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思想道德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思想道德论文:留守儿童思想道德论文
一、在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梳理中,捋出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
然而细细分析,首先我们会发现,这二十四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三个维度:一是国家形象,即要求我们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二是社会氛围,即形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三是公民素养,即养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品质。在这三个维度中,“国家形象”“社会氛围”是需要政策制度、强制手段去维护的,而“公民素养”却多以教育来实现。其次我们还会发现“公民素养”的八个字,代表着四种诉求“:爱国”是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是国家凝聚力的一个体现,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的行为;“敬业”是一种职业操守,一种尽心尽职的体现;“诚信”是公民与人相处的根本,是公民品行的外显,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石,“诚”即诚实诚恳,主要指主体真诚的内在道德品质;“信”即信用信任,主要指主体“内诚”的外化。“诚”更多地指“内诚于心”,“信”则侧重于“外信于人”,诚信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形具有丰富内涵的诚信观。“友善”则是倡导朋友之间要亲近和睦。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梳理中,我们就可提炼出当下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这基本内容中“,诚信、友善”则成为核心。
二、在价值观与教育网的整合中,搭建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框架
当下,关于留守儿童思想道德的教育主要存在于学校,而针对留守儿童思想道德的教育方式,则多以“说教”的方式。此时,我们迫切需要一个留守儿童思想道德的教育整体框架,需要一个长效路径。
首先,从渠道角度来说,我们要形成一个立体的教育网络。针对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一我们要利用或设置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的课程体系,将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变成常态化与常规化。二我们要开展专题教育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之中,让留守儿童在潜移默化之中习得宝贵的思想营养。三强化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日常养成。日常生活实践是留守儿童思想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充分挖掘留守儿童日常生活中的积极因素,引导他们探究生活的意义、思考人生的价值,从而自觉转化成人生指南。
其次,从教育方式来说,我们要形成一个完备的教育过程。在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教师常常以“说教”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的收效是微不足道的,要知道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的形成不是一蹶而就的,它的形成需要经历“理解、认同、践行、反思、纳入”五个过程,在这五个过程中,既需要我们的解读引领,又需要留守儿童的践行反思,更需要留守儿童的纳入自己思想体系,为此我们要形成一个完备的教育路径。用社会主义价值观引领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成长,既是一个时代的需求,又是一个教育的突破,更是一个价值的认同,我们只有秉承科学发展观,基于国家社会的需求,基于留守儿童成长的规律,才能帮助留守儿童实现思想道德的成长。
思想道德论文:加强公民思想道德论文
一、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大意义
公民的道德修养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要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则需要健康的市场机制和正常的市场秩序来保障,加强公民的诚信建设,引导公民在市场活动中遵守契约和守诺,坚持信誉及时;同时我们也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之后,一定要带来社会利益格局的进一步调整和变化,由此要求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义利观和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到平衡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不可避免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等,这就迫切要求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克服和抵制不良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蚀。
二、提升道德素质建设新钦州的措施
(一)文明城市的建设应该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的文明上升,政府和社区乃至学校应该讲这一工作贯穿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整个过程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领导地位,也才能体现人们有尊严地生活的发展理念。所以在创建文明城市的今天必须始终坚持重在建设的方针,抓好才能更好地建设和发展,以建设促经济成果的巩固,以建设促经济效益的提高。文明应该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内容和要求,提高觉悟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艰巨性、长期性和紧迫性,同时更应该把它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来对待。务必把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同城市文明建设密切联系起来,并且有机结合起来,还要整合社会各类资源,有计划、有目的针对社会不同阶层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公民素质教育实施计划和步骤。这样采取必要的措施后,公民道德素质建设才可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
(二)将城市文明和公民道德素质提高联系起来公民道德素质建设与公民职业道德应该是等同的概念。如果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能遵守本行业的职业道德,那么城市公民的道德素质提高就不是问题了。因此要组织有关机构不断研究、改进和创新公民素质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保障公民道德素质的内容?与时俱进,和时展的脚步同步。在贯彻和实施公民道德素质建设的同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并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好新时期社会变革和发展带来各种矛盾,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通过相关部门建立和完善有关公民素质教育和管理体系的措施,逐步完善各种法律法规的实施,制定相应的措施约束各种不规范的道德行为。做好宣传工作,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夯实公民道德思想建设的基础,将美丽的钦州建设得更加美好,让全市人民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的生活,通过提升市民的素质,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实现文明钦州的建设和文明市民的创建目标。将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同人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结合起来,将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和职业道德结合起来,将城市文明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在提高公民道德觉悟的同时,发展经济促进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三)针对工商企业开展诚信公民创建的活动,在群众中牢固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提升道德水平。生意公平竞争,足斤足两,不卖假货,在市民中树立良好的经商者的形象。逐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逐步建立个人信用档案,构建一个有利于人民生活、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和谐是社会发展的标准,和睦是家庭幸福的标准。在社会上建立一个和睦工程,也是创建文明钦州的条件。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五千年发展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人们总结和形成了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的原则。中华民族历来是以礼仪之邦着称,和睦、和谐是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前提。宽容礼让可以融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倡导市民间的友爱共处、互相帮助,在工作环境中,公平民主、宽厚大度,提倡节俭反对浪费,睦邻友好共建文明新钦州。
针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现实,提倡在市民中开展奉献爱心工程,对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对有困难的人群要给予关爱,人和人之间能够互相帮助,互相之间给予善待的情怀,社会风气就会得到扭转和改变。提倡具有感恩的心理,感谢衣食父母、感谢给予自己帮助的人、感谢老师的教诲、感谢同学的帮助,人人都能献出爱心,人人都能感恩,就是公民道德素质提高标志,也是社会文明的开始,文明新钦州需要我们拥有一颗爱心。
思想道德论文: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论文
一、树立大德育观,把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
1.树立大德育观。全体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大德育观念,制定并实施而有完善的道德规范,营造管理科学、服务品质、文明健康、氛围融洽、秩序井然、团结向上的教育氛围,以更好地实现多方位育人工作目标,为有效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2.树立全员参与意识。学校应树立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全员参与意识,除了进行政治理论课教学之外,还要通过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把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教学、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中去,解决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形式单一的问题,只有这样,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才能更有成效。
3.建立德育教育体系。学校还应努力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指导家长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担负起校外思想道德教育的责任;与相应的社会单位建立结对关系,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社会实践,真切体会和感受社会实际状况,了解和适应社会,促进当代大学生健康发展。
二、采取有效措施,把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1.统一思想认识,提升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重要地位。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在高校,教学才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这种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事实上,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与教学工作同样重要,两者联系紧密,不能偏废。它们虽然在对学生的成长教育过程中发挥不同作用,但其本质是一致的,均为育人。因此,我们要抓住育人本质,树立教学教书育人,行政管理育人、后勤服务育人的育人理念,通过开展各种有效工作,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将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2.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队伍的素质。当代大学生应高度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既要看到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思想活跃,工作热情高,勇于实践,乐于奉献等积极的一面,也要看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一些消极因素对青年教师带来的影响和冲击,进而导致一些教师不安心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上,严重影响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进行。因此,对这部分教师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要切实遵循中央倡导的“对待青年知识分子,我们既要热情关怀和大胆使用,又要严格要求,积极引导,对思想政治工作战线的教师努力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胆使用,生活上热情关心,挖掘他们的潜力,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从事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要求,加强理论学习,增强社会责任感,形成一支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较深的文化修养,较好的心理品质和较强的敬业精神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队伍,以推动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发展。
3.健全激励机制,提升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调动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高校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时,应建立健全各种激励机制,在职称晋升、课题研究、学习深造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提供宽松环境,给予优惠政策,使他们从心底感到从事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有干头,有奔头,有甜头,尽而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作,仅仅依靠个别部门,个别人是无法完成的,只有调动全体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发挥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作用,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才能取得实效,逐步走上科学化和规范化轨道。
思想道德论文: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论文
一、微博带给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机遇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传播媒介,具有即时性、自由性、广泛性、便捷性及互动性等特点,成为很多大学生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微博的发展,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人际交往等,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一个新平台。
(一)微博丰富了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
微博上的海量信息,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能在及时时间了解到国内外形势、社会热点、方针政策等,丰富了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形式与内容。
(二)微博的双向交流,拉近了师生距离
师生在不受任何干扰的情况下可以互相收听,并能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这种真实的交流,教育工作者可以及时掌握大学生的真实思想动态,有利于开展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在平常生活中,大学生往往会把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对大事件的观点甚至个人的思想动态等问题到自己的微博上,以引起别人的收听和关注。教育工作者通过收听、关注甚至转发和评论等方法,与学生开展良性互动,合理引导学生,就能够有效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工作者在微博上一些能引起大学生关注的话题,也能引起大学生的收听和关注,引起学生的讨论。这样就能把一些积极乐观的思想传输给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欢愉的气氛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二、微博带给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挑战
(一)不良信息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微博上,每个成员都可以信息,这样就会造成信息的泛滥,甚至污染。一些消极、腐朽的思想和文化,淫秽、色情、暴力、迷信等不良信息也夹杂其中,给大学生带来不良影响,动摇了他们的价值观念,削弱了他们的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
(二)微博对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微博这一新媒介上,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在信息获取方面的地位是一样的,甚至大学生比教育者获取的信息更新、更多。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新的形势,必须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信息素质,以适应微博时代的新特点、新要求。
(三)过度依赖微博,影响和谐人际关系
当前,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登陆微博。一部分学生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微博上,沉湎于虚拟世界的社交,远离同学和老师,影响了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与交往。
(四)影响学习,导致成绩下滑
有些大学生自制力较差,不论在课堂上还是在宿舍里,总是自觉不自觉地“织围脖”,长期沉湎于其中,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无心学习,导致成绩后退。严重者还可能产生心理疾病。
三、微博在创新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应用
创新是教育的灵魂,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方式、方法,才能保持思想道德建设的生机和活力。随着微博时代的发展,教育工作者要及时转变观念,把握微博的特征和规律,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微博的优势,就能有效地提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效性。
(一)组建“班级微博群”,开展“微活动”
在高职院校,辅导员可以引导学生组建以班为单位的“微博班级”。辅导员在“微博班级”中扮演“领头雁”角色,指好方向带好路,敏锐把握并一些社会热点、国家的大政方针等话题,让学生在微博上开展轻松活泼、健康向上的讨论,在“润物细无声”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二)组建“校园榜样微博群”,开展争优树先活动
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掘学校资源,组建学生、知名校友等先进个人的“校园榜样微博群”,发挥学生、知名学友等个人微博的!榜样作用,吸引学生收听和关注榜样人物,引起情感共鸣,产生教育、鼓舞和鞭策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榜样的愿望,开展争优树先活动,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三)设置微博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微博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开展心理咨询、心理问题矫正等活动。让心理咨询师和心理辅导对象,一起交流、讨论大家共同关心的心理话题,对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培养学生健全理想的人格。
(四)利用微博开展校园维稳工作
高职院校利用微博的即时性传播特点,开展维护校园稳定工作。学校利用微博及时地向大学生传递校园动态,可以在敏感时期、重大节日、遭遇突出公共事件等情况下,编发专题微博信息,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营造良好气氛,自觉维护校园稳定,构建和谐校园。
(五)提高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的信息素质
一是教育工作者要主动进行网络理论学习,掌握微博的传播方式,能熟练地使用微博,让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活动更形象、更生动、更有吸引力。二是强化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信息自控能力和使用能力,使其合理使用微博。三是强化网络道德教育。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网络行为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一味抵制,要引导大学生正确上网,提高网络道德意识,培养网络道德情感,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甄选能力,自觉抵御不良信息的诱惑。
(六)利用微博建立思想道德建设长效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通过在微博平台上设置各种不同属性的微博专栏,把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以及关系到他们切身利益
的相关内容,到微博的不同专栏里,并呼吁学生积极参与,集中讨论。教育者工作者要长期关注这些微博专栏的动向,积极参与活动,持续更新微博,并评选“微活动”,让微博教育形成长效激励机制。微博时代,高职院校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微博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道德建设活动,提高对微博信息的处理和分析能力,创新教育方法,研究微博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真正把微博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发挥到较大。
思想道德论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论文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发挥家庭、家长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海宁市妇联以引导广大家长重视家庭道德教育为重点,立足“科学家教城乡行”、“万名学生下社区”等活动载体,面向家庭,精心组织,认真实施,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中的基础作用,为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一、抓家长学校建设,强化家庭教育指导
1.明确职责,加强组织领导。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发挥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成立了由市委宣传部部长任组长,市教育局副局长、市妇联副主席任副组长,市文明办、关工委、团市委、市妇联、教育局、民政局、卫生局、计生局、海宁日报、海宁电视台等10个部门为成员的市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人事调动,及时调整领导小组成员,为深入开展家庭教育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同时,制定下发了《关于海宁市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具体工作职责,初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共同指导的社会化、开放式的工作格局,统筹协调推进全市家庭教育工作。
2.健全制度,推进规范化建设。坚持将家庭教育工作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妇女儿童发展总体规划,每年年初制定家庭教育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任务。不定期召开全市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找出差距,促使家教工作不断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20__年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家长学校建设工作实施意义》,进一步明确了家长学校的主要任务、组织管理、保障措施等,要求村(社区)家长学校按照“四有三优一突出”的指导标准(即有阵地、有机构、有教材、有师资;整合资源优、活动效果优、规范管理优;办学特色突出),规范、科学、有序的开展家庭教育工作。
3.拓展阵地,夯实服务基础。在原有家长学校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全市家庭教育阵地网络,尽量使家教知识辐射到每个年龄段的的学生家长。目前,我市共有家长学校423所,其中学校家长学校142所,村(社区)家长学校243所(其中城镇社区62所),企业家长学校14所,新居民家长学校2所,机关家长学校1所。建成全国示范家长学校2所,省级示范家长学校4所,嘉兴级示范家长学校1所,市级示范家长学校10所。同时,积极发展网络媒体的辐射作用,在海宁妇女网开设“儿童天地”、“网上家长学校”等专栏;在海宁妇联官方微博开设“父母微课堂”;在《海宁日报》为少年儿童开设“成长”专版,设置“心语信箱”和“习作园地”等专栏;在海宁电视台“潮乡童话”栏目播出家庭教育知识;在海宁电台“潮乡半边天”栏目开设“阳光家教”专栏,进一步健全了家长学校、电视报刊、远程教育多维一体的教学网络,为家长提供更灵活多样的学习途径,实现家教知识“宣传在基层、普及到家长、受益在儿童”。
4.培育队伍,提升工作水平。20XX年成立了由教师、 医生以及热心家教工作的志愿者组成的家庭教育讲师团,目前讲师团共有成员XX名。几年来,讲师团成员深入机关、农村、企业和社区,宣讲先进家庭教育理念和知识,有效提高了广大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部分镇也相应成立了镇级的家庭教育讲师团,加强了基层的家庭教育指导。每年及时调整充实讲课内容,通过制定下发讲师团课题计划,为基层提供菜单式服务,进一步提高讲座的针对性、实效性,正在达到“家庭所需、家长欢迎”的工作目的。同时,充分发挥家教志愿者作用。开展巾帼文明岗与村(社区)结对服务,组织开展“家庭教育志愿者进村入户”活动,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法律工作者等志愿者积极参与亲子互动、法律咨询、流动课堂等家庭教育志愿服务,加强对农村儿童、留守儿童、孤困儿童、流动人口儿童等家庭的指导服务,帮助广大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其次,加大对讲师的培训力度。不定期召开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座谈会、培训会,组织家庭教育工作骨干参加由省妇联、省社科联和省家庭教育学会等单位主办的海峡两岸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论坛暨家庭教育工作骨干培训班,进一步提升家教工作者的业务水平。
5.打造品牌,强化工作实效。以更新家长家庭教育观念,传播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为重点,积极打造“万名父母进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提升行动”品牌活动,在全市开展开展“科学家教城乡行”和“早教大篷车下村进社区”活动,以各类家长学校、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站(点)咨询、座谈、亲子活动等方式,对家长在教养子女过程中的疑难和困惑进行指导解答,向家长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如百合新城家长学校每季度举办一次大型公益家庭教育讲座,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家长,进行不同内容的讲座;海洲街道东长社区举办隔代家庭教育讲座;袁花镇积极打造“花溪家园”家庭教育品牌。据统计,仅2013年举办各类家庭教育专题讲座XX场,培训家长XX人次,开展各类家教咨询、沙龙、交流等活动XX场,受益人数近XX人次。
二、抓“文明家庭”创建,强化社会环境营造
1.强化主题宣传。坚持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家教宣传实践活动,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利用“三八节”、“六一”儿童节、家庭道德教育实践宣传月等重大节庆活动进行集中宣传,通过向市民免费发放宣传资料、提供咨询服务等。各镇(街道)、市属妇委会也通过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未成年人增强道德意识、践行道德规范、培养高尚情操的自觉性。如周王庙镇举办了“我是小小志愿者”活动,引导学生争做环保小卫士。海洲街道举办“小手牵大手”家庭法律知识竞赛,内容涉及未成年人保护、交通安全、反家暴知识、禁毒知识等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以竞赛的形式加强法制宣传,提升法律意识。同时针对暑期学生安全教育,积极宣传学生(儿童)家长防溺水安全教育的内容,还下发了《学生(儿童)防溺水安全教育告家长书》,切实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做好孩子的安全监护工作。
2.弘扬家庭美德。为进一步弘扬家庭文化,树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连续7年举办家庭文化节,通过举办感恩书信大赛、家庭美德感言微博征集、亲子运动会等活动,大力开展家庭文化建设特色活动,使广大家庭成员在参与活动、展示自我中推广学习进取、互敬互爱、崇尚文明的健康家庭文化。广泛培树“感动潮乡十佳母亲”、“好婆媳”、“好邻里”、“孝亲敬老之星”、“最美家庭”等各类先进典型,引导少年儿童将“感恩”铭记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上,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3.深化“文明家庭”。为推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多年来组织开展好“八星级文明家庭”复评工作,通过认真调研、制定复评工作方案、召开工作会议进行部署、实地检查考核等,推进整个复评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全市文明家庭参与率98.16%,建成率88.95%。同时,我们还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学习型家庭、平安家庭、绿色家庭等各类特色家庭创建相结合,进一步扩大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和覆盖面,努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三、抓儿童发展规划,强化儿童实事项目落实
1.积极推进儿童发展规划实事项目的落实。市妇联认真履行妇儿办工作职能,认真规划儿童发展规划及实事项目。同时以实事项目为抓手,切实加强对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建设、儿童公园扩建、妇幼保健院等项目的推进力度。目前,“十二五”儿童发展规划中提出的8个实事项目均得到了有效落实。其中潮乡少儿习泳项目、儿童公园扩建以及儿童免费龋齿防治和视力筛查等项目均纳入政府实事工程。进一步优化儿童成长环境,“六一”期间,市四套班子领导前往幼儿园、小学进行节日慰问,向孩子们送去了祝福和礼物,努力营造全社会关爱儿童的良好氛围。
2.深化潮乡“社会妈妈”品牌活动。为帮助孤困儿童解决就学和生活上的困难,营造保障孤困儿童合法权益和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市妇联与市慈善总会联合开展“关爱成长”孤困儿童慈善助学工程。即对海宁市户籍3-14周岁正在接受学前教育或义务教育的孤困儿童(指持低保障、困难家庭援助证、遭受突然变故而致贫家庭的儿童),由慈善总会出资,对持证困难家庭的儿童每人资助1000元/年,对遭受突然变故而致贫家庭的儿童每人资助800元/年。对全市60名14周岁以下的儿童给予800—1000元的资助。同时,积极打造潮乡“社会妈妈”志愿服务品牌,全市各基层妇女组织、女性社会团体、巾帼文明岗等积极参与,在生活、学习、情感等方面进行结对帮扶。(编辑:果宝)
思想道德论文:高职学生思想道德论文
1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
1.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功能,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综合素质优良的环境是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通过对研究数据和结果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从以下途径进行设计与引导。(1)开展思想学术类活动,为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深厚的校园学术氛围,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可以开展“论坛”、榜样示范、表彰会、大学生先进事迹报告会等活动。(2)开展文化艺术类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可以通过开展竞赛,激发广大学习的进取心与竞赛意识,同时还能增进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也通过举办迎新晚会等大型文艺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3)推动社团文化,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活跃学术氛围、增长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以开展创新创业培养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个人发展持久性,提早为创业就业做好准备。也可以引导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造更多的机会,为繁荣校园文化做出贡献。(4)进行体育竞技比赛,学校可以组织开展体育文化节活动,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推动了学生群众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
1.2占领网络教育阵地,发挥新媒体传播育人正能量如今计算机网络繁荣着教育市场,深刻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机遇。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这个新平台,加强校园网建设,优化网络环境;弘扬先进文化,抵御文化侵袭;组建网络德育的专兼职工作人员;加强网上网下联动。只有做到这几点才能够真正意义上的创设良好的文化氛围、调动学生自我反省、自我约束、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积极性。
1.3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实现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化社会实践是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在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安排学生走访调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社会、思考生活;安排学生参与与专业学习相关的实践活动;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而增进学生对社会的了解;
1.4加大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德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发挥着尤其重要的育人功能和价值。学校可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制定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制度、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聘用专兼职教师队伍开展个别心理辅导。
2构建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体系
2.1职业基本素养养成训练课程纳入正式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重要阶段。在讲授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将岗位任职要求引进课堂教学,设立职业基本素养养成训练课程,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改变灌输式教学模式,增强沟通意识,加强双向交流,实现互动式教学,使学生学中做,做中学。
2.2建立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机制
自我教育通过外在引导逐渐改变大学生的态度、动机和思想等,有利于调动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进一步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良性发展。激励大学生自我教育,就要给他们提供有价值的榜样进行榜样引导;并且端正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目标与方向,促使大学生的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积极统一;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促进他们自我选择的正确性和自我调控能力的提高。
2.3构建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体系
通过对大学生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办学理念上,要改变以往的只注重技能训练的技术教育,而转向人的发展的教育;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要重视人文精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利用教育环境;增强隐性文化力度,充实人文素养培养实施者的底蕴;最重要的就是要完善评价体系,构建人文素养评估标准。
2.4按照知行统一原则,在评价方式采用四
个结合,有效地保障思想道德评价的质量和效果,更好地促进高校德育目标的(1)理论考查与操行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查与操行考核相结合,就是引导学生把认知与实践统一起来。高职学生的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分为四个等级:一级指标是总体评价指标,二级指标分为理论考查与操行考核两个方面。理论考查与操行考核下设立三级指标,理论
考查有理论课出勤、平时作业、最终考试成绩;操行考核有政治表现、遵章守纪状况、集体观念、勤俭节约、劳动观念等,主要检验学生在课堂以外的道德修养践行情况。四级指标考核的重点就是对三级指标进行评定,并赋予各类指标不同的权重。最终,根据两部分的成绩,按照所给定的权重,折合成一个综合评价分值。(2)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外部评价是指社会、学校、老师、同学等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自我评价是学生不断提高自身发展水平的一种评价方式。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就是按照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权重,给出综合评价成绩。(3)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定性是指在评价中用语言文字来描述、解释和说明品德行为,定量是把品德行为的具体指标用数值量化,它通过统计分析,对大学生品德做出量化说明。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公正、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品德发展状况。(4)过程考核与最终考核相结合,过程评价具有诊断反馈的功能,是教师及时获得教育信息,对教育过程进行调节、诊断的过程,也是学生得到应有的指导建议和接受养成教育的过程。过程评价与最终评价相结合,也是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是高校动态地、系统地、真实地把握好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也是提高品德评价质量和效果的保障。 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评价体系构建有着自身的特点,也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只有从实际出发,多渠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探索适应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评价体系,才能更好地培养适合地方经济区域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思想道德论文: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论文
一、加强高职学院思想道德教育的建议
通过上述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分析,再加之对高职院校自身特点的剖析,结合多年来的学生管理工作经验,针对高职学院思想道德教育提出如下的建议:
1、加强高职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要做好高职学院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首先应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施者,这个实施者就是辅导员。只有大力加强辅导员的师资队伍,对辅导员进行相应的教育心理学、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才能让辅导员在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游刃有余,成为学生心目中的“交心朋友”,“沟通大师”,“良师益友”。通过对多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经验发现,一个的辅导员,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模范,可以帮助学生在思想道德教育方向快速成长,也可以帮助学生洗涤心灵,指明方向,形成良好的个人素质;一个不合格的辅导员,不仅不能好好的教导学生,更可能由于自身素质不高,导致与学生之间沟通困难,交流不畅,出现“学生不好管,学生管不了”的尴尬局面。由此看来,加强高职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对加强高职学院思想道德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势必放在高职学院思想道德教育的首位。
2、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状况的研究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仅仅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状况。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里开设了思想政治修养课,制定了思想道德综合素质的评分制度,这些方式只能从初级层次完成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而对于自身约束力较差,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这些思想道德教育都不能起较大的作用。因此,建议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状况的研究,从本质上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状况,分析如何能更好地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符合实际需要的开展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3、改善思想道德的教育模式目前,在多数高职院校里思想道德教育的模式单一,采用开设思想道德修养课,评比思想道德学生等方式,这样的教育模式单一,而且所能受用的学生范围也较小,对于自身约束力差,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这样的教育模式收效甚微。因此,应从当代学生的特点入手,改变思想道德的教育模式,让思想道德的教育模式随着时代的变化,能提供更加适应当代学生的教育方式,这样的教育方式可以增设诸如开创思想道德建设的文化周,设计一系列宣传思想道德的FLASH动画,听取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意见后制定思想道德的教育方式,……。改善思想道德的教育模式,让思想道德教育更加地深入学生的心中,实现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任重而道远,需要对当前形式下学院及学生的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改变教育模式,从而让思想道德教育为高职院校的教育保驾护航,为祖国的建设事业输送更多思想过硬,素质优良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思想道德论文:青少年传统文化思想道德教育论文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包括的门类很多,可供借鉴的地方很多,具体可以在“仁爱”“和谐”“德性”等方面能对个人产生良好的影响。首先是“仁爱”。“仁”字在儒家文化中出现了多次,传统文化认为人生天地间,最重要的道德使命便是要“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不断的提高自己,通过教育就是让自己成为一个“仁”者,要学会“爱人”,关怀别人就是这种理念的好体现通过自身道德丢杨能够至于“三德”的境界,“若行五道,必须达德,无知不能识其理,无仁不能安其事,无勇不能果其行,故必须三德也。”其次是“和谐”。传统文化的思想便是一种中庸和谐的思想,古人还强调“礼之用,和为贵”,这种思想强调,做事要恰当,合乎原则和规律,认识自然界的一部分,万事万物有着自身的运转规律,人要按照规律从事自己的活动;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在处理长辈和自己的关系的时候要凭借自身的道德,靠自身的修养去帮助别人,影响别人。现代传统道德文化的思想也充分体现了“和谐”的博大、包容精神。再次是“德性”。这主张的是每个人从自身的道德出发来完善自我,在中国文化中,人是因为有道德,德性被作为人兽区分的根本,也是人格尊严的体现,传统文化要求个人从自身思想和行为出发,由此形成了中华民族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与文化精神。传统文化讲究秩序,也能有效地避免过激或对抗行为,减少代际之间摩擦与社会内耗,使中国人的人际关系带有浓重的人情味,较为稳固持久,对社会具有良性功能。
(二)传统文化对青少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道德素质。自古以来,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团结协作、勤劳朴实,这些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传统文化的精华,能够规范人们行为的社会准则,它通过规范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引导人们明礼知耻,强化个人正确的道德意识。同时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有助于锤炼青少年的个人品德,学善戒恶,涵养良好的德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理想境界,逐渐成为道德高尚的人,这是儒家提倡的君子操守。其次,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健全的人格。对如今的应试教育模式加上西方价值观的渗透,很多青少年在人格上容易即兴,出现了袁源杀父弑母,马加爵杀人等极端事件,青少年缺乏与人共处、与人合作的意识,这些悲剧说明了部分青少年人格的不健全。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让青少年学会尊敬、关心和体贴自己的周边人和事,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培养责任心、爱心、感恩的心,做一个人文素养、文化品位、道德品质较高的人。,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对建设现代文化有着积极的作用,能够弘扬传统,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人们的道德素养,使整个民族形成民族软实力,能保持中华民族的文化特点,以此推动我国精神文明的建设。
二、通过传统文化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一)把握学校教育
长期以来我们实施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更多是训斥、批评,学生的接受度比较差。笔者认为通过传统文化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不能继续这样,青少年的不良思想道德更多的要靠他们自己去认识,去思考。比如可以小悦悦无人救的悲惨遭遇,以及古代的司马光砸缸等为例进行对比论辩,让班级小组组成不同的阵营进行论证,在课堂探讨“见死不救”的对不对中形成了热烈的气氛,有力的揭示当今社会道德的缺失,并激发起学生的正义感和同情心,完成德育教学的目标。这样就摆脱了那些声嘶力竭的训斥,摆脱了无聊的灌输,形成了另外一种平实的风格,充分的让大家意识到了不良价值观带来的辛酸。另外很多青少年年龄小,思维活跃,学校教学还可以展开一些相应的角色扮演活动课程,能够充分的调动青少年的参与感和教育的有效性。在具体的实施中可以以董永“卖身救父”等为话题自己编个话剧,把要扮演的情景及其特征加以说明,鼓励组员自愿扮演各个角色,自己自主的决定内容和台词,好包含矛盾和克服矛盾的剧情冲突。在宽容、安全的气氛下,学生通过投入演出来了解自己内心的感受,深入地了解真实情况和他人的感受,了解对与不对到底在何处。这种模式能让青少年了解传统文化的奥妙,这样都可以更好的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二)掌握社会教育
学校和社会组织可以相互组织课外活动,增加一些公益性的活动和倡议,如组织“为家长洗一次脚”、“一日打工者”、“一日小老师”“一日交警”等具体的活动,使学生充分理解到各行各业的不易以及自己曾经的不良行为,活动之后可以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慨,这样会在不同学生之间的带动下行动起来。还要加大一些实践文化的宣传力度,注意挖崛正反两方面的典型,然后采取适当的段加以宣传,宣传社会里的好人好事,用典型的力量去影响、感化被教育者人的思想,引导他们从多种多样的思想行为中分辨出哪些是需要弘扬的,是学习的榜样,而哪些是应该抑制、是应该坚决给予取缔的。还可以建设一些书法社、围棋社、象棋社等组织机构,帮助青少年闲暇时间多贴近传统文化,少接触不良信息。只有在实践中,青少年的一些不良的行为和问题都能够得到纠正,自我修养和社会文化价值观显著提升,积极向上,健康成长。
(三)注重家庭教育
一个人价值观念的萌发和价值观的养成都是和家庭有关的,青少年思想教育中离不开父母的辅助。作为父母应该加强自身的修养,父母也要多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礼貌待人,孝敬孩子的爷爷奶奶,坚守诚信。现代社会流行起了传统价值观,很多传统家训对指导孩子教育非常有用,如司马光一生侍亲至孝,当他的父母相继病病殁后,他“毁瘠如礼,哀不自胜”,既伤痛父母双亡,更深感孝道重要,於是闭门钻研孝经,曾说“:孝经文字虽不多,然立身治国之道,尽在其中矣。”司马光的孝行,深深影响儿子司马康,他生性至孝,遗留给后代子孙就是孝以侍亲、忠以事君、诚以待人、俭以养德的家风,这对调节家庭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促进家庭和睦、和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中也可以吸收这种特色,对日常生活进行统筹安排,家庭成员以身作则,为社会办实事,尊敬长辈,善待老人,邻里互助,团结无纠纷。
三、结语
中国的传统文化总是认为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人需要和外界保持一个平衡,所以人是在合理的发展着。传统文化在今天社会中价值和意义或许正是在于此,它追求的是一种其乐融融的和谐伦理关系,追求的是个体怎么去承担责任,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和谐的生活。所以这对于我们的青少年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社会的良性发展。
单位:四川省团校公共课教研室科研课题一组
思想道德论文:思想道德修养法律教育论文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法律教育部分存在的问题
1.法律教育部分的教材编写
(1)具体法律内容稍微不足。与2010年修订版的内容相比,“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年修订版进一步删减了实体法和程序法相关内容,与2009修订版、2006修订版相比,具体法律内容更是少之又少。鉴于当前我国依法治国理念的逐步深入,笔者认为应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法律内容,而不应一味的删减。
(2)教材编排较为死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两课”教材之一,有必要保持一定的严肃性,但是纵观历年修订版本,教材编排在排版、内容形式、用语等方面没有实质性进步,书中充斥着大量死板的教条、概念、条文等。这不但较难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而且不能很好地去影响学生,无法达到国家设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的目的。
2.法律教育部分的教学
(1)教师教学方式。在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进行讲述的过程,往往以教师单方面的授课为主要方式,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加之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不深,思想上不够重视,经常有逃课或不认真听讲的情况发生,课堂效率较低,学生们往往都是在老师的灌输下被动地接受法律知识,而不是自己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2)课程设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在2006年课程改革之前是分开的两门课程——“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但是在两门课程合二为一之后,由于将“思想道德修养”的内容排在“法律基础”之前,教师在授课的过程往往习惯于把教学重点放在教材的前半部分“思想道德修养”上,而忽视了有关法律知识的教学,教师的不重视就导致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的忽视,甚至是无视。除此之外,教材中有关“法律基础”部分的知识编写不够、概念含糊不清,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再者,整本教材通篇采用文字形式进行编写,理论概念性较强,知识分布过于紧密,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疲劳感。
二、改善法律教育部分存在的问题的措施
1.教材改革
(1)保障教材编写的严肃性。
(2)增强法律部分教材的趣味性。
(3)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平衡性。
2.教学改革
(1)完善我国大学生法律素养教学的机制。根据我国目前法律教育发展现状,建立起一个从小学开始至初中、高中、大学的完善而衔接有效地法律教学体系,从小就开始培养学生一种法律意识,真正地体会到法律学习的重要性,自觉地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2)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对授课老师进行培训。加强大学生法律素养教学的重中之重就是授课者的法律素养。目前,高校中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师可能会出现知识断层的现象,由于他们往往自身并不是法律专业出身,对于我国法律制度、法律变革也不甚了解,因此,高校就需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随时更新他们的法律知识体系。
(3)活跃课堂气氛,改革授课方式。传统的法律授课方式往往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难以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考,课堂效率较低。因此,授课老师应当在法律素养的课堂中充当引导者而不是决策者的形象,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作者:李子君 单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思想道德论文:思想道德修养中法律教育论文
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法律教育部分存在的问题
1.法律教育部分的教材编写
(1)具体法律内容稍微不足。
与2010年修订版的内容相比,“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年修订版进一步删减了实体法和程序法相关内容,与2009修订版、2006修订版相比,具体法律内容更是少之又少。鉴于当前我国依法治国理念的逐步深入,笔者认为应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法律内容,而不应一味的删减。
(2)教材编排较为死板。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作为“两课”教材之一,有必要保持一定的严肃性,但是纵观历年修订版本,教材编排在排版、内容形式、用语等方面没有实质性进步,书中充斥着大量死板的教条、概念、条文等。这不但较难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而且不能很好地去影响学生,无法达到国家设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的目的。
2.法律教育部分的教学
(1)教师教学方式。
在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进行讲述的过程,往往以教师单方面的授课为主要方式,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加之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不深,思想上不够重视,经常有逃课或不认真听讲的情况发生,课堂效率较低,学生们往往都是在老师的灌输下被动地接受法律知识,而不是自己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2)课程设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在2006年课程改革之前是分开的两门课程——“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但是在两门课程合二为一之后,由于将“思想道德修养”的内容排在“法律基础”之前,教师在授课的过程往往习惯于把教学重点放在教材的前半部分“思想道德修养”上,而忽视了有关法律知识的教学,教师的不重视就导致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的忽视,甚至是无视。除此之外,教材中有关“法律基础”部分的知识编写不够、概念含糊不清,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再者,整本教材通篇采用文字形式进行编写,理论概念性较强,知识分布过于紧密,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疲劳感。
二、改善法律教育部分存在的问题的措施
1.教材改革
(1)保障教材编写的严肃性。
(2)增强法律部分教材的趣味性。
(3)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平衡性。
2.教学改革
(1)完善我国大学生法律素养教学的机制。
根据我国目前法律教育发展现状,建立起一个从小学开始至初中、高中、大学的完善而衔接有效地法律教学体系,从小就开始培养学生一种法律意识,真正地体会到法律学习的重要性,自觉地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2)提高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对授课老师进行培训。
加强大学生法律素养教学的重中之重就是授课者的法律素养。目前,高校中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师可能会出现知识断层的现象,由于他们往往自身并不是法律专业出身,对于我国法律制度、法律变革也不甚了解,因此,高校就需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随时更新他们的法律知识体系。
(3)活跃课堂气氛,改革授课方式。
传统的法律授课方式往往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难以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考,课堂效率较低。因此,授课老师应当在法律素养的课堂中充当引导者而不是决策者的形象,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作者:李子君 单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思想道德论文:和谐社会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论文
一、研究生思想道德应该怎样引领
研究生队伍当中,会有很多价值取向,更是多元化存在,我们应该多关心国家大事,应该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尤其是在我们祖国人民生活条件不断的提高,伟大祖国实力不断增强的今天,作为新一代天之骄子的研究生更应该真正了解自己所背负的神圣使命。在研究生这个庞大的群体中首当其冲的应当从教育入手,开设教育课程从根本上提高整体研究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其次引领研究生从最简单做起,古人云不以善小而不为研究生群体也是一样从最简单的知、书、达、理开始做起必定会得到更大的提升。实行全民从监督,现在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全民都在提高道德精神文明建设,在这时如果全民参与进来互相的进行监督,那么提高研究生思想道德建设指日可待。
二、研究生思想道德对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研究生思想道德里存在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当代研究生更应该具备道德责任感,研究生这个层次,应该定性为高层次人员,对于历史责任,这个群体更应该担负起历史的使命,不仅单指对国家,对家庭对爱情这都能体现出来它的重要性,更不能忽视对社会以及他人的社会道德,也不能只单独看中个人利益,以功利主义为自己的价值观,应该具有正确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责任,做到知行统一,道德认知的水平提高了道德责任感也会增强,研究生应该道德主流积极向上。应该具有比较成熟的道德观念。应该加强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深知自己使命感。
三、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对建设和谐社会起到的重大意义
一个美好和谐会是我们一直向往,梦寐以求的。从古代刀戈铁马到现代信息文明这几千年来我们人类为了这个各谐社会不断的努力,从未停息。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也是研究生义不容辞的责任。也许会有人问建设一个社会岂能是一个研究生就能建设得了的,但是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你我共伸一把手,和谐社会天天有。在这个飞速的信息化时代里,人们身边每天都有着日异月新的变化。但是随着我们年龄、知识、还有所谓的境界的增长的同时是否还记得当初从小学就开始学习的思想道德教育。现在出现了这么一种状态在我们社会的大家庭下往往不遵守规则、不注重道德的往往是成年人。例如最简单的公交车让座、车窗抛物、公共场所吸烟等等……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大,教育的深入,境界的提高反而我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成反比例下降。和谐社会下的思想道德建设,就是要解决我们整个国家民族的精神支柱以及精神动力的问题。思想道德建设引领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可以说是精神文明建设之源。提高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就是提高了国之根本,更是提高了国之素质使社会更加井然有序的运行,使科研学术更加创新的开发。所以对研究生思想道德建设刻不容缓。
四、结束语
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中硕士学生已经占了很多比例,而在我们中国更是学术界的主要动力之源。我们祖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泱泱大国,也是世界及时人口大国。在我国接受研究生教育的人已经越来越多,研究生掌握着更高的学识,掌握着更高的技能,是我们祖国的天之骄子,是我们国家的栋梁之才。在祖国未来的发展中研究生的学术以及科研贡献会越来越多的给予我们祖国发展的动力。在我们求知若渴、拼搏向前的同时是否会注意到自身的思想道德的修养,是否会在闲暇的时间里想一想自我思想道德的不足。思想道德建设是推动我们祖国不断向前的力量,思想道德建设是追求之根本。研究生座位高级知识分子更是要首当其冲的去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
作者:朱金融 单位:沈阳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道德论文:高校辅导员思想道德教育论文
一、高校辅导员在贫困生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中的重要性
在当代高校贫困生管理工作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辅导员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不但要学习现代教育工作的基本管理理论和观念,而且要从当代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和时代特征的角度出发,对于当代贫困生的学习、思想、心理健康、劳动、生活、人际交往、文体娱乐、社会实践等进行有效的管理。
二、当前高校贫困生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窘迫的经济压力使高校贫困生遇到了很多来自外界的压力和挫折。加上目前高校出现的“攀比风”、“奢侈风”,这使得许多贫困生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并且贫困生通常比较敏感忧虑,自尊心极强。据调查显示,部分贫困生宁肯勤工俭学或办理助学贷款,也不愿接受社会特别是个人的帮助。一些接受资助的贫困生更加希望用学习成绩证明自己回报社会,但是诸多压力使他们很难正常发挥应有的水平导致学习成绩并不理想,从而导致他们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和深深的自责之中。虽然经济上的困难给高校贫困生的生活、学习、心理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贫困生在思想道德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尤其值得我们重视。目前,高校贫困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道德认识清楚,思想道德行为失范。
贫困生大都对思想道德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对于爱国主义、尊老爱劝、尊师重教、遵纪守法、艰苦朴素等道德要求,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出来,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常常做出违背道德要求的行为,如弄虚作假谎报家庭困难程度、不按时归还助学贷款、自私自利、贪图享乐等现象,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反差较大。这也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一大难题。
2.个人价值目标与社会价值目标相背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文化思潮的辐射,多元化的思想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许多贫困生由于长时间的贫苦生活,使他们对自己的出身产生回避心理,不敢正视自己的不足,过度追求财富。导致有些贫困生过于陶醉于此,常常幻想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崇拜金钱、崇拜名利,缺乏集体意识和团体意识,从而使个人的价值目标与社会价值目标严重偏离。
3.竞争意识强,责任意识谈化。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竞争十分激烈,贫困生的竞争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这对于不断提升其智能水平起到了促进和激励作用。然而,在大贫困生竞争意识增强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最突出的是少数贫困生只注重个人的争强好胜,而忽视了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只注重个人的名利得失,而谈化了自身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4.自我意识强,集体现念淡漠。
部分贫困生自我意识强,追求自我价值,信奉个人主义。他们中间部分人认同“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认为自我奋斗自我成就。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思想在他们的意识中相对淡漠。
5.消费意识超前,艰苦朴素观念缺乏。
一些贫困生在国家资助政策和学校提供的助学岗位帮助下,经济条件不断改善。一部分贫困生在物质消费上攀比心理重。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在大学校园内有一定市场,这一部分贫困生在实际生活中缺乏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思想,热衷于追赶潮流,浪费严重。上述种种现象表明当代高校贫困生思想道德状况存在很多令人担忧的地方,与社会对于贫困生道德素质的要求有相当大的差距。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就高校贫困生思想道德教育而言.有很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如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问题、内容与形式的问题、活动与效果的问题等。一句话,当前高校贫困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问题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
三、高校辅导员开展贫困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策略
高校辅导员在开展贫困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服务形式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从外堵转向内疏,做到融要求于引导中,融教育于活动中。在日常管理中体现导向,充分发挥辅导员自身的优势,培养并辅佐学校建立起高校贫困生的思想道德体系和行为习惯。结合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和素质要求,针对高校贫困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作为贫困生工作的中坚力量,辅导员要做好贫困生身心发展的引导者,为学校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一)加强贫困生的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影响和启发下,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发挥自主因素进行自我认知、自我调控和自我发展的思想和行为的教育活动。自我教育的运用是与自我意识的分不开的。大学贫困生由于在生活上经历磨难,思想趋于成熟,能够比较客观的看待问题,并可以发表个人见解。所以,在贫困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实施自我教育具有可行性。自我教育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形成与提高的内在因素,并且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自我教育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贫困生思想道德的完善只有通过自我教育、自我修养才能达到最终目的。任何教育者都不可能代替受教育者完成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和提高。但是不能因此忽略教师在贫困生自我教育过程中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辅导员更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按照贫困生的身心发展阶段予以适当的指导,充分发挥他们提高思想品德的自觉性、积极性,使他们能把教育者的要求和道德教育的影响转化为贫困生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规范,变为贫困生自己的精神财富和自己努力的目标,并以此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二)加强自身素质,以言传身教促养成。
教育之本在于德。厚德博学,方能为人师表。教师的言传身教对贫困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影响。教师的精神状态、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师的风采,将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都是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另外,“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教育贫困生时同样要提高自己。如果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忽视了对自己的要求,即使讲再多道理,也很难让学生信服。因此,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做到言传身教。同时,高校也应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强化师德建设,并提供切合实际的的培训,不断提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专业素养,进而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由于贫困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受到各种外部因素和自身素质的影响,高校辅导员应当以自己良好的师德师风教育学生、影响学生,使贫困生在思想道德教育实践过程中不断进步、健康成长、和谐而的发展。
(三)加强贫困生的社会实践教育。
道德本身是源于社会实践的,是在认知基础之上付诸社会实践,并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强化、巩固和提高的。道德的社会实践属性,要求我们必须加强贫困生道德行为社会实践训练,而这种训练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把道德行为训练纳入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之中,让贫困生的道德行为在生动的实践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得到反复表现和发挥,并形成行为惯性,从而使不自觉的道德行为逐步转化为自觉的道德行为。可以说良好的社会实践教育有利于对贫困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贫困生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有得于丰富贫困生的精神生活,有得于发展贫困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社会实践教育也是一种活的教育,它的深刻性、丰富性、独立性、形象性远非学校纯粹的理论教育可比。辅导员负责贫困生的日常行为教育工作,应及时协调社会教育力量培养贫困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并将分散的、自发的社会实践教育纳入正轨。并对社会实践教育的起源、功能、价值、实施等进行、系统而又深入的研究,形成社会实践教育的认识范畴,建构起原创的社会实践教育的知识体系。
(四)加强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切教育活动都是通过受教育者的心里活动,才能落实到受教育者的主体上。贫困生道思想德素质的形成过程,也是心理活动得到提高的过程。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对思想道德行为的认同感也就越高。健康的心理活动是提高道德素质的桥梁和基石。因此,从道德教育的过程看加强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必要性。但是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单靠辅导员群体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学校需要整合社会各种教育资源,逐渐探索出一条符合本校情况、体现对贫困生人文关怀的教育模式。要达到这种效果,需完善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建设。并探索将学校贫困生心理健康关爱工作纳入到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日常工作中去,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同时不断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牵头组建一个包含社会力量在的专业心理辅导队伍,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让辅导员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通过这种方式最终打造一支以辅导员为中坚力量的心理辅导专业队伍,从而使辅导员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及时了解贫困生的心理状况,并及时解决贫困生的心理困扰。此外,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教育资源,搭建以微信沟通等为主要方式的新型师生沟通平台,使贫困生及时与辅导员沟通,从而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空间,探索出一条新型的思想教育模式。总之,加强和改进贫困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必须重视其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心理教育过程这一内在的教育规律,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思想道德教育效果。
四、结语
随着我国贫困生资助工作的不断完善,高校贫困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已在高校得到重视并在蓬勃发展,其内容和形式将随着发展而不断创新和进步,高校辅导员将是贫困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承担者,但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高校应该对辅导员队伍建立一套有效的考评体制,加强对其科学管理,为培养符合时代需求并具有较高思想道德修养的贫困生发挥应有作用。
作者:周欢 翟星晨 马彦涛 单位:贵州大学法学院
思想道德论文: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论文
一、教育目标上注重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培育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目标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发展而提出的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要求。它深深根植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土壤之中,随着社会实践发展的要求而变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认为,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担当的人是当前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它是国家对青少年的要求以及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在多次讲话中阐述了青少年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担当的重要性。他在给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回信中表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2014年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我在西部地区生活过,深知那里的孩子渴求知识,那里的发展需要人才。多年来,一批批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像你们一样在西部地区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作出了贡献。”的这些话不仅表达了党和国家对当代青少年社会担当的殷切希望,也给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培养目标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从历史上看,虽然古代封建社会的思想道德教育目标有其时代的局限,但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也把国家、民族、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把服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美德,如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就是鲜明的写照。从现实来看,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目标确定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目标,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坚持着集体主义的原则,把集体利益、社会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主张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和国家利益。无论从现实还是从历史和文化传统来看,在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强调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和担当都是我们的主导价值观。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坚持以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的公民为目标,既是对优良传统的继承,也是现实的需要。然而,当前在经济市场化和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下,尤其是在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下,有一些青少年在多元文化中过于张扬个性,提倡自我的解放,有的青少年只关注自己的个人利益和理想,社会责任感缺失。在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文化的确存在忽视个体利益诉求、用集体压抑个性的倾向。但是过分强调个人的价值而忽视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历史担当是极其有害的,突出表现就是当前青少年中的一部分人对政治的冷漠、对社会的疏远,如“宅男”、“宅女”就是其生动的体现。有的青少年成天沉迷于网络世界,甚至还有的为了满足自己的不当需要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危害社会和国家的利益。这些表现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轻视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强调知识和能力的学习,忽视思想品德的修养;重视自我的功利,忽视服务他人的奉献精神。青少年中社会责任感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呼唤着思想道德教育,也是把青少年社会责任感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目标的依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一大批有责任感、有担当的青少年作为后备军,在当前的形势下,把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的培养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教育内容上顺应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时代要求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是思想道德教育目标的具体化,它有着强烈的时代性特征,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和发展。根据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要求以及历史和时代任务的新变化,在多次讲话中阐述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应着力加强的方面,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内容,凸显出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动态性。
1.加强以“中国梦”为核心的理想信念教育。
“中国梦”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崭新课题,指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在多个场合对“中国梦”进行了阐释,突出了“中国梦”为中心的理想信念教育,丰富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中国梦”本质上是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在青少年中加强“中国梦”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梦”不是虚幻的,而是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在2014年5月4日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说过,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对“中国梦”平实而富于意蕴的阐释表明“中国梦”是一个民族的梦想,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梦想,它是对全体中国人民理想信念的具体化。对“中国梦”的阐释和一系列的观点,根据时代条件变化对青少年的要求,丰富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彰显了思想道德教育的价值追求,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思想基础。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融入“中国梦”教育,有利于激发青少年的精神动力,引导青少年选择正确的成长和成才之路,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2.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创造性的提出了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规范和价值追求。一个社会要凝聚社会共识就必须要有共同的价值规范和价值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向。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这样的情形,在我国历史上,在当今世界上,都屡见不鲜。”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价值观,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价值观,从立体的层面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要求。指出:“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同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上,强调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之中。核心价值观关涉着一个社会的价值共识,在多元文化竞争激烈的今天,只有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提高自己的软实力。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融入课堂学习、课外实践、日常生活及校园建设之中。
3.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非常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放在文化发展的战略位置,要求将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融合起来。他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就强调指出,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做到“四个讲清楚”: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的阐述表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渊源,是提高文化软实力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依托,也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不可或缺的新鲜内容。不仅如此,本人也非常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总结:“历史是好的教科书,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校作为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是提高文化软实力和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阵地,也是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应将传统文化纳入到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之中。一方面可以丰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活力,另一方面又可以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创新传统文化,为文化软实力的提高提供丰富的精神滋养。
4.重视加强生态文明教育。
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在哈萨克斯坦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并回答学生提问时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它表征着人们遵循人、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而改造和利用自然所形成的文明成果的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的关系的集中体现,因此,生态文明既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是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和谐的一种文明指向。生态文明教育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青少年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的形成时期,对新事物、新观念接受能力强,对他们进行生态文明观教育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并且,青少年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用教育的方式使其树立生态文明观能够取得更高的效率。因此,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应融入生态文明教育,将生态环境状况、生态道德观、生态价值、生态和谐等生态文明思想观念纳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之中,能够更好地促进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
三、教育实现路径上注重实践育人和榜样人物的作用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实现路径就是采取何种方式向青少年传达思想道德教育理念和内容,从而实现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有课堂理论讲授、理论探讨、案例教学等路径。在一系列的讲话和论述中倡导青少年到基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注重榜样和道德模范常态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制度化等方面思想,开拓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实现路径的新思维和新视野。
1.实践育人,强调知行合一。
通过实践育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德育思想,社会实践对人的思想道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列宁曾指出:“实践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品格源于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活动过程,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了解和认识社会客观规律、内化社会规范、强化思想道德观念并促进思想道德的提升。这种通过改造客观世界进而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动活动过程告诉我们,人们的正确思想观念归根到底来源于实践,在实践得到检验、强化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在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回信中,勉励青年人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在谈到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途径时,除了勤学增加知识外,强调要注重道德实践:“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同时,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因此,坚持与实践相结合,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线与人民群众相结合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坚持实践育人就必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将在长期学习过程中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切实解决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实践对于青少年来说,就是一本“无字之书”。理论学习脱离了社会实践,脱离了祖国和人民的需要,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就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关于实践育人、知行合一的德育思想指明了思想道德的最终落脚点体现在实践中,是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2.典型示范,发挥榜样人物的作用。
通过典型示范,发挥榜样人物的感召作用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的途径。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以事感人、以情动人、以品育人更具效力,这种力量和作用是通过活的道德榜样———人的影响而实现的,而榜样作为体现社会追求和道德规范的现实的具体的人,则成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好的价值载体,榜样教育也因此成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生动有效的形式。榜样示范主要是通过其人格感召力、情感共鸣力和行为带动力来凝聚人、鼓舞人、塑造人。教育工作者的榜样示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师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尤其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定型的青年学生而言,榜样示范的力量是无穷的。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青年模范人物是广大青少年学习的榜样,肩负着更多社会责任和公众期望,在青少年中乃至全社会都有着很强的示范带动作用。”对青年模范人物的高度评价和殷切期望给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要求,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应发挥榜样人物的示范,担负起教育的责任与使命。2013年9月26日下午在北京会见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时,指出:“强调道德模范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旗帜,要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这是总书记又一次强调道德示范的重要精神价值和意义。2014年“六一”儿童节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在谈及小学生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指出:“心有榜样,就是要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美好事物,在学习中养成好的思想品德追求。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少年英雄的故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中也涌现了大批少年英雄。”
四、结语
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教育者既要善于挖掘身边的榜样人物和榜样事迹,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榜样教育,同时教育工作者本身就是学生的榜样。正如所说,青年模范人物肩负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期望,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要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肩负起这份责任。“打铁还需自身硬”,教育工作者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觉悟和水平,高尚的人生境界才能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要能深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并与学生展开思想的互动,以自身的言和行感染学生,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要挖掘身边承载着精神品质的榜样人物和事迹,发挥榜样教育的作用,增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杨业华 符俊 单位: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研究中心
思想道德论文: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论文
1以学生个性发展为导向,创设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客观环境
及时,创设良好的学生集体,营造积极向上的集体氛围。良好的集体氛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要素。而学生集体的发展离不开学生个体的发展,相互间的辩证统一,强调创设良好的学生集体,以满足并激发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积极向上、和谐相处的集体氛围,对学生个性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学生的活动组织能力、社交能力等,都可在良好的集体环境之下得到发展。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就是科学合理地创设学生集体,为学生个性发展营造良好的集体环境。首先,以学生为主体,处理好学生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既要夯实集体目标,也要强调个体发展的重要性,在学生共同构建集体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学生在自我的风格、活动方式之下,为个性的自由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其次,以个体发展为主,防止集体环境对学生个性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学生在集体中学习、活动,要注重学生个体发展的重要性,防止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不良的个性发展。
第二,依托多样化的活动,激活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依托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个性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例如,通过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公德心,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良好思想情操;参加艺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等等。与此同时,不同的活动方式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形成不同的作用效果。这就强调,在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依托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在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同时,不断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促进其健康快乐的成长。
第三,以学生为主体,夯实民主教育。在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并夯实民主教育,是建立起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师生之间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有发表不同意见的权力。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和睦相处,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以学生为主体,是尊重学生最为本质的体现,也是新课程理念对中学教育教学的新要求。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无论是学生的能动性,还是学生的创造性,学生的主体性表现需要得到尊重。例如,建立班干部轮换制度、学生代表会议制度等,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角色与思想,肩负起班级及自我的责任,这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能力以及自我管理与教育能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培养学生正确的个性态度,促进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培养正确的个性态度,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在因素。学生能够对自己的特点、自己的长处与短处等有清楚的认识,并基于自我的实际情况,以不同的方式驾驭现实环境。这种正确个性态度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及时,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获得正确的自我观念。中学生正处于个性发展与自我不断认识的特殊时期,教师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对自身存在的积极与消极的因素,能够正确地分析与识别,进而促使优良的个性品质不断地发展,消极的不良品质等到抑制。只有这样,正确的个性培养,才能落地生根。此外,为了让学生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同时,获得正确的自我观念,需要通过一些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例如,通过以其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态度作为自我认识的参照,进一步强化对自我的认识。并且,也可以借助课业成绩、实践活动成果等,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
第二,接受自己,防止不良思想的产生。中学生要懂得自尊、自爱,在自我珍惜的良好品德之下,才能更好地积极上进。对于中学生而言,不断地获取生活经验,对于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对待自己的缺点方面,学生更能够平静且理性的分析,平衡个性的良性发展。与此同时,在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要基于学生的爱好以及个性品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培育学生正确的个性态度,防止产生不良的思想。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形成是一个过程,不断地自我接受与认识,更有助于学生个性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做发展的人。
3总结
综上所述,思想品德教育是中学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新课改下学生个性培养的有力举措。多元化的社会环境对学生健康的个性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夯实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发展的必然需求。
作者:谭永祥 单位:湖南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
思想道德论文:家庭教育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论文
1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和作用
1.1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培养的影响和作用
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是至关重要的,不同家庭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所产生的教育效果也不同。在青少年犯罪的案例中,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家长由于自身教育素质的局限性等各种原因,未能对青少年的成长起到积极的引导示范作用。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错误价值观往往是青少年不良习惯形成的重要诱因,这就要求父母应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水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到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
1.2家庭成员的言谈举止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和作用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性,他们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示范作用,成为他们心中的楷模。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和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仍然处在“摇摆不定”的阶段,他们在面对一些现象和问题时仍不能做出客观和恰当的评价和分析。而在一些家庭中,父母本身存在着不良的癖好,如酗酒、赌博等行为习惯,甚至有些家长在子女面前毫不避讳,这些不良的行为举止被子女看在眼里,很容易效仿。
1.3家庭周边环境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
家庭周边环境也是父母对子女教育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良好的周边环境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而家庭周边开设的娱乐场所会给未成年人带来消极的影响。例如,个别青少年由于沉迷于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逐渐变得萎靡不振、意志消沉,这种现象不仅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同时也不利于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
2家庭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家长仅重视青少年智力能力的培养却忽视其道德素质的提高
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教育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学校和家庭无不从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角度来评定学生,这就使得家庭在很大程度上仅重视和关注青少年的学习成绩的高低,而忽视了其道德等其他素质的培育和提高。青少年教育,只有文化素质、身体素质、艺术素质等方面综合发展,才称得上真正做到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提高和发展,这种教育才算是合格的教育。因此,家庭教育也不应忽视了德育在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地位。
2.2家庭中物质生活丰富多样,但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匮乏
当代青少年的物质生活状况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衣食无忧。这种生活状况下的学生追求的仅仅是对现有物质生活的享受和占有。但是在精神生活中,他们对于传统文化和一些新的思想潮流毫无兴趣。这些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受社会的整体氛围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家庭单纯重视青少年物质生活保障所致。在物质生活丰腴和浮夸的社会环境下,青少年们已经不再重视精神生活的丰富和发展,注重物质的占有和享受,不思奋斗,追求奢侈,嘲笑简朴等“去崇高化”的错误言行大行其道,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与家庭生活中过分追求物质利益及其满足有关。
2.3家长因自身素质的限制忽视自身道德水平的提高
家长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及时位启蒙教师,其一言一行都对子女的成长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随着时代变迁,部分家长未能及时跟上前进的步伐去提高充实自身素质和能力,从而对子女的培养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3在家庭教育中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
3.1引导青少年的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提高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自觉性
部分家长认为对青少年的教育培养仅仅是学校一方的任务和责任,忽视了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和影响。教育好自己的子女不仅是家庭内部的私事,同时也是社会赋予家庭的职责。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力保障。因此,要增强广大家长为国育才的大局意识,树立正确的理念,以保障家庭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3.2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提高其教育子女的能力
高尔基说过:“爱孩子,这是连母鸡都会的,但是我们要善于教育他们———这都需要才能和广博的生活知识。”在家庭教育实例中,很多父母由于缺乏科学的教育知识和技能,不注重了解子女成长的规律和内心需要,因此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力不从心。在对家庭教育进行调查和研究中,多数家长表达出其对于子女教育的困惑和担忧,时展和社会进步需要家长与时俱进。家长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发展现状,采用正确且适当的教育方法,以达到教育目的。
3.3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发挥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
家长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为都对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修养起着重要的作用。青少年由于其处于模仿性极强的阶段,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的举止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模仿他人而来的。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注重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通过正确的言谈举止来树立良好的榜样,为教育子女做出表率作用。这就要求家长要展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的行为方式,通过明断是非的能力,以正面力量影响和教育子女,以德树人,以德树威。
3.4重点把握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在对其进行教育和培养时,家长应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他们各阶段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教育。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思想道德教育,应着重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做人的教育、习惯的教育、理想的教育、抗挫折的教育。
3.4.1做人的教育
“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应试教育下,我们不能仅仅追求青少年文化课分数的高低,而忽视了对他们良好道德素质的培养。无数实践和实例证明,仅仅在文化课上取得优异成绩而不注重自身道德品质培养的青少年未必能在成长路上一帆风顺,如留日学生机场杀母案等实例,暴露了在家庭教育中忽视道德培养的恶果。在对青少年教育过程中,如家长注重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与人交往能力的培养等做人教育会帮助子女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而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
3.4.2习惯的教育
“教育的目的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无数实例表明,成功人士均具备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具备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家长也要注重对青少年良好习惯的培养。一些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表达了其教育的难度和力不从心。结合子女成长历程可以看出,早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取决于父母教育的及时有效。在家庭早期教育中,如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会为青少年的思想行为埋下有利的伏笔,他们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会因此受益终身。而如果不重视早期良好习惯的养成,在今后家庭教育中家长不仅困难重重,同时也不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
3.4.3理想的教育
理想,是人们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并具有实现的可能性以及对未来充满向往的追求。崇高的理想犹如一盏前进路上的指明灯,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人们才能找到前进的方向。远大理想的树立不仅为青少年奋斗过程树立了重要目标,同时也是他们前进的不竭动力。家庭教育中,对青少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激发他们生活学习的兴趣,激发其前进的动力,从而保障其健康成长。
3.4.4抗挫折的教育
家庭教育中的抗挫折教育也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每个人成长的道路上,必然会面对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和困难。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家庭居多,他们多是在父母长辈的精心呵护下长大,一些家长甚至为子女成长全程“买单”,使得子女在面对困难挫折时无能为力,不能自理,甚至采取消极的措施和手段处理问题。这就需要在家庭教育中,要积极培养青少年战胜挫折的能力。首先,要培养青少年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正确的心态,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战胜困难,克服问题,以培养战胜困难的心理承受能力。其次,应培养青少年在战胜困难和挫折时适当的方式和方法,以提高其应对挫折的能力。,应教育青少年在克服困难后及时作出总结和反思,以积累生活经验。
4结语
总之,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应重视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培养方面的地位,发挥其积极作用,改进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从而提高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性。
作者:程莎莎 单位: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