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空间设计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空间设计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空间设计论文

空间设计论文:住宅室内储物空间设计论文

摘要: 通过对住宅室内设计实例中物品储存空间的分析,强调住宅室内设计应以居住者的生活内容为设计依据,表现人的活动,感受真挚的生活情感,在解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营造良好的、个性化的家居氛围。

关键词: 生活 居室 物品 储物空间

在报纸上曾看到这样一篇文章:作者喜迁新居,宴宾送客返家,却走错了家门,一样的住宅楼,一样的崭新,一样淡淡的油漆味,一样的室内装饰,一样的家具摆设,不一样的是家人熟悉的脸容换成了陌生的客套,待内室中走出的女主人疑惑地询问时,作者尴尬地落荒而逃。在作者“何处是我家?”的结语中,我读到了一个设计师的责任。

一、 设计观念:

工业经济时代,产品生产的高度机械化、规模化,解决了社会需求量的问题,产品的雷同也就不可避免了。而在跨越世纪的今天,物质生产已相当丰富,产品的同质化程度日趋提高,人们的生活需求已从单纯的物质转向兼顾精神,这一点也可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中得到证实。在住宅室内设计中讲求个性,为居住者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是对每个设计师的基本职业要求。

个性化的室内设计,不是选择不同的装饰材料,也不是单纯追求造型的变化,而是针对居住者的人口结构、文化水平、职业特点和经济状况等等背景条件差异性而言的。设计者面对的是不同的委托者,以业主的独特生活习惯和生活内容作为入点来进行设计,才能使业主满意,也不致于出现上述质疑。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成为了一个口号,在各种报章媒体中频频出现,有时也成为一个时髦的标签,贴在了某个设计作品上。对于从事住宅室内设计的设计师来说,及时重要的是真正地从生活需求出发,认认真真地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第二重要的是真诚地与业主沟通,了解其职业特点、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用心来做设计。我们可以没有理论,但是我们不能没有思考。

花大钱追求豪华奢侈生活的业主毕竟数量有限,广大百姓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只是舒适?整洁?温情,体现居住者的生活情趣,良好的空间感受?完善整齐的居家设施是首要的,对居住者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关切,将其生活内容体现在设计中远胜于那些抽象莫名的理论,更无需用品质的饰材铺贴去误导业主,千万不要让自己仓促的设计造成人们日常生活的麻烦。

二?设计起由

认识教授夫妇纯属偶然,他们的睿智和豁达吸引了我,分享他们的快乐与烦恼,所幸我的专业知识似乎能帮上一点忙,便自告奋勇。事情是这样的:原本79改良式的住房,正好在扩建,增建厨房?餐厅和小卧室。增加了面积,也增加了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憧憬,决定借此机会将居室装饰一番。随之而来的烦恼是:多年的生活积累了许多旧物品,因而浓缩着往昔岁月的情感回忆而不忍舍弃,新世纪的丰富物质也随着铺天盖地地广告不断涌进家门,物品零零碎碎?各种各样,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该怎样来安排呢?

三?储物空间设计原则

为了不被这些愁绪塞满脑袋,首先将生活中所有的用品一一清理,然后分门别类,根据要求设置储藏空间,理顺关系,让新生活付诸实施。

储物空间设计原则就是: 及时、 精简物品,家具设置适宜,不让室内空间因家具过多而给人压抑的感觉。第二、 就近原则,尽量将各个功能房间中所需使用的物品储存于相应的房间中,便于日常取用,大体积?大重量的物品集中放在储藏室。

第三、 储物空间根据物品尺寸合理分割,常用物品放在中?低各层,换季或取用频率较低物品设于顶层。第四、 关于人体尺度:在室内设计的各种教科书中,都有人体尺度这一章,在各种规范?标准图集上也有平均人体尺度的示意图,而具体进行室内装饰设计时,以主人的尺度为依据进行设计较为合适,虽然在设计制图时带来了一些麻烦,但会为居住者日常生活提供良多便利。

第五、 因小外孙的时常来访,须在儿童用品的储存设计中考虑到增进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以便减轻家长的负担;另外,安全因素是不能忽视的,儿童不宜接触的诸如刀剪药品洗涤剂工具等物品应隐蔽或就高放置。

四? 居家新生活

4.1进门处 现代生活带来的全新观念在居家中的体现,从进门时就能看到──外面的忙碌与风尘犹如进行曲在进门处写上了休止符,大门关上了外界的烦杂与喧闹,坚硬的皮鞋换成了柔软的拖鞋,笔挺的外套换成了宽松的家居服。

原有住宅入户处较为狭小,带灰沾尘的外套?皮鞋,皮包?手套?雨伞都要有藏身之处,在不破坏建筑结构的前提下,对进户墙面稍加处理,做一个壁柜,下面部分作为鞋柜,中间的小抽屉可放手套钥匙等零星物品,上面部分则为挂衣服?放皮包用。

4.2 书房 进得门来,原来的客厅作了书房。虽没有直接采光,白天透自厨房的光线已能满足采光;看报读书时,暖黄的白帜灯光却给人真切的家的温馨感:紧靠侧墙面是一排从下到上的书橱,总算给积累了半辈子的书籍安了个家;跟了多年──传自曾祖一代的写字台,还得留着,红色的花梨木质,时光并未抹去昔日的风采──精致的抽屉拉手,透着灵秀之气的线脚和雕花;在其正面白色乳胶漆墙面上,挂着一幅齐白石的兰花,尽管不是珍品,但镶在红木镜框中,仍使小小斗室弥漫着花香与书卷气。

偶有朋友来访,在此也是探讨学术的佳处。

4.3储藏室 原来的储藏室,还是发挥其作用,稍事整理,便是全家大件物品的集散地了。趁装修之便,在其内部做柜子,分层分格,尺寸按照所需放置物品的规格。

老式的樟木箱是女主人的嫁妆,随主人辗转了几个城市,仍然完好无损,而且家中的羊毛?羊绒制品全靠它的保管,只需改装一下铰链,将箱体放成侧面开门,减少了向上开门的空间浪费。

夏日用的席子,从草席?篾席到竹席,因其特殊的规格和不小的重量而较难存放,而且如放在高处则存取不易。席子卷起垂直放置将会减少占地面积,因此在门侧的一小块面积上,做一个300mm高的木盒与其它柜子固定,将席子卷起包扎好直接垂直放在地上就行了。

4.4厨房 厨房中“锅碗瓢盆交响曲”,热闹有加,烦恼不少,好在不锈钢的厨具设施越来越多,适当地选择,合理地设置,会使“马大嫂”乐在其中。在这里还是采用就近原则,确定好洗?切?烧?备餐的流程后,储物内容的关联性也就相应确定了:生菜篮?储米器──水池,废物箱──切,锅/调料筐──烧,消毒碗柜/碗──备餐。

如果说厨房中的物品?餐具是可以在橱柜中一关了事的话,食品的存放则太有讲究了,冰箱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食品存放问题,姜?葱?蒜?香菇?木耳?红枣……因此也有必要将食品分类,相应的橱门也可以选用百叶门,利用通风,不会引起食品霉变。

因经营现代厨房设施的商店陈列了较多的样品,也因本设计中扩建的厨房面积较为宽松,解决问题也就轻而易举了,在此不再赘述。

4.5卫生间 原来的阳台被扩建成了小卧室,本来就不是很大的卫生间还得放下一台必不可少的洗衣机,而且主人的卫生习惯尚未全盘西化,卫生间除了有浴缸?抽水马桶?洗脸盆外,还要放一些塑料盆?桶之类的物品。洗脸池的台面下做成了可拆卸式的搁架,平时可放盆桶一类的物品,也可存放洗衣粉?多余的牙刷?牙膏?肥皂?卫生纸?洗涤剂等。

4.6卧室 卧室中的主要储存空间就是衣橱了,可能每家都是这样布置的,但大多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即注重橱门的外观造型变化,而疏忽其门内的实用性,内部分格较为随意,导致衣物存放的混乱。

衣橱中的衣物可分为床上用品和个人衣装(男?女)两大类:前者折叠规整存放体积小,较易安置;而后者因其包括大到西装?外套小到领带?袜子?丝巾……存放颇为费心。且宜挂在衣架上的衣服与可折叠的衣服要分开;男式的与女式的要分开:裤子?裙子?上衣要分开;领带?丝巾?围巾要分开;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服装要分开……这样所需的分格?抽屉就要许多了。

装修时工匠会嫌麻烦,但设计师不能这样,耐心细致地设计,会使主人整理衣物时井然有序。五? 结语 “建筑为人所造,供人所用,也作用于人。”[1]简洁清净的居住空间,与外界纷繁嘈杂的交往,正好是一种平衡,在此,使人的心情得到调节和修养。

对于尚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居民来说,所需要的居住空间不是用昂贵的装饰材料堆砌墙面?地面,也不是在各界面上使用哗众取宠曲线?三角形,而是应符合室内设计基本要求,在满足日常生活的使用基础上,讲究造型和风格,才会是一个使用方便?整洁舒适的温馨之家。

从事住宅室内设计,应为居住者的一切活动服务,而不是停留在追求视觉效果上。住宅的室内设计也是生活的设计,虽然琐琐碎碎,也颇让人费力费时,但完成一个设计作品,又多了一些热爱生活的朋友,不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吗?

空间设计论文:住宅室内储物空间设计论文

摘要: 通过对住宅室内设计实例中物品储存空间的分析,强调住宅室内设计应以居住者的生活内容为设计依据,表现人的活动,感受真挚的生活情感,在解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营造良好的、个性化的家居氛围。

关键词: 生活 居室 物品 储物空间

在报纸上曾看到这样一篇文章:作者喜迁新居,宴宾送客返家,却走错了家门,一样的住宅楼,一样的崭新,一样淡淡的油漆味,一样的室内装饰,一样的家具摆设,不一样的是家人熟悉的脸容换成了陌生的客套,待内室中走出的女主人疑惑地询问时,作者尴尬地落荒而逃。在作者“何处是我家?”的结语中,我读到了一个设计师的责任。

一、 设计观念:

工业经济时代,产品生产的高度机械化、规模化,解决了社会需求量的问题,产品的雷同也就不可避免了。而在跨越世纪的今天,物质生产已相当丰富,产品的同质化程度日趋提高,人们的生活需求已从单纯的物质转向兼顾精神,这一点也可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中得到证实。在住宅室内设计中讲求个性,为居住者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是对每个设计师的基本职业要求。

个性化的室内设计,不是选择不同的装饰材料,也不是单纯追求造型的变化,而是针对居住者的人口结构、文化水平、职业特点和经济状况等等背景条件差异性而言的。设计者面对的是不同的委托者,以业主的独特生活习惯和生活内容作为入点来进行设计,才能使业主满意,也不致于出现上述质疑。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成为了一个口号,在各种报章媒体中频频出现,有时也成为一个时髦的标签,贴在了某个设计作品上。对于从事住宅室内设计的设计师来说,及时重要的是真正地从生活需求出发,认认真真地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第二重要的是真诚地与业主沟通,了解其职业特点、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用心来做设计。我们可以没有理论,但是我们不能没有思考。

花大钱追求豪华奢侈生活的业主毕竟数量有限,广大百姓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只是舒适?整洁?温情,体现居住者的生活情趣,良好的空间感受?完善整齐的居家设施是首要的,对居住者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关切,将其生活内容体现在设计中远胜于那些抽象莫名的理论,更无需用品质的饰材铺贴去误导业主,千万不要让自己仓促的设计造成人们日常生活的麻烦。

二?设计起由

认识教授夫妇纯属偶然,他们的睿智和豁达吸引了我,分享他们的快乐与烦恼,所幸我的专业知识似乎能帮上一点忙,便自告奋勇。事情是这样的:原本79改良式的住房,正好在扩建,增建厨房?餐厅和小卧室。增加了面积,也增加了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憧憬,决定借此机会将居室装饰一番。随之而来的烦恼是:多年的生活积累了许多旧物品,因而浓缩着往昔岁月的情感回忆而不忍舍弃,新世纪的丰富物质也随着铺天盖地地广告不断涌进家门,物品零零碎碎?各种各样,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该怎样来安排呢?

三?储物空间设计原则

为了不被这些愁绪塞满脑袋,首先将生活中所有的用品一一清理,然后分门别类,根据要求设置储藏空间,理顺关系,让新生活付诸实施。

储物空间设计原则就是: 及时、 精简物品,家具设置适宜,不让室内空间因家具过多而给人压抑的感觉。第二、 就近原则,尽量将各个功能房间中所需使用的物品储存于相应的房间中,便于日常取用,大体积?大重量的物品集中放在储藏室。

第三、 储物空间根据物品尺寸合理分割,常用物品放在中?低各层,换季或取用频率较低物品设于顶层。第四、 关于人体尺度:在室内设计的各种教科书中,都有人体尺度这一章,在各种规范?标准图集上也有平均人体尺度的示意图,而具体进行室内装饰设计时,以主人的尺度为依据进行设计较为合适,虽然在设计制图时带来了一些麻烦,但会为居住者日常生活提供良多便利。

第五、 因小外孙的时常来访,须在儿童用品的储存设计中考虑到增进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以便减轻家长的负担;另外,安全因素是不能忽视的,儿童不宜接触的诸如刀剪药品洗涤剂工具等物品应隐蔽或就高放置。

四? 居家新生活

4.1进门处 现代生活带来的全新观念在居家中的体现,从进门时就能看到──外面的忙碌与风尘犹如进行曲在进门处写上了休止符,大门关上了外界的烦杂与喧闹,坚硬的皮鞋换成了柔软的拖鞋,笔挺的外套换成了宽松的家居服。

原有住宅入户处较为狭小,带灰沾尘的外套?皮鞋,皮包?手套?雨伞都要有藏身之处,在不破坏建筑结构的前提下,对进户墙面稍加处理,做一个壁柜,下面部分作为鞋柜,中间的小抽屉可放手套钥匙等零星物品,上面部分则为挂衣服?放皮包用。

4.2 书房 进得门来,原来的客厅作了书房。虽没有直接采光,白天透自厨房的光线已能满足采光;看报读书时,暖黄的白帜灯光却给人真切的家的温馨感:紧靠侧墙面是一排从下到上的书橱,总算给积累了半辈子的书籍安了个家;跟了多年──传自曾祖一代的写字台,还得留着,红色的花梨木质,时光并未抹去昔日的风采──精致的抽屉拉手,透着灵秀之气的线脚和雕花;在其正面白色乳胶漆墙面上,挂着一幅齐白石的兰花,尽管不是珍品,但镶在红木镜框中,仍使小小斗室弥漫着花香与书卷气。

偶有朋友来访,在此也是探讨学术的佳处。

4.3储藏室 原来的储藏室,还是发挥其作用,稍事整理,便是全家大件物品的集散地了。趁装修之便,在其内部做柜子,分层分格,尺寸按照所需放置物品的规格。

老式的樟木箱是女主人的嫁妆,随主人辗转了几个城市,仍然完好无损,而且家中的羊毛?羊绒制品全靠它的保管,只需改装一下铰链,将箱体放成侧面开门,减少了向上开门的空间浪费。

夏日用的席子,从草席?篾席到竹席,因其特殊的规格和不小的重量而较难存放,而且如放在高处则存取不易。席子卷起垂直放置将会减少占地面积,因此在门侧的一小块面积上,做一个300mm高的木盒与其它柜子固定,将席子卷起包扎好直接垂直放在地上就行了。

4.4厨房 厨房中“锅碗瓢盆交响曲”,热闹有加,烦恼不少,好在不锈钢的厨具设施越来越多,适当地选择,合理地设置,会使“马大嫂”乐在其中。在这里还是采用就近原则,确定好洗?切?烧?备餐的流程后,储物内容的关联性也就相应确定了:生菜篮?储米器──水池,废物箱──切,锅/调料筐──烧,消毒碗柜/碗──备餐。

如果说厨房中的物品?餐具是可以在橱柜中一关了事的话,食品的存放则太有讲究了,冰箱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食品存放问题,姜?葱?蒜?香菇?木耳?红枣……因此也有必要将食品分类,相应的橱门也可以选用百叶门,利用通风,不会引起食品霉变。

因经营现代厨房设施的商店陈列了较多的样品,也因本设计中扩建的厨房面积较为宽松,解决问题也就轻而易举了,在此不再赘述。

4.5卫生间 原来的阳台被扩建成了小卧室,本来就不是很大的卫生间还得放下一台必不可少的洗衣机,而且主人的卫生习惯尚未全盘西化,卫生间除了有浴缸?抽水马桶?洗脸盆外,还要放一些塑料盆?桶之类的物品。洗脸池的台面下做成了可拆卸式的搁架,平时可放盆桶一类的物品,也可存放洗衣粉?多余的牙刷?牙膏?肥皂?卫生纸?洗涤剂等。

4.6卧室 卧室中的主要储存空间就是衣橱了,可能每家都是这样布置的,但大多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即注重橱门的外观造型变化,而疏忽其门内的实用性,内部分格较为随意,导致衣物存放的混乱。

衣橱中的衣物可分为床上用品和个人衣装(男?女)两大类:前者折叠规整存放体积小,较易安置;而后者因其包括大到西装?外套小到领带?袜子?丝巾……存放颇为费心。且宜挂在衣架上的衣服与可折叠的衣服要分开;男式的与女式的要分开:裤子?裙子?上衣要分开;领带?丝巾?围巾要分开;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服装要分开……这样所需的分格?抽屉就要许多了。

装修时工匠会嫌麻烦,但设计师不能这样,耐心细致地设计,会使主人整理衣物时井然有序。五? 结语 “建筑为人所造,供人所用,也作用于人。”[1]简洁清净的居住空间,与外界纷繁嘈杂的交往,正好是一种平衡,在此,使人的心情得到调节和修养。

对于尚生活在发展中国家的居民来说,所需要的居住空间不是用昂贵的装饰材料堆砌墙面?地面,也不是在各界面上使用哗众取宠曲线?三角形,而是应符合室内设计基本要求,在满足日常生活的使用基础上,讲究造型和风格,才会是一个使用方便?整洁舒适的温馨之家。

从事住宅室内设计,应为居住者的一切活动服务,而不是停留在追求视觉效果上。住宅的室内设计也是生活的设计,虽然琐琐碎碎,也颇让人费力费时,但完成一个设计作品,又多了一些热爱生活的朋友,不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吗?

空间设计论文:城市社区公共空间设计论文

一、设计原则

1.生态性原则,在以生态为主导的原则基础上营造生物多样性环境。

2.能动性原则,以能动性定义空间,实现不同空间进行不同活动和交流,实现空间价值。

3.人性化原则,以植物造景体现人与自然的亲和。

4.定向化原则,以思维空间关注空间使用和发展。

二、设计构思

方案以美感平台兴奋点设计、25米理论和景观参与性为设计指导,充分考虑功能空间与地形的融合,以微地形处理手法,配合植物混合种植、小品设计等构建功能多样、内涵丰富、虚实结合、景观环境相异的复合型公共空间。

三、功能分区

处于美感平台的受众群体受到信息刺激时,受众群体的兴奋点会在前一美感平台的基础上有所提升,使审美主题获得极大的审美享受,而后再缓慢进入下一个平台。新的美感平台会因兴奋点的特征及受众群体的审美水平而较之前美感平台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方案将园区划分为商展景观区、娱乐区两大动态空间和休闲区、自然景观区两大静态空间。

1.商展景观区兼具商业展示和景观休闲的双重作用。内部设置广告展示区、商业活动区,配合休闲景观,使场地同时满足商业活动和民间集会。此功能区的受众群体因其行为的限定性,其兴奋程度较之娱乐区不会太高。

2.娱乐区包含了徒手攀岩、户外爬网、健身去和滑梯等参与性设施,让受众群体实际参与其中,可以在前一美感平台的基础上,使兴奋点得以提升。为更好的实现该空间功能需求以及更好的承接后面的静态空间,该功能区设置了休息、休闲区,作为娱乐区的附属空间。

3.休闲娱乐区依原地形处理为下沉空间。该空间主要以茶歇、冷饮和观景为主。良好的植物配置结合水景景观,使受众群体仿佛置身田园。两面的墙壁设计为景观墙,使受众群体在休息时有景可观,有景可赏,乐于其中。该空间使人情绪舒缓,较之前一空间,兴奋点有所回降。

4.自然景观区以圆形为设计元素,运用微地形处理手法,较大程度的减少土方开挖,保护原有生态景观。空间交通呈台地式镶嵌于原地行中,使观赏者多角度欣赏自然景观。此空间中的受众群体兴奋点低,接近人的日常水平。

四、设计方法

1.明点设计明点设计是空间中运用各种能被人的感知器官直接感觉到的空间信息使人产生兴奋点的设计手法。

(1)视觉兴奋点设计

为更好的体现空间价值,完善空间功能。方案在商展景观区设计了广告牌、LED展示系统、灯箱展示系统和商展活动平台为视觉兴奋点美感平台。娱乐区分别在各娱乐设施配套了雕塑小品作为视觉兴奋点美感平台。休闲娱乐区则以景观墙和植物景观为视觉兴奋点美感平台。自然观景区除自然景观外分区设计了水景广场、休闲景观亭和台地花圃为视觉兴奋点美感平台。使受众群体在各个功能空间都能满足视觉刺激带来的美感享受。

(2)触觉兴奋点设计

方案的触觉兴奋点设计主要集中在娱乐区。徒手攀岩、户外爬网、健身去和滑梯等有了项目让受众群体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更好的美感享受。此外,各功能空间不同材质的运用也为受众群体提供了以触觉兴奋点为主的美感平台。

(3)味觉兴奋点设计

味觉兴奋设计主要是运用芳香性植被给人带来美感享受。本方案四个功能区分别散置、点置芍药、栀子花、牡丹等植物,特别是自然景观区,因其本身自然植被丰富,植物种类多样,给身在其中的游客以鸟语花香、心旷神怡的美感享受。

(4)听觉兴奋点设计

听觉兴奋点的实现主要依赖于人工影音系统和自然声音。本方案中人工影音系统主要集中在商展景观区,可做商业展示、商业活动宣传、民间集会使用。休闲娱乐区主要靠人工音响获得听觉享受。自然景观区是人工音响和自然声音最丰富的空间,因该空间自然资源充沛,虫鸣鸟叫配合幽雅的人工音乐,使受众群体获得极大的听觉享受。

2.暗点设计暗点设计是公共空间中运用风景信息所包含的,不能被人的感官感知的潜在信息,作用于一定层次的审美潜意识而产生兴奋点的设计手法。暗点设计较之明点设计更具内涵,且观赏者因其自身的审美水平不同获得的兴奋程度也不同。

(1)意境兴奋点设计

意境营造是暗点设计的重要表现方式,在意境中,客观事物通过一定的设计方式实现情景交融,从而牵动观赏者的情思和联想,拓展观赏者审美空间。本方案的意境兴奋点设计主要表现在休闲娱乐区和自然景观区。

(2)比德兴奋点设计

比德兴奋点主要依靠植物体现,如松树四季长青、经寒不凋,常比喻为高尚的品德。

五、结语

空间决定心理,心理理解创造人文空间。因此,空间和心理是共生的过程。了解受众群体的兴奋点和心理环境,尤其是意境营造和结合美感平台兴奋点设计的手法,对现代公共空间的理性设计和人性设计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公共空间的价值体现亦不可忽视。

作者:周明亮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空间设计论文: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设计论文

1公共空间的使用状况

公共空间的使用者按年龄分为老人、孩子和成年人。老人身体的抵抗力和活动能力较低,主要白天活动,活动主要是健身、跳舞、带孩子玩、下棋、聊天、打牌、遛鸟等,舒适是他们最需要的,同时,可达性也会影响老人的活动范围。老人对公共空间的使用主要集中在早晨、早饭后和下午。孩子,对外部世界充满了好奇,喜欢去认识和发现一些新鲜事物,喜欢和同龄儿童一起玩耍;但儿童对设施使用持续的时间较短,同时,由于儿童对自身状况认识不清,容易发生危险,因此,其活动必须有成年人看护,同时在设计中,避免设置可能产生危险的设施;儿童对开放空间的要求主要是设置有吸引力的游戏设施。成年人,成年人对开放空间的使用主要是在上班前、下班后和节假日,由于成年人精力与身体状况较好,其能参加的活动类型也较丰富,时间也会相对较长。主要从事的活动为球类、竞技类。

2衡量公共空间好坏的标准

良好的公共空间首先要满足基本的要求,比如安全、可达性、规模尺度等等,除此之外,良好的公共空间还应该满足以下要求。

2.1吸引人、有活力。

活力是一个城市精神状态的象征。公共空间中聚集的人越多,空间设计的越好。如何吸引人来开放空间活动,要求公共空间必须功能多样,能从事各种活动,要求开放空间用地能够兼容一些留住人的用地类型,如商业、金融、办公等用地。金融办公大楼中的年轻人,可以在午间休息的时候来公共空间进行休息。

2.2环境优美、舒适。

在其他外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人们更加喜欢环境优美的公共空间。在夏季,喜欢绿化条件好、有水的地方。这些绿化、水体能够营造局部小气候,降低局部的气温,更加适宜人们从事户外活动。在冬季,舒适的室外活动空间非常重要。在冬季,人们更加喜欢在温暖、无风的地方活动。

2.3满足不同人群的活动。

公共空间应该做好功能规划,可采用公众参与的方式,鼓励人们对规划提意见,增加自己所需要的功能。公共空间应该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使用要求,尽可能丰富空间类型,使不同人群都能够在公共空间中找到自己的乐趣,吸引不同人群来此休闲娱乐。

2.4精细化设计。

良好的公共空间应该做到尽善尽美,应该对空间进行充分的推敲。虽然公共空间为了追求空间效果会营造一定的高差,但公共空间中应该进行无障碍设计,能够使轮椅顺利通行,鼓励行动不便的人群来此活动。公共空间中设施小品的设计、步行空间、交往空间等的设计都应该力求精细,考虑到人们的使用方便,鼓励人们停留。

3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

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可以从整体和细节两个方面来着力。整体的方面是指整个开放空间的规划布局、设计等,细节方面是指公共空间的细部设计,细节的设计往往决定了空间设计的成败。

3.1公共空间的整体规划布局

在整体的规划布局中,公共空间首先要有一定的功能规划。老年人有经常使用的健身设施、休闲设施;儿童喜欢的游乐设施;成年人喜欢的球场、广场。除此之外,公共空间应该能够融合不同功能的城市用地类型,进一步的吸引人们来此驻留。其次,公共空间应该有良好的色彩、风格和界面设计。色彩风格的设计应该充分发掘本地特色,与当地的气候、人们的审美习惯相一致,充分发挥公众参与的作用;植物配置以本地的植被设计为主,多种植乔木灌木,避免大面积的草坪。同时,要关注公共空间四周的界面设计,使得使用者在使用公共空间的时候,能够欣赏到周边丰富的边界轮廓线,鼓励人们停留。,公共空间应该以场所精神的营造为目标。塑造一种城市精神,使人们在公共空间活动的时候,潜移默化的提高了自身素质,使人们感觉到自己是城市的一部分,自己有责任为的城市更加美好增光添彩。

3.2公共空间的细部设计

3.2.1人性化

以人为本的进行设计,不单纯的为了追求气魄、构图,去做轴线、图案。公共空间应该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营造小尺度的空间,能够吸引人来此活动、交往。人性化的设计要做好前提的调研,深入了解当地居民对公共空间的使用状况与需求,分析潜在的原因与依据,为规划设计提供支撑。同时人性化设计要做好公众参与,保障公共空间的开发规划在实施之前,充分考虑了当地居民对规划提出的意见。

3.2.2地域性

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应该引用具有地方特色的元素,将城市历史文化元素添加到城市的公共空间中,使我们在公共空间休闲娱乐的时候,还有机会去体会古人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教育儿童体会古人的智慧与财富,同时在历史文化元素的引入能够增强城市特色,缓解现代建筑的盛行造成的“千城一面”现象。

3.2.3设施

设施是指满足人们在公共空间进行活动而设计的构件,重点是游乐设施和休息设施的设计。游乐设施是吸引人来此活动的依据,老年人喜欢下棋、打牌,就应设计适当数量的桌椅,还有很多老年人喜欢跳舞,设计足够规模的场地就能满足需求,年轻人喜欢球类,就设计若干个球场,这能够吸引到附近的年轻人来此活动。休息设施同样重要,在合适的位置,如在树荫下、绿化带旁边要设置足够的座椅,同时也可以利用花坛的四周、台阶等常见的设施作为休息的座椅。

4结语

公共空间的设计的好坏依赖于对居民公共活动的调研,只有充分了解认识居民心目中的公共空间,结合规划设计的理论知识,才能设计出良好的公共空间。空间设计好之后,还需要对空间的使用状况进行相关的居民使用情况调研。可以说,调研对于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十分重要。

作者:张波 刘娟 单位:潍坊学院

空间设计论文:主题酒店空间设计论文

一、解读楚文化

1.楚文化概念

楚文化是中国春秋时期楚国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集成,当然也是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楚文化是楚国人民的智慧结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锻造了楚文化的诞生。楚文化在继承商周文化的基础上形成自身的特色,其艺术品设计形式和风格充分体现了楚人的想象力和审美意识。在楚文化的美术中,常常是通过一系列神秘古怪意象的组合来表达楚人的文化精神,给人以自由、生动的想象。通过考古的发现,楚文化物品的造型严谨,花纹细致,对铜器制作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2.楚文化的特征

1)开放性

楚文化诞生于荆楚地域,荆楚地域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得荆楚地势呈现多样复杂。并且荆楚处于我国比较中心的地位,长江横贯其中,交通格局阔达。虽然荆楚地带有封闭性的一面,但开放性才是楚文化的主流。

2)进取性

楚人具有积极的处世态度,并且拥有优良的文化传统,凝练出楚文化的最基本精神——自强进取。在诸侯的争夺战中,楚国人自强不息,以自己的坚韧精神应对着历史的挑战,在战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楚国人不仅拥有艰苦创业的自强精神,还有自主创新的进取精神,并且楚国人拥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热情。这些优良的传统对于当今社会仍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需要被发扬光大。

3)浪漫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讲求生活中的浪漫气息。浪漫主义不仅是艺术的创作方法,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楚文化中的浪漫色彩,在屈原的文学作品《风》、《骚》,马王堆汉墓的帛画等代表中都有所体现。将浪漫融入到主题酒店空间设计中,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关于主题酒店空间设计中主题的选择

1.主题选择的原则

酒店是商业化产物,因此,酒店的经营需要实现的是利益的较大化。从经济学角度来讲,低投入高收益原则是商家提倡的投资方式。因此,主题酒店作为酒店的一种,在投资的时候也要坚持这一原则。

2.选择主题需要考虑的因素

(1)文化理念适用的群体

每种主题酒店其消费的理念不同,因此其针对的消费对象也不同。文化主题酒店的意义在于通过文化的作用将酒店的物质功能层面上升到精神文化层面,进而通过文化精神层面增加物质环境的附加值。定位好客户群,选择正确的文化主题,是主题酒店盈利的关键。城市文化状况一个主题酒店所在城市的文化状况对于主题酒店能否长久经营下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城市文化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当地居民对主题酒店的接受能力,并且城市文化的丰富与否还直接关系到外来人口的数量,二者成正相关关系。

(3)文化的真正内涵

文化作为一种智慧的积淀,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主题酒店在选取文化主题的时候,一定要对选定的文化内涵有深入的了解,如果曲解了文化的内涵在酒店建设中就会出现偏差,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费者对酒店的印象。这类事件的出现,对于树立酒店的良好形象及对酒店品牌的打造都是非常不利的。

三、楚文化与主题酒店空间设计的融合

主题酒店的空间设计贵在对主题的定位,一旦酒店主题定位下来,就必须致力于酒店的多方位建设,让消费者可以从酒店的一草一木中感受到其蕴含的文化内涵。

1.借助主题酒店建筑外观造型传承楚文化

主题酒店的建筑外观造型对消费者来说是消费者与酒店最直接的联系,其对消费者的吸引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消费者是否选择入住,因此以楚文化为主题的酒店必须要挑选最富有楚文化特征的建筑符号来展现酒店的文化,使酒店富有历史文化的人文气息,传递楚文化的丰富文化内涵。

2.通过酒店内部装饰传递楚文化

作为人们真正居住使用的酒店房间内部环境,对楚文化主题的体现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主题酒店讲求的是文化内涵的统一,所以内部装饰主题要与建筑外观相互衬托,达到整体的统一,并且要突出楚文化的特征。酒店内部的设计是以空间为载体带给消费者感官上的视觉效果的,要让消费者置身在酒店的文化主题之中。在酒店的内部装饰中要注意细节,合理搭配房间的事物,巧妙地将楚文化要素融入到主题装饰物品中,达到各个功能区都充满楚文化气息,带给客户美好的楚文化主题体验氛围。

3.巧妙融入历史人物

众所周知,屈原是楚文化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充分的展现了楚文化的深刻内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励志的名言激励着很多中国有为人士不断奋发向上。楚文化充满正能量,而社会的进步需要正能量的推动,因此在楚文化酒店的空间设计中要将屈原这种楚文化代表性的人物融合其中,通过其文学作品烘托酒店的文化气息,传承楚文化的进取性。

4.尊重楚人信仰

人们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不美好的事情,因此人们总是对充满正义感的故事充满兴趣,需要有自己的信仰。楚人在战争中磨练了意志,拥有坚定的信仰。在信仰的支持下,楚人拥有顽强的斗志,他们勇敢、智慧,这是楚文化的深刻内涵之一。楚人的信仰是火神祝融和太阳,这两大信仰都充满能量。在主题酒店空间设计中要将楚人的信仰融入其中,可以让消费者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楚文化的博大。相信楚人的信仰文化,对于主题酒店的空间设计可以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尊重历史、创新文化、品味经典和发挥影响力是主题酒店在未来发展道路上的重要使命。主题所呈现的文化将是酒店特色之魂,主题酒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将成为其成功经营的精神基础。在主题酒店设计中,必须要深入探究我国的传统文化,并加以创新,使其更加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楚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博大的精神必定可以促进主题酒店空间设计的良性发展。楚文化主题酒店依托的是楚文化的悠久历史,将肩负着传承楚文化的重任,因此需要加大对楚文化主题酒店空间设计的关注度,完善楚文化主题酒店的管理,打造楚文化主题酒店。

作者:皮佳 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空间设计论文:室内风格空间设计论文

一、室内空间设计相关内容概述

室内空间设计属于一类创造性活动,其目的是对居民居住空间进行改造。在实施室内空间设计的基础上,让居民的生活环境更加品质、舒适。在室内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对进行设计的室内空间有足够的了解,以具体情况为依据,从而使室内空间设计更具科学性及合理性。进一步为居民提供舒适、品质的居住环境奠定良机。对于空间而言,是具备多方面的特性的,包括实用性、功能性以及艺术性[2]。设计师在室内空间设计过程中,便需要充分遵循这些特性,发挥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能力,从而使设计更加优化。不同的设计师存在不同的设计水平与欣赏能力,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与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通常,室内空间设计细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物理空间设计;另一类为心理空间设计。对于物理空间设计来说,属于心理空间设计的一种传达方式,同时也是心理空间设计的载体部分。与此同时,倘若无物理空间设计作支撑,心理空间设计便无法得到有效实现。在物理空间设计与心理空间设计的选择上,通常需要以不同的需求及效果为依据。其中,对于物理空间设计来说,主要需要对室内功能性加以考虑,根据物理环境的具体内容,进而完成设计。要想使室内空间得到有效使用,便需要融入一些现代化技术及工艺,从而使室内空间得到合理使用的基础上,能够让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展现和谐的一面。心理空间设计与物理空间设计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心理空间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物理空间设计方法,从心理角度出发,使设计符合业主心理感受及精神需求等。

二、室内设计风格的作用分析

不同的国家、不同地域,存在不同的室内设计风格,这主要是受到文化背景以及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影响。设计风格最为显著的作用便是心理作用。换而言之,就是设计风格可以对人类心理产生某种程度上的影响。每一种设计风格,均有自身所具备的特殊内涵。在营造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方面,室内设计风格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中国为例,不同的朝代,其文化背景与经济情况均有所不同,这就导致设计风格存在差异。在我国唐朝,经济很发达,在设计风格上显得非常大气,主要体现出冠冕堂皇的特征。在我国宋朝,对文化非常重视,文人墨客非常多,因此设计风格主要体现了儒雅的特点,具备极强的文人气质。现如今,我国室内设计风格形式多样,融入了不同朝代的不同风格,同时注重地域文化的融入,使得室内设计风格在选择上更加广泛,能够与业主需求为依据,进而设计出满足业主心理需求的室内设计风格。除此之外,需要充分注重的是,风格的不同所展现出来的特质也有所不同,进而便能够给人们带来不同的心理暗示及启迪。

三、室内空间设计与室内设计风格的相关性探究

1.空间设计对室内设计风格起到营造作用

不同的人,对文化的理解是有所不同的,同时欣赏品味也有所不同。在风格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充分结合业主的心理需求和欣赏水平。设计师在确定自身作出的设计风格具有实用性与科学性的基础上,需要营造出良好的设计风格,在这一方面,主要是对照明、取暖、水管以及室内空间等要素充分考量。总而言之,空间设计对室内设计风格起到营造作用,优化室内物理空间设计,可以在室内将设计风格充分展现出来。

2.室内设计风格能够塑造心理空间

年代的不同、民族的不同以及群体的不同,所展现出来的风格也就有所不同。在室内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当地的文化背景以及民俗风情进行了解。如此,才能够使设计符合业主心理需求,同时符合业主的审美观。年轻人崇尚自由,设计风格力求简单、大气以及时尚等。而中老年人生活经验丰富,沉着稳重,偏爱于古典设计风格。针对这些不同人群的差异便需要采取不同的室内设计风格,从而使不同认命的心理空间均得到有效塑造。总而言之,室内设计风格能够反映出不同国家、地区或者人群的文化及心理需求,合理的室内设计风格能够完成心理空间的塑造,从而在优化室内空间的设计的基础上,使业主的心理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四、结语

通过本课题的探究,认识到室内空间设计可以细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物理空间设计,另一类为心理空间设计。这两方面的空间设计相辅相成,其目的使是室内空间设计得到有效优化。另外,室内空间设计与室内设计风格之间也存在较为密切的联系,主要表现为空间设计对室内设计风格起到营造作用、室内设计风格能够塑造心理空间。总之,在室内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充分掌握室内空间设计与室内设计风格的相关性,两者充分融合,并考虑业主的心理需求及欣赏水平,进一步为室内设计的优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李哲 单位:沈阳教育学院

空间设计论文:老年人交流空间设计论文

1研究思路和调研分析

1.1老年人活动特点

老年人活动的内容极为丰富,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得知,小型的活动通常是以2人~4人为主,参加对象通常是朋友关系,活动内容为聊天,散步,锻炼。集体活动一般以3人~5人为主,参加对象通常是邻里或朋友关系,活动内容主要是锻炼。老年人最经常活动的空间场所主要集中在专用活动场,社区活动中心和住宅附近,一些腿脚不便或冬季惧冷的老人会以门厅作为锻炼场所。由此总结出老年人的交往活动有如下特点:1)良好的景观环境能够鼓励其进行交流。2)交往空间合理分布,通常由一个主交流空间和几个次交流空间组成。3)小规模交流对私密性要求高,避免干扰,需要单独空间,大规模的交流活动则发生在社区中心等专门场所中。4)习惯于传统的交流习惯。常在散步的街边,楼道入口,住宅的阳台等处进行交流,富有生活气息。5)特殊情况。对腿脚不方便或冬天怕冷的老人应适当在楼内提供其休闲交流的空间。

1.2三个小区调研

1)学湖里小区。a.景观现状:优势:小区绿化植被良好,种类繁多,高低错落,且设置了可进入的绿化空间,配合以凉亭,休闲座椅等设施,营造了良好的社区景观和公共交往空间。劣势:由于缺少管理,凉亭等休闲设施陈旧,阻碍了老人到此休闲交流。b.老人活动空间:优势:小区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灵活形式,在小区边缘设置大型的活动场和专门的居民活动室,起到公共服务中心的作用,而在小区内部则沿街道和组团入口等老人经常活动的场所灵活布置小型休闲座椅,花架或凉亭,符合传统交流习惯。在住宅底层设置了半私密性的庭院,方便室内外的居民进行交流,符合老人的交流习惯。劣势:楼道入口处理简单,仅起交通作用,老人在此仅作短时间的交流,如打招呼等。且没有提供临近住宅的室内或半室内交流空间为行动不便或冬季外出散步的老人提供交流平台。

2)新园村小区一期。a.景观:劣势:一期主要是兵营式布局,绿化单调,没有宜人的景观。b.老人活动空间:优势:住宅底层增加了半开放的庭院,小区内街道尺度宜人,这都为老人所习惯的传统邻里交流方式提供了可能。且在公共健身区的座椅布置灵活,为来此锻炼或休息的老人之间的交流提供便利。劣势:只在小区中心处设置了公共健身器材。道路,组团入口都没有提供可交流的场地。兵营式布局不具备围合感,空间较为僵死,对交流起消极作用。楼道入口处理简单,仅起交通作用,老人在此仅作短时间的交流,如打招呼等。且没有提供临近住宅的室内或半室内交流空间为行动不便或冬季外出散步的老人提供交流平台。

3)新园村小区二期。a.景观:优势:景观经过精心设计,铺地形式多样,具有美感,且增设了水景,花架,雕塑等元素,使小区具有宜人的景观。劣势:对水景利用不足,几乎无人在此停留。植被只是为了绿化,绿地的可达性低。b.老人活动空间:优势:设置了老人健身区,在物业楼后增加了健身设施。增加了休闲座椅的设置。劣势:小区周边楼层过高,中心景观区则布置的过于空旷低矮,容易使老人产生压迫感,不符合老人所熟悉的交流尺度。可进入的休闲空间仍集中在社区中心,住宅附近几乎没有适宜老人活动的场地。社区中心距住宅较远,且没有专门为老年人提供室内活动的场所。小区锻炼设施分布不均。小区的锻炼器材主要集中在小区中心,与儿童游乐区混合,老人的交流活动易受儿童噪声干扰。另有少量锻炼器材分布在物业楼后,没有结合休息的设施,也未与人流最密集的中心景观区产生联系,利用率不高。小区休闲座椅主要集中布置在锻炼区前的空地处,距离较近,缺乏领域感和私密性。且在老人散步,聊天时易经过的道路,绿地和组团入口周围缺乏座椅布置。楼道入口处理简单,仅起交通作用,老人在此作短时间的交流,如打招呼等。且没有提供临近住宅的室内或半室内交流空间为行动不便或冬季外出散步的老人提供交流平台。

2对当地居住区设计中老年人交流空间设计的建议

以新园村二期为例,新园村二期在景观设计上虽然优于学湖里小区和新园村一期工程,然而高层小区的尺度感却不适合老年人在此交流,且只是将景观作为环境艺术的表现,忽略了其对于交流空间形成的重要作用,缺乏学湖里小区或新园村一期小区中传统的交流尺度和符合老年人交流习惯的空间分布和设计。以新园村二期为代表的当代居住区设计应当适当借鉴老社区中的闪光点,同时注意解决新出现的如楼道,门厅空间的再利用等问题,设计出符合老人交流习惯的公共活动空间:

1)在中心景观和住宅出入口附近设置半私密空间,供老人停憩使用。例如在住宅区周围增加可进入的绿地,减少绿篱的面积,在其中设置凉亭等鼓励交流活动的半私密空间,或利用住宅周围的绿地开辟花房,鼓励老人到此种植花卉,让老人从中得到乐趣,认识邻居,产生交流。2)在中心景观处加设社区活动中心,供老人进行室内活动3)取消集中式的休闲区域布置,在中心景观处设置少量露天座椅和半封闭的凉亭。在老人经常使用的空间,如绿地周边,水景,道路周边等地设置休闲座椅,配以半围合的灌木或可提供绿荫的乔木等,形成自然的半私密性空间,方便老人的小规模交流。4)在门厅与室外之间加设过渡空间,同时设置简单座椅和书包阅览处等,方便行动不便的老人在此休闲,与邻里交流,慰藉心灵。在冬季吸引老人到此简单锻炼或集会。

3启示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人活动空间在未来居住区设计中势必会被更多地考虑到。未来居住区中老人活动空间的设置除了考虑老年人的行动特点,解决防滑,无障碍等技术问题之外,还应当更多地考虑老人的心理诉求———空巢期,老人内心寂寞,渴望交流与沟通———设计出符合老人交流特点的公共活动空间。首先应当研究老人所习惯的传统交流模式下的空间尺度和空间特点。在设计中应当恰当对其进行考虑与运用。其次应当研究老人活动的路线和场所,以此为依据布置居住区中的老人活动空间,并结合老人特点,设置为鼓励交流的空间样式。不应当忽略在新住宅形式下产生的新问题和特殊案例,如老人对门厅的“另类”使用情况。对此可以借鉴MOMA的经验,将空中连廊作为老年人在住宅之间的活动室,减少其在高层社区中行动的不便,当然,此处也需要考虑到老年人对于空中连廊的心理接受程度等问题。

4结语

孟子有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当我们不断倡导构建和谐社会,设计人性化空间之际,我们应当意识到老年人的心理诉求与居住需要,将其作为人性化居住区设计的一个指标,不断探索适应老人交流习惯,鼓励其交流的公共空间,给予其心灵的慰藉。

作者:刘树贵 单位:平遥县新光亮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空间设计论文:泛在信息环境下图书馆空间设计论文

1泛在信息环境下的图书馆

泛在信息环境下,图书馆要生存下去必须转变思路,改变纸质文献为主,学生自习为辅的空间布置,重塑图书馆空间提升图书馆服务。美国社会学家R•Olden-burg提出了人们活动有居住空间、工作空间和图书馆等休闲娱乐第三空间,即以舒适的空间提供社交和活动机会,达到聚集人气、凝聚智慧和交流思想的目的所在。也有学者将“创客空间”的理念引入图书馆建设中来,如2013年上海图书馆创客空间包含五大区域:阅读空间、共享空间、专利标准服务空间、设计展览空间和全媒体交流体验空间,五大空间可以相互利用,集图书馆传统服务、数字化新媒体服务以及各类展示、讲座、共享、交流活动于一体,使得图书馆空间具备阅读、教学、休闲、展示、互动及开发创造等多元功能。近些年,图书馆界相关人士理论结合实践,不断探索馆内空间设计和构建,纷纷在建筑设计、功能规划上动足脑子,希望将图书馆打造成为生活空间、学习空间之外的活动空间。

2图书馆空间的新功能定位

传统图书馆的空间设计以馆藏为主,在功能划分上紧紧围绕印本图书、图书数量和收藏方式、相关书报刊的借阅服务来展开,一切服务也都围绕着印本资源借阅及服务。因此,传统图书馆的空间设置重点是藏书空间、借阅空间和图书采访加工布局的内部工作空间。泛在信息环境下,图书馆空间设计逐步以用户为核心,一切从用户角度来考虑。在功能空间设计上主要从两个角度来考虑,一方面,图书馆要坚持纸本文献重要职能,尊重图书馆传统,保存藏书和为藏书开展各项服务的空间,但要对这类空间进行布局和改造,以适应泛在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图书馆的空间要增加文化休闲区域,比如咖啡吧、展览区、学习研究室、交流空间、创意空间等。这些空间表面上看跟图书馆联系不大,但能启发读者学习和思考,属于文化场所,是未来图书馆空间发展的趋势。

3图书馆新空间构建的基本原则

一是方便、灵活、便捷的分层布局。图书馆是知识存储的空间,是读者获取信息寻求知识的场所,其主要的功能就是传播信息,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方便的形式获得所需的知识。图书馆大多数有4~6层,一般人们把及时、二层作为主层。在功能分区上,应该把读者使用最频繁的检索区、咨询台、借阅台等设置在一层,以方便读者使用,而使用较少的服务,如科技查新室、研讨室、影像播放室等放在楼层较高的区域。此外,现代图书馆注重为读者服务,可以参照营销学中的理念,将图书馆向读者宣传的新服务放置在主层,如图书漂流室、新书(好书)推荐台等。

二是处理好藏书空间与阅览、休闲空间的关系。目前,纸质资源仍然作为图书馆主要资源而存在,特别是人文社科类图书使用频率还是很高,外文图书和各类特藏书籍也因稀缺性而成为馆藏必备,图书馆要处理好贮藏空间和阅览、休闲空间的关系。有学者研究表明,目前馆藏建设中,近20年库馆面积比从29%降至24%,预计未来会降至20%左右,书库空间的相对减少使得其他公共空间和学习空间相对增加。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北京大学等大学均在所在城市的远郊建设贮存密集书库,以减轻馆舍的馆藏压力,适当增加读者可用空间;也有一些大型图书馆用馆内或者周边地下空间建设密集书库,对原有馆舍进行重新布局,以适应现代社会读者需求。

三是采用模块化设计,空间既有灵活性又有前瞻性。传统图书馆的空间功能一般分为:馆藏空间、借阅空间以及图书编目加工等内部工作空间。现在的图书馆强调开放、平等,读者至上的服务原则,追求将图书馆建设成为开放的信息中心,在服务上做到尽量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与此相适应的是新时代图书馆的空间设计要以用户为中心,以适应用户对纸质资源不断减少的需求和对学习、休闲空间不断增长的新需要。这种动态发展要求新时代的图书馆分区在满足现有职能的同时也要兼具灵活性和自主性,例如各种隔层可以自由移动,馆内家具和摆设可以灵活移动和重新组合,平面布局更是可以随着图书馆功能的需求随机调整等,为未来的发展留下余地。

4泛在信息环境下图书馆的新布局

现代图书馆在空间功能划分上既要保留图书馆传统服务机构的地位,又要顺应泛在知识环境的背景,增加大量单纯用于服务的空间。具体来讲,现代图书馆的空间可以分为:公共空间、典藏空间、学习空间和馆内工作空间。

4.1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一般包括入口区、总服务台、展示空间。入口区作为图书馆人流交通的枢纽,主要设置在一楼处,入口区可以看到提供咨询和指引的总服务台,以及自助存包柜、自助借还区、检索区、休息等候区等空间。有些图书馆为了增加文化氛围,会在入口空旷地点设置展示空间,用来给学校举办各种展览,如书画展、摄影展、手工作品展等。

4.2典藏空间

作为传统图书馆重要的组成的部分,典藏空间在新时代图书馆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典藏空间又可以分为封闭式藏书架和开放式藏书架,前者主要针对特藏文献,古籍等一类珍贵文献,后者主要针对馆内一般文献。典藏空间也可以按照使用频率划分为一、二、三线书库,也可以按学科专业来设置书库,还有些图书馆以文献语种来划分书库。总的来说要视各馆服务对象和馆藏定位来决定。

4.3学习空间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重要的学习场所,是教师学生进行科研、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学习空间对馆内的硬件设施有着更高的要求。学习空间不仅要求获取纸质资源方便快捷,还要将电子资源、各种资讯等动态资源整合在一起。如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设置了小型学习室、中型研讨室和专家研讨室,并配有家具、无线网络、电脑等设备[;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图书馆规划了休闲读吧,与期刊报刊阅览区、新书展示区相邻,书吧设置有休闲座位并提供茶水,无线网络覆盖。

4.4馆内工作空间

馆内空间包括馆内业务空间、行政空间和技术设备空间。业务办公区一般位于顶楼,采光和通风条件要求高,独立于读者使用空间;技术设备空间为图书馆开展服务提供技术环境,一般位于负一楼或者地下室,包括服务器机房、空调机房、监控室和能源管理室等。

5结语

泛在知识环境下,读者的信息需求和获取习惯发生变化,空间转型成为图书馆面临的挑战。图书馆的空间功能划分能否适应读者的体验和要求,能否激发读者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图书馆建筑设计是否灵活、便捷和人性化都将决定图书馆的存在价值和服务价值。图书馆不得不超越以文献为中心的服务,不断向新领域发展新服务,在空间设置上划分公共空间、典藏空间、学习空间和馆内工作空间,各空间都是图书馆有机组成部分。

作者:赵丹僖 单位: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

空间设计论文:城市公共绿地成荫性空间设计论文

1中国人的“荫”影情节

发展至今,风景园林中成荫空间设计手法已较为成熟,即在各类绿地空间中应用植物造景,即乔、灌、藤本以及草本植物配置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的自然美及植物群体美,同时配合园林建筑营造形成荫影地,满足园林游赏的舒适性。

2成荫性空间类型

2.1林荫道

林荫道:成荫的林下道路空间,这是城市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成荫空间类型。指两侧树木茂密、浓荫夹道,供居民步行通过、散步和短暂休息之用的道路或带状绿地,如法国巴黎的爱丽舍田园大街、北京的正义路。林荫道的设计形式主要有3种:(1)林荫道设置在城市道路车道中轴线上,如上海肇嘉浜路。此种设计形式的优点是双侧居民有同等的入内休闲机会,同时可以高效地组织过往车流;缺点在于市民进入林荫道时必然横越车行道,既不安全又影响交通。因而,此种设计一般适用于以步行为主或车流量较少的街道。(2)设置在道路一侧,一般为光照条件较好的一侧,以利于植物生长;或沿山坡地、沿江可观赏优美景色的地带。(3)林荫道设置在车行道的两侧,与人行道结合,这样市民无需穿越马路,安全方便且不影响交通。树种选择应以乡土树种为主,耐冷耐旱的树种择挑选用,如梧桐、银杏、松柏等。其中以长势快、树冠枝叶大、绿化和遮阳效果好的树种为主,但不排斥经过长期驯化考验的外来树种。同时,还需考虑道路宽度、沿街建筑物高度及周围景观环境。华南可考虑香樟、榕树、桉树、红锦树、黄槿、木麻黄、梧桐树、白桦树、松树、蒲葵等。东部、中部地区可以选择香樟、广玉兰、枫杨、重阳木、梧桐、银杏、女贞、枇杷、鹅掌楸等。华北、西北和东北地区可用当地现有的杨、柳、榆、槐、臭椿、元宝枫、松树、落叶松、刺槐、银杏、合欢等。根据适地适树原则,应选择适合当地立地条件的本土树种。同时,结合城市特点,挑选骨干树种、市树或市花,如北京市市树国槐和侧柏。林荫道旁各类绿地可植复层混交植物群落,可以选择一些耐阴的小乔木和灌木,如大叶冬青、木槿、虎刺、九里香、大叶黄杨、海桐等。公路绿带一般位于郊野地区,可考虑选用少许具有经济价值的树种。

2.2疏林草坪

疏林草坪:树木成片栽植的土地,是森林的一种,即稀疏的森林。和森林的不同之处在于两者的树冠。在森林中,大部分树冠相连。因此,阳光不易到达地面,形成大面积阴影;疏林会让阳光穿透到地面,但仍然提供一些阴影。在疏林中,也能找到一些灌木和草本植物。疏林在空间设计中多与草地结合,成为“疏林草地”,夏天可以遮阳,冬天同样能有阳光照射,草坪开敞空间提供游憩、活动场地,而林下的半开敞空间,景色多姿,变化丰富,深受游人喜爱。疏林草坪应选择有较高观赏价值、生长健壮、树冠疏朗开展、四季有景可观的树种。这种林下的草坪空间较为私密,是公园绿地中极受欢迎的一类区域。

2.3城市广场绿地

在这些公共空间中,城市广场绿地是需要考究的成荫性绿地类型之一,因为广场绿地本身的条件决定无法大面积林植树种,因而怎样在有限的空间中达到成荫性景观效果并提高游人使用率是重中之重。尤其在游客较为集中的集散广场,如出入口广场,要有草坪,更要有树荫,对于“城市广场中是否应该多种树、少种草”,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像城市中的广场、花坛等,如果把草地都改造成树林,虽然绿化覆盖率大幅度提高,但空间却大大浪费,降低了公共绿地的利用率,尤其是在土层较浅、行道宽度不够的地方,种树就更不合适。因而,广场绿地要尽量利用少株、单株的种植来塑造成荫性景观空间。

2.4园林小品

园林小品中的成荫设施,如座椅、体育活动设施、儿童活动场、休息平台等,只有搭配成荫空间,利用率才会高,不然就成为摆设。许多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大量学习国外景观,广场建成后空无一人。这样的广场大多暴露在夏季烈日炎炎之下,植物配置惨不忍睹,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没有适宜的休息空间与舒适的体验场所。现如今绿地中休息座椅形式已经日趋多样化,从最初的条形座椅到如今的环形、方形等,座椅再如何变化,不变的就是座椅周围的绿化环境。一般选择在林地边缘,阳光直射下可以形成阴影区域的位置安放休息设施。乔木冠幅要较大,分支点要高,夏季无落果、飞毛现象等。考虑心理安全因素,在乔木下应栽植低矮灌木及草本花卉,形成竖向丰富的层次结构,作为人们休息时的安全庇护。广场规则种植林中,围绕每个乔木种植池形成一圈休息场所也是不错的设计。

2.5其他类型成荫空间

倒影设计:水边植物树种,选择冠幅较大、形态优美的树种进行栽植,并且与水中倒影相映生辉。自然驳岸的水边常栽植柳树,南方地区树种选择性较多,如水杉、落羽衫、竹类、水松、木芙等。这些树种体态柔和,与自然水岸相融。规则式驳岸则不需要大量树种,密植成水边林地的效果,可以选择单株观形树种栽植于水中平台上,冠幅一般在2…m左右,不要太大,甚至观干植物也是不错的选择。还有许多利用阴影形成景观效果的空间类型,如园林建筑、景墙与植物的结合,居住区庭院景观的设计,园林入口处的标志植物,以及通过爬藤植物做成的景观长廊等。

3成荫景观的弊端

成荫景观环境会因自然现象的不足而造成一些不利条件。树荫东照西斜,24小时之中随太阳位置的改变而变化,因此,阴影区域在24小时之中不断变化,无法固定;同时,由于季节变化,植物形体变化较大,林下阴影空间完整性较差。游人跟随树荫的步子移动,暴露在太阳之下的区域就会被人们舍弃。另外,由于大乔木分支点较高,西晒现象较为严重,难以弥补。

4以北京市各类城市公共绿地为例分析植物成荫性景观空间

北京城区植物的成荫性可达程度,宏观分析还是要看每个区县的绿地率等指标。根据北京2003年的统计数据,北京市共有园林绿地38…000多hm2,其中公共绿地…9…000多hm2,全市的绿地率是42%,人均绿地48…m2,人均公共绿地11.43…m2。从这个数据来看,在全国660多个城市中是中等偏上,在国家园林城市中也是中等偏上。但是具体看城市人均绿地的现状,反差非常大。从城市区域指标看,表面上宣武区、崇文区、东城区、西城区可以达到这个指标,但同时还可以看出,绿地率只有25%左右,人均绿地面积只能达到9.8…m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只有…3.88…m2。以上说明公共绿地真正达到绿树成荫还有一定差距。在北京几个新区的城市公共绿地建设中,几乎没有几条成熟的林荫大道。相反,道路越拓越宽,树种越栽越贵,香樟、银杏、大叶女贞这些价格不菲的树种无法达到优良的遮阴效果,在北京炎热的夏季起不到解暑降温的作用,实为不少市民之困扰。更有甚者,将行道树种在草坪上,来往的市民对路边的座椅都敬而远之,草丛里的树荫更是无福享受。说到底,人均绿地率提高了,但绿化覆盖率却大打折扣,实在不算是人性化的设计。成荫性景观直接影响游人的观赏质量与利用率。北京这样的古都,遗址公园与历史名园都有些年头,这样的公园一般绿地率相当高,里面古树参天、绿树成荫,并且经过几十年甚至百年不断的完善与改进,其空间设计与服务设施布置等问题都日趋成熟。像元大都遗址公园等,炎炎夏日在公园中走到哪儿,哪儿都有阴凉,这不仅为周围居民提供休闲场所,也不乏是小夏避暑的好地方。此外,还有许多刚刚建成的公园,如丰台区的北京园博会会展公园,除几个地方院子里面有绿茵外,整个园子内部较为空旷,这当然与建成时间等很多因素有关,但园博会期间正值夏末,人性化的成荫设施较为简陋,草坪面积较多,反而这样广阔的区域成林的栽植树种非常少,大大影响了游人的游览心情。不仅是北京市,全国各大城市的植物成荫性景观空间还不够完善,许多公共绿地建成之初就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真正达到人性化景观设计要求的还有待改善与创新。这也需要我们园林工作者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亲身感受成荫性景观空间所带来的游人体验感觉,建造舒适宜人的景观化城市环境,发展更加满足游客需求的人性化景观环境,让市民在烈日下不再躲避在伞下,而是尽情地享受绿树成荫带来的舒爽。

作者:许玥 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空间设计论文:犯罪防控效应下建筑空间设计论文

1建筑外环境的犯罪防控

1.1设计理念

建筑外环境的设计的某个节点,也可以说是建筑空间的组合体。这个组合体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无论是从人文、环境还是地理条件的角度出发,都可能会成为它的空间设计特色。然而,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空间组合体的科学设计来给罪犯难以逾越的障碍,同时也可以为防空力量做出贡献。所以,我个人感觉我们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从建筑的外部空间组合方式入手,二是从建筑的内部使用空间入手。

1.2建筑单体外部空间组合方式设计

在城市空间规划中,建筑单体与单体的组合方式可分为行列式、周边式和散立式。其中行列式的缺点有:楼与楼之间的间距狭窄,出入口多,还不利于消防,交通比较不便。正是因为这种组合在视线上有很大的缺憾,所以对犯罪防控效应起到不利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可以建一些围墙以外,还可以把单元组合成错位的形式,这样就可以很大程度的开阔我们的视野了。周边是组合很像“四合院”,虽然这样会对犯罪防控起到很有利的效果,但会有厢房的产生,那在这时我们就可以用自由周边式布局来弥补。还有就是散立式布局,它的优点是视野开阔,但是交通却不流畅,围合感也不强。好就是将三者结合,各取所长。

1.3建筑群体的外部空间组合设计

建筑群体之间的组合又可以称作组团。组团与组团的组合方式又可以分为沿街、城坊和分片式组合。其中沿街式组合是指以街道为轴线,然后分别用条带状来布置建筑组团的方式。而这样布置的特点是组团外形比较狭长,为了可以科学的进行犯罪防控,我们可以把组团分段管理。城坊式组合是指以街坊为单位,再进行组团的布置,适合区域不大的地块。分片式组合是指把不同的地块按照不规则的方式组合起来,比较适合开发区等地块较大的地区。

2建筑内环境的犯罪防控

2.1设计理念

这里的内环境包含很多个意思,如建筑各个内部空间的组合形式,建筑单元的造型,还有就是临近建筑之间的联系。其中内部空间的设计是与我们最密不可分的,我们24小时大部分都是在使用这个空间,而科学设计建筑的内部空间是对犯罪防控力量的有效帮助。如果我们可以从这个层面上考虑,那么建筑内环境的设计对于犯罪防控效应可谓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2住宅建筑的空间设计

由于中国国情的影响,公寓式住宅在住宅设计中已经占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部分。所以对他的研究也已经日趋热化。这里我们仅先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单元的出入口,这个环节很重要,罪犯犯罪都得先进入住宅楼,所以我们要尽量将住宅楼的出入口更多的暴露的人们的视线中,不要有遮蔽性的角落。二是要把外立面和顶面处理好,一些开发商为了追求所谓的美观,往往会在阳台和窗户的设计中要求更多的花样,但这就很容易给罪犯以攀爬的机会,所以外立面和顶面一定要设计的越简洁越好。

2.3公共建筑空间设计

公共建筑也是在犯罪防控问题研究中一个不可忽略的着眼点。公共建筑的内环境设计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功能分区和主要空间的设计,我们可以通过常用的手法,比如内外廊结合,分层分区分段布置,还有串联、放射串联、串联兼走道和大空间的分割,这些手法都可以达到布局灵活、防控犯罪的目的。另外就是交通和人流的组织,水平交通尽量做到直截了当,避免迂回和过长。垂直交通就要做到主次分明,必要时还可以增加室外楼梯。

3意义所在

城市空间中的建筑空间一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主要的环境,那么它的安全性也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如果在我们设计的建筑空间中出现了犯罪防控的盲区,因此人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对一个建筑师来说是怎样大的责任。犯罪盲区的建筑空间是最有可能成为犯罪载体的空间形态,所以消除建筑空间中的盲区对城市建设来说的意义就不言而喻,而发挥建筑空间设计的防控效应则是一条最原始、最根本的途径———这是写作本文的初衷和宗旨,虽然这个论题还暂时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但是对于城市空间防控课题的深化本人仍抱有美好的期待,同时也希望可以吸引更多的学者对其关注。

作者:王硕 于欣波 单位:辽宁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空间设计论文:咖啡厅室内空间设计论文

一、咖啡厅室内装饰的设计

一个好的入口设计具有诱导性和强烈的认知性,起到招来顾客引导消费者进入的作用。咖啡厅入口空间是视觉的重点,设计时应尽量达到醒目和吸引人眼球的目的,标志、广告灯箱、食谱牌还有食品的展示窗这些宣传物的摆放位置都要综合考虑。如果门前空间足够的话,还要考虑门前的绿化、花池、台阶、铺地、雨罩等。还可以运用色彩、材料、明暗、虚实等对比的手法来着重突出入口。为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们很自然的融入咖啡厅空间的氛围,往往会把入口精心打造成一个酝酿情绪的过渡空间,从入口开始打造气氛,凸显它独特的神秘感,让人产生好奇的心理,舒适的情绪。咖啡厅的整体布局包括平面布局、内部空间的布局、顶棚和界面的布局。咖啡厅的空间组合和餐饮空间设计一样,是由多个空间组成的一个综合空间形态。界面空间设计分为地面、墙体、顶棚、隔断、有形的界面设计和无形的界面设计等,这些界面设计都是由各种实体围合和限定的,界面设计在咖啡厅的空间设计中非常重要,它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咖啡厅环境的氛围和经营管理。咖啡厅地面材质的处理一般会选用结实、便于清洗、耐久的材料。如:地砖、石材(花岗石)、毛石、水磨石等,但也有根据不同空间设计的需要使用木地板、地毯等多种材料。墙体作为空间中垂直的界面形式,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墙体的界面来进行空间的分隔与空间的关系,利用墙体的设计表现出不同的空间设计语言。咖啡厅的顶棚界面最能反映空间的形态以及关系,有些咖啡厅的空间光靠墙面或柱子很难明确界定空间的范围、形状和各部分空间之间的关系。依靠顶棚的处理往往可以使这些关系明确起来,通过对顶棚的处理,还可以使空间更加整洁、分清主次、突出中心等效果。咖啡厅中灯光的运用有着神奇的艺术魅力,利用光可以营造出独特的氛围和情调。光可以展现出不同的室内空间,分隔不同的界面,表现不同的质感和丰富的色彩。人们可以借助自然光来营造咖啡厅的室内空间,形成一种浓厚自然氛围的光环境,运用大面积的玻璃把光引入室内空间,运用开窗的造型重树自然光的形象。自然光的使用使室内具有变化,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早晚的更替都给空间带来了丰富的光影效果。也可运用人工光环境,比自然光易于控制,稳定,能满足各种特殊环境的需求,不受时间、天气、地点、季节和天气条件的限制。运用人造光可以限定空间划分领域,营造不同的氛围,使咖啡厅空间的层次分明,还有很强的装饰作用,可以形成许多光的图案、光画和光棚的特殊装饰效果、可以结合镂空的图案和装饰图案打光来衬托的更加漂亮。

二、咖啡厅室内景观的设计

为了营造出咖啡厅室内景观更加贴近自然,往往会运用植物绿化空间。在咖啡厅空间中运用水景点化室内空间。这种方式可以运用人工喷泉,配合假山或者以小瀑布的形式出现。在空间中运用植物装饰不仅能取悦于人的心理,还能改善气候,增强室内空间的活力充满生机从而丰富空间环境。咖啡厅室内空间的景观还可以运用盆栽、瓶花来点缀空间,也可以运用雕塑、字画、陈列物品来装饰空间,形成不同的室内景观。

三、咖啡厅设计中的色彩运用

色彩的运用对于咖啡厅也很重要,咖啡的颜色庄重浪漫而典雅,所以咖啡厅的装饰一般采用咖啡的颜色作为室内空间装饰的主色调。它优雅、朴素、庄重而不失雅致,含蓄、高雅而浓情四溢,大气而不奢华,深受国人的喜爱。咖啡厅在中国的室内空间设计中,一般整体色调都选用暖色调,这样会给你亲切感,地板的颜色也偏深,这样会给人稳重的感觉,比如用实木地板又或者采用复古的深色地板。在玄关的地方还可以做一个小小的咖啡色的镂空雕花隔断,更是添加了一份中国韵味的儒雅气息,加上灯光的调和,使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如痴如醉。

四、咖啡厅在中国未来的发展

咖啡厅在中国发展的形式十分乐观,深受国人的喜爱,但是为了寻求一个长期有效的发展,不仅有着当地的文化和人们的生活习俗,还要紧密联系当地发展的生活水平,要具有灵活的变更性和创新性,在长期发展中寻求一个更具特色的文化和让世人更了解这种文化的内涵,还可以根据需求增强功能的丰富性和完善性,从而得到更多人的接受和赞同。咖啡厅未来的转型会趋向于它的慢生活以及品质生活。21世纪的中国是一个消费社会的年代,中国中产阶级的数量不断加速扩大,咖啡馆的生活方式将转变的更加适应消费者的需求,越发展、越休闲、越自由、越快乐,城市发展的节奏只有在咖啡厅里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宁静和片刻的休憩。我们向往浪漫,于是咖啡厅给予了我们浪漫,它满足了我们的需求,温馨舒适、温和优雅、休闲宁静、健康且带有浓厚的文化气息,我们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更深程度的改善,它的转型也是围绕着我们的需求。

作者:索菲 单位: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空间设计论文:城市防灾空间设计论文

一、城市防灾空间的概念

关于城市防灾空间的概念,是指具有一定防灾能力的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如城市公园、绿地、广场、学校操场、地下空间等。其空间特点常表现为安全的、开敞的、防御的、适应的等,按其从属位置可以是城市外部物质空间、地下防灾空间、地域上的防灾设施(建筑物)空间及其附属空间环境。其本质功能是在灾前预警阶段和灾后恢复阶段为居民提供安全避难和基本生活保障的特殊场所。城市防灾概念包括防灾、救灾、减灾多方面内容,即尽量预防城市灾害的发生、尽量减少城市灾害带来的不良影响,保障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这涉及到对城市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护、抗御、救援和灾害重建等多方面的内容。现如今的城市防灾空间由于缺乏整体、系统的规划和布局,暴露出许多问题,如大多数城市的防灾空间多集中于建筑单体没有构建系统通道,区域配置不合理、空间功能不明确,城市功能设施缺乏,空间使用效率低、空间设计感不足。因此,城市防灾需要进一步通过有效的城市规划,加强公共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空间的防灾功能,进而有效促进规划、设施与防救灾管理工作相结合。强化城市防灾意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引入城市防灾空间的概念,充分利用城市空间的防灾机能,构建有利于防灾的城市空间保障体系。

二、城市防灾空间的功能设计需求

合理有效的城市防灾空间设计有助于完善城市的保障体系,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加快,城市防灾空间的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公共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借鉴国内外城市防灾空间的实际案例和相关理论研究,从有利于防灾管理、便于市民使用、协调城市发展等角度出发,不难看出城市防灾空间的功能层次需求。

1、可识别功能:

城市防灾空间的标识体系应该是清新明确和显而易见的。在灾害发生时,普通市民能够迅速被指引至防灾安全空间的位置,迅速找到安全避难场所。相关的防灾设施标识要详细、到位,如安全通道、消防栓、水泵接合器、划设消防线、避难路线、疏散路线以及相应的防灾空间内部功能标识等。

2、防灾、御灾功能:

城市防灾空间应能够给公众提供警示与引导,使得灾害环境前高效、合理的疏散到安全地带。空间内的防灾、御灾功能应基于对避难行为和心理分析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道路、设施、区域系统规划。城市防灾空间一方面对城市灾害进行直接或间接防御,如滨水堤岸,防护林带、防护绿地、大型道路等;另一方面对城市环境具有生态调节的促进作用,如城市公园、城市绿地、城市水体等。有专家提出,建立城市防灾空间系统应包括广场、道路、公园、绿地等城市外部物质空间、与城市地上空间互通联系的地下防灾空间、以及防灾设施(建筑物)空间及其附属空间环境,才能真正达到保卫城市,发挥防灾、御灾功能的目的。

3、开放功能:

城市防灾空间无论是城市广场、道路、公园、大型绿地、还是居住区地下空间都应该具有城市公共服务空间的本质属性,是开放的、开敞的,便于疏散、避难、救援等救灾活动的顺利开展。

4、安全功能:

安全性是城市防灾空间的基本特性,为公众提供安全地避难逃生、等待救援的安全庇护场所,尽可能地防御城市灾害并将损失减到最小。

5、可持续功能:

城市防灾空间的设立可以从城市规划的角度进行城市空间形态的均匀划分,组织空间、创造空间,降低城市空间密度、有效地改善和维护城市生态环境,高效地、集约地利用有限空间,加强城市的安全性能、诱导城市有秩序、有效率地发展。

三、城市地下防灾空间的设计艺术

城市地下空间是建筑空间的延伸,承担着吸纳、疏散、保障市民安全的的职责,兼顾市民休闲停驻等功能。设计师又赋予了防灾空间的二次生命,设计良好的城市地下防灾空间应具有保障健康、卫生、舒适、美观的地下空间内部环境。

1.室内空间形态或依附于建筑本体,体现建筑内部的结构和空间;或由于室内空间的分隔、界面的变化而呈现出独立的形态风貌。

城市地下防灾空间可以根据功能过渡连续顺畅、形式丰富多样。不同的空间形式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选择空间的不同形式应合理考虑周围环境、场地、防灾功能、特性等多方面因素,空间功能划分的形式着眼于功能空间。如地下防灾空间的入口是一种多元空间,入口空间的形式常以交通功能为主,作为连接室内外、地上地下空间、防灾空间内部交通与城市交通的中间环节,应具有丰富的景观层次,强烈的组织空间的能力和明确的指向性。

2.优化城市地下防灾空间的声、光、色等人们对于该空间的生理和物理环境要求,营造一个健康、安全、舒适的多维信息空间。

设计中满足人对空间环境刺激发生生理反应的感官需求,利用一些渐变设计的手法,增加过渡环境,减少不利的外界条件刺激,避免地下空间的封闭性带给人的不舒适感。如通过透光性材料顶棚入口,引入自然光,减弱地面上下空间光线的明暗变化,有效地补充自然光源;采用通风空调系统、加大通风量、提高换气率来改善城市地下防灾空间的空气质量及热湿度;改善、控制路面状况及车速,优化空间的声学处理或者通过播放舒缓的背景音乐、营造具有香气的嗅觉环境,使人精神放松,提高室内环境舒适性。创造一个健康、舒适、安全的地下空间内部环境,需要建筑环境工程学、卫生医学、生理和心理学、建筑环境物理学、建筑材料、建筑气候相关专业的密切配合,善于用声、光、色等设计手法进行标识设计和导向性设计,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内部环境舒适性保障体系。

3.城市地下防灾空间的艺术营造离不开恰当的材质和丰富的肌理。

肌理的变化与处理常常利用隔声、吸声等材料进行营造,其构造本身也是地下空间视觉环境的一部分。现阶段的许多地下防灾空间多以单一的枯燥无味的硬质铺地为主,忽视了美化和营造地下空间景观,设计中可根据功能划分进行不同材质的变化铺贴,使得地下空间增强人性化和生动性,提高地下空间景观的亲和力。适当将植物、生态水体景观、自然光等自然元素引入地下空间可以起到柔化作用,将对地下空间的环境质量有很大提升,在心理需求和审美需求等层面人工环境设计进行补充,呈现出轻松的、生动的内外景观交流效果。同时,城市地下防灾空间设计中应遵守设计的形式美学原理如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营造出富有人性化、情感化、健康、美观艺术化的室内空间环境。

四、结语

城市防灾空间的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科学、整体的规划,进行规范化的管理,通过人性化、功能化、艺术化的空间营造后能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场所。防灾功能是衡量现代城市建设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防灾室内环境的空间模式与流线、空间秩序层次的梳理和空间标识的建立,同时加强不同功能区域间的明显区分、划清相关的边界和通道并进行设备配置等,则有助于人们形成清晰的意象,提高人们在防灾空间中的定位定向能力,使人们产生安全感。营造人性化的健康的具有艺术魅力的城市防灾空间环境的目的,是为了消除人们潜意识中的各种消极因素,感受积极的体验,充分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满足城市活动和人们的特殊空间需求。其次,城市防灾空间的设计同城市发展相协调,城市建设一方面具体落实城市防灾措施,另一方面多方位提高国民的防灾安全意识,如采用多渠道安全教育的宣传手段、举行各种专业性的防灾演练,展开形式多样的自救和互救活动。,在城市防灾空间规划中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方法、尽量与自然共存,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有效利用自然,形成一个集约化、生态化、高效化的防灾空间系统。

作者:梁晶 房华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空间设计论文:项目驱动室内空间设计论文

1“项目驱动”教学法在室内空间设计与陈设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1.1项目选取和任务的分解

依据室内设计行业发展要求、职业岗位工作能力需求和课程培养目标,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将原课程内容体系重组重构,精心选取难易程度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突出综合性和典型性的4个来自于校企合作的知名室内设计公司的真实实践项目并分解细化为16个典型工作任务,并以此为载体贯穿整门课程,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1.2成立设计工作室

本课程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为了学生今后走上生产岗位后,能够更快地融入企业、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进而模拟室内设计公司的工作现场,建立项目教学情境虚拟公司:“金苹果城市人家室内设计项目部”,成立设计工作室,使得学生在与企业实际工作过程相似的环境下进行学习训练。教师任项目部总监,设立5个项目组,每个项目工作组由6名学生组成,项目经理(小组组长)负责项目承接,任务分配,内容讨论和过程安排,任务完成情况汇报和成果展示,进度检查,组内成员考核以及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将设计工作室营造成与设计企业公司一样的工作氛围,形成“组内团结协作,组间公平竞争”的学习气氛,进而使得学生在工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工作,即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又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

1.3教学实施过程

本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以“项目驱动”教学法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展示和评价七个教学步骤进行组织教学。同时采用角色扮演、案例引导、小组讨论、头脑风暴、“逛超市”、视频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辅助教学。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室内空间设计能力、室内环境光设计及色彩设计能力、家具造型设计能力和家具在室内空间中配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与实践操作技能,进而实现了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融合。

1.4现场教学指导

依据项目教学内容的需要,去实地考察调研和企业实践,学生通过市场调研与实地考察对室内空间设计有一个实际的感知。比如,为了能够让学生对于陈设家具类型与尺寸有更好的理解,组织学生去家具市场调研、现场感受;在商业空间设计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商业空间设计的潮流,商业空间的施工与制作工艺技术等,组织学生参观相应商业场所、相关设计公司和商业博览会等。

1.5教学考核评价

室内空间设计与陈设课程考核分为项目过程性考核评价、企业绩效考核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课程知识内容、实践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考核融为一体,进而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考核。本课程强调过程性考核评价,将考核评价的视野投向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以小组团队共同制定项目实施方案、记载项目实施记录、市场调研和资料的收集筛选、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等为考核依据,采用教师考评、小组团队考评和学生互评,按照每个项目和任务的完成过程,考察每个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和学习情况,更好的监测每个阶段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情况。同时,将企业绩效考核引入课程教学考核中,使学生充分认识企业的考核模式和考核标准,进而为学生今后进入企业打下良好的铺垫。在考核项目的设置中,不仅注重对技术技能的考核,同时对于企业员工必要的基本职业素养,例如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也要加大考核的力度和比例。

2教学实践效果和取得的成效

我院自2012年开始将“项目导驱动”教学法实施于2012级、2013级和2014级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核心专业课《室内空间设计与陈设》课程中,教学实践效果良好,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95%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能力水平得到了提高,具体表现为:①强化了知识体系的建立,提升了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创新的热情,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踏实的工作作风,精益求精,养成规范的计取工程量和预算价格的工作作风。④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提升了学生语言表达和沟通交流的能力。“项目驱动”教学法将教学与生产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教学实践证明,在该教学法下,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都要参与进来,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强调“学中做,做中学”提高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项目实战经验,为将来更好地适应企业工作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锻炼了教师课程改革的能力、整合设计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作者:王玲 单位: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空间设计论文: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空间设计论文

1.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空间设计方法

1.1设计人行横道和停车线

在将停车的位置确定下来之后,就能够将交叉口内部空间的大小明确下来,从而能够合理地设计交叉口的内部空间。一般都是在停车线前1到3米设置人行横道线,因此停车线位置的确定决定了交叉口的内部面积以及人行横道线的设置位置。

1.1.1设计停车线

①在设计停车线的时候首先要保障机动车流运行具有顺畅的轨迹,也就是不仅要使左转及右转车流在交叉口的转弯半径要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同时还要保障不会对直行车流产生较大的干扰。其次要将安全的通行空间提供给各种交通流,也就是在使交叉口的不同交通流相遇的情况下,交通强者可以将合理科学的空间提供给交通弱者。②由于一般都是在停车线前1到3米处设置人行横道,所以在确定停车线位置的时候必须要对设置人行横道线的原则予以充分的考虑。在使上述的条件得以满足的情况下,要尽可能的提前设计停车线的位置,从而使进口车道的排队空间得以扩大。下图1为右转车驻留的停车线位置。

1.1.2设计人行横道

在确定好停车线的位置之后,基本上也就确定了人行横道线的位置,这时候在设计人行横道线的时候必须要对行人过街的方便性和安全性进行考虑,尤其是要对老弱病残等交通的弱势群体予以特别关注。①行人排队、绿灯时间以及行人通过交叉通量等因素对人行横道的宽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一般需要保障不小于5m的沿主干道的人行横道宽度。②在人行横道以及其两端都不应该对任何障碍进行设置,要对残疾人的通行需求进行考虑,做到无障碍设计,如果人行横道具有足够的宽度就要尽量的将盲道设置出来[2]。③要在有中央分隔带的道路上设置安全岛的位置,如果绿化带式中央分隔带具有1.5—4.0m的宽度,那么就可以沿着行人斑马线将安全岛设置在中央分隔带的正前方。这样就能够有效的避免行人与调头车辆之间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冲突。同时,为了使安全岛的安全性得到充分的保障,必须要将护栏或者防撞墩设置在安全岛的内外侧。

1.2设计交叉口外部区域

在确定好了人行横道位置和停车线位置之后,就基本上已经明确地划分出了交叉口的外部区域和内部区域。在设计交叉口的外部区域时必须要将路段交通与交叉口供需关系的协调和平衡关系处理好,并且要科学合理的将交叉口缺乏足够的通行能力的问题解决掉。

1.2.1划分车道功能

合理利用交叉口的空间资源,对各流向的流量比起到均衡作用以及平衡交通负荷是划分车道功能的最为主要的目的。①在划分进口车道的功能时必须要对设置条线、右转专用进口车道以及左转专用进口车道的设置进行多方位考虑。在布置车道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的考虑到是否设置公交专用车道、车型比例以及对向道路流量等各种因素。缓解交叉口道路冲突数的有效措施就是将左、右转专用车道设置出来。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经常存在交叉口左转交通缺乏必要的通行能力从而最终导致交叉口通行能力普遍不足的现象,因此必须要对左、右转专用车道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

1.2.2设置车道宽度

相对于路段上的行驶方式而言,平面交叉路口的进口道具有不同的交通管制方法,同时其还具有不同的速度和加、减速状况。因此在对交叉口车道宽度进行设置的时候如果选择等同于路段的车道宽度往往会影响到交通能力。在设置平面交叉口直行车道以及左、右转车道的时候如果采用比路段略窄的宽度,除了可以使疏导交通的能力得以极大的提升,同时还能够有效的防止规划设计上过大的投资。

1.2.3设计拓宽车道

如果一般交叉口候驶车道比较缺乏,要想使其通行能力得以提升,就可以选择拓宽候驶车道一侧或者两侧的途径,这样就能够增加车道数,进一步提升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在设计拓宽车道的时候必须要将拓宽到长度、拓宽方式以及拓宽宽度等设计问题解决掉。①要以交叉口的设计通行能力和实际交通量为根据最终将拓宽宽度确定下来,也就是要将增加的车道数确定好。②要在原有的规划红线宽度内拓宽交叉口;③在对车道长度进行拓宽的时候要对最小车头时距、行车速度、车辆长度和组成指标、交通量等指标进行充分的考虑。

1.3设计交叉口内部通行区域的方法

要想使交叉口的交通流通行的高效性、安全性和有序性得到保障,一般都要依赖渠化设计的方式,从而使内部区域的交通冲突状况得以改善。①合理的位置:应该在没有车流通过的死点处设置各种交通岛,这样不仅不会使交通受到妨碍,同时还能够对车辆的活动范围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使得冲突区得以减少。②容易识别:要尽可能地选择简单明确的平面交叉口渠化方案,通常都会选择采用比较集中的大岛,保障具有5—7m2的空间,这样不仅具有非常清楚的特点,同时也可以尽可能的减少对土地的占用。③美观醒目:在设置交通岛的路缘石时必须要做到美观醒目,而且具有不大于15cm的高度,如果岛状物过高,就会使驾驶员具有较大的心理压力,如果太低就不会产生约束作用。④保障足够的视距:平面交叉口在渠化设计的时候必须要使各车道以及各方向的行人和车辆具有足够的视距,设置在街道上的公用市政设施以及交叉口的绿化带植物的设计原则均为不妨碍视线以及不阻挡视线,必须要砍伐掉妨碍视线的树木,拆除妨碍视线的建筑,从而确保具有足够的行车视距。⑤方便直接:在渠化设计设岛以及划线的时候需要较大限度的保障车辆以及行人路线的方便性,使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中通过,要尽可能的避免出现可能引起碰撞的尖锐角度、急转、逆向以及迁回。⑥有利安全:要尽可能地采用设置隔离墩或者划线的方式,保障不同速度不同流向以及不同车种的交通流实现分道行驶,防止出现相互碰撞或者干扰的情况,从而有利于安全行车。

2.结语

我国在很长时间以来都是选择改造和后期管理等方式对城市道路交叉口进行建设和管理,因此在建成之后道路交叉口经常会出现很多问题,无法使交通运行的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通过对基于功能需求的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空间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可以极大的提升城市道路网的安全性和通行能力,并且有效的缓解城市道路交通压力。在新建道路的平面交叉口设计中充分考虑交通功能,避免后期改造造成浪费。

作者:张伟玲 单位: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空间设计论文:高密度居住小区外部空间设计论文

1外部空间与高密度住区

要解决高密度建筑环境下的外部空间问题,往往会在建筑规划设计之初入手,利用建筑布局组合,建筑形态体量组合来为后期的外部空间优化设计提供可能性。然而,由于我国正在经历着房地产的巨大变革时期,无论是决策者、建设者还是居住者更多的只是关注住宅本身“有”或是“没有”的问题,而将居住小区外部空间环境简单的认为是“绿化”,因此建造了一大批容积率以及建筑密度均较高的居住小区。随着城乡居民水平逐步提升,房地产发展逐步放缓,对于居住小区外部空间环境品质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高密度居住小区的外部空间问题是当前城市建设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本研究则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下,通过一个工程实践来分析总结了高密度居住小区外部空间设计方法。

2案例研究

2.1项目背景

项目位于广东省电白县黄金地段,与海相邻。总用地面积约35670.0m2,可绿化面积约24587.0m2,架空层面积:10196.0m2,容积率高达6.7。其是由一个满铺基地的三层商业裙楼和六个高层塔楼组合成。小区入口以及整个供居住者的外部活动空间均是位于三层的屋顶平台之上。根据业主的需求,中心园林景观需要有水景,并且希望水景能够与外面的海景相呼应,或者是引景入园,在有限的空间里面尽可能的创造出更多的景观情景。

2.2外部空间存在的问题

项目较大的一个问题便是在高容积率条件下外部空间显得格外的压抑,同时供居住者活动的外部场地也是极其有限。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中创造出满足不同使用人群的节点空间是项目及时目的。其次,由于建筑结构的复杂性,在塔楼的首层形成了众多的架空层空间,架空层空间保留了剪力墙结构,因此其空间大多比较琐碎,并且过多的剪力墙在架空层形成了迷宫一样的空间。对于外部空间设计来说,如何化零为整并且较大限度的利用架空层空间是另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整个社区的外部空间都是位于屋顶之上。因此对防水和荷载有着十分苛刻的要求,但是作为居住区,社区活动场地和游泳池等必备功能必不可少,因此如何处理好这之间的矛盾,如何将不利因素化为有利因素也是设计中着重解决的问题。2.3外部空间设计策略

2.3.1核心理念

由于建设用地的特殊情况(高容积率,围合感强),因此方案在设计中并不特别强调几何造型,而是着重于如何解决这些固有问题,并且将不利因素转化为设计的有利因素。在设计的过程中借助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处理手法,通过视线的遮挡引导,以及步移景异的空间感受来提高社区外部空间的价值。

2.3.2功能分区

由于建筑规划场地呈规则五边形,并且以南北轴为中心轴呈中心对称,因此在外部空间的规划与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场地及建筑现有情况,形成了“一轴四环”的基本空间格局。“一轴”指的是贯穿场地南北的中心主轴,在这条主轴上分别串有入口形象广场、入口大门景点、社区主广场、中心水景、椰风半岛、次入口景点、次入口大门等社区核心景点。“四环”则分别指的是以水景为中心的环形休闲步道、社区主要环形步道、架空层环形步道、外围商业景观步道。四条尺度各异的环形步道串起了社区内所有的景观节点,形成了风格迥异、适合不同人群、不同时间的景观步道。让居住者在有限的面积内能够享受到不同的景观特色。“环湖步行道”是社区内的核心景观步行道,以核心水景为主要观景点,依次有节奏穿越了假山区、花镜区、有氧健身区、儿童游戏区、西园、椰风半岛、东园等景观节点。在视线的收放之间感到非比寻常的景观特色。“社区主要环道”则是社区内的主要步行道及消防车道。通过对每一个塔楼的入户节点进行精心设计和打造,一路上将形成步移景异的视觉特色。与“环湖步行道”注重静谧和自然相比,其更注重的是高品质生活氛围的营造。“架空景观步道”则是尽可能的将所有塔楼的架空层打通,形成了一条特殊的景观步道。并根据视线特点,在不同的地方形成不同景观节点,在创造特色景观的同时也弥补了中央景观区由于用地范围的限制所带来的功能缺失。“外围商业步道”由于直接面对城市干道,因此讲究的是整齐和大气,以便形成完整连续并且充满韵律的道路立面,以此来加强建筑整体效果。同时连续的步行环境也为商铺创造了良好的不间断的购物环境,提升了商铺的潜在价值。

2.3.3外部空间特色

场地上共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视线关系。一种是内向空间视线,另一种则是外向视线。由于内部空间处在众多塔楼的围合之中,因此其大部分的景观视线都停留在内部的景观焦点之上。因此处于社区景观内部中的建筑物或景观节点,一般都应同时满足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看,二是被看。因此在外部空间节点的设计中,任何一个构筑物都是作为观赏对象而存在,其必须具有美好的景观效果,从而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创造出良好的景观条件。此外,社区的南部为滨海景观,因此社区内部的外向视线的创造则是弥足珍贵。通过图纸可以发现,除了南面的出入口的开口以外,基本上就没有面向海景的重要开口。但是架空层的设置则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因此在架空层的设计之中,将南面能够看海的部分强调视线的开敞,同时通过景观小品的构造形成框景,将视线聚焦于海景之上。

2.4节点与细部

2.4.1主次入口景观节点

不同空间采用不同处理手法是解决小空间乏味性的一个重要手法,在社区两个主入口地区强调的是恢弘大气,在社区内部强调的精致宜人。由于本小区定位较高,因此在空间处理上着重入口区域的精心处理(包括小区主入口及各塔楼的入口),以此来强调业主的身份和地位,加强其对于家的归属感。首先在入口广场,通过列植高大大王耶创造了一个不同街道景观,从而突出社区的不同地位。其次入口花池前干挂的镂空金属幕墙,以其强烈的现代感和时尚感突出了社区的高端定位。然后在中轴线上的喷泉、雕塑以及列柱灯阵反复一次又一次的加强了社区在城市中的非凡地位。轴线两旁的木制镂空门廊则暗示社区的私密性和归属性,同时却又表现的典雅大气。进入大门以后,整个尺度回归到以居家为本。小型的圆形广场是居住区的公共客厅,透过南面的灯柱水池可以远眺海景,北面的景墙则让人对后面的景色充满了期待和向往。在铺装设计上主要以芝麻白、芝麻灰花岗岩来取得与建筑的色彩协调,同时也采用了英国棕、锈石黄、安溪红等色彩花岗岩来进行局部装饰,以提升社区的品味。相对于主入口,次入口则显得比较含蓄和内敛,并不因为格外张扬和华丽而显得喧宾夺主。这个与我国主次有别的居住理念是相符合的。但是次入口在设计上并不因为此而失去品质感和优越感。次入口在设计上选用与主入口相呼应的材质,并通过尺度较小的小品来创造精品的生活环境。

2.4.2其他空间节点

入户空间及序列的营造是展示居住者身份与地位的重要手段。在设计中,在塔楼入口利用特色铺装营造出红地毯式的特色景观。并且借中国传统的营造之法,在入口对面设计了对景景墙,既符合风水的需求,还提升了入户空间的品质。位于平台之上的两个8×8的消防通道是景观中非常重要的制约因素。其正好处于场地的西南和东北两个角落,恰如其分的控制着整个场地,并影响着景观的格局。如何对待这两个建筑是景观设计中不可忽略的问题。是消极的将其隐藏,淡化处理,还是积极的打造成不可多得的景观要素。为了有效的利用场地,在设计中,通过创造简单的景观元素,使其成为景观中的重要节点,将功能与美观合二为一。

3结语

高密度居住区外部空间设计是当下设计师不得不面对的挑战和机遇,有句俗语叫做“越严厉,越美丽”。设计也是如此,越是刻薄严厉的用地条件,越是能够激发设计师的智慧,从而创造出非比寻常的空间体验。文中采用的设计手法并不能涵盖所有方面,但仍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希望通过对于实例的研究增进从业者对于外部空间设计的重视,以及对于如何解决高容积率、高密度条件下的居住小区外空间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作者:张乐天 单位: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