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项目管理专业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项目管理专业论文:高校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改革论文
摘要:
工程项目管理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主干学科,也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在高校教学改革大背景下,高校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改革也势在必行。文章结合当前高校工程项目管理教学现状,梳理了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改革思路,并就高校如何应对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发展挑战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
高校;工程项目管理;改革;思路;挑战
一、工程项目管理专业设置概况与问题
1.高校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概况。
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是一门集工程技术和项目管理于一体的交叉复合型学科。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专业起始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但是它真正起步却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是应社会主义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而设立的,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知识体系由工程技术、工程管理、工程经济、工程法律等综合而成,该专业教学内容涵盖土木工程技术、管理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教学顺序多沿着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三个板块进行,中间还会穿插有课程设计、实践教学、课外实习等教学活动,专业教学内容复杂,涉及工程管理、房地产开发、造价管理、物业管理等知识体系。高校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经济学、管理学知识和项目工程全过程管理能力的复合型管理人才。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教育和经济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教学面貌也焕然一新,高校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培养方向也日渐细化。
2.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有:
(一)培养目标模糊。
国内高校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是在工程经济专业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该专业起步时间晚,在专业培养方向选择、计划制定上都深受传统基础教学思想影响,重基础理论知识,轻实践教学,并且,培养目标不明确,许多专业课程设置都非常滞后,那以满足社会人才需求。
(二)教学内容重复,教学针对性差。
高校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教学涉及工程与管理多门课程知识,如工程施工、造价、建立与工程经济学知识等。只有处理好这些课程之间的关系,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但是,许多高校在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教学内容设置上都存在交叉、重叠等现象,如许多课程中都有工程流水施工方面的知识,但是几乎所有课程中的工程流水施工知识都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缺少针对。
(三)不重视实践教学。
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但是,许多高校在课程设置中,都不重视实践教学,教学实践在课程设计中所占比重较小。由于师资力量不足、投入成本不高,许多高校都没有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学生缺少校外实习平台。
二、高校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改革思路
如今,建筑行业已经成为我国支柱产业,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以人才培养为基础。培养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具有综合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的根本目标。结合行业与社会发展需求,高校要加快工程项目管理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考评方法改革,努力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以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具体来说,高校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改革应走导向型教学改革之路,要细化专业知识、能力培养目标与教学步骤,要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和教学平台构建,还要重视实践教学,以实习基地工程项目横向课题为依托细化实践教学工作,并立足于外聘制和双师制师资建设规划扩充教师力量,然后在导师指导下将学生分成产学研团队,进行实践教学。
三、高校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如何应对挑战
1.明确培养目标,完善培养模式。
随着社会发展,市场对工程项目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多样化。鉴于此,高校要拓宽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适合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具体来说,高校首先要明确高工程项目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专业发展方向与发展前景,制定专业长期发展规划。其次。高校要结合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方向与市场需求,增设更多与工程项目管理有关的课程如房地产经营管理、工程投资等,在工程策划、投资、评估、设计、施工、监理课程体系中增加技术类课程的比重,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针对性。再则,高校在工程项目管理专业设置上也要做出一些调整,积极优化工程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加强专业实践教学,并根据不同专业的发展要求和职业资格考试需要,调整专业课程教学深度与广度,与社会机构、有关部门携手构建和完善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以满足社会复合型工程人才需求。
2.加快教学内容改革。
在高校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教学内容改革优化教学效果,是高校必须要思考和关注的重要问题。众所周知,我国高校工程项目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这就要求高校按照宽口径项目工程专业培养方案,重视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基础知识教学,并在此基础上使该专业教学内容朝着“少而精”的方向发展。这也要求专业教材编写单位在专业教材编写中科学把握项目工程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一方面要确保课程体系的完整性,一方面要尽量避免相关内容重复出现,以构建科学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高校则要不拘一格选择合适的教材,并结合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发展要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在课程体系中适当增加新知识。高校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基础知识讲授,还要重视项目工程管理依据和背景知识讲授和引入,详细讲解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知识背景和发展演变状况,并结合执业资格考试内容来教学,以拓宽课程教学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3.加强实践教学。
在重视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高校还要重视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这就要求高校加大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教学投入,兴建校内工程管理信息化实验室,统一实验室管理标准、方法和措施,优化校内实践教学软硬件环境。与此同时,高校要以院系为单位,通过与企业、施工单位合作,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完善合作实习机制,为师生教学实践提供平台。再则,高校还要为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师生参加专业服务和科研提供资金支持,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实践教学活动,如工地管理实习、课程设计大赛等,以满足专业实践教学需求,同时完善实践项目全过程考评制度,严格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对学生实践成果进行考核评分。高校加工程专业任课教师在日常教学管理中要合理把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更要就实践内容、实践模式和实践方法等方面的问题加强与业界、行业协会的交流与沟通,并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拓宽实践交流的渠道,以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革新教学方法。
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对教师的个人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授课教师只有理论知识扎实、管理经验丰富、教学方法高效得当,才能满足专业教学要求。但是,结合实际可知,高校扩招,使得高校工程管理专业教师短缺问题越加严重,师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高校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高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一批高学历、经验足专业教师,并针对教师队伍开展专业培训,不断丰富教师队伍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在此基础上,高校还要鼓励年轻教师积极通过企业兼职、挂职等形式丰富实践经验,并聘请专业人员如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工程行业专家来校任教,以优化师资队伍的知识和年龄结构。高校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教师则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合作教学、分层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做好学生引导、教学总结工作,以培养学的创新思维习惯。
作者:肖何英 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
项目管理专业论文:项目管理市场营销专业论文
一、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中的重要作用
从目前我国各大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的发展现状上来看,多数都引进了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这些理论的最主要目标就是指导实践,实现企业发展的效益较大化。这也是相关的市场营销人员较为关心的重点。项目管理理论能够在营销实践中得以具体的应用,尤其现实意义,主要是针对现如今市场营销工作模式的转变以及赋予项目管理理论的新背景。从项目管理理论自身来说,其本身就具有较为完善的理论系统,同时期内容的丰富性较为突出,可以为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带来新的动力和活力,促进市场营销工作的长足发展。
二、项目管理理论在市场营销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无论从项目管理理论本身还是市场营销的基本特点方面来看,其在市场营销工作中体现出的具体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接下来,笔者就从项目管理的具体实践方面来进行具体的分析:1.市场营销实践的组织过程。从市场营销工作的组织过程上来看,其科学性和严密性较强,每一个环节都是紧密相连的。一般情况下,市场营销的内容都是由以下几个步骤构成的。及时,要从企业发展的宏观方面来制定完整的目标,然后根据具体的发展情况来进行市场营销计划的制定。第二,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的营销现状来对相应的政策和措施进行调整,进而对风险进行有效地规避。,在整个市场营销工作结束之后,要对效益和结果进行分析,对于有待完善的地方进行改进。进而发挥其优势所在。在此过程中,项目管理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营销工作计划、实施以及完毕之后。2.市场营销时间各个环节当中的项目管理。企业在进行决策和目标的制定过程中,需要进行企业的宏观调控,在这一阶段就应用了项目管理理论的相关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营销实践活动的计划制定。在企业制定重大战略目标之后,对于市场营销的方向存在着一定总体的定位,通过项目管理工作可以进行计划的制定和控制,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将市场营销工作根据内容以及性质来划分成多个组成部分,对每一个部分进行细致地推敲和管理。将每个部分所使用的时间、资源以及资金等等内容进行详细地计算,然后将营销的内容落实到营销工作人员身上,这样可以有效地实现市场营销工作的协调统一,同时也可以对企业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保障了企业的人员参与量,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2)市场营销活动的具体执行。在进行此项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市场营销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采取切实可行的营销手段。在这一过程中运用项目管理的手段,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并且能够将营销管理的效果发挥到。要根据具体的市场运行的特点以及各个部门的工作内容特点来进行资源的采集和分配,要充分重视营销活动的协调性,将市场营销活动看做是一个主体来进行配置。不仅如此,还可以对各个部门的有效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在市场营销活动执行的过程中,加强对营销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的培训至关重要。进而提高营销活动的办事效率,提高营销的数量,进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较大化。(3)在营销活动中进行项目调整和风险的规避。在进行具体的市场营销活动之前,需要进行计划的制定,也就是市场营销的初步规划。但是,这种计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由于受到市场运行情况以及实际需求等因素的制约,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原有的计划将进行改进,进而实现营销方法的,增加其在市场营销工作中的作用。这一过程就是根据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来进行项目的调整以及对风险进行很好地规避。(4)市场营销实践项目的结果。市场营销实践活动的终结并不代表这市场营销的结束,我们还要总结市场营销实践活动的结果。这里的结果主要包括两部分的内容:一部分就是实际工作当中的结果,也就是说在过程当中的执行力如何,潜在的市场消费力量是否得到了壮大业绩是否得到了提高等;而另一方面需要总结的结果就是针对我们本次的市场营销实践活动本身而言的,在实践活动的过程当中存在着哪些不足和需要弥补的地方。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市场营销实践活动中成功的运用项目管理的理念具有重大的作用和意义,通过对于市场营销实践活动中各个环节的分析和探讨,明白了如何在市场营销中成功的运用项目管理的一些理念,但具体到每个市场营销活动当中还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科学的分析,合理的在市场营销实践中运用项目管理。
作者:王振国单位: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
项目管理专业论文:项目管理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运用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项目计划管理模式的建立
项目越复杂,专业分工就越细,就更需要进行综合的管理,需要有一个能够总体协调的工作进度计划,否则就不可能对整个项目的进度进行控制。计划是管理的五大职能之一,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十分突出。狭义地讲,项目管理就是制订计划和对计划的控制。因此,专业技术职务聘任项目成功的首要条件是有详细的计划。
1.确定项目的范围
要进行项目计划,首先要确定项目的目标和项目范围。通过表格的形式将高校专业技术聘任项目管理的项目目标、项目范围、项目所需资源等内容进行详细列出,作为项目计划和工作分解的总体依据。
2.建立项目管理组织结构
(1)选择合适的组织结构。一个项目要采取什么样的组织结构由项目的特点来决定。要考虑的主要因素还包括对实现项目成果的保障程度和对项目资源的利用程度。项目的组织结构能够强调利益的一致,打破部门的壁垒,增加项目管理职能,减少组织的重叠和垂直性,减少项目的阻碍。项目的组织结构对项目管理的有效实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为组织结构的有效关系到专业技术职务聘任项目运行效果、管理效率、资源合理配置等各个方面,是项目管理的关键内容。根据专业技术职务聘任项目性质、项目规模、项目资源合理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才能充分发挥项目管理的优势。项目组织结构的形式有很多种,如职能式、项目式、矩阵式和事业部式等。其中矩阵式组织结构又分为弱矩阵式、平衡矩阵式和强矩阵式。根据高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可以采取项目式或矩阵式的组织结构形式。(2)确定项目经理和项目组成员。项目经理是为项目的成功策划和执行负总责的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项目中,项目经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与学校领导协商,就项目的目标和所需的资源达成共识;从学校人事、教务、科研等部门挑选项目组成员,并取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在项目计划编制过程中领导及指导小组成员;做好项目相关人的沟通;监控项目的进程,保障项目按时间计划执行。项目成员则对项目经理负责,参与项目的计划制订,服从项目经理的指挥,执行计划分配的任务,配合其他小组成员工作,保持与项目经理沟通,确保项目的顺利完成。
3.进行项目分解
项目目标和范围明确后要制定出完善的项目进度计划就必须对项目进行分解,以明确项目所包含的各项工作。项目分解(WBS)是编制项目进度计划、进行进度控制的基础,通过项目分解把复杂的项目逐步分解成一层一层的要素(工作),直到具体明确为止。项目分解主要有两种方法,一个是基于可交付成果的划分,在这种划分方式中上层一般为可交付成果的导向,下层一般为可交付成果的工作内容;另一种是基于工作流程的划分,上层按照工作的流程分解,下层按照工作的内容划分。在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工作分解中,可以采用如图1所示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划分方法。同时,为方便开展工作,应为每个分解后的工作项目进行编号。
4.项目的工作责任分配
项目工作责任分配是对项目的每一项任务分配责任者和落实责任,以明确单位或个人在整个项目中的任务,便于项目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和协调。然后以任务分配图表和组织机构图表为依据完成工作责任分配表。
5.工作先后关系和工作时间的确定
工作先后关系主要有两种:一是工作之间本身存在的、无法改变的逻辑关系,称为强制性逻辑关系;二是人为组织确定的,两项工作可先可后的关系,称为无逻辑的组织关系。工作先后关系确定的工具和方法主要有单代号网络图、双代号网络图、条件箭线图法等。工作先后关系确定的最终目的是要得到描述项目各工作相互关系的“项目网络图”及工作的“详细关系列表”。
6.绘制甘特图
甘特图是编制项目进度计划最常用的工具之一。通过甘特图可以很直观地查看项目的进度应该在什么时候进行以及实际工作进展与项目计划要求的对比。专业技术职务聘任项目甘特图如图2所示。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项目的进度控制
项目进度控制是项目管理中的重点控制之一,它是合理安排资源供应、保障项目按期完成的重要措施。项目进度控制是指在既定的工期内,在执行该计划的过程中经常检查项目工作实际进度情况。如果出现进度偏差应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和对工期的影响程度,找出必要的调整措施,修改原定计划,不断地如此循环,直至项目完成验收。这一过程可以用图3来描述。
1.项目的实施
建立项目计划后就可以开始进行项目工作了。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项目团队将按照项目计划开展各项工作。
2.项目的监控
开展项目工作的同时必须要监控项目的进程,以确保一切按计划行事。要通过定期、及时地测量实际进程,与计划进程相比较,对项目进度进行认真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项目是否严格按计划进行;计划时所分析的主客观情况是否已发生变化或受到影响;关键工作进度及对总工期的影响;非关键工作的进度及对工期的影响;工作逻辑关系有无变化或变化影响。
3.项目的控制措施
项目控制是对项目的实施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使其顺利到达项目规定的进度目标,而且在保障项目完成的前提下以好的质量、低的成本获取较大的效益。在项目计划执行过程中要求各个模块责任小组有专人进行跟踪、收集执行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偏差进行分析并予以纠正,拟订调整计划和有效措施,确定项目进度在受控范围内。因此,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建立以下制度:建立周会制度,总结前一周完成的工作,对本周工作进行安排,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定期召开进度会,协调解决各负责单位之间配合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进度计划的实现;对于一些需要当天总结的工作,各个项目小组要进行当天总结,重要的结论要向项目经理汇报。
4.项目管理的进度比较
项目进度比较分析与计划调整是项目进度控制的主要环节,其中项目进度比较是调整的基础。常用的比较方法有:甘特图比较法、S型曲线比较法、“香蕉”型曲线比较法和列表比较法等。
项目进度计划的调整
在项目实际状态落后的情况下,及时制订满足要求的追赶计划,同时采取增加人力、加强管理等措施保障追赶计划的完成,对一些特殊复杂的问题召开专题会议并迅速作出决策。
1.分析进度偏差的影响
通过前述的进度比较方法,当判断出现进度偏差时应当分析该偏差对后续工作和总工期的影响。(1)分析进度偏差的工作是否为关键工作。如果是关键工作出现偏差,则无论偏差大小都对后续工作及总工期产生影响,必须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如果出现偏差的工作不是关键工作,需要根据偏差值与总时差和自由时差的大小关系确定对后续工作和总工期的影响程度。(2)分析进度偏差是否大于该工作的总时差。如果工作的进度偏差大于该工作的总时差,说明此偏差必将影响后续工作和总工期,必须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如果工作的进度偏差小于或等于该工作的总时差,说明此偏差对总工期无影响,但它对后续工作的影响程度需要根据比较偏差与自由时差的情况来确定。(3)分析进度偏差是否大于自由时差。如果工作的进度偏差大于该工作的自由时差,说明此偏差对后续工作产生影响,应该如何调整应根据后续工作允许的程度而定;如果工作的进度偏差小于或等于该工作的自由时差,则说明此偏差对后续工作无影响,原进度计划可以不作调整。经过分析,进度控制人员可以确认应该调整产生进度偏差的工作和调整偏差值的大小,以便确定采取调整措施,获得新的符合实际进度情况和计划目标的新进度计划。
2.项目进度计划的调整方法
在对实施的进度计划分析的基础上应确定调整原计划的方法,一般主要有两种:(1)改变某些工作的逻辑关系。如果经检查的实际项目进度产生的偏差影响了总工期,在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允许改变的条件下改变关键路线和超过计划工期的非关键路线上的有关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达到缩短工期的目的。(2)缩短某些工作的持续时间。这种方法不是改变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而是缩短某些工作的持续时间,使项目进度加快,并保障实现计划工期的方法。这些被压缩持续时间的工作是位于由于实际项目进度的拖延而引起总工期增长的关键线路和某些非关键线路上的工作。同时,这些工作又是可压缩持续时间的工作。
结论
将项目管理技术和方法引入高校专业技术聘任工作中有利于提高高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的效率与效果,但这种引进不是盲目模仿和照搬照抄,而在遵循高校管理规律的前提下科学运用。项目管理除了项目进度控制,还包含成本(费用)控制、质量控制、资源计划等多个方面,通过将项目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方法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特点结合来实施科学化管理也可以推广到高校其他方面的管理工作中,切实提高高校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
作者:张稚程诚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项目管理专业论文:项目管理思维在中职财会专业的应用
摘要:项目管理模式是一种存在特定意义的科学规范化管理方法。此种管理方法被较为广泛地应用于科研单位以及企业管理中。本文通过针对当前阶段中职财会专业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究通过在其课程开展中,引进项目管理思维,构建中职财会专业的教学体系,从而有效改善中职财会专业的整体教学成效。
关键词:中职教学;财会;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模式是一种存在特定意义的科学规范化管理方法。此种管理方法被较为广泛地应用于科研单位以及企业管理中。通常情况下,只要有既定的明确目标,任何较为复杂的活动过程都可以引用项目管理思维。美国项目管理委员会主席曾经指出,在现如今的社会,所有事情都可以被当做项目,并且一切也可能会成为项目。中职财会专业教学,同样具备了项目的属性,属于项目管理的实施。但是在现如今的教学管理中,通过依照项目管理的方法来完成工作品质的提升却较为少见。本文通过针对当前阶段中职财会专业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究通过在其课程开展中,引进项目管理思维,构建中职财会专业的教学体系,从而有效改善中职财会专业的整体教学成效。
一、中职财会专业教学现状
中职财会专业的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任职现状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真正从事财会专业的人才少之又少,因此中职财会专业的教学需要继续改善。再加之财务岗位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学生们在学习期间无法真正地实现职业功能性训练,存在学用两者之间的矛盾。更为重要的是,人才在任职期间,企业是较为重视员工的任职责任感以及问题解决能力,但是中职财会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总是过于忽视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通过将项目管理思维引入中职财会专业教学,从而实现教学变革,改善教学成效。
二、项目管理应用中职财会专业教学改革
1.项目管理思维促进教学理念转变
项目管理指的是系统性地将完成某一任务时,方法、资源以及人员进行结合,从而能够在既定的时间段内,完成一定的预算和质量目标管理。这能有效地提升整体效益以及成本,有效地保障其项目的整体完成质量,降低了原本的成本投入,控制项目完成的整体进度。因此要想在中职财会专业课程教学中,更好地实现项目管理,可以将教学过程中的诸多过程转换为项目完成的每一个环节,从而使得每一个项目的完成都是必然。当前为了更好地实现中职财会专业课程教学,实现与课程的实践操作性紧密相连,对于岗位目标中所引进的实用性人才进行定位培养,已经被各界人士所认可。与此同时,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基于会计职业岗位对于人才的需求,中职财会专业教学已经无法再形成单一化的教学目标。而是以重视职业能力与道德为主。通过将两者有效融合,从而构建完成项目的整体目标及岗位制综合职业能力。如果职业能力的课程教学与实际就业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一定的可信度,职业道德以及职业习惯的教学,就显得过于空泛,并且无法真实地进行考核。对于财会专业来讲,如果离开了专业实践,那么所有的业务能力以及道德习惯都变得虚无。而项目管理则讲求必然化的实践,通过对实践的目的完成一定的分解融合,从而经由单个的项目实践来完成。因此通过在中职财会专业实现项目管理,从而重新对课程进行组织学习,实现学中做,做中学。
2.中职学校财会专业教学项目体系构建
在中职财会专业教学过程中实施项目管理,不可以套用其他方法,应当依照项目管理方式的具体优势特点,结合所应用课程从而完成应用的变通性,使得中职财会专业的课程教学可以具备项目管理教学方式的优点,又能符合一定的课程教学实践。首先通过对专业的课程教学职业能力、职业道德以及习惯进行教学综合,从而在每一个项目划分中给予相应的体现。项目管理教学的目标是培养财会专业实用人才,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就要保障学生可以学习到课程的专业核心,同时又可以在职位上满足职业所需。与此同时,对于职业习惯的重视,比如转账存款等金额的结算,也要在课程的开展过程中,通过实践训练不断地完成体现,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
中职财会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教学,不应该只是单纯地针对学生的职业道德以及习惯完成逐步的教学培养,而是应当通过引进项目,从而实现综合型课程教学,完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再者通过对课程开展构建分层式项目体系,每一个分层项目教学都必须有特定的教学目标,从而每一个层级都推进总项目目标的完成。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实行岗位分项目教学,此种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依照具体的岗位职责,从而对课程完成重新组织,实现学习至实践的教学过程,更好的实现学做结合。比如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课程,可以将其具体的分为三大教学进程,比如购进、提取折旧以及盘点清理。那么在完成盘点清点的过程中,又涉及固定资产的注销、收入的受到和清理还有费用支出以及利益获损内容。根据如上细分内容,构建完整的工作流程教学,从而完成财会专业教学。
三、结语
通过在中职财会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项目管理教学,可以针对性的对课程开展中的有限教学资源,实现资源整合,从而合理地应用于课程教学开展中。通过引进项目开展式教学,很大程度地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综合职业能力,并且通过使用科学化的管理方法,将学生的课程教学成效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从而提升中职财会专业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
作者:周蓉
项目管理专业论文: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关键问题的思考
摘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建设是当前我国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推动政府科技管理职能转变的重大举措。文章结合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近期精神与进展,探讨了专业机构的定位与职责、内部机构设置、管理制度与管理能力、支持与监督机制等方面的关键问题,提出了未来引导专业机构建设运行的建议,以期为相关决策部门和科技管理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科技计划管理;专业机构;改革;关键问题;建议
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是当前我国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2014年,国务院的《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和《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对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1-2]。2016年,科技部印发《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管理暂行规定》,对专业机构管理做出了具体规定[3]。依托专业机构管理科技计划项目是改革完善科研组织方式和管理机制,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的重要途径,也是此轮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重点与难点[4-6]。专业机构将具体承担科研项目的受理、评审、立项、过程管理和验收工作,为科技计划的组织实施提供管理支撑。文章结合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精神与近期进展,探讨了专业机构的定位与职责、机构设置、管理制度与管理能力、支持与监督机制等方面的关键问题,以期为推进专业机构建设与运行提供参考与启示。
1专业机构的定位与职责
明确专业机构的定位与职责,是确保专业机构切实发挥项目管理职能的前提,是建设专业机构的重要基础和首要任务。国务院文件以及专业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对专业机构的定位与职责进行了规定,在总体要求下,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专业机构的定位与职责进一步界定和细化。
1.1定位
科研项目的第三方管理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改革举措[7-8]。专业机构作为项目管理第三方机构,是指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具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专业化的管理能力,承担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管理工作的科研管理类单位。专业机构依据委托协议,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管理,包括组织项目评审、立项、过程管理和结题验收等,独立行使权利、履行相关职责,对实现项目管理目标负责。专业机构应以建立规范化的科研项目管理机制,构建专业化的管理模式为宗旨,受部际联席会议及上级部门委托具体管理科研项目,为科技计划实施提供管理支撑,接受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根据实际需求,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单位提供项目管理、咨询与综合服务。专业机构应以各部委现有的科研管理类事业单位为主,以社会化组织为辅,整合现有业务,剥离与项目管理不相关的业务,承接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
1.2职责
在简政放权的改革背景下,专业机构承接了行业部门科研项目管理的职能。简而言之,其职责就是负责项目从立项到验收等各环节的管理,对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负责。1)项目筹备立项阶段。制订项目管理工作方案,编制项目概算;参与编制科技计划年度指南;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受理项目申请,对申请单位提供申请程序等方面的咨询服务。组织项目(预算)评审评估,从国家科技专家库中抽取项目评审专家,采取公开择优、定向择优等方式,遴选承担单位,形成项目安排和预算安排,并签订项目任务书(含预算书)。2)项目过程管理阶段。监督检查项目的执行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对项目任务进行调整、暂缓、延期和终止,对项目经费实施动态管理,协调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按期汇总报告项目年度执行情况。在委托任务实施过程中,出现技术路线不合理、不可行以及不可抗力导致任务无法继续实施等重大变化时,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调整或终止建议。3)项目结题验收阶段。组织项目验收及后续管理,开展项目成果汇交,对项目相关材料、物品等进行归档;按相关规定开展项目验收后的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等后续组织管理工作。4)其他职责。按照国家科技报告管理要求,指导、督促项目承担单位按要求开展科技报告工作;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做好项目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对项目承担单位知识产权管理提出要求,实施监督;调研国内外相关专业领域研发动态,总结项目研发进展情况;及时反馈参与项目管理的有关专家、项目承担单位、项目人员等各类主体科技信用情况。
2内部机构设置
对于改建的专业机构,应在原有项目管理专业团队的基础上,优化、调整、增加内设机构,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项目管理与战略研究队伍,并形成稳定的财务、法律事务和知识产权管理等支撑服务团队。
2.1项目管理职能处室
项目管理职能处室是专业机构行使项目管理职能的核心部门,需要配备具有相关专业领域背景和项目管理经验的人才队伍。根据项目管理的需要,可以将项目管理处室按照管理流程或者负责管理项目的具体类型进行划分。根据专业机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要求,各项目管理处室分别负责对不同类别项目进行全流程、一体化管理,并努力保障不相容岗位互相分离。对委托管理的项目编制概算、参与项目指南编制,负责评审立项、过程管理、年度报告编写、验收及后续工作等环节的管理。
2.2行政保障处室
专业机构的行政保障处室主要包括综合处(或办公室)和财务处,主要对机构履行项目管理职能起到必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综合处主要负责项目管理的综合协调,负责党务、政务、人事、档案、信息网络、有关数据库建立健全和管理,必要时可协助开展项目全过程的管理。财务处主要负责不同类别项目的概算编制、预算安排、过程中预算调整、财务验收等环节的管理。分别设置项目管理处室和行政保障处室,是实现专业机构合理分工、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有助于高效配置人力资源,避免项目管理处室对于项目管理所有任务的“一肩挑”,有效实现了任务分解与管理效能提升。
2.3监督与法务部门
根据专业机构改建的要求,专业机构应该建立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在专业机构内部设立监督与法务处,能够实现对机构内部人员的有效监督管理,协调处理项目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法律纠纷与知识产权纠纷。监督与法务处主要负责制定专业机构章程、内部监管规章制度及风险防控制度,对内部人员工作行为进行监管;处理项目管理过程中发生的法律纠纷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知识产权纠纷,负责各类项目全过程监管.
2.4战略研究与规划部门
在专业机构中增设战略研究与规划部门,有利于更加充分地发挥专业机构在行业科技方面的支撑作用。战略研究与规划部门在与项目管理职能处室有关工作相衔接的基础上,主要负责与专项管理相关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研发进展,受有关部门委托进行政策调研,参与相关领域宏观发展战略与规划编制,开展专业机构规章制度建设,负责与受委托专项相关的科研成果知识产权研究与保护工作。
3管理制度与管理能力
专业机构通过制定章程,建立较为完善的内部管理、质量控制、风险控制等管理制度,从而保障项目管理的公开、透明、公平、公正。
3.1章程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改革方案的要求,由专业机构的理事会制定章程,主要包括专业机构运行机制,理事会议事规则;理事会与各利益相关方的关系;理事会、监事会以及理事长、监事会主席的产生方式、人员以及主要职责等内容。章程是专业机构的行动纲领,能够规范专业机构作为第三方项目管理机构的行为,是确保对专业机构实现有效监督的制度保障。
3.2项目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项目任务、资金管理、专家管理、公开公示、项目监督和评估、项目专员制、项目监理制、经费、法务、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内容,编制本专业机构所负责管理专项的管理办法、知识产权管理实施细则、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评审专家工作管理办法、信息公开管理办法、法务管理办法、流动编制项目专业管理规定、科研项目信用管理办法等。
3.3内部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人事、财务、保密、信息管理及文档管理等内部管理有关的制度,对员工的岗位设置与管理实行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对于改建的专业机构,在机构原有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应根据专业机构建设的要求和项目管理的实际需要进行优化调整,聚焦项目管理职能相关制度,使内部管理制度能够较大限度支撑项目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
3.4质量控制、风险防控制度
市场化和社会化对项目管理机构在专业化管理与风险控制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机构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经费管理内控体系和绩效管理制度,对项目执行、经费使用、专家使用、人员变动的关键环节及不可预见因素实施风险控制,并研究制定应急预案等。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是目前在各行业广泛应用的质量管理工具[9]。作为市场化的第三方组织,专业机构建立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是保障其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基础,也是专业机构改建对于专业机构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的具体要求[10]。对于风险防控,除了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积极落实“基于风险的思维”,还应建立专门的风险防控制度,完善顶层设计和决策机制,加强员工思想教育,强化关键部门与岗位的监督,加大惩戒力度,标本兼治、惩防并举。3.5管理能力专业机构应具备专业化项目管理队伍,配备精通经费管理的专业人员,拥有项目管理所需的条件能力,满足科技计划项目管理需求。在项目管理方面,具有满足专业化管理要求、相对稳定、结构合理且素质较高的专业化管理队伍,能够满足项目的全链条设计和一体化实施的要求;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在相关领域具有突出的项目管理能力和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在经费管理方面,掌握国家有关财政科研经费管理和财政预算管理有关要求,制定规范的项目经费管理程序,配备经费管理专门处室和人员,具备对科研项目经费管理预算的全过程管理和监督的能力。在管理条件方面,拥有稳定的办公场所和较完备的办公系统,以及与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相衔接的项目管理平台,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在社会信誉方面,科技管理表现良好,运行规范,无违纪违法等不良记录。
4支持与监督机制
4.1支持机制
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专业机构支持机制,事关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整体进程和实施效果。目前,专业机构建设方案提出“建立有进有出的动态调整机制”,具体如何实现有利于项目高效管理的专业机构支持机制尚未明确,仍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考虑到专业机构的现实情况,原先各部委下属的项目管理单位多为中央财政全额拨款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在专业机构改建的过程中,如何转变职能与角色,关键需要从经费、人力、政策指导等方面予以合理支持。一是应稳定支持,确保专业机构的生存与长远发展。在合理监督评估专业机构履职尽责情况的基础上,对于符合条件的专业机构要保障稳定足量的任务分配,避免出现“朝不保夕”的情况,尽量减少专业机构的“后顾之忧”。二是要严格筛选,确保专业机构的专业水平和社会声誉。在专业机构遴选环节,要从项目管理能力、社会声誉等方面严格把关,从源头上保障专业机构的质量和水平。三是要强化指导,确保专业机构的服务质量和目标实现。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要对专业机构进行定期及时地指导与监督,对于发现的问题要求其及时整改,研究制订专业机构的长远发展规划。
4.2监督机制
严格监督机制是确保项目管理公平公正的重要保障,也是进行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初衷之一。一是实行公开公示制度。在专项管理全过程中,按规定公开公示科研项目评审流程和方法、评审规范、评分标准以及立项信息、资金安排、验收结果等,接受各方监督(涉密项目除外)。二是实行年度报告制度。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平台向科研人员和社会公众公布。三是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监督评估活动采取抽查、巡视、受理举报、中期评估、绩效评估和绩效审计等方式进行,重点对专业机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和管理制度规范建立,以及执行情况等进行检查,并将监督评估结果纳入科研信用体系。
5结语与展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的难度与复杂性日益增加。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在我国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如何在项目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仍需要各方面的不断努力探索。要以提高项目管理效能、促进科学研究发展为终极目标,既要破除藩篱、改革创新,又要符合国情、稳妥推进。一方面,应理顺机制,避免专业机构运行过程中过多的行政干预;另一方面,应有效监管,防止专业机构成为“二政府”。下一步,应进一步落实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精神,从实际出发推进专业机构建设与运行工作。一是借鉴国外专业机构的运行模式,吸收国外专业机构在项目管理流程、条件能力支撑、信息系统建设运行、市场化和社会化以及监督评估等方面的成功经验[11];二是尽快形成操作层面上的专业机构遴选与建设指导细化方案,并适时引入资格招标采购制度,鼓励具备条件的社会化科技服务机构参与竞争[12];三是进一步加强各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民主、务实的协同工作机制,确保专业机构遴选、监督等环节工作的公平与公正;四是发挥好行业部门在本领域科技计划顶层设计和管理监督中的应有作用,利用行业部门在管理本领域科研项目的经验以及对本行业科技发展熟悉的优势,加强与科研机构的沟通与衔接。
作者:徐长春 郑戈 熊炜 林友华 单位: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
项目管理专业论文:农村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化水平研究
1提升农村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化水平的措施
自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实施之后,我国大部分农村公路工程都得到极大的发展。作为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社会经济发展及新农村建设密切相关的工程,农村公路建设是否到位将对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造成极大的影响。基于此,相关部门及施工单位必须重视农村公路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只有提高农村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专业化水平,才能提高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才能推动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
1.1成本控制
在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指导、管理、限制及调整建设公路工程中所消耗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与其他费用开支,在预算成本范围内合理控制各项项目成本,进而达到项目成本目标实现的作用,这就是项目成本控制。对设计阶段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对农村公路工程项目建设成本控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工程设计质量将对农村公路工程建设的造价及进度造成直接的影响,并对工程建设中投入的人力、物力及财力等方面的总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据相关数据显示,在农村公路工程建设中,因部分设计工作者只重视技术,而忽视公路工程建设中的经济性,导致各种资源的浪费,进而增加了工程建设的造价。目前农村公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设计度不足、设计深度不够等,这些问题的大量出现,导致无法确定农村公路工程建设的造价,为对造价进行合理控制,可选用限额设计。也就是遵循工程项目投资预算控制方案,并对工程施工图设计进行初步设计估算控制,在确保工程功能及技术标准的基础上,进行限额设计的有效实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结合施工技术规定与农村公路工程经济效益。
1.2质量控制
作为农村公路工程施工的主体,在施工人员的共同作用下才能确保农村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在农村公路工程项目建设质量控制中,施工人员应加强质量控制力度。在对施工人员本身质量意识提升的同时,做好质量把关工作。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循持证上岗制度,加大专业知识培训,特别是在特殊路段施工中,应进行质量管理小组的建立,执行有关责任制,建立与完善质量控制体系。
1.3进度控制
进行施工进度计划编制,是农村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内容。在农村公路工程招标环节已经进行了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但这种编制较为粗略。工作人员在中标后,要遵循实际工程施工情况及合同工期等,进行更为、信息详尽的施工进度编制。其中应包含各项准备工作、施工人员安排、施工材料选用、供应等内容。在施工进度计划检查过程中,必须对实际施工进度进行定期跟踪与检查,工程施工进度数据收集时,应认真分析对比施工进度编制中的计划内容与实际施工内容,确保在合同期限内完成农村公路工程施工作业。
1.4安全管理
为确保农村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性,应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完善安全管理体系。目前“三违”是造成农村公路工程建设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员工违章作业产生事故的机率较大。在工程建设施工作业中尽管大多数施工人员具有较为丰富的安全施工经验,但施工单位各个岗位安全操作规范不完善也是造成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为此,必须确保相关人员安全意识的提升,树立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管理制度进行充分完善。首先,在安全管理中人员监督检查行为的实施,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有效处理。在人员考核中,应按照相关标准,定期对人员实施考核,这样可以对人员的责任心进行有效提升,这对安全施工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其次,在确保施工安全性中施工人员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相关项目安全管理计划制定中,必须做好机械设备检测工作,较大限度地提升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
2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工程管理研究的深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工程项目管理科学理论及方式也愈加完善,为此,必须选择相关措施进行,在对我国农村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体系改革不断深化的基础上,加大农村公路工程成本控制力度、提高质量控制水平、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农村公路工程建设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这也是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的重要保障。
作者:蒿景辉 单位:封丘县农村公路管理所
项目管理专业论文:施工专业项目管理
无论是民用住宅、工业厂房,还是公共建筑,一栋高质量、高标准的建筑工程,从工程技术、施工管理的角度,各专业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是至关重要和不容忽视的。即使是一个普通的工程,施工中各专业协调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与品质。
先看看施工中各专业协调问题的实例:某住宅工程分包水电的安装队,在埋设开关线时没有注意到门的开启方向,结果待门安装好后,发现开关的位置正好在门后边,使用起来十分不便,不得已只好把粉刷好的墙面凿开,重新埋管改线路。另一个是某甲方人员按电梯生产厂家提供的电梯尺寸,让设计院设计电梯井施工图。而设计人员也没有多问,就按原尺寸进行设计,结果电梯运到现场后发现,电梯轿厢尺寸比电梯井的尺寸大了200毫米,这时大家才又翻图纸核对,发现设计人员把电梯厂家标注的净空尺寸当成电梯井的轴线尺寸,但此时发现已没有办法,只好将电梯轿厢改小。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和产生这样问题的例子并不少见,像消防、煤气安装等,由于是有关部门指定的专业施工队,与土建及其他专业队之间配合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到了工程主体完工被发现时已很难处理。不得已只好改线路、打楼板,把一栋好好的建筑搞得乱七八槽,面目全非,并因此带来了种种问题和隐患。
很多建筑物,就其各专业本身,如建筑的外形、使用功能、结构型式、安全合理性等,不论在设计,还是在施工方面的质量,都能得到很好地控制和保障。但各专业工程施工中的交叉配合与协调工作,经常处理得不尽人意。到了工程施工的后期,由于这些问题,往往出现返工,造成工程投资的极大消费,影响工期,有的还会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严重的甚至还会带来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可见,工程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管理工作不仅很重要,同时也很必要。作为业主(甲方)或者监理,在工程的设计阶段以及施工过程中,应该如何更进一步做好这项管理工作呢?出现和产生问题的原因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可以说很多,牵涉到从设计、施工到甲方、监理,多专业技术工种,多单位部门的方方面面,但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从技术质量的角度分析:
由于现代建筑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涉及的专业也越来越多,有水屯、空调、通风、消防、对讲、监控、电视、电话、宽频网,等等。同时安装的质量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每一个专业既有自己的特定位置空间、技术要求,同时又必须满足其它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合理需求。如果在技术上不能充分考虑,特别是一些交又部位的细节,如果考虑不周,则极易产生问题。再者,由于现代建筑的个性化,每一栋建筑都是一件特有的产品,每一条管线、设备都有特定的要求,少有类同,这也就增加了技术工作难度,增加了各专业之间出现矛盾和问题的可能性。同时由于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和应用,施工人员未能及时掌握,也会带来问题。
二、从管理的角度分析:
由于现行的管理体制,施工单位的分包现象普遍存在,分包单位在工作范围的界定上很难做到十分明确。主观上各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总希望相关单位承担更多的工作。往往造成工序上的遗漏,人为的带来一些问题,增加了协调管理的复杂性。此外,施工组织管理不健全,存在着人员责任不明确,或者是专业人员思想麻痹,认为这么大的工程项目,出现一些小问题,返返工是五常的,没什么大不了,反正以后总有办法补救处理,加之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水平素质参差不齐,都会给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工作带来困难与不便,也是产生间题的重要原因。
再者,由于各专业的分工协调不尽人意,每一个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对其它专业的工作、工序以及技术、质量要求很难了解和掌握,有的就是本专业的问题,也由于是新产品、新技术,对其性能与施工工序不太熟悉,这也就无疑给协调工作带来更多的问题。做好协调工作的方法从理论上讲,协调工作并不十分复杂,只要我们在施工中能严格按规范要求做好每一道工序,也许就不会出现上面所说的矛盾,至少会大大减少问题的出现。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上述人为的、技术上、管理上的因素,各专业之间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是非常突出的,也是很伤脑筋的,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呢?
(一)、充分认识协调工作的重要性:工程中各专业的交叉部位多数都是一些小的东西,一般情况下对工程影响不大。但有时也会出现一些较大的问题,让我们很难补救,甚至无法挽救。即便是这些小的问题,如果事先不设法考虑解决,事后处理起来也很麻烦,有时甚至要花几倍的代价,而且还会影响工程的质量,造成经济损失。作为工程的建设者、管理者,从设计、监理到施工的各单位首先要从对业主、用户负责的角度认识问题,要从履行合同中自己的责任义务的角度,认真对待协调问题。同时,从提高行业标准,施工和管理水平上讲,做好各专业的协调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作为有关的技术管理人员首先要认识到协调工作的重要性,才有可能真正做好协调管理工作。
(二)、加强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一直以来我们的施工管理,更多的趋于表面形式。工地办公室的各种图表,给人的感觉是管理得井井有条,而实际问题解决的怎么样,却要打个问号。虽然这些工作也很重要,对施工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如果我们过于追求这些,势必有纸上谈兵之赚,反而束缚了施工管理人员的手脚,无益于工程管理工作的改进和提高。这里所强调的加强管理,是指在现有管理水平的基础上,针对影响工程质量品质的一些关键问题,从技术上、人事制度上建立更有效的、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明确每一个施工人员的目标责任。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三)、加强协调管理的具体措施:
1)技术协调:提高设计图纸的质量,减少因技术错误带来的协调问题。设计图纸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优劣。图纸会签又关系到各专业的协调,设计人员对自己设计的部分,一般都较为严密和完整,但与其他人的工作就不一定能够一致。这就需要在图纸会签时找出问题,并认真落实,从图纸上加以解决。同时,图纸会审与交底也是技术协调的重要环节。图纸的会审应将各专业的交叉与协调工作列为重点。进一步我出设计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再从图纸上解决问题。而技术交底是让施工队、班组充分理解设计意图,了解施工的各个环节,从而减少交叉协调问题。
2)管理协调:协调工作不仅要从技术下功夫,更要建立一整套健全的管理制度。通过管理以减少施工中各专业的配合问题,建立以甲方、监理为主的统一领导,由专人统一指挥,解决各施工单位的协调工作,作为甲方管理人员、监理人员,首先要了解、掌握各专业的工序,设计的要求。这样才有可能统筹各专业的施工队伍,保障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有序到位。建立问题责任制度。建立由管理层到班组逐级的责任制度。建立奖罚制度,在责任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奖惩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建立严格的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制度。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是做好协调管理工作的关键。此时的工作已从图纸阶段进入实物阶段,各专业之间的问题也更加形象与直观,问题更容易发现,同时也最容易解决和补救。通过各部门的认真检查,可以把问题减少到最小。
3)组织协调:建立专门的协调会议制度,施工中甲方、监理人员应定期组织举行协调会议,解决施工中的协调问题。对于较复杂的部位,在施工前应组织专门的协调会,使各专业队进一步明确施工顺序和责任。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不论是会签、会审还是隐蔽验收,所有制定的制度决不能是一个形式,而应是实实在在,或者说所有的技术管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签名应承担相关责任。这些只有在统一的领导基础下,并设立相关的奖罚措施,才有可能一级一级落到实处。
(四)、以前工作申的经验教训。
施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施工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协调管理也不例外,作为技术管理人员,要善于不断地总结前人的或者是以前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施工中协调部分的常见问题:电气部分与土建的协调:各种电气开关与门开启方向之间的关系,暗埋线管过密(配电箱出线处等)梁板的影响,线管在施工中的堵塞等。给排水与建筑结构的协调:卫生间等地方给排水管线预留空洞与施工后卫生洁具之间的位置,以及管线标高,部分穿楼板水管的防渗漏。建筑的外表、功能与结构的关系:各种预制件、预埋件、装饰与结构的关系、施工的特点、要求。各辅助专业之间的协调:各种消防、通风管线穿梁时,楼面净空是否影响结构与使用,大型设备的安装通道,附件的预埋精度,以及弱电系统、控制系统等。
(五)、提高专业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业务水平、综合素质:
产品质量的好坏与从业人员的水平素质不可分。在做好管理的同时,应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专业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新技术产品的了解掌握。培养施工人员的敬业精神与细致的工作作风,施工中不遗琐碎,不留后患。施工中的协调工作,牵涉面广且又琐碎。只有突出各专业协调对施工的重要性,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同时好每一部分的工作,才有可能把问题、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保障工程质量。
项目管理专业论文: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摘要:
工程管理是一门新兴的技术、经济与管理、法规等交叉的综合性学科,旨在培养高级应用与创新型人才。工程项目管理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针对目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提出以职业导向为原则,科学制定教学内容;加强师资建设,确定合理的实践教学计划;积极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及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与科学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工程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教学内容;实践教学
工程管理是一门新兴学科,从1999年教育部将其列为正式的专业目录以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目前国内设立工程管理专业的高等学校多达300所。然而,在这批院校中约有90%以上属于普通地方本科院校,更多的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合理地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于应用型人才[1-2]。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工程管理专业是以学习基本理论为基础,强调将已有的知识应用于相关行业,服务于企事业单位,实现职业教育与工作岗位对接。同时在知识的应用过程中不断创新,体现“应用性”、“行业性”、“实践性”及“创新性”[3]。然而,实现这些特征的重要途径就是系统学习专业课程,特别是专业核心课程。工程项目管理是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它主要培养学生有效地将项目管理的基本知识与建设工程项目结合的实践能力。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具有高度的“知识性”、“实践性”、“综合性”[4-5]。在本专业诸多的课程中,工程项目管理的教学难度可见一斑,它要求任课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现场工程经验。近十年来,在工程建设领域涉及的安全生产事故、质量事故、成本控制不严格导致的亏损等与管理人员对项目管理知识缺乏直接相关。尽管这种现象由于当前国家推行的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制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应从最初的培养阶段着手,即在高等学校的学习阶段重视学生(未来工程管理人员)对项目管理的基本理念与原则的掌握,从而为毕业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文基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为例深入探讨其在教材选用、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教学改革。
1课程教学的问题与弊端
1.1课程教材选择难
市场上教材的种类繁多,对一般课程而言同一层次的教材部分内容虽有所侧重,但是基本理论相同[6]。然而,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却存在内容体系不统一的问题,表1为当前该课程比较的教材的内容对比。因为它的基本理论需要与特定的行业背景结合,而当前工程建设领域的范畴较广,比如道路与桥梁工程、建筑工程、水利水电、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等。另外,建设工程项目的参与方很多(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供应商等),不同参与方项目管理的重点和内容不一致。因此,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材选择比较复杂,教师应该考虑本校工程管理专业的行业背景及管理的侧重点来选择教材。为了便于分析各版本教材内容的差异,选取了5种典型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材。它们的共同点就是在论述项目管理组织论的基础上,阐述项目的进度、质量、投资、风险、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但是5种教材基于管理的角度不相同,其中教材1和4主要是站在施工方的角度侧重于施工进度管理;教材2和5涉及到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等;教材3没有明显区分管理的主体。然而,在实际的项目管理中,项目不同参与方代表的利益不同,项目管理工作的侧重也不同,但须明确各参与方的共同目标是顺利地完成项目,达到共赢,而不是损害其他参与方的利益,自己独享成果。另外,由于专业的综合性使得教学内容存在交叉及重复的现象。
1.2课程教材内容的重复性
工程管理专业具有技术、经济、管理与法律等四个平台,专业课程的知识面广[5]。一般有土木工程施工、工程经济学、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造价、施工组织设计等核心课程。同时,工程项目管理也是一门综合性课程。专业与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使得该课程难免与其它课程的内容发生交叉重复。因此,正确处理工程项目管理的教学内容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教学中,不同课程的教师可能来自于不同的院系,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少,教学内容的重复或遗漏比较严重。
1.3不重视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灵魂”,它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尤为重要。目前有关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存在专业培养计划不科学、实践经费紧张及教学管理不合理等问题亟待解决。
1.3.1专业培养计划不科学
就应用型本科而言,实践教学理应得到重视,更何况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然而,实际情况却令人堪忧。一些师范类院校升格为本科后,为了拓展学科门类设置了工程管理专业,但是师资水平极度匮乏,甚至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因而,在拟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不得不放弃该课程的实践教学计划。另外,一些新建地方院校的教学管理部门由于多种原因,在一些不需开展实践教学的课程安排了实践课时,却不重视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从表面上看专业总体的实践课时比例不低,也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因此,加强师资建设,科学规划专业实践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1.3.2实践经费有限,教学难度大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涉及到各专业、工种的交叉作业,现场的危险源多,易突发安全事故。企业考虑到承担的安全风险过高往往不愿意接受学生的短期实习甚至参观实习,这使得课程实践教学难以付诸行动[7]。因而,有的院校名义上学生都完成了课程实践报告,但是这种实践报告单纯是为了拿到学分,其实根本没有条件组织实习或将实习的时间缩短。由于实习经费的限制、校外实习基地少、招生规模太大等原因,这种现象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不是个案。当前新兴的BIM技术可以实现施工现场的全过程的可视化管理,避免学生进入施工现场带来的安全隐患,但是因资金的限制而被搁置。
1.3.3教学管理制度不合理
教学管理部门缺乏对建设工程领域的认识,将建设行业的实习等同于师范类专业的教育实习,实习经费一致,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师范类的实习可以集中进行,实习单位的容纳量大也愿意接受。然而,建设工程行业的单位不可能一次性提供几十个实习岗位,而且考虑到人身安全问题不愿意接受实习生。教学管理制度的不公平,严重影响了教师开展实践课程的积极性,不利于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阻碍了学科的健康发展,导致培养的毕业生缺少实践能力。另外,缺少有效的实践评价体系。有的高等学校用其它专业课程实践的标准来评价建设工程领域的实践课程,这种不合理的评价导致教师需要更多的精力来应付学校教学部门的检查。
2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目前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存在的问题,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提出如下改革:(1)广选教材;(2)以职业导向为目标,科学制定教学内容;(3)着力加强实践教学等。
2.1不拘泥于教材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工程管理专业,通过统计分析历年毕业生就业数据,发现绝大多数男生从事施工现场管理,而女生主要从事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预算等工作。因此,为了使学生能与工作岗位对接,建议选择基于施工单位管理角度的教材。即使选定了教材,教材的内容并非就是上课讲授的内容,章节逻辑、教学侧重点也应根据实际而定。总之,应以选定的教材为主线,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深入了解学生对课程知识的需求,适当参阅多种教材补充相关内容。同时考虑到建设项目管理各岗位的职业要求,应参读新规范、新标准,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做到与时俱进。
2.2以职业导向为原则,制定教学内容
在我国建设工程领域的执业资格考试中,注册建造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等都与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有关。此外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8]:“要将600所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向职业教育类型转。淡化学科、强化专业,要按照企业的需要、按照岗位来对接。”因此,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内容应该以职业导向为原则,教学内容应紧密与执业资格考试相结合,通过讲解案例习题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又有利于毕业后参加执业考试。同时针对考虑继续深造的学生,适当扩展基本理论,从而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可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式,为了更好地培养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应与其它技术、经济与法规等类课程一并按照企业要求制订教学内容。教学单位负责人借鉴同层次院校的办学经验,结合自身院校的特点制订专业培养计划;然后,召开各专业课程的教师会议,讨论决定课程的教学大纲、课时计划等,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或遗漏。例如选择表1教材4,该教材的内容与《施工组织设计》的流水施工、单位组织施工设计重复;若选择表1教材5,教材内容比较多,考虑教学课时的限制,可将合同管理与风险管理等内容安排在《工程合同管理》讲授。另外,另选教材或更新教材版本,各任课教师也应及时交流,保障教学内容不重复。
2.3加强实践教学
2.3.1加强师资建设,制定科学的实践计划
学校对新设置的工程管理专业在政策上予以重点支持,采用“内培外引”的模式不断扩充教师队伍,并不断组织教师进行短期培训与高等学校之间的交流。邀请企事业单位中具有丰富施工管理经验的人员参与教学或不定期安排学术讲座,让学生及时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与前沿工程技术[9]。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充分认识到专业的特殊性,将专业培养计划的主导权移交教学单位。适当增加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实践课时,尽量避免公共课占用过多的实践课时,争取开展现场实习、课程设计、学术报告、模拟沙盘等多种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2.3.2积极搭建实践教学平台
教学单位深入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工程咨询单位等寻求合作,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机制并成立学生实践基地。学校通过政策鼓励校内教师去企业挂职锻炼,积极培育“双师型”教师。建立实践教学的导师制度,严格控制教师指导学生的人数,这样使得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及时寻求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同时也促使教师的实践水平不断提高。加强建设虚拟实验室,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展专业的模拟实践教学。例如通过BIM技术建立虚拟的工程项目管理的现场施工管理,使得学生熟悉施工过程中进度、成本、质量等全过程控制。借助“工程项目管理沙盘软件”让学生充分认识工程招投标、项目谈判、签约、合同索赔等全过程。
2.3.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与科学的评价体系
鉴于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实践的特殊性,通过设立制度激励教师不断尝试教学实践活动的改革。建立科学的实践课程考核体系,争取企业人员参与课程实践评估。吸引科研水平高或具有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师积极参与,鼓励教师对实践教学进行系统性、开放性、动态性的设计,对创新性实践的指导进行奖励。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科学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
3结束语
在不断发展的社会中,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逐渐加快,一些特大工程项目群日益涌现,这对建设工程领域的管理人员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作为新兴学科的工程管理,其基本理论体系也会逐渐完善。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尤为重要。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端,要从学校、教师、学生及社会等多个维度分析,切实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用,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级复合型应用人才。
作者:刘卫东 李丽民 吴江莉 单位:湖南科技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项目管理专业论文:农村公路工程专业化项目管理研究
摘要:
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公路工程项目迎来了建设数量及建设规模的攀升。进入新时期后,伴随着我国路政体制改革的实施,农村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也逐渐走入了市场化发展阶段,以公路工程项目管理市场主体为主的路政工程运营管理体制逐渐成型并发展。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农村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化水平,实现农村公路工程项目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就值得进行研究。
关键词:
农村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化;管理要点
1农村公路工程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
农村公路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农村公路工程在建设施工、投入使用及后续养护过程中又需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互为协调,这就需要农村公路工程项目管理应趋于专业化,市场化,通过严格把控农村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成本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使用管理的等环节要素,进而推动我国农村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
2工程项目管理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工程项目管理指的是围绕某个工程项目,明确该工程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然后由工程管理者实施的,采用管理学中的系统论等方法,展开对工程项目的管理,最终保障工程项目的各个组成环节都能够在有序组织及统筹协调下,各自发挥出其作用职能。具体到农村公路工程项目管理,就是将农村公路工程作为项目管理的基本对象,通过对农村公路工程建设前中后三个阶段的进度、质量、成本、安全管理分项进行系统把握及安排,实现公路工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质量效益的三相协同。工程项目管理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及时,工程项目管理各部分管理内容具备管理上的协同性特点。工程项目管理由各个环节的管理分项构成,这些管理分项要达到预期管理效果,需要工程项目管理者严格参照工程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分配各项管理内容所需的管理资源。同时,只有工程项目各分项管理内容得到协同兼顾后,工程项目管理才能出质量,出效益。第二,工程项目管理有别于一般管理内容及对象,其需要较多的管理约束条件,借助这些管理约束条件,进而达到工程项目管理更具针对性,管理效果更加突出的效果。第三,工程项目管理带有较强的整体性和过程性。整体性体现在工程各分项管理只有在彼此结合的前提下,工程项目管理效果才能实现较大化,而过程性侧重于工程管理的各分项管理流程[1]。例如,农村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涉及到前期的工程筹备、现场勘察、可行性分析、投资决策、招投标等内容,也牵扯到工程中期阶段的施工材料管理、施工技术选取、施工质量控制、施工进度把控等项目。可以说,工程项目管理呈现出一种动态性和过程性。
3结合工程项目管理理论,探究提升农村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化水平
3.1农村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化的必要性
首先,从农村公路工程项目的作用及地位上看,在城镇化建设及“村村通”工程得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农村公路工程项目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标志,也与农村群众的经济利益紧密相关,在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各地区资源交换效率方面也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其次,从农村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上看,现阶段仍然存在农村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技术手段落后、施工质量不高、投融资跟进不及时、公路养护管理水平低下等问题。两个方面的原因共同决定了农村公路工程项目管理应力求专业化和化。
3.2农村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化水平提升策略及要点
3.2.1提高农村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资金及成本管理水平
在农村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资金管理环节,各地区的县级财政部门及县级公路交通管理部门应开设村级、乡级、县级公路工程建设专用资金,并进行资金专户管理。涉及到农村各级公路建设,如乡村公路、县乡互通公路、中小型道路桥梁等,应经过论证讨论,做好建设经费的计量后,再进行资金的划拨及支付。在资金划拨上,可以采取433的模式,即符合施工建设条件划拨资金量的40%,工程建设完工后划拨30%资金量,相关验收部门验收通过后划拨的30%。在农村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成本管理环节,要秉持技术性、经济性相结合、成本风险控制、全过程成本管控及各部位划分成本管理目标等基本原则。具体到农村公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要点上,主要是对公路工程的人力资源、机械设备、施工材料及其他管理开支费用等进行限额设计,针对各部位成本支出,借助工程成本预算,将成本支出范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达到既不损害农村公路设计及施工质量,又不引发人财物资源浪费的成本管理效果。针对现阶段农村公路工程设计环节存在的设计精度不高而引发的后续成本失控等问题,主要手段是借助于实施工程投资估算、公路工程限额设计等途径,确保农村公路工程成本控制与农村公路工程质量控制保持匹配。
3.2.2及时跟进农村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进度管理工作
农村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点和主线就是工程的进度管理,这主要是由于进度管理制约影响到农村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成本管理及质量管理两个重要环节[2]。在农村公路工程进度管理中,应围绕农村公路工程项目施工进度方案的制定,将其贯穿并统领农村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流程。一般而言,在农村公路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项目管理技术人员就应着手编制施工进度方案,在确定项目中标后,应结合项目合同书、工程技术标准要求及其他更为具体的资料信息,进一步完善公路工程项目施工进度方案,并在其中细化出工程准备期、工程施工材料采购及供应方、施工机械设备类型、施工人员数量及岗位安排等环节。在施工进度的监督控制上,应定期对公路工程施工信息数据进行汇总,将其与施工进度方案加以比对,对施工进度缓慢的环节分析原因,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3.2.3严格控制农村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质量管理环节
农村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质量管理直接关乎到公路的施工质量及其性能表现,公路工程质量管理也历来是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所在。在农村公路工程质量管理中,要做好混凝土拌制;填隙碎石底基层、级配碎石基层等农村公路混凝土路面结构层施工;公路边坡处理及加固;公路混凝土路面施工养护等管理工作。针对实施公路工程施工建设的施工工人及施工技术管理人员来说,应在同步做好技术培训及施工技术交底的同时,设置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小组,通过推行持证上岗操作及质量控制责任分解落实的措施,提高公路工程施工环节的质量水平。
3.2.4完善农村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安全管理措施
农村公路工程施工建设具备较高的技术性和综合性,涉及到诸多施工工序的交叉使用及衔接,外加上农村公路工程施工人员多以本地区农民工为主,这就增大了农村公路工程项目出现“三违”现象的几率。从农村公路工程施工安全事故上看,施工岗位施工行为不规范、安全防护措施不力、农村公路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覆盖面不够广泛等问题都是直接或间接诱因。因此,在农村公路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中,一是要强化各部位的施工安全意识,二是要完善安全施工管理及检查制度,三是要开展各部位的安全生产考核,四是做好农村公路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日常检测,五是借助安全生产大检查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将安全隐患及安全事故发生概率降到低。
4结语
随着农村公路工程建设数量及规模的扩展,农村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得以进一步凸显。在开展农村公路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时,应运用科学先进的项目管理理论,针对农村公路工程项目管理薄弱点,进行资金及成本管理、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工程进度管理及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以此促进我国农村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作者:田海东 单位: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站
项目管理专业论文:高职英语专业学生海外实习项目管理模式初探
摘 要:海外实习受到众多大学生的追捧,同样也是很多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向往的实习。目前高职英语专业学生海外实习项目平台的构建主要有校际合作、校企合作两种模式。根据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和实习管理实践构建与现状相适应的“家、校、企、生”四方联动的信息交流和管理平台,加强“实习前、实习中、实习后”三个环节的教育虚实结合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高职英语专业学生;海外实习;管理模式
近年来,当海外实习在本科院校如火如荼地开展时,高职院校由于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原因没有大规模的开展。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的一项校内调查显示,48%的同学有参加国际交流的意向,到2011年这个数字上升到55%,其中英语专业的学生海外实习意愿达到61%。面对高职院校学生日益增长的海外实习的需求,高职院校也应该行动起来为他们搭建海外实习平台,有效推进工学结合高技能国际视野的人才培养。海外实习在开阔学生视野、提高自立能力、培养跨文化能力的同时,促进了高职顶岗实习教育教学改革和国际文化交流,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高职院校也应该积极主动地开拓海外实习项目,加强对海外实习项目的管理,为我们的高职学生提供更多品质的海外实习项目。
在高职院校开展海外实习项目,为什么受到这么多英语专业学生的欢迎,原因有二:及时,作为高职英语专业的学生他们在英语语言上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有优势,她们更迫切地要求提高英语语言能力;第二,专业要求,目前在高职院校中最受学生欢迎的专业主要是商务英语专业和旅游英语专业,这两个专业的学生对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提高的需求更强些。
1 高职英语专业海外实习项目管理平台的构建
1.1 根据与国外合作的主办方性质,可将合作模式分为以下两类:
1)校际合作模式。国内高职院校与国外同级别的社区学院等合作,选派学生到当地企业或机构实习,称为校际合作。如广东工贸职业学院从2005起就与新加坡特许学院签署协议,每年选派品学兼优的学生在暑假赴新加坡实习,特许学院为学生开设跨文化沟通课程,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国外生活和工作。截止目前共派出28名学生赴新加坡进行为期1个月的学习和实习。2)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指的是国内某些旅游职业院校与国外高级酒店或从事海外实习的中介机构合作,派出学生到国外酒店实习。自2006年起,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就派遣学生到其海外实习基地如阿联酋伯瓷酒店(burj-al-arab. hotel),美国迪斯尼乐园、新加坡asia grand酒店等实习。广东工贸职业学院与国内资质较好的国际旅行社合作,派出学生到国外实习。如从2011年起,广东工贸职业学院与港之旅合作开展“summer work & travel usa program”。
1.2 构建高职英语专业海外实习项目管理平台的要点
基于上述两种合作模式中,构建校际合作的管理平台主要是与和本校有良好合作关系的国外高校和国外地方政府合作,合作难度不大,管理平台的建立也易操作,一般合作院校都会提供项目指导教师;而构建校企合作管理平台,由于企业和组织本身资质参差不齐,所开展的项目千差万别,在开拓项目、建立合作关系时则需要认真考察和甄别。并且要求合作双方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各自履行权利和义务,合作管理才具有法律效力。开发和建立高职英语专业海外实习项目信息交流和管理平台,信息交流和管理平台中有合作院校或中介机构、企业、学生家长、学生、学生小组长、学院指导教师、教务处共同管理海外实习的学生,实现学生海外实习地的虚拟实地管理。
2 高职英语专业学生海外实习项目管理模式
高职学生在海外实习过程中,由于文化、语言以及气候等方面的差异,再加上自主能力不强,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突发情况发生;又由于实习地点在海外较为分散,指导教师难以一一现场指导或者巡察,存在着实习指导不够和监督不力的现象;学生在海外实习中要扮演实习者、员工还有外国人的三重身份,也很容易出现心理和角色上的不适应等等。如果对这些问题置之不理的话,海外实习的效果将大打折扣,甚至会影响到中国学生在他国的声誉,所以,必须探讨有效的管理模式,确保学生海外实习的安全,使学生顺利完成海外实习。学校与学生之间的联络畅通和对学生海外实习地的虚拟实地管理,都是不可或缺的。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应用
语系在2010、2011及2013级学生海外实习管理过程中,不断摸索和改进,逐渐形成了与现状相适应的“家、校、企、生”四方联动,加强“实习前、实习中、实习后”三个环节的教育的“43”虚实结合的实地管理模式,在企业、学校和学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运行和管理机制,实习效果大大提高。基于三年的实践探索如下:
2.1 建立“家、校、企、生”四方联动的信息交流和管理平台
学生实习点分散在国外,指导教师不能亲自到实习点进行指导,导致学生的实多处于无人监管状态,学生在海外实习,生活和工作上多了一些不可预知性,难免让家长产生了一些担忧和牵挂;企业虽然是学生的直接管理者,但是其更大的精力放在了生产产品和盈利方面,因此很难在生活、学习、心理和行为方面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辅导。因此,海外实习日常管理的有效性是提高海外实习质量的重要保障。
在三届学生的海外管理过程中,我系将“互信、互动、常沟通、勤联系”的交流机制的建立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利用学院的校外实习网络平台,逐步建立了“家、校、企、生”四方联动的信息交流和管理平台,即建立了“校、生”之间的管理平台、“校、企”之间的信息平台、“企、生”之间的管理平台,学生如有工作变动、岗位调动、请假等需要先在信息和管理平台上向学校和企业申请,得到回复后才能离岗或变动岗位、请假。同时学生出现了工作问题、心理问题也可以在信息平台上和学校指定的指导老师进行沟通,指导老师协助学生一起解决工作难题和心理问题。海外实习学生自主网格化管理。若在同一地点实习的学生数达到一定的数量,由系部推荐或学生自荐,选拔配备小组长,负责学生海外实习期间之间联络和管理工作,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指导教师全程“信息”跟踪学生、家长、企业。当然项目主办方的当地紧急支持和服务也是为学生提供保障、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信息交流和管理平台,架起了“家、校、企、生”的沟通桥梁,实现了及时、有效的互通信息,不仅有助于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更提高了实习管理效率和实习质量。学校和家长之间定期联系,把握和判断学生的动态,双方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促使其尽快成长;“家、校”信息网络还有助于学校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也有利于家长的了解学校,双方之间的沟通不仅为学校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累了调查资料,也在无形中宣传了学校的育人环境,对招生和就业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校、企”之间的信息往来,可以增进双方的了解,明确双方的要求,起到功能互补的作用,有助于制定周密的、充满人文关怀的、高效的顶岗实习日常管理制度。 四方联动的信息和管理平台集管理、关怀、指导于一体,全程追踪学生海外实习的情况,指导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学会做人与做事,学会国际环境的生活与工作,促进了海外实习运作流程的完整性,达到了各自的目的,实现了“家、校、企、生”的四方共赢。
2.2 “实习前、实习中、实习后”三个环节的管理
海外实习前,针对不同专业方向制定了相应的该专业方向的《海外实习指导书》,如《旅游英语专业海外实习指导书》、《商务英语海外实习指导书》,对学生在海外实习的语言能力进行要求,如要求海外实习的学生编制旅游英语专业导游词汇手册、商务英语专业商务词汇要;海外实习前进行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如美国的现行货币政策、美国法律概况、美国风俗、美国地理等有助于学生缩短适应海外实习环境的时间;进行安全教育,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培养,减少实习中的心理落差。因此,由我校外事办联合应用外语系在全校范围内开设跨文化语言与文化课程,定期从知名度高的旅游企业、科研院所聘请博学导游、签证专家、博学学者到学校,有计划地开展“英美文化进课堂”、“职业素质教育讲座”、“企业冠名的技能大赛”等系列活动,针对岗位人才需求、专业知识技能、营销技巧、成才就业观、处世价值观等,对学生开展职业素质培养,使学生对海外实习有更多直观的了解,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实习中的监管,督促学生在英语语言的学习中多听、多说、多练,将看到的美国等外国企业的文化、管理方式、经营模式进行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总结、记录和反思的习惯,《赴美实习指导书》中要求学生在实习中最少完成12篇实
习周记、3次月底总结、一次实习报告;指导教师每月通过“家、校、企、生”的信息平台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通报,从而从制度上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记事习惯和思维习惯,真实的记录也可为学生实习评价提供有效的依据。
做好实习后的管理。(1)项目满意度调研。在每个项目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项目调研,了解学生对项目的反馈情况,作为项目改进的依据。(2)经验交流与分享。开设讲座和谈论会的形式,请参加过海外实习的同学分享海外实习经验和体验,借用参加该项目的我们一位同学话来形容她的海外实习经历就是:此次赴美带薪实习是一次用金钱无法衡量的美妙体验,在我的成长足迹中留下了精彩的一笔。(3)建立学生海外实习档案,帮助学生在心理和专业素养上看到自己的成长历程。
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开拓更多海外实习项目,让海外实习不只是少数富裕家庭大学生的“专利”,更多家庭条件有限的高职学生提供实现自己的“海外实习梦”的平台。根据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构建高效的管理模式,形成与现状相适应的“家、校、企、生”四方联动,加强“实习前、实习中、实习后”三个环节的教育,“43”虚实结合的实地管理模式,有利于培养国际视野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项目管理专业论文:项目管理在青岛市市校共建高职重点专业建设中的应用
摘要: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分四批开展国际航运业务管理、船舶电子电气技术、轮机工程技术、航海技术等四个专业的青岛市市校共建高职重点专业,依据项目管理理念成立项目组,进行建设任务书计划分解,跟踪执行情况并进行反馈修正。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各项预设指标全部圆满达到,多项指标超额完成,建设成效显著。
关键词:项目管理;重点;专业建设
长期以来,专业建设按照旧有的规划模式进行,建设效益低下。由于规划建设内容过多,造成资金投人没有重点,普遍撒网;同时由于具体建设过程中缺乏管理,容易出现重复建设等现象,从而造成人、财、物的极大浪费。在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的青岛市市校共建高职重点专业项目中,探索建立“管理对象明确、强调过程监控、落实责任机制”为特点的专业立项建设项目化管理模式,通过实施项目管理,在重点专业建设中实行良好的前期策划,周密有序地开展项目建设,积极稳妥地按步实施,以及合理的费用计划和支出。因此,专业建设效益有了大大提高。
一、市校共建重点专业建设背景
根据《青岛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和《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以及青岛市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要求,青岛市决定实施高职重点专业群建设计划。计划2013―2019年分5批进行市校共建50个重点专业,促进科研创新及成果转换,带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服务于青岛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我院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船舶电子电气技术、轮机工程技术、航海技术四个专业分四批获批入选青岛市高职重点建设项目,其中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船舶电子电气技术专业已顺利通过青岛市教育局审核,完成了建设任务,轮机工程技术、航海技术专业仍处在建设期。
二、以项目管理思想建设市校重点专业的思路
我校以项目管理的思路,以《青岛市高职重点专业建设任务书》为主要依据,实践高职教育理念,从师资队伍、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训条件、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等方面入手,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我市高职教育的有关文件和讲话精神建设专业的基础上,成立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组,做到专事专人办;分解重点专业建设项目任务书,做到任务细化,责任到人;建立项目进度跟踪监控机制,做到项目计划实时跟踪,及时调整;建立项目预算管理体系,确保资金有效使用;,建立重点专业后评估制度,总结项目经验,为以后相关工作留下宝贵的组织行为资产。
通过以上项目管理工作,我院四个青岛市高职重点专业建设的各项建设任务,取得了预期成效,现将专业建设中的具体经验分享。
三、项目管理在重点专业建设中的应用
1.成立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组。为加强我院市校共建高职重点专业的建设管理,提高投资效益,确保建设目标的实现,按照青岛市《在青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市校共建工程管理办法》,学院成立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组。项目组由领导小组、工作协调小组和重点专业建设办公室(教学工作部)及项目专家委员会组成。
领导小组主要由学院领导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对建设项目的目标、任务、内容、资金筹措、经费分配及人员调配等重大事项进行审定和决策,并研究制订相关保障制度及措施。项目工作协调小组由相关部门及各相关系部领导组成,主要职责是召开项目建设协调会议,沟通、交流项目建设情况,统筹、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共性问题;重点专业建设办公室由教学工作部人员及重点专业相关人员组成,办事机构设在教学工作部,负责项目建设的日常管理与协调,夯实基础工作,确保学院重点专业建设项目顺利通过验收;设立重点专业建设项目专家委员会,主要由行业专家组成,主要负责重点专业建设符合行业及市场需求。
2.重点专业建设项目任务书计划分解。(1)确立重点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在项目建立开始,项目组领导、成员及专家委员会成员,共同讨论制定了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依托专业与行业协会及企业的良好合作,重点加强与山东省行业组织、青岛地区知名航运服务业企业的紧密合作,充分利用青岛良好的蓝色经济发展区位优势,把航运标准和航运案例引入专业教学,探索培养实践技能强、英语水平高、敬业精神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青岛社会经济和海洋运输行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并为国内水上交通运输类专业建设和改革提供借鉴作用。(2)将建设目标进行分解。将建设总目标分解为8个二级子项目,分别是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绩效、专业实习实训条件建设、校企合作发展、社会服务能力、专业整体水平。学院为进一步落实责任,明确任务,便于有效地控制项目建设进程与质量,将二级子项目进行再次分解,形成了一系列的三级子项目19个三级子项目,并将各个二级子项目及三级子项目的建设任务落实到人。
3.建立项目进度跟踪监控机制。(1)合理安排各子项目任务,以可交付成果为验收要点。在任务分解的基础上,学院对于重点专业的建设过程进行了项目进度时间安排,在两年的项目时间内设立了分年度的预期目标及验收要点;设计定期进行项目预期目标及验收要点的完成情况验收表格,及时发现项目推进问题并及时解决。在设立预期目标及验收要点时,要以可交付的成果为主,这样在定期验收时,以证书、出版物、照片、报告等附件作为验收要点的鉴证材料,使得项目进度监控有理有据;在项目管理上,也更加省时省力。(2)建立多层次沟通平台,信息通畅共享。在时间安排的基础上,重点专业建设办公室每季度进行一次会议,通报项目进展;工作协调小组每季度进行一次会议,协调项目问题,推进项目进展;项目组领导小组每季度进行一次会议,进行项目重大事项的讨论与审批;重点专业建设委员会每年进行一次会议,讨论人才培养方案的可行性并提出合理意见与建议。同时,建立FTP的共享平台,使各项建设任务的过程及成果在FTP中可以进行共享,使得好的做法可以快速地被复制应用。
4.建立项目预算管理机制。在重点专业建设任务分解时,将预算管理与项目分解相结合,学院自筹资金与市财政部资金一起,分解至19个三级子项目,建立各二级子项目的财务卡,进行预算监控管理。在每次监控监测时,除了看预期目标的完成情况外,资金使用情况也是作为重点专业建设的重点任务进行考核。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公示,图中为项目建设中期检查时的预算完成情况。这样的图表,可以很明显地看到项目预算执行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解决,加快项目进度。
5.建立项目后评估制度。对于重点专业建设项目而言,建立项目的后评估制度是非常重要的。项目的后评估,可以让项目管理人员从客观的角度去评价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得与失,对于未来类似项目的建设是有非凡意义的。重点专业建设管理办公室在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船舶电子电气专业通过验收后,总结了专业建设的经验,进行了项目的后评估工作,同时也提出了建设中的不足,使更多的项目管理经验用于后续重点专业进行建设工作。
四、结论
在重点专业建设中从项目总目标的设计、任务的分解细化、项目组的成立,到项目进度的跟踪监测、预算的管理、项目后评估,都用到了项目管理的思想及管理工具,通过科学的管理,将复杂管理事项进行梳理管控,为日后相关的教学建设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管理方法。
项目管理专业论文:工业工程专业项目管理课程体系设计及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教学研究
摘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工业工程专业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参阅了一些作者关于该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成果后提出了和信息化技术相融合的教学改革思路;然后本文针对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培养目标,设计了该课程的内容体系,构建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屋;本文进行了基于信息化技术的课程教学设计和实践,实践结果表明学生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学习积极性及学习效果均得到了改善。
1 概述
工业工程是关于系统设计和改善的学科,是管理科学与系统工程、制造科学等学科的综合交叉学科。在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工业工程学科对世界的经济建设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美国著名质量管理大师朱兰认为美国正是由于工业工程才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处于领头羊地位。工业工程学科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对于培养我国高素质的综合性管理人才,对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有效提升,对于促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具体实施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工业工程专业教育中,不仅要重视制造系统相关的基本专业技术技能的训练,而且要注重管理理念及技能的培养,力求使学生成为具备工程实际与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项目管理课程是工业工程学科教育的骨干课程,主要关注项目的有效规划管理、执行与控制等内容。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对项目的管控有较为的理解,掌握应用计划与控制的方法帮助企业实施项目时达成Q(质量)、D(时间)、C(成本)等多维相互制约且矛盾的目标。目前,我校工业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大都从事中小企业的管理运营改善等工作。据统计[1],国内中小企业约占企业总数的99.3%,吸纳了75.5% 的就业人口,创造40.3%的利税。而企业的项目管控工作,对于企业新产品的开发,生产系统的新建、扩建、改善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小企业做好项目管理,可有效实现降低库存,缩短订单交货期,控制产品研发成本、生产成本,最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的争力。因此,有效引导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学好项目管理课程,让学生具备应用相关理念方法解决企业实际生产中的问题的能力,是我们培养学生的重要目标。该课程的课程建设工作也被大多数院校列为工业工程专业建设的主要环节之一。
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觉得课程理论性太强,学起来有些枯燥,兴趣不浓。这是因为传统的教学往往停留在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由于实验教学设施和手段的限制致使教师偏重理论的讲解,从而使得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和创造性学习能力都难以发挥;此外大多数学生对项目没有感性确切的认知,难以把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论实际的联系,这也导致了学生学习难度的增加。
针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好等问题,许多教师做了相应的教学改革研究。赵浩宇[2]分析了高校项目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案例和情景推演的教学方法;程敏[3]基于分布式认知视角对项目管理课程的学习活动的特质进行了分析,分别从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教学媒介三个方面探讨了项目管理课程分布式教学观的转向及教学模式创新方法。吴振华等[4]通过比较《项目管理》课程在本科生和研究生中教学方式的差异,分析了研究生《项目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学生自主学习、加强案例教学和开展实践性教学三个方面提出了工业工程专业研究生《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董雄报等[5]分析了工业工程专业的特点及与项目管理的关系,总结了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运用启发式、案例式、实验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楚岩枫等[6]分析讨论传统教学模式与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区别,从《项目管理》课程的特点出发,在课程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模式,深度发掘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袁华[7]指出了目前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析了从教师能力,教学团队,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着手的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
以上教师的研究都对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改进具有积极意义,但同时针对工业工程专业特点和现代信息化技术两个角度出发的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的研究比较少。本文参照已有教师的改革研究成果,结合现代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针对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对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体系及方法进行了探索实践,调查结果表明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大幅度提高。
2 项目管理课程体系分析设计及其与信息化技术的结合
2.1 项目管理信息化技术简介
信息管理的信息化技术是指应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来整合项目现有的生产、物资、技术、设备、材料、财务、管理等资源及时有效的为项目管理者提供的数据信息,以便项目管理者对项目环境变化做出迅速反应,对干系人的需求及满意度进行及时的干预,以便较大限度地让各项目干系人的需求得到满足,促成项目的成功,加强企业的竞争力。
S着科技的发展,项目管理工作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以人工劳动为主,现代信息技术对项目管理的传统方式造成了冲击,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引进符合自身要求的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此外,项目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有利于企业实现深化改革,促进企业效益的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借助项目管理信息化工具进行项目管理,达到了企业简化管理流程和提高项目成功率,最终提高了企业竞争力。基于项目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可移植性及便利性,信息化技术可以和教学实际密切联系起来,可以把具体的项目信息化模型在课堂里完整呈现给学生,让理论教学有的放矢,克服传统理论教学空对空的填鸭式传授。
2.2 基于信息化技术的项目管理课程体系设计
工业工程专业的项目管理课程体系和一般管理类专业的项目管理课程(如“工程项目管理”、“会展项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应做有效区分。我们认为应结合工业工程专业特点和专业培养目标对该课程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设计,以使该课程区别于其他专业的项目管理课程。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项目管理课程,最终应对项目及其管理技术形成深入认识并掌握应用计划与控制的手法改善项目管控绩效的相关技能。课程的体系设计应紧扣工业工程师的能力培养目标,应围绕工业工程师对项目的掌握、认知及管理改善相关能力的培养。基于以上考虑及未来智能制造、数字化、信息化的普及等远景目标,我们设计了课程体系内容,并制定了能力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内容对应表,如表1所示。
项目管理课程就是要在企业在面临项目多维度且互相矛盾的目标抉择时,提供恰当的管控技术与手段,尽较大可能满足各个目标,为企业创造较大的效益。学生要想掌握这一核心能力,必须构建必要的知识脉络体系。图1中,本文给出了由各知识点构建而成的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的项目管理知识脉络体系。在该体系中,我们以对项目的基本认知和对项目管理的基本认知为基石,以项目外部环境的整体把控与分析及内部组织过程资产的使用及构建为支柱,以项目启动、规划、执行、控制及收尾各过程中所涉及的子过程为各层架,构筑了工业工程专业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屋,最终追求的目标是达成企业的项目管理目标Q(质量)、D(交期)、C(成本)及满足干系人的需求和期望。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只要搭建了这样的知识体系脉络,就可以对项目管理有深入的了解认知,能够对项目管控过程进行调研分析,然后本着工业工程的问题意识,用工业工程的专业手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帮助企业提高项目成功率,提升核心竞争力。
基于工业工程专业特色的教学,一定要从分析与改善着手;所以在课程的理论教学中,理论一定要和分析与改善结合起来,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的理论知识是真正有用的知识,是能为企业创造真金白银的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信息化技术为该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行的路径,有了信息化技术,我们可以方便的把“项目”搬进课堂,可以对其分析,优化,改善,“实施”并确认改善效果。
2.3 信息化技术和项目管理课程的融合
信息化技术基于现代建模与仿真技术,可以快速的建立项目管控模型,可以方便的把“项目”搬进课堂,让理论教学言之有物。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教学,可有效克服传统理论教学的空洞无物等缺点,让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起来,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知识掌握及有效知识体系的构建。信息化项目管理模型构建完成后,基于该环境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项目管控的关键知识点。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任意调整项目计划模型,验证改善效果,从而深化工业工程改善意识,建立工业工程意识的项目管理理念;同时可以让学生课下学习项目管理信息化软件,在实践环节中,布置具体的实践任务,让学生自己设置项目模型各环节参数,自己建模,自己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在课程设计环节中,让学生尝试自己设计项目,制定计划,模拟执行,模拟改善,形成执行――模拟――改善的PDCA循环。最终形成基于信息化技术的理论教学、实践体验与课程设计的多方位体验式学习与实践,强化、固化关键知识点,形成具有工业工程专业特色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3 结合信息化技术的教学实践案例
本节我们结合信息化技术给出具体的教学实践案例。
在讲授项目管理的进度优化环节时,资源均衡一直是一个教学难点。我们结合信息化技术对该环节的教学过程进行了设计。首先在建立简单的项目模型(如图2所示),然后基于该模型进行现场资源分配,信息化管理软件会实时绘制出资源需求曲线(如图3所示),让学生实时的看到资源在各任务之间的参与程度,理解资源需求曲线的绘制方法及逻辑。
在图3中,可以明显的看到未经优化的资源需求波动距离,非常不利于项目的有效管控。在讲解了资源平衡的基本概念后,就可以在信息化软件窗口中实时调整甘特图中的任务开始时间,资源需求曲线随之马上发生变化(如图4,图5所示),学生可实时看到资源平衡的动态过程。因为学生有了充分的感性认知,以及基于信息化教学的兴趣激发,大部分学生在接受该部分理论知识时都会兴趣盎然,参与讨论资源平衡的基本原则,最终形成对理论知识的深入掌握。
通过对项目计划的动态调整,让学生充分对比各种进度计划下的资源需求情况,以及进一步讲解资源平衡的原则,从而让学生不仅掌握了资源均衡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掌握了相应的改善思路和方法,对进度优化中的关键概念也深入了解。
4 教学结果分析与讨论
笔者对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和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发放对象为前后学习该课程的工业工程专业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92%的同学认为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教育方法比传统方法更容易接受,学习兴趣得到了提升。学生普遍反应,采用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的项目管理课堂,感觉言之有物,学之有用,兴趣很浓。此外,笔者也对前后两年的考试卷进行了详细分析,分别针对各知识点的得分率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到,采用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教学方法后学生在各知识点的得分率普遍获得提高。比较枯燥的环节各类计算部分,采用和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后,各知识点的得分率大幅度提高,这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激发,知识体系的掌握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充分扩展。
5 结论
本文基于信息化技术对工业工程专业的《项目管理》课程体系进行的详细设计,教学体系和内容更加贴合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方向。然后采用和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理论教学研究与实践以及构建了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实践体系和课程设计体系。实践结果表明,本文所采用的教学改革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改善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项目管理专业论文:浅析项目管理在康复专业社团活动中的应用
摘 要: 高职院校专业社团数量增加,广泛开展活动,但由于缺乏专业的项目管理,出现了诸多问题,社团活动质量不能保障,影响专业社团发展,在专业建设中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本文阐述项目管理在本校康复专业社团活动中的应用情况,提供系统化项目管理建议。
关键词: 专业社团建设 社团活动 项目管理
学生专业社团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依托专业的专业社团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方面有着独特优势,为高职院校推进素质教育、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效途径,适应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我校康复专业结合专业课程成立专业性社团,在校内外开展活动,使学生在社团活动实践中得到成长与锻炼,发挥支持康复专业建设的作用。但由于管理上缺乏创新和规范,影响其作用发挥,制约其健康持续发展。近年,我们尝试实施项目化管理,将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康复专业社团活动开展的全过程中,有效促进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技能运用于服务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对康复专业建设和学生社团建设均取得一定成效。
1.康复专业社团活动开展过程中的问题
1.1立项调研不足,服务目标不明确。
活动项目在开展之前没有经过规范的实地调研和可行性分析,对受众是谁和实际需求没有充分把握,易出现“找错人,提供的服务不是受众所需”的问题。
1.2实施过程缺乏控制,易偏离目标。
活动项目实施过程中没有控制措施,出现偏离目标没有纠偏,活动效果不佳。
1.3团队分工不清,工作效率低下。
社团虽有固定的组织架构,但是分工不明,责任不清,缺乏执行力和战斗力,工作效率低下,影响组织活动的质和量。
1.4评估环节缺失,难以保障活动质量。
常只满足于将活动顺利完成,不进行效果评估,也谈不上进行改进,增强活动效果。
1.5缺乏激励制度,影响成员参与积极性。
只有少数学生能一直保持对社团工作的积极状态,大多数学生因感受不到参与活动、服务社会带来的成就感,参与热情逐渐减退,导致社团整体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2.项目化管理概述
项目是具有明确目标或目的,需在一定时间、人力及其他资源条件约束下,依据规范完成的任务。项目管理是通过项目团队的努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手段与方法应用其中,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固有资源,达到项目活动的最终要求。它有成熟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体系,是对活动过程进行控制的有效手段[1]。
将项目管理应用于康复专业社团建设中,在组织专业社团活动时,运用项目管理思路和方法进行全程规划、指导和监控,从而起到系统规划、降低风险、控制项目范围、时间和成本、提高活动质量、促进团队建设等作用,进而提高学生社团活动项目的整体管理水平,有效解决康复专业社团存在的问题,促进其创新发展。
3.项目化管理在康复专业社团活动中的应用建议
3.1加强项目立项调研,分析项目可行性。
康复事业本身具有公益性特征,因此康复专业社团的活动项目以公益服务活动为主,如关爱老年人、儿童及残疾人等社会各界弱势群体的爱心服务活动等。开展这些服务活动之前首先针对现实需求进行广泛深入调研,看是否满足现实需求,其次对项目进行整体定位,明确项目的意义、目的、目标,然后分析项目实施可行性。分析项目活动的资源适应性,项目组成员有没有能力完成,有没有足够时间、经费完成。另外,还要注意对场地、气候等情况变化提前考虑好应变措施,如在户外开展活动,要考虑安全、天气变化等。这些都是分析项目实施可行性时必须充分考虑的[2]。
3.2加强社团活动项目进度管理。
3.2.1制订活动进度计划。活动进度计划是项目管理的主要工具,是项目活动的运行时间表,便于对活动进行监控[3]。制订项目进度计划,首先根据项目总体目标将一项目分解成若干项具体工作,然后对所需进行的各项工作进行排序并确定时间和所需资源,使项目活动在一定时间和资源条件下顺利完成,实现项目活动既定目标。
3.2.2实施活动进度控制。在项目活动运行过程中,常会因人力、物力或其他意外情况等因素,使实施过程出现偏差。因此,在订好进度计划后,需对项目进程进行监控,以保障项目活动按预定进度目标进行。进度控制一般包括4个环节,即计划编制、计划实施、检查调整、分析总结[4]。每个环节都要注意及时收集进度信息,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合理调整,避免偏差。
3.3规范设计社团活动组织。
将按职能划分部门和按项目划分部门相结合,构建矩阵式社团活动组织结构[5]。社团组织结构根据职责划分不同部门,各部门有其相应成员。在社团项目活动管理中,开展某项目活动前,先由项目负责人分析项目活动的人员需求,然后根据需求从各部门挑选各级责人,再由各级负责人组织相应成员。这样,每次项目活动都会有来自不同部门的同学,增加各部门同学间的接触,便于交流合作,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另外,各部门同学也有机会参与到不同的项目活动中,有助于同学们更地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于社会服务实践中,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在社团活动组织机构中,应按需设岗,明确职责,加强分工与合作。按社团项目活动的实际需要设置必要岗位,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按岗位职责的要求挑选适合的学生。要注意各部门或各项目团队的成员之间虽有明确的分工,更需强调合作,加强沟通交流,齐心协力共同实现目标,满足每位社团成员的心理需要。
3.4规范活动项目的激励管理。
3.4.1设置目标。设置能满足团队个体成员需要的目标,将团队目标与个体目标相结合,团队目标包含个体目标,通过实现团队目标使个体目标得以实现,从而保障激励的效果。
3.4.2以精神激励为主。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满足物质需求并不是他们需要的,所以物质奖励难以起到有效的激励作用。只有更高层次的精神激励,尤其通过参加活动,获得社会的认可,赢得自尊,促进自我完善和发展,使个人价值较大化,实现自我,这样的精神激励才能更有效地激励他们。
3.4.3以奖励为主。奖励可直接满足人的需求,一般不会产生负效应,是普遍使用的激励手段。而惩罚往往负效应较大,易引起挫折心理。所以,在项目活动激励中,应以奖励为主。但同时需要注意,奖励不是目的,而是一种调动学生积极性,更好地完成各项活动任务的激励手段。
3.4.4按需激励。不同个体的需要是有差异的,也是动态变化的。因此,激励要根据激励对象需要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使激励有针对性,才更有效。
3.4.5及时激励。激励要把握时效性,在项目活动管理中,不一定要等活动结束时才予以评价和激励,而应该在活动过程中只要某一阶段学生表现得比较好,活动的推进效果比较满意时,就应该及时给予激励,满足他们得到社会承认的心理需要,保持参与活动的热情,鼓励创造性表现。
3.4.6多样化激励。激励性因素包括内外两个方面。所以,激励学生既可采用外在性的激励手段,如给予德育考核加分、予以学分或成绩认定、给予表彰奖励等;又可采用内在性的激励手段,如建立社会实践档案、组织相关培训增加学习机会、活动参与本身等。将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相结合,激发学生积极性,使学生通过参与活动的重要意义,发挥活动本身的激励效果。
3.4.7公平激励。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和标准,明确哪些情况可以获得奖励、有哪些奖励方式、奖励实施的程序规范等,以确保激励的公平公正。
3.5规范社团活动项目的评价过程。
3.5.1评价前期的准备工作。成立由专门负责人组成的评价小组,负责评价工作的落实与协调,做好组织准备工作。与活动服务对象及服务提供者充分沟通,设计评价方案,针对不同服务岗位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与评价权重。
3.5.2评价中期的实施工作。在活涌展过程中,由专人负责全程收集和整理活动开展的各方面资料,为项目活动的中期评价提供依据,便于以后总结改进和评奖评优。同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及活动结束后,还要定期组织项目活动团队成员进行自我评价,每位成员总结参与活动的得与失、利与弊、经验与教训等方面。对活动进行社会评价,康复专业社团项目活动因其特殊的专业性质,主要是进入社区开展康复服务和康复知识宣传,所以项目活动的质量主要体现在服务对象的满意度评价,还包括社会媒体(包括报纸、网络媒体等)对活动影响度的评价,从这两方面评价活动是否得到社会的认可。如果出现偏差,及时查找原因进行调整。
3.5.3评价后期的总结工作。活动评价小组在对评价结果复核认可与综合评审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向社会宣传,向项目活动指导者、资助人反馈。通过评价,挖掘的典型案例,总结成功的经验,并进行推广,整体提高康复专业社团项目活动的质量。同时,每学期或学年召开总结表彰会,表现突出的团队及个人较大程度发挥项目活动评价的激励功能。
实践证明,通过对康复专业社团活动实施项目化管理,提高社团活动质量,使其更好地发挥在支持专业建设、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职业道德素质等方面的作用,同时促进我校学生活动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民主化,保障专业社团健康持续发展。
项目管理专业论文:我国项目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项目管理本科专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开设的院校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介绍我国项目管理本科专业发展现状和当前高校在课程体系差异性的基础上,从项目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目的和原则出发,对该专业知识体系进行分析,进而构建了“双平台+双模块+实践课”的项目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项目管理本科专业 课程体系 保障机制
一、我国项目管理本科专业发展现状
在发达国家,现代项目管理专业已经发展成独立的学科体系,项目管理专业人员已经成为21世纪一个“黄金职业” 、“金领”人才。在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项目运作采用项目管理的国际模式。项目管理作为一个崭新的职业正逐渐成为市场急需的大热门,项目管理专业人员也已经成为众多企业及其它机构青睐的对象。实行项目管理专业化,需要有专业教育、培训和研究工作的基础。近年来我国项目管理专业教育虽有了很大发展,但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特别是项目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进步较晚,只有少数大学进行试点建设,中央财经大学在2004年的本科生招生计划中,才开始设立了项目管理本科专业,这是我国高等学校及时次在本科阶段设立“项目管理”本科专业,力图培养出一批服务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擅长运用相关管理理论、管理技术和管理技能的新型专门人才。
截止2012年共有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7所院校开设项目管理本科专业。但这7所院校将项目管理专业放在不同的二级学院,其中辽宁大学、内蒙古财经学院和山东经济学院开设在工商管理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开设在管理科学和工程学院,上海财经大学开设在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山东农业大学设置在经济管理学院。这也体现了这些院校对项目管理本科专业学生的不同培养方向。通过对以上院校项目管理本科培养目标的比较分析,除辽宁大学项目管理专业基本具备“国际项目管理”特征外,其余几所院校的模式可概括为“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与一般意义上的项目管理专业教育模式相距较远。鉴于项目管理本科专业开设时间较短,且不同院校培养方向不同,因此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二、项目管理本科课程体系构建的目标和原则
1.构建目标
适应学校办学特色和项目管理课程内容与形式变化的要求,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较宽、实践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项目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不同模块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社会对项目管理本科人才需求。
2.构建原则
系统性原则。项目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受到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学校办学水平的制约,又受到国家教育政策、教育观念、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此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从整体上把握才能真正实现课程体系的优化。鉴于此,项目管理本科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做好课程体系综合功能、课程和课程间以及课程内部各章节等三个层次的协调。只有坚持系统性原则,才能确保课程体系的有效构建。
少而精原则。鉴于项目管理专业涉及知识领域较为广泛与学生学习时间有限的矛盾,在项目管理本科课程体系的构建中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严格控制课程数量,提高课程质量,结合项目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选择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与技能;通过开设综合性或多学科的课程,传递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的信息。
整合项目管理九大管理内容的原则。项目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要充分考虑包括项目综合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费用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采购管理的九大知识体系,按本科层次教学规律设置相应的课程。
三、项目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项目管理本科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应以“双平台+双模块+实践课”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能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以及“项目投融资”和“房地产经营管理”三个方向的专业模块知识。项目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具体构成如图1所示。
图1项目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图
1.“双平台”课程
双平台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学科基础课是指同项目管理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直接联系的先修课程。根据项目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项目管理学科基础课应包括微积分、概率与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原理、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专业基础课是强调项目管理专业的统一性和特色性,保障学生具备项目管理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素质。项目管理专业基础课应包括项目管理、财务管理、项目投融资、项目策划、项目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管理专业英语等。
2.“双模块”课程
“双模块”课程体现了学院的办学特色,各学院应结合自身办学优势和特色,在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增加专业模块课程,结合专业指导思想和学生培养目标,形成2-3个专业模块。以山东财经大学项目管理本科专业为例,设置项目投融资方向和房地产经营管理方向两个方向。其中项目投融资方向设置的课程包括金融学、项目融资、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造价、工程项目估价等课程。房地产经营管理方向课程包括房屋建筑学、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估价、房地产投资与金融、房地产开发、工程监理等课程。每个模块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从中选择任一模块,模块一旦选定,模块内设置的课程必须全部修完。
3.项目管理实践课程
实践课是以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为主的课程,包括实验课与实践教学环节,多以老师指导,学生自主操作完成。实践性课程的设计是专业课程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可设计为课程内实践和集中实践模式,课程内实践并根据不同课程性质、不同学习阶段、不同条件进行安排。项目管理专业的集中实践环节由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等三类实践教学环节组成。
四、项目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保障
课程体系是项目管理专业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在系统中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部分互动、相互配合,从而实现目标的。课程体系的良性运作需要其他一系列部分的支持与合作,这就是课程体系赖以存在并向前发展的保障机制。
1.不断完善项目管理专业本科课程教材建设工作
建立健全教材选用制度,规范教材选用程序。高质量的教材选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为保障教学质量,对于教材使用坚持优中选优的原则,鼓励使用国家规划教材、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教材,好是近三年的国家统编教材。严格规范教材选用程序,首先由认可教师提出选用教材的建议,经项目管理教研室主任初审后,由二级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复审,报教务处批准列入教材订购计划,通过严格的审批历程,确保教材质量。
稳步推进项目管理专业本科教材研究与开发。为保障项目管理本科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沿性,项目管理专业教师可以结合项目管理发展动向,依据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情况,结合自身的师资力量,编写项目管理专业本科课程教材。自编教材要经常掌握使用信息,不断改进和提高,加强同各高校间的交流和联系,扩大影响。项目管理本科专业要坚持把选用国内有影响的教材和自编教材相结合,在保障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稳步推进教材建设。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改善师资结构
教师是决定项目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之一,的师资队伍是课程体系得以实施的关键和基本保障。增设多种类、多层次的选修课,实行课程综合化,必然对本专业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重视师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总体素质和能力。实践性和应用性是项目管理教学的主要特点,课堂教学强调知识的运用为主,对于教师除了要掌握基本的理论基础之外,更多的是要求教师能结合具体项目的进行动态的分析和判断,以增强学生对项目管理更为具体、深刻的理解。为此除了通过选派骨干教师参加高层次的专业培训和实习考察,随时掌握国内外项目管理近期研究动态,同时也鼓励教师结合所承担的课程到相应的公司进行为期一到两年的实习,通过积累实践经验,提升教学质量水平。
进行师资的合理配置。大部分高校的项目管理本科专业开设的时间都不长,为此该专业师资的合理配置需要一个过程。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引进政策,积极选拔学科带头人及主干课程带头人,同时有计划的加强青年讲师培养,利用3到5年的时间形成由学科带头人,中青年教师构成的合理教师梯队;另一方面通过聘请从事项目管理实践的校外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改善单一的师资结构,提高项目管理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
3.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
就项目管理专业本身而言,其启迪性和实践性非常强,仅在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不能适应实际需要,也很难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统一,为此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教育,增加实习时数,培养学生操作技能。为此应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比较小但适用的项目,在校内实验室由教师指导,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团体方式完成,既可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其次,可以由学校定期地组织学生到社会实习,如建委、房地产管理局等政府管理部门以及银行、保险公司、投资咨询公司、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会计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工作,以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
4.充实项目管理专业图书资料
专业知识的课外补充是必不可少的,随着项目管理专业的开设,还必须配套图书资料的建设。图书资料主要是分国内和国外两大块。国内部分可以包括一些由著名教授或学者出版的项目管理专业书籍,由一些典型的项目管理案例组成的案例汇编书籍,以及一些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及法规的书籍,如财务、经济、投资、招标投标、管理、造价、资产评估、项目管理相关政策法规等。国外部分可以包括原版的英文书籍或翻译过来的经典英文著作和英文教材,所选择的书目主要都围绕项目管理的九大知识体系。图书资料还应包括一些项目管理行业和相关行业的期刊杂志,以便于学生及时了解行业信息和知识动态,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与社会体系进行良好的接触。
项目管理专业课程建设必须紧密结合项目管理实践,随着我国项目管理应用领域的越来越广泛,对本科专业人才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为此应对课程进行改革创新,完善课程体系,让学生真正掌握项目管理基础理论的同时,还能掌握实际的管理技能。
*课题项目:《项目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山东财经大学教学研究项目。
项目管理专业论文:浅析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现状和运行机制
【摘要】科技项目管理是促进科技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但目前科技项目存在重复、分散、封闭、低效等现象,多头申报、资源配置“碎片化”等问题突出,项目管理不能适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基于这种现状,专业机构的建设已经成为了今后科技管理极为重要的发展趋势,本文就首先介绍了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现状,然后重点探讨了相应的运行机制及完善措施。
【关键词】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现状运行机制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当今社会不断进步的一个重要方面,基于这种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言,科技项目的有效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在当前我国科技项目管理的研究中,已经集中在一些专业的机构上,充分利用各个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管理,能够提升其科学技术的研究水平,因此,确保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的高效运行也就显得极为必要。
1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现状介绍
基于当前我国现阶段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的运行状况来看,虽然国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发展趋势的必要性,但是因为起步较晚,相应的配套机制也不健全,所以相对应的运行现状也并不是特别理想,依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相关研究管理的角度较为单一。结合当前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的运行和应用来看,其中表现出了明显的单一性特点,这种单一性主要指很多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往往集中于工程科技项目的管理,而对于科学技术研发项目的管理和涉及并不是特别的丰富。从这方面来看,其不仅表现在具体管理职能部门的单一性管理上,而且对于当前一些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到管理中来的具体项目来说也是如此。当前绝大部分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监理的项目都是工程科技项目,很少有科学技术研发项目引入第三方机构参与管理。这两方面都体现出了单一性特点,也就限制了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的发展及其管理水平的提升。
(2)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的具体运行机制不完善。虽然当前我国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的大体结构和运行制度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也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具体到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何有效的落实,保障各项管理工作及其相应的研究能够高效进行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清晰地体制,各项管理运行细则不完善,这也在实际工作中产生了很多问题,这一问题也表现为科技项目管理需求和实践操作的差异性,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比如对于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对项目全程监督管理机制来说,难以实现较为系统的监管,往往仅仅针对一些较为关键的要点和内容进行分析和探讨,但是对于全过程中涉及到的一些细节却缺乏足够的关注,这也是这一机制欠缺的主要体现。
2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运行机制完善措施
结合当前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的具体运行状况来看,为了有效的促使其在实际管理中发挥出最强的积极作用和价值,还必须要重点从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运行机制上进行研究,其具体的完善措施和手段有以下几项:
(1)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需要进行传统职能的解放和优化,对于原有职能机构承担的相关项目日常管理进行分离,从这些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更好地提升宏观其管理效能。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加强相关项目的具体管理和监督控制。但是这种政府职能的转变并不是单纯的降低政府在科技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也并不是要求政府撒手不管,而是更加倾向于宏观管理和监督层面,促使其能够在主导科技项目研究进程的同时,使科研项目管理更高效。
(2)提升管理的专业性。基于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的运行机制发展而言,还需要从专业性以及规范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切实提升管理工作的专业化才能够保障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尤其是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于科学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应的管理专业化需求也越来越高,必须要对科技项目管理的高度重视,从专业化和标准化方面进行优化分析。对于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中的从业人员而言,同样需要重点加强指导和约束,促使其能够在管理实践操作中体现出较强的价值,由此可见,切实保障实践方面的管理专业化是比较核心的一点,也是最为基本的一个要求,要促使相应的管理机制具备着可操作性效果,尽可能的避免管理漏洞或者是不符合实际状况问题的出现。
(3)提升专业机构管理能力。具体到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的运行过程中来看,要想保障其能够有效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和缺陷,必须要首先从专业机构的管理能力入手进行分析,这种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的能力主要就是由各个管理人员以及具体的一线人员决定的,由此可见,加强对于人员的建设也就显得极为必要。在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的人员组建过程中,必须要优化选拔机制,确保相应的选拔机制能够较好的适应于当前的科技项目管理工作,根据该项目的具体要求来构建恰当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如此也就能够较大程度上提升该机构的运行性和水平,这种选拔机制的优化必须要放在管理工作的首位,充分运用竞争方式来提升管理人员的能力,最终提升整个机构的专业化能力和水平。
3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科技项目管理专业机构的发展而言,其已经成为了今后科技项目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这也是当前很多国外科技研究机构的管理机制,为了促使其在我国能够发挥出较强的积极作用,除了要加强专业机构的完善之外,还需要转变政府管理职能。
项目管理专业论文: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在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应用项目管理沙盘模拟,使学生更系统和的掌握专业知识,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增加学生就业机会。
【关键词】沙盘模拟工程管理实践教学
工程管理专业作为新兴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复合性学科,主要培养具备经济学、管理学、土木工程技术和法学等基本知识的高级复合型管理人才。由此可见,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特色鲜明、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综合运用能力的专业。
1.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如果他们仅能够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无论是从在校期间对学生培养要求还是从学生毕业后用人单位的期望来看,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应该具备基本的对专业知识的融汇贯通以及工程实践能力。
根据对本校近三年249名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岗位调查获悉,近百分之八十二的学生在建筑施工企业、监理公司或是咨询公司从事现场施工技术、监理工作以及概预算或是招投标工作。工程实践能力是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基本素质要求。实践教学环节正是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工程的联系起来的纽带,是学校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提高教学的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随着当前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用人单位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要求也相应提高,为使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在毕业后能较快适应工作的需要,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更具有紧迫性。
2.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管理沙盘模拟是训练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以及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合作完成一个实体工程从签订合同开始到完工的全过程,使学生把专业的知识和工程实践紧密联系起来的有效实践教学环节。在沙盘模拟过程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扮演角色的岗位职责编制各种工程计划并操作实施,通过教师应用配套软件来考核每个小组以及其成员的项目管理成果。
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实践环节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策划阶段、执行阶段以及的收尾阶段。
2.1 策划阶段
策划阶段是沙盘模拟最为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每个小组就是一个项目管理团队。项目管理团队的每个成员――项目经理、财务经理、采购经理、生产经理、经营经理各司其职做好整个工程项目的策划。
策划阶段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施工进度计划是沙盘考核的核心内容之一,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质量直接会影响工程项目方案的可行性和优劣性。学生通过对工程资料的了解,运用所学的施工组织设计的知识合理选择依次施工、流水施工或平行施工是编制施工进度计划的关键。
在这个阶段,生产经理负责编制施工进度计划,以及根据进度计划编制资源需求计划;经营经理根据进度计划计算每月报量收入、班组以及施工机械进出场时间;采购经理根据进度计划编制原材料采购计划,根据经营经理的安排的班组进出场时间选择库房容量以及其他临时设施容量;财务经理根据报量收入和原材料采购计划以及经营经理提交的成本计划选择融资方式和金额,并进行盈亏分析;而项目经理负责总体指挥、控制和协调工作。
2.2 执行阶段
这个阶段是项目管理沙盘的具体操作阶段。根据策划阶段的策划表格,按照沙盘操作表逐一执行。在执行阶段各个成员一定要在清楚全局策划的基础上,以策划阶段的策划数据为指导在项目经理的统一指挥下,按沙盘操作表流程逐一进行。为了保障工程项目实施的完整性和时序性,不准跳步操作,不准多步操作,更不要盲目追求操作速度。如果在执行过程中接到工程变更通知时不要慌乱,首先小组各成员一起分析变更对下一步工作的影响,然后制定应对方案并进行成本测算,核查按变更后方案对现金流的影响。当变更对施工进度计划产生影响时就要考虑对应调整劳务班组、机械进出场、材料采购等计划。
2.3 收尾阶段
收尾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对每个小组的策划和执行成果进行点评以及对小组整个沙盘模拟过程进行总结。根据每个小组递交的策划和执行表格,运用沙盘模拟配套软件对每个小组进行打分,并对每个小组项目的资源使用情况、进度情况、盈利情况等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下一个项目的策划和执行积累经验。
3.项目管理沙盘模拟教学效果
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实践要求学生具备施工技术以及施工组织等专业基础知识为前提,同时又必须熟练运用合同管理、风险管理、财务管理、采购管理、进度管理、信息管理、成本管理、资源管理、造价管理等多门专业知识,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能够有较为的认识。
沙盘模拟实践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教师主要职能不再是讲授而是是引导和服务;而学生则变成了课堂的主角,他们在教师指导下,相互学习,相互分享,以讨论的形式学习新知识,发表自己的感想并运用到沙盘模拟中。学生把自己成熟或不成熟的想法运用到沙盘模拟中,并体会所带来的或好或坏的一切后果,进而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们对专业知识的兴趣,提高了学生们自主学习的热情。
通过近三届学生反馈信息来看,沙盘模拟实践教学对促进学生把专业理论和工程实践有效的结合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为了能给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就业竞争能力,有条件的学校应鼓励校企合作,建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实践基地,使学生能够更直接的参与到工程项目中,增加学生的决策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同时利用学校的专业理论优势指导企业以达到双赢的效果。
虽然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实践教学还有一些不足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但随着沙盘模拟的逐步推广和不断完善,其在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培养工程管理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项目管理专业论文:高职项目管理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项目管理就是在时间、经费和性能指标三项限制条件下,尽可能高效率地完成项目任务,从运作中改善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项目管理是近几十年来得到迅速发展的一个新的专业领域,已被广泛应用于IT、建筑、电信、石化、制药、国防、汽车制造和金融投资等行业以及政府管理等部门。目前一些高校在高职开设了项目管理及相关专业,但就业面较狭窄,专业发展方向受到极大的局限。本文结合教育资源特色和优势,就如何依托地方经济进行专业定位,以期更好地为区域经济服务,拓宽专业发展空间,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改善学生就业情况。
一、高职设置项目管理专业的前景
当前,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职业岗位及其内涵的变动也非常频繁,对高职人才的适应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项目管理就是把各种知识、技能、手段和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之中,以达到项目的要求。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软件开发或工程、新产品开发、生产和库存管理、金融服务、政府采购和咨询服务等。因此,所培养的项目管理人才应该适合在较宽的职业领域中工作,具有较大的就业弹性,不会因就业岗位变动或岗位内涵的变化而失去自身的工作能力。因此,项目管理专业是非常有前景的,涵盖职业面广,其稳定性也高。
二、项目管理专业涉及领域广泛
国防、建筑和水利等大型工程是我国最早应用项目管理的行业领域,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项目管理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石化、机械、钢铁、软件、信息、物流、公共管理和现代服务等多种领域。按项目进行管理已经成为各类企业和各行各业在发展中达成的共识。项目管理具有全球化、多元化和专业化发展的三大特点,使得项目管理受到各国和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已不仅仅局限于工程领域。国内各行业的很多专家和学者对项目管理在不同领域的运用进行了研究和论述,众多专家和学者认为项目管理作为具有广泛适应性的、高效的技术方法,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更多的职业领域中,这些领域同样需要项目管理人才。
三、高校项目管理专业设置情况
从目前国内各高校项目管理及相关专业的设置情况上看,存在以下问题。
1、职业面向过于集中在建设工程领域
目前全国有几百所高校开设了本专科层次的“工程管理”专业,这些专业绝大多数均定位为依托建设工程领域,仅少量定位为依托其他领域。此外,有几十所高校以“项目管理”为名称设置专业或专业方向。这当中,少量的定位为依托IT类职业领域和综合项目管理,大部分仍定位为依托建设工程领域。由此可见,国内高校的项目管理专业设置绝大部分面向建设工程领域,即培养工程管理人才。这显然与项目管理专业广泛适应性的特点不符,也与我国社会经济各领域迅猛发展的现状不相适应。一是工程管理不是项目管理的全部,只关注工程管理不利于项目管理专业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专业进行发展;二是没有满足其他职业领域对项目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不能更好地为社会经济服务;三是容易导致项目管理专业毕业生在较狭窄的职业领域形成过度竞争。
2、综合项目管理专业培养层次普遍偏高
在包括高职在内的本专科层次上,综合项目管理专业的开设相对稀少。截至2008年,在460多所开设项目管理及相关专业的院校中,属综合项目管理的仅为8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在现行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中,还没有项目管理专业的目录,所以在高职高专等专科层次开设的项目管理专业都属于“目录外招生”,还颇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的意味。因此,专业培养层次偏高,不利于为社会各行业培养多方位、多层次的应用型项目管理人才。
四、高职项目管理专业设置的思考和建议
1、合理配置教育教学资源
项目管理专业的建设应紧密结合优势教育资源,细分专业方向,以相应的职业领域作为项目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领域。根据学院既有条件,相应设置细分的专业方向:物流项目管理、物业项目管理、投资项目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及生产制造项目管理等方向,以不同应用领域的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2、满足多方位的顾客需求
学生和家长的需求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求学校的专业建设要“好就业、就好业”。学校应确定“校企同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一方面通过引进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将企业培训体系融入专业课程等方式,强化项目管理专业建设与服务企业的联系;另一方面通过职业认识实习、专业课程专项实习、定岗实习和综合实践等,让学生深入就业目标市场,密切联系企业,从而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能在现实中培养项目管理应用领域的知识和专项能力,积累实践工作经验。
3、以培养专业技术的应用能力为核心
高职项目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技术的应用能力,而不能只是泛泛地了解各种管理理论。工学结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在方法和工具的学习上,必须在实践中反复练习,不断提高。通过完成企业实际工作任务的方式,可以切实提高专业技术的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