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乡镇农业技术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乡镇农业技术论文: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体制论文
摘要:
我国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体制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着管理职能划分不合理、工作机制运行不灵活、人员队伍结构不理想等问题,地方政府、部门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予以调整和优化,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管理体制朝着更加合理、有效的方法发展。
关键词: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体制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农业技术推广的日益扩大,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与农业生产规模的迅速发展不相协调的是当前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的落后、老化,管理体制、工作机制、人员结构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因此,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地方政府部门应加强农技推广体制管理和机构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和工作效率,为我国的农业生产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1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职能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必须制定和实施农技推广计划,引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成果,并予以试验、示范和推广。在农作物的生长方面,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要开展农作物病虫草鼠等农业生物灾害的监测、预报、指导防治和处置工作,并监测农作物苗情、耕地质量、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情况,要进行植物检验检疫。同时,还应当管理、保护农业资源,引导、扶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机构,协助农机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监管工作,开展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协助处理农机安全事故[2]。在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方面,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广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和产地环境监管工作,推广农业标准化技术,将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落到实处,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得以顺利进行。
2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体制主要问题
2.1管理体制不合理
目前,我国大部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仍旧属于乡镇政府及其部门的管辖之下,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没有自主决定权和话语权,所有日常农业技术推广和管理工作由乡镇政府进行安排和组织[3]。然而许多乡镇政府由于缺乏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视和认识,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程中疏于对相关人员和事务的管理,甚至有些乡镇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导致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缺乏工作热情,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无法正常、顺利地开展。
2.2工作机制不灵活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缺乏切实、有效的管理机制和人员激励机制,没有将工作业绩、推广效果与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等进行挂钩,导致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缺乏努力工作和继续学习深造的动力,认为无论工作态度和工作成果如何,个人收入、奖励等都不会有任何变化,许多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兢兢业业工作多年,却无法进行职称评定,大大打击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没有根据工作人员的工作岗位、工作职责等制定合理的工作管理机制,没有将推广人员按照工作内容不同进行合理划分,导致农技推广工作缺乏系统性、层次性和有效性。
2.3人员结构不理想
由于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待遇管理、编制管理、职称管理等方面的落后和不合理,大部分农技推广机构无法吸引真正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和推广才能的人才,致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结构不理想。许多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技术人员都主要由年龄较大、农业技术知识不的当地剩余农业人口构成,由于缺乏待遇提升、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刺激,技术人员没有针对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开展及时的、系统的学习和研究,导致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知识结构老化、落后,无法满足当前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严重影响了乡镇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进步[4]。
3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体制问题解决措施
3.1结构管理方面
针对当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体制上存在的管理职能划分不清的问题,应当将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独立出乡镇政府部门,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可建立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企业,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开展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实行公司式管理和运作,彻底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性质、智能、人员管理模糊不清的问题。对于那些与乡镇政府有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无法从中脱落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可将行政、服务部门保留在乡镇政府中,把其具有经营功能的部门和人员与其他政府资源、社会资源进行结合,成立新的农业技术推广企业,由地方工商部门实施监督、管理,严格按照经营范围参与市场竞争。原有的农技推广行政部门仍由乡镇政府管理,属基层事业单位,与新建农技公司属两个不同的法人组织,两者之间不存在任何组织、经济上的交叉关系,农技推广部门人员与政府其他部门人员同属政府管理、享受相同待遇。
3.2人员管理方面
为了充分适应和满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科技生产的需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企业应当在技术人员和经营人员的选用上采取岗位竞聘制,提高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层应组织农业技术方面的专家、学者,根据目前农业技术发展状况,制定人才评定、评测计划、方案和内容,在农技推广机构内部和乡镇所有农业人员范围内选取具有良好农技专业知识和较强农技推广经营服务能力、经验的人才,扩充农业技术推广队伍[5]。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管理上,行政人员和其他服务类职能部门人员应当由独立出来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或乡镇政府统一管理,属事业单位编制,而技术人员、经营人员可实行独立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或农技推广企业人事式管理,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管理更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3.3待遇管理方面
对于属事业单位编制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其工资、奖金、财政补助等各类经济收入按照国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相关标准由地方政府负担,并纳入乡镇政府财政预算,其他人事编制的农业技术推广技术人员、经营服务类人员的待遇由独立出来的农技推广机构或新成立的农技推广企业承担。在工资分配上,应当进一步加强绩效考核管理的合理化和透明度,将工资、奖金等参考标准纳入单位、企业总体工资制度和标准内容范围中,并向全体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公开,避免各种由于收入管理过程不透明而产生的问题和纠纷。同时,应当充分考虑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基层性和广泛性,将相关人员待遇收入、职称评定与工作业绩、推广成果挂钩,在实行保底基本工作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成绩等将员工彼此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开,督促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继续学习和深造、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4结语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乡镇农业技术发展和农业生产扩大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为了加快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的速度和效率、加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相关政府和部门应当高度重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体制管理和改革工作,解决当前农技推广机构体制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积极推行体制改革和人员结构优化,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和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丁奎 缪方云 单位:云南省鲁甸县龙头山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乡镇农业技术论文:农村乡镇农业技术论文
1夯实农技推广体系,稳定农业技术人才队伍
立足大理农业发展现状,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扶持、机制创新等诸多措施,在当前大理农业推广体系基础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合理配置相关农技资源,以大理州县农业科研单位和乡镇农科站为主导,以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集体组织为基础,在政府政策支持和引导下,通过市场运作构建多渠道的立体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根据《农业科技推广法》第27条的规定,大理乡镇农业推广部门要有目的、有步骤地对农技推广人员开展继续教育培训,使其成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带头人。同时,建立农业技术培训专项资金,适当完善农业推广基础设施建设,如添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和办公设施;对长期工作在一线的农技推广人员给予物质利益补贴,“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如云龙县至2014年止已连续3a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总之,要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拓宽农业技术知识面,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技人才队伍。
2加强科技示范推广,加大农民技术培训力度
大理乡镇农技推广部门要开展农业科技业务培训,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现场指导、专家咨询、科技赶集和技术讲座等;组织相关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户、田间,开展技术指导培训和咨询服务,做好支农工作。上级政府部门要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兴办各类养殖基地、种植基地、农业技术示范园,不仅做给农民看,而且带着农民干,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可以选拔几个农业能手作为科技示范户(比如弥渡县苴力镇农业工作站协同弥渡县种子管理站,组织本镇水稻、蔬菜和玉米3大示范主导产业的科技示范户进行培训),并从技术上重点培养,以此推动更多群众参与到新品种新技术的实践应用中来,最终提高农业科技的转化率和入户率,切实解决农技推广科技入户“一公里”。根据实用性原则以及大理特色高原农业产业因地制宜开展农民技术培训。具体措施如下:及时,优化当前农民教育培训资源,构建多方参与的农民教育培训网络,充分动员科研机构、科技人员、农民参与培训;第二,尊重农民意愿,拓宽培训内容。开展相关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可以加强园玉707、蚕桑、茶叶、烤烟、乳业及花卉等实用品种的推广。如祥云县茶桑工作站通过以下5项措施对农民开展蚕桑技术培训:一是加强组织协调,明确工作任务;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认定培育对象;三是加强教学管理,制定管理办法;四是聘请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五是创新培训模式,认真开展培训。
3健全农业信息系统,建立农村科技服务平台
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有线电视、乡镇党员远程教育等相关信息系统资源,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组织科技示范户、乡镇干部、村民代表等收看农业科技节目,及时了解农产品市场价格动态、农业生产实用技术知识,如改进植物重大病虫危害的关键防治技术、动植物重大病虫的长期预报技术及农业机械和水利技术等。通过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及时、的市场动态、农业技术和政府政策等信息服务。此外,大理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还可以积极选派农技骨干人员组成科技服务队,将农业技术推广到村、到户,围绕当地主导农业产业,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指导农民创办专业合作社等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服务。
4发挥政府引导职能,强化农技推广扶持力度
大理州县级政府要发挥其引导职能,在农民意愿的基础上调整农业结构。要根据大理农业地理气候的特点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形成产业优势,可以借鉴粮食直补措施出台惠农优惠政策,一方面对生产者进行补贴;另一方面,要对一线农技推广人员给予补贴。由于高原特色农业是一项大规模产业,需要充沛的财政资金支持,大理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单纯靠政府财政投入显然是不足的,因此,要创建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制定市场主体准入门槛,鼓励有实力的龙头企业投资特色农业产业、建设科技示范园区。
5结语
农业技术推广有助于提高农产品产量,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助于提高大理农业经济水平。因此,应该采取积极措施,根据大理地理及气候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活动。通过政府部门、龙头企业、农技人员、农民等多方协作,切实地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促进农村地区的繁荣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谱写新篇章。
作者:何汉松 单位:大理州云龙县功果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科组
乡镇农业技术论文:乡镇推广农业技术论文
1藤县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
藤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大多数没有自己独立的工作场所,寄居在乡镇政府内,办公设施简陋,农技工作者开展技术推广工作主要靠“一张嘴,两条腿”来完成。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资待遇低,一部分推广人员边工作、边靠卖种子、化肥、农药等来补充家庭收入。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缺乏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的专门经费。近年来,虽然财政逐步投放一些推广经费,但都局限于临近公路的乡镇某一个试验点、示范点。由于工作条件艰苦、待遇低,近几年跳出“农门”的人员较多,十多年来没有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农技站工作。
2强化藤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的对策与建议
2.1明确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职责
增强责任心和服务意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法》明确规定,乡镇农业推广机构为公共服务机构,这解决了长期以来乡镇农业推广机构定性不明确的问题。我县各乡镇农业服务机构于2013年从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独立出来,重新定岗、定编,为了增强农技人员的责任心和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必需明确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职责。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法》明确规定的公益性职责主要有:各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关键农业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植物病虫害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防;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检验、检测、监测咨询技术服务;农业资源、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监测服务;农业公共信息和农业技术宣传、培训服务等。除了这些公益性职责以外,还必需提高各种服务职能,以适应当前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
2.2技术推广方式灵活多样
完善配套服务,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能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农业技术推广也要改革创新,寻求能适应现代社会实际需要的农业技术推广之路,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效能。主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转变生产服务理念,改革单一的以政府导向为主的指令性推广方式,逐步向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性质的服务方式、帮扶性质的推广服务方式以及科技示范等方式转变,推广方式要灵活多样,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二是要转变服务方式,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服务方式,逐步向综合服务方式发展,产前要做好项目筛选、产中要做好技术指导、产后要做好销售服务,完善配套服务,使农民真正能从农业技术推广中得到实惠。三是要加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构建以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为主体,以村组示范为基础,以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专群结合、功能配套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能。
2.3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提高服务质量农业技术推广必然需要引进新技术,购买相关的设备,建立示范基地,组织相关人员参观学习等等,这些都需要有资金投入,因此,要想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取得成效,必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另外还要加大资金投入,改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办公条件,让农技人员有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改善农技人员的福利待遇,让农技人员安心于乡镇工作。
作者:黄丽梅 单位:藤州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乡镇农业技术论文: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论文
摘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已进入关键时期。通过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必要的对策。
关键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1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问题
1.1基础设施和条件建设薄弱
近年来,国家和省政府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资金投入逐年加大,但从总体投资规模与现实需要看差距仍很大,加上聊城市县乡财政困难,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基础设施和条件建设仍相当薄弱。据冠县农业局调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主要表现为“五缺”:一是缺少办公用房的达70%;二是缺少仪器设备的达60%;三是缺少交通工具的达95%,绝大部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靠骑摩托车下乡;四是缺少农业试验示范基地的达98.5%;五是缺少运转经费。
1.2农业技术推广主渠道作用不明显
从理论上讲,来源于农业技术推广站的较其他来源应更科学、更能得到农户信任。但与农户的认知和习惯有关,农业技术推广站并不是农户现有技术的主要来源,在推广现有农业技术中,技术推广部门的作用远未得到充分发挥。
1.3农业技术推广内容与农户需求偏差大
农户依靠技术增收的特征愈加明显。对于农户已得到技术服务的调查显示,提供农资供应、技术指导培训、技术价格信息等三项内容,是技术服务供给的主要组成部分,分别占21.89%、22.23%和22.62%。但针对这些服务内容,认为提供技术不贴近当地实际的农户所占比例高达48.96%,认为技术服务过程不连贯的占27.31%,认为技术服务时间与农户劳作时间有冲突的占23.73%。
1.4农业技术推广方式需要改进
现有农业技术推广方式主要有现场示范、咨询培训、发放资料及技术承包,现场示范和技术承包两种方式农技人员能直接深入到田间地头,能更有效进行答疑解惑。在注重改进推广方式的同时,应逐步拓宽农户学习农业技术的渠道。农户认为最有效的农技学习方式依次为:农技人员下乡到户指导,科技示范户或专业大户传授,向邻居或亲朋好友学习,农户更偏好现场指导、现身说法等更直接、更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和学习方式。
1.5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完善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农户认为应从引起领导重视、在村里建农业技术推广站、为农户开展技术讲座、增加对农业技术推广投入资金的支持、提高农户文化水平、多引进高科技人才、修正农业技术推广政策等方面改进服务
2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问题的成因分析
2.1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对技术推广工作创新不够
部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因循守旧”,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缺乏创新,以从上到下呆板的工作方式主导农业技术推广事业,较少顾及农民的实际需求和接受能力,致使技术服务不到位,与农业产业需求“两张皮”。农民期望和农民实际获取农业技术的渠道对比存在很大差距,这反映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推广工作创新上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2.2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供给与务农劳动者需求不匹配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老龄化、妇女化和低素质化等“三化”现象和老人、妇女和儿童等“三留守”问题更加突出,务农劳动者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和新模式的接受吸纳能力减弱,而对其简约化、多样化、个性化和实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这迫切需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提升自身素质,创新推广服务方式,不仅要讲给农民听、教给农民学,还要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
2.3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法律法规体系有待完善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技术推广法中原则性规定多,在关键制度设计上缺乏监督制约机制,行政协调手段运用较多,依法处罚等手段运用较少;对有的违法行为没有设定行政处罚或者设定的行政处罚没有规定具体标准,造成执法无据或实际操作困难;当出现问题时,责任人应当在什么范围内追究责任以及如何追究都不明确,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条件、生活条件监督落实难,基础设施等工作保障落实缺乏制约,问题出现过程中无人管,有时即使违反了规定,事后也很难追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资产被平调、农技人员待遇不落实的成本很低。
3改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对策
3.1健全农业推广体系体制
为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应该打破政府为主体的模式,变成以政府为主导,组建一个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组织对象可以涉及到农业科研所、农业院校及私人农业企业等,扩大参与人员的层次性,为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注入新鲜血液。
3.2梳理职能
为打破原有的部门冗繁体系,应改变原有的管理机制,重新制定出一套新的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办法,将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明细切实落实到各乡(镇),并且采取一级管理一级的模式,推广工作效果要及时向上级汇报,上级颁发的新政策及市场信息也要及时传输到下级,加强各级之间的交流学习,共同探究推广办法。
3.3视具体情况进行农业技术推广
中国地大物博,南北差异明显,南北农业种植项目也大相径庭,因此,所需的农业技术也截然不同。如果盲目的按照政府政策推行机械化大生产技术,只会打乱生产计划,浪费人力物力,并且达不到应有的推广效果。
3.4引进竞争机制提高技术推广人员素质
只有引进竞争机制,对工作能力差,长期不能做出贡献的人员进行淘汰,才能激发工作人员的要作积极性,能够促使他们自主更新知识,积极主动的为农业技术推广做贡献。另外,国家也应给予再教育培训的机会,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只有传授推广人员专业知识,才能跟上时代脚步,从而更好地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3.5资金扶持政策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疏通农业科技研发资金渠道,削减冗繁机构,将每一分钱都切实用在农业科技研发上。此外,大力宣传农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呼吁社会各界有资金有能力的人士,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技术、资金上的扶持。
作者:王洪亮 单位:冠县桑阿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乡镇农业技术论文:乡镇农业技术的问题与策略
在国务院、安徽省政府关于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相关文件出台后,特别是安徽省农委在蒙城召开基层农技推广改革会议后,太和县积极推进,逐步落实。于2008年10月13日制定并下发《太和县人民政府的意见》(太政〔2008〕39号)文件,太和县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展开,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的人、财、物、事“四权”收归县农委管理,完成省、市关于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部署。目前,全县共设立31个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编制209人,现有人员207人(含畜牧区域管理站22人),其中技术人员167人(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49人、助理83人、员级29人);普工23人(高级工9人、普工5人、中级工4人、初级工5人);管理人员17人(科员14人、办事员3人)。目前,全县207名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人员工资全部由县农委打卡发放,工作关系基本理顺。
基础条件差,推广手段落后大部分乡镇农机推广站无自己的办公场所,无服务、咨询场所。临时办公场所面积小,条件差,推广工作以传统的“一张嘴,两张纸”为主。基层推广站基础设施差,缺乏交通工具和培训设施,缺少试验基地、科研设施和信息网络,农技推广工作难度大,效果差,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需要。2.2投入严重不足财政在保障人员工资正常发放的情况下,另每人每年补贴800元办公费。办公经费缺口巨大,人员下乡的差旅费用不能解决,限制农技人员下乡入户提供农业技术服务的积极性,导致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质量低,甚至无法顺利开展工作。
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现有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人员177人(不含畜牧区域管理站22人),其中技术人员145人。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仅85人(高级农艺师6人,农艺师33人,助理农艺师36人,技术员10人);畜牧技术人员9人(高级畜牧师3人,畜牧师2人,助理畜牧师4人);农、牧合专业技术人员占50%。其他人员业务技术水平低下,接受培训的机会较少。现有农技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较低,对现代农业新技术的熟悉程度和操作能力不够,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3-4]。农村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影响农业技术的普及推广近10多年来,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一大批文化程度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逐步进入城镇从事第二、三产业,使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素质进一步下降。务农劳动力年龄结构偏大,多为留守老人、妇女,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对农业科技的接受能力较差。农技人员行政任务重基层农技人员往往需要花较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应付和处理繁杂的事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1/3左右的农技人员被乡镇政府安排专职从事于行政、计生、民政等非农行业工作。
组织技术培训比较难,影响技术宣传普及农村卫星电视接收天线的增加,影响县级电视节目收看,农民不能及时收看农技专家根据农时和病虫害发生情况所作的针对性很强的技术宣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技推广。目前一家一户承包经营,影响农业技术的普及推广应用。
发展对策为促进农业技术推广,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加大投入,加快建站,改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服务条件。②加强乡镇农业科技人员培训,提高基层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③加强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④建立村级农技推广示范田,发挥示范作用。⑤加大土地流转和“托管”力度,走规模种植之路。⑥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能人带动效应。⑦搭建高效实用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⑧加强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提高农业科技推广效率。⑨为农业科技推广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乡镇农业技术论文:金湖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分析了金湖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基本现状,总结了改革后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发展取得的成效,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现状;成效;对策;江苏金湖
金湖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于2003年机构改革时成立。根据苏政发〔2002〕147号文件精神,金湖县对乡镇原农技、农机、农经、水产、蚕桑、林业、畜牧兽医、企管、统计、劳动服务所等镇属7所8站在编事业单位人员进行改革,通过竞争上岗,考核合格的人员组成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1基本现状
1.1人员构成基本情况
金湖县辖有11个镇,核定编制152人,实际在编138人,在编人员中农技21人,农机11人,农经24人,畜牧26人,蚕桑8人,劳服所11人,水产8人,林业10人,企管10人,统计4人,其他5人。大专学历87人,本科16人,高中及中专学历35人。初级职称86人,中级职称52人,高级职称人员无。平均年龄44岁,其中30周岁以下4人,30~40周岁52人,40~50周岁75人,50~55周岁7人,55周岁以上人员没有。平均工龄22.1年,其中10年以下的11人,10~20年47人,20~30年79人,30年以上1人。
1.2工资福利基本情况
金湖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人员平均档案工资1 505.7元,所有人员的工资已全部纳入镇财政预算,由镇财政统一打卡发放,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各镇均由镇财政统一解决。但福利、奖金、办公经费各家解决途径不一致[1],存在以下4种情况:一是由镇财政全部解决有3个镇;二是镇财政解决部分人员经费的有2个镇,如涂沟镇原农技、农经、兽医人员的福利、办公费用由原单位解决,而原水产、林业、蚕桑等其他人员经费则由镇财政解决;三是镇财政实行预算外管理,不足部分由镇财政补足的有5个镇;四是镇财政不承担福利、办公经费,由改革前原单位承担的1个镇。
2取得的成效
(1)精减了人员,减轻了农民负担。改革前全县乡镇7所8站在编人员有339人,改革后,原7所8站人员编制一般仅设立1~3个编制,平均不到2人,现全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实际在编人员138人,明显精减了人员、减轻了农民负担。
(2)充实了力量,提高了业务水平。在改革时,通过竞争上岗,一般淘汰了业务水平较低、工作能力较差的人员,而业务水平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群众基础较好的专业技术干部被竞聘上岗,使乡镇农技推广整体力量加强,业务水平明显提高[2]。
(3)经营性人员与公益性人员分开,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改革,全县所有改革竞争上岗人员均脱离经营,从事公益性农技推广,使公益性人员有更多的精力、更高的积极性从事本职工作;而经营性人员也改变了观念,端正了态度,更好地从事经营活动。
(4)精减了机构,避免了重复开支。改革前7所8站经改革后合并成立一个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及镇开展工作时,把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作为一个独立部门开展工作,机构精减了,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开支。
(5)承担农业项目实施,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各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一般都有相应专业人员参与了农业项目实施,如稻田生态养殖、机插秧栽培技术、油—瓜—稻高效栽培技术、藕鱼套养技术、特种养殖技术、网箱养殖技术、千亩成片林生产基地建设、科技入户、三项工程、畜禽高效规模化养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等项目,将有效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农民增收增效。
(6)创办、领办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全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有51人创办、领办农业专业合作组织18个,带动农民致富2万人,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3存在的问题
(1)职能不明,农技推广职能被削弱。一是县级主管部门业务管理相对较弱。改革后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下放到各镇人民政府管理,县级业务主管部门行使业务管理。而实际上级业务部门从事业务培训、管理相对减少,竞聘上岗人员一般只参加人事部门职称培训,而业务部门几乎不直接对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人员进行业务培训[3]。据调查,5年来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参加3 d以上培训的人数仅为6.5人次。二是镇里存在政事不分,乱拉乱用现象。镇里工作千头万绪,镇政府为了应付镇里日常工作,一般政事不分、职能不明,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人员大部分时间、精力主要应付镇里的中心工作,例如负责分工村、规费上缴、农业养老保险、秸秆禁烧等突出性工作,而无暇顾及本职业务工作,更为严重的直接抽调他用,全县这种类型人员有24人,占在编人员17.4%。全年50%时间从事政府其他工作的人员有110人,占在编人员近80%。
(2)办公条件差,办公设施落后。改革后,原7所8站的财产归镇政府拥有,镇政府为了减轻财政负担,一般把原有财产主要是房产进行拍卖处理,导致竞聘上岗人员没有集中办公场所。办公设施简陋,根据调查:全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配备电脑25台,其中有11台是县农业局为了方便镇农技员开展工作配备的,有固定电话的9家,还有2家没有固定电话,同时缺乏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相应的仪器设备。
(3)福利待遇低,工作经费短缺。各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人员与镇行政编制人员相比,奖金福利待遇解决难,相对福利待遇低,改革后公益性与经营性人员分开,公益性人员不再从事经营活动,而部分镇仍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人员自行解决福利、奖金等待遇,将直接影响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人员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同时因办公经费短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人员难以正常开展工作。
(4)债务严重,导致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不堪重负。据不统计,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原单位在撤并前,一般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债务;加之合并成立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后,部分镇政府对各单位债权、债务、资产等情况没有充分核资清算,财务管理混乱,会计帐目不清,资产流失严重,导致目前全县11个镇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一般都有60万~250万元不等的债务。这些债务各镇政府也无力偿还,最终还挂在各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帐上,将成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沉重的负担,直接制约着其发展。
(5)编制安排欠合理,导致部分人员无法从事本专业工作。定编时,各镇均设立蚕桑专业编制人员1~2名,但由于不少镇没有蚕桑生产,导致这些人员人浮于事、无事可干。
4对策
(1)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加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管理,理顺上下关系,上级主管部门避开条块分割,并直接进行业务培训,专业职称的评聘管理,各镇政府也应实行政事分开,退还相应编制人员,并明确相应职责,定编定岗,减少乱拉乱用现象发生。
(2)建立保障机制,落实基本待遇。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保障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人员的工资、福利、奖金以及各项工作经费。
(3)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办公条件。建议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配备必要的办公场所和办公设施及仪器设备,从而提高为农服务能力。
(4)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建议业务培训实行对口培训的方式,每年由省、市、县组织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人员进行集中业务培训,对有编无职的人员进行转岗培训,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整体为农服务水平,增强为农服务能力。
(5)加强政策扶持,打造创业平台。对领办、创办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农业科技园等的农技人员给予政策上扶持,解决他们后顾之忧,在创业道路上出现的难题,建议明确上级主管部门实行专人挂靠制,解决其创业道路上的难题[4]。
(6)加强清财化债,减轻债务负担。对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债务建议各镇组织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进行进一步清查,明确债权、债务关系,对现有资源重组配置,增强经济、社会效益;对事实存在的债务进一步清财化债,促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甩掉债务重担,轻松从事农技推广工作。
乡镇农业技术论文: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问题及对策
摘要:
在进行农业技术的推广中,对乡镇农业的推广非常的重要,其是推动科技兴农战略的重要因素,在乡镇农业技术的推广中,推广人员的素质和文化对提高农民的素质具有关键的作用。现阶段,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体制不健全、设置的机构不是很科学,经费不足等问题。本文介绍的主要内容包括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问题;对策
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在当前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给农业生产的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本文结合乡镇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其中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一定的解决方案。
1当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1管理体制不健全
现阶段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一些问题,其中管理体制不健全比较突出。我们都知道,对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改革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缓慢的进程、各个地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等,同时在很多地区,不同的农业技术推广站属于不同的机构,直接隶属关系的管理比较混乱。此外,在进行推广站的建设中,存在几个乡镇共同设置一个中心站的现象,而有的地区则是一个站所为一个乡镇设置,有的则进行合并。可以知道,农业推广技术机构缺乏统一的模式,主要的原因就是管理体制的不健全。
1.2机构设置不够科学
在进行农业技术的推广中还存在机构的设置不健全的问题。在通常的情况下,进行农业技术的推广需要很多部门和人们群众的配合,这就需要相关的部门、推广人员和人民群众的配合。有这样强大队伍的支持,才能保障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但是,在实际的推广机构的设置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各个机构之间联系不密切,彼此之间自成体系等。农业、林业和水利等部门之间的配合不紧密,各自建立相对独立的推广体系,而又对农户进行推广宣传,不仅不能实现推广的效果,而且造成一定的浪费。
1.3推广手段单一
在进行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关键问题是推广手段的单一性。现阶段,农业技术推广都是比较被动的接受上级的命令,之后再进行具体的规章制度和流程,在乡镇的努力下进行农业技术的推广,在农业技术干部的指挥之下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然后农民按照要求进行。这样的话,出现的情况就是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人员进行交流的机会很少。这种方式对技术推广很不利,特别是造成技术推广方式的单一,对推广体系的建设具有阻碍作用。
1.4经费投入不足
在进行农业技术的推广中,经费的不足是最根本的问题,在一般的情况下,农业技术推广中经费不足的情况主要出现在县和乡镇两级,其主要的特点自收自支、上级财政拨款和同级财政拨款等。在进行县级和区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其经费主要是职工的工资。在很多的乡镇地区,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不足,推广人员缺乏稳定的收入,其工资的来源主要是进行农业生产经营中所产生的效益。可以看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生存和发展主要通过经营获得。这种现象的存在对技术推广工作造成一定的阻碍和挑战。另外,政府部门对推广工作缺乏重视,致使经费严重不足;而乡镇农技推广站也存在年龄老化、知识老化问题,专业农技人员已很少分配到乡镇,已出现严重断层现象,致使乡镇农技推广工作很难开展。有的乡镇甚至没有专业的农技推广人员。
2做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对策
2.1明确职责,强化管理
加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主要措施是对职责进行明确,强化管理。基于此,进行服务机构职能的建设中,应该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必须遵循分类管理和科学指导的原则。在通常的情况下,农业技术推广时,其职能主要是农业技术的推广,农作物病虫害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强制性检验,农村能源、农业公共信息和培训教育服务等职能。另外,还存在一些营利性质的职能。一些公共性质的职能应该加强其服务的功能,同时加强技术人员的素质,进行竞聘上岗,对于经费的问题,财政应该予以保障。在进行营利性服务的活动时,应该不断加强自我发展的能力,并且给予一定的资金和技术的支持。
2.2加强建设,提升素质
在推广措施的建设中,应加强建设,不断提升素质,这是最重要的措施。对推广技术人员进行的梳理,同时进行分类和登记,如果出现缺岗的情况进行及时补充。如果出现脱岗的情况的话,限期回到工作岗位,如果逾期不回的话按照情况进行处理。对乡镇技术推广人员应该进行相应的资格认定,保障推广人员的素质和质量。对高校的毕业生应该进行积极的引导和鼓励,为农业技术的推广打下人才基础,在充实建设队伍的同时促进推广技术向着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
2.3改进方式,提高效能
该种措施是推广技术中比较重要的措施之一。在进行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应该结合农民的实际需要,同时对市场发展的动态进行及时的了解,在促进农业不断发展的同时,提高农业技术的整体覆盖率,不断进行服务模式的创新和建设,对工作方式进行不断的改进,提高服务的效率,让农民能够感受到农业技术推广的必须性。相应的服务理念应该转变,在过去的推广中,主要靠的是行政的干预,现阶段应该依靠科技的示范,明确服务的目标,从追求数量转移到追求质量上面。
乡镇农业技术论文: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相对应的技术推广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落实,农村经济发展速度逐步加快。而从目前情况分析,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遇到了一些难题,如推广度不高、农民知识普及度低等,导致农村经济效益无法得到提升。
[关键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问题;对策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推广与支持,在某种程度上可促进农民增收,实现粮食大丰收。从某种层面分析,农业技术推广可让农民科学种田,降低成本投入。而从实际应用现状来看,乡镇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显现出弊端,基于此,展开深入的探讨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建议。
1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弊端
1.1管理体制不健全
管理体制相对不健全,是目前较为突出的问题。对以往的实施效果反馈分析,乡镇农业技术改革过程相对比较缓慢,且不同区域差异较大,上下级隶属关系也存在差别,很多乡镇共用一个技术推广站,这主要是由于农业技术推广站并没有统一的组织结构,导致难以有效监管。此外,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配备相对缺乏,且推广人员的工作意愿并不是很强烈,导致推广效果不尽如人意[1]。
1.2推广手段单一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难以获得成效的直接原因是推广手段单一,很多乡镇农业推广站只是被动地接受上级的命令进行简单的技术推广,遵循以往的操作流程实施试验示范,要求农民依据操作规章进行技术操作,并未对其进行现场操作,农业推广必然不会达到良好的效果。
1.3经费投入有限
经费投入不足是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受限的主要原因。经费来源不足导致技术推广难以真正落实到位[2]。此外,多数乡镇技术经费补给不足,也直接导致技术人员收入无法得以保障,很多技术人员依靠经营农业资料谋生,这将不利于农业技术推广,必须得以妥善解决。
2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的具体措施
2.1明确职责,完善管理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需要有完善的制度。强化职责管理,对各类农业技术推广应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对于技术服务需要严格依据科学分配,实施分类管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主要包括示范、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和教育培训等类型。对公共性质的职位,加强其服务功能,在技术人员的选聘上实行竞聘上岗,政府财政机构应保障技术人员的收入稳定。乡镇机构还需重点扶持农业技术推广站、水利站和农机站等项目,且将各项目的隶属个人或是部门明确列举,提高技术推广人员待遇,使其能够以更好的心态去面对工作。
2.2优化推广手段及策略
以往的农业技术推广方式相对单一,因而必须从根本上优化推广手段,提高技术推广效率,是乡镇技术企业推广必不可少的对策。从服务机构层面而言,需从农民具体情况出发,结合目前我国市场发展方向,依据农业发展实际需求,较大限度地增加技术覆盖率,并使之有效落实。创新服务模式,改善工作方式,提升服务效率,让农民能够从技术推广中获取利益。与此同时,技术人员还需更新服务理念,依靠科技示范,或是营利服务,积极转变服务目标,从长远角度追求产品高质量,提升农民经济发展效应[3]。
2.3增加经费支出
经费投入不足是限制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的首要问题,因此乡镇政府需要这一环节不断优化,为技术推广提供专业的经费,同时保障工作人员的工资收入,主要是通过财政拨款、支农资金、渠道等方式,合理预算技术推广所需经费,从而保障农业技术推广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3结语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技术推广过程中逐渐显现出的弊端不利于农民经济收益。笔者分析了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相对应的解决对策,从根本上改善我国农民收入,推动农业发展不断实现技术化。
乡镇农业技术论文:乡镇中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问题和对策
经济建设的加快推动了农业的迅速发展,但我们仍然不可忽视目前农业推广工作所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目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发展。本文深入剖析了原因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1、当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问题以及造成的原因
1.1没有完善的管理体制
这是目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各个地区之间,农业技术的推广都不尽相同,同时所归的管理部门也不相同,有的直接归当地政府管理,有的是几个村镇共同设立一个中心站进行管理,没有比较统一的管理体系。大部分的“三权”都归乡镇管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在中心站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就没有精力花在农业技术的推广方面了。然而不需要做大量乡镇中心工作的技术人员,则没有推广能力,或者是自身不愿意做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这些原因,也使得农业推广工作进度缓慢。
1.2没有科学地设置农业发展机构
要想快速推动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我们就需要广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想们政府部门的密切配合。只有各部门和所有专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团结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才能解决这一问题。现在我国农业分为农业、林业、畜牧业、水利业、水产业等部门。正因为其各自独特的推广体系,显得整个农业很分散,各部门相互之间没有具体的交流,大好的资源全都被浪费。没有合作就无法推动我国乡镇农业技术工作的发展。
1.3推广的方式不够新颖
现在我国的农业发展现状还处于被动状态,上级下了什么指令,下属就照着做,这样死板的规章制度是不会有任何的效果的。首先推广机构必须与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有长期深入的交流,进行现场指导,才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方法
强化相应的管理制度,有明确的分工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要详细合理的划分个部门的职责,实行严格的分类指导,科学的指导。
2.1乡镇在农业技术传播上应更加卖力,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进行定位
我们要仔细阅读科学指导、强化管理、明确职责。在公众岗位上严格服务好群众,在技术员工的工作金费由财政给予分发。在营利的服务上应该保障服务质量,而且还得快速融入这个行业,还得不断自我反省不断进步。我们应该创新工作管理体系,应该将职责落实到每一个人,还得将部分农业站集齐落实管理。我们应该配合农业技术员工的推广工作,并且政府应该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以至于能够拥有很高的工作效率。
2.2加强素质建设,推动乡镇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要想推动乡镇地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清理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对农业服务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完善乡镇农业各服务岗位,对稀缺性岗位人员进行补充和培养。及时清理不在岗的挂牌技术人员和达到合约期限、以及超过约定期限无法按时到岗的人员。加强对乡镇农业的技术支持和技术引导,对乡镇农业服务人员进行定期的资格考核与认定。对于乡镇农业岗位进行社会公开招聘,保障技术人员从事农业的总比例在农业服务人员总数的80%。大力倡导和吸引高校农业专业型人才对乡镇农业进行技术改革,同时加强农业技术研发与农业服务工作进行紧密联系,壮大农业技术队伍。为培养专业型农业技术人员,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培训机制。对乡镇进行不同层级的培训规划,保障乡镇农业技术人员按步骤、有规划地进行技术培训,提升乡镇农业技术工作者的专业技能
2.3乡镇农业技术宣传工作应提高效率
在宣传的过程中也得考虑当地实际情况,根据市场的发展情况,得到群众的认可。观念不能一层不变,不能够像以前一样依赖于政府今天解决,我们应该努力向科技技术靠拢,保障质量的情况下提高效率。服务不能太单一应该存在多元化的的服务,不能只服务于某一个环节,从传统像现在转变。
2.4保障相关经费以及做好相关预算工作
不能将待遇以及福利给予低于当地同级公务员水平。另外,我们应该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目标,资金方面政府给予直接分发。
2.5科学合理安排人口
将分散的农业集中起来,并且对于乡镇的农业站进行整合,将一些有经验、成绩并通过考试的技术人员安排到一些比较落后的地区进行指导宣传。
3、结语
综上所述,若乡镇农业科技想整体提高,首先要做好乡镇农业技术的宣传,其次就是提高乡镇群众的整体科学技术文化素养,应针对乡镇在宣传农业科技技术时面临的冲突以及相关问题实际分析并有效解决,这样才会稳定地进行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作者:倪家军 单位:贵阳市乌当区新场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乡镇农业技术论文: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问题与对策
[摘要]现阶段,我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一定问题,如体制不健全、结构设置不科学、经费不足等。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即明确职责,强化管理;加强建设,提升素质;改进方式,提高效能。
[关键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问题;对策
1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体制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对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改革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进程缓慢、区域差距明显、隶属关系混乱等。此外,在建设推广站时,存在几个乡镇共同设置一个中心站的现象,而有的地区则是一个站所为一个乡镇设置,有的则进行合并。总之,农业推广技术机构缺乏统一的模式,主要原因是管理体制不健全。
1.2机构设置不科学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需要多部门和人民群众的配合,才能保障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但是,实际工作中推广机构的设置存在一定问题,如各个机构之间联系不密切,彼此之间自成体系等。农业、林业和水利等部门之间的配合不紧密,各自建立相对独立的推广体系,而又对农户进行推广宣传,不仅不能达到推广目的,而且造成一定浪费。
1.3推广手段单一
现阶段,很多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都是被动接受上级的命令,之后按照具体的规章制度和流程,在农业技术干部的指挥下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然后农民按照要求进行。这便导致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人员进行交流的机会很少。这种方式对技术推广很不利,特别是造成技术推广方式单一,对推广体系的建设具有阻碍作用。
1.4经费投入不足
一般农业技术推广中经费不足的情况主要出现在县和乡镇两级,主要特点是自收自支、上级财政拨款和同级财政拨款等。在县级和区级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其经费主要是职工的工资。在很多的乡镇地区,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不足,推广人员缺乏稳定的收入,其工资来源主要是进行农业生产经营所产生的效益。这种现象的存在对技术推广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和挑战。另外,政府部门对推广工作缺乏重视,致使经费严重不足;而乡镇农技推广站也存在年龄老化、知识老化问题,专业农技人员很少被分配到乡镇,有的乡镇甚至没有专业的农技推广人员,已出现严重断层现象,致使乡镇农技推广工作难以开展。
2做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对策
2.1明确职责,强化管理
服务机构职能的建设必须遵循分类管理和科学指导的原则。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职能主要是农业技术的推广,农作物病虫害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强制性检验,农村能源、农业公共信息和培训教育服务等[1]。另外,还存在一些营利性质的职能。一些公共性质的职能应加强其服务的功能,同时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保障经费充足。在开展营利性服务活动时,应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并给予资金和技术支持。
2.2加强建设,提升素质
对推广技术人员进行的梳理、分类和登记。如果出现缺岗的情况,及时进行补充;如果出现脱岗的情况,限期回到工作岗位;如果逾期不回,按照情况进行处理。对乡镇技术推广人员应进行相应的资格认定,保障推广人员的素质和质量。对高校的毕业生应进行积极的引导和鼓励,为农业技术推广打下人才基础,在充实建设队伍的同时促进推广技术向着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2]。
2.3改进方式,提高效能
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应结合农民的实际需要,及时了解市场发展动态,在促进农业不断发展的同时,提高农业技术的整体覆盖率;不断进行服务模式的创新和建设,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提高服务效率,让农民能够感受到农业技术推广的必要性[3]。此外,转变服务理念,过去的技术推广主要依靠的是行政干预,现阶段应依靠科技示范,明确服务目标,从追求数量转移到追求质量上。
乡镇农业技术论文:基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的思考
摘要:农业的快速发展进步使得我国的国民经济总值不断上升,随着时展进步,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科学技术早已普及到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技术的推广,是科学技术与农业技术相结合之后的新型项目。是实现农村技术服务良好推广的重要步骤,对建设新农村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已经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人类的需求逐渐脱轨,这样不但对农业有重大影响,还对社会发展有严重影响。本文以基层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为主要探索对象,分析找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对未来农业技术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提高农产品收入,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新农村的建设,共建我国美好家园。
关键词:基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问题与建议
引言
目前,我国的传统农业由于满足不了现代生活发展水平,因此,正逐渐发展符合现代水平的农业技术,由于农业发展的局限性较大,许多农民都外出打工,导致农业发展停滞不前,为了使农业发展紧跟时展的步伐,需要对农民的生活保障不断加强,才可以使农民主动接受现代农业技术。基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不但可以促进市场经济的扩大,还可以促进我国农业发展更上一层楼,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要围绕农村市场经济,搞好技术、建立综合管理机构来推动农业技术。
1基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项目前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经济与技术科技的不断改革,农业技术推广也逐渐多样化,农业技术也大量向农村发展,一些农业技术学校逐渐面向农村,向农村推广。政府与社会的支持使一些企业也参与到农业推广的行业中来。但是,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会有一些传统技术与管理方法带入,适应不了当前市场,因此在推广过程中也有一些较为重要的问题出现。
1.1农业技术推广方法难以适应当前市场
传统的农业推广技术服务将农业技术着重推广,在推广技术过程中也会进行一些专业培训,但不是特别规范。而项目前的农业技术服务推广模式则是以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为主要核心,通过提高农民整体的素质来推动农村的发展。存进农业技术的进步与普遍应用。一般都是通过示范、培养、引导等方法帮助农民提高自身素质。进行推广的工作人员将农民的生产问题与生活中的困难慢慢解决,促进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发展进步。
1.2推广人员的职责不明确,使推广力度较弱
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一些农业产业并没有真正享受到农业科技新技术,造成这些问题是由于一些乡镇府的管理存在漏洞。乡政府的工作人员对自己负责的项目都不清楚。一些乡政府的管理者将工作人员随意抽调,协助政府中心工作,工作人员对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没有时间和经历进行推广,再就是农业技术人员的福利待遇都没有很好保障,为了自身生存,都是只干能挣钱的服务。导致农业技术普及不到农村,农民很难接触到。
1.3经费较少,待遇较差
一些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人员待遇特别低,这样没有保障的生存致使工作人员对待工作积极性较弱,一般的乡镇府害怕把事情闹大,按照国家实行的阳光工资象征性的给工作人员一点点补助,导致工作人员哀声一片。
2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建议
社会发展必定离不开农业发展,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农业的发展可以使社会稳定发展。农业的不断发展,使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为了加快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通过对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分析找出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2.1改进推广方法,创新推广理念
农业推广技术发展必定离不开农民的大量使用,在农业推广技术发展过程中,农民素质高低将会对农产品在市场中占据的地位与口碑产生影响。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将农民素质提高并将二者想融合,通过政府职能与农民主体意识的改变,来探索农民愿意接受的新农业技术。
2.2严格界定工作职责,创新服务制度
通过对各个工作的合理分配,制定相应的制度,优化组织结构,既可以按时完成工作,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将每个工作人员分配固定的工作,例如农业中的水产行业,让工作人员参与技术推广计划,组织新技术,并进行引进与示范,为水产行业提供良好的服务,务必让每一个农业技术都落实到位。
2.3提高工作人员待遇,增强工作人员责任感
对工作人员的待遇在底工资的基础上,建立奖惩制度,只要工作完成的好,效率与质量并存,就给予一定的奖励。反之则对其惩罚。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对本职工作产生责任感。提高整体推广效率。
3结束语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对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建设有重要影响,不仅可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还可以促进国民经济不断进步。对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进行推广时,一定要对其部门严格管理,不断考核。加大对各个乡镇的经费投入,让员工没有后顾之忧,全心全意投入到工作中去。
乡镇农业技术论文:农业技术在乡镇变迁中的适用性
作者:冯燕 张红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村社会研究中心
从农民的身份、价值观念可以清楚的看到农业技术对其的影响情况;其次,家庭是农民与村落的中介,农业技术通过作用于农民进而对其家庭关系产生影响。家庭劳动分工、技术决策以及夫妻关系的变化都可以反映出农业技术对家庭的影响作用;,讨论村落的变化。从家与村的结合原理研究村落,同时研究村落外部市场和政府对村落社会的影响,从而把握村落社会整体的的变化。无论农民个体、家庭如何变化,农业技术只有作用到整个村落时才具有意义。研究发现,农业技术对村落经济、社会交往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农业技术对村落的作用就在个人、家庭、村落3个层次的变迁中表现出来,而且不同层次的变迁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研究方法上采用质性研究,即“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实地体验、开放型访谈、参与型和非参与型观察、文献分析、个案调查等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在当时当地收集及时手资料,从当事人的视角理解他们行为的意义和他们对事物的看法,然后在这一基础上建立假设和理论,通过证伪和相关检验等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检验;研究者是主要的研究工具,其个人背景和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对研究过程和结果必须加以考虑”[5]。因此,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努力做到当事人的主观感受与研究者的客观观察相结合,事件描述与理论解释相结合。选择陕西杨村作为调查对象,基于两点考虑:(1)杨村具有“村落共同体”的基本特征;且位于陕西杨凌示范区设施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内;全村大部分耕地转为设施农业;温室大棚的经济收入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2)村落中有“熟人”带领进入,并根据村落情况设计了问卷,于2011年3—6月在村落中进行了田野调查,将深度访谈与问卷相结合,了解温室大棚种植技术给村民及村落带来的变化。
样本村介绍
杨村位于渭河流域关中平原腹地,在杨凌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的西北方向,距杨凌城区8km处,东距西安市90km,西距宝鸡市86km,村前有沟通东西的杨扶公路,交通便利。全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270户,1166人,400个劳动力。据杨凌示范区2010年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以前,杨村主要收入来源由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养殖、外出务工四部分构成。其中,种植小麦、玉米、菜籽72.4hm2,种植猕猴桃9.867hm2,圈养猪牛185头,种植与养殖占村民总收入的51.6%,务工收入占39.2%,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仅占9.1%。2009年在政府的推动下,杨村成立了土地银行,流转给外村9个专业合作社建设设施农业用地35.867hm2,分别给陕西银磊农业科技公司、省果树苗木中心流转土地11.333hm2和15.333hm2。杨村建成设施日光温室大棚168座,占地14hm2,塑料中棚19座,2.467hm2,共占地16.467hm2,每个自然棚的收入在1.5万~2.5万元。粮食作物面积从2008年的72.4hm2减少到2010年的14.6hm2,2010年村民人均纯收入9164元,比2009年增加了2404元,增长了35.6%,较2008年增长4027元,增幅78.4%,彻底改变了长期以来小麦、玉米等传统作物一统天下的局面。并且杨村为“三网融合”信息化试点村,电话入户率98%以上,互联网入户率达到30%。
技术的进入及技术网络的形成
引起社会系统变迁的新要素90%是从系统外部导入的[1]。同样,大棚技术进入杨村也是外部力量推动的。技术的进入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科学技术在农业中广泛使用,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工作,特别是设施农业的建设。设施农业(温室大棚)能部分或全部控制农业生产的环境条件,因此能缩短农业生产周期,缩小占地面积,提高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农业生产的稳产、高产,提早或延迟产品上市时间,调节市场供应,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产值[6]。但是,杨村村民之前没有接触过大棚,不知效益如何,因此对承包大棚一事犹豫不决。政府组织村民去山东寿光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参观学习,温室大棚进入村民的视野,良好的收益冲击了他们。参观结束后,村民们按照政府的施工要求积极投入到温室大棚的建设中。投入生产时,合作社联系了三位分别擅长种植、病虫害防治、大棚技术管理的教授,每周末到田间地头为农户们从最开始的温度控制、定植、喷花(点花)、剪枝、吊蔓到作物茬口的安排、病虫害防治等知识的讲解,并且到棚里为农户进行现场指导。经过政府的引导和推动,教授的输入和讲解,农民技术员的沟通和帮助,大棚技术进入杨村,并扎根发芽。技术的培训及更新政府充分利用当地高校农业科教优势,聘请专家教授,通过现代教育教学手段,采取集中系统培训和现场观摩交流相结合,促进村民尽快掌握农业技术知识。由当地科技局统一组织考试,对基础知识和生产技能全部合格的学员,颁发农民技术员等级证书。调查中,一位研究番茄的教授为杨村的村民进行培训,地点设在村委会的会议室,座无虚席,村民们并就病虫害防治与教授进行了交流。培训结束后,询问村民效果怎么样,“好的很,现在大棚里的活我们都已经掌握了,现在主要是病虫害太厉害,品种在更新,病毒也在更新,之前的方法有些陈旧了,这回还学到不少”。当今中国的农民仍是小规模的家庭经营,本质上仍属于小农。但是,他们不同于过去封闭社会传统的小农,已经被卷入一个高度开放的市场体系中,因此他们的社会化服务需求在增多,需要不断更新技术知识以适应这个高度开放的社会和市场。技术的交流和推广技术传播是信息从信息源到受者的传递过程。传递过程中涉及不同的人际关系互动。传播的本质在于不同角色模式的互动与配合[7]。大棚技术进入以来,村民闲暇时候的串门聊天变为了在棚外聊天,这就为技术的交流和推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他们谈论市场价格、种植品种、农药化肥、技术员传授的方法。农户们认为这样的人际传播渠道“看得见,摸得着”,信息;在传播交流过程中农户可以参与其中,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充分讨论;一些农户的文化程度低,对书本、网络等大众传播渠道提供的信息理解起来有难度。基于这3点原因,在技术推广的过程中,农民技术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人际传播是个人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往,具有传播主客体的充分参与性、反馈的灵敏性和沟通的情感性,并且农民技术员也承包大棚,在实际生产中会与农户遇到相同的问题,所以,农户有问题通常会找农民技术员来解决。
农业技术在村落变迁中的作用
农业技术是社会体系中独立存在的知识系统,是推动村落变迁的主要力量。杨村村民在技术的推动下从单纯的生产者转变为集多种角色于一身的职业者。他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呈现出现代化的特征,市场意识增强,重视效益和彼此的合作。农业技术对村民的影响身份农民向职业农民的转变首先,传统的农民身份变为专业户。温室大棚可全年种植瓜果蔬菜,不因冬季的寒冷和夏季的酷热而中断生产,农民不像种植传统作物时,1年只有“三个月忙,九个月闲”的状态。温室大棚对温度要求很,温度低于或高于标准温度容易致使农作物生病。因此农户要有责任心和明确的时间观念,像工人一样每天按时工作。传统农民为了满足自己家庭的需要,粮食和各种蔬菜都种上一些,如今他们的兴趣则集中在少数几种作物上,并以生产和出售这些农产品为职业。平日消费的粮食、蔬菜和肉类食品需从市场上购买,传统的农民成为专业生产者。其次,职业观的形成。农民在大棚生产中,不再靠天吃饭,而是采用滴灌技术,不仅保障作物的灌溉用水,而且节约用水;对待害虫,采取科学的方法,利用粘虫板、防虫网等预防为主的方法;对作物的病害,采用教授和农民技术员讲解的科学配方;种植作物时,讲究农作物之间的间距,除给大棚里施用传统的农家肥外,也越来越依靠现代技术生产的各种肥料,例如氨水、尿素、复合肥等各种有助于农作物生长的肥料。这种对待农作物的态度,其实是一种思想的变迁过程,从观望到试用,以及后来的依赖。再次,围绕大棚户的职业进一步分化。大部分农民成为蔬菜瓜果专业户;由于大棚需要农家肥,出现了专门运输农家肥的农户;临街居住的农户因为具有便利的地理位置,经营起专为大棚提供种子、农膜、农药、化肥的农资商店;还分化出专门操作旋耙机的农户,每次耕地的收入不菲;而通过农业技术考核的学员,可以取得农民技术员等级证书,如果被聘为农民技术员,每年可获得1.5万元的工资收入;有经济实力的农民承包近百亩的大棚,雇佣专业技术工人为其生产,成为农民企业家。价值观念的转变中国农村经历长期的小农社会,与这种自给自足的经营方式相适应的传统观念在农村根深蒂固。然而,随着大棚技术的进入,农民种植的瓜果蔬菜不像以往的粮食作物供自己消费,而是与市场紧密相连。农业不再仅仅是一种生产的技术,更是对市场需求的一种适应。市场关系和价值规律不仅在经济运作中发挥日益增长的作用,而且冲击着村民的思想。当农民不再是自给自足,并开始考虑自己产品销路时,他的整个世界观都会发生变化。在社会层次上的变迁是发展,在个人层次上的变迁是现代化[1]。农户随着农业技术进入了个人现代化的过程。种粮养家的农民和大棚专业户具有不同的视野,后者具有更强的市场、风险、合作意识。(1)市场意识。杨村从2009年2月开始建设大棚,主要种植番茄、黄瓜、圣女果和礼品西瓜。8月定植,12月蔬菜瓜果陆续成熟上市。农户王红社和妻子共同经营一个长达120m的大棚,主要种植番茄。他自2009年12月份开始将每次出售的价格记录在册,在1年种植周期结束后总结价格波动规律,在新的一年里重新安排茬口,以避开低价期。合作社社长撒全库和农民技术员魏勤力这类思想更加超前的农户,很注重作物品种的选择,并且敢于尝试,舍得本钱购买虽然贵但是品质好的种子。他们认为只有品种好,生产出高质量的农产品,才能在市场上稳住脚跟,赢得长远发展的空间。(2)风险意识。杨村将土地流转整合,统一建设设施农业,村民不能种植供自己消费的粮食作物,拥有的是承包的大棚,每年需交地租(10500元/hm2)。因此,大棚经营的好坏对他们至关重要。其中品种的选择是关键。农民是很理性的,对于品种的选择,他们很慎重,需眼见为实。种子经销商来推销时,农户们一致要求经销商组织他们去有种植此品种的地区参观。看到别人种植的效果后,他们才决定在来年种植新品种。由于杨村的大棚处于起步阶段,经验不甚丰富,在选择品种时,偏向抗病能力强的品种。因为品种没选好容易起病,严重的病害,对农户将是毁灭性打击;果型不佳不易出售,产品销路不好会使农户们焦头烂额。大棚与市场紧密相连,农户们对市场风险的灵敏度也在提高。中央新闻播出德国“毒黄瓜”事件后,农户们担心是否会给他们的农产品销售带来冲击,经常围绕此话题展开讨论。(3)合作意识。虽然设施农业建设之初,政府帮助农户成立了合作社,实际上,合作社并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但是乡土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一些农户因为销售自己的农产品经常与批发商联系,久而久之成为了代办人,不仅为批发商提供良好的货源,还为周围的邻居解决销售问题。遇上收购万斤以上的大客商,不同区域的代办人联合起来,从各自负责的区域内联系货源,装箱汇总。高效率的工作吸引着批发商源源不断的来到杨村。(4)消费观改变。消费观是伴随着村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发生改变的。种植传统作物时,从土地上每年只能收入2000元,加上家中男性劳动力在外务工的收入,1年大约近3万元的收入,除去开销所剩无几,村民对城市人的消费方式虽然认可但不会去模仿。在笔者做调研期间,当地旅行社与村妇联组织村民“西安一日游”。参加活动的女性都为家人买了纪念品。王红社的妻子回来后大喊没过瘾,因为跟着旅行社游览景点的时间有限,所以她提议村民下次自己组织出去旅游。种植传统作物时,在田间地头忙碌的是男性,妇女只需在家做家务即可,但是手头紧缩,空有大把时间。随着温室大棚的发展,村民的腰包鼓了,底气足了,忙里偷闲大家是很乐意的。王红社的妻子说:“在以前怎么也想不通辛辛苦苦挣来的钱都闲逛了,现在趁着跑得动,孩子们都上学了,也不用看孙子,能多逛就多逛”。而村民王鑫宇则是为将来做规划性消费。他不仅添置了电脑,便于上网查询农业信息和农产品价格,而且还为妻子和自己买了人寿保险,给子女购买了“少儿英才”教育保险。(5)重视技术学习。随着大棚技术的进入,村民越来越意识到科技是及时生产力。只要有机会就会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村民王鑫宇高中毕业,踊跃参加培训班,与技术员、教授交流,还通过读书、读报、网络,学习科技和广收信息,成为种植好手。遇到蔬菜新病害敢于尝试新农药新方法,并传授给邻居。昔日“读书无用论”的思想在村民身上已不存在。现代科技是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动力[8]。村民用温室大棚装备农业,将科学的方法和管理技术运用于农业生产实践,舍得下本钱采用新技术,极大的提高了农业收益,加速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现代化的进程。农业技术对家庭关系的影响家庭劳动分工传统社会,夫妻关系是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现代社会对妇女的要求早已不再是“三从四德”,“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思想观念逐渐进入村民的日常生活,夫妻关系趋于平等,但还是可以看到“父权制”的影子,女性仍然依附于男性。传统农村家庭中妇女做家务、看孩子、喂猪、闲暇时织布贴补家用,“男耕女织”的生活对女性而言是轻松惬意的。而今,妻子不仅同丈夫一同下地,喷花、缠蔓、剪枝、采摘等操作性农活都是由女性来完成,劳动了24小时的她们回到家中仍要做家务。设施农业的进入明显增加了女性的劳动负担,成为“男女主外女主内”的夫妻模式。当采访到女性时,她们感叹“每天都要到棚里,活多的忙死人!”家庭权力分配传统农村家庭内外的全部事宜都由丈夫决策。在杨村,夫妻共同经营大棚,女性从家中的房前屋后走向生产,参与大棚的种植、管理和销售。在与家庭生计相关的重要决定上,夫妻共同商议,而大棚技术决策上由丈夫做主。男性普遍比女性文化水平高,且因为长期在外务工,视野开阔,所以丈夫参加技术培训,决定使用何种农药化肥。王红社与妻子经常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吵架,甚至大大出手。但是自承包大棚以来,夫妻俩一起工作,谈论销售价格,共同决定种植品种,夫妻之间开始了愈来愈多的围绕大棚的互动。蔬菜成熟时,丈夫为销售忙前忙后,与批发商讨价还价,妻子也参与发表意见,并且担负采摘,装箱的任务。从使用手机,这一现代沟通工具,又可以看出夫妻之间微妙的关系。现代社会,手机作为一项生活的必需品进入人们的生活。虽然妻子也拥手机,却很少随身携带。而丈夫是手机不离身,他们要与技术员通话,询问技术问题;要与客商联系,便于自家产品的销售。在调查中笔者发现,都是丈夫经常使用手机,妻子很少或者不使用,说明在家庭权力分配上,女性仍然处于从属地位。农业技术对村落的影响大棚技术对村落经济的影响(1)村民承包大棚无疑是为了寻求经济上的改善。根据杨村村民的收入情况可以看出承包大棚确实使村民家庭的经济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2008年以前,杨村村民年人均收入增幅一直徘徊在13%左右,但到2010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164元,比2008年增长4027元,增幅78.4%,年均递增35%以上。其中:2010年设施农业人均收入2554.9元,占年人均总收入的27.9%,比2008年种植业总收入增长了1134.8元,增长70.8%;粮食作物收入182.7元,比2008年降低了785.5元,减少了90%;传统农业收入仅占农民收入的2.2%。(2)改变了村落的产业结构。2009以前,杨村每家人均耕地不足一亩,他们凭借着“一亩三分地”的微薄收入维持着家庭的生计,青壮年则外出打工。麦麸、玉米、田间地头割来的青草,这些是喂猪养牛的好材料。这虽然不是理想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但是其中也透着些许传统农村静谧安详的生活。2009年开始杨村粮食种植面积迅速缩减,一片一片的绿色麦田被白色的温室大棚所取代,自给自足的粮食作物统统变为供应市场的瓜果蔬菜。家家都忙碌在大棚中,家中后院的猪圈成为杂物储藏地。设施农业彻底打破了“种田为吃饭,打工为挣钱”的生产经营模式。(3)生产方式发生改变。每个大棚全部配套了变频泵、暗管输水、滴管、卷帘机,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粘虫板、灭虫灯等现代化设备和技术,改变了传统生产方式。传统的“夏忙冬闲”颠倒位置。7月农户们将大棚里的土地翻耙整理后,休养生息的同时,利用高温进行棚内杀菌。11月份番茄开始上市,春节里村民有选择性的走几家亲戚后就投入到大棚生产中,正月十五刚结束,番茄价格一路飙升至3~4元/kg,村民整日忙碌在采摘、装箱、讨价还价之中。现在的人工采摘代替了往日的收割机,因为收割机庞大的身躯进入不了大棚。忙碌中村民总是希望适宜大棚操作的机械能早日发明出来。大棚内作物对温度变化很敏感,所以村民希望天天能够艳阳高照,最不济也要多云天气,过去讨人喜欢的降雨现在竟然不受欢迎。(4)经济轴心的转移。每一种经济形式都包括产品的生产和后期销售的环节。村民和批发商的行为都受到市场价格的支配,价格这只看不见的手,决定并调节生产什么,如何生产。杨村经济的轴心已经从生产转向了销售。因为大棚种植的是与市场紧密相连的蔬菜瓜果,待到成熟时,村民通过代办人将农产品售给批发商。而专业合作社只是空壳,并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农户还是处于“原子化”的自产自销阶段,单个农户无法抵御市场带来的风险和打击,所以农产品的销售问题成为村民心中的头等大事。他们现在不是发愁生产不出来,而是担心生产出来怎么卖出去以获得收益。(5)农业生产商品化。村民为市场进行农业生产。大棚农业生产引入小型农业机械,而且在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的商品化程度也提高了。大棚里种植蔬菜瓜果的种子基本上一年一换,并且都是在市场上购买,并且会谨慎的选用新品种。过去种植小麦、玉米,可以养猪牛羊等牲畜,而牲畜产生的农家肥又利于庄稼生长,而现在村民不种庄稼,没有条件进行养殖,每年都需要从专业农户那里购买农家肥。商品化使农民追逐利润,如果他们的劳动不能获得报酬,不能收回投资,这种生产就无法继续[1]。大棚技术对村落社会交往的影响费孝通说中国传统社会是“差序格局”的社会,即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每个传统的中国人都被一层一层的人伦关系所笼罩,而这些关系不是由人们选择的,而是由血缘关系强加于每个人的[9]。费老在《乡土中国》中提到乡村社会结构就是“以‘已’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不在一个平面上,而是像水的波纹一样,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10]。这种交往格局随着大棚技术的进入正在悄悄发生着变化。大棚从育苗、定植、点花到缠蔓、吊蔓、剪枝、摘取,每个环节忙碌时都需要人手帮忙,费用25~30元。大家习以为常的“有无相恤”的传统被“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替代:村民为雇主工作,按时间领取报酬。这种雇佣关系是被村民认可的新的关系模式,在这个模式中,谁都没有认为有人在剥削他们,也没有人认为他在剥削他人。村民认为,互惠互利,非常自然。王鑫宇在伯父家上楼板时以侄子的身份去帮忙与尽义务,但在大棚需要伯母工作时,则按标准支付给伯母报酬。从中可以看出,市场经济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也改变着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方式,差序格局渐趋理性化。市场经济和现代传媒为村民提供了进行理性算计交往朋友的理由[11]。人际关系与经济利益越来越紧密的挂上了钩,村民们过年时会给经常来往的批发商、代办人、农资经销商发送祝福短信,人际关系及合作的范围已从家庭移向了社会。协调社会关系的准则也从伦理性的规范要求转变为经济、法律的规范。杨村人社会关系的范围和准则不再仅仅以血缘、地缘为依据,而开始把业缘包括在内。
讨论
农业技术与村落社会的互构社会变迁根据变迁的动力可分为内发变迁和关联变迁。内发变迁是指社会变迁的原动力源于社会系统自身,是内部的一种自然生长过程[7]。关联变迁则是社会系统之外的新思想被传送进来引起的变迁。而关联变迁又分为选择和指导两种。选择关联变迁是当社会系统内的成员受到外界影响,根据自己的需要,采用或拒绝新思想引起的变迁。新思想的影响可能是自发的,也可能是伴随的。接受者可以选择、解释、采用或拒绝新思想。指导关联变迁是当社会系统外部,诸如一些机构或机构的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有意识的介绍新的思想所引起的变迁[1]。村落作为一个社区、一个小社会,总是处在非常特殊、极其复杂的环境之中。杨村在政府的政策指导下迈上设施农业的道路,在农业技术的推动下发生村落变迁的实践,但这不是理论或意识形态单方面的落实,也不是政府政策单方面实施的进程,而是村民生产和生活活动对此做出积极回应和建构的过程。杨村在最初的指导关联变迁中完成了设施农业的棚体建设。当村民对大棚技术很熟练了而且清楚的知道他们的需要时,很快就出现了选择变迁,并且卓有成效。大棚刚落成时,政府要求农户们统一种植国产品种番茄‘金鹏一号’,在经过1年的种植过程中,农户经过自身体验,并通过与外地同行们的参观交流,在第2年根据市场的需求情况选择抗病能力强、果形好、产量高的新品种。合作社的理事撒全库在第1年的第2茬就不惜投入3600元为3个大棚更换进口品种,并且采用了不易堵塞的新的滴灌管道,在获得丰厚的收益后,他更加坚定的采用新品种以保障良好的收益。村干部在1年收获后将村民召集起来互相讨论大棚的情况,并发挥党员作用,一名党员帮带10名群众发展大棚种植。34名党员开展技术保障大会,义务为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随着大棚作物品种、病虫害的更新和市场的需求,村民们从一无所知的被动接受到对新技术的渴求,他们通过技术培训、电视、聊天的方式实现自身技术知识系统的更新进而推动着技术的改进。人们把技术传播部门称作“技术推广”部门,词意本身包含了科学家和技术推广工作者居高临下的身份,但是,农民长期生活在极其复杂的环境中,为了生存和发展,他们拥有相当丰富的技能和乡土知识。针对一些病虫害时,农户们会采取科学的方法和他们自己的“土”办法相结合的方式治理,取得不错的效果。农业技术所引起的村落变迁是一种选择的关联变迁,是外力影响和内源变迁互相结合的变迁机制。正是这种变迁方式改变了杨村的社会和生活的面貌。政府、市场对村落变迁的影响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不是体现在个别发达城市的发展程度,而是体现在其相对落后的农村现代化水平上。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村现代化是制约国家整体现代化这只水桶容量的短板[11]。在杨村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过程中,政府发挥了强大的推动力。从组织机构的成立、政策的出台到棚体建设、技术培训,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鼓励村民承包大棚,组织村民们免费去山东寿光参观学习;并且为每一位承包大棚的农户进行1.5万元/50m标准棚的补贴。杨村在国家建设现代化农业的大环境下,受到外部冲击而引起内部思想和经济变革。政府作为一种超经济的组织力量,在杨村的变迁中发挥着巨大的控制和管理作用。在杨村刚迈上现代农业的道路上,政府如同一位母亲手把手扶着孩子学走路,一旦松手,杨村是否能够顺利发展下去,要看后期市场发育成熟与否。设施农业必须形成规模效应,农民才可以从中获益。从杨村看到,农户们还是原子化的生产,处于自种自销阶段。合作社因为资金不足、村民对现有合作社的不信任、精英断层而一直未运行起来。市场是杨村设施农业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杨村的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业技术将村民们带入高度开放的社会化体系中,农户的开放性越强,他们的社会化服务需求就越多,这就需要政府完善合作社的规章制度、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农户提供技术培训的平台,提供种子、农药、化肥和市场价格等信息。虽然农业技术是杨村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但是政府和市场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杨村只有在政府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中,遵循市场规律,借着农业技术的强大推动力,才能乘着现代化这辆列车奔向远方。
小结
美国学者斯科特曾用“生存伦理”来理解农民,即满足家庭基本需求的极端重要性常常迫使农民在面对“水深齐颈”的生存状况时,选择一些“内卷化”或“自我剥削”的生存方案以度过难关[12]。而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提出当农民生活得到改善后,成为“宁愿选择闲暇而不愿做额外工作以增加生产的游手好闲者”[13]。杨村村民内在的实践意识通过反思性行动与农业技术发生积极的互动,推动杨村的经济发展,这一主体与结构发生的整合过程,挑战了斯科特和韦伯关于农民的论题,在农业技术的推动下,他们成为了市场经济中的参与者,开始了个人现代化的进程。根植在杨村村民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理性和经济理性表明,在中国农村内部存在着现代性因素。村落研究应放在更广阔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下进行,不能仅仅局限于农民发生了什么样的行为。解决“三农”问题,不仅政府要做好引导作用,更关键的是要解除对农民的社会排斥和限制行为的枷锁,使农民的理性得到应有的释放空间。
乡镇农业技术论文: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摘 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让农民及时地了解、认识和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的重要手段,从而保障了农业的高效生产。尤其是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是推广农业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的及时线,是技术推广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就当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了分析,并对解决的对策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问题;措施
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早已取代了传统的农业生产,而且也显现出了它的优势。努力地向农民宣传和普及更先进的农业技术,并真正落到实处,必定是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和责任。因此,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一定要积极、大胆地开展工作,并不断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让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更加地实施和运行。
1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农业技术推广的整体结构体系还不够健全
在农业技术推广的实际过程中,科研机构、政府相关部门和农村的联系度不够紧密是农业技术推广整体结构体系不完善最突出的问题。这就导致了农业技术研究和技术推广不能同步,先进的农业技术很难深层次地推广到农村。各级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不完整或者不完善、管理不到位,也导致了农业技术推广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1.2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普遍不高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从学历来看多是中专及以下的为多数,即使是农业专业出身的人员,专业技g也只是停留在书本上,真正的实用型人才只占少数。因此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服务过于粗放,导致在工作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沼气、节能、农产品安全等新兴的项目,从业专业人员很少,多是代管、兼管或是代办,理论知识少,技术更不过硬,造成了顾此舍彼、群众意见大的结果。
1.3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短缺
农业技术推广的还有一个就是资金问题,这已经成为妨碍农业技术的推广重要的因素和阻力。因为在农业技术推广中,新技术、新产品和一些专业的农业技术推广的设备都需要资金的投入,还需要大量的试验费用、宣传费用,资金不足就造成推广服务系统很难维持和发展。加上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条件差,但工资水平都普遍较低、福利待遇也低,就造成了推广积极性不高或难以将推广工作进行下去的现状。
2 农业技术在乡镇推广工作中的策略
2.1 健全现有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结构
要想健全和完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结构,首先国家就要加大农业技术推广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力度,特别是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人才问题,来满足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的切实需求,以加强上层的农业技术研究和基层的技术推广的紧密度。同时还要动态性地优化推广结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对农业技术和信息进行宣传推广。比如在各乡镇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信息网站和平台,快速、及时地把先进的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发送到农民的手中。这样就扩大加宽了农业技术推广结构体系的途径,让农业技术信息的推广实现及时性和时效性,保障农业经济的顺利、健康、持续地发展。
2.2 提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综合素质水平
大力提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鼓励高学历毕业生加入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来;通过组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上培训课、听讲座、参观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通过学习掌握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生产高效经济作物和生产品质安全农产品等的方法,从而更好地服务农业,并推动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2.3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投入力度
各级领导要认识到在乡镇这种基层推行农业技术的重要性,大力支持农业技术的推广,重视和加大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资金的调入力度。尤其是各县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并严把监管关,以保障这些资金专款专用。作为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也必须科学合理地利用这些经费,确保经费的使用都落在了实处,还要注意保障技术推广的硬件设施的先进性,对老旧的设备要及时更换。同时也要不断地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和工资待遇,从而让他们有更高的工作积极性。
3 结束语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连接农业科研成果、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坚实纽带和桥梁,是高效、快速提高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乡镇的农业推广工作,可以真正地帮助农民实现低耗能、高收入的目标。因此,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要充分认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和担负的责任与使命,做好技术推广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让更多的农民真正把更新、更高效的农业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为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乡镇农业技术论文: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体制研究
摘要:我国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体制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着管理职能划分不合理、工作机制运行不灵活、人员队伍结构不理想等问题,地方政府、部门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予以调整和优化,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管理体制朝着更加合理、有效的方法发展。
关键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体制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和农业技术推广的日益扩大,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与农业生产规模的迅速发展不相协调的是当前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的落后、老化,管理体制、工作机制、人员结构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因此,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地方政府部门应加强农技推广体制管理和机构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和工作效率,为我国的农业生产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1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职能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必须制定和实施农技推广计划,引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成果,并予以试验、示范和推广。在农作物的生长方面,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要开展农作物病虫草鼠等农业生物灾害的监测、预报、指导防治和处置工作,并监测农作物苗情、耕地质量、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情况,要进行植物检验检疫。同时,还应当管理、保护农业资源,引导、扶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机构,协助农机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维修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监管工作,开展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协助处理农机安全事故[2]。在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方面,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广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和产地环境监管工作,推广农业标准化技术,将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落到实处,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得以顺利进行。
2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体制主要问题
2.1管理体制不合理
目前,我国大部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仍旧属于乡镇政府及其部门的管辖之下,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没有自主决定权和话语权,所有日常农业技术推广和管理工作由乡镇政府进行安排和组织[3]。然而许多乡镇政府由于缺乏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视和认识,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程中疏于对相关人员和事务的管理,甚至有些乡镇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导致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缺乏工作热情,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无法正常、顺利地开展。
2.2工作机制不灵活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缺乏切实、有效的管理机制和人员激励机制,没有将工作业绩、推广效果与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等进行挂钩,导致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缺乏努力工作和继续学习深造的动力,认为无论工作态度和工作成果如何,个人收入、奖励等都不会有任何变化,许多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兢兢业业工作多年,却无法进行职称评定,大大打击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没有根据工作人员的工作岗位、工作职责等制定合理的工作管理机制,没有将推广人员按照工作内容不同进行合理划分,导致农技推广工作缺乏系统性、层次性和有效性。
2.3人员结构不理想
由于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待遇管理、编制管理、职称管理等方面的落后和不合理,大部分农技推广机构无法吸引真正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和推广才能的人才,致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结构不理想。许多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技术人员都主要由年龄较大、农业技术知识不的当地剩余农业人口构成,由于缺乏待遇提升、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刺激,技术人员没有针对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开展及时的、系统的学习和研究,导致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知识结构老化、落后,无法满足当前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严重影响了乡镇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进步[4]。
3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体制问题解决措施
3.1结构管理方面
针对当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体制上存在的管理职能划分不清的问题,应当将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独立出乡镇政府部门,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可建立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企业,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开展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实行公司式管理和运作,彻底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性质、智能、人员管理模糊不清的问题。对于那些与乡镇政府有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无法从中脱落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可将行政、服务部门保留在乡镇政府中,把其具有经营功能的部门和人员与其他政府资源、社会资源进行结合,成立新的农业技术推广企业,由地方工商部门实施监督、管理,严格按照经营范围参与市场竞争。原有的农技推广行政部门仍由乡镇政府管理,属基层事业单位,与新建农技公司属两个不同的法人组织,两者之间不存在任何组织、经济上的交叉关系,农技推广部门人员与政府其他部门人员同属政府管理、享受相同待遇。
3.2人员管理方面
为了充分适应和满足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科技生产的需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企业应当在技术人员和经营人员的选用上采取岗位竞聘制,提高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层应组织农业技术方面的专家、学者,根据目前农业技术发展状况,制定人才评定、评测计划、方案和内容,在农技推广机构内部和乡镇所有农业人员范围内选取具有良好农技专业知识和较强农技推广经营服务能力、经验的人才,扩充农业技术推广队伍[5]。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管理上,行政人员和其他服务类职能部门人员应当由独立出来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或乡镇政府统一管理,属事业单位编制,而技术人员、经营人员可实行独立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或农技推广企业人事式管理,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管理更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3.3待遇管理方面
对于属事业单位编制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其工资、奖金、财政补助等各类经济收入按照国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相关标准由地方政府负担,并纳入乡镇政府财政预算,其他人事编制的农业技术推广技术人员、经营服务类人员的待遇由独立出来的农技推广机构或新成立的农技推广企业承担。在工资分配上,应当进一步加强绩效考核管理的合理化和透明度,将工资、奖金等参考标准纳入单位、企业总体工资制度和标准内容范围中,并向全体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公开,避免各种由于收入管理过程不透明而产生的问题和纠纷。同时,应当充分考虑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基层性和广泛性,将相关人员待遇收入、职称评定与工作业绩、推广成果挂钩,在实行保底基本工作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成绩等将员工彼此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开,督促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继续学习和深造、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4结语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乡镇农业技术发展和农业生产扩大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为了加快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的速度和效率、加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管理,相关政府和部门应当高度重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体制管理和改革工作,解决当前农技推广机构体制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积极推行体制改革和人员结构优化,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和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做出贡献。
作者:丁奎 缪方云 单位:云南省鲁甸县龙头山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乡镇农业技术论文: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问题及对策分析
1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1.1农业技术推广缺乏资金投入。随着农业科技的迅速发展,现阶段的农业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在过去的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病虫害问题得到有效的控制,在较大的程度上实现了土地的价值。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各个地区经济水平发展参差不齐,对于新型的技术及设备的引进资金缺失,比如新型杀虫设备,这则制约着现阶段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效率,因此引进资金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1]。1.2农民素质相对偏低,农业技术普及困难。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农民作为技术推广的主体,在现阶段的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由于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因此对于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解释不能够理解,同时农户对于新型的农业生产技术推广持有排斥心理,所以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无法发挥出农业技术的应有价值,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比如对玉米的杀虫措施进行讲解和杀虫剂的配置比例掌握,所以在现阶段的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注重推广方式[2]。1.3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完整的管理体系是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高效开展的重要前提,在现阶段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由于推广技术人员缺乏相应的经验,对技术推广没有进行科学的规划,因此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具有盲目性,这样的技术推广工作则效果不明显,比如对于不同区域的作物追肥的时期控制,这些对于作物的生长均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完善相应的管理体系是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1.4专业技术人才缺失。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专业的技术人才是确保农业生产高效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在现阶段的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大多是农业技术站的技术人才,其具备较高的农业知识储备,但是其对于复杂的环境不能够分析,从而影响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质量,除此之外,农村基础设施较差,难以吸引高质量的技术人才进行工作。因此在现阶段的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引进专业的农业技术人才是促进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基础。
2加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主要措施
2.1加大资金投入。新型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由于相应资金的缺失,从而造成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缓慢,针对于此类问题,当地农业发展合作社应该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给予农户相应的无息贷款,使得农户及时引进专业的技术及设备,避免因为资金问题导致的农业技术发展缓慢的状况出现,实现农业经济稳步高效发展。2.2注重培训力度,使得农民掌握相应的农业技术。农户由于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因此在农业技术普及过程中难以接受,针对于此类问题,首先,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应该采取多元化的普及渠道,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农户,技术员可以在耕地时期进行实地教学,使农户充分掌握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其次,农业技术人员可以录制整套的农业实地操作教学视频,这样农户则可以直观的获取到相应的现代化农业技术,以便于更好的掌握现代化农业技术。2.3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管理体系。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由于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从而造成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效果偏低,因此,在现阶段的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首先,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小组必须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对于乡镇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农业生产过程进行合理分析,然后制定科学的种植方案;其次,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实现责任制,将区域内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责任明确到个人,实现高效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2.4引进专业的农业技术人才。专业的农业技术推广人才是确保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在现在的部分区域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出现技术人才缺失的状况,针对于此类状况,首先,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应该及时引进专业的技术人才,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高效稳步推进;其次,当地应该加大对基础办公设施建设,确保技术人员在办公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工作环境,逐步提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质量。
3总结
本文主要通过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行分析,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尤为重要。但是在现阶段的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农户文化素质偏低等,其严重制约着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因此在现阶段的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必须不断总结、探索,实现农业经济稳步高效发展。
作者:吕昭正 单位:范县农业局
乡镇农业技术论文: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瓶颈与对策
1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
1.1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基层多数农业技术推广单位技术人员严重缺乏,而且多数人员专业不对口,加上基层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重要性认知程度不高,在日常工作中农技部分不能按照从事农技推广工作,人员被政府拉用、借用、包村现象十分突出,这些都影响和阻碍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有效开展。目前基层农技推广单位缺乏真正懂专业的农业技术人员,在知识结构和年龄上存在着老化和断档现象,加之大众对农业行业的歧视,真正科班出身的不愿意到基层献身农业生产一线,多数都被留在县级机关,而被分配到农业技术推广队伍中的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相对较低,对生产实践活动中的一些农业专业问题难以解决,造成了群众对农技推广队伍业务的不信任,严重挫伤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作积极性。加上政府机构在技术推广过程中认识不到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导致了推广速度迟缓,取得效果不理想,服务意识不到位,服务质量差等诸多问题,降低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效率,制约了当前农业技术推广的发展空间。1.2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群普遍文化程度较低。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范围在农村,主体是文化较低的农民,加上他们居住分散不集中,信息渠道不畅通,观念陈旧落后。对农业新技术和现代化种植模式很难接受,在推广过程产生抵触情绪,使得推广很难开展,除非政府强制命令,否则技术推广举步维艰。往往农业技术推广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对推广工作造成非常大的阻力。1.3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缺乏必要的支持。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是关键,技术推广资金扶持是核心,足够的物质和资金上的保障是农业技术推广继续的动力,才能实现新技术转化较大化的目标。而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由于个别领导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认识不足,缺乏清晰的认识,在实际工作开展中不能提供便利条件助推农技推广工作,影响了推广工作的积极性;而在政策上的一系列措施,又影响了农民对农业技术推广的热情。综合这两方面的原因,其为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造成了相当大的阻力,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造成了不便。
2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思考
2.1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重要性宣传。农业技术推广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无论是领导还是农民都应该积极的配合,但是一些领导和农民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认识还很浅薄或是根本没有认识,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应该进一步的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宣传工作,让所有人都真正的意识到农业技术推广的必要性,让他们从根本上转变观念,积极的支持和配合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确保农业技术推广就是及时生产力地位。努力实现农业技术帮扶群众脱贫的目标。2.2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养。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能否顺利实现最终还是取决于推广人员,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养。给基层充实专业的农业技术人员,招聘一些高学历的专业人才。引领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基层农技推广工作,让他们充分认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价值所在,加强对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使他们都成为“专家”,更好的解决推广工作当中所遇到的技术难题,真正实现农业推广工作接地气,加快农业技术成果的转化率,尽快提高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对经济贡献份额比例。2.3建立监督机制农业技术推广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为了确保农业技术推广能够长足健康发展,除了上面我们所谈到的几点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政府要对农业技术推广基层设施的投入力度,包括资金、设备、人员的投入,只有加大投入力度才能确保农业技术推广不会深陷资金短缺、人员匮乏的泥潭。另外,为了确保资金的投入能够到位,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能够各尽其职,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对资金的流入、人员的工作情况等进行监督,保障物尽其用,人尽其职,齐心协力共同完成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因此,农业技术推广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持续性工作,深化农业技术推广不但可以解决生存问题,还可以增加农民朋友的收入,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生活水平,缩小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为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最终促进社会的持续、稳定的发展。
3解决措施
3.1加大投入。加强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资金投入力度,要正确认识在基层农业和国家农业中实施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让在基层工作的农业技术推广者安下心来搞推广工作。首先,加强管理。政府建立农技推广科学导向机制,采取垂直管理模式,大力推广基层农业科学技术,使农户接受种养殖新技术新科技,跳出传统农业的包围圈。其次,加大对新技术推广资金扶持力度。要让县乡政府认识到其重要性,在资金方面加大投入,并严格监管资金使用情况,确保专款不被挪用,得到充分利用。另外,大量投入人物力,对农业技术和信息采取信息化媒介推广,拓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渠道。采取职业农民培训教育提升农民素质,培养出更多的“土专家”让农技推广开花。3.2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建立激励机制促进农业科研机构与合作社主体开展技术合作,并把农业科技研究成果的转化率作为推广人员的考核指标,进一步促进农业科研人员与农业从业者之间的合作。及时地将科研成果应用到农业生产中,缩短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距离,从而降低科研成果的成本。开展品牌战略,针对我县提出五大农业品牌战略,农业推广单位必须围绕品牌下足功夫,为合作社提供自主创新的能力,将新技术应用到自己的品牌中,从而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和份额。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多种方式推广农业科学技术,使用广播、报纸、专业刊物和各种农业交流会展等。面向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这个方位。在农业信息化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平台,农业信息,将农技推广的相关信息发送农民的通信工具上,才能实现技术传播的时效性。在农产品进入市场时,充分利用信息平台交流功能,供求信息,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发展的地域在基层,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农业技术推广可以帮助农民改善作业方法,创造低耗能、低污染的农业生产环境,在此基础上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农民收入,从而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生活。
作者:何崇阳 赵存厚 单位:1.陕西省洛南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 2.陕西洛南县永丰镇农牧综合站
乡镇农业技术论文: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摘要]本文针对当下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管理机制不完善、服务不到位及资金缺乏等问题,提出明确职责与强化管理、调整农业技术推广形式、加大资金投入等建议,以期农业技术在协助贫困山区实现小康方面有所帮助。
[关键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问题;措施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脚步从未停歇,在很大程度上为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乡镇农业技术作为农业持久高效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强化贫困地区广大农民群众文化素质形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带来了阻碍。
1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1.1管理机制不完善
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可以被视为目前乡镇农技推广工作效率长期得不到提升的极大障碍,其使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改革进程体现出迟缓性,地域之间、专业站之间发展参差不齐。管理机制不完善还体现在部分农技推广站为多个乡镇共同所有,或者一个推广站是由四五个分站共同构建的等。因为管理机制不完善,致使推广组织机构在建设方面缺乏统一性,农技推广人员肩负着繁重的工作压力,因而在农业科技示范与推广环节投入的精力不足。
1.2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不到位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农业科研成果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科研工作始终是农技推广工作的“储备军”,新型科研成果有利于帮助农民降低生产成本,降低体力劳动量,使他们获得实质性收益。但是,目前国内农技推广服务不到位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主要是由于农技推广机制存在缺陷导致的。此时推广站专员数量呈现逐年下滑趋势,这为新型农技覆盖率与应用率的大幅度提升设置了厚重的屏障。此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不到位还体现于缺乏指导专员,这样农民在应用新型种植技术时若遇到困难,便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指导。由此可见,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不到位,影响农技推广质量是必然的,也加大了现代农业体系建设的难度。
1.3资金短缺
对于一些偏远地区而言,资金供应量不足已经是众多农技推广机构共同关注的问题。通常,县级以上的农技推广机构在开展推广工作时,经费是相对充足的,其来源渠道也体现出多样化特征,具体是借助上级财政专门拨款与同级财政拨款等多样化方式。然而,乡镇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在推广资金的获得方面是不容乐观的,具体体现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整体工资水平相对低下,此时大多数推广人员借用经营方式去满足物质方面的需求,而不能全身心地为广大农民群众在农产品种植管理等方面提供公益性服务,进而影响了新型农业科研成果的产出与应用。
2提升乡镇农业技术推广质量的有效措施
2.1明确职责,加强管理
明确职责,加强管理,在提升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效率方面发挥着堡垒性作用。若要在乡镇推广农技,农技推广机构的职责可以被细化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技术推广;二是应用要点演示;三是对主要种植物疾病的防治。明确农技推广机构的职责,能够确保农业资源供给、农业生态保护及信息服务等多样化工作的落实,并且使推广机构增添了盈利性色彩及公众性职能,具体体现在资源供应、推广经费获取等方面。之所以认为农技推广机构职责的明确化加速了农技在贫困地区推广与发展的进程,主要是在某些管理机制与工作体制的协助下,农推站、林业站、畜牧兽医站、水利站和农机站整合在一起,相互配合,以管理为基准创设出县乡同步发展机制,为农技推广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为农技推广工作效率的提升贡献力量[1]。
2.2改良技术推广方法
改良技术推广方法可以被视为农技推广工作落实到位的保障。了解各村的土质状况,整合广大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参照各类特色产品在经济市场运行的态势,种植适宜各村环境的特色农作物,从根本上提高农技推广工作的拓展率与达标率。对农技推广服务形式实施调整改良,是优化农技推广工作的有效行径之一,有利于农民群众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例如,玉米栽培技术在各村推广时采用的是科技示范形式与营利性服务形式,使农民群众掌握了合理轮作的要点(浅翻12~15cm,深翻18~20cm),以及正确选种与处理的方法,并认识到田间管理与合理密植的重要性[2]。
2.3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优化服务质量
为了确保农技在各乡村顺利推广与应用,加大资金投入是极为必要的,从而达到提高技术推广人员服务水平的目标。上述目标的实现,需要各财政机构细致地统合与农技推广工作相关的经费,以及服务性单位的项目经费、个体经费,依照福利体系、人头经费和本地公务员收入水平,确保农技推广经费的充裕性及按需到位性。而加大经费投入的途径是多样化的,例如,合理有效地应用农技推广资源,拓宽资金来源途径,借助支农资金、财政拨款等方式为农技顺利推广注入能量[3]。
3结语
目前,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多样化的,并且农技的开发、推广与应用为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小康目标的实现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所以,农技推广人员应在实践中积极探寻提高技术推广质量的措施,为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提供品质化的服务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