提升科学发展能力配优班子建强队伍。
坚持钢班子带铁队伍,选好配强党政正职领导干部,着力抓好乡镇、街道、市直部门党政正职队伍建设,及时配齐配强担负繁重任务、长期超常运转的领导班子。落实年轻干部培养“双千工程”、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春风工程”和培养选拔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年度工作报告制度、督查制度“三项制度”,加大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力度,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坚持干部教育培训、实践提高、多岗锻炼三位一体,加大重要部门、关键岗位、乡镇与机关干部交流力度,推进部门之间、部门与乡镇之间的干部交流。坚持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提高引领和推动西昌科学发展的能力水平。坚持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干部相结合,深入实施四项监督制度,强化干部监督特别是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健全完善干部管理监督和激励保障机制,努力建成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的钢班子、铁队伍。
(三)紧扣推动科学发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认真落实“选好带头人、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推进一体化”重点任务,大力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突破,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六强”能力。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紧密联系实际,突出实践特色,注重实际效果,广泛开展以创建“五好六强”党组织和党员“示范行动”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学习推广“春风经验”,切实加强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建设,突出选好配强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基层党组织书记。继续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工作。成立市委“两新”组织党工委,推进党的组织、工作和凝聚力全覆盖。深入开展“万村党建富民、建设美好家园”行动、“新农村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等一系列富民惠民行动,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大力推进街道社区“四有一化”和“五大体系”建设,不断深化“连心共建”工程,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长效机制,主动做好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工作,扎实抓好基层党员“三大培训计划”,健全落实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积极探索扩大党内基层民主的多种实现形式,逐步推行“公推直选”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范围,推行党员旁听基层党委会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
三、坚持和深化用科学发展观转变作风,切实增强加快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新西昌的坚定性
始终把作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大力倡导特别讲大局、特别讲付出、特别讲实干、特别讲纪律,以良好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营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良好环境。
(一)始终密切联系群众。
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建立“鱼水亲情”的干群关系,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健全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广泛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支部结对、干部帮户”等活动,积极推行领导干部联系企业、项目、部门、乡镇、村(社区)、贫困户“六个一”制度,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到困难较大、矛盾最多的地方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积极化解人民内部矛盾,不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使领导干部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知心人和主心骨。
(二)始终坚持求真务实。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言必责实、行必责实、功必责实,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雷厉风行,令行禁止,说了算,定了干,干就干好。推行“一线工作法”,盯住干、马上办,引导党员干部当好排头兵,干在实处、争创,对重大工作抓住不放,一件事一件事去做,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去推,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解决,确保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三)始终注重艰苦奋斗。
大兴艰苦奋斗之风,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观念,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带头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大手大脚,带头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建好“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把有限的财力物力用在人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用在特殊困难群体的帮助扶持上,用在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最关键的事项上。
(四)始终做到清正廉洁。
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抓手,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廉政风险防范机制,以反腐倡廉实际成果取信于民。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勤廉双优”争创活动等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强化党员干部的制度规则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落实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一岗三责”和市级领导班子“一年一述职、一年一巡视、一年一评风、一年一谈话”“四个一”制度,筑牢拒腐防变防线。坚持“查处与保护相结合,施教于先、执纪于后”的原则,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办力度,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
四、坚持和深化用科学发展观推动工作,努力开创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二次跨越新局面
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决贯彻中央、省委和州委的决策部署,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规律性和西昌市情的认识,始终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工作总体取向,继续强化“不发展是较大的不稳定,发展不好、发展不快是较大的不和谐”的理念,牢牢把握“乘势而上、跨越突破”工作基调,坚持一手抓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一手抓大项目抓大发展和民生工程的“两手抓”工作思路,全力实施提速增量、提质增效“双提升”战略,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调整产业结构有机结合起来,把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与提高经济发展效益有机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提速增量、提质增效。
切实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任务来抓,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战略重点,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速追赢赶超,实现富民强市。坚持把加快发展的目标定位在加强环境保护、节能减排降耗、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上,把基础构建在深化开放合作、推动自主创新、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把成效体现在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三大收入”的提高上,切实提高西昌各族干部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在深化认识中抢抓发展机遇,在抢抓发展机遇中推进跨越发展,在推进跨越发展中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新西昌。
(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谱写西昌经济社会二次跨越新篇章。
切实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和矛盾的“总钥匙”,始终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以大项目带动大投资、支撑大发展,抓大投资,上大项目,引大企业,开发大资源、发展大产业,以强有力的投资撬动三次产业加快发展,提升产业整体素质。立足资源优势,依托产业基础,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工业增量增效、第三产业大幅增长。夯实发展根基,改善基础设施,继续深化成凉、攀凉开放合作。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品牌文化为核心,培育和造就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和名牌产品,以品牌建设促进经济转型。
(三)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深入实施民生工程,集中物力财力办好社会发展急需、人民群众热盼的大事实事。以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五有”为目标,以“十项民生工程”、“八大扶贫工程”为平台,统筹推进民生及社会事业发展。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救济“两轮驱动”,加强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两项制度衔接,完善统筹型捆绑式扶贫开发机制。开展新农村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积极创建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努力改善群众精神面貌、提高生活品质。深入推进彝区“三房”改造、免费职教计划。加速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解决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努力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生活更加幸福。
(四)着力打造平安西昌,营造和谐安定的发展环境。
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巩固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加强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夯实平安基础,正本清源、堵疏结合、综合治理、打防控一体化,抓好教育预防、源头苗头、基层基础,坚决打赢禁毒防艾人民战争,推动“保稳定”向“创稳定、促和谐”转变,确保全市长治久安、社会稳定,把西昌建成民族地区最平安、最稳定、最和谐的地区之一,为经济社会发展二次跨越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五、坚持和深化用科学发展观创新机制,加快构建充满活力更加开放高效有序的制度环境
着眼推动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学习和长期实践,把握着力重点,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构建充满活动、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有力制度保障和持久动力。新晨
(一)扎实有效加强长效机制建设,切实巩固和拓展学习实践活动成果。
总结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好做法好经验,探寻规律、固化成果,实现学习实践活动的有效做法制度化、管用经验长效化。认真落实经济社会发展评价、干部实绩考核、改善民生评价、促进优势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行政效能建设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六大机制”。结合新的实践,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研究制定保障落实的具体措施办法,加大对执行情况的督查力度,确保收到实效。坚持统筹协调、上下联动、左右互动,进一步扎实抓好学习实践整改落实后续工作,坚决兑现向群众作出的保障,以整改落实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二)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
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深化农村土地使用和管理制度改革,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启动国有林场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推进政府依法行政。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结合扩权强县改革试点,逐步建立基层政府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推进水、电、气等重要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建立完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机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产权多元化发展。加快发展民营经济。
(三)健全落实党建工作责任体系,扎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加快健全以“保障、述职、评价、问责”为主要内容的党建责任制体系建设,真正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形成党组织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思想共识和舆论导向,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不断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取得新成效,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强保障。
深度学习论文:物理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初探
一、深度学习含义
所谓深度学习(DeepLearning)指通过探究学习的共同体促进有条件的知识和元认知发展的学习。它鼓励学习者积极地探索、反思和创造,而不是反复的记忆。深度学习主要强调了学习者对于知识进行批判性的学习,把它们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从而帮助决策、解决问题。深度学习的特点有:及时,深度学习意味着理解与批判;第二,深度学习意味着联系与构建;第三,深度学习意味着迁移与应用。这些表明在教学设计中,首先,应该设计出学习可以积极参与地学习活动,只有积极的主动性才是深度学习的最基本的保障。还有就是在授课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的选择,如采用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不仅要设计好大的问题,更要设计相关的小问题,这样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深入地思考,并且注意时时的生成新的问题。
二、高中物理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落后。只注重传统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背多分”作为获取成绩的主要途径,将学生作为一纯粹知识的载体或解题机器,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只知道一味地利用牛顿定律解题,而对牛顿定律的局限性不加任何怀疑和诠释,盲目地崇拜,机械地吸收。2、忽略对学生对知识理解力的把握。只注重自然科学重要规律的把握,而忽视从整体上和本质上认识自然科学和物理学的主要现象和规律的内在联系,如只知道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不知道其辩证的统一,只知道客观存在的电、磁的规律,不知道其本质上的一致性等等。3、过于重视课本。只注重课本上纯学科知识的纵向挖掘和强化训练,而忽视学科的横向拓展、边缘渗透,尤其与其他学科、现代科技、人文科学及现实生活的交叉联系。4、命题抽象。命题只注重过度的抽象,牵强附会,生编硬造,而与实际情况脱节,甚至出现故弄玄虚地搞文字游戏式的“八股”题,忽略对学生各种思维的训练,无一使学生通过训练内化成他们自己的能力,这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任何一本资料都有,不甚枚举,无须赘述。5、忽略实验课。实验教学只要求学生听懂、看懂,教条地死记住,老师只管纸上谈兵指手划脚地讲,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于是形成我国目前中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偏差的状况,即使考分高,却是“低能儿”,口上夸夸其谈而动真的却又手足无措。高三理科毕业生中连一台电风扇或一只日光灯都不敢拆装的是大有人在。
三、促进学生深度教学的策略
1、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深度学习强调学生在知识体系上能够在新知识和原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掌握复杂概念、深层知识等非结构化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有效的联系和对比。据统计来看,虽然高中物理的教学都是按照章节进行授课,但每一个章节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密切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将章节与章节之间的密切联系更好的了解,这样更有助于学生进行学习。因此,物理教师应当善于抓住并展现知识之间的这些联系性,例如在进行关于电场知识的教学时,由于有关电场的知识非常抽象,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往往具有很大的困难,但如果把电场和重力场进行类比便可以发现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在电场知识的教学中,通过这样的对比、分析知识得到了自然的同化,学习电场的性质的过程也就顺利多了。除此之外,对于物理不同类型的知识点,可以采取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对于知识进行比较与冲突,这样能够有效的促使学生对相似的知识能够有效的识别和区分。通过类似知识的对比,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问的区别和联系,防止知识之间的混乱,进而促进知识的系统化。2、对知识体系进行归纳整理。高中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所处高度有限,往往过于关注细枝末节的知识点,缺少宏观把握的能力,在教师进行物理授课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知识上的整体结构,但事实上来说,学生对于知识的整体结构的认知非常弱,这样的教学并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进行的掌握与理解。所以,教师在注重讲授细节要素的同时也要促进学生对知识整体构架的掌握。通过从点到面、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的归纳,利用一定的线索把相关的整个体系有机地联结在一起,这样的方式就能大大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宏观把握。
四、结束语
通过促进学生对物理课程的深度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对物理课程的排斥,从而可以更容易完成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目标。
作者:刘金玲 单位:河北定兴第三中学
深度学习论文:学生在高中政治中深度学习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各个教学机构都努力进行着教学的改善,包括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教师应当积极投入革新的浪潮当中,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思考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积极肩负教学重任。高中政治的教学影响学生的对社会生活的认知和道德思想的形成,高中政治可以培养学生道德修养和更好了解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发展的基本状况,是学生今后在社会发展的前提,更是我国基本的教育要求。
关键词:高中政治;有效教学;措施;思考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应当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调节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为学生的深度学习创建良好的条件,培养学生社会道德修养和提高学生对基本的社会生活形态认识度,需要结合学生学习情况、教学目标和教学环境思考目前的教学方法,恰当进行改善。
一、高中政治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在高中政治的教学当中,依然还存在着一些阻碍教学进步的问题,应需要得到改善和解决才有更好的前进条件。首先,在教学当中,教师难以从传统的教学观念走出,重视理论的教学,在课堂上,将重要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着重是记忆教材的知识内容,一直不重视着重讲解知识理论,没有充分让学生理解到其中的道理和相关的逻辑关系,没有从学生实际的学习进行思考和分析教学方法是否有效,限制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学习的兴趣逐渐被消磨掉,往往造成了学习低效,课堂无价值的效果,学习之后也难以在考试和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对高中政治的学习通常的表现都是不理想的,学习兴趣不高,在课堂上的表现缺乏动力,教师要求要完成学习的任务,学生没有结合所学的知识内容来思考问题的突破口,而是通过同学们的互相帮助,和抄袭来完成教师所布置的教学任务,在考试之后,所面对的错误没有主动向同学或者教师学习,深刻理解题材所述的相关知识点,而是通过对照答案,通过记忆的方式自行解决。表现得对自己的学习极为不负责任。
二、树立符合时代教育的新理念,以学生为本
在理念的推动下,事物发展就会有明确的目标和有效的行动。高中政治教师,应当了解到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根本目的,培养具有实力型人才,培养可以跟上时代思想的学生,教师应当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在教学改革的引导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努力指导学生发展。在教学不同类型的课堂内容时,教师应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力求接近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情境,突出自主探索学习的目的,评估学生学习情况,进一步改善学生学习的方法和教学措施,实现学生深度学习的目标。
三、把微课引进教学,实现深度学习
微课是教育发展的产物,它的主要特征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其内容简短精要且生动直观。它是教育所认可的教育资源,许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引用,而且还取得了有效成果。微课核心内容就是课堂知识的片段,是课堂教学视频,还具有情境化的特点。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知识点讲解之后,学生就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所存在的不足,就会通过微课可重复性的特点,进行回放相应的讲解过程,实行课堂教学时,避免学生学习效果的差异性大的结果,从而让教师教学变得更加轻松,在课堂上学生可以有目的性的进行提问,避免了问题重复或者是问题主题不清晰的现象。例如教师在教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教师首先可以通过微课的讲解,利用视频的情节和生动的画面让学生深刻了解到知识点所说明的重要内容,和一些如何进行正确消费的行为,促进学生进行了深度有效的学习,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好微课所带来的教学条件。
四、把教学内容融合到生活当中,实现生活化教学
政治思想和政治文化都是源于生活,是对生活中的思考和运作的方式进行归纳和总结,才形成了教育种类,因此在教学中应当结合到生活中的现象,努力实现走进生活,进行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的情景等到政治生活的规律和对知识点的理解,也可以很好的实现学生在生活中可以用政治的思想来思考生活中所运作的规律和相应现象,实现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思维,降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在教学经济生活教材中的“价格变动的影响因素”时,展开走进生活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组成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做好调查的表格,到学校周边的市场进行调查不同果蔬和肉在不同时期的价格,还有分析价格不一样的影响原因进行记录,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之后,教师要求小组负责人来汇报记录的情况和阐述相关的影响因素,通过生活化的教学,不但可以取得有效的学习成果,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真正了解到政治知识来源于生活,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形成条理的有逻辑的思维,实现政治深度学习目标。
五、总结
所有的教学都缺少不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进行有效的评估,明确学生的不足之处,然后对症下药,才可以解除学习祸患。总而言之,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把学生当做教学的主体,仔细思考教学措施,培养学生积极、自主、自觉、高效学习的能力,实现高效教学。
作者:万世东 单位:重庆市丰都第二中学校
深度学习论文:高中物理学科特征及深度学习方法
一、高中物理学科特征分析
1.知识点要求多层次
高中物理教学中所包含的知识点要显现出多层次的特点,特别是教学大纲中有规定,不同的教学内容有其不同的教学要求,而教学要求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即A级要求和B级要求,其中A级要求是较为低层次的要求,例如质点、参考系等,而B级要求则是较为高层次的要求,是需要深度学习的内容,例如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等.需要注意的是,并非A级要求就全是简单的浅层学习,选修3-3和选修3-5都属于A级要求,但这里面的一些知识需要加深了解或需要综合理解才能掌握.
2.注重实验与理论相结合
物理教学讲究理论与实验的结合,也就是利用理论知识,在实际实验操作过程中加以运用,在了解实验原理的情况下进行实验流程,从而在实验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得知识得以系统化,并能有效的将书面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操作技能.
3.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高
许多高中生都发自内心的觉得物理太难了,可是纵观物理各大习题的答案,却十分简短,看似十分容易,造成这种偏差的主要原因就是高中物理要去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简言之,就是你想明白想懂了,就不难了.高中物理在解决问题上以及不仅仅停留于一些物理概念的表面了,而是要利用这些理论结合自身思维迁移解决实际问题,因为物理知识本身就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及科学实验的总结,依赖较高的思维能力.
4.知识系统性强
许多高中生都觉得高中物理的内容好多啊,就江苏而言,就需要学习6本人教版的教材,包括2本必修和4本选修,不同的学校在教材选取上可能会有所不同.这么多的教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迷失,特别是在高三复习时更难以把握要点.其实,高中物理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有一些明确的主干知识点,但详细的内容介绍是分布在不同章节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融会贯通,例如,“曲线运动”这一知识点的讲解可以与直线运动相联系,同时引入切向力和法向力,也就是将力的作用也放在一起讲解,再比如“电磁感应”这一知识点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不仅包括力、运动等力学知识,还包括电路、能量等电学知识,这些要点需要相互贯通起来理解.
5.需要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
都说数理化不分家,的确,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常会运用到一些数学和化学方面的知识,明显的,就是物理上的一些复杂的推导公式就需要结合数学上所讲的知识,而与化学知识有关的内容还是比较多的,具体可以参考选修3-3和选修3-5中的内容.
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物理的策略
1.完善学生知识体系
深度学习的一大基本要点要求学生把新学的知识与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将一个概念下的同类知识加以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高中物理教材一般都是按照章节进行讲解的,但是各个章节间又存在一定的联系,学生掌握好这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深度学习.所以,教师在进行知识点讲解的时候要把握好这些联系性知识点的讲解.例如,物理中的一大难点就是电场,因为电场十分抽象,学生在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将电场和重力场加以比较,进行比较教学。
2.整体归纳,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
整理归纳是深度学习的基础,学生所需学习的物理知识点很多,如果缺乏对知识的整理归纳,就很容易出现认识偏差,所以,需要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例如,多质点运动相关知识的总结,可以采取以加速度为主线的方式。这种方式讲究以点到面地概括总结,有利于将知识点的整个体系结合在一起,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宏观把握.综上所述,高中物理的学科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深度学习.进行深度学习的方式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方式,本文所列举的几大物理知识点以及该知识点可以采取的教学方式都是个人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得出的,希望对其他高中物理教师有所帮助.
作者:彭海鸥 李元法 单位:湖北省当阳市及时高级中学
深度学习论文:高中物理学科特征及深度学习策略
摘要:高中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针对物理教学来讲,其教学实质是让学生找到生活中的信息,利用相应知识对信息进行加工与处理。高中物理教学体系性很完整,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因此要想学好物理,不能仅仅停留在概念上,要对问题的本质进行分析,继而满足学习需求。文章将会从实际出发,对高中物理的学科特征进行系统的分析,给出相应的学习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科特征;深度学习;策略分析
在高中的物理教学中,需要挖掘学生们的潜在能力,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深度,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物理学科的实际特征,掌握深度学习的主要策略,这才是研究的重点。
1高中物理学科的学科特征
1.1多层次
在教学纲要中,不同的内容需要配备不同的要求,A级要求较低(质点、参考系之类的)、B级较高(牛顿第二定律等),在B级时就需要学生进行深度性学习,把握实质。但是,这一点也并不是说A级要求就是浅层学习,学生也需要在某些知识点上进行深层次学习。
1.2实践、理论充分结合
在物理教学中,实践指的就是实验,实验需要同理论相互结合,这也是物理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特征之一,在实验时每一个原理都需要学生思考,不断强化理论知识,使自己的实验能力获得新的提升。同时,实验也是让学生将知识转化成为科研能力的一个过程,运用相应的知识分析并处理问题,这也是物理教学的实质所在。
1.3要求高思维能力
学生在学习物理时普遍都会认为物理太难了,主要的原因在于,物理本身需要有空间思维能力去思考,这就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想要解决问题并不是仅仅了解物理知识、物理概念,更重要的是要灵活的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相应的问题。有一个概念说,物理知识就是日常生活的积累以及实验过程的总结,它是科学家们高级思维的特殊产物。
1.4系统性较强
高中的物理知识看似比较复杂,例如我国某省考生需要学习六本人教版的教材,整个知识体系非常庞大且千变万化。很多时候,物理知识的系统性会通过内容体现出来,主干知识在不同章节均有体现,看似孤立,实际上章与章之间有着关联,只有在深度学习之后才能真正实现融会贯通。例如,在讲授“曲线运动”的时候,可以利用运动的分解以及合成,加上与直线运动之间的联系,在引入切向力与法向力之后标准化的展示出力的作用情况。类似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电磁感应教学,这需要将力学、运动学、电路与能量学等知识融合在一起,才能让学生了解真正的电磁感应。
1.5与其他学科融合
通常来讲,“数理化”三者从不分家,它们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物理中很多公式的推导需要有数学作为推导工具。在解物理题的过程中,常常需要一些公式,或者一些方法比如归纳法、微元法等,这些都需要其他学科的支持,这也是物理学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2深度学习的相关策略
所谓“深度学习”,实际上指的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依靠自己原有的知识系统对新的思想、新的知识进行分析与批判,将众多的思想进行紧密联系。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要将自己之前的知识迁移到一个新的情境当中,从而完成问题的解决,深度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应用知识。
2.1分析学习情况,制定教学目标
在物理教学课堂上,教学目标是基础,制定教学目标也是进行深度学习的前提。首先,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因为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考试、与教材要求相比更重要。当了解学生的基础之后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目标设计,保障目标的实现是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例如,在讲授串联、并联的时候,某校的物理教师决定制定“三维教学目标”,分别是了解串联、并联在连接时的主要连接方式,了解电流与电压的实际特点;掌握电阻计算方式;电压表、电流表是由小量程的电流表制作而成;懂得满偏电流、满偏电压的区别;掌握表头改装成为电压表或者电流表时使用的原理,同时要学会求值(分压电阻、分流电阻,二者的实际阻值)。
2.2利用情境进行教学,实现因材施教
及时,创设实验的情境。实验教学在物理中主要体现的是六大功能:感性认识、突破难点、认识过程、启发思维、掌握技能、学会方法。这都是利用情境创设的方式获取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需要给学生设计一些开放性较强的实验,给他们思考的空间,例如,在讲授“摩擦力”的时候,可以找一些测力计、小木块、木条板、线等物品,让学生自由实验,只要能够测出动摩擦因素即可。第二,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学习功能关系时,将“能量转化的量度就是功”这个知识点当做主线,之后逐渐延伸,让大家讨论外力做功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才能让物体动能缩小、才能使重力势能减小、才能让物体本身的动能增加等。
2.3合作学习,实现优势互补
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与研究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讨论的重点应当是课堂预设问题以及课堂随机出现的问题。在上课之前,可以设置一些概念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由讨论、自由查阅的方式获取结果,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们推陈出新,写出自己的理解;面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教师需要了解问题的实质,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更为的采取相应的方式进行处理,如果是讨论的话需要将问题原因、问题解决方式、问题解决结果全部讨论出来,得出答案。整个过程主要是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完成,更能为他们提供全员参与的权利,让他们在努力中获取成功,实现深度教学的最终目的。
3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已经对高中物理的学科特征以及深度学习策略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深度学习是学生学习物理时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物理教师采取不同种策略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但是如何彻底实现深度学习值得我国广大的高中物理教师进行系统研究、实践探索。
深度学习论文:抓住核心问题促进深度学习
摘 要:本文从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本位的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提炼等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谈起,探讨教师如何抓住核心问题,在小说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关键词:小说教学;深度学习;初中语文
长期以来,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本位的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提炼等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言堂”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思考,学生对小说文本的解读和独特的阅读体验被抹杀。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只停留在被动且浅层的学习阶段。
在笔者自己的日常教学中,这种现象也屡见不鲜。以《孔乙己》为例,以往的教学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初读课文后请学生概括小说大意,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和结构,然后逐段进行品读赏析,并设计了很多问题,包括作者如何描写人物、如何表现人物性格,分析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并由此归纳小说的思想主题,等等。几节课讲完之后,学生貌似理解了这篇作品,也能应付常见的考试习题,但是所谓学到的东西,都是在课堂上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学生记笔记而得来的。这样的学习,学生很被动,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无从谈起,更不用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了。
这样的现象让身处教学一线的笔者警醒。反思自己在小说教学设计与实施中的此类现象,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只想着自己教什么、如何教,却对学生应该学什么、怎么学缺乏研究。教学的最终效果不是看教师教得如何,而是要看学生到底学得如何,即学生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能提升语文素养,使自己具有应有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原来以教师为本位出发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只能使学生获得一些语文知识,却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面难有成效。因为知识要转化为能力和素养,必须依靠学生长期的、自发的、有深度的学习。所谓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把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在众多思想中进行联系,并能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景中去,并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它鼓励学习者积极地探索、反思和创造,而不是反复地记忆。我们可以把深度学习理解为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它强调学习者批判性地学习新思想和知识,把它们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从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深度学习所表现出来的理解与批判、联系与构建、迁移与应用的特点,正是实现学生语文素养提高所需要的。那么,如何在小说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呢?下文依然以《孔乙己》为例进行分析。
一、预习环节的深度学习
笔者在新授课之前布置给学生的预习作业是在通读这篇小说的基础上提出三个问题,主要是自己不理解、有疑惑的地方,可以是对某个词或某句话的理解有疑问,也可以是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思想主题等提问。之所以要求学生在预习时提出问题并记录在作业本上,一方面为了让学生读有所思,由原先通读课文了解小说大致内容的浅层W习,向善于在阅读中发现问题的深层学习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教师要及时收集学生在预习小说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及时调整原有的教学设计,尤其是对于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这样可以帮助教师更合理地设计课堂提问,有意识地串联起原本可能支离破碎的知识点。学生有疑问的地方,就应该是课堂教学要解决的问题。
二、课堂教学中的深度学习
新授课时,笔者的教学设计围绕小说三要素中的情节和人物展开。设计了以下核心问题(教学环节)。
一是“请学生说一说,你认为哪个故事情节最为精彩?并说明理由”。这个问题要求学生首先要弄清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其次选择自己认为最精彩的地方,并说明其精彩之处(即说明理由)。故事情节的精彩之处涉及欲扬先抑、设置悬念等写作表现手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相应的点拨和补充,学生对这些手法的作用能有更为直观的体会,因为这是学生经过比较、选择做出的回答。比如“这个情节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种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这比站在教师立场上的提问式分析更接近学生的学习实际。这样的问题设计不仅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在学生思考和回答的过程中实现了理解故事情节、比较选择、联系迁移应用已有知识的深度学习。
二是“请学生以小说中某个人物为叙述者,讲述关于孔乙己的故事”。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看起来和以往“请学生概括小说大意,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和结构”差不多,实则暗藏玄机。“以小说中某个人物为叙述者”会使学生发现,小说中不同的人物看到的孔乙己是不一样的,继而引发“小伙计、掌柜、酒客、丁举人眼中的孔乙己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不同”的追问和思考。学生的学习状态就会渐渐深入佳境,而不再浮于表面。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自然进入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逐渐深入的阶段。
三是“通过讲述孔乙己的故事,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用几句话描述或概括孔乙己留给你的及时印象)”。这个问题旨在将学生的思考由上述“小说中某个人物眼中的孔乙己”引向“我眼中的孔乙己”,从而完成“从文本出发,理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教学目标。教师未加分析,而先请学生谈谈自己心目中的人物形象,意在尊重学生自身的阅读体验。也许学生对小说中人物的认识并不,但通过数位同学的发言,学生脑海中已经能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人物形象,为第二课时对人物形象的深入探究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的教学围绕“人物形象的塑造”这一核心问题展开,请学生寻找涉及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语句,完成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学生在自己寻找、分析的过程中学到了作者是如何利用常见的人物描写方法实现人物形象塑造的。这对提高学生的小说阅读理解水平,并借鉴作家表现手法运用到日常习作中去,从而内化为自身的写作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第三课时的教学围绕“探讨造成孔乙己人生悲剧的原因”展开,学生就孔乙己自身的原因、生存环境对他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并发言,指向其悲剧的根本原因,从而引发了对小说思想主题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深刻理解了小说三要素中“典型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的描写对表达小说思想主题和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可以说在这三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隐身于幕后,学生通过不断地思考、质疑、讨论、发言,自行完成了对这篇小说的学习。大多数学生都处在积极学习的状态,学习效果明显优于以往。学生课前预习所提的问题绝大多数在他们学习这篇小说的过程中得到了解决,获得了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三、课后的深度学习
笔者在课后给学生布置了续写《孔乙己》的作业,学生对孔乙己最终命运的走向意见不一,有悲惨死去说,有历经坎坷说,有得以善终说,既体现出学生对小说本身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又体现了学生本人对生活和命运的不同认识。有些学生的续写自觉运用了从这篇小说中学到的人物形象塑造方法,相信多加练习后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以上是笔者以小说《孔乙己》为例,对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一些反思及探索。深度学习,为我们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理想提供了一个可能实现的途径,值得我们为之上下求索。
深度学习论文:分享交流促进幼儿在木棍区的深度学习
最近大三班教室里出现很多百变图形,有立体灯笼、风铃、五角星、五边形帽子、蜘蛛网、竹蜻蜓、秋千、蝴蝶、弹弓、天平……跟随幼儿的操作探索,我们从中看到了幼儿的深度学习历程。
案例分享:“三角体”和正方体出现了
又到了区域活动分享交流的环节,西西、彤彤、丁丁一起在集体前分享自己的发现。
西西向大家介绍:“今天我用橡皮筋把小木棍变成了立体的三角形。”“你是怎样变的?”“昨天瑞瑞说毛线捆了还是会松掉,我就直接用了橡皮筋。”“你是用什么方法捆的?”“我把两根木棍合在一起,用橡皮筋套在上面,绕呀绕呀就捆好了,很紧的,不会松掉了。”“你找到了一个比用毛线捆更牢固的好办法,恭喜你。我们再来听听其他小伙伴的介绍!”
彤彤说:“我想搭一个立体的正方体,我用橡皮筋捆了正方形,可是它站不稳,丁丁就和我一起进行了加固。”丁丁:“我做了一个十字架,我是在两根小木棍中间捆的,也很牢。”“那你们怎么把十字形和正方形组合在一起的呢?”“只要把十字形放在正方形中间,把正方形撑起来就会变稳了。这和捆十字形的方法不一样,用橡皮筋先套在像‘T’字一样凸出的地方,然后绕几圈再套在‘T’字上。”“你观察得真仔细,原来同样两根小木棍,不同的组合方式,在一头、在中间、横竖交叉时捆的方法还真的不一样呢!”
老师接着问:“你们知道立体三角形和立体正方形的名字分别叫什么?”大家纷纷地说:“正方体,我们前两天用纸做的小老鼠的礼物盒就是正方体。”“立体三角形就叫三角体。”琦琦说:“我觉得三角形是最稳的形状,它比正方形牢。”“真的是叫三角体吗?老师也不确定,我们待会有时间一起来找找资料,小朋友还可以向谁求助呢?”“问爸爸妈妈!”“上网找资料!”“我家里有图形变变变的书,可以从书上去看看。”
“做了这些立体图形有什么用呢?”齐颂说:“可以做成帐篷。”轩轩说:“可以做三角形的灯笼,画上新年愿望。”涵涵说:“我们美工区渲染的窗花,可以贴在正方体上面,因为也是正方形的。”“做一个正方体的灯笼需要几张纸呢?”佳佳说:“正方体需要4张,三角体需要3张。”“真是这样吗? 明天你们做灯笼的时候记得数一数。”
第二天分享交流时,涵涵介绍:“我和佳佳做正方体灯笼的时候用了6张窗花纸。因为有6个面,所以就需要6张纸。”大家一起数后发现,要按顺序数,不能多数也不能漏数,这样才不会数错。
泽泽向大家提问:“你们猜一个正方体要几根木棍才能变出来?”甜甜说:“正方形是4根,正方体是10根,因为4加6是10。”泽泽问:“为什么要加6呢?”“因为有6个面啊。”泽泽说:“回答错误,我来数给你看,应该是24根。”甜甜说:“好难啊,我数不清了。”老师:“怎样数才能数清呢?”泽泽说:“按着顺序先数上下两个面是8根,再数中间的4根,数过的就不能数了,就是12根。还要加上丁丁做的十字架有12根,所以是24根。我学的魔方就是正方体的。”梓骏说:“泽泽是我们班的最强大脑冠军!”大家都给泽泽鼓起掌来。
老师:“请问谁知道立体的三角形叫什么名字?” 琦琦:“我爸爸上网查的,他说叫三棱锥!”梓骏:“我的书上是叫四面体!”“你还会向爸爸妈妈或者从图书上找到答案呢!老师也查了资料:由四个三角形组成的图形叫做三棱锥,也叫四面体。每个面都是正三角形叫做正四面体。正三棱锥是底面为正三角形,侧面为全等腰三角形的空间体。所以西西拼搭出的几何体可以叫做正四面体或正三棱锥。像我们建构区的这种立体的积木,应该叫三棱柱。没有三角体这个名称哦!”
老师:“小朋友在区域活动中能探索出固定小木棍的方法,并拼搭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如果把三角形、正方形重新组合,你们还能变出什么图形来呢?”琦琦:“可以把正方体连起来做成像笼子一样的东西。”“可以变成房子呀!”老师:“好的,也许现在你还不能想出更多图形,但你们玩着玩着也许会有新的发现,期待你们新的作品!”
感悟与思考
美国学者提出:“深度学习不是超越幼儿理解能力的、高难度的学习,它是学习者以高级思维的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标,以整合的知识为内容,积极主动地、批判性地学习心的知识和思想,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且能将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的一种学习。”在幼儿与小木棍的互动中,通过提出问题、分享交流、解决问题,从不知如何固定到逐渐创意出百变图形,幼儿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中进行着深度学习。
作品展现式交流。在分享交流时,幼儿喜欢带着自己的作品上来向大家介绍。西西的介绍已经是前几天区域活动时经验提升后创作出的作品。瑞瑞用打蝴蝶结的方法把毛线捆紧小木棍,但还是容易散架。西西想到用皮筋绕成了三角形,并搭出了立体图形,通过她的作品大家看到了橡皮筋捆小木棍很牢固。这种在集体中被认可、被展示可以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是新创意不断涌现的动力,也是新经验迁移的体现。
情景互动式交流。彤彤制作了正方形,发现能左右晃动,不能直直地站立,在活动时提出了自己遇到的问题。而一旁的丁丁觉得自己搭的十字形很牢固,就想到可以把正方形撑起来。然而两种图形的组合,橡皮筋捆的方法又不一恿恕R蛭丁丁学过英语,所以他把小木棍横竖组合的方式称为“T”字形,先要用皮筋套在上面再绕,收尾也要套在上面才牢固。这是幼儿提出问题,并通过合作在真实的情境中想办法解决问题。通过他们的对话交流、情景演示,促进同伴间思维碰撞,获得了解决问题的经验。
启发探究式交流。立体图形的出现是幼儿空间感知、表征能力在发展。老师又向大家抛出了问题:“这种立体图形叫什么名称?” 大家有正方体的经验,自然而然就想到了“三角体”的名称,在老师也不能确定的情况下,老师继续启发幼儿想想找到答案可以从通过哪些途径?这样进一步激发大家的探究兴趣,为找到答案而主动探究,并不是老师直接把答案告诉幼儿。另外,小朋友做的图形有什么用?大家想到可以画新年愿望在上面,做成灯笼迎接新年,这是幼儿的经验获得了迁移。
观察比较式交流。在制作正方体灯笼时,幼儿探索到了正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需要多少根小木棍,两者是不同的概念。涵涵发现了6张窗花纸就说明正方体有6个面。而泽泽向小朋友提出更难的问题:正方体灯笼需要用到几根小木棍?大家没有认真数过,就按着自己的思路进行了猜想。大班的幼儿有的已经学会10以内的加减,所以想到4+6=10。泽泽是通过数数的办法,先数正方体需要几根,再数丁丁加固的十字的根数才是最终的根数。在泽泽介绍数的方法的同时,验证了大家的猜想,对不同意见进行了批判与反思,并让其他幼儿获得怎样数才能不数错的经验。可见泽泽做事很有条理,对数字、空间的逻辑性也很强。通过大家观察、比较能感受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归纳提升式交流。“三角体”和正方体的出现,教师追随幼儿,激发幼儿探索与深入的思考。在概念模糊时,教师和幼儿共同查阅资料,区分了四面体、三棱锥、三角体这三者的概念。在交流分享时教师归纳小结,并联系建构区中类似积木的形状,帮助幼儿了解几何体的名称、特征。同时琦琦提出三角形是最稳固的形状,这种幼儿在实际操作中获得的经验,是最值得赞扬的,这种坚持不懈、深入探索是可贵的学习品质。
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空间认知能力的发展可划分为空间知觉、空间表征、空间想象和空间思维四个发展阶段。儿童对几何形状的理解单凭知觉或视觉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触摸探索出图形的轮廓,进而抽象出形状来。幼儿在与小木棍的互动中,他们积极主动地想像、预测、探究几何物体之间的关系;他们运用已有经验真实地解决问题;他们获得新经验并迁移;他们对有关概念和原理的建构有自己的理解,并运用经验创造出了各种属于自己的百变图形。当幼儿在进行各种操作活动时,最重要的是要对自己的行动加以思考,从中可以看出正在进行着深度学习。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城中中心幼儿园)
深度学习论文:幼儿深度学习的内涵、特征及支持策略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学前教育实践领域出现了从关注儿童“学什么”到关注儿童“怎么学”的转向。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怎么学”视为优化儿童的学习效能及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手段。为了顺应国际学前教育发展趋势, 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倡导“幼儿园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良好的学习品质可为幼儿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深度学习作为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幼儿学习质量和促进学前教育活动转型的关键抓手。本文在探讨幼儿深度学习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策略,以提升幼儿的学习品质。
一、幼儿深度学习的内涵
深度学习源于对学习的深入理解和探究。深度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既是一种认知过程,又是根植于社会文化和现实生活的建构过程。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也叫做深层学习,源于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Ference Marton 和 Roger Saljo对学生的阅读过程及方式开展的一系列实验研究,并在 1976年发表的《学习的本质区别:结果和过程》中,根据学习者获取和加工信息的方式将学习者分为深度水平加工者和浅层水平加工者,最早提出了深度学习和浅层学习(Surface Learning)两个相对的概念。深度学习理论逐渐被广泛地应用到教育教学、社会工作等实践活动中。实际上,1956年,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及评价”六个层次,其中就已经包含了学习分层的意蕴。浅层学习的认知水平只停留在前两个层次,倾向于对知识的简单描述、记忆或复制。而深度学习的认知水平处于后四个较高级的认知层次,更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学习的认识也日益深刻,目前研究者们就深度学习达成了以下共识:深度理解概念的重要性、注重学与教、创设学习环境、学习者在先前知识基础上建构知识的重要性以及反思的重要性。基于此,幼儿深度学习是指幼儿在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特有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的知识和经验,探索周围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物质世界,并将这些知识和经验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以发展其高阶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一种学习。相对于学习内容脱离生活实际,学习态度被动、学习方式倾向于机械记忆的浅层学习,深度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批判性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但是,幼儿深度学习不是指向深奥的学习内容,不是超越儿童认知能力的高难度内容的学习,不等同于“小学化”倾向,它更多强调的是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发生深层次思考,是否有真正高水平的认知活动参与。
二、幼儿深度学习的特征
幼儿深度学习作为一种基于问题解决和时间探究的高级学习,与浅层学习相比,在学习性质、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等方面都有明显差异。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从学习性质看,幼儿深度学习是一种复杂的、有意义的高学习。深度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理解性学习,是幼儿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对已有经验和知识的运用,是一种运用高阶思维能力(运用、分析、综合及评价)对复杂知识和经验的理解,需要对事物和信息进行深加工,而非简单描述和复制,它是一种较为复杂的高级学习。
从学习目标看,幼儿深度学习旨在培养幼儿高阶认知能力。幼儿深度学习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引发幼儿产生认知冲突,在同化和顺应相互作用下,实现知识和经验的主动建构和迁移,并能够举一反三,用所学知识和习得的经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促进幼儿高阶认知能力的形成。幼儿所面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复杂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幼儿学习的深度。
从学习过程看,幼儿深度学习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和批判。在深度学习过程中,幼儿会联系生活实际,基于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在新旧经验的双向相互作用过程中,实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在被动的灌输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机械记忆。幼儿在对知识理解的基础上,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同时也会批判性地看待新知识并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而不是对知识一味地全盘接受,从而加深对新知识和复杂概念的理解。
从学习态度看,幼儿深度学习是一种高投入的主动性学习。主动意味着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需要幼儿积极地、主动地、创造性地诠释周围的物质世界。正如泰勒所言“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并不取决于教师做了什么,而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深度学习需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基于学习热情、学习内驱力和积极状态的保持,让幼儿的学习更加主动、专注和投入而非被动机械的学习。
从学习效果看,幼儿深度学习可以促进高阶思维能力发展。深度学习能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习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形成比较复杂的认知结构,促进学习结果发生质变和高阶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与此同时,深度学习还有助于提高幼儿思维品质和学习品质。
总之,幼儿深度学习属于高级阶段的学习,追求主动学习、知识建构、知识迁移和提高思维品质是其旨趣所在。幼儿深度学习技能的掌握,可以促进幼儿对所学知识和经验的深入理解,形成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这种高质量的学习品质可以改变幼儿的存在状态和发展方式。需要强调的是,幼儿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不是对立的,深度学习是建立在浅层学习的基础上的。两种学习都是需要的,但幼儿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浅层。
三、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支持策略
(一)创设支持性环境,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和体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以及“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环境与经验和学习之间有密切关系,支持性环境能为幼儿提供更多积极体验、自主探究、协商合作、思考和创造的空间,进而引发深度学习,促进幼儿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发展。首先,教师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平等自由的心理环境,鼓励幼儿积极体验、自由选择、大胆探究。其次,重视环境的启迪生成。“空间是具有‘内涵’的,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性信息和互动经验,并能对构建式的学习产生刺激。”教师要把握环境创设的精髓,不应过多关注环境形式上的和结构的呈现而忽视环境的启迪性,要把环境创设视为一个动态性的过程,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重视幼儿创造性的发挥,给予幼儿生成个性化成果的机会和空间。再次,教师要注重个体差异,让环境变成会说话的老师,让幼儿在与其互动的过程中“活起来”。教师须多观察幼儿在各区域内的活动实效,鼓励孩子积极体验,观察幼儿的喜好、困难,分析影响孩子深度学习探索的因素,进而进行差异指导。
(二)尊重幼儿兴趣,激发幼儿主动学习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是幼儿深度学习的前提,它能激发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促进其自主发展。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主动深入地学习。一方面,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给予幼儿选择的权利,让他们体验到主动学习的乐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尊重幼儿的兴趣的同时,要注意度的把握,不能盲目地追随和放任幼儿的兴趣爱好,要分析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是否具有学习价值,蕴含哪些值得探究的问题,有哪些可供深入学习的契机;另一方面,教师要注意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幼儿进行深入探究。教师应根据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预测和把握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需要努力的程度,巧妙引入具有激励性、不使幼儿丧失信心的、适度的“困难”或“问题”,维持其主动学习的兴趣。当幼儿学习兴趣减弱时,教师应适时介入,使用鼓励性的语言让幼儿克服困难,调整材料,创设新的情景,让孩子继续学习和探索。
(三)提供足够的时间保障,鼓励幼儿深入思考和探究
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也是一种基于时间探究的学习。马拉古兹曾说:“我们必须尊重成熟的时间、发展的时间、使用工具的时间和了解工具的时间,以及幼儿能以的、或缓慢的、或丰富的、或明亮的发展……这些时间是文化智慧与生物智慧的一种测量方式。”由此可见,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时间的积累。大多数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尚处于前运算阶段,因此,教师不能期望幼儿在短时间内就能探索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深度学习是幼儿主动探索、发现、产生认知冲突、进而采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比起被动接受的、灌输式的浅层学习,幼儿深度学习更需要时间的保障和支持。如果教师不给予幼儿充裕的时间,就无法促进幼儿深度学习,更无法看到幼儿的探索、思考、想象力和创造。因此,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和恰当的引导,把问题留给幼儿,让他们体验主动学习的乐趣,诱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鼓励孩子积极探索和思考,尝试通过协商、合作、调查、查阅资料等途径,找到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开展。
(四)整合n程内容,引导幼儿批判建构
深度学习实质上是结构性与非结构性知识意义的建构过程,也是复杂的信息加工过程,需对已激活的先前知识和所获得的新知识进行有效和精细的深度加工。孤立、零散、碎片化的知识表征方式不利于学习者对知识有意义的整体感知,不利于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不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和批判以及深度学习。课程作为幼儿习得知识和经验的载体,整合课程内容有利于幼儿获得整体性经验,为幼儿深度学习奠定基础,教师应注意课程的统整。首先,教师应与幼儿协商,共同寻找现实生活中具有个人或社会意义的问题,促进课程内容与幼儿真实生活和经验整合,从而使幼儿将课程经验整合到自己的意义架构中。其次,以知识的脉络组织课程内容,打破各领域的界限,将孤立的知识经验联接起来,生成主题网络,组织与主题有关的学习经验、课程知识或活动,引导学生将知识以整合的、情境化的方式存储于记忆中,在新、旧经验相互作用下实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并调整原有认知结构,进而对建构产生的结果进行批判和反思,形成自我对知识的理解。
(五)提供贴近生活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促进幼儿知识迁移与应用
知识是在个人和社会或物理情境之间的互动联系下产生的。情境能为幼儿提供一个有助于学习迁移,与个体理解世界的经验解释相一致,带有真实任务,促进知识、技能和经验之间产生连接的环境。幼儿的学习离不开情境。幼儿深度学习意味着对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这就要求即幼儿理解学习内容,又要深入了解新的情境,能“举一反三”,学以致用。但不是所有的情境都能激发幼儿深度学习。只有当学习情境中蕴含知识、技能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时,才更能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并在特定学习情境中解决问题。学习情境中蕴含问题的复杂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幼儿学习的深度。一方面,教师应为幼儿提供贴近其真实生活、有一定复杂性、带有真实任务的学习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生成具有现实性和真实性的问题。由于大多幼儿的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阶段,只有将幼儿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融入到真实的情境中,才有助于帮助幼儿对情境的理解和促进建立知识的迁移。另一方面,教师提供的学习情境还应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需要幼儿运用观察、分析、推理等高阶思维来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训练幼儿的思维能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深度学习论文:深度挖掘,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新课程的一个核心理念是通过教育活动完成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基于这一理念,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方式,打破传统教育模式中学生的依赖心理,培养学生能够自主地参与到课堂中并能够主动探索新知。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教材内容,并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在对教材的学习和探索过程中完成学生思维方式的升华,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开发隐性知识,迁移思维
现如今的教学应当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教材中有许多隐含的知识,对教材的开发程度直接决定学生的思维广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运用教材中的隐含知识,促进学生们对于这些知识的挖掘和学习,并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知识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比如,“远古的传说”一课教师引导学生们认识人类的逐步发展。教材中提到由炎帝和黄帝组成的炎黄部落与以蚩尤为首领的部落经过涿鹿之战,形成了华夏族,而华夏族就是汉族的前身。在了解了汉族的前身之后,我引领学生们思考,既然汉族是这个时期成立的,那么其他各个少数民族也是在这个时候确立了,而现如今汉族是一个人口基数庞大的民族,这也就意味着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汉族人民经过了无数次的土地扩张和小国兼并,这也造就了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差异巨大的现状。学生们了解了这些之后纷纷表示:自己想要更详细的了解人类发展的过程。基于学生的这一需求,我自然而然的为学生们展开了后续朝代更替的内容讲述。学生们对于这些内容的积极性和兴趣有明显的提高,并能够从历史课中延伸更多课外知识。
可见,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的深度挖掘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对教材的深度开发,使得学生们对教材内容的掌握更加的透彻,同时也使得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广阔,而不是局限于课本内容,因此,对隐含信息的挖掘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迁移具有显著的效果。
二、探究事物规律,多元探究
知识的学习必有其规律可循,同时历史事件的发生也必然有其前因和后果。基于这一认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指明多个角度,并引导学生们自主选择探究方向,对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在过程中综合探究结果,最终得出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从而强化学生们对于知识的认知程度,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笔者在讲解“鸦片战争”一课时,我首先要求学生从及时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战争影响等角度对课本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根据这些探究方向学生们对课本内容展开了认真的学习,完成探究以后,我要求学生们对上述线索逐一进行回答:“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索,而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清政府的腐败,英国作为工业及时大国想要开辟中国市场,使中国沦为殖民地。而及时次鸦片战争的爆发也着实将中国变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过对及时次鸦片战争整合过程的学习,使得学生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学生们掌握了这种分析方法之后,我要求学生们运用同样的方法,对第二次鸦片战争进行分析,通过对方法的不断运用,最终掌握分析历史事件的一般规律。
可见,通过对事物发展规律的的逐步和多元探索,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对于知识形成过程的掌握程度,还能够教给学生们学习的方法,促使学生学会多方位考虑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主动学习。
三、注意学科整合,建构体系
无论是哪个阶段的学习,除重点不同之外,知识的起源是相同的,因此各科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掌握各科之间的联系对于学生的知识巩固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恰当地在本科内容中整合其它学科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构建和巩固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体会知识的传递性,深化学生对本科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比如,笔者讲解“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一n,引领学生们对“九章算术”和“圆周率”等知识进行了学习。我从圆周率的发现展开了详细的讲解,引导学生们了解了很多耳熟能详的发明,并思考这些物品或理论在哪个学科中运用最为广泛,感受这些发明的深远影响,同时深刻的体会历史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们联想和整合其它学科的知识,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的对学科间的联系进行探究学习。同时,在信息整合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学习各科知识,强化各方面认知。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市树人初级中学)
深度学习论文:以深度学习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热菡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开展,学生的引导工作已经成为除了书本知识教育之外的另一个重点内容。学习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和记忆,更重要的是对知识内容的实际应用的能力的增强,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就需要对知识内容进行深度的理解,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深度理解需要深入学习。深度学习不仅要求学生对知识的积极探索、反思以及记忆,同时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将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剖析,促使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关键词】深度学习教学 核心素养
在学校教育中以深度学习进行教学是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的关键,素质教育的要求下,人才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需要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发展。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教育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以让学生具有深刻的思维品质以及具有持久的学习力为深度学习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将深度学习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不仅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作为培养的重点,也将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对象,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观念和学习观念。
一、在深度学习教学中把握知识的本质
课堂上的教学总是以书本内容和考试的重点内容为主,往往会忽视学习的过程和对知识的真正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更过的关注放到教学模式和教学技巧的创新和应用,而对所教的知识内容的本质的关注不够。课堂教学的学习氛围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最为重视的部分,在教学中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却容易造成学生对课堂的学习内容碎片化的理解和片面理解。真正的教学质量是在学生的角度进行课堂教学,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整理能够是学生了解学习内容的本质含义,将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容融合为具有本学科性质又能够真正做到满足学生们的求知欲望的深度教学。
物理课堂的教学往往是学生容易有疑问的科目教学,物理知识是一个建构的过程,从浅到深,物理的学习过程更需要学生对所教授的内容的深层次的知识内涵进行理解,只有在进行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下才能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中形成系统化的学习,能够将物理知识进行串联理解,不断把握知识的本质内容,对知识本质内涵的把握需要教师进行引导。
二、在深度学习教学中突出核心知识
核心知识总是指那些具有逻辑连贯性和一致性的基础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是更好进行深层次的知识内容的学习,对核心知识的学习则是将知识内容中最重要的部分进行把握。书本知识的内容中往往会将关于核心内容的部分进行地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主要的内容,在课堂的教学中就要求教师能够将最核心的知识内容进行讲解,将最需要掌握的部分教给学生,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掌握往往是有限的,能够在基本的知识内容的辅导下加强对核心内容的学习,是促进课堂效率的重要的教学方式。
浩瀚的知识库中学生所掌握的内容总是有限的,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总是有主次之分的,加强学生对核心知识的学习是促进学生对有效内容的深层次掌握的重要方法。在物理课程的学习中将核心知识进行重点教学,是学生将学习的核心内容进行重点记忆理解和深度学习的过程,通过对核心知识的掌握对知识内容进行深度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的提升。
三、以深度学习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对学生知识的灌输作用,通常会忽视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过程,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对知识的主动学习,在教师进行教学之前就对知识做出相关的预习和了解,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大胆提出质疑,在提出疑问的过程中对知识内容进行深度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通过对学生的引导促进学生们深度思考,在进行教学内容学习后独自进行学习找出学习内容的结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的引导,课堂教学中以深度学习教学是教师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和实践相结合进行教学的重要方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加强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认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物理是一门深奥的学科,在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是对物理知识进行系统了解的过程,这些知识总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由浅入深,在物理课程的学习中养成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能够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的了解,对物理知识相关内容更大范围的思考从而产生更大范围的认识。
结束语
学习的过程是对知识内容进行不断认识和总结的过程,将深度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方式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也加强对知识内容的深入了解,提升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们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将深度学习教学进行学生教学能够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和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提升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深度学习论文:深度学习的实现与发展
摘 要感知器相关概念是Frank Rosenblatt提出的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理论框架。在感知器的理前提下,结合反向传播等算法,机器学习达到了有监督的浅层学习水平。过去的三十年里,得益于计算机性能的提高和Geoffrey Hinton,Yann LeCun等研究者的贡献,深度神经网络所涉及的几种学习思想和技术如卷积神经网络、受限玻尔兹曼机、自动编码器等大幅度提高了机器的学习效率。如今,深度学习的研究成果已经成功应用在语言识别、目标识别、神经语言程序学、人工智能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社会价值。深度学习有向无监督的学习和复杂数据模型分析等方面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深度学习 机器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反向传播算法 玻尔兹曼机
1 前言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1]是建立在计算机神经网络理论和机器学习理论上的系统科学,它使用建立在复杂的机器结构上的多处理层,结合非线性转换方法算法,对高层复杂数据模型进行抽象。
如今深度学习的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语音识别、模式识别、目标识别、自然语言编程、人机对弈、人工智能[2]、智慧城市等领域。1997年IBM公司研发的人机对弈系统“深蓝”(Deep Blue)击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Garry Kasparov)[3],从此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2011年,该公司的“华生”(Watson)超级电脑在综艺节目“危险边缘”(Jeopardy)中战胜较高奖金得主和连胜纪录保持者,再一次引发社会对机器智能的关注。2016年,在被认为是计算机无法胜任的中国围棋的棋牌游戏中,Google“DeepMind”公司研发的“AlphaGo”成功击败世界著名围棋选手李世石,在领域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可见深度学习科学离人类社会并不遥远。
2 深度学习的基础和实现
在深度学习科学诞生和发展的60年历程中,不断有更加先进的学习模式和算法被使用。后文的业界调研综述中所介绍的3种学习方法和神经网络如今已经被广泛使用或演化,这些研究成果都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对深度学习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1 深度学习的思想基础-误差逆传播算法(BP算法)
BP神经网络(如图1)是1986年Rumelhart和McClelland[4]等人提出的,是一种按误差逆传播算法训练的多层前馈神经网络,它存储大量映射模式关系,无需揭示其映射方程。BP算法的核心思想是采用最速下降法(梯度下降法),通过反向传播调试网络的权值和阈值,使得其误差平方和最小。
通过数学推导,得出误差逆传播算法的主要特点是:连接权重与学习模式误差成比例变化。
BP网络所提供的BP算法,有着一定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多层前馈网的泛化能力和样本容错能力。但是由于其学习速率是固定的,网络的收敛速度很慢,对于复杂问题难以高效解决。其次,BP算法可以使权值收敛到某个值,但是不能保障其为误差平面的最小值,因为梯度下降方法所求的是局部最小值。同时,隐含层和单元选择没有固定的要求,因此会产生一定的冗余。
2.2 图像处理领域的里程碑-卷积神经网络
20世纪60年代,Hubel和Wiesel在研究猫脑皮层中用于局部敏感和方向选择的神经元时发现网络结构可以降低反馈神经网络的复杂性,进而提出了卷积神经网络的概念。由于其避免了对图像的前期预处理,可以直接输入原始图像,CNN已经成为神经网络的标志性代表之一。
CNN的基本结构[5]有多种解释,本文的介绍包括两层:其一为特征提取层,神经元的输入层与前一层的局部连接域相连从而提取特征,提取完毕之后每个特征也会相互确立稳定的关系。其二是特征映射层,计算层由特征映射层组成,每个特征映射是一个平面,平面上所有神经元共享权值。共享权值的思想也是CNN的独特之处。这种双层特征提取结构有效提高了特征的分辨率。
CNN的首个实现是日本科学家K.Fukushima于1980年提出的“新识别机”,之后Alexander和Taylor提出的“改进认知机”避免了耗时的误差反向传播,进一步提升了CNN的实用价值。
2.3 深度神经网络的实现基础-玻尔兹曼机和受限玻尔兹曼机
如图2,玻尔兹曼机[6]是Hinton和Sejnowski提出的随机递归神经网络,也可以看做是随机的Hopfield网络,因样本分布遵循玻尔兹曼分布而命名为BM。
如图3,RBM是一个双向概率图模型,只有可见层节点与隐层节点之间有连接权,可见层节点与可见层节点与隐层节点之间没有连接权。
可见RBM的结构比BM的网络拓扑结构更简单,因为各层内部神经元之间没有连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网络训练与学习的效率。RBM结构相比BM显得简单,因此在构造深度置信网络(DBN)时都是先构造出RBM,再将某些RBM堆栈起来得到DBN。
3 发展趋势和挑战
3.1 数据的表示和模型的选择还有进步空间
毋庸置疑,数据是机器学习的基本要素,也是神经输入网进行反馈的源头。数据的表示和建模对深度学习的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目前关于数据表示,有局部表示、分布表示和稀疏分布表示。那么是否有新的表示思路来更新数据模型,如加入不同的稀疏惩罚对RBM和EA训练进行改进。在能量函数方面,如果不增加隐藏单元的数量,只利用非参数形式的能量函数,是否能扩充RBM的容量。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在学习模型上,除了CNN、DBN和EA等成型的网络之外,是否还存在其他的训练学习模型。为了挖掘DBN的优势,结合其结构特点,可以提出新颖的学习模型。比如参考基因网络、人体免疫网络、社会人际网络等等。
3.2 特征提取方法是算法设计的核心
高斯伯努利模型是特征模型的范例,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其他成功的模型可以用来提取数据特征。未来的特征算法研究将主要集中在自适应的特征提取和自动编码机制等方面。在提取特征的逻辑层方面,除了树结构和图结构,还有哪些泛化结构可以高效抓取特征进行分析和传递。尽管当前普遍的预训练和判别微调方法对许多语言识别上都有不错的效果,但在某些语言识别中却不尽如人意。特征提取算法仍然需要进一步地改进和提升,以应对大数据的冲击,排除信息安全方面的隐患。
3.3 学习可控性是安全性的前提
学习可控性是机器学习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即到底赋予机器多少权限和思维能力。在C器学习的研究阶段,研究者始终在寻求一种赋予机器思维的能力,而基本上并不关心这些思维训练之间的互相作用。在阿西莫夫的著名科幻小说《我,机器人》(“I,Robot”)[7]中,阿西莫夫定义了机器人必须遵守的三大法则,由于机器的逻辑思维能力有限,接受的数据信息也有限,难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更加人性化的决策。在小说和电影的结尾,机器人的学习能力超越了人类的预料,其陷入了一个“为了保护人类而伤害人类”的思维黑洞。这个结局很好地体现了机器学习的较大隐患―“学习失控”。虽然如今的机器学习水平无法达到这样的程度,但是这样的设想也不是没有道理和科学依据的。在机器学习科学研究的初期,研究者必须考虑这样的因素,摒弃互相冲突和矛盾的思维模型,并且始终控制机器的学习延展力。
4 结束语
本文系统介绍了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领域的相关信息。结合计算机神经网络和机器学习的相关概念,得出了“深度学习是建立在深度结构神经网络上的复杂思维模式机器学习”的认识。
本文着重介绍了深度学习的3种重要的方法:BP算法、卷积神经网络、玻尔兹曼机和受限玻尔兹曼机,之后又对深度学习的发展趋势和挑战进行了说明。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本文,笔者附上深度学习的发展历程图(如图4),仅供参考。
深度学习论文:盛泽小学田径队运动技能的深度学习和研究分析
研究背景:如今体育的新课改,使得体育课堂教学有了明显的变化,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题,课堂的教学质量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学生真正能够熟练掌握并且可以作为自己一技之长的技能却还并不是很多。本人在吴江区盛泽小学做体育老师并承担田径队训练工作,工作中发现学生掌握新技能的进度很慢,考虑到是否跟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关,因此决定对田径队学生运动技能的深度学习进行研究与分析。
在研究运动技能的深度学习中,我们必须清楚运动技能形成的几个阶段。及时个阶段,理解阶段。理解训练的任务,并形成自己的目标和期望,目标意向主要指向学生的自我期待和要求。第二个阶段,分解阶段。老师要将整套动作分成几个动作分解来教,学生初步进行模仿学习,尝试自己完成,尝试性地完成所学新技能中的各个动作。第三个阶段,联系定位阶段。使适当的刺激与反应形成联系并固定下来,整套动作联为整体。在这一阶段,练习者已经逐步掌握了一系列局部动作,并开始将这些动作联系起来,但是各个动作还结合得不紧密,在从一个环节过渡到另一个环节,常出现短暂的停顿。练习者的协同动作,是交替进行的,即先集中注意一个动作,然后再注意做出另一个动作,反复地交替,进行不同的动作,然后逐渐形成整体的协同动作。第四阶段,自动化阶段。各个动作相互协调似乎是自动流露出来的。这时,练习者的多余动作和紧张状态已经消失,练习者就能根据情况的变化,灵活、迅速而地完成动作,能够自动地完成一个接一个的动作。由此可见,熟练程度越高越能自动化地轻松敏捷且完善地完成。如:单手肩上投篮,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投篮的技能越完善,投篮的命中率越高,而且意识的参与和控制的程度越少。
知道了运动技能形成的几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点之后,我对田径队的训练现状进行分析: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基本是表面工作做的很好,实际上动作并没有起到锻炼身体机能的作用,高抬腿虽然也高抬了,但是学生似乎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要高抬腿,频率加快是为了干嘛,大腿高抬是为了千嘛,学生经常为了完成动作而去完成训练任务。当然这跟教师的示范还是有很大的关系,教师从一开始教这个动作就应该强调学生体会大腿发力的感觉。使学生知道练习这些动作是为了在途中跑中步能迈开,频率能加快,这些都是学习动作之前重要的提示。学生学习新动作时,教师的作用很重要,教师应重视正确的示范动作,好的动作是学生学习的榜样,示范时候要有完整、分解示范,示范的面也要注意,镜面示范,侧面示范,背面示范等,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进行示范。比如起跑时的示范,必须有几个面的示范,并且分解示范和完整示范相结合,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观察到起跑时的重心什么时候抬起,起跑时手与脚的距离位置等等。示范时,也要突出重点,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点之处,在起跑动作做出之后,要强调重心前移,听信号后脚要迅速蹬地。
以上是我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分析,当然要想深度学习运动技能,那么学生的练习方法一定也是重要的。并且要多样,通过不同的练习,学生自己体会各种练习时的身体感觉,肢体的调控,学生模仿练习时先缓慢地做动作,让学生细致地冷肌肉用力感觉,可采用不同重量的器械进行练习分别完成所学动作,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使学生知觉到每一个动作细节:使学生体会到肌肉收缩用力的变化感觉提示相应的肌肉运动感觉,引导学生分析动作感受,使得学生的肌肉运动感受都很敏感,更有利于激发自己的运动潜能。学生的运动技能的学习一般分为阶梯型学习和登山型学习。阶梯型学习要求学生时刻保持自己的节奏,不能被落下太多,但登山型学习要让学生自己找到学习的方法,通过自己的多种渠道获得知识,这就是改变通过单一路径达到教学目标的做法。我们要坚信,学生的学习潜力是无穷的,而且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与生俱来的,再差的学生也拥有学习的能力。田径队的学生首先都是班级里体质较好的学生才会被选进,他们首先有了身体基础,剩下的就是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研究。围绕学生的训练,老师要做出很好的训练设计。教师扮演传道者并不难,同时还需要扮演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它需要我们有足够的教育智慧和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
除此之夕b“合作学习”也是实现动作技能深度学习的有效形式。合作就是一种技能。合作的动力来自哪里?一是外在动力,二是内部动力,外在动力可以产生内部动力。而内部动力时常来自教师的提问。什么样的提问才会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训练动作的理解和完成呢?比如,如果教师直接问“200米应该采用哪种起跑方式”,这个问题很难让学生有讨论的欲望,因为起跑有好几种方式,这个问题就缺乏讨论价值。可以试着将这个问题变化一下:通常情况下200米跑运动员的成绩会比站立式起跑运动员的成绩要好,这是为什么?这样就使整个问题具有讨论性。学生更愿意参与进去。对于蹲踞式起跑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结论与建议:将学生训练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之后,教师的任务其实更重了,远不止督导学生训练这么简单。教师还要思考,练、获得技能的顶层价值观是什么,教育的取向是什么。有了好的教育取向,有了读懂学生的专业诉求,教学、训练工作才能走得更远更好。对于运动技能的学习,教师还应该了解学生的情况,以此来给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欲望。
结论与分析:对运动技能形成的四个阶段特点进行有效教学,结合自己学校的训练现状,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应该注重学习方式并且善于发掘自己的内在潜力,教与学相互结合,相统一,才能拿更好地让运动技能的学习更加深入,更加有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小学)
深度学习论文:高中生数学深度学习的有效性探究
[摘要]过去的几十年,中国的教育一直受到高考制度的影响,致使现阶段的教育陷入石化状态,而且传统的数学教学已经没有办法满足现阶段学生的需求,原因是现阶段的数学教学只是为了能够满足现在的高考的需求,没有充分顾及学生的自身发展情况,在这样的状况之下,学生就没有办法进行深度的数学学习,基于此,就高中数学深度学习的有效性探究,并提出相应的学习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深度学习 有效探究
在新课程的发展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已经由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但是在一些地区,学生主动学习的知识和内容是非常肤浅的,让学生没有办法进行深入的学习,因此摆在现阶段的教育问题是非常突出的,学生怎样才能够提升自己对数学学习的深度?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对高中生数学深度学习的有效性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一、高中生数学学习F状
1.学生缺乏深度思考能力
对于现阶段的高中数学来说,依然是以传统的题型为主,开放信息题为辅,而这些传统的习题,以考验学生的解题能力、思维能力为主,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致使现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缺乏深度思考,对一些习题的理解,只是着重表面的解题,对习题的内涵以及习题自身所需要考验的能力,则没有做到深入地挖掘,这对学生的思维开放以及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都有一定的缺憾,追根究底就是学生接受传统数学教科书太久,对现阶段新的教学模式没有很好地理解,应用程度不够。
2.题海战术耗费学生过多的精力
在一些地区,学生的学生负担太重,不仅仅是由于高中多科的学业综合负担比较重,就单单数学科,学业负担就比较重,很多地区的教师都比较重视题海战术,采用比较多的教辅工具来让学生完成数学习题的解答,以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从表面上来看,采用题海战术,能够让学生把一些习题归类,学会解一类习题,做到熟能生巧,从而提升数学习题的正确解答率,但是从客观上来讲,采用题海战术耗费了学生大量的精力,这些学生没有多余的精力思考数学的问题,使数学学习浮于表面。
二、提升高中生数学学习深度的方法
鉴于以上两种情况,从本质上来讲是由于现阶段的高考制度所决定的,但是在没有更好的高考制度的前提之下,这样的高考制度会依然延续,因此,怎样提升高中生数学学习深度就至关重要,本人经过多方面的实践与探究,提出以下几种解决方法。
1.利用数学知识的累积,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高中数学学习并没有太大的难度,而教师之所以会对高中数学有这样的认知,是由于他们在多年的教学和学习中积累并总结了大量的数学知识,使得他们在面对数学习题时能够从容应对、游刃有余,然而,对高中生来说,其本身对数学知识的累积就很少,自然也就很难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便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教育和引导,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积累数学知识。
例如讲三角函数这一知识点时,由于知识点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找寻三角函数的有关规律,引导其循序渐进地理解知识点,找出三角函数当中的数学规律,在学生充分掌握三角函数这一知识点后,学生再面对更深层次的数学问题时,便可以通过之前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利用积累的数学知识能够将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真正找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2.摒弃题海战术,鼓励情境教学
对于高中数学深度学习而言,要想达到的教学成效,教师在教授高中数学的过程中,可采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针对性教学方法,让学生看看数学知识到底是如何推算出来,数学理论是如何演变而成,总之,教师应摒弃题海战术,为学生创造轻松学习的教学环境。
深度学习论文:深度学习在鱼类图像识别与分类中的应用
摘要:各国已经开始利用摄像头来监控渔船的捕捞活动,并运用机器学习技术来对渔船捕获的鱼类图像进行自动的识别与分类从而扼制非法的捕捞。目前非法、无序的渔业捕捞严重威胁海洋生态环境和全球的海产品的可持续供应。为了的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分类, 利用机器学习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鱼类图像分类系统。利用该模型对鱼类进行分类,分类率达到了96.99%,实现了预期目标。
关键词:卷积神经网络;反向传播算法;仿射变换;sloth;python;theano
随着环保压力的增大,各国已经开始利用摄像头来监控渔船的捕捞活动,并运用机器学习技术来对渔船捕获的鱼类图像进行自动的识别与分类从而扼制非法的捕捞。
目前计算机性能的飞速发展、图像数据采集设备的廉价与普及促进了机器学习理论与方法的发展,数据科学家已经可以构建复杂的机器学习模型并利用从廉价的数码摄像头设备采集到大量的数据快速的训练模型。吴一全等[1]采用了手动选择特征的方法, 基于支持向量机对5种鱼进行识别,各类鱼的识别精度平均为83.33%。万鹏等[2]计算鱼的长轴方向各段的平均宽度与长度的比值并将其作为特征参数,利用3层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对鲫鱼和鲤鱼进行识别,识别精度为92.50%。但是这些方法都是基于手动选择特征的机器学习方法,手动选择特征的方法基于人的经验选择特征, 会导致遗漏重要的特征, 导致分类率低。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能在训练过程中自动学到“好”特征,避免了手动选择特征。本次研究采用了基于VGG16的卷积神经网络(CNN)来进行鱼类分类,并运用了数据集扩增方法,dropout方法, batch normalization方法来降低模型的过拟合。但是原始数据集背景干扰很大,船上的人、物体和甲板上捕获的鱼类糅合在一起,直接采用原始数据集训练会导致训练出的模型稳定性不好。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从原始数据出发,设计了一种目标检测方法,即在原始训练数据已经有鱼类类别标签的基础上,再标注上一层表示鱼类在图片中坐标位置的标签,然后利用这些二次标注过的数据训练模型,就可得到一个既能预测鱼在图片中的坐标位置又能预测鱼的分类的糅合模型。因为这两种预测网络在卷积层共同训练一套滤波器,所以在训练滤波器预测鱼的坐标位置时,训练完成的滤波器便能在另一方面辅助预测鱼的分类,使特征提取只专注于鱼的坐标区域,这样就有效的排除了背景干扰。实验结果显示此模型具有很高的识别精度和鲁棒性,能在背景干扰很强的图片数据集上的完成鱼类的识别和分类。
1 模型构建
实验数据来源于某组织举办的图像识别竞赛。数据通过固定在渔船某个位置的摄像头采集,通过采集甲板上捕获的鱼类照片,共采集到3777张共8个分类的照片作为训练样本,分别为长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黄鳍金枪鱼、鳅鱼、月鱼、鲨鱼、其他、无鱼类(表示没有鱼出现在照片里)。按一定比例做分层采样,其中2984张用作训练集,394张用作验证集,399张用作测试集。训练集用经过错切幅度值为0.15的仿射变换作数据集扩增来降低过拟合,因为在从原始数据集上分层采样得来的小样本数据集上验证显示当错切幅度值等于0.15时,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分类精度较高。
在训练集上采用sloth@款图片标注工具手动标注鱼类在图片中的位置,并把这些标注结果和已有的鱼类分类标注结果当做输入数据和图片数据一起传给模型训练。
本次研究的神经网络模型结构如图1所示。卷积层采用了被广泛使用在图像分类任务中的VGG模型的卷积滤波器的权重[3],并在其模型上作微调来实现本次研究的目标。
输入层将不同尺寸的图片统一转换成244*244大小。
汇合层(max pooling)是指取一小块像素区域的像素较大值,作用是可减少数据量,控制过拟合。
全连接层的权重采用反向传播算法(back propagation)训练,参数寻优采用随机梯度下降方法。动态学习率设定方法采用了 Adam方法,可根据损失函数在迭代训练中产生的信息自动调整学习率。
激活层函数采用RELU方法,公式为。一层预测鱼类分类的激活曾需要把对应于各个分类的分数值转换成总和为1的对应于各个分类的概率值,所以激活函数采用Softmax方法,公式如下
由于卷积神经网络网络强大的表示能力,为了降低模型的过拟合以及加快模型的训练速度,本次工作在激活曾后面再依次加入一层dropout层和batch normalization层。dropout层是指随机的舍弃一部分激活曾神经元的值,并将其置为0[4]。batch normalization层是指规范化每层激活层的输出,并加入4个规范化参数来抑制模型训练过程中的反规范化现象[5]。
2 程序实现
具体的软件实现采用python编程语言和keras框架平台。keras底层采用轻量易用的theano框架,并依赖计算机的显卡来进行更快速的训练工作。整个图像分类的软件框架主要由4部分组成,分别是输入图像数据处理、模型各个网络层的实现及拼接、模型编译、模型训练及预测。下面按数据在模型中流动的顺序具体的阐述各个部分的程序实现。
2.1 输入图像数据处理
由于计算机显存的容量有限,不可能一次将所有的图像数据都输入显卡进行。所以采用了生成器批量处理图片,即一次只取一定数量的图像进行训练,训练完后再调用生成器进行下一批次图像的训练,直到完成一轮图像数据的训练。根据实验平台的计算性能和实际测试,当每一批次的图像数据为64张时,训练的速度达到较大值。
在图像数据进入卷积层进行训练前,需要调用数据集扩增函数来进行图像的仿射变换,通过小样本集测试发现当错切幅度范围为0.15时,训练产生的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分类精度较高,所以取数据集扩增函数的参数shear_range=0.15。这样就能使每轮图像数据都有微小且合乎常理的差异,降低模型的过拟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