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七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篇七年级数学教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七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七年级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如何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摘 要:实施素质教育以来,素质教育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因而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里,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运用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数学作为初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是教师实施探究性学习的主要途径,那么如何在七年级数学教W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是广大初中数学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七年级;数学教学;探究性学习

一、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自主探究数学问题为主,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为主的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材内容为探讨的出发点,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以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进行独立思考或是小组讨论。以此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表达、探究和质疑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或集体等多种形式解决数学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思想、体会数学方法,从而提高其数学水平和数学实际运用能力。

二、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引入某个数学问题中,通过创设带有疑问的问题情境,给学生指明探究目标和方向,以此激发其探究欲望,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学习中。而对于问题情境中所隐藏的知识点,教师好是给予简单的提示,然后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或小组讨论的方式得出结果。

例如,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了使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等相关概念,我在课堂上设置了这样的教学情境:我提出让学生跟我一起来探究一下篮球方面的问题:“篮球比赛中胜一场得2分,打平得1分,负一场得零分,甲队在及时轮比赛中共进行了8场比赛,只负了3场,那么甲队胜了几场?平了几场呢?”然后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并给出一部分时间让其进行独立思考。学生都明确了这一问题的探究目标,进入跃跃欲试的探究状态,纷纷在纸上演算起来,他们有的用算术法来解答,有的运用列一元一次方程来解答,我再根据他们所采用的解法来调整接下来的课堂教学。由此可见,创设带有疑问的教学情境,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探究数学问题。

2.强调探究性学习的课外延伸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建立在数学知识能力和自身生活经验基础之上的,综合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探究活动。延伸、拓展学生的课外探究性活动,让他们在更广阔的空间去探究与创造,能够有效激发探究兴趣,对提高学生探究性水平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学习了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的《走进图形世界》后,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在户外时观察一些建筑物和物体等的外形,并联想相应的数学图形;在生活中运用纸盒,将其展开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平面图形,从不同方向看同一个物体或建筑物,所看到的图形是怎样的等。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涉及学生的自然生活、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在数学知识的迁移中探究数学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3.注重探究性学习的交流评价

学生在探究性活动中经过不断的摸索与探究,获得了来之不易的成果,容易产生相应的主观感受和表达意向。交流沟通就是在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集体的交流,使他们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和探究过程,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的探究方法进行分析,并反思自己的思维和探究方法,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借鉴与学习,丰富他们的知识点,使其数学知识和探究能力得以提高。

比如,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丰富的图形世界》,我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展示了几组不同的图形,如圆柱、圆锥、三角形、长方形等,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将这些图形两两组合或多个组合拼凑成其他有趣的物体。只见学生在下面探究得十分开心,有的画图,有的拿相似物体动手拼凑,他们有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拼成小猫小狗的,有将正方形和三角形拼成房子的等各种探究成果。讨论完之后,学生迫不及待地要发表自己的探究结果,于是我让他们主动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说出自己的探究过程,然后鼓励其他学生对这些探究成果的方法与过程进行小组探讨和交流,并让他们评出值得借鉴和表扬的地方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总而言之,在七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并对其探究活动加以课外延伸和拓展,给予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使他们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注重探究性学习的交流评价,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探究活动中增强自身思考能力、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从而提升数学整体素养。

七年级数学教学论文:首因效应 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及时印象效应。它是指当人们及时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及时印象”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及时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在七年级学生首次接触七年级数学这门课的时候,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首因效应,为以后的数学教学开个好头,打好基础。

一、首次与学生见面或接触时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及时印象

作为一名七年级的新生,他们很想知道新的老师与小学有什么不同:性别、年龄、身形样貌、上课凶不凶、作业多不多等等,他们都很想在及时节课看个明白,弄个清楚。所以,开学的及时节课学生是最紧张的。此时如果老师能抓住学生这个心理,上好及时节课,先给学生一个好印象,这样将会为以后的教学起到莫大的帮助。

在七年级数学的及时节课时,一进入课堂,笔者并没有马上让学生起立,而是让学生坐下来先听老师的自我介绍,然后问学生都认识新老师了吗,学生回答是。突然,笔者说:“上课,起立。”这样让学生又惊又喜,有的措手不及,有的懵然不知,此时课堂的气氛就自然融洽起来了。之后的时间,笔者并没有讲新课,而是面带笑容站在教坛下与学生谈话,和学生一起分享读中学时的学习经历等。整节课不像是上课而像茶话会,以后笔者和学生的关系更亲近了。

二、认真地上好每一章的及时节课

七年级的学生对数学是比较喜欢的,但具有不稳定性。刚开始学习时,出于好奇,兴趣较浓,在上每章的及时课时,学生们一般都抱着见一见“庐山真面目”的心理,期待着能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得到上课的乐趣。如果这一节课处理得不理想,就会使学生大失所望。因此,教师对及时节课不能掉以轻心,不加重视,使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感情。教师应精心设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感情。例如,笔者在讲授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代数式》时,是这样引入的:

师:每个同学拿出笔和纸,心里随便想一个数,在纸上把你想的这个数按下面的顺序计算,先乘以2,得数加上3,和再乘以2,结果再减去你想得那个数的4 倍,结果加上7。计算完毕,看看得数是多少。同学们你们不告诉我结果,我也知道你们的结果是13。

学生:老师真神了,感觉真不可思议。

师:同学们,你们学习完这章知识后,一样能做到的。结果学生学习这章内容的热情高涨。

三、在学生及时次犯错时要灵活运用“首因效应”

犯错误,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是必然的。作为教师必须要有耐心,循循善诱地使学生通过努力克服缺点。但是,如果老师能在学生刚犯错的时候,灵活地发挥“首因效应”作用,学生犯错的影响就会深刻得多了,纠正的习惯就会强烈得多。当发现学生及时次抄袭作业的时候,老师先不要发火,不妨“欲擒故纵”。笔者习惯在班上公开表扬抄袭作业的学生功课完成得好,甚至邀请他们为学生讲解,或者在学生的抄袭作业上写上几句,“好样的,继续吧,但小心跌倒,会很痛的”。通过这种明褒暗贬的方法,学生心里的滋味更不好受,坏习惯反而在自律中改正过来。

四、认真对待每位学生的及时次提问

课堂提问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手段是不容忽视的,它能够及时地反馈学生的学习信息,教师则可以及时根据学习的具体情况来调整教学过程、方法和内容,以便提高教学效果。同样及时次回答数学课上的提问,对学生来讲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如果处理得不当,将起不到提问本来的作用,并会对今后的学习产生负作用。因此,进行提问要注意设计的问题要适应学生年龄和个人能力水平;要特别注意明确问题的重点,问题内容要集中;问题的答案要明确、简洁;注意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学生回答后多鼓励,对回答不对的学生要分析错因,明确修正方法等。

五、从内容难度等方面设计好及时次数学考试

考试是教师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手段,也是学生自我评价的一次机会,对于及时次数学测验,学生一般会作较充分的准备。由于七年级学生对问题的评价是表面的,兴趣是不稳定的,就往往会因一时一事的失利而感到一切都差。因此教师要努力设计好及时次考试,不要让那些已经做了较大努力,但反应较迟钝的学生及时次考试惨败,防止挫伤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尤其是那些智力不太好的学生,本来就有困难,现在会

无兴趣,并产生自卑感,如此大的心理压力,将会给今后的学习蒙上阴影。

除了上面的五点,在数学教学中还有许多其他的“及时次”,细细琢磨将会有更多的心得。总之,在七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首因效应”,创造出好的首因效应,避免学生提前分化,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好的首因效应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教师在重视首因效应的同时,还要一环紧扣一环地搞好教学的每一环节,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

七年级数学教学论文:浅谈七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从小学刚升入七年级的学生聪明、灵活、好动、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上数学课时积极、主动、自信,我这个数学老师也常常会被他们的热情和求知欲感动,我能感受到他们对数学浓厚的兴趣,我知道他们是爱学数学的!不过好景不长,一段时间后,陆陆续续地有一小部分人开始掉队,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消极、被动,甚至是无奈和厌恶,哎……

兴趣是好的老师,我期望学生对数学学习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兴趣不会自己产生,这便需要我的培养,而培养兴趣必须依靠科学的方法,对于我来说,这个科学的方法就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情境。为了创设良好的情境,我是这样做的:

一、转变思想,敢于试着创设情境

初上讲台,没有经验,没有方法,有的是热情,有的是激情;从教多年,有的是经验,有的是方法,却逐渐没有了热情,没有了激情,只是一直这样坚持罢了,常常在课堂上教给学生许多捷径,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很高明,其实这种投机取巧的办法改变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改变了学生的思维,破坏了思维的完整性、严密性。想明白、分析透彻、理清楚了,我就能很容易地说服自己,在后来的数学教学中,逐渐能够有耐心地去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而通过这些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尤其是那些已经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的学生逐渐被吸引过来,逐渐能学习一些较简单的数学知识,有时也能学会一部分,“学困生”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向着好的方向转变。

二、开动脑筋,坚持创设情境

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必须坚持,否则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培养不起来,因此,这就要求教师每节课前都要反复阅读教材,不断筛查例题、自学检测题、当堂训练题,提炼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重点,体会并把握难点,开动脑筋,多思考,敢预设,并善于反复推敲和对比,从而创设出比较科学的教学情境来。在课堂上,要求教师细心观察学生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到“二次备课”,根据学生的实际自学学情及时调整要提问的问题、检测题,把学生自然地引入问题情境之中,并且吸引住学生,再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让全班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感到有趣,能够去思考、去讨论,让他们学得容易些。

总之,在新的课程改革下,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勤于反思、敢于尝试,注重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我相信,用不了多久,学生就可以被你的课堂深深地吸引,学习兴趣逐渐会产生并会越来越浓厚,到那时,学生会学得很轻松,也会很好的。

七年级数学教学论文:关于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思考与体会

摘 要:七年级数学是小学数学的延续,又是中学数学的起点。如何做好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是值得我们数学教学探究的课题,下面我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关于七年级数学教学的体会。

关键词:七年级;数学教学;体会

就七年级学生来说,从小学步入初中,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中,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学习课程增多,知识结构发生变化,以及教学内容和思维方式的要求发生了改变。这些都使得七年级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基础教学,做好从小学到初中的过度,并结合学生实际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关于七年级数学教学的体会:

一、上好每节课,取得学生的信任

七年级学生会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产生害怕的心态,认为进入初中后数学的知识将会变的非常复杂,从而产生担心、甚至恐惧的心理。而教师就要及时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心态。所以我在及时节课安排的是“生活中的数学”,在教学活动中我模拟生活、结合生活,赋予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变单调乏味的数学学习为一种体验、一种享受,去关注学生的情感。 “兴趣是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才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七年级的新生的兴趣很大程度受老师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及时堂课的机会,凭借教师优异的教学素质,敏锐的数学智慧来感染学生,征服学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这将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承上启下,抓好小学与初中的衔接

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总是要经历从简单到复杂、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抽象、从单一到综合的这一过程。整个认识过程是不能割裂,更不能随意地跳跃的,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这一认识过程。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了解学生,要立于善于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自觉主动地在学中问、问中学,同时抓好六七年级数学知识和衔接,搭好桥梁是让学生能较为容易完成这一认识过程的好方法。因此最初的数学教学不是急于讲授新课,而总是花一周左右的时间去了解学生们在小学阶段里对数学知识掌握的基本情况,接着才开始向学生传授新内容。

学生在小学阶段对非负有理娄的认识经历了六年多的时间,而到了中学经过五六个星期的课程就把数的概念扩充到有理数域,同时还得完成相应的五则运算,所以教师得注重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由旧知识引入新内容,在学生自己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上,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学生把新知识内化到自己的认知过程中,为以后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奠定牢固的基础。

三、放慢教学进度,关注适应性不佳的学生

不同的学生由于悟性不同,基础各异,在面对新的数学内容时适应能力自然有强有弱,有的学生在这种新的内容和授课方式的转变中适应得快,自然数学成绩就比较的好,有的学生适应能力不强,数学成绩就落后得多,其实对于七年级数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的学生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原来的基础好坏并不起决定性作用,更关键的是要看谁能在新内容和新授课方式下,适应性更强。这时我的策略就是放慢教学进度,等待那些一时半会适应不过来的学生。但是可能有一个问题出现,就是教学任务完不成,其实只要学生能很好的适应初中数学内容和新的授课方式,后半期适当加快教学进度也是可行的。如我在七年级入学一个半月只安排学习及时章有理数的内容,到了后面学生进入状态后适当加快。

四、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意义

在方程引入时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际问题,在学习方程的整个阶段,都应该关注应用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方程教学中,教师要是引用一些学生相对熟悉、直观的事例来作对比和示范,可起到化抽象为具体的效果。比如有这样例题:你坐过出租车吗?请你帮小明算一算,连云港市出租车收费标准是:起步价(3千米以内)5元,超过3千米的部分每千米1.5元,小明乘坐了x(x>3)千米的路程。请写出他应该支付费用的代数表达式,经过简单思考显然学生很快可以得出:1.5(x-3)+5=1.5x+0.5。接下来,老师拓展问题:若他支付的费用是23元,你能算出他乘坐的路程吗?然后学生列出方程等式进行解题,1.5x+0.5=23,得出x=15。与学生生活中的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学生理解方程等式的意义。

五、加强作业讲评,巩固学生学习效果

作业讲评是课堂教学反馈的基本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巩固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作为批改作业的后续工作,进行高质量的数学作业讲评,对七年级教师的事前准备提出更高的要求:做好批改记录、设计讲评步骤以及注明详讲、略讲与不讲范围,力求透彻分析典型的错误和方程这一章节的代表性题目。简而言之,对于存在共性或知识性的错误必须进行详讲,而属于个别或习惯性的错误可以略讲或个别指正。因此,在讲评作业过程中,不能仅仅机械地给出标准答案,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寻求解题的方法。对于存在争议的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畅所欲言,教师加以适当引导和归纳总结。特别有的习题的集体方法多种多样,并且综合应用许多知识点,通过讨论让学生加深对方程章节知识点的认识,进行各个知识的串联分析,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七年级数学是小学数学的延续,又是中学数学的起点,只有让学生扎实掌握七年级数学,才能学好更高年级的数学知识,乃至学好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

七年级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

摘要:数学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项重要学习项目,不仅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另外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升也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七年级数学与小学知识相比理论性、抽象性相对较强,学生学习起来相对较为困难,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同时做好教学的引导,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综合的发展,更好的实现学生数学科目的有效学习。

关键词:七年级 数学 教学 有效性 兴趣 方法 情境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初中时期正是学生青春期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时的学生对于自身、对于周围事物逐渐有了自己的认知,对于师生关系也有了新的渴望,希望能够得到教师的尊重与认可,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建立良好的学习关系,以便能够为教学的有效进行打好基础。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常常因为不喜欢某科任课老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古语云“亲其师则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如同一个催化剂,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对于科目的学习热情,可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障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数学课程课时安排较多,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机会也相对较多,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认识到师生关系对于教学的重要意义,在教学是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特别对后进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在学习路上不断的提升自我、不断的跨越自我,实现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进行。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都说“兴趣是好的老师”,拥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就如同有了一位良师作为引导,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自主性。特别是在当前阶段下,教学中要求更好的实现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这就更需要教师能够认识到学生学习兴趣对于教学的重要意义,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笔者认为,想要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运用数学知识的生活化特色,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行教学,以便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认知。如我在教学及时章中“有理数的加法”时,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表演,同时提醒学生最终的方向和位置与规定的符号和值之间的关系,从而让他们产生学习兴趣。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标那样:七年级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侧重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本学科。当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途径很多,我们要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也要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让学生在充满活力、相互竞争的过程中提升学习的兴趣;也要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在教学中展示数学知识的趣味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教学魅力与教学艺术,进而爱屋及乌的产生对于数学科目的学习兴趣。

三、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与小学知识相比,初中数学知识的理论性、抽象性相对较强,学生在理解、学习的时候往往会感到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七年级阶段,由于知识难度的提升造成了大批的数学“后进生”。学生学习起来感觉困难,教师教学的时候也感觉无从下手。在笔者看来,正如俗话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再多的知识也不如教给他们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七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教学,以便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技能,实现学生自身的有效学习。后进生学数学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对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上。只有在巩固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要加强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起点要低;通过基础知识的训练,让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使他们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从而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起到促进作用。一些后进生在数学上花费工夫不少,但学习成绩总不理想,也由此造成他们对于数学学习失去信心。想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重新梳理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的学习主体地位以及数学知识对于日后学习生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以便能够引导学生有效的提升学习的效率,以科学的心态去面对数学学习。

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数学是一项研究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难题的基础学科,数学知识大多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较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初中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另外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初中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这样通过教学情境的有效设计,不仅丰富了教学的模式,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感知,还在很大程度上活跃了教学氛围,为教学的有效进行打好了情境基础。

五、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

笔者认为,数学科目教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于某些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与思维能力,以便能够实现学生数学素质的综合提升。比如针对传统数学教学智慧后进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就需要教师能够从课本中最前面的代数知识教学开始就加强抽象逻辑能力的训练,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来。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到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七年级数学教学论文:浅谈我对新时期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的一点思考

摘 要:数学是中学阶段一项重要的教学科目:既是小学数学知识的升华,又是高中数学知识的基础,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涯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学生步入中学后,学习科目骤然增多,同时数学知识与小学时期相比理论性也有了较大的提升,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较大的困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善于运用数学知识的特点进行趣味化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认知,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基础;也要引导学生善于进行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更要着重学生的数学实践,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实现学生数学能力的综合提升。

关键词:七年级;数学;教学;学生;兴趣;合作;习惯;实践

一、做好课堂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是如此:在课堂起始阶段给学生良好的印象就能够很好的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做好课堂的教学引导,以便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打好基础。

比如在教学《整式的加减》这节课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会认为很难学习,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能够采取简单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比如教师就可以运用学生小学时期学习的知识进行导入:请计算88×12+88×88,这个时候学生就会很容易运用简便运算、乘法分配率将88×12+88×88转化为88×(88+12),即88×100=8800.之后教师再运用之前学习的有理数知识布置一项新的思考题:爸爸的年龄是小明年龄的7倍,爷爷的年龄是爸爸年龄的2倍,已知小明的年龄是t,求小明、爸爸、爷爷的年龄之和。这个时候学生就能够很容易的算出小明爸爸年龄是7t,爷爷年龄是2×7t,那么三者的年龄和是t+7t+2×7t,即t+7t+14t。根据乘法分配率的相关知识,我们就可以将t+7t+14t简化为(1+7+14)t,即22t,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整式的加减》的基本方法。这样就能够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通过简单的导入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习惯,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都说“习惯决定命运”,在学习的过程中,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意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提升学习效率,实现学生学习的有效进行,而不良的学习习惯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导致学生学习事倍功半。很多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但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情境把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平行”前,要求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于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俗话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按时复习、按时总结就能够提升学习的效率,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总结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中或让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站在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的兴趣。此外在教学中,教师也要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书写的习惯,很多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不用心,“2”和“Z”不分,导致教师在改作业的过程中分不清学生到底写的是什么。这样简单的一面就是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的体现,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改正。

三、引导合作学习,丰富学生学习形式

新课改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体地位,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学习感知,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与有效性学习,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来提升学生的数学感知,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善于采取小组协作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给学生展示自己的空间,让他们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来加深对于知识的理解,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够实现他们的共同发展;例如在教学《整式的加减》这节课的时候,针对合并同类项的规律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并根据小组之间的讨论结果来进行汇总: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注重以下事项:若两个同类项的系数互为相反数,则两项的和等于零,如:-3ab2+3ab2=(-3+3)ab2=0×ab2=0。另外也要注意:多项式中只有同类项才能合并,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还要认识到通常我们把一个多项式的各项按照某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降幂)或者从小到大(升幂)的顺序排列,如:-4x2+5x+5或写5+5x-4x2,以便使结果显得更加清晰、明了。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交流,既加深了学生的学习认知,同时对于他们自身的交流能力、表达能力也是很好的锻炼。

四、注重数学实践,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俗话说“学以致用”,数学作为一项实用学科与基础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对于生活的影响意义,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数学实践,以便能够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比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这节课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于班上每个同学进行编号,试试看哪种编号方式最直接、最方便,这样就能够简单有效的让学生对于课本知识进行实践探究,加深他们的数学认知。又比如在学习《统计调查》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件的时候去估计全校学生的人数,看谁估计的最为,之后让估计的最为的学生讲述一下自己的方法、心得,让其他学生进行学习、研究,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这样一来,既能够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也能够引导他们及时的复习学习的知识,在加深他们学习认知的同时也很好的提升了他们的实践技能,为他们的学习发展以及日常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想要做好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就需要我们能够重视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也要善于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加深他们的学习感知,着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实现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有效发展!

七年级数学教学论文:教育均衡发展与七年级数学教学研究

摘 要:均衡教育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法的方向性要求,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内核,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那么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促进教学的均衡发展呢?本文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保障学生得到数学教育的机会和条件相对公平、加强数学基本功训练,让学生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数学课中渗透思想教育,促使学生受到数学的教育结果相对公平三个方面探讨七年级数学教学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均衡发展;数学教学;研究

人们常说:“代数繁、几何难,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特别是对刚进入初中学习的七年级学生,如果没有把七年级数学这个关,到了八年级或九年级就会成为数学的落后者、“后进生”。要在七年级数学中,让全体学生都渡过数学难关,我们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要做到让学生得到真正均衡发展。要让学生在七年级数学中均衡发展,我们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保障学生得到数学教育的机会和条件相对公平

兴趣是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希望。那么,我们在学生刚进入七年级的数学学习之初,就要想方设法地激起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得到数学教育的机会和条件相对公平,到了八九年级在数学中不掉队、不为数学的“后进生”。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呢?

(一)启发学生发现数学的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消除畏惧感。

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数学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数学几何图形的组合,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较大的感知,充分让学生感受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现实生活的设计中,使学生产生创作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不断创新,维持长久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改好作业是拉近师生距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多半教师都在批改作业时,一味追求“错”、“对”,对错的进行更正,对的打上“√”。其实不然,每位教师批改的作业,究竟学生认真阅读没有,没有阅读就没有效果。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弱点,都想看到成功之处,所以批改作业时,应该区分学生平时成绩。如:优等生做对该作业,用真心、诚心的话加以表扬,如“OK”“Very good”;错了,则用“请认真检查,一定能找出原因”来加以勉励。中等生做对了,批上“真聪明”、“凭你的努力,一定会到达胜利的彼岸”;若错了,批上“再努力些,一定会成功”。学困生做对了,批上“进步真大”、“你父母一定高兴”等评语;错了,批上“我能帮你吗”、“相信你一定会成功”……这样,每位学生都喜欢看作业本,这会没有效果吗?

(三)作业减负也能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实际上,教育部、教学专家都把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放在重要位置上加以强调。若学生作业过多,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在小学阶段,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因为数学作业过多,一上数学课就烦,产生厌学情绪。当然,一旦没有课外作业,学生会很高兴,要让学生相信,只要上课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就能完成教学目标。

二、加强数学基本功训练,让学生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七年级数学要开始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画图能力以及符号的转换能力和推理能力,为今后数学的学习打好基础。鉴于以上要求,要根据教材的起点,及时加强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一)基本定义和概念的理解能力。

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如果对定义和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会产生许多不良后果。如:小学数学中“面积”和“体积”,很多同学进入初中后,都不知道它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只能死记公式,增加学生负担。七年级数学中几何入门一章中,我们教师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线段和角的“和差倍分”的图形性和意义性,三线八角的感知性。

(二)识图能力。

识图是学生今后观察图形、理解题意、分析问题的基础。识图训练应从简到繁、从易到难,达到逐步提高。

(三)画图。

画图是学生读懂题意,把数学语句变换成直观图形的操作过程,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要求。训练时,首先训练学生阅读能力,让学生读懂题意。读完题后,让学生回忆一些数学术语的图像。如:经过、延长、有且只有、相交的含义,让每个学生都经历动口、动脑、动手的全过程。切忌操之过急,每个步骤都要全部过关,这样才能进行下一步骤;若不然,有些学生在今后几何提升过程中,会遇到不少麻烦。

(四)转换能力的培养。

针对数学语言、数学图形、符号表示之间的互相转换,鼓励学生多说、多绘图、多写,不要怕错,逐步仿照老师的步骤,尝试把题意用符号在图形中表达出来,实际上是让学生当好翻译。当好翻译的同时,把所知的道理归纳总结为结论,同时记录在图形上,这样,就为推理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推理能力。

一个学生的数学几何入门与否,还看推理。用书写解题的形式展示给老师,就可知道学生是否具备推理能力。简单的逻辑推理是整个初中学好数学几何的基础。从教材编排情况看,可分四个阶段来进行。及时阶段,按照图形回答,要求学生能说出就行。实际上,只需写出通俗易懂的符号就行,学生就明白;第二阶段,用重要语言叙述的方式证明已学的定理,然后用数学符号表达出来;第三阶段,推证判定结论时,采用探索分析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将分析的过程改写为规范的推理形式,进行两步推理,第四阶段,结合逻辑知识,给出证明过程。需强调的是这一阶段的训练要加强,教师尽量分析清楚,再把格式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阅读、理解,擦掉后,让学生默写在草稿本上。刚开始时,重复可以达二、三遍,让每一学生都能成功。事实上,训练学生逻辑思维时,应从线段的中点开始就有推理雏形了。这样,学生一开始就清楚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三、数学课中渗透思想教育,促使学生受到数学的教育结果相对公平

学生阶段一般都喜欢听名人趣事。教学中如果一味枯燥,会使学生心理厌烦。怎样让学生更上一层楼呢?教育本身就要求,教书的目的是育好人,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可以给学生讲数学家从班上后几名成为数学家的苏步青等,除此之外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通过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以及对人类的贡献,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教育结果是公平的。

当然不是每次和学生都谈论名人,我们应抓住时机讲述身边的故事,教育学生学好数学。如在教学“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时,让学生回忆木匠工人怎样弹墨线后才操作,使学生理解点和线的距离这个难点。

总之,要把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去,首先要化解学生对学习数学难的难点,让学生感受教育的公平;其次是加大对数学基本功的训练,让学生感受数学成功的公平性;第三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在教育公平中感受教育的结果。

七年级数学教学论文:浅议七年级数学教学实践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课堂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中把口、手、脑都调动起来,并以小组为单位,相互研究探讨,还要引导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把问题及时提出来,及时去解决问题。”从实际教学得出的结果来看,学生的积极性极高,但是还要把学生的潜能挖掘出来,并且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七年级;数学;教学实践

一、教材的内容编排及实践

当前我国新教材已经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教学大纲,在教学内容上轻能力重知识的许多方面涌现出很多新的教育思路,并将教材内容分为不同的类型,一会儿是几何知识,而另一会儿又是代数知识,就好比一部机器,将所有的零部件全放到了学生面前。通过实践教学,让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现在很有必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新教材有其独特的一面性,新教材紧密结合了学生的实际生活特点,进而更多更地考虑到学生心理和年龄,在七年级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还都喜欢色彩缤纷的画片,因而新教材编排进去很多剪剪拼拼、想想做做,这些能让学生在游戏中学数学,并且是在玩中学习的24点计算及火柴棒和排方桌等等生活常识中的数学,这些方法使原本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了,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和理解了,这种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而且学生更能体会到数学就是身边的事,使学生更大程度上体验到了数学的魅力所在。

二、教学实践

当代教师不仅是学生在学习上的指导者,并且还是学习的设计者,就好比是机器零件的供应者一样,教师要从传统的只单独站在讲台上的“独奏者”改变成到后台里的“伴奏者”。教师不但要仔细认真地研究教材,还要地找出教材里的重点和难点,把教材、教师、学生的关系处理好。尽可能多地找出相关的数学资源及实物模型、图片等,创造出一个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以便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对待当今的现实生活,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现实生活是离不开数学的。提高学生要把数学学好的

信心。

把生活中的常识融入数学教学中,用这种方式教学能使学生马上进入学习状态,此时的课堂会热闹非凡,讨论的场面热烈而愉快,学生的思想集中,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学习高潮。这样的教学使七年级数学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再把生活中最常见的事情应用到教学上。比如,商品在销售中经常会出现商品打折销售,这些对于学生来讲,商场里买卖服装是在人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但是这里面其中包含的数学知识学生知道的却是寥寥无几,这就要求教师在准备收集的资料上必须真实有效,学生才会很感兴趣地用数学方面的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在七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教师在教学中要时时刻刻注重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另一方面,还要针对广大农村学生,因为他们的课外读物不多,无法阅读到大量的读物,这时若看到有些数据没有办法用数学语言去表达,教师应当在讲课时尽量做到多让平时不爱说话不爱表达的学生发言,教师尽量做到多鼓励和少批评这部分学生,让学生之间也少指责,使他们在学习时不再沉默,让他们变得活跃好学。

七年级数学教学论文:浅谈七年级数学教学

【摘 要】本文主要谈对七年级数学的教学的心得体会,在掌握特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循序渐进、快慢适当,逐步培养学生的恒心和毅力及自学能力,这将会对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七年级 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逻辑思维的能力,还要注重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对进一步加强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一直从事初中数学教学,至今已25年,也有一些教学心得体会。我认为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应立足于基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控制作业数量及难易程度,同时注重对七年级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下面我就七年级数学教学谈几点体会,供广大同仁斧正。

一、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教好初中数学的先决条件。七年级学生进校后对数学的直接兴趣还不浓厚,为此要加强学习数学的目的性教育,教育学生勤奋努力,为祖国建设、社会繁荣、个人生存而努力学习好数学,向学生介绍数学的社会意义、实验价值和广泛应用,告诉学生"它在现代社会生活和现代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和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教学大纲》)。同时结合教材向学生介绍中外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如:我国的数学家对"方程"、"勾股定理"、"圆周率"的研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和研究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关键是提高45分钟课堂教学的效率。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兴奋点多、模仿能力强,因此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就应该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认真设计教案。如:开展学习小组间进行答题比赛;互相质疑,A组提问题,B组解答等。是学生学得轻松,且能达到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目的的。同时,教师在设计学生学案时,对知识的设疑、渐进,对例题设置必要的障碍,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

二、 循序渐进,快慢适当,培养学生的恒心与毅力

初中数学教学是让学生从数的运算逐步上升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运算的全程教学,同时具有渗透性的特点。如:集合对应知识作渗透安排,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知识以及归纳、演绎、转化等的教学思想方法也是先渗透而后逐步深入介绍的,因此在教学过程设计中,就应循序渐进、快慢适当。从七年级开始就应重视三方面先慢后快的的教学设计:①、中小学衔接教学中,从非负数引进负数,完成有理数运算教学放慢;②、整式加减、整式乘除运算进度放慢;③、第二学期平面几何入门教学,使学生逐步从数、式运算过渡到图形分析教学进度放慢。从全程教学来看,有理数运算、整式加减运算,教学进度放慢,赢得了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进度的飞跃;整式乘除进度的慢,提高了对乘法公式的进一步认识,赢得了因式分解教学进度的快;几何入门教学进度的慢,为平面几何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根据各阶段的特点,编制检测题,对学生进行考查,使各类学生在不同的起点反应自己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薄弱环节),以便有针对性地对个别中、差学生进行辅导、点拨,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学习数学的恒心,增强学习数学的毅力。在教学中,我们在循序渐进、精讲多练的同时,有机地运用渗透式教育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领悟,在领悟中求新,这样既使学生获得牢固的基础知识,又能使他们独立思考与创造力得到锻炼。

三、 掌握特点,及时点拨,培养能力

七年级代数教材除了具有渗透性特点外,还具有归纳与演绎相结合及理论结合实际的特点,从有理数概念的建立到运算法则、运算规律的导出,乃至代数式的运算法则、方程与不等式知识的介绍,都是用归纳与演绎想结合的方法安排。我们要抓住这一特点,既重视指导学生从实际的具体事物归纳出概念与一般法则,又重视在归纳中引导学生从理论到理论的演绎概括。而理论结合实际的特点,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动脑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多开展解决问题的活动,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和能力。

由于知识基础和教育环境的差异,七年级学生在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开始时,容易出现不明显的分化,表现在注意力分散及互相抄袭作业,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集体辅导,也要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错误及时点拨,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对解题格式严格要求,逐步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良好习惯。

另外,随着学习数学兴趣的形成,学生的自觉性也得到了提高,部分学生对课堂45分钟的数学教学已感到不能满足求知欲望,我们可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阅读一些数学课外书籍,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总而言之,对七年级数学的教学,在掌握特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循序渐进、快慢适当,逐步培养学生的恒心和毅力及自学能力,这将会对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作用。

七年级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如何抓好七年级数学教学

七年级,学生由小学进入中学学习,由儿童时代进入了青春少年阶段,心理上必然引起一定的振奋,如果能抓住学生这一转变的契机,加以正确引导,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目的、学习方法、思维习惯上产生一个飞跃。数学是七年级的一门重要学科,学好七年级数学,不仅能为今后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正确的思维体系,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那么如何抓好七年级数学教学呢?

一、充分发掘教材内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材的特点是降低了理论深度,适当地拓宽了知识面,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实用性、灵活性与伸缩性。只要充分挖掘教材内涵,对学生加强指导和训练,不仅会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还会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许多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材料、好课题、好机会。教材彩图就有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刘徽的画像,还有我国载有正负数、方程内容和有关祖冲之圆周率的古书影印件。教材中“读一读”有“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关于代数的故事”,教学参考书中还有“有关方程的历史知识”“关于负数及其运算的史料”。通过学生自学和教师引导,使学生知道了我国古代有名的数学家刘徽、祖冲之等,并立志向他们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树立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材的实用性体现在它各章的引入都是结合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并编绘有插图。习题中也有许多结合实际的问题,“读一读”中安排有谈储蓄利息计算,如何标出零件的公差,巧算平均数等等。这不仅是理论和实际结合的问题,也是对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

教材的灵活性表现在不追求概念的严密性,在解题方法和步骤上力求机智灵活。如在讲解方程的步骤时,要求将系数化为1,方法不限于除法,也可以用乘法。教材中的“想一想”内容,既有趣味性,又浸润了不少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有关平幻方、数论、组合计数问题的解法,就用到了分析、推理、观察归纳、分类讨论等,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具有很大帮助。

教材的伸缩性体现在一本教材中有A、B两套习题,传统内容,外加读一读、想一想若干新知识、新领域。还有一本课外习题集,习题分析A、B两组。另有单元自测题,期末复习题,附有答案,既可供学生自练自测,也可供教师选用。还有一本教学参考书,配有教学具体意见和注释,后面附有资料,供教师查阅、参考,使用非常方便。

二、课内、外有机结合,提高学生思维素质

在抓紧课内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了数学课外活动。课堂教学为课外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课外活动又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初一教材很注意与小学衔接,有许多百分数、比例等问题,只是难度有所提高。课外活动也就以小学教学竞赛的内容入手,使学生觉得通过努力是可以接受的,也只有通过努力才能接受。

课外活动的方式一是通过讲座;另一种方式是同学自学,老师辅导。为学生指定一些参与书目。编写综合训练题,激励学生自觉地去做,但不作硬性规定,定期作检查指导。

由于第二课堂的开展,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解题的分析能力和论证能力,也使学生的思维素质有所提高。

实践证明,只要第二课堂有计划地开展,持之以恒,不但不会影响课堂教学,反而会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参加各种教学竞赛,不是临时突击,而是随时都有准备,不只是培养少数尖子,而是可以涌现一批数学爱好者。

七年级数学教学论文:浅谈苏科版七年级数学教学

摘 要:通过小学教育,学生会了解一定的数学知识,也会掌握一定的数学技能。初中数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帮助学生积累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苏科版;七年级;数学教学;思考

经济学、医学、工程学等领域需要运用数学知识,所以说,数学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它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学教师应该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苏科版新数学教材的优点

1.新数学教学体现了课改的基本理念和数学文化价值

苏科版七年级新的数学教材中没有复杂的定理和概念,也没有过多的几何证明题。为了满足新课标的要求,七年级数学教材中增设了很多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情境。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因式分解知识时,分不清“因式分解”和“乘法公式”的用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新的数学教材从学生对整式乘法知识的认识入手,把“因式分解”和“乘法公式”合并成一章,这样,学生就能够正确地认识“因式分解”和“乘法公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正确认识了“因式分解”和“乘法公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学生就能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解题方法和解题过程。

2.新的数学教材更加重视知识的实际背景

新课标提倡在数学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这样,才能把学生引入社会生活中,才能真正实现数学的现代化和生活化。新的数学教材成功地把实际生活中的计算编到了数学的练习题中,这样,学生就会觉得数学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学科,学生就会认为学好数学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在以后的考试中才会获得更高的数学成绩。

二、苏科版七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七年级数学案例:数学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数学水平和学生学过的数学分数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将整数、有限小数用分数的形式表示,做好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准备工作。教师应该先让学生写出几个分数,然后问学生:“无限小数可以用分数的形式表示出来吗?”学生通过思考发现有的无限小数能写成分数的形式,有的无限小数不能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时,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能够用分数表示的无限小数叫做无限循环小数,不能够用分式形式表示的无限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说到这里,数学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有理数知识和无理数知识,让学生们知道,无限循环小数就是有理数,有理数可以用分数表示;无限不循环小数又叫无理数,无理数不能用分数的形式表示,这样讲解,学生会充分认识到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本质。

三、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注意对学生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贯穿在数学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之中,数学思想能够从本质上认识数学规律、数学方法和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是人们认识数学、了解数学的重要工具。与基本的数学技能和数学知识相比较,数学思想具有“稳定性”和“潜在性”的特点。一般情况下,数学思想包括数学模型思想、数学推理思想和数学抽象思想。初中生没有很强的归纳能力,所以,初中生不能独立地提炼出数学思想,针对这种问题,数学教师应该采用讲授的方式帮助学生从学习中提炼数学思想。具体来说,数学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方法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自行讨论,然后再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总结问题中的数学思想。数学思想是数学学习的灵魂,也是数学的精髓,学生有了自己的数学思想,就能更好地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知识结构。

四、数学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选择运算公式、探究运算方向、分析运算条件都是数学运算能力包括的内容。提高运算能力需要学生把数学技能和数学思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数学教师应该开展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训练学生的运算能力,运算能力的核心是运算的合理性,合理地选择运算方法不但能保障运算结果正确,还能提高运算速度,学生熟练掌握了运算法则,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才能快速、地进行数学中的加、减、乘、除各种运算。

总之,苏科版七年级的数学教材具有很多优点,它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能够把理论和实际结合在一起,让教师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工作。初中数学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七年级数学教学论文:浅谈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让数学走向生活”

【摘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挖掘数学内涵,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数学、生活、数学问题、数学的应用意识

生活中充满学问,同时也充满数学。学生数学知识与才能的获得不仅来自于课堂,还来自于现实。生活中有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使所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以及实践相结合,特别是初一数学。 在教学中,如何让数学走进我们的生活,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的“美”。我认为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 导入新课时应注重创设生活问题情境

众所周知,新课标中已经指出,数学教学应使生活实际和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从学生的生活中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点出发,创建有趣、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到数学问题,使数学知识生活化、具体化。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例如:在引入对数的概念时可用“一张纸对折20次能否比珠穆朗玛峰高?”;引入排列的概念时可用“五个人排成一排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早就被不懂数学的木工师傅在弹墨线时得到应用;房屋屋顶支架、自行车三角架、三角板等都是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2 数学教学中教会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互与链接中加强整合

有这样一个例子:某水池有一进水管,单独进水需20小时把空水池注满,有一出水管,单独放水需24小时放完整池水。问:同时打开进水管和放水管,几小时可以把水放满?

有观点认为,像这样的数学内容,无法联系实际教学。因为这一问题情境在现实生活中是很少存在的,一般情况下是不会采用同时打开进水管和出水管来把水池放满的。在现实生活中,是否真的没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同时打开的情境呢?当我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讨论时,学生们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因为他们发现,现实生活中“同时打开进水管与出水管”的现象几乎十分普遍,如:

①排队候场。不断来排队的人和不断进场的人,来排队的人多于进场的人,就会有等候的人。

②草场。不断生长的草和不断被吃掉的草。

③人体的新陈代谢。不断的补充和不断的消耗。

④社会人口的增减。不断出生的人和不断死亡的人,出生的人多于死亡的人时,人口就增加;反之则减少。

……

从学生们的回答中可以发现,在学生的理解里,进、出水管同时打开是表示有进有出的一种动态平衡。这种对动态平衡意识的感悟,是一种多么有价值的数学体验!

数学必须与生活相联系,现实的生活并不等于现实的数学,现实中的数学原形要经过概括,提炼才能上升为数学模型。现实生活要走进数学,在生活和数学的交互与链接中必须加强整合,使学生明白生活离不开数学,数 学离不开生活,数学源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3 布置作业时把数学带进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布置作业,尤其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如何启发学生把所学的应用到实际生活的各方面去。”学生不仅要会把生活带进课堂,还要懂得把数学知识带入生活,走向社会。

如,布置学生写数学“周记”的作业,让学生更加留心周边的生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在发现解决问题的同时,加深对生活的体验。把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点点滴滴用“周记”的形式记下来,培养学生去捕捉生活中的数学影子的意识。课堂教学要缩短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距离,才能让学生感到数学离他们很近。

因此,我们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 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七年级数学教学论文:对七年级数学教学的几点感悟

【摘要】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好的老师,长期以来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家们进行着不懈努力,而传统教学方法左右着教学改革和教学进程,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生动活泼,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只要教师教法得当,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起始教学 生动性;学习习惯;闪光点

很多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对各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那么,面对新教材应该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标:七年级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侧重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本学科。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对此,我的具体做法是:

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语言的精练、语调的变化得当,板书设计合理,字体优美雅观,达到“亲其师,信其教”的效果。

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1.培养阅读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2.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3.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

4.培养小结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开辟第二课堂,展示闪光点,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七年级数学的自然性、实用性,决定了开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根据新教材的提示与要求,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举办数学知识猜谜、小制作比赛、拼图游戏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力强,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他们的闪光点上做文章,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感觉路就在脚下。这样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信心百倍地去继续追求成功。这时就要趁热打铁,教导他们上课要认真听讲、行为要规范,做个好学生,引导他们逐步学好数学。

以上只是我个人在新教材教学过程中一点粗浅的看法,如何用好新教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其方法、措施是多种多样的,体会也各不相同,还有待于我们共同的研究和探讨,真正能胜任新教材的教学改革。

七年级数学教学论文:七年级数学教学再探

自1981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来,担任中学数学教学工作已经二十八年了。2012年我再 次担任七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2012年暑期国培计划-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学数学课程标准远程研修时以及教学实践中对七年级数学新课程教学进行了再探。 很多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对各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是因为七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内容浅,并多以教师教为主,学生所需要的学习方法简单。进入中学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加上一部分学生还未脱离教师的“哺乳”时期,没有自觉摄取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这几乎成了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长期以来,我们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不懈努力。但师生双方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材,左右着教学改革和教学进程,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生动活泼,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只要教师教法得当,就能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么,面对新教材应该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经过我的不断学习,取长补短的探索和实践,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我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我是这样做的:上好及时课,请学生用心阅读主编的话和本册导引,然后每人说一句对七年级数学的心里话。再加上我精心挑选的三到五个学习数学的有趣故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如在教学及时章时,可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在本章结束后,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学生对数学难学吗、有用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对基础弱的能不能学好?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及时章中“展开与折叠”时,让学生同桌一组互相制作,同学们积极的认真画、剪、叠,又互相验证:画的时候要注意边与边之间的关系。再如在教学截一个几何体时,可利用切豆腐的方法,化难为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标:七年级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侧重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提高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本学科。

2.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近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陶行知先生语),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对此,我的具体做法是:

2.1 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愤悱状态。

2.2 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的精练、语调的变化得当,板书设计合理,字体优美雅观,知识丰富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学科情感,达到“亲其师,信其教”的效果。

3.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3.1 培养阅读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 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3.2 培养预习习惯。七年级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3 培养专心听讲习惯。要想让学生养成认真听讲的好习惯,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

“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一定掌握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

“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七年级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

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主要环节达到较的境界。课堂学习指导是学法中最重要的。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3.4 培养小结或总结的习惯。往年教学中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七年级学生容易依赖老师,习惯教师带着复结。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结的途径。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应该说学会总结是数学学习的较高层次。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应该结合,教师总结更应达到精炼、提高的目的,使学生水平向更高层发展。

另外,还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质疑的形式、列举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形式引入教学,以简单明了、深入浅出、气氛畅然的开课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5 培养课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的习惯。七年级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直观记忆等)。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七年级学生做到这点很困难。指导时应教会学生(1)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2)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3)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4.开辟第二课堂,展示闪光点,激活学生的求知欲

七年级数学的自然性、实用性,决定了开辟第二课堂的重要性。根据新教材的提示与要求,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举办数学知识猜谜、小制作比赛、拼图游戏等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力强,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他们的闪光点上做文章,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感觉路就在脚下。这样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信心百倍地去继续追求成功。特别要给学生多打气,多鼓励他们,要充分肯定其动手能力,找到成功的地方给予表扬,使其心理在表扬中受到振动,开始对学习数学感兴趣。这时就要趁热打铁,教导他们上课要认真听讲、行为要规范,做个好学生,引导他们逐步学好数学。

以上只是我个人在新教材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初探,真正能胜任新教材的教学改革,还有待于我们共同的研究和探讨。

七年级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化归思想方法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什么是化归思想

化归思想,就是指在研究和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时采用某种手段将问题通过变换使之转化,进而获得解决的一种方法。一般总是将复杂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简单问题;将难解的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容易求解的问题;将未解决的问题通过变换转化为已解决的问题。总之,化归在数学解题中几乎无处不在,化归的基本功能是:生疏化成熟悉,复杂化成简单,抽象化成直观,含糊化成明朗。说到底,化归的实质就是以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以及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看待问题,善于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变换转化,使问题得以解决。这也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法国著名数学家笛卡尔有句名言:“一切问题都可以转化为数学问题,一切数学问题都可以转化为代数问题,而一切代数问题又都可以转化为方程问题,因此,一旦解决了方程问题,一切问题将迎刃而解!”这把数学中的化归思想方法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化归思想在有理数中的应用

显然,在经过一阵简单的转化之后,一个看似很难的问题就变得很容易上手,再次体现化归思想的妙处。当然,在平时的练习过,得不断去强化和加深对这个思想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三、化归思想在方程中的应用

我们之前学习过一元一次方程,也对其解法进行了详细的讲解。那我们来想办法看能否将二元一次方程组化成一元一次方程。此时,给大家介绍一种新的数学思想―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中有两个未知数,如果消去其中的一个未知数,那么就把二元一次方程组化成我们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可以先求出一个未知数,然后再求出另一个未知数。这种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思想,叫做消元思想。通过化归,二元一次方程组变成了一元一次方程,这样就解决了问题。下面看一个实际的例子:

某班级有40名同学去看演出,购甲、乙两种票共用去370元,其中甲种票每张10元,乙种票每张8元。问购买甲、乙两种票各多少刚好每人都能看演出?

在教学中,化归思想到处都在,因此化归思想很重要,作为一名的数学老师,就特别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渗透化归数学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思维品质,向落实素质教育靠齐,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有利于他们从小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