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电力行业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电力行业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电力行业论文

电力行业论文:电力行业经济管理与技术管理论文

一、电力行业经济管理现状

企业的经济管理通常由建设管理转为经营管理,且建设转为经营角色的过程较长,大部分人以建设成就作为经营管理的本钱,不加以开拓思想,创新思路,不主动深入市场观念,对市场前景不进行细心琢磨研究,容易导致与市场经济脱节。目前大多数企业人员缺乏电力生产及其运营经验,若稍有沟通不到位的地方,对生产成本不能加以估算,易导致经营不善等不利的局面,转向经济管理则无法开展到底。由于电力行业长期处于垄断地位,使得企业管理不能居安思危,忽视企业的经营与效益,对经济不加以合理规划与控制,造成了电力企业的内部经济建设相当薄弱。譬如项目工程不能给出合理可行的预算管理,当然其规划到实施,也是受相关部门与人员的影响的。所以,制定人性化的人员管理制度和财务规划制度对于建立健全的经济管理型电力企业也是尤为重要的。现代电力行业需要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经济管理手段,对电力行业的发展进行实时的分析、控制和决策,实现经济管理。

二、二次探讨电力企业经济管理原因

国有电力行业发展中,一直坚持以“安全及时,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安全方针,以“安全及时,质量第二,效益第三”为管理体系。电力行业成本管理也是围绕坚持“安全及时”的方针,以经济效益为基础,但此方法在国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下,作用是体现不出来的。此外,国有电力行业管理流程不够优化,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安全经济预控和监督工作不够完善,以及企业整体的效益观念不够清晰。因此,对市场经济体制下电力企业转向经济管理型二次探讨是很有必要的。

三、电力企业现状改革措施

(一)明确经济效益与安全的关系

电力企业在市场化条件下的效益关乎其在市场中的生存与否。目前,企业虽重视经济效益,同时也知道“以安全为基础,以效益为中心”,但在实际经营管理中,由于责任、利益的直接关系,加之相关制度的缺失,造成经济效益与安全未能合理化运用,往往安全大于经济效益,出现过度维修、改造等脱离市场需求的经营现象,可能导致企业效益逐步降低。由此可见,经济效益与安全关系的重新明确具有重大意义。电力企业要结合实际,有的安全培训计划,树立严明的纪律,加强各级人员的责任心,使工作人员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形成安全生产的保障体系和监督体系,为电力企业经济的稳步发展奠定基础。

(二)明确生产管理过程中的成本控制

企业成本控制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种科学管理,包括成本的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及考核,此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依存补充,集成体系,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因此,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投入先进科学技术,使得成本控制管理更加符合实际情况,起到管理控制与考核的作用。生产过程中,成本预算的编制人员需要关注可能影响价格和定额的因素,比如国家宏观调控及电力行业市场行情的变化等,从而能够把握市场走势,给出切合实际,合理控制的经济预算。

(三)检修、维护及施工外包,逐渐脱离业主管理

由于电力行业改革的不断发展,某些电力企业可能存在仅有资产权,而营业方面交由乙方。比如在某些发电企业中有着这种观念,以运行生产和发电效益为主,维护和检修等仅作为辅助措施维持生产发电的持续性存在。对某些辅助性措施往往忽略无几,未加以重视,常常在这些方面出现不可弥补的重大事故,那时后悔莫及已晚,从而降低了企业效益,甚至阻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技术和管理创新为导向,以先进的信息化为动力,以企业雄厚的文化为基础,才能使一个企业在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市场拥有站稳脚跟的竞争力,电力行业也不例外。只有不断的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生产过程中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才能不断扩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才能使得电力行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四)汇集凝聚力,集中一切优势力量,增强核心竞争力

是否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能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发展的先决条件,只有具备了竞争优势,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集中优势,扩大对外界的沟通渠道,完善内部的管理层次,提高管理的质量,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立于不败之地。增强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除了要有熟练、先进的技术力量以外,还需要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财务管理,促进管理创新,从而促使电力企业能够经济有效的长久经营。电力企业要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统一全体员工的安全思想及企业的集体荣誉感,造就技术精湛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迎接多变型的市场挑战,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认清形势,创新思维,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论

因为电力行业体制改革不彻底,且电力企业具有垄断性,使得该行业一直以来偏重于技术型管理方面,而对于经济型管理方面则较为薄弱,从而导致企业收益率较低。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应当对技术型管理和经济型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认真探讨,提高认识,使企业改革逐步走向经济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尤其是在二次明确经营与质量及安全关系的同时,提倡理性思维,人性化管理,经济效益与生产技术稳固结合,将经济管理逐渐渗入技术管理,实现企业的效益较大化,资源化,建设有经济特色的高科技智能化优势产业链。不断吸收、借鉴和比较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的优胜劣汰,对比分析环境适应性与条件适应性,了解电力企业适应市场条件不断变化的战略性特点,创造出一套符合现代化电力企业由技术型管理转向经济型管理的完整模式。这样才能大大提高企业在市场条件下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吴勇 单位:茂县天龙湖电力有限公司

电力行业论文:我国电力行业内部审计论文

1形成原因

1.1外部因素

由外部因素(或称环境因素)所导致的审计风险主要包括六个方面:①审计对象较为繁杂,而且多样化、多元化的经济业务内容,经常会使在电力行业的内部进行审计的难度加大,给审计带来风险。②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前提下,企业是属于法治经济的,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做到有法可依,然而国家在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和协调,不配套,导致审计风险的发生。③当前审计工作的范围越来越广,一些诚信度较差的企业或部门为了能够逃避严格的审计,于是弄虚作假,伪造财务资料或者不提供完整的信息资料,使审计风险随之发生。④电力行业内部的审计工作人员在对某些单位或小集团进行审查时会受到保护主义的阻碍,不能够独立地行使审计的权利,对于存在的问题避重就轻不诚信上报导致不能顺利处理,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⑤单位安排的审计工作量大,任务重,情况繁杂,形成了要求高难度大而不能细致地进行资料的采集,导致审计质量差,加上审计时间较短,容易导致审计风险的发生。⑥以往内部审计的理念、目标和定位局限于“查错纠弊”,过去普遍使用的审计方法其本身就有缺陷的存在,这也是审计风险形成的一个原因。之前广泛采用的审计方法,侧重于强调成本及其风险的均衡,对于进行审计的方法和程序上没有杜绝风险的产生和存在,这必然会导致审计结果的误差和审计风险的产生。

1.2内部因素

由内部因素所造成的审计风险主要概括为四个方面:①在进行审计的具体过程中,工作人员在前期的资料采集不充分,或引用法律不恰当,没有强有力的证明资料,因此引起了审计风险。②工作人员在进行相关的工作时,没有遵循审计的规章制度以及相应程序来进行规范审计及处理,以致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发生了误判的情况,从而导致审计风险。③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一些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和风险意识,审计工作因此没得到重视,对一些异常的事项未能引起足够的关注,审计深度不够,形成审计检查型风险。④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以及专业技能及其业务水平等各方面的差异,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造成审计风险的原因各式各样、错综复杂,要控制好审计工作中的风险问题,不仅仅要对已发生的情况和损失进行弥补,更重要的是采取相关的措施和方法以减少、避免甚至消除风险产生的可能性,规范地进行风险的避免和防范。

2规范性防范和避免审计风险

从以上对电力企业内部审计方面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审计风险主要形成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种,而内部因素是属于主动因素,外部因素是属于被动因素,若是要做到有效规范防范和避免风险的发生,就需要强调对内外部之间的相互转化、改造和引导,使消极的因素转变为积极的因素。

2.1外部因素的规范避免和防范措施

外部因素的规范避免和防范措施主要包括六种:①被审计的单位较为复杂或存在多元化的经济活动等造成的审计风险,需要在主观因素方面找寻突破。在审计进行的前期需要详细的对审查对象开展调查研究,对各种类型的企业和业务要准备充足的资料和证据,进行正确的判断以提高审计质量,避免风险的发生。②对于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不配套而造成的风险,在进一步的完善相关政策之外,还需要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以及审计水平,对于一些繁杂且无法可依的审计项目要进行详细认真的分析和取证,对相关情况作出科学的选择以及正确的处理以避免审计风险的发生。③针对被审计对象诚信差伪造资料信息,阻碍审计进行以及舞弊等情况严重、手法多样的情况,若要进行规避,则需要建立“双向保障制”明确法律责任,对于被审计对象及负责人需要做出书面的保障以保障资料的真实。把责任落实到个人,谁违反保障将做出处理,分清责任来达到防范避免风险的发生。④在审查过程中,发现问题但由于保护主义阻止问题上报、避重就轻等情况,需要针对审计的质量,进行项目全方面全过程的控制,完善审计相关的各项制度,各个环节进行把关,避免审计风险的发生。⑤在审计工作量大、项目多、要求高、审计不详细的情况下,需要对审计的项目进行分类,利用已有的资源抓住重点,对审计的各个项目做好控制工作。在审计成本和效益方面充分权衡,进行科学抽样的审计方法来防止审计风险发生。⑥对于采取不恰当的审计方法而导致的风险,要减少到尽可能小的范围内,向防范风险和增加价值方向转变,在审计实践中,不断创新审计方式方法,积累更多的经验,任用一些经验较丰富、有较强职业判断力的人来负责审计项目,从而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节省审计的成本,避免风险的发生。

2.2内部因素的规范避免和防范措施

规范避免和防范内部因素所造成审计风险,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措施:①在审计工作中,相关的审计人员在取证方面证据欠缺证明力、证据不足造成的风险,要加强取证工作的控制。审计的核心部分就是取证,审计的结论就是对证据分析综合的过程。控制好取证的过程能从很大程度上避免风险的产生。②审计过程中,进行工作的人员没有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以及程序办事而造成的风险,要从主观抓起,严格要求,使其主动学习审计方面的各项知识,以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加强审计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监管,提高审计质量。③审计工作人员是审计的主体,因为其素质不够、业务能力欠缺,适应力差不能很好的应对复杂多变的审计情况,对于有难度的审计工作无法胜任等问题引起的风险,进行审计的人员要加强自身业务水平和素质的培养,增强自身的阅历和能力。从基础上提高审计质量,规范避免和防范风险发生。④由于进行审计的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对于审计风险的认识性不够,风险意识淡薄而导致的风险,要从风险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方面进行改善,加强工作人员对于风险的意识是风险规范避免的核心工作。只有工作人员对风险有了正确的了解,才可以提高防范规避工作的效率,激发其对防范规避工作的积极性。审计工作人员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思想意识:自己的本职工作一定不能出错,上级交代的任务在自己手中不能够延误,需要办理的文件不能在自己的手中积压,来自己这里办事的同志不能够冷落,自己的行为举止及工作不能够损害到公司的形象。这样才能低限度的降低风险。

2.3多样化避免和防范审计风险

除了对外部和内部的防范控制方法外,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来达到规范避免和防范审计风险的目的:①运用PDCA循环法,以提高审计的质量。PDCA循环法把质量控制分为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四个不断循环反复的阶段。在进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运用PDCA循环法来制定审计的计划方案,进行取证以及得出审计结论等。对审计的全过程进行多方位的控制和管理,加强审计深度,在循环中保障审计质量、解决审计问题,以达到规范避免和防范审计风险的目的。②用现代化办公手段来降低审计的风险,借助网络以及计算机技术对整个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掌握以及动态的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科学降低审计的成本,有效提高审计的质量。及时进行审计,减少人为失误和审计风险的发生。

3提高并加强电力行业内部审计风险的管控能力

在新形势和发展趋势下要充分发挥电力行业内部审计的作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及加强电力行业内部审计风险的管控能力:①结合企业特点,提高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②健全企业内部审计的相关制度,对资金审计进行强化。③加大工程投资管理方面的审计工作,减少对电网投资所产生的风险。④积极开展电力营销审计,降低电费管理的风险。⑤开展热点难点审计工作,向管理审计方向延伸。⑥对审计得出的决定要严格执行,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性。从以上几个方面来降低审计风险的产生。

4结束语

总的来说,电力行业内部审计风险主要由于外部因素以及内部因素两个方面引起,针对两个方面所引起的风险,要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解决。运用内部审计“系统、规范的方法”,用多样化现代化和科学的方法,较大限度地避免和防范电力行业内部审计风险的产生,提高内部审计活动确认和咨询的质量,促进内部控制,完善治理,保障电力行业依法合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宋军 单位:四川西昌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电力行业论文:电力行业内部审计论文

1形成原因

1.1外部因素

由外部因素(或称环境因素)所导致的审计风险主要包括六个方面:①审计对象较为繁杂,而且多样化、多元化的经济业务内容,经常会使在电力行业的内部进行审计的难度加大,给审计带来风险。②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前提下,企业是属于法治经济的,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做到有法可依,然而国家在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和协调,不配套,导致审计风险的发生。③当前审计工作的范围越来越广,一些诚信度较差的企业或部门为了能够逃避严格的审计,于是弄虚作假,伪造财务资料或者不提供完整的信息资料,使审计风险随之发生。④电力行业内部的审计工作人员在对某些单位或小集团进行审查时会受到保护主义的阻碍,不能够独立地行使审计的权利,对于存在的问题避重就轻不诚信上报导致不能顺利处理,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⑤单位安排的审计工作量大,任务重,情况繁杂,形成了要求高难度大而不能细致地进行资料的采集,导致审计质量差,加上审计时间较短,容易导致审计风险的发生。⑥以往内部审计的理念、目标和定位局限于“查错纠弊”,过去普遍使用的审计方法其本身就有缺陷的存在,这也是审计风险形成的一个原因。之前广泛采用的审计方法,侧重于强调成本及其风险的均衡,对于进行审计的方法和程序上没有杜绝风险的产生和存在,这必然会导致审计结果的误差和审计风险的产生。

1.2内部因素

由内部因素所造成的审计风险主要概括为四个方面:①在进行审计的具体过程中,工作人员在前期的资料采集不充分,或引用法律不恰当,没有强有力的证明资料,因此引起了审计风险。②工作人员在进行相关的工作时,没有遵循审计的规章制度以及相应程序来进行规范审计及处理,以致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发生了误判的情况,从而导致审计风险。③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一些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和风险意识,审计工作因此没得到重视,对一些异常的事项未能引起足够的关注,审计深度不够,形成审计检查型风险。④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以及专业技能及其业务水平等各方面的差异,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造成审计风险的原因各式各样、错综复杂,要控制好审计工作中的风险问题,不仅仅要对已发生的情况和损失进行弥补,更重要的是采取相关的措施和方法以减少、避免甚至消除风险产生的可能性,规范地进行风险的避免和防范。

2规范性防范和避免审计风险

从以上对电力企业内部审计方面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审计风险主要形成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种,而内部因素是属于主动因素,外部因素是属于被动因素,若是要做到有效规范防范和避免风险的发生,就需要强调对内外部之间的相互转化、改造和引导,使消极的因素转变为积极的因素。

2.1外部因素的规范避免和防范措施

外部因素的规范避免和防范措施主要包括六种:①被审计的单位较为复杂或存在多元化的经济活动等造成的审计风险,需要在主观因素方面找寻突破。在审计进行的前期需要详细的对审查对象开展调查研究,对各种类型的企业和业务要准备充足的资料和证据,进行正确的判断以提高审计质量,避免风险的发生。②对于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不配套而造成的风险,在进一步的完善相关政策之外,还需要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以及审计水平,对于一些繁杂且无法可依的审计项目要进行详细认真的分析和取证,对相关情况作出科学的选择以及正确的处理以避免审计风险的发生。③针对被审计对象诚信差伪造资料信息,阻碍审计进行以及舞弊等情况严重、手法多样的情况,若要进行规避,则需要建立“双向保障制”明确法律责任,对于被审计对象及负责人需要做出书面的保障以保障资料的真实。把责任落实到个人,谁违反保障将做出处理,分清责任来达到防范避免风险的发生。④在审查过程中,发现问题但由于保护主义阻止问题上报、避重就轻等情况,需要针对审计的质量,进行项目全方面全过程的控制,完善审计相关的各项制度,各个环节进行把关,避免审计风险的发生。⑤在审计工作量大、项目多、要求高、审计不详细的情况下,需要对审计的项目进行分类,利用已有的资源抓住重点,对审计的各个项目做好控制工作。在审计成本和效益方面充分权衡,进行科学抽样的审计方法来防止审计风险发生。⑥对于采取不恰当的审计方法而导致的风险,要减少到尽可能小的范围内,向防范风险和增加价值方向转变,在审计实践中,不断创新审计方式方法,积累更多的经验,任用一些经验较丰富、有较强职业判断力的人来负责审计项目,从而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节省审计的成本,避免风险的发生。

2.2内部因素的规范避免和防范措施

规范避免和防范内部因素所造成审计风险,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措施:①在审计工作中,相关的审计人员在取证方面证据欠缺证明力、证据不足造成的风险,要加强取证工作的控制。审计的核心部分就是取证,审计的结论就是对证据分析综合的过程。控制好取证的过程能从很大程度上避免风险的产生。②审计过程中,进行工作的人员没有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以及程序办事而造成的风险,要从主观抓起,严格要求,使其主动学习审计方面的各项知识,以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加强审计各个环节的控制和监管,提高审计质量。③审计工作人员是审计的主体,因为其素质不够、业务能力欠缺,适应力差不能很好的应对复杂多变的审计情况,对于有难度的审计工作无法胜任等问题引起的风险,进行审计的人员要加强自身业务水平和素质的培养,增强自身的阅历和能力。从基础上提高审计质量,规范避免和防范风险发生。④由于进行审计的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对于审计风险的认识性不够,风险意识淡薄而导致的风险,要从风险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方面进行改善,加强工作人员对于风险的意识是风险规范避免的核心工作。只有工作人员对风险有了正确的了解,才可以提高防范规避工作的效率,激发其对防范规避工作的积极性。审计工作人员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思想意识:自己的本职工作一定不能出错,上级交代的任务在自己手中不能够延误,需要办理的文件不能在自己的手中积压,来自己这里办事的同志不能够冷落,自己的行为举止及工作不能够损害到公司的形象。这样才能低限度的降低风险。

2.3多样化避免和防范审计风险

除了对外部和内部的防范控制方法外,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来达到规范避免和防范审计风险的目的:①运用PDCA循环法,以提高审计的质量。PDCA循环法把质量控制分为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四个不断循环反复的阶段。在进行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运用PDCA循环法来制定审计的计划方案,进行取证以及得出审计结论等。对审计的全过程进行多方位的控制和管理,加强审计深度,在循环中保障审计质量、解决审计问题,以达到规范避免和防范审计风险的目的。②用现代化办公手段来降低审计的风险,借助网络以及计算机技术对整个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掌握以及动态的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科学降低审计的成本,有效提高审计的质量。及时进行审计,减少人为失误和审计风险的发生。

3提高并加强电力行业内部审计风险的管控能力

在新形势和发展趋势下要充分发挥电力行业内部审计的作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及加强电力行业内部审计风险的管控能力:①结合企业特点,提高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②健全企业内部审计的相关制度,对资金审计进行强化。③加大工程投资管理方面的审计工作,减少对电网投资所产生的风险。④积极开展电力营销审计,降低电费管理的风险。⑤开展热点难点审计工作,向管理审计方向延伸。⑥对审计得出的决定要严格执行,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的性。从以上几个方面来降低审计风险的产生。

4结束语

总的来说,电力行业内部审计风险主要由于外部因素以及内部因素两个方面引起,针对两个方面所引起的风险,要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解决。运用内部审计“系统、规范的方法”,用多样化现代化和科学的方法,较大限度地避免和防范电力行业内部审计风险的产生,提高内部审计活动确认和咨询的质量,促进内部控制,完善治理,保障电力行业依法合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宋军 单位:四川西昌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电力行业论文:电力行业企业文化论文

一、电力行业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对企业文化认识不到位

电力企业文化建设有自身特色,但一些电力企业对文化建设重视不够,不能正确看待企业文化建设,导致企业产生许多不该出现的问题困扰企业发展。电力企业要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按照“五统一”要求进行自身文化建设,可有些电力企业,对国家相关规定不熟悉,对企业内部情况不熟悉,对企业文化建设缺少正确认识,不关心不支持企业文化建设,致使企业文化建设始终处于口头发动状态。

2.缺少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应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任何急功近利式的操作都是不科学的。电力企业有自身发展规律,企业文化也蕴含企业深厚底蕴,如果不能制定长期发展目标和规划,文化建设效果难以体现,还会给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一些负面影响。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在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要时刻与时代保持接轨,如果企业缺少长效机制,就不能及时矫正发展方向,出现不和谐现象影响企业进步也就成为可能。

3.文化建设形式重于内涵

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因为和党建工作形成一体,难免要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很多企业都会总结出一套所谓的发展经验。但这些口号式的经验常常停留在嘴上、墙上、本子里、媒体上,真正落实到位的并不多,这样势必形成说一套做一套,群众对此自然是很反感。有些电力企业常常存在传统意义上的优越感,对于文化建设并不上心,只是为应付上级检查才稍微动一动,搞一些花架子,做做秀罢了。这种哗众取宠式的企业文化建设当然不能让企业员工信服,对企业不会产生积极助推力。

4.文化建设品牌意识薄弱

电力企业已经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移,企业固有意识也应该随之改变,但由于一些人根深蒂固的思想意识不能及时跟进,这势必造成企业文化建设陷入盲目性。现代企业靠品牌战略占领市场赢得发展机遇,如果电力企业不能从根本上转变自我认识观念,企业缺少品牌意识,必定要在竞争中失去优势地位。企业文化也是如此,如果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化产品,企业不仅不能从文化建设中获得助动力,企业经营管理意识腐化凝固,也会让企业生产陷入被动局面。

二、加强电力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有力促使电力企业员工对企业经营生产、行为准则的认同,提升企业发展内驱力,增强企业员工的使命感,为电力企业实现经营生产管理和文化建设双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关注员工生活现实

企业文化建设要始终体现以人为本理念,要始终关注企业员工的生活现实,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契机,努力营造企业发展良性氛围。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外化形式,加强文化建设当然需要全体企业职工的认同和参与。由于企业文化建设与职工生活密切关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然要关注企业员工生活实际,体现企业人文关怀。而企业员工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发展主体,关注员工生活,解决员工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企业文化倡导的是塑造职工品质灵魂,强调自我激励,以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坚持文化建设的人文性,对统一企业员工思想有重要促进作用。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建设,关注员工生活焦点问题,有利于强化企业凝聚力,对开发人的潜能也有积极意义。以文化建设为抓手,关注职工生活,为职工谋福祉,这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宗旨。

2.建设视觉文化环境,树立先进典型榜样

电力企业文化建设要求创造企业文化环境和氛围,营造一定的视觉冲击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和应付上级检查有本质区别。电力生产场所增加文化气氛,对员工的教育激励自然是随时随地的。首先是统一企业形象管理。要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品牌建设要求,统一配置办公用品,统一配发现场工作制服。特别是办公场所要进行规范化管理,环境清洁美观、服务窗口服务规范、生产工地和车辆配备要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在厂区要制定醒目宣传栏、标语板、看板、理念牌等。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创建文化墙,让文化元素时刻围绕在员工身边。还可以制作灯箱、展板等,宣传企业精神,展示企业文化内涵。这对树立企业形象都有重要作用。

3.改变宣传沟通方式,建立良好干群关系

电力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有良好的企业建设环境、宣传环境和工作环境,由于一些历史原因所致,企业主要领导对企业文化重视程度和对企业经营生产管理还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很容易形成重经营生产轻文化建设的管理格局。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这种失衡的管理格局渐渐显示其弱点,让企业主要领导也逐渐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因此,电力企业主要领导要摆正自己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位置,要注意发挥自己应该有的作用。特别是企业一把手要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及时责任人,这样才能有效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在主要领导统筹安排下,形成党、政、工、团各个管理系统的一体化建设。在具体实施企业文化建设时,还要相互支持配合,各个职能部门要齐抓共管。

4.开展丰富文化活动,提升企业品质形象

电力企业文化活动包含丰富内容,通过开展多种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员工生活,提升企业发展内动力。电力企业文化活动可以由企业统一组织,也可以由本单位分散组织。如参加各种文化评选活动、各种社会公益活动,还有众多文化表演娱乐活动,都是企业员工喜闻乐见的,对丰富员工生活都有重要促进作用。还有演唱会、故事会、事迹报告会、舞蹈大会、体育比赛、慰问活动、联谊活动、读书月活动、孝敬父母人物评选等等,只要与员工生活联系紧密的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丰富文化活动,不仅能够满足员工生活需要,产生内强素质的效果,还能够给企业带来正面宣传,起到外塑形象的作用。企业文化建设从不同角度对企业品牌进行宣传和打造,为企业腾飞助力。

三、结语

电力企业文化建设有自己的特色,这也是企业长远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将文化建设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特质功能,企业文化建设才会真正步入正轨,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动力资源。企业文化是企业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外化表现形式,促使企业员工将文化建设元素转化为自觉意识和行为习惯,为打造现代企业品牌形象创造良好条件。

作者:李文良 单位:广东电网公司惠州惠城供电局

电力行业论文:电力行业物资管理论文

一、电力物资管理的发展与现状

1.电力物资管理模式的发展

物流中心一般隶属于集团公司,是一个物资管理中心。集团公司按照下属各分公司上报的物资采购计划进行统一采购、调配,并下发使用,各使用单位仅需做好接受工作。因此,物流中心也是一个计划管理、采购管理、签约管理、履约管理、结算管理的中心。

2.电力物资管理的现状

2.1统一计划。以年度需求计划为主的物资需求是编制物资需求计划的主要依据,各需求部门或公司上报,项目主管部门审核,最终生成合理的物资需求计划,提交物流管理中心进行采购。

2.2集中、统一采购。集中、统一采购可以采取各种灵活多样的方式:招标采购是最主要的一种方式,也是集约化管理环节的核心,集中采购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其次可以通过网上竞价、框架协议采购、战略协议采购等方式。无论采用何种采购方式,都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招投标法及华电集团公司公司相关采购规章制度及工作程序。

二、实施集约化管理的困难

成本达到最小化的管理方法是全生命期的供应链管理[2],电力物资集约化管理需贯穿整个过程。

1.需求的不确定性。在电力生产过程中,需求的突发性与不确性困扰着电力企业,维修费用逐年递减也使企业无法预存众多的维修备品。需求物资无法预测、上报,这也大大增加了物资计划管理的困难。

2.平衡计划扩容的困难。计划平衡是通过集团采购平台对各单位上报的数量、品种做合理的统筹、平衡,以达到最合理的采购数量,争取最合理的采购价格。要使整个集团公司物资管理系统统一平衡利库,减少库存积压,做到有效利用库存资源,需要非常完善的管理系统。

3.计划性的困难。电力物资管理的计划需要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对待计划上报和计划审核,保障申报计划的性,避免因为计划重复、漏失或其他造成计划与实际需求不相符的情况发生。(4)供应商管理的困难供应商处在供应链的源头,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供应商的产品在交货时间、品质保障、库存管理都制约着企业的生产。在电力物资供应中,对供应商的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对供应商价值的认识不足,产品质量问题以及缺乏有效监督绩效评价和反馈机制。

三、电力物资集约化管理的方法与保障

1.提高计划编制的性。各需求部门或公司应严格执行集团的规定,加强初步审核,按规定格式和内容提交物资需求计划,对物资名称、规格型号、需求数量、交货时间、重要参数等进行审核,确保上报计划能通过ERP系统报送并流转,提高集团公司采购平台的利库平衡性。

2.提高计划的严肃性。合理安排全年招标项目,重点做好年度招标计划、批次招标计划的报送。紧急物资的招标采购,或对计划内容做实质性变更的,须按相应的工作流程,以正式文件形式提出申请方可办理。

3.密切关注外部市场的变化。需要密切关注主要原材料市场,分析市场价格与主要设备材料成本的联动关系,动态跟踪供应商产能、了解市场供需关系等的变化。

四、未来与发展

供应链思想的发展与深入让集约化管理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集中采购降低成本,加速资金周转,实现共利双赢。物资管理成为企业重要的增值环节,集约化的电力物资管理,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成本,增加利润空间。希望本文可以帮助电力企业有针对性的加强电力物资集约化管理水平,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支持与帮助。

作者:周琪 单位:上海华电闵行能源有限公司

电力行业论文:电力行业金融风险管理论文

一、电力行业所面临的金融风险的理论分析

电力行业所面临的金融风险按照不同的驱动因素可以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财务风险。其中汇率、利率等金融市场变量的变化或波动而引起的指的是市场风险,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电力企业涉及到的原材料和机电等产品是受到进出口业务比较多的,其要更多的关注汇率波动的变化,对此带来的影响。由于市场利率水平的变动而引起企业未来收益的变化的不确定性是利率风险,很多电力企业都是通过银行借贷来进行融资,由于很多用户付款不及时造成了电力企业无法及时让款项到账,这就会影响电气日常现金流的流动,如果这些呆账、坏账一旦形成就十分不李云上游电力企业的经营,进而就会使得整个行业产业链爆发行业信用危机,影响和危害巨大。由于内控机制不健全所产生的违规操作行为的可能性指的是电力行业的操作风险,操作风险大部分是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联系起来的,虚假的财务报告、不真实的会计信息、电力项目投标的商业贿赂等各种违规行为是操作风险导致的结果。这又主要是由于相关的监管机制不到位,没有严格、完善的审计监督体制就不能有效形成相关的制度约束,自然在执行上也会存在很多的问题。

二、我国电力行业金融风险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一)没有在电力行业形成长期的金融风险管理观念

由于金融类企业的其经营的产品多和金融投资息息相关,但是电力企业作为非金融企业其主要经营的产品与之有十分巨大的区别。在现实工作中,很对电力企业的相关上级和领导没有足够的意识到金融风险管理的好坏对企业的重要性,在日常的工作中对这一块就存在一些盲区和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没有足够的金融风险防范观念,对于金融风险对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影响很多电力企业管理者没有足够的认识。在企业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没有充分的重视金融风险管理。然后表现在对金融风险的认识能力上,在金融知识的积累方面很多的电力企业管理人员缺乏,从而不能让相关的专业人士对企业实现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

(二)在金融风险避险工具方面很多电力企业没有足够的了解

金融类企业在进行日常管理中主要追求收益,而非金融企业则并非如此,尤其在中国作为垄断的电力行业,电力企业在金融管理过程中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保值。目前在电力行业没有充分的应用用于防范金融市场风险的套期保值工具。一方面电力企业的相关领导对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刻,导致自己的认识盲区,从而带动下面员工也是这种状态;另外一个方面则是,商业银行所提供的金融衍生产品过分单一,这又主要是因为我国当前金融市场整体发展不协调造成的。

(三)信用风险控制工具的性太差

在国内电力企业中目前还没有进行有效的商账管理,在国内刚刚形成企业资信评估的观念,高销售额是很多电力企业主要追求的目标,在订单签署之前并没有对客户进行信用状况的调查,这就会造成收款时的各种问题。另外,只有有限的渠道帮助企业获取客户和供应商信用状况,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还没有成熟的信用评级体制,没有完善的评级机制,这样就会使电力企业在对自己的客户划分信贷等级存在一定的困难。

(四)没有将电力行业金融风险管理的内控体系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传统的国有工业企业构成了我国主要的电力支柱企业,改革开放以来的股份制对于我国的制度建设有很强的促进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的电力企业在金融风险的评估、审计方面还没有较强的能力。总的来说,电力企业的内控功能弱化以及内部审计功能弱化造成了风险管理责任的弱化,这样就无法有效的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其中内部审计部门存在审计人员工作素质不高,能力不强,工作状态懒散等问题,造就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功能弱化的主要表现。

三、建设我国电力行业金融风险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通过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转变增强金融风险管理意识

要加强我国电力企业金融风险管理就必须要转变原有的传统观念,应当像重视生产经营风险一样重视金融风险管理,应当从全局的角度长期的进行金融风险管理工作。因此企业的管理人员应做好风险管理文化的带头作用,通过险管理方面的培训和沟通来逐步的增强风险意识,这样能够使员工不断的从经验中吸取教训。同时在金融风险管理文化宣传方面电力企业也要加强,企业文化对于员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任何一个员工都会受到自身企业文化的熏陶。

(二)对电力行业金融风险管理组织机构的建设进行完善

应当对金融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建设进行完善,主要包括规范相关部门的管理责任,引进和培养合格的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等,这样能够使电力企业管理及时的作出风险控制决策,对企业金融风险管理的具体职责进行明确。

(三)完善电力企业金融风险管理工具

通过电力企业金融风险管理工具的完善来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人力是很重要的,电力企业应当在与金融企业合作的过程中通过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充分应用来规避相应的风险。另外,也需要电力企业相关的领导足够重视这一块的建设,坚持对形式的把握,不断的改进相关的制度完善,加强电力行业金融风险管理的控制制度建设,是金融风险管理部门有效的对电力企业的金融风险进行管理。

四、总结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我国电力企业金融风险管理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应当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在增强金融风险管理意识的基础上完善相应的金融风险组织机构建设,同时还要完善电力企业金融风险管理工具的运用,同时也要加强对电力企业金融风险的管理和相关的制度完善落实都对电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孟俊枝 单位:内蒙古清水河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电力行业论文:电力行业计算机应用论文

1电力行业所面临的网络安全威胁

如果电力系统中缺少严格的验证机制,或者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缺乏有效的访问控制,可能导致非法用户使用到关键业务系统,引发非法侵入的业务安全风险。

2电力行业计算机应用网络安全结构的内容

基于电力行业所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为保障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必须建立一套符合电力行业自身特点的网络安全结构。而所谓电力行业计算机应用网络的安全结构,即是应用和实施一个基于多层次安全系统的网络安全策略,在多个层次上部署相关的安全产品,以实现控制网络和主机存取,降低系统被攻击危险,从而达到安全防护的目的。网络安全结构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网络安全防护结构体系电力行业网络安全防护的基础是网络安全域的划分。根据《电网和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及调度数据网络安全防护规定》的要求,电力系统的网络可划分为四级网。其中,电力调度生产控制与实时监测可作为一、二级网,它与三、四级网络是进行物理隔离的。第三级网为DMIS网,第四级网为MIS网,网络安全防护的重点也是第三、第四级网络。根据整个电力行业计算机应用网络的特点,还可对三、四级网络进行进一步安全域的划分,并划清网络的边界,综合采用路由器、防火墙、入侵监测等技术对三、四级网络进行综合防护。2.2安全防护技术的应用电力行业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主要包括了防护墙技术、漏洞扫描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病毒防治技术等,这些安全防护技术作为网络防护结构的基础组成部分,在统一的安全策略指导下,以保障系统的整体安全。其中,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和漏洞扫描技术,主要是针对内部信息系统不同安全域进行的安全防护;而病毒防治技术则主要是面对电力系统内的客户端及各种服务器提供安全服务。

3电力行业计算机应用网络安全结构的设计

3.1网络安全结构设计的原则

(1)安全性原则。是指网络安全结构的设计方案,应充分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性;所采用的安全技术产品应有着良好的产品质量与性,以充分保障系统的安全。

(2)一致性原则。主要是电力行业网络安全问题应与整个网络的工作周期同时存在,所制定的安全体系结构也必须与网络的安全需求相一致。

(3)易操作性原则。网络安全结构的相关技术措施需要由人为去完成,如果所采用的技术措施过于复杂,对人的要求也过高,这自身就降低了系统的安全性。

(4)分布实施原则。由于电力网络系统随着规模的扩大和应用领域的增加,网络受到攻击的可能性也不断增加,想一劳永逸的解决电力网络安全问题是不现实的,而且网络安全措施的实施也需要相当的费用支出。因此,网络安全结构的建设可采用分布实施的方式,既可满足当前网络对信息安全的需要,也可为今后系统的扩展与完善奠定良好的基础。

3.2网络安全结构具体设计方案的应用

(1)电力系统局域网内部网络安全结构设计整个电力行业计算机应用网络,不仅会受到外部的攻击,也同时会受到内部攻击。内部网络主要是指用于控制电力设备以及采集运行数据的设备层网络系统,如SCADA系统DSC系统等,由于这部分网络需和电力控制设备之间直接进行数据间的交换,任何非法入侵的数据都可能引发电力设备的故障,并可能导致整个电网的安全运行受到影响。为了有效解决内网的安全防护问题,可在电站系统的局域网内部,使用防火墙技术对不同的网段进行隔离,并且采用IPS设备加强对关键应用部位的监控与保护。如图1所示,即为电力系统局域网内部网络安全结构设计。在该设计方案中:

①使用防火墙集群将内部与外部网络隔离,保障电力网络外部的攻击与漏洞扫描等,不会影响到内网数据的正常传输与交流;

②再将内部网络的不同区域进行隔离,使之能具备不同级别的访问权限,以有效保障内网数据的安全性;

③对电站关键部位的安全防护还可采用IPS装置,以保障内部重要数据的可监控性、可审计性以及防止恶意流量的攻击。

(2)省级电力骨干网络安全结构设计省级电力骨干网络的核心中部署有众多的业务,如用电营销、工程管理、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力生产信息平台以及GIS系统等,同时还包含了与其它企业及各种服务系统的系统。正是由于各种业务的流量都需由电力骨干网络进行传输和汇集,对网络的安全性与性也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对于省级电力骨干网络的安全结构设计,可部署2~4点的防火墙集群作为网络系统的省级安全核心,并对系统的多链路情况进行负载均衡,以充分满足省级电力骨干网络对安全防护的要求。省级电力骨干网络的安全结构建设,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任务:

①利用防火墙技术对外部接口区域和内部服务器区域进行划分,并综合应用病毒防治技术、漏洞扫描技术等多种安全防护技术,从而实现系统在访问控制、漏洞扫描、病毒防护、入侵检测、集中安全管理以及日志记录等多个环节的安全防护;

②通过安全结构的建设以实现系统多链路情况下的负载均衡,保障系统具有足够的收发速度和响应速度,并能有效避免网络服务的中断。

(3)电力广域网整体网络安全结构设计对于整个电力系统的广域网,为了保障端对端、局对局的安全性,并有效保障整个系统的安全性与性,可对整个电力广域网采用分布式的安全结构设计方案。其安全结构的特点是:

①通过分布式架构,可以使广域网的安全结构真正实现多台防火墙的同时Active技术,有效保障了网络的安全性。

②通过过滤规则设置,可以实现对广域网内部资源对外开放程度的有效控制,尤其是电力公司和Internet公共网络之间的连接可仅开放某特殊段的IP端口,从而有效避免了病毒攻击和非法侵入。

③通过客户端认证规则的应用,可以确保电力广域网不同的内部用户享受到不同的访问外部资源的级别。同时还对内部用户严格区分网段,其自动的反地址欺骗有效杜绝了从外网发起的对于内网的访问,而对于内网发起的对外网的访问则可以不受到限制。

4总结

本文从电力行业所面临的网络安全威胁出发,并着重就电力行业计算机应用网络的安全体系、安全防护技术应用、安全结构设计原则以及具体的设计方案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与探讨。对于电力网络安全结构的设计与建设,我们应当严格遵循安全性、一致性、易操作性和分布实施的原则,积极采取基于多层次安全系统的网络安全策略,并在多个层次上部署相关的安全产品,以有效降低电力系统被攻击的危险,从而真正保障电力网络的安全。

作者:赵昕宇 杨波 单位:国网咸阳供电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

电力行业论文:电力行业管理创新论文

一、各级电力行业职工教育培训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与管理

电力体制改革、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行业教育培训资源共享和会员企业的要求均需要构建电力行业职工教育培训资源共享平台。面对这样的新形势,面临电力体制改革的新课题,为了充分发挥电力行业协会联系各电力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整合电力行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综合能力,电力行协积极酝酿,在电网公司人力资源部鼎力协助下,通过与各集团公司的联系、协商、沟通,并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提出并实施了电力行业职教资源共享平台构建与管理平台。为适应电力体制改革形势,适应行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新发展和新需要,由电力行协组织牵头,由各省供电、发电、电建等企业参与,共同建立一个可供电力企业共同享有、统一管理、统筹规划、扎实实施为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服务的研究平台、资源平台、协调沟通平台,信息共享平台。该平台的工作方针是:“研究、协作、交流、服务”。工作目标是:为贵州电力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多方位服务,多方位提高电力行业职工素质,满足电力发展日益增长的人才需要。主要功能是:1.按照党的方针政策,遵循职工教育培训的基本规律,积极开展电力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研究,探索提高职工教育培训质量与效率的有效途径,为电力人力资源开发服务;2.组织制定电力职工教育培训有关政策、规划和具体措施,为企业职工教育决策提出积极的参考意见;3.根据有关部门委托或会员单位要求,对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进行指导咨询,协助会员单位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工作;4.结合电力发展的实际,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经验交流,对电力系统职工教育培训论文和创新成果进行评选、表彰、宣传;5.接受有关部门或单位的委托,组织开展有关职工教育培训的制度、标准及文件的研讨,对有关单位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进行评估;6.搜集、整理国内外有关职工教育培训的近期资料,即使传递信息和推广先进经验。

二、为建立科学有效的行业协会职工教育培训平台组织体系

1.建立组织结构。为了使职教资源共享平台构建和管理工作落在实处,成立了职工教育培训专委会。同时加强对专委会的组织领导,成立了由主任、副主任、委员组成的领导机构,明确每年召开1-2次年会,讨论专委会重要工作,会议和活动由成员单位轮流承办。组织机构的建立和完善为行协职教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和管理提供了组织保障。2.规范工作守则。作为一个非行政组织,要使活动得以正常开展,需要有一个大家认可的共同遵守的章程,通过专委会成员单位的讨论,统一思想,制定电力行业协会职工教育培训专委会工作守贝必,明确专委会工作的宗旨、工作方针、组织机构、基本任务、会员和经费等,“工作守则”的出台为行协职教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和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经费保障。3.总结工作,落实计划任务。专委会年会的重要内容,就是对上年工作进行认真总结,讨论出台下年度工作计划。通过总结,提炼升华成功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在年会中,会议代表对上一年开展的重大活动给予充分肯定,对成员单位积极性发挥、职教人员队伍建设等提出改进意见。制定计划将专委会工作落在实处,组织实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评优、职教论文和培训管理成果评选、组织职教人员外出培训考察等项目,切合实际,目标明确,指导性强。完整的工作总结和周密的工作计划为行协职教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和管理提供了保障。电力企业的管理需要从个方面入手,为了深入探索,本文从两个方面积极探索电力企业管理。面对发展迅速,越发健全的电网建设,我们有理由相信电力行业企业管理会越来越好。

作者:贾柯 单位:沈阳方达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电力行业论文:电力行业品质服务管理制度论文

一、对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有良好促进作用

近年来,电力的供求矛盾越来越明显。随着经济增长,用电需求越来越大,电力企业的产出已经逐渐跟不上严峻的形势,电网的安全也面临十分严峻的考验。只有通过品质服务,才能对电力企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保障供应满足需求。因此,品质服务对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电网安全稳定,降低电力企业成本,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电力行业品质服务的现状

电力行业仍处于垄断地位,对外竞争的压力不大,客户对电力产品的价值无法很好选择,但随着终端能源市场的发展,液化气和天然气等替代能源进入电力市场参与竞争,同时地方电厂和自备电厂供电范围的增加,让电力企业的市场空间逐渐缩小。

(一)对品质服务的认识和理解不到位

许多的地方基层电力企业对电力服务的品质性认识不足,定位不准,不能够真正把品质服务落实和贯彻好,还是把品质服务工作停留在作风整顿的层面之上,没有形成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服务观念。当前,地方基层供电企业对于品质服务的标准和服务范围没有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所以造成难以贯彻电力行业的品质服务。由于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没有统一协调,没有进行有效沟通,对品质服务的各种奖惩措施以及激励机制还不成熟,让品质服务经常成为一句空口号。此外,很多电力企业的员工单纯片面的理解品质服务的内容、含义,而轻视了对服务质量的考虑,无法做到把品质服务观念上升到企业生存发展的战略高度,从而导致了很多员工在进行服务工作时死搬硬套,缺乏主动性与创新性,让电力行业服务工作难以得到很好的开展。

(二)电力企业的危机意识不足

电力行业的品质服务不仅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更是关系到企业自身的稳定发展甚至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因此品质服务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在以往的计划经济的体制和政企模糊的管理模式下,电力企业形成了一种依赖意识,即企业发展靠国家、取得利益靠政策、企业管理靠行政。电力企业员工深受传统观念影响,难以对市场经济规律有系统的了解。多数员工还存在着过去那种唯我独大的优越感,对目前市场竞争的状况认识不到位,而很多员工并没有受到直接经济损失,存在着侥幸心理,缺乏危机意识。

三、电力行业提高品质服务的策略建议

供电企业唯有努力提供品质服务,才能不断的容纳吸收更多新客户,扩大自己在市场中的占有率,稳住自己的市场地位,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换句话说,电力企业的根本在于品质服务,其发展也取决于品质服务。

(一)加强电力网络的建设

好的产品才能让服务有发挥的地方,品质服务的前提条件是要有高质量的电力产品,因此供电性成为了品质服务实现的条件。不同电压等级的安全输送,变电站稳定运行,供电设备的安全等,都是实现品质服务的硬件基础。电力企业要严格实行安全生产,从设备供电到输送电力,都要层层把关,保障供电稳定性。当前电力企业的服务重心是确保连续稳定安全的供电,电网的建设和安全运行成为决定性因素,电力企业要定期对供电设备进行检修,建立一支专业的抢修队伍,保障电力安全输送。

(二)加强员工素质的建设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服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现代的电力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电力企业员工如果不与时俱进,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培训,就很难掌握先进的工作方法和技术,更谈不上实现品质服务,因此加强员工的教育培训,提高员工服务素质,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对推进品质服务起着重要作用。电力企业可以采用多渠道、多样化的培训或宣传方式,重点对《供电营业员工行为礼仪规范》进行宣传教育,要求员工对其中提出的规范要求进一步深入理解,加强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让他们的服务工作迈向更高的台阶。

(三)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

要对员工进行有效的管理,让其真正把品质服务放在各项工作的及时位,电力企业必须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一是要建立责任制度,明确职责,树立责任感。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工作人员,只要有客户进行咨询,就必须耐心为客户解答,如果你不属于该问题的负责部门,则必须在及时时间将问题传达到相应的部门进行解决,杜绝敷衍推托客户的现象,杜绝让客户到处询问,迟迟解决不了问题的现象。同时,还应当设立相应的奖惩条例,奖励服务的员工,树立好的榜样;而对于受到投诉的员工也要严肃处理,如此才能提高员工落实品质服务的积极性。

四、结语

总之,服务是企业的生命,更是电力企业得以发展的根本。在今天的市场经济形势下,电力企业必须抛弃以前在计划经济下的老作风、旧方式,不断树立新的服务理念、不断发展新的服务文化、不断提高品质服务内涵、不断改进品质服务方式,在品质服务的保障下开拓新市场、谋求新发展,才能真正把电力企业的品质服务工作推向更高的水平,促进整个电力行业持续、健康地发展,真正的服务人民,造福人民。

电力行业论文:电力行业绿色会计论文

一、绿色会计理论发展介绍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概念最早由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提出,是立足于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的人类长期发展战略模式。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关注企业与社会、环境、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史蒂芬·肖特嘉和罗杰·布里特在2010年《世界商业》上发表的文章中提出了“可持续会计”概念,指出可持续会计是会计的一个分支,是为生态系统和社会服务的会计,而且可持续会计作为一种信息管理工具和方法,能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和企业责任的发展。

(二)排放权理论

排放权理论源于经济学中经典的外部性理论,外部性概念最早源自马歇尔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他的学生庇古在1920年出版的《福利经济学》一书中将外部性的研究问题从企业活动受外部的影响转向企业活动对外部影响,他把边际净私人产品和边际净社会产品做了明确区分,并把两者的差额称为外部性。1960年科斯进一步发展了外部性理论提出了著名的科斯定理:只要产权明确,外部性问题都可以通过协商后的补偿得到解决。1968年戴尔斯将科斯定理引入美国水污染治理研究,提出了污染权交易理论。该理论主要思路是:在满足环境要求的前提下,由政府设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即排污权,通常以排污许可证的形式出现,并允许这种权利像商品一样被买卖。目前欧盟开展的碳排放交易的概念就来源于该理论。

(三)坏境会计信息披露理论

该理论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去认识。从宏观角度讲进行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是国家宏观管理的需要;从微观角度看是企业内部管理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投资人、债权人等环境会计利益相关人进行重要决策的需要。同时,环境信息披露也体现了企业的受托责任,有助于减少报表使用者与企业之间环境信息的不对称问题。

(四)成本管理理论

该理论与传统管理会计理论相结合从环境成本的控制及内部管理出发,认为企业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要重视生态环境开发的成本,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20世纪90年代物质流成本会计(MFCA)理论的提出是成本管理领域研究的一个重大突破。物质流成本会计是使物质流动及其成本细致透明化的新成本会计,通过追踪所有原材料及能源的投入与产出,以确保没有重要的能源、水或其他原材料被计算所遗漏。将物质流成本会计理论引入绿色管理会计,使企业能更的测算环境成本从而达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减少成本的目标。

二、对电力行业的启示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企业生产经营中破坏自然环境的情况日益被我国政府重视。1998年我国正式签署《京都议定书》,碳排放交易概念被引入;2003年原国家环保总局了《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以法规形式首次规范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要求,随后证监会、上交所也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做出相关规定。而电力行业作为能源企业、公用事业企业,深入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制定实行绿色发展战略,努力推进自身的绿色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已开展的碳排放交易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对电力行业的长远发展必将产生直接深远的影响。现分别就这两方面提出一些想法:

(一)碳排放权的会计核算

从2008年至今我国已成立了五个碳排放交易所,分别是:北京环境交易所有限公司、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有限公司、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有限公司和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有限公司。随着未来碳配额交易政策的正式推出,政府将把二氧化碳减排量作为硬性指标分配到各个企业。这样一来,碳排放权就将像股票债券一样在碳排放权交易所进行上市交易,并且形成有效的定价机制。电力行业中的风电、水电、太阳能发电等绿色减排项目产生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将成为一项可计量可交易的资产,给企业带来收益。因此加强对碳排放权会计核算的研究,对未来真实公允的反映电力行业的资产状况、经营成果将会显得格外重要。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下辖的财务报告解释委员会(IFRIC)在2004年12月曾推出《国际财务报告解释委员会解释公告第3号:排放权》(IFRIC3),用于规范排放权交易会计处理,其中认为碳排放权是一种无形资产。不过,相对于排放权交易快速发展而言,IFRIC3不够系统且存在着与其他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问题,因此,IASB于2005年6月废止了IFRIC3。在参考了已废止的IFRIC3和我国目前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根据企业获取排放权的目的和用途对其进行资产分类确认,不失为解决碳排放权资产化的一个有效核算方法。当企业获取碳排放权是为了销售,则应当确认为一项金融资产;当企业获取碳排放权是为满足生产经营需要,则应当确认为一项“无形资产”;当企业在碳排放权存续期内对其用途发生改变时,应对其资产分类进行调整,从“金融资产”转入“无形资产”,或由“无形资产”转入“金融资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四类金融资产的定义来看,碳排放权作为排放二氧化碳的权利,且为近期出售而持有的短期资产,应该更符合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定义,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核算。根据交易性金融资产具体准则规定,碳排放权其初始计量可按取得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即按碳交易所排放权的价格指数确定排放权的入账价值)作为初始确认金额,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资产负债表日应按公允价值计量(即按碳交易所排放权的价格指数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变动应计入当期损益;处置时应将取得的价款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损益,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于确认为无形资产的碳排放权,其初始计量按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借记“无形资产”,在后续计量中企业应按照实际排放量对碳排放权进行摊销,在期末碳排放权应以重估价(即期末的公允价值)作为其账面金额。碳排放权账面价值若因重估而增值,增值部分应计入资本公积,若因重估发生减值,减值部分应确认损益。

(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

由于传统会计的局限性,使其不能充分的反映与企业环境相关的会计信息,难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加强会计报表中环境信息披露将逐步成为会计发展的趋势之一。企业通过会计报表附注来披露与环境有关的会计信息。可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披露:1、企业绿色发展的战略向信息使用者以及社会公众传递企业推进绿色发展的声音、绿色发展的目标和理念,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2、企业环境法规执行情况主要包括企业执行环境法规的结果、成绩和未能执行的原因、及与国内同行对标情况。3、企业自身绿色产业及项目的建设已开展及拟开展的绿色产业建设项目,主要绿色项目的投资额及建成后的效益,节约的能源量等。如电力行业目前正在开展的绿色风电项目、电动车项目、火电脱硫排放等。4、企业环境质量情况揭示主要包括企业节能减排情况、主要环境质量指标的达标率、环境资源的耗用量、企业绿化及有偿或无偿承担的其他绿化任务。总之通过充分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有利于环保部门对环境总体情况的掌握;有利于政府相关部门对企业的社会贡献作出公正的评价与决策;有利于社会公众了解企业环境情况和环保形象;有利于避免引进高污染、高能耗的生产项目;帮助企业管理者制定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战略决策,调动企业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化,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达到和谐统一。

作者:陆骏单位:上海恒能企业发展集团公司

电力行业论文:电力行业会计理论论文

一、绿色会计理论发展介绍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概念最早由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提出,是立足于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的人类长期发展战略模式。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关注企业与社会、环境、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史蒂芬·肖特嘉和罗杰·布里特在2010年《世界商业》上发表的文章中提出了“可持续会计”概念,指出可持续会计是会计的一个分支,是为生态系统和社会服务的会计,而且可持续会计作为一种信息管理工具和方法,能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和企业责任的发展。

(二)排放权理论

排放权理论源于经济学中经典的外部性理论,外部性概念最早源自马歇尔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他的学生庇古在1920年出版的《福利经济学》一书中将外部性的研究问题从企业活动受外部的影响转向企业活动对外部影响,他把边际净私人产品和边际净社会产品做了明确区分,并把两者的差额称为外部性。1960年科斯进一步发展了外部性理论提出了著名的科斯定理:只要产权明确,外部性问题都可以通过协商后的补偿得到解决。1968年戴尔斯将科斯定理引入美国水污染治理研究,提出了污染权交易理论。该理论主要思路是:在满足环境要求的前提下,由政府设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利即排污权,通常以排污许可证的形式出现,并允许这种权利像商品一样被买卖。目前欧盟开展的碳排放交易的概念就来源于该理论。

(三)坏境会计信息披露理论

该理论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去认识。从宏观角度讲进行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是国家宏观管理的需要;从微观角度看是企业内部管理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投资人、债权人等环境会计利益相关人进行重要决策的需要。同时,环境信息披露也体现了企业的受托责任,有助于减少报表使用者与企业之间环境信息的不对称问题。(四)成本管理理论该理论与传统管理会计理论相结合从环境成本的控制及内部管理出发,认为企业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要重视生态环境开发的成本,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20世纪90年代物质流成本会计(MFCA)理论的提出是成本管理领域研究的一个重大突破。物质流成本会计是使物质流动及其成本细致透明化的新成本会计,通过追踪所有原材料及能源的投入与产出,以确保没有重要的能源、水或其他原材料被计算所遗漏。将物质流成本会计理论引入绿色管理会计,使企业能更的测算环境成本从而达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减少成本的目标。

二、对电力行业的启示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企业生产经营中破坏自然环境的情况日益被我国政府重视。1998年我国正式签署《京都议定书》,碳排放交易概念被引入;2003年原国家环保总局了《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以法规形式首次规范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要求,随后证监会、上交所也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做出相关规定。而电力行业作为能源企业、公用事业企业,深入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制定实行绿色发展战略,努力推进自身的绿色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已开展的碳排放交易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对电力行业的长远发展必将产生直接深远的影响。现分别就这两方面提出一些想法:

(一)碳排放权的会计核算

从2008年至今我国已成立了五个碳排放交易所,分别是:北京环境交易所有限公司、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有限公司、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有限公司和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有限公司。随着未来碳配额交易政策的正式推出,政府将把二氧化碳减排量作为硬性指标分配到各个企业。这样一来,碳排放权就将像股票债券一样在碳排放权交易所进行上市交易,并且形成有效的定价机制。电力行业中的风电、水电、太阳能发电等绿色减排项目产生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将成为一项可计量可交易的资产,给企业带来收益。因此加强对碳排放权会计核算的研究,对未来真实公允的反映电力行业的资产状况、经营成果将会显得格外重要。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下辖的财务报告解释委员会(IFRIC)在2004年12月曾推出《国际财务报告解释委员会解释公告第3号:排放权》(IFRIC3),用于规范排放权交易会计处理,其中认为碳排放权是一种无形资产。不过,相对于排放权交易快速发展而言,IFRIC3不够系统且存在着与其他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问题,因此,IASB于2005年6月废止了IFRIC3。在参考了已废止的IFRIC3和我国目前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根据企业获取排放权的目的和用途对其进行资产分类确认,不失为解决碳排放权资产化的一个有效核算方法。当企业获取碳排放权是为了销售,则应当确认为一项金融资产;当企业获取碳排放权是为满足生产经营需要,则应当确认为一项“无形资产”;当企业在碳排放权存续期内对其用途发生改变时,应对其资产分类进行调整,从“金融资产”转入“无形资产”,或由“无形资产”转入“金融资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四类金融资产的定义来看,碳排放权作为排放二氧化碳的权利,且为近期出售而持有的短期资产,应该更符合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定义,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核算。根据交易性金融资产具体准则规定,碳排放权其初始计量可按取得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即按碳交易所排放权的价格指数确定排放权的入账价值)作为初始确认金额,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资产负债表日应按公允价值计量(即按碳交易所排放权的价格指数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变动应计入当期损益;处置时应将取得的价款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投资损益,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于确认为无形资产的碳排放权,其初始计量按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借记“无形资产”,在后续计量中企业应按照实际排放量对碳排放权进行摊销,在期末碳排放权应以重估价(即期末的公允价值)作为其账面金额。碳排放权账面价值若因重估而增值,增值部分应计入资本公积,若因重估发生减值,减值部分应确认损益。

(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

由于传统会计的局限性,使其不能充分的反映与企业环境相关的会计信息,难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加强会计报表中环境信息披露将逐步成为会计发展的趋势之一。企业通过会计报表附注来披露与环境有关的会计信息。可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披露:1、企业绿色发展的战略向信息使用者以及社会公众传递企业推进绿色发展的声音、绿色发展的目标和理念,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2、企业环境法规执行情况主要包括企业执行环境法规的结果、成绩和未能执行的原因、及与国内同行对标情况。3、企业自身绿色产业及项目的建设已开展及拟开展的绿色产业建设项目,主要绿色项目的投资额及建成后的效益,节约的能源量等。如电力行业目前正在开展的绿色风电项目、电动车项目、火电脱硫排放等。4、企业环境质量情况揭示主要包括企业节能减排情况、主要环境质量指标的达标率、环境资源的耗用量、企业绿化及有偿或无偿承担的其他绿化任务。总之通过充分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有利于环保部门对环境总体情况的掌握;有利于政府相关部门对企业的社会贡献作出公正的评价与决策;有利于社会公众了解企业环境情况和环保形象;有利于避免引进高污染、高能耗的生产项目;帮助企业管理者制定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战略决策,调动企业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化,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达到和谐统一。

作者:陆骏单位:上海恒能企业发展集团公司

电力行业论文:电力行业经济管理论文

一、目前电力企业的经济管理中暴露的问题

1、电力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比较落后。电力企业是以电力生产经营为主的工业企业。在它的生产过程中,通过由发电、配电、输电以及变电等不同的系统构成了整个的电力系统,通过整个的电力系统来进行相关的生产与销售。电力企业是独立的工商合一的单位,它实行的是独立的经济预算。由于长期的垄断经营,使得电力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要小于其他企业,从而致使电力企业的各个系统出现了重安全而轻管理的现象。由于缺乏系统的、综合的管理,致使电力企业的各个系统之间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缺少统一的管控以及调度,加大了整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负担与费用。

2、电力企业的管理信息化的程度较低。在科技得到不断发展的今天,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对电力企业来说,信息化的管理不仅可以作为一种管理上的补充办法可以在电力企业自身的管理过程中得到应用,还可以促进电力企业自身的发展。使用信息化的管理方法,不仅能够满足电力企业自身在发展过程中的需要,还可以促进电力行业的发展。然而,因为资金的投入量过少以及电力企业自身的管理制度的影响,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并没有与它的经济管理保持相同的步调并做到同步发展,而是表现出信息编码不规范以及技术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这样不仅制约了电力企业的管理,还影响了整个电力行业的发展。

二、解决经济管理问题的方法

1、在管理过程中要实现政企分开的管理方法。在管理过程中,电力企业首先要做到的是减少行政性的原因在管理过程中对于自身所产生的影响,解决约束电力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的体制性的问题,找到能够使电力企业能够得到健康。持续发展的市场化的道路。首先,政府要发挥自身对于市场的宏观调控功能,通过制定经济政策以及调控宏观经济的变量,可以对电力企业进行间接的影响。其次,还要使电力企业自身所具有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使电力企业能够转变为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新的市场主体。

2、使用新型的管理模式。对于企业来说,有效的、科学的经营管理模式可以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因此,电力企业应该改变自己的经营管理模式,建立以市场销售管理、企业内部资金管理以及成本管理为主的管理链条,进而构建符合电力企业自身实际的经济管理体系。

3、建立新型的经济管理理念。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要想使企业的发展得到进步,首先就要建立新型的经营管理理念,即建立客户价值较大、企业管理集约化以及社会利益较大的管理理念,这样的管理理念不仅符合企业自身的发展要求,也符合在新时代的发展中对电力企业所提出的新的挑战。所以,电力企业要积极转变原有的管理观念,使自身的经营管理方式能够得到不断的创新。

4、在经济管理中加强信息化管理的建设。对于电力企业来说,把经济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开发工作做好,可以使电力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的管理水平得到切实的提高。同时,电力企业还可以使用计算机技术对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活动进行相应的监督,建立起立体化的、多方位的信息平台,从而使电力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的作用与质量得到快速的提升。

三、结束语

墨守成规的、传统的经济管理方法无法满足在新时期市场经济对电力企业所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无法使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快速的发展,这就需要电力企业自身可以根据企业自身与周边、市场的实际情况来找到新的管理方式,从而促进企业的快速成长。

作者:胡慧娟单位:国网河南许昌县供电公司

电力行业论文:电力行业财务工作论文

一、电力行业财务工作现状

1.财务人员认识不足,专业能力较弱我国电力行业的体制和管理状态已经实行几十年,传统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以及人事管理等各方面已经根深蒂固。在实际的情况中,有很多电力企业中,财务管理人员一直都只是做着财务账目记录的工作,对于企业部门的财务预算和财务管理工作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使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只能发挥事务补救,却做不到事前控制。同时,由于电力行业的国家性质,人事制度不如私企及其他部门灵活,对人才的培养和招聘的灵活度远远不够,一些在岗的财务人员对其本身的工作认识不足,专业能力较弱,也是造成电力行业财务工作管理不利,影响电力行业财务工作规范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财务风险可控性不强,信息化建设不足电力行业性质的特殊性,电力产品的价格以及成本预算等事务,都由国家电力部门统一调控和把握,这也就造成了电力企业的依赖性。其本身对财务管理中可能要面对的政策方向、成本控制、行业经营销售等方面的风险抵御政策和能力较弱。同时,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各行业信息化程度的提升,电力系统也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和调整。从这两方面来说,在当前向市场经济发展的形势下,亟待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加快电力行业财务工作发展的措施

财务工作是电力行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财务观念落后,管理制度不完善和信息化、系统化管理能力不足等原因,是影响和制度我国当前电力行业财务工作改革,阻碍电力行业快速发展的根本问题。以下就从实际工作出发,谈一谈加快电力行业财务工作发展的几项具体措施。

1.转变管理观念,完善行业制度原有的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因为成本和产品效益都由国家电力部门统一把控,企业本身不需要考虑太多,因此在管理上十分松懈。但当前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深入,将电力企业投入市场经济环境下,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状态下,首先就必须要从观念上进行改革,将财务工作当成电力行业的改革的首要任务来抓。另外,要想改善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中的问题,还要健全和完善电力行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从根本上做到事无巨细,如资金预算,效益核算,基层电费收入管理等多个方面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避免在各个环节资金的出入和偏差。

2.培养人才队伍,改革电力财务工作职能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源泉。电力行业的人事管理工作,一直沿续着陈旧的人才聘用机制,在人员的结构上一般以工作多年的老员工为主,但这些人员一般相对来说,规范化的财务管理能力和专业化的财务知识相对较弱,无法适应当前电力行业财务发展的节奏,财务制度的改进必须要在人员结构上入,充实财务部门人员队伍,提高其专业化程度。如转化财务工作职能,将财务分析预算和财务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分析等工作进行细化,明确工作职能,将经济责任与工作岗位职责联系起来,形成规范化的财务管理流程。

3.融入信息化管理,提高财务系统化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信息化管理和系统化管理是各行业发展的趋势,电力行业的财务工作也不例外。如传统的电费收缴,财务核算等工作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时间,还容易因为工作方式和工作态度等多种因素,不仅工作效率较低,而且还容易出现各种偏差,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信息化和系统化的管理将电费的收缴实现网络查询、交费,透明方便,较大程度上也减少了人力成本的投入。另外财务系统的应用,既现实了财务集中核算资金,管理分析,同时,也加强了对财务部门和人员财务运作流程的监督和管理,不仅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的信息数据,还能够预防和及时发现管理上的漏洞,提高整个财务运行效率。

三、结束语

财务工作是电力行业发展的关键。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必须从思想上重视起财务工作的重要性,运用市场经济管理的手段,加强财务工作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是当前有效推动电力行业必革的重要动力。

作者:胡静单位: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电力行业论文:电力行业企业文化论文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以下几种思想上的误区存在:一是企业文化是务虚行为。许多人认为,电力企业就是加强供发管理、服务客户,推动发展,在企业中搞企业文化,纯粹是务虚,与其把工作花在理念的确立上,还不如开开会,搞搞活动。二是企业文化会影响经济发展。一些人认为,企业的及时要务是发展,只要效益上去了,员工就会有归属感,有成就感,如果把搞经济的时间用来搞企业文化,既劳民伤财,又耽误时间。三是企业文化就是多引进高端人才。部分人认为,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企业可以大量选拔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企业的文化人多了,企业文化自然就会好起来。四是企业文化是政工部门的事情。一些领导认为,企业文化要搞,但是不是全体人一拥而上,而是由政工部门搞了就行了,这种东西就是形而上学的东西,没有必要太较真,其他经济、服务部门还是抓主业较好。上述几种看法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企业文化作为企业一种软实力,必须要靠全体的人去维护,去壮大,去弘扬,要使文化成为一种习惯,就必须提高认识,共同参与。

电力企业要强化“三专”队伍建设,深化“两个转变”,扎实推进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大建设、大规划“五大”体系建设,确保实现晋级发展目标,就必须要围绕国家电网公司发展总战略,建立起适合行业发展的先进文化,以此推动公司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一是以营造良好工作环境为基础,大力构建物质文化。企业物质文化是企业范围内的物质形态所蕴含的文化因素。物质文化对于人的精神状态的影响巨大。

二是以提高职工素质为抓手,大力构建行为文化。企业行为文化是职工在生产经营和人际关系中产生的活动文化。我们始终要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要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不断线,教育职工爱岗敬业,奋发进取。要立足实际,开展《发展战略指南》、《企业文化手册》读书活动,进行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展评;要围绕“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宗旨为核心,开展“创先争优”、“劳动竞赛”等内容的主题活动,进一步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责任感、使命感。要大张旗鼓地表彰和宣传共产党员事迹,给人启迪,催人奋进,让广大职工感到先进人物就在自己身边,看得见、摸得着,不是遥不可及,比学赶超有目标;先进人物觉得领导和职工时刻在关注自己,继续奋进有动力。要坚持加强岗位培训不断档,以提高职工技能,增长职工才干,实现职工自身价值,激励职工奋发向上为中心,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两个侧重”,即内部培训侧重理论,外部培训侧重实践,集中培训侧重理论,现场培训侧重实践的培训方式,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和培训有机结合、培训与专业培训有机结合、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有机结合、理论培训和技术培训有机结合的立体培训方式。

三是以打造廉洁电力为目标,大力构建廉政文化。把廉政文化建设同日常工作紧密结合,多种模式并用,形成对干部员工经常性的廉政教育新格局。一是要强化载体宣传。充分利用文化长廊、学习园地、文艺会演、宣传标语、廉政网页等多种形式,多方位开展廉政文化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开辟“网上党校”专栏,设立“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等多个版块,并及时更新,使员工在随意点击间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二是要强化正反典型教育。领导班子带头加强对“两个条例”、《廉政准则》、《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和党纪条规的学习,邀请市、县行业模范人物作先进典型报告,组织开展专题讨论、撰写心得体会、进一步引导干部员工深化认识,提高觉悟。同时要定期组织干部员工收看《大要案聚焦》、《两面人生》等廉政警示教育专题片,用犯罪人员对所犯错误的忏悔、对自由生活的渴望来触动参观者的灵魂,让大家在这些人蜕变的历程中感受教育,使之产生心灵的震撼,达到进一步转变认识,增强廉洁从业自觉性。

四是以平安发展为目的,大力构建安全文化。深化安全文化建设,要让“当安全工作与其他工作发生冲突时,要为安全工作让道”这一理念深入人心。要围绕工作实际,进一步把安全工作作为企业发展的主要抓手,通过建立组织、健全制度、强化领导、开展督察、实战演练、创新管理、注重教育等举措,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安全技能。电力企业要强化文化建设,就必须从实际出发,高目标定位,严要求落实,这样,才能使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共同发展。

作者:张东桥单位:山西省运城供电公司

电力行业论文:电力行业节能减排论文

1我国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系统存在的问题

1.1能源浪费严重

我国的电力工业耗能巨大,电力工业大多采用燃烧煤炭的方式进行发电,这样的比重占到了五分之四以上,消耗了我国近半的煤炭资源。但是这些工业部门并没有利用资源,而是造成了相当大的浪费。2009年,该产业平均供电煤耗为320克/千瓦时,厂电率为4%。但是早在十年前,日本就已经达到了这一水平,法国更是超越了这一水平,达到了供电煤耗331克/千瓦时,厂用电率为5.42%(包括脱硫过程消耗的电能)的高水平。不难看出,我国电力工业在此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能源浪费程度较高,有待改善。

1.2技术落后,设备陈旧

节能减排工作与技术发展息息相关,如若没有先进的技术与设备,我国根本无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只能一直处于落后阶段,目前我国已经与世界水平拉开了接近二十年的差距。主要是因为国内企业很难获得节能减排方面的融资,以致没有足够的经费进行研究,只能依靠从国外进行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尽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对许多新的技术、设备和工艺进行了研究开发,但是仍然与发达国家有着巨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投入有限、创新元素相对较少、对市场的适应能力较弱等等。

1.3数据杂乱

在我国,节能减排工作是以全社会参与的方式进行的,综合了行政、法制以及市场的多种手段。在参与主体当中,政府起到主要的领导作用,通过颁发行政命令统领方向,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常常出现数据文件多、杂、重复、不协调等问题,致使工作进程缓慢。与之相比,市场的调解与促进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我国在此方面的力度显然不够。

1.4体系不完善

及时,电力企业需要进改革和完善相关的考核机制和评估体系;第二,强化节能减排系统能力,解决一部分电厂没有完整历史记录,物料分配不均衡,脱硫系统的台账不够明确等相关内容;三是强化节能减排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提高专业化程度的培训。

2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系统评价指标数据

优化保障严谨地对于电力行业节能减排工作进行有效测评,本文深入多角度进行分析,提供多元化的分析思路,创建更加完整的电力节能减排评价模型,此模型主要的功能是分析电力行业与政府部门以及企业的节能减排情况,进行评价的思路如下:

2.1选择评价指标

总结电力领域中节能减排评价的基本目标,重建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得出详细、具有方向性评价指标要具体表现出电力领域进行节能减排的效果,尽量符合节能减排所提出的相关需求。

2.2将指标数据进行无量钢化

首先,在定量评价指标的无量钢化处理过程中,即是对数据进行求解隶属函数的过程,要根据指标本身的性质来确定相关的函数。其次,定性评价指标的量化处理。对于只能进行定性评价的指标,采用评价等级(差、较差、一般、较好、好)隶属度的方法来确定。

2.3对节能减排系统中政府层面及企业层面进行分析

深入对电力与涉及到的政府部门以及企业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各种指标反映出来的评价结果。政府方面,要颁布完整并且极富有执行性的发展规划与保障体系,加大宣传力度,刺激各个监管部门进行严格的监督工作与考核制度。企业方面,一级评价指标是指准入性评价指标,将绩效性评价指标与工作指标相结合在一起,另外一级评价指标值指专家得出的具体结论与分析办法。两级指标共同组成对企业进行多方位的评价。

3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系统指标数据优化措施

3.1完善电力行业节能减排政策机制

节能降低消耗与减少排放在节能行业中都占有重大的分量,两者双管齐下可实现的节能效果。节能工作是一项需要长久的恒心才能实现,完善整个企业的减排规划,让减排工作可以进行科学性的实施。将工作用科学理论进行严格的规划与实践,整个减排工作就会更加有序性。基于电力节能减排工作中的阻碍问题与标准化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逐一的解决。

3.2积极改善产业环境

煤矿行业主要向发电厂实现煤炭供应,这个原因是由于我国的发电技术基本都是通过火力发电实现的。煤炭的储备量相比其他资源较为丰富,但是由于其不可再生的性质,以及目前大规模的开采,使得可利用资源逐渐减少,并且受到运输、资源开发、环境等相关因素的限制。清洁能源相比较而言具有很大的优势,凭借可再生能源、开发机会多、对环境影响较小等优点在目前比较受欢迎。因此,促进清洁能源的迅速崛起,协调企业内部电源结构,让可再生能源消耗保持稳定。

3.3加大电力企业的政策执行力度

电力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还要根据有关部门进行严格的监督与把握。企业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进行有效监控,建立减排管理委员会、加强节能减排知识教育、协调资源管理分配等方式,提高企业员工的专业水平,强化环保意识、大力号召人们开展节能减排活动。

作者:宋飞单位:平顶山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